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06:00:2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多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 ABD)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ABCD)A.群众路线B.媒体职能C.党报理论D.新闻真实

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ABC)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B.政治家办报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之间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ABCD)A.邓小平——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B.江泽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C.胡锦涛——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D.习近平——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报道?(ABD)A.新闻价值B.工作需要D.社会效果

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与工作方法的统一?(ACD)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ABCD)A.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B.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C.党报党刊应成为党的事业D.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ABCD)A.为人民群众服务B.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C.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D.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 BCD ) B.互联网C.手机等移动媒体D.微博平台

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ABCD)A.坚持党性原则B.坚持以人为本C.不断改革创新D.加强人才建设

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BCD)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C.许多新闻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了一种新闻价值的要素,而是往往具备了多个要素D.新闻价值的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值显示出不同的层次

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 ABCD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的意义?(ABCD)A.空间距离在交往中不再具有抉择性意义B.使经济交换本身发生重要转变C.大大刺激了精神交往的成长D.用时间消灭空间呈现着一种无限成长的趋向

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报刊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ABC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连续(联系)与统一整体之中B.人的智能不能查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创新?(BCD)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ABD)A.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或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有哪些?(ABC)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媒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传播的有哪些?(AB)A.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19.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 BC )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中央文件)

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AD )A.“走转改”只是运动式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21.下列表现中,反映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ABC)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段进行播报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 ABCD )A.中央级媒体应当走在传媒业前列,带头执行规定要求B.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关于新闻报道的文件,便于更好的落实C.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优势,改进原先传统媒体的新闻文风D.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摆脱行政化思维

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ACD )A.善于用事实说话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D.注重改进文风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BD ) B.监督社会状况D.监督公权力和政府官员

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AC)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C.《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ABD )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B.发表的途径通畅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ABC)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为报刊的报道对象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的理念的选项有哪些?( ABCD )A.报道中要做到将事实与观点分离B.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倾向的词汇C.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D给予受批评者答辩的机会,做到形式上的客观

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 BC)B.呈现事件所涉各方的事实和观点C.报纸给予某事件争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30.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论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哪些?(BCD)B.毛泽东曾提出过“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等重要观点C.创立时期马恩的思想中既包括新闻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D.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次创新

推荐第2篇:单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2.1842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能体现以下哪一项?(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B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C胡锦涛)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C联系群众)

6.下列新闻实践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D新华社推广官方微博“新华视点”——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下哪项重要论述?(B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A列宁)

9.既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成为指导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B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D江泽民)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什么?(B以人为本)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C“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A为人民群众服务)

14.列宁要求党的报刊(D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B开学首日,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19.习近平2009年3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A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20.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C将领导讲话和机关文件改造成新闻稿,以节约写作时间)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23.2011年,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被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哪一项权利?(A隐私权)

24.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B《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实际素材)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和证据)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主要指对以下哪一主体的保护?(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31.以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D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推荐第3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要担负起的神圣责任。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代表时的重要讲话。我充分认识到: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坚持群众性原则。要始终保持“先进性”, 创新理念方法,用现代传播技术传递好声音。

一、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衡量新闻工作的宣传效果、检验新闻工作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的重要标准。我们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的基层新闻工作者,作为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喉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要更加重视增强党性,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抗腐防变能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我们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把鲜明的政治特色作为“品牌”,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勇于发声、敢于亮剑,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生力军。新闻的表达方式可能有转变,但是阵地不能丢。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保持本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宣传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党的新闻媒体,我们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就在于要及时发出‘主流声音’、构建‘主流叙述’。越是众说纷纭、越是多元多样,越需要党媒评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特别是当前传媒格局和舆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众声喧哗的时代更需要有“定音鼓”。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集中起来说,就是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一切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精神。要深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宣传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奋斗业绩,宣传社会各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积极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但导向不等于刻板的说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对媒体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双重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新闻报道的“度”,更是新媒体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度效”,这个专业词汇出现在习总书记讲话中,体现了新时期对新闻传播的新要求。就如总书记所说“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统筹好“时、度、效”的关系,对于党的新闻媒体尤为重要,要做到既快又准,既客观又全面,重在效果。

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脚上的泥土、身上的灰尘,是时代给予的馈赠,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章。”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闻记者要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更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做一名真正为民的好记者。新闻的核心永远是有血有肉的人,做好正面宣传更要以人为本,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真实而动人的百姓故事。采写冒热气儿、有温度的新闻报道,让越来越多的‘凡人微芒’,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成为照亮中国不断前行发展的温暖火把,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不忽视舆论监督,不回避和掩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做推动社会进步的好帮手,准确客观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做到不猎奇、不炒作,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力争达到有效的传播目的。

四、坚持群众性原则

我们还应主动了解国情,充分了解当今中国发展现状,了解社情民意,这样才能更丰满地写出群众爱看的新闻作品。要向人民学习,向基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倾听基层的声音,反映群众的情绪、意愿和要求,这既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通讯传播渠道方便快捷,记者采访要个材料,打个电话,或接个电子邮件,稿件就可以写成了。但久而久之,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很可能就丢掉了,与基层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与群众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漠了,也就很难抓到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新闻。新闻的生命之源在基层,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是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只有着眼于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挖掘生动、鲜活的新闻资源,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真正写出我们想要说的与群众想要看的、听的相一致的生动活泼的好新闻来。

五、要始终保持“先进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靠每一天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积累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当前,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记者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与时俱进、符合新闻实践要求的专业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能是空中楼阁。 总书记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新闻舆论事业处在传媒格局、传播形式、传受关系发生深刻变革中必须攻克的新课题。作为一个新媒体的人业人员,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创新步伐,用受众便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提供优质内容,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下,新闻舆论工作有没有影响力,关键还要看我们有没有真正做到及时正确、张弛有度、深入人心。要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创新理念、手段、视角,在确保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再增效,让受众看得进、看了信、记得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着力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真正担负起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巩固和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要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抓住新时期新闻报道工作的大趋势、大潮流,使传统主流媒体有更多的受众群体、更宽的舆论阵地,更强的引导能力。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融合发展是对传统采编流程的再造,是对技术手段的升级,更是对话语体系的创新。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优势,不是简单地改变新闻传播渠道和呈现方式,不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按总书记要求,要成为全媒型记者,要懂新媒体技术,更要有新媒体思维,学会新媒体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的平台上讲出好故事。提升传统媒体的整体影响力,实现有新闻有受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

推荐第4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者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一百多年来其间经历了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长期过程,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真理性、科学性,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握其基本观点,切忌采用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要注意结合我国党情和国情的实际情况,要注意联系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要能够真正用它们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记协一直坚持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进行广泛深入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努力增强新闻从业人员贯彻执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到2012年,我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人员达25万人,新闻从业人员达90多万。对这支队伍,党和人民寄予厚望,也倍加严格要求。

2003年中国记协和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一起向全国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新闻事业能否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一代,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精通本行业业务,品行端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首先,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这对我们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解决作风、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其次,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的新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也使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损新闻事业形象的问题。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等有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现象。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端正作风、文风,才能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第三,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提高队伍素质的紧迫课题。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新闻队伍也不断壮大,一批又一批年轻同志进入新闻队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知识、有创意、有激情,但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国情了解不够,客观辩证地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经历,个别新闻从业人员政治意识淡薄、群众观点淡化。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加强作风、文风建设,才能继承优良传统、强化社会责任,锻造出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新闻队伍。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更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途径,“走转改”活动就是这种创新的产物。北京市认真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践表明,“走转改”活动顺应了当前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契合了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新期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文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活动”中,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一个不能少”地在全体新闻工作者中,普遍进行学习、教育活动。为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避免空洞说教,许多地方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与生动、活泼、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习促进行动,以行动巩固学习成果。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

近几年来,明荣知辱、褒荣贬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成为中国记协在新时期的工作指导方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重庆晚报》一批年轻的新闻人自发归纳并以之自律的《新闻采编“八荣八耻”》在全国新闻界广泛传颂: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荣,以漠视正确舆论导向为耻;以“三深入”、“三贴近”为荣,以“遥控采访”、脱离群众为耻;以追求客观真实为荣,以编造虚假新闻为耻;以采访全面准确公正为荣,以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为耻;以雅俗共赏真情关怀为荣,以格调低俗追求卖点为耻;以编稿严谨把好关口为荣,以马虎了事不负责任为耻;以热爱学习爱岗敬业为荣,以得过且过“打工意识”为耻。

通过学习,我深切的认识到,做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新闻工作者,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奋斗业绩,鼓舞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同时,还要清醒的认识到,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敢于对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政治家办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听众喜闻乐见。

东方网记者 徐程

2013年12月3日

推荐第5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纲)

陈力丹 2006-01-16 14:43:38.0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马克思1818.5.5—1883.3.14

恩格斯1820.11.28-1895.8.5

《莱茵报》,马克思参与创办,后期是实际上的主编(1842-1843年),恩格斯是该报通讯员。

《新莱茵报》,马恩创办,马为主编(1848-1849年)

《纽约每日论坛报》马恩为之撰稿(1851-1862年)

他们为200多家报刊撰稿,论著中提到的报刊约1500种,其中《泰晤士报》提到约1000次。创办或主编、编辑的报刊12家。

二、马恩的传播与新闻思想

1,“世界交往”的观念

A.关于未来社会的预见:

社会生产结构将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

劳动力结构将以智力劳动(即白领)为主;

社会资源结构将以信息、知识为主;

居于社会中心位置的将是科学的组织和决策机构(不再是行政权力)。

(参见《全集》46卷下册218-223页)

B.对电子媒体(当时仅有电报)本质的认识:

用时间消灭空间。(参见《全集》46卷下册16-33页)

“电报已经把整个欧洲变成了一个证券交易所;铁路和轮船已经把交往手段和交换的可能性扩大了100倍。” (马克思,全集10卷653页)

“由于交往手段的持久发展, —— 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恩格斯,全集22卷554页)

C.对民族交往的认识:以全人类的发展为衡量标准。

恩格斯论“精力充沛的美国佬”与“毫无作为的墨西哥人”(参见《全集》4卷513页和6卷326页)

2,对新闻的认识

A.变动产生新闻。

B.新闻的层次变化。

C.新闻时效。

马克思:“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卷120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D.对新闻真实性特点的认识:“报纸的有机运动”。(同上,第211页)

E.“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马克思1862年提出,《全集》第48卷12页)

3.党报思想

“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恩格斯,《全集》4卷300页)

说明:原文”die Pree einer Partei”应翻译为“一个党的出版物”(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印刷品传单),是在一般意义上谈政党出版物的任务,不是指面向社会发行的有党派倾向的报刊。

当时“党”的组织结构相当松散,与列宁以后共产党的差别很大。

马恩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

A.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要遵循“党的精神”。

B.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章)。

恩格斯的概括:党的领导机构对党报实行“道义上的影响”。(全集38卷8

8、517页)

三、列宁的生平和党报活动

列宁1870.4.22-1924.1.21

列宁创办和主编的党的报刊有40多种,没有给党报党刊以外的报刊撰写过稿件(这也是党的纪律规定的),没有写过新闻。在党的报刊上发表的全部是政论。

列宁参与的代表性报纸:

旧《火星报》(1900-1903年)

与劳动解放社共同创办,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同为主编,实际上列宁全权负责,共主编了52期。

《真理报》(1912年5月5日创刊)

列宁领导创办,1917年起为党中央机关报,5月5日为前苏联出版节。

四、列宁的党报思想

1,党报的党性

列宁提出“党性”概念的背景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1898-1903年不存在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自行活动,造成“党”的意识淡漠。

列宁1903年提出:从小组习气转变到党性。

列宁提出的衡量党性的三条标准(1905年):

A 党的纲领 B 党的章程 C 党的策略决议

(参见《列宁全集》2版12卷7

9、95页)

列宁对党报党性的论述

观念上,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齿轮和螺丝钉”的有缺陷的比喻;个人创造性和爱好的广阔天地,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参见《全集》2版12卷93-94页)

组织上,党报和著作家必须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并接受相应组织的领导

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设想

十月革命前夕(1917年9月28日)提出设想:没收大资产阶级的报纸和印刷所,首先给予国家,其次给予在两个首都获得10-20万选票的大党(复数),第三,给予有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例如1万人以上)。(参见《全集》2版32卷157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天(1917年11月9日)列宁签署公告:

“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史料选编》4卷117-11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列宁论苏维埃报刊的任务

背景:1918年3月起实行强制性的劳动公社制度,即共产主义试验,取消商品交换、实际上取消货币、逐步消灭家庭劳动,实行公共食堂等等。

两个要点:

A.树立模范的劳动公社的榜样:“我们能够而且一定能够使榜样力量在新的苏维埃俄国成为首先是道义上的,其次是强制推行的劳动组织的范例。”

B.在报刊上设立“黑榜”。

当时列宁认为:取消报纸的订阅制而实行分配制,是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大步。

他说:“让我们的报刊上那些所谓日常新闻的材料减少到十分之一(如能减少到百分之一更好),而让那些向全体公民介绍我国少数先进的劳动公社的模范事迹的报刊广泛销行几十几百万份吧!”(参见《全集》2版34卷137-138页)

1920年底列宁取消共产主义试验,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恢复报刊的订阅制。

1922年3月在党的十一大上,他反对通过禁止《真理报》刊登广告的决议。(参见《全集》2版43卷131页)

附:斯大林关于党内交流的基本思想

斯大林1879.12.21-1953.3.5

列宁1922年底和1923年初评价6位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优点和缺点,他们是:

斯大林,党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

托洛茨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40年被刺杀)

加米涅夫,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处决)

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被处决)

布哈林,真理报主编,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8年被处决)

皮达可夫,苏联银行行长,中央委员(1937年被处决)

1925年斯大林禁止1910年起由列宁倡导出版的党内《争论专刊》,提出:

“我们不是自由主义者,在我们看来,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 “形式上的民主是空洞的,而党的利益才是一切” (《斯大林全集》7卷

319、320页)

苏联党1937-1939年“肃反扩大化”错误的恶果:

1934年党的17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139人,98人被逮捕和处决;1961名代表中,1108人遭到同样命运。被处决的苏共党员30万人,而当时的苏共党员总数为187万人。受到各种迫害的人总数800万人。

军队系统,元帅5人中3人被杀,16名最高级和次高级将军中15名被杀,67名军级指挥员中的60名、199名师级指挥员中的136名、397名旅级指挥员中的221人被杀。

1939年18大时,党员人数减少到不到160万人。斯大林在18大上说:“本届第18次代表大会共代表将近160万个党员,就是说,比第17次代表大会时少了27万个党员,但这一点坏处也没有。相反地,这正是好转的现象,因为党由于清除了本身的坏东西而巩固起来了。”(《斯大林文选》第242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五、毛泽东的新闻活动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1.1918年10月参加中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连续听课半年。

2.1919年7-8月主编《湘江评论》周报。

3.1919年11月-1922年12月,任湖南《大公报》馆外特约撰述员,组织了两次有名的时事讨论。提出:“傍着活事件来讨论”。

其他(略)

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的新闻活动

刘少奇(1898-1969)1922年主持《安源旬刊》;1940-1941年任《江淮日报》社长。领导人民日报创刊。

周恩来(1898-1976)1919年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100多期,主持《觉悟》杂志。抗战时期党的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董事长;延安广播委员会主任。

邓小平(1904-1997)1933年5月-1935年1月主编中国工农红军机关报《红星报》。

六、毛泽东的党报思想和新闻思想

1.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提出其党报思想

原来: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

毛泽东改为:一边区二国内三国际四副刊

毛泽东党报思想的要点:通过报纸指导工作。

1948年4月毛泽东将他的党报思想概括为以下的名言:

“报纸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2.毛泽东论党报和党的宣传工作的党性

两个要点:

第一,总体的党的意识,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第二,新闻和宣传工作要符合党的政策和策略。

3.党报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报道。

1942年4月30 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头条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 连年开荒收粮特多/影响群众积极春耕》,受到毛泽东的表扬,吴成为边区第一大典型。此后共宣传了600多个典型人物和单位,效果很好。

1966年概括为:典型宜多,综合宜少。

4.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

5.报纸批评:1954年提出“开、好、管”方针。

6.“三闻”观点(1957年提出:新闻,旧闻,无闻)

7.政治家办报(1957-1959年提出,复杂的背景)

8.省级党报的五大作用: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958年1月)

9.通过党领导的传媒开展大批判(错误,从1950年批判电影《武训传》,直到“*”时期的报纸、广播电视“夺权”)

10.“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思想

11.新闻业的“反映论”(1957年提出)

12.新闻要真实

13.“免疫论”(50年代关于《参考消息》的论述)

14.“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1955年提出)

七、刘少奇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刘少奇的思想是对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必要补充和修正。“毛泽东新闻和宣传思想”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应当是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思想结晶。

1,党领导的传媒是“桥梁”、“导线”的比喻。

2,提出记者考察党的政策的任务(1948年10月)

3,提出“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同时有立场”的“八字方针”(1956年5月)

刘少奇:“对美联社、路透社等外国通讯社的消息,我们应该有选择地登一些。有些报刊登国际新闻只登说我们好的,骂我们的或者说一句美国好的都被删去,这种做法是不好的。” (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下卷,第359-360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为什么资产阶级报纸敢于把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谈到国内报道时,他说:“现在的新闻有偏向——只讲好的,有片面性。应该好的要讲,不好的也要讲。”(同上,第3

59、360、363页)

“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同上,第361页)

4,从党和国家的传媒向社会性传媒转变的思想

“新华社做国家通讯社好,还是当老百姓好。我看,不做国家通讯社,当老百姓好;新华社干部不作为国家干部,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也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新华社的评论,不是代表国家发言。新华社也不要学塔斯社那样代表政府辟谣。” (同上,367-368页 )

记者“不受行政级别限制,记者的薪水可以比毛主席的薪水高”, “应该让记者出名,要他对报道负责;如果犯了错误,他也要作检讨。”“记者各有个性,各有风格,有些人就喜欢某一记者的报道,只要是他的报道就愿意看。在稿件上署名,这是给与记者荣誉,也是给予压力。” (同上,36

4、380-381页

5,领导1956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改版

5月15日人民日报向党中央送交改版报告,两天后邓小平批复:“刘、周已阅。同意,退邓拓同志。”

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说明改版的三个方面: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1.5倍;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改进文风,活泼空气。人民日报是“社会的言论机关”,“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第124号文件,批转人民日报的改版报告。文件指出:

“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就会使思想界更加活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 “我们党的各种报纸,都是人民群众的报纸,它们应该发表党的指示,同时尽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如果片面强调它们是党的机关报,反而容易在宣传上处于被动地位。”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中卷第483-484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改版后的情况:

头两个月的头版头条62个,经济新闻31个,会议新闻仅两条。批评性报道从6月的29条上升到7月的150条。设立固定副刊(原来只有专刊、专页)。读者来信7月3.1万封,8月4.07万封,而6月2万封。

8月相对客观地报道了波兰的“波茨南事件”,10月相对客观地报道了震惊东欧的“匈牙利事件”。较为客观地报道这些社会主义阵营的“坏事” ,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1957年以后,由于1956年6月反冒进的文章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人民日报的批评报道越来越少,到1957年2月基本绝迹。

人民日报的改版,是试图从战争时期一个党的报纸部分地向社会性报纸转变的尝试,但是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倾错误而夭折。

八、邓小平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1.报纸、广播、电视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980年1月)这是邓小平的基本思想

2.党的报刊要无条件的宣传党的主张。

3.对信息社会的认识:中国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九、江泽民新闻和宣传思想

1994年1月提出舆论导向问题(四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导向的重要性,现被概括为“福祸论”。(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时所说)

要求记者打好“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根底。(同上)

建议阅读的专题研究著作: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北京2004年研究生精品教材),陈力丹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0万字,定价30元。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陈力丹著

开明出版社2002年2版,45万字,定价30元。

(2005年4月19日整理)

推荐第6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前不久,参加了区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班,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及其对我们所从事的新闻宣传的指导必要性,感悟颇多,认识颇多……。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现阶段,对于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精通本行业业务,品行端正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深切的认识到,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奋斗业绩,鼓舞人民群众为振兴中华而艰苦奋斗。同时,我还清醒的认识到,要敢于对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做为一名xx工作者,我们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政治家办台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听众喜闻乐见。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围绕、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最后,我要说的是:做为一名xx工作者,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干好本职工作,为旅游事业的再次飞跃贡献力量。

推荐第7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会

近期,我参加了报社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重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我在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夯实了思想和理论基础。现结合自身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党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一条就是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衡量新闻工作的宣传效果、检验新闻工作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的重要标准。我们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广大的基层新闻工作者,作为媒体在基层的代表和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喉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要更加重视增强党性,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抗腐防变能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坚持党性原则,首要是保证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不仅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坚持党性原则,同时要求新闻工作者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才不会只浮在表层,才能真正让宣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

二、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道德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我国新闻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同时, 西方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进入我国,侵蚀着干部和群众,包括我们新闻工作者。个别新闻单位特别是一些行业报,以新闻报道为名搞新闻敲诈;有的新闻工作者、媒体接连出现捏造事实的虚假报道。这些事情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底不扎实有直接关系。

我们党所领导下的各种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只有确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党的新闻事业中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武器和行为准则,才能保证新闻舆论的主导权与控制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新闻工作者手中,才能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永远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先进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靠每一天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积累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当前,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记者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与时俱进、符合新闻实践要求的专业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能是空中楼阁。

在现阶段,在学习上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善用新媒体。微博、微信等不再是简单的社交工具,还成为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新闻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保持主流媒体的强大。二是向人民学习,向基层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倾听基层的声音,反映群众的情绪、意愿和要求,这既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通讯传播渠道方便快捷,记者采访要个材料,打个电话,或接个电子邮件,稿件就可以写成了。但久而久之,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很可能就丢掉了,与基层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与群众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淡漠了,也就很难抓到群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新闻。新闻的生命之源在基层,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是新闻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只有着眼于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去挖掘生动、鲜活的新闻资源,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真正写出我们想要说的与群众想要看的、听的相一致的生动活泼的好新闻来。

推荐第8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姓名:田晶 职务:记者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前几天,参加了全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新闻网站管理人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以及对我们所从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指导性,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学到了很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明白了“七条底线”、“八个带头”、“六个目标”等基本的新闻网站舆论导向和基本概念,明白了新闻网站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白了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四种意识以及媒体融合给网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知识都是推动我更好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读者喜闻乐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一定要以此次学习培训为契机,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干好本职工作,为网络新闻事业的再次飞跃贡献力量。今后,我将把自觉学习和思考作为一种常态,常抓不懈。

推荐第9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人的肚子饿了需要吃饭,可人们往往忘了给大脑“吃饭”。学习,就是给大脑“吃饭”!主动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的成长,始终胜任自己的岗位,适应社会的变化。“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需要坚持学习,从而提升自己。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将来”。把学习力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人,将会成为最重要的人物。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体具有五个基本内涵。

一、喉舌观,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总要做某个阶级、阶层、党派、集团的喉舌。而我们,就应该按照党和人民喉舌的要求进行新闻报道。

二、党性观,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

三、真实观 ,我国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江泽民说:“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因为我们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

四、效益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五、自由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新闻自由也具有阶级性。关于新闻自由,有些新闻媒体只是就现象来谈现象,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新闻自由的阶级性、阶级本质,因而不可能对新闻自由有深刻认识和论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作为新闻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事业、媒体和新闻的生产、流通、消费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它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把更多的话筒让给群众。新闻前辈穆青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或许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只有这样,才有表达”。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通过学习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用心去感受和感知周围的一切事物,并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写作知识,为新闻宣传工作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推荐第10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_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心得

近日参加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笔谈”的活动,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及其对我们所从事的新闻宣传的指导必要性,感悟颇多,认识颇多„„。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结合平时的工作,个人有以下体会: 第一正确的舆论导向: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设、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

一、民族围绕、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我们一切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才能真正让宣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

第二要善于学习善用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做为一名年轻的小编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而中国的庞大人口、复杂社会关系,使得微博、微信等不仅是一般的社交工具,更成为多元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信息杂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准确甄别,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传播,就必须善用新媒体。另外我们应该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事业、媒体和新闻的生产、流通、消费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它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

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此次学习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新的认识,思想上有了新的提高,更进一步加深了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干好本职工作,为网络新闻事业的再次飞跃贡献力量。今后,我将把自觉学习和思考作为一种常态,常抓不懈。

第11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期末论文

——论当代新闻传播专业学子如何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我国的新闻自由存在争议。作为新闻专业的学子,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直面问题。理解我国的发展形势,从而更好的体会“责任上的自由”。在实践和课程学习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新闻理想,争做优秀新闻人。

【关键词】新闻自由

自信

理性 勇气

理想与实践 【正文】

在现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而我们新闻业作为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行业,也在每天进行“新陈代谢”,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无限可能性和变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仍旧是指导新闻传播的思想武器,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才之魂。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放诸在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时代意义。

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自身的权利意识空前加强。而就新闻领域而言,新闻自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权利。所以针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我们需要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看法。在相德宝老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课堂上,我对于“新闻自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了解。通过学习和结合自己的反思,我认为新闻自由就是一项民主权利,人们能够自由采集新闻,自由发表言论, 自由出版的一项权利。然而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的、无限的自由,不是一个没有约束没有制衡的自由。所谓的新闻自由,在我看来,就是在规则内最大程度的自由。 对于我们新闻专业的学子来说,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首先理应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绝对的认可西方,相信西方所谓的自由,认为我国缺乏“言论自由”,对于中国极度不自信;另外一种是对于我国的新闻环境极度自信,完全对于国外的指责嗤之以鼻。我们应该秉持一种客观中性的态度理性的看待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信息传递的几个步骤来分析我国目前的新闻自由的现状。从信息采集这一方面来说,我国的报道已涉及各个领域,深入到以前所谓的“禁忌”之地。随着我国的反腐力度加深,“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的口号日益渐响,某些政府某些高管这些以往闭口不谈的腐败、不作为的黑幕也都公之于众,像*、薄熙来等“大老虎”的落马,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重要媒体并没有回避,而是进行了系列的报道。然而,在深度报道的课上,我们了解到南方周末多次要写检查,这其实表明我国的有些新闻、有些言论还是不能触及的,有些素材仍旧是不可取、不可用。从信息发布这一方面来说,现在已然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话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小小平台,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话语权。微信的朋友圈、人人网的说说等都变成了每个人自由展示观点或者态度的一个场所。可以说是网络时代赋予了人们一种公开表达言论的市场。然而,其实看似自由的背后,也有些制约和束缚。微博有些大牛被禁言,而在香港占中期间,朋友圈的某些转载文章一分钟之内就被举报。从信息接受这一步来说,各国的信息我们也是从各个媒体的每日推送中可以获取。而许多国际报纸也都是拥有了微信公众号。这无疑是一种更容易被广大民众所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得普通百姓能够更加方便的接受国内外的信息。然而,诸如像twitter、facebook、Instagram这些国外社交网站,大陆还是禁止的,有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去翻墙,从而一窥外面的世界。

上述的三个步骤,我都试图从正反两方面来客观描述现象。 其实我们应该有自信,我们国家的新闻事业是越来越好,稳步前进的。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应该有我们自己的道路,而不能被西方的“自由”假象所迷惑。他们有棱镜门有斯诺登,他们的民众也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归根到底,按照马克思新闻自由观的理论来说,新闻自由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有的新闻都是有立场、讲政治的。就以西藏314事件为例,西方媒体可以歪曲事实,鼓动反华言论,指责中国缺乏人权,缺乏“新闻自由”,这时候的新闻自由就成为了他们攻击我国的一种手段。新闻自由的基础是真实。或者可以说,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所需具备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报道,才有所谓的新闻自由。新闻自由绝不是空口乱谈,随意发挥。而是要具有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像某些西方媒体指责中国在西藏问题时的态度,就完全没有依据。或者说用别的事实别的照片硬加诸于中国的头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们同时也要直面我国的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总结认真反思。不可否认,我们的确存在一定问题,而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在国际上一直拿不到话语权。然而这些问题是我国在发展中所不可避免的。我们国家由于历史发展导致的种种因素,我国的环境更为纷繁复杂。而在这个环境里,我们不可能立马放开放宽。而是要循序渐进,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发展,从而发展一定的新闻自由。回避新闻自由的问题,会造成一种避重就轻的感觉。往往这种做法会导致我们的媒体失去公信力,国际上会认为我们的报道不真实不客观,没有传播价值。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回避问题只是怯懦的表现。我们需要真实而又大方的直面问题,开诚布公,把问题放到台面上,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自信与大气,而这样我们的传统媒体在国际舞台上也会更有话语权。作为新闻专业的学子,我们应该有自信也要有勇气,在思想上就要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新闻理想。

同时,我们要学会把握一个度。在学校安排的实践课上,我去参观了澎湃报社。并且从这次实地参观交流中收获了许多。在与魏星主编面对面交流之后,根据他们的实际经验,我总结出,澎湃其实是在“带着镣铐跳舞”。我觉得这和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上所说的“我国是责任上的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处。媒体有要生存的客观现实条件,同时也需要敢于说真话的新闻理想,所以澎湃选择了一种“温和的批判者”的模式:不说假话,不违背基本伦理,但是在提建议和批评的时候可以以一种委婉的方式,从而既起到“第四权力”的作用,又能够使自己媒体生存下来。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方式可能更为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的新情况。而这种新闻理念是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的。

学习新闻的我们是否也该结合业内的经验,在采写新闻的时候拥有一个度。在不危害国家利益,不伤害社会风气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新闻自由”这一民主权利,大胆求证主动出击,做好每一篇报道。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专业的学生,我当初将新闻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是满怀着对于新闻的敬畏和希望而来。而在一个学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我开始进一步了解如何做好新闻,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新闻人。我的新闻理想也更加坚定,我们的铁肩担道义,我们的辣手著文章,理应是我们的一种情怀。对于课程,我不愿也不想敷衍。每一次的报道和讲座,每一次的课堂讨论和参观体验,我都愿意用心去尝试。我渐渐明白,当一名记者并不是享受自己文章见诸报端,也不是享受万千观众的目光投于我一身。而是享受自己未来社会责任而针砭时弊,揭露真相时内心的那份充实与满足。

就像童兵教授在其讲座中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媒体最终会走向世界,中国也最终会崛起。我们将会成为新的意见领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强大,我们就首先要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而作为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学子,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理论支撑,坚定理想,注重实践,争取更大的新闻自由,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提升我国媒体的国际地位。

第12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主持词

在全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网络舆情管理

培训班上的主持讲话

各位领导、新闻工作者、同志们:

大家好!

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要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今天,我们召集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全区新闻网站负责同志、新闻工作者,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及全国、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全区新闻宣传事业,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秦州鼓劲加油。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为大家做培训。上午由××××××为大家主讲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午由××××××主讲网络舆情管理知识。两位专家从事新闻宣传和网络管理工作多年,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讲解,对我们今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希望大家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会场秩序,认真听讲,悉心领会。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做辅导讲座!

- 1 -

………………

刚才,××××××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方面给我们做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辅导讲座,在为我们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大家分享了他40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工作技巧,给大家今后如何在新闻采编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回顾学习。今天上午的培训到此结束,下午3:00继续培训,请大家2:50准时到会。现在散会。

………………

现在继续开会。今天上午的培训,大家做得很好,大部分同志都能遵守会场纪律,认真听讲,有些同志还记了学习笔记,希望下午继续保持。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做辅导讲座!

………………

同志们,今天培训会的全部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早上×××为我们作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讲解,刚才,×××又从互联网信息管理知识、当前国际国内舆情形势、如何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新时期舆情监测管理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对我们准确把握和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很有帮助。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融会贯通。

下面,我就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的是学习。做好新闻工作和舆情管理,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充分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通过加强学习,引导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区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要以今天的培训会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8〃19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成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信心,牢牢掌握主动权。

二、坚决把好方向,坚持正面引导,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好前进的“方向盘”。把好方向,就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要立场坚定、矢志不渝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批驳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权、掌握主动权、打好主

动仗,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网站管理人员要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各单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传播先进文化。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恪守职业道德,用心宣传党和人民的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各单位要加强网站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积极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着力引导正面舆论,有效掌控网络宣传阵地。

三、加强协同配合,强化领导责任,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大事,不是宣传部门一家之事。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一把手”负责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提供有力保障,领导干部要带头研究意识新态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带头关注主流舆论阵地,带头关切理论动向和网络舆情。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完善机制制度,做到宣传思想工作有人抓、有人干。要加强协同配合,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意识,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工作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现在散会。

第13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方针。随着当今中国的高速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暴露的问题也尤为突出,这更需要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代价值,指导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当代价值

存在即真理,黑格尔这句名言验证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据。随着18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六十余年的道路,这期间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则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新闻传播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对新闻以及新闻事业发表的观点的集合,具有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特色。”在其指导下,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结出累累硕果。而事物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发展中,种种问题也不断暴露,这更需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思考,“我国新闻界正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新的发展时期,应根据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赋予其当代价值,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决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

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传播的规律核心是一致的。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揭示了新闻事实是客观的,而新闻报道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根据事实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两点在实践中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新闻学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的发展与新闻从业者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人的本性,其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带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思考问题,而新闻强调的是客观真实,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在采写过程中要秉承新闻的客观性,如实的报道事实真相。所以,只有新闻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其指导下如实报道事实真相,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才会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而2009年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抛给记者的一句“你是要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则将新闻报道主观倾向性的重要性浮于纸上。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时曾经说道,“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千呼万应的喉舌。”报纸既然作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新闻从业人员就应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应人民群众的广泛诉求,把自己定位为人民群众的发声器、传声筒。而逯军局长作为共产党的干部,面对新闻媒体竟然说出违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原则,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言语。这也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提供了事例基础。当今,共产党员、共产党干部违背指导思想、以个人利益为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主管新闻宣传部门要强化新闻从业人员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学习。“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宣传从业人员心中的地位,端正指导思想、重塑价值理念。谨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3][2][1]

(二)

出版自由是一种基本的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保证。

出版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认同。马克思认为实现出版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保证。现今商品经济的时代,报纸、网络等媒介机构都被赋予了商品的属性。拿报纸本身来说,报业机构获得国家的资助有限,只能通过自身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投放量来获取经济利益,而这两点都与受众对报纸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发现受众的关注点、报道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报纸提升自身发行量的主要手段。所以报社理应有根据受众喜好来定位自身报纸的报道对象、发表文章的权利。这种所谓的出版自由,在现今的报业发展中却是受制约的。报业集团不能根据受众的需求,自由地刊登文章吸引受众注意进而实现自身的商业利益。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报业集团发展的瓶颈。翻开各大报刊的头版,无论是党报还是党报还是地方都市报,国家领导人或地区领导干部的新闻大都会出现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头版头条的位置对于一家报刊来说是一块“黄金地块”。应背放置吸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内容,而领导出访、领导会议报道之类的文章能否引起受众的共鸣,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作品《岩松看美国》中提到他在美国某个报纸陈列馆的经历,在观看陈列馆作品时发现一个展区展示的是2001年9月12日全球各国重要报刊的头版。众所周知,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世界,第二天世界各国的重要报刊都将发生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作为头条争先报道。但在其中他发现了一个有别于其他报刊的个体,这唯一的报刊则来自自己的祖国。其刊登的仍然是领导人出访、开会等雷打不动的“新闻”。是中国媒体对于9·11事件不知晓;是各大报刊对9·11事件不感兴趣;还是广大读者不关注对9·11事件?都不是。正因为各大报刊显要位置的报道内容大都是领导人的活动。所以,类似于美国遭受恐怖袭击这一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也必须“屈服于以往的惯例”。这也使中国新闻业出版的不自由在世界媒体面前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三)

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是一个党有力量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党报思想主要内容时,就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问题做过系统的阐释。这一问题不免与时下备受关注的言论自由问题有着联系。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而有权利就会有义务与之相对应,公民既然享有出版、言论的自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理应遵守国家在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某些不利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言论被禁止发表,人民大众绝对拥护。但某些对国家发展献计献策的言论同样被归结于不利于国家发展、人民团结,未免有些不可理解。难道只有不断地为祖国唱赞歌才是真正的爱国表现?已故的我国学术大家季羡林曾经说过,“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的国家不满也是爱国。”认识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学识,恰当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我们应为有这样爱国的人士感到自豪,而某些新闻传播主管机构的做法不免是这些人是心灰意冷。这种做法,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言论自由的观点也是相背离的。至今,我国的新闻立法工作进展尤为缓慢。新闻从业者无法根据专业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辛苦劳作换来的新闻作品无情地主管部门以不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为由被毙,这一现象在行业内尤为普遍。而我们的主流价值取向是什么呢?这也许是每名新闻记者都要弄清楚、弄明白的问题。而当新闻从业者搞清这些问题之后,优秀的新闻作品大多难于见于报端了。既然我们的新闻传播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可具体实践中却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观点相背离。这不

免有些矛盾。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虽说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在发展道路中遇到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赋予其时代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到新闻传播事业的实际工作中。那么,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注释:

[1]

[2] 韩永青,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2) 彭菊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多级命题及其理论体系,新闻记者,2004(5)

[3] 袁志发,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频纵横,2004(45)

第14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1 以下为观看了L总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视频第一部分的个人心得体会: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除了贯彻中央精神,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对我们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培训视频并没有直接谈这个问题,而是先给出了7个思考题,且没有给出处。从马克思、胡适、李大钊到毛泽东、李瑞环,这些对新闻、记者、宣传的见解及叩问,虽然来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不同人物,却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现实及普适意义,直到今天仍可作为新闻行业的“职业标准”。

如李大钊提出的新闻记者承担着向社会输入知识的职责,除了报道政府活动与富人的言行之外,更要报道穷人的不幸,关心社会的真正变故等,道出了记者工作的使命,并可作为践行工作时的参照;如毛泽东提出的“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不要只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展现了新闻的客观与理性,突出了“坚守新闻底线,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如李瑞环提出的报道人民群众、宣传先进人物的宣传方针,正是当下我们所做宣传工作中“突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方法的来源与依据。

任何行业都该有属于它的SOP(标准化流程),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行业SOP。它是经历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经过数代新闻工作实际总结出来,对当下的新闻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髓,是新闻工作的标准与方向。只有方向正确、任务明确,我们在新闻工作中才不会出现偏颇与迷失。

第15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2

培训第二讲,雷总就中新社的具体战略地位及海外华文媒体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思考第二问,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

首先雷总就华文媒体的国际舆论角色进行了分析,以“平衡国际舆论的前沿、维护民族利益的阵地、沟通海外社会的桥梁、爱国与革命两大传统”基本概括了华文媒体扮演的角色与肩负的使命。把世界华文媒体划分为大陆、港澳、台湾、海外华文媒体媒体四大块,大陆媒体被喻为庞大的母体、港澳媒体为自由的开放、台湾媒体为尖锐的深度、海外华文媒体为艰难的中庸,准确生动。

具体介绍中新社,“人文立社、民族立场、共同价值、和谐包容、国家统一”为中新社总体的角色概括。雷总是这样分析中新社的战略定位的:海外华文媒体的服务商。突出服务功能同时,在市场化时代背景下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战略发展部是海外中心的一部分,海外中心是中新社的一部分,认清中新社在外宣工作中的位置与任务,把握好“皮与毛”的关系,这是我们日后工作中的主要依据。

祝宁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16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案例教程样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案例教程

样张

第二章 新闻事业意识形态论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必然要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新闻事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构成,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根本区别。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

一、理论要点

1.“喉舌”本意是人们用来说话的器官。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各种观点和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喉舌”才能表达出来。因此,人们用“喉舌”来比喻传播工具,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所谓“耳目”的功能,主要指的是新闻媒体采集新闻信息的功能。它在新闻理论中经常与“喉舌”联用,表达了新闻媒体的信息采集和信息传播的两大主要功能。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喉舌论是对新闻意识形态属性的深刻揭示:任何新闻传媒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总要成为某个阶级、党派或集团的“喉舌”,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毫无疑问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

3.媒体是特定群体的喉舌并非社会公器。西方自由主义新闻观强调客观、公正,反映市场意见,为全社会效力,把新闻媒体奉为“社会公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抛开意识形态属性抽象地把一切媒体都看作是社会守望者。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媒体要成为“社会公正的守望者”,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

4.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来都是一致的,这就决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正因为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所以新闻宣传和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维护这种“统一”。媒体既要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也要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总之,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5.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报刊理论影响下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完善“喉舌论”。1929年创办于上海的《党的生活》最早提出了党报党刊的喉舌作用,它在出版启事中说:“《党的生活》与其他刊物的区别,不仅在于他要讨论党内的问题。而更在于他是一般党员的喉舌。”在民主革命时期,新闻的“喉舌”论强调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力量。随着党报思想的逐渐成熟,“喉舌论”的内涵也日趋丰富,从党组织的喉舌发展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新闻作为“喉舌”激励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

二、经典论述

 1849年2月,马克思在驳斥反动势力对《新莱茵报》的控告时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 1849年12月15日,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 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报纸真的同实际、同群众联系好了,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党和政府听不到的,报纸能听到,它能摸到社会的脉搏。”

 1989年月11月28日,江泽民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新闻工作。始终认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作为党的耳目喉舌,不仅要做党政策主张的传播者,还要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三、案例评析

中外媒体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的意识形态性

2008年9月在我国发生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即“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人民日报》从9月12日开始,开设专栏对此事件进行追踪报道;9月12至13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英国主流大报《泰晤士报》也分别出现了该事件的相关文章。国内与国外的媒体在报道手法上体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

第一,在消息源选择方面。《人民日报》来自中央、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的消息源比例达到76.08%,将政府各部门的政策措施及时、快速地传达给广大受众,充分显示出其自觉的党性意识,发挥出无产阶级党报“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的强大功能。

西方媒体为了标榜新闻自由与客观公正,热衷于选择第三方消息源,而那些恰恰又是带有“议程”的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中第三方消息源(国际社会)比例分别为41.8%、32.7%,其中不乏对中国持有某种偏见的政党阶层或政客人物,而这些政党人物会不失时机地设置某些“议程”对中国进行丑化。因此,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沦为政党意志的代言人,成为政党宣传的工具,只是相对隐蔽而不容易为读者直接观察到。

在引述消息源的方式上,《人民日报》更倾向于使用如“温总理关切地询问”,“质检总局紧急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等正面词汇,以此显示政府对事件的高度重视,试图塑造积极、正面的政府形象。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则更加青睐批评者的声音,如 “Distraught parents、The eleven-month-old son of a lawyer blamed”等,这种消息源的引用,很明显地强化了质疑者和批评者的声音,而弱化了中国政府部门的积极表现。

第二,在事件定性方面。《人民日报》主要报道最多的是“乳制品质量状况通报、相关部门对问题奶粉事件的应对措施、制定的相关规范”等方面,以此显示政府各部门对事件的重视程度,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出其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 而《纽约时报 》、《泰晤士报 》则将议题设置在“事件造成的巨大影响、相关方面处理措施、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方面,并由单一的“个案”上升至对整个“中国制造”的质疑,如《纽约时报》9月17日的评论“China: Crisis on ‘Made in China’”,《泰晤士报 》9月18日报道中的描述“So serious is the latest scandal to tarnish the ’Made in China’ brand that...”等。

第三,在报道结构及素材的选取方面。《人民日报》主要使用“重大议题框架”,关切的主要是政府应对措施、进展情况通报,而几乎没有涉及到事件对患者、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唯一一篇涉及到国际社会反映的报道《中国处理奶制品污染事件严肃认真》(9月22日3版)中,所呈现的也是中国政府“积极、主动”的正面形象,其“选择”与“凸显”机制表现的尤为明显,由此体现出《人民日报》鲜明的倾向性。

与之相反,《纽约时报》、《泰晤士报》 则使用了明显的“平衡报道框架”,它们在报道事情主要方面的同时,也顾及其它方面,尤其是意见相左的方面。但这种运用各种框架选择和建构的方式来模糊倾向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倾向,只是这种倾向性不由记者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和排列组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以《纽约时报》9月 17日消息“Worried Parents in China Wait for Answers on Tainted Formula”为例,全文12个自然段,前8个自然段都是患者病情、家属不满情绪以及“三氯氰胺”毒性的介绍,其中使用大量的直接引语, 如 “I’m furious! The milk powder is now exposed, but what about other tainted food that we don’t know about? What ha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een doing every day?”而在《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中,中国政府对事件相关责任人的问责也被描述为“mobilize its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动员其独裁的政治制度)。

第四,在字、词、句的选择方面。《人民日报》在遣词造句的使用上,倾向于运用一些好的词汇, 试图塑造出中国政府负责任、讲信誉的正面形象,即使是在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政府面临的处境等较为敏感方面,《人民日报》也有意地予以回避, 希望以此最大程度地减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 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贬义词, 它们试 图运用“cover up the details、delayed reporting the poisonings”等词汇建构出受众对中国政府的 负 面 印 象 , 而“ damage the ‘Made in China’ marque、embarraing failure for China’s product safety system”等细节描述,也就自然地将受众的认知从“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上升至对“Made in China”的质疑上,使读者对中国的认知产生偏差。

评析:从总体上看,国内报纸在该事件的报道中始终以大局出发,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出党报作为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的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的作用,其意识形态性主要体现在党性原则的坚守上。 而西方媒体先入为主的观念使之总是希望将所谓的“民主、自由”强加于人,其长期的价值培育一方面形成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追求刺激、新奇和负面新闻的价值取向,使这些媒体滥用新闻自由,任意夸大、炒作、鼓吹一些负面新闻,以期给“异端类”报道对象带来长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它们便不失时机地设置出新闻报道框架,对中国进行扭曲和误读,反映出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及意识形态偏见。

三、拓展阅读资料 1.郭超人著:《喉舌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 2.王晓岚著:《喉舌之战:抗战中的新闻对垒》,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杨诚勇等主编:《喉舌与镜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第17篇:康辉: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康辉: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2013年,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梦”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深切的期许,对这一代人身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新闻媒体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路程上,为社会进步提供自己的那份正能量?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不断付诸实践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极为清醒地看到,中国的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正在进入一个“矛盾凸显期”,舆论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且还在不断变化着,新闻舆论宣传该坚持什么?该克服什么?该注重什么?包括播音员、主持人在内的所有新闻从业者都应该首先在思想上统一起来。近期,中宣部领导、我台领导和多位业界专家为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集中进行了“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令人受益匪浅。重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无疑为我们今后提升综合素养、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再次夯实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始终“讲政治”。

“讲政治”似乎这些年成了不少新闻从业者想极力摒弃的,所谓“超越意识形态的新闻观”、“只遵循新闻本身的规律”等被一些同行奉为圭臬。现实世界果真可以如此吗?如今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很多,只要认真看看一些西方国家或被西方视为民主

的国家的新闻报道,就能得出一个清楚的结论:在当今世界,新闻媒体总是有其阶级属性的,没有哪个媒体可以超越所属的利益集团。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一些美国主流媒体着眼点并未放在中美如何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上,而是紧盯着所谓“中国黑客对美国网络安全造成威胁”之类的话题,能说这背后没有政治考量吗?我曾到印度采访,几天里,当地的几家报纸上几乎找不到对中国的任何报道,终于有一天有一条,是关于“最牛钉子户与政府拆迁的博弈”,显然只攻一点,不计其余,这是遵循新闻规律吗?其中的政治倾向恐怕再清楚不过了。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幼稚病,不要简单、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更不能用现阶段我们在新闻宣传上的一些不完善来否定“讲政治”,我们的“讲政治”就是要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民族整体利益。毛泽东同志1959年6月曾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点在今天仍不过时,播音员、主持人或许不能完全达到“政治家”的思想高度,但这种“政治家办报、办台”的意识一定要不断强化。

那么,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最大的“讲政治”呢?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认识到,最大的“讲政治”就是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一切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具体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才不会只浮在表层,才能真正让宣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全国

新闻工作者正在进行的“走转改”,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次生动的实践。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始终“强技能”。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要靠每一天、每一次的工作扎扎实实地积累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磨练专业技能,做到宣传有艺术,传播有效果。

播音员、主持人每天的工作时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能否做到及时、准确、入耳、入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重要的一方面,过硬的工作能力是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特别是现在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既要是信息的挖掘者,又要是信息的整理者;既要是信息的把关者,又要是信息的传播者,哪一方面有明显的欠缺,都直接影响宣传效果。我们不是没有过失误和教训,比如有一次,我国领导人重要的活动需要及时播发消息,口播稿送到播出线上,主持人思想上高度重视,但囿于处理急稿播读的能力有限,一篇稿件播得支离破碎、信息模糊,使得本来抢出来的时效也大打折扣。同样,也有过不少播音员只能完成依据稿件的播读,需要整理、归纳信息点做二次传播时就变得张口结舌的例子。马克思主义最讲求实事求是,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在新闻实践中不可偏废和忽略任何有益于舆论传播效果的技能锻炼,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与时俱进、符合新闻实践要求的专业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能是空中楼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始终“善学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作为新闻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而中国的庞大人口、复杂社会关系,使得微博、微信等不仅是一般的社交工具,更成为多元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信息杂芜,新闻工作者要准确甄别,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传播,就必须善用新媒体;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事业、媒体和新闻的生产、流通、消费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它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把更多的话筒让给群众。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要更多学习群众的生动语言,学会“说老百姓的话”。这一点,我在走转改实践中,无论在南水北调工地上还是在远离大陆的小岛军营中,都有

深切的体会。新闻前辈穆青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或许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只有这样,才有表达”。

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第18篇: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

新闻记者培训2013练习题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适用于党报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D.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学习领导人的语录

2.1842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能体现以 下哪一项?(D)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的紧密结合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进步的、发展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3.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B)

A.报纸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B.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C.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

D.报纸的新闻报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

4.“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是哪一位领导人提出的?(C) 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5.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C) A.走基层 B.贴近生活 C.联系群众 D.改文风

6.下列新闻实践活动和所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对应的是哪一项? (D) A.《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的新闻一一舆论引导

B.《新京报》发布社论“救援志愿者,别盲目去灾区” 一一党性原则 C.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一一媒体要成为思想团结的中心 D.新华社推广官方微博“新华视点” 一一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7.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以 下哪项重要论述?(B)

A.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B.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8.下列选项中,第一个使用“党性”概念,并对党报的党性原则作出 系统理论阐述的是哪一位?(A) A.列宁 B.马克思 C.恩格斯 D.毛泽东 9.既贯穿于毛泽东整个的新闻宣传思想之中,又成为指导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路线的观点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B) A.全党办报

B.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为人民服务 D.党性原则

10.“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 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一观点是由谁提出来的?(D) A.毛泽东 B.邓小平C.刘少奇 D.江泽民

11.胡锦涛提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什么?(B) A.服务群众 B.以人为本 C.面向基层 D.深入实际

12.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C) A.“用时间消灭空间” 一一新闻时效 B.“有机的报刊运动” 一一新闻真实 C.“根据事实描述事实” 一一新闻价值 D.“一般的公正” 一一新闻客观

13.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A.为人民群众服务 B.坚持“三贴近”原则 C.拓展群众参与渠道 D.怀有群众意识

14.列宁要求党的报刊(D) A.多谈些军事,少谈些文化 B.少谈些军事,多谈些经济 C.多谈些政治,少谈些文化 D.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15.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 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 作 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C) A.促进安定有序,提高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 B.促进团结统一,增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意识 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 D.促进统一有序,增强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

16.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B) A.电焊火星引燃建筑材料,初中生抄起灭火器冲上前 B.开学首日,上海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C.历时两年精雕细刻汇聚国内风景名胜,一根象牙浓缩“九州欢腾” D.厌世男制造东直门爆炸案受审,得知弃婴身份后想报复社会

A) 17.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D) A.越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B.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C.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8.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C) A.选择某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长期蹲点进行采访

B.将演播室搬到街道社区中,与居民互动完成节目录制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D.使用平实、大白话进行报道

19.习近平2009年3月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对待媒体的方式是: ( A) A.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B.要管好媒体

C.要善于引导媒体 D.要对媒体公开透明

20.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C) A.拓展更多的发行渠道,努力做到进报亭、进家庭

B.重视对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报道的组织与策划 C.将领导讲话和机关文件改造成新闻稿,以节约写作时间 D.在头版头条位置,安排有关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

21.“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D) A.征服空间距离,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扩张方式 B.速度已成为新闻业竞争的唯一焦点

C.信息在空间运动的时间越短,所跨越的空间距离越大 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22.关于书报检查制度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书报检查是一种政府垄断了的理性批评

B.书报检查是一种愚民政策,阻碍社会、民族、个人的精神发展 C.书报检查造成一种虚假的人为安定

D.在法律程序上,书报检查使得原告、辩护人、法官三位一体于书报 检查官身上

23.2011年,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门”事件被 迫宣布停刊。该事件主要侵犯了公众的哪一项权利?(A) A.隐私权 B.知情权 C.荣誉权 D.肖像权

24.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大跃进时期媒体放卫星主要在于体制性失实

B.媒体造假事件出现缘于媒体追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动机 C.采编环节的不畅通也有可能会导致新闻失实

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25.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 闻学文献?(B) A.《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B.《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D.《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26.下列做法中,哪一项不符合新闻真实的理念?(C) A.竭力寻找事实真相,不策划、制造事实或推动事实的发展 B.呈现并核实事实的细节,但这些细节不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C.对于复杂事件的报道,以观点统领事实,搜集符合观点的实际素材 D.明确交代消息来源,以直接引语的形式再现当事人的陈述或观点 27.下列有关新闻真实的表述中,哪一项不正确?(A) A.新闻真实在复杂事件中可以通过一篇报道实现,只要记者掌握素材 和证据 B.新闻真实不等于社会真实,因此媒体只能是窗口而非镜子 C.新闻真实不等于哲学真实,更不等于文学真实 D.新闻真实与新闻时效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

28.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D) A.《论言论自由》 B.《论新闻表达自由》 C.《论自由》 D.《论出版自由》

29.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主要指对以下 哪一主体的保护?(C) A.对记者自身的保护 B.对报道对象的保护 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D.对媒体组织的保护

30.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C) A.要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 B.要力求篇幅简短精炼,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D.要避免使用同质化语言和套路,谨防千篇1律

31.以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B) A.我国“舆论监督”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效 C.领导干部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需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D.舆论监督与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密切相关

32.下面有关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D) A.马克思所说的报刊“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 的东西”,即是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

B.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新闻客观都是新闻传播规律的一种 C.新闻传播规律本身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发生着变化 D.新闻传播规律可以根据人的意志改变或者创造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闻与宣传差别的描述?(ABD) A.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 B.新闻重新意,宣传重反复 C.新闻重策划,宣传重导向 D.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 2.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体系所包含的要素有哪些?(ABCD) A.群众路线 B.媒体职能 C.党报理论 D.新闻真实

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 (ABC) 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 B.政治家办报

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

D.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4.下列领导人及其观点之间对应关系无误的选项有哪些?(ABCD) A.邓小平一一传媒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B.江泽民一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 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C.胡锦涛一一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 律办事 D.习近平一一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5.《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新闻 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以下哪些要求决定是否 报道?(ABD) A.新闻价值 B.工作需要 C.宣传任务 D.社会效果

6.下列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哪些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则 与工作方法的统一?(ACD)

A.追寻事件真相时主要运用网络和电话等便捷式采访

B.结合新闻价值、工作需要和社会效果安排报纸的头版头条 C.带着主题去采访,应付交差了事

D.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 7.党报的党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要点?(ABCD) A.党报党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

B.党报党刊应是党的工作机构,应成为党组织的机关报,应当接受党 的领导和监督 C.党报党刊应成为党的事业

D.只有真正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报刊才是真正的党的报刊 8.在新闻工作中实现群众路线的方法有哪些?(ABCD) A.为人民群众服务

B.拓展群众参与渠道并开发群众资源 C.怀有群众意识,尊重并了解群众

D.让群众成为新闻的主角,使用群众喜爱的新闻语言

9.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有哪些?(BCD) A.书信和电话 B.互联网

C.手机等移动媒体 D.微博平台 10.对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路径有哪些?(ABCD)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以人为本 C.不断改革创新 D.加强人才建设

11.关于新闻价值这一理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BCD) A.新闻事实的选取应当以新闻从业者的主观好恶为基础

B.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C.许多新闻事实被报道,并非只具备了一种新闻价值的要素,而是往 往具备了多个要素 D.新闻价值的高低大小并非绝对,尤其是多个事实的对比中,新闻价 值显示出不同的层次

12.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实现前提是什么?(ABCD) A.铁路、蒸汽汽船等的发现与应用 B.电报等技术的出现

C.物质生产以交流价值为基本

D.交通运输手段对生产来说变得重要

13.马克思所说“用时间消灭空间”带来的新情形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ABCD) A.空间距离在交往中不再具有抉择性意义 B.使经济交换本身发生重要转变 C.大大剌激了精神交往的成长

D.用时间消灭空间呈现着一种无限成长的趋向 14.“有机的报刊运动”是马克思对报刊报道新闻特点的概括,其观 点成立的原因有哪些?(ABC)

A.历史的真实存在于事物前后的连续(联系)与统一整体之中 B.人的智能不能查验得出各种现象的纷繁情形

C.新闻真实的获得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不可能苛求一次性完成 D.有机运动是媒介技术条件落后情况下的无奈现实

15.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主要从以下哪些 方面进行创新?(BCD)

A.落实“全党集体办报”的方针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践“群众办报”的路线

D.秉承“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原则

16.“三贴近”继承了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什么说“走转改” 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ABD)

A . 因为“走转改”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要求

B.因为“走转改”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途径 C.因为“走转改”践行了舆论引导和宣传艺术结合的方针 D.因为“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17.在传统媒体对待网络民意或网络舆情的以下做法中,正确的做法 有哪些?(ABC) A.进行热点问题的网络调查,了解网民观点 B.集纳网民的言论和意见,作为报道素材 C.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或评论,回应网民问题 D.关闭媒体微博页面的留言板,以防信息过载 18.根据谣言传播公式的内容,以下传媒的做法中能够有效阻击谣言 传播的有哪些?(AB) A.及时发布真实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B.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谣言的辨识力 C.对谣言危害进行定性,视情况等待时机进行回击 D 报道其他内容,转移社会对谣言的注意力

19.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BC) 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

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 中央文件) 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中央文 件) D.《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

20.以下有关“走转改”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有哪些?(AD) A.“走转改”只是运动式的一阵风,估计成效不大

B.“走转改”需要记者不断抓活鱼,捕捉基层的新鲜新闻素材 C.“走转改”要求记者从内心深处转变态度,不能再高高在上 D.“走转改”是一次基层宣传部门向中央媒体宣传的好机会

21.下列表现中,反映了新闻领域“形式主义”问题的选项有哪些?(ABC) A.电视时政报道以各类会议为主,用长时段进行播报

B.新闻头版的版面严格按照报道对象的职务高低顺序进行编排 C.新闻报道的谋篇布局遵循特定的结构和讨论 D.热衷于使用形容词,直接进行评价而缺少白描

22.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条规定》中有关改 进新闻报道的要求,以下建议中值得媒体采纳的有哪些?(ABCD)

A.中央级媒体应当走在传媒业前列,带头执行规定要求

B.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关于新闻报道的文件,便于更好的落实 C.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优势,改进原先传统媒体的新闻文风 D.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摆脱行政化思维

23.新闻报道方法的单一和简单化是我们现在新闻工作遭到公众批评 的方面之一。胡锦涛指出需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ACD) A.善于用事实说话 B.增强宣传的引导力 C.提高新闻的感召力 D.注重改进文风

24.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舆论监督是报刊的职责或使命”,主要 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BD)

A.报道揭露坏人坏事 B.监督社会状况 C.监督娱乐明星

D.监督公权力和政府官员

25.马克思对新闻出版自由理念的阐述集中体现在下列哪些著作中?(AC) A.《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B.《反杜林论》

C.《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

D.《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26.恩格斯对新闻出版自由提出的缺一不可的衡量标准是什么?(ABD) A.发表意见前不必得到许可 B.发表的途径通畅

C.发表的意见是正确的意见

D.发表的是自己的意见而不是言不由衷

27.下列关于现代报刊与隐私权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哪些?(ABC) A.报刊不能揭露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和活动等

B.如果个人活动对社会造成祸害,则其涉及公共利益的活动可以成 为报刊的报道对象 C.当处于公开的政治、社会活动之中,个人活动就不属于个人私事 D.公众人物即使是在私人场合活动,报刊也可以对此进行报道 28.下列做法中,符合新闻客观的理念的选项有哪些?(ABCD) A.报道中要做到将事实与观点分离

B.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或倾向的词汇 C.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

D. 给予受批评者答辩的机会,做到形式上的客观

29.下面做法符合马克思所提的“一般的公正”原则的有哪些?(BC) A.某报纸发表了批评一作者的文章后,该作者的反驳文章被这家报纸 拒绝 B.呈现事件所涉各方的事实和观点

C.报纸给予某事件争议双方发言和答辩的机会 D.某地方报纸多刊登自己赞同的观点或偏爱的事实

30.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论述中,正确的说 法有哪些?(BCD)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和发展集中体现在历代领导人的讲话当 中 B.毛泽东曾提出过“全党办报”、“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等 重要观点 C.创立时期马恩的思想中既包括新闻的基本理念,也包括了无产阶级 党报思想 D.当下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又一次创新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般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党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列宁主要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

4.2011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四部 门倡导新闻行业开展“三贴近”活动。(×)

5.新闻媒体要想改善“信息泡沬化”的状况,需要将党性原则和新闻 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

6.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有出现交叉或重合的情况。(√)

7.在人物通讯报道中,媒体为了突出某个典型人物,允许存在着人为 拔高的宣传做法。(×)

8..宣传不一定要有实在的信息内容,宣传注重的是形式,为了能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9.宣传是传播者反复宣扬某些理念和思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10.邓小平提出关于新闻队伍建设的“根底论”中,把“群众观点根 底”列为了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的“五个根底”之一。(×)

11.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时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要 使领导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12.普通百姓应该成为新闻的主角。(√) 13.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 影响,因此信息量成为传统媒体可以凭以竞争和生存的法宝。(×)

14.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运用,应恪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特殊情况下可以忽视社会责任。(×)

15.新闻报道不能以观点统领事实,不能为了观点而剪裁事实。(√) 16.“三贴近”的要求为媒体找准新闻源头指示了方向,提供了丰富 的源泉。(√)

17.《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提出了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

18.“走转改”活动中的“走基层”的要求,就是让记者以领导干部 的姿态到基层参观和访问。(×)

19.“走转改”活动中的“转作风”的要求,就是让记者和采访对象 做朋友,以平视眼光报道。(√)

20.“走转改”活动中的“改文风”的要求,就是让报道的语言变得 更加文学化和艺术化。(×)

21.马克思提出要以“有机的报刊运动”意在达到接近、揭示事实真相这个最终目标,而无关具体的真实。(×)

22.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

23.“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是客观报道的一种操作方式。(√) 24.新闻事件中保持中立立场,是符合马克思“一般的公正”原则的。(√) 25.马克思的“一般的公正”原则是指报刊报道新的事实或争论双方 的观点时,应保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姿态。(√)

26.对于有明确立场的报刊来说,“一般的公正”是一种束缚。(×) 27.马克思的“报刊的使命”,是与其对报刊公共性质的认定结合在一起的。(√)

28.在阶级斗争尖锐对立、一个阶级剥夺另一阶级利益的历史条件下, 不存在新闻自由。(×)

29.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闻法,专门规定新闻传播中的一系列报道活动。(×)

30.马克思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 报检查制度。(×)

31.—般情况下我们常说“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恩格斯说新闻出版 “享有绝对的出版自由”,恩格斯用这种绝对的词语是为了强调新闻 出版自由的政治意义。(×)

3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法治化观点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 33.舆论监督的主体是媒体,而非人民。(×) 34.媒体应当建立常规的更正与答辩机制,这符合马克思有关新闻的 真实和客观的理解。(√)

第19篇:我市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培训班

我市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培训班

2014-04-17 11:24:43来源:评论:0 点击:104

4月16日,我市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宣传出版网络专题培训班。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负责人和骨干通讯员230人参加了培训。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基层新闻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我市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根据《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意见》及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举办这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的目的是构筑大外宣格局,提升全市通讯员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干事的新闻通讯员队伍,为全市经济建设鸣锣开道,为再谱一曲“辉县人民干得好”的新篇章摇旗呐喊。

开班仪式上,宣传部领导强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对内可以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把辉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主旋律上来;对外可以通过宣传我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单位各部门的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等,展示我市新形象,提升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了解辉县,认识辉县,关注我们的发展,为我市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培训班上,大河网常务副主任高亢、新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年超、辉县市政府网站副总编辑韩如刚、河南日报特稿部主任史稼轩分别就《新闻传播的变迁与网络舆情应对》、《文化市场管理与扫黄打非工作应把握的几个问题》、《微信、微博、博客的注册和使用》、《全媒体背景下,如何给报纸写稿》等课题进行了讲授。(刘芳云)

第20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风化人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风化人

作者:王国庆《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1日 02版)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仅是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时期新闻院校开展新闻人才培养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遵循,对新闻院校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闻院系直接担负着培养人、造就这支队伍的重任。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启动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工作,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师范大学共建的重庆新闻学院成为先行先试的试点之一。部校共建的新闻学院应该怎么办?这是重庆新闻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认真探索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那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下一步,重庆新闻学院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努力开拓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贯穿新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挺起的精神脊梁。新闻舆论都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立场不同,观点也会不同,为谁服务自然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在新闻学院师生中广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魂”牢固在师生心中,付诸在实际行动上。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特别是党性原则和人民情怀贯穿在新闻理论研究和教学中,贯穿到新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让师生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习知识、实践锻炼等过程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内涵,站稳政治立场,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等错误观点的影响。近两年来,重庆新闻学院探索出以实践和体验为抓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六字诀”,即开展“情、魂、本、德、规、识”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情”——爱国情怀,开展国情、市情教育讲座和社会考察;“魂”——理想信念,参观红色基地,开展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本”——求知问学,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读书报告会、“新闻理想者部落”沙龙;“德”——品行修养,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劳动;“规”——纪律规范,开展违法案例教育;“识”——阅历视野,与业界共同开展新闻“1+1”社会实践活动。“六字诀”的核心是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实践锻炼和亲身体验,锤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和理解,进而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二是要把新闻学打造成一门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这告诉我们,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虽然新闻学是带有人文学科属性的社会科学,但部校共建的新闻学院对于新闻学这个学科的认识,绝不能把它等同于一般的社会科学,也绝不能单纯地把它看成是一般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引领着新闻学院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新闻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培养的新闻人才不只是机器写手,不只是拥有全媒型技能,而是要用灵魂讲好故事,用价值传递正能量。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的培养来建设这个学科,要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精心设计,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始终,融入各个环节,使新闻学成为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只有这样,新闻学学科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的新闻人才。

三是要着力编写出一部系统性、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开设的基础和前提。从目前情况看,全国不少新闻学院还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一门课程甚至核心课程,虽然有的高校已编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也有部分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案例教材,但教学内容以经典见长,教学实施时多以系列讲座或理论讲授呈现,将其与实践锻炼、实地调研、本土文化等有机结合的还不多见,特别是面向当代大学生、面向互联网环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色教材还有待开掘。因此,如何编写出一部具有系统性、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重庆新闻学院正在着力推进这项工作,组建了以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为首席专家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团队,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核心课程,与《新闻学概论》《媒介法与媒介伦理》等课程一起构成紧密的课程群,同时正在着力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编写工作。

四是要充分发挥部校共建优势,积极推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明特色,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要着力促进新闻理论教育与新闻实践结合、业界与学界互动,培养党和国家需要、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人才。近两年来,重庆新闻学院充分利用部校共建优势,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开设“重庆新闻学院大讲堂”、建设实践基地、开展国情教育等方式,邀请敬一丹、白岩松、杨澜等一线媒体人和澎湃新闻邱兵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刘昶教授、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等学界专家为师生举办讲座,让重庆新闻奖评选、“逐梦他乡重庆人”采播团队走进重庆新闻学院,分享新闻从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开阔师生视野。学院师生反响良好,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

五是必须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新闻学院办学的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期望和要求,就是我们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指针,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基本遵循,更是我们肩负的崇高责任和光荣使命。共建新闻学院担负着培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后备力量的重任,既要把准正确的办学方向,更要不断改革创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着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建功。

近两年来,重庆新闻学院坚持把培养优秀新闻人才作为办学的落脚点,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推进“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着力推进“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部校共建优秀新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未来,重庆新闻学院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部校共建的优势,在优秀新闻人才培养上狠下功夫,为党和国家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王国庆,作者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重庆新闻学院院长)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