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坚持胜利

发布时间:2020-03-02 21:2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坚持“一课多研” 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小学个案解读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小学原本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但是,自从2003年校本教研不断“升温”以来,这所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它既是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领衔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子课题学校,又是沙坪坝区承担的教育部“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实验区项目校。2004年,该校因为校本教研的突出成绩而被重庆市教委表彰为课改先进单位。2005年,因为承担重庆市校本教研现场会分会场任务,而使该校的“一课多研”声誉鹊起,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好评。

笔者两年多来,数十次深入该校,对该校的校本教研感同身受,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叙述与思考,给众多的农村中小学提供一点思路。

一、何谓“一课多研”?

下面是该校校长兰英对“一课多研”的介绍:

“一课多研”也就是对同一教学内容作多视角、多频率、连环式研究的教研。其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导引,以创新为主题,以课例为载体,以反思为前提,以研究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

其操作程序是:

1.11X操作程序:(1指一名教师、1指同一个教学内容、X指研究次数)一研:选材——理论学习——设计教学方案——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研讨反思;

二研:修改教学设计——第二次课堂实践——第二次研讨反思;

三研:第三次修改教学设计——第三次课堂实践——第三次研讨反思——获

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实践智慧知识。

这种方式注重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不仅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还逐步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

2.X1X操作程序:(X指多个教师、1指同一个内容、X指研究次数)一研:选材——理论学习——自己设计教学方案——研究实践课

1、课2„„——研讨反思;

二研:各自修改教学设计——再次实践——再次研讨反思。

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可能还有三研、四研、五研甚至六研。

此种方式鼓励教师群体发展基础上的教师创新,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一课多研”活动中主题的确定,根据本校、本年级、本班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由学校、教研组集体筛选或执教教师自己选定。比如:“如何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这个话题就是四年级语文组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该组成员及时把它提炼出来,上升为学校层面的小课题研究。

“一课多研”的主要特点:

问题性:“一课多研”要求教师必须带着问题上课,通过研讨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断生成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或者教研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学会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学会开展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整体性:“一课多研”是一种融学习、实践、研究于一体的研讨活动。主体性:教师主体参与,深入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

超越性:超越自我。

二、如何克服高原现象?

西永小学在推进校本教研过程中,同样遇上了高原现象等问题。不解决这一点,校本教研就可能覆没。于是,西永小学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向制度要效益

结合学校实际,西永小学制定了《西永镇小学课题管理制度》、《西永镇小

学教师学习制度》、《西永镇小学教研组长职责》、《西永镇小学校本教学研究制度》、《西永镇小学校本教研对话交流制度》以及《西永镇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管理网络,使学校教研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如在《西永镇小学校本教研对话交流制度》中明确要求:

1.营造氛围:鼓励教师勇于说实话,敢于讲真话,乐于交流,善于交流。

2.拓宽渠道:鼓励教师与文本对话,与网络对话,与专家对话,与同伴对话。

3.搭建平台:备课交流活动, “五课”交流活动,读书交流,校刊交流。

4.实施奖励:对话交流做得较好的个人和教研组,学校依据相关规定,将其纳入骨干教师或优秀教研组考核之中。

在实施上述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引进多元评价,在期末对教师实施业绩考核时,学生考试成绩占40%,师德占20%,常规占10%,安全占10%,校本教研占20%,从而为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创建学校文化氛围

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学校因地制宜,为各学科组、各村校订阅了二十多种不同的教学杂志,并购买了有关教育教学论著、光盘、录像带等,还从有限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为中心校办公室配备了6台电脑,开通英特网,为老师们上网学习,查阅资料,丰富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三)注重团队建设

校本教研是一件大事,要做成一件大事,单单靠

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西永小学充分发挥了团队作用。为了突出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西永小学加强了专业引领力量的建构:

1.开发区域教育智力资源

学校尤其重视在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专业引领,不定期邀

请区教研员来校指导工作,并通过区教研员邀请市教科院教研员、主城区知名教师来校听课评课,开讲座,对校本教研作专项指导。

2.重视骨干教师作用发挥

为了缩短中心校与村点校的差距,从每所村小中选出2-3名业务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培训对象,与中心校实验教师一起参加间周一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接受培训的村小骨干教师回校后再对各自学校的教师进行二次培训。教学骨干、科研骨干作用的发挥,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如虎添翼。

3.加强教研组建设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是西永小学努力的方向。下面,我们来看看该校的语文组学习活动:

(1)提问式学习:教师先提出问题,经筛选后,由教研组长召集全体组员收集信息,最后由组长汇总全体组员意见相互解答问题。

(2)网络学习:学科组不定期给教师们推荐网站。让教师们参与学习、论坛,延展学习的空间。

(3)专题性学习:即在一定时间内安排相同主题的连续性研讨学习,使业务学习的方向性更强。(4)操作式学习:包括学科组间周一次的案例分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普通话的培训学习等。这些内容大大丰富了教师们学习的内涵。教研组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教务处主任彭玲说,我校常规教研活动是以“案例教研”、“集体备课”为主。我们把“案例”定位为“课堂案例”和“文本案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课堂案例”居多。其基本形式为:研究课+执教者个人反思+参与式评价和建议+骨干教师或领导归纳总结、提炼,形成策略。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主要采取X+1+Y的备课模式。X代表集体备课的多元组合(如年级组集体研究+校内备课组合作交流(指村小),1代表由教师分工撰写、个别修正。Y代表多人反复修改循环使用的过程。

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建立中心发言人制度,推行“三定三自一寻”工作模

式: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教研组要有统一的学习内容)、定质量(教师统一学习后要有实践性作业)。

三自:自选内容学习(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性的培训学习);自选时间在大教研组交流、汇报;自选本土专家质疑解难。其基本流程为:自我诊断——自我提问——自主学习——组内自由论坛——本土专家质疑解难——组内作业实践。

一寻:寻找“活水源”。我们把“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提升”作为一种发展策略,学校积极为各学科组搭建平台,寻求专家、优秀教师的专业支持与引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在与专家和名师的“对话”中不断提升。

(四)校际互动西永小学利用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合校本教研活动,营造校本教研气候,培植智慧土壤,吸纳集体智慧。

三、几点思考

(一)要务实 校本教研强调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但是,实际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校长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思想上不重视,把校本教研剥离在学校教学工作之外,是主要因素。西永小学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与学校领导班子的务实作风分不开。学校行政一班人善于抓住机遇,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强力推进校本教研,通过校本教研,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落到实处。

(二)制度化 制度的主要职责是维持工作的基本底线,解决教师自身发展原动力不足的问题。落实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校本教研的规范发展,提高制度的效益化,是促进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多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问题的田野研究,是以广大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的草根研究,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西永小学的研究活动是在“校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方式研究”的引领下开展的,因此,是研究型的校本教研实践。

(四)勤学习校本教研就是要变革旧有的教研秩序,建立一种新的教研文化,改善教学生态环境。西永小学就是通过建设教研组文化去建构新的学校文化的。西永小学虽然地处农村,但是人际环境宽松,教师心情舒畅。笔者与同事一起多次参加该校的活动,都非常深切地感受到来自领导、教师内心的喜悦与职业的快乐。

(五)请“外援” 引入“外援”,其实也就是解决专业引领的问题。西永小学校本教研的蓬勃开展,与市、区教研员的努力分不开。这也充分说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研机构大有作为。而教研机构转换职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土上,也不仅仅是走马观花,需要的是踏踏实实扎根下去,深入课堂,开展田野研究,与老师们一起感受,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胜利贵在坚持

坚持,是胜利吗

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坚持就会胜利》读后感(推荐)

胜利贵在坚持学生演讲稿

不是胜利也要坚持(总结)

关于军训作文:坚持=胜利

学生演讲稿:胜利贵在坚持

小学作文:坚持就会胜利

坚持后便是胜利(600字)作文

坚持胜利
《坚持胜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坚持胜利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