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07 07:51:46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学忠县精神

议创新教育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以上三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与创新教育》这本书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3年,给力之年,必须给力!必须创新!

推荐第2篇: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

(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3)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

一、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好好研究、积极实践的问题。

二是实施策略。比如说,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另外,练习设计的策略,还有提问的策略,都应该以有效教学为原点设计安排。

三是评估策略,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同时也应该有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如学生反馈、评价统计等。

三、关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的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2.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按照递进嵌套的层级关系把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不同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同时,由于实用时间、学术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教学目标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同样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既可用于较低认知水平的“题海战术”,也可用于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因而,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四、关注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

只有当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 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2.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运用知识解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维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等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五、关注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那么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开无轨电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为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生成。第三,教师为课堂智慧生成的“助产士”、引领者和创造者。

六、关注提高教学有效知识量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此时,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都属于无效教学。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知识,就其存在的价值,从发生学意义讲,都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但是,从教学论意义讲,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科学的教学内容如果传授方法不当,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教学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现负效。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

七、关注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这方面有效教学区别于无效、低效教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和学的和谐平衡

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又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和谐平衡。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再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有赖于“有效教师”,又有赖于“有效学生”。因此,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以上几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课堂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推荐第3篇: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

学习体会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竟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21世纪也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要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 学习了文件《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感受颇深。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学习心得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要用平和的心态,平等地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地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二、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三、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四、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五、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是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原来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讲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好好研究、积极实践的问题。

二是实施策略。比如说,有很多教师经常用讨论的方法,但怎样讨论,讨论有几种,怎样安排,也都是应该研究的。有的讨论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有的可以分组进行,有的讨论是激发学生大容量思考。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怎样利用电脑演示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呢?另外,练习设计的策略,还有提问的策略,都应该以有效教学为原点设计安排。

三是评估策略,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对学生的评估可以引进“质的评估”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同时也应该有教师教学效果评估,如学生反馈、评价统计等。

六、关注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的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

2.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按照递进嵌套的层级关系把课堂教学时间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学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不同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这就是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同时,由于实用时间、学术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教学目标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同样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既可用于较低认知水平的“题海战术”,也可用于较高认知水平的学习。因而,还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

七、关注优化学生认知结构

教学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1.动态协调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的关系

只有当这三种结构形成内在的协调统一,才能使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设计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把全班个体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统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

2.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运用知识解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维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等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八、关注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如果只讲“动态生成”,而抛弃了应有的“预设”,或者远离教学目标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想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那么这种教学实际上就是在开无轨电车,是无效的动态生成。同样,只讲预设,没有动态生成,不能根据教学实际作出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就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必定是预设和生成和谐、辩证的统一。为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生成。第三,教师为课堂智慧生成的“助产士”、引领者和创造者。

九、关注提高教学有效知识量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此时,教学内容不论如何正确、科学,都属于无效教学。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任何知识,就其存在的价值,从发生学意义讲,都是有效的,有价值的,但是,从教学论意义讲,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科学的教学内容如果传授方法不当,不能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实质的、有机的联系,教学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现负效。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教学传授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

十、关注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和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这方面有效教学区别于无效、低效教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和学的和谐平衡

有效的教学既有赖于教师的优教,又有赖于学生的优学,两者和谐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其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和谐平衡。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教师教的帮助,只有两者和谐平衡,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再次,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会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有赖于“有效教师”,又有赖于“有效学生”。因此,有效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学有收获,学有发展,而且也要求教师大胆探索教学互促的教学思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不断提升专业成长水平。事实上,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两者和谐,才能教学互促,良性互动。

2.课堂环境的和谐平衡。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教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环境和谐平衡就是指课堂的物理和心理环境能增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推荐第5篇: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主题心得体会

迎泽区起凤街小学杜善荣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一)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

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呢?

1、课堂教学观念要创新

思想支配行动,没有教育观念的创新,人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就不可能有深刻的变化。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在观念上创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以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不因为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足而过多地责备他们。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仅要使学生学好、学会,还要引导其好学、会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存的知识,而且要让他们学会探索和发现。

2、课堂教学模式要创新。

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可能脱离我国现实的课堂教学现状。目前,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为如下五种:传递接受式;问题探究式;情境陶冶式;自学辅导式;互动交往式。这些教学模式,只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使用,都能保持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创

新的目标。由此看来,能否实现创新目的,关键是教师怎样科学的组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学生能力。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切忌生搬硬套,形式上轰轰烈烈,内容上新瓶装旧酒,这样是对“创新”的误解。真正的创新教学模式存在于教师对古今中外各类教学模式的借鉴、组合及巧妙运用的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之中。

3、课堂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师在使用现有教材时,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从教学内容的背景入手。如数学教材可注意教材背景的适当拓宽,开拓学生的视野。②从教材内容的过程入手。应试教育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的答案,对传授知识的过程重视不够,特别是在传授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时,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不够。③从教学内容的新颖入手。教学内容必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当代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不能僵化,课堂气氛更不能死气沉沉。④从教学内容的应用入手。让学生明白知识应用的价值,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科学实验基地亲身感受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

4、课堂教学原则要创新。

课堂教学原则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主体性原则。贯

彻这一原则,一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三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②开放性原则。创新课堂教学原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智应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教学内容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封闭的、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教学效果不满足于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③挑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向老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尤其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提倡学生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否定权威的结论等等。④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这种差异表现在智力因素、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各方面。创新性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而是通过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5、课堂教学方法要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应以“追求卓越”为目标,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的开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方法创新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发散性思维;没有批评制止,只有真心诚意的赞赏和鼓励;没有高高在上的严师,只有和蔼可亲的兄长。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是在一个宽

松的环境里,一个充满创造激情的老师,带领一群充满激情的学生,在享受学习的快乐,研究的快乐和生活的快乐。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推荐第6篇: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读《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 王继新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获取文化精华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学习方式。

我读的书是《创新教育》。其主要内容:创新教育的基石、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核心等内容。

创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谐、探究的氛围;关键是人,它涉及到教师、学生、师生之间等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素质,它主要体现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

读此书后,使我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创新教育中,民主、和谐应是现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应涵盖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全体与部分的和谐、基础与提高的和谐、现在与未来的和谐、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等诸多的内容。探究,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由“教”转向“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这样,教学就会出现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应精心安排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体验、领悟和升华知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因此我认为,教学活动应该立足于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欣赏学生的社会成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教学观上,改变重知识传授方法,为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造就必须有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为保证,以深厚的知识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为纽带,在实践活动中奠定,在成功的体验中巩固。

精彩句段: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创新教育的课堂是民主合作、具有良好氛围、怡人的课堂;是生命得到全面关心、素质得到全面锻炼、能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课堂。

书香能明志,读书方致远,让漫漫书香陪伴诗意人生吧!

推荐第7篇: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全体教师参加了一个关于教育创新与学校发展的专题讲座。汪立丰副院长的讲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工作的更多思考。下面,我就本次的专题讲座谈一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 新教育的观念。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知识达到爆炸性的发展,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 整个人生。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 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 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 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 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 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其次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 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 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

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再次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只有以 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

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然后教师应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与实践者。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能否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 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呢?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应使教师处在一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让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就应不断的参加学习与进修,必须使他们处在一种永不休止的学习状态中。教师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的同时还要掌握了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不断参与着教育的创新。第二,培养教师运用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要求,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创新的人才。第三,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代同步。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列的思想的启迪者,只有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教师才能深刻地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意旨,才能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正确方法,才能成为推动创新教育坚定的实施者与推动者。

最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教育的格局已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打破。电子技术和国际互连网络的迅速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更为广阔的前景。(1)计算机的使用对于人脑的创新思维具有开发作用。知识具有易老化性的特点,而人的记忆又具有易遗忘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计算机记忆很多东西,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能进一步的开发人脑(2)高级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每个人 的创新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舞台。(3)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契 机,人们可以更直接、及时的追踪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推荐第8篇:学习钱学森教育创新思想心得体会

钱学森先生仙逝了。这位大科学家给世人留下的财富是多方面的。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教育的关注,是他对教育创新的真知灼见。

钱老曾回忆当年在美国学习时的感受。他说:“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daodoc.com”后来,他又曾多次谈到,人云亦云不是科学。

如何创新呢?钱老一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他认为,辩证的思维能力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此外,他还大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在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论证。”

这些观点,对于我的工作和教学科研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指引我把创新当作自己的奋斗理想,当作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指引我学习哲学、思维科学,站在这个角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要勇往直前,想创新,能创新。教师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钱老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一生关注前沿,关注未来,创新不止。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推荐第9篇: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因创新而精彩

——创造主题心得体会

朝阳街小学 李敏 2014.5

教育因创新而精彩

———创造主题心得体会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深深的感受到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神圣使命,我们该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搞好教育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呢?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创新。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怎样将知识以最好的效果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学有所获,以及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的观念要努力创新

创新教育是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别人的崭新的品质。它旨在开发学生创新的潜智、潜能、潜质。它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共性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

首先,教师必须在观念上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长, 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高标新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支撑他的人格的独立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

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构建教学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和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思辩力。而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更感到亲切和自然,它胜过了许多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努力创新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评价,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过程之中,逐步形成较强 的自学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最经常、最普遍、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能够结合具 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具体指导,使其言之有物,施之有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工作中心 。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备课与教案的编写,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我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提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做到认真布置与批改学生的作业,落实培优补差工作,为学生们进入中学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师的学习要努力创新。

创新世纪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能够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一代新人。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要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发展余地和潜能,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环境,一种学习过程。教育的神圣就在于永远不能重复的、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教育。只有理解到、体验到,教师才会在教育过程中有近乎本能的、自然的流露,才会在无人观看,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面对学生有即兴的、恰倒好处的应答,有对即时事件很好的判断和处理。

教师理解和体验教育,关键在于学习。没有学习后的眼界开阔和认识上的突破,理解和体验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也就不会有教育过程中的创造和激情。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职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教师的劳动越来越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在教育中的具体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态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促进教育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展开。作为研究者的角色,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深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还应该依靠现有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能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的基础是不断的研究和反思。

我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坚持写教学反思与教育随笔,做好“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工作。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教师要学会创新,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研究人员。教师,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教学实践者,由于受到自身风格特色、时空条件和生源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包涵着多样性,且随教育实践的发展呈现动态化趋势。因此素质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 位更新,才能主动适应创新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荐第10篇:创新心得体会

语文教师如何创新

创新心得体会

曹军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已经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要成为一名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的教育家。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型的语文教师呢?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经济工作观念,掌握招商服务技巧,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满足客商需求,适应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需要。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请保留此标记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开动脑筋,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三、要敢于转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既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要能够放下身段,破除旧观念,热情周到地为学生做好服务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创新,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课堂上的没一点创新,都会影响到哪怕一个学生,促进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这一切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能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进而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两个情境:1,如果丑小鸭没有离开那个家,后来会怎么样,2,丑小鸭离开家之后,过得也不好,差点失去生命,那我们要是和家人闹矛盾,能不能离家出走?该怎么办?学生听了以后非常好奇,纷纷讨论起来。

二、抓住心理特征,引发学生创新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

1.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语文。所以巧用生活实例,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如《三个儿子》一课如果用简单的说教,告诉孩子们要孝顺父母,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母亲分娩的视频,从母亲的痛苦中体会母亲的不容易,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孝顺的意义。由于是自己亲眼所见,学生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重视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造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所以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首先应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教师要一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质疑问题的热情。

四、再现创新过程,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更要重视探索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每节课我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让孩子们自由表达,没有标准答案,在自己的氛围中,孩子们能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在孩子们的活动很少,有点脱离生活。所以我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创设各种活动,我们去植物园,看运动会,下雨的时候在教室外面观看下雨,下雪的时候组织孩子们打雪仗等等。在活动中还能发现孩子们各方面的优点,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电大的事业一定能够得到持续、快速、跨越式的发展

第11篇:创新心得体会

经过10个周的历练,这次参加的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开展的创新实验——简易稳压电源顺利结束,回顾在奉贤的两年参加的创新实验,感触颇深。

进入大学第一学期,通过同学的介绍我初次接触了机器猫控制这个项目,看着同学制作好的机器猫成品,我非常羡慕,于是在短学期选课时选了大一下的机器猫控制。作为焊接技术的应用,机器猫控制这个项目主要涉及焊接和贴片两项主要技术,并在PCB板制作完毕后将其装入机器猫进行调试,调试应该达到能够对机器猫的移动进行声控或者光控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启动机器猫控制开关后,机器猫向前移动,人在附近拍手可以使机器猫静止,当再次拍手时,机器猫又运动。第一节课老师简单介绍了机器猫控制的原理并且发给我们所需要的电子器件,第二节课去实验室进行了贴片,由于贴片的器件比较小,所以操作都是在放大镜下进行的,贴片没有什么技巧和难度,只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按照桌上图纸上标注的位置一个一个将器件用镊子放上就行了。第三节课我们就直接进入实验室动手焊接了,对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焊接的我来说,刚进入实验室脑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焊接,怎么焊接,甚至都搞不清楚焊锡和电烙铁,幸好周围的学长都是比较有经验的,我去认真观察了他们如何焊接,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依样画葫芦做好了第一步,虽然焊的不太美观,但至少了解了焊接的基本操作和操作要领,也算收获颇丰。PCB板处理完毕后,最后一步,将PCB板装入机器猫进行调试,顺利通过。

大一下学期,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还在周四晚上开设的数码照片修饰和影视制作这门课,当时觉得照片修饰和视频处理这两项技术是应用很广的基本技能,所以想学一下,不过当时选课人数太多,我没能选上,但是后来去找了教这门课的宋瑶君老师,说明我的想法,刚好后来有人放弃了这门课,于是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的学习。这门课历时8周,主要教授Photoshop和会声会影两个软件的应用。同样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Photoshop软件相对比较复杂,工具较多,虽然老师讲的很好,我上课也很认真的听讲和练习,但是学起来始终很吃力,所以 Photoshop我也只是学了点皮毛。这里主要谈一下学习会声会影的感受,对会声会影软件印象比较深,主要来源于在上完这么课之后两次应用会声会影软件处理视频的经历。一次是帮同学处理二专课要求拍摄的一个英语短剧,由于是初次应用,所以用起来还是比较生疏,那次视频从中午一直处理到晚上断电,不过最终同学的视频还在二专课上获得了第一名,虽然只是做了少部分后期处理工作,但是当时心里还是很欣慰。另一次是处理我们自己二专课上的视频,那次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做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presentation,我们决

定用拍摄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有过一次视频处理经验我信誓旦旦的包揽了视频的后期处理工作,拍摄完大量视频后,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后期处理,这次再用会声会影我明显感觉得心应手了,很快的按照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处理完了视频,后来展示的时候我们的presentation获得了一致好评。

电子信息创新基地开设的创新课程是一系列具有连贯性的项目,在大一下学到这么多实用技术之后,我决定坚持下去,继续参加创新基地的创新实验,大一下的时候我选择创新实验还怀有获得创新学分的目的,但是到大二上,创新学分已经修完,我选择创新基地的项目已经是完全出于自己的兴趣了,而并不在乎创新学分的多少了。

大二上学期,我选了杨富琴老师的PCB设计这门短学期课程,这门课主要是讲Protel99软件的应用,包括画原理图,生成网络表,PCB图等,属于电子线路CAD的一个软件。这个软件的学习为我后来简易稳压电源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学期,我选了郁金明老师的简易稳压电源课程,这门课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学习Protel99软件的应用,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原来上PCB设计时还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全部搞懂了,也更加系统的掌握了Protel99软件的应用,这也得益于郁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上课讲的特别详细,一步一步的为我们演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大家都能听懂。从整体来看,简易稳压电源就是PCB设计与焊接技术的整合,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操作过程,稳压电源整个项目都比较顺利,但是最后调试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的小灯不亮,老师帮助我进行电压测试,最后发现问题在于保险丝基础不良,这一件事给我启发给大,会制作成品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会调试,会排解故障,这才算真正掌握了,不只是在电子这一方面,这又让我想起了工训时老师说过,钳工是最基础、最有用的工种,因为几乎所有的其他工种的设备都要钳工维修。对于我们学工科的来说,首先要会做出产品,然后要会处理、维修产品。拿机械的例子来说,既会操作又会维修的肯定比只会操作的工人更有前途。

马上就要离开奉贤了,感谢电子信息创新基地让我找到我的兴趣点,培养了我的基本技能,感谢所有创新基地的所有老师,希望创新基地能够桃李满天下。

第12篇:培养学生创新教育的心得体会(优秀)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点看法: 1.教师备课要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备课时一般做到:

(1)教学目的要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教学过程要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3)教学方法要创新。可以采用提问法、发现法、联想法、操作法等等,方法不固定单一,思维不封闭僵死。

(4)教学程序要突出创新。

(5)师生合作要体现创新性。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着,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

(6)课堂提问要有实践创新性等。 2.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引导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认为:“数学不同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条件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思维研究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块,同学们很快想出四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造成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既促进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探索,又得出了多种折法。

运用问题解决,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扶持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现在,教师已不习惯课堂上鸦雀无声,他们从不指责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插嘴,常鼓励学生:“谁想到了什么?”“谁灵感来了?”“谁的方法有新意?”“谁的解法最多?”“不用举手就可以说”。课堂上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反而会鼓励学生:“就应该这样,有多种看法,才会有相互启发。”种种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题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学会了创造性思维。 3.作业设计要创新 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此,练习设计首先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有三个层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发展练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练习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如下形式:

1、口头作业。加强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看图编题等。

2、操作实践作业。如量一量、画一画、称一称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等。

4、综合作业。将学科知识汇总、联网,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

5、开放性作业。设计一些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多题一解总结规律等等,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考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一种形式,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评价体制要创新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评价的功能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内容也更全面了,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激励学习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这种体验能促进学生向激励的方向努力,追求再一次的成功。激励性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催化剂,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武器。

第13篇:教育创新论文

教育创新论文

——教师应适时改变与创新

东王村小学

赵曼

摘要: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今“天下英才”则聚集在学校之中,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具体问题,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改变,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这一行为。自人类诞生之初的原始社会就存在,最初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方法单一,仅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而今,20世纪以后,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这一系列新特点,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教育方法应因人而异,改革而变新。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改与变之中创新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灵魂的工程师、成长的促进者。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在教育活动的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作用如何发挥至最大?

首先,不同学科教师的引导方法的共性与异性。

共性: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

异性:语文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小学语文课堂要广泛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多元的,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通过独立的学习活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数学课堂上,则注重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换言之,就是学生与学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论语·阳货篇》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教法上因人而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力和特长等方面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三)在教育活动中,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由来已久。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呈现出“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倾向,其必然结果就是学生的被动和消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要建立师生间朋友式的有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关系和谐,学习效率高。而民主性师生关系是理想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作为教师,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但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更希望能与教师更为深入地接触,相互之间能像朋友那样坦诚相待。在学习之余的生活中,和学生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学会在原有教学方式上的创新改变,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第14篇:创新教育演讲稿

《创新教育演讲稿》简介:

大家好!我来自教体局,叫XXX。我选了个题目叫“明职尽责,用心创新教育”。用

《创新教育演讲稿》 大家好! 我来自教体局,叫XXX。

我选了个题目叫“明职尽责,用心创新教育”。用心,就是一门心思地想着要把事情办好;创新,就是要找到比以往更好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呢?因为,我认为,明职尽责,贵在尽责。明职责易,尽职责难。要尽好职责,必须用心,必须创新。

现实中,我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工作时用心不够,创新不足,没有很好地尽职尽责。

我举教育上的二个例子。先说一名教师。在我们前不久的一次教育督导检查中,发现河南某学校有一名教师,他一学期总共批阅了三次学生作业,批阅的月号,一个是放寒假的日子,还有一个是2月17日。2007年2月17日是一个什么日子?那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啊!我知道这事后,很气愤,局里对这名教师也进行了严肃处理。但这件事也让我不得不深深感慨:作为一名教师,你不及时、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你已经是严重地不尽职责了。你连应付检查作假都懒得让脑子转一圈,你还要脑筋干什么呀?你也太不用心了!

我再举一个校长的例子。我到一所中学去检查,让校长给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方案拿出来。他找了半天,没找出来,最后还是从教务主任那儿拿来三页往年的东西,只是改成了今年的日期。我当时,也是很有感慨:怪不得你这所学校这么乱、这么差、这么落后呢!学校是个什么地方呀,是个必须有严密、系统的制度、规定才能搞好的地方呀。那么多教师、那么多学生、那么多事务,你不认真研究、明确规定、细致安排,你能搞好一所学校吗?你能让学校不断发展吗?你这名校长也是太不用心了!

一名教师的不用心会影响到一个班级;一名校长的不用心会影响到一所学校。而一名科级干部的不用心则会影响到一个县的某一个方面的工作。

每一名科级干部的职责应该是明确的。但我们这些科级干部在尽职责时,关健也是要真正用心,不断创新。用心,你才能集中精力;用心,你才能创新;创新,你才能有效地尽职责。

实践也证明,再难的工作,只要真正用心去做,创造性地去做,是能够做好的。 从全县来看,新一届县委在用心推动工作。我还在县委办的时候,我可以亲眼看到张书记及其他县委领导是如何经常性的工作到深夜,甚至放弃节假日,认真分析、研究全县的重大工作,可谓呕心沥血,用心尽责啊!一次都夜里十二点了,

张书记一个人还在办公室工作,我提醒张书记休息。我说:“别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您今天工作了18个小时。”张书记说:“谁让你是县委书记呢!县委书记就要用心工作。”

还有一次,我在湖北省委拜见一位专门研究政府改革的学者、领导时,我介绍说,我们息县新一届县委组建不久,全县的干部作风、工作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位教授领导很快就说:你回去看看吧,他们肯定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新局面不会随便形成的。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大的变化。回来一看,我们新一届县委的做法和作风不是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吗?每一项工作不都是在创造性地开展着吗?创新工作成为新一届县委的突出特点,也是取得今天可喜局面的根本原因。

以张书记为代表的新一届县委在用心工作,创造性地工作,使我县许多以往看似不可能做好的工作如信访、城建、卫生、招商引资还包括教育等等,一年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都变得越来越好了,变得让大家更满意了。

搞好全县的工作,需要县委用心、创新。搞好部门的工作也是一样,同样需要用心、创新。我举几个我本职工作中的实例。

第一个是许店中学教师分流。我去年八月底到教体局,九月份确定对许店中学教师进行人员分流。这是我到教体局后遇到的第一项硬任务。之所以说它硬,是因为此前开展的人员分流工作都进行得很费劲,甚至出现多次反复,甚至造成群体上访。此项工作,我必须用心去搞。进行密集座谈,广泛了解该校的具体情况之后,我们精心制定了一整套工作方案。在制定方案时,很注重创新,针对特殊问题,采取了特殊的应对办法。比如,这个学校中有一部分教师,学历条件不达标,但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特别好,是学校的顶梁柱,学校少不了。另一部分教师,大家都认为是学校的捣蛋虫,是学校混乱和不稳定的根源,校内校外都知道。但他们个个学历条件不错。按照一般的筛选分流办法,学校需要的教师留不下来,而最需要流走的教师却一个流不走。我们需要想个新的办法。最后,我们搞了师德师风社会评议。规定,评议名次居前5名的,直接留校上岗;后5名的,直接离岗分流。让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中心校人员及村小校长、本校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评议。评议的结果与我们设想的结果完全一致,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同时,在整个工作开展中,我始终在场,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不但使整个分流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还帮助学校解决了不少遗留问题。我感觉,用心工作,创新思路,是这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

第二件是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教育督导就是督促、检查、指导、评价。以前的搞法是,每年组织一部分人,提前通知学校,下周要到你那个学校进行督导,各项

工作要提前准备好,还要准备好专用车辆。这样,学校当然有时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了,还包括生活招待准备好。乡里接待条件不行索性就拉到城里来,有的临走时,还送点小礼物。结果是,督导检查徒有形式,评价结果严重不实,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有时还没有什么都没有做的得分高。大家不服,意见很大。 去年秋季,局党委明确我抓教育督导的时候,我感觉担子很重。因为,我深知,教育督导太重要了。不抓好教育督导,想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工作状态是不可能的。针对以往教育督导做法中存在的问题,我认真思考我们下一步的教育督导该怎么做。结论是,必须全面创新,在督导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上都要做出新的改进。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督导是怎么搞的呢?基本做法是:“随机督导、不打招呼、不在被督导学校吃饭、全程录像、定期展播、全县通报、不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到位。” 现在的督导,谁也不知道啥时候会到你那里去。一旦去了,会给你的问题查得一清二楚。查完就走,你没有任何“做工作”的机会。检查结果全县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到位。这样做了之后,督导效果也就随之出来了。“天天防贼,夜夜防火,日日夜夜防督导”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张书记到教体局参加党员学习日活动时,还专门表扬了教育督导工作,说我们的《教育督导》通报他每期必看。可以说,息县的教育督导工作,通过近一年的用心操作,创新工作,已经发挥出了其重要作用,我县的教育督导工作已经是全市做得最好的了。

我再说一下今年的高中招生。我联系高中教育,我特别操心高中招生。因为,我知道,高中招生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对打息县教育翻身仗太关键了!如果今年不能将息县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招进本县的高中去,即使三年后,息县的教育翻身仗还是没法打。马上就要中招考试了,外地的各类学校已经开始在我县开展抢招活动。如何将我县的好学生留下来,如何让我县的各所高中都招满,这些问题整天萦绕在我的脑海。我每天都在想,日夜都在想。我爱人深夜问我:“你肯定工作上有事。什么事呀?”问过几遍之后,我说:“是高中招生!”我在用心思考这件事,通过与大家广泛座谈,也确实想出了许多新的办法,并拿出了一整套方案。如果按照这套新方案进行,我相信,今年的高中招生效果将是非常好的,三年后,打赢息县教育翻身仗是完全有可能的!

用心决定成败,创新筑就辉煌。通过用心工作,创新思路,我相信,息县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一定能够对全县人民尽好职责,一定能够办出让全县人民比较满意的息县教育! 谢谢大家!

教师创新教育演讲稿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既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拉大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严峻挑战。知识和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竞赛的最大资本。我们必须拥有足够数量、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每一个学校,既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一言以蔽之,中国呼唤创新教育。

然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创新学习的能力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培养、训练的结果。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种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正如教育部长陈至立所说的那样:“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思非常明白: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

教师要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自身的解放,去促进自身创新素质的提高。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能老是沉浸在“春蚕”、“红烛”的赞誉声中,而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要“解放头脑”敢为人先。在教育教学中勤于动脑,才能有新思路;更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自己用双手去开拓。教育新理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还要“解放嘴巴”多质疑。谈天说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才能在求是中求真,在求真中创新;当然也要“解放空间”、“解放时间”。教师深入钻研业务是应该的,但不能固步自封。要超越固有经验乃至习惯的束缚,必须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书看报上网,迈出课堂,走入社会,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鉴赏艺术。

教师要实现自身的解放成为创新型教师,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任何一种教育都要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青少年成长因素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只是把他们看作一种知识的容器,显然是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谓健康成长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这样势必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师与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只有将主体性活动与主导性活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性成为学习过程中最鲜明的特色。

其次,树立了创新教育观念还应有创新精神,并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中。他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因为他知道,干扰与错误不再只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因素,

而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内部认知重组的积极诱因,是通往创新的必由之路。他将发挥他的创新思维科学地处理教材、艺术地切入突破口、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把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学习。

再次,具有了创新精神更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他会遵从创新教育的置疑性原则,让学生思维处于一定的疑惑状态,提出诱发创新思维的问题。诸如:“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通过上面的例子,我相信,大家能发现一条很有意思的规律。”他会紧紧抓住这些创新点,精心设计、巧妙诱导,让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及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一定也能领会置疑性原则的精髓,抓住创新教育的关键。不仅自己设置诱发性问题,而且更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会鼓励他的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发挥逆向思维、延伸思维、发散思维,不惟书、不惟师、不惟权威,克服从众心理,勇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独树一帜、追求创新。语文老师布置学生制作小桔灯,检查时发现竟有几个同学做的是萝卜灯、苹果灯。动手之前,学生肯定曾自问,萝卜能不能做?苹果行不行?创造性的想、创造性地做了出来,这便是创新学习,创新地学创新地教。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还会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淡化学科间的人为差异,注重学科交叉、渗透。既会注意学科内部各教学内容间的纵向联系,还会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由语文课上“双重否定就是肯定”联想到数学上的“负负得正”;地理课上,讲到“地球南北有极点而东西方向环绕”的时候,联想到成语“南辕北辙”而不能“东辕西辙”等等。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使各种知识、技能相互迁移、渗透,互成体系,最终形成“能力链”、“知识树”的整体网络。

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具备以上素质,何愁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个性的人才?

相信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就是:

创新教育呼唤具有创新观念、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创新教育演讲稿的延伸阅读——演讲稿的写作方法

1。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

2。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无中心、无主次、杂乱无章的演讲是没有人愿听的。一篇演讲稿只能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去铺陈,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深刻的印象。

3。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

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演讲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明白。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

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断积累新知识,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教师根据自己班上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教法,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只是按照参考教案,循规蹈矩,那么在下面等着引导和指导的未来栋梁们又怎么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呢?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愿听、愿想、愿说”,“敢疑、敢说、敢辩”。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会“畏手畏脚”,不会担心在班上“出丑”,害怕老师“指责”,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只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宽松、愉快的环境下,才可以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视自己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放开思想,开发内在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与学生真诚交流。在平常的生活,课余时间我多与学生谈心、交心。与“问题学生”谈心教育、思想教育。自修、自习时间多下班去解答疑难。记得有一天,我有点不舒服,没有下班。到了第二天,学生见到我就问:“老师,昨天没有见到你,你是不是不舒服?”我有点感动了,与学生日夜相处,学生都把你当成朋友了。他们有困难就来找你帮忙,有问题就向你寻求等。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亲切的教态,将自身融入与学生的合作之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章的喜怒哀乐在教师的表演下能触动学生,在学生的表演下能感动同学,这就是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与一些学生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某科成绩这所以好的原因就是喜欢上这一科的课,他们说:某教师上课又蹦又跳,很有激情,我喜欢上他的课。据调查所知:很多学生对语文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会不会讨厌或喜欢上语文老师的课。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又怎么会在课堂上面对着你“畅所欲言”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许只会眼睛睁得大大的,耳朵却在倾听着梦中周公的言语。

(三)利用多媒休的优势,使课堂成为和谐、宽松的环境。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来引入课程,就会很容易的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利用Flash、Powerpoint等。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芦花荡》,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一边观赏白洋淀的优美风光,教师一边引入新课: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如烟海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高大的身影。多媒体继续播放白洋淀优美风光,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很容易用自己的眼、心灵、语言去赏析文中的美,学生学得也轻松、愉快。

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质疑、标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一)注重引导。教师是火花,学生是等待燃烧的火把,教师的作用就是用星星之火,点燃一簇簇的火把。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提问,一个假设,在课堂上都是那么举足轻重。“老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性的,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教会学生学到什么知识,不是为学生思考问题,而是应该教会学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帮学生“包办”,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宽思考范围。鼓励他们“条条大路通罗马。”譬如,语文课的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对立面中寻求立意,不失为一种求异思维的好方法。如,“近墨者黑”,教师不能引导“近墨者一定黑。”而应鼓励反向立意“近墨者不一定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等等,这种反弹琵琶,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该大力倡导,大加鼓励。课堂教学中“反向立意”多了,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形成了,其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

(二)鼓励想像。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知想像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没有想像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像。“想像给思想插上了一对有力翅膀,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孩子们思维空间是多么广阔,想像力是多么丰富。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为孩子们创造想像的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

“异想天开,”孩子们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点”或“杠杆”。(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

“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我在班上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鼓励怀疑精神,主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等等。由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创新培养,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风气。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慢慢地敢怀疑有些东西了。如有些诗歌的主题思想。这在对《春夜喜雨》的分析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们除了接受诗歌的常规主题外,更提出新的主题:如:杜甫希望有一场大雨(政治大风暴)来打击、洗涤这个黑暗的社会;又如对“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理解,有同学就认为这表现了杜甫的孤高、遗世独立,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清高思想、、、、、,对于这此我大加表扬,又大感欣慰。我觉得这是学生有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

四、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竞技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他就像是一块磁铁紧紧的把铁吸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探究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会提出问题,不断地思考问题,不断地挖掘灵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来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如果一堂课枯燥无味,又怎么能引起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学习。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至于你学没学到,那就不关我的事了。这种认识,不但是教法有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有问题。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创造性脑力劳动习惯养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展现我们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让智慧与微笑在课堂上擦出火花,让学生的兴趣“澎湃”,积极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中我们可以巧用一些修辞、反语、双关语等幽默的语言,挖掘课程中有利于创造的因素,加以幽默的动作、表情来激发学生去主动地探究和创新。

(二)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道理。英国一位哲人曾讲过:“科学就是力理”。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忽略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可言,我们更不能谈创新能力。

(三)课堂的竞技性是针对现在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竞猜、竞赛”的形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进入戏剧部份学习时,采用竞赛的方法,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进行一个戏剧比赛。学生们创意无限,表演改编版《雷雨》、《哈雷波特》、还有改编的现代爱情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场面搞笑又富有知识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我注重发掘课本有利于创新的因素,对于书本上“精彩”部分,让学生自己演译让学生自己体会书本的情感,对于一些知识利用抢答形式进行比赛。还可以进行辩论赛,游戏比赛等。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提供争论的局面,使得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在比赛中,每个同学都专心致志地看书,争先恐后地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适合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紧张激烈而又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五、间隙性的成功体验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再现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成功”会使人产生自信、愉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使学生能自我激励。这对于保持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和工作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尝试成功。

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再次创造的动力。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要尝试“失败”,只有在这样的循环中创造能力才能源源不息。倘若他们一味的得到成功,就容易“冲昏”头脑。如果老是经历失败,就会失去尝试创新的动力。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第15篇:论创新教育

论创新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这次的演讲题目是——论创新教育。

现如今,望子成龙的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为了迎接众多的应试教育,而马不停蹄的为孩子寻找各类的文化课辅导班,有些也为了高考加分而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爱的兴趣班。渐渐地开始忽略了孩子自己的爱好,埋没了孩子自己的兴趣,使孩子的思想束缚于特定的框架之中,没有想象的空间,形成了众多孩子千篇1律的思想,导致了孩子的创新意识被磨灭,想象力被束缚的性质。

所以,我觉得,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不要让孩子一成不变的成长。善于启发孩子的逆向思维,给孩子以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其中,创新教育就是功不可没的了。

那么,如何做到对孩子实行创新教育就成了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了。要对孩子的爱好给予鼓励和发展,做到不强迫孩子去上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而培养孩子擅长的那一面,使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敢于让孩子以不同的观点辨析问题,拥有强烈的逆向思维。敢于想象和实践,敢于挑战自己。运用创新教育,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逆向思维。众所周知,现在社会科技发展迅速,靠的是什么?就是创新和敢于想象!培养孩子的这方面意识,可以使孩子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也能使孩子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拥有充足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所以创新教育的应用可以为孩子留有大量的发展空间,使孩子得以身心全面发展。

所以,我大力提倡创新教育,我希望这会给大家带来启发!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山东临沂沂水县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初二:卢昱之

第16篇:高校创新教育

学号1100500235 姓名:原亚欣 学院:电信学院 班号:1005104 任老师,您好,我上个学期也选了你的知识产权课。当时是因为专业课考试,自己断网了,没有看到您发给我的邮件,后来看到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所以作业没有交全。

为高校创新教育谏言

摘要:国家把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试教育下形成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教师的创新素质缺失;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知识产权未能全面普及。根据上述问题,高校创新教育的根本出路为:强化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建立制度保障下的创新教学的基本环节,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知识产权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高校正面临着由强调知识灌输的传统型教育模式向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型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高校已开始重视创新教育,但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还未进入规范化阶段,我国高校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投资、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成效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影响了高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

应试教育下,分数为本,教师和家长形成了挑错教育的思想观念,仿佛把孩子的错误“挑”没了,孩子就完美了。由于教师、家长热衷于挑错,很少允许学生精神发散。灵感的火花,大胆的想象力,都被扼杀了。大学生也为此形成了思维定势、从众心理和信息饱和等心理状态,成为严重束缚他们创新意识的主要障碍。

(二)教师的创新素质缺失

大量文献和国内的有关调查结果均显示: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师资力量匮乏。每个教师都是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很少或根本没有时间搞教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及创新人格不健全。缺乏具有产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有限,毕业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在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方面的作用。

(三)知识产权的普及及重视程度不够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智慧成果所有人对其特定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在一定限期内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及时间性的特征。知识产权也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占有量最终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如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就在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

目前,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1、知识产权师资力量质乏

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匾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二是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

2、知识产权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多数院校没有把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几近空白,仅仅是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章,部分教师对其内容或者一带而过,或者干脆删节。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法理教育而缺少实务技能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其教育的特色内容与方法,从而难以系统提升学生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样也造成了高校对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对知识产权教育的层次性认识不足,没有将知识产权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据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中接受过知识产权有关教育的不足总人数的5%。

二、高校创新教育的出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是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高指导原则。新的教育观念包括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人才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的根本标志;质量观:当前要大力倡导和宣传“创新性”质量观,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思想观念基础;教学观:教学工作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高等学校要全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通过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专业前沿,养成专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缩短创新周期,更要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够体验创新情感,养成创新人格,成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熟练应用创新思维和技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三)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

1、高校树立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观念

将知识产权教育纳人正规的教学体系,将知识产权课程纳人高校教学大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使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掌握相应的知识产权知识,从而学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和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成果。另一方面,要成立相应的教研室或研究机构,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明确学校知识产权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及工作部署,安排落实有关的教学教材和课程设置。

2、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是教学的主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师资短缺问题可以从三方面解决:一是自主培养;选派本校有一定基础又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系统培训,整合到知识产权专职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引进人才;引进一批具有跨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将精通经济学、法学、科技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到知识产权教师队伍中来。三是外聘兼职教师;聘请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法官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兼职授课或在学校开办专题讲座,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缺陷。

3、拓宽知识产权教育渠道和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产权教育渠道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一是通过知识产权法选修课;二是校内外专家以专题讲座或系列讲座的形式讲授知识产权的知识和前沿动态;三是通过校园展板、条幅、宣传小册、校园广播以及网络等媒体并配合国内有关部门的宣传活动,向学生普及与宣传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演讲课和讨论课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建立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教育体系

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具体地说应该做到: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这就要求教育者注重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良好人格。

索引:

[1]〔美〕A·J·斯塔科著.刘晓陵译.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3-54.

[2]何建东.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科学,2007,(13)

第17篇:教育创新论文

初中思品教育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 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 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 这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 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情景模式要立足于学生和教材,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改善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政治成为让学生们学而有趣的好课。

情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地运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兴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教学质量,顺利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4.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用“以情激学,以情诱学”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爱上学习。所以说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只有在教学中倾入情感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二、教学改革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疑解惑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勇于创新。

1.设疑是启发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根本。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需要到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疑问,才会有思维;有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解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感到无解的时候,通过教师解惑,体验到恍然大悟的感受,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设疑和解惑都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原有知识结构中发现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2.精心设计:要确保课堂讨论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课堂讨论进行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设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在选题过程中应着力于对学生的研究,讨论主题既要考虑有助于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与拓宽,又要注意能引发学生的兴奋点,选择学生熟悉并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二是创设讨论情境,可根据选题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讨论的情境,如设立发言席、运用媒体展示相关材料等。三是选择方法形式,如由学生主持“实话实说”、小组代表发言、正反方辩论等等。

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应在课堂讨论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教育智慧,捕捉学生在讨论中的“契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带有创造性的“信息”与“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给予引导;要善于分析并找准学生思维的启发点,适时指导,适度点拨,使学生打开思路,进行独立的、深入的思考,始终对问题保持创新的热情和兴趣,以此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要使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新课标改革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这个学科在各个领域应用中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充满教学创新、互动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发展探究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18篇: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

参加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侧记

2010年6月28日~7月2日,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了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中国科协应邀组团参加大会。会议期间,中国科协代表团举办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向与会的世界各地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协组织的有代表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接触,了解了世界范围内科技教育的现状,领略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教育方式,结识了众多科技教育界的新朋友。

一、ICASE概况

ICASE,全称为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o― ci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于1973年4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立,是一个将科学教师协会、科学教育协会以及科学教育机构等众多学术组织聚集在一起的、世界性的大型框架性组织,也可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科学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非政府组织;除了定期的刊物和通讯,诸如此次科技教育大会及论坛之类的聚会也是ICASE交流的主要渠道。ICASE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并改善青少年的科技教育。ICASE拥有庞大的旨在促进区域间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科技教育协会、研究所、基金会和团队组织网络。ICASE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个会员组织积极合作,在促进全世界人民科学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三年来,ICASE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由欧洲的8所大学及ICASE相关成员组成课题组,开发了以提高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普及性相关性科学教育课程套件PARSEL(有关PAKSEL,可参见本刊2009年第8期《通过教育讲授科学与通过科学活动实现教育――PARSEL,一套新编科学教育案例》――编者注),主要用于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该套件已经译成多种文字,可在网上免费下载。

2008年,ICASE与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ICASE资源中心,可以举办科技教师培训。ICASE前任主席Janchai Yingprayoon教授目前受聘广西师大作为客座教授。与广西师大罗星凯教授联手举办面向各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活动。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也邀请了罗星凯教授出席并就ICASE资源中心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ICASE现任主席为爱沙尼亚人杰克?霍尔布鲁克(Jack Holbrook),他认为ICASE应当继续努力推动的工作包括: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向科技教育界和全社会推动通过科学实现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投身科学工作的动力;科技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探究科技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期间。还进行了下一届ICASE主席和候任主席的选举。尼日利亚科学教师协会的Ben Akpan当选为下一届ICASE主席(任期从2011~2014年);美国全球保护环境学习和观测计划(GLOBE项目)负责人TeresaKennedy当选为候任主席(任期从2014年开始)。

二、ICASE 2010大会概况

此次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的2010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是继2003年在马来西亚槟城(Penang)和2007年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举办的世界范围的科技教育盛会之后的第三届。本届大会有来自爱沙尼亚、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新西兰、中国、英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十余位专家到会并为与会代表奉上了十余场精彩的主题演讲,除此以外,来自爱沙尼亚、尼日利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湾、新西兰、以色列、土耳其、葡萄牙、拉脱维亚、瑞典、德国、芬兰、菲律宾、泰国、日本、韩国、巴西、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科技教师、相关组织代表为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从事的科技教育工作,共同搭建了一座国际间交流的大舞台。

在6月2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部长托尼斯?卢卡斯宣布大会开幕并致欢迎辞。随后,本届大会总召集人塔尔图大学教授米娅,兰尼克美、ICASE现任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也先后致辞,向所有与会者表示欢迎。开幕式尾声的时候,会场现场唱起了由塔尔图大学带来的男声小合唱,让与会者领略了爱沙尼亚风格的歌曲,为开幕式平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本届大会由塔尔图大学科学与教育系科学教育中心主办,由ICASE、塔林大学、塔林大学技术学院以及爱沙尼亚科学教师协会协办,并得到了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阿基米德基金会、爱沙尼亚贸促会、塔尔图天文台、EMT通信公司等的大力协助。

教育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促进作用的因素,这一因素已被看作是公平、人权、宽容以及知识社会的基础的价值体现。创新之于科技教育已经被视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要素。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是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者、科学家、科技教师、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技教师协会等齐聚一堂的盛会。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的主题是“科技教育创新――研究?策略?践行”,核心仍是科学素质――一项被视为缔造灵动思维和创新的社会公民以及向知识社会跃迁的核心要素。本届大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 关注科学教育与科学学习的研究,包括基于研究基础的课程发展,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科学教育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等。

(2)策略 关注研究、政策和实践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运用,阐述科学和科学教育的本质,学生成绩评估指标和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和伙伴关系等问题。

(3)践行 重视学生的需求,例如采用情境教学和关注社会科学事件,确立更广泛的科学教育目标,发展基于能力的课程模式、课堂教学实践和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活动,促进形成性评估等。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期间,共组织了主题演讲、主题发言、工作室、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体验活动。中国科协代表团主持了6月29日下午的“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此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孙欣老师和曾在2002年获得Intel杰出教学奖的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叶佩玉老师也先后在29日和30日分别在各自的主题发言会场介绍了自己在科技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两位老师的发言摘要请参见本文附录――编者注),每场都有很多参会者前来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奉届大会期间的主题演讲都非常吸引参会者的热情参与,主办方邀请来做主题演讲的专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都共同关心世界范围内的有关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问题,演讲者或严肃、或幽默,辅以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现场演示。屡屡

让参会者沿着他们的思路畅想,并为科技教育的美好未来充满绚丽的憧憬„„

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的执行董事Rodger W.Bybee博士主要探讨科技教育发展面临的革新与挑战。他提出:要在课程资源设计时重视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要认识到技术的基本原则,要在课程中讨论有关工程的问题;在课程中使用个体化、社会化、全球性的话题来与科学和技术的特征建立联系;将科学和技术的能力提升作为学生学习成果之一,包括学生能在复杂问题中确认科学的和技术的组成部分,能解释科学现象,描述有关技术的解决方法,能用科学的证据和技术的信息来交流结论和讨论建议等。

来自爱沙尼亚的脑科学研究者Mart Saarma教授为大家进行了一个关于脑科学知识的专题讲座。讲座涉及两个内容,一是关于神经组织退化疾病帕金森病的防治和治疗,一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育教学知识。由于报告人的研究背景,讲座内容围绕帕金森病的脑机制、治疗和预防等展开,基本没有涉及教育的内容。主办方安排这个讲座的目的在于提醒与会者:把教育和脑科学结合起来,是当今科技教育的一个趋势和下一个热点,人类正在努力通过脑科学研究,找到人类思维和学习的机理,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学习,更好地发展教育。

美国全球保护环境学习和观测计划(GLOBE)负责人Teresa Kennedy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GLOBE项目的发展情况。GLOBE项目力求通过使用全球共享数据来拓展世界范围内学生的基于探究的学习,促进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强大的网络社区。对科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可以上传或利用网站上提供的真实科学数据。进行研究活动。截止到2010年,已经有111个国家加入该网络。

在本届大会中,有不少报告和讨论主题是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应用的。研究人员指出:ICT技术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使用,一方面是基于课程的,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和研究平台。在课堂上使用ICT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模糊课堂与社区的界限,促进资源和交流方法的改变,可以提供新的不同的数据和分析工具,提供更新信息的方法。IC丁技术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也将是科技教育的下一个热点。

7月2日,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的最后一天,大会发布了一项有关科技教育政策的宣言,宣言集合了大会有关促进现代化科技教育方面的建议。“宣言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I-CASE传递到世界各地。”本届大会总召集人塔尔图大学教授米娅,兰尼克美如是说。这些建议将有助于一些国家得以以旁观者的视角关注国家发展,并降低其在全球知识传播过程中被世界遗忘的可能。

7月2日下午,为期5天的第三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由爱沙尼亚国会发言人额内,厄戈马宣布闭幕。“让我们共同相约2013年的马来西亚,科技教育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三、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特别增设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CAST Symposium),说起这一分会场的设立,要追溯到2009年。

2009年9月,ICASE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先生在访华期间拜会了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他提出在2010年的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上可举办一个关于中国科协促进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的分会场,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会者介绍中国科协在这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程东红书记对此建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2010年6月29日。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在爱沙尼亚塔尔图按计划举行,来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上海市科协、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介绍了中国科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科技辅导员相关活动,以及目前在中国开展的科学教育和非正规科学教育特色项目。下午三点半,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全部来到塔尔图大学IOsSl楼405房间,在上一场主题发言活动结束后,快速对会场进行了简单布置,张贴了相关活动海报,将各种各样的活动宣传手册、案例资料、项目介绍等摆放在会场门口,调好了专题演讲需要的文件及设备。作为中国科协在国外世界级专题大会上的亮相,每位成员脸上都流露出一丝紧张外加亮相前的兴奋。

下午四点半,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准时开始,代表团团长彭希作为专题活动的主持人,简短介绍了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相关情况及组织的各项重要科普活动,并播放了相关视频短片。其后,代表团成员轮番上阵,各自从自己工作的侧面对部分重点活动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项目主管曾筝作了题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三年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在项目框架下我国科技馆和学校科学教育衔接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促进了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人员能力建设等。从听会者的积极提问中不难发现,科技教师对这种非正规科学教育案例非常感兴趣。会后,美国伊利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Led,cnngl教授还详细询问了该项目的有关细节,并简单介绍了她在美国所开展的一个类似研究项目,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昌增益教授,昌教授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主要介绍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中的工作,即科技专家共同努力为国内高中生提供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接受优秀科学家指导的经验与体会。昌教授的演讲风趣幽默、案例翔实,受到了国际代表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纷纷表示要积极借鉴昌教授介绍的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的工作模式与科学家联系并共同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理解科学的本质。

东南大学的叶兆宁博士是第三位报告人,叶博士长期从事幼儿园、小学阶段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做中学”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她在报告中阐述了自2001年以来,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特色、教师培养方式等重要方面,使与会代表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我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第四个报告以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创新与实践为例,阐述了我国科学教育工作中科学界与教育界密切合作、紧密联手的工作特色,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办公室的项目主管李法瑞。通过对“科教联动”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模式内涵与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帮助国际代表理解上海市初高中科学教育推广项目、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机制建设、教学素材开发、师资团队培养、网络平台搭建、项目成效测

评等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科技教育》杂志副主编毕晨辉作了最后一个专题报告:《提高科技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通过讲解,参会代表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宗旨及各项主要工作,协会组织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有关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教育项目,翔实的科技教育资源素材引发了听众的广泛兴趣。

所有参加中国科协专题报告活动的报告人都用精彩的ppt演示以及英语口述,博得了现场听众的掌声。ICASE现任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亲临专题活动现场,认真听取每一位演讲者的发言,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I-CASE前任主席Janchai Yingprayoon教授以及来自英国、美国、泰国、俄罗斯、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光临专题报告活动现场,在认真听取每位报告人的发言后,即席就中国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由于提问踊跃和讨论热烈,这次专题报告会一直延迟到19:00才最终结束。

本次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在紧密围绕“青少年科学与技术教育创新”这一框架主题下依次进行了五个专题报告,既有科技界与教育界联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的政策性推动示范项目,又有科学家直接参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既有关于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建设的组织和培训工作,又有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教育活动。还有校外科普场馆积极参与校内科学教育的示范项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方面,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使得整个专题报告会的内容与ICASE组织关心的重点更具相关性,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同与会者进行交流、探讨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很好地展示了科协组织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与特色,使得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会代表更多关注校外教育工作领域,进一步促进校外与校内教育的衔接与交流。会后,彭希团长向杰克。霍尔布鲁克教授提出建议:“非正规科学教育是目前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以后的ICASE大会除了课堂教育外,应该更多关注非正规教育的研究、政策和实践。”

这次专题报告会是一次积极参与国际相关组织活动的有益尝试,为今后继续在科技教育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在国际组织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提供了经验。

四、收获与感触

1 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在了解国际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方面,本届ICASE大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它创造条件帮助各国的科技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了解国际科技教育界的发展动态,并提供平台让大家就某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本次大会,特别是大会特邀的主题发言中,能深刻体会到科技教育发展的趋势:科技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需要以实证和实践的方法研究科技教育问题;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部分,科学教育需要包含技术教育,并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科技教育研究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脑科学的发展,关注神经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也将是科技教育的下一个热点。参加本次大会,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能够明显感觉到国内科技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科技教育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

2 更好地发挥中国青辅协的作用

除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的主题是聚焦于校外教育之外,本届ICASE科技教育大会中所有的大会报告、分会场主题都聚焦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各国研究者和教师更关心如何将科技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大家在发言中都非常关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正的学习”、“学习真正的科学”。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建议今后在继续积极向ICASE宣传介绍中国科协组织的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让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在与ICASE的合作交流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组织协调广大科技教师,利用协会的平台支持会员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性课堂科技实践活动:主动联系I-CASE,追踪国际科技教育发展动态,帮助我国科技教师开阔视野,对外宣传我国科技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中宣传我国科技教育工作的成果。

3 值得借鉴的国际会议组织形式

在国际会议的组织方面,这次大会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届大会会务工作组织得当,简约行事。由于是国际会议,参会代表来自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代表的注册工作非常重要。会议主办方采取提前收取参会注册费用的方法,在会议举行前就基本确定了参会规模,为大会的总体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会议主办方还为参会人员安排了多家宾馆供选择,当参会人员抵达时,只需由在机场设立的引导人员指引方向,其余全凭参会者自行前往。会议期间只有若干大学生志愿者负责在会场大厅回答参会者咨询,所有的会务、会场、就餐和户外考察的信息都印制在会议指南上,参会者自行查询。还有一个小的细节,由于会议指南是提前印刷的,正式会议期间有大约10个报告的会议室、报告顺序、发言人有所调整,组委会也采取最简便的方法――给每位参会者加印一张更正说明。这种简约的会务方式增强了研讨会的学术交流气氛,让参会者感觉到弹性和自由度。此外,大会大多采取冷餐会的交流形式也可以借鉴。冷餐会,就是每人发一杯饮料,不设桌餐,餐点自助取食。在此种情况下,参会者可以一边就餐。一边浏览张贴的海报,与论文作者进行深入的切磋,也可以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教师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冷餐会上,已经没有了领导、专家和普通教师的界限,每个参会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交流获益,一举多得。

第19篇:创新教育方案

物理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现代教育应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探究实验和物理课外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课外科技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做法和体会。

物理学知识无处不在,并且物理教学在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创新意识“火花”的引发等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和特殊的地位。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实践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校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简课时的基础上,腾出时间,大面积多种类型地开展科技活动课。下面仅就我校物理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场所。物理是理论课,但要有工程意识,理论要紧密而巧妙地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才能深刻、更全面。而且,教师授课必须要有“含金量”, 注重课本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提高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较短时间把他们引到广阔的科技实践应用前景,他们才感到学的有用、脚踏实地、心里有底,他们不但会主动学好原理,还懂得应用到哪里和怎么应用,并且还有发挥的余地。这样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是全面的,在某些场所就可能得到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物理探究实验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欲望。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在学习比热时,教材上是把lOOg水和lOOg煤油分别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煤油的温度升得比水快,得到: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学生就提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很难说两只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供给的热量是相等的,若用“热得快”又存在着两“热得快”浸入水中和煤油的深度不能保证相同(因水和煤油的体积不同在相同烧杯内的深度也就不一样)而且“热得快”的电阻阻值也不尽相同,加热量不一定相同。他们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把两只烧杯改成两只大试管,装入同质量的煤油和水后,同时放入100摄氏度的沸水中,这样会提供相同的热量,可以使实验更准确。但令人奇怪的是实验结果与教科书上的完全相反,不是煤油上升的快而是水上升得快。反复实验,结果还是这样,探究其原因,从热传递的方式上考虑,课本上主要靠对流,而改进的水浴装置主要靠传导,又从网上查阅到水的热传导系数K=O.00143卡/(厘米·秒·度)而煤油的热传导系数为K=O.00039卡/(厘米·秒·度)就是说,在温差、传导面积和时间都相同的条件下,水传导的热量接近煤油传导热量的4倍,水的比热恰好是煤油比热的2倍,水升高的温度当然是煤油升高的2倍了。试问,如果学生的好奇心不强或者不尊重实验事实,无批判性的思维,能得到这么多发现,这么多体验吗?事实说明,开展探究实验活动能培养学生对证据、逻辑和科学见解提出疑问的习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思维。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拓展创新空间。

除课堂实验教学外,开展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通过“动手”自主做实验,可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学生除可充分使用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进行实验外,还可设立“废料利用箱”,让学生把平时弃置的易拉罐、废胶管等收集起来,供同学们选用。这样做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在物理实验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重力》一节的教学之后,我请学生回去想办法测出三角板的重心。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我还让学生用特殊的测量方法测出学校操场的跑道长度,配合体育教师,让学生自己利用秒表、米尺测量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等。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发明的设想、设计,不轻率下断语,也不轻易打退票,而是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仔细研究,充分论证设想、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在动手进行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学生可体会到所学的学科知识是那么的奇妙和有用,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有的同学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提出了对轮胎、坐垫等方面的改进,甚至提出了折叠自行车的设计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交通事故,因而制作了“盲人交通指示灯”。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所以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科技发明由寻找课题到设想到设计乃至制作成实物,往往是数、理、化、生各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也是生活知识和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在科技发明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让他们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自从开展科技发明活动后,学生中出现“四多三活跃”:爱学习的多了,善动脑的多了,勤观察的多了,常动手的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课余生活活跃,兴趣小组活跃。

五、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听收音机、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如“科技时代”、“科技与生活”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了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六、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七、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了《安全用电》后,组织学生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在学习《照相机》后,组织摄影知识讲座和摄影实践活动。在学习了《浮力》知识后,组织学生用盐水选种等。在学了《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后,让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学了《噪声》以后,组织学生到纺织车间现场体验、调查噪声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帮助工人师傅提出减少噪声的有效措施。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利用节假日走出家门,进行社会、自然的调查研究,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主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总之,通过几年来我校物理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开辟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实践进一步证明,广泛深入的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没有影响或降低学生的课业质量,恰恰相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知识的应用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动手、动脑进行设计制作,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大自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结合课本知识加深了理解,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更为生动具体。

第20篇:创新大学教育

学习纲要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批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让他们在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同时,致力于科技兴国、创新为民,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对新科技革命的必然选择。

规划纲要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改革思路,呈现了诸多的亮点。主要体现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一是国家需求观。创新人才必须首先服务于我国国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并面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紧迫需求。二是国际视野观。要把创新人才培养置于国际化环境中,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加强与国际一流教育、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的合作。三是系统工程观。把创新人才培养事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促进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四是创新发展观。适应社会变革、国际竞争和教育发展潮流,我国的教育方针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促进教育更加紧密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扩大办学自主权为核心完善我国大学制度。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的保障,在大学外部,要对大学的组织属性和社会功能形成共识,厘清政府和大学之间的权力边界,在法治性要求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对大学条条框框的约束;在大学内部,可以建立理事会制度,颁发大学章

程,自主推举、全球遴选领导层,形成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营造真正的大学创新文化氛围。

以加强分类指导为原则重塑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系统的核心,一般地方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是知识传播和技能培养系统的核心,高新技术企业是教学实习和知识应用系统的核心。兼顾人民满意和国家战略的双重需求,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保证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那些处于高等教育分类体系顶端的教育机构,就应真正按照“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办学模式”来办学。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要求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以培养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创新性地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和具有教育功能的国立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本着“服务国家、协同发展、自主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

我们应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原则,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创造性地开展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教育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和具有高科技素质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