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长信怨王昌龄(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3 21:04:2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王昌龄《西宫春怨》赏析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夜静百花香”,诗的首句点明季节,点明时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诗人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一般来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一个妙龄的少女,既然还没有就寝,就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为什么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呢?或许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或许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引起了她的兴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此刻,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为什么欲卷而终于不卷呢?原因是: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光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描写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她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又止,并没有真的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暗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

诗的末句“朦胧树色隐昭阳”,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有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

这是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将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更加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责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显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开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荷叶与罗裙一色,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姿。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仿佛鲜艳的荷花正对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也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些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以致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看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亦真亦幻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然而,正当他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才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所以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与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崔颢《黄鹤楼》赏析 蔡义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

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

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推荐第2篇: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詹才子传》说他 “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屡次遭贬斥,仕途极不顺利。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 “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据叫《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 ·艺文志》,知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目前能看到的王昌龄诗文便只这些了。 古诗:出塞 从军行 芙蓉楼送辛渐 咏浣纱溪

送郭司仓 从军行 从军行七首 答武陵太守

闺怨 塞下曲 塞上曲 送柴侍御

采莲曲二首 采练曲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横吹曲辞·出塞

青楼曲二首 长信秋词五首 箜篌引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长信怨 春宫怨 九日登高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长歌行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琴 录自《文镜秘府论》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出塞 夏日花萼楼(酉甫)宴应制

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驾幸河东 裴六书堂 胡笳曲

段宥厅孤桐 失题 城傍曲 行路难

送欧阳会稽之任 送李棹游江东 送魏二 送裴图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旅望 [一作李颀诗]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西宫春怨

万岁楼 初日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听弹风入松

赠杨补阙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江上闻笛 古意 过华阴

寒食即事 送朱越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题净眼师房

相和歌辞·长信怨 送程六 谒焦炼师 客广陵

静法师东斋 小敷谷龙潭祠作 送刘十五之郡 放歌行

风凉原上作 杂兴 从军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留别岑参兄弟 宿裴氏山庄 斋心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观江淮名胜图 送任五之桂林 塞上曲 殿前曲二首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龙标野宴 浣纱女 观猎

途中作 沙苑南渡头 城旁 送别

题朱炼师山房 卢溪别人 失题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 朝来曲 箜篌引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送乔林 还山贻湛法师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门者)寺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段宥厅孤桐 巴陵送李十二 河上老人歌 别辛渐

送柴侍御 送吴十九往沅陵 送崔参军往龙溪 送郑判官

别陶副使归南海 素上人影塔 赵十四兄见访 甘泉歌

听流人水调子 宴春源 送李十五 从军行

西宫秋怨 青楼曲二首 青楼怨 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代扶风主人答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一作高适诗]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秋兴 灞上闲居 独游

太湖秋夕 越女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一作刘慎虚诗] 留别武陵袁丞 悲哉行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赠史昭

秋山寄陈谠言 变行路难 题僧房双桐 题灞池二首

送张四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寄陶副使 至南陵答皇甫岳

西江寄越弟 九江口作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一作孟浩然诗。]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重别李评事 春怨 上侍御七兄 留别

赠李侍御 又 秋日 录自《海录碎事》

录自《河岳英灵集》 秋思 奉赠张荆州 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

送人归江夏 句 送李五 别皇甫五

闺怨 梁苑 梅道士水亭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诗) 又 失题 上同州使君伯

留别司马太守 送单十三毕五归 送李五 送十五舅

留别郭八 送窦七 送姚司法归吴 送高三之桂林

送万大归长沙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大梁途中作 山行入泾州

李四仓曹宅夜饮 萧驸马宅花烛 寄穆侍御出幽州 梁苑

别李浦之京 送狄宗亨 送薛大赴安陆 送谭八之桂林

击磐老人 送胡大 咏史 别刘諝

送韦十二兵曹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山中别庞十 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巴陵别刘处士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诸官游招隐寺 宴南亭

何九于客舍集 上马当山神

推荐第3篇:出塞·王昌龄

出塞(唐)王昌龄

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o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出塞(唐)王昌龄

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o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出塞(唐)王昌龄

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o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出塞(唐)王昌龄

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o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出塞(唐)王昌龄

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o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sài

出塞(唐)王昌龄

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jiào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不曾间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场所。卫青 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卫青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昌龄诗《出塞》两首,本诗是 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比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他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评价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同情以及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推荐第4篇:王昌龄边塞诗

王昌龄边塞诗

《塞下曲四首》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九江口作》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 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 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 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初日》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 天香自然会,陵异识钟音。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独上:一作独坐。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旧别情:一作离别情。听不尽:一作弹不尽。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玉门关:一作雁门关。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出塞二首》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第二首一作李白诗] 《采莲曲二首》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2]。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闺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连天:一作连江。(冰心笔名由此而来) 《送单十三毕五归》

寒江绿竹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推荐第5篇:冬怨

我对日子说,最无情的就属这寒冬了!愤恨在心中油然而生,冬啊,你却为何来的如此快,不给我们任何思忖的时间,也来不及说句再见,就匆匆地远去了,来的悄悄,去的也无声息。

漫步在街道,踩踏着那饱经风霜的层层枯叶,用心细数那落了满地的光阴,弯腰拾取,却是很沉重。努力翻开藏在叶子背面的故事,一遍又一遍,仔细地翻读每一篇,视线越来越模糊,才发现泪水早已淹没这匆匆年华。又怎奈何,滴滴泪水也被岁月蒸发,抬头,仰望,一丝明媚抚过脸颊,倒映出一弯丹虹,也许是这阳光也是恨极了冬,要与我互相慰藉,我又怎可负了这情,赶紧拭去了泪上的尘,晶莹剔透如那纯真的爱,双手紧紧握住,却是要眼看着在指尖流逝,就转瞬间被撕扯进无边的黑夜。心里恨意更浓,关上门,掩好窗,把冬挡在外面,认真去读读那洒了满路的故事,光阴将她装订成册,每一篇都很精彩,虽然有感伤,有幽怨,有惆怅,有悔恨……,是否还记得初见时微笑的眼眸,离别时哽咽的话语;是否还记得泛黄灯下一起滑冰的打闹,寒风中漫步校园共同追忆的感动。月光拉长你的身影,放手任你走远,却还是无法忘掉你的笑颜,一句曾记否,道出了多少离愁别绪,道出了多少万千感伤,岁月卷走年少的轻狂,雨水洗尽爱情的忧伤,月圆的夜晚,有风拂过,吹散的岂止是青春过往。

那一年,荷塘边少了那一抹轻盈,却在记忆中增加了一处靓丽的风景;那一年,无情的风吹散了单薄的青春,却将感动永远地刻在了时光的年轮上;那一年,我们走出了一扇门,一扇永远回不去的门,却踏上了一列没有中间站的列车。我奋力地挽留,却也最终撕扯不过这寒冬,冰封了纯真,冰封了校园,冰封了青春。我极力地祈求,冬啊,可否施舍我片刻停留,让我再轻轻地抚摸一下她清秀的脸庞,让我再深深地凝望一下她灵澈的双眸。过去这个冬,这一切将不再,沧海桑田以后,谁还能演绎这些华美的片段。

拾尽满地写满故事的落叶,装进行囊,任寒冬再无情,我都要用心去刻录匆匆那年。

推荐第6篇:冬怨

我对日子说,最无情的就属这寒冬了!愤恨在心中油然而生,冬啊,你却为何来的如此快,不给我们任何思忖的时间,也来不及说句再见,就匆匆地远去了,来的悄悄,去的也无声息。

漫步在街道,踩踏着那饱经风霜的层层枯叶,用心细数那落了满地的光阴,弯腰拾取,却是很沉重。努力翻开藏在叶子背面的故事,一遍又一遍,仔细地翻读每一篇,视线越来越模糊,才发现泪水早已淹没这匆匆年华。又怎奈何,滴滴泪水也被岁月蒸发,抬头,仰望,一丝明媚抚过脸颊,倒映出一弯丹虹,也许是这阳光也是恨极了冬,要与我互相慰藉,我又怎可负了这情,赶紧拭去了泪上的尘,晶莹剔透如那纯真的爱,双手紧紧握住,却是要眼看着在指尖流逝,就转瞬间被撕扯进无边的黑夜。心里恨意更浓,关上门,掩好窗,把冬挡在外面,认真去读读那洒了满路的故事,光阴将她装订成册,每一篇都很精彩,虽然有感伤,有幽怨,有惆怅,有悔恨……,是否还记得初见时微笑的眼眸,离别时哽咽的话语;是否还记得泛黄灯下一起滑冰的打闹,寒风中漫步校园共同追忆的感动。月光拉长你的身影,放手任你走远,却还是无法忘掉你的笑颜,一句曾记否,道出了多少离愁别绪,道出了多少万千感伤,岁月卷走年少的轻狂,雨水洗尽爱情的忧伤,月圆的夜晚,有风拂过,吹散的岂止是青春过往。

那一年,荷塘边少了那一抹轻盈,却在记忆中增加了一处靓丽的风景;那一年,无情的风吹散了单薄的青春,却将感动永远地刻在了时光的年轮上;那一年,我们走出了一扇门,一扇永远回不去的门,却踏上了一列没有中间站的列车。我奋力地挽留,却也最终撕扯不过这寒冬,冰封了纯真,冰封了校园,冰封了青春。我极力地祈求,冬啊,可否施舍我片刻停留,让我再轻轻地抚摸一下她清秀的脸庞,让我再深深地凝望一下她灵澈的双眸。过去这个冬,这一切将不再,沧海桑田以后,谁还能演绎这些华美的片段。

拾尽满地写满故事的落叶,装进行囊,任寒冬再无情,我都要用心去刻录匆匆那年。

推荐第7篇:家长信

致2014届实习生及家长的信

同学及其家长,你们好!

春华秋实,转眼几年的学校生活就要结束了。今年三月至五月学校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

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广泛接触社会,获取本专业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工作告知你们:

一、实习时间:2014年3月2日至5月2日

二、实习要求:

1.按时参加实习, 积极参加各项实习活动。师范类专业要参加规定的教育实习。原则上

不许提前返校,按质按量完成实习任务。

2.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不酗酒赌博,不与可疑人员交往,注意自身信息保护。特

别要注意交通、用火、实习器械使用、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注意气候冷暖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防止疾病发生。

3.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 特别是实习现场规章、保密及安全制度。爱护公共财物,节

约水电,注意保持公共卫生。有事或中途变更实习流向需向单位领导和班主任报告。未经批准,不得擅离实习单位,否则按无故缺课处理。无故脱岗达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实习成绩。

4.认真撰写实习报告,认真填写《保山学院实习工作鉴定表》、《保山学院实习工纪录本》

和《保山学院教育实习工作鉴定表》。

5.实习结束时,应向实习接待单位告别致谢,并办妥各种手续。

祝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保 山 学 院

2014年1月5日

另:请家长填写《致家长回函》,并于2014 年2月寄给保山学院你的孩子的班主任。

保山学院地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远征路,邮编:678000

同学家长回函

我已知晓并同意我的孩子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在

单位进行实习,并配合学校及实习单位做好孩子的实习监督工作,确保实

习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家长:(签名)

联系电话:

年月日

推荐第8篇:家长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好:这已经是开学第四周了,多数同学保持了良好的学习风貌,课上学习努力,课下改错积极。本周,作业积极创新的同学有:鉴祺、舒涵、伟豪、力夫、芙羽、王卓、文楠、瀚洋、雨菲、思清;作业进步大的同学有:兰洋、郭炜、辛怡、浩缘;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有:鉴祺、文楠、王卓、舒涵、颜旎、伟豪、宜珊。请同学们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天天进步一点点。

此外,本周一是学雷锋纪念日,我们用心观看了《雷锋日记》这部影片,学习了雷锋精神,践行了雷锋行动,我们班力夫、雨菲还参加了香山敬老院的慰问活动,带去了王卓、陈雨菲、沈芙羽、白城玮、王文楠、王思清等同学亲手制作并书写的敬老贺卡,给老人们带去了我们的真诚的问候和美奿的祝愿。还有许多同学也积极参加到了做好事的行列中来,这些“小雷锋”是:瀚洋、伟豪、辛怡、文楠、雨菲、浩缘、郭炜等同学。还有呢,这周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节日里,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饱含心意的贺卡献给了我们亲爱的妈妈、老师。彦旎、王卓、啸辰、天琪还为我们敬爱的女老师献上了美丽的鲜花,祝他们永远年轻美丽!这是我们美好的心愿,这是我们真诚的期盼,这是我们衷心的祝愿! 作业:

1.完成《金色的鱼钩》一课的课后题1和由“金色的鱼钩”想到的(片段)。2.以“英雄”为主题,完成一篇叙事或写人习作,并进行第一次修改。 3.预习《白衣天使》生字、解词及词语,读《白衣天使》10遍。 4 改语册、听写,本周听写不合格的同学请重听,批改、签字。 5.查阅第四单元三课资料,图文并茂。 6.第一单元试卷签字。 数学作业:

1.分别找3组生活中正/反比例的量。2.做正/反比例的练习题。 提示:

1.换季期间易感冒,注意保暖穿好衣,爱护身体爱自己,学习能力创佳绩。2.认真读《雷锋日记》,斟酌读后感的书写。

班主任:李老师

本期撰稿人:力夫、伟豪2000-3-9 尊敬的各位家长好:这已经是开学第四周了,多数同学保持了良好的学习风貌,课上学习努力,课下改错积极。本周,作业积极创新的同学有:鉴祺、舒涵、伟豪、力夫、芙羽、王卓、文楠、瀚洋、雨菲、思清;作业进步大的同学有:兰洋、郭炜、辛怡、浩缘;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有:鉴祺、文楠、王卓、舒涵、颜旎、伟豪、宜珊。请同学们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天天进步一点点。

此外,本周一是学雷锋纪念日,我们用心观看了《雷锋日记》这部影片,学习了雷锋精神,践行了雷锋行动,我们班力夫、雨菲还参加了香山敬老院的慰问活动,带去了王卓、陈雨菲、沈芙羽、白城玮、王文楠、王思清等同学亲手制作并书写的敬老贺卡,给老人们带去了我们的真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还有许多同学也积极参加到了做好事的行列中来,这些“小雷锋”是:瀚洋、伟豪、辛怡、文楠、雨菲、浩缘、郭炜等同学。还有呢,这周我们迎来了“三八”国际妇女节。节日里,我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饱含心意的贺卡献给了我们亲爱的妈妈、老师。彦旎、王卓、啸辰、天琪还为我们敬爱的女老师献上了美丽的鲜花,祝他们永远年轻美丽!这是我们美好的心愿,这是我们真诚的期盼,这是我们衷心的祝愿! 作业:

1.完成《金色的鱼钩》一课的课后题1和由“金色的鱼钩”想到的(片段)。2.以“英雄”为主题,完成一篇叙事或写人习作,并进行第一次修改。 3.预习《白衣天使》生字、解词及词语,读《白衣天使》10遍。 4 改语册、听写,本周听写不合格的同学请重听,批改、签字。 5.查阅第四单元三课资料,图文并茂。 6.第一单元试卷签字。 数学作业:

1.分别找3组生活中正/反比例的量。2.做正/反比例的练习题。 提示:

1.换季期间易感冒,注意保暖穿好衣,爱护身体爱自己,学习能力创佳绩。2.认真读《雷锋日记》,斟酌读后感的书写。

班主任:李老师

本期撰稿人:力夫、伟豪2000-3-9

推荐第9篇:家长信

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孩子是您心灵的寄托,是您生命的延续,更是您对美好未来最大的期盼!孩子的教育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全球瞩目的巨大变化,孩子们即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空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舞台早就跨越这片广袤的大地走到全世界去,我们孩子的舞台在哪里呢?

要培养出能够面对21世纪激烈竞争的人才,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显得刻不容缓。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够创造天才。” 两百年前出生的 德国神童 卡尔威特 的成长更昭示了早期教育、正确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当前的教育方式早已由原来的单一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也就是“ 学校上课+ 培训强化+ 家长辅导 ”的观念。在这方面沿海开放城市的家长不单更新了认识,更早就付诸行动了,因此英语培训学校应运而生,成为了学生们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弥补了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也许您有充裕的经济能力,但我们承受不起的却是选择失误带来的学习时机的错过,和孩子有限学习时间上的损失,我们诚恳地请家长们花一点时间来做全面的了解,更欢迎大家随时联系我们来了解我们精心开设的辅导班、精品课程班和VIP课程班,来实地考察我们温馨的教室,并与我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上的经验与心得,相信您在了解之后,家长们会认同我们的理念,并愉快地让孩子参加我们的课程班培训学习。

您的信赖和我们的努力,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桥梁。

热课推荐,主打班型:陪读、精讲、精练、重难点突破、确保有效! 相伴身边●悉心辅导(周一至周五作业托管)

您的孩子每天面对成堆的家庭作业或许有抓耳挠腮、烦恼厌学、贪玩没有自制力,也许您忙于事业对于孩子的日常功课辅导起来有心无力,我们的相伴辅导班能为您和您的孩子排忧解难:您的孩子周一到周五放学之后到我们的教室完成家庭作业和温习功课、写完作业再回家,我们会每日监督辅导您的孩子功课并以电话短信的方式向您反馈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点睛课程●赢取未来(周六周日)

您的孩子也许会感慨“教材简单、考试太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周末分年级设置了初中小学数理化精品课程班补充那些课本上没提到但是月考、段考和中考中要涉及到的知识点,使您的孩子在知识点层面、题型方面和升学考试信息上和长郡雅礼等六大名校学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冲刺六大名校。

因材施教●倾心打造一对

一、一对二VIP专享辅导。

针对对象:

一、集体上课容易分心,基础知识有漏洞,解决综合题目缺乏信心和技巧的学生。

二、基础夯实,有志冲刺明晓得学生。

解决过程:

一、师生之间细致沟通,找准问题,理出计划。

二、针对薄弱环节专题复习,查漏补缺,构架知识框架。

三、幽默和谐的讲解,加强解题技巧训练,成为您和您的孩子的良师益友。

(可接受预约和上门一对一家教,时间安排灵活)

推荐第10篇:从军行王昌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教导学生识字和写字,理解古诗的大意。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书下注释、查找工具书自学诗的大意; 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教学流程

1、温故知新——入诗文

出示诗,这首诗学过吗?老师想找一位喜欢这首诗的孩子读一读,《其四》《其五》谈谈感受引出边塞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古诗《从军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王昌龄。

2、字字落实——解诗意

让学生大声读诗,学习一个“闺”字。能字字落实的清晰流畅的读出古诗。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书下注释和参考书大体了解把握诗意,着重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读。

3、津津有味——悟诗眼

诗言情,那么这首诗中弥散着一种情感?“无那金闺万里愁“进而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本文的诗眼“愁”。从哪里看出作者的“愁”?这个问题希望学生通过读诗抓住重点词来解诀。

通过出示“烽火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独坐黄昏诗人暮色思乡,淡淡哀愁以及悲秋情节。

羌笛:介绍

对于关山月这个意象,听一听古筝曲,谈谈别离乡情。

出示音频

4、历历在目——绘诗境

师:你无奈的是什么?你万里愁的是什么?

师:作为一名远在战场的战士,此时此刻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 (板书 怀乡思亲)

作为一名战士,你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 同学们,你想对这位战士说些什么?------

小结

同学们,王昌龄是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笔下,一位凄凉哀伤的边疆战士形象跃然纸上。诗言情,诗更言志。短短28个字,精炼而富有深意。不愧是“七绝圣手”。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古诗,这种中国古典经典的文化。又一次领略的、了古诗的魅力。

同学们我们在诗人的引领下看见了一位边疆战士眼中的画面,这些情境可谓是满眼哀愁,由景入情,体会战士那种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听着这首关山月,齐读古诗。

配乐朗诵。

第11篇:13. 《出塞》王昌龄

《出塞》唐朝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依然是一首边塞诗。中国古诗词,从诗经开始,就有不少关于镇守边疆的作品。春秋、战国和短暂的秦朝,天下还处于纷乱时期,内部战争大于边塞防卫。大汉王朝,乐府诗中,关于出塞、戍边的作品偶有出现。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内乱又压过了外患。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直到隋朝再次统一中原,并有唐朝取而代之。

从春秋时期开始算起,到大唐盛世,瞬息间,就过了千年。千年的历史积淀,文化演变,给了唐朝诗人不穷的创作给养。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岁学诗,五岁作文”方式,又赋予了文人阶层,极高的语言功底。上看历史,下读人生,付之笔墨,歌入声乐,唐诗,又如此之高的艺术成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出塞,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瞬间将时空推向数百年前。中国有延绵不断的历史传承,这是文人之幸。借古喻今,也是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秦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秦,是中国第一个帝国。汉,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虽早,但是太短命。所以我们常将秦汉放在一起来说。中国人,被称为汉人、唐人,却不会被称为宋人、明人或是清人,足见汉唐在中国人心中,或是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心中的地位和代表意义。

万里长征,在秦朝开始,修葺、串联战国时期留下来的各国长城。现在我们称其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草原少数民族的入侵。发兵一次,步行万里,虽有夸张,却体现者战事的艰苦。

中国近代史上,红军万里长征,便是借用了一句诗。

不管是古代戍边,还是红军万里长征,果真是大量的“人未还”。

龙城飞将,就是汉朝奇袭龙城的卫青,和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这是中国诗歌文化中非常典型的“引经据典”的写作方法,也是初学诗词赏析时的一大困难。我们常说的文史哲不分家,学习文学,没有历史和哲学基础,确实很难。

阴山,就是保护中原的屏障。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大将军,胡人,断不敢度过阴山,侵扰中原。

出塞这首边塞诗,和我们前几讲学习的凉州词,有一些不同。凉州词,更多是凄凉之情,而出塞,虽然也承认戍边战争,对人生命的威胁,但是收尾的两句,却显出大将之风。 出塞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出使西域所作。这一时期,唐朝对西域的军事行动,屡屡获胜,但是当地百姓,却深受战争之苦。

王昌龄,早年贫苦,年近四十,才中进士,一生官运也不会非常亨通。因事被贬岭南,虽后被赦免返回长安,却在安史之乱中,被杀。

王昌龄,不仅创作边塞诗,他的闺阁宫怨诗和送别诗,也有佳作。

比如《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再比如我们下一讲要学到的《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典范,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12篇:王昌龄《出塞》赏析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强烈的现实感和深远的历史感,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

王昌龄的边塞诗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阔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盛唐边塞诗通过写苦中作乐,表现出健康、开朗的情绪,洋溢着乐观主义的风采和浪漫主义的精神。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

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第13篇:王昌龄《出塞》赏析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698— 757),盛唐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当时声名极著,影响很大,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盛唐人编选的《河岳英灵集》选他的诗最多,超过李白和王维。早年家贫,耕读为生,30岁左右时考取进士,开元十九年34岁时以博学宏词登科,一生仕途颇多坎坷。王昌龄性情豪爽豁达,与当时著名诗人孟浩然、王维、李颀、王之涣、李白、高适等人都颇有交游。

明代李攀龙选唐七言绝句,以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人压卷之作。王世懋《艺圃撷余》则说:

于鳞(李攀龙字于鳞)选唐七言绝句,取王龙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为第一,以语人,多不服。于鳞意止击节“秦时明月”四字耳。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

其实王翰、王之涣此二诗固然是唐诗中不可多得之神品,为同样题材中无与伦比之杰作,但是就整体艺术成就而言,与王昌龄此诗相比,还是略为逊色。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其名著《盛唐诗》中,称赞王昌龄是“描绘动人形象、戏剧性行为以及含蓄景象的大师”。而这首诗便是他这一赞誉的一个最好的例证。王昌龄七言绝句的含蓄的特点也是历代不少诗评所公认的,明代胡应麟《诗薮》便称赞王昌龄七言绝句:“神韵干云,绝无烟火,深衷隐厚,妙协《箫韶》,……千秋绝调”,“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秦时明月汉时关”寥寥七字,简单明了,是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诗意无穷。诗人当此之时,明月城关已历千年,天地苍茫而无尽(下句“万里”接城关而出,正使明月城关的背景显出辽阔而无尽),而诗人之视界穿越时空,一时尽览。今时之月亦是古时之月,今时之城关亦犹古时之城关。而征人万里,戍此城关,今古又何曾有异,但岂非也多少正因如此,此时此处之人(包括诗人)视秦汉其时其关其月其人,自有一种情怀,一种同情,一种亲切之情感。而昔时已逝,昔人已去,此时心中自然也不能不有一些怅悒之情。而此句之佳,犹不止于此。反复诵读此诗,我们还会发现,这一联看似大致为静态的人与物,竟然也在表现出一种极深沉悠远雄阔壮美之动态。原来这明月城关固然是从秦时经历时光荏苒而至于汉,复从汉时至于今日,而万里征人亦仿佛从秦时便随此明月城关,征越无数岁月,而漫漫征途上,久久未能归还。于是我们从中看到诗人在鲜明地表现出,一个民族为了度越一个长久的苦难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坚定深沉悲壮的历史感。所以诗人的笔下其实充满了一种抒情的性质,充分显示出一种富于诗意的美感。所以那些认为此诗下一联带有讽刺的意思,其实是不对的。在抒写出这样苍茫悠远雄阔壮美的境界后,一个优秀的诗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迅速转向对于现实某些具体情形的讽刺上来,因为相形之下那一类的事情总是未免显得琐碎了。是以下一联仍然主要含带抒情的性质,是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的想望,也含带了诗人心中美好的祝愿。

王夫之《姜斋诗话》称赞王昌龄:“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也说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句非不炼,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诗起句,施之小诗,未免有头重之病。”这既说明王夫之对于诗感觉的敏锐,他意识到了这里应该是有问题,如果按历来人们通常的解读;也说明他没有能够看出这两句诗能够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意象。王昌龄通过这种意象的流动感,达成了举重若轻的效果,极其成功地在一首七言绝句中表现出了非常重大的思想内容。这种对流动的物体我们会觉得其轻的感觉上的习惯,被王昌龄在这里很好的利用上了。

接着诗的上两句,此时的诗人很自然想起了被匈奴号曰“飞将军”的英雄将领李广。秦汉之时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并不少,有的战绩还在李广之上,但以具体事迹而论,在此时此地,却也只能是李广最为合适了。还有谁的事迹也能够像李广的那样俊逸飞扬而且是带着些诗意的美呢?而他人生的不幸结局又是那样让人为之深深叹息。现代此诗的选本不少都是“卢城飞将”了,但是近代以前的版本大多是“龙城飞将”。认为应该是卢城,证据是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唐为北平郡,治卢龙县,《唐书》有卢龙府,有卢龙军。而龙城,在今外蒙古境内,是匈奴大会祭天之所。但实际上这并不能排除王昌龄的原文就是“龙城”的可能性。第一种可能,王昌龄也搞错了;第二种可能,他就是把卢龙称作了“龙城”;第三种可能,是如施蛰存所论,那时的诗人处理这种带些地理性质的问题相当随意。而从诗的韵律和字面美感上来讲,自然还是“龙城”为好。我以为还是应该改成“龙城”,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有几个人愿意去注意那些有些繁琐无味的考证呢。

诗的后两句意思和意境仍然是极好的,既有一种明朗俊爽优美的抒情性,一种豪情,也隐含一些昔人已逝今尚能有之的怅恨迷惘叹息。“龙城飞将”和“不教胡马渡阴山”两个意象流光溢彩,飞扬俊逸,同样有举重若轻的意韵。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有时在第一层比较明显的意思之下仍然隐含它意,或者即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深情苦恨,襞积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惜后人不善读尔”。王昌龄此诗可能是他很费一番心意和功夫的作品,但是我们却看不出来什么用意的痕迹,亦《诗薮》所称其诗“和婉中浑成,尽谢炉锤之迹”一类。当然对于这样的神品,那也一定是王昌龄自己说的:“起于无作,兴于自然。”

于是王昌龄此诗仅仅通过这寥寥二十八个字,创造了一个艺术上的奇迹。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是和李白一道创造了唐代七言绝句艺术的巅峰。

第14篇:《出塞》(唐)王昌龄

《出塞》【唐】王昌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3、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和“引用典故”的写作方法。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法:讲解、指导、示范

学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一、解题,引入边塞诗。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出塞》,请大家读课题。请同学们根据读音选择“塞”的意思,应该取第几个?大家读一读词语:要塞、边塞、塞外、塞翁失马。在中国的历史上,自古以来,边塞战争连连不断,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以边塞为描写内容的古诗,这样的诗成为边塞诗,也形成了边塞诗的流派,擅长写边塞诗的诗人也被称为边塞诗人。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大家联想一下,边塞诗可能写到那些内容? 概括一下,边塞诗通常会写到以下内容。,那个孩子来读一读。

边塞风光 战士生活 报国抱负 将士怀乡

二、交流边塞诗的一些代表作,横向拓展边塞诗,扩展课堂的容量。

师:大家可能了解很多边塞诗,接下来我们就分享一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几首堪称边塞诗代表作的作品。整体感知一下,这些诗句写到了哪方面的内容?

PPT: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提示,比如这首诗中,描写边塞风光的是?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那三四句呢?写什么?(报国抱负。)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整体感知下面的几首诗,请根据提示朗读。

PPT:《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师:描写边塞风光的是——

师:战士生活的——

三、1.学习《出塞》自学要求,小组汇报。

2、写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5]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四、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和“引用典故”的写作方法。

这首诗被称为“七绝压卷之作”不仅仅有着我们刚才体会到的丰厚的内涵,还有着两个典型的写作方法,其中一个是互文,我们来看一看

PPT:

秦时明月汉时关

译文:明月是秦汉时的明月,关是秦汉时的关。

互文:诗句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实际在说一件事。诗句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实际在说一件事。所以这句诗正确的翻译,孩子们仔细看,要把秦汉放在一起,秦和汉形成了互文。如果按照我们平常翻译古诗的方法,对应翻译,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这样理解就错了。而要理解为明月是秦汉时的明月,关是秦汉时的关。这种方法在其他古诗里也有运用,比如这首诗。

PPT: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师:这首诗也非常经典,请朗读。

生:朗读

师:运用刚才了解的“互文”的修辞手法,请你选择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正确译文。

PPT: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

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 )

这句诗中烟和月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还有一个手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再看这句诗。

PPT: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师:这句诗中引用了一个著名的人物——李广,这样的手法叫“引用典故”。

四、总结思想感情:

对戍边将士远离家乡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认良将,平息边塞战争,让人民早日安康乐业的美好愿望。

五、作业

背诵《出塞》

《出塞》说课材料

说教材

之所以唐诗宋词被称为国粹,因为它博大精深,一首诗的内涵是极其丰厚的,看你怎么去读。《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5]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1]

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于是在第

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说教法

利用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教学,分别从交流边塞诗的一些代表作、学习《出塞》、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和“引用典故”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

说学法

采用小组互助学习,参与式学习,师生互动学习。

第15篇:《昭君怨》鉴赏

【鉴赏】

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注:“昭君怨”琴曲名,因词调多取于琴曲,故现做词牌名。本调亦名“一痕沙”“宴西园”。

(1)此词起首二句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评议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章节上自然舒展而略还顿挫。

(2)以“雪”“香”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王字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陆游《梅花绝句》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丢了香字,只变雪字。晁朴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卢梅坡《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3)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范正敏《遯斋闲览》评东坡此句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曹组《蓦山溪。梅》词中也写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昭》词上片以疏竹以梅花为主体,而且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音节和谐,富含生活气息,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并且突出梅花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个性。

(4)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居处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上片一树寒梅掩以疏竹相映。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下片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性又高出一层。

【鉴赏练习】

1.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这是一首咏梅诗。上阕的“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是以花开时间、花之色 香来写梅之特征。“竹外一枝斜”则是写梅之姿态,疏影横斜,恬淡幽独。结句的“野人家”更是突出表现了梅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个性。

2.下阕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下阕用对比的手法写了梅不论生于竹篱茅舍还是玉堂琼榭,花开无异,写出了梅花纯 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

第16篇:孤儿怨观后感

孤儿怨

看的过程中,心里一直很紧。

明白了欧美人对待成人的态度和小孩的态度不同。

小孩,都是教育加爱。

对大人的爱和对小孩子的爱不同。

做人要感恩,对于没有父母的孤儿更是如此,对于天生条件比别人不好的人也是如此。 做人要诚实,片中的孤儿故意隐瞒自己的岁数是个什么心态。

片中男女主角两个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多,是由于不能够信任。

这个片挺血腥的,又有些恐怖。

看完此片,才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就像孩子对父母的依靠那般纯粹。

剧情大概是: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A和B。一个女儿B因为妻子的酗酒掉到湖里引起听说障碍。妻子的酗酒引起第三个小孩没出生就死了。

为了摆脱上述情况引起的这种悲观的情绪,夫妇两决定去领养一个小孩。由于小孩C的乖巧,C被夫妇两领养到家。但是接着一连串的奇怪的事情由此拉开了序幕。C穿着奇怪,在学校里不惹人喜欢。C在家,引起A的讨厌。C和女主角也相处的一般。

很快,女主角和男主角在C的挑拨离间之下,间接的越来越不相信彼此。特别是男主角一直相信女主角误会C。

C从滑梯上推倒同班同学,被B看到。C利用B杀死原来收留她的孤儿院的员工。C和B一块儿藏杀死员工用的工具,被A看到。A去窝藏地点寻找证据时被C报复,放大火烧A。A重伤去了医院。女主角再次对男主角说不愿意收养C。男女主角发生争论。女主角被注射镇定剂。男主角带B和C回到家中。C的真实面目显露出来。C开始浓妆打扮,勾引男主角。男主角对C的行为很不满,拒绝。C被拒后,决定杀人。

女主角在医院接到她之前联系的c的之前收养所的电话,C原来是一名侏儒症患者,已经33岁,而不是夫妇两认为的9岁。原来C之前还杀过9个人,有暴力倾向。勾引原来的男主人不成,纵火杀死过原来那家收养过她的家人。女主角赶紧驱车回家,边开车边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男主角。可是为时已晚。男主角被杀害了。强忍住悲痛,女主角去寻找B。B很聪明,藏了起来。但是一不小心,发出了声响,为了救B,女主角现身。为了救妈妈,B现身。女主角拼尽全力,把C打晕,抱着B往湖边跑去。刚以为脱离魔爪,谁知C追赶过来,拿了一把尖刀准备刺死女主角,女主角与C在一块儿厮打,B为了救妈妈,原本准备开枪打C,因为年纪小,没有射准,射到了湖面上。冰冻的湖面炸开了一个洞。C与女主角在水里厮打,女主角借用刀片刺到C。C暂时下落。女主角迅速从湖里爬出,怎奈C抓住女主角的一条腿,C对女主角乞求到:妈妈,救我。女主角对C说:谁是你妈?狠狠地朝C的脑袋踢了一脚,可恶的C沉到了水里。故事结束。

第17篇:红尘怨诗歌

(一)诉思恋

望穿秋水伫影孤,

泪湿香腮信未复。

往夕千般柔情浓。

今宵万种相思苦!

红尘幽幽痴行路,

人海茫茫随缘渡。

(二)诉别恨

沙裹痴心恋花红,

总叹花期太匆匆。

敢问月老可知晓,

多少哀怨别恨中?

分别相聚总轮回,

独守深闺度秋冬。

(三)情寄何处

高山流水觅知音,

良辰美酒醉春心。

一朝晴空风云起,

爱恨情仇泪纷纷。

痴心飘飘寄何处,

水穷尽处见浮云!

(四)叹深情

时光不老人易老,

东风未起风自飘。

莫叹岁月不饶人,

情深岂在暮朝朝!

第18篇:怨菩提1010

怨菩提---20161010

一、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那一年,尚为一只彩蝶的我有点睁眼瞎。

大雨倾盆而下的夜晚,我左突右撞地躲雨,在瑟瑟发抖的情况下,看见一点光亮就想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结果,啪嗒一声便撞灭了小和尚释了凡的青灯。

佛家人的心肠好,他重新点燃灯盏以后,便将我放在了案边。平日里,他不撵,我也不去,我用成千上万个复眼看他,看他面相祥和,心如止水。听他将枯燥的古禅念成了一道道蛊惑我心的咒语。

他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他说:“一念般若生,一念般若绝。”

他还自言自语般地跟我解释“一念般若生,一念般若绝”的意思就是“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

平日里,他喜欢跟我说话,他是一个孤独的小和尚。他说:“你若是会说话,陪我逗闷儿就好了。” ……

他用清晨从菩提树上采来的露珠滋润我,用写在素绢上的禅语超度我,于是,仅仅不到七年的时间里,我就完成了终南山中其他小妖要用成千上万年才能实现的修行,在某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幻成了人形。我记得山中的其他小妖也喜欢修炼,可以它们的时气不好,往往炼着炼着就炼成了别人餐桌上的肉。 我穿着一件七彩长裙,步生莲花轻轻地走到了他的床前。 我第一次用一双正常人的眼睛看清了他身上的云青长袍,看清了他那一张当和尚有些浪费的脸,我甚至还听见了他那微弱的,与窗外的虫鸣掺杂在一起的呼噜声。

于是,我便笑了,在他床榻边委身坐下,伸出手来摸了摸他那寸草不生的小光头。

也许是由于我的手有一点凉的缘故,他打了一个机灵,一咕噜从床上坐了起来。看见我,在睖睁了片刻之后,猛地拍了几下自己的脑袋,接着凑近我的脸,一双眸子瞪成了斗鸡眼,最终在确定我的确不是观音大士的幻想之后,大呼一声:“妖孽!” 那一天,他呼唤了南无阿弥陀佛,甚至还敲了自己的小木鱼,可是他的道行不行,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我打回原形,于是他便连滚带爬地跑去找来了大BOSS。

枯尘方丈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在连说了几声罪过之后,倒退着离开了他的房间,然后连夜骑着自己的那头跛驴,逃下山去,跑路了。

只还剩下我和了凡的小寺里,我歪着脑袋,笑笑地看着额头上早已冒出一层细密汗珠的他。

我不能理解的是,以前我丑的时候他尚能如此宽容,如此细心地对待我,如今我由一只蛾子变成了眼前的大美女,他却怕了。 他的光头里的想法,似乎有点怪。

我说:“了凡小师父,桑蝶又不会害你,你何必那么焦虑?” 桑蝶是我为自己取的一个名字,是我从他念过的那些经书里面得到的灵感。

在听了我的话之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似乎真的有点怕死,当时我就觉得眼前这个名叫了凡的小和尚可真虚伪,他们不是早就把生死看淡,姻缘看开了吗?他们不是把死当成了是涅槃吗?干吗还那么害怕我,还对这个妖精耿耿于怀。 “你、你、你到底是什么妖?”

许久,了凡终于鼓足了勇气,颤抖着对我问出了这句话。 我微微一笑,指了指窗外,又指了指案上那盏闪烁不定的青灯,我说:“桑蝶只是一只扑火的蝶蛾。”

说话的时候,我看见自从上次我扑到灯火上险些烧死之后,他已经用白色的宣纸做了一个灯罩,罩在了灯火周围。

二、我现在啄你一下,哪里就不自重了。

释了凡要去山下找他师傅的那天,我固执地跟在了他的身边,当时我想的是,等他的光头上长出了三千烦恼丝之后,他便不会像现在这般畏惧我了吧,我修炼成人,几乎全是拜他所赐,我想不出除了以身相许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报答他。 当然,对于我的跟随,释了凡腹诽了许久,他觉得一个出家人的身边跟一个活灵生机的女子,的确有点非主流。所以,三番五次地央求我留在寺中,等被我吓跑的枯尘师父回寺后再做发落。 他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说:“桑蝶姑娘,我佛一向慈悲为怀,师傅回山以后,断不会为难于你的,到时候,你便去你该去的地方就是了。”

我歪着脑袋,眨着眼睛看他。

我说:“了凡小师父,你在这里,你让我去哪儿?”

于是,他便忧愁了,长袖一拂,戴上斗笠,端了金钵便愤愤地走下山去。

他走我亦走,亦步亦趋,若即若离。

后来没有办法,他只能在山下的一座瓜棚外,偷了瓜农晾在绳子上的一件男式长衫丢到了我的怀里,让我披上后,又为我戴上了斗笠,将我打扮成了一个男人之后,才重新起程。 他说:“桑蝶施主,小僧怕了你了。”

说到此,他顿了一下,豪气干云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一脸大无畏的表情:“小僧不知道你为什么一直缠着我,如果你想吃小僧的肉,现在就吃吧,小僧断然不会反抗,就算死在当下,也比被你破了我这十几年的修行要好。”

释了凡头上没毛,六根清净,所以他不知道我喜欢他,要不然当年我也不会不顾死活地飞蛾扑火,这一点,我不怪他。我怪他的是,他居然会觉得我想吃他,我一辈子喝风饮露,是个坚决的素食主义者,谁稀罕他那一身酸肉啊。我只是想要跟在他的身边,一千年、一万年,只是想要和他一起经历,证明其实他并没有看淡人间罢了。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从小被枯尘师父捡来,在寺中养大的释了凡有些悲哀,他悲哀的是,甚至都还没有真正地经历过,就把世间的男欢女爱,当成了业障。所以,我发誓要用一生的努力,来引导他,拯救他。他们这些和尚不都有三戒吗?色、酒、肉,如今我就要他一戒接一戒地破了这三戒,还世间一个有点纯情有点傻的美男子。

我破释了凡的酒戒是在山下锦安城内的小酒馆里,当时,他点了一盘清炖竹笋,一盘淹黄瓜,对着咸菜啃馒头。

我偷偷地将他碗里的水换成了女儿红,他一边吃菜,一边顺手端起了碗,咕咚一下喝下去,然后脸就红了。

这一戒他毫无防备,破得比较容易,并没有什么成就感。 我只记得他在喝下酒之后,还红着脸问了大堂里的伙计一句:“施主,你家的茶水里加了什么,味道有些古怪,好在尚有几分余甘,再给小僧来一碗。”

结果,那一天的释了凡迟迟没有等来自己的第二碗女儿红,反被店家挥舞着一把菜刀追了出来,那店家是一位皈依释迦的居士,看不惯饮酒的和尚,险些用菜刀将他的光头当成西瓜砍。 锦安城内繁华的大街上,他一边义愤填膺地追杀我和释了凡,一边气急败坏地大喊:“我砍死你这个不守清规的败类,你明明喝了我家的白酒,却说再来一碗茶,你以为老子眼瞎吗?” 那一天,我拉着释了凡的手跑了好久,最后,他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路口猛地甩开了我的胳膊,满口酒气地对我吼:“桑蝶,是你把我的茶水换成了酒对不对?我素来与你无怨,你这样毁我,到底意欲何为?”

我看着他只是笑,只是笑,我突然觉得他整个脑袋都微微发红的样子挺好看的。

后来,见我懒得回答,他便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装模作样地念起了咒,就好象那些咒语能将他体内的女儿红驱出一样。 在他身边的墙头内,一两株桂花正开得好,鼻翼一张一合之间,袅袅轻香扑面而来。

我说:“了凡师父,既然酒戒已破,就索性破了其他两戒吧,我亲你一口怎么样。”

说话间,我已经毫不矜持地俯下身去,双唇一撅却一下子拱在了他迎上来的木鱼上。

他心无旁骛地捻着佛珠,头也不抬地对我说:“姑娘请自重。” 我不以为然地笑了一下,心说,以前我当蛾子的时候,我身边的那些雌蛾,看见色彩艳丽的公蛾,从来都是一个劲地扎过去,不由分说地和它生几千个蛋的,我现在啄你一下,哪里就不自重了?

三、姑娘怎么那么不小心,鄙人今天要万一将姑娘撞出个好歹来,恐怕罪过就大了,全天下的男人都不会愿意的。

那一次释了凡一共在锦安城里逗留了三个月。

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后,他依然没有找到他的师傅释枯尘。 想来,我就是那个时候认识锦安城里的赵家三公子赵世炎的。当时,释了凡的小光头上长出了半寸长的发楂,我陪他一起去东门内的剃头摊前清除三千烦恼丝。结果,迎面就撞上赵三公子的马车了。

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我一个骨碌翻在了路边,头上的斗笠滚落一旁,惊了赵三公子的枣红马。

我甚至还听见那马在睖睁了一会儿之后,龇着一口大板牙对我说:“姑娘快跑,车里有狼。”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匹枣红马口中所说的狼,是指赵世炎那匹色狼。他从车里撩开帘子走出来之后,本想破口大骂的,结果看见那个躺在地上,一头青丝随意地垂在额前的我之后,就把所有的话吞了回去,重重地咽了一口口水。

而那时的释了凡,因为我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怕连累自己,早就躲到街角去了。 我看见赵三公子一脸贼笑地从车上走下来,在走向我之前,还被那匹枣红马狠狠地踢了一脚。好在,那一天他的心情好,没跟他的马儿一般见识,而是拍了拍自己的屁股,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他异常绅士地伸出手来,想要把我从地上扶起。

他说:“姑娘怎么那么不小心,鄙人今天万一将姑娘撞出个好歹来,恐怕罪过就大了,全天下的男人都不会愿意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我转过脸来看向不远处躲在街角探头探脑的那个小和尚,然后笑着问他说:“你愿意吗?”

在看见我是在问自己之后,释了凡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连连摆手的同时赶忙将自己的小脑袋缩了回去。

所以,后来的我之所以把手迎上了赵三公子那只一直僵在半空中迟迟不愿抽回去的手,只是因为释了凡的冷漠,只是想要知道,他是否会在我上了别的男人的马车,跟着别的男人走了之后,有一点点伤心和不甘。

我只是想要知道,这么多天以来的我与他,是不是真的如同他的表现那般无关。

我坐上赵三公子的马车之后,还忍不住撩开车后的珠帘,向着释了凡藏身的地方看了一眼。 我看见他在确定原本围在马车旁的人群已经散开之后,终于像个受惊的小雀似的从墙角走了出来。然后双手合十,对着我马车消失的方向说了句:“阿弥陀佛。”

我不知道,他的那句话到底是在庆幸自己的解脱,还是在为我祈祷,又或者他是在为赵三公子担心,怕我会吃了他。

四、他踹门的时候不小心踹飞了自己的草鞋,沿着窗户落到院子里之后,被那匹枣红马给吃了。

我住在了赵三公子在别处买的宅子里,都说狡兔三窟,看来色狼也有好多窟。

赵三公子养了我,却得不到我。

平日里,我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站在二楼的窗口向着楼下街道上的人群张望,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搜寻释了凡这个闪光点,我固执地认为表面上看起来无情的释了凡,肯定会在某一年的某一天,来这里“救”我的。我甚至还把他当初送我的男人穿的长衫和斗笠挂在了窗口,期待着某一天他能看见。

赵三公子的枣红马就拴在楼下的小院里,这畜生总是会在我打盹的时候仰天长笑,它说这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爱情这东西,它就曾经爱上过一头驴,结果后来那驴为了下辈子能够不再堕入旁生,而是投胎做人,就固执地跟着一个名叫枯尘的老和尚出家了,于是它便绝望,便堕落,跟在赵三的身旁过上了纸醉金迷的日子。 它说:“呆蛾,你和那个小和尚是不会有结果的。”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枣红马的诅咒,反正我在赵三公子的小楼里整整待了半个月,都未曾在楼下的人群里看见释了凡的影子。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另辟蹊径。

那一天晚上,赵三公子来找我的时候,我破天荒地让他摸了我的手,在他尝到甜头之后,我便对他说,如果还想更近一步的话,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我说锦安城里有个得罪过我的小和尚,我想要让他破了肉戒,报复他。

那一次,赵三公子猛拍了自己的大腿,说,这有何难。 于是我就笑了,嘴角轻轻上挑,仿佛胸有成竹,我想,不久前的释了凡已然破了酒戒,如果他再吃上一口肥肉,肯定就会自暴自弃了吧。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以前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看我的眼神除了稍微的恐惧和明显是佯装出来的厌烦之外,分明还有另外一点让人看了就会心思柔软的东西。 我觉得,他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讨厌我。

释了凡是在三天之后被赵三公子的手下抓到小楼里来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再次看到我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居然有些惊喜。 他的袍子烂了洞,草鞋磨穿了底,头发显然没有剃过,比原来又长长了许多,嘴角甚至还冒出了青色的胡须。 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狼狈的小和尚,我的鼻子一酸,眼眶一热,居然有些想要流泪的感觉。

看见我后,他上前一步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又把所有的话全都吞了回去,只例行公事般地念了句“阿弥陀佛”。

客厅里的桌子上摆了火锅,火锅里咕咚咕咚地冒着气泡,释了凡抬头看了看站在楼梯上的我,又看了看桌子上的火锅,脸上突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那一刻,他终于不再隐瞒自己与我的关系,而是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道:“桑蝶姑娘,你又何必这般为难小僧,我自小跟随师傅吃斋念佛,禅心已如磐石,就算今日你们逼我破了这一戒,你我之间,也断无可能。”

那一日我没有逼释了凡吃肉,而是在听了他那句话之后,气急败坏地冲上前去,拉起了赵三公子的手,将他拖入了他朝思暮想的厢房。我本来想让释了凡自暴自弃的,结果却被他搞绝望了,于是不得不使出了撒手锏,让他羡慕、让他忌妒、让他恨。 在拖着赵三公子走进房间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跟和尚谈个恋爱可真费劲啊,就跟赌博似的。

好在那一次我赌赢了,我想我将永远记得释了凡在踟蹰了许久之后,冲上楼来,一脚踹开我的房门,拉起我的胳膊便向着门外飞奔时的情形。他踹门的时候不小心踹飞了自己的草鞋,沿着窗户落到院子里之后,被那匹枣红马给吃了。 我记得,他拉着我向院外跑去的时候,拴在桂花树上的枣红马还不怀好意地对着我们打了一个呼哨,跟在赤着一只脚的释了凡的身后。

向前跑去的我,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说:“了凡师父,你心中始终是有我,始终是放不下的对不对?”

释了凡的嘴巴硬,他狡辩说他之所以拉着我走是一位不想让我这个妖精祸害赵公子,他为国为民大公无私。 但是,我却知道他是在撒谎。

因为当他拉着我的手,从街边向着城外飞奔的时候,路边一位卖豆腐的老大爷曾经对他说:“小师父,几日前你一直在找的那个姑娘找到了哦,可喜可贺啊。”

看来,在委身赵家的这几天,他一直在找我,也许他的袍子和草鞋就是那个时候磨破的。

看来,他在小楼里看见我的时候,那句欲言又止的话应该是对我的关心,或者是嗔怪和埋怨。

看来,喝过了女儿红的那个小和尚,其实已经不能没有我。

五、世上从无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日,我和释了凡逃出了锦安城不久,赵三公子的那匹枣红马就用板牙磨碎了缰绳,追上我们。 它嬉皮笑脸地对我说:“天下佛门是一家,你家的小和尚一定认识那位喜欢骑驴的老和尚吧。”

对于它的问话我没有回答,我怕光天化日之下,如果跟一匹老马聊得很开心的话,会让释了凡很吃惊。 我骑在马背上,跟牵着马的释了凡聊天。

我说:“了凡师父,你就那么想要找到枯尘师父吗?我们这样不是挺好?”

听到我的话,他的脚步微微停顿了一下,许久,才抬起头来看着远方叹道:“我想问师傅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我连忙追问。

“小僧想问问他,菩提花坐胎千年终成菩提果,而菩提果的形状为何是一男一女双臂相拥的模样。” 他的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也回答不了。

我只知道,当初他所说的那句“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那指的是有时候只需一眼便足以穷尽一生,跋山涉水为他而来。

我只是知道,那个名叫释了凡的小和尚,之所以想要问他师傅那样奇怪的一个问题,是因为,他那静如止水的内心,已经起了涟漪。

菩提果其形,一男一女相拥而卧,而佛家却讲求男女断绝。 道行浅显的释了凡不知,他终究该心向菩提,还是心向我。所以他才想要向他师傅要一个答案,也许只有得到了枯尘师父的谅解和首肯,他才有勇气蓄发还俗,与心爱的女子相守一生。 世上从无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想,后来的我们之所以会被气急败坏的赵三公子追上,一定是因为那匹枣红马,这个吃货在驮着我们走出锦安城门不远后,就固执地停在了一片山坡前吃起草来,我用断掉一截的缰绳在它那滚圆的马屁股上抽了一下,结果它就把我弹飞到了正在编草鞋的释了凡的怀里,同时还低垂着脑袋冷笑了两声。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一次,释了凡并没有像往常我对他投怀送抱时那样,唯恐避之不及地一把将我推开,然后默念阿弥陀佛。 他只是顺势将我抱住,扶稳了之后,才缓缓地放开了手。 在他的指尖滑过我的指尖的时候,我还清晰地感觉到,他的手指微微地抖了一下。不经意间,我与他四目相对,他赶忙别开了目光,语气有些尴尬地说道:“桑蝶姑娘,小僧不是有意冒犯的。” 我笑笑地看了他一眼,旋即上前一步,猛地抓起他刚才抽开的那只手,放在了自己的手上,结果,这个时候赵三公子的马队便从锦安城里追过来了。

坐在马上挥舞着马鞭的他,朝着我们的方向大呼小叫:“贼僧莫逃,贼僧莫逃。” 在他的眼里,释了凡这个胆大妄为的小光头,不但抢了他的女人,而且还捎带着偷了他家的马,此刻正站在坡前悠闲地啃着地皮的那个吃货就是最好的证据。

那一天的释了凡本来想上前解释,可是气急败坏的赵三公子哪里听得进他的话,只大吼了一句“如来不管你,我替佛门清理门户”,就断喝一声,勒起碗口大的马蹄向着释了凡的胸口踢来。 我本想上前庇护,可是他的速度太快,还没等我冲上前去,释了凡就已经轰然倒地。

那一踢正中胸口,这一切的变故来得太快,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释了凡的嘴角就已经流出了鲜血,他的嘴巴张了张,断断续续地对我说:“桑蝶姑娘,小僧等不到那个问题的答案了。”

眼见他那双好看的眉眼缓缓闭合,我拼尽了全力摇晃着他的肩膀,可是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胳膊上的力道越来越小,到最后,甚至都已经不够力气抬起他的一根小指。

我听见身后的赵三公子不知道看到了什么可怕的情形,在惨叫一声之后从马背上跌了下来,然后和其他人连滚带爬地跑掉了。 我看见那匹本在吃草的枣红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此刻正低下头来,用那张长长的马脸摩挲着我的身体,巨大的气流从他的鼻孔中喷射而出,每喷一下,我的整个身体都如一片树叶似的几欲飞走。 我看见枣红马那一双巨大的黑色眸子中,映出了我的模样,竟是一只小小的七彩斑蝶。

那一刻的我终于知道,原来,我本就是释了凡的一丝凡念,我与他青灯共守七载,每日听他诵读经书,轻击木鱼,才渐渐地因了他的心志变成了人形,同情他、怜悯他,想要替他化解青灯枯禅的孤独。

如今,他就要离去,他的凡念而衍生出来的那个我,自然再无力维系人形。

我想要像最初那样,伸出手来调皮地摸了摸他那颗已经长出了黑发的小光头;我想要拼命地撑开他的嘴唇,听他说一句我等了一辈子的,对于凡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喜欢。可是纤细如一枚枯叶的我已经无能为力。

于是,我只能轻轻地栖息在他的唇边,栖息在他长长的睫毛上,看他,再也不会睁开眼。

六、他的话断断续续,随风而来,我有好多只眼睛,我突然不知道,该用哪一只来哭。

再次见到枣红马的时候,已经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三年之中,我一直守在释了凡的身边,我看见他被几个路过的行人,埋在了山冈下的一条小溪边。

我看见,他胸前的佛珠变成了菩提树的种子,在他小小的坟茔中破土萌发,用了千日的光阴,长成了一棵手腕粗细的花树。 我看见,菩提树在某个大雨的夏夜里开出了唯一的一朵菩提花,我记得释了凡曾经对我说过,菩提树从来都是花开两朵的,只开一朵花的菩提树,永远也不会结出菩提果。

那一夜,我瑟瑟发抖地躲在一片巴掌大的菩提叶下,后来天晴了,漫天闪烁的星光中,却没有任何一盏我宁愿不顾一切地扑向的灯火。

日升月落,炽热的日光渐渐地晒干了我翅膀上的露水。我在菩提开花的第二天振翅高飞,我飞过了一座低缓的山丘,又飞过了一条并不怎么宽的小河,然后,我就在小河边的一家农舍里看到了正与一匹跛了一条腿的驴子拴在同一个木桩上,悠闲地吃着草料的枣红马。

在它们身后的院子里,坐着一个脸上爬满皱纹的老丈。看起来有点奇怪的是,年过六旬的老丈,居然还会像一个孩子似的,时不时地伸出手去,摸一摸身边那位老太布满青筋的手。 那表情,宛若一对新婚燕尔的恋人。

他说:“老伴啊,当年我被一只妖精吓得失魂落魄,骑驴跑路掉进这条河里的时候,要不是被正在河边淘米的你救下,恐怕这一辈子都不识人间烟火。”

说到此,他俯下身来,伸出手,轻轻地抚摩了一下老太脸上那块巨大的黑痣,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当年,你因为长相极丑,而躲在这深山之中不敢见人,后来遇到了我,看来,这是我们两人早就注定的缘分。” 他说:“你在我心中,从来都是最美的。”

他的话断断续续,随风而来,我有好多只眼睛,我突然不知道,该用哪一只来哭。

恍惚间,我仿佛又听见了古寺之中,某个少年的朗朗禅声。 他说:“一念般若生,一念般若绝。” 转眼,沧海桑田。

第19篇:孤儿怨影评

孤儿怨Orphan

有人说,邪恶、自私、残忍、憎恨、善妒、欺骗,都是人性。有人说,真正的惊怖并非来自想象的灵异世界,而是身边这个熟悉得常常让我们视若无睹的尘世人生。于是,借着人性或恶魔的名义。明明该属于成人的阴暗,如若投射到天真烂漫的孩童身上,又该增添何等的恐惧?

人之初,性本善--飘洋过海之后似乎再也站不稳脚跟。至少,依据许多的的恐怖惊悚片,看似天真无邪的儿童,心里大多都藏着杀人犯罪的小算盘。或许是天使面孔魔鬼心肠更具冲击力,或许是年纪尚小还未理清正义邪恶观,又或许是对爱无法解释的独占欲,在成人看来应当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却成了让人恐惧的代名词。

她总是聪明、冷静、高智商且彬彬有礼,还缺少了同龄儿童的愚蠢、幼稚和任性;她独立、有序、爱干净,她一直安静、乖巧、低眉顺目,或许因为在孤儿院长大,总带着几许纤弱、可怜的样子。也许这是个太早熟的孩子,可毫无疑问,和胡闹大嚷的同龄人相比,她似乎更为省心。然而本该天真可爱的年龄,却摊上毛骨悚然的诡异,比起掺杂血腥暴力,这样的阴森更让人脊背发凉。

剧中那个小女儿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她表面上选择了屈服,否则她会死得很惨,并且她有语言听力障碍,在这部剧里,只有她是年龄最小的,而且又有先天的残疾。但是她却是最勇敢,头脑最清晰的。知道先如何保护自己,再去保护家人。在那个孤儿要用石头砸碎她哥哥的头时,是她奋不顾身推倒了孤儿,在医院里,也是她赶紧跑去她妈妈身边去提醒她妈妈……在最后她妈妈和孤儿在冰面上对抗时,也是她拿起了枪,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开了枪,不然他们全家的命运会和之前那些受害家庭一样,惨遭灭门。

在这部戏里,小女孩和33岁的“孤儿”其实都有同样的智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立场也不同。一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心理变得扭曲;一个站在大局上考虑,勇敢的保护家人,必要的时候也懂得低眉顺眼。如果没有小女儿的坚强果断地判断能力,不知又要有多少家庭惨遭不幸……

这部电影以恐怖片类型为基础,但发展出复杂的心理剧,情节令人出乎意料。

第20篇:孤儿怨(影评)

《孤儿怨》影评

在看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之前我所认为的那样,是一部恐怖片。按类型来说,它更接近于《电锯惊魂》那种带有血腥画面的悬疑惊悚片。电影以女主角的梦境开场。一开始,我总是提防着画面中突然蹿出的恐怖场景,后来发现电影中其实并没有这些一般恐怖片常用的套路,我也就放心地向前挪挪身子,凑近电脑屏幕一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气的关系,随着情节的深入(尤其是在 Esther在女主角面前暴露邪恶的本性后),我竟然开始不由自主地发抖,并给这部电影上了第一个标签:重口。

可以说,女主角一家原本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的,虽然小女儿Max是聋哑人,但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小女儿的残疾让女主角有着不小的阴影,她开始酗酒,而致使第三胎的意外夭折(电影中没有明说,但从情景台词中可以推断出来)。女主角Kate深感愧疚,一直无法摆脱这个阴影。而这一切,也正是这一家人打算收养孤儿的原因。“I wanna take the love we felt for Jeica and I wanna give it to somebody who really needs it.”女主人Kate如是说。很可惜,他们没有迎接到他们真正所想的那个“somebody”,孤儿Esther的到来成为了这个家庭悲剧的开始。当孤儿院的修女被Esther用榔头残忍地砸死后,我知道,从这一幕开始,接下来的情节将不会是平静的。

我不想过多地去复述电影的情节,一部电影,很难通过第三方的描述将电影本身所要阐述的东西表达出来。这部电影真正恐怖的地方不在于其并不多见的血腥画面,而在于角色本身所营造的氛围。孤儿Esther是一个年仅9岁的女孩,她看上去甜美、聪明、懂事,却有着一份不合那个年纪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是成熟得可怕。随着她做出的一系列残忍的事情,她身上的诡异气质就愈发明显,不禁让人脊背发凉。那种明明成人才会具有的残忍、暴力、阴暗却不合时宜地在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展露无遗,这种反差让人感到绝望和深深的恐惧。 在影片接近尾声,也可以说是高潮时,Esther的真实身份才明朗。她并不是什么小女孩,而是一个已经33岁的患有罕见侏儒症外加什么荷尔蒙失调的精神病人还是一个暴力狂。而这也可以解释她在杀害养父前对他说的那些暧昧的话,不然电影就在另一方面真正重口了。现在,形式对立已经很明显:男主角之前一直被Esther蒙在鼓里,对自己妻子的劝告也不予理会,甚至认为妻子是因为喝酒才会胡言乱语。而他被Esther用刀捅死,直到最后一刻才震惊地发现一直以来是自己错了。而Kate早已看清了Esther的本性,影片尾声便是两个女性之间殊死的斗争。这个时候又不得不提Max,如果不是她在书屋下推开想要砸岁她哥哥的Esther,小男孩早就遇害;如果不是她在结冰的湖边开的那一枪,Kate或许也难以生还,可以说,Max这个年幼的却十分勇敢的小女孩,救了她的哥哥和妈妈。每当看到Esther用哄骗或是威胁让Max帮她做事,总是心疼这个无辜的小女孩。

影片还是以Esther的死亡而告终,Kate抱着穿着睡衣的Max站在寒风中,不远处有警察开着探照灯向她们走来。不管怎么说,她们总算胜利了,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在将Esther踢入湖中前,Kate吼出的“I’m not your fucking Mommy!”也算是给这个惊悚的收养孤儿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只是满目疮痍。

长信怨王昌龄
《长信怨王昌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