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计划

五年计划范文英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0-12 18:07:10 来源: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计划

知道想要什么,清楚正在干什么

—— 郑州大学化学系

转眼间大学四年时光已接近尾声,不过还能很清楚地记得刚进入大学时的一点一滴,还清楚地记得报到时的场景,记得第一次年级会地点是在化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前面,记得军训,记得那时候王老师让我们写《大学四年规划》等等,说到这里,真的要感谢王老师,感谢王老师在我们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将来是要继续深造的,并且让我们写下了《大学四年规划》,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时在规划中写到“考研是必须的,如果有可能还会继续读博”,这些让我们在心中不自觉的就有一个“我要考研”的目标。因为目标明确,所以这四年过的比较充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速度可以慢,但方向不能错!四年过去了,王老师又提醒我们下一个五年规划,我感觉这个很重要,只有写出来心中才能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有方向感,有目标感!

下面我就来畅想一下我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吧!首先很荣幸能够被中科院化学所录取,这也从大方向上确定了我的努力方向。既然选择了继续深造,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就是搞科研,所以读研期间就有更多的知识需要补充。大家都明白,导师只能从大方向上给你一些指导,然而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要靠自己,一定得培养自学能力。在专业知识的获取方面一定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入,更加迅速。认真对待实验工作,严谨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科研精神。除此之外,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会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不成功,成功只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读研期间的实验工作可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能沉浸其中,那也有可能是别有一番滋味的),这就需要我们能耐得住寂寞,能坚持下去。还有,就像人们常说的“三十岁以前你找病,三十岁以后病找你”,天天的实验工作对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我会制定一个详细的健身计划,坚持锻炼身体。

在坚持严谨对待实验的同时,也不会停止对英语的学习。对英语的学习不仅要体现在读外文文献上,还要练习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如果将来有机会,并且条件允许的话要到国外去深造一下,毕竟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国外要比国内更前端一些。暂时只想到这么多的计划吧,将来可能还会有更详细的规划,总之,在大学四年里培养的良好习惯肯定不会丢,一些坏的毛病会慢慢改变。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正在干什么,脚步可以慢,但是方向不能错!”这句话适合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会时刻记住这句话,让它陪伴我的一生,时刻警醒我,时刻鞭策我。

推荐第2篇: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

为了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职业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的五年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我是一个当代的专科学生,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我所学习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与贸易。我的大致方向是要在这五年里学好英语和专业知识。

首先,我正处于大三的学习阶段,在结束学校的课业之后我们将走向实习的道路,我的计划是在这一年里拿到材料员证并且在我所实习的企业好好表现,虚心请教,一定要学到一些专业且很有用的东西。在这一年里,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然后,在之后的两年里,我想要真正的总结和完善这几年所学到的知识,开始积累经验并且学以致用,开始进入更加深入学习阶段。在这期间综合完善自己,取得职业里所需要的资格证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来找到属于自己最合适的职业。当然不管什么是好都要学好与专业有关的基础英语知识。

最后,在两年内适应自己的工作并且让自己的工作步入正轨。但在这个时候也不能忘记随时的总结完善自己,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虽然这样的过程是辛苦的,可是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推荐第3篇:五年计划

“十一五”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间是从2006~2010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下原则: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建议》共分十个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 。

《建议》提出,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O一O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OOO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的出炉:

金秋的北京天朗气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8日在这里举行。全会研究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 ,“十一五”规划举国关注。这次五年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立足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部新近问世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书》,体现了中国公众对“十一五”规划的热烈

关注。412万中国公众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一个个真知灼见,相继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之中。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

(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但是,由于“八大”后冒进思想的影响,“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提高了奋斗目标,提出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据此,《意见》提出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我国经济建设己不能按照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继续发展,国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了

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其中内容比较详尽的计划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国家计委会提出的经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另一个是1965年9月国家计委拟定的并经中央讨论基本同意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1)大力发展农业,按不同的标准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2)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简短技术;(3)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发展。

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按照《汇报提纲》的要求,“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合成氨244.4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191万吨。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同年9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曾作为参考文件印发。1971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转1971年计划时,《“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部分指标也作为附件下发。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

1973年7月国家计委拟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197

2、1973两年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并且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1975年是“四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按照《修正草案》规定的1975年指标要求来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棉纱96.8%,铁路货运量98.7%,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

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一部分,根据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议着手编制的。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并召开长期计划座谈会,再次酝酿编制“六五,计划。之后,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就“六五”计划的编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测算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1982年全国计划会议着重讨论了“六五”计划草案,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同时作出了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计划面奋斗的专门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是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未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的,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经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原则通过后,提交1985年9月的党代会审议通过。国务院根据《建议》,对计划安排又反复研究、平衡、测算,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就制订出了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是第一次。

“七五”计划的基本原则和方针:(1)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2)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相互间的综合平衡。(3)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4)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5)坚持恰当地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6)坚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路子。(7)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

事业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8)坚持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把国内经济建设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结合起来。(9)坚持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0)坚持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1)坚持在各项事业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

“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开展,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2、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3、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计划规定了如下经济发展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到1990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粮食42500-45000万吨,棉花425万吨,发电量5500亿度,原煤l0亿吨,原油1.5亿吨,钢5500-5800万吨,全社会各种货运量94亿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2960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500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760亿元,其他投资l200亿元)五年新增固定资产6000亿元。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五年内培养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一倍。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八五”时期中国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炭、水泥、棉布、电视机、粮食、棉花、肉类。居世界第二位的是钢和化学纤维。发电量居世界第三位。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

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在会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

推荐第4篇:幼儿教师五年计划

为了以后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制定职业规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今年我20岁在校的四年的学习中,我学过一些乐器、舞蹈、弹唱、等,手工制作是我的兴趣与长处。但是,随着以后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开展,以及从给予孩子美的享受和情趣的培养这个角度来看,我必须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舞蹈、弹奏等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我始终保持前十的名次,各项证书也依次取得,比如早教证、营养师证等,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二、现状分析:

优势分析: 我,青春有朝气对待事情热情而有一股冲劲。喜欢天真无邪的孩子,以孩子为中心,愿意与他们分享喜悦与欢乐,关心爱护,付出自己的一片心。我快乐,我充满童真

一直以来,我都让自己生活得很阳光,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都尽量做到一笑置之,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一颗童真的心,我能够用孩子的语气和他们交流;我也能够亲身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和他们一起畅快的玩耍;上课的时候,我用亲切教态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语言引导他们。我就像他们的大姐姐,更像他们的好朋友。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我和班级内的孩子玩在一起,和他们打成一片,我爱孩子,孩子们也爱我,对我来说这就是一种收获,一种喜悦。

我年轻,我充满希望

二十岁的我正值青春年华,对一切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我也不例外。在校期间,我通过了计算机一级的测试,如今我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我也通过了A级的考试,选修了双语学科,基本的英文难不倒我。因此,对于以后各种课件的制作一定可以胜任,双语课也可以轻松上好。我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学生会中负责文秘部的工作。我接受新事物比较快,能把新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结合发达的信息技术功能,尝试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及指定计划,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年轻就是一种资本,年轻就是一种希望,现在我所拥有的这些可能不够,但是正因为我年轻,所以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吸收新的养分,让我做的更好。

弱势分析

我在教学经验上有些的缺乏。虽然已经实习了很多次但是真正的教学经验明显不足。我能够用活泼的语言为孩子上课,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但是缺乏经验的我控班能力不强,对于太过于活泼的孩子有时会不知如何是好,不能紧紧抓住孩子在课上生成的一些东西,有时也不能及时调节上课的节奏;对没有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件难事。不过我相信并且我有自信让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工作中成熟,勤一定能补拙!

二.职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立足岗位,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学以致用,转边教育教学方式,利用3—5年时间,成为研究型教师。

2.具体目标及措施

尽快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能力的转变,完成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一名教师的过渡,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学习新课程指南,在老师的带领下,熟悉幼儿的年龄特征,适应幼儿教师的角色。

思想政治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在工作中不断地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到工作中去,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做到热爱幼儿,勤奋工作,不迟到、不早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热心于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并能参与其中。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上进,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园内入党。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时时刻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严格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和幼教改革的新动态。能做到顾全大局,关心集体,维护集体的利益,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工作中能迅速有质量的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不计较个

人得失,敬业奉献,克己奉公,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重视、关心幼儿。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学习方面:还有一年我将毕业,我将珍惜在校的每一分钟,认真学习新的《规程》与《纲要指南》,领会他们的精神,用新的思想指导新的工作,理论结合并指导实际,适应幼教发展的新的局面。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了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注重研究如何启迪学生智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教书育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制订课题,作出研究的计划,及时进行阶段反馈。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教育教学方面: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面向全体幼儿,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积极启发幼儿的三性,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潜在

发展的可能性,为儿童的自我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在教育中灵活的扮演最适合的,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角色。

教育科研方面:加强人文底蕴,增强人文精神,做有反思能力的研究型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及时积累个案,归纳资料,撰写有实效的专题论文。在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1篇。

(2)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争取每学期在市级刊物有论文获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1)现代信息技能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是每个现代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在今后的五年发展中,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进行交流、创造性的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继续建设好个人博客,建设良好家园合作,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我相信一句话: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我想,只要自己用心,因不足而学习,因困惑而探索,我可以一步一个台阶,留下一行美丽的足印。

推荐第5篇:五年计划1

2010至2014幼儿园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工作准绳,以《纲要》精神为指南,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保教质量,实现办学设施现代化,初步形成特点鲜明、开放的、具有活力的办园特色。造就一支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具有时代先进性教育观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争取在2012年挤身于省优质幼儿园行列。

二、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2月

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规范幼儿园各项工作,艰苦创业,站稳脚跟,为第二年的创建省优质幼儿园和成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建立建全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并基本形成“敬业、勤奋、务实、创新”的园风。

2、正常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着重对照“一日活动常规细则”,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园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卫生习惯,严格规范教师:“六认真”,强化教师职责,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不断改善园所环境,优化设施,各班添置彩电、空调等物,在户外场地上添置自制一大批玩教具,以满足保教工作的需求,做好园内美化绿化工作,使幼儿园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安全、美观。

4、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够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改善办园条件,加强科研力度,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档次,努力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1、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园领导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意识、竞争意识、育人意识。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2、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完善各种室的设施,添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玩具,提高幼儿园现代化程度。

3、加大力度培训师资。首先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文化水平的提高,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增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其次,计划在有限的资金中划出一部分经费,专门用于师资培训。带教师出去参观、学习、开眼界,请专家、行家来园作现场指导、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第三,在园内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养,鼓励教师勤于总结、思考,写出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好文章,旨在出人出文章出书。

4、以教科研为龙头,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抓好日常教研的同时,抓好课题研究工作,重点抓好幼儿语言功能的发展这一课题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并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争取在两年内取得实验成果。

5、创办幼儿园自己的园刊,并编写论文集,注重宣传,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

6、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创建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奋发努力,开拓创新,办出幼儿园的特色,使其真正成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1、培养更多的品德优、习惯好、能合作、会交往、爱探索、会生活、会学习、健康自信、聪明活泼、诚实勇敢的好孩子。为孩子从小能受到高质量、全面的启蒙教育创造一切条件。

2、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形成办园特色,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⑴ 通过探索实践,逐步建立具有本园优势和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以园为本的课程结构。

⑵ 与名园、名师结对,借助他们的力量提高办园质量。

⑶ 依托家长、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⑷ 和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力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3、建立一支观念新、文化层次高、动手能力强、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⑴ 培养1名学科带头人,一名区级教坛新秀,2名园级骨干教师。

⑵ 所有教师均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的考试并拿到合格证,所有教师均通过普通话的等级考试。

⑶ 有论文在杂志上发表。

⑷ 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4、建立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层级管理框架,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⑴、树立良好园风,创既和谐又竞争的团体氛围。

⑵、建立以激励为主的层级管理框架,采用目标管理指标考核的方法,保证各项目标具体落实到人。同时也给每个职工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获得事业的成就感。

⑶ 适应新情况,逐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重点抓好落实,强化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各环节。

⑷ 发挥民主管理的功效,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

5、努力改善办园条件:更换活动室、午睡室地板,更新幼儿用床,添置电脑、大型玩具、复印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同时进一步调整幼儿园的整体布局,充分利用空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游戏环境。

6、实现扩班目标,使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

第四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园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与每位教师签定目标任务书,年底将对照任务书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奖罚有依据,奖惩分明。

⑴ 推荐教学业务日趋成熟的学科带头人参加区级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提高其知名度。

⑵ 教师要求积极参与园内课题研究,完成有质量的论文一篇,在园内的教学活动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2、加大教科研的研究力度,提高参与课题教师的理论水平,继续对市级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注重资料积累,进行课题中期汇报。同时根据幼儿园发展需要,努力构建符合本园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达到体能健康、心理健康和智能健康的金三角结构。

3、适应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开发优质资源并合理利用,如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外校资源等,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全面的视野和空间。

4、优美宽敞的园舍以及先进的设施设备是幼儿园发展的物质保证,也是寻求发展空间的一个必备条件。进一步精心规划,多方面挖掘自身的潜力,

⑴ 做好增容工作,提供充足的用电,确保园内用电的正常。

⑵ 添置现代化教育设备设施:电脑若干、传真机、钢琴、户外大型活动器具等,为教学提供方便。

⑶ 投入资金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氛围。

⑷ 开通宽带网络,并初步做好启步幼儿园网站建设,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

第五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创品牌,树特色,将幼儿园建设成为一流的优质园,努力实现省优质园的办园目标。

1、加强学习,利用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树立新型的现代教育观念,实现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换,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生命的关怀者、平等的交往者、宽容的教育者,并引领教师逐步从传统的教授型向科研型、学者型发展。

2、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文化素养加强园本课程培训,继续搞好幼儿园健康特色教育,使教师不仅具有运用课程的能力,更具备选择课程和生成课程的能力,使园本课程更系统化。

3、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会课件制作并在园内开展评比活动。

4、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做好幼儿园的工作。

以上目标计划是根据当前我园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我们将对本计划及时给予修订、补充和完善,以求达到计划与时代要求的统一

鼓楼区永业世纪幼儿园

2010年1月

推荐第6篇:未来五年计划

未来五年计划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序言身为大学生, 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面对现在过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我们应该为将来毕业后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充分准备。我们必须规划好目标,及时实施,使我们走上正确

的道路。为了高效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作以下个人五年计划。

第一章:定向中的大二

目标:提高基本素质。

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大二里有两次重要的考试: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这段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获取这两张科目认证证明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我们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应有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第二章:冲刺中的大三

目标: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

目标虽然如此,但是专业课程还是不能丢的。我想,在大三这一年,在巩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大四时的求职之路。

当然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我想可以尽力去尝试提前学习大四的相关课程;另外,尽力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甚至更高,以提升自

我。我坚信:当我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我会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时,我也必然能够战胜自卑和胆小,我也必然能更具实力。

第三章:扬帆中的大四

目标:专心考研

到了大四了,大学生活似乎已经到了尾声。考研成为热点,研究生成为真正的人才,本科生竞争力实在不强,所以考研这件事必须从大一便一直记在心中,我想用我三年积累的知识、十几年不懈的努力、亲人给予的激励,优雅高昂的成为研究生。

到大四了,该准备毕业论文了,这是对你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依据各方经验,成功毕业。

第四章:启航中的研究生

目标:工作申请,成功就业

前四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四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

推荐第7篇: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三五”计划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七五”。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七五”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1999年6月22日,国家计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五”规划工作。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会议上说,做好“十五”规划工作,要把握好六个重要原则和四个思想方法。

推荐第8篇:第六个五年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最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一部分,根据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议着手编制的。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重新制定中长期计划,并召开长期计划座谈会,再次酝酿编制“六五,计划。之后,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就“六五”计划的编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测算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1982年全国计划会议着重讨论了“六五”计划草案,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同时作出了动员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计划面奋斗的专门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是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未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的,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1)工农业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4%,在执行中争取达到5%。(2)争取消费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同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大体适应,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3)大力降低物质消耗特别是能源消耗,使生产资料的生产同消费资料的生产大体协调。(4)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广泛地开展以节能为主要目标的技术革新活动,同时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强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作好“七五”发展的衔接。(5)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6)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增强防御力量。(7)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适当集中资金,使国家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上升,使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开支逐步有所增加,保证

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8)大力发展经济贸易,有效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经济技术的发展。(9)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妥善安排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0)加强环境保护,制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

“六五”计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第一,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0%。

第二,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1985年与1980年相比,钢产量增长26.1%,煤炭增长37.1%,发电量增长35.8%,原油增长l7.9%,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1.4%,棉花增长92.8%。

第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30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800亿元,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496个,完成更新改造项目20万个。

第四,财政状况逐年好转。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加l59亿元,年递增l2%,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第五,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第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打开了新局面。我国出口额在世界的位次由1980年的第28位上升到1984年的第10位。

第七,全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六五”后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对经济稳定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推荐第9篇:五年计划2

五年计划

黄牛

一.五年计划

(2011年-2016年)

美好愿望:事业稳定,爱情美满

方 向: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顺利从学校毕业,拿到学士学位,进入企业实习,转正后用两年时间熟悉公司业务和锤炼自身知识与技能,争取在工作2~3年内升至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已进行情况:在读大3下半学期,论文未写,四级未过,大3无挂科的情况下能以学院要求的毕业学分毕业。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五年计划)

1、社会宏观环境:

优势: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劣势:

国界边缘化,大量的国外人才流进国内,给国内就业带来压力。在金融危机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企业为了开源节流首先考虑的是裁减人员。所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由于中国教育的盲目性,导致管理性质的专业泛滥不堪,职业需求与职业供给不匹配,就业形势加剧。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知识过硬的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专业能里有待于加强,英语读写能力需要改进。有点懒惰。待人热情,善良有公益心,有自己的思想观。肯干活不怕累,也不怕脏,稍有上进心。理性大于感性。

2、测评(略)

3、人物建议

父母:找工作不要怕累怕苦,多出去见世面

朋友:为人热情大方,懂得换位思考,善良富有爱心,不过要合群

老师:有了成绩不要骄傲,要不断学习下去

弟弟:要成熟一点,出去去就不能孩子气,要懂得忍耐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外资企业实习人员

1、

2011-2012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拥有巩固的专业知识,此外拥有一定的金融知识;顺利的从学院毕业

学历目标:取得学士学位,通过英语六级,取得人力资源三级证书,取得驾照

职务目标:外企市场部实习人员

能力目标: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策划,市场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具备证券投资能力。

职业目标:外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

经济目标:一万五人民币

2、

2013-2014

学历目标:攻读MBA, 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市场部正式员工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上司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收入6万

3、2015-2016

职务目标:外企市场部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策划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7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

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2、作为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

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

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

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时间:2012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时间:长期

(3)攻读MBA 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对自己说的心底话:努力的做好自己,多学习,多思考。

推荐第10篇:第七个五年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经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原则通过后,提交1985年9月的党代会审议通过。国务院根据《建议》,对计划安排又反复研究、平衡、测算,1986年3月审定完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就制订出了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是第一次。

“七五”计划的基本原则和方针:(1)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2)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相互间的综合平衡。(3)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4)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5)坚持恰当地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6)坚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路子。(7)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8)坚持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把国内经济建设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结合起来。(9)坚持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0)坚持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1)坚持在各项事业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 “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开展,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2、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3、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人民生活。

计划规定了如下经济发展目标: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到1990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粮食42500-45000万吨,棉花425万吨,发电量5500亿度,原煤l0亿吨,原油1.5亿吨,钢5500-5800万吨,全社会各种货运量94亿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2960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基本建设投资500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760亿元,其他投资l200亿元)五年新增固定资产6000亿元。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五年内培养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一倍。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11篇: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

具体如下:

一、1953~1957

二、1958~196

2三、1966~1970

四、1971~1975

五、1976~1980

六、1981~1985

七、1986~1990

八、1991~1995

九、1996~2000

十、2001~2005

十一、2006~2010

十二、2011~2015

第12篇:3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6年-1980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

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1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国民生产总值1985年达到7780亿元,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

(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年-2005年)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规划,是指我国从2006年到201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五年计划”是一个国民经常和社会发展的中短期规划,当然,是每五年规划一次。 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2006-2010年的“五年规划”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叫“十一五”。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按照不变价格(2000年价格)计算,“十一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将达到2.3万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700美元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20日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的主题报告,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2006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201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慢,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7%左右。

报告指出,推动“十一五”期间以及201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仍将是快速的资本形成,其贡献率约在60%到70%左右。同时,由于城市化、人力资本投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到2015年到202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将比“十五”期间提高10到15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实现未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

报告认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四个:第一,中国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克服了未来发展的资本“瓶颈”;第二,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第三,中国国内市场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第四,中国的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投资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周期是从2011年到2015年。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将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1]

成就与主要问题

第13篇:教师个人五年计划

教师个人五年计划

没有教师素质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创新的学生。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停滞的知识迟早会被淘汰,现今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竞争尤其突出,强烈的竞争伴随着教育改革席卷校园。教师,也面临这各种挑战,因此,制定我个人的五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自我规划如下:

一、总体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当中,能完全胜任自己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做出一定的成绩。

二、具体目标

2010年至2011年。

进一步熟悉数学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1)、提高智慧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教师的站位高,才能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路。切实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2)、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等。面对每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提高管理能力。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增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领会“课改” 精神,并运用其指导教学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实施目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等。

2011年至2012年

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1)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总之,个人应该成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主人。

(2)发展和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要认识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教育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更新,因此,发展和学习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心理准备。

(3)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4)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上网,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小课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力争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一篇专业论文。

2012年至2013年

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从为应付考试到为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方便。考研究生,完成一篇专业论文并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2013年至2014年

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永不间断的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育人方法、学习教学技术,从书本中学、从网络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从教学实践中学……终身学习无疑是艰苦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学习使人自强、让人发展、教人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增长和应用知识,学会怀疑和创新。通过一门专业技能证的考核。 2014年至2015年

加入教学团队,完成所带课程关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研究。

三、目标达成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五年规制的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2、除了同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需到校外进行培训,可以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急需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观今最新的信息咨询接轨。

3、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撰写各种教育工作及听各讲座后的心得体会。

四、实践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经常地、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进行自学。说说容易,做做难,规划写在这里,只能作为一种参考,真正在实际行动中能够做到多少,这则取决于个人的毅力和客观条件限制,但是,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若能随时存着这颗心,那么,和目标之间的距离总归能够越来越短。我相信只要通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第14篇:我的五年计划

我的五年计划

------工商1091 2010935021 陈永贵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而我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棋子,举足无轻重。时常想自己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人,无需太多的忧虑。往往是这样想总是事与愿违,曾记起高中一老师和我说过:“当你能看见这个世界一眼时,你的一切已经不在是你的,已属于你身边的一切,活着更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这句话我一直铭记着,拼搏已成我的人生目标,为我身边的一切而拼搏。

且说,经过六月洗礼的人,会有坚韧的毅力,而我却恰好相反。来大学任意的放纵自己,离当初对自己所要兑现的承诺也越来越远了。大二,这个风华正茂的时候,真的需要好好的反省下自己,自己在初出茅庐的大一学年学到了什么。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一无所获。现在真的要为自己的将来好好的规划下,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自己很明白,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上进的心。

大一大二这两年是我处好人际关系时间的黄金时段,我应当好好把握,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很大地学问。而我们中国人又是十分注重为人处事之道,个人觉得某种程度上说,是否能够读懂人际交往的潜规则,并在交际中善于灵活应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大学生活中,除了身边的同学、老师,还有一些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人,比如我们兼职,实习的时候的老板。大一大二,我也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分别做5分的不同的兼职工作,体验大致了解各个行业的一些简单的事物。通过参加不同的社团结交更多的人,不求每个人都是生死之交,只求有个一面之缘,也就是混个脸熟。这世界瞬息万变,不懂的下一秒会发生,也为自己铺好一条能有退路的路。大一大二,了解大学这个小社会的人情世故,在自己的心里面有个数。

大三大四依然是大学得黄金时段,也是自己真正要面临这个残酷社会的时候了。也是自己要走上职场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活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没有经过困难、艰辛、失落的洗礼,此时也应该准备一切去面对这一切。在这个社会也为自己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管理者。则应当在大学里面学好,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我自己知道,不可能一步就能走上自己想要的地位,什么事情都是药循序渐进的。大学毕业后,尽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找分适合自己的工作。慢慢地培养自身在这个社会中得修养,为自己的一却铺垫好。

第15篇:六五普法五年计划

碱富桥村“六五”普法五年规划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村,促进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掌政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普法规划:

一、成立学习“六五”普法领导小组

组长:刘英

成员:陆建平代永军郭玉凤

陆建平同志具体负责“六五”普法学习事宜。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依法治村的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巩固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和制度,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

三、总体目标

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四、工作原则

紧紧围绕全区“十二五”规划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改革开放,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总体要求

1、继续加强对村两委干部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

2、继续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法制观念。

3、继续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

4、继续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质。

5、继续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外出务工人员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六、工作步骤

本规划自2011年实施,2015年底结束,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2011年为宣传发动阶段,利用法制宣传栏和其他形式做好组织、宣传和发动工作,并对村两委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法制教育。

2、2012-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抓好落实,有计划的对广大党员、村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和人民群众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3、2015年为检查验收阶段。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总结验收,并做好迎接各级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六、主要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2、巩固和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

3、进一步创新丰富法制教育的载体和形式。

4、进一步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的经费保障。

碱富桥村村委会

2011年8月

第16篇:个人五年计划书

东北林业大学 工商管理一班

东北林业大学

计划人:杨春江2010-10-30 1

要想成功,就要付出一般人所不能付出的,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一切。

今年我18周岁,刚刚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也刚刚踏入大学的校园,对未来满怀着憧憬,满怀着期待。在未来的五年里,自己不想碌碌无为的度过,也不想在五年后回首时后悔。所以在此做一份五年计划,努力让自己走向成功。

一:自我分析

(1)自我感知能力。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受能力,在面对他人提出的建议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意见接受。但是有时会不能很好的自我激励,有时也会有一些自卑的心理。

(2)激励他人的能力。在发现周围朋友消极的时候,能够激励他们鼓励他们,尽一个朋友的责任。

(3)建立关系的能力。这项能力比较弱,在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的时候,总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自己在对刚认识的人有一定的了解后,才会决定自己是否愿意何其成为朋友。

(4)变通的能力。自己是知道,做事是要懂得变通的,但有时还是会收到前人经验的影响,照搬照抄,不能与现实相结合。

(5)沟通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位非常合格的听众。自己认为,自己的沟通的能力是很弱的,不善言辞。很多时候,自己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是影响与他人交流沟通的障碍。

(6)前瞻的能力。在对一件事情的观察时,可以看到这件事情的背后所牵连

到的部分的东西。但不是很全面。

(7)控制的能力。我认为自己的控制能力会比一般人稍强一些,在一些时候,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在自己有情绪和非常激动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决定,因为这时候所做的决定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是会让自己后悔的。

二:当前发展态势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甚至已经到了,世界经济不能没有中国参与的地步。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个经济政治集团体或复苏或加速发展。而伴随这次危机而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机会。我们要在危机来临时抓住机遇,而不是粉身碎骨。

当今社会,大学的普及程度正在飞快上升,大学生已经不是稀有人才,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相当惊人,而且每年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意味着,相当人数的就业岗位也随之失去。因为学历的关系,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会相对减少一些。但我学习的是工商管理专业,所以我认为,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三:五年后的目标

(1) 完善自己在,建立关系、变通、沟通等方面的不足。

(2) 可以熟练的用英语进行交流。

(3) 不会与现在和将来的朋友们失去联系。

(4) 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5) 有一定自己的人脉网。

四:大学四年目标

大一: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

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自己的学习。

大二:提高基本素质。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

的知识技能;

主要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有坚持性;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

大三: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

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了解搜索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

大四:工作申请,成功就业。

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

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等。

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信息资料、

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尽可能的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

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日常:多与父母联系,经常与朋友联系,每天十五个英语单词。记录东西时,

尽量用英文。

五:备注

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中,期间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自己要努力再努力,认真再认真,既然计划是自己做出来的,自己就要努力去完成它。管理好自己,控制及纠正其中的偏离及不足之处。

计划人:杨春江

工商管理一班2010-10-30

第17篇:地产公司五年计划

地产公司五年计划

(2014年~2018年)

近年来,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存量房的成交也就相对而言开始加大。对于业主们来说,最大的希望便是能找到合适买方。能够快速、安全的进行交易,同时又能省心、省力。而与此同时,对于买房者来说,也希望能便捷地找到一间自己理想的房子安居乐业。全安的进行交易,使房产证和国土证能够顺利的过到自己的名下。在常德这个二手房非常成熟的市场中居然现在还有许多客户朋友不太信任中介公司。

前天,我和公司一名同事陪同客户一同去业主家里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关于说到定金存放于居间人处,做监管的时候。业主害怕了,不想卖房子了。分析原因总结出两点:

1、业主不了解现在的中介公司,不相信中介公司;

2、对我们**地产不够了解,担心公司收到定金后跑路,没保障。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辛辛苦苦一辈子都是为了套房子,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又怎么会轻易的交出自己的血汗钱呢?

想起大学班主任跟我说过,去年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给中介公司六万元的手续费,那家中介公司就是--链家地产,北京市最大的房屋中介公司,光北京市就有六百多家。当时老师说,一个外地人来到北京买房,最担心的就是受骗,没有保障。这么强大的公司,我自愿为他们公司交付这么昂贵的中介费。大公司我放心,不怕上当,也没有后顾之忧;如果是小公司,担心受骗。即便是千把块钱的我也不愿意给,担心上当受骗。

所以,我认为,做公司、做企业就是要做得大。要不断的扩大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做到让每个客户都知道公司的名声。要让每一位顾客都无可挑剔,让每一位顾客付款的时候都觉得心甘情愿且心里舒服。不需要大打折扣,客户过来就是让他们体验这种专业办事过程中的感觉。因此,为充分发挥公司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不断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增强公司凝聚力、鼓舞员工士气、全面推进公司规模快速发展。结合公司当前发展趋势,特制定一个全新的五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时限:五年(2014年~2018年)

二、门店的开设

在**地产稳步发展的同时明确发展阶段思路,确立发展阶段的目标并分析各个阶段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紧抓关键、规避风险。**地产从现在起就更应以树立品牌,“把做常德市最一流、最规范、最专业、最强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作为奋斗目标。以品牌、专业、业绩抢占市场;以管理为依托,发展常德最强大的房地产连锁公司。作为专业房产中介公司,公司将以“抓住机遇,向外拓展,向内挖潜,扩大品牌美誉,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充分扩大“**地产”在常德市市内乃至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将现在已经拥有的首创分店、北站分店、三闾分店和东升分店四家门店扩展开设到二十家,规划如下:

2014年:扩展三家门店、并设立一个总部

上半年实现丹阳路分店的开设;然后设置总部,总部设立在首创大厦;年中实现五中分店的开设;下半年实现五强溪分店的开设。

2015年:继续扩展三家分店

分别是火车站分店、芷园分店和战备桥分店。

2016年:扩展三家分店

扩展鸿升分店、三岔路分店和西园店。

2017年:扩展三家分店

开设紫桥分店、北正街分店和烟厂分店。

2018年:扩展四家分店,达到20家分店连锁

实现黄金台分店、公园世家分店、梅尼分店和美景分店的开业。

力争在五年内让“**地产”成为常德市房产中介行业的龙头企业、最强大的中介公司,在房产中介行业推进的浪潮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公司部门及管理阶层的设置

公司争取五年内建立健全的企业工作体系,包括:总经理办、行政人事部、财务部、业务部、客服部、策划部、商业部、法律部和党支部共九个部门,实现管理干部人员三十名。

作为管理层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的指导下属的工作开展,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作为企业要积极鼓动管理层多开展研讨会等,为员工成长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从而不断提升管理层的综合素质,造就复合型人才。每个企业都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员工在一个企业中也同样存在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工作表现优秀、业务水平优秀的员工,公司将给于合适的晋升空间,让其在新的岗位上迎接新的挑战。

公司的晋升渠道为:置业顾问→高级置业顾问→销售主任→分店经理→区域经理→营销总监→副总经理

四、人员的设置

人员的扩展计划:争取2014年人员扩展到70人,2015年人员扩展到100人,2016年人员扩展到140人,2017年人员扩展到170人,2018年人员扩展到200人。

人才是战略成败的关键,首先人才的招聘与选拔。做房产经纪人不但要懂得本岗位的专业知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于表达的能力,更要有良好的品德,好品德是中介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在人员的选拔上不唯才是举,德才兼备应成为选拔员工的首要标准。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有一群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其次是员工的培训与考核,公司的任何制度与目标的实施都要靠人去执行,对员工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培训是公司不断发展的要求。对员工的培训内容应包括销售技巧、行业市场分析、专业知识、礼仪礼节、公司制度、公司规划、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员工清晰的认识到本职岗位在全局的作用与重要性,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企业的发展具有足够的动力。揭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其未来工作的潜能,使员工本身、企业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

在此希望更多的有智之士加入到**地产的队伍中来,公司的发展离开不大家的参与。加入**地产来实现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与目标,这里是年轻人为自己想法敢打、敢拼、有赚钱欲望地大舞台。希望大家多宣传,让有理想的年轻人加入**地这个大家庭。

公司的福利:底薪+提成+奖金+保险+公积金+季度旅游+年终奖+年终旅游

五、制度的设置

制度是战略实施的保证:首先关于制度的制定,制度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长期性。总的来说可分为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前者是对各岗位的要求,后者是一种激励措施。健全的制度使公司管理程序化,集约化。杜绝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一个制度不健全的公司会使公司疲于管理而无暇顾及战略的实现。其次,制度的实行,有了严格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就成了没用的摆设。制度出台以后,不管在公司哪个层面都必须遵守,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六、对外宣传与广告

1、最有效的传播--客户口碑:满意的客户的一句表扬之词远远胜过任何说辞。口碑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要想让客户主动进行口碑传播要做好三点:一是给客户提供性价比高、优质的房源;二是为客户谈价,为客户撮合这套房子的成交价格;三是在办理过户手续体现专业的过户水平,以及节省过户的时间。只有通过给客户留下公司最专业的服务水平和高效的办事效率,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优势通过客户进行传播。

2、最高效的传播:小众媒体:公司和有权威媒体合作,制定媒体传播策略。公司计划五年内实行与常德晚报、常德日报、常德民生报、生活向导报等的合作,并且制作广告宣传单张。最后,采用六只滑翔伞在天空中打广告一周,真正的做到常德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让每一个客户提到**地产时,无不竖起大拇指。相信**地产,让他们感受到在**地产成交:我们放心、我们舒心、我们省心。从此不再担心中介公司拿定金跑路,让**地产为行业起一个重大的带头作用。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及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前景光明。但是在公司管理层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全体同事的齐心协力的合作下,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完成、就一定能够实现。公司秉着“诚信、专业、规范、创值”的经营理念、“有家、有爱、有**”的企业语、“为每一个需要在常德卖房的人卖房子,为每一个需要在常德买房的人买房子”的使命,全体员工尽职尽责、扎实工作,我们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再创佳绩,再创新的辉煌,谱写新的篇章!

最后我祝愿:**地产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越飞越高!

第18篇:回眸中国五年计划

回眸中国五年计划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间已经过半。其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156项”)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经济建设的“冒进”,但都得到及时纠正。

工业化奠基之役

【决策回眸】

“当时,松花江北岸地区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原野,没有道路,交通不便,每逢雨季,运输车辆经常抛锚;松花江像天然的‘封锁线’,隔断南北两岸,许多工人上班只好乘摆渡小船。同时,又缺乏建设经验,缺少施工工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建设大军开进了施工现场,艰苦奋斗,排除困难,保证了建设的顺利进行。”吉林化工区的一名老职工回忆说。

吉林化工区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第一个化工生产基地,包括“156项”中的3个化学工业项目。

1952年7月,“一五”计划第一草稿完成。按照陈云的话说,该计划的要点是“在今后5年中要办些什么新的工厂”。同年8月,周恩来、陈云等率领政府代表团赴苏,随身携带的就是该草案。斯大林看后表示,中国应该降低5年中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以免计划太满,没有回旋余地。“一五”计划洋洋十余万言,但其核心是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遍布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工业等各个方面,搭起了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国人也称之为“工业化奠基之役”。

虽然这156个项目,在“一五”期间投入施工的只有146项,另有4项推迟施工,还有6项最终没有从图纸变现实,但这仍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时期,大多数工程都按期或提前完成建设计划。

从“156项”(实际为150项)的产业结构看,当时主要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防工业极端薄弱的情况,将国家安全放在紧迫的地位加以考虑;二是旧中国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已经成为工业化中的瓶颈部门;三是既考虑到利用原来的工业基础,又考虑到备战和改善过去地区布局不平衡。

其中之一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化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工程破土动工,建设者经过3年奋斗,终让一座宏伟的汽车厂矗立在长春大地上。1956年7月12日,从总装配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钢铁是大工业的基础。根据“一五”计划,我国不仅要扩建当时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鞍钢),还将兴建两个新的钢铁基地,即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而鞍钢的建设又是“一五”计划钢铁建设的中心。为此中共中央发出了“支援鞍钢”的号召,全国共有55个城市、199个企业从人力、物资、设备等各方面支援了鞍钢建设。1953年12月26日,鞍钢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建成投产典礼,并向中共中央报捷,毛泽东亲自复信祝贺。本报记者董伟整理

【数字】

921

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有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等。

三年半

据一机部调查,“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建成后平均3年半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年,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

18%

“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语录】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球籍!

―――毛泽东(1956年8月)

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一些。各部专业会议提的计划数字都很大,请大家注意实事求是。

―――周恩来(1956年2月)

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评说】

“一五”计划的成绩是巨大的,是1953年至1980年的5个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这一点,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一五’计划相当成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决定性的加速作用。就是同50年代大多数新独立的、人均年增长率为2.5%左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验也是成功的。”

但是,这个成就是有代价的:因为追求高速度和增加工业投入,使我国的供求关系由原来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由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是适应上述这种转变要求的变革,只是这种变革要求过急、转变过快、形式过于单

一、工作过于粗糙。1957年曾经有所调整,但很快就被后来的“大跃进”所冲掉了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两个阶段:1958年~1960年为“大跃进”阶段;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

1958年的“大跃进”,是作为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之后要出现“经济建设高潮”提出来的,形成了一场包含着层层高压和层层虚报的政治运动。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波动幅度最大的时期,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高时达54.8%,最低时至-38.2%。1960年非但没有“跃进”,反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负增长最严重、困难最大、人民生活最苦的一年。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粮食、棉花的产量甚至低于1952年的水平。

从三本账到一本账

【决策回眸】

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这些风风火火的运动就发生在“二五”期间。回顾这段岁月,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曾提到过两个小故事。

1958年秋,国家计委干部去河北徐水搞共产主义规划,问老农一亩能产多少粮食,老农两次都不吭声;问到第三次的时候才用嘴指着牌子上的800斤;又问能产800斤吗?他说,包括秸秆在内。

1959年1月,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帮徐水办了个用白薯生产酒精的工厂,可那时,连人吃的白薯都已经没有了。

不但农业生产如此,当时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也是如此。柳随年回忆,大炼钢铁运动中,连计委的干部都把铁丝网剪成一段一段去炼铁,炼出几块铁疙瘩,还绑上红布报喜,把有用的铁炼成无用的铁。

柳随年认为,其实在1958年下半年,许多迹象就表明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已经失调。但那时人们不敢反映,怕被说成在泼冷水。

这种怕说泼冷水的“大跃进”,来源于1958年1月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六十条》要求生产计划作三本账。这其中,中央要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

从指标来看,地方的第二本账高于中央的第二本账,中央的第二本账高于中央的第一本账。也就是说,从中央到地方,生产计划层层加码。“中央带头搞两本账,各级就都搞自己的两本账。下到基层,一个指标就有六七种账了。不管工业、农业还是其他行业,大跃进的各种指标,大都是通过编两本账的方法,层层拔高的。”薄一波认为,这三本账的制度,是造成大跃进中生产计划层层加码、追求高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仅有三本账还不够,《六十条》还要求计划实施采取“全面规划,几次检查,年终评比”的办法。评比采取同级竞赛的方式,年终评比以第二本账为标准。评比不仅比经济、比生产、比技术,还要比政治,就是比领导艺术,看谁领导得更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1958年2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很多省、市、自治区纷纷表决心,要用五六七年时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规定的12年内完成的任务。

高指标、高积累、高估产、高征购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灾难。错误的计划,加上从1959年起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急剧减产。1960年夏季,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粮食供应紧张局面。鞍钢工人的供应仅为每月2两肉,每天4两菜,甚至连这些也难以长期维持。

1960年7月18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在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上建议,年度计划只搞一本账,不要搞第二本账。

在1961年1月18日的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对李富春不搞第二本账的意见也表示赞同。他说:今年不搞两本账了,就是一本账,绝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层层加码。总而言之要实事求是。

至此,满足大跃进要求的“三本账”终于走到了尽头。本报记者李松涛整理

【数字】

6000万吨

1958年6月上旬,冶金部拟订的规划中,将1957年11月第六次全国计划会议上规定的1958年产钢610万吨的指标提高为:预计1958年产钢820万吨,1960年产钢3600万吨;1962年产钢6000万吨。

1000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60年我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

2877

1960年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只有2877亿斤,比1959年减少530亿斤,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7年

“二五”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将15年的赶超英美战略变成10年,在“大跃进”的高潮阶段,毛泽东兴奋地将其降到7年,之后又降到2至3年。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语录】

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犯了政治方向的错误;“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毛泽东(1957年)

目前我们在经济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困难,这两年不仅没有跃进,反而退了许多,出现了一个大马鞍形。

———刘少奇(1959年1月27日)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评说】

从“二五”计划开始,我国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开始拉大。由于工作失误,我国失去了一次有利的发展时机。

如今,再来看“二五”计划,其新认识包括:首先要正视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其次,计划决策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要尊重科学决策的运行规律;第三,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第四,“赶超”要知己知彼,立足于本国国情、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对策。

“三五”(1966~1970):三线建设 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经历了由“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变化,总的来说呈现了“起(1966)———落(196

7、1968)———起(196

9、1970)”的跌宕起伏状态。1966年,曾出现了预计提前两年完成计划的良好发展势头,但1967年、1968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计划完成情况连续出现倒退,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1968年还成为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以来惟一没有年度计划的一年。1969年,中苏边界武装冲突使全国进入了战备高潮,“三五”计划以临战的非正常状态取代了前三年无政府主义的非正常状态。1970年的高投入,使“三五”计划勉强完成。

从抓“吃穿用”到“三线建设”

毛泽东“脑筋急转弯”

【决策回眸】

“如果大家不同意,我就到成都、西昌开会。西昌通不通汽车?不通,我就骑毛驴下西康。”

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显然对编制已进行3年之久的“三五”计划安排不满意。这天,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汇报“三五”计划的编制情况,听说主线一是农业,二是国防,三是基础工业时,非常生气,说了上面的赌气话。

毛泽东认为,前一个时期,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来经过提醒,注意了,最近几年又忽视“屁股”和后方了。“‘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

一、

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他甚至表示:“搞攀枝花没有钱,我把工资拿出来!”

这让与会的同志吃了一惊,变化太快了!10多天前的5月10日,国家计委领导小组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时,毛泽东除对个别项目不能上有意见外,总的看法还是一致的。

这个计划从1962年开始讨论起,一直的设想都是要抓“吃穿用”。由于刚从三年困难中走出来,经济形势极其恶劣,因此,在“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中,主要是着眼于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

毛泽东对此也一度很认同。当时,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在报告中强调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他还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各级计委必须克服屁股坐在工业上的毛病,要首先抓农业发展计划和支援农业的计划。”

可见,毛泽东原本对国民经济计划的战略考虑,并不是要抓“三线建设”的。但过去20天不到,为什么又彻底改变想法了呢?

原来,在国家计委向毛泽东汇报“三五”初步设想前后,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根据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的指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写出一份报告,让罗瑞卿将报告送给了毛泽东等中央政治局常委。

报告中说: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很多,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报告详细列举了全国工业过于集中、大城市人口过多、主要交通枢纽和港口码头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是关系到全军、全民和直接影响卫国战争进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因此,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以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而当时的国内外艰险情势也在为报告作注脚。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蒋介石政权正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陆;中苏关系闹僵,苏联对中国虎视眈眈;美国一直都非常仇视新中国政权,1961年9月,还进行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型核战争演习,并密谋策划对中国的核计划进行武装攻击;而1962年10月,印度军队也悍然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

艰险的形势加触目惊心的调查报告,让毛泽东的主导思想迅速发生了变化,他的态度也很快扭转了大家的认识。1964年5月28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小组会议,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高层领导都陆续讲话,对毛泽东的看法表态支持。

1964年6月6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搞“三线建设”的主张,并且表示:“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

毛泽东的讲话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产、解决人民吃穿用的同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从此,全国战备的气氛日趋浓厚,“三线建设”全面启动。

实习生 叶铁桥整理

【数字】

114.1%~116.2%

按照1965年中共中央批准的“三五”计划《汇报提纲》,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计划的114.1%~116.2%,比1969年增长25.7%。

27个

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同意国务院报告,将部委数量由80多个精简为27个。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语录】

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现在搞得一塌糊涂,陈云真仔细,如果是陈云当家不可能出这些乱子。

———毛泽东(1959年7月)

三线建设为什么这么慢?没有钱用我的工资。

———毛泽东(1964年8月)

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评说】

客观地说,“三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实行了一个重大战略转变,其所奠定的指导方针,一直影响到“四五”计划。

在“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造成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发生大批非正常死亡现象之后4年,毛泽东特别提出要为老百姓的生活着想,要备荒,不要搞得太紧张,无疑是接受了过去惨痛的教训,给即将兴起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安上了一个限制阀门。尽管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但也没有发生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增加现象。

“三五”计划各项指标定得较低,留有余地,因此没有出现“大跃进”期间竭泽而渔的情况,最后仍然能得到完成。这也许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四五”(1971~1975):严重失控 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最终仍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主持两年经济调整,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

197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得到了基本完成。

“林副主席的指示就是计划”

【决策回眸】

在1969年4月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正式写进新党章。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总参谋长黄永胜,副总参谋长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及林彪妻子叶群,都进入了中央政治局。他们直接插手国务院部委工作,大肆发布战争迫在眉睫的指示,对这一时期的经济计划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他们盲目扩大军事工业生产,乱上“重点”项目,使得因“文化大革命”本已不正常的国民经济体系雪上加霜。军事工业的盲目上马和扩大,又严重占用挤压民用工业的资金、设备和人力,使其生产下降。

江西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为了增加陶瓷出口,国家用了2700万元,在景德镇建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陶瓷厂,设计规模为年产2000万件。

1969年,吴法宪等人看中了这个厂的厂房,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借口大搞直升机,占用了这个刚刚投产的陶瓷厂。他们把设备分掉,还把花了500万元建起来的隧道窑和锦窑全部炸掉。致使以后我国在国际市场瓷器贸易总额中只相当日本的五分之一。

1970年宣布建成的这个景德镇的直升机厂,到1971年仍然没有生产出一架飞机。吴法宪等就采取欺骗手段,把老厂生产的零部件拉到这里总装、试飞。将这个厂包装成当年设计、当年基建、当年投产的典型。

他们还肆意破坏计划管理制度。吴法宪派到成都雷达厂的心腹公开提出了“六不要”,首先就是不要计划。他们说:要什么计划?林副主席的指示就是计划。我要什么,你就生产什么,能干多少,就算多少。计划就是计划,把它丢在一边。另外还包括不要设计、不要配套、不要检验,甚至提出不要质量、不要生产管理:讲这个质量、那个质量,威力大了就是质量,给部队使用了就是质量。过去几年出不了一个产品,有人说乱,我看这个乱很好,还乱得不够,这才是正常秩序。

1971年林彪出逃的“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针对前一个时期因“文化大革命”*和过分强调战争威胁造成的问题,以批判林彪极“左”思潮的形式,进行了经济调整。1972年2月,全国计划会议在周恩来指示下制定出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加强国家计划,整顿企业管理,落实各项政策,反对无政府主义等。

1973年2月,他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计划工作时严厉批判极“左”思潮造成的“瞎指挥”、“三个突破”等现象后指出:“影响到1973年,恶果逐渐暴露出来了。应该把九大以来林彪一伙破坏经济计划的情况编个材料,供大家批判。一定要批透,把破坏性后果消除掉。”他历数了两年来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发展不讲比例、各地自行其是、各自为政等等乱象,感慨地说,确实没有王法了。

此后,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四五纲要(草案)”的部分高指标被降低:工业总产值由4000亿元下降到3300亿元,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从12.8%下调到7.7%„„

李朱整理

【数字】

第一

1970年4月,全国煤炭工业会议提出:大干三年,扭转北煤南运,实现江南9省煤炭基本自给,力争在1975年煤炭产量超过美国、苏联,跃居世界第一。

101.7%

1975年是“四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主要由于整顿的作用,才使“四五”计划的多项指标基本完成,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

10.7年

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周期,“一五”时期是6.5年,“三五”和“四五”时期则延长到8.8年和10.7年。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语录】

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毛泽东(1970年10月20日)

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

———林彪(1969年9月27日)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毛泽东(1974年10月)实习生邢莉云整理

【评说】

“三五”、“四五”计划的编制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一是制定计划必须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充分的科学论证、调查研究;二是制定计划必须尽量符合经济规律和生产力水平,不能单纯从人的主观愿望和热情出发。两个计划编制中,始终强调“抓革命,促生产”,用精神力量来作为完成指标的依据,这本身就是严重违背客观规律。更何况,“文化大革命”中那种“抓革命”的“热情”不但不是“促生产”的动力,反而是经济发展的破坏力。

尽管存在着计划编制不合理、国民经济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低下等重大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应当看到,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三五”、“四五”计划毕竟得到了完成。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国家经济总量比以往有较大增加,而没有出现“大跃进”后严重倒退的三年经济困难局面。而且,“三五”、“四五”计划是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阶段。

“五五”(1976~1980年):新跃进 大转折

恢复和调整是“五五”计划实施的主线。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越了由“*”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仅剩3年。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下。

第二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新跃进”背后的手

【决策回眸】

“一个新的跃进形势正在形成。”

“中国人民有一种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的英雄气概。”

“只有一年、两年的高速度不行,一定要年年保持高速度;只有一个部门、两个部门的高速度不行,一定要各个部门都保持高速度!”

这三段话,引自1977年和1978年的《人民日报》社论。

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没有及时总结纠正“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上继续推进冒进方针,不顾国情国力,强行要求“大干快上”、“革命加拼命”的老毛病又卷土重来。这使刚刚降温的狂热气氛又逐渐有了升温的趋势,甚至出现了“组织新的大跃进”的论调。

这种情况,与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华国锋同志不无关系。

粉碎“四人帮”以后,作为毛主席接班人的华国锋威望空前高涨,对他的崇拜之风也在全国渐起。在此情形下,华国锋感觉重任在肩,因此急于把国民经济快速搞上去,尽快实现“强国之梦”。

其实,早在1976年,华国锋和中央有关部门就对农业机械化提出过空浮的口号和脱离实际的高指标。1976年12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就提出目标要求198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在工业上的“新跃进”则表现得更为激进。1977年4月至5月,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先后在大庆和北京举行。华国锋对于大庆这样的“社会主义旗帜”相当重视,他在会议讲话中雄心勃勃地提出,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至少要有1/3的企业要办成大庆式企业,并且表示:“石油光有一个大庆不行,要有十来个大庆。”在会上,他还提出要在23年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977年9月,他又召集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负责人研究加快经济建设速度问题,并且在会上批评国家计委提出的工业增长速度“太保守”,强调“今后工业部门要开足马力,挽起袖子大干”,“要比原来的设想更快地实现现代化”。

这样明显不符合科学规律、急于求成的发展计划,对国民经济危害甚多。1978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比例失调、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衡、财政和外汇收支的严重不平衡等诸多情况,都是“新跃进”导致的恶果。

由此而来的是开始于1979的经济调整期,这个调整一直持续了3年,直到1981年基本完成调整任务,国民经济才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陈云同志在1978年年底所说,“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拥而上。一拥而上,看起来好像快,实际上欲速则不达”,就是对这次急于求成的“新跃进”的深刻反思。实习生叶铁桥整理

【数字】

0.4%

1978年,大学生仅占全国学生总数的0.4%,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的。

11.7%

“五五”时期,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84%,最高年为11.7%,最低年为1.7%;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5.1%,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9.2%。

4

“五五”时期物资分配上很难衔接,企业当年申请,部门当年平衡、当年安排生产、当年交货,解决一个配件最快也得4个月。而在市场经济国家,4个小时即可送到。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1979年11月)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评说】

“五五”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

粉碎“四人帮”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国家面临三条道路:一条是“老路”,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一条是“邪路”,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一条是“新路”,走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快速发展的中国道路。走“老路”只会使中国更加贫穷;走“邪路”只会使中国陷入*的深渊;走“新路”虽然艰难,但是最有前途。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法和思想方法,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五五”之后,中国的五年计划翻过了新的一页。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后认真总结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按照中央提出的从1981年到20世纪末20年内力争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部署制定的。“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比较长,最初是作为《l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的一部分,于1975年、1977年两次进行编制。两次拟定的“六五”计划指标,指标一次比一次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1980年开始,对“六五”计划在推倒原方案后开始重新拟定。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

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而以往的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仅仅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六五”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村改革拨雾见日

【决策回眸】

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宏昌的主持下,在社员严立华家的破屋里开会,决定在保证交够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到户。如果队干部因此坐牢,全体社员要共同负责把他家的农活儿全包下来,并且把他的孩子养到18岁。

接着大家发誓,保证严守秘密,并写成契约,一一在上面按了手印。这颇具悲壮意味的一幕,被认为是一次大转折的起点。它催生了中国农村大变革,孕育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但在当时的情境下,这是不可想像的。当时连“包产到户”四个字都是大忌,一提“包”字,都会令人为之色变,更别提彻底分家的“大包干”了。“包产到户”仅仅意味着农户各自生产粮食,最后全部交生产队分配,这在上世纪50年代合作化高潮时就出现过,被定性为“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性路线错误”。而“大包干”则让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这在当时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即使人们已从“十年*”和长期思想禁锢中苏醒过来,开始了思想解放,但是当时中央最高领导层所能容忍的也还只是“包产到组”而已。

1979年3月,国家农委召开了七省农委领导干部座谈会,主要话题是探讨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且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实行“包工包产到组”应当坚持什么原则,二是对“包产到户”应当采取什么态度。这个时候,“包产到组”已经算半合法了,而“包产到户”还属于绝对“不许”之列。

华国锋专门出席了这个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据参加会议的同志后来透露,作为当时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强调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认为分队、分组过小都是不利的,更不要说“包产到户”了。

当时的国家农委主任王任重也在会上表示,搞合作化几十年了,基本上是好的,集体办不好可能不如单干,但办得好肯定超过单干。言下之意也是不主张“包产到户”。

但形势的发展却远远跑在了前头。安徽、广东、四川等省份,“不经领导同意”搞“包产到户”的农户已经不少,且得到了一些地方领导的支持,如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就多次为小岗村的改革当挡箭牌,并且呼吁“孩子已经生下来了,给他报个户口吧,承认它也是责任制的一种形式”。

但当时阻力仍然很大。方向真正明确起来,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80年5月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之后。

在这个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包产到户”和“大包干”,表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他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总的说来,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

这个谈话为农村的改革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此后,农村的改革形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在“六五”计划期间,随着中央5个“一号文件”的颁布,逐步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到1983年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当时生产队总数的99.5%,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到生产队总数的97.8%。

实习生 叶铁桥整理

【数字】

23

由国家计划直接管理的产品由1979年的188种减少到1985年的23种,机电产品除汽车、半导体和工业锅炉外,全部实行自由购销。

11%

5年中,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不包括村办工业)。这五年是我国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170万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由1980年的114万人增加到1985年的170万人。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今后经济发展速度总的来说不会慢,但是头一个五年、十年,速度不可能很高。头几年,要非常谨慎,重大的事情要稳当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了再搞。

———邓小平(1981年10月)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1984年6月)

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1985年3月)

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评说】

“六五”期间,我国胜利完成了进行经济调整整顿的任务,国民经济开始走上一条比较协调、注重效益的新路子。在此期间,还成功地推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过去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僵化体制,转向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十分迅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使长期以来非常突出的人民温饱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

但“六五”后期,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

“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3年。1983年,国务院即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6年3月,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

价格闯关受挫

【决策回眸】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幕。几乎所有的银行门前都排满了来提款的储户,不管到期还是未到期;几乎所有的商店前都挤满了来购物的大妈大婶,不管需要不需要。她们抱着、拎着、拖着各式各样的物件,一趟又一趟。百货大楼空了,杂货铺也空了。这个时刻属于白糖,属于洗衣粉,甚至属于大白菜。因为它们都成为这场空前的抢购风中的抢手货品。这个时刻也属于“七五”。

力行近十年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点,计划和市场也到了生死抉择的最后交锋时期。新旧体制的“共荣共存”难以为继,继续转舵势成必然。“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其中最大的尝试和焦点之战则是“价格闯关”。

1988年5月8日,各大新闻媒体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将发行第一张百元大钞。这让长期习惯了“大团结”(拾元币)的中国老百姓颇感意外。虽然不知道决策层的具体动向,但是已经对涨价异常敏感的老百姓也悄悄紧张起来,传言四起。

当时中央在下价格“并轨”的决心。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说,“当时的改革是考虑要由产品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如果不解决物价严重的扭曲问题,那就不可能转到商品经济的领域里来。我们当时的物价,管你供求关系有多大变化,我照样不动,价值有多大变化,我价格照样不动。这就是产品经济,因此,没有活力。”

1988年5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朝鲜政府军事代表团时指出,中国的改革要“过五关斩六将”,物价改革虽然风险很大,但是“非搞不可”,“要迎着风险、迎着困难上”。同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改革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文章认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性阶段,到了非解决物价问题不可的时刻。

1988年8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北戴河召开,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该《方案》提出,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

8月19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这条重要消息。当天,各地就出现了抢购。有的人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银行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

人民群众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及其反应,使这次价格闯关遭受重大挫折,也充分表明这几年经济形势中的各种矛盾为改革带来的巨大阻力。中央重新审视和调整决策,原有计划大转弯,急刹车。

8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对物价闯关的改革方案作出解释。9月26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批准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又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延长治理整顿的时间,将原定的“两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延长为“三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

徐建青 本报记者 董伟

【数字】

90%

到1990年年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承包面超过90%。

1/3

全国1987年预算的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超过700亿元,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邓小平(1987年2月)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得太快,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困难。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准备用两年或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我们的一条经验是,发展顺利时要看到出现的新问题,发展要适度,经济过热就容易出毛病。总之,制定一切政策,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1989年3月)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评说】

“七五”时期是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前10年打基础”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也是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两种体制并存,同时又激烈冲突的时期。

“七五”时期的经济过热,以及政府所采取的克服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带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的特点。理论上几十年争论不休的计划与市场之争这时也到了生死抉择的最后交锋时期,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已经不可逆转。“七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通过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格局和国民经济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七五”后期的治理整顿取得的成效,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和“七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八五”计划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治理整顿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制定的,最初要求保持6%左右的中速增长,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但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八五”期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是同期世界各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

【决策回眸】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说,“要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以立于不败之地。在订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把计划编得小一点”。

时年87岁的邓小平已经退休一年,但仍在思考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对于计划中的两个问题,邓小平心存疑虑。其一是发展速度问题,小平对中央负责同志说,“强调稳定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可能丧失时机”。其二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事实上,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已经提出了“计划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种说法被认为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只有一步之遥。但两年之后,中央的表述依然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邓小平决定把这些疑虑摆上台面。1992年1月17日,南方的春天已初现端倪。邓小平乘坐一辆有8节车厢的专列离开北京,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之中最后一次“南巡”。先于他到达南方的是中央办公厅的一份绝密电报,上面只有两行字:“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这位来南方“休息”的88岁老人,在那次行程中始终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后,邓小平一直在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思考。向来并不多言的他,几乎没有停止过谈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谈了一个小时。

邓小平在这次“南巡”中的谈话与思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三个“有利于”标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等———在一个月之后的2月28日,经中央和小平本人亲自审阅,被作为1992年中央第二号文件下发,并发出通知,要求尽快逐级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自此,邓小平这次“不要专门汇报,不要陪餐,不题词,不见记者,不摄影,不报道”的南巡,开始广为人知。很多人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当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束了十多年的争论,第一次在改革目标模式上取得了共识,指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心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作报告时提出,到2000年前,经济每年增长8%~9%———高于当初“八五”计划提出的6%的指标。在家里观看电视直播的邓小平对身边的人说,“我应该为这个报告鼓掌”。

自此,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一个开放而令人激动的年代开始了。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有如“砖头”一般的“大哥大”开始为一些人所使用,并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许多后来广为人知的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宝洁等,也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大陆,兴办合资企业。

本报记者 唐勇林

【数字】

12%

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50亿元,在1988年比1980年翻一番的基础上,用七年时间又翻了一番。“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2%。

1600亿

“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进出口总额五年超过1万亿美元。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00亿美元。6500万“八五”期间,贫困人口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8500万人减少到1995年的6500万人。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评说】

“八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五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人口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国家财力不足,宏观调控实力不强;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面临不少新问题。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九五”计划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对的国内外环境,是历次五年计划实施中比较少见的。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在国内,“九五”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综合治理,高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需求过热的局面得以扭转,国民经济顺利实现了“软着陆”。而在后期,在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后,又适时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的翅膀还在”

【决策回眸】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环境所面临的复杂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当时被美国《时代》周刊比喻成“飞向太阳的鸟,但翅膀已被烤焦”。

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从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资额跌至20年来最低点;在国内,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又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

到1998年上半年,市场上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企业家们都在忙着大打价格战,大商场也寻找一切理由打折。就连世都百货———北京城当时富人扎堆的地方,有时商品居然也打到1折。就是这样,消费者还是不为所动。

事实上,在1997年,关于“软着陆”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已经颇有争议。这年年初,一个名叫刘慧勇的人曾上书朱镕基,建议应当注意通货紧缩。但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未成为主流认识。

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相当明朗,并与一系列国内问题叠加,使经济受阻。2月,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发言表明,决策层不仅注意到了内需不足的存在,还下决心战而胜之。

当年8月2日,朱镕基第一次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构想。国务院随后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时采取了降低存贷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与普通民众生活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三项,也从1998年开始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和之后开始的黄金周等措施一起,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而从1999年开始的声势浩大的高校扩招,则与1998年年底呈交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紧密相关。这封由经济学者汤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共同撰写的信建议,在3年至4年内使中国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他们估算,扩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1000亿元左右的消费需求,同时可使每年一至两百万新增的劳动力延迟进入市场,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这封信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并很快有了回应。次年,有关部门拟定计划,招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20%多,几个月后又增至47%。

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这年年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教授米勒来到北京,与朱基总理进行了长谈。朱镕基幽默地请米勒教授转告《时代》周刊,“我的翅膀还在”。(本报记者唐勇林)

【数字】

3.4%

1997年年末,全国下岗职工人数为1200万人左右,比1996年增加300多万人。就业状况的恶化使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势开始减缓,1997年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处于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8.3%

5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8.3%,大大高于世界平均3.8%的增长速度。

85%

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比1995年的36.2%明显提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初步实现。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

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

———江泽民(1997年9月)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1998年3月)

【评说】

“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1997年比预期目标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进一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体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产权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还比较滞后,要素市场“双轨制”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在宏观调控政策上,决策者适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力度,并注意把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非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五”计划出台。

“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置的主角,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计划总体上不再具有指令的性质,而是粗线条的计划。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线。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视。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两个大局”战略继续推进

【决策回眸】

改革开放让我国东部地区获得了快速发展,将西部甩在了后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洪涝灾害、沙尘暴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制约因素。

经研究,人们发现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恶化的原因在于过度开发。过度开发的原因,一是穷,二是科技不发达。西部老百姓只有通过对自然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大规模的初级开发来获取利益,没有能力,没有技术,也没有意识去改善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

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十五”计划把第二个大局提上了日程: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方面,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1999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此后5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2000年至2004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5%、8.8%、10%、11.3%和12%,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西部退耕还林7350多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570多万亩,退牧还草1.9亿亩。

最让西部孩子高兴的是,国家出资对7000多所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读书环境得到改善。“十五”期间,振兴东北也是一项重要战略。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东北一下子“变成”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后的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本报记者李松涛

【数字】

1.2%

2001年至2004年,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只有1.2%,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最好时期。

1.4倍

2001年至2004年,高等教育大发展,2000年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56.1万人,2004年增至1333.5万人,增加了1.4倍。

108.6亿元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展重大,截至2004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108.6亿元,建设2425个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投入76亿元,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设项目2518个。实习生许瑞芳整理

【语录】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江泽民(2002年11月)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胡锦涛(2004年3月)

【评说】

经历了十个五年计划的洗礼,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仍有不少难题摆在中国人面前。尽管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三农问题、失业问题、资源短缺、国有企业退出市场难度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环境污染等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新世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这样几个努力方向。

第一,制定和实施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邓小平为中国制定了三步走和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目标,即到21世纪前半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将第三步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从2011年到2020年,经济总量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2021年到2050年,经济总量大体再翻两番,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发展要有新思路,实施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重大方针政策。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保护,注重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第19篇:联村联户五年计划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个人年度帮扶计划

为了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要求,我对我所帮扶冶力关镇高庄村大湾社帮扶对象高正荣的家庭现状、经济收入、种植面积和产业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调查,根据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制定出本计划。

帮扶对象: 冶力关镇高庄村大湾社 高正荣

联系电话:13519410249 帮扶人: 冶力关镇计生专干 武小莉

联系电话:13893940764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户主:高正荣,现年50岁,初中程度,在家务农。 妻子:冯调英,现年50岁,小学程度,体弱多病,无劳动力。

长子:高云平,现年29岁,小学程度,外出打工。 儿媳:周迎贵,现年27岁,小学程度。外出打工。 孙子:高小林,现年9岁,小学二年级,就读于池沟小学。

二、帮扶计划 孙女:高晓琴 ,现年3岁 ,学龄前儿童,

1、2012年帮助解决危旧房屋改造,按照镇政府 的房屋改造要求,为其家庭出谋划策,将房屋建设的更加美丽宽敞。

2、帮助发展暖棚养殖,指导本户修好羊圈,扩大养羊规模。

3、帮助解决邻里纠纷,协调家庭矛盾,建设和谐家园。

5、提供养殖方面的先进技术,信息、书籍。

6、努力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使农户了解国家政策,享受国家惠农政策。

7、随时随地与联系户电话联系,定期不定期的到户上交流谈心,想办法、出点子,引导帮扶户增加家庭收入。

第20篇:我的五年计划

我的五年计划

从第一天踏入这个学校的校门,我就知道我肩上的重担有多重。抛去以前,现在我要重新开始我的人生之路。

踏入大学校门,也许是所有人儿时的梦想,如今,我如愿以偿的进入大学。从小对大学的向往,让我觉得进入大学可以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忧无虑,因为我终于摆脱高中,进入大学。大学老师没有高中老师那样严厉,大学没有堆积成山的作业,不用天天为作业犯愁。一切都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当真正来到大学时,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大学居然跟高中差不多,甚至一点儿都不像大学,完全就是高中,每天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每节课老师都会布置作业,有时还有点怀念高中的生活,高中虽然累但过得很充实。不像在大学,不知干什么好。在大学已经呆了半年的时间了,一切都很熟悉了,学习、生活都已步入正轨,对大学的憧憬已经很淡了,甚至开始考虑以后工作的事情了。慢慢的,我们已不是刚入学时那个懵懂的小孩,我们已经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开始我们的大学生活,开始适应大学的一切。我们有了忧愁的事,不会像高中时只是埋头苦学考个理想的成绩。而现在我们不光要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还要为以后做打算。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已经老了。

如今,大一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的甜蜜日子也已经到头了,我们马上要迎来大二生活,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的功夫,大一的美好生活就这样过完了。回首大一生活,方才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那么的少,更多时间是放在玩乐上。没有计划,想着什么就干什么,一点条理性都没有。现在,即将进入大二的我不能像大一那样度过了,我要制定一个计划,甚至要制定未来3-5年内的计划。进入大二,首先我要学好专业知识,保证专业知识过硬。其次,要学习更多的软件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闲暇时间可以去图书馆为自己充充电,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让自己不会因为知识、能力而落在别人后面。大二,我要充实的度过。

大三,很多同学开始实习,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铺垫,而我要做的是,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跟大家一样开始实习。我不会因为学习实习而放弃学业,我会一如既往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选择合适的公司进行自己的实习,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毕业后,我们会因为是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被很多公司拒绝,但我不会放弃,气馁。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我自己找不到,大家都一样。所以我会沉住气,找准机会,把握机会。我相信,凭自己的能力与实力,不怕找不到工作,刚开始也许会很难,但我会坚持到底。最终,会有伯乐找到我这匹千里马的。

开始工作后,对一切都会很陌生,我会虚心请教,并认真学习。跟老员工好好相处。第一年我不会指望能挣多少钱,我要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在公司里站稳脚跟。只有这样,我才会被获得赏识。一年后,我有足够多的经验后,我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工作岗位上,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我坚信,最终有一天我可以在工作中有惊人的表现。我也会创造更多的奇迹,期待着我成功的那一天。前方的路途还很遥远,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向我的目标前进,我可以做得到。2011/4/17

五年计划范文英文
《五年计划范文英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