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五年级科学小实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2 21:04: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五年级科学小实验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空中漂浮的乒乓球

主办班级:五年级(13)班

你们相信一个乒乓球能脱离地球引力漂浮在空中并不断向同一方向旋转吗?如果你们还没有发现它的原理。那么就和我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实验材料】:

一个乒乓球,一个吹风机,你会做出这个实验吗,试一试。

【实验步骤】:

1、打开吹风机,风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风口上,你会发现什么?

2、试着让风往乒乓球的不同一个点吹,你会发现什么? (乒乓球往反方向转)

3、让吹风机的风横着吹,乒乓球会怎样呢?

【实验原理】:

我们都知道,在地球上的物体想要不通过外力脱离地球的引力是不可能的,乒乓球抛到空中很快就会自由落地。然而,如果用吹风机在下面往上喷气就不一样了——乒乓球下落的力与吹风机上推的力互相抵消,乒乓球就停留在空中了。而且,风往乒乓球的哪一个点吹,乒乓球就往反方向转。(如图3)所以,这就形成了乒乓球在空中漂浮的科学实验。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有

孔 纸 片 托 水

主办班级:五年级(14)班

大家知道,凡是有孔的东西,都是会漏水的。可是,现在你将看到一张满纸都是小孔的薄纸片,居然能托起一斤重,甚至两斤重的水,而滴水不漏。

【实验材料】: 塑料杯一个,用大针穿许多小孔的纸片一张,有色水一大杯。

【实验步骤】:

在塑料杯盛满有色水;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并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如图,然后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实验原理】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主办班级:五年级(15)班

小朋友,当筷子插一半在水中时,看到的是筷子“折断”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实验材料]:纽扣1枚、水少许、浅底盘1个、玻璃杯1个

【实验步骤】:

1、将纽扣放在盘中。

2、杯子杯口朝上,压在纽扣上。

3、往杯内倒入清水。

4、注入水后的杯子看不清纽扣。

5、加些水到盘子中,可以看得见纽扣。

【实验原理】:

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或由空气进入玻璃中,就会产生一些折射的现象。

1、当杯子渐渐注入水时,由于光线折射,纽扣的影像会消失。

2、把水再加入盘子中,改变光的折射角度,纽扣影像会重新出现。

那么,就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光的折射事例呢

科普实验开放活动

活动内容: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主办班级:五年级(16)班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实验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实验步骤】: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实验原理】: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推荐第2篇: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次小小的科学实验一一使报纸吸附在直尺上。开始了!我将直尺放在头发上,磨了磨,立刻直尺发出了“吱吱”的声音。我将报纸撕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将直尺发在纸屑上,顿时,直尺就好像是一块超级磁铁,将报纸屑吸了起来,我大叫一声:“我成功了!”我兴奋地脸都红了。我停住呼吸,生怕它会出一点什么故障。我将它向上抬起,1cm,2cm。。。。。。突然,报纸掉了下去,难道是吸力不够?我疑惑地摇了摇头,我使出吃奶的力气,用两只手在头上使劲的吸着,一下,两下。我迅速地在报纸上吸了起来,顿时,报纸像是受到了什么的吸引,慢慢地向上悬浮,这次我有了经验,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动作也不做。慢慢将它提起来,yeah!这次成功了!我将报纸成功悬浮了起来。做完了实验,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为什么他能悬浮呢?我特地上网,查询了一下,得到了结果: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因此原来不带电的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它们所带的电量在数值上必然相等。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这次试验,让我懂得了许多。

何泽

推荐第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一、请你写出制作地球模型的方案

使用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木块、钉子

使用工具:小刀、笔

制作步骤:

1、把红色的橡皮泥制成小球,当做地核。

2、把黄色橡皮泥做成饼状,把红色小球包起来,做成地幔。

3、把绿色橡皮泥做成饼状,包在小球外面,做成地壳。

4、用铅笔在小球上画上弧线,用小刀切去小球的八分之一。这就是地球结构模型

二、探究火山的成因

实验材料:番茄酱、土豆泥、三角架、酒精灯、托盘

实验过程:

1、用土豆泥把番茄酱包起来,放在托盘里。

2、把托盘放在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会后,番茄酱喷了出来

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深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岩浆运动喷出地表形成的。

三、写出模拟地震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研究地震的成因

实验器材:毛巾、木棒

实验过程:

1、把毛巾叠成长条,平铺在桌子上,用手从毛巾两头向中间推,毛巾出现褶皱。

2、用手拿着木棒两端,用力,木棒会折断。

实验结论:地震是岩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断裂引起震动形成的。

四、写出你制作卵石的过程。

材料:锤子、磨刀石、水

过程:用锤子把石块的棱角砸去,在磨刀石上反复摩擦,用水冲刷,就制成了卵石。

五、实验目的: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前面,一支放在较远处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鼓前面的蜡烛火焰抖动很厉害,较远处的很轻微。

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六、实验目的:液体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水槽、透明的塑料袋、闹钟,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用塑料袋包起来,系紧口。

2、把塑料袋放在水槽里。

实验现象:时间到,可以听到铃声

实验结论:液体能传播声音

七、实验目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器材:玻璃钟罩、抽气机、闹钟

实验过程:

1、把闹钟定好铃,放在钟罩里。

2、用抽气机把空气抽出来。

实验现象:时间到,听不到铃声。

实验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推荐第4篇:小学科学小实验

小学家庭科学实验:

1、金属材料的锈蚀条件和保护措施:运用假说法对比完成,①分别取三枚新铁钉,放入三种环境中:蒸馏水、植物油和放有干燥剂的玻璃杯中,②连续一周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每天认真做好记录,③填写实验报告格式,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一般规律,从而了解金属锈蚀原理以及采取防锈措施

2、认识生活中的结晶现象,海带干燥时出现食盐晶体,新鲜的蜂蜜存放一段时间,出现上下分层,只是其中糖类发生结晶现象,不存在质量问题,初步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的生活技巧,切实提高正宗商品的辨识能力。

推荐第5篇: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近年来,科学小实验越来越被幼儿园所重视,甚至作为幼儿园办园特色,为此吸引了不少家长。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幼师常常为实验素材而烦恼,因此,学前谷小编为您整理了“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供您参考!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 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

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4、磁力线

材料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5、美丽的彩虹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6、水笛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daodoc.com/

7、自制陀螺

材料准备: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分别用水彩笔的两头做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不同。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调整支点距离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

拓展与替代: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附:科学小知识

陀螺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它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陀螺的支,占、太小,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陀螺转动的时间长短与支点距离地面的远近、旋转时的用力大小、支点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8、自制沙漏

材料准备:两两相同的矿泉水瓶若干(瓶口大小不一)、沙子、秒表。

制作方法:

(1)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为一组,在其中一个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每组瓶子中装入的沙子数量不变。

(2)分别将每组矿泉水瓶的瓶口相对并用透明胶带扎紧,可以在瓶身做简单的装饰,沙漏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

(1)请幼儿倒转一组沙漏,观察沙子的流动,记录沙子流完的时间。

(2)请幼儿同时倒转多个瓶口大小不等的沙漏,比较它们流完的不同时间。

或者:

(1)教师在制作沙漏时,用剪刀在瓶盖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两个或三个洞。(见“自制沙漏图1”)

(2)在同时倒转沙漏的过程中,请幼儿观察、比较瓶盖眼大小与沙子流速的关系。

教师指导建议:

●定期检查沙漏,避免沙漏漏沙。

●可以请幼儿自选沙漏进行比赛,看谁的沙漏沙子流得速度快,提醒幼儿要同时倒转沙漏,确保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沙子的流速,并能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搜集资料向幼儿介绍沙漏的历史,知道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拓展与替代:

◆在沙漏中放入小米、绿豆或黄豆等谷粒制作成米漏。

◆请幼儿同时倒转米漏,观察不同瓶口谷粒流动的速度。

附:科学小知识

给沙子一个外力,沙子就能流动起来,不断地翻转沙漏就等于给了沙子一个外力,所以沙子能够流动起来。沙子的流速与沙漏瓶口的大小和瓶盖眼的数量、直径大小有关:瓶口越大、瓶盖眼越多且直径越大,流速越快;瓶口越小、瓶盖眼越少且直径越小,流速越慢。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沙漏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狭窄的连接管道连在一起,上部瓶子所蛊的细沙通过中间细管慢慢流入底部瓶子中,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被用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流到底部瓶子里,该沙漏就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这种沙漏的优点是可以两面使用,翻过来,底部就可以成为上部继续使用。

9、自制喷泉

材料准备:两个大一些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水

制作方法:

(1)在一个雪碧瓶的瓶身一侧竖排用大头钉扎若干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的瓶盖上扎数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小孔。

实验操作:

(1)让幼儿在第一个瓶子中装满水,水会从瓶身的小孔中喷出来,且水喷射的距离不同。

(2)让幼儿在第二个瓶子中也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身,水会象喷泉一样从上面喷出来。

指导建议:

●操作第一个瓶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远,哪一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近,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第二个瓶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对形成喷泉大小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喷泉。

附:科学小知识

水的压力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就越大;水越浅,水压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径相同的情l)下’从瓶子底部喷出的水喷射得最远,顶部喷出的水射出的距离最近。此外,当用力挤压瓶身时,瓶子中的水同时受到压力的影响,从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喷射出来。挤压越用力,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www.daodoc.com/

10、自制泡泡水

材料准备: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实验操作: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水杯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附:科学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比例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剂,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1、有趣的不倒翁

材料准备: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水彩笔、沙子、绿豆。

制作方法:

(1)将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内底部中间的位置上,作为不倒翁的身体。

(2)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画上五官,作为不倒翁的头。

(3)用黏合剂将圆锥体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摇摆状态,看是否会倒下。

(2)给幼儿分发乒乓球,让幼儿改变橡皮泥的重量和在乒乓球内的位置,观察不倒翁是否会倒下,让他们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稳定,越平衡。

(3)让幼儿在乒乓球内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种材料,再推动不倒翁,观察其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物体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的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

●鼓励幼儿想办法使乒乓球内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拓展与替代:

◆可用鸡蛋壳等球状物体代替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也可把圆形卡纸对折成半圆制作不倒翁。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摆木马等。

附:科学小知识

塑料乒乓球内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稳定。不倒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短,即重心最低,这时最稳定。推动不倒翁时,外力导致不倒翁与桌面的接触点与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力撤销后,重力会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怎么摇摆都不会倒。

12、影子的形成

材料准备:手电筒、小玩偶(不透明物体)、玻璃杯(透明物体)、塑料杯(半透明物体)、记录纸、笔。

实验操作:

(1)把三种物体放在地板上,让幼儿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观察并记录其影子。

(2)变换手电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体),观察、记录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电筒不动,变化小玩偶离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其影子大小的变化。

指导建议:

●为了得到满意的活动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不透明窗帘遮挡住。

●引导幼儿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供投影仪、应急灯、聚光灯等供幼儿做游戏。

◆观察夜晚中物体的影子,并寻找光源。

◆在户外选择一样物体,让幼儿画下该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并进行测量与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光在直线传播时如果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过透明物体,所以完全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光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时会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大小就会不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13、小刺猬长刺

材料准备:磁铁、铁屑、长方形塑料托盘、和托盘底面大小相同的白纸、蜡笔。

制作方法:

(1)在纸上画上一只蹲在苹果树下的小刺猬,注意刺猬身上的刺不画。

(2)把画铺在托盘上。

实验操作:将铁屑轻轻撒到画上,再将磁铁放在托盒的下面,轻轻移动磁铁,将铁屑全都吸到小刺猬的身上,帮助小刺猬长出尖刺。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取放铁屑要小心,注意不要将铁屑撒到托盘外面,更不要对着铁屑吹气,防止迷眼。

●提供给幼儿的磁铁大小要与所画刺猬大小相同,使表现效果更形象。

●在托盘下任意移动磁铁,观察铁屑的运动状态。

拓展与替代:

◆任意变换背景图,利用铁屑进行趣味造型活动。

◆利用铁屑表现条形和U形磁铁的磁场线的分布情况,感受 磁铁磁场的存在。

附:科学小知识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而铁屑细碎的形态,在磁铁的吸引下可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造型。铁屑还可以显示磁铁磁场的存在,利用铁屑对磁力线的显现效果,可以使幼儿生动形象地感知不同形状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情况。

14、吸水性实验

材料准备: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滴管、水盆、直尺、胶带。

实验操作:

(1)把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剪成大小一样的长条,然后把一端用胶带粘在直尺上,使垂下的纸条长度相同。用手拿着直尺放在水面上方,让纸条同时浸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个纸条的水上升的快,就说明它的吸水能力强。

(2)将这四种不同的纸平铺在桌子上,同时在每一张纸上滴等量的水滴,看看在哪一种纸上水滴扩散得最快。

指导建议:

●活动前,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其特性。

●选用的纸的质地差别要大,以便让幼儿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注意要“同时”对这四种纸进行操作。

拓展与替代:

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15、神奇造纸术

材料准备: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制作方法:

(1)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2)让幼儿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3)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实验操作:让幼儿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并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较薄的纸尽量用手撕,不要用机器,以免破坏纸的植物纤维,且撕得越碎越好。

●纸泡好后’水如果太多,提醒幼儿应在加入胶水前将多余的水滤出。

●晒纸浆时,提示幼儿晒得越薄越均匀越好。

拓展与代替:较稠的纸浆可以制成较厚的纸板,或利用~些模具压制成各种形状,如面具等。

附:科学小知识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纱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后来又在竹简上写字’但是这些东西都很笨重。再后来也有在丝绸上写的,虽然轻便了许多,却很昂贵。大约2000年前,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破布等常见或废旧物品造的纸,非常适合书写,慢慢地就传遍了全世界。

16、神奇的放大镜

材料准备:放大镜、平面镜、各种实物或标本、黑色纸张、白纸、剪刀 。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实物或标本。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同一种物体在平面镜与放大镜下的不同。

(3)指导幼儿用放大镜点火:天气晴好时,取一张纸,然后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光底下且放大镜的焦点对准纸张,过一段时间纸就会被点燃。

(4)引导幼儿玩小鸡翻身游戏:取一张黑纸,剪成放大镜镜面大小,在纸中间剪一只镂空的小鸡,再把纸粘贴在放大镜上。然后把放大镜对准阳光,并在放大镜的对面放一张白纸。当放大镜离白纸近时,会在纸上看到站立的小鸡。当放大镜离白纸远时,会在纸上看到小鸡翻身了。

指导建议:

●教幼儿学会使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不断变化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镜中成像的变化。

●玩用放大镜点火游戏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拓展与替代: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附:科学小知识

放大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能使光线汇聚的透镜。

放大镜通过折射将光线聚拢,使焦点物体的温度提高以逐渐达到燃点。放大镜的直径越大,焦点温度越高;直径越小,焦点温度越低。

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7、融化和溶解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温度计、糖块、咖啡、砂糖、盐、勺子、杯子、饮用水。

实验操作:

(1)将盛满水的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放进冰箱把水冷冻成冰块,如果在冬季可在户外自然冷冻。

(2)将若干个冰块同时拿出,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冰块融化,比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在室内任其自然融化、加热融化、放在阳光下融化等。

(3)让幼儿分别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盐以及一块糖块,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不同温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并用勺子搅拌,观察溶解现象。

(4)溶解后请幼儿品尝,会有甜、咸、苦的味道,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指导建议:

●在观察融化现象时,注意让幼儿比较温度对冰块融化的影响。

●在观察溶解现象时,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些物体容易溶解、哪些物体不容易溶解,让幼儿比较水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的不同对溶解的影响。

●指导大班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让他们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温度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建议幼儿在饮料中加入冰块,制作一杯可口的冷饮。

◆在幼儿自制冷饮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冰块与水温之间的关系:随着冰块的融化,饮料逐渐变凉,冰块越多,水温越低。

◆鼓励幼儿在家中选择多种材料自制饮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附:科学小知识

固体受热化成液体的过程,被称为融化。通常情况下,体积相同的冰块,温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被称为溶解。比如,食盐或蔗糖溶解手水而咸水溶液。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性质、溶质在溶剂中的被搅拌的速度以及溶剂的温度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颗粒状的溶质比块状的溶质容易溶解;搅拌的溶液比没有搅拌的溶液,其溶质容易溶解;温度高的溶剂比温度低的溶剂,其溶质容易溶解。

18、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材料准备:3个空胶囊、l粒钢珠、若干小沙粒、l块棉花、l块硬纸板、若干积木。

制作方法:

(1)分别将钢珠、沙粒、棉花装入3个空胶囊里

(2)把几块积木摞起来,把硬纸板的两边折起来做成一个轨道把它的一端搭在积木上,形成一定的坡度。

实验操作:

1、把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倾斜的硬纸板上,就会看到胶囊不断地翻起跟头来。

2、另外两个胶囊也分别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其是否会翻跟头

指导建议:

1、幼儿观察硬纸板倾斜的角度不同,装有钢珠的胶囊翻的速度就会不同。

2、幼儿观察、比较胶囊内装的材料不同,胶囊的运动情况也不同

拓展与替代:

◆寻找类似于胶囊的长椭圆形物品代替胶囊进行实验。

◆寻找能滚动的其他材料代替钢珠,让胶囊翻跟头。

◆将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纸盒内,任意倾斜纸盒,观察胶囊的翻动方向。

附:科学小知识

当把带有钢珠的胶囊放在斜面上时,钢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带动胶囊下滑,同时改变胶囊的重心。在不断下滑的过程中,胶囊的重心也在不断改变,就会不停地翻跟头。而沙粒和棉花等物质不具有在斜面上滚动的性质,所以它们不能改变胶囊的重心,胶囊也就不能翻跟头。

19、冻冰花

材料准备: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实验操作:

(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指导建议: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拓展与替代:

◆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附:科学小知识

冻冰花的过程就是水遇冷结成冰的过程,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会出现不同形状的冰花。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空气中温度低于零度却没有冻结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冷却的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20、沉浮实验

材料准备: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实验操作:

(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导建议: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师要提醒幼儿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弄湿衣服。

●请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幼儿可以从“预设结果一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建议在活动前记录“预设结果”,在活动后记录“实验验证”,要避免幼儿在实验中弄湿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结,知道铁和铁制品、石头等在水中会下沉,塑料和木质材料在水中会上浮,并请幼儿说清楚“沉下去”和“浮上来”。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更多的料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拓展与替代:

◆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空矿泉水瓶做实验,尝试如何让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等),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的水或空气将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也可以说与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关。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悬浮于水中;当物体受到的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一物体就会上浮。此外,相同质量的物体,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体中,越是容易上浮。

1、彩色的影子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附: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22、不落的小球

材料准备: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实验操作: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拓展与替代: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见“不落的小球图2”)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23、有线电话

材料准备:空八宝粥罐两个、细绳一根、钻子、包装纸。

制作方法:

(1)在每个八宝粥罐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孔,孔的直径大小以刚刚能穿过细绳为宜。

(2)将细绳分别穿过两个罐子的小孔后,在绳的两端各系一个结,防止细绳从小孔滑落。

(3)对八宝粥罐的外部用包装纸进行任意装饰,一部有线电话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两个幼儿各拿一个八宝粥罐作为听筒,将绳子绷紧,一人将听筒放在嘴边说话,另一人将听筒放在耳边倾听。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知道声音会沿着紧绷的绳子迅速传播,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作为成品的“听筒”给他们;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他们半成品,即事先给八宝粥罐扎好孔,引导幼儿自己穿孔、打结。

●引导幼儿试一试绳子松弛了,声音是否还会被听到。

●请幼儿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蒙上眼睛)玩“打电话”的游戏,看能否猜出给他打电话的小朋友是谁。

拓展与替代:

◆与幼儿一起尝试用果冻盒、纸杯、纸盒、纸筒等制作有线电话,比较它们之间在传递声音上有无区别。

◆尝试让幼儿用不同长短、不同材质的电话线(线绳、铁丝、毛线)做有线电话,请幼儿辨别声音的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被称为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不同。当两个幼儿用自制的电话筒打电话时,说话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沿着紧绷的绳子传播,他们便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如果绳子松弛了,振动就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被听到了。此外,绳子的长度也会影响声音传播的质量。绳子越长,声音越听不清楚。

24、音乐瓶

材料准备: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棒(筷子、鼓槌等)1根 。

制作方祛: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入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操作:

(1)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2)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是否一样。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欣赏。

附:科学小知识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25、我来学印刷

材料准备: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签、颜料、刷子、白板纸。

制作方法:

(1)把陶泥捏成常见印章的形状,如长方体或圆柱体,将准备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签在上面分别写上想印的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的数目,照上面步骤再制作几个同样的印章,分别写上想印的字。

实验操作:

(1)印章制作好后,指导幼儿用刷子蘸颜料分别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幼儿先用写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写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3)提供白板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列并印刷。

指导建议:

●帮助幼儿在一张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上写上字,反过来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儿用牙签写完字后要剔除笔画上多余的泥,使字痕显得稍宽并且清晰。

●鼓励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字样摆出不同的句子,如“我爱幼儿园”,还可摆成“幼儿园爱我”、“幼儿爱我园”等,来体会活字印刷的方便。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凸型印章,让他们了解、对比凹凸两种印刷的不同效果。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刻印自己喜欢的简单图案。

◆搜集有关印刷术发展的文字与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附:科学小知识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书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时。一旦错一个字,整页都要重新刻制,比较麻烦,而且一本书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没用了,很浪费。后来,北宋一个叫毕异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把一个版面的每个字都单独制出来’需要哪个放哪个,省劲了许多。后来,人们又经过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字、油印印刷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印刷的种类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五种。

26、自制降落伞

材料准备:沙包、小手绢(大小不同)、细绳。

制作方法:用细绳系住小手绢的四角,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沙包上。

实验操作:

(1)让小班幼儿自由往上抛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样子,体验游戏快乐。

(2)让中大班幼儿不仅可以往上抛着玩,翅以试着接住降落伞。

(3)教师选择一处安全的高处时往下抛大小不同的降落伞,让幼儿观察,看哪一个最后落下。

指导建议:

●在幼儿玩降落伞时,提醒幼儿注意抛的角度,不要伤到同伴。

●提示幼儿注意观察,抛的高度与降落伞张开的程度以及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塑料袋或布代替手绢。

◆观看相关图书或视频,丰富幼儿有关降落伞的知识经验。

附:科学小知识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缓慢向下降落的。它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后来被用于空中救生,进而被用于空降作战。降落伞在降落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大,所以它所受的阻力也大,导致人在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减小很多,不至于在落地时出现生命危险。

27、自制风向标

材料准备:吸管、卡纸、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子、带橡皮擦的铅笔。

制作方法:

(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的关系,了解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可用小旗、布条、纸条等来制作简易风向标。

◆有风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如树枝)的摆动,以此来判断风向。

附:科学小知识

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即为风向。风向标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于垂直轴上。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箭尾)便会顺风转动,使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箭头大,若箭头及箭尾均受风,箭尾必会被风推后,使箭头移往风的来源。

28、自制风速仪

材料准备:瓶盖(大小相同)、吸管(长短、粗细相同)、软木塞、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

制作方法:

(1)将两根吸管交叉插在一起呈十字状。

(2)用强力胶将瓶盖固定在吸管的两头,瓶盖朝向如图所示。

(3)将大头针穿过吸管中心,再穿过塑料珠扎在软木塞上,风速仪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把风速仪放在室外,根据它的转速大致估计风力大小。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制作风速仪时,瓶盖要朝着逆时针方向粘贴。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拓展与替代:

◆也可以用风车的转速来判断风速的快慢。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的摆动快慢,以此来估算风力的大小。

附:科学小知识

风流动的快慢决定了风速的大小。我们能够根据风速仪的转懒陉来确定风力大小,风速仪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多,就表明风速快,反之亦然。有时候风速急速增加时,可能预示着会有大雨或暴雨来临。

29、旋转的光盘

材料准备: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制作方法: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实验操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

指导建议: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用哪种材料前进得距离更远。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30、空气在哪里

材料准备: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土、盆、水。

实验操作:

(1)请幼儿打开塑料袋在室内或到室外去捉空气,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紧,然后朝着自己的脸放开,感受空气的存在,或者让幼儿扎住塑料袋口,观察了解空气看不见、无色无味的特性。

(2)把土块放入水盆中,请幼儿观察土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气。

指导建议:

●捉空气时,最好让幼儿跑动起来,等塑料袋被空气充盈起来后,让幼儿扎住口,再朝着脸打开塑料袋。这样空气释放带动的空气流会给幼儿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气时,要引导幼儿到每一个角落都试一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把土块放入水中时提醒幼儿认真观看,不要用手去触摸。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充气筒给各种充气玩具打气,或者用扇子扇风等其他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风车,并尝试让幼儿用吸管吹风车使风车转动,以此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附:科学小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往粒越新鲜。

31、不湿的手绢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附:科学小知识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32、不沉的纸船

材料准备: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实验操作: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比比看哪一只纸船最终不会沉入水底。

指导建议: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33、铁钉变磁铁

材料准备:放有电池的电池板、铁钉、电线、细小的铁片。

制作方法:

(1)把电线一圈圈地缠绕在铁钉上,并露出电线的两头。

(2)将铁钉上的电线两端连接到放有电池的电池板的电线两端。

实验操作:

(1)在连接电线的正负极之前,先让幼儿拿铁棒轻轻去碰小铁片,看有什么变化。

(2)接好电池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轻轻碰小铁片,观察有什么新发现。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34、气球动力车

材料准备:气球(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玩具小汽车(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废旧笔管、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

(1)把气球套在废旧笔管的~端,并用线固定住,然后经由笔管向气球吹气,吹好气球后,用笔帽或其他东西把笔管的另一端塞住,防止气体流出。

(2)用胶带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这样气球动力车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让幼儿拔掉笔帽,让小车向前行驶。或者让两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车向前行驶得更远。

指导建议:

●为幼儿提供小一些的玩具小汽车,以便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气流的力量。

●当用透明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时,请两名幼儿互相配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碰破气球。

●提醒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出气球的大小、小车的大小与小车行驶速度、距离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气球粘在其他大小适合的玩具上,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大小与玩具运行速度和距离间的关系。

◆可以用纸板、吸管、细铁丝自制小车。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将笔帽拨开时,膨胀的气球就会自动收缩,气球里的空气会猛地向外排出,产生一股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玩具小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小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充足,这个动力就会越大,玩具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跑得就越远。在气球内气体多少不变的情况下,玩具小车越小,行驶的速度越慢,距离越近。

35、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附:科学小知识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蜡烛燃烧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用杯子把蜡烛罩住,隔绝了空气,i蜡烛在用完杯内的氧气之后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熄灭。在蜡烛掣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杯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推荐第6篇:科学小实验水杯

标题:科学小实验---水杯

实验一: 流不出来的水一个盛满水的水不,一张纸,把纸盖在水杯上,水杯里的水流不出来,而且纸也掉不下来。实验二: 不湿的纸巾一个空杯里装一张纸巾,把空杯口朝下放进水里,但是杯里的纸巾不会湿。二个实验做完了,都很成功,笑笑很好奇,自己亲手也做了一遍,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她有自己的解释,虽然她的解释叽哩咕噜的说了很多,不是很靠谱,但是至少说明她自己有思考,她还不知道关于大气压的各种原理。我们可以解释给她的就是,因为“空气”。实验一是因为水杯里面的水满了,没有空气,就没有压力,水吸住了纸,所以水出不来,纸也掉不下来。实验二是因为水杯里面都是空气,倒扣进水里的时候,水挤不过空气,所以湿不到纸巾。

推荐第7篇: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

科学小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一 实验名称:喷水比赛 器材物品:1个空可乐罐、1枚铁钉、胶带、铁锤 实验过程:

1、用铁钉在可乐罐的中部和靠近底部的地方各钻一个大小一样的小孔。

2、贴上胶带,把小孔堵上,然后把可乐罐罐满水。

3、同时扯掉胶纸,你会发现,下面的孔喷出的水比中间孔喷出的水远些。

实验原理:

水的压力与深度有关,而与水量的多少、水域的形状无多大关系。无论是辽阔的大海,还是普通的游泳池、浴缸,在1米深的水下,压力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水越深,压力越大。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扯掉胶纸,下面的孔喷出的水比中间孔喷出的水远些。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有关水的压力的知识。

实验二

实验名称:水下火山

器材物品:1个小玻璃瓶、1个广口瓶、1根长线、热水、少许红墨水

实验过程:

1、在小玻璃瓶里灌满热水,滴进些红墨水将它染红。

2、用线系着小玻璃瓶,把它沉入装有冷水的广口瓶底部。

3、于是,一朵“红云”就会从瓶底升起,伸展到水面上,好像火山喷发一样。

实验原理: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变得比冷水轻。于是,红色的热水上升,冷水下沉,直到掺和均匀为止。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一朵“红云”从瓶底升起,伸展到水面上,好像火山喷发一样。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的道理。

实验三

实验名称:瓶吞鸡蛋

器材物品:1个口径适中的玻璃瓶、几个去壳的熟鸡蛋、火柴、纸片

实验过程:

1、把纸片点着后放入瓶中。

2、把剥好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看,鸡蛋“忽”的一下进入瓶口了。

实验原理:

玻璃瓶口比鸡蛋小,把纸片点着后放入瓶中,由于瓶子受热,空气往外排出,这时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过一会儿,由于瓶里空气收缩压力减少,这时在瓶外的鸡蛋由于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便被推进瓶里。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鸡蛋“忽”的一下进入瓶口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

实验四

实验名称:小航船 器材物品:几个樟脑丸、1个乒乓球、1把剪刀、1盆水 实验过程:

1、把乒乓球剪成3份,修剪成小船模样,在船尾剪去一小块,再剪出一条缝。

2、敲碎一粒樟脑丸,在每个小船上放一小块樟脑,让它接触到水而不会掉下去。

3、把小船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盆中,让樟脑浸在水里。这时,你的船就会自动航行起来了,直到樟脑溶尽,小船才会停下来。

实验原理:

当樟脑溶入水中后,这部分的表面张力就减少了,于是,小船表面张力较大的一端拉过去,樟脑不断溶入水中,小船也就不断取得“动力”,直到樟脑溶尽,小船才静止不动。

实验观赏性及科技含量说明:

小船轻轻放入盛有水的盆中,这时,船就会自动航行起来。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了水的表面张力。

推荐第8篇:一次科学小实验

一次科学小实验

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下面我要做的是瓶子“吃”鸡蛋的实验。

上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我在家里一边吃着煮鸡蛋,一边把一只剥掉蛋壳的鸡蛋放在玻璃杯上。突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玻璃杯能把鸡蛋“吃”进去吗?我以前在书上看过玻璃杯能“吃”鸡蛋的实验介绍。于是,我吃完早餐,就开始动手操作。

我先准备实验的材料:一只煮熟了的鸡蛋、一只瓶口比鸡蛋略小的玻璃杯、一些沙子、酒精、棉球、打火机。把一些沙子铺在玻璃瓶里,酒精洒在棉球上,用打火机点燃棉球,放在玻璃杯里,然后用煮熟了的鸡蛋堵住玻璃杯口。杯子里的火熄灭后,鸡蛋就“扑通”一声掉进玻璃杯里了。

“太好了,我成功了!”我欣喜若狂地呼喊着。“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好奇地想着。于是,我上网去查资料,原来,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而瓶子里的氧气被耗尽。由于剥了壳的鸡蛋把整个玻璃杯口堵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温度下降,气压降低,有一定弹性的鸡蛋就被吸入瓶子里了。

完成了这个实验,我明白了道理:如果我们多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说明书

商品名称:瓶子“吃”鸡蛋

材料:熟鸡蛋、玻璃杯、沙子、酒精、棉球、打火机 使用方法:把一些沙子铺在玻璃瓶里,酒精洒在棉球上,用打火机点燃棉球,放在玻璃杯里,然后用煮熟了的鸡蛋堵住玻璃杯口。杯子里的火熄灭后,鸡蛋就“扑通”一声掉进玻璃杯里了。

.注意事项:

(1)酒精洒在棉球上,不要洒得太多 (2)打火机点燃棉球要注意安全.

广告词:瓶子“吃”鸡蛋,让你学会观察、爱科学。.

推荐第9篇:科学小实验作文

我喜欢虫,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观察虫。今天,我把功课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观察虫的时候,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下来了,而且老天也开始“流眼泪”了呢!

我望着天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开始下雨了。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见枸杞子茶的时候,马上就对它感兴趣了。因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着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几粒枸杞子,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有些枸杞子会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会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开始做小实验了。首先,我从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两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双筷子压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来了。然后我把筷子拿掉,观察枸杞子会不会沉下去,只见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着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顶到茶杯底后,把筷子拿掉,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浮到水面上来了。唉,我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原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因为第一粒枸杞子里面的空气冒出来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里面还有空气,所以就浮上来了。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就能浮在水上,没有空气就会沉下去。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科学实验——《会吐泡的鸡蛋》 星期五的下午第三节的语文课,老师以第三单元的作文为题,开展了一次“科学真神奇”的活动。大家都一一准备好材料,其中只有五个同学参加,分别表演:《仰游的针》,《鸡蛋浮起来了》,《纸托杯中水》,《鸡蛋起泡》,和《烧不着的手帕》,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鸡蛋起泡》了。(因为这个实验是我做的) 首先准备材料有:鸡蛋,杯子和醋。准备完毕,开始做实验啦!首先把醋倒入杯中,然后再把鸡蛋放入醋里,泡过一段时间后,鸡蛋就慢慢的“吹”起了泡泡,好像小孩在水里吹泡泡。又像在说:“真好玩。” 当鸡蛋起泡时,原本端正的坐着的同学,一眨眼就“飞”了上来。“呀!真的起泡了。”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我就拿起杯中那个冒泡的鸡蛋给同学看了看……

表演完后,老师让我说原理,而我顿时语塞了,不知该如何是好,我也只能用求助的目光左顾右盼。最后还是断断续续的说了一句:“原理是……因为……蛋壳中……含有……钙……就和醋……泡过后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真正的原理是:鸡蛋被醋泡过后,蛋壳中的碳酸钙会和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凝聚在蛋壳周围的气体泡泡会不断的破裂,从而使鸡蛋慢慢地旋转起来并吐泡泡,因为化学反应使鸡蛋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鸡蛋会上升并吐泡。这就是——《鸡蛋起泡》的实验。

这课“科学课”还真神奇呀!

“纸能托住水!”这句话不可思议吧?一张普通上午纸竟能托住一杯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有关科学制作的书,忽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能托住水了纸”。这怎么可能呢?纸一碰水就会破的啊?于是我怀着不解的心情,按照书上的做法去做。首先我准备材料:一只玻璃杯、一张平整的纸还有水,然后往杯子里灌了些水,将平整的纸慢慢地盖在瓶口上,并让纸紧紧地与瓶口粘合在一起,再拿起杯子,将杯子迅速地倒转过来。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毫不客气”地流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我明明按照书上的去做的啊?我不解地去问妈妈,妈妈听了以后,就把我那书翻来看,妈妈看完,好像无奈地对我说:“说你平时做事认真点你就不听,你看,书上明明说要灌满水了,你只灌了约半杯水,水当然会流出来了。”原来是这样啊!都怪自己马虎。于是我连忙重新做了实验,这次我更仔细了,。果然,这次实验成功了,水并没有流出来,而是被纸稳稳地托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上网查了查,网上解释说:在瓶口放纸,由于在杯中装满了水,已经没有了空气,所以不存在大气压。然而,把杯子倒过来的时候,纸的另一侧依然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啊!这次的科学实验太有趣了,这不仅让我尝到成功的甜头,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多去探索科学。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五

上次科学课,我带着洋葱、小刀走近科学教室时,一眼就看到教室后面放着十几个显微镜。心里不由得嘀咕:教室里有显微镜,还让我们带洋葱、小刀,莫非、、、、、、

果不其然,这节课要大家观察洋葱表面的细胞结构。老师先让我们做标本,我和同桌顾丽娜照老师说的做了起来:我小心翼翼地用小刀把洋葱表面的一小层薄皮撕下来,紧接着,顾丽娜在载玻片上滴了一滴水,我小心地把洋葱皮平放在滴了水的载玻片上。最后,老师给了我们一片盖玻片,让我们盖上去。这块盖玻片看起来很脆弱,仿佛稍一用力就会碎掉。我们像对待太后一样,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不敢有一丝怠慢。终于,盖玻片平安无事地在洋葱表皮上“安家落户”了,我们也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调节显微镜。我轻轻地取下盖子,放在桌子上。接着,就是调节反光镜。我们一点一点小心的移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非常刺眼的白色亮点为止。最后,放置好载玻片,我就仔细的看了起来:显微镜下,洋葱表皮变得十分大。一个个六边形的小块组在一起,边上还有个大气泡呢!还没看完,我就被顾丽娜推到了一边。她一边看还一边说:“让我看一下,你一边去。”

这次的科学实验既有趣,又让我们看到以前从未看到过的东西,真是很有收获呀! 六

畅谈科学实验---虹吸现象

2011-12-19 作者: 梦诗 字数: 886 阅

读: 0

谈到科学,先来谈谈我对科学的理解。科学这个词,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理解这个词却很难,什么叫做科学呢?我查了词典,词典上的意思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但我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是:任何一种学科中的学问。为什么说是任何一种呢?因为科学这个词的范围很大,任何一门学科都要经过科学家的反复实践才能得以证明。

下面我们就谈谈众所周知的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虹吸现象。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的材料有:两个盆子、足够的水、一根较长的软管。材料准备好了,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把其中一个装了水的盆子,放在较高的地方,可以是桌子或柜子上,然后把没装水的盆子放到较地的地方,再把软管里装满水,两头分别放在两个盆子里,这样,大家就可以发现,装了水的盆子里的水通过软管流到空盆子里了。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大气压强,将液体从较高处通过软管,先向上再向下流到较低地方去的现象。 借助这个虹吸现象的原理,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这里由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几乎是不长农作物的。但是,如果你乘飞机,从飞机上俯视大沙漠,眼下仿佛有一块巨大而美丽的水晶球,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图尔卡那湖,又名碧玉湖。一个湖泊在时,人们来到湖畔,只见碧波荡漾,清澈照人,可是不大一会儿工夫,辽阔的水面就消得无影无踪了,成为一片茫茫的沙漠。这个时隐时现的湖泊被人称为“鬼湖”。为什么会出现“鬼湖”呢?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考察、实验,推测制造“鬼湖”的原因是由于类似虹吸泉的现象引起的。在“鬼湖”附近,应该有一个比“鬼湖”地势高的底下空洞,储藏着从别处流来的水,还有一个类似前面讲的软管似的地下通道,将“鬼湖”和地下空洞连接起来,当洞内的积水积到能淹没通道最高位时,水就将通道内的空气挤压掉,水便从空洞里流了出来,便出现“鬼湖”,但又因为“鬼湖”处于沙漠之上,即使水再多也会不消多大功夫就流到沙层下面了,就算这水一时没流掉,由于沙漠上狂风乍起,风沙弥漫,也是不大一会儿,就会被流沙所覆盖,变成一片茫茫的沙海。

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周围的每一个小现象,因为任何现象都有它的科学道理的。

推荐第10篇:科学小实验教案

科学小实验教案

快乐童年,让我们的宝贝远离电视、电脑、手机!让妈妈们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

感谢各位对我们妈妈团的支持!希望各位妈妈们满意!

1、颜色的混合: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2、毛细现象:慢慢长大的绿树

3、火山爆发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5、冒泡的岩浆

6、彩虹珍珠雨

7、牛奶跳舞

8、彩虹大米,彩虹大米变彩虹

本实验套盒包含材料:试管架1个,试管6个,滴管6个,食用色素7种,42元包邮

科学小实验1 小黄和小蓝、颜色变变变

利用三原色混合的原理,让宝贝在自己实践中发现颜色混合的秘密!

实验步骤:

1、食用色素蓝、黄分别滴一到两滴到试管中,然后加入水混合

2、让宝贝用滴管将混合好的蓝色,黄色分别滴在另外一个试管,让宝贝仔细观察,看之前的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

这个变化非常明显,孩子印象非常深刻,做完了小黄和小蓝,依此类推,实验完成后家长可以让宝贝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孩子使用,让孩子真正的去探索观察!也许宝贝们能玩出我们都想不到的玩法

科学小实验2 毛细现象

准备材料:手纸一卷,三个塑料杯(超市有卖的一次性塑料杯),食用色素,滴管

实验步骤:

1、将三个塑料杯接半杯水,然后让宝贝分别滴三中食用色素在水中搅拌均匀

2、将手纸折成15厘米左右长度,分三段,分别放入三个杯中让杯子两两相连接。

让宝贝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开始的白纸会吸水,逐渐染成颜色,慢慢地两个颜色之间能相连,这个需要等待几分钟,想连的颜色间会发生作用,变成另外一种颜色。让宝贝观察水杯中的水是否减少或者没有,水杯中的水哪去了?原来都被白纸吸收了,这就是毛细现象。 还有一个慢慢变绿的大树游戏,

还用到白纸折叠成树的样子,慢慢的放入杯子中,过了一会整个树就变绿了,杯里的水也被吸走了。

延伸实验:看谁跑的快

妈妈们可以准备不同材质的纸,放入水杯中,让宝贝猜猜哪个跑的快?其实实验就是这么简单,让孩子可以接受可以参与!

3、火山爆发

准备材料:

1、白醋、小苏打、洗涤液、食用色素、滴管、盘子、小的透明矿泉水瓶子

实验步骤:1先倒入瓶子大概五分之一的白醋,然后加入你想要的颜色的色素,一起搅拌均匀。

2、加入洗涤液再次搅拌均匀,洗涤剂适量,搅拌有泡泡就可以了,洗涤剂的作用是让火山爆发的时候泡泡多,这些都让孩子自己完成,孩子会很有成就感,乐于参与其中。

3、在加入三勺小苏打,注意这步先不要搅拌摇晃,就是一点点放入瓶子里。

4、现在可以跟宝贝说了,宝贝注意观察哟,火山马上就要喷发了,孩子会很紧张好奇。拿一个筷子放入瓶子里迅速搅拌拿出,混合的液体马上喷出! 一定要把瓶子放在大大的盘子里,如果多的话会涌出来弄脏桌子。

4、美丽的鸡尾酒(油水分离的原理)

准备材料:

1、食用色素、豆油或色拉油、试管,试管架、滴管、透明杯、盐 实验步骤:

1、将想要的颜色兑如水杯中,可以多选几种颜色,在准备几个颜色的盐水,盐水要多放保证溶解,浓度要高些,豆油。

2、妈妈们一定要记住放的顺序,先放盐水,然后再加入豆油,最后放清水混合的颜色。因为密度的不同,三种颜色不会融合,会变成非常漂亮的鸡尾酒。顺序是盐水,油,水放完后记住不要搅拌,颜色会自动分离!拿起来看非常漂亮!

这个可以玩情景游戏,小服务员来杯鸡尾酒吧!宝贝们会乐此不疲的跟着你玩!最后可以给我们调出的鸡尾酒起的好看的名字哟

5、冒泡的岩浆

准备材料:油、白醋、食用色素、小苏打

步骤:一杯油,加入白醋、将食用色素滴入,然后放入小苏打,搅拌混合,就会出现图片上的效果了,简单吧!

6、彩虹珍珠雨

这个基本跟以上的原理相同,都是油水不分离的原理,放入油,然后调出喜欢的颜色,用滴管一滴一滴的滴入,让油把水包裹起来,就变成了美丽的彩虹珍珠雨!

7、会跳舞的牛奶

准备材料:盘子、食用色素、牛奶、棉签、洗涤剂

步骤:倒入牛奶,滴入食用色素,用棉签蘸上洗涤剂,然后放入盘中,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下牛奶跳舞吧!滴入食用色素的时候尽量分开滴,那样效果更明显!

8、彩虹大米

准备材料:大米、食用色素、白醋(酒精也可)

制作步骤:大米装自封袋,取少量白醋,滴2-3滴食用色素,混合后倒入大米中,挤出空气,然后就尽情地揉搓吧,这个环节孩子最喜欢揉搓好后方在纸上摊开晾干,晾干后就可以玩!

彩虹大米制作过程本身就很有趣,成品又可以作为材料进一步进行美劳活动。 彩虹大米变彩虹

原料:彩虹大米,白胶,棉花

步骤:

1、在纸板上画好彩虹的弧线,这个妈妈们可以帮忙。

2、然后涂膜白胶,一层一层涂

3、按宝贝喜欢的颜色开始一层一层黏贴彩虹大米 很简单的步骤,就能完成一图很漂亮的彩虹画!

这套教程赶的有点匆忙,希望各位妈妈见谅,等整理好更多的实验会及时发给大家的。

另外提醒各位妈妈,试管的盖子有点紧可以帮助宝贝盖一下,别太用力,试管口会裂开,试管和滴管是易耗品,我们都可以单个购买,妈妈们可以多准备几个。如果觉得好请帮忙告诉身边的妈妈哟!感谢感谢!

食用色素真是超级好玩!不用滴太多,一小滴的颜色就非常好看,清透!

第11篇:五年级科学小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五年级科学小论文,请参考!

五年级科学小论文1

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我找来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

科学神奇吧!

五年级科学小论文2

学会探索周末读《阅读年选》,一时间读到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举了两个事例,让我深有感触。

第一个事例是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主任谢皮罗教授发现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他紧抓问号不放,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偶然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突然转动起来,对此感到疑问的他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这与做梦有关。 这两件事件中的问题都是极为常见的,而从中有所发现的人却寥寥无几。就如我,若不是看见了这篇文章,恐怕至今都还不知道为什么水的漩涡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人睡觉的时候眼珠会转动。因此,能从很小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人都是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当大家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与爱提问的大脑以及探索到底的心生活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平常事中的不平常。如果你对此产生了好奇,并决定去了解与探索,那么,得到的不仅仅是答案,还有快乐和信心,更可以是一个你从未得到的一个荣誉,但真理不是随便能得到的,因为,每一个真理都是在若干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事实确实如此,正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你若明白这段话,真理便时时在你的身边,而探索也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从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有所成就。让我们从探索开始,发现真理。让我们学会探索,养成爱探索的好习惯。

五年级科学小论文3

前几天,我在草地上看见一条条细细的,像是土条。我好奇地想:它们是什么奇妙的动物变成的呢?我小心地把土翻开,发现是条蚯蚓。

我仔细一看,这条蚯蚓的口长在哪里呢?它的环带像一条红围巾,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口哪个是肛门。我借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思考,离环带近一点的是口而不是肛门。我问了一下老师和同学,原来它还喜欢吃枯叶啊!

我看着蚯蚓没有脚,发现它靠身体伸缩爬行。它缩的时候,像只剩下一点点的大大卷。它伸长的时候,像一条直直的小蛇。一伸一缩,一伸一缩·

这条蚯蚓爬了半天,只爬了那么一点点距离,我觉得它应该和蜗牛赛跑了!我猜想应该是蚯蚓先到的终点吧!因为它的身子长一些,到终点的时候更容易碰到终点线一些!

我想把它抓回去的,但又想,它也是妈妈的宝贝,如果它妈妈找不到它,肯定会很着急的呢!

第12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科学实验是学生对未知的世界探索的一个窗口,随着科技、网络的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对世界上各种现象产生怀疑,而这个时候如果能动手做实验,让他们理解现象背后的奥秘,他们会豁然开朗。回顾这个学期,在实验课上真的留下了很多令人难忘的事情。现将这个学期五年级的科学实验课总结如下:

一,学生方面。学生做实验积极,肯动手、动脑,每当自己把实验做完,做成功,学生会有成就感、满足感,同时也会因为获得知识而自豪,甚至因为自己在探索很久之后,把实验做成了,然后在欢呼雀跃。“老师,我成功了,快看,老师,我成功了!”,每当他们发出这样的呼声时,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会问我,老师是哪里吃问题了,我也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不是直接给他们答案,他们会继续探索,直到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为止,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下一节课再来。我想这样才是学习,这样才使学习有意义。

二,老师方面。作为科学老师的我,我会不断汲取科学知识,从书本上学习,从网上学习,看科学杂志,科技频道,这些现象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科学谜团?自己时常想这些问题。比如在上第一单元时,学生不太理解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会产生昼夜变化及四季成因,我会运用一个手电筒作为光源(太阳),随着地球仪的转动,看到不同在地球仪上面出现阴影的地方,从而理解了昼夜的变化,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随着地球的转动,地球上获得的光照会向南移,到达北回归线,又会向北移,这样循环往复,形成了四季。

有时候会在想,我这样讲学生理解吗?我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基础上我可以这么讲。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是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三,实验的操作。实验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不会像写作文那样,可以把某些句子提前或者放在后面,可以打乱顺序,这个必须按照前后的顺序来,如果乱了,后果不堪设想。如用酒精灯时,不可以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必须要用火柴点燃;还有一些腐蚀性的药品,必须要带手套,以防背腐蚀,更危险的是一些爆炸类的药品,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

要求学生把实验用品摆在桌子规定的地方,要用到什么器材,再从那里拿过来用,这样才有秩序,方便。做完实验,也要把材料、器材归档。再把桌子擦干净。

实验让学生获得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研究钟摆的秘密》中,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中,并用萝卜作为摆,细线作为钟的指针,让学生探寻钟摆的规律,奥秘。先分成小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再派代表来说,看到他们激烈的讨论,我知道,学生已经获得了知识。

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会思考,不努力,那么将来的我们就要被机器人取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自主独立地学习,而不是仅仅知识照搬照抄,我们要做新时代具有科学思维的人。

第1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实验,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和探究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包括活动的设计、执行、交流和评价的全过程。尤其在实验教育学中,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大胆猜想,多表扬那些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有创新方法的学生,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增强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实验计划顺利实验:开学初制订好实验计划。课文中有许多实验内容,但并不一定都要在实验室完成,我有重点的选择一部分分组实验组织实施。在开学初即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内容告之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则鼓励学生“自己去试试看”,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课文中有不少探究活动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的。首先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探究活动如何做到,既激发了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然后注意选择儿童比较熟悉的、能够操作的,易于引起他们直接兴趣的活动,并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后共同探讨,积极反馈。将学生的活动、过程、结果等进行考核。在评价时会让学生先说说具体过程,然后进行评价。到课外的活动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有些活动要求家长陪同,防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课外延伸,课内反馈,抓好探究活动落实,使学生将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有付出, 有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

第14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五年级科学的探究实验教学工作做以如下总结: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实验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培养了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所以设计实验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学会了用所学知识来改善和解释生活。

四、使学生将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灵活化。

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注重知识的落实和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多多阅读一些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15篇: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600字:奇妙的变化

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六(3)班 张璇

“咦?变红了!”“变绿了!”“唉?怎么变成了紫色?”“实验室”里不时传来我的喊声。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正在厨房——“实验室”,研制关于酸性和碱性的问题。这学期的科学书中介绍了紫甘蓝水可以识别酸碱性物质的法宝哟!酸性变红,碱性则变绿。

任何科学探索都会将谜团揭晓得一清二楚。我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我的实验室。此时我的心情是既激动又紧张。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开始了我的实验,也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我先从冰箱里拿出紫甘蓝的几片“外衣”.用菜刀将它们变成了碎片,接着我又如法炮制地将其余几片“变了身”,紧接着,我又娴熟地将它们送回了家——罐子。我随后又用热水淹没紫甘蓝碎叶的“家”透明的水一下子便被“染”成了淡蓝色。沸腾的水逐渐变冷了,我用过滤网过滤掉水中的杂质,接下来,紫甘蓝水便要秀出它的绝活——大变脸了,我把紫甘蓝的水分成几份,接下来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有请第一份紫甘蓝华丽登场。我滴几滴醋,一会儿一缕绛红在淡蓝色的水中来回穿梭游曳,信步在淡蓝色水的世界中,很快便扩散到各个角落,由此我知道醋是酸性的。然后我又在另一份试剂中洒了一丝小苏打,魔术师紫甘蓝水似乎有些疏忽,绿色不太明显我又多加了一点,绿色的颜色才明显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是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往绿色试剂中掺杂酸性物质会不会恢复到原来的模样。“咦,变得更绿了,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唉,怎么变成桔红色了?”“呀,都变成绛紫色了!”„„紫甘蓝水最终没能恢复到最初的模样!

从这次的小实验中,我学到了许多。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那些物质是碱性,哪些物质是酸性,还学会了制作PH试纸,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小试验,我增长了科学知识,还直观地了解到物质的酸碱性,学会用实验验证知识,我深深体会到:只有通过不断地科学探索,才能加强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探索未知的奥妙,解决心中的谜团。

科学是快乐的,更是奇妙的。久而久之,你会在科学中发现奇妙,在奇妙中感受科学。

第16篇: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鸡蛋会游泳

湖南省平江县城北学校三年级 钟晨

刘老师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她刚跨进教室,同学们就猜想:里面装着什么呢?是好吃的糖果,还是一本书?

刘老师走到讲台上,拿出两个透明的塑料盒和一个鸡蛋。她叫了两个男生去给塑料盒盛水。刘老师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两个男生回来了,手中各端着一盆清水。老师拿出鸡蛋放在一盆清水里,鸡蛋慢慢地向下沉。刘老师摇了摇头,说:“我能变魔术,把鸡蛋浮起来。”刘老师真会变魔术,将鸡蛋浮起来吗?我对这个实验有了兴趣,同学们也半信半疑地看着刘老师。

刘老师拿出一包盐,在水中撒了一些。她连撒了三次,鸡蛋竟然在水中慢慢立起来了。接着,刘老师拿出了一支铅笔,在水里面搅拌,水中形成一个小漩涡。最后,鸡蛋浮上来了。“哇!”同学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刚刚还沉下去的鸡蛋,撒了盐就浮上来了?”老师给我们讲了“死海不死”的>故事。原来,水中加入盐,密度变大。鸡蛋内部有空气,密度比盐水小时,就会浮起来。

(指导老师 刘 玲) 《科学小实验作文400字》

第17篇: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 标第 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实验安排

1、制作生态瓶 分组

2、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演示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分组

4、灼烧土壤 演示

5、制作潜望镜 分组

6、加热土壤浸出液 演示

7、降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 演示

8、搜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演示

9、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演示

第1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8个分组实验有第2课《混种子发芽的实验

(二)》第三单元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4课《土壤中有什么》第四单元4课《测量力的大小》5课《运动与摩擦力》7课《运动与设计》8课《设计制作小赛车》。12个演示实验分别: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课《蚯蚓的选择》6课《做一个生态瓶》7课《改变生态瓶》第二单元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5课《光与热》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课《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第三单元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四单元1课《我们的小缆车》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6课《滑动与滚动》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8人,学生喜欢学习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五、实验安排 周次 时间 实验内容

9.月1--3

种子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9月6--10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实验

3 9月13—17 生态瓶观察记录 4

9月20—24

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观察记录气温统计

9月27—10月铅笔影子的变化

1日

8

10月18--22

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实

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演示 演示 演示演示

9

10111214

1516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实验

10月25--29

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实

11月1--5 地球表面的地形 11月8--12 寻找土壤的成分 11月15--19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实

11月9—12月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3

运动关系的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2月6--10

测量物体重量大小实

12月13--17

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

演示

分组 分组 演示

演示

分组 分组分组演示

动摩擦力的比较

17

12月20—24

自行车上的设计 “飞驰号”小赛车设计方案

分组

第19篇:五年级苏教版科学上册实验总结

1.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

早晨到校时,观察太阳的位置,上科学课前和放学时再去观察一次。

在同一地点: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2.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3.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1) 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达到某一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2) 用卡纸、指南针和硬纸板做一个更精确的太阳钟。

a.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b.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c.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4.玩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5.观察转动的地球仪,当中国、日本是白天时,美国、加拿大是黑夜,埃及、西班牙是清晨,夏威夷海岛是黄昏。

6.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在早上收看,德国中午收看,澳大利亚在下午收看。7.光的行进:

(1) 准备3张带有小孔的同样大的纸板,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平面上,使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在另一侧放一个纸屏。 (2) 用手电筒照小孔,光投在纸屏上。

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8.用红外线手电照装满水的玻璃杯,看到水中有一条红直线。9.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 (1) 照镜子,看到镜子中的像上下一致,左右相反。

(2) 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角度,发现夹角越小,镜子中的影像越多。

10.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像,凹面镜成倒立的像。

1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成倒立的像。 凹透镜的作用:缩小、散光、不能成像。 12.制造彩虹:

(1)A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 B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C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电筒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3) 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你也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13、在圆盘上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看到七色光混合成白色光。

14、把红、绿、蓝三种颜色涂在圆盘上,旋转后看到白光。

15、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彩色图案,发现彩色滤光片只能透过同颜色的光。但透过红色滤光纸,看到的绿色是黑色的。

16、磁铁的性质:可以吸铁,磁铁上不同部位的磁力不同,磁极的磁力最大,磁极可以指示南(S)、北(N)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7、研究磁化现象:A用磁铁的一极在缝衣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次以上。B把磁化后的缝衣针插在小块塑料泡沫中央,放在水面上,观察它的指向。

18、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电池节数有关。节数多,磁力大,节数少,磁力小。 实验设计:不变的因素,导线粗细、绕线圈数、铁钉粗细 改变的因素:电池的节数

实验结果:1节电池吸回形针5个。

2节电池吸回形针10个。

19、改变绕线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20、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浑浊了,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21、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测肺活量:

(1)吸一口气,然后尽你所能吹大一个气球,气球的末端用线绑紧,使它不漏气。

(2)请一位同学测量气球最宽处的周长。 (3)周长越大表示呼出的气体量就越多。

22、做彩色水点实验。

(1)用水笔在吸水纸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圆点。

(2)固定纸条,使水能浸到纸条的底部,而不碰到彩色水点。 (3)当水慢慢地被吸上纸条后,圆点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颜色随着水分移动了不同的距离,红、黄、蓝是三原色,其它颜色都能分解成几种颜色,它们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第20篇:小学五年级科学小论文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加入的社团、学校组织、老师等都会让写小论文,但是小论文你会写吗?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五年级科学小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然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咱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咱们发现:

(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

(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

(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

(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咱们启示:

(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

(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篇2:神奇的墨水

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我找来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

科学神奇吧!

五年级科学小实验
《五年级科学小实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