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教师编制考试作文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8-08 21:06:25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师编制考试2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二)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 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 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 应用文 。”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阅读。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 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和交往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 信息沟通 和多元的 意义重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2、生字复现::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在语境中复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多读多看多悟;(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造更多复现机会;(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我看到了„„》设计一份教案。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

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述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读准准确地拼读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熟记

2、记实作文读书笔记应用文

3、复现

4、“交际”交流和沟通语言实践

5、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信息沟通意义重构

6、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生字复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生字见面,达到识字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略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各1.5分)

3、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每个要点1.5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2)“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各2分)

2、答题要点:

(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每点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评价要点:

(1)重视兴趣激发;(2)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由表达的空间;(3)教师指导具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4)交流展示充分,评价方式多样化。(每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清晰明确,表述语言准确且有分寸;(3)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4)目标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每点3分)

2、答题要点:(1)唤醒生活,激活联系。“大贤”本是个文言色彩浓厚的书面语,学生若按《词语手册》照本宣科,其效果肯定“事倍功半”。本教例采用“欲擒故纵”法,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前先“考”了学生五个“生活问题”,在唤醒学生鲜活生活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了他们的积极思维。(2)凸显人文,强化积累。本教例采用“层层铺垫”的办法,让学生自悟自得,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既完成了词义教学,又使学生积累和巩固了五个新词,还凸显了浓厚的人文性。(3)自主探究,注重实效。执教者力戒“大+贤=大贤”这样的思路设计教学,有意淡化教师的主导和词素分析,注重从内容入手理解词义,着力追求对词义的整体感悟和探究,使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还领悟了词语的内在规律。

推荐第2篇:教师编制考试试题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真题汇编试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河南新乡)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浙江省)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安徽省)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云南省)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浙江省)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九江市)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湖州市)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8.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昆明市)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浙江省)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0.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浙江省)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1.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浙江省)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12.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湖北省黄石市)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浙江省)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4.实施义务教育( )。 (沈阳市)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 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贵州省)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安徽省)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__理论联系实际___________。(湖北省)

3.《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培养学生的___创新精神__________和______实践能力_______ 。(广州市番禺区)

4.现代教育理论认为,____教育者_________和____受教育者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湖北省黄石市)

5.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___人本主义学习论__________。(湖北省黄石市)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____探究学习_________。(海南省)

7.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_学校___________、____地方_________、____国家_________。(南昌市)

8.清华大学校长在一次开学典礼上说:学校不仅要给学生“干粮”,更要给“猎枪”。“干粮”指___知识__________ ,“猎枪”指_学习方法____________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吉林省)

9.____教育目的________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云南省)

10.《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__教师职业素养___________、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浙江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国家化(浙江省) 2.发散思维(河南省濮阳市) 3.意义学习(贵州省) 4.教学模式(广东省) 5.班主任(浙江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广东省) 2.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浙江省) 3.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江西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你对教师聘任制度是怎样理解的?(浙江省) 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海南省)

六、案例分析(15分)(郑州东区)

一名年轻的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这是一个学校普遍认为的差班。刚走上讲台,一个男生就站起来问道:“老师,您喜欢不喜欢差生?”老师没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着他,问道:“你会不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丢掉?”男生想了一会,回答道:“应当不会,我会好好珍藏的。”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庄重地说:“我也不会,你们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们有什么缺点,我会帮助你们改正,直到你们改好为止。一名差生是各个方面都不及格的学生,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过努力,大家都会成为优秀的学生。在我的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学生们都感动地鼓起掌来。

1.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依据案例说明教师应具备哪些师德? 真题汇编

(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以灵魂论为基础、以培养优良的公民为目标、以德智体和谐发展为内容、以音乐陶冶为途径。其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3.【答案】A。解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意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答案】C。解析:奥苏贝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5.【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6.【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7.【答案】D。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8.【答案】D。解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与之相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9.【答案】A。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10.【答案】A。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11.【答案】B。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3.【答案】B。解析: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超限抑制: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

14.【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选项中的①对应国家,③对应家庭,④对应社会。正确答案是D。

15.【答案】C。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指认识到目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的差别,想出办法来缩小这种差异,从而达到目标的方法。A项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B项逆向工作法也叫目标递归策略,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D项尝试错误法指经过多次尝试错误,最后找到答案。 填空题

1.学会共处 2.理论联系实际

3.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4.教育者;受教育者 5.人本主义学习论 6.探究学习

7.学校;地方;国家 8.知识;学习方法 9.教育目的 10.教师职业素养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国家化:指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家教育制度。

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3.意义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与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即理论依据、教育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5.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高低; (3)教学内容正确与否; (4)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5)教学结构是否紧凑; (6)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2.【答案要点】

(1)帮助家长组成家庭教育合力,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2)帮助家长不要向孩子提出超过实际的目标。

(3)帮助家长树立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帮助家长更新成才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5)帮助家长把积极健康的社会信息纳入家庭教育轨道。 3.【答案要点】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基本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是:中国公民身份、思想品德条件、学历条件和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2)教师聘任制度,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通过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3)聘任制的功能:

第一,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国家在《教师职务条例》中,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明确规定。政治思想缺乏和业务能力低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由于实行的聘任制,采用的是评审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既要评审教师的学术水平,又要考核教师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所取得的工作实绩,并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的原则,因而,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二,实行聘任制,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这主要体现在岗位结构比例、学历构成和年龄构成三个方面。岗位设置是教师职务聘任的基础。《教师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学历有明确要求,这是教师聘任制在学历条件上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学历仍应有相应提高,以便与国际接轨。要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聘任制来促进教师提高学历,否则就不具备聘任资格。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师队伍的未来趋向。学校可以通过聘任制,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现高级职务教师年轻化,增强队伍活力,使教师队伍在各个年龄段上呈有序分布状态,保持教师队伍的持续后劲。

第三,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把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这是关于教师考核结果效力的法律规定。应当说,教师聘任制促进了考核制度的实行。 2.【答案要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六、案例分析 1.【答案要点】

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该教师并没有将该班的学生认定为差生,使学生建立了信心,为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体现了导向性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该教师没有将该班学生当做差生对待,做到了爱护和尊重学生,同时又要求该班学生要努力,做到了严格要求学生,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该教师根据该班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正面鼓励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答案要点】

①教师要忠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②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③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到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

④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能够正确及时地解决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推荐第3篇:静安区语文教师编制考试

2014年4月静安区语文教师编制考试

我尽力回忆题目,大家加油 笔试一共是2.5个小时完成

一、改正错别字 10分

美轮美奂

高潮迭起

。。。。。。。。等10个

二、古诗默写

8分

共4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选择题

24分

共12题

1、“凸”的地2笔是?

2、“燕”是什么字?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作品?

4、以下几句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5、给一句句子加标点符号 (答案记不清了。。。)

四、阅读分析 28分

穿布鞋的故居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灰砖高墙,青石铺路。七弯八绕,曲径通幽,八卦阵似的。安乐巷也不例外。

这是安乐巷72号,坐西朝东,极普通的那种民居,如果不是门楣上悬挂着“朱自清故居”的匾额,你很难以为这种锈砖老木门槛的屋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若是骑车穿巷.脚下稍一用力便会倏忽而过。这房子就和他从前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也从不希望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个细节:朱先生生前一直喜欢穿平底布鞋,从不张扬自己。他在文学院任系主任时,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而是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的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相似呵!

如今,到处在修葺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热闹;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为了供后学瞻仰,有关部门只是将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市民迁了出去,腾空房间,便成了。

故居很小,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你站在门庭下轻咳一声,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这又和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决不故作高深。于是我这样概括这座小院落:巷子很深,故居很深。游人很少。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门票。扬州有瘦西湖,到过瘦西湖的外地人回去之后几天内都会沉浸在一种满足与兴奋之中,他甚至还会向别人炫耀,我到过瘦西湖;而没有去过瘦西湖的人也会有一种期盼——什么时候能去瘦西湖呢?而朱自清故居不会有这种效应。我相信,能够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记起念起这片陋房的人,他实在是在追求朱先生似的平淡与平和。

我第一次来此,是因为要给学生上《荷塘月色》,我和学生在这火柴盒般的小院里,不敢发出半点声响。朝南的这间房间里悬挂着一幅中国画,正是“荷塘月色”的意境,那份雅洁,那份清远,真正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表。我和学生们仰视着这幅画,仿佛沉浸在那个风雨如晦的1927年7月。一手托着课本,一手抚摸着朱先生用过的老式木床,老式书桌,我的灵魂又仿佛来到朱先生清灵而又广博的精神世界。朱先生就是这样没有架子,在这里,所有的家当你都可以无限度地接近,你可以在朱先生坐过的椅子上小中,可以在他的木床上静躺。

我对学生说,朱先生生前就是学生最容易又最乐意接近的导师。

1、看拼音写词语 共4个

8分

(1)如出一辙

(2)时髦

(3)修葺

(4)?

2、写出朱自清的3部作品

3分

3、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

4、文章最后说“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根据上文,指出“本意‘的具体含义。

5、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召映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6、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大致内容是这样)

五、作文30分(二选一)500字以上

1、以我所生活的城市为题

2、提示:生活处处有语文。自拟题目,写作文

六、教案 40分

四年级上册第25课《律师林肯》

(下午接着面试面试就是说说课文的重难点,然后老师再问几个问题,面试时间15分钟左右,其他的我记不清了)

推荐第4篇:教师编制考试案例分析

1、某中学学生王某在上体育课三级跳远时,由于落地动作不当造成大腿骨开放性骨折,伤势严重。调查表明是由于任课教师组织得不好,既不做讲解,也不做示范,简单布置后教师就离开场地,辅导专业队训练去了。 请你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在本案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受到了侵害。 (1)本案中的侵害只涉及身体健康,不涉及人格尊严。 (2)在本案中,教师并不希望学生的身体受到损害,不良结果的发生是出于主观上的过失。由于学生受伤是由于教师在执行公务时疏忽大意所致.属于不作为侵权。所以教师所在学校应对受伤学生负民事赔偿责任,教师应负行政责任。

2、某市教育局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学校、教育机构,在新生入学时,不得以考试的形式择优录取,更不能以各科竞赛(如奥赛)的成绩作为入学依据。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你对该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3)该教育局的规定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教育机会平等,促进学生的发展。

1、你认为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更新教育观念; (2)贯彻新的教育原则; (3)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4)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6)解放学生; (7)开设创新课程; (8)发挥家庭的积极促进作用。

2、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辍学去赚钱,遂于2008年暑假将李霞递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弦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 (3)违法主体是谁? (4)违法主体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的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其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人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有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1、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以及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造成心理障碍。

您的答案:

针对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出发点是好,教师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在补十和罚十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但是针对补十罚十这样的做法,很多时候会耽误学生的时间影响其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当然,通过补十罚十,从记忆的曲线上来看是很好的帮助,在短时记忆的基础上记忆重复强化,可以进入长期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长期记住该知识点

自评分

2、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 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请问: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试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参考答案:

(1)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时代步伐。 (2)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1、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如何做到乐教勤业。

参考答案: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地进行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乐教勤业原则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乐于从事教育事业。 ①不断深化对教育价值的多方面认识,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感。 ②不断深化教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教师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③善于从复杂的育人工作中,去体验艰巨劳动中的欢乐,强化乐于从教的情感体验。 ④不断增强热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勤于功业,勤奋工作。 ①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开阔知识视野。 ②勤于钻研,掌握从教规律。 ③勤于岗位,精于业务,精心做事,忠于职守,不敷衍塞责,认真对待日常工作。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要解释什么是乐教勤业。乐教勤业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意思:乐教和勤业,然后分别加于解释说明。

自评分

2、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文明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他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他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他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的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看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对个别问题学生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教育: 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讲究说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回答本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1、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被老师批评和处罚,上初中后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级成立了一个动物兴趣小组,让他当小组长,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明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究活动懂得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坏习惯。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圮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

关系。具有等级性。它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本案例中小明的小学班主任没能理解小明的行勾而一味的进行批评和惩罚,使得小明的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影响了小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入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本案例中小明初中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所感必趣的科日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迁移到各门功课中,发现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学习有了很大提高。不同的教师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所以.现代教师要懂得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和潜能的挖掘。

2、我是一个英语“差生”,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功夫不负苦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好成绩。我非常高兴。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原有的课程评价和考试制度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弊端。

参考答案:

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我国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考核目的、标准、方法和不正确的学生观方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答题。

1、早读铃声响了,八年级

(一)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师,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的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小刘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备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她还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课。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取罚站、甚至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来惩罚他们。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知识对小刘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

(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推荐第5篇:教师编制考试名词解释总结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上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3、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作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精神文明。

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中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个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5、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广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上统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院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教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为教师。狭义上的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8、教师威信:是一种能让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感召力量。分为两种: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

9、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上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10、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11、教学: 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播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过程。

12、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个性特点,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过程。

13、教学原则:是根据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4、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和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这一原则实质上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中的教育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5、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1862年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16、个别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的个别辅导的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我国古代私塾就是个别教学组织形式的典型模式。

17、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18、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用不同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教学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贫乏的农村及偏远地区。

19、现场教学:是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故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20、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本门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表达的方法和顺序,确保学生有效的学习。

2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2、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其主要功能是将教材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2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4、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25、德育:广义上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和道德上施加的影响,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书本主要讲的德育即学校德育

2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27、德育过程:是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规律,对受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8、德育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所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对指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29、德育途径: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小学的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30、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教学方法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法。

31、班级:是学校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形成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结交朋友的场所。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和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

32、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3、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的经常性活动

34、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的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5、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36、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37、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从事的科学探索活动。它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分为:选择研究课题、查阅资料文献、制定研究计划、分析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拟写研究报告。

38、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所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发展方向或总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述。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原则和行动纲领。

39、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实施各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40、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类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1、学习:是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42、从众:当个人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个人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随大流“,这种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从众。

43、教师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44、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是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综合体现。

45、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46、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4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8、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4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50、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5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52、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53、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54、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55、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56、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57、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58、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59、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60、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61、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62、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63、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6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65、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66、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7、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6

8、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9、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70、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71、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7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7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7

4、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75、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76、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7、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78、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79、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80、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81、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8

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83、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84、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85、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86、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87、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88、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89、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90、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91、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92、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93、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94、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95、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96、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97、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9

8、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99、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100、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0

1、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0

2、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见74)

10

3、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见83)

10

4、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10

5、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10

6、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0

7、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0

8、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10

9、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110、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

11、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1

12、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1

13、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

14、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

15、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1

1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

17、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

18、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1

19、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120、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

21、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1

22、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

23、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1

24、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1

25、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1

2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

27、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1

28、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1

29、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130、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

31、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

32、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

33、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

3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

3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1

36、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1

37、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

38、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

39、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140、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1

4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

4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

43、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

44、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

45、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

46、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

47、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

48、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

49、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50、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

51、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

5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 良好适应。

1

53、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

55、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

5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1

5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

58、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

59、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60、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6

1、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6

2、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6

3、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6

4、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16

5、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6

6、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6

7、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6

8、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6

9、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70、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17

1、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7

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17

3、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17

4、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17

5、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7

6、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17

7、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7

8、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7

9、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80、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8

1、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18

2、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

18

3、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18

4、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18

5、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8

6、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18

7、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

18

8、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

18

9、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90、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9

1、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19

2、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9

3、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9

4、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推荐第6篇:山东教师编制考试填空题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山东教师编制考试填空题合集

一、山东教师编制考试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 应用心理学 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心理变化 。

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与差异性。

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 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

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 情感体验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 学习三类。

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 增加反应 发生的概率。

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 (撤消惩罚) 之分。

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 认知结构 。

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 同化新知识 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 处理和转换 。

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推荐第7篇:上海市教师编制考试心得

上海市教师编制考试考试心得

2017.12.19首先有两门考试,一门是综合测试(这个是进编测试,每人一年只有一次机会,而且是全市通用,费用170元,考试时候带着身份证,准考证以及黑色水笔);另外一门是学科测试,也是170元,这门考试每个区都不一样。 我考了宝山区的这两门测试。先说学科测试吧,我是中学英语方向的,学科测试的内容就是上海高考卷的题型。印象中第一题就考了“procedure”这个单词的音标,第二题考了-tion这个字母组合发音,给你四个单词decision, question, occasion还有个忘了。。这几个单词中哪个单词和其他三个单词发音不同的。其他的单选题就是正常的高考题了。然后记得作文题目是“假设你的一位好友她品学兼优,刻苦努力,但是她由于疏于和班上同学交流,在最近的学生会竞选中输了没选上,请你给你的这位同学一些建议,至少给出两点建议并且说明缘由。字数好像是150-200字吧”。题目不难的,准备的话就是在考前刷上海高考卷或是模拟高考卷,我是去学科网下载了几套题目做了下,这样比较有针对性些,心里也更有底。不要怕哦,安静踏实地刷英语高考题吧。 再讲综合测试,讲真这门考试之前我心里是很慌得。因为真得完全不知道考啥啊,在招聘会的时候听别人说,很简单的,就是类似于考公务员的行测。但是也会听别人说有人也会挂的,那就那一年不能再考了,那一年就没有进编制的机会。听得真是有点心惊胆战,万一挂了就真挂了。今天上午在考试之前那个监考老师也强调了一年只有一次的考试机会,当年的十一月到第二年的十一月是一个财年,在此期间only one!!!下面我来言归正传考试内容吧。我是准考证号靠前的,先笔试75min考作文,后75min考机试选择题一共180题。笔试应该就是和教学相关吧。我今天抽到的题目是“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请结合自身实际,以往人际交往的经验,写篇议论文,1000字以上。”尽情地扯吧。。。字要写的端正印象分好些。我之前没看教育学心理学的内容,一直心虚写不好作文,好在没有太多的联系,说到作文那块,我准备的还远远不够,百度文库里边有类似作文的文档,不要懒哦,自己去百度吧。然后就是机试了,一共180道!75分钟,之前在网上也看到前辈说看到太复杂的推理题就直接过,不要浪费时间。所以我也是这样一眼看上去难得不确定的先选着回头再改。做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发现,咦,心理题来了!好开森~三选一,蛮快的,而且貌似题量蛮大的,做起来也快,主要是些心理测试,这个应该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吧。180题做完后,发现还剩半小时。于是往前把刚刚有疑问的或瞎选择的重新检查或做一遍。我抽到的题目里边推理题居多,一道不太确定的推理题还出现了两遍。。我考前也就是简单看了下行测,找了些题目做做,感觉自己推理能力还是偏弱,反正题目也没那么难,但考前时间允许的话多刷点题目活跃下思维还是很好的,不要偷懒啦。除了推理题,还有言语表达题,就是选合适的词汇。我抽了也蛮多的十道应该有的吧。还有数学题,蛮简单的,小学题目,我抽到的那些题不难。还有看到前辈们说有图形题,面积体积计算题,我没有抽到,但有抽到了不多的很烦的计算题,我看都看不懂,果断瞎选了个,省的绞尽脑汁浪费时间还不会。还有关于法律法规的题目也要看,然后一些教育学方面的题目要看。我看的很少。。。所以选的时候有些连蒙带猜凭感觉。整场下来就是综合测试完全没有想象的辣么恐怖啦。考前还是按考试公告上要求的那几块内容多去准备,刷刷题目就没有很大问题哦。还有百度文库里也有些前辈门关于综合测试的文章,经验教训啥的,也看看。很有帮助的。每个人抽到的题目不一样所以感觉可能也会不一样,我靠前基本没看教育学心理学,很虚。但现在发现也没必要,心态调整好,多刷些行测题目,会有帮助,然后就是浏览下教育学心理学还是有必要的。好了,写了差不多一小时,也想给以后参加考试的童鞋们提供些我的心得。因为我和你们经历了同样的心路历程。同样是考前不知考啥,甚至会焦虑不安。而且我是省外的考生,没有师哥师姐提供建议,但现在发现,担心和焦虑完全没必要啊。Anyway, 希望能帮助到你们一点点啦!好运哦~

推荐第8篇:江西教师编制考试重点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daodoc.com

2014年江西欣瑞教师分析教师编制考试要点

一、2014年江西欣瑞教师分析教育学考试要点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 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 (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 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 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 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daodoc.com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

(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 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 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 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 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环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daodoc.com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 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 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 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 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2014年江西欣瑞教师分析心理学考试要点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daodoc.com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53、(1)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 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

(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 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

3、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 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

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 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7

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

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daodoc.com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

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7

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

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 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

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 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

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与批判性。 (3)逻辑性。

(4)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 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

6、记忆的分类:

(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

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 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 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

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 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

http://www.daodoc.com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

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

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 郁质。

10

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 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

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

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

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推荐第9篇:安徽教师编制考试流程

2016年教师考编流程

一:概念

教师编制考试,简称考编。

师范专业可以报考教师招聘的编制。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2012年开始全国统考,笔试必须通过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中学的还要多加一门专业知识的考试。需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或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具体报名时间,可以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二:报考流程

注:根据各地方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的招考要求。如户籍要求、学历要求和考试要求等。拿美术考试为例:

第一关:网上或现场报名,审核材料。

第二关:笔试,1:4的比例考试,但是每科只录取考试人数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如果美术招4个老师,就必须有16人考试,也只录取前4名,但是通常都是50,60多人考试。

第三关:面试,一般是在继教中心或某个学校,随机抽题目,考你的应变能力。录取一半。

第四关:学校试讲,才艺展示。这关通常都是2选1了。最后还有体检,如果都合格,你就过了。

三:考试内容

由各地方招聘简章要求所定,一般考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教育法规等内容,其他还有看所考科目技能要求而定。

四:考编的价值

1、工资待遇差别,有编制工资高,无编制工资低;

2、福利待遇差别,有编制的有五险一金,没有编制的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有;

3、稳定性差别,无编制的教师随时面临被炒鱿鱼;

4、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班主任、行政人员。无编制教师最多可以当任课老师,其他没有机会。

五:考编的具体细节

1:考编时间

大部分的考编是集中在3月—8月,平时应经常看看当地教育局、人事考试的网站,对于当教师的我们,找工作常见的网站是中国教师网、高校人才网、教师招聘网、万行教师网等(有些公立学校也把信息发布在以上网站,学校不经当地教育厅、局而自己招聘),大家至少每天上网关注信息。有什么编制问题,可以自行百度搜索明尚教育寻找答案。

2:考编的要求

参加编制的教师,需具备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特岗教师除外),对于一人多证的情况下,只能报一个学科,在网上报名时,一般要填教师资格证的号码。考外省也是可以的,一般也有年龄限制,硕士可会放宽一些。

3:考编笔试的准备

考编笔试一般是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各地比例不一),只有极少数地方考行测、公基。 教育理论比较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等。前期复习,需要买一些资料,市面上比较多, 需仔细看看来理解,做做教育理论题。冲刺阶段,时间不多,复习要有针对性。此时要以记忆为主,推荐明尚教育的2016安徽教师考编专用教材 ,这本书很薄,才200页左右,内容页很全,用红蓝颜色标注出了重点,针对性强,不显得枯燥,很适合冲刺背诵记忆,巩固前期所学,效果很好。

专业课一般考初高中知识(小学也要),高中可能少许涉及大学知识。这样的话,尽量先系统复习初高中课本知识,买一下高三复习的书,配合试卷试卷(5年高考3年模拟,天利38套试卷之类的。总之,把自己当成高中生吧,四年大学可能中学知识忘记比较多,必须全面

4:考编面试

考试面试分为无生上课、有生上课和说课。说课有惯用的模板,就不多说了,说课时要注意言语流畅,避免背诵说课稿(网上有视频,可以搜搜看看)。重点放在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练习(最好是中高考题,显得你抓住了中高考)、复习、都得有。无生上课很常见,教师自导自演,当学生存在,设想学生的课堂反应。有生上课比较少,学生情况难以控制,课堂应激性要强,大家可以买本鼎尖教案或者去网上看优质课视频,多学学名师,有时间最好最好自己写一些教案,因为面试时一般1个小时写教案准备,时间不多,平时要熟练才行。还有你的衣着、语言、教学构思很重要。

以上就是教师编制考试的具体流程,对所有将要考编的老师们道一声:加油!

文字编辑:明尚教育

推荐第10篇:幼儿园教师编制考试_参考资料

教师竞聘招考的教育学题库(为毕业考编的学生准备)

1.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和对立焦点。

2.学生认识规律以及此规律在课程教育过程中的基本阶段。

3.聘任教师的形式有哪些。4.人的思维有哪些形式。

5.由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6.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2008年2月23号】广州市海珠区教师招聘面试内容(网友版)

1 如果有位老师向你抱怨学校领导分配不公平,你会怎么处理?

2 如果你在上课,突然有两个学生打架 ,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3 你面对这次招聘所具有的优势?

各个学校不同的综合能力,分析时事,有学科知识,还有问你一些问题 第一轮 教育理论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应该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2.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

案例分析(15分乘2,写三百字以上评析) 有工作经验的:谈谈你的教学经历,你跟学生的关系怎么样?你的家庭情况。

《教育心理学》试题集之简答或论述(含答案)

简答或论述

1、教育心理学应为哪5个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答:(1)确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特点;(3)运用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执行;(5)教学测量与评价。

2、教育心理学必须从哪些方面学习心理内容? 答:(1)学习理论;(2)学生的学习;(3)学习策略;(4)学习迁移;(5)学习动机。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答:(1)提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2)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

的进一步发展。

4、简述莱普尔的实验。

答:莱普尔将学前儿童随机分为三组,使他们都用一种儿童喜欢的彩笔作画。第一组和第二组为获奖组,只是第一组被告知作画后将得到奖励;第二组则不知道有奖励;第三组为控制组,作画后不予奖励。结果发现,第一组儿童继续选择作画的次数仅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的一半。由此莱普尔得出结论,外部奖赏一旦撤除反而会降低个体从事该种活动的原有兴趣。这便是外在奖赏损害内部动机之结论的由来。从莱普尔的试验看出实验法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随机分配被试;第二是对变量加以控制。总之,实验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情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遵循预先拟定好的实验设计,实验的实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实验结果也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正因为如此,实验法通党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可*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哪几种?

答:(1)实验室实验。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程度的控制,因而这类研究具有很高的内部效度。它的局限在于其实验情境具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因而其实验结果难以推论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2)随机化现场实验。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3)单一个案实验。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游戏”实验就是单一个案实验的例子。在单一个案实验中,实验者无需对所得结果再做检验和说明,图表本身已经一目了然。这是单一个案实验区别于其他等组实验的一个特点。

6、联结派共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联结派以桑代克、华生、葛斯瑞、赫尔、斯金纳为主要代表。第一,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或情境(S)与反应(R)之间的直接联结,用S-R公式作为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原则;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作用被动地在S-R之间建立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注

重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

7、认知派在理论上的表现有哪此方面? 答:认知派以魏特墨、考夫卡、苛勒为主要代表。它们主张“完形说”。第一,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第二,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第三,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8、试述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答: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2、早期教育。

9、简答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

理论的基本概念。(1)图式。动作或心理运

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2)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同化类似于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3)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4)平衡。在已有的理解和新的经验之间恢复均衡的过程,称为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次通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

(2)前运算阶段(2-7岁)。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 作,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行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

(三)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

(2)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越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

(3)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

11、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人格的毕生发展理论,即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理论。埃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岁);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

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

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答:

(一)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

(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

(三)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1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答:科尔伯格提出人们道德判断的发展共经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世俗水平(9岁以前)。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9-20岁)。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世俗水平(20岁以后)。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14、如何把握学习的定义?

答:首先,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比较持久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因经验的获得而产生的。第四,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1.幼儿教育学2.综合性原则3.现代儿童观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5.幼儿体育

6谈谈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简要叙述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4、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观。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等。 2.有规则的游戏:是成人为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而编写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3.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4.假装游戏:是幼儿游戏中常见的一种。假装游戏能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这对幼儿的想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大有好处。在游戏中,幼儿能在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幼儿扮演的角色并不拘泥于一个人,有时在一个游戏中,他甚至可以不断出演多种角色。 5.自主性游戏: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比较符合游戏的特点,体现游戏的本质,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间接指导:指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一种指导方式。教师应通过观察幼儿游戏,适当时候参与幼儿游戏,但是这种参与以不干扰幼儿游戏顺利进行、不限制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为前提,要善于启发和转换角色,而不是一种干涉。 7.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游戏按照交往对象来分,可分为亲子游戏、实物游戏、伙伴游戏这三种。 8.体育游戏: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化游戏方法。在发展动作的同时,体育游戏中也会有一定的规则和配合需要,幼儿在遵守规则进行游戏时,其实已经融人了交往行为。1.幼儿的游戏主要有以下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幼儿每天都在自发地进行

游戏,不需要大人在旁边督促,儿童都会主动地进行游戏。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儿童在游戏的时候没有规定的模式,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显露内在的潜力。 (3)游戏是愉快的。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享受。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探索周围事物。 (4)游戏是充满幻想和创造的。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像力,创造不同的玩法。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为基础,但又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想像活动。 3.在组织指导儿童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内容越丰富,知识越多,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尊重儿童的意愿。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反映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由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儿童扮演各种角色,允许儿童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3)善于在游戏中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无论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等方面都有差异。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其中可以充分地、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儿童的活动,便可以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和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们。 (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当儿童的游戏出现困难或不顺利的情况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去。至于教师如何参与和何时参与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当你发现儿童角色游

6.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包括一些废旧材料的应用,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儿童只有掌握一定的建构知识和技能,才能独立地进行结构游戏。 (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

关系,教师在结构游戏中起到导航的作用,教师要学会观察、诱导、鼓励、评议、示范等指导策略。 (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7.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却没有明显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幼儿来说,他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在某个游戏之后,自己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会做什么。但这并不是说这种学习没有目标,而是说这种目标是隐含于游戏过程之中的,只要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就会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实现某些方面的发展目标。经常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就能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目标。 (2)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由于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加上积极性、主动性高,因而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幼儿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在进行学习。 (3)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动、好奇、操作摆弄物体、与人交往等需要,而不是成人要求他这样做,强迫他学习规定的东西。所以,游戏中的学习完全是由幼儿的兴趣、喜好、探索等内部动机推动的。

第11篇:安徽教师编制考试试卷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2014年安徽教师编制考试试卷

一、2014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B.黏液质C.抑郁质D.胆汁质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9.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

A.专业人员B.国家干部C.公务人员D.高级技术人员

1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1.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复习D.考试

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1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嗅觉现D.味觉现象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

1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18.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

1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20.“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这种自我防御方式称为()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

21.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A.情景性B.持久性C.外显性D.表浅性

2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困难的倾向C.回避失败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2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4.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5.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春秋》B.《学记》C.《论语》D.《师说》

2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洛克

2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9.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3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的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2014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31.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D.成绩优异时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2.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A.有组织机构、章程和独立的法人资格B.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C.有合格的教师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33.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A.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B.课外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D.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补充

34.注意的品质包括()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深度

35.下列属于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是()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B.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C.国家教育考试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

3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语言D.道德行为

37.下列情形中属于体罚学生的是()

A.让一个1年级的小学生抄写10遍当天所学的8个生字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10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38.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

39.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

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40.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即()

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C.指向功能D.维持和调节功能

三、2014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41.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

42.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43.“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

44.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制定的。()

4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47.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

48.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4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0.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四、2014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1.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主要有哪些?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五、2014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论述题(共一大题,每题10分,共10分)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简述“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六、2014年安微教师编制考试案例分析(15分)

带刺的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他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他的生命里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他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第12篇:事业单位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

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德育的特殊形式是班主任工作。 德育对德、智、美诸育的促进功能,主要有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3、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

4、“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朱熹的语言。

5、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教科书。

6、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7、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8、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和近代的前学校、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

9、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它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也是很具体的。它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集中反映了教育性质。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

10、聘任教师的形式有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11、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角度,可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1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和复习课。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将课分为传授新知识(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1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民主的、权威的和放任的。

14、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始于他的《大教学论》。属于现代教育学派。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他的《普通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学派。

15、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班级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16、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不同水平能够分辨的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难易程度;效度是指有效性,能测量出一种事物的属性或特点。

17、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指导思想。

18、道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教育应“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19、“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态度。

2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1、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2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3、课程设计的方法有主观法、客观法、实验法、经验法和活动分析法。

24、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其确定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25、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26、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结构。

27、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28、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29、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0、教育先行,意味着教育可以在生产力许可的范围内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31、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32、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33、教育工作中的“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

34、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品德是个体现象。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3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英国。

36、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37、教学目标的特征有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具有灵活性。

38、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其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表达方式是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学生文化的特征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39、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40、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4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上课、作业、练习和辅导。

4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课程类型。

4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4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区别于他国教育目的的本质所在)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5、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

46、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和事实进行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

47、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和心理相容的氛围。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和一定的活动节律。

班集体正常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有正确的班级舆论、优良的班级传统。(待补充)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比较常用的两种领导方式,一是“教学中心”;二是“集体中心”。 教师可以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和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在培养班干部的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 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要做好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和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中,采用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组建、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48、目标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目标评价模式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

泰勒原理包括: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

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么确定这些目标正在的得到实现。课程评价之父。 泰勒的课程编制四阶段: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评价课程。 CIPP评价模式是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在诸多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中。

49、班级管理常用的方法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 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

50、在教育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51、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52、个别差异性是性别差异、同龄人群内部差异、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和个体

53、教学进度计划的制定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5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55、“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56、学科专家的建议课程目标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57、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的理想是发展个性,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58、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儿童。

59、自然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奇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杜威、

60、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出现剩余产品、有一部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6

1、教育目的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和效益;学校的教育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62、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

管理。

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要达到规定的学历、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6

364、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有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特征和教学的时空条件。6

5、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66、夸美纽斯的观点:(1)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3)泛智论;(4)教育普及的理想;(5)百科全书式的课程;(6)自然主义思想

杜威的观点:(1)教育即生长;(2)教育即生活;(3)教育即经验;(4)学校即社会;(5)儿童中心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6)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思想

赫尔巴特的观点:(1)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2)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强调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权威;

(4)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论

67、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的表现。

68、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69

70、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德育。

71、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72、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和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有关。

73、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

74、学校的教育基础是课程;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76

77、问答形式的谈话法是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78、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讨论法运用的注意事项。

79、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80、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争论。

81、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8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83、在教育史上有两种对立的学派:一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西方的卢梭和裴斯泰洛奇;二是社会本位教学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西方的柏拉图和康德。

84、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

85、“教师节”始于1985年。

86、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

87、教师地位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

88、学校子系统包括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89、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90、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

91、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学制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

92、教育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改进功能和管理功能。

93、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积极提倡目标教学,内容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

94、我国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主要包括基础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95、我国新课改提出的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96、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劳伦兹首先提出发展发展关键期。

97

98、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99、教育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 100、我国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

第13篇:编制考试

根据《杭州市余杭区人事局 2010年夏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公告》及《余杭区教育系统2010学年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简章》的要求,按《综合基础知识Ⅱ》达到55分以上、《专业知识》45分以上的基础上(缺考一科的取消面试资格),分别按各招聘学校各学科笔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2确定资格复审人员名单(见附件),资格复审通过人员确定为面试人员。

一、资格复审

1.资格复审时间: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下午1:30至4:30;

2.资格复审地点:余杭区教育局五楼会议室;

3.资格复审所需材料

①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学历证明无效);

②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一份(未落户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户口迁移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③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师范应届毕业生报考小学教师岗位的,应提供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④报考临平职高数控和良渚职高烹饪岗位的,应提供相应工种高级工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报考中学、幼儿园教师,对有任教经历要求的,应提供从事教育工作年限的单位证明;其中报考幼儿园学前教育(B)岗位的还应提供区内公办幼儿园出具的编外教师证明;

报考校医按报名条件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

报考小学教师岗位属未就业的2009届和2010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不对口的,应提供本人未签约过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原件)和“报到证”及复印件各一份;

4.资格复审其他事项:未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资格复审的,视作放弃面试资格;证件(证明)不全或所提供的材料与报考资格条件不相符者,不得参加面试;如有列入面试对象者书面确认不参加面试、未按时参加资格复审或资格复审被取消面试资格的,可在相应岗位考生中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替补。

二、面试

资格复审通过即为面试对象,面试人员名单将于2010年8月19日下午公布在余杭教育网上,请考生关注相关信息。

1.面试报到时间:2010年8月21日(星期六)上午8:00;

2.面试地点:余杭区成教中心(余杭电大:余杭区临平街道荷花路100号);

3.面试内容:专业素养、仪表气质、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4.考生面试注意事项

①参加面试时应随带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准时到达指定的面试候考室,自觉接受验证,不得身着制式服装进入面试场所。证件不全或超过报到时间30分钟者不得参加面试,作为放弃面试对待。

②进入候考室后关闭手机等通迅工具,交工作人员统一保管。等待面试人员集中在候考室,不得随意外出,不得以任何形式与外界联系,不得进行可能导致招聘单位或考官有失面试公正的活动。

③面试先后顺序由考生本人在面试前抽签确定,并按抽签顺序由工作人员引领进入面试试场,参加面试。

④面试后在候分室等待公布面试成绩。面试成绩公布后,须及时离开考场,不得在试场或候考室周围逗留、喧哗。

⑤面试结束后,进入体检的对象及体检时间、集中地点等要求将通过余杭教育网告知大家,请考生继续关注相关信息。

联系电话:0571-8623326

7、89160282(组织人事科)或

0571-86235644(值班室)。

杭州市余杭区人事局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

2010年8月17日

第14篇:教师编制

一、含义

简单含义:教师编制是指学校招聘教师的考试.。

二、参考对象

师范专业可以报考教师招聘的编制 。 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需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或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具体报名时间,可以咨询当地教育部门。

三、报考大概流程

注:根据各地方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的招考要求。如户籍要求、学历要求和考试要求等。拿美术考试为例:

第一关:网上或现场报名,审核材料

第二关:笔试,1:4的比例考试,但是每科只录取考试人数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如果美术招4个老师,就必须有16人考试,也只录取前16名,但是通常都是50,60多人考试。

第三关:面试,一般是在继教中心或某个学校,随机抽题目,靠你的应变能力。录取一半

第四关:学校试讲,才艺展示。这关通常都是2选1了。最后还有体检,如果都合格,你就过了。

编辑本段

四、考试内容

由各地方招聘简章要求所定,一般考教育学 心理学 新课改 教育法规等内容,其他还有看所考科目技能要求而定。

四、待遇与无编制人员的差别

1、工资待遇差别,有编制工资高,无编制工资低;

2、福利待遇差别,有编制的有三险一金,没有编制的除了工资什么都没有;

3、稳定性差别,无编制的教师随时面临被炒鱿鱼;

4、有编制教师可以做任课老师、班主任、行政人员。。。无编制教师最多可以当任课老师,其他没有机会。

第15篇:山东省历年教师编制考试选择题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山东省历年教师编制考试选择题合集

一、山东省历年教师编制考试选择题

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C]

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 [A]

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B.教学过程C.教学事项D.教学方法[C]

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D.产生焦虑 [A]

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B]

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B.较弱的影响C.间接的影响D.直接的影响[D]

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B.微弱因素C.重要因素D.利弊兼有的因素[C]

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A.目的和内容B.共同语言C.深厚友谊D.约束力量[A]

1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B.中间环节C.目标D.最高阶段 [D]

1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1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1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集体凝聚[B]

1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B.将有助于他C.旁观者的意见D.是客观的意见[A]1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 [A]

1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和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1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B.方向C.范围D.纪律约束 [A]

1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1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 [A]

2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A]

第16篇: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报考条件

http://www.daodoc.com

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报考条件要求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含已具备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且参加2015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在2015年7月底前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 (四)身心健康,能适应岗位要求; (五)符合招聘岗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见附件1)。 其中涉及“年龄条件”的,如“25周岁以下”为“1989年6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涉及年龄计算的依此类推);工作(或教学)经历要求,截止时间为2015年7月31日。因工作单位变化而中断时间的可以累计。在校学生在读期间参加勤工俭学、实习等不视为工作(或教学)经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一)不符合招聘岗位条件要求的人员; (二)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三)现役军人; (四)经政府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具有考试违纪行为且在停考期内的 人员; (五)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处于刑事处罚期间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 (六)法律规定不得参加报考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内容: 笔试:

笔试分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科,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察报考人员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科专业知识》主要考察报考人员作为中小学学科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教学实施、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内容。

教师资格证好考吗 http://www.daodoc.com/article/361

第17篇:山东省教师编制考试试卷(选择题)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山东省教师编制考试试卷(选择题)

一、山东省教师编制考试试卷选择题

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A]

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第18篇:山东省教师编制考试选择题部分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山东省教师编制考试选择题部分

一、山东省教师编制考试选择题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A]

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 [ A]

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土2个组块[ D]

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 C]

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 A]

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威廉?冯特[ B]

1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A ]

1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复杂方案B.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A]

1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B]

1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C ]

1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D]

1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1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A]

1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D]

1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 [C]

2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http://

的[D]

第19篇:教师编制考试 教育学 心理学 1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2)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 B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 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S226;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 (2)文化价值; (3)政治价值; (4)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2)课程内容综合化; (3)课程形式多样化; (4)重视

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 (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 (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分) (文字在500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第20篇:教师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和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德育价值的发挥需要选择正确的德育方法,下列不应作为德育方法选择依据的是( )。

A、德育目标 B、学生的生活习惯

C、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D、德育内容

3、家庭德育对于中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下列不符合家庭德育特点的是( )。

A、寓教于养,养教结合 B、寓情于理,情理结合

C、缺乏正规性和科学性 D、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4、遗传在人的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作用

C、起物质前提的作用 D起提供可能性的作用

5、蔡元培提出的教育宗旨中包括( )。

A、军国民教育 B、实利教育

C、美感教育 D新文化教育

6、质性评价在当今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下列属于质性评价要求的是( )。

A、情境的自然性与真实性 B、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性

C、结论的特殊性与主观性 D、过程的临床性与建构性

7、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这体现了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判断题)

8、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所应遵循的规范和行为准则。(判断题)

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判断题)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客观判断。(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6~12岁是学龄期,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和自卑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答案】B。解析:选择德育方法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答案】C。解析:家庭德育的特点主要有:寓教于养、言传身教、寓情于理、潜移默化。家庭教育也是具有科学性的。

4、【答案】CD。解析: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5、【答案】ABC。解析:1912年4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6、【答案】ACD。解析:B选项评价标准的严格统一性属于量性评价的要求。

7、【答案】√。

8、【答案】√。

9、【答案】×。解析:道德两难问题除了可以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还具有非常特别的教育意义。首先,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其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更加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再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第四,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0、【答案】×。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教师编制考试作文范文
《教师编制考试作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