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学习的作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5 18:01:1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学习历史的作用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记得上中学时最厌烦的就是历史课,感觉枯燥冗长,空洞无味,不但没有认真好学,还给自己编造了不认真学习的理由——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现代人要发展就要往前看,预见未来,干吗老要回头去学习过去的事情,现在想来当时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经过多年实践和生活的体验,进入中年之后越来越觉的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

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刚刚曝光的时候,国人一片哗然,谴责声、讨伐声一浪者运动之父——拉尔夫-纳德就成名于那个时代,他将消费者维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知道了这些,民众就会理解“食毒时代”只是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地维权,让政府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与高度的安全性,民众就不会再迷茫地谴责与声讨,而是有目标有方向地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最终为人民与国家带来公正和持久的利益。看来美国人的历史我们也能借鉴,教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这难道不是读历史的好处?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其实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个人

1.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不懂历史,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启示。

历史作为一间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西人说:\"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埋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从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因而,历史具有借鉴资政和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其次什么人学历史有用,每个人都有用。但是历史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2.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和当前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社会

1.传承

我们学习历史,其实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GDP,更多的是你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的。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承先人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

2.以史为鉴,明正现实

“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又说,“毛泽东研读二十四史从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这些只不过是权术者从治国的角度汲取历史智慧的表现,其实,历史在其他方面也展现了他的鉴今功能,比如,经济方面: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污染为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给我们树立了“和为贵”的民族观。对外关系方面:我们总结出了“闭关锁国”则遭受“落后挨打”的道理。在国际关系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使人们无比渴望和平等等。总之,“以史为鉴”,就是告诫后人,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妄为。 所谓“明正现实”即指用历史的传统美德来匡正人们的言行,塑造人们的精神,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面面鲜活的精神旗帜:在大盂鼎的铭文里,我们听到了周康王“反腐倡廉”的呐喊声;在儒家经典里,我们读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在古希腊先哲的智慧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我们学会了释放人性,提倡理性,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在近代科学家伽利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大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不怕失败,艰苦钻研、谦虚谨慎的科学精神;在屈原的离骚里,我们感受到了忧国忧民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在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家们不畏强权、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在一代代革命先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救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唐宋文明和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我们感受到了海纳百川、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中,我们感受到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精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为国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却在无形中洗涤着每个读史人的灵魂,净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它们像是一桌大餐,为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它们似一把锄头,除去我们心灵的杂草,它们又像是一束束鲜花,填补着我们缺失的灵魂家园,让人类一直走向真、善、美。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历史之镜前,审视自己的灵魂,用这些精神来匡正、规范我们的言行吧! 在以上三者的关系中,“明了过去”是正视自己的开始,“以史为鉴”为现代人敲响了警钟,而“明正现实”则塑造者国人的精神,我想,最后一点恐怕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吧

3.祖国振兴需要爱国精神

历史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式下,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及其巨大的凝聚力来增强公民的民族自信,凶、自蒙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做出努力。

推荐第2篇:学习播音主持的作用

正所谓:

成功源于沟通,口才决定未来!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那么少年儿童学习播音主持的真的有作用和意义吗?

1.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与写作能力.(因为先语而后文,能讲必会写).2.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提高孩子讲普通话的水平.咬文爵字,发音更标准,吐词更清晰.

3.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4.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敢于当众表达的胆量.5.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背诵演讲稿与好文章越多,记性愈好.6.少儿播音主持可以直接提高孩子的说话水平与演讲能力.7.少儿口才与当众讲话训练可以克服恐惧感,改变孩子胆小害羞与内向的性格.8.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故事的编创能力,丰富想象力。9.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口脑协调的能力.10.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提高孩子说话的连贯性与条理性,增强逻辑能力.11.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与随机应变的能力.12.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

13.少儿播音主持可激发学生孩子的表现欲望,培养新兴趣,有助于戒掉网瘾与不良嗜好.14.少儿播音主持让孩子更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与主见,不再盲从.15.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财商与逆境商数

16.少儿播音主持可以提升自我控制与控制别人的能力,这一点极为重要,一个具备自我管理

的人,他就能控制自已的思想,行为,情绪,目标,时间,金钱与他人,他的事业必然是非常成

功的,生活必然是井井有条的.17.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学习会更勤奋,身心更健康

外表也会更美,更活泼可爱.18.通过经常的各种表现,让家长老师与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的地方,从而提前确

立孩子的人生奋斗的方向,少走弯路,就能争取早日成功.19.少儿播音主持可以让小孩现在与以后更会与人打交道,使人际关系更和谐,拥有更快乐与

幸福的人生.20.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开发主持相声小品等表演天赋.21.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艺术素养.22.少儿播音主持可以培养孩子优雅大方的气质,心理比生理更早熟.待人接物更从容自然.

推荐第3篇:充分发挥中心组的学习作用

新华社长春9月11日电 (记者张晓松、宗巍)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座谈会10日至11日在长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重要的是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推动全党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要适应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好学习的主题和重点,强化学习责任,注重学习质量,以学习提升思想作风、能力素养和工作本领。

刘云山指出,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首要的是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抓紧抓好。要深刻把握讲话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把握讲话的鲜明主题和思想体系,把握贯穿其中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讲话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创见和对各领域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

刘云山强调,党委中心组学习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应当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作示范,在真信、真用、真行上作示范。要强化问题导向,同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动实践,转化为从严管党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际成效。各级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制度、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党委中心组学习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党委中心组学习要进一步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这个重中之重,同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学、专题学、系统学。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纳入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不断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主持会议。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北京、内蒙古、吉林、上海、浙江、湖北、广东、陕西、青海、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有关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推荐第4篇:学习《教案反思新作用》

学习《教案反思的新作用》

在学习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这一课程中,学习了孔凡哲教授的讲课视频,他提到教案反思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诸如改善教案设计的状况,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而且具有一些新的作用。其新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案反思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更加关注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是教案反思有助于凝练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三是教案反思有助于教师主动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

他还讲到,从教案反思研究的工作性质出发,要最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落实教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实际,我们认为,围绕课堂活动时间、课堂参与、提问、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生成五个要素,可以有效提高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进而发挥教案反思的新作用。其后他对“从有效的提问反思教案的设计,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教案的设计,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教案的设计,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教案的设计,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教案的预设”这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讲解。

以往我也知道教学反思包含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对教案的反思,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案的反思,三是课后对教案的反思。但是在这三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上很多时候我还做得不够完善。通过学习孔教授的视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充分反思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视频中所提到的 “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

推荐第5篇: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学习的作用的论述

关于学习对人的心理发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是很丰富的,这里以张载和王夫之为代表。

(一)张载

张载对学习作用的论述其心理学味道更浓,且具有新颖独到之处。 张载从人性论的角度论述了学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意义,他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但在张载看来,天地之性是根本的,人所禀的天地之性,没有善与不善之区别,气质之性是次生的,人所禀的气质之性是有偏重之不同,所以有善与不善的差别在这种二重性论的基础上,张载建立了他的学习心理大厦,他认为学习,就是要变化气质之性,摒除其中恶的部分,不归于天地之性,张载说“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张载论学习的意义,可以一言以概之“学者当须立人之性„„学者学所以为人”,这句话反映了张载对人的本质的初步见解,他认为人并不是所谓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如果仅具有人的形体,不通过学习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道德规范,是不能称之为人的。

(二)王夫之

王夫之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学习对于人的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是学习有助于人生的发展和完善。王夫之从他“性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出发,论述了学习对于发展和完善人生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和动物的心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他指出,动物在其一生中主要利用本能,人虽然也有本能,但更依赖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人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人性的内涵就其先天的秉赋来说并无多少差别,造成人性差异的原因在于后天的学习。学习是发展和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

二是学习有助于获得巩固、知识和技能。王夫之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他解释说,所谓学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未能到能之的过程,所谓习,是复习获得的知识练习掌握的技能,使之得到巩固的过程,同时知识只有经过复习才能日进不已,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方可逐步熟练。

三是学习有助于施展人的聪明才智。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哪里来的?自古以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先天就有的人生下来就具有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智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后天才有的人的聪明才智,只有通过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施展。王夫之认为,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心固有之智能”,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先天因素就不能充分的发挥与施展。因此人的心理只有在学与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二.学习的作用

(一)学习对生物学的作用

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的能力明显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机体适应环境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先天决定的反应倾向,这是每一种物种固有的本能。如人类婴儿和其它哺乳动物生下来就会吃奶。但这种先天本能只能适应相对固定或变化较小而缓慢的外界环境,有些物种因适应不了迅速变化的环境而灭亡。但是人类却有动物不可比拟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人类有机体,还有另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即学习。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其特点是迅速且广泛;本能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的演进,而学习带来的变化有时只需要几分钟。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是低级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越是依赖于本能行为,学习的作用就越小,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本能行为在全部行为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学习的作用就越大,行为成分与动物生命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1944年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获得新的发展,不断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新知识的需要,也就是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学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不断积累知识的长期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我们需要终生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二)学习对社会的作用

1.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成熟和生理的发展

受“用尽废退”自然法则的支配,“用”意味着后天的学习。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动物尤其是出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同样,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更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从一个近乎无能的生物个体发展到一个具有多种能力和健康个性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成员,这一切都不是自发、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实现的。

2.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作真正健全的人,现在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

3.学习是文明延续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概括为三个世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相沿的生活在亚热带或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发展和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表,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或打制石器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这一时代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创始人类历史,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

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接力赛,以前的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工作,经常变化,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也经常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当代社会公民的学习显得更重要,关于学习的意义,我们无论怎么评价也不会过高,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在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善于学习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并勇于突破传统束缚进行创造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三.学习的意义感

学生的学习意义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寻求个体与知识之间稳定的意义联系,对学习各方面产生强烈的意义确认和价值认同的一种意识活动,它既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起点标准,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还是缓解学习虚无主义危机的有效标志。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理解、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认同和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三个方面。深化课堂教学,为意义而教,需要通过背景导入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需要通过经验回归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需要通过文化回应来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

(一)学生学习意义感的内涵

1.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理解

从知识的内在构成上看,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学生将知识与自身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对知识新的看法,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思想的学习,真正地理解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及其实践价值与人生意义等。课堂教学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多少,而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在于把知识串成整体,融入学生的经验、感悟、体验中去,并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整体。就教学的内容而言,只有当教师所教的那些所谓知识包融了学生的经验、话语甚至是学生该有的孩子气的时候,学习的意义感才会显现。

2.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认同

学习意义感之所以会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知识本身具有意义属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寻求意义的。知识学习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学习活动,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价值认可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是学习意义感的深层表现。具有学习意义感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超越。

3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

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是超越表层教学和表面学习、实现学习意义感的一个基本要求。对学习过程进行价值体验,要求学生具有学习意义感,并关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身与学习过程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对知识的意义进行澄明和表达。每一门学科都包含了其自身蕴藏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只有教师将学科思想和价值观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思想的浸润和价值的澄清,才会正视学习过程的价值问题,获得或增强学习的意义感。

(二)学习意义感的达成

知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具有背景依存性和经验依存性,深化课堂教学,为意义而教,就是要让知识不仅仅成为孤立的符号,而且要与背景和经验建立意义联系。学生对学习意义感的体悟、获得与创造就是从自身与知识的意义关联开始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

1.背景导入,深化知识意义的理解

知识具有背景依存性,要获得特定知识的意义,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没有背景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没有知识背景导入的教学是枯燥无味、毫无意义感的。学习意义感的产生绝不在于对知识符号表征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背景的认知、理解和认同。导入的知识背景既不是教学的主体,也不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主体、认识主体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背景知识的缺席会导致学生很难准确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解读文本的现实意义。

知识背景的导入应该从其依存的三种背景——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入手。首先,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产生的自然背景,即学科逻辑,以便更好地知其所以然。其次,注重介绍知识产生的社会状态,比如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习俗等,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以及知识的性质、属性与特征等。再次,导入知识所依赖的种族文化,是理解文本建构模式、话语特点、特征内涵等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导入。这些背景知识的导入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内容的真正意义,将知识与自身的经验、实践与感悟结合起来,炼制一种专属自己的知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背景、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意义感也才会随之而来。

2.经验回归,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

知识具有经验依存性,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是理解知识并获得意义的条件之一。教学中的经验回归主要在于将知识教学与人类的历史经验或种族经验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与自我认同的达成,进而促进学习意义感的生成。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课堂教学的组织必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生活世界、生活事件和生活实践经验。教师应允许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真实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教学不能让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轨,任何失去知识的本真价值,即离开学生的经验、兴趣、理解力作为基础,学科知识都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真正的意义.

3.文化回应,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

符号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获得知识的意义是以文化理解为根本前提的。文化认同感、文化继承性与学习意义感的生成具有密切关系。学生只有理解了各种知识背后隐藏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与价值。文化回应要求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的关联性,把学生的文化背景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撑。实施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承认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的差异性,教学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验,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意识。文化回应教学的重点不仅应放在教学与学生背景文化的结合,更应强调知识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思想动态等的文化影响力。

推荐第6篇:机关夜学习的作用

机关夜学习的作用

农村干部工作在基层第一线,直接担负着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带领群众的重要职责。农村的许多工作,只有到村到户才能做好,但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干部居城生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因而乡干部的“走读”现象比较普遍,对此,从去年开始,为了更好的开展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乡建立了机关夜学习制度。通过近一年的实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认可。

一、夜学习制度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健全制度,严格执行。为保证这一制度落到实处,我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同并把夜学习制度与驻村联村制度结合,以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对联村工作的自觉性,调动机关干部的联村积极性。

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学理论、学文化、学法律等活动。同时将集中学习与各办分散学习相结合。形式多样不死板。并将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乡讲师团讲课和邀请区讲师团讲课相结合,分别就作风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科学发展观、招商知识政策等作集中辅导。

3、领导带头,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带头是保证夜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的首要保证。除了乡党政领导积极备课并亲自为机关干部上课外,还安排了全体中层干部为机关干部进行讲课。通过发动干部备课讲课,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演讲水平,从而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4、注重督查、强化考核。建立了督查考核责任制,加强对夜学习制度贯彻落实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要求有夜学习活动记录,参加活动人员必须亲自签到。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严肃工作纪律,对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有关责任人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促其改正;对有违纪行为的,进行严肃处理。

二、夜学习制度的主要成效:

1、提高了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学习理论知识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必修课。但一些机关工作人员白天工作忙,若有时间,也静不下心学习,即使抽空学一点,也存在只求皮毛、不求甚解的倾向。夜学习制度的实行为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让每个干部都有面对面交流、相互当老师的机会,为学习引入了活力。通过集中学飞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着力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干部的学习兴趣,采取灌输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方式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做到考学结合,提高学习质量。

2、带动了乡部队伍建设,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有了明显增强。当前我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发拆迁等工作,这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全新的考验,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普遍都感觉到的知识经验的缺乏,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形势需要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不断适应新变化,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逐渐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明显提高了乡干部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推荐第7篇:组织学习在工作中的作用(推荐)

组织学习在工作中的作用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持续更新。任何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不断地、有效地学习。因此,组织学习成为企业适应环境与影响变革的一个关键因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作为当代企业更应注重组织学习对企业的影响。何为组织学习?“组织学习”作为理论概念的一般定义为:组织在过去的经验、活动基础上开发或者发展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并将这些能力和知识应用在此后的行动中,以期提高该组织的竞争能力和绩效。

在我们企业中无论团体还是个人都曾学习过或正在学习中,但这些学习并不一定能保证其所在组织知识的提升。在我们企业中的某些员工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如何很好地工作,并有意无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经验。但如果他们离开了,便同时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带走了,新来者只得从零开始。这意味着组织的整体能力并没有提高。尤其在今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企业由此而遭受的损失就十分严重了。例如一个高级业务员离开的同时,企业损失了两家大客户,因为没有人能像这位业务员那样了解客户的详情,并知道怎样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一个企业将一项700万的工程交给某经理,该人能力出众,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但在中途,他被另一家企业高薪挖走,结果因为没有人能胜任地接替他,工程损失了340万。再如我们的收费工作一些老同志已经形成一套较好的工作方法而一些同志却没有,只有通过组织学习才能让所有的同志都掌握这种好方法使收费工作事半倍。

只有通过组织学习才能够让企业迅速总结经验、知识和技能,及时储存在企业知识库中,并使之在不同层级、不同工龄的人员之间传递。我们应有效进行组织学习通过保留每个人学到的经验教训,把他们前任离去时的地方作为起点,并学习新的方法来创造更好的成绩,使我们企业整体能力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升高。

组织学习不仅能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能力与效率还能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团结协作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球各足球俱乐部的明星球员选出来组成一只球队,在未加有效训练的情况下,与一只已经磨合很久但只有部分明星球员组织的球队比赛,结果会怎样?前者一定会赢吗?未必。成员之间配合越是默契,整体工作效能越高,创造的价值越大。就像感情深、相处久的夫妻,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对方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从而做出有效的回应;就像一级方程式赛车中,维修组能够在几秒钟内更换车胎以保证比赛的继续。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一线工人,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体现同样的特点。但仅仅将几个人“组装”在一个团队中并不能达到这种境界,而是需要时间来磨合与历炼。自觉有效的组织学习能够加速这一过程的进展。

想象几个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一个人对外国近来接踵而至的反倾销调查大发不满,认为这是外国人欺负和压制中国人之狼子野心的证据;第二个人却不以为然,说这只是经济相争而已;第三个人更甚,说这是大好事,虽然会让企业一时受损,却能迫使其摆脱价格竞争,调整为高价值含量战略,从而有利于长远。每个人都容易用自己的有色眼镜看人看事,正如一句外来的俗话所言:在锤子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但这局限了我们的视野。我们都知道,决策质量直接关系行动的质量,而完整全面的视角直接影响人的判断力,是明智决策的前提。让一个人仅仅通过自我反思改变思维方式,难度要大得多,但是,通过倾听他人对同一事件的认识和感受却相对容易实现思维视角的转换。上述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组织学习。事实上,通过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效果能够实现倍增和飞跃。

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经验和感受,这是组织学习最重要的形式,它不仅提高组织能力,不仅改善组织的心智,还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并形成和巩固对未来的共同愿景,让组织万众一心、协同合作、有效行动,成为高情商的组织。当每个员工都能像一个细胞(而不是一颗被动的螺丝钉)一样自动有效地行动时,企业就具备了足够的弹性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所以只有通过组织学习才能让我们的企业不断成长,竞争力快速提升

推荐第8篇:抓好学习培训发挥代表作用

抓好学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衡量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年来襄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代表法》,以创优评先活动为载体,以发挥代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目的,以为代表服务为主要内容,增强代表工作的活力,使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在代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两年来,我们以贯彻实施代表法为核心,加强为代表服务,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加强代表活动小组建设,积极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代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代表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抓三提高”:即抓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抓制度建设,提高履职意识;抓发动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一、抓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第一,培训人大代表。~年换届选举产生的227名区人大代表,有60%以上是新当选的代表,他们工作热情高,但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做好代表工作知之甚少;想干好代表工作,不知怎么去干;想参政议政行使职权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相对薄弱。针对这种形势,常委会决定把抓好人大代表培训,全面提高代表素质作为代表工作的首要任务,紧密联系实际,精选学习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代表培训。 一是集中学习,以会代训。换届后不久,常委会即组织召开代表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了《代表法》和《组织法》专题讲座、提高了代表监督能力,使代表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由它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明确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群众选派到国家权力机关替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职权的光荣使者。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做好代表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二是以老带新,座谈交流。全区8个代表团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要求,分别组织本组代表座谈交流代表工作经验,特别是老代表现身说法,以自己履行代表职务的生动实例向新代表介绍履行代表职务的方法,如庞公代表小组请老代表、原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能达在座谈会上专题发言,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当好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体会和做法,使新代表增强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开展“三查(察)”,岗前培训。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检查是代表参政议政,行使监督“一府两院”工作职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了防止“三察(查)”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在“三察(查)”前,对代表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代表学习活动方案、明确“三查(察)”任务;学习相关法律,依法进行监督,使代表在“三查(察)”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角度,增强监督实效。去年以来,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城市管理、工业园区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进行了视察,对区政府创建文明城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代表建议,专题培训。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是代表履行职务经常使用的法定形式。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质量反映代表素质的高低。常委会针对代表建议中存在的“写不好、说不清、看不懂”等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培训。聘请有经验的老同志就怎样依法撰写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专题讲座,使代表明确了代表建议的书写格式、内容、要求,提高了代表建议的质量。两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代表小组分别组织代表进行培训12次,通过培训,全区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代表人民行使职权的能力明显增强。 第

二、培训乡镇人大主席、办事处人大主任。人代会闭会期间,经常组织代表活动的单位是各代表小组。代表小组的人大主席、人大联络处主任是代表小组活动的“领头雁”,因此,人大主席和联络处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代表小组活动的质量。常委会注重对“领头雁”━━人大主席、主任的培训,提高代表小组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培训的途径有三:一是人代会前,集中培训。主要培训如何组织代表参加会议,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引导代表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审议决定重大事项,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明确怎样组织代表按时参加会议的各项活动,怎样有的放矢地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邀请专家,专题培训。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存在的“对人大工作不熟悉、不知怎样当好人大主席、主任”等具体问题,邀请人大有关领导和专职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专门讲授工作方法和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技巧及艺术,使从理论上增强对人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提高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能力。 三是人员更换,及时培训。各乡、办人大主席、主任流动性较大,常委会积极建议区委在一届任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但是,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干部岗位交流的推行,人大主席团主席、人大联络处主任也要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新到岗的尽快熟悉人大工作业务,常委会及时地给新调整人员进行补课,吃“小灶”,使其适应工作需要,担当起人大工作的重任,率领本组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不负选民的信任和重托。 第

三、培训人大机关干部。人大机关干部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代表活动质量。因此,常委会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大机关干部队伍作为搞好代表活动重中之重。 一是经常坚持,理论学习。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紧紧抓在手上,提出理论学习可串不可占,保证每周至少有半天学习理论,增强爱岗敬业意识。 二是业务学习立足岗位。常委会开展两个月学一法活动。加强对《宪法修正案》、《选举法》、《代表法》、《组织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 三是创造条件,开拓视野。常委会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机关干部走出去,学习外地人大的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加强交流。本届以来,已有14人次赴外地学习经验。 第

四、培训“一府两院”人员。“一府两院”人员能不能自觉地、主动地依法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客观上影响着代表活动质量。因此,常委会加强了对一府两院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一是任前考法

推荐第9篇:英语学习创新思维作用论文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摘要:在本文中,代写论文 作者针对广大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思路。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的诸多“盲目性”。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收敛思维

目前。许多中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而造成这些问题和障碍的原因颇多。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有英语和汉语的语法、语义和语境方面的差异的原因。这些问题和障碍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学习不得要领.只会死扳硬套、死记硬背以及张冠李戴等.其结果必然是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汉语式英语”(Chinglish)。因而,有效地避免和解决上述情景.乃是每一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

严峻课题和亟待解决的任务。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代写毕业论文 使其具有长足的创新能力恰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剂“灵丹妙药”。创新思维——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思维过程。而在英语学习中,创新思维是指学生为了学好英语.努力去寻找和把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内在规律。并且在学习的而过程中不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对英语这一学习对象的新的认知的思维过程。而学生成功地运用创新思维的能力就叫做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其关键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求新、求变,以期不断地都达到新的量和质的变化。

怎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刨新能力,科学研究表明.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人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的创新能力受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人又能以靠自己的创新能力主动地去改造环境,让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尤其是有利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的方向发展。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由于英语是其第二语言,他们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所以,在开始英语学习时,学生们往往会对英语有一种天生的隔膜感。因此。一名英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氛围。比如,在班上开设英语演讲板块、举办英语小组讨论会、英语即兴表演、英语故事会以及用英语遣词造句等。在课下还要要求学生不断地加强英语写作训练,包括要求学生做命题作文、自由写作等,普及学以致用的“英语用中学”的理念。

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着力于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因为,扩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石。

1.扩散思维。扩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

沿着多个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代写硕士论文 扩散思维又称为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等。扩散思维的关键是“由点及面”。

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就是要求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如句子翻译、口语发言)式,不受常规思维方式的约束,从一到多,由点及面,表现出思维的开放性,甚至想法多得“像夜空怒放的礼花,如太阳光芒四射”。

例如.教师在讲解词组shoot和shoot at用法上的不同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的思维:shot at(动作本身)/shoot(动作结果),由此可也使学生联想到许多这样的词组.比如,listen to(表示动作)和hear(表示结果),look at(动作)和see(结果),等等。而由及物动词shoot和一个介词at连用.可以构成一个动词短语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一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的发散思维:write(写)/write of(写关于⋯⋯的文章),hear(听到)/hear of(听到关于⋯⋯的消息),learn(学会)/learn of(了解到关于⋯⋯的情况),等等。而又由介词at和of,学生可以联想到一系列相关的词语的用法。

可见,扩散思维是没有尽头的。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各种答案就会像雪崩似的涌现,代写医学论文 同时,扩散思维又像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奇妙的英语世界的美丽景色。

2.收敛思维。收敛思维又称为聚合思维、聚集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综合思维、辐辏思维以及辏合显同思维等。在英语学习中,收敛思维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运用多种方法、知识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该知识点,经过比较和分析后.找出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收敛思维的过程。收敛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即选择出好的切人点和好的方法以便很好的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翻译句子时,应当选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为切人点,首先确定句子的主谓宾语.然后再找出句子的补定状语,随后是判断应当使用的时态和语态,最后才是具体单词的选用和拼写。举个翻译例子,“我喜欢昨天穿红衣服的那个女孩”。分析如下,先确定句子的主谓宾语是“我喜欢女孩”.而“昨天穿红衣服的”是定语,可以使用定语从句来翻译,在时态的使用上.主句应为一般现在时。而定语从句则应使用过去时,于是,该句可以译为“I like that girl who wore red clothes vesterdav.”又如,在讲解代词that的用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迅速第从其脑海中搜索出that的用法并加以汇总。HIJthat的用法可以归纳如下:

(1)做普通代词,用于替代前面提到的人或物。举例:

“It is said that he is also involved in the accident”.

“I don’t believe that”.(“据说他也与这次事故有关”“我不相信这话”)

(2)作副词使用,意义相当于so。举例:

I have never seen that high a mountain.(我还没见过这么高的山呢)

(3)作连词使用,意义相当于because。举例:

It’s not that I’m so smart,It’s just that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 是因为我很聪明,而是因为思考问题的时间更长些)

(4)用作关系代词,用来引导各种关系从旬,包括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旬又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举例:

Is this the book(that)you are looking for?(定语从句)

It is neceary (that)we learn English wel1.(主语从句)

I don’t think(that)you ale right.(宾语从句)

It seems (that)he won’t come today.(表语从句)

Nobody knows the fact that he doesn’thave a family.(同位语从句)

可见,收敛思维是“由面及点、由繁及简”“百川归海式”的思维模式。

通过上面的讲述和分析.代写工作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斯维尔方向是相对的。其中,发散思维是由点及面,而收敛思维则是由面及点。同时,这两种思维又是相互补充的。实际上,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扩散到收殓,再由收敛到扩散的不断循环、不断升级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本文着重讲述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又快又好”第学习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而又多变的时代,除了创新,我们别无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着重指出,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就为每一个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艰巨的研究课题和工作任务。在此,笔者想大声疾呼:现在真的到了我们痛下决心,转变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唐殿强主编:《创新能力教程》,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2.郭达主编:《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二)》,长城出版社2004年版。

3.肖光畔编著:《中国教育问题调查》,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4.《伏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推荐第10篇:学习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礼仪的作用和意义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个民族和团体的一员。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礼仪是个人心理安宁、心灵净化、身心愉悦、个人增强修养的保障。礼仪的核心是倡导人们要修睦向善。当每个人都抱着与人为善的动机为人处事,以文明市民的准则约束自己时,那么,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心底坦荡、身心愉悦的心情。 2.礼仪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礼仪可以使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家庭幸福。

3.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社会是不同群体的集合,群体是由众多个体汇合而成的,而个体的差异性是绝对的,例如:性别、年龄、贫富、尊卑等。礼仪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会使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4.礼仪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一种手段。讲究礼仪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可以促进全体员工团结互助、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交往和竞争实力,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

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

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

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浅谈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具体来说,首先,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条条框框。礼仪的约束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其次,礼仪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礼仪的本质。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级精神需要,当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没有它,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方面,它和法律、纪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礼仪要求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守。这是它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礼仪规范就不一定适用了。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礼仪。而且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礼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你既有礼,礼就是尊重,又有仪,仪就是表达。没有礼是没有仪的。

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约束,按照礼仪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礼仪规范由对待个人的要求和对待他人的做法两大部分构成。对待个人的要求,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要时常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多理解他人,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

平等。礼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平等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对待关系的体现,其核心问题是尊重以及满足相互之间获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际活动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则,同时也要善于理解具体条件下对方的一些行为,不应过多地挑剔对方的行为。在礼仪的核心点,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适度。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从俗。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俗话说“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些劳动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说明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与禁忌的重要性。

礼仪无小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礼仪在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一个成功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

礼仪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作者:吕涛

文明礼仪知识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2.礼仪是由哪几项基本要素组成?礼仪是由(1)礼仪的主体;(2)礼仪的客体;(3)礼仪的媒体;(4)礼仪的环境等四项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3.什么是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意、友好、得体的气度和风范。

4.什么是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致意、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5.什么是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容貌、服饰、姿态等。 6.什么是仪式?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如发奖仪式、签字仪式、开幕式等。

7.礼仪的六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共同性、继承性、统一性、差异性、阶级影响性、时代发展性。

8.礼仪的四个原则是什么?(1)尊重的原则;(2)遵守的原则;(3)适度的原则;(4)自律的原则。

9.礼仪的功能有哪些?(1)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2)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3)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4)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10.为什么要讲究礼仪?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11.礼仪对社会的作用是什么?对社会来说,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个人礼仪五大基本要素

第一,以个人为支点。个人礼仪是对社会成员个人自身行动的种种规定,而不是对任何社会组织或其他群体行为的限定。但由于每个群体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一个社会组织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组织成员所构成的。因此,个人行为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任一群体、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从此意义看,我们强调个人礼仪,规范个人行为,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自身的内在涵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序与文明。

第二,以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个人礼仪对个人行为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第三,以尊敬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诸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第四,以美好为目标。遵循个人礼仪,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礼貌标准行动,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更充分地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个人礼仪教会人们识别美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引导人们走向文明,它能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使人们的生活日趋美好。因此,我们说,个人礼仪是以“美好”为目标的。

第五,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1.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2.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3.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的适度性 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之有余,“失”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适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适度性:

1.“谢谢”这两个字,如果能够被正确地运用,它就会变得很有魅力。只有当你真心有感谢的愿望时,再去说它,才会令人感到亲切。否则,便成了应付人的“客套话”。要直截了当地道谢,不要含糊地小声嘟哝。指明道姓地一一道谢,比笼统地致谢,显得有诚意。

当你应邀拜访亲朋时,应注意:准时。姗姗来迟,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提前到达,对方还没作好准备,也会很尴尬。

跟对方交谈应注意得体。不应抢接别人的话头或连续地追问,也不应独占话题;如果对方比较拘谨,不妨随便谈些琐碎的小事,以便打开僵局。如果觉得对方与自己在情趣上相差较远,话题不可深入,适可而止。

2.第一次“亮相”不能贸然前往。首次印象往往决定着交际的成败‘出场前必须对交际场所的情景、活动内容和参加的人员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你交际对象的职业、爱好、家庭、气质、性格等尽可能了解得详细些,以此,相应地设计好自己的亮相。这点在交际中是不可忽视的。

3.社交中作介绍时要有分寸。介绍时应先向对方打个招呼,如“请允许我介绍你们认识—下”,介绍名字时,吐字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说明。 4.告别方式也应该适度。如果在宴会里你想早走,不能匆匆离去,应小声向主人表示歉意,对其他客人也要说声再见。

第11篇:英语学习中音乐的作用

英语学习中音乐的作用

我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在此之前,从未以任何形式学习过英语,也没有学习英语的家庭背景。小学的时候喜欢听小虎队的歌,也算是个Fan。偶尔也自己学唱几首,但歌词中时常会夹杂几句英文或几个单词,由于不会发音,总不情愿的跳过这段。后来反复聆听原唱,鹦鹉学舌般的学会了那几段英文的大致“唱法”,但只会唱,不会读,更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对我影响很大,以至于我至今还记得小学时不认得的那几句英文歌词。记得有一句是“能不能叫你一声My Love,亲爱的时候„”,当时知道Love是爱的意思,但My是什么意思就不明白了。上初中以后,当我有一天突然在课堂上学会了My这个词的意思,竟激动的心怦怦跳。

如果说由于几首歌是我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并坚持至今的话,未免有些牵强,但这的确使我在小学的时候对英语产生了一种“情结”。在读初中以后,我对美国流行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的同学当时还在迷恋于港台“四大天王”、周华健、林志颖的时候,我却每天都在听惠特尼?休斯敦、玛丽亚?凯丽、麦克尔?杰克逊等歌手的专辑,我几乎搜集到了他们每张专辑的磁带、CD和MV。毕竟当时的英语水平是在有限,平时在课堂上还在学习How do you do.Good Morning之类的句子,歌词肯定是弄不明白,我就去买了一本10多万词汇量的很厚很厚的英汉词典。本想有了词典,对照着磁带或CD中附带的歌词去查,应该可以弄懂,但当我翻开满是密密麻麻解释的词典去查找一个个陌生的单词时,发现每个词竟然有那么多释义,再加上对语法的一无所知,所以觉得这字典是白买了。

尽管这样,每当在听歌的时候听懂一个学过的单词,都会很兴奋。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觉得似乎在听这些英文歌的时候竟然比以前能多听懂很多单词,这也反映了我英语知识的进步。“听”到自己的进步,真是觉得英语没有白学,觉得很有收获,这样,就会愈发努力学习英语。

第12篇: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班级:高二(26)班方晴岚

指导老师:曾梦璐主导课程:英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多元化和刻苦的高中学习中,我们当然要争取在短时间内做高效率的工作。面对和初中有着天渊之别的高中英语,有时真有点应接不暇。老实说,除了对语言有特别天赋的人外,学习语言这种花了时间但效果却不明显的学科,有时候真是有点心灰意冷。而英语歌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中学生的喜爱。在此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来探究英语流行歌曲对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现今,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兴趣丧失、语言环境缺失、应试能力强于运用能力等主、客观消极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爱教学上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陈旧单一的传授知识为“传知、培能、育德”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而英语歌曲的适当运用将是这种模式的一种尝试。

二. 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英语学科具有自身独立的知识体系,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课题。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准备,其中知识基础是重要内容之一。英语学科知识可以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赖以“生长”的基础。一方面英语学科课程能为研究性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研究性活动的展开,学科知识得到应用,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重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英语学科支持推进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促使英语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整体转变,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发现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力求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

(二)活动方式:

1.调查访问

2.网上查询

三.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

(1)前期准备:网上查找资料,确定选题 。

(2)口头询问同学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看法及建议.

四.研究结果

调查访问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比较喜欢听英文歌曲的,但大部分的同学对英文歌曲的了解仍限于“听”上面,还没有深入的学习它。那么,对于我们所唱的英文歌曲,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词大意进行猜想。其次我们能够通过查字典,向老师询问或网上查询来完全搞懂歌词意思,同时我们也要能够对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研究思考。然后对于歌曲中的新单词短语句型可做适当的总结摘抄,有时间记一记,背一背,相信这对我们的阅读理解和英语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如果对外国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进行其他的调查,也可将自己欣赏的英文歌曲推荐给其他同学听,或相互交流交流。

在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1谈谈你对英文歌曲的看法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2你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哪些建议?其中第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了解异域风情等,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有同学以听歌为借口,浪费时间。对于这个结果,我想建议大家在听歌时要有选择的听,或在听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对我们学习有益的来听。第二个问题,建议有很多,总结起来:1多介绍英语趣闻,2闲暇时播放英文歌曲,3多开展英语游戏,4少默写,相信这个结果会对英语教师的教学不少的启发。

学习永无止尽,学好英语对我们的将来与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英语,学好英语。这里我推荐几首英文歌曲,希望大家感兴趣:《Yesterdayoncemore》《Takemetoyourheart》《Aslongasyou

loveme》《Shapeofmyheart》《Thecall》《Largethanlife》.

第13篇:浅谈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作用

浅谈大学生学习跆拳道的作用

1 学习道对学生生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1.1 练习跆拳道可以改善和增强体质 跆拳道的技术动作是由全身协调配合,通过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联系来完成各种动作,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腿法来表现。跆拳道正式以其变幻莫测,又没潇洒的腿法著名于世,被世人称为踢的艺术,这也正是跆拳道区别于其他格斗术的一个重要特点。而跆拳道的腿法讲究的是变化多样和灵活多变,这对人体的柔韧性、大脑反应的灵敏性、身体运动的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对人体机能和体能的综合考验。

1.2 练习跆拳道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跆拳道运动讲究在练习中致力于一种独特古朴的心态,是一种对称运动和用意不用力,以意领气,以气带力,意先动而后形动,并要求去除杂恋,心静意专,这要依赖于精神上的宽宏大量的气度和个性是坚强的自信心。

1.3 练习跆拳道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跆拳道运动,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技能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工作能力。

2 学习道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2.1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意识、用肢体有力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同时它要求人们把精神的欲求具体化。

2.2 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忠于雨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在尊敬长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意志。

3 学习跆拳道对大学生道德礼仪的作用

3.1 跆拳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 跆拳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种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

3.2 跆拳道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礼仪的作用 礼仪,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打开社会这一扇大门的钥匙。

10-08-04 16:18:00

第14篇:学习党章党规 践行先锋作用

学习党章党规 践行先锋作用

党章党规是什么?对于一名普通党员来说,党章是入党前反复学习的那个红色小本子,是约束内心“冲动”的“枷锁”,是鼓舞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动力”,党章党规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与总遵行。从正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开始,每名党员都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个体自然人,不再是可以随心随性而为的普通自我,有了“党员”的身份,多了“党章”的约束,逐渐走上了从成熟到成长的蜕变之路。

党章是党员的生命线,对党员干部来说,自从入党那时起,就应该把党章党规深深植根于心中,始终清醒地以党章党规要求,来衡量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俗话说“常思己过,免于召祸。”共产党员要时刻对照党章这面镜子检查自己,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到了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的义务?是不是做到了是可以一名党员标准要求自我、感化他人?是不是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颗红心跟党走,心系群众情长流。”以党章为镜,我们要时刻学习焦裕禄“鞠躬尽瘁”的品质、学习杨善洲“老有所为”的精神、学习邹碧华“燃灯守夜”的忠诚;要时刻吸取*、薄熙来、徐才厚等“警示样本”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教训,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交友,不断“整容”,不断更新自身理念,坚持“名节重如泰山,利欲轻若鸿毛”的精神品质,以“安、专、迷”的精神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以党章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通过学好用好党章,加强每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化严格纪律观念,不仅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更要把党章要求转变为高度的自律,把外在的强制转变为内在的自觉,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时刻提醒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甘当公仆,甘于奉献,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党章确立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先进性的永恒主题;党章明确的党的纪律,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学习党章党规是全体党员的应尽义务与庄严责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必须经常做这个基本功。借“两学一做”的东风,拿出入党时的劲头,把党章党规重新学习,深入学习,内藏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以党章为镜子,时时、处处、事事加以比对,严以修身;以党章为标尺,遵守规矩,谨言慎行,远离“红线”“禁区”,严于律己;以党章为准绳,依法用权、秉公用权、阳光用权,严以用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确保思想上不走偏、政治上不走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即本来,没有污染的本来之心,不被异化的最初意志。具体到政党来说,不忘初心,就是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为谁而做”这些问题的自觉与坚守。共产党员不忘初心,就是要学习尊崇党章党规,时刻不忘面对党旗许下的诤诤誓言。时常在党章党规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就能清楚自己的面貌和成色,正心、正身、正行,不断汇聚和传递学习党章党规、遵守党章党规、维护党章党规、践行党章党规的正能量,,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15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与评价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的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获得高效,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组织与评价,学习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时机和内容上的调控与分配、表达与交流的组织、合作成效的评价等都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组活动 组织 评价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的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倾听、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竞争意识能力及反思能力等。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然而,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讨论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缺乏实效。例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那么针对以上现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校的课改情况及生物学科特点,我们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应精心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2.1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纵观上述问题,究其根源,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不仅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2.2实施时的具体策略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前言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组建的原则是以“全脑偏好图”为依据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小组中要考虑不同成员的特征,通过不同的性别搭配、学习成绩搭配、生物知识量的差异以及生物实践操作技能上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为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科任教师可在学期之始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以至社会家庭背等方面的差异来安排学生的座位。(3)以任务为中心的分组,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由教师指定,再根据各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有灵活性。 2.2.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能力得到培养。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2.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小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2.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交流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当一个问题提出,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合作就没有基础。这是导致学生合作时无言以对的原因之一。 2.2.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而不是只有在老师的要求下才进行的,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以下方法来实施。

一、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

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举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

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2.6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2.2.7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目前学校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2.2.8教师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首先,在分组时关注弱势群体。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这样使那些后进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 2.2.9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

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动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刚开始学生接受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有难度的,他们会觉得头绪杂乱。由无序变为有序需要教师直接参与到各小组中,教师可每次参加一个组,全程参与,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学会合作。而大多数的教师往往是走到哪个小组跟前,就指导哪个小组,这样的指导就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总之,教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同时做好顾问、参谋与合作者的角色。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并使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自主合作,大胆探究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3.1 学生自评

因为每一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能够明白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填写学习过程自我评价表的方法(见表1),反映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困难和经验,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表1 合作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指标体系表(总分100) 结构指标评判内容

单项指标

优4 良3 中2 差1参与情况学习投入情况。

提出问题并发表见解。合作与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并询问能将自己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情绪与状态自我控制,调节学习的情况,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自信心。学习动机 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认为自己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有充足的自我支配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民主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请教他人。能主动找到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或困难,合理安排和调整情绪,坚持学习。学习向既定的目标前进,不偏离学习方向。能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学习结果具有实际的学习成果。近期的学习效率。及时、主动的对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学习创新 善于发现教师或同学的不足和错误,敢于质疑。经常从新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经常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学习具有独创性。对学习内容能够展开独立思考。 3.2 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最后由小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记录评价结果,交给任课教师。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在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中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大家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填写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见表2)

表2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表(100分) 评价指标优10 良8中6差4 1.小组内有共同的目标,整体态度积极,参与性强。 2.小组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3.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4.每次讨论都对讨论主题做过相关准备。 5.每个成员每次都能参与小组讨论和相关活动。 6.每次讨论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 7.每个人表达建议时能做到紧扣讨论主题。 8.组织讨论快速高效,每次讨论不偏离主题。 9.小组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对话,发言无垄断现象。 10.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3.3 教师评价

合作学习重在过程评价,强调的是学生会学。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排除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考察。相反,教师要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所以,在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总评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完汇报后提出问题,并可由该组的任意一位同学来回答。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各组都汇报完后,可根据小组学习汇报效果评价表(见表3)的结果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给予一些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表3

小组学习汇报效果评价表 (总分100分) 结构指标评判内容

单项指标优10良8中6差4汇报态度分工合作,准备充分。组员态度积极,配合默契。研究内容材料详实,有说服力。研究有一定创新与突破,有独到之处。研究成果拓展了教学内容。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汇报过程汇报者言辞清楚,表达清晰,有条理。汇报组织严密,指导性和引导性强。汇报的方法适宜,符合观众心理。与其他同学产生互动,汇报气氛活跃。 4.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设计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我设计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次合作学习的对象是信息技术系2003级学生,活动内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4.1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 4.1.1分配学习任务

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CAI课件的开发过程,使同学们大概了解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流程。知道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基于小组合作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学习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4.1.2组建合作小组

学生自由组建包括扮演各角色的学习小组,以4-5人为宜,分组时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因为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是大学生,所以在组建小组时不能完全由老师包办,而是应该给同学很大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由组建合作小组。但教师在这之前应先向学生说明分组的原则: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同学组建好小组后要把名单交给老师,老师基本上要尊重同学的分组。对于个别不太合理的分组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但要向学生说明理由,最终还是要征求学生自己的意见。因为大学生都已是成年人了,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只有他们自己认为合适的小组对于今后开展的小组学习才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由老师生硬的安排反而效果不好。 4.1.3明确学习任务

组建好学习小组之后,首先在小组内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大家再一起讨论,选取一个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4.2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4.2.1组内分工

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小组根据任务进行分工。最好采取纵向分工的方法,即每个成员负责一个子内容的设计与开发。从收集资料,撰写设计脚本到制作开发都由一个人完成。在完成各自任务的同时,组内成员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还可以定期进行全班交流。 4.2.2组内交流

主要是由小组长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长要组织全组人员有序的开展讨论交流。记录员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特别是每次讨论的进展情况以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组间交流汇报。 4.2.3全班交流

要由老师安排,定期在课堂上抽出一段时间让各组同学介绍本组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利用这个机会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进展。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可以安排三次组间交流。第一次安排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二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他们要制作课件的内容,每个人的分工情况以及总体的规划。第二次安排在合作学习的中期,做中期汇报。主要介绍本组的进展情况,目前遇到了哪些技术或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收获和感想等等。对于各组提出的疑问,大家交流讨论后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针对小组汇报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同学们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次是汇报成果。在每个组都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每组由一名同学做总结发言,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要特别注意,最好每次发言都由小组内不同的成员完成,这样大家都可以有一个锻炼的机会。 4.2.4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

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在课堂中随堂进行的,主要是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也比较复杂,有一定的难度,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7-8周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教师怎样及时地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怎样适当地进行指导、介入就显得比随堂进行的小组学习要困难得多。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做到:

一、经常与各组的小组长交流,了解各组合作学习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

二、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充分利用全班交流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多鼓励学生取得的进步,同时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要提出改进建议。 4.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一般自评和互评是在小组内部进行的,而且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表来具体操作。综合评定也是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同时把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大家。在开始评价之前老师要先介绍课件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课件评价表。同学们要按照评价表的项目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的同时给他们打分。全部评完后将评价表交给老师。在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在旁边仔细听并做好记录。因为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2] 王克堂,王大伟:《合作学习,一种全新取向的教学策略》[J],《山东教育》2002年第34期.

[3] 杨虹. 学习者自主与教材建构[J]. 《外语界》2009年,第02期:79-85.

[4] 冯玉群,“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24期.

第16篇:抓好学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

抓好学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衡量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年来襄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代表法》,以创优评先活动为载体,以发挥代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目的,以为代表服务为主要内容,增强代表工作的活力,使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在代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两年来,我们以贯彻实施代表法为核心,加强为代表服务,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加强代表活动小组建设,积极开展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代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代表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抓三提高”:即抓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抓制度建设,提高履职意识;抓发动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一、抓学习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第一,培训人大代表。2003年换届选举产生的227名区人大代表,有60%以上是新当选的代表,他们工作热情高,但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做好代表工作知之甚少;想干好代表工作,不知怎么去干;想参政议政行使职权又不知从何处入手,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相对薄弱。针对这种形势,常委会决定把抓好人大代表培训,全面提高代表素质作为代表工作的首要任务,紧密联系实际,精选学习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代表培训。

一是集中学习,以会代训。换届后不久,常委会即组织召开代表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了《代表法》和《组织法》专题讲座、提高了代表监督能力,使代表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由它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明确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群众选派到国家权力机关替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职权的光荣使者。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做好代表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二是以老带新,座谈交流。全区8个代表团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要求,分别组织本组代表座谈交流代表工作经验,特别是老代表现身说法,以自己履行代表职务的生动实例向新代表介绍履行代表职务的方法,如庞公代表小组请老代表、原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能达在座谈会上专题发言,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当好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体会和做法,使新代表增强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开展“三查(察)”,岗前培训。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检查是代表参政议政,行使监督“一府两院”工作职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了防止“三察(查)”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在“三察(查)”前,对代表进行岗前培训,组织代表学习活动方案、明确“三查(察)”任务;学习相关法律,依法进行监督,使代表在“三查(察)”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角度,增强监督实效。去年以来,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城市管理、工业园区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等重点工程进行了视察,对区政府创建文明城区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是代表建议,专题培训。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是代表履行职务经常使用的法定形式。代表建议、意见和批评质量反映代表素质的高低。常委会针对代表建议中存在的“写不好、说不清、看不懂”等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题培训。聘请有经验的老同志就怎样依法撰写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专题讲座,使代表明确了代表建议的书写格式、内容、要求,提高了代表建议的质量。两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代表小组分别组织代表进行培训12次,通过培训,全区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代表人民行使职权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承办建议,重点培训。承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一府两院”的重要职责。每次人代会收集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常委会都要及时地转交“一府两院”处理,并要求承办部门限期办理,答复代表。为了提高承办质量,常委会2003年先后组织45名人大代表参加了8次承办部门召开的代表建议预答会,重点培训应如何承办好代表建议,对承办提出重点要求,保证了代表建议办理质量。通过对“一府两院”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主动为代表履行职务提供便利,介绍实情,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二、抓制度建设,提高履职意识

健全的工作制度是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保证。因此,常委会在抓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区三届人大先后制定了《襄城区人大代表考勤制度》、《代表出席活动制度》和代表履职情况登记表,代表工作记录本,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提高代表参加会议活动的出勤率、提建议率、联系选民率,促进代表发挥作用。常委会还为市、区人大代表建立了代表档案,加强了对代表的管理。

(一)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

代表联系选民,深人选区调查研究,是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重要环节。代表参政议政,履行职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来源于基层,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常委会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要求代表不定期地走访联系选民,搜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群众的呼声,做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规定代表每年至少走访联系选民300人。人大代表自觉地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两年来,在评议司法行政工作中,全区人大代表走访联系选民13840人,提出了司法行政机关在执法执纪、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118件,有效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二)建立代表活动请假制度

代表活动出席率低,势必影响活动质量。为了提高代表活动出席率,保证出席人数,各代表小组都制定了代表活动请假制度。对代表出席活动情况作出了规定。常委会吸纳了代表小组活动请假制度的做法,在作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质量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代表无故3次不参加代表活动,两次不参加人代会的按自动辞去人大代表职务给予免职。通过建立严格的代表活动请假制度,提高了代表参加活动的出席率。有的代表公出在外,打电话请假;有的代表推迟公出时间参加代表活动。缺席不打招呼,不知去向的现象没有了。

(三)建立走访代表制度

走访是联系代表,拉近人大与代表间距离,密切关系,加强合作的\"绿色通道\"和\"特别快车\"。我们始终坚持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及机关干部定期到代表单位走访,了解代表的工作情况,听取代表的意见和要求制度。向代表介绍区情街情,为代表参政议政提供服务。鼓励代表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做贡献。常委会确定每年要走访15名市人大代表、50名区人大代表,并要求代工委制定走访计划,提前做出安排,使走访联系代表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2003年常委会深人到近百名代表所在单位,走访了解代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为代表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与代表的联系。

通过制度建设,两年来,代表大会出席率为98%;闭会期间代表参加活动出席率为97%,代表小组活动64次。在2003年评议政府组成人员工作中,深人选区召开选民座谈会,有的代表在调研基础上写出4000多字的评议意见,积极履行监督职责。

三、抓发动引导,提高工作实效

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是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年来,我们在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开展“创先评优”活动

开展\"创建先进人大代表活动小组、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活动是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2003年以来,常委会不断丰富充实\"创先评优\"工作方案内容,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动引导代表为区域经济发展\"引一笔资金、招一个项目(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创办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办一件实事\"的\"五个一\"活动作为评选先进代表小组和优秀人大代表的硬指标,全面发动代表参与和支持经济建设。各代表小组组织代表认真地讨论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创先评优\"工作方案》,制订了代表小组落实《方案》目标分解计划。把指标进一步落实到人。在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中呈现出\"创先争优、不甘落后\"的工作局面,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的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

(二)学习弘扬典型事迹

典型引路是发动引导代表发挥作用的驱动力。我们通过评选先进代表,弘扬人大代表在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典型事迹,在人大代表中造声势、造影响,使代表从内心里感到当代表不仅要监督\"一府两院\"工作,而且要寓监督于支持和帮助之中,尽可能多地为政府办实事,为群众解优愁。

(三)开展致信广泛动员活动

人大代表分布在全区各行各业、致信致函进行广泛动员是基本形式之一。常委会2次致信市、区人大代表,为襄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是2003年全区开展项目引进年,促进建设经济强区做出的战略决策,区人大常委会致信市区人大代表,号召代表发挥优势,探挖潜力,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一年来,区人大代表为全区招商18家,引资人民币12347万元,创利税达1000多万元。在2003年抗“非典”斗争的关键时期,区人大常委会致信市区人大代表,倡议代表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抗\"非典\"斗争。代表们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非典”斗争,还有60余名代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30名经济界代表安排下岗职工1000余人再就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人大代表的新形象。

第17篇:行动学习教练的角色及作用

行动学习教练的角色

行动学习教练是行动学习活动6大组成部分中重要的一环,可以由外部教练或者公司内部人士担任,但是都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才能承担这一重要角色,而往往一个教练的水平也极大地影响着一个行动学习活动的成效。

行动学习教练的角色:

1、关注团队的动态与能量水平,提高团队的绩效表现;

2、创造、寻找学习机会,促进团队成员个人以及团队层面的学习;

3、不参与到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

行动学习教练的作用:

1、确保整个行动学习活动符合行动学习法所要求的规则;

2、捕捉各种学习机会,促进个人以及团队的学习和成长;

3、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反思和对问题的积极探询;

4、使团队慢慢培养起自身的独立性,并能高效运转。

第18篇: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坚持朗读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节奏感。语言是有节奏的,而节奏是英语首要的、最显著的特征。英语的节奏是句子的重音在句子中有规律出现的结果。句子重音之间的相隔时间大致相等,使语言产生节奏感,多朗读就能使之更加流畅,更加优美。

2、坚持朗读能够提高听力水平。在英语活动中,学生获得的语言听力材料是短时记忆。如果只靠听,学生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出所听到文字材料,如果没有或缺乏准确无误的朗读基础,就很难辨别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续、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所带来的效果,从而影响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之,学生如果把所学过的词汇、长短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觉重现时,就能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3、坚持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靠英语语言作载体,是英语世界的抽象化。英语是声音语言,采用的是表音文字。准确无误地朗读课本上的对话、课文和相应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不断地接触英语,把有用的语言材料储存在大脑里,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不断增强,语言能力不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渐培养。

4、坚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没有或缺乏朗读,学生必定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英语思维方式和能力,没有朗读,就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因此,阅读能力就难以提高,偶尔有点也是靠母语的沟通,这就完全制约了阅读能力的发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准确无误的朗读,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5、坚持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足够的朗读,大脑里就没有储存足够的材料,用时就无法写出;反之,通过大量准确无误的朗读,学生大脑里就储存有足够的材料和信息,写作时就能迅速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大量的准确无误的英语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大声读书法(一定要大声),讲到大声读书的好处。

1、可以提高专注的程度。大声读书也有提高专注程度的作用,如果您觉得读书一直无法专心,请您读出声来,一会儿您就会更专心了!

2、可以排除杂念。其实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是散心杂念的,我们也常为了孩子读书不能专心而伤透脑筋,如果您可以教会孩子大声读书的方法,那麽不专心的问题大约可以解决一大半,如果孩子每次都确实地做到,我相信不用多久,孩子的成长您应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3、可以提振精神。大声读书可读到全身发热,那麽就有达到提振精神的效果了。

4、结合口到和心到。只是用嘴巴读,有时会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不过大声读书就不同了,您想不用心都不行,因为您的精神力、专注力都提昇了,自然心口都会合一,而达到口到与心到结合的目的。

现代科学证明,大脑中的80-90%的能量是由耳朵供给,而且声波(音乐)可以经由迷走神经通向五脏六腑。大声阅读的时候,嘴巴配合眼睛一起运动,会加强对大脑语言管理中枢的反射强度,提高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琅琅书声的魅力,琅琅读书的感染力,不仅会吸引路过的人,而且更会带动坐在这个班级里的每一个的学生投入其中。正是在这大声朗读中,学生们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所以大声朗读,快乐多多,益处多多。

第19篇: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结果,通常并不在于使外部事物发生改变,而在于使学习者自身发生变化,诸如知识领域的扩大,智力结构的改善,审美能力的提高,操作技能的获得,等等。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既是活动的主体,又是活动的作用对象。动作自“我”发出,最终又作用于“我\',这正是学习活动有别于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可以把这个既是活动出发点又是归结点的”我“称为自我。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强弱,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常可以看到,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比较注意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进行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随时留意物我之间的关系,在断修改自己的认识图式和方法,敢于选取自认为最佳的学习途径。这就是为什么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有多种表现形式。首先是自我与群体的事分离意识,以及随之产生的独立感、自信心和个人意志力。学习上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都直接来源于这种意识。与此相反的则是自我与群体的混同心理。例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班同学的依赖心理:他们在进入一个新学校之初,总是争着能分入所谓的快班或重点班,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讲课技巧与同学的帮助和带领上,而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及至掉队之后,又想退到普通班或慢班去把自己隐没在群体之中,这些都是混同心理的典型表现。殊不知,学习活动具有严格的个体劳动性质,既不能由集体共同完成,也不能由别人代替自己去完成。而不同个体之间在心理状态、理解方式、思维类型、志趣意向等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能强求一致。我们有理由断言,在未来的教学体系中,以自学为主的个体学习方式,必将占有越来重要的位置,自我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也将随之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自我意识的另一种表现是学习者对自身的兴趣和注意,为了提高学习效能,学习者除了从外部世界吸收知识外,还应该从内部世界反观自己,检查自己已有的知识状况以及每次接受新知识前的准备状态;细心体验新知识是怎样被自己吸收和消化的,它们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上引起了什么变化,经常分析自己的学习情绪、心理动力、认识图式和思维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每一个学习动作具有明确的意向和目的,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听课、阅读、抄写和记忆。

学习活动中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从微观上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外部输入信息为断修正自己原有认识图式和多次反馈过程。学习者本身的状态参数是控制这个过程的主要因子。学习者应该经常根据自身的状态参数调整学习进程,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

自我设计岕是学习活动中一种更为重要的自我意识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学习者基于对自身的认识所确立的长远目标和计划。这种个人的长远目标和计划,有时会因为与学校的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脱节而受到非议。例如有的学生在读初中时就学完了高中甚至大学的某些课程; 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表现出特别的偏爱,而对另外一些课程不够重视;等等。自我设计具有定向作用,它能把青少年的旺盛而转移不定的精力集中到某几个固定的方向,形成深沉而持久的内在力量。有些优秀学生从幼年时期即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目的性、定向性和持久性,而学习差的学生则往往行动漫无目标,意向漂摇不定。两者之间这种差异跟上述自我意识强弱不同有关。

影响自我意识的外部因素

为什么在个体之间存在着自我意识强弱的差异,是个复杂的心理问题。这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环境的影响。根据观察和分析,给少年儿童以适当的独处时间,往往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培养。这是因为少年儿童在独处的状态下,容易把注意力指向自

己,冷静地进行反思。反之,如果终日与伙伴厮混群聚、或者一直处于喧闹的环境(例如家临闹市)之中则容易养成精神涣散、注意力过分外向、好运而浅尝辄止等不良心理品质。农村和山区少年儿童不象大城市中的少年儿童那样见多识广,但自我意识往往比大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强得多。他们在安静的独处环境中,通过自我反思,不断蓄积内在的精神力量,其学习潜能一般比大城市中的少年儿童要大。在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中,生长在偏僻城镇和农村的不可胜数。最近几年来大学少年班录取生中多数来自农村内地;大学入学考试平均考分也有内地某些省市高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趋势。这些都未尝不与上述原因有关。留心观察还可以发现,在城市中,居住拥挤的大家庭中儿童智力潜力往往低于居住面积宽裕的小家庭中的儿童文学;作为独生子女的儿童的智力潜力,往往高于与兄弟姐妹朝夕相处在一起的儿童文学 ;而在多子女的家庭中,长兄和长姐的智力潜力又往往高于其弟妹。由此可得结论:儿童固然需要经历集体生活环境,但也需要有适当独处环境想配合;儿童固然需要动,但也需要适当的静相配合;二者不可偏废。遗憾的是,目前人们只重视前一种需要,而常常忽略了后者。

培养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另一条途经是给以积极的指导,例如在全体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开设心理课指导他们自己了解自己。如果说在中学开设生理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机能,那么开设心理课的目的则是显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动规律。所以,心理课与生理课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心理课上除了讲授普通心理学知识外,还可以分专题详细探讨数学、语文、外语、物理这几门课程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重视这几门课并知道怎样去学习它们。2012-4-12

第20篇:.8.25充分发挥市委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

充分发挥市委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

重庆积极探索党组织学习新模式

8月19日,夜幕降临,重庆市委小礼堂内,700多人坐得满满当当。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作了一堂题为《走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的精彩讲座。每两周一次的市委中心组学习系列讲座,目前已成为重庆机关干部的“法定功课”,也是重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近年来,重庆紧紧抓住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市委中心组学习龙头作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学习的“示范班”,形成了上下互动、各方联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重庆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出要把市委中心组打造成为理论品牌,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的“样板”;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学习,还要注意学习方式方法;不仅注重向书本学习,更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市委常委会每年都对中心组学习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市委主要领导和中心组成员只要在重庆,只要没有特别的工作安排,都准时参加中心组学习。重庆积极探索带动下级党组织学习的新模式,不断扩大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影响力,努力打造体现本地特色、富有基层特点的新平台、新渠道、新抓手,带动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举办“市委中心组学习系列讲座”,邀请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领域一流专家学者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现代经济知识、国际形势以及外交、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最新知识。为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重庆市还特别把听讲范围扩大到市级部门和主城区党委中心组成员,并根据讲座内容安排适当的列席人员。“开放论坛”也是重庆市委中心组学习的有效形式。今年4月,第二届“开放论坛”举办,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围绕“西部大开发与新的经济增长极”主题开言博论,调动了重庆广大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了思想,开拓了视野。 同时,重庆组织开展“唱读讲传”学习活动,加强领导干部同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交流。市委中心组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以“革命、红色、经典”为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大力倡导和开展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在市委中心组的帮学、带学下,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唱读讲传”活动中。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12.8万余场,参与市民7770万人次;《读点经典》出版20辑,发行总量超过1008万册;举办有一定规模的故事会7.01万多场;全市手机用户自发转发箴言1.23亿条,参与用户达到1.44亿人次。重庆市委认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各级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他们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把“学理论”与深入调研、谋划发展、改善民生等结合起来。前不久,在深入

调研的基础上,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推出“民生十件大事”,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