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校班级管理.doc

发布时间:2020-03-01 18:43: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

XXX201X级XXX20120XXX06ZB0

1一、班级教育管理的基本内涵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它既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教育管理指班主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人(学生、任课教师、家长)、财(班费)、物(黑板、粉笔、墙报、课桌椅等)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班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班同学,协调一致,有效实现预定的班级教育目标。

二、班级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教育管理要求与学生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管理手段为中介,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管理手段为中介,否则,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无法展开。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教育影响主要包括:班主任、课程教材、班风、班级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等。班级的这些教育影响,通过班级教育者、管理者的精心选择与设计,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到全体学生的身心之中,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教育管理目的。

三、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体会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则是抓好班级管理的关健, 作为班主任,笔者想谈谈从心理学角度如何抓好班级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 认同心理的运用

当一个人对组织目标有了认同感以后, 就会相继产生一种肯定性的情感和积极态度, 进而迸发出一种为实现组织目标的驱动力, 这就是心理认同。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 其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的良好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处处事事是学生的楷模, 所以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 以其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但光具有上述前提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使全体学生对班主任的所做所为予以认同, 使学生在心理上与班主任产生感触与共鸣。这样班主任发出的号召指令, 学生就不会仅仅是口头勉强答应或暂时服从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师生具有的认同心理呢?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要体现一个“爱”字, 教师应敬岗乐业, 爱生如子, 无私奉献。一个合格的班主任,爱全体学生, 对学生充满爱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强调的是, 这里所说的“爱”,是指全体学生, 班主任爱自己的学生, 不应以学生的学业表现的好坏以及家庭的优劣为标准, 而要一视同仁, 当班主任真心实意地爱学生, 学生就会对班主任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这是认同心理产生的必要条件。其次是突出一个“情”字, 班主任对学生应倾注全部感情, 坚持以“情”感人, 才能增强育人工作的感染性、有效性, 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建立了感情, 学生有话就愿跟你说, 有困难就愿请你帮助, 有苦闷就愿向你倾诉。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了亲近感, 与班主任产生认同心理。

再次是在一个“行”字。江泽民同志曾要求: “教师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家叶圣陶更一针见血的说过: “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以“行”服众, 以身作则是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关键。班主任的模范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和水滴石穿的力量。作为一个班主任, 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自我约束,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二) 公平心理的掌握

管理科学中的公平论提醒我们: 人们一旦意识到不公平, 就会引起“不平则鸣”, 工作积极性即会随之降低。作为班主任, 要有效地去管理好一个班级, 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学生的公平心理。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层次, 对是非好恶一般都有一个内定的标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 不能失之偏颇, 以免造成学生内心的不平衡。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握评价尺度, 不能前松后紧, 前紧后松, 更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 对学生有亲疏好恶。班主任工作有时被学生认为处理得不公平, 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属政策性, 另一方面受管理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也就是前面说的亲疏好恶。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在制定班级奖惩条例等“班级班规”时要注意对事不对人, 在班干部选配时要注意代表性, 在对班干部的使用上要严格, 在奖惩方面不能凭感觉,感情用事。

(三)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教育

抓好班级管理, 心理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中学生应有的素质结构中, 除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以心理发展为目标, 以心理辅导为主要形式, 以班主任工作结合学校教育工作、教学工作、课外活动为多种途径, 其工作对象为全体学生。要进行学生的心理教育, 首先必须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对学生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 进而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强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重视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意志培养, 个性调节。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组织能力、演说能力、抗挫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和发展, 重视学生智力、情感、意志、个性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

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和学生的纽带。班主任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其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有培养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美好道德情操、良好行为规范、科学人生观念的指导思想,更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不懈的工作毅力、奉献的工作精神,并将之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班主任工作谈一些自己个人的看法。

班风建设要重视

班风是班集体的行为风尚,良好的班风对每一个成员具有约束力、指引力。良好的班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进步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没有规章制度,班级管理就会随机应付、有始无终,学生无所适从,制定一套适合本班情况的班规,有利于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

实行班长负责制是班风建设的核心

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的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实行班长负责制,让学生自我管理,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管理的抵触甚至对抗的情绪,减少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实行班长负责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班主任管理阶段。刚接班时由班主任亲自管理。 师生共管阶段。由于班干部生活在学生中间,因此充分发挥他们的“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及时掌握班内动态。

问题处理要讲究方式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十一二岁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情趣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困惑,势必会出现一些缺点、错误。为此,班主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沉着应对。

处理问题要及时

学生都是带着良好愿望走进校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放松了警惕性、自觉性。为此作为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他们度过迷惑期。发现不良思想苗头、情绪波动要及时谈心,了解情况,并与家长沟通,以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消除隐患,防微杜渐。如:有的同学出现早恋问题,作为班主任要从“爱”字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教会学生懂得“负责”,使其醒悟,从而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处理问题要耐心

学生身上的坏毛病、不良习气不可能一次班会、二次谈心、三次教育就克服掉,要在“经常不断”上下功夫,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了解他们的反复性、特异性。如:有的同学属于“学困生”,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随心所欲,影响很坏,因此要求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处理问题要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特别是班主任,平时一定要高风亮节,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如: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到教室上课,作为班主任应做到同时到岗;学校规定学生不许佩带任何饰品,作为班主任也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应随时注意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才能有效地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班级管理细则

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班级管理实施方案

特教学校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漫谈学校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学校班级管理创新做法

学校班级量化管理方案

学校班级管理.doc
《学校班级管理.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校班级管理 学校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