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6:44:46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

XX村位于XX镇驻地东北部,全村156户,551人,耕地670亩,有党员26人。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XX镇XX村严格按照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整治力度,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乡风文明、改革创新四个方面,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优势,多措并举,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村党支部坚持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任务,根据本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棉花等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带领全体干部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了硬桃、苹果等特色林果,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该村村民外出打工达到300余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2012年村集体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0元。

二、加大投入,完善配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扎实苦干,积极作为,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村两委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全力抓好“五化”工程实施,让农村人也拥有城里人优美的生活环境。借助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建设机遇,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8万元,完成道路硬化2.2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问题,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2万余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0余株,绿化了房前屋后,入村公路,美化家园,打造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使村庄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新建了垃圾池,砌垒了下水管道,使生活垃圾和污水能够得到集中有效处理。健全了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卫生门前三包,并定期检查评比,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全村实行集中供水。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通上了互联网。08年,投资13万元,在村内主要道路按照太阳能路灯26盏,在小巷安装路灯20盏,解决了道路照明问题,实现了村内白天靓化、晚上亮化,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为确保群众庭院卫生整洁,重抓了沼气建设,户户建起了沼气池,既有效利用了能源,又方便了群众生活。09年,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资3万元建设了文化娱乐广场一处,方便了群众健身和文化娱乐。11年投资2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改善了村内治安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铺开。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

三、创新载体,强化宣传,乡风文明持续好转。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宗旨,着力抓好公民道德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了“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文明生态示范户”、“子女教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促进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民中没有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围绕“四德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四德工程”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制作“四德工程”建设宣传一条街,图文并茂宣传“爱、诚、孝、仁”文化,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涵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始终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村内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夯实了农村社会治安基础,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多年来,村内无重大群体性治安事件,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重大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事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受到党委、政府的隆重表彰。村级班子达到了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做到了“三高三强”。紧抓发展第一要务,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坚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四、组团发展,健全阵地,改革创新持续加强。为了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上的难题,使农产品尽快进入市场,XX村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生产、加工、销售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土地流转,把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根据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产品滞销、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难题

推荐第2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高庄村创建洛阳市文明生态村工作总结

一、高庄村概况

高庄村位于偃师市城关镇南部,北邻市区,南傍洛河,该村因帝喾高辛氏建都所在地而得名,山水秀丽、人文荟萃,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目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80亩,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35人,共350户,村民主要从事以粮食、蔬菜为主的农业劳动或外出务工。截止200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已近8000元,全村通组通户道路建设硬化和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安装275户,电话装机拥护217户,几年来累计投资9万多元,建起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健身广场和文化大院,该村先后荣获省市级先进文明村称誉。近年来,高庄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创出一条“变脏点为亮点,以环境促发展”的生态文明村发展之路,有效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创建洛阳市生态文明村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动群众。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市环保部门的要求,高庄村专门成立了以村主任候长普为组长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村等,统一思想认识,使广大村民都认识到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

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形成全村上下齐行动建设生态村的生动局面。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做好村庄绿化、美化、洁化。根据生态村建设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通过调查摸底,听取各方面意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使高庄村逐步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1、突出造林绿化工作。近年来,高庄村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林业政策,按照“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要求,以工程造林为重点,卓有成效的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利用春季植树季节,组织村民掀起植树高潮,在农户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形成绿荫。目前,全村建设以杨树为主的生态林80亩,林网绿化覆盖面积75.75亩,其它绿化覆盖面积78亩,使全村林木覆盖率达42.5%以上,由于近几年的大力植树造林,村庄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且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充分利用村生态资源,高庄村将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作为村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积极利用人畜粪便、沼气残渣、秸秆还田等生物有机肥返田种植无公害绿色食品,实现循环经济。目前高庄全村共种植绿色蔬菜面积120亩,占全部耕地的29.3%,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绿色蔬菜村”。

3、切实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路网布局合理,道路规格较高,农户进出十分方便、快捷。村内硬化道路3.12公里,主干道硬化率100%,全村实现组组通,4个村实现了户户通。同时认真搞好以灌溉和饮用水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用水以深井水为主,饮用水由偃师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供应,全村居民全部吃上了清洁无污染的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村缺水的状况得到缓解。

4、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根据上级推广农用沼气、积极探索节能新路子的要求,全村大力开展沼气建设,实现“一池三改”,同时推广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共建设沼气池75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8个,为推广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做出了榜样,其他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基本普及,达到90.9%以上。

5、突出抓好环境净化。高庄村垃圾每天产生量3.4吨,按照突击清理和经常清理相结合的办法,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农户包房前屋后,全面落实保洁制度。全村共划分4个卫生责任区,由4名专业保洁员组成保洁队伍,每天定时清理,镇环卫队负责清运。同时加强生产生活污染的治理,以前,牲畜粪乱排现象比较普遍,如今农户家中建立起了沼气池,改用了卫生厕所,使人畜粪便得到了充分利用。既开发了新型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村建设。

6、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通过教育村民依法办事,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为,村域内无滥垦、滥伐、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等现象发生。

(三)完善管理巩固创建成果。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村“两委”班子把相关制度落实到人,要求做到爱护绿化、洁化村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评选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来营造优美、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生态村建设效果得到长期保持。

三、下步打算

高庄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继续努力: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文明素质和修养。

2、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使我村环境保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科学理念,创新思维,良好作风来扎实工作,将高庄村建成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高标准的生态村。

推荐第3篇:生态文明村总结

麟绛镇和峪村创建县级文明村总结

近年以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团结友爱、崇尚科学、弘扬正气、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三个文明”建设取了较好成绩,现将我村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和峪村位于屯留县城西南5公里处。309国道傍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耕地2107亩,林地700余亩,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村共222户,人口888人,党员26人,是一个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的丘陵村庄。

我村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村为目的,从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入手,认真实施建设的“整体工程”,不断提高全体群众的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健全,领导有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时刻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不松懈。我们要求村干部坚持勤政为民,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中

走在前,干在前,在工作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和村民。并围绕经济建设,积极为村民出谋划策,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结合我村工作实际,始终把创建县级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成立了以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会其他人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的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建实施方案,有条不紊的开展创建活动。

(二)科教文卫,稳步发展

完成了万村网页工程,建成了村级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农

业信息以供农民进行种养殖指导及销售参考。村两委档案资料基本实现电子化,村民们也用上了宽带。我们还不定期的对党员、致富能手及群众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村建成一座卫生室,相关的医疗设备正在配备中,卫生室周边

绿化及卫生设施均配套到位。将方便农民群众治疗常见的疾病。

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作好对流

动人口的生育文化建设服务,及时向他们提供避孕药具及生育知识指导,全面保证该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正常开展。

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我村修建了农家书屋、休闲广场。同时

还建立了科普宣传栏,定期为农户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村民们用上了有线电视,改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新村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治安维稳,和谐安定

1、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充分发挥村级治安室和治保巡逻队的作用,认真做好辖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教育治理,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进一步完善和巩固院落守护模式,要求治保队员对出入辖区的生疏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时向村两委工作人员报告。整体联动、区域协防和院落守护等防范活动开展扎实,得到市、镇综治办的高度评价。

2、防火防盗工作长抓不懈。要求配备专职值班人员,建立健全值班制度,组织村治保队进行值班巡逻,确保我村零盗窃零火灾事故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我们出台了不得参与迷信活动及邪教组织,不得涉嫌违法犯罪的规定,鼓励群众发现有违规现象及时向村委会报告,并提倡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村党员干部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村中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如今的我村已形成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村内无吸毒、贩毒及赌博现象。

近年来,全村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发生,未出现重大集体越级

上访。综治效果显著,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1、在我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把环境整治纳入了规划范围之内村庄建设分布合理,村部环境优美,相关绿化等设施配套到位。进一步整治村容环境,清理占道“五乱”治理。加大对违章搭建、违法建设的拆除力度。

2、近年来,我们在抓好经济的同时,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做到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完成村内道路的全面规划建设,供电线路改造成绩显著,花大力气对村民饮用水进行改造,让群众全用上放心水。

3、成立了保洁领导组,聘请了专门保洁员,定期对全村的垃圾池和道路两边的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对路面进行保洁。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净化,整洁有序。基本杜绝了“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群众对村庄环境交口称赞。

(五)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村两委机构健全,制度落实,分工明确。在党员队伍建设和干

部队伍建设上,村两委分工协作,做好党员和干部的发展、培养和选送工作,确保了党员和后备干部的质量。

坚持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为发扬“党风正、政风勤、民

风纯”的传统,坚持村里大事让村民作主,重大事项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村两委于2011年经过依法选举、投票,成功换届。坚持每两个月公布一次村务财务,做到事事公开,有问题及时整改,让群众满意。

(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创建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

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我们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在工作中切实按照创建规划,有序推进工作,由于村两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措施得力,保障了创建工

作全面展开。

我们积极探索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一些村民们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经验体会

一是端正和提高对创建工作的意义的认识是深化创建工作的前

提。创建市级文明村不仅仅是要获得一个荣誉称号,一份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创建,切实加强自身“三个文明”建设,推动本村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丹东村创建工作才不只停留于表面,而是不断深化,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领导重视是深化创建工作的关键。创建市级文明村,任务光荣而繁重,没有好的规划、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没有人财物保证是不能顺利完成的。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是深化创建工作的灵魂。创建县级文明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努力的过程。要不断创新创建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才能始终保持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

四、今后努力方向

创建县级文明村不是我们的终点,追求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为我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4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

一、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主要做法

我县认真落实省、市的工作部署,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作为顺应群众需求、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

1 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2 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高良镇的双乌村、播植镇的长英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写信“上访”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村,平均需要投入10多万元。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的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其中,省市支持的资

3 金约占20%,县政府支持约占20%,部门扶持约占10%,社会捐助(主要是港澳同胞、民营企业家、慈善机构等)约占10%,村集体投入约占25%,农民自愿出资和义务投工约占15%。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艳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5万多元。马圩镇云植村将集体山林旱地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23万多元。同时,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

4 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

5 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建成的312个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官圩镇金林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当年就有3个青年光荣应征入伍,打破了该村适龄青年连续5年因体检不合格而淘汰的尴尬局面。创建生态文明村还引来了不少金凤凰。如地处山旮旯的高良镇山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村民为娶媳妇发愁,如今老大难也不难了,有的媳妇还是从圩镇“下嫁”到村里来的。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

7 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

8 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

9 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如马圩镇云植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道路坑坑洼洼,交通极为不便,全村4000亩缓坡山地无人承包。在创建过程中,狭窄坑洼的村道变成了平坦宽阔的硬底化道路,全村4000亩山地成了抢手货,全部种上了贡柑沙糖桔,昔日荒山变金山。悦城关塘坪村种植沙糖桔规模迅速扩大,建成了万亩绿色生态的沙糖桔(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基地。一些创建村还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官圩镇金林村,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的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的文章,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趣味盎然、吸引力强的游览项目,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每年游客达到30万人次。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几点体会

我们以“五改五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形成一种良好发展趋势:一是从城乡文明脱节到文明同步;二是从城乡鸿沟到城乡一体;三是从城乡阻隔到城乡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道路探索。回顾我县创建工作历程,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

10 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德庆全县的小康。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特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幢幢“贡柑楼”、“沙糖桔楼”、“佛手楼”、“肉桂楼”、“务工楼”在农村拔地而起。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滞后,公共卫生、环境意识薄弱,全县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乱差现象,突出表现在住宅建设杂乱无序,只见新屋不见新村,村巷道狭窄坑洼泥泞,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人畜混居,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臭气熏天,一些农民面临水质性缺水威胁,环境污染导致疾病传播,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一些家庭因病返贫。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地区的进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把“三农”问题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摆在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因此,我们制订详细的建设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切实利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文化、环境的交融互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干净整洁的生活环

11 境,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生态文明村把握了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点,把握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点,把握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合点。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也就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做好农村工作的综合载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各种矛盾有所凸显,各种利益之间协调平衡的任务更为艰巨。要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还必须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上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不断创新,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以整治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保护生态、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构建了一个符合县情民情,促进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综合载体。它把环境治理、农村文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村经济、固本强基等结合起来。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农村基层组织找到了加强自身建设,更好

12 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抓手。过去较难开展工作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引导广大群众搞创建活动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推动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党的执政基础夯实了,执政能力提高了。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政绩观直接反映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动力。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这样的政绩才是我们共产党人需要的政绩,才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需要的政绩。德庆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惠及28万农村群众,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村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讲究实际,杜绝一切表面文章,更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钓取一时声名而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树立起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正确政绩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创建工作的衡量标准,使生态文明村建设真正符合农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

13 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今后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后,我县将不断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再接再厉,充实创建内容和丰富创建内涵。2006年我县明确提出创建200条生态文明村和30条广东省卫生村创建目标,加快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水果、蔬菜、桑蚕、畜牧、林业、优质水稻六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陋

14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努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环境。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农村稳定。

三是着眼于管理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账务由镇代管制度,促进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着眼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抓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三个一千工程”,促进创建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双丰收。要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帮助各村委会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要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要教育全体农村基层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推荐第5篇:生态文明村1

罗村镇村生态文明村创建汇报材料

村位于罗村镇部,全村户,人,耕地面积亩,种植业是我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亩,年产值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增长%。今年,在生态文明村创建过程中,我村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十六字方针,统一思想,全民共建,在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条件下,克服困难,发动群众,积极创建,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我村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对创建任务进行了具体分工,责任到人。村书记对文明生态村创建负总责,侧重抓宣传动员和街道净化及两室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等,同时积极与帮建单位联系沟通,尽力征得帮建单位在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侧重抓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村主任任五乱治理工作队队长及综合文字工作,完善各种资料和清运垃圾柴草;妇女主任负责发动妇女参与到绿化、净化、美化工作中;其他成员具体负责发动本党员小组和本村民小组的党员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大家全身心投入,高站位,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效率,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二、广泛宣传发动,激发创建热情。

我们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入户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大意义,使生态文明村创建成为村里的“热点问题”,让广大村民对创建生态文明村产生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结合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村党支部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大讨论,在党员中开展了“我为生态村创建做贡献”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收看了创建活动资料光盘,另外还组织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村、村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全村共广播宣传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次,入户走访户,书写标语条,发放明白纸张。通过宣传发动,村民都自愿参加到文明生态村创工作中来,出动义务工达个。

三、加强“五化”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我们总计投资万元,进行五化建设。一是村庄绿化。在村街道两侧栽

植绿化树木株,新建花坛个,栽植花草株;二是街道亮化。为方便村民夜晚出行,在全村所有街道安装路灯盏;三是街道净化。已清理垃圾粪土立方米、粉刷墙壁延长米 ,街院干净整洁;四是街道硬化。对村内主要街道全部进行硬化,水泥硬化共延长米,石渣硬化延长米,全面改变了坑洼不平、泥泞不堪的状况;五是村庄美化。聘请名专业技术人员,对村两室、墙壁进行装修设计和粉刷,对村内的平米的街面墙进行了整修(抹水泥净面),拆除临时违章建筑处,拆除院外私厕个,修整残墙断壁处,修排水边沟延长米,新建村标志石碑一座。复修大口井口, 1

投资万元通自来水,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我村新建了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装修了村民中心间,全部粉刷吊顶。组建一支有人的业余文艺队,配备演出服装套,并配齐锣鼓釵、音箱等器材,适时组织开展文艺活动,购置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套,准备配备电脑等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及德孝之星评比活动,截至目前,共评出十星级文明农户户,德孝之星人;村内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十星级文明农户公示栏及“两图一书”规范齐全;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无上访案件,无土葬现象,无婚丧大操大办现象。

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情况。

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种植业,并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村民素质。今年以来,全村共举办培训次,参培达人次;建成沼气池个,嫁接株,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户发展,为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积极联系,争取帮扶单位帮扶。

我们多次与市区两级帮建单位联系,赢得了帮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希望在帮建单位的帮助支持下, 把我村打造成省级生态文明村。

总之,通过生态文明村创建,我们的村子更美了,村民更富了,种植这一主要支柱产业得以壮大;业余文化更活跃了,村民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人居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

2011年10月日

推荐第6篇:生态文明村自查报告

新兴社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

自查自纠报告

自2011年7月1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新兴社区“两委”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改善居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结合本居实际,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稳步扎实的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自查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集中力量抓好了“硬化道路、净化街院、绿化社区”,彻底根除社区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等现象。充分利用了荒地、道路两侧、社区周围和楼前楼后大量植树,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形成环社区林带和社区内绿荫带,创造“社区在林中、家在园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一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强, 一些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了以前不良生活方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乱砍树木,对文明示范创建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是社区财力有限,而居委会经费更是拮据,这为加大环境治理,改变社容社貌带来了不利因素。如水源的环境保 1 护、公共绿化等方面,资金缺口大,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村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完成时限:2011年12月前)

今后,我们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党员活动月,组织全居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环保方面政策法规知识,让每位居民认识到环保工作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自觉抵制环境污染,珍惜生存环境的良好风气。

(二)统一部署,贯彻落实上级任务。(完成时限:2011年12月前)

居委会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扎扎实实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努力加快新兴社区居委会文明创建活动的进程。

(三)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拓宽自筹资金渠道,为我居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完成时限:2011年12月前)

推荐第7篇:生态文明村申报材料

生态文明村申报材料

XX村XX村小组是XX镇过山瑶居住的贫困村之一,与怀集县毗邻,全村面积29854亩。其中,林地面积25300亩(包括杉树13000亩,生态公益林7060亩,毛竹经济林1800亩,油茶11000亩,杂树林6492亩)水田248亩,旱地254亩,属于半农半林山区。地理环境为高寒地带。特别08年冰冻雪灾,使我们的林地林木基本冻毁。村民靠山养山勤劳致富的精神,克服困难灾害。足在几年复更林地,又通上级政府支持树苗,基本恢复全村林地面积确保生态平衡,青山绿水。

二.XX自然村总户数62户200人劳动力210人外出务工人员80人。年人均纯收入4395元。特困户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27户。低收入住房改造户20户,今年度基本完成改造项目,申报上级政府扶补助款解决。在2010年度全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的人数80%实现脱贫达标。村集体收入6万元以上。XX自然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三.村小组成员共三人,第四届村委在2011年3月份任期满。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村民积极参政议政,珍惜选举权利。通过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自我教育,严格把好关。顺利选举出连选连任三届村委班子成员。凡事共同协作完成协商探讨解决。加强责任心。每月召开班子办公会议四次。又按季度召开党员小组,代表会议。共同探讨建设新村的新思路和群众理想服务要求,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围绕法律法规课题进行学习指导。提高党员、干部、代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职能。总结好的经验。争取

- 11500米。公厕卫生。完善村民食水安全,通水,通电,电视,信息网络,等桥路设施。

六.抓好幸福村庄的建设, 1.村民勤劳向进造林绿化养山,生态公益林抚育。促进山区水力资源。干旱时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发现火情村民自觉组织灭火队。至今都无大的发生森林火灾和隐患。2.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弘扬文明村风。搞好环境卫生。从来没有乱倒垃圾脏物。能使全村有着美好新鲜的空气。

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思想觉悟提高,积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政策,遵纪守法。家庭和睦。勤劳致富是全村人民荣誉的幸福感。其中,1.村民都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二个孩子,实行政策内生育.应落实结扎98%执行。2.尊老爱幼,家庭美德,讲文明,讲礼貌.互助友好。和睦相处团结的氛围。从来没有拉帮结派。无惹事生非,不聚众闹事,打架斗殴。3.积极履行各项义务,爱护公益事业。依法服兵役。承担抚养教育子女和赡养老人义务。无家庭暴力行为和虐待老人等不良现象。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破除旧的丧葬习俗。推行火化,树立全村良好社会风尚。

八.共同维护社会治安,1.宣传法律知识,使广大村民懂得学法知法守法,提高思想行为。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尊严,抓好本村维稳综治中心工作,要求村民之间团结友爱,邻居和睦相处,稳住民心,化解矛盾,着重抓好调解中心工作。凡村民反映问题,需要调解,及时到位调解化开矛盾,依照法规法律及村规民约处理问题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我们村民之间友谊之情常在心中。2.弘扬正气,敢于同各种不良现象违法触犯法律行为作斗争,组织村民搞好治

- 3

推荐第8篇:生态文明村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打造绿富美的生态家园

中共蒙阴县委 蒙阴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蒙阴县委、县政府和全县54万人民,热诚欢迎各位领导、同志们莅临蒙阴,出席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简要汇报一下蒙阴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情况。

蒙阴县是山区县、库区县,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历届县委、县政府咬定生态富民不放松,探索了一条“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文明乡村”的路子,使蒙阴的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农民手里有钱了,农村环境和文明素质改善了。

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让山山岭岭“绿”起来。蒙阴资源在山水,优势在山水,出路在山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县上下把目光盯在山上,把蓝图绘在山上,把汗水洒在山上,昔日的穷山僻壤变成了生态山、花果山,成了生态富民的金山银山。一方面优化开发方式。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条流域。按照“山顶松柏刺槐戴帽、山腰经济林木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模式,治理荒山40万亩;按照“产业带、生态带、风景 1

带”的标准,治理河流36条,加固水库101座,修建大小水利工程6265处;按照“一条道路、一条绿荫”的标准,修建改造等级公路1861公里。另一方面创新开发机制。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了“治理五亩以上,可在荒山建房”的优惠政策,调动了群众向荒山进军的积极性。九十年代,推行“谁投入,谁受益”的开发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十万农户整山治水的热情。本世纪初,发展了2000多个合作组织,走上了联合开发、规模经营之路。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75%的荒山得到绿化,林木覆盖面积达到70%。

二、抓“一业兴”带“百业旺”,努力让农民生活“富”起来。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全县果树面积100万亩,人均2亩果园,其中蜜桃65万亩、年产量18.5亿斤。主攻高端市场,建立32个精品示范园,46种果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2个合作社与15家大型连锁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蒙阴蜜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到29亿元,上海市场“三个蜜桃就有两个来自蒙阴”。2010年林果业产值28.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1%,果农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二是,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推广林禽、林畜等生态养殖模式和“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长 2

毛兔、蒙山羊、蒙山草鸡等畜禽养殖。全县养兔600万只,兔毛产量3000吨,占全国的20%以上。全县人均畜牧业收入2128元。种养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服务业,龙头企业达到43家,批发市场300多处,服务业增加值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三是,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依托山水林果优势,把生态、文化、旅游一体规划、一体开发,着力打造春天满山花、夏天满山绿、秋天满山果的“全县域”休闲旅游风景区。农家乐旅游村发展到56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2010年全县接纳国内外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占GDP的22.7%。

三、建设优美文明和谐家园,努力让乡村环境“美”起来。顺应农民对整洁、文明、和谐生活的新期待,突出生态特色,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一是,集中整治村庄环境。在全县乡村安装路灯8000余盏,栽植绿化苗木500余万株,硬化村内道路400余万平方米。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制定了6套100多项整治标准,乡村环卫保洁队伍483支、1582人,建成垃圾处理场和中转站35处,建立污水处理厂和分户式污水处理点200余处,初步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污水无害化排放。二是,突出建设特色乡村。依山就势,以河为轴,以“果乡情韵,田园风光”为特色,对山区400多个村庄进行了精心规划。按照新农居、精品园、新能源、农家乐“四位 3

一体”的生态家园模式,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村。三是,积极倡树文明新风。发挥革命老区优势,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培育绿色文化;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大力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全县有400多个村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210个村建立了文明画廊,300多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5%。开展了文明家庭、美在农家示范户、生态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形成了建设文明乡村的浓厚氛围。

多年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形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十年增长两倍,11个乡镇全部创建为省市级生态乡镇,9个乡镇创建为省市级文明乡镇,464个村中创建了312个生态文明村。蒙阴县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处处呈现出“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乡乡文明、村村和谐,家家增收、户户优美”的生态文明景象。

各位领导,蒙阴生态文明建设每前进一步,都是省市关心、各部门支持的结果。我们深知科学发展无止境,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全省各地相比,蒙阴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恳请各级各部门继续关注、支持蒙阴。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齐心合力,创新创业,努力把蒙阴建成生态文明大县、特色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谐宜居之县,为经济文化强省和大美临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9篇: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篇1: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XX镇认真贯彻XX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XX书记提出的宣传好、发动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要求,积极推进我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目前,X条创建村累计义务投工X个,清理沟渠X条X㎡,整洁公共场所X㎡,清理卫生死角X个,清理淤泥X吨,较好地改善了创建村人居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初步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构责任落实。为加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跟踪监督工作。各有关村委也分别成立了以支书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有关工作。同时,印发了《XX镇200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挂点领导共同抓的工作责任,将镇副科级干部分成X个组分别挂一个创建村,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完成创建任务的,镇给予奖励,对不完成创建任务的挂点领导和相关村委不能参加年终评奖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使各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使工作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宣传发动到位。X月X日,我镇召开了全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会上,镇委书记XX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我镇重点创建村X个:XX、XX。一般创建村X个:XX、XX、XX、XX、XX、XX,各工作组分别到责任创建村召开群众动员会议,走家串户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做法、好处,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XX村委会XX村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热情高涨,该村部分农户已经由村小组统一规划进行改厕。今年,该村争取进行创建生态文明村,村民对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与工作组一起进行科学规划。

(三)抓环境卫生整治。我镇抓住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全力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通过引导,X条创建村都组织了村民群众进行义务投工,大抓环境卫生整治,确保生态文明村创建有序开展。如XX村创建工作组针对该村垃圾乱堆乱放的陋习,在工作中,做到边规划,边整治环境卫生。组织村民大搞村内卫生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村边规划出合理的地方,进行垃圾集中堆放,填埋处理。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优先规划好垃圾屋的选址,一改过去村内垃圾乱堆乱放,臭气熏天的现象。该村前面有条排水圳,由于平时部分村民乱投垃圾、杂物,淤积阻塞,成为臭水沟。开展创建活动中,该村村民自觉进行义务投工,对排水圳进行全面清淤疏通,潺潺清溪取代了原有的臭水沟。经过村内、村边的卫生大整治,XX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XX村创建工作在完成科学规划了篮球场、文化室设施后,也大力掀起卫生环境大整治。特别在X月X日,我县组织万名共产党员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和县创建挂点单位党员干部一起,全村村民齐动手,进行村内环境卫生整治,清理沟渠、清进卫生死角、整治公共场所。县单位党员干部的义务劳动,大力支持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了我镇群众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

二、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部分村工作行动不快,进度不平衡;部分村经济薄弱,资金筹集难;个别创建村存在观望情绪,使创建工作开展较慢。

三、下阶段工作

下半年,我镇创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按既定规划进行改水改厕,铺设巷道硬底化。建设环保娱乐设施等创建工程。为使创建工作按期达标,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1、强化工作责任制。各村工作组必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按照目标任务完成。

2、强化资金筹集。运用各种形式、方法、筹集资金,发倡仪书,争取社会及有关单位支持,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之,不拘一格,筹集资金和物资,确保创建项目顺利进行。

3、强化与县挂点单位的联系,争取支持。各村要认真实际行动投入创建活动,平时多与挂点单位联系汇报进度、争取物资、资金支持,共同搞好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篇2:

杨庄村位于襄城县湛北乡政府东5公里,全村576户,共2185人,9个村民小组,街道11条,姜紫线从村中穿过。

自2010年12月25日选出新一届村委班子以来,杨庄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09年1月1日起,开展了以争创生态文明村为目标,以美化环境、村容整洁为目的,以干群广泛参与为主要形式,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的植树造绿活动,该活动历经两个月,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的杨庄村一改过去垃圾乱倒,脏水乱排,杂物乱堆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排,街道宽阔,林在村中,村在林中,村容整洁的农村新面貌。现将此次活动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杨庄村在选出新一届村委后,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经村两委班子认真讨论决定开展此次活动。该活动由村主任刘旭主要负责,村两委成员、各小组组长全程参与。乡党委书记牛胜岭同志、乡长刘淑玲同志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鼓舞人心,并多次及时协调解决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大、分歧大的问题,做到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及时召开会议,在充分听取个人意见后,遵循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在不侵犯个人正当权益的基础上,及时合理解决。制定例会制度,通过会议的定期召开,及时做到了沟通,认清了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组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

二、精心组织,分工明确。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村两委成员既分工明确,又灵活结合。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了分工、分组、分片。在分工上,结合实际,清障、挖坑、种树、浇水、涂白、平整等都由专人负责;在分组上,村两委成员包组落实;在分片上,按照统一安排,重点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合理分工,形成了施工人员向包组干部负责,包组干部向包片同志负责,包片同志向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的合理工作机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活动过程中,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及群众代表到先进村庄参观学习,在借鉴他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逐步推进本村的生态绿化建设,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阶段有一个效果。以村小学东面片林为典型示范,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按照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立体绿化、见缝插绿的指导思想,坚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街道两旁用地,最大程度的实现绿化覆盖面,最大程度的美化村容,服务群众。

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在活动前期通过广播、标语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参与,在全村形成一种积极创建的氛围。在此期间,共出动劳力3000多人次,汽车5部,挖掘机3台,铲车1台,拖拉机5台,洒水车3台,共栽种绿化树近7000棵,杨树3000多棵,绿化街道11条,取得了植树造绿、美化村容的阶段性胜利。

在创建活动中,广大干群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特别是年初又遇旱灾,在抗旱的同时坚持不放松、不停止,坚持白天搞抗旱,晚上搞创建,两项工作同时开展,两项工作有序进行,两项工作共同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上级的正确领导,始终依靠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结合自身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立足长远,坚持以饮干净水、走平坦路、建沼气池、用卫生厕为要求,重点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加快游园建设,路灯安装、垃圾清理等工作,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杨庄村又好又快发展。

篇3: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保水、富民的目标,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使现有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经镇创建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同意,我村被列入密云县生态文明村的争创单位。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村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我村创建工作的落实。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两名,每天清扫街道,清运垃圾。我村基本达到郊区环境整治示范村和市级文明村标准。村委会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村内无滥垦、滥伐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富裕,2004年我村人均收入6956.5元,预计2005年我村人均收入将达到7282元。我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达到水源涵养区功能要求,村内无生产企业。村民文明向上,邻里和睦;村干部想事、干事、办实事得到村民好评,干群关系融洽。村民环保意识强,对我村环境状况满意。

一、基本情况

石匣村地处密云水库北岸,是库区搬迁遗留村,全村共197户,503口人,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62.32%,自然风景优美。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1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900万元、占总收入的65.2%,第二产业收入400万元,占总收入的13.7%,第三产业收入615万元,占总收入的21.1% 。20032004年获得高岭镇五好党支部称号,2004年获得县级文明村称号。今年以来我村共投入75万余元用于环境建设,使村庄环境达到五化标准,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二、加强领导,成立创建领导机构

为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村成立了以副镇长刘继雄同志为组长,镇环卫所所长、生态办公室副主任张文利,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宋宝军为副组长,村委李兆新、宋会玲、支委徐振兰为成员的石匣村创建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创建计划和保障措施,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

三、高度重视,明确创建思路

1、制定创建工作计划、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保证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的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建立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以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创建工作进度进行监督。

4、组织实施。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按照制定的每一项创建工程,抓好落实,保证各项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四、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1、教育农民树立文明向上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保水意识。通过广泛宣传、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以争当生态文明标兵户、生态文明标兵和十星级文明户等为载体,使全体村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大家争先为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村创建工作出谋划策。

2、投资50余万元,修建全长2.2公里的柏油路一条,方便了群众出行,道路两边栽植绿化苗木3000多株。

3、投资10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使村庄达到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硬化的五化标准,完成街道硬化10000平米;安装路灯60盏,制作生态建设宣传标语灯箱10组;油饰墙体20000平米;垒砌花墙4000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5000多株;完成荒山造林1000多亩,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投资10万元,修建占地1000平米的群众健身娱乐广场一处,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场所。

5、投资8万余元将老式旱厕改造成水冲式厕所,全村水冲式厕所的使用率达到85%以上。

6、投资4万元完成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程控电话普及率达到100%,强化了信息网络建设。

7、投资20万元,对村委会进行整修,更新了办公设施,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8、投资10万元,将原搬迁遗留的废墟推平,整理土地100多亩,已全部栽植上经济作物荞麦,计划明春栽植精品果树,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五、创建成果

通过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使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为新型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来水管网改造、街道硬化、安装路灯、绿化工程、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我村村庄环境。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干群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善了,家庭内部矛盾减少了,全体村民的道德观念和文明风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促使生态文明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篇4:

张坂镇群力村地处张坂镇西大门,由塘南、塘边、店仔、杏坑四个自然村组成,辖区九个村民小组625户,2544人。在台商投资区及张坂镇政府的直接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对照标准、要求,逐一落实,现将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领导重视 组织到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抓好生态文明村创建,首先成立由书记、村主任为正付组长,村两委、老协会长为成员的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规划组、宣传组,负责全面创建工作,并加强协调和督导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创建活动,分工协作,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如期完成创建任务。

二、统一思想认识 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为搞好完成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村两委根据村情制定出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各项制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分地段、路段、农户、片区包干,达到人人创建、齐抓共管的目标。

三、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有机地与创建生态文明村结合,为扎实抓好生态村建设,针对本村实际,以治理村容村貌,清污排污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经全村干部、群众共同拼搏,完成如下创建任务:

1、铺设四个自然村交通要道,实现水泥路面硬化。

2、拆除破旧大厝,建造门球场、地掷球场、活动中心和健身活动场所。

3、全村四个自然村安装328盏路灯,实现路灯亮化。

4、清理塘边大塘、杏坑后塘、小学路边溪沟、杏坑路边溪沟垃圾杂物、排水排污,净化溪水和环境。

5、增设垃圾围,成立专职保洁队,拆除旧厕建公厕,保持家园清洁。

6、清洁能源达到标准要求。

7、发展我村石雕、制衣二大支柱产业,为村民就业提供服务。

8、完善二个村级卫生所的设施,服务村民看病供药。

通过生态文明村创建后,我村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员干部带头,人人参与,村民人居环境、居住房舍改观了,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人遵章守法保护环境,群力村已成为洁净美丽的新群力。

生态文明村创建刚刚起步,我们决心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群力村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洁、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篇5:

繁峙县繁城镇笔峰村地处繁峙县城西部约两公里处,南濒滹沱河,北依108国道。全村地势平坦,极具城郊型特色。全村共有中共党员35人,共4个村民小组,现有452户、1659人,3360亩耕地。自改革开放以后,笔峰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发挥县城近郊的区位优势,率先冲破单一的农业经济模式,借着新农村建设的强势春风,积极发展多元产业,加强基础建设,走出一条农、工、商并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成为繁城镇乃至整个繁峙县经济较为发达的典型村。2010年全村工农业产值达1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500元。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现在要带领群众实现富民强村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干好每项工作,才能取信于群众,因此今年我们确定的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活动,就是显现我们村委会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通过创建活动,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美化家园。下面我们就创建的主要工作情况做一个概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提高创建意识

1、近年来我村以保障村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我村投资环境,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为要务。根据我村实际,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为要务,根据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制定了创建目标,我们立足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创建意识入手,树立村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观念,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完善村道路与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村级景观,打造形象,力争把笔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花园式现代化生态村。在镇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村积极开展了创建活动。首先成立专门创建工作班子,由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余村干部为成员并进行明确分工,分组包干,以组到户的工作责任网络,同时还制订了考核意见,实施细则和有关制度,措施,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广泛宣传发动,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展开

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深受村民欢迎。但在涉及到具体整治工程时,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农户的实际利益,而这部分农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为此,我村广泛利用宣传工具以及村干部上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努力

提高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意义的认识,同时,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到省外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村民代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新的认识和切身体会,从而确保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工作顺利的展开。

3、组建领导班子,促进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为切实加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保障各项工作措誓落到实处,村成立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班子,由村支部书记赵红如任组长,村委副书记杨二毕任副组长,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落实到户的工作责任网络,并制定各项工作措施的实施细则和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从而促进了创建常州市生态村工作扎实有效地展开。

二、对照创建目标,扎实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际要求,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我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

(一)村民住房、生产用房整理

1、村民新建的住房一律在严格按照规划建造,鼓励新建农房专业化施工。

2、全面清理违章建筑,拆除危险、废弃房屋或构筑物和妨碍道路通畅的房屋1360平方米。

3、引导农户拆除房屋间距内影响日照、采光、通风的各种杂房陋棚;对保留的房屋进行修缮,对房前屋后进行清理,种植绿化,改善居住环境。

(二)村级道路建设

修通入村入户水泥路20万平方米,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100%的农户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下一步笔峰两委将完成环村公路建设,预计投资300万元,铺设公路2300多米。

(三)村级河道综合整治

1、做好村域内的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

2、以村庄所在地和村民集居地河道整治为重点,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河塘综合整治,切实改善我村水环境。

(四)村级绿化工程建设

通过对村庄布局的全面调查,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要求,本着改善原来、做好现在、着眼未来的宗旨,发掘自己的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为目标,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专业化队伍的施工,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加快绿化工作的目标落实,绿化植树40000株,种植草坪1.5万平方米,路、河、渠堤宜绿尽绿。房前屋后,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搞好环境卫生,拆除乱搭乱建,整出可绿地块,种上了花、草、藤等绿色植物,并且大力发展了庭院经济,种上果树。在居民集中地段建成了花草树木有序分布,四季长绿,各季有花,公共设施齐全,可供村民休憩、观赏、健身为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一处。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五)村级环境卫生建设

1、完成在村域内设置封闭式垃圾桶30只,使垃圾等废弃物得到卫生保洁人员的及时清运,实行无害化处理;无垃圾、秸杆焚烧现象。并从经费、运作机制上保证长效管理实施,用一项制度、一笔经费、一支队伍来加强村庄整治管理,做到建设一个巩固一个,有效地防止了脏、乱、差现象的反弹。

2、完善卫生保洁制度,使村域内道路保持整洁,无垃圾堆积。

3、河道沟渠得到彻底整治,水面无漂浮物,水质无臭味。

4、规划建房点的农户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对规划建房点以外的农户非达标排放污水的,督促农户完善排水系统。

5、房前屋后杂物堆放整齐有序;墙壁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现象。

6、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环保、清洁能源的利用,畜禽养殖业达到有关整治要求;自来水入户率已达到100%。

(六)村级文化事业建设

本村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村里人才辈出,村民生活富裕祥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农民文化乐园已初步建成,包括健康教育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娱乐场所,村利用农闲时节、春节举办村民舞蹈、秧歌等文体活动,每年村里在活动室播放一些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使村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广大村民的文体娱乐生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三、巩固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总的来说,我村在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活动中,能对照创建目标,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做了许多工作,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其他先进村相比,对照创建标准来看,还有不足和差距,所以我们在创建活动中,不管评得上或评不上,决不骄傲和气馁,要继续加大力度,树立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对照标准找差距,积极努力,真正把我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台阶。

推荐第10篇:生态文明村申报材料

**镇银山村市级生态文明村

二O一四年五月

目 录

一、银山村基本情况简介

二、**市市级生态文明村申报表

三、考核指标

四、申报申请文件

1、关于银山村申报市级生态文明村的申请

2、关于我镇银山村申报市级生态文明村的申请

3、关于**县银山村申报市级生态文明村的报告

五、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1、**镇银山村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2、**镇银山村市级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

3、**镇银山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

4、关于成立银山村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领导小组的函

5、银山村关于创建工作的会议记录

6、关于银山村生态创建工作审查情况说明

7、银山村村规民约

六、技术报告及佐证材料

1、**镇银山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指标证明

2、**镇银山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证明

3、**镇银山村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证明

4、**镇银山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证明

5、**镇银山村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证明

6、**镇银山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证明

7、关于**镇银山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

说明

8、关于**镇银山村森林覆盖率的证明

9、**镇银山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证明

10、**镇银山村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指标证明

11、**镇银山村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证明

七、公众意见调查表

八、创建工作图片资料

**镇银山村简介

我们银山村位于**镇南部,蕲武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429户,1876人,拥有山林面积1864亩,水面400多亩,耕地1103亩,近几年来我村在镇委、镇政府直接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直接指导下,立足自身优势,充分调动群众自发参与生态文明村创建热情,高标准拉开村镇建设工程,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建成了一处拥有56户规模有较高档次的文明新村。

第11篇:生态文明村自查

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

自查报告

自镇党委召开全镇生态文明大会以来,我村两委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得了良好效果,现自查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收入

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进行良种种植,发展养殖行业,鼓励村民在家创业。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拓宽自筹资金途径,将各自然村之间道路进行硬化,目前已硬化道路2条,1000多米。

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使村里户户通有线电视。加大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大部分村民都基本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完成建设生活垃圾池2个,方便村民,清理道路两侧,投入资金2000元,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与困难

一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强, 一些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对环保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了以前不良生活方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堆牲畜粪便,甚至乱砍树木,对建设生态文明村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是镇村财力有限,而村级经费更是拮据,这为加大环境治理,改变村容村貌带来了不利因素。如水源的环境保护、公共绿化等方面,资金缺口大,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村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我村计划在全村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树,林木覆盖率达到80%。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安装路灯90盏,计划投资5万元。

2、我村计划开展清污水、清垃圾、清违章建筑,改路、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自然村建垃圾焚烧池,使附属房乱搭建、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3、进行改厕、沼气推广到户,实现生活节能环保.

二0一一年十月

第12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XX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XX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XX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XX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 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XX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XX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

.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

第13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

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

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

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

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

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

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

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

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

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

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

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

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

,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

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

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

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

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

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

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

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

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

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

“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

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

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

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

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

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

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

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

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

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

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

,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

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

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

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

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

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

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

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

,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

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

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

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

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

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

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

(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

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

“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

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

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

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

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

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

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

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

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

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

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

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

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

,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

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

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

,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

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

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

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

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

,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

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

、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

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

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

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

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

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

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

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

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

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

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

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

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

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

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

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第14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4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 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4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H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H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daodoc.com查看)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5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7

第15篇:工作汇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6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等。通过抓好“三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n

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文 秘 家 园 wmjy.net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6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第16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

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

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

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

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

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

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

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

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

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

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

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

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

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

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

,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

,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

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

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

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

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

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

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

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

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

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

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

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

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

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

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

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

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

文明

第17篇:工作汇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17.35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9.3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7.23万米,整治公共场所10.08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3106.75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6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6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等。通过抓好“三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文秘家

园wenmi114.com。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2006年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6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6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6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06年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6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文秘家园wenmi114.com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2006年高良镇、马圩镇、官圩镇多个创建村,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时改善经济环境和农村道路状况,大力发展种植沙糖桔、贡柑的种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奔康致富的步伐。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第18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村位于*县东11公里处,全村412户,1397人,耕地2478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3元,养车运输、玉米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全村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创出一条“变脏点为亮点,以环境促发展”的生态文明村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建设生态型新农村为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养车运输、玉米种植业发展工作,致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收入。止2009年全村养车户达到120户, 2009年全村通过运输业实现经济收入1200万元,玉米种植业2500亩,亩均收入800元,可使全村增加经济收入200万元。今年通过环境整治,实现“一池三改”沼气入户38户。目前,村容村貌整洁,群众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生态文明村建设初见成效。

二、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发动群众。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要求,**村成立了生态

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村等,统一思想认识,使广大村民都认识到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群众自已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形成全村上下齐行动建设生态村的生动局面。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生态村建设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通过调查摸底,听取各方面意见,领导经常到村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村“两委”班子制定了生态村建设规划,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使**村逐步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村庄绿化、美化、洁化。

1、突出造林绿化工作。近年来,按照“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绿化要求,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利用春季植树季节,组织村民掀起植树高潮。其中投资3.5万元,在**村至高阳路两旁完成通道绿化2.5公里,在农户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形成绿荫。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植树造林,本村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切实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路网布局合理,道路规格较高,农户进出十分方便、快捷。村内主干道

硬化率100%,通村道路路面宽达到6.5米以上,全村实现组组爱、户户通。同时认真搞好以灌溉和饮用水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35万元,修U型渠3000米、安装管道250米,安装变频送水器一个、户户接上了自来水,安上了电话,开通了公交车,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了100%。现投资35万元的“五个一”工程,现已基本完工。

3、大力推广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利用。根据上级推广农用沼气、积极探索节能新路子的要求,全村大力开展沼气建设,实现“一池三改”,同时推广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共建设沼气池18座,实现国债项目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6个,为推广清法无污的能源做出了榜样,其他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基本普及,达到了70%以上。

4、突拆抓好环境净化。按照突击清理和常规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农户包户前屋后,全面落实保洁制度。全村共划分5个卫生责任区,新建垃圾填埋点3个,新建公厕1座,由5名专业保洁员和每户家庭1名保洁员成保洁队伍。同时加强生产生活污染的治理,本村养殖农户较多,以前,牲畜粪乱排现象普遍存在,如今农户家中建了沼气池,使牲畜的粪便得到了充分利用。既开发了新型能源变废为宝,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了生态村建设,还加快了生

态畜牧业的发展。

5、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2007年开始,全村100%的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建设标准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吃药全报销。

6、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通过教育村民依法办事,使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为,村域内无滥垦、滥伐、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和食用野生动物等现象发生。

(四)完善管理,巩固创建成果。

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村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村“两委”班子把相关制度落实到人,与农户签订“三包”公约,要求做到爱护绿化、洁化村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发动在校学生,由学生来做家长的监督员。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评选活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来营造优美、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使生态村建设效果得到长期保持。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营造氛围,领导重视搞创建

在县委和县环保局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后,我们随后迅速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制定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计划和目标,将有关创建内容上墙,在进村路口制作了创建生态文明村

宣传牌。同时利用广播、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和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意义、目的和争创目标,发放《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和创建生态文明村宣传手册各30余份,做到每户一份,使每家每户自觉地参与到创建工作当中来。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从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抓起,开展庭院环境卫生整治,要求每户村民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完成脏乱差的治理。通过这些活动,使群众明白了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高了村民创建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了干群同创的局面。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责任

为加强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跟踪监督工作。同时,制定了《**镇**村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措施。落实中工作责任,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分成3个组包建3个村民组,并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对完成创建任务的,给予奖励,对不完成创建任务的不能参加年终评奖考核。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使生态文明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使工作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在建设方面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同

时组织专业队进行施工,加强技术指导,规范安装管理,抓好示范户的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提高档次,做好服务,确保工程质量。

(三)抓整治全面推进,突出创建重点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从环境综合整治入手,通过“三治五化”,加强经对脏乱差。投资30万元,完成村庄街道硬化4公里,美化街面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5盏,投入22万元,每家每户全部改用无害化水冲式卫生厕所,并新建一所带粪便净化处理池的公厕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点。彻底解决了污水横流、粪便污染的问题。投入30万元,建养殖小区,解决了人畜混居的状况,投资30万元,新建村文化大院一处。为了使创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了的管理制度,每8户为一个责任区,党员、村民代表为第一责任人,挂牌上墙,实行全民监督。在通过公路两侧绿化带内栽植风景树1000多棵,同时拆除、取缔所有乱堆、乱建现象,实现道路通、路而清。为保持石化和净化成果,村内生产、生活垃圾做到定点存放,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为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向上级申请并落实了一批健身运动器材,新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由集体投资,完善了原有的说唱团、文体队,新添臵了各种器材和服装。节假日,村民们组织在一起扭起秧歌、跳起现代舞,表演精彩

- 67

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

五、下步打算

**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在下步工作中继续努力: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文明素质和修养。

2、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使我村环境保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全面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创建过程中,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友善了,家庭内部矛盾减少了,干部办实事,术民协助村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全村树立起了文明风范,打架、骂人、赌博的人少了,做好事、树新风的人多了,呈现出良好

的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为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促使生态文明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以科学理念,创新思维,良好作风来扎实工作,将陀阳村建成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高标准的生态文明村。

**村民委员会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镇**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2007年,**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有关精神,根据年初制定的奋斗目标,围绕新农村建设、人饮解困、畜牧养殖、户用沼气、中低产田改造、道路硬化、干鲜果基地建设,共铺开七项重点工程,狠抓秋冬农建工作,具体是: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的发展要求,采取示范带动,阶梯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方式,将**、**、**三村确定为新农村示范村、试点村和推进村。

**:完成街巷道路硬化11.34公里,种植风景树2000棵,安装路灯62盏,新打135米机井一眼,安装无塔送水设备,铺设自来水管道700米,铺设暗管道3200米,完成“一池三改”工程25户,基本上达到了“四改”、“四化”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规划了集党政建设、教育卫生、文体休闲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并对其部分功能设施进行卓有成效的建设。投资15万元完成村支部、村委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医疗室、便民超市建设;投资7万元完成文化活动广场前期建设,总投资65万元的标准化教学楼基础工程已经完工。

瞄准市场发运输财 建设和谐新**

——**镇**村新农村建设简介

**村位于108国道和铁路以南,滹沱河北岸,全村共有农户411户,1300余口人,耕地面积2479亩,土地平整,交通便利,200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调整产业,拓宽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的主导产业主要有三项:一是瞄准市场,大搞运输产业,现有各种运输车辆100余辆;二是全村260余名农民就近到企业打工,年总收入可达480万元;三是推广玉米、水稻优种,提升种植传统产业,优质高产种植面积达1600亩。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千方百计改善人居环境。共投资65万元,新建党员活动室、文化阅览室、计生服务室、平整硬化广场场地4000平方米,栽植各类风景树400余株,打147米深井一眼,将解决全村自来水。今年,预计投资120万元,新建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标准化小学教学楼、硬化校园4700平方米,种植草坪5300平方米,栽植各类风景树300余株,新修学校围墙232米,铁艺护栏180米及大门。帮扶企业路桥公司资助10万元,硬化广场场地3200平方米,

铺设路牙830米,新建八角凉亭1座。帮扶单位交通局资助50万元,硬化由高阳路通向村内的两条道路。***、***、***三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出资25万元,用于修建牌楼和小学校舍及配套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了健身秧歌、跑旱船等传统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有力地培育了文明和谐民风村风。

第19篇:生态文明村典型材料

“建设文明生态,构筑和谐新村”的号角多次吹响,xx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战斗堡垒作用,把xx村建设成了一个依托工矿,发展经济、服务工矿、富裕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xx村位于平定县城西南10公里处,与阳煤集团五矿接壤,北有太旧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全村912户,2420人,外来人口有近2000人,党员60人,村支两委5人,人均收入逐年增加,到2009年人均收入达到近6000元,近年来,xx村重视落实省市县“二十字”方针,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全力打造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2月荣获平定县人民政府“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4月荣获平定县人民政府“文明和谐村”称号,2010年4月荣获平定县文化体育局“特色文化村”称号,从2006年至今连续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平安村、省级爱国卫生先进村和二星级生态文明村,省级环保村等荣誉称号。

一、xx村“四议两公开”是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充分体现,是“建设文明生态构筑和谐新村”的基本保障。

我村积极按照镇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村支两委积极召开会议研究并组织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集中学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明确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责任。村支部书记霍小晚作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具体落实,完善党员联系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督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我村的落实。村长霍新林对本村重大事项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再次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制订了村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土地征用及补偿的分配、宅基地的规划、报批,以及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的确定、村集体大额资金的使用、支出等都要在“四议两公开”制度下进行审议和决议,并及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通过“四议两公开”,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得到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解决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难题。农村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因地制宜,加强科技教育,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步入小康生活。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2007年上半年,我们村加大投入配备新型农民科技文化技术学校,软硬件结合本村实际,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科技局技术人员,服务广大农民。推广优种科学种田,加强病虫害防治,积累养殖知识和经验。使我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蔬菜种植初具规模,成为村民的重要致富渠道,已累计种植80多亩,各种耐寒耐旱作物的种植也正在筹划和建设中,将进一步推动我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2008年—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到近6000元。我们还对小学远程教育网、校网、多媒体教育等教育设施的完善加大投入。现在13个班级已有8个班级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其余班级实现电视电脑班班通,鲜血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xx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整治环境,造林绿化,建设生态家园。

太旧高速公路沿我村北侧而过,绿化太旧,建设生态家园是我们村的光荣任务,因此2007年投资20万元退耕还林96亩,植树3万余株。2008年春季又投资25万元,退耕还林65亩,挖育林坑8000余个,植树2万余株,清理小煤场5个,连续多年我们都要在每年的3月份进行植树活动,动员村民义务植树,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今年我们又在光华大街、入村公路投资14万元栽植梧桐,花池更换了新的路沿石,投资10余万元亮化了村里的各条道路,绿化了房前屋后,入村公路,美化家园。为了彻底改变过去“脏、乱、差”现象,使新村建设与改水、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亮化同步进行,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施无害化水冲式厕所改造,新村居民门前实行“三包”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我村2008年到今年投资710余万元,为全村912户村民以及驻村镇直属企事业单位,安装煤气,投资180余万元,硬化、美化、亮化光华大街入村公路,打造了平定第一路品牌。投资200多万元改善村民饮水环境,打深水井12眼,计划在今年修建20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管道配套工程现已正在进行,户户用上清洁的自来水。投资15万元修建精美影壁一处,上雕刻xx村全貌以及600年前乔尚书赞美xx之诗“西庄山水秀,崛起石为楼”的诗句。投资150多万元,为xx村办示范小学、村办幼儿园硬化篮球场,维修校舍,安装铝合金门窗,投资5万元整修文化广场,整修xx村农民文化室,2009年春季到现在我们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拓宽村同公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户户通,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需求,为村民营造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环境。我们还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建设总投资500万元的春芽餐具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洗煤有限公司等,投资20万元的成绩纯净水场都为xx村的民营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还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工业产业的战略性转移。

五、xx村党支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培养和发展党员,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村支“两委”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通过实施贫困党员家庭户的帮扶工作,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增强了村支部的战斗力,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能力、具备“双带”能力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年纳新党员名,年培养积极分子名,发展党员5名,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现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效果明显,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建立完善了党员学习、管理监督、民主参与、党员发展、联系群众等长效机制,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村财民主管理规范,实行村财务、政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

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中央推进党的新农村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有效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这一主题,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本领。坚持远程教育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技术培训、脱贫致富项目建设相结合,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全面推进富民兴村事业的进程。

新世纪的xx,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保护了水土,美化了环境,更为xx的发展储备了一座“金山银库”,使xx再现了山青石秀,林果飘香的美景。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xx村将是花的海洋、鸟的故乡、人间的天堂。一个文明新村和生态产业相互辉映的新农村将在xx大地崛起,并以山村都市的亮丽风景笑迎四海宾朋。

第20篇: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

双泉镇刀山峪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情况近年来,我们在省、市、区、镇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区、镇各级环保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进行省级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严格对照生态村的指标体系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村群众将昔日穷山恶水、封闭落后的后进村改造成了市级生态文明村,各项工作已完成,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刀山峪村基本情况

我村总户数48户,人口153人,耕地面积337亩,水域面积60亩,山场面积2400亩,一家济南市好兄弟有限责任公司。

在双泉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10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3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6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为了全力抓好落实创建生态村工作,双泉镇党委政府对我们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非常重视。我村也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委会委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刀山峪村创建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指标和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整个创建工作共投资600万元,各分项投资额及建设内容如下:

(一)投资8万元完成“一建三改”工作。全村建设沼气池10个,配套“三改”10户,其中改厕10户,做到了20%户有沼气,

厨房明亮整洁,改造后的农户厕所达到了城市卫生标准。

(二)投资80万元建设绿化工程。近几年来共完成荒山植树造林6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5%,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建设一个300平方米的村民健身广场,每户农家对房前屋后自行栽花种草,绿化美化庭院。

(三)投资5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建设生活垃圾池1处,建垃圾堆集场1个。设置保洁员一名,对全村的垃圾进行清理。

(四)投资430万元建设了1个高标准休闲农庄。

(五)投资45万元建设了一处无公害绿色养鸡基地。栽植核桃树4万余株,栽植樱桃、板栗、杏、石榴等果树1万余株。

(六)投资32万元完成村民饮水、道路等基础性工程。修建了一个储水池,铺设管道800米,解决了全村人民生活用水,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标准,使农民饮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修通村公路3公里,告别了往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经过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有效整合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依托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发展平台,生态村农户的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村的各项工作已卓有成效,有关技术指标也符合省级生态村的要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新家园出发,按省级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身潜力,

努力发挥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全力把刀山峪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祥和。对此,我们决定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1、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以及“乡村新风”评比活动,使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程度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新成果。

2、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生产条件等工作,清理卫生死角,狠抓村庄环境的全面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全村的绿化覆盖率,努力创造整洁、卫生、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村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