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文明村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03:1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

XX村位于XX镇驻地东北部,全村156户,551人,耕地670亩,有党员26人。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XX镇XX村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整治力度,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改革创新四个方面,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优势,多措并举,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村党支部坚持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根据本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棉花等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了硬桃、苹果等特色林果,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该村村民外出打工达到300余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2012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0元。

二、加大投入,完善配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扎实苦干,积极作为,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两委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力抓好“五化”工程实施,让农村人也拥有城里人优美的生活环境。借助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机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8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2万余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0余株,绿化了房前屋后,入村公路,美化家园,打造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使村庄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新建了垃圾池,砌垒了下水管道,使生活垃圾和污水能够得到集中有效处理。健全了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并定期检查评比,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全村实行集中供水。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通上了互联网。08年,投资13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按照太阳能路灯26盏,在小巷安装路灯20盏,解决了道路照明问题,实现了村内白天靓化、晚上亮化,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为确保群众庭院卫生整洁,重抓了沼气建设,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既有效利用了能源,又方便了群众生活。09年,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资3万元建设了文化娱乐广场一处,方便了群众健身和文化娱乐。11年投资2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改善了村内治安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铺开。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

三、创新载体,强化宣传,乡风文明持续好转。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宗旨,着力抓好公民道德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生态示范户”、“子女教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民中没有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围绕“四德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制作“四德工程”建设宣传一条街,图文并茂宣传“爱、诚、孝、仁”文化,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涵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始终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村内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夯实了农村社会治安基础,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多年来,村内无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重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受到党委、政府的隆重表彰。村级班子达到了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做到了“三高三强”。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四、组团发展,健全阵地,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为了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上的难题,使农产品尽快进入市场,XX村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生产、加工、销售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产品滞销、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难题

推荐第2篇:创建文明村工作汇报

华安县前岭村创建文明村工作总结

前岭村地处九龙江北溪中游沿岸,村部海拔200米,周围高山环抱。全村土地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50亩,山地14490亩。共有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81户1707人。 自去年我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一年来在省、市、县文明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干部坚持两手抓,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建设中心为宗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为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环境和智力支持,营造了讲发展、为发展、求发展、保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为加快发展尽心、尽力、尽责的良好局面,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 “立足特色、增创优势,依山兴农、以电兴工、宣传兴村、人才壮村、蜂果富村、文明立村、洋楼进村”的经济发展路子,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比翼齐飞的显著成效。

前岭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胡总书记“八荣八耻”讲话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全村党员群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有效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是落实“三培养”,开展村务民主听证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深化和拓展“三培养”活动为抓手,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状况,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通过开展村务民主听证,有利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村级组织形象,有利于保障和落实村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达到扩大民主、增强活力、服务群众、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为建设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公益事业日臻完善。投入5万元安装程控电话;投入2万元建设老人活动中心;投入8万元拓宽7•公里长的山区公路,解决了3个自然村交通困难;投入21•万元建成一幢教学楼并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投入20万元铺设村主干道水泥路面;投入8万元建设有线电视联网,实现全村通电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投入35万元新建一座面积600平方米的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投入•35万元铺建村主干道柏油路面以及两个小村2条小泥路面;投入5万元建设科技宣教中心;几年来公益事业总投入近140万元。

(四)是实施以德治村,创建“平安前岭”活动,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注重抓基层、打基础,以创建“平安家庭”为切入点,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特殊人群的教育着手,全面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广大家庭及成员遵纪守法、诚信明礼和安全防范意识,力争在年底全村95%以上的家庭达到“十创十家”标准,推动创建“平安前岭”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是加大投资力度,新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新村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水平的最现实体现,也是实现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千秋伟业。前岭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奔小康、建新村”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的原则,采取建新与改旧相结合的办法,共拆除旧房2000平方米,拓宽村主干道300•米,新建楼房40幢,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投入2•万元在村主干道安装路灯13盏,投入5000元建村部绿化工程,实现村部环境美化、绿化、亮化。

近年来,前岭村以争创“五好农村党支部”为目标,以“双带双创”为载体,多次被评为县“经济发展十强村”,并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农村党支部”、“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被列为市级新村建设示范点,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村一级党支部”、“双带双创”先进单位、“村级达标村”等称号,涌现出市级“文明市民”杨朴山,市“优秀共产党员”、“领办个私企业带头人”童木林和“养蜂大户”童一中等一批先进典型。

前岭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落实“三个强化”,构筑创建文明工作大网络 前岭村十分重视网络建设,从领导、队伍、制度三方面入手,努力构筑大网络。首先,强化领导力量。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组织、广电、文化、小学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领导力量充足。其次,强化队伍建设。以队伍社会化为目标,在“夕阳红”讲师团的基础上,纵深拓展,多边延伸,充分利用各方面、各层次的力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调动教师、党员、干部、青年、妇女、民兵、退役军人的积极性,多方参与。现在,全村已建立了一支以“夕阳红”讲师团为骨干的宣传队伍,实现了创建文明队伍社会化,为做好创建精神文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专题会议制度,每周召开专题会一次以上,研究部署创建文明工作。并建立责任制,实行村级班子成员每人挂钩1个自然村,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切实摆正文明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保证了文明工作不因中心繁忙而移位。

二、抓好“三个规范”建设稳固的文明阵地

前岭村十分重视文明工作的阵地建设,在配套、规范上狠下功夫,按照县、乡要求,多渠道增加投入,切实抓好文明阵地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了阵地的运作能力和效率,使创建工作有可靠的保障。具体有:⑴规范“四校”建设。继续完善党校、团校、文技校、人口学校,特别是党校做到长年挂牌办公,每年都举办4-5期的有村两委、后备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培训班。⑵规范电教阵地。认真做好与县广电局的电视联网工作,扩大电视宣传教育面,使群众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真正起到“宣传政策的讲坛、传递信息的窗口”作用。⑶规范文化阵地,推动县级理论学习联系点深入开展。继续抓好文化中心的建设,投资1万多元增设乒乓球、康乐球、羽毛球、排球等文体设施,修建村宣传栏,每月出版3期宣传栏。设立公共阅报栏1个,图书室1个,收藏图书达500多套。在开展理论学习联系点试点村活动中,前岭村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三学”,即学习先进理论,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先进技术,发展先进生产力,切实抓好第一要务;学习先进典型,争当先进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开展“三个一”教育活动,深化文明理论进基层成果 为进一步充实“夕阳红”讲师团力量,深化理论进基层成果,把村老人协骨干纳入讲师团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作风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开展“三个一”教育活动,增强创建文明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吸引力、推动力。“三个一”即:以充实一个讲师团为核心,带动一个村老人协,负责做好一个村的文明教育工作。具体做法是:一是精选骨干。精选出10名党性强、责任心强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人协会员,充实到“夕阳红”讲师团,作为“三个一”教育活动的核心力量。二是抓好培训。组织全村老人协会员集中培训,主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农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关规定,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演讲能力。三是统一编制教育内容。以宣传邓小平理论、党的农村政策为主,结合地方中心工作,做到内容贴近实际、通俗易懂,主要内容有《邓小平理论百题问答》、《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四是根据农村实际,统一制定计划。要求“三个一”教育小组,每星期到所负责的自然村进行1-2次宣讲,同群众谈心,宣传党的政策,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五是定期检查。分工负责,每月到各个片区检查督促一次。

四、实行“五个联动”,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农村的现状,前岭村努力探索新时期创建文明工作的新方法,与各部门实行联动运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与农业部门联动,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以村文技校为阵地,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有⑴集中办班,聘请专家讲课,播放技术专题片,组织村两委、农技员、专业户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再由他们回到村民小组给群众上课,每年大约举办12-15期有300多人次参加学习。⑵巡回讲座,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现场传授技术,同时与乡农技人员分组进村入户下田头开展技术指导,现场回答群众技术问题。⑶印发技术资料,每年共印发麻竹、香蕉等各种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实用手册400多份,做到户户手中有册,心中有底。

二是与群团组织联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以群团组织为骨干,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活动中的凝聚、带动作用,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既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又在参与中教育干部、群众,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开展的活动主要有:⑴各种创建活动。如平安家庭、十佳文明户评比活动、农村妇女扶贫帮富活动、计生户授牌活动等;⑵丰富多彩的节日文体活动。如五四青年节的演讲比赛、六一儿童文艺汇演、国庆节歌咏比赛等。

三是与卫生部门联动,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村举行义诊活动,积极开展农村儿童防疫,健全配套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队伍不断壮大。

四是与司法机关联动,开展法律下乡活动。以“夕阳红”讲师团为骨干,成立普法艺术团,采用说唱、演讲等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重点放在《民法》、《新刑法》、《行政监察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婚姻法》、《土地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农村适用、贴近群众生活的法律法规,把宣传工作做到边远山村、偏僻户、零星住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五是与小学联动,开展平安下乡活动,以学生为中介,在学校开展了“平安家庭”问卷调查,十分人性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增强广大家庭及成员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和安全防范意识,力争在年底全村95%以上的家庭达到“十创十家”标准,推动创建“平安前岭”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之,我村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迈上新台阶。但与上级规定的标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村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文明村为目标,用美好的前景鼓舞村民,以具体举措凝聚力量,与时俱进,扎实工作,更求实效,为我村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2006年6月8日

推荐第3篇: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市、区验收组领导:今天,各位领导不辞辛劳,前来我村督查验收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开展情况,首先,我谨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及全村党员群众向市、区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在这里对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我村

“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我们村“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对我村的创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村情我们**村地处长安区**街道办事处驻地的西北部。东、南分别与我街道陈家岩村、营沟村、上堡子村接壤,西、北分别与引镇街道办龙渠村、屈家斜村相邻。全村共有×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亩,是**境内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我村人杰地灵,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是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牛老爷社火”的发源地。

二、“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我村在市、区文明办以及**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勤俭、创业、务实、发展”的奋斗精神,立足本村,突出重点,在巩固区级文明村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共进,开创了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先后“先进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村委会”、“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为民办实事先进村”、“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2008年度区级文明村”、“2010年度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在抓“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党政齐重视,氛围浓厚,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们村两委会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市、区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努力做到“八有”、“三到位”。“八有”即:有工作班子,有规划方案,有制度措施,有职责任务,有量化指标,有实施步骤,有检查评比,有奖惩兑现。“三到位”即:一是领导重视求“实”,工作部署到位。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我村坚持把创建工作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党民任组长,村主任张保仓和村副主任杨德宏任副组长,其余村两委会成员以及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村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村副主任杨德宏兼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及各类资料的收集、汇编等工作。在健全机构的同时,我们明确了责任分工,细化了目标任务,夯实了各位干部的工作责任,并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干部的年终考核及各项先进荣誉评选相挂钩,有效确保了创建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创建工作“既统一领导、责任明确,又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创建活动专人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责任分解求“细”,确保任务落实到位。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我们制定了《**村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村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规划》以及《**村市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等具体详尽、操作性强的创建工作方案及工作规划,并将创建项目进行了细化,责任分解到了各村组负责人和具体承办责任人,形成了创建工作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项项有指标的分级负责和全程管理模式。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抓督查落实,做到事先有布置、平时有检查、事后有总结,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进度汇报会和工作研讨会,及时研讨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和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宣传造势求“广”,确保舆论引导到位。为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村上专门召开了由村两委会干部、全体党员以及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培训大会,对创建工作作了再动员和总部署。同时,为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除利用广播、标语宣传外,我们专门制作了×余份倡议书,每户发放×份,并组织了一次小学生“文明创建志愿者”上街宣传活动,向过往行人和全体村民传播文明创建理念;另外,结合创建工作开展,我们投资近×万元,聘请村×名书画协会的艺术家在村内的大街小巷墙体上创作喷

推荐第4篇: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余姚市大隐镇大隐村创建宁波市文明村工作总结

大隐村地处余姚、鄞州两地交界处,四明山东北麓,地理位置优越,距宁波市区17公里,余姚34公里。杭甬高速公路在大隐设有道口,与河姆渡遗址隔江相望,距梁祝文化公园10公里。大隐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文化深厚,物产丰富,交通便捷。村域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320亩,耕地面积465亩,常住人口1590人,党员67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团结和动员广大村民,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2009年,实现全村工业、农业总产值2.9亿元,人均收入9441元,村级可支配收入29万元。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1.健全工作机制,浓郁创建氛围。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三套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宁波市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宁波市文明村创建管理规定》,制订了大隐村创建宁波市文明村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文明村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创建工作进行分工,职责到人,严格以宁波市“文明村”的标准来衡量、对照每项工作,形成了“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工作上同干,责任上同担”的良好创建氛围。

2.加强党建工作,夯实创建基础。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村时刻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注 1

重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充分利用村党校和远教影院等教育阵地,开展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去其他村考察新农村建设和村务管理情况,取长补短,增强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的决心和信心,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此外,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代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协调村级组织关系。

3.加强村民道德建设,完善乡风文明。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制订了符合村情民意的 “五好文明家庭”、“孝心示范户”、“文化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标准,并将标准发放到每家每户。每年对照标准,由村民代表小组提供候选名单,经党员会议讨论,确定各类先进名单,并开展表彰活动。今年,共评选出村级“五好家庭”20户,村级“孝心示范户”、“邻里团结户”各5户,“好婆婆”、“好媳妇”各5人,并且于国庆时在村文化广场举办了一次表彰大会,对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同时,针对村内存在赌博酗酒、参与迷信活动等一系列陈规陋习,我村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等在村里有威信的人组成的道德评议小组、红白理事会等组织,采取上门劝说、开展培训等形式专门整治各类不良风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规划建设,提升村庄整体形象

1.高起点定村庄规划。农村要发展,规划需先行。早在2002年5月,我村就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解决用地、优化布局、美化环境”的原则,委托专业单位编制了《大隐村2002-2015年村庄总体规划》,确定了工业、农业、居住、商贸四大区域,并对农民公寓、道路绿化、生活

排污、垃圾处理、医疗设施等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

2.高效率抓村庄整治。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建设“布局优化、村道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小五化”工程,今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道路硬化15公里,安装路灯400盏左右,净化河道1500米,补种各种树木500棵,新增绿化面积200平方米,极大地改变了我村村容村貌。同时,还吸取别村先进经验,于今年在全镇率先施行了村公共卫生的专职全天候管理,因大隐镇就在我村辖区,我们在镇聘用保洁人员10名的基础上,村另增聘了4名保洁人员,对全村的生活垃圾、公共厕所、道路、绿化带进行专职清理,并且由卫生检查人员不定期的对4名保洁人员的保洁情况进行督查,使我村的村庄环境焕然一新。

3.高规格建文体设施。于2002年初就与镇联合建设了占地面积15亩的村落文化宫,目前内有藏书6000余册,棋牌桌、乒乓桌、台球桌、室内健身房、灯光篮球场等文化设施设备,同时,为满足村民晚上在公园跳舞的需要,还特地配备了一套音响设施,供村民在闲暇时候在公园娱乐。现此文化宫被上级部门评定为特级文化宫。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投入90余万元,建设了近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10年又出资近10万元,对文体中心室内进行布置,对室外广场进行绿化,还增添了文体设施。目前,文化广场夜夜都有活动,已成为广大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三、加强管理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加强民主建设,提高村民参政意识。近年来,我村把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文明村创建的重点内容,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通

过实行村民代表会议例会制度,对重大工程事项、财产、资源问题通过代表会议表决;在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民主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可对村建设工程加以监督,民主理财小组可对本村财务日常收支加以审核(每月一次财务收支原始凭证审核,每季一次财务公开审核)。与此同时,我村还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特别是村民议事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审批制度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等,增加办事透明度,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扩大村民对村务、财务及其他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加强综合治理,维护村庄安全稳定。为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我村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确保和谐稳定。一是加强法制教育,抓好民防队伍建设。我村每年举办4次民主法制课,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维法。今年,主要向村民具体介绍了刑法、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使村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加强。同时,组建了民防和夜防队伍,完善了值班制度,节假日还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巡逻,杜绝了各种不安全隐患。二是加强了外来暂住人口的管理。村外口办对外来人员出租房上门办理暂住证和私房出租证,做到登记率100%。同时,外口办工作人员经常和村民小组长一起了解外来暂住人口的生活生产情况,帮助解决他们碰到的困难,融洽新老居民之间的关系。三是健全调解组织。利用村内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了一支在村民中有相当威信的维稳调解小组,劝导不道德行为,调解民间纠纷,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各类刑事案件的发生。

3.优化计生服务,促进女性健康生活。以技术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组织计生联络员去外地考察、学习、取经;成立家庭教育活动点,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提高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成立妇女志愿队,开展环保、维权、信访、监督、文化等各项活动;关心妇女群众的身体,开展针对妇女的健康检查。同时,还建立了人口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村为广大妇女作法律法规、健康知识、实用技术等专题培训;针对近年来外来人口在我村生活、工作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还在今年成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专门负责对外来妇女的管理,宣传计生知识,发放避孕药具,开展专题培训,深受外来妇女的好评。

围绕宁波市级文明村创建,我村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村民的期望,我村的创建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大隐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深信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开拓创新,拼搏进取,把大隐村建设的更加美好,使大隐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发展之路。

推荐第5篇:文明村建设的工作汇报

地处铁山区北部山区的熊家境村,下辖2个村民小组,是一个有130多户600多人的小山村。东邻下陆东方山风景区,西靠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总面积3500亩,森林面积达85%,区域块头小,自然条件差,地理位置偏,经济基础弱。

近几年来,我们熊家境村在市、区、街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建设文明新村的新路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文明新村为主线,村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从1998年到现在,我村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无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力量合起来

xx年年初,铁山区为了探索一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文明进步,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的路子,借助四川巴中经验,在全区5个村中选定熊家境村作为全区文明新村建设试点村,启动了以“六改(路、水、电、厨、厕、圈)、四化(洁、绿、亮、美)、三建(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室)、一养成(良好文明道德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采取区委、政府“掌舵”、农民“划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举措,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把水、电安到农户家,公路修到村庄。水泥浇筑的巷道连农户,解决农民人畜饮水、用电、行路难;建卫生厨、厕、圈,实现人畜分离,有条件的建浴室;民宅达到白粉墙、水泥(石)院,一户建成一个手摇饮水井;家家都有经济园,达到充裕粮袋子,鼓胀“钱兜子”的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不久,黄石市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大力开展文明新村建设活动的通知》的有关文件后,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鹿獐山街道办事处迅速组成驻村工作组,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我们熊家境村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熊恭正为组长,两委成员共同参与的文明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集体共同抓的格局。我们还迅速组织村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市、区有关文明新村建设的文件精神,对照文件找差距,统一思想谋发展。“创建文明新村是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村领导班子形成了统一认识。按照上级提出的“六改、四化、三建、一养成”创建要求,根据本村实际,村里多次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拟定出“分三步走”的文明创建规划。

村民群众是文明建设的根基,要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必须要取得全体村民的支持。为此,村里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创建文明新村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别召开了党员村干部会、群众会和“知名人士”会(指经常说风凉话、爱出风头、唱反调的人),讲清道理,提高认识,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力更生建设文明新村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我们把拟定的创建方案和设想在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让村民来评议,村领导深入到每个农户家中,跟群众交心谈心,根据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对创建方案进行修改,使其日趋完美。

深入广泛的宣传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让村民看到了建设文明新村将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大家无不积极支持。全村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创建文明新村的合力。

二、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让村民富起来

创建文明新村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来作支撑。近年来,我们根据本村实际,确立了“三个依托”的经济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依托国营大型企业武钢大冶铁矿,借力发展。熊家境村西靠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经过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仍遗留有必须通过人工才能开采的挂帮矿和矿石富集点。我们主动与大冶铁矿联系,争取到了矿石开采权,既开拓了村民就业渠道,又为发展村级经济实现了原始积累。二是依托山区固有的优势,借壳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山区森林面积大的优势,改变林业生产结构,发展有特色的林业经济,并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已建成百亩雷竹、楠竹基地,千亩油茶银杏基地,为村级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山区利于发展养殖业的优势,大力扶持村民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从事种养殖业的农产达20户,年循环存栏牛羊300多头(只),发展个体经济果木林共300多亩。三是依托东方山旅游的品牌优势,借势发展。熊家境村位于东方山风景旅游区西侧,境内有着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在区、街的指导、协调下,我们制订了加快东方山西部旅游开发,与东方山呵成一气的开发规划,为村级经济积蓄了强大的后劲。

几年间,熊家境村的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前些年,全村年产值不到430万元,利税不足5万元,到xx年,全村年产值达到3200万元,利税超过150万元,村民年人平均收入达3600元。

三、干群齐动手,使环境靓起来

创建文明新村,首要就是要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积累,我们就逐年增加投入,从改善生存环境入手,大力建设文明新村。

xx年,村里投资100多万元,建成高等级旅游公路——东景路,完善了排水和绿化设施,同时修建村组人行路3.5公里,为各村民小组安装了路灯,实现了“大路通国道,小路连家门,雨天不沾泥,夜行不带灯”,一举解决了村民出门行路难的问题。

xx年,村里出资10万元,为两个村民小组每户打了一口手摇饮水井,结束了山区村民多年来吃水难的历史。

xx年,村里对原来散乱于各处的100多座农家厕所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改建,设立了垃圾集中存放点,基本解决了村容村貌脏、乱、差的问题。目前,90%以上的厕所得到改造,改厨改圈任务也已完成85%以上。

为方便村民就医,村里投资2万元,建成村卫生室,添置了设备,配备卫生员;为丰富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投资20万元,把有线电视牵进每个农户;投资4万元,建起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修建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近年来,熊家境村为创建文明新村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在文明新村建设活动中,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表率带头作用是创建活动取得成绩的关键。在村组水泥公路建设工程中,工地上来得最早的是党员干部,收工回去最晚的也是村里的党员干部。重活、累活、脏活,党员干部都抢着干。修路工程期间全村的事务都由村党支部书记熊恭正一个人顶着,村党支部考虑到村里的事务繁重,不准备安排他的义务工,但他却坚持要上。从工程开工到竣工,他天大在工地上,没缺过一天。拖板车、倒水泥,他专找最脏最累的活干。修路资金周转不开了,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家的几万元钱拿出来先垫着,解燃眉之急,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积极投工投劳,捐款捐物,为改善村容村貌贡献自己的力最。仅仅是修建公路这一个工程项目,村民们就自发投入义务工近5000个,主动捐资达7万多元。

四、多策并举,全力培养村民文明意识

路通了,灯亮了,有线电视入了户,山泉水变成了自来水,群众的口袋一天天鼓起来,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可我们没有就此停下建设文明新村的步子,而是把着力点转到文明习惯的养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村民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用民主制订的村规民约规范人

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依法治村之路。一方面,村委会制定了《熊家境村村民自治章程》、《熊家境村管理实施细则》,对全村社会秩序、经济管理、计生、人事组织、廉政建设等工作明确了规定,并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实行村务、财务公开;一方面积极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积极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事调解委员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鼓励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这几年,村里投入不少资金用于文明新村创建,建成了不少工程。为了不让这些工程流于形式,村民代表大会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它们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聘请专人对路灯和有线电视线路进行管理,发现故障及时修理;组织清扫保洁队,对环境卫生实得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定期对村组水沟、垃圾集中堆放点、厕所等处进行4次消毒杀菌处理;村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常年向村民开放,购买书籍、报刊杂志、篮球、乒乓球等文化体育器材,让村民有看、有学、有玩。

文明新村的创建规划,有村民参与制订;村规民约,由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村民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教育,整体文明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现在,村民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关心集体的人多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人多了,不文明的现象少了。几年来,全村治安秩序井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不但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特别是今年,全村更是连邻里纠纷、打架闹事这样的事件都没发生一起。同时,其它村级事务也得到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连续8年无计划外生育。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活动引导人

为增强村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提高广大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村里以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思想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我们先后组织了“知识抢答赛”、“种养殖业培训班”等活动,参加人数达300多人次。同时,村里还广泛在村民中开展“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等教育活动,利用墙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科普知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培育了社会主义新风尚。

此外,我们还常年开展“五好家庭”、“治安模范户”、“十佳文明村民”等评比活动。通过民主评议、集中审核、张榜公布、表彰奖励等形式,激发村民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在全村形成了“人人争当文明新农民,户户争做文明新农户”的浓厚氛围。

3、以人为本,强化帮扶,用实际行动感染“后进”人

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光停留在单调、空洞的说教上是不行的。多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一个又一个“后进”得到转变。

本村村民熊子敬93年犯盗窃罪被判刑。98年刑满释放回村后,总觉得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整天守在家里,全家仅靠老父亲70元的退休金艰难度日。村里得知这一情况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经常到熊子敬家,一方面给他讲法律知识,一方面鼓励他振作起来,重新做人。为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问题,村民聘他当上了电力线路管理员,每月工资400元。在村里的帮助下,熊子敬积极向上。谁家有事要帮忙,他总是主动伸出援手;只要是电力线路发生故障,不论天气好不好,不论时间晚不晚,他都会马上赶到,尽快修好;村里修村组公路,他每天都是最早到,最晚走……

熊子敬的转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一致推选他担任了村民二组的小组长,他的家也多次被村里评为“村五好家庭”。

通过开展文明新村创建,熊家境村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今的熊家境村,村风正,民心顺,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

去年,我们村被评为省学习“三个代表”先进单位、省安全文明村。今年,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党建活动中,村党支部又被评为黄石市“五好村党组织”。

熊家境村正朝着建设一个美丽富裕的文明新村的目标继续前进。

推荐第6篇: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海州区板浦镇石河村

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认真重视而脚踏实地地抓好本村文明创建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坚持科学规划,精心部署,扎实行动,努力实施,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而又好又快地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地变化,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文明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将我村文明创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我们石河村位于海州区的东侧,善后河北畔,紧依204国道,全村有7个自然村庄,16个村民小组,468户,总人口2105人,村党总支设3个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8名.我村农业以稻麦轮作为主,主要经济收入依靠交通运输,水上养殖,以及生猪养殖等

二、三产业为主。2009年我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村庄绿化率达80%,林网覆盖率达45%;家家吃上纯净的自来水,用上液化气;村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稳定,无聚众赌博,无参加非法宗教等社会丑恶现象。

近几年我村先后在市新海实验中学、灌云烟草局、国税局等城乡共建单位的帮抚援建下,村公益事业明显改善,现村内有了自己的农民学校,定期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为了丰富村民农闲时的生活,我村还设有篮球场、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脑信息室等,供村民学习娱乐;村党总支还结合远程教育,定期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结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00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3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980元;评定“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户420户,获市“四星”级文化先进村荣誉称号。

二、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我们始终把创建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成立了以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会其他人员任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我村文明村创建的3年规划,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创建工作有规划,党政领导亲自抓,组织措施得力,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村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直注重以科技兴农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促使了农村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从2007年至今,我们先后邀请了市农业专家、农技中心的专家、教授来我村为村民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生猪养殖、机动车驾驶技术等农业科技知识,举办了农民技能培训会、农民经济人培训会,同时培训了农民经济人10名,并且聘请了周围乡镇在农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能人来我村为村民介绍经验,先后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次,培训人数达1311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000份,结合农民科技书屋、图书室等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根据农事需要,我们还多次组织村民到山东寿光、东海黄川等农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比较突出的地方参观学习,吸取外地人家的先进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为石河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一直把群众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社会风气不断优化。

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开展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学习型家庭等的系列评创活动,以典型带动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村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组织建设也直接反映了文明村建设的成果,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村始终把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定期组织党员参加组织学习,并通过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使全村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其次充分发挥我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让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006年底我村建成了文化活动体育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室,有关配套设施设备都已经到位,文化体育活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实施细则。村定期举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友谊赛,有组织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一年举办2次,群众自发组织的比赛每年都在80场次左右。我村现有村级图书室一个,农民科技书屋一个,为了方便村民学习科学知识,我村配备了专人负责管理图书设备,最大限度的为村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群众娱乐健身场所也已投入使用,农闲时间每晚都会有参加跳舞、扭秧歌等娱乐活动,对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村民,村委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最大限度的予以满足。

2、整治村容村貌,树立良好卫生习惯

2007年至今我村硬化村道2.4公里,修建排水管道10500米,拆除门前厕所42个,改造新修围墙3300平方米,拓宽改造道路1860米,电话入户90%,宽带入户80户,电话入户35%,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95%,新建村级农家店一个,甲级卫生室一个。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了石河村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的环保人员,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清除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3、拓展载体,精神文明建设卓见成效。

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在全村范围内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先后有30余人次获得了石河河村“好媳妇、好公婆”荣誉称号,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学习型家庭不断涌现。

三、坚持两手抓,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坚持基本国策,抓好生育工作。

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随访服务率达98%;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作好对流动人口的生育文化建设服务,及时向他们提供避孕药具及生育知识指导,全面保证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

2、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一方平安。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我村辖区外来人口多,情况复杂,为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村支部一直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首先,成立了村民主法治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治保主任担任,同时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2008年6月,成立了一支由五人组成的治安夜巡逻队,其中有专职夜巡队员4人和晚值班员1人。二是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通过各类会议,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别要求各企业负责人,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村干和村民的法律、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三是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对外来暂住人口实行档案化管理,保证登记、注销率均在95%以上;四是严禁赌博,加强封建迷信活动的管理。死者火化率每年都达100%,赌博、封建迷信活动也未有发生。五是及时发现和协调村民及企业内部纠纷,把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近几年来,我村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故,无村民集访越访事件,年年受到镇党委的表彰。

3、抓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留守、流浪、流动儿童,初中毕业返乡未成年人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是农村未成年人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要切实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必须认真处理好这些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问题。我们注重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对初中毕业返乡未成年人开展各类科技及技能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一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由于我村多以农民为主,务农成为主要谋生手段,因此存在少数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对此问题村委会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不定期对他们进行看望慰问,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力度,制定科学的量化管理方案,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从注重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积极寻找具有本土特色的德育文化阵地,宣传文明、健康、向上的德育文化,切实把我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通过文明村建设,我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广大村民的肯定,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也看到许多不足,工作不够规范、科学,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注重村组织的服务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来满足群众对文、体生活的需要。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将从社会的细胞着手,给村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努力。

推荐第7篇:—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2008—2010年##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村位于敖江与闽江入海交汇处,面积30平方公里。全村3445户,11685人,是福州市第一大行政村。村设党委会,党员236人,下设9个支部,23个党小组责任区。全村划6个选区,55个村民小组。海区滩涂面积1.5万亩,传统缢蛏、紫菜等养殖产业,久负盛名。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断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我村一直致力于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现将我村2008-2010年创建文明村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创建活动规范活跃。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建“五个好”的目标,加强党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创先争优的号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举办讲座和电教化教育等形式,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同时,村干部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促进文明村创建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小组,切实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三年来,我村坚持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媳妇”等一系列的评选活动,在村民中产生强大共鸣,为带动全村的文明建设工作、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2010年春节期间举办的“迎新春、闹元宵”大型踩街活动中,上千村民走上街头,表演者身着各色彩装,手执各种道具载歌载舞,尽展民

1 间艺术的风采,让全村百姓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有滋有味地过大节,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事业日臻完善。在经济收入方面,按照县上“三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我村对村级集体“三资”进行重新摸底统一登记造册,并在公告栏上进行公开,亮出“家底”。2010年初,对承包到期的1370亩虾塘及30多间店面均进行了公开的招投标,全过程均实行了“阳光操作”,虾塘原来承包40万元,现在拍了130万元,店面由12万元,拍到34万元,仅此两项村财收入增加了100多万元。在教育发展方面,我村用宣传教育营造氛围、用文体活动带动创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为落实校园周边安全工作,提高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2010年5月28日,由镇司法所、村团总支与##学校协办的“法制安全教育宣传课”活动,为##学校初一年段的同学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六一”节礼物。此外,村干部和学校老师还经常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体育比赛、读书竞赛等活动,在全村营造尊师重教和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医疗保健方面,三年来,我村把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新农合普及工作作为实践“群众得实惠,干部得人心”工作方针的首要任务来抓,参保率达到85%,居全镇前列。在生活设施方面,全村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建设环境良好,供电正常,供水充足,水陆交通便捷,村内街巷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化。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强,村干部不断落实资金,修缮了村主干道、三农书屋、富春公园、三级避风渔港等设施,筹建了人

2 民广场、人民会堂等场所,为群众的文化活动打造了良好平台。

三、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村风民风健康向上。一是抓宣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以村委办公楼为主阵地,每年平均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班20余次,进行先进文明、法制道德、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劳动技能培训等内容的活动,借助村务公开栏、黑板报、横幅等多种渠道宣传党的政策,积极落实“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村民法制观念。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教育村民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关注困难群众的子女就学问题,充分发挥民间慈善机构和社会能人的作用,实施“爱心助学”工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子女享受受教育的权益。同时借助党员帮带、能人帮带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党员池建材、社会能人孙义为等先进事迹,号召群众学习、效仿,调动了群众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三年来,我村致力于破除不文明习俗,提倡婚丧从简,弘扬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切实转变社会风气。在计生工作方面,“两委”干部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大力发挥村级计生协会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系列活动,加强育龄青年优生优育的知识培训,使计生法律法规政策深入民心。三年来,全村出生率达11%,计生率达97%,“双查”到位率达96%,“四术”落实良好,其中上环480例,结扎187例(其中二女扎36例),人流引产42例,征收社会抚养费206万元,无计生方面重大问题,并做到每年各时期计生工作总体上位居全镇前列。

四、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在卫生保洁方面,号召村民大搞爱国卫生,清除卫生死角、拆除私搭乱建;成立保洁工作小组,对全村的环境卫生实行24小时保洁,进一步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制度;投资30万元,新建垃圾焚烧炉一座,对全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提升我村整体形象,近期又对公共场所进行了硬化和绿化。在平安建设方面,三年来,村两委认真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无恶性刑事案件。由于我村外来流动人员多,村党委还及时组织民兵成立治安巡逻队,两委成员经常亲自带队巡逻,确保群众财产安全,社会治安得到稳定。在安全生产方面,我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个时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管理与内业材料整理备查等各项工作,及时对存在隐患进行整改,有力地促进了各单位生产的安全、平稳运行,有效提高了我村安全生产水平。

回顾近三年来的创建活动,我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村民的愿望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以本次考评验收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文明村创建活动,为把##村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中共##村委员会 ##村村民委员会

推荐第8篇: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我村在项目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明办、区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我村两委始终坚持积极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村以高标准创建省级文明村为目标,成立了创建文明村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具体我村的创建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为此,我村特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成员由两委成员组成。创建领导小组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发挥模范作用,使创建活动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建设新农村,不仅需要漂亮的房屋、宽阔的道路、现代化设施,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需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与新农村相适应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我们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进步,需要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共同的理想信念;构建和谐,需要革除陋习树立新风, 1

转变传统生活习俗等。一旦这种观念形成并使之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广泛的、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识到,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结合,才能建设好现代化新农村。村“两委”班子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明创建为最佳载体,全面提高宽裕型小康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全村干部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9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103万元,人均收入达到9872元。

三、心系群众,多办实事,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近年来,为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引导、鼓励农民种植高产、优质、高效作物,在原有230亩果园基础上新增优质苹果170亩,甜油桃100亩,新开发花卉、大姜、芦笋200余亩,大大拓展了农民的增收途径,提高了收入水平。

我村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和谐村庄建设的切入点,先后投资近70万元,将村内20条东西小街进行了高标准硬化;并购买银杏树苗2000棵,对村内所有街巷进行统一绿化。同时免费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有线电视、路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为了适应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我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组织村民群众开展文艺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通过各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使之把我村建设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

我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一些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 “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评选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在全村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

四、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婚、丧事简办,革除陋习,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展现文明社会新风尚。

(三)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及村容村貌,创建平安村居。

切实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做好环境建设,让村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抓安全生产不放松,我村成立了治安巡逻小分队,每天巡视,全年无事故。贯彻上级相关文件,积极配合各种集中打击、专项整治;积极配合深入持久地开展依

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设立群众工作室,成立民调小组,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 矛盾和民间纠纷,避免矛盾激化。保障村中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创建平安村居。我村在2009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公共安全先进单位”。

五、营造文明家庭,为创建文明村工作打实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创建文明另一个重点就应当放在家庭。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我们根据每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突出重点,带动整体,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全面开展“生儿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宣传,建立“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全村连续13年未出现过违反计划生育的情况,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走在全市的前列。

创建省级文明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贵在坚持,重在落实。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新思路,以实现我村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荐第9篇:胜利村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汇报

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新常态

——胜利村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胜利村东临统一村,西依“五三”支沟,南与头闸镇接壤,北靠田家村,距灵沙乡政府3公里,是一个回汉杂居村。全村共辖10个村民小组,680户,总人口2219人,可利用土地面积8000。现有党员46名,其中女党员10名,60周岁以上党员14名。

胜利村以种养为主,2006年村企联建建成胜利村龙头企业奶牛场,村集体年创收5万元。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全村对主干道路、村庄巷道进行了硬化,开展了改房、改厕、改圈工程,“三改”覆盖率达70%以上,全村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通水电、处处通广播电视电话信号。

二、创建工作主要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胜利村文明村创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以建设老百姓最幸福的地方为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实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三大工程为载体创建文明村,使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向着具有特色的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靠拢。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工

1 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2013年底换届选举产生的胜利新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7岁。支部书记马占虎,中专文化,54岁,担任村支部书记近15年。村两委始终将班子自身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一是抓组织健全。对村级组织予以配强配齐,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每个岗位“有地方办事,有人管事,有人办事”。二是抓团结。村两委班子平时加强交流沟通,坦诚布公,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以团结的姿态搞好工作,中心队伍建设生机勃勃。三是充分发挥好“班长”、“领头雁”作用。村两委班子自觉坚持党性、坚持原则,自觉按照法规制度的要求正确行使权力,用公道、公正和公平来凝聚人心、促进团结。

2、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班子在思想政治上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村党支部及早做好全面部署,具体检查、督促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工作网络。领导班子在强化监督上充分发挥作用。

3、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全村大力开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进一步理顺两委关系,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确保村级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运转有序。

4、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传播文明风尚。村两委在乡党委的安排下,及时成立了胜利村志愿者服务队,由村支部

2 书记担任队长。一方面,志愿者服务队利用集市、重大节日开展文明传播活动,宣传党的方针和利民惠民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志愿者定期开展幸福院“送爱心”和入户 “三关爱”便民为民服务,帮助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做家务,为身体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开展节日慰问,把党的温暖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二)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1、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组织开展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村新风。建立了村民书屋,农民图书室已成为村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文化氧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2014年村两委班子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家庭”评比活动评比村“十星级文明户”家庭10户、“道德模范家庭”5户。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榜样不断进行塑造和宣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2015年2月3日,成功举办胜利村首届迎新春农民运动会,来自全村10个队和幸福院的149名运动员参加了集体拔河、两人三足跑、跳绳、踢毽子、定点投篮等五个项目的比赛。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广大村民强身健体的意识而且促进了各队与队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更好地交流,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历年来不间断的文明创建活动,今天的胜利村已形成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2、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村党支部充

3 分利用道德讲堂、“三会一课”、村组干部会议、村民大会等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着力加强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近年来,胜利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全村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对各队的村庄巷道进行硬化,通过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村容整洁,村民家园美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村向着建设文明乡村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积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步伐,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积极发展夹豆制种产业,油葵、土豆等经济作物种植。

3、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村党支部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每年7月1日开展党员活动,举行党员群众座谈会,为全村事业发展出谋划策。每周在村活动室利用远程教育学习致富信息,在全村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拓展村民致富信息渠道。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全村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先进文化占领和巩固思想文化阵地。

4

4、重视医疗保障,倡导科学文明。新农保、新农合等惠民政策因宣传服务到位,2014年底全村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新建村级卫生室已建成,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85.7%,通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解决村民的养老难问题。村支两委重视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

5、探索以地养老,切实保障民生。针对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空壳”化、老人“空巢”化、生活贫困化的问题。2014年,在平罗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在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下,灵沙乡以闲置胜利小学校舍加以建设,建有活动室、餐厅、办公室、卫生室、锅炉房、枸杞栽培园,宿舍37间。一期工程于2014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收养、康复为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养老院,现已入住67人。

胜利村的文明村创建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创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创建步伐进一步加快,创建氛围更加浓厚,创建环境进一步优化。村支两委将以此次申报市级文明村为契机,进一步与时俱进、勤思善谋、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5年8月25日

灵沙乡胜利村村民委员会

推荐第10篇:河北村创建文明村工作汇报

十里乡河北村创建文明村工作汇报

河北村位于沁水县东北部,乃十里乡的乡政府所在地,距沁水县城80公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河北村辖有10个自然庄,分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0户,总人口820人,耕地面积1780亩。

近年来,河北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2010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和谐村;2011年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

一、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工作日程

河北村两个文明建设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关键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村“两委”班子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纳入日程,制定规划,全面实施。

1、提高认识,注重结合。几年来,通过开展文明村镇建设的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创建文明村镇,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有利于农村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强村建设步伐,也

1

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和践行可续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克服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强根固本的战略任务完成。在抓落实中,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二是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是同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相结合;四是同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五是同维护社会治安、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相结合。

2、制定规划,全面实施。为了抓好创建工作,科学地制定了《河北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五年规划》,按照规划全方位组织实施,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富村裕民”这个中心协调运作把任务落到人头,做到层层有规划,人人有指标,坚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创建上狠下功夫。

3、明确责任,严格奖罚。为使创建工作规划逐步实施,逐年发展,把这项工作纳入到村“两委”成员的岗位责任制,实行量化并与政绩,奖金挂钩,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奖励,完不成任务者予以通报批评和处罚,从而确立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村党总支统一领导,各方面紧密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2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前些年,我们的做法十分单一。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明确思路,掌握了方法,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真正取得了实效。

1、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不仅要有现代种植技术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也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我们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农民中存在的利已主义的不良习惯,采取了正面灌输,典型引导,深入田间炕头等多种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简明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教育农民讲道德,守公德。同时,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措施来配合教育,针对腐朽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乱建房、乱占道、乱堆柴草、赌博、迷信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大家共同遵守;二是发挥民兵、共青团、妇联、治保组织作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三是加强行政管理,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在法律和其它利益上进行处罚。特别是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公民”的评选活动,形成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氛围,较好地改变了村落风气,做到了无邻里纠纷、无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门、道、会”习练者。促使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十星级文明户”已达到50多户。

3

2、坚持科教兴村,农民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几年来,我村多渠道兴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采取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典型示范的方法,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成立农村新经济组织,结合农技推广工作,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目前,已组织集中培训班20多期,培训400人次,辐射人群1000余人。还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开展了群众文艺表演、合唱、乒乓球赛、篮球赛广场舞蹈赛等多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观念,破除旧思想的作用,大力倡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使全村呈现出百业振兴的良好局面。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为了搞好村庄建设,村两委会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努力,献计献策。现已投资 40 万元,建设围屯水泥路 2公里,巷路3公里,修建花墙1500米,实现了组组通、庄庄通水泥路,水泥路硬化率达到95%,便利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投资15万元实施人畜吃水工程,从5公里外的大坪沟饮水,供应了8个自然庄,1500余人的吃水,使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固定电话入户率99%,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投资98万元,新建河北村村级活动场所,并配套了各种设施,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投资8万元,新建生活垃圾

4

池13个,每年清运生产、生活垃圾800立方米。

4、坚持综合治理,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我村从20010年开始,实施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四议两公开”,浓化了村屯的民主空气,架起了与农民沟通的桥梁,调动了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村务的积极性,化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让干部受到教育,农民气顺,干劲足,走出了一条用民主方法,推进农村工作的新路子。为更好地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经常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共中央两办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后,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了20名村民代表,村里重大事项召集全体村民代表共同协商研究,村务得以及时公开,做到了给村官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把引导农民遵纪守法和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为重点,狠抓了农村的法制建设,坚持普法教育走村入户,采取讲法制课,剖析典型案例,教育农民知法守法。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立治安巡逻队,在群防群治上下功夫。

三、围绕中心,谋求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 这些年,村“两委”班子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那就是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物质文明建设去开展,为发展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5

这几年,我们结合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民中加大了解放思想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和效益经济,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在农业生产上,我们村形成以粮食、畜牧、特产业为主,林业为辅的生产模式。畜牧业在大力发展本地黑山羊的传统养殖的基础上,争创波尔山羊、肉鸭等绿色品牌。在特产业上,我们围绕“十里八香”企业的需要,大力发展核桃林基地和绿色小杂粮基地,并与公司签订有合同,销路有保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粮食生产上,我们也注重引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效益。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加300元。

2、在转变观念中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开放带动”思想指导下,引导农民打破僵化的模式,把思想观念转变到配置资源上。使农村经济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得到发展。紧紧依托本地大面积森林资源优势、地下天然气资源,通过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前来开发经商,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几年来,我们在创建文明村镇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河北村总体规划,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把河北村建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11篇:黎村村创建南平市文明村工作汇报

黎村村创建邵武市文明村工作总结

梨村村位于张厝乡东大门,距市区63公里,辖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08户、728人,有34名党员;耕地面积1323.7亩土地面积29287.5亩,林地面积23463亩。2007年村财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78元。黎村村创建邵武市文明村过程中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梨村村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已连续3年在全乡村级目标考评中列全乡第一名,并先后获得“市烤烟生产先进村”、“市文明村”、“市平安村”、“市信用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南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一)抓好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抓好烟叶、食用菌、果树等产业发展。在2006年烟叶面积300亩的基础上,2008年发展至430亩(列全乡第一)。每年新增食用菌面积30亩,2008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60亩。脐橙、芦柑、雪橙等果林面积发展至200亩。

二是大力转移剩余劳动力。按照劳动力合理分布要求,拓宽转移渠道,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比例,全村劳动力现分布为“二分之一”,即:一半从事农业生产,一半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至2008年,全村已转移农村劳动力 200 余人。

三是增加村财收入,努力化减村级债务。以逐年化解、杜绝新债为目标,一方面,加强“管财”,建立村财预决算管理机制,做到村财收支平衡,另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化解村级债务;另一方面,加强“理财”,利用村集体有限资金,有计划开发投资性项目。

四是利用闲置厂房新上了一家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的建筑新型材料加工企业(邵武市宏特制板有限公司),现已完成投资,并投入试生产,安置本地劳动力20余人(配合乡里引进项目);利用闲置校舍新上一家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的竹制品加工企业(邵武市黎明竹业有

限公司),安置本地劳动力15人,年可创产值200万元,实现税利30万元。

五是引导群众创办林业、烟叶等利益共同体11个。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年多来,向上级部门争取扶持资金230万元,村级配套资金21万元,实施了以下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做好村组的规划编制及新村建设,积极做好村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做到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其中投资3万元用于土地平整、埋设涵管,解决18户村民建房地基问题;投资2万元用于村所在地的新村规划(建设局支持)。

二是投资8万元修复了梨村组沙洲农田防洪堤。

三是投资22万元资金对里安组通组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现梨村村在全乡率先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得到烟草局、农办等部门大力支持)。

四是通过争取烟草基地改造项目投资58万元用于新建河村组简易桥、梨村组水渠、栋坪组对门桥及水渠;

五是投资40余万元实施了河村组、南山下组旧宅基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50余万元实施了基本农田重点设施建设项目(乡政府为业主实施单位)。

六是投资6万元(村里配套1.5万元)实施了村所在地自来水工程。七是为扶持年烟叶生产,村里自筹4万元资金新建了河村组简易桥,整修了铜锣丘组水沟,新开栋坪组对门田及黎村组牛鼻坑农田机耕通道等农田配套设施;新建烤房18座(村里补助资金4.6万元);以担推亩补助资金3.6万元。

八是投资新建了村所在地客运站,并安装了两条安全减速带。九是投资8000元在每个村民小组新建了垃圾池,并每年安排5000元资金聘用保洁员。

十是每年安排5000元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的帮扶补助,另安排3000元资金用于中小学生安全乘车往返学校。

十一是偿还35000元旧欠,并呈报了信用村,现黎村村已列入“信

用村”,村民贷款可享受优惠利率。

十二是对在家村民用电按每度0.1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十三是协调移动公司对移动基站进行了改造,增强了通讯质量及扩大了覆盖范围。

十四是投资2万元实施河村组新村居民点与村主干道连线的水泥硬化。

十五是加快农村林权、水利产权改革。进一步落实、完善集体林均山到户工作,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同时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逐步完成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有专人管护。

(三)抓农村环境整治,改变农村生活条件

一是改善村居环境。以整治村部片区卫生环境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二是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整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责任制,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提升“平安村”、“和谐村”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普法活动,连续两年梨村综治、信访工作列全乡第一。

三是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开展评选“平安家庭示范户”、“信用户”、“五好家庭”等活动,持续开展“立四榜树样榜”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了实惠、受到了教育。

四是加快农村文化体系建设。投入资金用于村广播、图书馆和文化俱乐部建设,设置了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娱乐室等文体设施,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同时,鼓励村民自建文艺队,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四)抓社会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提高计生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协会制度,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做好计生“双查”服务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是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充分运用农村业余党校的师资力量搞好农民技术培训,并积极向上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讲学、授课(阳光培训),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另村里对考入大学学生每人奖励500元。

三是巩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响应参与。继续关爱五保户、低保户、残障人士等,按照农村最低保障的要求,做到应保尽保。

(五)抓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一是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1、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村两委岗位职责、工作目标责任及考评机制,对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会或户代表会议讨论研究,提高议事及决策能力;

2、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党员双线管理的有关规定,另外还推行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制度,通过这几项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自律意识及搭建了为群众服务的平台。一年多来,党员协助村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调处民事纠纷16起,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件;

3、进一步加强以农村“六大员”为主的综合服务站建设,把“六大员”培养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团队;

4、注重发展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建档、造册、跟踪管理。

二是推进村务规范化建设。把每月村财流水帐公布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所有收支逐项逐笔公布明细账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坚持村务公开透明化,每季度定期召开户代表会议公开村务(含流水帐),把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公布,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延伸;抓好“三资”管理;抓好村官民评及村干奖励民定的实施;抓好档案材料的整理归档。

三是强化村民自治管理。坚持“ 一事一议 ”制度,逐步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提高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12篇:武进区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前黄村

武进区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今年是区级文明村的初评年,前黄村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根据武进区文明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对照《武进区文明村百分考核细则》,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朱听芳为组长的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推进特色创建为着力点,以完善组织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村居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后获得国家级计生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卫生村等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十余项。现就我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为提升村委组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前黄村委党支部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领导作用,使争创武进区级文明村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尽快实现上级部门提出的文明创建目标,我村党支部把狠抓民主管理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并以此带动本村的文明创建工作。

首先,我村认真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强化组织管理,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注重党员干部素质建设,在班子内部形成民主、团结的氛围,遇事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实行廉洁自律承诺。班子成员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处处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密切党群关系,为进一步拓宽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社会渠道,我村还组织引导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于6月18日召开“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截至4月25日为止,共有28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报到。

其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新一届党委班子不断加强学习,严格完成党组织生活的“三会一课”,还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学习班和轮训班,认真学习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做到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定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工作办事效率。

第三,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定期分析研究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并进行责任分解和组织实施,做应有布臵,有检查、有总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党内廉政法规制度,结合实际,制订本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并督促落实。经常性的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对村干部党内廉政建设落实情况与年终奖金进行考核,对监督和考核中发现的的问题,涉及成员要进行限期改正。 第四,认真实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做到财务公开制度化和村民自治常态化。严格制定财经纪律,我村按季度公开村财务情况,并通过村级三资管理网络化平台实时公布村级财务状况,使得财务公开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网络化。村民代表大会按要求定期召开,使村民群众参与到村务决策、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村务管理水平。

第五,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了解和满足村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我村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为困难群众给予物质照顾和精神安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以愉快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去,由于工作扎实、得力,及时把党组织的暖和送到了群众之中,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多年来无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确保了我村的和谐稳定。

二、不断推进改革,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前黄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真正将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按规定发放农田补助,按期完成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实现了农村医疗保险和新农保的广覆盖,按要求完成农村土地补偿款的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严守土地红线等政策要求。

近几年来,前黄村不断深化改革,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各经济指标都能实现逐年增长。全村预计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可达5亿元,实现年销售4.5亿,村级收入超百万,人均收入达15600元,村级和村民收入处于本镇前列,村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全村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粮油总产实现质的突破。另外,前黄村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个,通过ISO14000认证和清洁生产的企业共有5个。通过率大于45%,工业技改投入年增长超过25%,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村还继续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积极组建村或组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同时,村级经济收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各项收支情况均按计划进行,无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现象,确保了收支平衡,减轻了农民负担。

前黄村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每年都为征兵和复员军人转业任务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军属的一致好评。我村社区积极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困难户、外来人员等群体提供服务,为他们建档立案,跟踪管理,提供就业培训、医疗卫生、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社区还设立卫生站点定期开展疾病防治、医疗保健、看护康复以及计划生育等内容的培训和服务,并与7月25日至29日以及8月1日,与前黄医院联合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与建档活动。在老年人知情选择的情况下,辖区内有近900人老年人参加了此次免费体检活动,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三、优化人口素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前黄村积极配合镇计生办,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彻底杜绝违法生育现象。并创办计生协会,设立世代服务室,系统、科学展示计划生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软硬件双管齐下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我村还制定了前黄村现代化农村发展规划,从前黄村自身发展状况出发,建设符合布局合理、促进发展的要求。村容整洁有序,河塘水面清洁、无漂浮物。医院、商贸中心、学校、邮局、银行等配套设施完备,道路、绿化、照明等方面均达到创建标准。通过“三清一绿”和“五化三有”验收,村庄整体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和省级生态村,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行“户投、村收、村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设立垃圾箱,有专人负责清运工作,我村的垃圾均进入前黄镇垃圾场统一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同时,我村注重环境保护,村内企业能认真执行国家及江苏省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没有收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三年内没有发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群众对环境状况比较满意,无群体生态环境上访事件。村内没有违禁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植被现象,无违章用地和乱占乱建情况。

村卫生站根据不同季节出现的多发病、常见病及各类流行病的情况,及时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使卫生知识得到了更好的普及,疾病预防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开展,村民健康知晓率和参保率达到95%。

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综合治理成果

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村经常性的组织民主和法制讲座,结合普法宣传日等专项活动,宣传教育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专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纠纷办公室,村民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100%,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治安保卫,内设治安门卫人员33人(物业管理除外)制订门卫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安工作,建立了符合要求并与前黄派出所联网的技防监控系统9个,成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巡逻检查体系,使我村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抓好夜巡队、门卫、信息员等治安网络队伍,群防群治,为居民站好岗。做好外来人口管理“三化”工程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登记工作,切实提高外来人口管理水平。

通过努力,近年来全村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发生,无非法宗教活动,无影响恶劣的村民纠纷,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我村监督企业和其他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抓好安全生产,无重大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五、狠抓精神文明,推进特色创建活动

我村重视未成年人教育,积极创建关心未成年人工作先进村,设立了未成年人活动室和世代服务室等服务于青少年儿童的专项场所。并为社区未成年开展讲座培训,年度培训不少于12次,如6月21日上午,我村组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开展了亲子活动和家长培训;7月12日——31日又举办了校外暑期培训班。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本村无犯罪学生、无失管学生、无失学学生。另外,成立阳光驿站,并通过努力被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先进阳光驿站”。

前黄村图书阅览室藏书超过5000册;还建设有村级文体广场、老年活动室等设施,我村还拥有男子秧歌队、健康球操队、长扇表演队和残疾人歌唱队等十多个文体骨干队伍,各项文体活动还有专人指导。社区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如:前黄元宵文艺会、前黄戏曲夜场演出、“华鑫杯”文体表演等活动。去年,由于积极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我村还被武进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评为“先进集体”。

为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我村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和远程教育系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并设臵宣传栏和定期视频讲座开展农民群众的政治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每年培训率达到90%。同时,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推进家庭读书工程,先后多个家庭创建成为区、市级学习型家庭。

我村定期组织村民在会议室收看视频录像和党员先进性讲座,坚持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并力争做到了村民制定、村民遵守、村民监督。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评比率和达标率均达到创建要求。 另外,村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无群众封建迷信活动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火化率达到100%。我村还坚持做好双拥工作和困难家庭的帮困工作,按规定发放帮困资金,组织村委和爱心人士捐赠,建立爱心超市,并在新年、重阳等节日组织人员为进行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我村的文明创建活动做到了活动规划明确、台账完备,图片和文字资料齐全。

在这次文明村创建活动中,我们做了一些实事,但感觉仍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照武进区级文明村的标准要求,更加注重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努力。

第13篇:武进区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前黄村

武进区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今年是区级文明村的初评年,前黄村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根据武进区文明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并对照《武进区文明村百分考核细则》,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朱听芳为组长的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推进特色创建为着力点,以完善组织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村居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后获得国家级计生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卫生村等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十余项。现就我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完善民主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为提升村委组织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前黄村委党支部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领导作用,使争创武进区级文明村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尽快实现上级部门提出的文明创建目标,我村党支部把狠抓民主管理和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并以此带动本村的文明创建工作。

首先,我村认真开展“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强化组织管理,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合理安排,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注重党员干部素质建设,在班子内部形成民主、团结的氛围,遇事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实行廉洁自律承诺。班子成员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作风民主,办事公道,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处处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党员联系户制度,密切党群关系,为进一步拓宽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社会渠道,我村还组织引导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于6月18日召开“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截至4月25日为止,共有28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报到。

其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新一届党委班子不断加强学习,严格完成党组织生活的“三会一课”,还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学习班和轮训班,认真学习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做到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定政治立场,不断提高工作办事效率。

第三,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定期分析研究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并进行责任分解和组织实施,做应有布臵,有检查、有总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党内廉政法规制度,结合实际,制订本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并督促落实。经常性的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对村干部党内廉政建设落实情况与年终奖金进行考核,对监督和考核中发现的的问题,涉及成员要进行限期改正。 第四,认真实施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做到财务公开制度化和村民自治常态化。严格制定财经纪律,我村按季度公开村财务情况,并通过村级三资管理网络化平台实时公布村级财务状况,使得财务公开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网络化。村民代表大会按要求定期召开,使村民群众参与到村务决策、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村务管理水平。

第五,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了解和满足村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我村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为困难群众给予物质照顾和精神安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以愉快的热情投入到劳动中去,由于工作扎实、得力,及时把党组织的暖和送到了群众之中,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多年来无一起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确保了我村的和谐稳定。

二、不断推进改革,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前黄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真正将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按规定发放农田补助,按期完成了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实现了农村医疗保险和新农保的广覆盖,按要求完成农村土地补偿款的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政策,严守土地红线等政策要求。

近几年来,前黄村不断深化改革,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各经济指标都能实现逐年增长。全村预计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可达5亿元,实现年销售4.5亿,村级收入超百万,人均收入达15600元,村级和村民收入处于本镇前列,村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全村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粮油总产实现质的突破。另外,前黄村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个,通过ISO14000认证和清洁生产的企业共有5个。通过率大于45%,工业技改投入年增长超过25%,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村还继续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积极组建村或组集体经济股份制合作社。同时,村级经济收支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各项收支情况均按计划进行,无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现象,确保了收支平衡,减轻了农民负担。

前黄村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每年都为征兵和复员军人转业任务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得到了军属的一致好评。我村社区积极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困难户、外来人员等群体提供服务,为他们建档立案,跟踪管理,提供就业培训、医疗卫生、公益慈善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社区还设立卫生站点定期开展疾病防治、医疗保健、看护康复以及计划生育等内容的培训和服务,并与7月25日至29日以及8月1日,与前黄医院联合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与建档活动。在老年人知情选择的情况下,辖区内有近900人老年人参加了此次免费体检活动,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三、优化人口素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前黄村积极配合镇计生办,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彻底杜绝违法生育现象。并创办计生协会,设立世代服务室,系统、科学展示计划生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政策,软硬件双管齐下保证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我村还制定了前黄村现代化农村发展规划,从前黄村自身发展状况出发,建设符合布局合理、促进发展的要求。村容整洁有序,河塘水面清洁、无漂浮物。医院、商贸中心、学校、邮局、银行等配套设施完备,道路、绿化、照明等方面均达到创建标准。通过“三清一绿”和“五化三有”验收,村庄整体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村和省级生态村,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行“户投、村收、村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设立垃圾箱,有专人负责清运工作,我村的垃圾均进入前黄镇垃圾场统一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同时,我村注重环境保护,村内企业能认真执行国家及江苏省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没有收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三年内没有发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群众对环境状况比较满意,无群体生态环境上访事件。村内没有违禁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植被现象,无违章用地和乱占乱建情况。

村卫生站根据不同季节出现的多发病、常见病及各类流行病的情况,及时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传,使卫生知识得到了更好的普及,疾病预防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开展,村民健康知晓率和参保率达到95%。

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综合治理成果

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村经常性的组织民主和法制讲座,结合普法宣传日等专项活动,宣传教育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专设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民纠纷办公室,村民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100%,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治安保卫,内设治安门卫人员33人(物业管理除外)制订门卫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建立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安工作,建立了符合要求并与前黄派出所联网的技防监控系统9个,成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巡逻检查体系,使我村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抓好夜巡队、门卫、信息员等治安网络队伍,群防群治,为居民站好岗。做好外来人口管理“三化”工程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登记工作,切实提高外来人口管理水平。

通过努力,近年来全村治安状况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发生,无非法宗教活动,无影响恶劣的村民纠纷,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我村监督企业和其他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抓好安全生产,无重大火灾或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五、狠抓精神文明,推进特色创建活动

我村重视未成年人教育,积极创建关心未成年人工作先进村,设立了未成年人活动室和世代服务室等服务于青少年儿童的专项场所。并为社区未成年开展讲座培训,年度培训不少于12次,如6月21日上午,我村组织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开展了亲子活动和家长培训;7月12日——31日又举办了校外暑期培训班。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本村无犯罪学生、无失管学生、无失学学生。另外,成立阳光驿站,并通过努力被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评为“先进阳光驿站”。

前黄村图书阅览室藏书超过5000册;还建设有村级文体广场、老年活动室等设施,我村还拥有男子秧歌队、健康球操队、长扇表演队和残疾人歌唱队等十多个文体骨干队伍,各项文体活动还有专人指导。社区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如:前黄元宵文艺会、前黄戏曲夜场演出、“华鑫杯”文体表演等活动。去年,由于积极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我村还被武进区老年人体育协会评为“先进集体”。

为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我村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和远程教育系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教育,并设臵宣传栏和定期视频讲座开展农民群众的政治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每年培训率达到90%。同时,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推进家庭读书工程,先后多个家庭创建成为区、市级学习型家庭。

我村定期组织村民在会议室收看视频录像和党员先进性讲座,坚持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并力争做到了村民制定、村民遵守、村民监督。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评比率和达标率均达到创建要求。 另外,村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无群众封建迷信活动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火化率达到100%。我村还坚持做好双拥工作和困难家庭的帮困工作,按规定发放帮困资金,组织村委和爱心人士捐赠,建立爱心超市,并在新年、重阳等节日组织人员为进行困难家庭送温暖活动。我村的文明创建活动做到了活动规划明确、台账完备,图片和文字资料齐全。

在这次文明村创建活动中,我们做了一些实事,但感觉仍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照武进区级文明村的标准要求,更加注重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为村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的努力。

第14篇:BB村省级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再接再厉求发展

争当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王江泾镇荷花村省级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 我们王江泾镇荷花村是王江泾镇的中心村之一,地处王江泾镇建汾公路2公里处,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49亩,水田面积2479亩,所辖25个村民组,总户数768户,总人口3048人;其中党员69名,共青团员96名。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勤俭、创业、务实、发展”的奋斗精神,立足本村,突出重点,在巩固市级文明村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共进,开创了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先后获得“嘉兴市文明村”、“ 嘉兴市先锋工程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嘉兴市三无达标村”、“浙江省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现将近年来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改造基础设施,使村民生活质量更优越

一是大力发展经济,使群众生活更宽裕。经过多年逐步调整完善,全村经济形成了以个体丝织业为主,多种经营为辅的多元化格局,成为全村共同奔小康之道。拥有喷水织机为2827台,其中私营企业为1067台,家庭织机户为1760台,经车19套,倍捻车36台,2005年上交国家税收119万元。200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3932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08元。同时,不忘农民增收。将《荷花村报》第

三、第四版分别定为“信息文摘”、“农业生产”版,传播致富信息和生产技术,及时传达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和王江泾南方丝绸市场行情。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两年来共培训群众3期计180人次,促进了劳动力转移。

二是加强了设施改造,使群众出行更便利。两年来,根据“改善村容村貌、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目标,我们对环村道路、桥梁、卫生设施等公益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在前几年陆续投入的基础上,2005年又投资92万元对通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因村级经济困难,我们进行了多方筹措资金,动员企业、经商老板捐款相助,2003年收到捐款8.32万元,2004年收到捐款12.8万元,2005年收到捐款8.18万元,三年累计29.3万元。几年来,我们村在道路建设上总投入170多万元,目前全村已全部通上整洁、平坦、宽畅的水泥路,村主干道路宽度达到5.5米,村通组道路宽度达到3.5米。同时投资7.5万多元,在村主干道路上安装路灯,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村民称赞“简直像城里一样了”。

三是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使生活环境更整洁。我村在2004年通过了市级一般整治村的验收的基础上,2005年又进行全村整治,使受益面扩大到全村每家每户,对农户房前屋后和道路两旁的垃圾进行彻底清理,疏浚河道?公里,清理河面?公里,有效地改善了水质。在“双整治、双建设”工作中,我们投入6.5万元取缔露天粪缸638只,村新建三格式化粪池616套,使改厕率达96.5%。对全村395个建筑性坟墓进行清理,全面消灭了建筑性坟墓。自2003年开始,全村农户生活垃圾实行桶装化,每户发放垃圾筒一个。落实专门人员组成保洁员队伍,每天到农户家中将收集垃圾,并运至填埋场集中处理。整治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恢复了农村自然怡人的风光。

二、进一步改善文化设施,让群众生活更丰富

一是建设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活动。2005年,我村加大投入,建设了村文化活动中心。中心配有电视录像室、棋牌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室、教育培训室和篮球场等设施,购买了电视机、VCD机等器材,为全村群众提供文化体育和娱乐休闲场所;配有500余册图书和各类报刊的图书室,为全村群众提供了文化食粮。村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建成后,群众休闲了有新去处。节假日经常性的开展文体比赛,积极参加区、镇组织的活动。在2006年秀洲区“新城杯”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乒乓球比赛中,我村取得了个人第二名、团体第三名的佳绩;2006年国庆节期间,我村参加本镇举办的“诚恒杯”篮球比赛,取得了第四名的佳绩。

二是加强了文化队伍建设,注入活力。设立了村文化辅导员1名,专职管理员1名,兼职管理员2名,成立了由11人组成的中老年文艺业余演队1支,由12个人组成的青年篮球队1支,由6人组成的乒乓球队1支。加强对队伍的管理与培育,组织文化辅导员参加了区文化馆的培训,不定期地邀请区文化馆、镇文化站的老师前来指导排练。同时发挥团支部作用,发现有文艺才能的青年团员,组织他们参加镇、村组织的文体活动。

三是积极推进现代化文化设施,与时俱进。全村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93%以上,农户都能收看到30多套电视节目,有线广播覆盖率100%。98%的农户安装国内直拔的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村也得到了升级,全村建立了一个移动电话虚拟网,大大方便了全村移动电话用户的信息沟通。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同时,电脑和电信宽带也已进入了我村的平常百姓家庭,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民俗乡风更文明 一是创办《荷花村报》,架起了村民与村干部沟通的桥梁。为了沟通群众,让村民及时了解本村的工作动态,创建对村民进行教育的有效载体,自2004年5月起,我村创办了《荷花村报》,每月一期,免费赠阅给每户农户。村报版面分为四版,第一版综合新闻;第二版工业动态;第三版信息文摘;第四版农业管理。平时根据要求,开展主题专版教育,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从今年4月份起,我们还专门开辟了计划生育服务专栏,让村民对计生政策、计生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村民对《荷花村报》赞不绝口,特别是一些上年龄的村民和一些老党员,一期报纸都要反复阅读。有位老党员说:“我平时行动不便,很少出去,对村里的事知道的少,自从有了村报让我对镇里、村里的事有更多的了解。” 二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文明新风。两年来,我村以“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为目的开展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在前几年开展的“双思”教育、农村现代化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村报这一媒体,运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开展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艰苦再创业的思想教育,展开大讨论。结合我镇创建省级文明镇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给每户农户发放一本有关文明的读本。同时,每年抓好九星级文明户的复评工作以及“五好文明家庭”和“学习型家庭”系列评创。通过评创,群众思想素质普遍提高,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个私经营户纳税率达100%,乡风明显好转。

三是开展“双结对创文明”活动,促进自身文明程度快速提高。我村与市委宣传部、嘉兴日报社结对的两年时间里,我村一直主动联系,经常性开展互访,形成制度。每年春节前,两家单位都要来访贫问苦。嘉兴日报社指导《荷花村报》的编辑工作,并免去了《荷花村报》全部的印刷费用。2005年7月,市委宣传部了解到我村一户特殊困难户的18岁的女儿沈春英,因3岁时触电导致手指和手心粘连而残疾的事后,马上和市武警医院联系,于7月12日为其实施了手指剥离手术,并协调市武警医院免去了全部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现沈春英已康复并找到了工作。市委宣传部还组织我村干部参观了桐乡市大门镇2个村文化活动示范户和海盐县盐官镇桃园文化活动中心,并听取了他们的创建工作经验介绍;还为我村的文化活动中心添置设施器材,使我村文化活动中心创建顺利成功。

四、进一步抓好综治工作,让百姓生活更安定

一是加强治安管理,构建平安荷花。每年与上级有关部门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自加压力,自始自终把加强综合治理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民间纠纷多做说服教育工作,及时予以排解,力求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抓住创建平安村这一契机,开展夜间巡逻、设卡值班活动,排除各种不安定隐患,组建帮教领导小组。几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民事转刑事案件,民间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8%;外来人口管理有序,登记率达100%。广大村民的安全感普通增强。

二是搞好医疗保健,落实计生国策。通过宣传教育,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已逐步被我村群众所接受,2004年参加人数达2885人,参保率95.3%;2005得到保持。儿童保健覆盖率100%,所有儿童均按计划进行“五苗”单苗接种,妇女“五期”保健全部到位,每年对全村的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对各种疾病做到早预防、早知晓、早治疗的效果。全村村民的平均寿命达75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开展村民民主自治,走上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轨道,2004年和2005年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符合率100%。

三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落实基层民主。村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群团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大力推行村务公开,设立了“公开栏”,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让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凡属重大事项、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村民建房审批、土地征用等必须经村两委会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有效地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威性。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团结全村人民,努力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使社会风气更好、环境整洁更美、综合设施更全、人民生活更富,力争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第15篇:文明村

崇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于文明社区创建

方面的台帐参考目录

一、文明社区创建总台帐

1、文明社区创建组织机构

2、文明社区创建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3、文明社区创建年度工作总结

4、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责任分工

5、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大事记

6、文明社区荣誉一览表

二、民主政治建设

1、党组织建设

2、党团员模范带头作用

3、流动党团员管理

4、民主选举

5、民主决策(开展的民主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的记录)

三、法治建设

1、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帮教工作

3、社区民调委员会组织机构及活动记录

4、社区值勤、维权记录

四、市民素质教育

(一)市民学校台帐

1、市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名单

2、专兼职教师名单

3、教学制度

4、教学计划

5、教学内容(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美德、法制、文明城市创建等内容,教学活动每年要有12次以上)

6、学员名单

7、试卷

(二)各类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活动记录(包含社区道德之星、年度人物评比等)

1、活动方案

2、活动场景

3、活动总结

(三)对外来人口教育

1、参加人员名单

2、开展教育活动记录

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机构

2、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以及正常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及记录

3、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记录包括校外辅导站开展活动的记录

4、社区“五老人员”发挥作用的情况

六、和谐社区创建

1、创建活动方案

2、创建活动记录包括文明家庭、文明楼幢、和谐家庭、和谐楼幢创建等

3、创建活动成果

七、社区服务

1、江海志愿者崇川大队社区小队及其各种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的服务组织(其中要有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名册(总数不少于社区户籍人口的8%)。

2、服务活动记录(要有对孤、老、病、残的志愿服务及科普服务、护绿等情况)

八、文体活动

1、社区文体队伍

2、文体活动记录(要有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记录)

九、上级有关文明创建、和谐创建文件

十、有关图片资料

1、社区开展上述各项活动的图片

2、宣传栏图片(每年至少要有6期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一、各类媒体宣传资料

十二、室内上墙内容

(一)文明社区创建上墙内容

1、创建文明社区领导小组成员

2、创建文明社区标准

3、创建文明社区规划

4、创建文明社区责任分工

(二)市民学校上墙内容

1、市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名单、教师名单

2、各项规章制度

十三、室外宣传氛围

1、要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标准、横幅

2、橱窗里要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谐家庭、文明楼幢、和谐楼幢及创建活动的内容

崇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于文明村创建

方面的台帐参考目录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总台帐

1、创建组织机构

2、创建规划、措施、年度工作计划

3、创建年度工作总结

4、创建工作责任分工

5、创建工作大事记

6、创建荣誉一览表

二、民主政治建设

1、党组织建设

2、党团员模范带头作用

4、民主选举

5、民主决策(开展的民主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的记录)

三、法治建设

1、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法制教育(村民法制宣传教育的普及率≥80%,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案件发生)

2、帮教工作

3、村民调委员会组织机构及活动记录

4、村值勤、维权记录

四、村民素质教育

(一)村民学校台帐

1、村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名单

2、专兼职教师名单

3、教学制度

4、教学计划

5、教学内容(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美德、法制、文明城市创建等内容,教学活动每年要有12次以上)

6、学员名单

7、试卷

(二)各类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活动记录

1、活动方案(要有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教育活动)

2、活动场景(有浓厚的学习道德模范氛围、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村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家庭责任)

3、活动总结

(三)对外来人口教育

1、参加人员名单

2、开展教育活动记录

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织机构

2、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以及正常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及记录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记录包括校外辅导站开展活动的记录

六、社会服务

1、江海志愿者崇川大队社区小队及其各种志愿者服务小分队的服务组织(其中要有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名册(总数不少于户籍人口的8%)。

2、服务活动记录(要有对孤、老、病、残的志愿服务及科普服务、护绿等情况)

七、文体活动

1、文体队伍

2、文体活动记录(要有“三下乡”方面活动记录)

八、上级有关文明创建、和谐创建文件

九、有关图片资料

1、村开展上述各项活动的图片

2、宣传栏图片(每年至少要有6期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十、各类媒体宣传资料

一、室内上墙内容

(一)文明创建上墙内容

1、文明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和责任分工

2、文明创建标准

3、文明创建规划

(二)村规民约上墙

(三)村民学校上墙内容

1、村民学校校务委员会名单、教师名单

2、各项规章制度

十二、室外宣传氛围

1、要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标准、横幅

2、橱窗里要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及创建活动的内容

崇川区创建文明城市关于文明镇街工作台帐参考目录

一、镇(街道)概况

二、文明城市创建总台帐

1、文明城市创建组织机构

2、文明城市创建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3、文明城市创建年度工作总结

4、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责任分工、任务分解

5、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记录

6、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事记

7、文明城市创建荣誉一览表

三、政治思想建设

(一)理论学习宣传

1、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情况 (1)中心组学习制度 (2)中心组学习计划 (3)中心组学习内容 (4)中心组学习记录

2、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情况

3、基层党校教育情况

(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三)政务行为规范

1、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立

2、镇(街)务公开材料

四、民主法治建设

(一)综合治理工作

1、组织机构

2、工作制度

3、工作记录

(二)法制建设

1、法制宣传教育

2、民调工作机构及工作记录

3、社会帮教工作

3、社会维权工作(建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机构)

(三)基层民主建设

1、基层党、团组织建设

2、居(村)委会民主建设与管理

(四)公共安全防范(组织网络、制度规范、计划总结、设施建设等)

五、公民道德建设

(一)市(村)民学校

1、市(村)民学校组织网络

2、市(村)民学校教学活动

(二)各类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文明规范、公民意识、道德模范宣传等)和道德实践活动记录

(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机构、工作制度

2、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以及正常开展活动的相关资料及记录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记录包括校外活动开展活动的记录

(四)外来人口教育工作

六、文化体育建设

(一)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1、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基本资料

2、综合性多功能室内活动场所基本资料(包括活动开展情况)

3、辖区内体育活动场地基本资料

(二)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记录

(三)科普活动情况

1、科普场所基本资料

2、活动开展记录

七、公共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资料

(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八、社会公共服务

(一)志愿者组织与活动情况

(二)社会公益活动(公益宣传、慈善捐助、结对帮扶等)

(三)推进再就业

九、城管卫生工作

(一)组织网络、工作制度、计划总结、考核办法、工作记录、整治活动等

(二)卫生保洁工作情况

(三)门前责任制落实情况

十、文明创建活动

(一)镇(街道)文明委

1、组织机构

2、工作制度

3、工作计划

4、工作总结

5、会议记录

6、相关文件(要含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措施等)

(二)文明社区(村)、文明家庭等创建情况(要含“四进社区”、“三下乡”活动情况、结对共建情况等)

(三)各种和谐创建情况

十一、上级有关文明创建、和谐创建文件

8 十

二、有关图片资料

1、上述各项活动的图片(建议附在活动记录中)

2、宣传栏图片(每年至少要有6期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三、各类媒体宣传资料

十四、室内上墙内容

1、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成员

2、创建文明城市标准

3、创建文明城市规划

4、创建文明城市责任分工

十五、室外宣传氛围

1、要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标准、横幅

2、橱窗里要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谐家庭、文明楼幢、和谐楼幢及创建活动的内容

说明:

1、镇街、村居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单位,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重要场所,请务必高度重视;

2、城市社区、镇社区按照社区的测评标准执行;行政村按照村的标准执行;村改社区的村社区首先按照村的标准达标,在达标的基础上,迅速向社区的标准靠拢并尽快达标;

3、迎查的时间跨度是200

6、200

7、2008三年,相关活动的佐证材料及台帐资料按三年时间准备;

4、根据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的要求,6月20日前完成所有项目达标任务。

第16篇:文明村

云南省丽江古城区束河街道办事处文明村

文明村隶属于束河街道办事处龙泉社区居委会,属于坝区。位于束河街道办事处北边,距离居委会0.5 公里,距束河街道办事处1公里。该村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2450米,年平均气温13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小麦、大麦、蚕豆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656亩(其中:旱地656亩),人均耕地1.7亩,主要种植包谷、小麦、大麦、蚕豆等作物;拥有林地1903.35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该村无通自来水,有108户饮用井水,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无。有108户通电,无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9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0户(分别占总数的83%和74%)。

该村到束河街道办事处道路为公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该村共拥有汽车8辆,拖拉机13辆,摩托车5辆。

该村建有沼气池农户无;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建有小水窖无;无“一池三改”农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0亩,有效灌溉率为4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3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无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35%;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2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头,肉牛10头);第

二、三产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43%;工资性收入10万元,

占总收入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农民收入以等为主。该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08户,共乡村人口378人,其中男性208人,女性170人。其中农业人口378人,劳动力220人。该村以纳西族为主,纳西族377人,其中汉族1人。

到2006年底,该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人,占人口总数的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78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100人。

居民的医疗主要依靠古城区人民医院,该村距离古城区人民医院3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束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福慧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3人,其中小学生38人,中学生15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56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无。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无,一事一议筹劳无。年末集体总收入1.2万元,有固定资产无,年末集体有收益无,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1]

文明村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是班××委会的自然村之一。位于村委会驻地的东面,距村委会驻地3公里,该组现有46户186人,劳动力95人,大牲畜69头;全组民族结构均为佤族,20**年末,全组有耕地面积299亩,其中水田面积249亩,旱地面积50亩,人均耕地1.6亩。粮食总产量5.6万公斤,人均有粮283公斤。高优茶园面积实有305亩,木薯种植面积实有73亩,其它林果10亩,辖区内地势比较平缓,居住分散,有木瓦结构住房46户。农村经济总收入24万元,人均纯收入1283元。20**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一、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加快产业调整结构,针对群众的思想倾向和需求,结合本村实际,找准经济发展目标,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

持下,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该组领导组织群众于2004年完成开挖高优茶园300亩,实现人均1.6亩的经济林地。从而摆脱了无经济林地的村寨,由于后期管理完善,于20**年已采摘了高优茶园250亩,使该组逐步实现了产业发展,经济增收。同时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发展核桃和竹子产业,现有核桃 亩,竹子 亩.

二、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村组领导协助计生工作人员,坚持普及人口理论知识、普及计生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使计划生育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连续几年基本杜绝了超生、抢生、多胎生育。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班洪”为契机,以建立“无毒村寨”为目标。坚持协助派出所等法律部门深入群众中,大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对禁毒,“防艾”意识有所提高。

四、村容村貌整治规划。由于村民住房条件差,人畜居住难以分离,村内垃圾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为解决这一难题,村组干部针对现有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大牲畜的圈养管理。实施家家户户建好猪圈牛栏,并制定了每月3-4次清理村寨环境卫生,使该组村容村貌保持洁净、空气清新。

五、道路基础设施。由于进村组道路是沙石路,干天来往人员、过路车辆满身灰尘,雨季、烂泥横路,车辆无法通行。为管好进村道路,加强村庄硬板路的管理,驻村、乡新农村指导员的深入,认真调查落实,经审批,群众积极筹备沙、石料,于20**年底完成实施进村寨400米长,宽3.5米的硬板路。

该组为了方便管好村容村貌,通过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并成立了一个村组新农村理事会成员及其职责,产业协会成员及其职责。

成绩的取得只能代表过去,创建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们一定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使管理更加民主,经济更加繁荣,村民生活更加文明和谐,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全国文明村——盐城市盐都区潘黄镇仰徐村2009-12-11 15:01:00仰徐村地处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镇西南、盐徐高速、宁靖盐高速交汇处,距市行政中心12公里,离宁靖盐高速公路盐城西出口5公里。区域面积2506.5亩,其中耕地面积1162亩,全村315户,1312人。村界调整后,全村区域面积将达到5000亩,人口达到2000多人。仰徐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为落脚点,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增强村民道德素质和创业技能、帮助调优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村民自治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建设“田园秀美、水绿特色、文明整洁、富裕繁荣、小康家园的新仰徐”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道德支撑、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该村连续十二年被省、市、区命名为“文明村”,2006年、2007年获得“江苏省法制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 等称号,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2008年元月被江苏省文明委表彰为“江苏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已连续十年被评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村”,2009年2月3日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村党总支快讯徐荣春与温总理深情对话

按照建设新农村的新目标、新要求,近几年来,仰徐人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一、围绕工作中心,谋划快速发展,夯实文明创建工作物质基础

该村结合村情实际,坚持以工兴村和依托城市、经营城市、服务城市的发展道路。大力实施村、组、企和个人“四轮驱动”战略,在培大育强江苏荣泰集团的基础上,以500亩全民创业园为平台,建成生态园区,在现有工业的基础上,强势推进招大引强工作。2005-2007共完成招商项目4个,其中1个千万元的项目,并且重点培植扶持一个纳税十万元以上的大户,充分利用和盘活旧资产,千方百计的挤出闲置厂房,筑巢引凤。用粉丝厂和良种猪场的部分未能充分利用房屋,在2007年又成功引进创办了志成纺织厂、朝阳实木家具厂。该村还紧扣“农”字做文章,打造“三千工程”,即:千亩草莓园、千亩景观园、千亩欧亚系葡萄园,目前已建成草莓园180亩、景观园300亩、葡萄园200亩,一个现代、高效、观光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把园区打造成集“休闲观光游览、青少年社会实践、名特优果品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兴起给该村带来了更多的利益,旅游业正在规划当中,努力实现工业、农业、旅游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二、加强阵地建设,开展教育培训,构建文明创建工作有效载体

一是进行规划修编。2006年聘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该村区域,围绕“为民服务区、集中居住区、公共配套区、村民创业园、高效农业园和党群服务中心”的三区、二园、一中心等建设重点进行了详细规划,全面启动建设工程。二是完善阵地建设。新建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全市一流的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会议室、党员电教室、活动室、接待室、市民学校、科技学校、展示厅、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及综合信息服务站等项目,多功能的办公综合大楼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三是开展培训教育。明确了党员活动日、村民议事日、村干部学习日,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种植草莓、葡萄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全力提高村民群众的文化、文明程度。四是开展文体活动。为不断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开展各类文体竞赛,引导他们自娱自乐,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组织村民群众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科普类专题影片,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及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以增强村民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搞好队伍建设,找准文明创建工作切入点

一是加强村级班子自身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班子建设,使村级领导班子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强核心。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支部建有党员电教点和党员活动室,并将文明创建列为支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党支部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强堡垒。三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上党课、座谈、参观、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努力把党员干部队伍锤炼成文明创建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强村民队伍建设。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把全村干群培养成文明创建最重要的主体力量。

四、实施惠民工程,激发参与热情,营造文明创建工作人文环境

一是关爱社会弱势群体。该村从集体积累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照顾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革命伤残军人的生产生活,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全面为村民们投保合作医疗。2007年在区农保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25周岁至59周岁的村民中,村集体拿出补助为所

有农户投保了合作医疗;6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每月20、30、40元(每大十岁一个档次)的养老金,同时参保人待60周岁后同样享受养老保险。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00多万元在农业园区内修建机耕道3800米,防渗渠5000米,桥梁12座;建成沥清路面荣泰路1700米、水泥路面生态路1700米、福园路650米及其配套工程,初步形成道路框架。对村内大小河沟轮流疏浚一遍,切实做到了涝能排、旱能灌,到2007年底前全村所有桥梁无危桥,均成机耕桥;农田匡匡能通大型机械,全面实行农业机械化。今年以道路、圩堤、村庄大量增绿为主,辅以建设节点绿化景观,新建绿地面积1260亩,绿化覆盖率达36%,实现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污水净化、环境美化。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实惠,激发了村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精心搭建平台,开展创建活动,创新文明创建工作方法和途径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该村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和方法。自2002年开始成立了“道德银行”,制定了仰徐村村民《道德银行》考核细则,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考核制度,居民被吸纳为“储户”,将平时应尽的义务以及道德方面的善举,如在热心公务、邻里互助、勤劳致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方面的行为和事迹,“存”到“道德银行”里,每半年表彰奖励一次,并与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挂钩。这一举措,对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优化村风民风、构建和谐村居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开展了“十星级文明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创业之星”等创建评比活动,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全村上下呈现出一派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村的喜人局面。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和推动力,仰徐人正以“拼搏进取、奉献争先”的精神风貌,为建设“田园秀美、水绿特色、文明整洁、富裕繁荣、小康家园的新仰徐”、打造 “全省知名、苏北一流、全市领跑、盐都名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第17篇:牛山镇湖西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牛山镇湖西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牛山镇湖西村位于美丽的西双湖西岸,晶都大道南侧,占地面积2900亩,由前、后白岭,彭宅三个自然村组成,牛山镇湖西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全村现有人口2635人,分七个村民小组,中共党员人数81人,2010年人均收入8178元。2009年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支持和配合下,坚持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以政府为指导,农民为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工作路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并将文明村创建工作列入09年度全村重大项目来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年初村里制定2009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村两委成员认真开会研究方案,将文明村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内容进行分解。成立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申报工作的实施,村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百分考核制度,确保文明村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二、广泛宣传,全民参与。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广大村民对创建文明村工作认识。在此基础上村支部、村委会利用广播、会议等方式,向全体村民宣传公民道德、村民自治章程及法律常识,提高村民遵章守纪、争当优秀的自觉性,使广大村民增强参与创建文明村活动的热情,为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三、领导重视,增强合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08年新农村建设成果,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1、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08年初我村对合同到期的四房树木进行公开招标拍卖,按合同收取提成,并对砍伐后的林地重新发包,工作汇报《牛山镇湖西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汇报材料》。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几乎零收入增加了四十多万元。09年底至2010年出让村空闲土地使用权12份,积累资金3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雄后的经济基础。

2、深入调查,摸清村情、民情、制定计划,分步实施。08年对村庄主次道路集中整治清理,清楚草垛,粪堆、垃圾堆四十余处,清理中心水泥路两侧小广告30多条,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投资了1.2万元建便民桥两座。09年投入资金3万元在中心水泥路两侧建公共厕所四座,垃圾池13个,规范公共行为,亮化公共环境。

3、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农民知识化工程,举办各类农技、科普培训、提倡农民自主创业。我村新增养殖大户18户,建立规模蛋鸡养殖厂2个,大棚蔬菜增加50栋。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多种经营有声有色,全村四旁植树40000株,种植蔬菜瓜类1500亩,生猪饲养量0.2万头,三禽饲养量9万只,畜禽及各项防疫率达100%。

四、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村建设。

1、08年5月投资近50万元,新建400平方米办公楼一座,购置各类办公设施,及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农民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多功能新农村活动中心,10月份投入使用。209年3月投资25万元完成我村西湖水利设施配套工程,6月份水稻栽插时彭宅电站变压器损坏又投资2.75万元新装变压器一台。09年5月份我村与卫生局、卫生院共同出资14万元,新建湖西村卫生室一所。

3、2010年报上级审批投资13.38万元新建为民服务大厅及电子阅览室四间,改建旧村部办公室6间作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2010年12月份迎接江苏省文化厅及新闻出版局检查验收。2010年8月18日经公开招标,以54.9元/m2中标将湖西村一事一议一组庄前路、

三、四组中心路,彭宅中心路建设工程按县财政奖补领导小组要求实施,总投资39.28万元,除县财政补贴部分,村垫付资金28万元完成村庄道路硬化亮化工程,2011年1月5日通过县一事一议领导小组验收。

五、构建和谐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落实社会治安综和治理目标,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杜绝上访事件发生。

2、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通过村民一卡通每年发放良种补贴,农业保险,农资增支补贴,水稻制不等各项省补资金40--50余万元。收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用4万元,农民参合率99%.全村人口增长率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9%。,计划生育率98%。2010年收取社会养老保险金9万余元,农民参保率95%,湖西村350多位60周岁以上老人将定期领取社会养老保险。

3、按照党中央建设新农村20字方针的要求,做到村务、政务、财务公开,民主法治建设逐步深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开。

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促进文明村工作稳步发展。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在广大村民共同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来目标考核中我村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稳定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先进单位、集体经济积累先进单位。县委组织部授予我村党员活动中心为五星级新农村服务中心,省新闻出版局授予百佳农家书屋称号。几年来,我村通过开展创建县级文明村活动,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村庄环境面貌得到了大大改善,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不断加强,但对照县文明村标准,还有很多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展村级经济,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新农村示范村。牛山镇湖西村党支部村委会2010年10月

第18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XX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XX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XX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 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XX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XX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

.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

第19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

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

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第20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H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H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文明村工作汇报
《文明村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