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语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1 09:04:06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

这本书归根结底讲的就是一个问题,即人怎样才能心智成熟。 作者派克从自己的心理医生的从业经验出发,以非常明确冷静,富有可读性的文字告诉读者,如何直面自己的问题,如何真正的在精神上成长成熟。全书共分四部分,告诉我们,自律的重要性,爱的真正含义,成长与宗教的关系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神奇的力量。简单的说一下到目前的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爱”的表述。作者并不赞同各种爱情小说中的对爱的错误认识,而是对爱提出了一种更为理性的解释。还有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作者认为很多人把依赖性当成了爱。虽然这对于那些心智成熟的人来说也许根本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观点,可对我这种心理依赖性极强的人来说,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了瘦狐狸。她并不是心理治疗的从业者,但她却能看出爱的本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智慧)另外一个对我很重要的部分在最后一章,作者讲了个关于俄瑞斯忒斯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有些人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自主的成长成熟(多么令人羡慕!);而另外一些人,则会出现各种各样自己也意识不到的问题。由于心理成长必经的痛苦过程,这些人虽然渴望拥有健全的心灵,但却又发自内心地不愿意成长,拒绝为此担负责任。正如作者所说,大多数人“渴望拥有成年人的自信,却不肯让心智走向成熟。”这很清楚的解释了很多人想像无知无识的人那样麻木的生活,不愿意获取真正的心理成熟。

有很多人是心理健康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干脆是躲避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没必要形而上地去进行自我剖析。但对于这种必须了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生活的人来说,这本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剖析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自己进行的剖析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少走弯路,过好以后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其中有一段对婚姻的描述,让我感触很深,于是抄录下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作者谈到婚姻这样说:“婚姻和家庭,好比是登山运动者的后方营地---后方营地是否稳固,粮食是否充足,关系到能否完成登山任务,乃至关系到个人的生命。”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着登山,对后方营地(婚姻)却缺少经营。他们以为营地里衣食齐全,井然有序,随时都可以供他使用,他不需要花费力气,对营地进行修缮和维护,这种极端资本主义的态度,注定会让男人的婚姻失败。男人回到家里,就会惊奇的发现,后方营地成了废墟---妻子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或是有了外遇,或以其它方式向丈夫宣布:她从此以后拒绝继续照管营地。”

“女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她把后方营地当成人生巅峰。丈夫在婚姻以外的一切努力,一切创造性的成就,不仅无关紧要,甚至只会让她充满敌意。她要求丈夫“改邪归正”,把精力完全放在家庭和婚姻上。这样做,就如同极端封建主义观念,只会让婚姻变得令人窒息。丈夫感觉到强烈的束缚,只想早日摆脱枷锁,逃之夭夭。”

“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看完这段话的时候,我想我理想中的婚姻就是作者所说的这样,80年代的女人已经越来越独立了,我们也不愿意再去做男人身边的附属品,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身边的许多女朋友都不认同诸如“家务事就该女人做”这样的陈旧观点了,我们希望和男人们的合作,期望自己也能和身边的这个男人一同进步。80年代的女人比我们母亲那一辈更辛苦,因为我们想着的不只是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我们还想着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人生,于是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于是我们也期待着能获得男人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80后的男人也很累,社会现实带来的压力和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受的创击也比女人更大更严重。他们其实也渴望得到女人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所以最终男女双方都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关爱对方,同时也承认对方个体的独立性,为对方的成长尽心尽力,甚至做出适当的牺牲,才会获得共同的进步,这样的婚姻和家庭才会幸福。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

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M·斯科特·派克,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他的真诚和勇气。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地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他曾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俞了成千上万个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推荐第2篇: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工商管理学院11级旅游管理李梦萍2011064400

1可能是随着自己对自我认识的不断成长,读起这本书来觉得写得很好,于是第一次我从头到尾把这本书看完了。正如这本书的副标题一样,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心智成熟的旅程,我也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你也能够不断成熟起来。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莫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止不前。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自律】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问题。各种问题结队而来,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适为何物。对许多人来说,自律是一个讨厌的词儿,因为它意味着没有自由。实际上,反过来才是正确 的,自律就是自由。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逃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里健 1

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及坚毅、果断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被痛苦所左右。人生就是一种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也即爱的实质)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斯科特从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四个方面具体展开如何达到自律。

只要持之以恒的实践,任何人都能够使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心智成熟的旅途是漫长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律,使自己具备更强的能力。

【爱】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而自律的原动力是爱。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我们很难给出确切的定义,也很难接触到其本质。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恰恰证明了爱的神秘。爱分为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本书作者给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自欺欺人。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人,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

要实现真正的爱,必须付出切实的努力,坚持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基本前提。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体现关注,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爱的自律】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

恣意、放纵、漫无节制的情感,绝不会比自我约束的情感更为深刻。真正掌

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你爱的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会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成长和宗教】

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事实上,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与信念,只是未必说出来而已。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或世界观,只有局部属于意识思维层面,很多人都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以及对世界真正的看法和整体的观念。

【神奇的力量】

要使心灵获得成长,必须认清自己的偏见和局限。我们经过爱、包容和关怀,就会逐渐了解自己,了解所爱的人和整个世界。自律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认清我们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我们将这一部分心智成为\"意识\"。我们的意识具有一种罕见的强大力量,它掌管生命的一切行动,负责做出决定,并把决定付诸实施。假如只有潜意识而没有意识,我们的生命就像新生的婴儿,即使心灵可以实现\"人神合一\",我们仍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我们凭借足够的耐心,付出充分的努力,沿着心智成熟之路前进,点滴的认知和经验,就会慢慢汇集起来。渐渐地,人生之路就将清晰的传出现在眼前。

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进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们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阶段,就会更加谦逊而快乐。

心智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当不满足于自己的心智成熟状况的时候,不要灰心,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路在前方,迈步前行、心莫停。

我知道人间处处有爱,

请你放心的成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变得更加完美,

就让我们加入这场人生的游戏!

推荐第3篇:要想身体好走路不可少

要想身体好走路不可少

要想身体好走路不可少—健康实践作法系列之三

要想身体好,走路不可少。这是我数年坚持走路的切身体会。现在还有一种提法是,用足你的腿,管住你的嘴,这主要探讨的是运动与吃饭的关系,而我关注的是前者,提倡走出健康来,在运动量加大的同时,过分管住嘴是有待探讨的。当然这是一家之言。

走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走路无障碍是行动自如核心,而行动自如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行动不便生活质量无从谈起。

人类从四肢爬行到站起来走路,完成了从低级动物进化到高级动物历史转折的里程碑,这个过程经历了上亿年。这充分说明走路功能对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走路活动大幅度减少。从而走路功能也在逐渐弱化。走路功能的弱化又引发人们的身体强健度的下降。特别是持久耐力的下降。从而使人类整体健康水平的下降。

目前,走路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日本提倡每天行走一万步,并且成立了很多走路协会。我国保健专家也提出每天步行八千步的倡议。柳州市一度出现大部分人步行上斑的风潮。这都充分说明走路运动应该引起所有人的高度重视。

走路运动虽然简单,却全面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作用,这里不再重复。只是将走路运动的独特方面作一简单探讨。

一、走路运动从表面上看动作幅度不大,但是走路时却是一动全身内外都在动。从而达到了全面运动的效果。原因很简单,走路是靠四肢及腰干协调运动来完成的。同时走路引起的震动直接引起五脏六腑的运动。实现了内外互动。

二、通过脚底按摩达到防病治病效果,(泡脚不敢恭维)。前面提到过人体有三个小人的中医理论。也就是说脚上的穴位对应着全身各个部位及气官。所以,通过走路就实现了全身穴位按摩作用。同时通过出汗排除体内垃圾。

(三)、走路不受身体强弱,时间和空间限制,可用速度控制运动强度,可用时间和距离控制运动数量,老少皆宜。

谈到每天走路,有人说是吃饱撑的,你说对了就是吃饱撑的,上海电视台报导过这样一个新闻:讲有一家农户养的一只鸭子,每天吃过食物后就围着房子散步,活了四十多年还很健康。。洪绍光教授也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一个知名人士休养所,有一佛教人士虽然腿有残疾,却每天坚持拄着拐棍走路运动几小时,数年后一些看上去红光满而的人都不在了,这位佛教人士却仍然每天在走着。这就是走路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我每天工作办事都走路,还用再走路吗?我认为走路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动的,二是主动的,被动的走路心情紧张,目标性强。而主动的走路心情放松,体育性强,二者不能同日而语。其效果也不一样。当然被动的去走路比不走要好,而主动的去走路那就更好。

洪昭光教授主张,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身八段锦(可能是太极拳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本人坚持每天走路三至五公里,已有十年之久,可以说实现了万里长征,结果是吃饭也香,心情也畅,体质强健,充满力量。一句话身体健康。所以,我们的口号是,走出健康来。

1 / 1

推荐第4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王坤

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书评,觉得不错,没有怎么介绍本书的作者,而是寥寥几句说明本书是在美国畅销了近30年,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杰作,我想近30年,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不同的年龄段都在选择他,那就说明,他说的就是一些共性的问题,一些本质的问题,于是开始拜读,走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心理医生,在他认为现在人们的问题就是心智不成熟,而心智不成熟就是心理问题中的最大的问题,书中有些东西写得很好,比较适用东方的思维,但有些比较符合西方人的直线思维,和当时的美国的大环境。

本书中作者非常勇敢和诚恳,他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自己,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停滞不前。对于我本人而言,比较受启发的就是本书中谈到的“自律”。

他认为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自律,这引起了我的疑问,原来,作者认为,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

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书中举了一个列子,说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去看心理医生,说最近总是不想工作或是在拖延工作,最后本书的作者也就是一个心理医生,在跟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问到这样的问题,医生问患者:“你喜欢吃蛋糕吗?”“喜欢”“你是喜欢吃蛋糕呢,还是喜欢吃蛋糕上的奶油呢”“当然是奶油”“那你是怎么吃的”“先吃奶油再吃蛋糕”,于是他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探讨对待工作的态度,于是患者就开始说起,他是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完成。而在剩下的六个钟头里,尽量规避棘手的事情。于是作者建议他在上班的第一个钟头先去解决麻烦的差事,在剩余的时间里其他工作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因为患者是一个财务顾问,所以作者用一个数学公式给患者做了解释: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

我觉得我们在平时的授课里其实就是要做心理医生,解决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然解决的方法可以从KASH上来操作,但是方法就是先发现问题,并且让我们的学员也同时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并且愿意去接受这种改变,而这个心理医生治疗的案例,可以作为一种形式的借鉴,但是这种借鉴我们可以拿共性的,并且是生活中的列子来引出,向本案列也可用在主管晋级课程中的行事历管理中,还有我们

一些态度和意愿类的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自律中的第二个重要的事情就是承担责任。很多人都在逃避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认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但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问题不去解决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减小,反而可能会跟着下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而更加严重。书中探讨了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是因为人们在面临问题时都感觉到自己不能够“对付”或者没办法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所以人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我想如果让人们承担责任,很多时候也要加强能力的训练,能力和承担责任的意愿也应该成正比。就像我们想让营销员承担更多的责任,上更多的保费,很多时候光靠意愿是不行的,因为从他们本性出发,他们认为自己不能够。让他们的能力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最后两点就是要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尊重事实就是要遵循以下规则:首先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一般来说,不说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欲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实有好处的情况下,才可选择隐瞒事实的真相。保持平衡就是要使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另外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放弃人生的而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加痛苦。

每当看完心灵方面的书籍后,总觉得没有读懂,只是有几个点比较受用,估计坚持读下来就会好一点,心智成熟之旅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第5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理医师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没特别深奥的语言,也没有特别有趣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讲述给读者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学道理。在其中我们似乎也读到了自己的影子,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开篇书中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时,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在书的第一部分讲到了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具有非凡价值的。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自律主要包括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律这一章节有一部分讲到了父母的过错,我觉得这在现在中国这种环境特别需要强调。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如果本身无法自律,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积极榜样,而且常常会告诫孩子“照我的话去做,别成为原来的我”,现在看来觉得很可笑,父母总是把希望寄予下一代,把自己的过错归于那古老的历史,这样一来又何能指望孩子呢!聪明的父母绝对不会这样,他们懂得爱,懂得用爱去培养下一代,他们愿意去花时间了解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也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运用鼓励、表扬和适当的责备,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了解到很多人都有轻微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这样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所谓的神经官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都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这里面还提到了,缺少关爱的孩子自惭形愧,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缺点大于优点,他们从来不会想到,这是根源于父母缺乏爱和照顾。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第一章中我们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而在第二章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这就像是父母爱孩子一样,父母不会天天在子女耳边说自己是多么的爱孩子们,这样就是背道而驰,远离我们的本意了。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者与被爱者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在书中派克讲到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为他制定好了人生的道路,上了最好的学校,可是后来派克厌倦了这种生活勇敢的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我们不难看出,父母的爱过于压抑了他的自身发展,这种过分的爱被称为依赖,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在第三部分中讲到了成长与宗教,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广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人都有自己的宗教,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这里所讲的宗教,在我看来更多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信仰,有许多人称自己并没有宗教信仰,只是及时行乐罢了。或许他们错了,他们没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么他将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大多数人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以及对世界的真正看法和整体的观念。从人的一生看来,这些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的,有时我们需要改变一下人生的地图,要建立于现实相适应的宗教与世界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增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这就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在童年时期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就像书中的例子一样,父母信仰宗教就强迫子女也要一样,这样一来,子女长大后要么顺从父母的宗教理念,要么甚至开始仇恨父母的宗教。而有些人看似没有宗教信仰,甚至闭口否认这些事实,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却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们只能说,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我们必须及时调整从而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四部分里,讲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神奇的力量。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有些只是我们头脑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时候却对事情本身有着重大

的变化。这种神奇的力量存在与我们的身边,给予我们帮助。但我们未必在生活中能注意到这一神奇的力量,或许就仅仅是归于运气好之类的。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的不仅如此,如果用心去发现生活,你会知道他的存在。正如《哈佛家训》中威廉所说:“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机会看见月亮;如果你失去了月亮,你更容易看见满天繁星;如果星星也没有,你可以享受宁静的夜空。„„失去了预料的美好,我们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少有人走的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恰恰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我想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会有更多的人去走。

潘华春

2011年05月13日

推荐第6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作者首先提出: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面对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大的来看,一是解决问题,二是规避问题。作者认为,解决问题,是痛苦的,但在痛苦中,伴随着能力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而规避问题,往往不会使痛苦消失,持续的逃避还会使心智退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呢?这就是自律。自律,包括四个方面:1.推迟满足感,2.承担责任,3.尊重事实,4.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即所谓先苦而后甜,苦尽则甘来,先解决困难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麻烦的问题、重要的问题,而后,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及之后面对其他小问题的轻松。

2.承担责任,即应该勇敢的说出“这是我的问题,由我来解决”,敢于面对问题,直面问题,承担问题带来的痛苦,也承担“承担责任”带来的痛苦。

3.尊重事实,即莫要自以为是,莫要以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完美的、是正确的、是不可改动的,莫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系统里,应推陈取新,尊重事实,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世界观、知识、人格和心智。经常内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知善知恶,之后存善去恶。

4.保持平衡。中庸之道,学会放弃,学会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承担放弃带来的痛苦。应注意的是,你必须在拥有某种事物之后,才能放弃,一味放弃就以为着放弃人生。

第一章最后,作者提到,也是几乎所有类似书籍都提到的,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句话:“持之以恒的坚持。”

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多次提到父母的教育对子女的影响,这个方面,本次阅读的时候没有仔细看,以后根据需要可以再重新读过。

作者在全书第一部分里提出,想要解决问题、消除痛苦,就要做到自律,并提出了自律的四个基本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第二部分里,他深入论述,为什么“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首先,作者给出了“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对爱的定义,是从其心理医生角度、经验及世界观形成的一种认识。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些不是爱的“爱”,包括:坠入爱河、依赖性、自我牺牲、只说不做。坠入爱河,是为了突破“自我界限”而形成的正常反应,但并不能使心智得以成熟,只是为了排解寂寞。依赖性,是一种消极的人格失调症,他们往往不在乎对象是谁,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比如,刚刚失恋的人,往往很快就会找到新欢,他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下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自我牺牲,其实是在追求一种“道德的优越感”,做出牺牲的人,往往不是受害者,他们其实在内心深处是喜欢牺牲,喜欢道德上高人一等的感觉。只说不做,爱是行动,是真正的付出,而不是仅仅一种感觉。

第三,作者进而阐述,何为真正的爱,及该如何去做。包括:真正的倾听,坦然接受死亡,敢于追求独立自主,勇敢做出承诺,不轻率的与别人发生冲突,自我约束,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这里不没一条都记下了,但是的确每一条都是足以让人思索和深思的。如,“敢于追求独立自主”这一节,作者有一句话“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确实,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和我身边的人,似乎都更喜欢怀念过去,喜欢自己熟悉的环境、人和事物,对陌生的、未知的、需要花力气学习的东西在本能地排斥。其实,就像书里面写的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感觉,对于心灵而言,都是极好的滋养。”其实我们内心也都明白,固守陈规是不好的,只是没有勇气去做。

第二部分读毕,第三部分计划在1月30日读毕。同时,对于前两部分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回事儿》里学到的方法,加以记忆。

我自己创业一年的心得是——很多事,只有你干了,才知怎么回事;很多事,只有你干 1

了,才知跟想象中完全是两码事;很多事,只有你干了,才发现其中有很多机会,你不干永远遇不到;很多事,只有你干了,才会被迫去解决因之引发的各种问题,解决了你能力就提高了。

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有点特殊——我不会花重金找关系让他上最好的学校,那样性价比很低;我会让他上比较好的学校,成绩也不要求拔尖,只需跟上即可;现在应试教育那一套,我不喜欢;对比自己以前,我发现被灌输过很多无用知识;互联网时代已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成绩再好,毕业几年后知识就落伍了;未来的人们,将会不用再记住那些知识(也难以记住),而应懂得去哪里寻找知识;所以,我会重点培养他的寻找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牢记知识本身;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生存技能、思维能力,兼顾道义与实用的正确三观,健全的心智,乐观的性格,豁达的心胸,坚韧的毅力,积极的态度,以及美学修养(音乐与美术方面)——这些并非应试教育所能给予的。当然应试教育也不能完全忽视,至少会教给他很多基础知识。但对应试教育的弱点也需高度重视,特别要注意找出教科书里穿插的各种谎言(主要是历史和政治方面)并予以戳穿,防止孩子被洗脑成当权者的奴才。

人若想成功,必须对自己有个客观清醒的评估——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你们也可以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向我们提要求——你有什么?你适合干什么?你想干什么?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我已经想了半辈子,现在还在想。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无数念头,这些念头是实现理想的路径。就比如,这个点是原点,那个点是理想,中间这条直线就是我们实现理想的路径。它就是一系列念头组成。每实现了一个念头,我们就离理想近了一步。

但实现理想会走弯路,这世上大部分人会沦于平庸,无法实现理想。那些理想,最终也就成了空想。为什么会这样?有的人理想本身就不切实际不具可操作性,这叫目标错误;有些人定了理想,行动却南辕北辙,这叫路线错误;有些人以为自己有理想,其实他根本就没有理想,这叫自欺欺人。还有一些人就比较令人惋惜了——他们知道理想是什么,但实现理想时遇到太多阻力、冒太多风险、付太多代价,以至于不得不中途放弃。所以光有正确理想、正确方向、正确路线还不够,实现理想是要付代价、有坚持的。

我喜欢两个词——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除去少数特别不着调、一无是处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是有亮点的,或多或少。人都有不同个性、不同长处,以及相应短板。一个好平台除了能提供锻炼机会弥补你们的短板外,也应尊重你们的个性,把你们当成各有亮点的人才,而不是把你们当块“砖”搬来搬去。强扭的瓜不甜,强迫人干无趣的事会扼杀创造力和激情,会把人才变成平庸之辈。一个由庸人组成的公司必然平庸,那无论我还是你们,损失就太大了。

想到这里,我开口对大家说:“非常欢迎各位到我的公司里来。大家看到了,我这里是个创业的小公司,连个正规办公楼都租不起。大家肯到我这里来是对我的信任和高看。我平素不喝酒,但今天一定要敬大家一杯,感谢了。”言毕,我与每位员工一一碰杯,并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我又开口道:“既然大家相信我们的理念,为了寻求‘共同语言’走到一起,那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上几句。第一,是我对你们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只两条:理想,诚实。我是商人,讲究公平交易,我不提倡什么无私奉献,我认为人都是自私利己的。我开这公司不是免费为人民服务的——我没那么多钱坐吃山空。赚钱是所有创业者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之一。但除了赚钱我还想服务社会,用社会的反哺提升我服务社会的能力。人没有理想走不远,若你只为薪水工作,那你一辈子注定一事无成;一间公司若没有理想,它一样走不远。这是因为,利益和道义间总会存在冲突,一个短视的、没有理想的老板,总是会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选择利益舍弃道义。但一间公司若没有道义,它能走多远?三鹿做了很多年,一朝出了三聚氰胺就垮了。还有很多缺乏道义的公司没垮,但今天没垮不等于明天不垮。

只有真正把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指导我们的每一步动作,才能在利益与道义出现矛盾时,义无反顾地选择道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众认同——这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我下决心做这么个公司,绝非为捞笔钱走路——若那样我不如不干,原有待遇足够我舒服地生活。为什么舍了原来那些追求这梦想?因为我觉得,无论我多努力,一到60岁我就狗屁不是回家遛鸟等死,这种生活太可怕了。那我想干什么?我想把这间公司做成百年老店,在我七老八十话都说不清时,我到董事会发言仍能得到大家尊重。若到那一步,我这辈子就算成功了。人终有一死,但死法却千奇百怪。我是宁可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办公桌前,也绝不愿躺在床上惶恐不安等死。

这就是我的理想。那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先不必急于告诉我,因为人弄清自己心灵真实的呼声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花了十多年时间,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我。我虚长你们快20岁,我可以用我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你们——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未必成功,没有理想的人一定失败。”

“再说诚实。很多人把诚实说成美德,我不这样看,我认为诚实是实现利益的工具。这是过去很多年得出的痛切体会,或者说教训。一个谎言出口,必须要用更大更多的谎言弥补,一层层套下去,最终还是要被戳穿。为撒谎我们付出太多脑力,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那我们何必再做这等劳而无功的事?撒谎的动机,是逃避问题与责任,而问题不因逃避就能消失。它会越积越多,最终不可收拾。所以我花了很大力气强迫自己学会不逃避问题,既不对自己撒谎,也不对别人撒谎。当然人在世上混不可能杜绝谎言,我的原则是能不撒谎就不撒谎。我不怕你们没经验,但我绝不欣赏不诚实的人。我不怕残酷的真相,只怕美丽的谎言。一件事再糟,若把实情告诉我,那我基于此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和应对,哪怕结果不如人意,也算尽人事,顺天命,没什么可遗憾的。可若我得到的不是实情,基于谎言做出的判断一定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责任就不在我。

但很遗憾,这个国家很多人习惯于说一套做一套,以至于很多原本很好的理念,因说与做完全不搭界而流于空话。也许你们过去曾遇到过这样的老板或老师,也许你们过去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但来我这里你们会发现这里与别处不同。在我这里,言必信、行必果,你我的每句话——你对我的承诺,我对你的承诺——都具合同效力。我会这样要求你们,你们也可以反过来监督我。

第二,你们觉得什么是美满的人生?我认为其实只两条——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还有比这更多吗?没有了。两个都做到,你这一生就成功了;两个都没有,你这一生就失败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你的生命就是有遗憾的。

那么来我这里,除薪水外还能提供给你们什么?我想作为过来人,我深知在刚踏入社会时学会设计人生道路——事业和婚姻——是多么重要。你们还很年轻,人生的很多细节自己都没想清楚,但我相信你们都希望有份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婚姻。而走好这第一步非常重要,起码要走向正确的方向。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最终还需推倒重来。这就是我的教训。我付出了代价,领悟了这些,就不想再让你们走弯路。所以,我不仅想做你们的老板,还力争做好你们人生第一步的引路人。我愿为你们的人生设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力争给你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施展你们的才能。无论你们在我这里干多久,无论你们将来是选择继续跟我走还是另谋高就,若你们能发自肺腑地感觉:哦,我在共同语言公司还是学了不少东西,让我的人生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若能收到这个评价,我就很满足了。”

推荐第7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我在我最抗拒成熟的时候,读到了这本书。

我曾经以为自己已经走向了成熟,曾经以为成熟就是像我这样的,不需要任何努力和痛苦就能够获得,可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越读下去,就越是发现我像极了书中描述的“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者”,以为依赖就是爱,而从来不知道我所谓的“爱”给爱我或者我认为“我爱”的人带来的什么样的痛苦。我从来不去想其它人是什么想法,而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一个人的身心上面,从来都认为我的事情最重要,我的心情最郁闷或者我的感觉最值得关注。

“确切地说,那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寄主。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我想摆脱我的寄生虫身份,可是真正相爱的人,真的不一定要生活在一起吗?我有点怀疑这一点。爱不是会随着空间和时间上的间隔慢慢的磨灭消逝的吗?由于我害怕爱的消逝,所以很少甚至从来不给爱情或者友情以自由,自认为喜欢就是要天天,甚至时时刻刻在一起。这样的人,是谁都会害怕的吧?我想着大概是我最不像天蝎的一点吧,依赖。天蝎应该是孤独的,高傲的,可是我却如此的依赖周围的人。

消极,依赖,这两个确切描述了我的性格的词,我要学会摆脱。这样,才能慢慢的走向成熟,才能成为别人可以依靠的人。 你做的都是你“意识”中的事,而我想的却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关联出现了问题,这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那这些想法为什么会进入“潜意识”,要受到压制呢?它们为什么要受到“意识”的抛弃?

”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不愿意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而带来的痛苦,因而宁可视而不见。“

是的,它背后的根源是人类的恐惧和懒惰的天性。”人生本来就是苦难重重的“,而不是安逸舒适的。这是《少有人走的路》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

我们应该面对那些不舒服和痛苦,逃避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不舒服和痛苦。人的心理成熟过程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很多人都说:我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没有勇气和足够的努力去面对和争取我想要的。

谢谢你,斯科特,教会我什么是心智成熟和成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12文管:许宏运

推荐第8篇:少有人走的路推介

《少有人走的路》推介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一、书籍分类:励志、心灵

二、推介理由:

(一)通俗易懂、《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著作,不是海量题材的搜集整理、汇总编辑,而是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心理工作案例,讲述态度诚恳,容易入心入眼。如“人人都害怕承受痛苦,遇到问题就慌不择路,望风而逃。有的人不断拖延时间,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尽量忘记它们的存在;有的人与麻醉药和毒品为伴,想把问题排除在意识之外,换得片刻解脱。我们总是规避问题,而不是与问题正面搏击;我们只想远离问题,却不想经受解决问题带来的痛苦。”、“如“神经官能症患者常常把\"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应该\"挂在嘴边。不管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能力不及他人,他们缺少勇气和个性。人格失调症患者则强调\"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他们缺少自主判断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二)深刻地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我们阅读此书,认真反思,我们的问题都可以对号入座。应该说在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而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三)、历经时间考验

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这本书创造了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排了近二十年。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希望同事可以尝试阅读。

三、结束语 愿我们共同跋涉在心智成熟艰苦而美丽的旅途上,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掌握书中的幸福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成为家人、朋友、同事心理治疗者,做一位智慧和慷慨的美丽女性。

推荐第9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二、《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最近,受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泽中的推荐,阅读了《少有人走的路》。总体感觉,这是一部深刻而简单、浸透着爱、智慧与力量的书,除了带来启迪,还给我很多与自己内心的联结,以及勇气和希望。

分享以下几点特别重要的体会:

1、人生的幸福,感悟,成功,成长,必然伴随着痛苦

以前对痛苦的意义认识不深,甚至有时候会本能地回避痛苦,比如和家人,小孩沟通不畅冲突的时候或者生闷气,或者忘掉它,现在,我会反复思考冲突的原因,体会自己的感受,别人的感受,寻找自己和别人什么需要没有得到关注和满足,什么地方造成了误解,带着痛苦去回味,痛苦随之减轻,办法也就出来了:)每个来访者必然是带着巨大的痛苦走进咨询室的,同时也意味着带着巨大的机会,和幸福的潜能,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点,充满敬佩和希望,陪伴,支持,并最终祝福他们走向成熟。

2、承担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并不可怕,是提高我们人生价值必不可少的

人生并不短暂,为了这个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常常去寻找轻松愉快简单的事情去做,比如朋友,微信等等,但如果我们真的想活出意义,并且决定活出意义的时候,时间并不漫长,很不够用,确定了使命和责任,并投入身心去做的时候,能够体会到更大的幸福,这幸福中当然也包含必要的痛苦,可是,不断突破自我,进入更大世界的时候,我们除了可能感觉到更富有、安全和温暖,也有震撼、孤独和恐惧。心智的成熟意味着我们可以坦然接受两个面。

3、爱是神秘的,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值得永远探索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到来访者,或者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信任和帮助,凭借的最根本的要素是“爱”,“爱的本质是行动,是真诚的不求回报的付出”,爱可以表现为陪伴,也可以表现为理解,鼓励,支持,启发,甚至批评,对不同的对象,不同成长阶段的人,给与的爱应该是有差异的,这让我想起孔子就同样问题对两个弟子的不同回答(子路鲁莽,孔子建议征求父兄意见后再行动,冉有谨慎,孔子建议他可以即时行动) 而能够去爱别人的前提是“会爱自己”“懂得爱与被爱的真谛”。作者提出的5种貌似爱的非爱现象很耐人寻味,“坠入情网”“爱的感觉”“不合理依赖”“自我牺牲” “精神贯注”。

4、信奉什么,在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自我探索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常常想,我走到今天,经历了各种成功失败,背后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的,我觉得虽然有环境和机遇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中形成的“信条”(或者说信仰),过去的信条有不知不觉形成的部分(比如老师长辈领导的话不能质疑),也有自觉形成的部分(人多时让别人先讲),将来,我希望自觉的部分越来越多,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肯定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同,自我成长,要积极主动,不是事事等待。

5、恐惧的背后是懒惰

读这本书让我对懒惰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勤奋的人,读完之后突然对自己有了更深的发现,看到了自己对失败的恐惧背后,隐藏了对成功需要艰巨付出的“懒惰”,我相信这样的事实,一定也隐藏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那一定各自有各自的苦衷,人艰不拆,也都是各自要自我觉悟的。

掩卷深思,真正理解了“少有人走的路”这个书名的含义,不管是成长,还是爱,还是幸福,成功必然不是轻而易举就得到的,而能够付出巨大艰辛去到达彼岸的必然是少部分人,即便如此,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在满怀希望地走着,只要坚持和付出,就可以走得更远,换句话说,其实每个人都在走,如果付出得少一点,只是走得近一点,得到的成功,成长,感悟,幸福,爱少一点而已。人的付出与收获是等价的,这也符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

推荐第10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

第一部分:自律

1、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2、神经官能症:宁可躲藏在头脑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甚至完全与现实脱节。

3、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4、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

5、只有解决‚忽视问题‛这一问题,才能继续解决其他问题。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

6、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患有人格失调的患者却不愿承担责任。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患者,让他人活得痛苦。

7、人格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人格失调症: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把别人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内心充满内疚;而在别的问题上,他们却一推了之。

8、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趋向,哪怕是以微秒的方式逃避。

9、一般寻求心理治疗的原因:感觉自己不能够‘对付’或

者改变现状,因此产生恐惧、无助感和自我怀疑。大多数病人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能够为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承担责任。

10、移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漠然臵之,是构成诸多

心理疾病的根源。

11、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尽管这会带来痛苦,但远比我们的

个人利益和暂时的舒适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淡化暂时的不适之感,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永远尊重事实,乃至真理。

12、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13、接受心理治疗,大概是一种最违反人类本性、却也最具

人性的行为。

14、要使心智成熟,合理的捷径之一就是接受心理治疗。

15、所谓心理治疗,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心理医生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病人说出真话。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16、黑色谎言:彻头彻尾的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

符。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

17、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的生活在天地间,也

可借此摆脱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18、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

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即便生气、也可抑制其爆发的能力。

19、抑郁是一种显著的信号——想适应新的状况,就要做出

重大改变。

20、兼容并包:意味着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

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

21、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才回获得成熟的认可。

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

22、最好的决策者应该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

不影响做出决策的能力。

第二部分:爱

1、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

我完善的意愿。

2、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

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的爱。

3、爱,能够帮助他人进步,也会是自我更加成熟。

4、真正意义上的爱,即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5、‚欲望‛未必能够转化成行动,而‚意愿‛则可成为导

致实际行动的强烈欲望。

6、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

魂的行动。

7、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

法正常生活,这就够成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

8、因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

失调‛

9、‚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典型特征:不在乎依赖的对象

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心满意足。

10、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或者推动人类的

进步。

11、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

脑。

12、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

智慧和力量。

13、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

主观意象。

14、要实现真正的爱,必须付出切实的努力。坚持自我完善,

是爱的基本前提。

15、扩充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这

就是说,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爱也是获得勇

气的一种特殊形式。

16、倾听是对他人表达关怀的具体表现。

17、不熟悉的环境、不同的规章制度、陌生的人、事物和活

动,都可能使我们面对痛苦,并由此而产生畏惧。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勇气。

18、完整意义的人生,势必伴随着痛苦,其中最大的痛苦之

一,就是面对心爱之人或心爱之物的死亡。

19、心理治疗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恰当的激励,给予病人

足够的勇气,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20、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

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

21、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1、人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

动,原因各种各样,但未必是因为当事者饱受压抑,并通过特殊的方式加以宣泄。我们内心被压抑的感受,随时都可能流露出来,其中,包括坏的感受,也包括好的感受。他们是客观存在的。

2、神奇的力量人人有份,只不过有的人能够把握,有的人

却让机会溜走。事实上,有的人懂得把握机会,有的人却抗拒神奇的力量,坐视机会消失。有的人不知道神奇

力量的存在,也不知晓某些好运的价值。

3、我们肉体,可能随着生命周期而改变,随着年纪增长,

体能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在人的一生中,心灵却可以不断进化,乃至发生重大改变。心灵的能力可以与日俱增,直到死亡为止。

4、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

他阻力都能迎刃而解。

5、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需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

察和深刻的自我反省。我们更应该态度谦虚,脚踏实地。心智的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2012年7月25日孙宇宁

第11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

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 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

“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第12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走向成熟让爱伴途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走过的路再也无法回头。青春的流逝伴随着梦想破灭,在心智成熟的旅途上,走的好累,好苦。

少有人走的路,懵懂中也曾踏足。涉世数载,恍然间对于生活的意义,不再如起初那般清楚。逃离着生活的束缚,于“享受生活”与“创造价值”间游走踟蹰。岁月荡漾的青涩模样,几回梦中触及,又在现实崩殂。

太阳依然升起,生活还将继续。浸润于世俗的喧嚣,寻觅心中的静谧。窗外繁华,依然令人追逐向往;宅在家中,享受简单的快乐。铺床叠被,玩耍宠物„„时光流淌的速度,不会被记住。放松脚步,心香弥散,享受平静自我的幸福。

曾经,不经意的玩笑,小小的礼物,床头的小书,都是那样给力。如今,什么都是浮云。经历多了,失却几分无知,多了几分世俗。笑容,淡了;感动,少了。是处变不惊,亦或是麻木,通通分不清楚。街头,望着愤青萝莉的放荡不羁,心底嘀咕:好傻好天真;转身间,羡慕嫉妒恨,只能求一时平衡:他们拥有的现在,是自己丢弃的昨天;自己现在的拥有,是他们梦想的明天。

《少有人走的路》以“爱”为中心 ,为我们探索爱的本质,指引迷惘中的我如何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改变可以改变的现实,接受无法改变的过往,用“平静的爱”的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烦恼常伴依旧常伴左右,但一笑而过,想到那些拥有的快乐:蓝天下的自由呼吸,寒冬里的温暖小窝,亲朋好友的祝福关爱,小小的自己,也有大大的幸福。有这些,还有什么烦忧无法忘怀。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享受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拥有一个快乐、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是无价的,许多外部条件固然是我们生存的必备品,但对一个人来说,更有价值的是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快乐,享受“人类心智的成熟旅程”。成熟会带来发自内心的谦虚,知道自己的智慧并不是来源于自身,而是一种人类的智慧。

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正如每个人走过的路不会相同。亲情、友情、爱情,赋予生命色彩,带来喜怒乐哀。书中谈到的点点滴滴,令我在似曾相识中淡然一笑,掩卷遐思时怅然若罔。玫瑰终究会枯萎,但玫瑰的香味和此时的一切,将化为永恒。纵然生命中的一些注定会失去,但曾经拥有就一定要珍惜。爱过、痛过、恨过、拥有过,品尝百般苦,千番醉,不枉世间走一回。

掩卷时分,望着窗外,又是风起的时节,将我的心也带到永远。风过了,一切的一切,都已随风而逝,只留下我的一片深情飘散世间。感谢每一个陪伴我走向成熟的朋友,让爱在这一路伴随你我左右。享受自然赐予生命的祝福,愿与所有爱我、我爱的人,一起走好属于自己的路。

刘云霞

2011.01.26

第13篇:少有人走的路 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的看待宗教,把它当做一种真正实际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精神寄托或者理论。 书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学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为佛教不承认永久的“神”的实在性,而缺少这种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却不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须要有一个神存在,比如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这种宗教不承认“神”的存在,或者说即使承认“神”的存在,也是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来讲更接近于现代科学一些。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许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你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善自己的时候,你就离“神”越来越近,甚至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是可能达到“神”的境界的。

很感叹作为一名西方学者,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且在长时间的行医生涯中能够去践行它。

是的,离开了现实的土壤的学说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崇高如哲学或者宗教,也必须如此。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很多已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人们转而信仰科学,

这是社会的进步。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传统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会越来越展现,而负面的东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够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提升。

有物,有很多例子可以做为推论的依据; 写作和总结能力也很強,篇章虽多,最后将问题就归结为几个字: “自律”和 “愛”; 提出的观点比较有体系,而且很实用.比如: “自律,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種人生原則„

這四種原則包括:推遲滿足感、承担責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有了观点还有具体的实施方法,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精华語句和感悟:

1.解決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环,妳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自律和隨心所欲之间是以對矛盾,隨心所欲的結果常常是苦果,后悔过后又忘記,再次品尝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担起責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

2.产生于童年時期,並似乎一直适用的对于现实的观念和反应(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意义,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转移到成年人的世界里,這就是心理学上的“移情”。“移情”指的是小時候還不具备抵抗和分辨能力時被大人植入腦中的观念,當時是有用的,多数出于保护的目的,比如說 “远离火堆”,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年之後,其实已经具备了能力,那時的观念却因根深蒂固而一直产生負面的影响.3.一個人越是誠实,保持誠实就越是容易,正如谎言說得越多,就越是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夠心胸坦荡地生活在天地間,也可借此摆脫良心的折磨和恐吓的威胁。

“誠实”在很多情形下未必是看上去最好的选择,比如保全對方的面子.然而長期來看,誠實可以贏得尊重和長久的信任.需要关注的是誠实的表达方式.

4.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著密切关联。陶醉在愛的情感里,我們感觉灵魂无限延伸,奔向心爱的对象。我们渴望給对方滋养,我們希望方成長。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沖動,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給對方,心理学家把這樣的激情狀态,称为“精神貫注”。我們貫注的对象象,正是所爱的人或所爱的事物。傾心于自我界限以外的某個对想象,就會使之占据我們的心灵。例如,有的人喜爱园艺事业,他“爱”他的花园,他从嗜好中得到无穷的滿足感,园艺是他的一切。为了照顾好花园,他周末早晨也不肯多休息,很早就起床去花園松土和施肥。他甚至宁愿放弃外出旅行,宁可忽視他的妻子。为花园付出的精力之多,使他很快成为這方面的专家:他了解土壤、肥料、根系、嫁接的知识,清楚花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能够說出每株花草的特性、花园所处的地形、花园的优点和缺点等。他部分的人格、经验和智慧,也兴园艺事业融爲一体。对于事业的愛和关注,极大地扩充了他的自我界限。

這样的 “真正的爱” 是我所见过的对馬斯洛提出的 “自我实現”的最好的诠釋, 那個時刻 “真我” 完全苏醒, 展現天生的能力与周围事物合而为一.对于修炼瑜伽和冥想的修真人士來說,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時刻.

第14篇: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如果说以前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二十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与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斯科特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所谓自律,是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一、推迟满足感,先吃苦,后享受

斯科特在书中举了一个有拖延工作恶习的财务分析师,每天上班时,在开始的一个钟头,她先把容易的或喜欢的事情先做完,在剩下的时间,她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结果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也是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上班时间,我总做一些轻松容易的事情,那些较棘手的工作总留到最后时刻完成。结果呢,我每天必须把工作带回家,甚至熬夜才能完成。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按一天工作七小时算,我是一个小时的幸福,六个小时的痛苦。如何去改变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呢?作者建议我们不要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向我们的学生传达“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好处,他们不肯用功学习,导致成绩落后,部分极端的学生做事情全凭自己的一时冲动,只要心血来潮,他们动辄旷课或逃课。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

二、为我们的问题承担责任

为什么我们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呢?作者认为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趋利避害,逃

避责任”的心理趋向:“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

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当我们

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外界时,我们便不会积极去解决问题,问题一直存在。生活中逃避责任

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顽皮或愚钝,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出现了

许多让人头疼的问题,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认更加艰难了;老师遇上一个差的班级,自认

倒霉,没办法教好,结果差班越差;金融危机下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找不到工作是

难免,于是没有积极的心态与行动等等。

任何一个问题,即使99%的原因是他人的错,我们还要看看另外那1%,属于我们自己

责任的一部分。今学期我担任班主任,刚接手时觉得很倒霉,我们班竟然有个有严重问题的

学生,他说粗口、打架、成绩极差,严重拖我们班的后腿。只能自认倒霉了,有他在,这个

班不可能成为好的班。因此,开学初,发生什么问题,我都心安理得,因为我认为这不是我

的问题,是那个学生的问题。后来那个学生转学走了,我忽然恐慌起来。好好反思,我发现

原来我一直把这个学生当成我管理不好班级的借口,我一直在逃避责任啊!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

法逃避的问题。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

题。”因此,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

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

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

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道理很明显,然而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地图,而是一直沿用原有的地图。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间而陈腐的观念,却不

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作为教育工作者,尊重事实是多么的重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埋怨现在的学

生难教,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听话。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只会越发烦恼,与学生的矛盾加深。

其实细细想想,成长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现在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与当年的学生相提并论

呢?与其抱怨,不如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地图,改变我们的学生观,

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只有这样方能使我们的教育成功,才能使心灵获得成长。

四、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我们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保持平衡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我控制情绪方面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我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让我遇到了不少问题。作者拿情绪作为例子阐述如何在情绪表达上保持平衡。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少有人走得路》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15篇:《少有人走的路》书评

毛概书评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书评

1.作品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它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2.内容启示

(1)自律

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作者认为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自律,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有拖延工作恶习的财务分析师,每天上班时,在开始的一个钟头,她先把容易的或喜欢的事情先做完,在剩下的时间,她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结果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也是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上班时间,我总做一些轻松容易的事情,那些较棘手的工作总留到最后时刻完成。结果呢,我每天必须把工作带回家,甚至熬夜才能完成。问题降临,必然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承担程度较重的痛苦,尽可能早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承担责任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人生而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也是导致我们贪图安逸,逃避责任的原因。这本书中用到两个心理学名词——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其表现刚好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旁人。很多人都在逃避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认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但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问题不去解决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减小,反而可能会跟着下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而更加严重。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因此,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

- 1毛概书评

3.总结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有很多人是心理健康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干脆是躲避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没必要形而上地去进行自我剖析。但对于这种必须了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生活的人来说,这本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剖析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自己进行的剖析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少走弯路,过好以后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 3 -

第16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本书只看完前两部分,感受有两个方面:勇敢面对现实和爱。人生苦难重重,一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经历很多风浪,一个人在面临各种问题和苦难的时,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担当,是束手无策还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智是否成熟。

最近身边的朋友似乎都不太好,别人的安慰可以让她们心情好过一点,但最终还是需要自己去调整,走出感情的冬天。我想一个人最难过应该是自己的心结,心痛,可能比身体之痛更难以承受,但是当现实摆在眼前的时候,还是得勇敢而理智地去面对,虽然这比选择逃避痛苦得多,但某一天,当繁花落尽,一切痛楚归于平淡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那个坎也不是那么难迈过去的,且经历过那些心灵的磨炼之后,自己的心会更加坚强,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更加坦然的面对更多的问题。

作者还提出一个促进心智成熟的东西:爱。作者对爱的定义为:爱是为了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我是赞同这一定义的。爱有很多种爱,父母子女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男女恋人之间的爱,但是无论哪一种爱,都会让人更加成熟。爱,不是感觉,是行动;爱,是关注,是包容,是责任。爱,不是满口不能兑现的承诺,而是用心地、努力地给被爱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愉悦的生活环境。

学会勇敢而理智的面对现实,学会接受爱,学会给予爱,做一个成熟而快乐的人。

更多读后感及复印机相关维护知识请关注快力文办公用品商城专

家答疑版块,会有专门的专家回答您的提问。 成都复印纸

第17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阅读的书,下面是瑞文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欢迎参考阅读!《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一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二

上次写读后感的时候,起码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今年看的书有几本,工作相关的心理学的都没有做读后的笔记或总结,盖因懒,也是恐惧,怕写的没有意思没有意义以及价值。有时候我很讲究这个,苛刻到没有文字,对自己也极少以文章自称,多是文字,码字,总觉可提升的太多,可自己总是走得很慢或跑的很是滑稽。

上面的权当读后感的开头,而下面是简单的罗列,罗列一些我觉得很有些启发和感触的,2个月前看完的书,今天做笔记,可回顾,可重温,可分享,可自律!

1、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书籍,有人说这本书出自上帝之手,开始我不相信,直到我看到最后一章;

2、这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书,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的,也是人生的旅程;

3、心智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当不满足于自己的心智成熟状况的时候,不要灰心,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事情。路在前方,迈步前行、心莫停。

4、关于自律的四原则

4.1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干掉痛苦,剩下的就是快乐,吃掉快乐,余下的即是痛苦,记得小时候吃零食的时候喜欢从差一点的吃起,最好的留最后,吃的过程一直都是快乐的;长大了反而不如小时候聪明了……

4.2承担责任:我们应该勇敢的说——这事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出了问题,不管是谁的问题,只要事情与我有关甚至于由我负责,那么,都是我的问题。很痛苦,很煎熬,却必须如此……我要努力做到;另,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

4.3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另,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事实有时候经常在变,比如地心说、日心说到现在的。学无止境……

4.4保持平衡:关于责任平衡、满足感平衡、情绪把控,还有最应该记住的“放弃”。有失则有得,有正则有负,这就是平衡;保持的意思即是,什么时候得,什么时候失,以及稳定。不是中庸,胜似中庸。

5爱——自律的原动力

5.1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假如爱自己,请自我完善,假如爱她,帮助她自我完善。自我在前行,难道不是真正的需求?抑或,我们经常视而不见?

5.2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5.3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起初挺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后来大体了解了些,如未知与已知,当你充分体验了所有未知,那么你即是全知全能。不安全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或逃避它。

5.4戏水喧闹,深潭无波;

6成长与宗教

6.1犹豫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有着天壤之别。和IQ无关,一个人的成就,也属于狭义的人生体验的高低吧。

6.2对于世界的规律和本质,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看法和信念。姑且盗用哈姆雷特,哈姆雷特100。

6.3耶稣已死,耶稣万岁。有诗为证:

直到学院与清真寺光塔倾覆、我们神圣的职责才算大功告成,知道信仰变为排斥,排斥变为信仰,真正伟大的穆斯林才会显形。

7神奇的力量——上帝的手笔

7.1懒惰的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7.2被召唤的人很多,被选上的人寥寥

7.3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收获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后天习得的本领

结尾:

我知道人间处处有爱

请你放心的成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变得更加完美

就让我们加入这场人生的游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三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面对现实,放下有趣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轻松,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精读的书。

第18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我们可以从《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取五点加以分析:1.人毕生的追求是心灵成长,学习爱2.爱就是花时间相处;3.爱的定义:为了自己或他人的心灵成长而自我扩充的意愿;4.爱情神话骗了很多人;5.自我牺牲不是爱 以爱为出发点,TA有了外遇,你就应该一如既往地爱TA,花时间在TA身上,TA有外遇,说明TA还不够成熟,TA的心灵还需要成长,为了TA的心灵成长,你还需要自我扩充, 也就是说一开始也许你不愿等TA,不愿原谅TA,但你要学会等,学会原谅,这样你就扩充了自我,要明白出了问题,不是你没遇到对的人,一个人不是一定有另一个维一的人相配,遇到了这个人就会永远幸福,对方永远满足你的需要,爱情神话骗了很多人.而你要等他到什么时候呢?就是你学会原谅后,学会一切与爱情有关的知识后再放弃等待,如果他没有回来,你就放弃,因为自我牺牲不是爱.

第19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寻找心理平静的港湾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这些年,看的书也不少,但真正能让自己有所感悟,在烦躁时会再想起翻阅的书也不多,《少有人走的路》是其中一本。社会在发展,生活富裕了,但我们的心灵平静的时刻却少了。有毒食品、雾霾污染、工作压力、人际竞争、子女教育、家庭矛盾等等困扰我们。人们寻找心灵平复的方法,诉说、信佛,逃避。。。。。社会上有了心理治疗师,网络上书店里心理学的书籍日益畅销。

二十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毋庸置疑,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就达到了三千万册的销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排了近二十年;

斯科特派克,这位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包括自己在内的真实病例的剖析与讲解,向我们展示了人们从懵懂无知到心智成熟所要经历的艰难旅程。

其中贯穿着自律与勇气,爱与信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苦于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让自己过得既幸福又理想,当意外来临时很多人总会抱怨命途多舛,不受老天眷顾,进而自己放弃自己,被问题打倒。

所以,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生活中我们在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人性弱点的驱使下,人们面对问题的首要反映总是逃避,但当我们有勇气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仅仅是这样的决定,就让我们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向前进了一大步。

我们拥有了勇气,但解决问题的原动力在哪?

那就是爱,手足之爱,精神之爱,对人的爱,对事物的爱„„

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总习惯于沿着别人告诉的轨迹走下去,很少去思考自己的世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人生苦难重重„„”书的第一句话写到,在作者向我们叙述一个个病例的同时,也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却没有深入体会的潜意识的世界,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渴望,更深刻地体会责任、爱、信仰。

人们在经历挫折时总会质疑生活,以传统的观念否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人们总认为传统观念是先辈们经验的积累,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但我们都知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成长经历也不相同,我们要遵循自己的世界观,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世界观就是书中所谓的信仰。

信仰始于人们的成长经历、文化环境„„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穷其毕生精力努力生活,但等到回首一生时才发现,自己是在跟着别人的步伐过了懵懂而庸碌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人们碍于传统观念的限制,总认为信仰是对于某种例如佛教或基督教之类的宗教信仰,但这样的想法太狭隘,信仰的广度和深度远不仅于此,它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把尺,让我们遇到问题是能靠它对其作出取舍,能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动力,带领我们前进。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在书里,你在惊讶于作者大胆言论的同时,作者众多的病例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慷慨与诚意。

作者并不是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是把他个人的世界观强加于我们,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去生活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关于爱,关于信仰,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合适的方式更积极地去接受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学会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快的到达心智成熟的彼岸。

第20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最近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书中说:“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网上真人赌博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获得满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让人内心膨胀,从而止步不前,很难再获得更多的成长。推迟满足感,并不是永远不知足,而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生活,为了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坚持向前进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并且感受被问题缠上的苦恼,冷静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网上真人赌博结束后的快乐之感。推迟满足感是自律生活这条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步。

本书的作者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同时“爱也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养不教,父之过”,父母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专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会产生负面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孩子会产生不安的恐惧,而且这网上真人赌博份恐惧或许会从童年时代延续到成年以后甚至更远的时间段。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爱灌注进去,会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将大人的教育听进去,使得自身获得成长。

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尊重事实,微笑面对,然后接受,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这就是网上真人赌博生活一步一步教会我们的,最终也使得我们的心灵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爱是促进自我和他人心灵成熟的方式。“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网上真人赌博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收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只有将自律和爱相结合,使两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获得成长,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的方向,忍受艰辛和磨难,最终才能达到新的人生网上真人赌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语录
《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