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7 09:01:32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古诗中的情意

古诗中的情意

古诗中的情意 诗中爱情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2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选自《诗经.邶风》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 6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木瓜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1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蝶恋花》 13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14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15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17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4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27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 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31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3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34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江城子》 36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37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43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44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摸鱼儿》

46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52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56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 《卜算子》 60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62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65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67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69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家》)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中友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推荐第2篇:古诗中的名句

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中的名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2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林安邸》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选编:徐继东)

推荐第3篇:古诗中的节令

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

推荐第4篇:古诗中的明月

古诗中的明月

从古至今,时代在不断变迁。但人们对明月的情有独钟却从未改变——题记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放;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丽;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乡情;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惆怅;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怀。而在这灿烂的诗文化中,明月成为众多名家笔下的宠儿,在众多事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璨明珠。

月,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被神话。人们赋予了月亮灵魂和精神。月,在华夏历史走过了几千年,孕育出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也奠定了关于月亮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而仅次于春节的——中秋节,更是以月亮为中心的传统节日,将月的膜拜推向极致。

历代迁客骚人,情有独钟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为千古绝唱。对于每个中国人,应该是从启蒙教育时就能脱口而出的诗句吧!但只有远离故土时,方能体会诗中的情怀,想到日夜思念的故乡,身在他乡异国的亲朋,每当抬头仰望明月高悬苍穹,情不自禁地会联想到故乡的那头明月依旧。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中国,“明月”与“相思”俨然成为了一对孪生兄弟,从古至今,无数像李白一样的异乡人,看到天上的明月便会自然地惦记起亲人故友,明月呀明月,你寄托了几多游子的相思之苦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道出了万千游子的心声。诗中爱国诗人陆游借月抒怀,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身虽离,心相依。即使相隔千里万里,我们不也能共赏明月吗?就让思念与祝福趁着月光,乘着清风飞到思念人的身边吧!

明月,你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你为华夏儿女树立了一种恒久的精神力量。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迈向时代的巅峰,与日月同辉!

推荐第5篇:古诗中的春节

古诗中的春节

郭关艺术 2017-01-29阅读原文 春节的典型意象古代有关春节的诗很多,其中“春风送暖入屠苏”可算是最有名的诗句之一。我们讲唐诗,不妨从这首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开始———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朴朴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我要先说说“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年”。“岁”是更为古老的说法,有悠久的历史。古人对一年的时光变化有清楚认识之后,最早在传说的尧舜时代以“载”来称呼它,“载”是“始”的意思,取其“物终更始”之意;之后的夏人,根据后代文献记载,称之为“岁”,是指岁星(木星)运行十二次之一的时间;到了商代,殷人多称“祀”,祭祀在古代非常重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讲的就是祭祀与兵戎,祭祀活动每年都有;而周人称其为“年”,本义是“谷熟”(《说文解字》),有收成的意思。《元日》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涉及了古代春节习俗里很重要的三种典型意象,在新年来临的前后,王安石在诗中提到了爆竹、屠苏和桃符。首先是爆竹。直到今天,爆竹仍然是很流行的东西,但准确地说,应该改称“爆纸”了,因为它不再是用火焰烧灼以爆竹筒,而是外裹重重纸衣。我们今天关于过年的传说大多是名为“年”的怪兽,但这是后来演变出来的,爆竹最初是为了吓唬“山臊”。相传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长尺余,犯人则病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箸火中,熚烞有声,而山臊惊惮。”山臊会使人发寒热病,以竹放在火中,竹子爆开可以吓走山臊。《荆楚岁时记》也说:“正月一日……鸡鸣而升,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里大家可以注意,爆竹燃放的时间是天明鸡鸣的时候,而不是现在流行的午夜来临之刻,因为古人通常将新年来临的时刻定在天光明朗之时。上面“千门万户朴朴日”也体现出天刚亮的情景,太阳刚出来,光还不是非常亮。其次是屠苏,这是一种酒,混合了大黄等多种药草,据说喝了可以祛病避疫。古代在不同的时节饮不同的酒是常事,比如端午节就得喝雄黄酒。屠苏酒,据后代记述是除夕将内含多种药草的布囊悬入水井之中,到元日时取出浸酒而成的。关于屠苏酒的诗很多,我们来看唐代卢仝的《除夜》诗:“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酒色迎春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其中“最后人”不是指善酒最后不醉的人,而是最后持杯喝酒的人,即最为尊长者。这体现了年节时喝酒的习俗和讲究,一般是年少的敬长者酒,但饮酒时则是年少者先饮而长者后饮。最后是桃符。桃符的历史追溯起来极为久远,我们来看这段话:“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段话出自《山海经》,但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文本里并没有,而是东汉王充在其《论衡·订鬼》篇中引用自《山海经》的。这里面可以看到神荼和郁垒两个非常古老的形象,他们是驱鬼的神人。古人相信桃木有驱邪的功用,或许就是由此而来。最初是将桃木刻削成一个大致的人形,可称为桃木俑;然后是在桃板上画神荼和郁垒,渐渐成为门神的形象;再后来除了图形还书写门神的名字;门神到五代以后渐渐发展为钟馗,大约到宋代以后又为秦琼、尉迟恭所代替;桃木也渐渐为纸所代替,在五代的时候大致已出现了书写吉祥意义的对联,即所谓春联。严格地推究起来,王安石诗里的“桃符”究竟是门神还是春联,其实颇难定论。可见,我们所有的年节民俗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是经过历史时段发展而来的。除夕的呈现王安石《元日》诗虽然是写宋代的情形,但这些春节的习俗和情景在唐代甚至更早就已经可以看到了,上面提到的“爆竹”、“屠苏酒”、“桃符”等大抵都有远古以来避邪驱鬼的意味。如果我们看年节前后的习俗和风尚,首先可以谈谈非常典型的“驱傩”这一环节,现在一些乡村里还有傩戏的习俗。傩戏是一种驱鬼逐疫的巫术乐舞形式,远古时在不同季节都可能举行,而年末的仪式,汉魏时代多于腊日举行,“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逐恶鬼于禁中。”(《后汉书·礼仪志》)这与《周礼》记载的“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类似,驱傩的人要戴黄金面具,身上披着熊皮,穿黑衣红裙,多人一起舞蹈。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春节联欢晚会成为我国民众过年流行的娱乐观赏方式,中古时期的中国没有春晚,但在除夕夜,大到皇宫,小到山村,人们都会看驱傩表演。很有意思的是,驱傩这种最初宗教色彩浓厚的仪式,其发展过程又有变化,体现出民俗的演变。《魏书·礼志》里提到,北魏高宗和平三年十二月的岁除大傩之礼,由军队分列两阵演出,一方为骑兵,一方为步兵,分别代表北方与南方。“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南败北捷,以为盛观。”最后北方胜利,南方失败,体现出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的局面。到了唐代,驱傩已经非常普及,大傩之礼在形式上与前代差不多,但更进一步世俗化和娱乐化了。据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载:“事前十日,太常卿并诸官于本寺先阅傩,并遍阅诸乐……百姓亦入看,颇谓壮观也。”与春晚类似,大傩之礼在正式举行前也要彩排,由太常卿先审阅,老百姓亦可参与。驱傩在唐诗里颇有写照,比如王建的《宫词》曰:“金吾除夜进傩名,画绔朱衣四队行,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这首诗中展现了皇宫中傩戏的情形。民间也有驱傩场景,比如孟郊的《弦歌行》:“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敲鼓在驱傩仪式中非常普遍,扮演鬼的人要把脸涂成各种颜色,只有牙齿是白的。鬼被茅草做的鞭子、桃木做的弓箭吓得号叫乱跑,围观的人看了大笑。除夕夜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守岁,通常是灯火通明的场景。前面王建的《宫词》说“院院烧灯如白昼,沉香火底坐吹笙”,那一晚,皇宫里面是彻夜通明的,亮如白昼、歌乐升平的景象呈现了宫中的非凡热闹。据说隋代以奢华著称的隋炀帝除夕烧沉香木,火焰烛天,香闻数十里,一夜烧去二百余车。唐时想也不逊色,《南部新书》记载“燃巨烛,燎沉檀,荧煌如昼”。那时的诗人有不少除夕守岁的诗作留存下来,其中也多提到这一情节,比如在近体诗声律定型过程中有积极贡献的沈佺期《守岁应制》诗曰:“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在守岁光明热闹的场景之中,君臣欢聚,除了观看傩戏如同春节联欢晚会外,还有更高雅些的活动,比如作诗。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那时候作诗之盛行是历代罕见的。前面提到的沈佺期的诗是“应制”之作,也就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而那些富于文采的帝王本人也会自己书写诗篇,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守岁》:“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梅花经常出现在宫廷守岁诗作中,再来读一读杜审言,也就是诗圣杜甫的爷爷的《守岁侍宴应制》,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除夕守岁之时,带着梅香的风吹进来,歌舞升平,人们下棋、游戏、喝酒。此诗将宫中的氛围、人们欢愉的心情连贯地传达出来了。这类诗大抵写得典雅端庄,环境和意象也都相仿。宫廷是中国中古时代诗歌产生的最主要的场所,它决定了诗歌的许多基本成规,不能说里面没有好的作品,但要期待普遍的佳作是很难的事。同样写到梅花,如果不在宫中,或许就可以颇有情味,比如王諲的《除夜》:“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大意是说,今年在这个晚上结束,明天明年就来了。寒冬暖春随夜转换,这些变化人是感觉不到的,但在后院的梅花身上却可以看到。这首诗写得很有趣,全诗着力渲染的时光流转最后落在了小小的梅花上,旨意一时突显。就像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从大的场景开始,最后落到一个小的形象上。守夜不眠是除夕的基本生活习俗,在宫中自然是欢娱非常,超出宫苑,情境就有另外的可能。自然,世间平民也可以有自家的欢聚,但并不一律如是。有一类除夜诗比较有意思,跟欢快、团聚、温馨的氛围相反,体现了诗人孤单抒怀的感受。孟浩然有一首《除夜有怀》曰:“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诗人是著名的隐居者,过着平淡的生活,这个除夕也没有太多的亮色,灯方灭熄,香气渐消,但还是透露出春暖悄悄临近的消息;然而这样一个欲暖还寒的夜晚,诗人与他暧昧不明的所怀之人,终究是无缘梦会了。诗里面随着季节轮转欲欢还忧的情绪纠结,显露着特别的韵味。孟浩然还有一首写于除夕的诗,是他漫游越地,在乐城也就是今天的温州乐清遇到故人张子容而作的《除夜乐城逢张少府作》。“云海泛鸥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团聚日子里一个人在外,遇到故人当然很高兴,但两人皆是天涯失意人,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兴奋、愉悦,最终也落入生命苦短、相逢实难的感喟。如果孟浩然还能在除夕夜遇到自己的故友,算比较幸运,其他不少唐代诗人就不如他了。我们看白居易的《客中守岁在柳家庄》:“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还有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可以看到,孤独的人在旅途,面对的往往只有寒灯,照见的是自己的霜鬓。这些诗体现了泊中诗人共有的感受:远在异乡、孤身只影、寒灯相伴、衰老愁苦、悲往忧春……他们对于新年的到来有某种愁绪,不是欢欣鼓舞地迎接,而是瞻前顾后。诗人是最敏感的一群,在新旧交接、众人欢聚的时刻,不如意者必定发出他们的叹惋,而穷苦之词易好,许多作品就此流传下来。或许他们的悲情是被放大了的,但这恰恰从反面折射出年节时分正是骨肉相亲、欢聚团圆的日子,应当有欢愉的氛围和情绪,当他们不能拥有的时候,就把这种伤心的情绪表现出来。元日迎新除夕之后便是元日,新年元日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经过一夜的守岁,朝廷上还要举行隆重的朝会仪式,文武百官要向帝王朝贺。这样的正旦朝会,从汉代就开始了,唐代的阵势当然甚是宏大。比如王建有诗《元日早朝》:“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六蕃陪位次,衣服各异形。举头看玉牌,不识宫殿名。”天还没完全亮,众人已到宫门等候朝贺了,这里面不仅有百官,还有地方官员以及外邦远客。朝会上,官衔和年辈高的大臣带领拜贺,很是庄重,但也会有纰漏发生。根据《东观奏记》的记载,大中十一年元日,太子太师卢钧80岁了,却“声容朗缓,举朝服之”;而第二年的太子少师柳公权也80岁了,远远走到殿下已精疲力竭,称皇帝的尊号发生了口误,被御史弹纠,“罚一季俸科”。大家议论纷纷,为柳公权可惜,“七十致仕旧典也,公权不能克遵典礼,老而受辱,人多惜之”。朝贺仪式结束后,皇帝会赐宴群臣,饮酒、作诗等依例进行。比如唐睿宗景龙四年元日,臣下多赋柏叶诗,当时有名的才子武平一之作如下:“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这类诗作辞藻规整华丽,书写隆重的朝会场面,表达祝寿祈年的愿望。到了元日,除了宫廷里的朝贺,平常世间,人们相互之间也有往还拜贺、表达新春祝福的习尚,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拜年。不过,迎来送往通常是很累人的,比如白居易就有《元日对酒》:“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白居易在元日发现,如果不是因为过年,都不知道自己身体日渐衰弱,侧面反映出拜年的辛苦。大约宋代之后,投刺之风盛行,由专人送去拜年名片,而不是自己躬亲登门了,一直延续到明清。这大概就与今天送贺卡的意思有些相近。总体来讲,虽然如上面所提及的,在除夕元日除旧迎新的年节里,会有仕途失意者或天涯沦落人的哀音,但总的来说,积极正面的情绪还是主要的,这似乎在元日诗里更为显著。放眼众多名家的元日诗,都洋溢着快乐的、积极的气息。有边州的,如张说《幽州新岁作》:“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嗟人事常无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也有乡间的,如卢照邻《元日述怀》:“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即使感到日渐老去,在新年的时候,也不会一味地低徊,如顾况《岁日作》:“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少年”的出现,让诗人坦然面对生命的代序和流转,体现出一种除旧迎新的正能量。公众平台简介此公众平台由禅艺国际艺术机构主办,为签约画家、古琴家、全真派道士郭关道长设置公众平台号,欢迎关注。本平台发布郭关道长艺术创作内容之外另涉及书画、音乐、艺评、哲学等文化艺术类内容,您若有好文好画欢迎来稿,请先关注此公众平台,再投稿至邮箱:ybbud2008@126.com郭关简介:出生于湖南,画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装置等领域;知周易、晓音律、好古琴、喜操《幽兰》《广陵散》;曾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系统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后于龙虎山修道,通斋醮科仪;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佛光山、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台湾建立有“郭关艺术馆”,长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件。《韦编三绝》 古琴演奏:郭关道长

00:00 / 05:07

8.8M

重新播放

05分07秒 8.9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秒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可 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推荐第6篇:古诗中的四季

古诗中的四季

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四时更替,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饮酒赋诗。古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芬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以一下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吧.。

四季之韵—-春。春,生机勃勃,总是给人新的希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迷恋西湖美景,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个“争”字道出了对西湖生机蓬勃的春之情感,表明了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碧草蓝天的春之画卷,展现了古人对春天的向往;好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蹄\"字展现了诗人的信马由缰、怡然自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之多,春之浓。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中的古春之意。

四季之酷――夏。夏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炎热的,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却让人们重新感受夏天的美好,无穷碧的莲叶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在炎热的的夏日更是难得。别样红的荷花与莲叶的无穷碧互相映衬更加突出了荷花的红,让人在清爽的感受同时融入色彩美的感觉.。清香怡人的夏之芬芳,显现了烈日炎炎中的一丝清爽;出水芙蓉的夏之荷花,增添了白热光中的一段色光。诗中的荷,诗中的画,诗中的夏之荷景

四季之凄――秋。秋,落叶归根,总是给人以凄凉悲惨的感觉。而在刘禹锡眼中的秋,却别有一番情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以其奔放的热情和旷达的胸怀,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对秋天的赞美,表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全诗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是别具匠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凄寂幽静的秋之气息,正是风高气爽、枫叶红树上的一笔;黄昏落日的秋之凄美,显示秋天胜春的真正美丽。诗中的树,诗中的叶,诗中的凄美秋光。

四季之寒――冬。冬,总是给人以萧然肃杀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生花妙笔地概括出了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的景象。还具体的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飞舞的银蛇,奔驰的蜡象。其中动静相接,最后还有妖娆的想象,给读者以无限遐思。然而八大家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描绘了一幅寥无人烟的冬之寂景。这是冰山雪月的夜幕,千鸟回巢的冬之盛况,显出了冬日寂清的凄画。诗中的山,诗中的雪,诗中的寂寥寒冬。

春夏秋冬四季,诗人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中的春,诗中的夏,诗中的秋,诗中的冬,拼成了一幅四季的水墨宝画,耐人寻味;春日的意韵,夏季的酷热,秋季的凄美,冬时的严寒,汇成了一首四季的长诗,绵远悠长。

八年级八班兰晓荷

推荐第7篇: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点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点评: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

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8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

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

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

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诗句。“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同时“梨花”的梨还代表着“离”。“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着,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

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的人。

好在四海之内,都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不要在分手的路口,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

赏析:

“蜀州”一作“蜀川”。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

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推荐第8篇:古诗中咏雪诗句

古诗中,有很多是咏雪的诗句,大家一起看看下面小编整理的诗句吧!

古诗中咏雪诗句

怒风吹雪急鞭马,匪兕匪虎率旷野

《督粮宿盐州东》 宋·李复

闻道朝来雪又下,老人今岁未应饥

《上元前雪三绝句》 宋·苏辙

灯前看宝剑,雪里按苍鹰

《刘生》 宋·曹勋

尘陌望松雪,我衰君少年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唐·卢纶

夭夭风前花,纤纤日中雪

《携手曲》 唐·李咸用

玉杯春酌春盘食,曾忆雪香同醉色

《和张尉食字韵》 宋·赵善括

冻云垂地风栗冽,万里江天暮飞雪

《江天暮雪》 宋·王之道

今长尺若干,霜雪颇自力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 宋·仇远

千里内、欢声和气,可融霜雪

《满江红·再和诸人元夕新赋》 宋·何澹

雷斧何年翠凿成,老龙吟苦雪涛惊

《观天井》 宋·方岳

柳絮风中雪,芙蓉水上霞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其一》 宋·喻良能

忆昔归田友麋鹿,雪里寻梅踏瑶玉

《韩子温尚书以长句送江梅次韵》 宋·周必大

扣门满衣雪,僵立不得跪

《由竹溪至梅蹊书赠莫云樵》 明·张羽

行云自随语燕,回雪趁惊鸿

《诉衷情·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歌舞》 宋·毛滂

白雪侵新鬓,归心逐断鸿

《暮春雨中感怀》 宋·释斯植

卷帘见月形神清,疑是山阴夜雪明

《刘君元晖八月十四日邀余玩月快雪斋中,命余》 元·倪瓒

雪舟不肯半涂回,直到荒林意盛哉

《和曾无疑》 宋·杨长孺

角声未动纸窗白,儿曹报我雪满檐

《冬雪行》 宋·王炎

几点鲈乡莼浦,万里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

《水调歌头·雨霁彩虹卧》 宋·赵善括

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

《七八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宋·吴潜

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

《春游二林寺》 唐·白居易

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练花飞

《浅夏独行奉新县圃》 宋·杨万里

大鹏风翼起,老骥雪蹄开

《檄往校旁郡艺舟行值董仲修来赴漕试复小舣相》 宋·曾丰

重念雪寒亲麈语,无忘水暖走鸥盟

《清上人持钵求颂》 宋·释正觉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光禄庵二首其一》 宋·苏轼

蛟龙拔入盘重渊,雪霜放出参九天

《豫章上游生米市前江中洲上至德观侧柏树甚老》 宋·曾丰

玉骨已无尘俗气,冰姿还耐雪霜威

《观梅偶成二首其一》 宋·吴芾

彩云飘玉砌,绛雪下仙家

《鸟散馀花落》 唐·赵存约

三湘风雨失舟檝,万里路岐多雪霜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其一》 宋·汪元量

织成白灊胜白丝,恰称吴娃冰雪肌

《吴宫白灊辞》 明·张羽

急雪打窗飞砾细,狂风卷野怒涛翻

《冬夜》 宋·陆游

紫微晴雪带恩光,绕仗偏随鸳鹭行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唐·钱起

月通深夜白,雪压岁寒青

《偃松》 宋·释道章

酒压羔儿雪煮茶,红罗斗帐锦笼花

《绍兴帅相公遗小春新花且折简云对瑞香啜之大》 宋·曾几

园林雪后清孤甚,京洛尘中子细看

《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一》 宋·刘学箕

笑插落梅花乱鬓,起看城雪筋冰楼

《岁暮夜雪招二王诗人菲果小饮》 明·徐渭

年年望雪待月,漫倚吟矶

《汉宫春·岁尽得巽吾寄溪南梅相忆韵》 宋·刘辰翁

可怜松雪当年笔,不识檀溪写的卢

《题松雪画马》 明·明无名氏

晨瓶得雪乳,暮瓮渟冰湍

《白鹤山新居凿井四十尺遇盘石石尽乃得泉》 宋·苏轼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暖川(一作征人歌)》 唐·李益

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

《送僧》 宋·释可士

冰池照影何须月,雪岸闻香不见花

《梅》 宋·戴复古

客梦初惊,雪晴风冷千山晓

《点绛唇·客梦初惊》 元·刘秉忠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胜游

《吴江》 宋·孙何

万里江山谁画得,天开新样雪晴图

《雪后过南坡》 宋·虞俦

乘兴拿舟到雪山,松篁门径望中宽

《雪山院》 宋·汪任

白雪漫漫,降下琼花片

《挂金索·二更里》 宋·无名氏

荠花如雪满中庭,乍出巴蕉一寸青

《出游归卧得杂诗》 宋·陆游

三涧交流,两崖悬瀑,捣雪飞霜落翠屏

《沁园春·西岩三涧》 宋·刘子寰

高秋酒熟雪浮瓮,中夜剑归雷吼空

《闭门》 宋·陆游

轿中举首聊东望,不见花枝见雪城

《上元後一日往山庄访子仁,中涂望见庄里李花》 宋·杨万里

雪添行李重,船逐浪花轻

《送友人别》 宋·林尚仁

涧落烟中磐,岩垂雪里灯

《送僧归天台住国清寺》 明·止庵法师

虽然未尝西湖雪,犹及梅花第一枝

《别西湖》 宋·姚勉

问谁共、绿幄宴群真,皓雪肌肤相亚

《宴琼林·木香》 宋·黄裳

雪里过门多恶客,春阴只恼有情人

《催公静碾茶》 宋·黄庭坚

冻云垂地雪欲落,断雁叫群天尚早

《鹿泉成士王觉民颇有杜子美不彻之恼和东坡忆》 宋·王之道

蜀江雪浪来,棹趁船人把

《梅林分韵赋诗得下字》 宋·施晋卿

马头忽有暗香来,撼雪寻芳识标格

《分题墨梅》 宋·曹勋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送僧》 唐·贾岛

推荐第9篇:古诗中的意象

古诗中的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

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

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

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

气节 积极向上

柳:

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 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 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 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

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

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

象征美人 兰:

高洁 牡丹: 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 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

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梅:

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动物类

猿猴:

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

:理想 追求 鱼:

自由 惬意

鹰:

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

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

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

飘零 伤感 鸟:

象征自由

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莼[chún]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青鸟:

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孤)雁:

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

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

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

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

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

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烟雾:

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

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

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

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

春天 美好

西风:

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

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

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

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

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

游子 飘泊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

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

欢愉 光明 金风:

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

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

美丽 无瑕

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簪缨 (冠):

官位 名望 捣衣砧:

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

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

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

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6、颜色类

白:

纯洁 无暇 丧事 红:

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

希望 活力 和平蓝:

高雅 忧郁 黄:

温暖平和 紫:

高贵 神秘

黑:

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英雄:

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

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

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

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娥眉(蛾眉):

美女 峨眉:

高尚的德行

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

指孝顺双亲。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

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

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

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

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

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

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

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

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

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9、其他类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

初现希望 深夜:

愁思怀旧

雪:

琼玉、碎玉、冰花、六出;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信:

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

后庭花。

天地:

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浮生:

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朝阳:

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

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

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

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月亮:

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

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含贬损之意的: 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捉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

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推荐第10篇:古诗中的廉洁

古诗中的廉洁

黄文杰

我喜欢阅读经典诗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古诗中,我学会了尊老爱幼,从古诗中,我知道了清正廉洁,就像《石灰吟》中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无独有偶,王冕也在《墨梅》里写到: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诗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与经典为伍,伴幸福同行!我要像于谦和王冕一样,做个清正廉洁的人!

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中心小学三(1)班 电话 15161797487 指导老师 刘从珍

第11篇:古诗中的春天

《古诗文中的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四首古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11个生字,注意“畔、泗、滨”的生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插图及诗句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初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诗人在春天里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

2.诵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大致了解诗意

4.教学难点:能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诗人在春天里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前学生进行预习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激趣,古诗导入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能回忆起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春天景色的诗句吗?

《咏柳》唐

贺知章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师:不同时代的诗人用不同的诗歌描绘了他们所看到的春天。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诗句,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春日》

朱熹 《村居》

高鼎 2.同桌之间相互读,相互指导。 3.指名读,教师指导正音

4.分组读、男女生赛读

5.再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味。齐读古诗。解释诗题 6.默读古诗,思考:这些诗句中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花、戏蝶、娇莺、桃花、东风

莺飞

杨柳

儿童

放纸鸢) 出示词语读一读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感受春花的灿烂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注释】

1.江畔:江边。

2.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一)了解诗题: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指名读,借助注释思考:诗人寻得了哪里的花?这里的花开得怎样?(多、大、繁茂)

板书

出示诗句:读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展开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花的色彩和形态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顺势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句诗)

(二) 师: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姹紫嫣红,花团锦簇, 春花密密层层,花香除了吸引住了诗人停步欣赏,还吸引了谁?

出示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读诗句,借助注释回答问题。(生说,板书)

2.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2.思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呢?(预设: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灿烂,芬芳鲜艳,香气迷人)

3.师:诗人与戏蝶都陶醉在灿烂、鲜艳的春花中流连忘返,此时传来黄莺鸟优美的歌声,心情会怎样?(轻松、愉悦)

师:诗句中“自在”一词,就是自由自在的意思,这里不仅黄莺自在歌唱,更是表达出了诗人赏花的愉悦心情。 4.指名读诗句,教师点评。(预设点评:读了这句诗,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 “黄四娘家”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5.全班齐读诗句。

(三)了解时代背景,入情入境诵读。

1.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战乱之后,终于在四川成都西郊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写出了春天时节,春花灿烂,姹紫嫣红的美景。

2.再指名读。齐诵。

过渡:春天到了,各种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竞相开放。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儿开的热烈,开的灿烂。

(桃花、梨花、迎春花„„)

三月桃花红十里

我们现在一起来欣赏这里的桃花

读诗题《大林寺桃花》。

三、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

师:大林寺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因为在险峻的山峰上,很少有人到大林寺。相传,这天白居易心情郁闷,登上了庐山游大林寺,写下了此诗。 1.出示诗句,指名生读、齐读古诗。

2.师:我们常说三月桃花红十里,可大林寺的桃花是在几月开的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学,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的香炉峰上,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花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转移。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3.交流

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 说说诗句的意思。四月繁花凋谢,而此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2) 想象:此时大林寺的桃花是怎样的?有谁来描述一下。

(3) 看到眼前盛开的桃花,诗人的郁闷之情会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好诗句。 (4) 由此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出示诗句(生读):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诗人感慨到:——生借助注释说诗句的意思(或读诗句) 我常怨恨春天走了,再也没有地方寻找,却没料到春天悄悄地转移到这深山寺庙里来了。

师点评:我怨恨春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齐读诗句,读出喜出望外的感觉。

师:是什么让诗人找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还在自己的身边。(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师 小结整首诗的诗意: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齐读全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看到了春花的灿烂和明媚,有花的装扮,春天才是如此的生机勃勃。从《大林寺桃花》中,我们从四月盛开的桃花找到了春的足迹。让我们身在花中的人啊流连忘返,喜出望外。

齐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春天的“花儿”中寻找了春天的足迹,知道了姹紫嫣红的花儿把春天带来了,那么,你们还能从什么事物感受得到春天的来临呢?(让学生自由说:如春雨、春风„„)

2.师:在很多的古诗文中,诗人常把“春风”称作“东风”。(注意是“东南西北的东)

有春风吹拂,鲜花相伴,正是外出踏春的好日子。宋代理学家朱熹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二、学习古诗《春日》

出示诗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流名字,在山东省。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一)读诗句,说说诗人看到踏春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

1.借助注释了解

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二)引导学生想象“无边光景一时新。

1.泗水河边边,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上了新颜。有哪些景物换上了新颜,能描述出来吗?

2.师:好日子、好风景,你能通过诵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3.引导学生读好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三)后面两句是诗人游春时的感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提问:从什么地方你识得了东风的面貌?(预设:从万紫千红的花丛中、从碧绿的小草中„„)

2.很容易识别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3.诵读这两行诗。

(四)小结:诗人从东风的吹拂中,从万紫千红的明丽色彩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感

受到了春天里“无边光景一时新。”

齐诵整首诗。

过渡:春光明媚,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东风轻轻的吹拂,是我们小朋友们外出活动的好日子。清代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春天呢?

三、学习《村居》释诗题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 齐读诗句,自由读诗。思考:在这首诗里,你能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学生说出 景

即可)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1.拂堤杨柳:杨柳抚摸着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烟雾般的水汽。

2.散学:放学。3.纸鸢:指风筝

(三)想象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让学生从听到、看到这两个方面说) 1.预设 早春二月,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全是的;天空中黄莺鸟唱着动听的歌儿,翩翩起舞。春风吹拂,杨柳轻轻摆动,像是抚摸着旁边的堤岸。杨柳被这无限的风光陶醉了。

2.指导学生弄懂“醉”

谁醉了?为什么醉了?了解杨柳被无限的风光陶醉了。

师:仅仅是杨柳陶醉在这无限的风光中吗?还有——

3.指导学生诵读诗句,读出诗人的欣喜、陶醉。

师:郊外,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看——

(四)理解后两行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说说诗句的意思。

2.想象:孩子们放风筝时会说些什么呢?(师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如:多么快活的孩子们啊!

春天有孩子们嬉闹的身影,更显得生机勃勃!

看到孩子们这样高兴,诗人也一定是开心地笑了,一定会羡慕这群无忧无虑的孩童。)

3.吟诵这两行诗。

(五)小结整首诗意: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青翠的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眼中的春天。

齐诵诗句。

四、回归整体

1.齐诵四首古诗

2.师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无论是唐代诗人,还是宋代、清代的诗人,他们诗中的春天都是生机勃勃的,写出了对春天赞美、喜爱的感情。再次齐诵

五、拓展

1.春天的来临,不仅能从春花中、绿草中、莺歌燕舞中、东风里、孩童放风筝的身影里能感受得到,还从哪儿能感受得到?

出示诗句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还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文,课后大家可在网上收集诵读。

第12篇:古诗中的故事

1、《天仙子》

冰雪少女入凡尘,西子湖畔出见情,是非难解虚如影。一腔爱,一身恨,一缕清风一丝魂。仗剑挟酒江湖行,多少恩怨醉梦中。蓦然回首万事空。几重暮,几棵松,几层远峦几声钟。

2、《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离别》李叔同(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还。 附: 烟花三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牵住你的手 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 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 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 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哪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5、《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西楼。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采薇》采薇改编翻唱 雪欲来的时候, 又烫一壶酒,

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 小炉边,那首歌谣 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 恰是初秋,

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雨未停的时节, 煎茶试新叶,

让光阴,杯中交叠。

茅檐下,水如泻,沾衣未觉, 研开墨,芒种刚过, 歌写至下半阙。

春分后,花未谢, 尚可采撷,

却低首,问是耶非耶? 枝上残香也覆盖了眼睫, 谁和着那首歌, 刚吟罢的第一节。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卿已老,忆采薇, 草未凋,又抽穗,

问斯人,等到野火燃尽胡不归?

昔我往,杨柳垂, 今我来,雪霏霏,

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8、《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9、《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由排序,编写故事。

第13篇:古诗中的叶

专题 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中的叶

教学目的:1.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四首古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诗人在叶上所寄托的情感。 3.增加积累,能够识记写叶的名句并能借助叶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借叶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借叶抒发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读法

教学媒体:课件、布置学生做树叶形书签(做成自己喜欢的树叶形状并着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生活中的叶多姿多彩,在文学作品中也常见叶的身影。今天起我们将进入专题叶的学习。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研究古诗中的叶。

二、读古诗

1.四首古诗课前读了吗?我来检查一下。指名读四首古诗,提示停顿。 要求:听他有没有读得与你不一样的字音。边听边看,哪些字需要提醒同学容易写错。

3.讨论字词读音书写。

4.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四首诗,看谁先读熟,能有点感情更好。

三、品析诗中的叶 1.你看到诗中的叶了吗?

学生读诗中的叶,教师板书:新绿、红叶、黄叶、绿黄 2.作者主要抓住了叶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叶色

3.诗人在诗中写这些或绿或红或黄的叶是为了什么?(借景抒情) 4.诗句中的作者借叶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了。我们一起来探讨。 (1)我们从哪种色彩的叶子开始?(先叶后情,突出专题主体) 主要方法:色彩给人的感受,联系生活与写作初步定调,学生选定后先读写叶的诗句,描绘所写之景或翻译,体会情感。提示学生联系文题、前后句中的关键字词,仍无法理解提供背景和译文,以读体现对诗情的具体理解。

各诗情感理解方案 新绿叶

1.看窗外的绿叶,你的感受是什么? 2.让你写绿叶,你会怀着怎样的感情写?

3.诗人写绿叶的感情和我们一样吗?读一读诗句。4.展示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5.诗人只是喜爱绿叶的色彩吗?看到绿叶红花,你想到了常说的哪句话? 6.由此可见诗人爱绿叶除了色彩还爱什么?

7.其实诗的三四两句正表明了诗人与世无争、含蓄不张扬的心态及对“儿辈”的劝告。

红叶

1.红叶见过吗?作文中写过吗?红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常在什么时候使用?

2.老师研究之后发现,古诗中红叶大多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你能联系诗句说出宫人借红叶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和追求吗?

3.我们可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和书下的注释理解。4.宣宗宫人借一片红叶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住。 黄叶

1.黄叶是什么树叶?有同学在自己的作文中写过落叶吗?见过黄叶飞的情景吗?谁来描述一下。当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2.诗人写黄叶飘落是怎样的心情?能从诗句中找到依据吗? 3.诗人悲伤的原因是什么?

4.黄叶飘落,烘托诗人思念家乡的悲伤之情更甚,心境悲凉。5.让我们以朗读来体现诗人内心的悲伤。 嫩黄

1.读一读句子,想一想这样什么时候的叶?

2.早春时节,叶子刚刚冒出芽儿,如新生的婴儿般惹人喜爱。这是早春特有的景色,不由让我们想起韩愈写早春的名句?

3.嫩黄的叶芽极富早春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2)分组学习,教师参与讨论引导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语言,选定发言人。 (3)交流,指名分析,师重述重点 (4)小结

5.看来,诗人对叶的描写不是随意的,都寄寓了一定的情感。新生绿叶,充满生机,惹人喜爱。火红的红叶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黄叶飘落,生命苦短,悲从心生,或是思乡离仇,或是壮志难酬。

四、拓展

借叶抒情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句子,叶的特点,情感)

学法:先背诗句,两三人后选有重点意象作用的诗句追问情感。提醒学生识记一二。

五、练习

1.写叶的诗句如此之多,让我们拿出自己做好的“树叶”把自己喜爱的写叶的诗句工整的写在上面,赠给自己的好朋友。你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悟,也可以自创小诗。

2.展示。

六、课堂小结

绿叶、红叶、黄叶,叶叶存情。无数文人对叶情有独钟,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融入了那片片叶中。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读现代作品中的叶,看看它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还可以走进自然去观察身边的叶。它们的色彩、身姿、生长也许也会引发你的情怀。 作业设计:

课后联系今天所学,结合自己对叶的理解,补完下列句子 绿叶, ; 红叶, ; 黄叶, 。 板书设计:

新绿 生机 赞美 喜爱

红叶 美好 向往

古诗中的叶 色 黄叶 消逝 悲

嫩黄 新生 喜爱

借景抒情

参考资料: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写作背景: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2.《题红叶》:这首诗相传为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关于这首诗,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对此,《青琐高议》和《北梦琐言》(据《太平广记》引)也有记载,但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出入。

3.《山中》:这是写旅愁归思的一首五言绝句,大约作于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因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典型环境融合为一。寥寥二十字,将江山寥廓,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末句以景结情,向来称妙。

4.《城东早春》: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诗的大意。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红色。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

2.《题红叶》

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感谢勤劳的红叶,好让它带着我的空虚流到宫外人们居住的地方。

3.《山中》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更何况秋风风寒,今晚暮气沉沉,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4.《城东早春》

诗家喜爱的清丽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叶刚刚萌发出嫩黄的新芽,清新可人。要是等到上林苑百花争艳的时候,出门的可就都是赏花游玩的人了。 写叶诗句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秋天肃穆萧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占城贡使《江楼离别》 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4.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孔绍安《落叶》(身处他乡的无奈,凄凉) 5.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白居易《和杜录事题红叶》(赞美喜爱之情)

6.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白居易《一叶落》 7.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8.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韩愈《落叶送陈羽》(离别之悲) 9.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王建《落叶》

1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11.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2.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马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写景抒情,晚年悲凉)

1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14篇:古诗中的爱情

古诗中的爱情,爱情中的古诗

爱情是一点动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爱情是一种默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是一种巧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爱情是一个约定:君当为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爱情是一句誓言: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爱情是一个憧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爱情是一种执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爱情是一种忠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爱情是一种惜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爱情是一种守望: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君归。

爱情是一缕思念: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爱情是一丝惆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爱情是一副绝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爱情是一声叹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爱情是一句慰籍: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是一句回应: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爱情是一种哀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爱情是一种愁绪: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爱情是一种怨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别怨恨曲中论。

爱情是一种痴迷: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爱情是一种怀念: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爱情是一种迷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爱情是一首千古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15篇:古诗中的数学

《古诗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中“数字诗”的一些特点,懂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诗歌美与数学美。

2.让学生经历搜集诗、品赏诗、创造诗的过程,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感受诗歌与数学文化有机融合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名句“我诵读”。

1.自主诵读:课前搜集的一些诗句。

2.组内交流:诗句中包含哪些数学知识?。

3.小组展示:每人一句诗。

4.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二)名诗“我品赏”。

1.欣赏:宋代邵雍的《山村咏怀》和明代林和靖的《雪梅》。

2.交流:这两首诗 “数字诗”有什么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想?

3.教师点评提升。

(三)名题“我深悟”。1.学生阅读:

(1)著名《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其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2)程大位《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的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2.教师提问: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你从中领悟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3.点拨板书:2×70+3×21+2×15-2×105=23。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第16篇:古诗中的秋色

古诗中的秋色

——读《中华诗词》中关于秋的名句

一年四季,给人们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秋季了。因为,春季的气候向和暖的方向发展,秋季的气候向寒冷的方向发展。春季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而秋季是草木凋零,微霜凄凄。相比之下,古人写春光的诗要比写秋色的诗多得多。汉字是象形字。“愁”就是“秋”压在“心”上。也许这也能说明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国风·采葛》中有一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可能是古代留下来涉及秋的最早的诗句了。整首诗是描写人在恋爱中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由于期盼相见的心情迫切,因此心中充满了等待的凄苦。说一天不见,仿佛隔了三个秋天。如今运用此句,也是代表着十分思念的意思。可见,人们将思念人的苦恼似秋一样带着苦恼。一日不见如过了三个秋天。在古人眼中,秋天似乎不会给人们带来好的心境。

到了汉代,诗人写秋的诗多了起来。这些诗,大都是悲秋诗。汉武帝刘彻有一首《秋风辞》。其中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全诗是汉武帝见秋风吹起而愁绪满怀,颇有一种感叹年华老去的滋味。

汉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仅此两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秋风、秋水的寒冷,勾起了对壮士的思念。有着以秋天的凄风苦寒为背景的悲壮情怀。

汉《古诗说·古歌》中有一句:“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大意是说,萧萧秋风吹来,真撩起人们的愁思!坐卧不安!这是古代诗歌中比较典型的描写秋天给人带来忧愁的诗句。

曹魏时期,曹操一家三人,堪称中国古代文坛上一家出三个大文豪之家。但看来,“三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远不及宋“三苏”一家的形象好。尤其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登基后对待弟弟曹植的态度,实在令人发指。《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哪有苏洵和苏轼,苏辙的父子之情和兄弟相爱相扶的手足之情的形象呢!不过,要说写秋天,曹丕也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其一中的名句)。《燕歌行》所描写的是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是极有名的情诗,也是最古老的一首七言诗。

到了晋朝,这时代的诗人,对秋色的描写,已不是那样萧杀的形象了。从陶渊明的诗看到,诗人把秋与春都认为是个好日子很多的季节。他的《移居二首》(其二)中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句。陶渊明另有《饮酒二十首》(其二)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是人所推崇的佳句。诗人在秋日中超然于物外的思想情趣。此句被后人王国维评论为“无我之境”——无我之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汉与魏晋诗人吟秋色的诗,有许多不同。那是因为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诗歌必竟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带有诗人的主观意识。在北方大漠的环境中,写不出江南秋色的感觉来。另外,值得我们后人重视的,诗人的主观意识与诗中秋色的关系;一个心情十分糟糕的诗人,即使在秋色如春的环境中,也不能写出美好的秋日风光来。 唐代诗人多,作品多,写秋色的诗也多。李白、杜甫描写秋色的诗并不多。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说秋风不停地吹,但吹不掉我心中的愁苦。我的一片相思情,总记挂着远在玉门关的夫君。诚然,这还不是写秋色,而是写秋思。杜甫在《登高》中描写的秋色,有气势磅礴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通过描写秋色暗含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有“风急天高猿声哀”,也有秋色烘托的深刻意境。唐·王维的《秋夜独坐》中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倒也是秋色另一景,有声有色。另一首《山居秋瞑》诗是写初秋夜晚的情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诗将夜、松、石、月……写入诗中,写得盎然生趣,闲静幽美,恬美宜人。王维大都是赞美初秋的景色,诗风是继承了陶渊明以来自然淡远的传统。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写出了南方秋景。全诗读来,感到南方的秋天,没有秋气萧杀的感觉,倒是给人以宁静。

李商隐的秋景诗,写得简约而形象。在《宿骆民亭寄怀崔雍兖》中有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读来使人感到是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池塘边,听着雨点打在残谢荷叶上的声音,别有一种清冷寒瑟的情景。

古人写秋色,也十分注意到秋色的程度有不同,唐·韩偓的诗中有“已凉天气未寒时”和“恻恻清寒翦翦风”句,都是写的初秋的轻寒,很有意境。

古代诗人有时能用秋色来形容其它事物的情境。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是诗人听箜篌之后,用“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器声的昂然激越,使人始料不及。唐·吕岩的《梧桐影》中的“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也是这样,用秋夜的环境来衬托苦候情侣约会的心情。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有名的诗。秋景与旅人的凄苦,描写得十分动人。全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愁夜凄冷,而在凄冷中,别有一番秋夜的清丽、雅致和萧瑟之美。南方诗人,写南方秋色给人带来的愁思。而北方诗人也写北方秋色也带来秋思。唐·苏颋的《汾上惊秋》中有“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说的是,离家万里,心绪愁苦悲凉;正要渡过汾河,正逢满山飘落叶的萧瑟之声,实在令人不忍去闻。秋叶飘落,本是自然现象,而把这现象与人的心绪相溶,就产生了无限哀愁、伤感和怆然。这就是“境由心造”之说。唐·李颀的“鸿雁不堪愁里听”。唐·张籍的《秋思》中“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信的人看到洛阳城里的秋色,似乎在写好的信中有许多事没写上,只得将交给送信人的信又要了回来,打开再看一番。这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唐·马戴的《灞上秋居》中的“落叶他乡时,寒灯独夜人。”很能勾起秋日身在异乡人的共鸣。

五代·李煜,字重光,是李璟的儿子,南唐朝亡国之君,世称李后主。他国君没有做好,但他艺术才能很高,擅长诗文,精通书画,妙解音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秋色词是将亡国与秋融合在一起的。《相见欢·无言独上雨楼》之中有两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无言独自静静登上雨楼,只见天上弯月如钩。真别有一番韵味。其余五代的诗人,写春光的诗较多,盼春、伤春、恋春,惜春,而写秋色的很少。

宋代诗人写秋色的并不多。苏轼的《赠刘景文》中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橙黄桔绿,秋季也;好景不能忘。其实他在后来的诗词还是写秋给他带来的“愁”。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在《永遇乐·明月如霜》中的“明月如霜,好风好水,清景无限”是他描写月夜景致的清丽柔美。还有《赠刘景文》中的“菊残犹有傲霜枝”句是比喻有志节的人,风骨凛然,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宋·秦观是写诗很美的诗人。他写的秋色诗词也是如此,不仅美,而且带来其他诗词人所没有的意境。他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写的农历七月七日傍晚的巧云。别的诗词人对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大有感叹。而他有一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反人们的为牛郎织女是一对可怜男女的观点。在《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此句描写秋日黄昏的荒野村落,斜阳照寒鸦,流水绕孤村,景致萧瑟凄冷。其中也寄寓着天崖冷落,前途未卜的身世之感。

黄庭坚是宋四家之一,他的诗词书画佳在上流。他写的秋色诗有的含义深邃,有的气势雄浑,很是扣人心弦。如:“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宋·李清照、柳永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词人,她(他)写秋色,大都是写秋对人们心理上的反映,而且大都是写秋给人们带来的愁。李清照在《醉花阴·薄雾浓浓愁永昼》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用人与黄花(菊花)比,来表达离愁别恨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是在这凄冷的秋天,情人就要远离,依依别情更添万般愁绪。

元·黄庚《江村即事》中有“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写的是江边秋色,具有苍凉的美感。

明 清开始,诗人写秋色的少了。似乎秋色的诗词被唐宋的诗词人写尽了。偶然看到清·王士镇的“一人独钓一江秋“的名句。还有清代女词人吴藻《浣溪沙·一卷离骚一卷经》中“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吴藻也属佳人多薄命,她三十岁前生活也算幸福,之后受尽折磨,后皈依佛门。她回想十年往事,深感凄苦得如雨夜倾听芭蕉叶萧瑟的秋声。是十分动人的诗句。

到了民 国时期,李叔同的《送别》中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倒似乎有一番秋色,尽管他没提到一个“秋”字,而读来,感到有些秋风凄凄,离情绵绵。这首《送别》歌,也为我这篇《古诗中的秋色》与读者告别了。

时代不同了,秋色不仅仅是萧瑟,而新时代的秋色也包含着丰收,包含着孕育来年的希望。

第17篇:古诗中的酒文化

古诗中的酒文化

中国酿酒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中的酒神杜康即夏初时人少康。至殷商时,造酒业已非常发达;西周时更设有专管酒业的机构和官员;西汉时,酒业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魏晋之时,因社会*,士人常有朝不虑夕之感,文人在激烈的阶级内部斗争中,往往借酒韬光养晦,浇愁解闷,从而使酒增添了几分文化内涵;盛唐之时,出了个“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他的诗歌传下来的有一千五百余首,其中写到饮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之多。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成为传世佳作。酒便成了激发诗兴、施展诗才的兴奋剂,从此太白酒旗四海飘扬。文人雅士与酒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水浒故事流传以后,又出了个“一分酒一分力气”、在景阳冈上三拳两脚打死吊睛白额大虫的英雄武松,使酒与英雄侠士变得亲密起来。至于宴饮酬酢,饯行送别,更少不了酒的媒介作用。可以说,酒与古代中国人的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关系甚为密切,酒中所积淀的中国古代文化,酒中所蕴含的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都极为丰富和深厚。中国的酒以其品种繁多,香浓味厚而驰名世界;中国的酒文化同样以其丰富多彩而饮誉世界。因此,讲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忽略了酒文化,那就是残缺不全的。在古诗文中,酒与人们的情感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下面从四个方面加以阐析。

一、酒与英雄襟怀

英雄与酒缘分甚深,似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区分。酒往往给英雄以力量、气魄和襟怀,曹操那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或许是最早体现英雄与酒的关系的诗篇。诗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又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三国时代的大英雄曹操看来,人生苦短,应该饮酒高歌;如果壮志未酬,心中尚有忧愁,也当以烈酒来消解。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写周瑜设宴款待故人蒋干,席散之后周瑜借着酒兴拔剑起舞,高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抒发了周瑜作为英雄期盼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愿望和心愿。周瑜作为江东的军事统帅本有一股英雄豪气,正好借着酒兴尽情抒发,这样更显得英气勃发,豪气干云。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本是作者处于顺境时的豪放之作。此词充分抒发了作者以英雄自居,切盼为国建功立业的豪壮情怀。诗人何以有如此豪壮情怀呢?从词中不难看出,这与酒的作用是不无关系的。词的下片开头说:“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原来此时词人正是酒酣耳热之时,酒使他精神振奋,心情激荡,于是他豪气顿生,雄心勃发,唱出了这首响遏云霄的壮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鲁达与史进、李忠三人在潘家酒楼喝酒,虽未直接写到鲁达惩恶除奸的英雄壮举,但从他吃酒菜的风格亦不难窥见他的英雄豪气,喝酒聊天之中听见别人哭哭啼啼,他就忍不住发火,把碟儿、盏儿丢了一地,又向酒家发火,这表明鲁达性格粗豪,不习惯于听啼哭之声。当听完金氏父女的诉说之后,他就忍不住要立即去打死郑屠,又慷慨解囊送给金氏父女十五两银子。然后又给金氏父女送行,最后又凭着一腔正义之火三拳打死镇关西。从这些可以看出,这位好酒任性的英雄的确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性格粗豪、慷慨大方的好汉。因此,即使是朋友们平平常常的一次聚会也能体现出鲁达的英雄本色。至于他因醉打闹五台山,醉拔垂杨柳,醉打小霸王周通,就更显出这位好酒英雄的一腔豪气。

二、酒与饯行送别

人世间总少不了亲朋戚友的离合聚散,临岐分手之际,人们少不了要饯行送别,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这时酒往往成为情感的使者,人们将自己的情感汇入酒中,借举杯把盏表达自己的送别之情和祝愿之意。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一首饯别送行诗。暮春时节,柳色青青,朝雨刚过,空气清新,诗人此时正于酒肆之中设小宴为西行的友人元二饯行。想到友人将去之地乃是远在阳关之外的安西都护府,生离死别之感、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满腔话语汇入酒杯之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时,千言万语融入一个简单的动作之中,这就是举杯劝酒,真诚地希望友人多喝几杯别离酒,既给自己远行增添几分胆气,也带去诗人对他的美好祝福。安西地处边陲,那里有的只是大漠黄沙,滚滚硝烟,缺少的就是友人和亲情。这种时候,分手前的短暂相聚也就显得特别珍贵,因而诗人特别珍惜这短暂的时光,一心希望友人同自己一道多喝几杯充满友谊和情感的别离酒。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一首伤离恨别之词。词人虽是一位风流浪子,但并非薄情寡义,而是一位多情种子。据说此词是作者离开京城开封南行时写给两位歌妓的。据此,则这首词所抒发的是情人之间的离别之情。暮秋时节,傍晚时分,寒蝉凄厉地鸣叫着,骤雨刚过,词人即将启程远行。此时,情人于城外郊野处设宴饯行,作者想到“兰舟催发”,分别在即,心中无限哀婉凄伤,于是,“都门帐饮无绪”,心情落寞,情绪纷乱,好酒的柳三变也变得无心喝酒了。此时的别离酒滋味苦涩,难以下咽。当离别情人后,中途停宿于江岸时,词人愁肠百绪,他只能用酒来安慰自己孤独、寂寞的心灵,用沉醉来排遣心中的愁绪和哀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许醒来之时,已是晨风吹拂,残月西沉的黎明了。词中两次写到饮酒,一次是“帐饮无绪”,一次是“酒醒何处”,其中的酒都是苦涩的滋味,代表着离愁别绪和孤独悲伤,酒在这里成了别离滋味的象征。

三、酒与遣兴抒怀

酒,在很多情况下是情感、心灵和意绪的一种物化。它可以其自身的热量和酒精刺激人的情绪、灵感和思维,使人热血沸腾、精神亢奋,文思泉涌,使人或产生创作的冲动,或产生情感的激变,因此,多少文人骚客借酒起兴,酒中兴怀,酒后成篇。这时的酒往往成为诗人、词家心路历程、情感历程的象征。

苏轼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酒的精神产品,题下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没有中秋月夜的“欢饮达旦”和“大醉”,不能激发词人的创作冲动,不能使词人文采飞扬。可以说酒在这里以其无形的力量使作者感触兴怀,神思飞动,从而铸就了这首传诵古今的中秋词绝调。词的开篇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果不是词人对月把酒,又怎能生出下面美妙的遐想,这首词只怕要变得质实无味了,哪里还能成为苏词中豪放、飘逸之作的代表!当然,苏轼生性旷达,他不会因为中秋月圆时的兄弟阔别而缠绵悱恻,作出小儿女情态;词人的情感世界虽因兄弟的别离而稍有一点遗憾,但对人生哲理的深悟又使他开朗而乐观。这种酒后的遣兴抒怀是明朗而健康的,没有丝毫的低沉与颓丧。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真正的豪放之作。词虽是因身临古战场而兴怀伤感,但在词的结尾处却有借酒抒怀之笔“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词人在凭吊古迹,缅怀英雄之后,想想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诸多不适意,他不禁生出“人生如梦”的感叹,只觉得光阴荏苒,韶华易逝,自己功业未成,却已“早生华发”,难免有几分惋惜和遗憾,于是,他端起酒樽,将酒徐徐倒入江中,既酬答明月给了自己月光如银的美好夜晚,也寄托自己追慕英雄,成就英雄业绩的情怀。从字面看,“人生如梦”近似消极,而从全词看,这里不过是人生不如意时的一丝感叹而已。

《屈原列传》中虽未直接写到诗人饮酒,但却有两句与酒有关的千古名句。文中写到当诗人游于江滨时,路遇渔父,渔父问他“何故而至此?”屈原回答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举世”二句可以说是屈原光辉峻洁人格的体现。所谓“众皆醉而我独醒”,是说那些党人们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成天纸醉金迷、醺醺然不知国之将亡矣;而诗人则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浑浑噩噩,与众人同沉浮。渔父见屈原如此回答,故意说:“……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实际上是假意劝诗人放弃清高孤洁,改而随波逐浪。诗人又是如何回答的呢?他说:“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由此可见,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忧患意识很强的人。文中借用“皆醉”、“独醒”,形象地说明当时楚国的现状和屈原始终珍视自己的人格,宁死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

四、酒与隐士情怀

饮酒赋诗本是隐士的生活内容之一,因此,酒与隐士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虽然有点夸张,但陶渊明爱酒,陶诗中多涉酒字,却是不争的事实。不仅陶渊明如此,以后的孟浩然、林逋亦如此。

酒与陶诗的确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他的诗集中有题为“饮酒”的组诗二十首,他在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耳。”清楚地说明了这组诗与酒的关系。从序中可以看出:一是陶渊明之所以喜欢饮酒主要是闲居生活缺少乐趣,需要填补生活中的缺陷;二是陶渊明饮酒成习,只要有好酒就天天要饮;三是每次痛饮之后都要题诗以自娱。可以说,没有酒也就没有这组诗,《饮酒》中不少作品都写到了诗人的饮酒:第一首《衰荣无定在》说:“忽与一殇酒,日夕欢相持。”第九首《清晨闻叩门》说:“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第十四首《故人赏我趣》说,“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在《饮酒》中的确差不多“篇篇有酒”。其他如《乞食》《移居》等许多篇章都写到了诗人饮酒。

总之,酒成了陶渊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饮酒既是陶渊明物质生活的重要方面,又是其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既是激发其诗兴的酶体,又是其诗歌的重要描写内容。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没有陶渊明恬淡闲逸的田园生活,就没有陶渊明纯洁、清正的人格,就没有平淡自然的陶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是一首典型的隐士诗,诗中写了他与农家的亲密关系,描绘了山 村的自然风光,也写了他与农夫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的亲切场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种喝酒就是典型的农家方式:打开窗户,面对晒谷场和菜圃,一边喝酒,一边拉着农家的家常话,谈论着桑麻的收成,并相约重阳到来之时再来赏菊、饮酒。如此优美的田园风光、如此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此亲密的人际关系,真要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淘洗得干干净净,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写出如此清雅脱俗的诗篇。

综上所述,酒与人们的情感生活密不可分,酒能助诗兴,也能助豪情,壮勇士胆。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酒缘深厚。宋朝“醉翁”欧阳修,有流芳百世的《醉翁亭记》。苏轼写过《酒经》的妙文。李清照的“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也为世人传诵。雅士好酒英雄亦好酒,就有了刘邦凯旋返归故里,与家乡父老畅饮开怀,高唱大风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豪情满怀议论纵横;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难怪人们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飘着酒香的文化。

第18篇:古诗中的情书

古诗中的情书

1.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秦观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李白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佚名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郑愁予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李白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尽。 8.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曹植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纳兰性德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张籍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徐干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司马光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7.龚自珍已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张先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0.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1.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2.纳兰性德摊破完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23.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4.张仲素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25.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6.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7.张可久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28.徐再思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李冠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固安排处。 30.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1.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32.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3.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4.文廷式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35.曹雪芹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36.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影埠於梗牍窍嗨贾恢浚峦ン蕖堆盍Α?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

摸鱼儿

【宋】元问好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击鼓

击鼓其镗⑴,踊跃用兵⑵。土国城漕⑶,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⑷,平陈与宋⑸。不我以归⑹,忧心有忡⑺。 爰居爰处⑻?爰丧其马?于以求之⑼?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⑽,与子成说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⑿,不我活兮⒀。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

摸鱼儿

【宋】元问好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诗篇吗?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吧,情人节时,总希望自己心爱的人写这句话送给自己吧。别傻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出自《诗经*邶风*击鼓》篇,原文释义: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没想到吧,\"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竟是基友的对白!!! =================================

2.还在拍着胸脯说“言必信,行必果”吗?你压根就不知道,它竟不是夸张人的。诗句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全句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原文释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没想到吧!!! =================================

3.还记得同学录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寄语吗?原文释义: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原文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现在知道自己犯二了吧!!! =================================

4.走你的“铁中铮铮”,有人这样形容你,一定和开心吧。别傻了,孩子。“铁中铮铮”,原文释义:比一般铁器响一点,比一般废柴强一些。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系汉光武帝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认为赤眉军将领徐宣回答得体,所给的当面评价,全文是“铁中铮铮,庸中佼佼”。别总犯傻了!!! =================================

5.对娱乐界的某个舆论,你还在说“空穴来风”吗?你又二了,此句出自《风赋》中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原文释义: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

=================================6.还在为别人说你“愚不可及”而伤心吗?其实大可不必,Ta才是真正的愚蠢。“愚不可及”,原文释义:装傻充愣的意思,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逃避责任。诗句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第19篇:古诗中的典故

古诗中的典故

一、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古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还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二、长城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四、登高

登高是指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古人登高,一般在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之日进行,但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也有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有时候会赋予思念亲朋好友的意义。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杜康

传说杜康,又名少康,字仲宁,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六、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七、汗青

古时候把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九、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十、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十

一、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

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十

二、桑榆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十

三、射天狼

天狼,星宿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宋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十

四、商女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十

五、阳关

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

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十

六、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十

七、折柳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也可以代指送别。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20篇:古诗中的中国文化

古诗中的中国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奇葩——古代诗词。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绽放着一朵灿烂的奇葩——古代诗词。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诵读古诗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其实千百年来,诵读古诗词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学习用诗一样的语言表情达意,这是衡量人的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文学家也都提倡让小孩子背诵经典诗词,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及表达水平,诸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充分说明了朗读、背诵诗词的重要和必要。小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词,和历代“大师”直接“对话”,使学生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玩味、思索并汲取,消化,其好处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先贤的知己;知道唐宋元明各朝代,了解了历史变迁;体会蜀道之难,泰山之险,初步学习地理知识;感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触辩证法常识;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心中充满热爱,涌动激情„„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咀嚼、玩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古诗词将成为促成学生人格的全面成长,启迪他们一生的源头活水。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数量偏少,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希望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不断学习、提高,就要补充大量的名家名篇,使学生融会贯通,学有收获。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贯穿古诗词的教学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自零岁开始,至十三岁为一生中记忆力之最高峰„„ 成人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琅琅上口。这是因为童年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就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力。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2、激发诵读兴趣,提高诵读认识。

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叶圣陶曾说过:诗词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了解诗人生平,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的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喜欢诵读。如果老师再组织一些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把诵读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不单单使学生得到了诗词数量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恐怕比背诵几百首诗词对学生素质的积极影响更大。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