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对特殊群体家属开展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18:52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特殊群体信访维稳工作汇报

永丰镇特殊群体信访维稳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要求,下面我把永丰的一些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一、永丰特殊群体基本情况

从目前掌握情况看,永丰存在的特殊群体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复退军人。永丰共有 1980年前复退军人大约654人,其中参与“4.24”上访事件的有26人。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永丰境内复退军人平时并无信访网络形成。在“4.24”上访事件中,他们主要是由括苍镇程伦初打电话通知召集的。就镇内复退军人来说,主要的联系人是杨图村的陈宗友、浦叶村王克端和崔大招等人。其中陈宗友是党员,为杨图村支委,平时无劣迹、社会关系清楚,通过找其谈话本人有所认识,并保证以后不参加集体上访。

二是支宁返临人员。永丰共有支宁返临人员46人,其中参与“4.24”上访事件的有15人。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永丰境内支宁返临人员平时也无信访网络形成。在“4.24”上访事件中,徐哲尧在上访日4月22日前

5、6天,获知消息后赶到括苍镇与吴仲米、汪永虚了解情况。并通知更楼村包老昌、西岙村潘如久和下蔡村陈开达等人于4月22日8:30前到市政府一起找领导。其中徐哲尧是马郎山村人,现租住古城街道谢里王村,身体有病,平时无劣迹、社会关系清楚,通过找其谈话本人有所认识,态度较好。

- 1 -

三是由沙机问题可能引发的信访群体。主要是杨图村与沙湾村、下缸窑村与下塘园村由于永安溪采沙边界问题引发的沙场开发争执。目前镇综治办调解力度较大,这部分群众基本上情况比较稳定。但由于矛盾真正调处解决困难,引发信访事件的可能性也存在,是潜在的问题性群体。

二、永丰特殊群体上访和处置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启动应急预案。获知支宁返临人员和部分复退军人、民师转代课人员要到市上访消息,我镇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项杰云为组长的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分组到洪池路口截访和到市信访局接访劝返,留镇的领导干部则随时待命,做好劝返的前期工作。据了解,我镇参与此次上访的复退军人都并非此次事件的策划组织人,而是盲目的跟随者,大多持观望态度。在场的26人经劝说后,一部分人员自动回家,一部分人员在奚市长接待后返回,还有7人在下午2点左右,被分批全部带返。

二是进行排查了解,掌握信访动向。

在“4.24”上访事件发生前的4月22日,我镇已召开全镇机关干部会议,要求各驻村干部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对相关信访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密切关注动态,掌握思想状况,做好政策宣传,确保及时发现苗头,第一时间上报。“4.24”上访事件发生后,镇里连夜召开全镇干部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求,强化工作措施,实行分类指导。并将机关干部、村党

支部书记、民兵连长与信访人进行“一对一”捆绑,做到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切实做好两类特殊群体人员的稳定工作。

三是进行分类疏导,落实息访措施。

4月28日,镇里专门召集支宁返临人员和80年后复退军人代表召开座谈会;5月11日至6月3日多次召集两类相关代表人员进行谈话沟通。我们对党员干部上访者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以党员标准严格对待上访事件;对不是党员的则通过他们的亲戚朋友、党员、人大代表做思想工作;对生活的确困难者进行补助(如杨图村张立希、大洋村赵米相),并告知他们要通过合理渠道解决问题。通过面对面的座谈教育,他们认识态度较好,表示如果国家有政策的话希望能按政策落实他们的待遇,都保证今后不上访、不筹资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打算

存在的问题:复退军人和支宁返临人员两类特殊群体信访的人数较多,且都是涉及到本人经济利益的诉求,大部分目前都还持观望态度,维稳工作难度大。沙机问题引发的特殊群体由于矛盾纠纷真正解决难度大,单凭我镇一时还无法彻底解决。

下阶段打算:一是加大排查力度,掌握相关代表人的思想动态;二是继续做好分类疏导,落实各项息访措施;三是加强同兄弟单位的联系,保证信息畅通;四是加强同职能部门的联络,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特别是对沙机问题的处置,请水利局在沙场开采审批时严格把关,避免对存在争议地段进行审批,以免引起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

推荐第2篇:八类特殊学生群体

羊口中学:强化措施加强八类学生群体的教育工作

近日,羊口中学强化措施,对特别需要帮助的八类学生群体(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加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学校全面开展家庭贫困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的师生帮扶活动,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帮扶领导小组。发出人人献爱心的倡议书;

二是召开党员干部帮扶会议,实行“一帮一”结队子,制定具体、可行的“一帮一”师生帮扶表;

三、召开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会议,了解这些学生的在家表现,及时搞好教师、家长的情况交流,建立教师、家长座谈录,填写该生在家表现卡;

四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捐赠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一系列献爱心活动,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五是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利用暑假进行生活体验,感受父母打工的辛苦,开学后每人交一篇心得交流。学校评选出优秀篇目予以表彰奖励;

六是以班级为单位动员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一帮一”结对子,让优秀学生订出帮扶学习计划,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七是对学习困难学生,学生与老师、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八是组织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举行座谈会,从生活上、学习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全面掌握了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状况,重点关注,及时引导,成效显著。

推荐第3篇:特殊群体帮扶工作总结

特殊群体帮扶工作总结

在这个学期里,我通过帮扶,努力使问题生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现对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善待问题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学困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认识到了自我价值。我通过活动找出了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

二、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此次帮扶活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监督学生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反馈给老师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家长还通过此次帮扶活动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在家教育孩子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三、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帮扶学困生的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这项活动还要总结优缺,持之以恒。

通过我的努力,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

推荐第4篇:特殊群体学生管理制度

小蓓蕾幼儿园特殊群体幼儿管理制度

为了给特殊幼儿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订如下制度:

1、特殊幼儿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幼儿、学习困难幼儿、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幼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幼儿、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幼儿等。

2、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幼儿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保护幼儿个人隐私。

3、为每名特殊幼儿配备成长导师。针对不同幼儿群体的状况,学校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幼儿信任的教师做“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幼儿健康成长。

4、定期研究分析各班级需要被特别关爱幼儿的成长状况。将幼儿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指导幼儿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优树先、职称聘任等方面优先予以倾斜。同时把关注特殊群体幼儿工作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5、严格各级救助资金管理,设立专用帐户,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了救助工作的信誉度。

6、建立走访反馈制度。学校定期走访幼儿家庭,了解特殊幼儿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的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作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幼儿家长进行校访,设置专门房间,接待幼儿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幼儿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

推荐第5篇: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

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的具体措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推进素质教育,践行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学生帮扶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不让一名学生失学、辍学,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现制定关爱特殊群体工作方案。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特殊群体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特殊群体”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副组长:高承杰(副校长)

杨德聪(副校长) 王丽君(校办主任) 陈芳 (德育中心主任) 刘婷、黄兴标、周游(年级组长)

小组成员:各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一)、调查摸底,建立档案

认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完善特殊群体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学校认真组织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少年教育关爱情况的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家访等多种渠道摸清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按照“一生一档”的原则建立专门的成长档案,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收入、个人状态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对学生成长档案进行更新,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尊严。

(二)、多方联动,全员救助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必助”制度。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救助政策,做好充足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不断扩大资助救助范围和项目,在学生在校就餐、住宿、校车、校服等方面提供更多减免或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做到资助政策人人知晓。

(三)、全程育人,特殊关爱

1.完善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全面落实教职工岗位安全责任制和学生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学生进行食宿、学习、交通、人身、财产、网络、心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尤其要重视学生防范暴力伤害和社会交往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确保不发生校内学生伤害等安全责任事故。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规章制度,科学指导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全纳、平等、友好的校园氛围,在学科教学、各类育人活动、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密切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心理需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室及社会公益组织等专业力量,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好心理辅导,进行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3.完善家校联合育人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制度,强化家校双向联系,学校与家庭亲情接力、密切配合、有机联动、合力育人。在全面落实常规家长课程的基础上,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针对特殊群体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特别家长课程。

(四)、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三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五)、分门别类、措施机动,以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展开不同类别的学生工作。

学困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恰当认识并处理于学习与其它各事务间的关系,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其学科学习的不足或漏洞,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科补救行动,关注其学习行为成长过程,不断提醒,强化引导,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单亲或父母双亡生:全面关怀学生生活、关注其身心健康、关心其心灵世界,给予他们生活和心灵的爱,在孩子们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以教师的关爱、教育的关怀给他们太阳一样的温暖,感受教育、社会的亲情,及时与其监护人进行联系,密切关注其成长状态,相互努力、共同育人,使其健康、幸福、快乐成长。同时,积极给予他们学业指导,加强其学业学习,以学习的方式恰当的融合于学生的群体之中。

家困生或家优生:引导他们确立科学的人生追求,以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今天的任务和行动,及时关注他们日常成长过程,加强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疏导,及时纠正和处理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与同学、家庭、社会的关系,自强自励、刻苦上进,与同学们共同成长;

留守少年:加强与其监护人的联系,密切关注其成长状态,在校园内外全面关注其学习、生活、心理等,注意其异常情形,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以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来给予他们同样的成长于父母爱的需要,使其健康、幸福、快乐成长。同时,积极给予他们学业指导,加强其学业学习。

残疾生:教育并坚决杜绝学生的歧视心理及行为,号召并引导广大学生开展爱我同学,助我同学的活动,使其感受到同学、班级家庭的温暖,开展对残疾生的心理、人生教育,引导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扼住命运的咽喉以自己的努力去赢得人生的成功、别人的尊重。生活、心理、学业等方面给予残疾生更的关爱与关怀,让他们与大家一起同行。

推荐第6篇:关爱特殊群体帮扶计划

关爱特殊群体帮扶计划

在我们的学生中间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他乡谋生糊口;当我们被长辈群爱意包围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家中,托管在小饭桌,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别的同学都在认真苦读,为理想而努力时,他们却游离在外,迷茫的找不到方向;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时,他们却只能孤独无助的流着酸楚的泪。留守儿童、托管生、学困生、单亲儿童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这样一个需要特殊关爱的群

体,学校领导老师始终把你们惦记,身为教师,我们感到由衷的责任重大。为了使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特制定如下的班级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以快乐成长工作站创建为载体,重点推进爱心“1+3”手拉手互助、“阳光少年”培训和真情传输等四项活动,努力营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

针对特殊群体儿童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按照“依托一个阵地,推进四项活动”的工作思路,推动快乐成长计划的深入开展。创建“班级快乐成长工作站” 着眼培养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兴趣、爱好,为保护特殊群体儿童的隐私班主任保管好他们的档案,“班级快乐成长工作站”的重点放在特殊群体儿童身上。

1、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先队小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班干部集体联合与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群体少年儿童的交流互动。

2、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不断丰富特殊群体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尽力挖掘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爱好特长加以大力的培养,以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儿童群体与亲属沟通,交流心中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声;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家访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特殊群体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与特殊群体儿童外出父母沟通,使外出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特殊群体儿童在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使特殊儿童群体不致缺失家庭关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特殊群体儿童”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与照顾。对他们进行关爱,我义不容辞。我要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去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真诚的微笑去感染学生;用灵动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音”;用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特殊群体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特殊群体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使他们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推荐第7篇: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小学特殊群体关爱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 “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根据教育局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及片区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依据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实施教育和教学,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平等对待特殊群体学生,以崇高的师德和深深地关爱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达到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二、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员:

三、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1)家庭贫困学生;(2)学习困难学生;(3)单亲及孤儿学生;(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5)留守儿童;(6)随班就读残疾儿童;(7)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8)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

四、工作要求: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全体学生摸底排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八类特殊群体学生特别档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并由教务处汇总。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经常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和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学生座谈会及家访等方法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跟踪教育,并记录下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学校将定期组织相关的“班主任交流会”。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特殊群体学生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要唤起班级全体学生的爱心,让这类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平等的力量,并有计划地帮助残疾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7.实施个性化教育。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在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选课走班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他们的成才和成长。

8.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9.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0.每学期结束时,班主任要对一学期以来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详实的教育案例。

五、完善保障机制:

1.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2.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不能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和偏见。

推荐第8篇: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残疾人生活水平仍然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 镇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对全镇1600多名残疾人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如何为将来的工作,树立一面旗帜,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尤为重要。根据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残疾人发展事业意见》以及县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中残疾人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镇政府,镇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做到总体上目标明确,细节上服务周到,全心全意做好残疾人工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开扎实的每一步。

现就上半年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切实关心特困残疾人的生活和学习。 春节期间,镇政府、镇残联为使全镇特困户残疾人都能过上一个欢乐而又祥和的新春佳节,在财政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靠政府出资一部分,机关、镇直单位捐助一部分,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村(居)两委会成员,采取走村入户的形式对全镇特困户残疾人进行了慰问,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积极积极加大扶残助残宣传,号召全民献爱心,实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爱耳日”,“助残日”中,镇政府携镇残联,镇邮政等部门,对一些特困户进行了入户访问,送去慰问金和油、米等生活用品。

残疾人重大节日,只是我镇加大宣传的一个契机,然抚残助残工作,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为此 镇残联还成立“爱心助残领导小组”,由镇政府牵头领导,镇残联组织管理。爱心人士主要由一些社会有能力有闲暇的成员组成,对一些特困残疾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送爱心

活动。爱心小组成员有工人,农民,机关工作人员,中学生等。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行“一对一帮抚”,成员可能换了一个又一个,但爱心接力棒将会一直传递下去。

在生活保障方面,我镇已为6名残疾人申报人护理补贴,为24名残疾人申报了低保重残补贴金。为1人申报了残疾人代步机动车燃油补贴。

二、全面落实残疾人康复工作

镇残联在 月 日认真开展了“爱耳日”宣传咨询一条街活动。并现场为广大群众免费测试听力23人,义诊28,义检35人,测血压76人,健康咨询71人次,书写标语8幅,发放爱耳延缓衰老资料10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

今年 月 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为了搞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我们先后召开了镇残联、各村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会议,围绕今年“助残日”部署要求,在召开各种会议的基础上,悬挂过街横幅,书写大幅标语,在镇自办广播中,大力宣传扶残助残。各村又相继召开会议,在全镇上下形成一个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 。 法》,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的良好氛围。在助残日期间,我们召开各村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组织大家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交流各村残疾人生产、生活情况,反映残疾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会上各村残疾专干交流了各自工作范围内残疾人情况,并要求他们多与镇残疾人联合会联系,多与残疾人沟通,并通过他们号召全镇残疾人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而残疾人生活水平仍然滞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 镇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对全镇1600多名残疾人(含未持证残疾人)再次作了摸底调查。能纳入低

保的,为其纳入低保,符合重残救助的,纳入重残救助。并了解残疾人的一些康复需求和生活求助需求。

通过今年“助残日”活动的开展,我镇上下形成了尊残、助残的强烈氛围,残疾人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深信在县残联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的残疾人工作一定会取得骄人的业绩。

关于康复室,目前我镇工作开展比较完善的是镇卫生院康复室。目前正积极筹建董河、应集两家村集卫生室。让更多残疾人获得更好更好的康复、理疗服务。

据统计1—6月底我镇已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例,0-6岁儿童实免费康复5例。为10名新增精神病服药者办理了免费医疗求助卡;为16名残疾人发放了辅助器具。为全镇1604名残疾人(含未持有二代证的残疾人)作了为期十余天的摸排调查,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生活、培训、就业状况,以及康复需求等。

三、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

残疾人就业,是广大残疾人及亲属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好残疾人就业,对确保社会政治稳定至关重要。半年来,我镇不断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想办法,探路子,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安置残疾人就业45人,其中劳务输出5人,政府协调安排5人,在企业通过按比例就业8人,通过万磊木业创业基地,按排10人;通过新增抚贫基地吉祥玩具厂安排17人。

为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能力,今年上半年已组织两次培训,分别是水产养殖和电动缝纫,共培训40多人次,通过培训能够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共达32人。下半年计划继续与成教部

门协调,计划分别再作电脑办公自动化,数控车床和家电维修等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他们进企业能成为技术骨干,在家创业则能成为致富能手。 上一篇范文: 科技局年中工作小结文稿

下一篇范文: 没有了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 - 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

推荐第9篇: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县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全面、客观地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现就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我县是一个散杂居民族地区县,居住有30余种少数民族,总人口 2834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34,彝族、回族、哈尼族是我县的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90%。分别居住在全县8个乡(镇)、全县有两个彝族乡,18个彝族村委会,少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6%。

夕阳、双河两个彝族乡位于晋宁县西南方,是昆明市仅有的七个民族乡中的两个,也是晋宁县最边远、偏僻的山区少数民族乡。夕阳彝族乡距县城昆阳60千米,双河彝族乡距县城昆阳40千米。东接玉溪市洛河乡,南与峨山甸中镇、玉溪市红塔区交界,西与易门县十街毗邻,北与安宁市接壤。

夕阳乡总面积为156.51平方千米(包括白马龙村岔入峨山境内农田非地0.54平方千米)。共辖10个村委会,38个自然村、40个村小组,总人口10155人,其中农业人口9444人,有彝、汉、哈尼三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921人,占总人口的78%。2006年全乡共完成经济总收入6663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的人口,还有254户284人,其中:弱势群体五保户、残疾人还有164人,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上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的人口占多数。

双河乡总面积为152.0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9098.94亩,林地面积为183688.5亩,全乡辖6个村委会,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313人,其中,彝族人口7505人,占总人口的78%。双河属于滇中高原浅割中山地带,全乡最高海拔2511.3米,最低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3度。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境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高达73%的森林覆盖率为昆明附近少有。1990年,双河乡被昆明市政府划定为“昆明市双河磨南德水源保护区”,1999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40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2006年被列为“金牌秧佬鼓”之乡。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12275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145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完成7324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4134万元,全乡粮食总产量达342万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完成2274元。2006年完成财政收82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241万元)。2007年6月底,全乡共有中小学生1395人,其中,小学916人,中学347人。小学巩固率达100%,升学率达100%,中学生巩固率达99.3%。

夕阳、双河是一个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的“三区”彝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滞后。

夕阳、双河彝族乡发展具有的有利条件:

(一)自然环境方面: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60人一平方公里,且开发价值日趋显现;有全昆明市保护较好的森林资源38.6万多亩,且旅游价值,生物开发价值在不断提高;双河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储有一定量的矿产资源,现正积极推进着乡村组的公益事业的发展,“五位一体”的乡情,给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基础设施方面:县、乡、村道路交通网络形成,交通条件在逐步改善,宝夕公路已全面竣工,乡村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配套,烟水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田水利化的进程。电力通讯、有线电视网络也相继完善。

(三)人力资源方面:人口在文化素质、经济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提高,勤劳致富的愿望得到增强,科技致富水平得到提高,浓烈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得到开发利用,为我们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倡导科学、进步、文明、和谐的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产业布局方面:烤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稳定的,惠及乡、村、组、群众的产业;生猪生产成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科技运用在生猪生产上稳步推进;粮食基本能自给;矿产资源的挖掘、整合给两乡公益事业建设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新项目的引进,为少数民族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双河、夕阳彝族乡这些年在发展上虽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总体上看,与全县其他地区相比较,发展仍相当缓慢,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现在的农村,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劳动技能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这部分人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农业,对现代效益农业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村效益农业虽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而且随着扶持效益农业补助资金的减少,效益农业发展的步伐将会减慢,这些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种植管理粗放,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目前,两乡少数民族村人均耕地虽有1.45亩左右,但农户生产经营地块零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不仅给科技推广、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土地开发等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农业生产相对成本高。同时由于缺少投入,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如在烤烟生产中,中后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烟叶质量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快,时鲜蔬菜、荚豆等新兴产业推广难度较大,形不成规模。缺乏市场信息,部分干部群众怕担风险,不敢放开手脚大规模进行结构调整。

(三)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不够。目前,两乡虽然上马了一些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项目,但从总体上来说,大多数还以卖资源为主,与建立绿色生态农业乡的总体发展战略相悖,长期效益不足,发展后劲不足,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由于地理环境制约,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导致第三产业缺少发展空间,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四)道路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乡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五)乡财政单一,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少数民族村级集体基本上无经济收入,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帮扶单位给予解决,大多是“空壳村”,乡村两级自身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2006年,夕阳乡财政收入仅为452万元,但支出则高达829万元,双河乡为530万元,支出829万元,面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两乡60多个自然村几乎都坐落在山上、半山腰,山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夕阳彝族乡仍是牛犁、人背、马驼的传统耕作模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放,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价值比较低。农民种、养出来的物资运不出去买,也是最大的问题。另外是水资源缺乏,水利化程度仅达40%,饮水难、取水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夕阳乡的木柞、

保安、田房等村12个村小组,近3000多名群众,2000多亩山田还得靠天吃饭。

三、加快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进一步转变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观念。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可以焕发出摆脱贫困的巨大动力。为此,要想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致富,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政府在加大对少数民族群众帮资金、帮技术的工作力度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一步激活农民群众要求致富的强烈愿望,从“要我富”的观念向“我要富”的转变,毕竟“石头孵不出鸡”。

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双河、夕阳有丰富的林、矿、水、土、草等自然资源,乡党委、政府应抓住全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机遇,抓住建设现代新昆明后花园的机遇,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开发,将本乡的资源优势真正变为经济优势。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如夕阳乡具有地方特色的香糯米、葵花子、辣子已经闯入市场。蜂蜜、松子、菌子等农持产品有开发潜力,双河的甜脆弯豆、夕阳的甜龙竹已初见规模。

3、发展旅游业既能发挥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又符合欠发达地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要求,还能大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民族风情游,同时大力培植生态经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着力抓好现有形成的畜牧业、绿色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的综合开发,加大对生猪养殖和本地鸡养殖的推广扶持力度,推动本地生猪、鸡、兔、山羊等养殖上规模、上档次,提升产业层次。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山区原有的天蓝、水清、山绿、环境优美的面貌,使之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充分展示农业示范、农业观赏、休闲等多种功能,推进旅游富民。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实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温饱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致富的基础。为此继续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加大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改善居住条件。通过异地脱贫,政策鼓励等措施,引导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少数民族村民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镇集聚,推进城镇化建设。

5、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决定》和《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特别是将2006年中共晋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贯彻实施到民族工作中去,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扶持力度。《决定》明确规定了:财政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十一工’期间,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幅要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降低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本级配套资金的比例,财力不能自给的,应当予以免除。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向民族地区倾斜。继续加大财政、税收和金融的扶持力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方式,逐步加大对民族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级财政对民族乡计算一般性转移支付时,所使用的系数应比非民族乡高5个百分点。从200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民族机动金,主要用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少数民族吃饭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并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需要和本级财政的增长按每年3%的比例递增。在两个彝族乡工作的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工作业绩与晋职、晋级等挂钩,对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提拔任用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优先,其子女在县属中小学上学免收借读费,升入高中给予10分的加分照顾。对长期在民族乡工作的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等。但在调查中这些规定大多没有得到落实。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是客观事实,只有

依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量的倾斜和扶持,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6、加快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多样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稳定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鼓励、支持、吸引各类人才到民族地区创业发展

推荐第10篇: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制度

绮结河小学特殊群体学生关爱

制度

为加强我校部分“特殊学生”的安全管理和跟踪教育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小学特殊学生跟踪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建立我校“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机制,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关注和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学校“特殊学生”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隐患,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达到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

二、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三、“特殊学生”的界定:

“特殊学生”一般指:

(1)有智力、肢体、听视力、心理障碍的学生;

(2)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子女;

(3)监护人中有精神病史的学生;

(4)留守的未成年人;

(5)孤儿;

(6)实施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在校学生;

(7)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

(8)监护人中有服刑、劳教或者刑释解教人员的子女;

(9)有先天性疾病(如心脏病、食物过敏等);

(10)另外需要说明的特殊学生等。

四、工作要求:

1、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摸底排查,了解班内家庭不健全学生、违纪生、学习后进生、经济特困生和心理健康重点服务对象等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

2、班主任经常找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有效地帮助其转变,同时做好每次的谈话记录。

3、每月通过观察、家访、与学生谈话等方法对该生跟踪教育,并将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经验与教训及时记载起来。

4、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学生了解特殊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及作业完成等各方面的情况,征求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形成共同关注、教育特殊学生的氛围。

5、班主任要经常与该生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该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监护人的支持。

6、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7、班主任对个别特殊学生教育方法不当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学校及时介入,共同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报校长商量,制订教育计划,采取相应措施。

8、校长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村委会、监护人、反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大网络。9.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心理课,或者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心理,构建体现包容、平等、关爱等全纳教育理念的校园文化,用学校的容雅文化感染和塑造学生。

10.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特殊学生家长(监护人)座谈会”,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方法交流,家校共同寻找有效策略。

11、每一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要对一学期以来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记录。每学年结束后,各班主任上交班主任工作总结,以便下学年进行跟踪教育。

五、完善保障机制:

1、特殊群体摸底制度。学校要求各班级开学前两周内认真摸清班级内留守少年、单亲学生、学困生、纪律后进生和心理困境生的人数。

2、思想优先交流制度。强化思想交流活动,要求教师依据特殊群体学生思想特点,预先做好交流预案,优先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教育工作。

3、学习优先辅导制度。在特殊群体分类的基础上,将辅导责任落实到每位任课教师的身上,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辅导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目标,并为他们建立“学习成长”档案,并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更新辅导措施。

4、生活优先照顾制度。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状况,要求教师加大对他们的日常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对于留守少年、单亲学生则要求后勤减免他们的部分生活费用,使他们感到学校的人性化关怀,体会和谐校园的温暖。

5.加强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指导特殊群体学生的能力。

6.完善评价措施。对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在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和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主任和教师优先评优并进行表彰。若出现对特殊学生的歧视、偏见或者不当教育方式造成不良后果的班主任和教师,取消评优资格。

各班要对工作中形成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研讨总结,并使之固化成为今后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和管理机制。同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如设立“特殊学生”进步奖等)和集体要进行表彰和奖励。

小学

第11篇: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伊滨区诸葛双语实小

2013年7月

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总结

我校针对今年来制定的《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着力点,旨在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含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健康成长。结合目前我校开展的特殊群体学生关爱行动,从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等方面全方位地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广泛性和实效性。

一、工作成效

1、启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通过开通亲情电话,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了学生与家长的感情。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但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更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2、各班教师通过与特殊群体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与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通过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学生树立了遵纪守法意识、了解了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让学生保持身心都健康。

4、组织班级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举行庆元旦文艺汇演,并优先让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特殊群体学生过度了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他们更加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特殊群体学生,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特殊群体学生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家长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生存情况的浪潮。

二、经验总结

关心和保护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校要继续把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服务范畴,让所有学生共享一片蓝天,进一步采取措施,广泛宣传,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活状况,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伊滨区诸葛双语实小

2013年7月

第12篇:特殊群体学生关爱总结

2018年崔家庄小学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注特殊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我校根据学生的家庭、学习、性格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八类学生,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采取了以“特殊群体学生与老师结对”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多措并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行为、习惯予以全方位关注,通过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现就我校特别关注的学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班级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将所有特别关注学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

二、实行学生成长与老师结对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结对老师

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结对老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学生 成长结对老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老师们采取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积极家访、个人谈心、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在特殊学生群体班级内开展结对子活动,如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与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结成对子,健康强壮的学生与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结成对子,使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三、适时激励树自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群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导师们走进这些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特殊生也不例外,对学习特别优秀的或者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进步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如特别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心理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自负、情绪化、集体合作意识不强、对班级关心不够等等,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一颗平常心、增加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激励他们,增强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激励是一种动力,无论对哪类学生,不管是学习困难生,还是优秀生等,对他们每天的表现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们那怕点滴的进步和闪 光点,对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尽可能多表扬,少批评,做到有成绩不抹杀,有缺点不掩盖,爱之有度,严之有格,使这些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决心和信心。

四、沟通思想争自强

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较为复杂,精神压力大,为全面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学校要求每位结对老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从心理上疏导,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疙瘩,让他们快乐成长。如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和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么因为家庭条件太优越,要么太贫困,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或自卑感,在行为上也表现异常,因此,及时的家访或电话联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汇报,让家长或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适时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对老师或者班主任把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家长共享,以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合力。

五、师生融洽促和谐

在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有“童心”,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要“静心”,对尖子生要“细心”,对待优生须 “恒心”,对贫困生献“爱心”,对单亲子女靠“热心”,对务工子女持“耐心”,对智障学生有“怜悯心”。针对单亲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两类特殊群体,学校特意为其选派了“教师家长”。同时,为了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年来,通过以上措施,不但使那些隔代家长们逐渐转变了教育观念,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家长都增长了家庭教育知识,开创了我学家庭教育的新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校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总结、改进和横向交流,我们相信,这些学生也一定会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我们在责怪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莫忘了思考怎样关注他们,怎样给他们提供适度的环境。无论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中,请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怀更多关爱吧!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自由成长!

第13篇:特殊群体学生帮扶措施

为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加强特殊学生帮扶和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工业北路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帮扶救困活动,促进特殊学生帮扶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是增强对特殊学生帮扶工作的紧迫感。特殊学生主要是指农民工、离异、单亲女、残疾人、特困和留守儿童等群体。对特殊学生教育实施帮扶,已成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加大了特殊学生帮扶力度。

二是深入开展调研,确保工作针对性。针对当前特殊学生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心理特点,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同时,要求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心理和教育规律,抓住帮扶的契机和关键点,确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建立健全制度,加大特殊学生帮扶力度。首先完善入学保障机制。学校及时录入学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入学、退学、升学、转入、转出等学籍变动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的流动儿童、少年按季度报告制度。在入学分班、排坐、奖励、评优、申请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和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维护正当权益。其次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进行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特殊学生学生管理档案,全面收集成长过程中的资料,以根据不同家庭情况,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常见问题的性质与表现,确定预防方案与帮教措施。再次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及辅导活动。通过网络、信箱及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去掉自卑,激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定期进行家访,每学期都不少于两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帮助学生及家长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五是启动“特殊家庭学生帮扶工程”。成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小组,对有困难和问题的特殊家庭学生要进行“一对一”帮扶,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帮扶考核制度。

六是建立资助制度,切实保障经济困难的特殊学生完成学业。对困难家庭子女,学校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相关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进行扶助。同时,协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款、捐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特殊学生完成学业,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七是充分发挥家长助学社的作用,对特殊学生帮扶的内容、方法给予切实的指导,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切实做好特殊学生帮扶教育工作。

第14篇:特殊群体学生典型案例

典型学生案例简介

周姚,女,12岁,康家埠小学六年级学生,单亲家庭。母亲在其五年级时身患癌症去世,父亲长期在家务农,带着她和哥哥艰难地维持全家的生活。虽然家庭遭遇变故,一时难以承受,但在学校和家人的帮助下,她还是成功地走出了那段消沉的时光。

学校为了能让她继续上学,免除了她所有的费用,生活上给予补助和关心;学习上给予辅导和帮助;心理上给予抚慰和关爱……另外,还给她申请了中国太平集团资助,获得了来自社会的爱心帮助。其他同学们纷纷伸出爱心之手,学习上帮助她,课下和她一起做游戏、玩耍……让她能在学校的大集体中感受到爱的氛围,开心学习,健康成长。

周姚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听话、懂事、文静的小女孩,在大家的帮助下,关怀下,努力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深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喜爱。

第15篇:农村特殊群体隐形扩张

农村特殊群体“隐性扩张” 专家:不能一棒子打死

基层政权应加强建设,引导好农村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发挥他们满足农村群众组织需求、社会需求的积极作用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晓明谭剑

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薄弱,一些地方农村家族势力,一些刺头、混混,以及宗教势力等特殊群体,在农村潜移默化扩大着影响力,“发言权”越来越大,对一些地方农村稳定提出严峻考验。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对这些特殊群体的“隐性扩张”,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一棒子打死,应充分挖掘、利用其积极因素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服务,使其转化成为党在基层可依靠的力量,营造农村和谐治理的新局面。

活跃的特殊群体

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由“紧密型”变为“松散型”,基层组织职能出现某种“空位”,农村的家族势力、宗教势力和一些刺头、混混等活跃起来。

一是农村家族势力,既可能帮助党和政府化解矛盾纠纷,管理不好也容易成为基层政权的“毒瘤”。吉林省榆树市农业局副局长孟繁野说,一个村子如果是大家族,选出来的干部是给家族当家的,也许反映了民意,却不能代表更广泛的民意,这些“族长”在村里威望很高,如果能真正置于党的领导下,确实能发挥不少积极作用。

“但这种力量一旦失控,对基层政权的危害也很大。”孟繁野说,这些人在农村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很容易对抗、架空甚至操控基层政权。湖南省岳阳市某村许姓村民连续四年拖欠上缴税款2万多元,后来乡干部进驻该村整顿,结果遭到以族长为首的100余名许姓群众的围攻殴打,6名乡干部被打伤。

二是农村宗教势力导人向善方面具有一定积极因素,但一些邪教、流教却危害不浅。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办事处双榆树村农民高凤英说,他们那里有一种“包头教”,经常去农民家里传教,最近到她家里已经去过三四次了。“那些人用毛巾包着头,说家里不能有活人的照片,冰箱也不能用,任何地方不能有凤凰的图案,也不能有眼睛的图案”;“他们说只要信他们的教,就不会生病。”

三是农村一些刺头、混混等逐渐活跃,通过操控基层选举或与村干部勾结实现自身政治诉求。2007年3月,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就出现了黑恶势力暴力干扰破坏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象;2008年安徽省凤台县部分村干部与黑恶势力勾结,以每亩不足2万元的超低价强迫农民出售耕地,一度引发多起恶性刑事案件。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文强认为,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基层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由“紧密型”变为悬浮的“松散型”。他认为,一旦正式权力在基层出现空位,就会有别的权力形式来填补,这些“特殊群体”的扩张,正是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部分职能的退出,给他们提供了壮大的空间和土壤。 农村特殊群体“隐性扩张” 专家:不能一棒子打死(2) 2009年07月27日 10:0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特殊群体“隐性扩张”

家族势力不断向基层政权渗透,宗教势力在农村的信徒规模持续壮大,一些刺头、混混等也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几种特殊群体在农村隐性扩张,不断争取“发言权”,对农村社会产生各种不同影响。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在部分农村家族势力严重的地方,他们开始提出更强的政治诉求,有的甚至操纵上访,目的就是告倒现任村干部,使本宗族的人当上村级组织的领导人,把持村政。

记者在吉林、湖南等地采访发现,家族势力在农村的影响开始深化,从最开始的左右换届选举,村、组干部的“家族化”到目前影响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在有关村内公共事务的决策上,宗族背景强弱直接影响到村干部的发言权与决策权。受访专家认为,农村家族势力通过操控基层选举,逐渐在更大范围内延伸其影响力,农民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修祠、建庙、祭祖、修坟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又影响了社会风气,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也愈演愈烈。

在吉林省德惠、扶余等产粮大县采访途中,记者感觉到近几年农村的小教堂、小庙越来越多。德惠市夏家店办事处四平川村农民秦贵成说,教会通常周

一、周

三、周五小聚会,周末大聚会时有二三百人。“感觉现在信教的确实比原来多了,我们这周边4个屯子大约200户,信教的估计超过40户。”他说:“这教堂是最近两年才新建的,总共花了十多万元,都是信徒们捐献的,是村里最豪华的建筑。”

还有农村的一些刺头、混混等,他们一方面向农村基层组织渗透,同时部分乡村干部由农村政治精英向黑恶势力蜕变,官黑一伙,警匪一家。

王文强说,如今乡村治理出现一种“灰色化”现象,这种力量介乎体制内的红色与体制外的黑色之间,他们不是黑社会老大,又与黑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农民都不敢惹。他举例说,他有一个亲戚是衡阳市某乡镇有名的地痞流氓,经常在街上打架,惹是生非,可前两年突然有一天当上了村委会主任,后来又成了党员,听说往往镇里面很多事情,还都需要他去摆平。

辩证看待:不能“一棒子打死”

受访专家分析,农村“特殊群体”之所以迅速发展,深层原因还是农村基层组织不够强大,难以在更广阔范围内满足农民的物质、精神需求。新时期要强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方面应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各方面建设;另一方面应从制度层面入手引导和规范宗教、家族势力发展,打击、消灭黑恶势力,营造新时期农村和谐治理的新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李佐军认为,现在农村两极分化严重。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基层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有能力的都走了,剩下的谁也管不了谁,有些村子没有钱,还要处理一大堆事情,当村委会主任都要轮流坐庄,根本没有能力,更没有动力去为农民提供服务。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也感觉到,在一些农村地区,现在这些“特殊群体”对群众是个拉力,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则是个推力,一“推”一“拉”这才给了他们迅速发展的空间。

江苏省委组织部郜虎林说,宗教拿信徒捐献的钱给大家办事,实际就是一种组织内关怀机制问题。群众总有些事情需要互相帮助,村支两委做不到,而教会做到了,群众就很容易对组织失去信心。

王文强等专家认为,宗教势力、家族势力是社会多元化的一部分,也是今后公民社会形成的一个社会基础,我们应引导、规范其健康发展。

孟繁野说,无论是宗教势力还是家族势力,在农村的影响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他认为,宗教力量目前在国内流传较广的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为主,在法律范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人心作用,教导人们追求善良。此外,讲究因果报应,教导人们不干坏事,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江苏省昆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钱建荣介绍道,昆山淀山湖镇近年来基督教信徒发展迅速,信徒比例达1/4,其中以老年人和妇女居多。他说,“社会治安比以前要好。信徒们对乡村两级组织的工作积极配合,推动了许多工作的开展。”他认为,农村的宗教问题,一定要区分开来,对于非法的邪教组织要坚决予以打击,对于正规的宗教组织应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

对家族势力同样如此。江苏省农林厅经管处处长姜葵认为,家族势力的产生是我国农村地缘、亲缘密切的社会基础所决定的,引导得好能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就会成为消极力量。

专家建议,对农村“特殊群体”的发展,首先应强化基层组织自身各方面能力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增强基层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农村宗教势力,要分清正邪,确保宗教组织在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要积极依法管理合法宗教组织,管理教职人员,规范宗教活动;对于邪教,则不仅要严厉打击,还要建立防止其“反弹”的机制。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场所管理,推进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区、乡镇、村(局)三级管理网络,落实三级管理责任制,重点解决“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问题。

对于家族势力和农村“刺头”、“混混”等也要辩证对待。对那些倚仗家族势力干扰基层政权正常工作的,要依法严惩,坚决打击。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逐渐消除农民思想中的宗族观念。对于黑恶势力和农村“刺头”和“屯大爷”要区别对待,对黑恶势力露头则打,对“刺头”、“屯大爷”等则重在教育团结,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

规范引导:化特殊群体为有益补充

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积极探索发挥家族势力、宗教势力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使其成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有益补充,取得明显成效。

福建省近年来在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中,充分利用农村宗族关系,发挥其积极作用,效果很明显。“不孝敬父母者罚款若干;猪未看管好吃了他人树苗的罚款若干;烧毁他人坟地草木者罚款若干„„”

记者采访中发现,农村此类规约多没有法律依据,但都出自村民提议,且经“民主”程序产生,因而履行时往往很有成效。族人中有威望、有身份的人主持纠纷双方的调解,说的不一定是法言法语,但能有效地化解乡民间的矛盾和纠纷。

多位受访干部说,目前,我国一些农村的现状是,法律和制度放在处理农村事务的层面上,有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村规民约相对更加管用。

对宗教势力依法进行有效管理、规范,同样可发挥积极作用。昆山市宗教局钱建荣介绍说,昆山市经济发展较快,征地拆迁也较多,涉及到补偿问题,农民经常有意见;有时政府部门出面做工作不管用,但宗教组织出面往往却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对于农村“刺头”、“混混”等人,通过积极转化,也能发挥正面作用。吉林省长春市近年来积极挖掘农村一些“能人”的积极作用,在农村组建起一支“和谐员”队伍,有效预防和处置了一大批矛盾隐患和群体性事件苗头,成为加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有益补充。

第16篇:关爱特殊群体措施方案

陈家沟小学《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措施和效果》

实施方案

在我们的学生中间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他乡谋生糊口;当我们被长辈群爱意包围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家中,托管在小饭桌,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别的同学都 在认真苦读, 为理想而努力时, 他们却游离在外, 迷茫的找不到方向; 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时, 他们却只能孤独无 助的流着酸楚的泪。留守儿童、托管生、学困生、单亲儿童就是这样 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这样一个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学校领导老师始终把你们惦记,身为教师,我们感到由衷的责任重大。 为了使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教育公平,为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特殊群体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根据区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以快乐成长工作站创建为载体,努力营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内容

紧紧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力量,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维护好中小学生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全面关爱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和父母外出经商、务工的留守学生,努力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确保各类学生都能健康快乐成长。针对特殊群体儿童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 的突出问题,着眼培养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兴趣、爱好,为保护特殊群体儿童的隐私班主任保管好他们的档案,重点放在特殊群体儿童身上。

1、实施爱心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先队小干部、少先队 辅导员、班干部集体联合与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群体少年儿童的交流互动。

2、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特殊群体少年儿童的兴趣 和爱好,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尽力挖掘这些孩子 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爱好特长加以大力的培养,以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3、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特殊群体儿童群体与亲属沟通,交流心中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声;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开展家访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特殊群体儿童解 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与特殊群体儿童外出父母沟通, 使外出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特殊群体儿童在学习和心理等各方 面的情况,从而使特殊儿童群体不致缺失家庭关爱,能够健康快乐 成长。

“特殊群体儿童”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与照顾。对他们进行关 爱,我义不容辞。我要用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化学生;用 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去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真诚的微笑 去感染学生;用灵动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音”;用无微不至 的关爱让“特殊群体儿童”感受到家的温馨。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特殊群体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使他们在充满爱心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凉州区洪祥镇陈家沟小学

2018年4月

第17篇:全方位多角度关注特殊群体

全方位多角度关注特殊群体

昌邑市柳疃镇青乡小学采取有力措施,从多方面对贫困生、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给予关爱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该校首先对在校学生进行排查摸底,将贫困生、学困生梳理归类,然后采取“一助一”结队帮扶的方式,从校长、班主任到任课教师,每人帮教一名,并且“老大难”由校长和中层领导帮教。针对具体情况,或进行家访,或促膝谈心,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学习困难的重点帮其补习功课;心里存在障碍的着重帮其解开思想或心理上的疙瘩。现在,该校有10多名特殊学生得到了帮教。

其次,该校建立并逐步完善特殊生档案,记录其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并及时梳理,经常进行阶段性的交流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提炼出规律性的有效做法,为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汇集起强大的正能量。

关爱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特殊生在这里享受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他们将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18篇: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

赤水市第三小学

2013—2014学年关爱特殊群体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学生给予关爱。让他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阳光雨露,让他们身心快乐、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关爱特殊群体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关爱特殊群体”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赵益华

副组长:刘中强

成员:唐春花 冯敏 龚荣容 胡业霞 王文彬 宋胜丽

三、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1、启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特殊群体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2、结合校教务处开展的“教学管理月”辅导学生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引导特殊群体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3、各班教师每学期至少两次与特殊群体学生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4、每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打开特殊群体学生心灵之窗,为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组织特殊群体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五、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的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学生活动。

2、各班必须详细、准确、及时上报特殊群体学生花名册到学校。

3、各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让学校特殊群体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第19篇: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

特殊学生群体关爱制度

特殊学生主要是指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身体和心理异质学生等。

为了给特殊学生群体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每名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特制订如下制度:

1、逐个建立完善特殊学生档案,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2、定期走访学生家庭,了解特殊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学习情况,注重做好的信息收集、情况反馈及协调服务工作,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特殊群体应助尽助。

3、与父母沟通、交流,指导家长作好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工作。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家长进行校访,由班主任接待学生家长,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强化交流合作,在教育转化不良学生上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

牛大场镇红山小学

第20篇: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

特殊学生指的是在生理、心理、学习、生活、感情和就业等诸多领域中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的学生,这部分同学成长目标不明确,未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学习也不够积极努力,而且时常出现学习生活规律紊乱、状态令人担忧、干扰他人学习生活甚至违反校纪校规等问题。这些同学极易由于问题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而引起不良后果,进而危及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家庭、经济、学习环境的变化,高校校园内的特殊学生增多,当前全国高校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其中大学生特殊群体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对特殊学生群体教育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事关整个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一、构筑多维帮扶系统,形成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合力

1、积极应对,有效干预学生学习生活

对于已建立特殊档案的学生,高校有关部门、各基层学生管理单位要积极研究具体应对方案,做到干预及时、有效。有关领导要重视,组织相关人员拿出科学合理的应对办法,不能只把任务交待了事,要想办法、动脑筋,做到有效干预。

2、合理转介,帮助搭建学生支持系统

在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仅靠单纯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合理转介,以免延误学生救助时机。在转介的过程中,学校要督促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尽力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支持系统配合开展工作,帮助特殊学生搭建起良好的支持系统,使之尽早走出困境。

3、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学生各类问题

对于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尽量使特殊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地尽早归队。不能因为其条件特殊,就放弃对他们存在问题的帮扶改进。总之,特殊学生的问题很多,学校各有关部门、各级教育管理人员要尽量做到统筹兼顾。

二、搭建科学教育平台,加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内化教育

1、科学引导,关注特殊学生心理健康

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较大,其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特别关注。因此,在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帮扶的同时,要尽力帮助其对本身心理健康的自我关注和对相应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同时,在教育工作中,尽量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感觉自己是个特殊群体,培养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使“特殊学生一般化”,引导其克服自卑等心理,树立自强、自尊意识,自我克服困难,奋发成才。

2、结合实际,创造特殊学生展示空间

在开展特殊学生群体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和主体作用,即充分发挥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和参与学校建设和学校民主管理中主人翁的作用。

对特殊群体家属开展工作汇报
《对特殊群体家属开展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