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县乡一体化改革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25:00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实行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工作汇报

实行水务一体化改革的工作汇报

省水利厅:

××县水务局自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以来,为了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局党政根据《水法》和省政府、省水利厅关于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本着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有利于

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事问题,全面推行水务体制改革,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对县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打破条块分割,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积极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在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成立了××县水务局。从水利局到水务局,这标志着大竹水利冲破了条块分割、画地为牢的计划经济旧体制,为实现城市与农村、地下水与地表水、水质与水量、供水与排水、用水与节水等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为建立高效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设立了给排水管理股(县节水办)。原创:http://www.daodoc.com/在我局向县委、县政府提交的“三定”方案中(已上报待批),将原来分散在建设、环保等几个部门的管水职能交由水务局统一承担,通过将排水、排污、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职能统一划归水务部门,进一步增强了水务部门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调度、行业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克服了过去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龙管水、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推行体制改革,变“政府管水”为“群众管水”,充分发挥各类水利工程效益

一是在××、××两座中型水库全面推行以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为基本内容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事业单位原有的干部、工人个人身份终身制,解除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固定人事关系,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起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本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二是重新确定两座中型水库事业单位性质。针对××、××两座中型水库具有防洪渡汛、排涝灌溉、农村人畜饮水、航运等基本功能和发电、养殖等附属功能,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属公益性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水利厅、市政府的要求,我局按照中型水利工程承担的任务和经济收益状况,经认真测算,认为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我局在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后,已将两座中型水库管理所由原来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重新定为准公益性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科学地划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把承担发电、渔业养殖等多种经营的部门剥离为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

三是实行人员分流。两座中型水库实行“离岗休息”制度,即:所有工作人员在离法退休年龄还有三年时,一律离岗休息;男同志在年满55岁后离岗休息;女干部年满50岁、女工人年满45岁,且工龄达20年以上者,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管理所审定后,可以离岗休息。

四是实行农村供水水费征收机构改革。根据*市价工[2000]字第10号文和*府办[2000]67号文批复,××县中型水库农灌水费成本价应为36元/亩,按“逐步到位”的办法,2004年农灌水费收取标准为中型水库自流灌溉17元/亩,提灌折半征收;2005年农灌水费收取标准为中型水库自流灌溉25元/亩,提灌折半征收;2006年农灌水费收取标准为中型水库自流灌溉36元/亩,提灌折半征收。

我们积极探索供用水管理新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水费收取以灌区乡镇为取用水单位,成立灌区管理委员会。以各乡镇为单位组建灌区管理委员会,由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或乡镇人大主席兼任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所在乡镇的水利电力管理站负责人兼任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各受益区的村委会主任为灌区管理委员会委员。由两座中型水库管理所在每年年初时制定年度农业水费征收计划,并与各灌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供用水和水费征缴合同。各灌区管理委员会再将农业灌溉用水水费计征计划和合同层层落实,签订到户。针对目前农村用水户解交水费和供水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决定成立用水管委会,把村社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吸收为会员,建立完善的供用水管理办法,让广大群众主参动与供水工程管理,原创:http://www.daodoc.com/并将40农灌水费用于灌区管委会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供水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如2005年10月,我们相继成立了××滩水库灌区

推荐第2篇:通关一体化改革

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

为落实区域协同发展重要国家战略,加快经济紧密联系地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步伐,为进出口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进出口环境,切实提高通关效率,有力促进贸易便利,海关总署决定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海关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区域通关中心,构建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接单平台,形成涵盖长江经济带海关通关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长江经济带通关作业一体化。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14年9月22日起,首先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海关(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海关)启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方式;在总结评估的基础上,适时在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海关启用该通关方式。

二、长三角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方式适用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各口岸海关进出口的货物。长三角地区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 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区域通关一

三、取消长三角地区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报关企业在长三角地区“一地注册、五地报关”。报关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内任一海关备案的分支机体化等

。 构,均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各海关从事报关服务。

四、长三角地区海关间互认商品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原产地预确定和许可证件、归类、价格等专业认定结果以及暂时进出境等行政许可决定;待系统完善后,在银行总担保及汇总征税项目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一份税款保函在长三角地区海关

五、长三角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审核、税单打印、税费核注核销、无纸转有纸、汇总征税试点等操作按现行规定办理。

六、长三角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可由企业根据物流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在口岸或属地海关监管场所实施查验。对需转运分流到属地监管场所实施查验的,进出境货物及其运输工具应符合海关途中监管的要求。

七、为规范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申报行为,自2014年9月22日起,对“进出境运输方式”和“境内运输方式”均为水运的出口中转货物,报关单电子数据申报时,“报关单类型”应申报为“水运中转”。

八、长三角地区海关可凭电子放行信息办理货物出场(库、区)手续,实现卡口自动核放。

九、长三角地区海关通过“中国海关网上服务大厅”和海关“12360”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通关、舱单状态查询、疑

9月15日,南昌海关将正式启动“昌九通关一体化”改革,迈出了全省通关一体化难咨询等

。 改革的第一步。

15日上午9点30分,九江长江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一票准备在九江港出运的出口货物在南昌海关现场业务处进行申报,该票报关单从企业完成无纸化申报,再到海关完成审核并放行,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货物在南昌海关现场业务处申报放行后,九江海关将依据南昌海关现场业务处发送的放行指令进行实货放行。该公司也成为第一家享受到昌九通关一体化改革“红利”的企业,公司报关部经理黄泗倩称:“原来我们公司在南昌的货物如果想从九江港口出运,我们需要在南昌申报,然后办理转关手续,用海关监管车辆将货物运到九江,或者我们公司派员到九江找当地的报关企业代理办理相关申报手续。现在,我们在南昌报关后,货物可以直接在九江出运了,不光节约了将近2天的时间,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仅一票货柜的成本就起码减少了两三百元。”

为确保昌九通关一体化于9月15日顺利启动实施,昌九两地海关机构陆续完成了海关通关管理系统的调试、业务验收测试等工作,制定好各业务领域操作规范和相关制度,修订了业务操作指引,并提前在南昌海关官方网站挂出公告,确保企业及时知晓和掌握一体化通关模式下办理海关通关手续的流程和操作要点。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关企沟通机制,两地海关将在业务窗口为企业现场解答相关政策,并通过“12360海关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保证企业难题急事得到及时处理和答复。同时,在海关涉及企业办理相关海关事务的部门专门设立通关一体化联络岗,负责跨关区相关业务的协调沟通,解决所有跨区域海关内部

昌九一体化通关改革让两地海关机构打破了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通关流程和方式,企业可以根据通关、物流、申报便利,在两地任何一海关机构、监管场所和报关代理企业间自主选择,对促进江西省外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由于放宽了报关企业跨区报关分支机构备案条件,昌九两地报关企业和区域外的报关企业可以在昌九两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向昌九两地任一海关机构进行申报,将促进报关物流企业良性竞争和规范经营。

此次昌九通关一体化改革,是南昌海关响应江西省昌九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南昌海关继推出促进江西外贸稳定增长18项措施之后,又一重大的改革之举。以此为突破口,南昌海关将继续实施赣南通关一体化改革,从而实现江西省全境的通关一体化,为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做好前期准备。而全省通关一体化的实施,也将更加有利于江西区域经济发展,让省内生产要素、商品及各类资源实现无障碍流动和高效配置,江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物流成本将再次大幅节省。

上海新明伟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湖北欣海云报关服务有限公司诚挚期待成为进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助手!!

Contact person : MICKEY GU EMAIL:jingzhou02@nccfreight.com

QQ:1731428891

TEL:716-4183976荆州分公司/21-53560288上海总公司

其它地区分公司:天津,宁波,深圳、柳州、香港、武汉、宜昌、郑州

推荐第3篇: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关镇试点

工 作 汇 报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城关镇人民政府

(2011年5月16日)

城关镇地处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辖2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耕地面积6.6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39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40元。 2009年被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后,镇党委、政府紧抓优先试点这一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镇规划项目总投入资金2518万元,分四年实施。通过两年试点,全镇现在提出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量力而行,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确定了“塬区苹果,川区瓜菜,山区养殖,城区非公经济”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拉经济,以经济促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

一、项目完成情况

(一)2009—2010年试点工作完成情况

试点工作开展两年来,共完成总投资1322万元,占计划

投资1297万元的101.9%,其中市、县财政各90万元,部门整合594万元,群众自筹548万元。完成主要工作:产业开发:完成毛杏改良2000亩,新栽苹果1800亩,建成蔬菜骨架大棚402座,日光温室20座,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新建暖棚50座。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3眼,维修机井4眼,新打水窖200眼,新修水渠4200米,供水管线延伸12公里,自来水入户150户;新修村组道路41公里;绿化村组道路37.5公里。铺设中心村排洪管道20公里,完成了东区紫东花苑安置区整体规划和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工作;完成征地2470亩,协调拆迁158户632人,落实失地农民836户3798人每月100元生活保障金,规划失地农民安置点8处,土地整理项目在建面积2318亩。社会事业发展:在原郑村新修居民集中点1处29户,配套设垃圾箱10处,安装路灯10盏,建成五保家园1处,新修镇中心敬老院1处;新修文化广场2处,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处,硬化中心村院落6000平方米,绿化5000平方米;建成农家书屋8个,新修村部2处、村级卫生所6处,完成2处新修村部、3处村卫生所的图纸设计和选址规划工作。科技培训:建成镇培训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10间220平方米,并配套培训设施,培训科技明

白人1800人。制度建设:完成了六大制度建设创新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切实进行贯彻落实。

(二)2011年试点工作情况

2011年计划投资1090万元。计划完成如下工作:村庄规划:完成祁川村总体规划及居民集中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分项规划,达到“五图一书”标准。产业开发:在祁川村北面山新建300亩核桃园,川区新建水泥骨架大棚87座;在金龙培育地椒茶苗100亩,绿化苗木100亩。基础设施建设:在祁川村新修水塔2座,压埋供水管线100米,完成自来水入户40户,衬砌灌渠4000米,新修中心村排洪管沟700米,拓宽整修环棚道路4公里,绿化村组道路6公里,更换安装变压器1台,架设四平线1000米,完成居民集中点及设施大棚电网主线建设。新修七里河至安湾村组道路2公里,整修丰台至鳌背村组道路水沟12公里;新修高庄、五里沟、路坡3村村部。社会事业:在祁川村新修小康农宅43户,改厕43户,配套修建沼气池43个,硬化居民点周围道路200米,安装路灯20盏,垃圾箱15个,维修村幼儿园房屋7间,配套购置办公桌椅40套,硬化祁川小学校园15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100株,在后河

自然村建成、绿化公墓区1处20亩。宣传培训:培训科技明白人200人,建设与创新“六大制度”。

目前完成645万元,占计划1090万元的59.2%,完成主要工作:村庄规划:完成祁川村的总体规划以及居民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分项规划,达到“五图一书”标准,并制作了效果图。产业开发:在祁川村北面山新建300亩核桃园1处;新建蔬菜骨架大棚87座;在金龙村租地100亩,培育地椒茶苗100亩并租地100亩,培育绿化苗木100亩。基础设施:在祁川村新修水塔2座(旋老、后河),压埋供水管线1100米,完成自来水入户40户;衬砌渠道4000米;拓宽整修铺砂村组道路4公里;现已建成高庄村部,路坡村部主体已建成;在祁川村完成道路绿化6公里(环园路2公里,杂果园道路3公里)。社会事业:祁川后河居民点目前开工25户,主体建成19户;维修祁川村幼儿园1处,购置办公桌椅40套,电脑、电子琴、玩具等教学设施。宣传培训:宣传农业农村工作,培训科技明白人200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形成共识。按照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统一全镇干群思想,把产

业开发和县城开发结合起来,把城郊村的建设和县城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统筹发展。二是突出优势,示范带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逐步把城区失地农民变为城市居民,纳入城市化管理;依托茹河川区开发,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依托塬区优势,扩大苹果生产规模,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强化考核,靠实责任。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三位一体”目标考核之中,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村级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取得成效及变化

通过两年的试点,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科技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全镇把发展生产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立足自身实际,以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等为支撑,一是打造了“塬区苹果,川区瓜菜,山区养殖,城区非公经济”的产业格局。二是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村级道路、水利灌溉、小康农宅、村卫生所、村级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建设工程。这些项目的

实施,为全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拉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及强势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全镇各项经济快速发展。通过试点,2010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673.6万元,占县上下达任务643.5万元的104.6%,同比增长15%,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完成投资11170万元,较上年9690万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040元,比上年2581元人均增长459元,2011年有望达到3355元。经济促进文明建设。通过“项目带动、村民自治、投工投劳、财政奖补”等方式,以生态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有效地提升了城镇化建设水平,实现了经济促文明的最终目标。

四、几点建议

一是相关部门在实施项目时尽量向新农村建设点倾斜,能够使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

二是每年在项目实施前应先预借部分启动资金。

三是在部门整合资金筹措上,力度再大点,对整合不到位的应有一定的处理措施。

推荐第4篇: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莅临游河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将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0年,游河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核心,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牢牢抓住出山店水库建设前期工程暨游河新镇区建设的大好机遇,总体推进,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和发展。现将我乡2010年度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强力推进。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书记、乡长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全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召开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目标顺利推进,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小组,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民主化、规范化。

二、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为了做好我乡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小组。邀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克服资金紧张,工作条件艰苦等多种困难,完成了《游河乡总体规划》及《游河乡村镇体系规划》和18个行政村的规划修编及一个中心村、两个附属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弥补

1了我乡规划建设没有规划的空白,为统筹城乡发展绘制了科学长远的宏伟建设蓝图,城乡一体化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三、加快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突出抓好新集镇建设,强力推进游河新镇区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亮点工程。围绕“六场硬仗,八篇文章”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游河镇打造成中洲名镇,千里淮河第一镇。新镇区三官综合试验区规划用地1.74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完成统建安置房建设、河道治理、迎宾大道修建等工程用地征地1500亩,拆迁92户,累计投入资金4.6千万元;统建楼29栋楼盘,主体已完工,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成大小户型700余套,总投资近8千万元。小区内“五化三配套” (既: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和水、电、路配套)已全部完成。目前乡政府已入住统建安置区。规划区内新架设线路6370米,新建500千伏变压器3台,长1100米的迎宾大道主干道已绿化完毕,全长3.2公里的三官村治理正在砌陡石护坡,规划区内3.1公里的三条主干道一完成路基土石方的70%,累计投入资金3千万元;自建区已竣工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正在施工建设约 6000平方米, 累计投资近2千万元。目前游河新镇区雏形初现。

二是全乡八个行政村新农村规划点正陆续建设。张湾村新农村规划点框架已全部完成总投资1.1千万元,已建2层商住两用楼共计200套,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孔畈村新农村规划点已完成总体平面图、鸟瞰图、施工图,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可供容纳2000人。姚湾村正在兴建茶业一条街,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满足茶农200户,高台村村室建设完成,还

有将实施的姜堰村,大塘村,游河村,新集村新农村规划点。

三是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工作推进迅速。结合游河新镇建设,实施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策略促进土地征收,目前已拆迁92户农户中88户用宅基地置换商品房,总置换商品房面积达1.1万平方米,平均每户置换商品房近125平方米。

四是继续坚持小城镇建设齐头并举,推进城镇化率和城镇水平快速提高。目前我乡城镇化率已达25%,形成了游河乡游河老镇、新集、孔畈、出山小集镇均衡发展和游河新镇快速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引导农民着眼新农村建设相对集中建房,努力改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进迁村并点试点工作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为创新点,大力提升现有村庄的生活房屋环境,积极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四、优化城乡环境,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1、游河乡村村整治工作积极推动。游河乡以“六城联创”为契机加大了游河乡村村整治工作。游河乡高台村全部实施了村村通,组组串硬化任务,共计15个村民组,全乡12.4公里借宿了黄泥土现象,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五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

2、建设干净整洁生活便利的居民环境,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灶),如孔畈村,笃祜店村,三官村,新集村,姚湾村等五个村进行了“三清五改”,清除污泥,铲除路障,撤掉了乱搭乱建。认真做好农村的卫生保洁工作,配备了专门的环卫工人,各村成立了保洁队伍,做到每日清扫垃圾。保障村民用水安全,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技术,改变农村传统食做方式,以沼气代

柴,以沼气代煤,为我乡正在申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好2011年城乡一体化工作,逐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发展”新镇区拟定下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

2、工作目标

⑴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发展速度,进一步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使我乡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⑵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增强集聚能力,引导农民向新村集居,圆满完成我乡申报省级生态乡镇。

⑶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在环境整治,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生态绿化,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扩大迁村并点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⑷认真做好村村整治规划,把“三清五改”、建沼气池等纳入整治规划中,改善居住环境。

推荐第5篇:党群一体化工作汇报

党群一体化工作汇报

我院党支部成立于1990年。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近年来,按照上经党委的步署要求,确立了“以党建带团建、妇建,促工建”的工作思路,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工青妇群团组织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范围,提出了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新思路。

为更好更扎实地推进党群共建工作,学校成立由党群一体化办公室,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要求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党群共建工作,做到精力到位、人员经费到位、关心支持到位,把党群一体化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办学特色来抓。

党群一体化组织成立后,完善了相应的工作制度,结合学院实际,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大大加强了党员、团员和教职工三支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工作组织,形成人力资源大整合。按照有利于领导、便于工作、理顺关系原则,学校党群一体化办公室由党支部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一副院长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由党支部组织委员、团委书记、妇女主任组成。这些同志都是从教学、管理部门挑选的,政治文化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党群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参与、组合能有力地影响全校师生,调动师生参与热情。

二是学校给予经费投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学校把党群共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计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确保党群共建活动阵地建设到位,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三是挂牌党群办公室,设立活动阵地。党群办公室集办公、学习、培训、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努力做到一室多能、一室多用。

一、党建工作。

学院党支部坚持每学期至少上4次党课,不断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目前党员数量由成立之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正式党员24名(其中6名关系不在我校党支部),预备党员2名。党支部委员也由原来三名老党员逐渐过渡到一名老党员,两名年轻党员,逐步实现了新老交替,使得支部委员逐渐年轻化。党支部的具体工作方法及措施是:

I. 加强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做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

首先介绍一下支部的班子组成:时述济,副院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德高望重的刘珣增校长担任宣传委员,年轻骨干教师原春波担任组织委员。现任的支部领导班子,可以说是有经验、有能力、有活力,基本实现了老、中、青的有机结合。领导班子结构比较合理,支部班子成员全部是搞教学业务出身,既精通业务,又坚持搞好党建工作。强调担任领导的四要素: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要求支部领导必须做到三点:政治上要把定向关,维护大局;工作上要勤政敬业,争创一流;作风上要率先垂范,扶正祛邪。有了这样的要求,因此支部班子大局意识强,班子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廉洁公正,能够自觉和上级党委、学院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及时圆满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支部班子能够准确定位,民主评议称职达到100%。2001年荣获“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5年被威海市委组织部确立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去年,由于某班级班主任比较缺乏经验,造成管理不力,班级管理一路滑坡,学生思想及不稳定,听到此消息后,党支部一班人采取多种方法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度过思想难关,又和学校协调,指导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最终使这个班级扭转了局面。

II. 抓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随着学院的发展,党员的数量也在不在增加。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既要提高现有党员的综合素质,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提出:“爱党先爱岗”的口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我校的13名正式党员中有10名担任学院中层干部以上职务,学院的教务处主任、学生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团委书记都由党员担任。对中层干部要求他们做到“五先”:1)宗旨意识当先,做贯彻方针的推动者;2)综合能力领先,做专业业务的引领者;3)工作作风率先,做为人师表的示范者;4)岗位业绩争先,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5)廉洁自律在先,做教育为民的实践者。我院的党员中,有两人担任副院长职务,有8人担任中层干部职务,进一步体现了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党员带头的领导班子,充分证明院领导对我院党组织的信任,他们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每次发展新党员,都要支部开会研究,每次都

是从学校年轻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注重党组织在师生中的影响,积极发动老师和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到目前为止,有近百名老师和学生向党组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支部要求每一位党员和积极分子都要“做一个忠诚的人”,即: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朋友,忠诚于家庭,忠诚于学院。尽管院领导对我们每一位党员充分信任,但是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能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仍然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把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奉献给学校,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每一个教职员工。让学院领导、老师、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党的温暖。党支部的各位委员也是经常探讨在新型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教育管理好我们的党员。通过开党员大会、上党课、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统一认识,更好地为学院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

二、以党建带团建,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我院团委成立于1993年12月,团员人数占在校生的85%。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校团委本照“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宗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生的思想意识、活动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面对目前校园常见问题,比如校园暴力——索要钱物、肢体伤害、语言伤害、破坏公物,网络危害——色情暴力、网络诈骗、网友伤害、上网成瘾、自制力下降,早恋危害——影响学习、伤害他人、性过失,心防意识——防范外来伤害、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自身犯罪潜意识等等现象,一方面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举行法制知识讲座和演讲,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团支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成立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共同建立青少年成长监护体制,并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对学生的管理,严防不利事件发生。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身心健康的培养也是校团委重要的工作。如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党旗在我心中”演讲赛、《为了母亲的微笑》法制宣传片的播放,都是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几年来,团委先后组织为四身患重病的冯美芳同学捐款、为印度洋海域受灾人民捐款、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等活动,在学生、老师和社会中产生极好的影响。去年结合党中央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校团委也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做一名团员所应该尽的社会责任。校团委也经常组织学生到福利院公益性场所等进行义务劳动,也配合上级部门搞好峰山白色垃圾的清除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每

年5月校团委都会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如去年组织的“红五月歌咏比赛”,“汗水·收获演讲比赛”,“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平安学校”主题法制安全教育报告会等,既让学生锻炼了能力,也在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1999~2000年学校团委连续两年被共青团威海市委授予“威海市先进基层团组织”称号;2005年12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先后有三个团支部被文登团市委评为“先进团支部”,十二名团员被省、威海市团委授予“青春立功”三等功、“威海市十大青年志愿者标兵”荣誉称号等。

三、妇女工作

四、工会工作

今后工作计划:

一、结合“金秋十月·中国骄傲”主题教育,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活动,纪念共

和国成立59周年,具体形式,组织教师在十月份的会演活动表演集体或个人节目。

二、结合十一月阳光体育运动,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号召全校教师积极

参加体育锻炼,全体教师出间操,并组织全校性教师排球赛。

三、十二月份,结合“我是外院人”主题教育,以“外院二十年”为主题,在

全校师生中开展校史教育,爱校教育,真正把全院师生溶入到外院的大家庭中。具体活动形式另行通知,并由学生处、团委组织元旦文艺晚会。

四、以妇联为主组织全院女教师进行体检。

五、不断完善相关的档案资料,迎接威海市委组织的检查。

六、建议能否每位教师发放统一的运动服,集体活动如升旗、参加大型活动、外出

活动时统一着装。

七、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活动,让学校政策从老师中来到老师中去的方针,由学校

确定主题,党群办组织,从老师中征集意见,进一步体现群策群力,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推荐第6篇:嘉峪关市教育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汇报

嘉峪关市教育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改革发展工作汇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调研工作的通知》(嘉办字〔2017〕167 号)要求,市教育局认真梳理总结了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方面的具体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教育基本概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5所,其中幼儿园50所(公办幼儿园9所,民办幼儿园41所),小学18所(含三个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教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市体育运动学校、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高等学校2所(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嘉峪关分校、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40767,其中在园幼儿9351人(民办园6768人),小学16588人,初中8143人,特教学校51人,普通高中6151人。全市有在编教师2350人(未含酒钢职教部分)。

二、主要工作成就、亮点和经验

(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 1.加强教育顶层设计 我市从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高度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自2012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修正稿)》《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统筹解决教师紧缺问题的意见》《嘉峪关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和奖励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嘉峪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嘉峪关市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嘉峪关市全面改善义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2014—2018年)》《嘉峪关市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嘉峪关市教育系统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把教育事业纳入社会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 通过教育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市教育发展方式得到积极转变,城乡教育规模总量显著扩大,教师队伍学科和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得以提升。

2.调整城乡教育布局

2006—2010年,根据国家“撤点并校”的有关政策要求和城镇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少的趋势,我市在谨慎、稳步的前提下,在充分论证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适度调整了农村中小学布局,先后撤销了峪泉镇黄草营小学、新城镇泥沟小学、横沟小学、观蒲小学、文殊镇冯家沟小学、文殊小学和团结小学,保留新城镇中心小学、新城小学、文殊镇中心小学、峪泉镇中心小学、安远沟小学5所小学,保留文殊镇河口小学、新城镇野麻湾小学和长城小学3个教学点。经过调整,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以后,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已基本满足城乡教育发展实际需要,再没有撤并过农村学校和教学点。

2013 年,我市出台了《嘉峪关市2013年—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明确了今后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主旨:依据国家政策、三镇人口变化情况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做相应的微调,在学校规模和数量上不进行大的调整和变动。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资源配置建设和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上,逐渐缩小城乡办学的差距。

2014年,我市出台《嘉峪关市城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2013—2016)》,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对城区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完善,进一步提高教育投入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任务目标主要有:将市育才学校初中部撤并到市六中,育才学校变为完全小学。启动建设明珠学校二期工程,筹建明珠初中部,解决紫轩及周边住宅区学生上学问题,同时减轻实验中学办学压力。新建胜利路小学综合教学楼,协调解决胜利路小学操场问题,使之成为达标学校。完成市第四中学综合教学楼扩建工程,适度扩大四中办学规模,均衡班级人数,使之成为达标学校。启动南市区筹建学校的工作。启动市酒钢三中搬迁至新校区工作。启动市实验中学教学楼扩建工程,扩大实验中学办学规模,均衡班级人数,使之成为达标学校。对市酒钢三中旧址与近邻的市师范附属学校的资源进一步整合,使师范附属学校成为达标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胜利路小学教学楼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实验中学综合教学楼、酒钢三中旧址新建学校、南市区学校建设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其他规划任务均已完成。

结合棚户区改造工程,我市配套新建了富民、建林和讨赖河新区三所幼儿园,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目前三所幼儿园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有望2018年秋季实现招生。

(二)教育经费投入方面 1.保障教育经费稳步增长

为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足额到位,我市制订了与中央、省上出台政策相配套的经费保障配套措施,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教育经费补助资金分担机制和拨款制度,提高了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市把教育作为财政专项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殊教育生均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均高于省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切实履行“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法定要求。2012-2017年,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均实现了逐年增长;教育费附加、土地出让金提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提成、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彩票公益金等各类资金全部实现了按比例应征尽征并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2.加大各级各类教育投入力度

我市制定实施了《嘉峪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嘉峪关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幼儿园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2012年至2017年,新建幼儿园8所、改扩建幼儿园7所,投资1.63亿元,新建、改扩建园舍面积4.9万平方米。 根据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各级政府分担、管理以县市为主的体制要求,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校车安全工程等国家政策。2012年至2017年,共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287万元 ,5083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照上级资金与市级资金的投资比例,共配套市级资金303万元;新购11辆校车,实现了专用校车全覆盖,全面解决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安全乘车的问题。

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我市抢抓机遇,有效解决教育发展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得到极大推进。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市“全面改薄” 项目已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投入资金达1.3亿元,其中市级资金占比达70.2%,位居全省首位。校舍建设类项目已使用资金10358.27万元,实施项目54个,新建或改扩建校舍41232.40平方米,改造运动场107948平方米,修缮围墙1653米。设备购置类项目已使用资金2227.86万元,实施项目58个,购置直饮水设备154套,监控设施54套,采暖设备9套,图书14000册,课桌凳7221套,计算机1077台,多媒体教室设备247套,实验室设备10套,音体美器材27套。目前,校舍建设类项目整体完工率达到五年规划的96.30%,设备购置类项目年度计划任务已全部完成,资金投入已超过规划资金的27.5%。通过“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我市中小学校已经配齐配足了教学设施设备,实现了“班班通”设备、宽带网络、安保监控设备、直饮水设备、办公室电脑全覆盖,科学实验设施设备、音体美设备、学生计算机、图书装备全达标。从生均教学资源来看,我市农村学校已经优于市区学校。

2012年至2017年共投入4.13亿元用于中小学D级危房拆除重建项目、C级危房加固改造等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新建、改扩建,共计消除中小学C、D级危房63393平方米,新建和维修改造校舍17.63万平方米;利用中央和省级薄弱校舍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和市级预算内资金828万元实施了七所农村中小学学生食堂建设项目,新建农村中小学食堂面积3240平方米;加大“绿茵操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截止2017年9月底,共投资4055.5万元,完成了19所学校共162306平方米塑胶化运动场改造,全市中小学运动场塑胶化率达到了100%。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实施以财政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投入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鼓励公办普通高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补充办学经费。加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基本建设的投入,2012至2017年共投入3500万元用于改善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设备更新,投入3.8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5568平方米,消除C、D级危房15918平方米,投资2425万元新建、改造运动场面积26100平方米,彻底改善了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

制订落实《嘉峪关市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年)》,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投资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全面更新、购置特殊教育教学设备,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面推进“三残”儿童少年的“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落实了义务教育残疾学生免费政策,完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优先保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的资助政策。截止2016年特教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了6000元/生、年。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甘肃省“十二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强嘉峪关市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健全“贷、奖、助、补、减、免”的职业技术教育助学体系,加快发展市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制定了嘉峪关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根据我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围绕钢铁冶炼、旅游业、光伏发电、长城文化园区、华强文化产业园等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扎实推进中高职“2+2+1”和“3+2”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推进教育公平方面 1.实施阳光招生政策

制定《嘉峪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嘉峪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办法(修订)》,进一步简化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就学手续,落实以居住证为主的招生政策,取消婚育证、务工证查验。积极做好军人子女入园入学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中坚决贯彻三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二是切实落实“阳光招生、均衡分班”制度;三是率先实现“同城待遇”政策。认真研究普通高中招生办法,确保适龄学生入学机会公平均等。高中阶段招生考试采取网上阅卷方式,考前采取网上填报志愿。对文化课考点考场进行规范布置,体育考试邀请家长代表、纪检部门等到场监督,确保考试客观、真实。

2.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

教育局制定了《嘉峪关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2017-2020年)》,计划到2020年,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消除在5%以内,基本实现班额均衡,办学规范。2017年秋季学期起,我市严格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坚决杜绝义务教育起始年级(一年级、七年级)产生大班额班级,自然消除31个大班额班级,全市56人以上大班额占比不超过15%。在从数字上限定班额的同时,我市加强校车管理,已安全接送农村寄宿学生近9千余人次。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米、面、油、蛋等大宗食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食谱丰富营养,供餐安全规范。通过这些举措,农村学校的吸引力不断提高,通过解决“农村弱”问题,使“城市挤”难题得以缓解。

3.关爱特殊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将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目标体系,作为对校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评价和绩效考评重要依据。加强特教指导中心建设,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努力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上学的权利。大力推行随班就读的办学模式。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积极探索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开展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实名调查登记,做好动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实施国培、省培、市培、校培等五级教师培训制度,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国家级培训项目4项,22人;省级培训项目19项,2652人;市级培训项目5项,729人。市级培训逐渐从大规模通识性培训向分学段分学科的菜单定制式培训过渡,与陕西师大、东北师大、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签订了培训合作意向书,建立培训基地6个,利用重点师范资源优势,结合我市教师培训实际需求开展“点菜式”培训,培训效果显著,赢得了学校的认可和教师的欢迎。日前,陕师大和东北师大培训正在组织进行,总人数160多人。稳步推进5321学校发展联盟校工程,截至目前,先后有176名(人次)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任教(一学期),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有近70人次在校际间进行了(短期)交流。举办各类交流、展示、竞赛或研讨活动三百余场(次)。

2.提高师生待遇

落实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实施了《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农村在岗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水平的批复》《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嘉峪关市教育系统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嘉峪关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高了中小学中小学班主任费,落实行农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将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提高15%,使农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高于同职级城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子女入学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按照城区同等规模学校分配比例的1.5倍分配指标。落实了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和农村无编教师“四险一金”等待遇。通过教师职称破格评审政策,适当扩大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对已经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者,直接聘任相应职称,实现“即评即聘”。进一步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五)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方面 1.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细化素质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完善了教育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监测,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课程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出台《嘉峪关市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意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定课程计划,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严格执行“一教一辅”,严禁任何学校和个人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治理乱收费、乱发教辅资料、在职教师乱办班等行为。

2.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研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纳入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启动并开展了甘肃省“快乐校园”创建评估活动,截至目前,已认定市级快乐校园14所,省级快乐校园7所。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委、省教育厅要求,继续开展省级“德育示范校”评选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5所学校获评省级德育示范校。全力抓好体育工作,认真实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走“普及+特色”之路,形成有效的校园足球普及推动机制和校园足球文化。深入实施艺术教育,探索建立嘉峪关市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拟吸纳社会美育人才解决美育教师不足问题。认真开展全国首批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工作,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全面铺开,覆盖全体学生。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甘肃省青少年创客创意大赛”“甘肃省纸飞机模型赛”等活动。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一百余件作品在省级及以上科技赛事中获奖,11所学校获得集体奖。

二、工作推进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专任教师缺编问题突出,一线教师数量不足,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探究性学习活动安排不足课时或不安排。

二是缺乏上位政策支持,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教师“市管校聘” 改革工作进展缓慢。

三是城镇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不足与农村基础教育学位过剩现象并存,城区基础教育生师比过高、大班额问题明显。

四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不突出,普遍缺乏教育文化底蕴。

五是义务教育考核评估和质量检测还有待完善。六是教育建设项目投入力度不足,省上及国家对我市资金支持相对较少,造成教育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和安排 今后的3-5年,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一是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完成各中小学校体育场、多功能厅建设任务,加快教育信息化程度建设。二是加快义务教育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增加教师编制,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推进“市管校聘”工作进程。四是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水平,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建设差距,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五是着力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监测评估标准和监督评估机制。六是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合理制定农村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并优先用于教育事业。七是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国家课程,通过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提高农村师资力量。八是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实现“待遇留人”。

嘉峪关市教育局 2017年12月28日

推荐第7篇: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乡2006年工作汇报

围绕中心创新机制

全力推进和谐东塔建设进程

2006年,我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按照年初制定的围绕一个中心,主攻两大任务,加快三个进程,搞好五大创新,抓好七项活动,办好二十件实事的工作思路。采取“抓人促事”的工作方法,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确保

了年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95805万元,增长13.2,其中,完成二三产业产值85456万元,增长14.5%;完成农业产值6453万元,增长2.2%,畜牧业产值3781万元,增长8.6%;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5元,增长5.1;乡财政收入实现546万元,增长16.8;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6万元,增长15.3;新增个体工商户186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13‰以内。

一、突出重点抓落实,培育特色显亮点。

——二三产业势头强劲。2006年,全乡二三产业产值达到854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非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77084万元,增长14.3%;实现工业产值38478万元,同比增长18;二三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3600万元,上争资金548万元,完成新建、扩建、续建项目31个,完成率为207,完成投资10986万元。建成投产的项目运行情况良好,企业项目实现利税70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210人。同时,积极配合市城建部门,实行和谐拆迁,确保了明珠公园、明珠东路、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工业园以及嘉宝花园等市政府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

——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以农业专家信息系统为主的科技服务平台作用,[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daodoc.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完成了优质水稻面积6050亩,推广优质蔬菜品种12个。新建了育苗中心和智能化PC温室,设施瓜菜面积突破9700亩,积极争取投资1400万元的国家土地整理项目。通过人大议案资金,自筹40万元对全乡的部分渠道和丰产沟进行砌护和维修。加大对口蹄疫、禽流感的防治力度,建成了柴园养殖园区挤奶台,新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社。先后13次接待国家和自治区在我乡召开的农业工作现场会和座谈会。

——城乡建设强力推进。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对全乡10个村的庄点布局进行了统一规划,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工程,完善了东方花园二期、金塔小区二期、柴园新村等小区辅助设施,完成了投资4200万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宁煤集团住宅楼工程;完成了柴园“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和38栋64套、投资2000万元、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完成了投资62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塔寺村商住综合楼工程;完成了投资180万元和120万元的三小、五小教学楼工程的建设。

二、创新机制增活力,自加压力求突破。

创新服务理念,建立三级便民服务代理网络。转变了干部作风,方便了群众办事,承办了市区乡镇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现场观摩会。创新学习方式,开展干部“菜单式”学习。创新了干部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质量。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加强。创新承诺方式,办理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20件实事。我们自加压力,将年初承诺的20件实事制作成展板,悬挂在各村的公开栏内,接受群众监督。目前,20件实事已全部办结。创新调解机制,设立调解“泄压室”。在乡司法所设置“泄压室”,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气有处撒、有牢骚有处发,理顺了群众情绪,提高了调解效果。创新拆迁理念,实行和谐拆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让利于农民群众,实行和谐拆迁,提高了拆迁效率和质量。

三、围绕核心抓龙头,固本强基保先进。

一是抓班子,强龙头,实施“堡垒工程”。实施“公推”,圆满完成了乡党委换届工作。乡党委、纪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党委核心地位得到全面加强。在乡村领导干部中大力开展“深化三项整顿,提高执政能力”教育活动,通过抓思想、抓合力、抓制度,使党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工委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坚持集体决策,实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项目包干制、领导包村制和党建联系点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工作创新,把“三级联创”贯穿于三大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众公司党支部代表吴忠市接受了自治区三级联创考核小组的检查验收。乡党委和8个党支部达到了“五个

好”标准。采取培训、讨论、现场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培养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今年,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1万元。

二是抓活动,强培训,实施“素质工程”。认真组织11个支部、1个党总支共486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文学先后两次到我乡调研先

进性活动,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乡党委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以各种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党员教育,先后开展了“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区”、“亮明党员身份,实行党员家庭挂牌制”、“党员组织生活证制度”活动以及“双培双带”活动和“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活动。全年共组织党员集体听党课11次、办党训班5次、观摩4次、评议党员3次,党员参训率达98以上,新发展党员19名。开展了以庆祝建党85周年为主题的“十大项”庆祝纪念活动。

三是抓预防,强教育,实施“清廉工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了对乡村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宣传和教育,完善了领导干部和站所长廉政档案。深入开展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强化了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强了村级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代表吴忠市参加了全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三、创新载体促发展,八荣八耻树新风。

一是荣辱教育正民风。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乡村干部学习制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三爱”、“三德”、“四信”教育,“五五”普法教育。积极组队参加“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竞赛,并获得了全市第一名。新华社记者采访的“一元午餐”被新华网、人民网、重庆新闻网等十五家网站转载,四十二篇在人民网转载。我们推出的先进人物“治河愚公”李生贵被推荐参加感动全区“十大新闻人物”评选。全年采写新闻稿件有216篇被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吴忠日报采用。集体和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6项,自治区级6项,市级15项。

二是活动丰富聚民心。在春节、元宵节举办了社火巡演,获得全市一等奖,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大众杯”农民文化体育节;认真开展了“树立新风尚、塑造新农民、培育新经济、建设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活动”。加强了农村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的建设。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生育证管理,全乡人口出生率为12.4‰,人口自然增长率达8.04‰,计划生育率达100。成功承办了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座谈会,接待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官员的考察。在全乡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力度。深入开展了“平安东塔”的创建活动,“五五”普法、“人民禁毒战争”和依法治理活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40起,调处成功率达95。柴园村支部书记杨培琪、吴东大寺教长吴学新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乡司法所长马国军被评为全区十大法制新闻人物。

三是和谐建设解民忧。按照以人为本的方针,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帮扶联系制度,开展帮困结对活动,先后筹集资金13.73万元为特困家庭解决了生产生活费用,对21名贫困大学生给予了资助,为11户残疾户和特困户建房42间。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39.5万多元。及时兑现了优抚对象定补费和现役军人优待金。对26名老退伍军人每人每月分别增加了100元和50元的优抚费,对9名孤儿实行乡领导帮扶。加大了教育投入,新建了乡第三小学、第五小学教学楼,加大了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力度。培训人员6700人次,推广新技术项目12项,输出转移劳动力3974人。加强了乡村道路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力做好辖区安全生产。确保了全乡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

《乡2006年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2006年工作汇报。

推荐第8篇: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乡2005年工作汇报

***乡2005年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在市委、市政府和利通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005年工作重点及下达我乡的三大文明目标任务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要求,坚持“两个带动”战略不动摇,

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乡共完成社会总产值84668万元,同比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82元,同比增长6.4;村级集体收入达210.6万元;完成各类项目21个。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坚持把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壮大乡域经济,实施强乡[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富民的首要工程,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做好各项服务,使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乡投资1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80家,完成产值36902万元,上缴利税658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2287人,发放职工工资1174万元。二是区域经济形成格局。充分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和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经济优势,引导群众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全乡形成了以东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众公司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和机动车辆交易商贸群,以兴达植物油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群,以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全乡的优质高效农业种植区,构成了我乡以吴灵路、灵利青公路、211国道、银平公路为框架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三是骨干企业扩规增效。大众工贸公司、东星塑编厂、东郊市场、兴达粮油公司等20家重点骨干企业产销两旺,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产值30033万元,占全乡二三产业总产值的40.2。

2005年全乡二三产业产值达到74636万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工业产值326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8,第三产业产值35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9.8。二三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2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4,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建商业网点120个,新增就业岗位1756个,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756人,二三产业共转移劳动力6414人。新增个体工商户180户,全乡个体工商户达到2125户。全乡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占总户数的47,第三产业产值占

二、三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明确招商引资主攻区域,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年完成新建、扩建、续建项目21个,完成率为105。完成投资10124万元,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1000万元项目3个;工业项目12个,城建项目5个,招商引资项目6个。在今年的项目建设中,因土地政策有4个项目待建、停建,为此,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争取,转换思维方式力促招商引资工作,新增了秀峰塑料制品、京灵裘皮、五小教学楼、综治办办公楼等项目。建成投产的项目运行情况良好,新建企业6家,新上项目的建成投产已实现产值10848万元,实现利税557万元。完成了东郊市场精品蔬菜、花卉超市建设。东郊市场冷藏保鲜库项目已通过市项目办申报到自治区项目办。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了上争资金项目的立项、论证、申报等工作,2005年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东郊市场电子信息系统建设资金200万元,已全部到位,项目建设已完成;争取到三小危改资金40万元、五小“明德工程”资金40万元,全年到位上争项目资金共280万元。10月份以来,在市委李彦凯书记的运作下,我们主动和市财政局、教育局、农牧局等部门联系,又论证上报了三小“明德工程”、东郊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初步得到落实。

——农业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各业择优发展,增收效果明显。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实施的“五补一免”政策。及时发放化肥、粮食补贴,调动了广大群众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全年落实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946亩,其中:小麦6123亩,水稻5500亩,玉米4523亩。一是粮食种植突出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增收。推广了麦套玉米吨粮田模式栽培技术,实施了以水稻旱育稀植为主等技术的科技入户工程。落实麦套玉米吨粮模式方点5个,落实规范化水稻旱育稀植方点12个。示范推广三大粮食作物新品种9个,落实小麦新品种展示方1个,玉米新品种展示方1个,水稻新品种展示方1个,引进水稻新品种12个;落实麦套玉米和水稻超高产

示范方各50亩。大力实施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加强病虫害预防,增加了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76.6万公斤,种植业实现产值6315万元,纯收入达到3722.2万元,农民人均从种植业生产中获得纯收入1157元,比上年增长5.2。二是认真落实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任务。在园区建设工作上,积极组织群众调整

土地,落实种植计划。新建、续建、改建日光温室622亩,建成移动棚317座,园区设施蔬菜面积达1200亩,种植了火龙果、布立塔、碧玉等名特优蔬菜428亩。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点3个,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园区的科技贡献率达66。在全乡落实优质稻旱育稀植技术5500亩,种植高淀粉玉米1300亩,推广玉米高产品种4个;落实玉米创高产项目1个50亩,落实林菜间作示范60亩。引进农业新机械4种22台,全乡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农机新技术到位率达100。完成了园区2.7公里的道路硬化和5条沟渠的修建。三是积极发展和建设无公害蔬菜,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全乡共引进玛瓦、法国红太子、西甜瓜等新品种28个,种植面积达1800亩。在白寺滩村建起了连片设施葡萄基地120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提高了种植水平,增加了产值,全乡设施菜亩均产值达1.1万元,最高产值达2.1万元。农民人均从蔬菜业中获得纯收入1010元,比上年增长4.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经过努力,按照“积极调整结构,突出科技含量,扩大特色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5:55。四是畜牧业迎难而上,稳定发展。面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威胁和奶业市场的波动,我们积极应对,加大了畜牧防疫力度和补栏工作,畜禽“口蹄疫”免疫密度、免疫标识率以及“禽流感”免疫密度分别达100。全乡奶牛存栏1602头,新增295头,家禽饲养量达28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3602万元,农民人均从畜牧业中获得纯收入133元。五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全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动用6万个工日对全乡156条153公里的支斗渠、沟、生产路全面进行了清理整治。筹资23.8万元砌护渠道5.1公里,组建了农民用水协会,完善了渠系管理措施。全年共落实节水面积18798亩,完成畦田建设任务1.5万亩。六是林木管护力度加大。对树木病虫害进行防治,插毒签2.2万只,林木管护率达100。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完善小区设施和管理。投入120万元对东方花园二期、金塔二区、柴园新村等安置小区进行了绿化、美化,道路进行了硬化,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二是加大城建项目的建设力度。筹资150万元建设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三小教学楼。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宁煤集团住宅楼项目引入我乡,目前已完成3栋14000平方米楼房的基础工程建设。投资320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塔寺村村部综合楼项目,已完成基础工作。千方百计做好群众的说服工作,确保了明珠公园的开工建设。三是妥善处理拆迁遗留问题。在市政府拆迁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垫资420万元在东方花园二期、金塔二区等小区建设了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附属工程,解决了农民的粮食、农具的存放问题。垫资40万元完成了柴园新村180户农户的暖气入户工程。完成了70户拆迁群众安置。

——劳动力转移成效突出。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各村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协会和劳动力转移经纪人组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劳动力转移格局,加大了失地少地农民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共举办劳务培训8期1467人,其中举办创业意识培训班2期,培训失地少地农民467人。转移劳动力1756人,其中:本区1453人,外省区303人,经纪人带动输出457人,实现劳务收入805万元。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继续加大了扶贫帮困力度,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帮扶联系制度,开展帮困结对子活动,全年共筹集资金16.4万元为特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费用,对30名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减免了228名贫困中小学生杂费及书本费,在市民政局、市残联的支持下,为10户残疾户和特困户建房42间。落实城市低保、农村低保296户594人,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21万多元。及时兑现了优抚对象定补费和现役军人优待金。二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水平整体提高。积极实现“教育强乡”创建目标,全乡投入382万元新建了三小教学楼,翻建了龙一小学,迁建了五小,改建了乡中学教学楼,为各学校开办远程教育网络,建多媒体教室等,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全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乡中学中考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吴忠市农村学校前列,小学连续五年被评为利通区“整体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三是文化广播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加强了乡村文化阵地和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的建设。为中心户添置了电脑、书柜,订阅了报刊杂志,充分发挥中心户的作用,组织参加了全市广播操比赛和首届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党的富民政策及时传遍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网络,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使全乡5474户21232名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58。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达到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四是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其中高氟区改水普及率达100。配备完善了乡村道路管护人员,加强了乡村硬化道路的管理工作。五是科技培训更加注重实用和实效。在市科委、科协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了乡科委、科协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联接因特网,利用远程教育网点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科普知识和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7期,现场观摩会16场次,培训人员9780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2万份,推广技术项目8项。六是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强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场所管理,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月”活动。重大节日慰问了宗教界人士,为各清真寺赠送22份《吴忠日报》,使宗教人士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七是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始终把安全生产做为重要工作来抓,与辖区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督促,组织开展了安全消防知识竞赛,落实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了全乡无安全事故发生。八是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制度,实施村帐乡管,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民负担。九是严格执行《统计法》,完成各类统计工作。积极配合统计局完成了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和规模以下企业调查,完成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协助农调队完成了全年的农村住户调查任务。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做法、新经验,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充满活力,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是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认真开展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在乡村领导干部中大力开展“深化三项整顿,提高执政能力”教育活动,通过“三抓”,即抓思想、抓合力、抓制度,使党委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工作上坚持集体决策,实行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分工负责制、项目包干制和党建联系点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了工作创新,使“三级联创”贯穿于三大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乡党委被吴忠市委命名为“五个好”党委。李园村、石佛寺村、洼路沟村党支部达到了“五个好”党支部标准,大众公司党支部已申报了自治区“五个好”党支部。去年被确定为后进村党支部的新接堡村支部,经过一年多来的整顿和帮扶,今年“七一”被乡党委评选为优秀党支部。各村结合本村实际,主动创造条件引资金、上项目、谋发展、增收入。全乡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0.6万元。二是基层组织设置宽领域覆盖。在农业园区成立了由支部领办型的设施蔬菜协会。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系市场,连接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园区支部积极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搭建平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种植技术、信息、销售等环节上为菜农提供服务,增加了园区蔬菜种植收益,壮大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在东星塑编厂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党支部把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和党员职工业务知识相结合,支部工作与增加企业效益、职工收入相结合,达到了党建与经济互动共赢的效果。结合农村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在柴园、李园、二道桥村支部中创建了3户高标准党员活动中心户。三是党员活动载体形式多样。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以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党员教育,先后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区”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爱岗敬业、实践“三个代表”的高昂热情,全年共组织党员集体听党课4次、党训班2次、参观3次、观摩3次、评议党员2次,党员参训率达95以上。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广大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青年有35名,我们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认真考察、严格把关,吸收20名入党积极分子为中共预备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了新鲜血液。四是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全乡共涌现出先进党支部5个,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树立了“林路卫士”马万义等19名优秀党员,乡党委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展板和录音带,利用宣传车到各村、各企业进行巡回宣传。号召全乡党员群众向他们学习,用身边的人、事教育身边的人,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争优创先”氛围。五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乡党委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马文学同志的亲自指导下,认真组织乡机关、大众公司、东星塑编厂党支部以及第三批试点的柴园村党支部共115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参学党员认真学习,积极性高。参学党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平均达到3万字以上,最多的达5万字,撰写心得体会14篇以上。整个教育活动,我们做到了准备工作突出“早”;理论学习突出“活”;营造氛围突出“浓”;分析评议突出“真”;边整边改突出“实”;试点工作突出“用”;贯彻精神突出“快”。顺利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三个阶段十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乡党委代表吴忠市接受了中央第八巡视组的检查。通过教育活动,使党支部找到了活力,村干部找到了责任,困难党员找到了温暖,一般党员找到了目标,流动党员找到了娘家,全体党员找到了归宿,广大群众找到了榜样。六是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提高了预备役人员的军事素质,组织预备役人员参加了全区城市反恐演练,完成了预任军官和专武干部的培训以及民兵预备役连队整组点验、兵役登记工作和新兵征集任务。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完善。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认真贯彻中央纪委、自治区纪委、吴忠市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组织干部、党员深入学习《实施纲要》。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相结合,打好广大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党纪国法防线。开展家庭助廉读书、播放廉政电影、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等活动,有力地宣传了党风廉政建设。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与乡村领导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初有安排,平时有督查,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考核。三是加大信访工作和案件查处力度。认真落实新《信访条例》,对信访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了领导接待信访工作制度,确定了信访值周领导。定期深入基层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四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了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增强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周一例会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认真进行督察,确保了机关效能建设收到实效。五是加强监督工作。规范了民主理财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从源头上预防遏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一是创新方法、活跃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唱响主旋律,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全年共办宣传专栏8期,黑板报16期,制作电视专题8期;发表稿件150多篇,其中:92篇新闻被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吴忠日报采用,对我乡工作成就进行了全面报道。坚持乡村干部学习制度,组织开展了各种学习活动。讲学习、谋思路、求发展的风气在全乡上下蔚然成风。目前,干部平均记读书笔记达4万字,最高的达7万字,人均撰写心得体会6篇。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深入开展“三爱”、“三德”、“四信”教育,“四五”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四进村”等活动,二道桥村通过了利通区级文明单位的验收。三是采取灵活的形式,全方位地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了“平安东塔”的创建活动,辖区各单位100参加了平安创建活动,平安创建达标率达到了94。建立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听证机制,探索开展了“五老代表”和“行业协会”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健全了治安防范和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网络,完成了“四五”普法的验收工作,加大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力度,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35起,调解结案419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6.3。四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完善了领导接待日制,认真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批转的各类信访信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五是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率先实施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户奖励制度,巩固了低生育水平,全乡人口出生率为12.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计划生育率达99.34。六是群团工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基层妇联阵地建设,深化了“双学双比”,“家庭文明创建”两大主题工作。狠抓了未成年人教育和妇女维权工作,成立了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开展了“美德在农家”,“妇女流动课堂”等活动。全乡“五好文明家庭”累计达3781户,“十星级文明户”达4410户。全面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创建了柴园、石佛寺和新接堡村3个青年文化中心,开展了青年创业意识培训,增强了广大青年的团员意识,10名优秀团员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乡团委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切实加强工会工作,及时交纳了会费。档案管理工作也日趋规范。

十月份以来,为了做好2006年工作,理清发展思想,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村、队三级干部对全乡群众和东郊市场经营户进行了《东塔寺乡农户家庭从业及收入现状调查》、《东塔寺乡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及意向调查》、《农业园区种植业效益及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分析》、《东郊市场建设及经营现状分析》等四项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分析,进一步摸清了全乡底数和社情民意。认识到我乡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路子不宽,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二是非公有制经济整体发展还不够快,缺乏大的、科技含量高的、对经济拉动力强的项目;三是农产品及其加工档次低,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特别是没有具有清真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四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村集体经济收入缺乏固定来源,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农民增收途径不多,路子不广,技能不高,导致农民增收幅度不大。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加以解决。

《乡2005年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2005年工作汇报。

推荐第9篇:乡工作汇报

***乡2005年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在市委、市政府和利通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2005年工作重点及下达我乡的三大文明目标任务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要求,坚持“两个带动”战略不动摇,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拓宽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乡共完成社会总产值84668万元,同比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82元,同比增长6.4%;村级集体收入达210.6万元;完成各类项目21个。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坚持把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壮大乡域经济,实施强乡[本文转载自[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富民的首要工程,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帮助项目单位做好各项服务,使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全乡投资1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80家,完成产值36902万元,上缴利税658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2287人,发放职工工资1174万元。二是区域经济形成格局。充分利用地理区域优势和民营企业发展较快的经济优势,引导群众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全乡形成了以东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众公司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和机动车辆交易商贸群,以兴达植物油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群,以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全乡的优质高效农业种植区,构成了我乡以吴灵路、灵利青公路、211国道、银平公路为框架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三是骨干企业扩规增效。大众工贸公司、东星塑编厂、东郊市场、兴达粮油公司等20家重点骨干企业产销两旺,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完成产值30033万元,占全乡二三产业总产值的40.2%。

2005年全乡二三产业产值达到74636万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工业产值32603万元,比上年增长39.8%,第三产业产值35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9.8%。二三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2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4 %,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新建商业网点120个,新增就业岗位1756个,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756人,二三产业共转移劳动力6414人。新增个体工商户180户,全乡个体工商户达到2125户。全乡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占总户数的47%,第三产业产值占

二、三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认真贯彻落实招商引资会议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状要求,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明确招商引资主攻区域,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年完成新建、扩建、续建项目21个,完成率为105%。完成投资10124万元,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1000万元项目3个;工业项目12个,城建项目5个,招商引资项目6个。在今年的项目建设中,因土地政策有4个项目待建、停建,为此,我们不等、不靠,积极争取,转换思维方式力促招商引资工作,新增了秀峰塑料制品、京灵裘皮、五小教学楼、综治办办公楼等项目。建成投产的项目运行情况良好,新建企业6家,新上项目的建成投产已实现产值10848万元,实现利税557万元。完成了东郊市场精品蔬菜、花卉超市建设。东郊市场冷藏保鲜库项目已通过市项目办申报到自治区项目办。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了上争资金项目的立项、论证、申报等工作,2005年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东郊市场电子信息系统建设资金200万元,已全部到位,项目建设已完成;争取到三小危改资金40万元、五小“明德工程”资金40万元,全年到位上争项目资金共280万元。10月份以来,在市委李彦凯书记的运作下,我们主动和市财政局、教育局、农牧局等部门联系,又论证上报了三小“明德工程”、东郊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初步得到落实。

——农业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各业择优发展,增收效果明显。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实施的“五补一免”政策。及时发放化肥、粮食补贴,调动了广大群众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全年落实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946亩,其中:小麦6123亩,水稻5500亩,玉米4523亩。一是粮食种植突出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增收。推广了麦套玉米吨粮田模式栽培技术,实施了以水稻旱育稀植为主等技术的科技入户工程。落实麦套玉米吨粮模式方点5个,落实规范化水稻旱育稀植方点12个。示范推广三大粮食作物新品种9个,落实小麦新品种展示方1个,玉米新品种展示方1个,水稻新品种展示方1个,引进水稻新品种12个;落实麦套玉米和水稻超高产示范方各50亩。大力实施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加强病虫害预防,增加了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76.6万公斤,种植业实现产值6315万元,纯收入达到 3722.2万元,农民人均从种植业生产

中获得纯收入1157元,比上年增长5.2%。二是认真落实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任务。在园区建设工作上,积极组织群众调整土地,落实种植计划。新建、续建、改建日光温室622亩,建成移动棚317座,园区设施蔬菜面积达1200亩,种植了火龙果、布立塔、碧玉等名特优蔬菜428亩。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检测点3个,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园区的科技贡献率达66%。在全乡落实优质稻旱育稀植技术5500亩,种植高淀粉玉米1300亩,推广玉米高产品种4个;落实玉米创高产项目1个50亩,落实林菜间作示范60亩。引进农业新机械4种22台,全乡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农机新技术到位率达100%。完成了园区2.7公里的道路硬化和5条沟渠的修建。三是积极发展和建设无公害蔬菜,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全乡共引进玛瓦、法国红太子、西甜瓜等新品种28个,种植面积达1800亩。在白寺滩村建起了连片设施葡萄基地120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提高了种植水平,增加了产值,全乡设施菜亩均产值达1.1万元,最高产值达2.1万元。农民人均从蔬菜业中获得纯收入1010元,比上年增长4.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经过努力,按照“积极调整结构,突出科技含量,扩大特色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要求,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5:55。四是畜牧业迎难而上,稳定发展。面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威胁和奶业市场的波动,我们积极应对,加大了畜牧防疫力度和补栏工作,畜禽“口蹄疫”免疫密度、免疫标识率以及“禽流感”免疫密度分别达100%。全乡奶牛存栏1602头,新增295头,家禽饲养量达28万只,畜牧业实现产值3602万元,农民人均从畜牧业中获得纯收入133元。五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全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动用6万个工日对全乡156条153公里的支斗渠、沟、生产路全面进行了清理整治。筹资23.8万元砌护渠道5.1公里,组建了农民用水协会,完善了渠系管理措施。全年共落实节水面积18798亩,完成畦田建设任务1.5万亩。六是林木管护力度加大。对树木病虫害进行防治,插毒签2.2万只,林木管护率达100%。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完善小区设施和管理。投入120万元对东方花园二期、金塔二区、柴园新村等安置小区进行了绿化、美化,道路进行了硬化,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二是加大城建项目的建设力度。筹资150万元建设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三小教学楼。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宁煤集团住宅楼项目引入我乡,目前已完成3栋14000平方米楼房的基础工程建设。投资320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塔寺村村部综合楼项目,已完成基础工作。千方百计做好群众的说服工作,确保了明珠公园的开工建设。三是妥善处理拆迁遗留问题。在市政府拆迁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垫资420万元在东方花园二期、金塔二区等小区建设了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附属工程,解决了农民的粮食、农具的存放问题。垫资40万元完成了柴园新村180户农户的暖气入户工程。完成了70户拆迁群众安置。

——劳动力转移成效突出。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各村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协会和劳动力转移经纪人组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劳动力转移格局,加大了失地少地农民的就业再就业培训力度,共举办劳务培训8期1467人,其中举办创业意识培训班 2期,培训失地少地农民467人。转移劳动力1756人,其中:本区1453人,外省区303人,经纪人带动输出457人,实现劳务收入805万元。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继续加大了扶贫帮困力度,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帮扶联系制度,开展帮困结对子活动,全年共筹集资金16.4万元为特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费用,对30名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减免了228名贫困中小学生杂费及书本费,在市民政局、市残联的支持下,为10户残疾户和特困户建房42间。落实城市低保、农村低保296户594人,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21万多元。及时兑现了优抚对象定补费和现役军人优待金。二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办学水平整体提高。积极实现“教育强乡”创建目标,全乡投入382万元新建了三小教学楼,翻建了龙一小学,迁建了五小,改建了乡中学教学楼,为各学校开办远程教育网络,建多媒体教室等,改善了教学条件,为全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乡中学中考成绩连续四年名列吴忠市农村学校前列,小学连续五年被评为利通区“整体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三是文化广播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加强了乡村文化阵地和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的建设。为中心户添置了电脑、书柜,订阅了报刊杂志,充分发挥中心户的作用,组织参加了全市广播操比赛和首届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党的富民政策及时传遍千家万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网络,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使全乡5474户21232名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58%。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达到了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四是公益事业发展迅速。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其中高氟区改水普及率达100%。配备完善了乡村道路管护人员,加强了乡村硬化道路的管理工作。五是科技培训更加注重实用和实效。在市科委、科协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了乡科委、科协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联接因特网,利用远程教育网点为群众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科普知识和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7期,现场观摩会16场次,培训人员9780人,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2万份,推广技术项目8项。六是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强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场所管理,积极开展了“民族团结月”活动。重大节日慰问了宗教界人士,为各清真寺赠送22份《吴忠日报》,使宗教人士在社会事务

推荐第10篇:乡工作汇报

——乡工作汇报

——乡党委书记 乡长 于乐

2012年10月13日

尊敬***、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一行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乡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东郊,是典型的农业乡,乡域面积3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6万亩,共辖14个行政村,17913口人,境内108国道、北环路横穿过境,交通优势明显。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453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38元。——乡是***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试点乡、**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乡、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乡,全乡共有18个党支部,有党员715名。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 “1234”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国际陆港区和农民收入翻番两个重点,加快**城市东拓承接区,**—**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国际陆港区“三区”建设步伐,在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试先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强化领导,狠抓落实,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综治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得到了上级表彰肯定,连续多年被**市评为文明和谐乡镇,2012年6月,乡党委被**市委授予“**市„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活动基层党建先进单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三农”基础,提升发展推动力

2012年,我们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突出特色抓调产,多措并举促增收。一是基础强农。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等8个村单村供水工程;投资108.2万元完成了**、**259亩土地开发项目;完成了**1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2012年,全乡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上投入380余万元,共维修高灌站15处,维修配套机井18眼,整修防渗渠道8.8公里。二是基地促农。我们在**路南片8个村发展小麦、玉米良种基地1万亩;建成了以**为龙头的年产量达200万斤食用菌基地,新建了**蔬菜、**养猪、**奶牛等专业村。我们引导合作社、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农户的土地、劳力“结对联姻”,上半年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流转土地2221亩。三是合作社带农。坚持“典型引路,政策指导,培训促动,科技支撑”的理念,共创办各类合作社33个,重点培育了**食用菌、**核桃、**蔬菜等一批**市骨干示范合作社。四是品牌助农。注册了“永兴盛”、“当家乐”面粉、“百穗”速冻食品、“**”食用菌商标,开发了“山珍苑”香菇、“绿巍”芦笋茶系列产品,增强了产品知名度。五是科技兴农。率先在我市实现了科技服务中心、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的全覆盖。今年共开展科技培训10余次,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六是劳务活

- 2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对小城镇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进行拆、改、建,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提升了——小城镇形象。二是强化新农村建设。初步完成了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今年重点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投资1242万元,完成了长65.8公里,面积27.9万㎡的“户户通”街巷硬化工程任务。三是加强生态建设。以“一环、两路、三院”为绿化重点,建成休闲游园14个,共栽植花卉苗木110余万株,绿化覆盖率达28%,2009年成功创建了***生态乡镇。今年又投资370余万元完成了**、**两村天然气入户工程。四是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市“环境建设年”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制度,明确重点,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110万元,清理垃圾1.2万吨,粉刷墙面11.5万平米,刷标语260条,刷白树木2.8万余株,清理乱堆乱放点196处。 (四)加快推进民生工程,提升发展凝聚力

教育工作:投资135万元完成**、**“校安工程”,投资120余万元新建了康城小学。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小考、中考连续多年名列**同类校前列。计生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计生率达99.8%,服务室规范化建设率先在我市通过**验收,2011年荣获“**市 „三无’示范乡”。医疗卫生工作:实现了标准化卫生所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完成了2013年新农合工作。新农合参保人数17032人,参保率98.8%,连续三年超过98%。新农保工作:今年,我乡完成新农保缴费12061人(16-59岁9787人;60岁以上2274人),缴费总额96.1万元,完成率100%。**、**、——等村先后投入70余万元为村

- 4积、房屋建筑面积调查,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抓沟通。向上争取上级直接支持,向下深入征求群众意见,先后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10余次。去年6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建民同志来就陆港区建设进行来我乡专题调研,为我们服务陆港区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抓服务。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跟踪服务制等制度,以全方位服务为陆港区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抓落实。班子成员一次次深入项目工地,了解项目进度,及时召开项目协调会,严格落实项目、落实进度、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按时推进。

(六)狠抓党的建设,提升发展战斗力

一是深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试点乡,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四三”工作法(即建强 “领导班子队伍、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三支队伍,搭好“交流互动、联系群众、便民服务”三个平台,创新“责任、考核、应急”三项机制,推动“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发展),使文建明工作法在我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今年6月,***文建明工作法现场推进会在我乡成功召开。二是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同新农村建设“六个一”相结合,实现了村级活动阵地全覆盖;我们将干部工作日志、领导接访等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形成了《干部工作日志制度》、《干部“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工作制度》、《“两委”干部碰头会制度》,有力的推进乡、村党组织科学化运行;我们严格“三年任期目标”、“两定、一查、三评”等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我们推

- 6忧患意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实力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横向上要全面加强与辖区企业的联系,通过召开恳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切实解决问题,激发外商增资扩股热情;纵向上要加大和上级主管部门联系的力度和密度,对每一条招商信息、每一个招商项目都要安排专人跟踪落实,一抓到底。要围绕我市 “两区” 建设目标,以**市“百公里汾河生态城镇经济走廊”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要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验区总体要求,大力开展“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项目;要依托我乡精品农业、轻型加工等优势产业精心包装,科学策划,重点推介一批生产经营性项目;要以国际陆港保税区建设为契机,有效对接上级整体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引进服务类项目;要把握好上级投资重点,加快申报水利水保、文化体育、卫生医疗、生态环保、教育科技等民生项目。

(二)突出“三化同步”,打好发展基础

一是发展新农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北片的集中供水工程;搞好土地流转,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设施蔬菜、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井水莲菜、养蝎、大棚蔬菜、核桃等产业;重点扶持**食用菌、**蔬菜、**核桃等骨干合作社。二是建设新农村。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大力开展农生态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成果,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培育新农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通过聘请专家现场讲解,提高

- 8十八大宣讲为契机,抓好“领头雁”教育培训工程,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抓机制完善。规范党员干部的管理实行量化考核管理,强化责任,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身上;抓载体建设。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活动主题,继续引深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基层组织载体建设,筑牢发展基础;抓成果转化。按照“抓两头、带中间”思路,通过晋档升级,使“好”的农村党支部全部巩固提高,“中”的党支部都有显著改善,“差”的党支部全部整顿提升,不断增强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努力开创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十月

第11篇:乡工作汇报

****乡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城西南11公里处,处于段中线和新漫线的交界处,东与新店镇相邻,北与段柳乡接壤,西与册村镇相连,西南与故县镇毗邻。乡域大部为黄土丘陵,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总面积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645亩。全乡共有19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2371户,7472口

人,党员522名。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96元。**乡文化底蕴深厚。古代有彭祖洗碳的美丽传说,近代有新华日报社(华北版)旧址、朱德西林整军旧址革命故事,其中新华日报社(华北版)旧址是省级德育教育基地,具有厚重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有着独特的生态优势、人文优势。

二、近年来工作亮点

一是党建工作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可以说是我乡发展不快的根源。为此,乡党委把后进支部的升级转化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结合08年的两委换届工作,我们对支部班子进行了大的调整,把一批年轻有为、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的人选入支部班子,使支部班子的年龄结构由原来的47岁下降到40岁,文化结构也有原来初中以下提高到高中以上。优化了农村班子和党员结构。也给支部带来了活力,同时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改变。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西林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经验受到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我乡也是全县唯一一个坚持实行义务工的乡镇。此外,我们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和培养,涌现出魏敏、程俊杰等创业典型。魏敏同志的敏锐刺绣合作社的刺绣作品应邀在长治市大学生村官作品展示会上进行了参展,程俊杰等5名村官“联创联办”兴建日光温室大棚对我乡日光温室大棚的开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乡17名大学生村官全部被选入两委主干。目前已有13名大学生村官考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同时,我们也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涌现出了像梅沟村的张志国等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

二是信访维稳工作方面。我们始终牢记“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定期接访、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2009年至今,我乡连续4年实现到市、赴省、进京零上访。信访工作年终考核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位于乡镇前三。今年1-10月份全乡无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共调解矛盾纠纷21起,全部调解成,解答法律咨询116人次。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我乡还在人口普查、红十字会募捐工作等方面受到过省市的表彰。综治、司法、组织、计生工作多次代表**接受了省市的检查。综治工作2010---2012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位居各乡镇前三。

三是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彭祖生态循环种养园区,在设施蔬菜的规划和建设中,结合我乡丘陵山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探索了一条有效利用现有的山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对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另外,**金山沟畜禽养殖基地是梅沟村返乡农民工自发投资,自主创业,率先在全县建成达效的万只肉鸡养殖大棚,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典型。

三、产业发展情况

围绕“十二五”期间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任务,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发展有机农业,打造蔬菜之乡,建设生态**”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区域化、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布局,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生态农业,构建了“一带两区”产业格局。

“一带”是段宜线沿线的生态循环种养产业带。以赵家沟、唐村、梅沟、中里、**、上张庄、下张庄、侯家庄、西林、东庄等10个村为重点,这些村的优势是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规划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000亩,种植西红柿、小南瓜、蓝莓等蔬菜、水果品种,配套建设标准化肉鸡(肉猪、肉羊)基地,利用三维生物技术,实现生态循环种养,开发有机农产品。目前,共建设循环种养园区4个。种植蔬菜2000亩。(①是唐村**兴旺达生态循环种养园区。②是**村鸿海千亩生态庄园建设③是侯家庄村彭祖生态循环种养园区。④是西林村生态循环种养园区)。

“一区”是东部山区的干果经济林种植产业区。以北底水、姚家岭、龙门、孟家庄、东林等5村为重点,这些村的优势是坡多地广,适宜发展干果经济林。规划建设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0000亩,间种药材6000亩,林下散养土鸡,实现立体发展。目前共建成千亩核桃经济林种植基地5个。种植核桃经济林5000亩,(①姚家岭村干果经济林种植基地②北底水村干果经济林种植③圪陀村干果经济林种植④石角头村干果经济林种植⑤东林村干果经济林种植)。

“一区”是中部地区的有机沁州黄小米种植产业区。以石角头、杨家庄、北底水、圪陀、石火等5村为重点

第12篇:乡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努力抓好组织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坚持以党委领导为核心,党政齐抓共

管,切实把工作落实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这一重点上来,力求做好各项工作,实现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XX乡2004年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XX乡2004年工作情况

(一)大力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障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XX乡于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XX乡“云岭先锋”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全乡各党支部共召开宣传会议20余场次1020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14期400余人次、出板报15期、标语83条、简报10期、发放宣传资料800多份。通过广泛宣传学习,营造了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全乡党员干部围绕“党员致富”、“星级党员评比”、“五送融情”、“六项制度”的推行等方面抓好XX乡“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并坚持开展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党委会和党总支委员会,研究全乡的重大事项或党员的转正和纳新工作。2004年,全乡有13个党总支、57个支部、441名党员,全年共举行党员培训15期524人次,按期转正16人,预备党员10人;村级换届后,健全了党委和各村党总支部的各项议事制度和工作职责;8至9月召开了民主评议党员会,共评出合格党员439人(其中,优秀党员38名)。

(二)认真贯彻“科技兴乡”战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我乡积极贯彻落实“科技兴乡”战略,确定了符合XX乡经济发展的思路,抓科技、做示范,以科技促发展。在农业工作中,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今年我乡粮食总产量完成892.56万公斤;大春粮食完成772.64万公斤;小春粮食完成119.92万公斤。全乡生猪存栏22050头,生猪出栏21385头;仔猪生产量达6632头,杂交仔猪生产量6143头;大牲畜存栏8175头(匹)。

林业上,以建设绿色经济强乡为目标,以调整林种结构为主线,切实抓好森林防火、退耕还林、义务植树、农村能源建设等工作:我乡今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是XX乡近十年来无火灾发生的一年;采取以资代建的方式筹集义务植树金16800元,义务植树8.1万株;林权证发放率为100;林政案件查处率90;2003年退耕还林成活率达85;全年全乡完成国债沼气900口、民革云南省委援建“吉咪生态沼气”59口、“母亲沼气”69口。

在抓好造林护林、涵养水源的同时,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工作。2004年,全乡已动工各类小型水利工程500件,完工480件,占动工件数的96,完成劳动积累工18万个,劳均投工16个;完成各类土石方16万立方米;完成新增灌溉面积162亩,恢复灌溉面积158亩,改善灌溉面积186亩,改造低产田284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48平方公里;解决了人畜饮水工程7件664人521头大牲畜;水利水电投资3337万元,完成了座斗绿水河1级电站的测设、建设等工作;在县人大等部门的帮助下,拉通了水田村委会鸡马租、赶马租、粗吐马、白河四个自然村的生活、照明用电线路。

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底至今,我乡先后实施了洗马多依树村民小组和吉咪大良子村民小组两个示范村的建设、建盖安居房154户、解决特困人口温饱数157户共498人、巩固温饱不稳定人口数238户共74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元、农民人均有粮392公斤;发放小额贷款88.9万元,发展黄牛630头,山羊1468只,经济林果种植面积152亩;共输出劳务人员824人,使我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若要富,先修路”。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扶持下,采取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帮助解决火工器材的方式,兴修了哈尼伍、小水井等七个自然村的公路,使自然村通路率达61。争取资金,对过境老公路进行了改造,打通了座斗绿水河至期咪的XX西环乡公路;启动了“新马”弹石公路建设,使我乡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我乡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坚持财税增长与发展并重,全面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与乡镇企业发展

由于农特税的免征,造成我乡税源严重枯竭、税收征收形势严峻、财政困难的被动

第13篇:乡医一体化工作计划

2012年一体化管理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好区卫生局关于农村卫生服务站的统一管理的各项规定,我镇10个村,13个卫生所均已落成,并投入使用。因此,我卫生服务中心我镇于2012年将继续对镇属行政村进行统一的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各村卫生服务站落实管理,力争在2012年底前将进站的统一管理达到完善。

三、完善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制度,及卫生服务站的财务管理规定,和对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处罚的有关规定,以及卫生服务站管理办法的实施方案。

四、规范乡医各种登记及处方书写,使其养成登记习惯。

五、重点实施各服务站的药品、财务管理统一管理。

六、落实卫生所医保联网、软件安装调试,确保乡医网上进药及挂号划价正常运转。并加强乡村医生电脑操作培训,达到熟练程度。

七、继续落实乡村医生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培训,规范档案书写。

八、继续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杜绝乡村医生在家行医。为我镇的卫生发展,改善就医环境,不断增进农民健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作用。

西堤头镇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12月12日

第14篇:``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乡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乡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7日

**乡位于望城的西北部,东临湘江,南接新沩水,西与宁乡县交界,北托老沩水河,总面积47.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2万人。根据省、市、区加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带领全乡人民,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积极进取,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拓乡域财源,提升经济实力

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积极鼓励群众自主创业,争取专项资金90万元,重点扶持6个创业富民基地,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21户、私营企业7家,新落户砂石企业3家。2011年,全乡税收可望突破1000万元大关,实现成倍增长。湘台农业科技园自今年3月正式落户,总投资1.5亿元,征地78.98亩,租地905.93亩,现已完成了租赁区土地翻耕、机耕道整修及活动板房和围档工程。全国三大制种公司的湖南神龙大丰种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预计项目投资2.1亿元,将**打造成为全国的水稻良种基地。湖南首条预拌干混砂浆生产线项目落户**,预计项目投资8000万,每年增长税收500万元。全力配

合区砂管办进行砂场规范整治,积极协调砂场与村组矛盾,砂石行业实现由乱到治,砂石企业经营税收实现翻番。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秀美**

着力提质改造**老集镇,打造“戏乡酒都**”。目前老集镇沿主街居民房屋前立面和屋面改造工程已完工,所有管线更新入地,街面铺油完毕,一座规划设计科学、功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颇具水乡特色风情小镇已初具雏形。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新集镇安置小区已完成土方工程,现在正进行电力、供水、排水、电话网线等配套工程施工,力求打造一流的农民安置小区。新行政中心建设立项申请及可研已通过市发改委审批,设计方案已通过规委会评审。

三、发展现代农业,佳绩捷报频传

连续四年实施国家农业部全国“万亩高产示范片”工程,大力实施“湘米工程”和“种子实验田”工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乡共流转土地6000亩,扶持建立规模在2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2家,规模为1000亩的种粮大户1家。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注册了专利商标,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该合作社生产的“**香米”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长沙电视台、望城电视台对该合作社予以专题报道,合作社法人代表袁虎被推荐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以村级绩效考核促水利普查新举措,得到了省市水利普查2

组领导专家的肯定,湖南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投资1500万元对**集镇哑河进行水利水系整治;投资600万元对熊家洲渠和袁粮渠进行提质改造,积极采用三合土等先进技术进,将建成全区的生态样榜渠;投资230万元进行冬修水利工程。

四、提升社会事业,成果亮点纷呈

我乡首创“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防控结合”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得到了市政法委的充分肯定,10余家省、市媒体予以专题报道,在长沙市综治工作民意调查中长期位列全区前茅。全省“计划生育村直报”试点工作在我乡开展,灵活运用移动报送机制,充分发挥组级指导员作用,大幅提升全乡计生工作水平。教育强乡成效显著,全乡所有中小学校都达到省合格校标准,乡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市示范园,各中小学校成了全乡最漂亮房子。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谭家湖、集镇、湘江、六合围四村村民饮用上洁净的自来水。主动争取省市第一批敬老院新建项目,150个床位的新院即将投入使用。60套廉租房建设正紧张施工。以丁可为首的长联村在外成功人士共同出资组建首个**村级扶贫帮困协会。围绕创市环境卫生 十佳”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日常保洁常态化,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成功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村村都有文艺团队。

五、推进党建工作,支部建设上新阶

支部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农村远程

教育彰显特色,效果明显。月圆村党支部切实做好了设岗定责工作,通过科学设岗、合理定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得到市、区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创建区党建示范点。

2011年,我乡城乡一体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注重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经济财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逐步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

第15篇: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

[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

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 阶段性工作汇报会顺利召开

随着市技工教育“273”工程各项工作在我院的全面铺开,我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各系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展开,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在今年酷热难当的暑假期间,我院管理工程系全体专兼职老师在系主任刘毅带领下秉着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取得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成功,并于8月25日在荔湾校区顺利召开了该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汇报会特邀课程改革指导专家、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辜东莲研究员出席,我院院长杨敏,副院长叶军峰、陈秋泉、夏晓东、任惠霞及教研室、教务处、各兄弟系等相关中层领导与管理工程系全体专、兼职教师共约50多人参加。

(图为我院院长杨敏为工作汇报会作总结)

在该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上,系主任刘毅就该课程改革项目的意义、规划、申请、开展、配套需要以及存在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在汇报中她表示管理工程系课程改革从去年三月份即开始启动,经历了理念的宣传贯彻、观念的更新以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直到今年整个暑假期间课程改革实质工作的展开,截至目前,管理工程系课程改革第一阶段任务已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基本完成了学习领域的确定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开始了课业文本的编写,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新学期开始即对新生实施系统的课程改革教学尝试。

刘毅主任汇报结束后,主管教研的夏晓冬副院长作了讲话,工作汇报《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她提出了当前形势下人才的新概念,指出了作为技工院校面对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应如何培养技能人才,以及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性,同时她还提到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现实意义,要注意了解学情解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难易等具体问题。

(辜东莲研究员对我院管理工程系课程改革做工作指导)

在该系五大教研组就本组课程改革情况的汇报与展示中,所有与会者都被深深感动了——对于课程改革者们来说,今年的暑假是一个酷热艰难的暑假,是一个泪水、汗水和着微笑的暑假,就连指导专家辜东莲研究员也带着难得一见的感动表达了她的感受。她说,这场仅由一个系的成员举办的课改阶段性汇报会记实性地表达了课改过程,达到了很好的反思效果;他们的课改很好地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展现了团队成员的勇气,这种勇气的难得在于敢于否定自己,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其次是课程改革者们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尤其令人感动。她还强调一个课程体系改变后,会相应带来很多变化,如何调整好相关系统工作很重要,她建议课改同时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和科研氛围,二是需要学院从管理的角度、以科研的思路给予支持,尽量少走弯路。辜东莲研究员还建议管理系遇到困难要善于找企业、找专家、找领导,要始终坚持改革,最后送给管理系十五字方针“学习与借鉴、行动与实践、反思与提高”作为勉励。

(图为我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刘毅做工作汇报)

最后,院长杨敏作了总结性发言。他动情地说,我们的课程改革是“痛并快乐着”的,这种在艰难与泪水之中奋进、在拼搏与提高之中快乐的课程改革精神传播给了今天的每一位与会者,也将会传播给我们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既然我们认准了我们的课程改革之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但在走下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要理念先行,但不能太拘泥于理念,要敢于突破,甚至跳出束缚;二是对于借鉴的经验等要进行具体分析,要多思考,注意突破旧有思维方式形成自身特色,以此推动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杨敏院长最后指出,我们的课改之路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以“仰望星空的深邃,以脚踏实地的坚韧”去完成我们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践行实现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

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该系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质性地推进,是该系课改的一次质的飞跃。同时该系开展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参与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必将为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振奋人心的影响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相信,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第16篇: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

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顺利召开随着市技工教育“273”工程各项工作在我院的全面铺开,我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各系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展开,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在今年酷热难当的暑假期间,我院管理工程系全体专兼职老师在系主任刘毅带领下秉着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取得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成功,并于8月25日在荔湾校区顺利召开了该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汇报会特邀课程改革指导专家、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辜东莲研究员出席,我院院长杨敏,副院长叶军峰、陈秋泉、夏晓东、任惠霞及教研室、教务处、各兄弟系等相关中层领导与管理工程系全体专、兼职教师共约50多人参加。(图为我院院长杨敏为工作汇报会作总结)在该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上,系主任刘毅就该课程改革项目的意义、规划、申请、开展、配套需要以及存在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在汇报中她表示管理工程系课程改革从去年三月份即开始启动,经历了理念的宣传贯彻、观念的更新以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直到今年整个暑假期间课程改革实质工作的展开,截至目前,管理工程系课程改革第一阶段任务已基本完成。这一阶段基本完成了学习领域的确定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开始了课业文本的编写,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在新学期开始即对新生实施系统的课程改革教学尝试。刘毅主任汇报结束后,主管教研的夏晓冬副院长作了讲话,工作汇报《我院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她提出了当前形势下人才的新概念,指出了作为技工院校面对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应如何培养技能人才,以及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性,同时她还提到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现实意义,要注意了解学情解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难易等具体问题。(辜东莲研究员对我院管理工程系课程改革做工作指导)在该系五大教研组就本组课程改革情况的汇报与展示中,所有与会者都被深深感动了——对于课程改革者们来说,今年的暑假是一个酷热艰难的暑假,是一个泪水、汗水和着微笑的暑假,就连指导专家辜东莲研究员也带着难得一见的感动表达了她的感受。她说,这场仅由一个系的成员举办的课改阶段性汇报会记实性地表达了课改过程,达到了很好的反思效果;他们的课改很好地发挥了团队的力量,展现了团队成员的勇气,这种勇气的难得在于敢于否定自己,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其次是课程改革者们勇于探索的敬业精神尤其令人感动。她还强调一个课程体系改变后,会相应带来很多变化,如何调整好相关系统工作很重要,她建议课改同时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和科研氛围,二是需要学院从管理的角度、以科研的思路给予支持,尽量少走弯路。辜东莲研究员还建议管理系遇到困难要善于找企业、找专家、找领导,要始终坚持改革,最后送给管理系十五字方针“学习与借鉴、行动与实践、反思与提高”作为勉励。(图为我院管理工程系主任刘毅做工作汇报)最后,院长杨敏作了总结性发言。他动情地说,我们的课程改革是“痛并快乐着”的,这种在艰难与泪水之中奋进、在拼搏与提高之中快乐的课程改革精神传播给了今天的每一位与会者,也将会传播给我们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既然我们认准了我们的课程改革之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但在走下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要理念先行,但不能太拘泥于理念,要敢于突破,甚至跳出束缚;二是对于借鉴的经验等要进行具体分析,要多思考,注意突破旧有思维方式形成自身特色,以此推动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杨敏院长最后指出,我们的课改之路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以“仰望星空的深邃,以脚踏实地的坚韧”去完成我们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践行实现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管理工程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会的顺利召开标志着该系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质性地推进,是该系课改的一次质的飞跃。同时该系开展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参与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必将为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振奋人心的影响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相信,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必将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第17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XX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汇报

尊敬的检查组各位领导、专家:

我院自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上级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为出发点,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实现“全县人民满意、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满意、全院职工满意,以全院各项工作得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的,按照2011年省卫生厅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的通知要求,我院的医改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院自开展县级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以来,院班子成员高度重视,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立即成立了相关的各项组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我院按要求制订了实施方案,并按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 二是根据实施方案,对各项工作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步骤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三是成立了院长为组长的组织实施机构、明确负责部门的责、权、利,有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

四是医院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责任科室与责任人,并制订了相关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五是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六是医院多次召开相关的会议,部署了我院医改工作,七是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召开相关会议并落实医改各项工作要求。

二、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便民惠民多措并举

1 我院自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以来,推出了多项便民惠民措施: 一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方便病人就医,让病人看好病,今年医院斥巨资3000余万元修建门诊医技大楼,有望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今年我院还对手术室进行了改建。

二是在门(急)诊大厅开展节假日门诊开诊,有节假日门诊开诊时间和医生安排公示,检验科、功能检查科室安排人员照常值班,有节假日人员安排表;

三是医务科、后勤科等部门制订了节假日门诊工作预案;四是规定了检验科、功能科、放射科的节假日检查结果须在当日完成。

五是我院按照县卫生局制订的诊疗服务“一卡通”实施计划,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我院拟定在近期启动“一卡通”的相关工作(签订协议、施工、运行)。

六是制订了预约诊疗工作方案,开展了门诊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专家门诊预约率达到20%以上(含出院病人病房诊疗)、乡镇卫生院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比例达到20%以上、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以上、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60%以上。

七是制订了缩短门诊挂号、交费、取药等候时间的工作方案和门诊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并落实了相关措施;对门(急)诊流程、布局、设施进行了改进及调整。

八是医院开展并启动了信息化过程,该系统与新农合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新农合住院费用实现了“当天出院,当天补偿”。

九是晋升技术职称人员,须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半年以上。有人员安排表、制订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计划与目标,已组织了实施、组建医疗小分队到边远地区开展了巡回医疗服务。

2 十是制订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与目标,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占全院病房的40%以上,并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了考核。

十一是制订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与目标,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占全院病房的60%以上。

十二是制订了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5种正在准备实施中;实现了与有条件的同级医院之间的检验结果、影像资料互认;开展了按病种费用控制;实行了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并实行了处方点评;实行了费用一日一清单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度;全部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推行了医用耗材集中采购。

十三是开展了患者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对测评结果有分析改进意见;开展了按病种付费试点,并公布了相关信息;定期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行考评;定点定时公布涉及服务、费用的信息。

三、医疗质量及安全常抓不放 确保专项整治活动顺利进行

(一)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一是我院制订了完善的医疗管理制度,做到了人手一册。医院定期组织对全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

二是有专门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达到了按床位设立专职质控员的标准,我院设立2名专门的质量控制检查员。每月对医疗质量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落实了相关奖惩措施、定期进行了医疗质量讲评。健全了院内医疗行为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纠纷、医疗差错进行行为过失评价,并找出了管理或制度上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三是在严格规范诊疗行为方面,我 院制订了相关诊疗规范标准与管理办法,定期组织了对临床用药进行检查,并进行合理 3 用药点评,加强了处方管理,定期组织对处方进行检查和点评,明确了大型设备的检查申请权限,CT、MRI等检查结果的阳性率逐步提高。

(二)加强医德医风监管力度,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一是在医德医风考评与监管方面,我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行考评,建立了医务人员医德档案,规定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结果与晋升晋级挂勾,引入了第三方医德医风调查机制,不定期组织社会人士对我院的医德医风进行评议,今年我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及第十二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

二是在违纪行为的惩处方面,我院制订了医务人员行为准则和惩处不良从业行为办法,建立了有效的预防机制;建立了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有专人负责投诉举报的受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查处相关案件。

三是在打击医药购销活动中的商业方面,我院定期开展对医务人员警示教育,医院信息系统加密管理,制订了信息使用的相关规定,建立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制度,年度未发生商业贿赂案件;

(三)健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 规范临床医生医疗行为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纳入桑植县人民医院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专项治理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医院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科主任与临床医生签定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4 三是开展了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四是我院认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员培训,培训采取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收看网络直播、培训班集中讲座和科室自行组织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参加培训的375人次,参训率100%。本院医师和药师培训后参加考核,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权;明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和药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或调剂权限;制定了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明确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

五是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我院目前正在按照要求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质、规格及数量。

六是规定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院认真制定《桑植县人民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度》,建立了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是我院定期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分析我 5 院及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是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抗菌药物领导小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50%以上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公示;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十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十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九是按要求上报到卫生行政部门,设置了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微生物室,配备了“三师”(感染专业医师、临床药师、微生物检验师),开展了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点评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查房,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与诫勉谈话制度,对严重违反抗菌素使用原则的行为按规定给予了严肃处理。

四、存在的问题

我院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政府投入资金少,绩效考核操作较困难。

二是门诊预约复诊率还达不到要求的比例;临床路径正在准备实施中,但病种尚少(5种)。

三是合管办尚未完全实行门诊费用补偿,选定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有局限,临床医师用药与老百姓用药还不适应。

四是第三方医德医风调查机制尚未全面铺开;抗菌药物使用要求指标均有差距。

6 五是护理工作中陪人的管理、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细化;六是医院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更多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进较缓慢。

五、下一步工作及建议

一是进一步大力推行惠民服务措施;二是进一步改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录用“绿色通道”,放宽政策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加大我院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通过对医院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我院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五是强化绩效考评力度,全方位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继续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对照工作中存在问题及不足进行全面整改,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让群众看好病,以优质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让领导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第18篇:课程改革工作汇报

落实“两个90%” 致力打造有效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致力打造有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始建于1926年,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现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486人;教职工239人,其中教师 174人,中级职称 93人,高级职称78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镇江市名校长1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6人,镇江市骨干教师4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5人,占教师比例 14.5﹪。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严格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臵与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先进理念、鲜明特色且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了我校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我们始终坚持认为:有效教学是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也是新课程关键所在。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致力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努力做到让90%的学生接受90%的教学内容。

一、清醒认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

- 12

通过学习,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一个教师水平的高低,不是课堂上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课堂上有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针对新课程要求,集思广益,我们制定了《省句中“有效课堂”实施意见》和《省句中“有效课堂”课堂评价表》,学科中心组和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相应制定了《学科“有效课堂” 实施细则》。学校明确提出了 “面向中下等学生,分层要求,力争做到90%的学生接受90%的教学内容”的学生发展性教学指导思想。

二、对照打造有效课堂的标准和要求,抓实、抓细有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落实“三个教学起点”。

一是教学指导思想的起点,即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把视线落在中下等学生身上。二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充分考虑中下等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确保课堂上90%以上的学生“吃得下”“吃得饱”、“能消化”。三是确定过程控制的起点,抓好考点过关,并将中下层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

按照“高标准、低起点、宽口径、小步子、勤反馈、重赏识”的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从高一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开始,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确实降低教学起点。杜绝漫无边际的拓宽和加深。学校教导处和年级部及时通过调控性检测,

- 34

围绕新课程“三维目标”,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角度设计教案,以体现“探究、合作、交流”式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要求,力求教师能多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设计。学案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重在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重在设计由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学习活动案例。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

制定有效目标。每节课必须有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三维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适时对目标进行回应和小结,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四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实施有效讲授。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讲准、讲清、讲到位。我们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学会了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不符合新课程和新高考要求的坚决不讲;大多数学生做错了的、大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一定要讲;对于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交叉部分,要重点讲、反复讲。

创设有效提问。在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明确要求教师: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问题要有一定启发性,如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

- 56

分的试卷均分不低于110分,120分的试卷均分不低于85分)。

三、重视教学反思,将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自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我校在致力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两个90%”,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目标,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为切入口,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反思、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完善反思形式,丰富反思内容。让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大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力争将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2009年9月

- 7 - 7

第19篇: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经验交流

当前,随着我国燃油税改革和二级公路收费站的取消,不仅较大幅度地降低了道路旅客运输经营的成本,而且彻底打破了公路收费站这道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天然屏障。同时,交通大部制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城乡客运多头管理、政令不统

一、利益分割的矛盾,为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城乡客运一体化不仅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

是理顺城乡客运管理体制、规范城乡客运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的客运竞争环境、保障城乡客运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必然选择。但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在这方面,河南省社旗县早在2000年就探索出了一条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00年,由于当时社旗县农村客运市场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参与农村客运经营的车辆多、车型杂、车况差、档次低、服务质量差、安全隐患大,经营者之间恶意竞争,争客源、抢线路、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农村客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彻底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体制,实行城乡客运一体化经营。经过10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形成了一种成熟的、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

如今,当你走在河南省社旗县的乡村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一辆辆“新农巴士”——城乡公交车,在绿树掩映的村镇之间忙碌地穿梭着,它们就像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寂静的乡村带来了盎然生机和活力。目前,社旗县已开通23条城乡公交客运班线,投入营运客车143辆,日发班次586个。从6:30—18:30每隔10—15分钟就有一趟班车。农民群众从家门口乘车可直达县城,中途不用换乘。现在无论你走进哪个村庄随便问一位农民朋友,他们都会很高兴地和你说,自从“新农巴士”开到村口以后,进城既方便又省时,票价也比以前便宜不少。

社旗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引起了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媒体的关注,河南省、南阳市的电视台和报纸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也吸引了外地许多县市有关部门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是政府主导,城乡统筹规划,“路、站、运”协调发展。社旗县委、县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始终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客运的建设和发展。在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时,坚持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运站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保证路通、车通、站成。

二是大胆创新,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0年,社旗县在河南省率先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体制,将城乡客运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成立了两家客运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对开通的城乡客运线路实行“十统一”:即统一车型、统一颜色、统一标识、统一进站、统一调度、统一排班、统一价格标准、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在车身上统一喷涂“新农巴士”标志和宣传标语,采取公交式运营。这一经营模式可以说是开创河南省农村客运改革之先河,也走在了全国农村客运改革的前列。

三是优化运力结构,合理布局线路。该县始终坚持实用、方便、经济、安全的原则,积极引导客运经营者尽量选择适合在农村公路上行驶,且价格低、能耗小、效率高的车型,对车况差、能耗高、安全性低的车辆强制其退出客运市场。在审批客运线路时,本着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延伸线路、冷热结合、捆绑经营的办法,合理布局班线,另一方面对农村道路通行条件差、客源分散、经济效益低的线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农民群众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

四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坚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引导从业人员树立 “安全第

一、信誉第

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并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创文明班线、文明客车、文明司机等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文明意识、服务意识和法规意识。

五是加强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监督管理。农村客运点多、线长、面广,在监督管理上存在很大难度,但是社旗县运管所,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打击农用三轮车、四轮车、摩托车、微型小客车非法参运现象,并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不断优化农村客运环境。

由社旗县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

一、推进城乡客运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必须打破多头管理、政令不统

一、利益分割的不利局面,建立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新体制。近年来,虽然各地交通部门在推进城乡一体化

第20篇:某乡卫生服务一体化

XX乡卫生服务一体化 工作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和巩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织牢网底,确保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等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辛义乡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进一步对乡村卫生组织实施优化,合理配置和整合卫生资源,规范办医形式和医疗卫生服务行为,保障农村广大群众都能获得安全、有效、合理、及时、方便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主要目标: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及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使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真正落实到位。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其主要内容: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强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县卫生局、乡政府的领导下,辛义乡卫生院为主体,对乡、村两级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实行“五

1 统

一、两独立”管理。

五统一为:(1)统一机构设置;(2)统一人员管理;(3)统一业务管理;(4)统一药械管理;(5)统一财务管理。

(一)机构统一设置

根据现有行政村数,按照“一村一站”为原则,我卫生院共管理十二个自然村,按一村一站进行设置,共设置医疗机构12个。村卫生站业务用房通过乡医自筹和村委会项目支持等多渠道筹资兴建,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必须设有三室。

(二)统一人员管理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村卫生室,实行定编定岗,确定各村卫生室人员的编制,人员必须是年度考核合格者。 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先通过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在全乡范围内实行人员统一合理调配。

(三)业务统一管理

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房屋布局,诊疗条件,医疗、预防、保健业务行为及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统一规范管理,乡村医生必须接受县卫生局组织的全县乡村医生的培训,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年终对各室实行统一考核奖惩。

(四)统一药械管理

在没有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前,实行同镇同价,具体由一体化办公室负责;卫生室在县内药材公司均可上报药品进

2 购计划,由县内药材公司统一配送,堵塞假冒伪劣药品的流通渠道,切实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械采购成本,从根本上保障群众利益,年终按执行情况实行奖惩。

(五)财务统一监管

由镇卫生院组织专班,对卫生室现有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进行认真清理,清理结果经镇卫生院领导审批,并由财务室建立相应账簿,由卫生室核对签字入账。

固定资产实行登记建账,保管、领用责任人签字制度。属于个人资产部分,经所属人同意和镇卫生院领导审批,可以签订转让或出售协议,纳入卫生室资产统一管理。

药品一律实行盘存验收,由卫生院组织专班进行盘存,并经药剂科进行药品质量检查,符合质量要求的,进行盘点录入,由药房人员验收签字,列出清单,按采购价(同期批发价)计算入账,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验收入库。

卫生室收入实行日报表制度,当日收入扎帐,并与药房等相关科室核对签字,做到日清月结。

每月实行核算,由卫生院财务室按卫生室分配方案执行核算。

开支实行签字审批制度,由经办人、卫生室负责人、卫生院会计签字,报院长审批。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列支。

处罚措施:

1、业务收入日报未执行扎帐签字的,扣发当事人每日100

3 元;

2、发现贪污、挪用的一律按停岗处理,并扣发全部工资。

村级卫生室应建立健全收费、财务等管理制度,镇卫生院对各室财务收支实行有效监管,增加各室财务核算透明度。

两独立即:(1)独立财务核算;(2)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一)财务独立核算

村级卫生室做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财务核算,自负盈亏,要做到厉行节约,按劳分配。

(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日常诊疗行为中,出现医疗技术事故,卫生室应承担90%风险,责任个人承担10%风险;如果是出现医疗责任事故,责任个人全部承担,并报上级主管部门,追究其他相关责任。

二、业务管理

按照乡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要求,落实扩大计划免疫、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等卫生防疫工作任务,按时参加培训和上报各类报表。

按照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的要求,认真落实“降消”项目、妇女病查治、儿童保健等工作任务,及时上报相关报表。

按照镇卫生院的要求,认真完成各项指令性工作任务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

各村级卫生室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克服困难,把思想统一到辛义乡大卫生的高度上来,认真贯彻《实施方案》,主要负责人确保《工作方案》顺利推行。

(二)成立组织

乡卫生院成立“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辛义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简称“一体办”),以院长李庆海任组长,各室负责人、卫生院财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

(三)共同参与

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须大家共同参与,积极实施。

县乡一体化改革工作汇报
《县乡一体化改革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