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3-01-05 12:07:19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3篇

初一教材中有关物理、化学的知识,对初一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去合理恰当地引导处理这些内容,势必给生物的教与学带来障碍。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一: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泸水县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一、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实验效果较差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一些实验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实验开出率高,实验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也浓。但有些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或让学生念实验、背实验。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任课教师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有生物专业教师任生物课的学校,生物实验开出率较高,效果较好。在学校实验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力量。一些没有经过生物专业训练的教师中,有的对生物课感必趣,勤奋学习,肯钻研,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而大部份这类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调查还了解到,就是生物专业教师.有的知识结构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少,实验技术不熟练、不规范,有些实验效果不佳,自己也找不出原因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连演示实验也不做.只教书本,照本宣科,他们过分调强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学校领导不重视和学生厌学等原因,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三、实验课堂急需保障

我县属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加之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实验经费无保障,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条件稍好的一些学校则把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便节约实验费用。由于地区差异,课本中规定的一些实验材料难以找到。如洋葱、天竺葵、黑藻、小鱼等。由于水质污染或动物过度捕捉,诸如水螅、青蛙等材料获取较困难。有些材料是由于教师不认识或不熟悉其生活环境而难以找到,如铁线蕨、葫芦藓、水绵、草履虫、水螅等。特别是现行教材中,有些实验安排不够合理,与时间、季节不协调.致使实验材料难以采集或实验效果不佳。如早春气温偏低,草履虫、水螅难以采集或培养,蚯蚓、蜗牛行为观察和脊蛙反射实验园气温低而实验效果不明显等,秋季上植物部分的实验课因采不到桃花.而有的教师又找不到替代材料,实验只好放弃。如果将植物和动物部分的课程对调一下,上述某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由于生物课时少,实验多,有时还被其他课占用,而生物课多为兼课教师上.他们的工作最大,有的每周多达12-16节,连上理论课都忙不过来,无暇顾及费时费力的生物实验课,况且有的兼课教师是上主课的,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主课上,上生物课只不过是凑够教学工作量而已,生物课形同虚设。在所调查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学校无专职生物实验教师,有半数以上的学校无专职生物实验员.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大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难以保存。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损坏常得不到及时维修,有少数学校仪器设备尘封多年不用,其原因是教师不会用,或怕学生用坏等。

四、学校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的今天,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驱驶,一些学校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一个学校、一个校领导的成绩,就看升学率,对于升学不考的科目,难以受到重视,有关教师常受到冷落。有些学校的生物任课教师或实验员认为在评职、评优、福利、劳保方面学校对他们存在有偏见,在制定实验教学工作量时,本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改革方面工作做得很出色,曾受到省、州有关部门的赞扬,并且有教学论文获全国或州的奖励.只因为是一个生物教师至今还是中教二级职称。在对他们的业务进修、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等方面也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进修无门,学校设订阅生物教学方面的刊物,教师的业务素质难以提高。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了失望感,失落感,心情不畅,对中学生物教学现状表示担扰。

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呢?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办法。

1.改革认识误区,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尤其是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尽快改Ⅱ为Ⅰ,或改1+1为2+1,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让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提高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保障。

2.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目前对生物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上存在与主科权重不一致,学科内存在重课本轻实验的倾向等。同时加强对中、青年生物教师的培养,在晋级评优中适当向生物教师倾斜等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生物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七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

七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

七、七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七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

七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

七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

七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

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三:

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二、调查范围

1、调查时间:2015年2月1日

2、调查地点:

3、调查对象:初一(1)、(2)、(7)

4、调查方法:行动研究法

5、调 查 人:贺容容

三、调查结果

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实验效果较差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2、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有生物专业教师任生物课的学校,生物实验开出率较高,效果较好。在学校实验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力量。一些没有经过生物专业训练的教师中,有的对生物课感必趣,勤奋学习,肯钻研,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而大部份这类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3、实验课堂实验材料不足

我县属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加之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实验经费无保障,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

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大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难以保存。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损坏常得不到及时维修,有少数学校仪器设备尘封多年不用,其原因是教师不会用,或怕学生用坏等。

四、调查分析 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呢?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办法。 (一)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合理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对学校实验教学装备配备、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应用水平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估,激励学校采取相关保障措施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例如学校要配足生物实验教学装备;安排专职生物实验管理员,协助学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将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考查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课时,合理开放实验室等。

(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要能够全面认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看作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用\"讲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缺乏。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带领学生做实验课前准备;在实验教学特别是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做演示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做好实验规范性、细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使实验课堂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才能胜任。

(三)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实验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现代教学工具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物实验课堂。想要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如,借助幻灯机进行实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教化设备,可把一些教师做不了的实验和不合适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视频、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拖动功能,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流程,更好地熟悉实验步骤;利用白板存储记忆功能收集处理大量实验数据。

推荐第2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3年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 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二教材 总体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材总目标

在新课标下,我们生物要实现的是: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生能将生物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四、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如:进行课堂比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法灵活、应变,这样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

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 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按照学校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如下计划。

周次、教学内容

1、(9.3-9.7)概要生物学什么?

2、(9.10-9.14)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生物

3、(9.17-9.21)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4、(9.24-9.29)第二章 探索生命,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10.1-10.7)国庆放假

6、(10.8-10.12)第三章 细胞,实验:显微镜使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10.15-10.19)第三章 细胞 ,细胞生命活动单位,细胞通过分裂而增值

8、(10.22-10.26)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化成组织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9、(10.29-11.2)期中复习

10、(11.5-11.9)期中考试期中评卷

11、(11.12-11.16)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

12、(11.19-11.23)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 呼吸作用

13、(11.26-11.30)第五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吸收作用和蒸腾作用14、(12.3-12.7)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运输作用

15、(12.10-12.14)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16、(12.17-12.21)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营养器官的生长

17、(12.24-12.28)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生活生殖器官的生长

18、(12.31-1.4)第七 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9、(1.7-1.26 ) 复习

推荐第3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生物马淑芳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7至12班的生物教学,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每节课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和能力目标中指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掌握层次;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等。

二、教学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教师在每一堂课上与学生能产生共鸣。

3、备教法,备学法。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课堂训练。精选练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5、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勤观察、多提问、

懂得收集和分析资料、善探究,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6、通过上述准备工作后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反馈与复习:针对上节课的基础训练进行点评和复习提问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2)预习导航:让学生以预习提纲为依据进行预习。

(3)探究交流:教师对预习提纲进行点拨,共性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

(4)课堂基础训练:精选练习题对本节课基础知识强化记忆。

(5)课后反思: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推荐第4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xxx市生物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一、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1、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学习型组织,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1.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3专题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有关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1.4学习辅导:继续邀请课程与教学专家作教育教学理论辅导报告。

1.5学习形式:从各类教师的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形式,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1.6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7总结交流:课改学习体会、实践经验和问题探讨。

2、科五年发展计划:增强目标意识,加强计划实施管理。

2.1遵照学科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发挥优势,执行学科发展八项计划,解决有关认识和实践问题。

2.2《生物教学常规》:已根据课改精神重新修订,要加强宣传、详细解读、认真实施、经常检查、不断改进。

2.3学科基地:反思建设状况,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真正落实基地建设要求,围绕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发挥基地作用。

2.4研究性学习:初中按《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教学研讨,突出生物教学特色,使生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高二要落实大纲、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教师编写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料。

2.5校本教研:学校教研组是xxx市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加强计划,保证时间,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团结合作,定期检查,工作计划 。积极创建市先进教研组。

3、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品位(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团结合作、勤奋好学)(动力系统)、文化科学业务素质高水平(观念先进、内功过硬、善于反思、不断创新)(操作系统)的适应新世代要求的不断壮大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省内外闻名的、具新世纪风采的、代表xxx市生物教学水平和特色的生物特级教师及一批后备人才,创出常州“品牌”。

3.1尝试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专家,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2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要领衔开展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舞台,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鼓励青年教师投标课题。

3.3鼓励教师参加硕士等高层次进修。

4.

初中课改:

4.1以课标、新教材为主要材料,以专家与自我、集中与分散、专题与常规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结合实际,注意新情况,探讨新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在教育部课程中心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各校自选子课题开展研究。

4.2课改研究中心组要调研和分析评估课改情况,加强对课改过程的调控和指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

养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研究教改对策,把握实践方向,调动学科教师课改积极性,引导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协调校际间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4.3初二教学要体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能力,研究开卷考试特点和复习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会考任务。

5.高中教研:

5.1树立高中教学整体观念,增强高中教研效益,继续组织高中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

5.2组织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课改方向。

5.3结合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探讨教材疑难问题和“3+1+1”高考方案的教学新问题,牢牢把握教学重点,抓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打好基础。

5.4高二:理科实验操作考查工作。

5.5高三:有必修本和选修本的复习教学,有“3+1+1”高考方案的生物单科高考要求,再有选考生物的学生很多,高考提前一个月等等,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任务、困难和问题。为此,要加强学习并领会高考改革精神和要求,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妥善调整教学安排和策略,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分析反思,避免出现主次不分的教学偏差,科学使用练习资料。以高三教研中心组为核心,增加高三教研活动次数,开好有关研讨会,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夺取生物单科高考优秀成绩。

推荐第5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认识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各类动植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想适应,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找到学习生物的规律,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原因:

1、学生对生物比较感兴趣。

2、学生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能完成实验报告册,课堂练习认真。

3、课堂管理也很关键,如果管理不好,再好的方法与技巧也无济于事。

4、注重通过课堂培优补差,以使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鼓足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5、注意学生的自主管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很重要。

6、注重对生物知识的探究、观察,从感性到理性。

二、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第一节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四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生物圈与栖息地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动物的运动 第三节 动物的行为

第四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三、新课标对本学期内容的要求:

1、理解科学探究: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用假设。科学探究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同时也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更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与合作。

2、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法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3、指导学生用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4、加深学生对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理解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动物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6、理解病毒、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认识领域: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情感领域: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不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六、能力领域:

1、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2、根据自己所学的卫生保健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3、让学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4、初步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本学期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为志趣。

3、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科学探究,学生探究的一般方法。

4、加强优化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以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

5、扎实落实好新的教学改革,将新课改落实到每一节课。

6、加强教材研讨的力度,使自己能灵活把握新教材,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

八、教学进度表:见下页。

学期教研课题及重大教学 活动安排:

一、教研课题:

1、加大课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争取课堂教学改革有较大成效。

2、努力进行校本教研。

二、重大活动安排:

1、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发挥其优势。

2、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方法。

3、积极听评课,进行课堂研究。

4、扎实落实教务处的各项常规。

推荐第6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了保证新学期的工作正常和顺利进行,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要完成七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奇妙的声明现象、严整的生命结构、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生物的分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

5、

6、

7、8四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教学中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生活,始终渗透sts精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四、教学工作策略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能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5、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略

推荐第7篇:初一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见书P47)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推荐第8篇:初一生物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上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生物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后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

四、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长,提高教学水平。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6、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所任班级班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推荐第9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4年初一生物学科教科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情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知识内容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5个观察实验,4个探究实验,两个演示实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学生基础分析

初一4个班,1班38人,2班39人,3班39人,4班39人,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分值低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三年级为中考,记入中考成绩将要提高分值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和生物老师密切配合,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习目的。

3、主要制约因素;

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

2、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实验活动课,而教具受限难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

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分别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有3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演示实验、调查、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教学内容有梯度:4个探究活动中,前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 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三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有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能力培养方面 1.识记能力

(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2.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综合运用能力 (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思想教育方面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课的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通过讲述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学的古今成就,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特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板书工整、简洁、规范、有条理。画图正确、清楚、美观、富有表现力。

(2)对实验课,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要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课前应充分准备,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正确使用生物术语,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精神饱满,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周布置一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授课33课时,机动15课时,每周3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48课时):

第一单元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 8课时)

第一节 藻类生物 1课时

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 3课时 第三节 种子植物 2课时 单元过关与测试 2课时

第二单元 被子植物的一生(11课时)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2课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2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2课时 期中复习与测试 5课时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课时

第一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2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课时

第三单元过关与测试 2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0课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3课时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3课时

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单元考试与测试 2 期末复习与测试 6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推荐第10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年义务教材初一生物为《生物学》上册,分为两个单元,四个课堂实验课,共六章。教材突出的两条主线,一是加强对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及加强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一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不考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

二、三年级为会考,记入中考成绩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习目的。

1、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活动课。

2、突破难点,靠结合现今实情,强调其知识应具有其多面性、实用性,以使学生从本质上学习生物知识。尽可能结合当地实际作物,以及学校的多媒体教具,以使生物课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班级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

9、

10、

11、12四个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教学工作理念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始终渗透STS精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五、教学工作策略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也可以增长见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较大的进步,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5、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既包括知识方面也包含教学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优化利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7、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工作进度:

进行全学年的整体教学。按每周三节生物课计算,整学期一共有50左右节课,机动课时(复习、考试等)约有15个课时左右,课程在35节左右的课时内完成。

一、教学课时分配

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前言 认识生物 2课时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0课时

复习3课时

2、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8课时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2课时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8课时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3课时

3、复习15课时

第11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来永春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立足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突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3、强调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客观讲述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引入科学,再回到现实生活,始终渗透STS精神。

5、落实《纲要》提出的具体课改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6、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7、发挥学科优势,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完成六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加之生物学又是一门新的课程,因此,教学中注意想办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认识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动物、植物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这些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各类动植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想适应,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找到学习生物的规律,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新课程的相关知识,将新课程理念融会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自己。

2、研究每个知识点,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层次,严格控制深度和广度,掌握每个重点和难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能力。

3、加强备课的环节和内容设计,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新境界。

4、积极参加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学习进修机会,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5、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实验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和教学设施,使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促进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和毅力。

6、汇总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和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进行生物与生活相关知识的联系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认识生物

4课时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10课时 期中考试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6课时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课时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6课时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期末复习考试

第12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0年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甘志华

一、教学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本套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是以生态学为主线,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同时渗透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了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能力体系,强调对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思维和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具体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认识生命,这里总括地介绍了生命的世界里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简要的介绍了生物学的来历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第二单元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单元具体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和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同时用实验和演示的方法介绍了细胞分化形成组织,验证了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这两单元内容不多,具有综合性,但必须要慎重对待,特别是要介绍本学科的重要性,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同学们一下子进入学习生物学状态,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第三单元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本单元的内容较多,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详细的介绍了绿色植物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这部份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难点。也是、本教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多运用生活实例,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第二部份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在这儿告诉我们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和生殖器官的生长。第三部份是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这部份是需要同学们多看课外资料,多观察生活环境,明确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为什么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城市。

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关注大多数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在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只关注将来有希望成为生物学家的少数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最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留有空间。所以在全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安排他们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并鼓励同学之间合作交流。

二、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在教法方面,课前充分备好课,包括教材、教参、相关教具及学生上节说学习状况。上课严肃纪律,首先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也不拖堂;上课有教学目标,突出教这重点,引导学生攻破难点。维持学生课堂秩序,保持大部分同学进入学习状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部分同学能对本科产生浓厚兴趣。在学法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识。例如:可布置课外做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能力,也获得了知识。同时注重训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利用现有资源:教科书、课外书、网络资源获生物学知识。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的课题题目就是: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本学科运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提倡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是本学科的教学改革研究主题。探究是生物学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学教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物学的这一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特点,获取知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态度,本教材在每个单元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选题的探究活动,本人就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描述、提出问题、从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相关信息、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收集数据、做出解释,并与他们协作和交流,探究性学习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教学方式。所以本人在教学中会运用多样化的教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人根据教材内容、要求不同,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式:讲授与演示、模型制作,小组讨论、角色游戏等。另外本人将与其他老师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使教学工作得到更大的进步。

第13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8年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xxx市生物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一、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1、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学习型组织,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1.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2课程理论专著学习:《教育新观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1.3专题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有关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1.4学习辅导:继续邀请课程与教学专家作教育教学理论辅导报告。

1.5学习形式:从各类教师的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形式,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1.6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常州生物教研网页的建立,省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参与,市级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的征集和评比,学科教学多媒体资源库的创建。)

1.7总结交流:课改学习体会、实践经验和问题探讨。(信息:投稿《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态》和《课程与教学》杂志,征集生物教育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2、科五年发展计划:增强目标意识,加强计划实施管理。

2.1遵照学科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发挥优势,执行学科发展八项计划,解决有关认识和实践问题。

2.2《生物教学常规》:已根据课改精神重新修订,要加强宣传、详细解读、认真实施、经常检查、不断改进。

2.3学科基地:反思建设状况,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真正落实基地建设要求,围绕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发挥基地作用。

(田家炳中学基地课题廿四中学基地课题)

2.4研究性学习:初中按《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教学研讨,突出生物教学特色,使生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高二要落实大纲、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教师编写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料。

2.5校本教研:学校教研组是xxx市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根据“常

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加强计划,保证时间,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团结合作,定期检查。积极创建市先进教研组。

3、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品位(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团结合作、勤奋好学)(动力系统)、文化科学业务素质高水平(观念先进、内功过硬、善于反思、不断创新)(操作系统)的适应新世代要求的不断壮大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省内外闻名的、具新世纪风采的、代表xxx市生物教学水平和特色的生物特级教师及一批后备人才,创出常州“品牌”。

3.1尝试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专家,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2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要领衔开展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舞台,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鼓励青年教师投标课题。

3.3鼓励教师参加硕士等高层次进修。 初中课改:

4.1以课标、新教材为主要材料,以专家与自我、集中与分散、专题与常规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结合实际,注意新情况,探讨新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在教育部课程中心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各校自选子课题开展研究。

4.2课改研究中心组要调研和分析评估课改情况,加强对课改过程的调控和指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研究教改对策,把握实践方向,调动学科教师课改积极性,引导教师对教学行

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协调校际间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依据教育部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制订适合xxx市生物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4.3初二教学要体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能力,研究开卷考试特点和复习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会考任务。高中教研:

5.1树立高中教学整体观念,增强高中教研效益(高中教师要参加高二和高三的教研活动),继续组织高中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

5.2组织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课改方向。

5.3结合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探讨教材疑难问题和“3+1+1”高考方案的教学新问题,牢牢把握教学重点,抓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打好基础。

5.4高二:理科实验操作考查工作。

5.5高三:有必修本和选修本的复习教学,有“3+1+1”高考方案的生物单科高考要求,再有选考生物的学生很多,高考提前一个月等等,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任务、困难和问题。为此,要加强学习并领会高考改革精神和要求,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妥善调整教学安排和策略,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分析反思,避免出现主次不分的教学偏差,科学使用练习资料。以高三教研中心组为核心,增加高三教研活动次数,开好有关研讨会,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夺取生物单科高考优秀成绩。

第14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学科教师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xxx市生物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生物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一、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1、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学习型组织,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

1.1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2课程理论专著学习:《教育新观念》、《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1.3专题学习:生物课程标准,有关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1.4学习辅导:继续邀请课程与教学专家作教育教学理论辅导报告。

1.5学习形式:从各类教师的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形式,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1.6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常州生物教研网页的建立,省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参与,市级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的征集和评比,学科教学多媒体资源库的创建。) 1.7总结交流:课改学习体会、实践经验和问题探讨。(信息:投稿《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态》和《课程与教学》杂志,征集生物教育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2、科五年发展计划:增强目标意识,加强计划实施管理。

2.1遵照学科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发挥优势,执行学科发展八项计划,解决有关认识和实践问题。

2.2《生物教学常规》:已根据课改精神重新修订,要加强宣传、详细解读、认真实施、经常检查、不断改进。

2.3学科基地:反思建设状况,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真正落实基地建设要求,围绕课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向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情况,发挥基地作用。

(田家炳中学基地课题廿四中学基地课题) 2.4研究性学习:初中按《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开展教学研讨,突出生物教学特色,使生物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高二要落实大纲、课本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组织教师编写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料。

2.5校本教研:学校教研组是xxx市教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根据“常州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加强计划,保证时间,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团结合作,定期检查。积极创建市先进教研组。

3、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品位(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团结合作、勤奋好学)(动力系统)、文化科学业务素质高水平(观念先进、内功过硬、善于反思、不断创新)(操作系统)的适应新世代要求的不断壮大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省内外闻名的、具新世纪风采的、代表xxx市生物教学水平和特色的生物特级教师及一批后备人才,创出常州“品牌”。

3.1尝试导师制培养方法: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专家,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3.2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要领衔开展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舞台,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鼓励青年教师投标课题。

3.3鼓励教师参加硕士等高层次进修。

4.初中课改:

4.1以课标、新教材为主要材料,以专家与自我、集中与分散、专题与常规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结合实际,注意新情况,探讨新问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在教育部课程中心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各校自选子课题开展研究。

4.2课改研究中心组要调研和分析评估课改情况,加强对课改过程的调控和指导,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研究教改对策,把握实践方向,调动学科教师课改积极性,引导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协调校际间课程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依据教育部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制订适合xxx市生物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4.3初二教学要体现课改理念,发展学生能力,研究开卷考试特点和复习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会考任务。

5.高中教研:

5.1树立高中教学整体观念,增强高中教研效益(高中教师要参加高二和高三的教研活动),继续组织高中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

5.2组织学习《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高中课改方向。

5.3结合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探讨教材疑难问题和“3+1+1”高考方案的教学新问题,牢牢把握教学重点,抓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打好基础。

5.4高二:理科实验操作考查工作。

5.5高三:有必修本和选修本的复习教学,有“3+1+1”高考方案的生物单科高考要求,再有选考生物的学生很多,高考提前一个月等等,这些都是从未有过的任务、困难和问题。为此,要加强学习并领会高考改革精神和要求,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妥善调整教学安排和策略,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分析反思,避免出现主次不分的教学偏差,科学使用练习资料。以高三教研中心组为核心,增加高三教研活动次数,开好有关研讨会,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夺取生物单科高考优秀成绩。

6.生物科技、竞赛培训:

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培养生物学科学习有特长有志趣的学生。

6.1初中的“青少年科学发明和创造评比”活动的开展、资料的积累整理和阶段成果的总结。

6.2高二的生物奥赛(第十一届),因又有一些高校增加了招生自主权,获省级奖的学生有更多可能得到青睐,为学生着想,要增加培训和参赛人数,要增强夺冠意识,争取更好成绩,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7.课程资源:

xxx市中学生物园等课程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全省领先。如何配置、利用和进一步开发这些资源的生物教学功能、丰富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形成各校的新课程教学和科技实践活动特色,如何实行校际生物课程资源互补共享,这些问题是我们要着力探讨和解决的。为此,生物课程资源研究小组要开展专题研究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第15篇:初一生物教学计划

2014年初一生物学科教科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教情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学期知识内容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5个观察实验,4个探究实验,两个演示实验,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学生基础分析

初一4个班,1班38人,2班39人,3班39人,4班39人,学生对生物方面由传统的因中考分值低而不重视,到现在的重素质教育和史地生初三年级为中考,记入中考成绩将要提高分值的动势,会有一些思想上较好的认识,当然我和生物老师密切配合,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导,以使学生有一个较清楚的学习目的。

3、主要制约因素;

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环境所限,许多活动课,实验课难于进行。特别是微观类的一些知识,无实验,学生学起来就难。

2、本教材特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实验活动课,而教具受限难于进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掌握方面

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分别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是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有30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梯度的学生活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演示实验、调查、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教学内容有梯度:4个探究活动中,前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定 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可从不同的侧面获得科学方法的训练,且难度逐渐加大,最后一个探究活动难度最大,是在前三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有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能力培养方面

1.识记能力

(1)能回忆或再认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2)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他可能产生的影响。

2.理解能力

(1)能阐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作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3.综合运用能力

(1)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初步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数据等多种表达形式准备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思想教育方面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3)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4)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合作。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主要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

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

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

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

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突出生物课的进化论观点和生态学观点。通过讲述我

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物学的古今成就,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

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观察标本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

位,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观察、分析及解释一些生物现象和理论联系实际)。

(3)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特有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讲授与实验、观察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

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

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1)板书工整、简洁、规范、有条理。画图正确、清楚、美观、富有表现力。

(2)对实验课,应该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要有明显的实验效果。课前应充分准备,要培

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学中,教态亲切大方。正确使用生物术语,语言准确、简练、生动,精神饱满,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鼓励。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周布置一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

以便加深印象。

4、根据教材内容,可适应提前或课后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标本采集等。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

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

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

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

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6.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

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

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授课33课时,机动15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

及参考课时如下(48课时):

第一单元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8课时)

第一节藻类生物1课时

第二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3课时

第三节 种子植物2课时

单元过关与测试2课时

第二单元被子植物的一生(11课时)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2课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2课时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2课时

期中复习与测试5课时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6课时

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2课时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课时

第三单元过关与测试2课时

第四单元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0课时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3课时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课时

第二节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3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

单元考试与测试2

期末复习与测试6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第16篇:初一生物教学大纲

初一生物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内容:

1、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了解生物圈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4)简述身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5)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7)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9)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0)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1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1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2)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

(3)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4)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5)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6)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7)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

(9)尝试收集、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10)认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2)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4)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5)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6)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放到自然环境中。

(7)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内容: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练习使用显微镜;(2)植物细胞;(3)动物细胞;(4)细胞的生活

2、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单细胞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举例说出玻片的基本类型。

(3)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 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

(5)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

(6)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7)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8)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9)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10)说出细胞分裂、生长与生物体生长的关系。

(11)说出组织的定义,概括人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2)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13)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4)概述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5)认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6)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能力目标

(1)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2)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3)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5)尝试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6)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

(7)描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8)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心得。

(3)根据自己的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认同细胞学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关注细胞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6)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7)认同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8)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教学内容:

1、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种子植物

2、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2)植株的生长;(3)开花和结果

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6、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3)能认识并会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5)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6)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7)在自主性学习的活动中,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8)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9)描述叶片的基本结构。

(10)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11)说明导管是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

(1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13)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5)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6)阐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17)阐述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18)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9)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2)会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能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

(4)运用实验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7)练习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

(8)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9)训练学生尝试设计实验的技能,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0)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11)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1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

(1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1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研究种子的结构,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3)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4)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自觉习惯。

(5)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6)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探究带来的快乐。

(7)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

(8)探讨对实验的改进,对实验进行反思,达到对思维品质的升华。

(9)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及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10)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12)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教学内容:

1、人的由来

(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人的生殖;(3)青春期

2、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消化和吸收;(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3、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血液;(2)血流的管道------血管;(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4)输血与血型

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神经系统的组成;(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激素调节

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明它们的功能

(4)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5)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6)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

2、能力目标 食物来源。

7)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8)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9)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0)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12)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13)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能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14)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15)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16)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17)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8)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19)通过血型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0)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2)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3)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24)阐述近视眼的成因和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5)利用学习资料,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26)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7)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8)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29)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0)说出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32)以酸雨或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33)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居住地方的生态环境状况,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1)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观察的方法,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展示表演能力。

(5)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6)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7)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8)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9)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10)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1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1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1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15)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16)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17)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18)通过课前调查和采访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团队协作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19)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0)观察比较分析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相似的点,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及参与竞争的技能。

(21)通过观察、阅读、自学、讨论和总结,描述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22)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23)运用资料分析的形式,说出研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

(24)举例说明激素调节受神经系统的调控,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25)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6)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27)组织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在课上交流,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为当地环境保护出谋划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生理教学之中,结合学生现状,讲解上述内容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并认识到对其身心健康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3)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

(4)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5)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6)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7)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8)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9)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10)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11)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12)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义务献血的意义,树立自愿义务献血的意识

(1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14)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15)爱眼护耳、关爱他人。

(16)尝试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体验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激励自己更加有效地学习。

(17)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18)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19)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第17篇:初一复习资料(生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一复习资料(生物)

生物多样性(3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特征:(4点):生长,发育,繁殖,新陈代谢。 环境因素(2点):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植物细胞(4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动物细胞(3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组织(4项):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身组织,输导组织。 动物组织(4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的结构层次(5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的结构层次(4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叶片结构(3点):表皮,叶肉,叶脉。 主要的无机盐(3个):氮,磷,钾。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 导管的作用:自下而上,吸收水和无机盐。 筛管的作用:自上而上,运输有机物。 双子叶种子的结构(2点):子叶,胚。 单子叶种子的结构(3点):子叶,胚,胚乳。 营养器官(3个):根,茎,叶。 生殖器官(3个):花,果实,种子。 花的主要结构(2个):雄蕾,雌蕾。

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2条):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3条):足量的水,足够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

第18篇:初一生物总结

七年级生物学教学工作总结

罗镜三中

丁小霞

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下面我就对这学期来的教学工作作个总结,以便以后有更大的进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来,本人自始自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组织安排,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以校为家,以人为本。

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使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学生物学九年义务大纲中明确要求:中学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开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在教学中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总结出生物学教学必须加强直观教学。首先初中学生知识少,经验也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观形象来帮助感知和理解。其次,生物学教学内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知识,生理卫生的教学内容是人体的解剖、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等,这些都是具体的,运用直观手段可让学生直接感知的。例如,在传授“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结构”的知识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树皮不变红而木质部变红的现象。紧接着我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我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我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靠木质部的导管进行运输的。

二、问题与反思:

1、不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而我作为引导者,在这方面没有及时地给与正确的引导,以至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甚至不学的情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因为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以生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2、进行目的教育,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但更重要的兴趣培养还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一些易使学生感到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单调枯燥的知识,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好。3、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生物教学只有重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教学中的实验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要想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中差生的转化不容忽视。而要提高中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除在课堂上利用直观教具、生动语言、启发谈话等方法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外,更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专门成立以中差生为骨干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并经常组织和开展各种专题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自我。这一方面,由于受学校条件以及课时的限制,许多本应让学生动手的实验都没办法实施,以致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比较缺乏。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积极动脑,尽量排除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我的生物教学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19篇:初一生物复习计划

初一生物复习计划

1月13日 第一章书本知识重点以及复习提纲,同时将《同步导学与评价》

相关习题复习

1月14日第二章书本知识重点以及复习提纲,同时将《同步导学与评价》

相关习题复习

1月15~17日第三章书本知识重点以及复习提纲,同时将《同步导学与评价》

相关习题复习

1月18日第四章书本知识重点以及复习提纲,同时将《同步导学与评价》

相关习题复习

1月19~20日第五章书本知识重点以及复习提纲,同时将《同步导学与评价》

相关习题复习

1月21~22日第六章书本知识重点以及复习提纲,同时将《同步导学与评价》

相关习题复习

1月23日系统的将书本的知识点重复记忆,重难点部分加重复习。有问题

部分进一步解疑

1月24日

由于课时紧张,新课部分还没有上完(部分班级),复习第一周仍旧在进行新课,同学们自主复习过程在新课前已经结束,1月13日开始已是第二轮系统复习。从18日开始,课堂内容正式进入复习工作。

为保证同学们自主复习工作正常完成,每个班按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组一名认真负责的小组长,主要任务为监督组员的复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具体工作时间为:1)走读班利用自习课以及课间时间检查。2)住校班利用晚自习时间检查。

同学们手中有之前发的每章的复习提纲以及习题讲义,是对书本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请每位同学务必整理归档,在复习过程中作为重要复习资料。

2010年1月13日 问题解疑

第20篇:初一生物教案

第2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学习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2、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学习关键 描述眼球的结构、功能和视觉产生的过程

【学习准备】识图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让自己做学习的主人)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图示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眼的主要结构是哪个部位?还有哪些附属结构?

2、对照彩图模画眼球的结构并加以描述。

3、观看眼球成像示意图,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温馨提示:光线→ →房水→ →玻璃体→ (倒

像)→视神经→ (正像)]

4、什么是近视眼?如何矫正近视?

(二)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进出影院时瞳孔有何变化?

2、请近视的同学谈自己是如何近视的?分析造成青少年近视的原因。

3、在这个世界上有好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作为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三)听觉

1、识记:读图认识并识记耳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2、巩固识记:结合耳的结构模型图,巩固识记。

3、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前两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耳分为哪几部分? (2)听觉是如何形成的? (3)其它感觉

自学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人体的其他感觉。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1.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具有折射作用的最主要结构是( )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2.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B.视网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

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

3.不论较近或较远物体,正常人都能使物象落在视网膜上,这是由于下列哪一项调节的结果?(

A.视网膜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前后径可随时调节 C.瞳孔可缩小或扩大 D.由晶状体的曲度改变来调节

4、我们看到的英文字母P,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和显微镜下成像分别是( ) A.P,P B.q,q C.d,d D.q,p

5、放爆竹和竹花时,若你在一旁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 保护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 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 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6、从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①听小骨②鼓膜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②--①---③---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③--①---②---⑤

7、近视是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在这由近及远的过程中,眼球内的变化情况是( )

①睫状肌由收缩变为舒张 ②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③睫状肌由舒张变为收缩 ④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