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一年级青岛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21 08:38:19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8-3-2

柳广荣

2018年春季到来,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相信这个学期的教学会也更加容易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21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空间与图形(共2个单元)第一单元——认识钟表;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数与代数(共6个单元)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第七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能够: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

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

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7、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8、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9、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0、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八、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备注

一、认识钟表

2-3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三、认识图形

5-7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8

期中测试 9

五、人民币的认识 10-13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七、乘法的初步认识

八、厘米、米的认识

九、统计

复习期末考试

2018.03

推荐第2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新颖有趣。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除小单元外),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有密切联系的信息窗(情境图),每个信息窗又是包含有多少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情境贯穿起来,编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而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了“问题串”。

3、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传统教材中,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不退位)”的笔算放在一起,将相关的口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口算分开,不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在知识安排上,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编排在一起,使口算与笔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把学到新知识又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第65页加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拿50元钱购买纪念品,珊瑚每只17元,贝壳每只25元,海豚每只23元,海螺每只13元。教材没有直接出示算式,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用50元钱去买一只海螺每只和一只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过程中,通过探索获取运算的方法,然后利用获取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步发展。

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综合情境图,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由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在南极实地考察的情境和天空飞着的贼鸥、冰面上的企鹅、雪地上的海豹等信息,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贼鸥?”“有多少只海豹”等问题。本册教材沿用了一年级上册教材的特点,在每个情境图的后面都设置了卡通问号和问题口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6、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和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你说我讲”体现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第53页的“你说我讲”,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要解决这个问题,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以此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新教材第一册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逛公园——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

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I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II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2、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III解决问题

1、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IV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逛公园------------------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推荐第3篇: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点,加大教研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一班、二班的数学教学,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经过半年时间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已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孩子能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非常贪玩,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有些吃力。整体上看,一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后进生较多;二班学习水平相对比较平均。上学期大部分的后进生在学期末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也增加了我这学期数学教学的信心。因此,本学期我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因材施教。现将一学期的打算计划如下: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智慧广场用列举的方法找“1-100之间有多少个9”和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递增(递减)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出整理数据的结果,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用数据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9.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10.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达成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计划的进行分层教学,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6.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尽可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推荐第4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七、教学进度 安联合校进度安排。

推荐第5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有学生28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一)这册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教学进度:

推荐第6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课时分配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 61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 3 课时留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6 课时

二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2 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4 课时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1 课时

四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12 课时

数学广场 …………………………………………1 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5 课时

六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17 课时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1 课时

数学广场 ……………………………………………1 课时

七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4 课时

八 我们的鞋码 —— 统计 …………………………2 课时

九 儿童乐园

—— 总复习………………………5 课时

推荐第7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90%以上。经过了半年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三、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习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2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小客人” 4课时

2、“下雨了” 2课时

3、“农夫与牧童” 4课时

4、“绿色行动” 8课时

5、“小小存钱罐” 4课时

6、“大海边” 10课时

7、“阿福的新衣” 4课时

8、“我们的鞋码” 2课时

9、总复习

推荐第8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00内数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与符号感。

经历探索100以内容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认识图形、方向及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对统计结果的合理性 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

三、解决问题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能与同伴交流。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6课时 第二单元:下雨了-----------------------2课时 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4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行动------------------- 12课时 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5课时 第六单元:大海边--------------------- 17课时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4课时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2课时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5课时

推荐第9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7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童本课堂教学为依托,着力构建课堂特色,用心打造精品课堂,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注重引领孩子快乐、高效、创造性、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做”数学的体验、探究性活动中,逐步构建数学模型、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进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精神。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20 以内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的加减法

(一),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减法

(二),厘米、米的认识,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五班 45人、六班 46人。经过了一学期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 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 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 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 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让每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共同进步。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并会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利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 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3、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 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 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 数的加、减法。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 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8、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米=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9、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10、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 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六、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1、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共计8课时) 第二单元 认识钟表

(共计3课时)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共计6课时) 智慧广场

(共计2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共计4课时) 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

(共计10课时) 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

(共计4课时)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共计15课时)

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

(共计5课时)

第九单元 统计

(共计3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共计8课时)

七、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 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 立教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 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 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 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教学时, 就同一问题情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 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 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 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 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 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 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推荐第10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童本课堂教学为依托,着力构建课堂特色,用心打造精品课堂,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理念,注重引领孩子快乐、高效、创造性、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在“做”数学的体验、探究性活动中,逐步构建数学模型、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进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精神。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20 以内退位减法,认识钟表,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 以内的加减法

(一),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减法

(二),厘米、米的认识,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五班 45人、六班 46人。经过了一学期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 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 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 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 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让每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并会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利用 20 以内的退位减 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3.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 计数单位“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 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 数的加、减法。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 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8.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9.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10.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 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六、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 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 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 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 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 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共计8课时) 第二单元 认识钟表 (共计3课时)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共计6课时) 智慧广场 (共计2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共计4课时) 第五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第六单元人民币的认识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 第九单元 统计 第十单元 总复习(共计10课时) (共计4课时) (共计15课时) (共计5课时) (共计3课时) (共计8课时)

第11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下雨了 —— 学看钟表。

3、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4、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5、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6、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7、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8、我们的鞋码 —— 统计

9、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

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

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五、课时分配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 61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 3 课时留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6 课时

二 下雨了—— 学看钟表 „„„„„„„„„2 课时三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4 课时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1 课时

四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12 课时数学广场 „„„„„„„„„„„„„„„„1 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5 课时六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17 课时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1 课时数学广场 „„„„„„„„„„„„„„„„„1 课时

七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4 课时

八 我们的鞋码 —— 统计 „„„„„„„„„„2 课时

九 儿童乐园—— 总复习„„„„„„„„„5 课时

第12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主张对教学计划的结构实行改革。以下是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有学生 37 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下雨了 -- 学看钟表。

3、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4、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6、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7、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8、我们的鞋码 -- 统计

9、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类与比较;认识图形;认识位置;总复习。

准备单元:数数。正确的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这一内容的设计目的是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通过简单的数数,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意义。因此,教材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本单元是学习“空间”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好本单元知识,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对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加强学具操作,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切实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非常重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入学后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七单元: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知识学习得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加法和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这,应用很广泛。在开始阶段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和今后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十分有益,因此要重视本单元内容的教学。

第八单元:总复习。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几个密切联系的情境。每个情境又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的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

(3) 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第13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1班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1班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二班有学生 62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培优补差

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

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的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4、以平时的作业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的作业要有计划的“面批”“面导”。

5、对差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采取学生、教师、家庭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

七、课时分配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 100 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 5 课时留做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 课时 二下雨了 —— 学看钟表 ………………………6 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6 课时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1 课时 四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18 课时

数学广场 …………………………………………1 课时 五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7 课时 六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 ……………20 课时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1 课时

数学广场 ……………………………………………1 课时 七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8 课时 八 我们的鞋码 —— 统计 …………………………6 课时 九儿童乐园 —— 总复习………………………10 课时

2017·2

第14篇: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南极小客人 来到南极 100以内数的认识 来到南极 例2及自主练习信息窗二 观察贼鸥

(一) 信息窗二 观察贼鸥

(二) 南极小客人 我学会了吗

第二单元 下雨了——学看钟表 下雨了 学看钟表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第三单元 农夫与牧童 农夫的一天 方位 牧童与牛 认识图形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第四单元 绿 色 行 动

信息窗一 校园护绿

校园护绿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信息窗二

保护环境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练习信息窗三 绿色行动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练习绿色家园 信息窗四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 小熊做客 实践活动

奇妙的回形针

五、小小存钱罐

信息窗一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

练习课 信息窗二 人民币的计算 人民币的认识 练习课 第六单元 大 海 边

大海边 信息窗一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大海边 两位数减两位数 大海边 两位数的减法练习

大海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

参观水族馆——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的练习课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混合练习课 大海边 信息窗五 大海边 混合运算练习课 大海边 混合运算练习课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一)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二) 大海边 回顾整理

(三) 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 第七单元 阿福的新衣 信息窗一 厘米的认识 信息窗二 厘米和米的关系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第八单元 我们的鞋码 课外实践 我学会了吗 第九单元 儿童乐园

中心板块 对全册知识的回顾和整理 左上角板块 学看时间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左下角板块 统计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一) 左下角板块 统计

(二) 右上角板块 厘米、米的认识 右下角板块 复习元、角、分 方位与图形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数学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九个单元:

1、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2、构建开放型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4、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5、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教材采用了“小单元”“板块式”设计,强化基本教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寻找数的信息,认识一百以内的数,恰当让学生体会用数表示。

2、重视学具操作,量的多少到数的大小,中介体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3、帮助学生继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算法多样化。

4、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判断能力。

5、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6、培养学生对钟表问题的理解能力,感受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7、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之间换算关系,理解人民币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8、认识厘米和米,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在生活中用到米和厘米,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

重点: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扩充练习内容和形式,重视渗透性的练习。

2、加强练习,切实提高口算能力,鼓励学生使用“我会算”、“我会看”、“我发现”等自信的信息。

难点:

1、用活情景图,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重实际操作,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真正体验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教学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实物展台的应用,让知识更生动,更形象。 进度安排:

一、南极小客人:9课时

二、下雨了:6课时

三、农夫与牧童:6课时

四、绿色行动:15课时

五、小小存钱罐:5课时

六、大海边:17课时

七、阿福的新衣:4课时

八、我们的鞋码:2课时

九、儿童乐园:5课时 应注意的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教师应创造性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采取措施:

1、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

2、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

第15篇: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一年级二班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刘艳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级半学期的学习,已基本上适应了小学的上课节奏,对20以内数的认识等都已形成,再来学习100以内的数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仍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新颖有趣。选取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然、社会,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

2.“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3.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结构。

4.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洽为一个过程。5.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6.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会比较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中认识元、解、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二)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帮助和鼓励,对身边的数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读、写,并理解百的意义。2.100以内数的加减,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3.理解时、分的意义。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的关系,并会简单计算。5.学生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五、相关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儿童化语言授课,发展学生能力,主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知识解决问题。

2.重视学生习惯养成。

3.合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5.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6.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1、下雨了——认识钟表--------2课时 第1周

2、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第1-2周

3、牧童——认识图形--------4课时

4、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一) -12课时

5、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6、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二)-- -17课时

7、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

8、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4课时

9、我换牙了——统计-----------2课时

10、儿童乐园——总复习--------5课时

第3周 第4-6周 第7-8周 第9-12周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6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5年春季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南宁市西园路小学

黄雪群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处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同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全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认识图形

(二)(3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 2课时左右

例2„„„„„„„„„„„„„„„„„„„„„ 4课时左右

例4 „„„„„„„„„„„„„„„„„„„„„ 2课时左右

例5„„„„„„„„„„„„„„„„„„„„„ 1课时左右

例6„„„„„„„„„„„„„„„„„„„„„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3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1课时左右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 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7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 „ „„„3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9课时左右 例

1、例2„„„„„„„„„„„„„„„„„„„„.4课时左右 例3„„„„„„„„„„„„„„„„„„„„„„„ 4课时左右 例

4、例5„„„„„„„„„„„„„„„„„„„„..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四周 (八).总复习„„„„„„„„„„„„„„„„„„„..4课时 第十五周 (九).期末考总复习„„„„„„„„„„„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17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

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 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 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 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 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 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 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 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

教具:

钟表,拼图,计数器米尺,直尺,课件等

教学进度表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台李小学

期 教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第 1 周

20 以内的加减法

第 2 周

学看钟表

第 3 周

100 以内的认识

第 4 周

100 以内的认识

第 5 周

认识图形

第 6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第 7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第 8 周

复习

第 9 周

期中考试 第 10 周

五一放假

第 11 周

人民币的认识

第 12 周

100 以内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第 13 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二)

第 14 周

厘米、米的认识

第 15 周

统计

第 16 周

复习

第 17 周

复习

第 18 周

复习

第 19 周

期末考试

第18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备课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经过了一学期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智力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年龄偏小,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让全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3、学生家教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教学,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比较重视,能够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但也有不少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错误较多。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排目的: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学生所熟悉的、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第一单元:下雨了——认识钟表;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九单元:我换牙了——统计;第十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智慧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趣味拼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3)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三、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整合)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8、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9、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10、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1、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5、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中。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就第二册数学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100以内不进位加、不借位减的口算能力和100以内进位加、借位减的计算能力、能综合运用方向、图形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学习教参,吃透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5、重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带学生走出课堂去实践。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得到训练。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下雨了 —— 认识钟表 3 课时 第二单元 丰收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 8 课时

智慧广场 1 课时 第三单元 牧童 —— 认识图形 3课时

趣味拼摆 1 课时

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 ——100 以内的加减法

(一) 10 课时左右

第五单元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5 第六单元 大海边 ——100 以内的加减法

(二) 15 智慧广场 1 第七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6第八单元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4 实践活动 ——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1 第九单元 我换牙了—— 统计 2 第十单元 儿童乐园 —— 总复习5

课时

课时左右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左右

第19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节庄小学:

一、学生概况

(1)本班现共有学生48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

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二、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2.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3.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2.17~2.21) 1.十几减9 2.练习1 3.十几减

8、7 4.练习2 5.十几减

6、

5、

4、

3、2 第二周(2.24~2.28) 1.练习3 2.复习1 3.复习2 4.单元测试 5.评讲试卷 第三周(3.3~3.7)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练习4 3.单元测试 4.评讲试卷 5.数数

第四周(3.10~3.14) 1.数的读写与组成

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几十几减几十 3.练习5 4.数的顺序 5.比较数的大小 第五周(3.17~3.21) 1.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2.练习6 3.复习4.我们认识的数 5.单元测试 第六周(3.24~3.28) 1.评讲试卷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4.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5.练习七

第七周(3.31~4.4)

1.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2.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3.练习八1 4.练习八2 第八周(4.8~4.11)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3.练习九 4.复习1 第九周(4.14~4.18) 1.复习2 2.单元测试 3.期中模拟测试 4.评讲试卷

第十周(4.21~4.25) 1.期中复习2.期中测试 3.评讲期中试卷

4.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第十一周(4.28~4.30) 1.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练习十 3.小小商店 第十二周(5.4~5.9) 1.单元测试 2.评讲试卷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4.练习十一

5.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第十三周(5.12~5.16) 1.练习十二1 2.练习十二2 3.练习十二3 4.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第十四周(5.19~5.23) 1.练习十三1 2.练习十三2 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4.练习十四

第十五周(5.26~5.30) 1.复习1 2.复习2 3.单元测试 4.评讲试卷 第十六周(6.3~6.6) 1.期末复习1 2.期末复习2 3.期末复习3 4.期末复习4 第十七周(6.9~6.13) 1.期末模拟测试1 2.评讲试卷1 3.期末模拟测试2 4.评讲试卷2 第十八周(6.16~6.20) 期末总复习

五、重点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第20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厉磊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三班、四班的数学。两个班的学生共有132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

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八个单元。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

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具准备

1.计数器 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 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习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

5、

6、

10、

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习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

的加、减计算。

6.口算练习卡片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习材料,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习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

5、

4、

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习,(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习。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习。用这种卡片进行练习,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习。

7.口算加、减法练习表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第一列的数加第二列的数,如75+3,43+2……第二列的数加第三列的数,如3+34,2+66……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

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

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

三、

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习: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习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七、全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认识图形

(二)(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青岛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青岛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