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2 18:04:02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修正)

【颁布单位】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 19970731

【实施日期】 19940222

1994年2月22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 〉的决定》修正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 序,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国家有关户口登记管理的法律、法 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省行政 区域内居住的人员。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暂住人口的 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是暂住人口管理的主管机关,公安派出所负责暂住人口的登 记、发证等管理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暂住人口的 管理工作。

第四条 暂住人口的合法权益应当受法律保护。暂住人口应当遵纪守 法,服从管理。

【章名】 第二章 登记与领证

第五条 拟在暂住地居住三日以上的人员,按以下规定申报办理:

(一)年满十六周岁、跨设区的市市区、县(市)的暂住人口,拟在 暂住地从事各种职业超过一个月的,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登记、申领《暂 住证》;

(二)同一县(市)范围内跨乡镇的暂住人口,到所在机关、团体、1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居(村)民委员会登记,报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备案;

(三)其他暂住人口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登 记。

第六条 申报暂住登记必须在到过后三日内,持有本人居民身份证( 已婚育龄妇女必须提供计划生育证明);不满十六周岁的必须持有本人身 份证明。

第七条 暂住在工地、集贸市场、个体经营场所的,租住他人房屋的 ,以及外地派驻办事机构的人员,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办理。

暂住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以及其他暂住人口到暂住地公 安派出所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申报办理。

第八条 对探访、投靠亲友、寄养寄读、就医、旅游等暂住人口,按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进行管理,不发《暂住证》。

第九条 对居住在旅馆、招待所的暂住人口,设立《旅客住宿登记簿 》进行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其中包房居住超过一个月的,按 照本条例发证规定管理。

第十条 劳改、劳教人员保外就医的,劳教人员因故请假回家的,必 须在到达暂住地二十四小时内,由户主和本人持劳改、劳教机关出具的证 明,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返回时应当申报注销。

第十一条 《暂住证》是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合法居住的有效证件。《暂住证》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暂住的,应当到登记发 证机关办理延期手续,一次延期不得超过一年。延期两次后仍需继续暂住 的,应当重新申领《暂住证》。《暂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及时报告 发证机关,办理补领、换领手续。

第十二条 暂住人口在设区的市市区、县(市)范围内变动暂住地址 时,应当到登记发证机关办理暂住登记变更手续。

暂住人口离开设区的市市区、县(市)时,应当申报注销暂住登记、缴销《暂住证》。

暂住人口在暂住地死亡的,用人单位、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个体工 商户、居(村)民委员会、户主或者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 报告当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查明原因,注销暂住登记。非正常死亡的 ,必须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到现场查验。

第十三条 暂住人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遵守当地政府和所在单位 的管理规定;

(二)在规定时间内主动申报或者注销暂住登记,申领或者缴销《暂 住证》,不得冒领、涂改、转借或者过期使用《暂住证》;

(三)遇有公安人员、管理人员查验《暂住证》时,应当主动出示, 不得拒绝;

(四)不得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违法犯罪人员应当主动检举揭 发。

第十四条 领取《暂住证》的,应当交纳有关费用。收费标准和管理 办法,由省公安厅会同省物价、财政等部门规定。

【章名】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暂住人口、房屋 出租户分布情况,组织有关单位成立群众性管理组织,聘用专职或者兼职 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进行登记、发证等管理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方便群众

(二)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管理组织、责任人,落实管理责任 和措施,培训管理人员,加强指导;

(三)依法查处涉及暂住人口的刑事、治安案件,处理治安纠纷和其 他治安问题;

(四)组织、指导协管员、治安保卫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加强暂住登 记和《暂住证》的核对、查验工作;

(五)协助民政等部门对滞留城镇的无业人员进行劝返遣送;

(六)定期统计暂住人口数据,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 供依据。

第十七条 居(村)民委员会、用人单位和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配备 的专职或者兼职管理人员,在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办理暂住登记, 核查暂住人口身份证明,定期核对暂住人口。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负责人以及个体工商户业 主是暂住人口管理的责任人,应当与公安机关签订管理责任书,落实管理 责任。

(一)对暂住人口进行经常性的法制、职业道德和安全知识教育;

(二)宣传和贯彻暂住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

(三)建立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检查督促 本单位暂住人口登记管理工作;

(四)不得雇用无身份证件、来历不明人员,以及不申报暂住登记和 不申领《暂住证》的人员;

(五)及时调处矛盾和纠纷,落实对违法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六)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暂住人口增减变动和管理工作等情况;

(七)制止违法行为,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不 得包庇犯罪、提供违法犯罪活动场所。

第十九条 房屋出租户主向暂住人口出租房屋,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 签订治安责任书。

(一)出租房屋以及出租房屋用途变更的,必须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申报备案;

(二)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不办理暂住登记、不申领《暂 住证》的暂住人口,严禁无婚姻证明的男女混居;

(三)发现可疑物品和违法犯罪线索以及变更租住人员,应当及时向 公安机关报告;

(四)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五)不得包庇犯罪、提供违法犯罪活动场所。

【章名】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条 执行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 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一)管理人员、措施、制度落实,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法制教育成效显著的;

(三)加强防范,及时发现、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提供线索、协助公 安机关破获案件的;

(四)在暂住人口管理工作中有其他突出成绩的。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管理不落实、治安秩序混乱,经督促拒不改正 的,由有权部门对单位责任人、有关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经教育不改的,对暂住人口 给予警告,可并处五十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经教育不改的,可对用人单 位、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户业主按照暂住人口数每人处 以五十元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至四项规定,以及不按规定签定治安 责任书,经教育不改的,对房屋出租户主给予警告,可并处一百元以下罚 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七项、第十九条第五项规定的,根据情 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对用人单位、外来成建制务工单位负责人、个体工商户业主和房屋出租户主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罚款凭证向同级财政部门领取,所有罚款一律上交同级财政。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可以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本级人民 政府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 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暂住人口管理人员对申报暂住登 记和申领《暂住证》拖延不办、故意刁难、徇私舞弊的,视情节轻重予以 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民对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暂住人口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 权检举、控告。

【章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暂住证》由省公安厅印制,本条例所涉及的其他规范 性文书、表、册等,由省公安厅制定统一式样。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条例施行前本省有关暂住人口管理的规定,凡与本条例相抵触的, 按照本条例执行。

【名称】 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暂 住人口管理条例》的决定

【题注】 (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31日公布施行)

【章名】 决定

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具体情况, 决定对《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二十四修改为:“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依照本条例作出的行政处 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 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 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暂住人口管理人员 对申报暂住登记和申领《暂住证》拖延不办、故意刁难、徇私舞弊的,视 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民对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暂住人口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有权检举、控告。”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第2篇:江苏省新材料高考作文例析

2013江苏省新材料高考作文例析

江苏赣榆高级中学陈家博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评阅者按】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

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最好联系考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容易写出“个性”,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但应者寥寥,今年再郑重申明一次!同行们皆知,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我省语文教师队伍具有这种耐心和爱心,一定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得锦上添花!

一叶知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 1

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博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不深不浅种荷花

犹记以前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梦中都回荡着那和服女子的温润笑靥,便痴痴地到花市上买了株樱花来,也盼着一日如霞烟云可映着我家屋檐。

谁想不几日,那花竟死了。老农听着我的叙述,微微地笑:“樱花怎么能那么养呢?它有自己的种法。”

那一刻,我猛然间开悟,原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惟有适合自己才可开出一片繁华,否则生且不易,又何来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想来又有多少人沉迷于仿效他人的热潮,丢了自我?塞辛格《麦田上的守望者》风靡一时,大街上戴鸭舌帽穿风衣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歌德为慰藉自己的书出版,一时自杀又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尚的潮流席卷于世,当喧哗与骚动潮水般涌来,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与自信,坚持自己,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蝶翼翩翩,这群精灵懂得避开烛光,不做那扑火的飞蛾,而去尽情享受自己的幽暗。我们为人处世亦该如此。古人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便深谙为人之道。何处种菱何处种稻与如何摆放我们的心灵原本是一个道理。大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原本与你无干,你只养一池心莲,自守一树清凉,便自得其所,岂不快哉?

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墨梅,可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再想古代士子熬得十年寒窗,只求一举成名天下知,竟是痴了。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求如徐霞客,遍览名山大川,一仆一驴,一笔一绢,任他世事烦扰,我自有天枕地床;更无需黄袍加身,便如蒲松龄“老于世情乃得巧,昧于世情则得拙”,他秉持一拙所自安的生命准则,在野狐鬼妖间荷有一颗天籁自鸣、童真满掬的心灵,给无数士子以“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想象。

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为人处世,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也痴了,且让那花睡去,明朝醒来,又可开得一片春天。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福尔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嗬,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么!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么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么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于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

行礼,为了远方的美

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于爱美之心摧残了它。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纯净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僻远之地,譬如青藏高原上起伏的雪峰,与高远的天宇相厮磨。“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自然已在沉默中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之处就有喧嚣,有污浊,有说不清的变数,所以,好山好水都躲得远了,就像高傲的隐居者,不欢迎人们打扰。可人们终究没有读懂。即使读懂了,恐怕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们抑不下对世界的好奇,也压不下征服荒野的欲望。

即使如此,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我发现海棠花未眠。”那黎明的薄雾里摇曳的花枝,脉脉地昭

示着,告诉我们,不要走近,否则梦就破了。

朱成玉说“见到美,请行个礼”,行礼即是尊重,留有尊重,或许我们还不至惊走全部的美。

在洞中探险的几人,看见山壁上的蝴蝶,于是放轻了脚步。当我们看见蝴蝶远去,定不能再追,应当熄灭蜡烛,默默退出,那退出的脚步和熄灭的蜡烛,是对美的行礼。

作为无数爱美之人的一员,我曾深深惊诧于美的脆弱,也曾因无心之失,怅恨于美的远去。我渐渐明白,追寻美的最佳姿势,不是窥视和攫取,而是敬礼。古人言“亲而不狎”,诚不欺我。

所以我小心翼翼,唯恐惊走潜藏的美。我希望,遥隔黎明的薄雾微微鞠躬,只为一处令人感动的美。

蝶失

索尔仁尼琴曾说:宇宙有多少生命,就有多少中心。

可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物质急速膨胀,世界空前繁荣,这一派光鲜场景背后却是伤痕累累的自然。

曾有几个人去山洞探险,因光线太差而点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几日后再去,原本栖息在洞壁上的蝴蝶已远退到山洞深处。他们这才意识到蜡烛——不经意摆放的小小物件,竟让蝴蝶“逃亡”了。

如今,“逃亡”的哪里仅仅是蝴蝶?恐怕是整个大自然。曾经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原配世界渐渐远去,浮躁与欲望充斥人们心灵。人们将自己当成了地球的主宰者,忘却了自己也只是地球“住客”的身份,更忘却了万物平等、互相依赖的道理。

或许是没有意识到哪怕很小的行为也会对自然造成巨大影响;或许意识到了,但为了一己私利,将大自然的哭泣与求饶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人预言:将来,雷暴与大雨将不再是上帝的行为,而是人类的举动。倘若李太白穿越到现代,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万丈豪情也将化作泪水与哀叹,那种苦涩将比“杜郎重到须惊”深重百倍。自然之殇,比家国之痛,更令人揪心。

缪尔曾言:走向外界,我发现,其实是走向内心。梭罗扛把斧头,在树林间自给自足地诗意栖居。他修剪门前花树,正如他刈除日常生活中的繁文缛节,如同大自然般自由呼吸与生活。而我们呢,走向支离

破碎的外界,确实发现它是我们浮躁内心的外化与映照。当自然之光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应该开始反思:索取得是否早已足够,何时才能放下浮躁,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的琐屑与浮华将我们推至深渊,我们也将自然残存的美好逼入死角,当自然彻底走失的那天,也将是人类的终结。

张晓风呢喃: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是呵,蝶失不是偶然。我们何时才能如梭罗一般,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穹?

非宁静无以致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于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于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于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于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于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于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于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著作等身却仍躬耕于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绛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么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著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何必惊扰美丽

“纷纷花自落”,“春来草自青”,有大美而不言,你我更无须惊扰。

洞穴里的蝴蝶被惊扰后悄悄远去,水中熠熠的石头被捡拾到海滩后黯然失色,谷中幽兰被移植到盆栽中不复冰洁本色。

大多数时候,我们惊扰了美丽却不自知,或许无心,却造成美丽流逝,无可挽回。还记得那个不复得路的武陵人吗?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他误入桃花源,欣赏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胜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恬静安然。既是误入,已然惊扰,不如就此住下,享受与世无争的大美。可他偏要出去,偏要带人来寻,结果可想而知。这不是陶潜的暗示吗?美丽可遇而不可求,但千万不可惊扰,人心有了贪欲不轨,也就无法再接近美。

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莫不如此。学者钱钟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多少学者、记者、读者闻风而来,失望而归。钱钟书总是深居简出,潜心于学,几乎与世隔绝。他曾这样幽默地回绝别人,“既然你觉得那些蛋很好,又何必要见下蛋的母鸡呢?”也正如那句话“寂寞出学问”,钱钟书的《管锥篇》《谈艺录》,无一不是字字珠玑。

有时,想象中火树银花、烟霞满天的美丽,却被自己轻易破坏。传闻中的百花深处,姹紫嫣红,只是一条寻常的巷道;传说中的天涯海角只是貌不惊人的石头,却骗走无数三生三世的誓言。

有人说,太美的地方不必去,放在心里。武陵胜景,烟波浩渺,竹西佳处,通通放在心里,不要去。现实往往不如想象中美好,所谓幻灭,就是希冀过大,败兴而归。倒不如在想象中,在心里,促使那份美的可能,让美不受惊扰,永远留存。

美丽的物,美丽的人,美丽的地方,只可远观,不可靠近。有时会惊扰了它,美丽也不复存在。

有徘句“一期一会”,翠绿的肥叶上欲滚落的露珠,天际间掠过的一只飞鸿,从你眼前

鸿鸿而过的白衣少女,无一不是美,你又何必惊扰,安静享受这一瞬间的恬美宁静。

何必惊扰美丽,“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万物皆有本心,而本色最美。懂得的人,一定不会去惊扰这可以转瞬即逝也可保存心间的美丽。

安然相对不惊飞

面对人类一往无前的探索,自然如同洞壁上栖息的美丽蝴蝶,向纵深之处隐匿而去。我们,或许早该意识到,是时候了,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

美国有一首流传已久的诗:“在田纳西放一只坛子,原野上的一切将绕此重新展开。”这,无疑是将人的影响置于了世界的中心。人,在所向披靡的征途中为自己加上了无上的尊冕。的确,天地有大美,壮阔无垠,可天地又是如此的脆弱,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注定会成为人们想要承担却又无法承担的重任。对此,我们可以做的并不很多,只有在一开始便小心翼翼,不误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

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实在也是出于一种对人自身的保护。自然脆弱,人实则更为脆弱。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无往不胜的,而作为个体,又何其渺小。试想,当我们大呼“山登绝顶我为峰”时,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对于高山的畏惧与不安。而面对后退的蝴蝶以及更多逝去的美丽,我们追随的脚步里又还凝聚着多少无奈与担忧。我相信频发的灾难是自然备受重压后愤怒的呐喊。人会不会有一天像古龙所描述的盖世英雄,“登上了山顶,却发觉自己已一无所有。”那样的人类会不会感到万分的孤独与惶恐?

其实,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古人也寻幽探险,也流连于“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但他们的态度是如此的虔诚而小心。他们只是竹杖草鞋,手攀足踏,也适可而止。我以为,这样的探险,才是真正触摸了自然的心跳,却不将其惊扰的方式。如此,既将人的环境诗化,也使万物自然的环境留得一份清静。我们可以自在地欣赏环境所赠予的天光云影,花柳水月,却切不可去探求、征辟自然的禁地。古人所谓“天人合一”,我宁愿将其理解为是人在天地之间安详地栖息,而让心神畅游于世界。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但人若能对环境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对不惊飞了。

推荐第3篇:人口与自然

人口与自然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下游地区连续普降暴雨,洪水袭击了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但暴雨并不是造成这次洪涝灾害的唯一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这说明大自然已经对我们吹起了警号。

大自然对我们警号长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对大自然肆意破坏所造成的。在史前时代,我们是崇拜、敬畏自然。农业时代,我们是有限地改造自然,且没有超出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面临的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而进入工业社会后,我们开始大肆改造自然,企图征服自然。发展不遵循客观规律,不与环境相协调,如三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使得自然受到破坏。我们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是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的所造成的。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主要的人为因素有: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围湖造田;乱砍乱伐树林;图航运、灌溉、发电的方便,建造不合理的水利设施等。

我们过分改造自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原于我国人口过多。我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数字使自然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加大,形成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们更加贫困,造成恶性循环。每个人都要消耗大自然的资源,但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为了生存,只能向大自然大量索取资源。当大自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只能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如围湖造田、建造不合理的水利设施。使超过了大自然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由此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是使大自然警号长鸣的原因之一。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保护环境。人类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环境协调统一,否则就要受到环境的惩罚。我国政府应该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严惩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人大代表做好监督工作,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减少。并宣传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情,使我国公民提高环保意识薄弱,加强自觉性差,使保护环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人口这方面,我们应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可以解决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还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青少年应自觉学习保护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向家人好友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环保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承担环保责任;作为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为长大建设祖国奠定基础;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废弃物,积极使用宣传环保产品等,并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使大自然警号停止长鸣。

推荐第4篇:人口与环境

A rise in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having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onl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set up a colony on the Moon.Others argue that the cost would be far too great and other solutions should be sought.

What is your opinion?

The environment is, of course, under serious threat,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population growth is responsible may not be as great as some people claim.In fact there are man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growth in big cities, pollution from traffic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destruction of rainforest that probably play a bigger role.It is questionable, therefore, how far a colony on the Moon would help solve the problem.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threats to the global ecosystem i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ainforests with an area the size of Europe disappearing every year.And this is largely due to large companies in their pursuit of profit.Indeed, whilst international logging companies claim to use on average 10 percent of the species of trees that make up the rainforest, that 10 percent of species constitute about 90 percent of the volume.

Naturally, if the world’s population was not as large, the demand for wood would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which would support setting up a colony on the Moon.But even if the colony was set up how many people in reality, would relocate? Even if the number ran into tens of thousands the actual effect on the world’s population would be minimal.Indeed, we only need to consider how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which ran into millions, to support this claim.Instead, the cost should be transferr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economies.

Take, for instance, the growth of big cities that consume land at an enormous rate, and that rely on transport and eential services that devastate the environment.If people were to revert to living in small semi self-contained communities, many of the problems experienced by big cities could be avoided.It would even be beneficial for the economy because it w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family run businees.

At the end of the day, to claim that setting up a colony on the Moon would help to solve the iue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is to close our eyes to the causes of the damage.In short, it could potentially turn out to be a very costly exercise with few real benefits.(364 words)

推荐第5篇:人口与环境

人口与环境

说到一个家庭生几个孩子最为合适这个话题,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看法。撇开客观条件,从家庭的角度来回答,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家里多几个孩子,热闹点,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益。但是从社会的角度,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是适合的。

在论述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适合前,让我们来看看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吧!20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人类也处在重重矛盾之中,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的小范围发展成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了,显然其影响也更广泛更深远了。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以下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

(二)臭氧层破坏。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哺乳类动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每年还有1000万公顷的热带森林被毁坏

(四):酸雨蔓延。它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五):森林锐减。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六):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七):资源短缺。

(八)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九):大气污染肆虐。引起众多疾病

(十):固体废弃物成灾

上述众多的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这是涉及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继续发展的挑战。人类遇到如此多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不断累积而成的。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森林、草原,能源需求,城市环境,水资源需求都有着负面的影响,人口增长势必会使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成比例增加。势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特别会使城市污染更为严重。交通拥挤、噪声、用水和住房紧张、垃圾增加、绿地面积减少,最终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危及人类健康。

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对人类的继续生存繁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选择优生优育,巨大的人口压力会制约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做好优生优育既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人口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未来社会整个民资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家应该要坚持做好优生优育,为子孙后代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荐第6篇: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与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并学习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具体实例和统计数字的分析与讨论,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3.在讨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协调等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影响是本小节学习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态系统中由于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这种变化达到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失去了自动调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态系统中最有智慧、最能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的资源越来越多,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对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带来什么影响?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请学生分析人类对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各种生物在地球上都应该有生存的权利和可能性,人类应该很好地与各种生物共同生活,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发展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类必须考虑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必将影响环境、资源以及生态平衡。近年来,中外电影界拍摄了一些有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电影,如《侏罗纪公园》、《与狼共舞》、《横冲直撞》等等,这些电影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类如何与其它生物共存,告诉我们人类在采取一些活动时必须考虑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电影资料于教学过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义是本小节的重点。通过多年广泛的宣传教育,学生已经知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中国人口的增长的政策。但是,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义是什么,需要在本小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学角度,人口数量对生态系统、对生态平衡的影响,这一方面在前面已经说明;另一方面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课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或者资料查询,了解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相互关系,在国家目前的经济水平上,人口数量过度增长会对人口质量带来什么影响。通过以上学习,正确认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包括有关的数字、挂图、录像等供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

有关中国和世界人口资料以及资源资料的查询。查询方法:

(1)到有关单位,如国家、市、区计生委了解情况。(2)查找有关书刊、报纸、环境公报、人口公报。(3)计算机检索,输入关键词,可获得相应的资料。查询内容:

(1)中国人口数量的有关资料以及世界人口状况。

(2)中国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资源状况。

(3)人口对资源的影响。

(4)人口数量与住房、交通、升学、就业等社会问题的关系。2.复习上一节课,引入新课:

利用池塘生态系统教学挂图提问:在这个池塘中,若饲养的鱼过多,池塘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鱼类过多,鱼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气会造成水中氧气不足,最终危及鱼类自身的生存。所以,鱼类密度过大,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维持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生物相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样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小节讨论的主题就是人口与环境的关系。3.关于“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的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是怎样形成的?根据教材P.156图V-18(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讨论以下几个问题:(l)从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2)这个示意图只记录到1989年,10年过去了,目前中国人口数量是多少?

(3)结合教材P.156图V-18(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看这张表,说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什么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稳定?

(4)在查询资料中,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如何?

小结: 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 1982~1989年期间,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但同样的增长却只用了5年时间。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近年来,人口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是由于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长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国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净增长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长人口在千万以上。4.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讨论:人口增长必须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有哪些方面?(学生在课前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资料查询,可以结合学生的调查,并提供有关录像资料组织学生的讨论。)讨论可以分为几个问题:

(1)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此引起粮食问题。

(2)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历史上曾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的战争正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长与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小结:我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数量,最终会由于资源的缺少影响我们的生存。提问:人口增长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5.关于“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人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人类的生存依赖着生态系统,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基本上能够处理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的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在生产活动中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有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认识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关系。6.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关系:

讨论:(1)人口数量与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学、就业等关系。(2)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是否有关?说明理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的无限制的增加会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控制人口的数量。

7.计划生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讨论:(1)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数量?(3)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4)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是什么?(5)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结:当今有四大环境问题,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这些问题中,核心问题是人口问题。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就无法解决其他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增长对世界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应该、同时也能做到控制中国的人口增长。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这个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 小资料

1.历史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 环境和和平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同分享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2.世界一些国家和中国耕地面积:

3.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却居世界第172位,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加拿大的1/48。

我国的城市供水不足问题日益严重,缺水城市近300座,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每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356亿吨,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的趋势。

50%的地下水被污染; 40%的水源已经不能饮用。

推荐第7篇: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损害

一.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或空间)的所有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变异和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它通常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种多样性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反过来,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为物种进化和种内遗传变异提供保证。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当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1.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2.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工农业原料。

4.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为人类繁殖良种提供遗传材料。

5.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为人类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可能性。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

目前,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物种,恐怕还难以准确地断定。经过近200年的研究,人类已将其中170多万种进行了分类和定名。其中动物130多万种占70%多,植物40万种,占20%多。实际上,物种的总数远远高于此数据,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热带生物所知甚少。生物学家普遍认为生物种类的最少数目约500万种,有些人认为可达3000万种。根据近年来发现物种的速率推算,动物可能有400多万种。

新的物种的形成伴随着旧物种的灭绝,这已成为进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整个物种谱经历了多次变化,从而形成今天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物种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物种自然灭绝和自然形成过程仍在继续进行,但是,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物种形成和灭绝除受自然因素制约以外,更多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最近几个世纪,由于人口的猛增,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物种的灭绝的速率。

从公元初到1600年,全球共丧失724个物种,而从1900-1950年的50年间就丧失了60个物种。

应用种-面积曲线,科学家发现在20世纪初-1986年,中美洲湿润热带森林的砍伐可能导致15%的植物种灭绝,亚马逊河流域12%的鸟类灭绝。从理论上讲,如果继续毁林,直到所有的森林消失,将会有66%的植物种和69%的鸟类将要消失。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大面积森林采伐,火烧和垦殖农作物造成的。

2.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

3.生物资源的过分利用

在所有濒危、渐危和罕见的脊椎动物中,大约37%是由于过分利用而濒临

灭绝境地的。比如,许多毛皮兽像灰鼠、骆马、大水獭的种群已下降到临界水平,大多是由于为了利用其毛皮造成的。非洲象在1981-1987年从120万头到76.4万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获取象牙造成的。海龟、犀牛和某些种类的猴子也都处于这种状况。世界珍稀野生动物走私是仅次于毒品和军火的第三大国际走私活动,每年金额达50亿美元。1987年从中国走私到日本的麝香达700多千克,相当于迫捕猎了10万头麝。

4.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5.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和侵入

所有濒危、渐危和稀有脊椎动物的19%都受到外来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的威胁。这也影响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生存,特别是在岛屿上更为明显。外来种可能通过捕食或竞争直接威胁动植物区系,或通过改变自然生境发生间接影响。例如,在厄瓜多尔格拉帕戈斯群岛上,黑鼠通过觅食蛋而降低巨龟和暗尾燕的种群,并且消灭了群岛上的一些啮齿动物。这个群岛上的许多外来种,例如牛、山羊、野猪已经大大改变了岛上的植被,包括高原上的林木和类似南美草原的草地,也破坏了仙人掌灌丛。

第七章 环境问题原由剖析

第一节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世界人口的现状

1.世界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1998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据有关资料推测,公元前8000年人类还以采集食物为生时,世界人口只有500万,当时人口增加1倍约需1700年。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迅速。1650年世界人口为5亿,工业革命后仅过150年,到1800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了1倍,达到10亿。从第1个10亿到1930年第二个10亿历时130年。此后,人口增长更加迅速,到第三个10亿仅用了30时间,到第4个10亿只用了15年的时间,到第5个10亿用了13年的时间。

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间隔愈来愈短。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几乎按等比级数增加,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大关,1990年5月底达到53亿。这就是说不到一年的时间,世界人口就增加了1亿。现在,全世界人口在10年内将会增加一个欧洲人口,每14个月增加一个英国人口,每月增加一个瑞典或两个新西兰的人口,每秒钟增加3人。如果世界人口一直按这个速度继续增加,到2330年,整个地球的表面包括南极、北极、沙漠等,每平方米就有一个人。到3545年,世界人口的总质量将等于地球的总质量。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

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南亚、非洲愈贫穷的国家,人口增长愈快(年增长率在3%左右),中国由于大力提倡计划生育,到1990年已降至

1.56%,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西欧人口增长率一直在0.1%,北美洲目前为0.7% 左右,澳大利亚、新西兰为1%左右。这种差距与传统、文化、经

济等因素有关。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人口的老龄化。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文化、卫生和医疗条件较好,所以死亡率低,老年人所占比例高。一般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以上,即可称为老龄化社会。1986年英国65岁以上人数占15.3%,瑞典为16.0%。

中国情况有些特殊,由于大力提倡计划生育,迫使出生率下降,加上经济发展良好,社会安定、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使死亡率大大降低。因此,目前30-50岁人数较多,老人比例有所增加,而儿童比例呈下降趋势。

二、人口剧增的后果

1.粮食供应不足

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对粮食和其他食品要求增加,从而加重了土地资源的负荷。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率远远超过粮食的增长率,加上土地退化,大量占有耕地,民族冲突和战乱,非洲许多地方的饥荒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据1986年世界银行报道,非洲多数国家人口增长率为2.92%,而粮食增长率仅有0.2%。中国粮食增长基本上与人口增长相近,创造了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但是在有限的耕地和粮食产量,不可能满足人口的无限制增长,如果不加以协调则国人将面临饥饿,国家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2.环境严重损害

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森林面积减少,淡水不足,能源短缺,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破坏,环境污染等。如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能源需求总量增加。目前,全世界能源主要不是以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等为主,非洲、南美洲、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则大量使用柴薪。这不但加大了能源的耗竭速度,也增加了大气中的CO

2、NOX、SO2和尘等污染物,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第二,人口增长是造成森林资源破坏、海洋资源枯竭的重要原因。四川省是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之一,由于人口增长,其森林覆盖率从1949年的19%降至1955年的9%。另外,人口增长使其对鱼类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导致的过度捕捞,造成了世界许多地区鱼类资源锐减,不少珍贵鱼类,几乎灭绝。例如,中国东海,以往每年黄鱼汛期,黄鱼几乎在船边成群结队地跳跃,而现在绝迹了。第三,人口的过度增长制约了经济发展。首先它降低了人均享用量;其次,不利于自动化和新技术的推广,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四,人口的增加,使环境污染更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过密本身就是一种污染,而且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迫使他们进一步破坏自己的环境。

3.使社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人类既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又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人口的过快增长,会使社会环境恶化。首先,人口剧增使就业问题严重。其次导致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均GNP低。

人口迅速增长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人口迅速增长,威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所以,必须立即采取对策,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推荐第8篇:人口与环境

第一章

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

1、“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地方病

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2)第二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对废弃物处理的不妥,以及由于生产发展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 归纳起来,有两大方面的问题:

A 生态的破坏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⑤生物物种的消灭。

B 环境的污染 ①大气区域性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⑤全球性污染

第二章

大气污染环境

一、大气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臭氧层,

3、中间层

4、热成层(暖层、电离层)

5、逸散层

二、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它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1、来源:

天然源

人为源

2、污染物:

(1)气溶胶状污染物(粒状)

①总悬浮颗粒物(TSP) D(粒径)在100m以下,其中多数在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②飘尘(可吸入粒子(IP)) D<10

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

③降尘

D>30m的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间内降到地面的。 烟尘的作用:1)凝结核

2)吸收太阳辐射

3)降低能见度

4)影响植物体生长 飘尘(可吸入粒子(IP))

大于10μm的颗粒物能被鼻腔的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μm的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 80%可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2)气状污染物 ① 含硫化合物

主要指SO2和SO

3、H2S

湿度大的情况下,含硫化合物最终被氧化形成硫酸,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破坏植物的叶绿素,使植物脱水坏死。

在适当条件下和飘尘结合在一起,或与水汽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硫酸雾,硫酸雾微粒侵入人体肺部,可以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导致死亡。 ② 氮的氧化物

NOX是NO、NO

2、N2O、NO

3、

三、大气污染类型

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O

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温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起,最典型的当属1952年12月N2O

4、N2O5等的总称,造成大气污染的NOX最主要是NO和N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 氮氧化物危害:

1)氮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硝酸,是形成酸雨主要物质之一

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3)是消耗臭氧的重要因子

4)NO2对人有生理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城市居民产生急性呼吸道病变的一种原因

③ 碳的氧化物

指CO和CO2。 CO主要是由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阻碍体内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导致死亡。

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是大气中的 “正常”成分,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目前,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升高,每年上升0.4%。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升温,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形成全球气候变化。

④ 碳氢化合物(HC)

HC是自然界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主要指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它们主要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碳氢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植物分解,人为产生的量很小,但它们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

⑤ 含卤素化合物

主要指一些氟氯烃类物质,它们主要破坏臭氧层,引起温室效应

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SO2烟雾中毒事件。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一次污染物主要为NOX和HC、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O

3、醛类、酮类、过气乙酸硝酸脂。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热带、亚热带、8~9月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最典型的当属1965年前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氧化剂是臭氧、硝酸、醛类、酮类和及氧乙酰基硝酸酯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中80%是臭氧,

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

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由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或NOx通过氧化反应(气相或液相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和亚硝酸,附在凝结核上降落到地面上的。

酸雨影响与危害:

(1)损害水生、陆生生物:如鱼类和森林

(2)对人体健康影响:使有毒重金属溶入饮用水中,危害饮用者

(3)腐蚀建筑材料、金属构件、油漆以及名胜古迹等

§2- 3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层结

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可用曲线表示,称为温度层结曲线,如图有几种情况: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气温不随高度变化,为等温层结。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称为逆温,

2、调整能源结构战略,改变供热方式

⑴城市燃气化是防治煤烟型污染的重要途径。

⑵集中供热较分散供热可节煤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2、逆温

①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②分类:根据逆温的生成过程,分为五类:

辐射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 (a) 正常温度层结

(b) 逆温开始生成,随地面辐射增强,迅速冷却,逐渐向上发展 (c) 辐射达到最强时为黎明前

(d) 日出后,地面增温,空气自下而上增温,逆温逐渐消失

(e) 上午10时左右,逆温消失

这种逆温冬季最强,中纬度地区可达200~300m

2、影响大气污染的下垫面因素 动力效应:地形地物

热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

(3)城市热岛效应 §2-5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通过三个途径侵入人体:①直接呼吸;②附于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食、饮水侵入;③接触和刺激皮肤进入

三、大气污染对器物的损害 玷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

玷污性损害是污染物颗粒落到器物上,有的可以冲洗掉,有的则很难除掉,如煤焦油等。

化学性损害是由于污染物的化学作用,造成了器物的腐蚀变质对物品影响严重的污染物有SO

2、H2S、O3和附有刺激性、腐蚀性物质的颗粒物等 §2-6 保护人类共同的蓝天

一、综合防治措施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8~40%。

⑶发展民用型煤。

3、控制流动源污染:汽车尾气的治理

4、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生物净化能力

二、控制技术

1、消烟除尘

1)干式机械除尘:重力沉降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

2)湿式除尘:喷淋塔、水膜式除尘器等

3)过滤式除尘:袋式除尘器等 4)静电除尘:

2、烟气脱硫①干法

②湿法

第三章 水体环境

水资源定义:通常所指参与自然界水循环、通过陆海间水分交换、陆地上逐年可得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特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特性:

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基本要素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

经济上的两重性 补给上的循环性

时空分配上的可变性 2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2)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不平衡

3)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

4)部分河流含沙量大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1)溶解气体 (2)主要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微量元素:Br溴、F、I、Fe、Cu、Ni镍、Ti、Pb、Zn、Mn、V 钒、Ba钡(4)生物生成物:NH

4、、HPO

4、H2PO

4、(5)胶体

(6)悬浮物质:硅、铝酸盐颗粒、砂粒、粘土。

水体污染 1.水污染定义: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 污染物与污染源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装置和途径统称水体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工业、农业、生活 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源 和非点源。 3 污染源的特点

工业污染源:

SS含量高,100~3000mg/L左右

COD可达400~1000mg/L,BOD可达200~5000mg/L

酸碱度变化大,pH在2~13之间

温度高达40℃以上可造成热污染

易燃,含低沸点的挥发性液体,易酿成水面火灾

含多种多样有毒有害成分 农业污染源:

污水面广、分散、难收集、难治理。

有机质、植物营养素、病原微生物、

悬浮物及杂质含量高

含较高的化肥、农药 生活污染源:

水质成分有日变化规律,含N、P 高;

产生恶质、腐臭和阴沟臭,

不能直接农灌。 4 水体污染物 ⑴

化学污染物:

无机无毒物质

无机有毒物质

有机无毒物质

有机有毒物质 ⑵

生物污染物:

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原生蠕虫

放射性物质:

天然放射性物质

人工放射性物质 (4)热污染

水体污染物测定指标 1 物理指标

浊度、透明度、色、味、溴、悬浮物、电导率、硬度

2 化学指标

pH值、硬度、有机物、有机毒物、无机毒物等。 有机物测定指标:

化学需氧量 :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mg/L)。

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

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溶解氧: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一般以每升所含氧的毫克数表示(mg/L)。

3 微生物学指标

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过程及

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程度。

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④加快湖泊老化的进程。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水体自净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稀释

沉淀

分解氧化

病源体的死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一般发生在湖泊、江河、海湾等缓流水体中。 水体富营养化类型

①天然富营养化a.天然降水b.地表土壤的侵蚀、淋溶c.浮游动植物生长、死亡、分解、释放。 ②人为富营养化:a.城市生活污水带来大量N、P;含磷洗涤剂 b.农村施用的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入。 天然富营养化与人为富营养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由于水体中N、P富集,引起水体DO下降、恶化;

不同点:天然富营养化是湖泊水体生长、发育、老化、消亡整个生命史中必须过程,经历时间漫长,需以地质年代或世纪来描述,人为富营养化因人类排放含有N、P的工农业生活污水所致,演化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可使湖泊由贫变富。 水体富营养化特征

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②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减少,个体迅速增加;

③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红、棕、乳白等颜色,海水中出现叫“赤湖”、淡水中称“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

① DO降低,使鱼类难以生存。 ②藻类种类减少,危及鱼类生存。因有些藻类有胶质膜,有的甚至有毒,不能成为良好的饵料,。

③危害水源,硝酸盐、亚硝酸盐对人、畜都有害。

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生态现象,是由藻类引起的,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热污染:天然水体接受“热流出物”而使水温升高的现象叫热污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的冷却水、炼钢、炼油产生的冷却水是主要来源。 热污染影响:

①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②水温升高后,水体生化反应速度加快,可使某些化合物的毒性提高。 ③破坏了水生生态平衡,加速细菌繁殖,限制鱼类繁殖,使鱼死亡等(助长水草)。

热污染的防治

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

2、利用温排水冷却技术减少温排水

3.废热的综合利用

石油污染来源与危害:

石油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石油运输船清洗船舱、机件,意外事故时油的溢出,海上采油、陆上采油等造成的。 危害:

(1)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影响活力、使鱼窒息、体内积累产生臭味,降低食

用价值等。

(2)组成成分中有稠环芳烃等,多为致癌物质,如苯并比,苯并恩芘等。 (3)油膜厚10-4cm就会阻碍水的蒸发和氧进入,每毫升油可复盖水面12m2。 .3我国主要的水媒疾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蚊媒传染的疾病等)

我国人口中约有60%的人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一、水体污染的防治与管理 (4)引起海面火灾,危及船舶、桥梁。 (5)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疗养、旅游地功能。

(6)破坏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水质恶化。

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

(1)资源性缺水,来源于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河流上下游争水、湖泊过渡围垦。 (2)水质性缺水

水环境日趋恶化也是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工业的影响

水质量下降,引起工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下降。

缺水造成工业的停产

破坏工业设施 ,影响生产。

三、对农业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主要是污灌,污灌有利也有弊,弊为污水进入农田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大部分累积于土壤,当有毒受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农作物出现有害症状。主要症状为:粮食减产、出现“镉米”、“铅米”、“砷米”。

四、对水产资源的影响

鱼类大幅度减产,捕捞量下降。

急性死鱼事件时有发生。

鱼质量下降,畸形变异,异味等,降低食用价 值。

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以水为媒介的疾病

1.传染病(伤寒、痢疾、阿米巴、甲型和乙型肝炎等) 2.受化学污染引起的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甲病等,此外还有一些重金属,有毒化学品污染)

1、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建立生态观念,保护水环境

大型水库建设

地下水开采

小河流渠道化

湖泊的保护

小流域治理

(2)制定法律、标准及划分功能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制定水质标准

划分功能区

2、水环境污染管理措施

(1) 建立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水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和制度;

(2) 编制各种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总体规划 ;

(3) 实行用水收费和排污收费制度;

(4) 减少耗水量

二、水污染处理目的与方法

1、处理目的

目的:对废水中污染物以某种方法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稳定的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达标排放(防止毒害、病菌传染,去除异味、恶臭等)。

2、处理方法

(1) 物理法:沉淀、过滤、气浮、离心分离

(2) 化学法:化学沉淀、混凝、中和、化学氧化

(3) 生物法: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土地处理系统(生物稳定塘) 此外,也有 物理化学法:萃取(液一液)、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

城市污三级水处理

(1)污水一级处理:初级,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 SS )。通过机械过滤、筛

滤等,沉淀的固体颗粒。效果:可除掉35%的BOD和60%的SS,为初级处理。

(2)污水二级处理:为生化处理。主要去除有机物(BOD5)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态的有机物,去除75% ~95%的BOD,出水BOD可达标排放。

(3) 污水三级处理:深度,主要去除难降解物质(N、P)。又称污水的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法或土地利用法实现。主要去除N、P等污染物。去除SS、BOD99%,N、P50~95%,P94%。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弃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简称固体废弃物也称废渣或废物。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特点

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农业废物、放射性废物、城市垃圾和太空垃圾等六类。

(1)矿业固体废弃物:来自于各种矿物开采以及矿物洗选过程中所排放的剥离物、废石、尾矿、沙石等。

特点:分散在乡村和山区中,人口密度小,其危害程度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其数量和体积较大,大量堆放,既占用土地又污染土壤。

(2)工业固体废弃物

来源:工业废渣主要来源于燃料渣、冶金渣、化工渣等;建筑废弃物主要是施工排出的废土砖石等。

特点:工业废渣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分复杂,含有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对环境污染威胁较大。

(3)农业固体废弃物

来源:农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产生的秸秆、农产品加工废料、牲畜的排泄物及农村生活废弃物等;

特点:再利用价值较高;含大量氮、磷物质

(4)放射性废弃物

来源:主要来自核工业、放射性医疗、科研部门排出的具有放射性的各种固体废弃物。

特点: 具有潜在的“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

(5)城市垃圾

来源:厨房菜渣、果皮、废纸及生活废物、炉灰渣、砖头瓦块、树枝落叶以及废汽车、废电视机、废罐头盒、废家具 等。

特点: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增长快; 成分发生变化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污染水体:

2、污染大气:

3、占用土地:4 污染土壤:5 传播疾病: 塑料固废的处理:减量、回用、降解、第七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1.人是形成社会和经济的主体 2.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替代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主要是“三化”,即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无害化为主:我国技术政策的发展趋势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则应以资源化为条件。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固体废弃物是存在两重性的。

1、工业废物

钢渣——高速公路的铺路石、制造水泥等;

粉煤灰——制造水泥的添加物等。

2、农业

秸秆——一次性餐具“绿色餐具”、“环保餐具”

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疏松性,中和

土壤的酸碱度(粉煤灰、钢铁厂的废渣等) 。

有机复合肥——城市垃圾、糖厂废渣、污泥等。

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堆存法 (2)卫生填埋法 (3)堆肥法

(4)焚烧法

(5)压缩固化法 (6)填海法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 和焚烧

三种方法。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原材料的来源,是废弃污染物的储库和净化库。

4.发展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

我国人口第五次普查结果表明: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中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生产年龄人口继续增长对就业形成压力

3.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滞后的矛盾

4.人口文化教育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矛盾

5.人口城市化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

6.人口问题将对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口与发展的对策

1.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2.开发人力资源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合理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

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耗竭 酸雨危害

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安全

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

海平面上升

气候带北移

世界经

济损失

引发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损害生物多样性

使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大

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水资源不均衡

中国南方雪灾与中国北方暖冬干旱

推荐第9篇:人口与地形

人口与地形

1.与我国新疆接界的邻国分别属于 ( )

A.西亚、中亚地区 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

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 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

2.在我国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着不连续疆界的国家有( )

A.俄罗斯、蒙古 B.印度、缅甸 C.俄罗斯、印度 D.朝鲜、哈萨克斯坦 3.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 )

A.台、桂、粤、云 B.台、粤、桂、滇 C.云、桂、粤、台 D.滇、桂、闽、台 在2006年热门贴吧中,点击率和跟贴数量最高的一个贴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据此回答4~6题。 4.“北京人笑了”,选出载人世界遗产名录且属于北京的一组名胜古迹( )

A.明清皇家陵寝、长城、人民大会堂 B.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平遥古城、颐和园

C.天坛、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寝 D.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 5.“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各组春联中有描写“乙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是( )

A.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B.黄山为九州增色、瓷器与中国同名 C.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起 D.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满、维吾尔、藏、土家族人口都超过400万 B.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0%

C.各民族分布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在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20% 读图,回答8~12题。

8.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四省区中,陆上与邻国接壤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图中四省区中,纬度最高、位置最偏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中四省区中,省会城市既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又是重要的钢铁基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图中四省区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我国各种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线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15.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A.巫山一东北平原

C.昆仑山一内蒙古高原 A.只有山地才被称为山区 B.山地和丘陵合称为山区

C.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统称为山区

D.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17.在我国近海中,全部属于大陆架的是( )

①渤海 ②黄海 ③东海 ④南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D.天山

D.平原

14.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二、三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

B.横断山脉一塔里木盆地 D.秦岭一黄土高原

16.如果按人们的习惯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8.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地势西高东低,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陆内部,季风气候区广布 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

我国许多山脉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回答19~20题。 19.天山在我国的地理界线上的作用有( )

①南疆与北疆的分界线 ②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③地势第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④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冈底斯山脉是我国( )

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②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③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④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沿某线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21~24题。

21.该线的走向是( )

A.东一西走向 B.南一北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D.西北一东南走向 22.图中①处( )

A.为喜马拉雅山 B.在亚欧板块内 G.其冰川属于大陆冰川 D.其南坡降水贫乏 23.图中②处为一大盆地,该盆地( )

A.位于东部季风区 B.内部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至今还没有铁路通过 D.未被列入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

24.该剖面线经过地区( )

A.均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B.包括了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

C.农业生产以大牧场畜牧业为主 D.通用汉语、蒙古语 读图,回答25~28题。

25.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平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26.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27.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28.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如图所示,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 30.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 )

A.一个行政区 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读图,回答31~32题。

3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32.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

D.四个行政区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下图是我国某两省(区)的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分别是( )

A.气候和地形

B.土壤和水源

C.水源和地形

34.两省(区)储量都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能 B.天然气

C.地热 D.煤

D.植被和气候

2005年1月6日为我国l3亿人口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今后人口发展仍将面临“三大高峰”、“五大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36题。

35.中国人口发展面临“三大高峰”,其中不包括( )

A.劳动年龄人口高峰 B.就学年龄人口高峰 C.老龄人口高峰 D.总人口高峰 36.我国人口发展面临以下“五大难题”,这些难题中与两部大开发关系最密切的是( )

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 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③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 ④艾滋病呈蔓延之势 ⑤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读图,回答37~39题。

37.下列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四个地点,所在省区简称的排序正确的是

A.内蒙古、黑、滇、粤

B.甘、辽、藏、闽 C.新、内蒙古、川、桂

D.新、甘、黑、粤 38.四地所在省区中与俄罗斯接壤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9.关于四地所在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四地所在省区大部分都位于二级阶梯上 B.四地所在省区境内都有外流区域

C.③④两地所在省区均属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

D.①地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

二、综合题 40.根据图所示省级行政区的轮廓(比例尺不同),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填注各省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以上省区中,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面积最大的是____,临海的是____、____,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位置最北的是____、最东的是____,黄河干流流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干流流经的是____、____、____,位于珠江流域的是____,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是____,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是____、____。

(3)图中属少数民族地区的省区是____、____;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有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分布的是____,有“煤海”之称的 (1)图略(依次为内蒙古、青海、河南、广东、山西、云南、湖北、山东)

(2)内蒙古

内蒙古

山东

广东

云南

广东

内蒙古

山东

青海

内蒙古

山西

河南

山东

青海

云南

湖北

广东

青海

云南

(3)内蒙古

云南

内蒙古

山西

河南

湖北

湖北

山西

青海

内蒙古 41.读我国地形分布图,回答: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省区名称:

K.____,L.____,N.____,M.____。

(2)图中四个省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有____,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有____,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____。

(3)图中山脉①②③,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的是____,属于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有____。 (4)图中四个省区,地形以高原为主的有____,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的有____。 (1)中

美 (2)略

(3)中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美国:分三部分,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为低矮山地

(4)中国西部地处内陆,美国西部临海

(5)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荐第10篇: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例析

201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例析

【中考文题】

请以“我做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指导】

“我做主”这道作文题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有利于考生快速选取合适的素材构思成文。但动笔容易出彩难,要想作文锦上添花,构思时还须着重注意下面四点:

一、选材要新,宽严有度。要在选材上出彩,首先要准确理解“我”。题目中的“我”既可指生活学习中的“小我”,也可指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大我”。其次“做主”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自立自强,对家长包办的反思;可以是学习成长中,不迷信、不盲从的一种“自主”意识;还可以表达作为社会大家庭主人的一种责任感。选材求新,就要有意突破“做主”的单一性,换一个角度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譬如反思“做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做主”与尊重他人的关系等。另外,对选出的材料还要根据表达文章主题的需要精心剪裁,不要面面俱到,而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二、立意健康,崇尚进取。“我做主”便于考生表达个性,发现真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在构思立意时一定要追求积极、健康、向上、有情趣的思想。要远离庸俗,拒绝伪崇高,更不要把“我做主”看成是发泄对学校、对家长、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对纪律不满的一个平台。

三、文体出彩,秀出个性。“我做主”选记叙文或议论文来写,都有很大的写作空间。但要想秀出“我做主”的个性,必须把握两点:一是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二是创造性地使用镜头式、列小标题、添加题记、日记体或书信体等,力求在文体上新颖出彩。

四、语言鲜活,提升品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语言风格,要多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让文章以气势见长,以文采见佳;灵活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和散句,使语言富有韵味;巧妙引用,灵活化用,巧展才情,使语言富有诗意。竭力打造语言亮点,提升文章的品位。

【高分作文一】

我做主

一考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小小鸟,它离开妈妈温暖的翅膀单飞时,就会“我的生活我做主”!

――题记

二00八年九月一日星期三阴沉心情指数:★★

今天,我终于转学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涯。第一次出远门,老妈一直拉着我的手,反复叮咛。而我更多的却是紧张、不安„„

这一天,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胆怯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觉得哪儿都不是我可以躲避的港湾。中午,我甚至害怕去食堂排队买饭,便恍恍惚惚地出了校门,毫无目的地“漫游”。看见前面有家书店,我不由心中一阵窃喜,毕竟,这里还让我有一丝安全感。书店油墨飘香,我把心埋入书香中,肚子唱起了“空城计”也全然不顾。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老妈!我扔下书,急忙奔过去,委屈得快要落下泪来了。老妈叹了口气,拉着我的手去了食堂。我依偎在老妈的身边,狼吞虎咽。可是,老妈很快便对我说:“我要走了,今天不放心你,来看看你,以后的生活由你做主。”“天哪,我的生活我做主!”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可为了不让老妈看见,我只得埋下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把泪水往肚子里咽。

晚上,我失眠了。想老爸老妈,想爷爷奶奶,也想家中舒适的小床„„望着窗外满天的星星,我的心又沉重起来,泪也流了下来。此刻,我只盼望着天快快亮起来„„

二00八年十月八日星期二多云心情指数:★★★★

一个多月来,我尝试着“我的生活我做主”,挺起胸膛独自走出风雨和荆棘。说来也怪,我渐渐改变了依靠父母的坏习惯,与同学们开始和谐相处了。同时,我也发现,没有人再把我当做一个孩子,有很多事情得自己做主,做不来也得扛。想想以前,在家靠父母,做事从来不考虑结果,只要随意想想这样做会不会挨训就可以了。现在,每做一件事都得自己考虑后果,承担后果,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从前的小小鸟了,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我压力太大。

于是,班上工作干不好,总是漏洞百出,学习也不见明显效果„„天哪,真想痛哭一场,然而,我没有时间去舔自己的伤口,只有顶着压力靠自己,我的生活我做主。

二00九年二月二十日星期四晴

心情指数:★★★★★

老师说,每个人初来乍到,总会有一个“磨合期”,只不过是每个人渡过“磨合期”的时间长短不同罢了。我想,我终于渡过这段“磨合期”了。今天,老师为我戴上了“学习标兵”的桂冠,此时,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突然间,我意识到,“我做主”改变了我的性格,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太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后记:朋友,如果你还是一只小小鸟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那么,就请你借“我的生活我做主”的东风,去翱翔蓝天吧!

成功启示

这是一篇日记体散文,感受细腻,体验深刻。离开父母第一次去“单飞”,天是阴的,“心又沉重起来”“单飞”了一程,“感到压力太大”“学习也不见明显效果”;又飞了一程,靠“我的生活我做主”的信念与毅力,作者终于戴上了“学习标兵”的桂冠。文章以流畅的语言叙写了“我的生活我做主”的详细经过。文末直抒胸臆:“请你借‘我的生活我做主’的东风,去翱翔蓝天吧!”作者于开篇处表露的孤独感随“我做主”而烟消云散了。这正是用心灵写出来的人生诗篇,是一篇不多见的考场佳作。

【高分作文二】

我做主

一考生

不同的头颅里闪耀着不同的思维火花,面对同一种事物,智者能从中得到启示,愚者只是付之一笑,而你会怎样做呢?不同的看法如泱泱潮水向你袭来时,你又该何去何从呢?

镜头一:“十年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红楼梦》凝聚着曹雪芹太多的心血,它像一潭幽深的湖水,引得无数人潜身水下,想要寻得水底的蛟龙。同是一本书,在不同人眼中便有了不同的意义,“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

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你所想的与众不同,也许你所想的荒诞不稽,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没有扼杀想象力的翅膀,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即可,保留自己的看法,大声说:“我的看法我做主!”因为思考过,我的思想便不允许任何人亵渎或指责。

镜头二:梵高的画像一片遥远的星空,充满了未知和神秘,他的画同时又是一片向日葵,绽放着生命的热情绚烂,然而这位天才画家一生怀才不遇,众多惊世之作被摆在街头却无人问津,许多自认为天才的人基至嘲讽他的画稚嫩和肤浅,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一幅“肤浅之作”,却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出3990万美元的天价,创造出无人企及的神话。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别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声说:“我的能力我做主!”因为丑小鸭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最终它还是要变成天鹅的。

镜头三:王小波曾在作品中把自己比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天马行空,放荡不羁,让人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然而断了线的风筝是飞不高的,有些时候我行我素离经叛道真的是好事吗?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放掉刘邦,错失了大好江山;刘备置诸葛亮的良策于不顾,一心伐吴却落得病死异乡白帝托孤的下场。

先人的警戒历历在目,自己做事的时候也要听取别人的正确建议,有了他人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我还会大声说:“我的事情我做主!”因为听着父母的教诲、老师的良言,脚下的道路便会让我走得更加坚定。

任思绪驰骋,思考便变得沉重,我在随想中,我做主„„

成功启示

这篇文章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辩证思维,形象说理。作者由《红楼梦》联想到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看法,感悟出“保留自己的看法”;由梵高的画被人们认为“肤浅之作”却拍卖出天价,得出“别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一感悟;由王小波的作品联想到项羽、刘备,得出“听着父母的教诲、老师的良言,脚下的道路便会让我走得更加坚定”这一感悟。三个史实,三种感悟,充满辩证思维,说理形象而深刻。其二,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文章概述的三个镜头,从文学到艺术到历史,古今中外名人事迹,选取精当,文采飞扬,足见作者知识的广博。其三,结构清晰,独具匠心。作者没有进行现象的罗列,而是运用“镜头”式的举例论证,由他人他事时时联想到“我做主”,紧扣文题。这样构思,既能引起读者共鸣,又能增强说理力度,可谓一石三鸟。

永不投降

□游宇明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成名后,他退隐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在河边小山附近买了九十多英亩土地,在山顶筑起一座小屋,周围种上许多树木,外面拦上六英尺半高的铁丝网,网上还装有警报器。他每天八点半带了饭盒入内写作,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不准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电话联系。他平时深居简出,不喜欢过多的社交,有人登门造访,得先递上信件或便条;如果来访者是生客,就拒之门外。他更不喜欢自造舆论。

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获得享受时主动放弃享受,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难就难在当享受唾手可得,却不向它投降,而自觉地坚守着自己的生命目标。正是这种视创造为生命、鄙视享乐的性格使塞林格的作品保持了持久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一经发表,马上就会引起轰动。

(选自《做人与处世》)

灵犀一点

塞林格因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成名,并久负盛名,但他并未因此就贪图安逸,向享受投降,而是退隐乡间,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潜心文学创作。终于使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保持了持久的艺术魅力。贪图安逸享受,醉心既得成就,往往会使人堕落,以致毁了一生,而成功后的长期坚持,痴心不改,继续探求,必将获取更大的成功。这,才是最宝贵的人生态度。

【王云卿/供稿】

第11篇:中国人口与社会主义建设

一.当前中国的人口问题呈现哪些特点?如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中国人口的优势,同时克服其弊端?

答: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贫困人口结构趋于多元,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 清醒认识全面加强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二 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四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全面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

五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标本兼治工作机制,加强综合治理的过程评估和责任考核,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制定有利于女孩健康成长和妇女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和共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六 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要深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健全出生人口登记和生命统计制度,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其合法权益。

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八 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公共投入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从财政基础设施人力科技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必须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第;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宣传教育与利益导向。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加强并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

新,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开展国际人口与发展合作交,流树立负责任人口大国的形象。

二.阐述理论创新对实践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有哪些创新?请各举一例说明。

理论来源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列举《决定》中你认为对你的工作与生活影响最大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项举措,并充分阐明理由。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目前城村教育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农村的孩子学到的知识远比城市孩子要少得多,这说明当前的教育深度只局限于城市,而农村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公平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四.当前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或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新格局,世界经济的,世界政治格局,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及对世界各大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的影响。

第一,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中国走的以经济带动综合国力,以经济带动中国政治地位的政策,已经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到了有效的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但是中国始终走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选择了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 中国的发展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的政治主张已经扮演到了世界政治角色。中国同周遍国家的经济往来已经影响到他们同美国的政治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周遍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繁荣,一些国家已经在政治上开始实行亲华。

中国以一个新的东亚区域合作组织取代有美国参加的亚太经合组织,从而逐步消除美国在本地区影响。

第二,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

第三,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实行和平发展经济的战略手段,实行以经济发展带动中国政治,带动中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带动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同周遍国家的经济往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同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已经赶超美国,中国在他国家的地位日趋上升。相反的是,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在亚洲已经下降,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力不从心,东道主的地位已经被中国所取代;美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但随着今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国同周遍国家经济贸易额的日趋上升,在很多方面美国在他们国家中的地位已日趋被中国取代。中国向周边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亚太地区大量闲置资本前往中国投资,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新的财源。可见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市场,是世界各国的贸易伙伴;为世界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第四,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总之,中国在一步步强大,但是世界人民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强大是友好的强大。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维护力量;她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机遇。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一个在国际社会起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和平崛起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

第12篇:人口与环境教案

《情系环保》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

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大自然来到法庭控告人类对它的健康越来越不重视,使得森林资源减少,海洋生物受到危害,环境受到重大污染。人类代表辩护。宇宙庭长和太阳法官合议,宇宙庭长宣布大自然的控诉,人类代表的辩词都是事实,判决人类要尽力保护大自然,各国都要严格制定环境保护法,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5.问: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6月5日)世界水日呢?(3月22日)

三、政府举措

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四、自觉倡议

我们班同学在争挂“绿色环保章”,争当“环保小卫士”。请一位同学朗读。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7)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五、环保憧憬

1.学生为“绿色环保”说一句心里话。 2.合唱《歌声与微笑》

《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准备:

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

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 ——除草剂杀死稻苗

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

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

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

组织学生讨论,调查。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 具体办法是: 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英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吸烟的危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2、引导学生不吸烟,并能主动劝说身边吸烟者自觉戒烟。教学重难点:

怎样做到自觉不吸烟,宣传吸烟对人体危害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出示一组吸烟带来的危害图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事例。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吸烟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部分,都比较娇嫩,尤其不能吸烟。

2、板书课题:吸烟的危害

二、讲解新课

1、出示挂图:我们先来看看身边豆油有哪些吸烟的危害。

2、读课文

2、

3、4自然段并指名回答,吸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 (2)引起肺癌:

(3)浪费金钱,牙黄口臭: 学生讨论回答

3、再读课文第四段,重点了解世界为宣传戒烟工作所做的努力。

4、学生自主讨论内化。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商店不出售香烟,不做香烟广告

三、总结:自觉维护环境,杜绝吸烟环境。

四、作业练习:

1、吸烟对人体造成那些危害?

2、你准备怎样劝他人戒烟?

《人口与环境》教案

一、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和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控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四、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立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的资料,使人口与环境得到平衡发展。

《人口与环境》教学教案

宝国老初级中学

第13篇: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2011—2012学年XX中心小学

人 口 与 国 情 教 育 教 案

XX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九月

1/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1)农村人口多

据1992年我国人口统计,全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8%,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强。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90年就超过了人亿,估计2000年达到1.28 1.2亿,占同年总人口的10.4%左右。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同龄人口的总和。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 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材料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正式公布的文盲半文盲达1.8亿之多。而这个数字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其的人都已脱盲。国务院1998年颁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规定个人的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居民只需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得浅显、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财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的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年中只有20.8%,女性成年中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结果推断全国,则结果是我国总人口中有8亿(包括少年儿童),还没胆达到脱盲。也许这一推断过高,但如果把上述抽样调查的脱盲人口再扩大一倍,全国仍有4亿人没有

2/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脱盲,这表明我国的扫盲任务还十分艰巨。

以上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征。总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不令影响着我国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板书)

议论:你如何认识“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一来到世上首先是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然后才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到了晚年,丧失了生产能力之后,则双成为一个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有些人终生是消费者而永远不能成为生产者(如严重身体残疾者。)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资源,但是人口本身并不是人力资源,而只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只有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适度人口及其增长才能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而产生社会财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就会为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并导致一系列恶果。

从上面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总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但是,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盾,人口越多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少。由此可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造成粮食供给不足,妨碍人力资源开发,使就业问题严重等等。由于上述问题日趋尖锐,使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议论: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三、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板书)

在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和增长过快的现状,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书)

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一定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

3/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材料一;建国40多年来,差不多每年净增1000万人口,至使每年新增加提国民收入1/4以上要被新增国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能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由于第年积累的资金有限,往往是顾得了工业而顾不了农业。据统计,1981—1985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1976—1980年增长了50%,而同时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却减少了1/3,只占投资总额的5.1%。我国由于新增人口过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压力,1987年有48.5%的增产粮食和45.6%的增产肉类用于新增人口,35%的新设医院病床以及37.7%的城镇竣工住宅用于城镇地区的新境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速度受到很大限制,住房紧张,就医困难,交通拥挤的状况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改善。

材料二:教材131页第8行至第11行材料。进一步认识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关系。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板书)

从类要生存,就要从自然界取得生产和生活资料,还要身材自然界排放废弃物。由于我国的人口多,增长快,一方面加大对自然界的索取量,就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同时,向自然界排入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生存的空间。

通过上述材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提压力。想一想,说一说:要缓解我国人口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根本办法是什么?

3)在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的同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板书)

数字表明在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老龄人口在不断增多。 思考: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在我国会产生什么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在今后的同十年内的不断增多,使我国将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至少在两个方面的表现已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方面是随着个人逐衰老所带来的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要,如胆老年人的保健、营养、住房、环境、退休金、医疗、家庭关系、社会教育、社会福利等等;一方面是以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为特征的人口老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对社会的生产、消费、物质分配、投资、服务设施、城乡规化等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将给我国今后几十年内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4/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4)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板书) 提问1)上述材料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当然,人口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但人口众多和增长过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影响到每个人所得到的用于提高文化素质的条件。同时也会影响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人口质量。这样数量过多而又质量较差的人口,就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说一说: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将如何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形势严峻。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发展珉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完成。 讲座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明确了两点内容:

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5/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二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部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

这则谜语的答案时什么? 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的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必竟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大自然是人类递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无穷的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提出来了。 1) 自然资源的短缺与合理利用(板书) 2) 重要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按其性质,又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 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不同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

2)对于自然资源应合理利用。无疑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是有限的,不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以来,由于人口的膨胀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国际纠纷。资源短缺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6/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我国的资源现状面临严峻形势(板书)

议一议: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所谓大国,是从我国资源总量上讲的,所谓小国,是指我国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少。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很多种类资源储备量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国资源的优势。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这就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压力,这又是我们的资源劣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将长期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

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

1)我国难以利用土地面积比例高,土地得用率低,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板书)

材料:我国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5亩,我国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5%。与我国相比较,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但可耕地占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每人平均大跃进地是中国的2.5倍。

我国耕地面积不仅数量少,质量也差。据全国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我国耕面积的59%缺磷,23缺钾,14%缺钾俱缺,土壤板结的占12%。因此总的来看,地力有着明显的不足。由于滥用化肥,很多地区土壤肥力正在下降。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板书)

主要表现为降雨时间、气候条件分布不协调,区域资源不匹配。 议一议:我国的降雨和气候条件有何特点?

材料:我国押资源分布不平衡,东西部差异很大。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少,地多水少;其中粮食增长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从时间上看,全国6)%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个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可见,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

7/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长而加剧

5)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森林覆美国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约为31%。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提问:

1、通过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与自然之间的存在着什么关系?

3。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是,从量上讲不是无限的。若人口不断增长且速度过快,必然会使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这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限有自然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板书)

材料:我国的森林面积每年被侵占约50万公顷,草场则以每年133万公顷的速度退化,土壤沙化面积近半个世界来扩大了500公顷,其中90%是滥代和过度放牧等造成的。这样,我国用材林面积由过去的8243万公顷下降到7958万公顷,草原产草量预计到下个世纪初还要下降30%。

在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俗会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索取,也会受到它的惩罚。而这种惩罚,不仅仅表现为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环境问题如何呢?有待下节讲解?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又一重要的国情。

8/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三

《地球在呻吟──不堪重负》这个题目是1994年新华社会发的一组照片的标题。在这组照片里,迅猛增长的人口、拥挤的人群,预示着人口将超过地球上可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预示着大地所提供的粮食将超过人类所需极限;干枯的土地、紧缺的水源不堪人类的重负,以至世界上每天约有2.5万儿童年因缺水死去;森林不断被毁,大批物种消亡,世界上每年1300多公顷热带森林消失,使得美的大自然变得百孔知疮;污水、废气的污染、突发的核灾难,以及每年倾入海洋达20多亿吨的废、毒拉圾,不仅使陆地上的人们呼唤“重新还我碧水蓝天”,就连海洋上也常见鱼、鸟机警尸片片。这组照片是某些侧面的缩影,也是全局的写真,因为它表达的信息是准确的,就是人类取得了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把地球自身及其所支撑的万物都置于危险之中,包括人类自下而上本身也受到了威胁。 提问: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万物和人类带来的威胁。爆炸的人口是人类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人类为了多一块土地,就更多地砍森林,垦草原、填湖海,甚至掠夺式地开采地上、地下各种资源,这种为生存而进行的搏斗,只能暂缓贫困和饥饿而由此带来的却是环境和物质条件的更加恶劣。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板书)

1)什么是环境问题(板书)

上一讲中,我们曾经谈到,如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索取,也会受到它的惩罚。而这种惩罚,不仅仅表现为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呢?请先看教材137页第12行至20行材料。环境问题为分两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一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

世界环境恶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请看教材137页24行至138页第7行材料。从上述材料可见,环境污染一般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密切相关。这四个问题紧紧纠缠在一起,人类正面临着自身

9/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而且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板书)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存和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盾,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20世纪,由于近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已构成了社会公害问题,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唤起世界各国对全球环境的关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召开了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环境会议,即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一位英国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帮助下,编写成了当代的环境问题杰作──《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在这本醒世名著中,两位学者以整个地球的发展前景为基点,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角度,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后果,指出了全人类都面临的环境问题,呼唤各国政府都要重视维持人类自下而上的地球。

想一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反映了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什么观念?

人类要进步,就要不断发展。而发展就可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并注意环境的保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是指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并且危害极大。如果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那么,为求得一时的繁荣而毁灭了长远的利益又有什么用呢?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对甸国来说更为重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已经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此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十分严惩的环境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板书)

1)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表现(板书)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发展

材料:虽然我国树种资源丰富,可是由于历代对森林的破坏,我国已经由古代的多林国变成了现代的少林国。由于对森林的过量采伐,使得全国森林资源消耗严重。目前,全国森林面积仅18.69亿亩,森林覆盖率12.98%,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2%比较,有着较大的差距。

10/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材料: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气候的变化,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湖泊的干涸,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人为地过度猎杀和采伐,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和庇护所,正在消失和濒于灭绝。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嫩江地区的世界珍禽丹顶鹤,仅在嫩江地区1972~1973年,就被捕杀了100多只。海南省的东方县,50年代还有长臂猿500多只,现经普查发现仅存2只。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珍贵稀有动物和植物也遭到滥捕乱砍。

地下水位下降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材料:我国不仅缺水,还污染严重。国内七大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中,有半数的河段受到污染,有些地方水生生物绝迹。全国9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的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这一切又使本来尖锐的水荒更加突出。

大气污染严重。我国有北方城市和80%的南方城市,大气悬浮颗粒物,都超过国家标准。几乎 所有城市每平方公里降尘量在30天地40吨之间,有的高达数百吨,甚至上千吨。固体废弃教授存放里过大,垃圾包围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露天堆放。历年积存已达60亿吨。白色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和技术落后,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解决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以上情况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虽然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控制。但是,没以根本解决问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地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国情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板书)

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口众多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

请思考: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怎样相互影响?

人口多,迫于生存,对自然资源索取就多,就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人口多,排放的废弃物就多,造成的污染就更为严重,环境就更加恶劣。反过来,恶劣的生态环境又给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我国工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和管理上的不

11/12

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足,造成的污染就严重。我国工业面临快速发展的重任。这就会造成重视近利,失之远虑,重视经济,忽视生态。实际上,如此这般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环境问题的形势严峻远不仅仅如此,更为画面重的后果是,生态环境极易破坏,却双难以恢复。

有人说,假如我国的生放态环境继续恶化而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开始成就黯然失色。我们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这将在下节的内容中进一步分析。

思考讨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向地球外的太空探索,试图发现其他适于人类生存的星球。遗憾是至今为止,宇宙中有适合人类生存环境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这意味着什么?

12/12

第14篇: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

人口教育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1)农村人口多

据1992年我国人口统计,全国农村人口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8%,占世界农村人口的1/4强。

1980年、世界平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1%,发达国家占30%,发展中国家为70%。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据全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统计,1998年出生的婴儿中,城市街道一孩比率为89.3%,而乡镇一孩比率为48.4%9,农村的多孩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人口增长过快在农村更为突出。

2)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990年就超过了人亿,估计2000年达到1.28 1.2亿,占同年总人口的10.4%左右。204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相当于2025年所有发达国家同龄人口的总和。 3)人口分布不平衡

4)人口素质偏低 材料一:1980年全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4.6年,不足小学毕业程度。1990年7月,这一指标提高到6.6年,这说明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只有实践一年级文化程度。我国人口的文化结构仍然属于以低层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的类型。

材料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正式公布的文盲半文盲达1.8亿之多。而这个数字是以自己申报为准,这并不表明其的人都已脱盲。国务院1998年颁的关于扫除文盲的工作条例,规定个人的脱盲标准是,农民需识1500个汉字(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城镇居民只需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得浅显、通俗的报刊,能够记简单财目,能写简单应用文。按照这样的脱盲标准,有关部门在一些地区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男性成年中只有20.8%,女性成年中只有13.3%达到了脱盲标准。如果以这一调查结果推断全国,则结果是我国总人口中有8亿(包括少年儿童),还没胆达到脱盲。也许这一推断过高,但如果把上述抽样调查的脱盲人口再扩大一倍,全国仍有4亿人没有脱盲,这表明我国的扫盲任务还十分艰巨。

以上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征。总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不令影响着我国的宏伟目标的实现,也是整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二、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板书)

议论:你如何认识“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一来到世上首先是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然后才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到了晚年,丧失了生产能力之后,则双成为一个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有些人终生是消费者而永远不能成为生产者(如严重身体残疾者。)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资源,但是人口本身并不是人力资源,而只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只有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适度人口及其增长才能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而产生社会财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就会为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并导致一系列恶果。

从上面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世界总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从地理位置上看,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但是,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盾,人口越多的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少。由此可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造成粮食供给不足,妨碍人力资源开发,使就业问题严重等等。由于上述问题日趋尖锐,使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议论:为什么说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尤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人口教育教案二

教学内容: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板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在现阶段,我国人口众多和增长过快的现状,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板书)

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资料一定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增长越快,所需要的抚养生活费用就多,能够用于生产的费用和人均占有的消费资料就越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越慢。

材料一;建国40多年来,差不多每年净增1000万人口,至使每年新增加提国民收入1/4以上要被新增国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能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由于第年积累的资金有限,往往是顾得了工业而顾不了农业。据统计,1981—1985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1976—1980年增长了50%,而同时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却减少了1/3,只占投资总额的5.1%。我国由于新增人口过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压力,1987年有48.5%的增产粮食和45.6%的增产肉类用于新增人口,35%的新设医院病床以及37.7%的城镇竣工住宅用于城镇地区的新境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速度受到很大限制,住房紧张,就医困难,交通拥挤的状况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得到改善。

材料二:教材131页第8行至第11行材料。进一步认识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关系。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板书)

从类要生存,就要从自然界取得生产和生活资料,还要身材自然界排放废弃物。由于我国的人口多,增长快,一方面加大对自然界的索取量,就造成我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短缺,同时,向自然界排入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生存的空间。

通过上述材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提压力。想一想,说一说:要缓解我国人口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根本办法是什么?

3)在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的同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板书)

数字表明在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老龄人口在不断增多。 思考: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在我国会产生什么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在今后的同十年内的不断增多,使我国将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至少在两个方面的表现已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方面是随着个人逐衰老所带来的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要,如胆老年人的保健、营养、住房、环境、退休金、医疗、家庭关系、社会教育、社会福利等等;一方面是以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为特征的人口老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对社会的生产、消费、物质分配、投资、服务设施、城乡规化等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将给我国今后几十年内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4)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板书) 提问1)上述材料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当然,人口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但人口众多和增长过快,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影响到每个人所得到的用于提高文化素质的条件。同时也会影响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人口质量。这样数量过多而又质量较差的人口,就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说一说: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将如何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形势严峻。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发展珉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完成。 讲座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明确了两点内容:

人口众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人口教育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源问题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部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

这则谜语的答案时什么? 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的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必竟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大自然是人类递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无穷的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提出来了。 1) 自然资源的短缺与合理利用(板书) 2) 重要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按其性质,又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 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不同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

2)对于自然资源应合理利用。无疑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总是有限的,不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以来,由于人口的膨胀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国际纠纷。资源短缺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人口教育教案四

主要内容:我国的资源现状面临严峻形势(板书)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议一议: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所谓大国,是从我国资源总量上讲的,所谓小国,是指我国人均占有资源的数量少。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很多种类资源储备量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国资源的优势。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这就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压力,这又是我们的资源劣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我国将长期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

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

1)我国难以利用土地面积比例高,土地得用率低,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板书)

材料:我国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大约1.4亩,而世界人均5.5亩,我国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25%。与我国相比较,印度也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1/3,但可耕地占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每人平均大跃进地是中国的2.5倍。

我国耕地面积不仅数量少,质量也差。据全国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我国耕面积的59%缺磷,23缺钾,14%缺钾俱缺,土壤板结的占12%。因此总的来看,地力有着明显的不足。由于滥用化肥,很多地区土壤肥力正在下降。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板书)

主要表现为降雨时间、气候条件分布不协调,区域资源不匹配。 议一议:我国的降雨和气候条件有何特点?

材料:我国押资源分布不平衡,东西部差异很大。从工业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在山地、高原和荒漠集中的西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难度较大。从农业开发角度看,我国东部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很好,人口、耕地、林地均占全国90%以上,农业总产值占95%。但水源分布不均衡,与耕地资源“搭配”得不大理想:长江以北耕地占全国的64%,人口占46%,但河川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7%,地下水资源严重缺少,地多水少;其中粮食增长潜力最大的黄淮海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1.8%,水量却不到5.7%。长江以南水资源占全国的80%,而耕地只占36%,地少水多。从时间上看,全国6)%的雨水集中在夏秋季三四个月,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由此可见,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偏少这一状况,将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而加剧

5) 材料二:我国现有森林面积约为17.25%亿亩,只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2.8%。森林覆美国率也只占有12%。而全世界平均约为31%。我国按人均每人只占有森林面积约1.7亩,而全世界人均占有面积12亩,我国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1/7。

我国是一个草原面积较大的国家,全国现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7%,总面积居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

提问:

1、通过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与自然之间的存在着什么关系?

3。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是,从量上讲不是无限的。若人口不断增长且速度过快,必然会使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这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限有自然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板书)

材料:我国的森林面积每年被侵占约50万公顷,草场则以每年133万公顷的速度退化,土壤沙化面积近半个世界来扩大了500公顷,其中90%是滥代和过度放牧等造成的。这样,我国用材林面积由过去的8243万公顷下降到7958万公顷,草原产草量预计到下个世纪初还要下降30%。

在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俗会发号施令。如果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索取,也会受到它的惩罚。而这种惩罚,不仅仅表现为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那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环境问题如何呢?有待下节讲解?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又一重要的国情。

人口教育教案五

(一)教学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地球在呻吟──不堪重负》这个题目是1994年新华社会发的一组照片的标题。在这组照片里,迅猛增长的人口、拥挤的人群,预示着人口将超过地球上可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预示着大地所提供的粮食将超过人类所需极限;干枯的土地、紧缺的水源不堪人类的重负,以至世界上每天约有2.5万儿童年因缺水死去;森林不断被毁,大批物种消亡,世界上每年1300多公顷热带森林消失,使得美的大自然变得百孔知疮;污水、废气的污染、突发的核灾难,以及每年倾入海洋达20多亿吨的废、毒拉圾,不仅使陆地上的人们呼唤“重新还我碧水蓝天”,就连海洋上也常见鱼、鸟机警尸片片。这组照片是某些侧面的缩影,也是全局的写真,因为它表达的信息是准确的,就是人类取得了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把地球自身及其所支撑的万物都置于危险之中,包括人类自下而上本身也受到了威胁。 提问: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万物和人类带来的威胁。爆炸的人口是人类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人类为了多一块土地,就更多地砍森林,垦草原、填湖海,甚至掠夺式地开采地上、地下各种资源,这种为生存而进行的搏斗,只能暂缓贫困和饥饿而由此带来的却是环境和物质条件的更加恶劣。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板书)

1)什么是环境问题(板书)

上一讲中,我们曾经谈到,如果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索取,也会受到它的惩罚。而这种惩罚,不仅仅表现为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呢?请先看教材137页第12行至20行材料。环境问题为分两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一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

世界环境恶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请看教材137页24行至138页第7行材料。从上述材料可见,环境污染一般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密切相关。这四个问题紧紧纠缠在一起,人类正面临着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威胁,而且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板书)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存和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盾,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使人类影响和改造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20世纪,由于近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环境污染已构成了社会公害问题,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唤起世界各国对全球环境的关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召开了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环境会议,即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一位英国学者和一位美国学者,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帮助下,编写成了当代的环境问题杰作──《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在这本醒世名著中,两位学者以整个地球的发展前景为基点,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角度,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后果,指出了全人类都面临的环境问题,呼唤各国政府都要重视维持人类自下而上的地球。

想一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反映了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什么观念?

人类要进步,就要不断发展。而发展就可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并注意环境的保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是指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并且危害极大。如果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那么,为求得一时的繁荣而毁灭了长远的利益又有什么用呢?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对甸国来说更为重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我国已经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此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十分严惩的环境问题。

人口教育教案六

教学内容: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教学课时:一课时

1)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表现(板书)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发展

材料:虽然我国树种资源丰富,可是由于历代对森林的破坏,我国已经由古代的多林国变成了现代的少林国。由于对森林的过量采伐,使得全国森林资源消耗严重。目前,全国森林面积仅18.69亿亩,森林覆盖率12.98%,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2%比较,有着较大的差距。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材料: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气候的变化,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湖泊的干涸,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人为地过度猎杀和采伐,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地和庇护所,正在消失和濒于灭绝。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嫩江地区的世界珍禽丹顶鹤,仅在嫩江地区1972~1973年,就被捕杀了100多只。海南省的东方县,50年代还有长臂猿500多只,现经普查发现仅存2只。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珍贵稀有动物和植物也遭到滥捕乱砍。

地下水位下降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材料:我国不仅缺水,还污染严重。国内七大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中,有半数的河段受到污染,有些地方水生生物绝迹。全国9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的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这一切又使本来尖锐的水荒更加突出。

大气污染严重。我国有北方城市和80%的南方城市,大气悬浮颗粒物,都超过国家标准。几乎 所有城市每平方公里降尘量在30天地40吨之间,有的高达数百吨,甚至上千吨。固体废弃教授存放里过大,垃圾包围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露天堆放。历年积存已达60亿吨。白色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和技术落后,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解决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以上情况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虽然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控制。但是,没以根本解决问题。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地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国情

人口教育教案七

教学内容: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学课时:一课时

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人口众多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

请思考: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怎样相互影响? 人口多,迫于生存,对自然资源索取就多,就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人口多,排放的废弃物就多,造成的污染就更为严重,环境就更加恶劣。反过来,恶劣的生态环境又给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我国工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和管理上的不足,造成的污染就严重。我国工业面临快速发展的重任。这就会造成重视近利,失之远虑,重视经济,忽视生态。实际上,如此这般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治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环境问题的形势严峻远不仅仅如此,更为画面重的后果是,生态环境极易破坏,却双难以恢复。

有人说,假如我国的生放态环境继续恶化而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我们将失去生存的权利,将不会再有共和国美好的明天。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是持续发展还是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开始成就黯然失色。我们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这将在下节的内容中进一步分析。

思考讨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向地球外的太空探索,试图发现其他适于人类生存的星球。遗憾是至今为止,宇宙中有适合人类生存环境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这意味着什么?

人口教育教案八

教学内容:人口与计划生育 教学课时:一课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根据2006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到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相当于1949年总人口(54167万人)的2.4倍;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量(63.45亿人)比重的20.4%。

庞大的13亿人口,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人口多也确实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持久的压力,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人口问题呢?到底人多是好事还是坏事?怎样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上述问题?

综合来看,我们应该根据中国人口国情的动态变化对人口发展目标和人口发展政策进行适时地重新思考、重新分析、重新设计。

我国领导人如何看待人口国情

毛泽东的人口观: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总统杜鲁门的信。艾奇逊认为,“中国人口在

18、19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得整个问题得到解决。”他私下预言,“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即沦为美国的殖民地,才有出路”。

毛泽东针对艾奇逊“中国人口压力论”提出著名的“人多好事论”,他认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他主张“世界上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这既是毛泽东人口观的哲学依据,也是后来毛泽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基础。

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多,是好事,当然也有困难。这反映了毛泽东原有的人口观与现实的“人口众多与资源紧缺,人口迅速增长与经济发展落后的中国国情”之间的矛盾性。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进入劳动力队伍形成庞大的城乡就业压力,毛泽东被迫改变了人口多是好事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口太多了,明确地提出控制中国人口数量增长。1973年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同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全国计划会议上第一次将人口指标列入国民经济计划。

1974年2月毛泽东对来华访问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中,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人口太多了”。同年他批示“人口非控制不可”。毛泽东指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从70年代初,中国政府正式大规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改革开放后我国领导人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毛泽东对人口的看法直接影响了邓小平等人。1978年5月19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合众国际社访华代表团,在回答中共是否采取措施限制人口增长问题时,邓小平指出,这些年来一直在采取措施,节制生育。我们力求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小一些,但总还要增长。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但人多也有人多的麻烦。

1979年,中国政府意识到人口众多形成的发展压力,邓小平提出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82年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提出控制人口的总目标,并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有效地降低了妇女生育率,使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把中国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明确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普遍提倡晚婚,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第二胎,坚决杜绝多胎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1991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第一次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如果对人口增长不实行严格控制,不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长期重大战略决策来抓,我国人口素质不可能提高。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该《决定》首次规定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从1991年开始,中央和国务院每年在全国“两会”结束之后召开党政一把手人口和计划生育座谈会,而后改为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

新任领导人也遇到中国人口问题:2003年3月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到中国的就业问题,他说,中国的劳动力有7.4亿,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3亿。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中国的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2亿。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谈了人口的“乘除法”: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解决13亿人的问题,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明确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明确指出21世纪的头10年,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关键时期;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同时也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要“控制一代”、“调整一代”

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本世纪20年代,我国处于“人口红利期”,人口总量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人口结构中出生人口减少、社会总抚养比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形成了既是人口转变的“黄金时期”,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我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的变化图:

我国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从1980年开始一直上升,从2000年到2015年左右,我国15—64岁人口比例都处于70%左右,劳动力相当充沛,丰沛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之后,如果现行人口政策不变,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例将大幅下降。

从老少抚养系数来看,即由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来抚养的0—14岁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比例,也就是中国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需要抚养的人口比例,从1980年以来一直下降,即劳动适龄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少比例下降,负担较轻;老少抚养系数在2000年—2015年间处于较低的水平,是“人口红利期”,而在2015年后老少抚养系数将显著上升。

中国特有的人口与发展的三大问题:中国的人口国情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人口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人口与发展的三大矛盾和三大问题:第一是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第二是十亿人左右的就业问题;第三是几亿人的养老问题。中国人口问题是跨世纪的难题。

从1980年以来,解决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从1996年以来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尽管它还是一项繁重任务。

进入90年代中期中国最为突出的人口与发展的矛盾演变为就业问题,我国实际劳动力供给量愈来愈大,形成若干个相互叠加、相互冲突的迅速增大的就业压力高峰,而我国创造就业的能力和实际就业需求量明显下降,加剧了就业供求矛盾。

未来中国潜在的最大挑战则是养老问题。从老龄化挑战看,中国属于世界上人口结构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比工业化国家收入水平低得多的情况下进入老年社会,其挑战性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控制人口数量和防止人口结构老化实在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是应对人口系统挑战的一个途径。因为人力资本是国家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力资本优先的追赶是后发国追赶先行国的成功模式,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可以解决目前经济中出现的内需不足等结构性问题,也是主动应对老龄化的新思路。 人口政策应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毅教授提出,在人口生育政策方面,应逐步实施“二孩晚育软着陆”。我认为是有道理的。实施“二孩晚育软着陆”,将有助于调整我国未来的人口结构和男女比例,降低未来老少抚养系数快速上升的趋势,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短缺和劳动力优势丧失的问题。

现在看来,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算起,中国的人口问题至少需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从人口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政策调整作用所形成的逻辑可能是:先严格控制一代人,后主动调整一代人;先控制人口数量,后调整人口结构。因此,中国今后的人口政策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整生育政策,至少需要花一代人时间,并且需要精心设计,同时要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支持和监督,总结经验、稳步实施,不应急于一下子推开,以免引起国内外强烈震动。

如何认识“人多是好事”

毛泽东同志讲“人多是好事”。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观点?我认为,“人多是好事”是有条件的,最大的条件就是人力资本水平。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时,人多不是好事,人口越多,负担就越大;当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人多是好事,而不是包袱,例如到2020年时中国高中和大学人口占4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人口越多,发展能力越强,创造财富就越大。在一定条件下,人多是坏事才能转化为人多是好事,这个条件就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人口包袱正在向发展财富方向转化,总人口数量众多已经不是发展的突出矛盾,而老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日益成为突出矛盾或主要矛盾。

总之,十分复杂又迅速变化的中国人口国情要求我们,第一,以辨证的眼光来观察,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还要比较有利和不利的大小;第二,以历史的眼光来观察,既要看到以往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合理性,也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和成本,还要比较该政策的收益和成本的动态变化;第三,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既要看到目前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有要看到未来发展的不利条件,还要比较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

第15篇: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社会环境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3、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主备教师:顾素芳 教学过程:

一、明理提高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二、政府举措

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自觉倡议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7、节约纸张,回收废纸。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第16篇:人口与环境论文

摘要:随着人口的激增,环境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多的人口,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恶劣的环境,会给人们带来各种疾病危害。环境与人口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面对现在的状况,难道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治理环境,以保人们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人口激增 环境 联系与影响 措施

引言:良好的环境是人口基数的基本保证,是国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前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如今人口越来越多,环境却越来越糟糕。这种情况下又何谈经济发展,只有安定的环境,才能让人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人口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影响的,过多的人口超过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环境就开始遭到破坏,当环境不断恶劣是,人们不断因为竞争的激烈,而逐渐凋零。

在这个科学与经济不断全球化的时代,许多社会问题不断滋生。据调查,在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人口增长,人类对物资的需求量就会增大,也就是对资源的需求增大,从环境中索取的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如果索取的量超过环境更新的量就会导致生态破坏;人口增长,无论是人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也会增多,一旦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有资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乡村,如果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虽然没有理由把人口数量增长完全等同于生产活动扩大的原因,但人口数量增长应该说是生产活动增加的推动力之一。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产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哪里哪里又堵起来了,在大街上你抬眼随便一瞅就是私家车,现在私家车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这么多私家车在马路上飞驰,显示了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增加,但反之想想这么多汽车每天行驶,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对空气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

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社会生产力也非常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人类对环境是适应性的,多表现为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而农业社会人口数量有所增加,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于是人类开始以主动的进攻性方式对环境进行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 现代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人口对环境进行破坏性毁灭性开发。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

当然人口数量增长并非一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一定的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走可持续发民的道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过多的人口会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然而恶劣的环境依然会给人口造成无法计量的损失。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的自然基础,它为人类居住提供了空间场所。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作用程度。在古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很大,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许多学者认为人类最可能的起源地是生存条件较好的东非、中亚草原地带、南亚以及中国西南地区,而不可能是气候酷寒和生存条件极度艰难的地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自然的束缚,人类的足迹可遍及地球上的7大洲。自然条件作用于人口分布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二是通过影响各地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的间接作用。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通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

自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到了20世纪下半页,已达登峰造极之态,人类对自然界各种资源进行了肆意的改造和无情的攫取,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来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不断追求完美,喜新厌旧,不断更替,让我们制造了大量的报废品。从而造就了人类社会暂时的繁荣,但是无情攫取终究会资源枯竭,肆意改造必将破坏生态平衡,这种变化使人类难以与自然界互济共存。而肆意改造更是贻害子孙后代,无异自掘坟墓。

在20世纪,人类合成了大量的化合物,诸如杀虫剂、除莠剂、冷凝剂等,。正当人们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时,受到伤害的自然界已开始无情地报复人类,其中DDT,PBF,CFC等侵蚀着从海洋到内陆几乎所有的生物,在人类的血液和脂肪中也普遍发现它的踪迹。目前,环境污染对生物界的影响已日渐显露,而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也受到空前的威胁。

雪切尔.卡森在她著名的讲演中指出:“我们迫不得已正在将整个人类暴露在合成化学物质面前,在动物实验中,这些化合物质已被证实是及其有害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毒害作用可以被积累、放大。我们一生下来就开始受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污染,甚至尚未出生、还在母亲体内时就已经受到污染。如果人们不从此改弦更张的话,这种污染将会终生跟随我们,而这种污染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目前却谁也无法预料,因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先例可以用来帮助,启示我们做出预测和判断。我们对环境做出的种种恶行,最后与通过环境的变化,反映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了。

面对现在环境不断恶化,人口不断激增的的现象,我们难道不该做些什么吗?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自身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多植树,为国家的绿色贡献一份力量,多组织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人们看到现今环境的状况,意识到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警醒人们保护环境,走可持续道路的迫在眉睫。作为学生,我们要对那些打算生二胎的人进行疏导,告诉他们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作为政府,我觉得政府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在餐桌上,做到光盘,点菜做到经济实惠,出行做到从简。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严厉的执行,并且需要信访,暗地里调查,关注那些虽给国家经济很大帮助,但却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引导他们达标排污。作为当地机关,我认为应该多在小区内宣传计划生育,要严抓超生超育。政府还应该适当的宏观调控价格,来改善供求关系。例如提高高排放私家车价格,给予买充电小轿车的人一定得补贴。调高石油价格,降低天然气,乙醇等清洁能源的价格,政策上扶持一些对环境有益的发明创造。政府在宏观上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且致力于对资源的合理应用,发展新型能源,改善资源利用情况。

参考文献:曹文慧.2008.1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廖建宇,苗宏,黄伟,《计生协会在计生工作中大有作为——修文县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纪实》,《工作研究》,2000年。

赵万青,《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工会论坛》,2007年7月,第13卷第4期

(美)加勒特▪ 哈丁,《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戴星翼,张真 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英)马尔萨斯,《人口论》;郭大力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7篇:人口与国情教育讲座

珠江路小学 人口国情教育讲座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我问你现在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你能回答上来吗?(学生答或老师说出:不能。)我们来看一下最近的人口统计情况。

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全国总人口接近13亿,达到12亿9533万人。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以上数据。他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亿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亿3368万人相比,中国在过去10年零4个月共增加1亿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12.36亿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此外,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 由此可见,我国控制人口可是当务之急!

2006年12月17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统筹决绝人口问题的决定》。决定中说,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3.6亿人以内。这里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我国目前还要彻底的执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政策,这是利国利民的国策,我们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优越性很多。这些知识我们可一定要记住,要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的未来而努力!

第18篇:人口与经济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春回大地万象新,紫气东来豪情扬!我们XX县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而在这闪光数据的背后,离不开XX人勇争一流的开阔思路、敢为创新的发展措施和敢想肯为的务实态度。我想,在座的各位在提到这些成就时,您的脑海中浮现更多的是作为经济支柱的纳税骨干企业,亦或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项经济产业,可是今天,我要说,咱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奋战在计生战线上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们。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或许,朋友们在想了,计划生育有那么重要?现在计划生育形势大好,不用那么紧张吧。再说了,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密切联系呢?朋友们,在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几大问题中,其核心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加剧了资源匮乏、能源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人口过多已成为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温家宝总理曾讲过一个著名的“乘除法”:“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精辟地阐释了人口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全面小康XX建设。当前,我县正处在一个极其关键的发展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顺利实现建成全面小康邹平的目标任务,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更加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作

支撑。毫无疑问,保持低生育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已成为团结凝聚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听了这些,在座的朋友们,谁还会觉得在全县发展经济中,计划生育无关紧要呢?

计划生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推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面对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作为计生事业从事者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是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是勇敢的迎接新的挑战,积极应对事业发展中的各个难题,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我想,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的选择后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块经济建设的热潮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推动计生工作发展呢?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行动。让除了在座的各位关心、支持、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朋友之外,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人口的紧迫形势,认识到计划生育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只要人人树立人均意识,经济发展了,人口数量少了,人均占用量多了,我们就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收获高产的纯天然粮食,喝上纯净的水,呼吸到洁净的空气。能够在广袤的土地上,在蓝天白云下健康幸福的生活!

计生之路艰难而漫长,计生之路坎坷而悲壮!只有立足长远,把握大局,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才能准确定位,服务大局。面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是正常现象。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

沿袭习惯做法而不思进取,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而固步自封,不能畏惧变革的风险而停滞不前;只有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XX人敢想、敢为、敢当的三敢精神,准确把握客观规律,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及时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与方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各种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

各位朋友,回顾过去,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为了人民更加幸福的生活,为了XX更加璀璨的明天,让我们舒展坦荡胸怀,高唱人生赞歌,弘扬浩然正气,超越自我,跨越时空,迎接风浪,勇往直前,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努力为我县县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人口环境而奋斗!

第19篇: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案 教案设计 鲁山县二十五中 董平安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3、通过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

2、展示资料:在2007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代表及委员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表示了高度关注。随着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我国超过3000万少年儿童面临着令人担忧的成长环境。他们孤独,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环境中成长!

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留守在家的少年儿童?为什么留守在家的少年儿童多达3000多万?本节我们将探讨与此相关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

模块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创设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有哪些方面? (2)什么是人口迁移?

(3)去桂林旅游、去商店购物是人口迁移吗? (4)人口迁移可分为哪些类型?

2、学生自学教材,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教师作激励性评价。

3、学生练习,分组讨论,看哪些是人口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哪些是国际迁移,推选代表回答,教师激励性评价。

1 (过渡)人口为什么要迁移? 模块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展示图片,结合教材第

一、二自然段,学生观察分析,理解人口迁移的 \"推拉理论\"。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四方面分析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阅读材料\"迁移为了旱灾\",

学生讨论引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学生讨论: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推力,哪些是拉力?

学生合作探究,推选代表回答:拉力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推力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3)、启发学生了解主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有--气候、水、土壤和矿产资源等是最重要的。

(4)展示图片:三峡移民是否为环境移民?

学生探究回答。引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5)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贵州省的外出务工农民\"和\"涌至广东打工的流动人口\"的对比,进行对话活动:

甲方--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更有利:乙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更有利。 学生活动,教师激励评价,师生归纳小结。

(4)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5)除以上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等引起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因素?

学生回答:战争--政治因素。

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政治中心的改革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6)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都会引起人口迁移。 学生自主学习:

① 社会文化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 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个方面?

A、美国是中国人向海外留学的首选地 ,在美国就读的中国移民数量非常可观。

B、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 C、老刘到广州去和儿子一起居住 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巩固练习,学生抢答。

五、课外社会调查: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源,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20篇:人口与计划工作思路

县人口计生局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度,我县人口计生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先争优,稳中求进”为总目标,以全面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为主线,以统筹解决“三高”问题为重点,坚持“三个不变”,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政策符合率和出生性别比总体达到市下达的责任指标要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统筹决策,注重机构合并平稳过渡。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2014年我县人口计生和卫生部门面临合并,人口计生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在机构合并中要按照队伍不散、思想不乱、工作不断的总体要求,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坚持“三个不变”,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充实工作力量,要提前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合并过渡期间各项工作的衔接,确保计生工作不被削弱。要紧紧围绕省、市考核导向和指挥棒,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目标责任管理机制,适当调整我县考核侧重点方向,重点向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奖励优惠等角度倾斜。继续实行重点管理镇(街道)和村(居)由县领导、县2 -

机构提供辖区内出生缺陷防治的健康教育、医学咨询指导、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及治疗服务。卫生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要继续做好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要提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水平,增强广大育龄群众的孕前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自觉性,确保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科学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覆盖率达80%以上,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率达95%以上,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率达90%以上。

三、强化依法行政,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推行计生“阳光政务”和“诚信建设”工程,把依法行政作为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好人口计生队伍法律教育和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方法,严格执行“七个不准”和“四缓收”、“四个不”规定,文明执法,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增加管理服务透明度。大力推进计生村民群众自治工作,落实以人口计生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为重点的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立信于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计生民主听证制度得到落实,而不是停留在面上。推行网上服务平台,试点开通网上办事系统,实现网上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生育服务证和计生审批功能,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优化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裁量权规范标准,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办事,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执法水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对名人、富人等社会公众人5 -

做好站、所联动,举办计划怀孕夫妇生殖保健知识专题讲座,配合各中学举办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及生殖保健知识专题讲座;配合开展宣传、咨询、义诊等工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七、强化队伍建设,注重提升干部整体素质。继续实施基层人口计生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展计生干部教育培训,切实稳定和加强县、镇、村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薄弱村人员、职责和报酬“三落实”,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通过公开招录的形式,不断注入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队伍“新鲜血液”,为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提供保障。二是全面推行队伍职业化管理,建立健全以岗位特点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能力建设为目标的职业化管理框架体系。三是积极组织人口计生干部、村级计生服务员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参加省人口计生委主办的“强基提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全面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四是强化镇、村计生干部队伍的责任心,通过岗位练兵、片会个人发言、责任心大比拼等活动,让每一位计生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计生工作中,真正把计生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 6 -

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