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的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23:20: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的学习笔记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录音整理)

一、认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的意识形态是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 1.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身向上:

(1)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是衷心拥护,对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充分信任的。习近平威望高,讲话风格象毛泽东,做事风格象邓小平,做事果断。

(2)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一定成效(从一门到四门,统一编教材,成立机构,创立学科点)(主课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主阵地)(学生工程、辅导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学生从实践中来,成立大量的社团,学生在社团中担任学生干部。宣传工作得到加强-理论宣传、新闻宣传)

马克思主义学科得到加强(设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设立博士、硕士点近600个,实马克思主义建设工程,计划编134部教材)

新闻宣传工作受到重视

2、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值得重视

(1)社会矛盾和问题叠加。思想活动的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学科西方理论占主流,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工程教材使用率低

(2)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任务艰巨 (3)互联网成为斗争的主战场

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inter、苹果、甲骨文、微软)的产品,已深度渗透至我国电信、金融、能源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思科占据了中国电信163骨干网络的73%份额,把持了所有核心节点;占据了金融行业的70%份额。

近年来,美国持续攻击、抹黑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国。互联网管理政策,西方扶持、带动、指挥其代理人在一些国家境内反抗、抵制互联网管理政策和措施,借热点敏感事件,捏造传播政治谣言,挑战事端,妄图颠覆他国政权。

(4)防止宗教极端思想渗压力加大; (5)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有些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有待加强;课程育人功能需要加强;极个别教师传播错误观点和思潮

自然科学解决发展速度的问题,社会科学解决发展方向的问题。

3、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中办发〔2014〕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值得重视和学习。

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2013年“8.19”讲话:思想防线守不住,其他防线也守不住。

重点把握7个关系:即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党性与人民性;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总结经验与改革创新;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全党动员与部门负责。

一系列重要指示 2014年10月5日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12月29日,对高校党建会作出指示,强调立德树人

2014年10月15日,中办、国办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 1 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 );12月19日新华社发布该《意见》。今年6月将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意识形态斗争的“遭遇战”与“阵地战”。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任务

1、深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广泛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的信仰来自科学的理论。

“三观”中世界观最重要,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方面的表达。习近平:“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

总书记批判:有人“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大师”。刘志军的“靠山石”,胡建学,因缺桥,改国道穿水库建桥,求神拜佛大有人在

自古以来,树立信仰(包括宗教)有六大要素:经(经典著作)、僧(专职布道者:伴侣、牧师、教师)、众(信众,广大群众)、庙(寺庙、教堂、学校)、像(神像、十字架、孔子像、领袖像)、礼(礼仪、升旗程序等)。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造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经验主义(没有理论创新就难有实践突破),二是教条主义(反观洋/古/马的教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个理论体系,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自信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正确评价和探索成果的充分肯了定。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中国特色探索的描述,用了综合国力(三个台阶: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综合国力)。

毛泽东成功奠定基础,邓小平成功改革开放,江泽民成功推向21世纪,胡锦涛建设和发展。

自信来源于对“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坚决摒弃;既清楚应该走什么路,也清楚不该不走什么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把握好三个统一: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脱离实际的解放思想是空想,以实际不成熟为借口反对解放思想是因循守旧。二是解放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统一。共产党的最高价值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也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反对“四风”,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三是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的统一。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关键是尊重规律。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希望确立德治仁政的社会格局。他还特别强调“为政以德”,“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德不孤,必有邻”。 春秋时期有人生“三不朽”之说,《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亲民,在止于到善”,将道德修养列为首要纲领。

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2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的标准?硬指标: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软指标:核心价值、影响力与吸引力等。

文化的内核是价值,文化强盛主要体现在价值内核为人们信仰和践行,价值与真理的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从精神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基础上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提炼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十八届报告总结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共、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五次论述核心价值观问题:

(1)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2)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经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5月14日,习近平视察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

(4)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上海视察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

一、坚持行胜于方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5)“六一”儿童节期间习近平视察海滨民族小学讲话: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在全国人民中培育和弘扬,特别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习近平强调: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9月9日习近平到北师大看望师生: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览”;视察心理学院;走进教室与“国培计划”学员座谈;与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好老师的标准和要求:四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3、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舆论,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1)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把工程教材和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机构、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效果;(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59号文件提出党史国史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

4、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契合之处。一是唯物论。《史记》引用管仲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二是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阴一阳之谓道”。

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徽等文化元素的育人作用。

三、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大格局。

1、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发挥教书、实践、科研、管理、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作用。

2、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扎实推进师德建设;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

3、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强化高校课堂纪律(研究无林区、宣传有纪律),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防范和抵御校园传教,依法加强对境外奖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管理。

4、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荛第一线;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 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构;配齐建强宣传工作队伍。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各地党委和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小组。提高作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

高校意识形态

高校意识形态自查报告

学习意识形态

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浅谈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

学习意识形态心得

意识形态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学习(五月)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问题

《高校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的学习笔记
《《高校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的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