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5 08:01:07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一)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破坏了本来其乐融融的局面,留下老人与小孩独守老宅。据新华日报报道中国“空巢老人”数目惊人,有2340万之多,南京每10户老人家庭中就有近4户是“空巢”家庭,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上升。而在农村这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面临与城市“空巢老人”相似的精神上的窘困,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很少有人拥有“退休金”作为生活来源。“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

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农务活是农村“空巢老人”又一重大负担,白天干农务活,晚上早早就休息,这样机械般地过日子。其实老人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另一方面,希望子女也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访了一些空巢老人,通过走近他们,与他们聊天进而达到调查的目的。在调查中我发现老人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生活保障,二是日常照料服务,三是精神慰藉,其中精神方面的问题是三大问题中最严重的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绝在多数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由于农民工知识和技能的局限,外出经常做一些脏、累、危险的工作,老人们还时时背着为子女担心的包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种田,种植一些花生、水稻、蔬菜等作物,常年劳累加上情感孤独又添加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情感因素,对老年人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使他们快速加入老年性痴呆行列,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究其原因是老年人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影响对子女侬赖性强,子女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娱乐活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闲、自怜等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对老年夫妇中,如果其中有一个配偶去世,另一个配偶因为悲伤相隔不久相继去世。

农村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全部外出打工,而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责任田,特别是有些子女寄回的钱不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不得不干起粗重的农活。空巢老人的照料主要依靠配偶,对于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问题更突出,无人照顾,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不小心摔倒受伤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

结语

随着新农村步伐的加快,我们那里也即将开始新农村建设,我建议在规划中:为老人专门盖一区域,让全村的老人集中住在一起,增加老人娱乐场所,完善其中的设施。为更好地服务庞大的老龄人群,我们可以参考城市生活照料服务、巡视员对接服务、心理热线及咨询室服务、文化养老服务等。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加强社会机构养老成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老覆盖面,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空巢老人”社会求助制度,提倡家庭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障两种制度并行和尝试新型养老保障制度。政策应支持和鼓励社会性或个人出资举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空巢老人”急需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建立老人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戏台等,集中全村老人自娱自乐,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集中照顾,组织医生上门服务,引导社会各方能够一起关注老人们、发展慈善事业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完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等救助体系,让老年人们真正能够颐养天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二)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不同步,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推荐第2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5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1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

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

48、3%,女性16925人,占

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

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

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

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

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

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

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

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

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

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

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

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

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

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

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

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

3、75%。因此有7

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

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

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

55、8%的基本健康,

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

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

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

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

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

52、3%、

49、2%、

41、3%、

33、8%和

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

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

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

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

4、2%。所以,7

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

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第2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核心提示:天开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家中牵挂你的老人?社会中有一个群体值得我们倍加关爱,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

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见习记者肖莎莎罗诚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13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

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2002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10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龙应台这么比喻:\"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记者接触过许多在肇庆定居的外地人,他们其实是很关心家中老人近况的,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与游子们的距离也许是一条河、一座山(www.)、一条路,身在外地的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听到父母在家乡过得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任、市民政局jú长黄学武在《20152015年度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

12、9%;到2015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

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

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2015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5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许多老人总是说\"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动路,到那时一边怕远在外地的孩子担心,一边怕自己不能再两地跑\"。虽衣食无忧,但亲情的别离让他们的生活总徘徊在一句古话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爱情,而是作为现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管儿孙身在何地,总让老人们牵肠挂肚。其实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这样,心里非常渴望儿孙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无法言语的,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面对这些曾经为儿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总是在想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养老工作,那明天我们自己又如何养老呢?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厄待解决的问题。

第3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

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

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

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王仙镇油司徒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王仙镇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醴陵

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

1、68万人,占到近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看病太难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王仙镇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难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镇司徒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王仙镇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醴陵市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政府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第4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城市流动人口达

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

45、87万人,瑶族占

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15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

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

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

1、9%,自己供养的占

9、7%,社会扶助的占

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zhèng fǔ 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第5篇:社区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xx社区位于凯里市西北面,东以文化路为界,邻洗马河街道,南以北京路为界,邻年夜十字街道,西以市府路为界,邻城西街道,北以营盘东西路为界,邻本街道的年夜阁社区和梁子巷社区。面积约0、24平方公里。辖区内驻有州、市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共66个,总人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072人,占总人口的

9、8%,空巢老人24人,占老龄人口的

2、24%,特困空巢老人6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5%。根据凯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展开城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通知》(xx办发xx1号)精神及西门街道的相关要求,xx社区居委认真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

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

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

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

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

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

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

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

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

4、2%,小学11人,占

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

4、2%。(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

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

3、3%,身体差的4人,占

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

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

29、2%,精良的10人,占

41、7%。无子女的2人,占

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

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轨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

,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成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轨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赞誉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建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展开\"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矫捷展开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艰巨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展开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逼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煮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动作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第6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平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

34、55%,女性125人,占6

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

17、28%,70~79岁的91人占

47、64%,80~89岁的62人占

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

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

58、64%,高中中专22人占

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

9、42%。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

3、67%,丧偶的107人占

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

34、03%,离异的8人占

4、19%,再婚的4人占

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

15、18%,5-10年的42人占

21、99%,10-15年29人占

15、18%,15-20年的32人占

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

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

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

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

22、51%,无子女的14人占

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希望政府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接受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保持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表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推荐第3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

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

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生科 赵晓乐 2009211774篇二: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课程名称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院名称: 人文社科学院

班 级: 11 文秘班

姓 名: 成宇童

学 号: 11111222 完成时间: 2012年2月2日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篇三: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当地学生的陪同下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淮阳县四通镇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种植小麦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19.6%,被打骂、受虐待的占9.8%。更严重的是,28.6%的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严重缺失。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高血压,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 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12.8%,而从不参加的高达36.9%,偶尔参加的占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26.4%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有事才联系的占67.4%,基本不联系的占6.2%,与子女经常诉说苦恼和心事的仅占17.5%,所以,27.4%的空巢老人有孤独寂寞感,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村里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希望得到村里的集体照料等等。

三、“空巢”老人产生原因 1.子女养老意识越来越淡薄,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古以来都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古代,在原来的宗族体系下,宗族对不孝子女有绝对的约束能力,以家庭养老的这种模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加上生活压力加大,子女收入低,养老成了子女重大负担。很子女

离弃父母,虽住与老人住在一个村,但对老人不闻不问,或者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农民家庭的财富由父母向子女转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2.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老龄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65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不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据统计,全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口已超过1.2亿人,并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10年,达到1.5亿人口。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差异,收入少,生活成本高,无法将父母从农村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即使收入高的子女,由于父母长期居住农村,不适应城镇生活,也被迫留守家中。 4.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目前,我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加之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青壮年劳力减少,只能由留守老人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强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 由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我国还未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水平极低。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四、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篇四: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对衡阳县库宗乡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学校学院的组织下于2011年1月2月的寒假期间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衡阳县库宗乡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

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种植水稻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

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 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19.6%,被打骂、受虐待的占9.8%。更严重的是,28.6%的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严重缺失。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高血压,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47.5%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 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57.9%,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33.6%的村子偶尔组织,32.8%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60.6%,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1%,下棋、唱歌、听戏的占16.3%。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12.8%,而从不参加的高达36.9%,偶尔参加的占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26.4%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有事才联系的占67.4%,基本不联系的占 6.2%,与子女经常诉说苦恼和心事的仅占17.5%,所以,27.4%的空巢老人有孤独寂寞感,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村里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希望得到村里的集体照料等等。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方面,各地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篇五: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2012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中越发地突出,而他们的生活情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近距离接触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近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他们生活上缺乏照料,成为“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由于外出务工的子女们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还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们陷入孤寂之中。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与他们的子女永远的告别。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老少同堂的温情越来越少。过去在农村经常能看见四世同堂的温情,如今越来越少,甚至连春节时那样的温情也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并且他们还秉持着为了子女,只要自己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言。而如今的社会又有几个子女能明白老人们的这份心呢?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加上我国老年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好不容易可以去看病了,又被繁杂的手续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吓得望而却步,对此,空巢老人们也显得很无奈。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农村老人空巢化是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而且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也在增多。

● 子女们的不尽责使不能老有所养。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被打乱,严重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

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保障不到位。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③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型养老机构建设,是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农村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使得更多的子女能够清楚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从经济上慰藉父母,更要从精神上关爱自己的父母,时常和老人们沟通交流,通过关爱关心让老人们不会觉得孤寂和忧虑。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关注,并给与相应的帮助,同时,这类问题也应该警醒那些把自家老人置之度外的子女,人生在世,凭自己的良心做事,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推荐第4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民族街老年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关心下,老龄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利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平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

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希望政府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

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接受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保持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表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推荐第5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教师教育学院1103班水佳丽1115030138

《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解决办法的调查报告》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乡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现状已成为我们无法避开的社会命题。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04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一项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推荐第6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推荐第7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对衡阳县库宗乡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学校学院的组织下于2011年1月2月的寒假期间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衡阳县库宗乡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

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本人通过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描述分析,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种植水稻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

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

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19.6%,被打骂、受虐待的占9.8%。更严重的是,28.6%的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严重缺失。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高血压,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55.4%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29%选择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47.5%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

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57.9%,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33.6%的村子偶尔组织,32.8%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60.6%,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1%,下棋、唱歌、听戏的占16.3%。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12.8%,而从不参加的高达36.9%,偶尔参加的占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26.4%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有事才联系的占67.4%,基本不联系的占

6.2%,与子女经常诉说苦恼和心事的仅占17.5%,所以,27.4%的空巢老人有孤独寂寞感,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村里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希望得到村里的集体照料等等。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方面,各地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

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

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推荐第8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

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

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措施,加强城镇空巢家庭困难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

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7.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2.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9.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6.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8.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8.3%。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中学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4.2%,小学11人,占45.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4.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2.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3%,身体差的4人,占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9.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

(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9.2%,良好的10人,占41.7%。无子女的2人,占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

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2、出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考虑,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愿与儿女同住,82%的表示愿意到敬老院过集体生活。

五、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这种照料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家庭成员照料,二是组织照料。调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没有与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于组织机构、设施、人员等因素,导致关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组织照料还做得不够。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不仅是空巢老人的热切期盼,也是许多老龄工作者和城镇基层工作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六、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们价值观改变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

然规律,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亟待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在调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体特别不好,他们没有生活来源,只靠低保维持生活,且身体不好,视力差,他们非常期望政府、社会组织的关怀,所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可以适度缓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医压力。

(二)处理好居家养老及社会养老的关系。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几千年文化习俗的影响,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要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会养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强主导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外,还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将社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数据库。二是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活动,互助服务活动、抓好日常生活服务工作等,灵活开展关爱服务工作。三是完善帮困救助体系。整合各种帮困资源,为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帮助,坚持做到“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突发事件及时帮”。四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等,以保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区各级党政领导支持下,调整充实社区老年组织机构,采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内容的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孤独寂寞感。

(四)加强家庭监护,确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现,常使老人处于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状况,这是“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社区要分工专人负责“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调查摸清辖区内“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家庭档案。组织社会闲散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定点、定人为“空巢老人”提供买菜烧饭、购物、打扫卫生等低偿家政服务;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等成立爱心互助队伍,采取结对帮扶办法,对高龄、体弱行动不便且经济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无偿服务,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据了解,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折射出我国传统养老方式和保障体系正遭遇巨大的冲击。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按照韩克庆的分析,空巢现象所折射出的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有待完善;护理服务亟需发展。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曾指出,不断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现有的养老体系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经济方面,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

时期的任务,目前的新农保水平还太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空巢老人”将不再是贬义词,而是意味着有房、有独立经济能力、有单独的生活空间、生活质量更高,这部分人的经济保障不是问题。因此在这方面,人们更应该关注广大农村的“空巢老人”。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务。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是当前应对老龄化的核心问题。目前的老年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专业的护理员。如养老护理员,全国只有两万多人,而实际需求接近千万。

最后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务员,专业的心理从业人员较少。 在不少专家看来,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正是作为养老最基础的家庭层面。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随着空巢问题的凸显,今年初,一场关于“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据了解,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对于上述规定,不少市民认为,“精神赡养出自心关乎情,属于道德上的义务,而不是法律上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伊密,则对上述规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常”是什么概念,法律能否规定一周回去一次,还是一个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长时间?既然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便没有操作性。同时,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电话列入工作考核标准中?这同样也没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为一种理念、观念和要求是应该的,但作为一个法律条款就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虚设,那么其尊严和威信也会大受影响”。

对此,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老年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因此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会受理这种诉讼,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此类案件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多方面决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决,也有行政上的督促,还有调解组织的调解等。另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组织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主要是对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和监护人不履行监护义务的,要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义务。

“立法新修订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进步,也反映了当前比较严峻的养老形势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中国未来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内容,不仅强化了子女的陪护责任,无疑也是对老年人更高层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护。同时,立法也不是单纯将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绑给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韩克庆说。

有人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对老年人维权给予充分帮助和支持,具体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司法机关要依法优先将困难“空巢老人”纳入司法救助对象,酌情减免困难“空巢老人”的诉讼费用;各基层司法所和乡镇、村(居)调解委员会要为“空巢老人”维权提供各种帮助,在积极调解“空巢老人”权益纠纷的同时,支持“空巢老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以老龄办牵头开通老年人维权热线,帮扶对象包括“空巢老人”等,由专业律师为老人义务提供涉老法律方面问题的咨询并答疑解惑,充分满足老年弱势群体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推荐第9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9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汇编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本文将介绍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乡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2)

一、引言

1、调查背景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4、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3、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49.58%。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4、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1.8%。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5、日常生活

问卷中列举了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种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好的仅占6.1%。

6、健康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47.6%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住过院的比例为4.7%,平均看病次数为2.22次,人均医药费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数约为6.66次,年人均医药费支出为4505.46元。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觉得非常方便的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7、住房情况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00㎡以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8、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联系,最多的方式是电话,占64.7%,其次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书信和网络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频率随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61.54%。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计时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计仅占4.5%。

(二)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1、惠民政策造成空巢老人。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植物不受限制, 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个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这部分 老人大多是经济上能够独立,精神生活较为丰富,身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二是老人对老居住地有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进了城或是迁了新居,要求其到新地居住生活,但他们不愿意离开久居的环境,有山有田有房子,坚持守着老根据地。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 ( 子女的子女读书等 ) ,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造成空巢。二是子女在外就业就职进了城,造成空巢。三是因女儿婚嫁而离开家乡异地成家,使一些只生有女儿的老人因女儿出嫁而形成空巢。

5、自然空巢。由于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三)空巢老人的应对策略

1、确确实实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主要靠政府,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这是政府的责任。现在各个家庭要想回归到传统社会已经不太可能,把赡养老人的问题推回家庭也不可能,只有靠政府来挑大梁。

2、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政府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措施。

3、恪尽孝道是传统美德,对于这些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这是社会的导向问题,引导子女见先思齐。与其批评坏的,还不如引导好的,要在道义上谴责做得不好的人改过自新,形成良性循环。

4、要从文化的角度努力,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精华继承下来。凝聚着中华民族核心的东西就是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果在文化上不遵从,还怎么发扬光大?我们谈中华文化不要泛泛而谈,应该具体到细则和每一点。只有在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得到保障,才能把空巢老人的问题解决好。

空巢老人的困难不仅在于生活上的孤单和经济上的拮据,也来自于心灵上,因为亲人陆续离开的恐惧感和目送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对象的空虚感,因此我认为与老人交流要坚持积极引导,耐心聆听的原则,积极主动的引导老人走入他感兴趣的话题,爱心的聆听他的语言。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早在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加大财政对养老事

空巢老人

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因为他们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

5、建立村级福利院。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管理的村级福利院,降低收费标准,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改善养老院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减轻老年人的劳动负担,消除老年人对将来老无所依的忧虑,降低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的孤独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使空巢老人过上健康的生活。

6、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应得到推广和发展,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简化保险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势群体中积极的贯彻,提高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作用。

7、加强老龄工作建设。空巢老人问题要放在村务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会要成立组织、形成制度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8、开展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积极组织单位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结束语: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 空巢老人的困难不仅在于生活上的孤单和经济上的拮据,也来自于心灵上,因为亲人陆续离开的恐惧感和目送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对象的空虚感,因此我认为与老人交流要坚持积极引导,耐心聆听的原则,积极主动的引导老人走入他感兴趣的话题,爱心的聆听他的语言。

推荐第10篇: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推荐)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实践报告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团队

项目名称:2013年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名称:走访农村空巢老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实践主题:走访农村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团队负责人:张永芳

所在班级:11级信管2班

团队成员:王钰、王真、陈丽君、李颍、李靖慧、李海燕、张林林、孟丹丹 二零一三年八月三十日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实施方案

1、调研内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及经济状况

2、调研对象:农村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3、调研时间:8月20日-26日

4、调研地点:团队成员老家的农村

5、调研背景:

在我们享受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迈多病,儿女却无暇照顾;他们孤独寂寞,身边却无人沟通交流。当很多人都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90后“的成长历程,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变革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们是读书同学的爷爷奶奶,是数目不断增加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各偏僻的农村静静的生活,数着日子盼望儿女能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问候。他们年迈,生活上有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孤独抑郁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急需社会上所有人的关注、关怀和问候。

6、调研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每个人的梦,只有实现每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所以,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通过走访慰问老人的形式,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呼吁社会关注空巢老人、呼吁政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力争做到空巢老人生活有保证、孤独能排遣、困难有人帮。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展示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7、调研具体实施过程:

(1)活动进展前由团队负责人到各村村委会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我们以走访空巢老人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目的及意义。获得村委会的赞同和支持后,收集村里5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基本生活状况,然后制定合理走访路线,为走访工作做准备。

(2)确定小组成员的食宿交通问题,实践期间确保队员的食品、住宿、交通安全问题。向亲戚朋友借自行车尽量做到环保、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收集生活健康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编订成册向老人宣传普及。宣传国家三农问题、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向空巢老人传递国家和民族关爱老人的正能量。

(4)每个人都带好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必要时可以用这些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

(5)由队长张永芳查阅资料做好走访问卷调查,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在取得认同,调查问卷合理的情况下,将问卷发给实践团队所有成员,队长并联系好实践基地负责人。

(6)各方面联系好后,团队成员在8月19日做好调研的相关所有准备,8月20日-26日每天早上8:00-11:00、下午15:00-18:00由村里负责人带着走访老人做问卷调查。在问卷中,陪老人聊天解闷、了

解老人生活现状,帮助身体不好的老人做家务等。每天晚上活动结束后自己反思活动中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改正以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8、活动后期

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提纲

1、调研指导思想和目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有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代表着每个人的梦想,也代表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期盼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方针路线。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解决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及中国梦的实现。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的形式,增加与空巢老人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融入到社会集体中,缓解他们孤独感、抑郁感,也能让老人感觉到整个社会国家都在关心关爱他们,生活中,他们会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空巢老人的心声传达给全社会,让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让老人的需求被大家了解认知。呼吁儿女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多抽出实践陪伴老人,让大家都知道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更渴望精神上的快乐。

2、调研内容

通过走访慰问聊天的形式,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保障、养老服务、情感需求等现状和“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3、调查方法

团队成员选择自己村庄年龄在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随机选择20人左右填写问卷。

4、相关要求

调查问卷的填写必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不得虚化事实。成员根据走访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并将统计结果发给团队负责人。有团队负责人作进一步总结分析。

三、团队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本文根据走访慰问农村空巢老人的形式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篇2: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

报告

班 级:****************** 学 号:2011********** 姓 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江西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013年8月 24 日

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表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了提高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本文通过对路口镇上起生活状况多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生活自理困难,经济拮据,身体健康没有保证,身边无人陪伴,情感孤独,与子女缺少联系等等,为此,针对此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措施

一、调查基本概述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访谈,自制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我龙海市程溪镇对下叶村、顶叶村、圩底进行问卷调查和对个别的“空巢老人”进行访谈,其内容涉及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保障,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问题,访谈的对象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陪伴,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人照顾,受精神和物质上的折磨,其生活充满辛酸。

二、调查结果

此调查,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是生活上的无助,例如无人照料,生活不易,疾病困扰,就医困难,更在于精神上的空虚感和寂寞感,郁郁寡欢。

有的“空巢老人”其子女住在同个镇上,但却未住在一起,但由于子女嫌弃其老人生活方面,“代沟”等问题,之间的共同语言就少,交流就少,自然而然不愿居住在一起。有的“空巢老人”其子女在外打工忙于工作,很少回一次家,甚至过年都未回家一次,有的很久一次才给老人通一次电话,且通话时间很短暂,让老人陷入孤独寂寞之中。

农村由于缺少一些娱乐场所,健身的地方,大约老人都是独自守着自己的空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的过着。很少有人去看望他们。

老人们经济来源于农村低保,和子女的赡养费,可这些钱除了买生活用品,买油,盐等,都很紧张了,更别说其他地方了。让人看了心酸不已。

老人们的情感世界是孤独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回家看看自己,没有多大的要求,他们并不需要子女给自己多少赡养费,只是那一句句问候,常回家看看,仅此而已。

三、结果分析

(一)娱乐问题

在城市里,我们到处可见很多老人自行组织跳舞,快走,唱歌等活动,她们都很认真,也很快乐,还有一些老人院里,老人可以下下棋,练练太极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身养性。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可在农村里,老人们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而且也较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和娱乐场所。这样就造成了老人们的生活上的单一,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二)健康问题

经调查显示,老人们的健康问题,大部分是身体状况良好,而有的老人则

疾病缠身,或有这有那得疾病,却没去医治。他们一生病,其有的子女就开始抱怨甚至有的不闻不问,不愿照顾。无不凄凉。而政府,党中央虽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仍有些老人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导致其有病没钱医治。

(三)经济问题

老人们经济上的问题,大多是拮据的,他们的经济来源农村低保,和子女的赡养费,可这些钱是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除生活方面以外的享受的,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的,老人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如何有病就可以马上医治,如何去更好的利用钱去更好的锻炼身体,参加娱乐活动。这些都都归于经济问题。而且他们他们的生活方面,也是如此不堪,住的房屋很小,用的都是很以前,用煤用柴的,不像现在,家家都用液化气之类的甚则更先进的都有。生活看了让人很心酸,产生怜悯。

(四)精神慰藉问题

其实老人们的精神慰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子女所忽视的,他们以为给了老人经济上的帮助就可以了,其实老人精神上的慰藉问题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一是子女没有常与老人多联系,多陪陪老人,其二是老人经济上的问题,导致老人无法享受更好的物质,使其老人精神上的空虚,受精神和物质的折磨。

四、对策思考

综上所述,针对调查分析,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月对策,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娱乐措施

针对娱的乐场所的缺少,在社会上,利用网络渠道或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和教导,让人们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广泛呼吁子女们珍惜机会,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多联系,多陪陪父母。在社区里,可多组织老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组织老人们一起娱乐,其次让社区工作人员多探望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以扩大老人们交际圈,让老人们有事可做,精神上得意慰藉,不让其心灵空虚。还有一点,政府上应加大养老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发展养老机构,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让老人们有所依靠,不再有后顾之忧。其次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娱乐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可以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或者喜欢植树的老人,可以提供为社区的树木修修剪剪等,都可以缓解其孤独与寂寞,也可成为他们娱乐的一部分。

(二)健康保障

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们的生活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健康方面对老人们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首先要重视老人们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在农村里,对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问题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人们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对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应该主动去帮忙,让其在家里医治,解决看病的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多宣传队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治措施,以便无人照顾时,可用得到。其次是老人们自己应该多锻炼身体,如晨起跑步,或跳跳舞,唱唱歌,

爬上之类的。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本政府会把“空巢老人”家庭进行统计,并将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等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些措施可以让子女更能照顾好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经济供养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老人的经济来源于其农村低保,其次是子女的赡养费,子女供养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是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之类的,这当然更需要国家更好的良好对策,帮助老人解决经济困难,构建和谐社会。

(四)精神慰藉

老人们辛辛苦苦将自己的子女拉扯到大,然而子女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照顾不及自己的父母,是使老人独守空房。有的老人其子女有的不在身边,有的离自己很近,但老人们依然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与呵护,甚至他们的子女希望他们早日去世。可见,老人们的精神受着巨大的折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为“空巢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们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空巢老人”,呼吁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赡养费,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的孝敬父母,一起共创和谐社会。

(五)加强孝道文化宣传

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在农村里,老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他们子女亲人的关爱,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 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同时要教育分住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感情,照料生活,此外,在大学里,开展敬老主题教育,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五、后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空巢老人”家庭问题日渐突出,而通过这次的采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更是令我难忘。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子女,子孙们的帮助,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人们更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现状,“空巢老人”现状产生的原因,希望人们可以反思和体会“空巢老人”生活的不易,探寻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让他们生活不再险难,可以不再面临太多的心酸。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学会感恩,传承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温馨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的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余仰涛:

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篇3: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

2011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专 业:地质工程 年 级:09级

班 级:地质09-3班

姓 名:闫常魁

学 号:310903010330 2011年 7 月 30 日

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7月10日——2011年7月25日 调研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主题:

调查人员: 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东村 东村村委及部分空巢老人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构建和谐社会 闫常魁

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部门以及部分“空巢老人”,搜集到了相关资料,加深了我们对“农村空巢老人”这个问题的认识。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社会调查是开启社会之门的金钥匙,同时我通过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个人摸索以及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熟悉了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掌握了大学生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学会了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本次社会实践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收益非浅的。当然由于人员和个人能力有限,因此亲身所调查的一些资料仅限于我的居住地--民权县北关镇,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部分缺陷。另外在这次活动之中,我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通过将手头掌握的当地资料与报道的其他地区的资料作对比,进而对全国农村“空巢老人” 的生活状况做整体评估。

正文

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谈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地工作和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

究其产生原因而言是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以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一特殊的老年群体。为此我校开展了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社会实践。现就我村“空巢老人”的分布情况、基本状况、产生的原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空巢老人应采取的措施、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来到北关镇民政所了解我们镇关于农村、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该部门我了解到:北关镇下辖39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278个村民组,总人口7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9%左右,而空巢老人大约占了老人总人口的60%。长期以来,国家在农村养老、医保投入严重不足,覆盖面不广。媒体热衷于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关注,忽视占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交通甚为不便,特别在一些偏僻农村,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更加艰辛,看病,购物,要走好几里路。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忍受情感孤独,内心空虚、自闭,还要照顾子孙和兼做农活。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民权县北关镇东村,我们这里的人民在改革开放中逐潮弄潮,纷纷外出打工、经商,在调查中有将近85%的年轻人外出谋生,其余部分是老人和小孩。

其次我来到我们村的村书记家里,向他了解我们村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他提到我们村部分组地处偏僻,离城镇有

一、二公里远,由于老年人行走不便,购物极为不便,这些“空巢老人”穿着衣物都是用了好几年的衣服。子女外出打工,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拮拘,生活简陋,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每逢过节,生活水平才有所改善,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种奢望。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90%左右,农村老人基本上没有养老金等,到医院看病,费用昂贵,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慊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对父母尽孝道观念淡薄,同时自己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由孝道观念淡泊和年轻人不了解老年人心态甚至厌恶老人的行为,通常都是结婚即分居住,儿女们常常因为赡养老人问题而互相吵架,这又增加老年人孤苦之感。觉得自己活在世间,只是在为儿女添麻烦。

第11篇: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lsquo;托病lsquo;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第12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格式

2016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格式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调查方法:

2016年6月,中新网公布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结果显示了全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的态势。不同于部分学者将调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体系的研究上,本调研团深入基层,亲身触及农村养老机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镇医院的院长、镇政府秘书长、镇敬老院的院长做了相关的了解。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医疗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负担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第13篇: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关爱空巢老人

调查报告

院 系:护理学系 专 业:护理 年 级:2014级 学 号:1439020621 姓 名:樊永恒 指导教师:李威

完成日期:2015年2月27日

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活动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新密惠沟村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实践人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社会的帮助,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有一类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空巢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她)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每次活动明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空巢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她)会多么的感动。

2月20日我到外婆家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当时正是中午,她说这里有鱼,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欢怎样吃就怎样煮,她就去洗米了,接着就在电饭煲上煮饭了,我在一边用煤气在锅里煮鱼时,却发现电饭煲上的閘我外婆忘按了,我就帮着按了一下,过了一会,电饭煲好像停了,却无意看到我外婆家里也安上了电表。我想我舅舅,舅妈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外婆这样一个空巢老人。以前,我们过来时,他们可是很好的,如今却„„后来我外婆就在灶上煮饭,我就负责在煤气灶上炒菜。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吃上饭,边吃饭

时外婆告诉我:“你隔几天来一次,帮我做顿饭我动不了,自己一个人也不想煮饭,一直都是一天吃一两顿,我立刻就答应了,想到自己这次有好长的假期。吃完饭后,我问她:“你的被单要洗吗?”她说:“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妈妈身体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指望着她来洗了,你家里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动,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没清干净,后来累了就坐在门口,过了一会,看到有人往这边走,就喊他帮我清了。被单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几天来给我做顿饭吃,我就会很高兴的。”我坐了好长时间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后,我外婆一个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什么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以前还有我妈妈帮忙,现在我妈妈身体不好也无力帮她了,而我舅舅他们距离她很近,却不去照顾。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走进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

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目前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东岳观镇在新华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关怀 温暖空巢送去学子的爱心

“伯伯,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惠沟村委会的空巢老人王伯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

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惠沟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惠沟村委会的王伯伯现年78岁,他早年参军,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政府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此次来到惠沟村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建言 更多关爱打造美好夕阳红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空巢老人晚景凄凉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空巢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伤痛,也是给社会敲响的警钟。我认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更多集中在物质困难的层面,体现在生活困难、看病就医难等方面,同时精神慰藉方面也得不到满足。生活难、看病难、得到情感慰藉难,这三大难题需要集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

我认为,针对“空巢老人”生活难、看病难等问题,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政府不仅要在老人生病后提供医疗保障,更要宣传健康生活的知识,做到小病不慌张,大病有保障。其次,第三代的教育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地政府应多建公办幼儿园,减少老人抚养第三代的压力。农村老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让公办幼儿园接收孩子的教育,既减轻了老人的负担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农村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使老人生活单调乏味,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应当更努力为老人创造更好的文化生活,比如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文艺下乡,建立老龄服务机构、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新的社区建立健身运动场所或者休闲活动室,让老人的晚年更加丰富多彩。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作为子女,不仅仅要提供经济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不要让老人空了“巢”也空了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度过一个安逸、充实、温暖的晚年不仅仅是这群大学生的梦想,更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一部分,为空巢老人做实事并积极寻求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救助对策,这既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祝雪花,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杂志,2006(15)

(2) 陈晓敏,杨柳.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

(3) 牛荣华.空巢老人生活及心理和谐状况探析—基于青岛市空巢老人状况的调查【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6)

(4) 申群喜,王世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镇架空层精神生活状况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1)

第14篇: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过年了,你端坐在饭前与家人幸福的并做在一起,谈着往年的趣事,可你是否知道此时此刻,还有一些老人迎着刀子般的冷风。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等待自己的子女回家,这就是空巢老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就这样,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子女在外打工,把老人留在家里。为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残全体,所以我做了关于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老人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4年10月1日——10月6日 二:调查地点

1.社区 (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

2、敬老院(平水敬老院) 3:街头小巷

4、菜市场(平水菜市场)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

2、电话咨询

3、网上咨询

4.问卷调查 四:调查对象

30名老人.(10名60岁以上老人,15名70岁以上老人,5名80岁以上老人.) 五:调查目的 全面具体分析数据,从而能更加深入地帮助空巢老人,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不再孤单。 六:调查问题:

1;你的子女经常来看你吗?

2你子女经常打电话关心吗? 3,你觉得现在幸福吗?

4,你平时有兴趣爱好吗?

5你愿意去她打工的地方和他在一起吗? 6,你会经常想念你的子女吗? 七.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的子女并非经常去看望他们,有的根本不去看望 2.空巢老人大部分会接到孩子的电话 3.空巢老人大部分过的不是滋味,不算辛苦

4.空巢老人不愿去子女打工处,怕给他们添乱,让他们讨厌 5.一些老人认为兴趣爱好十分重要,他们有兴趣爱好且会去做,但大部分老人有兴趣爱好但并不去做。 6.空巢老人大部分会接到孩子的电话

八: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给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

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调查人七年级宋趣爱

2014.11.11

第15篇: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实践: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活动主题: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引言

1、调查背景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

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3、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49.58%。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4、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1.8%。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5、健康状况

问卷中列举了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种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好的仅占6.1%。

6、医疗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47.6%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住过院的比例为4.7%,平均看病次数为2.22次,人均医药费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数约为6.66次,年人均医药费支出为4505.46元。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觉得非常方便的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7、住房情况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100㎡以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8、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联系,最多的方式是电话,占64.7%,其次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书信和网络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频率随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61.54%。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计时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计仅占4.5%。

(二)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1、惠民政策造成空巢老人。由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植物不受限制, 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个人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这部分 老人大多是经济上能够独立,精神生活较为丰富,身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二是老人对老居住地有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进了城或是迁了新居,要求其到新地居住生活,但他们不愿意离开久居的环境,有山有田有房子,坚持守着老根据地。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 ( 子女的子女读书等 ) ,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造成空巢。二是子女在外就业就职进了城,造成空巢。三是因女儿婚嫁而离开家乡异地成家,使一些只生有女儿的老人因女儿出嫁而形成空巢。

5、自然空巢。由于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三)空巢老人的应对策略

1、确确实实要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用社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主要靠政府,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这是政府的责任。现在各个家庭要想回归到传统社会已经不太可能,把赡养老人的问题推回家庭也不可能,只有靠政府来挑大梁。

2、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政府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措施。

3、恪尽孝道是传统美德,对于这些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这是社会的导向问题,引导子女见先思齐。与其批评坏的,还不如引导好的,要在道义上谴责做得不好的人改过自新,形成良性循环。

4、要从文化的角度努力,必须要把传统文化的美德和精华继承下来。凝聚着中华民族核心的东西就是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如果在文化上不遵从,还怎么发扬光大?我们谈中华文化不要泛泛而谈,应该具体到细则和每一点。只有在物质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得到保障,才能把空巢老人的问题解决好。

空巢老人的困难不仅在于生活上的孤单和经济上的拮据,也来自于心灵上,因为亲人陆续离开的恐惧感和目送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对象的空虚感。因此我认为与老人交流要坚持积极引导,耐心聆听的原则,积极主动的引导老人走入他感兴趣的话题,爱心的聆听他的语言。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早在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加大财政对养老事空巢老人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因为他们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

5、建立村级福利院。以村为单位,建立规范管理的村级福利院,降低收费标准,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改善养老院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减轻老年人的劳动负担,消除老年人对将来老无所依的忧虑,降低老年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的孤独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使空巢老人过上健康的生活。

6、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应得到推广和发展,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简化保险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势群体中积极的贯彻,提高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作用。

7、加强老龄工作建设。空巢老人问题要放在村务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会要成立组织、形成制度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8、开展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积极组织单位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结束语: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 空巢老人的困难不仅在于生活上的孤单和经济上的拮据,也来自于心灵上,因为亲人陆续离开的恐惧感和目送亲人离去却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对象的空虚感,因此我认为与老人交流要坚持积极引导,耐心聆听的原则,积极主动的引导老人走入他感兴趣的话题,爱心的聆听他的语言。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二: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一)收入不足近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王仙镇油司徒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这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现在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王仙镇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醴陵1.88万空巢老人中,必须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近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看病太难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王仙镇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难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镇司徒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王仙镇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醴陵市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结束语

政府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第16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共)

篇1:关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等内容。 1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

2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

2.2 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2010年5月22日,这次调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组12名同学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完成的。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18.0进行分析。 3结果分析

3.1 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如表一所示):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

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表二 工作状况

有效 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

作经历

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

尚未退休,仍在工作

有效百分

频率

百分比 比 累积百分比 没有工作 其他 合计 3.2 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

表三 经济来源频率

响应 n 经济来源a 经济来源---退休金或养老金经济来源---子女供养 经济来源---亲友资助 经济来源---抚恤金 经济来源---工资收入 经济来源---社会救助 经济来源其他

总计

百分比 个案百分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中,工资收入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额为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501-2500元的有44人( 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3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是中,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

3.3 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状况

经调查,如表四所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表四 健康状况

有效

非常差 较差 一般 很好 较好 合计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2)精神生活状况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郑州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见表五)。关于郑州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郑州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郑州市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调查所去的调查地点而言,我们大多数去的都是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闲暇活闲暇活动场所 在家

动场所闲暇活动场所 小区空地 a 闲暇活动场所 社区老年活动中

闲暇活动场所 广场或公园 闲暇活动场所 老年大学 闲暇活动场所其他

总计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

表六 闲暇活动频率

闲暇活动 闲暇时间做家务劳动

闲暇时间照看孩子 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 唱戏、跳舞、书画等 闲暇时间看电视 闲暇时间读书读报 闲暇时间闲坐聊天 闲暇时间活动 其他

总计

a 响应 n 百分比 个案百分比

3.4 城市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 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郑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 4讨论与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 2,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

3,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郑州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

参考文献

1,陈建兰.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社会科学期刊》,2009年04月 2,唐政.李枫.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健康需求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09年10月

3,王玲凤.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压力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1月4日 4,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为个案[j].《社会工作》,2007年03月 5,赵芳.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月

6,李德明.城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心理状况的比较[j].《中国老年杂志》,2006年03月 7,张传辉.赵丽.陈朝军.影响城市‘空巢老人’养老效果的因素分析[j].《学理论》,2009年1年3日 8,陈建兰.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徐州为个案[j].《社会学期刊》,2009年06月

9,梁艳.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分析[j].山东大学硕士学论文,2007年 篇2: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当地学生的陪同下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淮阳县四通镇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

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种植小麦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农村空巢老人中,18.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8%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19.6%,被打骂、受虐待的占9.8%。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高血压,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8.6%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47.5%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57.9%,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33.6%的村子偶尔组织,32.8%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

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12.8%,而从不参加的高达36.9%,偶尔参加的占50.3%。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

三、“空巢”老人产生原因

1.子女养老意识越来越淡薄,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古以来都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古代,在原来的宗族体系下,宗族对不孝子女有绝对的约束能力,以家庭养老的这种模式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

离弃父母,虽住与老人住在一个村,但对老人不闻不问,或者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

2.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目前,全国有70%以上的老龄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改变,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65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不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据统计,全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口已超过1.2亿人,并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截止到2010年,达到1.5亿人口。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差异,收入少,生活成本高,无法将父母从农村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 4.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目前,我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加之农村劳动力“空洞化”问题突出,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青壮年劳力减少,只能由留守老人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强度加大。

由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我国还未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水平极低。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农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渐增多,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这使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

四、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2.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

一方面,各地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 4.制定和完善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家庭养老的法制化是解决家庭养老运作随意性、差异性和管理难等问题的必然出路,鉴于孝道日渐淡化的趋势,建议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作适当修订以增加一些实质性的处罚条款。另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部门法如《农村养老保障法》,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则、形式以及责任等方面的事项做出明文规定,以法律形式保障老人被赡养的权益。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以养老法规为内容的普法教育与宣传,让村民认识到养老不仅是“家务事”,也是一种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李德明 2003年

(《中国老年学杂志》)

2.《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状况》 祝雪花 2006年 (《护理学杂志》) 政治学原理论文 题 目:“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姓 名:关沙沙

学 号:200902010044 系 别:政法系 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班级:09政本 指导教师:朱耀华 2012年 05月19 日 篇3: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对衡阳县库宗乡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学校学院的组织下于2011年1月2月的寒假期间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衡阳县库宗乡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

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回收率99.7%,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种植水稻或农副产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开小型商店,4%是依靠国家补助。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而对于在外务工的子女而言,对在农村独自生活的老人的供养费用有73.6%低于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积蓄状况的数据显示,13.6%有较多积蓄,32.7%表示有一些积蓄,53%表示没有积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3.8%由老伴照顾,25.1%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

4.6%,无人照顾的占5.9%,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因此,他们中曾经意外受伤的占42%,被偷、被抢、被骗的占19.6%,被打骂、受虐待的占9.8%。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种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无疾病的仅占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病,29.9%患高血压,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脑血管疾病。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从附近就医医院的医疗状况来看,68.3%的空巢老人认为附近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医术一般,21%认为医疗设施差,医术较差。从附近就医医院的收费来看:52.6%空巢老人认为收费较高,勉强能承受,22.8%表示收费过高,无力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35.2%,老人自己承担的占43.4%,亲戚承担的占4.9%,村集体承担的占5.9%,拥有医疗保险报销的占10.3%,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47.5%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 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26.9%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占57.9%,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33.6%的村子偶尔组织,32.8%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占所调查娱乐项目的60.6%,看电视、听广播的占23.1%,下棋、唱歌、听戏的占16.3%。另外,从农村空巢老人主观意愿上看,他们中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的仅占12.8%,而从不参加的高达36.9%,偶尔参加的占50.3%。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远远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六个老有”的理想境界,国家对人数众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作出的实质性投入显得十分不足,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

篇4:农村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

2012年2月1日—2日

二、调研地点:

重庆市xx区

三、调研目的:

四、调研情况

1、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递增,老人和孩子渐渐成为了农村地区的主居人群,并且近年人群数量还在增加。

以前,农村外出务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老人、妇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现在,打工族携妻带子外出渐成趋势,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

在孤寂与忧郁中度过年年岁岁的老人们,除了未受到他们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外,就连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

2、农村空巢老人问题

越来越少了。据调查,我国农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正在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农村“空巢老人”因为传统的分家观念、对于土地的眷恋等等,很少对子女提出太多要求。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难。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生病易,看病难。对于每一个人生病都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们。农村空巢老人在家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子女的托付,难免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时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虑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于病情的加重。

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现在在实施计划生育,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也较严重。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和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许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尊老敬老在许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体现,相应的意识也很淡薄。

首先,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其次,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最后,缺少有力措施。

4、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措施

①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保证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稳定。②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

●加强子女尽职尽责意识,提高人们尊老敬老、互帮互助意识 通过媒体对广大人民进行法制道德宣传,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

●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

篇5: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对广安市大佛乡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实际调查走访,分析和概述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拮据,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身体健康与医疗没有保证,情感孤独,缺乏沟通,生活乏味,没有足够的娱乐活动,与邻里关系也时常紧张。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 生活现状 主要原因 想法与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与2015年春节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广安市大佛乡农村地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是子女虽然与自己居住在同一社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农村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认为很轻松,不成为负担,47.5%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仍较低的背景下,高龄农村空巢老人比重偏高,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难以得到保证和满足,生活中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

二、依靠各自然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

三、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篇6: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 2010级语教1班

陈淑怡 张文情 梁美欣 杨伟建 倪嘉宏 胡少锋

我们都是农村出生的孩子,虽然享受着农村自然的无污染的山水美景,却也被它的落后和贫穷所煎熬,所以我们都在慢慢的远离它。

空巢家庭 留守儿童 老人权益 农村经济

根据查找资料,我们得知: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但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本人认为空巢家庭还包括一种情况:在农村,子女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外出打工,由父母留守家庭,照顾孙子(女)。所以,空巢现象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 空巢老人的状况

造成“空巢”主要原因是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而其子女外出原因,75%是外出务工,13%是经商,2%是求学,10%是在外居住。所以绝大部分的的空巢老人是因子女追求经济收入而为空巢老人的。而这些空巢老人绝大多数认为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需要外出务工经商,自己甘愿留守空巢。

空巢老人的子女由于在外务工经商平日很少回家看望父母,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子女都是过年回家10到

15天,这10到15天除去消耗在往返路程上、走亲访友等时间外,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只有3天左右。

空巢老人中有绝大部分的仍从事劳动生产或照顾孙辈,甚至有一部分的从事较繁重的劳动生产。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自主的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在政策享受方面,全部的空巢老人参加或享受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接近一半的老人享受到了低保、扶贫等政策照顾,少部分的老人享受了独生子女奖扶政策。这次调查了解到,每年也有少数一部分的老人获得的赡养费用低于500元,一少部分的处于500元到1000元之间,大多数的老人每年获得的赡养费位于1000至2000 元之间,有少数一部分的老人每年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高于2000元。

二 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难

三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因素是造成老人空巢的主要原因

的农村老人“空巢”。同样因为经济的原因,使部分子女减少了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

第二、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

目前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大多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老人与子女共同协商决定,然而这些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如有的子女一年仅给500元)。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贴补日常生活,他们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

三、空巢老人的最大压力是精神压力

精神上感觉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人在年轻时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和依靠,而年老时,则会把子女当成自己的寄托和依靠。子女的外出,空巢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对于外出子女的思念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一面在等待和期盼,一面为外地子女的身体和经济情况担忧。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

第四、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极待关注

老人们劳苦奔波一生,现在身体各方面的毛病都显现出来。子女又不在身边,生病倒床没有照料,甚至发急病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调查中发现有三起这样的事例)。所以很多老人感到担忧。

第17篇: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核心提示:天开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家中牵挂你的老人?社会中有一个群体值得我们倍加关爱,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见习记者 肖莎莎 罗诚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13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范文网 www.daodoc.com)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2002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10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龙应台这么比喻:“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记者接触过许多在肇庆定居的外地人,他们其实是很关心家中老人近况的,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与游子们的距离也许是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路,身在外地的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听到父母在家乡过得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

任、市民政局局长黄学武在《2010—2011年度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2.9%;到2015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2011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1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许多老人总是说“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动路,到那时一边怕远在外地的孩子担心,一边怕自己不能再两地跑”。虽衣食无忧,但亲情的别离让他们的生活总徘徊在一句古话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爱情,而是作为现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管儿孙身在何地,总让老人们牵肠挂肚。其实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这样,心里非常渴望儿孙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无法言语的,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面对这些曾经为儿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总是在想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养老工作,那明天我们自己又如何养老呢?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厄待解决的问题

第18篇:关注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对许庄街道关于“空巢老人”问题现状的调查和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以关爱慰问空巢老人的形式,深入农村空巢老人家中,实地走访调查,分析和概述了目前**街道各社区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以及生活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主要原因、建议

一、调查概述

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及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我在**区红十字会的带领下于2012年8月11日对农村空巢老人组织了一次关爱慰问活动,并对他们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一次实地走访调查,走访的对象为**街道**社区、**村和**村的空巢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无后人照料。调查以家常聊天的方式进行,在关爱友好的氛围中对他们的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并及时做好记录。

二、调查结果

经过对问题记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堪忧,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多数生活条件简陋拮据

实地走访,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老人们的生活水平,少数家里盖

了二层小楼,生活条件基本满足,多数仍居住在破旧的小平房中,家里十分简陋。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只有少数老人是退休在家,能够享受到不多的退休工资或者子女定期寄的生活费,多数老人只能靠农村低保来维持生活。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

2.医疗保障不给力,身体健康伤不起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少数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腿脚不便,得不到较好的医疗。多数老人身体基本良好,有的还下地干些农活儿。但他们普遍反映求医看病不便。面对如今高昂的医疗费用,没有较好的医疗保障,又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他们就是身体有些不适也多选择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更不用说定期去检查身体了。这种身体健康伤不起的心理让他们承受了病痛的折磨,导致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危及老人的生命。

3、平时无人照顾,日常生活得不到呵护

在走访的空巢老人中,19%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39%。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5%由老伴照顾, 16%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村委会照顾占15%,无人照顾的占24%,他们的日常照料较缺乏。

4、心理孤独寂寞,感受不到家庭的温馨

子女外出打工后,与空巢老人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子女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导致空巢老人“亲情饥渴”。在所调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动场所、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健身设施等农村文体娱乐公共设施的不多,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54%的村子偶尔组织,36%从不组织,经常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子的仅占10%,因此,

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看电视、听广播。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30%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有事才联系的占54%,基本不联系的占16%。所以空巢老人内心孤独寂寞,情感慰藉较贫乏。感受不到那种“儿孙满堂”的家庭的温馨幸福。

在调查中,空巢老人也反应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实与想法,例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与邻里发生各种小摩擦,闹点矛盾,也有经常与子女或儿媳发生意见纠纷的。同时,空巢老人们也提出了对政府和村支部的一些期望,如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活补助,希望村里面能为老年人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希望得到村里的集体照料等等。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对关爱空巢老人的建议

调查结束之后,心中满是沉重的思考与困惑:我们得到了物质上的,却在慢慢失去一种亲情。或许,只有当人们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它已上升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老人一个快乐而不是孤独的晚年!所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深思。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社会养老模式不够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人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不够到位,农村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如何结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不

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认为,要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

(一)、社会方面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尤其要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各地区学校、医疗、慈善机构等公益事业组织,社团、企业等各界人士通过与村(社区)建立联系,定期走访慰问所在地的空巢老人,并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建立当地的党员干部义务监护,帮扶制度,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

(二)、政府方面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人的日常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应创新医疗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定制的医疗服务,如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村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减免一定的费用,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建立专门的医疗保健档案,专门设计医疗保健方案等。

有条件的,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三)、村(社区)方面

依靠各自然村(社区)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方

面,各地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组建老年人舞蹈、象棋、书法等兴趣活动队,定期组织开展老年人活动,如参观旅游、看戏、书法比赛等,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另一方面,可以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社区)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对于子女长期在外的,要主动与其子女进行联系沟通、宣传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帮组空巢老人与其子女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从源头上解决老人心中的牵绊。

(四)、子女方面

子女应该更多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在外工作,也要经常主动与父母电话联系,嘘寒问暖,定期回家看望他们,多陪父母说说话。如果有条件,可以把父母接到身边,或者将工作转回家乡,就能够长期照顾父母。

第19篇:'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查目的和现状

二、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三、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四、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做法

五、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六、关爱空巢老人

七、结语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现状

目的:为了解本地有关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以斛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普遍的生活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

现状:社会帮助的缺位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

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1)、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二、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农民工外出务工。出于增加经济收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走

出土地,选择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者大都常年在外,一年之中只有农忙或春节时才返乡回家。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将老年人留在家中,造成

了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的大量增多。因子女外出务工而成为空巢老人的约占空巢老人总数的80%。

2、大学毕业生不返乡就业。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升

入高校的高中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经济不发达,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且整体工资水平较低,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大,升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在外地寻找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安家落户,他们常年不返回老家,使父母成为了空巢老人。

3、老人无子或与子女关系不好。一些老人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女

儿结婚出嫁到外村后,尽管偶尔也回娘家探望,但绝大多数时间不在父母身边,使得这些老人只能依靠自己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还有少数老人与子女或儿媳关系处理不好,甚至关系紧张,使得子女对老人生活长期不管不问或者很少过问,造成了不应出现的老人空巢。

三、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群体增大的同时,其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不便、精神空虚。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村空巢老人饮食

起居、料理日常生活只能依靠自己,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维持自身生活十分困难。同时,空巢老人精神上也较为空虚,特别是一些丧偶老人,平时在家连个说话聊天的对象都没有,村里又没有老年人活动室,许多老人只能聚在一起通过玩麻将、打牌来排解孤寂。

2)、承担大量体力劳动。子女不在家,农村空巢老人只得自己从事

农业生产,不但常年管理自家的农田,还得照看子女家的农田,农忙时若子女不回家,只得自己从事耕作、收获、播种等各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此外,在鄄城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时大都把孩子留老家让父母看管,使得农村空巢老人不但要维持自身生活,还要担负起照顾孙子、孙女的重任。

3)、经济收入较低。除享受低保的老人外,相当一部分农村空巢老

人家庭月收入在200元以下。部分老人能够通过自己从事农业劳动获得收入,但是仍有一部分老人由于年龄大、身体差而无法从事劳动生产,在遇到旱、涝、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更是束手无策,从而导致庄稼歉收、收入减少。

4)、生活质量较差。农村空巢老人大都居住在房龄超过30年以上的

老房子里,居住条件十分简陋;同时,由于收入较少,许多老人平时不舍得吃穿,生活质量不高。为了省钱,有些老人即使患病也不主动去医院就医,小病不愿看、大病不舍得看,使得病情加重不得去医院诊治时往往花费大量医疗费用。

5)、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留守在农村的大都

是空巢老人,他们身体素质差、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据统计,近年来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周边地区发生了多起不法分子到农村老人家中抢羊、抢牛、甚至抢夺婴幼儿的严重违法事件,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四、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做法

一、在农村营造尊老爱老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开

展敬老意识和老年法规宣传,建立了孝文化教育基地,并对评选出的全县“十大孝星”、“十佳老人”进行表彰。同时,重视户外宣传,在全县16个乡镇政府驻地及规模较大的行政村主要街道粉刷敬老、爱老宣传标语132幅,在210个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栏内设立“村风文明荣辱榜”,对各村的十佳好婆媳、敬老爱老标兵进行张榜表彰。

二、提高社会化养老水平。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目前全县已有199

5名农村老年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努力扩大五保供范围,将4758名农村老人确定为五保供养对象;同时对全县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扩建和改建,要求条件较好的对社会开放,在保证“五保”老人入院的基础上,吸纳富裕家庭老年人自费入住。

三、大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在16个乡镇全部建立了高标准乡

镇文化站,设臵了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室,并在全县207个行政村建立了图书室,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同时,培训建立了200多人的老年人活动辅导员、教练员和1800多人的老年问题活动骨干队伍,多次组织老年文艺团体下乡,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钓鱼比赛、太极拳、秧歌等多种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

五、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衍生物,也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

必然现象。笔者认为,在未来20年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将进一步增加。而且到那时,新一代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需求上将不同于现在的空巢老人仅仅满足于维持基本生存上,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大大提高、各种需求也会增多。届时,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突出,处理不当,将影响农村稳定。所以,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结合实际,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问

题:

一、提高农民敬老爱老意识。加大《老年法》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

宣传,在广大农民中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农村社会治安集中治理,打击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犯罪活动,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尊老爱老氛围。

二、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养老问题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基本问题,目前我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正在部分试点地区推行且进展良好。而鄄城县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政府财政实力差,配套资金不足,下步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可能会面临较大难度,建议省政府探索建立一套不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机制,并尽快在全省大范围推广。

三、向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在东部一些县市已

推行多年,而鄄城县作为财政弱县,无能力向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建议由上级财政拔付一定资金、地方政府搞好配套,联合向70岁以上老人定

时发放生活补贴,各县可根据本县财政状况,适当调整补贴标准和发放范围。

四、将农村空巢老人纳入集中供养。乡镇敬老院是乡村主要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乡镇敬老院职能,出台优惠政策吸收大量农村空巢老人入驻,尽可能多地实现空巢老人集中供养。同时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城镇养老机构建设,增加养老机构数量。

五、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职能。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基层村委会在解决空巢老人生活困难问题上一直乏力且积极性不够,建议通过资金支持、制度建立、考核评议等方式调动乡镇政府关爱空巢老人的积极性;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通过对空巢老人建档立案、定期走访、结对帮扶等方式,解决空巢老人生活困难。

六、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将企业开办在乡镇或农村,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出远门就能就业;同时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改变以往单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

作物的习惯,转而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使其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较高收入。

七、兴建老年人活动场所。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老年人活动场所,有些农村虽有老年人活动室,但条件较差、软硬件设施不全、服务不到位。建议上级政府在财政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给予资助,保障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为空巢老人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条件。

六、关爱空巢老人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对于空巢老人我们应该关心、爱护。

1)例

心理安慰空巢老人

2011年08月25日 17:01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手机看新闻

福建省福清市公安边防大队日前组织开展“心理安慰空巢老人”活动,选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晖警官走进驻地敬老院,向“空巢老人”讲解健康常识,帮助他们安享晚年。 2)例

重庆市开展农村空巢老人情况普查

·作者: ·来源: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根据薄熙来书记、马正其常务副市长的重要批示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共同开展了全市农村空巢老人情况普查,为市委市政府研究关爱政策,制定关爱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成立重庆市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查组,由市民政局局长、市老龄办主任刘涛任组长,市民政局副局长王永武、市老龄委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蒋志强任副组长。二是确定了“农村空巢老人”范围。本次普查的“农村空巢老人”是指60周岁以上、并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居住、本村内无子女居住或子女因故外出半年以上的老人(五保对象除外)。三是全面调查真实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农村空巢老人年龄、数量及个人信息等基本情况;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健康医疗、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和应急救助、权利保障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各地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所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取得的经验以及下一步的打算;对于全市开展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工作的对策建议等。

七、结语

社会上还是很多关心空巢老人的朋友,国家有发放对于空巢老人的安臵和呼吁社会上的人们对空巢老人的关心,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跟紧步伐关心、关爱空巢老人。

第20篇:农村空巢老人现象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调查报告 班级:外语与经管学院英教一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起了许多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空巢老人;养老保障

一. 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人口的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同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步形成。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社会现实面前。年轻一代更加看重经济关系。“万事孝为先”等传统文化遭到了冲击。影响了空巢老人所生存的伦理环境,使得空巢老人弱上加弱。最后一点就是一些老年人的长期养成的观念难以改变。进城务工的子女在城市买房子,但老人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对于住在人际关系单薄的套房。老人们更倾向于住在农村。 2.调查时间

2013年5月1号——2013年5月20号 3.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统计调查结果,分析成因,力图寻其根源,以便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有一定的了解,深化此次调查的目的与宗旨 4.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主要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文献法。 5.调查对象

空巢老人、妇女、村干部、养老院。

二、调查过程

(一)运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空巢老人问题的认识

我主要调查了农村留守老人,我的问卷发出200张,收回有效问卷164张,在问卷中设计了如下选题:

1.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1]了解 [2]不了解

[3]一点点了解

2.您现在是否和儿女生活在一起 [1]是 [2]否

3.您家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是 [1]农耕自给自足 [2]

个体经济 [3]劳务输出 [4]其他 4.现在您的生活是否有保障

[1]有 [2]没有 [3]基本保障

5.您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1] 非常健康 [2]还好 [3]体弱多病

6..生病后会采取什么治疗方式 [1]简单治疗 [2]间歇性治疗 [3]正规治疗[4] 放弃治疗

7.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1]方便 [2]比较方便 [3]一般 [4]不太方便

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1]有 [2]没有 [3]很少

9.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是 [1]经济原因 [2]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 [3]生活习惯 [4]其他

10.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1]保证父母小孩的经济来源 [2]与父母多联系,多进行心灵沟通 [3]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4]其他

问卷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保障措施,健康状况及他们的心愿。老人们对我们的问卷作了非常认真的回答,从对问卷的统计来看,75%的老人没有健康保障制度,87%的老人没有和子女住在一起,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当问到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老人们都说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他们身体不是很好,因为年纪大了,胃口变得很差,希望能通过一些渠道学习有关健康的知识,最好是针对内分泌的。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一些老人的心愿,在年轻人看来似乎很小、很不可思议,但这却都是老人们眼下最想实现的心愿。

根据以上问卷,分析空巢老人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

(二)人口的老龄化和计划生育政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目前,填垟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少生优生的观念逐步形成,使填垟村出现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爱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在社会现实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的能力。而所有这些,正好是填垟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空巢老人所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村庄舆论与道德压力日趋减弱,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照顾。但是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二)运用实地调查法,了解空巢老人

农村老人的子女常年外出打工,一般过年时才回来几天。也就是老人们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几次。并且儿女们由于忙于挣钱很少打电话回来。日常生活都由老人亲自打理。而且还要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这也大大加重了老人们的负担 。

许多乡亲长年外出打工,父亲单独外出打工的占有很大的比例,

(三)运用访问调查法,和村干部交流 通过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如下:

1.过度操劳。大多的青壮年都离开了农村,所以留守老人还要承担经营土地的重任,劳动量过大。尤其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

2.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填垟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随着年龄慢慢变高,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加上没有体检的意识、钱和机会,很多空巢老人积劳成疾,小病不治托成大病现象极其严重。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生病的时候就吃一些廉价的药,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子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约,舍不得花钱看病。

3.生活水平低。子女在外务工的收入不高,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老人主要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维持生存,收入很低,生活贫苦。

4.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由于没有什么娱乐休闲场所,孤独、抑郁、悲观、痴呆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常见。

5.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目前,填垟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5%的老人需要照料,在留守老人中,无人照料、无配偶照料占了相当高的比重。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导致缺乏幸福感,造成孤独无助。

三、调查结论

1.中国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了严重冲击。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农村青年迫于生活压力向城市转移。他们更看重经济关系。年轻一代认为只要保证老人们的物质需求就好而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求。

2.农村老人缺少一些可供老人专门娱乐的场所。像一些围棋社,老年舞蹈团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了老年人的心理空虚。而子女又远在他乡更加增加了老人的孤独感。

3.农村老人的守旧思想。农村老人一般不喜欢参加许多娱乐活动。不喜欢走动,认为人老了走不动了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所以大多数老人不愿意走出去。

4.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当今社会,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够完善,没能因地制宜使空巢老人存在不安全感。

四、调查建议

(一)加强人文关怀,深入农村社区教育,改善家庭功能。

1、对农村社区“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行教育,提倡“孝”道,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重视家庭赡养,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家庭养老,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倡“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

2、积极进行社会养老教育,协助农民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的观念,使其了解社会养老,协助其了解通过缴纳社会养老金等方式来防范养老风险、改善老年生活。

3、介入农村家庭,采用个案辅导等工作方法,帮助老年案主了解自身权利,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案主的自决能力,采用家庭治疗模式等个案工作方式,来减少“虐老”等不良行为。

(二)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做好老年社会工作。

1、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工作人员要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开展“一帮一小组”“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

2、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充他们的社交领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空巢家庭老人闲暇寂寞的时间较多,可以鼓励他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活动,增设适合老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还可以大力组织青年人群体和低龄老人群体为高龄老人群体服务以实现互动,这对于保持不同年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积极作用。

(三)完善社会政策,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减小农民收入差距,在工作方法上应因地制宜,在社会政策影响上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可以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不同的社会政策建议。如在经济较好的村首先推广社会养老保障,逐步扩展;对于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应鼓励其利用征地补偿安置费来缴纳养老保险等。

(四)开展辅导帮助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即农村空巢老人中的高龄、残疾、特困、五保户等,对其给与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广泛组织、推动义工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其能够结合老人的需求和实际生活状况开展活动,从身体和心理等多个层面上帮助老人。

(五)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在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比较亲密,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社区成员能较好地被动员起来实行养老互助,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上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例如,为不能(不愿)出门的老人提供钟点工、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维护身心健康,摆脱空巢综合症的阴影;可以安排人员为不能自食其力的、身体患病的空巢家庭老人干农活,给他们提供饮食、住宿方面的照料;组织社区卫生保健服务部门,定期深人空巢家庭内部,进行健康检查,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医疗保健护理,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护理、上门巡诊、设立家庭病床,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锻炼等服务,减少到医院就诊给其生活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采取大众传媒手段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举办娱乐活动等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行为。(六)建立各类社区民间组织,为农村空巢老人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农村空巢老人来说,物质生活的困难是一个方面,而精神空虚和孤独感的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另一个方面。

1、要发挥老人协会作用,利用这一平台,组织老人开展邻里互助、互相结对等活动,让一些谈得来、相互信任的老人结成互帮伙伴,彼此交流,增进感情,减少精神空虚和孤独感;同时更应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联谊帮扶,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2、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关爱热线、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对一些社区还未建立老年秧歌队、老年健身公园的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尽快建立起来,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9,(11).

2、程天赐.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N].农民日报,2005.6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