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话端午作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4 06:01:1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关于端午节作文话端午

刀豆文秘助手(www.daodoc.com)之关于端午节作文:话端

关于端午节作文:话端午

看到满街的条幅,听到粽子的叫卖声,读过网络上铺天盖地有关屈原的贴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而明天的端午节,只是城里人亲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摊小贩赚钱的契机,是商家推销自己的良策,与屈原无关。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城里人的端午节,而在家乡,端午节却是五月十五。因为五月初五农活正忙,稻田里的秧苗还未插完,棉田里的杂草还未除净,正是农人们播种丰收播种希望的黄金时期,他们哪里会有闲心坐下来过节呢,即使勉强自己将身体坐到了餐桌的旁边,他们依然会魂不守舍,他们的心仍在田间地头,仍在那些庄稼的身上。于是我们的祖先便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节也要过,农活也不耽误,只好让端午节作出让步,等农活做完后,就把端午节作为庆祝播种的节日吧。这样的端午节,自然与屈原无关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是家乡人每年的四大节日之一。根据农活完成情况的不同,家乡人又把端午节分为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乡起初是没有的,后来因为农村与城市亲友网络的扩大,有好些嫁到城里的女儿都在这一天回家来过端午节,于是有亲友在城里的人家便把这一天当成他们的端午节了,后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实的大户人家以此作为端午节的前奏,于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说了。而那些家道殷实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户,家里都请有长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长工或短工都还在为他们辛勤的劳动,他们有些之所以选在五月初五过端午,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慰劳一下那些长短工们,让他们死心踏地的为他们卖命,同时也是一种积德行善的途径,以此博得乡邻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即使家乡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这一天依然与屈原无关。

家乡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称正端午。顾名思义,这一天才是家乡人真正意义上的端午节,因为到这一天为止,家乡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里,农活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为了纪念他们播种的辛苦,为了庆祝他们阶段性的胜利,他们便借用了这个传统的节日,只是赋予了它暂新的内涵罢了。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热闹了,因为在这一天,姑娘女婿都携着子女回娘家过节,其实也没有谁作出一个什么规定,只是大家都这样,于是便有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后来在家乡便有了这样的一种说法,端午节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当然也就与屈原无关了。

家乡的晚端午是五月廿五,也称末端午或尾端午。也就是说到这一天为止,家乡的端午节才算过完了。据说之所以有这个末端午之说,一是为了与早端午相呼应,二是照顾那些田多劳少又无力请工的人家,他们往往在正端午这一天还在地里劳作,等到他们收工上岸,人家的端午早过完了,于是他们便在五月廿五这天过晚端午,也算是坐上了端午的末班车吧,只是节日的气氛淡了许多,但亲情依旧,庆祝的心情依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们为端午节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只是,这样的端午节,依旧与屈原无关。

从早端午到晚端午,家乡的端午节足足要过二十一天,而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廿四过小年开始算起到正月十五花灯送年为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二天,因此,家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便大声呼吁,乡亲们啊,端午节的战线再不能拉长了,否则就要超过春节了,那还成什么体统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啊!到这时,才遏制住了端午节继续发展的势头,否则,家乡人一定会把端午节弄得比春节还要隆重。由此可见,端午节在家乡人的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只因家乡的端午节象征着播种,象征着希望,所以仍然与屈原无关。

其实家乡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过端阳,就如他们把春节说成过年一样。尽管说法不同,但实际意义却是完全一样的。过年的意思便是年年难过年年过,那么过端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本是一条苦难的长河,偶尔在长河中拾起一小瓣精致的贝壳或者到银河采撷到一丁点星光,以此来点燃乡亲们播种的希望之光,自然也不失为一种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只是,过了这些节日之后,他们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在他们求索的空隙中,忙里偷闲度过的这样的端午节,真的与屈原无关。

推荐第2篇: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时节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中华四大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似的。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习俗。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因此,在端午这一天,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成为习俗。

到春秋战国以后,每到这一天,我国的很多地区,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的内容为:“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约生于楚宣王三十年(前 340 )卒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 ),享年 63 岁。其故里据史家记载和传讲,在地处长江西陵峡中部的今秭归县境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袁山松《宜都山川记》载: “ 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俱存。 ”“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故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悬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 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时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实现一统。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的精神极度苦闷,披发行吟泽畔。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感人肺腑,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城。屈原想到国破家亡自己已报国无门,美好的政治理想已完全破灭,心如刀割。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摧残,国破家亡的现实,超过了他忍耐的极限,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 278 )夏历 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断然怀石沉江以身殉国,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历代诗人和群众景仰屈原的品质叹慕屈原的文藻,自贾谊开以诗祭屈原之先河后,历代骚人墨客吊屈原的佳作累出不穷。又如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云:“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竦;濯淖于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1852 年,维也纳皇家科学院的报告用德文发表了《离骚》和《九歌》。离此事 100 年后的 1953 年,屈原被推崇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更是被翻译流传到世界各地。 至今还是唯一的一位炎黄血统的世界级文化名人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再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为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许多地方举行规模宏大的龙舟竞渡,风格独具,热闹非凡,堪称中国一绝。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在《隋书·地理志》中已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端午节民间娱乐活动,而且也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今举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形象地地描绘出了龙舟竞渡的恢宏画面。气氛的热烈,比赛的紧张,尽跃纸上。 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元人王振鹏所绘的《龙池竞渡图卷》,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划龙舟这一活动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及英国等国。

唐宋以来粽子成为举国上下最流行的节日美食和馈赠礼品,不仅家家争做,而且市场上也出售各种各样的米粽。唐玄宗李隆基吃了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粽子后,还写了赞赏“九子粽”的诗句:“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节日期间供祭神佛和祖先也都用米粽。1700余年来,我国地域辽阔,粽子的花样繁多,有四角粽、牛角粽、枕头粽等形制较为普遍,里面包的容更是花样繁多:火腿粽、碱水粽、鲜肉粽、红豆粽,甜的、咸的、辣的、酸„„不胜枚举。随着华人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把“粽子”这种食品也带到世界各地。成为广泛流行于世的传统食品。这一天,孩子们欢唱着端午节的民谣,乐得手舞足蹈。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不仅民间重视,宫廷也同样重视。身为天子的唐明皇也写诗《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悬钟馗像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传说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也有一些地方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的活动。民间还编出了有关端午节的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宋代欧阳修以词颂端阳: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我国北方没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但是,历史上辽国的契丹族将士和金国女真族将士,都有端午节日射柳、骑马击球的传统竞技。《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

驰马射柳是于端午清晨,先设棵棵小柳树于校场,将柳树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赛者依次驰马拈弓用无羽横镞疾射削白处。比赛获胜名次是:射断柳干后驰马接断柳在手为胜,断柳而不能接到手中者为次,另外射中非白处,或射中削白处却未断柳者与未射中者一样均为负。这种节日竞技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军事技术的训练,相沿成习,直至清末。至于骑马击球是在马上执鞠杖,杖头如偃月形,兵分两队争击,射门取胜,和现代马球相似。

明清时期,端午节也同样受到重视。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

在京城里,端午节从五月初一开始,持续到五月初五。除了吃粽子,插蒲艾,还讲究吃五毒饼。五毒饼是人们为端午节特制的一种圆形糕点,上面印着五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图案。据说吃了它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京城里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人们认为蛇、蝎子等害虫可由雄黄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黄酒后,还要蘸着雄黄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处,以驱邪避害。五月初五这一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要把红绒花摘掉,扔在路边,名为“扔灾”据说这样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气。这一天,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装着五毒,意思是“收”了五毒。 从五月初一开始,家家都要在大门上贴上鬼王钟馗、祛瘟之神孙天师的画像。等到初五,人们要用毛笔蘸着朱砂给他们点上红色的眼睛。称作“朱砂判儿”。

辽西的端午节,家家都很重视的。挂艾蒿、叠葫芦、缝香囊、吃粽子是乡亲们最主要的过节形式。在我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都用红纸叠起小葫芦,准备在端午这天早上挂起来,还将艾蒿在屋檐上,大门上,远远看去,绿色的树叶,红色的葫芦随风飘荡,给偏僻的乡村,增加了勃勃生气,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记得我在小学念书时,手工劳动课还专门学过折叠葫芦呢!

小时候,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 记得妈妈在节日前的几天开始准备包粽子,上午把糯米晾一晾,拣一拣,淘一淘。粽叶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洗,就泡在大盆里备用了。粽子叶是竹叶,要到市上去买,也有仔细的人家,将用过的旧粽叶洗干净,晾干后存放起来,第二年再用。米,多用小黄米、大黄米,也有用糯米的,还有用黄米、糯米两掺的。包好之后,把粽子结结实实的摁在大锅里,注满水,盖严锅,就可以烧水煮了。煮熟之后,还要放在一个冷水盆中,剥去外皮之后,放在盘子里。吃的时候,多蘸红糖,也有蘸白糖的。全家边吃边论,其乐融融。母亲还要准备好五彩丝线,文人的话叫“香丝系腕”,五彩丝线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丝线,而是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的缕索,内心里总是觉得很漂亮,这五彩线要到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扯下来扔到水里,说真的,我真有点儿舍不得。(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还要制作香囊,就是用布绣成各种式样的荷包,先将红色的布裁剪出要做的香囊基本外形,在里装上“香草”,再用针线缝好,之后,在香囊的一端缝一条佩戴用的细绳儿即可。端午的早上,母亲要早早起来,将五色花丝线索缠在孩子们的手腕上、脚腕上,脖子上还要挂上彩线系的小笤帚,寓意是扫除灾祸,除此之外,还要给孩子们佩戴香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大家要相互比较,看谁的母亲手艺更高。

挂艾蒿代表招百福,艾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

采集艾蒿是需经验的,艾蒿叶子稍圆一些,背面是灰白色的,具有香气;水蒿叶子尖细,背面发绿。如不注意,错将水蒿采集回来,惹得全家开怀大笑。

原葫芦岛市委书记胡国庆所作的《山村端午》: 风吹葫芦桃枝扬, 端午山村着新装。 滩头顽童戏海水, 室内老翁烧艾汤。 秀姑口唱情歌笑, 红嫂鬓插野花香。 风山更比孤山美, 青杏红时好还乡。

这首诗全面地展现了辽西地区的端午风俗,宛如一幅乡情乡音的水墨画卷,在辽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现在,辽西地区城市里的端午节也很热闹。节前

七、八天就有出售各类民俗饰品的:各式各样的葫芦、各式格样的笤帚、各式各样的荷包,将端午节打扮的多姿多彩。现在农民的商品意识曾强了,配合端午节的民俗,早早用车子将艾蒿运到城里来出售。一般市民,也无需自家包粽子了,卖粽子小贩满街,摊床连连。端午节于2008年被首次列为法定假日,游园的、逛街的人山人海。在浓浓的亲情中,在和煦的暖风中,人们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接受文化的熏陶。

近些年,虽然进入现代化的时代,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人们在用手机传递“福音”的同时,仍相互祝愿:“端午节快乐!”

尽管屈原离开人间几千年了,但人们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有增无减。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延续至今。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头端午,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前,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屈原(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之中,主祭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百姓则依次向屈原牌位(或塑像)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为屈原的故乡,秭归人对屈原的缅怀之情甚浓,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地方。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分别为农历五月初五“头端阳”、五月十五“大端阳”和五月二十五“末端阳”,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一直要持续一个多月。

2008年 6月6日,农历五月初三。今年是端午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之后的首个端午节,秭归作为端午节文化的发祥地,捧出端午文化大餐祭屈原,举办了2008中国秭归端午文化节,掀起了万民祭祀的热潮。通过公祭屈原、龙舟展演、游江招魂 ,端午诗会等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

祭祀台位于屈原祠山门前,用艾叶装饰而成,以雄壮的三峡大坝为背景。屈原铜像立于台中央,两旁的招魂幡上用小篆书写着“三闾大夫魂兮归来”几个大字;祭祀台上供奉着屈原的灵位,猪头、羊头、水果等祭品,祭祀台前置白龙头一个,香炉、菩垫若干。

6月6日上午与三峡大坝仅1公里之遥的凤凰山上,数千名屈乡儿女着素服,诵楚辞,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悼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三闾大夫,屈平灵均,诞于秭归,仕楚于郢。辅怀王兮图强国;联齐晋兮抗暴秦。乌鹊纷噪,宵小干政;丹凤钳口,孤忠远行”„„上午8:30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三峡大坝上游的凤凰山下,锣鼓喧天,彩球飘飞。龙舟赛在徐家冲港湾龙舟训练基地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游江招魂仪式,“大夫啊,大夫啊,你回归故里哟,故乡的人民想念你”苍凉的招魂曲在江畔声声响起,游船上游江招魂结束后,来自河南以及我市各县市区的16支龙舟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角逐。全场肃静,炮乐声起,鼓响金鸣。面对着屈原的塑像,身着素服的人们依次上香、摆放供品。在婉转凄切的鼓乐声中,屈乡儿女齐聚祭坛前,上香、跪拜、叩首,表情神圣而庄严。随后,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人,悲壮地诵读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一切显得庄严肃穆,全场人员大为所动,全体肃立,面向灵位深深三鞠躬„„

下午,在凤凰山古民居内举行了“端午骚坛诗会”。诗会上,来自武汉、宜昌同骚坛诗社的诗人们同台唱和。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意气风发的青年人,还是骚坛诗社的“泥巴腿子”,都满怀深情地缅怀屈子。“屈子华章万古青,骚坛诗社千秋吟。遗风牢记忠魂志,故里高扬爱国音。”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一个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楚国官员,一个富有哲学思辨的思想家,一个关注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一个使《楚辞》熠熠生辉的爱国诗人,死后,他的精神、灵魂深深地融入端午的民俗中,永远活在中国百姓的心中。有了屈原,才有了“端午”这一绵延久远的历史文化,才有了端午粽子飘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伟大源于崇高,崇高源于博爱,博爱源于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能无悔。屈原的辞赋,屈原的精神,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端午节历经两千年的历史变迁,已成为中华民族中的一种文化源流,集饮食、体育竞技、卫生防疫于一体,受人们重视,被人们喜爱,成为凝聚人心、凝聚民族感情、传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文化象征。端午节从2008年起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让我们在怀念、祭祀的同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推荐第3篇:端午时节话插秧

端午时节话插秧

唐诗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首诗真切地说出了田家五月忙碌的情景。在我们广大江淮地域,五月里可不光是收麦,还要忙着插秧,叫麦连秧。这段时间,可以用屁股不沾灰和失头盼命来形容。插秧这种活为农民们最辛苦的一种活计。过去栽秧的第一天,称开秧门,很热闹,家家放鞭炮,还敲锣打鼓表示庆祝。插秧的时候还唱秧歌,依稀记得两句:大米好吃秧难栽,小曲好唱口难开,闺女漂亮人人爱,花儿美丽莫要采。

端午节,我们单位放假三天,恰好去老家插几亩地麦茬秧。下了一夜的中雨,天明时雨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惦记着家里的事,我只好冒雨上路。小雨爽爽的,那雨丝虽然很细,但是由于摩托车速度的原因,打在脸上感觉麻辣辣的;眼睛被雨水泼打的眯成了一条线,勉强能够看见路。从青冈大道上路,路途极少碰到行人和车辆。到家百十里路也就是个把小时的功夫。赶到家时,家人刚放下碗筷,我也就草草的扒了一口饭。妻子已披挂上阵,她用一个化肥袋的内胆,打底上掏个洞套出头去,又将塑料皮纸左右钻出两个小洞伸出一双手,便是一个好不错的简易雨具了。

头一天,妻子就回家把秧苗拔齐,虽然我们知道栽禾不要隔夜秧。的道理。但是没有人手,也只好这样办。可是,由于过节的原因,那个栽秧队员却没有着落。秧田的水是我表兄煞费苦心从池河里干了一天一夜抽上来,秧也把好,若是坐地等栽秧队来栽秧,恐怕是秧苗捂坏了不算,秧田的再水耗干了,那样的损失就大了。对待眼下困难,我咬咬牙和妻子说:咱们自己栽!妻子巴不得我说这句话。面对四亩地水稻,她坚定地说:对,自己栽。栽一棵少一棵,早栽一时早一时活棵。可见她的决心比我大。

我儿子今年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没有开学,我也让他来助阵,体验一下爸妈的辛苦。他拿了照相机说是要拍个视频做留念。听说要他下地栽秧,他到是很高兴,卷手捋胳膊想试试。我前面说过,栽秧是农村最艰苦的一种农活。秧田里有齐腿肚子深的稀泥,水里面还有小虫子在咬你的肉,甚至还有蚂蝗在吸你的血。城里人说,别说下烂泥地里去栽秧了,就是听讲了蚂蝗头皮都发麻。可我们农村人见了那个小玩意之类习之为常。栽秧的时候,果然一条蚂蝗叮着了我表兄的腿。他很平静的抬起了腿,一巴掌呼下去,蚂蝗掉落水里。可是他那腿上立马就流出了鲜血。我说,要不要包扎一下?他一笑度之。蚂蝗吸着了你,你无论如何是甩不掉也扯不下,唯独巴掌管用。我对蚂蝗咬也无所谓,就是伤口流血作痒而已,没听说蚂蝗咬死过人,所以不怕;咱农村人怕也没有。妻子穿了栽秧靴也不怕,我儿子看到了蚂蝗,吓得一声尖叫,窜到了田埂之上,再也不敢下来了。她妈妈说他是公鸡屙屎一个头,纯闹呼玩着呢。

说句大实话,我干农活真是一罐子不响,半罐子叮当。栽秧老是留在别人的前面,要是割麦子又是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妻子栽秧是一个中等手式,一天轻巧可栽一亩地。我表兄栽秧那个快,可谓是一个一流竞技高手。他要是不干杂活,一个人一天可栽二亩地。二亩地秧,数十万株苗,要把它整齐的摆列成一幅画,什么概念?我曾细细的观察他,前腿弓,后腿伸,上身微微向前倾,退苗紧,抓苗准,双手翻飞不消停。我敢自豪的说:超秒速度。我曾经赞叹电视里一位银行姑娘点钱速度超过了秒速度,那是她坐在空调屋里,平心静气而为。而一个淌着烂稀泥,还要倒着走的人,栽秧速度超了秒速度,二人相比,不知谁是小儿科了。我表兄说,他十二岁就练习栽秧,今年他58岁,整整练习了48年。可叹世界吉尼斯记录没有设手工插秧赛,若不然他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半天里我磨磨唧唧只栽了顶多二分地,上田埂时腰都直不起了。我用拳头擂着自己的腰部,嘴撇的像个裤腰大叫道:哎哟我的妈呀,腰累断了啊,这地下年不能种了。我儿子也接过话题和稀泥说:对对,干脆不种了。我妻子白了我们爷两人说:你们吃了灯草,说的轻巧。不种地你不要钱了?她看着儿子。紧接着又问我:你一个月拿了多少钱?

回到小山村,家家厨房都飘溢着扑鼻的香味,不大的小村子,已有部分人家拉开了桌子,摆上了大碗肉和鱼,开始喝起了老酒;也还有几家正在门口点鞭炮准备过节。我们赶到哥嫂家,他们早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我们和哥嫂多年没有在节日相聚了。中午那菜特丰盛,大白鹅,老公鸡,全用大铁锅炒,用老海碗盛上,那个香劲,在城里很难品尝到。说句丢丑的话,一桌丰盛的菜肴,被我们一家子一小会风卷残云了。我平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这时候统统见鬼去了。

端午节,我们的身体虽然疲惫,可精神却很乐观,我们把白茫茫的田地穿上了绿衣,那绿衣为千万株禾苗而织锦。朝读云霞晚读窗,田为素稿字为秧。

推荐第4篇:端午时节话艾灸

端午时节话艾灸

笔者在孩提的时候就听说端午节家家门前的屋檐下要插上艾叶,老人们还要用艾叶煮水给孩子们洗澡,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直到今年的端午节才真正理解是什么意思。

由于工作关系今年的端午节是在上海度过,端午这天也没有什么事情,该办的事情都办了。一个人闲暇之余不免想逛一下上海的老城区,大的商场超市人太多真的不想去,于是在上海的老街道上溜达起来。走在老城区真有一种三十年代大上海的感觉。弄堂里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大妈买菜的篮子里也有艾叶,老人们对端午节的习俗还在延续。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一家门头上写着“艾灸养生馆”,还附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知艾者福”,下联是“善灸者寿”,处于好奇不知不觉就走了进去。一位小姑娘接待了我,说:“先生,您好,今天是端阳节,我们艾灸养生馆推出端午话艾灸活动,您可以免费体验一下和芝韵温补养生疗法,和芝韵温补养生仪被养生界称为无声的中医师,它可以检测出我们身体的亚健康问题,比如说你的体内寒气重的话,那你的手心或脚心就会出冷汗或冒凉风,胃不好就会出现打嗝、或胃胀气”,我说:“真的有这么神奇”,小姑娘您先体验一下。他让我趴在床上,将后腰露出,将一个东西对准我的命门穴,还会发光,里面加上一包艾素,接上电源,不一会感觉后背发热,有点烫,,但可以承受得了,又过了三十分钟左右,脚心真的出来冷汗,后背也不烫了。一会儿,小姑娘过来说:“先生您好,体验结束了,在您的身上主要是寒湿气太重,要预防关节炎和胃寒症,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和饮料。啊,真的很准,我的确有关节炎,我服了。我说你们给我用的是什么,他们说是艾素,主要成分是艾叶,它是纯阳之性,可以驱除我们体内的寒湿,提升身体的阳气,特别是小孩,用它洗澡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用它艾灸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女人用了可以调节妇科方面的疾病,达到健康与美丽的和谐。和芝韵温补养生仪,它是一台高科技产品,通过电加热方式使艾素的有效成份充分散发出来,达到温养经络、驱寒除湿、补充气血的功效。我站起来对着镜子照了一下,面色跟刚才真的不一样,墙上贴着一副书法作品,“一灸好气色,再灸好肤色”,真是恰如其分啊。

推荐第5篇:北京漂流话端午

北京漂流话端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过端午节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到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盐蛋、挂艾蒿„„其实端午节还可以过的更有意义,比如到水上漂流。漂流于水上,顺水流动。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虽然北方的漂流没有南方赛龙舟的大气,却也别有一番风趣。在北京漂流的地方有很多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京北一漂了。

京北一漂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是让子弹飞的外景拍摄基地。是目前北京地区唯一的天然河漂流,距北京市90公里融山川,河流,奇峰,怪石,云海为一体,更以白河漂流、越野驾驶、天然攀岩等拓展项目为特色、是供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漂流沿途古迹甚多,有穆桂英的上马石遗址、古栈道遗址,还有石人山、万缸石、响马洞、蚂蚁窝、五虎山、花石等自然景观。景区内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水质清纯、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环境质量在北京地区居于首位。漂流时可竞技、可娱乐,可拨筏快驶、可随波逐流,可一人独乐、可全家共享,如情侣伴游更具诗情画意。京北一漂是北京境内距离最长(全长8.72公里),落差最大(每百米大于3米),性价比最高的水上娱乐项目,在原有的白河漂流基础上延长2.4公里,全程有十六处激流险滩,顺流而下一波三折、浪遏飞舟、惊心动魄、有惊无险,在蜿蜒曲折的河流中,游客或搏浪闯滩,或戏水嬉闹,可纵情放怀,回归自然。整个河流沿岸,山势起伏、雄伟壮观,植被及地貌类型丰富,游客在漂流过程中还可以领略险峰绝壁,可见空中鹳鸟飞翔,河面鸳鸯戏水,水下鱼虾飞跃,一幅世外桃园的优美画面。在漂流过程中,在感受浪遏飞舟的同时,戏水也是大河漂流的一大乐趣,这里天天是泼水节,处处是水上战场,无论相识与否,见面礼就是相互泼水,到终点区水缓处时,还可跳入清澈见底的河中一游,你会忘记一切世俗烦忧,去尽情的享受白河给予您的大自然洗礼。

推荐第6篇:话端午 忆屈原

话端午 忆屈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端午节前,局文明办、团委联合林业小学开展了“忆屈原 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活动中,他们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搜寻、向长辈询问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组织召开\"话端午,忆屈原\"主题班会,学生们通过朗诵、故事、快板、背诗等形式,再现屈原历史故事,了解几千年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举行了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囊、赛龙舟等习俗,教育学生体会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忧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引领学生用心去体验端午这一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从小立志实现中国梦的崇高情怀。

推荐第7篇: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五月端午话屈原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推荐第8篇: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五月初五话端午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五月初五话端午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600字:五月初五话端午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推荐第9篇:粽叶飘香话端午

粽叶飘香话端午

梅村中心小学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

“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为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让学生亲近祖国传统文化,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梅村中心小学在节日来临之际,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等,在校园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的主题教育。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魅力,汲取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同学们在传统文化中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

通讯员:杨猛

梅村中心小学

2014.5

推荐第10篇:粽香情 话端午

《粽香情 话端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青年路小学 郝汝香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并对资料进行归类。

2.通过与亲人、陌生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愿结组、选择任务。 调查时间 一周 教学过程

端午节作为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即将来临。对于这个传统节日,同学们既充满了期待,又充满了兴趣,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端午了解多少?经过一周的调查准备,请各小组轮流为我们做汇报。

一、调查组汇报 1. 播放采访家人视频

2. 本次问卷共派发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3. 调查问卷反馈

(1)你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吗?

A、很了解 B、有一点了解 C完全不了解 (2)你知道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吗?

A农历四月八日 B、农历五月五日 C、阳历四月八日 D、阳历五月五日

(3)你觉得端午节与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相比,哪个举办得更盛大些?

A、端午节 B、清明节、中秋节

(4)你认为大家对端午节了解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A、宣传力度不足 B、民族意识不强 C、自身不感兴趣 D、与自己无关

汇报结束,其他组同学提问。

二、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2.端午节的来历(互动:同学们想知道哪一种说法?) 3.齐诵《忆屈原》:槐花飘絮千里香,初夏来时端午忙。 五月佳节思屈原,龙舟旗鼓添乐章。

4.通过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同桌讨论)?

三、习俗组汇报

1.介绍端午习俗(展示绘画) 2.播放包粽子视频,请大家品尝粽子。 3.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四、文化组汇报 1.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2.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五、涉外组汇报

1.外国也有端午节,在国外也有不同的过端午的习俗。2.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3.生质疑:端午节到底是中国还是韩国的传统节日?(各组辩论)

师:泱泱华夏,四面八方,端午习俗,斑斓煌煌,同学们,咱们应该如何“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明”? 总结:同学们,“保卫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行动起来,争做向善、崇善的好少年。

颁发优秀资料奖、积极参与奖(2个)、虚心请教奖、个性表达奖。

第11篇:“话端午,知传统”方案

天生炕分场学校开展“话端午,知传统”

手抄报活动方案

为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我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手抄报、征文评比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大队部要求同学们利用端午节三天假期,在家通过上网、查看资料、实地采访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体验打粽叶、包粽子、吃粽子、挂艾叶等民俗活动,同时在活动中通过手抄报、写体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

第12篇:粽香时节话端午

粽香时节话端午

——小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教学案例

活动目的: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讲故事、诵诗文、看录像、学包粽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体验多彩的端午

(一)话粽子

1.学生交流预先搜集的粽子资料。

生:我翻阅家里的藏书《名俗大观》,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粽子,古时候又叫“角黍”“筒粽”,花样繁多。据记载,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赤豆等,品种增多。

生:这是我从超市买来的几种不同的粽子,从形状上看,有三角粽,有筒形粽;从馅料上看,有枣泥粽,有豆沙粽,还有鲜肉粽、火腿粽、蛋黄粽。闻闻看,香不香呀? „„

师:粽子既好看,又好吃,还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想不想亲手包粽子呀?老师也是门外汉,今天我们一起学学包粽子。

2.掌声请出学校里一位会包粽子的女教师,师生一起学包粽子。

(二)说龙舟

1.播放赛龙舟录象。教师旁白: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民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划至洞庭湖。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形成竞渡的习俗,盛行于吴、越、楚,流传至今。

2.交流观后感受。(学生发言)

二、听讲故事,诵读诗文——感受文化的端午

(一)讲故事,探寻端午由来

师:端午节的由来,民间流传很广。课前,班里有几位同学拜访了村里的老人,了解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我们掌声请出他们。

学生讲屈原的故事——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者满腔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战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急

流的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大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一个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想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教师补充介绍——其实,除这个故事外,端午节的由来,还有多种传说。如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孝女曹娥,还有学者认为是源于古越名族图腾祭两种传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网上查询。

(二)诵诗文,感受文化的魅力

师:儿歌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文学样式。有许多与端午相关的儿歌,老师小时侯就会几首,几个同龄伙伴在一起,一边吃粽子,一边哼儿歌,别有一番乐趣,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首,大家想学吗?

出示儿歌——

其一: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其二: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其三: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其四: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划龙舟,敲锣鼓,包粽子,真忙碌。钟馗老爷最威武,挥宝剑,把妖除。插上艾草和菖蒲,排好香果来祭祖。天气热,要消毒,挂香包,有用处,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师生一起学儿歌。引导学生摘录感兴趣的儿歌。)

师:端午作为传统名俗,也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吟诵,感怀的对象。以下是老师摘录的几首与端午有关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古诗——

和端午(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师生一起吟诵。引导学生摘抄,积累。)

师:现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用细腻的笔调,再现了端午日龙舟竞渡的情景。下面这篇散文选自沈先生的代表作《边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散文《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师生一起朗诵。指导学生写段意。)

设计感言

端午节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根植了千年之久。曾记否?在端午节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还有各种端午节饰品更是人们的最爱。然而今天,很多人热衷于过情人节,过圣诞节,却把端午这类传统文化节日抛诸脑后。一个不懂尊重历史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底色”;只有除夕吃饺子、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早就听说,我国拟将端午习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设计此教案,旨在让学生对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第13篇:五月初五话端午(定稿)

五月初五话端午

人们都知道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 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华汉族人民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端午节各地习俗自然也是各不相同,有吃粽子的,有赛龙舟的,也有挂 高草的。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北方的端午 节要比南方的更有意思 ,气氛格外浓郁,表现出端午节的特色。

每到端午节,家乡的人都会自己买做粽子的原料,自己包粽子,用 香甜的糯米做馅子,用新鲜的竹叶来做缚棕,里面放入各种配料。粽子分 有咸粽子和甜粽子。甜有豆沙,花生,玉米,葡萄干等;咸有猪肉,海带, 羊肉,小烧鸭等材料。包好的粽子全部放在一个锅里,不过五分钟即可闻 到淡淡的竹香,清香溢出,弥漫到整个厨房。解开粽子线,打开竹叶,看 到红宝石一般的鲜肉,糯米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的亮丽多彩,散发着久 违的清香。

在北方皆有五月初五之登山习俗。吃完粽子,鸡蛋则要登当地的山,

也可在登山休息时吃粽子,吃鸡蛋,喝清水。五月初五,务必凌晨五刻 钟早起,登当地的高山,以此纪念屈原当时绝望之情,也可登山采艾草 为屈原在极乐世界里祈福和避邪。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遐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真可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既快乐,又忧伤。快乐是因为有吃粽子,登山的习俗。 而忧伤的是屈原为国投江!

第14篇:粽子飘香话端午说课稿

粽子飘香话端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您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东版《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下册第8节《粽子飘香话端午》。 看到本次活动的标题,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诗意,仿佛闻到了粽子的清香。本课通过一系列和端午相关的活动,让学生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习俗,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课实际教学时间正是端午节前夕,很自然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性质,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探究制作粽子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进行制作。

3、培养学生了解传统风俗文化的兴趣,感受传统风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活动主题开始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准备粽叶、粽馅儿等材料,课上通过展示资料、动手操作实践、想象设计创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与实践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与启迪。

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品读诗词,闲聊端午——制作粽子,品味端午——交流体验,设计端午——花线粽子,美化端午。

1、品读诗词,闲聊端午

生活中,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过了七八个端午节,并且接触了一些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如梅尧臣的《五月五日》,文秀的《端午》等。本节课就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诗词,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端午的资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伍子胥以及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等不同传说;二是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带荷包、插艾叶、吃粽子、吃鸡蛋等,都与节日的由来有关,进而提升节日内涵,点明粽子已经成为一种美食文化,为下一部制作粽子打好铺垫。

2、制作粽子,品味端午

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馅儿的粽子,激发劳动兴趣,接着通过观看录像,明确包粽子的基本环节:泡米和粽叶——折叶——装米——包叶——捆扎——蒸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还要知道一些基本要求,特别是粽叶的选用、粽馅儿的调味、粽子的捆扎、蒸煮以及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动手制作粽子。最后是全班交流评价,适时补充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粽子的习俗。

3、交流体验,设计端午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体验,以前是怎样过端午的,通过今天的学习,结合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设计今年怎样过一个更有意义、更精彩的端午节。

4、花线粽子,美化端午

这是一个拓展延伸活动。根据教学时间,可以安排课上进行,也可以课下自主研究。教师出示一些花线粽子作品,让学生观察;学习制作步骤,尝试动手制作,美化自己的家,过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端午节。 最后,安排课下延伸的是回家帮妈妈包粽子,制作花线粽子,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附: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第15篇:英语作文 端午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People always eat rice dumplings and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to celebrate it.

The festival is best known for its dragon-boat races,especially in the southern places where there are many rivers and lakes.Ití?s very popular.

The rice dumpling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meat and so on.You can eat different kinds of rice dumplings.They are very delicious.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for Qu Yuan.He is an honest minister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Overal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very interest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lunar holiday, occurring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The 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a significant holiday celebrated in China, and the one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by boat races in the shape of dragons.Competing teams row their boats forward to a drumbeat racing to reach the finish end first.

The boat races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re traditional customs to attempts to rescue the patriotic poet Chu Yuan.Chu Yuan drown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n 277 B.C.Chinese citizens now throw bamboo leaves filled with cooked rice into the water.Therefore the fish could eat the rice rather than the hero poet.This later on turned into the custom of eating tzungtzu and rice dumplings.

The celebration\'s is a time for protection from evil and disease for the rest of the year.It is done so by different practices such as hanging healthy herbs on the front door, drinking nutritious concoctions, and displaying portraits of evil\'s nemesis, Chung Kuei.If one manages to stand an egg on it\'s end at exactly 12:00 noon, the following year will be a lucky one.

Dragon Boat Festival Dragon Boat race is a unique folk activities, the causes of this event is to commemorate one of ancient China during the great poet - Qu Yuan established.I am fortunate enough to see a dragon-boat race, because my father just the day time, so our whole family to see the dragon-boat race.Dragon-boat race to reach the venue, the shore on both sides has long been the people watching Wai was packed, and I saw a gap on the bridge, perhaps family members crowded the past.This position clear at a glance down the entire river.

Dragon-boat race began, each boat is like a arrow, the一个劲forward, every boat is tied to many of the following are dumplings, each step forward, there are people on the boat with a knife to cut rice dumplings thrown into the water the next.Each dragon boat is not at the speed of up and down: on the 1st minute lead on the 8th again and pretty soon to catch up with the.Van

Suddenly, it seems efforts to increase boating hand, each only a faster boat.At this time, the hands began to beat the drum-ming, rowing hand is immediately followed by the rhythm of the : Thunk! Thunk!Ho! Ho! Ho ho ho 。。。。。。 seems to boost the mor

ale of God , has started drizzling.Really drum! Voice! Cheers! Blast sound! Rain! Sweat! Compatible with the river water!

Dragon pace, as if in the long rapid river groups in the FT.Gradually, gradually.1, 5, 9, constitute the leading group.100 meters! 50 meters! 20 meters......The end draws near, only 5 of the power of the outbreak out of control! Two dragon boat to the back of far left behind, and then the finish line of the!

Dragon-boat race is a fierce competition ah!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时的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赛龙舟,因为爸爸当天正好有空,所以我们全家去看赛龙舟。到达赛龙舟的场地时,岸两边早已被围观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桥上的一个空挡,便叫家人挤了过去。这个位置居高临下整个江面一目了然。

赛龙舟开始了,每只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的向前冲,每一只龙舟下面都都绑着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龙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斩下扔进水里。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1号领先,不一会儿8号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时,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越来越近,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

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第16篇:端午作文400字

端午作文(400字 8篇)

1、端午节

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2、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区。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这天无论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关于端午节还有许多儿歌,这些儿歌活泼、生动,令人们十分喜爱。这些儿歌也给端午节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情趣。

端午节能看龙舟,能吃好吃的粽子,我真喜欢端午节啊!

3、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家乡的端午节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重阳节和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我最喜欢过端午节,因为这天非常有趣,让我来告诉你吧!端午节的前些天,街道上到处是卖荷包、香包的,五颜六色,五花入门,让人眼花燎乱。到了端午的前一天晚上,每一家都会炸油饼,包粽子。做好吃的东西给客人和小孩们吃。我最喜欢吃粽子。每次当端来粽子我的口水就直往下流。吃完自己的还想跟别人抢。端午节这天早上,人们起得很早,因为人们要去山上找艾叶。你一定想知道找艾叶干什么的吧?实话告诉你吧,在门上插艾叶的意思是为了给全家带来平安、幸福和美满。端午节这天,我喜欢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带上各种各样的荷包和香包到处炫耀,据说香包的香味可以防止被蛇咬到。但我管不了那么多只觉得带上这些东西很好玩。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希望你也说说你们家乡的端午节。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重五节。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起源的吗?如果还不知道那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位楚国人很有学问,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王身边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可是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急了。就在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后来楚国百姓得知此消息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一位老人从家里拿出一个米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的往江里扔说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在去吃屈原的尸体,好让渔夫完好无损把他的尸体打捞上来。还有一位老中医把用雄黄做成的药酒往江里倒,说是把鱼、蛟、虾、蟹都药晕,不让它们破坏屈原的尸体。久而久之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所以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不仅只是汉族过端午节,满、蒙、藏、苗、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

5、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一阵一阵的清香――粽子。现在粽子的品种是越来越多了,有红豆馅的,有蜜枣馅的,有肉馅的,有白米的……我和爸爸、妈妈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一边谈开了。妈妈问:“谁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我和爸爸抢着回答:“是端午节!”。“那么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又问。我摇了摇头。爸爸就此给我讲了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叫屈原,创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他提倡团结其他国家,共同抵抗秦国。可楚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屈原从楚国放逐了。后来,楚国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都非常忧愁。不久,这个怀才不遇的诗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罗江自杀了。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没有找到。人们害怕江里的鱼儿吃了屈原的尸体,便用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喂鱼。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那天,定为端午节。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听了屈原的故事后,我格外感动。屈原这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真令人敬佩啊!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我要多吃上几个粽子……

6、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个很有特色的节日。听爸爸说,端午节由来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当端午节来临,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甜甜的,浓浓的节日味道。今年端午节,妈妈早早开始准备包粽子了。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最喜欢在她身边转来转去看,只见妈妈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成一个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放进一些已经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盖上糯米,然后用粽叶把糯米裹得严严实实的。看着妈妈包好的一个个胖胖的粽子,馋得我直流口水。端午的前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篙,菖蒲一同插在门窗上,用来辟邪保平安。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这股香气很持久。晚上,还要用菖蒲煎制的水来洗澡,听说它有祛除百病的功效。这一天,妈妈还给我弄五彩线,绑在我的手腕上。说这样能祛病消灾,长命百岁。我喜欢过端午节。

7、端午节

端午节的早上,我早早地就起来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厨房,此时奶奶已经把厨房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白白嫩嫩的糯米盛满一盆,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里面还盛着各种各样的料:花生、红豆、葡萄干、蜜枣。板子上还摆满了竹叶和奶奶裁好的绳子。于是,我和奶奶把包粽子的料都端到客厅的桌子上,等着妈妈、姑姑回来一起包。妈妈、姑姑回来了坐在沙发上和奶奶开始包起了粽子,我坐在旁边看,妈妈不太会包粽子,包的粽子上总是留一个小孔,还算可以。大概包了一个小时,粽子就包好了,然后奶奶把粽子放到锅里开小火煮,一个小时后,粽子煮好了,奶奶捞了满满的一大碗,放到桌子上让我们吃,我还没吃,就闻到竹香的味道,于是我就打开电视,边看电视边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今天的电视节目是赛龙舟:湖面很宽,每条龙舟上13个人,12个人划桨,一个人打鼓喊口号“

一、

二、嘿呦,

一、

二、快快”,十二个皮肤黝黑黑的小伙子动作整齐地划着,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地向终点线驶去。由于划船的人力度较大,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水花溅着。从电视上看,其他的地方的端午节比我们这里还有热闹。我真想明年过端午节的时候,让妈妈带我到外地看赛龙舟。

8、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家乡的节日。在每年的许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是因为端午节的第二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我把生日称为“端六”。 端午节的这一天,家乡有很多活动:包粽子、做麻花、做麦花、喝黄酒、吃肉煮蛋(要求蛋是剥了壳整个的)。我喜欢做麦花这项活动。虽然没到端午节,但是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做了麦花。妈妈先把面粉揉成团,再用擀面杖擀成皮子,用剪刀把皮子剪成小方块,再在小方块上剪几刀,然后再翻折成花,最后下油锅一炸,就成了酥脆的麦花。 端午节的活动真有意思!

第17篇:端午六一作文

包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我飞快地跑回家想早点跟奶奶学包粽子.回到家,只见奶奶已经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业。

忽然,我听到奶奶的喊叫声:“丁柠,作业做完了,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我一听,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厨房.到了厨房,我一看,奶奶已经包好了几只粽子,它们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挺立,心想:“奶奶包得这么好,一定有决窍吧。”于是,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像模像样地包了起来:先拿起一片干竹笋叶,把它卷成凹斗形;然后加一点米,在上面铺一点红豆,把竹笋叶的一边蒙贴在凹斗上,再用绳子缠上几圈,打一个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包了好几只粽子。奶奶一边包粽子,斜眼看看,边乐呵呵地夸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看着桌子上一盘盘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

端午节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奶奶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很多习俗都和“五”这个数字有关联。而且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称为长命缕。

端午节的来历、习俗都很多,说也说不完。其中有一个来历是这样的,古代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受到坏人的诬陷,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罗江而死,主张爱国主义。后来的人们赛龙舟是为了捞救他,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们柳州过端午节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再贴上红纸。我奶奶还会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猪肉。吃起来可香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节了吧。

篇2: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让我给你们讲一讲。

从前,有一个爱国诗人屈原,有一次,他进京去办事,看到国家变的非常衰败,就投汩罗江自杀了。临死前,他还写了一首诗。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诗人,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设成端午节。

端午节主要内容就是划龙舟、包粽子。

赛龙舟的场面很热闹,河岸边被挤的水泄不通。只听枪声一响,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划,而河岸边满是加油声。包粽子,就是用竹叶包,用糯米作馅。包的时候很粘手,不是专业人员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节,人们还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孳生。

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打捞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篇3: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听到这首儿歌,就想起了小时候过端

午节时热闹的场面。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赛龙舟不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里,是为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往江里投粽子渐渐变成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许多习俗和“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红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时,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黄酒。

啊,我真喜欢端午节啊!

篇4:我家乡的端午节

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个月都不会拿下来。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就不一样。端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所有地方的端午节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端午节了。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篇5: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端阳节、重午节。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学者闻一多还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的来历我不是特别清楚。端午节的欢乐之时,人们也要把房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端午又称为重五的原因是端午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比如人们用五种颜色的线系在儿童的脖颈,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五端”,南方还要吃五黄。

希望端午节能流传下去,到永远。

篇6:端午节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划龙舟。可是,同学们你们知到“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节的风俗又是怎么来的吗?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到了唐代,因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称“端午”了。

为什么五月初五这一天会成为“端午”呢?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官,楚国不采纳他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又无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罗江自尽。楚国百姓知道后,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来不及了,百姓们担心江中的鱼,鳖,咬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包粽子就是我们中国的风俗了。

我很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端午节的到来。

第18篇:“话端午,知传统”主题班会

“话端午,知传统”主题班会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五年级教室

四、活动时间:2013年6月9日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

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

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

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通过“走进端午”这次主题班会的,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老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九日

第19篇:《粽子飘香话端午 》主题班会教案

《粽子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时间

2016-6-7

活动过程

导入:

1、全体起立:唱中小学生守则之歌

2、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3、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一、端午解简介

1、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 “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二、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A、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三、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1、赛龙舟

2、吃粽子(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3、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

四、端午赛诗会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屈原已经沉在江底死去,楚国百姓哀叹再也不能见到他的容颜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碧绿的沅湖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端午》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可笑泊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五、谈感受,激发情感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六、总结

3

第20篇:《粽叶飘香话端午》班会教案

粽叶飘香话端午

二(1)班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学会制作爱心粽子。班会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二、端午解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 “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

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三、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A、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B、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C、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1、赛龙舟

2、吃粽子(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3、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

五、爱心粽子制作大比拼。

六、谈感受,激发情感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话端午作文
《话端午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