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干部回乡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47:30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回乡调研报告

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情况的报告

国库科

在局党组的统一部属下,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国库科对夏庄镇的镇、村、村民的经济发展、生活环境和民生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夏庄镇共有33个自然村,有农户4643户,全镇总人口11366人。2009年镇财政暂未实现自给,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40元,属于我市内陆欠发达乡镇。2009年提供地方税收580万元,列全市14个镇区第10名。

从我们对农村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影响农民生活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有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失业,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缺乏再就业技能,难以找到再就业岗位,彻底失去经济来源;二是农民增收速度缓慢,近几年虽然农副产品价格有所提高,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生产成本,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三是看病难问题,虽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在药价高,治疗费用高,报销比例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群众还是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农民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一是加大政府对农业增加投入的力度,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是切实做好农村扶贫工作,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实行社会救济,适当提高救济标准;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乡镇,要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减少和防止返贫。

五是加大扶贫到户力度,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综合效益。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根据整推进扶贫资金数量,科学统筹公共项目和到户项目。既要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扶贫带来的好处,更要让所有贫困户都能得到扶贫的实惠。从而使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互兼

2 顾,有机统一。要着眼全村,心怀群众,统筹安排,把好事切实办好,使广大群众能够共享扶贫开发成果,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宗旨。

六是加大避灾能力建设力度,确保因灾返贫人口大幅降低。脱贫人口数量和返贫率高低,是衡量扶贫开发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增强控制返贫人口能力十分重要。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面加固库、渠、堰、堤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抵御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能力。要建立健全防灾抢险工作机制,研制防灾抢险应急预案。要完善灾情报告制度,灾情发生后,迅速如实地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得到上级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援助。要实施科技避灾。加强耕作制度改革,加快良种推广普及,大力推行农业科学技术,注重防病治虫,努力把自然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010年2月21日

推荐第2篇:回乡调研报告

回 乡 调 研 实 践 报 告

回乡调研实践报告

一、背景概况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回乡调研的实践活动,了解家乡大学生创业想法,以便进一步了解家乡目前的创业就业情况。

二、调研的目的和内容

(一)调研的目的

1、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响应 “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家乡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总结提高,广泛推广,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中部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进入学校,了解大四学生以及刚毕业人人员的就业情况及以后打算。

(二)调研的内容

1、赴实地进行考察,精心选择典型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2、本着“突出重点,有效帮扶,技术援助,总结提高“的原则,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实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3、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与企业长期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交流与科技交流。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大学生创业想法现状

1、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2、创业目的多样化

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3、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及投入状况

1、企业对于信息化知识培训需求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培新需求有着很高的热情,约90%的企业提出需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73%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培训。

2、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不大。

(三)制约就业创业的两大因素

1、观念问题

年龄优势被众人推为是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最强有力的基石。而其次,老百姓对如今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丝怀疑。同时有受访者表示,“政策优势”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比如贷款优惠,减免税收,法律保护等,也将成为大学生顺利创业的一大保障。

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有优势必有其劣势。调查发现,“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 “社会经验”恰恰是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这也从反面提醒了我们,大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社会经验?对于获得它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清晰认识?资金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环境问题

众人眼里最适合的创业领域和大学生自认为的有着很大出入。首先,IT行业占居榜首,达到30%,服务业第二。

可见,受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影响,IT被广泛认为是如今最容易创业成功,且收效最大的领域。比起科技含量高,技术革新快的IT行业,更多的大学生宁愿在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收效相对较快的批发零售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寻找机遇。

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方面

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环境,同时制定标准,建立合理的就业创业体系,进一步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二)企业方面

要高度重视人才,逐步加大投入,为建立良好的体系奠定基础。

(三)多方合力

1.政府应按照区域和行业的划分,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可适当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要配合政府,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2.政府、企业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使企业加大吸纳人才力度。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五、调研意义

1、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技术交流。

2、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语

大学生创业究竟已经到达了一个怎样的程度,数据清晰地告诉了大家。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而对于思维新潮,接受新事物,新概念能力又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又更像是个一触即发弹簧坐椅。初速度猛烈,但减速又相当得明显。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摆脱自身思想方面的不成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第3篇:回乡调研报告

新春走基层回乡调研报告

按照的通知内容要求。本人利用春节假期时间深入村子里,感受家乡的变化。

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坐上火车回家过年了。出门一年了,开始怀念老家的煎饼了。回到家走亲戚,年少时是不情不愿不耐烦,如今陪着长辈拉拉家常,忆忆旧人,其乐融融。

这次回家,路上停满了汽车。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来看看都有多少钱的汽车。过年期间小乡村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民不用出去打工,在养猪种地就可以赚到钱。政府提供小额贷款扶持村民创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村委会、村党组织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改善村主干道路硬化,村道路交通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电路、水路得到优化,家家户户通电、通自来水。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并逐年提高。村委会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创新调整,在加大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家禽养殖和替代农产品种植。培养发展家禽养殖大户,带动群众致富,并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得到部分提高。积极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

通过这次调研,真正感受到了家乡在十九大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愿家乡越来越好。

推荐第4篇:回乡调研报告

关于贺庄村花生产业的调查报告

调研地点: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贺庄村

调研对象:贺庄村民、村干部及相关人员

调研时间:8月8日——8月14日(不包括前期筹备,后期整理期)调研方式:访谈式为主

贺庄坐落于新野县沙堰镇,辖五个自然村——贺庄、孙堰、五柏庙、焦楼、徐庄,13个村小组。当地气候、土壤非常适合花生种植,亩产500斤以上,收益较高。时值90年代初,全县经济作物种植主抓棉花,并且任务分至各乡镇,各村庄。而棉花在贺庄种植的历史表明它并不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产出不抵投入。为此,较早树立商业理念的原村支书徐明珠顶住层层压力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开始考虑花生的增殖效应,决定走花生种植、剥壳、深加工一体化的道路,让农民‚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尽快的富裕起来。并于1991年底酝酿,1992年3月成立了中国农村首批股份制企业之一的‚农工商贸公司‛,开始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1993年,支书徐明珠再次提出声震全县的‚5512‛工程即户均种五亩花生,养五头猪,拥有一辆花生剥壳机,人均净收入2000元的发展目标长远规划。自此,贺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今天的贺庄已今非昔比,用繁荣的乡村来形容最为贴切。贺庄现有约3600人,800户左右,不下于250台花生剥壳机。具有发厢能力的个体户27个,客户50个上下,年发厢能力约1000厢,单花生一项年产值几千万,利润几百万,利税几十万。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养猪厂、养鸡厂、棉纺厂、饭店、农机配件中心等一大批个体户兴办企业及配套设施。贺庄拥有几十万资产的个体户不在少数,全村占用全镇用电量的3/4。全村有电话600余部,平均1.2户一部,手机上百部。村中楼房林立,居民家电齐全,时兴高档用品也正在走入千家万户,富裕起来的贺庄人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花生产业繁荣了贺庄经济,带富了一方农民,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周边地区也有重要的启示,它的优势已初步显现出来。

首先,它有利于盘活私人资本,优化资源配臵,搞活农村经济,走以农助工,以工带农,工农协调全面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贺庄90年代初已拥有个体户21个,但经营范围窄,规模小,基本上处于小打小闹的地步。农民的闲散资金多存于银行,不能转化为资本,实现产业升值,农民的市场观念还很淡暴而花生产业的兴起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农户的资金可以投入产业链,实现投资生殖。村土地花生种植面积节节攀升,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种植。现如今全镇6.5万亩耕地,60%左右是花生。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臵,工农结合共同发展。

其次,它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当前中国一项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农工潮的出现明显的缓解了这一压力,一方面它繁荣了城市经济,改善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每年为农村输入上百亿元的资金,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得力措施之一;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矛盾,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问题就被各级政府列上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程长抓不懈。在这条路的探索中,贺庄无疑走在了前面。现金的贺庄无一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反在花生收获季节,每天尚有来自城镇的下岗职工,邻村、邻乡镇的300余名农民走进村庄,用自己的汗水换取财富。贺庄人更是男女老少齐上阵,部分年轻人开着‚时风‛运输车四处收货,还有一些组成搭档专门从事花生剥壳工作,老年人、妇女、

儿童都可以加入花生剥壳后的筛选工作,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挣‛的目标。

再次,它有利于创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当地经济。以最低标准,一辆花生剥壳机年创造税收1000元计,政府就有近30万元的财政收入。利用这些资金,政府可以集中力量办一些便民利民的大事,正确引导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向,切实为增加农民收入服务。目前沙堰镇政府没专门成立了花生办公室来负责全镇花生产业的管理工作,为继续搞好搞活当地经济而努力。举一个明显的例子,镇政府为解决贺庄花生剥壳及深加工带来的电力供应不足问题在当地专门建立了四个110千伏的变压器。

另外,贺庄人走出了一条在当地独有特色的农村致富路,并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新野提起农村特色产业无人不晓贺庄的花生产业。花生种植,剥壳,深加工产业链的形成打造了贺庄经济实力在全县的知名度,并被作为农村特色产业的典型上了《人民日报》、省电台、《南阳日报》,录制成长篇纪实片《沸腾的乡村》等。正是花生产业提高了贺庄的知名度,造就了贺庄人的自豪,充实了农民的口袋,使贺庄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工农互助全面发展的小康之路。现如今,以贺庄为中心,花生产业开始向周边边地区辐射,花生剥壳机已开始大量进入临近的孟营、赵堰等村庄,并进一步向外辐射到樊集、施庵等乡镇。而花生的种植早已冲出贺庄,冲出沙堰的范围限制,周边的乡镇,新野周围的县市均在大量种植。效益在逐步显现,花生产业带动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当地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借助花生产业的发展,贺庄人开阔了视野,树立了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商业理念,积极地走出去,寻求更广阔,更有前途的发展项目,形成一条主线加多条辅线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将花生产业做宽、做深、做大的同时,发展其他副业,全面搞活农村经济。富裕的贺庄人在农闲季节纷纷走出去联系客户,参观学习发达地区的经验,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的精髓引进来为自身的发展服务。花生接收客户从无到有直到今天的五十余个贺庄人的足迹遍及四川、福建、广西、东北等地区。榨油厂、花生米加工厂、饲料厂、养猪养鸡厂、棉纺厂等个体户兴办或合资企业越来越多,农机配件中心、饭店等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健全,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在不断的营造,贺庄经济发展的列车已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美好的未来在吸引着贺庄人的目光,引导着贺庄人的步伐。

然而,贺庄经济要想谱写新的童话,必须解决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阻遏因素,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深练内功,精补外功,以更健全的体制,更有利的地位参与市场的竞争,赚取更大的利润。

交通不便是贺庄经济发展首要的制约因素。‚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当地农民都懂,也都深晓其真谛。基础设施不健全,道路不通,货物外运就面临诸多问题。十多年来,贺庄人饱受其苦,一直有着热切的修路愿望,但缺少一个甘于奉献,德才兼备的领头人来主持大局,愿望也终归成了愿望,久久不能成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并不算困难。在调查中,许多贺庄人表示他们愿意出资,只要有一个群众信的过的‚领头羊‛站出来或一个体制健全,财务透明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村支部出面一切都好商量。现今的路是部分贺庄人自己拉砖拉沙垫出来的,但一下雨雪依然泥泞难走。路有两条:一条是贺庄——赵堰——县级公路——省级公路;一条是贺庄——孟营——省级公路。两者择其一即可,就实施难度,经济效益而言,贺庄人更倾向于第一条。下一步,贺庄人必须群策群力来

共同解决交通问题,否则,贺庄的腾飞将永远是空中楼阁,缺乏有利的支持。路,无疑是贺庄人的一块‚心博。

中国企业的创建、发展、壮大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即资金不足问题难以解决,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四大国有银行全面推向市场后,为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分取更大块的‚蛋糕‛,赚取高额利润,不断收缩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将足额的力量投入到城市中去,农行自然也不例外。而自称‚架起城乡经济桥梁‛的农村信用社在实际上也只发挥着将农村的‚血液‛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城市中的作用,其对农村提供的贷款规模小,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况且,其向商业银行过度的步伐已在有些省市拉开序幕,将来农村经济发展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谁来填补岂不令人担忧。在贺庄,贷款难是普遍的现象。银行贷款有严格的程序和严密的抵押制度,这怎能不令农民望而却步。何况,利率高于利润率,农民无钱可赚,贷款自然行不通。例如: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要先收取3%的风险金,余额交给贷款人,月息0.8%。首月不能归还贷款次月即升为1.1%。当然这还刨除能否贷来的因素。即使有些年份生意好做,利润较大,其正规渠道贷款的可行性也不大。因而高利贷依然盛行,其月利率维持在1.0-1.5%之间。而且期限较短,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所以,贺庄花生产业要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必须解决资金‚瓶颈‛。

搞活农村经济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也不能缺少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这一点在贺庄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也很明显。现有花生客户是个体户自己联系的缺乏政府的有效组织引导;经济发展而道路不通少不了政府的责任;花生剥壳市场秩序混乱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督管理;花生播壳征税缺乏明确的标准,透明度低;花生产业深加工,多元化的发展缺乏政府财政、政策支持……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有中原大地‚四朵金花‛之称的南街村、竹林村皆是如此。贺庄经济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当地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

花生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但增殖率不高,深加工效益低,设备季节性闲臵,多元化进程过慢。花生的用途甚广,其主打产品是花生米、花生糖、花生糕、榨油等食品工业。此外,饮料业、医疗保健业也有应用。而如今,在贺庄只有数量不多的花生米加工业、榨油业等,广度、深度不够。另外,除了花生果,花生叶、杆、壳都有很大的营养价值,均可用于饲料业,养猪牛羊等家禽家畜,拉宽拉长产业增殖链条。花生属于季节性作物,与次相对应,花生剥壳、加工多限于秋冬两季,春夏既成淡季,剥壳机等加工工具闲臵。而由于未找到更多赚钱的机会,农户购买的‚时风‛牌运输车及其它农用车在春夏季节就无作用发挥,许多农民除了地里活之外就闲在了家里,浪费了资源和劳动力。因此,贺庄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一定要多元化,寻找可四季劳作或春夏季繁忙的其它副业来安臵劳动力就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臵。

目前,贺庄花生外销渠道如下:

货 27个 货 50余个

终端(中小个体户)══发货者(资金雄厚,对外联系较广的个体户)══客户

钱 钱

由此可以看出,货出到钱入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多数在20天左右,这就存在一个资金周转问题。资金周转不灵对中小个体户而言说的上是致命的打击,他们不可能收购农户的花生而不付给现金。因此,他们的效益必定受到影响。另外,

这里还存在一个违约风险,货从终端到发货者再到客户并无契约、协议、合同的约束,也不开收货证明,仅仅凭积累起来的信誉办事。而花生市场的行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随行就市论价的市场经济规律必然挑战个人信誉。眼下,出现价格波动多依靠客户与发货者的协调论价而无法律保证,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界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因此,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货物外销的法律保证是贺庄人面临的一大棘手问题。

贺庄现有经济的发展尽管有诸多不如意,但总体而言其成功性无可争议。不过贺庄人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为领潮儿,使其花生产业经久不衰,经济发展再迈一个大台阶,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必须以更积极而富有成效的策略迎接市场中的风风雨雨。

第一,适时转变经营战略,变产品经营为品牌经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来发展名牌,维护名牌,延伸名牌,实行品牌营销。老书记徐明珠认为:贺庄花生剥壳机的数量和规模增长的潜力已很有限,产品经营也比较成功,必须转而进行品牌营销。现在不仅要继续修练内功,精补外功,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而且要有组织、有计划的搞好宣传工作,把花生产业作成名牌,然后进行品牌的延伸工作。现在,贺庄的花生产业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距离品牌战略的需要还相距甚远。因此,要注重多种宣传工具的应用,舍暂时利益而求长远(在调查中,许多人因税收、管理费等问题竭力压低产量产值,害怕宣传报道)。借助媒体、广告、因特网(一些村民已开始购臵电脑)、人际关系网等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品牌战略。

第二,‚中国农民的天然弱点在于不善合。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眼前利益,但看不到长远利益,更看不到在长远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各农户间的共同利益。因为看不到共同利益,所以不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家庭的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或者说,村民间的共同利益在客观上是存在的,在主观上并不存在。‛‚除非出现一个能发现他们的共同利益并全心全意代表他们共同利益的‘带头人’如南街村的王洪彬,竹林村的赵铭恩那样‛(摘自《黄河边的中国》)贺庄花生产业的过去和现在是这段话的真实写照,而其将来则必须突破这种思维的限制。1992年3月,‚农工商贸’公司的成立是贺庄人的骄傲。然而效益一出来,农户们就纷纷撤股,自己单干,没有人能挽救它的存在与辉煌。难怪有人形容中国人做事好似‚打麻将‛习惯于各自作战而潜意识里就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大概1994年公司倒闭,之后,贺庄个体户的数量突飞猛增,纷纷从事花生剥壳业。他们各自为战,规模太小,管理、经营、销售的成本太高,效益远不胜昔。然而它满足了中国人的心理需求,所以才能存在至今。可随着生意的做大做活,越来越多的贺庄人开始意识到只有走联合经营的道路,才能减少市场风险,才能得到农副产品加工及销售的利润。可联合的路该怎样走呢?它象以上所述的交通问题的解决,名牌战略的实施一样需要人来负责,发展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本。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谁能来充当‚领头羊‛,甘心为农民的利益而舍弃自身私利呢?谁是贺庄人心目中的德才兼备的人选呢?谁是贺庄的‚王洪彬‛,‚赵铭恩‛呢?贺庄人不能不去思索了!

企业成功的路可能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是共同的??质量过硬。贺庄现今的花生产业属于粗放式经营,人们的质量意识欠缺,不能满足外销的需要。贺庄曾有一个体户,买了一台电脑尝试搞网上营销,发了邮件给客户。客户很快回复,并附上了质量标准和详细的交易事项。可该个体户看后,连连叹气。因为客户的质量要求自己远未达到,交易自然失败。可见,没有质量保证一切只是枉然。要

想扩大销售额,实现出口创汇,必须提高花生的质量标准,引进国内、国际花生市场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人以诚而立,市场经济同样呼唤诚信。商场如战场,最后的胜利者一定兼具诚信的品质和高超的商业智慧。十多年来,贺庄有多少人是昙花一现呢?没人算过,但肯定不少。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葬送了自己的生意市场,也亲手埋葬了自己的信誉。‚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志在高远的贺庄人须谨记在心。

此外,为避免因资金分散造成的竞争秩序混乱,竞争力不强的弱点,村民对入股重新筹建股份制龙头企业也有所考虑,对政府转变职能,创造环境,引进外资也有所期待。

推荐第5篇:回乡调研报告

回乡观感

时光飞逝,在我阔别家乡短短一年后,再一次站在灵宝街头时,我惊诧了„„一条崭新的商业街横亘在我的眼前!它的变化怎么如此之快„„„..我的家乡灵宝,四季景色分明,风光怡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灵宝地黄河中游,是人类最早活动和发祥地之一。且位于古代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间,这里留下了各个朝代大量的古墓葬、古遗址。解放后,相继出土了两万多件珍贵文物,有近百件文物属全国罕见,为稀世珍宝。其中有50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有夏、商、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珍品,著名的有东方剑齿象化石、陶乐俑、铜乐俑和宋 代彩塑群等。

昔时的灿烂,今日的辉煌。60年奋斗历程,60年铸就辉煌。60年来,灵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壮丽篇章。60年来,灵宝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灵宝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实施项目和品牌带动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快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新型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两大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带动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带动社会事业进步,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60年来,灵宝人勤勤恳恳,自强不息,勇敢前行。 奋力铸造“中国金城”。

1976年2月,以枪马金矿开工建设为标志,灵宝黄金工业拉开了发展序幕。1980年,灵宝黄金产量首次突破万两大关,1991年突破15万两,2002年突破30万两。从1984年起,灵宝黄金产量连续24年稳居全国县级市第二位,成为我国重要的产金基地之一。2005年1月,中国黄金协会授予灵宝“中国金城”特色区域称号。2006年1月,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直接募集资金10.64亿元,这是我国在境外上市的第二家黄金企业。目前,灵宝黄金企业在区外的探采面积超过了1000平方公里,采选能力在5000吨/日以上。2007年,灵宝市黄金产量首次突破100万两大关,实现了再造一个“灵宝黄金”的目标。近年来,灵宝市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冶炼—加工产业链不断壮大拉长的良性循环。目前,灵宝市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企业达40家,初步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单一黄金生产向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的转变。

打造中国果品产业第一大市。

1968年,灵宝苹果面积3.8万亩,产量1033.5万公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灵宝苹果大发展的号角。30多年来,灵宝果品产业发展经历了“两次决策、两次创业、两次跨越”的发展历程。目前,灵宝果品面积由当初的不足10万亩发展到104万亩,苹果年产量由3000万公斤增加到10亿公斤,产值由1200万元上升到17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近3000元。果品产业已成为该市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灵宝果品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加工业、运输业、贮藏业、销售业、包装业以及农资供应、食用菌生产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该市规模以上果品加工企业有41家,年果品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年产值25亿元,带动果农年增收3亿元。果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市辐射带动范围最广、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支撑拉动力的支柱产业。

建设现代化的魅力城市。

改革开放30年来,灵宝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辐射力空前增强,城市建设已成为继黄金、果品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7年底,灵宝市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13倍和7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3%,城市化水平由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40%。目前,灵宝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1%。2007年,灵宝市从城市周边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和现代化城市功能需求出发,将城市未来发展定位为“天蓝、水清、山绿、环境优美、自然和谐、适宜人居、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并确立了“北进东扩、发展两翼”的总体框架,全力推进北区开发、旧城改造、城市西区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建设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叫响旅游品牌。

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改革开放以来,灵宝市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不断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灵宝市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截至2008年,灵宝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6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收入2.3亿元。如今,随着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市区内及周边的地区的绿化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

全市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和改革开放前相比,整个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穿衣讲究时尚、高档;吃饭讲究新鲜营养;居住追求小楼洋房;出行讲究安全通畅;生活日用样样俱全;娱乐讲究文明高尚。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阔别家乡一年之后,我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发展现状,我看到了它光明的未来。

姓名:***

推荐第6篇:2020年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通用)

2020年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0年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

在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家瑶上村,位于小松镇东南部,东与耸冈村隔河相望,南接琴江镇湖下村,西接罗源村,北接石田村。村部驻瑶上,距镇政府7.5公里。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亩,山地6165亩,水域690亩,人平耕地0.77亩。2003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94人。该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该村贫困人口居多,为我县“扶贫重点村”。

二、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借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极大改观,刘坑至石田通村公路、三吾至城江、羊角寨至交坝等通组水泥路相继修通,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五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村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教育重视不够,就业、从业门路较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收入,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三)农村建设主体实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

农村农户之间个体条件的差异,给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民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不愿将自己的旧房拆除,进行新农村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3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推荐第7篇:党员回乡调研报告

2016年春节过去了,机关干部也在回乡过程中做了相关调研报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推荐第8篇: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关于个人回乡调研报告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个人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20xx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农村的现状

(一)交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

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化,从要求吃饱向讲就营养转变。二是穿讲漂亮,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化、成衣化、时装化。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冲击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款式新颖,日渐多样化,衣着

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

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 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 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

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二是资金比较短缺。经费紧张,除过保工

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 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 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一是各村要克服群众难发动,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二是整治工作要紧靠群众,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要进村入户做好宣传,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开展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从开民主议事,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并广泛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乡镇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扫、清运、清收

工作。四是要突出重点,农户家中要做到扫干净、摆整齐,集镇要做到保畅通、讲规范、要加强规划控制,每个村建设要有规划,要建立专治队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管理群众。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推荐第9篇:回乡观感调研报告

回乡观感调研报告

1月3号

我的家乡并不是北京,但从小因为家庭的原因,就回到这里来度过一个又一个假期,所以北京的变化历历在目。今天2010年1月4日北京下大雪了,当下火车的那一刻,我看到了那片片雪花飞舞着落下,是那么浪漫,让人心醉。可是那些雪花飘落在妈妈的头上,好似白发,让岁月刻画的更为苍老。我真的心疼了。

这是北京近几年下的最大的一场雪了,100多次航班延误了,47条公交线路不能正常运行。不知道这场大雪暗示的是什么?真的好害怕2012的到来,也许这能让空气更加新鲜,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要积极的活着。北京展示着浓厚的现代气息,处处高层林立,霓虹灯在晚上点亮整个紫禁城,好一派繁荣的景象。还清晰的记得迎奥运前写的那片文章《紫禁城之旅》,而今奥运已经如期完美举办,我们通过北京向世界展示着这个屹立在东方之林的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巨龙已经腾飞。就像一口古井从新粉刷后从中涓涓流出的泉水,悠悠的向后人诉说着我们的故事。我们通过鸟巢,水立方,向世界表明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

自1949年10月1日至今我们已经建国60年了,还清晰的记得国庆节那时,天安门前的阅兵,和那些特色的彩车,天安门广场人满为患。人们纷纷从各地来北京感受节日的气氛,在属于自己家乡的彩车前合影留念。看到我们黑龙江的彩车真的是既兴奋又激动~上满腾飞着一条金色的龙,下面有屹立的丹顶鹤,再下面是那些丰收的小麦,

大豆等粮食作物,真的十分有地方鲜明特色。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心脏,她的跳动带动着整个中国。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发展更新北京,才能永远保持这颗心脏年轻,才能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到各个地方。奥巴马的来访更加表明了北京的地位。 2月7号

时间如流水般潺潺流过,转眼间假期已经过去大半了。在这期间,我去了宁波,上海。南方的温暖让我对北方的寒冷有更多的害怕,南方的发达让我对北方的发展有更多的期待。宁波有时温暖的像个夏天,有时又阴雨连绵的,让人心中不免添一丝忧郁和伤感。我们游走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间,看到的还是那些高楼大厦,听到的声音依旧是人们忙碌的脚步声和地铁,汽车呼啸而过的那阵轰鸣吧~也许这就是大城市的节奏,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己未来是否也可以在这些土地上有个立足之地。回到了北京,人流仿佛比以前少了很多,因为都回老家过年了。还记得以前的北京,春节期间不会再那么拥堵,不会再那么匆匆而过,然而之后又依旧重复着往日的节奏。相比自己的老家,他是如此之快。今天又下雪了,但并不像上次那么大,很小的雪花,落在地下便瞬间融化,让人觉得失去了雪的美丽,留下的只是地上脏兮兮。所以我想念老家的雪,想念那份洁白无暇。

春运到了,各个城市想必一定是火车站,汽车站最为红火,还有那些商场,人们纷纷购置年货,为节日增添一丝热闹。然而我却不喜欢过年,也许是喜欢了往日。但正如姐夫说的,年过的是一种心情。人多了,过的就是一种气氛。马上要开学了,每天的懒散不知道什么

时候能回过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回学校里的那种单调。大学和我想象的又太大差别,很多方面都让我无能为力。但再多的抱怨也就是显示自己的无能,何必呢~不如适应这里的一切。

这份返乡调查报告,些的也许有些离谱,没有具体的内容,但的确是我所想的。也许这份报告都不会有人去看,就像开学时那份大学人生规划一样。但我真的用心写了这份报告,也许你能体会我的情感,也许你永远也体会不到。只是埋在众多报告之中,任凭灰尘的飘落吧。

最后祝老师新年快乐。

经济管理学院国贸1班

赵琳。

推荐第10篇: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2018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新干县,为吉安市下辖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在吉安市北部。东邻丰城县、乐安县,南接永丰县、峡江县,西毗新余县,北界樟树市。新干县是吉安市的“北大门”,全县辖7镇6乡和2个国有农林场,134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人口35万。

(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村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教育条件进一步提升 亲戚家的孩子在县中学里读书,是一所老牌名校,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经过一看,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高高矗立,绿树成荫,一扫当初破旧落后的印象。不只教学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增强。待遇也提高了,老师们都愿意来到这个地方教书。同时还新建了小学,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孩子能在本地接受好的教育,大人外出打工也放心了。

二、存在问题

(一)土地经营承包有偏差。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这项制度解放了生产力,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深受农民拥护和爱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土地经营承包的一些弊端已日渐显现。首先是农民各自为战,土地被化整为零,不适应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其次是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耕作有一定的盲目性,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利润微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时常跟风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常常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第三是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政策在农村落实的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成长中缺少关爱。村民们普遍认为,虽然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单靠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太有限,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很多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父母也是百般无奈,但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放任。

三、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落实。尽快出台一些具体措施,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尽快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的手里,让富余人进入城市或在种田能手的农场工作,加快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第11篇:史回乡调研报告

史回乡开展“六个一”干部

下乡驻村活动的情况汇报

全市“六个一”干部下乡驻村活动开展以来,史回乡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发动广大干部进村入户听民情、访民意、解民忧,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将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市委召开动员会后,乡党委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六个一干部下乡驻村”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乡政府及各村明确了工作联络员,及时交流沟通,确保了乡村两级配合协调、运转有效。

二、认真制定工作方案。乡党委根据市“六个一”活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围绕如何选派干部、选什么样的干部,干部下去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乡党委研究制定了干部下乡工作实施方案。

三、超前排查摸底。认真研读上级文件,详细了解了市直单位包村情况,并将我乡23个村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意见建议等,以表格形式建立了档案,为上级部门提供工作参考,并将包村单位及各村情况分别印发个每个联络员,为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序开展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了领导包片责任制,副科以上领

导每人负责一个片,全部建立了联系点,每周至少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2次。活动期间,领导干部共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100人次。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乡两级工作组成员名单、分组情况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及有关制度下发至每位驻村干部,使驻村干部工作有方向,奋斗有目标,操作有规程,行为有准则。

三是深入排查调研。干部下乡驻村后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调研摸排。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工作方案》,并与村“两委”共同研究了具体措施,使驻村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0余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在初步排查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开展了排查问题“回头看”活动,重点查看走访座谈是否全面,调查范围是否广泛,调查研究是否深入,了解情况是否真实;排查问题是否细致,归纳分类是否准确,对所排查梳理出的问题是否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是否及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等等。

四是集中解决问题。在下乡驻村过程中,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着重从“路、水、电、医、住、保”六个方面改善民生。路 完成2条工业路改造,晋水园区路拓展主双向四车道,闫李庄工业路完成路面加宽,全乡今年有8个村完善了户户通,新增街道硬化10000米。3个村新修了进村路,总里程达3000米。水 两个村解决了人畜吃水水源问题,

4个村完成了5000人的自来水入户工程。电 接通了卓越项目至郊区的供电线路,史回、任和、向阳坡、黄漳4个村实施了低压电网改造。医 新建了4个村卫生所,完成了村级卫生网络全覆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100%。住6个村完成了党员活动室维修改造,史回、李家沟、小常3个村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垂阳新村搬迁工作稳步推进,第一批住户新建房主体已经完工,完成中学、史回小学、闫李庄小学等5所校舍加固工程,乡计生服务中心楼全面完工。保 经过层层审核全乡共有425户907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全乡参保率达到99.18%,积极推广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

三、工作成效

自全市开展“六个一”下乡住村活动以来,市人大主任王新政、市政法委先后深入“六个一”活动联系点白家沟村,详细了解白家沟村饮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农民增收等问题;老干局深入联系点小沟村实际走访农户,了解了小沟村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同小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庆共同探讨了小沟村今后的发展思路;潞城一中深入联系点马池沟村具体了解该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解决措施。

一是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工作中,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边查边改,边整边改,不贪大求多,不追求形式花样,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了部分突出矛盾。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下乡干部转变作风,带着对人民

群众的深厚感情工作。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耐心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自觉做到不扰民、不给基层添负担,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乡干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务实为民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机关干部勤俭、自律、务实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总体上讲,我乡“六个一”干部下乡活动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下乡干部没有涉及深层次问题;二是下乡干部掌握农业生产和实用技术的较少;三是下乡干部的作风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等等。

第12篇:回乡创业者调研报告

关 于 回 归 创 业 者 的 调 研 报 告

市环保局驻村工作组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所在村的概况

掇刀区白庙街办江山村地处荆门城区东郊城乡结合部,现辖6个村民小组,760户,2230人,国土面积5.18平方公里,耕地492亩。村“两委”干部5名,党员74人,村办集体企业7家,分别是:江山实业公司粉煤灰标砖厂、江山实业公司砖瓦厂、江山实业公司鄂中装卸队、预构企业三家、门面出租25个、荒山荒坡荒水有偿租赁承包。近年来,江山村依托地理优势,通过“内部挖潜、外部拓展”的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日益宽裕。2009年实现村集体收入1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56元。2008年江山村被省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总支被省委授予“五好村级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二)回归创业者的基本情况

荆门市东轶建材有限公司,位于掇刀区白庙街办江山村二组,注册资本三十万元,经营范围:建筑金属材料加工、销售,建筑材料销售,废旧钢材回收、销售,法人代表汪轶,1988年8月20日出生,目前未婚,主要家庭成员有父亲汪良正,中共党

员、母亲彭冬梅,农村家庭妇女。他2006年12月应征入伍,在陕西咸阳某部后勤仓库服役。部队服役期间,汪轶认真学习军事技能,刻苦钻研军械知识和武器装备保养维修技术,在军区联勤分部组织的军械知识竞赛中勇夺第一名,被所在部队评立三等功。200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12月光荣退伍,复员回到江山村二组家中。

二、回归创业经过

返乡后,猛然从紧张的现役军人生活中轻松下来的汪轶感觉到了精神空虚,同时也感到迷茫,难道生活就这样按照父辈的足迹一直走下去,自己在军营中挥洒无数汗水学来的专业技能完全无用武之地了?正在这个时候,全市组织开展了“一村一大”活动,要求全市每个行政村都要至少培养一名农民大学生,于是汪轶重新拾起参军入伍前的课本认真复习,努力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统一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荆门大学生物工程系录取,成为了一名农民大学生。角色转变以后,他一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一边思考要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中学习的一技之长,体现出自己作为一名80后农民大学生应有的价值。在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同家人交流后,得到了全体家庭成员的一致支持,鼓励他自己创业,发挥专长。想好了就干,他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和假期摸市场、搞规划,考虑到是第一次创业,为了不辜负家人的一片期望,他选择了市场已经基本推开,风险相对较小,同时也能用上自己在部队中所学专业技能的建材加工行业。

去年五一假期,他和叔叔一起到河北考察铝锌板轧瓦机和C型钢成型机的价格,进一步了解原材料的市场行情,当年六月,在亲戚朋友的全力帮助支持下,荆门市东轶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了,第一次当上公司法人代表的汪轶兴奋不已,感觉到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了一步。暑假期间,他只身一人到设备生产厂家学习设备操作技术,又亲自押车将两套设备运回荆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他吃住在厂里,主动给厂家派来的工程师打下手,冒着厂房内近40度高温的自己动手组装设备,光一个C型钢成型机就拆拆装装整整忙活了8天。看到这一幕,工程师也非常感动,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能吃苦,不仅将设备精心安装调试到位,还将自己在常年调试维修工作中所掌握的设备运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使他完全了解了整套设备的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访谈中,汪轶笑着告诉我们,那半个月他瘦了10斤,但是他觉得值,因为毕竟自己寄托了全家人的期望,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不管成功与否,毕竟自己努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2010年8月20日,是他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既是他的生日,也是他的企业正式投产的日子。在机器的运转声中看着铝锌板从机器进料口缓缓进入,从出料口出来就变成了带雨槽和加强筋的铝质屋面瓦,抚摸着光洁的瓦片,汪轶的眼睛湿润了,自己的辛苦终于换来了回报,那一夜他在激动中失眠了。产品出来了,没有市场也创造不了价值,正值实习期间,于是,他忙碌的身影又频繁出现在市里的各个建材市场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由

于他生产中设备调试得好,成品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同时经营中讲究诚信,价格公道,不以次充好,很快在周边市场打开了销路,成了小有名气的“汪老板”,又一次成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转型。去年8月到现在半年多时间,公司完成产值一百余万元,实现纯利润5万多元。同时,他还安排村里六名因周边企业扩建征地而无地可种,又没有其他工作的村民到自己厂里打工。他说,虽然乡亲们刚来什么都不会,还要先进行培训才能上岗,比不上直接请熟练工划算,但是能帮村里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是自己的一份心意。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夸他致富不忘村里人,是江山村的“80后农民企业家”。

三、创业中的困难与问题

访谈中,汪轶也向我们谈到了他目前创业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实力有限,创业受到资金制约。他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中积蓄和亲戚朋友们支持,数额有限,要保持企业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作后盾。他举了个例子,加工C型钢的原材料如果在武汉买价格很高,几乎和自己加工好的产品一个价,根本没有利润,但是到原材料产地天津厂家进货量少了人家不卖,达到量了进一次货就需要二十几万现金,有好几个大单都因为没那么多钱垫资进货而丢了。特别是近两年,由于国家实行信贷紧缩政策,加之回归企业经济实力普遍不强,缺少资质信用担保,无法获得国有银行贷款,只能搞民间借贷融资,成本较高,并且要支付不菲的利息,造成企业在融资上

存在困难,成为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瓶颈。希望市里能出台相关的帮扶政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流动资金贷款提供帮助。

二是市场无序竞争,面对不正当竞争的压力较大。我市建材加工行业企业大多属粗放型、家族式管理,科技含量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市场维护意识较差,市场竞争中为了抢生意经常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以次充好压价格,造成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希望政府加强市场监管,扶持一部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对那些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以次充好压价格的不良企业严肃查处,维护市场稳定。

三是指导服务滞后,创业信息不畅。回归创业者缺乏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虽然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在外学习到了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部分管理企业的经验,但是市场瞬息万变,如果创业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是因受土地政策制约,创业用地困难。很多农民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由于国家对供地指标的严格限制,导致一些企业因“用地难”而无法扩大生产,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发展。另外,也存在基础设施及其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当和我们谈到今后的打算时,汪轶显得信心十足。他说,今年六月自己就将毕业,今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企业经营活动中,荆门市石化产业园也落户在江山村,对建材的需求量很大,他将抓住这个有利的市场契机,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今后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江山村资源优势以及所学专业知识,积极转向投资科技型、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等行业和领域,重点围绕农业种、养、加、销和工业废物循环处理利用项目,使未来的东轶集团发展成江山村的龙头企业,完成自身的再次转型!

第13篇:吉林市回乡调研报告

我的家乡——吉林市

松花江古称天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远古洪荒岁月,天池之水飞流而下,带着曼妙的传说,携百川千水,穿高山幽谷,过林海雪原,奔腾千里,浩浩荡荡。她以博大的胸怀,富庶的资源,养育着各族儿女,繁衍着质朴豪放的文化。

吉林市就是镶嵌在松花江畔,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为江而美的一颗明珠。

古老神奇 美丽富饶

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32个特大城市之一。座落在中国东北地区中南部,长白山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构成山地-丘陵-峡谷湖泊-河谷平原四大地貌。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中心区3636平方公里。现辖4个城区、4个县级市、1个县、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居住汉、满、朝、回、蒙等35个民族,总人口450万,中心区人口200万。

历史悠久,积淀厚重,文化浓郁。早在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这片沃土上渔猎耕耘,繁衍生息。周秦时期,聚居着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从西汉初年开始,先后出现夫余、高句丽、渤海等隶属中央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明清年间,于吉林设厂造船,始称\"船厂\";后取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城,成为当时中国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要衢、军

事重镇。经过各个不同时期的曲折发展,地域民族文化积淀厚重,历史文物古迹遗存众多,是史前文化发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一江秀水,三叠碧湖,四脉奇山。汇聚千里涓涓的松花江穿越城区蜿蜒而过;丰满、红石、白山三大淡水湖梯式布局;龙潭山、小白山、朱雀山、玄天岭等绿色山系造化钟秀。江水洄转,群山环绕,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风光,自然景观风格独特,是名扬四海的\"北国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地域辽阔,田沃林茂,物华天宝。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河流18条,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72条,人均水资源量3875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北方城市的5.4倍。是中国北方少有的水电丰沛城市。

区位优越,路网密布,四通八达。依托位居东北亚经济圈腹心的区位格局,辐射东北,深达内陆及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自古就是三省通衢。公路连接全国各大城市;铁路直达长春、沈阳、哈尔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民航开通海口、深圳、北京、大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

优势明显 充满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以发展为主题,着力壮大城市实力,增强城市能力,激发城市活力,挖掘城市潜力,营造城市魅力,全方位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城市的核心优势显著增强,综合功能显著完备,特色形象显著提升,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国际影

响显著扩大,各行各业全面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逐步成为中国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实力的城市之一。

工业基础雄厚,是一座核心竞争能力较高的工业强市。工业企业2700多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467户。石化工业拥有吉化集团公司、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化纤三大企业集团和一批化工精深加工企业。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化、民营化、多元化和簇群式发展轨道,轻、微型客车、经济型轿车、专用车、农用车五大系列整车产品以及六大系列零部件配套产品相继形成。冶金工业具有亚洲最大的炭素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中国第二大镍业生产基地和年产200万吨的吉林建龙钢铁公司、吉林铝业公司等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形成吉林燃料乙醇、华润啤酒、长白山酒业、娃哈哈食品、龙鼎饮料等20多家知名企业。医药、轻纺和建材工业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在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白山、丰满、红石水电站及吉林热电厂、哈达热电厂等大型电站(厂)支撑着能源工业的命脉地位,装机总容量400万千瓦。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新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以石化、汽车、治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为支柱产业,医药、经纺、建材、能源为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为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基本构成。

农业条件良好,是一座积极构筑工业化农业的生态城市。吉林市作为世界生物圈天然保护区的\"立体资源宝库\",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为发展工业化、绿色化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旅游特色鲜明,是一座闻名遐迩、四季皆宜的旅游大市。吉林市

以山水林、冰雪凇为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互相映衬,构成得天独厚的观光、休闲、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等旅游优势。夏季是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是滑雪娱乐的天堂,被国家纳入31个重点旅游城市行列。全市共有旅游景区、景点80余处,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淞、世界石陨石之王吉林陨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以及朱雀山动植物园、北大湖滑雪场和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高句丽古城遗址、乌拉古城、吉林文庙、北山古庙群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魅力万千、驰名中外。

文化底蕴深厚,是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与时代先进文化交相融合的文化名城。西团山文化、夫余文化、高句丽文化、渤海文化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在东亚文化及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多民族长期环居、和睦相处的局面,融合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构筑出吉林文化多元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点;人们的文化素养、道德操守、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打上了丰富的时代文化印记,铸造了\"激流勇进\"的城市精神,社会的宽容度、亲和度、守信度和文明度普遍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的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各类科研机构32个,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15个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各级各类学校1723所,在校学生65万人,吉林一中、毓文中学等一批名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

国际化进程加快,是一座具有最优创业发展环境的开放城市。坚持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及社会发展加速融入

国际分工与合作体系。先后同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18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和商贸协作城市,对外联系和交往日益广泛和密切。

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戮力同心创伟业,激流勇进展宏图。对文明和美好生活有着执著追求的吉林市,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新一轮大发展的背景条件下,正以面向世界的全球胸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姿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抢抓战略机遇,扩大开放空间,调优产业结构,培育竞争能力,壮大核心优势,在一个更高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向工业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和具有一定魅力的国际花园城市迈进。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85美元;2007年突破1000亿元,人均达到2626美元。

吉林市是人居宝地、旅游胜地、发展热土。未来的10至20年,是吉林市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450万江城人民与国内外朋友的携手共创,一座更加开放文明、繁荣发达、富裕殷实、绚烂靓丽的现代化城市,必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14篇:回乡调研报告(材料)

回乡调研报告

2011年寒假期间,我跟随同学回到了位于萝北县的宝泉岭分局,进行了一次关于回乡的调研,收获颇深。愿意将这期间与当地群众以及同学在交谈讨论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经过调查结束之后一番认真和系统的学习思考,写下来与大家一块分享。谨希望本篇调查报告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至于本篇调查报告的观点,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在我看来,这决不是一篇学术性质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从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带着某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以很不完整的材料,很有限的认识水平,写的一份仅代表自己看法的报告。 2011年中国“三农”面临新矛盾新问题

三农问题,是困扰中国政治家几千年来的大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政治智慧一直渗入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在传统的三农问题之外,又出现了农民工问题,因为牵扯到城乡差异,贫富差异以及社会公平,引起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对“三农”的支持,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研究三农问题的方法讨论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出于各种的目的,从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出发,对于我国的涉农问题都进行了个性化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有启发性的建设性的建议。可以讲,种种思路的提出,从问题的一个侧面整体上给我们展示了涉农问题的整体图景,实践指引的意义要远大于理论探究的意义。从我个人角度讲,我觉得作为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从问题的每一个侧面出发,进行理论逻辑和发展沿革的梳理,都能得出以这样一个侧面为核心的理论论证,关键问题在于这种论证方式只是在理论上是行的通的,但对问题的论证不等于认识了问题的本身。难道仅仅因为缺少了专家各自所论证的农业发展中的某一个要素,整个农业发展就发展不下去,那么我们就能当然的得出这个要素就是核心或者关键要素吗?显然不能。我试图提出以下方法论方面的看法——

一、要把涉农问题放在战略的构成中进行观察

可以讲,离开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我国统一和有规划的市场布局,离开整个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过程谈农业问题,是真正的纸上谈兵。

横向上讲,涉农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户籍制度,待遇差别的问题,更是在政治制度,还有就是在这种政治体制和经济规划下,农民本身的社会定位,历史定位和文化认同的问题。其次,涉农问题不得不考虑一个既已形成城乡二元体制下事实上存在的城乡分治的问题,法律主要是给市民定的,主要是给频繁进行交易活动的人定的,农村事实上不是农民不懂法的问题,而是法在实际上能发挥多大作用的问题,需不需要那套统一的普适的法律建构的问题。再次就是产业布局的问题,我国是在计划经济的胚胎里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而计划经济根本上讲就是命令经济,是需要统一的中央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他所需要的理论划分和分级分片管理的,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的划分,

因为有了产业的人为划分,才能够提出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这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生产绩效的评价机制欠缺有关的。我想说,虽然我们身边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似乎全然感觉不到这一点,只能说明我们对于时代发展的麻木和我们目光的局限,全球化就像一个大浪,在他之前事实上已经暗流涌动,今天他已经冲击了发达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我们似乎现在全然无知。

纵向上讲,涉农问题只是历史给我们提供的一个问题束的一个,我们事实上是以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为素材的,是以相近国家和地区近几十年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为素材的,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进行的农村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为素材的。孙正聿教授有个说法,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解决,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改革,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解决以往很长一个时间段里集中的问题。离开了农业发展的多个要素的历史回顾,不用历史的方法联系的方法从整体上看涉农问题,只能是成文而不能成事。

二、要把涉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联系起来

做理论研究的人接触到的是文献材料,是举着理性深刻和人文关怀的大旗的百家之言,它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前提的假设,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假设,甚至是结果普适性的假设。抛开理论研究评价机制不成熟所造成学术浮躁不谈,理论工作者的时间尺度应当是比较有伸缩性和自由性的。但是,真正进行实务的处于改革前沿的实务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处于决策层的政治家们,确是背负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和历史风险,利用着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很在行的数据和分析报告,进行实实在在的工作。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在“踩着地雷过河”。他们做出决策没有可以随便做出的假设,甚至不能不考虑任何一个政策可能的影响面,他们是在绝对不够充分的时间内,处理着绝对不可能有合理次序的事件,一些重大的原则性的战略性的问题,有时候是要让位于不是那么关键但是很紧迫的突发或者应急问题的。政治家的时间尺度是刚性的,这种刚性来源于政策制定的刚性和制度所产生的路径依赖的黏性。在政治体制内部,就现在而言,其沟通成本和外部效应是很大的。这不是给我们的政府官员尤其是我们的高层说好话,但是事实上,当前的理论工作者只是一味的强调理论研究思维的特殊性,理论研究的独立性,唯独不谈理论的适用性,这其实与我们一小部分扯皮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做法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倾向于提出这样的倡议,与其理论工作者把自己扮演成为社会大众的卫道士的角色,理性的占有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拿出真正经世致用的治国良策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理论能够和当前的实际联系起来,而不只是对现实的合理性甚至是合法性做出评价。理论研究和现实的脱节是我们当前改革工作中,“无人知道路在何方,无人知道如何改革,没有人权威实施设计好的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同志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施政人员,在我们当前特殊的国情下,是分裂的知识阶层,将来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型的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里面去,充实到决策层去,去直面他们过去不屑的所谓的“潜规则”。

在我看来,从这个方面考虑,需要考虑以下的问题:

1、财政约束下的涉农政策研究

我国一直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无非是“投资,消费,进出口”,

涉农问题解决难度大的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在工业化发展模式下,农民不存在着相对有优势的生产剩余和消费剩余,也就存在着购买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城乡事实上存在着价格的剪刀差,福利更是鲜有照顾到农村。现在解决涉农问题可能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而这仅仅依靠城市自发的反哺农村,在我们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恐怕仍然是不够的,也不是长远可行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除极个别地区,农民对于市场已经有了一些较为表面的认识,也尝试着利用市场的规律和现代的交易手段致富。但是,从外部市场环境上说,各个地区市场发育地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的,而不同情势下的农民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面临着一方面要在较快发展的地区做好市场培育的政府工作,另一方面要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培植农民的生产能力以期提高他们的适应市场的能力,还有就要对经济最不发达地区的农民进行输血,解决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在农村整体在事实上仍未适应市场机制和我国当前计划与市场双轨制运行双方面的约束之下,转型期的政府,光在收集和分析地区差异和需求差异的信息一项,就要面临着极大的财政负担。更不用说要完成以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发展任务了。

离开财政约束提农业问题解决方案,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混淆了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任何改革方案的提出并得以实行,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金上马,银下马”,处理不好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最终还得通过种种形式摊派或者转嫁到人民群众头上。我们不是说渐进改革最好我们在主张渐进改革,而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除了这种改革以外,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真正行得通的方案来。

2、基层民主问题

农村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存在着社会控制和社会治理的必要性,而事实上,当前比较可行的方式似乎不是激进的以政府的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农村民主,实现基层农村自治。因为这样不得不面临基层治理中,民主参与力度不够,形式性大于实质性,基层党委和村委会由于产生和考核机制不一致产生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随着这样的进程,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投放力度会大大的降低,这与我国当前农村的现实是相违背的。当前,绝大多数农村的农民需要迫切解决的不是“有饭大家吃”,而是“大家有饭吃”,需要的是资金积累和购买能力提升,民主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的话,毕竟是在分配的基础面上的,不是在生产的基础面上的,更不消说能够解决农产品附加值低下,农业生产率低这一问题了。现在一些同志喜欢拿“问题的根本解决”说事,全然不顾社会所能承受的力度和问题的轻重缓急,这一点是不可取的。

而且,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基层政权和群众对于传统的治理方式的依赖,一刀切的激进的进行基层民主实践,是很不恰当的。民主是需要发育而不是培育的,在全国这么广大的地区推行民主,应当“宜统则统,宜分则分”,不能像甩包袱那样,一股脑的全部让他自治,让他有自主权展开市场博弈,留下巨大的社会隐患。如果说,改革需要放权,那么真正的放权也要在经营实体已经初步具备了自生能力的基础之后再来放权。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力不放,偏偏放广大的农村的权,只能是给人造成“丢包袱”的感觉。

政府权力是应该从基层淡出,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政府职能和政府服务必须保持在人民群众起码的需求之上。大政府小政府,总归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权力集中还是权力分散,全力总归是要“权为民所用”。部分地区基层民主伴生下的

政府服务从农村的大撤退,是与党和政府的农业政策貌合神离的做法,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事实上,我们对于民主的相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认识仍然还是不足的,对于民主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适应问题还没有清晰的思路进行整合,也没有真正的又拿得出来的方案去说服群众,掌握群众。民主是一个结果,不是一种手段。我们过去有拿着股份制作为改革手段遗留下众多历史包袱的经验教训,这样浮躁冒进的改革思路是在需要检讨。

3、粮食安全和财政预算软约束

无论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竞争的考虑,还是从13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虑,政府所提出的粮食安全问题的确是再谨慎都不为过的问题。

但是,一方面我们要保证粮食的绝对铲量,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主体的自主性和政府计划之间的矛盾,面对全球市场竞争的局面下农业生产分割布局,资源禀赋按照价值规律进行全球战略转移的现实。而当前整体的市场环境不健全的情势下,农产品和副产品的附加值实际上是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在国家统一粮食流通市场之外,不应当不允许存在粮食交易的第二市场。人为的长期扭曲粮食生产和收购价格,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以及实际上农民需求的市场化表达(农民掌握着对于粮食生产的推出权),使越来越行不通了。

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先于粮食市场开放,这就注定了我们不能再采取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用身份权利的限制将农民与土地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如果不能够实现市场对于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主导性作用,农民在当前收入日趋多元的情况下,随着对于市场认识水平和适应水平的进一步加大,他们对于生产粮食的注意力可能就会转移到与作为收购方一方的政府进行长期的讨价还价上,这就造成了财政预算的软约束。如何恰当的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一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对于国际形势和全球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重新地认识,打破原有的农业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思维,但再在放大一点,步子再迈大一点,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没有理由不进行讨论,不进行试验;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要相信市场,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切实通过市场的手段改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

以上就是我通过实践调查以及随后所进行的学习整理所得出的一些阶段性的结论,有几点是我认为需要强调的,那就是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的利用市场的手段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再就是农村改革的实践仍然很不完整的情况之下在大范围内推动基层民主的做法值得商榷;还有就是理论必须和实践性结合、政策建议性质的理论研究不能将现实要素进行道德价值的判断和取舍;最后,我认为,分裂的知识阶层需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流动机制,需要做真正的学术,也需要做真正理性的改革实践,知识获取方式可以专业化处理,但是知识运用却需要宏观地把握、整体的运用,要活学活用,而这一点离开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自觉的自我批判和相互砥砺不可能做到,慢慢的探索出一条流动的路子来很有必要。学问重在经世致用,利在经世治国。希望这篇能够起到引发自己和其他同学思考的作用,那么我想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就不会只是停留在阶段性。

制药092张倩

第15篇: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里,大批平时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机关党员干部,利用春节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下面是先把搜集的一篇优秀的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按照司领导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部署,我于1月24-25日赴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镇前榆家夼村,依照“记录农村所见所闻,了解农民所需所盼,总结调研所感所悟”的思路,对前榆家夼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农业生产情况及XX年生产意向;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看苹果种植园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加深对“三农”工作的认识和热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栖霞市蛇窝泊镇地处胶东半岛腹地,位于栖霞、莱阳、海阳三市(县)交界,是山东省中心镇。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万户,万人口,10万亩耕地,7万亩果园,先后被山东省授予“品产加销基地示范镇”、“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等称号。蛇窝泊镇资源丰富,水果飘香。这里有着150多年种植苹果的历史,全镇7万亩优质红富士年产量达到亿公斤。大香水梨、莱阳梨、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品种也已形成一定种植规模,并有杏、桃、山楂、葡萄等十几种干杂水果品种,是名驰遐迩的水果之乡。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为当地农户搭建了良好的营销平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优秀市场。

前榆家夼村是蛇窝泊镇的一个自然村,现有105户,共计40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30人,党员20余名。从调查看,这个村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以苹果种植为主。全村共有620亩耕地,其中果园面积51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由于栖霞拥有百年种植苹果的历史,且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所得收益远大于粮食生产,所以村里绝大多数农户都将自家承包地用于苹果种植,全村年产苹果133万公斤。农户生活用粮、蔬菜等农产品大多是从市场购买,仅部分农户预留几分地用于自用粮食、蔬菜种植。

二是村民富裕程度较高。XX年前榆家夼村苹果种植收入达851万元,人均2万元以上,处于栖霞市中上等收入水平。XX-XX年前榆家夼村一直从农信社和农行进行农业贷款,90%由村长进行担保,其中农信社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90%,农行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每户贷款额为5000-10000元。

三是农民观念不断更新。在访谈中发现,当地农户对于获取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意识很强。村里多户家庭接入了互联网,许多村民都是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了解市场变化和新的种植技术。受访农户反映,“电脑功能太强大了,咱家的苹果种植新技术就是从网上学来的,非常实用。”

二、受访农户家庭情况

受访户刘氏一家四口人,户主42岁,夫人41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8岁,读小学一年级,女儿14岁,读初中三年级。刘氏一家主要收入来源于自种的8亩地。XX年刘氏将所有土地用于红富士苹果种植,每亩地种40棵苹果树。从访谈中了解到,刘氏XX年种植苹果的成本—收益情况及XX年农业生产计划:

一是苹果种植成本增加。由于农资价格及劳动力价格逐年上涨,苹果种植成本也随之增加。XX年,刘氏种植苹果总投入额为2万多元,其中购买化肥10000-1XX元,农药XX-3000元,套袋苹果专用袋5000-6000元,雇佣劳动力5000-6000元。该户种植的都是套袋苹果,XX年春季套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4天,每次每人支付120-130元;秋季揭袋雇佣5-6人/次,雇期约为13天,每次每人支付80元。

二是苹果种植产量高、品质好、收益较高。XX年,每棵苹果树约产140-150斤,最高产量达160斤/棵,最少120斤/棵。产出的苹果品质好,85#及其以上的苹果约占80%以上,其余大部分是80#苹果。XX年,当地85#及其以上的苹果收购价为元/斤,80#苹果收购价为元/斤,75#苹果收购价为元/斤。刘氏种植苹果年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规模化种植苹果意愿强烈。受访户刘氏说,“XX年我想在XX年种植亩数的基础上,再多租一些地(本村租一亩苹果地年租金为XX元左右),增加种植棵树,扩大种植规模。”但他同时也反映,近几年许多外乡人也来村里租地种苹果,所以目前村里已基本无空地,很难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

三、感到的问题和村里提出的愿望

第一,农业生产后继力量不足。前榆家夼村60岁及其以上人口有170人,占总人口的%;40-60岁有120人,占总人口的30%;40岁以下有110人,占总人口的%。该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来自于40-60岁年龄段,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95%以上外出务工,且大部分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逐年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和后继乏人问题将严重制约该村农业生产和发展。村里提出希望政府继续加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缓解这些后顾之忧。

第二,冷链仓储能力较弱。目前村里尚未建设标准化苹果保鲜库,苹果的储藏保鲜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的每个苹果种植户。部分村民只能将自住房腾出一间来存放采摘装箱的苹果。有的村民为了降低苹果变质风险,不惜低价将采摘装箱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第三,农产品营销模式单一。为了节省运输苹果至镇市场的费用及降低苹果损耗,村里大部分村民都是选择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苹果,很少采取自主营销。村民刘氏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很想通过网络卖苹果,只是不知道哪个网站可靠可行。”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建设苹果营销网站,引导农户开展网上营销。

四、认识和启示

踩泥巴、观果园、聊农情,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使我对农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我服务“三农”的使命感,让我进一步感到——只有扑下身子接受锻炼,才能真正锤炼意志品质;只有深入田头了解社情民意,才能准确把握“三农”脉络;只有切身体验民生艰辛,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深厚感情;只有放下架子学习基层好做法,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本领。进而,更真切地领会到了部里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深刻寓意。

关于业务工作,调研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访谈中,许多农户反映,苹果的储藏保鲜是个大难题,当地标准化苹果保鲜库缺失使他们每年承担较大的苹果损耗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收益。我感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是农业品牌建设促农民增收。栖霞苹果品质优良,拥有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具有很好的品牌效应。与其他产区相比,当地农户种植苹果的收益较高。由此我感到,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产品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对农产品营销、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这次调研,我发现村里的农业劳动力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现代农业后继力量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感到,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切实效益,鼓励专业种植户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周边农户进行传帮带,对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水平会有实用的效果。

四是要提升农民营销能力。从调研看,村民农产品营销方式传统、模式单一,多采用被动式营销模式,但广大农户对网络营销有着浓厚的兴趣,使用意愿非常强烈。村民反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的应用,进而提升农户自主营销能力。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黄金周期间,我是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度过的。这个春节对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方面我是带着任务回家过年的,因为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回基层进行宣传和调研,在扩大先进性活动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在认识深度和实践锤炼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历史作用的伟大、党的政策的英明,因为无论是与当地财政干部的讨论交流,还是与城市下岗职工、种粮农民的接触,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人民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

一、当地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把握“三个关系”,搞好“五个创新”。“三个关系”,一是规定与创新的关系:各个单位必须按照中央的规定抓好落实,同时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努力创新,显示出自己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亮点;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育要有丰富的载体,求真务实,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三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个创新”体现在:一要联系实际搞创新;二要在抓典型上有所创新;三要在实践上有创新;四要在促进工作上争取创新;五要在完善机制上努力创新。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对党员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五县二区数百个自然村派驻党员干部,推广“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具体来说,“村情民意恳谈会”按“干部表态、反馈情况、群众发言、干部答复”等程序进行。每次会上村民提出的问题,干部能当场解答的作出解答;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则记录在案,待研究解决。各级党员干部向群众承诺:无论什么事,群众都可以说;无论什么话,干部都要听;无论反映的问题有多难,都要认真去解决。同时对参加恳谈会的党员干部提出“五不准”的要求,即不准无故推迟或不召开,不准中途打断群众提出尖锐问题和意见,不准顶撞群众的指责和抱怨,不准推脱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因此增加农民负担。“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建立起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定期对话机制,畅通了干部了解民意的渠道,也锻炼了党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当地开展的这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民心,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在新的一年里,按照部里的实施方案,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进入第二阶段。我决心要把从地方带来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文字,积极向单位领导献言献策,促进我们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二、党的政策好,关键在落实。2月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农村的年味已越来越浓烈。我抽空到峡市附近的郊区走了走,发现农民们早早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红灯笼、中国结。不少别致的春联吸引了我,有 “一份补贴万分情,支农政策暖民心”,有“国家补贴安定团结,农民种田越种越甜”……这些内容可能都是农民们自编的,说出了农民兄弟的心里话。由于家不在农村,入户调研有一定困难,但我经过与年里来家走亲戚的老乡聊天交流,在网站等媒体上搜集资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在我们三门峡市充分落实到位。

峡市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较好,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重要政策。为了确保这两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三门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使农业税降点和直补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按时向农民发放补贴通知书和纳税通知书,全市公示率和通知书发放率均达到100%。各级税改办、直补办联合办公,抽调精兵强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日,加强对基层执行政策的督促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XX年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峡市共减征农业税2575万元,其中正税2146万元,附加429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减负元;XX年省分配峡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款1323万元,峡市实际向农民直接补贴1333万元,全市农民人均补贴元。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390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由去年的31元降至12元,比上年减轻61%,比农村税费改革前减轻%。农民负担的大幅度减轻,有力地促进了峡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峡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工作扎实到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门峡市属黄河流域,按照《河南省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实施方案》,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为每年补助粮食200斤/亩,改发现金补助140元/亩;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这一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严密的部署——四个“到位”,另一个是敬业的态度——四个“一竿子插到底”。

“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能否及时兑现到位,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进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各级财政部门主要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二是领导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担当起了第一责任人;三是组织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由各级直补办负责,同时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四是经费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适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即宣传发动、方案制定,信访处理,督促检查都要“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宣传发动的面要广,手段要多多样、灵活,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发放政策;制定方案要周密,落实方案要严密;各级直补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基层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在数据搜集和走访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党的这些惠农政策,“含金量”确实高;财政支农力度之大、落实之快,为多年来少有。XX年,党中央继续努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将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度;继续更多的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买单”,通过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文化建设、社会救助等投入力度,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相信在下一个春节,我会看到三门峡市乡村更加蒸蒸日上的景象,看到更多的农民走上康庄大道!

三、三门峡市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争创“三好一强”领导班子,把发展经济、推进本职工作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先进性教育”与“温暖工程”、“三级联创”、“党员先锋工程”、“后进党支部整顿”等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山城风来满眼春,党员干部劲头不断高涨,群众建设峡市的动力不断增强,两股力量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推动着峡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大年二十八那天,我有幸跟随市委宣传部一行到灵宝市(县级市)五亩乡白马村看望贫困群众。白马村有200户757口人,散居在距灵宝市50公里外的黄土旱塬上。XX年8月以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引导群众发展苹果、烟叶、朝天椒、中药材等,增加农民收入;争取资金13万元修建的新校舍主体工程,迄今已基本竣工;组织群众铺设了进村的沙石路,初步解决了交通不便的老大难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扶工作队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该村制定了一户一头牛、一户三只羊、一人五棵经济树的“一三五”发展计划,并个人捐资3000元资助村民栽植优质柿子树,同时还将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联系劳务输出等计划列入了XX年扶贫日程。这次探访中,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为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棉被、面粉等慰问品,并代表大家向老人们拜年。另外还专门为该村15个贫困户送去了375公斤面粉、10件棉衣、10条棉被和750元现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出门迎接领导来访,党员同志们赶忙上前去扶住他,关切的询他的生活情况,嘱咐他有困难尽管说。彼时彼景,现在仍历历在目,党给群众的温暖不仅照亮了群众的心,也激励了我在今后求真务实,多为群众办实事。

笔者从《关于三门峡市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的决议》中了解到,XX年三门峡市财政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市县两级筹集资金3000万元,修建道路273公里,解决了119个行政村行路难问题;筹集资金380万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新的一年年初,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重点提出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即围绕发展牧、果、林、烟等支柱产业,建设瘦肉型猪、优质肉牛、肉羊、绿壳蛋鸡等畜牧生产加工基地;打造SOD苹果、“三门峡”牌烟叶等特色名牌产品;开拓25万亩优质烟叶、10万亩无公害蔬菜、4200万袋食用菌及万亩玫瑰药材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完善市县农产品检测服务网络,搞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推动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企”,突出抓好10个示范村、30个龙头企业等信息网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的关注和扶持,给了群众新的曙光、新的动力!

振奋之余,我深深的懂得了:顺民意、得民心是党的政策实施的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新的阶段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大潮。 个人回乡调研报告

今年春节期间,过年了回乡,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家利村乡石头圩,位于县境西南部。其四邻为:东梓山镇、禾丰乡,南靖石乡、盘古山镇,西小溪、新陂乡,北贡江镇。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亩,山地面积160245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206个村小组,7450户,总人口31634人,设有利村、里仁两个圩镇集贸市场。乡政府驻利村圩,我乡距县城仅17公里,交通方便,于都至盘古山、利园战备公路纵横其间。

利村乡人民勤劳智慧,历来有经商传统。众多商人在赣州市、吉安市经商,赣州市龙都商城、贸易广场被人们称为“利村一条街”。

二.乡村教育

回到二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

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三.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乡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县里进货,公共汽

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乡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不久,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四.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成长有疏忽。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

五.意见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各种问题得到逐步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

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面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的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家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16篇:回乡调研实践报告

回乡调研实践报告

一 背景概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生育政策等民生问题提出了整体要求。为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家乡现状,在这个假期,我围绕“青春勇于担当 改革助力梦想”主题,深入开展调研。深入研究了,农村居民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期待和农村育龄青年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二 调研内容

(一)农村居民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期待

(二)农村育龄青年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三 调研结果

(一) 农村居民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内容说,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对此,农村居民表现出很大的期待,通过走访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

1.把工商企业集中到城镇和园区发展,把村民集中到城镇居住,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使基本农田得到高水平保护,建设用地获得高效益产出,由此实现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

2.城镇发展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错落有致,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3.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有序实施,工业、商业、农业和社会事业等城镇各项功能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园区、集镇商贸区承载优势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城镇对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

二、三产业成为进城居民就业和创业的主要选择,尤其是成为进

城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依托,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4.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曾经参差不齐的村落变成一望无际的田野,曾经被占用的农田得到复垦,曾经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曾经只能依靠人力的田块变成了可以机械化作业的“万顷良田”。

(二)农村育龄青年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期,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放开二胎政策”的提案,提倡和反对声都有。

提倡的育龄青年认为,生二胎不会造成我们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因为我们国家在提倡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已经很慢,并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而现在,青年已经开始感觉到生活负担重了。他们担心老了的时候,孩子不在身边,生病住院没有人管,如果有两个孩子的话,这方面的顾虑可能会少一点。

反对的育龄青年认为,就算放开生二胎也不能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有人告诉我,比起赡养四个老人的压力,生“二胎”的压力更大,就算能让他们生二胎,他们也不想生,生一个孩子容易,可

是养一个孩子难,一般的工薪家庭还真的是养不起。还有人告诉我,“除了经济压力,思想上的进步是另外一个原因,以前头胎生了女儿的话,长辈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开心,就会很想再生一胎生个儿子,可是现在连长辈们的思想都开明了,养儿防老的观念比较淡薄了。”也有人说,“生两胎,确实可以给我们的晚年带来多一点保障,但是随着各地的房价高,就业难等压力的增大,生\"两胎\"来防老只是个奢望。要防老,最重要的是社会养老体系要逐渐完善。”

四 总结

虽然对于一些民生问题农民持有不同的意见或建议,但总的方向和大纲是相同的,所以,我们要跟着党的脚步,贯彻党的精神,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我们要将城市越建越美好,也要将乡村越建越美好。

第17篇: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2018年春节回乡调研报

回乡调研就是指广大公务员利用春节回乡探亲访友的时机,采取走访座谈、结友交心、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8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1 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2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

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

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

我的老家在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转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2018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过年回家向13户亲朋拜年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

首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3 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由于新港镇附近大范围道路改建及工业园新建,许多村民经历了征地拆迁还房,新房为电梯房,普遍建在九江石化总厂-新港-806厂沿线,13户亲朋中有8户参与拆迁活动,现已搬入新居过春节。

第二,交通和网络有较大改善。新港与九江石化总厂周边地域已全面改造,处处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网络铺设范围广,家里13户亲朋分别位于新港和九江石化的不同地区,但家家都有宽带和wifi,与外界联系更密切了。

第三,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增多。在滨江东路建成了石化工业园(庐山区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多家中大型企业落户于此,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大量岗位,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今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家乡人民门口就业和三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多。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依然存在。奶奶家位于老新港集镇中心居民区,回家大扫除时发现,周边青壮年面孔罕见,仅剩老年人在家的情况居多。据了解,全镇80%以上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包括在九江市内定居,但老人不舍离乡,宁愿与孩子两地分居也要守在老宅。三留守如今多变成了单留守,留守老人存在的起因有所变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新港小学、新港中学、九江石化中学有的校址搬迁,有的校舍翻新,硬件水平有所提升,但4 是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距离市里的学校还有较大差距。据笔者接触发现,在镇村级学校读书的孩子,高中转到市里读书后,难适应教学节奏,加之原先初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与城里孩子相比,排名在班上处于中下游,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更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恶性循环。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在强调提升文化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第三,过于注重城镇化发展,忽视农村潜力,造成资源浪费。此次回家乡,仔细观察发现,闲置房屋、耕地增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新型产业模式的覆盖面狭窄,新农村的新流于表面,旧农村的分散型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发展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如何加大新型产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并做好闲置耕地的规划利用,是当前乡镇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

二、调研工作总结的问题。

通过与调研对象的交谈了解到,大家认为2018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本身的出发点很好,也确实起到了较大成效,明显感到乡镇干部更加务实,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吃请现象也看不见了,对于大多数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也有反映问题的,还是有极少部分干部,尤其是领导,玩双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善倾听,工作态度蛮横。大家希望今年能继续加大三严三实的开展力度,希望能在区级网站上增加乡镇干部的考评成绩公示及点赞模式,让百姓能为自己敬爱的干部点赞,同时也能对不实的考评结果进行监督举报。

5

大家对我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企盼主要有以下六点:

1、企盼能有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2、企盼乡镇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常态化,少宣讲,多倾听,少诉苦,多务实。

3、企盼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源上解决三留守问题。

4、企盼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企盼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6、企盼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在村里设立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定时有人清理。

农民创业已经成为了农民就业的一个趋势。本文将介绍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县返乡农民创业就业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6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乡种植食药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8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7 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

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8 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9 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办证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10 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 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11 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 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布局。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12 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七)缺乏对创业就业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辛,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13 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重点研究协调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建专门返乡农民工创业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指导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选择的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信息延伸。在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结合六五普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接地气。一是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14 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特别加大对发展中企业的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由县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经贸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民企配合工作,鼓励创业成功人志愿加入创业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支持信用联社采用的信用证制度、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加强县富民担保公司支农贷款担保力度,金融机构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政府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15 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证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五)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继续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建议在工业园区建立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集中建立简易厂房,可通过廉价租赁或限期免费使用等方式提供给初期创业者,以此解决土地征用和环境评估等问题。二是鼓励多种产业共同发展。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例如结合大数据黔北呼叫中心落地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充分利用好我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或观光农业;与时俱进大力发展16 现代物流业、人才、信息、技术、就业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家政、维修、护理等社区服务业。三是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和措施,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议制定适合我县的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尽量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道路、用水、用电等问题。

(六)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充分运用SYB、雨露计划、阳光工程、职工素质提升等培训平台,建立职业中学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疑解惑。另一方面组织返乡创业农民工到先进地区的成功企业参观学习、委托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

(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一是政治关心。对返乡创业就业中的优秀者,在安排两代表一委员给予倾斜。二是精神鼓励。每年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在荣誉上给予更多机会。如劳模评选、巾帼创业之星、最美创业女性等等,召开创业典型宣讲会。三是经济激励。对返乡农民工创办并安置农村劳动力达20人以上的企业,由县级财政一次性给予1000050000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奖励,对优秀劳动者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先进个人一次性给予500010000元17 的奖励。四是协作发展。充分发挥创业协会、促经会等平台作用,鼓励成立合法化的社会团体,促进返乡创业人员与协会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18

第18篇:回乡调研

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13理__学院 物理___专业一班 郭思佳____ 年 3月 2日__________

第19篇:回乡调研

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

专业___班

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篇: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黄金周期间,我是在我的家乡河南省三门峡市度过的。这个春节对我来讲是不寻常的,一方面我是带着任务回家过年的,因为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回基层进行宣传和调研,在扩大先进性活动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在认识深度和实践锤炼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我真真切切体验到了党的历史作用的伟大、党的政策的英明,因为无论是与当地财政干部的讨论交流,还是与城市下岗职工、种粮农民的接触,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人民的生活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

一、当地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把握“三个关系”,搞好“五个创新”。“三个关系”,一是规定与创新的关系:各个单位必须按照中央的规定抓好落实,同时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努力创新,显示出自己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亮点;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育要有丰富的载体,求真务实,千万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三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五个创新”体现在:一要联系实际搞创新;二要在抓典型上有所创新;三要在实践上有创新;四要在促进工作上争取创新;五要在完善机制上努力创新。

为了践行“三个代表”对党员的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处,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五县二区数百个自然村派驻党员干部,推广“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具体来说,“村情民意恳谈会”按“干部表态、反馈情况、群众发言、干部答复”等程序进行。每次会上村民提出的问题,干部能当场解答的作出解答;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则记录在案,待研究解决。各级党员干部向群众承诺:无论什么事,群众都可以说;无论什么话,干部都要听;无论反映的问题有多难,都要认真去解决。同时对参加恳谈会的党员干部提出“五不准”的要求,即不准无故推迟或不召开,不准中途打断群众提出尖锐问题和意见,不准顶撞群众的指责和抱怨,不准推脱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因此增加农民负担。“村情民意恳谈会”会议制度,建立起了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定期对话机制,畅通了干部了解民意的渠道,也锻炼了党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当地开展的这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民心,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在新的一年里,按照部里的实施方案,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进入第二阶段。我决心要把从地方带来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形成文字,积极向单位领导献言献策,促进我们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更大的实效。

二、党的政策好,关键在落实。2月7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农村的年味已越来越浓烈。我抽空到峡市附近的郊区走了走,发现农民们早早贴起了春联,挂起了红灯笼、中国结。不少别致的春联吸引了我,有 “一份补贴万分情,支农政策暖民心”,有“国家补贴安定团结,农民种田越种越甜”……这些内容可能都是农民们自编的,说出了农民兄弟的心里话。由于家不在农村,入户调研有一定困难,但我经过与年里来家走亲戚的老乡聊天交流,在网站等媒体上搜集资料,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亲民、富民政策在我们三门峡市充分落实到位。

峡市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落实较好,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降低农业税税率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重要政策。为了确保这两项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三门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利用广播、报刊、电视、标语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政策宣传,使农业税降点和直补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结合实际,周密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公示制度,按时向农民发放补贴通知书和纳税通知书,全市公示率和通知书发放率均达到100%。各级税改办、直补办联合办公,抽调精兵强将,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日,加强对基层执行政策的督促检查和明察暗访,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XX年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峡市共减征农业税2575万元,其中正税2146万元,附加429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减负元;XX年省分配峡市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款1323万元,峡市实际向农民直接补贴1333万元,全市农民人均补贴元。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全市共减轻农民负担3908万元,农民人均负担由去年的31元降至12元,比上年减轻61%,比农村税费改革前减轻%。农民负担的大幅度减轻,有力地促进了峡市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峡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工作扎实到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门峡市属黄河流域,按照《河南省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实施方案》,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为每年补助粮食200斤/亩,改发现金补助140元/亩;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这一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严密的部署——四个“到位”,另一个是敬业的态度——四个“一竿子插到底”。

“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能否及时兑现到位,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同进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各级财政部门主要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二是领导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切实担当起了第一责任人;三是组织到位。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兑现工作由各级直补办负责,同时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四是经费到位。各县(市)区财政适当安排必要的经费,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即宣传发动、方案制定,信访处理,督促检查都要“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宣传发动的面要广,手段要多多样、灵活,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发放政策;制定方案要周密,落实方案要严密;各级直补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基层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圆满完成。

在数据搜集和走访了解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党的这些惠农政策,“含金量”确实高;财政支农力度之大、落实之快,为多年来少有。XX年,党中央继续努力建立为农民减负的长效机制,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将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度;继续更多的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买单”,通过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文化建设、社会救助等投入力度,使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相信在下一个春节,我会看到三门峡市乡村更加蒸蒸日上的景象,看到更多的农民走上康庄大道!

三、三门峡市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心连心。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市各级各部门争创“三好一强”领导班子,把发展经济、推进本职工作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将“先进性教育”与“温暖工程”、“三级联创”、“党员先锋工程”、“后进党支部整顿”等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山城风来满眼春,党员干部劲头不断高涨,群众建设峡市的动力不断增强,两股力量形成无坚不摧的合力,推动着峡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大年二十八那天,我有幸跟随市委宣传部一行到灵宝市(县级市)五亩乡白马村看望贫困群众。白马村有200户757口人,散居在距灵宝市50公里外的黄土旱塬上。XX年8月以来,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引导群众发展苹果、烟叶、朝天椒、中药材等,增加农民收入;争取资金13万元修建的新校舍主体工程,迄今已基本竣工;组织群众铺设了进村的沙石路,初步解决了交通不便的老大难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扶工作队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该村制定了一户一头牛、一户三只羊、一人五棵经济树的“一三五”发展计划,并个人捐资3000元资助村民栽植优质柿子树,同时还将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联系劳务输出等计划列入了XX年扶贫日程。这次探访中,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为群众送去了慰问金和棉被、面粉等慰问品,并代表大家向老人们拜年。另外还专门为该村15个贫困户送去了375公斤面粉、10件棉衣、10条棉被和750元现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出门迎接领导来访,党员同志们赶忙上前去扶住他,关切的询他的生活情况,嘱咐他有困难尽管说。彼时彼景,现在仍历历在目,党给群众的温暖不仅照亮了群众的心,也激励了我在今后求真务实,多为群众办实事。

笔者从《关于三门峡市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的决议》中了解到,XX年三门峡市财政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市县两级筹集资金3000万元,修建道路273公里,解决了119个行政村行路难问题;筹集资金380万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新的一年年初,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重点提出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即围绕发展牧、果、林、烟等支柱产业,建设瘦肉型猪、优质肉牛、肉羊、绿壳蛋鸡等畜牧生产加工基地;打造SOD苹果、“三门峡”牌烟叶等特色名牌产品;开拓25万亩优质烟叶、10万亩无公害蔬菜、4200万袋食用菌及万亩玫瑰药材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完善市县农产品检测服务网络,搞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推动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企”,突出抓好10个示范村、30个龙头企业等信息网点;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和集贸市场,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开拓国内外市场。政府的关注和扶持,给了群众新的曙光、新的动力!

振奋之余,我深深的懂得了:顺民意、得民心是党的政策实施的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新的阶段努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时刻注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大潮。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在城里过年,感觉很无聊,空气不好,待在房间里也闷得慌,不如干脆到乡下走走。一则可以给乡里的亲戚们拜拜年;二则可以散散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三则可以对农村发展的情况做些调研和进一步的思考。由于所调研的村户都建立在熟人的基础上,这也就保证了调研情况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所调研的两个乡的背景资料(来自两个乡所在县的网站介绍),这里舍去具体的乡名,就用字母代替。

A乡位于靖远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7公里,境内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海拔1880—2240米,年平均降雨量240毫米,年均蒸发量1800毫米,无霜期165天,年平均日照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最大冻土深刀豆文秘助手。平均风速米/秒,最大风速22米/秒。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

7、

8、9三个月,7—9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0%。这里气候干燥,风多雨少,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A乡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在地质构造上为秦、祁台块,广泛覆盖着第四纪期马兰黄土,质地均匀,有大孔隙,透水性强,易形成水土流失,属典型的干旱山区。

A乡现辖11个行政村,71个社,3296户,16005人,有劳动力9252人,耕地面积118976亩,人均亩,全为旱地,其中:梯田13000亩,坝地8000亩,坡地97976亩,有大牲畜5248头,羊10673只,猪3689头,鸡31296只,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4682亩,有水窖15000眼。粮食作物以春小麦、扁豆、豌豆、玉米、洋芋为主,是自给自足的自然型经济模式,经济作物以少量的板兰根等中药材种植为主。多年来,A乡由于受气候、交通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严重制约,农民经济收入低而不稳,粮食产量极低,人畜饮水困难。这些年全乡粮食总产量大约为368万公斤,人均产粮大约230公斤,人均纯收入大约为1000元,其中副业和其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75%—80%左右。

A乡现有学校35所,其中小学31所,独立初中2所,戴帽初中2所,有教师220人,学生3730人(小学2438人,中学1039人,学前班253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卫生院门诊1处,医护人员5人,病床10张。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历届A乡党委、政府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调结构。

B乡位于靖远县南部,东接高湾乡,西接若笠乡,南与会宁县搭界,北与乌兰镇毗邻,俗称靖远南川。所辖总面积455平方公里,辖9村54社,3935户21050人。

B乡交通通讯方便,靖天公路横贯南北,村村通公路、通电视。交通便利,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乡。

解放前设B乡公所,1949年9月解放后成立区公所;1958年成立B乡人民委员会;1966年建立B区革委会;1981年6月成立B乡人民公社管委会;1983年7月至今,称B乡人民政府。

B乡境内土地资源丰富,总耕地面积65706亩,以种植业为主,盛产小麦、糜谷,玉米、黄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和西瓜、黑瓜籽、油菜、大蒜等诸多经济作物。B乡的西瓜品种优良,个大味甜,含糖量高,已得到国家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B乡籽瓜风味独特,瓤艳味美,香甜似蜜,是解毒、利尿、消渴、润肺之佳品。

近年来,B乡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建成“池三改”(沼气池带动,改厕、改圈、改厨)沼气池1131座,谱写了“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农村生活新篇章。发展大棚早熟洋芋1500亩,舍饲养羊户780户,创建私营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一个,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引进招商引资项目------白茨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建成容量1500立方米的水库一座,为发展水产养殖和开发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

B乡商品流通活跃,乡政府驻地B村于1988年建成B乡集贸市场,每月逢农历“

一、

四、七”开集,商贾云集,市场繁荣,秩序井然。

B乡坚持兴学重教,乡村各级坚持大办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现有中学4所,小学25所,教职工316人,学生5600名,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村村有社火队,唱秦腔,看电影,放录像等文艺活动遍及村社。

B乡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有黑城子的唐宋代古城遗址,清代名将宋可进将军墓,宋可进将军府遗址,清代古建筑双龙寺等古遗址,解放前曾出土晋代黄金印一枚,薄入麻雀牌,印上安一金骆驼(王爵驼钮),印上刻有“晋归义羌王”数字,现存西安博物馆。

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是:选取A乡某村农家一户,B乡某村农家一户,通过典型访谈来分析问题。

先说说到A乡某村杨(姓氏虚拟)家调研的情况。

主人先陪我在二院子转了转。这里的农村家户院落一般有正院和二院子之分。正院主要住人及存放主要的东西,二院子主要有厕所、鸡舍、狗舍及存放一些柴草农具等。二院子位置在正院的大门前方。杨家二院子较大,大约有200平方米左右,二院子建一间房,比较简陋,主要是放些柴草及农具类,另建一个狗舍,养一条狗,其作用主要是来人提醒及防盗。

从二院子进门,就是杨家正院,院子大小也有200平方米左右,跟二院子面积大小差不多。院墙都是砖砌的。院内建三间房,也全是砖砌。一间房儿子住,一间房住老人,一间房是厨房,住老人的一间房相对比较大。三间房外皮都用瓷砖包了起来,看起来很漂亮。

老人住的房子里,有火炕,有沙发,有火炉子,有一个中等大小的柜子,较新,墙上挂着毛主席像。

在老人住的房子里,围着暖暖的火炉,我坐在炕沿边,一边喝着农村人炉火熬的罐罐茶,很香,一边和这家人聊了起来。

这是一家搬迁户,是从塬上搬到水川地区的。搬迁的原因是这些年天气变暖,雨水越来越少,旱地产量太低,养不住人,政府就下决心整村搬迁,并给每家每户补助建房款1万元,有的是建房前就给,有的是看农户建好房验收后再给钱。现在原村的人已经大部分都搬迁到这里,还有一部分以后可能都要搬迁过来。但有关系的,比如城里有人打招呼的,或跟乡里领导关系好的,可能就先搬迁,没有关系的,可能就要到后边才能挨上。

家里有5口人,老两口,儿子,两个男孙子。地有十几亩,家里的地是搬迁时政府白送的,给每家每户每个劳动力4亩左右,都是水浇地。这里的地原来都是荒滩,是政府用推土机推平整好,然后交给每家每户耕种。另外,浇水的水渠也是政府提前都整好的,农户直接使用就是。地平时主要由两个老人务,另帮看两个孙子,孙子都不到10岁。这里的地盐碱较大,产量低,平时主要种包谷、小麦、西红柿等,这些年主要种蔬菜。由于靠近公路边,销路较好,不像原来住的塬上,有东西也卖不出去。

儿子过年才回来,过完年就去城里打工。问儿子媳妇干啥?说前几年就跟儿子闹离婚,一直闹离婚闹了几年,现在人到哪儿去了,也找不见。据说媳妇人长的也比较漂亮,当时结婚时也未领结婚证。问为啥没有领?说是到乡上去领,人家要30元钱,就没有领,最后也没有人管这事。结婚后,小两口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姑娘,两个是儿子,最后闹离婚,姑娘媳妇领走,两个儿子留给男方。前些年,媳妇来过一次,只是远远地站在路边看了一下两个孩子,就走了,后来就再没有了消息。

家里平时政府每月给50元左右钱,说是享受低保的钱。说现在各家各户政府都每年给钱。问给各家各户的钱多少有没有区别。说有区别,有的家多,有的家少。问是否穷的人享受更多?说不一定,看关系,有家里条件好的,反而享受的多,有的不是。

虽然存在问题,但主人还是认为,现在国家总体对农民很好,要比以前好多了。农村人看病也报销百分之八十左右,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另外,家里原来有一个残疾人,是盲人,也是主人的弟弟,现在城里的养老院养老,这也减轻了家里人的负担。之所以能到城里养老院养老,也是托一个熟人找关系说了话。

目前,两个老人都快70了,农活也干不动了,还要看两个孙子,去年劳动时一个就晕倒在地里,差点过去。老人希望儿子今年不要去打工,留在家里种地,但儿子似乎没有这种想法。

问到村里搬迁户其他人的情况,说大部分都可以,也有很不错的。有的家里养几千只鸡,有的养羊也很多,这些家里都很不错。一般大部分家里都有摩托车等。但仍留在塬上还没有搬迁过来的,就日子较苦。

中午在主人家里吃放,主人很热情,端上来的是自己平时喜欢吃的农家饭,也有很多肉,说是自己家养的猪肉,放心吃,不是给城里人供的。我吃了几口肉,感觉很不错,与城里自己买的肉味道确实有区别。

下面说说到B乡刘(姓氏虚拟)家调研的情况。

刘家二院子也较大,大约有200平米左右,二院子有以前建的两间旧房,门框已破旧,一看此房,感觉让人回到了20年前。

正院大约也有200多平米,建有五间房,院墙和房子也都是砖砌。一间比较大的,是上房,住老人。其它房,都是原来子女住的,现在有的子女出嫁了,有的出外工作了,一个儿子另外建了一个新院,有的房就空闲下。

在主人家上房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像,是一个站像,毛主席看起来很威严,戴着帽子,穿着风衣,目光炯炯有神,像远方看去。据说大部分农村人家里上房或主房,墙上挂毛泽东像的很多。

家里平时就老两口常住,都快70了。三个姑娘都已出嫁,小儿子在外地一家信用社工作,是大专毕业多年后经过多次找关系才办成的。大儿子虽是农民,但已独立门户出去。大儿子平时在外打工,媳妇在家干农活,而大儿子的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由老人照看。有孙子两个,一个5岁左右,一个不到几个月。

家有地4亩左右,都是水浇地,平时主要两个老人务。家里原来也有一些旱地,在沟里,由于这些年天气变暖,雨水也少了,产量太低,就没有去耕种,也就撂荒了。整个村子的旱地都是这样,都基本撂荒了。另外,大儿子家也有水地10亩左右,由于大儿子在外打工,媳妇一个人顾不过来,地也就大部分承包了出去,每亩每年承包费200元左右。

问儿子出去打工是自己找的还是别人帮找的?说也是一个亲戚帮找的,就在这个亲戚所在的工程队干活,干的活也比较轻松,主要是给工地看管东西,一个月也能拿到三四千块钱。

问家里养没养鸡或猪之类的,这样可能收入会更多一些。说现在养这些不容易活,都是集体养殖,需要经常防疫等,这样就容易养活。一个一个养的,都不容易活,病也多,有些肉猪,吃平常的猪食也长不大,必须要喂养特殊的或有添加剂之类的饲料,才能长大。说到这里,老人感叹道,不知现在的鸡或猪,为什么不像以前好养,以前可是随便养就活,不知是为什么,不过,羊相对好养一些。

谈到村子土地及种植情况,说大部分人家都是每户10亩地左右,也有30多亩的。家里地多的,主要是前些年这些人家里姑娘比较多,姑娘出嫁后,家里地也就相对多了。另外,村里人种地大部分都是各样种一些,这些年种西瓜、洋芋、蔬菜的较多,一亩地纯收入最少也有1500元。问村子有没有种大棚的,说这个村没有,邻村有。

现在整个村子,大部分都是砖瓦房,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等,有的已经有了小汽车,价格有几万的,也有十几万的,不等,房子也多的都瓷砖包了,都很漂亮。

村里有三座庙,供的都是农村的土神。村里人一遇到事情,就到庙里求神烧香。另外,村里人大都注重看风水,家里去世了人,埋一个有风水的地方很重要,要请风水先生多次到山沟里勘察。有的家里为了找一个好地方,甚至两三年就提一次坟,这样三番五次不怕麻烦,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好地方,保佑家里有福。说有的家情况为什么好,主要是人家祖宗的坟风水好,是祖宗保佑人家的缘故。

谈话间,来了一个同村的人到这家聊天。来人也谈到自个家里有孩子四个,一个姑娘已经出嫁,三个儿子都已大学毕业工作,家里也只剩下两个老人务地。问以后咋办?说,走一步算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也想不了那么多,到时实在干不动了,再想办法。

下面根据调研情况谈一些思考。

中国农村发展成就很大,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抹杀。和30年前或20年前相比,可以说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农村也有了巨大变化,这是党和政府的巨大功劳。

目前,中国农村又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下一步如何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指明了很好的方向。下面笔者再围绕调研情况谈一些具体思考,供理论研究者及有关实际部门参考。

第一,农村亟需培养或引进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劳动力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目前的留守老人及儿童,显然是不可能成为现代农业的主体的。如何解决好农业劳动力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考虑在农村建立更多的养老院及幼儿园,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去向的问题。目前,我国有些乡村已经有很好的养老院及幼儿园,但有些乡村在发展规划方面比较欠缺,应补上这一课。二是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承包土地创业,建设现代农业。三是要鼓励或引导农民工回乡务农,尤其是青壮年,政府要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要让他们在现代农业上大有作为,不要都挤到城里。

第二,目前,农村进行土地集中恰逢其时。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和思路。这里的问题是如何建设家庭农场,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可考虑有计划推进土地集中。土地集中的形式可以是土地入股的形式,也可以是再承包的方式,或是转让的方式,具体可与农户商量。对一些主要靠留守老人及儿童务农的农户,政府要尽可能动员这些农户先进行土地集中。

第三,农村要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要产业。土地集中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国无粮不稳,没有粮食,社会稳定就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建设现代农业,不是只注重农产品产量,而是更要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农业,要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第四,要重视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建设要以现代企业为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也要建成现代企业形式,以企业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必要时,可考虑建设更多的国营农场。国营农场并不是没有效率,关键是规范管理。不要一听国营就摇头,就想到腐败等问题。要鼓励大学生或分配大学生到国营农场就业。在国营农场就业的大学生,可享受与在国家机关就业的大学生一样的待遇,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农村补贴。要将大学生培养成职业农民,这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主要精神。

第五,要有效规避农产品市场风险。为了应付农产品流通风险,或者是市场风险,农户主要采取兼业化经营方式,就是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农户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也符合理性原则。现在建设现代农业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现代农业企业,由于是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市场风险也增大了,这就更需要采取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措施,否则,损失会更大。如何减少农产品市场风险,笔者建议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同时,应积极实现生产、销售、消费一体化,也就是将农产品生产单位与农产品销售单位及农产品消费单位都固定挂钩,并且尽可能在利益上结为一体。这里要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三者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通过一体化,总体会有利于农业生产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最终对三方都有好处。因为通过一体化及固定挂钩,也有利于保证农产品品质,有利于防止假冒伪劣农产品泛滥,这对消费者也是一件好事。

第六,要解决好农村人的信仰问题。目前,农村人信仰缺乏也是一个严重问题。除了信仰一些农村的土神以外,就是原来人们公社时期信仰的遗留,包括信仰毛泽东等。建设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现代化,也要大力建设新文化,要积极开展农村新文化运动。要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要破除封建迷信。

第七,要更加注重公平制度建设,反对关系文化。中国的关系文化可谓根深蒂固,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关系文化,虽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帮助农村人找工作,有利于互助等,但也破坏了公平,总体看,是弊远大于利。国家应积极考虑建设更为完善的制度,要用硬制度的优势对抗软文化的不足。

第八,要加大诚信建设。也许是巧合,这里顺便说一下我调研快结束时遇到的一件不顺心事。我访谈完B乡农户,与几个人一起包车到山沟里去看看旱地的情况。进山里的路比较难走,曲曲折折,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包车走到路程一半司机就说车走不动了,实际可能是司机也不想走了,怕对车损耗大,让我们几个步行到山里面去看。我们就让车在原地等着,出来时再乘车原路返回,但出来时车子却不见了。当时同行的说,可能人家自己走了,我不相信,付了钱怎么能这样。大家一直步行几个小时,原路返回到村里,一直也未见车的影子,我才估计司机是真走了,想一种可能是人家又去找客户赚钱去了。当时气得我真想找司机论理,但估计到麻烦比较多,一想也就算了。一个是需要花时间找人,再一个,就是找着了人,为几百块钱打官司,实在划不来。同行的抱怨我不应先将钱给司机,到最后给就好。这件事也让我想到,目前,不仅是城市,农村诚信缺乏也很严重。中国发展,包括农村发展,要把诚信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不然,发展就是半截子,就没有后劲,而且是越往后,由诚信缺乏导致的交易成本问题就会越突出,发展阻力就会越大,发展也就会越迟缓。

干部回乡调研报告
《干部回乡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