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0 08:34:1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张总让我对《金山生态旅游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有机农业的问题做深入调查,现我将调查内容汇报如下: 目前可供我们公司参考的几种农业模式:

 无公害种植模式

 绿色种植模式

 有机种植模式

 普通大棚种植模式

 有机日光温室种植模式

 无土栽培模式

 花草种植模式

几种农业模式的比较:(表格)

推荐第2篇:黎城县生态农业园调研报告

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

调研报告

根据《省重点工程领导组关于成员单位包干联系推进省重点工程项目的通知》的精神,我中心于4月16日由王立坚主任带队,一行两人赴黎城县,就推进黎城县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项目建设进行了督促检查。我们采取了查看项目规划和园区建设资料,赴园区建设地点进行现场勘察,与园区建设的领导小组同志及项目实施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会等形式。黎城县县长郝献民,黎城县副县长、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振力,黎城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何亚波以及入驻园区的各企业负责人共10人参加了座谈。通过检查,我们认为黎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2013年由县政府负责的园区“三通一平”已经开工建设,各个入驻企业的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将督促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黎城县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县城规划区东南部。2011年,园区按照“科学发展、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优先、区域协调”原则开始规划设计。

该园区总规划面积55.31公顷(约829.65)亩,项目总 1

投资12.24亿元。由北京万友合益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由山西国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太原经济区分公司完成《修规》设计。园区建成后,将形成集农产品新品种繁育、生产示范、加工、仓储、冷链和物流于一身的综合性园区。园区内现入驻4家企业,分别是:山西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山西鑫农奥利种业有限公司、黎城五洲商贸有限公司、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该项目具体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仓储冷链物流项目。该项目由山西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农产品生产示范、加工、仓储、农产品冷链及物流等,总投资6亿元。

(二)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由山西鑫农奥利种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玉米育种、繁育、种子加工等。

(三)粮油开发项目。由黎城五洲商贸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面粉加工、饲料加工、市场物流等。

(四)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由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休闲食品、特种食用油、标准化示范园区、花椒加工等。

二、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2013年100亩建设用地已向省国土厅进行报批,

即将批复,所涉及100亩土地的补偿资金均已筹集到位。园区基础设施“三通一平”建设由黎城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由“园区管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目前道路建设已经启动,将于4月底完成。水、电建设将于5月上旬完成。各公司用于2013年项目的建设资金已经基本到位,在“三通一平”相对完善后即可开始今年的项目建设。

三、2013年项目计划

该项目2013年计划投资2.445亿元,其中由政府负责的基础建设投资1650万元,仓储冷链物流项目投资5000万元,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投资9000万元,粮油开发项目投资9800万元,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投资3000万元。预计至2013年底上述投资将全部完成。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需政府投资1650万元。其中规划设计资金150万元,道路建设资金550万元,水网建设资金150万元,电网建设资金130万元,补偿失地农民地面附着物资金670万元。目前,道路建设正在实施,政府已完成投资450万元。

(二)仓储冷链物流项目

由山西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2013年总投资0.5亿元,规划用地456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50 亩。

建设内容:仓库1座,分解加工车间1栋,冷藏库2座,气调库2座,服务中心1栋,仪器设备等。

(三)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

由山西鑫农奥利种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2013年总投资0.5亿元,规划用地80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15亩。

建设内容:种子加工车间2栋,科技实验楼1栋,宿舍楼、餐厅各一栋,种子成品库两座,锅炉房、门房,仪器设备等。

(四)粮油开发项目

由黎城五洲商贸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2013年总投资0.98亿元,规划用地102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20亩。

建设内容:面粉加工车间1栋,饲料加工车间1座栋,原料仓库4座,成品仓库2座,综合办公楼1栋,交易大厅1栋,冷库1栋,仪器设备等。

(五)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

由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总投资0.3亿元,规划用地90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15亩。

建设内容:综合办公楼1栋,食品加工车间2栋,分拣榨油车间2栋,科研宿舍楼2栋,生活服务楼1栋,锅炉房、门房,仪器设备等。

四、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土地问题。该项目规划园区总面积55.31公顷(约829.65)亩,2013年黎城县建设用地指标100亩,已经全部用于该项目。如果按照每年100亩的用地指标额度,那么该项目需要8年的建设期才能完成建设,将成为今后该项目进展的一个瓶颈。建议我省的土地管理政策适当向以农业为主的省重点工程项目倾斜,以尽快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二是资金问题。该园区入驻的4家企业,其中有3家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较为薄弱,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要靠银行贷款解决。可供农业企业贷款的银行有限,只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少数几家。因农业企业受其本身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的制约,所能提供的抵押和担保不足,从银行所能贷到的资金额度不足以支持项目建设。故建议对省重点工程的农业企业适当降低贷款门坎,增加贷款方式,使农业企业能够得到更充裕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省财政也应加大对以农业为主的省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优农惠农资金及政策支持能更多地向重点工程项目倾斜。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13年4月16日

推荐第3篇: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灵魂。《规划纲要》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整个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省情,突出生态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抓手,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赢得绿色发展先机。

以生态农业彰显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优势——

在长江经济带的十一省市中,尽管工业化城镇化还相对欠发达,却是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业大省,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彰显湖南优势。

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性战略布局正在逐渐形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探索实践推进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步伐;2014年批准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范本;“一湖四水”的全面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专项整治,优化了湖南生态农业的发展环境。全省生态农业已形成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核心区、以环洞庭湖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为重点的生态农业试验区、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生态扶贫攻坚为生态农业特色区的多重发展格局。全省农业领域转方式促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精细”,集成、推广、应用既节本环保又提升品质还增加单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推动生态大米、有机茶叶、生态养殖、生态蔬菜等各种生态农业品牌不断涌现。

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生态农业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种生物产业。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必须从现有的石化农业中实现生态转型,目前正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成本与效益的挑战。众所周知,农业并不是 “赚大钱”的产业,生态农业更不是“赚快钱”的产业。因为发展生态农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须摒弃现代石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催长、大量使用农药防虫防病的耕作措施,也要放弃生物激素、添加剂等助推动植物快速生长的种养方法,短期内其成本必将升高,收益却不一定很理想。

挑战之二:资源与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不断被侵占,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现代石化农业造成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矿物质重金属污染等,为湖南发展生态农业带来了较大挑战。

挑战之三:技术与制度的制约。发展生态农业面临大量技术问题,既需要一系列防范和检测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加速转变以往“重产量、轻质量”的耕作制度和农业绩效评价标准,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以五大战略措施推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对接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整个湖南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推进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措施。

立足区域特色。突出湖南的自然区域特色,结合各地生态资源情况确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模式和区域布局;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种、养、加的生态化循环和协调发展;结合精细农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速形成农业生产内部物资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生产体系。

完善补贴政策。以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为切入点,从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落实生态农业的相关补贴政策改革,加大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支持,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强化技术支持。向江苏等农业强省学习,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加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力度,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替代中高毒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广泛实施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深化生态意识。加大生态农业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结合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等教育平台,强化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生态习惯、生态自觉,为生态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区域生态合作。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湖南应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跨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合作机制,加大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合作,拓展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推荐第4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荐第5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09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

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

,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

,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推荐第6篇: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示范项目,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浙江衢州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较好基础。示范创建初显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郎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宁国、广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国家级、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企业创成安徽名牌产品45个。宣州洪林农业现代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92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3家、省级29家;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畜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12个。

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411万人次,实现收入62.7亿元。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47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约1等。新改建田间道路1100余公里,田间道路通达度近95%。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1-9月份,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78笔、4774万元,累计贷款余额8352万元。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审核颁发“两证一书”25651处,成立管护组织481个,覆盖耕地面积21.89万亩。紧抓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然而,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不够,投入“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计划设立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慢。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5254处堤防(护岸)、98座水闸、59座泵站、5489处塘坝及灌溉设施需要修复。偏远山区机耕路等级差,机械化生产难以推广。

- 2

不够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有待构建。

绿色生态农业是集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经济高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我市提出在全省率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就必须直面现实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营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打造全域、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农业样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一)理念先导,明确发展定位。

农业是宣城的优势,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我市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必须高度重视、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市民强化绿色生态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把握“绿色”、“生态”特征,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坚定不移地走规模适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依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抓紧制定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坚定“面向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发展定位不动摇,借助绿色生态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以建设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创建特色小镇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改革发力,完善体制机制。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

- 4

(三)标准引领,构建安全体系。

紧扣我市粮食、蔬菜、茶叶、畜禽、山核桃、竹产业、中药材、木本油料、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及主导产品,加快制订彰显地方特色、符合国标省标的绿色生态产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实行农产品分等分级、优质优价,逐步建立我市农产品绿色生态标准体系。创建一批生产设施、生产过程标准化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示范点、示范区,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以申报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为重点,实施“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计划,各县市区每年选择1-2个现有优势产品进行培育,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构建品牌营销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要更加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出台激励政策,加大补助力度,力争2017年前完成已划定畜禽禁养区的养殖户关停或向宜养区搬迁。建立“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的农作物秸秆、废旧地膜、农药废包装处理机制,建设覆盖全市的回收网点和资源化再利用加工厂。重点在各级农业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等区域,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建设化肥农药零增长示范区。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农产品安全标准与检测结果定期发布机制。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落实乡级监管机构专职人员和村级农产品

- 6

制定长远规划,增加生态建设和管理技术要求,统筹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等工程,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管理,落实保护责任单位、管护资金和县、乡、村管护责任。要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突出全市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加大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力度,力争更多中央、省级投资支持我市灾后水利重建工作。积极争取省级加大对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的补助标准和力度,适当延长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实施时限,争取改造资金得到足额落实。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力度,引入市场机制,明晰产权归属,进一步明确群众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五)规模经营,实现持续发展。

新型主体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要总结近年来发展实践,减少行政干预,尊重市场规律和主体发展意愿,引导各类新型主体有效管控风险,适度规模发展。发挥我市林业资源优势,以生态林业产业化为方向,大力发展山核桃、银杏、香榧等特色经济林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支持宁国、广德等地做大做强竹产业。创新金融服务,提高保险标准,倾斜项目资金,鼓励各类新型主体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 8

推荐第7篇: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

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板桥生态农业园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项目建设地点:蓬溪县群利镇花碑村

(五)项目负责人:龙国华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种植区160亩,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种植无公害蔬菜5000余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70亩,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臵2个垂钓区;在水产养殖区旁建设养鸭、鹅等功能区。

3、利用开阔的林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等禽类。养殖区旁建设多沼气池。

4、观光农业服务区18亩,主要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60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臵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场上,建设鸡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别外,种植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养猪、鸡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3、生态性。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3年,即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

(九)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自筹项目资本金解决300万元,贷款及争取资金扶持200万元,

(十)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160万元,缴纳税收32万元。

第二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 农业生态种

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蓬溪县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为本地区引入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在整个“老二片区”还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农业公司,我公司为适应人们多层次、差异性的需求,按绿色环保的宗旨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和资源,通过加强

和规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利用养殖业产生的粪便作为种植业的肥料和渔业生产的饲料替代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同时,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大力发展新型农业、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模式。打造该“老二片区”现代特色农业新名片。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本项目符合当前产业政策,为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产业。近年来,蓬溪县县委、政府也提出实施“农业转型”的战略,在全县逐步推进绿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林业产业强县,初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且按照“生态立县”的思想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立足发挥生态优势,利用丘陵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起生态环境、生态标准、生态方式“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农业跨越发展。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根椐这些政策,尽快带动周边农民早日致富。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区位于蓬溪县群利镇花碑村,园区周边林相良好,为保持园区生态环境,我公司在开发时将保留部分天然林木,留足自然植被,园区远离工矿企业,大气、水质、土壤未受污染,是建设生态园的理想地带。

三是养殖经验和管理基础。我公司将聘请有专业种植、养

殖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规模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使企业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是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项目区位于省道304线边,群山环抱、山泉清澈的群利镇花碑村,生态环境优越,无工业污染,距重庆市武胜县约20公里、遂宁市城区约40分钟车程,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项目区将成为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科花卉、果品、地方特产展示为主题,以水为灵魂,自然、恬静、优美的生态园区。

三、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蓬溪龙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龙国华,注册资本100万元。。

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一座以生态养殖为优势、以经果林为特色,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为社会提供正宗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司致力于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打造品牌,积极改进和规范饲养、栽培管理技术,探索有机食品基地生产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生产全过程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公司的发展方向是:把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集水果生产、畜禽生产、渔业生产、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实现农业产业化健康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期,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生产部、营业部、办公室、财务部等,各部门均制定明确的职责和管理办法,确保各司其职,运转有序。公司将坚持“保 7

护生态,有机生产”的理念,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探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生产计划,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内各种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 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倡导绿色餐饮,打造品质生活”是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首选,同时,美化生活、休闲娱乐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当前,本地区绿色食品的生产,美化生活、休闲娱乐的方式和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无公害有机食品市场上供不应求。本项目主要是通过立体生态方式开展特种种养殖生产,全部生产过程实行有机化,不使用任何促进动植物生长和病虫防治的化学制品,另外,在种养殖的品种选择上,也力求“土”、“野”,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品质,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会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在立体生态种养殖的同时,因地制宜地结合基地的特点,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开展观光旅游,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利用园区自然生长的蔬菜果品及土家禽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游客提供餐饮,还提供自助、自主餐饮活动,游客可以自己

在采摘蔬菜果品,可以自己猎捕土家禽,自行烹饪。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加上灵活的营销方式,将为本项目拓展广阔的市场。

第四章 项目建设整体方案

一、项目建设方针

以农业科技生产为宗旨,以现代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的观光效应,以农业科研、生产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资源,并加以提高利用,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形成以农业保观光、观光促农业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和引进新、奇、特项目相结合,突出农业高科技的技术特征,形成一个融观光性、可参与性和具有乡土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自然、清新、质朴的生态农业种养殖园。

二、项目规划目标

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面向周边城市,集农业生产、名贵花卉、果林、畜牧水产养殖、高科技培训、推广、示范、休闲游赏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养殖园和旅游风景区。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一方面紧紧把握着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方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把握着历史的脉络,以体现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俗,将历史与现代文

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游世界。本项目的策划、景观布局、物体形态、空间关系及各项工程设施在符合河道改造建设与生态农业结合的原则下,同自然环境中的河、水、林融为一体,使整个生态园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见自然,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科技高,生态气息浓,文化内涵深,与众不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使整个产业园区以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景观,一流的服务,成为蓬溪县的一颗璀灿明珠、生态农业观光、学习胜地。并逐步发展成为遂宁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的基地、农业科普教育的基地;逐渐使项目区成为“科学内容、园林外貌、时代气息、规模产业、良好效益”的生态家园。

三、项目建设基本目标

项目建成后,总占地面积260亩。功能分区为四个区。

(一)水产养殖区。养殖水面80亩,年产商品鱼100吨。在浅水区搭建养鸭棚2000平方米,立体养殖土鸭,年产商品鸭50000只。设臵2个垂钓区。

(二)种植区。面积160亩,包括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余平方。

(三)畜禽养殖区。面积100亩,

(四)观光服务区。面积20亩,主要是建停车场、娱乐设施、绿色餐饮设施等。

第五章 项目选址

一、选址原则

(一)按照生态农业的定义要求,结合本项目的设计目标和规划目标,选择适应立体生态种养殖相结合,并有利于发展农业观光的区域。

(二)项目建设与项目区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周边农业的发展,带动项目区周围的农村发展生产,改善环境。

(三)建设该项目要不利于本地区环境的改善,不得破坏环境。

(四)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过程的循环性,通过循环经济推动生态经济。

(五)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确保项目投产后的利益最大化。

二、地址条件分析与评价 项目选址位于梅山镇江店村。

(一)交通条件优越。项目区位于省道304线边,群山环抱、山泉清澈的群利镇花碑村,生态环境优越,无工业污染,距重庆市武胜县约20公里、遂宁市城区约40分钟车程,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二)地形地貌良好。良好的地形地貌,有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科学安排各个子项目的建设,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

益。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工程建设计划

(一)养殖区设施建设

1、水产区域建设:建设分类养殖鱼塘,以及鱼塘给排水沟渠。

2、2个垂钓区场地.

(二)种植区设施建设

1、根据整体规划,对山场进行集中整治,新修内部道路,部分陡坡开梯,对部分易塌方部进行护坡修理;

2、在适当的部位建设人工景观和建筑小品;

3、建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平方米;

4、建设照明、给排水和消防设施。

(三)养殖区设施建设

1、建设鸡舍、鸭舍、鹅舍等;

2、分类打围、以及整个园区铁丝围打围等

4、区内道路、绿化、照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

5、沼气池多个。

(四)观光区设施建设

1、停车场、餐饮、娱乐等设施

2、景观和建筑小品工程;

3、照明、给排水及消防设施。

(五)公共设施建设

1、环堰道路;

2、绿化、景观和建筑小品工程;

3、灯光、音响、监控等设施;

4、办公室;

5、其他附属设施。

二、主要生产技术

我公司将聘请有专业种植、养殖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规模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将定期邀请县上相关专家对我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三、生产原材料与能源

畜禽引种后由本公司自己繁育,饲养畜禽所需的饲料从本地购进;苗木从相应的产区引进优良品种,以后公司自己繁育扩大种植规模;生活、餐饮用燃料和照明等能源主要依靠公司生产的沼气解决,既环保、节约能源,又降低了经营成本。

四、项目实施计划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完成水产养殖鱼苗投放、林木和苗木栽植、无公害蔬菜开始种植;

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完成种植区、养殖区、水产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公共设施建设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完成观光旅游设施的建

设,项目全面投入运营。

第七章 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管理与监督机构

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资本金制、公开招投标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降低建设成本。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建立项目审批制度,定期财务状况。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负责根据项目建设计划采购的物资和设备。在采购中要向专家认真进行技术咨询,进行详细调研,充分认真比较,符合招标条件的进行公开抬标采购。工程管理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发挥,必须严格对待。首先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设计师进行工程设计;其次在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中进行工程招标;同时严格实施工程监理制度程材料管理,控制材料损耗,攻取最佳效益。工程竣工后,组织有关专业和负责人认真进行工程验收,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责令返工,直至完全达到工程质量标准。

项目运营管理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为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负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高级职员采用聘用制,职工采用合同制。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和股东会决策。公司下设

生产部、营业部、财务部、办公室、安全部等部门,

二、管理培训与技术培训

管理和技术的培训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送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由公司内部培训,在培训时将请专业教师和业内知名的管理专家来进行授课;选送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素质较好的员工到同行业企业去学习和实习,还聘请安徽农业大学的老师和金寨县畜牧水产局的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公司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专技术、懂经营、善管理。还将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和金寨县畜牧水产局常年在公司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指导。

第八章 综合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餐饮、生态农业观光正日渐成为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和愉悦的时尚,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正在产生重大的变革。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方向而实施的,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为立体、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对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必将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群众和观光学习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其得到难忘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体保护和水体污染治理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项目区必将成为安徽重要的环境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基地。

本项目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对于投资者来说,既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也是为了造福于社会。

第九章 结论

本项目立足循环经济、立体种养殖和生态农业,充分考虑项目区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分区,优化各功能区的配臵,并且把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当前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适合大众对现代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十分突出,示范效果明显。该项目是可行的。

2013年5月6日

推荐第8篇:生态农业可行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况 ..........3

第一节项目概况 ..........3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项目的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市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场地选择和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建设场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规模和生产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总图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图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土建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高新技术内容和技术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主要高新示范高科技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产技术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生态环境改善及综合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环境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节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第二节节能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卫生防疫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组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劳动定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投资估算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工程招标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财务评价的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财务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社会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生态效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某省某生态农业示范园

2.项目承办单位:某省农村产业协调发展服务指导中心

3.项目法人代表:

4.项目技术负责人:

5.项目主管单位:某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6.项目地址:南昌市郊区

7.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推荐第9篇: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农村生态农业调研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农村生态农业调研

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农村生态农业调研 2015-09-04 蒋高明 弘毅生态农业

本文发表于环保部主办《环境教育》杂志,2015,(8):8-14自2005年以来,身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的我,带领一批批研究生一直在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进行生态农业实践,承包了约40亩低产田,办了一个生态农场。我们目睹了中国农村的很多变化。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10年的生态农业实践中,中国农村的污染问题不但没有改观,反而越来越严重。由于普遍采取了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模式,同时城市垃圾大量进入农村,发达地区淘汰的产业在落后农村落地,因此,农村中出现了多种污染。本文章所反应的问题,是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的真实现状。调查之一:令人窒息的臭味2015年7月,山东几省连遇高温,部分城市达到40度。在这样高温天气下,一些化工厂、养殖场散发的臭味令人窒息。在我的生态农场西北角,两年前出现了一个非法养殖场,属于工厂化养鸭,鸭子从蛋壳出来到长大25天即可以出笼。在其上游就有一个规模化的屠鸭厂。屠宰后的鸭子进入到南方城市,被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吃掉了。经济发达的地方,为转移污染,将工厂化养殖场和屠宰厂转移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沂蒙山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里恰好位处水源地上游,这里的污水与生产的垃圾食品又回到了他们的餐桌。臭气来自养鸭场的鸭子粪便,平时气味就很大,再遇到到高温,臭气浓度增加几倍,臭气熏天。尽管政府规定畜禽粪便要干湿分离,不准冲洗,但这些黑心养鸭场不管不顾,照样用水冲,不仅严重污染了周围河流,在冲洗过程中还添加了大量火碱,这样的鸭粪不仅不能肥地,还会烧死庄稼。之所以25天鸭子就能够出笼,得益于大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各种重金属、抗生素、激素都添加到饲料里面,让鸭子异速增长。不要说这样的鸭肉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就连粪便都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在鸭场工作的农民也有健康隐患。最近临沂市在铁腕治污,希望借此春风,对于存在偏远农村的严重违背自然规律、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养殖场予以清理,早日还沂蒙山人民久违多年的绿水青山。调查之二:地下水不能喝了我们在农村调研,发现买水喝的农民越来越多了。最早发现农民买水喝是2013年春节前后,今年村民发现买水喝已成为普遍现象。沿沂蒙山金线河两岸的十几个村庄,当年都是到河边沙滩取水喝,或者每个村里都有井,喝的就是浅层地下水。如今,河里的水早就不能喝了,现在井水也不能喝了,连镇上供应的自来水也几乎不能喝了。有条件的家庭花钱打深水井,打井变成一个产业。河水不能喝是沿河工业尤其屠宰业、工厂化养殖业造成的,河水已严重污染,成了劣五类水;浅层地下水不能喝是农业污染惹的祸,农民为图省事,减少向土地上投入,使用大量的化肥、除草剂等农药,最终导致了赖以为生的地下水不能喝了。原本喝水不要钱的农民,今天尝到了花钱买水喝的苦头——那水是要天天买、顿顿买的啊。水是从山上买的,村庄的上游就是蒙山,蒙山由于植被覆盖好,少农田,所产生的水干净还有一丝丝的甜味。然而,几年前我去考察,发现那里的水源也面临着污染隐患。由于游人增多,山上遍布各种农家乐餐馆,餐饮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源中去。农民向环境中使用了多少化肥农药?一般一亩地三四百斤化肥,两三斤农药,这些化学物质,能够被利用庄稼或保护庄稼的,占10%~30%,也就是说大量化学物质是用来污染的,污染的比例高达70%~90%。大量化肥、除草剂等农药、地膜造成土壤污染和土地肥力的严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又带动了农药化肥产业兴旺。政府在源头补贴化肥、农药、农膜等,以至于这些化学物质非常便宜,使用起来连农民都不心疼——农民除一亩杂草,除草剂的费用仅为2.1元!调查之三:害虫越杀越多进入7月,调查区平邑县卞桥镇石桥、南安靖、卞桥、西荆埠、黄埔庄等几个村子的农民开始忙碌起来。农田里爆发了一种钻心虫,专门啃食玉米芯,即顶端的幼叶,吃完后就钻到植株下面的部位,非常难以治理,农民恨之入骨。农民每年都要向地里打多遍农药,加上播种期用农药拌种,使用农药四五次属于正常,如果种植果树,每年打药的次数高达20多次。现在的农田充满了杀机,害虫几乎都是经过农药洗礼的,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似乎也越战越勇,在过去一百多年的人虫大战中,化学对抗的胜者似乎是害虫而不是人类——医院里癌症病人越来越多,而害虫繁殖速度依然成倍增长。害虫在农药胁迫下,会出现进化,这个进化是在农药诱导下产生的。据说有些害虫泡在农药原液里也毒不死。这类害虫进化出来了一层隔离液态的蜡质毛。如果有人研究农药诱导的害虫进化机理,应当有很好的科学发现。农民不知道其中的原理,每年继续有成吨的农药倾倒在农田里。有些虫害是农药商和农药贩子人为制造出来的恐慌,为了吓唬农民,其目的是兜售其农药,他们不关心农民是否治住了害虫,他们关心的是农药的销售量。当农田出现的害虫的时候,仅仅是每亩出现2~3头害虫的时候,植保专家就建议农民喷洒农药,还推荐他们使用哪一种农药。如果不打,农民们经常听到的是下面的话:你不打农药吗?不打庄稼都毁了。一些政府官员也成了农药商的传话筒:“不打农药,产量会减少70%,甚至会绝产。”现在农药的名称越来越奇怪,如“一步绝”、“一月无虫”等,既充满了对害虫咬牙切齿的恨,又充满了对农民的诱惑——不怕你不来买。调查之四:河流变成臭水沟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蒋家庄村的东面有一条小河,叫金线河,是沂河的上游。沂河是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较大的河流,从江苏入海。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沿河十几个村庄的村民就是靠这条小河生活,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面水都能喝,不需要进行水处理。这条河至今也是临沂市以及沿线城市的水源地,但需要进行各种水处理措施。过去村里还没有空调的时候,这条河就是天然的避暑地。在炎热的夏季,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就是用这条河去除身上的热气,男人在上河洗澡;女人在下河洗澡,但男人的权利是白天和黑夜都能洗,而女人只有在晚上才洗。村里人对这条小河有着很多的回忆:河里有很多的鱼,夏天发洪水时可以在浅滩上抓到几十斤重的大鲤鱼,鱼是从上游水库里跑出来的,水流平缓时也能看到一些鱼儿在浅浅的水底下静静地呆着。有一种鱼,我们叫它“沙里趴”(学名沙鳢,鳢科鱼类),用手就能抓住,至于深水里的螃蟹、虾米、青蛙、泥鳅等就更多了。孩子们用笊篱就能捞虾,手巧的还会织渔网,并织成簸箕的形状,绑在长杆上,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小河再往远处流便是密不见人的森林,胆小的孩子是不敢走进去的。森林里有一种叫小黄雀的鸟,羽毛金黄,小而灵活,孩子们的弹弓很难打到它。一到夏天,数不尽的知了响彻整个森林,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这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就是一下课就去粘知了,拣知了皮,逮知了牛(也就是金蝉,金蝉是蝉的幼虫,脱壳之后就成了蝉)。今天,这条小河已经严重变臭,不能游泳,更不能喝了,水里的鱼虾没有了,沿河的芦苇荡没有了。这条河每天都要负重将各种污染物搬运到下游去,再经过沿线的城市,最终流向大海。据村里人介绍,河水变质是从砍伐当地森林开始的,这个过程大约发生在1982年前后,首先是分了集体林,将多样化的当地森林卖掉分掉,然后种植上清一色的杨树。随后,人们发现了发财的机会——卖沙子。由于城市急剧发展,大量需要沙子,金线河的沙子被层层截挖,这里的沙子被制成混凝土,撑起了一座座城市。后来,人们沿河疯狂建各种养殖场,大都是工厂化速生养殖场,养鸡养鸭,污水直排金线河;鸡鸭多了之后,于是就沿河建起了屠宰场,屠宰废水基本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了金线河。还有其他大小工厂,以及农田里排放出来的化肥、农药、地膜的碎片,下雨的时候也随着地表径流进入了金线河。这条曾经美丽的金线河,早在20年前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山东乃至整个内地省份,已经很难找到沙子了。而底泥中的重金属等物质也需要专门的处理恢复,其代价的是昂贵的。调查之五:垃圾包围农村调查发现,农村中垃圾严重增多了,尤其白色污染。倒退三四十年,乡村是很少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排泄物。勤快的农民都要将这些排泄物收集起来,放在猪圈里作为肥料。当年有一种农活就叫拾粪,几乎每一个农户家里都有拾粪的工具,沂蒙山人管一种棉槐条编的农具叫粪箕子,就与这种农活有关。如今,人和动物的粪便明显比过去少见了,但严重增多的是各种垃圾。首先,农田的地膜残留物就是一种。每年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花生、土豆等都需要大量使用地膜。这些地膜非常薄,没有回收利用价值,收获庄稼后农民就将地膜捡起来放在地头,一些残留的农膜留在地里。有时候地头上杂草多了,农民在烧杂草的时候,一把火也将地膜焚烧了,释放出严重的致癌物。其次,是各种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它们几乎都是塑料类制品,有些为塑料袋,有些加工成塑料瓶。第三是各种食品的包装物。饮料瓶、矿泉水瓶、牛奶瓶,方便面袋,薯条袋,几乎村民从商店里买来的所有食物都是用塑料包装的,即使香烟,外面也有一层膜。第四是各种塑料袋。城里人的超市对塑料袋实施限塑令,但那些被限制的塑料袋全部进入乡村,现在农民赶集卖东西,根本没有带包带筐的习惯了,到处都提供一次性塑料袋。集市散场后,地面上的垃圾塑料袋遮盖地面,由于乡村没有专门的环卫人员,这些垃圾袋借助风或雨水的力量,就会进入河流或沟渠。第五是村民的各种生活垃圾。旧衣服烂鞋袜,废旧的塑料桶,墩布头与塑料把,加上烂菜叶与废纸片,这些垃圾有些就手被村民倾倒在沟渠内,刮风下雨后再冲到下游去。调查之六:得癌症的多了蒋家庄的村民,第一次听说癌症这个词,是20世纪70年代。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去世,县有线广播里传来这个消息。村民们悲痛之余,私下互相打听,癌症是什么样的病,那么厉害,连国家都治不好。可见,40年前,癌症对于村民完全是很新的名词。如今,村民们因病去世的多了,而更多的病,都是在医院里查出的癌症。先是村民感觉某个部位不舒服,疼痛难忍,送去医院检查,往往都是癌症后期。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谁家发现有人疼痛,就很自然地猜想是不是得了癌症。癌这个字里有3个口字,病从口入,癌症也多是吃出来,喝出来的,更有空气中致癌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村民们得肺癌、食道癌、肠道癌的多,就很可能与空气、水和食物污染有很大的关系。村民们常年接触农药、化肥、地膜,这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村民们告诉我说,打除草剂的时候连窗户都不敢开,气味很难闻;打农药时有时浑身红肿,洗澡都不管用;他们在田间地头焚烧地膜时,点着火走了,但空气中的二恶英致癌物却进入了大气,上百年不能降解,对于这一点,村民是不知晓的。蒋家庄的会计那里保留了村民死亡的较完整记录。过去有记录的19年中,总死亡人数为109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3人。调查中得知,农民死亡原因中,90%以上为各种疾病,其中以癌症为主。最近10年来,除了写明服毒、上吊死亡、事故外,该村农民死因多为癌症,而自然死亡的比例很小。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村庄农民平均死亡年龄65.73岁,除去自杀等意外因素,平均寿命70.63岁,其中,男性69.95, 女性70.99岁。过去20年中,中国人平均寿命中,男性为72.05,女性为75.35。与全国平均值相比,该村庄男性寿命下降了1.42岁,女性下降4.36岁。女性寿命下降超过男性,可能与农村妇女生活压力增大和替代男性从事有污染的农业劳动有关。无论哪种分析,该村农民的寿命已低于全国平均寿命平均值。女性寿命高于男性是不争的事实,但女性寿命下降高于男性,更应当引起重视。调查之七:尴尬的农村殡葬制度在蒋家庄,原来有块公墓林,过去都实行土葬,埋葬的都是蒋家庄去世的农民,以蒋姓为主,外性也允许。我们叫这片墓地为老林。老林里种植了很多树木,以侧柏为主,坟头上长满了草,小时候几个胆大的小伙伴经常进老林拔草。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这片老林被平整,如今变成了良田。然而,老林被平整后,没有来得及划出新的墓地,就赶上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就是分地单干。当时,村集体并没有将所有的土地都分掉,尚保留了5%的集体土地,、这些土地成了村民埋死人的首选之地。后来,这些集体土地也被承包了出去,这样村民就不能随便到别人家的承包地上埋棺材了,只要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就地掩埋,客观造成了坟头遍布农田的奇观。中国城乡实行丧葬改革40年以来,虽在城市减少了死人占地,但在广大的农村,尤其华北平原上的农村,似乎收效甚微。继火葬后,农民重新恢复土葬风俗,他们将骨灰盒放置在棺材中下葬,这样就造成了对待逝去亲人的新做法:火葬+土葬。火葬与土葬二者只能择一,而农民却将其二合一。由此带来的新的问题是:火葬增加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土葬因无固定的农村墓地,农民随地埋葬,不仅占用大量耕地,还造成因无规则土葬行为,造成坟头遍布农田,对机械耕作带来困难。可见,农村殡葬制度需要进行新的改革,或者是借鉴城市的做法,恢复家族墓地,实现严格火葬,仅留骨灰和排位,减少占地;或者根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恢复土葬(不经火化),但需要严格不留坟头,农民自己记住位置,到重要的纪念日祭祖。后者不占地,农村土地可永久耕作,农民不受平坟之痛。调查之八:勤劳未必能致富勤劳致富,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放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农村有些不灵了。由于农民的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他们生产的粮食或肉蛋奶,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且没有定价权,谁老实巴交种地谁就吃亏。蒋家庄村民蒋坚强是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农民。他是当地有名的种地能手,同时也是一名非常熟练的拖拉机手,还会养猪、养牛。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刚开始的时候,曾辉煌一时。他1978年初中毕业就回村当了农民,由于会经营土地,1979年就买上了拖拉机,1980前后就有2万多元的存款,是当年村里最早的万元户。30年来,他一直靠自己的勤劳伺候土地,非但没有像那些头脑灵活的农民那样过上好日子,还背了20万元的债务,已基本没有能力继续发展生产。我们了解到他返贫的原因如下:一是坚持务农。当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收入远比在家种地高的时候,他一直坚定地守在农村生产第一线。他将父母的土地还有农民不愿种的土地接过来经营,继续开拖拉机挣钱,同时养猪还养牛,积累了一个价值17万元的大院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辛苦努力并没有使他银行里有多余的存款,而是经常入不敷出。其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并没有像城里人的工资那样成百倍地增长,而是几十年来变化相对很小。35年以来,小麦玉米价格仅上升了5倍,远不如货币贬值的速度快,而期间城市工作人员的工资上涨了几百多倍!那些聪明的农民将土地撂荒,进城打工每年可得到2万元~3万元的净收入,相对于在家农民经营10亩地的收入。而前者要轻松的多,后者则非常辛苦,一年到头都不能休息,还不能生病。二是医疗风险。农民长期经营有一定风险的农业,不生病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蒋坚强就因搭建牛棚摔断胳膊进了医院。为治好胳膊,他花了近5万元。祸不单行,他的儿子在外面打工做电焊工,火星迸进了眼睛,治眼伤花了3万多元。三是孩子结婚与生子。农村给孩子定亲办婚事的费用越来越高,低俗的攀比之风直接造成了费用升高。以见面礼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为1007元,其寓意为“千里挑妻”,到20世纪末就变成了10001元(“万里挑一”),翻了10倍;到现在干脆上升到30003元了,又翻了3倍,美其名曰 “三生有缘”。如果男方拿不出见面礼“三生有缘”,女方扭头就走。盖房、定亲、结婚、一直到生子,费用最低15万元。蒋坚强就一个儿子,孩子从定亲到生子,将其所有的积蓄都搭上了还是不够。四是养猪赔钱。蒋坚强去年养殖了50头猪,本来想发一笔,不料遭遇猪瘟,大部分猪死亡,净赔3万元。五是为银行挣钱。由于医疗、孩子娶亲、加上那场猪瘟,蒋坚强为了在经济上翻身,只好冒着更大的风险去贷款,年息高达12%,以不动产做抵押,同时还要有亲戚担保。为了还银行利息,只有起早贪黑地干。这样,其收入的一大部分要还银行利息,等于为银行打工,贷款越多利息就越高。以上原因不但造成了当年万元户蒋坚强的返贫,也造成了许多相信勤劳致富、坚持务农的农民沦落为今天的欠债户,勤劳致富被逆淘汰。那么什么人在农村能够致富呢?据调查,下述3类人在农村是赚了钱的:一是牺牲生态环境搞规模化养殖的农户。20多年前,有一家村民就在村头搞起来蛋鸡养殖场,养殖的废水直接冲进金线河,散发出来的臭味遭到村民暗骂。该蛋鸡场引进所谓的科学技术,让每只鸡一年可产400多个鸡蛋,常年不见阳光,抗生素、激素不断,他们生产的这种鸡蛋,自己也不吃,都被蛋贩子卖到城市里去了。这种牺牲他人生存空间的人能够赚钱,牺牲他人健康的人能够赚钱,更奇怪的是,有关部门竟然将这样的人树立为典型,这不是鼓励农民赚黑心钱吗?二是侵占集体公共资源的人。村里没有什么工业,不料,原本不值什么钱的沙子却值了钱,由于城市迅速发展,大量需要沙子作为建筑材料,沙子的价格很快上涨。有聪明人将集体的河道承包了去,雇铲车和捞沙船向河道要财富,于是原本有净化能力的金线河变成了臭水沟,但承包河道的人个个都发了财。三是能说会道的人。这类人衣着光鲜,上骗政府,下骗村民乃至亲戚父母,完全是不劳而获之徒。由于国家对农村的各项补贴,都是县级政府掌控的,这些人就使出了全部骗术,包括对官员行贿,竟然空手套白狼,争取到了200万的大沼气工程,可见政府的涉农补贴很多是没有用到真正的地方了。可见,当今农村勤劳致富已成过去式,许多农民被逼离开农村进城谋生,留下了的所谓有头脑的人,将德道良心和生态环境都变成了商品,发了财。而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蒋高明介绍蒋高明,山东平邑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联合国大学咨询专家。曾任UNESCO-MAB-China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等。最早提出自然恢复理论以及“畜南下、禽北上”战略构想;针对风沙源治理、食品安全、生物入侵、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等建议,多次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研究成果曾两度进入西方大学教科书,并被美国《科学》杂志长篇报道。2006年创建弘毅生态农场,坚持“六不用”经营农业,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和转基因,并身体力行地在全国推广弘毅农业模式。

推荐第10篇:调研东营生态农业社会实践心得

生态农业促发展 实践调研出真知

——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社会实践心得

(经济学院经济学09级本科二班明方舟)

2012年7月14日—20日,经济学院“山东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调研——以东营市为例” 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顺利完成了在东营市的调研任务。在张英副教授的指导下,在团总支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周新秀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队成员李梦源、王菁怡、郭宾宾、王辉建以及我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梳理材料,总结经验,汇总数据,按期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其他书面成果,并反馈给当地农业部门和企业、基地,为探寻符合山东省省情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全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为期一周的调研过程中,调研团队走进政府,步入企业,深入田间、山林和农户,通过实地走访、观摩学习、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形式,先后考察调研了山东蓝海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康森秸秆制品有限公司、南二路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华林庄园和龙居生态林场、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广饶县李鹊镇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武圣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下面我想针对这几天在东营市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谈一下我的实践心得。

谈起东营,大家首先会想起东营地下流淌着黑色的血液,地上绽放着白色的芦苇花。地上是退海之地,在不少地方白花花的盐碱到处泛起,厚度惊人,不少地段杂草不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调研团队会选择东营作为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对象。其实东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东有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东营是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战略的城市。统筹发展黄蓝经济,构筑高效生态产业和蓝色产业体系,是实施国家战略的核心任务。东营人也确实在努力践行这一点。东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自然条件劣势,根据自身区域资源特点,明确了自 1

己的发展方向,即避免与其他地区出现同质竞争、同类发展,统筹兼顾一二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这也是东营为什么在短短几年内定位高档次农业,硬是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这也是我们实践团队选择东营作为研究我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初衷。

一、兼顾高效与生态协同发展

在参观学习完东营区华林庄园后的研讨会上,我们和园区负责人以及区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谈及了在农业生产中如何把握高效与生态两者之间关系的这个核心问题。园区负责人谈到,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想要兼顾高效与生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根据传统的理解,“高效”与“生态”本身就是相悖的,如果想要“生态”就必须以牺牲生产效率为代价。举个例子来说,就好比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生态”,就不得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病虫害的增多自然会减少产出。园区负责人同样强调,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华林庄园全体技术人员为兼顾“高效”与“生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果。比如构建生态大棚,对大棚周边、大棚内土壤、棚内温度和湿度都采用了新科技,从而有效杜绝病虫害,营造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而且园区内多采用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即作物都施有机肥,作物秸秆同时又作为畜牧饲料、鱼塘鱼食以及用于沼气生产,人畜粪便和鱼塘淤泥又可循环作为有机肥,沼气又可用于园区燃料和园区工作和生活用电的供应。如此往复,不仅能源利用最大化,减少污染,同时也达到了农作物的高效生态。

接着园区农业技术人员又为我们诠释了高效生态农业的涵义。高效农业,就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

我们所提倡的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遵循价值规律,依靠科技进步,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观点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不仅要生产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各种农产品,而且要不断提高效益,使农业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

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支持与技术支持并举

山东有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东营是全省唯一全部纳入两大战略的城市。在以国家战略政策为支持的大背景下,东营市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东营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和《东营区鼓励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建设农产品特色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农产品品牌以及发展农业观光休闲等给予全方位扶持和奖励,为加快新型城郊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形态转化奠定坚实基础。近两年东营区共落实奖励扶持资金2006万元,今年还将加大对新型城郊农业奖励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新型城郊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政策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我们参观学习的诸多企业中,企业相关负责人都提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种财政补贴等惠民政策。在广饶县李鹊镇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参观时,基地负责人在谈及政府的惠民政策时戏称,“有政策的支持,我们做企业的越做越带劲儿,我们还将继续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基地规模。”

另一方面,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硬道理在东营的高效生态农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践行。蓝色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知名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和维持,都离不开科技强大的支撑力。在发展实践中,东营市各农业示范区向科研高峰进军,大力推广新技术。鼓励重点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基层组织加强与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境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合作,独立或合作在东营市设立研究推广体系,开展技术指导和研发活动,鼓励市内重点农业园区和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调研团队在参观牛庄镇山东蓝海生态农业种植基地时,陪同的东营市农业局王科长提到,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专项计划、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和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已被列入东营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东营市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有了农业科技的支撑,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才能叫响农业品牌。

在我们参观康森秸秆制品有限公司、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时,闻所未闻的制作工艺和养殖技术让我们大跌眼镜,不得不叹服现代农业的新科技。康森秸秆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北京创源基业自动化研究所专利技术——农作物秸秆机械法制浆,再以秸杆机械浆为主要原料生产一次性餐饮具等产品,前期以出口欧美市场为主,全面提升农作物废弃秸秆的经济价值。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以构建“玉米芯、玉米秸、棉杆、麸皮等→真姬菇→生物有机肥→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利用玉米芯等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废渣制肥。先后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合作。自主研发生产蟹味菇、白玉菇、杏鲍菇等10余个珍稀食用菌品种,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工艺、产品质量监控检测设备、菌种培育技术进行珍稀食用菌研发生产,生产过程全部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供给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

市连锁超市,出口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高新技术为支持的新的生产工艺,不仅做到了高效生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三、转调结构一二三产齐发展

“利用小长假来这儿采摘西红柿、黄瓜等无公害水果、蔬菜,钓个鱼,划个船,吃个农家饭,可以领略自然风光,放松身心,减轻工作压力,特别是吃到自己摘的水果、蔬菜时,很有满足感。”7月16日,东营市的市民带着孩子在武圣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摘时对我们说。在参观华林庄园和龙居生态林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园区,我们发现,这些地方都不是单纯的在搞农、林、牧、渔,都兼顾着娱乐休闲的功能,这也是东营市的高效生态农业所力求打造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示范园区。

东营市农业局的燕浩林副局长给我们介绍说,东营市坚持以引领和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为目努力把全市农业打造成集生产、休闲、观光、生态、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形态。按照“三级联动、统筹规划、多业并兴、合力开发”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产业转化升级。在东部,以广利港区、广南水库和沿海滩涂区域为依托,建设休闲渔庄、滩涂湿地公园,发展海岸观光、海滨游艇、赶海拾贝、渔舟家宴等新型业态,着力打造沿海休闲观光带。在中部,以南二路区域和广蒲河流域为核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标准化蔬菜基地,完善以“三网”工程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垂钓、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带。在西部,依托龙居镇西瓜、桑蚕、速生林等优势产业和黄河沿岸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建设黄河主题公园和黄河风情民居,大力发展田园风光、农业生态、黄河文化体验、农事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打造黄河风情民俗观光旅游产业带。到目前为止,东营市已经打造了多家4A级,3A

级生态农业景区,志在打造全省最大的标准化绿色瓜果基地、最具魅力的城市花园、市民菜园、生态果园和休闲乐园。

一个星期的时间,在东营市农业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几乎走遍了东营市每个角落,从东营区到广饶县再到垦利县。认真总结提炼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及特点,获得了东营生态农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到了东营市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展的瓶颈。比如华林庄园的西瓜的美味和绿色无公害远近闻名,但由于“生态”带来的难以克服的低产问题,让华林庄园的西瓜只能停留在特供的层面上,很难流入百姓市场。还有很多新技术、新工艺的农产品,虽然品质无可挑剔,但也相应的提高了成本,较难在国内普及,大都出口发达国家以及停留在国内一线大城市。当然,发展本来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勇于面对,才能持续的、更好的发展。愿我国的高效生态农业在东营人民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发展下去。

第11篇:党武乡摆贡村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党武乡摆贡村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摆贡村,地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党武乡的西南部,距党武乡镇府只有三公里,距花溪中心区只有九公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适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境内交通便利,有磊花、党冒、党翁、大洋公路经过,连通

210、312国道,光缆通讯网络已全面开通使用,并有移动通讯站六座,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四通”。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储水4760万立方的松柏山水库,水质优良、无污染。党武辣椒、紫皮大蒜享誉省内外。

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77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5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1.60元,增长6%。

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松柏山水库优良水质的哺育,形成了党武辣椒独特的品质,它以肉质肥厚、色泽红亮、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含多种丰富营养元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佐餐佳品享誉国内外,年产量在300万斤以上,精加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武乡因而被誉为“贵州辣椒之乡”。

摆贡村共 有78户居民,除了一户是苗族(五保户)外,其余均为汉族。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初中以下。目前,全村有12户居民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愿景。现有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居民有五户,只占全村人口的十六分之一,且这五户是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农户,并加入了花溪旅游协会,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蔬菜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主要是在近边的城镇)。蔬菜种植以豇豆、黄瓜、辣椒、油菜为主,其中豇豆、黄瓜、辣椒于老干妈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并制定了保底价以确保农民利益,油菜种植(有6名打农药的专职人员)主要是为了举办油菜花观光旅游节。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

从前的摆贡,农民基本满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石板镶嵌建成,寨子里全是烂泥路,用当地老乡的话说是,你去乡里赶集,别人一看你鞋上的泥就知道你是摆贡村的。2009年3月,摆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过5个月的改造后,摆贡已成为危房改造的示范点,改造危房为统一的灰白墙石板民居、美化庭院、修荷花池鱼塘、种植四季蔬菜瓜果、发展农家乐、修缮文化小广场等。

2009年8月22日,气候组织发起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中国电影明星,“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来到摆贡参观并启动了贵州首个“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生态低碳经济发展,摆贡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示范村庄。这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又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摆贡村特设了发展理事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寨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红白喜事宴请制度等等。村里建有图书屋及多媒体室,以便居民增长丰富文化知识,了解最新农业产业信息。

政府对当地农户开展有舞龙及厨师培训(参加培训者均有十元补贴),此外

政府对于种植有种子及肥料补贴,对于劳动力素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对于庭院绿化、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均有相应补贴。

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什么公厕、垃圾箱几乎是看不到的,可供游览的人造特色景点也很少。当地的农家乐可提供的就仅仅只是打牌、打麻将、吃饭。菜色单一,味道平凡,没有特色的当地小吃,甚至有些是从外面买来的。还有服务人员态度不够诚恳热情,对你不闻不问,自己做自己的事。

作为游客,来到摆贡,你会觉得很盲目,不知道有什么可做,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似乎就是去当地的农家乐打牌、吃饭,觉得很单调,不但钱浪费,还浪费时间。游客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主动性,也没有可以用来和当地的乡土气息相互动的媒介。大部分农家乐好像自己在过初一一样,没有一丝新意,甚至还不如其他已有的其他地方的农家乐。我们应该发展自己特有的农家乐,把民族风情和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要有创新,要有吸引游客的地方。

借着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布莱尔、李连杰等的到访以及媒体的宣传。摆贡出名了,成了示范村。或是好奇为探个究竟,或是为取经慕名而来。便有了眼下的旅游形式虚假繁荣。村民说:“你们又是来参观采访的吗?”农家乐的位置预定出现了困难。在这种红火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问一下,这样的景象会持续多久,或是还会继续上扬吗?

以目前的旅游现状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仅没有良好的住宿设施,连最起码的吃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自己家里的小炒,没有什么特色的;还有他们的漠然给旅客的印象-----你们走吧,不要打扰我们。另外,其规划也不好,走来走去就是一条路,从这到这,没有要让游客留下的半点意味,还有周围的绿化带弄得也不好,就是一点平平常常的树,花草之类的都是“原生态”的,给人就是陈旧、脏乱的感觉,巴不得早点离开这。试问:这样的环境你还想再来吗?

第12篇: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促使XX生态农业由小变大,鄂州农产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一行先后深入到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万亩无公害红薯高产示范片”、“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华容区“湖北鄂州台湾生态农业创业园”,鄂城区“樊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这个目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

我市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特有地理位置,素有鄂东聚宝盆、江南鱼米乡之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1.2万亩,水面65.1万亩,林地27.5万亩。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六有”。

(一)有生态农业示范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片。如梁子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等,对我市生态农业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有生态标志农产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建立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4个,示范基地面积63万亩,通过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市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遐迩闻名的武昌鱼、河蟹、珍珠、茭头、莲藕等一批“原字号”和“土字号”特产。武昌鱼不仅成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物绝句,而且成了美国连续几届总统的首选中国菜。XX生产的螃蟹曾“横行”香港,销量占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梁心”牌有机番茄在武汉超市上架,“梁道”牌稻米正在加工生产。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为我市生态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先后荣获多个“国字号”、“省字号”名片。

(三)有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行区域化布局,大力示范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红润池湖农业生态园“良心种植、有机营养”的种植模式,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喝”山泉水、“吃”有机肥、“戴”生态圈、“当”健康神的“全产业链”模式,泽林镇万亩湖农场水稻种植推行的“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收购”“五统一”管理模式,东港大丰循环牧业示范园的“猪─沼—菜”循环牧业种养模式,峒山生态园“宜居、宜业、宜游”模式等一批相对集中连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地。

(四)有土地流转创新

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土地股份式流转”、“土地托管式流转”、“土地转让性流转”、“土地季节性流转”等流转方式,建立了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开展了确权确地试点工作,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机制。

(五)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近几年以来,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复播面积达55.8万亩,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36.5万亩。积极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处工作,近年来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十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六)有生物能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近50%。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如东港沼气供应站采用国内领先的搪瓷钢板升流式固体床中温发酵工艺,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了燃料、饲料、肥料有机转化,有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期盼相差较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存在“六强、六弱”:

一是扩大发展规模意识较强,打造精品意识较弱;

二是创立“品牌”意识较强,提升“品牌”意识较弱;

三是注重短期效益观念较强,忽视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四是做表面文章较强,在资金、技术帮扶解困方面较弱;

五是依靠领导支持、项目支撑较强,坚持市场决定取舍意识较弱;

六是土地流转急功近利意识较强,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意识较弱。

三、对策和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立足XX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针对鄂州目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认为全力发展我市生态农业,重点要抓好“六变”。

(一)变发展现代农业为生态引领

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特色+科技+品牌”的发展路子,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科技为支撑,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体系、科学、高效、稳定的基础保障体系。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方向;二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制定各项农村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要将是否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工作。只有这样,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二)变土地流转为土地换股权

流转土地对实行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发展生态农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农村社会处在转型期,有各种矛盾的复杂性,还有土地流转缺乏保障机制、流转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等因素,导致流转工作非常困难。“土地换股权”模式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的提高,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维护农民权益。这种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收益保底、盈余分红”方式,成功进行了土地流转。

(三)变单一种植为复合型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观光农业,要打造“精品”“亮点”,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充分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休闲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

(四) 变拓展品牌为提升品牌

一是要以政府引导、企业创建为主。大力推进叫响“梁心牌蔬菜、梁道牌大米、武昌鱼、梁湖有机碧玉茶、有机茭头、梁湖大闸蟹”等产品品牌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尽快形成鄂州市的特色和名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要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在每个行业选择几个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引导资产、资源集中,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带动力强的品牌。四是要加大有机认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具有公共属性、地域特点的品牌,在国家级、省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给予财政补助。

(五)变政策扶持为多元化投入

一是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的方式,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开发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农户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投融机制。三是实行整合和奖扶机制。捆绑项目,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地项目资金的规模效益。同时,对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完成好、发展速度快的地方实行重点倾斜,优先扶持。对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四是制定一套政策。制订和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方面政策,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利益调节、成果保障的政策体系。

(六) 变市场准入为寻找市场

国家新政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有规定,所有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达标后才可以上市场销售,凡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农资产品是达不到国家卫生食品标准的,这就意味着辛苦种植的农产品不值钱,甚至辛苦劳动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有时会亏本。那么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必须做到:一是重视科技支持。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新品种,着力推广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料、微生物肥、绿肥和绿色农业生产准用的化学肥料,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绿色农业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二是联系一批高校,在我市建立高校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试验基地,发挥高校的科技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三是打造专业营销团队,根据生态农业定位的品牌,进行了市场调研,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营销模式。四是开展推介、对接活动。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种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农超”对接活动、大型采风活动,展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果,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营销,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第13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农业大区

“十五”以来,地区农业生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较好形势。2005年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71.39亿元,较2000年增189.3%,年均递增13.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98元,较2000年增184.6%,年均递增13.04%,呈现出增产与增收同步、质量与效益同增、改革与发展同进的新局面。

地区农业生产方面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是比较早的行业,早在80年代就开始回收农膜,近年又将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引进、推广,并开展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提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推广农家肥、沼肥等有机肥,发展无公害和有机绿色优质特色产品。

一、地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1、沼气发展,成效突出

阿克苏地区户用沼气的发展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经过2004年和2005年的稳步推进,户用沼气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建成8000多户,今年在地区增加3000户的投资,地区8县1市都有了沼气项目,累计户数达到2.3万户左右。它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单从保护植被来看,如果按照地区1.3万户计算,减少6.5万吨/年林木或树根的砍伐,相当于7万亩林木的常年生长量,保护林地13万亩;每口沼气池每年可提供1万公斤优质沼肥,可满足2--3亩农田的用肥量,可使4万亩土地提高肥力,增加负熵。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一口沼气池可以节省燃煤2吨/年,按照300元/吨计算,节省600元/年,如果用沼气灯照明,按照1灯/户计算,每月可以节省电费4元左右,每年按10个月算,每年可省电费40元,如果把沼液用于施肥即可以增加植物水分和肥力又可以起到防治病虫的作用,沼气项目在地区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结合“三改”,达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生活环境优美化和农村能源利用持续化的目的,减少了流行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2、地膜回收,环保增效

地区地膜的使用量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减,而残膜的回收率每年都高于85%以上。去年对地区239个村的8959亩土地的调查中发现地膜亩均残留量为1.319公斤,比2004年减少0.071公斤。

3、秸杆还田,增强肥力

秸杆还田主要集中在棉花大户上,基本占到棉花播种面积的1/10左右,大约有20万亩,其他秸杆基本不直接用于还田,先用作牲畜饲料再投入沼气池,最后还田,达到了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的效果。

4、节肥节药,保护生态

近几年在地区的重视下,肥、药的用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逐步得到维护和改善。2005年全地区使用农药414095公斤,亩均0.071公斤;化肥268892吨,亩均46.36公斤。主要原因是推广了生物防治和灭害灯,充分利用有机肥。

5、推广农家肥,发展无公害农业

2005年地区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202.04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基地49个,面积是220.7亩,在今年的备耕中发现农家肥的使用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幅为7%以上。

6、高标准节水,利国利民

近几年各县均实施了高标准节水项目,此项目主要实施的是渠道防渗与农作物的喷灌、滴灌,既合理有效利用了水资源,又节约了产品成本。

二、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设想

1、在农、林、牧、渔业内部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充分利用各行业中每一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循环,促使资源的综合利用,达到节约、循环的目的。

2、建立城市农业生态园

阿克苏市的“生态农家”已有了开端,在“生态农家”里集钓鱼、观光、品尝农副产品为一体,其生态功能、旅游价值、饮食服务价值均有体现,加强了对城市土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是城市循环经济中一道亮丽风景,很受消费者欢迎。

3、探索与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

立体种植是在同一单位面积或区域土地(水域)内建立的多种生物互利共生的优化组合整体系统,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间互利共生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和有效资源,达到物质与能量多层次转化,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阿瓦提的大芸生产就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典范。

4、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的发展步伐,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

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一是搞好循环型农业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发挥“榕树效益”,实现有害污染物主要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再利用; 二是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以WTO准则为依据,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5、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首先实施“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战略,保持和提高我地区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和单产能力,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矛盾;其次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发挥集约种植优势,提高规模效益;第三做好农业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如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立体套种技术等配合滴灌技术,节水技术,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大区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

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身体健康和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生态农业、生态城市和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保护生态资源与发展经济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注入活力,建立激励政策与机制,制订奖惩办法,大力推广许可制,要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生态环境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循环意识。

2、加强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和绿色安全的动植物新品种,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专项基金,鼓励和引导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研究,建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孵化基地,开发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加工技术、施肥技术、土地持续利用技术、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农村清洁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污染物净化处理技术、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转基因技术、信息技术,树立生态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和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出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和多层次利用的循环农业规划。把建立与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管理体系,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以开展农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作为重点,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各县(市)的资源优势,选准发展路子,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搞好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打响“生态牌”、“绿色牌”、“特色牌”和“民心牌”,争创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创汇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4、加快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

制定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法律,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必须履行循环型社会的义务,一方面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经营行为有利可图,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遵循谁利用谁补偿、谁损害谁付费和有利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使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的机制。

5、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和完善绿色消费体系

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公众对农产品的绿色消费意识,建立起循环农业绿色消费体系,政府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绿色采购制度,建立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快速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6、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循环农业建设资金投入

循环农业要立足本地,实行个人、集体、国家三结合,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林业建设、农田建设、水利建设、草地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把单项建设变为综合建设,发挥专项资金的综合效益。鼓励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建立开发基金、农民自筹资金、引进外资和私人投资等多种筹资形式,加快循环农业建设步伐。在资金投放上,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产业、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产业和采用环保循环工程的农业产业。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兴办循环农业重点工程和龙头企业项目,兴办废物利用的环保产业等,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的支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7、建立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地区成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生物、技术、信息等资源,将农、林、牧、副、渔、加、商等各行业进行有机联合,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遵循自然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进行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配置,调优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废弃物,进行无公害清洁生产,实现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同时,要特别加强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树立生活用水进田、雨水进河的观念,避免对生态农业园区的污染。

8、鼓励循环农业与生态旅游共同开发

加强生态园区、旅游景区、休闲农庄、风景名胜区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将种植、养殖、绿化结合起来,增加各景点的垂钓、采摘、农产品品尝、土特产购物、观光等内容,使循环型的旅游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第14篇: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36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3万人口,耕地16万亩,海岸线11.8公里。同大多数滨海地区一样,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模式单一。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高点规划,科学引导,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畜牧、水产、特色种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盐碱地上开启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破冰之旅。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基本形成了“南蒜、北棉、中冬枣、东水产、畜牧林业覆盖全镇”的产业格局。但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却占全部耕地面积的75%,高效生态种植作物面积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0%。民风淳朴、干劲十足的人民经历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传统农业阶段,初步进入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阶段。在农业发展中重视生态、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根本取向。的土地资源广阔,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可生产效益仍然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始终束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农民大幅增收,在黄三角开发建设中勇立潮头,必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找准定位,把好方向。镇按照“点亮星火,遂成燎原”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到寿光、沂南、苍山、肥城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1200人次,举办特色农业培训班14期,在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面前,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认识发生逐步转变。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管理者头脑中去。生产管理者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指挥员、组织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养了76名能组织、会管理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造就了1000余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本领,促使现代农业技术向生产第一线集结,解决在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凸显出来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让生态高效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环节中去。积极利用气候适中,土地资源广阔,病虫害少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把好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管理关。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经营运作中去,按照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营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态文章,提升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近年来创立的田丰西瓜、黄河口冬枣、老家果蔬、雪绒花奶业、赛夷海产品等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双赢”。

培育高竞争力的农业合作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它能提高组织化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加获利机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扶持农业。目前,该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个,涉及特色种植、畜牧、水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类领域,带动农户150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3%。

记者来到李沧村菠菜大棚,采访了大棚种植户李光水,“村合作社联系寿光那边统一给俺们配了种,还办了培训班教俺们怎么种大棚,等收获的时候再一起来收,俺们这全是订单种植,啥都不用愁。今年俺种了两个棚,估计一亩菠菜能产多公斤,一个棚就能挣1万多呢”。

当记者问到现在种大棚的感受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俺今年60多了都没在家歇着,种大棚心里可有劲了。一年基本不住下种三季,柿子、老黄瓜、菠菜效益都不错,种大棚比种棉花好多了,用不着下大力气,每天过来看看就行。俺们村最多的能种10个棚,人手用不过来,都雇人了,合作社给俺们带来了实惠,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镇建立了初步的市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针对部分合作社运作不规范,与市场、企业连接不紧密,缺乏资金、技术支撑等问题。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办社、依章办事、规范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帮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帮助合作社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盈余分配制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化经营,提高合作社产品信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将农民专业

第15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报告

x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xxx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基地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x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xxx

1.1.3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1.4 项目地址:xxx

1.1.5 项目建设期限: 30年

1.1.6 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方传统、特色资源,凸显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畜禽-沼-种植-荒山绿化”生态养殖模式,把多效益和多种经营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把发展农业生产与第

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吸收当地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对项目区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从而把项目区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发展的项目,力争在五年内把我.1

公司发展打造成原州区农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和示范当地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生态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荒山绿化

无源之水终会枯竭,xxx项目所在山区荒山绿化近些年在区政府的大力推进下效果显著,同时由于当地村民环保意识弱,乱伐滥砍,放牧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绿化的空间还很大,我公司进驻后,重中之重就是有计划,分区分片,层层推进山区绿化。同时根据山形走向来种植各类树木,草类,如耐旱性很强的速生杨树,草类则种植苜蓿等,既能保持水土不流失,又能兼顾作为家畜,家禽的饲料来源,一举两得,和谐发展。荒山绿化的具体举措如下:

在目前的进山道路两旁,边坡地,水沟边,水渠两侧等大量种植树木,层层推进,逐步实施。

1、绿化树种:速生杨树柳树

速生杨树繁殖容易,生长迅速,用一年生壮苗造林,二至五年内树高每年增高3到5米,胸径每年增粗4到5厘米,成片林每亩生长量1.5到

2立方米。 速生杨树主要品种:新疆杨,中红杨(中华红叶杨)、107杨、108杨、中林46杨,丹红杨,垂柳等。这类杨树的主要特点为:叶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雄性无飞絮,不污染环境,5-6年即可成材。即可美化当地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又可做速生丰产,产生经济效益。

2、绿化草种:苜蓿:

苜蓿是西北地区普遍种植的草类,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广泛栽培,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苜蓿的初生根能深入地下。植株生长20年以上时,若底土多孔则主根可深达15公尺(50尺)以上,因此苜蓿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极强。生长2个月时籽苗的根可深入土壤90公分,5个月时达180公分(6尺)。常见这种情况:新栽种的苜蓿能耐受严重的夏天干旱而其它根系较浅、分支较多的豆科植物因不耐干旱而死亡。苜蓿茎枝收割后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可收割干草1次至13次之多。可收割的次数及每个生长季节的总产量主要决定于生长季节的长度、对土壤的适应性, 阳光是否充足,尤其是生长季节降雨及灌溉的数量和分布。绿叶的苜蓿干草营养丰富,为牲畜所爱食,含约16%的蛋白质及8%的矿物质,又富含维生素A、E、D及K。

二、养殖业基地:500亩

养殖业以羊和土柴鸡,鱼类等为主,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

地制宜, 分区经营,便于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统一。

1、羊品种选择,xxx山区属于六盘山山麓一系,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选择六盘山特色羊来养殖为最佳,六盘山羊肉质鲜美,无膻味,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

2、饲养规模:初步规模为300只,随着草料的规模种植,山坡的保护性开发利用,饲养规模将有计划逐步增加。

3、羊舍:规划建设3600㎡-10000㎡

(1)、羊舍的建设力争就地取材,因形就势,依山傍草,于山形统 一,和树草和谐,不大兴土木,不破坏自然。

(2)、羊的饲料来源全部为基地种植的青草,苜蓿,玉米以及秸杆,坚持自然本色,绿色养殖,原生态养殖,从源头抓起,确保环保、健康。

4、鸡舍:各种类型鸡舍面积6000㎡,鸡的品种为土柴鸡,采取自然放养的饲养模式,以自然的虫草为主要食物,自然生长。

5、生态水库养鱼:水面50亩,水库自然放养,以红鳟鱼,鲤鱼,草鱼等为住,水库既可养鱼,又可休闲垂钓

6、仓库:2栋,600㎡

7、兽医防疫室:100㎡(含防疫、检测及消毒等设备)。

8、环保、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800立方米,贮气柜100立方米,集水池、酸化池、沉淀池及储液池等设施180立方米,

生物氧化塘1200㎡,大型沼气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无害化处理设施150立方米。按“四位一体”原则进行设计,做到沼气池、日光温室、种植业、养殖业相结合。

9、饲料加工厂房1000㎡及加工设备。

10、其他配套设施:家畜、家禽野外防护围墙:4.2公里,进场道路5公里,电力工程6公里。

二、种植基地:4000亩

1、各类基地:大量培育各类育种,如云杉、油松、樟子松,紫穗槐,山桃,山杏华山松等

2、苹果、桃树、杏树、花椒等种植基地220亩。

苹果种植

3、基地配套设施:主道路1.6公里,机耕道5.2公里,蓄水库4个,共3200 立方米

4、仓库:3200㎡。

5、生产机械购置:耕作机械、施药机械、锄草机等。

三、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中心建设:120亩

1、农家乐:2200㎡

2、农家饭馆:800㎡

3、办公楼:400㎡

4、宿舍:600㎡

5、道路:1.8公里

6、停车场:800㎡

7、环保公厕:1座,120㎡

8、水井:1眼

9、防护网4000米

四、游步道、观景亭

1、游步道:3200M

2、观景、休息亭:1座

1.1.8 项目总投资

一、项目投资总额

本项目投资总额5000万元,各个分部投资如下:

荒山绿化部分2000万元,

(1)、第一年为基础整治工作,1-2年内完成全部荒山地规划、平整,治理工作,相关农机具的购买等投资300万元,

(2)三年完成全部荒山绿化,其中人工费,机械费等600万元,种苗木以及草采购、种植,管理维护1100万元

苗木种植部分1000万元

(1)、当年必须完成全部种植地的规划,平整,锄草,耕地,施肥,农具具的购买等基础工作,需资金200万元;

(2)、种苗木采购、种植,施肥,锄草、管理维护800万元。

养殖部分2000万元

(1)、第一年完成饲料草的种植,家禽、家畜舍的搭建,以及响应农机具的购买,种鸡,羊羔的800万元

水产养殖部分500万元

第一年完成现有水库的治理,冬季完成新水库的修建工作,

第二年采购投放鱼苗

农家乐部分700万元

农家乐在本项目开始实施后第三年开始建设,待荒山绿化,苗木种植,养殖等初步规模形成后建设

三年内完成全部投资,700万元。

1.1.9 项目单位简况

xx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身为隶属xx集团全资子公司泾源县瑞恒园林绿化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家畜、家禽养殖,水产养殖,荒山绿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业企业,现有员工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名,管理人员10名。

第16篇: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上市公司一览

代码名称主营产品业绩预告

000601韶能股份电力相关业务。

000893东凌粮油大豆油脂加工业。

000930中粮生化生物工程的科研开发、有机酸及其他生物化工产品生产。

000939凯迪电力电力、新能源、化工、环保、计算机的开发研制、技术服务。

000998隆平高科以杂交水稻、杂交辣椒、瓜类为主的高科技农作物种子、种苗的培育、繁殖、推广和销售,与此相关的农化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002041登海种业玉米种子生产、自育农作物杂交种子销售,花卉、苗木、食用菌类种苗的开发及技术服务。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776.73万元-38,665.1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0-50%。

002131利欧股份从事微型小型水泵和园林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86.33万元-6,222.23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0%-30%。

002170芭田股份复合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控释肥、生态肥等。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主要包括无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00万元-12,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5%。

002215诺 普 信农药制剂产品生产销售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231.36万元-18,112.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0%。

002234民和股份父母代肉种鸡的饲养、商品代肉鸡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净利润亏损苗的生产与销售;商品代肉鸡的养15000万元-19000万元。殖与销售;饲料、鸡肉制品的生产与销售。

002321华英农业种禽养殖孵化、禽苗销售、商品禽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净利润亏损 养殖、屠宰加工及其制品的生产与9000万元-12000万元。 销售、饲料加工。

002385大北农饲料、种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511.00万元- 81,013.20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0%-20%。

002391长青股份化学农药的生产、销售 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44.32万元- 21,534.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5%。

002470金正大复合肥、控释肥的生产和销售。 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632.57万元- 71,101.95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30%。

002477雏鹰农牧家畜、家禽养殖与销售 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81.42万元- 19,676.41万元,与上年同比下降35%-70%。

002567唐人神饲料、肉品、种猪等的生产与销售。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129.88万元-19,428.58万元,与上年同比变动幅度为-20%-10%。

002588史丹利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64.88万元-42,299.2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5%-45%。

002604龙力生物以玉米芯、玉米为原料,采用现代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功能糖、淀粉及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29.78万元-8,293.23

淀粉糖等产品,并循环利用功能糖万元,与上年同比变动幅度为-15%-15%。

生产中产生的玉米芯废渣生产第2代燃料乙醇等新能源产品的生物质综合利用企业。300187永清环保为高污染、高耗能工业企业提供烟气排放综合解决方案。

300189神农大丰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制种、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主

300203聚光科技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的仪器仪表。300335迪森股份利用生物质燃料等新型清洁能源,为客户提供热能服务

600143金发科技改性塑料的研制、生产和销售。

600226升华拜克生产经营马杜霉素、阿维菌素、农药及原料药、饲料添加剂等。

600692亚通股份房地产开发,宾馆服务业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净利润与上年

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600796钱江生化生物农药。 预计公司2013年01-12月累计净利润与

上年同期相比上升50%-100%。

第17篇:生态农业

借鉴外国经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

众所周知,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人类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自给自足的封建个体农业,以及机械化 产业化得现代农业。随着文明的发展,社会的科技不断的进步,人们的土地集约化得意识不断地增强,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去全球分布不均的因素以外,农业产出足以支撑全球人口的消费,并有很大的剩余。但是,现阶段的机械化 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是建立在高耗能,大污染的基础上的。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此时此刻,对于受到人类工业革命的污染和破坏,在世界人口指数增长的压力下,已经伤痕累累的生态环境,已经不能够在承担这种农业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后果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重新去探索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从机械化 现代化的农业所造成的弊端和当前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困惑来看,农业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产量,还要提高农业产出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不仅要提高土地产出率,获得经济的利益,还要发挥出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服务功能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的发展。

生态农业,这个新的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模式在需求下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

一、

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1.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

1.1我国的农业发展的各种环境

我国历史悠长,农业经济曾经一度的繁华辉煌,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国有着优良的农业文明传统,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达。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 丘陵 高原平原 盆地等多种地形结构,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生产,中国气候多样,热带,亚热带,温带 等气候,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但同时,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了人多地少,人多水少,森林资源匮乏,草地退化严重,沙漠化不断扩张,工业污染加剧等严峻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我国在部分消耗量大的农产品比较依赖外贸进口,这就使我国部分农产品的供应形势比较严峻。

1.2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回顾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批科学家根据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现代科技发

展的潮流,将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逐渐的中国特

色的生态农业这一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

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981年,马世骏先生提出“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生态工程建设原理,

1982年叶谦教授提出了“生态农业-我国的农业-绿色的革命”,正式提出了生态农

业一词。整个生态农业这一概念刚提出的八十年代,在中央连续的政策指导下,

科研单位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九十年代,初具规模的生态农业理论的指导下,政府开始在部分地方进行试点建设,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就更加完善了我

国生态农业的系统理论。1991年五月,马世骏和边疆共同拟定了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是指因地制宜的应用生物共生和物质再循环原理及现代科学技术,结合

系统工程方法而设计的综合农业体系。

我国的生态农业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贯穿了资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不断的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生产要素形成的新的生产力,把绿色,安全,

高质量的农产品作为产出目标,满足了市场多样性 多层次话的市场需求。形成了

特色的生态与生产和谐的模式。例如:“丘陵与山地综合开发”“庭院生态经济综

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立体农业种养”,推动了产加销贸的一体化。通

过了与传统农业的叠加运用,广泛使用免耕覆盖技术,立体种植技术,清洁生产

技术,在生产或者加工的过程中,不使用或者控制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等化学合

成物质,尽可能使用当地的生产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持农业生

态系统和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多样性,这样不但因为开发利用资源多,容易被农

民接受,而且更加适合中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多样性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生

态农业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惑,是一个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

途径。

1.3我国生态农业示范地的案例

寿光市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在结构调整、标准实施、产业技

术应用等方面创造出了许多新经验和好做法。寿光蔬菜以面积大、产量高、品质

优、品种全而闻名全国,是中国有名的蔬菜之乡,有“中国菜都”的美誉,蔬菜

是山东寿光最响的名牌。寿光市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大力应对和解决自然条件对

农业发展的制约,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大棚,反季节蔬菜大棚既延长的种植时间,又能向上立体生长,有效地节约了耕地,实现农民“双赢”、消费者“双赢”的效

果。寿光蔬菜靠特色化与专业化取胜,从蔬菜产业化升级到蔬菜产业集群,实现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成为“中国菜都。采用新的科学的管理技术,通过

体验、参与式的新型技术扩散与推广形式,促进农民采纳新技术,带动农民共同

富裕。拿来主义的试验田,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品种与

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三

峡库区的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激化,以及移

民环境容量严重不足等关系到三峡工程建设和国家战略实施并有巨大影响的问题

同样引人瞩目。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工程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治谏

研究员的具体组织下,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示范为主线,以试验示范区建成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和生态重建新技术研究、开发、引进、组装、集成应用与推广

辐射基地、新成果示范和转化基地、技术培训与服务基地为目标,以不同农业类

型的生态链组成不同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能量转换和经济效益的优化为技术手段,形成了不同类型、模式实现的产业化途径该项目已初步建起规模和技术上有展示

意义、效益得到体现的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原计划相比,超额200%

建立起3000亩生态农业核心试验示范区;建立了多种粮经果复合垄作、特种水产

养殖、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和营造模式;实现每亩翠冠梨经济效益2000元,优质

西瓜1500元,薯蓣1000元(传统种植300~500元);超额300%完成扶植种养专

业户40户;创建的“个体+科技”生态农业示范模式,以及以该所为技术支撑的“公

司+科技+政府”和“政府+个体+科技”模式正在逐步推广;一些农户承包的果园

已果实累累,脱贫在即,部分农民已在业主承包的土地上拿工资干活,生活水平

也由此不断提高。

山东省乐陵市有个粱锥村,村民们全部成了农业工人,住进了小“洋楼”,户

均居住面积比城里人高,达280平方米。除了平日工资以外,农民们每年还有非

常可观的分红。给这个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是一万多头肉牛,这些牛吃的是庄

稼秸秆,贡献的是钞票。该村有500多人,共有980亩土地,宅基地就占了480

亩。原来穷的丁当响,领头人梁希森曾经讨过饭。他们用100亩地建新村,腾出

来500亩建养牛场、屠宰厂、肥料场、加工厂,用380亩种地,获得粮食的同时

获得了大量的秸秆(不足的部分从周围村子买进)。经过这样的整合,土地升值近

百倍。显然,粱锥村的农民不是用转基因这个“硬道理”解决的收入问题,而是

用生态学这个“软道理”(食物链原理、元素循环原理等等),使得该村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郭仓乡位于汶上县,有33个行政村,3.9万人。近年来,该乡针对困扰农村

发展的粪便和秸杆处理两大难题,建设沼气、太阳能利用、有机肥生产、生物发

电四项工程。已建成户用型沼气池1600余个,另申请建设沼气的农户达3200余

户。用废弃窑厂改造的养猪场,存栏量3000头以上,利用粪便上马年发电35万

千瓦的沼气发电厂一座,平均日处理粪水50吨,日发电500-550度,仅发电的效

益就达56万元/年。大量沼渣还带动了一座年产500吨有机肥的工厂。上述“种

-养-沼-肥-电”模式综合效益达105万元/年。这个例子同样有力地说明,生

态学的原理,如果得到充分应用,既可实现农民增收,又可环境改善,还可提高

生活质量。可见,对农民来说,生态学是实实在在的硬道理,非常容易掌握。

北方“四位一体”模式辽宁“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北方生态农业

发展中最为成功的典型模式,已成为农村经济、菜篮子工程、家庭收入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

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相结合。通过生物能转换技术,将沼

气池、猪舍、厕所、日光温室连一起,组成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该体系具有的特

点是:多业结合、集约经营;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

环境与卫生条件;基本达到了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产品无害化。四位一体是

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统装在日光温室中,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

良好的温湿度条件,猪也能为温室提高温度(10头50千克以上猪可为100平方

米的温室提高温度1℃,100千克以上猪提高温度1.5℃)。猪及沼气发酵产生气体

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可使果菜类增产20%,叶菜类增产30%。蔬菜生产又

为猪提供氧气。同时,猪粪尿入沼气池,产生沼肥,为蔬菜提供高效无害有机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以庭院为基础,一般一户每年可养猪10头、种植蔬菜

150平方米,年纯收入5 000元,是一般大田作物的45倍;并使农民用上300平

方米沼气清洁能源,折标煤0.7吨。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是以

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联动粮食、甘蔗、烟叶、果业、渔业等产业,在吸收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

的生态农业模式。具体地说,就是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出栏两头猪、人均种好

一亩果,被称为“121”工程。利用人畜粪便下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和照明,利用

沼渣、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从而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提高了

经济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2.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2.1发展生态农业的迫切性

21世纪是文明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中国作为21世纪的大国,强国,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生态建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同时发展的时代。我国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样,我们就面临着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但是,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农业集约化发达地区都面临着资源紧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压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农业发展后备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系统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农产品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近几年农业部对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重点区域被监测的家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现象比较严重。农业废弃物污染物日益突出。近年来,为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工程,带来了大量的粪便、粪水等废弃物。此外,由于秸秆随意焚烧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是十分突出。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分田单干的农民获得了经营土地的积极性,

农药、化肥等大量石油化工类生产要素开始投入到农业经营领域,并在数量和品种上都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这在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实践中似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农业经营模式。

2.2 生态农业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树立“大农业”的观念,按“整体、

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整体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

一、

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综合利用及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3 生态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形式。

中国的生态农业强调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间的横向的配合及资源的共享,建立生系统的食物网和食物链,以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这使得生态农业不仅能催发生态经济,更回去倡导生态文明,从生态条件出发,既要充分依靠和利用自然力,采取适当的人为措施,合理的去配置水土资源,又要立足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崇尚自然,利用绿化,净化,美化手段,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融为一体,不仅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科学路径,而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的途径,环境就是形象,资源就是财富,凡是生态农业做的效果好的地方,那里的人居环境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素质,精神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花草树木多,文明新风多,农民收入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风貌。所以说,生态农业建设是现代农村先进文化的代表。实践证明,以生态农业为切入点,实行生态清洁

方式,将优美生态环境,绿色生态经济,新颖的生态文化导入广大农村地区,让人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过上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的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生态农业赋予了农民新的视野,它最终带给农民的是生活质量的全面的提高。

2.4 生态农业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多,资源相对的贫乏,随着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节约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环境是最好的选择。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严峻的形势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充分节约了各种农业发展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对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3.外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范例及经验

3.1德国广泛的发展“工业作物”

德国在重工业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受着高度的工业污染的困扰。为了摆脱污染困扰,其政府近年来高度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

由于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急剧增多,德国逐渐意识到了大力发展工业作物的重要性,即种植那些能够替代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经济作物,从中提炼出新能源和化工品。也叫“能源作物”。其中最典型的能源作物就是油菜籽。既可以作为化工原料,也可以提炼出生物柴油。还有马铃薯、玉米等。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3.2美国的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

美国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较早,由于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造成了玉米等作物的减产,美国在此情况下提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强调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持,多级循环利用。经济上能有高效益。它要求对农村土 水 种 肥 药 电 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谋划和系统开发,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以生产显著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牧结合和残荏还田很是值得中国去学习。

3.3日本的多样化发展形式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很少,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日本采取了这一发展模式。一是再生利用,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减轻环境负荷。二是有机化,利用基因技术改良物种,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三是稻作 畜产 水产三位一体。即在水田种植稻米,养鸭 养鱼和繁殖固氮蓝藻的同时,形成稻作 畜产 和水产的水田生态循环可持续的模式。四是畜禽 稻作 沼气型

第18篇:生态农业

据了解,2005年,中央财政投入本市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资金120万元,在本市武清、宝坻、西青和北辰4个区实施生态农业试点工程。以宝坻区为例,该区以传统农业为主,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2006年以来,该区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截止目前,全区建立了3.47万公顷小麦、1.13万公顷优质稻、0.5公顷果菜、0.67万公顷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三辣”(红皮大蒜、五叶齐大葱、天鹰椒)种植业生产基地和0.17万公顷淡水鱼养殖基地。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生态农业规模与气候的形成,区域农业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该区还结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农牧复合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目前,全区已建成145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示范基地和以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生态养殖小区。另外,该区还建立了粮食、生猪、肉牛、蔬菜和水果5大批发市场,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化解了农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小麦长势喜人据介绍,宝坻区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提高生态农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区建立了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并在生态区推广农林复合型、粮经多元种植型、农牧复合型、农渔种养复合型等多种生态模式,还引进实施了水稻工厂化育秧、稻麦连作、葱麦连作、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深松、种子包衣、秸秆发酵青贮喂猪和养牛、淡水鱼健康养殖等配套技术。此外,秸秆处理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该区的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在创建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已试验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快速腐烂技术,先后进行了秸秆覆盖栽培、秸秆粉碎还田、贴茬播种、过腹还田等项目工程,均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该区还建立了稳定的土壤培肥制度,现在,全区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已达95%。

沼气进农家环保节能 宝坻将建7万座户用沼气池

在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的同时,宝坻区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从而推进了产业化进程。全区的农业结构日趋优化,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第

二、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全面提高。畜牧业、渔业等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种植业结构、种群结构日益合理,特种养殖发展较快,现在已有狐狸、山鸡、乌鸡、孔雀等10多个品种,存栏达15万只(头)以上。全区在水稻、“三辣”、生猪、肉牛、鲜蛋、鱼、藕等8大优势农业产品上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促进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畜牧产品规模化发展通过生态农业的建设,宝坻区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9万亩,粮食总产量40.5万吨,同比增长11.5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41.1万亩,果品产量24333吨,同比增长15.42%;造林面积5738亩,植树92.02万株,育苗1016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6.7万亩,林木覆盖率20.2%。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1家,配套生产基地16.4万亩,涉及6.6万余农户。

大棚技术广泛应用在东丽区军粮城镇津北公路以西,靠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有一片500亩的绿色果园,这就是东丽区新立街民营企业家吴凤海承包建

设的“绿都金果园”。果园内红艳艳的美国红梨、黄澄澄的晚秋黄梨、紫晶晶的红宝石李子已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目前,该园已种植各种新、优果树近10万株。近两年,吴凤海通过学习考察和实践,不但搞起了果粮间作、果蔬间作,还在果园里养起了蛋鸡和肉羊,搞起了立体生态农业,实现了种养业的良性循环。在生产中,他用鸡粪、羊粪做肥料,尽量不施农药化肥,保证了农产品“绿色”无公害。他的果园所生产的果蔬杂粮等农产品已有30多种,近两年产量近百万斤,实现产值150多万元。许多名、特、优、新品种都直销到了大型超市,成为抢手货。在本市农村,像吴凤海这样靠生态农业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搞活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还符合本市建设生态农业的总体趋势。

据介绍,本市还将重点发展6大优势产业,即源头农业、鲜活农业、海洋农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努力,使农业生产逐步从以传统种养业生产为主向集约化生产、工业化深加工为主转变,从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向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转型,农业服务业将成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此外,依据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促进优势作物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科学栽培起成效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观光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到2010年,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超过500个,农户与龙头企业基本形成紧密利益链接机制,重点农产品生产合格率达到90%。同时,为使农业生产纳入良性循环轨道,本市还将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实施科学施肥施药的种田模式,滩涂生态循环养殖、网箱立体养殖模式以及“种、养、加、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等。

此外,本事还将在近郊发展以设施化为主的特种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大宗种植业基地将向远郊转移,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不少于600万亩。同时,还将提高养殖业比重,到2010年养殖业产值将达到农业产值的65%以上。为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将在中心市区划定禁养区,环城4区和滨海3区划定限养区,远郊5区县划定7大畜牧产业带。

本市通过生态农业的实践,总结出以高科技为先、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区域化生产与优化生态、培育资源相结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第19篇:生态农业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实施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财政局(宁波不发):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根据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在全省指导建立一批不同模式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现就实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充分运用生态学、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立足我省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的先发优势,因地制宜、突出产业特色、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优质,走出一条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建设原则。一是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园区的选址、定位应紧密结合区域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应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协调。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切实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原则。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投资运作方式、产权和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业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入机制。四是坚持突出创新,效率优先原则。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与管理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园区的建设发展。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园区、农产品基地等,巩固、提升现有建设成果,把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高效生态农业样板与示范窗口。

二、建设目标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生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通过对种养加一体、生态养殖、立体种养、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的合理组合应用,努力使高效生态农业园区达到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方式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的建设目标,把园区建设成为效益农业的集聚区、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区、休闲农业的观光区和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以粮油、蔬菜、茶叶、柑桔、特色小水果、蚕桑、花卉苗木、食用菌、畜禽养殖、休闲农业等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0个。

三、建设标准

(一)园区规划

1.选址科学合理,生态环境好,主导产业的区域优势与特色明显,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其中,畜牧类园区须距交通要道、学校、居民区500米以上,离城市规划区、其他规模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厂2公里以上。

2.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科学,建设内容符合循环经济与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可操作性强。

3.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

(二)基础设施

1.种植类

一是沟、渠、路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

二是核心区面积一般连片集中500亩以上(花卉苗木类核心区面积300亩以上),良种覆盖率96%以上。

三是有采后处理场地等配套设施。其中,茶叶园区有标准茶厂,并达到《茶叶加工场所

基本技术条件》省地方标准要求。

四是核心区内喷、滴灌等设施齐全;病虫综合防治、产品质量安全速测、产销信息网络等设施配套。蔬菜、花卉类园区核心区标准大棚面积达50%以上。

2.畜牧类

一是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二是畜舍排列整齐,结构科学合理,生产工艺先进,实现粪尿、雨污分离,牧场周围有绿化隔离带。

三是园区规模原则上要求:生猪存栏1万头以上;奶牛存栏1000头以上;种、蛋禽存栏分别为1万和3万羽以上;肉禽年出栏5万羽以上。

四是兽医室、饲料仓贮和畜禽粪尿处理设施完善。奶牛园区有配套挤奶设备和青贮窖,生猪园区有隔离舍和肉猪出售台。

3.综合类

一是核心区面积要求连片集中1000亩以上,且有1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的75%以上,或两个产业功能区块面积均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面积标准的55%以上。

二是沟、渠、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合理,排灌方便,用电便捷、安全。养殖区块还应有独立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粪便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

三是主导产业区块配套设施、设备标准达到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

四是核心区种养类产业区块生产工艺、处理场地等标准符合相应专门化园区标准要求。

(三)机制与管理

1.当地政府重视,并列入当地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

2.组织实施主体明确,生产经营实行企业化运作。

3.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明确,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奖惩措施。

4.园区与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机制健全,管理科学、规范。

5.有产前、产中、产后自我服务组织。

6.带动作用强,能指导和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的产品生产。

7.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科技水平

1.有注册商标和品牌。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农药、化肥、药物等投入品符合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主导产品有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达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2.有较强的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能力,积极引进、转化和创新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优良新品种和适用先进设施。

3.主要从业人员持有绿色证书,或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劳动力比率达60%以上。

(五)园区效益

1.经济效益好,单位面积产量与产值比周边同类产业区高15%以上。

2.社会效益好,园区建设推动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区域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

3.园区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地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当地传统农业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功能拓展和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致富农民、发展农村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建设模式

1.设施栽培模式。以工业化装备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为基础,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地膜覆盖,大棚、温室、无土栽培等多种方法,营造“全天候”的农业生产条件,创造具有更高产出率的光照、热量、气温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作物常

年生产、多季收获、优质安全、高产高效。

2.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把工厂化集约生产嫁接到生态化养殖上,对生产过程进行标准化、企业化和精准化管理,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具有天然养殖特性的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价值。

3.立体种养模式。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优化组合,依据动植物生态共生圈、食物链和循环经济原理,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

4.种养加一体化模式。把具有产业关联度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紧密地结合成有序的产业链,使农产品得到循环利用,多次增值,开发创造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产品效用和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充分挖掘农业增效和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5.休闲农业模式。依托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对田园景观、自然生态资源、环境资源与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的规划设计及利用,把生产、生活与休闲、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开发、拓展农业文化、生态等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五、建设内容与要求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按照园区的规模和功能,建设较高标准的农业生产或加工、销售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园区的沟渠路、生产经营用房、机电灌溉、农业机械、设施大棚、生产加工和管理调控等配套设施装备。对于由其他各类园区或基地改造提升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采取缺什么补什么,进行提高完善。

2.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要求园区从实际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机制,采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程,组织生态化生产。在肥药施用上,推广应用减量增效控污技术,积极应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畜禽养殖上,实行生态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建立沼气工程等能源环保设施,加强排泄物治理,积极推广“猪-沼-作物(果)”等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加强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3.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建设。建立严格的标准化规程和制度,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和绿色生态化技术。严格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定期检查档案记载情况,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实行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的全程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控制。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文化品牌和绿色品牌,创立优质农产品名牌产业链。

4.创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园区科技含量。根据园区承担的示范引导功能的要求,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创新应用农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各项成熟的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农民信箱,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技推广和农业生产管理方式。

5.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培育园区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带头人,通过多种形式努力强化园区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和技术科研等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掌握科学种养技能、先进装备使用技能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持鼓励他们参与园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充分利用园区的技术集聚区效应和基础设施优势,加强对周边农民培训,发挥农民现代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示范基地的作用。

6.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机制。采取资本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规律、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优

势,创新产业化发展组织体系和生产模式,积极开展定单农业,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与农民接成利益共同体的联接机制,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六、项目申报与管理

1.根据中央、省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出发,选择生产设施等基础条件较好、区域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建设项目进行申报,以项目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2.园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可行,实施主体、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明确,功能设计合理,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

3.项目申报采用《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申报材料必须明确项目起止时间,管理和实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详细地点,具体实施方案和预期实施目标,投资规模、筹资渠道和资金详实用途,具体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等要素。项目申报材料需附评估论证意见、市农业局推荐意见及其他必要的附件、附表、附图和资金来源证明。

4.项目以当地农业、财政两局联合文件形式通过 “浙江省农业厅网上项目管理系统”申报,并以正式文本形式送省农业厅2份,省财政厅1份。于2006年11月15日前上报。每个市园区建设项目原则上不超过3个,由省农业厅、财政厅组织专家联合论证,择优确定。对于省立项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省财政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补助。

5.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各地要落实措施和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管理,加强指导、培训和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和资金效益充分发挥,确保项目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完工后,各地要设立“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标志牌(样式稍后下发),并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按规定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及时将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上报省农业厅、财政厅。

6.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任务重、涉及面广、投入大,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周密部署,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规划,出台相应激励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投资方向与结构,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效应、园区业主的积极性和投入的主体作用,大力吸引其他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投资,不

http:///relevant/48340460_more.shtml

4月12日,由盐亭县农业局牵头实施的两河镇白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评审会在县政府常务会议室举行,县委书记丁湘,县长赖俊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代表就白虎村村庄发展规划、风貌整治和产业发展规划作了详细汇报,四川天朴农耕农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就公司以树葡萄、甜柿、观光苗木为主的精致农业发展规划作了说明。各部门负责人对白虎村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县委书记丁湘、县长赖俊对各公司为白虎发展规划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要求白虎村的发展规划定位要准确,功能分区要严谨,近期发展规划和长远目标要明确,同时要注重与新村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当地资源条件有效衔接,要按照“产业带动、旅游拉动”的现代观光农业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地打造和实施,带动盐亭农村经济发展

第20篇:立足现代生态农业,有效推动众增收调研报告

立足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动古磨群众增收致富

——莫承陈

一、古磨村基本情况

二、古磨村发展的优势和困难分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平整的土地资源是古磨村发展的主要优势。古磨村民民风纯朴,群众思想单纯,对新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发展致富积极性高;村里植被丰富,空气清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春和镇的大力扶持下,古磨村实施了不少农业、水利和道路建设项目,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土地整改项目在充分古磨村蓄水足、水源好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生产产量。全村基本全部建设砖瓦房,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桑养蚕及水稻。

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

一、饮水不安全,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弱,急需寻找新的水源,提高蓄水能力。

二、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单一,村组集体基本没有收入,导致很多公益事业因缺乏资金保障而无力实施。

三、全村没有集贸市场,虽有零星的购物店,但是商品不够丰富,群众购买肉类、蔬菜、日常用品还不很方便。

四、群众活动场地建设还需要增加投入,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五、群众总体文化程度不高,掌握新技术的人不多。

三、关于波衣发展的几点构想

古磨村的出路在哪里?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宝贵资源,使资源的产出最大化?这是我担任古磨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波衣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必须要摆脱固有的发展模式。从生产方式来讲,应尽量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生态化、规模

化;从生产方向来讲,要尽量做到产品的生态化、特色化;从生产收益来讲,要发展立体农业,形成一条龙产业,使生态产业化。

1、明确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根基

从三大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古磨因为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发展二产业的条件不够成熟,因此在当前发展第二产业是不现实的;由于人口密度不大,人流量少,第三产业也不会有大的产出;所以发展好第一产业是古磨经济提升的关键,也只有从第一产业入手才能找到波衣群众致富的出路。村“两委”要在全村统一思想,明确这一发展方向,坚定这一发展思路,并不断探索农业的新的增长点,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古磨发展的大跨越。

近年来古磨的农业发展步伐较快,种养结构有了大的调整,并取得了明显收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古磨的群众收入来源很简单,主要是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由于海拔适中、气温低、土地不肥沃、技术跟不上,所以单产较低;家庭养殖也以鸡和猪为主,目的主要是供自家食用,剩余的农产品售出后用于购买大米、蔬菜、日用品等,村民基本处于贫困边源。近年来,秋冬冷凉蔬菜的种植、规模化养殖又为山区开辟了新的发展渠道,不仅减少了土地的闲臵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收益。按今年的价格计算,每亩烤烟收入在3000元左右,每亩蔬菜的收入约为4000元,每亩菜豌豆的收入约为6500元。

但是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古磨群众存在盲目跟风、缺乏特色的问题,市场风险较大。为确保群众在农业上的收益,应当做到“四新”。

(一)在农业结构上求新

一是在保持桑蚕、大米等传统作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要积极尝试新经济作物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多与农科部门联系,寻找新的适宜高海拔山区种植的新品种,推广蔬菜、药材的

种植。要利用维和药业的市场需求,首先推广三七种植,在总结三七种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选择有质量、价格、市场优势的新品种。二是在提高种植业收入的同时,要推动养殖业、林业的发展。养殖、林果要规模化发展,鼓励村民成片种植,尽量做到花可观赏、果可采摘、养殖成园,不仅要将养殖和林果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手段,更要使之成为山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观赏性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养殖时,不仅要饲养传统的家禽和生猪,还要发展一些特色养殖,饲养部分需求旺盛的野味,如野鸡、野鸭、驼鸟、野猪等,甚至可以鼓励一些有一定资金的村民养殖蛇、蚯蚓、泥鳅、田鸡等。

(二)在科学技术上求新

首先要解决古磨的水源问题,要协调相关部门,并发动村民,积极改善水源,抓好水源的统筹管理。同时要管好用好灌桩管网等节水农业设施,充分利用滴灌、大棚等新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

其次要积极宣传和学习新的科学技术,确保科技的支持和保障,利用现有的农业水利设施、新型烤房等,特别是做好防虫害、病害技术的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风险。

第三要发展立体农业,将种植、养殖等结合起来,引进一些农产品加工技术和企业,逐步形成产出、加工和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逐步产业化,减轻农产品销售压力。古磨还没有发展渔业的先例,但是只要有水源保证,在山区发展渔业是完全有可能的。可以借鉴节粮型养鱼方法,利用种植业、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如沼肥、菌糠、鸡粪等来养鱼;也可以开展鱼鸭套养、鱼猪结合、鸡鱼结合、鱼果结合等立体养殖,尽量变废为宝,降低成本。

(三)在集体发展上求新

要发挥好村“两委”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方面的带头作用,积极捕捉市场供求信息,减少村民在结构调整方面的顾虑。可以学习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建立古磨村现代农业发展合作社,尝试以股份制的方

式筹集资金,以村委会为龙头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利用村组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壮大村组集体经济,不断为集体公益事业积累资金,为现代农业发展积累经验。

(四)在生态产品上求新

古磨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坚持生态化的特点,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坚决杜绝污染,拒绝化肥、配合饲料和添加剂,倡导使用农家肥,防止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要教育广大村民立足长远,不要只看眼前经济利益,要树立牺牲短期效益谋求长远发展的观念。要率先推出绿色蔬菜、绿色果品、生态肉蛋等,在红塔区形成一定影响,然后从离城区较近的小组开始,逐步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一些有特色的农家乐和特色餐饮。

二、明确以阶段性劳务输出为发展补充

由于古磨人少地多,在农忙季节普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在不宜大量进行劳动力输出,劳动力转移应以学习先进技术为目的,要发动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到外面学习取经。其余劳动力主要投入本地发展,只在农闲时段进行阶段性劳务输出。甚至在波衣发展到一定基础时,要鼓励从村外输入劳动力。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