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教师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17 18:07:4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让头脑平静的生活。

▲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就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魏书生

▲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我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切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阳市语文教师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了

解更多的信息,倾听的本质为理解,教育成为一种指向理解的谈话和倾听过程,倾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教师信箱;2.师生交流周记;

3.个别会谈。

——《倾听,倾听,再倾听》

批评学生的“五一”艺术

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要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

推荐第2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之读《班主任大全》有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1.读《悲惨世界》有感 在某天午夜,我读了《悲惨世界》,这本书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

果的又一佳作。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 看完书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 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

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悲惨世界》是一本多么伟大的书籍呀!它使我了解了雨果对社会下层人士的同情,对善良与邪恶的了解 。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把惨淡荒芜世界中人性的种种改变尽收眼底,让我不禁感叹人性的微妙。 我相信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当我刚接触这本著作是我对主角冉阿让我首先是对他同情。为了因受饥饿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被判徒刑的冉阿让,被关了十九年,到四十六岁才被释放出来,这不仅让我的心情沉了下去,似乎不可能在浮出水面。当他被释放出来时接受的却是人们对他的歧视。最后只有仁慈的主教米里哀,把他当人招待。环境改变人的本质。在服刑期间他早就养成了那种恶习。一开始他并没有被主教的那种仁慈所改变,并且他偷了主教德银器。令人震撼的是主教他原谅了冉阿让,并且把他偷得银器作为礼物送给了冉阿让。终于冉阿让醒悟过来了,他带着主教给他的一点点温暖和光明改了名,定居在法国的北部。他对于自己居住的城市尽心尽力,人们都被他感动了,他做了这个城市的市长。 命运是折磨人的。冉阿让并没有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他的一生。他的命运就这样的折磨他,让他再次踏上了逃亡的路途。 冉阿让的一生是让人感慨的,也是让人深思的。一个人从一块面包彻底的变坏,在从一幅银器和人们对他的改变变为一个彻底的好人,作为市长。这是多么让人吃惊的变化啊!人性的两种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了。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掩盖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实在当今社会也不乏有一些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者;在重大赛事中为得到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者;还有小到考试作弊者„„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另一种则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能创造我们的生活,

《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 ,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 《呼啸山庄》 ,唯一一部有着永 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看完了《呼啸山庄》 。我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 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 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都 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朋友的女子,怎么能写成这样一部富有独创 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管怎么样, 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 已 经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了! 《呼啸山庄》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没有受到城市里大众化的 影响和控制, 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 使人们领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 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一切的 一切在我们这些长期受到传统礼仪的约束的人们看来就显得非常特别, 非常有新鲜感。 有人 说《呼啸山庄》是“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要我说这都要归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极丰富 想象力;极强烈的激情;极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她那把主题升华的才华和能力。我认为这些也 就是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 当我回味着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时, 我发现在 《呼啸山庄》 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 其中另我

感触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保持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 无论我们面临着多么严峻 的挑战或是多么残酷的考验,我们都应该向往自由。 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 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 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 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不过一切地爱, 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 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 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 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 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 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 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 , 《药》 , 《孔乙己》等等 鲁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 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 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因此他 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 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 悲伤。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 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 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 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 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 在 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 酷的刽子手康大叔, 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 和 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 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 最后用自己的血 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 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 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 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 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 会的黑暗, 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 早日苏醒, 重整我中华雄威!

《双城记》读后感(原创) 这是一个以两百多年前的两个伟大的城市为背景的故事。浓雾弥漫,车灯摇曳不定的伦敦,绝望、颓废的巴黎的最底层。 对于当时那场发生在巴黎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太多人花了太多的笔墨去描述它。这对法国来说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甚至对于欧洲,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是如此。作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批判作家之一。虽然他没有亲眼目睹,却依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看到的当时的景象。 《双城记》被誉为描写法国大革命的最杰出的代表作,我想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和其他的作品,比如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不同,狄更斯更注重的是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尽管在那个时代,这些小人物本身并不能引起世界的关注。但是作者敏锐的捕捉到这些小人物和大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本身就是有小人物们的力量所引发的。

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正直善良却惨遭迫害的马奈特医生,美丽温柔的露西,优雅高尚的查尔斯,忠厚老实的洛瑞,外表冷漠、内心热情,放荡不羁而又无私崇高的西德尼,扭曲了人性的德发奇太太,豪爽忠诚的普洛士小姐,残忍阴险的埃佛瑞蒙兄弟„„复杂的仇恨纠缠不清,残忍的复仇制造了更多仇恨,爱在地狱的边缘再生,却是以生命为代价。这错综复杂的一幕幕,活生生的展现在面前,仿佛重现了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 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在狄更斯的作品里,语言的精彩是必不可少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比、幽默、嘲讽,被运用自如,而作品的艺术性也被送上巅峰。“„„于是,克伦彻先生只得再听检察长先生怎样把史蒂夫先生套在陪审团先生们身上的紧身衣又一件件脱下来,翻个底朝天;„„最后法官大人站了起来,把那件紧身衣里里外外捣腾了一遍,看得出来,他想为犯人裁剪寿衣。„„”诸如此类精彩的段落,作品里比比皆是。于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每一个中心,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了。我相信这对我们平时的学习,必定是大有帮助的。 有人说,《双城记》是描写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却觉得,这样说的人必定没有了解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图。 如果只是表达了这个, 任何一部作品都可以达到露西和查尔斯 的水准,那么《双城记》的优势怎么体现出来呢?在我看来,德发奇一家和法国贵族的仇恨 也好,露西、查尔斯和西德尼的感情问题也好,都是为了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而设的。这个 主题就是剖析这场大革命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看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场革命, 到底这场血雨 腥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我想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心所在。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 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 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 婴儿时, 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 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 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 克洛德忠心耿耿, 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 用尽全部生命的 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 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 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 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 他是人人敬畏的 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 “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 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 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 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 她有倾国倾城的 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 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 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 中说得那样: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 诵„„

推荐第3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蓝 冰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推荐第4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优秀是教出来的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其实不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弟子规读书笔记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敢问、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及时了解当代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 , 淡化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痕迹 , 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第四,教师能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郑教授在文中列举的“飞进教室的蝴蝶”、“电源插头掉了”、“坐在地上的女孩子”„„文中的三个案例,无一不令我们深思。“飞进教室的蝴蝶”这个事例讲的是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此时一只蝴蝶飞进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机智扭转了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秩序恢复正常;而“电源插头掉了”的事例却反映了教师的机智与能力的欠缺,致使耽误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坐在地上的女孩子”的教师,则从了解学生做起,找到了小女孩的顽迹所在,顺势引导,教育是成功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不难悟出:沉着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教师智慧的表现。

这样突发的课堂事件,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反映教师的机敏与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课堂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是巨大的,一个教师穷其智慧有时也难以应对来自于课堂上的压力与挑战’。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这些突发的事件呢?我想我们教师还是要广读书,多听课,多积累实践智慧的范例,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巧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智慧。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对于其它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非常值得我们教师细致体会和借鉴。读了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课堂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这50个细节,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时时刻刻关注自己课堂上容易被自己忽视的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完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发掘课堂教学中一些不易被发现和难以解决的细节问题,深钻研、细推敲,以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心态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共同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向前发展。

再塑生命读书笔记

再塑生命作者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再塑生命简介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的,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再塑生命读后感

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可是上帝的创造总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有些残酷,假如在这些有缺陷的人濒临绝境时拉他们一把,那么生命将会延续,生命将会走向光明。

读完《再塑生命》这篇课文时,我深深被震撼了。莎莉文老师无私的爱心和凯伦那坚强的性格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明白,要以乐观面对生活,以微笑面对生命,以爱面对世界.

凯伦的遭遇很悲惨,她必须要比正常人承受更多的痛苦,于是,她慢慢走向自卑,愤怒„„她渴望被爱,渴望光明,而这个光明的使者就是莎莉文老师,她用无私的爱拯救了凯伦,让她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的幸福,让他的生命获得新生,莎莉文老师帮凯伦再塑生命。

读后,我深思:假如人人都像莎莉文老师一样,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啊!可是,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现实中的弱肉强食现象十分明显,弱者注定要被强者淘汰,欺凌。这是竞争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对于一些没有竞争能力,但又很无助甚至不能自顾的弱者,我们是否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我们奉献的爱心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些弱者来说,却能带给他们暖和,甚至能拯救他们,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可见,爱的力量有多强大!

朋友,假如你已经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被爱所包围,那么恭喜你,你是幸福的。那么将你的爱心奉献出去,让别人也能感受到

爱的漂亮,把爱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让爱布满人间!

草房子读书笔记

《草房子》(长篇小说)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

《草房子》(电影)曾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剧本奖、第八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剧本奖、第十四届德黑兰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

《草房子》的故事大概发生于60年代初,这个时期可说是中国政治运动旺盛的时期。但《草房子》却没有牵扯上政治色彩,片中也没有任何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情节。它通过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展现60年代纯朴的风土人情,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从某种角度说有点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童年的回忆。不同的是《草房子》的主角年纪更小,在他眼中的世界当然更单纯也更美丽——虽然他见到的都是不幸。其实影片反映的只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情”:父子情、朋友情、家庭中的感情、团体间的感情、老师之间的感情。片中也有一段爱情,最后却是以悲剧告终,但他们分手的原因并不是女方父亲的嫌贫爱富(仅是一个方面),也不是主人公的“误事”(也仅是一个偶然),说到底是没有“缘分”,而这一切都不是因为政治的因素。

《草房子》属极少的例外,尽管它被划入“儿童片”,但常见的“儿童片”往往也是说教的代理品,从这一点来说《草房子》是非常难得的。它的故事中几乎看不到丝毫的道德说教。本片中“时间”的概念是停滞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带点浪漫,带点伤感,带点温情的故事。全片的主格调应该说是比较哀伤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幸,但其表现过程却又非常凄美,恰似江南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

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推荐第5篇:教师读书笔记

读《狼王梦》有感

作者:信阳市正商学校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狼王梦》。整本《狼王梦》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主角紫岚对于狼王梦的坚持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作者很擅长说故事,情节紧揍,环环相扣,绝无冷场。例如一开始,紫岚的生产,便是在大白狗的追逐下完成的。之后他运用关于狼的知识,把狼充满挫折的成长描写得十分精彩,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而且他在情节的处理上谨守客观原则,没有加入人类的温情喧宾夺主,构建了一个荡气回肠、震撼天地的狼的精神世界。

母狼紫岚的一生是痛苦的,为了使儿子当上狼王,不惜一切代价,至自己的生命。她的不顾一切使它葬送了自己的命,这种品性不是我们该学的,这样害人也害己,当然它的3个儿子也很可怜,不是说它们死的惨,而是它们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而生,是它们母亲操纵着它们的命运,不能按自己的愿望及生活方式,不能像别的狼自由自在。媚媚是其中幸运的,她是自由的,到最后这个家庭只有她一人能够活下来。

在我看来,紫岚的“狼道”实在是太不近“人情”了。它,在必要时,可以食子、杀子,或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爱子在惨烈的斗争中,一败涂地,而不伸出援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狼道”有爱也有恨,是那么的黑白分明,往往是人类所不及。,母狼紫岚,可以为了下一代,牺牲了自己的婚姻,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与可怕的大金雕玉石俱焚,就是为了女儿媚媚和它的一家能够平安。母爱表现的至高无上。

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亲可以为为孩子牺牲自己;母爱,又是渺小的,自私的,母亲都希望成功是自己的孩子。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为紫岚的母爱举动所震撼,为了激发双毛的狼性,甘愿备受奴役;为了培养孩子,拒绝了卡鲁鲁的爱情,放弃了重组家庭的机会;为了给孩子充足的奶水,冒着生命危险猎食。凡此种种,不一而举。母爱的伟大固然可敬,但给我震动最大的是紫岚命运的悲哀。或许,她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掩卷沉思,作为家长,我们是不是也在无形之中充当了紫岚的角色呢?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而这名子女承载着多少人的希望啊!从上学的那天起,孩子就是已经失去了自我。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和紫岚一样,把孩子当做了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的工具呢?是不是也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孩子成绩多么优秀,而牺牲孩子的游戏时间呢?是不是也为了孩子能够成大器,给孩子报上孩子并不喜欢的补习班呢?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孩子身上,违背了教育规律,无异于拔苗助长。作为母亲,紫岚是伟大的。它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做妈妈的人很难做到,因此我悟出一些道理:不要有过高的欲望,有时候它会将你引入歧途,也不要只沉迷于某种事物,而忽略其他的因素,否则会有哀叹和遗憾。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呢?当学生犯错时,当学生成绩成绩不理想时,当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时,我们需要从孩子的心灵需要出发,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加以引导,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总之,读《狼王梦》我收获很多,真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自由成长。

2016年8月26日

推荐第6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经典教育专著有感

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有感

XX年6月有幸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课使我收获良多.当时吴正宪老师上的是一节二年级的统计课吴老师上课的情景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课始吴老师先与孩子们进行感情交流让孩子们放下紧张的心情上课了吴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很融洽没有紧张只有笑声整节课在宽松愉快中进行着!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听吴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吴老师能把你带进她的课堂就好象自己也是一名学生完全融入到其中!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吴老师的《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当时书是读完了但只摘录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经典的内容而没有写下自己的感受而直到XX年年5月再一次有幸地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重新拿起这本书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认识有了更深于是写下这篇读后感.

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吴老师:

用心去拥抱事业;

用爱去拥抱生活;

用情去绘画风采.

上过吴老师课的孩子们常常被她高尚的师德优秀的人格以及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所深深地感染着.吴老师是在用心用爱与孩子们交流她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尊重和信任.

一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们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做孩子的朋友永葆童心世界在我们面前将永远是灿烂的阳光."我觉得吴老师在这点上更值得我自己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永葆童心做学生的朋友.如果学生喜欢你那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二让数学变得容易些

让数学变得容易些首先教师自己要充分去备课把"人为的拔高"降低一点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其次还要不断地整合教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吴老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在吴老师的经验中她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意味着学生会发现问题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有积极性!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作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还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对孩子一生成长最重要的责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是一个极普遍的心理现象习惯是达到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吴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而且用自己的好习惯来影响学生.我特别欣赏吴老师对学生学会倾听习惯的培养她在这里做到五点:第一先让学生听懂.在课堂上多追问:"你听懂了吗 "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第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反观自己的教学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生学会倾听方面自己其实也很重视培养但收效甚微现在想想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总之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收获甚大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好的经验结合实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书笔记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读后感

前段时间读了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使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段是: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 "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 在自己的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经常忍不住说:你怎么上课的 这么简单还不会做.说说为什么 说得孩子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语气效果就会大大不同.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对差生我总是粗暴的对待缺少耐心和赏识之心结果是差生越来越差离自己越来越远;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差生使差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比如我们班的钟志豪同学上课不太认真学习较差但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自己没有针对他的优点对他进行引导而是一味地挖苦他结果是他越来越差对学习无所畏.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位学生不再是批评而是以鼓励为主使他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我的数学课越来越感兴趣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慢慢地上来了几次测验都能在90分以上.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要让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之后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闪光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姑息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书笔记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其实我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而是一位语文老师介绍这本书给她的学生看时我听到了出于好奇我向学生借了一本来看刚开始随便翻翻但是看着看着我被书中的小豆豆吸引住了于是我把《窗边的小豆豆》全阅读完了.我觉得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泼可爱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格很惹人喜欢.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作者小时候所发生的事情.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性格开朗喜爱和同伴们一起玩的孩子.不仅这样小豆豆还是个不嘲笑别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读的"巴学园"里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个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带泰明一同来到她自己的那棵树那儿想让泰明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里拖来一个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树然后让泰明爬上来经过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帮助下他终于爬上了树上与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同龄男孩而且还很乐意帮助他很喜欢和泰明玩.小豆豆这一种不嘲笑别人的品格使我深受启发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不嘲笑不挖苦学生还应向学生传授这一品格.这是我们做老师的一种责任.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书笔记

读《爱的教育》有感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然不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小书又是一部巨著.是亚米契斯的著作.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怎样去辨认是非.

《爱的教育》描述的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所发生的故事.它是以日记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里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在看《爱的教育》时常常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人""负伤的劳动者""感谢""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爱是什么 爱就像氧气充满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对整个民族而言.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父母的话和每月故事里这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也使我受益匪浅.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使知识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我们常把爱想的太华丽而忽略我们周围纯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对之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老师"七个一"工程——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要用到但用人民币学生自己没有亲身体验并不知道人民币在用时的换算基于这种原因于是在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先与父母玩换钱游戏购物游戏.在上课时我创设了让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假币买东西的情景.数学课上教室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学生模拟买东西东转西逛左挑右选讨价还价在活动中完成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在购物活动中学生用学具操作游戏学会简单的购物及求几件物品的总钱数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快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知道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还要懂得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知道用人民币可以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并让学生进入情境投入活动感受氛围激活思维在体验已知中获取新知并产生探索未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成了学生的内在追求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生动自然也就学得成功.

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一把尺子5角一支铅笔3角一本数学本5角.最少带几张1元的钱才能够各买一件物品 小明带了1元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说出他买的可能是哪两件吗 这道开放题我先设置一个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境再让学生口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入"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十分有益.由于开放题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是由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知识和水平造成的.因此在巩固训练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多种形式的开放性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普遍学得较好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多些""少些".

谈话: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 (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兔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 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 小猴和小兔比赛折智慧星.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 听了小猴和小兔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 小兔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兔少.

引导: 你怎么看出小兔赢了 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得出: 小兔折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些")

提问: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 小猴折的比小兔少一些.(板书"少些")

[设计目的: 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听课的老师谁愿意说一说我们教室现在有多少位老师 请大家数一数.学生活动数出教室老师的人数.

谁再来说一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

(分别板书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

提问: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学生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少;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

引导: 学生比老师只多一点吗 (不是)

得出: 学生比老师多得多老师比学生少得多.

请同桌再用"多得多"和"少得多"互相说一说.(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4 课间休息: 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

提问: 这段音乐好听吗 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 (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

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引导: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目的: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

二质疑反馈点拨引导.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觉得有点乱.

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

师:多勇敢不懂就问.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几岁啊

生:想!

师:(故作神秘)你们猜一猜啊.

生1: 26岁.

师:比26岁多一些.

生2:35岁.

师:比35岁少一些.

生3:33岁.

师:比33岁少一些.

生4:30岁.

师:再多一点.

生5:31岁.

师:是啊你们才78岁老师的岁数可比你们多得多.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 活动

出示: 小猴拿着卡片50小兔拿着卡片45.

讲述: 小兔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 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设计目的: 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教师"七个一"工程——一节创新课反思

《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教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节课之后我觉得基本上还是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是:1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案.听课老师的人数与本班学生的人数比一比再到听一首歌的时间与一节课的时间比一比然后到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得很有兴趣效果较好.2能够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在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的过程中我都是站在学困生的身边让学困生说给我听;让学生出题的环节我让优生来出题让学困生来回答然后让优生来评价从而检查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些可以说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

不足的地方是:1当学困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没有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而是置之不理自己当时正解的做法应该是当有学生回答对时让学困生重复说一次以此加深学困生的印象使学困生感觉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从而树立学困生的信心.2处理问题不够灵活.例如在练习第一题中小娟有37张邮票小明说:我的邮票比小娟多一些请你猜一猜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35张

45张

90张

当学生说出自己所选的答案时没有问学生你为什么选这个答案而是我自己替学生回答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自己更加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七个一"工程——教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稍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同时还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要教会学生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从看图列式到图文应用再到文字应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会看图看题审题.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图文叙述对一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 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二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解决问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恰当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一年级教学中简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解决问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

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解决问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解决问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其次要重视简单解决问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解决问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解决问题提出中间问题做准备.

另外要注意使学生切实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指解答解决问题的思考线索.只有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大数-小数=相差数"这个关系式后进行练习:

1.小花有28本书小丽有20本小花比小丽多多少本

2.小丽有20本书小花有28本小花比小丽多多少本

3.小花有28本书小丽有20本小丽比小花少多少本

4.小丽有20本书 小花有28本小丽比小花少多少本

这四道题看似很简单如果要想全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掌握思考分析方法让他们能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分析问题的信心.

同时还要重视解题基本方法的训练.一道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解法这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探索.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和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最基本的两种逻辑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探索的关键在于确定正确的方向.教学中要抓好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训练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课本中不同数量关系的对比的出现也有利于这两种基本方法的掌握.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解决问题时才进行的但一年级开始解决问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的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一年级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提数学问题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提数学问题的训练也是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提问题意味着会解决问题因此在平时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经常要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提数学问题经过我的不断训练我班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提数学问题而且很多学生提问题的水平还很高使我自己对他们充满信心.

尽管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比较简单但如果没有加以重视对以后的解决问题教学将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都是认真对待.因为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师"七个一"工程——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内容:学困生错例分析

二参与研究人员:杨小平崔秀霞 钟焕坚 陈嫒

三研究工作开展:

1错题收集:

途径:教师收集:通过从课堂上练习课外作业与平时测试中及时提取研究对象出现的错误.

2错题诊断:

教师进行错题成因分析诊断.

3学困生辅导:

(1) 根据诊断结果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根据学困生学习的类别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2)把优秀生与学困生组成学习小组发动优秀生进行辅导.

(3)家校联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可持续发展.

4利用集备的时间进行交流共同商讨解决措施.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进步较大.

学习《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有感

教师一直被世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更为人类撒播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

经常听到一些老教师说到"不做班主任的教师是最空虚最无聊最没有成就的教师"其实很多做班主任的都普遍有这种感觉和认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仁者风险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而这本《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的主要内容有优等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习惯的养成情感的沟通心理问题的释疑突发事件的解决等热门话题为我们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提供了很多优秀经验和借鉴之处.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新.对于班主任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教育模式也是不存在的.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以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我本人从事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以来基本都在任班主任一职更能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的威信不是靠班主任的职位树立起来的而是以自己良好的人格修养独特丰富的管理方法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来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和拥戴的.

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但也是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最幸福的.

推荐第7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3、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4、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

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5、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6、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7、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8、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9、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10、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1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12、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3、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4、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5、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6、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7、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8、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9、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20、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1、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2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23、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4、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25、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推荐第8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摘抄(2)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摘抄(3)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摘抄(4)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教师读书笔记摘抄(5)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教师读书笔记摘抄(6)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15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教师读书笔记摘抄(7)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学科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b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象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用一辈子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d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读书笔记摘抄(8)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教师读书笔记摘抄(9)“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学生在老师的眼中就是孩子。既然是孩子,我们就得用我们的爱来教育他们。我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上课、批改作业?不是,那只是我们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主要的工作是把我们的爱给学生,并且,要把我们的爱给每一个学生,不要有所遗漏,因为,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用心做教育,就要竖立一颗恒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我们应该用心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0)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1)读书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大法宝“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成为很多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座右铭。读书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一是从“博”的角度说,教师应不断地汲取新知的营养,“人不学,不知道”,“饭养人,书养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讲的是读书学习的a重要性,更何况要“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二是从“专”的角度说,教育正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改革和发展,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在引领我国教育的前行,课堂改革要求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读书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必然要求。做反思性教师,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唯有学思结合,才能促进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是学思关系的准确阐释。教师的学思结合,主要是指教师在学习了新理念、新方法、新知识后,一方面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式思考,从中检讨得失,寻找生长点;二是用于指导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反思,促进素质和能力螺旋式上升。读书是反思的前提,反思是读书的发展,首先要重视的是读书。教师读书,应以专业发展为宗旨,应以阅读教育专著和文章为主要,应有一定的方向性、渐进性和系统性。不一定只限于读书阅读,网络学习、电视收视的形式都可利用。读书要多做笔记,撷取重要观点和新颖的材料,供回顾和运用。读了好书,多和同事交流,以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共享之乐。反思是实现读书价值的过程。反思主要是针对本人,但有反思力的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此,而应当由己及人,由局部到全局,由现象到本质,让思考的层次上升到对教育环境、教育规律、教育方向上来。回顾过去,审视现在,思考未来,从而成为优秀教师,甚至教育专家。读书反思同其它研修形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从教师工作的环境特点看。读书反思是独立的个体性劳动,依赖的是个人的意志和反思力,它需要环境支持,但它不依赖环境。教师工作实践是反思的不竭源泉,每个细节都能激起思想的火花,又最具有反复实验和研究和条件。学校是知识分子的环境场,独立思考是知识分子的特质,多种资源的交流,又可以构成互动,使读书反思的境界不断提升。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特色看。有成就的专家型教师都是个性特色发展的结果,读书反思活动无疑是形成教师个性特长的重要过程。有特长的学生背后,多是因为有一个有特长的家长或教师。教师读书反思形成特长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发生,无疑会是一个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多种研修形式实践效果的比较看。教师研修的主要形式,除读书反思外,还有同伴互助、案例分析、专家引领等。这几种形式比较,读书反思的优势明显。它是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基础,知识学问的积淀,反思力的形成,为其它形式的作用产生优越的自身条件。同伴互助形式需依赖同伴间的真诚合作,要建立在或自觉组合或组织安排,但必须是互相欣赏并积极互动的前提下,而互助又往往局限在点拨、带动的层次上,需要外因内因共同作用,而不像读书反思那样更有利于主体性主动性作用的发挥,更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专家引领的作用有时是突出的,但在信息时代,专家的理论与示范通过阅读或上网都能获得,专家资源完全可以共享。何况“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学真本领还得靠自己“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和实际行为。案例分析是用典型案例指导一般,它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较多地依赖已有的分析的水平和能力的研训形式,对普遍提高受训者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但案例首先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才有分析研究的价值。分析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分析的方法不同,掌握的材料不同,结果也是开放性的。其次,用在法律政策等领域的把握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但相对于教育教学这种个性化问题的解决上,有效性受限,而读书反思有助于厚积薄发,往往更能帮助教师对教育现象作准确判断。另外,由于读书反思形式在时间和形式上都很灵活,故还有低成本、高回报之效。当然,读书反思也需要和其它多种形式结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形式的互动性特点使之也是校本研修的必须,能有效地促进个人读书反思成果的共享,使团队学习质量得到提升。读书反思活动开展的基本方法为:以建设书香校园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现代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让学校充满书香,以读书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质。学校应帮助教师制定可行的读书规划,使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可通过组织读书笔记交流、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读书明星评选等活动,将读书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校本研训来加以管理,促使读书形成风气,成为习惯,成为品质。以撰写教学后记促进反思习惯的形成。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这是通过校本研训发挥集体智慧,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但因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施教的方法有别,效果也会不同。因而必须有一个个性化的反思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写教学后记的形式来完成。教师以自己读书而获得的理性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甚至个别的教学细节进行审视和开展深入的思考,总结得失,形成文字于备课笔记之后,作为以后教学的参照,可以作为教学问题研究的基本材料。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读书反思的价值。问题就是课题,发现问题就是科研过程,参与研究就是成果。这种新的教育科研观更符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可将读书反思与教育科研结合,形成研训一体化的模式。用一个线索将读书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学后记所关注及思考的方向统一到一定的科研课题上来,让教师以最平常的工作状态、内容、方式切入到教育科研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工作发展。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英语教师读书笔记不知不觉我的教学生涯已经有7年之长,在这7年中,我一直有几个疑问,怎样才算好老师?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每个老师踏上这行业的时候一定都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一个好老师,所从事的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而是“教育”工作。教育工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好老师在这里》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温州新华书店买了这本《好老师在这里》。我想它一定可以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毕业以来,我现在教授的班级是我唯一一届自己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毕业生,对班级的每个学生我都非常的了解。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可是教师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地成了“职业”工作,满满一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长成同一种面孔,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人和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也渐渐僵化起来。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在这五年的教学生涯里,我有批评过学生也有表扬过学生,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而且还汇聚了一群优秀的教师,他们因为投入而变得优秀。由于投入,他们细心地关心孩子,本能地理解与尊重孩子;由于投入,他们勤于钻研、善于反思;由于投入,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劳累;由于投入,他们变得更加优秀。所以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一定要全心全意的投入,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优秀。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推荐第9篇:教师读书笔记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四、

(一)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七、再读《给教师的建议》

(二) ------关注全体学生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

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在于含蓄地给了差生一个称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非得给他们画上一条线,再打上一个印,末了还起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是什么让他们不同,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而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厨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鹤善舞,牛能耕,老鼠生来就打洞。”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份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八、-------读《简单语文不简单》有感 “三维教学目标”、“合作、探究”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九、《有效教学论》给我的启示

“有效教学”有三个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起来讲,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

书中谈到首先要有效备课 。备课中讲到三种计划的制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具体到日计划的制定,也提出要考虑三个要素(1)学习者,包括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及学生需要(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在这里指出教师的责任,尽管教科书中规定了教学内容,但是教师还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再度开发。还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3)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文中指出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目标既不至于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具体教学目标应该以激励学生热情的学习为标准;教学方法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堂管理因素组合,很轻松地指出教师是一个“象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的复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导 。主要讲了“有效讲授”与“有效提问与倾听”。在有效讲授的论述中教了我们三种技巧,感觉很亲切,很实用。象一位长者在循循教导,我浏览了刘教授的博客,其中对加入的条件有几条要求很耐人寻味。这样写: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议,

1、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

2、把体育锻炼当成头等大事

3、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4、不破坏、不挥霍自然资源

5、宽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文化多样性

6、保护动物,尊重生物多样性。感觉刘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读起文章来更感觉亲切,似乎再听报告一样的感受,仿佛看到教授写书是的情景。文中关于“保持节奏”的策略也讲的很细致。如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学环节的过度及不同 主题间的过度要重视,要保证过度数量不多,尽可能有条理,简洁等。

十一、《有效教学》读书笔记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寻找、积累和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经验,力求“低投入,高产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长进、发展。笔者认为当前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几个“点”来优化教学。

一、把握本文的基点

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因此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找准课堂切入点

就教学来说,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三、捕捉情感兴奋点

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创设思维生成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有效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就是“教学设计”。怎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呢?这篇短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的确,有效的教学设计不应该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应该宏观地看待教材,瞻前顾后地分析教材,深入浅出地钻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在吸纳教材的基础上扬弃。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把教材转变成学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够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还应能唤起学生充分的阅读期待、要体现语文味、在读、说、悟一统语文阅读课堂的今天还应引导学生扎实落实“写”的训练。十二《教学中的直观原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教学的直观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一个进步,但一开始只是停留在感觉论、经验论的水平上,随着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心理学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产生,人们才逐步对这一原则有了全面的解释,使它得到正确的运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直观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学生特别是青少年缺乏直接经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形式主义的毛病;还由于青少年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教学富于直观性,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直观材料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供真实的事物本身,运用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和典型化的模拟物、代替物和象征物,例如标本、模型、图片、图画、图表;在特定条件下由教师用形象化口头语言描绘,或用比喻及其他方式唤起和改造学生已有的表象,等等。这些直观材料和方法,要按照当前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形成学生的生动表象并借以形成概念,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原则,要跟运用语言讲解和启发思考结合起来。教学中词和直观的相互作用几种结合形式:教师用语言来指导学生观察;口头解说提供学生不能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通过语言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直观被用来作为例证。贯彻直观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 世纪以来,由于广播、幻灯、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和应用,使直观对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直观教学原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十

三、《教学结课艺术》读书笔记

1.细心观察,为总结评价提供真实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做有心人,面向全体,分层观察,做到心中有数,总结评价时才能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收到实效。

2.留足时间,使总结评价得以课内完成。

为取得评价效益,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障。一般来说,总结评价所用的时时,少则2—3 分钟,多则3—5 分钟,一节课如能做到总结评价完成,布置作业后,就铃响下课,效果最佳,也最受学生的欢迎和赞赏。

3.把握要点,让总结评价内容具体而全面。

很多人都同意这个公式: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人才。因为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它,设计教学程序要考虑它,所以总结评价时更不应忽略它。

(1)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评价。通过归纳总结,进一步揭示规律,使知识得到升华。(2)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进行鼓励性评价。

4.方法灵活,使总结评价取得最佳效益。

课堂总结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拘一格。

一般要按总结评价的几个方面,遵循评价原则,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多向信息交流等方式方法,目的在于把个别的优点和长处化作集体共有的精神财富。 总结评价搞好了,会使全体学生在认知和情感领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造成一个爱集体、爱学习、团结互助的好学风,并使学生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十

四、《数学课小结十五法》

1.复述法。就是由教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复述一遍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了些什么。这种方法能迅速指明要点,节省时间,易于控制教学进程。一般运用于概念较多的教学内容。

2.口诀法。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编制口诀让学生诵读、记忆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知识的牢固记忆。 3.游戏法。即课堂作业后,组织一场游戏作为小结。

4.回顾法。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回顾小结的方法。

5.图示表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用图示或列表的方法归纳小结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或揭示同以前所学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6.比赛竞争法。就是根据小学生好胜和乐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围绕教学内容选择竞赛题目,使学生在竞赛中结束一堂课的学习。

7.设疑激思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时,设法留下余味,有意设置一个悬念,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对学生课后预习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 8.解释法。通过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的解释来进行小结。

9.探索法。通过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去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的方法。

10.延伸法。这是根据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基本知识作适当延伸的结尾方式。

11.梳理法。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利用授课结束前几分钟与学生谈话,把本节内容作一番梳理,把“脉络”搞清,这对于巩固、强化这堂课已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2.概括中心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总是一个一个地逐步展示在学生面前。如何把众多的知识点用一条线串起来,点明中心,由繁取简,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结束语中力求高度概括。

13.阅读法。教学新知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是对新知识的再次加工和提炼,又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好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4.填空法。对一些计算法则、运算定律等教学进行小结时,可在学生对几个实例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采取填空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而不把书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这种方法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5.开放法。这种小结是变教师“权威性结语”为学生自己总结的开放性方法。 十

五、《运用启发式教学艺术八法》 启发式教学可谓课堂教学的“点金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效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这个“点金术”,才能确保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果和高效率。

1.认清特点,把握关键。

每个教师要想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必须认清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和把握住关键“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和朱熹的思想,就合称“启发”或“启发式”,其原意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

后来,《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的三个原则,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生的学习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从古代启发式教学的经验论述中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现代教学对于启发式教学具有更高的要求,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教师怎样做到: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我们谈把握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并不排斥和抛开传授知识,而是要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有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注意传授知识。

二是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启发式教学要求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启发、诱导、激励,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启发式教学敢于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适时合度,因材施教。

启发式教学要讲最佳火候,寻找最佳突破口。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求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达其辞”的最佳火候。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

同时,教师启发学生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启发式教学要想真正取得实效,还必须了解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了解实际包括: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师的启发才会有方向性、针对性、有序性、层次性,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席话,才能恰到好处地启发诱导,促进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分析、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明确,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抓住主要矛盾,在要害处进行启发。

启发式教学要启在主要问题上,发在解决的关键点,这就必须分清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齐抓。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由无知转化为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矛盾的斗争和不断转化的情况较为复杂,但在复杂的矛盾是,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内,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善于捉住和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不能把教学中的各种矛盾等量齐观,均衡处理,而是分清各种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地位,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个主要矛盾。启发要启在关键外,抓住要害问题进行。当然,抓主要矛盾是有序的,要根据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客观要求,一个个抓下去,环环相扣,这样就会使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处处闪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教学民主,多向传递。教师的教学作风是民主型的,还是专制型或放任自流型的;教学信息是单项传递交流,还是双向甚至多项传递交流,这直接关系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教学作风能够民主化,就能形成一种师生心理相容的局面,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在良好愉快的环境中,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背,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师生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同时,启发式教学不仅提倡教师在讲解中进行启发,而且更倡导采用多向交流形式进行启发,例如,既运用讲授法进行启发,又运用问答、讨论、直观等方法进行启发,使教学呈现多项交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在教学民主、多向传递过程的同时,教师还要做到反馈强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及时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应做出及时而准确评价:对于正确的给以肯定,对于错误的予以纠正,及时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5.树立目标,奋发斗志。

目标奋志启发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如果一个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就不会产生旺盛的斗志和充沛的精力。目标奋志启发要求做到: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学习的崇高目的和远大理想,这样就会促使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树雄心、立壮志,产生顽强的斗志,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社会意义,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属于间接动机。诚然,学生热爱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要靠直接动机的引发,但间接动机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激励学生苦学不辍、勇往直前的巨大内驱力。

6.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地遨游。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能够催人奋进。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师生追求真理的同频共振,而且也有师生情绪生活的情感共鸣,两者水乳交融,共起作用,这样,教学活动方能生动活泼,饶有兴味,取得成功。创境激情启发要求教师做到:创设“愤悱”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也不应满足于简单地解决一些问题,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单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当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 7.设置疑问,激活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答疑解惑,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是发展学生思维力,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激疑导思呢?教师要学会“设疑”。具体做到:在“巧”字上设疑。设疑贵在巧,“巧”表现在设疑的方法要巧、时机要巧、地点要巧、方法巧,表现在设置的疑问能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产生解疑的渴望。时机巧,表现在设疑的时机要寻找最佳点,是课始、课中,还是课尾,都要巧作安排。地点巧,表现在设疑要设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然后释疑解惑,开通思路,启迪思维。

在“关键”处设疑。设疑要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使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认真听课在积极的思考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无疑”处生疑。设疑启发,还要注意在学生容易忽视而又与“关键”处相关的平淡处巧设疑难,使学生从未知有疑转化为渐感有疑,从而引起思考,引导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8.类比联想,比喻引趣。

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知识与知识之间,通过已知比未知,唤起学生的联想,求得对问题的解答,这是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类比联想启发,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引起他们的联想,引导他们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联想去解决疑难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效果。

比喻也是启发式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形象的、学生熟知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激发学生联想,启发学生对照化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生动活泼进行学习。 十

六、《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 1.熟悉性原则。

作为启发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知过的而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否则将会启而不发。因此在讲解新知识、新问题之前要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就可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对新课题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一层一层地揭示矛盾,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2.准确性原则。

启发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处。关键就是突破难点到达重点的知识点,要害是指学生思路受阻的地方。这两者往往是一致的。 3.及时性原则。

要做到启发时,就要创设“愤、悱”的情境,就是说以一系列的启发过程,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当这个境界形成以后,教师抓住本质、关键,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也就最好。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推迟启发。 4.思维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思维,思维来自问题,更来自对矛盾的分析。因此,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转化过程的教学,这里特别要揭示教材内容中展示的矛盾。矛盾的展示、分析、转化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启发因素,这个过程的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

推荐第10篇:教师读书笔记

书名:《呐喊》人名:鲁迅

内容概要: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好词好句: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感悟: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书名:《撒哈拉的故事》人名:三毛

内容概要:三毛以率真、乐观的笔风记叙了她和丈夫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难忘岁月。有她和丈夫之间的生活琐事,有当地的民俗民风等等,属于散文形式。她并没有这段波折的故事里过多的挥洒笔墨,但就是那几句轻描淡写的字句仍可以使我们深刻的感到她那段生活里的苦不堪言却爱莫能助.

好词好句:当时我多么痛恨自己的贫乏,如果早先我虚心的学些摄影的技术,能够把这一切我看见的异象,透过我内心的感动,融合它们,再将它创造记录下来,也可能成为我生活历程中一件可贵的纪念啊!

感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流浪——流浪——流浪远方,也许做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洒脱。

书名:《彷徨》人名:鲁迅

内容概要: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好词好句: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感悟:读完彷徨,我感到一阵阵的痛苦,为那时凄惨的现状而痛苦,为那时麻木的人群而痛苦,然而在这痛苦之中,我又为有先生这样清醒的人们而感丝丝安慰。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铁肩担道义”的勇者,独立潮头,振臂呼喊,这样,时代才有希望,历史的车轮才能向前推进!

书名:选择宽容人名:蒋光宇

内容概要:唐代宗不计较郭嗳的冒犯,宋太宗也巧妙地宽容了两位重臣的冒犯。宽容不仅表现在一种胸怀,而且表现为一种睿智。

好词好句:倚仗 火上浇油 酩酊大醉 礼节 全然不知

人不能一味的宽容,因为那将失去原则,失去自己的尊严;但更不能一味地刻薄,因为那将使人失去善良。

感悟:宽容是一种气度,其含义不仅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和关爱,而是内心的旷达与博爱。选择宽容,丝毫无损你的尊严,而会有助于对方在宽容中穿越平庸。

书名:把针放在冰上人名:王吴军

内容概要:美国著名发明家麦克利底有一天他问儿子,把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能让针沉下去,办不办得到?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年轻的时做过这个实验,所以他提示

儿子用一些方法。儿子才15岁,但是儿子的想法令他拍案叫绝,他认为是否行得通无关紧要,关键是儿子找到了他没有想到的方法。几年后,麦克利底设计飞机的成功源于儿子的那句„把针放在冰上‟

好词好句:譬如,不假思索,拍案叫绝,无关紧要,绞尽脑汁,苦思冥想,限制,僵化,豁然省悟,独占鳌头

初生牛犊的儿子倒是敢于想象,不落窠臼,别出心裁

感悟:很多时候,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戴上自己制造的桎梏,并被那些实际并不存在的障碍所挫败。其实,要想创造出奇迹,就必须打破常规。

书名:冬天人名:朱自清

内容概要:《冬天》运用了摄影艺术手法,用变换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特写,别有一番韵味。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吃白水煮豆腐。第二幅画面:静静地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第三幅画面取像上采取了对比的手法。

好词好句:氤氲.坐享其成.新砑.灯烛辉煌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暖的

感悟:第一幅画面看似平定,但将铝锅、豆腐、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父子情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第二幅画与第一幅画面对比,少了黑白反差,动的知觉和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第三幅画面的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而内心即隐含着作者的孤寂又流露出对妻子的怀念.书名:山中避雨人名:丰子恺

内容概要:“我”游山遇雨,觉得扫兴,但很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我”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为了安慰两个怨天尤人的女孩,“我”借了茶博士的胡琴拉奏,两个女孩很欢喜,和了琴声歌唱,甚至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声唱了起来,“我”尝到了音乐的趣味,但“我”也要离开了.

好词好句:仓皇 趋之如归 寂寥 怨天尤人 苦闷万状 嘈杂 冗长 望洋兴叹

山色空蒙雨亦奇

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怕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感悟:本文情节没有什么波澜,“不平”主要表现在“我”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中。读这篇文,可以感受到文章在“伏-起-起-伏”的情感跌宕中缓缓向前推进着.

书名:人生要向后看人名:聪聪

内容概要:文中举出许多事例来说明人生有亮点,自然就有暗点,而且经常发生错位.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向后看.告诉我们向后看,不是消极回首,而是一种前瞻;不是刻意逃避,而是一种壮行;不是甘于平庸,而是角色对换.

好词好句:另谋出路 喧嚣纷杂 误入激流 剑走偏锋 消极回首 日臻完美

人生之旅风一程雨一程,人生脚印或深或浅,美好事物常从指缝滑落,悲伤与阵痛,连接冷暖更迭,交替人生苦乐.

感悟:哲人说:“一个人的幸运在于恰当时间处于恰当位置.”人生道路崎岖,不管痛惜还是悔恨,生活终究还要继续.向后看,从事时间里寻觉真理,收拾好心情,领悟人生,准确定位,用智慧汗水兑换幸福.

书名:《不可或缺的钉子》人名:西乔木

内容概要:本文写有一座新建的教堂,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往来不绝的参观,夸奖了这座教堂许许多多的东西,教堂的顶部有一颗固定木块的小钉子,它始终没有被人们褒奖过.他以为自己无足轻重就从木块上跳了下来,就在当夜,下了一场大雨,原来钉钉子的地方瓦松动了,结果教堂被淹了,一切的一切都被毁了.

好词好句:络绎不绝赞不绝口一字不漏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不可或缺

有一座小城建了一座教堂,教堂建好后,城里的居民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对教堂的宏伟壮观赞不绝口.

感悟:每一个整体都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可或缺,就像团队中的人一样,也许不会人人都得到关注,但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地方,才能构成完整的团队

书名: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人名:蒋醺

内容概要:文中以苏轼转变为苏东坡为主旨,引出了一系列关于淡的话题,苏东坡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另外一种力量,每一次下放,他才可以回到自我,写出这样的诗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词好句:卑屈荒芜光明磊落 得意忘形 清风徐徐

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道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感悟:平淡,并非平淡无味,而是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尤其是经历了酸甜苦辣后,回归自我,才会体会到平淡真正的价值.

书名:童年人名:马克西姆·高尔基

内容概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好词好句:窒息 沉闷凌乱无序避而不谈 忏悔 污浊 咆哮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的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感悟: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第11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第二周

第一章理想的德育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于是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第四周

第二章

理想的智育

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础。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乐。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六、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七、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八、理想的智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风格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

第六周

第三章理想的体育

一、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二、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

三、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

四、理想的体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格。

五、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六、理想的体育,应该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七、理想的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八、理想的体育,应该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或民间的体育资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体现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趋势。

第八周

第四章理想的美育

一、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

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命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三、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活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

四、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五、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立体美育,应该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六、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示范美育”,紧紧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七、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精神美育”,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八、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

第十周

第五章 理想的学校

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二、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

三、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四、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五、理想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六、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校本课程体系。

七、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第七章理想的教师

一、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二、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四、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五、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七、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八、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第十二周

第六章理想的学生

一、理想的学生,应该是品德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二、理想的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三、理想的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四、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性。

五、理想的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合作、善于和人相处,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

六、理想的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十四周

第十章理想的父母

一、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二、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三、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的父母。

四、理想的父母,应该是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来对待孩子,而不是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和以棍棒的方式教训孩子的父母。

五、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有着和谐家庭关系,能以身作则,一诺千金的父母

六、理想的父母是永远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语的父母。

七、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父母。

八、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从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父母。

第12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0篇

教师读书笔记1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

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教师读书笔记2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 教 师 人 文 读 本 》 中 ,还收 录 了 古 今 中 外 很 多名 家 的 各 种 类 型 的 文 章 ,每 一 篇 都 让 我 有 所 获 益 。 《 学习的 革 命 》 一 文 告 诉 我 : “ 做 教 师 首先 要 相 信 你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是天 才 , 你 才 会 认 真 地 教 每 一 个 人 。 ” 我 领 悟 到 , 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于 传 授 本 领 , 而 在 于 激 励、唤醒 和 鼓 舞 ; 教 育 不 是 要 改 变 一 个 人 , 而 是 要 帮 助 一 个 人 。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笔记3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教师读书笔记4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苏霍姆林斯基语)”

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在于含蓄地给了差生一个称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非得给他们画上一条线,再打上一个印,末了还起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是什么让他们不同,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而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厨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鹤善舞,牛能耕,老鼠生来就打洞。”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份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教师读书笔记5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理念、方法成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甚至有人感叹“语文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面对种种困惑和疑问,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伴随对新课标的深入解读。我觉得上简单的语文课是正确的选择。

一、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明。在一堂语文课上我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关注什么情感体验,教学目标中要明确体现。充分发挥目标在教学中的导向、调控、检测的功能,让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简洁明了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有一条线而不是一大片”。诚然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积累运用千头万绪,“工具性”与“人文性”争论不休。但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就如同张庆老师讲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落实在教学设计上就是一个实字,让语文课上讲语文的东西,不要出现关于语文和非语文的东西。

三、简约明晰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的方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教学评价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做出判断。应该有一个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评价。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应该姓“语”。在简单中看到复杂,于平淡中体现神奇。

教师读书笔记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读书笔记7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虐待,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教师读书笔记8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

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9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第13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后门赵小学:赵雁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在《 教 师 人 文 读 本 》 中 ,还收 录 了 古 今 中 外 很 多名 家 的 各 种 类 型 的 文 章 ,每 一 篇 都 让 我 有 所 获 益 。 《 学习的 革 命 》 一 文 告 诉 我 : “ 做 教 师 首先 要 相 信 你 所 有 的 学 生 都 是天 才 , 你 才 会 认 真 地 教 每 一 个 人 。 ” 我 领 悟 到 , 教 学 的 艺 术 不 在于 传 授 本 领 , 而 在 于 激 励、唤醒 和 鼓 舞 ; 教 育 不 是 要 改 变 一 个 人 , 而 是 要 帮 助 一 个 人 。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书笔记

二、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后门赵小学:万珂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

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读书笔记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后门赵小学:赵云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读书笔记

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后门赵小学:赵德利

老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

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教师读书笔记

五、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后门赵小学:丁福清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14篇:教师读书笔记)

2016年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大全(3篇)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一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千百年来始终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朝各代的政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曾说:中国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读罢《从政警戒》,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腐败犹如梦魇,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更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

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可见,领导者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者来说,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刘青山和张子善一生在枪林弹雨中未被敌人的枪杆子征服,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放松了思想改造,蜕化变质,毛主席含泪批示处决。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世明,科研成果丰富,屡获大奖,面对诱惑却无法把握自己,也逃不过贪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信昌,曾为舟渔公司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在其贪内助的怂恿下,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河南省交通厅原庭长张昆桐、台州市委宣传部原部长梁骏、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原行长叶征,还有慕绥新、胡长清、成克杰等等都欲壑难填,大肆索贿受贿,结果成为人民的罪人。这些原本优秀的领导干部之所以沦为阶下囚,根源之一在于他们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造成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使得腐败有机可乘。读书心得体会范文节选!

反腐难,倡廉更难。如何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廉洁从政,关键在于:

一、要加强学习,提倡自律。

刘禹锡的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代表党员廉洁自律的决心,只有坚定了这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求时刻以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

不要等上了被告席,悔恨的说: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脑,见钱不贪;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决不能拿才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当举国上下都在同一切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协力创造一个风清、民乐、国泰的和平世界。

二、要崇尚道德教育。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我们党也历来重视道德的作用。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60年代初期,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蔚然成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纪初,江泽民同志科学总结古今中外国家兴亡废替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三、要密切联系群众。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所在,也是以德从政的核心。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也是新世纪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不在于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而在于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敬业精神,职为民守、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益为民求、业为民兴、绩为民创,以民忧而忧,以民乐而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真诚踏实的办事作风,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消除与群众间的隔阂。

四、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群众的影响很大,在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德修

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发挥道德示范的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成为先进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和模范的实践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共产党员,我们要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精神来恪守廉洁二字,不为金钱、美色、权力所羁绊。我们应该牢记八荣八耻,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做党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定基石。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二

《苦难辉煌》是本好书。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的艰难历程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更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苦难不仅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欺负,国内反动派蒋介石之流的残酷镇压,而且来自党的高层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党的领导人张国焘、孔荷宠、龚楚之流的背叛,苦难还来自党因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种种错误。

多少党的优秀儿女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含冤于九泉之下。金一南悲伤地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甚至是个永远也无法说得清清楚楚的综合体。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人间真的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与上帝,只要是人就不会天生正确,更不可能永远正确,再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误,也会冤枉人,甚至还会发脾气。

我更加感叹:不是作为伟大领袖的、只是默默无闻的,甚至从不曾留下名字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生,奉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给一个伟大的事业——拯救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辉煌。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之子的称号,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脊梁的桂冠。所以,不要为自己的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节选!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的时候经常会有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假设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时间的一维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便要面对失败。

当蒋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了苦果,斯大林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15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一)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二)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 ,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实验学校让我伎颊饷炊啵恰督淌θ宋亩帘尽啡梦宜伎颊饷炊唷N倚老驳胤⑾?我进步了。谢谢新教育给了我成长的舞台。我喜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学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三)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活着读书笔记

(四)

只要活着。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着,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 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么样的人心 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教师的挑战读书笔记

(五)

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看到了一个教育学者对教师、对学生深沉而理智的关切。他就是佐藤学教授,一位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亲临一万多间教室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在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谈谈令我感受颇深的三点:

一、关注课堂中的“小事”

作为东京 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是个教育学者,但他似乎并不把高深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这样的大学教授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他对此有自己的主张。在《教师的挑战》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

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与信赖

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滨野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接纳每个学生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但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个性化的创造。

三、倾听与合作

佐藤学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但如何在学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关系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却是个难题。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

书中的山崎老师、涩谷老师和胜沼老师,虽然都是普通教师,但在佐藤学看来,他们都是儿童心声的倾听者。山崎老师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他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和感情,并看到每个孩子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涩谷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她重视奇妙的发言,并把那些妙趣横生的发言串联起来,用学生的思考力来推进课堂;胜沼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斜侧面位置上侧耳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学生们将胜沼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胜沼老师则珍视每一个人的发言。

在佐藤学看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成为一位耐心的倾听者,那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要“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即使是暂时处于低学力的学生,老师也要确保他有挑战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门,在那里可以找到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但我们对学生的爱与执着是共通的。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班主任大全读书笔记

(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第二方面,在班级中安排“人人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第三方面,联系学生的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利用管理班级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对于学生自己选出来的班干部,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每天的值日先由卫生委员负责评比,然后,由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他们参考。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以即“以面带面”。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他们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指出他们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时,还要求他们注意班干部成员之间的合作,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尽力在同学之间树立他们的威信,创造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样培养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于人人都能管人,而在于人人都能管自己,培养学生对自己、班级、家庭的责任意识。

确实,《班主任大全》一书,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第16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的延伸阅读——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之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读书笔记范文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网校 › 读书笔记大全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第17篇:教师读书笔记

一、《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二、《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书笔记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四、《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五、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若干思考读书笔记

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18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1)

《你能成为优秀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对知识的渴望都是无穷的,这个假期有幸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一书,我又一次享受到了阅读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只有时刻持续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竟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成功,成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它不会一蹴而就,成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也蕴藏在平凡的工作当中,生命的价值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务必重视自己的工作,并投入全部的热情。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就应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我

要做的事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受人喜爱和尊重。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就应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战士自我的舞台,时刻用用心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快乐是能够传播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有句话叫“成功不必在我,团队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人人都有我们值得钦佩的地方,真诚的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喝彩!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做事,先做人,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有德的人才能够把事作对,有了好的人品做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正气。做人要时刻持续一颗自律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守住自己的道德准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变会得到多少,若你没有得到那便是付出的不够,我们不该去埋怨别人,更不该起埋怨人生。没有谁辜负我们,辜负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最新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最后,让我们心怀感激之情,感激我们周围的一切人和事。我们就应感激我们的学生,我们成绩的取得是应为我们有这帮优秀学生的表现,孩子们,真心的谢谢你们!是你们和我共同品尝工作中的酸苦,分享工作中的快乐,真心的谢谢!为了优秀的你们,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让我们一齐加油!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2):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向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必须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就应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礼貌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用心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用心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学生有会怎样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此刻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就应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到达育人的最终目的。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3): 《做不抱怨的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我心里为之一颤。为自己以前对工作的不满而懈怠;对学生的不满而愤怒;对他人的不满而耿耿于怀。心里就十分懊悔、沮丧,难过。但这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情绪。”的确,愉悦快乐的情绪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你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情绪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没有好情绪,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学习呢

高尔基以前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

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情绪,用一种用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一周的满工作量,再带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总是抱怨不止,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总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不对,工作说变动就变动,这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刚打好又被调到另一个年级,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这样扑灭了。抱怨不给自己机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焦头烂额,此刻回想一下,感觉心惊肉跳,怎样能够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情绪简单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就应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用心性,培养其组织劳动潜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带给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用心应对自己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压力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但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就应唉声叹气的。我觉得,我们就应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一个阳光老师,不抱怨的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与其抱怨,不如埋头苦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刻铭记身上的重担,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

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读了这本书,我会延续以前的做人态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懒腰;困了,望望远处的风景;烦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完美,活着真好;厌了,找家人说说内心的苦闷,让倦怠从此随风而去…… 我们要正确应对种种压力,用阳光的心境缓解压力,用用心的人生态度挑战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挑战性,在这三尺讲台上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正能量时刻围绕在身边。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取!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5): 《我的教学生涯》教师读书笔记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状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这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忙。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齐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

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够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用心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明白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厌恶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取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取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取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6):

《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册,由于我刚刚生完小孩,迫于时间的压力,只是细细品读了其中几篇,但足以让我对教师这项职业改变了看法。我始终觉得,我选取教师这项职业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我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我所教学的课程。但也许诗意的生活,是源于灵魂,更是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懂得怎样样享受人生,享受职业带给我的存在感与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期盼所有学生都到达自己理想的高度,也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读完其中一篇《这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后,突然不明白我之前都是怎样做的。是啊,我要如何做一名教师,并且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人生的全部好处就在于付出自己的爱”。成功学中有一句话是:“爱是一切成功的最大秘密”。那么就是说对学生就应包含满满的爱,学生就会快乐,反正我也会快乐,这样,做起教师来不是更加简单。我们身边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眼睛缺少发现。我们能够拿这样的话来劝慰我们的学生,但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呢我们要对学生的过错多一份宽容,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对我们的学生只要犯了错误,对有些惯犯那更是深恶痛绝,只要一犯错,我们立刻就把他们的老底给抖落出来,批评后,学生表面温顺了,但心里也是鼓鼓的。那么我们快乐了吗,动了肝火还不是要老几岁想想我们班四十几个学生,每一天都有人犯错,那做教师的不是要累死。想想吧,我们把眼睛看往何处,我们的心态就会是什么样的,看到鲜花我们会心旷神怡,看到垃圾我们会恶心呕吐。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会让我们更公正的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会使我们更乐。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天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未来的每一天发生巨大的变化——只要你愿意。如果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能够去尝试的话,你会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诗意的生活着,会获得健康、财富、幸福和快乐。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7):

《教师的20项修炼》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时光飞逝,两周的学习,使我如沐春风,收益匪浅。郭老师在前言中写到:“这是我用10年时间写成的,但却是我自己和有志成为有品位的教师朋友们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书。”。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读完后,不禁掩卷遐思,这本书的确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读的书。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修炼教师的形象、精炼教师的生活、锤炼教师的专业。文中讲到“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炼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先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每个修炼甚至都能够成为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但对教师的宽容这一节,我感受更为深刻。

宽容是一种好处上的严格。宽容就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就应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应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学生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以前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能够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就应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必须有辉煌的未来,但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就是加载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播的知识做路灯,以清明的才智做护栏,唯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桥面上才会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并对学习产生用心而热烈的情感。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8):

《教师的20项修炼》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的着作,本书主要透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大方面阐述了教师就应不断完善的20项修炼。所谓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的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这一术语。“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关的人,个性是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还需要职责,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书作者从三大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有“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等三方面的资料。其中“修炼教师形象”共有8项资料,有“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有调查研究证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加自信;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好处,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对一点微笑呢;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和进步;教师的宽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的情感——做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精炼教师生活”,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乐”。乐从何来呢从有魅力的教育中来。教育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一种人生的样式;教育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活。因为,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体验产生于教育。精炼教师的专业生活,乃教师修炼必需。教师要学会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要透过阅读来拯救自己,要学会表达教育生活体验,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体验,要学会释放压力,要从教育中寻找快乐,要珍爱身体,要真正成为人师。

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规划的教师,极容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教师的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因为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无论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透过阅读来开拓胸襟,拓展思路,都能够用阅读来拯救自己。教师的研究——专业发展必经之路,“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境界。教师的写作——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务必写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

教师的反思——新型教师的必备潜力,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启发,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所谓理念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理论和观念。理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就应建立在必须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对自己的策略选取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资料,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反思主要是总结性反思,总结,其实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总结其实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总结是反思的起点,总结过去的经历和经验、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开始。 教师的幸福——体悟教育之美,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要始终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天对着镜子朝自己笑一笑,每年做一次体检,每月听一场音乐会,每周唱一首歌,每一天多喝一杯绿茶或酸奶,每小时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钟都持续乐观阳光的心态!教师的健康属于自己,也属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具有教育精神、教育专业品格的人。她不仅仅拥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教师的专业品格。他们善于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构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艺术;他们善于擦亮眼睛看教育,反思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构成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他们善于变革,改变自己,向往卓越和崇高,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文化影响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职责重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作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务必有信念,作为一位有品位的教师,还要务必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第19篇: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师跟岗培训

学习总结

为期2天的小学科学教师到通化小学跟岗培训,在这两天的跟岗培训的日子里,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次培训,我们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大大地转变了我们的一些教学观念。培训中一些动人的场景和感人的片断更是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陶小勇老师的敬业精神很专业。这两天把我安排在陶师门下学习,看到了教学设施完善,对我们的培训学习非常有利。陶老师精心安排了我们的培训内容,有教学理论方面的,教学技能方面的,教学交流方面的,这些培训内容非常系统,既前沿又实用。

在培训期间,陶老师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倾囊相授,将自己多年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工作技巧,手把手地传授给我们,对我们的问题都耐心解答。不但多次给我们上理论研讨课和示范课,还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提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对学员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陶老师要求严格,从不放过任何纰漏,一定要我们做到满意为止。让我们感动的是,培训一开始吴老师身体就不舒服,但他一直都是带病坚持工作,最让我们钦佩的是吴老师勇于展示自己的不完美的地方,这是很多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例如他的一些想法或示范课如果有上得不够理想的地方,他都会跟我们学员一起讨论,让我们学员给他提出意见,通

过这种相互学习的形式来帮助我们提高。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学员都深有感触,我们由衷的对他钦佩和感激。

陶老师的一节示范课,小学三年级的《物体沉与浮这课无论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有着与我不同格调,他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活动,体现出了活而不乱,收放自入,课堂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从而使本节教学达到了教学效果。

跟岗学习方式灵活,达到了学习的效果,自己洗了脑,又达到了走出去的目的。

理县桃坪小学科学教师:雷发志

2013.11.21

第20篇: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读后感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角色承担是人社会化的本质。教师社会化即教师在学校系统中逐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在专业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以表现合宜角色行为的过程。我认为,教师成长就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一、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专业角色的确认和适应

初任教职的探索阶段指教师在任教后的最初几年,学会做日常教学工作,并逐步实现专业社会化的时期。师范生由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师角色就规定了他应有的一系列行为。在本阶段,初任教师主要是在教学中求生存,探求应对策略,不断地调整个人的专业目标,确认和适应教师角色。

虽然初任教师在从教之前做了不少准备,但是大量需要了解的东西,还需在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和新的情境中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学到。对他们来说,教师身份的形成意味着角色的转换:过去是学生,可能更多的受家庭和学校的“照料”和“引导”;现在是教师,要承担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反思者等角色,并受到学校组织的“管理”和“改造”。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这对初任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在角色转换中,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是从学生转换为专业的具备管理学习环境能力的人。然而,他们所接受的预备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转换角色,也缺少课堂调控能力的训练。因此,他们在走向教学工作岗位后,面对课堂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常常手足无措,缺乏灵活而有效的处理技术,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出现的矛盾难以化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以应答。这些使他们对自己的胜任能力产生怀疑。初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也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他们不但首先要激发自己的积极性,而且需要拥有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实践技能和策略。然而个人生活的阻碍(如初任教师与资深教师相比职业待遇差、生存面临种种困难)以及职业的巨大压力等,都不利于初任教师成为一个有效而成熟的激发者。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初任教师接触到许多在职业预备阶段接触不到的群体和个人,因此要尽快适应教师工作还必须做一个交流者。交流是个体之间以一种共同的、可理解的方式分享想法、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教学就是在交流、互动中进行的,没有交流,教与学都将变得不可能。如果一位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教学就难以顺利开展。教师除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外,还必须与同事、家长、管理者进行及时的沟通。由于初任教师刚到了一个新环境,对他人的了解不深,交流方式和风格也受到局限,他们要成为一个有效的交流者需要把交流者角色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技能进行内化、体验、应用和思考。如果一个初任教师不能适应交流者的角色,甚至处于高度的交流焦虑中,那么,他(她)也许要考虑转换工作了。教师扮演的组织者角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严格的计划、安排。实践证明,精心备课、合理计划是减少课堂管理问题的关键。一个有效的组织者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对教学目的有明晰的把握,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内化,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合理选择与灵活运用。这些都依赖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娴熟。此外,教师还承担学生的咨询者或顾问角色。学生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向教师请教外,还有一些个人生活问题需要向教师咨询。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一些校外因素引起,但要在学校甚至课堂中处理。一些初任教师认为,介入学生课堂之外的私人生活不是他们的责任,即使有责任、有义务也由于自己缺乏经验,不能识别问题的来源,因而

会对问题做出不恰当的处理。总之,在此阶段新手教师努力承担这些角色,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调整,希望得到学生、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认可、接纳,并有成功的教学表现。

初任教师在承担这些角色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多数教师会逐步适应并承担起这些角色。教师从教之前的各种准备为其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教师社会化的完成主要是在从事教职之后。教师工作的学校条件、管理方式、教师文化以及学校之外的社会文化结构是形成社会角色期望与规范的环境力量,这些环境力量对教师的角色态度、价值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事实证明,新任教师在任教数月后,其教育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与任教学校同事的相似性就已大于受教学校的相似性,任教学校在促进其社会化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从社会策略的角度来说,[2]初任教师的社会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策略性依从。一个新教师开始是按照组织或权威人物提出的要求去做,或者依从于物质的约束或限制,而教师个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却试图维护和保持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对初任教师来说,同事和校长在教师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②内在化调整。那些与初任教师的观念一致的价值观可能被吸收,或经过适当调整改变自己的认识,从而成为初任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新手教师把组织的价值观和规范内化于自我之中,并学会如何履行指定给他们的职责,期望与学校组织的行为相一致。③策略的重新解释。初任教师通过重新认识周围组织所期望的行为和资深教师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策略上的再认识,将获得的新思想、新价值观和新技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推动学校的革新。实际上,教师的社会化是教师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影响、彼此互动的双向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个人逐渐从他人所表现的象征性行为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再经由个人自我的判断与调整,据此来扮演自己的专业角色。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社会化的外在要求与教师自身社会化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

二、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专业角色渐进成熟

在教师度过了适应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进入专业成长的迅速发展阶段,而后步入稳定时期。随着教学实践的推进,教师逐步认识和理解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了职业的乐趣。教师的专业信念也随着教师的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许多教师不再在多种职业之间犹豫不决,而是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工作上,承诺献身教育事业。随着教师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逐渐丰富,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审美意识和社会行为逐步稳定,角色特征和教学风格日趋完善。在本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生活逐步挣脱对他人的依赖,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复杂的工作,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专业角色渐进成熟。

作为管理者,教师随着班级管理经验的积累,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逐步掌握系列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妥善地处理各种课堂偶发事件和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多数教师逐步成为一个比较熟练的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他们能够在深入了解学生需要和个性的基础上,营造一种支持性、积极的学习环境,选择并实施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动机激发策略,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样方法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例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强化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利益,避免学生的个体性失望和公众性尴尬,打破令人厌倦的常规,等等。作为交流者,教师在课堂上逐步掌握了多种教学交流的方式,较少地扮演权威者角色,时常以学习者和探究者的身份出现,意识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重要性。由于对其他教师、管理者渐进熟悉,教师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也掌握了一些技巧,能够在仔细地观察和分析他人交流偏好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并基于人格、情境和环境的变化因素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持续成长阶段:专业角色的不断调适和继续社会化

经过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之后,教师的成长速度变得相对减缓,但是许多优秀教师在强烈的职业发展动机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下,以及在合理而有效的教师教育模式和策略的促进下,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状态,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或学者型教师。也有部分教师虽经历了发展的“高原期”或停滞和退缩阶段,但经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多方面关心、协助,也能突破高原现象,实现持续成长。

教师角色是特定的时代和具体的教育生活方式赋予的,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教师角色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在良好成长环境激励和协助下,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以适应变动的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断满足角色需要和新的社会期望,进而能高效地完成角色义务和职责。本阶段教师除扮演管理者、激发者、交流者、组织者、咨询者角色外,更重要的要承担改革者、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等角色。可以说,这三种角色对教师持续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必需,也是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

作为改革者,专家型教师或学者型教师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更乐意为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对那些停滞和退缩阶段的教师来说,虽然他们也认识到有义务、有责任进行教学改革,但改革实际上意味着得改变他们的某些不合理信念和教学习惯性行为,以及与这些习惯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某些既得利益。此外,一些教师对改革还抱有畏惧心态,害怕放弃自己所熟悉的经验,对参与和完成改革信心不足,甚至认为改革只会耗费自己太多的时间。因此,教师实现持续成长需要挑战自我,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生活,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自己更加自信地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为研究者,教师既拥有教学研究的机会和条件,也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斯腾豪斯(Stenhouse,L.)指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学理论的理想实验室,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学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8]这样的研究机会需要教师充分的把握和利用,学者型教师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和天然条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一些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不但能够检验他人的教学理论或假设,而且有能力发现隐藏在教学实践背后的教学理论,发展修正他人的理论,提出自己的思想和假设,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教师职业生涯的长度并不能自动地给予教师洞察力和智慧。一位10年教龄的教师,是真正地教学了10年,还是重复了10次?一些处于停滞和退缩阶段的教师常常局限于自己的狭隘经验和习惯行为中不能自拔,对他人的思想和观点视而不见。不经常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经验是不可靠的,未经过检验的常识是不合理行为的向导。因此,持续成长阶段的教师必然是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可以说,批判性反思实践是专家教师或学者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特征之一。前者能够从多种视角来看待问题,追求和探索被常识掩盖的对于实践经历的真正理解;能够站在自己的实践之外,从广泛的视野中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对教学决策的背景进行质询。教师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不断超越自我教学经验的局限,使教学更加有效并充满人格魅力。反思教学实践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追求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陈志涛

2011年8月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