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6 15:04: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奖赛理论考试模拟练习(一) 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教科室(2010-1-28) 第一部分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 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 "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 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 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 学生个性的发展.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 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 命令主义.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1, "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 .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 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 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 "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 "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请你 走下高高的讲坛" )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40 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 40 年.40 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 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 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 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 文" ;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 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 树公公" ,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 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 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 年来,为了 1 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 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

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 (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 ;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 (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 学科知识) ;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 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 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 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 空间)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 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 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 (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 (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1) "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 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2 (4)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 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 (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 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 信心) 【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 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 ,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 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 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 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 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 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期末的成

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 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 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 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 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 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 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 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 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 ;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 重期望与激励) ;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 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 成的.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 教师喊"停" ,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 "我觉得¨¨¨" "我认为¨¨¨" 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3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 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 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 ,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 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 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 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 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 "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 "

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 ,(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 (4) "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 ; (5) "学生一张口就是: '我觉得¨¨¨' '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 .【案例六】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 ,让学生尝试推想: "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问: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 1,探究性学习概念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 式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 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 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 何积极意义?" 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4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 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 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 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 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 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 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 3 篇文章,是我们学 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 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 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 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 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 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 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

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 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 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 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 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 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 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 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 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 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 神境界和思维品位.3,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 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 出精品.B 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 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 5 思型的教育者" ,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 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 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 与教育研究.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 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 (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 3~5 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 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 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 ,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 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 .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 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

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④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 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 ,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 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 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 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 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第二部分 【案例 8】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 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 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 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 9】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 6 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 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 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 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 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案例 10】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 质疑: "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 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案例 11】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 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 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 "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 实践性和科学性.【案例 12】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 (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 (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 (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 的? 学生: (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 (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 (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

的看法.[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 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案例 13】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 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 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 ,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 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7 【案例 14】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 一支粉笔为 100 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 10 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 10 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 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 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 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 10 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 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 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案例 15】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 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 "自从你给了 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 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 "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 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 "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 的"误会" ,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 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案例 16】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 "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 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 "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 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 "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 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 ,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 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 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 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案例 17】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

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 ,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 "白 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 访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 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 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8 【案例 18】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 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 :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 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 :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 :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 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 :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 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 19】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 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 "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 "我不想听! "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 "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 "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 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案例 20】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 "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 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 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 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案例 21】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 "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 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 "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 "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 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 "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 "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 9 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

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 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 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问题: (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 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 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 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 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 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 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 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 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案例 22】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 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 "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 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 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 "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 ,固然不行,只有言之 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 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班主 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 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 ,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案例 23】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老师, '明镜一样 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 家一个"提示 "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 .果然,一个孩子说: "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 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 "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 "其实, 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 ,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 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 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 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案例 24】 《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 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 当时

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 着: "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 10 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 伤害.请原谅我们吧! "下面是 10 个学生的署名.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参考答案] 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 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 下自己的素质.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 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 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案例 25】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 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 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 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 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 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 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 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案例 26】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 Z 和学生 C 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 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 Z 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 哮" .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 "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 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 .我看火候 已到,就问他们: "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 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 "自己 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 20 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参考答案]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 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 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 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 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 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案例 27】 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 "每个生字写 5 遍"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

"都会写了,还让写! "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 11 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 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 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 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 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案例 28】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 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 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 透过这份案例, 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 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 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 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 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案例 29】 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 "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 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喜欢绿色! " "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 " "最好 不用! "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 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 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 责任.教育教育学笔试全攻略案例分析题 [案例 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 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 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 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12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 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 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

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 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 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 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 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 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 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 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 4]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 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 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 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 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 6]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 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 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 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 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 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案例 7]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 分析.[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 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 降低记忆的效果, 同时, "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 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 8]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13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 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 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案例 9]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 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

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 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参考答案]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 科学性.[案例 10]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 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 11]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 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 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案例 12]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 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 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 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案例 13]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 支粉笔为 100 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 10 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 10 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 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 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 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 10 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 14 "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 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案例 14]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 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 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 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 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 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 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 受.[案例 15]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

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 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 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 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 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 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案例 16]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 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 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 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 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 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 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案例 17]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 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 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 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 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15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 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 18]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 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 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 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案例 19]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

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 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 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 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案例 20] 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 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 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 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 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 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16

推荐第2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2013年职称考试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

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

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六】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

1、探究性学习概念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

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

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3、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第二部分 【案例8】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9】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10】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11】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2】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3】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4】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5】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6】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7】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8】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9】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20】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1】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案例22】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23】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4】

《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

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案例25】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案例26】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27】

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 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案例28】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案例29】 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 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教育教育学笔试全攻略案例分析题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6]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7]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8]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9]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0]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11]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2]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3]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4]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5]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6]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7]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8]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19]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0] 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新课程复习题

※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题目就是新课程中提倡的“过程”学习,你觉得呢?

答:新课程提倡的“过程”不仅是指解题过程,还包括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活动的实施过程,情感的体验过程等.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提出的,泛指“教学过程”.加强过程,意在追求过程中的教学价值,防止“死记硬背”的过度所造成的教学缺失.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答:所谓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对,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两种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应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这两种方式的有意义性.

※在观摩新课程公开课的过程中,常常能听到“我们平时的课是不可能都这么上的”这样一句评价.确

实,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为了倡导一些新的教学行为,许多公开课是为突出某种教学行为而精心设计的.试谈谈你对公开课上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在新课程实验的初期为了倡导一些新的教学行为,公开课能起到示范作用.这种示范是为了让更多的教师理解新课程、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有必要的.当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时,我们的公开课应更多地考虑课堂整体的优化,让教学行为为教学目标服务.

※有人说:“教材是专家编的,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只能老老实实地去执行教材,而绝对不能擅自作主去改编甚至创编教材。”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因为新课程背景下出台的一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中,明确提出了“看教师是否具有整合、变通有利于教学的各种课程资源,‘跳’出学科进行大教学“(即用活教材)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不应该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枷锁”和“桎梏者”,而应该成为“跳板”和“促进者”。因此,走下神坛的教材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教师也应该由教材忠实俄执行者自觉升格为教材的实践者、改进者和创造者。教师的义务不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而是应该自觉地根据学生、教材、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有机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根据所学的数学学习评价方法,谈谈自己如何更好地做好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工作? 答:

1、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

2、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

3、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答:(1)精选探究材料; (2)注重教师的引导;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4)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②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⑧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例如:讲授圆周率时,教师要考虑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考虑介绍圆周率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意识。

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位学生提出了新颖的问题,这就出现了引发学生求知欲的时机;某位学生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目标。

※ 请你从好课标准中“真实”的纬度来谈谈你对本案例的看法。

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一课的延伸拓展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1:学校放学后,我和王亮在公路上练习长跑,我跑了15分钟,比王亮多用1/4,王亮跑了12分钟。

生2:李俊的爸爸上个月捕青蛙,卖了240元钱,这个月卖的钱比上个月多1/6,这个月卖了280元。

生3:小红和小军看一本故事书。小红从前往后看15小时看完,小军从后往前看10小时可以看完。两人同时看6小时可以看完。

教师对此一一予以肯定。

首先,教师放手给孩子一个创造的空间,一个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空间,这本是新课程应有之义。但是,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肤浅,不能完全摆脱课本例题与教师讲解的束缚,他们往往满足于提出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较少去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情理,合乎法律,解题的结果是否可信。在本案例中,学生在马路上赛跑的不安全性,捕青蛙卖钱的违法性,看书从后往前看的不合理性,都被学生忽略了。更糟糕的是,课例中的老师或许是疏忽,或许是出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良好愿望而作出肯定的判断。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教师没有用新与学生交流,是对学生表面情感上的“呵护”,实质情感上的“蹂躪”。

※.下面陈述的是一道考察三年级学生应用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请你分析该道试题的优点,并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编制试题测验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这是一道美国三年级试题:小明为全家买了3张参观动物园的票,价格最低的一张为3元钱,

价格最高的一张为5元钱,下列哪一个可能是3张票的总价钱?

A.8元 B.9元 C.13元 D.15元

这道试题不同于我们常常给学生训练的已知三个数求和的计算式题。虽然试题在计算能力的要求上远远低于我们,但它留意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表现在问题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考虑问题时应紧密结合动物园门票价格的实际情况,成人票价应略高于儿童票。只有联系实际情况,才可能给出最合理的答案。技能的把握必需建立在相关的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机械地模拟和记忆去获得。评价技能是否把握的试题既要调查学生实际执行这些技能的情况,又要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思索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个规则,以及什么时候应用这一规则。所以再出考试命题时应重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理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此案例(an li)即能测验学生的技能有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学会了吗?”“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王教师的小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表面的回顾,“你们学的开心吗?”充分尊重了学生,但是也可能知识走过场而已,并没有起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效果。

施教师的小结重视了学生的掌握反思,使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下面是某校一年级口试的一道题目,请你分析该道口试题的优点,并谈谈口头型考试评价的特点。

例:把下面的诗抄写在右边的田字格里,能写得下吗?为什么?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道试题,可以观察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

第一层:学生通过实际的抄写,发觉当田字格写满时,诗还没有抄写完,因此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更多地依赖动作思维,但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看,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第二层:学生通过数诗的字数及田字格的格数,发现诗有20个字,而田字格只有16个,通过比较20〉16,所以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数的概念,知道可以通过比较数的大小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诗的行数与田字格的行数相等,但诗每行的字数比田字格每行的字数多1,因此得出“写不下”的结论,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学生初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会对问题进行分解,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该口试题选择了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作为题材,学生感到比较亲切,但一年级学生的书面文字表达能力跟不上,因而作为笔试题难以观察到学生的真实水平,采用口试的形式,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举例说明数学课程目标各维度间的区别。

如,浙教版第八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为例: 如果学生能够说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则说明他习得了知识 ; 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

如果他能够综合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则属于问题解决 ;或者说,能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土地面积,则属于问题解决;

如果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过程中,或采用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或采用平行四边加、减三角形的方法 , 或采取两个三角形相加, 这就说明他作了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如果学生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时感受到两者的使用价值 , 或者体验到自己能力的增强,就说明 情感与态度目标实现了

※、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什么? (1)突出趣味性;(2)体现方向性;(3)关注现实性;(4)关注开放性;(5)体现不平衡性;(6)体现高效性。

※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1)科学性;(2)针对性;(3)实用性;(4)主体性;(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

(1)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3)生活能力可以迁移为数学能力。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自主发展,构建动场;角色确认,自主探究;活动构建,自主评价。

※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 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 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 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现流行小组合作的现状:⑴组织形式不到位;⑵合作程度不到位;⑶评价机制不到位。 策略:(1)更新教育理念;(2)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3)淡化形式凸显实质;(4)加强提高教师自身”的合作学习“教学的能力;(5)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鱼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从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什么情况下需要实施“合作学习”? 答:有下列三种情况需要实施“合作学习”:(1)如果学习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众人的智慧实现难点的突破.(2)如果某项学习活动量大,全部由学生个体来完成需要化大量的时间,那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为了共享学习的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你对“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1)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2)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3)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与鼓舞,得到知道和建议.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主要是要在教学中,包括在教学目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把认知与情感统一起来.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中的情感方面忽略掉了.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对情感方面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较以前更注重发现式学习.于是,有的老师以为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产生学生被动学习的不足,因而就完全抛弃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主导者的角色.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因为有了教师才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变得更经济、更有效率.把一些活动安排得比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更有教育意义,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无论何时,教师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专业,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把知识教给学生.正是由于这个事实他才是个教师.

推荐第3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材料

案例材料一(材料组)

材料一:

望子成龙母亲施压 亲儿不满唠叨竟打死生母 学生杀母事件震惊整个金华,这类事件在全国也属罕见。

这是一个让谁都难以置信的悲剧。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上高中二年级、17岁的少年,忍受不了母亲一天到晚要他“学习、学习、学习”的唠叨,竟残忍地用锤子把母亲活活打死。

儿子留下神秘字条1月26日上午11时左右,在外地工作的徐某的父亲回到金华市区的家中时,发现房门紧锁,他觉得有些奇怪……他打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在桌上他看到了儿子徐某留的一张字条:爸爸:妈妈走时叫我星期三或星期四早上等她的电话。然而,今天早上妈妈真的打来了,她说她这次到杭州去其实是为了看病。因为她上星期一下午去医院看病时,医生说她喉咙里有东西,最好是到杭州去看一下,但在杭州医院诊断结果是妈妈得了绝症。绝症,我真的不敢相信。妈妈叫我好好活着,她不想连累这个家,她先走一步。且叫我好好照顾外婆外公,还有听你的话。我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我也走了,我必须出去冷静一下,我要去找妈妈,找回妈妈……我可能过了年回来,或者不回来,听天由命。对不起,爸爸……徐父一看大吃一惊,到学校一问,儿子果真没去上学,也没有请假。徐父连忙找到徐某的初中同学吴某。可吴某说,当天早上他和徐某一起吃的早饭,但分手后一直没有见过面,他也不知道徐某去哪里了。

“他到哪里去了呢?他可能去看他妈妈了。”徐父这样想着,便连忙给徐某的班主任写了一张请假条,托徐某的一位同班女同学带到学校。请假条上,善良的徐父说:“因徐×妈妈生病,在杭州住院。另(临)时来电话,徐×去杭州看他妈妈去了。因徐×去得太急,没有向您请假,请谅解……”下午2时许,徐父找放在大衣柜里的500元钱准备到杭州去找儿子,结果发现钱没了。同时主卧室里叠着的两只木箱上面的衣服已经被拿掉,他打开上面的木箱看了一下见没什么异常,下面的那只木箱便没有打开。

母亲被杀儿子被抓

晚上8时30分左右徐父和亲戚朋友一合议,觉得此事蹊跷并开始翻箱倒柜后,竟看到了这辈子最让他悲痛欲绝的一幕。

在他下午找过的两只箱子下面的那只木箱里,竟躺着已被杀害的妻子,徐父当即跳了起来……20分钟后,金华市江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接到了报案电话。

分局局长季世余亲自带队连忙赶到现场,勘察、询问、调查,侦查工作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展开。经过分析,已失踪了一天的徐某成了此案重要的犯罪嫌疑人。

1月17日下午,他曾到其母亲的单位找过领导,说他母亲不舒服,去杭州看病了,叫他帮她请个假。两天后,即1 月19日,他又打电话给此人,说他妈妈打电话来了,要下个星期才能回来(但他骗其外婆,却说是和母亲到杭州去玩了)。而徐父一般一星期才回家一趟。1月18日,徐某打电话到徐父工作的单位,叫徐父不要在1月18日、19日回家,叫他星期六(1月22日)、星期天(1月23日)回家。

另外,根据尸检,徐母的死亡时间应该在一周前,而这正与徐某打电话到徐母单位帮其请假、叫其父亲迟些回来的时间十分吻合。是巧合,还是……可是,受害人毕竟是他的母亲,况且他年纪又小,如果真的是他作案,那么,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让小小年纪的他如此置道德、良知、亲情于不顾呢?两小时后得到可靠消息:徐某已潜逃到邻近的义乌。市江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一方面向市公安局领导汇报,一方面马上派出人员火速赶往义乌。11时30分许,侦查人员终于在义乌某旅馆将徐某一举抓获。

儿子不满母亲唠叨

1月27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已被刑事拘留的徐某。随着“砰”的开门声,徐某抬起头,与记者打了个照面。他身上披着一件军大衣,腿上盖着一件蓝色大衣,瘦小的身躯看上去很单薄。记者问他:“冷吗?”他先点点头,继而轻声说:“冷。”如果不涉及1月17日那个血腥的午后,记者也许会对眼前这个文静、秀气的少年滋生无限的同情。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就像今后,他再也没办法对着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喊一声“妈妈”。在屋外嘈杂的脚步声里,徐某开始清理他同样繁杂的思绪。谁能想到,致他走到这一步的,竟会是为人父母也许都可能有的唠叨。

据徐某交待:“从小到大,妈妈在生活上很疼我,对我的学习也抓得很严。

初中考高中,我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第44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我一跃到了第10名。妈妈很高兴,叫我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应该在班级前10名……”悲剧在这时候埋下了种子。去年11月底,徐母参加了家长会后得知,徐某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竟排在班级第18名。回家后,徐母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徐某一顿。徐某喜欢踢足球,徐母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徐某觉得,母亲对自己管得实在太严了。他有些不满,这种不满在1月17日便如火山般爆发了。

儿子活活打死母亲

这天下午1时许,徐母在自己的房间里绣花。徐某见开着电视,便走过去想看一下。徐母说:“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你要考全班前十名。”徐某说:“很难考的,这不太可能。”徐母说:“那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徐某说:“我已经够用功了。”徐母急了:“期末考试不考前十名的话,你自己看着办。进不了前十名,以后怎么考重点大学……”按照徐某的陈述,母亲接下来便是老一套喋喋不休的学习呀、成绩呀,徐某听了很难过,感到压力很大。他说:“每次她都这样,大哭大闹的,我觉得很烦……”徐某开始一声不吭,甚至他已经拎着书包准备上学去了。

突然,在门边他停住了。他发现门后面的鞋柜上有一个黄色木柄的锤子!他的血开始沸腾,他的耳边回响着母亲的唠叨声,终于,他彻底地失去了理智。

他把锤子放在自己的书包里,然后走到他母亲的房间,拿出锤子,朝正把毛衣放在床上绣花、与背对着他的母亲的后脑勺猛打了一下。徐母痛得大喊:“哎哟!干什么?”她边说边双手交叉着抱住后脑勺。徐某用左手按住其母的左手腕,将她按在床上,“一边流泪一边继续打”,一下、二下、三下……母亲在亲生儿子的手下发出悲惨的叫声,先是“哎哟”,再是“ 嗯”,到最后倒在床上,什么响声也没有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几下,我发现血流出来了,印在被单上,血流了很多,被单都染红了。我很害怕,我想把母亲送往医院,但母亲倒在床上已没有

动静。我怕母亲醒了以后会不理我,不敢再接近我,我怕,真的很害怕。”因为害怕,徐某最终没有把母亲送往医院;因为害怕,徐某在用拖把清洗了流在地上的血,及处理完现场后,把母亲的尸体藏在主卧房里的一只大木箱里。

这时,他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先把两只叠在一起的上面的木箱搬下来,把里面的旧衣服拿出来,把母亲放进去,然后把这只木箱放在原来下面的箱子位置,而把原来放在下面的那只箱子放到了上面……这以后,徐某大部分时间住在同学吴某处,只在其父回家的时候,才和母亲同在一个屋檐下,度过了两人“相处”的最后的时光。在此期间,谁也没有发现他有异常,谁也不会把一个母亲的失踪与儿子血淋淋地连在一起,自然也就谁都没有怀疑他,直至案发。

材料二: 中学生接连轻生震动教育界

苏州南京两地专家呼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上星期,苏州市某重点中学一名初三女生跳楼轻生。无独有偶,前日,南京市栖霞区某中学初一女生喝农药自杀。事情发生后,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昨日,记者就此现象深入采访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要求看心理门诊的中小学生日益增多,其中重点中学尖子生占的比例相当大。

据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徐英和兰光华两位主任医师介绍,最近几年,苏州中小学到这里进行咨询的人数逐年上升,让医生惊讶的是,在看心理门诊的学生中,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好成绩生占了大多数。他们告诉记者,前来门诊咨询的一般由父母陪同,也有独自前来的,尤其在高考前,心理门诊里学生病人可以说人满为患。主要症状表现为紧张、焦虑和失眠,严重的发展为恐慌症,直至逃学,更严重的导致像文中提到的那名女生一样去自杀。

今年7月份,门诊来了一位名叫许伟(化名)的小病人,苏州市某中学的初三毕业生。原来,该生平时成绩很好,但在升学考试中分数虽然不低,但离重点中学的规定录取分数相差2分。为这事,家长对他埋怨不迭,恨儿子不争气,而该生本人也后悔不已,最后虽然9月份父母花了1万多元,让他上了心里向往的重点中学,但该生却慢慢地产生了心理障碍。值得深思的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少是来自于父母做教师的家庭。今年9月份,一身为教师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心理门诊,称学校开学后已上初二的孩子就是不肯上学,终日在家与他的小猫小狗为伴。该科王耀龙医生还告诉记者,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都转化成了生理病症,常见的如,一听讲课就头疼,一进教室就胸闷,还有的一到晚上上自习课就肚子疼。当然表现最多的心理问题还是坐立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

就此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苏州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心理专家。苏州第十中学教务处沈主任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前在校生压力太大有关。沈主任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有两三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曾有一名学生在进入高考考场后,一下子就昏倒了,到钱万里桥附近一精神医院问诊,才知是精神压迫所致。

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原因在哪?苏州第十中学专职心理教师苏文秀老师认为,目前中国的教学、考试机制(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产生大量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但与社会、家庭的不够关心也有关。目前有不少学生不想上多为尖子生的小班,而想上普通生的大班,就是因为小班压力大。据苏老师反映,除了在课堂上向她请教心理问题的学生外,课外也有不少学生找她私下交流。主要原因集中在父母缺乏沟通和交友两个方面。初高中学生都

已进入青春期了,可不少家长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成绩不好骂,犯了错误打。

还有,不少学生在暗暗地进行异性交往,这也是导致目前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之一。学生心理问题这么多,怎么解决?南京师范大学心理教研室李星云副教授认为,这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与当前现行教育、教学存在较大缺陷密不可分。解决学生,特别是所谓尖子生中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两方面下手,现在不少学校虽然开了学生心理课,但大多流于形式,如在教室或是心理实验室进行公开的咨询,这都不妥,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带有隐私性质,不少学生为了避免尴尬,平常只好装出快快乐乐的样子,把问题留在心底,等问题积得多了,就会出现头疼、厌学、甚至自杀等事件,所以学校应改变现有的心理课教学模式。而社会这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简而言之,什么时候考高分、考上名牌大学不作为学生成才的惟一社会价值标准,像文首出现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材料三:

9岁男孩因未考年级第一被父亲挂牌裸身游街 “大冷天里,父亲居然让孩子赤裸着身子,胸口挂着牌子,游走示众。”昨日下午5时许,武昌徐东某社区一名居民气愤地打来电话说。

小学生被挂牌游街

记者刚进入该小区,居民就围了上来。他们说,下午4时许,9岁的彬彬(化名)赤裸着下身,胸口挂着一块写有大字的牌子,在寒风中哆嗦着走过小区。孩子的腿上、屁股上是一条条的红色伤痕,孩子的父亲手持皮带,一边打,一边大声教训,孩子则哭叫着。

有人上前劝阻,但父亲根本听不进去,赶着孩子继续朝前走,一直走到靠近某学校的地方,彬彬是该校小学3年级的学生。

父亲称孩子撒了谎

彬彬家住在一套简陋的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彬彬的父亲激动地说:“这伢撒谎,不打管不下来!放学后不回家,却骗家长说老师带他去参加比赛,得了第一名。可我们今天去学校一问,没这回事。”彬彬的母亲埋怨:“你对伢太残酷了,会打坏他的!”

彬彬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但稚嫩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为什么要撒谎呢?”记者问道。他怯懦地说:“因为爸爸喜欢我得第一。”随后,孩子小心地脱下裤子,腿上、屁股上都是伤痕,“爸爸用皮带打的。”

孩子写下保证牌

在桌子上,记者看到一块黄色纸牌,上面写着:“三年级期中、期末如果不考全年级第一的话,就到学校门口去站着。”(如图)。

彬彬的父亲说,这段话是彬彬自己写的。这块牌子很早以前就有了,每天就挂在书桌旁,用于激励孩子认真学习。昨日下午,因为他很生气,就让孩子挂着这块牌子,到小区内外游

走了一圈。

父亲要求孩子必考第一

记者以为彬彬的成绩不好。谁知他的母亲说:“以前一直考全年级第一,今年只考了第五,没达到他父亲的要求。”

每次都考第一,是否要求太高?彬彬的父亲不以为然:“我没有要他培优,参加什么比赛,考第一的要求已经很低了!”彬彬的母亲说:“他要孩子将来一定读博士。”彬彬说,每天回家要写字,背诵,默写,很累。如果做得不好,父亲就会打他。昨日被父亲拉去游街,觉得很丑。

彬彬的老师介绍,彬彬前不久的考试考了年级第五名,近段时间,彬彬在校有些贪玩。她以前家访时,曾劝说彬彬的父亲不要打孩子。

据了解,彬彬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靠摆地摊为生。

民警上门调查此事

9岁儿童赤裸下身,被挂牌示众,震惊了小区居民。有人当即报警,并通知居委会。居委会负责人称,他们已和管段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并批评其父亲的做法不对。

彬彬所在学校的负责人说,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昨日的做法太粗暴、简单,缺乏法律意识。他们将深入了解,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保护孩子的权益。

向记者反映此事的是住在该小区的一名律师,他说,彬彬虽然还是孩子,但他也是一名公民,享有人格尊。父亲让他挂牌示众,虽然出发点是教育,但方法失当,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甚至造成心理阴影。

昨晚,彬彬的父亲致电记者,称他是一时冲动,以后再不打孩子了。

案例材料二:

喝彩(摘自《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上海市的一位青年教师王红曾讲述过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内在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

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试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成功之处。

案例材料三:

“坏孩子”(摘自《戴尔•卡耐基全集》)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推荐第4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分析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为例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应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即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设计;活动分析

一、课题简介 课型:新授课

课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担负起人类对大自然的保护责任,确立善待自然、善待他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快乐的观念。

能力:在情境式地互动教学中提高自身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培养那个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缤纷世界中多彩的生命,并引申到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重点与难点: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进而为下一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学习奠定基础。要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悟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生命最可贵。

学情分析: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生命还是有一定的理解的,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中就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对于生命的可贵的认识还是不足。例如:有些学生残害小动物,取笑有残疾的同学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实情,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过程简介 1.导课环节

给学生出示3件教具,分别是:布娃娃、瓷娃娃和草娃娃。然后问学生:“老师要送你件礼物,请你任选其一,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只听有位学生说:“我选草娃娃。因为它孕育着生命,是生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精彩。”如此设计导课环节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而且也非常自然地引出了课题。

2.生命精彩篇——为生命而感动

学生活动:你曾被某种生命打动过吗?请有此经历的同学讲述给大家听。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话题:从下列几种生命中选出能打动你的?⑴黄山松、⑵骆驼、⑶梅花、⑷邰丽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体会生命力的顽强,进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世界是因为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初步激发起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教师亮明观点:正如古诗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壮丽;“留恋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聆听喧闹;“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悠闲;“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斑斓。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用古诗句作小结,既营造了生命多姿多彩的意境,同时又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是诗境、是意境、也是生命之精彩的再现。)

3.生命关爱篇——畅谈生命间的依存

如果这样的情景出现,你会怎么做?

当我看到有人在攀折花木,踩踏草坪时,我会 ;

当我看到有人在买卖野生动物或残害野生动物时,我会 ;

当我看到一位盲人站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进退两难时,我会 ;

当我在学习中由于方法不当遇到困难时,我会 ;

(设计此情景题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之间紧密的依存关系,同时此类试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活动之后引发思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的人类,又将该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呢?

师生共同感悟: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在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应去关爱和呵护周围的生命。甚至包括我们可能注意不到的小生物。关爱生命是对每个生命个体的要求,只因为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4.生命危机篇

践踏地球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由沙尘暴想到的冬季马上就要到来了,冷空气又要频繁地侵袭我们大同了,你最讨厌什么样的天气呢?

大文豪雨果说过:“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用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学生在讲出沙尘暴的种种害处之后,教师引导:引发沙尘暴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从而引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导致的种种环境问题。“当你杀尽与你共生共存的伙伴,你必毁灭你生存的家园。”

5.生命挚爱篇——共同浇灌生命之树

世界会因为我们大家的努力而变得生机盎然:CCTV环保用语——保护环境,世界因我而改变。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亲手设计环保小书签,然后贴在我们的生命之树上。

三、结语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使学生在对生命体的了解、欣赏的过程中,领会生命的多彩、神奇和其独特性。作为生命的最高形式的人,负有维护大自然和谐的责任。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我通过大量各种生命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去领悟生命的多彩、神奇、美丽和可爱。生命个体种类多,跨度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天上到陆地,从陆地到海洋,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体。使学生在不同的生命体中领悟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其存在的意义及价值,在学生情感的体验中自然过渡到“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学习内容。

2.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我们设计各种探究交流的问题,使学生从对生命的了解到人类残害生命的后果,再到人类对生命的敬畏、珍爱的认识过程中,了解到生命的重要。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发挥了学生课堂交流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注重学生成长的指引。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学生成长的指引。我在大量教学图片中,注重提炼典型的、触动学生心弦的生命体。如《幼苗》中的最后一张,在“金钱簇拥下的最后一颗幼芽”的出现,使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震撼其心灵的深处,自觉地意识到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又如《藏羚羊》的视频播放也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虐杀的罪孽,唤醒学生敬畏、关爱生命的良知,这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关爱。

短短45分钟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深深地埋下了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种子,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能自觉地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使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我在教学中注意到学生成长行为的延伸,使其教学效果更加持久。

推荐第5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WORD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届教师基本功大奖赛理论考试模拟练习

(一)

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教科室(2010-1-28)

第一部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

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

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案例三】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案例四】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案例五】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 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 (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①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异质分组的形式)

②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1)“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 (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

(3)“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角色要轮换担任);

(5)“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学生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六】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 (1)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流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2)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流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

(3)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所作的推想; (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5)通过阅读材料,结合前面研究,讨论怎样保持水土问题。 问:

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

1、探究性学习概念

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1、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2、提出探究的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讨论。

3、从意义的四个方面去答。【案例七】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开学不久,校长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今年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校长还没有说完,下面便议论纷纷。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是教数学的,平时除了教学就是看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杂志和书籍。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等,教育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选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论文撰写等等,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许老师来。许老师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已经发表了3篇文章,是我们学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教师,我想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的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向他请教。

许老师来了,他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老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向教育家式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进行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1、你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

2、依你的经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教研工作的有关知识:

1、教研工作的必要性

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教科研能力。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 教师参与研究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教师单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基础和原有教学实践经验是不够的,难以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把教育原理与具体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己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

2、教育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开展教育研究,教师不再成为理论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理论运用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直接参与教育研究,研究的问题提出和假设完全是依照实践的需要,是实践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也为教育理论运用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例,因此,教育研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质量。c、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3、教研工作的定位与方法:

a定位:立足点-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生长点-改革创新出精品。 b方法:

(1)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教师具有兼任“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研究技能之外,还要培养起研究的心向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研究者,要结合课题研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育者”,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2)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要积极探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4)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

(5)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案例中的许老师做法有什么看法?”“该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1、在动机上,许老师从事教学研究是以达到功利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发表文章,而不是作为职业者和研究者的角度,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在方式上,许老师仅仅重视他人的经验,而不注重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没有自身的的实践,没有自己的创新,因而其教学研究是没有深度,难以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2、①要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教师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多的,除了必学“两学一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本学科报纸杂志(至少订阅3~5种)外,还有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教育专家、学者撰写的专著及教育教学理论。 ②要要熟知教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③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投身于教学改革。

a、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教学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要注意积累第一手资料; b、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结束,教师可以回味教学过程,分析得、失,作到心中有数,得,得于什么?失,失在哪里?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可以为新教师和一般教师提供可参照的学习榜样,可以帮助他们尽快上路;研讨课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课,供大家研讨;评优课则以对优质教学为目标,通过对优质教学的追求,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④要注重行动与研究的完美结合,要合二为一,研究与教育相结合弥补了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文章

,要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写出一些有较价值的论文(含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以指导学科教学。每篇论文应力求突破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⑤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

教育研究务求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也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教师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教师搞研究要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从身边的问题入手,研究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以及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第二部分 【案例8】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9】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10】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11】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2】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3】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4】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5】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6】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7】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8】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9】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20】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1】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案例22】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23】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4】

《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案例25】 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案例26】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27】 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 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案例28】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案例29】 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 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教育教育学笔试全攻略案例分析题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6]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7]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8] “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9]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0]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11] “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2]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3]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14]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5]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6] 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7]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8] 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19] 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案例20] 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1.[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2、[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3、[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5、[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6、[案例]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7、[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8、[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9、[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0.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1、[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12、[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3、[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4.[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15、[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

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教学案例分析及解答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16、[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8]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9]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案例10]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11]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案例12]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学生讨论猜测若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

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4、延伸:教师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这些新课程的理念。

[分析]

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题情境,例如“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纸‟ 字的来历”、“其他国家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设计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各种材料上书写、上网搜集有关纸的材料、做一做造纸试验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推荐第6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1篇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班的A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B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B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请问:A、B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A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③该案例面向每一位生动活泼、发展、有尊严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性发展的建构作用。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常州实验初中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

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翠竹中学的殷老师设计的历史教学情境片断如下: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2、教师设问;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学生讨论猜测若干材料,答案新奇的给予赞赏。

3、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4、延伸:教师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请问:殷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哪些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这些新课程的理念。

[分析]

1、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感到新奇的问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题情境,例如“造纸术发明之前的书写材料”、“„纸‟ 字的来历”、“其他国家用什么材料进行书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设计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各种材料上书写、上网搜集有关纸的材料、做一做造纸试验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并注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一堂题为“消费者权益调查”的活动课中,上海尚文中学的张老师让七八位学生事前自由组合,自选合适的课题,然后自行设计实施方案,最后通力写出调查报告。结题会上,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爱好与特长,对自己参与探究实践的课题进行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总结。在各小组的发言中,学生们扮演着活动中承担的不同角色:善于归纳总结的做新闻发言人,有亲和力的做形象大使,英语好的则当翻译,而稍稍羞怯的,则扮演小秘书兼摄像的角色。同学们应用多媒体手段,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是,尽管调查中难免一次次地遭拒,尽管胆怯和稚嫩使自己经常词不达意,但毕竟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社会、接触实践的第一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

思考:请根据以上案例谈谈你的感想。 [分析]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

2、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培养创新精神。

3、积累知识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此案例是一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充分体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现了新课程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旨在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过去传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于许多学生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动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才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到智慧,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析]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分析]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过程。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更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想象,让学生感知知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思维推向自己的反而,促进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

在上述两种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展会有什么差异?

[分析]第一种教学方式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减,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的位置,不断的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通过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该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分析]

1、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

2、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笔试为主,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和方法;

3、从评价主体看,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4、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5、从评价重心看,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我认为,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改革评价学生的方式: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2、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作为收集学生发展的证据,教师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

3、把量化和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

4、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住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预考时,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理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真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阅读案例,请找出现行评价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体会。

[分析]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问题主要表现在: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1、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3、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4、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一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孙坚力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

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

请思考:“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

[分析]优点: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

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

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

5、不适于大班额评价用

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青年教师小王一心想提高教学水平,他主动向特级教师李老师学习,经常跟班听课。小王上课时,尽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都与李老师相仿,但教学效果就是不佳。

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小王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小王在“如何促进自我成长”这一问题上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不符合。

①小王关注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但他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存在,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②小王在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味模仿特级教师,因此就没有做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新课程认为,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有了内在的人格魅力,才能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好转。

③小王在对待自我上,注重了模仿,但忽视了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小王正是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反思。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也影响了自我成长。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认识。

[分析]“扁舟求鱼”的漫画提醒我们一个人不进行反思就会愚蠢错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于他人的反馈,来不断提高分析自身教学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否则就会像漫画中的人一样让自己主观自设的错误而引起错误的行为。

多媒体辅助教学华而不实,反客为主

案例:一节三年级小学英语课,主要任务是词汇教学。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小鸟找妈妈”的情境,小鸟在寻找妈妈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的途中遇到了各种动物,有“bear,squirral,elephant,mouse and pig”,在多媒体上形象地呈现了这些动物的图片及单词,并加以特殊显示。这些环节都考虑得很好,充分让学生整体感知,将单词寓于一定的情境中学习。

可是,在以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呈现、操练、扩展活动都围绕多媒体开展。因此,没有了教师的板书(其实,学生虽然能把单词跟对话说的朗朗上口,但那些都只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几次测试下来学生看到“hello”这个最常见的单词都不会认读,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再者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操作多媒体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流的绳索,教师未能走到学生身边去,许多学生读错音也没能及时纠正,有的学生被屏幕上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住,还有不少学生在底下私聊。学生是“活跃”了,但此时的课堂已经是嘈杂一片。课后该老师称自己如不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不知道怎样上课,因此每次上课她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课件,甚至用了备课的3/4的时间。

分析: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正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无疑给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若完全用课件展示,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方面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也由于多媒体的局限性,使学生对整个课堂结构,教学思路的把握受到影响,而且大量的视觉信息输入对学生听觉信息的输入造成一定的干扰,这在语言教学中是致命的弊端,恰恰颠倒了语言的学习规律。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流水线式程序化模式,教师只是实现这一模式的“机器操作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一个冷冰冰的机器隔开,造成的后果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

对策:英语课程标准“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基础,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借助多媒体要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占教学的主体地位,切忌画面太丰富多彩,避免过多的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没有感情的交流就没有知识的交流,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适用多媒体的同时,教师应多走下讲台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媒体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为教学设计服务,每一课时的课件应有一条主线,可以以课本中的人物或话题设计,不要过多地涉及学生不熟悉的人物和场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板书也应占有一席之地,它可以清晰明了地展现教学设计的思路,突出课时的重难点,而且让学生了解了单词的书写笔顺,便于学生识记和认读。在把握好使用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对进一步开发语言教学的资源,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内涵,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北周完小教科研档案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

推荐第7篇: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也总是奖励他,父母视为珍宝。上了中学之后,学习任务相对比较重,要学习的科目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家里父母工作较忙,不能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成绩下滑,父母不但没有贴心安慰和鼓励,一再的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

2、自身方面。从老师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变成普通学生,自己觉得人生一下失去了光彩,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打击。不去主动寻求老师同学或者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逃避失败,放弃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一而再的下降。

3、学校方面。因为学校在他们年级分了好班和普通班。而他刚好被分到普通班。初二男孩刚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最快的时候,表现的比较好强,逆反心理非常严重。他认为在普通班很没面子,同时也觉得普通班的待遇不如好班好,比如师资配备方面。他认为自己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好好教。由于老师工作繁琐,尤其是班主任,未能及时的发现他身心的变化,给与正确的指导,导致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伴随他,而不是选择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处理方法及结果

根据何某的情况,我认为他这种情况完全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且他的好强心理和自卑心理。他的自尊心强其实是一件好事,只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这反而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上,因为我是数学实习老师,所以我主要在数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我得让他心底里明白,好成绩的得来一定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不劳而获。其次就是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每天早上到班后我就查看他的数学作业是否完成,有不会的题目给与解答。做的好的情况下多鼓励他,给他自信心。同时,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和周围同学的实例,向他强调把握好上课40分钟,紧跟老师的步伐的重要性。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让他改错,并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粗心还是不会还是不想做,弄清原因再对症下药。在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提醒他回家好好写作业,并且早上不能迟到。定期帮他做一个小复习,然后通过练习题去检验他的学习水平。一来巩固了旧知识,让他对教材,对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发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二来,让他自己也慢慢养成这种复习的习惯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我还跟任课老师商量,决定只要他表现还可以,在课上一定多表扬鼓励,这样一是让他产生信心,二是觉得老师也很关注他,三是老师表扬他之后他不听讲也会觉得惭愧。我私底下还联系他的家长,让家长也引起重视,在家庭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多引导多帮助。这样,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在交际方面,鉴于他自卑而安静的特点,我采用了相应的教育方法。首先,我是通过聊天等方式以去发现他的优点,不断的鼓励他,慢慢的接近他。当然,在聊天的时候尽量要聊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才不至于排斥我。等到时机成熟后,我就可以以同学、甚至是好朋友的身份去教育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在这里初二(3)班就是我们的“家”。让他先有意识,后有行动。同时,我会私底下跟班里活跃的同学交流,让他们主动找他说话,玩儿等,帮助他走出自卑自闭的困境。当然,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委婉的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比如运动会缺人的时候他不仅不挺身而出,更是违抗老师的要求。给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让他去发现自己这方面的确是做的不好,作为3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为班级服务,为班级争光添彩。

通过这一个月期间自己和何同学的共同努力,他在学习上和交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十月中旬月考中,他的成绩在年级上升了90多名,数学成绩在只有18个人及格的情况下他更是考了71分,非常不错。因为此次考试比较难,班上80分以上的只有一个同学。他这次进步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自信心,对我还是其他老师也都不再不信任不再排斥了。同时,他也慢慢的融入到同学中去了,也愿意接受大家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上次班级大扫除中,他写完作业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主动担起扫除的责任来,将教室的窗户,黑板,墙壁擦的非常干净,一直坚持到大扫除结束。最明显的变化是他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也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好的结果感到非常欣慰。

四、案例启发

在这个案例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爱,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引发的问题,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用爱去关心,去指导,去帮助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投其所好,同时多给与鼓励与关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推荐第8篇: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案例 城西小学

韩明月

其中有一项是称一称班里最胖和最瘦的同学的体重,为这事,我带了家里的台秤。当我这边万事具备时,领导打电话来了,说上级领导要检查的资料很多,就不听课了,我心里有一丝的失落,转念一想,就当作有领导在场,于是我精神饱满走进课堂,前面半节课进展顺利,一切按照预设进行:

(一)建立1千克=1000克,我们以前学习质量单位“克”,关于克,你知道什么?能举例子说明吗?我手里的这块砖头大约有多重?猜测,验证,于是引导出1000克可以用一个更大的单位1千克来表示。

(二)、感受1千克有多重?先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千克装的洗衣粉,味精,大瓶的饮料,4块约重1千克肥皂,让学生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的质量。紧接着让学生举例身边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三)拓展延伸:对身边的物品的质量能做出估计。我说:近段时间你们有称过的体重请举手?举手只有两个事先称过的同学。(幸亏称了两位同学的体重,要不今天的课就唱不下去了,我心里暗自庆幸)我们做一个猜体重的游戏。我先叫最瘦的小杨起来,让大家猜一猜他的体重,每当一位同学说出一个数字时,小杨就做出相应的反应:轻了,重了。直到大家猜到了他是26千克为止,学生兴趣盎然。我说:现在请出我们班的重量级的人物大叶同学,大家来猜一猜他的体重。(本来,我打算以班级最重和最轻同学为参照物,然后在最后的环节让大家猜一猜自己的体重。)谁知我的话音一落,教室里开始了骚动,一位学生就坐在自己的位置就迫不及待说,“他那么胖,起码有50千克”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另一位就抢着说:“他胖得像头猪,有3个小扬那么重,有80多千克。”我看到了大叶的面红耳赤,他愤怒地喊:我胖,管你们屁事。底下的同学哄堂大笑,有的还幸灾乐祸地说:快去减肥吧,……你到底吃什么成这副德行呀……此时学生的兴趣转到了大叶的“胖”上,场面失控了。我的头一下子大了,心里想幸亏领导没来,要不怎样收场,于是我气急败坏在讲台桌上用力地一拍,“要笑,是吧。请他上来。让他笑个够。”学生见我大怒,藏起了脸上的笑容,心不在焉继续游戏,不过,我和学生都没有开始时的兴致,游戏草草收了场。这节课以我充满信心开始,到我的勃然大怒落了帷幕。

下了课,我进行了反思:本来安排游戏“猜体重”,目的让这节课锦上添花,想不到弄巧成拙。原因在哪里?想起大叶愤怒的表情,学生的哄堂大笑,自己的勃然大怒,有两点是我该好好反思:

一、预设不充分。课前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被我抛到脑后了。只想举两个典型的例子,既可以调节气氛,又让其他人在预设好的范围里猜测自己的体重。可我忽略了平时有些同学经常拿肥胖嘲笑大叶的,“肥胖”已成为他的“痛”。我的无意正中他们的“有意”。如果我平时多了解学生,还会拿他做例子?还会失败吗?课堂犹如战场,我作为一个每天都要上战场的士兵,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怎能打赢战斗呢?

二、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我是想尽办法引回预设的轨道,还是将错就错?有人说过: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事后我想:既然他们兴趣已转移,何不顺水推舟。不防这样设计:我故意深沉说:“是呀,一个人太胖或太瘦本来就不舒服,还招来别人异样的目光,甚至是嘲笑,这些是不道德的。(我的弦外之音应该让大部分同学明白自己的过错。)这时,乘机说:其实一个人的体重是标准的不多,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标准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首先人的体重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讨论,选择对象,测量有关数据。最后得出计算人的标准体重一般公式。通过上面的活动悟出:任何一种物品的质量都有一定的范围,即它们的“标准体重”。接着出示:

1、连一连

一头牛

200千克

一个梨

9千克

小明

35千克

一个西瓜

50克

一只鸡

1千克

一袋大米

50千 克

通过上面例子让学生比较,初步明白这些物品符合实际情况的质量范围,为积极参与下一题竞猜物品的质量提供依据。

2、谁是竞猜小能手 。(事先在卡纸上画各种食品和动物)

游戏开始,我宣布竞猜规则:竞猜者要说出此物品最重和最轻是多少,由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裁判,优胜者拿走该物品。(卡片)

如:一个西瓜重(

),要求学生说出,最小的西瓜可能是多少千克,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千克。

这样的设计由开始的节外生枝,到最后学生积极参与竞猜物品的质量。也许可以掀起一个高潮。

想到这里,我心情不再低落了,事先称了几个体重比较标准的同学。预备两种方案在第二节课(另一班)实施,结果这个班的学生根本没有出现上面的情况,猜体重的游戏开展的热火朝天。把我带来台秤派上用场,用来验证他们猜测结果。最后有的猜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质量。正是我昨天晚上所期待的结果。

我深深感到:在逐步推广“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课堂已不再是简单地背教案、跟着老师走,教师要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爱好,知识基础、思维能力,预设各种可能性。因为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教师根据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一念之间,灵感产生了,一个好方案瞬间诞生。师生合奏一首激情彭湃的乐曲。也可能是一地狼烟,留下无奈和遗憾。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案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城西小学

凌桂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究、交流,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有时还可以转化成小数)并能正确地运用。

2、在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同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迁移,能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背景】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浙教版第十册第斯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

本课是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学生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通过通分能把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因此学生会从两个纬度思考:

⑴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

⑵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化为小数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课前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再按教材的课时编排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势必造成学生认识水平的重复.因此,本人认为可以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关的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整合。

【教学流程】

师:我们五年级的同学本学期参加兴趣小组的人员分布情况如下:

参加航模小组的占全年级人数的1/5;

参加书画小组的占全年级人数的1/4;

参加舞蹈小组的占全年级人数的1/6;

„„

师:从以上的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计算的问题吗?

【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素材,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只要细心观察,数学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

生1:我可以求出舞蹈小组和航模小组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1/6+1/5

生2:我可以求出舞蹈小组和书画小组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1/6+1/4

生3:我可以求出书画小组比舞蹈小组多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1/4-1/6

生4:我可以求出航模小组、书画小组和舞蹈小组共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1/5+1/6+1/4

„„

师:请同学们根据他们的方法提出问题。

生1:你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

生2:在计算1/6+1/4时,你用12作公分母,我用24做公分母行吗?

生3:我把他们都化小数来计算行吗?

„„

【注】先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小组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感受,最后让学生在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概括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有时还可以转化成小数)

1、师:看谁的想法多?在以下三个数之间添上“+”、“-”和括号,使它们变成不同的式题。

4/5

1/7

3/10

2、师:看谁算得快又对。

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上式题中选择两题进行比赛,组内交流计算过程与结果,优胜者介绍方法与经验。

3、师:选选、做做、比比。

4/7+4/5+3/7;5/6+2/5+3/4;7/12+5/9+5/12+4/9

师:说说你为什么要选这两题?

生1:我选第一题和第三题,因为它们利用加法交换律,

4/7+3/7;7/12+5/12;5/9+4/9刚好等于1;

生2:第二题太麻烦了,我和他的意见一样。

„„

师:小组交流,从以上的三个比赛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知识与已学过的旧知识有什么联系?

生:分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也同样适用。

推荐第9篇: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内容摘要: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发挥美育潜能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遵纪守法”真诚做人。感受美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

关联词:美育尝试;人生目标;真诚做人;热爱生活;憎恶丑陋。

中图分类号:G631

一、依据美育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心理品质,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所必需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而人生,则指人的生命活动的历程。它是涉及到人的精神境界,属德育范畴。根据美育的本质特征,德育中包含美育,因为在德育中培养人的高尚品德,实际上涉及人的精神美和心灵美。

【案例一】2011年4月的一个晚上,八年级学生吴某、张某和李某二女一男三位同学十一点钟在校外淋雨仰天呐喊,科任教师好言相劝无济于事,班主任给予对话没有回音,在万搬无奈之下,学校领导与学生监护人一道出面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最后劝其回学校寝室休息。原来,这几位同学七八年级时由于贪玩,眼看马上中考了心理着急,于是做出了上述举动。

上述案例是学生因紧张的学业和来自家长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得一到及时排解、消除和矫治的现象十分严重。出现的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一个普遍薄弱环节,学校、家庭和社会还未完全形成整体协同的教育网络,仅管每周每班有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但还是满足不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要求。鉴于此,利用集会、班会,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册,课外活动开展“体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每逢节日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等,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生活。作为教育部门---学校,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功利。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去对待,让学生重新回到他们的生长轨迹中去。让教育重新回归教育的本质上来,去培养一切学生,培养学生的一切,让一切去培养学生。同时,我们除了进行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外,还应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因为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容纳和接受。

二、发挥美育潜能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遵纪守法”真诚做人。

遵纪守法指遵守纪律和法规,有约束力而不随便,充分体现社会化和法制化的程度,是合格公民的优良品质。当今的初中学生遵纪守法观念淡薄,且处于边缘化。而具有遵纪守法,除人生来具有某些生理特点外,是与后天的实践活动及所受的教育程度密切相关。

【案例二】2011年春夏时节,女生楼常出现“闹鬼”,前后近两个月时间,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着又出现一件怪事,洗晒的衣服经常不易而飞,紧接着楼外晒凉的衣鞋或放在各房间的东西稍不慎就丢失等。

上述案例说明了今天的学生“遵纪守法,真诚做人”在他们心中已缺失。

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学校领导给政教处、教导处下了一道“谕旨”,尽快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否则就会影响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开展。当时因急于求成,折腾了近一个星期,结果一无所获,懊恼到了极点,静心细想,深刻反思,问题出在操之过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点不假。经过明查暗访,“闹鬼”事件渐渐浮出水面,原来是九年级男生宋某、杨某、吴某,夜半三更爬进女生寝室天窗捉弄女生。另外一件事是女生王某、罗某、李某由于“心理问题”,认为拿别人的东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是一种时尚、是一种刺激,更多的是换起一时的兴奋快感。后对他们(她们)进行个别谈心、讲做人之道理,关心他们(她们)生活和学习,学校、教师、同学没有鄙视他们,邀请他们参加学校举办的歌舞会,没想到他们还把所做的“违纪之事编导成小品―自由的少年”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演技不够高明,台词不够精练,但能直面生活,给人们启迪!毕业前夕,几位学生聚集到办公室与老师们一一告别致谢并真诚地说:“老师!今天我们懂了,遵纪守法,真诚做人,既利人又利己,让我们用实践来证明一切吧!”。几位学生毕业后到外地打工去了。悉知,他们都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工作,还按月往家中寄钱呢!

三、感受美育,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丑的憎恶。

【案例三】2012年8月的一个夜晚,桂花却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洗劫。第二天清晨,桂花怎么了?当师生走进教学区,进入眼帘的却是七零八谢的残花败枝。

攀摘花木事件后,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之一的我彻夜难眠。正当我感到事情较为棘手之时,一天中午我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工会主席拿着几张纸条神神秘秘地塞给我,说是从意见箱取回来的,让我自己看。当看完后,我感到非常欣慰,原来小纸条是举报学生不良行为的――攀折学校花草树木的。对此事的处理我更加慎重,不能只凭几张白条就找人理论,那只会把事越办越遭。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我逐个找到嫌疑学生,在交谈的过程中,“以情感之,理在情中”,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后都一一认识到自己原本不敢为而为之的行为属损公利己,自我享受的表现,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一次集会上,勇敢站出来当众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时我抓住契机表扬了他们!人生在世,谁能无过,有错就改,仍是老师的好学生、父母的好孩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工作“德育人人,人人德育”是落在实处,或只是粉墨登场呢?这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总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今天,要切记“师生为本、素质育人、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强力突破、不断超越”二十字方针,省视过去,展望未来的教育理念,敢于拼弃“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抗也”的陈腐的教育理念。路漫漫而长远兮,人生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具有美好的心灵、良好的行为习惯、高雅的道德情操是要靠长时间的熏陶才能行成的。美育是一项长期的理性工作,任何功利和浮躁都是要不得的。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著《美学原理新编》

[2]冷洪恩总主编《政治词语手册》

[3]陈宜民、杨正业译注《中国古代格言大全》

[4]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推荐第10篇:教育案例分析

你闯祸了,但我依旧相信你

---如何让学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愉快

案例背景

小凯(化名)是我们班的一个思维反应慢,口齿不清楚的男孩子,高大坚实的身体与稚气未脱的娃娃脸形成强烈反差,暗示着半成熟状。做事易冲动,没有原则,只是一味的随着自己的心情来:高兴了,就不在乎什么,特别喜欢为班级多做贡献。不乐意了,就会斤斤计较,即刻爆发,甚至大打出手。 案例描述

一天的中午,随着急促的电话铃声想起,我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应声接起。“刘老师,麻烦你来一下宿管办公室,你们的学生小凯出了点问题”听完后,我脑袋嗡的一声,迅速穿好鞋,跑到办公室。经了解,我们班的小凯因为午休时间不睡觉,并且乱窜宿舍,与检查学生发生口角。当检查学生回宿舍后,小凯不服气,觉得冤枉,无法忍受,又亲自返回检查学生的宿舍,并对已经睡下的检查学生人身攻击,强掐脖子,一顿暴打,其他正在午休的学生因为和检查学生是同班同学, 也纷纷下来“助战”,并对小凯的胸部一阵拳打脚踢。一时间,场面非常混乱,直到宿管发现后,方才停止。 案例分析:

其实,这起校园宿舍群打事件,情节还是比较严重的,影响也比较恶劣。但考虑到小凯平时在班级爱做贡献的的表现,我还是愿意相信他,他这次肯定是因为心中不快,才动手发泄的。这是他的主观原

1

因之一,客观方面,他是初一新生,初来宿舍,对学校宿舍的很多规定都不太熟悉,也是他无法完全服从检查学生态度差的管理。所以,我在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他知道,他虽然闯祸了,可是我依旧相信他,他是好孩子。

当我在办公室看到小凯的第一眼时,他是边用手按着自己的胸部,边用抽泣哽咽而且非常不连贯的语调说:“老师,我、我、我给你闯祸了,呜------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能感受到,他懊恼给我添麻烦了,他也后悔打了检查学生,但他似乎并不想做过多的辩解,可能是因为他已太委屈不能清楚的表达,也可能是因为他只希望我能懂他!真正理解他!

我没有丝毫的指责,也没有片语的批评,只是轻轻地为他倒了杯热水。我想,在他心情最沮丧的时刻,在他觉得没人能理解他时,他最需要的就是默默地支持他、相信他、爱他的人跟他静静地呆一会儿,并和他一起勇敢的面对这次闯祸。

他很听话的喝了点水,我依旧没有问他什么原因。而是强烈要求给他去医院做检查。因为我觉的他一直用手捂着胸部,肯定是疼。那么,当务之急,就是先确保他的身体没有问题。正好,趁看病之机,也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总是想这些暴力的画面,试着引导他坦然的面对事实,乐观想象自己的未来,不因这件事过多的指责自己,对自己灰心丧气,以免这件事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多阴影。而我们老师家长陪他一起去看病,目的就是想让他明白,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并不孤独,我们都很爱你,都很在乎你!

2

果然不负众望,在去往医院的路上,他主动向我们谈起他出手打人的原因,和我先前想的一样。我很高兴,他自己亲口说出来,就说明他已经能够理智清楚的回忆自己做的事,并且分清楚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对,这不就是勇敢的面对自己所犯的错吗?并且他不再懊恼了,也不再指责自己了,因为他懂得了真正的理解是什么?老师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么相信他,理解他,他又有什么理由在不知道宿舍管理规则的情况下,去包容和理解检查学生对他的态度不好亦或行为粗暴呢? 案例反思

1.让赏识教育理念深入老师的内心,相信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是善良的,向往美好的。

我觉得首先面对孩子犯错,教师应该呈现出的是一种坦然和可以接受的态度,而不是反感和逃避。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犯错误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所以我们按规律办事就能事半功倍。其次,允许孩子犯错,并不是一味的放纵和袒护孩子的错误,那样会害了孩子。相反应该以一种和他平等交流的态度告诉他,这件事是错误的,必须改正,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如果不改正,要惩罚他以其他方式弥补,让他意识到,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的。最后,教师要做好孩子多次重犯相同错误的心理准备。因为改造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在孩子第一次犯错你包容了他,第二次时你理解了他,第三次时你失去耐心给他判了死刑时,那么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他会依旧不再信任你。所

3

以,我觉得,只要给孩子时间,相信他可以做的更好的,相信他也是渴望美好的,我们必将和孩子一起收获幸福人生。这个案例中的小凯,至今没有再犯相同的错误,我不敢保证他以后不会再犯,但我却做好了依然接受的态度,因为我始终相信他可以改变!这可能源于发自内心的爱吧......

2.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班会上、团会上,更是在真实存在的生活中。

作为老师,人们更多的认为只有在学校中课堂上才存在教育,重视教育,其中生活中时时充满教育。这件案例中,我觉得发生李这件事儿,对于这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小凯来说,不一定就是坏事,反而,经过老师、家长的共同配合,使我们彼此加关爱对方,更加理解彼此。通过老师的亲自送医院,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起等候检查结果,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家是非常在乎他的,而这种影响仅凭课堂上的说教感恩、说教体谅对方、说教关爱他人是远远达不到的。所以,教育存在于细节,生活中,教师或者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个态度、一个眼神可能都在孩子的内心产生很大的不同感受,我们要学会观察发现这些不经意的细节,准确捕捉孩子的想法,适时给予引导,就会水到渠成的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3.家校互动,努力营造民主、轻松、幸福的校园家庭环境,让孩子能真正享受生活,快乐成长。

在这则案例中,不管学校的管理人员、老师、还是学生家长,都能在事出之后,冷静思考,以孩子的切身利益为重,以在乎孩子的感

4

受为重中之重,才能使孩子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浓浓的关爱,并与之建立信任,倾吐自己的想法。殊不知,如果学校、老师、家长面对这件事各执一词,彼此推卸责任,埋怨对方,那么事情可能也会“完美”收场,只怕对孩子的伤害却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心里上对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反感也会日久渐深。

伊旗矿区中学5

刘燕

第11篇:教育案例分析

1.。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

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

高效率的发展。

2.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

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3.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

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12篇:教学教育案例分析万能终结版

框架: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案例分析新理念

教育改革新理念: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爱自然;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 和灵魂。 一。教学观:

1、课程观: 新教材的五大特点: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 相联系;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把知识 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 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

析: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 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 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 有机组成部分。

2、学生观: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学生的地位:现代学生观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 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 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 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 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赏识原则。 万能原则。 (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对于教师的要求:多看优点,多赞美;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 多期待; 爱护学生,讲民主。 “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 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 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3、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分开,学习者,传道 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 最明显 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的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 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4、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应该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此外,请注意:只要涉及到上课,就要考虑老师备课方面的理论,备教材,备 学生,备教法。

5、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促进课程不蹲发展的评价体系)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主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充分了解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四、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重点)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接。

4、启发性原则(重点)

要求:强调目的;抓住重难点;设置问题,启发思维;培养良好思维方法。

要求:目的性学习;抓关键;设置问题情境;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重点)

五、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疏导原则(案例经常考到,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9、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榜样示范 22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六、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秩序主要是为了实现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 管理和自我发展

七、其他相关教育理论:

1、罗森塔尔效应(皮克玛丽翁效应)重点考点,要延伸到别的教育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阐述我们如何对待学生,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2.教师关心关 爱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学生的爱。

2、最近发展区(蹦一蹦、摘果子) 维果茨基,启示:教师应该采取方法引 ( 导学生发展到另一个新的水平,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画汽车的故事案例,教师不应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学习动机理论)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评价)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而且 要重视个性发展。 的理论基础。

7、建构主义理论学说(知识观: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教师 应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理论和思维。 学习观: 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而是教师和学生有机结合的 过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加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 袋进教室的,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思想和认知判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促进 学生的发展。 )

8、教育合力: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具体分析案例呈现的背景材料 如 果发生在学校 就是强调学校教育 发生在家庭中则是强盗家庭教育,发生在学 校外边则是强调 社会教育。 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我国进行新课改理论改革

解题原则

2010 年真题:

一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一学生说: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 非常好。另外一个学生说:湖波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 造句不太好,搭配用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 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

3

建议作答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 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 (帽子加靴子的作答方式,此外案例的开头一定要做出评析,即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

1、新课程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 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 (三句话法)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在教 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理念教学强调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 还要教会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把学 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 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 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 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以鼓励、积极引 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 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结尾要有个小的总结)

解 题 原 则

一、做题原则

1、读懂题干的意思,分清层次。

2、分清类别、正确归类:

个性差异类(因材施教、民主平等、赏识原则、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类(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快乐教学)

教师素养类(教师职业道德)

学习动机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素养类 家庭作业类(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突发事件类(教师的机智) 校园暴力类 教育体制类 教育法规类

3、依据教育原则进行分析论述

二、答题方式

1、直接列举

2、两句话法:第一句是属性界定,第二句是总的解决原则及评价

三、要点的构成方式

1、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教育原则

2、具体的教育原则和案例因果关系

3、联系实际写出结论

4、

四、经典案例分析 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中睡觉,尤其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请用教育原则分析

上课睡觉这一现象。 4 (属性界定+总体解决方案)

分析层次:需求、纽带、制度

1、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教育。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枯燥, 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感兴趣。

2、教育必须遵循迁移的原则。对于睡觉现象要进行积极关注,不宜提醒、批评、惩戒,教师不能把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学生睡觉的个别现象上,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兴奋。

3、教师对学生课堂必须尽到关注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6-13 岁的儿童是 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尽到关注义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教 师必须尽到关注义务。

4、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管理 教育机智) 。如果 因为生病而睡觉,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教师必须能正确地处理此类事件。

5、教育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责任激励机制,使每一 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6、教育要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 生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形成良好循环。

7、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下课后教师要对原因进行调查(睡眠质量、家庭原因、玩游戏)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8、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 管理,共同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关爱他人、积极主动, 形成正确完全的人生观。

补充:两种提问方式:1.提问时候不要提问本人,提问其附近的同学,从而提 醒这个学生认真的听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

2、第二排的穿红色衣服的 戴眼镜的同桌的右边的那位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答题的基本顺序:

1、明确结论(正确还是错误)

2、提供理论依据(提供教育理论)

3、分析案例 4.总结性的话语

实际操练

案例一: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 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当时会怎么办? 答案要点:

1、教师的职业素养

2、师生关系内容及类型

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做: 表扬他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说明她学习主动性强, 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经过自己主动思考、消化和吸收。 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胆量,如果上课时间来不及时,就说: “这位同学的说法很有见解,我们下课后再好好讨 论分析一下。 ”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维护学生的尊严。如果上课时间还比较 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机制,发扬民主平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和谐,倡导研究、讨论和 质疑的 良好班风学风。

5案例二: 几个学生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班主任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 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

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 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着: “你又蹲下来,怎知 道蚂蚁不会唱歌呢?”

1、请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行动做一评析。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

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过程中,许多考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回答到位而没 有达到理想的分数。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其次,答题要全面。

本题中即首先要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再结合理论对案 例进行全面分析。 基本答题顺序:

1、明确结论

2、提供理论依据

3、分析案例

4、总结 理论要点:

1、学生的特点

2、教师的职业素养

3、师生关系类型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5、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做一评价”其实就是围绕该教师 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 想象力。老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是关 。 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 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 兴致勃勃地观察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 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

3、胡说, “ 蚂蚁怎会唱歌?” 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 (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着说;“您又不蹲下来,„„” (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 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 “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台” )

如果我是这位教师,我会这样做:

我会面带笑容走过去,好奇地问问,了解他们的行动目的和原因,然 后主动加入他们的观察活动,积极研究和讨论蚂蚁唱歌这一现象,然后 鼓励他们把所看所想写出一篇观察日记,并在第二天读给全班同学听, 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指导开展全班性的探索活动,自由分组,由原先的几位同学为组 长,实施发现式学习,并将原先的观察日志上升为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 样一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 相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 学生个别差异类答题法: (针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差生)

如何转化后进生 学困生。?? 万能公式: 树信-------了解 (分析原因) -------帮助 (对症下药) ------整改------提高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途径:

1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要求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定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 念。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深入了解)6

3、善于捕捉后进生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深入了解)

4、创造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变,1.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是师生关系,这是做 好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和条件。2.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教育是社会学校家 庭共同实施的过程。

5、要反复抓,抓反复,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专业术语)转化后进生是一个 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树立坚强的意志力。

案例:希望你能说出孩子口吃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或者孩子自闭症等等? 1.树立信心,鼓励孩子与人沟通。

2.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送到专门的治疗机构进行治疗。遵循教育合力的原则, 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实施的过程。

3.找到优点和闪光点,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4.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遵循愉快教育、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的原则。

针对个别差异类的万能答题法

1、学校教育要遵循国家 的教育方针政策。 2.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遵循个性发展的原则,强化其个性特点,使之形成完全人格。 4.遵循赏识原则,激励原则。

5.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 6,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7.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依据学生自身特点,引动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使 学生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完全的性格特征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类:

考察教育机智的问题,教师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1.教师应该具备职业道德,要敢于承认错误。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把错误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 题,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总结结果 从而避免学生发生相类似的问题。

考察教师通过教育机智把错误的事情转变成为探究问题的能力。 万能答题法:

1、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原则,发扬教育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 学生,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2、新理念倡导愉快教育,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学习感兴趣。

3、教师应该科学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利用教育机制,科学有序的对突发 事件进行处理,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4.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教师应该将训练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机会平等的分给每一位同学,而不能只是班干部。

5、教师应该遵循赏识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偶发事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运用责任激励机制给与鼓励,使之形成积极的人身观。 6.教师应该对我们的课程进行创生和开发。

教师素养类:考试最多的一种类型。

谈谈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以及师生交往的艺术?---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 矛盾?

2010 年真题: 一老师上课,让学生用活泼造句。我的同桌性格很活泼。老师说: 非7 一学生说:常好。另外一个学生说:湖波的水很活泼。老师说,水怎么是活泼的,这个造句不太好,搭配用

词不合适。学生狐疑地看了看老师,坐下来。 请根据此材料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

评分要点: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

1、教学死板,注重过程。

2、不尊重学生,打击学生学习主动性。

3、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未得到发挥。建议作答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而该案例中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以打击批评,此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

1、新课程强调教师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不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知识,而是 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该学生认真思考、思 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把教学的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在教 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新理念教学强调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师不能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 还要教会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当作成长的过程。该教师把学 生拟人化的造句严厉批评,说明该教师只是单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不注重 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

4、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特、独立意义的 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进 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意见给以鼓励、积极引 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主动性、生成性的课堂中 学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经典案例分析

常常有学生在课堂中睡觉,尤其在夏天的下午一二节。请用教育原则分析 上课睡觉这一现象。 (属性界定+总体解决方案) 分析层次:需求、纽带、制度

1、新课程改革倡导愉快教育。学生在上课时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课堂枯燥, 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主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习感兴趣。

2、教育必须遵循迁移的原则。对于睡觉现象要进行积极关注,不宜提醒、批评、惩戒,教师不能把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学生睡觉的个别现象 上,不能让学生产生与学习无关的兴奋。

3、教师对学生课堂必须尽到关注的义务。相关法律规定,6-13 岁的儿童是 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尽到关注义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教 师必须尽到关注义务。

4、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学管理) 。如果因为生病而 睡觉,教师必须及时处理,教师必须能正确地处理此类事件。

5、教育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责任激励机制,使每一 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6、教育要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通过这次偶发事件,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学 生的闪光点,积极给予鼓励,形成良好循环。

7、教育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下课后教师要对原因进行调查(睡眠质量、家庭原因、玩游戏)并采取相应解决办法。

8、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参与 管理,共同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关爱他人、积极主动, 形成正确完全的人生观。 实际操练

案例一: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由你上好了!”全班同学随 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从此该生在课堂上不发现问题,也不主动回答问题了。

1、请你从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出发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当时会怎么办?

答案要点:

1、教师的职业素养

2、师生关系内容及类型

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做:

表扬他对这门学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说明她学习主动性强, 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传授,而是经过自己主动思考、消化和吸收。

充分肯定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和胆量,如果 上课时间来不及时,就说: “这位同学的说法很有见解,我们下课后再好好讨 论分析一下。 ”既保护学生自尊心,又维护学生的尊严。如果上课时间还比较充裕,可以在课堂上和全班学生在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挥教育机 制,发扬民主平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关系和谐,倡导研究、讨论和质疑的良好班风学风。

案例二: 几个学生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班主任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 子,生气地走过去问: “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 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着: “你又蹲下来,怎知 道蚂蚁不会唱歌呢?”

1、请用所学教育理论对教师行动做一评析。

2、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办?

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过程中,许多考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因为没有回答到位而没 有达到理想的分数。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其次,答题要全面。

本题中即首先要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然后再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 基本答题顺序:

1、明确结论

2、提供理论依据

3、分析案例

4、总结 理论要点:

5、学生的特点

6、教师的职业素养

7、师生关系类型

8、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9、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做一评价”其实就是围绕该教师 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和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 想象力。老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是关 。 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 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 兴致勃勃地观察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 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

3、胡说, “ 蚂蚁怎会唱歌?” 教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 (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着说;“您又不蹲下来,„„” (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 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 “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台” ) 如果我是这位教师,

我会这样做: 我会面带笑容走过去,好奇地问问,了解他们的行动目的和原因,然 后主动加入他们的观察活动,积极研究和讨论蚂蚁唱歌这一现象,然后 鼓励他们把所看所想写出一篇观察日记,并在第二天读给全班同学听,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然后,我会指导开展全班性的探索活动,自由分组,由原先的几位同学为组长,实施发现式学习,并将原先的观察日志上升为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这 样一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 相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在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在“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

第13篇: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3

案例1:

一个名叫菲特的女教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一个有全校26个学生组成的班级,安排在学校最不起眼的教学楼里。他们当中不凡有吸毒的,有进过少管所的,还有偷盗的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有极不光彩的历史,家长和学校也失去了信心,准备放弃他们。

新学期开始,菲特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一样,过多的说教,整治班级纪律,给孩子们一个威严的形象,而是给他们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个别是------

1、笃信巫医,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2、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醉酒才睡去,而且有吸鸦片的记录。

3、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菲特教师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毋庸臵疑,孩子们都选择了

3。然而,菲特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认为只有最后一个人才能够造福人类,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是二战时期的三个著名人物:1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2是温斯顿•邱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3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取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

听了老师的话,他们呆呆地瞅着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两只耳朵。

菲特接着说,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开始,过去的荣誉或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影子里走出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六期《人生,请上好第一课》)

人生,请上好第一课

案例2:

这是一家普通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进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定能写这样的书。”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声音在厅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下面,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 “书”高高举起来:“孩子,噍,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二、宽容

案例1:陶行知的四块糖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在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侮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把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谈完了吧。”

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教育的“南风效应”》)

案例2:佛桌上盛开的花朵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迪:一个风流浪子,20年前,他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山,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乱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只管放浪形骸。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徒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澄明清澈地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深忏悔,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

“师傅,你肯饶恕我,再收我为徒吗?”

方丈痛恨他的放荡,只是摇头:“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连桌子也会开花。”

浪子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间,佛堂里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红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簇簇急摇,仿佛在焦灼地召唤。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却已经来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他原来的荒唐生活。在佛桌上开放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殒灭的不是别的,正是那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理解和信任也是推动学生上进的力量。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请你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用你的期望和信任表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它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使学生不断努力,取得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效应。

所以,请你牢牢记住:宽容是一种信任,一种谅解,一种期望,它是佛桌上盛开的花朵。(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

案例3:一张带有黑点的白纸

有一位结婚不久的女子,每次回娘家总要向父母数落丈夫的缺点和不足,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是黑点。” 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从此之后她不再在父母面前数落自己的爱人,两人的感情比以前好多了。(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 案例4:画像

一位学生上课时给一位老师画了一幅画像,且题字为××老师遗像。这位老师发现后,心里当然十分生气,但他却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斥责,而是对这位同学说:“××同学绘画

不错,把我画得挺像的,只是下面多了一个字。”下课时又说:“老师发现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陈旧,请班长和这位会画画的同学一起,把我们的黑板报内容更新一下。”第二天,教师发现黑板报画很非常好,及时进行了表扬。这时,那个同学红着脸递给老师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是一份写得非常诚恳的检讨书。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说明,善意的“惩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批评方式。

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些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通常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大都是怒发冲冠,要狠狠批评,有时甚至妄加断言。这样不但不能促使学生悔改,而且会使学生“破罐子破摔”。教师如果无法容忍学生的缺点,就会对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下的教师与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教育自然不会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宽容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是“两幅图画”式的善意惩罚。

宽容到底是什么?宽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宽容是丝丝春雨,它能融化顽固的冰层,唤醒沉睡的爱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之处而能有一种兼容之心,是一种宽容;承认学生的长处而常怀赞赏之意,是一种宽容;了解学生的过失的起因,并给予原谅,常留信任之心,是一种宽容;体察学生的痛苦和难处,而抱有同情之心,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宽容……

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曲,会给被宽容者带去成功,毋宽容的实施者带来愉悦。如果你是一个老师,给学生一次宽容,你就多开心窗一扇,拥有一份生活的温馨,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宽容。(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宽容的样子》)

三、鼓励

案例1: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

学生小A,期中考试语文分数很低,这眼看又期末了,我想和家长配合起来,帮助小A搞好复习,争取期末取得理想成绩。

于是,某一天,我很随意地叫住他,说:“小A,我计划和你家长联系一下,期末好好帮你复习,考个好成绩,你看好不好?”

我措辞小心,态度随和,特别注意不给他心理压力,但他还是紧张了。他说:“老师,请您别和我家长联系行不行?你一联系家长就会训我,我向您保证,我一定好好学习。请您再给我一个机会,好吗?”

看着孩子乞求又夹杂着痛苦的眼神,紧张又带着恳求的脸庞,我心软了,赶忙安慰他说:“可以,你不愿意我和你家长联系,我就不联系,我相信你凭着自己的力量,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孩子眼泪流下来了,说了一句“谢谢老师”,转身跑了。

小A的家长能孩子的教育基本停留在唠叨和责备的水平上,而这样的教育基本上也不会有好结果。我原想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可小A持反对意见,我就不好再坚持这件事了。 果然,小A说话算数,从第二天开始,我觉得他身上有股劲,上课听讲十分专注,作业也工工整整,按时完成。我很高兴,心想,看来只要尊重孩子,孩子是会用行动来表示诚意的。 临近期末考试了,小A同学一直努力地跟着班级的复习进度。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他的基础较差,要想和大家共同进步,势必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这一天,吃完晚饭,我照例拿出同学们的作业,开始批阅。这一天交的是作文,当我批到小A的一篇作文时,我感动了。孩子的作文用铅笔写成,一笔一划,写得十分工整,而且作文写得也精彩,看得我心潮澎湃。看完作文后,我忍不住拿起了电话,拨通了小A家的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是小A的母亲,我刚一报家门,我的母亲就急忙道歉说:“是不是孩子又在学校惹老师生气了?”

我赶忙说:“不是,不是,我是向您报喜的,因为的发现您的儿子最近学习非常投入,非常

努力,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赶上来了。现在我正批改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我向你们家长表示感谢,是你们教育得好。”

家长听完我的话,半晌没有吱声,待一会儿便传来了抽泣声。

这时,小A接过话筒,能我说:“教师,谢谢您,这是我上学八年来第一次接到表扬我的电话。老师,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电话通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我们俩都平静下来。不用说,小A从此学习更努力了,有时候我的卷子有不会答的问题,他会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晚上我一定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也十分关注他,经常给他补补漏洞。期末,小A果然得了个好成绩,孩子和家长都十分高兴。

此事引起我的深思:打一个电话,鼓励一下学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可是我竟然十分吝啬,工作了30年,才第一次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看来不是没有想到打电话,而是没有想到时时鼓励学生。(摘自《基础教育》2004年第二期《让报喜的电话响起来》)

巧用批评

1、消除求全效应 让批评成为发现

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一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仍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黑点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婉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在学校里,学生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黑点”,会不时犯点错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期望过高,在看待或评价学生适销对路过程中,刃过高求全的眼光衡量学生却发现学生并非完美无缺,并由此引起过多地看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这种求全效应必将影响到教师的批评行为。以求全心理看待学生,常常是把好学生变成一般学生,仄学生变成后进生。其实,能学生来说,人无完人,他们虽然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但这样或那样的“黑点”正是学生在改正中不断走向成熟人生的必经历程。他们这像一幅幅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是老师欣赏的目光。如果我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也必然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过分求全,追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此让我们改变一下自己 ,换个角度看学生,把批评变成一种发现,变成一种赏识,去照亮学生的心。就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改变自己,昨天最难教的学生可能会变成今天最与自己知心的学生。”

2、避免马太效应,让批评体现公平

《圣经》中“马太福音”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的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

在教育中马太效应的突出表现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能自己喜欢的学生越看越喜欢,优点越看越多,即使犯了错误,老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学生蒙混过关,不舍得批评半句;能自己不喜欢的学生越看越讨厌,缺点越看越多,即使他们有了进步或好的表现,老师也是不屑一顾,吝惜自己的赞美。这种过度地赞扬和美化自己所喜欢的学生,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平衡的环境中,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影响到学生能教师教育行为的接受,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缺乏合理性,也会大大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运用批评时应避免马太

效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前进的动力。

3、防止超限效应,让批评做到适度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了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是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人们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能批评的启示是:教师的批评要适度,“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比如说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有的教师动辄将学生以前犯的错误命出来“曝光”,必然使学生感到极不耐烦,讨厌之极,其结果只能是“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有时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批评必须掌握好分寸,这样才不至于步入超限误区。

4、巧用南风效应,让批评变得温暖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批评学生时,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我们应该让批评像南风一样送给学生温暖。

某小学一年级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赖在家里不去上学,父母十分头痛。为此教师登门家访。学生能老师说:“我不愿意上学!”老师微笑地说:“你不去上学,我会想你的啊!”学生高兴极了,从此每天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她能同学说:“老师可喜欢我啦,我不来上学教师会想我的!”

巧借南风效应,让温暖的批评像春雨一样滋润孩子幼稚的心灵,会使教育教学变得自然流畅,学生自然会因爱上自己的老师在接受老师的教育。

5、巧用放大效应,让批评变成欣赏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对待学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骨头里挑肉,那怕找到一丁点肉丝,也要看成一块好“排骨”,给予表扬,鼓励。在批评学生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地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

有一位老师则接新班,上完第一节课,刚要说“下课”时,后排座位上有位学生突然吹起了口哨。学生们看看那位学生,又看看教师,他们诧异中有些惊慌,像是做好了迎接“火山爆发”的准备。但这位老师并未发火,只是很坦然地说:“同学们下课。”随后走到吹口哨的学生跟前称赞道:“口哨吹得不错,好好练练,说不定会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必要时,我给你留点时间,为大家表演一下,好吗?”这位学生满脸惊疑地望着老师,不知所措。老师接着问道:“能知识我你叫什么名字吗?”他不好意思地作了回答。老师立即说:“名字起得好,你是我在咱班记住名字的第一个学生,不过老师对你有点小要求,请你以后吹口哨时注意场合。”这个学生红着脸说:“我错了,请相信我,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了。”周围的学生鼓起了掌。

当天,这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因为今天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口哨吹得好。要是在以往,我肯定躲不过一顿批评或指责。真的,我还没有受过老师的表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无事生非,扰乱课堂秩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学习情绪很高,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逐渐成为老师纷纷称赞的优秀生。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虽不可能样样出色,也不可能样样都差,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眼睛,学生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在很快的进入他们的轨道。在批评中,老师多给学生一阵春风,一场雨露,就会但学生脆弱的自尊心产生强大的动力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6、巧用尊重效应,让批评变得宽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论述过教育者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年轻的朋友,请记住,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癸一杂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要培养自尊心,只有用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批评要从保护学生自尊心出发,让批评充满理解和信任,才能让学生体面地接受批评。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她班上的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的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教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学生犯了错误,又恐惧又内疚,像刚刚经历了一场心灵上的暴风雨。这时老师不能再给他们雷鸣闪电,而应给他们送去雨后灿烂的阳光,让他们在阳光中愈合创伤,成长。面对拿了别人东西的学生,霍老师深知一旦把这种行为与“偷”字联系起来,足以击碎其脆弱的心灵,使其背负终生。她用一颗爱心巧妙地维护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她这种别致的批评方式,具有十分高超的艺术性和感染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7、避免拆屋效应,分步达成目标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井天窗了……”这种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然后再不断降低要求以被他人接受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把教育目标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马上达到。不要在批评时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提出来,而是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采用适当的方式逐步指出学生的缺点,这样不但学生心理上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改正起来也比较轻松。

第14篇: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注重数学文本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五年级“因数与倍数”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红星小学 代继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构建上线一定教学的指导策略,学校数学课题组组织同年级数学阅读教学研讨。本学期我听了刘老师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一课时,有下面的教学内容。

教学片段一:采用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汇报:1×12=12,2×6=12,3×4=1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

简析:教师注重在课堂中指导从理解因数和倍数入手,将阅读教学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片段二:教师在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后,再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一13的内容:

(1)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1×12=12,2×6=12的关系。 (2)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

(3)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要求学生打上着重符号,阅读两篇。)

3..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

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

简析:教师在学生对因数、倍数有了理解之后,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果教师能长期对学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指导学生阅读:

(1)3的倍数有: ,(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分别乘这个数。(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算算。)

(2)练一练:6的倍数有:——,40以内6的倍数有:——。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让学生阅读三遍并勾画: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阅读 :

(1)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 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简析:教师在学生理解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后,抓住“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个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学片段四:在找36的因数时,学生的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教师的提问:

1.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

学生就会明白:从小到大,有规律去找就不会出错了。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简析:三位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这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教材有关内容理解性阅读几篇,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大大提高。

总之,教师如果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把阅读用于每位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去,时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我相信学生的阅读习惯将会形成,会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自信心的养成。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有较大帮助的,更会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

第15篇:教学案例分析

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是,发现如下句子: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老师打X,理解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六、案例分析

【案例】学习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

(师讲童话故事,配上音乐)有一天,小象博士ü见了好朋友j q x,真是高兴极了,连忙伸出手要和他们握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戴着眼镜怎能和别人握手呢?不太礼貌。于是,小象连忙摘下眼镜和他们一一握手答: 有明确的意识,寓教于乐、突出趣味性,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寓德育教育与教育与教学之中,体现了人文性。 【案例】

学习g这个声母时,教师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了。 请试分析以上案例中的教学策略。

答:从分利用主题图,因势利导,借助游戏活动,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案例分析

“我们班有个孩子作文差得要命,六年级了连一篇完整的文章都写不出来。作文课上他还不听,自己捣鼓东西,交上的作文不是没写就是写两行。后来,我不再强制他写大作文了。别的孩子写大作文的时候,我只要求他写出一段完整的话。慢慢地,他也能把一段话写得不错了。再过一段时间,我准备让他开始试着写小作文了。” 上面这位老师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我们要承认这个差异。教学时因材施教,留作业要有梯度,对后进生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时的鼓励,扑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逐步缩小差异 案例分析

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根据交流,板书写下如下关键词: 陶罐和铁罐 易碎坚硬 谦虚傲慢 美观氧化 师:看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内容,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生:这篇文章讲的是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变化,陶罐被保存了下来,还是那么美观,铁罐却连影子也看不到了。

请试分析以上教学片段中的教学策略。

答:策略一:教者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策略二:充分利用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概括课文内容。

六、案例分析

【案例】指导用“安安静静”造句

师:小朋友都知道,孙悟空生来爱动,坐不住。一天,唐僧叫孙悟空坐下来念经,猪八戒一听笑了,他在唐僧旁边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安安静静”这个词,猪八戒会说什么呢?生1:师父,你叫大师兄安安静静地念经,那怎么能办到呀! 生2:师父,我可从来没见那猴子安安静静地念过经。 生3: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念经呢? 请谈谈你对这个教学案例的看法。

答:教者巧妙地把用“安安静静”造句这一学习任务,通过猜想唐僧师徒的对话呈现出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案例分析 【案例】《新型玻璃》教学片断

答:我觉得很恰当,首先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读错的原因,再读错时又抓住进步给与鼓励,第三遍读对时让学生说出自己读的体会。其次教者把读的要求变成了学生把课文读准、读流畅的经验和方法。 案例分析 【案例】 教师问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着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 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

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 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 试评价案例中教师的做法。

答:这位教师做的有些不妥,应该对学生的做法给与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敢于挑战名人的勇气,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好在哪里,放到句子里反复体会那个字更准确。教师在把作者创作过程进一步体会“绿”字意境。 案例分析 【案例】

学习《田忌赛马》。学生质疑,孙膑的做法不可取,理由如下: 田忌和齐威王进行第二场比赛的时候,孙膑给田忌献了一计,让他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反败为胜。可书中有交代,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规则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 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这样一来,孙膑不遵守比赛规则,手段不光明,赢得不光彩。 教师认为学生言之有理,让大家讨论从这里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对孙膑的评价是“奸诈”“投机取巧”“没有诚信”„„ 请对这个案例进行简要评析。我认为这名学生思考的角度非常好,让大家讨论从这里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对孙膑的评价是“奸诈”“投机取巧”“没有诚信”又说“赢了就好、也没有损人利己,只是一种智取”等等。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对这篇课文的认识,要赞赏的是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否定投机取巧的做法,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既要充满智慧、又要脚踏实地。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六、案例分析 【案例】端午节前老师以去同学家过节,吃同学做的菜为由,鼓动学生学习做菜。〔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得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这则案例中老师的作文指导与传统的作文指导有什么不同?对你有什么启 示?

这是一次开放性的习作,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文前指导,把作文巧妙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邀请老师吃饭,势必要用心的去做,这样学生既有生活体验,又有对老师的一片真情,这样的写出来的作文不仅内容具体,又有真情实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16篇:教学案例分析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由此可见,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教学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教学案例的特征:

(1)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2)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

(3)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

(4)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

(1)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

(2)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3)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教育叙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

有研究统计,在老师反思的叙事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想、社会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宏观教育、现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应定位在教学研究上,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其案例问题则集中在教学、教学法、认知水平、情感与态度、教学背景等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

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 我在上《生命 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 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 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 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 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 生 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 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 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 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 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 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 分析与反思 ]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在《生命 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你读得语气很美,我要和你比一比。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导语促生成

案例: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笔者当时就在听课,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他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不值得肯定吗? 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的生成与预设没有有机的融合,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就不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争论促生成

【案例】教学《金色的鱼钩》,老师让学生用一定的速度读课文,完成一道填空题:这是一个_____的班长。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 生: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班长。 生: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

生:老师,我反对。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

生:老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老班长牺牲自己,成全三个小战士的事情,与“诚实守信”没有什么关系。 „„

师:我建议同学们先别急躁,你们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

生:老班长答应过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我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己也亲口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师:老师很喜欢听到你这样的观点,说明你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这个方法值得所有的同学学习。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学生读书思考。)

生:我从“奄奄一息”这个词看出来老班长快要死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喝了鱼汤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说别浪费东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来让给三个小战士喝。 生:文章前面说,老班长四十岁还不到,就“背有点驮,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我觉得老班长常时间营养不良,到这时,生命已走到尽头。 生:老班长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子,是因为他总把吃的东西让给了三个小战士。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生: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自己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说:“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生:这让我想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小红军和老班长都是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老班长是个讲诚信的人吗?

生:我觉得是,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三个小战士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

生:老班长如果自私一点,每一次做好鱼汤先自己喝的话,死的人就不会是他了。他为了实现自己对指导员的承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老班长和《军神》中的刘伯承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分析】把握课堂内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在这时候,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即时评价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既要求教师对文本的熟知,又要求教师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而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随意把握生发点,目标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无效的生成。在即时评价用得好,生成状况来得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绘”“闻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辩”“闻者善断”。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疑问促生成

【案例1】教学《小英雄雨来》,课堂气氛活跃。在谈到雨来的英勇顽强时,学 生情绪都很激动。

这时,教师小结一下,引入下文:听到还乡河传来枪声,乡亲们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伤心地往河沿边跑。雨来真的死了吗? (有学生举手,教师以为他要回答问题,让他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 (学生的说话让老师意外,但老师还是不假思索示意他说出来。) 生:老师,我在想,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来枪毙,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

师:你问得多有意思!给老师的感觉就好像眼前有一道光在闪过。同学们,老师现在请你们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鬼子在多此一举,不过幸亏他们这样,要不然雨来就逃不掉了。 生:我觉得这是鬼子的阴谋,他们是想告诉村子里的人们,如果不跟他们合作,就是雨来这样的下场。 生:这叫杀一儆百。 生:这叫杀鸡儆猴。

生:还有一种可能,我认为鬼子是想引出李大叔。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鬼子根本就不想杀雨来,而只是想乘机引出李大叔。把李大叔抓住,才是鬼子的真正目的。如果李大叔知道雨来被抓之后要被枪毙,一定会奋不顾身跑出来救他。电视里的共产党员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觉得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如果鬼子不把雨来拉到河沿上去枪毙,就不会有后来雨来死里逃生的事了,这样一来,文章开头写“雨来的游泳技术高”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多余的了。 „„

【案例2】学习《田忌赛马》。学生质疑,孙膑的做法不可取,理由如下:田忌和齐威王进行第二场比赛的时候,孙膑给田忌献了一计,让他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反败为胜。可书中有交代,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规则是“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这样一来,孙膑不遵守比赛规则,手段不光明,赢得不光彩。教师认为学生言之有理,让大家讨论从这里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对孙膑的评价是“奸诈”“投机取巧”“没有诚信”„„《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们要赞赏的是孙膑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而不是对他进行批判。

【分析】案例2中这样的拓展与文本的价值趋向格格不入,而且破坏了文本原有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在即时评价的时候,要对生成点进行判断选择,不能无原则地认同,造成谬误的生成。

有些教学资源确实来自学生的无心插柳,对于案例4中的问题“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来枪毙,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可能未曾考虑过,一些教学参考书也不见得提到过。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惯有的反应是批评指责,或纠正错误,或立即制止。在案例4中,教师发现学生有疑问,这个“疑问”又含有鬼子的目的和作者的目的,大有文章可作,因此才顺其“疑问”拓展开去。学生根据文本由此及彼进行推理,层层递进,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目的做了一个透彻的分析。这样的生成过程,应是学生学习的高一层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错误促生成

【案例】在“谈天说地”课上,话题围绕《西游记》展开,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津津有味。后来,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谈谈对他(她)的看法。学生说到孙悟空,说到唐僧,说到猪

八戒,也有的说到了白骨精。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不能成功的。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有恒心有毅力。 (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分析】“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课堂教学应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智慧碰撞的对话过程。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一些固有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是毫无价值趋向的中立者,或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杀的独裁者。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贺知章是不良少年”的问题,对“白骨精也值得赞赏”的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说服引导,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意外促生成 【案例】 学生在朗读课文《赤壁之战》。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唉——”一声叹息突然间响起,学生的读书声断断续续地停了下来。

学生都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那个发出叹息声的学生小明。只见小明时而挠挠脑袋,时而摸摸额角,一脸的窘相。很明显,出现这种状况,并非他的本意。 看到这,老师灵机一动:同学们,刚才小明发出了一声叹息,这声音似乎意味深长。现在请你们来进行猜想,小明为什么会在突然间发出叹息? 生:小明是一边读书一边叹息的,说明他是对文中的描述有感想。

生:当我们读到“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时,他才叹息,说明他是为死了那么多人而叹息。

生:小明替曹操而叹息,当得意洋洋的曹操发现自己转眼间被周瑜打得落花流水,将士死伤不计其数时,肯定会忍不住深深叹息。 师:小明,请你说说,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

小明:我是为曹操而叹息。他原来应该稳操胜券的,可没想到结局却是一败涂地。 老师把话题一转:那请你说说曹操失败的原因在哪儿?

小明: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曹操不应该轻信黄盖。在决战就要开始的时候,黄盖来投降,曹操应该有所防备才对。

生(插嘴):就算相信黄盖是真投降,那也得留一手,派人到江中心去接黄盖,待确认之后才让他靠近大本营。或者收到黄盖的信之后,曹操马上派人混入周瑜的军营中,暗中调查一下事情的真假。这就叫兵不厌诈。

生:我听爸爸说曹操是个多疑的人,那为什么在如此重要的战争面前,他却那么轻信别人呢?

老师紧接着说:对啊,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曹操这一次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生:书上说曹军号称八十万,而周瑜的兵才三万,双方实力相差太远,所以曹操就得意忘形了。 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也不是个神仙。 生:所以我们读这篇课文就要吸取一个教训,骄兵必败。

生:周瑜以少胜多,说明自己势力弱,但只要不放弃,想办法,同样有机会赢别人。

老师再转话题: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周瑜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觉得黄盖功不可没,为了让曹操读自己的诈降深信不疑,他吃了不少的苦。 生:火攻计划要顺利实施,就一定要有东南风相助,而诸葛亮把天气和时间都算准了,他也立下汗马功劳。

生:我觉得周瑜、诸葛亮和黄盖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赢得胜利的关键。要知道,他们的计谋一环套着一环,一处出错便全盘皆输。

生:我还觉得周瑜的战前准备充分,比方说想方设法让曹操八战船用铁链连起来。如果战船不连,火攻也不会发挥那么大的威力。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的《三国演义》没有白看,说起来有理有据的。想当年,项羽和刘邦在垓下决一死战,项羽战败,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自杀身亡。可曹操不同,他回到北方后,总结经验教训,励精图治,很快就东山再起。现在老师布置一道随堂练笔:《〈赤壁之战〉后续》

(一)欢喜庆功宴;

(二)悲壮华容道。想象一下周瑜和曹操在战争之后各自都会做些什么?

【分析】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的,而应随机地以学定教。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采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抓住“一声叹息”做文章,巧妙引导,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颇具个性的心灵体验。 西方学者有一句话:有时候我们追求意义,不需要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强调的是让学生在一种情感的体验当中学习,并做深入的理性思考,谈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谈自己对事件的思索。学生的这种生成靠的就是老师的权变,还有对学生思维方向的准确把握和水到渠成般的导向。随堂练笔是教师即兴布置的一个作业,但这绝不是心血来潮。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之后,完成这样的作业就有据可循,有话可说。课堂讨论已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之中,学生只不过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用文字串联起来罢了,难度并不大。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石击起千层浪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 生说:“ 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 „ 讳疾忌医 ‟ 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 认认真真地改过。。 ”

B 生说: “ 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说: “ 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 , „„ (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学生 D 站起来说: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

听了 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 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 “ 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已的小命。 ”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 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 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说: “ 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 „„ , „„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 我并没有 到此为止, 急于下结论 ,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 [ 分析与反思 ]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反复朗读的意义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 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教学几个片段,听后,我感受颇深。 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 [评析]:

这位老师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 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出示课件:flash 诗配画一首)大家读这首诗,想想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什么? 诗一首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如水芙蓉 „„

生:(汇报)写了山有的各种各样形态。 师:(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这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评析]: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三: 略读第四段

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播放多媒体(视频flash 桂林山水音画)让学生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再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 (学生默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读出什么来?你还知道什么? 生:山水相映真是太美啦! 师: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生:(回答略)

师: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生读) [评析]: 本段的教学,潘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综述: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潘老师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

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从这节课可以欣慰地看到,潘老师个人素质很高,文学修养高,讲解富有文采、激情。本课教学意图清楚,引导学生品味,能激发学生对桂林山之美的喜爱的情感;其教学手段、方法选择恰当;教学思路清晰,不愧是一节成功的达标课。 这节课的教学也提示我们,“老课文”应如何“新教”?如何真的让学生学有所悟,情感有所熏陶?

刘小坤老师以专家的眼光高屋建瓴,精辟独到的分析见解启发我们:老课新教,如何处理呢?一是对教材的发掘,把握整体,执教者应体悟文本,应有激情。同时注意学段不同的教学要求,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可只顾埋头走路,也不能只仰头望天空,既要仰头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二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一般不要从形式入手,而应该从内容中渗透。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可直露。如写作方法渗透应在文本中体现,不可直接教之;三是,应让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悟其写作方法,如,潘老师补充把硬币丢进漓江,可以看见硬币上的文字,这就能更好帮助学生体会漓江水之清的特点。同时,在学生有所体会后可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四是把握教材要到位,不要面面俱到。阅读理解如何落实到位,教学内容、方法要讲究细节。如抓住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等关键词,抓住几个重点词句表达出了桂林山水很美意境,应侧重品味,应提议把这些词句背诵下来。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结合起来,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应做实、做到位。

计算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计算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成为探索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工程。从系统理论来看: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具有整体性功能的集合体;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而且是以提高教与学的信息传递效率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所以,计算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引起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一、低年级计算机辅助识字课堂教学分析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提高对汉字的记忆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又要重视对写字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出示卡片或图片适当地讲解,让学生口头读读、说说,机械式地朗读.记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果处理得不好,整堂课就会显得呆板枯燥、单调乏味。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低年级语文尝试将计算机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利用" 怎样写汉字" 识字教学软件、" 趣味识字"、" 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光盘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足。

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读音,理解巩固字意,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演练,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多种感官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学生乐于这种学习形式,兴趣明显比传统教学要浓厚。 其次,在解决读音的练习上,从带拼音生字到去掉拼音的生字循序渐进,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的生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画了一些荷花花朵,生字藏在里面,学生读对了时,花朵就绽放,通过练习,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出评判,(即当场批)而计算机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分别对每一小题作出判断,并给学生修改的机会,最后计算出总分(对?题,错?题),就像一位老师。不仅如此,计算机中还会出现一些鼓励的话,如:真棒!你真聪明!没关系,再试试!可要努力啊!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意做这样的练习,完全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计算机还可以加大练习的量,增加一些同等难度或高难度的练习。这样,做的好的、快的同学就可以多练习。由于计算机会做出评判,因此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完全达到自学自练的目的。

二、中年级计算机辅助句段教学案述

句段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说话和写作的基础。不能把句子写具体是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文中常见的通病。而段又是从句到段,段到篇章的过渡。段的学习既是中年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又是学生开始从句到段的重要转折点。段的教学的成败,决定了学生作文起步的成败,成为学生将来写作方法、写作手段、写作手法多样化和艺术化的关键。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必要的,而且尤为重要的。

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把要学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认识规律与学习心理过程.学生通过计算机显示直接阅读,清晰明了,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信息量大,显示速度快的优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师生的共同分析、理解,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形成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从学生的心理来讲,动手动脑,手脑并进。不仅牢固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三、计算机辅助积累、运用教学分析

语文积累、运用教学是培养学生积累必要的语言文字,开拓抽象思维,形成学习能力,学好语文的基础。语文积累运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整体的联系性。教师组织的计算机辅助积累教学,必须有纲有目、经纬分明、纵横交错,富有独特的鲜明的创造性,一定要选择好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积累运用教学,积累必要的语言文字功底,开拓抽象思维、举一反三的路子。

我在教学设计中写道:" 我设想利用计算机信息量大、速度快、个别教学性强的特点,按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几种常见的记叙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按地点转换顺序,从课内外读物中选取难度不等的段落错乱的短文,按类型由易到难编排成组,从扶到放指导学生掌握规律,学会整理的方法。

在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别差异上,我在软件中安排了提示、答案、补充题,当同学们做完习题即可根据提示自我检查及时修正错误,习题速度不同,提示、答案出现的时间就不同。那些学习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通过补充练习得到进一步训练提高,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不仅吃了、吃好,而且吃饱。与此同时,教师有时间巡视作个别性指导及时发现特殊问题及时解决。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高年级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分析 高年级作文教学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我不断通过实验从以" 键盘当作笔、以屏幕当作纸" 的写作方式发展到网上收集作文素材,然后进行选择、编辑成为自己的文章。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把传统的作文教学和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资源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把思维训练与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进行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又能流畅地表达个体思想,符合当代学生好动好思善于表达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目前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已从" 以键盘代替笔、以计算机屏幕代替纸" 的初级教学阶段,过渡到" 看图写话"、" 谋篇布局"、" 应用文─信" 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作文系列教学阶段,进而发展到"My Happy动物邮件"" 我的一天" 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培养获取、选择、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阶段。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总的发展过程。紧紧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环节,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构思逐渐完善,布局合理性提高,完整性明显提高。

小学语文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学校逐步形成和发展,并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推动了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而且推动了其他学科教学的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媒体的使用就成为关系教学质量高低、教学成败,甚至教学策略。同时,在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心与心相应的心理活动:即教师传播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学生接受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反馈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师接受反馈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成为教育质量最优化的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背景]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型理念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呈现。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等。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老师们在课堂上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毋庸质疑,新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阅读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有的老师在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时却发生了偏差,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到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

会内容和情感。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和唯技巧上。 案例:《可爱的草塘》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师:谁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句?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读得大不大,美不美?谁能读得再大些?(学生再读) 师:大了吗?我们再大声朗读一遍。

反思与对策:学生将“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一句读了数遍,但让人感觉到学生的朗读是被动肤浅,缺少情感的。难道仅仅声音大就表现出草塘之大之美吗?我认为在文中表现的应该是作者进入北大荒看见草塘后的惊喜和赞美之情。如果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大而美”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走形式的朗读。因为美不是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自身语言、表情等方式的渲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与课文主人公亲密接触,身临其境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达到与文中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请看下面这则案例。

后记:在整堂课上,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用“心”来读书。在课堂上通过自身的教学语言设置一定的情境,抓住学生对英子内心世界的体会,让学生将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会关爱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朗读的指导无须技巧性的语言点拨,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济宁市黄家街小学:谭小芬

我们永远在一起——《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 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 苍白无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因此, 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 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 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 教学情意场" , 使学生" 触景生情" ,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 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 这位父亲孤身一人, 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 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

片段一 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 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 今天, 我也要提问题, 但不多, 就一个, 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 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 猜不是乱猜, 要有根据, 要有所准备, 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 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想, 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 会在哪里提问, 如果在这里提问, 我该怎么回答。第二, 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 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 你可以默读, 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 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听明白了就开始吧! (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 谁先来?(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予以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 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 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

师生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那些周围的人们, 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 (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 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 (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 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 并板书。学生会使用" 坚持不懈" 坚强"、" 坚守承诺"、" 永不放弃" 等词语。

【分析】教学一开始, 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 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 布置学生写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 身份" 来写, 这种" 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 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 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 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 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片段二:结合实际,讲述在这次5·12地震中的一个亲情故事

师:下面,我就讲述一个发生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发生后已经70多个小时了,当救援队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母亲弓着身子,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嘴里含着母亲的乳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安详的睡着了,而这位母亲,身上多处受伤,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救援队员发现在这位母亲的身下有一个手机,她在最后的时间里,在手机上存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也是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短信是这样写的:" 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 后来,一位网友写了这样一首诗(展示幻灯片,请一位平时朗读好的女生诵读);

生(含泪读完):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

师:多么伟大的母爱,大家听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受,结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的父爱,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下把你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安排下课) 【分析】古人云" 文以载道。" 这就表明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等外在形式的解读和把握上, 更应该揭示形式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内容。但是, 小学生限于知识经验与实际能力, 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模糊的, 情感也不很丰富, 难以独立地把握文章所隐含的" 道" , 而结合实际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且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讲解及朗读,把握语调的轻重变化, 语速的快慢变化, 停顿的长短变化, 语气的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有起有伏, 让学生充分想像课文中这位父亲及后来这位母亲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所经受的磨练和煎熬, 形成对当时情景的体验, 进一步体味父爱及母爱的" 了不起" 。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再从事一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这篇文章正是他们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作文的负担。而这种带着感情的写作,往往又能写出生命中最美的诗篇。因为好的文章是高超的写作技巧与强大的思想感召力的完美融合体, 这就注定了情景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整合和利用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第二段描写幻景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感受到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温馨,像梦境一样。

师:是呀,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读后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次说一说。 学生自由找伙伴交流。然后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描写烤鹅的幻景。因为烤鹅正冒着热气,真让人垂涎三尺。而且它还可填饱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欢出现火炉的幻景,因为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诞树,圣诞树是那么美丽。

生3:我最感兴趣的是奶奶出现的这段幻景,因为奶奶是那么慈爱,她可是唯一疼爱小女孩的人啊。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已被深深感动了。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大家再读有关的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次幻景,师个别点拨。

师:好,谁愿意先将你最感兴趣的那次幻景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读烤鹅这次幻景„„

师: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应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师:对呀,谁再来读? 生:(读)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关键词在语气上加以处理。 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分别读其他几次幻景,读中师生共同评议)。

生:(五次幻景读完后,一生提问):老师,我想提个问题,小女孩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透过幻景思考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这就是钻研,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多想想“为什么”。这位同学,你真行,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读后想一想。

生1: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生2: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还有快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所以她会产生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还有孤独,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读描写小女孩的现实部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略) 生:(读小女孩现实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案例反思: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果仅仅靠教师从课外书中来摄取,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加强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上述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做到了到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果及因。文中描写小女孩的五次幻景,教者并没有平均使用气力,而是以其中的一两次幻景作为教学点,重点引导学生去朗读、感悟小女孩幻景的美好,并由此伸展开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其它几次的幻景描写。学生在感受“幻景”美好的同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急于弄清小女孩产生幻景的原因,从而转入了对小女孩现实部分的阅读。通过“幻景与现实”这两部分内容的整合开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感悟。最后学生由小女孩的命运想到了已学教材中的小人物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样的教学显得立体、丰满。

第17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沃尔玛通过物流运输的合理化节约成本

沃尔玛通过物流运输的合理化节约成本

案例介绍

沃尔玛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是其经营的哲学。

沃尔玛有时采用空运,有时采用船运,还有一些货物采用卡车公路运输。在中国,沃尔玛百分之百地采用公路运输,所以如何降低卡车运输成本,是沃尔玛物流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沃尔玛使用一种尽可能大的卡车,大约有16米加长的货柜,比集装箱运输卡车更长或更高。沃尔玛把卡车装得非常满,产品从车厢的底部一直装到最高,这样非常有助于节约成本。

(2)沃尔玛的车辆都是自有的,司机也是他的员工。沃尔玛的车队大约有5 000名非司机员工,有3700多名司机,车队每周一次运输可以达7000~8000公里。

沃尔玛知道,卡车运输是比较危险的,有可能会出交通事故。因此,对于运输车队来说,保证安全是节约成本最重要的环节。沃尔玛的口号是“安全第一,礼貌第一”,而不是“速度第一”。在运输过程中,卡车司机们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沃尔玛定期在公路上对运输车队进行调查,卡车上面都带有公司的号码,如果看到司机违章驾驶,调查人员就可以根据车上的号码报告,以便于进行惩处。沃尔玛认为,卡车不出事故,就是节省公司的费用,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由于狠抓了安全驾驶,运输车队已经创造了300万公里元事故的纪录。

(3)沃尔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定位,因此在任何时候,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在什么地方,离商店有多远,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运到商店,这种估算可以精确到小时。沃尔玛知道卡车在哪里,产品在哪里。就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

(4)沃尔玛的连锁商场的物流部门,24小时进行工作,无论白天或晚上,都能为卡车及时卸货。另外,沃尔玛的运输车队还利用夜间进行运输,从而做到了当日下午进行集货,夜间进行异地运输,翌日上午即可送货上门,保证在15~18个小时内完成整个运输过程,这是沃尔玛在速度上取得优势的重要措施。

5)沃尔玛的卡车把产品运到商场后,商场可以把它整个地卸下来,而不用对每个产品逐个检查,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加快了沃尔玛物流的循环过程,从而降低了成本。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沃尔玛的物流系统能够确保商场所得到的产品是与发货单完全一致的产品。

(6)沃尔玛的运输成本比供货厂商自己运输产品要低。所以厂商也使用沃尔玛的卡车来运输货物,从而做到了把产品从工厂直接运送到商场,大大节省了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仓储成本和转运成本。

沃尔玛的集中配送中心把上述措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做出了一个最经济合理的安排,从而使沃尔玛的运输车队能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地运行。

思考题

(1)简述物流运输合理化的途径和“五要素”。

(2)通过该案例分析.沃尔玛如何从综合物流系统的角度降低运输成本。

第18篇: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用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孩子》

老高川第二幼儿园 郝继霞

我是园丁,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幼儿园老师。花园里,娇嫩的花朵需要园丁的精心浇灌;幼儿园,小小的孩子需要老师的精心呵护。幼儿园的班级工作需要精细管理,年幼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沟通和耐心教育。

磊磊是我们班这学期刚入园的孩子,初来时晒得黑黑的,穿着也不太整齐,脚上还拖着拖鞋,一看就是个“小顽皮”。更没想到的是:上课时整天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下课时,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个儿在教室打闹乱跑。于是,我注意地观察他,尝试着鼓励他,走进他的世界。

记得刚开始的几次谈话,他总是以沉默报之我的热情,甚至是敌意的眼神,戒备的表情。是啊,万事开头难,面对新鲜的事物,每个人都有接受,熟悉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入园的孩子,让他无条件地接受你,信任你总会有一个过程的。于是我不气馁,仍像以前那样在日常的一日活动中给他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有一天他能对我有所改变。

有一天下午,我班开展的幼儿手工活动—鱼宝宝和鱼妈妈,在孩子们都快完成的时候,我看到磊磊还没有剪好轮廓,就上前鼓励他:“你剪的不错,进步了很多,如果再快点就更棒了。”磊磊默不做声,但我看得出来,他剪得更认真了……。终于,他努力地完成了作品。放学时妈妈来接磊磊了,只见他高兴的举着鱼宝宝和鱼妈妈的作品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看见了忙问:“磊磊,是你自己完成的吗?”他骄傲的点点头,妈妈则高兴地说:“磊磊,你真棒,妈妈太高兴了!”继而又回过头来对我们说:“吴老师,你知道吗?我今天真是太高兴了,以前他在家里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件完整的手工,太谢谢你们了。”我和俞老师听了不约而同地说:“磊磊现在蛮乖的,进步多了,上课听的不错,下课也不和小朋友打架了。”听老师这么一说,磊磊母子俩高兴地抱在了一起……

开学到现在,磊磊的变化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和他相处的每一天,细小的事例多的数不胜数,值得欣慰的是:磊磊在当幼的三个多月里,喜欢上了幼儿园,老师,阿姨.他已经成为我们小一班快乐的一员了,他爱我们的幼儿园,老师,阿姨,将和我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磊磊的事例,让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不懂得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解救小孩?如何知道小孩的力量?陶行知,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他既有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又有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是啊,对于幼教工作来说,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群缺乏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幼儿,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更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相互交织,因此,我深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超人的细心、耐心和博大的爱心去关爱孩子,走进童心世界。但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真心了解、理解、尊重幼儿,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的促进他们身心和谐的发展。

教学案例分析《胆小鬼的屋子》

老高川第二幼儿园 郝继霞

“金锁银锁,金锁银锁,咔嚓咔嚓……捏着算数。我们正在学念儿歌呢!”可许多孩子不太感兴趣。这首民间童谣很绕口,幼儿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时一个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阳阳专心致志的和我一起念着,声音非常响亮。我第一次发现她那样自信。我明白,一定是她在家已经学过这首儿歌了。于是,我马上停下来,对小朋友们说:“刚才老师发现,阳阳念的非常认真,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欢迎她再来念一遍好吗?”她站在那儿一动不动。阳阳感到有点难为情,所以不做声。我轻轻地走过去,摸摸她地头说:“我们一起念,好吗?”在我的陪伴下,阳阳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一遍。有老师的陪伴,她自信了许多。我趁机夸奖她说:“阳阳念的真好,我们请阳阳做我们的小老师,教教我们好吗?”阳阳得到了鼓励,显得大胆了许多。没想到,平时不善言辞的她真的当起了小老师,教小朋友们学起了民间童谣。

阳阳是个不太起眼的小姑娘,她性格内向,平时总是不声不响,参加活动时也总是不太积极,有了这次良好的开端,激发了阳阳的自信心,她开始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活动中积极多了,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

在工作中,我们大都很重视能力较强的孩子,有时难免忽视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善言语的孩子。但是,他们也像其他孩子一样,也有表象自己的欲望,也想让大家来认识他们,夸奖他们。

作为老师,我们要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一双惠慧眼,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用自己的爱心去激发每个孩子的表现欲,使他们都能不断提高、不断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莱格把人的性格分为两类,即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表现为好静不好动,不善交往,不善言谈,不善表露。上面提到的孩子就是如此。但是内向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优点,他们善于观察,好思考,做事仔细,持之以恒。内向的孩子最大的不足就是不善交往,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孩子加强人际交往,需要他们豁达大度的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更要关注内向的孩子,趁早干预。

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分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性格,即使都属于内向型,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研究表明,民主性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最为有利。因此,我们应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孩子的情感和意愿,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次,要多为孩子提供与家庭成员及外界交流的机会,要保护孩子的说话兴趣,做孩子的忠实听众,使孩子在家和在外有表达意愿的机会和倾诉的对象。扩大孩子的关注范围,把孩子逐步推向多种社会圈,将被动交往转为主动交往。

最后,可采用补偿法,扬其之长,克其之短,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内向的孩子也有出色的一面,我们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并经常鼓励,是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在生活中,成长着的教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教育,一种是生活教育,让孩子回到了生活中,回到现实世界中体验和感受。这是我们新《刚要》中运用最多的词汇,也是我们伟大的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的教育理念。

教学案例《孩子,你也不容易》

老高川第二幼儿园 郝继霞

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题记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他们娇艳、美丽,但身上也有数不尽的刺,作为老师的我们常常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拔掉他们的刺,让他们和小绵羊一样听话、温顺,但殊不知孩子也很疼,很难受。

镜头一

早操回来后,保温桶里的水还没凉透,小朋友就要排队喝水了。我们的要求是如果水太热,就自己吹吹再喝。今天开心喝水是过去比较早的,等大部分小朋友都喝完了之后,他还没回位。我生气的走过去板着脸问:“干嘛呢?当这是在自己家,想喝多长时间就喝多长时间啊!”只见他很委屈的抬起头,揪着小嘴说:“老师,请你帮帮我,水太热了。”看着开心为了早点喝完水,满脸大汗,着急又喝不下水,很“艰难”。于是,我接过杯子,帮他放在窗台上凉了一会儿,又吹了几下,说:“慢点喝,喝完上位。”“谢谢老师!”开心有礼貌的说道,然后大口喝下回位坐好了......镜头二

中午睡觉时,除了蔡源所有的小朋友都睡了,于是,我悄悄的走过去,拍着他的身体,细声细语的说道:“源源,快睡觉,老师拍拍你。”我一下一下有节奏的拍着,约莫10分钟左右,我以为他睡着了就走了。当我坐下去看书时,偶尔抬头间看见他正在学着我的速度拍着自己相同的部位,让自己快点入睡......上面两个孩子,给我很多感触:对开心我有点愧疚,可能是有时候要求太苛刻了,以致于在这样的小事上他也不敢说。对蔡源,我有欣慰,有感动,知道你很懂事,很努力,或许今天的周公就是不喜欢你了......给你们拔掉刺的时候只想着我要舒心,忽略了你们也是独立个性的人,也想每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对不起,孩子,老师忘了你们也不容易,压力也很大,很辛苦,要学这么多不是很喜欢的东西,还不能有抱怨,受了批评,也没有地方发泄,还要继续“压抑的生活”。

我有时会问孩子“上幼儿园累不累”,结果大部分孩子给出的答案是“累”,听到这时,我常常觉得这是我们老师教育的失败。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想到“含泪的微笑”,所以,我正在努力的探寻一条双赢的道路,希望会给孩子带来一种不一样的童年......

第19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争论促生成

刘婵

【案例】教学《金色的鱼钩》,老师让学生用一定的速度读课文,完成一道填空题:这是一个_____的班长。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学生代表发言。

生: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班长。

生: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班长。

生:老师,我反对。老班长没有做到诚实守信。

生:老师,这篇课文讲的是老班长牺牲自己,成全三个小战士的事情,与“诚实守信”没有什么关系。

……

师:我建议同学们先别急躁,你们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理由,好吗?

生:老班长答应过指导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而在还有二十多里路就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死了。所以我说他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且在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自己也亲口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师:老师很喜欢听到你这样的观点,说明你认真看书,认真思考,这个方法值得所有的同学学习。生命诚可贵,难道老班长就不愿意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班长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鱼汤?(学生读书思考。)

生:我从“奄奄一息”这个词看出来老班长快要死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喝了鱼汤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说别浪费东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来让给三个小战士喝。

生:文章前面说,老班长四十岁还不到,就“背有点驮,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我觉得老班长常时间营养不良,到这时,生命已走到尽头。

生:老班长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子,是因为他总把吃的东西让给了三个小战士。书上说得很清楚,“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生:老班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自己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说:“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生:这让我想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小红军和老班长都是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老班长是个讲诚信的人吗?

生:我觉得是,他答应指导员要把三个小战士送出草地,事实上三个小战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长说到做到了。

生:老班长如果自私一点,每一次做好鱼汤先自己喝的话,死的人就不会是他了。他为了实现自己对指导员的承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老班长和《军神》中的刘伯承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

【分析】把握课堂内与众不同的声音,教师就能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出不能预设的精彩,在这时候,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了画龙点睛之笔,课堂的亮点在教师即时评价过后出现。当学生有争论的时候,教师不必过早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毕竟教师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始终存在。

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悟出了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的是,这是学生自发自觉地主动参与,因而生成的教育意义与教师的生硬解释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既要求教师对文本

的熟知,又要求教师敏锐地发觉问题的价值,而且一旦问题铺展开来,教师对它的动向要把握得不偏不倚,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随意把握生发点,目标不定,或指向不明,或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丧失语文教学的特点,造成无效的生成。在即时评价用得好,生成状况来得妙的课堂里,学生才能“敢于直言”“畅所欲言”,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绘”“闻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辩”“闻者善断”。

第20篇:教学案例分析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王娟

一、单元背景

“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是鲁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以“伴我们一生的权利”为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法律与我们的权利息息相关,并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未成年人作为公民,同成年公民一样,其生命健康受法律保护,从而明确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本单元包括两个框题: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下设四个基本内容: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这些内容从与学生切实相关的权利入手,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切入,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权利作为落脚点,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让学生愉快地渡过青春期。其中“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是本单元第一框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2.能力: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体验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感受法

2、知识回顾法:

3、

3、案例法:

4、讨论交流法:

5、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难点: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思考:生命的意义?谈体会

视频和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2、你评我说 每组交流讨论,小偷在工地被抓,遭鞭打? 你是否赞同这

样的做法呢?为什么?

图片、故事内容展示,开展任务型教学。 播放视频《怒放的生命》 利用多媒体的

3、自主思考 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威胁生命健康的因素?

教师举出例子:自然灾害 课上学生积极发言,但几个小的知识点方

面,但需教师进行概括。

4、知识回顾 小组合作:为什么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提示学生从四个方

面思考 视频播放:孙悟空与道士比法力、计算自己的生命剩余时间,既巩固旧

知识又联系新知识。

5、新闻回放 合作交流:为什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校车安全?

视频: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

车事故 利用多媒体展示真实事例,引发学生思考

6、考考你 讨论:你知道那些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法律? 教师展示法律 向

学生展示教师收集的法律书籍

7、小品剧 “小狗**”:晚上你和家人一起遛弯,如果被小狗咬伤,你怎

么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种情景:

(1)主动赔偿

(2)拒不赔偿

8、我的收获

我知道了.......

我懂的了.......

我学会了.......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作业布置

《同步学习》探究提高我来选择分析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歌曲、视频、小品剧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知识内容讲解,教学设计能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新课讲授中通过真实案例(正宁县榆林子

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校车事故)让学生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起到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生命和健康的珍贵,知道免受伤害重在预防,

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但在“小狗**”小品剧表演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

的引导。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