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0:0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邓志敏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2)班和初一(13)班语文教学工作。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总之,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0年6月20日

浅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邓志敏

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学生成才”。可见在“成人”“成才”的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见德育的渗透在教育中的地位。古人说得好“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刚从小学步入中学的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来说,正处于“人之初”的起始阶段,他们犹如一块埋藏于泥土中的璞玉,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刚刚在建立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及强。此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如能利用好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循循善诱,正确引领,精心打磨,细心雕镂,加以时日,一定能将其打造成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和氏璧”。

德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放在首位的。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不是几节政治课,不是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就一蹙而就的。德育教育是无形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挖掘各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纵观中学阶段各科教材,德育元素最多的莫过于语文。古人说:“文以载道,道在其中。”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操行和道德素养。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胡适先生也

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可见文学作品中是有不少德育元素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专家学者们精心挑选的美文,这些文章中可以说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对伟大祖国、壮丽山河、勤劳勇敢的人民的深情,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优秀品质,蕴含着仁人志士的美好情操,积淀着人世间的真善美的情感。教学中,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细心挖掘就一定会发现许多的德育教育元素,利用好这些德育元素,在教授语文知识、写作技法的同时化德育教育于无形。

‘首先,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现有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比如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就包含着许多爱国思乡之情,充分利用好这些爱国主义元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熏陶。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行为中感知什么是爱国,怎样才算爱国。这样的教育比空洞的高喊爱国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

其次, 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但也不是信手拈来,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勤于思考,深入探究,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比如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在讲授时要让学生了解骆驼的艰难历程的同时,体会坚持不懈的精神,体会生命的不屈向上,永恒,进而激发学生的

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对于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文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化、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等方面,使学生能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的质美意深,洗练如金的妙处,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比如朱自清的《春》,此文是一篇纯粹写景的散文,文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写得栩栩如生妙不可言,而语言的生动形象贴切更是堪称经典,那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从地里钻出的小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的春花,像母亲手一样温暖的混着泥土气息青草味各种花香的春风,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通过欣赏这些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能深刻领悟春景的美妙,激起学生对生命、人生的思考。

德育教育必须是长期的,循循善诱的,潜移默化的。它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长期的努力,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数人”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语文教材充满了德育素材,但也不是时时处处都有,教学中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生搬硬套,有则讲之,无则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弄巧成拙。

因此,只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齐心协力,各科教师通力合作,就能教育出思想品德高尚而又学识渊博的学生。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2010年6月19日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