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5 08:32:5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国有企业反腐倡廉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调研报告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企改革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领导干部廉洁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国企反腐倡廉形势仍不容乐观,发展仍不够平衡,问题仍不容忽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未得到根本遏制,不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损害了党

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

国企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企业绝大多数领导是清正廉洁的。但从近年来发生的数起违纪违法案件来看,面临“三个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意识与国家、社会和职工的要求不相适应。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是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有的领导人员处处以“老板”自居,家长制作风较为严重,廉洁从业意识树得不够牢,不想接受职工监督,甚至担心职工监督。有的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台上说得好,台下做不了。有的领导是“雷声大、雨点小”,习惯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口头上,结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上级强调时重要、统筹安排时次要”。

(二)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机制制度建设与惩防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在教育方面,有的企业年度反腐倡廉教育时间和次数屈指可数,有职有权的、敏感岗位的往往因忙于工作脱不开身而成为(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教育空档,参加教育的大都是些无职无权、普通岗位的一般干部职工。调研组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到2家企业问卷调查,在所列“七类问题”中,反映“教育不得力”的分别占12%、10.3%。评价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做得“好”的分别为58%、44.8%。在制度方面,尽管各级出台了不少规定,但过于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反映最为突出的是“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

(三)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与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央企业相对省市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要好一些。如央属公司纪委由1名书记、5名常委、13名委员组成,下设4个科室,有专职纪检干部19人。8个二级分厂配有5名专职纪委书记。有的地方国企存在“合署办公”、“身兼数职”的现象。

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措施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企腐败行为不仅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阻碍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企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第一,要深化思想认识。认识水平没上去,再好的制度、再严的监督都是苍白无力的。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领导人员的思想是否统

一、认识是否到位至关重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营销方式、策略、手段和内部管理等方面有其独特性。但是,国有企业领导必须防止和克服“国企情况特殊”的思想,树立“国有企业有特点、反腐倡廉无特区”的理念。要切实认清国有企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刻理解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反腐倡廉。国有企业规模大、作用大、责任大、影响大,

第二,要强化教育引导。扎实有效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是企业一项基础性工程。一要抓好理论灌输。二要明确教育对象。三要突出教育内容。

第三,要加强监督制约。要针对企业改制、资产评估、资产转让等重大事项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健全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重视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按照贺国强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提出的“所有国有企业均要健全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构,配强班子,充实人员”的总体要求,建议对纪检监察人员配备作出硬性规定,切实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做到有领导管、有部门抓、有人员干;进一步加大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力度,通过选送学习、以会代训、以老带新等形式,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解决“会干”、“能干”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创新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外派、下派机制,建议从省市县党政机关、国企管理部门挑选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到国有企业担任纪委书记,避免企业内部“同级监督同级、下级监督上级”放不开情面、监督乏力的现象。同时,要重视企业纪检监察干部与其他重要岗位的轮岗交流,大胆提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优秀同志,设身处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家庭中的后顾之忧,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政治上有干头、工作上有想头、生活上有甜头、职务上有盼头,从而集中精力抓好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推荐第2篇:国有企业人事管理调研报告

一、定义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一般来说,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为组织达到既定的目标,协助组织完成发展规划,有效地运用人员的能力与技术专才,促使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高昂且激发潜能,满足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感与增加成员的工作成就感,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决策。

二、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刚初步确立,所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还十分的不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遗:

1.计划体制影响下,全国人事管理分割,制造人为的劳动力流动障碍

我国的人事管理由各级的人事部、劳动部、组织部来进行,三个部门管理的范围各有侧重,组织部门管干部,人事部门管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劳动部门管普通劳动者,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部门利益,对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的转出设置各种限制,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割。

由于三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不是绝对界限分明,再加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更频繁,这种人为的障碍,必然会增大企业的人力成本。

2.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人才观念和人力管理观念落后,高级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领导层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所在,企业人事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受到极大的压抑。尤其是对一些高级人才,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跨国公司优厚的待遇和企业环境吸引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造成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3.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清,导致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权力不到位

企业与政府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然而,虽然经过了20年的改革探索,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还是没有理清楚。国有企业虽然有制定企业内部人事管理政策的权力,但由于受国家人事管理政策的制约,人事政策的回旋余地很小,用人权得不到保障,政府有意无意的在不断干预着企业,致使国有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丧失吸引力,国有企业人才大量外流。

4.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

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高消费”和“低消费”的现象。“高消费”是指企业用人的标准超过工作分析的要求,例如招硕士生去做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原因是企业以招聘高学历人才为荣或为了达到上级设定的人才比例结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低消费”是指企业用人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原因是有的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或有的企业搞裙带关系,不以能力为标准,任人为亲。“高消费”浪费人才,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会有较高的离职率,“低消费”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取决于人、财、物、信息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均受制于人,都由人操纵,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诸项管理中的关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正确地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从而发挥群体的力量。

其次,要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冗员、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竞争机制,就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是通过竞争来完成和实现的,它包括了竞争上岗、竞争换岗、竞争培训这样一个广泛的范畴,这是一种业绩的竞争,但更是一种能力的竞争;而风险机制包括上岗风险、换岗风险、培训风险、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等等。

另外,要建立科学的人力发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要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薪酬分配体制,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最后,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里,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应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对企业内部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协调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让政府给予企业最大化的人才任用权,使企业自主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推荐第3篇: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情况,以期用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推动并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5月上中旬,我们以富有代表性的省属国有企业为考察样本,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选择的企业共5家,既有能源、交通等实体产业,也有投融资金融等虚拟产业。我们先后深入这些企业,考察了一些公司总部和二级公司,与企业负责人、人财物经营管理部门、党群各部门、员工和纪检监察干部等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实地察看了一些生产发展和廉政文化等项目。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国企廉政文化氛围浓厚、党风廉政建设有序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并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在实践探索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这次我们调研的重点放在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同时兼顾金融企业。目前省国资委监管的19家企业。截止今年3月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6187亿元,营业收入6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发展,省属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适应形势和发展要求,普遍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有力推进了廉政文化在企业的落地、开花和结果,培育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5个、反腐倡廉教育基地1个,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

1、注重分层有序推进,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省委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省纪委积极推进,措施扎实,先后下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省国资委提出率先建设廉洁国企的目标,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总体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各企业逐步建立和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建、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单位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并作为重要内容,每年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南京禄口机场将廉政建设目标细化为近20项具体工作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二级部门,分阶段有重点组织检查,确保任务落实。江苏银行党委主要领导连续7年坚持每年“七一”前后带头上廉政党课。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2、注重提炼廉洁理念,价值追求形成共识。紧紧围绕“廉洁从业、诚信守法、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等核心价值观念,结合实际,确立各具特色的企业廉洁经营理念,融入并引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徐州矿务集团概括形成了廉洁从业的价值理念、自律理念、他律理念和律他理念。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提炼出“廉洁规范、和谐国信;勤奋做事、清白做人”的文化理念。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着力打造“责任、诚信、和谐、自律”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南京禄口机场、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分别提炼出“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群众满意”和“干事、干净”的核心文化理念。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农垦集团、海外企业集团、盐业集团、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廉洁理念提升活动,边提炼、边实践、边总结,推动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3、注重营造良好氛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普遍采取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了许多贴近基层、贴近员工、贴近生活的廉政文化活动,弘扬崇廉风尚。重点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特别是今年2月份省国资委组织实施的全覆盖警示教育,关注度高、影响面广、震慑性强,《新华日报》等省级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各个企业利用自身宣传教育的平台载体实现教育一贯到底。许多企业举办“道德讲堂”、廉政文化展览、演讲征文、书画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禄口机场利用班车视频开展“扬正气、促和谐”廉洁公益广告展播。连徐高速管理公司以打造“风清、气正、人和”的文化为鲜明导向,着力营造“廉洁清正、依法经营、诚信服务、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国信集团、省联社、苏豪控股等企业开展子企业一把手廉洁从业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党员职工立足岗位讲廉洁、讲奉献,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廉洁从业的行为习惯。

4、注重拓展工作领域,传播载体新颖多样。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创建“四好班子”、生产经营管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推动廉政文化进班子、进部门、进班组、进项目、进家庭。不少企业将廉洁理念的宣传贯彻延伸到供应商,实行经济合同和廉洁协议“双签”。徐矿集团、汇鸿集团、物资集团、高科技投资集团、金陵饭店、钟山宾馆等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廉洁从业承诺书》、《家庭助廉承诺书》三书同签。交通控股扬子大桥公司建立“彩虹社区”网络论坛,拓宽民主监督新渠道。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坚持“支部建在船上”,开设“海上课堂”,着力打造“浮动国土”上的坚强堡垒。射阳港发电公司探索实践“活动吸引法、环境熏陶法、作品教化法、平台学习法”,扩大廉政文化影响力。有的企业结合内部环境改造建设廉政文化的路、廊、场、园等景观,设立标识、标语、广告牌、雕塑等,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农垦集团黄海农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国信集团新海电厂利用声光电高科技建立了“检企共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5、注重规范高效开展,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在教育预防、行为规范、监督制约、检查评估等方面强化廉政文化制度建设。特别是一些企业注重在领导人员、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人员以及一般员工等三个层面,建立健全廉洁从业规定和行为规范,形成一整套企业员工形象标准体系,将廉政文化优势转化为企业制度优势、管理优势、效益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省联社、农垦集团制定了“诺廉、学廉、讲廉、践廉、述廉”等一系列制度。徐矿集团等积极探索“制度+科技”工作方式,以电子信息平台为依托,构建程序严密、科学管用的科技防腐网络系统。江苏银行制定了《相邻岗位违规连带责任追究办法》,一人违规,除对当事人问责也对相邻岗位相关人员追责,增强了职工遵纪守法的责任感。

二、在工作推进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建设独具特色的国有企业廉政文化,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总的来看,省属国有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企业经营发展和员工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尚有误区。少数企业尤其是经营压力较大的企业,对廉政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重经营管理工作轻廉政文化建设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少数企业将廉政文化建设简单化为投入和硬件建设,认为有经济实力才能搞廉政文化;认为国有企业强调廉洁经营会“捆住自己手脚”,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经营业绩的观念在员工尤其是高管中还有一定市场。

二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相对发展较好,一线单位、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工作相对薄弱。少数企业将经营管理工作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够,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有的企业受生产经营影响,纪检监察部门投入到工程项目资金使用监督上花的精力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廉政文化建设。

三是内涵建设缺乏深度。少数企业把廉政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的宣传教育活动,满足于举办一些演出展览活动,看上去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欠佳。部分廉政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上存在雷同单一现象,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活动形式,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相对较少。 四是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依靠主要领导对廉政文化的重视和组织协调的倾向较为普遍,纪检监察部门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能力不足不够有力,实践中往往组织成了主管、牵头成了主办,调动党建、人事、工会、职代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组织的积极性方面机制还不清晰,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思想认识有待提升,少数企业领导同志或多或少存在着党风廉政教育是软任务软指标的思想,廉政文化只能虚功虚做。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上有顾虑,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比较模糊,觉得经营行为应该符合时代潮流,一些发生效力的潜规则还是要用,否则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责任体系不够严密,有的企业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出于经营管理需要自发而为的多,出于主体责任自觉而为的少。少数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全面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谋划,造成了工作开展与否、层次高低、力度大小基本取决于企业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岗双责的督查和问责不够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往往是被动应付,没有纪检部门的督促,就很少主动去抓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没有人追究责任。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创新活力仍显不足,抓特色创品牌的意识不强,文化创意在满足不同层次群体的需要方面还有差距,新型教育手段应用不够广泛,教育渗透力、影响力、感染力有待提高。还有的企业廉政文化建设人才不足,尤其缺乏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兼优的人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在继续前行中需要着力加强的工作思考 廉政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王岐山同志指出,要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国有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这些部署要求,突出廉政主题,传播廉洁思想和廉政理念,不断充实和丰富廉政文化的时代内涵,以廉政文化建设新成效推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乃至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1、进一步增强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政治自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企业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弘扬清风正气,以廉正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促进国有企业普遍形成崇尚廉洁的价值观念,为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文化支撑,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正能量。

2、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分别赋予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与一般企业相比,它在承担保值增值功能的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企业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要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渎职的意识。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经营管理总体目标,作为评价考核企业发展质量和领导人员业绩的重要内容,把廉政文化建设当作硬指标硬任务,绝不能只重发展不抓党风、只看经营指标不抓惩治腐败,真正把责任落到实处。要把工作责任细分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主要领导负主要领导责任,严格实行一岗双责。

3、进一步创新廉政文化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积极拓展教育形式,创新教育载体,让廉政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管、贴近员工,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努力营造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设计廉政文化进企业的有效载体,做到有内容、有形式、有效果。要不断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打造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发挥优秀廉政文化作品陶冶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要创新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依托网络、通讯和现代交通工具开展廉政文化传播,把高科技和传统文艺相结合开展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将廉政文化具体化形象化。要发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设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渗透力影响力。

4、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创建制度科学完善。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按照惩防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细化廉政文化创建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办法,对主要制度逐项优化设计、细化任务、固化流程,推动制度落实。要加强整体规划,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协调、保障、教育、考评等各项制度,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增强制度系统性。要开展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实施责任追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加强理论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国有企业创造的新鲜经验,深入分析廉政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惩防体系建设及其内部构成要素的关系,探索和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丰富廉政文化的科学内涵,努力提升廉政文化的层次和品味。 在组织指导方面,各级纪委要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文化部门,共同加强对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有力支持和助推国有企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需要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

推荐第4篇: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一、当前固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的难点:从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进人中国,并逐步被许多国有企业接受。虽然这些国有企业已将单独的人事部门和劳资部门合并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管理体制还没有彻底转变,实质上仍是

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是经营体制。

在这种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用人制度僵化、缺乏竞争机制。

现行国有企业用人制度主要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即以劳动合同形式把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下来,并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分级聘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这种制度表现出的缺陷是缺乏竞争性、公开性、公平性。人员的聘用仍是通过主管提名、人事部门考察、组织讨论的方式决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还没有进一步推行。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只要没有违反厂纪厂规,都会按时享受相应待遇,稳坐“铁交椅”。同时人员配置机制不规范,因人设岗现象严重,因事配人还不能彻底落实,工作职位与个人能力上的能级对应原则没有充分体现。造成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闲置与用人不当并存。

2、分配制度缺乏新的突破,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没有完善。

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成为经营管理的推动力,生产经营效益与分配水平没有取得良好的相互作用效果,分配制度创新难度大,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经营内外环境变化。

经营者职位消费缺乏定量控制,存在灰色收入、隐性收入问题;采购、销售人员分配行为透明度低,还不能从体制上消除吃回扣现象。职工工资结构不尽合理,职工收入没有完全货币化,福利性待遇没有全部转成经营性待遇。

(二)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难点: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经营战略上的合作伙伴。

1、人力资源管理部在经营战略实施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纳入经营决策层,但现实中却普遍充当执行、参谋的角色。只是着眼于当前的业务管理,仅是在企业“需要”时发挥作用,如补充人员、平时发放工资、培训职工、解决劳资纠纷等,没有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上的全局

考虑。

2、缺乏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

经营战略中比较重视产品开发、质量保证、成本降低、市场占有等方面,但忽视人力资源方面的内容,如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培训、员工发展等。

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没有自发形成。

员工的个人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而企业价值、经营理念则体现在企业文化,这两者如何相融合,共同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推动力,当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各部分(如绩效评估、人员提拔、薪酬等)与个人价值更相关,只有当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与企业文化形成合力发挥更明显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共同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的难点:缺乏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

习惯沿用传统的、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评估手段,评估因素单一,理论上成熟的评估体系在国有企业的实施时间不长,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挖掘员工潜能、帮助员工发展方面体现不足,员工大多是被动地参与;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的挂勾不直接,还有很多人为因素起作用。

(四)人力资源重新组织与结构调整上的难点:j成员增效与机构人员重组优化。

这两项工作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其艰巨性、复杂性、敏感性寸分突出。

(五)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手段上的难点:面临网络信息化的挑战与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制约。

二、解决以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实际难题,必须从深层次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部门职能转变、绩效评估体系、人力资源重组优化、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制度因素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水平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少国有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仍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模式,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主要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两大方面,重点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1、彻底废除过去套用国家行政身份的有关制度,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不带行政身份色彩的招聘、使用、晋升、奖励、培训、分配制度。

2、建立动态的用人制度。一是对生产工人实行“三岗制”,干得好的可以成为优秀工

人,干得不好可能转为试岗工人或待岗工人。二是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实行末位淘汰制。三是对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制度,保持有一定比例有技术资格的人员落聘或低聘。

3、健全“以人为本”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一、对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根据职责、风

险、经营业绩大小确定薪酬水平,合理拉开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

二、对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急需、短缺人才实行市场导向型的薪酬制度,薪酬标准与市场价位接轨,避免人才外流。

三、对普通员工实行技能导向型和工作导向型的岗位工资制度,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四、实行资本、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探索管理者期股、员工持股、技术人股的新办法,以稳住优秀人才和技术骨干。

(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经营战略上的职能作用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角色定位。

1、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升到经营战略的决策部门,而不仅仅是执行部门。高层管理者应当在职能范围适当授权、放权。

2、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注重培育“学习型组织”。以战略的眼光去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投入,健全职教育培训组织,完善“培养、使用、待遇体化”的新机制,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3、重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识体系。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必须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及本企业生产流程、发展方向,掌握全体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

(三)建立与健全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

1、先进行全面的工作分析、职位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绩效评估标准,评估的因素要比较全面、合理。

2、人员分类考评。除制订通用的考核标准外,还应根据人员的岗位、职责的不同,分别按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生产性人员和非生产性人员分别制订评估细则,可实行自我评估、下属评估与上司评估、专门组织评估相结合的办法。

3、指标定量化,并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既评定工作的数量,又评定工作的质量。既考评个人业绩,又重视考评团队业绩,使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保持一致。既注重绝对标准,又注重相对标准。

4、建立反馈制度,减少评估误差,并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而提出评估方案的改进,以保持其有效性。

(四)建立和应用cims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

总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难题并非偶然形成,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彻底解决,既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更需要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变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积极性,进行管理创新,使人力资源真正成为国有企业的第一资源。

推荐第5篇: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一、当前固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的难点:从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进人中国,并逐步被许多国有企业接受。虽然这些国有企业已将单独的人事部门和劳资部门合并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管理体制还没有彻底转变,实质上仍是行政管理体制,而不是经营体制。

在这种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用人制度僵化、缺乏竞争机制。

现行国有企业用人制度主要是全员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即以劳动合同形式把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下来,并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分级聘用。随着市场化的推进,这种制度表现出的缺陷是缺乏竞争性、公开性、公平性。人员的聘用仍是通过主管提名、人事部门考察、组织讨论的方式决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还没有进一步推行。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后,只要没有违反厂纪厂规,都会按时享受相应待遇,稳坐“铁交椅”。同时人员配置机制不规范,因人设岗现象严重,因事配人还不能彻底落实,工作职位与个人能力上的能级对应原则没有充分体现。造成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闲置与用人不当并存。

2、分配制度缺乏新的突破,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没有完善。

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成为经营管理的推动力,生产经营效益与分配水平没有取得良好的相互作用效果,分配制度创新难度大,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经营内外环境变化。

经营者职位消费缺乏定量控制,存在灰色收入、隐性收入问题;采购、销售人员分配行为透明度低,还不能从体制上消除吃回扣现象。职工工资结构不尽合理,职工收入没有完全货币化,福利性待遇没有全部转成经营性待遇。

(二)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难点:人力资源部如何成为经营战略上的合作伙伴。

1、人力资源管理部在经营战略实施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应纳入经营决策层,但现实中却普遍充当执行、参谋的角色。只是着眼于当前的业务管理,仅是在企业“需要”时发挥作用,如补充人员、平时发放工资、培训职工、解决劳资纠纷等,没有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上的全局

考虑。

2、缺乏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

经营战略中比较重视产品开发、质量保证、成本降低、市场占有等方面,但忽视人力资源方面的内容,如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培训、员工发展等。

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合力没有自发形成。

员工的个人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而企业价值、经营理念则体现在企业文化,这两者如何相融合,共同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推动力,当前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各部分(如绩效评估、人员提拔、薪酬等)与个人价值更相关,只有当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与企业文化形成合力发挥更明显更直接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共同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的难点:缺乏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

习惯沿用传统的、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评估手段,评估因素单一,理论上成熟的评估体系在国有企业的实施时间不长,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挖掘员工潜能、帮助员工发展方面体现不足,员工大多是被动地参与;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的挂勾不直接,还有很多人为因素起作用。

(四)人力资源重新组织与结构调整上的难点:j成员增效与机构人员重组优化。

这两项工作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其艰巨性、复杂性、敏感性寸分突出。

(五)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手段上的难点:面临网络信息化的挑战与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制约。

二、解决以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实际难题,必须从深层次的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部门职能转变、绩效评估体系、人力资源重组优化、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制度因素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水平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少国有企业已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仍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模式,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主要包括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两大方面,重点解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多能少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1、彻底废除过去套用国家行政身份的有关制度,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的不带行政身份色彩的招聘、使用、晋升、奖励、培训、分配制度。

2、建立动态的用人制度。

推荐第6篇:国有企业团建综合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团建综合调研报告

近期,团市委企业团建调研组采取走访、座谈的形式,对全市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团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主要特点和做法

大多数国有企业党政重视团的工作,为开展团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团组织能够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满足青年职工需求,努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起好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基本健全,团委班子基本健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团的组织设置。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团组织基本健全,团委班子的配备基本健全,能够按期换届选举,工作经费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在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过程中,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性改组以及所有制调整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企业党组织关系的设置与调整,及时调整和理顺团的组织隶属关系。国营亚光电子总厂兼并成都市托管经营有限公司后,重新组建兼并后新的团组织,并且对团支部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选,在成立团支部的单位增设青年委员,在没有团支部的单位成立青年工作站,努力做到有团员的地方就有团支部,有青年的地方就有青年工作点;成都卷烟厂兼并资阳四川卷烟厂后,将属异地管理的资阳卷烟厂团组织关系隶属于成都卷烟厂,由新组建的成都卷烟厂团委统一集中管理,原资阳四川卷烟厂团委更名为成都卷烟厂分厂团委,受总厂团委领导,这种集中统一管理形式有力地加强了企业团组织的实力,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重建后原团组织的归宿。合理设置企业内团的组织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团组织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联系,为更好地履行团组织职能创造了条件。

聚合共青团优势资源和力量,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切实推进“双争双创”活动。在全面推进“双争双创”活动中,国有企业团组织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把“双争双创”活动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把共青团的传统项目与“双争双创”的新载体相结合,坚持把服务与育人相结合。成飞集团公司大力开展以“型号工程联合青年突击队”为龙头的创新创效活动,整合团内优势,成立了“型号工程联合青年突击队”,实现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质的飞跃,使广大团员青年真正活跃在型号研制的主战场并发挥作用;成都电信分公司有各级“青年文明号”56个,在开展“双争双创”活动中,紧密围绕企业经营主题,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与公司的优质服务、市场营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凝聚和团结了青年,为企业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挥共青团组织政治优势,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满足不同层次团员青年的需求。在与企业团员青年座谈后,我们感到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给青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青年职工已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如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等明显增强;二是国企青工更加务实和理性,更加看重自我,主体意识逐渐增强,面对各种利益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三是忧患意识增强,关注企业生存与发展,关心个人生存与前途,将个体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团组织能够较准确地分析青工思想动态,把握青工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为青工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在困难企业,团组织以满足青年职工基本生存需求为突破口,想方设法为困难青工服务。如四川九星纺织厂团委积极引导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和了解企业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生存理念和摆脱困境的自信心,向市场了解就业信息,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开展帮贫义务活动,为稳定企业青年职工队伍,疏导下岗分流人员等工作做出了努力。在较稳定企业,团组织以参与企业管理、满足青年岗位竞争成才为突破口,切实为青年职工提供服务。电子十所团委积极争取所党政领导的支持,将培养青年岗位成才与党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并将之贯穿于各项科研生产经营之中,他们针对所管理、技术等不同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多形式进行分类培训,使广大的青年职工得到了深造,获得了竞争岗位的机会,为十所各类人才储备做出了贡献。在优势企业,团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以满足企业青工精神需求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成飞集团公司团委在全厂青工中广泛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牵头筹资成立“新世纪书屋”,多处开辟“读书俱乐部”,成为青年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为企业青年职工提供精神食粮;持之以恒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关心青年职工政治需求,推优入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团建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国有企业团组织的凝聚力降低。共青团的凝聚力是衡量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标准,更是一个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和群众性的评判标准。国有企业团组织的凝聚力普遍下降有其受社会

大环境影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受团的自身因素影响:一是企业团组织本身对企业的依附性极强,企业效益差,企业的吸引力就减小,团组织的凝聚力也随之下降;二是团支部作为企业团组织的细胞,在团的机体中运转不灵,自转能力较差,支部功能发挥不够,支部活动陈旧无新意,不能把握青年脉博,顺应时代潮流;三是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青年多元

化、多层次和个性化需求,而社会其他渠道较多的选择性吸引了青年,这样团组织仅靠常规老套的手段当然不能将青年吸引在周围。

国有企业流动团员管理混乱。团员在农村、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社区间的大量流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有企业团组织对团员和流动团员管理不力的状况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90年代大量招工的这部份青年职工年龄老化,28至35岁青年人数多、比例大,28岁以下的团员和青年人数下降,另一方面近几年大量招收短期合同工,导致其中的大部分团员始终处于游离在团组织之外的状态,团组织既没有及时接洽组织关系(临时组织关系),又没能组织他们参加团的活动,使国企团组织的工作对象越来越少,范围越来越窄,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有序开展。

国有企业团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国有企业团干部中真正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打开工作局面的团干部为数不多,造成这种局面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部份企业对团干部岗位认识不够,没有按照“因岗设人”,部份素质较高的青年没有机会走进团干队伍,使团干部的来源受限;二是团干部思考能力较弱,习惯于按照上级指示办事的工作模式,弱化了自身发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是团干部在企业营销、管理和科技方面的知识欠缺,不容易找准企业发展与团的工作结合点,使团组织服务企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四是团干部缺乏奉献精神,不去花功夫洞悉青年心声,把握青年需求,为青年提供服务的意识极差。

国有企业团的工作机制创新不够。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已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企业的工作重心也从单纯的计划生产转移到积极投入市场竞争力,与单纯的生产性或计划性国企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团的工作机制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是部份企业团组织的工作出发点还不能及时调整为以投入市场竞争力为导向;二是企业团的工作将团组织的服务与企业投入市场竞争力结合在一起的紧密度不够,或者是根本没有找到结合点;三是团组织服务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不多,力度不够,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明显。

三、建议

鉴于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共青团是我市改革开放和工业强市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国企团干部和团员队伍是国企团组织的力量基础,这个基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团建工作,必须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探索和创新团的工作机制和运转方式,只有这样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才有生命力。

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企业团的基层组织建设。青年职工群体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共青团贴近青年,熟悉青年,具有做好青年工作的有利条件。在目前国企面临困境的时期,党团血脉相承、血肉相连,企业党组织更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把团建纳入党建目标之中,从政策上和经费上支持团的工作,切实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按照“强班子”、“强支部”的工作思路促进企业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上新台阶,形成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的良好格局。好范文版权所有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团干队伍。国有企业团干部的配备至关重要,特别是团委书记的能力和素质与发挥团组织作用有很高的关联度,配好配强基层团委书记,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服务意识强、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年轻同志担任团委书记。高度重视团干部的培养,积极引导企业团干部从管理、市场营销、科技等方面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团干部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提高才能。积极向企业党政推荐,促进团干部成长,大胆使用,形成团干部队伍“高进高出”、“快进快出”的良性循环。

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流动团员管理。针对企业团员意识薄弱,组织观念不强的情况,要经常性地开展团员意识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把团员意识教育与团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团课讲座、团籍注册、“重温团章”主题活动等多种手段对团员意识的教育作用,提高团员的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建立加强企业流动团员管理的有效工作模式,要以抓住聘用合同工团员注册管理为重点,实行组织关系接转、团员登记注册,充分发挥团支部功能,通过有效的活动和服务,将流动团员吸引在企业团组织之中,真正发挥每一名共青团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不断创新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国企共青团工作创新要立足于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做到二个贴近,即“贴近青年”、“贴近企业主题”。要在思想观念、管理体系、工作模式和活动载体上大胆创新。始终把服务青年多元化、多层次和个性化需求,教育和引导团员青年有志于岗位成才,培养和锻炼一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青年职工队伍作为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双争双创”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推荐第7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今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搞好我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最近,我们对全市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现状作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共召开座谈会20次,走访各类企业23家,发放调查表140份,同时,我们还安排了衡南、衡山、衡东、祁东、耒阳等县市就该课题进行了同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市企业党建工作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现将调查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据抽样统计40家企业,具体情况如下:(1)基本情况:共有职工29484人,其中在岗职工9198人,下岗职工15662人,离退休职工4624人;40家企业,其中改制企业22家,关停企业12家,破产企业4家,重组企业2家。(2)企业党组织的设置情况:共有党委23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244个,企业党委班子成员(含兼职成员)146名,党组织隶属关系都比较明确。(3)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有29个企业党组织活动正常或比较正常,11个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有11个企业按规定进行了党委换届选举工作;XX年,有19个企业发展了110名党员,26个企业培养了345名入党积极分子,31个企业组织上党课266堂,35个企业组织了323次政治学习。(4)企业党员的构成情况:共有党员5709名,其中在岗党员2154名,下岗党员1229名,离退休党员2326名;党员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党员481名,31-45岁党员1533名,46-60岁党员2333名,60岁以上党员1362名;党员文化程度方面,小学文化程度党员21名,初中文化程度党员2081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党员1969名,大专文化程度党员1284名,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党员345名;另外,共有流动党员495名,挂空党员141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3159名,能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党员4832名,XX年参加民主评议的党员数2416名,出党人数4名。

二、党建工作的主要作法和成效

我们在调查中感到,尽管大多数国有企业举步维艰,但仍能以积极的态度搞好党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党组织服务经济的职能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不少企业党组织能够坚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全市各企业党组织服务经济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企业重大经济决策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直接的经济活动中甘当“配角”,补台不拆台,充分发挥参与决策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党委,制定了《总经理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条例》、《企业重大问题召开党政联席会或党委扩大会讨论制度》等,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经济决策之中,实现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规范化。二是实现了“四同”,即坚持党建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任务同布置;党建目标与企业年度目标同向;党建工作成效与企业效益同考核;党务政工人员与经营人员同奖罚。据调查统计,有将近60%的企业能够做到“四同”。三是各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于生产经营作为企业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冲突。特别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各企业党组织能带领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在改制的同时确保队伍稳定。如去年,市棉纺厂在企业改制之初,职工有抵触情绪,最后酿成了“九.一二”事件。针对这一事件,厂党委在上级工作组的支持下,带领全厂党员耐心细致地做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后来召开的职代会上,200名职工代表有198名同意企业改制。四是坚持“生产经营第一”的原则。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尽量以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普遍采用“分散、小型、业余”的原则,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党内各项活动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一是创新了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在教育管理内容上,主要是狠抓了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各单位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教育管理的方式上,由原来的仅执行上级指令性任务的“执行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由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声势型”向注重工作实际效果的“实效型”转变。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上,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构建了“参管同治”、政治保障和经济激励等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确立了把企业与党委目标的共同点、行政工作的难点和企业发展的支撑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座标。公司党委因此而获得“湖南省红旗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机械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创新上,衡阳电缆厂党委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深、渗、树、转、活”五个字下功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市百货文化总公司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也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去年,该公司党委组织职工开展了读书活动,组织学习了党章、xx大报告、wto知识、并要求所有职工阅读了《谁动了我们的奶酪》一书。配合该读书活动,该公司党委还组织了知识抢答赛。二是创新了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各企业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上,认真推行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牢把入口关,新发展党员中,一线党员占40%以上。三是创新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办法。各企业党组织针对党员职工生活困难、下岗和离退休党员流动性强等实际,采取了特困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按农民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流动党员和退休职工党员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或由亲友代交的办法,促进了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党员缴纳党费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据抽样统计,去年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的职工党员占85%,下岗、离退休职工党员党费收缴率也达80%以上。如市蔬菜总公司菜果分公司党支部女党员谢厚桂,今年70多岁,本人有病,2个儿子都下岗,家庭相当困难,但坚持每月按时缴纳党费。四是创新了党管干部的形式。市探矿机械厂在干部考察中采取“自评、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四位一体方法,选拔干部采取任命、聘任、公开招聘和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将党管干部的意图贯彻到其中;车江铜矿党委每年底要对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实行末位淘汰制。五是创新了廉政建设制度。各企业党委坚持强化对企业领导班子在重大问题特别是资金运作、用人决策上的监督;着力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年度审计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制度、企业领导人员收入申报制度、招待费用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和职工代表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制度,增强了企业领导人员搞好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调查表明,虽然部分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

1、改制重组企业的党组织定位难,作用不明晰。随着国有资本的退出和非国有资本的进入,企业产权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情况下,党组织在部分改制企业的作用和定位变得模糊起来。比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是一改制企业,外资控股60%,中方控股40%,企业既不是国有集体企业,也不是私有企业。对这类企业的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党章》尚无明确规定,企业改制后,处境十分艰难。我们在一家企业调查时,该企业的一位处长说:“企业不像机关,企业是以生产为经营中心,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特别是一些私人老板为法人代表的企业,企业党建工作难以开展。如灯泡厂关闭停产后,整体租凭给广东私人老板后,经多次做工作,老板坚决不同意成立党组织,其上岗的数十名党员由灯泡厂留守处党委暂时管理,由于得不到老板的配合,加上经费无来源,各项活动的开展较为被动。另一家改制后的企业老板竟认为党委书记可由他直接聘任。

2、改制重组、破产企业党组织处置难,关系不畅顺。企业改制后,或重组,或破产,党组织的处置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破产企业党组织撤销和党员关系转移工作难做。比如川口钨矿破产后,企业遗留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党员和职工到省总公司多次上访,行政一把手已安排到新的单位工作,党委书记没有安排,想早点脱身,希望市委能早点把川口钨矿党委纪委撤销。但撤销后,党员教育管理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谁来负责?不得已,只好要求他们先做好稳定工作,解决问题,后撤党组织。再比如,市外贸畜产品公司破产后,党组织撤销,党员组织关系分别转到市内4个城区,但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就一些具体问题与城区组织部门的同志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致使党员的组织关系没有转好。二是部分改制企业没有成立新的党组织。如互感器厂改制后,一直没有成立新的党组织,经机械总公司党委多次联系,因多种原因,蒸湘区没有接受其党组织关系,导致党组织活动无法开展。三是部分改制重组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没有及时变更。比如,市电缆厂和燃气公司改制前党组织关系分别隶属于市委和市建设局党委,这两家企业被金果实业有限公司兼并后,党组织隶属关系没有变更,致使活动不好开展。

3、党员队伍管理难,监管不到位。一是组织下岗党员参加党委换届工作困难重重。去年,我们把企业党委换届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希望通过换届来带动企业党建工作。通过摸底,有56个企业党委超期没有换届,有的企业无法将下岗和离退休党员召齐到符合规定的党员人数,申请换届请示报告难以批准;有的企业担心集聚所有党员开会,有可能偏离换届主题,怕大家提出补发工资、落实待遇等要求,对稳定工作不利;有的企业领导班子往往变动频繁,党委人选难以确定到位。二是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由于长期停产,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党员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有些数年都没有取得联系,根本无法过正常组织活动。从抽样统计的40个企业5709名党员的情况看,有11个企业党组织活动不正常,2550名党员没有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3293名党员未参加民主测评。在下岗分流党员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造成工作的被动。我们在调查时,发现有一个企业一名党员,因涉嫌行凶杀人而被判刑。公安局抓人时,根本未与单位联系。单位党组织后来从报纸上了解这名党员被判刑的情况,去公安局联系,公安局还不愿意向一级组织透露相关情况。单位党组织掌握情况后才按程序开除了其党籍。此种尴尬虽是个别现象,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党员对此议论颇多,意见也较大。三是党费收缴面临诸多问题。部分企业没有按标准收缴党费。一部分改制企业效益较好,党员特别是企业领导成员收入高,其党费没有按实际收入标准缴纳,相反,在困难企业,由于职工工资长期得不到保证,党员生活窘迫,收缴党费异常困难。如市灯泡厂对下岗党员只能统一规定按每人每月0。3元缴纳党费;有的困难企业党员长期没有缴纳党费。在这次抽查的5709名党员中,有877人没有按要求缴纳党费。

4、党员队伍素质提高难,先锋不先进。在这次对40个企业的抽样调查情况看,共有党员5709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481人,仅占8.43%,60岁以上党员1362人,占23.23%。党员队伍明显倾于老化。从文化结构看,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党员数345人,占6.04%。高文层次党员数明显偏少。更为严重的是,去年40个企业只有19个企业发展了110名党员,占党员总数1.93%,有21个企业没有发展党员,从这组调查数据说明,企业要求入党的人数逐年减少。党组织在这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由于企业效益不景气,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党报党刊无法订阅,想上党课找不到资料,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大多数困难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导致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减弱;同时,年青人的价值取向从重政治转向重经济,从重本本转向重实际。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改善,将使企业党员队伍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5、企业党务干部处境难,待遇不留人。调查中,有一位老支部书记这样说:“青春献给党,老来无人养,先想靠儿子,儿子也下岗”。另有一位政工干部说:“十年经理路路通,十年供销成富翁,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政工一场空”。反映出企业党务干部处境不好,缺乏应有的地位,没有相应的待遇,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不少党务干部感到在企业搞党务不划算、冒想来头,不安心工作,想跳槽,导致企业党务干部流失严重。

(二)原因分析

1、从客观上看,主要是三个方面:

①体制根源。一方面,企业党组织的职权十分有限。《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而“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样是党的基层组织,由于企业党组织不像地方政权机构的党组织那样,在各项事业中担负“总缆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职权也就十分有限。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而党建的目标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种有限的职权和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企业党建工作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体制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制后的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原有的党政工“三架马车”的管理格局不复存在,客观上造成企业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削弱。企业领导由对上级和组织的负责转变为对出资人和股民的负责,对不是共产党员的经营者,党纪的束缚也无法实施,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在客观上受到了影响。改制后企业的职工特别是党员职工在身份上由过去的“全民固定工”转为“合同工”,在感情上由“为党和国家作贡献”转为“出资人打工”,心理失衡,企业党组织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职工开展各种活动的一般性号召,难免有些苍白无力。

②经济根源。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行政角色逐渐消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正在逐步形成。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由于要发展企业,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等等,背负沉重的包袱,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许多国有企业是惨淡经营,甚至无法经营而破产,企业经济上不去,没有钱,职工工资都发不出,生活困难,党建工作失去了物质基础,必然难有作为。另一方面,改制后的企业,从为出资人争取最大利益出发,机构设置以生产经营为中心,部门少、人员精,过去的组、宣、纪等政工部门一般不再设置。从已改制企业的情况看,情况好的设一个政治工作部,一般多在工会或办公室、人事部门里找一两个人代管,正常工作时间内党建活动的组织也比过去困难得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更加困难。

③历史根源。过去,强调“党领导一切”,、“一元化领导”国有(集体)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厂长(经理)、书记一人担任,实际上党已代政,企业党组织包办了企业的所有事务,在那个年代里,党的影响和威力无处不在,人们敬慕、向往党。一些人留恋历史,留恋过去,仍然是习惯思维、传统观念,难以从历史中走出来,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2、从主观上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①认识上的滞后。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央早有明确规定。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认识上看,主要存在三种比较典型的倾向。一是“淡化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资本负责。企业党组织只需抓好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必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人员。二是“强化论”。认为改革把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权力和作用改没了,希望重新回到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体制上去。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企业党务工作者。三是“可有可无”论。从调查的情况看,改制最彻底的企业,党建工作也最难开展。有的认为党组织没有存在的必要,认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关键是遵循市场法则,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自然削弱,也应该削弱;有的认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党组织应人员兼职化,活动业余化,也有人认为,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好党员,没有必要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还有人认为,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没有必要打上“政治色彩”,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可要可不要。

②措施上的滞后。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许多企业党组织仍然只会用形式单

一、内容空洞的说教方式对党员和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简单以罚代管、以罚代教。问卷调查显示,对当前企业党组织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有效性的评价,只有29%的回答“三会一课”有必要,而回答应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占86%,回答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生活的占95%。二是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在“结合”和“服务”上难到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不紧密。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是党组织保持地位、发挥作用的生命线。不少企业在“结合”的关键环节上处理不当,未能有效地将行政工作的难题作为党建工作的课题来抓。在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人事调整中,很难听到党组织的声音,看到党组织的工作,体现党组织的作用。有的企业党委陷入党只管党,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之中;有的企业行政和党委各把一摊,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分工分家;有的则完全陷入经济工作的具体事物中,削弱和淡化了党的自身建设。第二,“服务”缺乏载体。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还没有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新路子。老的一套办法、手段、载体不灵,新的办法、手段、载体不明,这让相当一部分企业党委书记感到无可奈何。三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并没有切实到位。有的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但实质上党委会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做到有机融合;有的企业董事长和党委书记虽然由一人担任,但在工作中却多是以董事长身份出现,偏重生产经营工作,忽视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党委成员如何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以及交叉比例多少合适,尚缺乏规范的要求和科学的界定。交叉任职的党委成员如何在重大问题决策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党委的意图,切实履行保证、监督的职责,还缺少应有的制度安排和操作规则。

四、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促进企业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一批困难企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走出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已经脱困,还没有完全脱险,特别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处境还十分艰难。特别是全市国企改制攻坚仗已经打响,对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对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冲击很大,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革调整寻求发展和壮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特别是十五期间是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要对那些浪费资源、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逐步建立,弱势企业将退出市场,这些企业改革、调整和稳定的工作,都需要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如果没有企业党组织的有效工作,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就难以落实,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实现。二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市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这既有遗留的老问题,又有改制带来的新挑战,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按照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的对工作和生活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的要求,以深厚的感情、良好的作风做好群众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把党和政府对职工群众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要规范设置,切实理顺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按行政归属维系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和条块管理格局被逐渐打破。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和跨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对企业党组织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党组织设置和调整相对滞后,使有的企业党组织领导关系不明确,有的党员未能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党组织关系管理工作,保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要与企业改制、关停破产同步进行。一是要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国有企业实行改制后,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党组织应按照《党章》规定,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及时进行组建、改建。同时,企业改制变成民营企业的或外资企业的,要在业主支持、群众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情况及时建立党组织。要防止因企业改制而随意撤销党组织和出现“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企业内部党组织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党员分布状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制后的企业党组织,一般而言,应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要求,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企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的企业,其党组织可以由企业所在街道、乡镇党组织管理。实行跨地区兼并、联合的企业,被兼并企业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党组织领导;需要由兼并企业党组织领导的,由兼并企业党组织与被兼并企业所在地党组织协商确定。由于企业改制后,民营企业增多,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民营企业工委,负责辖区内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管理。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后,由系统党工委及时与组织部联系,并由市委(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在此以前,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保持不变,上级党委组织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保证党员的组织不散,党的工作不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实施。对于关停破产企业,在履行有关程序和善后工作结束前,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一般保持不变,待善后工作全部结束后,由上级党组织宣布原企业党组织撤销。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以系统为单位进行。二要及时妥善地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国有企业改制、关停破产工作,对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党员的组织关系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理顺劳动关系后,职工党员与改制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其组织关系保持不变,退休职工党员和置换身份后未与改制企业重新签订合同的职工党员以及关停破产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党员,要将组织关系转到本人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如重新就业且新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迁至新就业单位党组织。离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原主管单位党组织。对党员去向比较集中的,党组织可为这些党员办理党组织关系集体移交,同时为接收地党组织提供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入党年月、党内原任职务、详细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和个人在单位的表现等)。迁入单位党组织要及时将迁入党员编入党支部,加强对迁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拖延转移或拒绝接受党员组织关系。同时,企业在改制时要划拔一定的经费用于党员组织关系移交,按每位50-100元计算移交给接受单位党组织,这笔钱要纳入改制成本之内。组织关系转移是一件严肃的工作,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转入单位党组织办理有关手续,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交纳党费,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没有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应给予批评教育。连续六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做党组织分配工作的,应按《党章》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三要及时加强协调。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做好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的调整工作。接转双方的党组织要加强协调衔接,确保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正常进行。接转双方党组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市委(县、市、区委)组织部要负责协调。

(三)要强化管理,健全党员管理制度。一是要健全流动党员定期联系汇报制度。对长期外出且有固定住所或服务场所的流动党员,要督促他们及时转移党的组织关系。对那些下岗短期外出打工或在打工地挂靠了其他党组织的党员,要摸清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对外出流动党员除了发放流动党员管理证外,还可采取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进行管理,进一步明确外出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党员在外期间,必须定期向党组织书面汇报在外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回来时,还应当面汇报,文化程度低,书面汇报有困难的,在回来时应具体全面地口头汇报情况,并由服务地党组织出具现实表现证明。党组织要经常同外出党员沟通本支部的重要情况,并及时向党员提出要求、交待任务。二是要健全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制度。要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对那些勇于创业并有入党要求的职工,要搞好培养教育,及时接纳符合条件的优秀职工入党。要严格按标准收缴党费。停产、关闭、破产、改制企业的党员,重新安排了工作的,要以工资的基数按比例交纳;对外出打工的、有比较固定的月工资收入的,要根据实际收入按比例足额交纳党费;对流动性大、收入不固定的,可由自己申报或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后交纳党费;对那些确实因下岗、贫病而找不到工作,没有什么收入的党员,可视同农村党员对待,按每月0.2元的标准收取。外出流动党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回来,可委托党员和家属代为交纳,不能无故拖欠。三是要健全党员培训制度。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带头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带头遵纪守法。要加强对党员的文化技术培训,教育党员带头学文化、学技术。同时,还要通过采取宣传政策、组建网络、有情操作、化解矛盾、合理安排、关心生活等措施、保证下岗职工党员的稳定。要继续抓好再就业培训,鼓励下岗职工党员“岗变志不变”、“在新岗位上立新功”,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四是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种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根据党员和企业的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要变大呼隆式的大张旗鼓的行动为潜移默化的行动,变大型、集中的活动为小型、分散的活动。要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要建立特困党员救助基金,采取党费拿一点,社会筹一点,财政拔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用于解决特困党员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对一些党组织开展活动经费难以筹集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加以解决,如单位出、党员捐、党费拨等等,特别是对街道新建的改制企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可以把本支部党员的党费大部分或全部作为活动经费返还给这些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县(市、区)委组织部可从党费中适当补拨一部分。

(四)要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加强党务政工队伍建设。要建立定期召开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明确责任,地方党委组织部要抓全盘协调,企业主管单位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和乡镇、街道党委要具体抓落实。任何单位都不得轻视、排挤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的党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纳或安置这些党员。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大对企业党建工作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荐第8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今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搞好我市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最近,我们对全市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现状作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共召开座谈会20次,走访各类企业23家,发放调查表140份,同时,我们还安排了衡南、衡山、

衡东、祁东、耒阳等县市就该课题进行了同步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市企业党建工作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现将调查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据抽样统计40家企业,具体情况如下:(1)基本情况:共有职工29484人,其中在岗职工9198人,下岗职工15662人,离退休职工4624人;40家企业,其中改制企业22家,关停企业12家,破产企业4家,重组企业2家。(2)企业党组织的设置情况:共有党委23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244个,企业党委班子成员(含兼职成员)146名,党组织隶属关系都比较明确。(3)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有29个企业党组织活动正常或比较正常,11个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有11个企业按规定进行了党委换届选举工作;2002年,有19个企业发展了110名党员,26个企业培养了345名入党积极分子,31个企业组织上党课266堂,35个企业组织了323次政治学习。(4)企业党员的构成情况:共有党员5709名,其中在岗党员2154名,下岗党员1229名,离退休党员2326名;党员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党员481名,31-45岁党员1533名,46-60岁党员2333名,60岁以上党员1362名;党员文化程度方面,小学文化程度党员21名,初中文化程度党员2081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党员1969名,大专文化程度党员1284名,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党员345名;另外,共有流动党员495名,挂空党员141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3159名,能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党员4832名,2002年参加民主评议的党员数2416名,出党人数4名。

二、党建工作的主要作法和成效

我们在调查中感到,尽管大多数国有企业举步维艰,但仍能以积极的态度搞好党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党组织服务经济的职能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不少企业党组织能够坚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全市各企业党组织服务经济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参与企业重大经济决策中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在直接的经济活动中甘当“配角”,补台不拆台,充分发挥参与决策的作用。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党委,制定了《总经理工作条例》、《党委工作条例》、《企业重大问题召开党政联席会或党委扩大会讨论制度》等,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经济决策之中,实现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规范化。二是实现了“四同”,即坚持党建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任务同布置;党建目标与企业年度目标同向;党建工作成效与企业效益同考核;党务政工人员与经营人员同奖罚。据调查统计,有将近60%的企业能够做到“四同”。三是各企业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于生产经营作为企业党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冲突。特别是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各企业党组织能带领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并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在改制的同时确保队伍稳定。如去年,市棉纺厂在企业改制之初,职工有抵触情绪,最后酿成了“九.一二”事件。针对这一事件,厂党委在上级工作组的支持下,带领全厂党员耐心细致地做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后来召开的职代会上,200名职工代表有198名同意企业改制。四是坚持“生产经营第一”的原则。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尽量以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普遍采用“分散、小型、业余”的原则,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党组织机构设置得到了一定的调整。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我市企业党组织机构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一是党务人员普遍得到了精简,出现了“两少”的情况。即党务工作者总体数量在减少,每个企业的政工干部一般由原来的6-7名减少到目前的2-3名;专职的党务工作者数量也在减少,一个企业一般只有1名专职政工干部,较大的企业也只有2-3名专职政工干部,党委书记一般由单位的副职兼任,从而缩减了非生产性部门所占人员编制。二是从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出发,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逐步理清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中各机构的关系,依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模式,使懂经济、善管理的企业党组织领导成员依

法进入了决策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保证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如燕京啤酒(衡阳)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以来,都是由企业副总经理兼任党委书记,企业的一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都能得到党委的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及经费开支都能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从而形成了企业经济工作与企业党建工作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他类型的企业,

也普遍采用了交叉任职的形式,较好地协调了党政关系。三是企业党支部的设置更趋合理。各企业党委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党员结构变化和党员分布状况的异动,适时调整支部设置,使党员管理更加便利。如金果实业有限公司党委根据方便管理的原则,去年将下属的外贸公司、金果大酒店和石油分公司三个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同时增设了深圳分公司党支部,公司支部总数由13个减少为12个。市三化实业总公司党委去年重新划分为8个支部,其中增设了下岗党员支部和离退休党员支部,配齐配强了支部书记,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企业生产经营和稳定难处多,职工生活困难,但不少党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在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发挥着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一方面,他们爱岗敬业,一如既往。如市灯泡厂党委书记刘浩然,在企业租赁经营成立华强公司后,他没有应聘到华强公司上班,而是作为老厂留守人员留了下来,并继续担任厂党委书记职务。在得不到华强公司业主理解的情况下,他顶住了各种压力,据理力争,在新设公司成立了3个党支部,选举了支部书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组织活动,使公司党员在促进企业发展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湖南外运衡阳公司党员刘祖燕同志,退休以后,因其技术过硬被公司返聘回修理厂工作,这个同志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强,表现非常出色,被树为全公司党员职工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广大党员面对企业改制个人何处何从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能从大局出发,做到坦然处之,努力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如衡阳变压器厂在企业改制当中,全体党员能积极维护、热心拥护改制工作,不参与群体性的上访闹事,并积极协助厂党委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稳定了民心,加快了企业改制进程。市敬一堂集团党员杨亚艺,在店子承包问题上,顾全大局,牺牲个利益,维护集团利益,在公司内外传为佳话。此外,广大下岗党员能够自力更生,千方百计寻找再就业机会,努力减轻社会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市百货文化总公司的下岗职工党员,在下岗职工党支部的帮助下,基本上实现了再就业,为全市下岗职工党员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党内各项活动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一是创新了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在教育管理内容上,主要是狠抓了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各单位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教育管理的方式上,由原来的仅执行上级指令性任务的“执行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由注重政治思想工作的“声势型”向注重工作实际效果的“实效型”转变。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上,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构建了“参管同治”、政治保障和经济激励等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确立了把企业与党委目标的共同点、行政工作的难点和企业发展的支撑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座标。公司党委因此而获得“湖南省红旗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机械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创新上,衡阳电缆厂党委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深、渗、树、转、活”五个字下功夫,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市百货文化总公司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也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去年,该公司党委组织职工开展了读书活动,组织学习了党章、十六大报告、wto知识、并要求所有职工阅读了《谁动了我们的奶酪》一书。配合该读书活动,该公司党委还组织了知识抢答赛。二是创新了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各企业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上,认真推行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牢把入口关,新发展党员中,一线党员占40%以上。三是创新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办法。各企业党组织针对党员职工生活困难、下岗和离退休党员流动性强等实际,采取了特困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按农民党员交纳党费的标准,流动党员和退休职工党员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或由亲友代交的办法,促进了党费收缴管理工作,党员缴纳党费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据抽样统计,去年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的职工党员占85%,下岗、离退休职工党员党费收缴率也达80%以上。如市蔬菜总公司菜果分公司党支部女党员谢厚桂,今年70多岁,本人有病,2个儿子都下岗,家庭相当困难,但坚持每月按时缴纳党费。四是创新了党管干部的形式。市探矿机械厂在干部考察中采取“自评、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四位一体方法,选拔干部采取任命、聘任、公开招聘和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将党管干部的意图贯彻到其中;车江铜矿党委每年底要对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实行末位淘汰制。五是创新了廉政建设制度。各企业党委坚持强化对企业领导班子在重大问题特别是资金运作、用人决策上的监督;着力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企业年度审计和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制度、企业领导人员收入申报制度、招待费用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和职工代表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制度,增强了企业领导人员搞好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调查表明,虽然部分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

1、改制重组企业的党组织定位难,作用不明晰。随着国有资本的退出和非国有资本的进入,企业产权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情况下,党组织在部分改制企业的作用和定位变得模糊起来。比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是一改制企业,外资控股60%,中方控股40%,企业既不是国有集体企业,也不是私有企业。对这类企业的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党章》尚无明确规定,企业改制后,处境十分艰难。我们在一家企业调查时,该企业的一位处长说:“企业不像机关,企业是以生产为经营中心,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特别是一些私人老板为法人代表的企业,企业党建工作难以开展。如灯泡厂关闭停产后,整体租凭给广东私人老板后,经多次做工作,老板坚决不同意成立党组织,其上岗的数十名党员由灯泡厂留守处党委暂时管理,由于得不到老板的配合,加上经费无来源,各项活动的开展较为被动。另一家改制后的企业老板竟认为党委书记可由他直接聘任。

2、改制重组、破产企业党组织处置难,关系不畅顺。企业改制后,或重组,或破产,党组织的处置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破产企业党组织撤销和党员关系转移工作难做。比如川口钨矿破产后,企业遗留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党员和职工到省总公司多次上访,行政一把手已安排到新的单位工作,党委书记没有安排,想早点脱身,希望市委能早点把川口钨矿党委纪委撤销。但撤销后,党员教育管理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谁来负责?不得已,只好要求他们先做好稳定工作,解决问题,后撤党组织。再比如,市外贸畜产品公司破产后,党组织撤销,党员组织关系分别转到市内4个城区,但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就一些具体问题与城区组织部门的同志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致使党员的组织关系没有转好。二是部分改制企业没有成立新的党组织。如互感器厂改制后,一直没有成立新的党组织,经机械总公司党委多次联系,因多种原因,蒸湘区没有接受其党组织关系,导致党组织活动无法开展。三是部分改制重组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没有及时变更。比如,市电缆厂和燃气公司改制前党组织关系分别隶属于市委和市建设局党委,这两家企业被金果实业有限公司兼并后,党组织隶属关系没有变更,致使活动不好开展。

3、党员队伍管理难,监管不到位。一是组织下岗党员参加党委换届工作困难重重。去年,我们把企业党委换届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希望通过换届来带动企业党建工作。通过摸底,有56个企业党委超期没有换届,有的企业无法将下岗和离退休党员召齐到符合规定的党员人数,申请换届请示报告难以批准;有的企业担心集聚所有党员开会,有可能偏离换届主题,怕大家提出补发工资、落实待遇等要求,对稳定工作不利;有的企业领导班子往往变动频繁,党委人选难以确定到位。二是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员管理难度加大。由于长期停产,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党员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有些数年都没有取得联系,根本无法过正常组织活动。从抽样统计的40个企业5709名党员的情况看,有11个企业党组织活动不正常,2550名党员没有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3293名党员未参加民主测评。在下岗分流党员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造成工作的被动。我们在调查时,发现有一个企业一名党员,因涉嫌行凶杀人而被判刑。公安局抓人时,根本未与单位联系。单位党组织后来从报纸上了解这名党员被判刑的情况,去公安局联系,公安局还不愿意向一级组织透露相关情况。单位党组织掌握情况后才按程序开除了其党籍。此种尴尬虽是个别现象,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党员对此议论颇多,意见也较大。三是党费收缴面临诸多问题。部分企业没有按标准收缴党费。一部分改制企业效益较好,党员特别是企业领导成员收入高,其党费没有按实际收入标准缴纳,相反,在困难企业,由于职工工资长期得不到保证,党员生活窘迫,收缴党费异常困难。如市灯泡厂对下岗党员只能统一规定按每人每月0。3元缴纳党费;有的困难企业党员长期没有缴纳党费。在这次抽查的5709名党员中,有877人没有按要求缴纳党费。

4、党员队伍素质提高难,先锋不先进。在这次对40个企业的抽样调查情况看,共有党员5709人,其中:30岁以下党员481人,仅占8.43%,60岁以上党员1362人,占23.23%。党员队伍明显倾于老化。从文化结构看,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党员数345人,占6.04%。高文层次党员数明显偏少。更为严重的是,去年40个企业只有19个企业发展了110名党员,占党员总数1.93%,有21个企业没有发展党员,从这组调查数据说明,企业要求入党的人数逐年减少。党组织在这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由于企业效益不景气,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党报党刊无法订阅,想上党课找不到资料,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载体,大多数困难企业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导致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减弱;同时,年青人的价值取向从重政治转向重经济,从重本本转向重实际。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改善,将使企业党员队伍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5、企业党务干部处境难,待遇不留人。调查中,有一位老支部书记这样说:“青春献给党,老来无人养,先想靠儿子,儿子也下岗”。另有一位政工干部说:“十年经理路路通,十年供销成富翁,十年技术成高工,十年政工一场空”。反映出企业党务干部处境不好,缺乏应有的地位,没有相应的待遇,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不少党务干部感到在企业搞党务不划算、冒想来头,不安心工作,想跳槽,导致企业党务干部流失严重。

(二)原因分析

1、从客观上看,主要是三个方面:

①体制根源。一方面,企业党组织的职权十分有限。《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而“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同样是党的基层组织,由于企业党组织不像地方政权机构的党组织那样,在各项事业中担负“总缆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职权也就十分有限。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而党建的目标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种有限的职权和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企业党建工作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体制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改制后的企业,根据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原有的党政工“三架马车”的管理格局不复存在,客观上造成企业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削弱。企业领导由对上级和组织的负责转变为对出资人和股民的负责,对不是共产党员的经营者,党纪的束缚也无法实施,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在客观上受到了影响。改制后企业的职工特别是党员职工在身份上由过去的“全民固定工”转为“合同工”,在感情上由“为党和国家作贡献”转为“出资人打工”,心理失衡,企业党组织要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发动职工开展各种活动的一般性号召,难免有些苍白无力。

②经济根源。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行政角色逐渐消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正在逐步形成。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由于要发展企业,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等等,背负沉重的包袱,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许多国有企业是惨淡经营,甚至无法经营而破产,企业经济上不去,没有钱,职工工资都发不出,生活困难,党建工作失去了物质基础,必然难有作为。另一方面,改制后的企业,从为出资人争取最大利益出发,机构设置以生产经营为中心,部门少、人员精,过去的组、宣、纪等政工部门一般不再设置。从已改制企业的情况看,情况好的设一个政治工作部,一般多在工会或办公室、人事部门里找一两个人代管,正常工作时间内党建活动的组织也比过去困难得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更加困难。

③历史根源。过去,强调“党领导一切”,、“一元化领导”国有(集体)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厂长(经理)、书记一人担任,实际上党已代政,企业党组织包办了企业的所有事务,在那个年代里,党的影响和威力无处不在,人们敬慕、向往党。一些人留恋历史,留恋过去,仍然是习惯思维、传统观念,难以从历史中走出来,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2、从主观上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①认识上的滞后。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中央早有明确规定。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从认识上看,主要存在三种比较典型的倾向。一是“淡化论”。认为企业是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资本负责。企业党组织只需抓好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必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企业的一些经营管理人员。二是“强化论”。认为改革把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权力和作用改没了,希望重新回到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体制上去。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企业党务工作者。三是“可有可无”论。从调查的情况看,改制最彻底的企业,党建工作也最难开展。有的认为党组织没有存在的必要,认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关键是遵循市场法则,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自然削弱,也应该削弱;有的认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党组织应人员兼职化,活动业余化,也有人认为,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就是管理好党员,没有必要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还有人认为,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没有必要打上“政治色彩”,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可要可不要。

②措施上的滞后。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许多企业党组织仍然只会用形式单

一、内容空洞的说教方式对党员和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简单以罚代管、以罚代教。问卷调查显示,对当前企业党组织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有效性的评价,只有29%的回答“三会一课”有必要,而回答应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占86%,回答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生活的占95%。二是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在“结合”和“服务”上难到位。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合”不紧密。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是党组织保持地位、发挥作用的生命线。不少企业在“结合”的关键环节上处理不当,未能有效地将行政工作的难题作为党建工作的课题来抓。在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人事调整中,很难听到党组织的声音,看到党组织的工作,体现党组织的作用。有的企业党委陷入党只管党,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之中;有的企业行政和党委各把一摊,将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分工分家;有的则完全陷入经济工作的具体事物中,削弱和淡化了党的自身建设。第二,“服务”缺乏载体。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还没有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法制建设的新路子。老的一套办法、手段、载体不灵,新的办法、手段、载体不明,这让相当一部分企业党委书记感到无可奈何。三是“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并没有切实到位。有的虽然在形式上实现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但实质上党委会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做到有机融合;有的企业董事长和党委书记虽然由一人担任,但在工作中却多是以董事长身份出现,偏重生产经营工作,忽视党建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党委成员如何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以及交叉比例多少合适,尚缺乏规范的要求和科学的界定。交叉任职的党委成员如何在重大问题决策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党委的意图,切实履行保证、监督的职责,还缺少应有的制度安排和操作规则。

四、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对促进企业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两个确保”的目标,一批困难企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走出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已经脱困,还没有完全脱险,特别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处境还十分艰难。特别是全市国企改制攻坚仗已经打响,对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对国有企业尤其是竞争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冲击很大,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改革调整寻求发展和壮大,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特别是十五期间是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要对那些浪费资源、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产品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逐步建立,弱势企业将退出市场,这些企业改革、调整和稳定的工作,都需要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如果没有企业党组织的有效工作,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就难以落实,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难以实现。二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市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这既有遗留的老问题,又有改制带来的新挑战,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按照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的对工作和生活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的要求,以深厚的感情、良好的作风做好群众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把党和政府对职工群众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要规范设置,切实理顺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企业党组织的隶属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按行政归属维系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和条块管理格局被逐渐打破。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和跨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对企业党组织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党组织设置和调整相对滞后,使有的企业党组织领导关系不明确,有的党员未能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党组织关系管理工作,保证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党组织的设置和调整要与企业改制、关停破产同步进行。一是要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国有企业实行改制后,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党组织应按照《党章》规定,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及时进行组建、改建。同时,企业改制变成民营企业的或外资企业的,要在业主支持、群众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情况及时建立党组织。要防止因企业改制而随意撤销党组织和出现“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企业内部党组织的设置,应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和党员分布状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改制后的企业党组织,一般而言,应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要求,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企业规模小,党员人数少的企业,其党组织可以由企业所在街道、乡镇党组织管理。实行跨地区兼并、联合的企业,被兼并企业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党组织领导;需要由兼并企业党组织领导的,由兼并企业党组织与被兼并企业所在地党组织协商确定。由于企业改制后,民营企业增多,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民营企业工委,负责辖区内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管理。所属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后,由系统党工委及时与组织部联系,并由市委(县、市、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在此以前,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保持不变,上级党委组织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保证党员的组织不散,党的工作不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实施。对于关停破产企业,在履行有关程序和善后工作结束前,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一般保持不变,待善后工作全部结束后,由上级党组织宣布原企业党组织撤销。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以系统为单位进行。二要及时妥善地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国有企业改制、关停破产工作,对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党员的组织关系也应作相应的调整。理顺劳动关系后,职工党员与改制后企业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其组织关系保持不变,退休职工党员和置换身份后未与改制企业重新签订合同的职工党员以及关停破产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党员,要将组织关系转到本人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如重新就业且新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迁至新就业单位党组织。离休干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原主管单位党组织。对党员去向比较集中的,党组织可为这些党员办理党组织关系集体移交,同时为接收地党组织提供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入党年月、党内原任职务、详细居住地址、联系电话和个人在单位的表现等)。迁入单位党组织要及时将迁入党员编入党支部,加强对迁入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拖延转移或拒绝接受党员组织关系。同时,企业在改制时要划拔一定的经费用于党员组织关系移交,按每位50-100元计算移交给接受单位党组织,这笔钱要纳入改制成本之内。组织关系转移是一件严肃的工作,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转入单位党组织办理有关手续,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交纳党费,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没有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应给予批评教育。连续六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做党组织分配工作的,应按《党章》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三要及时加强协调。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做好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的调整工作。接转双方的党组织要加强协调衔接,确保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的正常进行。接转双方党组织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市委(县、市、区委)组织部要负责协调。

(三)要强化管理,健全党员管理制度。一是要健全流动党员定期联系汇报制度。对长期外出且有固定住所或服务场所的流动党员,要督促他们及时转移党的组织关系。对那些下岗短期外出打工或在打工地挂靠了其他党组织的党员,要摸清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对外出流动党员除了发放流动党员管理证外,还可采取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进行管理,进一步明确外出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党员在外期间,必须定期向党组织书面汇报在外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回来时,还应当面汇报,文化程度低,书面汇报有困难的,在回来时应具体全面地口头汇报情况,并由服务地党组织出具现实表现证明。党组织要经常同外出党员沟通本支部的重要情况,并及时向党员提出要求、交待任务。二是要健全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制度。要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对那些勇于创业并有入党要求的职工,要搞好培养教育,及时接纳符合条件的优秀职工入党。要严格按标准收缴党费。停产、关闭、破产、改制企业的党员,重新安排了工作的,要以工资的基数按比例交纳;对外出打工的、有比较固定的月工资收入的,要根据实际收入按比例足额交纳党费;对流动性大、收入不固定的,可由自己申报或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后交纳党费;对那些确实因下岗、贫病而找不到工作,没有什么收入的党员,可视同农村党员对待,按每月0.2元的标准收取。外出流动党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回来,可委托党员和家属代为交纳,不能无故拖欠。三是要健全党员培训制度。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带头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带头遵纪守法。要加强对党员的文化技术培训,教育党员带头学文化、学技术。同时,还要通过采取宣传政策、组建网络、有情操作、化解矛盾、合理安排、关心生活等措施、保证下岗职工党员的稳定。要继续抓好再就业培训,鼓励下岗职工党员“岗变志不变”、“在新岗位上立新功”,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四是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种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根据党员和企业的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要变大呼隆式的大张旗鼓的行动为潜移默化的行动,变大型、集中的活动为小型、分散的活动。要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要建立特困党员救助基金,采取党费拿一点,社会筹一点,财政拔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用于解决特困党员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对一些党组织开展活动经费难以筹集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加以解决,如单位出、党员捐、党费拨等等,特别是对街道新建的改制企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可以把本支部党员的党费大部分或全部作为活动经费返还给这些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县(市、区)委组织部可从党费中适当补拨一部分。

(四)要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要求,加强党务政工队伍建设。要建立定期召开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明确责任,地方党委组织部要抓全盘协调,企业主管单位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和乡镇、街道党委要具体抓落实。任何单位都不得轻视、排挤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的党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纳或安置这些党员。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大对企业党建工作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推荐第9篇:国有企业党建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下发的关于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检查的通知,×××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公司共有员工×××人,其中在职员工×××人,退休及离岗休养×××人。党委下设×××个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人,党员×××人,其中在职党员×××人,女性党员×××名。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名;在年龄结构方面,35周岁以下党员×××名,35-45周岁党员×××名。另外,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名,所有党员均能按时缴纳党费。

二、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党委始终将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臵,积极地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党组织服务经济的职能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党组织能够坚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党组织服务经济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发挥服务生产、监督决策的职能。通过健全并实施《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检查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1 《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等,从制度上保证了党委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经济决策之中,实现了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规范化。二是实现了“四同”。即坚持党建工作任务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任务同布臵;党建目标与企业年度目标同向;党建工作成效与部门效益同考核;党务政工人员与经营人员同奖罚。三是坚持“服务经济”的职能定位。党组织始终坚持把服务于生产经营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和解决员工思想矛盾。如2013年,公司党委申请为职工调整档案工资,但部分职工对只涨档案工资而不涨现行工资很不理解,不满情绪影响了企业生产运行。针对这一情况,党委班子带领党员耐心细致地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在后来召开的职代会上,各部门职工对此都表示了认可与支持,生产服务得以顺利开展。四是坚持“生产经营第一”的原则。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尽量以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为前提,普遍采用“分散、小型、业余”的原则,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党组织机构设臵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一是党务人员得到了强化。从企业负责人到各部门负责人,除未设党支部的基层单位之外,基本实现了党政一肩挑的人员配臵,将党建工作与生产服务相融合,同时在人数较多的机关联合支部设立了支委会,摆正了党建工作的重要位臵。同时,党委负责人和党支部负责人实现“一岗双责”制,使党组织和各

2 项活动及经费开支得到支持,从而形成了企业经济工作与企业党建工作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协调了党政关系,党务人员设臵得到了强化。二是企业党支部的设臵更趋合理。党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党员结构变化和党员分布状况的异动,适时调整支部设臵,使党员管理更加便利。如各职能部门党员数量虽以达22人,有的部门党员人数已达7人,但并未单独设立支部,而统一下辖于机关联合支部。再如×××党支部党员仅3人,但由于其生产性质特殊,党员工作区域分散,便单独设立支部,配齐配强了支部书记,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党员所在岗位不同,但不少党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在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发挥着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如×××的×××,他在×××从综合维修工干起,因业务过硬聘任为技术员,一干就是十几年。2014年×××接管了×××,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短缺,他被派往前去支援,工资没涨,工作还较以前繁忙许多,但他仍毫无怨言,把工程技术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带出的队伍也健康积极,无愧于共产党员称号。再比如×××党支部书记×××,面对×××和×××两个新接项目,没有成形的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她从稳定人心入手,解决了人员思想浮动问题,使两个项目平稳过渡,运行良好,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内各项活动得到了一定的创新。

一是创新了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在教育管理内容上,主要是狠抓了思想政治工作。公司党委紧跟党中央精神指引,近年来积极开展了“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等教育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将党的理论与生产服务结合起来,实现了公司发展理念与当前经济形势同步、生产服务方向与实践活动要求同步、党员价值观与党纪党规同步。同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公司党委组织开展各类员工技能培训、道德大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困难职工和学子救助帮扶、企业文化进社区等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以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是创新了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各企业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上,认真推行公示制、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牢把入口关,新发展党员中,一线党员占40%以上。

三是创新了党管干部的形式。一是干部考察任命方面,采取“自评、互评、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四位一体方法,选拔干部以公开招聘、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多种形式,将党管干部的意图贯彻到其中。自十八大以来,通过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的中层干部共12名,基层管理人员共30余名。二

4 是干部日常管理方面,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了“管理人员行政问责制度”、“经理接待日制度”,开通了“总经理投诉热线”和企业微信平台,使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晒在群众监督的阳光下,既规范管理行为,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又拉近了企业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参与企业生产决策,使得一些关系到业主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创新了廉政建设制度。为了科学地预防廉政风险,党委组织各支部、各部门认真查找风险点,结合物业服务职能进行清权确权、绘制流程图,并坚持内部制衡、科学决策的原则修订制度11项,为预防廉政风险提供科学和制度保证。同时,为强化对企业重大问题特别是资金运作、用人决策上的监督,公司党委着力推行“三重一大”事项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严格防控,有效防范廉政风险,防止干部在工作发生失职、渎职,最大限度地保护干部,有效地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

三、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调查表明,虽然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部分党员关系与党员本人脱离。×××虽属国有企业,但大部分员工为市场化聘用,不少党员在入职之初便将

5 党组织关系转入,但离职时党关系转出不及时,甚至有的党员离职多年联系不上,但党关系却挂在企业代管,组织生活和收缴党费无处着手;有的党员离职后虽保持联系,也按时缴纳党费,但党关系却无法转出,组织生活也不能参加。分析原因,一是党员自身对党员身份不够重视,对党组织关系处理不当;二是有些党员工作灵活,不能在户口所在地长期居住,居住地社区党组织不愿意接收,而长期居住地或就业单位党组织也不愿意代管流动党员,致使其党组织关系无处落脚。

二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重数量轻质量。在吸收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方面,党支部普遍存在压低门槛现象,对有入党意愿的人员考察时间不够长,考察面也不够宽,存在只要个人有意愿、或个人意愿不强烈但组织看好便列为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使得入党积极分子虽然数量增加,但质量未得到明显提升。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党支部书记对培养积极分子工作把关不严,存在“积极分子多便是党建工作开展得好”的错误认知。

四、党建工作改进建议。

(一)要及时妥善地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党员劳动关系结束后,如重新就业且新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迁至新就业单位党组织;如未就业或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要将组织关系转到本人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党

6 组织,实行属地管理。企业党务人员要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党员关系随党员转移,便于开展组织生活。

(二)基层党组织要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入党积极分子质量。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扩大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民主,严格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基层党组织,一要坚持个人自愿原则,确定发展重点,即个人入党意愿强烈、动机单纯的才能被确定为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二要坚持严格审核原则,以党员标准严格审核积极分子,对不符合党员标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不予吸收培养;三要坚持集体讨论原则,确定积极分子应经过支部集体讨论决定,不能搞支部书记一言堂;四要坚持严格履行程序原则,对已确定的积极分子严格履行政治审查、思想汇报、组织考察等程序。把好积极分子入口关是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的基础,更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优劣的标准之一,只有踏实地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才能确保每一名新发展的党员都能经得起组织考察、社会考验、时间考证,为党组织输入合格党员。

推荐第10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通知要求,我市组织专门力量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企业现有85个,其中,国有独资企业34个,集体企业51个。共有在岗职工6100余人,党员1438名,其中工人党员892名。在54个企业建立了3个党委,10个党总支,41个党支部;其余31个企业仅有个别党员或没有党员,不具备组建条件。

二、党建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不断健全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全市符合组建条件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各级党组织班子健全,基本实现了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证。

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把握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大契机,扎实开展国有企业党组织晋档升级,有力推动了基层党支部建设,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断健全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先后出台了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建工作联述联评、党建工作考评等多项制度,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

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重视加强理论武装,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员培训和素质提升活动。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加强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在企业生产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深化党员素质工程,严格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认真落实《xx-xx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立足岗位开展长期性、经常性、针对性培训,努力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

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党建工作突出位臵,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切实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心工作的促进作用。各单位结合实际,结合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中心工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中心工作。

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认真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良好效果,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度均达到99%以上。

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争做四强党组织、争当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在全体党员中大力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理念。以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要抓手,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关项目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了载体丰富、特色突出、党群共建的创先争优工作格局。

4、坚持党工团共建,凝聚职工群众人心

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等,带领群团组织积极发挥各自作用,凝聚职工群众人心。各级工会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不断强化企业民主管理,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了职工队伍稳定,优化了企业内部环境。各级团组织积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青年职工业务技能培训等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组织青年突击队等积极应对企业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了党的后备军作用。

三、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现行体制机制以及政策调控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我市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竞争力不强,经营不景气,效益不好的现状,也给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市国有企业党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够平衡。经营现状好的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比较正常,停破产企业面临党建工作普遍不正常的问题。

2、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关停破产,党组织在部分改制企业的作用和定位变得模糊,在停破产企业不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明显。

3、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破产企业党组织撤销和党员关系转移工作难,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员绝大多数党员外出打工或自谋职业,组织党员参加活动难,有的甚至无法过正常组织活动;党费收缴工作难,部分企业没有按标准收缴党费,有的困难

企业,党员连最起码的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收缴党费更显困难。

4、党建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强。总体看,目前国有企业党建的工作机制、方式方法、评价体系、队伍建设等,继承的多,创新的少,局限于维持现状,理论思考、实践经验都不足,不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手段引入到党建工作中来。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加强党务政工队伍建设。要建立定期召开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明确责任,地方党委要抓全盘协调,企业主管单位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要具体抓落实,企业所在地乡镇、街道党委要做好配合工作。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加大对企业党建工作成效、

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规范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破产,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过去按行政归属维系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和条块管理格局被逐渐打破。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和跨所有制企业的出现,对企业党组织的设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设臵,理顺隶属关系。

3、加强教育管理,发挥党员作用。要及时妥善地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任何单位都不得轻视、排挤改制重组、关停破产企业的党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纳或安臵这些党员。要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定期联系汇报制度等。要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健全完善发展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党员培训制度以及党员党内激励帮扶机制。要创新载体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

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要立足于为企业分忧、为职工解愁、为行政出谋划策、为发展提供保证,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同时,要重点做好关停企业的稳定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同时注重倾听基层声音,畅通信息渠道,密切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11篇: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党风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注重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一是定期召开董事会、监事会沟通会议及下属公司工作汇报会议。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充分发挥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集团董事会定期召开下属公司工作汇报会议,有效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监督管理;集团公司和监事会针对集团重要工作事项及工作进度情况,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会进行有效沟通,切实发挥监事会监管职能。

二是制定子公司领导岗位职责和权限管理办法。国投集团制定下发了《下属子公司领导岗位职责和权限管理暂行办法》,对下属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和总经理的行政、人事职责、审批权限以及经营收入定价和资产处置的权限进行了明确规定。

三是制定资产经营招租管理办法。制定下发了《资产经营招租管理办法》,实行招租责任人制度,明确责任,并规范招租的相关操作、审批、管理流程,对本部及下属各单位自有或非自有的各类有形资产的招租行为和无形资产的发包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2、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加强资金监管

2008年6月,集团财务核算系统实现全面上线,改变了过去一家一套帐、一家一个数据、统计难的情况,实时有效监控下属单位的账务状况及资金情况。

一是规范运作,加强资金管控监督。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一体化业务流程操作,运用系统自动传递流转的模式,各模块数据实现无 1 缝连接,审批过程、网上支付、票据套打等各环节标准化、刚性化,消除操作中间人为错误,杜绝数据被人为修改的因素,不断提升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二是完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下发了《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实施办法》,集团财务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财务会计政策,统一财务软件,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资金结算,统一档案管理”。建立统一资金管理和调剂体系,对闲置资金进行了资金调剂,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资金沉淀,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集团为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不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力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薪酬制度,实行绩效工资与企业利润挂钩。集团制定下发了《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将员工的绩效工资与各公司年度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相联系,以企业实现的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提取20%作为年终绩效工资,真正实现工效挂钩。

二是进一步完善考勤管理制度,加强效能建设。集团本部及下属子公司统一采用指纹考勤机录入签到,实行每日四次的签到制度,考勤结果与工资挂钩,进一步完善了国有企业绩效监督机制。

4、预防为主,强化对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

作为区属国有企业,集团承担了大量的政府代建项目,同时也有不少的自主建设工程项目,集团能够针对各个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大、容易滋生腐败等特点,切实强化对重点项目的监督管理。

一是进一步规范政府代建项目管理。政府性代建项目由集团公 2 司与建设单位签订代建协议,具体承担代建任务的子公司负责项目的管理和质量把关。子公司对于每个代建项目,能够做到提前介入,做好前期策划和协调工作;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投标,选定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严把资金支付审核,按照合同约定,逐级审核签字报批,同时减少中间环节,确保项目资金能准确、及时地拨到施工单位手中。

二是积极开展工程项目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集团成立财政投融资部分代建项目同步预防监察组,并就监察组的主要职责、监察内容及纪律做出明文规定,对工程建设管理、施工、决算等实施全程跟踪检查监督。

二、存在问题

1、财产权属关系和管理主体不明确。国投集团及其子公司相继从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手中接收了多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任务,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改制后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外口公寓、轻工业园区、影视城、环东海域金边工程、工业区金包银项目等。这些资产的形成(来源)以及产权的归属还不够明确,相关法定确认手续还不齐全。此外,国投集团接收以及授权管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管理的主体含糊不清。

2、集团监督体系还不健全。集团纪委、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监督力量比较薄弱。目前,监事会配专职监事一名,兼职监事二名,由于兼职监事在所在单位担负着重要的工作任务,无法参与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监事会的职能未能得到有效的履行。

3、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集团已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经营管理制度规范,但董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机 3 制不够健全,对子公司的监督管理、对员工特别是集团及子公司领导层的监督管理还不够规范,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建议

1、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领导机制。基于全区尚未设立国有资产监管的专门机构,建议成立以区领导为组长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并下设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履行以下职能: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对我区重大的国有资产投资、变更、处置作出处理决定;审核批准区级国有资产重大经营管理举措;对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造成重大损失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能:负责制定我区年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计划;研究制定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区委、区政府和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代行国资委职能,履行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责任。

2、厘清财产权属关系,建立明晰的国有资产账套。要进一步厘清国投集团及其子公司从区政府及各部门手中接收的国有资产权属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在厘清产权关系和明确管理主体的前提下,根据我区的实际,对现有的大宗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照国有资产形成(来源)和资产的性质分门别类进行核实、登记。该确权的、该划拨的、该授权企业经营管理的,应及时按相关的法定程序办理,并形成法律文书,确保国有资产依法形成。在清产核资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与被授权经营管理的企业,应相应建立起完整明晰的国有资产账套,用于核算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和增值、保值以及盈亏情况。

3、进一步充分发挥纪委、监事会等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集 4 团纪委要认真结合集团中心工作,在加强职工教育管理监督的基础上,要针对集团及子公司易发生腐败的业务工作特别工程项目加强监督。积极探索创新国有企业纪检组织工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各支部纪检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集团纪委、各支部纪检委员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和纪检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强国投集团监事会的力量,配齐专职监事和必要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集团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监督机构的作用,真正建立起国有企业完善的监督体系。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的职权,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纠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并有权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疑或者建议。

4、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集团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制定出台符合企业实际的内控制度,包括风险评估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外合同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采购管理和职务消费报审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投资行为,明确投资主体的责任,业主单位除应负责投资建设外,还应对资产的确权、登记、管理、处置、移交等责任给予明确规范。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者的责任、权力,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确保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有序进行和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思想工作。要结合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及廉洁自律“七项要求”,组织多种形式的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把廉政教育融入企业诚信建设之中,引导员工树立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观。

6、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要围绕企业发展这个中心,以为企业发展服务作为落脚点。集团要在厘清财产产权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工和制约,真正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三架”马车并驾齐驱的作用。在对企业发展优势、资源优势、外部环境、发展瓶颈等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方向,整合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壮大自营产业。

第12篇:国有企业无形资产流失状况调研报告

20xx年05月《中国青年报》报导了xx市正阳河、老都一处、松花江大饭店、紫罗兰摄影社、光明眼镜店等12家国有商业企业,完成了国有资产退出改革,退出的国有有形资产总额近3亿元,变成清一色民营股份制企业。而在改革转制中,这些国有商企的资产均由该市商委委托评估中介机构评估、经该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后确定其价值。评估的内容只针对有形资产,对商标、商号等无形资产均未评估。对此,经济专家表示了忧虑。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历来没有被十分重视,在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问题应该被提出并值得高度注意。

商标、商号还不是无形资产的全部。现代会计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了企业资产的总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直接触摸到的隐形存在的资产。所以它实质上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某种法定权利、特权或优势的固定资产。拥有这些资产的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特殊的有利地位,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益。 我国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20条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 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 遵照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无形资产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的使用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设计等工业权;商业秘密;土地使用权等。

一、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方面的原因

无形资产的特性是导致其易流失的客观原因。

1、无形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在观念中,因而它极易被人们忽视。在改制中,就会存在低估和不确认无形资产的现象。有些无形资产如企业形象、自创商誉、厂商品牌等没有加以核算和反映,在对外的财务报告中也不加以说明;或者无意或有意忽视转制企业的专有技术、专门人才、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对于商誉等无形资产也不加以确认等等。常常会由于遗漏这些无形资产项目而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2、不稳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的盈利水平。但这种盈利水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而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受环境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技术进步加速,对无形资产可使用年限(主要是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技术型无形资产,很可能一项无形资产才开发出来就走向了淘汰。这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在企业转制时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一些企业就可以利用无形资产的计价做文章,操纵价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无形资产缺乏利益主体的关注。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无形资产,其作用是可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它应当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无形资产的状况优劣以及是否完整、安全与其经营业绩评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而面临转制时,由于经营者占大股的政策,使得经营者在企业资产的评估问题上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事人”,更是很难要求其公正地来对待本就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的无形资产了。

2、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稳定性需要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仍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评估市场尚不能有效运行,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标准,转让无形资产的价值缺乏合理的评估和认定,使得不少接收方利用资产评估这一手段与少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谋\",来人为地操纵无形资产价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由于缺乏对评估机构的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惩处,使得评估作价问题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成为其流失的一个主要渠道。如在价值评估中,由于评估机构鱼龙混杂、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价值不稳定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对无形资产的估价有些\"随心所欲\",低估无形资产的行为就有了发芽的温床。

3、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改制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的上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监管无力,不能注意保护。在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估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考核和监控没有无形资产的指标,缺乏奖惩制度,对其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经过这些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发展速度,法律法规仍存在着滞后性,尚不能完成全面保护无形资产的需要。如,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对产权交易中无形资产计价、评估、转让的审计监督,缺乏相应的审计法规和制度支持。

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在转制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有企业转制之前,即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

1、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要有用法律手段确定无形资产的意识。

企业无形资产要及时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的权利。这是使自己的无形资产获得法律保护和外商承认的先决条件。在法学中,资产被表述为财产权。要主张权利,首先必须依法享有权利。企业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必须及时依法到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去登记注册。如专利要到专利局,商标要商标局,土地使用权要到土地局,企业名称要到工商局。企业应重视对自己所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国外注册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如果企业转制,还有可能有外资参股,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利用《专利合作条约》和《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团体定提供的简便程序,节省费用的便利条件,及时办理国际注册。

2、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保护机制的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了建立相应的企业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科技和经济结合。所以,在依靠无形资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自觉运用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首先从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不断提高企业依靠无形资产的效益贡献率,同时,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又懂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员工队伍。

二、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当中,

1、开展对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应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加强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核算;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

2、规范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严格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

①申请立项。

国有无形资产占有单位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无形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相关会计报表等资料。获准立项后,再和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签定委托评估协议。

②调查核实。

在委托单位提供资料的前提下,受托事务所对无形资产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特别是产权关系,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技术成熟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作出鉴别。

③评定估算。

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调查核实后的全部数据与资料,进行全面权衡和整体性综合分析、计算设计编制明晰的评估报告书。

④验证确认。

评估报告书交委托人后,委托方在其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日渐加快,以及我国正式加入wto,无形资产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已提上企业的日程。我们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关注,改变过去有形才是资产的认识,结合企业的特点做好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防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第13篇:地方国有企业审计现状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地方国有企业审计国有企业审计对象大幅度减少,企业审计逐渐呈现出淡化趋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企业审计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强化企业审计职能既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责任,也是审计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实现自身职能转型的现实需要。在此我拟就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的现状作些初步分析,并对如何加强企业审计作些理性思考。

一、当前企业审计面临的现状与难点

(一)企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市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而相继组建了一些国有控股公司,这些公司的经营业务包括:负责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两基一支”等社会经济发展瓶颈领域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监管、运营监管、投资回收和相关债务清偿;负责城市可经营性资产的经营和资本运作;它们在全市国有资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运行所依托的法律环境较为复杂,且要求的计算机业务水平较高,如果审计人员没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懂电算化和业务系统审计,审计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在评价其经济行为的目标性和效率性时,也有诸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需要综合考量。这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企业审计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随着审计工作重点逐步由企业审计向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转移,审计机关投入企业审计的力量已逐步减少。业务量的大幅减少导致平时缺少练兵,而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核又更多倾向信息化和宏观性,导致新进局人员往往对企业审计技能的积累重视不够,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相对要复杂些,愿意认真学习、钻研企业审计知识的人员也较少。企业审计业务人员少,不利于今后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深化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当前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面临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因素,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还是要调整思路、主动出击。我们认为现阶段企业审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索:

(一)把握全局,突出重点

李金华同志指出,企业审计应坚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重在整改、提高效益”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国有企业的总体情况,了解管辖范围有哪些国有企业,它们的规模特点、效益等情况,建立起审计对象信息库,收集有关的报表资料,并对这些审计对象进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哪些企业属于审计监督的重点对象。其次,在对一个具体的企业进行审计时,先必须对这个企业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基本的把握,要详细了解被审计企业总体的机构设置、资产构成、工作流程、资金的主要流向、内部控制等情况,不仅审核财务数据,更注重对非财务资料的审计,向管理、制度、决策等领域延伸审计触角加强综合分析,挖掘审计深度。在全面掌握企业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的重点、关键点,对占比较大的资产、负债和损益项目作重点分析,弄清楚以下几点:

1、企业至审计日净资产状况及其构成,即企业有多少“家底”;2.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并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长短期偿债能力作出评价;3.企业收入构成及比重,重点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4.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违规事项或不规范的财务处理。并且对重大的经营事项追根究底,做到有放矢,切中要害。

(二)积极探索,提升效益

在新时期,企业审计应注意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结合起来,站在更高层次上,重点关注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从经营机制、管理方式、治理结构、投资状况、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检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及效益性。企业创造效益包括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在考核经济效益方面,一是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二是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三是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社会效益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综合考量:一是是否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有效地帮助人民就业、创业;三是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并执行地方政策条例,在承担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家和地方实力或影响方面有哪些贡献。也可参照国资部门确定的指标,与企业达成情况做对比。并且在审计中重点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隐患,以及由此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

(三)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新形势的发展对企业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还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最终都是由人来实现的。现在的国有企业,经营规模、范围更大,管理理念更加先进,企业管理人员也比以前层次更高,有关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变化很大。企业审计人员如果不与之相适应,不熟悉国家的宏观政策法规,不掌握新的会计准则制度,不了解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很难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与以前的企业审计相比,现在的企业审计更应当侧重于为宏观管理服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会查账,还要会综合分析、总结,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已不再是审计人员的特长,而是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懂计算机就会失去审计人员的资格”正慢慢地由危机变成现实。面对新的形势,审计机关应该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的同时,企业审计人员自身也要有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了解和掌握现代审计的技术和方法,熟悉相关的业务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结合内审,促进发展。地方审计机关企业审计在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应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强化内部免疫系统功能,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与加强企业内审指导工作相结合。地方审计机关应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帮助企业建章立制、规范财务管理,引导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收支层面延伸到业务管理层面上,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

第14篇:县域国有企业融资经营调研报告

县域国有企业经营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按照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解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推动县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献计献策,2018年4月初,我先后与县公司、县公司、县公司、县司等县属国有重点企业的财务会计、经营管理层交流,以及县国资办的统计数据查询,对县属国有企业的运行现状和融资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户数:截至2017年12月末,县属国有企业纳入国资统计共有24户,从业人员675人。主要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房产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供水、文化旅游、融资平台、和金融担保服务等行业。分为功能要素类、市场竞争类、公共服务类三类。

(二)资产状况:2017年末,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14.45 亿元,比上年增加19.93 亿元,增幅10.25%。增幅较大的主要是路桥公司、旅投公司、公司等国有企业。其中,公司资产比上年增加了5.5亿元。县属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7920.83万元,较上年多亏损6838.72万元。长期借款(金

1 融机构贷款)余额58.52亿元。资产负债率较高,县属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经营业绩不理想,抗风险能力很差。

(三)市场经营方向:公司的主要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目前,无新的开发项目。旅投公司主要是旅游开发、建设及旅游文化经营;兴公司主要承接市政设施、医疗卫生、教育设施等政府公益类基础设施建设;桥公司主要是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承担了县上的主要融资任务;鹏公司和聚公司主要作为融资平台。从以上几家县属重点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向看,我县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很弱。

二、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部分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较差。如公司的门市,几年前公开竞租失败,给商家和企业都带来损失。公司储备的土地,近四成闲置,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已转让给入园企业的土地款长期无法收回。无法实现资产有效经营,未能及时形成企业的经营收益。诸如此类资产管理的问题,导致企业在资产经营收益方面长期亏损。

2.优质经营性资产比重低,资本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资产中,政府投资的办公楼、土地等非经营性资产占比较大,此类资产不具备资产经营和银企合作的担保抵押条件,不能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企业实收资本构成看,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强,自我积累过低。企业实收资本总额达20.07亿元,其

2 中国有资本20.07亿元,占比100%。企业自有资金非常有限,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普遍缺乏流动资金和后续发展资金。

(二)企业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存在政企混合管理的现象。部分县属国有企业是依托主管部门业务成立,主管部门实际对企业具有控制权。部分企业人员、财务与主管部门重叠混合,如公司、公司、大桥公司。二是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层班子配备不齐等问题,造成企业存在经营管理、决策议事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三)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企业流动资金困难,负债率偏高。2017年末,县属国有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58.52亿元,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63.96%,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生产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较高的负债率,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二是企业资产收益率普遍较低。县属国有重点企业的公司、鼎公司、开发公司、大桥公司等企业大部分属于承担政府融资、市政设施、住房保障、工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职能的企业,因业务的特殊性,造成其低盈利性甚至亏损的特点。除收到中央补助资金和有限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外,大部分资金只能通过企业自筹或银行贷款取得,还贷压力大,影响企业效益。

3 三是企业在引进人才用人机制上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大多数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和任用仍按照行政干部任用的模式和程序进行。

三、几点建议。

以不断增强县属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坚持政企分开,优化资产、合理重组,突出主业、做优做强,管理提升、转型增效,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一)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为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组织、管理、考核等规章制度,提高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配齐董事会人员,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不断提高董事会决策水平。创新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机制,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选拔机制,逐步减少行政任命管理人员,加大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完善国有企业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对市场化聘任的企业管理人员,研究建立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风险和责任来确定薪酬水平。

4 (二)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推进国企整合重组。

按照主业突出、优化组合、做优做强的原则,着力打造以城市建设管理、能源服务、交通基础建设及交通服务、旅游文化为、教育卫生服务为核心的五大产业集团。逐步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企业经营活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发展,成为具有跨地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

5

第15篇:国有企业团委共青团组织调研报告(优秀)

国有企业团委共青团组织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x公司目前有35岁以下(含35岁)青年 人,30周岁以下 人;团员 人。总体来说,公司青年员工积极向上,他们思想活跃,个性突出,有魄力、有闯劲,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大多拥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公司同发展、共命运。

二、青工现状分析

1.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能够敏锐地追随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多方面的知识有所涉猎,并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青年的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快速高效,能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2.有求实进取的工作态度。关心、理解、支持改革创新,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青年在行动上大多能自觉把企业发展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较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渴盼良好的工作环境,奋斗方向渐趋务实。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良性竞争和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岗位,大家都有所期盼。

3、期待自身提高,奋斗方向务实。随着近两年xx行业发展整体低迷,大多数青年员工感受到了提高自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普遍表现出成才的强烈愿望,也更希望参与到具有挑战性、锻炼性的岗位或项目中,愿意参加多方面的业务技能培训,这些信息的反馈充分说明青年员工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需求。

总体来看,大部分青年员工事业心强,立志成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业务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新问题,对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努力学习业务文化知识,努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公司的需要。在工作中,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把集体利益和企业利益放在首位,立足本岗,苦练本领,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工作主动性高,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作成绩显著。

少数青年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这部分青年员工安于现状,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个人的愿景目标和发展计划。虽然有一定的思想觉悟和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但他们抵制不良之风和不健康思想的能力稍差,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不够全面,对公司的大事关心不够,总认为公司的发展是领导层的事,自己只是公司中小小的一员,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工作缺乏主动性,各项工作完成较好,但墨守成规,没有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比较重视实惠。

三、团组织和团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改革后部分基层组织撤销合并,开展团得工作的能力与以前相比还有差距,在青年中的威信比较低,工作方法比较单一,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信息衰减的现象,并没有起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作用。

2、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到基层调查研究少,只是通过组织活动希望达到调动青工参与的积极性与提升工作能力,而忽视了基层工作实际,对基层青工是否能够参加活动,是否愿意参加此类活动不够了解,从而导致许多活动青工参与率不高。

3、部分团干部在工作中仅仅满足于完成工作,缺乏对工作的拓展性思考,本身对工作认识不足,就更无从谈起教育引导好青工;部分团干部在工作中对基层青工的诉求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于己无关的事情则高高挂起,不予反馈,容易导致青工对团组织失去信心。

4、有的团干部精神懈怠,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团干部习惯于自我满足、长期自我感觉良好,标杆树立不高,特别是在评先树优工作中,讲平均,没有切实选出优秀青工进行表彰;有的团干部学习劲头不足,业务本领欠缺,工作能力平平。

四、团员青年的思想倾向

1、思想转变不彻底,仍有部分青年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存在侥幸心理,没能真正摒弃“三个幻想”“三个认识不到位”“三个习惯于”。

2、xxx已经影响了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大多数青年关心个人收入、福利待遇,影响了岗位稳定程度,所以更加关公司应对xxx的措施和办法。当前新常态下,收入相对下降影响,个别青年员工中有做微商的现象,上进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3、青年存在着思想观念模糊、政治意识淡薄的现象。由于当前社会上的违法乱纪等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依然屡禁不止,直接影响着青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一些单位对青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又缺乏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不能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青工的政治意识模糊。

4、业余文化生活诉求与实际条件间的矛盾。参与调研青工中仅有大部分人员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实愉快,小部分人员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单调、空虚。90%的人员兴趣爱好为参加集体性组织的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但因场地、组织人员不足等因素限制无法做到活动长期开展,同时,青工中没有形成自发的由共同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也是导致青工队伍业余文化生活满意度较低的原因。

6、互联网的“污染信息”给青工思想造成很大影响。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方便、快捷、全面、容量大,给大家学习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虚假、不良信息屡见不鲜,青年很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五、对青年工作的思考和打算

青年代表着未来,青年工作是面向未来的工作,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聚焦全面覆盖,密切团与青年的联系,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是团的工作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更是共青团改革问卷中的必答题。

一是强化基层团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是团的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更是青年工作的形象,那就要求基层团组织具备 引领和吸引基层青年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彰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凸显共青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要进一步规范团支部换届选举流程,确保团干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避免上级指派、任命,要让团干部来自基层一线、来自群众身边、来自民心所向,那么我们的团干部就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才能更好的做好“青年带头人”,更好的服务于青年。

二是扎根群众,到青年中去。要做好青年工作,就要做到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我们要利用好“走基层、访万家、寻找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活动载体,深入基层,了解青年需求,要为精准服务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积极做好青年观念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在引导中传播正能量、在解决问题中,更加熟悉青年思想;要走到青年群众一线,与青年同甘共苦,要身体力行的带动青年;要利用青年思想动态分析、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建立与青年的连接纽带,畅通青年诉求通道,及时把准青年思想脉搏;要利用一切手段扎根群众,到青年中去,才能精准的掌握先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三是让更多的青年体会获得感。创新活动载体,提倡微信答题等覆盖面较广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青年赢得获得感;要做到精准滴灌,分类培养,要根据青年的特长进行有计划的培养,最大程度的体现青年价值,让青年获得成就感;要充分听取广大青年的声音,让广大青年成为青年工作的主角,增强组织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要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第一时间为青年排解困难、解疑释惑,要用真情去打动和温暖青年,要让青年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要全方位的为青年服务,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让团组织在青年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存在感,让广大青年在需要的时候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

第16篇:县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我县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部分企业产权民营化,出现了民营企业购买、租赁、兼并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结合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县委组织部在对国有企业及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调研组,深入到9户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对党建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企业及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工商企业49户,其中:国有企业13户,股份合作制和县办集体企业31户,改为民营企业5户。另外,外商投资企业1户,租赁企业2户。国有企业改革中,列入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范围的工商企业38户,其中列入州级国有企业改革计划18户,上报改革方案的19户,审批方案的18户,正在组织实施的5户,正在扫尾的4户。工商企业中,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的有4户,占10.5%;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效益一般的有19户,占50%;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闭企业有15户,占39.5%。

(二)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我县49户工商企业,其党组织隶属县级3个党委(县经贸局党委、县林业局党委、县供销社党委)。具备建立基层党组织的43户都建立了党支部,建立党小组26个,党员人数463名,改制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43名,退休退养干部职工党员98名,组织关系“挂空”的党员72名,党员人数减少,组织机构呈减缩的趋势。在建立的党支部中,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党组织负责人40名,改制后,由原主管局党委临时指定的负责人3名。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的党支部43个,开展工作、组织活动正常的32户,基本正常的6户,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组织活动不正常的5户。

二、改制企业出现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有的企业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民营企业、租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部分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改革的难度加大,一些企业领导和企业党组织领导不能全面正确理解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能正确处理好企业改革与个人名利得失的关系,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企业改革中党员和广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不履行职责。有的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后改变所有制的性质,党组织就不需要设置了;有的认为:只要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使职工有饭吃,企业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党员不违法违纪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企业是属于私人自己所有,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党建工作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党建工作不支持,等等。由于这些错误认识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与原主管部门隶属关系逐步消除,企业党组织管理关系不顺

企业改制后,企业的资本构成改变,企业的性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随着变化,企业党组织管理关系已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外商租赁和私营企业自主生产经营,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生产管理已基本独立,与原主管部门隶属关系完全脱钩,原主管部门党委已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二是改制后国有企业性质已经改变,与原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逐步消除,客观上也使原主管部门的党委难以管理或不愿再去管理。三是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班子建设管理关系不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由企业主管部门党委管理,企业行政班子建设是在县委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下搞好领导班子建设。致使企业党组织与企业行政班子调整不能同步进行,到期或及需调整的无法调整,这样,对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三)部分企业党组织名存实亡,党组织开展工作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难

一是在私营和改制企业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业主的支持和认同。业主存在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党建工作现象,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只是聘用的员工,身份是一个“打工者”,不能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就连详细的生产经营情况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知晓企业的重大事项,企业也规定不准过问。加之活动时间和经费无法保障,不能正常组织活动。比较突出的如中密度纤维板厂。二是停产、半停产企业中,由于生产经营面临严重的困难和问题,企业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情绪悲观,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党员和职工心已不系企业,有事回工厂,无事外出打工。企业管理松散,党组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党支部仅限于收收党费,到上面开开会,党组织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三是基层供销社改制后,基层社有的党员外出打工,有的一次性退职,有的回农村居住,无法集中组织活动。个别基层社党员人数少于3人,已经不具备设置党支部的条件。根据调查统计,有18户企业在岗党员不到党员总数的一半,这部分企业党组织已难于开展活动。

(四)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三会一课制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不健全,具体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抓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和扭亏增盈的考核奖惩,对党建工作只是开会发文安排布置,忽视了对

-

企业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这样,企业对党建工作就不够重视,具体落实不到位。多数基层党支部年初没有党建工作规划,年底没有工作总结;有的党支部书记职责任务不够明确,履行职责不到位;有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得不够好;有的没有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不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有的即使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由于没有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新变化不断的充实完善,使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失去约束力。

(五)党务干部队伍老化、兼职现象比较普遍

在企业改革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采取内部机构改革和减员增效,有的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首先被撤并,党务干部往往身兼多职,多数既是企业厂长经理,又是党支部书记,有的支部书记还兼任工会主席等多个职务,致使工作难于开展。据调查,我县设党组织的43户国有企业及改制企业,党支部书记兼职的27人,专职18人,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6名,35岁至45岁20名,45岁以上17的名,平均年龄43.8岁,多数企业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六)改制企业一次性安置和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增加,出现部分党员组织关系“挂空”现象,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比较薄弱

我县列入改制的38户企业中,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闭的企业有15户,租赁企业2户,改为民营企业的5户。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企业党组织领导兼职的多,无心无精力抓党务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停产关闭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停产关闭企业由于职工纷纷下岗,有的生活陷入困难,外出自谋生路,党员分散流动较多;租赁和国有改为民营的企业因退职、一次性安置解除劳动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在外流动而组织关系又在原单位的党员。全县列入改制的38户企业,共有党员284人,其中在岗党员137人,占48.3%,退休党员76人,占26.7%,流动党员71人,占25%。71名流动党员中,大部分外出打工,居无定所,支部不知去向,长期不与组织联系、不参与过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有的退休职工党员家住农村,又不愿意把党组织关系转到当地党支部,也不再参加企业党组织活动。

(七)党员队伍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

据对38户改制企业调查表明,一些企业多年来没有培养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数量减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相当突出,全县共发展生产一线党员14名。1999年以来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未发展党员的企业17户,有7户企业甚至1997年以来没有抓发展党员工作。38户企业党员平均年龄45.8岁,有6户企业甚至党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县食品公司党员平均年龄62.5岁),党员队伍严重老化。

二、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

(一)进一步提高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党组织是整个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改制企业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在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的需要。为此,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由于企业党组织处于生产、工作第一线,广大工人是党最广泛和最坚实的社会基础,抓不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失去了党在企业的执政基础。必须从站在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站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高度,站在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整充实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

要真正把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双柏县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定期研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县委组织部汇同有关职能部门的党组织,切实负起具体的指导和领导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企业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和各个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采取措施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和推广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良好健康的发展。

(三)理顺改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现阶段,全县企业形成了国有体制框架下非公有制企业(主要是改制的民营企业)并存的格局,随着下步改革继续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将逐步增加,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应按照决策层与生产经营层分离的原则,分层分类管理,及时调整设置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对已不具备条件成立党支部的,由所管的党委做好撤并工作,支部班子到届的,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对改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上,成立企业工委,管理指导深化改革结束后的38户企业党组织。企业行政领导干部实行分类管理,改革没有结束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的书记、厂长由县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考察人选进行考察,报县委任免;改革没有结束的其他企业由主管企业部门和所属党委考核任免;改制后的非公有制企业、租赁承包的企业,企业工委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要善于通过符合法律的渠道使党员进入企业的决策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领导。

(四)抓领导班子建设,保证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改制后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决定,上级党组织不能直接向企业委派干部。主管党委要特别注重选好党支部书记,要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强的同志担任。党支部建立后,按照《企业法》,建立工会、共青团、妇代会、职代会等群众组织。党支部向工会、共青团、等推荐优秀党员员工,依照法定程序和经过选举,进入企业领导层,从而增强党在企业的影响。企业党支部要积极向企业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尽力帮助企业主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党组织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党在企业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对改制一时不能结束的国有企业,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主管部门和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和厂长,书记和厂长一般应分设,条件具备的可以由一人兼任,但必须配备一名副书记。在支部书记的配备使用上,要努力改变“老弱病者抓党建”观念,加大培养优秀的年青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确保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五)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对企业党组织的监督力度

企业改制后,主管党委要及时帮助建立党组织,建立党组织后,着重帮助党组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内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明确党支部的职责,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使党支部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三会一课制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后,主管党委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要组织力量,年初检查支部党建工作计划,年终加强对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平时监督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六)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发展壮大企业党员队伍

改制后企业中的雇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把这一阶层视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组织应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已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要把有关情况了解清楚,掌握现实表现,继续列为考察对象;对自愿向党组织靠拢的一线骨干、优秀员工,积极推荐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员工,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员队伍,壮大党的力量。

(七)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流动党员造册登记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对下岗和退职职工党员,主动与本人联系,按就地就近、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的原则,积极联系协调帮助接转组织关系;对组织关系一时不能转走的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定期进行联系,做到底子清,去向明,重大活动能联系得上。注重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教育,帮助党员提高对发展兴办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澄清模糊认识,使企业党员明确在民营企业工作同样是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不单纯理解为业主卖力。积极在党员中开展“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等主题教育,使其不忘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出现党员“挂空”现象,流入党员的党组织要接收其组织关系,流出党员要帮助转出组织关系。做到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够“找到组织”。

第17篇:成都市国有企业团建综合调研报告

成都市国有企业团建综合调研报告

企业调研报告共青团成都市委

2002年7月30日

近期,团市委企业团建调研组采取走访、座谈的形式,对全市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团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和做法

大多数国有企业党政重视团的工作,为开展团的工

作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团组织能够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满足青年职工需求,努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起好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国有企业共青团组织基本健全,团委班子基本健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团的组织设置。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团组织基本健全,团委班子的配备基本健全,能够按期换届选举,工作经费有一定程度的保障。在国有企业转换机制过程中,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性改组以及所有制调整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企业党组织关系的设置与调整,及时调整和理顺团的组织隶属关系。国营亚光电子总厂兼并成都市托管经营有限公司后,重新组建兼并后新的团组织,并且对团支部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选,在成立团支部的单位增设青年委员,在没有团支部的单位成立青年工作站,努力做到有团员的地方就有团支部,有青年的地方就有青年工作点;成都卷烟厂兼并资阳四川卷烟厂后,将属异地管理的资阳卷烟厂团组织关系隶属于成都卷烟厂,由新组建的成都卷烟厂团委统一集中管理,原资阳四川卷烟厂团委更名为成都卷烟厂分厂团委,受总厂团委领导,这种集中统一管理形式有力地加强了企业团组织的实力,及时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重建后原团组织的归宿。合理设置企业内团的组织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团组织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联系,为更好地履行团组织职能创造了条件。

聚合共青团优势资源和力量,服务企业中心工作,切实推进“双争双创”活动。在全面推进“双争双创”活动中,国有企业团组织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把“双争双创”活动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把共青团的传统项目与“双争双创”的新载体相结合,坚持把服务与育人相结合。成飞集团公司大力开展以“型号工程联合青年突击队”为龙头的创新创效活动,整合团内优势,成立了“型号工程联合青年突击队”,实现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质的飞跃,使广大团员青年真正活跃在型号研制的主战场并发挥作用;成都电信分公司有各级“青年文明号”56个,在开展“双争双创”活动中,紧密围绕企业经营主题,不断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与公司的优质服务、市场营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凝聚和团结了青年,为企业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挥共青团组织政治优势,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满足不同层次团员青年的需求。在与企业团员青年座谈后,我们感到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给青工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青年职工已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如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成才意识等明显增强;二是国企青工更加务实和理性,更加看重自我,主体意识逐渐增强,面对各种利益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三是忧患意识增强,关注企业生存与发展,关心个人生存与前途,将个体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团组织能够较准确地分析青工思想动态,把握青工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为青工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在困难企业,团组织以满足青年职工基本生存需求为突破口,想方设法为困难青工服务。如四川九星纺织厂团委积极引导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和了解企业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生存理念和摆脱困境的自信心,向市场了解就业信息,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开展帮贫义务活动,为稳定企业青年职工队伍,疏导下岗分流人员等工作做出了努力。在较稳定企业,团组织以参与企业管理、满足青年岗位竞争成才为突破口,切实为青年职工提供服务。电子十所团委积极争取所党政领导的支持,将培养青年岗位成才与党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并将之贯穿于各项科研生产经营之中,他们针对所管理、技术等不同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多形式进行分类培训,使广大的青年职工得到了深造,获得了竞争岗位的机会,为十所各类人才储备做出了贡献。在优势企业,团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以满足企业青工精神需求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成飞集团公司团委在全厂青工中广泛开展“新世纪读书活动”,牵头筹资成立“新世纪书屋”,多处开辟“读书俱乐部”,成为青年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为企业青年职工提供精神食粮;持之以恒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关心青年职工政治需求,推优入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团建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国有企业团组织的凝聚力降低。共青团的凝聚力是衡量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标准,更是一个组织

第18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调研报告上传

**中心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中心是新一轮大规模专业化重组的产物,2004年1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任务是为管理局和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驻渝各专业化公司提供物业管理、离退休职工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截至2006年5月31日,中心有党员2602人,其中,在岗党员620人,内退党员77人,离退休党员1877人,其他党员28人。中心党委下属基层党委8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9个、党支部73个。

为了对中心党建工作作深入细致地了解,我们在中心在岗党员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企业党建工作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发出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涉及中心10个基层单位,超过中心在岗党员的43%,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结合我们平时在基层考察和调研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中心党委成立后,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中心生产(服务)经营战略,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夯实基层党建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探索符合中心实际的企业党建工作新途径,为中心改革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搭好机构。根据中心重组整合及行政机构布局调整的实际情况,中心党委及时抓好新建单位党的机构搭建,保证党的工作覆盖面,确保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中心党委下属基层党委8个、党总支4个、直属党支部9个、党支部73个。二是选好配强党支部领导班子。我们按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注重干部的实绩;同时,合理调整和改善结构,注意各个成员的特长,使领导班子成为整体素质优良,成员优势互补的坚强集体。三是大力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我们结合中心实际,修订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制度、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18个有关制度,整理汇编成了《加强党组织建设的若干规定》;各基层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党课,尤其是在2005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的党支部书记甚至上了两次以上的党课。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一定证明,如认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体情况很好和较好的占79%,而认为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制度效果情况很好和较好的则占86%。

二、以开展领导班子“四好”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

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中心各级党组织通过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参与人事调整、奖金分配、生产经营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在涉及中心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水电气管网改造、定岗定员、小区建设等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委会(支委会)、党政领导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生产经营分析会等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以提高领导管理能力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开展创建“四好”班子活动。去年5月,中心党委以川油重庆公管党发[2006]1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具体要求以及考核评比细则。三是按照“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要求,大力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心党委首先从工资福利、政治待遇方面稳定现有党务干部队伍,其次从工程技术干部、行政干部、年轻干部等不同渠道补充党务干部队伍,另外还从加强业务培训、鼓励学历教育等环节优化党务干部队伍,提高了这个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83%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很好和较好,有88%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起到了较好和一定作用,有77%的党员认为企业领导班子具备很强和较强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应变、开拓创新、风险防范和驾驭复杂

局面”六种能力,有近80%的党员认为企业领导班子达到了“四好”目标要求。

三、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党员发展注重质量。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重点在生产经营(服务)一线技术人才和优秀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加强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和发展对象三支队伍建设,建立支部、基层党委、中心三级培养培训制度,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严把入口关,保证发展质量。去年举办了一期积极分子培训班,44名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地学习了党的性质、任务、指导思想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等知识。中心成立以来共计发展新党员19名,预备党员转正24名。二是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中心党委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制定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党员发挥作用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五带一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三是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展开。中心将上级党组织要求开展的“两心一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具体化,在全体党员中认真开展了切合中心实际的“三个三”活动。第一个“三”是:一是做到在水电气的缴费中起好带头作用,并努力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使其积极缴纳有关费用;二是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党员积极出面做好解释工作,宣传政策,化解矛盾;三是在构建和谐社区、

提供优质服务,维护小区安定,争做文明职工等各方面起到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第二个“三”是:在中心上下认真开展了“三个一”活动:一是每个党员参加了一次“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义务劳动。二是在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体现先进性、展示新形象”的劳动竞赛。内容包括:“争做十佳党员”、“争当服务明星、技术能手”、“党员示范岗”等,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把党员培养成各种服务明星和技术能手,把各种服务明星和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三是在中心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帮贫济困”的救助活动。第三个“三”是:在中心党员领导干部中,一是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努力提高“五种能力”,做到识大体,顾大局;三是在活动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当好职工群众的领头人,把自身形象塑造得更好。四是先进性教育特色鲜明。根据中央精神和局党委“五个目标”要求,中心党委在去年年初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前作出了安排部署,并且对每个环节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到了规定动作规范到位,自选动作新颖独特,使先进性教育活动体现了鲜明的中心特色。一是学习动员有声有色。在这一阶段,中心党委着力突出“四讲”特色,即“书记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党员讲体会”。特别是通过苏荣禄和陈正明等优秀党员的多场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他们平凡而感人的先进事迹,在职工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股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在全中

心上下悄然兴起。二是分析评议广泛深入。在这个阶段,我们认真抓好了五个环节,即组织广大党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领导带头,深入交心谈心;深刻剖析,认真撰写好党性分析材料;严格规范,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出评议意见。广大党员在分析评议阶段通过互相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基本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和团结互信的目的。三是整改提高注重实效。为了确保整改效果,中心党委对整改工作提出了“三结合”要求,即把思想整改、行动整改、制度整改结合起来;把个人整改和集体整改结合起来;把集中整改与改进作风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心党委对具备整改条件的4个问题立即进行了解决和落实;对职工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13个问题明确了整改时限;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 6个不能解决或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职工群众作了回复和说明。同时,中心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也积极配合,把转变机关作风、文明单位创建、小区综合整治等问题的整改与劳动竞赛有机结合,使整个整改工作既不流于形式,又内容丰富。为形成先进性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中心党委结合实际,在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了18个相关的规章和办法,用制度巩固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69%的党员认为企业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好和较好,有69%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很好和较好,有81%的党员认为企业

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和一定的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中心企业党建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得力的,成绩也是明显的,如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推行票决制,积极加大行政技术干部和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紧贴中心实际的主题实践活动等等,都是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得还不平衡,水平还不高,如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力、基础资料收集不全等问题,尤其是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21%的党员认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总体情况一般,有17%的党员认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般和较差,更有高达31%的党员认为企业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般和较差,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企业党建工作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进取,对症下药,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2007年6月8日

第19篇:国有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发挥职能作用

规范我省招投标市场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通过招投标市场采购所需物资和选择施工队伍,日益成为我省采购领域尤其是国有企业大宗物资采购的重要采购形式。目前,我省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基本实现了招标采购。实践证明,招投标在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树立公开、公平、公正及诚实信用的原则,体现节省建设投资、保证产品和工程质量、防止腐败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一、我省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省的招投标市场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我省的招投标事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XXX就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的尝试,逐步积累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为全省招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操作规范。随着招投标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我省招投标市场逐步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省政府采购中心,立足于自身职能,从制度建设入手,将我省政府采购事业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招投标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已覆盖了机械设备、建设工程、药品采购以及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补充,是我省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推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招标机构已发展到近300家,每年实现招标金额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千万元,发展到现在几千亿元。按规范招标机构平均节支率10%计算,每年可节省大量建设资金,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国《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开始实施,标志着我省招标投标工作已进入法制化轨道。但由于缺少与《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相配套的操作实施细则以及招标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导致在我省招投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招标市场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多头管理,招标投标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按照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中的有关部门招投标监督职责规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各职能部门纷纷出台了涉及各自行业的管理性文件。如:商务部对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建设部对工程建设项目、财政部对政府货物采购、国家发改委对中央投资项目及交通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等也针对各自行业特点相继出台了一些条例,这些条例的实施对完善招投标法律体系,促进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运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由于各行业监管部门各管一片,监管职责的履行均在行业内不完成,从而导致招投标管理规范不一致,甚至出现矛盾的地方。上行下效,我省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按行政隶属也分别由各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监督,形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计划、财政、水利、交通、建设、卫生等部门分别负责本行业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各行政主管部门彼此没有联系,各行其是,缺少统

一、权威、综合的监管机构。这种多头交叉分散的监管体制,不仅大大提高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还由于执法不一,缺少统一的运作规范,监管上不能协调一致,容易导致在发生问题时,相互推诿、监督缺位以及造成一个部门判定的案例,又被另一个部门推翻,使中介机构和业主在具体工作中无所适从等情况的发生,对各类招标活动难以做到有效地监督管理。

(二)招标机构良莠不齐,招标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随着招标市场的不断扩大,招标代理机构迅速膨胀,特别是相关主管部门对招标代理机构资格条件的认定门坎设置过低,大量队伍不整的

三、五人规模的小公司受利益驱使也开展这项工作。我省的招标机构与全国情况类似,从八十年代末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近三百家,由国有大公司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民营小公司遍地开花。大量不具备组织招标条件的中介机构迅速滋生,甚至出现个人挂靠公司在家中组织招标的现象。公司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技术水平低下,难以规范操作。由于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从业者行为的有效监督、规范,造成招标市场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招投标的组织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一些公司为了取得招标项目,恶意降低收费标准,甚至打出“零收费”的幌子,实则与投标商相勾结,获取利益。招标过程无原则迁就业主,唯业主意志是从,“暗箱操作”,虚假招标。这些不规范行为扰乱了我省招标市场的正常秩序,难以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

(三)各自为政,垄断行业内部的自行招标缺乏有效的监管。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及省市职能部门对一般性公用工程及货物采购都有一整套监管制度,但对垄断行业内部的自行招标缺乏实质性的监管。如电力、交通、水利及一些大型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招标机构或采购部门。采购方式名誉上叫招标,实则仍沿用过去那种指定供应商的方式,或通过变通手段将规定公开招标的项目变成邀请招标或谈判,千方百计地规避公开招标。一些垄断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强制系统内的部门企业只能选择行业内的招标机构,人为设置行业壁垒。这些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三公原则只停留在内部规章中,其招标活动难以得到外部有效监管。

(四)各行其道,专家库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省各行业专家较多,是招标评标的一只重要力量,但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各招标公司都设有自己的专家库,由于专家库数量不足且疏于监管,个别公司的专家抽取不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将专家抽取的权利放在项目经办人手上,单独按自己的意愿挑选专家,严重违背了招投标关于专家抽取的规定。另外,由于缺少对专家职业操守的考核和监管的标准,导致个别专家在评标的过程中与投标商串通,损害业主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行业组织不健全,招标工作缺少行业自律机制。虽然我省招标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行业自律组织和行规行约,没有专门组织去承担行业内的自身建设,所以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能力不强,恶性竞争,不规范招标时有发生。招标机构间为获取招标项目,恶意诋毁,竞相压价,不是通过优质服务去赢得业主的信任,而是热衷于市场潜规则维系与业主的关系。招标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利用各种变通手段规避公开招标,与招标机构、招标人串通,进行虚假招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正是缺少统一行业管理组织,导致对全省招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滞后,缺乏指导行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和目标。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招标行业协会建设、行业自律体系建设以及行业管理标准等基础工作都刚刚起步。这种局面显然无法更好地适应我省老工业基地改造、建设发展对招标工作的要求。

我省招标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伴随招标市场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与现行的监管体制和招投标市场的发展阶段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制度层面来看,现行多头管理、监管无力的监管体制,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因素。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招投标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制度的缺失而导致制度规范程度严重滞后于招标市场的发展速度,由此导致招标市场主体表现出法律意识淡薄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这一阶段新发展特征,也是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因此,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招投标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是我省当前招投标市场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二、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我省招投标市场

我省招投标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个制度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要靠制度。XXX立足现有职能,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招投标活动。完善招投标各个环节,堵塞制度漏洞。加强自律,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全省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规范操作水平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前提。针对我省招投标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XXX将规章制度作为招标行为规范准则。在认真贯彻执行《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涉及全部招投标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尤其是政府采购中心立足自身职能,先后根据制定了《省政府采购中心招标采购方式操作规程》、《非招标采购方式操作规程》、《关于加强信息发布有关规定》、《评审专家考核管理办法》、《省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委托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采购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二十多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加强了采购中心的内部管理,强化了规范操作程序,而且促进了作风转变,提高了服务水平,为政府采购的廉洁服务和规范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以来,采购中心从制度建设入手,研究制定了《采购中心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及规范采购行为、强化内部监督的若干工作制度,推行了“十公开”(即工作制度、内部工作流程、采购信息、标前答疑、评标办法和细则、中标(成交)结果、质疑(投诉)答复、供应商履约情况和举报电话十个方面)和“五监督”(即加强协议供货价格监管、竞争性谈判程序监管、委托代理采购项目管理、合同履约验收和质疑(投诉)处理等五项监督)等4个方面的22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内部同步监督制约机制,提高了采购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加大了阳光采购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了权力的规范运行。

(二)完善招标程序,堵塞各种漏洞

招投标活动是一项环环相扣的系统性工作,只有做到每个环节都缜密无疏,才能确保招标结果的公正性。尽管我省的招投标市场已做到了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但由于缺少相关法律的实施细则,招标活动的某些环节还存有漏洞,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机可趁。为此,省政府采购中心和XXX,在实践中细化招标流程,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修补制度漏洞。

1、严格加强对招投标文件的审核。针对可能出现的个别工作人员与招标人串通,损害其他投标人利益的行为,单位内部设立专职部门专门对每一本招标文件严格把关,重点对文件中可能出现的歧视性和排他性条款进行及时的纠正,确保招标文件的公正性。

2、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整专家队伍,每个项目评标结束后,都要对专家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进行评估。对专家的抽取是选择随机抽取的方式,要求在公证机关到场的情况下,每次开标前两小时抽取专家。实行专家与投标人双通道制度,防止和避免专家与投标人之间不法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评投标过程的监督。严肃评标过程的工作纪律,对开评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约法三章。聘请专业公证机构对每一个招标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对评标场所实行封闭管理,对重要评标项目,事先收取参与评标人员的各种通讯工具,切断每一个参与评标人员与外界的联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每一个评标室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评标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监控。对招标报价(商务标)的评审采用评标专用软件,保证评审效率和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认真及时处理每一起投诉案件,保持投诉人诉求渠道的畅通。XXX依托政府网络采购平台,加大网上招标工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4、针对建设工程招标时经常出现的围标、串标、假借资质等行为,千方百计加以遏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资格预审和投标文件的审查制度。对招标文件雷同、报价一致、或偏离合理报价又说不出正当理由的情况,依法严肃处理。为防止围标、串标行为的发生,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人所投标段须在报名时填报或在资格预审后以抽签、摇号方式随机确定。将根据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的数量,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确定总体的标段划分,以及允许每家投标人所投标段的个数,兼投不兼中。为防止借证、挂靠投标,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除企业法定代表人本人签署并参加投标活动之外,投标代理人必须为投标企业的正式职工,并提供在该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投标保证金必须通过投标人企业的基本账户支付,否则其投标不予接受;项目班子中,各类人员的岗位证书与投标企业必须相符,投标时将审查证件的原件;预审阶段增加对拟投标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环节(抽查),以确保投标企业确实具备投标的最低资格标准(重点考察其人员配备、财务状况、施工机具和企业信誉等)。

(三)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任何法律法规和制度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优良、规范操作和廉洁自律的从业人员队伍,是增强制度的执行力,是实现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XXX十分重视队伍建设。一是牢固树立正确的招标工作理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规范的市场规则,严格要求从业人员,一方面始终坚持把“优质服务和规范操作”作为招标工作永恒的主题,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在各项工作之中。强调优质服务绝不单是对业主服好务,还要求对投标商和业主实行一个服务标准并做好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经常警示从业人员,只挣自己该挣的钱,即招标服务费收入,不与投标商相勾结,损害招标人利益,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招标工作近30年,未发生一起因收取投标商好处而帮助其获取中标的案例。

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将干部培训纳入重要日程,年初有计划,年内抓落实,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规范的培训体系。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紧紧围绕招标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讲座,提高从业人员对政策和法规的解读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内部研讨和交流,对各部门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警示,加以纠正。对个别部门的一些工作失误,认真进行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让个案形成的教训成为全体业务人员的宝贵财富。

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自律水平。针对招标操作执行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制定了《招标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采购中心推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实施办法》以及规范采购行为、强化内部监督的若干工作制度,推行了“十公开”和“五监督”的工作措施。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要求从业人员严格自律,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脚,不该走的不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确保招标工作的公正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内部同步监督制约机制,提高了招标采购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更加熟知,操作更加规范,素质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四)加快电子采购步伐,实现阳光采购

提高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是招投标市场规范化建设的客观要求。XXX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规范权利运行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政府采购操作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大了阳光采购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了权力的规范运行。 ——通过研究制定《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暂行办法》《非招标方式信息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和《采购中心政府集中采购操作规程》等制度规定,进一步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工作制度、内部操作流程、采购信息、标前答疑、评标办法和细则、中标(成交)结果和举报电话等相关信息在媒体公告的程序、内容和时限要求,确保了采购信息的公开透明,置采购活动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所有的采购行为都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通过研究制定《协议供货价格监管暂行办法》、《竞争性谈判采购操作规程》、《政府采购委托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供应商违约信息报送暂行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询问质疑处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协议供货价格、竞争性谈判、委托项目管理、合同履约验收和质疑(投诉)处理等项监督管理的内容、程序及有关规定,为强化对采购中心内部操作活动重点环节的监督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通过研究制定《采购中心会议制度》、《政府采购活动同步监督工作规则》、《采购中心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评标室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决策议事程序和内部监督规则,规定了限额以上采购项目委托、招标方案、评标结果和质疑答复等,必须经处务会、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审核。既保障了权利的规范运行,又能使采购结果更加公开透明、科学合理。

为了更好地解决招标文件编制容易出现倾向性条款、采购环节存在围标、串标和履约验收有以次充好、抽条缩水等违法违纪行为,正积极研究,努力探索,依托现有政府采购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网上招标和网上竞争性谈判功能,在做好现有网上竞争性谈判的基础上,力争年底前开始进行网上公开招标,扩大电子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加大阳光采购工作力度。网上采购是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增强工作透明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减少质疑投诉,实现阳光采购的根本保证。不但可以节省了大量的采购时间和运营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而且还可以从政府采购计划的导入、调整、审核、申报核对到采购计划的执行、支付进行全面监控,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增加工作透明度,有利于进一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规范我省招投标市场的建议 我省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现行的监管体制和行业规则,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的形成,还将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我省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整合监管职责,建设统一健全的监管体系;规范招投标市场主体的自身行为,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廉洁自律、业务精通的专业队伍。为此建议:

(一)理顺我省招标监管体制,建立全省统一的招投标监管机构。鉴于我省现行这种多头交叉分散监管体制的弊端,进一步理顺我省招投标监管体制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全国已有部分省积极探索招标投标监督管理体制改革。XX省、XX等省组建的省级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局的模式值得借鉴。通过整合各部门招标监管的职能,使行业分散监管为集中统一监管,很好的解决了原体制所带来的问题,使监管工作切实收到实际效果。我省应成立招投标监管的专门机构,将发改委、监察厅、建设厅、商务厅、财政厅、交通厅、水利厅以及农垦、电力等部门对招标的监管职能统一起来,具体履行相关的监管职责。

(二)整顿招标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对投标市场的监管。投标商、招标人和中介机构是构成整个招投标活动的主体。要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同时要针对其承担的任务分别进行监管和考核。对投标商要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不良行为公示机制,对于违法投标的各类行为,采取通报、降级、取消资质、逐出市场、行政处罚及法律等手段加以规范。对中介机构要逐步实行对招标执业者实行任职资格制度及招标执业资格禁入制度;提高招标机构的准入门槛,对那些资质不全、队伍不整、弄虚作假的招标机构,进行严格的清理;对那些有能力从事招标的机构,变事后查处为过程监督,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监督招标程序为重点,设立公共监督服务平台,针对招标信息发布、招标文件制作、评标专家抽取、评标过程和评标结果公式等实施监督。对招标人要通过纪检监察、审计等手段,加强对投标人行为的监督,限制和制约招标人的自由裁量权,实行招标负责人终身负责制,严厉查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恶意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明确专职部门,建立全省统一的专家库。根据我省各行业专家较多,但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疏于监管的现状,应整合全省专家库资源。确定统一的专家标准,并对现有专家库的专家进行筛选,将各行业、各部门的专家集中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断完善专家的选聘、考核、使用等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加强对专家进行定期的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坚强对专家评审过程的监督,动态对专家工作做出客观加评价,对那些不能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员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专家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20篇: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正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一、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意义“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特别是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方能让各级干部充分发挥才能,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此可见,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建设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非凡。

(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增强国企活力,首先必须要处理好干部这个关键因素。一方面,强化干部管理,打造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能够帮助企业探索实践出好思路、好方法,成为推动国企改革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各项新政策的推行必定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挑选并培养好一批优秀的干部,不仅能够使干部在改革工作中能够发挥所长,而且能够继而带动一批人、激发一批人、影响一批人,提高基层活力,发挥出群众广泛参与的作用,带动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我们党经历了长期实践所得出的宝贵经验,加强干部管理,就是要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干部管理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责任要求。党管干部原则保证了干部工作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干部工作实行统一决策,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实行干部管理时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重要表现,也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保证。国有企业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管理好、监督好、培养好和引导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保证各级各类干部坚定不移地成为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是保证国企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步骤。

(三)是实现人才强企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人才流动加速。人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流动本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是因为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留不住人成为常态,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国有企业的干部多从基层成长起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往往已经是企业中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如果对国企干部缺乏足够的关心,不能根据其成长的情况为其提供适合的发展平台和相应的待遇,往往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每一位干部从选拔到培养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期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干部的离开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因此注重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管理,是为国企筑牢人才根基,为企业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特点(一)更加突出政治标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国有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必须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因此在国企中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就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是鲜明的用人导向。如果国企领导干部不讲政治,就会给其他干部职工起到极坏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坏一部分人,影响一个集体、部门乃至整个企业。

(二)更加强调忠诚担当新时代背景下强调干部要践行忠诚担当标准,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有机会有舞台。强调干部忠诚担当需要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保持一致,强化问题意识、勇于直面矛盾,这既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稳定干部队伍、提升干部敬业度、选拔好干部的重要前提。

(三)更加注重严格管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有企业想要发展,必须依靠坚强的组织领导。国有企业不是私有财产,领导干部必须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所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按照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大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是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积极推进从严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把从严管理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是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朝着更深层次迈进,国有企业能不能抓住改革的有利机会,克服困难和挑战,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在干部管理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选人用人方法不恰当、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交流退出机制不健全、干部队伍政治素养不足、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很多国企干部的管理实践中,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合理规划布局,顶层设计不足,使得年轻干部比例偏低,年龄结构梯次配备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大多数国企干部主要是自有的干部队伍,干部交流轮岗少,新老交替周期过长。特别是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利于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当企业在关键岗位出现空缺时,后备干部的培养没有跟上,容易出现“无人可用”、“火速提拔”等情况。目前许多国企中层甚至基层干部都来自60后、70后,80后、90后干部比例偏低,领导干部年龄结构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队伍平均年龄持续增大,对于继续学习的动力减弱,在多年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式影响下可能对新思想、新观念的理解掌握有限,注重求稳,不愿创新,这都将对企业管理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二)选人用人方法不恰当因为计划经济等历史原因,部分国有企业干部的选拔任用,往往还是以“上级提拔”作为主要形式,干部选拔任用不够公开透明,民主选举、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等方式流于形式(吴京等人,2019),使得群众职工对干部的选拔任用缺乏相应的监督。一些部门的干部考核中注重平均主义,选拔任用过程中任人唯亲、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机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由于部分单位选人用人方式不当,致使部分干部工作只着眼于表面,注重快速见效的短期利益的实现,工作作风不扎实,极有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反之,对于那些勤勤恳恳的为企业建设谋发展,把心真正沉在基层的干部来说,他们往往因为没有突出的业绩,自然很难到上级领导的青睐。由此就会给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带来“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导致企业不良风气蔓延,真正有德有才、干实事的人得不到重用,善于投领导喜好的人则很容易走上领导岗位。此外,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在选拔时不能放开手脚,容易被条条框框束缚,还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忽视人才的素质能力建设。

(三)干部队伍政治素养不足、理想信念缺失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领导干部如果缺乏理想信念的支撑和对党忠诚的决心,往往容易在生活中对自己放低标准,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因为受到各种诱惑而丧失底线。一方面,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各类自媒体的普及,一些消极言论和政治导向错误的思想依然存在于干部队伍中。由于组织平时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引导不足,导致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低,对于消极言论和错误消息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还有一些干部虽然认识到这些言论的错误导向,但是缺乏足够的警觉性,政治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制止和批判,甚至还在不自觉中充当了传播者。另一方面,进了国企当干部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大锅饭”的心态仍普遍存在,这种丧失理想信念的心态直接导致了部分干部缺乏责任心,变得贪图享受,甚至影响整个部门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也有许多老干部认为自己经验老道,安于现状,不注重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了解,依然用老经验、旧办法做事;还有些干部往往只想着管好自己本部门的“一亩三分地”,对企业整体利益缺乏考虑,大局意识薄弱,对于上级的要求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在实际执行中大大折扣,使企业政策方针不能得到执行,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四)干部交流退出机制不健全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工作,还需要积极推进正向激励体系建设,从而激励广大干部在新形势下有新担当新作为。在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强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提出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科学机制。然而在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实践过程中,干部提拔任用做得多、交流退出做得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和考核机制,导致干部管理缺少客观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只上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干部交流工具运用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流动机制,导致实践中人才流不动、盘不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长期在相同岗位任职,岗位历练少,工作中存在路径依赖和经验束缚,或多或少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另外,一些关键敏感岗位的交流调整机制不健全,也容易滋生廉洁风险。以上种种现象的发生,都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已经不能够完全按照之前的一套办法来处理现在面临的新问题,必须持续加强改进干部管理工作,使之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国企改革的历史潮流。

四、加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建设的对策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不断推进,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竞争日趋激烈,机会转瞬即逝,国有企业要想抓住机遇,提高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就在于能够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一)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同时尊重人才发展成长的客观规律,制定好本企业的人才战略。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是要扩大优秀年轻人才的储备。在选拔、储备优秀年轻人才时,就要从具有基层生产经验的人员入手,对于那些在急、难、险、重大任务中有突出表现的人才要进行重点关注,及时纳入优秀人才储备库;二是对纳入储备库的人员,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锻炼提升业务素质能力。企业要为优秀年轻干部搭建利于他们成长的平台,打通人才交流体系,建立基层青年人才与总部部门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三是通过建立人才储备库,需要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对人才库中的人员进行动态化调整,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在其他重大项目上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及时跟进补充入库。同时,对政治标准突出和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根据事业需要综合研判,对于自身条件优秀、品德能力过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优秀年轻干部,可以进行放心大胆使用。

(二)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优化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打破干部选拔上级领导说了算,论资历不唯资历,畅通选人用人渠道,将国有企业干部人才的招聘和选拔与市场化的选人用人相结合。国有企业在干部选拔任用中,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具体来说首先要对各个岗位进行识别分析,根据岗位实际要求,确定采取包括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以及聘用职业经理人在内的多种选拔任用方式。在选人用人中,突出考察候选人在政治素质、品德修养、能力作风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尤其是注重对“德”的考核,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认真听取群众对他的评价意见,努力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选拔的透明度、公开度。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高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需要把推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纳入考察内容,但与此同时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科学机制。一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既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又要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方面考察,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二是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完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有为才有位,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三是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三是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排忧解难,把关心关爱干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增强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针对部分国有企业干部对自身责任认识不明确、缺乏担当意识的现象,企业需要建立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道。加强对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关注干部的实际工作效果,尤其要注意考察被考核人在面对危急、重大、艰难工作任务时的表现。让那些能够扎实工作在基层一线,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承受重担的人才充分涌现。组织人事部门要利用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中进行走访调查,为一线基层群众开辟针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将考核结果公开,扩大干部考核评价的透明度。在干部考核工作中,除了要扩大普通群众的参与度外,还要将考核结果真正落地,明确奖惩机制,对考核结果处于落后水平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谈话提醒、调离岗位甚至末尾淘汰的方法,加强干部的竞争意识,提升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国有企业调研报告
《国有企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