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强村富民先进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7:33:34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富民强村 科学发展

富民强村 科学发展---来龙镇张大庄村典型事迹材料

来龙镇张大庄村位于来龙镇东南,南与保安乡接壤,兴张路横穿腹部。该村在上世纪80年代,由河滨、尖湖和大庄三个自然村庄合并而成,因张姓居多,取名张大庄。近年来,张大庄村党支部一班人齐心协力,围绕农民所想所盼和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以公仆心凝聚民心,多办实事取信于民,得到群众拥护。村、支两委在书记张先宁同志的带领下,张大庄村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出色完成。

强化领导班子 健全基层组织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张大庄村“两委”班子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党员干部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自身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团结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带领群众致富。“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张大庄村甩掉了“落后”帽子。在工作中,“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为老百姓办实事,受到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2008年底,张大庄村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在几年来的班子建设实践中,张大庄村逐步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党员队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组织建设上注重选拔培养后备干部人才,积极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制度上,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工作制度上,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和村干部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参与经济建设,参与村务管理,村民委员会坚持村民自治方针,村民代表例会制度。注重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依法治村的活动。党总支让广大党员同志在参与经济建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而较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村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强调理论学习理清发展思路

理论是指导工作科学开展的前提,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只有高中文化的张先宁书记多年来没有放弃对党的政策理论学习。他时常告诫支部一班人:党的一系列“三农”政策,主要靠我们这一级贯彻落实,缺乏理论知识,思路不清晰,就会走弯路,带来损失。为此,他把理论学习作为理清工作思路的前提。村、支两委经常利用上级配备的远程教育设施,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技术。村、支两委还自发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等相关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开创性做好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张书记提出了“借助优势,主攻三产,形成支柱,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张大庄村、支两委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作风民主,依法行政,同时,他又心系百姓,办事公道,用科学的思路引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张大庄村的工农业发展始终走在全镇前列,这主要得益于村干部明确的发展思路,了解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张大庄村处于来龙镇和保安乡接壤处,交通便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是发展工农业的理想场所。张大庄村干部始终把带领农民创业致富放在首要地位。村、支两委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村级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保持环境优美 争创平安村居

长期以来,党总支十分重视卫生工作,村委会专人负责,制度落实,资金到位,一支专业的保洁队伍每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河道配备专人长效管理做到无漂浮物,无白色污染物。村内主干道路安装夜间路灯,村里的企业无“三废”。村舍布局统一规划,整齐美观。同时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专职安全员每天巡视在各个企业中,全年无事故。治保委、调解委、联防队组织健全,无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民事调解率100%,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无非法宗教和法轮功等邪教活动。

全面推进富民强村,促进科学发展

张大庄村的农业项目主要有养牛厂和即将开工的养猪厂,这两个项目都是规模化养殖,带动本村其他小规模养殖户致富。工业项目主要是来料加工项目。一是地毯厂,建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承包给私人经营,正常用工20人左右。二是针织针织服装厂,总投资上百万,主要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用工人数达50人,工人平均工资达1000元/月。三是村部的纽扣厂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加工项目,虽然规模小,但经济效益很高,为本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那就是创新发展项目。四是板厂,这个项目是最近刚投资兴建的,厂址设在原村校,该厂设施齐全,规模较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村里根据上级要求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创业培训,让有意向创业的村民能够得到指导帮助。除了形成规模的企业,张大庄村还有许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所进行的经营活动。

庄村干部积极引导农民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通过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盘活存量集体资产、依法经营土地资产、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大力发展物业经济等形式,着力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积极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推荐第2篇:富民强村发言稿

****村富民强村发言稿

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牢牢把握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围绕富民强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推进富民强村工作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进一步推动西山沟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村位于城关镇政府东26公里处,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有5个自然村。有居民266户861人,均为汉族,有耕地3416.5亩,林地3022.6亩,草场830亩。畜牧业以养猪、牛、羊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占有相当大比重。主要农作物以油料、玉米、土豆为主。

根据****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有以下几项:

一、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完善。积极宣传落实合作医疗、支农惠农、养老保险等政策,2011年全村合作医疗达到99%。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保证村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关注民生促和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依托驻村企业,带动经济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目前投资的神水农庄是集养殖、种植、旅游于一体。养殖业以乌鸡为主,目前养殖数量以达到2000只。种植业方面,引进特色农作物糯玉米,目前种植面积达100亩。利用驻村企业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调动群众,以家庭养殖业为基础向规模养殖发展。带动散户进行培训,鼓励其建厂养殖。宣传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信贷信息和法律信息,鼓励部分大胆的农民投资办企业。努力提高和规范养殖运作水平,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开发自然资源,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科学开发自然资源、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利用我村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和天然的水资源。发展壮大石材产业和纯净水产业。通过现有的清蔚矿业公司,和正在筹建的神水沟饮用纯净水项目,解决了我村部份剩余劳动力。

四、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标准化水平和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在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水利部门投资30万,新修600米延长封闭式干渠,工程以动工,尽快将西山沟至侯林村全线疏通,可以将800多亩旱地变水地。

五、扎实推动“清洁家园”行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坚持农村面貌统一规划,进行村容村貌整改,增加农村公用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同时大力推广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有机肥,修建沼气池,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我们当前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做强农业,做美环境,做新农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村领导的一员,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坚定信心、群策群力,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任务、推进镇村一体化发展,积极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我们的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第3篇:立足实际富民强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立足实际富民强村

——桐城镇程家庄村韩银豹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韩银豹,男,岁,中共党员。现任桐城镇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自担任村支部书以来,该同志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得到领导的赞赏,同事的认可和村民的好评。工作中,他紧紧围绕‚建强组织、发挥作用、优化服务‛这一目标,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从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竭尽全力解决各种问题,力求群众满意。

抓学习争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韩银豹在中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自身学习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在学习中,他有两个坚持,第一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党报党刊,坚持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两年来,各类学习笔记达五万字,撰写心得体会数23篇。为了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知识,他除了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集中学习外,还自学了《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书籍资料,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同时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拓进取,务实创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

强;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构筑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抓党建促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

为了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韩银豹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一是用严格的制度约束每一位党员,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坚持‚三会一课‛、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和村‚两委‛议事规则,重点推行了‚4221‛工作法。三是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配备了后备干部,择优放在实职岗位进行锻炼。四是进一步完善了村干部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五是建立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台账,开展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

同时认真组织党员开展以 ‚党组织和党员‘双向承诺’‛为主要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严格要求每位党员认真填写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要求党员在党支部大会上进行承诺,承诺书全部公开上墙,承诺事项必须实事求是。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通过设岗定责、走访慰问等活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结合工作实

际,党组织共公开承诺事项十多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120余件,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

抓落实定目标富民强村勇争先

程家庄村位于闻喜县城东北方向五公里处,大运二级公路、南同蒲铁路及大运高速公路都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为了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村党支部重新调整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立了‚创新思路谋发展,富民强村勇争先‛的活动主题和‚完成三项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走种植业、商贸流通业共同发展的兴农、富农之路‛的总目标,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即:修建了通往村各小组的水泥路、水泥沟渠、田间机耕路。鼓励村民大力发展蘑菇种植和中药材种植,鼓励有经济基础的农民积极发展运输业。与此同时,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营造宽松环境,认真做好为私营企业的服务工作,对来村投资兴办企业者在各方面给予协调支持。先后有3家企业落户该村,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稳定求和谐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韩银豹知道想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所以

他下大功夫制定各项措施。一是建立义务巡逻队,定期对村域内进行巡查。二是建立调解委员会,定期组织调解员学习调解技巧知识,深入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情况,同时向村民宣传邻里相处之道和如何处理好邻里之间矛盾的相关经验,使邻里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三是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做到孤寡老幼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的良好现象。

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党员、群众纷纷用高额选票对他的工作业绩给予肯定和认可。如今,韩银豹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蓝图,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二0一二年六月

推荐第4篇:乡镇“富民强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中,本着便民、为民、富民的工作目标,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边整边改、整改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发展,加快了全镇“富民强村”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是抓招商引资,务求实现新突破。XX年区委区政府分配任务4040万元,其中外资140万美元。围绕这一目标,**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工业项目为重点,加大蹲点招商、以商招商、推介招商力度,调动村级招商引资积极性,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镇引进境外资金项目一个-----**食品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40万美元,现已形成固定资产20万美元;开发大项目一个-----**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组建**生产流水线,五月份开业;**公司与美国联合总投资2200万元开发姜片、蒜粒加工项目,现已完成了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深加工车间。

二是抓民营经济,务求实现财政收入发展壮大。通过抓大户,抓政策,抓服务,全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张。截至目前,新增个体工商户20户,占年计划的25%,从业人员35人,占年计划的14%,注册资金25万元,占年计划的26.3%,实现销售收入9700万元,占年计划的18.8%,私营企业新增三户,占年计划的30%,新增从业人员50人,占年计划的31%,完成销售收入7500万元,占年计划的36%。

三是抓城镇建设,务求环境有大的发展。本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原则,把“**活动”与“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坚持落实规划、建设、管理、资金四到位,重点抓好镇驻地康通路改造、鑫源路建设和小康村建设三个重点。目前,康通路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80万元,安装路灯92盏,栽植绿化树460棵,冬青球460棵,百日红960棵,金叶女贞等低杆美化树5.1万株,石砌边沟2250米,建绿化花池110个,铺筑彩砖人行道800多平方米。新园路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60多万元,硬化路面2200米,栽植五角枫等绿化树1000多棵。**等小康村建设按照“五个一”的标准,步伐不断加快。

四是抓农业“两化”,务求实现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进一步加快了“农”字号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产品档次低、流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加大服务协调和政策扶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加快发展。其次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利用秋收时机,围绕生姜、大蒜这一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大棚生姜和有机大蒜种植,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在抓好生猪、蛋鸡等传统养殖项目的同时,依托**集团、**协会,抓特色养殖,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就是广开农民增收渠道。产、加、购、销产业链条的完善,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了全镇一万多富余劳动力打工就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加快了增收步伐。

关于对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按照省委办公厅通知要求,近期**市委、市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全市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XX年]5号)、《中共**省委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皖发[XX年]19号)和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等进行了自我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XX年年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以来,市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积极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社会关注”的政协工作良好局面。一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政协工作。市委始终把政协工作作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抓手,坚持把政协工作摆上市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与市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市委先后于XX年和XX年召开了全市政协工作会议及全市政协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政协工作。中发〔XX〕5号文件下发后,市委中心组进行了专题学习,市委书记花建慧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认真领会。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专题听取市政协党组的会议精神的意见》(淮办发[XX]18号)、《关于贯彻落实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淮政办[XX]50号)等文件,委托市政协党组定期对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二是坚持把政协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全局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市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政协工作,听取市政协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总结政协工作经验,研讨政协工作思路,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党委宣传部门切实加大对政协工作的宣传力度,凡政协的重要活动,全市各大新闻媒体都及时充分加以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政协的社会影响,全面优化了各级政协的工作环境。三是健全完善政协履行职能的相关制度。坚持把政治协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做到了重大问题协商在市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决定之前;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研究事关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坚持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人事安排,包括同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坚持先协商后决定;制定事关全局的重要决策、法规,坚持先协商后通过。

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党政领导联系政协工作制度、听取政协党组请示报告制度、党政领导定期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政协领导列席党政有关会议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政协重要会议制度、市几大班子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全市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对重点提案实行党政领导批阅,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各承办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提案办理责任制,形成了提案交办、督办、落实、答复、效果评比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促进了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

二、主动协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作用

注重发挥人民政协组织知识层次高、专门人才多、议政能力强的优势,就涉及全市重大决策问题与政协主动协商,围绕全市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调查、视察,推进了市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一是在确定大政方针时,注重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作用。发动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事关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在化解矛盾上坦诚直言,在解决问题上建言献策。凡涉及全市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市委、市政府在决策之前与政协协商讨论,决策之中让政协参与意见,决策之后让政协协助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和活动,主动邀请政协领导和专委会负责人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建议。如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时,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进行重点协商,同时通过界别活动、委员约谈、调研民营企业、县区政协主席联系会、与党外人士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提出有建设性意见建议120余条,先后两次上报市委、市政府,为科学编制全市“十一五”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注重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定期向政协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与政协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大力支持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开展评议和组织视察等活动,对政协提出的各种提案和建议,能够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并将落实和改进情况及时向政协反馈。对特别重要的政协提案,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阅批、亲自督办。XX年以来,市政协平均每年委员提案立案约200件,办复率达100%。为推动民主监督向纵深发展,纪检、监察、法院、市容等部门聘请40多名市政协委员为特邀监察员、监督员和党风党纪监督员,有力地促进了党委重大决策的贯彻实施和相关职能部门干部作风的转变。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通过走访、座谈、通报等多种有效途径深入了解社情,及时反映民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的民主渠道作用,为党政领导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和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三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市、县区委、政府主动向政协定期通报工作情况,主动出题目、提要求,积极支持政协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国企改革等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上,市政协负责同志都与市委、市政府的负责同志一样分工负责。全市各级政协组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视察、专题资政会等大量的参政议政活动,并先后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城市”、“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等课题,召开专题资政会,为加快**发展积极建言。不完全统计,市政协平均每年形成调研报告20余篇,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决策采纳。

三、全力支持,努力为政协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为使各级政协组织有效履行职能,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政协工作环境,帮助政协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政协工作提供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一是加大对政协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对政协工作的宣传纳入各级党委宣传工作总体规划,积极宣传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宣传政协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政协的重要会议、重大调研、视察活动,及时在全市各新闻媒体刊播,做到有文字、有声音、有图像,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风采,扩大政协在社会上的影响,为政协履行职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关心支持政协班子和队伍建设。市、县、区委和组织部门高度重视政协的自身建设,合理安排政协的界别设置和委员构成,按规定比例配备好党外副主席、常委、委员;进一步完善县区政协主席会议机制,在县区政协换届时,设立了秘书长;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中共党员的作用,要求他们带头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重视政协机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注重改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加强对政协干部的使用和交流,做到与党政机关干部一视同仁。全市各级政协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专委会与党政部门、相关界别的联系;全面提高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大局意识,努力提升政协参政议政的质量。三是积极改善政协机关工作条件。坚持把政协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改善逐步增加;对有关人事、工资关系等问题,坚持按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建立健全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要求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为政协委员参加政协活动提供方便和支持;不断改善政协办公条件,落实政协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就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要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团结,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组成,不受地区和部门利益局限,能够较好地打开民主渠道,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集中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有利于拓宽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的渠道;充分吸纳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维护安定团结局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在个别领域一些矛盾还比较尖锐。人民政协由于位置超脱、联系广泛,在沟通各界、协调关系、增进共识、团结群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加强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政协广大委员做好各自联系群众的工作,协助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动态,化解各种矛盾,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良好环境,引导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上来,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市要实现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和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形成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合力。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下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是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是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推动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的发展必须坚持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必须坚持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这些都需要重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政协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各条战线、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广泛集中民智,形成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主动献计献策,加强民主监督,更好推动党委、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开展,为**市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推荐第5篇:富民强村坚实堡垒

富民强村的坚实堡垒富民强村的坚实堡垒

——记绿溪口乡陶伊村党支部

一、扭住了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素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关系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能否实现。陶伊村扭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扩充新鲜血液。一是多方筹资,建成一块强阵地。今年该村积极争取了村部改造项目,引来各方面投资5万余元,对村两委活动阵地进行了改造、整修,目前维修完毕,各室齐全、制度上墙、公开栏显眼……成为村里一大亮点。群众开会有了场所,党员学习有了地方。群众说,来到村里,就像看见了党,党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二是团结奋斗,形成一个好班子。团结的基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陶伊村,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由“三会”层层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维系班子团结的纽带是班子成员们高尚的品格。为此,该村党支部要求班子成员做到“六讲六不”,在这一作风的要求下,村领导工作中互相支持补台,在生活中情同手足。常常为工作和原则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又都是互敬互助、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三是一套好制度,管好了人和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村党支部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经济社会及基础设施改造等制度20余项。每项制度有分管领导,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考核评比,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一次,一个家有急事的干部忘了值班,被扣了20元钱。今年初,一支部委员因家中盖房耽误了两天荒洲植树造林义务活动,被严格考勤后,他在支部大会上作了检讨,后又自觉补上了所欠树木。去年,全县“新农村建设一人学一技比武活动”现场会在该村召开,村两委一班人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克服了天气不利、资金短欠等诸多困难,在三天内把会场准备的完美无缺,得到了县委领导的高度好评。

二、紧扣了一个主题--为民服务、帮民致富

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任务。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的致富环境,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陶伊村是远近闻名的“冰糖橙专业村”,村里80%的村民从事冰糖橙种植、销售,并靠此发家致富。但是由于开发时间早,品种老化,结构欠合理,严重影响了市场销售。为进一步加快冰糖橙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柑桔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经村两委多方考察、论证和市场分析,决定逐步完成全村的柑桔品改。去年以来,该村通过技术指导、物质奖励等方式引导全村完成了品改面积640亩,引进了最新的大果型、红皮型冰糖橙300亩,为今后的柑桔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蔬菜种植也是该村群众增收的一大手段,村班子积极鼓励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将村集体育苗基地出租给蔬菜种植大户向宽书,形成了300亩蔬菜生产基地,每天到该村收购新鲜蔬菜的商贩络绎不绝。在该村养殖名人路必和的带动下,全村每年都养殖锦江麻鸭达1.6万羽以上,孵化3万羽左右。他们还多渠道开辟就业门路,鼓励全村610名青壮劳力在浙江、广州等地打工或者利用农闲时光进城从事房屋奘修等工作,仅此一项,为村民年创收430多万元。

三、净化了一方水土--和谐相处、民乐村安

该村党支部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是在坚持依法以德治村中,一直注重了对村全体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先后请县、乡司法人员来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使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其次是大力构筑精神文明载体。投资4万元,在村小学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腰鼓队、龙舟队,多次参加县、乡组织的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再是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结合,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该村已有85%以上的户达到创建标准。“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村居”也一直是该村工作的主旋律,逢年过节,村里给十几户困难、贫困户送去救助金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今年又投资5千元给孤寡老人周桂英、残疾人康向花盖起了新房,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关爱。近年来,全村社会治安良好,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无一人上访,无一人参加邪教组织,保持了社会稳定,做到了大小纠纷不出村。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已在陶伊村初步形成。中共绿溪口乡委员会

2007年6月8日>>>>富民强村坚实堡垒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推荐第6篇:“一线工作法”富民强村

“一线工作法”富民强村

2014年起,水城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构建基层导向型管理机制,按照“乡镇为主、部门自愿、行政村全覆盖”的原则,精心选派305名县、乡机关干部挂任各村(居、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对本村(居、社区)工作全包干、负总责,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一线工作法 书记勤作为

水城县全面推行包村工作制度,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三支队伍建设”,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面统筹,由第一书记分解落实各村工作,构建了“乡统筹、村为主”基层导向型管理机制。

各村第一书记将村级工作“一对一”分解落实,绘出了一幅幅民富政通的美好画卷。

蟠龙镇李家寨村第一书记付杰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取信于民的大事来抓,积极争取到各类资金共计88.2万元。她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组织发动群众修建通组、串户公路9公里,硬化庭院、美化墙面共计5100平方米,修建小水池、水窖5个,切实解决了该村民小组40余户4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

新街乡马路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第一书记陶长品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目前,全村已发展茶叶种植200亩、特色经果蓝莓种植150亩、樱桃种植50亩、中药材黄精种植1050亩。马路村还争取到61万元资金,新修了2.5公里通组公路,成为全乡第一个实施村民组通水泥路的村。

在杨梅乡,一线工作法取得的成效更为明显。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慕尼克村成为全省同步小康创建中等村,群联村成为全县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村,姬官营村引进资金20万元建成“四在农家”科技示范点1个、蔬菜大棚3个,预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创业致富,并形成长效机制。

集体有积累 群众得实惠

各村第一书记结合农业项目、扶贫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项项目实施,将各类项目的实施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从资金转股金、融资股份合作、乡村旅游、异地置业等八个方面打造出88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采取产权转股权、资本转股本、农民转股民的方式,将村级组织与经济能人、普通村民融为一体,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灭“空壳村”,又实现群众发展致富。通过他们的积极努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空壳村从年初的305个减少到157个,减少率达48.52%。村集体经济积累10万元以上的村31个,88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015年有望突破30万元以上。

滥坝镇滴水岩村第一书记王瑞召集村“两委”班子商议,充分利用资源、资产、资金,多方筹措,创新思路,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采取以村集体投资并负责组织实施的方式,投入资金21万元,在滴水岩村建成“滥坝镇劳动实践基地”。目前,该基地除了带动基地周边群众增收外,每年还将为村集体创造近2万元的收入。同时,滴水岩村还引进外商投资1000余万元,创办水城敬月饮食有限公司。公司建成运行后,除了带动企业周边群众增收外,每年还将为村集体创造近3万元的收入。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勺米镇坡脚村、蟠龙镇法那村、滥坝镇尖山村等组织创办经济实体,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猴场乡补那村、米箩乡倮么村、俄戛村等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为企业提供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调处等服务;老鹰山镇石河村、滥坝镇法都村通过活动场所门面出租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在各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水城县掀起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潮。通过各级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全县各村逐步走上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作者单位:水城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姚 远)

推荐第7篇:富民强村工作总结[推荐]

关于XXX村2010年“挂、包、帮”活动暨富民强

村工作的总结

过去的一年,XXX村两委员会,在乡党委政府带领和

关心下,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两委会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我村在乡党委政府正确带领下,创新思路抓改革,一心

一意谋发展,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紧紧围绕着富民强村,积极创新,快速发展的目标,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紧紧抓住产业富民。基础设施建设维

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工作重点,加大力度,攻坚破难,狠抓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助农增收。该村山高沟夹,属典型的山区地貌地质特征。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村情,发挥优势。

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加快发展村级经济

1、水利建设:整治清淤了断石桥水库渠道1500米,全村支渠3000余米,有效保障了今年秧苗满栽满播。用条石整治了二社长约78米,高2.5米山平塘一口大坝,使蓄水量达到9万立方。

2、新修村2组社道公路1公里,并集资2万余元购买碎石铺路,保证了晴雨通车。

3、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在

1、

2、

3、6社,现已栽植花

椒500亩,已除草,施肥杀虫,已经进入管理阶段,9月份立秋后再栽500亩,达到千亩花椒遍。

4、帮助困难户,二社吴延合栽秧时节,脚痛、儿子外出务工,家里的秧无法栽,我发动党员、干部、群众,15人,把他家田耕了,4个人的包产田全部栽上秧子,现在秧苗长茂盛。六社唐国平缺劳动6个人的产包产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6人,把他家的包产田全部栽上秧,现在长势好。

5、环卫工作:我村从街场口到村办公室这段路,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全村社员的家庭,院坝,经常宣传叫他们保持清洁,将卫生。

二、社会保障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协调各项

事业全面发展,提高文明程度。

(一)、今年我村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推进文明户、

五好家庭及平安家庭的评比活动,实行动态管理。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三、党建工作全面提高

1、XXX村党总支部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活动中明确了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发展集体经济、建设

美好XXX”的口号,做到学习实践和自身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全面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2、“抓党建,促发展,保稳定”是我们开展党建工作

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党总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关于如何、怎样建设新XXX村。很多的老党员干部还提出了许多的建设性建议。今年党总支共发展新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共有1名正在考察之中,为我党添加了新鲜血液,党的基层建设得到加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找差距、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争创XXX村新局面。

推荐第8篇: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创富民强村新局面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创富民强村新局面

———冯卯镇南赵庄村党总支先进典型事例材料

南赵庄村是枣庄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位于山亭区冯卯镇驻地东南侧2公里处,全村760户,2630人。我村现设一个党总支,下有天桃种植、矿山开采、水果流通、综合开发4个产业党支部。近年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各项活动有效衔接,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班子有力,队伍先进

南赵庄村党总支是隶属于冯卯镇党委的村级党总支。党总支班子由4人组成,其中冯卯镇镇长助理赵启朴同志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吴伟于去年12月经“三荐三评一选”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赵启朴同志是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市人大代表,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吴伟同志是富有朝气的大学生有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较宽的发展眼界,这一“蓝青组合”使得党总支朝气蓬勃、坚强有力。为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促进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村党总支根据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成立了4个产业党支部,并把37名党员分布其中,产业党支部统一协调,多方联动,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与开展主导产业经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每个产业党支部都是一个坚强堡垒,支部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旗帜。

机制科学,决策民主

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村对村级工作进行科学设置与分工,实行民主化管理,实现了全村村民人人参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改变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我村党总支开展了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共设置了政策宣传岗、治安维护岗、党员双带岗、文明新风岗、民情民意岗、保洁护绿岗等6个岗位,并对每个岗位具体职责作出了统一规定。通过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申报,在自荐、互荐的基础上,党总支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岗位。并根据岗位设置对各支部和党员参加活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要求每个党员签订目标承诺,党总支每个季度对每名党员进行具体点评,对没有履诺的党员进行通报批评,并撤销该党员一年的所有优秀评比。

建立民主决策管理机制。成立了党员参事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选举了村民代表,推选出思想觉悟高、政策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道正派、深得群众信赖的人担任理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形成了对党务工作、村务工作的监督。遇到重大问题和事项,配合村委会牵头召开村民户主会议,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参与决策的规范运作机制,真正实现了村民的事情由村民作主、村民兴办的民主化管理机制。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每季度一次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党务、村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业绩突出,成就辉煌

工作业绩好才是真的好。2008年,我村在全区率先实施“空心村”治理工程,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三年内完成,目前项目已基本全部完工,共建成小别墅5座20户,小康楼四栋160户。通过旧村改造,不仅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而且整合复垦了土地427亩,保证了我村今后60年内不再因建房而新占土地。

2009年,投资180多万元新建了集村委办公、文体广场、便民超市等为一体的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使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村民可以在农村享受到城市化的便捷与舒适,村民幸福感提升。

2010年,我村投资2200万元规划建设了集观光、旅游、餐饮、种养殖、度假于一体的天桃谷湿地农业生态园,农业生态园的建设是我村产业转型的关键,这将关乎我村未来几十年的科学发展,是我村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重大决定。

2011年,我村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攀登高峰,确定了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和引进高科技产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化道路,目前正在研究实施的有:建造大型恒温库一座,我村农民可根据市场行情对经济作物进行存储、以岩马湖为依托开发村里的菩山旅游、利用村水资源含矿物质的优势引进矿泉水制造企业并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

通过近几年的科学发展和长远规划,目前我村党组织班子好,队伍硬,带动发展能力强,全村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开创了富民强村的崭新局面。

推荐第9篇:大湾村富民强村讲话稿

带民致富促发展

——大湾村“富民强村”发言稿

近年来,大湾村“两委”班子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农牧业生产技术,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大湾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大湾村村主任助理,我接下来从以下几方面简要概述一下大湾村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

大湾村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状况如下。大湾村位于城关镇东北方向约9.7公里处,面积36平方公里,有耕地4774.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778.2亩,水地面积有500亩,林地723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土豆、谷子和玉米。同时大湾村也是国家苗圃种植示范基地。现有通村道路多为土路、砂石路。该村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大湾、朔州夭、麻湾、忙乱沟和高家山。全村总人口数为1008人,总户数315户。

根据大湾村现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新农村建设已开展的项目有以下几项:一是大湾村兴修拱水坝一座,灌溉渠2000余米,基本解决了大湾村所有滩地的灌溉需要,既为国营苗圃种植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为个人育苗特色种植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设施,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此外,个人育苗这一特色种植产业已辐射到周围各个村庄,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二是在朔州夭新打机井2眼,同时配套相关的管灌设备,能够为100余亩土地提供灌溉水源,增加粮食蔬菜的产量,大大提高了朔州夭村农民的经济收入。三是大湾村栽培食用菌温室发展初见成效,是农民增收、增产的新途径。四是总投资20万元的大湾子通村油路工程已破土动工,八月底即可完工。这一公路的完工,将大大完善大湾村的交通设施建设,拉近大湾村与主城区的距离,为种植、养殖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便利。

纵观大湾村现状,不难发现大湾村种植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多属于靠天吃饭比较传统的做法,科技含量较低。在今后的种植业发展中,村“两委”班子希望能够争取政府支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把“科技兴农”这一农业发展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占农民收入半壁江山的养殖业,与种植业发展相比相对落后。因此,发展养殖业是我们今后工作中拓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对于养殖业发展,村“两委”班子有以下几方面

设想: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兴建养殖合作社。计划新建规模化养鸡场2处;兔场1处;肉牛养殖场2处;养猪场1处。首先我们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兴建养殖场,提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加盟大湾村养殖业合作社,盘活养殖业发展资金链。最后要调动广大村民入股养殖合作社,把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养殖业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养殖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新建肉类产品生加工企业,实现肉产品生产、加工一条龙发展。创建属于大湾村自己的肉食品牌,把这一品牌做强做大,实现品牌效益,为农民增收、增产提供新途径。

除发展养殖业外,大湾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成为绿色农业参观、旅游基地。大湾村是清水河县模范绿色生态基地,绿化面积在80%以上。同时,大湾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保持良好,距城区仅9.7公里,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发展都市人“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田园风光旅游活动,这是大湾村未来发展的可塑之路。发展农村旅游业,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我们当前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做强农业,做美环境,做新农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村领导的一员,我

们更要以身作则、坚定信心、群策群力,认真落实各项措施任务、推进镇村一体化发展,积极寻找发展空间,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我们的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推荐第10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新桥村委员会

新桥村位于荆门城区北郊,依城傍市,交通极为便利。现有村民971户,2950人,其中党员65名。近年来,我村党委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从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和谐新村的全面建设。通过近年的实践,我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在去年实现了村级集体收入9800万元,人均纯收入5600元,创各项利税530多万元。

一、理清思路,夯实基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群众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立足资源优势,实施规模经营。十几年前,我们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全村群众靠着仅有的1530亩耕地这单一的生产模式生存,若在这条路上长久的走下去将会越走越窄。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们清醒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跳出农门,开辟新的生存空间。我村地下蕴含着丰富的优质石膏资源,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信息一直都未加以利用。在1992年伊始,我们出资十多万元请来鄂西地质大队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我村现场勘测,耗时数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丝发展的契机。此时上百万的启动资金却毫无着落,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要走下去。

我们经过研讨后决定自力更生,高息集资。在村民你一千,他八百,纷纷贴上自己家当的大义之下,我村第一家集体企业就此破土动工。历时半年,新桥石膏矿胜利出膏,当石膏在耀眼的阳光下堆垒成山时,石膏的销路却还是一片泥泞。在壮士此去,无功不返的信念支持下,几经周折,几经坎坷,路终于被我们走出来,赢得了自己的市场。在石膏矿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乘势而上,先后逐步兴办了石膏制品厂、砖厂、钙粉厂、塑料包装厂、纸面石膏板厂等村办工业企业,组建了装卸公司、综合服务公司,村属企业固定产值近2000万元。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石膏资源为基础点的产业结构链。

2、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发展平台。我村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良好的优势使得我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优势在区位,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业,出路在招商,关键在项目”的发展新思路指引下,利用资源,我们成功引进了祥和公司、磊鑫石膏制品有限公司等石膏深加工企业;利用项目,我们成功引进了山缘香菇、凯龙集团等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公司;利用环境,我们使得众和工业园落户我村。现在我们通过联姻、联谊等措施先后引进企业11家,引资达到3.4亿。在这些招商企业的引领下不断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还带活了周边的餐饮、商贸、房屋出租业的发展,壮大了我村经济总量。

二、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效益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主导的地位逐渐衰退,然而,无农不稳又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为更好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实现工农业互补互利。我们采取下列措施是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其最大效益。

1、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

采取租赁经营方式。对于村集体闲置的办公楼、厂房、场地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使得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

2、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

我村严格实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健全的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做到每季度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成立有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

3、有钱办事,取信于民,解决疑难杂症

(1)切实落实惠农政策。对于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蔬菜直补等惠农政策一方面大力宣扬,使群众看到农业的出路,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切实依照标准,发放各类政策款,直接增加群众收入。我们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以工业反哺农业,减免了村民三提五统;二000年开始免除了牲畜防疫费、农田用水、抗旱用电用水费。近年来,我们又对种植达5亩以上、养殖达2000头以上给予现金500元/户扶植奖励,今年又出资4000余元为村民进行了水稻保险等等。

(2)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积极扶持村民发展种、养殖业,我们号召企业、农业支部联合实施以工补农,开挖精养鱼池300亩,建设蔬菜基地300亩承包到农户,目前,全村水养殖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2户,养殖牲猪在100头以上的有25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有3户,广大村民尝到了调整结构的甜头。

(3)配套基础设施。二00六年以来,我们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修

通全村9条13公里近5万平方米的水泥路,维修U型灌溉渠3000米,拉通高店桥至安栈口的400mm主水管,安装400多户自来水,架设650户有线、无线数字电视。基本实现了全村组组通水泥路,点点通自来水,户户通数字电视。二00七年,我们整治改造了二个居民点的硬件设施,今年正在筹建一个200户的居民小区。

(4)完善保障机制。自2000年以来,我村老干部退休有退休金,老党员退休有退休补贴,老村民有生活补贴,老干部故亡有安葬费,老村民故亡凭据报销火化费,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投资100多万元修葺了村办小学,配齐了教育教学措施,免去了村民子女的学杂费、书本费,同时还主动为村民子女缴纳学平险。去年,我们拿出600余万元资金为200多名企业职工、500多名失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现在我们正在朝着三年内让全村村民(35岁以上)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而进发。

如今,新桥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村民安居乐业,推进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形成了以工哺农、以农稳村发展的格局。

第11篇:江陵镇富民强村工作总结

江陵镇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富民强村

工 作 总 结

今年以来我镇在区委、政府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区委“区不强心不甘,民不富心不安”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围绕富民强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心全意谋发展,脚踏实地搞建设,切实推进富民强村工作的开展,使我镇的全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新老点协同发展

我镇在区委、政府的指导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紧抓产业发展这个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实现规模化经营,镇“富民强村”领导小组将2008年三个试点村和亮垭子村、谢家坝村作为今年进行重点试点,以试点村的成功经验来推动“富民强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种植业和养殖业齐头并进,都取得较大突破:

首先,我镇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加速土地流转,加强示范片建设,引进业主,大力发展柑桔、核桃、生姜、叶烟等种植产业,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在吊马坝村建柑桔母本园100亩,该母本园现已投产育苗;

2、在吊马坝村、十圣宫村联合建成柑桔高产示范片1000亩;

3、在公路沿线的,焦家沟村、双拱桥村、牌坊村、谢家坝村、吊马坝、十圣宫村、琴台寺村、唐家堰村嫁接改良柑桔5.5万株,形成了十里柑桔长廊的格局。

4、在琴台寺村新栽柑桔3万株。

5、白陀寺村建成核桃基地50亩,并引进业主新栽核桃500亩,新栽核桃苗3万株;

6、十圣宫村利用河滩地,种植叶烟300亩;

7、在唐家堰村、曹家沟村、琴台寺村种植生姜2000亩。

8、双拱桥村利用荒山发展大枣300亩,种植生姜500亩,引进业主种植蔬菜200亩;

9、谢家坝村村民谢强发展规模农业,种植蔬菜150亩;其次,镇党委、政府大力扶持群众,特别是返乡村民发展养殖业,养殖业发展取得巨大突破,全镇发展养殖业大户50余户,其中较突出的有:

1、亮垭子村新建波尔多种羊场和太湖良种仔猪繁殖场,种植牧草200余亩,发展种羊170只,母猪100余头并通过寄养回收的模式养殖仔猪,为进百户村民提供仔猪。

2、江陵坝村发展养牛大户养牛200余头,养猪大户养猪100余头,养羊大户养羊150余头。养鹅大户年产肉鹅7000余只。

3、三房沟村发展养鸭大户年产肉鸭20000余只。

4、在谢家坝村发展养鱼大户一户,投入鱼苗40000余尾。

二、基础建设成绩显著

江陵镇党委、政府一直把百姓最关心最盼望的问题,作为关注民情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把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关注民生实事的重中之重,今年我镇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以下成绩:

1、硬化江搽路江陵段村道公路12.3公里;

2、硬化谢家坝村社道路2公里;

3、维修江陵坝村村道公路2公里;

4、在吊马坝村修建全水泥路面的上山便民路3.5公里;

5、维修一般损房140余户;

5、硬化市场850平方米;

6、在沿龙江、龙三公路各村修建垃圾池20处;

7、牌坊村新建蓄水池1个,唐家堰村、亮垭子村、堰水沟村整治山坪塘6口。

三、村级建设取得成效

3 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目标要求,我镇围绕富民强村工作目标,狠抓发展建设,效果明显:

1、村级组织建设上。镇党委政府围绕“双带”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使全镇有劳动力的党员真正掌握1—2门先进致富实用技术,65%以上的党员在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中成为致富能手,10%以上党员在从事非农业产业中成为带头人。35岁以下初中文化以上党员在新发展的党员中占75%以上,全镇新发展党员38名,建功能型党组织11个,建柑桔、西瓜、运输等功能型党小组45个,在全镇党员中涌现出产业领军人物达14人,带动全镇产业发展。有81名镇村干部成为惠民型干部,帮扶贫困户182户。

2、在增加村集体收入上。发挥各村的优势,打开思路、因地制宜,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是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引进业主发展新项目,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多头并举,紧密联系民间产业团体、协会,开发各村产业的潜在经济效益,促进个人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全镇村集体收入取消空白村,已实现年收入1000元的村8个;1万元以上的村5个;5万元以上的村3个,10万元以上的村(居)2个。

3、在促进产业发展上。加大投入多头并举、促进全镇 4 产业发展。首先,以十圣宫村、吊马坝村为中心,进行柑桔育苗,为打造江陵十里柑桔长廊提供树苗,同时加大投入对各个村的普通柑桔进行高换改良,扩大柑桔产业的规模,保证作为我镇支柱产业的柑桔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其次,加大对亮垭子村以波尔多山羊和太湖良种仔猪为主体的养殖业的投入,以亮垭子村为辐射点,在全镇范围内推动养殖业的发展。第

三、以双拱桥村和白陀寺村作为范例,发展良种大枣、良种核桃,通过引进业主和政府注资扩大产业规模,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人均纯收入4500元以上富裕户所占比例提高近3个百分点,人均3500—4500元的较富裕户比例提高近5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低收入群众脱贫致富。

4、在纠纷调解工作上,健全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各村建立了调解站,由村支部书记任负责人,各村社长为成员,调解站主要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负责收集本村的信息及时汇报。使党委政府更清楚的掌握各村的情况。二是要及时处理发生在本村的矛盾和纠纷,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最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四、干部作风积极转变

镇党委将开展“富民强村”活动以来一直着力探索长效 5 机制,将“富民强村”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考核联片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居)两委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纳入村(居)三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严格考核。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我镇干部充分认识到了富民强村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作风转变,每月进村入户,联系村民,了解民情民意,落实富民强村工作任务,和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今年汛期提早到来,沿嘉陵江的江陵坝村、吊马坝村、十圣宫村、琴台寺村大量农作物被淹没,造成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群众认为之所以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灾情是因为下游电航工程收窄了河道,导致水位上涨大大高于往年。受灾群众情绪极不稳定,部分群众还暗地联络打算集体上访。驻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下村走访,安抚人心,向群众耐心解释,说明情况。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群众终于放弃了上访的打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很大一方面得益于驻村干部平时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干群关系。

五、帮扶工作有效落实

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措施来进行帮扶。一是现金支持。对特别困难的家庭,镇党委镇府通过节日慰问的方式向其送去慰问金。二是政策帮扶,根据实际情况为帮扶对象落实低保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优惠政策。三是技术帮扶,由政府提供资讯和技术支持,组织技术培训。多次组织果树管理现场培训,600多人次参训,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果树管理技术。政府还

6 开设了同创就业培训班,免费向群众提供培训,提高群众就业能力,现已经开设了6期,已有 500多人参训。同时由政府将帮扶户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不再各自为战,帮助帮扶户引进项目寻找销路。将帮扶户联系起来的好处是可以扩大帮扶项目的规模,更容易引进项目以及取得实效。今年全镇共落实了帮扶对象182户,已经脱贫81户全面完成了年初工作目标。

六、保障措施落到实处

1、加大宣传力度。我镇新制作富民强村工作宣传标语40处,横幅12副,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在各村新制作了富民强村工作展板。同时在11月初召开了富民强村工作推进会,并要求各村将院坝会开到每个社,使富民强村工作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2、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和奖惩力度。镇党委将开展“富民强村”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联片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居)两委工作实绩的主要内容,纳入村(居)三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严格考核,实行驻村联片和联系薄弱村,贫困户制度,镇领导干部每年驻村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月,每个月进村入户调研不少于3天,镇驻村干部每年驻村入户时间不少于4个月,每月不少于10天。驻村干部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每名驻村干部要帮3名贫困户,村(居) 7 三职干部要帮扶2户贫困户,带领一户当年脱贫致富,每个村一年至少为村(居)民或村做一件以上改善民生的实事,并做好民情日记,努力提高群众见干部率,驻村干部每1季度要与所驻村(居)农(居)民在村(社区)上见面1次,且在干部联系卡上注明时间,事由,双方签字,以此作为考评依据,确保见面率达到100%,镇党委将镇干部的效能工资作浮动,村(居)三职干部工资的20%作浮动,社长工资由镇统一扣除,各考核兑现,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镇村干部富民强村工作专题会。联片领导每月对所联系的村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驻村干部扣发半年绩效工资的10%,并在镇村干部会上作检讨,并视情况追究所在村村干部的责任。对完成目标任务好的驻村干部联片领导,村(居)三职干部给予重奖,对完成目标任务差的村(居)驻村干部、联片领导及村(居)三职干部实行重惩,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视其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降职免职,劝其辞职处理。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全体干部工作作风更加积极务实,为富民强村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高坪区江陵镇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四日

第12篇:乡长富民强乡先进事迹材料

**,男,汉族,1969年3月出生,大学学历,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经济开发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一、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驾驭能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同志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地付诸行动,身体力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持之以恒地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觉悟修养,做学习的表率。几年来,该同志在工作之余、百忙之中,尤其是担任乡政府一把手后,多次参加了市委党校的深造学习。在政治理论方面,重点研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科学发展观读本”、《江泽民文选》等新时期重要理论著作,认真学习《党章》和两个党内条例及各级关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要求,并与基层部门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发展趋势和发展思路,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为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奠定基础。二是自觉遵守各级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和要求,严于律己,做廉洁勤政表率。工作、生活中不搞特殊化,主动加强对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父亲患病期间及去世后,严守秘密,不给大家添麻烦,节俭办丧事,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认认真真工作,把全部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农村基层建设工作发展上,为全体工作人员树立了廉洁勤政的好榜样,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支持。三是认真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谈话制度、考核制度等措施,做民主的表率。该同志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征求班子成员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了一个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的政治局面,既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增强了班子成员之间、干部群众之间的工作和感情交流,加深了相互信任和支持,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为全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突出全民创业,创新机制,着力推进富民强乡,乡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在实践中,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想使群众致富,必须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突出全民创业,从而为群众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他坚持“四城同创”,优化人居环境,使乡村面貌明显得到改观

四、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和谐社会基础进一步巩固。

他特别关心乡里的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认真做好民政、优抚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发放科学合理,使用正确安全。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农村城镇低保工作,积极开展优抚工作,目前该乡有各类优抚对象90人,全部按规定落实有关政策到位;对残疾人进行分类调查,结合农村特困救助,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力度,对大学生贫困助学贷款提供热情帮助;认真开展敬老院扩建工作,在资金紧张情况下多方想法筹资32万元,新建房屋22间,配备各项设施,确保完成了45%的集中入住任务。积极稳妥地完成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认真抓好残疾人服务工作。

五、强化队伍建设,塑造政府新形象

他以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服务高效的基层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大力弘扬**精神,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加强政风建设。要求大家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急事急办,不推不拖,高效快捷、和蔼可亲地干好每一件工作。二是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党的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作风纪律整顿,进一步严明队伍纪律,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效提升了乡政府外在形象。三是加强行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领导部署,立足廉政教育,突出廉政文化主题,健全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坚决落实“工作日中午禁止饮酒”等规定,加大对违反规定人员的处罚力度,决不姑息迁就。进一步强化了科学、公正、廉洁、高效、优质、文明的行业形象。

为精心打造优良团队,凝心聚力,工作中,他建立健全和完善落实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实行每月全面工作通报、重点工作单项通报,每周通报考勤情况,每季一次考核打分等形式,积极引导和推动各基层站所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大兴努力开拓创新之风,大兴团结务实发展之风,促进协调发展,在全乡营造了积极向上、勇争一流、取于争先、的浓厚氛围,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志凭着对党的事业不懈追求,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群众的深情厚意,因地制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实践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和机关的全体干部对**同志都评价很高,认为他真是我们的好带头人。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13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00多万元。

2、分类指导,着眼长远,引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新模式

我镇是一个既有山区村,又有垌面村的镇,经济差异比较明显。为此我镇坚持分类指导,相互促进的原则,把全镇12个行政村(社区)大体划分为三类,即经济大村、专业村和相对后进村,提出了“经济大村抓发展、专业村抓提高、后进村抓转变”的思路,使各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我镇抓住国家林业政策调整的大好机会,建议思英社区在宜林荒山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为w市最大的人造板厂——三威板材厂建造原料基地。该社区干部立即行动起来,采用股份承包责任制的发展模式,即土地使用权所有者占利润的10%~15%,投资者占利润的85%~90%。这一分配体制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农户纷纷与社区签订了互惠互利的合同,从而掀起了大种马占相思的热潮。3年来,该社区共投入了15万元资金,种植马占相思450亩。目前这些马占相思长势喜人,最高的树已有5米高,平均周长达12厘米。据估算,马占相思5年成材,平均每亩可产材6立方米,按照每立方250元计算,450亩就是60多万元。速生丰产林成为思英社区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而寮田村则紧紧依靠w市外贸鸡场这个龙头企业,利用山地多的优势,用山地入股,联合大型养殖户一同发展“三黄鸡”养殖。目前该村“三黄鸡”存栏量已达20多万羽,一跃成为w市养殖“三黄鸡”最多的村之一,寮田村集体也因此每年增收2万元。

3、依托城区,服务城市,打好招商引资这张牌,建立新的发展格局

对于城区的几个村(社区),我镇确立了“优势在区位,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村,出路在招商,关键抓项目”的发展新思路。如六凡村把100多亩的荒山沟出租给w市环卫站作为垃圾填埋场,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思英社区利用工业园座落在社区的契机,全力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经济补偿、三通一平等工作,建好工业园,并成功引进了投资达5000多万元、年产值1.2亿元、可安排就业500人、年上交利税700多万元的鹰达不锈钢厂。该厂不但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还带活了周边的餐饮、商贸、房屋出租业的发展,壮大了该社区经济总量。自2002年以来,该社区共引来了塑料厂、毛织加工厂等二十几家乡镇企业。其中仅毛织加工厂就有9家,仅此一项就可解决600多人的就业。目前全社区的1500多个劳动力,有的入厂务工,有的入市经商,基本上是“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了。而条件相对落后的垌尾村,村干部针对其水利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努力,引来了外地客商欧老板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装机容量达120千瓦的水电站。目前,垌尾水电站已开始运行,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多元。

三、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每个村(社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经营项目,如果管理不善,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此我镇着重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

一是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山心、大锦等山区村拥有大片的山场,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经济收益。为盘活这部分资源,我们引导村集体把山场租赁给有实力的老板进行连片开发,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集体获得租金收入。如山心村把1450亩的山场租赁给黎老板经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2万元。二是入股经营。大锦村对于在山上营造的速生丰产林、药材,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模式,以增加集体收入。去年该村就获利1万多元。

2、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

我镇明确要求各村(社区)一定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2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每季度把村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社区)均成立有村财务监督小组,每年由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镇还组织了纪检、经管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对村财务的监督,纠正账目不清等不良行为,防止贪污挪用、滥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

四、有钱办事,取信于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镇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为群众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如~年至今全镇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上马修建了思孟至山心、寮田至大锦、木郎至黄沙等3条宽7米,全长达31公里的四级公路,解决了黄沙等五个山区村近2万人行路难的问题。路修通了,我们还通过村委出一点,政府出一点的办法,率先在全市17个乡镇落实村级道路养护工作责任制,把路段由12名养护工实行分路段管理,确保乡村道路全年畅通。我们还筹措资金385万元,在上奇社区兴建占地60多亩的上奇小康示范村,目前已有70多户农户进村建房。思孟村的岑华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也投入了10多万元资金,水泥硬化村道3公里,改水改厕80户,建沼气池68个,为全镇铺开小康文明村建设树立了样板。六田村把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拿出一部分,并向上级争取一点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占地260平方米的“五保新村”,将村里的9位五保老人安排到新村居住,让他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另外,每年各党支部党委还慰问特困党员、五保老人、军烈属等。这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第14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中共w市**镇委员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镇地处w市郊,全镇辖12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万亩,山林面积20.06万亩,总人口48185人。**镇党委下设20个党支部、2个村级党委,有党员1061人,村级两定干部48人。近年来,我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从而扎实推进“五村、两规范”的全面建设。

通过近年的实践,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村村有亮点、街街有实业”的村级集体经济新格局。据初步统计,自去年至今,全镇12个村“社区”新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8个,增加收入32.5万元;项目累计42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67.8万元。2003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个,10~15万元的1个,5~10万元的3个,3~5万元的4个,3万元以下的3个,基本上消灭了“空壳村”;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6元。到目前为止,全镇有沼气池1805座,卫生厕所5167个,电话3210台,手机2107台,摩托车、农用车8602辆,人均住房面积26.85平方米,81%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实现了村村通四级公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村村有村部医疗卫生点、村部钢筋水泥办公楼、学校教学楼,100%的村(居)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全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

1、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

我镇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如上奇社区的党委书记伍仕铭,是群众推选上来的具有高中学历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社区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36万元建成花岗岩工业加工开发小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火机厂、红砖厂等外资企业近10个,使集体经济纯收入从每年的10万元猛增到16.5万元。

2、加强培训,提高村级班子干部的致富本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迅速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干部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洞察力至关重要。我镇一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二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搞得较好的兄弟乡镇参观考察,促进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把好的经验、好的发展路子带回来。如自治区级贫困村——黄沙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参观学习了藤县古龙镇的八角种植技术后,回来广泛发动村民扩大八角种植面积,对八角树实行低产改造。2003年该村八角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亩,当年全村八角产量2万多公斤,人均增收40多元。

3、选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2年上半年,我镇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强”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准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我镇党委还坚持开展“三强四带五个好”活动,即每年评选出政治素质强、驾驭能力强、经济能力强的党支部(党委)书记,评选出带头学习落实政策法规、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依靠科学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共产党员,评选出“五个好”模范村级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此带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在2002年的村级换届选出的48名两定干部当中,有12名是第一次当选为村干部,有14名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二、理清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创建示范基地,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镇党委要求每个村(社区)要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如思孟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4000亩荔枝基地建设,工作汇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通过技改,2003年全村荔枝产量超过100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该村集体的荔枝园,当年产量达到3万多斤,收入达2万多元。二是写好“田”的文章,发展1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今年上半年,该村借“实施五大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契机,引来了广东客商在该村种植韭菜花100多亩,并引进了芦笋、毛节瓜等蔬菜新品种。该村还与w中学签订了建设100亩学校蔬菜供应基地的合同,规划的1000亩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该村已产出无公害蔬菜1046吨,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2、分类指导,着眼长远,引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新模式

我镇是一个既有山区村,又有垌面村的镇,经济差异比较明显。为此我镇坚持分类指导,相互促进的原则,把全镇12个行政村(社区)大体划分为三类,即经济大村、专业村和相对后进村,提出了“经济大村抓发展、专业村抓提高、后进村抓转变”的思路,使各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我镇抓住国家林业政策调整的大好机会,建议思英社区在宜林荒山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为w市最大的人造板厂——三威板材厂建造原料基地。该社区干部立即行动起来,采用股份承包责任制的发展模式,即土地使用权所有者占利润的10%~15%,投资者占利润的85%~90%。这一分配体制深受群众欢迎,许多农户纷纷与社区签订了互惠互利的合同,从而掀起了大种马占相思的热潮。3年来,该社区共投入了15万元资金,种植马占相思450亩。目前这些马占相思长势喜人,最高的树已有5米高,平均周长达12厘米。据估算,马占相思5年成材,平均每亩可产材6立方米,按照每立方250元计算,450亩就是60多万元。速生丰产林成为思英社区建在山上的“绿色银行”。而寮田村则紧紧依靠w市外贸鸡场这个龙头企业,利用山地多的优势,用山地入股,联合大型养殖户一同发展“三黄鸡”养殖。目前该村“三黄鸡”存栏量已达20多万羽,一跃成为w市养殖“三黄鸡”最多的村之一,寮田村集体也因此每年增收2万元。

3、依托城区,服务城市,打好招商引资这张牌,建立新的发展格局

对于城区的几个村(社区),我镇确立了“优势在区位,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村,出路在招商,关键抓项目”的发展新思路。如六凡村把100多亩的荒山沟出租给w市环卫站作为垃圾填埋场,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思英社区利用工业园座落在社区的契机,全力配合做好征地、拆迁、经济补偿、三通一平等工作,建好工业园,并成功引进了投资达5000多万元、年产值1.2亿元、可安排就业500人、年上交利税700多万元的鹰达不锈钢厂。该厂不但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还带活了周边的餐饮、商贸、房屋出租业的发展,壮大了该社区经济总量。自2002年以来,该社区共引来了塑料厂、毛织加工厂等二十几家乡镇企业。其中仅毛织加工厂就有9家,仅此一项就可解决600多人的就业。目前全社区的1500多个劳动力,有的入厂务工,有的入市经商,基本上是“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村集体的收入自然是水涨船高了。而条件相对落后的垌尾村,村干部针对其水利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努力,引来了外地客商欧老板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装机容量达120千瓦的水电站。目前,垌尾水电站已开始运行,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多元。

三、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是基础,经营管理是关键。每个村(社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经营项目,如果管理不善,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为此我镇着重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

一是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山心、大锦等山区村拥有大片的山场,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经济收益。为盘活这部分资源,我们引导村集体把山场租赁给有实力的老板进行连片开发,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村集体获得租金收入。如山心村把1450亩的山场租赁给黎老板经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2万元。二是入股经营。大锦村对于在山上营造的速生丰产林、药材,采取集体和个人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模式,以增加集体收入。去年该村就获利1万多元。

2、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

我镇明确要求各村(社区)一定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200元以上开支必须经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每季度把村财务公开一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村(社区)均成立有村财务监督小组,每年由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镇还组织了纪检、经管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对村财务的监督,纠正账目不清等不良行为,防止贪污挪用、滥支乱花、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现象发生。

四、有钱办事,取信于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镇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为群众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如2003年至今全镇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上马修建了思孟至山心、寮田至大锦、木郎至黄沙等3条宽7米,全长达31公里的四级公路,解决了黄沙等五个山区村近2万人行路难的问题。路修通了,我们还通过村委出一点,政府出一点的办法,率先在全市17个乡镇落实村级道路养护工作责任制,把路段由12名养护工实行分路段管理,确保乡村道路全年畅通。我们还筹措资金385万元,在上奇社区兴建占地60多亩的上奇小康示范村,目前已有70多户农户进村建房。思孟村的岑华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也投入了10多万元资金,水泥硬化村道3公里,改水改厕80户,建沼气池68个,为全镇铺开小康文明村建设树立了样板。六田村把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拿出一部分,并向上级争取一点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占地260平方米的“五保新村”,将村里的9位五保老人安排到新村居住,让他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另外,每年各党支部党委还慰问特困党员、五保老人、军烈属等。这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促进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第15篇:抓好村级党建 实现富民强村

抓好村级党建 实现富民强村

邳州市八路镇刘集村党总支注重加强党建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大力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和“四权”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了村级党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保持全村和谐稳定,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推进富民强村工程建设。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筑基层堡垒工程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把加强支部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刘集村党总支选优配齐村级班子,把有能力,素质高的人选拔到村里的领导岗位上来,挑选有头脑,懂经济,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作为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给他们压担子、定任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党员干部培训,通过组织村干部走出去、请进来,围绕加快全村经济发展开展讨论,使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强化发展意识,明确新时期党总支担负着带领农民进市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先后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到山东的寿光和本省的新沂、铜山、沛县等设施农业发展好的地方去参观、考察、学习,对党员干部进行洗脑式的培训,把党员干部培养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通过举办培训班,收看远程教育节目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法律、历史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点培训,强化了村党总支部的决策权,规范了村代会的决定权,落实了村委会的执行权,完善了群众的监督权,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管理,村民自治机制,对推进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发展支柱产业,实现富民强村工程

刘集村党总支把发展个私经济和养殖业作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去年初投资1000多万元办起徐州大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苏北第一家生产彩钢和扣板的厂家,投产后产品畅销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年创产值达5000多万元,实现利润在500多万元;投资800多万元兴建的徐州甲丰机械配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消防管件、汽车刹车盘等产品,销售市场很好,年产值可达4000多万元,实现利润在400多万元。在养殖业发展上,该村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养鸡、养鸭、养猪业,目前,全村已建起有规模的养殖场6个,成立了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养鸡和养鸭,他们采取订单销售,由厂方提供种苗、包技术指导、包疾病防疫、包饲料供应、包产品销售,实行保底价销售,农户没有风险,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昌隆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肉鸭15万只,每只纯利润在3万元左右,一年纯收入达45万元。

三、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增收致富工程。

刘集村的花卉产业,可谓是该村的特色产业,2010年花卉园第一期投资500多万元,面积400余亩,主要种植百合、扶郎、玫瑰、菊花、满天星等10多个品种鲜花,鲜切花畅销周边市县及上海、北京、黑龙江等省市,现在已完成第三期花卉园建设,面积发展到1200亩,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共建日光温室大棚和钢架大棚600余栋,成立了徐州春淼花卉有限公司,邳州四季芳庭花卉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解决本村500多名剩余劳力就业,全村在花卉园务工收入达400多万元,在花卉园务工的花农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其中花卉园种植的白菊出口韩国等地,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苏北第一家的菊花出口基地,花卉园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花卉收入5000多元,刘集村花卉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省和徐州市领导的关注,徐州市副市长漆冠山多次亲临花卉园参观考察,周围乡镇、市县也纷纷组团前来刘集花卉园参观学习。

四、关注百姓生活,实现社会和谐工程。

村党总支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把利民惠民当作议事日程事抓,时刻把群众温暖放心上,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做到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醋庄和马西两个村民小组庄内道路高低不平,晴天一身尘土,雨天一身泥水,村民家里要是遇到了红白喜事,车子进不去,出不来,群众有怨言,村总支发现后,相继投资250多万元修水泥路25000平方米,修下水道2000米,全村基本上实现了水泥路户户通,今年5月,全村1000多农户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投资近100多万元建设了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了卫生室和幼儿园,有限电视户户通,建成了一个便民超市,被徐州市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邳州站座落在村境内,2011年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3.6亿元,开工前期,永久和临时用地538亩,共拆迁农户104户,房屋面积3.45万平方米,拆除企业和养殖场6家,迁坟509座,砍伐树木3800多棵,他们针对拆迁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把拆迁房屋面积和用地张榜公布,采取自评和互评结合,共同监督,市拆迁办逐户签字,然后将补偿金额打卡发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共赔偿资金3400多万元,他们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拆迁任务,并无一例上访案件发生,受到省、徐州市领导的肯定,并给予表扬。

刘集村党总支把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全村经济结合,使党建和经济建设取得新成就,刘集村先后被评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徐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徐州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连续多年被评为邳州市十佳党支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设施农业示范村、土地执法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村党总支书记朱英跃也多次被评为徐州市五星级党支部书记和邳州市老百姓信得过的十佳党组织书记。

第16篇:围绕富民强村 加大环境整治

围绕富民强村 加大环境整治

着力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马桥镇徐周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马桥镇徐周村党支部、村委会

2007年元月10日

2006年,我村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促进发展,优化环境上来,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向前迈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规划先导,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规划是行动先导。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村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统筹考虑,科学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多次酝酿讨论,修改完善,初步拿出了切合村情的规划和分期实施计划。一是集中居住区。在村南部规划1个东西宽400米,南北长250米,占地150亩,设计居住300户的集中居住区,已经请相关部门拿出建筑设计,3年内引导30-50户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5-10年内引导100-250户入驻,15年内实施到位。二是苗木生产区,以集中居住区为依托,向东、南、北三个方位规划200亩苗木生产区。种植各类高档花卉苗木,进一步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三是旅游观光区。在苗木生产区向北规划200亩土地,发展设施栽培、果品种植、水产养殖,引进各类名特优蔬菜品种,发展农家乐休闲项目,目前正在洽谈引资项目,计划2007年启动。四是葡萄种植区。在严家港以西规划400亩的优质葡萄种植区,和农家乐项目优势互补,互为促进。

二、突出富民强村,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坚持把富民为先、和谐发展放到重要位置,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大组织引导力度,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一是发挥优势,做大葡萄品牌。去年,我村成立了徐周葡萄生产合作社,注册了“徐周”牌农产品商标,引导农户科学种植,06年我村葡萄每亩实现产值最高达1.5万元左右。二是挖掘潜力抓招商。我们村通过提供全方位服务,成功招引一名外地老板来村投资兴

- 2推进粪便三格式无害化处理,消灭露天粪池;七是完善秸杆气化管道铺设工程,使秸杆气化管道覆盖由原来的1/3扩大到全村,实现了秸杆气全覆盖;八是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拆除农户屋前影响村容村貌的乱披乱挂、鸡窝鸭棚,清理草垛杂场,提高村庄的整洁度和环境舒适度;九是建成了高标准的室外健身路径和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到目前为止,这九件实事工程已全部实施到位。

四、突出管理民主,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我村在日常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民主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一是发扬民主,增强合力。在我村从不一人说了算,遇事有商有议,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择善而从。今年我村实施的9件实事,就是通过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多次协商,几上几下,反复征求意见后确定下来的。二是分工到人,落实责任。对定下来的事,村里明确分工,每个村干负责一项工作。并按工作完成情况结算村干报酬,做到议而决,决而行,行必果。三是村务公开,接受监督。在工程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村全部采用招投标制,聘请村民代表实施全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对每项工程、重大村务活动以及村级财务支

- 45 -

第17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中国共产党w市**镇委员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镇地处w市郊,全镇辖12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8万亩,山林面积20.06万亩,总人口48185人。**镇党委下设20个党支部、2个村级党委,有党员1061人,村级两定干部48人。近年来,我镇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从而扎实推进“五村、两规范”的全面建设。

通过近年的实践,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村村有亮点、街街有实业”的村级集体经济新格局。据初步统计,自去年至今,全镇12个村“社区”新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8个,增加收入32.5万元;项目累计42个,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67.8万元。2003年全镇村级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个,10~15万元的1个,5~10万元的3个,3~5万元的4个,3万元以下的3个,基本上消灭了“空壳村”;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6元。到目前为止,全镇有沼气池1805座,卫生厕所5167个,电话3210台,手机2107台,摩托车、农用车8602辆,人均住房面积26.85平方米,81%的农户住上了钢筋水泥楼,实现了村村通四级公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村村有村部医疗卫生点、村部钢筋水泥办公楼、学校教学楼,100%的村(居)民饮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全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选好班长,配强队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选好这个支部的“班长”又是关键的关键。

1、选好班长,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头作用

我镇在选拔农村基层干部时,坚持“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原则,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集体领导班子。如上奇社区的党委书记伍仕铭,是群众推选上来的具有高中学历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近年来,他不但自己搞立体种养年收入有18万元以上,他和社区班子一班人达成共识,村集体投入36万元建成花岗岩工业加工开发小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火机厂、红砖厂等外资企业近10个,使集体经济纯收入从每年的10万元猛增到16.5万元。

2、加强培训,提高村级班子干部的致富本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迅速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干部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洞察力至关重要。我镇一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二是多次组织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搞得较好的兄弟乡镇参观考察,促进他们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把好的经验、好的发展路子带回来。如自治区级贫困村——黄沙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参观学习了藤县古龙镇的八角种植技术后,回来广泛发动村民扩大八角种植面积,对八角树实行低产改造。2003年该村八角种植面积达到了7000多亩,当年全村八角产量2万多公斤,人均增收40多元。

3、选准载体,强化村级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2年上半年,我镇乘着村级“两委”班子换届的契机,在“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工作中,把“双强”党员和致富能人选入“两委”班子,使他们真正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领头雁”。并抓住“选、育、促、管”四个环节加强培养。即“选”就是用率民致富的标准选准班长,配好班子;“育”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支部班子的素质;“促”就是对农村党支部实行目标管理,使其感到有压力;“管”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我镇党委还坚持开展“三强四带五个好”活动,即每年评选出政治素质强、驾驭能力强、经济能力强的党支部(党委)书记,评选出带头学习落实政策法规、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依靠科学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共产党员,评选出“五个好”模范村级党组织。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此带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两委”班子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在2002年的村级换届选出的48名两定干部当中,有12名是第一次当选为村干部,有14名是村里的致富能手。

二、理清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理清思路,扬长避短,创建示范基地,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镇党委要求每个村(社区)要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力求做到“三点”,即“年初有要点,年内有重点,年末有亮点”。如思孟村“两委”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决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写好两篇文章:一是写好“山”的文章,抓好4000亩荔枝基地建设。通过技改,2003年全村荔枝产量超过100万斤,创历史最高纪录。该村集体的荔枝园,当年产量达到3万多斤,收

《[推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第3页)》

第18篇:美丽乡村与富民强村同行

美丽乡村与富民强村同行

——水城县猴场乡补那村“四条路径”打造特色小康村

水城县猴场乡补那村依托区位、气候条件、产业基础、旅游资源等优势,坚持“美丽乡村”与“富民强村”同行,按照“产业强村、四化靓村、旅游富村、科普兴村”的“四条路径”,着力打造特色小康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80元。

产业强村拓宽富民路

补那村“两委”坚持把“产业强村”作为实现同步小康的主要路径,充分发挥补那村位于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玉马经济带”区内的优势,紧紧抓住全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的机遇,切实加强与省农委等挂帮单位的联动,认真制定全村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抓好“喀斯特陡坡地精品水果示范区”建设,积极帮助红心猕猴桃种植公司(长丰公司)做大做强,认真做好红心猕猴桃的有机认证和园区土壤样品的检测工作,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式,现全村已种植“红心猕猴桃”3985亩。进一步深化“村企共建”工作,村“两委”与长丰公司达成协议,形成公司与村“两委”利益共同体,由村支“两委”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长丰公司按每亩猕猴桃每年支付20元管理费用给村支“两委”,不断发展壮大村级积累。

四化靓村宜民居

补那村切实将村庄整治作为创建同步小康的主要内容,结合本村布依文化和民族特色,大力实施村庄“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按照以“一户一标杆、一墙一景观”理念,深入推

进“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对全村民居进行全面改造,切实把补

1那村建设成为民族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民居改造工程分三期进行,第

一、二期为民居精品户改造,第三期为补那旧寨改造,改造完成后,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居将有很好的观赏性。目前第一期32户民居改造已基本完工,第

二、三期改造工程将陆续进行。

旅游富村增收入

村“两委”把“旅游富村”作为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来抓,充分利用补那村建设有机猕猴桃核心种植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和浓郁的布依族民族风情、自然景观等生态旅游要素,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注重在整个补那村的地形改造、水景处理、道路设计、植物造景等生态观光要素上下功夫,着力塑造喀斯特农业示范园、布依族民居、同心树、王氏故居、布依铜鼓、百年仙人树、布依风情园等多个景点,切实将补那村打造成为六盘水市一流的农业生态休闲观光村,以乡村旅游带动全村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布依风情园的打造已全面启动,并初步成型,20亩的神树广场(含演艺广场)正在规划建设中,其他景区景点正在加紧包装打造中。

科普兴村助民富

村“两委”坚持把科普兴村作为创建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认真制定了农民文化素质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广泛依托农村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协会组织、产业基地等载体,深入实施“一户一技能”工程,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基本实现了每个劳动力家庭掌握1门以上农村适用技术,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水平正进一步提高。采取召开群众会议等方式,定期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解放思想,积极利用党的惠民政策发展致富,全村农民群众思想文化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

第19篇:常熟市强村富民工作的情况汇报

常熟市关于强村富民工作的情况汇报

常熟市人民政府 2010年9月17日

一、我市强村富民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村级财力建设、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推进强村富民工作,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全市村级财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09年底,全市238个村级(包括16个涉农社区)拥有总资产50.24亿元,净资产34.16亿元,当年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6.39亿元,比2008年增长12.3%;全市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万元,比2008年增加32万元,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5个村。2010年预计村级可支配收入总额超过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6万元。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展。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大力发展物业经济、不断增加物业收入作为村级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采取整合土地资源、跨区域联合发展、以股份制形式合作开发等多种方法,积极实施村级财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以标准厂房为重点的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建设,2008年以来,全市共新增标准厂房、集宿用房、商业用房等生产经营性用房面积90多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底,全市物业用房面积累计超过400万平方米,年出租收入突破3亿元。在加快建设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的同时,各地还积极拓宽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多业化发展村级经济的路子,多渠道增加村级收入。部分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前提下,

1 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村统一经营,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市农用地流转总面积已达32.78万亩,占现有耕地的57.6%,有力地推动了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建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收益。同时,不少村还利用自身区位优势,配合城市化、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商业综合服务用房,千方百计增加村级财力,如梅李天字的集贸市场和商业用房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村级财力增长。

2、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在前几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7年,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关于壮大村级财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从2008年至2010年全市村级财力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并于2008年年初出台了配套实施办法,重点对全市村级新建生产经营性用房累计不足1万平方米且人均可用财力在500元以下的行政村,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有关税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因工业用地、城镇建设等需要拆除的集体房屋资产,改变原来的货币补偿政策,采取资源或实物补偿的方式,保证村级集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等。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生产经营性用房建设,全市物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底又制订了《关于对经济薄弱村赠阅党报党刊的意见》,从2009年起免费向全市50个薄弱村赠阅有关党报党刊,减轻了薄弱村的经济负担。去年我市又形成了《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全市共选择了20个地理位臵较为偏远、村级财力比较薄弱、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村分别与我市20个经济实力较强、有挂钩意愿的企业

2 开展结对,由村企共同出资参与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开发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促进了偏远经济薄弱村的财力建设。

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支持发展村级财力。2008年以来,共兑付以奖代补资金6413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兑付总额将超过1亿元。各镇也都十分重视村级财力建设,除落实市以奖代补资金的配套补助外,还积极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土地资源,虞山镇在紧临世茂新城地段为4个村提供土地资源,建造商业综合服务用房,竣工投用后可大大提升4个村的村级财力,董浜镇在全镇薄弱村较多、村级财力基础较差且镇财政资金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村级集体提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全镇村级财力得到明显改善。市各相关部门也在审批手续、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

3、集体资产管理不断强化。近年来,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精神,切实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促进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盘活存量资源资产。根据各自情况,部分村采取拆除原有破旧厂房,整合利用闲臵土地资源建设物业用房的方法,筑巢引凤,吸引民营企业到本村落户;部分村则将闲臵的房屋资产直接进行改造出租,提高租金标准,增加集体收益。这是我市目前村级财力建设的普遍做法。二是完善合同管理。各镇村十分重视合同管理,对到期的房屋、土地租赁合同及时进行协商续签或公开拍租,对合同内容不完整的予以完善规范,特别是租金标准近年来各村都在与承租者协商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提高了租金标准,增加了村级收入。辛庄镇嘉菱村从2007年起,根据房屋结构和土地所处位臵,对到期的23个承租单位作了调整,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增加收入10多万元。三是增收节支并举。各村在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同

3 时,注重压缩各种非生产性开支,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各镇都制定了村干部费用开支按岗位实行定额包干责任制,实行节奖超罚的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各村也都切实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严格控制办公、通讯、招待等费用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四是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信息化监管系统。自2008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审核审批、财务报表分析、预警等四大功能的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信息化监管系统,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镇级站点,11个管理区站点和244个村级站点,实现了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监管的全方位、全覆盖,进一步促进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运行,增加了“三资”管理的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取得了较好效果。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实行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创新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我市从2002年开始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到目前已组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240个,入社农户21.28万户,入社人数69.2万人,共量化集体经营性净资产18.2亿元。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使村民变成了股民,从而自觉参与到集体资产管理中来,共同管好用好集体资产,促进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4、农民增收机制逐步形成。我们根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适时调整富民思路和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创业富民,积极推进就业安民,全力推动社保惠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万元,同比增长11%,基本形成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投资)性收入和政策转移性收入同步增长的格局。一是工资性收入。常

4 熟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就业,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用工需求,开展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目前,全市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第

二、第三产业实现就业。二是经营性收入。常熟乡镇企业起步较早,传统商贸发达,为群众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环境。我们积极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激发全民创业动力,释放民资发展潜力,目前,全市共建办私营企业1.7万家、个体工商户6.4万户,累计注册资本超过630亿元,在全省县(市)领先。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份额超过三分之一,就业人数超过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三是资产性收入。注重建立农民财富积累、集体资产增值的长效机制,按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组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全体村民;引导农民将具有区域特色的涉农项目通过联结,自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权转化为股权。全市累计建办“三大合作”组织546家,去年实现分红总额5100万元。四是政策性收入。构建了包括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老年农民补贴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再加上对农业和农民的直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二、推进强村富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情况来看,全市村级财力和农民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扩大趋势。由于所处地理位臵、基础条件、村级班子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的发展很不平

5 衡,突出表现为强村愈强,弱村愈弱。据调查统计,到2009年底,全市村级可支配收入平均为269万元,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5个村,同时低于100万元的还有28个村,村级财力差距显著。

2、村级财力增长难度加大。从目前我市村级收入的途径来看,主要来源于集体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资源发包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不少村级经济薄弱的村,主要是由于经营性资产不多造成的,其中有的村原来基础较差,而有些村是由于在集体企业改制中资产处臵不当,或将转制资金的大部分用在了社会事业建设上,减少了资产收益,导致集体经济滑坡。

3、村级开支逐年增加。近年来,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村规模普遍扩大,村级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修桥铺路、绿化养护、卫生保洁、治安联防、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等支出项目名目繁多。

4、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然增幅较快,一直维持在10%以上,但在工资性、政策性、保障性方面进一步增收的空间有限,很多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高的农户增收难度更大。

三、进一步加强强村富民工作的主要措施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创新机制,走多渠道、多形式的强村富民之路,切实增强村级财力,不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将着重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不断优化村级经济结构。各村情况不同,基础不同,发展村级经济的思路和方式也不尽相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一是持续发展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对有土地、资金等条件的地方,继续鼓励和支持村级联合投资在区位相对优越的工业集中区内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市镇在土地

6 供应、审批手续、规费减免、税收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保证村级集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创建并做大做优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集体收益。三是积极拓展延伸农村服务产业。对于位于城镇或郊区有发展服务业的村,应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其“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发展商业用房、外来民工集宿楼、物流等服务项目,促进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优化村级经济结构。同时,通过发展村办中介服务组织、经营实体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资、农机、良种、植保等方面的服务,培育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

2、进一步完善扶持村级财力建设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村级财力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目前我市正在考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苏州市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常熟实际,争取能够尽早出台常熟的生态补偿政策。在补偿对象范围及补偿标准方面,将重点补助人均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村,按一定标准予以生态补偿,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建设,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和村级经济,同时,对重点湖泊水面所在的村、水源地保护的村、直接承担生态保护责任的农户及生态公益林等也应进行补偿。通过生态补偿的形式,保证村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继续落实好村企挂钩政策,加快村企挂钩项目实施进度,早出成效,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发展村级经济。

3、切实加强村级经济管理。要加快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信息监管系统,充分发挥其功能特点,进一步提高资产的运作和管理水平。要继续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和完善村级集体资产

7 管理体制,形成有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广泛参与的有效的监管机制。要严格资产出让,规范投资行为,强化合同管理,完善租金收缴和考核办法,健全资产台帐,促进资产保值增值。要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健全完善村级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包干制度,努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要不断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把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好,并不断改革村务公开办法,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提升村级经济管理水平。

4、加快推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一是提高农民报酬性收入。要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积极改善农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由较低收入岗位向较高收入岗位转移,增加农民报酬性收入。二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无障碍自主创业,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创业性收。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城乡统筹、提高水平、逐步接轨”的要求,全面构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四道保障线,适当扩大参保补贴范围,提高参保缴费财政补贴水平,尽快实现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企业农保与城保“双接轨”,纯农人员参保率、合作医疗参入率“双覆盖”,到2012年,本地户籍人员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以上,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力争达到500元。四是深化完善农村“三大合作”改革。发展壮大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到2012年实行按股分红的合作社比例要超过80%,土地股份合作社总数超过100家,规范运作、效果明显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超过200家,并有50%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二次分配。到201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超过1.6万元,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步提高,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第20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努力实现富民强村

——老人桥村党支部 村委会

老人桥村位于界首镇南部,依傍六周公路,交通极为便利。现有村民962户,3362人,其中党员121名。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从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和谐新村的全面建设。通过近年的实践,我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在2011年实现了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人均纯收入11366元。

一、理清思路,夯实基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理清思路,夯实基础,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强村指明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群众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1、立足资源优势,实施规模经营。几年前,我们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白,全村群众靠着仅有耕地这单一的生产模式生存,若在这条路上长久的走下去将会越走越窄。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我们清醒认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跳出农门,开辟新的生存空间。我村实行土地扭转,原品祚村、老人桥村到目前为止已经扭转土地1500多亩,实行集约化经营,解放了劳动力,发挥了土地效率最大化。

2、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发展平台。我村是典型的边缘村,与周山、马棚接壤,良好的优势使得我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优势在区位,重点在工业,难点在农业,出路在招商,关键在项目”的发展新思路指引下,利用资源,通过整合资源和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服装企业一个,企业用工总数达180人,年人均工资收入2.3万元,几年来累计上交村集体租金超过6万元,形成了“镇得税金、村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薪金、企业得利金”多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还带活了周边的商贸、房屋出租业的发展,壮大了我村经济总量。

二、加强管理,盘活资产,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 加强管理,盘活资产,更大效益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主导的地位逐渐衰退,然而,无农不稳又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为更好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实现工农业互补互利。我们采取下列措施是村级集体经济发 挥其最大效益。

1、市场化管理,多管齐下,提高经营效益 采取租赁经营方式。对于村集体闲置的厂房、场地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使得村集体存量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收入。

2、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管好集体资产 我村严格实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民主理财和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做到每季度财务公开一次,主动

2 接受群众监督。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对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核、监督,并将结果张榜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

3、有钱办事,取信于民,解决疑难杂症。

三、发展“一村一品”,实现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扩张

发展“一村一品”,目的在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我们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让“亮点”更亮、“光圈”更大。

强化典型带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开展各项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注重培育各类典型,通过查评会、推进会组织村干部、种养大户参观学习,让各组都学有榜样,干有标兵。原老人桥、品祚都有土地扭转后大面积水产养殖的经验,今年我们又在原有基础上扭转土地400多亩,形成我村的一大特色,各类典型为全村发展一村一品增强了信心,拓宽了思路,树立了榜样。

强化农技推广。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发展“一村一品”,我们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开发、推广。注重加强与农业技术部门的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如今, 老人桥村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村民安居乐业,推进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形成了以工哺农、以农稳村发展的格局。

强村富民先进工作汇报
《强村富民先进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