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蒙特梭利教育法(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30 18:01:5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蒙特梭利教育法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

是饮誉全球的,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教育法在20世纪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不同的国家中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推崇。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之时,蒙特梭利教育仍极具活力,它不仅在一百多个国家依然存在,而且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中得到发展,它的传播给整个教育界带来新的提升。

蒙氏教育理论根植于西方的人文环境,强调平等、自由、秩序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其基本原理有:(1)环境适应论;(2)独立成长论;(3)生命自然发展论;(4)吸收心智论;(5)工作人性论;(6)奖罚无用论。

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法建立在发现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基础上,以反传统的观念及全新的态度对待幼儿。创造了儿童自主学习完美成长的独特教育法。它与传统幼儿相比较,其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不\"教\"的教育;尊重儿童成长的步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教师是辅助者,启导员;混龄编班教学;丰富的教具,排除奖罚制度,教学的成果长以爆发式表现。

蒙氏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等。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亦相应制作了多达三百多种的蒙氏教具供幼儿学习之用。

蒙氏教育体系之所以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幼儿的欢迎,在于蒙氏是在长期深入观察儿童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童成长规律,并据此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的幼教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世界著名的幼教模式之一,由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该教育法自二十世纪产生以来直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国人对于蒙氏教法推广的热情极高,已有众多蒙氏幼儿园或蒙氏班。因此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必要对蒙氏教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推进我国蒙氏教育的健康发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处在“有准备的环境”之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发展。儿童、教师、环境和教具构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这四要素的有机结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蒙氏教法,进步性与局限性俱存,但是其进步性是主要的。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儿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选择;给儿童以兴趣,有兴趣才有专注;给儿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构;给儿童以活动,有活动才有经验。蒙氏教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感官训练过于机械;忽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社会文化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等。 当前我国的蒙氏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把蒙氏教法片面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具操作,儿童自由、自主。

推荐第2篇:《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第一部分 关于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Maria Monteori 1807-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文字,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 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特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

蒙特梭利教育法

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特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

蒙特梭利教育法

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特梭利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特梭利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 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特梭利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

蒙特梭利教育法

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 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特梭利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特梭利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2. 工作的原则

蒙特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

蒙特梭利教育法

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特梭利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提供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和便利的环境,儿童惟有通过这样的环境才能达到工作能力,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构”。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特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 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2. 感官训练

蒙特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蒙特梭利教育法

3. 实际生活练习

蒙特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自然人文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等几部分。蒙特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并引导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特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

蒙特梭利教育法

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利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特梭利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法

学习独处的能力——安静游戏

多年前,在一个妈妈级的友人聚会中,一位全职妈妈分享了她的人生经验——当她最小的孩子开始上学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送孩子们上学后,她就会赶紧到市场。因为她强烈的感觉必须赶快看到人,和人说说话。然而,当该做的事都办完,总还是得一个人回家。在家独处的时光,她总是焦虑地等待孩子们放学,来打破那一屋子的寂静。那段时间的生命煎熬并没有太快结束,接着,她开始有了身体的病痛。除了就医治疗,同时也积极地寻求方法,改善自己的情况。后来,她选择参加自我成长课程,也常回娘家探望自己的母亲。现在,她的生活作息和先前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心境却完全不同。不仅可以享受独处,平得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也和家人有更亲密的互动。

当时在座的与会人士,大部分是职业妇女,而且大多是身负要职的忙碌者。听了她的一席话之后,大伙儿她像突然被提醒:自己是否有闲下来独处的能力?是呀!处在人生最忙碌时期的你我,是否有让自己舒缓、安静下来时刻?

安静并不是可以立即达到的状态,安静必须

蒙特梭利教育法

是身与心和谐连结时,才能达到的境界。当我们不和他人相处时,就是自己的身与心赤裸裸相遇的时刻,此时就立即暴露我们平常的身心相处状态——是身心分离呢?还是连接呢?

观察正在建构身心协调能力的儿童,就能特别了解身心相处的过程。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大多是自主、自动完成的,他就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而让心智能逐渐控制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孩子显现出来的行为,是动作的协调与精确。例如:我想把椅子端起来拿到水槽前面,我就能控制自己的手脚完成这一连串的动作;我想剪刀剪直线,我就能控制自己的肢体达成目标。

相反的,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动多半不是来自自己的意志,动作总是被控制,就会逐渐丧失主动的能力。例如:只被允许坐在一处听成人说话,不能运用自己的能力探索环境;即孩子的身体并不是听令于自己的心智,而是受控于成人。当这个控制消失或薄弱时,身体失去了指挥,就只能任其本能的动力在身体流窜。这样的孩子所显现的行为就是脱序、不协调的动作。

当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孩子主动完成,而使得动作逐渐协调时,会让孩子的内在感到满足(我想做什么,我做得到,而且逐渐可以做得和成人

蒙特梭利教育法

一样好)。这时候孩子才会将肢体探索的兴趣转向超越平常的状态——安静。安静是必须透过个人意志力才能达到的肢体控制。

以下介绍如何和孩子经历安静的一些方法,首先是控制肢体不动来制造安静;在安静的状态下,可以听见平常忽略的声音,甚至有机会重新理解这些声音。此时安静就成为一种能力——超乎平常的理解力,让你重新了解环境以及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最后,当你能享受安静后,安静即能成为一股激发内在潜能的力量。

孩子需要有机会经历安静,更需要一个有能力安静的成人来引导他。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安静的方法,或者去除无法安静的因素,让自己凝聚内在能量,并激发个人独特的潜能。

安静游戏

第一阶段

1、先关掉家中人为的声音(如:电视、音响等),以及可能会中断活动的因素(如:正在烧的开水、电话等),再邀请孩子和你到较安静、舒适的地方(如:书房、卧房)

蒙特梭利教育法

2、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特别的活动,你现在要让自己的头(或是手、脚等,你自己觉得最轻松、最容易开始的部位)不动,接着请孩子注意看你:自然放松身体,保持全身寂静不动数秒。

3、询问孩子是否看到你刚才头部完全不动,然后请孩子也试试看(图一)。给予孩子明确开始和结束的信息,例如:当你说开始,就必须不动;当你弹指(或以双唇轻弹一声)就表示结束。

4、依刚才约定的信息让孩子重复练习,过程中你也必须和孩子一样保持静止不动。

5、更换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步骤2—4的方式继续进行。

6、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能安静的能力,变换不同的身体部位,最后练习全身不动,并且逐渐加长静止的时间。补充说明

此阶段的活动能让幼儿意识自己的肢体,并以不同于平常的方式——“静止”来控制肢体,若发现幼儿尚无法完成上述活动,不必勉强,这表示孩子还需要更多身体动作的练习,也就是必须先有较佳的动态控制能力,才能做表态的控制。

蒙特梭利教育法

变化延伸

1、和孩子进行带有肢体名称的儿歌律动,例如:“头儿、肩膀、膝脚趾„„”“一个拇指动一动„„”“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来增加孩子意识肢体与控制肢体的练习。(图二)

2、一二三木头人:这是一个传统的团体游戏,四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得很好,也可以变化成一二三机器人、一二三睡美人等。配合游戏规则与团体游戏的乐趣,让孩子练习控制不动一段时间。(图三)]

3、模仿布偶:请孩子模仿他喜爱的布偶模样,这是两岁多孩子就可以做的活动,但能够控制不动的时间以及模仿的深刻性,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观察力而有很大的差异(图四)

第二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活动,你和孩子已经可以共同创造一段寂静的时光,此时环境中的声音就显得格外地清晰。

1、在孩子能静下来维持不动一段时间后,邀请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注意听见什么声音,并告诉

蒙特梭利教育法

孩子等你的指令后再张开眼睛。

2、邀请多位孩子安静闭眼倾听一段时间后,再请孩子们张开眼睛,分享彼此刚才听到的声音。(图五) 补充说明

此阶段除了能发展辩认环境声音的感官敏感度外,还能让人体会安静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程度和状态。经过此阶段的活动,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除此,你或许有机会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呢! 变化延伸

1、进行上述活动,可同时介绍乐器,让孩子先听一段音乐(你事先挑选的),然后从中找出他所认识的乐器声。如果你自己是音乐爱好者,可以藉此把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引导孩子逐渐亲近音乐。

2、邀请孩子到户外从事上述活动,再和孩子一起分享听到的声音,如:风声、海浪声等(图六)。当孩子能够确实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后,可以一起寻找声源,培养孩子成为自然观察者。

第三阶段

确定孩子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意志进入安静,并敏

蒙特梭利教育法

锐知觉环境中的声音后,就可以尝试做此阶段的活动。

1、邀请孩子们坐下来,先请孩子们静坐不动(图七),然后轻唤孩子的名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再以最安静的移动方式,走到你的身边。

2、也可以走到离孩子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多次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在门边或隔壁房间),轻唤孩子的名字,然后等待孩子安静地走向你。

3、——呼唤所有参与此活动的孩子名字。补充说明

1、在进行此阶段的协和体练习时,更能看出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宜先邀请较不能久坐的孩子到你的身边,才能让所有孩子都能经历成功。

2、每个阶段需练习多久时间,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不同的孩子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纵使已经练习至第三阶段,仍可以再进行第

一、二阶段。

给父母的话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学习者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的学习吸收。但是,安静并不等同于不说话,安静也可以是分享、讨论,但却是来自沉静的思考。成人或许可以要求孩子闭上嘴巴,但

蒙特梭利教育法

这只是安静的假象,并无助于孩子进入学习状态。

现代的孩子(包括成人吧!)往往暴露于过多的感官刺激,以及动作经验不足、运动量不够,不仅阻塞了感官知觉的发展,也阻碍了身心的连结。如果我们希望提供孩子一个能培养敏锐感受力,协助身心和谐,并开发个人内在心灵力量的环境,就必须先从成人做起,减少置身于过多的刺激与资讯中(例如:关掉电视、谨慎地节选资讯来源),腾出时空让自己有机会独处,给予自己和孩子有机会经历安静。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的纠正:现在有很多幼稚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

蒙特梭利教育法

老师的头脑和教育方法很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排放红色长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在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有何不同?孩子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 五大步骤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

蒙特梭利教育法

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

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

蒙特梭利教育法

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自由与独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

蒙特梭利教育法

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

蒙特梭利教育法

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从孩子的叛逆心理看父母的教养弊端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

21

蒙特梭利教育法

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

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22

蒙特梭利教育法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

23

蒙特梭利教育法

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

24

蒙特梭利教育法

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让家里也像学校一样好玩

“乔乔,不能碰;乔乔,不要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这样的话你是否很熟悉?父母常常为了禁止孩子碰家中的东西,疲于奔命的追赶和阻止,而这往往是夫妻、亲子纠纷的导火线。吵的不只是父

25

蒙特梭利教育法

母双方不同的教养意见,连带的孩子也会受到责备,严重的还会遭受处罚。

家长对幼儿的学校生活状况并不清楚,也不了解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往往对老师存着崇拜的心情,却从来未思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何不同!

由于幼教专业的进步与咨询的发达,让每个做家长的无不绞尽脑汁,为孩子选择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但却忽略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就在孩子的身旁——家庭。当我们怀疑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那么乖,在家中却如魔鬼般让人难以招架时,我们就应思索:学校为什么吸引孩子,让孩子如此着魔似的专心且认真的乐在其中?

客间兼游戏间大人小孩都快意

当拥有自己的房子时,我思索的重点是如何为孩子布置一个游戏空间,而不是到家具行选购传统的客厅设备,当我在客厅里布置一个属于孩子活动空间后,增加了我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虽然朋友拜访,都埋怨没有椅子,只能坐在地板上,但我还是和颜悦色的说:“大人牺牲一点,可换来孩子的快乐!”所以当有朋友造访时,我与朋友总是能尽兴的聊天,因为孩子有了他的

26

蒙特梭利教育法

游戏天地,便不会再吵闹。这是我最得意的设计,而朋友则戏称这是一间托儿所,孩子们一定很喜欢!

我利用客厅当成游戏空间,则有下列几点原因: ·孩子在两三岁是精力最旺盛,也是较难沟通的时期,与其禁止他们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还不如不要这项家具。

·客厅的一隅设计成孩子的游戏空间,另一部分设计为大人的空间,当有客人来访时,可看顾孩子又可接待客人。

·客厅是家人使用最频繁的场所。

·购置客厅的家具所需昂贵,又怕家中孩子搞破坏,因此购买简单又便宜的柜子布置客厅,即节省又有利于孩子使用。

理想的托育空间

一个理想的托育空间的规划,需具备下列几项要求:

·发展性:空间规划与布置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配合儿童的认知与发展等特征。

·游戏趣味性:空间布置的趣味性与游戏器具的可玩性要高,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诱导挑战性:提供机会或调整设施让幼儿主动

27

蒙特梭利教育法

参与、探测世界并挑战自己的能力。

·安全性:设计一个理想的游戏环境,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全,以避免危险发生。

·创造性:利用抽象性玩具或社会性互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想象力激发自由创作的本能。 ·艺术性:游戏要好玩,也要好看,色彩搭配适宜。

·维护性:玩具要时常检查,维修或替换,以免产生危险。

空间规则10大原则

对于游戏空间的设计,个人有以下几点想法提供参考:

·可视家中空间大小,放置2—4个柜子。 ·每一个柜子均分门别类的置放玩具或教具。例如:放置乐器类、图书类、感官类等等,并让孩子在家中如学校一样,学会将物品放回原处。 ·玩具虽然放置在同一个教具柜中,但仍准备盒子,放置不同性质的玩具。 提供一个安全,又可让孩子尽情探索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了解你的孩子,选购该年龄发展阶段所需的教具与玩具。玩具的功能性要多,让孩子在不同的

28

蒙特梭利教育法

年龄有不同的玩法,也可节省费用支出。

·可利用楼梯或走道作为艺术走廊,挂上一些不同画风的作品,让孩子在上下楼梯之间欣赏艺术,但切记画的摆放要适合幼儿的高度。

·寻找一面墙或柜子的背后帖上纸张,便是孩子的涂鸦场所。

虽然,你的家里并不是托幼机构,但若能用心,也能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活动的空间,成人牺牲几年的时间与空间,换取孩子人格成长的完美,绝对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家庭中的蒙特索利教育-数学数字培养

1。分类练习:

摆 棋子

目的: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分类 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弹子跳棋

要点:1,将所有弹子取出放在一个盒子里 2,在家长的提示下,请幼儿先取一种颜色的弹子,选一个阵脚开始摆 棋子,年龄稍大的可以一边摆一边唱数1-10 3,依次将六种颜色全部摆完。家

29

蒙特梭利教育法

长可以同时教孩子颜色的汉字和英语单词。 4,可以双手同时摆,训练双手的灵巧性。

2,排序练习:

小碗、小勺找朋友

目的:学习按大小排序、配对

材料: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勺子和碗各4把、4个

要点:1,家长随意将4个碗放在桌子上,并问孩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孩子按从大到小排好

2,家长拿出4个小勺,按上述方法排序提问

3,家长说“小碗小勺要找朋友,请你帮忙找一找”

3,计数练习数字罐

目的:认识数的实际意义

材料:饮料管、吸管

30

蒙特梭利教育法

要点:1,在饮料罐外面贴上数字

2,请孩子依照数字把相同的吸管插入,边插边数手口一致 3,家长也可以先在罐内放入几枝,让孩子根据数字看对不对,不够要加上几根,多了取走几根

4,任取2罐,比一比那个多,哪个少

『蒙氏心语』手让人类表现他的智慧,并推动文明向前进。

4.比较练习: 小小蛋糕师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

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

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

31

蒙特梭利教育法

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5。守恒练习: 捏面团

目的:学习体积的守恒

材料:面团(橡皮泥)

要点:1,家长制作两块一样大小的面团(不必告诉孩子是一样大的,让孩子自己观察),问孩子”这两块面团一样多吗?“

2,家长首先把一块面搓成一个长条形,再与另一块面团相比”这两块面团还一样多吗?“

3,家长再把长条形面团捏成一个小碗,再来比,是否还一样多?

4,家长把碗再用棍擀成一个大圆片,再来比较是否还一样多?

5,让孩子也来试试,面团的形状不断变化为什么还是一样多呢?

[蒙氏心语]我们必须记得,三岁孩子心中存在着一个内在的老师,并且一直正确无误的引导着

32

蒙特梭利教育法

他。

6,认识几何图形: 分四份

目的:学习分四等份

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

要点: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

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

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 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 6,其他图形同上。

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 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3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氏心语】要给儿童提供一个使他们得到满足的环境,必须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

7,辨别方位: 对对碰

目的:学会对称的方法,掌握对称的概念,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材料:对称练习图,彩笔、彩纸

要点:1,家长首先要与孩子玩简单的对称游戏,让孩子了解对称的概念。如:照镜子、人的身体部位哪些是对称的?让孩子观察出眼睛、耳朵~~

2,玩颜色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如六个方框分别涂上红黄蓝蓝黄红

3,玩形状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图形。如圆三角方形方形三角圆

4,玩粘纸游戏:取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图形对折剪开成为两半,家长一半,孩子一半,找对了粘贴在一起。

5,鼓励孩子自己做对称图,如学习剪四角、六角、窗花,巩固对称概念。

【蒙氏心语】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虽

34

蒙特梭利教育法

然在早期儿童并不能把它表现出来,虽然儿童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才能使这种精神生活逐渐地完善。

8,几何图形: 画积木

目的: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地关系

材料:积木、纸、笔

要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画积木,教孩子拓的方法及指导孩子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1,家长和孩子一起取来积木、纸笔

取出一块正方形积木,先让孩子用手触摸积木感知观察外形特征,然后家长示范描画的方法。方法:把积木放在白纸上,左手压在积木上,右手握笔沿边描出,每描一面在积木上贴一个小帖纸做记号。

2,全部拓画后,让幼儿在每一图形上写上数字,看有多少个?这数字就说明正方体有几个面,然后问孩子”正方体有几个面呀?“

3,用积木的另一个面在其他描画好的正方形上比,让孩子观察6个面使一样大的。

35

蒙特梭利教育法

4,取其它形状的积木来拓画。长方体有多种样式,让幼儿更多的观察和了解,重点放在比较不同上。

5,让孩子结合生活,找找有什么物体和这些相同。

【蒙氏心语】当孩子被放在自然的环境里,他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

9,计算练习: 剪贴格纸

目的:体验数是可分的,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材料:格子纸(可以自己画),剪刀、纸、胶水

要点:以”7“为例

1,家长预先将格纸剪成一行一条,10条,每条纸为7个格子 2,知道孩子用剪刀把纸条沿格线剪成两份,然后贴在分合纸上,一直剪贴到发现重复的为止,把重复的拿掉。

3,在剪开的每一格纸上写上数字,表示他有几个格子。

36

蒙特梭利教育法

4,让孩子看着回答”7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又是7?“

10.分类练习: 分裙子

目的:学习多角度的分类及类别之间的包含关系

材料:妈妈在白纸上自制小裙子图样,腰上带蝴蝶结和不带蝴蝶结2种,每种再分别画有小圆图案和横线图案、竖线图案、斜线图案的裙子各2-3条。合计画10-20条,根据孩子的水平

要点:1,家长指导孩子把有共同特点的裙子放在一起,看看有几种分法。 2,家长只提出要求,不提示或示范,孩子分完后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3,分完后回答问题:有蝴蝶结的裙子多还是没有蝴蝶结的裙子多?为什么?再问“裙子多还是有蝴蝶结的裙子多?”引出-裙子是一个集合的总概念,有蝴蝶结的裙子是裙子中的一部分。

【蒙氏心语】数学练习告诉我们数学的原理,而

37

蒙特梭利教育法

不是简单的记忆和不断的演算。

11。计数练习: 猜钮扣

目的:训练孩子观察力,掌握数的组成

材料:同样的10个钮扣(或用围棋子) 要点:1,“猜猜手里有多少钮扣?”

家长手握2-6粒扣子,先摊开手掌让孩子注意看,很快将手握起问孩子“你看见几粒扣子?”如不能肯定,再让孩子看一次。也可以让孩子握扣,家长来猜,进行比赛,提高孩子的兴趣,扣子数量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逐渐增多。

2,在桌子上分别放10粒以内的扣子(左右不能分别超过5个)分别用左右手盖住,抬起双手让孩子观察,在迅速盖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两边分别是几粒扣子,合起来一共有几个。 3,拿10以内任一数量的扣子给孩子看,然后把手放在背后分放在两只手中,并伸出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几粒,或是让孩子先看一眼一眼再猜,猜到后伸出另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几粒扣子。

38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氏心语】我们应该把这种儿童的神秘的力量当作某种神圣的东西。因为个人未来的个性正是在这个创造性的时期,被确定下来了。

12。守恒练习: 量米

目的:体验容积概念,精细动作锻炼

材料:塑料漏斗,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塑料瓶)4-5盖,小碗一只,米若干

要点:同孩子做买米的游戏,家长做顾客买米,孩子扮演售货员 1,家长先提意拿一个瓶子去孩子处买米,要求是买平的一碗米,要求孩子必须在瓶子上放一漏斗,用碗装米(要平),再慢慢的导入漏斗流入瓶中,尽量不外撒。

2,家长不断去买米,每次所用瓶子都与前面一个有较大区别

3,买米结束将所有瓶子展示,让孩子观察,哪个瓶子的米多?为什么?

4,提示孩子回忆,每次都买一平碗米,米是一样多的,为什么装在瓶中看起来就不一样了呢?鼓励孩子自己找出答案。 【蒙氏心语]手是表现的器官,也是创造的器官。

39

蒙特梭利教育法

13.计数练习: 出牌配对

目的:练习数的不同组合形式为学习10以内的计算做准备

材料:扑克牌一副

要点:以“8”为例 1,家长与孩子一起把扑克牌中的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花色中的每种1-7牌取出来,共28张。

2,家长用一张白纸写上数字8摆在一边,交待今天的玩法是凑8。

3,将1-7,28张牌洗好,然后从中任意抽出一张扣放在8的标志旁边。两人协商好先后开始抓牌。

4,各自将手中的牌进行整理,从中选出可以组合成8的牌,抽出放在自己的前面。

5,数手中所剩牌的数量,谁剩的牌多谁先出牌

6,抽取对方的一张牌,再在自己手中的牌中找一找,是否有与所抽取的牌合起来是8的,如有就取出放在前面

7,轮流抽牌,谁手中的牌先被抽完,谁为胜利者。

40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氏心语】在适宜的环境中,幼儿在工作中发展了一种技能和精确性,那是使我们感到安慰的。

14。守恒练习

小魔术师

目的:1,体会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材料:边长1。5cm的正方形硬纸片,50个或更多

要点:以5为例

1,家长给孩子一叠正方形纸片,让孩子点数有多少个? 2,“请你和我一起当魔术师,看谁把5个正方形摆出来的花样多?“家长和孩子一起摆,每摆一个图形取5个正方形纸片,鼓励孩子大胆相象创造,并将孩子所摆图形,教孩子用笔画下来。 3,家长开始可以提示一些方法,比如水平摆、竖直摆等,以后让孩子自由创作。

4,3-4岁可以掌握到5以内,4-5岁可以掌握10以内的守恒。

41

蒙特梭利教育法

15.分类练习

寻宝贝

目的:学习按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2岁,根据成人的示范进行分类 3岁,根据成人的指令性语言进行分类

4岁,根据物品的种类自己分类,并说出名称

材料:小塑料袋或小篮子

要点: 1,家长带领孩子散步或户外活动时,预先带上小塑料袋,来到户外或公园里提示幼儿拣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拣,如不同形状的树叶,花朵或花瓣,小石头等,很多孩子都会喜欢这些宝贝的。

2,开始展示自己的宝贝,指导或提示孩子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说出名字。

3,家长可以以此讲些故事给孩子听

4,回家注意洗手,告诉孩子讲卫生的原因

5,也可以用家里的物品进行练习【蒙氏心语】孩子从游戏中能够获得很多乐趣。

42

蒙特梭利教育法

16。排序练习: 排排队

目的:学习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材料:彩色串珠数个,或是几何图形的积木数个

要点:方法一,掌握两种物体的排序

1。同是圆形串珠,一个红色,一个绿色,引导孩子进行红、绿。红、绿。。。排序; 2,可以进行相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的排序

方法二,掌握3种物体有规律的排序

1,相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排序, 2,相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排序

无论哪种方法,家长都要先示范给孩子看,一是激发孩子参与创作的兴趣,二是便于孩子模仿理解。

孩子操作后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孩子用和家长不同的方法进行排队,培养孩子的思维和创造力。

【蒙氏心语】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有一项,那就是由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

43

蒙特梭利教育法

17。比较练习: 哪个长,哪个短

目的:学习按长度排列物体的顺序

材料:五根吸管(吸管之间长度相差2cm),20cm直尺一把

要点:此游戏要在孩子能分辨长短的基础上进行。

1,取出5根吸管,让孩子观察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取出最长的,与最短的比一比,问问孩子。再任意取两根比一比哪个长哪个短? 3,小吸管要从最长的到最短的排个队,请孩子来帮忙,取出直尺纵向放在左侧,吸管一端要顶住尺子横向放。

4,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着放,成功了要表扬

5,如果孩子排序有困难,家长可以先示范。让孩子按照示范摆,逐步到自己独立摆好。 6,把直尺横向放,纵向放吸管,让孩子再次尝试。

【蒙氏心语】算术是一种抽象活动,他也是一种把精确性带入抽象性的层面的智力活动。

44

蒙特梭利教育法

18。守恒练习: 拼图形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河推理能力

材料:用彩纸(视觉上吸引孩子)剪成同样大小的圆若干,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方形若干

要点:以圆形为例

1,取一个圆形图案放在操作台的左上方当样本

2,将其他等大的圆形沿不同位置一刀剪成2份,将这些混放在一起

3,让孩子从2中的图形中选出2个拚出1中的圆形图案,然后与桌子上方的样本比一比是否一样大。

4,家长不要给以过多提示,多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5,可以让孩子亲手剪纸试试,然后孩子再将他们拼好

6,请孩子用语言表达一下

【蒙氏心语】孩子天生就能够改变他们的行为,而且他们也喜欢如此。

45

蒙特梭利教育法

19.分类练习

帮帮小迷糊

目的:学习用排除的方法进行分类,形成对类概念的形象认识

材料:可以利用实物,也可以利用图片

要点:1,准备几个神秘的小口袋(可以封口的小布袋),里面预先装好物品,有几件属于同类物品,有一件是不同类的。让孩子打开口袋,取出物品进行分类,然后作出决定,将不同类的不再装回口袋中。

2,利用图片,让孩子把每幅图中不属于同类的物品用笔画出来。

【蒙氏心语】没有妥善照顾的孩子,会让将来的社会得到报应,因为他可能会成为未来社会中消极的个体,并构成文明进步的障碍。

20。排序练习

汽车钻山洞

目的:认识颜色及顺序

材料:三种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小汽车。硬空心纸筒一个(宽度可以让小汽车穿过,长度略超过三量小汽车的长度)

46

蒙特梭利教育法

要点:1,家长用线将三量汽车连起来,让孩子观察。家长把汽车拉进纸筒,提醒孩子要注意”看什么颜色的汽车先开进山洞的,第二辆是什么颜色?最后开进去的是什么颜色的?“当全部汽车拉进纸筒后停下来。

2,家长问孩子”我再拉线,猜猜第一辆出来的是什么车?“依此类推。

3,然后将汽车拉出来,让孩子看自己说的对不对。

4,拉线的另一端再把汽车倒拉回去,拉之前问”前方堵车要倒车,什么颜色的车先倒出来,然后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将车来出来,证实猜测。

5,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拉线,家长猜共同参与。

【蒙氏心语】我们的教学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维持学生的高度兴趣和强烈持续的注意力。

21,比较练习

做麻花

目的:练习按长、短排列物体顺序,学会搓和拧的动作

47

蒙特梭利教育法

材料:培乐多彩泥或面团

要点:1,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给宝宝做麻花吃“

2,把彩泥分成大小不同的5份 3,把每一团经过捆搓做成一根长条,然后平放在桌上,最终做成5根不同长度的面条。

4,让孩子把5根长条按从长到短进行排序(左端要对齐)

5,家长教孩子制作麻花的方法:左右手各捏住面条的两端对折、捏住,左手拿中间部位,右手握住头部,左右手反向转面条,制成麻花。

6,做好的5根麻花放在桌上,再把麻花按从长到短进行排序。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48

蒙特梭利教育法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

49

蒙特梭利教育法

人格。

9、屏除奖惩制度

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

第1章 卷 首 语

毫无疑问地,现代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是竭尽能力地给了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是不是给对了?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快乐?却令人怀疑!

否则,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不会遇到许多实实在在棘手的问题──孩子蛮横地哭闹耍脾气;强制性地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过分依赖父母、无独立性;破坏性较强(如破坏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及注意不集中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问题纷至沓来─

不专心功课、厌恶读书;逃学、逃家;懒散、空

50

推荐第3篇: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Monteori)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育法是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方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蒙特梭利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素养,配合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设计了各种教材、教具。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特梭利教学法经百年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具不断的丰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蒙特梭利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有如毛毛虫和蝴蝶在形态上不一样。

2、不教的教育 六岁前的幼儿还没有认识、辨异的能力,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

,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零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成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称为“敏感期

”若在此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让儿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良机。

4、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在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5、着重智慧的品格的养成 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是在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氏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寻着内心的需求,自由的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段,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良好习性—专心和耐力。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儿童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并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教”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发展到自我教育。

9、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氏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方式呈现出来基本能力(养成和塑造基本品格):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 基本内容: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 蒙氏科学幼教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确常以爆发的力量突然显现内在心智的成长。

1、玛丽亚.蒙特梭利是谁?

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当她在1952年辞世时,已备受世界各地的瞩目与尊重。

2、她为何要提出[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女士经过多年科学化的观察,她发现传统学校在下述两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

:一是孩子的学习开始得太晚;二是孩子被迫融入以大人尺度为基准的世界。因此,她的教学法特别着重在提早发觉孩子的潜力,以及创造一个完全配合孩子学习需求的环境。

3、什么是[蒙特梭利教学法]?

它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以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当孩子在0~3这段无意识学习状态时期,完全未受成人影响之前,是他的学习力最完整的时期。因此,当孩子置身在一个透过感官及动作从事学习的预备环境中(教室)时,他的需求、欲望和潜力便自然流露出来了。

4、[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5、请为[敏感期]举例说明

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此外在孩子生命中的头几年,他还会对秩序、精确的动作、感官的刺激、和人相处等,显露出同等强烈的热爱,蒙特梭利博士称这些现象为 [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以及[社会性发展敏感期]。 由于孩子的脑部发展是在八岁时完成的,蒙特梭利博士所观察的敏感期都是在此之前出现。而这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也已被近代有关脑部结构及发展的研究所证实。

6、蒙特梭利教具背后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

7、蒙特梭利教学法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发展期创造力?

特梭利博士深信,孩子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对真实事物认知的累积上;而其创造力则是从孩子对周围真实事物的种种印象中所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孩子拥有了对真实事实的印象后,才有可能发展出有意义的创造力。

8、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

蒙特梭利博士确信,在孩子尚未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之前,太强调其社会性发展是徒劳无功的。因此,蒙特梭利的学习活动会以协助幼儿展露自我及发展潜力为先。只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不同于别人时,他才会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机会。

9、混龄班的益处有哪些?

在满足每一位孩子因个别发展而产生的个别需求方面,混龄班的灵敏度比传统的分龄班要高出很多。同一位孩子,也许在某项学习上需要和比他年长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项学习上,则和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较妥当,但是,他还是需要和同年龄的孩子相处,才符合本身的社会化。也只有在混龄班的架构下,孩子才可能拥有以下的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进度、独立地工作或是寻求同伴的合作

10、蒙特梭利教室一班应有几位学童?

蒙特梭利教室一班通常可以容纳30--35位的幼儿。只要孩子之间的年龄层差距适当,而孩子们又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孩子互为彼此的老师将可成真。

11、老师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师担任的角色包括:引导者、观察者、教室环境的维护者,并且让孩子透过本身的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费心地准备教学环境,加入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孩子兴趣的教材,而删除对孩子学习形成障碍的成分;她示范教具操作的方法

,鼓励孩子亲身去尝试;时常观察孩子的工作,协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调整孩子的注意力或兴趣点。

12、什么是蒙氏教育的自由观?

[自由]是蒙氏教学的一个终点目标,而不是一个起始点。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已经能够慢慢展现潜能,

比较喜欢自行思考解决问题,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请求协助,并且接受指导。一个不能自律、未经琢磨的孩子并不自由,他不但是随自己内在欲望所控制的奴隶,而且还会过度地依赖别人。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长大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自由的大人。随心所欲并不能让他自由,教导他如何去做正当的事才能让他明白自由的真谛

13、什么是蒙氏教育的纪律观?

蒙特梭利所谓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这是发自孩子对蒙特梭利工作的兴趣而培养出对自我的行为控制。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过,很多所谓缺乏自绿的孩子,实在是因为缺乏适当的激励而心生挫折;如果把他们放在她所预备的蒙特梭利环境里,假以时日,应该会快乐些,也可学会些许的自我控制。

14、几岁是孩子恰当的入学年龄?

理想的年龄是三岁。年龄稍长的孩子恐怕已错过许多宝贵的[敏感期],而无法蒙氏教育所能给予的最佳训练。

15、学龄前的幼儿教育是不是一项好的投资?

现代教育家已经了解:不良的学习动机和工作习惯根源于孩子早期的学习经验和环境

。如果幼童自然流露出的学习欲望受到适时的鼓励与满足,就能奠定日后成功的基础。

16、蒙特梭利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为何?

蒙特梭利师资训练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内容包括理论课程、熟练教具操作、教室观察

,以及实习经验。部分训练中心也在假期中开设研习班。

17、在中国的蒙氏教育推动者,是否熟悉现今幼教界的最新实验与发现等信息?

沿袭玛丽亚.蒙特梭利的实用和实验教学传统,蒙氏教育者应该熟悉并且幼教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老师应该与其它领域的教育家互相交换意见,并且更要鼓励蒙氏教师去学习对本身或学校有益的课程。如果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但能让孩子受惠,更与蒙氏教育精神相契合,老师就应该将它们带进教室里。

18、家长应该如何与蒙氏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不应该是学校的延伸。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爱互重的亲情关系就是孩子日后成长最需要的根基。孩子在学校的活动可以用下列的方式加强:允许孩子参与家事活动,让孩子更方便自我料理,偶尔放慢并迎合孩子的生活步调,忍受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维持一致的管教方式。蒙氏教育的目的旨在于:协助孩子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基本常识、思考方式、人格教养,以及培养孩子天生的学习本能。

推荐第4篇: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心得

07年4月,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将满3岁的儿子送到了机关幼儿园蒙特梭利班,两年来在蒙氏班在3位老师细心教育和呵护下,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孩子的视野。

蒙特梭利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的开发,从游戏中学习,获得乐趣学到东西。而且有些东西在实践上也得到了运用,使我内心感触很大。我觉得蒙特梭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教会我们怎样能更快的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了解孩子的想法。 蒙氏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独特性使我的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受到了更加广泛的教育。他以引导求知的方式为主,尊重孩子的好奇性、创造性,老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探索并校正其认识的方向。老师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性格制定了相应的教育计划,把 孩子分成几个层次来使用教具,在参加几次班里的亲子活动中看到在老师展示完工作后,孩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独立完成,老师扮演协作者的角色。当孩子把工作完成后,老师会做出相应的评价,孩子们也为自己能独立完成工作而感到自豪。

蒙氏教育还注重孩子品德、礼仪教育,使孩子懂礼貌、有

爱心。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儿子对我说:妈妈,我看见一个(只)可怜的小狗,妈妈它够可怜的了,(我很吃惊,儿子会用可怜来形容它)。我看了一眼儿子,见他眼中饱含泪水。就说:你想养它吗?他说嗯。我说不行啊,你现在太小了,不能养它,等你10岁了妈妈就让你养。你可以去送点吃的给小狗好吗?儿子很不情愿的点点头。我感到很是欣慰,虽然他很不情愿,但我也很高兴,这在以前他定要大哭大闹的。这说明儿子理解了我,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爱心,作为妈妈我很感动。

在这两年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全家都感谢蒙五班的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同时也为他今天的成长感到欣慰,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他成长为一位独立自主、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在他的幼儿园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值得留恋的金色的童年。

2009-10-13

隋耀漾家长

推荐第5篇:蒙特梭利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童年的秘密》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蒙氏教师的物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尊重儿童,不体罚

4、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严于律已,做示范

6、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重视家庭教育

8、创设温馨的环境

9、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平等的爱

12、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 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 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涕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不能安静。 上述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就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至错失了幼儿独有的生命力。何为敏感期? 孩子人呱呱落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头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quot;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 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避免错失一生仅有的一次特别生命力

推荐第6篇: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篇一:对蒙氏教育的心得体会

三年的蒙氏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孩子的成长历程我感受颇深。

首先,作为一名家长我很庆幸孩子赶上了蒙氏教育,因为我深切地明白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自己学习,而蒙氏教育又恰恰填补了当前教育所缺乏的,它让孩子从抓、捏、切、舀等小肌肉的锻炼开始体验生活,去了解生活,观察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和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的发展。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好的习惯对孩子一生都受益匪浅,而三年的蒙氏生活中我家孩子养成的一些好的习惯,也让我欣喜若狂,他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尊老爱幼,主动帮助小朋友,他自理能力也加强了,学会了自己洗手、洗脸,还会给我们制作一些小手工制品。动手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提高了,以前孩子比较胆小,见人害羞,可自从上了蒙班后,他变了,和我出去时,会主动向邻居大爷、叔叔、阿姨打招呼,而且很有礼貌,对此我很惊讶,蒙氏教育真的很神奇。

三年了,孩子不论从哪儿方面来说,都发展的很好,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家长也跟着成长了,也学到了一些科学育儿的经验,学会了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等,所以我真的很感谢蒙班老师,因为你们的爱心、热情、耐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才有了孩子今天的成绩。更希望蒙氏教育能更多的让我们的下一代获益。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和语言教育。蒙氏教育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宝宝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完成这些知识领域的学习。蒙氏教学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得到答案,在做的过程中,去理解,最终达到专心、独立、秩序、协调的最终目的。本学期,我准备尝试用扑克牌进行10 以内数的认识,倒数、顺数、数的大小等。让幼儿充分的去动手,动脑,在动手、动脑的同时也是在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蒙氏教学所准备的材料,材质丰富、安全并且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认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有的玩钓鱼、有的玩听音筒、找图形、打泡泡等。孩子做得是那么投入,那么开心。要说感触最深的还要数数学区教具的操作。钓鱼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

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蒙氏教师不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很多人把教师单纯地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近几年新教育思潮涌动,又把教师定向于学生活动的合作伙伴,然而作为蒙氏教师,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蒙氏教师还应该脱离知识本位的死板传授,转化为孩子学习的辅导者。同时教师的言行对于孩子是最好的示范,所以蒙氏教师还是一个示范者,她更大的责任是教给孩子如何做人。蒙氏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我个人认为,蒙氏学习不应该是单纯的操作教具。我觉得蒙氏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教具的理解。面对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每一次表现、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都是老师可以观察的点。只有老师在不断地观察当中,对蒙氏教育才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日复一日的观察当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将逐渐形成。蒙氏教师更应该是一名学习者。蒙特梭利教育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他的影响力并不是仅仅因为蒙特梭利女士的传奇经历和社会影响力,即使在今天,放眼海内外其教育内涵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这次的培训,对蒙氏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深知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蒙氏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虽然是一名幼儿老师,但我会认真吸取蒙氏这么好的教育理念,并且在以后的教学及一日生活中想办法设计出好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更要把蒙氏教育理念渗入到所有课程和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老师。

蒙氏教育心得体会 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方法之一,它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我在没有接触她的教育思想的同时,自己的脑海里也曾问:蒙台梭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她有什么样 的教育理论而被当今教育界所称道以及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应本着什么样的态度看蒙台梭利呢?通过暑假蒙氏班的理论以及实践培训,现就我的理解谈谈对蒙台梭利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一、蒙台梭利要求她的教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现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1、教师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为此,她将教师这一名词改称为“指导员”。但教师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而降低。她说,指导员的作用比一般人理解的要深入、重要得多,因为她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她要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儿童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而不仅是教会儿童一些知识。

2、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掌握技能更重要。教师的准备工作不能只靠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具备道德方面的品质,如机警、稳重、耐性、爱心和谦逊,其中最重要的是时刻考虑到儿童。她指责传统的教育过多地考虑传授知识,忽视儿童个性的内部发展。

3、教师要相信儿童、热爱儿童

蒙台梭利说,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爱得来的。儿童正是因为爱他的周围环境才产生了一种压制不住的冲动,在整个的敏感期,将自己和周围事物连接起来。这种爱不是一般理解的情绪感觉,而是一种爱的智慧,通过爱来吸取外界事物并且建构自己。正是这种爱,使儿童对周围环境有那样的热情和细致的观察态度,而成人则往往表现冷淡,视而不见。

蒙台梭利还反复强调教师对儿童要有信心,相信儿童迟早会表现出真正的天性。对各种类型的不正常的儿童都不能动摇信心。应当看到一个表现不同的儿童的精神状态,并相信当有兴趣的“工作”吸引他的时候,他会达到正常化。她号召:“要体验从儿童那里得到更大的精神快乐”,这就是教师的最高报酬。

4、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儿童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应当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活动,不要做儿童的仆人,替他们盥洗、穿衣、喂饭。儿童需要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自己选择志愿,自己选择工作,并且坚持下去,尽最大努力,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当他战胜了力所能及的困难时,则将获得最大的快乐。这时,教师就会发现儿童有一个要发展的个性。当然,对于儿童的有害的表现,应毫不犹疑地去制止。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知道什么时候对儿童的活动应该加以禁止,而且要尽力避免这种禁止,这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对于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尽的耐心,对他的成功要表示热情和欢迎。当发现儿童的动作缓慢时,成人如果不是去帮助他实现他最重要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儿童所要完成的一切活动,这样就将成为儿童主动发展的最强大障碍。她对教育者提出的格言是:“在观察的同时要耐心等待”。

二、蒙台梭利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蒙氏班的教室也称"工作室";,是孩子们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而学习的刺激则来自于整个环境。蒙台梭利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它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的人格和成长才会显现出来"。老师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环境教育孩子,体现出丰富性、个别化。它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有什么不一样,而是通过直接操作,不是灌输,不是希望通过集体教学将一种东西告诉孩子,更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在个别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因此教师依据五大教学区(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语文区、文化艺术区)所需的设施、空间及相关性,寻找最适宜的位置,并依据孩子的发展需求不断投放、调整环境材料。这样幼儿对每种教具均保持着良久的兴趣。而且材料里采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夹子等,感觉就象在家里一样。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三、蒙台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语言教育五大部分。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 1.日常生活教育注重培养以下能力:

a.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c.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d.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e.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f.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g.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h.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i.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2.感官教育注重培养以下能力:

a.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b.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c.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d.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e.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f.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3.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a.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b.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c.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d.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e.学习守恒

四、关于蒙氏教具的特色

这是蒙台梭利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强调感官训练必须由儿童自己控制某些教具来进行。为此,蒙台梭利特别设计和制作了一整套进行各种感官训练的教具。例如,蒙台梭利为专门训练儿童视感知能力制作的一套教具是:一块木板上有十个大小不等的孔,每个孔相对于一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的直径只相差一毫米。在利用这套教具进行训练时,要求儿童能正确地把混杂在一起的各个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儿童如果把一个圆柱体放入一个比它小的孔时,则放不进;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放不进某一个孔里。儿童通过反复运用这套教具进行练习,不断比较判断,不断纠正视感知控制的错误,其视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蒙台梭利要求对儿童进行每一种感官训练,都要有与之相适合的一套教具,且要由一套循序渐进的练习组成。因此,根据每个幼儿的特征,蒙台梭利都设计了相对应的教具,可见教具的丰富性。蒙氏教具中每一种教具只有一样,当孩子没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时,他就要学会等待。因为等待,当他拿到这样教具时,他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会玩得更加认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会向那个小朋友学习,避免他所犯的错误,培养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蒙氏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延伸,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同时,真心地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多派老师去听一听、学一学。这比我们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幼儿园要来得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实在得多。

蒙台梭利教学法学习心得

一、蒙台梭利其人: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倍尔,创办幼稚园。

学前教育之母: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

“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教育理念,这是蒙氏教育和我园现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一切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及家庭环境”入手,同时“以儿童和家长的忠实朋友”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一切以儿童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出适合孩子的环境,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配合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明了实用有效并且闻名遐迩的教育材料——蒙氏教具。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教育技巧,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儿童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如:她强调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这也是我园现正实行的“瑞吉欧”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她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儿童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三、以“体、智、德、美、劳”为核心的教育内容。

蒙氏的教育内容与现行幼儿教育内容虽然在内容的划分上略有不同,但其内容却是紧紧围绕体、智、德、美、劳这几个方面的。

相对来说,蒙氏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更深入地考虑到儿童的需要。比如区域的设置,蒙氏和传统活动区域都有语言、科学文化、计算、美工、阅读等区域。但蒙氏最有特点的是生活和感官区域。生活区的材料全部取之于日常生活,教学内容也全部是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抓、舀、插、倒、吸、捞、夹、剪、切、开锁、筛、穿孔、编织等生活中所有用到的手的动作,都在蒙氏生活区找到相应的教具。蒙氏说,生活、感官是学习的基础,是进入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提高生活能力的手段。记得在我园学期初的计划中,张园长就提到让幼儿自理自立,并提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三个阶段,我想,这也是同蒙氏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

蒙氏教具最有特点的是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感官教育内容包括视、听、尝、嗅、触、辨别实体、音乐训练等。数学内容包括理解1-10的量与数,认识数量和数字,10以内加减,十进位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

四、教学形式:

蒙氏的教学形式以“工作”的形式表现,同时和我们的教学形式一样,有团体、小组、和个人的独立活动。蒙氏还有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在我园也存在,那就是混龄教学。

五、蒙氏教育法怎样与我园的“瑞吉欧”教育法相结合。

虽然我现在没有组织过方案教学(北京叫做项目工程),但从日常听到老师们讨论的和观看一些观摩教学活动中,以及张园长发放的资料中,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我曾问过一些老师,在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什么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我想,最难解决的是孩子有兴趣的课题(内容),老师怎样延伸到各个领域,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孩子在活动中保持孩子的兴趣。这在蒙氏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如:“花”的活动。蒙氏教学是这样渗透的:

1、寻找花的共性。花有花托、花叶、花瓣、花蕊等。

2、蒙氏教具中有“花”的镶嵌板。

3、花的三段卡。(如:花的名称)

4、花的个性:花的种类(大小、颜色、花瓣的多少、形状等)、生长环境(山、水、沙漠、室内)、温度(阳生、阴生等)

5、做有关花的小书。(可根据花的共性与个性,孩子的兴趣)

在蒙氏区域中是这样渗透的:

生活区:插花、种植、护理、绣花、编织等。

感官区:闻花的香味、触摸花瓣、赏花、尝花等。

数学区:颜色的分类、花的大小、花瓣的多少以及单双数的学习、排序(从大到小)等。 美工区:制作干花、画、剪、手工制作(用各种各样的纸)等。

语言:儿歌、故事等。

艺术:唱歌、跳舞等。

体能:跳起来摘花等。

这就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目的所在,孩子的兴趣第一。

可能会有老师说,这不是以前的主题活动吗?我想,任何活动,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不管以什么活动形式出现,都应该是可以的。

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怎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蒙氏教育思想的重点之一是发展和延伸。只要你领会了她的教育思想,掌握了蒙氏教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你的思维就会放开,思路开阔,教学方法也就会源源不断。(简述)

1、活动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来自于幼儿本身(如:家族生命线)

1、分阶段的、有步骤的、逐步深入的学习。给予幼儿清晰的思路。(传统教学使孩子糊涂)如:钟的学习。

2、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3、美术:教给孩子基本的方法(基本功)和技能。

题外话:在教学活动中,尽量收集社会有效的资源,老师的劳动是最有价值的。 七:保育方面

上班时间:日班保育员12:30—20:45 夜班保育员17:45—第2天8:45,晚上有夜班轮值,其他夜班睡觉。

老师:早班,7:15—12:30 13:00—15:00 晚班,8:45—12:00 13:00—17:45 启发:每个班课室门口都有一个牌子,内容是“我们的承诺”,所有老师、保育员的照片,并注明职务,如:班主任、保育员等。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蒙氏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延伸,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同时,真心地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多派老师去听一听、学一学。这比我们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幼儿园要来得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实在得多

篇二: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体会

浅谈学习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体会

——我将如何做好一名蒙台梭利老师

好几年前就听说蒙特梭利教育,一直以来我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只懂得它是一种比较热门的教育理念,在没有深入的接触它。刚开始了解它时,我对蒙氏教育也存在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它不可能普及。今年暑假,我有幸到参加北京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培训,让我对蒙氏教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扭转了我对蒙氏的偏见,并且喜欢上了蒙氏教育,觉得这是,不可多的,科学合理的一种教育方法,它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蒙特梭利是一位医学博士,后投身教育,有深厚的生理学、医学知识背景。在容老师的细心教导下,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蒙台梭利教育最大的优点是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个体,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构建健全的人格,要求老师必须是一个完美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蒙台梭利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儿童的自主发展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日常生活态度以及习惯的养成。我认为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一个人,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只拥有知识,他更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们,怎么样对待社会。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作为观察者的老师,一定要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进行细致而又耐心的观察,写好每一个幼儿的成长纪录,发挥孩子自己的能力,使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认为蒙台梭利教具的制作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幼儿的潜能和心智的发展是在运用中得到发展的,对幼儿的自主成长显得十分重要。这次学习对我们普通班的幼儿老师来说其作用更大,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价值和作用。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更注重幼儿的自由发展空间,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美好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是: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爱护每一个幼儿。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老师要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和支持者,老师必须转变那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还幼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幼儿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去探索去发现,同时又要求老师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观察幼儿每一步的成长过程,但是,又要求老师必须给幼儿一个适宜的空间,不能盲目的发展,要有规律的去开拓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合理地去探究、去发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用最大的求知欲望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也能够使幼儿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需要成为蒙特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个别化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即使面对挫折,也能达到蒙特梭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过程中,我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蒙特梭利的许多优秀思想侵入我们的心灵。我深切的感到什么是尊重儿童,什么是科学的观察和引导??. “我听了就忘记,我看了就知道,我做了就会了”这是我在培训中学习体会最深的一句话,并且能在操作中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学习中,看着容老师在操作,自己看着好像很简单,觉得一幕了然,真正到自己操作时才感到“做了就会了”这句话。通过学习让我联想到这作为小班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多点空间让他们动手尝试,给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喜欢做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穿衣,脱衣,用餐,扫地等,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各种选择的自由。孩子也会和我们一样:听了就忘记,看了就知道,做了就明白。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础特色就是必须保障儿童的自由,为他们提供一个准备好的环境。“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教育理念,这是蒙特梭利教育和我园现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一切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和家庭环境”入手,同时“以儿童和家长的忠实朋友”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它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儿童自我 需要和价值,促进儿童个性和协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提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过程和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身体的和个性的自然发展, 他还强调儿童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独立个体。成人必须重新看待孩子,发现孩子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任意将自我意识加强在孩子身上,而抹灭了儿童的人格意识。

同时,我也有自己的个人观点,我认为间接经验是前人积累了很长时间的精华,间接地学习也是很重

要的,单一的直接的。经验一次感受不行,再一次,对孩子的培养是很好的,若是对于一些观察,模仿或能力弱的孩子却未必每次有效,因此必须与我们的现行教育相结合,取其精华,让孩子自己去不断的动手探索。

很幸运,这次跟着容老师学习,通过学习、考试,我明白要成为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个别化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要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即使面对挫折,也能达到蒙台梭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这次学习,还让我明白了:教授过程动作简捷,尽量不说话,该说的越简单越好,是一种不说的教育。给孩子重要的启示和知道,孩子也模仿得好些。而现行教学中我们总觉得孩子吵,一是人多,还有一个用老师的话说是我们话太多,操作讲解时浮动性大,对幼儿造成目眩的感觉,自然造成了孩子操作也学老师边说边做。原来真正的责任在我们身上。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所以,我要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为导航,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教育培养孩子;让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开花结果。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完美的幼儿。也自信自己能胜任蒙氏教育的工作,目前我园已经开展蒙氏教育活动,我也愿意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学制所用,为我园蒙氏教育活动的开展添砖加瓦。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之一被人们广泛地关注,但我们对他了解甚微。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各种教育理念纷纷涌入,各种课程方案份沓而至,面对这一切,仅仅是学习和模仿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必须学会学习,学会选择。我会带着对蒙特梭利教育的热诚学习发现幼教界已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蒙特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去挖掘,去延伸。相信我会越做越好。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多让我们了解,渗透理念知识,这会使我们对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富,更深刻,更实在的认识。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中心幼儿园

篇三:蒙氏培训心得体会

蒙台梭利教师培训总结

2012年2月20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北京华夏爱婴举办的蒙台梭利教师培训,通

过本次培训,让我对蒙氏的教育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指导思

想完全区别于普通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既严格又让你喜欢,既让你放松又让你不马虎,真正

的做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首先蒙氏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它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特点,反对填鸭式的教学

方法,提倡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其次是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把儿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详细,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引导孩子学习,掌握在该年龄段

应掌握的知识。

蒙氏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她要求老师必须受专门的训练,以便实现她所提倡的

教育原则和方法。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为儿童准备学习的环境,成为儿童

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它还尊重智慧和品德的养成,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做准备,

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他还要求老师要相

信儿童,热爱儿童,对儿童要有耐心,不能急于干涉儿童! 蒙氏教育的特色是对环境设计的重视,它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构所设计,在

这样的环境里,儿童的人格和成长才会显现出来。老师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环境教

育孩子,体现出丰富性个别化。他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有什么不一样,而是通过直接操作,不 是灌输,不是希望通过集体教学将一种东西告诉孩子,更不是生搬硬 套,而是在个别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因此教师依据五大领域(日常 生活训练、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所需的 设施、空间及相关性;寻找最适宜的位置,并依据孩子的发展需求不 断投放、调整环境材料。这样幼儿对每种教具均保持着良久的兴趣。 而且材料里采用了我们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夹子等,感觉就像在 家里一样。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里的图 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蒙氏课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蒙氏课程,所

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 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 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 建构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中每一种教具只有一样,当孩子没有拿到 他想要的教具时,他就要学会等待。因为等待,当他拿到这样教具时,

他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会玩的更加认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会向那 个小朋友学习,避免他所犯的错误,培养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学会 尊重别人,同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除此之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话我也是印象深刻的:我听了我会忘

记,我看了我会记得,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见操作对幼儿的发展起 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 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地学习和探 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种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 同时,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 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幼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

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起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时,真心的希望 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 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

2012年3月4日篇二:蒙氏培训心得

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诞生于20世纪的蒙台梭利教育不仅在历史上,而且在现代都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的

核心思想仍像开始时那样合乎时宜,并在不断发展。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教师尝试把蒙台梭

利原则,运用于新的学习环境中,满足各年龄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要。如美国在过去的20 年将蒙氏教育作为实验教育模式,纳入了许多公立学校的教育中。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

能影响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

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内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 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做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

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灌注的容器,不是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

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一个

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

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的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

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需要成为蒙台梭利教师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要

不断的充实知识,自我鞭策,才能提升各项能力增进自信,即使面对挫折,也能达到蒙台梭 利教师自我实现的心灵升华。我们在学习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的过程中,大家的观念悄然发

生了变化蒙台梭利的许多优秀思想侵入我们的心灵我深切的感到什么是尊重儿童,什么是科

学的观察和引导?? 以上是我这次学习的一点体会和认识,蒙台梭利教学有着它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一

起进一步去挖掘。去延伸同时,真心的希望以后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先进

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会使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有更丰富,更深刻,更真实的认识,

跟上时代的脚步,把最先进的理念在第一时间带给我们的学生!中十班

陈小帆 2010/8/15篇三:蒙氏培训心得 蒙氏培训心得 七八月份,我们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蒙氏培训,整个培训下来,我是受益匪浅的。 来园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次对蒙氏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

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与同事建立的友谊,虽然有些时候培训学习让自己的自由时间少了点,

但整个过程还是充满欢乐与激情的,这虽是一个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暑期,但对我而言还

是个充满激情的夏季,因为这个夏天伴我同行的不再是酷暑难耐,更多的是我们老师内心渴

望自我提升与学习的热情。最初了解蒙台梭利教育只是在书上翻阅到,这次培训它让我首次近距离的接触了蒙氏工

作,老师的精心讲述与指导,让我对蒙氏的教育内容与意义有了新的定位与认识。蒙氏教育

的理念与其他教育思想的最大不同之处应该就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蒙氏教具了。

蒙氏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让幼儿自己去做,去体验与尝试,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与自主性。本次蒙氏培训主要涉及了生活、感官、数学、语言与科学五大领域,由于入职的

晚些,很遗憾没能参加生活区的培训,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再学习它的。蒙氏教学充

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得到答案,在做的过程中,

去理解,最终达到专心、独立、秩序、协调的最终目的。利用各种具体的数学教具让幼儿充

分的去动手,动脑,在动手、动脑的同时也是在促进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蒙氏中这样讲到:“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

解了!”这句话真的让我体会是非常深刻的,本次培训我们在理论中理解与探索,实践中操作

与练习。在培训中,看着老师在认真耐心的操作,自己看着好像很简单,觉得一目了然,真

正到自己操作时候才理解到“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句话,其实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

的事情“眼高手低”。其实这些事情道理都很简单:就是无论什么事情,自己亲自做了才记得

更清楚,做得更明白。这自然而然就让我联想到了日常的生活教学中,应该给予孩子更 多的空间与机会让其自己动手去操作、去发现、去探索,让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只是一个适当的引导者,放手让孩子大胆去做。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多点自由少点

约束,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尝试着去做。因为孩子跟我们是一样的:“看到了也许就忘记了,听

到了就记住了,操作了才能真正的理解。” 这是我在蒙氏中学习到的些许知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这样学习机会,让我对蒙氏有更

深入与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2014年8月篇四:蒙氏数学心得体会刘玲 蒙氏数学学习心得体会2013年3月21日我带领几个蒙氏数学的老师去滨州参加培训,路上我和老师聊了很多

关于蒙氏数学上课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在我们学校她们是怎么展开教学的?虽然来学校不久,

但是我觉得只要我用真心和大家去交流相信很快就会适应这个大家庭。之前没有接触过蒙氏,

以前学的是方案数学。但是里面的东西差不多。也是有教材、操作盒、学具卡、大挂图、和

头饰等。

以前接触的传统数学教育,幼儿学到的只是计算能力的培养。而《蒙氏数学》以激发兴

趣和培养思维为精华的数学教育思想和独特的纸面操作教具为主的教学形式,弥补了传统数

学教育的不足,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推理、判断、主动思考、与人沟通、互相学习、互

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包容等能力。 首先,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实际操作活动.最后,要联系幼儿实际生活,利用身边事物现象作为对象.关于走线的基本要领: 走线时动作要简单,规范.并且走线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走线时要选择舒缓的轻音

乐.如班德瑞的钢琴曲. 体验示范课:蒙氏教育强调让孩子动手,满足其好奇心。我们

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假

若再亲自操作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让

他听。在集体活动时,幼儿通过对教具的操作,不但在大小肌肉、手眼协调方面得到训练,

而且领会了感官、数学教育中的内涵,为学习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在自主操作中,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

性也越来越强,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智慧就在指尖上”。在不断的研究、反思、调整教学内容、

方法的过程中,我们体味着变化的欣喜和收获的充实。

蒙氏数学课程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老师们普遍感到工作负担减轻了,以前数

学教学需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制作教具、学具,如今系统的蒙氏数学教具减轻了教师们的

工作负担;以前单调、枯燥且难以实施的数学内容如今变得轻松、易懂了。而且这些操作材

料目标明确、层级清晰,教师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

提供相应的材料。每种教具除了案例上所给出的用法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造性发挥,

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操作得到相应的提高。孩子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练就了做事认真、细

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而 且,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幼儿终生受益。

蒙氏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幼儿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如学具的收放

常规,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收放物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自己整理学具,其实是非

常好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工作毯帮助幼儿管理好自己的学具:要

求幼儿摆放学具时应始终都在工作毯上进行,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操作,不会将学具丢失或与同伴的混在一起。哪怕刚开始有些麻烦,但老师们不要灰心,一

定要坚持让幼儿自己学会收拾学具,一旦常规建立起来,以后的数学活动就会异常轻松。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 ,再次感谢园长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亲身体验了很多新的教学

游戏和方法。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全部用上。带个好的模范作用! 刘玲

2013年3月23日篇五:蒙氏培训心得2 在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的蒙氏初级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我对蒙氏教

育的认识。让我对蒙氏教学和蒙氏教具的操作又有了新的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根本是爱和尊重。爱是教育的核心,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蒙台梭利的

教育就是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只有爱孩子,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才能教育好孩子。我

们蒙氏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用赞许的微笑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

用亲切的拥抱满足儿童情感爱的需要。 蒙台梭利教育成功的核心经验是“教育跟着孩子走”。我们的教育不是死板的,不是一成

不变的。我们应该随时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来制定和改变我们的教学。我对于蒙氏教育只是刚刚接触,了解和学习的并不很深入和透彻。通过本次学习我就我

个人的体会和认识做以下简单的交流:

1、入园哭闹问题。我带的是托班对于这种问题比较的关注,之前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孩

子为什么在入园的时候会出现哭闹的现象。现在我明白这是因为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之间,

正处于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当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就会破坏他原来的秩序,所以孩

子就会出现分离焦虑。当孩子建立了新的秩序以后,他就不会再哭闹了,所以在这期间我们

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添加一些他们认识熟悉的标示,比如自己的照片,来帮助孩子尽快的

建立新的秩序。

2、手势问题。之前我对于蒙氏教学中的各种手势只是简单的模仿,机械的学习,生怕会

有任何的差错,然后尽量在给孩子示范时做出与之前所学相同的样子。现在我明白手势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是教师将自己的思路、

想法、眼神的流动等无法表达的内容用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来向幼儿传递的一种方式。

3、语言问题。之前我认为在蒙氏教学中要尽可能没有语言,现在才知道我的认识是粗浅

的,蒙氏只是要求教师在蒙氏操作时的语言要简练、准确,尽可能使用较短的字或者词。并

且在蒙氏数学方面教学时,语言的引导提示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有必要的。

4、教具具有孤

立性。比如插座圆柱体是一种视觉教具,主要就是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

和排列规律的教具,针对这一教具的教育目的,在示范操作时,用手来感受圆柱体和圆穴没

有很大必要,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一个操作。

5、在日常教具的操作中,我们应该每次只演示一种目的性明确的教具;精确地动作要按

照孩子的节奏进行演示;要步骤化拆分动作,做到步骤化合有序化,每个动作要根据需要做

停顿或者简短的说明;在演示操作时要专注在孩子而不是操作的教具上,注意与孩子进行眼

神的交流等基本要求。

6、感官教学。感官教学大体包括基本操作,根据每一个感官教具的基本操作来进行,遵

循从配对到分类再到排序的顺序进行。之后进行延伸工作。延伸工作主要有:

一、名称练习,

采用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这是某某;识别,哪一个是某某?发音,这是什么?)

二、记忆

练习。有凭借记忆寻找或者配对;蒙上眼罩的触觉记忆;把物体置于身后的触觉记忆;丢失

了哪一个的记忆练习。

三、基础卡片配对。

四、合作操作。

五、环境练习。

7、数学教学。在学习数学时,都是遵循着先学习量在学习数,然后是数与量的对应,只

有一步一步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比如刚开始的教学,通过数棒来认识量,用

砂纸数字板来认识数,数棒和数字卡片配对来学习数与量的结合,纺锤棒箱认识捆扎的量,

数字与筹码用来寻找分散的量,学习点数。

推荐第7篇: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最早接受蒙氏教育法,是源于她对儿童敏感期的论述,今天再次仔细阅读了《文汇报》的有关报道,有些新的体会:

一、重复练习原则。蒙氏认为专注于某种活动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主要方式,孩子的自发活动看起来是单调乏味的重复,而实际上,孩子的工作是在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正是儿童发展的秘密所在。

其实不仅是儿童,成人也是通过重复练习,建立起自己对外界的稳定性联系,从而确认自己所处的位置,获得稳定的自我认同。譬如科学家反复做试验(如爱迪生、诺贝尔的试验),艺术家反复学习和创作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如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都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于儿童专注于某种活动,不仅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而且可能发现他智慧的萌芽。由此尽可能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他的兴趣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二、自由选择原则。蒙氏特别强调,儿童的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在蒙氏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重要方式,她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将蒙氏自由选择和自我教育的原则贯彻到教育生活中,我们就要尽可能避免对儿童自由选择的干预,尽可能对儿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便利。在当前比较常见的是儿童的学校生活和校外生活多被老师和家长以“密植”的方式占领,留给儿童自由选择、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可怜。即使是在参观、旅游、游戏甚至一件衣服、一篇作文,一道数学题都有可能被严密控制。成人世界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完成了对现代教育悲剧性的阐释。

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不仅有着与成年人同样强烈的个人尊严感,而且心智尚未成熟,自我保护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远未健全,因此很容易成为成人世界有意无意伤害的对象。学校、家庭和社会,谢谢对儿童的人格尊严采取一种轻慢无知而又简单粗暴的态度,给儿童带来或隐或显的伤害,这种伤害的影响可能是终生难以泯灭,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家庭、事业乃至于下一代。

因此,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儿童的心灵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要把它当作“一朵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一样来爱护,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还需要记住,如果说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降低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给人激励的心理体验会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促进身体的健康。

四、教育奠定一生的基础。蒙氏说:“学前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应该是为生活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上小学做准备。一个人必须在能力和性格上具有独立性,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从当今世界美国大学教育仍在推行通识教育可知,从学前教育直到大学教育,其实都在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为步入社会成为公民做准备。正如学前教育不是为小学做准备,小学也不是为中学做准备,中学也不是为上大学做准备。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独立的能力和性格,从而每个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因此,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的确来不得半点短视和功利。尤其是基础教育上的短视和功利,将使整个民族的前途未来几乎连根拔掉。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也未必是长远的真正的幸福。

五、教师的作用。蒙特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从而揭开儿童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推荐第8篇:蒙特梭利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以培养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懂得关怀别人、并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为目标的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玛利亚 · 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父亲亚历山德鲁 · 蒙台梭利是贵族后裔和性格平和保守的军人,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助人的博爱胸怀。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1952 年 5 月 6 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 岁。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教育理念

概述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适用范围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实际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五大领域:

1、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铃木镇一教育

发展背景

铃木镇一(Shinichi Suzuki 1898-1998) 出身于日本音乐世家,父亲拥有当时日本最大的小提琴制造工厂。 他二十三岁留学德国,跟随克林葛(Karl Klinger)学习小提琴,无论是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或对音乐的态度,都深受克林葛影响。后来,他返回日本和兄弟组弦乐四重奏到处演奏,并且从事小提琴教学。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他发现了学习和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体会出年龄和学习小提琴的关系,领悟了音乐和语言妙不可分的关联。 1958年他在日本东京发表了母语学习的概念,他在\"才能教育\"书中,表示音乐教育只是手段,高超人格和伟大理想的培育,才是音乐教育的最后目标。 他主张以音乐启发儿童单纯的心灵,透过音乐培养儿童伟大的情操和人生的理想,创造人类更完美的下一代,为人类谋福祉(Suzuki,1969; Kendall,1973) 。 铃木镇一透过音乐教学实践其理想,强调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须经由后天培育, 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优良的师资,配合适当的学习年龄,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成就才能教育的理想。铃木镇一并发现人类学习语言的天赋能力,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模式,称之为\"母语教学法\"。 不只在日本很多学生因铃木镇一而及早受到音乐栽培,1964 年,铃木镇一带领十位小朋友受邀在美国全美音乐教师协会演出,引起重视随之兴起一股铃木教学法风潮,在美国陆续有铃木提琴教学的推广机构,嘉惠学子不可细数。在日本,至1966止,就约有120位铃木小提琴教师和6000小提琴学生分散在各地。 铃木镇一不但创造了学习小提琴的新模式,打破了演自欧洲传统的小提琴学习方式。

生平轰动事迹

你可曾看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了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少儿,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深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对如此众多年幼的孩子出色的演奏而惊讶,被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等待着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无法置信,甚至怀疑是否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创作的《落第协奏曲》。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没想到,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巴赫创作的难演奏的曲子,而且声音如此优雅。惊奇突然变成了强烈的感动。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然后,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说:“奇迹!真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事,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被点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接着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特创作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的喜悦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的破旧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家庭音乐会。

另一个场景。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至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排好了队。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诞生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

一、大提琴演奏家卡扎斯先生的到来。卡扎斯先生刚一进入会堂,当看见舞台上排列着的400个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一齐奏起了《闪闪星星变奏曲》。“好!——好!”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流露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波巴鲁德和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的激动之情达到了顶点。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眼里充满了泪水,话都说不出来了。演奏结束后,他给孩子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人数众多的、年幼孩子们的合奏,简直如同一人独奏的那样和谐。这些孩子既不是精选出来的尖子,也没有经过其他什么特殊的训练。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令全世界关注的奇迹呢?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基本理念是: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要掌握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只要孩子们稍有掌握某种乐器的能力,就可以让他们学。

在教小孩子的时候,铃木教学法都不教他们看乐谱(Music Score)或任何音乐理论上的知识(Music Theory),因为那就等如在一个正常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之前,便教他写字和语言文法,那是违反自然的。

铃木教学法强调让小孩子先听音乐。孩子每学一乐曲之前,无论多简单的旋律,都必先重复听其录音。而听的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全神贯注坐在那里对着录音机听,是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下听,如吃饭、嬉戏、入睡前各种休息或半休息的状态等。

总之,就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听家人谈话那样听他要学习的音乐。

但试想一想,如果要孩子在家里经常听到的是他学习的乐曲,而不是电视机或收音机播放的广告歌曲、流行曲,那就必须家长通力合作,不厌其烦地在适当情况下为孩子播放音乐,并且也要牺牲许多自己的时间和娱乐。

所以铃木教学法对家长的要求可说是颇高呢。

教学效果

铃木教学法透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孩子在下意识间熟习一首乐曲之后,就让他在老师指导下凭记忆把乐曲在乐器上奏出,完全不用看乐谱或学乐理,整个过程由听到模仿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

等到拿起乐器要学那首乐曲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只是学怎样以最舒适的方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而不是学那首乐曲的本身,故往往事半功倍。同时,因为孩子脑海中的乐曲是由名家演奏的,所以他在设法把脑海中的乐曲奏出时,其实是在设法达到他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演奏效果。

铃木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孩子程度不一。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铃木教学法。有不少孩子费尽脑力也无法把听了无数遍的乐曲完整记住。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时下常用的那种先看谱后听音的乐器教学法,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训练出的学生表现差异也很大。有不少孩子因看谱能力较弱,在学乐器的初期便被看谱一事拒之门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吸取铃木教学法的精神,不用乐谱而先让孩子多听所学习的乐曲,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理论基础

铃木音乐教学法,无法以简单的文字叙述清楚,幸好铃木镇一在才能教育中提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概念,由这些概念我们可窥知其理论基础,例如,爱的口号、才能不是天生的、没有失败的学习、学习自零岁起、能讲话就能学音乐、强调父母亲在子女学习乐器过程中角色的重要性,以下简要的摘其精要.才能并非天赋论

铃木镇一所指的才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天才\",而是教育理论的一种“行为”而已,例如走路、跑步、写字等„。 他认为人类唯一的天赋是学习的本能。 人类如果能把握这一天赋,充分的加以发展,学习任何东西应该都可达到相当的水准以上。音乐能力也是人类及有待开发的能力之一,只要父母用心安排,老师费心指导,人人都可学好音乐,有希望成为音乐家。

铃木认为如果一位父母都能注意到每位儿童的本能,而且能提供一理想的环境,所有的儿童都将获得并且发展出一系列非常突出能力,这理论适用于全世界的儿童,没有例外 (Suzuki,1981)。 他并举例,生在热带的儿童,送到寒带去生长,照样会产生御寒能力; 生在台湾的儿童,送到美国生长,英语就成了他的母语。 例子就证明人类的能力系由于环境培育,而非天生俱来,所以铃木强调人是环境之子。

母语式的教学

铃木因为和他的侄子生活在一起一阵子而顿悟语言学习,他的教学法也被称为母语教学法。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是人和人沟通方法之一,语言这么复杂的系统人人都可学会,音乐也一样可以学好。 语言的学习的过程,先听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模仿或反应说出简单的音来,再发展成词或句子,进度缓慢,并经过反复的练习,得到父母的鼓励,再继续更进一步练习,这一理论成了他音乐教学的重要哲学基础之一。 教育自零岁起

铃木先生在他的\"才能教育自零岁起\"书中极力主张学习要愈早愈好,幼儿的阶段影响一生深远。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自出生的那天起,而不是自上学的第一天。根据人类经验的原则,旧经验帮助新学习,及早学习可提供丰富的经验,做为新学习的基础。

没有失败的教育

铃木先生问:\"您见过生理上没缺陷而学不会说话的吗?\"。 语言的学习如此复杂,都没有失败的例子,其他的学习当然也不会失败,可见只有失败的教学或老师,没有失败的学生。 能力滋养能力

铃木镇一认为,新的能力是由旧的能力累积发展而来的,所以他在小提琴教学中,要求学生经常要反复练习旧曲子,借此不仅增强已有的技术,同时也产生新的能力,这和教育理论中的练习理论不谋而合。

杰立卡脑力开发

专家认为0-6岁是脑部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生的智力、创意以及人格是否乐观、自信、有道德感,都决定于这关键的时期。而0~6岁这个过程,决定了一生的脑力开发状况,甚至是智商,情商等等。人的0~6岁是人类大脑开发非常关键的时期。

人的大脑潜能开发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减的。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三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脑神经功能的60﹪,到八岁时则已完成了90﹪。8~10岁是剩下的1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

2、3倍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家长往往忽视,或者没有合适的方法和合适的产品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程、教材,所以才导致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是庸人、平常人,没有达到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子成才的期望值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只重视在左脑所主导的认知上,而忽略主导创造力和思考力的右脑训练 聪明宝宝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后,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着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

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于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于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后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后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智力潜能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于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象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寓教于乐开发脑力

“杰立卡”教学课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它对平衡地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专家介绍,人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左脑倾向于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则倾向于感觉形象思维。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脑主宰右耳、右视野,最大的特征在于具有语言中枢,掌管说话、领会文字、数字、作文、逻辑、判断、分析、直线,因此被称为“知性脑”,它能够把复杂的事物分析为单纯的要素,比较偏向理性思考。右脑与左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掌管其运动、知觉,因此,左耳、左视野的主宰是右脑。右脑掌管图像、感觉,具有鉴赏绘画、音乐等能力,被称为“艺术脑”。它具有韵律、想像、颜色、大小、形态、空间、创造力,它负担较多情绪处理,特点是比较偏向直觉思考。

谈及左右脑的合作,以及“杰立卡”课程对脑力开发的意义,专家告诉大家,左右脑的运作流程是由左脑透过语言收集信息,把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尝到,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五感,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语言,再传到右脑加以印象化,接着传回给左脑逻辑处理,再由右脑显现创意或灵感,最后教给左脑,进行语言处理。

“杰立卡”课程通过各种不同颜色的教具,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各种教具,由孩子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段,可调动孩子左右脑的全方面发展。

专家指出,大脑不用则废,用则进。培养孩子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应从幼儿抓起,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全脑,激发孩子的潜能。 脑力开发的定义

所谓脑力开发就是重视幼童左右脑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程。主要的学习目标不在增加孩子的解题技巧,而是在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潜能与习惯主动思考的模式建立,以应付未来多变的环境需要。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模式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是经由孩子自行操作教具,以教具所设计出来的各式题本,藉由观察准备、酝酿思考、自我检查、到豁然开朗的循环学习阶段,达到真正具备『自学』的效果。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课程内容包括六大学习领域、59项学习概念以及450个完全操作的自学宝盒,可以提供4~6岁的学龄前幼童三年完整的学习内容。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上课时间

一般来说,杰立卡脑力开发并不完全限制孩子的上课时间,但为顾及孩子的专注力与学习兴趣,通常我们会建议一个星期两次课,每次课程30 ~ 50分钟之间,可自行操作 1 ~ 2 个宝盒。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蒙特梭利教学的异同点

蒙特梭利教学强调透过感官学习、从操作中去体会以及尊重彼此的人际关系训练、秩序感的建立,都是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教育目标,然而杰立卡脑力开发更提供了循序渐进的自我学习课程,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以及自我检测与立即鼓励回馈的机制,是极具有培养未来领导人物特质的优质课程。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六大领域包含有智能启发、数理演绎、组合思考、生活技能、语言表达与美感创造六大学习领域。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研习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师均需要经过完整的课程研习,才可以指导上课。研习内容包括:杰立卡脑力开发课程的设计原理、对脑力开发的概念讲述,教学演练与课程内容研讨,并不定期的举办教学观摩及成长课程。 杰立卡脑力开发与传统幼儿教育课程的不同点

传统的幼儿教育大多以教导幼儿许多的认知,以模仿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得许多事情。而杰立卡脑力开发却是藉由题目的设计与运用,将孩子已学习到的认知概念作整合,并加以发挥作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简单的说,不是重在学习,而是重在学习后的解决问题。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重要性

「脑力即国力,三岁定一生」现在是讲求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效的脑力开发课程可提升幼儿创意思考能力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真正具备『带着走的能力』,以因应未来的挑战。

如何了解孩子的潜在智慧与能力

藉由多种不同领域的题本操作演练,教师容易观察出孩子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并且藉由阶梯式难易度的铺排,让孩子自我挑战,自然就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右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右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在光线上喜欢较温和的色系,对空间及颜色较具敏感性,富有创造力,学习是以「块状」方式处理。因此右脑学习的孩子多给予赞美与鼓励、多听音乐、多运动,学习效果自然会比较好。 左脑开发的学习重点

左脑发展好的孩子学习特点是有责任感、有耐性,喜欢明亮,喜欢独自学习,学习是以「线型」方式处理。

脑力开发课程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根据人类脑部生理学显示,人脑伴随着人类身体成长而成长,但是最主要的生长期却是在六岁之前的阶段;人脑的成长在满一岁时已完成人类脑型的80﹪,到六岁时则已完成了90﹪。根据专家指出人类在幼儿时,最珍贵的α学习脑波,在六岁之前是最为活跃的阶段。决定人类脑部发展最重要的脑神经元,经由α学习脑波的刺激而日益增多,这将使人类的智能超越,将来孩子在任何学习的过程都能极为顺利,不再因能力不足饱受挫折及压力甚至因而停止学习。若等到孩子的α学习脑波已趋于平缓再汲汲于让孩子学习,将会多花1倍甚至

2、3倍的时间与精力。

人类脑部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学者及专家指出,人类大脑的结构分为左脑及右脑,而跟随着左右脑的发展不同,有的左脑发达,有的右脑发达,因此个人的特质与表现亦有所不同。如何了解孩子的特质与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于孩子较未启发的部份做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大脑平衡发展,有效学习更成为现今最重要的课题。教导孩子知识与技能已经不是教育的重点,让孩子知道如何学习,确定孩子俱有分辨是非的判断力(Judgement Quotient),鼓励及培养孩子正面的情绪管理(Emotion Quotient),训练孩子逻辑思考(Logic Quotient),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技巧(Intelligence Quotient),发挥创意(CreativityQuotient)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教育目标

一、透过感官来学习新事物。

二、从做中去体会真意。

三、发现探索世界的乐趣。

四、给予诚心的赞美和乐趣。

五、懂得尊重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杰立卡脑力开发的五个坚持

一、坚持“自发性”学习。

二、坚持教师只是个“引导者”。

三、坚持“动手做”是学习最重要的指导方针。

四、坚持有系统的编序课程与掌握学习进度的个别化教学。

五、坚持安静有秩序的学习过程。

杰立卡主要知识点

小班:

形色辨别(基本颜色、形状的辨认知和初级组合)

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上下、左右、里外的空间概念及示意图)

度量关系(长短、多少的拼组及比较)

英文字母 (基本字母及单词的认知)

造型组合 (数块不同造型的堆叠)

平面对应(位置、形色的组合对应)

几何铺排 (基本几何图形的拼组)

空间定位 (泡棉上对应孔的判断)

中班:

特性合成及分解(颜色、形状二维空间的对应)

同形嵌合、异形比较(泡棉嵌合、图形差异比较)

推理穿线(穿线泡棉的隐性推理)

循环概念(图形的交替排列)

二维序列 (大嘴鸟由左至右二维位置序列对应)

集合概念(示意图中的分类计数)

方位推论 (图形移动后的位置及图形判断)

对应计数

大班:

乘法概念 (数量分堆)

代数合计及整数分割(数字卡与熊头卡的数量合成与分配)

时间认知 (钟表时间认知) 除法分解 (数量分堆)

特性组合 (颜色、图形、数字的组合判断) 坐标(二维坐标数字空间对应)

认识及换算钱币(币值认识及大小换算)

路径网络(房屋的连接与通道)

推荐第9篇: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学法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了,也就记住了; 我做了,也就理解了。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方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蒙台梭利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素养,配合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设计了各种教材、教具。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经百年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具不断的丰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玛利亚 蒙台梭利博士1870年诞生于意大利。 1896年,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土。1907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是幼儿教育之母。她倾其毕生精力观察研究幼儿,著有大量著作。蒙氏之重要著作有: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ori Method)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ori`s Own Handbook)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ori Method)童年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 )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二、蒙特梭利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有如毛毛虫和蝴蝶在形态上不一样 2、不教的教育

六岁前的幼儿还没有认识、辨异的能力,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零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成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称为 “ 敏感期 ” 若在此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让儿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良机。

4、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在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5、着重智慧的品格的养成

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是在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氏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寻着内心的需求,自由的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段,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良好习性 —— 专心和耐力。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儿童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并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 “ 教 ” 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发展到自我教育。

9、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氏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方式呈现出来

基本能力(养成和塑造基本品格):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 基本内容: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

蒙氏科学幼教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确常以爆发的力量突然显现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内容:

(一)有教具的五个中心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

在社会及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当儿童学会自己独立做人人都在从事的工 作时,他 会自立起来,并确立自信,体验到自我成长的喜悦。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培养孩子的: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等基本品格。 基本动作:步行、坐、站立、拿、搬、放、绞、倒(移、注)、摺、切、剪、贴、缝、编、捏、夹、旋、撕、擦、(敲)、卷、削、拉、揉等。

社会行为:门的开关、打招呼、应答的方法、与他人接触的方法、感谢与道歉、递交物品的方式、咳嗽、打喷嚏、打呵欠的方法、轮流使用户外设施、团体游戏的规则、敬茶的方式、工作的观察方法、打电话的方法、问路的方法、洗手间的使用方法、慰问病人、介绍的方法、车中的礼仪、交通规则、敲门的方法、入席的方式、穿拖鞋的方法等。

对环境的关心:工作的准备(搬运地毯、卷地毯、清理地毯)、扫除(打扫室内、掸灰尘、擦洗桌子、擦洗窗户)、擦金属器具、洗涤、熨斗的使用方法、剪枝、点火、熄火、餐桌的准备、庭院工作、植物栽培、照顾小动物、洗餐具、整理橱柜、摘蔬菜等。

对自己的照顾:整理携带的物品、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衣服的穿脱、穿鞋、脱鞋、鞋的整理保养、洗手、衣饰框、衣服的折叠方法、刷衣服、漱口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擦脸的方法、剪指甲的方法、擦汗的方法、洗脚的方法、洗澡的方法等。 2、感觉教育

使感觉器官发达,加强其机能的敏感性,以正确的了解环境中的情况,透过感官训练,培养孩子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达到促进智能的发展,建立智慧和人格的基础。

视觉教具: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色板、几何图形嵌板、几何立体组、构成三角形、二项式、三项式

触觉教具:触觉板、布盒、温觉筒、温觉板、重量板、实体认识袋、几何学立体 听觉教具:音筒、音感钟 味觉教具:味觉瓶 嗅觉教具:嗅觉筒 3、语言教育

双亲遗传给儿童的是语言的学习能力,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通过语言教育孩子可以达到: ① 能够明白别人说话或故事的内容。 ② 能够表达自己的经验或所想的事情。 ③ 能够正确使用日常生活的必要词汇。

④ 满足儿童书写的需要,培养正确的技巧与能力。

喜爱阅读图书或视听觉教材,发展想象力;培养丰富的情操。 4、数学教育

孩子通过操作数学教具建立数学心智,学习数概念,认识 1-1000 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学习四则运算等。 建立 1-10 数量概念: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纺锤棒箱及数字与筹码。 认识十进法的基本结构:金色串珠和数字卡片。

建立十进位法的加减乘除概念:金色串珠加算、乘算、减算及除算; 邮票游戏加算、减算、乘算、除算; 彩色串珠加算、减算、乘算。

认识 1-1000 连续数的:塞根板、100 连续数板、100 串珠链与 1000 串珠链 四则运算 加法板、乘法板、减法板、除法板 „„„„ 5、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学习文化的能力发始于三岁左右。她主张充分利用幼儿这个易于吸收文化的时期以使他们牢固地把握其民族与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的本质。

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数学等都能够在不改变其性质的状态下,有效地对幼儿实施。

(二)、蒙台梭利教育五个中心内容以外的教育内容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中 “ 具备陈列教具的环境 ” 即是教育内容的全部,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蒙台梭利说: “ 教具决不能成为世界的替代物 ” ,它不过是协助儿童 “ 征服世界的文化 ” 的工具, “ 是通向世界的钥匙 ” 。仅依靠教具是不可能胜任儿童教育之全部的。 教具以外的教育内容:

( 1 )健康、体育

儿童甚具活动性。对儿童的活动欲望不仅不能制止,还要予以鼓励,必须引导儿童能够独立地从事他想做的活动。如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照顾自己、照管家务、园艺及手工、体操练习、韵律动作、户外活动。 ( 2 )道德与情操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道德教育必须奠定所有教育的基础。蒙台梭利说: “ 我的教育方法即证实人类是性本善的。我们必须追求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培养儿童的智慧与良知的感受性。 ”

蒙台梭利认为: “ 人必须尽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使区别善与恶的感受萌芽发展。就人类而言,透过爱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良知的举动非常重要。 ”

“ 幼儿具备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一敏感期内,对秩序的喜欢及其习惯的养成成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 蒙台梭利重视道德教育,但却没有设计适用于道德教育的任何特定的教具。 ( 3 )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似乎没有为了美的教育而考虑使用特别的教具、美术教育的特定教室、特定的时间等。她认为预备好的环境中有秩序的生活即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各个蒙台梭利教具的 “ 艺术之美 ” 是期待着儿童在使用教具工作时自然而然的进行了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音乐教育的基础由旋律和韵律活动、乐器弹奏、识谱和记谱三部分构成。但即便没有全部具备这三个部分,但只要存在其中一个,即可完成完整的音乐教育。 ( 4 )社会教育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轻视社会教育而偏重个人主义,但恰恰相反,在这一点上,蒙台梭利幼稚园所收到的教育效果高于其他传统幼儿园,而且方法也比后者确实。 ( 5 )和平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 “ 人类的发展不仅指单纯的人的自然发展 ” ,必须 “ 同时意味着人性的发展 ” 。为了世界的和平必须依赖人性发展得非常优秀的 “ 新人类 ” 出现,这种 “ 新人类 ” 的出现只有从幼儿的教育开始着手才能实现。 ( 6 )想象力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对人类所具备的想象力的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但蒙台梭利力诫对幼儿想象力进行过高的评价,警告防止片面强调想象力而引导儿童 出现精神发展的偏差。她认为想象力必须以现实的物质为基础来加以培养。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有优美、秩序井然且现实的环境,同时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

推荐第10篇:蒙特梭利认为

蒙特梭利认为:“教师和儿童之间的积极的关系是教育成功的惟一基础。”师幼互动就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它既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与幼儿的发展,又标示着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内隐的教师的儿童观和儿童的教师观。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语言等等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影响,反过来幼儿对教师的反映和情绪也对教师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时期要求幼儿教师自觉地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行为。教师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形成适合现代社会所需的新观念,成为幼儿的引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建立互相学习、互相启迪的朋友关系。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由传统的教育思想带来的教育观念必须要转变。传统教育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进行游戏活动时,个别幼儿不遵守规则,教师便大声训斥,幼儿不服气,和老师对抗,老师又觉得自己没有面子,既影响了幼儿活动的情绪又中断了活动进程。那么怎样体现以幼儿为中心呢?教师应该明确一切教育活动,无论室内、户外、上课还是游戏,都应该是师幼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上面所说的情况如果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将会有以下的做法,如:再出现不守规则的幼儿,教师可走到幼儿面前或用手摸一下头,或一个暗示的眼神,这样既不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心悦诚服地接受暗示,遵守规则。幼儿从教师的眼神看到的不再是厌烦,而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使幼儿变成一种支配自己的动力,他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而期待着老师下一次的表扬,而孩子们的努力会激励教师去做得更好。

(二)转变教育行为

1.活动的组织

传统活动的组织,往往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教师从不考虑幼儿的需要,至于幼儿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她们一概不知,所有活动流于形式。现在教师明确了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作用,应该认识到只有教师恰当的指导,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才会有效果。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幼儿则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双边的活动才能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比如,进行远足活动前,教师将所要去的地方、简要的目的、所需要做的准备,在远足的同时还可以观察什么都说给幼儿听,还可以让幼儿提建议,教师合理地听取、采纳,这样进行的远足活动才会有意义。 2.更新教育内容

改革陈旧的课程内容是教育观念转变后所产生的一种教育行为,以往的课程内容都是根据课程目标及上级的要求不断调整,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相比,已显得过于缓慢了。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已经到了我们的想象力跟不上的程度,单纯的把课程内容定位在向幼儿提供固定的知识储备,既不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在幼儿园里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是否具备在新的环境下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是否形成了对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

传统的学习只是教师教,幼儿被动地学习。比如:教师教幼儿认识“水”的内容,只是把水的特点和作用介绍给幼儿,告诉幼儿,水是无色无味的、流动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整个活动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那么如何把单方面的教师的活动,变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活动呢? 同样的内容变换一种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教师围绕“水”的内容,以一种平等的、协商的、求得帮助的口吻,先给幼儿布置任务:“小朋友,明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关于„水‟的知识,学习之前老师要查找一些资料,也请小朋友帮个忙回去扣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关于„水‟的资料和图片,比如水是从哪里来的?水有哪些用途?你们和老师做一样的工作,明天我们共同来认识„水‟,好吗?”老师的语气有商量、有要求、有希望,幼儿感到容易接受,愿意去做。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带来多种图片和资料。活动中,教师再提问水是从哪里来的?水有哪些用途?幼儿就会说出多种答案,如水是从岩缝中流出来的,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是天上下的雨,是渗到地下挖井才出的水……洗澡离不开水,做饭离不开水,洗衣服离不开水,花和树都离不开水……大家都要保护水资源,没有水我们就无法生活了……整次活动,幼儿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可针幼儿的回答,切实合理地引导,再领着幼儿玩水,在玩水中观察“水”的渗透,在装水倒水中观察“水”的各种变化,从而更深切的理解知识,幼儿真正参与了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因为有了幼儿的主动,教师才感到与幼儿的配合效果是如此之好,同时也更加认可了师幼互动的作用。

改革课程内容的范围还要扩大,不但要增加生态教育、合作教育的内容,而且要把认知、身体、社会、创造等方面的内容规范有序地交织在一起,以保证提供给幼儿的各方面的经验的平衡,使幼儿在幼儿园不但学到知识,还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从而为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做好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3.改变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教师引发的活动、幼儿引发的活动以及师幼共同引发的活动3种形式,传统教育多是采用教师引发的活动。例如:认识春天,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春天的环境,在课程内容上设计了春天JL歌,春天的图画等,幼儿在教室里看到春天的环境有新鲜感,等听完教师朗诵春天的儿歌后,再仿照教师的范例画一幅春天的画,新鲜感就没有了。教师辛苦布置的环境在没有新鲜感的幼儿面前已不再被珍惜,而留给幼JLf~9只不过是学了几句“春天来,春天来,花儿朵朵开”的儿歌,幼儿对春天到底了解多少,教师心里没有数。实际上这种由教师引发的活动和简单的环境刺激不足以引发幼儿学习和发展。只有配合有意义的师幼互动,采用师生共同引发的活动形式,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在互动中学习,由幼儿引发生成新的活动内容。教师把独自布置环境变成由教师引导下师幼共同的环境布置。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教师把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设定组长,组长负责分派任务,有布置树杆的、有布置草地的、有布置天空的;有粘贴的、有画的、有剪的。个别、小组、全班的活动之间保持平衡,引发幼儿与老师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同时发挥幼儿感官多通道的联合作用,把看到、听到的春天内容说出来、画出来,这样班级的环境中都有幼儿的杰作,幼儿就会格外珍惜作品。教师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作品。因为评价是基于对外界环境的欣赏、观察、认识,幼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成功感、愉悦感,教师也用不着大声喊“不要把墙饰撕坏了”等告诫的话了。寓教于动、寓教于乐,师幼之间的活动交流也充分体现出来了。

4.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递知识为目的的课堂组织形式,很难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教起来没精打采幼儿学起来枯燥无味。只有改变单一的课程组织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综合课程体系,也就是说让幼儿在幼儿园各种教育因素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实行一种扩展性教学,才会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幼儿认识“青蛙”,教师先布置任务,让幼儿同教师一起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教师把幼儿收集的内容归纳整理,把知识扩展开,以青蛙的演变、青蛙的习性、青蛙的朋友、青蛙的敌人几方面为主线,再把每一方面细分,每一方面都让幼儿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解,让幼儿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对青蛙进行整体地了解。为使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还可在班级自然角中养殖蝌蚪,教师和幼儿每天观察并画下蝌蚪的生长变化。教师与幼儿共同地学习,获取经验,感受成功,幼儿自主的选择所需的内容,这种形式灵活、新颖,幼儿易接受,教师在参与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中,使师幼互动,平等、和谐地发展。 (三) 转变情感交流的方式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问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与他们对父母的依恋一样,也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情感维系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教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效果。 幼儿园常常要求教师“微笑”服务于家长及幼儿。接待家长时,教师对家长微笑,家长走了以后,微笑也往往随之退去,教师认为只有板着脸才能管住幼儿。实际上一张生硬的脸和不良的情绪带给幼儿的是紧张、害怕,在这种情绪下无法产生情感交流。板着脸不是管住幼儿的办法,对幼儿微笑,幼儿才会亲近你,会更好的配合你,从而建立起牢固的感情基础,促进师幼交流。

(四)转变言语、非言语交流的方式

每一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这是幼儿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对于幼儿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做出反馈,如点头、微笑、亲切地抚摸、拥抱、语言肯定和表扬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尊、自信。有这样一个例子:文文是班里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教师试着让她接受锻炼,摸着她的头说:“文文,今天老师请你给小朋友分球,老师相信你能分好。”文文分完后对老师说:“老师,小朋友多,球少,不够分了,我又拿些毽子分给没有球的小朋友啦。”老师吃惊地看着这个曾被自己忽略,叉不被重视的孩子,一时语塞。事后在笔记中写道:不是这些孩子没有能力,只要老师给予他们机会,肯定、支持他们,哪怕是一个亲近的眼神,一个手势,都会使这些孩子增强自信、发挥潜能。 之后这位教师开始试着去亲近每一个幼儿,效果非常好,她发现了班里那么多的“好孩子”。言语、非言语交流的方式很适合性格内向的幼儿,因为他们平时在班级里不太爱讲话,活动中不爱回答问题,教师如果不去叫他(她),这些幼儿就始终和教师保持一定的距离,无法进行师幼互动。教师应主动接近这些幼儿,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并在幼儿回答之后给予肯定、赞扬,这样才会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问的距离,从而加强了师幼互动关系。教师现在已学会用身体动作向幼儿表示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经常走进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幼儿,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向他们表示无声的支持和赞扬并能用视线与他们交流,让幼儿明白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教师与幼儿之问的互动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不断领悟的过程,而且这样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任何活动都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师幼之间的交流。

第11篇: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是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教育家,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儿童教育事业。她用科学、心理学、医学来研究儿童、解决儿童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她在实践中发现儿童的智能、情绪、秩序感、安全感、社会性和敏感性等各方面的发展全导自一个神秘的源泉——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现象。心灵的平和、宁静,注意力的集中是人类一切学习成长、健康社会活动的前提。于是,蒙台梭利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以教育者的意志为主导的观念,建立起以儿童的活动、智能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随意塑造的陶瓷,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

蒙台梭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问题,这对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6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语言动作、细节、程序、阅读、书写等会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这段时期相关的学习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绝好机会,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要注意的有下面一些方面:

1、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习性。

2、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练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使孩子五官更敏锐、进而更聪明有智慧。

3、数学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较,最后引入加、减、乘、除等具体操作,而进入四则的运算、建立教学基础。

4、语文教学: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之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5、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备了动物、植物、历史、地理、天文、地质等玩教具,让孩子学习如何照顾动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了解宇宙万物的奥秘、认识各种矿物等。

蒙台梭利还提出了教育方案

1.与传统教育方法不同。 与传统教育方法不同。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2、不只是学习、游戏,而是工作。我们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而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孩子具有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且把这种学习活动称为“工作”。

“游戏”是一种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具的使用中,孩子得到了快乐。相比较之下,游戏着重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进行学习,更带有娱乐性质。而“工作”则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台梭利教室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

3、环境教育孩子。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环境与儿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孩子。环境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提供尊重孩子需求的活动环境,提供符合他们自然发展的用具,提供能够让孩子动手创造的活动,并维持环境的气氛和秩序,避免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干扰。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给孩子的用具,也就是所说的蒙台梭利教具。教具与玩具不同,玩具虽然也有教育的意义,但是他的主要作用是供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育的作用不明显;而蒙台梭利教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能够让孩子认识大小、高矮、轻重和次序、顺序等等。 我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从生活中找寻替代品。

4、自由、独立,但不放任。

在蒙台梭利教学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足够的自由,并受到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蒙台梭利教学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此以后,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学习。

“蒙台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在蒙台梭利教学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做什么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以上可以看出蒙氏教育教育法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2007124511

周丽莎

第12篇:蒙特梭利生平

蒙特梭利生平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ori,1870—1952)

·20世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平权主义者 ·唯一因幼儿教育连续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女性 ·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医生

蒙特梭利学校的毕业生

·Larry Page和Sergey Brin(Google创始人) ·Will Wright (孢子和模拟人生系列设计者) ·Jeff Bezes(亚马逊的创始人) ·Bill Gates(世界首富) ·哈里王子,威廉王子 ·比尔·克林顿一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

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极富有创造力,有主见,可见,蒙氏教育对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生命中的五大阶段

·早年生涯 ·医学院时期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第一个奇迹) ·儿童之家的建立(第二个奇迹)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

早年生涯——出生 ·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契阿瑞发立。

早年生涯——蒙特梭利一家

·父亲:亚力山卓·蒙特梭利

意大利统一战争中的军人,战后作为公务员任职于国立烟草公司的财政管理部门。 ·母亲:芮妮迪·史多潘妮

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女子,并且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蒙特梭利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对他很严格,从不溺爱她。例如:又一次蒙特梭利一家人外出旅游,三个月之后归来,蒙特梭利的父母想要先打扫完卫生在开火做饭,年幼的蒙特梭利想要吃饭,不依不饶的让母亲做饭给她,然后母亲把她带到了厨房,从橱柜里拿出一块放了三个月的已经发霉了的面包,说“你如果实在饿了的话,就把它先吃了吧,不然就等我们收拾完了在做饭。”

早年生涯——学校教育

·1875年,因父亲调职举家迁居罗马

·1883年(13岁),就读于公立米开朗基罗.鲍拿若堤技术学校

·1886年(16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并进入当时只招收男性的技术学院,并一直维持很好的成绩于1890年毕业。

·1890年(20岁),在罗马大学攻读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

医学院时期

·三大磨难:

·入学被拒

·父亲断交

·同学排斥

医学院时期——入学被拒

·校方拒绝蒙特梭利的入学申请

·女性就读医学院一度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社会事件 ·当时的意大利有严重的女性与职业的歧视 ·引起了教皇里奥十三世(Leo XIII)的注意 ·1982年(22岁)正式入读医学院

医学院时期——父亲断交

·再三忤逆父亲,被断绝关系,中断经济来源 ·依靠母亲偷偷资助与自身的工读将医学院课程完成

医学院时期——同学排斥

·因为性别而遭到排挤

·男同学不愿与她共同进入一间解剖室,因此,蒙特梭利常常独自一人待在解剖室,与死尸独处

医学院时期

·挺过了艰苦的医学院生活,愈挫愈勇,完成前两年为医学做准备的科学基础后,又完成四年解剖和临床工作的课程,取得医学学位。

·1894年(24岁),因病理学科的优异表现获得Rolli奖以及一千里拉的奖学金。最高荣誉的奖学金! ·1896年(26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代表意大利参加在柏林的国际妇女会议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伊塔与塞根

·接受并融会贯通两位巨人的思想 ·伊塔(Itard)

-亚维农的男孩(又称狼孩) -“特殊教育之父” ·塞根

-主张发展迟滞并非“大脑失常”,而是“神经系统失常”。 -使用“孤立单个感官进行刺激”的手法来教育与治疗迟缓儿童” -其工作成果影响后世许多“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首次接触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成功

·1890年,成为罗马培训特殊教师的机构负责人 ·1900年,成为国际迟缓儿童学院的师范学校负责人

·两年下来,特殊学校的儿童不仅会写,会讲,也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的为正常孩子举办的公共考试 蒙特梭利的第一个奇迹!

·特殊学校儿童通过考试这件事引起了蒙特梭利的思考,特殊学校的孩子都能通过的考试,为什么正常儿童还有不同通过考试的呢?1901年,蒙特梭利辞去了所有的工作,返回罗马大学重新研读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卫生学。

·同年,儿子马里奥出生

儿童之家的建立(1)

·1907年,第一所儿童之家建立 ·意大利语:CASA dei bambini ·英语:Children’s House ·地址:罗马圣洛伦斯区一处公寓的房间 ·成人教师:蒙特梭利+一个非专业的成人助理 ·孩子数量:60人

·不教的教育:演示是为了能够让他自主完成这件事

儿童之家的奇迹

·“......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摘自《百度百科》

蒙特梭利的第二个奇迹!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1)

·1909年(39岁),墨西拿岛上设立了墨西拿地震孤儿学校 ·同年4月和11月,第

二、第三所儿童之家在该区相继建立起来,欧洲各国也纷纷效仿建立儿童之家 ·同年,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发生大地震,十万余人丧生

·同年,瑞士的意大利区将境内的孤儿院和幼儿园改成儿童之家,并以蒙特梭利教学方式和教具,取代福禄贝尔恩物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2)

·1914年(44岁)罗马开办第二届国际蒙特梭利训练课程,蒙特梭利手册出版 ·1915年(45岁)在圣地亚哥开办第三届国际蒙特梭利训练课程 ·1916年(46岁)搬到巴塞罗那并开办第四届国际蒙特梭利训练课程 ·同年,[进阶蒙特梭利教学法]出版

·1919年(49岁)蒙特梭利博士首度访问英国,在伦敦开展一系列的国际教师培训课程 ·1922年(52岁)奥地利第一所儿童之家成立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3)——巴拿马世博会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蒙特梭利接受美国国家教育协会赞助,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并建成以玻璃墙做成的示范教室,成为博览会最吸引人的景点

·同年,中国首次参加世博会,包括泸州老窖等一批展品在展会上获奖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4)——蒙特梭利在美国

·1913年,蒙特梭利生平首次访美·受到许多著名人士接见与访问·玛格丽特.威尔逊·托马斯.爱迪生·海伦.凯勒

·蒙特梭利引发美国教育界的巨大争议

·影响普及的关键人物:克伯屈克(Kilpartrick,1914) ·学术界对蒙特梭利学说的否定与当时的教育思潮与蒙特梭利理论的冲突 ·蒙特梭利对教师培训与教具制造工作的独断负责

·1920年,蒙特梭利运动在美国式微,直至40年后才再次兴起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5) ·1922年(52岁),蒙特梭利博士被意大利任命为政府部门的学校都察员 ·同年,墨索里尼发动*夺取意大利政权,自任内阁总理

·1924年,蒙特梭利强调秩序这一点很吸引墨索里尼,为借助墨索里尼推广蒙特梭利在意大利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蒙特梭利与墨索里尼会晤,墨索里尼承认并答应广泛设立蒙特梭利学校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6)——国际蒙特梭利协会的成立

·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Aociation Monteori Internationale)在丹麦成立,召开第一届蒙特梭利大会,蒙特梭利任会长,旨在传承、维护蒙特梭利博士的成果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7)——蒙特梭利运动与法西斯政府

·1932年(62岁)蒙特梭利在意大利推行蒙特梭利理念变得困难重重

·1933年(63岁)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纳粹德国下令关闭德国境内所有的蒙特梭利学校

·1934年(64岁)墨索里尼政权勒令意大利境内所有蒙特梭利学校在一天之内全部关闭,查禁蒙特梭利所有著作。蒙特梭利被迫离开祖国,逃往西班牙 ·1935年(65岁)AMI总会迁往荷兰阿姆斯特丹

·1936年(66岁)欧洲和平代表大会启动,其宗旨是处理与和平有关的政治问题

全球蒙特梭利运动(8)——二战中的蒙特梭利运动

·1936年(66岁),《童年之秘》(Secret of Childhood)出版

·1937年(67岁),丹麦政府提供哥本哈根议会厅作为蒙特梭利运动的会议场所,该会议主题是《致力于和平的教育》,蒙特梭利博士的演讲内容,已互为人类道德为主要内容

·1939年(69岁),蒙特梭利携其子马里奥一同离开荷兰,前往印度开办培训课程,战争期间会晤甘地、泰戈尔、尼赫鲁等人

·1940年(70岁),二战爆发,意大利与德军联盟,印度也加入二战,蒙特梭利博士被迫避居印度,她被允许在印度开展培训课程

·同年,马里奥被当成意大利间谍监禁

·同年8月30日,印度总督以释放马里奥作为蒙特梭利70大寿的贺礼

全球的蒙特梭利运动(9) ·1946年(76岁),发表《新世界的教育》

·1947年(77岁),应意大利政府邀请,返回祖国,重建被摧毁的蒙特梭利学会 ·同年,发表《教育人类潜能》(To Educate the Human Pottential)

·1948年(78岁),《发现儿童》、《教育人类潜能》、《了解你的孩子》相继出版,并返回印度继续教学课程

·1949年(79岁),蒙特梭利应邀到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演讲 ·同年,《吸收性心智》一书出版 ·同年,首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50年,(80岁)再度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1951年,(81岁)最后一次出席国际蒙特梭利大会,第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被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荣誉哲学博士称号

荷兰辞世

·1952年5月6日,葬于荷兰诺德维克天主教墓园,享年82岁

蒙特梭利的贡献与成就

1 婴儿自出生起即开始学习,若孩子到六岁才开始教育为时已晚,而三岁开始合适的教育并不嫌早 2 幼儿透过游戏和到处可见的“教具”来进行工作(学习) 3 孩子的智力需要在不断用感官观察与用手操作中发展 4 儿童与成人是不同的,并非只是成人的缩小版 5 若要有效教育,则须让家长参与教学 6 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7 提倡使用适合幼儿尺寸的家具 8 个别化的教学指导与观察 9 “吸收性心智”概念的提出 10“敏感期”概念的提出 11混龄模式

·三种年龄的学童在同一个班级学习,这样,年龄小的孩子自发地对年龄大的孩子的工作感兴趣,并向后者学习,还会得到后者的帮助。

蒙特梭利的相关著作

蒙特梭利之著作

·《童年之秘》(Secret of Childhood) ·《发现儿童》(Discovery of the Children)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教育与和平》(Peace and Education) ·《新世纪的教育》(Education in New Century) ·《人的成长》(Formation of Human Being) 与她有关的著作

·《蒙特梭利与儿童教育》(E.M.Standing) ·《蒙特梭利传记》(Monteori:A Biography) ·《丛林之子》(Itard)

·《21世纪中的蒙特梭利学习——给家长与老师的指导书》(M.Shannon Helfrich , Monteori Learning in the 21st Century——A Guide for Parents & Teachers) 结语:

“很多人认为我就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奶奶,喜欢坐在壁炉边上的摇椅,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故事……他们让我厌烦!我是一个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探寻着人类最为深奥神秘的秘密,而我从这些孩子们身上找到了答案。 ——Maria Monteori

第13篇: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与教师规范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末先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幼儿,使幼儿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老师的头脑和教育方法很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排放红色长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再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有何不同?孩子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对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

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 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

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子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a.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台梭利认为以“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项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

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 “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b.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le 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蒙氏教师规范

一、蒙氏教师守则

1.在没有得到孩子的同意之前,决不随意触摸他。 2.决不在孩子的面前批评他。

3.致力于提升并发展孩子的长处,把他的缺点降至最低。

4.积极的预备环境。帮助孩子与环境建立良好的关系。提示所有学习材料的摆放位置,并认真地示范他们的使用方法;

5.随时准备回应孩子的个人需求,同时聆听与回应孩子的要求。 6.幼儿犯错时要尊重他的自尊心.并在当时或事后帮助他改正。可是如果他进行任何伤害环境或他人的动作时,老师就必须即刻制止。 7.当孩子在休息,观看他人工作,或正在思考将要进行任何工作时,成人须尊重他的选择。不要干扰他或要求他去进行某种活动。

8.帮助那些无法找到工作地孩子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

9.不厌其烦地重复示范孩子曾经拒绝的材料。帮助孩子克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透过对环境的照顾.用平静,温和的语气和关爱引导他。随时准备回应正在寻求答案的孩子。同时回避那些已经找到答案的孩子。

10.用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面对孩子。

二、蒙氏教师的思想行为准则和蒙氏环境 教室里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

教室里的图画、挂图等给孩子看的东西,挂在孩子视线所及处,而不是成年人所习惯的高度;

教师能够耐心聆听孩子说活,即使孩子说得慢或出错,也耐心听完,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复述示范,而不是用“你说的不对”来打断孩子;

教师在与孩子说话时,采取蹲下等姿势,与孩子的高度相仿; 教师能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每一件事;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纠错,而不是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使用负面语言。

教师不随意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即使是在家长参观时,也不会为了成年人的需要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

教师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能胜任的工作,而不会为了加快速度而替孩子做;

进入新的活动时,教师能安排孩子有秩序地一个一个去,而不是—拥而上;

教师不要求孩子必须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

三、蒙氏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1、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孩子。

2、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是教师的基础。

4、做启导者,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要永无止境的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进步慢的孩子。

6、做观察记录者,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地观察儿童。

7、要有相当的知识基础,理解教学原理,引导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发现规律性的数学现象。

8、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进步。

9、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10、大胆创新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特点,激发孩子兴趣。

四、有效示范应注意的问题

1、事先决定展示工作的场所。(桌、毯)

2、老师在孩子的右边。

3、展示时老师要分解每一个动作。

4、选择简洁、明了、清晰的文字来说明。

5、注意孩子的表情和反映。

6、在展示中是否让孩子接触教具要有正确的判断。

7、提示有错误订正的地方。

8、展示后要有引导性问题提出,让孩子在独立工作时解决。

9、展示结束后,老师要离开孩子,在一旁观察,让孩子能自由使用教具。

10、孩子有自由选择反复操作的权利,也有不工作的权利。

11、对孩子的提问要给予正面回答。

12、工作结束后的整理,要给予特殊的提示。

第14篇:中外幼儿教育史作业——蒙特梭利教育法评价

蒙特梭利教育法评价。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继福禄倍尔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学”,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认著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促进了现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儿童发展与教育

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蒙台梭利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心理胚胎期”与外界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人似乎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生理胚胎期,是在出生之前,这种情况与动物相同;别一个是心理胚胎期,是人所特有的,是在了出生以后至3岁。在她看来,从心理学上讲,婴儿在出生时空空如也,他所获得的任何能力都非遗传所得。经过吸取外界刺激和信息,积累材料,儿童形成许多感受点和心理所需要的器官,然后才产生心理。

2、“吸收心理”与教育的方式

蒙台梭利认为,在各个物种中甚至在昆虫中,都存在着一种无意识心理。它驱使生物主动地吸收外界的养料,以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儿童亦不例外。受生命潜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咱“吸收”文化的心理,他们因此能自己教自己。

3、发展的敏感期与教育时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与各类生物一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时期。当某种敏感期出现时,儿童就表现出对一定目标和操练的特殊兴趣,并表现为一种“精神饥渴”,它驱使儿童长时间地重复某种练习,并最终能自如地对付和学习其特殊敏感性所及的事物。

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与实验,蒙台梭利试图区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敏感期,如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发展的敏感期;1至4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2个月至8岁是语言的敏感期;出生到5岁是动作的敏感期。儿童通过各个敏感期及不同活动的交替进行,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4、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的重点

蒙台梭利研究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并指出了与此相联系的各阶段教育的重点。

第一个时期(出生~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最重要时期。头三年是心理的胚胎期,后三年才是儿童个性的形成期。

第二个时期(6~12岁)儿童成长的特点是稳定性,这是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的时期。教育的重点由感觉练习转向抽象的智力活动。

第三个时期(12~18岁)是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人不仅在生理上有许多变化,身体达到完全成熟,而且有理想,产生爱国心和荣誉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探索事物。因此,可以对他们进行像成人那样的宣传教育。

二、论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一)论教育的功能

与同时代的许多改革者一样,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她把教育视为促进人类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看作实现社会重建和拯救人类的最佳手段。但她意识到,教育的这种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的。

(二)论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双重目的“一是生物学的目的,二是社会学方面的目的。从生物学上讲,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地发展;从社会学上看,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

三、论自由、纪律与工作

(一)论教育学上的自由概念

蒙台梭利指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儿童有一种内在的敏感性为精神发展所必需。而错误的引导或压抑的教育会使之消失。因此,我们必须耐心等待,使儿童的精神自由发展和表现出它的力量,而不要干涉儿童的努力。

对于当时学校中压抑儿童的种种做法,蒙台梭利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她把固定的桌椅、物质奖励和惩罚等控制学生的方法,称作“损害肉体和精神的工具”。

蒙台梭利把“活动”看作实现儿童自由的关键。“自由就是活动”。

(二)协调自由与纪律的“工作”

对于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蒙台梭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指出:“自由与纪律如同一枚徽章的两个面,因为科学的自由会导致纪律。”自由不等于放任或为所欲为。尤其当儿童尚未发展控制能力时,“上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无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儿童之家毫无疑问是需要纪律的。但这是一种积极的、工作的纪律,而非静止不动的、被动的和屈从的纪律。并且这种纪律决不是靠命令、说教以及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惩戒性措施所得到的,而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即通地自发工作以及开展活动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四、论儿童之家的教学

1.实际生活练习

儿童之家的实际生活练习包括4项内容:清洁、秩序、安静和会话。

2.肌肉训练

蒙台梭利把在儿童之家实行的帮助儿童发展肌肉的训练方法称为“体操”。她的“体操”概念是广义的,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样化,有4类活动:锻炼下肢的各种运动、自由体操、教育体操和呼吸体操。

3.自然教育与体力劳动

蒙台梭利把自然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蒙台梭利将体力劳动与体力锻炼加以区别。后者是为了锻炼双手,增强体质,完善个人;前者则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生产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增加世界的物质财富。

4.感觉教育

蒙台梭利把感觉教育主要分成触觉、温觉、压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色觉等方面。

5.读写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3至6岁的儿童天生就具备学习文化的能力,并正处在学习读、写、算的敏感期。(1)幼儿语言学习;(2)算术入门。

五、地位与影响

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体系的比较:

1.福禄倍尔是近代古曲幼儿教育体系的介始人,蒙台梭利则是国际认为的进步幼儿教育的先驱。

2.“蒙台梭利影响广泛,几乎遍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其幼儿教育。”她的影响也是持久的,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但这咱情况是曲折的,经历了兴、衰、复兴的地程。

3.蒙台梭利的教育学法具有简单明了、材料具体、范围明确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因而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教师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蒙台梭利的影响下,教师们更多地注意对他们所教的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儿童。

第15篇:蒙特梭利经典语录全集

名言:

蒙特梭利经典语录全集 言者:

蒙特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1、母亲和幼教老师所产生的爱,近乎于神。

2、人类的高贵来自于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的复制品。

3、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4、儿童不会自己判断自己,他是以别人对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的。

5、儿童通过自立获得身体的独立;通过自由的使用其选择能力获得意志上的独立;通过没有干扰的独立工作获得思想上的独立。

6、生命的纪律是秩序;智力的纪律是专注;行为的纪律是顺从。

7、来源mingyan.gushiwen.org成人应该敬畏儿童。

8、只要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来配合儿童生命的发展阶段,孩子们的精神与秘密便会自发的显现出来了。

9、我们现在看到的最错误的想法便是以为身体活动就只是身体活动而已,以为它不具有更高层次的功能,。。。。。。其实,心智的发展必然和身体动作相配合,而且是相互依赖存在的。

10、成人无法直接帮助儿童形成自己,因为那是自然而成的工作;但是成人必须懂得细心地尊重这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提供儿童形成自己所必要的而他自己却无法取得的材料。

第16篇: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孩子有绝对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玩什么,学什么。”蒙特梭利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一面世,就在全球风靡。一时之间,蒙特梭利教学法、蒙特梭利学校、蒙特梭利教具充斥了教育领域。目前,蒙特梭利教学法主要是在幼儿园或者专门的蒙特梭利学校推行,这个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家中可以实施蒙特梭利教育吗?面对昂贵的蒙特梭利教具,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得到相同的教学效果吗?

理论篇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独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不只是学习、游戏,而是工作

在我们认为,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而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具有学习的能力和需求,且把这种学习活动称为“工作”。

“游戏”是一种玩耍,在游戏的过程中,在玩具的使用中,孩子得到了快乐。相比较之下,游戏着重于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进行学习,更带有娱乐性质。而“工作”则带有建构自己和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孩子通过工作来逐步改善自己、完成自我。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

环境教育孩子

蒙特梭利强调环境与儿童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环境教育孩子。环境对于孩子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提供尊重孩子需求的活动环境,提供符合他们自然发展www.daodoc.com 的用具,提供能够让孩子动手创造的活动,并维持环境的气氛和秩序,避免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受到干扰。

蒙特梭利对环境的要求是:“包括按儿童尺寸做出来的用品,明亮清爽的房间,可以摆放鲜花的矮窗,房间里的小尺寸家具、小书桌、漂亮的窗帘和小橱柜。这个小橱柜很容易开启,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孩子可以随意取用。”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给孩子的用具,也就是所说的蒙特梭利教具。教具与玩具不同,玩具虽然也有教育的意义,但是他的主要作用就是供孩子玩耍,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教育的作用不明显。而蒙特梭利教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能够让孩子认识大小、高矮、轻重和次序、顺序等等。

正因为蒙特梭利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因此价格昂贵,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购买,而且也不可能把每样教具都买回家。聪明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和需求,从生活中找寻替代品。

自由、独立但不放任

在蒙特梭利活动中,孩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因为他是这个环境中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尊重,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在活动中,没有人告诉孩子你应该玩什么,孩子能够自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权。蒙特梭利教学法给孩子的最大收获并不在于掌握了这种工具的用法,以及从中学会的各种知识,而是孩子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从此以后,孩子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去学习。

蒙特梭利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放任,不是为所欲为。在蒙特梭利教学中,孩子能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孩子在自由的同www.daodoc.com 时还必须遵守纪律,学会遵守秩序,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家长的6个职能

除了环境和孩子以外,蒙特梭利教育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和家长,蒙特梭利把他们称呼为“启导员”,就是启发引导孩子的人。启导员不像传统教育中老师的职能一样给孩子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孩子要学习的知识,而是“退居一旁”,是协助、引导而不是教育,是一个观察者、示范者和协助者。

1、创设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提供能够让孩子发展的工具。

2、发现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选择工作。

3、衡量孩子的旧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来发现并引导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4、在给孩子提供了合适的工具以后,应该给孩子示范这些工具的用法,动作应该缓慢,语言简单明了,让孩子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工具。

5、给孩子示范用法以外,还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并且诱发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6、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要记住,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直接过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小贴士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够自主,所以进行了过多的干涉,比如给孩子规定好应该玩什么,应该怎么玩等等。

孩子不是一个等待大人来填满的容器,而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家长们应该放开担忧的手,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观察孩子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来评价孩子,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配合孩子的成长。

www.daodoc.com

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

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注意力。

感官教育

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

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

语文教育

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自然人文教育

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家庭蒙特梭利教育》

www.daodoc.com www.daodoc.com

第17篇:蒙特梭利培训总结

蒙特梭利培训总结

蒙台梭利教育作为一种优秀的教育方法之一,它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我一直在问自己:蒙台梭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她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而被当今教育界所认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应本着什么样的态度看蒙台梭利呢?蒙台梭利她能给予儿童什么呢?蒙台梭利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蒙台梭利到底该如何实施混龄的教育?通过在汤老师的引导下及同事们一起进行蒙台梭利的理论培训与实操演练,现在我就以我现学到的,理解的谈谈对蒙台梭利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一,蒙特梭利究竟能让孩子学到是什么?

蒙特梭利主张“为孩子预设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蒙特梭利教育是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让孩子在玩中学,以动手为主。蒙台梭利提倡的是通过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控,建立秩序感、专注力、注意力。这比学到什么重要的多。通过培训让我知道蒙特梭利中有哪些区域并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如; 日常生活区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走,倒,夹,剪等手的动作及照顾自己,照顾环境,蒸飪活动等等培养幼儿独立工作,确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喜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耐心、专注力、秩序感,合作与创造的能力。 感官区

感官的三大原则是配对,序列,分类。并抓住孩子的年龄敏感期进行各项符合孩子的工作,如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味觉瓶,听音筒等等教具培养幼儿的适应力、辨别力、智能概括形成(思考力、专注力、独立),也是语言的预备。 数学区

透过幼儿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熟悉数量,认知逻辑的数量概念,系统的进行学习。 并通过数学区的数棒,数字与筹码,彩色串珠,十进位,连续数,邮票游戏,等等 培养幼儿对整体文化的吸收、学习,以及形成人格是所需要的抽象力、理解力等。 语言区

通过口语,书写,阅读,词汇,绘本,儿歌,诗词等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记忆力的表达。并结合蒙特梭利中的语言教具,如印刷字母箱,实物的模型与文字的配对,部首的认识,拼字游戏等等工作为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蒙特梭利到底该如何实施混龄教育?

首先混龄教育就是让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可使小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年龄段的模仿对象,同时让大年龄段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并增强自己的知识与发展领导能力。 A、蒙特梭利的纪律教育

物有定位,等待,遵守行为准则等。在蒙特梭利中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自然规律,孩子自然会形成有始有终,有头有尾。B、蒙特梭利老师在工作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观察者,引导者,伙伴的角色。在工作中我们老师要尊重孩子,并明确的知道自由都是建立在纪律下的自由。并观察儿童,知道在不干扰孩子工作下,要采用个别观察,并做观察记录,主要针对行为,语言,社交方面。C、三段式教学法

所谓三段式教学法就是让幼儿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通过老师与孩子之间对物品的命名,辨别,发音三阶段,让孩子能够记住物品的名称。

三,蒙特梭利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呢?

首先要学习她的精神,第

一、学习她的博学多才。

二、学习她用语实践的精神。

三、在儿童生命中工作,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工作能导致喜悦和快乐。等等,让自己铭记幼儿教师四大标准;

1、幼儿为本。

2、师德为先。

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

总结人;袁常青

时间; 2015年8月11日

第18篇: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儿童的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自发性活动都是内部的因素。这些内部因素要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要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活动。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

(二)蒙氏教育的特点 5320ce0e

1、让儿童自己做,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自发学习,自己构建完善的人格。一般父母和家人什么都帮孩子做的好好的,看起来是很爱孩子的表现,其实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所以要让孩子多锻炼学习自己独立。

2、把握幼儿的敏感期

我们的梦是教师,不是只提供给孩子一个玩耍的地方,是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利用孩子在2.5—6岁的这段敏感的年龄,能从丰富的环境中吸收讯息的特性儿设计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会觉得单调、枯燥、辛苦或受到挫折,而且可按个人的兴趣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组化教学,孩子很早就对学习产生热爱,也是自发性学习的关键。

3、丰富的教具提供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然后的教具回想大家展示。

4、教师居于协助引导的地位

通常情况,成人的习惯怕孩子犯错,总是以自己为主体,告诉孩子怎样做,或者当孩子犯错时就大声的提醒,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没自信,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只是被迫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蒙氏的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手动脑,自主的操作教具而获得发展。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三)五大工作内容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感觉训练能够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专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体功能协调和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说的要让脑子变得聪明,应该多动手去操作。

蒙特梭利的教学内容以教具的种类来分,分为五大领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科学文化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照顾自己、维护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的发展,为将来书写作进一步的准备,而且形成孩子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数学教育:包括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字,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他把抽象的数字及加减乘除运算用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理解其含义,有助于孩子今后对数学的学习。所以说它是蒙氏教育的精髓。

语文教育进行听说训练,培养孩子听说能力、早期阅读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自然等教育,引导孩子接触身边的世界,形成对形状和色彩的认知,教孩子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多层次\"\"全方位\"\"重个性\"重和谐\"\"重实践\"的教育活动

(四)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而且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重要的是家庭,从出生到三岁,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孩子模仿力强最多的还是从父母的身上习得,幼儿家长认为到了学校或幼儿园,有老师教育,自己就撒手不管了,这种想法不太正确,而家长在家中的教育才更加重要,所以,我建议家与园应更好的合作,有一些问题及时的提出,家长应该与教师更好的配合。

◎父母应该要了解蒙特梭利的教学理念。蒙特梭利说:「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爱孩子就是放手让孩子动手做其能力所及的事。

◎尊重孩子而不是伺候孩子,例如:来子可以自己喂食,就让他自己动手吃;在家里可以让孩子自己穿着及整理衣物、收拾玩具放回固定位置。

◎耐心接受及爱心的等待孩子学习的时间与方法。如:孩子的手眼协调尚未发展完全,不要急于让孩子用笔练习写字。

◎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欣赏孩子的优缺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缺点,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短处也他人孩子的长处比较,应多鼓励孩子!《赏识教育》

◎落实亲子活动。带孩子出去玩,欣赏风景,观察动植物,并陪孩子做运动,爬山、游泳、走路,陪孩子阅读、聊天、分享心得。

◎不要过分注重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过程。在蒙氏的教学中孩子的教学效果是以螺旋状的爆发教学效果展现,所以孩子不可能立刻表现出来让家长看到,儿在今后上学后才能更好的看到。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反复摆弄,我们家长或许不理解,但孩子是以自己的心智和感觉去享受工作的过程,会比最后呈现出的作品更加重要。

展示教具的操作

感官:粉红塔构成三角形

数学:二项式三项式

第19篇:蒙特梭利教学计划小班

小班蒙氏教学计划

第一周:

1、数学:记忆游戏《数棒》:学习1---10数棒的记忆游戏。

2、语言:课前游戏 唱歌做游戏《头、肩膀、膝盖、脚》教参第113页。

《图片与图片的配对》: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教参第200页

3、日常生活《布的折叠》:发展叠衣服的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科学《有生命和无生命》:发展孩子对有生命的物体的数量相同。

5、感官《插座圆柱体A》: 配对练习。60页 第二周;

1、数学《砂数字板》:操作一 在装有沙子的托盘里写数字。

操作二 用砂数字板在与其他带有数字的教具配对。

目标:引导幼儿从1--9的具体概念进入抽象符号的认识。

2、语言:课前游戏:寻声游戏(教参第114页)

《鱼的拼图嵌板》:加强视觉连接能力,为读写做准备。教参202页

3、日常生活《剪刀剪纸》:学习使用剪刀,提高幼儿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

4、科学《植物和动物》:发展孩子对植物和动物的鉴别能力。

5、感官《特殊的D组练习》:培养幼儿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60页 第三周:

1、数学《数棒与数字卡片》:巩固记忆数字1--10,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语言:课前游戏《传悄悄话》119页

《排列故事图片》:加强幼儿视觉连接能力,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

3、日常生活《开锁》:学会开锁,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科学《植物的组成》:培养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学习植物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5、感官《粉红塔》:粉红的垂直序列练习。64页 第四周:

1、数学《纺锤棒与纺锤棒箱》:介绍0这个数字的概念,强化数字的次序。

2、语言:课前游戏《指令接龙》121页

《金属嵌板练习》:绘制圆形嵌板轮廓为书写做准备,学习怎样正确握笔。

3、日常生活《衣服夹的使用》:发展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和秩序感。

4、科学《树拼图》: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组成部位及名称。68页

5、感官《棕色梯》:棕色梯的粗细序列练习。68页。

第20篇:蒙特梭利教学计划[优秀]

蒙氏教学计划

第一周:预备周活动

1、找点及问好练习:教师固定幼儿蒙氏点并请幼儿学习问好方式。

2、问好练习及走线:幼儿认识蒙氏线,知道走蒙氏线的方法并进行线上游戏

第二周:预备周活动

1、走线取垫:复习走线要求并加入取垫环节。

2、教师铺毯学习:教师示范请幼儿进行铺毯走毯练习。

第三周:日常生活:(线上游戏唱歌做动作 幸福拍手歌/头肩膀膝盖脚)

1、用勺子舀豆子

2、用夹子夹小球

3、衣服夹的使用

4、两指捏

感官:(线上游戏 听指令做动作

走走走蹲站)

1、

2、

3、

4、摆

几何图形积木

P53 排序

套娃 P55 粉红塔的垂直序列练习三阶段名称练习粉红塔的水平序列

语言活动:(线上游戏 跟节奏拍手)

1、名称的标准发音 P153

2、看画册 听故事P116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教育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