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生态乡村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3:32:43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汇报

平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

情况汇报

市委农工办: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2012年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的通知》下发后,平邑县迅速召开专题会议,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平邑实际,制定了《平邑县2012年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镇、街道、管委会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县督导组人员全部到督导单位现场督导。从各镇部署和县督导情况看,平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推进工作扎实有效,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年初,全县确定并实施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河道综合治理、造林绿化、黄烟生产、涉农重点项目建设等18项农业重点工作。3月13日,召开了高规格、大范围的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会上出台了两办关于《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工作要点》,指导各镇进行面上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城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4月9日,县里组织各镇分管负责同志、沿线沿路重点村支部书记、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督导组组长到 1

临沭县、罗庄区、费县参观学习了他们在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接到市里的《通知》后,县委召开了常委会议学习传达贯彻,研究制定了我县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12年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为加快重点工程的进度,又分别成立了由县级领导挂帅的十个指挥部,分线作战,齐头并进。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明确任务,落实到人,倒排工期,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县直有关部门单位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与本职业务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并积极指导、督促各镇做好工作,为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住重点,加快推进

根据全市工作要点,结合平邑实际,2012年重点打造327国道、文泗路、新枣路、岚济路等道路沿线的100个示范村。邀请上海、深圳和市规划设计院对浚东新区、浚东社区、保定社区、东阳片区、河泉片区进行了规划,对兴水河进行了修建性详规及两岸控制性规划;邀请山东省测绘公司,对县城及周边60平方公里进行了地形图测绘。同时,对已有的村庄和社区规划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提升;对没有制定村庄详细规划的,责成县规划局尽快编制,使规划覆盖到每一个村庄。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绿化造林为重点,巩固建设成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动员社会力量,全面绿化美化城乡面貌,改造提升了城区重要节点绿化、实施了重要路段绿化镶边工程,加强了绿化模纹管理和防护,加大了绿化补植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规划保绿、依法护绿、见缝插绿、

补植增绿、破墙透绿,千方百计增加绿量。同时,配套实施了畅通工程、空间美化工程、环境清洁工程、建设规范工程等‚四大工程‛,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放、乱排等方面的问题。对327国道、岚济路、文泗路、平蒙路、新枣路、平滕路等重要道路进行了大范围的绿化提升,粉刷行道树路沿石240公里,修剪绿篱24万余平方,整修路肩边坡56万平方,栽植乔灌木80多万棵,黑松532棵,球类植物1359棵。在重要道路沿线确定了100个重点整治村,对这些村居的五化建设高标准规划,力争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点。扎实开展了‚垃圾集中清理行动‛,清运乡村垃圾4430吨;全面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和‚绿化示范村镇‛创建活动,把城市绿化理念引入村镇,建设园林小景,力争达到‚村村绿树环绕,处处绿树成荫,先进森林后进村‛的效果。目前,全县镇驻地绿化覆盖率3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30.4%,已建成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7个市级绿化示范镇,68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在重要路段沿线、示范村可视范围内,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工程、水系生态建设工程和生态林场建设工程。今年以来,全县已完成荒山造林3300亩、防护林120亩、经济林3400亩、杨树丰产林2800亩、绿色通道补植30公里。综合实施水域集中清理,在县城对兴水河、府前渠进行集中清理,两岸进行了绿化,共清理垃圾40吨,栽植绿化苗木3万棵;对浚河、张里河及其支流进行了综合治理;对各镇采砂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全县共清理非法采砂点58处,拆除非法简易组合房23处,清理违法采砂船26只,截断私设非法运砂道路22条,对60多处砂堆出售点书面下达了限期接受处理通知。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687.54公顷,绿地率达36.8%,

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71平方米。

(二)以村庄“五化”为重点,集中整治村容村貌。遵照因地制宜抓硬化、全面‚除污‛抓净化、立足‚添彩‛搞绿化、突出‚规范‛抓美化、尽力而为抓亮化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村庄‚五化‛达标建设。把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村庄‚五化‛建设结合起来,确定了先建后补的政策。今年以来,全县用于乡村‚五化‛达标建设的资金已达到5600多万元,98%的村初步达到了‚五化‛标准,所有村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按照‚一镇一站、村村设点‛的要求,要求每个镇至少建设1处日处理能力8吨以上的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目前,已有6个镇完成了选址。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机制城乡全覆盖,全县已配备乡镇垃圾运输车、叉车56辆,农村垃圾清运车286辆。各乡镇都成立了环卫队、执法中队,对镇驻地实行全天候保洁。全县97%以上的村居都建设了垃圾收集池、购买了垃圾箱,所有的村居都按比例配备了保洁员,87%的村庄对卫生保洁实行市场化物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水治污‛ 主要采取沼气工程、净化池、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气上楼‛主要采取瓶装液化气、秸杆汽化和天然气供气站。‚垃圾处理市场化物业化‛采取的主要具体办法是承包制和委托代管。目前,全县已完成‚三上‛工程的农村社区20个,占建成农村社区的69%。积极推行‚畜—沼—果(菜)‛生态种养模式,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230个,累计达到3.8万个,完成‚一池三改‛

2.1万户。

(三)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今年,全县计划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8万亩、观光园区

5个,新建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6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1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场1个),新认证‚三品一标‛10个,创建有较强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品牌5个。目前,全县已发展蓝莓5000亩、果品45万亩、瓜菜48万亩、金银花65万亩,优质农产品基地28处、19.8万亩,‚三品‛认证品牌发展到61个,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185家,其中市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2家,通过国家GAP认证金银花种植基地1处,GMP认证企业5家,GSP认证企业15家,‚平邑金银花‛、‚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月13日,我县将举办‚2012平邑武台桃花节暨玉泉万亩黄桃基地揭牌仪式‛,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化建设的大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4月11日,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欢乐健康游平邑‘九间棚之村’乡村文化休闲游‛启动仪式,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生态旅游业。

三、加强督导,狠抓落实

为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由组织部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组织部、纪委等部门组成了4个督导组,对各镇全面督导,对重点工作分线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由党委书记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调度会,了解各镇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在县电视台设立了曝光台,对行动迟缓,整改存在问题不及时的单位进行曝光,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制定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考核办法》,严格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奖优罚劣。

2012年4月12日

推荐第2篇:柏林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柏林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到柏林镇检查指导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遵照市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治高度,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凝心聚力,求真务实,迅速在全镇上下掀起创建生态文明乡村工作的热潮,得到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拥护,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工作效果,现就重点工作向各位领导做简要工作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提出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柏林镇位居平邑蒙山主峰前,现有25个行政村,5.3万人,区域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属全市明星旅游镇,全市旅游强镇,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名镇,2010年3月被授予市级生态文明乡镇,同年,黄崖村被授予省级生态文明村,今年1—10月份,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80元。今年1月,被省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全省“无邪教乡镇”,自今年2月至今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城镇管理明星乡镇,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全市安全生产先进乡镇和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先进乡镇。目前,全镇25个行政村已有20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其中新培植市级生态文明先进村2个,县级生态文明先进村5个。

二、主要做法

(一)抓特点,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党委、政府立足蒙山主峰前的区位优势,将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与建设经济强镇,旅游大镇,文化名镇紧密结合在一起,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创建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从党建、新闻中心、团委、妇联等相关单位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配合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包扶到村,具体指导帮扶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各工作区、各行政村也分别成立相应组织,就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制度、规划以及目标要求进行了量化细化,真正体现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多层面、全方位突出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抓重点,做到资金投入到位。今年以来,全镇先后完成投资110万元对镇政府驻地沿线及文泗路沿线进行绿化亮化,新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0余万株,更新路灯300余盏。投资200万元实施了项目聚集区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硬化道路1.4万平方米。投资90万元购置垃圾清理车14辆,购置垃圾箱180个。完成投资1600万元,硬化村内主要街道及道路17万平方米,粉刷墙壁23万平方米。投资40万元在南林村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处,今年以来,先后集中清理三堆2600余个,清理河道、沟渠、垃圾漂浮物4000余米,清运乡村垃圾260余吨,清理企业工业垃圾1.2万吨。

(三)抓亮点,做到示范带动到位。今年7月上旬,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上半年观摩总结表彰大会,就重点项目建设,“五化”达标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结合党建、精神文明创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相关的千分制考核目标,对荣获前5名的南林、玉源、黄崖等5个行政村分别给予1万元的现金奖励。对新培植的2个市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和5个县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党委、政府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融入群众的生

产生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四)抓难点,做到检查考核到位。党委、政府就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出台了专门的考核奖惩办法,做到一天一调度,三天一评比,一周一奖惩,对个别工作被动,现场评比打分倒数前3名的村和相应的包村人员,要说明被动落后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表述达标时限。对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考核中影响了全镇综合成绩的,不仅要取消所有的评先树优资格,还要进行诫勉谈话,进行责任追究。

柏林镇党委、政府 2011年11月11日

推荐第3篇:某镇生态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xx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xx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以争创国家级生态镇和省级旅游强镇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工业强镇、生态靓镇”三大战略,坚持把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里子”工程来抓,擦亮生态旅游新“面子”,以xx、xx等村为突破口,以xx省道和xx路沿线为着力点,倾力打造休闲乐园、生态小镇。

一、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情况

(一)突出三项措施,狠抓推进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全员有责。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管区主任包片、机关干部包村,将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工作有目标的整治格局,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搞好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公开栏、宣传车进村等多种方式宣传,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印发宣传材料600多份,悬挂横幅5条,利用宣传车在镇驻地及各村巡回宣传67车次,提升了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镇村干部群众群建共建的浓厚氛围,共出动2100余人次,清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00余吨。抓好监督考核,全面开展。成立由副书记任组长的环境整治督察小组,每周对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调度,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教育,及时整改。制定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严格兑现奖惩,将各村活动开展情况

- 1 -

纳入村年终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加大考核分值,并与绩效工资挂钩,村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主动提升标准质量,加快全面整治工作推进落实。

(二)、突出三个重点,生态乡村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突出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在全镇开展了镇村环境集中清理整治活动,抓好村庄街道的硬化、净化、亮化工作。全镇共出动垃圾车220台次、铲车90台次,拆除私搭乱建、占道经营106处,建立管理整治长效机制;投资20多万元,在镇驻地与334省道交汇的东西出口,高标准规划建设标志性景观小品2处,栽植绿化苗木2000余株,打造魅力xx第一印象;在镇驻地北建设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问题,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二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围绕生态旅游抓调整,统一采购樱桃、核桃、柿子、山楂等苗木万株,新发展林果面积亩,全镇林果总面积达到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全力打造范世山樱桃旅游观光园与凤凰山百果谷,形成东西两翼观光采摘旅游格局,目前已完成投资90万元,整修道路12.5公里;聘请专家新规划谷坊、塘坝等小农水工程15处,总投资27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小农水工程5处、石砌河道1000米;在xx等精品观光园区,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和旅游道路建设,目前完成投资xx余万元,建设农家乐7家,新建停车场4个,整修道路10公里。

三是突出社区建设,益于群众惠泽民生。把生态文明乡村 - 2 -

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努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2012年计划投资xx万元,在xx社区和xx社区高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2处,居民楼6栋,并配套社区内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x社区服务中心楼二层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三层混凝土立柱浇制,计划4月中旬主体完工;xx社区服务中心楼和配套附房已完成地槽开挖,四栋住宅楼完成施工图纸设计,电力、移动线路挪移及施工用电等工作正在协调中。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下步将按照市县关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围绕“用心、会干、干成”,加大工作力度,以目标倒逼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社区建设抓进度。继续加大投入,全面推进xx社区和xx社区建设。xx社区服务中心楼主体工程计划2012年4月下旬完工,8月上旬投入使用;xx社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二是环境综合整治抓巩固。抓好镇村环境卫生整治,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入手,加大对全镇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动垃圾压缩站建设,4月上旬土建结束,确保5月份完工并启用,覆盖镇驻地及全镇31个行政村,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规范处理的目标。

三是林果产业抓管理。以开展“林果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实行统一标准采购苗木、统一质量专业栽植、统一措施加强管护的“三统一”模式,提高苗木优质率、成活率;制定林果培训计

- 3 -

划,邀请技术专家,以流动课堂的形式将果园管理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增强农民林果栽植与管理技能;出台林果结构调整政策,考核到人,奖补到人,激发群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情。

2012

- 4 -年4月14日

推荐第4篇:生态乡村标语

生态乡村标语

1、

2、

3、全村动员,人人参与,共建生态乡村! 重环保,建家园,男女老少齐动员。 家家生态好风光,人人幸福保安康。

4、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创建生态乡村而努力!

5、全力创建生态乡村,同心共创美好家园!

6、生态与健康息息相关,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

7、养成文明习惯,共同保护美丽的家园!

8、创建环境优美生态乡村,提升绿色文明新水平!

9、坚持科学发展,共创绿色未来!

10、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11、追求绿色生态,享受美好生活!

12、优化生态园林路,幸福走进千万户

13、保护生态功在千秋,美化环境造福后代

14、绿化美化生态化,人美景美家乡美

15、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6、环境美,风气正,和谐生活就是顺

17、保护环境是责任,建设生态是美德

18、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生态与和谐息息相关

19、携手保护绿色生态,同心共建乡村未来 20、携手同绘生态画卷,齐心共建绿色乡村

21、绿色乡村你我同创,和谐生活万家共享

22、生态创建携手共进、绿色生活你我同行

23、与生态共生,与和谐同行

24、共擎生态保护伞,共建绿色新家园

25、让乡村与和谐相融,让生态与发展平衡

26、生态与文明携手、和谐与乡村同行

推荐第5篇:生态乡村理念

生态乡村(理想的生态乡村建设,下划线的重点)

我们具有前瞻性的用了近10年时间.聚集了中外一百多位相关专家.共同调查了中国2/3的地区.走访了欧洲多个国家,走遍了全美国各地。我们有一个坚持、稳定、团结、艰苦奋斗的团队共度过了三个历史性的艰难发展阶段.通过不懈的努力.众多朋友无私的帮助,自然科学各界教授、专家、学者的鼎力相助共举办了三次“生态乡村工程”社会论坛,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我们研究、开发、调查和实验后,汇总了最先进、科学、实用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适用于当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100多个科技和项目,我们统称叫“生态乡村工程”,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主要六个主题内容。

一、主题内容:

1、乡村生态住房——绿色建筑.乡村市政的完善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基本标准:98%以上“包括一砖一瓦”都是再生的绿色建材或生态建材.还有外墙涂料、内装饰装修、小区道路、休闲活动场所、景观环境等都是绿色建材。

2、有机农业——农产品安全的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基本标准:以绿色无公害为基础,以产业化、外向型为主导,向有机食品发展。

3、乡村新能源——美丽的乡村环境.低碳生活的基础。基本标准:自给自足:太阳能(热电一体化)、沼气(汽电一体化)、微风发电系统、生物质能源,空气调节及电器、保安、防火、智能化管理。

4、乡村环保——可持续发展.低碳效益的根本保证。基本标准:用水三级处理、节能生态厕所、民宅冬嗳夏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小型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零污染排放。

5、规划、设计、投资——由中外专家联合规划、设计、达到优级水平.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环境、文化、民俗等特点。凡国家地方政策投资或地方自发组织的资金外,全部由我们海内外融资。

6、农民收人一一本地生态村的建设,农业由我们集约化管理农民土地入股,共同成立农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展开绿色有机种植、养殖、经济作物、农产品深开发的加工、外向型发展,并根据地方特点,开发特色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科学的、现代化发展。

住宅统一规划后.剩余的宅基地完全由投资者开发经营或委托我们来管理经营,建议给本村农民共30%红利。

二、目的和意义

1、社会效益:

低碳经济中国将从最基础的乡村做起。是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也将带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促进民族修养的提高,物质文明在社会特别发展机遇时期能够健康、有序的整体发展将给社会带来稳定.将为中华民族带来整体提升做出伟大贡献。

2、经济机遇:

1、乡村生态住房建设可称谓:中国第二大房地产市场的崛起——乡村房地产,必将带动绿色建材的发展和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这是过去房地产市场无可比拟的机遇。

2、有机农业将在社会产生新的经济模式——现代农业管理公司:不但能增加农村农业知识结构人员的就业,有机农业的延伸将是国际化的具有产业链发展性质的巨大经济效益。

3、乡村新能源将带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巨大应用市场如:太阳能光电、光热系统,微风发电、生物质能源的飞速发展。另外:利用中国大量低成本的贫辽土地、盐碱土地、沙漠土地建设新生产业——能源农场。

4、乡村环保环境保护将从中国最底层基础做起将具有历史性的实际意义.必将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相关环保、绿色基金及国际相关组织、社会相关团体将会支持与资金援助。将带动如:新型沼气、污水独立处理系统、小型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景观环境产业的广阔发展,完全杜绝了城市历史发展中所带来的垃圾包围城市的危害,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3、国际项目:

A、《美国关岛农业投资移民开发工程》(与关岛政府农业部合作,提供可买农用仅有土地种植关岛日常所需农产品,目标发展出口日本,己完成考察,产品所需市场报告,可作为移民方案,可配套农业劳工等政策) B、《美中农业科技合作发展中心》(美国新泽西洲罗格斯大学农学院新泽西洲农委合作,美方提供科研基地、设施、教学等,中方技术、设施、人员、美方负责产品主流市场营销、中方己有30多家销售网点。主要目的:中国蔬菜和饮食满足美国市场) C、《美国西雅图合作有机示范农场》,(发展目标:向全美推广连锁有机农场及有机餐厅) D、《纽约中美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中心》。(协助中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拓美国市场.沟通美国企业、投资商与中国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投资与发展)

三、我们的优势

1、有近10年发展历史的专业团队一一柏华国际农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2、有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实施的推动平台——全国生态产业国际发展委员会。

3、即将组建强强联合有力的经营运作平台——中农房生态乡村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4、有完善的国内外专家、主要项目发明人、科学家1 10名和相关国际、国内30多家组织团队的支持配合。

5、储备了生态乡村系统工程六大主题内容约100多个项目。

6、在生态乡村系统工程六大主题内容项目中均有明确的投资盈利方案。

7、有生态乡村工程延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盈利方案及国际市场发展战略。

8、能够形成多个海内外上市的产业题材。

9、完全符合中国国家发展方向和政策,符合联合国人类社会发展战略。

四、已完成的工作

(1)已有10年的国内外市场调查,开发、研究、试验和准备。

(2)已有支持单位: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与技术促进司、洛克菲勒基金、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美国能源与环境技术办公室、等等中外组织和机构、(3)河北省定州示范基地的市发改委正式批复 (4)已有江西、内蒙、山西等示范基地的申请和洽谈 (5)全国已有160多个乡村积极响应建设生态乡村工程。 (6)已初步成立“专家委员会”机构。 (7)已筹备成立“农产品监督检测中心”。

(8)已建立筹备“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五、发展规划:

(1)国内外绿色有机农产品贸易。

(2)建立市场连锁高级餐饮消费:如“绿色有机餐厅“绿色有机农产品专卖: (3)发展特品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 (4)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 (5)建立数字化农产品信誉可追溯系统。

(6)绿色蔬菜会员订购和供应出口。(供应国内和出口) (7)地方特色资源的深开发、品牌包装,国内外市场发展。

(8)进一步开发、研制、生产、重组、收购相关最先进的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科技及用品到最终实现低碳经济标准与交易。

六、我们的收入来源:

1、规划、设计.

2、供应:

2.1、生态房屋、生态厕所、绿色建材等。

2.2、环保型房屋配套产品(内外墙涂料、地板、装饰装修品等。2.

3、户外庭院环保绿色用品、装饰品等。

2.4、新能源(新型太阳能、微风发电系统、沼气系统、地源热泵、相变材料、生物质能源等) 2.

5、环保节能设施:独立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三级处理系统、雨水接收系统等

3、全国各省建立一家“生态乡村工程示范基地”,向本省推广。另外:以第二功能“生态观光度假村”实现创双收。

4、美国有机农场及有机餐厅的丰厚利润.相关农业出国劳务服务收人,中美经济与科技服务性收入和延伸合作产业利润。

七、业务项目主要推广形式:

1、以《全国生态产业国际发展委员会》为:政府行为推动,利用其行政手段和全国新闻发布、会议和下属机构公关等形式广泛推动。由柏华国际农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全面实施。

2、在全国各省建立的“生态乡村工程示范基地”。申请国家有关部门和联合国相关组织挂牌宣传。

八、参考市场数据

目前中国约有332个地市,2860个县,3万多个乡镇,100多万个村。可见:《生态乡村工程》的发展将是长期的.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和战略发展观,才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生态乡村就是寻静归宁的所在(比较笼统)

打造生态乡村,是以生态优先、最小破坏的原则来建设的,意味着我们不能以反生态的手段去建设生态乡村,同时通过建设生态乡村来增加村民幸福感和村庄和谐度。

其中有“三原三化”原则,即原生态、原产权、原民俗,以及自然化、多样化、人性化。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立足已经形成的村道、机耕路、堤围和花卉苗木基地便道,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绿道,不占用农田,不砍伐树木,提出合理的拆迁房屋建议,避免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保护好历史民居,民俗风情,注重保护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在严格保护水源和民居建筑的前提下,通过生态沿线风貌的整治、周边道路的改造,生态水系的提升,彰显区域生态、人文和产业特色。

推荐第6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近年来,邹平县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按照省市的决策部署,从邹平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高效生态农业抓提升、宜居优美环境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抓配套、文明生活习惯抓培育、基层基础工作抓规范”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制定村庄规划,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增收致富。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做好农村管理工作,全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下一步,邹平县还将在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

督导组一行对邹平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邹平县在该项工作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围绕全省提出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在责任、资金等方面制定详细措施并加以推进和落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督导组希望邹平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发展规划,建出自己的特色,创出自己的亮点,以此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抓好农村基层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职能部门要把工作职责向基层延伸。积极做好偏远农村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经营化发展工作。同时,要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全面和谐发展。(

推荐第7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

XX村位于XX镇驻地东北部,全村156户,551人,耕地670亩,有党员26人。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XX镇XX村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整治力度,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改革创新四个方面,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优势,多措并举,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村党支部坚持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根据本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棉花等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了硬桃、苹果等特色林果,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该村村民外出打工达到300余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2012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0元。

二、加大投入,完善配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扎实苦干,积极作为,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两委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力抓好“五化”工程实施,让农村人也拥有城里人优美的生活环境。借助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机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8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2万余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0余株,绿化了房前屋后,入村公路,美化家园,打造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使村庄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新建了垃圾池,砌垒了下水管道,使生活垃圾和污水能够得到集中有效处理。健全了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并定期检查评比,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全村实行集中供水。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通上了互联网。08年,投资13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按照太阳能路灯26盏,在小巷安装路灯20盏,解决了道路照明问题,实现了村内白天靓化、晚上亮化,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为确保群众庭院卫生整洁,重抓了沼气建设,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既有效利用了能源,又方便了群众生活。09年,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资3万元建设了文化娱乐广场一处,方便了群众健身和文化娱乐。11年投资2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改善了村内治安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铺开。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

三、创新载体,强化宣传,乡风文明持续好转。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宗旨,着力抓好公民道德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生态示范户”、“子女教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民中没有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围绕“四德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制作“四德工程”建设宣传一条街,图文并茂宣传“爱、诚、孝、仁”文化,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涵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始终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村内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夯实了农村社会治安基础,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多年来,村内无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重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受到党委、政府的隆重表彰。村级班子达到了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做到了“三高三强”。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四、组团发展,健全阵地,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为了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上的难题,使农产品尽快进入市场,XX村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生产、加工、销售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产品滞销、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难题

推荐第8篇:生态科技工作汇报

东台市环保局生态科技工作汇报

一、前期工作汇报

1、积极指导生态创建。我市已有头灶、安丰2个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镇,梁垛镇梁南村等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头灶、安丰、三仓、时堰、梁垛、富安、弶港等7个镇被命名为盐城市环境优美镇,三仓镇新五村等28个村先后被命名为盐城市生态村。2011年5月新街、许河2镇以及弶港镇花舍村等18个村通过盐城市环境优美镇、生态村考核验收。

2、全力推进生态市建设。2001年,我市启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建设工作。2005年10月,东台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现场考核验收。2006 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东台为全国第四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环发„2006‟43号)。先后委托南京林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编制、修编了《生态市建设规划》。2011年,根据新的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再次组织对《规划》进行修编,目前正在委托资质单位修编。2011年2月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东台市生态市建设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

3、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六清六建”、“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各类试点村的整治工作。指导五烈镇甘港村等9个省级农村环境 1

整治试点村完成整治任务,并通过验收,成功争取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资金155万元。推进三仓镇新五村、富安镇北街村、五烈镇甘港村、梁垛镇梁垛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在台城周围引导、鼓励个体老板建立了15个草片场,专门收购稻草等秸秆。扶持时堰绿澄草业合作社等单位开展多渠道的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4、积极引导环保认证。先后有盐城神农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的20种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新弘扬精细有机肥2007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市经济开发区等近20家单位通过ISO14000认证。2009年东台市德辉节能建材工程有限公司水性涂料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

5、强化重要生态功能保护。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调整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等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函„2007‟58号)中界定我市境内的珍禽保护区属于试验区,具体范围是:沿王港垦区、竹川垦区西海堤向南,跨川东港河(北起与大丰交界处),向西至老海堤复河,沿老海堤折向东南,沿老海堤复河,从原东台河闸跨东台河沿金东台农场西老海堤河向南。沿老海堤向南跨三仓河至新海堤公路,沿新海堤公路至南通市界,沿市界向东进入海域。东台境内区域均为实验区。在强化珍禽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的同时,参与珍禽保护区实验区新一轮的调整。根据上级的具体要求,积极配合南京林业大学考察组开展科考、探勘以及调整方案的确定。目前上报的调整方

案为:“东台新规划的临海高等级公路东500米以西,梁垛河闸同纬度向东沿条子泥垦区东北界以南全部调出保护区,其它保留。共调出面积40260公顷”,“将东沙岛中部地区38953 hm2区域划为实验区,其中大丰面积为25773 hm2,占66.20%,东台面积为13180 hm2,占33.80%。”

6、开展环保新技术的推广。积极宣传、推广环保新技术的及时应用,成功在三禾纸业以及造纸二厂推广造纸废水零排放技术,并于2008年通过盐城市环保局组织的验收。

二、工作难点

1、省级以上生态镇、村创建门槛提高。根据盐城市环保局转达的3月31日省环保厅召开的会议精神,创建国家、省级生态镇的必须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运行半个月以上才可以申报。同时,省级以上生态村建设也必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才可以申报。同时,生态型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省里不认可,必须建设常规生活污水处理厂。

2、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难度大、时间紧、进展慢。根据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的要求,我市各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普遍进展缓慢,根据目前进度,难以如期运行。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难以突破。目前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存在多部门多牵头的现象。环保部门牵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住建部门牵头农村环境整治,卫生部门牵头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环保部门牵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市

里缺少一个统一的组织单位,一般都是各部门各自为战,以涉及本部门的职能为主,难以整合全部资源。

4、秸秆禁烧工作任重道远。目前我市虽然推广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措施,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相当部分秸秆仍难以有效消化。在收获季节,紧靠行政命令和处罚,难以有效根除秸秆露天焚烧现象。

三、近期工作打算

1、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步伐。2011年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了生态市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时间节点要求等内容。我局将与市监察、住建、城管等单位积极做好生态市重点工程项目的督查指导,加快考核指标的达标建设。

2、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是80%的镇建成国家生态镇,即在申请省级考核前,我市必须有12个镇建成国家生态镇。对照此项条件,我市基础工作很差,目前没有1家国家级生态镇。因此,在积极推动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盐城市要求继续做好盐城市级生态镇、村建设工作。

3、继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时做好与上级部门的衔接、沟通,确定我市的试点村,完成上级下达的整治任务。与住建、城管、农委等部门协调做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畜禽粪便等整治工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做到疏堵结合,以疏为主。

4、继续做好珍禽保护区得保护与调整工作。根据领导

要求及时落实珍禽保护区保护与调整的有关工作。

四、建议

1、市、镇财政加大对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垃圾中转站的投入力度,镇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运行,为创建省级以上生态镇做好基础工作。

2、加大对生态镇、村建设的奖补力度,出台将具体奖补政策。

3、根据有关人事变动,及时调整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4、全市成立全面牵头包括农作物秸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绿化、河道保洁、改厕、畜禽粪便治理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组织,整合所有相关部门的资源,统一开展治理工作。

推荐第9篇:美丽乡村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美丽乡村位于*****南部,紧邻104国道,村内主要安置******村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农业人口126户,512人,已安置104户,416人,已建房屋78座。

2013年以来,*****村按照省、市的部署,在区、镇二级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工作,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镇在******新村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部门合力,整体推进”的新型工作机制,既发挥了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的工作机制的优势,又发挥镇区二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将省级造福工程专项资金及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进行整合,共投入280万元。同时我镇还大力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部分****村周边环境整治及美化工作就是由*****有限公司投入完成的。

二、成立领导小组,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镇成立了*****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书记直

接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财政、村健、土地等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切实解决在实施项目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全部内容,把*******打造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三、因地制宜规划,有序推进项目的建设

2012年,我镇邀请省住建厅的专家对*******村进行优化设计,引入联体基础、联体墙的设计新理念。根据***镇总体规划,制定了《******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28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小区内填方、路面硬化4600m²、下水道铺设960m、干砌挡土墙一条50*5*2.5=625m³、浆砌挡土墙一条150*5*1.5=1125m³、主干道护坡建设、主干道拓宽、美化绿化、景观工程及立面装修等工程。

四、取得的成绩

在省、市的部署,区、镇二级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精心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我村现已完成了主村村道拓宽硬化工程及华盛新村内填方、下水道铺设、路面硬化、主干道护坡建设、主干道拓宽、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立面装修等景观建设工程。把昔日荒芜的小山村变成如今具有田园风味的美丽小乡村,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

五、存在问题

我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还在不断的推进中,目前尚缺配套设施建设资金180万元,需省、市、区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确保美丽乡村工作能够序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为造福农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推荐第10篇:东营: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我市实施四大“提升工程”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乡村

稿件来源:葛铸聪

本报讯 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我市按照“打造生态农业强市,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思路,重点实施了四大“提升工程”,努力在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培育、生态农业模式创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新开工重点生态农业项目105个,计划投资137.69亿元,已完成投资65.74亿元。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1元,同比增长19.8%。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编制完成了《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提升棉花、蔬菜、渔业、畜牧、林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比较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发展的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基地。今年已开工建设荣丰年产5万吨、方华年产5万吨、晨阳年产5万吨等工厂化高档食用菌项目10个,年内全市工厂化高档食用菌生产能力将突破15万吨。同时,10处市级“放心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竞相发展,进展顺利。

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按照“一化带四化”的思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市场国际化。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61家,带动8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今年新开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87个。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三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品牌对特色农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市已有290个农产品、160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注册商标285件,16件农产品商标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级著名商标,2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发展会展经济,举办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博览会,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重点抓好市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建设,提升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现代农业园区85个,建设总面积突破90万亩,累计总投资103.4亿元。同时,大力扶持、引导农民、合作社、企业发展高标准农业大棚,全市各类农业大棚发展到10万个。

农业科技提升工程。以中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牧业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新的农民科技培训模式。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素质。不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加快推进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全市已有4家种子企业取得了常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有4家转基因种子企业取得了由农业部核发的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积极开展专业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东亚飞蝗和危害极大的二点委夜蛾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已初步形成。 (记者 葛铸聪 通讯员 韦巍)

第11篇:生态乡村建设提纲 完稿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浅析生态乡村建设

前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城市的发展,发展呈现出粗放式发展,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逐渐降低,所以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宏观上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一推进,努力实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当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当然沿海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就我国整体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生态保护还是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较差,政府监管不力,自然灾害多发,等特点。农村的发展依然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了认为的破坏,农村生态和城市生态发展极度不平衡。因此,改变农村发展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重中之中,农村需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减少技术含量低和资源消耗型的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村,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1 生态农村的现状

我党总结当前发展经验,确定了走生态文明发展方针,该方针的确立充分体现了我党坚持科学发展观,丰富和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内涵。作为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我国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放眼未来,与国外相比我国农村发展依然处在粗放型发展模式,环境污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实现中国梦为发展目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 生态农村的概念

1 / 9

浅析生态乡村建设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75,所以只有农村社会的发展,才是中国的真正发展,农村社会的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发展,更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农村问题一直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的问题,把农村问题放在我国当前发展的首位。生态农村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为民富民的系统工程,体现了我党执政为名,立党为公的要旨。通过生态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紧密结合,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面对当前,我国农村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在出台的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减少对农村的环境污染源。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所以生态农村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中,生态农村建设是关键部分,生态农村就是建设生态型农村,通过科学技术和信用技术的永运,使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循环发展的新型农村。”

1.2生态农村建设的意义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落后,最近几年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显,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一些农田过度适用大量的农药,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不高,甚至造成土地绝产,农民的收入也大大降低,人民群众对这些问题,反映强烈,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及时解决,村民选择上访,甚至是群体性时间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如果农村的环境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那么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党中央和国务院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以问题,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积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农田污染,适当适用化肥,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这样才可以统筹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梦。

2 生态农村建设当前面临的问题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农村人口也不断增加,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不被重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整体呈现出恶化趋势。农村生态系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污染加剧,污染物多种多样,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所以,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2.1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物多样化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被污染的农田面积已经50万公顷,大约有2000万公顷的农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滑雪污染,每年,仅赣江刘宇的农田受到化学污染累计损失高达3亿元人民币。全国大约有6.5公顷的农田是适用污水进行灌溉的,是90年代的两倍还多。大量农田被工厂排放的废弃和废物污染,由此可以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尤其是农田污染正在加剧,并呈现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发展的趋势。同时人类的一些生活垃圾也是重要的污染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农民的垃圾不仅仅局面于一些菜叶,剩饭,果皮之类的可分解物,而是两大的塑料薄膜,玻璃瓶,废旧电器,甚至是洋垃圾。这些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不容易被自然界所分析和吸收,长时间埋藏在土地,河边,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会对身体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污染了大气和我国的地下水资源,使农村环境受到了更大的污染。

2.2农村资源浪费严重

近些年媒体不断报道当前我国非法占用耕地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成立所谓的高新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的建设占用大量的耕地,一些建筑都是建立在耕地上的,甚至还有一些别墅式的工厂,面对我国当前土地资源短缺的形式,被这些没有经过规划的建筑物所浪费,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低价出卖土地,一些开发商囤积土地,最后高价在转手,从中谋取高额利润,其中不乏一些腐败行为和官商勾结的现象。农村耕地是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但是当前我国对耕地保护力度不够,大量耕地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就被卖掉,这无异于是一种浪费行为,耕地资源的浪费无疑成为制约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农村多是儿童和孤寡老人,大量的青年劳动力在外打工,农村耕地也被闲置,耕地不能被有效的利用,无疑加速了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最后,由于当前我国不合理的考核体系,一些

3 / 9

浅析生态乡村建设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财政收入,没有从长远利益处罚,不合理的开发矿产资源,随意乱采乱挖,在加上开采技术和设施落后,对矿产资源和农村环境造成了破坏,大量矿产资源被开发出来,对那些品质低额矿产随意丢弃,一些矿场还随意排放废弃废水废杂,污染农田,这样一方面污染了农村环境,另一方面还浪费了我国的矿产资源,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2.3农村人口生态意识薄弱

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农村长期出于贫困的状态,更多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增加耕地产量,一些农民没有通过改良土壤,利用科学技术,而是大量的破坏林木,烧荒种田,开垦了大量的土地,但是粮食产量却没有增加,随着森林被破坏,同时也导致了农村流逝的情况出现。一些农民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非法在河流电鱼、炸鱼,以至于河流和地下水资源也遭到了破环。在一些地区,农民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乱杀乱捕,破坏生态平衡,农民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不仅没有增加自己的收入,甚至还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没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知识简单的增加收入,没有考虑到当下生活的环境。

一些乡镇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成立乡村企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工人,他们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生产中随意丢弃工业垃圾。同时一些干部领导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他们多是热衷与经济建设工作,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是次要工总,当保护环境和经济建设发生矛盾的时候,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会牺牲环境的利益,以求的经济的发展,为自己的升迁攒足资本。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小煤矿、小钢厂,只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是它造成的污染问题,需要我们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来治理。所以,农村人口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3 建设生态农村的对策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农村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工作,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针,当前,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3.1坚强生态农村建设的宣传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我们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宣传,这项工作,我们要以农村环境保护为中心,发挥媒体的宣传和监督,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环境保护的典型,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要进行曝光,其次,相关部门要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和电影,以及发放相关宣传册,提高农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最后,由于我国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甚至一些村干部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不了解,所以政府部门要将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关键来抓,使农民认识到各类环境污染的危害,改变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的想法,要将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当然一些村干部也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了解熟悉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对村民进行耐心的讲解,同时也增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村民树立这确的环境保护理念,坚持从小做起,明白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前提,破坏环境也就是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2重视生态乡村规划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始,任何事情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农村的建设和生态保护也毫不例外。强化规划引导指导作用,科学编制活动阶段规划,集成政策、集约资源、集中力量统筹推进,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打好持久战,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所以,当前我国的农村规划落后,要改变当前的现状,避免过度建设,政府部门要制定好相关规划,立足于农村的发展情况,将农村的规划与城市的规划同等重视,制定统一的土地规划,做好乡村美化设计工作,加快乡村绿化步伐,以村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增率为重点,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风景林、水源林。提高乡村植被覆盖率,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基础设施规划,将农村的道路硬化,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实施千村公路畅通工程,加快建制村通水泥路段建设,实现全区所有制村通水

5 / 9

浅析生态乡村建设

泥路,加快自然村通和村内部道路硬化建设,配套建设排水沟,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对农村的水资源进行检测,对不安全的水源要做到净化处理,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渠道清淤联通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城乡供水联网联通和规模李片集中供水,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严控养殖污染,整治村屯周边水体,保障乡村水流通常,改善农村水环境卫生条件,全面解决农村群众用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排水管道的修理,可以减少生活废水污染。对农村的道路两侧也要进行绿化,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保护环境防风固沙。通过三化工程的实施,做到便民利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规划也是管理的手段,农村建设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实际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农村实际情况,同时也要放眼未来,这样可以保证规划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同时也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严肃性,规划已经科学论证,就需要严格执行,以维护农村规划的稳定性。

3.3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资金的问题,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引进企业投资,合理利用市场,调动起村民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发挥自己主人翁的精神,进行自我改革。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生态建设的工作更方便的开展,生态建设的成功最后的收益人也将是广大村民。当前政府需要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要搭理发展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建立生态住宅区,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农民朋友可以将自己的住房建设为农家小院,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和游玩,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向游客来宣传环境保护,在旅游的过程中,要重视自己的环保意识。不要乱丢垃圾,做到文明旅游。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特色农业,可以建设草莓采摘园,供城市居民采摘食用。将生态农村建设和旅游业结合,通过特色农业推动生态乡村的建设。同时我国政府要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减少对土地的依赖性,坚持以服务城市为导向,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村生态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和群众富裕为重点、明确各阶段专项活动任务,集中力量打造示范典型,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促使活动协调推进,扩大活动覆盖面,确保广大群众普遍受意,努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4合理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同时对生态资源也要进行保护,要坚持再利用,循环发展的理念,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要树立生态第一的观念,努力做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湖的工作,抓好人工林的建设,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生态资源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梦想。其次,要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防治耕地过度退化,要保护好农村植被,沟渠、道路两旁的绿化。最后我们要完善乡村管理体制,改善农村环境管理,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益,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对秸秆的燃烧,通过科学技术,将秸秆和人畜排泄物等农业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农村沼气的适用,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都多种清洁型资源。逐渐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

结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农村的定义,当前我国农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生态建设存在污染严重,人们环保意识薄弱,资源浪费严重等多种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生态乡村的建设,不仅可以发展农村经济,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可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实习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

7 / 9

浅析生态乡村建设

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论文是难以想象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邹君.生态农村的内涵及其建设方法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5): 19-21.[2] 钱军强.基于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1.[3] 周建华,周正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特区经济.2005,(3): 22.[4] 杨勇刚.中国农村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2期).2001,(6).[5] 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7.[6] 龚三堂.论生态环境道德原则.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2003,(03):10.[7] 黄丽萍.发展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滨州职业学院报.2006,第3卷第1期.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8]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9] 张浩,李湘丹,李家敏等.武汉市蔡甸区农村环 境状况与环境保护[J].长江论坛,2008,92(5):34-37.[10] 李玉红.农村工业污染亟需重视[J],环境经济,2010,(08):31-34.[11] 李赫. 吉林省生态农村建设的思考[J].法学理论,2009,(21):87-88

9 / 9

第12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镇人民政府

关于落实全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情况的

汇报

区政府:

为贯彻落实全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调度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进度,5月7日,张峰书记在全镇干部工作会议上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并对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每名干部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不等不靠,不畏困难,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大力实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建设工地和群众中去,主动出击,力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快推进我镇生态乡村建设工作。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群众利益无小事,生态乡村建设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我镇每名

工作人员都时刻树立精品意识,满怀打造精品工程、亮点工程的信心和勇气,做到建成一户,让群众满意一户,让领导放心一户,真正让群众感到生态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工程。

三是解放思想,全力推进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工作。目前涉及到我镇的张庄新型社区、吴油坊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幼儿园、卫生室、商业门市、自助银行、公路公交、“四通”、“五化”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同时建设,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上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难题,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广大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大力宣传,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起到了强大的舆论向导作用。在旧村拆迁和新村建设过程中,村委会干部积极发动亲朋好友等身边的人,提前拆迁和建设,不给群众留有任何后顾之忧,并对提前拆迁的群众给与一定得物质奖励。我们会抓住当前施工有利机遇,加大建设、拆迁力度,做到建成一批,搬迁一批,拆迁一批,再启动一批,形成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良性循环。

四是加大旧村改造,着力抓好居住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动一切力量对旧村进行彻底改造,形成适宜居住,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俱全的城市社

区化居住条件。对在旧村改造中腾出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对土地进行整合,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一批留得住、发展好、效益高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解决一批群众就业问题,使广大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有效增加收入。

五是加强管理,形成长效机制。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巩固生态文明村创建成果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我们会抓住重点,注重实效;完善制度,建立村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扩大建设成果。做到环卫硬件设施完善,环卫、保洁队伍健全,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坚持长效机制管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消灭卫生死角,加强居民卫生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船已起航,就应向既定目标奋力前行。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定会更好、更快稳步推进,定会按时、保证保量完成任务目标,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镇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13篇: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优美乡村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优美乡村

陈莉

沐川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幅员面积1408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96个行政村,人口25.9万人。县境内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林竹翠绿,空气清新,素有“绿色明珠”和“天然氧吧”之称。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乐山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首批省级生态县。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生态文化培育为抓手,立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战略定位和“一站、一心、两片、三地、四县”的“11234”发展思路,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生态旅游县建设新路。

一、基本做法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于2008年全面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8名县级领导牵头分工负责,形成了以县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助推、部门乡镇联动、业主具体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格局。按照《沐川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所确定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25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生态县的建设工作。

(一)夯实基础,倾力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坚持实施大林业战略。多年来,我县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抓住了实施速生丰产林工程、国家速生丰产林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的机遇,积极培育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发展龙头企业,落实林业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栽竹的积极性,推动了沐川林业快速发展,全县林竹面积151.3万亩,森林覆盖率69.5%,其中永福镇林竹面积达到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业助农增收与林业产业发展居全省前列,并在全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精心打造生态城市。确立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山水相连,林水相依”的精品宜居县城定位。大力实施“森林城市”工程,在县城区新

栽种大树近300棵,形成了满城绿色的清新婉约风格。积极实施闸坝工程,建成了五道梯级拦河闸坝,蓄积溪水75万立方米,为群众创造了文化娱乐、休闲观景、动静相宜的理想环境,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现代气息。开工建设梨园街旧城改造、“碧水丹霞”景观工程和工业园区建设工程,与“一路两广场”遥相呼应,实现山、水、人的和谐统一,全面完成城市道路“白+黑”,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三是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把环境优美乡镇创建作为生态县创建的难点和基础工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对口帮扶制度,全县共有44个县级对口帮扶部门深入乡镇,从政策、资金、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创建过程中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四化”工程,注重“四个结合”,即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环保专项行动相结合,着力开展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综合整治,新建垃圾池、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备保洁人员,取缔27户小纸厂,栽植行道树,乡镇整体风貌明显改观。

(二)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以“林浆纸一体化”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坚持实施以林促纸、以纸兴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西部纸都”,永丰纸业通过连续5期技改扩建,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四川规模最大的林浆纸产业龙头企业,其主导产品“永丰牌”打印纸荣获乐山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开展造纸固废综合利用,提高循环用水率,污染排放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进一步做大做强林浆纸产业,积极支持永丰公司与厦门建发组建永丰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成12万吨制浆项目,扩大禾丰公司卫生纸生产能力,全县制浆造纸能力达到30万吨,目前正在加紧20万吨高档文化纸项目前期建设工作。坚持走林竹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国林木业、吉源木业等板材深加工企业,全县竹木板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方。目前正加快推进2万立方米竹基红木、5万立方米木材改性、10万立方米实木板生产线等板材加工项目。二是以“十大农林基地”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坚持以农业产业化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以标准化生产

提升农产品质量。着力建设国家级林竹、大鲵基地,省级茶叶、中药材、猕猴桃、山地乌骨鸡等“十大农林基地”。大力发展茶叶、金银花、黄白姜、甩菜、苦笋、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以一枝春茶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茶业发展模式;竹类、黄(白)姜先后通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全县整体获得全省首个无公害基地县认定,35个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三是以“两大特色景区”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发沐川竹海和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两大旅游景区。沐川竹海景区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自驾游为一体,主要体现古寨子、古商道、古寺庙和原生态环境、原生态设施、原生态食品“三古三原”风格,目前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全面完成第一期“一环线两入口八景点”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南、北两大门,成功打造萧洞飞虹、永兴湖、神龙池等景点29个。去年9月,正式成为沐川首个国家级3A景区,摘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桂冠。今年“五一劳动节”共接待游客3.78万人次,同比增长25.1%,旅游综合收入1348.72万元,同比增长29.68%;其中门票收入5.37万元。沐川将成为“成都(绵阳)—乐山—宜宾—凉山”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形成“峨眉看仙山,乐山看大佛,沐川看竹海”的旅游品牌。

(三)增强动力,着力培育生态文化。一是开展生态文化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五大载体的生态文化创建活动。即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以实施节能降耗、废物循环利用、无纸化办公为内容的创建绿色机关活动,以“六个一”工程为主要载体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培育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绿色企业创建活动,以倡导生态、健康、向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绿色消费为目的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以村容美化、周边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为目标的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二是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品牌。推出了“竹乡艺术节”、“欢乐竹乡”等特色文化活动。沐川草龙荣获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与奥运会火炬传递等国内大型演出活动。既有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展现独特工艺的风格和雅致的沐川竹编走进世博。《千手观音》、《梅兰竹菊》等沐川精品竹编在上海世博会精彩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去年

在国庆节期间成功举办“中国〃沐川首届生态文化旅游节”,《中国环境报》专版报道,提高了沐川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增强各级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展“6.5”世界环境日暨创建省级生态县宣传系列活动、实行环保知识进社区,组织青年环保自愿者和巾帼环保自愿者开展“绿色环保行”、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生态环保的影响。

(四)狠抓关键,建立完善创建机制。一是决策机制。提出了“11234”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打造中国西部优美乡村的战略目标。从200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生态创建领导机构并下设办公室,县级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兵强将,实行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投入机制。各相关部门向上积极争取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县财政配套补助,整合项目资金,实行集中使用,重点支持生态建设项目和重点乡镇,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能;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创建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三是保障机制。县人大、政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把生态县建设列入调研课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审议,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邀请上级科技环保专家学者学者来沐川视察、调研,指导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水平。

二、主要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实施,我县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和生态建设能力支撑体系五大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一)生态环境魅力进一步彰显。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淘汰关闭排放不达标制浆造纸企业健全竹海纸业公司。2009年,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了1004吨和124.61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223吨以内。环境空气质量≥90%,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由V类变为III类,全县环境质量指数为优,列全省首批创建省级生态县第一位,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荣获“中国四川山鹧鸪之乡”的美誉。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二)生态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以生态资源的培育发展生态经济,以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县建设,沐川生态发展成功避免了“保护生态、留下贫穷” 的局面。昔日发展滞后的沐川,今天已是四川竹浆纸产能第一县,省级竹材林浆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富民增收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2009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6亿元,增长5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900万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149元,增加586元,增长16.4%。

(三)生态文化活力进一步激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特色文化正在形成,生态文化逐步融入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绿色生活正逐步成为市民自觉行为和习惯。群众对生态创建的知晓率达95%以上,市民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沐川生态县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四川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县委、县政府为此提出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等六个三年行动计划,将紧紧围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五大体系,结合沐川实际,进一步做大以林浆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全面推进“沐绿参天”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加快建设西部最大的竹博园,通过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加大节能减排和农村环保工作,继续深化以国家级生态乡镇为重点的生态细胞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实现建设四川生态强县和中国西部优美乡村而努力奋斗。

第14篇: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xx乡整体面貌,对xx乡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有争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二、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xx乡建制于1984年,全乡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64户6631人,距离寻乌县城5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24.5万斤,年产值1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3.95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按照“建设环境优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乡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乡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落实环保乡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固定村级环保员,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加强乡镇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

3.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同时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确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洁,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4.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环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如xx环保重点工程、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要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xx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xx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xx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xx。

第15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责任书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责任书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打造生态蒙阴,建设美好家园”的目标和以“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筹办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的要求,为深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更好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建设活动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签订本责任书。

一、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广大党员争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的带头人和排头兵,把每一名党员在建设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创先争优领导点评范围,作为评先树优的参考标准之一。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依托果品、养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产业生态化、收益最大化、环境友好化、资源节约化。

三、大力开展生态设施建设,保证村内最多每50户共享一个垃圾池(箱),做到村内垃圾最多每半月清理一次,发动广大农户新建沼气池,推动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改善生活环境。

四、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在村内荒滩、荒坡、荒山上发动党员群众植树造林,推行分户认养和集中收益办法,保证成活率,组织党员群众定期清理村内河道、沟渠、道路等两侧五堆。

五、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在村内主要街道醒目位置修建生态文化一条街,采取绘画、歌谣等方式宣传生态文化,并组织党员群众围绕改善生活环境、共建生态家园等主题开展各种集体性活动,普及生态理念。

甲方:中共界牌镇委 乙方: 村党(总)支部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第16篇:生态文明乡村调查问卷

生态文明乡村调查问卷

一、当前基层最迫切的改革问题有哪些?请简要说明理由。(就农村和生态文明体制方面提出。)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对政府决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当前基层最迫切的改革问题体主要从环境科学基本知识普及、农村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决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

二、推动以上问题的改革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农村基础建设教育条件的薄弱,使农民在接受文化教育方面与城市相比差距甚大,与此相适应,农民所受到的环境教育更是严重不足。因此,必须从转变生态伦理价值观出发,通过各种教育及宣传渠道向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普及生态学基础知识,解决农民群众认识环境和培养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解决农民群众“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环境意识问题。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的投入,使得农村小孩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环境教育。进行多样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文化活动、标语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使环境意识、道德深入农民群众心中。 2.由于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遇到的主力是不一样的。从法规体系的健全上 ,各省市应该在国家相关法律体系的指导下,指定完善一些更适合本区的法规条例。如为了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并带动农村生态产业的发展,可以考虑尽快制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法》等类似法规;为了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展,应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法》、《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生态保护法》等法律,制定《物种资源保护条例》、《农村环境保护法》、《秸秆禁烧条例》等有关条例,并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从而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权威性。

3.生态文化问题与体制问题的解决应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长远任务,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既要向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靠拢学习,又要结合农村自身的特点,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同时由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物质建设,精神建设到体制建设,不同层次间并不是截然独立的,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体制改革也必须置于生态文明体系的整体协调与统一来解决。

三、当前我区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从我国生态建设的已有实践看,中央对农村采取的大多是政策性补偿,而这种补偿大多又是短期性的,并不能使当地农民群众长期建设和致富。也就是说生态建设中国家补贴有一个明确是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怎么办的问题必须解决。

四、如何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改革工作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

1.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尤其是在制定规划、计划及重大经济行为的拟议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综合决策的作用,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以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委会和其它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建立并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和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性、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3.城乡决策管理体制要实行联动改革,兼顾起农村决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4.乡镇各级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为契机,承担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切实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调控,简历任务明确、分工协调、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

第17篇:乡镇年度生态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生态乡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积极响应自治区、市、区等上级有关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的重要精神,在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了“生态乡村”这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在2014年底到2015年,我镇组织工作人员多次下到各村屯动员,向群众宣传、讲解“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精神,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以村屯周围、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农村校园增绿为重点,因地制宜绿化,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休闲林区和生态小区。具体选取绿化场地、种植怎么样的树种都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了群众参与“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落实这项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群众充分参与、施工前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中有监督、施工后进行验收等操作规程。在多方面的努力下,今年我镇总共建设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的有三个,即水仙村旧村屯、龙田村茶田屯、隆兴村带都屯;每个示范村屯总投资额12万元、种植米径3公分以上的乔木木苗300株以上,经过验收,成活率在90%以上。一般村屯绿化的有30个,即水仙村的铁炉屯、龙田村的水龙屯、高沙屯、石社村的上、下石忌屯等村屯。每个一般绿化村屯总投资额3000元、种植米径3公分以上的乔木木苗30株以上,经过验收,成活率在90%以上。 在未来的一年中,我镇将继续把“生态乡村”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精神,攻艰克难,坚持不懈,努力确保“生态乡村·村屯绿化”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第18篇: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生态县建设的原动力。因此,在创建生态县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创建生态县营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氛围。

1、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建设一是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经县人大审议后颁布实施。同时,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XX的工作意见》,并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二是严格执行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重大环境决策听证会制度,向社会公众实事求是地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网址,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对有关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和相关渠道进行通报、宣传和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认知文化建设一是在决策层中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我们通过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列入环保内容、在各种党训班和干训班中开设环保课程、结合环境日和科普宣传周等重大节日举办环保讲座等形式,着力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环境渗透教育。我们将环境教育列入了全县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定购了统编教材。同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我县已建成3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学校、30所县级

绿色学校,其中8所在城区,36所在乡镇。三是在社会公众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辟环保专栏,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典型人和事,倡导环保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道德水准。

三、环境伦理与心态文化建设一是以开展评选“绿色家庭”“环保卫士”等活动为载体,以城区市民学校、乡镇人口学校为主课堂,充分发挥环保宣教专业队伍和环保支援者队伍的作用,大力进行家庭环境伦理教育,加强环境道德和个人修养建设,努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貌。二是以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以及实施循环经济等方式,努力建立企业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我县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

产审核,2家企业分别实施了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试点。三是以建设“绿色社区”和“生态村”为着力点,编写了“绿色社区”和“生态村”建设指导手册,下发了建设标准,制定了环保公约,大力倡导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和循环再生的消费行为,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和农民广泛参与生态建设,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目前,我们已建成了2个“绿色社区”,12个省级“生态村”,32个市级“生态村”。

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第19篇:县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生态县建设的原动力。因此,在创建生态县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为创建生态县营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环境氛围。

1、决策管理与体制文化建设一是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社会和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编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经县人大审议后颁布实施。同时,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打造生态XX的工作意见》,并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二是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重大环境决策听证会制度,向社会公众实事求是地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电话、举报信箱、举报网址,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对有关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和相关渠道进行通报、宣传和教育。

二、素质教育与认知文化建设一是在决策层中加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教育。我们通过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列入环保内容、在各种党训班和干训班中开设环保课程、结合环境日和科普宣传周等重大节日举办环保讲座等形式,着力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环境渗透教育。我们将环境教育列入了全县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定购了统编教材。同时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目前,我县已建成3所省级绿色学校、11所市级绿色学校、30所县级绿色学校,其中8所在城区,36所在乡镇。三是在社会公众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辟环保专栏,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典型人和事,倡导环保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环境道德水准。

三、环境伦理与心态文化建设一是以开展评选“绿色家庭”“环保卫士”等活动为载体,以城区市民学校、乡镇人口学校为主课堂,充分发挥环保宣教专业队伍和环保支援者队伍的作用,大力进行家庭环境伦理教育,加强环境道德和个人修养建设,努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貌。二是以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以及实施循环经济等方式,努力建立企业与环境的友好关系,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我县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5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2家企业分别实施了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试点。三是以建设“绿色社区”和“生态村”为着力点,编写了“绿色社区” 和“生态村”建设指导手册,下发了建设标准,制定了环保公约,大力倡导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和循环再生的消费行为,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和农民广泛参与生态建设,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目前,我们已建成了2个“绿色社区”,12个省级“生态村”,32个市级“生态村”。

第20篇:生态经济区工作汇报(定稿)

工 作 汇 报

中共鄱阳县委

鄱阳县人民政府

(2010年3月18日)

2008年3月8日, 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人民宣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后,让鄱阳150万人民倍感欢欣、备受鼓舞。鄱阳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巨大的发展机遇已经来临,鄱阳湖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争当“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下面,将我县两年来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汇报如下:

一、先行先试,抢抓先机,努力争当先行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出后,我们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先学先干,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主要做了六件事:

一是打造中国湖城。为了在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上全面接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我们依托“县与湖同名”的先天优势和境内1067个湖泊的生态优势,把鄱阳定位为“中国湖城”,提出建设湖产业、湖文化、湖旅游、湖宜居名城,为与湖命运相连、生息与共的鄱阳探索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

一、相促进的发展新模式。2008年4月28日,我们邀请省政协、省社联在鄱阳举办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论坛”。7月19日,邀请中国作家

1 协会在鄱阳举办了“名家写名湖”采风活动。 2009年4月26日,举办了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举行了“欢乐中国行-魅力鄱阳湖”大型文艺晚会,初步树立了“浪花上的城市,鸟语下的乡村”中国湖城鄱阳的城市品牌,向各界传递了鄱阳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决心、努力和实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12月20日,我们在全县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以“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中国湖城发展水平”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邀请了省发改委起草规划的同志来鄱举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报告会,详细解读规划,让全县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思想、战略意图,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实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无缝对接、合拍共振,努力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是打造生态渔村。为了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 2008年5月10日,我们全面启动了生态渔村建设,把沿湖岸线257公里纵深2公里范围内的300多个自然村打造成生态渔村。建设内容主要是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程,目标是实现泥沙不流失到鄱阳湖、垃圾不流落到鄱阳湖、污水不流入到鄱阳湖。目前已建成了100个生态渔村示范点,今年启动了第三批50个生态渔村建设。生态渔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和备受游客青睐的渔家乐景点。渔村生态工程不仅建立了渔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的让渔民更加热爱母亲湖鄱阳 2 湖,保护鄱阳湖已经在渔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县也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三是打造湿地公园。省委、省政府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后,我们预感到一个面向全球的、前所未有的鄱阳湖旅游时代已经来临。一个月后,2008年4月我们迅速启动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聘请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当年11月获得了建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批文。目前,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投入1000多万元编制了一系列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投入5000多万元打通了城区到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游船码头等基础设施,投入6000多万元正在建设鄱阳湖湿地科学园、小南海湿地风情园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旅游重点企业,已签定正式合同投资超10亿的项目有3个。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鄱阳湖生态旅游的窗口,中国湖泊生态旅游的代表性景区和国际重要湿地的科普基地。与此同时,在旅游规划上我们以建设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一体的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利用鄱阳的1067个湖资源,湖优势,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侯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湖文化游、湖度假游六大系列,对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产品功能进行整体布局,重点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改善旅游环境,努力构建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鄱阳湖生态湖城特色。

3 四是打造生态工业。我们深知,生态是鄱阳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在园区建设上,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省建成了首个县级专业污水处理厂,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园区;在产业选择上,我们把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作为主导产业紧紧抓住不放松,绿色能源方面,2009年建成投产了佳辉光电、凯迪生物质能发电企业,正在推进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及风电场开发项目,正在推进中国国电集团在鄱阳核电选址的初可研工作,正在推进全省首家垃圾发电厂的前期工作,正在向上申报建设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县。绿色食品方面,建成了饶州酒业、太粮米业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项目,大米加工能力达到了40万吨。

五是打造绿色家园。认真落实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决策部署,按照“沿路一条带、环湖一个圈、山上一整块、田园一张网、城镇一大片”的目标,两年时间完成了30万亩造林任务。在造林绿化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建设生态与发展产业有机统一,建成了10.5万亩泡桐基地,成为江南泡桐大县。

六是打造生态文化。作为2200多年来的鄱阳湖东北岸重要支点城市,鄱阳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是鄱阳湖根文化的起源地,悠久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鄱阳湖文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出台后,我们迅速对鄱阳湖精神作了提炼、挖掘和总结,提出新时期鄱阳湖四大精神是: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吐故纳新的创新精神,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我们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鄱阳湖文化研究会,挖掘整理鄱阳湖的

4 渔俗文化、湿地文化、战争文化、移民文化、戏曲文化和人文文化。积极向上申报鄱阳湖博物馆、鄱阳湖渔业生产民俗保护区等项目,举办了鄱阳湖国际湿地旅游文化节、赣剧(饶河调)艺术节等活动,大力弘扬了鄱阳湖的生态文化,努力将鄱阳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美誉度的代表性湖文化名城。

二、积极探索,创造经验,争当示范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全国首开先河,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我们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在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有机统一上趟出一条新路来。

一是营造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来守护“一湖清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会议和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宣传活动,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干部、每个老百姓的心头,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同,使保护好“一湖清水”成为每个鄱阳人的共同责任和自觉行动。一年多来,鄱阳街头以鄱阳湖命名的各行各业店铺、房地产开发项目鳞次栉比、蜂涌而出,鄱阳人谈必以鄱阳湖为傲,言必以湖城为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开启了鄱阳人的梦想,让落后百年的鄱阳看到了复兴历史上富饶2000多年、重新崛起的希望。

二是创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工作理念来守护“一湖清水”。我们深知,守护“一湖清水”仅靠政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运用市场的办法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保护。我们引进了全省首

5 家生物质能发电、全省首家垃圾发电企业;引导社会力量建设生态渔村,两年时间共有4000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渔村建设上来;引进社会资金造林绿化,引进造林万亩以上的企业4家、造林千亩以上的大户56家;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减少过度捕捞、采沙放牧行为,转变湖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景区逐渐成熟后,我们还将在湿地公园以及后续旅游景点开发项目中,引导农民成立旅游服务游船公司、物流公司、导游服务等相关公司,让农民从农场进入市场、从农田进入公园,从渔区进入景区,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成为直接惠农的战略、富农的战略。

三是探索了小湖养大湖、内湖养外湖的运作模式来守护“一湖清水”。为了保护鄱阳湖,我们在县内小湖、内湖搞旅游开发,发展高效养殖。在大湖则有效控制捕捞,严禁采沙和非法围堰养殖行为。通过小湖养大湖,以减少人为干扰。

四是形成了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方式来守护“一湖清水”。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进生态经济产业化。另一方面,凡是对生态构成威胁、环保不达标企业,不管项目多大、经济效益多高,一律拒之门外,推进产业经济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争当快速崛起区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初步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

6 一是园区迅猛发展。2009年,工业园区当年有22家企业建成投产。园区工业用电量增长224%、工业销售收入增长88.7%、工业税收增长137%、就业人数翻了一番。全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7%,外贸出口增长23%。2010年,我们将按照“新落户20家、新投产20家、新增20亿销售收入、税收翻一番”的目标,快速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并努力实现亿元以上销售企业零的突破,达到10家的目标。

二是城区特色彰显。围绕建设“鄱阳湖畔中等城市”的目标,两年来我们实施了60多个城市建设项目,累计投资20多亿元。一方面,不断拉开城市框架。在县城东部拓展了7.6平方公里湖城新区,在城西拉开了2平方公里的框架,在城北启动了2平方公里城市新战场,使城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2万人。另一方面,彰显湖城特色。通过对规划区内五个城中湖的改造,建设了东湖城市湿地公园、姜夔文化主题公园、鄱阳湖公园,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把县城打造成为“浪花上的城市”。

三是景区强势起步。围绕“三年内建成1至2个4A级景区”的目标,我们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平台拉开了鄱阳湖旅游的序幕,实现了鄱阳旅游业“从无到有”的起步。我们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做好鄱阳湖旅游的大文章,成为赣北名山、名村、名城、名湖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一环。2009年是我们首次接待游客之年,当年游客就突破了10万人次。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30万人次。

7 四是基础更加扎实。大力开展了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12座渡改桥,其中4座大桥已建成通车;开展了“千里通村公路大会战”,建设通村公路150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将在我县召开。两年建成了2座220千伏输变电站,极大改善了用电环境。推进了2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了畬湾联圩、中洲圩的除险加固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改善。

五是改革顺利推进。2009年,我们完成了13家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成功置换了2959名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完成了国有农场改制,将175名场编干部和305名场编教师安置到位;推进了二轻、粮食、商业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置换了1549名职工身份,并全部纳入社保。在企业改革的攻坚之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改制问题到县委、县政府的集体访。

六是社会日益和谐。全面完成了8个方面81项民生工程指标。尤其是作为人口大县和地域大县,一直困扰我们的社会治安、信访、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在社会稳定上,五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一起群死群伤的安全生产事故。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我县连续四年均列全省20位之前、全市前2位,并获得了全省平安县和全省安全感调查公众满意县称号。在计划生育工作上,一年一个台阶,2007年首次获得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2008年获得了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2009年又获得了全省人口与计划

8 生育工作先进奖。在信访工作上,我们抓基础、抓基层、抓苗头,摆脱了信访大县的被动局面,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了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称号。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的滞后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缺少大产业、大项目的支撑;财政收入增长不快,公共财政在保障民生和促进发展方面面临较大压力等,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开展“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升中国湖城发展水平”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努力实现发展理念上的对接;抓紧制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项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发展规划上的对接;精心谋划建设百个湖城建设重点项目,努力实现项目建设上的对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对接。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中,鄱阳将努力建设成为湖形象展示中心、湖文化体验中心、湖旅游接待中心,实现鄱阳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崛起,成为鄱阳湖畔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生态乡村工作汇报
《生态乡村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