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钱学森爱国的故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5 21:04:4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爱国——钱学森的小故事

近阅涂元季、刘莹合著的《钱学森的故事》一书,我才真正领略了我一直景仰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精彩人生。钱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钱先生是我们人生的一座丰碑,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楷模。

钱学森具有为科学献身的爱国精神。1936年,钱先生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到洛杉矶市郊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他在学习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很快地进入当时科学前沿。他和其他四位同学组成了一个五人火箭研究小组进行火箭实验,其间发生多次意外爆炸,但他不畏艰险,继续实验,终于取得了最大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美国军方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要回国,这完全出乎美国军方的意料,便以种种理由加以阻挠,还软禁了钱学森,竟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期间,钱先生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积极地为回国做准备,并开始了一门新学科的研究——工程控制论。这些都为钱先生后来能取得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回国之后,钱先生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人民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先生之所以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乃是他有为科学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正需要有这种精神,我们国家才能不断走向繁荣,才能不断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扬眉吐气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钱先生具有造福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年迈之时,仍然关注国家科技的发展,强调发展生物工程,强调西部治沙等工程,甚至到了晚年,还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钱先生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责任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期待着有更多这样具有造福国家和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我们中华民族也必定因此而走向强盛,走向辉煌。

《钱学森故事》,它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用以对照自己,让我们懂得了怎样的人生才能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它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我们心间,给我们以信念的力量,给我们以前进的动力;它像一盏指明灯,在我们迷茫之际,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

人生苦短,人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钱学森先生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2012年2月5日,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蒋英在301医院逝世,走完了她93年的精彩人生。蒋英这个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不仅因为她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中国杰出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更因为她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和钱学森相濡以沫的婚姻一直被人们称道,她的离去让人们感叹。在缅怀蒋英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钱学森这位已故科学家的深切追思„„

“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这是小学语文教材《钱学森》一文中对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返国的一段描述。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笔者对钱学森的认识也是始于课堂。孩提时代听着老师讲述他冲破阻碍毅然回国的事迹,满怀钦佩之情。

长大后,涉猎书籍,对钱学森知之更多,更是肃然起敬。“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的丰功伟绩让世人瞩目。作为科学家,钱学森感动了整个中国。这不仅仅是是因他成就斐然、贡献卓越,更是因为他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愫。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用怎样的成就照亮一段历史?以怎样的力量感动一个民族?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再次追忆一段光辉的历史,体会钱学森带给我们的感动。

时间定格在1955年9月17日,洛杉矶港口,一艘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正在启航。

当船渐渐离开港口驶向大海时,站在甲板上的一个人长长地出了口气,他终于带着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归途。而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煎熬了五年。

他的离开震惊了美国军界和科学界,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在9月17号这天,并没有到码头上送行,但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而在中国,很多人为了这一天等了很久,他的归来,牵动着中国政府,也让整个中国欣喜异常。这个人就是钱学森。

他的离开为什么能让美国紧张、中国欣喜、世界瞩目?

让我们把时间倒转回1950年。这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名叫钱学森的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国。”

此时,钱学森已经是美国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已经成为颇具国际声望的科学家。美国国防部认为钱学森太有价值了,因此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于是莫须有的罪名接踵而至,钱学森被捕入狱,度过了14天炼狱般的生活。

后来,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当局不得不将钱学森释放,但仍对其行动进行监视和限制。出狱后的钱学森仍无人身自由,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为查清钱学森是否是共产党员,还多次举行所谓的“听证会”。检察官在一连串例行提问后,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

钱学森略作思考,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穷追不舍,“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毫不示弱,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回到祖国。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全家人一夕三惊,经常搬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也就在这期间,钱学森完成了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工程控制论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

1955年9月17日,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一天钱学森心情很好,他说:“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政府刻意地延误了我回祖国的时间,个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当局。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投身科学 弘扬学术

投身科学选择航天事业与钱学森年轻时的经历有关。钱学森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帝国主义侵华的枪炮声中度过的。起初他的愿望是为中国造火车,抵御外侵。因此从北师大附中毕业后,他考入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系(铁道门)。但1932年“1·28”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在日寇优势的空军和国民党政府妥协的双重压力下失败了。这时的钱学森急切地要为国家民族的强盛出力,因而他从造火车头愤而转向设计制造飞机。

1935年,钱学森获得赴美“庚款留学”的机会,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飞机设计与制造。

一次,一个美国同学在聊天中表现出对中国人抽鸦片、裹小脚的蔑视,钱学森大义凛然地对他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现在是还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咱们人比人,你们谁敢和我比试?”还有一次,有位教授出了份很难的考卷,全班大多数人不及格,这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吵着去了教授的办公室。当他们走到门口却发现有一张卷面整洁、无任何错误的考卷贴在门上,走近一看是钱学森的,同学们顿时安静下来,不敢推门进去找教授理论了。

1936年,硕士毕业的钱学森赴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冯·卡门教授读博士。来到加州理工学院的钱学森感受到了这所著名大学的民主学风和创新氛围,他说:“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想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地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钱学森说到做到。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他完成了《高速气体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论文,荣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他在论文中提出的“热障”理论和与导师共同命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使得当年波音公司推翻了B-47飞机的原设计方案。而在 1955年8月,回国前夕,钱学森给恩师卡门送上自己的新作《工程控制论》,卡门翻阅后欣慰地说道:“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钱学森不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教学上也独具风格。1946年,年近36岁的钱学森走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讲台。他的课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极大兴趣,当年,麻省理工的学生甚至以能听到他的讲课为荣。当年听课的学生回忆道:“他的课程在我就业的前十年,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钱学森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他发起创办中国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近代力学系系主任的近20年里。当年的学生张瑜回忆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钱学森先生在全系大会上宣布聘任教师的名单时那踌躇满志的神情。他高声地说:‘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了!’”他口中的大炮指的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如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物理学家严济慈、数学家吴文俊、刚刚归国的留美博士蒋丽金等等

在教学中,钱学森喜欢自己动手编教材。在中国科技大学,他亲自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当年的学生刘济生回忆说:“它(这门课)涵盖了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钱老将这些领域深奥的理论和技术融化在讲义中,讲课注重深入浅出。”

钱学森教学要求非常严格。米博恩同学说:“有次上课,钱老说如果你5道题做对了4道,按常理,该得80分,但如果你错了一个小数点,我就扣你20分。他常告诉我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

钱学森出的考题也很绝,有一次竟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解”。这次考试让钱学森感到这一届学生数理基础还不够扎实,于是特别为他们延长了半年的学习。

钱学森曾在黑板上给学生们写下“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几个大字,这既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他学术精神的体现。

科学创新 功照千秋

有人说,如果没有钱学森当年的回国,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回国后,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到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从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到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钱学森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为中国人争气”,这是钱学森的追求。为国争光,则是钱学森的信念。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但是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一位老科学家说:“在新中国科学界,钱学森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他,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会延迟若干年。”

在钱学森的科学生涯中,还有一门学科成就了他非凡卓越的一生,那就是艺术。

钱学森年轻时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还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的兴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航空学会和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艺术与科学协会。数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钱学森感慨万千:“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听说他爱好绘画、音乐等,也很欣赏他的“不务正业”,认为这些才华很重要。

“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有帮助,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钱学森常说,“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宁静致远大师风范

“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这是钱学森的心声,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写照。回国后,钱学森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对这些官位,他的态度是:“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翻开钱学森的履历表,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官”越当越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当副院长。他曾经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钱学森一生做人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姓钱却不爱钱,他数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捐献出去。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他,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几十年不换的相机,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用了50多年的破提包„„他却把稿费和奖金上缴组织,捐给贫困学生,捐给西部地区的治沙事业。

提及自己的贡献,他总是谦逊地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学森一贯反对别人称他“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总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大家,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两个人能干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美国准备授予钱学森院士称号,被他拒绝。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在淡泊名利的同时,钱学森始终以高标准坚守科学道德。1964年,他收到一位年轻教师写来的信,指出了他新发表的一篇力学论文中的一处错误。他随即给这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回信表示感谢,并建议年轻人把纠正意见写成一篇文章,由他推荐到《力学学报》刊登。钱学森宽广的胸怀可见一斑。

平生无意求虚名,惟尽百年赤子情。在钱学森眼中,最好的礼物是一尊“神舟”航天飞船的模型。那展翅翱翔的“神舟”,真切地诠释了他关注祖国腾飞的热切心情„„

如今,钱学森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已载入史册、写入永恒。每每念及他的名字,仍能勾起整个民族对一段光辉历程的深情追忆,唤起亿万国人对未来岁月的凝重思考。(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华编写)

推荐第2篇: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 时代。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 祖国,他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 兜转转数年,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 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 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 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 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 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 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 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 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 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现在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 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岳父蒋百里

钱学森曾经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是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曾经留学日本士官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曾经 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 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后来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 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天皇御赐的樱花宝刀。在 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 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军官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是在老老实实地按 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是婚姻,还有一件是专业选择。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是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 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 5个女儿。他知道钱学森是钱家独子,而且 没有结婚,于是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 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 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 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回到 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 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择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 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是将飞机研制好才是当务之急。 但是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 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 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 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是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 产业,工程实践是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是空话。蒋百里的 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终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是感激,同时也感 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留美岁月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 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 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 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 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是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 中的顶尖科学家,是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 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不过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 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 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 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 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 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 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 的建设中,但是归国路途确实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 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 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当局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 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 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 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弃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 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 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是引起了行业 领域的轰动。

出国容易回国难

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 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 设。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 誓返回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 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美国 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 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 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 违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是完全不符合美国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 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可以释放在 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 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 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 来信,信中的内容是要求祖国帮助他回国。原来钱学森通过美国的报纸看到 了**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是他父亲钱均的好朋友,于是便决定 给他写信。钱学森先是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 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 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得偿夙愿,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 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终于回到中国广州。

但是,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 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果然,在钱学森 回国后的生命中,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科研狂人

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他迫不及待地投 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冬,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 交谈中,钱学森坚持一定要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导弹、火箭。1956年,钱学森 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意见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导 弹、火箭工程的发展、建设规划,这份意见书立刻受到党和中央的高度重视。

同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钱学森,毛主席的和蔼、亲切、平易近人, 都让钱学森印象深刻。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钱学森随后成立中国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院以钱学森作为众多科研

学者的领头人,为了让这些从未接触过导弹的学者们尽快地融入到导弹、火 箭的建设发展之中,钱学森首先给分配过来的156名大学生和教授讲述了 《导弹概论》,并亲自拟定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相关专业的学习计划。

六十年代,中苏关系迅速恶化,苏联将所有援华的科学家全部撤走,同 时将支援中国的工业项目的合同全部撕毁。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钱学 森和众多学者一样,吃粗干粮、睡帐篷,他们同甘共苦。虽然国外技术死死封 锁,但是钱学森的队伍也能攻克重重难关,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中国 发射了第一枚导弹。这个时间距离苏联撤走科学专家仅17天,当时在酒泉 发射场的聂荣臻元帅十分激动,他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转折点!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并在两 年之后的10月27日,完成了中国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对地导弹的发行试 爆实验和中国原子弹、导弹相结合的实践,使我国的国防力量达到了世界尖 端的位子,震惊了全世界。

1965年,钱学森又向中国国务院提出了建设我国人造卫星的建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 发展又步上了一个高台阶。

钱学森不光是我国航空科技、导弹火箭科技上的功臣,也是我国高端军 事科技的奠基人。1998年,钱学森就关于军事科学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说: “军事学是军事科技的基础理论,军事运筹学是技术理论,技术应用学是军 事系统的工程理论。”

中国人,中国心,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钱学森的一生是辉煌的,作为爱国者,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冲破层层阻 力回到中国;作为科学家,他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中国科学技术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钱学森说过,他一生有三次最为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是 在得知美国方面终于肯放他归国,第二次是在得知自己将会同焦裕禄、孟泰 等人,一起列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行列;第三次是在建国十周年的那天, 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计其数,然而最为 光辉、功勋最为卓著、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却是钱学森。那么,钱学森一生做出 哪些贡献呢?

在“一 ·二八”淞沪抗战中,钱学森意识到中国航空力量过于薄弱,因而决定到美国学习航空科技的理论知识。在美国受到当局迫害,滞留美国的五 年,他从没有放弃争取回到祖国的机会。他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劳, 曾经和冯·卡门一起完成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问题,并留下了“卡门一钱近似”公式,就连冯·卡门导师也称这个弟子的学术知识已经胜过了自己。

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期间,他将自己在动力、制导、气动 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掌握的丰富知识,运用 到导弹、火箭、卫星的研发制造上。他还主持并成功地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 术的建立”,他还参与了对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的研制。

钱学森被世界公认为世界航空技术的开创者、重要技术的奠基人和控 制工程学的开山鼻祖,他是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等学识领域的领袖人物,他 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学识上留下了创造性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留下了《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不 朽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先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的称号。

钱学森为中国导弹、航空、火箭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付出了 40多年的努 力,有着中国导弹之父、火箭大王、中国航空之父的荣誉称号。在1991年10 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 雄模范奖章。随后,钱学森又担任中国科学家协会的名誉主席。1999年9月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勋章。

钱学森一生淡泊名利,有着崇高的人格品质。他在为祖国科研实验做奋 斗的岁月里,始终保持了一名爱国学者应有的崇高精神。钱学森曾经说过: “我是一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我所学到的科学技术只服务于我的祖国,我 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如果说我有所求的话,那我想要的 最高奖赏,就是全国人民对我工作的满意。”

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全。他是从中国贫弱的年 代中走出来的,他曾经亲眼见到过祖国被列强瓜分的情形,他绝不愿意让中 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钱学森晚年的时候,也仍然关心着国防科技和军 队现代化的建设。

当钱学森因病住院时,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到他病床前探视,钱学森紧 抓着军委领导同志的手,要他们好好地发展中国军事的高端科技。随后,中 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11个党和国家的高级部门, 联合起来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的100 位人物”之首。这充分体现了钱老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是全体 中国人对钱学森一生光辉成就的肯定!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上的阅兵仪式震撼了世界,钱学森就在当年10月31日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98岁。人虽死,但英魂常在,钱学森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永远不会动摇。

推荐第3篇: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读后感《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 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2.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新事业起步,千头万绪。钱学森首先给刚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让这些从未见过导弹的技术人员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他拟定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有关专业的学习计划,并指导建立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等研究室。

酒泉发射常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作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目光总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不久,钱学森就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展开讨论,形成《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提出了我国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随后,地空导弹、海防导弹,以及固体发动机、固体导弹、反导系统和运载火箭等项目,也在他组织和协调下陆续上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工程代号由此被定为“651工程”,钱学森担负“星———箭———地面系统”总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推荐第4篇:爱国故事《钱学森回来了》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钱学森回来了》。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演讲者: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周国荣2011.3)

推荐第5篇:有关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 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 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 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 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由冯 ?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 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 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 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 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 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 ,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 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是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 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 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 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 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 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 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可以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 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 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 回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 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 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 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 的撼动力。

推荐第6篇: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1911~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第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8年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47~1955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席,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第六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组织领导与推动飞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和一级劳模奖章;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 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2009年10月31日,那是个黑色的日子,华夏民族科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一时苍天悲号,大地震颤,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钱学森院士的灵堂,来与这位科坛泰斗的遗体告别。

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洒落在长长的挽联上,仿佛在诉说着这位科学巨匠心中几十年来冰清玉洁的情怀,又仿佛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元勋的绵绵哀思……

8平方米的住房客厅,不曾到过钱老家的人怎能相信?这就是曾经被美国人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的中国航天之父,几十年来安居乐业的地方?

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这位龙的传人,当初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铁着心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来,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人民。

几十年来,他呕心沥血,脚踏实地,在中国航天这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上,带领广大的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祖国航天的一个个奇迹。新中国的许多第一都和他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核武器首次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首飞试验成功。

1970年1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远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80年5月1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远程洲际导弹首次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固体导弹,首次在水下核潜艇上发射试验成功。

……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钱学森这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分不开。他家的墙上悬挂的“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条幅诠释了这位老人人生的全部意义。

钱学森老人虽然走了,但是他光辉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他那杰出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二 接受启蒙教育

1911年12月,钱学森降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其父钱均夫早年东渡日本,学成归国,在北京当时的教育部任职。

钱学森的降生,给钱均夫的一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希望。钱均夫下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才,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只有3岁的钱学森就被父亲带到了北京,送进了蒙养院(幼儿园),让其较早地接受启蒙教育。他小学进了女师大附小。钱学森在那里学习用功,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勤做好事,并善于动脑,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钱均夫夫妇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每到星期天,就给儿子讲辛亥革命的故事,讲中英鸦片战争,讲中日甲午战争——这些历史故事,深深地印在钱学森幼小的心灵上。

他天真地对父亲说:“我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为中华民族做贡献!”

他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读书是为了学本领,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他天生聪颖,又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和科学家传记,他特别崇拜为人类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和苏联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并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钱均夫对儿子循循善诱,常给他买些科普书籍,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这对他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三 在学术上超过了导师

1935年8月,钱学森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亲友,告别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与几位学友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进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飞机制造专业。

离开祖国的那天,他站在美国邮船的甲板上,凝望着波浪滔天的太平洋海面,听着嘎嘎哀鸣的海鸥从头顶掠过,心里犹如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到了豺狼当道、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正在痛苦中呻吟,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他发誓一定要学成归国。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的名牌大学,世界各地的尖子云集那里,竞争十分激烈。钱学森在那里争分夺秒,勤奋学习,成绩不但比美国的学生好,而且比同班的其他外国留学生也好。他样样出类拔萃,第二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

不久,钱学森又进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他在求知的阶梯上登得比谁都快。他说:“我的故乡遭蹂躏,祖国人民正在受苦受难。一想到这,我的心就在流血,我怎么好苟延人生呢?”

1939年,钱学森又获得了航空、数学博士学位。这位不凡的东方学子,一下被美国校方看中,让他留校任教。

接着他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冯·卡门十分赏识钱学森的才干,让钱学森做他的助手。

钱学森没有辜负导师的栽培与厚望,他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的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成为欧美当时颇有名望的科学家。

1949年,钱学森在异国他乡欣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激动得热泪直流,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我要坚决回到祖国去!”

然而,美国人是不会让钱学森回国的,他们千方百计把钱学森软禁了整整五年,钱学森在异国他乡度日如年,人也憔悴了好多。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国王炳南大使按周总理指示,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揭露了美方的卑鄙手段,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让钱学森离美回国。

阔别祖国20年的钱学森,在1955年10月8日,带着家人回来了。离美时,钱学森向他的导师冯·卡门辞行。冯·卡门握着钱学森的手说:“孩子,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听到此话,钱学森无比激动,他觉得这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四 他荣获共和国的最高奖励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冲破了美国的重重阻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去实践他的报国宏图。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几十年来,我国的火箭、导弹、卫星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成了今天的航天大国。

在平时的工作中,钱学森不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到科研、生产的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吃苦在前,面临危险时站在最前。

据《太空探索》杂志记载,我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试验,是在我国西部的大戈壁进行的,弹着点在远离居民区的茫茫戈壁滩,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连生活用水也都要从远处运进去。为了能够掌握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年近70岁的钱学森不顾危险和劳累,仍然亲自奔赴连火箭设计人员都很少去过的弹着区。他一路风尘仆仆,不畏艰难,深入到弹着区的每个点进行观察,为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

为了迅速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培养高、精、尖人才,钱学森又亲自带学生,给予悉心指导。他一生培养的人才无数。其中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褚桂柏四人是钱学森最早也是早期接触最多的学生,人称钱学森的四大弟子。四大弟子都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钱老的精心培养和指导。

据钱学森弟子孔祥言回忆,1963年1月,中央调整从事研究发展导弹和火箭任务的组织机构,决定将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划归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就急切提出由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选派四名年轻技术人员到国防部五院来,由他亲自指导,开展人造卫星研究设计的先期准备工作。对选派的四名技术人员,他的要求是:两个力学专业,一个动力推进专业,一个理论物理专业。于是,年轻有为的孔祥言等四名优秀科研人员幸运地被选拔出来,成了钱学森精心指导的弟子。

平时,虽然各自的工作都非常忙,但是钱学森还是每星期一定要指导他们一次的,每次见面两到三个半小时,钱学森每次给他们讲授“星际航行概论”、“空间飞行”、“宇宙飞行”时都是亲自编写讲义和教材,他要求弟子们认真阅读《星际航行概论》,并参加该书增订版的修改工作,之后代替他给中国科技大学的新生们讲这门课,鼓励他们刻苦研读这门教材,尽快掌握技术,早日为祖国效力。

钱学森给四名弟子的任务是:搜集和学习国外人造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的技术资料,跟踪国外空间技术的动向,在此基础上编制我国卫星和空间技术的发展规划。

钱学森教导他们说:“对国外的资料要独立思考,善于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钱学森对弟子们要求也特别高,不但要求他们认真听课,还要求他们积极发言。孔祥言说:“第一次参加座谈会,看到与会的都是科学界的顶尖人物,我们几个谁也不敢发言,后来钱老就批评我们了,他真的希望我们尽快成才。不过这也是唯一的一次批评我们。”

在钱老的精心培养下,最早的四名弟子的确迅速成才了。1963年底,四人完成了《中国1964—1973年空间技术发展规划》方案。

1964年5月,在钱学森的推动下,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以“四人小组”为骨干又从其他研究室调了一些技术人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卫星总体研究室——第七研究室。1966~1969年,该研究室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方案设计。

钱学森的四名弟子是我国早期卫星探路的先锋队,而钱老是这些探路者的积极引导者、组织者、精心培育者。有人曾经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钱老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

他的四大弟子是这样摡括他的师父的:一是关注细节。钱老不仅在科研上特别注重每一个细节,而且他给人回信都留底稿。书写的文字都是工工整整的,纸有点卷边他都觉得不应该这样。二是民主学风,这是钱老从他的导师冯·卡门那里学过来的。冯·卡门每星期组织一次研究会或讨论会,不论是专家权威,还是普通研究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些使钱老终身受益,并把这一优良传统传给了无数的中国航天人。

中国航天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991年10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钱学森谦虚地说:“我的作用仅是沧海一粟,不过是恰逢其时做了我应做的工作罢了。”

显然,钱学森把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归功于党,归功于集体。这就是我们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宽阔胸襟和崇高境界。

推荐第7篇:钱学森爱国故事有哪些

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下面然后小编整理的钱学森爱国故事,欢迎来参考!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一):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然后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此时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但然后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然后,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然后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此时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来,此刻最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后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二):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然后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然后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然后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然后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然后“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然后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能够放下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下祖国。我就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回到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然后”间谍”。其实,这些书籍和笔记本,一部分然后公开的教科书,其余都然后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看守人员每一天晚上隔10分钟进室内开一次电灯,使他根本无法入睡。钱学森的遭遇,引起加州理工学院中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状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地回国,他租房子只签订短时间的合同。家里准备了3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能够搭飞机回中国。

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了解他的状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归国问题。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到中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清晨,钱学森就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到祖国。此刻,我最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然后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下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这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三):

钱学森以前说过,这一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一个然后开国总理周恩来,另一个然后他的岳父蒋百里。

蒋百里以前留学日本学校,被誉为“现代兵学之父”,有人说他以前两次打败日本陆军。在日本学校的毕业典礼上,蒋百里靠着优异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同学,包括之后的日军名将,例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山本五十六。

蒋百里获得了象征日本军界最高荣誉、裕仁御赐的樱花宝刀。在1937年抗战初期,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首次提出了持久抗战的观点。曰本战败之后,很多日本吃惊的发现,大日本皇军几乎然后在老老实实地按照蒋百里的指挥,由东到西进军,然后陷于湘西战场’最后以失败告终。

蒋百里为钱学森做出了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一件然后婚姻,还有一件然后专业选取。

蒋百里和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然后莫逆之交,蒋百里在日本留学期间以前和一个日本女人结婚,并生下了5个女儿。他明白钱学森然后钱家独子,而且没有结婚,于然后有意将自己的第三个女儿蒋英嫁给钱学森。钱学森和蒋英两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很快产生了感情。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到欧洲留学。两人之间虽远隔万里,但仍然互通书信,感情在分别中愈加的深厚。直到1947年,钱学森才回到上海和蒋英结婚。婚后,夫妻二人一齐回到了美国,感情甚笃。在被美国扣押、迫害的日子中,两人始终相濡以沫,相互扶持。

钱学森赴美留学之前,父亲钱均对儿子选取航空科学专业十分反对。钱均认为,中国的航天工业基础十分落后,还然后将飞机研制好才然后当务之急。但然后钱学森却坚持认为,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西方一大截,只有从航空理论基础上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赶超西方。父子俩人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出现了争执。

蒋百里先生听说钱家父子二人的争持后,便去当和事佬,他向钱均仔细介绍了西方航空行业的发展,跟他说航空工业然后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产业,工程实践然后要跟着理论走的,没有理论,任何实践都然后空话。蒋百里的话让钱均茅塞顿开,钱均最后不再阻挠儿子学习航空理论。

钱学森回忆往事的时候,对岳父为自己说服了父亲很然后感激,同时也感谢蒋百里将女儿交给他,给他一个好妻子。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四):

钱学森的一生,可谓然后历经风雨。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时代。他然后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国,他先然后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兜兜转转数年,他最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

晚清的中国然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个性然后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然后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此刻然后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

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五):

1949年5月20日和1949年5月14日,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负责人葛庭燧、曹日昌教授分别写信,他们劝说钱学森回国参加祖国战后建设。同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下定主意,立誓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准备将整理好的八百公斤的书籍和科研笔记带回祖国,但遭到美国移民当局的强行拘留,并扣押了所有的资料和书籍。美国海军部高级次长表示:“钱学森参加了美国很多机密科研机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步兵师,我宁可将这家伙击毙,也不让他回到中国!”

钱学森在美国遭到强行拘留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震惊丨国内多位科学家纷纷声援钱学森,谴责美国政府的做法太过极端。新中国公开指责美国在违反个人意愿的状况下强行扣押钱学森,这然后完全不贴合美国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口号。

中国为了让钱学森早日回国,也在时时刻刻地想着法子。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表示,中国能够释放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美国十一名高级将领,为了表示诚意,中国会先释放4名美国的王牌飞行员。然而,美国坚持不让步,声称并没有证据表示钱学森想要回国。

就在谈判无以为继的时候,全国人大副常委陈叔通忽然收到钱学森的来信,信中的资料然后要求祖国帮忙他回国。原先钱学森透过美国的报纸看到了**广场上的陈叔通’而陈叔通正然后他父亲钱均的好朋友,于然后便决定给他写信。钱学森先然后摆脱美国特务的监督,在写给比利时的亲戚家书的夹层中留下了这封写给陈叔通的信件。

陈叔通接到信后,立刻将信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以此作为美国当局扣留钱学森的铁证,美国只得以“驱逐犯人”的名义放钱学森先生归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先生最后得偿夙愿,携带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归国的路途。当年10月8日,钱学森先生最后回到中国广州。

但然后,对于美国政府以驱逐罪犯的名义将他放回,钱学森异常愤恨,他坚决表示,如果美国不就此向他道歉,他就永远不再去美国。果然,在钱学森回国后的生命中,他再也没有前往美国了。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六):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在毕业后的实习期间,钱学森充分地感觉到作为弱国国民的辛酸。当时的中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贫弱之后,中国人在国外留学,被欧美列强国家的人极端的轻蔑,中国人饱受美国人的歧视。

1936年10月,钱学森进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成为美国籍匈牙利人科学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师生二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的冯卡门先生然后刚刚兴起的航空科学中的顶尖科学家,然后动力学上的教授。初次和钱学森见面的冯卡门对这位仪表庄重的年轻人倍加赞许。他提出了很多问题,但然后都被才思敏捷的钱学森回答出来。之后的几年中,钱学森先后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博士等学位,并成为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

40年代初,钱学森和另一个航空科学家马林纳合力发表了重要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这一论文成为美国研制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此外,钱学森还参加了美国核武器研制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停息后,国内解放战争也在节节胜利,钱学森先生意识到民族解放、复兴在即,他决定要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但然后归国路途确实然后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艰难。

1950年,因为怀疑钱学森然后美国共产党员,美国取消了他参加机密研究机构的资格。钱学森以此为契机,用回国探亲这个理由准备回到阔别许久的祖国。正当他要动身的时候,却被美国移民当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万五千元美金保释出来。但此后,美国屡次阻扰他回国,钱学森遭到了美国当局长达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据钱学森晚年时候的讲述,在美国羁绊的五年中,他时刻不忘回国,每一天都在准备着行李。由于美国政府的刻意压制,家中的生活条件很差,还要经常搬家。好在妻子蒋英贤良淑德,抚慰了他那寂寥无助的心。妻子蒋英毅然辞退家中所有的女佣,一个人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

在这五年当中,钱学森先生并没有放下回国的打算,他在美国加州学院任副教授,在教书之余,不忘继续研究自己的学术,并在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论》更然后引起了行业领域的轰动。

推荐第8篇:有关钱学森爱国的故事

导语: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有关钱学森爱国的故事,欢迎借鉴!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2012年2月5日,著名的声乐教育家蒋英在301医院逝世,走完了她93年的精彩人生。蒋英这个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不仅因为她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中国杰出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更因为她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和钱学森相濡以沫的婚姻一直被人们称道,她的离去让人们感叹。在缅怀蒋英的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钱学森这位已故科学家的深切追思……

“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40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这是小学语文教材《钱学森》一文中对半个多世纪前钱学森返国的一段描述。和很多年轻人一样,笔者对钱学森的认识也是始于课堂。孩提时代听着老师讲述他冲破阻碍毅然回国的事迹,满怀钦佩之情。

长大后,涉猎书籍,对钱学森知之更多,更是肃然起敬。“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他的丰功伟绩让世人瞩目。作为科学家,钱学森感动了整个中国。这不仅仅是是因他成就斐然、贡献卓越,更是因为他的博大胸襟和爱国情愫。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一个人,用怎样的成就照亮一段历史?以怎样的力量感动一个民族?让我们走近钱学森,再次追忆一段光辉的历史,体会钱学森带给我们的感动。

时间定格在1955年9月17日,洛杉矶港口,一艘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正在启航。

当船渐渐离开港口驶向大海时,站在甲板上的一个人长长地出了口气,他终于带着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归途。而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煎熬了五年。

他的离开震惊了美国军界和科学界,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在9月17号这天,并没有到码头上送行,但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而在中国,很多人为了这一天等了很久,他的归来,牵动着中国政府,也让整个中国欣喜异常。这个人就是钱学森。

他的离开为什么能让美国紧张、中国欣喜、世界瞩目?

让我们把时间倒转回1950年。这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名叫钱学森的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说:“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国。”

此时,钱学森已经是美国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已经成为颇具国际声望的科学家。美国国防部认为钱学森太有价值了,因此千方百计地阻挠他回国。于是莫须有的罪名接踵而至,钱学森被捕入狱,度过了14天炼狱般的生活。

后来,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当局不得不将钱学森释放,但仍对其行动进行监视和限制。出狱后的钱学森仍无人身自由,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为查清钱学森是否是共产党员,还多次举行所谓的“听证会”。检察官在一连串例行提问后,突然问钱学森忠于什么国家的政府。

钱学森略作思考,回答说:“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对中国人民有好处的政府,也就敌视对中国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检察官穷追不舍,“你现在要求回中国大陆,那么你会用你的知识去帮助共产党政权吗?”钱学森毫不示弱,说:“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要给谁就给谁。”

面对美方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削弱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国的信念。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回到祖国。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全家人一夕三惊,经常搬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也就在这期间,钱学森完成了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工程控制论开山鼻祖的历史地位。

1955年9月17日,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这一天钱学森心情很好,他说:“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政府刻意地延误了我回祖国的时间,个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当局。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科学创新 功照千秋

有人说,如果没有钱学森当年的回国,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回国后,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到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从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到直接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规划……钱学森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为中国人争气”,这是钱学森的追求。为国争光,则是钱学森的信念。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热血铸春秋 殷殷报国魂

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但是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一位老科学家说:“在新中国科学界,钱学森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没有他,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会延迟若干年。”

在钱学森的科学生涯中,还有一门学科成就了他非凡卓越的一生,那就是艺术。

钱学森年轻时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还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的兴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除了参加美国物理学会、航空学会和力学学会之外,还参加了艺术与科学协会。数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钱学森感慨万千:“我们当时搞火箭时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们交谈时产生的。”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听说他爱好绘画、音乐等,也很欣赏他的“不务正业”,认为这些才华很重要。

“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有帮助,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钱学森常说,“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宁静致远大师风范

“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花开”,这是钱学森的心声,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写照。回国后,钱学森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对这些官位,他的态度是:“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翻开钱学森的履历表,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官”越当越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当副院长。他曾经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推荐第9篇:爱国故事《钱学森回来了》

大家好:

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

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推荐第10篇:爱国—钱学森

钱学森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年级班今天我给大家演讲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新中国时期为我们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伟大贡献的钱学森科学家。

祖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这么一位英雄,“他姓钱,却不爱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开创祖国的航天路,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人攀登。他就是钱学森——“中国的导弹之父”、“火箭之父”、“导弹之王”钱学森”! 钱学森爷爷1911年出生在上海,36岁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内心激动的难以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要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但是,他的回国计划受到了美国政府严重的阻挠。为了留下他为美国效力,他们竟无理地监视和软禁了他5年。钱学森爷爷没有屈服,他偷偷写信托人带回中国。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他冲破了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粗粮、睡帐篷,摸爬翻滚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火箭、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在他的努力下,东风1号、东风2号导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东方红”卫星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震惊了世界!

同学们,钱学森爷爷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和无数的爱国者一样,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用满腔的挚诚书写了忠贞爱国的感人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们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从小树立爱国精神,勤奋学习,将来也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谢谢大家!

第11篇:爱国英雄钱学森

爱国英雄钱学森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是:爱国英雄钱学森。

1950年5月的一天,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

“次长先生,我来向您辞行,我已准备动身回国了。”年轻人彬彬有礼地说。

“钱学森先生?这是为什么呢?”金布尔不解地问“这世界上,只有美国才能为你提供这样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报酬呀。” “像你这样的人才只有在美国才有用武之地!”

来人就是钱学森,大学毕业后从上海来到美国学习。36岁时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 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钱学森却始终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他内心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要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但是,他的回国计划受到了美国政府严重的阻挠。为了留下他为美国效力,他们在机场拦住了钱学森,还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海军次长金布尔甚至丧心病狂地叫嚷:“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让他离开美国!” 无端的阻挠并没有浇灭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坚持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还偷偷把信写在了一张小香烟纸上,托人带回中国请求帮助。

终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1955年的8月,44岁的钱学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粗粮、睡帐篷,摸爬翻滚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他开创了祖国的航天路,为“东风1号、2号”导弹的研制成功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导弹之王”、“火箭之父”!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同学们,钱学森爷爷在国外事业如日中天之际,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用满腔的挚诚书写了一章忠贞爱国的感人诗篇。——他,是一个多么不折不扣的爱国英雄啊!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12篇:钱学森爱国演讲稿

钱学森爱国演讲稿(精选多篇)

关于钱学森的演讲稿

上下五千年,英雄千千万!从十二世纪的民族英雄岳飞,到反抗帝国主义,开展禁烟运动,壮我中华的林则徐;从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壮丽诗篇的文天祥,到抗战中壮烈殉国的张自忠、杨靖宇将军。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优秀的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民族的独立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为了我们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我们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爱国者,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钱学森是浙江杭州人,上海交大毕业后,来到了美国求学。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

在美十五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声誉远扬,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丰厚的物质生活,优越的科研条件留不住他的心!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内心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开始准备回国的梦想。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与其他中国人一样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和盘查。美国人吊销了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剥夺了他继续进行技术研究的资格。

1950年5月的一天,钱学森径直来到海军部次长金布尔的办公室。

金布尔完全懂得钱学森的价值,出于对共产党的敌对情绪,他绝不情愿让这位稀世之才为中国所用。金布尔见说服无望,便给联邦调查局打电话,气急

败坏地说:“钱学森知道得太多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部队!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走!”他竟丧心病狂地叫嚷:“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绝不让他离开美国!”

1955年10月8日上午,钱学森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踏上了罗湖桥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带领全家来到**广场,激动得大声欢呼:“我们终于回来了!”

从此,他开始了他全新的事业。火箭、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

1960年,在戈壁滩的大漠中, “东风1号”导弹发射成功,1962年 “东风2号”的中程导弹研制完成。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两弹结合”首次试飞一举成功!1970年,负载“东方红1号”卫星的火箭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传遍了世界!

1991年, 80高龄的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他满怀深情地说:“我只是沧海一

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我的祖国和人民。”

中华民族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他们开

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青少年从自身做起,把智慧献给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谢谢大家!

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

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三班的许家畅。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钱学森一片丹心向祖国》。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爷爷吧,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在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期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国外给他很丰厚的待遇,可是,他 一心想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爷爷回国的愿望更强烈了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他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他们对钱学森爷爷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爷爷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 。1955年, 归心似箭的钱学森爷爷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在周恩来

总理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

同学们,听着钱学森爷爷的事迹,我们不为之感动吗?他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宁愿回到祖国艰难的钻研,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导弹科技研究,将一生献给了我们的祖国。如今,钱学森爷爷已经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行。同学们,我们是当代的小学生,十年以后,祖国发展的任务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钱

学森爷爷的精神,时刻谨记爱国,为国奉献的精神,让我们以前辈为榜样,刻苦学习,长大后好好报效我们的祖国吧!

谢谢大家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

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他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在起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1955年8月,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钱学森的爱国言行,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钱学森回来了》。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非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可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

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大家好:

我讲的故事的题目是《导弹之父──钱学森》。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钱”,他们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

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

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但后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特务的监

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

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美国“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离开了洛杉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13篇: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钱学森的爱国事迹

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他们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他突然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在起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尽管有种种限制,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地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回中国去! 1955年8月,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冲破重重阻拦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他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 在美国定居,且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钱学森的爱国言行,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

第14篇: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正因为有了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才会不断地强大,在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地创新、发展,特别是在航空军事技术领域,钱学森所做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看过电影版的《钱学森》之后,又一次被钱学森的为人和科学力量所打动。

1938年至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尽管在美国钱学森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然而,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却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发展,一心想要报效祖国。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种种阻力回到祖国,不久,就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火箭和导弹研制的工作。

钱学森和他的同事们经过日日夜夜的潜心研究,在中央政治局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期盼和祝福声中,终于在1960年,成功发射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的开端。接着,钱学森紧跟步伐,接连为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贡献力量,中国的在航天、军事方面的空缺、弱势也逐渐被冲破,一步一步的逐渐强大起来,这方面,钱学森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不得不说,钱学森是一个天才,是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的天才,我们真的应该感谢中国有钱学森。

钱学森在航空火箭、导弹的研究上,有着自己的敏感度,有着他人所无法契机的动力,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钱学森的热爱,对这方面技术科学感兴趣,更多的是由于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外国殖民主义者的欺辱之下,没有科学技术就以为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身为中国人的钱学森,并且是身为有着无穷科学力量的钱学森,报效祖国,改善中国现有的处境,就变成钱学森的使命,其实,钱学森被赋予了很大的使命还有压力,他义不容辞,奋力前行,和同事们共同努力。

钱学森除了在技术科学上的成就之外,他的为人处事也很值得称赞,回国之后的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远见卓识而忽略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而是和同伴齐心协力,虚心听取大家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见解而潜心研究。钱学森谦逊的态度和友好的相处方式,是大家每次提到钱学森时,有的不仅仅是崇拜、敬仰,还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亲近。另外,钱学森和夫人蒋英的相濡以沫和同心协力,也是被称赞的,在家庭婚姻上,钱学森也是楷模,他和夫人蒋英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带给他的科学研究很大的推动力。

钱学森对中国航空、火箭和导弹军事领域的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举世闻名的,钱学森的科学技术和个人魅力在今天依旧影响着无数人,将永远记载于中国的历史史册中。

姓名:刘艳丽

学号:111500331 班级:11级编导三班

第15篇: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电影《仰望星空》观后感

羊场小学教师:***

最近,通过在网上观看电影《仰望星空》后,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就是纪录片中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观看电影《仰望星空》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边远山区小 - 1 -

学教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毕身力量。- 2 -

第16篇:钱学森的故事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通过参加这次的读书活动,我知道了很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志士,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最令我敬佩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

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离开祖国到美国求学,到美国后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当时美国人歧视中国人,不让他进入工厂实践,钱学森觉得学不到真本领,就选择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经过努力奋斗,他成为伟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 3年后,以优异成绩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并成为冯·卡门的得力助手,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就这样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作出了贡献。

1949年,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了,他非常高兴,决定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知道后,怕他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阻挠,不让他回国,美国的海军次长还恶狠狠的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得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因没有证据,不得不释放,但还是被严密监视,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向美国提出抗议,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离开美国回国的要求。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坚持研究学术,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出版了《工程控制论》……。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被美国扣留5年的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到北京他就来到**广场,兴奋的说:“祖国,我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爱国科学家!

钱学森抱着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赴美留学,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放弃在美国的科学事业和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他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钱学森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要从点滴做起,作为一名小学生,就是要把学习学好,从小学会自强自立,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同学们,只要我们大家都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我们的“复兴路和中国梦”,就不再是一个梦!

第17篇:关于钱学森故事

记得还在小学上学时,老师就会拿钱学森的许多小故事来教育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那是还小,仅仅是记得钱学森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学家和老师的教诲之外,便无法从这小故事体会到更多的钦佩和感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钱学森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因病逝世时,内心真切的感到悲痛之余,也不禁重温了那些藏在儿时记忆里的关于钱学长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深为之感动。

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在这样一份普通的试卷之后,却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任课老师金老师一直保存着他的爱徒的试卷,即使在战乱的迁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时候,金老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试卷,赠与了母校。这份小小的试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二、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上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弹的发射,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他始终站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三、钱学森的金钱观、权利观、名利观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他就慷慨献出《工程控制论》一书的万元稿酬,资助贫困学生;80年代,他又将《论系统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经费。晚年,他先后获得两笔100万港元的科学奖金,也悉数捐出,情系祖国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对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等实权官衔,他没有向谁伸手,而是主动放手。即便美国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仍被他拒之门外,抛在脑后。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外国荣誉。”

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样不要。”他曾为自己定下了“不题词,不给人写字,不上名人录,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参加成果鉴定,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

这就是我们一代伟大科学家的金钱观、权利观、名利观。

第18篇:《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爷爷是我敬爱的一名科学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优秀党员,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钱学森爷爷一生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对我国的航天技术、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等都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这番话是钱学森爷爷高尚心灵的真实写照,是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铭记在心的。

怀着崇敬的心情和深切的追思,我认真读完了《钱学森故事》。使我再一次更深入的认识了钱学森爷爷伟大的一生,被他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所感动、所激励,并从模糊到清晰了解了这位具有百变传奇人生、智慧超群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爷爷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不需要去虚拟场景和情节。但正是这些朴实的人格、思想和情感,才更让我们感动。 钱学森爷爷的许多话语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和对祖国的深深感情。“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用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学森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据他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回忆,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学森就让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钱学森爷爷爱国励志和报效中华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的。在美国的那些日子里,学习对他来说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却有些不习惯,特别是一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很生气。例如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爷爷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愚昧无知,钱学森爷爷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期末比谁的成绩好”?美国学生听了个个都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同志从1950年开始争取回国,“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这是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的话,可见钱学森爷爷当时的重要性。终于,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外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爷爷一家才能冲破种种阻力终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爷爷的科学思想和教育理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知识领域很广,个人著作很多,从《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到《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等等。在教育方面,他主张“学龄提前,学制缩短,人人皆可早成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培养理工文艺结合的全才等。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这是一位科学老人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特表达。钱学森以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热爱品质的高洁,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深情之中,闪耀着他把有限生命融入祖国和人民伟大建设事业的光辉一生。这就是贯穿于钱学森整个生命的主旋律,是钱学森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精神遗产,也是我们学习钱学森高贵品质的最本质之处。 读完这本书,我被钱老伟大的人格魅力所震撼。报效祖国、捍卫尊严,这是贯穿老一生的价值追求,也是激励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老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毕生的价值追求,孕育出先进的航天文化的灵魂。

第19篇: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楔子

悼钱学森诗

赤子智星,航天雄鹰。

钱权咏学,科谱森宇。

原子核变,理滔浪天。

能量动力,翱翔大空。

航天巨人,策中耀华。

精憾天魂,髓流千古!

——献给伟大的钱学森先生

暑期,我阅读了《钱学森故事》,便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精神所折服,曾经也有听说过他的爱国事迹,也听老师们谈论过他对祖国的伟大贡献。可对祖国有贡献的人何其多,而他也并未给我留下多大的印象。而如今有次机会看了这本《钱学森故事》,才算对他有了真正的认识,他的一生都是一个传奇,让我久久难忘。

钱学森是一名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一生都在为祖国事业忙碌,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对此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其最主要的贡献如下:

1.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

2.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3.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4.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

5.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6.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7.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 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 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

 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 。

8.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9.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钱学森为祖国的贡献,让我们看到了他身上很多宝贵的爱国精神。从大局上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从个人方面体现了敬业精神。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及个人价值观起到了表率作用。 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体现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他能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条件。钱学森在美国20年,从没有买过一分钱的保险和股票,很多朋友对此不理解。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对钱学森来说,在美国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回国的路没有那么平坦。参加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也体现在回国后,他能默默无闻的,任劳任怨的在自己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期间多次到大西北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参与研制包括中国的第一枚地地战术导弹“东风一号",‘东风二号',中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原子弹,用导弹运载原子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等,被称为我国的“导弹之父”,“火箭之王”。  科学火炬的传递者

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他把科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了。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由于钱学森对科学事业的重大贡献。人民感谢他,并给予了他应有的崇高荣誉 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钱学森是一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钱学森以一生的实践,参与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创新过程,并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许多优秀品格。丁衡高将军称赞钱学森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 严谨的科学作风

钱学森任中科院院长期间,多次向其学生包括许多院士强调严谨的科学作风重要性,这一点上许多院士在追悼其去世时也多次提到,没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就没有现在辉煌的成就。  为人民服务

淡泊名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精神,钱出生于20世纪初,有着现在人所没有的民族忧患意识,钱说过,我不稀罕什么国外的荣誉,头衔,只要中国人民说我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对我的最大奖赏。钱学森多次将国家奖励其的巨额款项捐出,而可以作为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他,却几十年如一日的住在一间90多平方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几十年不动的相机,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用了五十年的提包。

看着这些书面化的文字,我不经开始疑惑,爱国主义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崇高的感情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终生,为了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数不胜数。正因为历史有如此强大的威力,所以伟大的革命同志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需要广泛深入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历史得以延续,是和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时有晏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大声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悲壮高歌,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实践,有陆游“位卑未敢忘优国”的千古佳句。这都是历史所记载的爱国事迹,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深深的足迹。

事实上,爱国主义是以对民族和国家的关注和定位为基础的,它虽然可以由热爱国土、历史、文化等感情的形式萌生,但必由民族意识洗礼方能获得成熟化的表现形式。无论在东方西方,从18世纪开始,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命运都成为最鼓舞人心的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在今天被看成西方近代民族意识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爆发,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各地纷纷宣誓,放弃分歧来保卫国家,在东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惊醒了千年氤氲沉醉的梦境,国破家亡唤起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无论是八国侵华,还是抗日战争,可以说悠久文化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爱国意识的不竭源泉,但这传统无法与时代同日而语,曲折艰难的生存状态却提供了一种空前清晰的关于国家命运的自觉意识。于是,在中华大地上,人们内忧政治腐败,外患列强瓜分。为救亡图存,前有康有为变法半途夭折,后有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众多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返顾。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爆发,为历史掀开了展新的一页。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注入了马列主义的精髓,伴随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顽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然而,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爱国主义提倡的价值观与现实大相径庭。爱国主义提倡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提倡“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的整体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观作用下,人门崇尚金钱,追逐名利。正如马克思所说:“你自己不能办到的一切,你的货币却能办到”,人们讲求“实惠”,要求付出与获取成正比,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个体在情景中的行为选择是以能否获取金钱来衡量,凡是不能获取金钱的行为都是愚蠢的,都是个体所极力回避的行为,所谓“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观念日益盛行。

此刻,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这不应随时间而渐渐远离,而是应被赋予时代特有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科技的进步和全球性经济发展使爱国主义得到了升华,要求人们突破传统的乡土观、民族观、国家观,以面向全球的思维方式不断发展。试问,如果以个人主义替代国家利益,人类如何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

饱经风霜祖**亲的孩子们,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是我们一展宏图之地;祖国美好的明天,这七个字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热血、热情、热泪,让正义之血为之喷涌,让自由之泪为之洒落,让真理之情为之坚定吧!

让所有人知道,爱国并不是口头的话语,而是一件件事,一滴滴血所累积起来的堡垒,没有人可以毁坏的坚固的堡垒!

谈及爱国精神,最大的实践应该属“五四爱国运动了”,相信大家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曾经的五四运动造成了多大的轰动。

重温过这段历史,对于五四运动的精神,可以理解成为对科学民主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为爱国自救的精神。但不管怎样的理解,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青年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对真理和公平正义的追求,还有就是对黑暗和强权的不屈。而这些,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未来发展不关心,对于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不公正视而不见,对于强权心存畏惧的话,一个渴望发展的国家和民族就缺乏希望。

站在历史后面的我们,如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内心依然坚固!

我们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我更喜铿锵有力的中国话;

我们虽然喜欢情人节里的玫瑰巧克力,但我更喜欢“春节”“中秋”中国节;

我们是非主流,但我心中流淌的是中国血!

回首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说:“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和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种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应万分珍视、大力弘扬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是启蒙与救亡的自觉广泛的统一;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是刻苦耐劳的精神与进取创新的精神的统一;是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统一。

作为跨越世纪的一代人有责任将自己即将送走的世纪中所积累的精神遗产带进新世纪,五四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精神遗产。因此,我们不但应当继承五四精神,而且应当弘扬五四精神。

我们当代青年,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是现代社会的建设者,弘扬“五四”精神更加紧迫,“五四”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大家都知道八荣八耻吧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民主潮流,大势所趋,顺者昌,逆者亡。人权、民主,九十年前,就是我们的先贤追求的目标,今天,我们仍在不断的追求之中。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不能正,焉能正他人?当我们追求民主、自由、人权时,首先应当从自己做起。

五四运动距今天已经将近一百年了,然而,五四精神却点亮了历史长河,铭记于每一个人心中,五四时期许多先知的呐喊犹在耳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大旗犹在中国上空高高飘扬。

爱国表现在维护祖国尊严上,维护和平、保卫祖国上,同时也表现在对祖国的奉献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的将更多。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这也产生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大学生究竟该做些什么?

学习党员先进性,发扬大学生爱国精神 学习党员先进性,发扬大学生爱国精。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它应当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6月29日,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大学生赴天台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天台,革命时期有一大批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壮丽诗篇;在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革命烈士在外地也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有需要了解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以及他们走过的艰苦卓越的革命道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弘扬爱国主义。

同时,江泽民同志也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做“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人”。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古有言: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明天,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跋地前行,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为后代人留下我们的脚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吧!实践是接受教育的有效的一种方式,借此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即将属于我们的时代,所见让我们视野更阔,所行使我们印象深刻,实践出真知,实践让我们担起责任,立爱国之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20篇: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读《钱学森故事》后感

最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阅读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当他身在异国、羁縻难归时,在美国法庭上以黄钟大吕般的恢宏声音宣告:“我是大唐的后代,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我的根在中国。”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钱学森的业绩对于我——一个普通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从他身上使我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变得逐渐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爱国不仅是一种心情,在落实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钱学森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他始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为新中国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我也从一次次的尝试中明白了坚定就是一种信念,在动摇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现在,从钱学森的故事里我更体会出坚定这个词语的新解:执着地做事、为民族做事、为祖国做事!

有了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如何将它转换成生产力呢?《钱学森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新的力量。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不仅为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迹,对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或许缘于此,时任美国海军副部长的金贝尔就认定,钱学森“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5个师的兵力!”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没有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钱学森爱国的故事
《钱学森爱国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