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个人主义(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6 18:05:1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个人主义读后感

《个人主义:真与伪》读后感

邵海琪

细细反复品读这篇《个人主义:真与伪》,我体会到了思维的奥妙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品读过程

初读这篇文章时,只感觉一头雾水,茫茫然不知所云。文辞间嵌着许多专门词汇,语句长且深奥难懂,特别是其思维深邃、哲理丰富,难以让人把握理解,我唯一知晓的便是此文的大概脉络。

再次捧起这篇文章阅读时,我努力静下心来学着用心去慢慢感悟文辞间的论证哲理,一字一句仔细琢磨。使自己全身心沉浸其中,然后联系全篇,去试图看透这其中的思想精华,与作者的思想共通。看罢,才觉得自己对它有了较之前稍深入的了解,只觉得这文章值得一读再读,反复思量。

当第三次阅读时,通观全篇,文章思维之严谨,论证之周密,剖析之精到,顿时感到自己学术造诣之浅薄,视野之渺小,思维之狭窄,囿于一个狭隘的知识圈中,感到扩展知识面,丰富学识,扩宽视野之必要。

这一次次的品读,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体会——从文章结构上看

文章以“原则”二字起篇,以引起自己要为之辩护的个人主义观点,继而从其发展和传统来将“个人主义”的来源及其思想本意娓娓道来,以界分个人主义的真伪性,从个人主义的思想一致性出发为两个个人主义定性。

接而阐述真正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驳倒那种“最愚蠢的一般误解”——即认为个人主义当然以孤立的或自足的个人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而不是从人们的全部性质和特征都是由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所决定的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出发。然后从主要价值,基本原则,主要原则等方面入手步步剖析真个人主义和伪个人主义,使两者差别强烈、显而易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两者的真假性。

作者文辞犀利透彻、字里行间有饱含思辨性和丰富的哲理意味,他似一位善辩的思想家在人群之上滔滔不绝而又富有气势地宣读他的思想和观念。这给人一种强大的思维上的冲击,让人感受到一种澎湃的思想在富有激情地流动。

我感叹于他的语段结构严密,思维清晰明确,逻辑周密严谨,哲理深刻精深。这样一个极为典型的写作模板,十分值得我们初学者去学习和效仿。

品味——从文章写作来看

此文有许多值得学习和细细品味的地方,这不仅仅局限于它的文辞篇章,更给人以强大启发的是他写作中所体现的品质以及它给人带来的深刻感悟。我收获到的不仅是他对个人主义思想的一种全新论述,而且是他给我带来几个珍贵的启迪:

一、敢于说“NO”

在本文中,作者已经指出“个人主义”这一政治术语“不仅被其反对者歪曲得面目全非,而且已经用来描述好几种社会观点”时,但他仍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自己所信仰的思想辩护。这样的他如同一位高贵的骑士,勇敢地从熙攘而世俗的人群中站出来守护着自己的信仰,对着大多数持有错误观念的人毅然决然地宣称自己的观点,毫不示弱地批判别人的错误之处。

当错误的心理已经成为时尚时,他这一敢于说“NO”的做法,难道不足以让世人为之钦佩吗?

对于大多数人所同意的观点,我们不能顺波逐流,盲目随从,应该要带有审视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社会上流行的观点是错误之时,我们要高举反对的旗帜,面对这一强势的错误潮流,大声地说“NO”,坚定地站出来向世人揭示真理,阐明科学的理论,涤清萦绕人们心头已久的迷雾,还以本真的世界。

二、通过不同角度看问题

对于“民主”这个词,我一直对此理解是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的含义。也许这个词汇在政治课和历史课上已经灌输了太多遍,而我亦学识浅薄,我对民主这个词的合理性不存有任何异议,它合理的代表着大多数人的意志,在本文中作者却提出了“民主的合理性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是极少数人的观点也许会变成大多数的观点”。当我看到这句话之时,心中感受到一种醍醐灌顶的震撼,这个问题是我从未考虑过的,也是我未曾接触过的盲点,我一直是从它的一个方面去看,而从未从各方面综合来看待问题。我局限在自己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正如文中,“人类所能够知道的只是整个社会中的极小部分”一样。

文章指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不同于以往流行的传统论断,它开辟了一个从未发现的崭新世界的一角,这也让我认识到不要总站在山的这一边观望,而要绕着山到自己从未去过的角落到处走走看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不同的方面认识其本质,去发现它,挖掘它,探索它。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简单而又富有自己的感触。

推荐第2篇: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1.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两大原则之间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任何他人或集体都不得剥夺其权利,所以,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并且是为了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生存。

集体主义认为,个人没有任何权利,他的工作、身体和个性都属于集体,集体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可以用任何方式任意对个人进行处置,所以,个人的存在需得到集体的允许,并且是为了集体而存在。

这两种原则是两个对立的社会制度生成的根源。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是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

2.什么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能共同生活而遵守的法令。制定这样的法令,必须以一个基本原则作为起点,那就是要首先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个人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力是有限的,因为它受到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的限制,社会只能制定不会侵犯这些权利的法律。

集体主义的回答是:社会的权利是无限的,社会可以任意制定法律,并任意地强加给任何人。

例如: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任何人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通过一项法律以结束某个人的生命,哪怕是有百万人之众。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们就侵犯了保护生存权利的法律,必将受到惩罚。

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只要有利可图,任何人多势众的群体(或任何自称可以代表多数人的人)完全可以通过一项法律来结束某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群体)的生命。个人的生存权利在那里是得不到承认的。

根据个人主义原则,杀人是非法的,而保护自己是完全合法的,法律站在权利一边。根据集体主义原则,人多势众的一方杀人是合法的,而自卫却是非法的,法律站在多数人的一边。

在第一种情况里,法律代表的是道德原则。

在第二种情况里,法律代表的是无视道德原则的观点,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只要他们能在数量上占上风。

在崇尚个人主义的制度下,在法律面前任何时候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不论他是势单力薄,还是身后有百万人撑腰。在奉行集体主义的制度下,人们需要拉帮结派,谁的帮派最壮大,谁就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失败者(个人或少数派)却没有任何权利。根据他所在帮派势力的强弱,一个人可以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主人,也可以成为孤苦无助的奴隶。

美利坚合众国可以作为第一种制度的典型例子(请参见《独立宣言》)。苏联和纳粹德国是第二种制度的见证。 在苏联,数百万农民或“富农”被依法消灭,理由是统治集团认为这样做有益于大多数人,因为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反对富农的。在纳粹德国,数百万犹太人被依法消灭,理由是统治集团认为这样做有益于大多数人,因为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犹太人的。苏联和纳粹的法律是集体主义原则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在现实中,无视道德标准和个人权利的原则最后只能导致暴力。在你确定哪一种社会制度更为优越之前,一定要记住以上的分析。你需要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社会的权力要么是有限的,要么是无限的,不可能两个同时成立。3.美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美国的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

美国是建立在“人人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一原则之上的: ——这些权利属于每个作为个体的人,而不属于作为群体或集体的众人;

——这些权利是无条件的,是每个人私有的,属于个人,而不具有公众性和社会性,不属于团体;

——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社会赋予的; ——个人拥有的这些权利不是来自集体,也不是以集体的利益为目的,它们同集体相对立,是集体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些权利可以保护个人,使他不受到任何他人的侵害; ——只有建立在这些权利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拥有一个自由、正义、尊严、体面的社会。

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不是限制个人权利的法律,而是限制社会权力的法律。4.什么是权利? 权利是对独立行为的认可。拥有权利意味着行动不需任何人的许可。

如果你的存在仅仅是因为社会允许你存在,那么你就不具有拥有自己生命的权利,因为外来的许可随时可能取消。 如果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你必须获得社会的许可,无论你能否获得这样的许可,那么你都不是自由的。只有奴隶在行动之前需要获得主人的恩准。恩准不是权利。

千万不要以为工人也是奴隶,以为他是因为老板的恩惠才获得工作的。他不是靠别人的恩惠才拥有工作,而是靠双方自愿签订的合约。工人可以辞职,而奴隶不可以。5.什么是不可剥夺的人权?

不可剥夺的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生命权是指任何人不会因为他人或集体的利益而被剥夺生命。

自由权是指个人享有个人行动、个人选择、个人创制并拥有个人财产的权利。失去了拥有个人财产的权利,独立行动就无法得到保障。

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指在尊重他人相同权利的前提下,人有权为了自己而生活,可以选择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方式并予以实现。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必为了他人或集体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集体不能决定个人的生存目的,也不能左右他追求幸福的方式。6.我们怎样承认他人的权利? 既然人人都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那么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享有相同的权利,不能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权利而去破坏他人的权利。

例如,一个人有活着的权利,但他无权剥夺另一个人活着的权利;他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他没有奴役他人的权利;他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但他没有把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权利(或对他人进行谋杀、抢劫或奴役)。他在享受某种权利的同时应该意识到,这正是他人也应享受的权利,从而了解他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

千万不要以为自由主义者会说这样的话:“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不必管别人会怎样。”自由主义者清楚地知道,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不光是他自己的,还有别人的。 自由主义者是这样的人:“我不想控制任何人的生活,也不想让任何人控制我的生活。我不想统治,也不想被统治。我不想作主人,也不想作奴隶。我不愿为任何人牺牲自己,也不愿任何人为我牺牲。”

集体主义者会说:“伙计们,我们一定要在一起,管他好死赖活。”7.我们如何判断权利受到侵犯?

权利无法受到侵犯,除非是运用武力。一个人无法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无法奴役他,也无法阻止他追求幸福,除非是动用武力。如果一个人不是出于自由自愿的选择而被迫采取行动,那他的权利就受到了侵犯。 所以,我们可以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权利之间划上一条清楚的分界线。这是一条客观的分界线,不因观点差异而改变,也不受多数人的意见或社会的硬性规定左右。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率先向另一个人动用武力。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在一个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里,人们遵守着一条简单明确的行为规则:你不能希冀或要求他人采取某种行动,除非这是他人自由自愿的选择。

不要被集体主义的老把戏所迷惑,他们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因为你不能随意杀人,社会不允许你杀人的时候已经约束了你的自由,社会拥有以任何它认为合适的方式约束你自由的权利,所以,丢掉自由的幻想吧——自由取决于社会的决定。

阻止你杀人的不是社会,也不是某种社会权利,而是其他人不可剥夺的生命权。这不是双方权利之间的“妥协”,而是确保双方权利不受侵犯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不是来自社会法令,而是来自你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利。社会无法武断地定义这条分界线,你自身拥有的权利里已经隐含了这条分界线。 在你的权利范围内,你的自由是绝对的。8.什么是政府正确的职能?

政府正确的职能是保护公民的个人权利,保护他们不受到暴力的伤害。

在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里,人们彼此之间不会动用武力,他们只在自卫时才会诉诸武力,也就是说,他们只用武力来维护受到侵犯的权利。公民赋予政府在反击时使用武力的权力——而且只能在反击时使用。

一个合理公正的政府不会率先动用武力,它只在回应那些首先动武的人时才使用武力。例如:政府逮捕一名罪犯时,侵犯权利的不是政府,而是罪犯,他的所作所为剥夺了自身的权利,人们除了通过武力对付他之外别无他法。我们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任何被定义为犯罪的行为都是涉及动用武力的行为——只有这样的行为才需要通过武力来回击。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鬼话,说什么“杀人犯对社会构成犯罪”。杀人犯杀害的不是社会,而是一个个体;他侵犯的不是社会权利,而是属于个人的权利。他不是因为伤害了一个集体而受到惩罚——他没有伤害整个集体,他伤害的是一个人。如果一个罪犯抢劫了十个人,那么他抢劫的仍然不是“社会”,而是十个个体。根本不存在“对社会构成犯罪”这种情况,所有的犯罪都是针对具体的人,针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的。保护每一个个体不受到罪犯的伤害,正是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和公正的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可是,如果政府成为武力的始作俑者,就一定会祸患无穷。

例如:一个倡导集体主义的政府以处死或监禁作为惩罚,强行命令一个个体工作,并且让他永远束缚于某种工作——这里,率先动用武力的就是政府了。这个个体没有对任何人使用暴力,但是政府却对他施以暴力。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其结果只能导致血腥和恐怖,这一点你已经在任何一个倡导集体主义的国家中找到了例证。如果人类没有政府和任何形式的社会制度,人们可能会通过纯粹的暴力形式来解决彼此间的分歧并生存下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拥有和另一个人抗争的平等权利,但他无法和十个人抗争。一个人需要保护的是不受群体的伤害,而不是某个个体。即使是在这种无政府的状态下,虽然多数派可以自行其道,但是少数派还是可以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进行斗争,使多数派的统治无法长久。而集体主义连原始的无政府主义都不如:它剥夺了人们反击的权利。在这里,暴力是合法的,而反抗是非法的;在这里,多数派(或任何声称代表多数派的人)有组织的暴力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少数派则孤立无援,随时面临被赶尽杀绝的命运。可以肯定的是,你再也找不到比这更不公正的事情了。在现实中,当一个倡导集体主义的社会侵犯了少数人的权利(或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权利)时,多数人往往也同时失去了自己的权利,并且受制于某个通过暴力进行统治的小团体。如果你想了解并且记住把武力作为反击手段(倡导个人主义的政府就是这样做的)和把武力作为基本政策(倡导集体主义的政府是这样做的)之间的区别,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同杀人和为了自卫杀人之间的区别一样。一个合理公正的政府采取的原则是自卫的原则,而倡导集体主义的政府则与杀人犯同出一辙。9.“混合的”社会制度存在吗?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混合存在的社会制度。社会要么承认个人的权利,要么不承认,绝不可能出现中立暧昧的状态。但现在经常发生的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社会缺乏在实际生活中始终坚持原则的勇气、正义感和智慧。由于无知、怯懦或疏漏,这样的社会常常采纳和接受与自己的基本原则相左的法规,从而侵犯了公民的权利,结果使整个社会充满冤屈、邪恶和弊端。如果这样的错误得不到纠正,那么整个社会将陷入集体主义的纷乱之中。如果你看到一个社会在某些法律条文中承认人权,而在有的地方又不承认人权,你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一种“混合的”制度,也不要以为这是两种互相对立的基本原则之间的妥协,能够行之有效地存在下去。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发展的——相反,它正日渐解体。解体需要时间,没有一样东西会瞬间四分五裂——人的身体不会,人的社会也不会。10.没有道德原则的社会能够存在吗?

很多人至今还幼稚地认为,社会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原则可有可无,权利只是一个幻影,权宜之计才是行动的有效指南。 确实,社会可以摒弃道德原则,任凭自己变成无所约束的兽群狂奔地走向灭亡;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似乎也可以选择随时割断自己的喉管。但是,如果他想生存下去,他就不能这样做;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社会想继续存在下去,它就不能摒弃道德原则。社会是一群生活在同一国家同生同息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客观的道德规范供大家理解并自觉遵守,人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彼此相待,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彼此会如何行事。不承认道德存在的人是罪犯,对于这样的人你别无他法,只有在他敲碎你脑袋之前敲碎他的脑袋;和这样的人你无话可说,因为你和他之间没有有关行为规范的共同语言。赞同没有道德原则的社会,就是赞同让人们像罪犯一样地生活。由于传统,我们仍然在遵守很多道德规范,我们对这些规范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意识到,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什么你可以走进拥挤不堪的百货商店,买好东西安然无恙地走出来?你周围的人们和你一样需要商品,他们完全可以轻易地制服商店里屈指可数的几个售货小姐,把商店抢劫一空,抢走你的背包和钱包。他们为什么没有这样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他们,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保护你——除了尊重个人生命权和财产权的道德原则。不要错误地以为人们是因为害怕警察才没有为所欲为。如果人们认为抢劫是合情合理的,那么有再多的警察也没有用。而且,如果其他人认为抢劫有理,那么警察为什么就不能这样想呢?那么,谁还愿意当警察呢?更何况,在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里,警察的职责并不是保护你的权利,而是侵犯你的权利。如果你认为某个时候的利益驱动可以成为行动的理由,那么抢劫商店自然是顺理成章的。可是,如果大家都信奉这样的行为准则,还会有多少百货商店、工厂、农庄或家庭可以存在,可以存在多久?如果我们摒弃道德,并代之以集体主义的多数裁定原则;如果我们认为多数人的一方就可以为所欲为,多数人做的事情一定正确,就因为这是多数人做的事情(这是对或错的唯一标准),那么人们该怎样把这样的做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谁是多数人?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除了他以外的任何人都可能是多数人中的一员,可以随时任意地伤害他。因此,每个人和其他的所有人就成了敌人,每个人都会害怕、怀疑别人,每个人都必须在被抢劫杀害之前去抢劫杀害他人。如果你认为这只是抽象的理论,那么就请看看欧洲,去那里你可以找到实证。在苏联和纳粹德国,老百姓做着格伯乌(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和盖世太保(纳粹德国的国家秘密警察组织)的肮脏勾当,互相监视,把自己的亲属和朋友送到秘密警察手上,送进可怕的行刑室。这就是集体主义理论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结果,这就是空洞罪恶的集体主义口号的实际运用。对于缺乏思考的人来说,这样的口号确实是很动听的:“公共利益高于任何个人权利。”但是,没有个人权利,就根本不可能有公共利益。 集体主义把集体置于个人之上,告诉人们为了他们的兄弟牺牲自己的权利,结果,人们除了害怕、憎恨和毁灭自己的兄弟之外别无选择。 和平、安全、繁荣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善意,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只有在个人主义的制度下才能实现。在这样的制度下,每个人都能安全地行使自己的个人权利,都知道社会可以保护他的权利,而不是要毁灭他。于是,每个人都知道他可以或不可以对自己的邻居做什么,知道他的邻居(一个或一百万个)可以或不可以对他做什么,这样,他就可以坦然地把他们当作朋友,当作一个同类。没有道德规范,就不可能存在合理的人类社会。

不承认个人权利,道德规范就不可能存在。11.“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是一条道德的原则吗?

“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是用来欺骗人类的最荒谬的口号之一。 这句口号没有具体明确的意义。我们根本无法从善意的角度来对它加以解释,它只能用来为那些最邪恶的行为狡辩。这句口号里的“利益”应该如何定义?无法定义,只能说是有利于最多数人的东西。那么,在具体的情况下,谁来决定什么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呢?还用问吗?当然是大多数人。如果你认为这是道德的,那么你一定也会赞同下面的这些例子,它们正是上面那句口号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奴役了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十个人中,有九个饥饿的人以另外一个伙伴的肉为食;一群残忍的匪徒杀害了一个他们认为对他们造成威胁的人。德国有七千万德国人和六十万犹太人。大多数人(德国人)都支持他们的纳粹政府,政府告诉他们,只有消灭少数人(犹太人)并且掠夺他们的财产,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才可能得到保障。这就是那句荒唐的口号在现实生活中制造的恐怖结果。但是,你可能会说,在上述的例子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利益。对,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利益”不是靠数字决定的,也不能通过什么人为了别人所作的牺牲获得。头脑简单的人相信,上面的那句口号包含着某种高尚的意义,它告诉人们,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们应该牺牲自己。如果是这样,大多数的人会不会也高尚一次,愿意为那些邪恶的少数人作点牺牲?不会?那么,为什么那些少数人就一定要为那些邪恶的多数人牺牲自己呢?头脑简单的人以为,每个高喊上面那句口号的人都会无私地和那些为了大多数人而牺牲自己的少数人站在一起。这怎么可能?那句口号里丝毫没有这种意思。更可能发生的是,他会努力挤进多数人的队伍,开始牺牲他人。那句口号传递给他的真实信息是,他别无选择,抢劫别人或被别人抢劫,击毁别人或被别人击毁。这句口号的可鄙之处在于,多数人的“利益”一定要以少数人的痛苦为代价,一个人的所得必须依靠另一个人所失。如果我们赞成集体主义的教义,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为了他人,那么他享受的每一点快乐(或每一口食物)都是罪恶而不道德的,因为完全可能有另外一个人也想得到他的快乐和食物。根据这样的理论,人们不能吃饭,不能呼吸,不能相爱(所有这一切都是自私的,如果有其他人想要你的妻子怎么办?),人们不可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最终结果只能是自相残杀。只有尊重个人的权利,我们才能定义并且得到真正的利益——私人的或是公众的利益。只有当每个人都能为了自己而自由地生活时——不必为了自己而牺牲他人,也不必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人们才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根据自己的选择,实现最大的利益。只有把这种个人努力汇合在一起,人们才能实现广泛的社会利益。不要认为与“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这种提法相反的是“极少数人的最大利益”,我们应该提倡的是:每个人通过自己自由的努力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如果你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希望保留美国的生活方式,那么你能够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永远从你的思想、言语和情感中清除“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这样的空洞口号。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是纯粹集体主义思想的教条。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你就不能接受它。你必须作出选择,非此即彼,不可兼顾。12.动机能否改变独裁统治的性质?

一个诚实的人有别于集体主义者的标志是,他说话算数,而且十分清楚自己所说的话有什么含义。当我们说我们认为个人权利不可剥夺时,我们的意思明白无误。“不可剥夺”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在任何时候为任何目的夺走、终止、侵犯、限制或破坏个人权利。你不能说“除了冷天和每个星期二,人们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同样,你也不能说“除紧急情况外,人们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或“除非是为了善意的目的,否则人的权利不得侵犯”。每个人的权利要么是不可剥夺的,要么是可以剥夺的,而不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并存的状态,这就像你不能说自己既神志清醒又神经错乱一样。一旦你开始提出条件,说出保留意见或举出例外的情况,你就已经承认在个人权利之上还存在某种东西或某个人,他们可以任意地侵犯别人的个人权利。是谁?当然是社会,换句话说,是集体。他们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为了集体的利益。谁来决定什么时候可以侵犯别人的权利?仍然是集体。如果你赞同这一切,你就应该回到你原本属于的陈营,承认自己是个集体主义者,并且承担集体主义可能产生的后果。这里没有任何中间路线。你不能既想吃掉蛋糕,又想把它留下来。你这样做只能欺骗你自己。不要藏在“中间路线”这样的无稽之谈背后而不敢面对现实。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是一条路的两侧,留出中间的路让你走。它们是两条方向完全相反的道路,一条通往自由、正义和繁荣,另一条走向奴役、恐怖和毁灭。要走哪一条路全看你自己的选择。集体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日益扩张并不归功于集体主义者的聪明才智,而是因为那么表面反对集体主义而其实骨子里信仰它的人。一旦人们接受某个原则,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是那些一心一意的人,而绝不是半心半意的人,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而不是那些半途而废的人。如果你开始赛跑时就说“我只想跑前十米”,而另一个人却说“我要跑到终点”,那么这个人肯定能打败你。如果你说“我想侵犯一点点人权”,而法西斯分子却说“我要毁灭所有的人权”,他们也肯定会打败你,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你已经为他们开辟了道路。一旦有了最初的不诚实和回避,人们就已经掉进了集体主义关于独裁统治是否合理的陷阱。大多数人只在口头上反对独裁统治,很少有人明确表明立场,认识到独裁统治的本质:无论何时何地,为了何种目的,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十恶不赦的。现在有很多人开始讨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好的独裁统治”和“坏的独裁统治”之间有什么差别,以及什么样的动机和理由可以使独裁统治名正言顺。集体主义者不问“你想要独裁统治吗”,而是问“你想要怎样的独裁统治”。他们改变了讨论的出发点,他们已经达到了目的。很多人认为,如果独裁统治的动机不良,这样的独裁就是恐怖的,但如果动机纯正,独裁统治就是合理的甚至受人欢迎的。那些倾向共产主义的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是“人道主义者”)声称,如果集中营和行刑室是用于“自私”的目的,“为了某个民族的利益”,就像希特勒所做的那样,那么它们就是罪恶的;但如果它们是用于“无私”的目的,“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那么它们就是高尚的。那些倾向法西斯主义的人(他们通常认为自己是强硬的“现实主义者”)声称,鞭子和工头使用“不彻底”时就会无效,而使用“彻底”时,就是十分有效的,如纳粹德国的情况。在你讨论什么是“好的”或“坏的”独裁统治时,你就已经接受并认可了独裁统治的存在。你就已经接受了一个邪恶的前提——为了你的利益,你有权奴役他人。从那时起,这就变成了一个谁来支配盖世太保的问题。你永远无法和你的集体主义同伴在什么是实施暴行的“正当”理由、什么是“不正当”理由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你的定义他们也许无法接受。你也许认为为了穷人杀人是正当的,而其他人也许认为为了富人杀人才正当;你也许认为杀害某个特殊阶级之外的人是不道德的,而其他人也许认为杀害某个特殊民族之外的人是不道德的。你们达成共识的只有屠杀,这是你们唯一能做到的。一旦你赞成独裁统治的原则,你其实就已经鼓励所有人和你采取一样的立场。如果他们不想接受你的思想或者不喜欢你的某种“良好动机”,他们就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冲上来打你一顿,逼你接受他们自己的“良好动机”,在你奴役他们之前奴役你。“好的独裁统治”本身就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东西。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为了怎样的目的去奴役人民才是合理的?”我们的问题是:“奴役人民是否合理?”如果独裁统治因为有了什么“良好动机”或“无私的动机”就可以名正言顺,那么这样的道德堕落实在令人发指。人类所有那些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拼命摆脱的残暴和犯罪倾向,如今又找到了一把“社会的”庇护伞。很多人相信,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抢劫、杀人或折磨他人是罪恶的,但如果是为了他人去做这些就是高尚的。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暴力,但如果是为了别人的利益,你尽可大胆去做。也许我们听到的最让人作呕的话是:“确实,斯大林屠杀了数百万人,但他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是为了人民的利益。”集体主义是一种最新式的野蛮行为。不要认为集体主义者是“真诚但迷茫的理想主义者”。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去奴役另外一些人,绝不是一种理想;残暴不是“理想主义”,不管它是出于什么目的。千万不要说通过武力“做好事”是一种良好动机,对于权力的贪欲和愚昧无知,都不能算是良好的动机。(本文1946年原载于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希尔斯市一份以保护美国理想为宗旨的电影协会刊物《警戒》,作者不详。文章的目的在于定义和阐明政治领域的基本原理,所以主题仅限于政治。这里选登的十二个问题是原文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原文因故未能全部完成。)

推荐第3篇:学习反对个人主义

学习反对自由主义

那天,我们集体学习了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思想。我受益颇多。

首先,我不得不佩服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列举了十一种错误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我仔细的想过,好多我都在做着。

引用其第一点,明知不对,也不说,任其发展下去。这种思想其实很危险,会造成很大资源的浪费,工作的拖拉等。在团队当中应该形成一种意识,因为关心你,才会毫无畏惧地指出你的错误,让你改正而不是让你错下去也不管,放任之。

引用第二点,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这种思想不可取,虽然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但是我们始终是一个团队,我们有深厚的友谊,当面指出更显得大度,尊重,背后乱说,反而形成团队之间的矛盾,不团结,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引用第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种思想同样不可取,如果每个人都当做不关自己的事,那事情怎么会做得好,怎么追求效率。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团队才会走得更远。

引用第四点,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该为学校想想,而不单单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过于追求自我的同时,往往局限了我们的思维。总想着学校付出的时候,该想想自己做好了没有。一味的索取,确没有付出,这个世界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

引用第五点,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一点,尤为关键。当年,太平天国起义为啥时候,就是因为领导者个个想掌权,铲除异己,互相攻击。所以工作中,有啥事情,应该当面说出来解决,解决了就没事了,而不是怀恨在心。

引用第六点,听了反革命身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当前,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各教育机构都想分食这个市场,难免会看到其他机构好的或者差的一面。好的我们要学习,差的该舍弃。

引用第九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更应该杜绝这种思想,你工作不为别人为的是你自己,做好你本职工作,是你作为一个求职者应该尽得义务,而不是来这里得过且过,惶惶终日。

引用第十点,大事不做,小事又做不好,工作随便,学习松懈。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能邀功自傲,不能好大喜功。每件小事虽小,可是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做大事。随便工作,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引用第十一点,知错不改。既然做错了就应该敢于承担,敢作敢为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

通过对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工作中要积极主动,不要得过且过,好大喜功,大事不做,小事又做不好,必须戒骄戒躁,虚心请教,而不是知错不改。团队之间更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把工作做好。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Coffee

2011-7-11

推荐第4篇: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读书笔记《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观念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极大推动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只要个人主义存在一天,市场经济就是必然的规律。哈耶克所著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出坚持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及重要性。

哈耶克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下列两个否定命题上,1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2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这也是哈耶克所称之为真正个人主义的来源基础。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真正的个人主义相信如果保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那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超出个人理性所能设计或预测的结果。个人主义者必然是坚持市场经济以及鼓励竞争的。

哈耶克将经济知识分为两类。一是经济学家掌握的经济理论知识,一是由社会上所有个体所拥有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条件下的知识。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即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我们不可过分夸大专家学者所掌握经济知识的作用,亦不应忽视个人凭借自身掌握的信息所形成的自发秩序的神圣性。我们习以为常的价格体系正是一种人类偶然发现的,未经理解而学会利用的体系。这种机制并不是人类精心设计的结果,称之为奇迹都毫不过分。如果人类要设计出价格体系,不仅要获取经济活动中一切可变与不可变的信息资源,而且要运用设立多个联立微分方程的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即使是作为中央权威的政府,也无法狂妄的宣称自己拥有实现上述两个条件的能力。对于政府来说,承认自身的无知,乃是开启善治大门的钥匙。现代化中技术的进步使得政府的信息搜索和加工的能力大为提高,然而无论如何,政府中工作的还是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生理构造的问题,人类本身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比以往提高。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带来的信息膨胀只会加大而不是缩小政府无知的领域。政府仅仅是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它的首要职责是为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 亲自读过哈耶克的书后才知道哈耶克的书是如此抽象难读,读哈耶克的这本个人之余与经济秩序时,我看书的速度减慢了三分之二,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这本书一共分九章,因为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我仅就第一章“个人主义:真与伪”来谈一下。

哈耶克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西方源远流长、影响广泛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收录了他最著名和最主要的一些论文, 基本反映了他的个人主义和经济自由的基本理论。个人主义是他经济自由理论的基础, 而个人主义又建立在他对理性的理解基础之上。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中, 哈耶克论述了他所谓的真正个人主义理论, 并批驳了“假的个人主义”, 分析了以此出发的计划经济之如何不可能。整个论述过程都建立在哈耶克的批判理性主义的立场上。

真正的个人主义, 哈耶克认为“首先,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舆论; 其次,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第6页,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年版) 分析哈耶克对个人主义的解释, 首先是他对个人的理解。可以看出他的个人主义是从人们的全部性质和特征是否由其在社会中的存在所决定的这种思想观念出发, 个人是融于社会中的, 是社会的个人。这样, 首先就澄清了个人主义的误解: 即认为个人主义是以孤立的或自发的个人存在为先决条件。哈耶克认为恰恰是这种对个人主义的理解, 是一种假的个人主义, 这种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独立于个人之外的个人主义将导致实际上的集体主义, 这两种个人主义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思想。将个人理解为社会的个人是哈耶克个人主义与众不同之处。哈耶克的理论继承的是英国经验论的传统, 而经验论的传统通常是一种原子主义社会观, 将社会看作是个人的集合,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个人是终结性的, 本源性的, 以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强化为目标,1

并由这种社会观出发, 提出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假的个人主义”正是渊源于这种原子论思哈耶克个人主义恰恰是立足于社会来研究个体, 注重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个人特质的思想是建立在哈耶克对个人理性理解的基础上的。哈耶克所谓的真假个人主义区别的关键之处正在于此。真正的个人主义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完全的,理性在人类事务中起着相当小的作用; 假的个人主义则假定个人都是完全均等的拥有理性, 并且人类取得的成就都直接是个人理性控制的结果。哈耶克认为的理性的局限性包括人类知识的局限及对自身利益所知的局限。人们常常对自己的知识增长感到十分骄傲, 而事实上无知的范围也随着增加。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说明, 每一个重大进步总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更陌生无知的领域。哈耶克分析人类无知的原因有多方面: 从人性方面看,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仅有理性, 而且有各种非理性的成分, 如情感、意志和欲望。哈耶克认为在人类事务中, 非理性成分的作用往往比理性起的作用更大。人类历史是非理性的结果。人并不具备高度理性和智慧, 只不过是十分缺乏理性又容易犯错误的生物。正如波普尔所指出的: “由于我们的偏见,我们的轻心, 我们的愚顽, 该受责备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无知的根源正是我们自己”。(《猜想与反驳》第24 页) 从社会方面看, 社会信息量极其复杂繁多, 个人身处社会, 其力量与社会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凭借个人的理性力量, 很难预见一个世纪甚至50 年以后的事, 对于个人经验范围之外的事务也很难有精确的把握。个人在整个社会中不过是自行其是的小颗粒。社会的发展远在个人的理性控制之外, 个体理性程度的高低并无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强调社会的因素, 是哈耶克将个人理解为社会的个人的原因。造成个人理性局限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的因素。从纵向上看, 由于时间永远没有尽头, 所以人类永远无法把未来设想到底。个人的力量永远达不到时间的顶点, 也永远不可能将时间掌握其中; 从横向上看, 时间对人类事务影响甚深。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之中, 受时间的影响, 由于时间的变化, 个人的情感、欲望及各种事务都在发展变化, 人类永远赶不上时间的脚步。由上述原因, 哈耶克认为人类理性的局限是一个存在的事实, 是不能回避的, 正是由于理性的局限, 所以个人不可能控制社会的发展, 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性质和特质。

哈耶克从理性的局限性出发, 批驳了唯理论传统的假个人主义。这种假个人主义把人视为起点, 并且假定个人以正式契约的形式将自己的特定愿望与其他人达成一致, 从而来形成社会。如笛卡尔认为: “由诸多不同成分组成的产品, 很少象一个人完成的那样完善, 因为她要经过许多人的手。”“斯巴达过去的杰出成就并不是因为它的每一种法律都特别伟大, ⋯⋯而是最初由单一个体所制造出来的环境, 它们全部是倾向于单一目标”。(笛卡尔的《方法论》第10~11 页) 笛卡尔的理论是一种工程师的态度, 由工程师确定目标, 并且使所有人都趋向于这一目标。由于这种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有完全相等完善的理性, 并且目标单一, 因此, 就能达到完美、效率高的结果。社会的形成都是理性设计的结果, 自发的社会产物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这种理论即哈耶克批驳的建构理性主义。这种理论有三个基本主张: 1、所有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且其总和是固定的; 2、所有的知识虽然是分散的,但却是可以集中的, 并且被少数天才所掌握; 3、知识可以通过人为的手段被合理的配置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种知识观极其颂扬人的理性能力,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抱有绝对的信心。哈耶克分析认为, 从建构理性主义出发的社会设计的理论必然导致这样一种结论, 即是要社会过程受社会理性的控制, 它们就能为人类服务, 因此, 这就直接导致了社会主义。进行理性设计, 首先就是要掌握资料。但哈耶克分析, 设计者要掌握资料、数据将是非常庞大, 超出了人的能力的范围。因为设计者要设计出一个计划, 使每个个人都按此计划进行, 如此, 计划必须非常具体, 要针对具体个人的具体事务进行细致指导。因此,大量的不同个人、不同单位的情况都分别进入计划权威的设计过程之中。只要想象一下, 便可知这是不可能的, 即使这样, 庞大的数字统计任务能够完成, 但是这些数据是会随时变化的, 并且这些变化很多是不可预

设的, 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 再退一步, 资料的收集任务可以做到, 要根据资料做出决策也是相当困难的, 集中于设计者头脑中的知识包括发现任何细节改进的能力, 这种全知全能的人恐怕世上还没有诞生; 再退一步, 即使计划能够被合理有效地制定出来, 计划的传递和执行又将是人类无法逾越的难题, 由于信息随时在变, 为使计划合理有效, 计划必须连续不断地制定, 计划的传递必须非常迅速, 并且连续不断, 要快到赶上时间的变化; 计划快速传__递, 并不意味能有效执行, 由于执行个人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及对计划的理解的程度不同, 导致计划的执行走样; 即使执行者能准确无误的执行计划, 但只要计划本身与具体情况稍有偏差, 依然有可能造成反面效果。从以上分析可知, 从唯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社会设计理论在实践中根本行不通。不仅行不通, 哈耶克还分析了它造成的恶果: 一方面, 由于要制定计划, 使计划尽可能完善, 目标单一, 必然导致权力越来越趋向垄断, 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这样, 腐败的危险性就相当强; 另一方面, 由于计划制定跟不上变化,那么, 唯一的办法就是限制变化, 使其纳入计划系统内, 这样就会逐渐造成这样一种结果: 不同类型的事务、不同企业以及不同单位都向典型标准靠拢, 整齐划一, 甚至人的需求、欲望、思想、穿着打扮都被限制在单一的模式中。这样,企业逐渐失去了活力, 个人失去了个性, 导致社会越来越僵化, 无法前进。哈耶克对社会设计理论的批判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中存在的弊病有惊人的相似, 他的理论对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 哈耶克对计划经济的有些批判并不是计划经济独有的, 比如, 他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保证信息高速流通和管理的有效性。事实上, 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上述问题同样存在, 象跨国公司那样的大企业, 存在大量的中间管理层, 如何保证效率同样是个问题。哈耶克极力提倡的经济自由, 业主亲自经营的自由市场只有在资本主义前期才有可能, 这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由于哈耶克纯经济理论的色彩,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必然涉及对国家、政府的看法。哈耶克并不一般地反对国家和政府,而是强调要对所有的强权或专制给予严格限制,尤其反对利用强权来规划经济组织或经济协作。他认为能够或应该由国家或政府有意识造就的那部分社会秩序仅仅是全部社会秩序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社会秩序则是自然形成的。哈耶克对非政府的、民间的、自发的社会组织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因为自愿组成的联合团体通常比国家用强迫力量形成得更加有效。强权可以驱使人们去建造金字塔,去完成一项伟大的工程,却不能完成工业革命这样的壮举。哈耶克的洞见使我想起中国近代伟人们的见解。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开始,都认为中国人太自由、太散漫,以至于一盘散沙,原因就是个人主义作崇,自由主义太多,因此集体主义、统一的意志是当然的选择。但根据哈耶克的看法,这种状态恰恰是专制主义太盛的恶果。因为在国家统治一切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缺乏自发的强有力的社会组织,人们变成孤零零的个体,扼杀了个人之间任何有创新的活动,一旦强权暂时消失,一盘散沙的状态自然不可避免。正是专制才造成哈耶克所痛恨的“个人主义”—个人之间彼此对立,缺乏基于个人自发形成的组织。正是在这个基点上,他极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鼓吹个人自发、自愿活动的重要意义。

推荐第5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要不得

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要不得

什么是专业精神?得空,笔者看了两集《国家命运》,看到聂帅说起钱老他们刚刚回国时的事迹,钱老他们可以说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者,是我们国家的科技功勋,他们冲破层层阻挠,千里迢迢回到祖国,他们作为当时全国最优秀的前沿科技专家,到工作地点后整个心思就是工作,无论是吃还是住都在工作岗位上,吃糠咽菜科技事业依旧哪怕是没饭吃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住就住在实验室打地铺,进入工作岗位后从不管吃什么,住哪儿,心中想的都是如何尽快完成国家,组织上交代的工作。这就跟我们老铁人刚到大庆一样,到了大庆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油田在哪,打井设备在哪。所以钱老他们所体现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跟我们企业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其实是一致的。

但现在很多人无论是搞专业,还是检查时却不是这样,干工作讲条件,搞专业讲吃住,下基层讲排场,其职业精神,专业精神何在?现在国家还需要继续搞建设发展经济,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企业更是肩负着发展经济的大任,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企业兴亡,就是我们每一名员工的责任。所以笔者建议,我们每一名员工在工作和搞专业时多一点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少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真正领会和发扬铁人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企业兴旺,国家发达。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没有国家的富裕就没有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没有企业的蒸蒸日上,就没有员工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成长空间。

推荐第6篇: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筑牢三层防线

在近期开展的“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学先进、找差距、树正气”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我充分认识到极端个人主义的严重危害,领悟到正风肃纪的重要。现将个人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极端个人主义会导致精神滑坡。受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一些同志想职务多,想责任少;想待遇多,想贡献少;想个人后路多,想集体事业少。最终是淡化了理想信念,滋长了落后思想;淡化了服务意识,滋长了名利思想;淡化了进取意识,滋长了享乐思想;淡化了责任意识,滋长了懒惰思想。因此,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要筑牢思想防线。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以此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加强廉德修养。“廉在修德,德在修心”,纵观历朝历代,都倡导这种行政品德,它是党员干部的一种修行,是道德防线的底座和基础,有利于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给整个社会带来阳春之气、革故鼎新之气和清新之气。再次,要接受廉政文化熏陶。良好的廉政文化是党员干部清廉从政的土壤,为此,要多渠道主动接受廉政文化熏陶,让身心处在清正廉洁的氛围中,明确清廉与贪腐的界限,时刻绷紧廉洁清正这根线,不越红线,不逾矩。

极端个人主义会导致权力滥用。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对集体和个人都有益;用不好,既损害集体,也有害个人。少数干部迷恋权力,滥用权力,自以为得意,但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反对极端个人主义,要筑牢言行防线。个人主义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严格自律,负起责任,树立形象。谨慎一言一行,就是要以“严”、“实”的态度修品行、砺党性,使个人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不犯错误。要加强自我管理,心不动而行则止。从思想上抓起,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提高自身修养。要强化纪律观念,切实牢记中央“八项规定”及行业相关规定,绷紧纪律这根弦,严格管着自己的口、手、腿,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做到心正、言正、行为正,把优良的作风融入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加深入理解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坚决摒弃个人主义,经常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履行职责,做到常学习、常查摆、常纠正,始终做到对组织心怀感激,真心诚意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用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为烟草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极端个人主义导致纪律松弛。极端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与小团体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对有利于自己的就执行,对不利于自己的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反对极端自由主义,要筑牢纪律防线。纪律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师出以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纪律是“高压线”,“碰不得”,纪律面前没有“特殊”二字。严格执行纪律“软不得”。对待法纪要有敬畏之心。懂得敬畏,是党员干部理智和成熟的表现,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自律。讲纪律就要加强自律,把严守纪律贯穿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培养良好的从政道德和职业道德。严格落实行业禁令,坚决守住纪律“红线”,要做到作风实,要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反对“四风”要求和“三知四要”的要求,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事踏实,做人朴实。要守规而不违规,做什么事都要对照纪律规定,切实把事做好、做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谨慎之心对待小事小节,时刻敬畏法纪、从严自律、遵守规矩。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以诚立身,维护服务中心整体团结。真诚是对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 以勤立身,积极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以谦立身,保持自我的持续进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面对困难,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磨炼中提高自己;面对成绩,更要力戒浮躁,踏实工作,更虚心的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做为一名基层干部,要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工作,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荡漾于情感,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任务里,胸怀大局,严守纪律,竭尽心力,为烟草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推荐第7篇: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摘要] 个人主义本来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这种源于西方的思潮正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个人主义这种错误人生观的批判, 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主义的错误和危害,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大学生应摒弃个人主义人生观的影响,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个人主义

批判

一、什么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于西方, 在西方历史上, 个人主义最早表现为古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个人地位与作用的思想。 普罗塔哥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思想, 造成了西方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 个人主义反对神性,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它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 起着思想解放的作用。 因此,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和政治哲学, 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个人主义本来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 是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个人主义强

调一起从个人出发, 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为了个人利益甚至可以牺牲集体利益。个人主义主张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 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以下简要列举个人主义主要的特征:

1、个人主义属于资产剥削阶级的人生观, 代表的是狭隘的剥削阶级的利益,它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并且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不容许任何人哪怕是他的家庭成员有侵犯他个人利益的行为; 强调个人拥有绝对的的自由,不容许任何人去干涉其拥有这种自由的权利; 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维护个人私有利益, 哪怕是需要牺牲集体利益。 推崇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人可能会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而无视道德甚至法律的存在, 对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来说,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极端个人主义。

2、个人主义把极端的个人私利当作判断人的行为善恶的标准, 以个人能否获得最大利益作为事物存在价值的判断标准, 它的实质在于个人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 强调个人的利益是一切行动的目的, 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最高行为准则, 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目标。从实际行动来看, 推

崇个人主义的人对于于己无益的事绝对不做, 他们的行为和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个人欲望的满足, 并以此作为价值的判断标准。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对人的需要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些方面的需要, 而无视而人的全面发展性和人生的整体需要。

3、个人主义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且忽视了人存在和活动的本质是社会性。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会使人失去社会和集体意识,不顾一切地都追求个人的最大利益, 不以社会、集体的发展和需要为目标导向,仅仅是片面地追求个人的发展,强调个性和自由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反对任何人对其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和限制。

4、个人主义强调的是个体自主性。主张依靠自己、自足自立,反对怨天尤人、依从他人,主张个人具有足以成就伟大事业的能力,实际上,个人主义

在本质上就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自我至上,也就是利己主义。

二、为什么要批判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人生观曾经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它曾经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为人类反封建斗争作过贡献。但是,个人主义以个人的价值为目标, 强调的也就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强调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平台, 为了个人利益, 可以不择手段。 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 它明目张胆地鼓吹以个人为中心和个人本位, 为了个人的私利, 不惜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 主张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做出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 以至不顾道德、人格等丑恶现象。 这种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就是消极腐败、功利思想的严重泛滥, 导致社会中的一部分人不思进取, 腐化堕落等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这也是个人主义引起道德焦虑的种种表现。因此,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主义主要起消极作用,它会导致社会道德状况的败坏, 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发展,导致社会凝聚力的涣散, 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对我们大学生来说, 个人主义是与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根本对立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 个人主义就是侵蚀和腐化当代大学生的最大诱因。

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为中心, 一切从个人出发, 以满足个人私欲为目的的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过分张扬个性的自由, 过于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个人主义直接表现出反对权威, 反对国家和集体对个人的限制、干预, 提倡人人自治, 无为而治等, 这样的思想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社会个体之间缺乏团结,个人严重脱离集体,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严重削弱等后果。从已有的实际事例来看, 个人主义使高校学风不正, 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价值观念扭曲, 校园风气败坏, 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产生了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

三、怎样摒弃个人主义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摒弃对子女的溺爱,培养孩子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能力, 学会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加强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并在集体活动过程中, 学会宽容、理解别人, 及时纠正孩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言谈中只注重个人感受,与集体、他人保持距离的行为; 培养孩子关爱他人以及同情关心他人的良知; 培养子女对自己家庭的责任延伸到对社会、对国家责任的社会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义务感。

在学校教育方面, 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于大学生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 通过认识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从而增强对个人主义的认识; 加强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 引导大学生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人生观, 让他们意识到国家、社会、集体并不是遥远的、虚无的,意识到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对大学生来说,当代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 排除一切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定自己的信念, 积极融人社会, 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凡事以首先以集体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各种班集体活动,乐于助人,不计个人得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心系祖国;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产劳动,社区活动等,在实践中坚定信念,自觉认同并践行集体主义本位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惠杰.如何正确评价个人主义思想[J].学术探讨,2009,(4).3.朱彩霞.浅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与反思[J].理论学习,2008,(11).

4.汤平,陈正伦.本科生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调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5).

对个人主义的批判

一、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利益、需要、尊严、以及权益至高无上。

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在个人主义中存在着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它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古代希腊,民主主体论基本上是整体主义的。柏拉图的《理想国》贯穿了整体主义的精神,亚里士多德更是坚定不移地认为,“活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于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随着城邦的没落,各国相继出现了个人主义。很多人都持有个人主义人生观。直至演变到现在。

二、个人主义的表现

在当代大学生中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得失上十分计较;看重局部、表面和暂时;忽略全局、长远、深度和超越。

(2) 挫折感增强,压抑、郁闷、感觉沉甸甸的、僵化。这都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与为人们服务、集体主义以及大公无私相矛盾而慢慢发展起来的。

(3) 道德虚无主义、唯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表现强烈。

而在国外个人主义表现更加强烈,就拿美国来说吧!在个人隐私上,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则不然。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在个人自立上,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老人也不愿住在自己子女宽敞的家里。父母与子女进餐馆,吃罢饭后,各自付饭钱;在个人表现上,美国人勇于个人表现,爱\"出风头\",爱冒险,爱新奇。一些美国人为争创世界纪录,比吃多少条\"热狗\",吸多少支香烟,喝多少瓶啤酒,跳伞结婚、海底结婚、坟场结婚,无奇不有。

三、个人主义的错误

对于个人主义,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它完全是错的,我们很多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个人主义绝不等于“自私自利”。因为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反对封建贵族的反动统治和追求资产阶级的现实利益的斗争中,个人主义人生观也是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是,随着资产阶级

走向反动,这种人生观则违背历史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所以严格的来讲,个人主义在当今社会中存在是不行的,是错误的,因此也遭到了各界人士的批判。

四、个人主义的实质

个人主义作为一种完整形态的伦理思潮和价值观念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根据托克维尔和一些思想家的理论概括,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的理论,在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集体、国家和他人,只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第二,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它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并极力反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第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是一种财产制度即个体所有制。

个人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许多不同的学派,他们在阐释自己的理论时,存在着某些差别甚至相互攻讦,但却有着一般的、共同的性质。从表面上看,个人主义尊崇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它完全颠倒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的真实关系。个人主义者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行为的唯一而普遍的尺度,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归宿。尽管不能把个人主义简单等同于利己主义,但它们之间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在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中存在着利己主义的诱发因素,有时甚至直接表现为利己主义。我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自我至上,也就是利己主义。

总之,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和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的作用,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在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情形更是如此。

五、个人主义的危害

个人主义对于社会与个人来说危害十分严重,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它严重侵害社会肌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社会生活领域,个人主义对个性自由的过分张扬损害了个人自由,迫使人只相信自己、依靠自己,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异常形态。第二,在道德生活领域,诸如大多数人的诚实、责任感、纪律感等品德在下降。个人主义的泛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种种消极的道德与社会现象的出现,使得一个自由的国家是存在不下去的。第三,在政治生活领域,个人主义张扬个性自由,对个人自由、平等的追求,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也易导致一些负面效应,如人民政治意识的淡化,极端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

的出现等。第四,在经济生活领域,个人主义给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一定危害。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个人主义追逐一己之利能达到市场经济完善发展的说法在20~30年代经济危机中就已破产。

六、出现个人主义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

既然个人主义人生观严格的来讲是不好的生活态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并且十分严重呢?之所以出现这种这种情况,原因有许多方面。首先,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那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他所接触到的每一个社会索引,都在影响着他,所以,自私是一种习惯,个人主义是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确是养成的,只不过滋养它的土壤是周围的环境。但严格来讲并不完全是这样的,要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很多阳光的,温暖的,让人心动的画面,这需要你自己去发现,但前提是必须让自己有那么一颗心。其次,現在的社會一切都向钱看,经济利益放第一。有些孩子的過度骄傲等現象,則是因为当今每家都只有一個孩子,亲朋好友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孩子一個人身上,自然会养成孩子骄纵的心理。 在当代大学校园,个人主义现象非常普遍,大学个人主义弥漫严重,各种事情导致的脑力劳动沉重,应试教育的推动以及家庭独生子女所导致,再加上市场逐利等现象弥漫校园,种种因素导致了个人主义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当代科技发达,大学生得到信息的途径多只又多,国际信息通讯发达,因此也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加上中国封建传统思想。导致大学校园个人主义现象十分严重。

既然个人主义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该如何来面对这种现象呢?首先我们要正确对待个人主义,不能用消极仇视的态度,不能去逃避不管,应该要正视,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去解决,使个人主义现象减少乃至消失。在学校中加强对个人主义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个人主义的危害,远离个人主义人生观。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来惩罚因其个人主义而导致别人与国家安全与财产损失的人。 参考文献

1、《理想国》,作者柏拉图

推荐第8篇:美国个人主义完成稿

Course: American Culture

Instructor: Prof.Yang Lin

Name: 郑巧

Student Number: 080689

Cla: 131805

Date: April 21, 201

1American Individualism in American Films

As we all know, films are produced by men and women from certain nations for consumption by target audiences who also belong to certain national groups.For this reason, they often respond on a thematic level to national concerns.They may do so by presenting characters who embody certain aspect of their“national character”, or by explo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national values and attitudes.Thus, when we mention the Hollywood films or American films, what comes to our mind first are usually like Forrest Gump, Spiderman, the Pursuit of Happine, etc.From these films we can see the American characters like self-reliance, freedom, 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

The United States, like any other country, has its own national culture.All people born and raised in this country have been strongly conditioned by it.Individualism, the core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is a moral, political, and social philosophy, emphasizing individual and the personal independence.It focuse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one’s own desire and interests through self – reliance.The world individualism was first promoted by the French political reviewer Alexis de Tocqueville in his claical book Democracy in America published in 1835.In this book, Tocqueville expounded clearly the “individualism”.Individualism, as a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emphasizes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It holds that personal value was the most lofty,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 of self–contro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without any form of intervention and obstruction against individual from absolutely power especially the tyranny in a nation’s history, the nation itself, society or any other external factors.

The origin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beginning years of its history.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as a pragmatic effort conducted in terms of certain general values.When first American immigrants came to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looking for better life and shaking off the yoke of European feudal tradition and the oppreion from all kinds of powerful claes, the colonists fought for independence in terms of British ideals of civil freedom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They rebelled against British rule eentially for British reasons.The ideals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found expreion in the claical documents which accompanied the birth of the natio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lmost every American film shows that spirit more or le.Some of them draw attention on heroism; some of them focus on American Dream; and some of them seek for the individual idea.

Americans love heroes.They are powerful, self-fulfillment, independence.So there are many famous heroes are produced in the films.Superman and Spiderman are the typical

heroes.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society, for human and save people out of the accident disasters.I want to tell more details about The Matrix (1999).Neo, as the savior, fight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ankind.The Neo’s heroism lies in his rebellious spirit, which chafes agains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limitations imposed by the Matrix.It is this hero spirit that provides the motivational basis for his rejection of his transformation from plain Thomas Anderson into superhero Neo.At highest level of interpretation, the film also presents individual idea through its theme -there is another poible.The Matrix stands for the limiting models and fixed patterns that the human mind depends upon to interpret and organize its experiences- a prison for your mind.Neo’s final speech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this mental liberation, “When I used to look out at this world, all I could see was its edges, its boundaries, its rules and controls, its leaders and its laws.But now I see another world.A different world where all things are poible.A world of hope.Of peace.If you can free your mind, you’ll find the way.

Besides, American people are always proud of the word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 – 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inalienable rights,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I consider it “individual ideas”.The film Philadelphia and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are the best example of those words.

The setting of the film Philadelphia, released in 1994, which concerns the struggle of an Aids sufferer to aert his legal rights in the face of prejudice, is symbolic.Andrew Beckett, a hot shot law graduate from Penn, has a promising career ahead of him when he discovers that he has Aids.Choosing not to tell his manager, he moves forward with his caseload as a senior

aociate, intending to fulfill his duties for as long as his handicap permits.However, he was fired.He charges the firm.Finally, Andrew died but he won the charge.The film indicates that every will be sick but you can’t deprive his rights aspirations of happine.

There is another famous film hold the same spirit.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Mc.Murphy feigns insanity to get out of a jail sentence, and then proceeds to stir up mutiny in the asylum.He lived with other patients and inspires them to vote , guide them to fight for their democracy and individual free.The movie exists to show not only how corrupt and poorly-constructed society’s approach to the “mentally unstable” is, but it creates characters that we all wish we had fights for freedom of choice and basic human rights.

What’s more, the “myth of succe” was a constituent part of the individualism which also called “American dream.Everyone suggest that they could climb from extreme poverty to great wealth.In such environment, there was a moral obligation to “succeed”, and the individual was expec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his own dream.The majority of American films expre the spirit.

The Pursuit of Happine, starring Will Smith, is the story of one man’s unwavering pursuit for a better life against long odds.It construes the self-fulfillment.Will Smith did a great job as the father trying to protect his son from their circumstances of becoming homele as much as he can while approach to succe.Someone ma think it is a typical of “American dream”.Indeed, we can also see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ism which develops his highest potentialities.Will struggles for his individual freedom, personal selection, and individual equality.When he succeeded, he got self-fulfillment at the same time.

Forrest Gump is one of the most charming-and one of the most disputed-films of recent

times.Although Gump’s is just 75, his mother strives to make him feel no different from others.During his life, Forrest achieves a lot more than normal people may dream of.For some, Gump was a hero of liberal America, demonstrating as the disabled son of a single mother and the loyal friend of a disadvantaged black man with an “innate goodne and studied anti-racism”.For others, Gump is the embodiment of a certain kind of American ideal: a virtuous innocence and a noble and honest simplicity.His mother always told him,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Therefore, through the contrasting and interweaving stories of Gump and his sweetheart, the viewer is led to the film’s moral core, which is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a version of the ideal American.

Last but not least, cowboys are the native creature of America.They fight for justice, fight against evil, and fight for freedom, both physical and spiritual conclusion.So we can feel individualism in the type of western film.For instance, Dances with Wolves which has been called a “revisionist western”.And High Moon which as being “culturally, historically significant, tried to ridicule the freedom movement in Poland as an invention of the “wild” west, especially the U.S.

To sum up, individualism which can regard as the key factor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In film their faith also has been in procees through plot, technology, style and type.We enjoy these films while we feel American individualism.

References:

王恩铭,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Andrew Lynn, Appreciating Cinema(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

赵英男,English from the Silver Scree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版)

杨立民、梅仁毅,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推荐第9篇:我眼中的个人主义.

我眼中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

(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是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表述方式。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如英国的T·霍布斯等,把个人主义普遍化为永恒不变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重要标准。19世纪德国的哲学家F·W·尼采等人,进一步使个人主义的理论观点系统化,把个人作为价值的基础和评价社会的唯一标准。

个人主义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幸福出发,反对统一的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

个人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现实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个人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曾起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是私有制的产物,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尤其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以后,情形更是如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尽管消灭了个人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实现了按需分配,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自觉性的社会里,个人主义的影响才能彻底消失。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立,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不相容,不断消除个人主义的影响,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任务之一。个人主义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需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并不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而是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才能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满足。

(二)个人主义的主张

1、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也与法西斯主义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自由放任”一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

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公民和经济的自由都是个人主义着重的。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题:民选的民意代表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里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

的资金;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个人主义也可能采取极端的形式,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2、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这种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

社会和团体可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属于“利己的”(个人主义的、或追求私利的)还是“利他的”(以群体或社会为方向)倾向。同时,贬低个人地位的社会也可以分为以“刑罚”作为手段(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或以“羞辱”作为手段(例如日本,违反群体规范的个人便是“让祖先蒙羞”)的社会,在后者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言行,以确保那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又称为团体迷思)。

3、在经济上,个人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作出他自己的经济决定,而反对由国家或社会共同体加以干涉。同时个人主义也支持个人拥有财产的自由,反对由国家或群体加以安排。这样的经济制度通常被称为“自由放任”或“资本主义”。 而现代资本主义的批评者则主张资本主义并非根基于个人之上,而是根基于公司和制度之上,而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由这些制度所决定的。不过,与其他各种形式的政治集体主义相较,资本主义通常被认为是个人主义的制度,因为参与这样的制度是出于自愿和个人选择的。然而,资本主义也确实能在一些集体主义的社会运行,唯一的差别只在于:

这是出自于个人的需求还是团体的需求。

(三)我眼中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什么?尊重个人,使个人自由发展,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个人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国家是一个组织,由个人组成,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个人服务。政府是国家管理者,由个人选举产生,代表个人行使权力,管理和协调个人利益。个人有权选择、监督、废除和更换政府。可以说,个人主义是民主的基石。

集体主义是什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种理论存在非常明显的逻辑漏洞:什么是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什么关系?假如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那么是否可以打着集体的旗号,肆意侵犯个人利益?多数人是否可以为了自身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是极其不人道的。个人要不要为集体利益牺牲,要看个人是否有牺牲的义务和责任。假如没有,牺牲与否,就只能看个人选择。这种集体主义,只是伪集体主义。个人只能服从集体,没有权利选择、监督、废除和更换所谓的集体组织。可以说,伪集体主义是专制的基石。

事实上,个人主义包含了集体主义。博弈论提出:假如信息沟通不畅,当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将导致集体利益的受损。所以,个人主义不是无条件的。个人自由的行使绝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反过来看,伪集体主义却不包含个人主义。所以,个人的神圣权利总是受到利益集团的野蛮侵害。

推荐第10篇:读书笔记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读书笔记

0913038 宋哲萌

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观念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极大推动了个人主义思潮的高涨。只要个人主义存在一天,市场经济就是必然的规律。哈耶克所著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出坚持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因及重要性。

哈耶克的知识观是建立在下列两个否定命题上,1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掌握分散在其他行动者之中为自生自发秩序所利用的全部知识。2任何行动者对于自己行动所利用的知识并非处于完全“知道”的状态。这也是哈耶克所称之为真正个人主义的来源基础。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真正的个人主义相信如果保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那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往往会超出个人理性所能设计或预测的结果。个人主义者必然是坚持市场经济以及鼓励竞争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最终的决策必须要由那些熟悉具体情况并直接了解相关变化的人作出。有些人不愿意容忍或尊重,无法视作理智设计产物的任何社会力量,而要求全面实施计划经济。实践告诉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才是明智之举。政府的权利仅限于使得每个人能够看到,他们知道的并且在他们决策中可以加以考虑的原则。哈耶克将经济知识分为两类。一是经济学家掌握的经济理论知识,一是由社会上所有个体所拥有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条件下的知识。经济自由是自由的基础,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即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主义出发而形成的。能保证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种符合人性的经济制度。对于政府来说,承认自身的无知,乃是开启善治大门的钥匙。现代化中技术的进步使得政府的信息搜索和加工的能力大为提高,然而无论如何,政府中工作的还是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生理构造的问题,人类本身的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并没有比以往提高。政府仅仅是社会中的一种组织,它的首要职责是为社会的自我成长提供基础性保障。

个人主义者关注着政府任何细致的作为,时刻警惕着政府的扩张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伤害。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一直被视为政府干预市场的经典案例。大多数人因此对政府这只“宏观调控”的看得见的手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现

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固有周期中的一个波谷,可以通过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帮倒忙。我们要知道政府实行监管,收集信息,作出决策是需要成本的。政府的过多介入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寻租现象丛生。我们将罗斯福新政看成了神话以至于市场经济一旦有所动摇,立马将政府干预看成灵丹妙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今金融风暴再次席卷全球,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以一个全知全能的姿态介入市场经济中。政府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将纳税人的钱大把洒向他们一知半解的领域。这不得不引起个人主义者的担忧,将其视为危险的预兆。让我们回头审视这场金融危机的源头。“两房”危机,次债危机,还不都是美国政府为了穷人买的起房而获得某种政治利益擅自干预市场所造成的。我们不能忽略市场经济中人性贪婪的一面,这必定要依靠政府制定和执行规则来制约。可是这场金融危机却让我们看到政府在监管方面的缺位比市场的贪婪可怕的多。一旦政府将监管的范围扩张到对具体的产品和风险的判断上,我们就不得不警惕起来。政府这个魔鬼比市场要可怕的多。救市政策只需将经济行为重新拉上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就善莫大焉。所以还是停止高唱“社会主义好”。

个人主义教给我们,社会只有在自由的时侯才会大于个人。社会有多少自由,社会就比个人大多少。如果是个被管制的社会,这个社会就受管制者的心智力所限,管制程度越大,受限的程度也越大。个人主义不盲目崇拜理性,相信民主,自由,公平,平等这些普世价值,致力于推动市场经济秩序,认同竞争的力量,以追求个体价值为最终目标。

第11篇: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优秀]

浅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及自由主义

近日在课堂上看了三部视频,不禁让人引发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思考。遂将个人浅薄理解陈述如下。

一、关于个人主义,顾名思义,是以个人私利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指的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需要、个人尊严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强调了极端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的其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而对于我们大学生,个人主义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压抑感、郁闷感也随之出现,这就使我们的个人中心人生取向变得沉甸甸与僵化;第二,是我们的道德变成虚无主义;第三,个人主义很容易使我们变成一个只懂得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第四,个人主义使我们大学生远离群众与同学,交际关系恶劣,不利于团队合作,对个人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害处。

所以,个人主义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日益强大,为了我们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我们必须批判个人主义、摒弃个人主义。面对个人主义,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变得冷漠,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的自私自利,对待同学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主义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高尚的思想理念来指导人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到个人主义的危害,及时从个人主义的迷雾中走出来,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誉,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出我们大学生的最高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二、关于集体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价值取向上,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相互关系的互动目标取向方面,认为集体高于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集体主义基本原则普遍得到认同。但是,奉献意识不强,集体责任感淡化。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奉献意识不强,或者其行为规范倾向介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其实际行为中的集体主义观念可能要根据当时的情境、环境等因素决定,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存在一定距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个人主义思想明显,集体观念淡薄。在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中,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把独立狭义理解为“万事不求人”,生活中高傲自私,目中无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不和;不愿与他人合作共事,把依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视为个人无能的表现,缺乏团队精神和团结意识;不能客观对待挫折,往往以逆反心里看待老师、同学的帮助和指正等等。

诸如上述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种种表现,虽然不是主流,但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相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弘扬集体主义的,要提高对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理念的认知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的人生观,实现个性张扬与集体观念在大学生身上的和谐发展。积极支持开展以班集体为主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支持班集体活动项目的创新,尤其是那些贴近社会,既能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又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社会主义集体的温暖,再现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意气风发,事事敢做敢为,飞扬青春的风采。 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庆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心中有他人,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心中有集体,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心中有国家,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三、关于自由主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把学习和集体利益为第一,襟怀坦白、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集体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学生本职工作。

但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反对自由主义。一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向一切好的事物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优良的作风,必须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是反对自由主义要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个人要及时汇报,及时与领导和同志们交流,征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若是学生党员,就要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三是反对自由主义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大学生要努力做到:

1、以文立身,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作为学生,平时自己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为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2、以诚立身,维护同学之间团结。真诚是对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

3、以勤立身,勤奋学习好基础,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4、以谦立身,保持自我的持续进步。面对困难,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磨炼中提高自己;面对成绩,更要力戒浮躁,踏实学习,更虚心的向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

以上关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的肤浅理解,是作为学生的我结合自身实际,就当代大学生如何发扬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所谈的体会和感受,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12篇: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分析

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分析 来源:磁铁 http://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亚当·斯密以来的整个西方主流学发展史,都可以被看作是经济个人主义理论的延伸和拓展。在今天,谁都不会怀疑这一事实:经济个人主义是解析古典经济学传统乃至新古典经济学一个十分重要的轴心。随着20世纪层面的非均衡、信息非对称、非理性现象的出现,经济个人主义的信仰和方法受到了怀疑和查审。人们不断追问:每个关于经济现象的陈述能否都可以直接还原为关于个人经济行为的陈述;经济行为本质上能否归属于单纯的个人理性的计算;在信息非对称的经济世界里,个人最大化目标能否完整的实现;个人的经济自由度的空间究竟有多大;经济决定论的因素中有无非经济因素的存在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经济学本身是无法达到的,许多问题的性质都涉及到问题。这里有必要对经济个人主义的语义范围、哲学渊源和现代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作点哲学分析。 ;经济个人主义通常有三种语义范围:(1)作为一种学说 ,它既包含着对经济自由的一种信念,又是对某种上的具体行为方式(如追求极大化的理性行为)所给予的制度证明。H·M·罗伯逊(Robertson)指出:“作为一种学说,个人主义在个人及其倾向中,寻找社会经济组织的必要基础,它相信个人的行为就是以提供经济组织的原则,力求通过个人,只要可能,让个人得到自由化地自我发展的一切机会,来实现社会的进步。”①(2)作为一种制度,经济个人主义意指一种建立在私有制市场、生产契约和交换自由的基础上,以及建立在个人自由和自利基础之上的自发经济制度。(3)作为一种方法论,其要义是:以个人经济行为为基本分析单位,并把全社会的经济和谐视为个人经济行为的社会加总的结果。如哈耶克指出的,

“我们在理解社会现象时没有任何其它方法,只有通过对那些作用于其他人并且由其预期行为所引导的个人活动的理解来理解社会现象。”② ;按照上述原理,经济个人主义的本质在于:它把经济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理解为“个别的人”,这些“个别的人”或多或少总是根据他们的意向和他们对自己的境况的了解来进行活动的。每一复杂的市场状况、经济组织和制度或事件,都是个人及其意向、境遇、信念,以及自然资源和的具体组合的结果。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即最少的国家干预和个人最大的经济自由不但使社会效益高,而且也是合乎需要的。 ;经济个人主义尽管语义文本较多,但它内含着至少四个方面的哲学理念:对个人存在的确认;从思维方法上把认识的“个别性”实体化并作为始基意义上的基本抽象单位;个体人的自主性原则;个体人的自利原则。这些理念为理解经济个人主义提供了有价值的概念性工具,并同时也证明了经济个人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渊源。 ;首先,对个人存在的确认可追溯到古代个人概念的发现。据史料考证,古希腊的“prosobon”这个词,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在词源学上与拉丁语的“prosobon”一词相近,最初意指宗教仪式中的面具或演员扮演的角色。后来,在爱比克泰德的著作中“prosobon”这个词才开始兼指个体的社会侧面--他是他人的什么,而后来又兼指他作为个体的整体的自身。事实上,荷马时代的人还没有把“个人”当作一种内在的纯属自己的东西的概念,还不能“自言自语”。可是,在古希腊哲学中个人概念有了多样性的内涵。赫拉克利特把个人理解为“寻找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抽象理念;德谟克利特强调个人灵魂和原则的自主性;苏格拉底把自己的哲学理解为个人内心对话的启示录;柏拉图把个人存在的本性理解为以大写字母印在国家的本性上。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个人到国家的发展,就是人的本性从不完全到完全的发展过程。个人概念的早期确认,为后期个人主义以及经济个人主义的形成注入了如此法则:在混沌的自然和社会中个体人是万物交互作用的价值中心;单个的人具有至高无上的

和内在的价值或尊严。 ;其次,经济个人主义的“个体”抽象分析方法,最初起源于中世纪唯实论与唯名论的争论。哈耶克曾转引了卡尔·普里巴拉姆的观点:“个人主义是哲学上唯名论的必然结果。”③早在公元3世纪时,腓尼基学者波菲利在给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写引论时,曾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种和属是真实存在的呢,还是纯粹理智的产物?第二,如果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们是有形体的呢,还是无形体的?第三,它们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外,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内?这些问题后来经过波伊修斯的发挥便成为中世纪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基本课题:个别先于一般,还是一般先于个别。唯实论强调理念(一般)的共相性,即“全体主义”分析方法,它把理念看成是先于个别存在的“总体”抽象形式。唯名论则强调,唯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共相在理智之外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共相也非纯粹的想象物,它作为一种概念产生于个别事物中的某种\"共同性\"。唯名论实际上提出了如此重要的观点:个别先于一般而存在,“个别”是一切分析方法的初始点。因此,人们的眼光应从虚幻的彼岸世界,转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重视个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唯名论的分析方法最后在霍布斯那里得到了更明确的表述。霍布斯认为,在我们能够认识整个复合物之前,我们必须先认识那些被复合的东西。因为只有通过它的组成要素,才能更好地了解每一件事物。作为社会复合体的组成要素,正是他的哲学理论中所说的人。 ;再次,经济个人主义的自主性原则发端于近代启蒙哲学。在托马斯·阿奎那那里第一次清楚地表达了个人主义的自主性信条。中世纪的教条规定,不论正确与否,都必须执行长辈命令。而托马斯认为,如果良心不允许的话,就没必要去执行长辈的命令。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理性来行动。这条原则清楚地说明了个人学的进步,并开始在道德领域内主张个人的自主性。近代个人主义的自主性原则乃是启蒙哲学的基本价值准则之一。对个人主义的自主性思想进行系统的哲学思辨已成为当时一些哲学家们的时髦。如斯宾诺莎企图将自由和奴役两个概念区分

开来,他认为,自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主性。自由概念包含着个体理智力量的积极运用:一个自由的人,就是一个积极的、自决的、思维着的人。自由的范例就是导致自明真理的由内心决定的推理。康德把自由理解为自主性与自律的统一。他指出:“自律概念和自由概念不可分离地联系着,道德的普遍规律总是伴随着自律概念。”还认为,“在我们把自主想成自由的时候,就是把自身置于知性世界中,作为一个成员,并且认识了意志的自律性,连同它的结论-道德。”④

第13篇:道德底线和极端个人主义

道德底线和极端个人主义

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是不是有一个底线,这我不清楚,但是,几千年来的道德观一直都在受到挑战,是不是道德标准已经到达了它的底线,它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会有崩溃的可能。

在我们评论别人的道德观时候,都会把自己对传统道德的遵守程度说的天衣无缝,好像只有他才是传统道德的卫道士,稍微对这种传统道德提出疑问的男人或者是女人都是没有道

德的人,凡是向这种传统道德提出挑战的人都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这种逻辑是否能说人?

我们所说的道德,不应该是个人的道德,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道德,个人的道德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只要他的所作所为没有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就不应该把社会的道德标准强加在个人身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道德观强加在了别人生,那你才是没有道德的人。

人类的本性在法律的约束下已经萎缩,但是,在危害降临的时候,人类的本性并不会死亡,如果一个人的本性萎缩到没有任何反应的程度,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已经不存在了,一个没有了反应的死人还说什么道德?

我们可以堂而惶之地去讨论别人的道德底线,可以咒骂别人的极端个人主义,可以评击别人的本能爆发,但是,我们更需要真实的本能体现,没有了真实,那就缺乏了一种科学的态度,理想不能代替现实,高尚往往产生在无意当中,英雄产生在偶然,执意地去表现自己的高尚,那是作秀,一味地想当英雄,那是愚蠢,没有特定的条件,就没有高尚的表现和英雄的出现。

一篇文章的出现,说明了作者的观点,如果作者的观点能够引起社会的注意,或者说能够“煽动”到人心,那是作者的成功,文章的水平,我们可以持反对的意见,但不能消除一种真实的声音。

有时候,人们往往在一种社会的偏见面前失去讲真话的责任,但是,在他自己的行动中这种本性和本能都会暴露出来,为什么很多事情我们去做了,还要否认它?为什么很多事情掩盖着它就是高尚的,说出来那就是卑鄙的?这就是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压制,在法律和道德观念的压制下,人们都在装饰自己,把自己的卑鄙戴上高尚的外衣,招摇过市,迎合那些跟自己一样虚伪的同类,在“社会公德”的大旗帜下去谴责他人敢于暴露真相。

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标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社会的现象都存在着个人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我所说的一切是对个人的要求而言,我没有见到过要求老板减低工资的员工,更没有见到过要求自动下台的领导,当然有例外,那是迫不得已,有他自己的难言之隐,要是他的本性还没有彻底萎缩,我想没有这种所谓高尚的人。人们普遍的对社会的分配不公有意见,难道也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人们哀叹的物价上涨难道也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人们的要求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这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要求也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在我们去讨论道德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时候,最好不要忘记自己也是一个存在着自我的人,也是一个本能没有萎缩的人,不要把社会的公德跟道德混为一体,只要个人的道德没有违反公德,没有对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为什么不能坦言,而要戴着虚伪的外衣去骗人

呢?

已投稿到: 排行榜 极端个人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利己主义,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权力运用上,突出表现为用权不公、以权谋私;感情高于原则,关系代替政策,甚至出现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职务提升上,突出表现为在个人名利问题上“盯着干、等着干、比着干”。“盯着干”就是盯着位置干,有的是职务有盼头工作有劲头,反之职务到了头,就觉得再干没奔头;有的是一看到有个“位置”,就觉得该是自己的,如果没有得到这个“位置”,就埋怨领导不公。“等着干”就是消极等调职,熬年头、混日子,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责。“比着干”就是在职务上盲目攀比,比高不比低,比快不比慢。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利益关系上,突出表现为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有利的事就干,无利的事不干;得到表扬沾沾自喜,听到批评乱喊乱叫,甚至争功诿过,追名逐利。

极端个人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其危害,一是导致精神滑坡。受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影响,一些同志想职务多,想责任少;想待遇多,想贡献少;想个人后路多,想集体事业少。最终是淡化了理想信念,滋长了落后思想;淡化了服务意识,滋长了名利思想;淡化了进取意识,滋长了享乐思想;淡化了责任意识,滋长了懒惰思想。二是导致权力滥用。权力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对集体和个人都有益;用不好,既损害集体,也有害个人。少数干部迷恋权力,滥用权力,自以为得意,但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三是导致纪律松弛。极端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与小团体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对有利于自己的就执行,对不利于自己的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而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总之,极端个人主义害党、害人、害己,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2006-06-22 10:54:57 - 检举

现代性问题的根源及其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作者中文名】 王华岗;

【导师】 郑永扣;

【学位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位年度】 200

3【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郑州大学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3-09-1

2【关键词】 后现代; 现代性; 先验主体; 中国现代性;

【英文关键词】 Post-modernity; Modernity; Transcendental subject; Modernity in China;

【中文摘要】 西方后现代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他们认为现代性带来了困扰人们的许多问题,只有超越现代性,人们才能获得真实的生活意义。于是,现代性问题就呈现在人们面前。后现代认为,现代性问题的核心是主体问题,要超越现代性,必须从批判先验主体这一现代性问题的根源开始。 现代性是一种现代精神气质,是指支配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变迁的规范和理想,它的核心是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由主体所支配的世

界的发展。理性和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基本原则。从这一意义上说,现代性追求的是一种启蒙精神,一种能够真正确立主体地位的存在方式,使人类从巫术的、奇魅的或传统的束缚中觉醒出来。迈向理性启蒙的进步过程,就是人类征服自然、获得幸福自由的过程。现代性确立了以个体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它深刻地反映在人们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之中,它表现为人们对自由和知识进步的向往。 后现代是针对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展开批判的。后现代认为,现代性所开启的以理性为基础的认识论哲学,先验地虚构了主体的存在,把人先验地摆在优先突出的地位,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破裂。现代性问题主要归结为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和人的个体性的丧失。后现代超越现代性是通过否定和...

【英文摘要】 The rise of post-modernity has its profound realistic background, post-modernity takes modernity as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s that obse people.And only by means of transcending modernity can people obtain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As a result, the problem of modernity shows itself before mankind.Post-modernity considers the question of subject as the core of modernity, in order to transcend modernity we have to begin with criticizing transcendental subject.Modernity is a kind of modern spirit which...

【DOI】 CNKI:CDMD:2.2003.100546

第14篇: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个人主义和传统的道德绑架

胡适曾说:“真正的个人主义指:一种独立的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单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二是自己对于自己的思想信仰要完全负责任,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可是事实是,中国孩子的个人主义就是我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对思想的要求、也不是对理想的追求,而是简单的孤独灵魂的相聚来填充种种空虚、来满足某种面子的形象接触。就算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理想信念的孩子,也在遭受着父母传统观念的封杀,因为权威还是权威,一刀切还是一刀切,因为爱大于许多,因为爱让你痛着无法拒绝。转念一想,我不就是在这个行列吗。于是才有了我内心的些许波澜,写下我的想法,写下我的感知,写下我想有的改变。

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看看自己的假期生活状态,看着自己的精气神,看着自己俊秀的脸庞,看着这个小家,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可能会有幸福无可挑剔,可能会有快乐深藏心底,可能会有安静无可奈何,可能会有痛苦声泪泣下,可能有......不管怎样的我们,不管怎样的满足或者不满,我们还是我们,不会因为做了美梦就会永远不醒的我们,我们还是那个冰冷的床上蜷缩着的我们,我们还是抱着手机守着扣扣微信消息的我们,我们还是在手游过后不断联想的我们,我们还是在看到爸妈操劳后大喊大叫后痛苦的我们,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在温暖的自我欺骗里幸福的活着。我们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那群在无意识中逐渐长大的一代。不知不觉中,高中毕业了,我们曾经唯一执着坚守的信念就随之消失,我们虽然纷纷走入不同的大学,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潜质,我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校园、不同的大师、不同的同伴、不同的社会环境氛围,但是这,这决定不了什么,也代表不了什么?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是自己的思维,是自己的信念,是自己的探索求知。因为北大的俞敏洪和杭州师大的马云同为中国的成功人士,但是俞敏洪更敬佩马云;同时他敬佩的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市值,他更为敬畏的是马云脑子里的阿里巴巴从未知到未来的过程。那我们,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十年后自己在世界上开创出的事业,是不是已经想到自己在未来十年内需要受到的多少苦痛和折磨,需要经历的多少孤独和冷漠,需要爬过的多少艰难和坎坷,需要哭过笑过的多少个大的轮回。我们是被称作孩子的九零后,我们很快就会写出来九零后的缅怀,我们很快就会拍出来九零后的老男孩,我们很快就会彻底的进入这个社会的熔炉,我们准备好了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写着写着,我发现,我还没有开始准备。

也许高中时代的我们还可以用那句:我还小,我还是少年。我还是可以把未知的恐惧推给父母的那个穿着校服、满脸羞涩的少年。那么现在,那么如今,那么儿时口里的大哥哥亦或大姐姐的我们,我们还要做襁褓里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娇嗔吗?不能!不能对吧!然而,就是这个时候,然而就是这个时期,我们的物质基础并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我们传统的孝和内心里的依恋却更加明显,在外表现为每天的电话唠叨,在家表现为阶段性的农村传统洗脑,在现实的土壤里无比的纠结着。也许更明显的就是,我们越处于社会的底层,我们受传统的束缚越严重,我们的胆量和思维的限制就越大,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就会变得片面,从而变得抑郁和怨天尤人。

个人主义在中国的缺失是封建王朝的遗留问题,但是,即使在今天,这个遗留问题依然严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我的角色比我实际扮演的我的角色还多。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喜欢是喜欢,我很少有自己的愿意是愿意,我几乎不记得我可以独立的操作与独立的承担,我只是一味的紧紧的压榨我的已经庇护我一生的父母,因为只要你紧靠他们,他们就会给你温暖,因为这种拥有,等于无尽的剥削和彻骨的怯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齐家为要,现在这个家,你即将成为它的主角,你的小家,你即将为它负责一生,这才是成长。这种成长将会将你推到爱的风口浪尖,将给你你忠诚一生的责任,你必须坐在架椽着的位子上,挥着手里的鞭子,精神抖擞,带着家,驶向远方。这个时候,我们被动的就会有自己的喜欢才是喜欢,自己的愿意才是愿意,自己爱的才是爱的,自己的独立操作必须承担责任,因为我们已经成长为一棵树,一棵可以庇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的一棵参天大树,而此时,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值得永远传承和一生怀念的。直到你的终老,你都不会有太多的歇息,你都不会轻言妥协,你都不会把自己的责任轻易交给别人,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可是,我们依然在这个过渡期,在这个虚拟的过渡期,我们忐忑的不敢或者不能承担责任,父母不舍或者不敢下放责任,于是我们变成了无病呻吟,我们的行动因为脱离不了现实的土壤而无比的可笑和奢侈。也许这个时刻我才明白,我多么自私,是因为我记忆力真的衰退了,还是因为我没有选择记住那个属于我一生的使命。不懂得权衡身边爱的一切,才是我无法永远真正前行的阻碍,权衡的重要性就是我要独立分辨,用自己的耳朵和眼睛,用自己的大脑和判断,并且很快就会看到坏的后果却没有好的奖励。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生命厚度的增加,是眼睛变得明亮,是身体变得更加自由,是心灵变得更加宽厚,是精神变得更加的纯粹。

中国人,从不缺乏聪明和智慧,也十分的勤劳和节俭,但中国人骨子里缺乏勇敢。这种勇敢是对抗权威的勇敢,是少数人中坚持真理的勇敢,是挑战自己生理极限打磨精神的勇敢。那么我怎么才能变得勇敢那?怎么才能变得纯粹那?我结合现实中的我提出几点建议,也是对自己的约束和指引。

一、提高自制力。如果我们很容易的就被手机俘虏,整天就在手机的微弱的光线中逐渐近视和苦难,那是多么可笑和悲催的一件事呀,因此,提高自制力,首当戒手机。

二、抵制诱惑。尤其是自己的潜意识里需要被爱的诱惑,我们要审慎的知道自己的情感,不滥情。此外我们还要抵制烟酒,江湖义气,怠惰等等的诱惑,保持独立,悠然前行。

三、做好现在。如果你身在父母身旁,就帮他们做做家务,陪他们聊聊天;如果你现在在酒会上,就和朋友谈谈生活,谈谈理想;如果你现在坚守在岗位上,就认真的做好现在的手头工作;如果你现在在外漂泊,请你用心记录下你的足迹。

四、谋划未来。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们的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我们未来将要从事什么职业,我们要想做到优秀需要准备些什么,执业证书,朋友圈子,经济基础等等。我们未来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如果你每天问自己十万次,然后为它去努力,你就真的成就了你未来的生活。

五、懂得调适。学会调节压力,不在压力大的时候崩盘;学会调节生活,不再混乱的时候继续无助;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时刻斗志满满、精神抖擞。

六、提高审美。我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的,我喜欢的可以有理由也可以没有理由,但我喜欢的必须是有品位的。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审美影响你的世界,因为,角度差无法弥补。读书、运动、旅游和爱美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显得落伍。

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们不回头看不代表我们忘记,我们忘记了即使回头看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回头看又带着记忆那是什么滋味?我们需要把以前的经验积累下来,把以前的错误纠正过来,把未来铺就起来。如果可以,我愿意带着过去的伤痛走向未来的平凡。

我们是清醒的个人,我们会用自己的耳朵、眼睛和大脑去判断。从此刻起,我们就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有自己的路去走,有自己的环境去适应,有自己的周围的力量去权衡,有自己热切的生命去感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昨天的云彩。黄沙碧血,壮士狂歌不歇。你离开的时候,我不会去送你,你回来的时候,即使再大的风雨,我也会去接你。

第15篇:如何看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如何看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

所谓拜金主义,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持拜金主义观念的人认为:“在社会上,无钱万万不能”与“金钱至上”等,这种价值观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拜金主义经常引起许多批评,尤其经常被许多保守派的人士给抨击成造成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象征之一。

批评者认为,拜金主义者太过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以致于拜金主义者变得唯利是图、对许多事物经常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其内涵、精神层面也极为空虚;然而也有人认为,追求更好、更富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本性,而拜金主义不过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风气下,人类此种本性的一种反映而已。

在人类历史上,有了金钱就有了对金钱的崇拜,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反映的是狭隘的阶级利益,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了社会性是人存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的需要,无视人的全面性。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所以,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古今中外,靠贪图享乐、奢侈腐化而成就大业者闻所未闻。相反,历史上因骄而奢、由奢而亡的例子,却数不胜数。那种以为通过助长享乐,就能刺激消费,搞活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想法是十分荒谬的,其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享乐主义滋长和蔓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只能滋生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葬送已有的文明成果。社会进步的历史,决不是“享乐的发展史”。 时代在发展,生产力的水平在提高,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但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始终是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克难履险的法宝。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今后面临的任务更艰巨,问题更复杂,挑战更严峻,我们一点也不能松懈,更不能有丝毫骄傲自满、停止前进、追求享乐的念头。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经济、科技等许多方面我们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贪图享乐,奢靡之风盛行,就会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方面,个人主义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它同时还具有销蚀社会的一面。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我国当前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与不同的经济主体有其相对独立的不同利益相联系,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和多样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在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确实有其存在的某种客观条件,有一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信奉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这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客观现象。但是,看到这个现实,绝不是承认道德价值导向的多元化,更不是承认或允许诸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我们社会的价值导向目标。经济政策上允许和法律上不禁止的,并不就等于是在道德上提倡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也并不就等于伦理学上“应是”的;我们承认某事某物有存在的客观条件,并不等于说此事此物就是有积极意义的。有的大学生片面强调“自我价值”、“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只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而不顾社会和他人,只讲个人利益而不讲集体和国家利益,只要个人自由而不要组织纪 律,等等。这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很不利的,应当切实加以纠正。大学生应当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识别能力,高扬理想的风帆,在人生道路上永不迷航。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应该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16篇: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再思考

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再思考

本文对个人和集体时关系作了历史性探讨,发现两者往往是对立和冲突的。但是,从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共产主义三大社会形态来看,文章认为:个人自我实现的形式也相应表现为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一种超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局限的新形式。从哲学看,个人主义是一种价值观,它适应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这种适应性体现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如下主张:(1)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2)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3)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平等的。长期来,我国理论出版物对于个人主义持全盘否定态度,反映出一种个人虚无主义的心态。这种极端态度和片面观点无疑成了极“左”政策的根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注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协调问题,避免两者走向极端的形式。

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它常常引起不尽的纷争与思虑。因而,对个人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作出理论上的科学研讨便不是毫无意义的了。企图弄清个人价值的本质、结构、实现方式,首先会碰到一个前提性问题: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对此马克思作出了精致而科学的说明:“„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

第17篇:东方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的差异

东方集体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的差异——以屠呦呦获诺奖为例

摘要: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人们不同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作为中美不同文化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因此是理解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关键。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这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很多人就奖项应归屠呦呦个人所有还是属于整个研究小组争论不休,这就牵涉到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问题。本篇文章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定义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了大概的辨析,这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而且能更准确地理解西方社会文化,从而减少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最后以屠呦呦教授获得国外的拉斯克奖以及诺贝尔奖为例,揭开这件事背后所隐藏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交锋,使我们对这种差异有一个更为鲜明和清晰的理解。

关键词: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屠呦呦 诺贝尔奖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东西方社会的不同基础。就像不同的土壤会滋生出不一样的花草树木,东方和西方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等众多领域的差别,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很大不同,其中以东方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为最。

所谓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简而言之,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 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它认为, 人是集体中的一员,离开集体,个人几乎无所作为或者作用很小,因此社会 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重视合作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必须多为他人考虑。个 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此相反,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 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 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科技信息》,2010年第21期, 第167页,“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美社会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作 者王雪、顾相菊)

但是,尽管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个人主义看重个人的作用,我们也不能笼统地认为前者就是忽略个人作用的混合体,也不能偏执地认定后者就是崇 1 尚自私自利。可以说,在集体主义文化里,个人是作为社会或某集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社会是独立的个人的集合。美国文化的价值观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权利。“美国梦”倡导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因此,美国人多有冒险精神,重视竞争,较为独立。而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中国是儒家文化,提倡谦虚谨慎,主张中庸之道,忌讳锋芒毕露。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往往以家庭、社会、国家为重。

二、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造成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哲学宗教信仰的影响,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历史和政治带来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从哲学宗教信仰来看,对中国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的莫过于儒家思想。儒家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和谐的统一体,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一定的关系之中;每个人都要从全局和整体上来看待一切事物。除了儒家学说,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宗教文化归结到一点,就是强调人是众多复杂关系中的一员,忘掉自我,无欲无求,才能超脱今生的痛苦。

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最初是英国的一批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乘“五月花号”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一个国家因此诞生。他们不仅带来了清教的教义,也带来了欧洲文明和基督教思想。清教徒生活俭朴,崇尚勤奋劳动。他们认为自己是神选派来改造新世界的,因而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说,这批清教徒的思想理念是美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在各个省份,长期以来都很重视邻里和睦,“远亲不如近邻”。在北方的四合院里,许多人居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互相依赖,互相帮助,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集体归属意识。

与之相反,美国地广人稀,英美人一般居住在较开阔的地方,围墙对他们来说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习惯了这样的自由,西方人在性格上也比较倾向于独立,凡事都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也没有那么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西方人强调的是“空”。即物体之间的空旷之地,因此住屋前后有大片 草地作为房屋的空间延伸,一般并不设栏分隔。(《现代跨文化传通——如 何与外国人交往》,王宏印,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5页)

中英这种文化冲突实际上是个人独处与群体共处的差异和冲突。英语国 家注重的是个人的独处和自由,中国人强调的则是群体的privacy。(转引

2 自《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第82页)

在经济形态上,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自然经济发展史,具有强烈竞争特点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始终没有冲破封建社会的障碍而得到充分发展。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深刻,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个人放在集体中去衡量他/她的成就。

而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封建社会历史,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追求个人成就和物质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许多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都是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

当然,东西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别还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屠呦呦获诺奖所体现出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差异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对于一个诺贝尔奖不喜垂青的国度而言,这是何等的殊荣就引起了多大的关注。尽管社会上多是肯定的声音,可依然存在着一些质疑。有人发问,“由于研究成果是在一个集体主义年代形成的,那么获奖成果应该归功于个人还是集体?”这就涉及到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一个个很明显的差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奖项到底应该归屠呦呦教授还是“523”小组?虽然这不是我们该忧心的问题,也早已由权威机构多方权衡之后给出了答案,但借由探究此事,我们不妨一窥东方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在此事背后是如何“兴风作雨”的。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代号523。为了“加强中草药方面的研究力量”,中医科学院应召加入,屠呦呦也随之参与了项目。

屠呦呦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 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 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并不理 想”。青蒿是当时的191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 一直不好。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

3 精来提取青蒿。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南 方人物周刊》,“发现屠呦呦”,2011年10月17日,第53页)

读到此处,可能无论谁都会觉得屠呦呦获奖无可厚非。因为正是她的执着探索,她在实验温度上做出的突破,以及她多年累积的中医知识才使遭受疟疾折磨的人们看到了希望,她的这一重大发现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可是事情就像看起来这样简单吗?要知道,*时期,科研工作方式就是只有集体没有个人,论文也几乎从不标明作者。在这个特殊时期,不需要个人署名的文章,新的发现以瘟疫传播的速度迅速变成了集体的财富。

1972年3月8日,在南京一次会议上,以“毛泽东思想指导发掘抗疟 中草药”为题,屠呦呦汇报了自己在青蒿上的发现。很快,云南和山东等数 个研究小组借鉴了她的方法,对青蒿进行研究。

1976年,上海无机化学所的周维善研究小组测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

也发现了青蒿素全新的抗疟机理:青蒿素中存在一种全新的结构过氧桥。后 来,因青蒿素不溶于油和水,无法使用针剂,对已不能进食的重症疟疾患者, 几乎束手无策。上海药物所合成了可以制成针剂的蒿甲醚,那是第一个由中 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

1977年,为了赶在国外发表的前面,表明青蒿素为中国人发明,由屠

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在《科学通报》 上首次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人物》,“屠呦呦其人其事”,2015 年第21期,第65页)

2011年,屠呦呦获得了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美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因此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大陆科学家。

拉斯克奖引发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科学界解释说:无法确定奖项的归属。屠呦呦获奖后,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中曾表示:“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但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宿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

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

4 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 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只是含糊地说:北京中药所,1972 年12月从北京地区青蒿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结晶物,实验编号为“青蒿素II”, 后改称青蒿素。(《南方人物周刊》,“发现屠呦呦”,2011年10月17 日,第54页)

大协作的抗疟新药研发计划按照预定的轨道胜利谢幕。然而,最终的排名争议却一直悬而未决。后来的几十年中,被认为不够“淡泊名利”的屠呦呦成了整个团队中让人头疼的因素,她执拗的个性也慢慢显现了出来。

中信的青蒿素项目经理刘天伟在博客中提到,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金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这笔钱因屠呦呦的反对,至今未落实是真的。”

反对的声音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的研究组在523中的作用,夸大了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屠呦呦既不是最先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癌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离到抗癌有效单体的人,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的指导下取得的。”因此要把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一个大规模项目的成果归功于一个人将有失公平,难平人心,想必团队中的许多成员心中多少会有不甘。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她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并证实了青蒿粗提物的高效抗疟作用。“她是把青蒿带到了523任务中的那个人”,她是第一个提到100%活性和第一个做临床试验的人。

其实,从青蒿到抗疟良药,各个环节中一定有许多人做出了大大小小的贡献,青蒿素的发明,绝不是屠呦呦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从药材筛选、结晶获取、结构分析、人工合成直至新药研发,包含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心血。一个人所学有限,方法有限,要想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简直难如登天,正是有着这样的大团队,每个人才能专研自己的那部分任务,从而找到突破点。但是拉斯克奖没有将奖项颁发给整个团队,想必也是想要鼓励个人创新,鼓励原创精神。“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诺贝尔奖同样是对个体创新的鼓励,因此往往是颁发给个人的而不是集体的。大体来说,只有那些原创性的思想理论、公式定理、技术发明等才能进入诺贝尔奖的评价范围。从近代科学史的发展过程看,这些项目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实现的,特别是思想理论方面的创新,个体特征非常明显。虽然有些实验研究需要团队、助理的帮忙,但是整个思路一定是由某一个人决定的,大体的方向或细节 5 上的东西一定是事先由这个人做好了蓝图甚至精细的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屠呦呦获奖是实至名归。

显然,在这个获奖过程中,无疑是一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交锋。集体主义最大的问题在于究竟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所谓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在分配较为平均的情况下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中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却一向稀缺诺贝尔奖得主这个问题,想必也是和集体主义有着很大的关联吧。个人主义可能更有活力,但难免暴露更为残酷的一面。个人主义促使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强,集体主义促使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大。在这个小组研发项目中,正是有了一支团结强大的队伍才使中医走向世界,才使数百万的人有了生命的希望。而也正是有了屠呦呦这样的精英才能使项目的进度大幅加速,使整个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口。没错,是集体主义使屠呦呦能够顺利地将自己的发现转变为抗疟良药,是个人主义成就了她使其名垂千古。

四、结语

不管是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如果不加节制使其任意膨胀都是十分危险的。当个人主义的观念膨胀到影响集体利益时候,其实也就损害了个人的利益,因为集体利益的损害会转嫁到个人利益的损害。反之集体主义也一样,当集体主义膨胀到远离这个平衡点的时候,个人难免要做出牺牲。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虽然这个平衡点也是极难找到和把握,也不知在人类历史上还要花上几百年几个世纪才能使一切都能在这个平衡点下以最好的状态发展下去。我们只能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摸索前行,无限靠近。不管是谁或是哪个小组拿了大奖,我想最大的成功在于全人类有了对抗疟疾的新的有力的武器。

6 主要参考书目:

1、Tu Youyou The inventor of New Anti-Malaria Drugs of Qinghaosu and

Dihydroqinghaosu,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1999,5(2)

2、徐萌著,《海外英语》,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2014年第3 期

3、王萍著,《时代报告》,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Collectivism and American Individu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Values,2011年第9 期

4、毕继万著,《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5、黄松平,朱亚宗著,《科技导报》,“科技发明权与屠呦呦青蒿素发

现争端的化解”,2012年第30期

6、《南方人物周刊》,“发现屠呦呦”,2011年10月17日

7、《人物》,“屠呦呦其人其事”,2015年第21期

8、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14年

9、水清浅著,《文化交流》,“外媒如何评说屠呦呦获奖”,2015,(12)

10、王宏印著,《现代跨文化传通——如何与外国人交往》,南开大学出版 社,2012年

11、王雪、顾相菊著,《科技信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美社会

文化差异理解的关键”,2010年第21期

12、叶朗、朱良志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第18篇:关于在年轻干部中的极端个人主义

年轻干部身上容易出现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侯长安同志2月10日在部机关班干部职工大会上的讲话提纲挈领、寓意深远、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实事求是、公道正派、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良好形象”、“抓好学习、增强素质,推动工作落实”三个专题为我们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进步,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以此为启发,着眼干部队伍建设长远发展,重点分析了当前年轻干部一些显性特点,对当前年轻干部身上容易出现的几个倾向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供大家交流讨论。

一、极端个人主义抬头

个人主义是西方资本社会制度下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极端个人主义表现为利己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这种极端个人主义容易出现大年轻干部身上。

常见表现:在工作中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工作随性,时时处处事事图表现、显个性,过多强调个人利益。

突出表现:在职务提升、个人名利问题上“盯着干、等着干、比着干”。“盯着干”就是盯着位臵干,有的是职务有盼头工作有劲头,反之职务到了头,就觉得再干没奔

1 头;有的是一看到有个“位臵”,就觉得该是自己的,如果没有得到这个“位臵”,就埋怨领导不公。“等着干”就是消极等调职,熬年头、混日子,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责。“比着干”就是在职务上盲目攀比,比高不比低,比快不比慢。在利益关系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有利的事就干,无利的事不干;得到表扬沾沾自喜,听到批评乱喊乱叫,甚至争功诿过,追名逐利。

极端个人主义抬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主观因素,也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党性修养不够、党性观念淡漠,大局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化,道德精神滑坡、政策纪律松弛,个人本位意识重,享乐名利思想浓。

客观原因。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实;物质生活质量追求过高;机关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实效性不强。

要帮助年轻干部预防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我认为应该从思想观念和整改措施两方面内外兼顾、双管齐下。

一是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意识,强化大局观念。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提高自身政治理论基础,提高认识问题、辨别是非、区分荣辱的能力,认真回

2 顾建党90年来我党的艰难奋斗历程和在党的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摆正个人与组织的位臵,认清个人的成才与组织的培养、组织提供的成长条件,组织创造的成才环境密不可分。离开组织、离开党和人民这个集体,个人的能力难以得到发挥和展现。

二是正确对待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要自觉用党的宗旨校正个人追求,正确对待名利。关键要做到淡泊、大气和奉献。淡泊,就是凡事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切不可看得太重。比如,职务的提升,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既有个人的德才表现,又有编制、年龄、结构、文化等因素。所以,不能把是否提职作为干工作的唯一动力。大气,就是识大体,顾大局,眼界宽广,胸怀宽阔。要真正看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组织的需要才是第一追求,人民群众的呼声才是第一信号;真正看到,机关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处室、每个同志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都要站到全局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个体的优秀达到整体的高效;真正看到,每个同志身上都有长处,都值得他人学习借鉴。奉献,就是要发扬我们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受住得与失、苦与乐、进与退、走与留等问题的考验。

3 三是加强教育、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机关和处室要充分利用党团学习日、政治教育活动,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内刊等信息平台,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同时,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紧密结合当代年轻干部的思想实际,转变工作思路,顺应发展需求,创新工作方式,制定确定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帮助年轻干部走出思想误区。真正达到“要让愿干事、真干事的人多起来,会干事、干成事的人红起来。”实效,让年轻干部在阳光下奔跑,展现青春活力和创造力。

二、工作中的浮躁心理

“浮躁”指轻浮,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心理已经影响到了个别年轻干部的工作和成长进度。

常见表现: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心态急躁,盲目攀比,总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做事冲动;对前途失去信心。

通过了解,造成“浮躁”的原因也可分为内外两个原因:

4 一是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社会的不断进度,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对人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物别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特别发达的网络年代,人的知识面、信息量、视野每天都在更新,对人的思维和判断力也在不停着影响着,随时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二是个人主观因素。学习不经常、认识不深刻、信心不足是浮躁产生的深层次因素。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气死人”。通过攀比,加上认识不深刻,知识不够用,信心不足,对社会生存环境就感觉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就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思想上的“轻浮”就很快表现了出来。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呢? 我想用毛主席的教导—“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要有务实精神 。“浮躁”的原意就是轻浮,就是一种不实的思想。而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工作务

5 实,才能把漂浮的心重新拉回现实,拉回地面。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认真完成好每一个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大格局。产生浮躁心态的直接原因就是盲目攀比。攀比不是错,但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攀比就可怕,就是错误的。作为国家公务员、人民的公仆,我们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的,这是我党的宗旨,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所以,一名合格的国家干部,就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大格局,在为人民服务中攀比,攀比谁的贡献大,谁的成绩突出。在这种比较中人获得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

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戒娇戒躁。俗话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要想做出的决定决策明智,就要敢于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脚踏实地,有容乃大,遇事多思考,多接受同事的意见建议, 多角度的审视自己,让别人帮助自己“认识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及时纠正盲目轻率、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戒娇戒躁,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三、挫折承受力不强

“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想要达到目标的行

6 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那么,挫折承受力就是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面对挫折怕担责任,意志消沉,颓废沮丧,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说话没有原则、不注重影响。

造成挫折承受力不强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大体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认识:

一是长期和平和经济逐步发达下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影响。进入长期的和平环境后,我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没有革命战争年代那么多生死考验和艰难困苦了。于是,吃苦锻炼的机会少了,品质意志得不到锤炼,长期下来,一些同志的惰性产生了,吃苦精神弱化了,养成了工作上容易满足,生活上贪图安逸的习惯,在遇到挫折时,思想往往上没有准备,没有应对,都是急了手脚,急了眼,有病乱投医,乱了分寸。

二是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缺泛。平时不注重学习,遇到挫折时心里没底,应对挫折的能力不够,在知识和经验上力不从心,经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必然挫伤自己的自信心,长期下来,就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挫折难以避免,要提高挫折承受力,就要在成长中

7 不断提高认识、锤炼意志,增强本领、提高实力,随时等待迎接挫折的考验。

一是辩证思维、提高认识,锤炼意志、提升品质。从短期看,当挫折降临到身上时,总是代表着打击、不幸,甚至是灾难,但是,从长远的看,每一次挫折都是对一个人品质、意志的锤炼,是你成长成才必不可缺的。因此,面对挫折,我们要全面的看待,正确的认识,从思想上接受他,勇于面对,出了问题,主动承担责任,遇到难题,努力克服,不要让暂时的挫折阻碍了你前进的道路。

二是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努力进取、提高实力。只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获得新知,才能增长本领;心里明了,眼睛亮了,是非曲直就分得清,就增强了自身实力。因此,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把学习当作重要职责和任务,终生追求。要有勤奋敬业的精神。“勤于正道必疏于歪道”,只要你全神贯注干工作,就没有心思和精力去搞歪门邪道。“是金子总会闪光”,只要你专心致志干工作,做出了成绩,领导和群众就会看得见。

年轻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干部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心,让我们共同关心关爱帮助年轻干部的成长,相信只要他们真正的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

8 作,心中充满大爱,为人处事有大格局,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一定会成长为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奉献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得到人民的认可和爱戴。

第19篇:读《毛选》有感:防止个人主义在团队中泛滥

防止个人主义在团队中泛滥

——读《毛选》有感

温肇智

前言:11月中旬至下旬,我走访了公司旗下所有门店,与管理人员、各岗位的部分工作人员都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巡店过程中,发现当下在我们的门店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作为从事服务行业的我们,问题的根源始终在于人——人的思想、人的状态、人的行为如果出现了偏差,那么在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所以,从本次巡店发现的问题出发,结合最近一直在拜读的《毛泽东选集》,我想和我们所有的家人做以下分享:

近来,我时常思忖,夜不能寐——企业的发展已经步入较快轨道,团队内的每个人都有了收获与成长,但是在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与个人周边环境的变化,部分的同事在正确认知方面出现了一定的迷茫,尤其是个人主义思想凸显,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无形的阻力。

在此,我恳请各位同事能更近一步加强对无为管理理念(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查自纠,用崭新的精神面貌去开启无为的精彩明天。

这段时间以来,我开始重读《毛选》,向时代伟人学习,汲取其精神养分,结合我们的企业现状,指导未来发展。当下我们所经历的阶段及出现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我党斗争中也曾出现,对此,毛主席进行了以下阐述,共有6个方面,结合我司发展我做一下阐述:

第一,报复主义。在党内受了同志的批评,到党外找机会报复他,打骂就是报复的一种手段。在党内也寻报复;你在这次会议上说了我,我就在下次会议上找岔子报复你。这种报复主义,完全从个人观点出发,不知有阶级的利益和整个党的利益。它的目标不在敌对阶级,而在自己队伍里的别的个人。这是一种削弱组织、削弱战斗力的销蚀剂。(引自《毛泽东选集》)

在团队内个人受到上级或同事批评后,缺乏自我反省与管理,不想着去改进自身,还想着拉别人下水,对上级或同事产生抵触情绪,并将负面情绪带给下级或同事,进而影响整个团队氛围。对此,我们要坚决反对!每个人都需要清晰地知道,工作是严肃的,不是一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面对批评,我们应当积极自我反省,并加强学习,以平和的心态去纠正自身问题,以积极的行动为错误行为或事件画上句号,提升自我。

第二,小团体主义。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地具有很大的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引自《毛泽东选集》)

在公司内,目前仍然存在这样的小团体主义,表面看来似乎并没有个人私心,出于团队考虑,在工作中遭遇的问题时,不想着第一时间纠错,只要不影响自身(或小团队)利益下,相互假装没看到,是严重的小团体主义。而从公司大局出发,要求的是各位同事、各级管理人员能充分理解公司战略与决策,并坚定不移做好执行。在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纠错——哪怕纠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定的利益,也必须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同样,只有公司具备长远发展的潜力,公司内的每个人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第三,雇佣思想。不认识党和红军都是执行革命任务的工具,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不认识自己是革命的主体,以为自己仅仅对长官个人负责任,不是对革命负责任。这种消极的雇佣革命的思想,也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表现。(引自《毛泽东选集》)

正如主席所言,雇佣思想当属目前公司最为普遍的个人主义思想。许多人还停留在我是员工,拿钱做事的阶段。如果不能认识到企业是每个人展现才华,施展才能的平台,不能认识到自身是企业极其重要的一份子,不拿出主人翁的态度来工作,那么我敢断定,团队将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的发展将停步不前!

事实上,我就是从一名打工者,转变为的公司合伙人。公司一直以来就倡导打造伙伴型创业组织,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台,让我们的每位同事都能有所收获。从我们的内部投资通道的开启,到老员工福利制度的确立,再到“退无证”的推出,从来都不是从雇主与雇员的角度出发的!希望大家能清楚的了解这一点,尽快改变固有的雇佣思想。成为一名为自己奋斗的创业合伙人!

第四,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见于享乐方面的,在红军中也有不少的人。他们总是希望队伍开到大城市去。他们要到大城市不是为了去工作,而是为了去享乐。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在生活艰难的红色区域里工作。(引自《毛泽东选集》)

在这方面,我们团队不存在生活艰苦的“红色区域”,但是享乐主义的思想还是存在的,其表现在面对困难时,不再具有以往坚韧不拔的刻苦,以及持之以恒的激情。认为自身资历老,在内心始终铭记的是以往的付出,忽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任何人永远吃老本而衣食无忧。绝大多数人很容易停留在某个舒适区(譬如,安逸地待在一个熟悉的门店,不考虑技术提升,不考虑服务优化,不考虑管理升级等),安逸地等待下只可能出现一个结果——在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之下被悄然淘汰。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而言,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跳出舒适区,迎接更强的挑战,才有可能打拼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五,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教育,但也有是领导者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或执行纪律不适当。(引自《毛泽东选集》)

在这个方面,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

首先是个人层面,要牢记工作使命与责任担当。在践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上,需要有深刻的认知,我们一直以来都强调责任心,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我们肩负着家庭的重担,要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我们肩负着公司发展的重任,要成为其他家人的坚强后盾。试想,如果在工作中,消极怠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首当其冲的是个人收入下降,然后是团队氛围欠佳,导致整体业绩下滑,甚至使得公司发展停滞,这样的恶性循环出现后,必然会导致我们无力承担自身责任,既辜负了家庭的期望,也辜负了企业的信任!

其次要求领导者在处理问题、分配工作以及执行纪律时,必须公正客观。公司一直以来提倡的善待员工的管理理念,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作为领导者(管理人员)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塑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让下级信服,才能保障各项工作按照标准执行!如果因为领导者处事不当,导致工作氛围欠佳,员工消极怠工,那么站在公司发展的需求与立场,必然严惩!

第六,离队思想。在红军工作的人要求脱离队伍调地方工作的与日俱增。其原因,也不完全是个人的,尚有一,红军物质生活过差;二,长期斗争,感觉疲劳。(引自《毛泽东选集》)

在我们的企业与革命队伍的对比下,第一条物质生活差相信我们都已经改善了。那么,我们必须认识到,离队思想的出现,始于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下,产生的疲倦感。而疲倦感的产生,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中,在思维方式与工作技能等多个方面,没有任何的精进与提升。公司很多三级师父都是大家良好的榜样,精研技术,努力提升,让自己的工作进步!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内容,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热爱与精进,却是我们很多人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标杆在前,我们为什么不向其看其呢?不断让自身进步后,带来的工作成就感就足以消除重复工作下的疲惫。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鼓励所有员工做到两点“不简单”与“不容易”——

何为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就是不简单。

何为不容易?把容易的事情认真努力去做好就是不容易。

当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断精进,不断提升后,做到“不简单”与“不容易”,自然就能够坚定信念,做更好的自己,成为平台不可或缺的栋梁。

请各位同事谨记:个人主义其中任何一点的泛滥,都将严重影响企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望各位认真思考,及时反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与管理,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与践行。

以上,与诸位同事共勉!

第20篇:(交友浅谈)加强作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绝对个人主义

文章标题:(交友浅谈)加强作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绝对个人主义

——交友浅谈

根据安排,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是交朋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交结什么样的朋友。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孔子也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是当

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员的流动和交往越来越多,经济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社会的信息,人际的交往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由此看来,朋友对每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有着各式各样人际交往和工作、生活联系,有着各式各样的社会需求,就需要有各式各样的朋友在社会活动中给予关心、支持、帮助、照顾。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谋生生存能力。人际的交往各人有各人的目的,我认为交朋友的目的无非是有三种,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情感的需要,三是利益的需要。

1、工作的需要也是事业的需要、知识的需要。人活在世上,是要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努力工作的,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必经个人的能力和知识是有限的,就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来促进自己的理想、事业、工作的发展,建国初期,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广交各界社会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来制订修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国家的经济、民主、政治收效很快,快速走上了社会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党中央政治局每40天就邀请知识界的精英上课,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基层、走农村、访矿区,了解民情,广交普通的百姓朋友,制订一系列的强国富民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和爱戴。如我们经常成功举办的各种文艺节目、志愿者为民服务等社区活动,充分发挥了我们社区对居民密切交往的优势,争取了居民对我们工作上、人员物资上的支持,技术上的指导,使我们达到了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氛围,同时我们又在与居民交往中得到了锻炼,如果没有一点交往,没有一点感情每次活动都不可能成功。

2、是情感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由于不同的性格、脾气、志向各有不同,所交结的朋友也不同,每个人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空的时候,聊聊天、喝喝茶,在精神上有一个放松,感情上是一个寄托。在工作劳累的时候,心情烦闷的时候,聚一聚,能够放松心情,在困难的时候,能给你宽心,能够为你指点迷津,没有利益的冲突,没有钱、权的交易。不受拘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自己社会阅力的提高,有利于自己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样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难得一知己。这样的朋友是良师益友,多交无妨。

3、是利益的需要。在交往过程中,交往的双方可能都怀有不同的目的,为了得到个人的目的,不惜低声下气,投你所好,话你所听,送你所需。只要一达到目的,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如果达不到目的就反戈一击,咬你一口,让你遗憾终身,这样的朋友身边例子多的是,必需提高警惕,当然我们自己在交往中也有这种事情,为了自己的工作、小孩的上学、职务的晋升或者某一件必须得到他人首肯和支持的事情,不得不放下尊严、热面孔贴冷屁股,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社会环境如此,你还不得不这样做。社会是复杂的,交往也是必须的,但在交友时应当交什么的朋友,这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以,朋友有好也有坏,好者能促使你走上正道,教你做人的道理,严守法律、道德的底线,能教导你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坏者能诱惑你走上歪路,与社会对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胡长清、成克杰、陈希同等,他们在掌权时哪一个不是被朋友拉下水的,最后走上断头台。如何交友——尤其是我们基层干部如何交友,这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中是一个必须十分慎重的问题,好多事实正在提醒我们,在交友时必须做到慎之又慎。一慎是不交那些擅长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小人”,最好是远离他们,以防被其钻了空子,上当受骗。大凡被这种“小人”击中的人,不但助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而且会不求上进,丧失意志,迷失方向,远离广大群众,落得个“骄必败”的下场;二慎要远离那些玩世不恭的“混爷”。这些“混爷”,大多是不学无术的闲人,吃喝玩乐,情趣低下,生活腐化。这种“混爷”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专爱结交“权贵”,尤其喜欢拉大旗作虎皮,而一旦与你交上朋友,你就会成为他们自己抬高自己身价的筹码或吹牛的资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这种人交朋友,很容易滑向堕落的深渊,而不可自拔,走向犯罪的道路;三慎与那些惯于牵线搭桥的“掮客”交朋友,并要远离他们。这种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臭的说成香的,怀着不可告人

的目的,专门寻找领导干部的空子。领导干部一旦上当受骗,便上了贼船,违法违纪,后悔晚矣;四慎与阔绰的、目无法纪的“大款”交朋友。一定要格外小心地远离他们。这些无法无天的“大款”们,他们靠着投机钻营,贼胆、色胆包天,他们潜心研究领导干部的爱好,摸透了领导干部的脾气。一旦与这些人交上朋友,就置法律于不顾,就会成为一些“款爷”、“富姐”的

代言人,作了他们的俘虏,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落得身败名裂,成了千古罪人,忏悔已晚。我们在朋友的交往中辩明是非,认清面目,积极地交往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素质过硬、人品优秀的朋友,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素质提高。由于本人文化较低,平时也不善于学习思考问题,谈不出好的思路,不当之处请领导与同志们批评指正。

《(交友浅谈)加强作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绝对个人主义》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交友浅谈)加强作风建设,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绝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编辑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