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唐诗宋词三百首(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0 09:06:0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唐诗宋词三百首名句

古诗部分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出塞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乐游原》李商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蜀相》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题》 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推荐第2篇:《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 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 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1.到诗中去听鸟鸣

乌鸦啼鸣,巧托游子的离情羁思。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的鸟颜色鲜艳明丽,黄鹂鸣叫声婉转悦耳,让春天有声有色。 2.到诗中去赏月

唐朝的月,是王维的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于松林间抚琴自娱,而那山月恰如相约,溜入松林来相和共赏。 唐朝的月,是杜甫的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想起了阔别的家园,月亮应该还是故乡的最明亮。“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此刻不也正念着千里之外的妻子儿女吗?

宋朝的月,是苏轼的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借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 3.到诗中去安家

诗中的塞外,是我久已梦想的家。在那里,有“大雪满弓刀”的雄壮;在那里,甘醇的“葡萄美酒”定会让你醉卧沙场;在那里还有吹得“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羌笛,定叫你心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那一片神奇土地。 诗里那个梦幻般的江南,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把家安在那里。那里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空旷,还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幽。 唐诗宋词的魅力远不只这些,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悬疑、充满诱惑与神秘!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所积累的与唐诗宋词有关轶闻趣事。

四、亲近唐诗宋词,你讲我说

“推敲”的来历

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黄鹤楼李白止笔 白居易进长安 岳飞精忠报国 苏轼学无止境

五、学习唐诗宋词,你创我写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诗的情境吗?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诗的情境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这首词的情境吗?

六、小结:唐诗宋词中那些优美的诗句,伴随着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的成长。唐诗宋词中那些动人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让我们在唐诗宋词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推荐第3篇: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第一卷】

赵佶:宴山亭 钱惟演:木兰花 范仲淹:渔家傲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御街行 张先:千秋岁 张先:醉垂鞭 张先:一丛花 张先:天仙子 张先:青门引 张先:菩萨蛮 张先:木兰花 晏殊:破阵子 晏殊:浣溪沙 晏殊:浣溪沙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木兰花 欧阳修:浪淘沙 欧阳修:青玉案 柳永:曲玉管 柳永:雨霖铃 柳永:蝶恋花 柳永:采莲令 柳永:浪淘沙慢 柳永:定** 柳永:少年游 柳永:戚氏 柳永:夜半乐 柳永:玉蝴蝶 柳永:八声甘州 柳永:迷神引 柳永:竹马子 王安石:桂枝香 王安石:千秋岁引 王安国:清平乐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蝶恋花 晏几道:蝶恋花 晏几道:鹧鸪天 晏几道:生查子 晏几道:木兰花 晏几道:木兰花 晏几道:清平乐 晏几道:阮郎归 晏几道:阮郎归 晏几道:六幺令 晏几道:御街行 晏几道:留春令 晏几道:虞美人 晏几道:思远人 王观:卜算子 王观:庆清朝慢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蝶恋花 苏轼:西江月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水龙吟 苏轼:念奴娇

【宋词三百首·第二卷】

晏殊:清平乐 晏殊:清平乐 晏殊:木兰花 晏殊:木兰花 晏殊:木兰花 晏殊:踏莎行 晏殊:踏莎行 晏殊:蝶恋花 韩缜:凤箫吟 宋祁:木兰花 欧阳修:南歌子 欧阳修:浣溪沙 欧阳修:采桑子 欧阳修:诉衷情 欧阳修:踏莎行 苏轼:永遇乐 苏轼:洞仙歌 苏轼:卜算子 苏轼:青玉案 苏轼:临江仙 苏轼:定** 苏轼:江城子 苏轼:贺新郎 黄庭坚:清平乐 黄庭坚:望江东 秦观:好事近秦观:鹊桥仙 秦观:江城子 秦观:望海潮 秦观:八六子 毛滂:惜分飞 陈克:菩萨蛮 陈克:菩萨蛮 李元膺:洞仙歌 时彦:青门饮 李之仪:卜算子 李之仪:谢池春 周邦彦:瑞龙吟 周邦彦:风流子 周邦彦:兰陵王 周邦彦:琐窗寒 周邦彦:六丑 周邦彦:夜飞鹊 周邦彦:满庭芳 周邦彦:过秦楼 秦观:满庭芳 秦观:满庭芳 秦观:减字木兰花 秦观:浣溪沙 秦观:阮郎归 晁端礼:绿头鸭 赵令畤:蝶恋花 赵令畤:蝶恋花 赵令畤:清平乐 晁补之:水龙吟 晁补之:忆少年 晁补之:洞仙歌 晁冲之:临江仙 舒亶:虞美人

【宋词三百首·第三卷】

朱服:渔家傲 周邦彦:花犯 周邦彦:大酺 周邦彦:解语花 周邦彦:蝶恋花 周邦彦:解连环 周邦彦:拜星月慢 周邦彦:关河令 周邦彦:绮寮怨 周邦彦:尉迟杯 周邦彦:西河 周邦彦:瑞鹤仙 周邦彦:浪淘沙慢 周邦彦:应天长 周邦彦:夜游宫 贺铸:青玉案 贺铸:感皇恩 贺铸:薄幸 贺铸:浣溪沙 贺铸:浣溪沙 贺铸:石州慢 贺铸:蝶恋花 贺铸:天门谣 贺铸:天香 贺铸:望湘人 贺铸:绿头鸭 张元幹:石州慢 张元幹:兰陵王 叶梦得:贺新郎 叶梦得:虞美人 汪藻:点绛唇 李玉:贺新郎 廖世美:烛影摇红 吕滨老:薄幸 鲁逸仲:南浦 岳飞:满江红 张抡:烛影摇红 程垓:水龙吟 张孝祥:六州歌头 张孝祥:念奴娇 韩元吉:好事近韩元吉:六州歌头 袁去华:瑞鹤仙 袁去华:剑器近袁去华:安公子 陆淞:瑞鹤仙 刘一止:喜迁莺 韩疁:高阳台 李邴:汉宫春 陈与义:临江仙 陈与义:临江仙 蔡伸:苏武慢 蔡伸:柳梢青 周紫芝:鹧鸪天 周紫芝:踏莎行 李甲:帝台春 李重元:忆王孙 万俟咏:三台 徐伸:二郎神

【宋词三百首·第四卷】

田为:江神子慢 曹组:蓦山溪 陆游:卜算子 陈亮:水龙吟 范成大:忆秦娥 范成大:眼儿媚 范成大:霜天晓角 辛弃疾:贺新郎 辛弃疾:念奴娇 辛弃疾:汉宫春 辛弃疾:贺新郎 辛弃疾:摸鱼儿 辛弃疾:水龙吟 辛弃疾:永遇乐 辛弃疾:木兰花慢 辛弃疾:祝英台近辛弃疾:青玉案 辛弃疾:鹧鸪天 辛弃疾:菩萨蛮 姜夔:琵琶仙 姜夔:点绛唇 姜夔:鹧鸪天 姜夔:踏莎行 姜夔:庆宫春 姜夔:齐天乐 姜夔:八归 姜夔:念奴娇 姜夔:扬州慢 姜夔:长亭怨慢 姜夔:淡黄柳 姜夔:暗香 姜夔:疏影 姜夔:翠楼吟 姜夔:杏花天影 姜夔:一萼红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章良能:小重山 刘过:唐多令 严仁:木兰花 俞国宝:风入松 张镃:满庭芳 张镃:宴山亭 史达祖:绮罗香 史达祖:双双燕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 史达祖:喜迁莺 史达祖:三姝媚 史达祖:秋霁 史达祖:夜合花 史达祖:玉蝴蝶 史达祖:八归 刘克庄:生查子 刘克庄:贺新郎 刘克庄:贺新郎 刘克庄:木兰花 卢祖皋:江城子 卢祖皋:宴清都 潘牥:南乡子 陆睿:瑞鹤仙 【宋词三百首·第五卷】

吴文英:渡江云 吴文英:夜合花 吴文英:霜叶飞 吴文英:宴清都 吴文英:齐天乐 吴文英:花犯 吴文英:浣溪沙 吴文英:浣溪沙 吴文英:点绛唇 吴文英:祝英台近吴文英:澡兰香 吴文英:风入松 吴文英:祝英台近吴文英:莺啼序 吴文英:惜黄花慢 吴文英:高阳台 吴文英:高阳台 吴文英:三姝媚 吴文英:八声甘州 吴文英:踏莎行 吴文英:瑞鹤仙 吴文英:鹧鸪天 吴文英:夜游宫 吴文英:贺新郎 吴文英:唐多令 黄孝迈:湘春夜月 潘希白:大有 黄公绍:青玉案 朱嗣发:摸鱼儿 刘辰翁:兰陵王 刘辰翁:宝鼎现 刘辰翁:永遇乐 刘辰翁:摸鱼儿 周密:高阳台 周密:瑶华 周密:玉京秋 周密:曲游春 周密:花犯 蒋捷:瑞鹤仙 蒋捷:贺新郎 蒋捷:女冠子 张炎:高阳台 张炎:渡江云 张炎:八声甘州 张炎:解连环 张炎:疏影 张炎:月下笛 王沂孙:天香 王沂孙:眉妩 王沂孙:齐天乐 王沂孙:长亭怨慢 王沂孙:高阳台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 彭元逊:疏影 彭元逊:六丑 姚云文:紫萸香慢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念奴娇 李清照:永遇乐

宋词三百首小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三百首》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推荐第4篇: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卷一·唐五代词: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忆秦娥·箫声咽(李白) 三五七言(李白)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调笑令·边草(戴叔伦) 宫中调笑·团扇(王建)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刘禹锡) 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忆(白居易) 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 花非花·花非花(白居易)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白居易) 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皇甫松) 梦江南·兰烬落(皇甫松)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更漏子·柳丝长(温庭筠)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韦庄) 女冠子·四月十七(韦庄) 女冠子·昨夜夜半(韦庄) 思帝乡·春日游(韦庄)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 忆江南·衔泥燕(牛峤)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牛希济)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李珣) 南乡子·乘彩舫(李珣)

卷二·唐五代词: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顾复)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孙光完) 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冯延巳) 清平乐·雨晴烟晚(冯延巳) 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 摊破浣溪沙(李璟) 摊破浣溪沙(李璟)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长相思·一重山(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捣练子令·深院静(李煜)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徐昌图)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佚名)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佚名)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佚名) 望江南·天上月(佚名)

卷三·北宋词: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 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 长相思·吴山青(林逋) 踏莎行·春色将阑(寇准)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定**·林钟商(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迷仙引·才过笄年(柳永) 八声甘州(柳永)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柳永) 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张先)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张先)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殊) 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 山亭柳·家住西秦(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破阵子·春景(晏殊)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张昪) 玉楼春·春景(宋祁)

贺圣朝·留别(叶清臣)

卷四·北宋词:

诉衷情·眉意(欧阳修)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欧阳修)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欧阳修)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 凤箫吟·锁离愁(韩缜)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王安石)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王安石) 清平乐·春晚(王安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晏几道) 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晏几道)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晏几道) 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少年游(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洞仙歌·冰肌玉骨(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江城子(苏轼) 蝶恋花·春景(苏轼)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卷五·北宋词: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王雾)

念奴娇·断虹霁雨(黄庭坚)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 洞仙歌·雪云散尽(李元膺)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朱服) 青门饮·寄宠人(时彦) 望海潮·梅英疏淡(秦观) 八六子·倚危亭(秦观) 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千秋岁·水边沙外(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 杵声齐·砧面莹(贺铸) 芳心苦·杨柳回塘(贺铸)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贺铸) 石州引·薄雨初寒(贺铸)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僧仲殊) 诉衷情·宝月山作(僧仲殊) 摸鱼儿·东皋寓居(晁补之) 盐角儿·亳社观梅(晁补之)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张耒)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侯蒙)

卷六·北宋词:

瑞龙吟·大石春景(周邦彦) 满庭芳(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周邦彦) 少年游·并刀如水(周邦彦)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周邦彦) 解语花·上元(周邦彦) 兰陵王·柳(周邦彦) 六丑·落花(周邦彦) 西河·大石金陵(周邦彦)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周邦彦) 蝶恋花·早行(周邦彦)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谢逸)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点绛唇·新月娟娟(汪藻) 蓦山溪·洗妆真态(曹组) 三台·清明应制(万俟咏) 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朱敦儒)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王炎)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李清照)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卷七·南宋词: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范成大)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吕本中) 秦楼月·芳菲歇(向子諲) 忆秦娥·与君别(房舜卿) 苍梧谣·天(蔡伸) 忆王孙·春词(李重元)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干) 柳梢青·茅舍疏篱(杨无咎)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曹勋)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周紫芝)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朱淑真) 谒金门·春半(朱淑真)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 踏莎行·秋入云山(张抡)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袁去华)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陆游) 卜算子·咏梅(陆游)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鹊桥仙·华灯纵博(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钗头凤·世情薄(唐琬)

卷八·南宋词: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程垓) 昭君怨·赋松上鸥(杨万里)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杨万里)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严蕊)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 临江仙·暮春(赵长卿)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无云(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石孝友)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水龙吟·春恨(陈亮)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刘过)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刘过)

卷九·南宋词:

点绛唇·燕雁无心(姜夔) 踏莎行·燕燕轻盈(姜夔)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姜夔) 齐天乐·蟋蟀(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 疏影·苔枝缀玉(姜夔)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俞国宝) 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卢炳) 双双燕·咏燕(史达祖) 绮罗香·咏春雨(史达祖)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卢祖皋) 宴清都·初春(卢祖皋) 浪淘沙·莫上玉楼看(韩疁)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 玉楼春·春思(严仁)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 长相思·惜梅(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 玉楼春·戏林推(刘克庄)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刘克庄)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虞美人·听雨(蒋捷)

卷十·南宋词: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吴潜) 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吴潜) 蓦山溪·自述(宋自逊) 谒金门·花过雨(李好古) 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黄公绍) 湘春夜月·近清明(黄孝迈) 长相思·花深深(陈东甫)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 莺啼序·春晚感怀(吴文英) 八声甘州(吴文英)唐多令·惜别(吴文英) 清平乐·宫怨(黄弄)贺新郎·西湖(文及翁) 西江月·新秋写兴(刘辰翁) 兰陵王·丙子送春(刘辰翁) 满江红·太液芙蓉(王清惠) 八声甘州(张炎) 清平乐·候蛩凄断(张炎)

《唐诗三百首》在线阅读

卷一·唐五代词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忆秦娥·箫声咽(李白)三五七言(李白)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调笑令·边草(戴叔伦)宫中调笑·团扇(王建)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刘禹锡)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白居易)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皇甫松)梦江南·兰烬落(皇甫松)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韦庄)思帝乡·春日游(韦庄)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薛昭蕴)忆江南·衔泥燕(牛峤)生查子·新月曲如眉(牛希济)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李珣)南乡子·乘彩舫(李珣)

卷二·唐五代词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顾复)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孙光完)谒金门·风乍起(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手卷珠帘上玉钩(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长相思·一重山(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李煜)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徐昌图)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佚名)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佚名)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佚名)望江南·天上月(佚名)

卷三·北宋词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酒泉子·长忆观潮(潘阆)长相思·吴山青(林逋)踏莎行·春色将阑(寇准)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定**·林钟商(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张先)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山亭柳·家住西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张鼻)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贺圣朝·留别(叶清臣)

卷四·北宋词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元夕·去年元夜时(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凤箫吟·锁离愁(韩缜)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王安石)清平乐·春晚(王安国)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晏几道)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卷五·北宋词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王雾)念奴娇·断虹霁雨(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黄庭坚)洞仙歌·雪云散尽(孥无穗)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朱服)青门饮·寄宠人(时彦)望海潮·梅英疏淡(秦观)八六子·倚危亭(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杵声齐·砧面莹(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僧仲殊)僧仲殊·清波门外拥轻衣(僧仲殊)摸鱼儿·东皋寓居(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晁补之)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张耒)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侯蒙)

卷六·北宋词

瑞龙吟·大石春景(周邦彦)满庭芳·夏景(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周邦彦)夜游宫·般涉(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周邦彦)兰陵王·柳(周邦彦)六丑·中吕落花(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周邦彦)蝶恋花·早行(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谢逸)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毛滂)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点绛唇·新月娟娟(汪藻)蓦山溪·洗妆真态(曹组)三台·清明应制(万俟咏)好事近·摇首出红尘(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南柯子·山冥云阴重(王炎)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武陵春·春晚(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卷七·南宋词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范成大)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吕本中)秦楼月·芳菲歇(向子諲)忆秦娥·与君别(房舜卿)苍梧谣·天(蔡伸)忆王孙·春词(李重元)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柳梢青·茅舍疏篱(杨无咎)饮马歌·边头春未到(曹勋)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周紫芝)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朱淑真)谒金门·春半(朱

淑真)蝶恋花·送春(朱淑真)踏莎行·秋入云山(张抡)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袁去华)钗头凤·红酥手(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陆游)卜算子·咏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钗头凤·世情薄(唐琬)

卷八·南宋词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程垓)昭君怨·赋松上鸥(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杨万里)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严蕊)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无云(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卜算子·见也如何暮(石孝友)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水龙吟·春恨(陈亮)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刘过)

卷九·南宋词

点绛唇·燕雁无心(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姜夔)齐天乐·蟋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姜夔)疏影·苔枝缀玉(姜夔)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俞国宝)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卢炳)双双燕·咏燕(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史达祖)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卢祖皋)宴清都·初春(卢祖皋)浪淘沙·莫上玉楼看(韩疁)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玉楼春·春思(严仁)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长相思·惜梅(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刘克庄)贺新郎·九日(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刘克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刘克庄)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虞美人·听雨(蒋捷)

卷十·南宋词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吴潜)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吴潜)蓦山溪·自述(宋自逊)谒金门·花过雨(李好古)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黄公绍)湘春夜月·近清明(黄孝迈)长相思·花深深(陈东甫)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唐多令·惜别(吴文英)清平乐·宫怨(黄弄)贺新郎·西湖(文及翁)西江月·新秋写兴(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刘辰翁)满江红·太液芙蓉(王清惠)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张炎)更多>>《宋词精选》《全宋词》

推荐第5篇:故事三百首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2

梅花 王安石

qiáng jiǎo shù zhī mãi

墙 角 树 枝 梅 ,

líng hán dú zì kāi

凌 寒 独 自 开 。

yáo zhí bù shì xuǎ

遥 知 不 是 雪 ,

wâi yǒu àn xiāng lái

为 有 暗 香 来 。

33

石灰吟 于谦

qiān chuí wàn jī chū shēn shān

千 锤 万 击 出 深 山 ,

liâ huǒ fãn shāo ruî děng xián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

3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

biàn Chā zhū yú shāo yì rén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

36

望洞庭 刘禹锡

hú guāng Qiū yuâ liǎng xiāng hã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yáo wàng Dî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ï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37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lï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38

题西林壁 苏轼

hãng kàn Chãng lǐng câ chãng fēng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yuǎn jìn Gāo dī gâ bù tïng

远近高 低 各 不 同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zhǐ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39

乐游原 李商隐

xiàng wǎn yì bù shì

向 晚 意 不 适 ,

qū chē dēng gǔ yuán

驱 车 登 古 原 。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夕 阳 无 限 好 ,

zhǐ shì jìn huāng hūn

只 是近黄 昏 !

40

赠汪伦 李白

xiàng wǎn yì bù shì

向 晚 意 不 适 ,

qū chē dēng gǔ yuán

驱 车 登 古 原 。

xī yáng wú xiàn hǎo

夕 阳 无 限 好 ,

zhǐ shì jìn huāng hūn

只 是近黄 昏 !

4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43

浪淘沙 刘禹锡

jiǔ qū Huáng hã wàn lǐ shā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làng táo Fēng bǒ zì tiān yá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tï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44

渔歌子 张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ãi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qīng ruî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xiã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45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ã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46

游园不值 叶绍翁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xiǎo kî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chūn sâ mǎn yuán guān bù zhù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47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rì mî cāng shān yuǎn

日 暮 苍 山 远 ,

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天 寒 白 屋 贫 。

chái mãn wãn quǎn fâi

柴 门 闻 犬 吠 ,

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风 雪 夜 归 人 。

48 竹石 郑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49

独坐敬亭山 李白

zhî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50

枫桥夜泊 张继

yuâ luî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ïu mián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51

寻隐者不遇 贾岛

sōng xià wân tï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542

塞下曲 卢纶

j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林 暗 草 惊 风 ,

jiāng jūn yâ yǐn gōng

将 军 夜 引 弓 。

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

平明 寻 白 羽 ,

mò zài shí léng zhōng

没 在 石 棱 中 。

墨梅 王冕

wú jiā xǐ yàn chí tïu shù

吾 家 洗 砚 池 头 树 ,

gè gè huā kāi dàn mò hén

个 个 花 开 淡 墨 痕 。

bù yào rãn kuā hǎo yán sâ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 ,

zhǐ liú qīng qì mǎn qián kūn

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

53

咏柳 贺知章

bì yù zhuāng chéng yī shù gāo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wàn tiáo chuí xià lǜ sī tāo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bù zhī xì yè shuí cái chū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

âr yuâ chūn fēng sì jiǎn dāo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

54

清明 杜牧 qīng míng shí jiã yǔ fēn fēn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

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

jiâ wân jiǔ jiā hã chù yǒu 家 何 处 有 ,

mù tï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

借 问 酒

55

寒食

韩翃[hóng]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ã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

rì mò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ïu jiā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56

春日

朱熹

shâ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wàn zǐ qiān hïng zǒng shì chūn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57

宿建德江 孟浩然

yí zhōu bï yān zhǔ

移 舟 泊 烟 渚 ,

rì mù kè chóu xīn

日 暮 客 愁 新 。

yě kuàng tiān dī shù

野 旷 天 低 树 ,

jiāng qīng yuè jìn rén

江 清 月近人 。

58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shuǐ guāng jiàn yàn qíng fāng hǎo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

shān sâ kōng mãng yǔ yì qí

山 色 空 濛 雨 亦 奇 。

yì bǎ xī hú bǐ xī zǐ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

dàn zhuāng nïng mǒ zǒng xiāng 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

59

从军行 王昌龄

qīng hǎi cháng yún àn xuě shān

青 海 长 云 暗 雪 山 ,

gū chéng yáo wàng yù mén guān

孤 成 遥 望 玉 门 关 。

huáng shā bǎi zhàn chuān jīn jiǎ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

bù pî lǒu lán zhōng bù huán

不 破 楼 兰 终 不 还 。

60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ã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ã xū yuàn yáng liǚ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61

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62

商山早行 温庭筠

chãn qǐ dîng zhēng duï

晨 起 动 征 铎 ,

kè xíng bēi gù xiāng

客 行 悲 故 乡 。

jī shēng máo diàn yuè

鸡 声 茅 店 月 ,

rãn jì bǎn qiáo shuāng

人 迹 板 桥 霜 。

hú yè luò shān lù

槲 叶 落 山 路 ,

zhǐ huā míng yì qiáng

枳 花 明 驿 墙 。

yīn sī dù líng mèng

因 思 杜 陵 梦 ,

fú yàn mǎn huí táng

凫 雁 满 回 塘 。

63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hán yǔ lián jiāng yâ rù wú

寒 雨 连 江 夜 入 吴 ,

píng míng sîng kâ chǔ shān gū

平明 送 客 楚 山 孤 。

luî yáng qīn yǒu rú xiāng wân

洛 阳 亲 友 如 相 问 ,

yí piàn bīng xīn zài yù hú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壶 。

64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qí wáng zhái lǐ xún cháng jiàn

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 ,

cuī jiǔ táng qián jǐ dù wãn

崔 九 堂 前 几 度 闻 。

zhâng shì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

luò huā shí jié yòu féng jūn

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

65

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

66

乌衣巷 刘禹锡

zhū quâ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朱 雀 桥 边 野 草 花 ,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ã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67

江南春 杜牧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ïng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duō shǎo lïu tái yān yǔ zhōng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69

秋夕 杜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银 烛 秋 光 冷 画 屏 ,

qīng luï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 。

tiān jiē yâ sâ liáng rú shuǐ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

zuî kàn qiān niú zhī nǔ xīng

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

68

竹枝词 刘禹锡

yáng liǔ qīng qīng jiāng shuǐ píng

杨 柳 青 青 江 水平,

wén láng jiāng shàng chàng gē shēng

闻 郎 江 上 唱 歌 声 。

dōng biān rì chū xī biān yǔ

东 边 日 出 西 边 雨 ,

dào shì wú qíng quâ yǎu qíng

道 是 无 晴 却 有 晴 。

70

赠花卿 杜甫

jǐn chãng sī guǎn rì fēn fēn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

bàn rù jiāng fēng bàn rù yún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

cǐ qǔ zhǐ yīng tiān shàng yǒu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

rãn jiān nãng dã jǐ huí wãn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

71

题临安邸 林升

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

xī hú Gē wǔ jǐ shí xiū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

nuǎn fēng xūn dã yïu rãn zuì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

zhí bǎ háng zhōu zuî biàn zhōu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

72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Lǎ bā

suǒ nà

喇 叭 , 唢 呐 ,

qǔ ãr xiǎo qiāng ãr dà

曲 儿 小 , 腔 儿 大 。

guān chuán wǎng lái luàn rú má

官 船 往 来 乱 如 麻 ,

quán zhàng nǐ tái shēn jià

全 仗 你 抬 身 价 。

jūn tīng le jūn chóu

军 听 了 军 愁 ,

mín tīng le mín pà

民 听 了 民 怕 ,

nǎ lǐ qù biàn shãn me zhēn gîng jiǎ

哪 里 去 辨 什 么 真 共 假 ?

yǎn jiàn de chuī fān le zhâ jiā

眼 见 的 吹 翻 了 这 家 ,

chuī shāng le nà jiā

吹 伤 了 那 家 ,

zhǐ chuī de shuǐ jìn ã fēi bà

只 吹 的 水 尽 鹅 飞 罢 !

73

示儿 陆游

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dàn bēi bù jiàn jiǔ zhōu tïng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wáng shī běi dìng zhōng yuán rì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jiā jì wú wàng gào nǎi wēng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7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sān wàn lǐ hã dōng rù hǎi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

wǔ qiān rân yuâ shàng mï tiān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

yí mín lâi jìn hú chãn lǐ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

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yī nián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

7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ãn lâi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

西 北 望 长 安 ,

kě lián wú shù shān

可 怜 无 数 山 。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

青 山 遮 不 住 ,

bì jìng dōng liú qù

毕 竟 东 流 去 。

jiāng wǎn zhâng chïu yú

江 晚 正 愁 余 ,

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

山 深 闻 鹧 鸪 。

7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shēng dāng zuò rén jié

生 当 作 人 杰 ,

sǐ yì wãi guǐ xiïng

死 亦 为 鬼 雄 。

zhì jīn sī xiàng yǔ

至 今 思 项 羽 ,

bù kěn guò jiāng dōng

不 肯 过 江 东 。

77

泊船瓜州 王安石

jīng kǒu guā zhōu yī shuǐ jiān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

zhōng shān zhǐ gã shù chïng shān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

chūn fēng yîu lǜ jiāng nán àn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míng yuâ hã shí zhào wǒ huán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

7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chū wãn tì lâi mǎn yī shāng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quâ kàn qī zǐ chïu hã zài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

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îng jiǔ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qīng chūn zuî bàn hǎo huán xiāng

青 青 作 伴 好 还 乡 。

jì cóng bā xiá chuán wū xi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79

春夜喜雨 杜甫

hǎo yǔ zhī shí jiã

好 雨 知 时 节 ,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当 春 乃 发 生 。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

随 风 潜 入 夜 ,

rùn wù xì wú shēng

润 物 细 无 声 。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野 径 云 俱 黑 ,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江 船 火 独 明 。

xiǎo kàn hïng shī chù

晓 看 红 湿 处 ,

huā zhîng jǐn guān chãng

花 重 锦 官 城 。

8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jiǔ zhōu Shēng qì shì fēng lãi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

wàn mǎ qí yīn jiū kě āi

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 。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ïng dǒu sǒu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

bù jū yī gé jiàng rén cái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

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南园十三首·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王右军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夜雨寄北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重过圣女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锦瑟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明日歌 朝代:明代 作者:钱福 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遣悲怀三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作者: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 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桃花溪 作者: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月夜 作者: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金谷园 作者: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春怨 作者: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推荐第6篇:古诗三百首佳句

咏鹅 唐 骆宾王

白毛俘绿水,

悯农

唐 李绅

谁知盘中餐,

静夜思 唐 李白

举头望明月,

草 唐 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

春晓

唐 孟浩然

夜来风雨声,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欲穷千里目,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四海无闲田,

蚕妇

宋 张俞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不敢高声语,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小池

宋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

咏柳

唐 贺知章

不知绿叶谁裁出,

鹿柴(zai在)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返景入深林,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

路人借问遥招手,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

绿阴不减来时路,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野旷天低树,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句

唐 杜甫

窗含西岭千秋雪,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尽,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

山行

唐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蒌蒿满地芦芽短,

赠汪伦 唐 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

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两岸青山相对出,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姑苏城外寒山寺,

别董大

唐 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饮湖上初晴雨后 宋苏轼

水光滟潋晴方好,

欲把西湖比西子,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石灰吟

明 于谦

粉身碎骨全不怕,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报得三春晖。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俏也不争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卜算子 咏梅宋 陆游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示儿

宋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

出塞

唐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推荐第7篇:《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床头柜上一直摆着几本书,喜欢在每天睡觉前翻上几张纸似乎才睡的香甜踏实,老公常逗笑我“识字不多,每天睡前还有这习惯!”,我亦总是笑答:“正是识字不多,每天翻翻温习一下,好不忘记这认识的几个字呢。”这一习惯坚持数年,而这一本《宋词三百首》在我床头一放便是数年。在儿子上幼儿园时,为了教孩子背诵诗词,我专程将这位新朋友带回家,她先是陪伴我和儿子,再陪伴我,如今十多年过去,她可以算得上我真真正正的一位资深老友哩!

诗词曲赋,独爱宋词。因为唐诗偏向于大气,汉赋侧重于堆砌,元曲倾向于惨淡,唯有宋词意境绵长浑然天成,清丽缠绵而又气势磅礴。宋词中贮存着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堪称古代版的“心灵鸡汤”。品尝着“宋词鸡汤”,即便冷雨淅沥,即便寒意来袭,这一盏心灵鸡汤的能量足以使你暖透心扉!

宋词中有抵御外辱、忧国忧民的豪放之词,也有山水风月、伤春怀人的婉约之情。前者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后者悱恻缠绵,荡气回肠。

豪放词是壮美的。豪放词人中,最敬佩那岳飞,也许单论词赋他不算最有才华,但他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让后人敬仰唏嘘不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多少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座右铭,时时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孩儿珍惜时间,努力拼搏!还有那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因雄心壮志无法施展,不得不发出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悲叹!这种报国无门的拳拳赤诚和失意无奈怎不让后人怅然涕下?这哪里是词,分明是一声声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誓死报国的誓言!

婉约词是柔美的,艳而不妖,华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赘人。它虽无“渡江天马南来”的威武,却有“疑是湖中别有天”的诗情;虽无“淡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这就使宋词在铿锵韵律之外又添了几分悠扬婉转。但李清照却是让人心碎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的痴情,“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叫人心酸!

这便是宋词,没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无上地位,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也没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艳美色,却让后世中华儿女们“松了金钗减了玉肌”,让我们每每读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宋词三百首》在我的翻阅中已是慢慢的泛黄了,每每捧着这本起皱、有些松脱的旧书,就像和闺中密友聊天一般,恣意妄为,尽可以倾诉衷肠。郁闷时读读宋词,可以慰藉心灵;躁动时看看宋词,能够颐养品性。那位胸襟豁达、才华横溢的苏学士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朋友们,品宋词,提素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推荐第8篇:宋词三百首补充

宴山亭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

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

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

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

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

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

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

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

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

不做。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

2

木兰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

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

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

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

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词中用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春声、春色,首句的“乱”字用得极好,将春景渲染得十分生动热闹,而群莺乱啼已是暮春天气,这里也暗含春光将尽之意。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

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

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

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

3

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

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

未白孤灯灭。

此词写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隐喻、象征人生情感的历程和隐秘;抒情热烈、果决,倾吐心声,爱憎鲜明。情韵高远,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凤箫吟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

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

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

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

孙。消魂,池塘别后,曾行

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

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

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

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

青春。

本词在写作手法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巧妙地将草拟人化,那清晨芳草之上的晶莹露珠像是她惜别之泪。这样,遍野的绿草便成为离愁的化身,而与“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伊人别恨密切相连。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

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

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

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

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

归。

这是怀旧忆人之作,所忆的是作者倾心爱慕、至老不能忘情的一位少女。此词代表了晏几道深婉精美的艺术风格。因怀人而梦,为解愁而酒。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

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

来去。更不怕、江拦住。灯

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

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

还是、秋将暮。

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徙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平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典型的北宋词面目。此词以长江为抒情纽带,于西头而望江东路,烟树相隔,无法看清,这是心理上的距离。

庆清朝慢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

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

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

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

6

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

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

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

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

风巧,尽收翠绿,吹上眉山。

此词咏踏青,没有秾李夭桃的艳媚,也无莺莺燕燕的穿梭或啭啼,更未见蜂翻蝶舞的繁忙。调、催、点、破,将春意全赋予动态,展延出自然的运动和春情衍生的过程。

蝶恋花 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

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

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

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

7

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

黄昏近。

此词起以风劲、絮卷、香飘、花落点染晚春景象,触发伤春情怀,“新酒”、“今春”二句,可见春恨刻刻不已,年年有加。“蝶去莺飞”象征所思分袂,“望断”点出怀人,“恼乱横波”,可知愁情满目,日暮愈深。写伤春闺思,情景交错,句句递进,辞婉情浓,怨流言外。

水龙吟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

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

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

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

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

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

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

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

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

8

时候。最樽前痛饮,狂歌似

旧,情难依旧。

此词为惜春抒怀之作。全章在惜春中注入身世愁绪,融入人生哲思,与一般惜春词不同。点明人情胜过物理,难逃人生愁恨的主旨,深邃而婉曲。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

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

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

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

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

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

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

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

9

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

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

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

肠院落,一帘风絮。

这首词虽是怀旧之作,但描写十分细腻,结构也缜密,且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

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

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

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

10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词为抒写相思失落,幽居惆怅之作。全词因果相承,情景互换,融情入景,设喻新奇。贺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

木兰花 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

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

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

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

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卜算子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

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

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

上春,千万和春住。

此词咏伤春伤别,构思新颖。其略去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起首便着眼于山水,

三、四句则前文透漏的形象信息作反馈扫描,强化意象符号的特指意蕴,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下片将“送君归”与“送春归”绾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

推荐第9篇:宋词三百首全集

宋词三百首全集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宋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三百首》为词学大师朱孝臧(又号彊村)选编,是流传最广的、影响最大的宋词选本。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录词人88家词300首,后唐圭璋笺注本)(1934年)删词人6家词28首,另增11首,只存词283首,后又增补2首,共为285首。

《宋词三百首(全集)》目录:

【宋词三百首·第一卷】 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张先: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张先: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欧阳修: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 柳永:浪淘沙慢·梦觉 柳永:红窗迥·小园东 柳永:定**·自春来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柳永:戚氏·晚秋天

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王安国:清平乐·留春不住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 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晏几道: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晏几道:留春令·画屏天畔 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庆清朝慢·踏青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词三百首·第二卷】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 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一)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二)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三)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四)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秦观:如梦令·春景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陈克:菩萨蛮·赤栏桥近香街直 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时彦:青门饮·胡马嘶风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谢池春·残寒消尽 晁元礼:绿头鸭·晚云收

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晁补之: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晁补之:盐角儿·毫社观梅 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舒亶:虞美人·芙蓉落尽天涵水 【宋词三百首·第三卷】 朱服:渔家傲·小雨廉纤风细细 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 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周邦彦:过秦楼·水浴清蟾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周邦彦:花犯·粉墙低梅花 周邦彦:大酺·对宿烟收春雨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周邦彦:尉迟杯·离恨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 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感皇恩·兰芷满芳洲 贺铸:薄幸·淡妆多态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 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 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贺铸:天门谣·牛渚天门险 贺铸:忆秦娥·晓朦胧 贺铸:天香·烟络横林 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贺铸:绿头鸭·玉人家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 张元幹:兰陵王·卷珠箔 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叶梦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 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李玉:贺新郎·篆缕消金鼎 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吕滨老:薄幸·青楼春晚 鲁逸仲:南浦·风悲画角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张抡:烛影摇红·双阙中天 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韩元吉: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韩元吉: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袁去华: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陆淞: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刘一止:喜迁莺·晓行 韩疁:高阳台·频听银签 李邴:汉宫春·潇洒江梅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蔡伸:苏武慢·雁落平沙 蔡伸:柳梢青·数声鶗鴂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徐伸: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雀 【宋词三百首·第四卷】 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曹组:蓦山溪·梅

陆游: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陆游:卜算子·咏梅 陈亮:水龙吟·春恨 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范成大:霜天晓角·晚晴风歇 范成大: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 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姜夔:念奴娇·予客武陵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姜夔: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 姜夔:一萼红·古城阴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严仁:木兰花·春风只在园西畔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张镃:满庭芳·促织儿 张镃:宴山亭·幽梦初回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史达祖:东风第一枝·春雪 史达祖:喜迁莺·月波疑滴 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史达祖:秋霁·江水苍苍 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木兰花·戏林推

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卢祖皋:宴清都·春讯飞琼管 潘牥:南乡子

陆睿: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宋词三百首·第五卷】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吴文英:夜合花·柳暝河桥 吴文英:霜叶飞 吴文英:宴清都

吴文英: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 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吴文英:浣溪沙 吴文英:点绛唇 吴文英:祝英台近吴文英:澡兰香 吴文英:风入松 吴文英:祝英台近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吴文英:惜黄花慢 吴文英:望江南 吴文英:高阳台 吴文英:三姝媚 吴文英:八声甘州 吴文英:踏莎行 吴文英:瑞鹤仙 吴文英:鹧鸪天 吴文英:夜游宫 吴文英:贺新郎 吴文英:唐多令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潘希白:大有·九日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朱嗣发:摸鱼儿 刘辰翁:兰陵王 刘辰翁:宝鼎现 刘辰翁:永遇乐 刘辰翁:摸鱼儿 周密:高阳台 周密:瑶华 周密:玉京秋 周密:曲游春 周密:花犯

蒋捷:瑞鹤仙·乡城见月 僧挥:诉衷情·寒食 僧挥:金明池 蒋捷:虞美人·听雨 蒋捷:贺新郎 蒋捷:女冠子 张炎:高阳台 张炎:渡江云 张炎:八声甘州 张炎:解连环 张炎:疏影 张炎:月下笛 王沂孙:天香 王沂孙:眉妩 王沂孙:齐天乐 王沂孙:长亭怨慢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彭元逊:疏影·寻梅不见 彭元逊:解佩环·寻梅不见 彭元逊:六丑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宋词名家作品欣赏:

《宋词三百首》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习古堂国学网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苏轼 ●辛弃疾 ●姜夔 ●周邦彦 ●柳永 ●张先 ●欧阳修 ●李清照 ●朱敦儒 ●陆游 ●史达祖 ●元好问 ●刘辰翁 ●周密 ●王沂孙 ●张孝祥 ●蒋捷 ●张元干 ●陈亮 ●刘过 ●温庭筠 ●张炎 ●刘克庄 ●秦观 ●吴文英 ●晏几道 ●贺铸 ●黄庭坚 ●晏殊 ●纳兰性德

推荐第10篇:宋词三百首分类目录

宋词三百首分类目录 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上彊村民,浙江归安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工倚声,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著作丰富。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词》。朱孝臧早年工诗,四十岁始专力于词,遂成为词学大家。

朱祖谋先后三订此选,初选自宋徽宗至李清照凡87家,数量共300首。其中柳永13首,晏几道18首,苏轼12首,周邦彦23首,贺铸12首,姜夔16首,吴文英24首,张先7首,晏殊11首,欧阳修11首,秦观9首,晁补之4首,陆游3首,范仲淹3首,范成大3首,辛弃疾10首,史达祖9首,刘克庄4首,刘辰翁4首,周密4首,张炎5首,王沂孙5首,李清照7首。重编本增录张孝祥、范成大、姜夔、蒋捷、张炎、王沂孙、周密各1首,辛弃疾,吴文英各2首,合11首。又删去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吴文英等20家共28首。仅余词人81家,词283首。第三稿又增林逋、柳永各1首,最后的收录情况是:词人82人,词285首。

(有编号为山西古籍版篇目,无编号为一本通另加) 怀古咏史5+9=14 故国哀思9+3=12 感时抒怀61+28=89 羁旅送别39+24=63 爱情想思48+24=72 山水景致9+18=27 托物言志18+5=23 编号189+111=300 怀古咏史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0

4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1

19、贺铸:天门谣·登采石蛾眉亭(牛渚天门险)

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 16

7、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16

9、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17

5、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

戴复古:柳梢青·岳阳楼(袖剑飞吟)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淡烟横) 黄机:长相思·东梁山 5+9=14 故国哀思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赵佶: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00

1、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 1

53、韩元吉:好事近·凝碧旧池头 1

48、张抡:烛影摇红·双阙中天

17

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18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2

41、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层绿峨峨 2

47、蒋捷:瑞鹤仙·绀烟迷雁迹

2

52、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250、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 9+3=12 感时抒怀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

00

2、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0

35、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0

39、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0

41、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00

9、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0

10、张先: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0

1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0

14、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0

15、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晏殊:菩萨蛮·高梧叶下秋光晚

020、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0

27、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0

43、王安石: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0

44、王安国:清平乐·春晚(留春不住)

0

47、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050、晏几道: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晏几道: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

0

54、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0

5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06

4、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06

5、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06

2、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06

1、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060、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08

2、舒亶:虞美人·芙蓉落尽天涵水 黄庭坚:定**·万里黔中一漏天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黄庭坚:鹧鸪天·黄菊枝头生晓寒 08

3、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06

8、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 07

1、秦观:满庭芳·晓色云开

1

15、贺铸:浣溪沙·不信芳春厌老人 07

8、晁补之: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10

4、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110、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 10

8、周邦彦: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100、周邦彦:解语花·上元(风销绛蜡) 10

5、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08

1、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1

26、叶梦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 叶梦得:点绛唇·缥缈危亭 1

27、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08

5、陈克:菩萨蛮·赤栏桥近香街直 1

29、韩疁:高阳台·频听银签

1

44、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霭霭春空)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6

7、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6

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

34、蔡伸:柳梢青·数声鶗鴂

1

31、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

32、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张元幹: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

47、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张抡:诉衷情·咏闲(闲中一盏建溪茶) 向滈: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定**·敧帽垂鞭送客回

1

5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 16

8、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7

3、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 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 1

49、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1

59、陈亮:水龙吟·春恨(闹花深处层楼) 童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9

1、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蔡幼学:好事近·日日惜春残 17

8、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180、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18

8、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月冷龙沙) 19

9、史达祖:喜迁莺·月波疑滴 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20

3、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0

8、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葛长庚:卜算子·渔火海边明

20

4、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219、吴文英:点绛唇·卷尽愁云

210、潘牥:南乡子·生怕倚阑干 周密:四字令·访友不遇

260、彭元逊:疏影·寻梅不见(江空不渡) 61+28=89 羁旅送别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00

3、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00

4、范仲淹: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0

29、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 030、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0

32、柳永:采莲令·月华收

0

38、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040、柳永: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0

16、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 0

23、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0

28、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0

51、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0

52、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06

3、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070、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07

3、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1

37、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120、贺铸:天香(伴云来)·烟络横林 1

17、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 贺铸:更漏子·上东门

07

9、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09

4、周邦彦:琐窗寒·暗柳啼鸦

周邦彦: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0

6、周邦彦:尉迟杯·隋堤路

10

1、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09

6、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定**·莫倚能歌敛黛眉 08

4、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1

28、刘一止:喜迁莺·晓光催角

1

35、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1

36、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乐婉:卜算子·答施

张元幹:满江红·春水迷天

1

23、张元幹:石州慢·寒水依痕 1

54、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 陆游:渔家傲·寄促高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170、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石孝友:阮郎归·烛花吹尽篆烟青 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18

4、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18

5、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20

1、史达祖:秋霁·江水苍苍 卢祖皋:宴清都·春讯飞琼管 2

35、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2

36、潘希白:大有·九日

220、吴文英:祝英台近·采幽香

2

32、吴文英: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阑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吴文英:浪淘沙·灯火雨中船 2

59、王沂孙:高阳台·残雪庭阴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2

37、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39+24=63 爱情想思

寇凖:江南春·波渺渺

0

31、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0

34、柳永:定**·自春来

柳永:梁州令·梦觉纱窗晓

00

8、张先: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

00

5、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0

12、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0

22、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0

26、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0

24、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0

45、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0

46、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0

48、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0

49、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00

6、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0

53、晏几道:六幺令·绿阴春尽

0

55、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0

56、晏几道:留春令·画屏天畔

0

57、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晏几道:满庭芳·南苑吹花

06

6、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090、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08

9、李之仪:谢池春·残寒消尽 刘弇:清平乐·东风依旧

06

9、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07

2、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07

5、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07

6、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1

12、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人南渡·兰芷满汀洲

1

18、贺铸:蝶恋花·几许伤春春复暮

1

21、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贺铸: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 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周邦彦: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

1

11、周邦彦: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10

3、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26

3、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6

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6

6、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1

38、李甲: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1

55、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

1

57、陆淞: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160、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

17

1、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17

2、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19

5、张镃:宴山亭·幽梦初回

17

6、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7

7、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

200、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20

2、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19

2、严仁:木兰花·春风只在园西畔

217、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

218、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2

22、吴文英:澡兰香·盘丝系腕 2

23、吴文英:风入松·听风雨过清明 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黄昇:长相思·砧声齐 陆叡: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48+24=72 山水景致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0

13、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0

17、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0

21、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1

16、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 080、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 曹组: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08

6、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张元幹: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李石:如梦令·桥上水光浮雪

16

1、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范成大:如梦令·罨画屏中客住 范成大: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

19

3、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刘学箕:菩萨蛮·烟汀一抹蒹葭渚 刘学箕:桃源忆故人·暮霞散绮西溪浦 2

45、周密:曲游春·禁苑东风外 周密:闻鹊喜·天水碧 9+18=27 托物言志

0

59、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晁补之:盐角儿·毫社观梅

09

8、周邦彦:花犯·粉墙低梅花 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1

42、曹组:蓦山溪·梅

130、李邴:汉宫春·潇洒江梅 1

58、陆游:卜算子·咏梅

16

2、范成大:霜天晓角·晚晴风歇 辛弃疾:卜算子·刚者不坚牢 19

4、张镃:满庭芳·促织儿

17

9、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18

2、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18

6、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18

7、姜夔:疏影·苔枝缀玉 19

6、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 19

7、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19

8、史达祖:东风第一枝·春雪 高观国:菩萨蛮·红云半压秋波碧 萧泰来:霜天晓角·梅(千霜万雪) 2

44、周密:瑶华慢·朱钿宝玦

2

55、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孤峤蟠烟) 2

56、王沂孙: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 2

57、王沂孙:齐天乐·蝉(一襟馀恨宫魂断) 18+5=23

06

7、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1

25、叶梦得: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1

43、李玉:贺新郎·篆缕消金鼎 16

3、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16

6、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

20

6、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20

5、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

34、吴文英:贺新郎·乔木生支去气

2

48、蒋捷:贺新郎

00

2、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感时)

0

14、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感时)

0

15、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感时)

020、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感时)

050、晏几道: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感时)

苏轼: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感时) 170、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送别)

07

2、秦观: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爱情)

19

2、严仁:木兰花·春风只在园西畔(爱情)

卢炳: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山水)

00

7、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酒筵中赠妓之作)

张先:木兰花·相离徒有相逢梦

0

18、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伤春怀人之作,抒发了诗人的迎春之情,送春之意)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0

19、韩缜:凤箫吟·锁离愁(借咏芳草以寄托别离情绪)

0

25、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欧阳修: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

0

33、柳永:浪淘沙慢·梦觉

柳永:红窗迥·小园东

0

36、柳永:戚氏·晚秋天

0

37、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 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王观:庆清朝慢·踏青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一)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二)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三)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四)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秦观:如梦令·春景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长春柔

秦观: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07

4、晁元礼:绿头鸭·晚云收

07

7、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08

7、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08

8、时彦:青门饮·胡马嘶风

09

1、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

09

2、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09

3、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09

5、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

09

7、周邦彦:过秦楼·水浴清蟾

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09

9、周邦彦:大酺·对宿烟收春雨

10

2、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10

7、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10

9、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1

13、贺铸:感皇恩·兰芷满芳洲

1

14、贺铸:薄幸·淡妆多态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忆秦娥·晓朦胧

1

22、贺铸:绿头鸭·玉人家 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

1

24、张元幹:兰陵王·卷珠箔 1

33、蔡伸:苏武慢·雁落平沙 1

39、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140、徐伸:二郎神·闷来弹雀 1

41、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1

45、吕滨老:薄幸·青楼春晚

1

46、鲁逸仲:南浦·风悲画角

150、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1

52、韩元吉:六州歌头·东风著意

1

56、袁去华: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陆游:瑞鹤仙·脸霞红印枕

范成大: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16

4、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16

5、辛弃疾:汉宫春·立春 18

1、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18

9、姜夔:一萼红·古城阴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姜夔:浣溪沙·钗燕笼云晚不忺

姜夔: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

190、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20

7、刘克庄:木兰花·戏林推

20

9、卢祖皋:宴清都·春讯飞琼管

211、陆睿: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212、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

213、吴文英:夜合花·柳暝河桥

吴文英:霜叶飞

214、吴文英:宴清都

215、吴文英:齐天乐·烟波桃叶西陵路

216、吴文英: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2

21、吴文英:祝英台近·剪红情 2

24、吴文英:莺啼序·春晚感怀 2

25、吴文英: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2

26、吴文英:高阳台·宫粉雕痕 2

27、吴文英:高阳台·修竹凝妆 2

28、吴文英:三姝媚·湖山经醉惯 2

29、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230、吴文英:踏莎行·润玉笼绡 2

31、吴文英:瑞鹤仙·晴丝牵绪乱 2

33、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2

38、朱嗣发:摸鱼儿

2

39、刘辰翁:兰陵王

240、刘辰翁:宝鼎现

2

42、刘辰翁:摸鱼儿

2

43、周密:高阳台

周密:玉京秋

2

46、周密:花犯

蒋捷:虞美人·听雨

2

49、蒋捷:女冠子

2

51、张炎:渡江云

2

53、张炎:解连环

2

54、张炎:疏影

张炎:月下笛

2

58、王沂孙:长亭怨慢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

彭元逊:解佩环·寻梅不见

彭元逊:六丑

26

1、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僧挥:诉衷情·寒食 26

2、僧挥:金明池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第11篇:古诗三百首原文

古诗三百首原文

古诗三百首原文注释讲解。古诗三百首以朝代为序,收录先秦至汉魏六朝的古诗三百余篇,包括:先秦两汉诗,击壤歌(夏商民歌),关睢(诗经),木瓜(诗经),桃夭(诗经),蒹葭(诗经),无衣(诗经),河广(诗经),采薇(节选)(诗经),硕鼠(诗经),伐檀(节选)(诗经),相鼠(诗经),易水歌(荆轲),垓下歌(项羽),大风歌(刘邦) 等等。解释生动易懂,是学龄前到小学低年级儿童认识唐诗、理解古典文学的好帮手。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我国古代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需要注释和讲解的古诗爱好者请进“唐诗赏析”栏目。

古诗三百首精选:

1 / 18 语文第一册: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像天歌。 白毛俘绿水,红掌拨清波。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 18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识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近,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唐 李绅

3 / 1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江雪 唐 柳宗元

梅花 宋 王安石

4 / 18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绿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鹰恰恰啼。

菊花 唐 元稹

5 / 18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蓠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峰。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元日 王安石

6 / 1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唐 胡令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 / 18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8 / 1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9 / 18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10 / 18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1 / 18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2 / 18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忘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语文第十册: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 / 18

饮湖上初晴雨后

宋 苏轼

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4 / 18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语文第十一册: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子吟

15 / 18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语文第十二册: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16 / 18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菩萨蛮 大柏地

毛泽东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7 / 18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 / 18

第12篇:古诗词鉴赏三百首

目 录

古诗词鉴赏指津 1唐 诗

2蝉3野望

虞世南 4在狱咏蝉王绩

5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6渡湘江 杜审言一绝 骆宾王 7咏风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9渡汉江王勃 10送梁六自洞庭山 宋之问

张说 11望月怀远 张九龄 12登鹳雀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楼 王之涣

孟浩然14过故人庄15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16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孟浩然 17渡浙江问舟中人18从军行(其一) 孟浩然 19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王昌龄 20采莲曲21闺怨

王昌龄

22芙蓉楼王昌龄送辛渐

王昌龄

2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4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 25终南山26观猎

王维

27汉江临泛王维

28使至塞 王维 29积雨辋川庄作上 王维

王维30鸟鸣涧31田园乐

(王维

32塞下曲六首其六33 玉阶怨 李白()其 王维

一) 李白 343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赠孟浩然 李白

3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37渡荆门送别38送友人 李白 李白 39山中问答40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41客中作 李白 李白 4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43独坐敬亭山 楼上吹笛 李白 44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45黄鹤 李白 46桃花溪楼

崔颢张旭

47山中留客48除夜作49江南曲四首

高适张旭 (其三

) 储光羲 50早梅送灵澈 张谓上人

刘长卿

1

5152饯别王十53送严士元一 刘长卿南游

刘长卿 54月夜 杜甫

55天末怀李白56月夜忆舍弟

杜甫杜甫

57江村58春夜喜雨 杜甫

杜甫

5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0登楼

杜甫 61绝句62江汉 杜甫

杜甫 63 山房春事杜甫

64逢入京使 岑参 65归雁 岑参 66江村即事 钱起

司空曙

67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68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69拜新月 李端

70 丹阳送韦参军71 春山夜月 于良史 严维

7273寒食寄京师诸弟兰溪棹歌 戴叔伦 韦应物

74滁州西涧75晚次鄂州

韦应物卢纶 76汴河曲77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李益 78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9春兴 武元衡

80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81 秋思82十五夜望月 张籍

王 83春雪建 8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 85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86秋词 刘禹锡

87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88 钱塘湖春行89菊花 元稹 白居易 90题李凝幽居91咸阳城西楼 晚眺贾岛

92九日齐山登高许浑 93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94经五丈原 杜牧 95 商山早行

温庭筠温庭筠

96 夜雨寄北 李商隐 97 柳98 江 楼感旧李商隐

赵嘏99 台城100 贫女

韦庄 早梅 齐己秦韬玉

101宋诗柳枝词

102 郑文宝 103村行 王禹偁

104书河105孤山寺端上亭壁上 人房写望寇准

106山园小梅 林逋107示张寺丞王校勘 林逋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晏殊

108109鲁山山行110戏答元珍

梅尧臣欧阳修 111晚泊岳阳112画眉鸟

欧阳修欧阳修

113题晚春114乡思

李周敦颐

115新晴山月 文同 116咏柳117泊船瓜洲 曾巩 王安石

118梅花119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王安石120北陂杏花121村居 张舜民 王安石

122有美堂暴雨123东栏梨花

苏轼苏轼 124题西林壁12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苏轼

12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楼醉书(其二 )苏轼

苏轼127赠刘景文 苏轼 128寄黄几复 黄庭坚 129登快阁 黄庭坚 130 病牛131春日

李纲秦观

132夏日绝句133三衢道中

李清照 134襄邑道中135早行

曾几陈与义

136池州翠微亭陈与义137临安春雨初霁

岳飞

138游山西村陆游 139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140梅花绝句 陆游 141小池 陆游 142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杨万里143晓出净慈送林子方144观书有感

杨万 里 145春日朱熹 146约客 朱熹

147数日 赵师秀 148过零丁洋 赵师秀

149金陵驿 文天祥 150游园不值 文天祥 题临安邸

林升叶绍翁

151唐五代宋词

152菩萨蛮153谪仙怨

李白刘长卿

154渔父155忆江南 张志和(其

一、

156山花子 李璟 其二) 白居易 157虞美人158相见欢

李煜李煜

159望江南160捣练子

李煜李煜 161浪淘沙令162浣溪沙 薛昭蕴 李煜

163浣溪沙164定西番 河渎神 薛昭蕴

牛峤 张泌

165菩萨蛮 李珣 166玉楼春 钱惟演 167苏幕遮 范仲淹 168渔家傲 范仲淹 169雨霖铃 柳永 170蝶恋花 柳永 171望海潮 柳永 172八声甘州 柳永 173少年游 柳永

174青门引·春思 张先 175天仙子 张先 176浣溪沙 晏殊 177蝶恋花 晏殊 178玉楼春 宋祁 179长相思 林逋 180采桑子 欧阳修 181蝶恋花 欧阳修 182踏莎行 欧阳修 183菩萨蛮 李师中

184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185菩萨蛮 王安石 186菩萨蛮 晏几道

18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188水调歌头 苏轼

189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90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19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192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19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194鹧鸪天 苏轼

195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196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197水调歌头 黄庭坚 198鹊桥仙 秦观

199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200如梦令 秦观 201鹧鸪天 贺铸 202青玉案 贺铸 203苏幕遮 周邦彦 204点绛唇 李清照 205清平乐 李清照 206渔家傲 李清照 207如梦令 李清照 208一剪梅 李清照 209醉花阴 李清照 210武陵春 李清照 211采桑子 吕本中

212点绛唇·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朱翌 213小重山 岳飞

214凤栖梧·兰溪 曹冠 215鹧鸪天 陆游

216卜算子·咏梅 陆游 217诉衷情 陆游 218眼儿媚 范成大

219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220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张孝祥 221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22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223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4 22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225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22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22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22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29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姜夔 230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231留春令·咏梅花 史达祖

232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亮 233水调歌头 杨炎正

234唐多令·重过武昌 刘过 235菩萨蛮 高观国

236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237眼儿媚 洪咨夔 238忆秦娥 黄机 239浣溪沙 吴文英

240菩萨蛮·宿水口 洪瑹

241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242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243唐多令 邓剡

244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245虞美人·听雨 蒋捷 246少年游 蒋捷 247清平乐 张炎

248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249眼儿媚 无名氏 250鹧鸪天 无名氏

251[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252[越调]天净沙·春 白朴 253[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254[越调]天净沙·冬 白朴

255[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256[中吕]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257[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258[双调]蟾宫曲·送春 贯云石 259[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260[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261[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薛昂夫 262[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薛昂夫

263[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264[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赵善庆 265[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266[双凋]殿前欢·离思 张可久 267[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268[双调]折桂令·次韵 张可久 269[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270[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张可久 271[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272[中吕]朝天子•常山江行 徐再思 273[双调]清江引·相思 徐再思 274[双调]庆东原·江头即事 曹德 275[仙吕]寄生草·感叹 查德卿 276[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277[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278[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周德清 279[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280[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 元曲 281[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282[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张养浩 283[284[双调285[中吕]286[中吕]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山坡羊山坡羊··潼关怀古骊山怀古 张养浩 287[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张养浩

288[越调289[双调]]天净沙水仙子·即事 乔吉 290[双调]清江引··寻梅有感 乔吉 291[双调]卖花声·悟世

乔吉乔吉

292[双调293[正宫]294[正宫]蟾宫曲]鹦鹉曲·咏史 阿鲁威

鹦鹉曲··山亭逸兴农夫渴雨

冯子振冯子振 295[正宫296[中吕]鹦鹉曲·赤壁怀古 冯子振

297[中吕]]普天乐山坡羊 ·滕宾叹世

298[正宫]塞鸿秋·山行警陈草庵 无名氏

299[正宫300[越调]双调]醉太平]天净沙·雁儿落过得胜令·讥贪小利者闲题

无名氏 吴西逸吴西逸

参考答案

古诗词鉴赏指津

古诗词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引人注目的板块之一,要求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E”。过去这类鉴赏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卷。2002年起,全国卷和地方卷均采用上海模式,改为简答题,挪移至第二卷,分值为6分。2005年,全部18套试卷有10套将分值提高到7-8分,只有天津、山东、湖北、湖南、重庆、浙江、江西和福建等8省市仍为6分。另外,试题的设置越来越灵活,个别省市的试题采用了两首诗歌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考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难度有所加大。答题的空间更大,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从文本的选择来看,以唐诗为主,宋诗有后来居上之势,2005年18道古诗词鉴赏题宋词和元曲各占2首,其余16道题唐诗与宋诗平分秋色。所选诗歌以绝句为主,词曲多选小令,内容上一般不涉及生僻用典,以降低阅读难度。2005年湖北卷选的是元杂剧里的曲词,尽管篇幅较长,语词还算平易,读懂应该不成问题。2006年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北京卷选择了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古诗,山东、重庆、广东等省市的试卷选择了清代的诗歌作品,湖南卷的素材则来自《红楼梦》,已不局限于唐诗、宋词、元曲。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稳中求变仍是古诗词鉴赏的命题原则和方向,“稳”是绝对的,稳定压倒一切;“变”是必然的,地方卷促全国卷变、全国卷影响地方卷变、各地方卷相互学习借鉴求变。考生在备考中要认真研究全国及各地方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各类题型,把握新动向,摸清规律,进行有效复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游刃有余。

鉴赏古诗词的关键是读懂,因为毕竟高考考查的是初步鉴赏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兼顾首尾。“首”指的是诗歌的题目,“尾” 指的是诗歌后面的注释。这些内容好象无关紧要,实际上对于读懂诗歌至关重要。除了少数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绝大部分是有题目的,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2005年全国卷一选的一首唐诗《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题目“春行即兴”是说,这首诗是作者春行时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的,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因此,鉴赏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对作者笔下景物特点的把握,读懂景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诗中的景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句句皆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读懂了题目,诗歌就读懂了一半。

一些诗歌后面附有注释,这些注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有些甚至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如2005年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王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揭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感受。从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可知此诗表达的情感是“思家”,而“思家”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注释便不难明白,原来冬至是唐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诗人旅居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一个人抱膝坐在灯前,陪伴自己的只有孤单的身影,想到此刻家人也许正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游子思乡之情顿生。诗歌后面的注释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抓关键字。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贾岛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绿”字。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也经过多次改动。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品味炼字的妙处,在于体味诗中表现力强、意蕴丰富、韵味十足的字,这是感悟全诗意境的前提。正如苏东坡所说的“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古人讲究篇中炼句,句中炼字,且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更看重炼意。诗歌之精神,有时全在那几个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诗眼”,“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一字炼成,满篇生辉。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诗人炼字的精妙,最能见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那么,哪些字是关键字呢?主要是诗句中充当谓语成分的动词、形容词和充当修饰语的形容词、副词等。例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关键字分别是“悦”“空”,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一个“悦”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欢悦。“空”则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消除净尽的精神状态。面对佳境,诗人忘情地欣赏,抒发自己的隐逸情怀。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诗是写景的名句,关键字是“自”、“空”。尽管阶前的春草碧绿悦目,尽管黄鹂的鸣唱悦耳动听,加上“自”、“空”二字,美景顿显凄凉。是景语,更是情语,“自”、“空”二字将眼前之景与诗人内心之情勾连,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自”、“空”二字正是情景交融的关键。

8 诗歌中的关键字往往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诗人常常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客观物象上,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描写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因此,要仔细琢磨。如上文举出的几个例子都具有表现力强、意蕴丰富的特点,领悟这些关键字有助于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高考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主要是对关键字的赏析。如2002年上海卷:“随园担粪者”在农历十月中报告主人,梅树“有一身花矣”,作者将这句话加工成“霜高梅孕一身花”。仔细品味这一诗句中的“霜”、“孕”两字的妙处。

这里的“霜”,不仅点明了霜重天寒的季节,更主要的是写出在万物萧疏、百花凋零的环境里,唯独梅花能临寒不惧,傲霜斗雪,从而烘托出梅花高洁不屈的品格。一个“孕”字,用比拟的手法含蓄而形象地写出了满树梅花含苞待放的丰姿。

200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人慕名寻访深山古寺却不知身在何处,步入古木参天的荒山野岭,远方传来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更增添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气氛。第三联前句的“诗眼”,应是“咽”字。山泉在高大的岩石间艰难曲折地穿行,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仿佛发出低抑幽咽的声音。后句的“诗眼”是“冷”字。昏黄的残阳涂抹在幽深的松林上,使幽暗的山林显得分外阴冷。这一联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以通感手法将视、听、触觉融为一体,传神地表现了山中的幽静孤寂,诗中有画,充满了出世入静的禅味。

2005年上海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挂”字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诗人用丰富的想象,把庐山瀑布写得气势飞动,极其壮观,表现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开朗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三)鉴赏表达技巧。高考考查考生对古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主要是对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的考查。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诗人在诗作中袒露襟怀,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蜀相》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由于这种抒情方式比较直观,高考较少涉及。间接抒情,是指诗人借助多种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

9 寓在客观景物中,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即诗人将思想情感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之中,借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2005年北京春招卷。 苏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 此题考查对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的鉴赏。诗人通过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即借无情的芳草表达出了浓重的离愁别恨。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或从上到下(碧云天,黄叶地),由近及远(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突出了秋景的鲜明色彩: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等,抓住典型景物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写景中暗寓离情。

托物言志,是指在描摹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借物抒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君国之忧、家国之愁、盛衰之感和兴亡之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十分普遍,要了解诗人的“志”,除了深刻了解诗人所托之“物”,还要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诗歌和诗人的生活思想和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诗人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如: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

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自然是有寄托的,诗人咏梅花其实就是咏自己,梅花的那种不随流俗,不畏谗毁,坚贞不屈,死而不悔的风格和陆游的身世、遭遇、人格、品性、情操完全一样。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托物寄意,物我相融。

再看另一首咏物诗。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写照。王安石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改革信念与立场。作者表面上描写的是陷于孤独困境中的杏花,实则通过对杏花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决心。“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精神。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还有:用典、衬托、对比、渲染、象征、先扬后抑、先抑后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里重点谈谈衬托的运用。

衬托又叫映衬,就是为了突出强化主要事物,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 。即用另外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地突

10 显出来的修辞方法。按主要事物和陪衬烘托事物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上的不同,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即用跟主体事物相似的事物来陪衬。 例如: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诗人巧用衬托的手法,营造出罗裙荷叶成一色,人面荷花相映红的优美意境。

反衬即用跟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陪衬。南朝梁代诗人王籍《入若耶溪》诗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王安石十分欣赏,著《钟山即事》一诗:“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笑他点金成铁。王籍的诗句妙在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统一的绝妙感悟:惟其夏日蝉噪,方知风止松涛息,显得山林出奇之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山中人迹罕至,愈显山之宁静幽深。王籍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以闹衬静,使独具匠心的文学构思与充满哲理的人生思辩融为一体。王安石“一鸟不鸣山更幽”则意境全无,索然寡味了。

衬托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十分广泛,除了以闹衬静或以动衬静外,还有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这里不再赘述。

其它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顶真等,高考的考查力度也较大。2005年的全国卷、湖北卷、广东卷考查了对仗,湖北卷考查了顶真,上海卷和福建卷考查了夸张,浙江卷考查了拟人。如2005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

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考查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005年湖北卷。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jiāng: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四)领悟思想情感。“诗言志”,“志”就是诗人的情感,诗歌是思想的反映,情感的产物。

11 一首诗,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最终都是为了抒情。因此,透过语言的表象,揣摩并领悟诗人蕴涵在叙事写景中的思想情感,才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不外乎爱国情怀、兴亡之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失意、感时伤身、离愁别绪、羁旅愁思、游子思乡、思妇怀人等。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如王维、孟浩然寄情山水田园,诗多闲情逸致;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陆游、辛弃疾一心报国,却屡遭排挤打击,诗多愁苦之音;如陆游《诉衷情》、辛弃疾《摸鱼儿》。李白蔑视权贵,杜甫忧国忧民;苏轼豪放旷达,柳永婉约多情。相关知识平时多积累,对于准确解读诗歌十分有用。同时,诗歌的写作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次,不少古诗词都有点明题旨的句子,有些字词直接流露出作者的情思,这些都可作为把握诗人情感的突破口。另外,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也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例如: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而此时却被调往远离抗金前线的湖南。本词是临行时所赋,感慨颇深,兴寄深婉,全用比兴的手法抒情达意。表面是写美女伤春,蛾眉遭妒的怨恨,实际上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上片通过惜春、留春、怨春三层意象抒发对春光的无限留恋之情,“风雨”“落红”等意象渲染出凄凉冷落的氛围,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愁苦之音。下片连用陈皇后(长门事)、屈原(蛾眉)、杨玉环和赵飞燕等几个典故,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忧国之情。“闲愁最苦”一句点明题旨,写出了词人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愁绪。

总之,古诗词鉴赏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语文素质,多读是关键。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会有语文素质的提高。平时就要有选择地多读,多背,还要多品味。南宋教育家陆九渊指出:“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是说读书要反复品味,不可浅尝辄止。读书如此,读诗亦然。阅读鉴赏能力就会在不断的品读中得到升华。

12

唐 诗

1.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②秋风。

【注释】

①垂緌:緌ruí,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本诗暗示显宦身分。 ②藉(jiè):依靠、依赖。

【鉴赏】

古人以蝉栖高饮露象征高洁,本诗咏蝉,实际上包含着诗人的夫子自道,借蝉“垂緌”之状和“流响” 之声、“清露”之洁、“疏桐”之高挺来喻其不与流俗相同的高洁品格。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了独特贡献。

“垂緌饮清露”,是说蝉以清洁的露水为食。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暗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在一般人心目中,拥有显贵身分地位的人品格是不可能高洁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流响出疏桐”,写蝉的声音传播得非常远。声声蝉鸣,悦耳动听,如涓涓细流,潺潺而来,穿过稀疏的桐叶,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一句虽只写声,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人格化的蝉那种清高亮节的风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而诗人却不这么认为,强调这是由于蝉身“居高”位而“自”能传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思考】

结合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谈谈你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理解。

2.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①。

【注释】

①殷商亡后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鉴赏】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思考】

(1)具体分析第二联作者通过哪些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常怀愤懑。他曾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结合这些话,说说你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理解。

3.在狱咏蝉①

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

南冠③ 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14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本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②西陆: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③ 南冠:楚国之冠,此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这里是诗人自指。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鉴赏】

这首诗借秋蝉因露重风高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却横遭诬陷,并被捕入狱。

开头二句以蝉声来引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思念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相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又何尝不像秋蝉的高唱呢?而今却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同时,诗人巧妙地用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语意双关,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

接下来五六两句运用比喻修辞,既是在说蝉,也是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不可分了。

第七句仍以蝉自喻,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喻诗人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反而被诬入狱,本句也是诗人对自己的辩白,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思考】

比较阅读骆宾王《在狱咏蝉》和李商隐《蝉》这两首咏蝉诗,完成(1)-(2)题。

4.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①,

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

15

[注]①梗犹泛: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一段寓言,说的是一个泥偶与一个桃梗做的木偶对话。桃偶说:“你不过是西岸的泥土,被做成人的模样,到八月,大雨来临,洪水泛滥的时候,你就残破了。”泥偶说:“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破了,也就回归西岸的土地罢了。你呢,却是东国的桃梗,被削为人形,八月的大雨把你冲入河流,那么你就会漂离家乡,不知道一直漂流到哪里去了。”这里用桃梗漂泊流离来比拟自己的宦游生涯。

(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

4.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①,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穿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

【鉴赏】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诗人的心境是沉沦压抑的,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迷惘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一二两句写的是荆轲易水壮别的故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歌没有写那些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例如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而是直接写史事。这种写法,反映了诗人心中积蓄着

16 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三四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将自我情感寄托于寒冷的易水,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更有力地抒发了心中的悲痛。

【思考】

(1)诗人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哪个历史人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这两句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5.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鉴赏】

这首诗是杜审言在流放途中写的,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罢,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是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流放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

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点明诗题,用“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思考】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17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6.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

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

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

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

为君起松声。

【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流畅、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作者在诗中以风喻人,咏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风格和激扬奋发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在赞美一种激恶扬善,普济众生的伟大人格。

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热气,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浓雾,现出山间的房屋,难怪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实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曲,给人带来欢娱。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她给林壑带来了清爽,下面再由“有情”赞美她“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有为之士不正像风一样吗?诗人少有才华,却壮志难酬,而本篇正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思考】

(1)古人评诗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你认为此诗的诗眼是什么?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①三秦,

风烟望五津②。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③,

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①辅:护持、拱卫。 ②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州。

③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

首联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护持,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点明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被迷蒙的风烟所遮,送别时的伤感自然流露出来。

颔联承接首联写惜别之感。 “与君离别意”意思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慰。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呢!

三、四联抒情,以劝慰杜少府作结。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啊。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离别。

【思考】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谈谈你对这一联的理解。

8.渡汉江①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②。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这里指流经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②岭外: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

19

【鉴赏】

此诗为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时所作,表达了还乡之情。

诗人被贬岭外,家中音讯早已中断,漫漫严冬过去又经历一个春天。战祸频繁,父母年迈,都使诗人归心似箭。可是,回乡途中担心家里出事,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离家越近,越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这首诗曲折含蓄,真切细致。特别是“怯”、“不敢”二词,将诗人欲问又不敢问,复杂微妙的心理极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思考】

回乡本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但诗人却感觉“怯”、“不敢”,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此时的心理。

9.送梁六①自洞庭山②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

①梁六:作者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 ②洞庭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目叫“自洞庭山”相送。

【鉴赏】

这是作者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阳)时的一首送别诗。

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多么的凄婉,首句似乎正要这么说。但只说到“巴陵一望”,后三字忽然咽了下去,成了“洞庭秋”,仅仅是所见的景色了。这写景不渲染、不着色,而是非常简淡,而读者却从这洞庭秋景中体味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气蒸云梦、波撼岳阳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如果每天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人的今天看来,是不一样的。诗人感觉到了它的孤独,而实际上这正体现了送人者心境的孤独。关于君山传说很多,这些传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变得有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除了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之外,也传达着这样一种扑朔迷离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不禁神驰。第三句于是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抒情。从字面上似乎离送别题意有些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

神仙之说是那样虚无缥缈,洞庭湖水是如此广远无际,诗人不禁心事浩淼,与湖波一起流向远方。哪里只是“神仙不可接”而已,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变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怎能不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呢?

【思考】

作者将浓浓的别意完全融入到诗境之中,具体分析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别情的?

20

10.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①。 情人怨遥夜,

竟夕②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③盈手④赠,

还寝梦佳期⑤。

【注释】

①共此时:在这个时刻都在赏月。

②竟夕:终夜。

③不堪:不能。 ④盈手:满握。 ⑤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鉴赏】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真挚,意境幽远含蓄。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渲染的色彩,脱口而出,令人回味无穷。

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久不能入睡,只觉长夜漫漫,于是吹灭蜡烛,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

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思考】

(1)如何理解诗题中“怀远”的含义?诗中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意思?

(2)诗中“情人”指的是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他当时的心情。

11.登鹳雀楼①

王之涣

21

白日依②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③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②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③穷:尽。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向西沉下去。“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揭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思考】

比较两首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

1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①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③,

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指洞庭湖。 ②太清:指天空。 ③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

【鉴赏】

22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

秋季涨水,把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汪洋开阔,与天相接。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开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这并非自己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内心向往的,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思考】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3.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①,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注释】

①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具,准备。 黍,俗称黄米,可酿酒、做糕。

【鉴赏】

这首田园诗写得平易自然, 道尽了农家的人情风味, 同时也表现出故人诚挚的友谊以及农村生活的悠闲。

首联,开头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颔联,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写近景,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

23 得孤独。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话桑麻”,更让你感到田园的乐趣。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交织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完全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

尾联,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思考】

(1)颔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试对其进行分析鉴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4.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①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②,

何如北地春。

【注释】

①江岭:指大庾岭,又名梅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②梅花早: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

【鉴赏】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自己的挚友呢。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

24 爱的。可是,再多再美的梅花怎比得上北地故乡呢?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不是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力告诉读者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结尾一个反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思考】

(1)作者借“访袁拾遗不遇”抒发了复杂的情感,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2)写几句话,评点这首诗“对比”产生的艺术效果。

15.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①泊②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移舟:移舟近岸。 ②泊:停船宿夜。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 “客”是诗人自指。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怎样的意绪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啊。

【思考】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5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16.渡浙江问舟中人①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

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②,

何处青山是越中?

【注释】

①孟浩然于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于张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阳出发,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今绍兴),诗即作于此时。 ②天末:天边。

【鉴赏】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写景诗。

前两句写旅途中的景色心情。舟行江中,“潮落”、“江平”、“未有风”,初看好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品,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被潮水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互不认识,却在今天走到同一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同舟共济的亲切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哪儿应该是我向往已久的越中呢?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极力写景,只是仅仅点了“青山”二字,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诗歌意境高远。

【思考】

(1)请谈谈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但有人却认为他的山水诗不如王维的山水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解。

26

17.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注释】

①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鉴赏】

《从军行》组诗共有七首。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战士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守边不归的战士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

“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样,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一句如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更具动人力量。

【思考】

本诗写景、抒情两方面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

18.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鉴赏】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守边战士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战士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那么是不是就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呢?

27 不,“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 就是抒发“旧别情”。 “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意乱。“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

诗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最后却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吧。

【思考】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9.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①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①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鉴赏】

本诗刻画了一群采莲女的形象,全诗洋溢着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

诗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生动喜人。次句中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本句运用比喻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这两句使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而来。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正所谓“看花了眼”一样。然而,正当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内蕴,令人仿佛见到十亩莲塘,荷花盛开,歌声四起的情景,以及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28 【思考】

比较阅读两首《采莲曲》,完成(1)-(2)题。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③落水中。

[注释]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在风中摇摆。 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1)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2)两首诗在刻画采莲女这一形象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请加以分析。

20.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①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②夫婿觅封侯。

【注释】

①凝妆:盛妆。 ②悔教:悔使。

【鉴赏】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全诗没有刻意写怨愁,但其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诗中的少妇看到陌头杨柳返青,不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更让她感到后悔不该叫他外出求取功名。少妇的“悔”是可喜的,因为她终于明白了“杨柳色”比“觅封侯”更值得留恋,更有追求的价值。诗人借少妇的悔悟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的珍惜。

【思考】

29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知愁”,是否违反了题意?(2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2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①。

【注释】

①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这里是诗人自喻。

【鉴赏】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相,辛渐是他的朋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朋友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侵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诗人没有将离情融化到浩浩江水中,而是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原因是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思考】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22.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0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②。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③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④。

【注释】

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下,山下有宋之问别墅,后为王维所有,王维曾在此隐居三十余年。裴秀才迪,指裴迪,王维诗友,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

②苍翠:青绿色。 潺湲(chán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③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 ④接舆:是春秋末年的楚国隐士,孔子到楚国时,他高唱“凤兮”之歌讽刺孔子。在这里是代指裴迪。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渊明。这是诗人自比。

【鉴赏】

诗人描写与裴迪同隐辋川的闲居情趣,本为寄赠裴迪之作,但在表抒闲居情趣时,却描画出辋川绝胜图景,成为绝佳的山水写景诗。

开篇以“寒山”、“秋水”点明时令,山色由青翠转为苍翠,变成了暗绿的色调,从而给人以一种寒气,辋川流水的潺湲之声日渐舒缓,传达出一种枯寂的感受。一个“转”字和一个“日”字,见出入秋的景色变化的过程,足见诗人观物之细致,同时也流露出闲居情趣。接着直接写闲居情趣,倚杖柴门之外,临风聆听暮蝉鸣叫,闲寂情态毕现。而蝉声、水声与山色混为一体,构成声色兼具的秋景图画。至此,已写尽秋景与闲情,以下再由闲情生发。放目远望,只见夕阳西下,似一个大铜盘悬挂在溪水渡头,而回望村落中则已炊烟袅袅,由渡头与墟里、落日与炊烟,将民俗风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一个“余”字和一个“上”字,表明夕阳慢慢西沉,炊烟则缓缓升腾,形成极富生活情趣的动感与过程。最后把楚狂接舆比作友人裴迪,以陶渊明自比,点明诗题,藉以自标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思考】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试鉴赏一下颈联的关键字“余”和“上”。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山居秋暝

31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鉴赏】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嗅着清新的空气,赏着美妙的景色,感觉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一个“空”字正点明了这一点。

颔联,天色已晚,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颈联,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完衣服欢笑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思考】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24.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①。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②。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③。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④。

【注释】

32 ①太乙:即终南山。天都:相传为天帝住处。此指帝都长安。隅:边,角。 ②回望合:回望山顶,白云聚合,笼罩在终南山上。霭(ǎi):雾气。入看:近看之意。 ③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区域联系起来,地上的某一区域都划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围之内,称为分野。中峰:指主峰太乙。壑(hè):山沟。殊:不同。这句指在同一时间内,众壑之间气候不一样。 ④人处:有人家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作者归隐于“终南山”时所作。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

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尾联写登山流连忘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全诗虽然篇幅不长,只有四十个字,却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座名山的方方面面。正由于它高耸入云,横亘关中,因而诗人从远望近观的景象不同、大小山谷阴晴互异这几方面勾画出了终南山的雄姿。全诗意境壮阔,写法细腻,形象传神。结尾两句,表现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

【思考】

试从修辞的角度具体分析第二联的艺术特点。

25.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①。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②。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③。

【注释】

①角弓:用角作装饰的硬弓。 渭城:秦时咸阳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②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东,是古代产美酒的地方。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③射雕处:即射猎处。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鉴赏】

本诗描写将军的一次狩猎活动,歌唱主人公高超的射技和雄武的英姿。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洋溢着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

诗开篇“风劲角弓鸣”,未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更响。“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这时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首联可说是先声夺人啊!

33 颔联描写具体的打猎场景。当时冬末春初,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动物因没有遮蔽,容易被猎鹰发现。 所以,“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更加迅猛轻快。

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意思却转折到猎罢还归。 “忽过”、“还归”,足见返营驰骋速度之快,真有瞬息千里的感觉。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写到猎归,诗意本尽。尾联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并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行猎处的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首尾彼此呼应,在读者的脑海里不禁形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当初是风起云涌,气氛紧张;此时是风定云平,踌躇满志。诗的这一结尾摇曳生姿,饶有余味。

【思考】

(1)本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2)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狩猎将军的形象?

26.汉江临泛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②。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③。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临眺:登高望远。 ②楚塞:楚国边陲。三湘:湘水,合澧湘、潇湘、蒸湘三水,称三湘。荆门:荆门山。九派: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 ③“郡邑”句:说都市像浮在水上,波涛如在远空翻涌。 ④山翁:山简,山涛之子,晋人,曾镇守襄阳。

【鉴赏】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远眺的所见所感。

开头第

一、二句总写汉江的形势。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接连,所以水势浩瀚。

中间两联写作者看见的景象。其中第

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第

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那么在这首诗中山翁

34 借指的是谁呢?是指襄阳地方长官吗?因为襄阳风景极好,诗人自己愿意留下来与地方官同饮?还是诗人自指?襄阳这样好的风景,正是留给自己来饮酒赏景的?我想不管指的是谁,都表达了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吧。

这首《汉江临泛》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考】

(1)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赏析。

(2)比较本诗和下一首《使至塞上》,说一说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27.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①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②。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③逢候骑④,

都护在燕然⑤。

【注释】

①单车:一辆车,言自己独身前往。 ②属国:秦汉时有“典属国”的官职,诗中指作者本人。居延:汉代属国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③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④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⑤都护:边境最高统帅。燕然:山名,这里借指前线指挥部。

【鉴赏】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 作者出使,恰好在春天。诗人独自走在去边塞的路上,途中看见数行归雁向北飞翔,诗人不禁想到了自己,于是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贴切自然。

第三联写景。写自己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只能用一个“长”字来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

35 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思考】

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本诗尾联中“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试谈你的感受。

28.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①,

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③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④。 山中习静观朝槿⑤,

松下清斋折露葵⑥。 野老与人争席罢⑦,

海鸥何事更相疑?⑧

【注释】

①积雨:久雨。 烟火迟:炊烟缓缓升起。 ②藜(lí)、黍:指农家粗茶淡饭。 饷(xiǎng):给田间劳动的人送饭,称饷饭。 葘(zī):初耕一年的土地。 ③漠漠:水田广阔平坦的样子。 ④阴阴:幽静清凉的样子。 啭:啼鸣。 ⑤习静:静坐以修身养性。朝槿(jǐn):一种落叶灌木,夏秋之交开红、紫、白花,花期朝开暮落,又称木槿。 ⑥清斋:素食。 露葵:一种蔬类植物。 ⑦野老:自谦之称。 争席:形容亲密无间。《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⑧《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鉴赏】

这首七律,诗人把自己清雅闲寂的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写田家生活。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瞧,这是一幅多么秩序井然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农家图景!看,那农妇田夫的生活是多么的怡然自得!

颔联写自然景色。看吧,广漠平坦、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

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和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让诗人陶醉不已,隐居在这山林中,诗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36 于是,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松林之下,看着朝槿而感悟人生短暂,采着露葵来供清斋素食。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这是一片何等清闲的境界啊!

为了表明心志,诗人在最后一句用反问结尾,以野老自谓,快慰地宣称:我早已断绝俗念,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这是何等的淡泊啊!

【思考】

唐人李嘉佑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与此诗颔联仅差“漠漠、阴阴”四字。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沈德潜也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去掉二字,乃死句也。”王维这两句诗因“漠漠”和“阴阴”两个叠词而成为名句,原因何在?

29.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山林美丽景色的小诗,写出了山林中的寂静。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察觉。而诗人却察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是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还是凭花落时的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一个“闲”字正说出了原因。“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的变化,也是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的。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富有生机而又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韵味无穷。

【思考】

“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37

30.田园乐①(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

①《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鉴赏】

绘形绘色,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特点。诗人在这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 “宿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雨后早晨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

诗歌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有特征的景物,通过“宿雨”“朝烟”来实写“夜来风雨”,容易唤起读者的直观印象。更在勾勒景物基础上给他们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醒目。着色之后作者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清新,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句勾勒出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花落就该打扫,接下来就应该有人的踪迹,然而“家童未扫”。未扫并非不扫,是因为清晨人们还未起床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末句写到“莺啼”,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莺啼却不惊梦,山客还能酣睡,对身外之境一无所知,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发宁静,所以诗的意境体现在“静”字上。诗人的“乐”也就在这里,不同世俗功利的禅味就在此。

另外本诗属近体六言绝句,对仗工致。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而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然一体。“桃红”“柳绿”以及“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

【思考】

⑪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⑫诗中的“山客”有怎样的心境?

38

31.塞下曲①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②,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③,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④。

【注释】

①《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是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内容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写了六首《塞下曲》,本诗为第一首,最佳。

②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③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统一控制进退。 ④西汉时,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用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鉴赏】

本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地点“塞下”,突出边地的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季节(尤其冬季)的寒冷就可想见了。同时,“无花”用到双关的手法,一指没有雪花,二指不见花开,第二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第三句用到用典的手法,表面上是写边地闻笛,其实话外有音,含有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限于“笛中闻”。花明柳绿是春色的特点,“无花”又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浑然天成,表意深沉委婉。

五六句紧承前文,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二句并不铺叙整日的生活,就只一“晓”一“宵”来写,“金鼓”写严格的军营的号令,“抱玉鞍”写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不说“枕”而说“抱”,一字之差,更见军中生活的紧张。此处特点突出,概括性强,展现边塞军营生活全貌。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的艰苦,好象怨气冲天,末二句却突然急转,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借此表达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和杀敌立功的愿望。“愿”字与“直为”,语气斩截,雄健有力,显示卓绝的气概。此诗从极苍凉到极雄壮,意境浑成。这种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思考】

⑪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⑫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9 ⑬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32.玉阶怨①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注释】

①《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鉴赏】

李白这首诗是写闺中怨情,构思非常高妙,全诗无一字言怨,却将幽怨之情暗传言外。诗歌写闺中女子望月怀人,独立石阶,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可见夜色之深,伫望之久,怨情之深。接下来“却下”二字,统摄诗句至句末。“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很好体现了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的妙处。这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宕开幽怨,却生出无限愁怨。本来夜已深,思怨深,无可奈何进入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出室内的孤寂,因而放下帘。帘既放下,更感难承受这凄苦无眠之夜,在无可奈何之中,只有隔帘望月。“玲珑”二字是对诗中人物所望月亮的描述,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独运匠心。以月的玲珑,反衬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胜过正面涂抹。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纷至沓来。短短二十字,写出幽微曲折之情,全诗情思婉转,余韵如缕,令人咀味无穷。

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就是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本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呈现诗面,引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从这可看出诗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用叙人事之笔抒情,平常,容易;用抒情之笔写人,罕有,困难。只有这样,作品才无声嘶力竭的弊端,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得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法捉摸字句的来由,这首《玉阶怨》正是这样的佳作。

【思考】

⑪本诗名《玉阶怨》,诗文中是如何表现愁怨的?

⑫诗中“却”字极传神,请说说它的好处。

40

33.赠孟浩然①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②,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③,

徒此揖清芬。

【注释】

①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②中圣,即醉酒。典出《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徐邈嗜酒,呼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 ③《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

【鉴赏】

本诗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既剖白内心情怀,又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孟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中间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年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华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居遁世,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孟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展开写他的隐居生活。皓月当空,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

中间二联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诗歌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般。仰望高山的形象使作者对他的敬慕之情具体化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兴叹他纯洁芳馨的品格。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本诗语言上自然古朴。首尾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远,疏朗古朴。诗中用典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整首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按感情的自然流淌结字成篇,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思考】

⑪作者对孟浩然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请加以分析。

⑫请你分析本诗中孟浩然的形象。

41

3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①。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②西。

【注释】

①五溪,在今湖南西部,即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 ②夜郎,指今湖南沅陵之夜郎,是王昌龄被贬之地,不是贵州桐梓之古夜郎国。

【鉴赏】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但只选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融情入景。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讶。“过五溪”,经过“五溪”, 意味着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明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伴,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她,是多么地多情啊!

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同样具有感情,正是形象思维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当诗人们需要表现强烈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用这样一种手段来获得预期的效果。

【思考】

⑪“愁心”即愁情,具体说说本诗愁情的内容。

⑫请说说本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达诗人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的?

3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42 【注释】

①广陵:指扬州,唐朝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鉴赏】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了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其实是委婉地抒发诗人的情感。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思考】

⑪请说说本诗中景物的特点。

⑫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的末两句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说其妙处。

36.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注释】

①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鉴赏】

43 首联展现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入云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诗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平静的江面上和广阔平原的空中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其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朝评论家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思考】

⑪《渡荆门送别》写了哪些景?写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⑫最后两句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37.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①。

【注释】

①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人与友人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诗歌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44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行,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连绵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着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就写得对仗工整,确实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这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中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思考】

(1)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

(3)请评述这首诗在描写上的特色。

38.山中问答①

李白

问余何意②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③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

① 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 ②何意:一作“何事”。 ③窅然(yǎo):深远的样子。

【鉴赏】

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问意,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

45 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诱发人们思索的兴趣。“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悠闲心境的写照,又回答了上文 “何意栖碧山”的问题。

第二联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败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山花缤纷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共同点——“天然”。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碧山”之中这种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那么“人间”究竟怎样呢?这一回诗人真的不说了。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就能体会到诗文中隐含的诗人心中的伤和恨!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诗虽只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思考】

⑪请说说“笑”字在诗中的含义。

⑫李白的《山中问答》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悠然舒缓的节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青山碧水,桃花飘舞,花逐水流,红绿掩映,水光山色,春意盎然,令人悠然神往。试分析这首诗在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上的特点。

39.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②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③。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②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③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

【鉴赏】

46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之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颔联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颈联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自然景观写得恰到好处,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登”字,愁情随境而生,意在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作为登临吊古之作,但笔者觉得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更为深远。

【思考】

⑪这首著名的七律为吊古伤时之作,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⑫这首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40.客中作①

李白

兰陵②美酒郁金香③,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①李白于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本诗作于东鲁兰陵,以兰陵为“客中”,可见为开元年间的作品。 ②兰陵:在今山东枣庄。

③郁金香: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浸酒,浸后酒色金黄。

【鉴赏】

抒写离别之悲、作客他乡的愁思,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作客兰陵,把客居之地和美酒联系起来,一扫令人沮丧的客居他乡的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可以想见。

后两句诗是对这种愉悦兴奋之情的延续。兰陵美酒冲淡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感和游子离家的思乡之情。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占了主导。

47 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不思蜀,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这种不同也源于这个特殊的时代,这时社会呈现着财丰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的美,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在的。这首诗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的时代气氛。

【思考】

⑪本诗中“但”用得很妙,请你具体分析。

⑫请具体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41.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

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古时有笛曲名为《梅花落》。

【鉴赏】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遭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双关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寒冬开放,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备受冷落的心情的写照。同时使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从听觉到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此外,本诗艺术结构也比较有特色。诗中写听笛的感受,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后闻笛。先捕捉“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怀念帝都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意味无穷。

【思考】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是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48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根据上述观点具体指出本诗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作用如何?

42.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①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鉴赏】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无限孤寂。本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真实写照。

前二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静;在翻滚的云层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种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的手法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然而,在这极度孤独的感受之后,突然接以“相看两不厌”,以“两”打破“独”,形成一种反差,引起读者的强烈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隆重推出“敬亭山”,而且是“只有”,是独一无二的。这时的诗人就并非真的孤独,而是有敬亭山相陪相伴,而且互相之间产生深厚的感情,“相看两不厌”了。这就不仅突出敬亭山的地位,而且将敬亭山拟人化,成了诗人的亲密伙伴和朋友。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他在现实社会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只有”二字是耐人寻味的,这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强烈抨击。诗人自己曾说过“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这首诗可以说正是对这种内心激愤的一种强烈而独特的表达。

【思考】

⑪请指出本诗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49 ⑫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43.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②,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

余响④入霜钟⑤。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释】

①绿绮:古琴名。据说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②挥手: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③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④余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⑤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鉴赏】

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是用典贴切自然的典范,读来清新扑面,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享受。

全诗共用了“绿绮”“挥手”“流水”“余响”“霜钟”五个典故。

首联用“绿绮”一典写出了蜀僧非凡的来历,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并以此来衬托蜀僧超群的技艺,怀抱“绿绮”琴,可见艺非俗类,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再加上“西下峨眉峰”的来历,就更让人钦慕这位世外高人了。当然,诗人也委婉地表达了对蜀僧的亲切之感。李白自幼长于四川,而且他的诗歌中也不止一次吟颂过“峨眉山月”,如今面对从峨眉来的僧人,怎能不油然而生亲切之感?

颔联用“挥手”一典给人丰富的联想,首先是蜀僧弹琴时潇洒的动作和从容姿态。其次是“如听万壑松”的比喻,写出了音乐的宏伟、浩荡和铿锵,也让我们随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

颈联用“流水”一典,从字面上理解,是蜀僧的琴声使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和愉悦;而字句的后面隐含着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诗人内心的感动和知遇之情也曲折地显露出来。“余响”这个典故写出了音乐的旋律优美、回环不绝、久久萦绕在人耳畔,突出了琴声的魅力。“霜钟”点明了时令,与末句的“秋云”照应,表明时间过得飞快。

尾联用自己着迷而不知时间飞逝来暗示琴声的感染力。蜀僧高超的技艺和杰出的音乐才能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赞许、钦佩、知遇之情也像这绕梁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

全诗了无痕迹地化用了五个典故,着重表现听者的感受,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50

第13篇:《宋词三百首》读后感

宋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之一,宋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和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宋词三百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宋词三百首》读后感一

经过上次与孩子共读古诗词以后,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于是这次又安排孩子读《宋词三百首》。虽然孩子年纪小,一时不能理解很多宋词的含义,但是古诗词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像,能领略意境美。词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

欧阳修在《生查子》中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词描写相思,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语言通俗自然,饶有民歌风味。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一起身便急问收拾房屋,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此词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有这样一段:“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人运用对仗手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希望孩子通过大量诵读古诗词,积累着诗词的语言,感受着诗词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行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二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宋词三百首》读后感三

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14篇:唐诗宋词

唐诗精选:

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读唐诗,崔颢的《黄鹤楼》一定要品鉴一番的: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鉴赏全文)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所以欣赏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不得不品鉴一下的: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鉴赏全文)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江南曲•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宋词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曲精选:

阳春曲•题情•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夜行船•秋思•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碧玉箫•关汉卿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

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

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

宽尽衣,一搦腰肢细;

痴,暗暗的添憔悴。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渊明醉。

蟾宫曲•叹世•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

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此词也许是这十首中最缺乏文采,最朴实无华的。但确是感情最真挚的,千百年里,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感动得流泪。的确,作者把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成为了千年悼亡词之首,堪称千古绝唱。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此词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上片都是场景烘托,最后一句才是关键,手法上颇象《破阵子》。此词表面写的是作者寻意中人,写出了她的忧愁,孤独。实际上此人就暗指作者自己,表达了自己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理。全词含而不露,极富哲理,读来令人深思,是不可多得的好词。

一剪梅(李清照)

此词是宋词婉约派的名作,写的细腻深情,在写作手法上颇为人称道。该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极尽了相思之苦。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将其排到第八应该没有争议。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这是辛弃疾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最后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虞美人(李煜)

这是作者的绝命词,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尤其是最后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恰当运用比喻,极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国破家忘的愁苦之情,遂成为了千古名句。

雨霖铃(柳永)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但是此词在当代流传并不广泛,应不及同为婉约名作的《鹊桥仙》。

鹊桥仙(秦观)

其实此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应低于《雨霖铃》,也许是该词写于《雨霖铃》之后的原因,不如其有开创性。但是该词在历史和当代的耳熟能详程度应远超过《雨霖铃》,全词明白如话,表达了高尚的爱情观。是千古传诵的爱情词和婉约词,其经典性毋庸臵疑。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豪放派的代表作,乃至是宋词的代表作。该词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当时婉约的词风,彻底开启了豪放派,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全词也写的豪放异常,尤其是首句,已成为了名句中的名句。但是全词并不完美,末尾有消极思想呈现,同为豪放词名作,在思想性上我觉得不如《满江红》。

满江红(岳飞)

虽然陆游,辛弃疾和陈亮等都写过不少抗战词,但是他们都远不如该词。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词写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不屈的精神,它早已成为了伟大民族精神的代名词。其在宋词中的地位我认为至少应进入前3。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把酒问青天: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②今夕是何年: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③琼楼玉宇: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宫殿。

④不胜寒:抵不住寒冷。

⑤“起舞”句:在月光下舞动优美的影子。

⑥转朱阁:月亮转过了红色的楼阁。

⑦低绮户:月亮低低的照进雕花的窗户。

⑧照无眠:照着心事重重的失眠者。

⑨“何事”句:为什么偏偏老是在人有离愁别恨时才圆?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⑩“千里”句:相隔千里,共赏美好的月色。婵娟:指月中的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赏析】

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怀念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而又不忘现实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极高。

第15篇:唐诗宋词

唐诗精选:

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读唐诗,崔颢的《黄鹤楼》一定要品鉴一番的: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鉴赏全文)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孤篇横绝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所以欣赏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不得不品鉴一下的: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

(《春江花月夜》鉴赏全文)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江南曲•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宋词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5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6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曲精选:

阳春曲•题情•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8

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夜行船•秋思•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碧玉箫•关汉卿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

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

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

宽尽衣,一搦腰肢细;

痴,暗暗的添憔悴。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渊明醉。

蟾宫曲•叹世•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9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

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

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①把酒问青天: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②今夕是何年: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③琼楼玉宇: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宫殿。

④不胜寒:抵不住寒冷。

⑤“起舞”句:在月光下舞动优美的影子。

⑥转朱阁:月亮转过了红色的楼阁。

⑦低绮户:月亮低低的照进雕花的窗户。

⑧照无眠:照着心事重重的失眠者。

⑨“何事”句:为什么偏偏老是在人有离愁别恨时才圆?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⑩“千里”句:相隔千里,共赏美好的月色。婵娟:指月中的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赏析】

11

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怀念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而又不忘现实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

12

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极高。

13

第16篇: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他们或给人“相聚时难别亦难”的伤感,或给人以“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念……教师在组织教学诗词时,应该鼓励学生去走进诗词,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紧扣诗词独有的审美特质,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达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和学习祖国优美语言的目的。

背景文化,耐人寻味

《忆江南》是一首文质兼美的词,教学时如何挖掘其中的文化味呢?可以从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入手。《忆江南》中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学生通过朗读后,都感受到诗人白居易思念之切,这时候,我就提出疑问:白居易为什么要如此想念江南?是什么原因呢?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仅仅是一笔带过的话,显然是不够深刻的。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去交流。只有大量的阅读诗人的材料,我们才能拉近时空的距离,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触摸到诗的灵魂。

原来,据史料记载:白居易曾经担任两年的杭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所以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在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忆江南》。

词语文化,引人入胜

在古诗词中,诗人很注意一些词语的用法,比较经典的是“推敲”的故事。其实,只要你细心的去挖掘,处处是文化。

《忆江南》中有这样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小朋友们读了以后,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绿如蓝”?通过讨论,有的说,江水绿的像蓝色,有的说江水绿的像蓝色的大海。

那么,这里的“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蓝,这里是指一种提取颜料的草。由此我先给学生积累词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的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学生知道这个意思后,对“绿如蓝”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了: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一般。

还是这首词中,前面一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一个“胜”字写出了江花的颜色,“胜”字的理解也很重要,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看看胜字有多少种解释,应该取哪一种?最后,学生一致认为:胜,在这里的意思应为“比……还要……”,那么,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自然也就理解的更为精确了。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祖国的语言文字,吸收到了古诗词中词语的精华。

对联文化,妙趣横生

在我们的古诗词中,隐藏着许多对联,只要你是个细心的老师,你定然会发现。作为教师,不应错过让学生还能够吸收对联文化的时机。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然后找出相应的对联,从学对对子开始,走近我国的对联文化。

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有这样两句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对仗工整,“两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并且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的景象: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再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骆宾王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等等,都是具有对联特色的古诗词。学生在学习诗词的同时又触类旁通,了解并丰富了另一种文化形式,真是其乐无穷。

节日文化,别有情趣

古诗除了为人所吟诵之外,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却并非仅仅是吟诵,透过古诗词,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出古人的一些生活、学习,似乎来到了时光隧道,了解到一些风俗、习惯、人情等等,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在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中,总是这样描述春节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短短四句诗,却向我们讲述了王安石所处年代的人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放鞭炮(“爆竹声中一岁除”),贴对联(“总把新桃换旧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了解古代的春节文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的春节文化,从而让他们知道:尽管相隔的时间如此之长,然而,我们节日的传统文化却没有改变,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增加罢了。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他在异国他乡时想起了自己在家乡和兄弟登高过端午节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插茱萸。而我们现在是吃重阳糕,还有敬老日。这可能就是时光的变迁吧。

其实,古诗中包含的文化资源岂止上面提到的几种呢,它所具有的文化资源可以说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深入探讨古代文人词句运用的深层文化内涵,不但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古诗中的独特题材特点,还有助于在古诗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人雅士的心灵深处,以词句的感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审美品位

第17篇:唐诗宋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

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 曲子词与长短句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汉以后的

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例如为唐宋词人所常用的词调《菩萨蛮》,系唐代时据从东南亚传入的乐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本词调全首八句,句句押韵。上片前两句七言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上声“纸”韵;后两句五言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麻”韵。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两句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的去声“遇”和“御”韵;后两句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微”韵。通常近体诗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一个韵,首句也有押韵的。两者比较,词调显然别呈错综参差之美。本词上片写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与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人物的动作与内心,通过

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麻”“微”平韵和“上”“去”仄韵的交替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这是我们诵读宋词时所值提注意的。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例如蔡伸《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开头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又有摇曳的余韵。再看辛弃疾的《唐河传》: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 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那边,柳棉,被风吹上天。

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韵的、仄韵中上、去声的,错综递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无边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的天真娇憨,全词在写作上对前举魏夫人《菩萨蛮》似有所借鉴,而写来更加清新活泼、跌宕多姿,也与所用词调更加灵活多变有关。相对说来,《菩萨蛮》句式保留较多

五、七言诗体痕迹。

词中的长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转,气势更见浩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阳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柳词中“渐”字下领三个四字句,实为十三字句。再如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叹年光过尽,功各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也当为十七字长句。

长短句比诸齐言体提供选词用语方面远为灵活的条件。李清照《声声慢》的运用大量叠字就是著名的例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前人对此评价极高:“此乃公孙大娘舞剑器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王又华《古今词论》略云:“晚唐诗人好用叠字语,义山(李商隐)尤甚,殊不见佳。”“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亦不佳。”李清照《声声慢》“起法似本于此,乃有出监之奇。盖此等语,自宜于填词家耳”。晚唐诗人李商隐是造语的高手,李清照却更能“出奇制胜”、“青出于监”,除其绝世才华外,还因为“曲子词”、“长短句”这个在当时来说属于现代化的有多功能设备的舞台使得她得以充分施展其绝技。本词开端一连十四个叠字,一波三折而一气贯串,诗中无此句法。“到黄昏点点滴滴”,七字句而上三下四,于诗属拗句,而在句法参差的词中则读来十分自然,断续连绵细雨凄清入耳的声情也充分而又有余不尽地传达出来了。

当然,词调中也有全首齐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词体并不完全丢掉整齐之美。

返回

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李清照《词论》对词的音律提出很严格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有些词调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仄声之中,有要求专押上、去或入声的。各个词调的句式的长短与句中词语的平仄也是有规定的。传统诗歌中,以律诗的格律最严,字数、平仄、对偶都按修辞、审美、音韵学原则规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说过:“文之精者为诗,诗之精者为律。”倚声填词,每个字都须按照曲拍的谱填写,在审音协律方面有比律诗要求更加严密之处,这使词的语言音调显得特别精美。然而词体之所以为广大作者所乐于运用、成功地运用,除精审的格律外,更因其在运用时还有相当大的自由。词律也有比诗律远为解放者。

首先,词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调和体,作者可以在极为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符合创作需要的词调。据清康熙时编的《词谱》所载,有 826调、2306体,还有好多尚未收入。各种词调的长短、句式、声情变化繁多,适应于表达和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意象,或喜或悲,或刚或柔,或哀乐交迸、刚柔兼济,均有相应的词调可作为宣泄的窗口。

再者,词调与体的变化和创造原是没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创调与变体。康熙《词谱序》云:“词寄于调,字之多寡有定数,句之长短有定式,韵之平仄有定声,杪忽无差,始能谐合。”然试看《词谱》所载同一词调诸体的句式、平仄、押韵、字数常颇有出入,可见古人填写时有着相当程度的自由。词韵常比诗韵宽,有时平仄以至四声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如《满江红》词调,一般押仄声中入声韵,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抒发激烈的壮怀,读来使人慷慨悲愤,押的便是入声韵。然而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遐想湖上女神,却换押平韵,声情遂变作缓和舒徐,富有潇洒优游的情趣。姜夔《长亭怨慢》自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该词中有句如:“阅人多矣,谁得以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写景抒情,卷舒自如,浑如散文。但由于作者深谙音律,故虽随意为长短之句,而自然合乎律度,适应歌者口吻。“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自由与规律高度统一的产物。

词的格律宽严有一个发展过程。唐到北宋前期还比较宽松,而北宋后期至南宋则越来越严密。各时期不同作家对审音协律也有不同要求。如有人认为苏轼的词不协音律,有则为之辩护。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 《跋东坡七夕词后》 又云:‘歌之曲终,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跋东坡七夕词后》又云:“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从其他记载也可看到苏轼的代表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也都被“善讴者”歌唱或赞赏过,说明还是合乐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声律的束缚。大凡过于不守音律也许失却词的韵味,遵律过严也会成为枷锁,重要的是运用音律为情意服务。如《声声慢》调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韵,而李清照却选押仄韵,又用了话多齿音、舌音字,创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艺术效果。可见她要求作词的严辩音律,却正是自由地运用之以突破陈规进行创造,而不是作茧自缚。宋代许多绝妙好词,虽然长短错落,自由卷舒,有的类同口语、散文,而吟诵起来的韵味盎然,富有节奏感。个中奥妙是很值得我们体味的。有些例子,则未必可取。如张炎 《词源》 记其父张枢“作《惜花春早起》云:‘琐窗深’。‘深’字音不协,改为‘幽’字;又不协,再改为‘明’字,歌之始协。此三字皆平声,胡为如是?盖五音有唇、齿、喉、舌、鼻,所以有轻清重浊之分,故平声字可为上、入者此也。”按“深”“幽”与“明”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来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适应歌喉,遵律虽严,却并是值得效法的文学创作态度。

返回

 词境的有限与无限

词体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说来,词的篇幅不长。《词谱》所载,最短的单调《竹枝》为14字,最长的《莺啼序》为 240字,不比诗歌行数可以无限增多。王国维所谓词“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并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言下之意,词的境界比诗狭窄。词的篇幅短小,是对词境及其表现能力的一种严酷限制。

然而,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明王夫之《薑斋诗话》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势’字宜若眼。若不能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方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艺术作品欲于有限篇幅内涵蕴阔远意境,关键在于写出所描绘形象的磅礴气势。诗中最短小的是五绝,尤宜注意于此。词的篇幅亦不足盈尺,但宋代许多杰出词人挥洒其传神妙笔,成功地在这画框里渲染出浩瀚无际、绵邈不尽的景象和情意,激发出读者丰富的联想、杳渺的遐思。这些词的意境,即“长”而“阔”。

孕蓄无限于有限,以有限体现无限。这是宋代词人创造的艺术辩证法。例如秦观《鹊桥仙》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诸句,概括天上人间的悲喜剧,歌颂地久天长的爱情,由一变到无数,在刹那中见永恒,欢乐中有悲哀,悲哀中也有欢乐。苏轼《送参寥》云:“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王夫之《薑斋诗话》云:“以乐境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鹊桥仙》个中滋味,是哀?是乐?难以分辨,读来但觉意味深长,咀嚼不尽,在时间、空间、情意方面都是无限的。

晚清谭献《复堂词话》云:“侧出其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拟议之穷,而喜怒哀乐之相交,向之未有得于读者,今遂有得于词。”此论旨趣颇有与近代西方接受美学思想相通之处。宋代许多作者努力加深和扩大词境的创作,为这种理论批

评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返回

 词为“小道”与“别是一家”

诗余之名,一说是由于唐人乐府七言绝句之衍变为长短句;一说是指诗降为词,词是诗之余绪,这里反映出对词的轻视。当初民间新曲主要是通过歌女们的曼低唱传到文人手中的。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较浪漫,在对酒当歌之际,为了佐欢遣兴,销愁解闷,漫笔偶成,付诸歌喉。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歌词,自然多属描写男女情爱、留连光景之作,而词也就被视为“小道”“艳科”,不登大雅之堂。作者们对于这具有许多优越性的新兴诗体,既非常喜爱,又当作一种游戏笔墨。正如南宋初年胡寅《酒边词序》所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鲜不寄意于此者,随亦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这使当时有些流传之词常常作者难明,更有大量佚失。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因存在轻视词体观念而抑制自己这方面的创作。其《长短句自序》云:“乃有倚声制辞,起于唐之季世。则其变愈薄,可胜叹哉!予少时汨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并表示“今绝笔已数年”,不再犯此“过失”了。可见这观念给词坛造成多大的损失。

词之被轻视虽是其不幸,在另一种意义上却是其大幸。因为作者们于此卸下在作传统诗歌时的庄重礼服,换上便装,得以没有顾忌地尽量抒发自己心底蕴蓄的哀感顽艳之情,形式上也解除峨冠博带的束缚,只求赏心悦耳,随意采用新鲜活泼的语言、“里巷”“胡夷”的曲调,使作品具有活跃的生命力。

在中国古代,诗受到特殊重视。《诗·大序》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诗的社会作用与价值被如此尊崇,诗坛上出现了大量反映现实的不朽之作。到了宋代,在诗中说理、博学的成份越积越重,文学之士不能自己的一往深情、万种闲愁便习惯倾吐于“诗余”“小道”。宋诗自有巨大成就,但或谓整个南北宋可称道的言情之诗,只数陆游《沈园》两首七绝,这也可说是其时诗坛的遗憾了。

北宋欧阳修是一位兼擅古文诗词的大文学家。他论诗主张“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他在词中则大谈其儿女私情,不讲什么“美刺”。其 《玉楼春》 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大胆揭示“情”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表示了对爱情的热烈、执着追求。这里反映出某种新意识的萌芽,具有反封建礼教性质。宋代词人多倡言“多情”。豪放如苏轼,王保珍 《东坡词研究》 中列举其“重复使用‘多情’一辞”达十八处之多。“痴亦绝人”“疏于顾忌”的晏几道《点绛唇》公然宣称“天与多情”,谓其有情出于天所赋与,殆为人性之觉醒。此类观念实为明汤显祖“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等论点的先导。

正式宣布词的独立地位的是李清照的《词论》。她挂出词“别是一家”的招牌,总结词的特殊创作规律,把那些“学际天人”的大学问家、诗人、文章家视为门外汉,而睥睨一切,大有惟我独尊的豪概。李清照倾注其主要精力于词。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说她:“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从其论的侧面可以看到李清照词的调度艺术成就及其词中的反传统精神。

从清新之笔抒写多情善感是初期歌词的特色,也是当时词人的开辟与新探;对传统诗歌来说是一种解放;但仅以如此写法为词的“本色”,也会成为限止词体发展的框套,故北宋中期苏轼等“以诗为词”,赋予词体以诗歌的多种职能,大幅度地丰富了“小词”的表现能力与范围,实为词之再解放。

返回

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禎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川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这几乎已成为宋词研究中的通论。前代论词者多崇尚婉约而以豪放为别调,近世论者则有独推豪放为积极而以婉约为低靡。那些硬把宋代词人划分为对立的两派并在其间强分优劣的,均不免有其片面性或属机械论,有些学者完全否论两种风格流派的存在,也似矫枉过正。按词中之豪放与婉约乃属艺术风格范畴,犹南宋严羽论诗“大概”有“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清姚鼐论散文风格之分阳刚与阴柔,近世王国维论美学之有宏壮与优美。两种概念本身有着相当的模糊性,两者相互关系也是辩证的,并非壁垒分明。宋代词人之分派乃后人参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归纳,不是说其作品都是清一色,不妨碍他们创作或欣赏多种艺术风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面手,更不是说婉约、豪放之外,词坛别无其他艺术风格存在。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映。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云:“亦婉约可爱。”此诗情调一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如清代词论家张惠言《词选》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句句为之落实时事,以为讽喻政治,那就不免穿凿附会,反而缩小这些词作的感慨万端而难以名状的典型意义。

婉约词自有其思想艺术价值,已见上文。然而有些词人把它作为凝固程式,不许逾越,以至所作千篇1律,或者过于追求曲折隐微以至令人费解,这就走到创作的穷途了。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 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又其《与鲜于子骏书》云: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永)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 歌子,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这了说明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这里谈到的近作当即其《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看孙郎”的豪概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然而可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种表现,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即为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有些豪放词的作者气度才力不足而虚张声势,徒事叫嚣,或堆砌过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秦观词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刘过词为辛弃疾词“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转”。可见峥嵘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诣。

返回

 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

公元 960年赵宋政权建立后,先后兼并了各地割据的势力。耐人寻味的是,西蜀、南唐政权虽为北宋所灭,可是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大臣冯延巳的词风却深深影响着北宋词坛。特别李煜入宋以后所作,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鹏运说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旭修以至晏几道等,都是承袭南唐、《花间》遗韵的,晏欧之词,甚至有与《花间》《阳春》(冯延巳词集名)“相杂”者。然而试读他们的代表作,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也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格调成熟了。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几道,贵介公子而沉沦下位,落拓不羁,其词“清壮顿挫”,更胜乃父,故论者以晏氏父子比拟南唐李璟、李煜。柳永则是其时进一步发展词体的重要作者。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

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苏门弟子及追随者秦观、黄庭坚、贺铸等都能各自开辟蹊径,卓然成家,在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前代论者或谓周邦彦是词艺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主要是指他们在词中的情意缠绵;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则主要指他们对音律的精审,故也有称周姜为格律派的。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以至柳永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是很有见地的。李清照生当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沈谦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见《填词杂说》),以与李煜相提并论,确也当之无愧。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幹、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历来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也各有特色。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陈毅《吾读》曾说:“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如虎。”不加轩轾,允称卓识。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悽怆缠绵”,等等。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值得注意的还有与南宋大略同时北方金朝地区之词,大致都是受宋词的影响,而与南方桴鼓相应,故当为当时词坛的组成部分。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元郝经《祭遗山先生文》说他“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辛弃疾)。”张炎《词源》谓其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邦彦)、秦(观)”。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苏轼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词作鉴赏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此比拟他“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今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换头以下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境忽变动境,从而自自然然地过渡到全词着意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作者由**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艺术构思和结构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客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特点。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根据唐朝诗人韩愈(字退之)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的,大约作于苏轼元祐年(1087)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

苏词从开头到下片的“一落百寻轻”均写音乐,写音乐的部分比韩诗增加了十个字,占了全词百分之七十多的篇幅,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亲昵地切切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为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极尽缥渺幽远之致。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无泪与君倾”,较之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采的描绘,但又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不妨将韩愈的原诗照录于此,请读者诸君对苏词和韩诗加以比照: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醉翁操

苏轼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苏轼词作鉴赏

此作是为琴曲《醉翁操》所谱写的一首词。醉翁,即欧阳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据欧公庆历中谪守滁州时琅琊幽谷所闻天籁之声,以琴写之,谱制而成的琴曲。苏轼此词,即是专门为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谱写的。词中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写得真实可感,足见词人对于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体验。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二句亦然。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郑文焯曰:“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词作鉴赏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霄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以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面笔锋一转,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

称这首词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词人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满庭芳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于平直中见含蓄婉曲,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依依惜别的深情中表达出苏轼与黄州父老之间珍贵的情谊,抒发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奉命由黄州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对于苏轼来说,这次虽是从遥远的黄州调到离京城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给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职也仍是一个“不得签书公事”的州团练副使,政治处境和实际地位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改善。当他即将离开黄州赴汝州时,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复杂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难舍的别情,又有久惯世路、洞悉人生的旷达之怀。这种心情,十分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词中。

上片抒写对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对黄州邻里父老的惜别之情。首句“归去来兮”,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己思归故里的强烈愿望,暗含了思归不得归、有家不能归的怅恨。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深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上片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这三句,真切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与黄州百姓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以及作者逆境中旷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淡泊心态。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放的可爱性格。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从未来着笔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片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感情高潮,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重温这段难忘的生活。此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词的下片,深沉蕴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将惜别、依恋之情表现得动人肺腑,令人回味无穷。

结尾的临别告语,奇峰突起,收束全篇,与上片的纯真友情相呼应,将惜别之情推向高潮。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剌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字里行间涌流。

●一丛花·初春病起

苏轼

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

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绪。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

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

返回

第18篇:唐诗宋词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①:《百家讲坛》苏轼之初出茅庐 ②:《百家讲坛》苏轼之天伦之乐 ③:《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之情 ④:《百家讲坛》苏轼之东山再起 ⑤:《百家讲坛》之陆游是否变节之谜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答:

具体内容:

《百家讲坛》 苏轼之手足之情 唐宋八大家中有苏轼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民间更有诸多传言苏轼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妹妹苏小妹,关于苏小妹巧妙填词等的趣闻。这节课从历史事实上证明的苏小妹只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一种美好的假想,而真正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亲生兄弟苏辙,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苏轼小3岁,兄弟间的情谊非常深,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就是苏轼想念弟弟不得相见而写下的。至于《醒世恒言》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后人太喜欢苏轼了,想象他应该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学的妹妹。至于他和苏轼学生秦观的爱情也就无从谈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千古有名的表达手足情深的词。 心得体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情深的观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代大文豪的深深手足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最是千古名句,用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它的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

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苏门三学士”中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在27岁那年才开始发奋读书做学问,为苏轼、苏辙兄弟做表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被写进《三字经》,激励后世。

苏轼、苏辙就是在苏洵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就“苏门三学士”的不二法宝。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看着弟弟开心,苏东坡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学习是枯燥的,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学习也是快乐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一起读书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清风明月之际,父子三人对月抒怀不亦乐乎,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巩固学习成果。

北宋嘉年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翩翩美少年从老家四川挺进中原开封,哥俩在那年科举中一鸣惊人。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十分推崇苏轼,宰相韩琦则喜欢苏洵的老道,力荐苏洵出山,苏洵推说多病。苏轼天资绝伦,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苏辙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尽管自己也可以发光,但只能是一颗星星。苏辙淡泊名利,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多病的父亲,膝下承欢尽孝,为苏轼免除后顾之忧。

苏轼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词开豪放先河,大手笔大写意,一泻千里。他是北宋顶尖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墨竹遒劲挺拔,呼之欲出。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为官清正廉洁,杭州西湖的苏堤是他被贬后修建的“民心工程”。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挨刀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作恶多端,一种是作秀到了顶峰。无以匹敌的艺术成就,文人自身的狂狷和不肯苟同,让一些人无法遏制心中的羡慕、嫉妒化作有形无形的力量,把他像线偶一样提捏着。起落之间,让他受尽坎坷磨难。但苏轼依然从容淡定,竹杖芒鞋,笑对风雨人生。

对于苏轼来说,最大的打击是“乌台诗案”,他被关进开封监狱。一直沉默的苏辙站了出来,上书皇帝要求自己效法缇萦,替哥哥坐牢。奔走呼号未果,他烹制鲜美的鱼到狱中送饭。耳目繁杂,不通音讯,苏轼不知道这顿饭是苏辙送的,见到鱼大惊,继而万念俱灰。因为他和妻子约定,如果事态平静就一直送些简单的蔬菜和米饭果腹,如果事态恶化,就送鱼告知。

苏轼以为自己不会有出头之日了,他写了一首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绝望之际,能够托付的只有苏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上人间,悲欢离合,我们共有一轮月亮。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由此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堪称后世我们所推崇的一种经典。即

使后来兄弟二人各自遇难,也互相忘不了同胞的那种骨肉深情。现在的社会,很多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恐怕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不是父母却跟你最亲近的年龄相仿的知心亲情了吧。索性我们还有那些陪着我们一起成长见证者彼此的伙伴们,也算是一种弥补了吧。

第19篇:读《宋词三百首》有感

读《宋词三百首》有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如果想让自己重新振作,那就大声背一遍岳飞的《满江红》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里面的语句可以让任何一个人鼓起勇气。 宋词就是这样,它不但可以描写各种景色,而且能抒发各时的心情,可谓是“文学大家之绝唱”。我很喜欢这本《宋词三百首》,而且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相信它一定能陪伴我成长。

第20篇:读《古诗三百首》有感

读《古诗三百首》有感

学校: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初级中学班级:八年级一班姓名:宁志聪

邮编628013电话:(0839)8670136

看着“竹外桃花三两枝”赏着“一行白鹭上青天”,听着“夜来风雨声”,感悟着“低头思故乡”我手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嗅着作品的缕缕清香,吟着这些优美动听感人肺腑的诗章,心也随着一起陶醉在这些作品里,我的情感也随它们荡漾。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于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当这首诗的每一个字如珍珠般跳进我眼帘时,我脑中立即展现一幅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景象,此时此刻在我心中也与诗人一样对春天的来临涌出一种喜悦的感觉。

当读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时,顿时被韩愈的激愤之情所感染,一腔怒火全奸臣这个字眼上。当又读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时,被韩愈的那一颗赤胆忠心所感染,被韩愈那大无畏的报国精神所震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用他的笔调涂写出另一种心情——哀伤。屈原也一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对诗圣,对屈原的悲惨报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体味了一种对人生,对现实无可奈何哀伤。

王安石的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终于把我从悲惨世界中拉出来。我听着耳边恍惚的爆竹声,想象着人们欢度春节的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光如在眼前,心情怎能不快乐呢? 这就是我痴迷的《古诗词三百首》的原因。翻开它时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感人的换面感动你,有可敬的人物启迪你。《古诗词三百首》真让我痴迷。

点评:

文章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小作者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在诗词当中,写了自己的感受,段落分明,可读性强。

指导教师:王莉萍

唐诗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三百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