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王翰凉州词(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3 09:07:5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王翰凉州词

王翰-凉州词

篇1:王翰 凉州词

诗词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

1.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4.君:你。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6.催:催人出征。7.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最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诗词鉴赏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诗的

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 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

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凉州词

王之涣

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 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 》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秋兴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 与"思长"偕音 )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

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长安城中鸟语花香春意浓,这塞外却风沙飞扬天气冷。半夜听到胡笳演奏的折柳曲,心里啊忍不住想家乡。首句采用对比手法,说起老家的春风满城,边塞的风沙飞扬,尾句又用“胡笳”、“杨柳”等常用的表达思乡意境的东西来加深那种想家的情绪,最后直抒胸臆,说出了自己无比浓烈的思乡之情。

篇2:照民书法篆书 唐 王翰 凉州词

照民书法篆书 唐 王翰 凉州词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文注解: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这首诗歌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凉州曲新解: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凉州曲》这首意蕴深邃的古诗,译为如下白话: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醇浆急饮,好一阵头晕脚歪,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不见我足下这千古沙场,早成了战尸狼藉的所在。

基本信息: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是王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讲的是,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作品鉴赏: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

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

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

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

(一)最负盛名。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透露出来的那种豪迈和悲凉真是有回肠荡气,洗心涤魄的感染力,令人三日犹闻其音。《古蛾眉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瑰丽奇崛的想象和珠玑满盆的秀词不禁令人联想到李白和屈原的作品,真不愧余音绕梁之仙作也。集十卷,今存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五十六)。 王翰少时就聪颖过人,才智超群,举止豪放,不拘礼节。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中进士。张嘉贞任并州刺史时,十分赞赏王翰的才能,常以很好的礼遇相待,王翰则自做歌并于之舞,神气轩昂,气度不凡。 王翰性格豪爽,无拘无束,常与文人志士结交,杜甫诗中以“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之句赞叹王翰。他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可惜很多已散失,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流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也表现了一种豪纵的意兴。(网摘) 篇3:王翰《凉州词》赏析

古代文学是作业

凉州词

【解题】

本篇存于《全唐诗》,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词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在今甘肃威武,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

欲饮②琵琶③马上催④。

醉卧⑤沙场⑥君⑦莫⑧笑,

古来⑨征战⑩几人回。

1997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

【注释】

①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

②欲饮:正要举杯痛饮。

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④催:催人出征,催促大军出发。

⑤卧:躺。

⑥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⑦君:你。

⑧莫:不要。

⑨古来:有史以来,从古到今。 ⑩征战:奔赴沙场。

【选评】

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宋顾乐:"气格俱佳,盛唐绝作。"(《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沈德潜:“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之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王文濡:“首句言宴席之盛,不可不饮,乃欲饮而琵琶声已于马上相催,又不得饮,卒之醉卧沙场,仍复出于痛饮。上三句,句句用顿,末句一挫,便使全首精神,跃跃纸上。”(《唐诗评注读本》卷四)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美酒除了自身香醇之外,还需要有一只可以衬托其色泽的容器。西域的葡萄美酒,那鲜艳欲滴的殷红色,唯有与晶莹剔透的夜光杯相匹配,才能真正感受到葡萄美酒的色、香、味。端起酒杯,伫立在营帐的小窗前,往日给人无限绝望的茫茫沙漠此刻却增添了几分壮丽的美感,绝望似乎在夕阳中重新染上了希望,哪怕仍旧那么虚无飘渺,但已足以让你压抑已久的心暂时明朗起来。要不是你怕影响周遭战友享受难得的闲适,你定想像那个可爱的奸雄曹操一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忍不住开始羡慕他身为统治者却拥有的诗人般的洒脱,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羁绊,只是将最真实的自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将自己的宏图伟业勾勒在美酒中。可他毕竟也是一代君王呀,而你只是这千千万士兵中的一员,好比这茫茫沙漠中的一粒尘沙„„

仰首将酒一饮而尽,你何苦要让自己的苦痛一次次放大,你何不将自己完完全全寄托在美酒中,亦或是交托给大漠,成为一株好似枯败但却执着地将根深扎在土里的骆驼刺,亦或是成为一粒尘沙洋洋洒洒,也好比现在来的逍遥。酒越喝越多,越喝越急,你还是无法忘记心中那无比沉重的痛,哪怕只是暂时忘记。你忍不住想起独守空房的妻子,忍不住想起未曾谋面的小儿,忍不住想起年迈的母 亲,不知他们现在安否?突然你觉得杯中的酒是那么的苦涩,你忍不住怀念起母亲亲手酿造的米酒,那才是琼浆玉液。扔掉手中的夜光杯,酒撒了一地,那满地的殷红何尝不像是用战士的鲜血染成的。罢了罢了,你干脆拿起酒坛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洒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有酒才可以解脱自己。

“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促成了文意的转折。正欲开怀畅饮,琵琶那急促的弦音开始催人出征。你只是想一时远离尘世而已,为何连精神上逃脱的机会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奢望。你将手中的酒坛子放下,望着窗外已醉倒的战友,他们一定已梦迁故乡,不然怎么会有满满的笑容堆在脸上。“呠!”是酒坛摔碎的声音,一定是还在做着美梦的人突然被这催征的弦音惊醒。唉,可怜的人儿,你本可以在梦中幸福。猛地将酒坛里的酒一口气喝完,不想穿上那沉重的盔甲,不想握住那冰冷的武器,你那好不容易被酒温存的记忆此刻又被无情地打碎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一句又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你好像听到了将士们正在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旧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是呀,何不抛下所有的顾虑,醉心于美酒之中;何不拖着酒醉的身躯冲向战场,借着酒兴你一定是冲得最快的那匹黑马。兴许你还能砍倒敌军的战旗,振一下我军的士气;兴许你砍下的不是战旗而是敌军首领的人头,兴许这一战你们取得了全胜,明天就可以班师回朝;兴许离乱的世界从此就终结了。透过窗子,你好像看见妻子正站在闺房中梳妆打扮等着与你相见,调皮的小儿在院子里左顾右盼只为一眼可以看见你,而你那年迈的母亲忙去把藏起来的酒取出来„„你一定是喝醉了,醉了醉了,那又何妨,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只是太疲倦了而已。你愤愤地将酒坛子砸在地上,碎了满地,那满地的碎片就像你的心,零零散散,无法将它们拾起。

“古来征战几人回”末尾的诘问句将你最悲痛、最决绝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从古到今,为了统治者的欲望,多少被迫走向了沙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从沙场上走出来?大概只有那冰冷的泥土才知道有多少人在此流下了鲜血,有多少人只能在倒下的那一刻才能魂归故乡,又有多少人因为久于征战而忘记了故乡的方向,他们连死了也无法回到那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只能四处飘荡。太多太

多的人牺牲了,只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人的一句话“我要?a href="http://www.daodoc.com/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keylink">加盟堑耐恋亍保鸵们蛲蜃用竦南恃醇小>妓溃疾坏貌凰馈D阒荒茉谡匠∩纤烂瓷保鞘悄慊钭呕厝サ奈ㄒ幌M墒钦庖豢棠阌媒R嗷蛴藐泼鹆吮鹑说拿危驴逃植恢阕约旱拿谓谀囊话淹涞断缕泼穑愕难氲腥说难煌髟谀忝嵌既劝耐恋厣希詈笤谌竞炝苏蟮兀竞炝四忝堑拿危竞炝颂袄返娜嗣堑难劬Α?/p>琵琶声依旧回响着,那般紧促,那般无奈,那弹奏琵琶的人何尝不想为我们的自由高歌一曲,可是他连自己的音乐梦想也破灭了,又怎会有安抚别人的闲心。他何尝不希望这一切的苦难都早早的结束。一曲终了,你还是穿了那沉重的盔甲,拿起那冰冷的刀戟,走出了营帐,走向了沙场„„

【延伸阅读】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张籍《凉州词三首》、

李颀《古从军行》、

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关山月》《塞下曲六首》。

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班级:文秘与行政管理班

姓名:翁海云学号:201002104125

推荐第2篇:王翰 凉州词

诗词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7.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最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译文

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诗词鉴赏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 “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马上奏起了琵琶,虽然军令如山,但这种情况下,大家视死如归,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立刻”/“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诗的

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

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凉州词

王之涣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诗鉴赏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 。《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 》载有《凉州歌》,并说明是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所作。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这首诗豪迈奔放的歌声,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 "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 单薄 "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秋兴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两句诗人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边疆富有地方色彩的乐器。杨柳 :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 与"思长"偕音 )之意。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当羌笛的声音随风传来《杨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时,诗人的情绪激越了。笛声充满了哀怨之情,在空旷的山野间萦绕。那是戍边的军士在吹奏送别曲吧。他们曾经在这催人心碎的乐声中,告别了亲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这支曲子,他们的眼前会立即浮现妻儿的泪眼,慈母的愁容。诗人劝慰他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们何必借《杨柳枝》来抒发满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这两句,写边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调转为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叹,而是暗含讽刺之意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可见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张塞外的荒寒,说那里没有春风,而是借自然现象来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征人,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而不顾。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长安城中鸟语花香春意浓,这塞外却风沙飞扬天气冷。半夜听到胡笳演奏的折柳曲,心里啊忍不住想家乡。首句采用对比手法,说起老家的春风满城,边塞的风沙飞扬,尾句又用“胡笳”、“杨柳”等常用的表达思乡意境的东西来加深那种想家的情绪,最后直抒胸臆,说出了自己无比浓烈的思乡之情。

推荐第3篇:王翰《凉州词》赏析 古代文学是作业

凉州词

【解题】

本篇存于《全唐诗》,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词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在今甘肃威武,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

欲饮②琵琶③马上催④。

醉卧⑤沙场⑥君⑦莫⑧笑, 古来⑨征战⑩几人回。

1997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 【注释】

①夜光杯:用美玉精制而成的酒杯,因夜间发光,故名。汉东方朔《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甘肃省酒泉市自古出产夜光杯,系祁连山玉石磨琢而成。这里指华贵精美的酒杯。葡萄酒、夜光杯和下句中的琵琶,都和西北民族有关,诗人用这些来渲染地方色彩。 ②欲饮:正要举杯痛饮。

③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乐器。 ④催:催人出征,催促大军出发。 ⑤卧:躺。

⑥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⑦君:你。 ⑧莫:不要。

⑨古来:有史以来,从古到今。

⑩征战:奔赴沙场。 【选评】

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宋顾乐:"气格俱佳,盛唐绝作。"(《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沈德潜:“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之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王文濡:“首句言宴席之盛,不可不饮,乃欲饮而琵琶声已于马上相催,又不得饮,卒之醉卧沙场,仍复出于痛饮。上三句,句句用顿,末句一挫,便使全首精神,跃跃纸上。”(《唐诗评注读本》卷四)

【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美酒除了自身香醇之外,还需要有一只可以衬托其色泽的容器。西域的葡萄美酒,那鲜艳欲滴的殷红色,唯有与晶莹剔透的夜光杯相匹配,才能真正感受到葡萄美酒的色、香、味。端起酒杯,伫立在营帐的小窗前,往日给人无限绝望的茫茫沙漠此刻却增添了几分壮丽的美感,绝望似乎在夕阳中重新染上了希望,哪怕仍旧那么虚无飘渺,但已足以让你压抑已久的心暂时明朗起来。要不是你怕影响周遭战友享受难得的闲适,你定想像那个可爱的奸雄曹操一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忍不住开始羡慕他身为统治者却拥有的诗人般的洒脱,没有任何约束,没有任何羁绊,只是将最真实的自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将自己的宏图伟业勾勒在美酒中。可他毕竟也是一代君王呀,而你只是这千千万士兵中的一员,好比这茫茫沙漠中的一粒尘沙……

仰首将酒一饮而尽,你何苦要让自己的苦痛一次次放大,你何不将自己完完全全寄托在美酒中,亦或是交托给大漠,成为一株好似枯败但却执着地将根深扎在土里的骆驼刺,亦或是成为一粒尘沙洋洋洒洒,也好比现在来的逍遥。酒越喝越多,越喝越急,你还是无法忘记心中那无比沉重的痛,哪怕只是暂时忘记。你忍不住想起独守空房的妻子,忍不住想起未曾谋面的小儿,忍不住想起年迈的母

亲,不知他们现在安否?突然你觉得杯中的酒是那么的苦涩,你忍不住怀念起母亲亲手酿造的米酒,那才是琼浆玉液。扔掉手中的夜光杯,酒撒了一地,那满地的殷红何尝不像是用战士的鲜血染成的。罢了罢了,你干脆拿起酒坛开始属于你自己的洒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有酒才可以解脱自己。

“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促成了文意的转折。正欲开怀畅饮,琵琶那急促的弦音开始催人出征。你只是想一时远离尘世而已,为何连精神上逃脱的机会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奢望。你将手中的酒坛子放下,望着窗外已醉倒的战友,他们一定已梦迁故乡,不然怎么会有满满的笑容堆在脸上。“呠!”是酒坛摔碎的声音,一定是还在做着美梦的人突然被这催征的弦音惊醒。唉,可怜的人儿,你本可以在梦中幸福。猛地将酒坛里的酒一口气喝完,不想穿上那沉重的盔甲,不想握住那冰冷的武器,你那好不容易被酒温存的记忆此刻又被无情地打碎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一句又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你好像听到了将士们正在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旧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是呀,何不抛下所有的顾虑,醉心于美酒之中;何不拖着酒醉的身躯冲向战场,借着酒兴你一定是冲得最快的那匹黑马。兴许你还能砍倒敌军的战旗,振一下我军的士气;兴许你砍下的不是战旗而是敌军首领的人头,兴许这一战你们取得了全胜,明天就可以班师回朝;兴许离乱的世界从此就终结了。透过窗子,你好像看见妻子正站在闺房中梳妆打扮等着与你相见,调皮的小儿在院子里左顾右盼只为一眼可以看见你,而你那年迈的母亲忙去把藏起来的酒取出来……你一定是喝醉了,醉了醉了,那又何妨,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只是太疲倦了而已。你愤愤地将酒坛子砸在地上,碎了满地,那满地的碎片就像你的心,零零散散,无法将它们拾起。

“古来征战几人回”末尾的诘问句将你最悲痛、最决绝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从古到今,为了统治者的欲望,多少被迫走向了沙场,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从沙场上走出来?大概只有那冰冷的泥土才知道有多少人在此流下了鲜血,有多少人只能在倒下的那一刻才能魂归故乡,又有多少人因为久于征战而忘记了故乡的方向,他们连死了也无法回到那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只能四处飘荡。太多太

多的人牺牲了,只是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人的一句话“我要占用他们的土地”,就要用千千万万子民的鲜血来践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只能在战场上死命拼杀,那是你活着回去的唯一希望,可是这一刻你用剑亦或用戟破灭了别人的梦,下刻又不知你自己的梦将在哪一把弯刀下破灭,你的血与敌人的血一同洒在你们都热爱的土地上,最后在染红了整片大地,染红了你们的梦,更染红了贪婪的人们的眼睛……

琵琶声依旧回响着,那般紧促,那般无奈,那弹奏琵琶的人何尝不想为我们的自由高歌一曲,可是他连自己的音乐梦想也破灭了,又怎会有安抚别人的闲心。他何尝不希望这一切的苦难都早早的结束。一曲终了,你还是穿了那沉重的盔甲,拿起那冰冷的刀戟,走出了营帐,走向了沙场……

【延伸阅读】

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张籍《凉州词三首》、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

李白《关山月》《塞下曲六首》。

院系:文学与新闻学院

班级:文秘与行政管理班

姓名:翁海云

学号:201002104125

推荐第4篇:大语文第12首《凉州词》王翰 孙健解析

《凉州词》唐朝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我们在大语文第10首的时候学习过一首,是王之涣的作品。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地处现在甘肃西北部。玉门关和阳关,在敦煌以西不远的地方。西出阳关或者是玉门关,就进入了西域的地界。提到西域,总是给人无限的遐想。葡萄酒、夜光杯,代表着繁华。盛唐时期,中国对外交流和贸易,主要是通过西域连接欧洲。唐朝纵然强大,但是在冷兵器时代,中央王朝的管理半径如果过大,就会有鞭长莫及的现象。加上800毫米降雨线以北,是少数民族为主的游牧部落,不时的侵扰大唐边疆,尤其是对国家财政来说非常重要的西域地区。

因此,中央政府要长期派兵把守西域。随军出征的,除了武将之外,还有文官。这也间接造成了边塞诗人这一特殊文人团体的出现。1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坐在舒适的房间里,朗读这些或唯美、或凄凉的边塞诗,但是当时的诗人,面对的更多的危机、思乡等惆怅的情绪,借着诗歌,吟咏流传。

喝着葡萄酒,用的是夜光杯,正在听着西域风情的琵琶曲,如果到敦煌旅游,可以在市中心看到反弹琵琶的硕大雕塑。这个时候,出现了“马上催”。仅仅三个字,就把军情紧急的混乱场景刻画出来。来不及整顿出发,先得到军令的,已经上了马,同时在呼叫着还沉浸在歌舞美酒之中的将士们。

醉卧沙场,何等的大气磅礴。沙场,是你死我活的地方。在生死面前,不被惊吓而醒,还可以借着酒劲儿,睡下。这当然是中国诗词中常用的夸张的修辞方法,是从文人的视角,艺术化的处理了战场的残酷。表现的,其实是诗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为何有此等感悟,因为纵观历史,一将功成万骨枯,踏上战场,死亡是大概率事件,没有几人回得来。

战争,是阳刚的,血脉喷张的。和平年代,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书籍等,会让人充满力量。但是,设身处地,看到横尸遍野,妻离子散,更多的,可能还是苍凉之感吧?

王翰,山西太原人,进士。因其才情被领导赏识,进入文人中心;也因其领导被贬,受到牵连。一贬再贬。王翰,官运亨通之时,和身边一群文人背景浓厚的官员们一起编写了一个文坛座次表,还发布了出来。这是得罪人的事情。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怎么可能接受排名,除非自己是第一等。

王翰的凉州词,其实还有一首: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可以看出,王翰还是对长安安定、美好的城市生活,更为向往的。

推荐第5篇: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翰 (唐)杜牧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cù)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凉州词 (唐)王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桃花一簇(cù)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苏轼)

推荐第6篇:凉州词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润物细无声。花重锦官城。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乐游原 唐 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推荐第7篇:凉州词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临安邸 林升【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代】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推荐第8篇:凉州词 出塞

liánɡ

zhōu

wánɡ

hàn 凉

táo

měi

jiǔ

ɡuānɡ

bēi

杯, yù

yǐn

shànɡ

cuī 欲

催。 zuì

shā

chǎnɡ

jūn

xiào 醉

笑,

ɡǔ

lái zhēnɡ

zhàn jǐ

rén

huí

回?

chū

sài

wánɡ chānɡ línɡ

qín

shí

mínɡ yuè

hàn

shí

ɡuān

关,

wàn

chánɡ zhēnɡ rén wèi

huán 万

还。

dàn

shǐ

lónɡ chénɡ

fēi

jiàng

zài 但

使

在,

jiào

yīn

shān

山。

推荐第9篇: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盛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注释

① 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这种曲子也叫“凉州词”)配的唱词。 ②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这里指的是黄沙。③ 孤城: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 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形容极高。 ⑤ 羌(qiāng):古代西北的一个民族。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后常作军乐。 ⑥ 怨:埋[mái]怨

⑦杨柳:指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⑧ 度:越过 ⑨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推荐第10篇: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学设计 光谷一小 李嵘

一、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汇报,由乐曲联想诗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由来。)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设计意图: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

“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疑问,通过互相交流想象,以及老师的适时点拨,使学生对古诗所表达得情感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设计意图: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边塞诗句,感受古诗文字的艺术魅力。)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

残酷

悲苦

第11篇:凉州词 教案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班内大多数学生在校内寄宿,让学生谈谈刚开始住校时想念家人的感受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一)读通诗歌

【师生活动】

1、学生齐读课文

2、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组词并书写。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rèn qiāng

仞 (万仞) 羌 (羌族)

3、出示多音字: 间(jiān 中间 jiàn 挑拨离间)

度(dù 角度 duó 猜度)

(小组交流注音并组词。)

4、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5、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积累字词,并能通顺的按节奏朗读课文。

(二)读懂诗歌

【师生活动】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 怨:埋怨。 度:度过。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设计意图】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三)读透诗歌 【师生活动】

1、指名读文。

2、学生小组交流:

(1)“杨柳”有何含义? (“柳”谐音“留”,留恋故乡,想念亲人)

(2)“何须怨” 是什么意思?(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为何要“怨”? (怨愤: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

3、小结: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4、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诗的首句由近及远眺望黄河,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的壮观画面;词句突出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递转,引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最后一句道出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整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消极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四、课外延伸:

1、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2、学生试背课文。

3、小练笔: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见: 河城

凉州词 听: 羌笛 对戍边士卒的同情

想: 不度

课后反思: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

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第12篇:凉州词2

2.《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二周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教学的重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的难点:

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文

1、感知送别诗。

2、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简介作者王翰,以及写作背景。

三、解诗题

1、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2、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四、明诗意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3、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识记生字。

4、引导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5、理解诗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意。

6.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7.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8、教师小结:

五、悟诗情

1、教学

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1)好好读读

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2、教学

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

六、课后固

1、回家把《凉州词》背给妈妈听。

2、默两首古诗。

3、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板书设计:平明 芙蓉楼 送辛渐 寒雨 山孤 冰心 玉壶

第13篇:凉州词教案

第九课

课前准备:

1、课件;

2、在黑板上写好《凉州词》一诗。

3、印有王之涣诗作的纸张。

课前预热:

1、同学们,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上课就有一种亲切感,知道为什么吗?来,请你猜一猜。(陈老师在诸暨读过三年书,这三年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使我走上了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我视诸暨为第二故乡,所以来到诸暨,看到你们,感到特别的亲切!)

2、今天咱们学的是古诗,谁先来给我们背几首助助兴?指名。

3、能让陈老师开个头吗?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你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是啊,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出示课件: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如与吐蕃,东西突厥,奚族,契丹的多次战争,成了唐代边塞诗反映的内容,许多诗人或从军边塞,参与军幕,或去边塞(如幽蓟一带)旅行,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千古绝唱。

教学预设: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1、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2、朗读。

(1)这首诗有两个子难认,跟老师读一遍。

(2)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诗千古绝唱?(指名二位学生读、然后齐读)

二、感悟诗意

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

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如:

(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在古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也有描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年纪比王之涣要小13岁,我想,他一定是学了王之涣的这首诗,才有这样的想象吧。)

5、读一读:

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谁来念一下材料中的内容。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让学生知道玉门关的大概位置。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想看看玉门关吗?出示课件: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3、落实之一:孤

再读读该句,你有什么感受?

(1)预设: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孤单单的一座城。(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

(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

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回读该两句。

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过渡一: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何以解忧?唯有羌笛――)

再读诗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你较难理解?

1、解词。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度:越过

2、怨杨柳,即埋怨。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

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如果学生一时难以回答,两句诗连起来读一遍)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是久处荒凉,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二是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过渡:回家真的有希望吗?出示征戍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

二、三”。

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

二、三”是什么意思?

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①埋怨朝廷。读出这种埋怨的情感来――

②谴责和憎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吗?没用。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读――(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

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师: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陈老师摘录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

出示课件:诵读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配上相关的解释。可以轻声地跟教师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杨柳,在这里又指《折杨柳》曲子。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课件出示:折柳送别的习俗。并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原来古人有个习惯,即是常用谐音来寓意。“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人所谓的杨和柳其实是一种植物)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播放《阳关三叠》)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教师指后两句诗)

8、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两地亲情笛声传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1、征人思亲人(配悲伤的乐曲):

如果他是已经结婚的战士,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妻子倾诉?如果他家有老母,他将如何对母亲说?如果他已经有了孩子,他又会对孩子怎么说?请你任选一种角色,说说战士的心里话。

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凄切的羌笛声里,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

2、亲人思征人(配伤感的乐曲):

课件出示:明月千里寄相思。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的妻子遥望着远方,会怎样思念着他?年迈的母亲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又怎样惦记着他?他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又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如果此刻,你就是那小男孩,你最想对爸爸说些什么?)

依次交流妻子思念丈夫,老母惦记儿子,孩子相信父亲的情景。

(适时穿插:“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年轻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伤心欲绝,丈夫却只能在边关频频回头望着家乡而不能回家!

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出示课件)

第14篇:凉州词2

2.《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二周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文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

二、知诗人

简介作者王之涣,以及写作背景。

三、解诗题

“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四、明诗意

1、请大家自己读全诗,学习生字,并找出不懂的词。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3、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识记生字。

4、引导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5、理解诗中的字词,进而理解句意。

6.前两句诗h如果说首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黄河的气势磅礴和天空的高远,用一个字“壮”(板书“壮”),那么第二句则更侧重的守城战士环境和内心的描写,我们也用一个字概括:“悲”, (板书“悲”)。这真是壮中有悲,悲中有壮呀!

7、自己再读读,体会体会这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8、教师小结:

五、悟诗情

1轻声读

三、四句,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么?(预设:谁怨谁?“何须怨”又是什么意思?„„)

2解疑。出示ppt

(1)“何须”什么意思?

(2)“何须怨” 呢?(不必怨。)谁不必怨谁?(羌笛不必怨杨柳)。

(3)看着大屏幕诗句,学生试着说诗句大意。追问:为什么“不必怨”呢?(怨也没用,无可奈何的感受。)[]

(4)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5)指名读。

(6)师生评读。(师随机评:“我还听出了你的怨愤之情”。)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怨愤朝廷的漠不关心;所以突出“春风”一词的朗诵。)

3师:然而,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板书: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怎么读出这情怀?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学生自评。

4回读全诗:同桌互读,读后评议他哪读的好?——展示个人读——大家评议。

5学唱古诗。播放视频《凉州词》。

古诗是可以唱的,想唱么?让我们唱中表达心中的感受。1遍:轻声学唱。2遍:自由大声唱。3遍:起立,加动作,眼神,有滋味的吟唱。(自然课堂呈现熟能成诵的感受。)

六、课后固

1、回家把《凉州词》背给妈妈听。

2、默两首古诗。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15篇: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案

一、导入

由描写黄河的诗句导入。

二、学习古诗

1、读古诗

师:首先我们来朗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生:齐读古诗。

师:这一遍,同学们能把字音读准,但是对于诗的韵律和节奏还把握得不好,现在请自由朗读,待会儿,愿意读的同学请大胆的起来朗读。

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 ,评价。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全班齐读。

2、体诗情

师:对,它在进行写景,那么后面两句诗又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后面两句,再用手中的笔进行描绘。

生读诗,画。师巡视。发现很多孩子都不能画,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能画了呢?” 生:因为不知道该怎样画! 师:为什么呢?这两句在些什么呢? 生:写人。

师: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写人的什么,怎样写人的? 生甲:写人在吹笛子,很忧伤。

生乙:又在写柳树和春风。

师:我们写人物有哪些呢?这里诗人写了人物什么? 生:神态。

师:对人物描写呀,可以有神态描写,但是,同学们,你们在回头看看我们的前两句诗,你明白前两句写景的目的吗?我们分析古诗,不能将几句拆开,而应该前后联系的进行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借用黄河之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感觉出作者的意图,那么,你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生自由读诗。

生甲:我觉得是作者依依不舍,因为有战士要离别了。 生乙:我感觉诗人生活很孤独,很无聊。 生丙:我觉得作者心里很不舒服,在埋怨。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从诗句中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请问同学们,作者“怨”什么呢,在“怨”字的前面还有词语你认真体会了吗?大家知道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那么是谁走谁留呢?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呢? 生开始议论纷纷

生甲:作者没有怨,因为前面还有“何须”两个字,就是不怨的意思。 师:诗句中写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写战士,他们在吹笛子。 师:为什么吹笛子?

生:因为有人要走了。

师:请同学想象,在黄河边上,孤零零的城池里的那些人们,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吹奏笛子的目的真正的是为了送别吗? 生:他们很孤独,所以吹笛子解闷。

师: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只有靠吹奏笛子来解除烦恼,但是他们却并不抱怨,“何须怨”,这又可以看出战士们怎样的思想?

这样孤独的生活,他们居然一点也不抱怨,这是怎样的思想啊?这是一种豪迈的情怀,一种悲壮的情怀。这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目的,为的就是表达内心的这种孤独和豪迈。

师:当我们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却身处异乡,倍感孤独的时候,你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请你将自己当作诗人去感受一下吧?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去朗读全诗吧。 生:读诗

四、布置作业:背诵王翰的《凉州词》

第16篇:《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王之涣

教案一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

大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

,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

: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

1 / 9 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

3、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

》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

》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王之涣曾有“黄河入海流”句,李白

2 / 9

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比,你觉得有何不同?

4、请站起来!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

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3、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高耸的山越下,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环境的荒凉,为后文刻画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心情又如何呢?

(三)、齐读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解词。课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廖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柳”又有“丝(思)长”之特点。

度:越过

2、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 / 9

3、征人有怨吗?怨什么?(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生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 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夜里,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

二、三”。课件出示: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着战争尽早结束,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慷慨悲壮。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乡愁

难禁,但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首诗!

四、朗读背诵,拓展积累。

1、自由朗读。

4 / 9

2、指名背诵。

3、齐背。

4、抄写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条幅、刻成石碑。让我们欣赏欣赏。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还可以默写。

五、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何须怨(悲而不失其壮)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二

一、了解诗歌的题材分类有: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

、咏物诗。

所谓边塞诗——即 以描写军旅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其中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二、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首边塞诗——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凉州词》,其中“凉州词”是词牌名而非诗的题目,这是凉州歌的唱词也是盛唐时流传的曲调名,因为很多人为其填词所以很多人都写了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字季陵,唐代诗人。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本环节让学生交流合作完成)

四、点出本诗的重点词语

:孤城 仞 羌笛 何须 怨杨柳 春风 度

五、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诵诗歌,可从音量、语调、节奏的变化上进行指导,在把握内容主旨的基础进行朗读,从朗读的角度把握诗歌的主旨内容。

六、明确诗歌的主旨:本诗已悲壮凄凉的笔调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无线思乡之情。

七、完成学案作业。

5 / 9

6 / 9

7 / 9

8 / 9

9 / 9

第17篇:凉州词(带拼音)

《凉 州 词》(唐) 王翰

pú táo měi

jiǔ

yè guāng b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

yú yǐn pí

mǎ shàng cu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

zuì wò shā chǎng jūn

xi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

gǔ lái zhēng zhàn jǐ

rén

hu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第18篇:凉州词(带拼音)

24 凉州词 王翰

pú táo měi jiǔ yâ guāng běi

葡 萄 yú yǐn 欲 饮 zuì wî 醉 卧

gǔ lái 古 来

美 pí 琵

shā 沙

zhēng 征

酒 pā 琶

chǎng 场

zhàn 战

夜 光

mǎ shàng 马

上 jūn mî 君 莫 jǐ rãn 几

, cuī

催 。 xiào

笑 , huí

第19篇:凉州词(带拼音)

凉州词 王翰

pú táo

měi

jiǔ

guāng běi

? 葡

yú 萄

yǐn

光 上

杯 催

xiào

shàng cuī

zuì 饮

琵 沙 征

琶 场 战

马 君

shā chǎng jūn

gǔ 卧 来

rãn

huí lái zhēng zhàn

几 人 回

【译文】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第20篇:10. 《凉州词》王之涣

《凉州词》唐朝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地处现在的甘肃西北部,在唐朝,是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一个凉字,与当时繁华的商贸往来,些许有些不符。现在看起来,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好像更符合这个字的意境。

凉州词,别名凉州曲,是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唐玄宗时期,西域进献一批曲谱,玄宗命教坊翻译为中原曲谱,并配新的歌词演唱。唐朝,是中国诗词文化的兴盛之时,很多诗人,为凉州曲填词,王之涣这一首凉州词,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另外一首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唐朝王翰填写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黄河远上,开头四字,就给人一种悠远、辽阔的空间感受。

孤城,即为戍边之城。唐朝,上接魏晋南北朝和短暂的隋朝,经济、文化,固然发达,但是边患问题,一直不断。派兵遣将,镇守边关,是常态,同时,也催生出一批优美的边塞诗。

羌笛,就是胡乐的乐器,充满着西域的情趣。杨柳,这是有着浓郁情感积淀的中国字,就像荷花喻指洁净,出淤泥而不染;竹子,喻指正直。杨柳,一般是有送别之情,诗经小雅采薇中有一句非常知名的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过去我离开的时候,杨树、柳树,随风招展。

玉门关,汉武帝设置,因为西域的玉石经由此地进入中原地区,所以称为玉门关,在如今甘肃敦煌西北方向。玉门关,如今也是到西北旅行的必去之地。与之比邻的还有一座阳关,西出阳关无故人和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是有一种荒凉、凄美之感。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还有一首《登鹳雀楼》,非常著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翰凉州词
《王翰凉州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