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预防登革热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29:0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等症状和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或皮疹等体征。部分病人会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病死率高达20%,因此一旦发病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传播迅速,控制登革热传播主要措施是灭蚊,灭蚊的主要措施是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孳生地。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居民室内外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花盆托盆、及其它水缸、水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消除积水,可以控制蚊子繁殖,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几种做法

1、倒置室内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隔5~7天换水洗瓶、清洗须根。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在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6、一有发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

推荐第2篇:预防登革热知识

预防登革热知识

一、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传染病,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

二、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 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后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四、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饮料瓶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井、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校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发现登革等传染病应立即暂停上课,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和其他师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后1-2小时左右和日落前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推荐第3篇:预防登革热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从广州市疾控中心获悉,现在已发现广州本土感染登革热病例一百五十多例,荔湾区占了64%。国庆节前,广州市已经发动全市进行大面积的灭蚊大行动,但仍未能完全遏制住疫情。9月27日全市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为108例,国庆节后新增了44例。新增的例病主要集中在芳村,高发区在荔湾和南海交界一带。而我们**村正处于这一地带。海南村有较大范围的农田和专业的花卉市场,坑洼潮湿之地容易积水,蚊虫滋生地较多,环境脏乱,因此成为蚊子滋生的“重灾区”。据统计我们生活的这一区域的蚊子密度比广州市平均指数高出数倍之多。

经过学校和社区的宣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登革热主要由蚊子中的伊蚊传播。广州地区一般是由白纹伊蚊传播。早上、中午、傍晚是伊蚊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欢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因此近段时间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工作,那么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白纹伊蚊只喜欢在较为洁净的积水中孳生。不光户外灭蚊预防登革热,家庭也是灭蚊的主要地方。虽然中秋过后,雨水渐少,气温也会有所下降,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仍要积极翻盆倒罐,清积水。搞好环境卫生,防范蚊虫叮咬,涂抹防蚊液,穿长裤白鞋避免皮肤过度外露。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增强营养,提高抵抗力。请同学们向家人宣传,提高家人的防范意识,以维护全家的身体健康。

给大家提个醒一旦出现发烧、皮疹、骨头酸痛、疲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登革热病人要隔离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隔离时间不应少于5天。如有发烧应退热两天后才回校。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每天都快乐。

推荐第4篇: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1、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蚊子是最魁祸手。

5、谁是易感人群?

人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维持1~4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短暂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发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导致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6、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对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积水处、垃圾堆。

(1)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养植植物,坚持每三天更换一次清水,同时冲洗植物根部;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龙江职业技术学校医务室20

13、

9、4

推荐第5篇: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龙江职业技术学校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通过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群而引起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叫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时,可将病毒吸入体内,当再次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导致被叮咬者发病。

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患有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轻者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典型登革热表现为发热,头痛,腰痛,骨关节痛,在病程3-6天可出现皮疹,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 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避免蚊子叮咬。

有关预防措施如下:

1、家中花瓶等容器最好5-7天换一次水,注意清理阳台等地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

2、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3、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4、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5、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6、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7、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请教医生。

校医务室

20

12、

10、30

推荐第6篇:预防登革热常识

预防登革热常识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孳生于室内外积水容器,栖息于阴暗潮湿场所,室内外都有蚊虫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早上8~9时,及下午5~6时。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患者如果在发烧前1~2天至发烧后4~5天内被蚊虫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时不会被传染的。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3至15天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天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家居及个人如何预防登革热

一、清除伊蚊孳生地

伊蚊的生长周期15天,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3个阶段大约7~10天,必须生活在水中,一旦离开水,伊蚊的生命链被打破,无法繁衍后代。因此,防蚊、灭蚊的重要工作,就是清理积水,消除孳生地。

1、防止积水,消除伊蚊孳生地,富贵竹等阴生水养植物的花瓶。每5 ~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

2、饮用水缸或其他饮用水容器要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水井要加盖。

3、冰箱底部的水盘应每星期清理一次。

4、浴室、卫生间储水桶、缸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

5、花盆底盘要保持干爽。

6、贮水的水桶、陶瓮、排水槽等每5~7天清理换水一次,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7、废轮胎要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马拉硫磷、双硫磷等杀幼剂。

8、竹篱笆竹节顶端、树洞、竹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9、屋檐排水槽或反墚堵塞积水要定期清理。

10、家禽、家畜与鸟类饮用水槽要每天清理。

11、清除周围废弃的盆、罐、瓶等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12、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二、消灭成蚊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注意切勿向运行中的电器用品或有火焰的地方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三、个人防护

1、窗户装防蚊网,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的,应装置蚊帐或其它防蚊设备。

2、避免于“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3、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工作,应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及长裤,或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喷蚊虫驱避药物。

出境旅游如何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后痛、肌肉和关节痛,可伴有皮疹、食欲减退等症状。此病毒是由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和埃及伊蚊传播给人类,这类蚊子主要孳生在水缸、水盆、空瓶罐、废旧轮胎以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喜欢在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热带与亚热带是登革热流行地区,今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多个地区均出现登革热疫情暴发流行,发病率非常高。时值旅游旺季,市民如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出行时应着白色或浅色长衫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洒防蚊水,特别是在蚊子的活动高峰时间应加强防蚊措施。

二、在境外如出现发热、出疹、头痛、关节痛等登革热临床症状时应马上在当地就医,如要立即回国必须在入境时将个人情况告知出入境工作人员;由于登革热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大约为3-15天,如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来两周之内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曾经到过的地区,以协助诊断。

三、目前正是登革热流行季节,广大市民应做好家居清洁和环境卫生,翻盆倒罐,定期清除家庭环境积水,积极处理无用的贮水容器(如旧轮胎、空罐头盒、瓶子、破缸等);家中养有小型水生植物的,应隔天换水,每5-7天清洗水缸和花瓶,养有大型水生植物的,要在水中投放灭蚊药物;市民要牢记“没有积水就没有登革热”;同时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防止蚊子叮咬。出现类似登革热临床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推荐第7篇: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在庭院内和室内适时烟熏或喷洒化学杀虫剂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黄昏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小床配上一盏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插上电蚊香,注意蚊香不要离孩子太近。还可以在孩子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可以在孩子的大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使宝宝洗澡后肌肤上留有花露水的味道,对驱散蚊虫也有一定功效。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可以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适量驱蚊用品,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避蚊胺,对驱赶蚊子有较好的效果。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露营时,一定要准备蚊帐,并使用各种驱蚊器,需要通电的器具在外出前确保带够电池或充足电。尽量避免在草丛中穿行。

(3)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的蚊子较多,应穿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衣服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夏天切莫因嫌热而不穿袜子,否则会使汗味快速挥发,引来蚊子进行攻击。穿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不仅能有效降低皮肤湿度,还可遮掩气味。

根据蚊虫消长的不同季节,在庭院内和室内适时烟熏或喷洒化学杀虫剂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黄昏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

三、加强学校预防登革热措施

(1)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学校应高度重视,周密制定行动方案,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工作,派专人负责开展校园内防蚊灭蚊工作。定期清除积水,填平凹陷的地面,消灭蚊虫孳生地,对贮水容器加盖,防止蚊虫产卵,加强校园校舍环境整治,并保持与各职能部门联络。

(2)坚持科学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和灭成蚊工作相结合,合理使用好药物灭杀蚊虫。学校可请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专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进行蚊虫杀灭工作。

(3)加强学生晨检制度,做好晨检和网络直报。发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的师生,应及时就医。

(4)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师生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参加防蚊、灭蚊的行动;“小手拉大手”,布置学生回家协助家长做好清积水、灭蚊虫工作;让师生参与学校灭蚊工作的监督,确保灭蚊措施落实到位。

推荐第8篇:预防登革热教案

班会教案

班会背景:

截止9月26日零时,全省共报告9161例,广东登革热疫情呈现暴发态,确诊病例已达8273例,为2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而学生对于登革热并不了解,更加不知道如何预防登革热。

班会目的:

1.了解登革热最新疫情

2.了解登革热传播媒介﹑途径和临床症状 3.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一. 预防登革热

(一) 观看登革热最新疫情新闻视频

(通过新闻,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登革热疫情,为做好预防隔热工作做好铺垫。)

截止9月26日零时,全省共报告9161例,广东登革热疫情呈现暴发态,确诊病例已达8273例,为2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广州市7747例(含2例死亡病例),佛山市950例(含1例死亡)。

(二)什么是登革热? 1.登革热概念

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观看教育宣传片《登革热》

(初步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媒介﹑途径﹑临床症状和预防途径。)

(三)登革热传播媒介

蚊虫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 1.伊蚊的生活习性 2.蚊虫的生长周期

(四)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1.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天)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而传播开去。

2.不过接触患者是不会被传染的。

(五)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 2.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3.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

4.有出血倾向,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5.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六)预防登革热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涂蚊虫驱避药物;

2.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 4.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并翻盆倒罐,清除花盆、废弃罐子等的积水; 5.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7~9时、16时到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

逗留; 6.去登革热高发国家旅游回来,出现发热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以助诊断; 观看视频《预防登革热大行动》

(唤起大家齐心协力做好灭蚊工作的动力,一起做好预防登革热的工作。) 二. 学习最美女教师曾庆凤的先进事迹 1.观看《最美女教师曾庆凤的先进事迹》视频

2.讨论:我们应该学习最美女教师曾庆凤的先进事迹的哪些有点呢?

推荐第9篇: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什么事登革热。

1、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

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蚊子是罪魁祸手。

5、谁是易感人群?

人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并非所有的感染者都有病。感染某一血清型的病毒后,其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可维持1~4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短暂且不可靠,因此很多人可以发生二次甚至感染,并导致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对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要做好清理,比如盆栽花、积水处、垃圾堆。

(1)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清水养植植物,坚持每三天更换一次清水,同时冲洗植物根部; (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四、总结。

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爸爸妈妈。

推荐第10篇:预防登革热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总结。

5、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爸爸妈妈。

有关“预防登革热”资料: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二、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第11篇:登革热预防标语

居家没蚊虫,动手清家园。 人人随手灭病蚊,登革热病不现形。

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 自我保护做得好,远离登革没烦恼。 登革热防治,由你我做起。

防蚊四宝:容器刷洗,乾的好。植物花瓶,清理妙。内外积水,清扫。容器丢弃,先打包。

积水容器完全清除,社区动员刻不容缓。

防疫总动员,清除孳生源。别让蚊子威胁你我生命安全。 容器不积水,蚊子不孳生。 积水清除媒蚊少,居家环境没烦恼。 居家环境做的好,不怕蚊虫来叮咬。 勤倒水,勤打扫,病媒蚊,无处逃。

随手清除孳生源,杜绝病媒蚊孳生。 你要被蚊虫叮咬,还是被花草薰陶。

防治登革热,全民一起来。

居家环境保洁净,蚊虫防治更容易。

消灭登革热、全民动起来。 。

排水沟渠常清疏,容器积水常清除。 容器不积水,杜绝病媒蚊。

登革症状不轻忽,就医通报不延误。

积德不积水,养生不养蚊。

随手清除孳生源,彻底消灭登革热。 一家养蚊,万户受害。

居家环境保洁净,蚊虫防治更容易。 扑灭小黑蚊,人人有责任。

第12篇:预防登革热标语

预防登革热标语

1、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2、人人动手消灭蚊子,户户清积水防控登革热。

3、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

4、装好纱窗防蚊虫叮咬,清除积水防登革热流行。

5、清除蚊虫孳生地,有效防范登革热。

6、防蚊虫叮咬传播,杜绝登革热暴发。

7、全家动手共同灭蚊保障健康,全民定期清积水防范登革热。

8、打好消灭蚊虫歼灭战,清除积水预防登革热。

9、坚持定期开展灭蚊行动,集中打好灭蚊歼灭战。

10、清积水,灭成蚊,保清洁,远离登革热。

11、消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登革热。

12、清除积水,杀灭蚊虫,改善居住环境,预防登革热。

13、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预防登革热。

14、登革热,蚊虫为首恶;保健康,清洁是良方。

15、认真清除杂草积水,彻底防范登革热骚扰。

16、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全民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和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预防登革热。

17、防治登革热,消灭病媒蚊。

18、容器不积水,病媒不滋生,预防登革热,大家一起来。

19、清除容器积水、杜绝伊蚊孳生。20、全民齐动手,防控登革热。

21、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清除积水,杀灭蚊虫,防控登革热。

22、搞好环境卫生,增强抗病能力。

第13篇:预防登革热的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为了切实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大力开展防蚊灭蚊,清除孳生地,降低蚊密度,预防蚊虫的危害,确保全校师生在卫生安全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我们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各项环境治理措施完善,防蚊灭蚊工作有初步成效,为发扬成绩,巩固防蚊灭蚊工作成果,现对本月防蚊灭蚊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单位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安排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防蚊灭蚊防疫工作提高到职工全体健康,提高到生产力的高度来抓。

2、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层层把关,确保了今年防蚊灭蚊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

3、强化监督,严格检查。单位防蚊灭蚊领导组织定期对各部门防蚊灭蚊工作的落实情况、工作情况及工作效果进行检查、督促,对工作进行督察,确保除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二、做好登革热的防控工作

1、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课、广播等向学生宣传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2、印发“灭蚊清积水,预防登革热”知识,学生每人一张,并带回家向家人宣传。

3、发动全体师生检查校园内花盆、容器等积水情况,并派出20名师生清除校内容器积水。

4、每周五进行一次全校大清洁,清理淤塞沟渠20米,清理卫生死角10处,修补破损四防装置2个等,每月底进行一次全校大消毒。

5、教育学生回家清倒各种容器积水,共计人。

6、进行一次全校的大灭蚊行动,时间定于9月28日下午5:30时,在课室、宿舍及各功能室点燃杀蚊烟片进行灭蚊。

以上是我校本月预防登革热工作的落实实施进展情况,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认真按照上级精神,踏踏实实继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第14篇: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

一、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

五、六时),及早上

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二、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

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三、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一)、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二)、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1、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2、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3、把室外露天的盆、罐及瓶子倒置或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防止积水。

4、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5、保持所有渠道畅通。

6、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三)、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要及时就诊。

第15篇:预防登革热广播稿[全文]

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新闻彩虹堂”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B: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

A:我是主持人xxx

B:在上周周末学校针对“预防登革热”工作,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消毒。由此可见学校对“预防登革热”工作的重视,以及登革热对人类的威害。今天就由我们来为大家讲解一些登革热方面的知识吧。

A:何谓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域。近年登革热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

B:登革热病媒是什么?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

五、六时),及早上

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

A: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B: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

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A: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B: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A: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

B:如何预防控制登革热暴发?

预防登革热暴发的有效措施就是杀灭伊蚊,其中除紧急杀灭带毒成蚊外,翻盆倒罐清除伊蚊孳生地,迅速降低蚊媒密度更为重要。

灭蚊要重在落实,检查评估考核效果:定期检查有否妥善弃置可积水的器皿杂物?(例如将空罐、发泡胶盒、杯、水樽、汽水罐等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有否盖好贮水容器?沟渠是否畅通?有否定期清洗积水容器?(例如花樽、花盆碟、冷气机盛水器、水缸、贮水池、废旧轮胎。等)有否填平凹陷的地面以防积水?要注意检查花园、园艺角、花盆盛水碟、水栽植物,小卖部、垃圾站、沟渠、洗手间、水箱、贮水池等。

A:好了,今天的广播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针对登革热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好预防工作,用健康的身体快乐学习!我们下周再见!

第16篇: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预防登革热宣传知识

登革热是由花斑蚊(学名伊蚊,见下图)传播的。现在已进入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如发现学生突起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出现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的皮疹,验血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这时应怀疑是否患上登革热,需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者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缸、水盆、罐及其他小型积水容器中。每隔3~5天洗缸换水,翻盆倒罐,清除小积水,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除家居积水,防蚊灭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

一、清除家居积水

保持室内清洁,家庭内不留积水是减少蚊虫的最基础措施。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家居环境的小型积水容器中,清除积水,即可控制蚊子生长与繁殖,预防登革热。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

(2)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或者在水生植物中投放灭蚊幼虫缓释包。

(3)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防蚊灭蚊

登革热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得登革热。

(1)家庭应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孩子睡觉时,可以给他的小床配上一盏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插上电蚊香,注意蚊香不要离孩子太近。还可以在孩子身上涂抹适量驱蚊剂。睡觉前沐浴时,可以在孩子的大盆里滴上适量花露水,使宝宝洗澡后肌肤上留有花露水的味道,对驱散蚊虫也有一定功效。

(2)登革热流行区或流行季节,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还应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郊游时尽量穿长袖衣裤。可以在外出前全身涂抹适量驱蚊用品,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避蚊胺,对驱赶蚊子有较好的效果。不要在河边、湖边、溪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这些地方在夏天会有较多的蚊子。露营时,一定要准备蚊帐,并使用各种驱蚊器,需要通电的器具在外出前确保带够电池或充足电。尽量避免在草丛中穿行。

(3)如果日常活动场所内的蚊子较多,应穿长袖衣服。这倒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衣服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夏天切莫因嫌热而不穿袜子,否则会使汗味快速挥发,引来蚊子进行攻击。穿上吸汗效果好的袜子不仅能有效降低皮肤湿度,还可遮掩气味。

三、加强学校预防登革热措施

(1)学校应按《广州市教育局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灭蚊防控登革热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派专人负责开展校园内防蚊灭蚊工作,定期清除积水,填平凹陷的地面,消灭蚊虫孳生地,对贮水容器加盖,防止蚊虫产卵,加强校园校舍环境整治,并保持与各职能部门联络。

(2)加强学生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的师生,应及时就医。

(3)在9月份开学时积极开展师生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参加防蚊、灭蚊的行动。

第17篇:幼儿园预防登革热预案

绿景苑幼儿园预防“登革热”应急预案

为防止幼儿园发生登革热,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国家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应急预案》、《全国登革热检测方案(试行)》、《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佛山市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应急处理预案》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领导及园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实现对其的有效控制。

二、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 张颖 副组长:廖羽

成 员:张小兰、刘嫦娟、何妙玲

三、执行工作小组

(一)卫生保健应急小组: 组 长:肖春娇) 副组长:黄倩莲 组 员:

(二)安全应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登革热出现的原因和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8-11月份为白纹伊蚊最活跃的季节。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源和宿主。通过传播媒介雌蚊在叮咬由病毒血症患者后,再叮咬健康人时传播病毒。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后大约一周左右开始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发病第3-6天全身出现发疹,有的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症状,少数病人会突然病情加重出现登革热休克综合症,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6小时死亡。

目前治疗登革热尚无特效药。预防登革热传播最关键的防治蚊子叮咬,预防登革热最根本的措施是灭蚊防蚊。

五、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

1、加大登革热预防控制宣传教育力度

(1)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并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全国登革热检测方案(试行)》。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针对登革热的产生、传播及危害,有的放矢地宣传卫生知识。

(2)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和幼儿园的保育人员进行登革热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3)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幼儿进行预防登革热的教育,切实增强幼儿的卫生防病意识。教育幼儿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以板报、园刊、广播站、园网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普及预防知识,引导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提高师生员工预防能力。

2、确保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全面有效开展

(1)各部门人员严格执行各种消毒制度,必须用消毒水消洗所有的环境卫生,每天进行两次喷药处理,负责喷药人员必须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戴好安全口罩。

(2)彻底清理室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水缸,天台水池

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3)严格把好幼儿用具、学具、玩具和餐具的消毒关,定期定时清洗,日晒幼儿被褥及用品。

(4)各场室要加强通风换气工作,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3、加强门卫管理力度,控制园外人员进入 保健医生应随时掌握幼儿园的疫情,把好幼儿晨检关,及时处理疫源地,指导病人消毒,进行跟踪观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发病监测报告,特别留意高热眼眶、眼球痛、面部,眼结膜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及皮疹、牙龈出血等症状。

4、提高体能活动质量,调整膳食营养结构 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的时间(其中一小时是体育活动时间),提高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减少野外活动,日出前或日落后穿长衣裤避免蚊子叮咬,并适当调整幼儿、教工的菜谱,保证幼儿、教工的营养。

六、疑似病例报告制度和应急措施

1、及时报告。发现可疑病例应在半小时内报告街道教育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桂城医院防保中心。

2、紧急处置。发现疑似病例应马上隔离,及时送指定医院诊治。

3、清洁消毒。马上对病患所在的活动室和去过的场所进行消毒。

4、有效隔离。若有确诊病例,则对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工等进行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1周,观察期间不能回园,医院确诊为正常方可返校。

5、积极治疗。经医院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为登革热的幼儿,要按规定进行治疗,治愈后要有医生诊断证明方可返园。

6、情况汇报。病患确诊后及时与防保科联系,注意定时汇报情况。

七、责任追究制度

园方对登革热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并将幼儿园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评比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

八、应急电话

急救中心:120 报警:110 医院防保中心:

区教育局保健科: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18篇: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

预防登革热

班级

班主任

活动目标

让学生认识登革热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小知识,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活动形式

学生自由发言、相关安全资料

活动准备

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如何预防登革热

活动背景

东南亚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上升,我省持续有输入性的病例报告。截至8月4日18:00我省共报告63例登革热病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输入性病例29例;本地感染病例34例均分布在福州市。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计生、爱国卫生等部门密切协作,发动群众深入开展以灭蚊及清除蚊虫孳生地为重点的卫生运动。

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场所很容易爆发疫情,另外我校地处山脚,背面靠山,蚊虫较多,给疫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所以很有必要做好防虫防疫工作。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目前,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二、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本病的流行与蚊密度有关,流行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三、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3~14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主要临床表面为突然高热、恶寒,剧烈性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痛“三痛”,伴有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 。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主要现象: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四、预防和治疗

治疗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为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预防登革热,做好防蚊灭蚊是关键,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是防蚊灭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环境改造方面,做好封、填、疏、排、清很重要。

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或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排清积水;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在环境处理方面,一是要控制水生和陆生植被;二是要冲刷河道水闸;三是定期清洗家庭水缸与养花容器;四是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饲养环境;五是上门收集垃圾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

五、《登革热知识-你知多少》知识问答 附:知识问答

登革热是由什么传播的?(C)

A老鼠B苍蝇C蚊子

2、家中什么地方孳生蚊子?(B) A卫生间B花瓶中的积水C厨房

4、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是 3——15天

5、白蚊伊蚊俗称“ 花斑蚊 ”。

6、任何蚊子都可以传播登革热( X )

7、登革热病媒蚊其雌、雄蚊皆会吸血。( X )

8、典型登革热症状有发热、头痛、皮疹、出血。( √ )

9、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 √ )

10、为了预防“登革热”你都做了哪些事?说说看。(答两点即可)

如:经常清理家中积水;不到阴暗潮湿的地方玩耍逗留;注意个人卫生等。

11、户外活动是应注意些什么( ABCD )

A、穿浅色的长袖衣服 B、喷洒防蚊虫的药剂

C、回家后有不舒服马上就诊 D、尽量避免到阴暗潮湿角落逗留

总结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可防可治蚊媒传染病,防控登革热最关键的措施是灭蚊。为了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我们应该及时彻底清除自家室内外的积水,对家里的水生植物水体、花盆托盘、容器积水等进行翻盆倒罐或者及时清理更换,清除蚊虫孳生地;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使用纱窗和蚊帐,避免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们正确的认识了登革热,掌握了预防登革热的小知识,学会预防疾病小方法。

第19篇: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

教学内容:

1、关于登革热的知识。

2、如何预防登革热。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

教会学生预防登革热。 教学过程:

1、

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

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

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

总结。

5、

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爸爸妈妈。

夏季是是登革热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南头将军小学积极开展爱卫行动,防控蚊媒疫情。7月24日上午,学校召集所有身在南头的学生回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们宣传灭蚊、防蚊常识以及预防登革热的知识。

主题班会上,学生首先是观看了关于登革热的影像资料,然后通过课件的形式学习有关登革热的知识。教师们详细给学生讲解了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如: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盆莲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病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树(竹)丛、积水环境等场所休闲或活动时,应注意防蚊叮咬……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让学生学到了关于登革热的知识,了解登革热的害处,也让学生懂得如何预防登革热,要求学生树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机会的意识。

第20篇:一年级预防登革热教案

预防登革热教案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学生要讲卫生,爱清洁。

活动准备:

图片出示: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明生病了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为什么生病了?

二、出示图片《蚊子叮人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被蚊子咬了会怎样? 教师介绍小明生病的情况。

三、启发学生讨论:蚊子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了解蚊子喜欢生活在脏、乱、臭的地方。如:垃圾堆里、地上、脏水中等

四、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懂得怎样才能作健康娃娃? 1.不去脏、乱、臭的地方 2.每天出门要涂驱蚊的药水。 3.出门要穿长袖长裤。 4.家里要清洁,喷洒杀虫剂。

五、请小朋友一起总结,并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预防登革热工作汇报
《预防登革热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