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国物流学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2 15:08:4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物学字〔2009〕3号

关于召开“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学会特约研究员:

为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院校、研究机构与物流企业的工作交流和业务合作,推进物流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特决定召开“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与地点

时间:2009年4月17日(周五)报到,18日、19日开会。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027— 87540068)。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院内)

(二)参会人员

1.中国物流学会首批产学研基地代表(列入考核、务请出席);

2.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列入考核、务请出席);

3.拟申请产学研基地、特约研究员代表;

4.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学术带头人;

5.物流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物流企业(园区);

6.邀请部分地方政府物流工作主管部门代表。

(三)主要内容

1.解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内容;

2.研究落实2009年中国物流学会重点工作;

3.布置2009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

4.交流产学研结合工作经验及做法;

5.讨论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问题;

6.参观。

(四)所带材料

1.《中国物流学会首批产学研基地交流材料》(务请首批产学研基地于4月9日前报送电子版,作为大会交流发言及基地考核的必备材料);

2.《2009年中国物流学会及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1.《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参会确认表》

2.《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参会接站及订票确认表》

二OO九年三月十三日

推荐第2篇: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员申请表

附件一: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办法

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章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计划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教研究成果评奖工作安排,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繁荣高等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宗旨,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开展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选和表彰活动。

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学会秘书处代行评奖办公室职责,负责成果评奖的日常工作。

三、推荐参评范围

各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和会员单位的教职工,自2009年2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的下列成果均可以申报参评:

1.在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省级及以上学会(包括国家级学会和省级学会所属的二级学会)、高等学校(校级)举办的论坛、学术年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的有关高教研究的论文。

2.被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校级)采纳或推广的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实验成果等。

3.在国内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论文(3000字以上)。 4.在国内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有关高等教育研究的专著(不含论文集)。

5.通过厅局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省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以上部门(包括国家级学会及其二级学会、省级学会,不包括省级学会的二级学会)、高等学校(校级)鉴定、评审通过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等。

6.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研制的湖北高职“十一五”规划教材、湖北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各单位、各高校应结合改革发展实际,重点推荐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实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特别是体现新理念、新方向、新方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实际作用的成果,使本次评奖发挥应有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已获得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教育厅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的成果不得再申报参评。

四、成果参评条件、奖励等级划分与评选标准

(一)推荐参评成果的基本条件

1.成果来源真实,成果产生的时间符合评奖时间的规定。2.成果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策导向。

3.成果内容有创新,有独到见解,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被引率和转载率。4.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能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对高等教育的科学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5.成果观点鲜明、文字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二)奖励等级划分与评选标准

1.一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创新,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或者具有较高的社会实用推广价值,对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较大的实际促进作用。

2.二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新突破,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或者具有一定的社会实用推广价值,对指导实际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3.三等奖:成果在观点、内容、方法上有独立见解,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或者对实际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五、奖项设置及奖励

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类分别设

一、

二、三等奖;教材类设优秀教材奖。具体奖项数量另定。

对获奖成果,由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共同颁发证书和表彰。对获得一等奖的成果,将推荐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

六、推荐参评程序及申报要求

由各会员单位、各专业委员会(分会、工作委员会)在本单位、本系统内组织申报(同一项作品不能同时跨单位、跨系统参评),进行初评,将获选成果推荐到评奖办公室参评;湖北省高教学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经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审核、湖北省教育厅审定后公示和公布。

申报推荐要求:

1、推荐参评的成果均需填写《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申报表》,《申报表》须经推荐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推荐申报单位对所推荐的成果的真实

2 性和合法性负责。

2、成果为会议交流论文的,必须提供会议举办者的书面证明原件;成果为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的,必须提供采用、认定单位的书面证明原件或专家鉴定与评审意见的原件。

3、《申报表》一式3份、所涉成果原件或复印件1份(申报材料不退还,申报者自行留底),由推荐申报单位统一报送评奖办公室。成果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推荐申报单位的公章。各单位的所有成果《申报表》电子版由推荐申报单位打包统一发给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每一项成果及其《申报表》单独用一个档案袋分装。档案袋正面必须粘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成果名称、成果形式、申报者姓名、推荐申报单位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不符合规范的材料不予受理。

4、各单位必须将拟推荐的成果按“成果形式”分类,并按分类填写《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评奖申报汇总一览表》。《一览表》纸质版一式一份和电子版由推荐申报单位报送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5、各高校的申报推荐材料由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报送。学会各分支机构的申报推荐材料由各分支机构的秘书处负责报送。本次评奖不受理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成果,不受理用外文表达的成果。

《评奖通知》《评奖办法》《申报表》《一览表》等的电子版可在湖北教育信息网、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网、湖北职业教育网上下载。

评奖办公室专用邮箱:hbsgjxh@163.com

七、时间安排

申报推荐材料集中受理时间:2012年6月11—22日。2012年7—8月完成评审工作并公示评审结果,2012年9月公布评审结果。2012年10月召开表彰大会。

八、为保证本次评奖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着自愿原则,请推荐申报单位在上报材料时交纳评审费,每项成果200元,由学会秘书处出具正式发票。

九、联系人与联系地址:

1、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青春,13971217688。

2、常务副秘书长李友玉13707101982,027-878689

19、87640191(办)。

3、工作人员周颐13469995583,027-87868321(办、传真)。

学会秘书处办公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桂园路65号(华中师范大学西门外)。

3

推荐第3篇:中国物流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物流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理事:

现在,我受何黎明会长的委托,代表中国物流学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主要是回顾总结上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下一年工作的基本思路。请予审议。

一、中国物流学会一年来工作回顾

去年11月,中国物流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在长沙召开。一年来,在学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各位理事大力支持,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简要回顾如下:

第一,加强政策研究,推动政策落实

继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物流国九条”后,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组织起草《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财政部出台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将物流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商务部启动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积极推广甩挂运输、铁水联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方式,支持交通运输主枢纽物流节点建设;工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铁路物流、物流标准化、口岸通关改革等工作全面推进。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出台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政策环境得到改善,也对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学会加强行业调查和政策研究工作。一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召开有关财政税收、不合理收费、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等专题座谈会,邀请企业、政府、协会直接对话。组织开展了“物流国九条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调研”和“关于减轻物流企业负担调查”,向社会发布了调查报告。物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前后,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数十次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情况,5次提出《关于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及政策建议》《关于促进我国物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等书面报告。

同时,学会组织研究力量,完成了有关部委委托的10多项研究课题。如《落实情况的评估报告》《关于物流领域乱收费问题的报告》《“十二五”物流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研究》《提高我国物流业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等课题。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学会会员积极参与相关政策调研活动,承担了地方、部门物流规划和政策的研究起草工作。

第二,深化学术研究,提高研究水平

在各位理事和广大会员共同努力下,我会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次年会参评论文总数达930篇。经评审,其中359篇获奖,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104篇,优秀奖210篇。2012年年初,中国物流学会共确定227个课题列入研究课题计划(包括一年期和两年期)。到本年度课题提交期截止前,共收到结题报告182个。经评审,91个课题获优秀课题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1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61个。从今年起,联合会、学会开展物流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推荐、审定与推广工作。今年共收到推荐成果95个,经评审,共评出优秀成果35个。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8个。明天晚上,学会将要对上述各项获奖成果颁发证书。

上述研究成果总数达1200多件,获奖成果近500件,出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位作者。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学会公开选拔了70多位专家,分别组成论文、课题、图书和创新成果评委会。根据《评审办法》的规定,组织了认真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在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中国物流学会网上进行了公示。各位评委普遍反映,本年度研究成果选题紧扣当前物流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方法注重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些成果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实用效果。

第三,引导产学研结合,促进资源整合

学会从2008年开始设立产学研基地,每年组织召开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为产学研各方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项目对接的平台。各产学研基地在课题研究、政策咨询、实习实训、学术交流、案例推广和联合办学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今年4月,学会在银川市召开了2012年度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产学研基地负责人、相关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和协会的代表350多人参加,60多家产学研基地提交了交流材料,30多家单位提出了项目需求。会议还组织了产学研供需对接沙龙,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展开讨论,部分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原有产学研基地努力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有30多家单位提出申请。根据《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修订稿)的规定,经资格审查,确定其中21家单位为第五批产学研基地。申报单位中的企业数量首次超过了院校和研究机构,表明企业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需求在增强,学会产学研基地的品牌效应在提升。到目前,学会已设产学研基地126个。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和院校资源整合,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对于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办好学术年会,搭建交流平台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是我国物流业界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学术盛会,到去年已成功举办10届,已成为“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的年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题演讲,介绍物流领域研究的前沿观点。分别设立“专家讲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交流会”、“年会优秀研究成果点评会”、“绿色物流论坛”等重点交流活动。同时,继续采取自主设立分论坛的形式,由演讲单位和企业自主申报,年会提供平台,交流发布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农村物流、国家重点课题解读等一批分论坛已经连续多年设立,搭建了相对稳固的学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稳定的学术交流群体,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第五,开展教育培训,加快人才培养

目前,全国已有417所本科院校、903所高等职业学校和867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从2001—2011年,10年间累计为社会各行业培养本科及中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近250万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1.4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21.1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2012年,我们还与教育部共同举办了“全国物流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龙工杯’现代物流技能比赛”,“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物流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活动,组织开展了“安吉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培养物流业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第六,搞好新闻出版,把握舆论导向

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连续编辑出版《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中国采购发展报告》《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和《中国物流年鉴》等。这些系列报告集中展示一年来我国物流业实践发展和政策、理论研究状况,已成为业内较有影响的年度系列出版物,受到广泛关注。

为繁荣物流出版事业,推进物流领域理论创新和学科体系建设,中国物流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2年组织开展了“第三届物华图书奖”评选工作。全国24家出版社报来102种参评图书,涉及100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400多位作者。经评审,35部获奖,其中一等奖6部、二等奖11部、三等奖18部。

联合会、学会作为《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主管单位,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影响力。学会今年对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强化了对会员的服务性,增强了互动性,扩展了资料的全面性,努力搭建“中国物流首选智库”的公共信息平台。此外,学会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的联系,加大了物流业社会宣传力度。

第七,扩大国际交流,提供合作机会

一年来,学会主要领导带团出访,参加国际采购与供应联盟、亚太物流联盟组织的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同时,接待有关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来华访问,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如,学会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物流研修班和绿色物流项目研究;与国际贸易中心(ITC)合作,开展“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培训等。本届学术年会,我们邀请了美国、德国及东南亚国家的代表与会,以期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国内物流领域产学研各界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

第八,加强自身建设,壮大学会组织

为充实加强学会工作,我们在年初专门成立了学会工作部。一年来,在各位会员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学会各项日常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一是会员队伍继续扩大。到年底,学会会员总数将达到3500人,当年新增800多名会员。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加入学会,会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部分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认真履行职责,为学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二是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今年学会对网站进行了全新改版,增加了新的栏目,扩大了信息来源,增强了与会员的交流互动,以“海量信息”为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在原来半月左右给会员发送电子邮件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定期编发的《会员通讯》,增加了与会员定期联系的渠道。三是专家团队稳步充实。按照《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管理办法》,经本人申请、专家推荐、学会审核,今年我们拟聘任21名特约研究员,特约研究员总数达到277名,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专家团队进一步壮大。

总体来看,一年来学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许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如,对于决定行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局思考;低水平重复研究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缺乏原创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符合我国物流发展实际的物流方法论尚未形成,学术创新缺乏科学指导和研究手段;产学研合作体制,人才培养和科研转化机制还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会员规模与行业从业人员相比仍然不相匹配,组织结构有待优化,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着力改进提高。

二、学会下一阶段工作的基本思路

2013年,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物流业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中国物流学会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按照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部署,紧密围绕物流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组织广大会员,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稳步提升物流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学会办成“中国物流首选智库”,为我国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是充分发挥政策研究优势,积极参与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研究工作。《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进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0多个部门和行业协会参加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学会要充分发挥政策研究优势,积极参与规划研究工作。要逐步开展行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做好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组织研究,推进行业政策体系顶层设计的创新研究。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物流国九条”等政策落到实处。中国物流学会会员,都要积极参与当地物流规划与政策的研究工作,努力为行业发展营造适宜环境。

二是坚持提高质量、鼓励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针,努力引导学术研究方向,搭建多样化学术科研平台。要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学术成果要突出质量标准,鼓励创新,坚持实践性在理论研究中的引导作用。要加快开发学会网站,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学术成果的交流互动和宣传推广,成为学会会员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的重要窗口。

三是巩固深化产学研结合良好局面,注重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体制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引导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发挥产学研基地的示范作用。组织开好一年一度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寻求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与学会网站的链接,加大产学研基地宣传力度。注重搜集产学研供需信息,通过学会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项目对接。

四是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培养物流业适用人才。要继续完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坚持职业资格培训认证的质量标准,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依托产学研基地,探索推广“工学交替”、“委托培养、定向培养”、“校企合作办学”、“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等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物流企业急需的适用人才,为我国物流业升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继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影响力。要继续加大会员发展力度,优化会员组成结构。要扩大会员覆盖面,吸引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性研究人才加入学会。要重点吸引企业家入会,继续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合作。要不断加强会员服务,深化学会与会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专业细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究和行业服务。

各位理事:以上是我代表理事会对一年来学会工作的简要回顾,以及对下一年学会工作的思路建议,请予审议。

明天,我们将要隆重召开“第十一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积极参与学会各项工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戴定一,研究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198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1987年在原国家经委信息中心任副处长;1988 年在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做访问学者;1989年到现在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原中国物资信息中心)工作,历任处长、副主任、党委书记、主任;2001年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信息部主任;2003年3月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国务院决定适当降低新建高铁初期速度 铁路部门为旅客开通邮箱解决网购问题 张相木:“十二五”期间汽车工业的重点任务

推荐第4篇:物流学会动员大会圆满成功

物流动员大会圆满成功

2015年10月18日18时至19时,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学会于工商大楼416会议室召开以“We are 伐木累”为主题的年度物流动员大会。本次大会旨在融入广大新生的力量,加强新生对物流学会的了解,增进学会内部成员的感情。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老师有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熊绍辉书记,物流系副主任王友丽老师,学生辅导员许丽艳老师。前物流学会会长李欣、前书记谈太晖,以及社管委书记曲子豪也来到活动现场。

本次动员大会共分九个环节。首先全体奏唱国歌,与会人员起立,高昂的歌声,表现出了新一代年轻学子极高的爱国热情与精神。随后,由物流学会会长陆振杨致大会开幕词,告诫同学们把握光阴,珍惜岁月,至此物流学会动员大会拉开帷幕。紧接着是学会各部门的才艺展示,各部门各显神通,合唱、舞蹈和朗诵等样样齐全,别具一格的表演赢得了现场嘉宾的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让同学们在欢笑中对各部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大会第四个环节,新生代表程怡清上台谈了她对加入物流学会的感受,真切朴实的话语丝毫不显矫揉造作,表达出了新生们的内心感受。随后,学会精英团队队长罗舒楠上台介绍了物流精英团队的发展及工作,让同学们在感叹之余也暗暗发誓向物流精英的方向努力。接下来的就是抽取会前新生们写的心愿卡的暖场环节,三名幸运儿被抽中于与会后领取了大会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体会到了物流大家庭的温馨与感动。之后物流系副主任王友丽老师上台致辞,在宣传视频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了物流学会的具体职能与工作方向,让同学们对学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熊绍辉书记则强调了物流学会“学而会”、“学而用”,“学而精”的精神,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莫负初心,为在场同学指明了道路。接下来是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同学们用最洪亮的声音高唱江财校歌,唱出了一个江财人应有的精气神,大会在回荡的歌声中完美落下了帷幕。

本次物流动员大会的顺利召开离不开物流学会所有成员的尽心尽力和通力合作,同时也拉近各部门的距离,激发了新成员服务物流学会的热情,有利于搭建物流平台和共筑物流学会的美好未来。相信经过物流动员大会的鼓舞,新加入的同学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为物流学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塑造更加辉煌的物流新星!

推荐第5篇:物流学会4月工作总结

物流学会四月工作总结

1.顺利举办第五届江西财经大学物流设计大赛

本次比赛由江西财经大学物流学会承办,并得到了校内校外的高度关注。出席本次大赛的嘉宾和领导有江西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涂继健主任、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熊绍辉老师、工商管理学院刘浩华副院长。大赛还特别邀请到了顺丰速运公司南昌分公司企划部经理黄先生、江西邮政昌北分局涂经理、江西理工大学王老师。本次大赛由物流系主任王雪峰老师、吴群老师、李毅学老师、程永生老师、潘淑清老师、涂淑丽老师、刘志华老师和崔爱平老师担任评委。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 1

图为物流系07—10级8个班班长支书开会

在07级学长学姐返校之前,颁布相关实施条例和特别注意事项,保证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广泛的收集07级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完成工作布置,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为5月份人才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4.接洽校企合作项目,与昌北邮政再次建立合作关系

在校企合作中树立良好的社团形象,不断完善和跟进合作项目。4月中旬通过与昌北邮政的再次接洽,双方达成共识,学会为其提供、联系毕业生包裹托运校园兼职代理。不断深化与原有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为更多物流系同学提供实际的学习机会和锻炼平台。

5.祝贺物流学会在校团委社团评比中荣获“十优社团”的荣誉称号

4月27日在高雅艺术厅的年度社团评比中,物流学会凭借平时工作和当天展示的出色表现一举被评为“十优社团”,这对于刚成立一年的物流学会来讲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6.物流系学子获“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

4月28日,由我院08级物流系顾玲丽、孙倩、康爱冰、许强和勇骁飞所组成的“金石组合”队获得了“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 3

推荐第6篇:1.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纪要

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纪要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

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于5月8—9日在大连召开。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在会前听取了会议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开好本次会议提出具体要求。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

一、副会长贺登才分别主持了大会。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杜志渊到会致辞。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李厚圭、鞠颂东,学会产学研基地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代表、特约研究员,相关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协会、学会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会议概况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经验和思路,研究部署学会今年的重点工作。戴定一常务副会长总结了两年来学会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贺登才副会长就2010年学会重点工作安排及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作了说明。开滦集团副总经理、国际物流公司执行董事李敏、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杜学森、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周昌林、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武、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孙牧晓、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培训部副部长邹海、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等产学研基地的代表在大会发言。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助理刁吉玉在大会发布了公司研究需求。30多个单位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材料,展示交流了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成果。

下午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了讨论。华北区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 1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鞠颂东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主持,华东区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物流学会会长李厚圭和上海海事大学物流情报研究所所长陈伟炯主持,中南区、东北区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周建亚和大连大学教授霍云福主持,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由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李严锋和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亮兵主持。与会代表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展开讨论,大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会后由各小组召集人在大会做了总结发言。大会还邀请了IB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梅昕作了智慧城市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大连大窑湾港和大连保税港区。

二、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

学会自2008年桂林会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制度以来,已有62家单位获得了产学研基地称号,其中企业或园区22家,院校和研究机构40家。两年来,学会积极组织、引导和服务,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各基地单位大胆开拓,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物流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

通过产学研结合,研究机构和院校加深了对产业发展需求的了解和理解,研究内容更加务实。2010年有219个课题列入学会下达的课题研究计划。从这些报送的课题题目来看,更加注重与产业的现实需求以至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体现了物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来讲,很多研究已经跨越了原来对物流理解的边界,涉及到了金融、商贸、制造业等各个领域。从深度来讲,比两三年前的水平有很多创新。在大会交流中,开滦集团介绍了自身通过与多家 — — 2 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此基础上指导开滦战略转型,提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顺丰速运合作,采用系统分析与仿真等手段,对其航空快递业务布局和航空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以增强其与国际快递巨头的竞争实力。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产学研各方都收到了实效。

(二)取得了一批效益显著的产学研结合成果

从交流情况来看,出现了一批创新性、实用性很强的成果。苏州物流中心介绍自身与美国龙氏物流公司、清华大学北卡物流研究中心三家合作研究空陆联程中转模式,这个模式得到了国际航空联盟认可注册,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如医药、冷链等专业物流领域。北京物资学院协助德利得物流总公司开展服装物流仓储布局规划研究,采用建模的方式对多种方法的流程、操作、人员进行了运营模拟,企业采用学院的优化方案后,取得了高效率、高准确率、低成本的良好效果。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与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冷藏运输条件的模拟和控制的研究。该公司采用了相关的冷链技术方案,货物腐损率由过去的4%降低到3%以内,同时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培养出了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结合要培养两类应用型人才。一类是基层的物流工作者,如企业的一线职工,即将进入社会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一类是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中高层物流人才或者专家。这方面很多院校和企业都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如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校企合作,制订了比较规范的制度、流程,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

— 3 — 非常值得学习借鉴。远成集团自2001年以来,依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已经培训的实习生达1500多人次,探索了一条在企业内部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操培训基地的路子。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创新模式,形成一个“工”与“学”渐进式交替、螺旋式上升、“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型,近两年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达1000人次。

(四)创造了一些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从项目层面进入到一些资产层面,联办基地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中远物流以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中远物流、中远网络物流和中远天津物流)和高校(滨海学院)为联合研究主体,政府(滨海新区)提供政策支持,研究机构(中国物流学会)提供研究指导,建立基地“官产学研”一体两翼合作研究组织架构。天津滨海学院还建立了由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一些基地采取了师资交叉进入的方法,就是企业高管到学校讲课,举办讲座,带研究生;教师到企业挂职,主持课题研究和企业内训。天津滨海学院20名一线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在中远天津物流顶岗实践。同时,学院拟聘请中远物流的企业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为校方客座教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做专任教师,并从对口行业聘请高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

(五)产学研结合获得政府参与和支持

产学研基地积极服务于地方物流业发展,地方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坚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 — — 4 三个定位,以人才集聚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系统开展了前瞻性、特色性和对策性等三方面研究,初步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学校高度配合、企业充分信赖的“政产学研”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些地方积极推动物流人才培养。如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习给予政府补贴。在政策的扶持下,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已与中海物流、凯通物流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办学关系。

三、产学研结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缺少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物流是新产业、新学科,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很多研究,缺乏产业背景,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方法上来看,缺乏继承和创新。

第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有地区和行业的不平衡,也有产学研各方的不平衡,特别是企业界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学会给产学研各方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大家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解决实际问题,寻求双赢模式,实现经济效益。

第三,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产学研结合目标之一是要出人才。人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层人才,要能文能武,要懂得实际,一上岗就能够操作。第二是高层人才,高层人才要懂得战略,能够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或者是在学术界能够对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来看,产学研基地在培养前一类人才方面的实践比较多,但后一类人才的培养

— 5 — 还有些滞后。这就需要从更大范围,多学科、多产业注重知识积累,方法论的训练和培养。

四、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何黎明会长曾经提出过十个方面的重大研究课题。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戴定一常务副会长在本次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些重点研究方向。

第一,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的机遇、挑战,以及如何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作用。我国整个市场在变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为主,因此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包括物流自身的产业结构,有些是能力过剩,有些是严重不足。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物流自身也要转变单纯作业型的服务方式。如何提高附加价值,更多的把效益体现在各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物流产业会有一些什么重大的机遇、重大的调整,我们应该做一些战略性的研究。

第二,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新要求对物流产业的影响。我们目前来看偏重于技术措施的研究,缺少政策方面的通盘考虑。如果没有政策的导向,即使有很好的技术也难以推广应用。因此,我们的研究除了技术层面以外,还要有一些政策机理方面的研究。

第三,物流产业过程中的公共服务。我们知道一个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分成供方、需方和第三方这三块,第三方主要提供的是中间的公共服务。我们现在对于供方研究比较多,也就是对物流自己的企业、资源、运作方式研究的比较多,对需方也就是我们服务的产业,客户未来的动向、变化研究的偏少,第三方研究的更少。第三方就是说如何在供需双方中间起协调、平衡的作用。第三方主要一是制订游戏规则,二是维护游戏规则,三是创造有利的双赢环境。现在第三方 — — 6 的理论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公共政策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的研究方向。政府怎么定位,非政府组织怎么定位,包括一些商业机构有没有机会。我们需要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新的机会、必要的监管、行规、标准以及其中的一些公共服务做出比较全面的研究。

第四,物流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目前,我们整个物流学科的建设发展很快,成果也很多,但是总体而言基础的部分还比较薄弱。一个学科的成熟基础是很简单的,但也是很深的,不能把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提炼出来去统一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关系、所有的价值导向,这个学科的发展就会很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物流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关系、基本矛盾做进一步的提炼,这样才可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够有效解决我们理论研究中的重复、矛盾和各种争执。

第五,在网络经济时代,物流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当今时代,国内外所有的创新都跟信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我们企业界,无论是资产的变动、组织架构的变动、业务的变动,最后都要归结为信息系统的变动,网络对于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这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最近,国家把物联网这样一个理念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我们从产学研这个角度来讲,要理性地看这件事情,要认真研究物联网对物流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六,要关注一种新型经济主体的发展。这种经济主体名义上是一个数据中心,以掌握信息、数据为主要特征,但它会冲击现在很多理念、法规、模式。因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些企业都有这样的特征,国内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国外有像苹果公司、GOOGLE这样的企业,发展速度极快,他们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掌握了集中的数

— 7 — 据、信息,然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至今他们是“四不像”,不知道他们是制造业,还是商贸业,还是传媒业,还是IT业。因此,会有很多影响他们发展的阻力,但是也有很多突破这种传统的东西。在未来的时代里面,这类企业的形态或者这一类的经济主体,是必须关注的一类创新型主体。我们很多的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

五、有关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的建议

与会代表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由各小组召集人在大会做了总结发言。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发布应该再广泛一些。学会课题每年都发布,应该继续坚持;每年纵向研究的课题报告也可事先发布;企业课题也应逐步通过学会渠道发布;各院校及研究机构对外课题也应该公开发布。通过这四个方面研究课题的发布,将会发现行业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哪些是企业实际需要的研究课题。

二是要定期发布行业重大研究课题目录。学会要引导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在整理汇总一年热点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列出重大研究课题题目目录,在行业内进行发布。在条件成熟时,利用产学研平台进行分工合作,推动重大研究课题的联合研究,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三是要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平台,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并形成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一是实习,学生要到企业进行实习,一种是定向实习,一种是集中实习。二是参观访问,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三是咨询,企业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问题向院校和研究机构咨询,老师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方案设计。四是企业提出的一些研究课题,请院校承担;院校的一些研究课题也可以请企业界人士参与。五是采取顾问的方式,请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 — — 8 作企业顾问,企业实际工作者作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顾问,进行双向交流。六是学生论文的选题来源于企业,从企业当中收集,并且命题。七是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各个基地之间各有所长,大家通过学会工作平台,共同搞一些合作。

四是建立专业的细分平台。产学研结合要分层次、分地区,多元化。学会应该按照不同专业建立专业委员会,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各地都有产学研的需求,要发动地方的积极性。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实际,形成多样化的研究方向。

五是大专院校要加快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从根上形成一个实践导向的教学大纲,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设臵等方面更加切合企业的需要。

六是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物流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教师。特别是对高职教师,应具备两类能力: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和面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能力。要具备第一种技术服务能力,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有服务企业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要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就必须熟悉高职教育建设理念、发展方向,掌握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设计手段与工具。

七是建立学术检索系统。要建立专业的学术检索系统平台,增强平台对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吸引力。尤其是目前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期刊较弱,学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一本核心的专业期刊。

八是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例如对于产学研基地提供的物流服务减免税收,对产学研研究课题提供一定研究经费等持,进一步促进物流人才队伍的快速培养,推动物流理论研究水平

— 9 — 和实践指导能力快速提升。

六、关于2010年学会重点工作

贺登才副会长在大会介绍了中国物流学会2010年重点工作。会上发布了《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会员和加强会员服务的通知》。由于本届学会理事会任期届满,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将于11月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同期召开,届时将进行改选换届,会议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一)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准备工作

“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拟于2010年11月13—14日召开。年会将评选表彰优秀论文、优秀课题,命名第三批产学研基地,聘任新的特约研究员,由研究单位或企业申请设立分论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会上对《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做了说明。对年会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参评论文时间界限及内容参考范围、论文分类、征集方法和论文提交评选方式等做了进一步解释。对年会设立分论坛的有关内容,包括设立的基本条件和设立方式做了说明。

会议要求,产学研基地、协作网各成员单位、各位会员要积极参与年会论文征集、课题提交、分论坛设立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开好年会献计献策。

(二)关于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于2006年11月在武汉选举产生,到2010年11月任期届满。根据《中国物流学会章程》规定,将按期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换届选举。会上说明了改选换届的总体思路与原则、主要工作内容、新一届理事会候选人推荐原则和工作进 — — 10 度安排。会议要求,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和全体会员,要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产学研基地申请与设立工作

产学研结合是学会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和重要抓手。产学研结合就是要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简单来讲就是要出书、出钱、出人,同时,要争取1+1+1大于3的效果。目前,两批62个产学研基地已经设立,第三批开始接受申请。会上就产学研基地的申请和设立进行了说明。会议要求新设立的产学研基地要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当地或本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要有产学研各方参与,要有足够的会员基础,并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要能够积极开发和承担产学研的任务。。

(四)关于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征集工作

为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引导各类企业改进物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发挥现代物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决定征集“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国内物流企业及园区、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在物流管理战略制定、模式选择、运作实施、组织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典型事例等,都在征集范围。会议希望各产学研基地依托自身平台,开展案例的总结和推广活动。

(五)关于加快发展会员和加强会员服务工作

为扩大会员队伍,促进学会可持续发展,我会决定进一步加快会员发展,加强会员服务。关于加快发展会员方面的措施,一是新会员会费延期优惠。为使改选换届期间会员发展工作保持连续性,经研究决定,凡2010年5月1日以后交纳会费的会员,视同交纳下一届会

— 11 — 费。二是按会员比例配臵理事、常务理事。三是优化会员结构。四是积极发展学生会员。为加强物流研究后备人才的培养,学会继续发展学生会员。凡在校、在读的物流类专业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和非在职博士研究生),拥护本学会《章程》,有加入本学会意愿,经本会理事或具有会员资格的老师推荐,均可提出入会申请。学生会员会费100元,享受注册会员同等待遇,在学会下次换届之前有效。

会议希望有关院校、产学研基地以及学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等积极组织推荐。新推荐入会会员人数,纳入考核记录,作为改选换届的参考依据。

关于加强会员服务的措施。一是坚持定期电子邮件发送服务。二是开发学会网站浏览和下载服务。三是开通特约研究员展示服务。四是为理事和特约研究员创造更多参与学会工作的机会。五是搞好联络、咨询、信息服务。六是扩大会员相关优惠待遇。

会议要求,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和全体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会员,积极参与学会各项活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地结合物流实践需要,加强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室整理)

— — 12

推荐第7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学术委员会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下属的二级分支机构,从事有色金属技术与装备的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学术团。会员由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有色企业、研究设计、制造、施工单位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有关单位自愿组成。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协会章程和有关规章制度,全心全意为企业、行业、政府、社会服务,发挥桥梁、纽带和协调、自律作用,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有色金属科技进步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学委会是非赢利、群众性学术组织,致力于促进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科技进步,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建设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外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联系和合作。

学委会下设矿山设备专业、轻金属冶炼设备、设备制造与维修、专用设备、选矿设备、压力加工设备、环保设备(原冶炼烟气制酸设备)、液压气动设备、重金属冶炼设备九大专业委员会。

推荐第8篇:中国诗歌学会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资格及申请程序》

中国诗歌学会是1994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申报,经中宣部批准成立,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旨在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广泛团结全国诗人和各界人士,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创作信息,培养文学新人,为繁荣社会主义

诗歌而开展多样的学术活动。

一、会员资格:

凡热爱祖国、遵守法纪、遵守会章、交纳会费、积极参与创作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诗人、诗评家、诗歌编辑家、出版家、翻译家(含新诗、旧体诗词、散文诗、诗歌理论、评论、翻译)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向学会提出申请:

(1)已加入地方省级(含中央计划单列市)以上作家协会的诗人;

(2)已公开出版一本个人诗歌专集的诗歌作者。(3)大专院校从事文学讲授的教育工作者;(4)从事诗歌翻译工作者。

二、申请和审批程序:

1、申请入会者提供:(1)自愿入会申请书(2)个人创作简历

(3)创作成果或著作(4)已加入地方作协的会员证影印件等,注明工作单位、职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

2、申报材料寄至: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23号院红星楼中国诗歌学会组织联络部邮政编码:100082电话:010—64072207

3、经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审议,凡符合会员资格者,即邮寄会员入会正式登记表,入会者按要求填写并寄回中国诗歌学会组织联络部

三、办证时间:

会员证每季度末(

3、

6、

9、12)办理一次。

申请资料一律不退。请勿寄个人,以免遗失。

中国诗歌学会组织联络部

推荐第9篇:中国诗词学会

中国诗词协会

简介

中国诗词协会(英文名称:Chinese Poets\'s Aociatio)是以促进古体诗词曲赋和现代诗歌创作繁荣为己任的全国性诗歌学术团体,是诗人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诗词学会积极探索诗词走向群众的新途径,为扩大诗词的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

学会宗旨

坚持为草根提供平台和贯彻党的文艺方针,爱国爱党爱人民、广泛团结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传播创作信息,进行学术研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创作质量和理论水平,培养文学新人,编辑出版优秀作品,为繁荣诗歌事业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出版公益书籍

一:2011年出版《当代中华诗词精选》由黄莽(山水悟道)和包德珍、刘昕主编,线装书局出版,书号ISBN978-7-5120-0394-1独立CIP2011134654,总印刷10万册,该书收录了当今200多人的诗词曲精华作品,着重介绍了当代诗人,起到了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学院等收藏。

二:2012年出版《当代诗词三百首》由黄莽(山水悟道)发起的大型公益书籍,继《唐诗三百首》后又一部诗词经典著作,着重介绍了当今草根诗人和反应了当今承古言今诗词文化,体裁以五言、七言古诗,五言、七言律诗,词组成。该书2011年12月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068-2686-0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64848号。

业务范围

举办各种类型的诗歌学术研讨会和作品研讨会;开展诗歌创作、出版的咨询活动;开展国内外诗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诗人深入生活、参观访问,并积极编辑以中国诗词学会出版的书籍;出版诗集、诗歌评论集、诗人文集和普及诗歌知识、提高诗人素质的文化书籍;与全国新华书店销售渠道和免费赠送全国26家大学图书馆和推广诗词文化;为探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位置,加强与书画界,经济界、科技界的联系和开展联谊活动。

直属机构

秘书处

人事处

组织联络部

文化开发部

编辑出版部——《北京瑞知堂》

中国诗词论坛

领导名单

会长:黄莽

副会长:胡韵

秘书长:任雨玲 张金英

理事:张川 杨扬 胡剑胜 王丽丽 孟生金 朱文 孟凡仓 章永方 代古成 雷元生 潘龙文 黎志勇刘作明 朱彦青 程礼银程胜利

学会章程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中国诗词协会

英文名称:Chinese Poets\'s Aociatio

第二条

本会是全国性的诗词学术团体,是诗人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提供平台、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广泛团结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传播创作信息,进行学术研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创作质量和理论水平,培养文学新人,编辑出版优秀作品,为繁荣诗歌事业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会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为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

第四条

本会住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看丹桥设计师广场2-212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一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举办各种类型的诗歌学术研讨会和作品研讨会。

(二)开展诗歌创作、出版的咨询活动。

(三)开展国内外诗歌学术交流活动。

(四)组织诗人深入生活、参观访问,建立诗人深入生活和采风活动。

(五)编辑出版中国诗词协会会刊和大型公益诗词类书籍。

(六)编辑出版诗集、诗歌评论集、诗人文集和普及诗歌知识、提高诗人素质的文化书籍;

(七)成立中国诗词出版社和中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八)为普及诗歌知识和提高诗人素质,建立诗歌艺术中心。

(九)为探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位置,加强与书画界,经济界、科技界的联系和开展联谊活动。

第三章会员

第一条

本会的会员种类: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第二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编辑、诗歌翻译或诗歌教学中,取得一定实绩,并在诗歌界产生一定影响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均有权申请入会。

(四)入会须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填写个人简历、五首作品、通讯录、邮编、电话等;有两名会员介绍。

第三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并附作品五首。

(二)经本会组联部初审、专家组讨论,由理事会授权组联部通过,并签发会员证。

第四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在本会会刊发表作品的优先权,由本会编辑出版作品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五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积极参与本会建设。

(四)向本会反映创作情况,学术信息和提供有关资料。

第六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第七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的行为,经秘书长办公会议报请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一条

本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

(三)决定本会的重大事宜和任免事宜。

第二条

会员代表大会,经有2/3以上的代表到会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三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4 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四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学术活动和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五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授权秘书长办公会议吸收和罢免会员。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六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理事会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七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可采取通讯方式召开。

第八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

一、

三、

五、

六、

七、

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九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可采取通讯方式召开。第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诗歌界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审查并民政部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十二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5年,任期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十三条

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人代表人,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它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四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主席团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或委托副会长、秘书长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十五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及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四)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五)受会长委托签署重要文件。

第五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社会和个人资助;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五)银行存款利息;

(六)下属实体的上缴管理费;

(七)其它合法收入。

第二条

本会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条

本会经费只用于本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事业的建设和日常机构开支,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四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六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接受审计机关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开。

第七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七章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一条

本会因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则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二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中国作家协会审查同意。

第三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中国作家协会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全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条

本会经民政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五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中国作家协会和民政部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

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附则

第一条

本章程(草案)经2012年1月30日主席团会议通过。

第二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推荐第10篇:中国诗词学会

中国诗词网中国诗词学会

简介

“中国诗词网中国诗词学会”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海内外文学与文化委员会的领导下,以促进古体诗词曲赋和现代诗歌创作繁荣为己任的全国性诗歌学习交流团体,是诗人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诗词学会积极探索诗词走向群众的新途径,为扩大诗词的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促动作用。

学会宗旨

坚持为草根提供平台和贯彻党的文艺方针,爱国爱党爱人民、广泛团结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传播创作信息,进行研讨,开展国内外交流,提高创作质量和理论水平,培养文学新人,编辑出版优秀作品,为繁荣诗词事业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出版公益书籍

2013年出版《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由文伟和丁白、刘昕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当今300多人的诗词曲精华作品,着重介绍了当代诗人,起到了发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学院等收藏。

业务范围

举办各种类型的诗歌学术研讨会和作品研讨会;开展诗歌创作、出版的咨询活动;开展国内外诗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诗人深入生活、参观访问,并积极编辑以中国诗词学会出版的书籍;出版诗集、诗歌评论集、诗人文集和普及诗歌知识、提高诗人素质的文化书籍;与全国新华书店销售渠道和免费赠送全国30家大学图书馆和推广诗词文化;为探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位置,加强与书画界,经济界、科技界的联系和开展联谊活动。

领导名单

会长:文伟

学会章程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中国诗词网中国诗词学会

第二条

本会是全国性的诗歌学术团体,是诗人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为广大诗歌爱好者提供平台、坚持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广泛团结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传播创作信息,进行学术研讨,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创作质量和理论水平,培养文学新人,编辑出版优秀作品,为繁荣诗歌事业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会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为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积极有序地开展工作。

第四条

本会地址:北京市窦店镇京南嘉园8-4-502邮编:102433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一条

本会的业务范围:

(一)举办各种类型的诗歌学术研讨会和作品研讨会。

(二)开展诗歌创作、出版的咨询活动。

(三)开展国内外诗歌学术交流活动。

(四)组织诗人深入生活、参观访问,建立诗人深入生活和采风活动。

(五)编辑出版中国诗词协会会刊和大型公益诗词类书籍。

(六)编辑出版诗集、诗歌评论集、诗人文集和普及诗歌知识、提高诗人素质的文化书籍;

(七)为普及诗歌知识和提高诗人素质,建立诗歌艺术中心。

(八)为探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的位置,加强与书画界,经济界、科技界的联系和开展联谊活动。

第三章会员

第一条

本会的会员种类: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第二条

申请加入本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会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三)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编辑、诗歌翻译或诗歌教学中,取得一定实绩,并在诗歌界产生一定影响的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均有权申请入会。

(四)入会须一寸免冠照片两张;填写个人简历、五首作品、通讯录、邮编、电话等;有两名会员介绍。

第三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并附作品五首。

(二)经本会组联部初审、专家组讨论,由理事会授权组联部通过,并签发会员证。

第四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的活动。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在本会会刊发表作品的优先权,由本会编辑出版作品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批评权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五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积极参与本会建设。

(四)向本会反映创作情况,学术信息和提供有关资料。

第六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第七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会章程的行为,经秘书长办公会议报请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一条

本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

(三)决定本会的重大事宜和任免事宜。

第二条

会员代表大会,经有2/3以上的代表到会方能召开,其决议需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三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4 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四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学术活动和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五条

理事会的职权: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授权秘书长办公会议吸收和罢免会员。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六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理事会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七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可采取通讯方式召开。

第八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

一、

三、

五、

六、

七、

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1/3)。

第九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的常务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时可采取通讯方式召开。第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诗歌界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三)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审查并民政部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十二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任期5年,任期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第十三条

本会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会长或秘书长担任法人代表人,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它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四条

本会会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主席团会议决议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或委托副会长、秘书长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十五条

本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及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

(四)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五)受会长委托签署重要文件。

第五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社会和个人资助;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和服务的收入;

(五)银行存款利息;

(六)下属实体的上缴管理费;

(七)其它合法收入。

第二条

本会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条

本会经费只用于本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事业的建设和日常机构开支,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四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六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接受审计机关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开。

第七条

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本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七章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一条

本会因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则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二条

本会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中国作家协会审查同意。

第三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中国作家协会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全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条

本会经民政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五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中国作家协会和民政部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附则

第一条

本章程(草案)经2012年11月20日主席团会议通过。

第二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第11篇:中国药学会

中 国 药 学 会

国药会[2011]111号

关于推荐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研究项目的通知

本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药学会:

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是2005年7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的我国药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2006年至2011年已经六次颁奖,颁奖活动在每年召开的中国药学大会暨中国药师周开幕式上进行。2012年我会科技奖研究项目奖励最高限额分别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项目奖励金额(含税)分别为50000元、30000元、10000元人民币。我会将从获得奖励项目中,择优推荐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现将推荐、申报2012年我会科学技术奖研究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推荐要求

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实行限额择优推荐,请按照《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附件1)要求,严格掌握标准,认真做好推荐和申报工作。

二、推荐、申报渠道

— 1 —

1.本会所属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作为推荐单位推荐项目。

2.地方药学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药学会作为推荐单位推荐项目。

3.汇总申报

(1)我会各专业委员会对于推荐项目,初审汇总后上报我会。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药学会对于推荐项目,初审汇总后上报我会。

三、推荐材料要求

(一)推荐材料内容:

1.书面材料:包括《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附件2-1)、技术资料、《项目摘要》(附件3)及《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4)。

(1)请仔细阅读《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填写说明》(附件2-2),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2)技术资料指技术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研究报告等。

(3)所有推荐项目须填写中英文《项目摘要》。

中文要求填写“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和“项目简介”。“鉴定意见”一栏需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内第5页鉴定意见的内容复印在背面。如无《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则可将有关评价、评估意见复印在背面。

英文要求填写“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和“项目简介”准确的英译文。“鉴定意见”无需译为英文。

(4)凡汇总申报推荐项目的单位须填写《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各栏目应填写完整,特别是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应与《推荐书》相应栏目一致,不得空白或只填写一个。并请加盖地方药学会或我会各专业委员会公章。

— 2 —

2.推荐材料电子版1份,内容包括:《推荐书》、《项目摘要》、《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可用光盘存储后与推荐材料一同邮寄至我会或通过E-mail发送到中国药学会学术部。

(二)规格及装订要求:所有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

1.《项目摘要》要求中文、英文各一式8份,不需装订,装入文件袋,并注明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及日期。

2.《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一份,不需装订,随推荐材料报送。

3.《推荐书》及其附件和技术资料需双面打印或复印,分装成两册,要求上、下册各8套。《推荐书》要求至少一份为原件,并在首页右上角标明“原件”。原件系指公章为原印模,签名为原笔迹。

上册:《推荐书》及其附件,装订成一册,即包括:

(1)《推荐书》

(2)附件目录 (3)查新咨询报告书

(4)知识产权证明及权利要求说明书

(5)技术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 (6)应用证明(附件2-3) (7)其它证明

下册:主要论著及技术资料装订成一册。下册首页需用统一格式(附件5)标明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及日期,即包括:

(1)下册首页格式

(2)主要论著目录

(3)主要论著复印件

(4)技术资料

四、申报截止时间:2012年4月30日,以邮戳为准。

五、申报地点和联系人

— 3 —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外大街四号建外SOHO九号楼1802室 联系人:孙文虹(010-58699280-819)、范玫杉(010-58699280-820) 邮

编:100022

传真:010-58694812 E-mail:sunwenhong2002@163.com;yxhfms@163.com 附件:

1.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 2.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附件2-1;附件2-2;附件2-3;附件2-4; 3.项目摘要(格式)

4.2012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汇总表 5.推荐材料下册首页(格式)

以上附件均请在中国药学会网站(http://www.daodoc.com)下载。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 科技奖励

科学技术奖

推荐

抄送: 理事长、副理事长

中国药学会

2011年11月16日印发

共印500份

— 4 —

第12篇:中国风水学会

中国风水学会成立于2006年,是由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周易与人居环境风水学专家、教授,以及国内外易学、风水学、天文学、姓名学、命理学、气场学、建筑设计学,地球物理学、自然科学研究专家志愿结合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政府管理机关申报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我国发展人居环境风水科学应用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英文名称:Fengshuisocietychina)

学会宗旨:联系和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风水科学应用研究工作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以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风水科学应用发展,促进风水科学应用的普及和全民族风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风水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风水科学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提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学会的主要任务:组织和支持会员开展国内外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编辑出版地理科技书刊;宣传普及风水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组织开展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涉及人居风水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组织进行涉及风水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接受委托进行涉及风水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评价、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开展对会员和风水科学应用研究工作者涉及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的培训工作;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维护风水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权益;表彰优秀风水研究工作者,评选优秀风水学论著、图集,发现举荐优秀风水学人才;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共同把中国风水学推向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

学会的主要工作,是联络全国各大专院校、民间团体和对易学风水的研究机构。在研究中国风水学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拥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和平统一,模范发扬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批判伪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在研究过程中对中国风水文化批判吸收兼顾,去其粗粕,取其精华,客观辨证地研究中国风水文化的起源、产生、发展、实际运用等客观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东西方文化精华,正本清源,传承文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振兴中华,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为己任,引导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执行国家各项法令,使人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风水学术,使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建设服务,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共建和谐社会,贯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造福人类。学会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倡科学研究与系列预测应用。

学会主要工作和业务,除执行上述总目标之外,学会主要是负责联络和召集全国的风水研究机构和先进个人,每年召开学术研究会,共同探讨中国风水学术新成果,并每年评出既模范执行国家法律,又在中国风水学术研究中有突出新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学会成立学术资质权威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定考核。中国风水学术相关的专业技术资质,通过严格考核,颁发相关的资质证书。

第13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后国勤高等 管教理育分学会 会 关于举办“2008年全国高校节能工作高峰论坛”的通知

中高后会(2008)2号

各有关单位: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完善和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推进建筑节能、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的先进适用技术,动员全社会更加积极地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也将于今年4月1日施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对高校的节能工作极为重视,已着手研究制定全国高等学校节能规划和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全国高校“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为了帮助高校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工作部署,推广节能示范项目、新技术应用和先进管理方法,及时总结交流节能工作的经验,研讨节能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高校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决定于2008年5月10日—14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2008年全国高校节能工作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节能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对最新节能政策进行解读;邀请部分节能先进单位进行经验交流,同期还将举行节能示范项目介绍、重点推广节能技术发布、展示交流和洽谈活动。 请各有关单位选派人员参加。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

二〇〇八年四月三日

一、论坛时间及地点:

2008年5月10日报到,河南省郑州市。

二、论坛主题:

宣传最新政策,交流成功经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合作共赢。

三、论坛内容: 1.政策解读

○2008年国家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与举措

主讲人: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专家 ○2008年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高校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要点

主讲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节能工作相关负责人 2.“节约型高校”建设工作交流

○高校建设和管理中的节能规划编制与实施主讲人:知名节能规划专家

○“节约型高校”建设工作典型经验交流○高校节能优秀示范项目介绍

主讲人:部分高校相关主管领导和节能技术专家 3.节能融资专场

○“合同能源管理”中的世行贷款担保项目及成功案例主讲人:中国投资担保总公司世行项目部专家○中国节能项目进展与ESCO成功案融资例

主讲人:国际金融公司中国能效项目发展官员○关于银行“绿色信贷”的实施

主讲人: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负责人○高校节能投融资项目洽谈 4.节能技术专场

○节能新技术发展与高校节能技术解决方案介绍主讲人:中国节能协会专家

○高校“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节能技术和示范节能项目发 布

主讲人: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负责人和技术专家 ○最新节能技术展示,洽谈(能效管理、高效照明、节电技术、燃气节能、中央空调节能、锅炉节能改造、管道清洗等新技术)

四、参会对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高校有关主管领导和节能办、后勤处、基建处、后勤实体、水电管理、饮食服务、物业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

五、报名及联系方式:

1.报名者尽快填写回执,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回。由于会议人数较多,大会筹备处将根据报名先后发出报到通知书。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市高校后勤研究会如统一组织报名,请提前电话预报人数,以便安排。

2.会议注册费680元,报到日交付。会议食宿参观统一安排,费用各单位自理。

3.报名电话:010-6219694362130179(后勤管理分会网站)

传真:010-6213015162130179

E-mail:cnhqxx@sina.com联系人:任薇何珊 4.后勤管理分会咨询电话:0571—88206888(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内)

附件一:

《2008年全国高校节能工作高峰论坛》报名回执

(请各单位用正楷字认真填写,并传真至010—62130151或62130179)

附件二:

《2008年全国高校节能工作高峰论坛》日程安排

第14篇:中国铁道学会

中国铁道学会

强基达标 提质增效 奋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一一陆东福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一、关于2016年铁路工作回顾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路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铁路安全稳定、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新一届党组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决策机制,推动铁路事业继往开来实现新的发展。2016年铁路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一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入。深入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教育引导全路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一安全保持基本稳定。全路消灭了重大及以上事故,消灭了造成旅客死亡的责任行车事故,铁路从业人员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同比减少0.01,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2%。一一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5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676亿元;投产新线3281公里、复线3612公里、电气化铁路5899公里;新开工项目46个,新增投资规模5500亿元。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一一客货运输取得新成绩。铁路客运保持强劲增长,国家铁路发送旅客27.7亿人、同比增长11.2%,其中动车组发送14.43亿人、占比超过52%,铁路货运止跌回稳。国家铁路发送货物26.5亿吨,集装箱、商品汽车、散货快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0%、53%和25%,均创历史新高。2016年,国家铁路换算周转量完成33786.9亿吨公里,运输总收入5945亿元,同比实现双增长。一一经营管理和综合开发工作得到加强。截至2016年底铁路总公司资产总额达7.1万亿元,维护了国有资产完整和安全。大力开展多种经营业务,多元经营创收2171亿元,综合创效210亿元、同比增长18.4%。一一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开展设备质量状态评估技术攻关,深化客货运输关键技术研究,推动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组织相关企业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一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力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全年开行班列1702列、同比增长109%。铁路口岸运量完成4200万吨、同比增长12%。充分发挥企业牵头协调优势,印尼雅万高铁等境外铁路项目取得新进展。 一一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有新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职工收入挂钩增长,职工住房条件持续改善。投入36.6亿元用于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健线建设,实施职工健康行动计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深入开展助困、助学、助医活动。一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路5.6万个基层党支部、96万名共产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开展专项检查,实施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从严选拔任用干部,分层分类开展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认真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铁路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作用得到发挥。一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有力。总公司党组重申并作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决定,制定党组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规定,规范完善议事协调机构。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深化巡视整改工作。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一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人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新时期铁路精神教育,组织开展'转观念、闯市场、增效益'主题教育,持续加强铁路文化建设,深化'互联网 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坚持讲好中国故事铁路篇,全方位展示了铁路发展的新成就。

与此同时,铁路统战、民族、综合治理、机要保密、爱国卫生、人民武装、各类学协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

二、关于铁路面临的形势和需要把握的工作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联系铁路实际,首先要清醒认识、全面把握铁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该看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铁路在查处以往重大腐败案件后,新一届党组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领全路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制度约束,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建设铁路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铁路在认真吸取以往重大事故教训后,新一届党组必须充分认识铁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坚定自觉地带领全路把确保高铁和旅客安全作为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战略,铁路在以往政企分开改革后,新一届党组必须坚持在大局下行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带领全路加快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努力构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效益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新机制。

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光荣传统,在不断改革创新、奋勇开创新局面的进程中,坚持和把握以下重要原则:1.坚持国家铁路的战略定位,自觉服从中央、服务大局。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中央明确要求铁路总公司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承担国家铁路客货运输、铁路建设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路必须守土有责,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切实承担起保障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国民经济运行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社会责任,坚决完成国家部署的铁路建设任务,主动承担公益性运输任务,确保关系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完成军运、特运、专运、抢险救灾等运输和国防动员工作,决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2.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坚决守住高铁和旅客安全生命线。铁路作为公共安全重要领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铁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和铁路人的职业底线。全路各级组织必须始终把铁路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全面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全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铁路安全特别是高铁和旅客安全持续稳定。3.坚持发挥优势,以改革创新推进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西部铁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路要切实承担铁路建设主体责任,在坚持铁路一张网的前提下,全力抓好国家铁路干线网建设,尤其是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脱贫攻坚、国土开发、国防动员等铁路建设,同时要发挥行业和专业技术优势,支持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机构抓好城际、支线等铁路建设,实现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社会投资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形成分类分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4.坚持融合发展,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多作贡献。实现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既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物流成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全路要努力稳定和扩大大宗货物运输份额,加快调整货运产品供应,大力发展集装箱、特货运输、快运业务和多式联运,不断优化运输物流结构,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优势互补、合作竞争,努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发挥好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枢纽骨干作用。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铁路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全路要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作为最主要任务,充分发挥高铁成网的优势,统筹高铁和普速客运资源,优化客车开行方案,创新客运产品供给,全面提升客运服务水平。铁路不仅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高铁建设'中国速度',而且有能力打造出让世人体验良好的高铁旅行'中国品牌'。6.坚持应用创新重点,为保安全、强管理、增效益提供科技支撑。我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建好、管好、用好约占世界三分之二的高铁,是中国铁路对世界铁路发展的重大贡献。全路要自觉肩负铁路科技创新的历史责任,立足铁路行业发展,围绕铁路技术标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等重点领域,加大应用创新力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智慧铁路建设,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便民利民的服务新产品,不断提升铁路企业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7.坚持发挥铁路资源优势,大力拓展资产综合开发效益。铁路实体资源丰富,资产的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潜力巨大。全路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开放合作的方式,统筹优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以创新的经营体制机制,全面加强铁路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努力形成做强运输主业与做优资产综合开发,多元经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使铁路优势资源获取更多溢出效应。8.坚持依法治企,提高铁路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水平。铁路总公司作为公共路网经营管理企业,在市场化经营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必须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依法处理好企业之间和旅客货主的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和企业利益,诚信经营,保证铁路事业健康发展。全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遵法、守法、宣法、用法。积极推动铁路立法工作,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防范法律和道德风险,维护公众利益,树立铁路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9.坚持党的领导,筑牢铁路企业的'根'和'魂'。国家铁路网关系国计民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全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国铁企业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始终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铁路企业党建工作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凝聚铁路改革发展的正能量。10.坚持依靠方针,发扬职工群众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首创精神。铁路行业有200多万国铁职工,还有上百万为铁路建设发展共同奋斗的产业职工,这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文化传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队伍,是铁路改革发展最可信赖和最可依靠的力量。全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尊重职工首创精神,保障职工民主权利,高度重视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培养'铁路工匠',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万众一心,就能汇聚创造铁路改革发展新业绩的不竭动力。

三、关于2017年铁路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

2017年铁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把握'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着力创新铁路建设机制,实现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着力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着力推进应用技术创新,强化科技对铁路发展的支撑作用;着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着力加强和改进铁路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奋力开创铁路安全稳定、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主要工作目标是:铁路安全: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不发生客车较大及以上责任行车事故、造成旅客死亡的责任行车事故、从业人员较大及以上责任死亡事故,铁路从业人员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以内,铁路交通10亿吨公里死亡率控制在0.3以内。铁路投资:全国铁路行业投资保持去年规模,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产新线2100公里、复线2500公里、电气化铁路4000公里。铁路运输:完成旅客发送量30.25亿人、货物发送量27.5亿吨、总换算周转量34546亿吨公里。铁路经营:完成总收入9116亿元,其中运输总收入6266亿元,多元经营收入2850亿元、综合创效280亿元。铁路节能减排: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同比下降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108吨以内。铁路劳动生产率:控制用工总量零增长,运输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5.6万元/人;职工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增长。

做好今年铁路工作,要突出强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强基达标,就是坚持抓基础、强基本、重基层,坚持各项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晰管理权责,强化职工教育培训,构建科学严密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筑牢铁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提质增效,就是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确立提质增效鲜明的目标导向,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铁路发展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运输生产型企业向运输物流型企业转型,全面提升铁路建设质量、运输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增收节支,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1.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一是规范和创新安全管理。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干部履职质量考评机制。完善专业管理模式,强化专业管理。配齐配强主要行车工种人员。结合行业和政府监管,构建强有力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强化设备质量基础。完善采购合同质量责任条款,严格监理监造。健全高铁设备维护管理体系,推进铁路装备简统化,提高专业化维修水平。三是加强对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岗位作业达标管理。强化铁路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铁路。四是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健全和完善总公司、铁路局、站段应急指挥平台,构建协调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做到应急有备、处置得当。五是加强安全重点课题技术攻关。充分运用科技新成果,突破一批安全难点问题。整合强化各类实时监控监测系统,提升铁路安全的技防水平。2.持续推进铁路建设,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安全。一是科学合理安排建设项目。以西部铁路建设为重点,优先安排,有利于提高路网效率效益、实施集中连片地区脱贫攻坚、补齐发展短板、促进融合发展、形成有效供给的项目。强化建设为运输服务的理念,科学确定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从严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坚持项目前期与土地综合开发同步研究,提高项目整体收益预期。二是有序推进项目组织实施。对在建重点项目,盯住关键节点,均衡有序推进,实现投资和实物工作量相匹配。对年内计划开通项目,确保按期顺利开通运营。对年内拟开工项目,严格按法规、程序抓好前置性工作。三是加强质量安全管控。遵循铁路建设规律,严格按施组工期推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四是创新铁路建设管理。全面实行分类分层建设。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全面实施项目专业化管理,用好铁路参建企业信用评价机制。3.推进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高铁路服务质量。一是优化客运产品结构。动态优化客车开行方案,改进互联网售票系统,开展个性化、特色服务,构建铁路旅客征信体系,改善旅客服务体验。二是强化货运产品开发。建立基本稳定客户关系,坚决稳固扩大大宗货物运量,大力发展集装箱、商品汽车运输,推进多式联运。探索拓展新型冷链、高铁快运和社会物流市场。三是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阶段性运行图调整机制,提高运力资源配置效率。完善运输组织考核办法,探索多种渠道增加装备供给的新途径。实施运输'短平快'项目,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落实对重点物资运力的基本保障。四是实施高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程。总公司制定指导意见和工程达标验收办法,组织推进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各铁路局要会同项目公司,分线制定贯标达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工作方案,平稳有序扎实推进。研究建立高铁运营的后评估制度,全面打造中国高铁品牌。4.加强经营管理,构建权责统一新机制。一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建立铁路运输企业以运输总收入、盈亏总额为核心的预算目标管理制度,促进各运输企业努力增收创效节支。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减少生产和维修成本支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和财务费用。二是健全经营管理新机制。修订完善工效挂钩考核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探索建立多种交通方式比价合理、灵活对接市场的运价体系。优化货运清算办法,开展货运承运清算模拟运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三是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建立铁路企业党政主要领导法治建设责任制,提高企业依法治理水平。建立完善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合规审查制度,强化经营风险防控。提高法律事务服务保障能力。四是完善经营责任考核机制。总公司对所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实行分类考核,全面客观评价企业领导班子经营绩效。完善总公司机关部门的考核办法,促进总公司机关部门切实担负起相应的绩效责任。5.落实经营权责,提高铁路资本经营效益。一是规范和落实铁路两级主体企业权责。按照总公司和铁路局的职能定位,进一步优化权责划分,充分发挥两级机构的优势和主体的作用。公布总公司权力清单目录和权力事项管理流程,研究建立铁路局权力事项和负面清单,实现两级企业的经营活动协调高效。二是推进铁路资产资本化经营。研究推进铁路企业债转股,深化铁路股权融资改革。研究探索铁路资产证券化改革,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强合资铁路公司管理,促进合资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与铁路运输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探索股权投资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新模式,建立市场化运营企业。创新铁路发展基金发行模式。四是加大综合经营开发力度。落实铁路局土地综合开发主体责任,推出一批土地综合开发项目。促进旅游餐饮、站车商务、商贸物流、保险服务等关联业务协调发展,拓展电商业务,提高经营效益。6.突出关键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创新。一是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技术创新。开展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故障预警和维修决策等技术研究,推进自主化列控系统、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等技术研发,提升综合防灾和应急救援技术水平。二是推进运输经营领域技术创新。推进中国标准系列动车组研发。开发面向旅客的智能化服务项目。开展集装箱运输、快捷运输、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等关键装备技术研究,完善12306和95306网站功能。三是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技术创新。深入开展大跨度复杂结构桥梁等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无砟轨道等技术研究,优化施工工装和工艺工法,保证建设质量安全,节约建造成本。四是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制定实施信息化总体规划,推进重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整合。制定铁路物联网总体方案和大数据应用实施方案,统筹开展设备状态分析、客货运服务等大数据专项应用。促进跨专业、跨区域、跨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五是加强铁路科技创新基础工作。加强铁路科研、认证、计量实验检验平台建设,完善铁路知识产权管理,推进运输生产急需的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7.扩大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大力发展中欧班列等铁路国际物流。建立国际铁路联运合作机制,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铁路国际物流体系。全年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开行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二是扎实推进境外重点铁路合作项目。发挥总公司在企业层面的牵头作用,加强境外项目组织实施中的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扎实推进境外项目实施。三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双边、多边交流合作,广泛宣传中国铁路发展成就,营造深化国际合作的良好氛围。8.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建设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一是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培养和造就'铁路工匠',激励广大职工敬业爱岗,为铁路强国贡献力量。二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以提高职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水平为重点,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强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使用,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铁路职工队伍。三是保障职工民主权益。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抓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企业的凝聚力。四是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工效挂钩的分配导向,全年实现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有序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全面落实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攻坚计划',持续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健康铁路建设,提高职工健康水平。实施精准帮扶,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四、关于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既是全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又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制定和落实中心组学习计划,组织学习研讨。二是开展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重点,纳入各类干部培训班。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对全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轮训。三是做好职工的宣传教育。开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车间、班组活动。组织开展铁路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研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打牢以铁路强国为中国梦添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当好先行的思想基础。2.规范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一是抓好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学习教育。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党支部讲专题党课。二是健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落实总公司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规定,完善总公司所属单位决策'三重一大'事项制度。建立健全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完善落实保障党员权利制度。三是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修订完善铁路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健全领导干部指导基层民主生活会制度,落实领导责任。3.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一是落实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把党建工作纳入铁路各级各类企业章程。制定铁路企业党委会工作规则,明确党委政治核心地位和实施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主要任务等。二是加强党委会建设。严格落实党代表大会制度,确保按期换届,保证各级党委会组织健全。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分层分类开展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教育培训。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铁路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作用,统筹抓好统战、保密、武装、离退休干部等工作。4.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细化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条件,规范选人用人工作。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对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管理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法依规用权,从严务实履职。二是启动'百、千、万人才工程'。按照3年培养造就百名左右专业领军人物、千名左右专业带头人和万名左右专业拔尖人才的计划要求,年内启动专业领军人物和专业带头人选拔工作,分层抓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三是创新干部选拔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制度,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和领导干部'能下'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铁路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体系。5.深入推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狠抓'两个责任'落实。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推动党政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以及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落实。二是驰而不息抓作风、反'四风'。严格执行总公司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决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健全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三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刻反思中央专项巡视发现问题的教训,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四是积极运用实践'四种形态'。综合使用谈话函询、提醒教育、诫勉谈话、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严格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建立监督工作联动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做到有案必查,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6.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开展贯彻落实《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对标检查,提高党支部建设制度化水平。制定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指导意见。二是强化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总结和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分级分层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完善落实党员组织关系规范管理、党费工作制度,形成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常态。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创岗建区'、党内品牌创建主题实践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安全、服务、经营、建设主战场上展示先进性,以党员示范效应带动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奉献建功。7.重视发挥思想和文化工作的宣传激励作用。一是持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集中开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主题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强化'互联网 思想政治工作',办好铁路职工网上家园,做好日常思想工作。二是深入推进铁路文化建设。实施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基础工程,深化铁路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经营文化建设。开展'高铁精神'总结提炼工作,选树弘扬先进典型。深入开展铁路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志愿公益活动,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进一步讲好铁路故事。以'铁路新成就,喜迎十九大'为主题,讲好铁路发展故事;强化对铁路经营新举措新产品新服务的推介,讲好铁路经营故事;推出一批以'铁路工匠'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报道,讲好铁路人物故事;着眼于提升'中国铁路品牌'国际形象,讲好铁路'走出去'故事。坚持'开放、引导、友好、互动'的原则,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铁路事业继往开来,铁路改革发展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坚持在大局下行动,解放思想,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铁路人的不懈努力为中国梦添彩,以铁路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好先行!

第15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暂行办法 (修 订)

(2006年1月28日公布执行)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工程师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以及资格国际间双边、多边互认的需求,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决定开展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Accreditation & Cert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s,简称ACME)工作。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会员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间双边、多边互认工作做准备。

2、ACME面向全国各行业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3、坚持资格认证与职业发展教育和继续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以满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终身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能,谋求新发展的要求。

4、ACME实行“培训—考试—认证”三分离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

5、在职业发展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中,采取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6、ACME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在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下,与高等院校、企业(公司)、有关行业协会、学会等密切合作,按照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逐步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长效机制。

二、认证范围

(一)认证的对象

从事机械工程类工作的科技人员。

(二)认证的分类

ACME分为:机械工程师、高级机械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含见习专业工程师);杰出贡献机械工程师。

三、认证条件

(一)机械工程师(Certified Mechanical Engineer 简称:C.Me)

1、申请机械工程师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⑵自然条件:

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②工科大学毕业,大学以下学历必须满足实际工作年限及经历中第④条要求;

③工程师外语水平达标;

④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

⑶实际工作年限及经历:

①机械类专科毕业4年以上(非机械类工科需6年)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实践经历;

②机械类本科毕业3年以上(非机械类工科需5年)机械工程方面的工作实践经历;

③工科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

④大学以下学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上,须有15年以上的机械工程工作实践经历。 ⑷全国统一的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成绩合格。

⑸满足《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

⑹用人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能力的认可。

⑺申请前须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组织的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并达到要求。

2、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有效证明文件及复印件:

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证书;

⑵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⑶大学及以上毕业证书,大学以下学历须有从事15年机械工程工作实践证明;

⑷工程师外语水平达标证明(学位证书,或外语等级考试四级以上合格证书,或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工程师外语考试合格证明,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备案培训机构组织的外语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⑸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证明(学位证书,或等效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工程师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明,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备案培训机构组织的计算机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⑹全国机械工程师“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合格证书;

⑺有效的继续教育证书;

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3、对于机械工程硕士毕业者

本人提供机械工程硕士毕业证明材料,可直接申请取得机械工程师资格。

(二)高级机械工程师(Certified Senior Mechanical Engineer简称:C.S.Me)

1、申请高级机械工程师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 ⑴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⑶须具备的教育背景:

①获得机械工程类(或工科类)学士及以上学位;或通过机械工程师资格再注册;

②外语水平达标或具有等同水平;

③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合格(NIT)或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

⑷实际专业工作经历:须具有7年以上实际专业工作经历,其中有2年以上承担重要工程项目经历。

⑸通过专业技术评审(面试、笔试),满足《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

⑹用人单位对其专业技术经历和能力的认可。

⑺符合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要求:每年参加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并考核合格;累计时间不少于12天或72小时。

2、须提供以下有效文件证明及复印件:

⑴高级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⑵最高学历毕业证书或机械工程师资格再注册证书。

⑶外语水平达标证明(大学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合格证明;国家规定的高级技术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并熟练掌握另一门外语;出国留学或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两年以上证明;申请人所在地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承办机构认可的外语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⑷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证书及复印件。

⑸有效继续教育证书及复印件;受理申请人所在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认可的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活动证明及复印件(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包括:每年至少参加36学时以上的《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课程的学习培训,以及36学时的技术交流、技术考察、实习参观和专业活动等)。

⑹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技术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要能体现出申请人的技能水平,满足《高级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报告须由申请人执业岗位的直接上级写出技术工作业绩评语和意见,并签字加盖公章,见《高级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⑺签署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申明。

(三)专业工程师(Profeional Engineer 简称:P.E),含见习专业工程师(Intern Engineer 简称:I.E)

1.专业工程师资格通用条件(详见细则)

1.1已取得工程师资格者,申请专业工程师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

⑴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⑶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

⑷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要求面试时,须参加并通过面试);

⑸每年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达到规定要求;

⑹用人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能力的认可。

须提供以下有效文件证明及复印件:

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证书;

②工程师资格证书;

③本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④本专业分会认可的继续教育证明;

⑤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⑥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1.2未取得工程师资格者,申请专业工程师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

⑴本人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自觉遵守《机械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

⑵应满足以下自然条件:

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②大学文化程度;大学以下学历必须满足实际工作年限及专业经历中第④条要求;

③外语水平达标;

④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

⑶实际工作年限及专业经历:

①本专业或工科专科毕业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

②本专业或工科本科毕业4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注: 已取得见习专业工程师者,按工程培训计划要求执行);

③本专业或工科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二年以上;

④大学以下学历人员,年龄35岁以上,有从事1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实践经历;

⑷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已取得见习专业工程师资格者,可不参加笔试,只需参加并通过面试;未取得见习专业工程师资格者,必须参加笔试,要求面试时,还须参加并通过面试);

⑸每年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并达到规定要求;

⑹用人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经历和能力的认可。

须提供以下有效文件证明及复印件:

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证书;

②大学毕业证书,大学以下学历须有从事15年机械工程工作实践证明;

③本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 ④外语水平达标证明(学位证书,或外语等级考试四级以上合格证书, 或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工程师外语考试合格证明,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备案培训机构组织的外语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⑤计算机应用技术达标证明(学位证书,或等效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 证书,或国家人事部门组织的工程师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明,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备案培训机构组织 的计算机培训考试合格证书);

⑥本专业分会认可的继续教育证明;

⑦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⑧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1.3获得本专业工程硕士者申请专业工程师资格应满足以下条件:

本人提供相应工程硕士毕业证明材料,可直接申请取得专业工程师资格。

2、见习专业工程师通用条件: (1)具有专业或与专业相关的工科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从事一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的其他专业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2)参加“见习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

(四)杰出贡献机械工程师(Master Mechanical Engineer 简称:M.Me)

主要面向有突出贡献的机械工程专家(省市以上劳动模范或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获得者);机械工业企业家(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评议条件及办法另行制定)。

四、认证程序

1、满足条件者可向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各地分中心提出申请(详见申请流程)。

2、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各地分中心组织审查,通过者上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详见审查流程)。

3、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根据相应的资格认证条件组织专家审核(详见审核流程)。

4、通过审核者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法人代表审批,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相应的《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高级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专业工程师资格证书》、《见习××专业工程师资格证书》、《杰出贡献机械工程师证书》。

5、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公布。

五、认证后的管理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已取得机械工程师资格的人员实行注册和再注册管理,每三年按再注册管理办法进行复核。在此期间,重点考查其认证后遵守职业道德情况、技术工作业绩、参加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状况。参加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包括:每年至少参加36学时以上的《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课程的学习培训,以及36学时的技术交流、技术考察、实习参观和专业活动等。

资格认证档案资料将纳入计算机动态管理;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公布注册人员及再注册人员名单,便于查询和社会监督。

六、机构及职责

1、领导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

其职责是: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负责制定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和职业发展教育、继续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监督资格认证审核;受理投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法人代表负责审批、签发资格证书。

2、工作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China Accreditation & Certification Center for Mechanical Engineers 简称:CCME)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设的工作机构。

其职责是:组织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和职业发展教育、继续教育的策划、规划、管理办法的制、修订,报批工作和宣传工作;负责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组织资格认证审核、注册管理;发布信息;负责组织对试卷的评估;建立健全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3、承办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各地分中心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权的承办机构。

其职责是:宣传发动,争取企业、行业、社会认可;组织考前培训辅导;负责与所在地地考试部门协调,组织集体考试报名工作;受理机械工程师资格、高级机械工程师资格、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申请,对其所提交文件、证明等原件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资料齐全性的确认;申请资料的邮寄,资格证书的转发、文件档案管理;受理再注册申请。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制定的培训机构资质认可条件和管理办法组建机械工程师培训及辅导网络,组织开展机械工程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建立健全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实力。

4、考试机构

教育部全国考试中心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定委托的考试机构。

其职责是: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制、修订和公布考试大纲。负责组织全国考试系统进行命题、考试、发放考试合格证书及成绩单等工作。

5、培训机构

北京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托授权的培训机构。

其职责是:负责机械工程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机械工程师的知识体系、技能要求,按照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科目指南,组建专家队伍,制定培训规划,遴选或组织编写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教材,制作课件,组织开展机械工程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对上报的培训机构(机械工程师培训及辅导网络)进行备案;对备案培训机构(机械工程师培训及辅导网络)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对备案培训机构(机械工程师培训及辅导网络)自行开展的培训内容组织审查认可。建立健全机械工程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

6、专业分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责成专业分会负责组织起草专业工程师(含见习专业工程师)知识体系、技能标准和考试大纲(笔试、面试),编写教材;报送考试计划,与各地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分中心协调,组织专业工程师资格考试;负责组建专业工程师培训及辅导网络及监督管理。制作统一专业工程师(含见习专业工程师)资格证书,审批通过后的证书发放;建立健全专业工程师(含见习专业工程师)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资料文件档案管理。

7、其他合作单位

工作内容按照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签定的合作协议执行。

七、认证费用

ACME是非盈利性的社会服务事业,但需要收取适当的运行成本费用以保证其工作的开展,主要费用包括:

“综合素质与技能”考试报考费;

申请资格认证报名费(含审查、审核费,登记、网上公布费用及证件工本费)。

八、附则

本办法解释权属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工程师职称评定流程

中国数控信息网 2009年12月8日 来源:本站阅读:5020次 一.申报级别:助理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二.申报所需材料:

1、助理工程师: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原件(本科毕业1年或1年以上,专科毕业2年或2年以上)。

2、工程师: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原件(本科毕业要求5年或5年以上,专科毕业要求7年或7年以上),助理工程师原件(助理工程师资质需满5年),彩色登记照8张(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毕业证和助理工程师证,需提供5年前本人照片两张)。申报武汉市的工程师需提供近3年的施工合同复印件,继续教育证原件,论文发表一篇。

3、高级工程师: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原件(本科毕业要求10年或10年以上,专科毕业要求13年或13年以上),工程师原件(工程师资质需满5年),彩色登记照8张(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毕业证和工程师证,需提供5年前本人照片两张)。近5年的施工合同复印件,继续教育证原件,论文发表两篇。

三、申报程序:

1、助理工程师:(1)交验材料;(2)填写表格《专业技术人员认职资格》;(3)人事局组织评审;(4)颁发相关证件(职称证书,评审后可入本人档案的表);

2、工程师:①交验材料;②填写表格《专业技术人员认职资格申报表》;③参加在本地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和水平能力测试的考试(考前下发辅导材料,保证过关);④人事局评审;⑤颁发相关证件(职称证书,评审后可入本人档案的表,评审批准的文件。)

3、高级工程师:①交验材料;②填写表格《专业技术人员认职资格申报表》;③人事局组织评审;④参加在本地组织的职称外语、计算机和水平能力测试的考试(考前下发辅导材料,保证过关);⑤颁发相关证书(职称证书,评审后可入本人档案的表,评审批准的文件。)

注:本人申报材料不满足条件的,本公司也可代理申报,保证拿证。

四、申报取证时间:

1、助理工程师自申报之日起约2个月之内

2、地市工程师自申报之日起约3个月之内;武汉市工程师自申报之日起第2年4月份之内;

3、高级工程师自申报之日起约第2年4月份之内;

第16篇:物流学会会长讲话 Doc1

在甘肃物流学会成立大会

暨甘肃物流振兴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009年10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上午好!

甘肃物流学会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甘肃省人民政府、省发改委、工信委、商务厅、民政厅、省社科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广大会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今天正式挂牌成立了。在此,我谨代表学会全体会员,对给予甘肃物流学会关心和大力支持的有关政府领导、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兄弟省份物流行业组织、广大会员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成立甘肃物流学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甘肃物流学会的成立具有客观必然性。目前,我省物流企业已达到2000多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100家,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物流企业就有10多家。从发展现状看,我省物流业虽然发展比较快,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企业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物流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加强我省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 1

及政府对物流产业的高度重视,有关各界对物流政策、物流经营、物流理论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汇融合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搭建一个能整合各方面物流资源的信息平台势在必行,从而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机构的信息互通和资源整合提供深层次的物流服务。物流学会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物流标准化制定及等级评定等各方面的工作,对物流企业的管理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加之,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已基本形成适应市场要求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因此,成立全省性物流学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全国已有700多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在甘肃有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联合大学、甘肃政法学院等十几所院校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物流从教人员及理论研究者,为物流知识的传播和理论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物流学会可以通过申报课题、理论研讨、咨询规划等方式有效提高物流理论水平,引导区域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成立全省性物流学会也是物流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成立甘肃物流学会对促进物流业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 物流学会是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经济理论、物流管理科学和物流科技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省性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具有社团法人资格。一是有国家相关政策的可靠保障。国家对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2004年8月,国务院九部委联合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这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甘肃省地处祖国西北部,具有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近年来,甘肃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

程度越来越高。2006年,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抓住西南与西北通道建设以及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机遇,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培育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努力形成覆盖全省并辐射西北地区的多功能现代物流服务网络。这就为我省物流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二是有政府坚强领导的可靠保障。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来引导甘肃省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甘肃省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建议》等有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4月,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陆浩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兰州区域物流中心的层次和地位”。这就为甘肃省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三是有物流专业队伍的可靠保障。目前,甘肃省物流人才的培养已具有一定的规模,除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外,拥有初、中、高级物流师从业资格的人数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期,甘肃物流学会筹委会已集结了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物流企业等上百家,以及从事物流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等五十多人。因此,甘肃物流学会在人力(学术方面的人力资源、企业方面的人力资源、政府方面的人力资源)、财力、物力上具有充足的保障。四是有物流市场需求的可靠保障。据市运管局统计,到目前为止,仅兰州市已拥有各类物流公司500多家,成规模的物流园区和大型市场就有十八家;同时,几乎所有的甘肃省高校都开设了物流

管理专业,开展不同程度的物流教学和科研活动。物流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涉及行业多、经济关联度强的特殊产业。因此,物流市场的发展需要搭建一个能整合各方面物流资源的平台,从而为政府、企业、教学科研机构的信息交流和资源整合提供深层次的物流服务。这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甘肃物流学会的宗旨及物流学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任务 甘肃物流学会的宗旨: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挖掘、集中、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学术研究和交流,发展壮大物流企业,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全心全意为会员及行业服务,维护会员及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密切社团、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建立和完善我省现代物流业体系,促进地区现代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高效、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是充分发挥物流学会参谋助手作用。甘肃物流学会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这标志着甘肃物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将在政府和物流企业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有利于政府与物流企业的沟通和互动,对物流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并对全面推动甘肃与周边地区的物流资源共享、有效促进甘肃现代物流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打造西部地区物流品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物流学会将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工作,做好专业化物流服务,加强

市场调研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学会将运用现代物流理念、管理技术,改造现有物流资源;沟通政府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建立起高效、通畅、便捷的物流服务体系;在现有物流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变化形势,协助政府制定有利于我省物流发展的行业标准、逐步建立全省范围内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尽快在物流企业中推行社会物流统计。物流学会将充分发挥其物流专业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地协助政府制定物流发展相关规划。近期,甘肃物流学会配合兰州市商务局,起草制定《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申报书》,为兰州市申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做出了贡献,这项工作就做得很有成效!

二是充分发挥物流学会桥梁纽带作用。物流学会将搭建企业间合作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切实履行好服务企业的宗旨,推动甘肃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物流学会将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物流行业、会员单位的需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完善行业管理体系,促进行业发展;代表本行业企业的利益,切实为企业服务,组织物流人才培训和物流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物流相关法规、政策、技术、管理、市场等咨询服务,帮助会员企业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掌握和运用更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展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搞好物流企业综合评估,进行物流企业评比和评估活动;加强与行业主管

部门的合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国内外物流合作项目洽谈会、推介会和物流高层论坛。

三是充分发挥物流学会培训咨询作用。物流学会要加强对物流等各项专业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各类人才培训规划,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与职业教育,开发物流人才资源,并继续做好物流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搞好信息服务和培训,建立信息资源体系,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甘肃物流学会汇聚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要充分发挥学术团体应有的作用。加强物流学科的研讨与研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举办物流学术理论交流及展会,积极承担有关部门重点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咨询服务,积极支持物流新技术的试验推广,有力地推动甘肃物流行业和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学会在筹备期间,已举办十二期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目前已有32人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颁发的“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证书”、416人获得“中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证书”、108人获得“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甘肃物流学会将创办《甘肃物流与采购》期刊,作为物流业各界交流的平台,有效推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今天下午,我们将在这里举办首届“甘肃物流振兴发展论坛”,解读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关西北物流区域的政策思路,围绕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开展对甘

肃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重点专业物流研究,以及传统商贸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提升方面的研究。

四是充分发挥物流学会创新服务作用。物流学会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自觉遵守社团管理有关法规、规章,按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依法治会、按章办会。要严格按照“提升功能、练好内功、激励机制、创新服务”的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定期召开会员单位的联络员会议,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使学会“政府之桥、会员之家”的服务宗旨落到实处。同时,我们还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规范经营、学会沟通协调”的政府、企业、高校、学会“四位一体”的社团组织管理运行新模式。充分利用行业学会联系广泛,凝聚力强的特点和优势,切实把行业自律、行业信誉、行业规范的任务落在实处,建立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维护广大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物流学会已经设立物流行业免费服务电话:8007305656,并成立了“甘肃物流法律援助中心”,为会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我们坚信,甘肃物流学会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学会全体同仁精诚团结、通力合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一定会实现学会本届理事会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发展,三年把学会办成甘肃知名学会”的发展目标!

谢谢大家!

第17篇:物流学会会员动员大会总结

物流学会2012—2013年度会员动员大会

共青团江西财经大学委员会 二0一二年十月十四日

新学期,新的开始;新面孔,新的力量。物流学会将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新一轮的征程。回首过去辉煌,我们欣然不已,展望未来故事,我们满怀希望。招新落下帷幕,物流学会迎来了许多可爱的物流人,相信这股新生力量能够为学会带来无限精彩,创造更多辉煌。物流学会,明天会更好。

大会宗旨

物流学会是一个专业学习型的社团,一直以来学会都积极致力于打造“学术社团”这一品牌。学会注重培养学术环境,让会员在良好的氛围下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在学会内部形成有力的影响,并不断扩大。“从零开始”的开展,是为了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诉说——这是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从零开始,从新开始。同时,也为了让每一个学会成员了解物流学会,融入物流大家庭,并且以高昂的斗志和无限的激情投入学会接下来一年的工作,不断加强学会凝聚力、扩大学会影响力,学会召开了动员大会。

动员大会召开

(一)与会人员

出席本次大会的领导及嘉宾有物流系主任及指导老师王雪峰老师,学会会长刘裕萍,前任学会会长李小兵,前任副会长黄利文、李超丽,学会书记胡振敏,前任学生会第一副主席郝爽,主持人刘志芳学姐以及学院社团的主要干部,参与会议的有物流系全体干部和会员。

(二)会长致词

新任会长刘裕萍强调了物流学会是一个专业学习型、非盈利性的组织,是沟通物流学子之间以及物流学子与老师之间的桥梁。学会旨在服务同学,增进广大同学对物流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术交流,参与物流科研实践。

她回顾了物流学会短暂而辉煌的历史,并且向大家规划了在接下来一年里学会的蓝图,最后,慷慨激昂地喊出——“让我们一同创造共同的辉煌”,振奋了在场所有物流学子,点燃了每个人心中对学会的希望。相信每一个物流学会的成员,都会因加入物流学会而感到万分欣喜,也相信物流学会将再度勾画属于2012的辉煌画卷。

(三)精英团队队长沈川致词

物流精英团队是隶属于江西财经大学物流学会的高度自治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日常活动以学术研究为主线,辅以活动项目,旨在积极提升自我,带动物流系学子进行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浓厚物流系学术氛围。无疑,它是物流系学术性最强的团体,是培养学术性人才的摇篮。

队长沈川向新加入的会员详细地介绍了精英团队的目的与发展历程,并强调“我们进来的并不是精英,我们出来的也并不一定就是精英,但我们以培养精英为目标”。这给予我们新会员以极大的热情和希望。他还提到:面对压力,要挺起腰杆,做好自己!鼓舞了在场所有学子,相信在沈川队长的带领下我们的精英团队一定会更加精英!

(四)麦庐代表赖星星致词

麦庐分会会长赖星星在会上宣布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物流学会麦庐分会在2012年正式成立,标志着物流学会迈出了新的一步。同时,赖星星代表麦庐的物流学子,对总会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并相信随着麦庐分会会在总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因为物流学会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希望化作追求的动力,最后,他提出了对麦庐分会的发展愿景。

物流一家亲,即使不同校区,也阻断不了物流学子紧紧相连的心。团结、互助,让这个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有声有色。

(五)物流学会干部代表、新会员代表致词

物流学会在所有干部的精心呵护下,慢慢成长,逐步驶向每一站的成功。每一个干部,都是学会不断向前的因,而每一个委员,是学会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干部代表张晓兰的致词情真而意切。她回顾了自己在物流学会的成长历程,她提到,物流学会是一个家,有着家一样温馨的感觉,而这个家让她从一个羞涩的小女生成长为策划部的副部。由此,她衷心感谢学会中每一个成员曾带给她的无私帮助。而她的回馈,便是以百分百的热情,完成每一项工作。最后,一声“让我们一起Fighting”让全场轰动了,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新会员代表彭若诗的发言充分体现了新会员加入物流学会的信心,她讲述了自己对物流的认知历程,并说“要成为高级物流人才”。尽管这个目标很远很大,但是我们年轻,我们有梦!她的致词深切地反映了广大新会员的心声,也活跃了整个物流学会,相信物流学会的未来必定更加辉煌。

(六)前任学会会长李小兵学长致词

前任物流学会会长李小兵,是学会中资历最深的元老,他可谓是将大学三年都献给了物流学会。在会上,他讲述了他在学会里的种种经历和丝丝感受。从他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物流学会的深厚感情,那是对学会历史的怀念,对学会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深切期盼。

(七)前任副会长黄利文学长致词,分享求职经历及感想

前任副会长黄利文亲临会场,带来了他的最新收获和经验——有关于大学生求职、校园招聘的很多新的资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提醒学弟学妹们,平时要多关注校园宣讲会。面试前,要注意自己的礼仪,要先了解公司的情况,要微笑自信。为大家往后的求职路打开了一扇窗,也指明了我们今后为求职的准备之路,让我们看见了未来的自己,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掌声。

(八)前任学生会第一副主席郝爽致词,话谈保研经历及在校的学习生活

前任学生会第一副主席郝爽与大家分享了她的在校生活和学习经历,“思考、读书、交友”三个词,不仅是她大学四年的提炼,也是对在场所有物流学子的殷切期望。学会思考,方明自己前方路;懂得读书,汲取万千知识化内涵;积极交友,才知友情之珍贵。此外,她就自身保研经历,谈了许多大学生考研保研的讯息,为未来的保研生勾画了希望蓝图。大学生活,给了我们一个试挫的平台,放胆去尝试,不害怕跌倒,才能为自己找寻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九)系主任、指导老师王雪峰致词

系主任、指导老师王雪峰老师简要介绍了物流系和物流管理专业,以及现在有关于物流的最新时政。作为物流学会的创始老师之一,他如同一个父亲一般,悉心呵护物流学会每一个成员,关心每一个物流学子。王雪峰老师的讲话,让我们感受到物流发展之迅速,行业所具之巨大发展潜力。我们更加坚信了自己选择的道路,尽管任重而道远,但热忱追求,奋力搏击,希望将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慢慢化为现实。

(十)主持人现场互动,活跃现场气氛

此次现场互动的主题是“从零开始”,让会员们讲述自己的理解,谈谈大学的“从零开始”。站在大学的大舞台,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北极星,并且朝着这颗星星不断飞跃,用多彩的经历来填充大学这张画纸,让其更加绚烂。

(十一)前任副会长李超丽致词,话谈生活与阅读

最后,前任副会长李超丽致辞,她谈到——她要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不止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义务,更是我们迈向未来的理论奠基,只有化知识为内涵,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璀璨。这正是符合党总支熊书对物流学会“学而深、学而用、学而精”的评价吧。学无止境,学海无涯。

(十二)主持人、学会书记胡振敏致闭幕词

(十三)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几十张笑脸在灯光下绽放,我们不会忘记这个充满意义的交流之夜。老师以及物流学会每一个成员的思想的汇聚与碰撞,让这一切都变得那么意义非凡。相机定格了这一瞬间,它将化作学会成长路上的纪念册,伴着学会一起走向未来。未来的江西财经大学物流学会必将更加辉煌,我们始终相信!

第18篇:中国物流大事记

1979年3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筹备组成立并派出由相关部、委、地区领导组成的考察团赴日本参加“第二届国际物流会议”,这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物流会议。

1979年10月,国家物资总局储运局副局长桓玉珊以《国外重视物流研究》为题向近二千名听众作了学术报告,之后并在杂志上发表同名文章。

1979年10月,日本能率协会会长十时昌、东京大学教授林周二率日本物流访华团访华,做了11场学术演讲和座谈,传播现代物流观念。这是若干年来,物流领域第一次较高学术规格的访华团。

1980年3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成立,把现代物流作为学会的研究重点之一,从此之后开始大规模的对外物流学术交流。

1981年,《物资经研究通讯》连载王之泰教授的“物流浅谈”,是我国的一份全面、系统介绍现代物流的文章。

1981年, 靳伟在《物资经研究通讯》连载日本现代物流的介绍性文章,是我国的一份全面、系统介绍发达国家物流情况的文章。

1981年,《物资流通技术》杂志创刊,该杂志以物流技术为主要选题,是我国第一个这个领域的科技类型杂志。

1984年8月,国家计委柳随年副主任担任会长的“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成立大会收到李鹏总理的祝词,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物流学科名字作为全国性学术组织名称的突破了部门界限的学术性组织。

1984年8月,中国物流研究会出版了《中国物流》杂志,这是我国首次以“物流”命名的杂志。该杂志只出版一期便夭折。

1984年,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第一个确定了硕士培养的物流管理工程方向。

1986年2月,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署名为吴润涛、靳伟、王之泰的翻译著作《物流手册》,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翻译发达国家物流的书籍。

1986年,黑龙江商学院专门研究储运装备的杂志改称《物流科技》,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物流”学科为名称的杂志。

1987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署名为李京文、徐寿波、吴润涛、王之泰的专著《物流学及其应用》,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学”的名义出版的物流专著。

1987年,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书名为王加林、张蕾丽的专著《物流系统工程》,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物流”名义的工程性专著。

1987年7月,中国物流研究会召开首届年会,及我国第一次全国性的物流研讨会。

1987年,北京物资学院设立了高等学校本科物流专业。

1989年4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北京承办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21个国家的代表团与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内召开国际性的物流会议。

1990年,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以吴清一教授为首的“物流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物流”为学科名称的正式研究机构。

1990年7月,中国物流研究会撤销,合并到新成立的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之中,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以“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名义,继续进行物流的学术研究活动。

1991年, 《物资流通技术》杂志正式更名为《物流技术》杂志,杂志主编为王为民。

1991年下半年,王之泰在中央电视台主讲13讲《现代物流及配送》,教材

发行和学员几十万计,是我国首次全国性的现代物流配送教育普及活动。

1992年,李鹏总理在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这是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配送”这种现代物流的形态。

1993年,高等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

1994年,我国第一个民间资本创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公司在广州成立,并成功地承担美国宝洁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分销物流。

1995年4月,东风汽车公司推出了我国第一家企业物流杂志《东风物流》,该杂志主编为李学诗。

1995年6月,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重点出版物,王之泰著的《现代物流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

1996年,北方交通大学在我国首次招收物流管理工程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1999年11月,由中国航务周刊承办,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与世界银行联合主办,邀集中国与物流相关主要部门和领域,在北京联合召开“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国家领导人吴邦国在大会上讲话,强调要重视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讲话谈及现代物流。

1999年底,中国第一个物流专业网站《中国物流网》开通。

2000年5月,中共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将现代物流确定为深圳市三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将现代物流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地区。

2000年,深圳市编制发布《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的物流规划,

2001年,我国“十五”规划,物流被列为要大力发展的新型服务业之一。 2001年3月,国家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1年3月,海尔集团建立国际物流中心,并开始启动运转。

2001年,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了发展“物流配送”、“多式联运”,以改造传统流通业。

2001年初,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把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初,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现代物流发展纲要》,将现代物流确定为天津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0~2001年,发达国家物流跨国公司,在快递领域先后在中国登陆,有马士基公司(Maersk)、联合包裹(UPS)、联邦快递(FedEX)、敦豪速递(DHL)、佐川急便等跨国企业。

2001年4月,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物流术语》发布,这使我我国第一个以“物流”名义命名国家标准。

2001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设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2001年4月,中国远洋航运巨头,中远集团宣布“从全球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从而明确向现代物流转型。

2001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这是我国全国性协会、联合会组织中,第一个包含了“物流”概念的组织。

2001年5月,我国第一家由政府、企业和高等学校共建的物流研究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田物流研究中心”宣布成立。

2001年5月,中国邮政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个行业的物流发展规划。

2001年6月,国家经贸委会同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在上海联合召开了“现代物流工作座谈会”,这是我国与物流相关的若干个国家机关首次联合召开的座谈会。

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建立现代物流工作重点企业联系制度。

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召开首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

2001年10月,海尔集团荣获中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称号。

2001年11月,中国物流学会成立。

2001年12月,中国香港政府成立了“物流发展局”,将物流发展到纳入到政府职能之中。

2001年,宝供物流基金成立,并向国内有贡献物流人士颁布奖励。

2001年,由十几个杂志、报纸以及新浪、搜狐联合组织的“中国物流媒体联盟”宣告成立并开展活动。

2002年,由“中国物流媒体联盟”主持评选的“首届十大物流风云人物”发布,迄今为止,已经评选出三届十大物流风云人物。

2002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十五”物流发展》计划。

2002年,《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完成并开始实施。

2002年,,《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完成并开始实施。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签订协议,在中国开展国际物流与运输专业资格认证工作。

2002年3月,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编写的我国第一份《中国物流发展蓝皮书》问世。

2002年4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首届“中国物流高层论坛”北京举办。

2002年6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我国第一份《中国物流发展报告》问世。

2002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我国第一份《中国物流年鉴》问世。

2002年,国家烟草局宣布:打造全国的烟草分销配送体系,在各个主要城市建立烟草配送中心。

2002年,中国铁路系统宣布成立“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招商迪辰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在北京宣布成立,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现代物流问题作了报告。 2003年1月,中国邮政系统组建的“中邮物流公司”正式挂牌。

2003年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2003年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2003年,中国物资储运公司全部实行总部转型,强化运营部门,开展全程物流。

2003年,中国物资储运公司在国内首先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创造“舱单质压”,业务。

2003年,商业系统开展“企业物流管理职业人员资格认证”活动。

2003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3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三定方案明确“制定全国物流发展规划,

指导物流业发展”。

2003年10月,信息产业部批准颁布“ERP行业标准规范”。

2003年11月,我国由企业、媒体和民间团体组织的 “中国物流万里行”活动取得圆满成果。

2004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公布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名单,中国远洋集团名列第一。

2004年,发布“物流经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始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物流经理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2005年5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正式向社会发布。

第19篇:中国远洋物流

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规模和实力居市场领先地位的现代物流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能够成为世界百强企业,离不开它不断的创新和始终如一的高品质服务。先进的技术是创新的前提,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成为主流,中国远洋公司也是将重点放在了先进技术系统的开发上。

重点研究领域:

围绕中远主业,集团重点开展船舶技术、物流技术、配套设备、信息系统、软科学等方面的开发与研究。

专利:

单索双瓣液压遥控抓斗

一种仿真柴油机

集装箱运输汽车的专用支架

油轮货轮加热自动测控装置

一种远洋船舶智能通信控制系统

远洋船舶航行态势遥控遥测系统

低温流体装卸臂紧急脱离阀

低温流体装卸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远洋船舶及货物运输在线动态监控系统

船舶数据分析展示软件

基于海事通信卫星的船位主动调取软件

全球海洋气象信息自动处理系统软件

数据解析与存储系统

船舶安全航行态势分析系统

岸基船舶监控指挥系统

船舶风险预警检测系统

国际理货管理信息系统V1.0

城市级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系统V1.0

中远CoShare海运生产综合管理系统V2.0

中远手机OA(Push OA)移动办公系统V1.0

Coshare协同办公平台OA Plus系统V1.0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信息平台软件V1.0

CoShare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系统V1.0

下面是中国远洋物流公司的几个主要业务应用系统介绍:

◆综合物流信息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案,浏览器/服务器实现方式,可以满足多物流服务商、多服务网点、多物流客户网点的协同工作。物流业务以配送为中心,涵盖了配送、调拨、回收、仓储、费用结算等多种业务操作环节,提供物流业务规范化的操作,数据采集提供了条形码扫描和人工录入多种方式,保证数据采集的快速性及准确性。系统功能主要有物流业务操作子系统、物流物资动态子系统、物流费用管理子系统、设备交接单证查询打印子系统、机构人员管理子系统、物流资源管理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

在线帮助子系统、非业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交换管理子系统等。

◆空运货运管理信息系统,针对系统用户提供了基于Internet的信息共享和交互功能。在Internet上构筑针对本公司业务特点和满足客户、合作伙伴需求的业务协作社区,在其中提供业务基本信息浏览、相关单证资料的下载、业务处理相关状态信息的查询、业务数据标准接口格式的转出等服务,这些数据和信息来自实时的业务操作数据,上传下载均以电子数据的方式,及时地在公司、代理、货主之间传递业务相关信息,实现公司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工作模式。该系统采用基于XML的标准接口格式,第三方可通过编制中间件识别此标准。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登录访问中远物流空运系统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仓储配送管理系统,适用于以提供物流服务为主要目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从单一物流中心、单一仓库系统而升级至多物流中心多仓库的运作可以从分散作业模式(多点分散数据库)变成集中作业模式(多点单一数据库)物流中心后台作业,而以WEB 为前台客户服务作业,二者之间经由SP建立动态的连接处理。系统架构采用了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模式,既以传统的C/S方式支持各配送中心本地仓储作业管理,又通过与总部的双向数据复制支持总部的网上综合物流服务,系统硬件采用了总部小型机和各物流中心微机服务器,数据库采用了大型关系型数据库,通过数据复制和VPN通讯网络实现总部和分部的数据实时传递。主要完成以下系统功能:基础资料管理、进货入库子系统、存量管理子系统、拣货出货子系统、调拨管理子系统、物流加工子系统、计费管理子系统、绩效分析子系统、总部管控子系统。

在中远物流网站中,可通过在线服务直接访问中远物流的.cn物流网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应用系统,它将“业务操作”、“商务结算”、“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进行了集成,为客户提供便捷的网上物流交易、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及应用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项目的开发和运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中远集团采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少有的涵括供应链完整业务功能的系统(包括WMS、TMS等),它以合同为导向,权限、功能、统计、操作模式等都取决于合同,严格的物流节点监控实现供应链事件管理,并通过XML、EDI与客户的ERP系统的连接具有了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这种平台式的运作和购买或租用的销售模式使用户免除了系统维护、管理的困扰和巨额的成本。

四、电子商务应用效果分析

1、对业务的影响

通过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中远物流实现了信息的高速流转和集成。利用现有的操作数据,实现对当前业务活动的分析,监控和评价。借助电子商务系统平台实现供应链优化管理,在各流程中,尽可能降低费用,提高效率,迅速收回资金。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供应链的合作来最大可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远物流的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对物流操作有自动记忆功能,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业务操作流程监督执行各个物流操作部门严格按照规范业务流程进行操作:

(1) 客户发出配送产品要求。

(2) LMIS系统确认配送流程的准确性及时性。

(3) LMIS系统检查物流部门操作人员安排车辆,制定运输计划的及时性,准确性。

(4) LMIS系统监察车辆到达装货地点的准时性。

(5) LMIS系统提醒物流部门对产品加固、绑扎的快速性,货物清点、交接的准确性,快速性。

(6) LMIS系统验证送货时间准确性,货物的安全性,车辆行驶安全性。

(7) 卸货门点与交接方的积极配合性,交付货物的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及时性。

(8) LMIS系统监察单证回执的及时性。

(9) LMIS系统运费系统计算运费并核实收付情况

10)没有库存的商品不能做出出库计划,预锁定库存功能保护配送计划的正确性。

UPS快递 (UPS Expre )于1907 年作为一家信使公司成立于美国,通过明确地致力于支持全球商业的目标,UPS 如今已发展到拥有 300 亿美元资产的大公司。如今的 UPS,或者称为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其商标是世界上最知名、最值得景仰的商标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同时也是专业的运输、物流、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UPS公司已通过广泛应用三项以信息为基础的技术来提高其服务能力。第一,条形码和扫描仪使UPS公司能够有选择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跟踪和报告装运状况,顾客只需拨个免费的电话号码,即可获得“地面跟踪”(GroundTrac)和航空递送这样的增值服务(MaxiTrac)。

第二,UPS公司的递送驾驶员现在携带着以数控笔技术为基础的笔记本电脑到排好顺序的线路上收集递送信息。这种笔记本使驾驶员能够用数字记录装运接受者的签字,以提供收货核实。计算机化的笔记本协调驾驶员信息,减少了差错,又加快了递送速度。

第三,UPS公司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是1993年创建的一个全国无线通信网络,使用了55个蜂窝状载波电话。蜂窝状载波电话技术使驾驶员能够把实时跟踪的信息从卡车上传送到UPS公司的中央电脑,无线移动技术和系统得到来自新泽西州莫澳(Mahwah)数据中心的1亿美元的支持,使公司能够提供电子数据储存,并能恢复跟踪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每天上百万笔递送业务。为了支持公司在欧洲增长的作业,UPS公司还在莫澳基地安装了卫星地面站,提供美国与德国间的直接链接。

UPS公司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升级与利用。公司准备再投资30亿美元用于扩大系统,以满足其进一步的目标:到1997年使实时包裹跟踪成为现实。

条形码技术在UPS中的应用

物料管理

对于生产型企业,物料管理是UPS快递资源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物料管理中应用条码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条码可以作为WIP 状态的标识,准确的确定目前物料的消耗与供给情况;其次,条码对物料的标识为建立产品档案奠定了基础。通过条码反映的数据,管理者可以很容易的得知某一成品的关重件的来源与批次,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物料管理的反馈输入,形成物料管理控制的闭环。

@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中对条码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条码成为联系工作流各环节的工具。以仓储作业为例,验货、备货、分拣、上架等环节之间的联系是很复杂的。在传统的操作方式下,业务中心与仓储工作人员之间一般以纸面单据交流,完成工作流的衔接。在应用条码之后,可以借助无线局域网建立半自动化的作业管理方式。业务中心通过无线网络将业务指令直接下达到仓储工作人员,仓储工作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接收指令,并扫描条码确认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仓储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又即时传回业务中心得到确认。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实际上是条码应用的传统领地,其应用已经贯穿出入库、盘点、库存管理等多方面。在出入库过程中,条码可以加快出人库的速度,也能减少出人库操作的差错。在库存管理中,条码的上要意义在于货位保证。我们知道UPS快递管理系统在做资源计划时,常常需要引用货位信息,但是传统方式下的货架操作,难于避免货物与货位信息的脱节。往往出现的情况就是,UPS快递管理信息系统指示在某处出库某样物品,但操作工将叉车开到货位后却发现并不存在这样的物品。条码技术不仅可以标识所有物品,同样也可以标识货位。要求只有扫描了货位条码和货物条码后才能完成上下架过程,就可以确保货物的货位信息总是准确的。

第20篇:中国物流市场

市场调研报告

一、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

(一)当前物流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

经过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正在形成,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已经结束。进入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市场过剩的矛盾加剧,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局面和严峻挑战。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结构转换时期。在买方市场稳定形成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约束强化的环境下,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能力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生产供给结构不适应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需求的变动,多年来条块分割的投资体制所推动的过度重复建设,使企业组织、生产力结构的不合理和市场中的一些行业过度竞争现象加剧;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又受到现行体制和政策因素的制约而困难重重。上述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实施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才能逐步解决。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告别了短缺经济并向买方市场转化,不仅仅反映出社会生产供给能力的量的增加,更深刻地反映了经济素质的质的变化。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它标志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从资源约束为主转向需求约束为主,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不仅只存在于生产领域,而且已经开始转移到流通和消费领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是由生产领域的产业资本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来推动的。但是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流通领域却未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流通主渠道的地位日益削弱和商业信用的急剧下降,以个体商贩为主体的“集贸市场”式流通方式正在成为城市日常消费品供应的主渠道。流通行业的高度分散化经营不仅使社会商品流通费用增加,而且将成为生产发展与消费扩大的障碍。

为了启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并把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投资重点。投资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一方面是量的增加,更重要地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基础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这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使中国的物流产业在进入21 世纪的头一个五年里取得较快的发展。

(二)、中国物流行业概述

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业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 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开始起步,配送中心稳步发展,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得到加强。但从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来讲,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体化,没有把它作为利润的第三源泉,流通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居高不下。正在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物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现代物流业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交通、通信等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为提高,市场物流网络逐步扩大

到1997 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5 7 万多公里,其中复线1 9万公里,复线率达33 1%; 电气化铁路1 2 万公里,占总里程21%。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2 万公里,其中高

速公路4771 公里,

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约2 万公里。内河通航里程11 万多公里,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已达1330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449 个。民用航空航线里程达到186 万公里。输油输气管道总长约2 04万公里。各种运输工具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很大提高。以5 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已经大大缓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邮电通讯事业从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公用通信网的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邮电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全国城乡电话网总容量超过1 亿门。网络规模居世界第2 位。数字数据网总容量达到46 万个端口,已具备提供现阶段国民经济信息化所需要的通信能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部门和地区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物资流通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过去从事物资流通的企业已经脱离了计划体制的束缚,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海洋,初步形成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队伍,并建立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1997 年,全国各类消费品市场总数已达87000 个,其中批发市场14000 多个。作为流通领域的新型营销方式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全国已有连锁公司1000 多家,连锁经营网点达15000 个。物资配送试点企业已扩大到40 多个城市。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物流规模是从量的角度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物流活动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作业量。但中国一直没有系统的专门的社会物流量统计。由于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真正实现产品位移的中心环节,用货物输送量和输送能力来衡量社会物流规模是最接近实际的。根据统计资料,1997 年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276亿吨、货物周转量3 8万亿吨公里。

在全社会货运总量中,公路运输所占比重达到76 5%,居五种运输方式之首,在社会物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国际经济交往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1997 年全年进出口总值3250 亿美元,居世界第10 位。代表中国国际物流发展规模的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在近几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在1997 年首次突破千万TEU,达到1076 万TEU。以沿海主要港口为中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初步形成。

◆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中国物流业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流质量总体水平比较低。

①、物流时间。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在货物运输中,中国现行运输管理体制也制约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物流速度。目前,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 公里/小时;因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尚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货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 小时。公路运输营运货车平均车日行程仅200 公里左右,车辆工作率约60%。城市内运输由于道路面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适应,车辆运输速度不断下降。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 公里,严重影响了城市物流效率。

②、物流费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因各部门产品对运输的依赖程度不同,其所占比重也不同。根据1992 年国家投入产出表,运输邮电费用在农业生产总费用中占3.29%, 在工业生产总费用中占7 15%, 在建筑业中占8 63%, 在商业饮食业中占14.98%, 在其他服务部门中占7.8% 。如果从物流业总体费用考虑,有关资料显示,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反映已超过40%。

③、物流效率。在总体上分析计算物流效率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流过程非常复杂,物流活动的不同内容和形式,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物流效率。这是我们用物流相关行业的成本费用总和与GDP 的比值来评价物流总体效率。据有关资料介绍,1986 年美国物流费用支出为4430亿美元,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9800亿美元的11.1% 。

在1979 年到1986 年间,美国物流费用支出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呈现下降趋势。1981 年最高,达到14.7%, 到1985 年下降到11.1%。这说明物流效率提高了。根据1992 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代理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1992 年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 。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

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 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

⑤、物流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物流科学是融汇了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综合科学,其内容包括相当广泛,如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流通科学、运输科学、仓储科学、营销科学、再生科学以及机械、电子等方面专门技术。物流科学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产物。

中国对物流科学的研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专门的研究机构不多,在理论上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体系。目前,对于企业物流的研究比对社会物流研究要深入一些,对于物流技术的研究水平比对物流管理的研究水平要高一些。今后,随着人们对市场经济理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将对中国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会对中国物流科学和理论研究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三)、行业特点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

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行业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被经济学家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愈来愈引起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将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展战略

①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体制、机制、制度和政策上为综合性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②坚持城乡结合,促进全国物流系统合理布局。以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重点,把城市物流体系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 ③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指导。 要把制定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作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加快研究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

◆发展目标

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深化体制改革,使物流业初步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物资流通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若干条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物流业发展的重点

根据中国物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心城市一般都是交通枢纽,不仅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联接点,也是物流的集散地。中心城市物流系统的建设对于全国物流系统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特别在中心城市,结合交通部公路主枢纽建设规划和国内贸易局物流中心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物流团地的建设,加快流通代理制发展,形成一大批服务社会化、经营专业化、内外贸易结合、批发零售结合、流通与加工一体的新型流通产业群。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我国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国家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给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应该把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制定物流技术标准放在优先的地位来抓好。

④加强有关政策研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新旧体制并存的环境下,制定正确的政策就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制订符合促进实现二个根本性转变的相互配套和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将会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物流事业的积极性,广辟筹资渠道和扩大资金来源,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中国物流学会
《中国物流学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