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3:25:1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选拔流程

1、入门面试:入门面试考核教师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动手实操的能力,分为笔试、实操和试讲。教师必须先通过入门面试才能继续进行以下流程。时间:一天

2、自学习:老师需要自学宝马技术导入培训IBT所有教材和在线学习网络课程WBT自学程序。并撰写自学报告。为了验证自学效果还需要通过在线测试。时间:一个月

3、参加宝马技术导入培训IBT: 老师通过IBT自学测试是参加培训的前提。 老师要以培训助教的身份参与IBT培训。老师如果有可能在指导下可以承担1个模块的培训。时间:15天

4、经销商实习:

老师需要按照经销商作息时间和管理规定进行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深入了解一线企业员工的工作,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时间:3个月

5、校内实习:老师在学校布置培训场地,设施和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演练,车辆实践练习。时间:一个月

6、资质认证:老师将参加理论考试、试讲、实践考试等多个认证环节。只有通过认证才能实施IBT或者学徒工培训。时间:1天

二、师资考核内容

(一)简介 为保证BMW 培训的质量,培训学院每年都会进行培训师的评估。将根据评估结果规划培训师在BMW 培训系统中的级别和发展方向。 总结培训师优势及不足, 并给出个人发展计划。 

(二)模块及比重

1、学员满意度:30% (1)纸质反馈表(总体印象/ 能力/ 表达能力/ 说服力) 讲师课前准备充分

培训当日提前到达教室,迎接学员

指导学员按标准填写签到表

讲师组织培训结构清楚,逻辑性和目标性

涉及的培训内容及信息讲解正确,操作标准

所有设施设备已经调试完毕,能完全满足课程需求

以学员为中心,关注学员的反应

讲师拥有丰富的技术知识,能有效解答学员的疑问

能指导学员按标准流程操作

能耐心指导学员,直到学员真正学会

活动结束后,能指导学员进行设备教室复位

培训师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调动气氛、掌控场面) 培训内容与工作相关

培训满足了学员对该培训的期望 (2)电话回访主要评价指标: 培训结构清楚,逻辑性目标性强 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关

培训内容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

培训的时长,信息量和深度适当

培训师营造了良好的培训氛围(调动气氛,掌空场面)

培训师讲解清晰易懂

培训师对学员表现了足够的关注和互动

培训师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2、专业能力:50% 培训传递能力 专业知识

实际操作(如涉及) 业务联系 培训媒体使用技巧 课程设计(如涉及)

3、培训师行为 :20% 培训筹备 培训课堂管理 课后反馈文档 培训师着装

三、师资后续培养规划

培训师在通过认证后可参加培训师培训技巧培训、新车培训、课程升级、课程研讨等多项培训,以提高培训师的各项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后,若培训师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还可参加宝马更高级的培训师认证,即机电工培训师、技师培训师、高级技师培训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荐第2篇:师资队伍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双带头人”培养 (目前仅张玉霞一人,还缺4名)

培养2+3名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能力、较高职业教育能力、较强科研能力、引领团队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的专业双带头人。 (1)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专业双带头人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履历表(模板)(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会计师、5年以上专业教学、胜任3门以上学科,参与的教研教改课题,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

缺 专业双带头人的相关证书

(3)专业双带头人主持该专业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的相关材料;

缺 会议照片,缺 专业建设会议纪要(模板),缺 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开发任务表(模板)

(4)专业双带头人培养新教师、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专业双带头人培训新教师照片、缺 培训记录表(模板)、缺专业带头人参与培训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相关材料(如教案、课件、被培训人员签到表、照片、视频等)

(5)专业双带头人培养和指导学生的记录和案例。

缺 专业双带头人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专业双带头人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

EX(1)专业双带头人主持省或市级课题开发的立项书或结题材料;

缺 立项书、结题材料

EX(2)专业双带头人发表的论文

缺 发表论文复印件

2.骨干教师培养 (确认7名骨干教师,不可与专业双带头人重复)

通过国内进修、企业锻炼、岗位培训及社会服务等方式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职业意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科研及专业技术能力等并在教学中起到指导、示范、骨干作用的3+4名骨干教师。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需要修改

(2)骨干教师资历及教科研成果等相关证书及资料;

(冯义新、娄新、张铁庄、张玉霞、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夏俊英8人)

缺 骨干教师履历表(模板)(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获奖情况)

(3)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相关资料和证书等;

证书与资料要统一,列出7名

证书:巴益颖、李桂香、李艳红、陶贵银、刘英华、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陶贵银、张玉霞

资料(照片):巴益颖、孟荣艳、裴凤旭、夏俊英

资料(总结):刘英华、李桂香、孟荣艳、裴凤旭、陶贵银、夏俊英、杨志文

(4)骨干教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相关资料;

(何慧娟、娄新、张玉霞、边秋月、陈佳欣、丁明慧、吉明凯、靳亚楠、李静、林安、王文雅、王楠、吴征、姚彩丽、张建、张颖、张晟、甄玉莹18人)

缺 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及实训教学照片(照片要拍到学生),缺骨干教师教学信息反馈表(模板) (5)骨干教师优质课、示范课证书;

(巴益颖、李艳红、刘晓军、孟荣艳、牛立刚、张玉霞6人)

人数不足

(6)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相关资料;(孟荣艳、巴益颖、崔凤丽、冯义新、高凤玲、谷晓琳、靳颖丽、刘小军、孟祥伶、夏俊英、张玉霞11人)

人数不足、缺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服务社会的照片、缺:骨干教师校外实践总结(模板)——CLEAR

(7)骨干教师技能比赛获奖证书及相关荣誉证书。

(娄新1人)

人数不足、缺证书扫描件

EX(1)骨干教师主持或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相关材料

缺 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申报表、研究成果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专业原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基础上,继续培养2+2名“双师型”教师,构建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制度文件;

需要修改

(2)师德培训计划、师德培训内容、师德培训总结;

培训计划涵盖培训内容,缺 师德培训签到表、缺 师德培训记录

培训总结:(陶贵银、冯义新、刘春梅、付丽、牛利刚、杨帆、刘晓军、孟祥伶、张艳杰、张辉靖、薛丽丽、刘英华、张艳、张玉霞、李跟升、白立红、裴凤旭、夏俊英、王福忠、查小玉、巴益颖、路昕怡22人)

只有观看2013感动中国的培训总结,缺 教育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班主任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具备的十大美德三个培训的被培训人总结。

(3)教师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缺 双师型教师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教师到各类企业事业等单位实践锻炼的相关记录;

(孟荣艳1人)

缺 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单位实践的照片,缺 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记录(模板)

(5)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的课件;

(6)参加各级分类培训的学习笔记或证书;

(李桂香、孟荣艳、巴益颖3人)

缺 学习笔记

(7)参加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说课、课件相关资料及获奖证书;

(董会荣、高春娟、高凤玲、李跟升、李艳红、刘晓军、娄新、孟荣艳、牛立刚、裴凤旭、裴凤岩、张玉霞、王福忠、张 艳14人)

缺 获奖证书

(8)学校技能节教师技能比武相关资料。

确定双师型人选,核对材料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原有兼职教师队伍基础上,再聘请2+3名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老会计为兼职教师,承担会计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的指导,参与专业建设。

(1)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聘任证书及照片

(2)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相关记录;缺 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会议记录

(3)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表、教案、成绩单等相关资料。

缺 兼职教师教学课程表、教案、成绩单

5.班主任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方案;

(2)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记录;

缺 企业行业专家与班主任共同研究班级管理会议纪要(模板)

(3)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4)班主任培训记录;

(5)班主任管理案例及经验交流等活动记录;

(6)“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方案及相关资料;

(7)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考核结果。

推荐第3篇:师资队伍建设

城关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校追求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努力优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形成人人奋发向上的竞争机制,并通过“树样子、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等多种途径,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作为我校教师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校本教研要立足于解决教师发展中的问题,使校本教研创建教师群体和个体发展的最佳途径,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 目标任务:掀起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刻苦学习新知识,努力争做名优教师的高潮。为积极提高全校教师的文化素养,创建和谐幸福学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以教师发展为本,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以创新为动力,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创新力强,并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有较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

三 主要措施: 1.制定教师培养制度

为了落实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目标,促使广大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传统型向开拓型,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成为复合型教师;为了建设一支师德好,素质高的名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特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教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谢阳红

副组长:丁大萍 林裕民 谢文英 丁家来

成员:曾金水 易蔚珍 潘昌荣 严梅 孙琴莉 林洁 (2)主要任务:研究教师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教师进行个体与群体的分析,寻找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总结教师培养的经验;研究教师成长的基本理论,归纳教师培养的工作方式,形成对名师培养的科学方式和工作体系。

(3)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编写,备课及教案编写,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布置与处理,课外辅导,复习指导及编撰试卷,教学反思和工作总结。

2.加强师德教育,树教师典型

(1)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来抓,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制定本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2)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3)树立我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每学期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3.“育”名师,让名师“上台唱戏”

(1)学校每学期进行名师示范课堂教学,介绍教育教学经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品位。

(2)组织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为他们创造外出讲学条件,使这些教师在社会也获得良好影响,进一步提高这些教师的知名度,让这些教师逐步在校内、县内“有名”,使之“墙内开花,园中香,墙外也能香”。

(3)开展“先锋杯”课堂教学竞赛,发现好“苗子”,不断扩大“名师”的后备队伍。通过多渠道“育”名师,形成一个“名师”群体,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创造幸福校园的氛围。

4.实施“青蓝工程”,让名师培扶青年教师

(1)实施“青蓝工程”,名优教师为指导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

(2)师徒关系确定后,举行\"拜师仪式\",由教导处组织。青年教师和指导老师要签定责任书。

(3)指导老师要对自己徒弟全面负责,从政治思想、师德风范、教学业务等方面认真传、帮、带,要坚持听徒弟的课,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指导老师要认真审阅徒弟的教案。

(4)青年教师要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学习名优教师的思想觉悟、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在教学业务方面及时请教,要坚持听指导老师的课,及时纠正自己的问题,以使自已尽快提高,迅速成才。

(5)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或县、市组织的教学比赛活动。本学期, 郭九生、刘建荣、曾德兰老师获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郭慧英老师获小学英语教师立体式说课一等奖,刘凤娟老师获市英语说课二等奖,郭琳老师获市班主任活动课优秀奖。

(6)开展青蓝工程课堂教学竞赛,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评选工作并给予双方奖励。其中,段育华指导张海英,刘琼华指导谢澍莉获校一等奖。

5.建设名师工作室,培养名师团队

目前,我校有刘健贇、谢文英、丁家来,易蔚珍、孙丽英5个名师工作室,并分别有自己的工作室团队。名师工作室除定期召开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博客研修、主题沙龙等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外,工作室还要结合学科特色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页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全校乃至全市全省小学教师。使名师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教师的集聚地和名师的孵化地。进一步挖掘名师蕴含的潜在资源,提升名师的影响力,逐步培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梯队,建立起以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为主的名师体系,建设充满灵性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对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

当然,师德建设并非一朝之功。展望未来,我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反思,查找问题,努力使师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第4篇: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

1、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教师每双周政治学习,单周业务学习,学习形式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并认真记好各种形式的学习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出学习体会。每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列入教师考核项目,每学年教师完成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各一本。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我们每一学年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协议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乱办班、不乱收费,不歧视不排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体罚心罚学生,不冷眼对待家长,不向家长索要财物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协议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

在学习中提高,用制度来规范,用舆论来约束,对教师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宣传法律法规,又提倡奉献精神,是我们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二、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我们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迅速地提高。

(一)加强学习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学校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让学习成为学校的制度。我们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自己的学科教学密切联系。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我们还定期举行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谈”,,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通过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教师普遍转变了教育观念,调整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了自身素质,增强了教育的底蕴,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加强研究

1、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让教师在总结中提高。我们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都要写一篇案例评析,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一月以来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2、全力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工作总结《师资队伍建设总结》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年,我们先后编写了《开心农场》校本教材,开展了《农村中小学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培养与研究,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教师,让他们成长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保证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我们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我们相继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择优外派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同上一节课”活,青年教师成长师徒结对制。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由于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地抓好了教师的继续教育,终于让全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1、认真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提高知识、业务水平。按照我市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有关配套文件,认真执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和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安排好教师的面授学习、外出培训,将继续教育成绩作用考核、晋级、聘任、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制约、奖励机制。

2、加强全员培训的力度,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学校领导按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构建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本学年,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员网络培训和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工作日程、纳入学校办学规划。营造氛围,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形成。

2、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1)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竞赛活动”、举办“同上一节课”竞赛活动、风采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压力,使骨干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2)创造条件,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地、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并要求参加学习者把好经验带回校,传给教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作一节汇报课或专题辅导。通过压担子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3)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积极争取市、地级上课机会,把专家请进学校为骨干教师做重点指导。通过名家指导,使教师变得更聪颖更博慧,更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期安排骨干教师作展示课或进行教学辅导,使他们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与全体教师共享。

(5)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做自我发展设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及学年“自我发展计划”,转换教师心理视角,发挥教师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充分体验职业的价值、人生的价值。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投入

组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机构,由校长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任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委会其他成员任副组长,由各校及各部门主管领导任组员。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导向性、可行性、时效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每年筹措两万元的教师专项奖励基金,通过政策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实现教师充分而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挖掘教师的潜能,弘扬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生命的活力,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面对学校近几年的新发展,展望新征程,我校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继续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以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教育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依托,在素质教育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发展之路上,谱写“特色办学,和谐育人”的动人诗篇。

柳格镇初级中学

推荐第5篇:师资队伍建设

“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报告:师资队伍建设

(一)我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稳定,发展趋势良好

1.我校教师的总量

我校教学教师3035人,科研教师161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246人,三类教师共计3442人。

2.我校教师的职务结构与素质情况

我校共有专任教师3035人,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的23.00%,副教授1238人,占专任教师的40.79%,中级职称810人,占教师总量的26.69%,助教及未定人员289人,占专任教师总量的9.52%,我校教师队伍结构为标准的倒金字塔结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条例〉实施办法》(讨论稿)中规定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指导标准为:少数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其教授、副教授占教师定编总数的比例可分别达到20%和40%,讲师、助教的比例由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3.我校教师的学历情况

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校303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本科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显著减少。从学位情况来看,博士由去年的465人增加到今年的51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由去年的1178人增加到今年的1232人。从学历情况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由去年的1551人增加到1624人。本科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则由1463人减少到1300人。 4.教师队伍的年龄情况

我校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人员1691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55.72%,40—60岁的教师1189人,占整个教师队伍的39.18%,60岁以上154人,占教师队伍的5.07%,整个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5、我校教师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情况

目前,我校有两院院士17(含外聘1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入选人员14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0人,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1人(目前我校有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11个),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2人,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入选人员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山东省拔尖人才131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60人,博士生导师424人。

(二)主要做法

我校能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稳定、整体水平高,发展势头好的教师队伍,主要得益于新山东大学成立后新的学校领导集体首先把人才工程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人才观念、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革新,将过去以人事管理为主变为以人才资源开发为主,将“身份管理”变为岗位管理,通过人才层次细化、设岗竞争、动态考核等管理举措,对学校师资队伍进行全面整合,按照学科建设的需要分层次设置岗位,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1.设置校聘关键岗位,加强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校设立了校聘岗位500个,其中校聘关键岗位为120个。校聘关键岗位集中了学校重点学科、优势专业的知名学者,是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带头人。学校对关键岗位上的百余名学科、学术带头人直接管理和考核,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配备科研助手或秘书,配备专用工作室或实验室,优先考虑其学科建设经费及出国进修和合作研究等。在职责要求上,不过分苛求过程,而是着眼于领导学科建设,着眼于出大成果、出精品。管理上的规范、方便、信息沟通上的直接、快捷,目标要求上的务实客观,使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挥着重要作用。山大医学遗传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龚瑶琴教授在遗传基因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学校积极为她创造科研条件,支持其每年去国外进行高层次合作研究,把握该学科前沿课题,鼓励其潜心研究,出大成果。近年来龚教授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和Cell中发表了3篇论文。

2.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重点培养

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任务。在进行人才工程建设方面,我校既立足当前,也着眼未来。学校着力从年龄40岁以下重点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当中选拔一批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最具希望进入该学科学术前沿和核心领域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科研经费、出国进修、学习、访问、合作交流方面全力地给他们创造条件。学校结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省级拔尖人才”队伍等优秀人才工程的建设,认真做好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对优秀青年教师从政策上鼓励他们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深造,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国际间课题合作,让他们到国际学术舞台上见世面、开眼界、长才干,努力培养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2000-2001年度,全校有100多人次短期出国考察或长期出国学习。 3.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校整体的发展,归根结底有赖于在职教师总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我校十分重视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学校出台了《山东大学关于鼓励在职职工报考研究生的通知》,鼓励教职工尤其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积极、踊跃报考研究生。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科梯队建设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在职攻读学位。在2000-2001年度,参加考研或在职申请学位的教师达600多人。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教育的国际化竞争趋势,积极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培养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意识。连续举办由外籍老师授课的ESEC英语学习班、WSK学习班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等,为青年教师采用双语数学、出国深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

4.对尖子人才长远规划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长远规划,山东大学精心培养后备人才,特别重视从海外和国内名校吸收一批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展涛校长一再强调,我们要以百年大计的深远眼光去培养优秀人才,要着眼于培养自己的院士。对于尖子人才,学校主动为他们搭建舞台,配备梯队,帮助他们申请各种课题和资助项目,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和环境。山大49岁的张运教授就是学校自己培养出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所产生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不仅全面带动了本科学的发展,创立了山东省心内科博士点,在国际上较早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而且带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指导博士生29人和硕士生25人。

5.对引进人才分类管理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以开放的心态首先更新了传统的人才观念,把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人才,一类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学校设立了人才引进办公室,成立了人才引进咨询委员会和人才引进特别评审委员会,采取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感情吸引、待遇留人与事业吸引、岗位留人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对于刚性引进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实行一人一议的个性化引进模式。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和要求,以协议的方式将岗位职责、任务、达到的目标及所提供的条件确立下来,并且由学校人才引进特别评审委员会及时评聘相应的职称和岗位。同时,积极为他们搭舞台、建梯队,力求引进一个人才,发展一个学科,带出一个梯队,搞出一批成果。中科院岩土所的朱维申、李术才教授到山大工作后,学校根据其工作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很快成立了以他们为核心的“岩石结构研究所”及研究中心,组成了梯队,并给予了较大的经费支持,使他们马上投入工作,研究所很快取得了成效。学校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全力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英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价值。

6.为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一是采取提供住房、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家属子女工作上学等优惠措施,积极延揽、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对处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大师级优秀人才,下大力气争取其来校工作或做兼职教授;二是对学校现有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学科带头人,学校为其配备好助手,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尽快形成高水平的学术群体,培养自己顶尖的顶尖的学术大师。三是选配好学科负责人,并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定期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努力创造宽松、浓厚的学术氛围。

7.进行院系学科调整,为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优势,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

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龙头,也是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条件,新山大成立不久,学校就成立了院系学科领导小组及几个专家组,通过充分调研,确立了院系学科调整方案。根据学科、专业设置现状,以及各校区地理位置、办公条件、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院系进行重组整合,将原有的37个院系部调整组合为27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使学科结构更合理,优势更突出,特色更明显,为广大教师和科研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了条件。

8.改善教职工生活条件,解除教职工后顾之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学校花巨资建设一批职工宿舍,使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开通三个校区及生活区的交通车、班车;增加职工食堂花色品种,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

同时,学校拔出专款美化三个校区和职工生活区的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安全保卫措施,为广大教职工提供方便、温馨、安全、自由、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今后几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及保障措施

1、主要目标

(1)压缩学校事业编制数,总体规模控制在10000人以内,校本部的人员压缩到7000人以下,教师比例数由现在的39.5%上升到50%以上。建成一支政治坚定、思想品德高尚、教风、学风严谨、学术思想活跃、爱岗敬业、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能做出重大贡献,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望,在整体素质方面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教师队伍。

(2)通过校内选拔、国内外引进,采取兼职、借聘等多种灵活的用人制度,吸引一流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立起一支800人左右的学术骨干队伍。其中有20名能够成为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有希望领导该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者;有100名左右能够担任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带头人、重大课题的牵头人、名牌课程主讲人、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负责人,成为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有200名左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且有相当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500名左右能够在教学科研中,承担重任、创造优秀业绩的骨干教师。同时,培养和建立一支200人左右的管理骨干队伍。

(3)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每年有计划地引进和选留50-70名博士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培养、出国学习等形式,鼓励年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尽快安排没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接受博士阶段的教育,使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改善学缘结构,科学制订选聘教师计划,使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占到新选聘教师的50%以上;加大高层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使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队伍的平均年龄降低5岁,使高级职务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

(4)加强高层次及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力度。“十五”期间争取引进2-3名两院院士;采取借调、短期合作研究,兼职等形式,聘请20名左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国内外著名学者到校任职、任教或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我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增加到20个。师资队伍特别是骨干队伍在知识、能力、学位、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上更趋合理。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30%、80%,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大学或有国外留学经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不断完善校内岗位聘任及津贴制度,确立岗位意识,加强岗位管理。营造岗位聘任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氛围和机制。教师实行岗位聘任制,明确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师的职责、权利与待遇,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科负责人和学术骨干以及其他骨干的待遇。规范聘任,严格考核,不断优化队伍,使整个教师队伍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势。逐步建立起既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又能吸引人才;能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人才潜能,又能使高层人才脱颖而出;既能使教职工倾心于学校发展事业,又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

(6)每年选派10-15名院长、副院长及其他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学习或合作研究,加快培养新一代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2、保障措施 (1)具体措施

1)组建创新学术团队。打破本位主义,更新观念,加强合作,集中全校的力量来建设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名牌学科。以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争取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和“863”、“973”项目为重点,以培养两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等杰出人才和孕育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高层次创新性成果,在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重大作用为目标,组建10-15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和资产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学术团队。在国家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培养和造就引领我校学科发展的杰出人才。

2)突出重点,实施“四百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即:重点支持100余名已进入学校专业技术关键岗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争取其中有人成长为两院院士,若干名成为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有希望领导该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者;重点培养1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一定数量在3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争取其中有人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重点引进100名学科建设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其中争取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10名;重点选聘100名高层次人才来校兼职,其中选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两院院士在内的著名学者40名,海外杰出青年学者60名。

3)加强教师培训。制定“山东大学教师培训计划”,保证每年有5%的专任教师(150名左右)到国内或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或学术访问,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设立人文社科类“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基金”和理工医类“山东大学科研预演基金”,以项目形式,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力度。

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社会人才资源的作用,从海内外校友、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国内知名高校和海外著名学者中,聘请100名高层次人才,实质性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双导师制,共同指导研究生,促进学生的第二校园学习经历或海外学习经历;联合申请科研课题,共同承担国家、地方重大科研攻关课题。

5)对新来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契约式管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性创新团队的科研攻关。学校与新来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任期5年的合同契约,期满后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留在学校工作,考核不合格者离开学校。合同期内,学校提供的住房不向本人出售,其他方面享受在职教职工同样的待遇。

6)开展与企业的强强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学术团队的基础队伍建设和科研条件建设。先在条件具备的学科试点,利用信息企业的人才、技术研发条件等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同培养研究生和联合申请科研课题。

7)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招生与管理工作,以及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生工作,将博士后入站人员纳入教师队伍管理行列,使之成为我校创新型学术团队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2)制度保障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快学校改革步伐,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僵化的用人机制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

2)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以岗位津贴为杠杆,认真贯彻效率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采取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办法,加大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重点岗位倾斜的力度,鼓励多承担任务,多争取资源,多作贡献。同时,提高全校教职工整体收入水平,使广大教职工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为每个教职工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引导大家淡化身份意识,强化岗位意识,主动参与竞争,积极承担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完善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考核办法,强化聘任,加强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实现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改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考核标准和形式,把考核内容与聘约结合起来,将考核成绩的大小直接与岗位业绩津贴挂勾,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使考核结果既能反映教师的真实工作量,又能体现出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引导教师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3)进一步规范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杠杆、导向作用。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结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实行教职工告诫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用合同的人员首先进行告诫,要求限期改正,告诫期满仍不能达到合同要求的予以解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中的重要调节作用,科学设岗,进一步规范评聘程序,强化评聘工作中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山东大学关于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加大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改革力度。一是下放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重心,在一级学科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组,逐步将评聘的重心下放到学院,从体制上保证了学院根据学科自身发展需要和申请人的学术水平自主评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保证了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并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在严格设岗、按岗评聘的基础上,留出一部分破格岗和基础课扶持岗,在全校范围内公开竞争,打破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现象,为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4)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法》,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增强新时期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评估院部工作的重要方面。

5)加强编制管理,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根据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编制标准和管理规定,以规范、优化、高效、精简为原则,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广开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条件认定教师资格,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校内人才交流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学校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重点压缩非教学人员,学校将采取积极分流、加强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扩大社会服务等措施,妥善做好转岗分流工作。

6)加强对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和选拔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采取项目支持等多种方式,对优秀的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和重点支持,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培养和造就一批在教育界有重大影响的教师和教育名师,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广其成功经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结合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省级拔尖人才”队伍等优秀人才工程的建设,认真做好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探索师资培养培训的新模式,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根据学校目前师资队伍状况和学科梯队建设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在职攻读学位。完善《山东大学关于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暂行规定》,从政策、经费上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为到外地学习的教师减免工作量,为学成回校工作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设立科研启动基金,优先晋升职称,优先解决住房,优先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

积极开展外语培训,培养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意识。为青年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出国深造,为教师更好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创造条件。

7)采取超常规措施,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科梯队建设要求,开阔视野,利用多种渠道,采取超常规措施,积极延揽高层次人才。利用报纸、英特网等媒体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制定《山东大学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山东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努力创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全新的用人机制,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工作、生活在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同时,学校在人才引进上不拘一格,高层次人才可以专职来校工作,也可以兼职工作,可以来校短期讲学、讲座,也可以异地指导研究生或合作研究,以实现“高智”资源共享。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费。对提出重要原创性学术思想、有可能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可申请5-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设立特别研究津贴(分为集体特别研究津贴和个人特别研究津贴)。根据学校重点发展学科的建设需要,引进的学科梯队,可申请20-200万元的集体型特别研究津贴。

8)做好优秀青年教师出国留学选派和管理工作。制定《山东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细则》,从政策上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名牌大学学习,支持他们积极开展国际间课题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争取国家公派,创造条件扩大单位公派名额,提供更多的出国机会,让优秀青年教师到国际学术舞台上经风雨、见世面、开眼界、长才干,通过吸收先进的学术思想、观点和方法,及时捕捉国际学术发展信息,全面掌握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9)加强教师工作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教、依法管理、依法执教水平。制定和完善《教师法》配套法规,颁布《教师职务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研究制定《教师聘任办法》《教师教育条例》《教师申诉办法》等法规、规章,逐步完善法规体系。建立教师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形成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教师权益保护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使教师队伍建设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督察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管理水平。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制定科学、有效、可行的评估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聘任、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经费用向

建设总投资4000万元,投资来源全部是学校自筹经费。主要用于人才引进的科研启动经费及学术队伍建设的进修、培训等。

推荐第6篇: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

经贸事务学部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2012年9月1日)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键。工作,是加快学校发展,当前,的师资队伍。

经贸事务学部现有教师近602人,高级讲师7人,讲师810多人。我积极抓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进修培训、企业实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等措施不断加师德高尚、专业理论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

首先是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学部紧紧围绕我校“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建设”项目深入开展研究,按照“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

- 1 -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的课程体系的要求,以《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骨干名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为指导,对全体教师按“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名牌教师”的梯队培养,确定了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核心课程支撑教师,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安排高级讲规模稳中有升的实际,的实施,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千方百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广《出纳与收银实务》、到企业就专业建设方案进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其次是通过安排专业带头人到国内院校进修学习、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等举措,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使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理念领先,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能为云南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务,成为该专业领域内的名师。金陵职业中专的专业建设研讨会,王奇林老师、京召开的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研讨会。交流学习。下一步,业的学习,我们相信,增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兼职教师规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一部分作为班主任兼职教师,一部分作为校内兼职实训和从事教学教师,一部分作为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指导教师。我们结合学部具体情况,制定兼职教师的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任职标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业绩考评制度。完善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等管理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学部主任徐吉云老师均亲自主持对专兼职教师及学部班主任进行岗前培训。他结合学校和学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设置培训项目,提高了大家对本专业的认群的职业标准,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学部还组织聘请具有实作能力的企业专家、人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校为学部老师进行物流专业专题讲解,校做实习就业的讲解,理人员到校进行专门指导。《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教育综合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化对班主任的激励约束措施,通过营造一个有利于班主任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结合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在学校班主任考核工作中,屡次受到表彰。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诚然,建立一支一专多能, 新老结合、专兼结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项艰巨、复杂、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我们立足长远,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校和学部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才能一是要更加重视师德建设,树立全员育人意识,精研业务,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教育是爱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真谛。一方面我们要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同时要精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只有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

二是要坚持开展好常规研究,把落实教学常规的组织和管理,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和保证。我们认识到: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复杂的教学组织活动,是学部教学管理中最基本、最经常的管理活动,是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我们需要继续做好示范性学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投入到精品课程开发中,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继续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及时备课和批改作业,

云南省曲靖农业学校经贸事务学部开展听课评教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不断交流总结,以实现教学水平的更大提升。我们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有学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部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定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再上台阶、再创辉煌。

推荐第7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资兴市职业中专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随着国家、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劲东风,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迅速改善,办学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显得尤为突出。为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根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围绕“省示范性性中专职业学校”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针,紧紧围绕学校创建“省示范性性中专职业学校”目标和学校内涵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稳定、创新、带动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基础

1.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目前学校已有《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出勤考核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学习研修制度》、《资兴市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资兴市职业中专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选拔认定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资

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评先评优与奖励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对兼职教师实行合同管理。

2.有一支与办学规模大体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832人,在职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专业教师59人,“双师型 ”教师55人,聘用兼职教师28人,35岁以下年轻教师40人,本科以上学历102人,45岁以下拥有研究生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师3人,高级教师20人,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师生比为1:14,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3.2%。但专业教师相对紧缺,特别是机电、旅游、烹饪等专业的教师紧缺,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3.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计划,有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一方面积极送培,近三年,有145人次参加过国家、省、市、县级培训。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为6人,参加省级中职专业教师强化培训教师数30人。与沈阳车床厂、海信集团、粤兴汽配、盛华机械等企业合作培养教师,共组织2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立足学校和教学实际,规定每周二下午为专业组教员研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学习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

4.教职工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思想上的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每月一

次的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作风大整顿”、“争先创优”、“反腐倡廉”等活动。建立了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每两周出一期《资兴市职业中专督查简讯》,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进行及时通报。多年来,学校教职工中无违法乱纪现象,也没有发生重大的教学责任事故。

5.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管理制度还不够全面完善,有待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制度的落实有的还不够。二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机电、旅游、烹饪等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强;五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教师的考核评价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六是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比例不高,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不高。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1)到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学生人数达300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40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40人左右,各专业教师基本满足需求,师生比达1:16。

(2)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2%以上。

(3)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95%以上。

(4)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全部具备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20%以上。

(5)具有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专业带头人5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

(6)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全部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达到高级水平,能熟练应用多媒体、职教新干线、网络等进行教学。

(7)教师师德合格率、优秀率分别达100%、80%。

四、主要任务

1、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2、建立灵活而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畅通教师引入和流动渠道,使教师既引得进,又稳得住,还流得出,保持教师队伍应有的朝气与活力。

3、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鼓励教师自我研修,深入进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一堂示范性观摩研讨课,解决一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

导帮扶一名学生或教师。有计划逐步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实践动手能力。高度重视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制定校本研训制度,拓展校本研训的形式和内容,使校本研训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有效化,打造学习型校园。

4、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选拔应用标准和奖励办法”,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招考引进、自主聘请、选拔培养、岗位锻炼等方式,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以老带新,结队帮扶”、进修培训等活动与方式,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强师徒间的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好师徒结对达标和创优活动,期末在师徒结对达标考核的基础上,评出相应的优秀人物。

6、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械制造与旅游专业是学校的两个重点专业,学校将以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建立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引进新教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不断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机电、旅游两大专业各建立一个“名师工作室”, 要确保“名师工作室” 的建设符合规范和要求,所形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要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技术创新和资源开

发,并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7、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要通过送培、自培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使教师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职教新干线教学等技术和方法。

8、创新教师的管理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作考核评价、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制度,用制度管理、引导和调动教师,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实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每期期末一次,采用自评、他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评议师德。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行“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把检查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使检查考核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营造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广开言路,强化民主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工作安排

1、2014年9月—12月:(1)组建组织机构,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2)摸清底子,。对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爱好、专业、专长、计算机水平、努力方向等进行全面摸底,列出统计表;(3)根据教师现状情况,结合学校发展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2015年:(1)由资兴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落实“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建立顺畅的教师引入和流动机制;(2)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3)全面启动教师建设计划:招聘新教师6人,积极送培:国培2人,省培6人,市培10人,下企业实践20人;(4)开展校本研修:突出“五个一”、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等内容;(5)启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

3、2016年:(1)继续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并抓好制度落实;(2)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招聘8人,国培3人,省培8人,市培15人,下企业实践20人;(3)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基本形成了,运转顺利,“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等常态化、规范化。(4)继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5)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以老带新,结队帮扶”活动。

4、2017年:(1)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2)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 招聘8人,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8人,市培15人,下企业实践20人;(3)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突出“五个一”、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等内容;(4)继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2018年:(1)将教师管理制度汇编成册,抓好制度的落实,形成常态化和自觉行为;(2)灵活而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建立,招聘6人;(3)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10人,市培20人,下企业实践25人;(4)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

(5)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达高级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比例达到70%以上。(6)持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6、2019年:(1)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招聘6人,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10人,市培20人,下企业实践25人;(2)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3)“名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完成,形成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数达到相应要求。

7、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全面实现,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六、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强,则学校强,质量高。学校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的重视,给以政策支持。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整体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每学期开学时要召开专门的工作研讨会,研究安排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教师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

2、分工负责,周密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广、人员多,时间跨度长,必须统筹安排。要注意“长计

划、短安排”,分工负责,紧密配合,才能确保整体推进,取得效果。

3、加强督促,落实责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和检查督促,设立工作奖励制度和通报制度,强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4、加大投入,保障到位。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每年从学校公用经费或建设专用经费中列支68万元,用于实施师教师伍建设计划,确保教师的培养培训。

2014年10月

推荐第8篇: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科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学校高水平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师资队伍梯队建设为核心,通过实施“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工程、教师业务竞赛工程、教师创意论坛工程、教师教科研和课改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和考核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管理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全校各部门的核心工作,全面、科学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定期研究、检查、督查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体制。

(二)加强师德培养,提高教师以德立教的认识

坚持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通过辅导报告、学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把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实施青蓝工程,强化对新任教师的培养

针对学校新教师多、年青教师多的实际,为尽快使新教师、年青教师成长起来,充分发挥优秀的成熟型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帮助新教师达到“一年合格,三年称职,五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

(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

1.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坚持以在职进修为主的原则,要求学历不达标者必须达标,积极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需要及个人发展需求攻读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2.实施专业教师技能提升计划。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训练,提出训 练的具体目标,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每年组织一次全校性技能大赛、创新大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技能大赛;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多出创新成果。

3.认真组织开展校本培训。通过请专家来校辅导、名师示范引领等形式,充分挖掘、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现代职教理论、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使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4.实施优秀教师外派培训计划。学校根据专业和学科建设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一定教学水平、工作认真负责、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和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及相关项目培训。

5.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有关要求。第一,每位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总学时数不得低于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学时数,其中校本培训不得低于规定的学时。第二,督促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和考核。

(五)实施教师业务竞赛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技艺

认真组织开展教师教学业务竞赛,如组织开展优课评比、教学案例比赛、优秀课件制作、说课比赛等,以赛促练,锤炼提高教师教学技艺。

(六)实施教师创意论坛工程,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课改能力

以学术沙龙、专题报告、读书心得交流等形式,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内容,每学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论坛。认真总结、归纳教师中的创新思维,指导教师撰写创意论文,组织教师参加创意论坛论文评比。

(七)实施课题研究工程,增强教师教科研能力

认真制订课题申报、研究、鉴定管理办法和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有关规定,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科研和课程改革的氛围。

1.每个专业部、教研组都要有校级及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并组织开发校本教材,学校每年至少申报一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认真组织推进,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每位教师每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特别是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科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3.每年组织一次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八)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1.督促教师创造条件,及时申报晋升高一级职称,不断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

2.通过技能提升计划,不断提高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积极实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逐步做到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生产一线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工作不少于两个月。保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企业发展同步,并努力提高产学研能力。 4.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专业教师市场调研活动,让广大教师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和创业经营的意识,展现应有的职业素养。

5.在外派培训、名师评选时,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

(九)实施名师工程,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制订首席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定期进行评选工作,推选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业绩优秀、工作量饱满,在专业(学科)建设中起重要作用和影响力的教师为专业(学科)首席教师、带头人、骨干教师,使其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的核心力量。

2.建立名师工作室,为名师创造相对较好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名师的典型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十)建立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调优学校专业教师结构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从企业、行业选聘一些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外聘兼职教师,独立承担某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调优师资结构和弥补专业师资的欠缺。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外聘教师队伍。并制定外聘教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聘用、管理和考核。

(十一)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卡,指导规划教师专业成长

为督促、指导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效率,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结合每位教师的实际,帮助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卡。对每个教师的职称晋升、学历提升、技能提升、业务进修、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学校将对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进行管理和考核,让教师把专业能力提升作为一种自主的、自觉的、有计划的追求。

(十二)建立激励考评机制,深化人事改革,加强岗位管理,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活力

1.实行教学质量考核奖惩制度。根据教师的岗位要求,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倡导追求质量、追求卓越的上进氛围。

2.实行教师学历提升、技能提升进行奖励制度。制订教师学历、技能提升

计划,对学历和技能提升到规定要求的教师进行奖励,形成激发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不断提升的驱动力。

3.实行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制订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与奖励办法,

对优秀教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激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 4.实行名师工作考核与津贴制度。每年对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在教学工作、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教科研工作等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及工作实效情况进行考核,以决定其是否连任,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相应津贴。

5.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内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管理,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情况,逐步实行对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职的教师予以解聘或 “高职低聘”,对教学成绩显著,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建立重实绩、重质量,向教育教学一线、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6.设立专门经费,建立从企业、行业聘请高技能人才到校任教或兼职任教的机制。

推荐第9篇: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多管齐下做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班级:44444 姓名:55555 学号:46545646

多管齐下做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而教师在教育发展中也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优先发展教育,就必须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培养一大批质量较高,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特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师资队伍的水平提高了,其他发展农村教育政策的综合效应才能释放出来。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让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的教师也能快速成长,从而实现城乡学校的师资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呢?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都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较大,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工作中不在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等;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等,开发校本课程等。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一轮教师培训。要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的能力,使农村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特别要使农村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

(二)积极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和城乡教师轮岗制,充分利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城乡互动是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效途径。我国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教师的水平也相对较高。既是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着城市学校教师超编、农村学校不够的问题。一些地方也采取了城市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发达地区教师支援落后地区学校等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城市学校支援农村学校有多种方式。

1、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需求,鼓励和组织本地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计划,重点是充实边远贫困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并尽可能建立和完善区域内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鼓励和支持城镇办学水平高的中小学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部实施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

2.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教师统筹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的前提下,实施县域内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划;特别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统筹安排落实好其他城市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支教的工作。对急需补充的新教师,要求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3.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模式。这种模式是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紧缺的突出矛盾,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师资紧缺的义务教育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教师岗位,公开招募大学毕业生到岗任教,其目的在于逐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模式。其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鼓励支持新任公务员和被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新聘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并作为培养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

5.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这种模式是由西南大学等高校率先试点取得经验后进一步推广的。主要做法是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至少一个学期,在农村学校建立实习基地,选派教师带队组织实习指导。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不高的等问题,同时使部分农村教师有时间外出进修、学习。另外还可以加强师范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师范生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了解国情。 6.各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包括“短期支教”、“兼职支教”、“送教下乡”、“送培下乡”、“特级教师讲学团”巡回下乡送教,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带教或“走教”、“联聘”等形式,其目的在于缓解农村学校紧缺师资不足的矛盾。

(三)根据农村中小学学生数量,合理定编、重新核编,坚决杜绝教师队伍有编不补、其他部门干部挤占教师编制的现象。

特别要适应“普九”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生数量现状和变化情况,合理为学校定编,重新核编,增加农村教师编制,确保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足额配置教师,确保教师编制不被挤占。要坚决克服教师队伍有编不补的现象,减轻现有教师的工作负担,避免产生新的代课教师。

(四)妥善处理当前已经存在的代课教师。

目前在农村学校,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较多代课教师的存在,不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已有教育投入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代课教师数量太多,集聚到一定的程度,会成为一个难以处理的社会问题,而他们每个人背后又有家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作为利益相关者,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另外,代课教师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培训,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也会造成一定的教育问题,比如伤害学生、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教育事故等等。而这些都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代课教师的问题。对于目前的代课教师,通过统一考试、专家评价等,对其中水平较高的,择优转正,并保障在边缘、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任教;对那些水平一般的,可以提供机会,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中或分散培训,切实提高其水平,并分配到边缘地区的农村小学继续任教;对于那些水平较差或不具备从教条件的,坚决辞退

(五)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优秀教师安心教师职业、广大教师乐于在农村任教的政策,为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目前农村教师拖欠工资现象基本克服了。但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待遇较低,住房较差,工作环境较差等依然是影响农村教师工作积极性、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要切实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使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要略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另外,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条件艰苦,因此对工作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待遇。要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和改进管理、提高教师水平等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高等学校要建立鼓励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对到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毕业生应免去助学贷款或给予学费补偿。提高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边缘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激励他们安心工作,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设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对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根据其任教年限和工作业绩实现梯度工资,对工作满十年以上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满二十年的给予更特殊的津贴,使那些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扎根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长期服务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

(六)用好用足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

当前,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问题,国家启动并实施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计划”和“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并设立了专门的“农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些计划都是中央财政负担,因此西部地区各省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尽可能多地申请岗位,接受相关人员,并提供相关的条件使这些志愿者能够下到农村中小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因此,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优先发展教师教育,加大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力度,切实提高教师质量是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推荐第10篇: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师资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加快我院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为进一步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和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教学改革意识强,科研应用能力强,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学院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院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院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二、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建立高效灵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2015年,争取实现以下目标:

学历提升目标:进一步要求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除医卫类等紧缺专业公开招聘部分重点院校本科生外,引进教师的学历门槛设为硕士研究生,引进的本科生要求其继续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使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的40%以上,并覆盖到所有专业。

职称结构目标:5年内,使学院具备教授、副教授的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正高职称所占比例,逐步使高级职称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5年内,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0%以上,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达到80%左右。初步建立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德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学院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是“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一批师德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院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包含师德评价在内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

制度建设目标:通过合理的制度约束和制度引领,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和导向作用。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等文件要求,从学院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涉及学院发展和教师切身利益的人事改革制度,修订一些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现实和学院实际办学情况的规章制度,特

别是各级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探索管理的新模式,完成新一轮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

三、实施方案

(一)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充实教师队伍力量。针对我院教师现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需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等方式,从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逐年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或科研人员,重点充实省级以上精品专业、省级改革试点专业和学院重点建设专业教师队伍。5年内计划引进相关学科研究生70人。

(二)大力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1.注重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争取每年通过选拔至少推荐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争取在五年内,通过引进、培养、提高等措施,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组建一支锐意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按条件和有关规定遴选出来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给予相关岗位的津贴,在出国进修、国内培训、学术交流和申报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学院要求教师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教研教改任务,要求教师积极发表论文、撰写专著、编写教材等;支持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社会的学术研讨、论文交流活动,广开培养教师具备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

的培训途径。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学比武和优质课竞赛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方法,提倡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师之间开展相互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倡集体攻关;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新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3.建立内部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培训主要采取在职学习为主,脱产学习为辅,专业对口的原则。每年安排新进教师进行不少于60学时的岗前培训,试用期满必须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对新进教师要及时帮助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安排其学习学院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各教学环节的总体要求等。定期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研讨,强化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教育。在技能培训方面,帮助教师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水平;在业务培训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讲座,开展论文写作规范、科研项目申请、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4.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力度。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计划和安排,有计划地开展专业骨干教师轮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建立规范地国内外进修制度,引导教师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掌握本专业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专业教师

从教两年内,至少取得一项职业技能证书。

5.广开“双师型”培训渠道。一是采取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习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用既有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四是落实教师定期实践轮训制度,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将企业的先进设备引进学院,充实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使专业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过程和劳动的组织过程,同时,各系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全院每年不少于110人,在职务晋升、岗位津贴、课时补贴、年度考核等方面,向具备“双师”素质并定期下企业实践的教师倾斜。

(三)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1.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教师管理。制订或修订有关教师行为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灌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理念。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使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建立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对新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等德育工作人员进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建立师德师风信箱,鼓励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形成督促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2.加强师德教育,严守职业道德。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学术道德教育。要不断加强学术规范、学术自律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与职务聘用的重要依据。

3.强化育人意识,严肃奖惩机制。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不仅要学问高深,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办学方向,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继续发扬我院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树立从事教育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其更好地教书育人。同时,强化教书育人的激励导向机制,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师德、考核以及奖惩、监督等各项制度,实行教师“师德一票否决”;树立师德建立楷模,发挥师德标兵的榜样作用,努力营造以德从教、治学的良好氛围。

(四)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1.落实聘用制度,严格岗位责任。根据国家和省对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的规定,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用制度,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按照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明确岗位

职责,公开聘用条件、程序,加强业绩考核与聘后管理,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改善教师待遇,在分配上向教师倾斜,打破完全按职称定岗定酬的做法,按照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实行评聘分开,教师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严把引进关口,搞好选拔聘用。完善招聘条件,严格选拔程序,坚持公正、公平、公开选拔机制;重视同行专家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注重应聘教师的能力,特别要全面考察其学术水平、职业道德和实践动手能力。

3.完善考核体系。主要考核教师专业建设实绩、教学工作业绩、工作表现和师德等。制定和完善学院的各系列的考核方案及分配改革办法,加强教学工作检查与督导,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4.改革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院内津贴分配和竞争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更加注重能力、业绩,提高绩效工资比例,实现优劳优酬,鼓励教师敬业、勤业、精业;经费分配采用切块包干的方式,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根据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专任教师倾斜,向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倾斜,拉开收入差距,同时制定奖励政策,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在专业教研教改上取得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教师。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学院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全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学院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加投入,加强领导,健全机

构,完善制度,落实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经费保障,确保实行规划的各项目标。

(五)经费保障

学院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每年的经费预算,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实施。首先是保障引进教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经费投入。学校将制订相关的人才引进办法,每年投入约25.0万用于吸引教授、博士、企业等高层次人才来我院工作以及引进人才的继续培训;其次是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其它各项经费投入。学院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中青年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提升; 50.0万元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30.0万元用于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60.0万元用于课程负责人培养;每年投入16.0万元用于兼职队伍管理机制、教学能力等建设;此外,学院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教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管理考核制度等。

第11篇: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上学期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加强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学校领导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

我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2、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3、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局教研室和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加速师资队伍培训。

1、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向课堂要效益:

(1)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教、研、训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2)做好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为校本教研的开展培养好领头人,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和辐射作用;

(3)组织教师参加扬中市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教学案例研究,用多种手段,对各年龄段的教师进行再培训,帮助教师克服在成长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引导他们关注和解决教学中的常态问题,进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2、加强校本管理培训,提高规范教学的校本管理能力,向管理要质量。

3、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工作,认真总结多年的成功经验,全力打造“高效能、轻负担、高素质”的教育品牌。

4、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夯实教研过程研究,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塑造科研教师群体,以科研促实效,以科研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

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重复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入学科领域内前沿的东西。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在开学初先后派出多位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培训,还有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培训、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等,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自考和高校函授学习。

四、围绕新课程,扎实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实效。

1、加强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并对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2、立足课改,不断深入实施新课程。扎实开展“实施新课程交流日”活动。以学科为单位,交流、反思教学情况,进行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3、立足岗位培训,着力打造名师。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开展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

4、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5、注重日常教研活动的资料管理。学校要求教师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校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将组织评选新课程活动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教育故事、心得体会等,并编辑成册。

6、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要加强层级管理,就是各个管理层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12篇: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育英二小

2010——2013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关键在于具有一支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社会发展对我校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深层次的挑战。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区市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师资队伍现状:

育英二小现有60位教职工。教师中1名特级教师,2名教师评定为市级骨干教师,三名区学科带头人。已有大专学历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81%,其中本科学历35人,研究生学历1人。依托育英名校的资源,建立的育英二小这所新校,中间有从本部调入十几名老师,也有新分配的二十几名老师,和原荷晏留下的老师。可以说这是一支师资队伍是年轻有活力的,有很大的发展培养的空间。

二、现状分析

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已有一些积淀:

1)通过师德系列教育,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全体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

2) 教师学历普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如今,我校教师已有大专学历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81.6%,但教师学历争取3年内有所提高。 3)建立了教师考核、评优导向机制。

三、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教师队伍建设实行目标管理,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位置,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真抓实干,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有中心,有重点,将有关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根据学校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与教育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

2、转变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文化素质。(1)加强师德教育。

我们将师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增强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职业观,做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专业培训与师德培训相结合,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者。同时紧紧围绕“树魂立根”这条主线,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生态素养,使教师的师德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师能培训。

作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其内容应从教师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密切联系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只有这样方能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乐学、善学。因此,学校将开拓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A.认真安排好全体教师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使培训的对象尽快到位,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要求。 B.构建激励机制,营造群体氛围,满足教师的基本心理要求,增强其前进的内在动力,帮助教师确立个人发展计划,使他们的成材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

C.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校内的教学、科研中,以互帮互学的方式,综合提高教师的实践素质。

D.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发挥课题组的力量,以点带面,逐步辐射,使我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取得明显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也随之得以培养。

3、校际联动,加强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1)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多参与活动,多组织活动,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多搭建平台。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快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引进新教师后,开展“青蓝工程老带新”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校行政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青年教师每学期写好一份教案,出好一张试卷,上好一堂公开课,写好一篇读书笔记,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搞好一个实验课题,带好一个班级,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表形象以此促进青年教师逐步完善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3)完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加大培养力度。 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力求青年教师尽快成为科研型、有鲜明风格的教学骨干,通过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比,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积极指导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市级子课题《借助敏特英语平台,提高学生词汇记忆能力》的课题研究活动,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积极开发学校承担的主课题,聘请专家、教授来校指导,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重奖教师的优秀教科成果和研究成果,努力为教师的教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为了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我校将成立“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制定规划、研究方案、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监督保障等。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龙继红

副组长:周皓 陈阳梅

组员:杨柳、徐巧萍

2、制度保障。为了确保师资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将建立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3、经费保障。进一步增加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经费投入(包括培训经费、硬软件经费),进一步增加教师的收入待遇,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奖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解决,非下大工夫不能成功,非长期坚持不能成功。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有途径、原则、方法可供借鉴。因此,只要我们有信心,有科学的途径和方法,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发展型教师。

教研室 2010年10月

第13篇:师资队伍建设总结报告

师资队伍建设总结报告

【项目建设概况】

(1)整体建设目标

该子项目的整体建设目标:通过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主要建设任务

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及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

通过实施学校的“院士工程”、“紫江学者计划”、“优秀团队计划”、“优秀后备人才计划”和“博士后培养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

师资队伍建设,将围绕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通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和博士后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建设总投资、投资安排及完成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总投资9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由学校自筹资金分批投入。投资安排如下:学术带头人引进和科研启动经费:300万;学术创新团队建设:240万;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配套经费:180万;博士后专项基金:180万。

至今,经费已全部到位并使用完毕。

【具体建设目标及完成情况】

(1)具体建设目标

到2005年底,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合理,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拥有量进一步增加,并在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申报中有所突破。

教师队伍规模达到1800人左右,基本满足学校事业发展要求;

教师队伍中拥有研究生学位人数超过6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超过30%;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高级职务教师平均年龄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下降;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得到改善,新录用教师50%以上来自校外。

(2)项目完成情况

——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工程

在学校“九五” “211工程”建设基础上学校继续实施了“院士工程”和“紫江学者”计划。

在“院士工程”实施中,除了继续发挥原有院士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外,继续以柔性引进的形式加大引进院士的力度,同时积极培养申报本校优秀人才进入院士队伍。

加大了实施“紫江学者计划”的力度,设立校级特聘教授岗位。“十五”期间学校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继续从国内外引进紫江特聘教授和紫江讲座教授,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实施了学校后备人才计划

为鼓励、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并为申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提供后备人才,学校实施了“学校优秀青年后备人才计划”。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进行培养,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为进入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师提供配套经费。

——实施了博士后人才培养计划

博士后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教师后备队伍的储水池,是发现选拔适合学科梯队建设需要的教师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十五”“211工程”建设中首次把博士后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拔出专项基金支持博士后工作,提高博士后的生活和工作待遇,吸引更多博士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

——设立“终身教授”岗位,稳定骨干教师队伍

“十五”期间,学校积极探索稳定骨干队伍,留住优秀人才的措施。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术大师的领军,而且需要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给予支撑。因而,学校在重点学科梯队建设过程中,

重点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稳定骨干教师。“十五”期间为了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率先实施“终身教授制”。不仅极大地稳定了骨干教师队伍,而且对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施了新教师的录用计划

为了吸引优秀毕业生加盟学校,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实施了新教师的录用计划,包括①为吸引优秀毕业生,提高了新录用毕业生的待遇,并为他们提供科研启动经费;②为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新录用毕业生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或该学科最高学位;③为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新录用教师中必须有50%以上是来自校外的毕业生。

【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何积丰教授,是目前上海市计算机软件领域唯一一位院士。何积丰教授长期致力于“设计严格安全软件的完备演算系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何积丰院士先后担任四个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获原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独立完成)等奖项。作为软件学院院长的何积丰院士致力于计算机软件科学研究的同时,对学院学科梯队建设也非常重视,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软件学院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新兴学科得到了良好发展。

(2)何鸣元院士领导成立的离子液体化学研究中心,通过引进的方式,积聚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打破了学科界限,把相关学科有力的联合起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进行高层次的基础科学研究,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开放式的、多方位的科学研究机构。该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的绿色化重点实验室,在何鸣元院士的带领和影响下,承担了国家973项目、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中石化总公司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十几项。

(3)陈吉余教授当选院士后,由他领衔的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评估中获得好评。实验室在河口海岸研究领域取得的原创

性、标志性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充分肯定。该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内外河口海岸研究重要基地之一。陈吉余院士于2005年获得“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成为获得此奖的十位中国地理学家之一。

(4)国际著名的遗传工程学家、科学家钱卓博士受聘学校“长江讲座教授”后,将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学科融合贯通起来,于2002年成立了跨学科、跨国界、开放性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并从海外引进了国际知名神经药物研发专家胡应和教授等一批神经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形成了强大的学术团队。在钱卓教授和胡应和教授的带领和影响下,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最具影响力的是2005年钱卓教授和林龙年副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大脑记忆的“编码单元”,开拓了在“神经元网络”层面的最新途径,对神经科学产生深刻影响,取得了此领域的重大突破。“十五”期间脑功能研究所凭借以钱卓、胡应和等科学家为领军人的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

(5)“长江特聘教授”张经教授来学校任教后,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迅速组织相关学科的学术力量,建立生物地球化学学科,开辟了学校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填补了学校该学科研究的空白。经过五年努力,以张经教授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高浊度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这是学校首次入选教育部的创新团队计划。张经教授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学校光谱学与波谱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强劲的科研实力。“十五”期间实验室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开展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研究课题,形成了国内高精度、高分辨、高灵敏激光光谱学与核磁共振波谱学研究高地。光谱学与波谱学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在传统优势基础上开辟了富有活力的学科分支,结出了累累硕果。2005年该实验室曾和平教授和张卫平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曾和平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入选2005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马龙生教授因在200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霍尔

的实验室里工作,被诺贝尔委员会的资料记载。2004年引进的张卫平教授,在2005年还入选长江学者计划。

(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由中国史学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合并重组建成。由“紫江特聘教授”杨国荣担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依托学校文史哲深厚的学术基础和传统,在杨国荣教授的带领下,研究所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04年该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竞标成功,获准立项。2005年杨国荣教授入选长江学者计划。

第14篇: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方案

讷谟尔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黑河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精神,为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我市教育内涵,办人民满意教育,结合我市师资队伍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以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能力为重点;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准则。创新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提供师资保障,努力开创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素养;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3.发掘整合培训资源,改进培训工作方法,追求培训工作效益;4.结合教师梯队建设,实施“三名”工程(名师、名校长、名校),促进名优骨干校长、教师队伍形成;

5.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于创新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

1.完善师德建设责任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要调查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校长作为师德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召开不少于两次的师德建设专题会议。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力的,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师德师风败坏的领导和教师,要追究个人责任。

2.完善师德建设教育制度。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教育政策列为中小学教师政治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引导全体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育人能力水平。继续深入开展“三爱”(爱岗、爱生、爱己)和“三高”( “学高”、“德高”、“技高”)及“三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塑造教师的博爱心灵,固升教师人格魅力。利用网络宣传、培训学习、专题研讨、事迹报告、师德论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和育人楷模学习活动。

3.完善师德建设奖惩制度。市教育局对师德建设不利,师德师风不正的学校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各种评优资格,严重者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较好的学校在各种评选上予以倾斜;学校根据教师师德建设情况结合年度工作考核,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五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凡有下列违反师德行为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1)传播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思想观点的;(2)在教学环节敷衍塞责,造成责任事故的;(3)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行为,造成后果的;(4)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教学辅导材料或其他商品,造成不良影响的;(5)利用职权,索收学生与家长钱物的;(6)有偿家教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补习班并从中获利的。

4.完善师德建设监督制度。各校师德师风建设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师德师风监督员的作用,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家长对本校师德工作意见并及时改进工作。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对各中小学师德建设专项调研,及时通报调研情况。对师德建设工作不力、存在问题较多的学校要责令限期整改。

(二)强化校长培养工作,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完善的校长研修、考察制度,以提升校长管理水平为基准,以形成先进的办学思想为重点,以完善人格魅力和办学能力为切入点,努力建设一支“强政治、精业务、勇开拓、善管理”的勤政敬业校长队伍。

1.加强校长队伍梯队建设。结合实施名优校长培养工程,加大名优骨干校长的培训培养工作力度,在积极支持相关校长参加上级举办的高级研修等培训活动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优秀骨干校长到省内外著名学校实地考察和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和办学品位,并在全市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校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校长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梯队建设要着眼发展、注重实效,强化跟踪问效和调研督导,达到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发展的目的。

2.促进研讨交流。改进工作方式,在督导校长积极开展岗位工作和学校发展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校长论坛、专题研讨和汇报交流会等活动,相互交流,借鉴启迪,共同提高,促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和各校的和谐发展。尝试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轮换制度。

(三)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构建灵活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继续落实“国培计划”,抓好“教师梯队建设工程”及“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名师工程,引领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教师进修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市级培训。各学校把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融为一体,校本培训要形成系列化培训体系,确定学校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向、培训模式,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过程。同时,开展“校本培训示范校”评选活动,继续适时选派中小学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到省内外参加学习培训。

(四)强化研训队伍建设,提升研训水平和引领能力

继续贯彻落实《五大连池市关于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开展好教研员“十项达标”和“十佳教研员”评选活动,促进研训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提升专业研究、课堂教学示范和引领的能力,同时,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教科研和研培一体化工作研讨。以兼职教研员、培训教师的聘任作为研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为培训者培训提供有利条件,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理念先进、专业知识丰富、指导能力较强的培训者队伍。同时,要善于借鉴市内外著名研训机构的先进理念,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我市研训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五)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和活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和百名城乡教师“手拉手”结对活动

根据国家指导意见,加大农村骨干教师尤其是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通过开展“送教下乡、城乡结对、支教助学、百名城乡教师结对手拉手”和进名校培训及短期挂职、个别指导、网络UC平台、QQ群、“名师在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开展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达标活动

在全校各校继续开展朗读、书写、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技能(讲课、说课)、德育工作、教学研究技能(科研能力与教学研讨能力)、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达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竞赛活动。

3.开展相关评选及示范引领活动

为加快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结构优化,表彰具有优秀业绩的教师,继续开展“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适时进行教学展示及事迹报告活动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领导组织 组 长:王 华

成 员:李良文 徐开明 懂楠楠 张仲锋

第15篇:师资队伍建设细化

6-1队伍建设机制

6-1-1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修订和落实。制定有教师队伍建设长远规划、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和《关于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加强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专业实践锻炼的暂行规定》《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制度,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以确保师资建设目标工作落到实处。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和兼职教师,通过教师职业规范、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实行培养、聘请和引进相结合,建设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6-1-2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1.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使“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培养、培训,考核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加大从企业招聘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力度,面向社会、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挥其具有丰富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优势,实现中职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3.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对于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到校企合作、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4.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将“双师型”教师纳入培训规划,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和高职院校资源和人才优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技能培训,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不断提高科研与开发能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6-1-3制定并实施教师学历提升方案,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学历进修。对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全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并与所教专业对口。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电大开放式学历培训、远程教育学历培训等多途径提高学历层次。

6-1-4制定并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培养方案。学校把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有效开展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选和管理办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加强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专业实践锻炼的暂行规定》等制度,明确了骨干教师的标准和培养目标,充分发展专业、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专业办出特色,形成品牌。保证足量的经费投入,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育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以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互补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发展团队。 学校以外出培训、主持专业建设、参与教研教改课题和课程建设、开展服务“三农”和服务企业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委以重任,在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研开发、学术研究等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并给予人力、财力保证。创造条件,有计划选送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出国、国家级、省级的培训,了解专业发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6-1-5制定并实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学校不断加大力度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生产实践,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之间人员互派互聘,通过引进和聘用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开辟了学校和社会并行的师资培养渠道。

6-2队伍管理制度

6-2-1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制度、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以及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制。

6-2-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完善教师远程学习培训、研究交流数字化平台,建设优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每年邀请省内知名的学者、教授、专家到校,开展为期8-12天的教师培训。学校先后开展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教学技能、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新时期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创新探索、数字化校园教学信息化手段培训、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等内容的校本培训,学校还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训的水平。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规定新任教师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教师继续教育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450学时,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每两年累计2周以上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学习考察、开展调研。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科研及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并推进学校与当地合作,服务于当地经济,创建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

6-2-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教师绩效考核奖励机制体现出以业绩为主、奖优激优的原则,调动每一位教师最大的工作热情,使之朝着符合学校期望的方向变化和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主动承担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6-3师资结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234人,其中专任教师18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基础课教师49人(占27.2%),专业课教师131人(占72.8%),其中,从行业、企业长聘专任教师及校外兼职教师共41人(占22.8%),“双师型”教师105人(占80.2%);生师比为 17.2:1;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共165人(占95.93%),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30人(占17.4%);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7人(占26.7%),中级职称53人(占29.4%),初级职称53人(占29.4%)。 在专业教师中,其中,双师型素质教师105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职称5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中,高级技师7人,技师6人,高级工28人,其它14人。

目前,我校既有一批治学严谨、素质较高的老教师,又有大批脱颖而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还有一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在创建省示范性先进职业院校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6-4教师素质

6-4-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深入开展“忠诚履责、爱生乐教”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评选活动和教师评先评优活动,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6-4-2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团队在专业建设开发、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编写、开展地方经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全国“优秀教师”涂景春老师带领专业团队先后完成了果蔬花卉生产技术重点专业建设、花卉生产技术省级特色课程建设和4册校本教材的编写,主持的《花卉实训与校园美化》被评为福建省首届优秀校级课题,《优化模式 服务三农——三明农校“校乡协作”服务模式的成效》获2013年度全省职教社系统课题调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所带的团队长期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

通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创建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集教学、生产、服务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第16篇: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市教育局: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快学校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我校提出了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大力提倡终身学习观念,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了校本培训、下企业实践、外出参观和专家讲座指导等多种途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政治思想素质好,师德水平高

我校历来重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借助教师业务学习和平时的教师例会,精心组织教职工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政治学习,使教师经常不断地接受来自身边的先进人物思想的教育,从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待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全校绝大多数教师都在“用心、用力、用爱”努力践行教育理念,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成才,学校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正气。

2、教师申报职称积极性高 目前我校在职教师中,年轻教师居多,取得副高级职称的有7人,取得中级职称的有27人,其中外聘、兼职教师有5人。在我校,虽然有些教师是不同职称,但是在教师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学校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职称,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十分重视,积极参照高级职称的条件提高自己的水平。

3、教师队伍的结构还需较大的调整

我校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兼职教师5人,本科学历31人,专科学历16人,双师型教师有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有7人,中级职称教师有27人。文化课教师23人,专业课教师24人。所以,我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现状是专业课教师少、高学历(高学位)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来自企业教师少、兼职教师少,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明显短缺。

4、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我校是民办中职学校,民办中职学校几乎都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现象,原因是民办中职学校的教师待遇比公办学校低,而且工作量比公办学校的教师大得多,待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 再加上

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社保等方面普遍较差,这造成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如公办学校, 教师的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使得师资力量不稳定,留住优秀教师就非常困难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认真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广大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精湛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教育。倡导优良教风学风,要求教师遵守教育法规和学术道德,在教学科研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又要严谨求实,力戒急功近利,杜绝弄虚作假,抵制学术腐败。强化教书育人的政策导向,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2、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或请进来,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学历补偿与素质提高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1)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师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全员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教师积极自主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提高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能力,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能力。

(2)加大教师“走出去”教研交流学习力度。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让教师开阔视野,吸纳新知,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推进课堂教改,努力探索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通过把教师派出去培训与请进来传授等办法,积极推广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目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正在我校逐步推广。

(3)认真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分别利用讲授示范课、观摩课、教研、座谈等方式,开展了学科培训和业务辅导工作,让新教师早入门,早日提高教学能力,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建立新老教师结队帮助等操作机制,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强化传帮带,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督查与指导,实现共同提高,积极引领广大教师和新课程共同成长。

(4)要鼓励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积极支持教师学历提高。支持和鼓励未学历达标的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进修。

3、构建合理科学的专业教师团队

突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教研室的作用,创建示范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加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重要的艰巨任务。由于学校办学时间短,教师队伍年轻,“双师型”“专家型”教师暂时还较少。学校一直鼓励教师参加除自己本专业的考级考证外,还要考取其他相关的技能证书,近年来,我校“双师型“教师逐步增加。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实践。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有“双师型”教师7名,占专业教师队伍的28%。

5、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岗位职责,确定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标准工作量,为有效进行考核、激励提供客观依据。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合同管理”。进一步加大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构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

6、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011-2012学年,我校进一步加大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努力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原有兼职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了兼职教师规模。聘请的兼职教师中,一部分作为校内兼职实训和从事教学教师,一部分作为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指导教师。我们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兼职教师的任职标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业绩考评制度。完善兼职教师选拔、聘用等管理制度。同时,学校还组织聘请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企业专家、技术能手、管理能人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们先后邀请了香港嘉荟公司的高级技师到校为学校老师美容技能专题讲解,邀请韶关大学的教授到校做实习就业的讲解,邀请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到校进行专门指导。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教师的动手实操能力较强,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我校部分专业的实操效果,对我校的专业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互补作用。

三、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教师队伍的强弱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职业教

育成败的关键就在教师。然而,针对目前我校甚至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存在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1、师德师风建设要正面教育和制度约束相结合,对有损师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学校要注意用身边的先进教职工的事迹来教育广大教职工,增强培训教育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要重点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教育。

2、加大专业课教师的引进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广泛吸引和鼓励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的待遇同校内其他教师待遇,对兼职教师则可以灵活处理。在面向社会招考专业课教师时,取消“具有教师资格证”这一条件,增加“具有技师或工程师职称”的条件。

3、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校企、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实习,或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

4、对教师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铺设教师发展的道路,搭建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我们要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发展铺设道路,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搭建平台。

5、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师保障机制。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难以聘请和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有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比如:教师的职称问题,教师的编制问题,教师子女受教育 的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一部分教师的待遇。要让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稳定,教师的待遇问题必须提高,至少要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同时完善已有的保障机制,让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他们才会一心一意地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鼓励公办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到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去,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政府可以把到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部分教师的工资由财政负责,给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减轻负担。

四、对当前中职教师省级培训的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民办中职教师培训工作 师资培训观念是教师培训活动的灵魂。民办中职教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也面临着素质提高的重任。

(1)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民办中职和公办中职同等对待,从政策、法规的宣传到培训经费和制度的落实保障,给予民办中职教师培训一定的支持和扶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评任、教龄和工龄计算、

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2)政府加强对民办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的宏观调控。设立专门的民办中职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持,并对民办中职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评估,使教师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障民办中职教师培训的权利,保证教师培训质量。

(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培训经费是培训工作的物质保障,合理而有效的经费投入是成功组织教师培训的重要条件。民办中职教师培训不仅使社会和学校受益,还使教师个人受益。按照效益共享、责任分担的原则,政府、学校、个人应共同分担培训成本,但应确定培训成本分担各方的大致比例。教育行政部门在中职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适当地向民办中职倾斜,扶持弱势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2、采取实用、有效、新颖灵活培训模式

要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讨论、辩论进行教学,达到师生互动效果。在培训内容的选择设置上坚持“四性四化”,即针对性、实用性、启发性、指导性;系列化、层次化、生活化、人性化。教学上采取“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重点研讨相结合,教师实施指导与学员主动学习相结合,常规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想必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3、注重中职教师的职业需要,重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训机构应重视“培训中心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师应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参训教师为本”,积极改进培训方法,注重中职教师的职业需要,重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此外,根据中职教教育特点,我认为培训机构可针对骨干教师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讲座,帮助教师将现代企业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去,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达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需求;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内容的课程设置也应引起培训机构的重视,有关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中职教师普遍认为职业压力过大,而许多中职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贫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4.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价,加强跟踪指导

对于教师培训,评价的应是教师通过培训改变了什么,也就是参训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力、知识与技能等向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了多少。另外,骨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培训工作要建立长效机制,要重视培训后的信息反馈,定期组织教学交流和考察等活动,充分利用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效,让其参与并组织所在学校的校本培训,实现培训中心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参训老师和培训教师要建立联系机制让专家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才会有一流的教学质量。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落在教师身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17篇: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2014-2015年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在。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针对师资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师资培养计划和措施》、《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有关规定》、《专业教师下临床实践有关规定》等若干制度和规定,经过不断实践,严格按教学规律办事,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确保了办学的质量,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师资队伍的稳定,教师工作潜能在教学中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前提是必须在学校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必须切实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学校在制定一些制度和规定时,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方面始终向教师倾斜,使教师真正体会到自身在学校的价值,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1.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主要体现在①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优先考虑优秀的教师加入党组织。今年学校党委发展了8名新党员,其中教师6名,占总数的75%;②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人员充实行政管理部门,中层以上行政管理人员从教师中选拔的人员占60%,他们在肩负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又从事教学工作;③每年由学校党委办公室、工会负责召开教师座谈会(包括青年教师座谈会)2次,了解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真正体现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要性;④每二年召开1次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教师参政、议政,对学校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进行商议、表决,确立教师在学校中的政治地位;⑤每年度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在名额分配上向教师倾斜,先进工作者中教师与行政后勤人员之比为3:1。

2.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利益。学校教师的收入相对于同期进入医院工作的医生是偏低的,但就学校内部而言,教师的经济利益切实得到了保障。学校奖金分配方案明显偏重于教师,教师全年的奖金收入(包括课时津贴)比同档的行政、后勤人员高;作息制度上,教师实行弹性坐班,上下班时间相对宽松。

二、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促使新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要录用10名左右新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学校加强了对新教师的培养,促进新教师一步入岗位就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促进新教师的健康发展。

1.认真组织上岗培训。由学校校长办公室组织新教师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等内容,增强新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新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权利和义务,并能对自已进行正确定位,严格按教学管理规范备课、授课。

2.实行指导老师制。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配备一名资深教师作为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对新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带教,通过指导老师与新教师之间的双向听课,促使新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风格,促进新教师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制定出学历(或学位)提高计划,符合报考条件的教师三年内必须攻读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今年已有十多位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的考试。

2.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专业等级证考试,对青年教师持专业技能证书上岗作出明确的时间规定。

3.做好教学能手等的申报培养工作。今年完成了常州市职教新秀、职教能手的申报工作,张玉华、谢小燕两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常州市职教能手、职教新秀;组织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教学能手的申报工作,张柯萍、缪金萍两位教师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能手。

四、做好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的推荐和培养工作

组织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三批学科带头人的推荐工作,黄晓燕教师被评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做好常州市专业带头人考核申报工作,施国荣老师通过了常州市专业带头人的考核。组织好高校“青蓝工程”的申报工作,陈玲老师被评为高校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

五、精心组织公开教研活动:

以教研促进教学,让先进的教学方法得到辐射推广。各教研室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恰当安排好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台帐资料齐全。教研活动主要立足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2010年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优秀教研室的评选,评出的校级优秀教研室将推荐参加明年的第二批市级优秀教研室的评选。

六、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加强对教师授课质量的全面监控

为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学研究室和教务科负责人、部分高年资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督导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由教学质量督导组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随机与有目的相结合的听课、抽查教案和备课笔记,对青年教师实行重点跟踪听课、评课,检查教案、备课笔记;每次听课及检查后及时进行认真的评议,并以不同的方式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促进教师加强平时的备课环节以及促使教师及时纠正授课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将听课评分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七、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参加对口的学习和进修,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和专业操作能力。落实教师参加市(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每年有150余人次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提高其技能教学水平。具体措施有:一方面选派部分教师到实验、实训室参与管理和学习,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医院挂职锻炼,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全年有44位教师到医院、企业参加挂职锻炼。

八、积极开展竞赛活动,搭建技能展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校营造重视技能、争做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展示我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和高超技能。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教务处与两系一部经多次协商确定了“技能竞赛月”的比赛项目及参赛人员,并于10月中旬完成了“技能竞赛月”的活动方案。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技能竞赛月”组委会。这次活动近70名教师参加预赛、复赛,最后29名教师参加了决赛;教师选手们在这次比赛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发挥出优秀的技能水平,既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也为今后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九、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为促使教师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学校规定,发表在全国级核心刊物的论文每篇奖励1200元,省级刊物论文每篇800元,同时将论文的发表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十、实行教师绩效考核,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建立教师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实现对教师管理的科学化,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改进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从2002年起,我校逐步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并于2004年作为一项校级课题进行深入探讨,2006年进一步申报江苏省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应用教师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对教师进行考核,能全面衡量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绩效,为教师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岗位指出努力方向,为学校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校教师的现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改进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学校人事部门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分数必须在前列的教师(通常是评优人数的1.5倍)才能作为评优侯选人;将考核结果作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教师必须达到一定分数才能申报高一级职称;根据考核结果分成不同等第,按等第发放目标管理奖;应用教师绩效考核评估指标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近几年通过对专职教师实施绩效考核,使大部分教师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使教师感到了一定的工作压力,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除了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教学需要外,尚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在力争成为双师型教师、参加专业实践、进行继续教育、开展科研、撰写论文等方面不断努力,从而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校通过制定的这些制度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措施,促使了青年教师尽快地掌握了课堂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也促使了一批优秀中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几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要学校各级部门注重教学、尊重教师,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各种待遇、保障落到实处,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将促进全体教师刻苦地钻研业务,尽心尽职地做好教学工作,从而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18篇: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师资队伍工作总结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为了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本着“立足合肥,为本地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我校立足校本,联合当地企业,认真规划,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契机,带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需要,我校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提出了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大力提倡终身学习观念,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另一方面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了校本培训、下企业顶岗实习、外出参观和专家讲座指导等多种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面

为了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要,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艰苦创业,在保持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总结了办学1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与规划、办学方针、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改整体思路,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逐步培养专业课骨干教师,尤其是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名师工程”,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市、县乃至省内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市、县内有相当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二、教师配备及经费投入方面

我校属于民办学校,教师配备完全靠学校招聘,在某段时间内的时候,师生比例达到1:40,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此,学校不得不加大投入。确保教学任务落实、完成。而当时外聘教师的所有费用均需学校自行解决,尽管如此,我校仍然坚持开源节流,艰苦创业,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对用工需求的持续增长。到今年为止,我校聘用专任教师已达80于名。

三、专业课教师的引进方面

转到教育系统后,一些文化课教师调入我校,解决了我校原先文化课教师紧缺的窘况。但我校教学以实习教学为首要环节,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组织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指导教师数量超过组织文化课教学所需,因此我校目前机械专业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人数紧缺。我校多年来在引进实习指导教师方面累计了一定的经验,目前较成熟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企业中聘用具有一定理论技术基础和较高操作技能的人员担任实习教师,这类教师由于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能更好地联系生产实习;二是选择我校学生中经过技能和学历进一步深造的优秀分子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这部分教师的优势是对于技校实习教学的组织十分熟悉,同时结合其自身学习时的体会,对于实习教学的组织过程,有更深切的个人体会。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校在引进实习指导教师方面仍然面临一个瓶颈-宁海县内统一要求高中段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而事实上,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极少愿意到宁海职技校任教,职技校能够聘请到的实习指导教师,只能是大中专毕业生,尽管他们当中许多人拥有高级工乃至技师资格,但由于本地对学历规定的限制,他们无法转正,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大部分要由学校自行承担,这种情况进一步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技工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级中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因此,我校建议上级主观部门允许我校引进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并允许其转正,或者在组织教师招考时允许符合技能等级要求的大专毕业生报考实习指导教师。

四、专业课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方面

学校一直积极倡导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主要在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师德修养;二是加强业务进修,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在组织校本培训时坚持以“爱心教育”为主题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着眼于教职工教育整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提升,扎实开展师德提升工作。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悟温家宝总理、国务委员陈至立等中央领导的讲话内涵;学习周济部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讲话,学习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关于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树立“面向宁海、服务当地”的办学理念,努力造就一线应用型人才,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每年开展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并由校长亲自负责。在全面分析学校师德现状的基础上,以“爱、责任”为主线,开展了系列专题讲座,并要求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确立“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思想,明确肩负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岗位责任”。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暑假积极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邀请县模具协会会长鲍明飞先生来校作《模具行业发展状况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专题讲座;邀请县首届“十佳爱心教师”秦蕾蕾来校作《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专题讲座;并邀请余姚四职陈正良校长、县教科室龚锦如老师、宁波星火模具有限公司石守工总经理和本地教育名家杨象富老师、省特级教师陈方梁老师等诸多名家来校讲课。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育人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校党支部遵照上级党委(党总支)的工作要求,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领导校工会、校团委开展工作,认真做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届各次中央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学习《江泽民》文选,积极参与教育中心党总支组织的思想教育活动,坚持“三会一课”不放松,坚持月月有学习教育活动,并充分利用业余党校这一阵地,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更新理念,提高素质,凝聚人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更是多管齐下,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课堂教改,努力探索适合技校生的教学方法,通过把教师派出去培训与请进来传授等办法,积极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还邀请省劳动厅高级讲师叶昌元老师来校讲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新理念,目前,“行为导向教学法”正在我校逐步推广。

二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活动。广大教师纷纷主动开展业务进修活动,有的还报考研究生(5人已结业),或是主动参加各类认证资格考试。学校领导也带头参加进修学习,利用休息日到宁波等地参加校长书记培训。我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师训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英语三百句》、《网络知识与应用》、《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教程》等校本培训,我校还出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方案》,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驾驭新教学媒体的能力。为了强化教师的管理能力,学校在每年暑假专门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今年还是联合慈溪技校举办了班主任工作论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亲临宁海参加了论坛,并对这一模式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三是积极筹备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各教研组各就各位,积极行动,完成了旅游、机电、计算机等数个专业数门课程的校本教材编辑工作。

四是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我校十分注重教研工作,除了在校内积极开展教师的听课、评课等活动外,还积极鼓励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校际交流。学校多次组织各教研组到鄞州职教中心、吉利技校、余姚四职、东钱湖旅游学校进行学习交流。还邀请其他学校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同时我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县内外组织的教研活动,也积极承担县内外的各项教研活动,学校还多次承办了市电工操作大赛、市纵横码输入法大赛、市技校系统计算机DIY大赛、县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

五是建立导师制,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每年安排老教师以老带新,通过教研活动使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出师”,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岗位,并逐步走向规范。

六是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有“双师型”教师24名,占正式在编教师队伍的47%。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进修和教研活动,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工作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方面

早在2003年,我校便开始利用假期组织教师下企业基层拜师学艺:当时长街的飞鹤精雕公司在我校“下订单”,要求定向精雕软件操作工。为此,学校特意在暑假选派项斌等青年教师到精雕公司跟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两个月,以熟悉软件的操作。

我校在嘉隆工业、凯特机械、飞鹤精雕、香溢酒店、小雪人文具、前童古镇、天河景区等十余家企业设有学生实训基地。教师通过一线生产、劳动,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熟悉现代企业生产方式,淬炼个人操作技术,同时也负责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工作。尤其是去年暑假,一方面组织了30余名专业教师分赴各实训合作单位学艺,另一方面选派文化课教师下企业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感受企业工作环境,整个过程长达40余天。他们不畏高温酷暑,虚心学习、踏实工作,许多教师的个人操作技能取得显著进步。有近30名教师获得技师、高级工资格,这使得我校教师队伍成为全县技师、高级工最多最密集的一个团体。

六、学校教师评聘和激励机制方面

近年来我校在规范教学过程、优化评价体系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教师业务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强化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改进建立师生互评机制,通过教学日记等方式保证师生教学信息顺畅反馈交流,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对公开课、互听课等环节加强了管理,同时狠抓“五认真”教学常规的养成,做到定期检查与平时抽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大力表彰“五认真”工作做得好的教师,把“五认真”检查落到实处,不断推进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改革。

总之,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深深体会到,师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持续发展,就必须抓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19篇:师资队伍建设总结

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2-2013学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2-2013学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快学校发展,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当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更是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近??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人,高级教师??人,中级教师??人,硕士研究生??人,班主任教师??人。作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我校积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通过交流学习、进修培训、企业实践、企业引进、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等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队伍和优秀班主任队伍。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制度,明确目标——突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地位

(一)完善目标责任制度

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为指导,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确立了内升外引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并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及各阶段所要达到的技能水平。

(二)完善管理责任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工作,既要重管理,更要重服务。学校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师资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为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实践牵线搭桥,提供便利。

(三)完善教师培训奖励制度

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学校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培训奖励制度,使教师的努力得到认可。如鼓励学科类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对教师外出学习在课时上给予照顾;对获得本专业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的教师给

第20篇:师资队伍建设报告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报告

根据《国土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6-2020)》,现将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近2年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建设情况

经过近两年建设,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效非凡,师资力量显著提升。现有专职教工40人,特聘专家、教授16人。教师师承来源广泛,学缘结构合理,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著名高校。专业教师10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70%具有行业从业经历,30%具有国外访学留学经历;有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场考试评委8人、河南省旅游局专家委员会成员2人、河南省旅游局培训专家5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计划专家培养对象1人。

二、具体建设情况

1.双师型教师建设。近两年,秦艳培、韩学伟、程金龙、颜文华四名教师被学校评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另有4名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行业挂职锻炼。同时为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每年选派3-5名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聘请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才、国家旅游局标准化处处长汪黎明、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张凤有、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等行业主管领导,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史立功、深圳世为投资集团总裁刘玉辉、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执行总裁杨小兰、中国旅游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张明灿等业界精英和杭州金马饭店人力资源总监封海燕、开元旅业集团宁波九龙湖度假村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王锡铜等一批旅游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家作为实践课的导师。

2.“四高型”教师建设。近两年,毛峰、苏小燕、颜文华三人通过副教授职务评定,苏小燕顺利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引进程金龙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一名,范会珍硕士研究生一名。特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教授担任国土与旅游学院院长,特聘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国家旅游局前规划司司长魏小安、澳大利亚西澳大学Gary Sigley教授、国际著名旅游专家stephen教授、和国内知名专家张凌云、郑向敏、马波、徐虹等24人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3.学术交流建设情况。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先后选派梁留科教授到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和波兰克拉科夫理工大学进行访学和合作研究等工作、曾谦副教授到阿尔斯特大学进行访学,苏小燕副教授到美国参加河南省“2011”高校科技孵化器发展培训,秦艳培副教授到德国参加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训。先后邀请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小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教授席格伦、奥斯特大学教授Stephen、浙江大学教授韩昊英、浙江大学教授史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辉、华侨大学教授郑向敏、青岛大学教授马波、武汉大学教授何宗宜、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孙群、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孙根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凌云等30多名国外国内知名专家来访讲学,实现了人员交流互访频繁有序,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有序推进。

4.继续教育情况。先后选派毛峰、张萌、李修志、颜文华四人参加中国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全国教师师资培训,选派郭又荣、殷华华等4名教师参加河南省网络课程培训,同时组织了10名教师教师参加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大数据时代与智慧旅游高级研修,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大中清研数据与旅游电子商务培训。

5.学科团队建设。建设期内,旅游管理专业获批省级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并入选教育部英国全球繁荣基金项目;旅游管理教师团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河南省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发创新科技团队和河南省生态旅游环境监测与保护关键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

6.科研平台建设。新增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慧城市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智慧旅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平台。

7.科学研究情况。苏小燕博士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项,学院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立项9项,发表核心论文40篇,2名教师担任校外硕博导师,并获全国MTA优秀硕士论文一篇、优秀教学案例一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1项。建设旅游众创空间2个,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个,孵化旅游企业3个(洛阳市中原厚土陶瓷澄泥文化有限公司、洛阳景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耍吧旅游电商公司);研发具有中原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33个,获批旅游产品知识产权6项,完成注册商标1个。

8.社会服务情况。向全国政协和河南省政协提交了20项提案,其中《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提案》被全国政协表彰为优秀提案,报告的建议被国家旅游局整理编入《旅游参阅件》。《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河南旅游业快速发展》被列为河南省政协2016年重点提案。先后提交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报告》《做大做强旅游主导产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施方案》《中国(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专项研究报告》《“自驾游栾川 高速全免费”效应评估报告》《“5A嵩县,全域共享”大型旅游爱心帮扶免票公益活动效应评估报告》等专题调研报告10余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旅游决策咨询服务,起到参谋和智囊团作用。承担2016年洛阳市A级景区暗访、2016年洛阳星级饭店暗访和2017年洛阳市星级酒店暗访工作,查找了洛阳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发展问题,解决了制约瓶颈,推动了洛阳市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编制许昌襄城县百灵岗旅游小镇总体规划、临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峡县老君洞养生休闲度假区提升规划、临颍县固厢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登封市君召乡旅游总体规划、驻马店市芈月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20多项旅游规划,为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引和统筹部署,有效提升了河南旅游产业竞争力。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汇报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