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28 21:02:2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寒食节

漫话寒食节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和清明,本是我国古代的两个节日,大致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这两个节日时间相近(中间仅隔一天),习俗相连,故逐渐合二为一,时至今日,很多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

寒食节的起源说法不一。 《周礼》云\"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荆楚岁时记》则有 \"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的记载。另一种说法是寒食禁火导源于介之推,《邺中记》云:\"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之推断火冷食。\"这是指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出亡的十九年中,介之推始终伴随,曾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复国执政,史称晋文公,据史书记载\"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说:\"天末绝晋,必将有主,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遂与其母楷隐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县,又称介山)。晋文公得知后亲往求之,之推避而不见。文公火焚绵山,介之推守志不移,终不下山,母子双双抱木而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天不举烟火,并把这天定为\"寒食节\"。

以上说法始于晋宋,此前未见记载。据《周礼·秋官·司煊氏》称:\"……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代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所谓\"火\",指\"心宿二\",即行星中的\"大火\"(火星)。古人迷信,认为春季见于东方的\"苍龙七宿\"属木,而季春三月黄昏时火星(大火)从东方升起,\"惧火之盛,故为之禁火\"(《后汉书·周举传》李贤注)。其实,这才是寒食节的真正起因。

《赵书》里有这么一段记载,赵王石勒不准老百姓发怀古之幽情,下令禁止群众过寒食节。这天突然狂风大作,劈雷闪电,暴雨夹带冰雹,一时间平地水深三尺。石勒大惊,只得收回成命,让老百姓象过去一样过寒食节。从这个记载来看,石勒的禁令与狂风暴雨这样的自然现象纯属巧合,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但却反映了狂暴的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民,意在取消这个传统节日,是很不得人心的。

今天,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而清明节比寒食节还要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们为了纪念水患已除,遂将春分之后第十五日定为清明节,以示\"清平安乐\"。

关于清明节扫墓习俗之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汉元帝为追念前朝将军萧望之,故有\"使祭其冢\"之举。至隋唐时,清明扫墓祭祀已成习俗。另一说是,清明扫墓习俗始于大禹治水成功之时,当时人们为了悼念治水期间牺牲的英雄烈士,纷纷前往墓地祭扫。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戴柳、射柳、换装、斗鸡、打球、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

推荐第2篇:寒食节由来中英对照

The \"Cold Food\" Festival

寒食节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过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Qing Ming Festivalis a time to offer sacrifices to our ancestors,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the 24 solar terms,generally takes place from four to six of April every year.After Qing Ming Festival, it is golden chance for spring ploughing because of the 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sufficient rain.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的大夫,在公子重耳手下做事。在一次宫廷斗争之后,重耳被迫带着麾下幕僚逃亡列国。流亡期间,他们吃尽了苦头。为了救活快要饿死的重耳,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煮给他吃。然而,历经艰辛最终复国之后,重耳却把介子推的救命之恩抛诸脑后。介子推自此隐退,与母亲隐居深山。

The \"cold food\" festival occurs on the eve of Qing Ming Festivaland on this very day, fireworks were forbidden,every house must eat cold food.It\'s said that this festival was to commemorate Jie Zitui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Jie Zitui is a bureaucrat,working for Jin prince Chong\'er.After a conflict, Jin prince Chong\'er ran away from the country with his supporters due to persecution.They had suffered hunger and other difficulties during his exile.Legend has it that Jie saved his starving lord\'s life by serving a piece of flesh on his own leg.When the lord succeeded in becoming the ruler of a small principality, he forgot his faithful follower Jie Zitui.So he led a hermit\'s life with his mother in the mountains.

重耳自觉有愧,遂亲自前往山中寻找介子推。可是谷深林密,无迹可寻,于是下令焚山,要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他终究没有出现。后来,有人发现他和母亲相拥死去,还留下血书:“割肉奉主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不得生火,只可吃冷食。

Jin prince Chong\'er felt guilty of it, so he himself headed to the mountains and searched Jie Zitui.But the mountains were too dense to find.Believing that he could force Jie out by burning the mountain, the lord ordered his men to set the forest on fire.To his consternation, Jie chose to remain where he was and burnt to death hugging with his mother.And a blood-letter left for him which reads:\"Cutting flesh only for lord, hoping owner always Qing Ming.\"To commemorate Jie, the lord ordered all fires of every house to be put out and only cold food allowed on the anniversary of Jie\'s death.

如今,清明节前夕熄灭灶火的习俗已不复存在,但植柳、祭祖、扫墓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期间,人们纷纷举家前去扫墓,祭拜已故的先人。

Nowadays, putting out cooking fires before Qing Ming Festivalwas not exist any more.But planting willow trees, ancestor worship, sweeping the graves were still popular.People often go to sweep the graves of their departed saints.

清明节向来是艺术家钟爱的创作话题。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国宝级文物。这一绢本画卷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充满生机:熙熙攘攘的道路,热闹的集市,生机勃勃的村落,摩肩接踵的城市街道。画面上有五百多人,以及几十种不同的动物、车辆、轿子、桥梁和船只,生动地再现了清明节期间喧闹的节日气氛。

Artists are keen on the topic of QingMing Festival, \'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which is a national-treasure cultural relic, drawn by Zhang Zerui of North Song dynasty.This treasure was kept in the Palace Museum of Beijing.You may enjoy a vivid life through it: hustling and bustling road, busy market, vigorous village, narrow streets.There are over 500 marketers and dozens of animals, wheel carriages, sedan chairs,bridges, and ships,which all present a holiday atmosphere during Qing Ming Festival.

推荐第3篇:清明节与寒食节

清明节与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的来历还与寒食节的传说有关。

◆ 清明的来历与寒食节的传说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

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

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

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

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

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推荐第4篇: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几天,说法不一。寒食,顾名恩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还得从寒食节的来历说起。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烧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

推荐第5篇:寒食节的对联

寒食节的对联:

冷节;新烟。

冷节传榆火;前村闹杏花。

扫墓犹循旧规;游园可觅芳丛。

悯介推而禁火;怅崔护之题门。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寒食芳辰花烂漫;中秋佳节月婵娟。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息雨传知。

杨柳旌旗春色晓;海棠时节曙光新。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广市卖饧,箫声吹暖;前村禁火,雨意催晴。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民俗节庆网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推荐第6篇: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推荐第7篇:介子推与寒食节

介子推与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后来一个月渐渐减少到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为“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不过现在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介子推,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 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 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 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 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 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 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 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在介山,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

推荐第8篇: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又称为禁火节,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描写寒食节最有名的诗是唐朝诗人韩翃的《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另外宋代诗人苏轼也写过一首《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推荐第9篇:介子推与寒食节

介子推与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后来一个月渐渐减少到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为“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不过现在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介子推,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第二年清明节,晋文公率众臣到绵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 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 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绵山踏青,抒发思念之 情。并令寒食前一是为“炊熟日”,人们要做许多蒸饼,称 作“子推蒸饼”;也有人家用面粉和枣泥做成燕子状饼(三角馅饼),然后用柳条串起挂在门据上晾晒,称作“子推燕”。 每年清明节不仅在房屋(村后)栽柳,而且青年男女要上 山踏青,’并要头戴上用柳条编织的柳冠或柳环。当时有民 谣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在介山,有“思烟台”遗址。传说文公焚林,有百鸦绕烟而噪,或围在介子推周围,用躯体遮挡烈焰。晋人感其功德,在此筑起一高台,纪念这些义禽。

推荐第10篇:寒食节小吃——柳芽玉米饼

清明前一或二日,是寒食节,要禁火三日。在这三天里,不能开火,只吃冷食。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清明离不开柳树。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植物萌发之际,吃春鲜则成为人们的饮食乐事,也成为寒食清明的饮食讲究。

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香椿芽、榆钱儿、柳芽儿,都是最清新鲜嫩的时候。是寒食之佳品,是清明最应景的食物。

不是所有的柳树的芽都能吃的,能吃的很少,可不要自己去街边辣手摧柳芽。

寒食节小吃——柳芽玉米饼

处理柳芽:

柳芽有苦味,要经过洗、泡、焯、泡、洗几个步骤来处理,才能去掉苦味。

1、将柳芽洗净(如果有小硬枝子要去掉),放入盐水中浸泡10分钟后捞出冲洗干净;

2、锅中烧开水,水开后将柳芽放入焯2-3分钟后捞出;

3、将焯好的柳芽用清水冲洗一遍,再放入大碗中用清水浸泡,泡10分钟后换水,这样浸泡换水三次。

这样处理好的柳芽,可以去掉大部分苦味,吃起来鲜嫩可口,仅有若有若无的淡淡苦味,这也是它的迷人之处。

第11篇:寒食节的风俗、习俗

寒食节形成了丰富的风俗、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寒食节具有以下特点:

1、节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

3、文化内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5、流传地域广.回顾历史的发展,寒食节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脉络之一。因此,从历史研究、社会研究和旅游观光等多个社会活动层面来看,寒食节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值得人们注意。

1、社会、历史价值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

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充实了社会生活,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政权巩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

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

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

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

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

2、文化价值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3、艺术价值寒食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

第12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赏析

1.《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注释

①寒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不得封赏,负母逃进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竟被烧死。为纪念他,就规定这一天不得升火煮饭,只能吃冷的食物,故称之为寒食节。②撰碑钱,为别人写碑文、墓志铭的稿费。

简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是唐朝诗人韩翃写的京城寒食节的美好景象的名句。唐宋两朝,清明、寒食期间是游玩、宴会的好日子,故有人间佳节唯寒食这样的诗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也是汴京清明、寒食期间的盛况,这便是明证。

首联写自己被贬官的心情,忆昔西都看牡丹,稍无颜色便心阑。而今寂寞山城里,鼓子花开亦喜欢。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

颔联的句法是套用杜甫《江村》中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句式;颈联写的是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两种境界。中间两联对仗是山里寒食风光的具体描绘,写得很有特色,笔法也很老到。尤其是颈联,比起草树沐新雨和依依墟里烟这两句更有韵味,更富诗家语。诗人偏偏不说草树,而说绿;不说墟里烟,而说乍禁烟,既含蓄,又使形象显得更为突出。用这样的语言去写才叫做写诗,懂得这样去鉴赏才算是会读诗。

尾联是反语,是牢骚语,虽然嘴里说莫惆怅,心里早已是因思世事悲心事,更听风声杂雨声。靠替人写碑文,写墓志铭得来的钱买酒喝,要不然酒债寻常行处有,这过的是什么日子!犹有,看似旷达,实为愤激,里面藏有多少潜台词呵。

2.《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3.《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作者背景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赐给。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分页标题#e#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

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4.《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6.《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7.《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9,《寒食节》张志真

寒食时节雨纷飞,春风杨柳映翠微。

家家户户禁烟火,纪念贤臣介之推。

第13篇: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古诗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第14篇:月圆时候

月圆时候

我们之间错过了太多,她67岁那年我才出世,在我们生命交集的16年里,她没有留给我太多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每次到家时喊出那声充满甜蜜幸福的奶奶,还有她绽放的那个满是深深皱纹的温暖的笑容。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受到了无尽的宠爱和包容,人们都说奶奶最能溺爱孙女的。小时候很挑食,唯一爱吃的是她做的嫩嫩的鸡蛋羹;我出生那年她种下了两棵梧桐树,陪我一起长大;小时候家里养了一群大白鹅,总爱追着刚刚会跑的我满院子乱蹿,把我吓的晚上做噩梦,她毫不犹豫的把养了一年多的鹅全都卖了;四岁之前一直是光头,她抱我出去,别人总认为我是个男孩子。这些都是她后来告诉我的,我没有八岁以前的记忆,那些有她的珍贵记忆在不经意间被其他一些东西替代了。

随着我慢慢长大,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坚持要回老家。爸妈拗不过她,把她送了回去。我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家看她,每次回老家前,我会跑几个超市找低蔗糖的饼干和老年人吃的米粉、奶粉。我为她做的,仅仅这些,虽然我能做的远远比这更多。

后来我长大了,还是经常被她说教。我的很多做法都是她看不惯的,毕竟我们之间隔了半个多世纪。她不喜欢我总是跟爸妈无理的笑闹,也不理解为什么我一个女孩子要去学跆拳道,甚至看不惯我头上白色的发卡。我总是微笑着接受她的唠叨,从不反驳,原因很简单:我爱她,就像她爱我一样。

当奶奶被救护车拉走后,那个我一直刻意回避的问题充斥着大脑:如果奶奶治不好了就像一把泛着银色金属光泽的手术刀捅入心脏,伴随着冰冷的触感听到骨肉撕裂的声音。空气一时间浓重得让人无法呼吸,心里空落落得像个寂静的坟墓。猩红色的车灯在视线中消失,抬头望天,一轮明亮的满月静静挂在空中。

看到奶奶一天天的消瘦下去,我还是一直告诉自己,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我在医院呆了几天,就被她赶回家学习。临走前,奶奶说:乖儿,别老挂牵着奶奶,回去好好学习,我这就好了。我转过身,不让奶奶看到眼圈里打转的泪。我每天都会给奶奶打一个电话,可是得到的回复多是奶奶正在睡觉,无论我什么时候打过去一个月后,我想,我可以回去见奶奶了,我必须回去。我下车后便直奔医院,看到奶奶的那一刹那,转身飞奔出病房,刚跑到走廊上就抑制不住的嚎啕大哭,为什么一直瞒着我!为什么不让我回来!!我冲着追出来的爸爸大吼。泪眼模糊中,我看到我心中那个最坚强的老爸眼中的泪。回到病房时,奶奶正在迷迷糊糊的嘟囔:文杰呢?文杰回来了么?我蹲在病床边轻声地说:奶奶,我回来了,奶奶,你想我了么?我好想你。

我的家族是医药世家,可我一直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每天面对无法预知的死亡,会很压抑吧,或者到后来就会麻木了。我不知道大哥在给奶奶下病危的时侯心里是什么感觉,我只知道那一刻,我听到世界坍塌的声音。

家乡有个习俗,临死前要回家。大爷提出让奶奶回家,我脑中一片混沌,终于苦涩的吐出一句:不能回去,回去就没有一点希望了。一阵让人窒息的沉默。最终大爷说:你奶奶连神志不清的时候都坚持要回家,我们不能让她老在这里。那是我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最后我妥协了。我走到奶奶床前轻声说:奶奶,我们回家。穿过走廊时,旁边一个混混似的男人戏谑的说了一句:要死了?我一个下劈对着他的头部劈了下去,腿带着呼呼的风声,我在心里默默说,奶

奶,我当初练跆拳道就是为了保护对自己重要的人,就让我保护你,最后一次。回家后,我半跪在奶奶床前一直说话,似乎是怕心中的话再不说出来就成了永远的遗憾。我说,奶奶,我不再任性了,我会考上最好的医大;我来治你的病;我说,奶奶,等到我有了男朋友就带回来给您看看;我说,奶奶,我还指着您以后帮我看孩子呢,快点好起来;我说奶奶,我还打算给你过84岁大寿呢,蛋糕都定好了我一直说一直说,可是她再也没醒来过,似乎只是一眨眼,便已阴阳相隔。

我一直恍惚的觉得,奶奶只是睡着了,总觉得把蒙在她脸上的那个白布掀开,就能看到她熟睡的面容,感受到均匀的呼吸。19号凌晨一点,天空开始下雨,越下越大,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突然转晴,天空晴朗得一塌糊涂,湛蓝的没有一点瑕疵。院子里合欢树的叶子落了一地,铺在青石板的道路上。奶奶死去十多天后,我才缓缓知道,那么至亲的一个人,是真的不在了。我身体内那一部分血的源头,已经枯竭了。

什么黄泉、幽冥,什么地狱、天堂,什么孟婆汤、奈何桥,以前这些我眼中的无稽之谈,我现在情愿相信,就当是我这个懦弱者的自我安慰,愚人的自我麻痹,庸人的自欺欺人。我常想奶奶在那边过得惯么?天气凉了,她在那里会不会觉得冷?她总是感冒,总是流鼻涕,带去的手帕够用么?她会不会偶尔想起她的小孙女?那时她会有什么表情呢?是充满欣慰的微笑,还是摇摇头苦笑。

该想开吧,奶奶会在那边活得很好。可是为什么楼下小女孩一句熟悉的呼喊让坐在楼前晒太阳的婆婆笑靥如花,却让我泪流满面?我想起那个拄着拐杖站在榕树下的满头银发的老人,突然间明白,以后那声奶奶,不会有人回应了。以后是真的无法回应了吧,否则怎会任我在她身边跪到半夜,怎会任我撕心裂肺的哭喊,都没有再醒来。奶奶啊,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奶奶去世后,我回过一趟老家。我走到大门时,仿佛又看到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拄着拐杖在门口迎接我。推开厚重的大门,我一下子愣住了,七八只野猫一下子围了上来喵呜喵呜的叫着。这些都是流浪猫,奶奶不忍看它们挨饿,就一直喂着,后来竟来了这么多。我蹲下身抚摸一只瘦骨嶙峋的小猫:她再也会不来了,你们怎么办?会记得她么?会想她么?院子里人去楼空寂,小时候奶奶常抱着我乘凉的那棵合欢树已经枝繁叶茂了,树上的花落了一地,树下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屋前奶奶当年种下的那两棵梧桐在一个风雨肆虐的夜晚被连根拔起,只剩下一些残根。望着这个空空的院落,我在心里默念:奶奶,我回家了?你在哪儿?

我一直是一个很健忘的人,可是陪在奶奶身边最后那些天的记忆,却如同梦魇一样挥之不去,回忆是痛苦的,可是无论如何痛苦,至少那时奶奶还在我身边。痛苦如此积魂销骨,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总会在每一个烟雨朦胧的夜晚垂泪。今天是奶奶的百日祭,我终于可以说服自己坦然面对她的离开。

花开花谢,日升日落,月圆月缺,一代降生一代逝去,生命一直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延续着。人的生老病死就像是草木枯荣,落雪般悄无声息。春天万物依旧会再次萌发,阳光普照,冰雪消融。

我细数完所有的回忆,在键盘上敲出了这些文字和一首诗: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早发,花落谁家?燕去巢空、故里乡音,谁家炊烟未起?

曾将明月比佳期,梦归叩门,何人还应?泪染阶苔、圆月初上,何故唤醒乡愁?

第15篇:离别时候

离别时候

人海茫茫,我们如同大海中的水滴,不知下一秒在何处。在那一天,缘分将我们牵到一起,我们何其幸运,走到一起,共享阳光、欢笑、理想,分担狂风、痛苦、泪水。

记得那天,我们在那个陌生的教室相识,些许好奇,些许戒备,些许陌生。一遍遍地问别人的名字,一遍遍的做自我介绍,在这一遍遍的重复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熟悉。我们朝夕相处,那么熟悉,好像了解彼此心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咫尺天涯,何其谨慎,如同喝一群完全不识的人在一起。

有时,我们是朋友,在一起开玩笑,享受着青春的味道,分享这快乐的每一分每一秒。有时,我们却像仇人,当我们刚信誓旦旦说老死不相往来,时间却悄悄地将我们的仇恨和愤怒偷走

我们在一起成长,看着身边熟悉的脸褪去稚气,慢慢成熟;刚进入高中时的好奇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慢慢地酿成友谊和伤感。三年了,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在同一扇窗边,我们学习,聊天,一起庆祝我们取得的每一次成功,一起承担我们遭遇的每一次失败

现在,我们将要分离,离开曾经的校园,离开曾经的教室,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朋友,曾经的知己,曾经的笑声和泪滴。

毕业照,同学录,他们向我们走来,因为我们即将分别。一切都将告一段落年华似水,浇灌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哺育我们的友谊和心灵。愿今日永恒,变成我们的将来。我们将背负这份思念,朝理想前进。这份回忆将不因光阴荏苒而有所改变。

我们不要哭泣,尽管我们即将分别。不要用泪水洗去我们的悲伤,让我们在将来,那个重聚的日子,带着激动的泪水微笑。

第16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在周代已经流行了,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寒食节就是。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据传说,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宝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其实,寒食节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初年。《周礼》一书中已有暮春禁火的记录。

寒食节介子推的传说故事,端午节屈原投江的传说是一样的,表现了炎黄子孙崇敬先人的民族心态。

第17篇:4月4日是什么日子——以讹传讹的寒食节

2018年4月4日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71天,这一天没有特殊的节日。称道的是在1994年的4月4日,世界上最大的木架过山车道竣工。2018年4月4日是什么日子,今天就来讲讲以讹传讹的寒食节就在今天。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历史长河,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

二、

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寒食节时期有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秋千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蹴球

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

净肠

寒食节去野外采集野菜,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也满足了人体所必须,一举两得。最后,还要说说春季养生中的精神调节问题。女子伤春,在寒食节期间出来散散心,赏春踏青,能够预防精神上的疾病。男子虽然不伤春,但在春季肝气过盛,容易精神失常的时候,缅怀下先人,寄托哀思,起到了悲克怒的作用。对肝的调理是相当有好处的。经过了五千年的文化滋润,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成为缅怀故人,激励生人的节日。

——张子文珈 编辑

更多资讯订阅微信公众号:qikeui(奇客设计)

第18篇: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及习俗

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有两位公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国君的宠妃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躲避她的加害,就带领部分大臣逃离晋国。 一日,重耳在山中迷了路,好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重耳便绝望地叹了口气:“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了。”大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中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的君主,便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他登上王位。于是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说:“你这样对我,我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我不求公子的报答,只希望公子记得我今天割肉事君的一片忠诚,日后能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国君,称晋文公。登基后他一一封赏了流亡期间跟随他的大臣。由于介子推还乡探母,竟被晋文公给忘记了。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他才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愧疚,连忙亲自带人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望,由于介子推故意避而不见,晋文公竟找不到他的踪影。

这时,有人献一条计策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把母亲背出来的。 晋文公便下令左右从三面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看不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在介子推的尸体下发现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罢,便郑重地将这片衣襟放入衣袖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死谏,他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知全国,禁止用火,寒食一日。

第二年,晋文公又率领群臣到绵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祭奠,发现老柳树已经死而复活,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掐了一枝,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来清明节也就成了人们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了。

端午节的传说及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基本相同的。端午节的习俗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最主要的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最初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但他的主张遭到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便渐渐疏远了屈原,让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

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秦国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激流滚滚的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中秋节的传说及习俗

三十守岁 :

农历腊月三十为一年的除夕。

过去,老北京大多数人家常年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门,有油炸的面食、月饼点心、苹果柑桔、什锦果脯、黄白年糕、饺子馒头,真是应有尽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还摆着香炉、蜡扦等供器,供桌前边的地面上摆着蒲团,行礼跪拜的时候用。

据说,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诸神要下界来考察人间的善恶,这些神里面有财神、土地爷诸位。腊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也在此时回到人间,继续做他的“一家之主”。这时候,人们都要恭恭敬敬,谨慎行事,还要烧香磕头,请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里多多关照。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先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享用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吃食。菜肴中大多是炖鱼、炖肉、炖鸡、丸子、扣肉之类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凉菜,比如,用蔓菁、大红袍罗卜做成的辣菜,还有糖辣白菜、芥茉墩儿什么的。主食则以饺子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猪肉韭菜做馅儿。吃饺子时,决忘不了拿“腊八醋”当调料。如果小年,除夕则在腊月二十九。老百姓管这一天叫“年三十”。在所有的节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乐呵的一天了。

先是要贴春联。家家户户的街门、屋门两边都要贴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门楣上还要贴横批。春联内容大多是增福、增寿、招财、进宝什么的,反正都是吉祥话。其次是贴门神。老北京的门神用的是唐朝的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二位,一个白脸儿,一个黑脸儿,一左一右威风凛凛。据说,驱邪捉妖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有的住户还要贴挂千。挂千也叫挂钱,用红纸或彩纸剪成,贴在门窗上,据说可以避穷神。

年三十晚上这顿饭,人要齐,席间还要多说吉祥话儿,预示以后的日子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按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大家要痛痛快快地玩他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借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为了守岁,年三十夜里要有些娱乐活动。老人多凑在一起打打麻将,妇女们则喜欢盘腿儿坐在炕上打纸牌,小孩子们最欢势,提着灯笼绕世界跑,在院子里或大街上放爆竹。

一到午夜十二点,就要举行接神仪式了。接神仪式严肃而庄重,至于人们心里在想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人对诸神都打心眼儿里信服,可就不得而知了。接神仪式结束,全家要进行团拜。长辈接受小辈的跪拜,并要给一些压岁钱。然后,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顿素馅儿接神饺子。到此为止,除夕才算过完了。

第19篇:等红灯时候

等红灯时候,为什么还要让燃油持续消耗?

当红灯亮起,您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还会原地踏步让体力空耗么?当然不会。为了保证您的爱车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出同样智能的应对,我们为您带来BMW发动机节能自动启停功能,他通过在车辆停下时自动关闭发动机(例如等待红灯时),需要继续驾驶时自动启动发动机,从而避免发动机空转造成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失去行驶时,车辆很难一直保持行驶状态,停车次数越多,停车时间越长,浪费的能量就越多。BMW发动机节能自动启停功能,智能判断车辆行驶状态,及时停止发动机空转,让您完美兼得更少油耗和更多乐趣。

BMW发动机节能自动启停功能,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更少的能源消耗

根据使用情况,BMW发动机节能自动启停功能可有效降低油耗3%-6%,使车辆更加节能环保。

更好的驾乘感受

停车时,关闭发动机可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为您带来更加愉悦的驾乘体验。

更长的整车寿命

采用此项功能的车辆,均是针对极端频繁的启停情况进行元件优化,因而在正常驾驶情况下,相当于变相的提高了整套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寿命甚至更久。

更新的科技体验

BMW发动机节能自动启停功能,领先行业,已在欧洲成熟应用,让您非凡拥有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您全面提升驾驶乐趣。

频繁的开启和关闭,会不会给车辆造成伤害?

完全不会。采用这项功能的车辆,发动机和起动机等相关元件都已进行了优化,使用强度变得更大,这甚至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变得更长,同时,发动机本身允许进行230000次节能自动启停式起步和50000次常规起步,也与普通车辆相比没有任何区别,因而,您无需为了保护发动机而改变驾驶方式,更不会因此承担额外发保养费用。

第20篇:女生节是什么时候

女生节最早是山东大学起头!是每年的3月7号也就是妇女节的前一天

曾经有记者问为什么会是在3月7号她门回答说:\"之所以要在“妇女节”之前过一个“女生节”,是因为“我们更加理想化,想更青春”。在记者采访中,很多女生表示“妇女节”听起来比较老套,作为在校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毕竟女生的身份没有变,所以她们选择在“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过自己的“三七女生节”。

女生节,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一个关爱高校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也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时间:各高校女生节时间不一,一般为每年3月8日或3月8日前后的某一天。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