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04 18:08:1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理论。

2.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指出其对比手法的特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理解《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3.感受白居易忧民伤时,同情贫苦人民,控诉统治者的博大情怀;体会他重视友谊的精神。

教学重点:

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轻肥》中对比手法的特点;《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二、学习《轻肥》

(一)导入语。

唐朝有三大诗人,我们已经学习了其中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剩下一个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诗魔”的白居易。现在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诗歌《轻肥》。

(二)题目解析。

1.“轻肥”是什么意思(教师陈述:是“轻度肥胖”?“减肥”?还是其他意思)? 明确: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喻指豪华生活。

2.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皮衣的人是谁?请从诗中找出。

明确:指内臣,即宦官(备注,这两个问题不在幻灯片上打印出来,而是在幻灯片上打上“题目解析”内容。学生回答完后,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内容解析中的1和4问题)。

(三)译诗。

一群神态骄横的人充满在道路上,鞍马之光照亮尘土。请问这是些什么人?有人说是宫中的内臣。用红色丝带系着佩玉的那些人都是大夫,用紫色丝带系着印章的那些人是将军。他们意气洋洋地赶赴军中宴席,骑马飞驰而过,像云团一样离去。精美的酒器中盛满了醇美的酒,桌上罗列着水中、陆上的各种精美食品。用手掰开洞庭橘,切开大海中的鱼。吃饱了饭内心安然自得,喝够了酒神气更加高扬。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地区人吃人。1

(四)内容解析。

1.这些内臣要去做什么?

明确:这些内臣要去军中赴宴。

2.他们赴宴前是怎样的情况?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分析:先写神态,骄、照 → 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后点身份:内臣 → 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揭示原因,皆、或→大权在握,怎能不骄。进一步描绘,夸 →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如云 →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之态,令人触目惊心。

明确:他们赴宴前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从“骄”、“照”、“夸”、“如云”等字词可以看出来。

3.内臣们赴宴时的场面如何?

分析:铺陈菜单: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豪华奢侈。

夸张、渲染气氛:溢、罗、擘、切大吃大喝。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由奢到骄酒酣足食,不可一世。

明确:作者用了铺陈、夸张和渲染来描绘内臣们所赴宴会豪华奢侈,大吃大喝,酒酣足食。

4.诗人对此是怎样评价的

明确:全诗中,诗人没有作一处评价,但那不代表诗中不包含诗人的评价。(如果学生答成“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要给学生指出,这不是诗人的评价,而是陈述事实)。

5.你能读出诗人的评价吗?请用“本诗通过„„表达了„„”的方式,进行概括。 明确:本诗通过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6.杜甫有一句名句,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是哪一句?

明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教师补充,白居易这首诗与杜甫的这句诗可以说有着 异曲同工之妙)。

7.由此可见,本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8.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 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课堂上不讲,作为作业布置给同学们)。

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

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

三、学习《花非花》

(一)导入语

同学们都知道,白居易的诗歌是以通俗著称,那么,是不是他所有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其实不是的,他个别诗篇写得相当的朦胧,跟李商隐有得一比。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他的朦胧诗《花非花》

(二)译诗:是花又不是花,是雾又不是雾。夜半时分来了,天明时分又离去了。来的时候像春梦一般,能有多长时间呢?去的时候像朝霞一样,很快就无处可寻了。

(三)内容解析。

1.本首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事物(比喻),用了几个比喻(四个),本体有几个(1个),这叫做比喻当中的哪一种比喻(博喻)。

2.本首诗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来润饰,这些喻体分别是什么东西,各自有什么特征?暗

示了本体有些怎样的特征?

明确:喻体是“花”、“雾”、“春梦”、“朝云”,“花”很美丽,但容易凋谢;“雾”很轻灵,但很朦胧,捉摸不透;“春梦”很美,是美梦,但时间短促,容易醒过来;“朝云”灿烂,但容易幻灭。所有的这些喻体都暗示了本体有这样的特征:美丽多姿,但却容易消逝。

3.我们只是大概知道,白居易所写的这个东西美丽多姿,但却容易消逝。那么,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①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一首是《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首是《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

②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③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花非花”两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四、学习《杜陵叟》

(一)导入语。

前面我们讲过,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即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这四类诗中,成就最高,最有价值的是讽喻诗,而讽喻诗中的代表就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前面我们学过了《秦中吟》当中的一首诗,现在我们来学习他讽喻诗中另一部精品《新乐府》当中的一首诗《杜陵叟》。

(二)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

(三)译诗: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只耕种一顷多的薄田。三个月没有下雨,整体刮大风,麦苗不能吐穗扬花,大多数都枯黄干死了。才九月份天就降下霜,秋寒早至,禾苗的穗子没有成熟都青干死了。官吏们明明知道干旱却不奏明皇帝,反而强行征收租税以求得好的官声和政绩。百姓典当桑树、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是有钩一般的爪子、锯齿般的牙齿才吃人肉!不知什么人奏明了皇帝,皇帝生了恻隐之心,知道人民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皇帝免税的恩诏,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免税公文张贴在乡村中。十家之中有九家租税已经被收去了,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

(四)内容解析。

1.杜陵叟是什么身份?他遇到了什么难题?

明确:杜陵叟是个农民,今年干旱,禾苗大多枯死。

2.禾苗枯死,官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明确: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使得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3.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由第三人称客观描绘改为第一人称控诉,感情色彩有何不同? 明确: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语气更加强烈,写出了诗人难抑愤怒之情,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不屈反抗精神。

4.在封建社会中,百姓遇到饥荒时,通常由帝王下诏免除租税,而由地方官加紧勒索,这一直都是统治阶级惯用的诡计,说说你对本诗“双簧戏”的认识?

分析:“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十家租税九家毕”,之后 “白麻纸上书德音”、“昨日里胥方到门”→“虚受吾君蠲免恩”,说明君恩虚伪。

明确: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双簧戏”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极具讽刺意义。

(五)小结:白居易用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的罪行,极为精练的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对 “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

五、学习《问刘十九》

(一)导入语

酿酒与饮酒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古往今来也传诵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就是一首与饮酒有关的美丽诗篇。那么这首诗是写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下面就来详细鉴赏一番。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三)译诗: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细小如蚁。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是否能和我来共饮这一杯酒?

(四)情景交融:《问刘十九》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请说说诗中的景和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明确:诗中写景,有新酿的米酒,正架在炭火燃烧着的红泥小炉上,酒香四溢,再加上傍晚快要下雪的寒天,一热一冷,温馨亲切。此种情境,相约友人,如何会不来?邀的真诚,来的高兴,定会一醉方休。全诗更透出两人的友谊比美酒还要醇厚。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四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揣摩白居易诗歌的语言特征。

2.预习《杜牧诗三首》。

教学后记:

推荐第2篇:白居易诗两首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了解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背诵《放言五首》,熟读《卖炭翁》。

2、了解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二、,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1、让学生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诗文,以此感染学生.

3、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诗文上阕提出了什么\"决狐疑\"的方法

分析:首先否定了\"钻龟\",\"祝蓍\"这一类做法.接着用如何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间接地告诉了这个方法.

明确: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它们可以透视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的本来. 问:下阕借用周公和王莽的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观点和感情

(让学生看注解4和注解5)学生复述周公和王莽的典故.

是啊,周公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他人的时候.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5,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后自读下面这首诗: 放言五首之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是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营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珠

第二课时讲授《卖炭翁》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1.复习前首学过的唐诗,齐声背诵。

2.导入:我们接下来学习乐府诗《卖炭翁》(板书课题)。

补充介绍: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为“乐府”,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或创作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3.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认真听录音。

4.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让学生看注释回答)什么叫“宫市”呢?

明确: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那么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师生读毕)问文中写了哪两种人?明确:卖炭翁,宫史。

指名读诗的前一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

问: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明确: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

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三.小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本诗

2.归纳本诗的主旨

推荐第3篇:人生哲理诗十首

以下介绍的10首人生哲理诗

1

有人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做铁砧而要做铁锤,

那是因为

铁砧会挨打,

铁锤好逞威。

谁料想 美体分类 4健美小识 4运动营养 挨打的铁砧满头金星满面泪,

逞威的铁锤也断筋折骨皮肉碎。

“哎哟哟,疼死我了!”

一声凄厉两张苦嘴,

不知是锤在打砧还是砧在打锤。

原来

自然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不管谁打谁。

打别人就是打自己,

徒增伤悲。

2

向阳春笋人人爱,

宠为筵中一碟菜;

落泊羞竹无人睬,

迎霜斗雪自成材。

3

不要说

你得到的太少太少,

不要说

你失去的太多太多,

多的还会化成少,

少的还会化成多。

不要说

你今天有的明天还会有,

不要说

你今天没有的明天还会没有,

星星升起来了还会落下去,

月亮落下去了明天又会爬上山坡。

挖出石头凿成磨,

削开竹篾织成箩。

种瓜的得瓜,

种豆的得豆,

只要你付出了,

该有什么,还会有什么。

4

你见过春风扫落叶吗?

被春风扫下的落叶,

正向着大地

倾诉着心中的委屈和惆怅:

人们只听说秋风扫落叶,

那是为了让秋叶躲避冬天的寒霜。

为什么春风也扫落叶?

春叶我心中好凄凉。

我们四季常青,

从来不惧困苦,从来不畏艰难;

不论严寒酷暑,

我们都衷心耿耿依偎在大树身上。

我们千辛万苦战胜了严冬的冰刀雪剑,

我们欢欣鼓舞迎来了明媚的温暖阳光。

我们多想——

多想在这盼望已久的时刻,

再闻那春天里醉人的芬芳。

可是——

一阵春风把我们吹落,

与那毫无功劳的秋叶一齐埋葬。

为什么不论贡献大小?

为什么不论资历短长?

把春叶和秋叶一样对待这是不公平,

这样的待遇让我们感觉实在太冤枉。

大地回答说:

不要愤怒,

不要沮丧。

秋叶也曾想在冬天里依偎着大树,

秋叶也曾想在来年里再闻花香。

但是,

为了给大树节省养料,

它牺牲了自己,

默默地飘落,

无怨无悔无悲伤。

你今天走了,

也是为了大树的生长,

你叶落归根, 也是一切树叶的纲常。

论功劳,

你和秋叶一样,

论收获,

早落的哪比迟落的强。

5

城里的人要冲出去,

城外的人要冲进来,

城门口的人不知如何是好,

便挖个土坑将自己埋起来。

红、橙、黄、绿、蓝、靛、紫,色色都有人爱,

工、农、兵、学、商、政、知,行行都有人干。

如果有谁无价值,

几千年的文明史早己将其淘汰。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低处不伸腰,

高处不胜寒。

莫要为追寻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枉费了心机,

莫要为躲避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坏事冤屈了性命。

城门口的人儿哟—

你想进去就进去,

你想出来就出来。

6

总说你周围的环境不好,

世界这么大谁拦着你了?

为什么不往你认为好的环境中去?

原来是你自己的顾忌太多了。

总说依你的脾气一定要如何如何,

世界这么大谁拦着你了?

干嘛不去如何如何?

还是自己把自己禁锢了。

禁锢自己是因为有所失时还有所得,

顾忌太多是因为有所得时还有所失。

埋怨是一种推卸的心态,

均等是一种确切的事实。

思想的牢笼只有自己才能打破,

命运的主宰不是上帝不是神仙。

要么你就承认:处境与别人均等;

要么你就奋斗,为实现理想加鞭。

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行;

人人都爱富,个个都怕穷。

可是,什么是富?什么是穷?

谁能说得清。

地球的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七比三要富,三比七要穷,

为什么人类偏要居住在贫瘠狭窄的陆地上?

为什么人类不在辽阔富饶的海洋里陪伴他的老祖宗?

为什么总鳍鱼要从水里爬到岸上?

为什么海豚、海狮又从陆地回到了水中?

为什么鸟儿不要陆地,也不要海洋,

却选择了一无所有的茫茫天空?

原来是

穷有穷的富,富有富的穷。

竹蓠茅舍总是自己的家院,

朱门豪宅常作他人的园庭。

铜钱是缩小的镣铐,

枷锁是放大的钱孔。

是钻进去?还是退出来?

进也疼,退也痛。

粗茶淡饭,

安安平平。

8

需要算卜的人啊,请往前,

我来为你算一签。

美丽的玫瑰花将燃起你心中的爱火,

美丽的玫瑰花也将刺痛你连心的十指尖尖。

诱人的罂粟花将送你走入虚空幻境,

诱人的罂粟花也将送你五脏俱焚的毒火硝烟。

不吃不喝的人,活不长久;

又吃又喝的人,病从口入,我可有话在先。

不言不语的人,缺少阳刚之气;

又言又语的人,我要提醒你,祸事就在嘴边。

你如果拥有雄兵百万,一定会战无不胜,

但是,歼敌一万,你将自损八千。

你如果大权在握,一定会飞黄腾达,

但是,福祸相依,小心别掉进山涧。

你将成为人上人,只要你吃得苦中苦;

你将成为富中富,只要你投资十亿元。

你将成为最幸福的人,只要你时时事事都知足;

你将成为最长寿的人,只要你永远不把药来煎。

你一定能够成为天下第一,

但要记住,天外还有天。

我一定能够为你消灾除难,

但要记住,人助不如己怜。

玫瑰花说:你这样的算卜废话连篇;

罂粟花说:你这样的算卜浪费时间。

小鸟说:我不要算卜,我失去了大地,得到了天空;

小鸡说:我不要算卜,我失去了天空,得到了田园。

算卜者说:

有人付我钱,

废话也要编。

本来,命运都在自己手上,

但是,勤劳的人问自己,懒堕的人问神仙。

9

你袭击他,

他袭击你;

你推翻他,

他推翻你;

拉锯的战争,

走马的王朝。

正义的暴力转化为非正义的贪婪,

非正义的劫掠又引发出正义的狂涛。

你给他一阵“飓风”,

他还你一排“冰雹”;

硝烟此起彼伏,

战争没完没了。

硝烟缝中露出峥峥白骨,

战争空隙传来声声悲号。

人人都说要改变这不均等的世道,

个个都用别人的鲜血染红着自己的枪炮。

举矛的人啊

你为何要拿着盾?

拿盾的人啊

你为何要举着矛?

胜中有败,败中有胜,

冤冤相报,各领风骚。

均等的人生,

就在这不均等的胜与败中魄落魂消。

你谅解他,

他谅解你;

你鸣金收兵放下矛和盾,

他偃旗息鼓抛却盾和矛。

拿出走向战场的勇气走向谈判桌,

腾出搂抱战友尸体的双手把和平拥抱。

大家均等地活着,

比大家均等地死去—

当然要好。

注:“飓风”、“冰雹”是两种不同型号的火箭炮

10

天上一个太阳,

江中一队龙舟,

岸边一棵柳树,

荫下一壶美酒。

风和日丽山水秀,

龙舟鼓乐竞上游。

太平盛世,

醉眼人美滋滋、神悠悠。

小小蚂蚁在堤岸上奔梭,

柔柔江水顺着蚁窝把大堤穿透。

哗啦啦,

啊呀呀,

天昏地暗龙舟覆,

美酒、柳树和着一江浑水向西流。

醉眼人发出急急令,

满天下搜捕挖空大堤的蚁工、蚁兵和蚁后。

何须费力?

个个都供养在自己家里头!

送礼上门你乐呀乐,

窃国败家你愁呀愁。

推荐第4篇:白居易感伤诗特点

亲;再来一个睡前故事!!!

加油!!!! 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白居易在有生之年, 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纵观白居易的诗作,最感人心扉,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当属其感伤诗。 感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故不少学者都对白居易感伤诗独特的时代意义及形象作了分析,从艺术成就的角度分析,感伤诗达到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峰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

(一)少年时代多感慨颠沛流离之作 (二入仕期间多哀伤宦海沉浮之作

(三)晚年时期多悲叹物是人非之作;

三、白居易感伤诗主要特色

(一)景物抒情

(二)现实主义

(三)平实语言

(四)超越抒情模式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白居易出生于中唐大历年间,一个动荡不安,腐朽昏庸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政权已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藩镇割据和藩镇叛乱此起彼伏,,朋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形同虚设,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状况一蹶不振。(1)面对满目疮痍,风雨飘摇的景象,这一时期的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出现了深刻的转变,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原先那种浪漫,进取的激情,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感知,这时候的文人们清醒认识到这种江河日下的社会状态,纷纷把目光从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转向日常的心境情感和精神思绪,多情和感伤成了中唐文人的思想主流,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压迫则加速了这种风气的滋长和蔓延,此时整个中唐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感伤和忧愁,生活于这个败落时代的白居易自然逃不过这种情 1 愫,受当时腐朽社会状况的影响,和苦闷文风的熏陶,一种感时伤逝,悲天悯人的情感深深根植于白居易的心底,这也成为他日后大量进行感伤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

据统计,白居易的感伤诗大概超过了200首,这些诗歌创作的时间跨度超过了30年,也就是说,白居易的感伤诗贯穿了白居易人生诗歌创作的各个年代,由此可见,白居易的感伤诗既有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也有自身文人感伤的情怀,历数白居易感伤诗作品,各个年龄时代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子,外在事物的牵绊,内在情感的触动,随着所遇所感都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年代的作品又各有特色。

(一)少年时代感慨颠沛流离

白居易出生于安史之乱之后,正是*之年,在少年时代,由于北方战乱频繁,白居易不得不被送往南方避难,诗人十一岁就与家人分隔,背井离乡,四处漂流,接触了社会上各个方面,尝遍了世事之苦,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经历,让白居易在少年时代就显现了感时伤世的端倪,在这期间,白居易创作了《题赠定光上人》《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秋暮西归途中书情》等感伤诗作。久历这样居无定所的日子,让年少的白居易比同龄人更多了几分感慨和凄楚。他在早年的诗作中,更多书写的是自己四处避乱,颠沛流离的苦楚。

(二)入仕期间哀伤宦海沉浮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9个皇帝的更迭和变迁,主要活动在贞元和元和年间,他的感伤诗的创作情况和仕途的起伏紧紧相连,贞元十六年,白居易进士及第,元和十年,白居易遭人陷害被贬江州,这是诗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人生中苦痛悲及的时刻,白居易许多的感伤诗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在贬为江州司马期间,“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江人授衣晚 十月始闻贴 一夕高楼月 万里故园心”,诗人由入到出,由庙堂到乡野,宦海沉浮多变,这样一种地位的悬殊与落差,对他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内心无比悲凉。由于心境的变化,诗人感伤诗的数量也陡然增多,有感而发《夜闻歌者》,《初入峡有感》《郡中》等感伤诗。应该说,仕途的不得志让白居易的感伤诗在这个时期有了更多的创作源泉。

(三)晚年时期悲叹物是人非

到了晚年的白居易,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无奈,这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到了晚年,历经世间沧桑 宦海沉浮的诗人,已经失去了年少的轻狂和宏图远志,

2 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仕途的荣辱兴衰,成败得失已经看得很清楚,也看得很淡了,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的在乎,其实这也是一种人到了晚年的常见现象,白居易再燃不能脱俗,只不过作为一个大诗人,他跟常人不同的是,他可以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怀,白居易在晚年的作品中,也一改以往对仕途功名的幽怨和失落,转向了对物是人非,生老病死的悲苦和叹息,其实,这也是诗人到了晚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无奈。

在晚年,白居易写了很多首诗来感叹自己的颓暮。《初见白发》《叹老三首》《渐老》等都是诗人当时心境的代表作。白居易在晚年对于叹老类的感伤诗数量之多超乎寻常,可见诗人对逝去年华的留恋和感伤,青丝变白发,苍老的白发映照的是白居易孤独失落的心灵,生命颓唐零落之感在历经动荡的日子中日积月累,引发诗人的对盛年怀才不遇,老之将至的无奈伤感。晚年期间,亲人的相继离去,厄运不断缠身,诗人心中承受着巨大的丧亲之痛和压抑之情,无处释放的上伤,无处发泄的痛只能融进在幽幽的 感伤诗中,在这一类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脆弱,美好的生命总是那么早就凋零,离去的事物和生命带走了生者的惦念和回忆,而留下的却是绵绵无尽的伤和痛。

(一)以景物抒情

景物抒情应该是白居易感伤诗中最常见

1 以秋为景 白居易笔下的审美主体往往是秋天萧瑟的景象,审美主体是孤独愁苦的自我,主客体交融使感伤诗呈现阴柔清碗,落寞感伤的凄美风格,与偏于表现主观感受的中唐大历诗歌和充满唏嘘之叹,酸楚之味的晚唐诗歌风格相近。(2)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往往给人展现的是一种肃杀和凄凉的感觉,秋叶飘落,秋风悲凉,秋日低沉,这一切秋景给人的心里平添了几分忧愁和烦恼,白居易的感伤诗抓住了秋这个特定的景色,在他创新的感伤诗中,有大量以秋为景的作品,《秋夕》《早秋曲江感怀》《秋日》等。另外,白居易还有很多诗作虽然在题目中未提及秋,但是在诗的字里行间中,都弥漫着秋的落寞和冷清,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白居易当时作诗时的心境和情感。

2 以月为景 白居易的感伤诗中,除了秋就是月,诗人似乎对月有着特别的钟爱和敏感,月亮与诗人有着不解之缘。古时的 诗人往往怀着感时伤世,郁结无处可发的心理状态,所以就难免借助风月来感时怀旧,一发心中苦闷,在白居易的作品中,具体可感的月亮,无论是新月还是圆月,总能唤起诗人的无限情思,如《禁中月》《城上对月 期友人不至》等。 3 以发为景 白居易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白发也层出不穷,老病现象日益加剧,原本就展不起笑颜的两颊,往往因偶然看见了自己的一根白发,而顿生哀叹,唏嘘不已,面对衰老,诗人不仅发出了对人生无常,转瞬即逝的感慨,这种感慨往往不分时间和地点,因此白居易写了很多诗来感叹自己的颓暮。如《早梳

3 头》《西原晚望》《自觉二首》等。

(二)现实主义

白居易的感伤诗多为一诗写一事,主题集中,线索明晰,叙事周详,叙事抒情过渡自然,合乎生活逻辑,感伤诗抒写的情,多为个人感慨悲伤,但白居易写愁,既不似李白那样瞬息万变,不拘常法,也不像李贺那样设想奇诡,思绪跨度难以把捉。(3)白居易写愁,细致入微,合乎情理,同是写愁的解脱,白居易往往借助安贫乐道,委顺任化以及归隐田园等自我排遣,情绪是消极的,与世无争的。总的来说,白居易的感伤诗注重写实,现实主义成为白居易主要特征之一

(三)平实语言

白居易感伤诗的语言风格,一如其讽喻作品,同样是通俗平易,质朴无华的,大多数的感伤诗不事藻绘,绝少用典使事,因而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读这类诗,如听诗人娓娓诉说种种的遭遇,苦恼和感伤。虽然总有后人批评肤浅,但总体上白居易的诗应该说还是通俗易懂,含义深刻之作。

(四)超越抒情模式

在白居易200多首感伤诗中,感伤情绪可谓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创作个性的 感伤——超越抒情模式。(4)在白居易的 感伤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诗篇先写感伤情怀,酝酿感伤情调,然后笔锋一转或自我劝慰或阐述道理来消解诗中的伤感情绪,这就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感伤超越模式,例如在《送春归》诗中,白居易这样写:

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莫惆怅,送春人。亢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还相见。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当时远在江州被贬,去年春归之时,诗人在帝城的曲江送春,身处顺境尚且惆怅,诗人此时身处被贬之地,儒家倡导的功业无法实现,而时光一去不复返,兼济天下之志的实现也渐去渐远,真是去年送春,今年再送春,年年岁岁:“春”,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忠而被贬,大好时光虚掷在天涯,这是难以消解的悲伤,可见诗人在悲伤之中的坚强个性的自然爆发,既是自己对人生自信的宣言,也是对诬陷自己的强权之反抗,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不死,就有希望在,就能迎来人生的春天。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痛苦显而易见,但是他解脱痛苦的能力也是无容置疑的。析原因,白居易之所以能感伤怀得以超越,主要是因为受当时禅宗客观影响和自身濡染之经历所致。

4

推荐第5篇:白居易诗四首(教师版)

《白居易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陈诗红 审核:李雪英 适用年级:高二1-19班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理论。

2.概括《轻肥》的思想内容,指出其对比手法的特点;分析《花非花》中博喻手法的运用;理解《杜陵叟》中通过人称转换来加强社会批判性的手法;掌握《问刘十九》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白居易诗四首》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轻肥》

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

1、写作背景。

《轻肥》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

三、四年(80

8、809)。《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

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2、字音识记 朱绂( fú ) 紫绶( shòu ) 樽罍( léi ) 果擘( bài ) 衢州( qú )

京畿( jī ) 蠲免( juān ) 醅酒( péi ) 脍(kuài )切 天池鳞( lín )

2、思考

1、“轻肥”是什么意思(教师陈述:是“轻度肥胖”?“减肥”?还是其他意思)? 明确: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喻指豪华生活。

2、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皮衣的人是谁?请从诗中找出。

明确:指内臣,即宦官。

二、课堂探究展示

1、这些内臣要去做什么? 明确:这些内臣要去军中赴宴。

2、他们赴宴前是怎样的情况?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分析:先写神态,骄、照 → 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后点身份:内臣 → 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揭示原因:皆、或→大权在握,怎能不骄。进一步描绘,夸 → 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如云 → 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之态,令人触目惊心。 明确:他们赴宴前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从“骄”、“照”、“夸”、“如云”等字词可以看出来。

3、作者是如何描绘内臣赴宴场面的?

分析:铺陈菜单: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 豪华奢侈。 夸张、渲染气氛:溢、罗、擘、切 大吃大喝。

明确:作者通过铺陈、夸张和渲染来描绘内臣们所赴宴会豪华奢侈,大吃大喝,酒酣足食。

4、概括诗的主题。明确:本诗通过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5、白居易这首诗与杜甫的一句诗可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是哪一句?

明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由此可见,本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明确: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白居易诗四首》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杜陵叟》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此诗属于《新乐府》五十首,自序说是“伤农夫之困”,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前后,当时江南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诗人时任左拾遗,上疏奏陈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皇帝批准,并下了罪己诏(实际上不过是笼络人心的把戏而已)。为此,白居易写了《轻肥》和这首《杜陵叟》。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十公里少陵原上,秦代为杜县之地,汉代宣帝葬于此处,故称杜陵。

2、熟读《杜陵叟》。

3、思考:

1、杜陵叟是什么身份?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官府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杜陵叟是个农民,今年干旱,禾苗大多枯死。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使得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二、课堂探究展示:

1、本诗描绘了几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画面一:千里灾情。

开头七句“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出了百姓的处境。

画面二:官吏之恶

接下来四句“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3、面对此情此景,诗歌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不顾农民死活的“长吏”,其作用是增强批判的力度,体现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4、请分析本诗塑造的“杜陵叟”形象的意义。

明确: 杜陵叟是一位守着薄田,衣食不继,受尽剥削的贫苦农民形象。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不屈的反抗精神,至今仍有很高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三、小结:本诗的社会批判性。

白居易用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和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的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尤其是对 “双簧戏”的揭露,增加了诗的讽刺力度。

四、当堂检测:背诵《杜陵叟》全诗。

《白居易诗四首》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花非花》

一、自主学习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没有介绍其背景,作者于何时、在何种情况下所写不详,但从诗的内容与风格看,当属于白居易后期作品,诗人想表达什么呢?请反复诵读《花非花》。

2、思考

本首诗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来润饰,这些喻体分别是什么东西,各自有什么特征?暗示了本体有些怎样的特征? 明确:喻体是“花”、“雾”、“春梦”、“朝云”,“花”很美丽,但容易凋谢;“雾”很轻灵,但很朦胧,捉摸不透;“春梦”很美,是美梦,但时间短促,容易醒过来;“朝云”灿烂,但容易幻灭。所有的这些喻体都暗示了本体有这样的特征:美丽多姿,但却容易消逝。

二、课堂探究展示

1、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是花又不是花,是雾又不是雾。夜半时分来了,天明时分又离去了。来的时候像春梦一般,能有多长时间呢?去的时候像朝霞一样,很快就无处可寻了。

2、这首诗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呢?

明确:①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一首是《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首是《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 ②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③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花非花”两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总之这首诗主要表现对某种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白居易诗四首》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鉴赏《问刘十九》(根据各班情况选用)

一、自主学习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刘十九,名不详。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有句“唯共嵩阳刘处士”,可知其为河南登封人。有人以为即隐居庐山的刘轲。十九,兄弟间的排行。

二、自主思考:

此诗语浅而情深,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内容的?

提示: 一二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写酒香袭人。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

三四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结句虽 3 为问句,但给人盛情难却之感。

三、合作探究展示(技法学习): 本诗是邀请人喝酒的小诗。虽然简短,而景与情相得益彰。本诗是如何把情与景融合起来的?

明确:此诗语浅而情深。酒逢知己干杯少。诗人此诗本为在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3、小组总结本诗特点: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诗中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室外虽然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宜人,生活在一刹那时泛出令人沉醉的温馨,引人浮想联翩。

四、当堂检测:背诵《花非花》、《问刘十九》

五、拓展阅读 :阅读《暮江吟》,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更准确、形象。(2分)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2分)

②"可怜”意为可爱。(1分)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2分)

推荐第6篇: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2、朗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白居易诗二首-1 决——判断、决断 (孔子不能决也) 狐疑——怀疑 (满腹狐疑) 向使——假如、假使

4、赏析诗歌内容

(1)诗中共举了几个例子?

周公、王莽(反面) 试玉、辨材(正面) (2)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

这里通过正反说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最后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时间未到,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质是很难的。

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这种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以通俗语言说出人生哲理的方法,真是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3)作者想借助本诗说明什么道理?

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作业。 2.背诵、默写这首诗。

白居易诗二首-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卖炭翁》

1、题解

《卖炭翁》一诗原来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2、介绍“宫市”:(结合书下注释)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ppt投影书上宫市)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3、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读课文

4、研读人物刻画的关键词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揣摩作者情感 (1)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苦”。

有哪些苦呢?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 落实到具体词句:

烧炭艰苦--“满面„„食指黑”;(外貌)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碾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

(2)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那就是——“霸”(“恶”)。

落实到具体词句: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黄衣、白衫、翩翩(外表)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把、称、回、叱、敕、牵、系(行为) 交易不公(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

白居易诗二首-3 (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卖炭翁—“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宫使—“恨”(一系列动词描写) (4)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你从中读出什么。

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

5、朗读,试背

6、小结。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辛劳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这就是白居易为我们揭示的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7、拓展:卖炭翁的遭遇是一个个别现象吗?

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

《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三、作业

1、背诵、家默这两首诗。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四、教学后记

白居易诗二首-4

推荐第7篇:微诗十首【二】

微诗十首【二】 微诗十首【二】

作者:马文

1、过客

不管时光如何雕琢

经历了多少坎坷

其实都是人生匆匆的过客

心不要太留恋曾经的对错

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要有一颗淡泊的心

泰然处之,心静如水

否则会在长好的结痂上

一次次受伤害

2、位置

一滴水融入大河

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如策马纵横的英雄

肆意潇洒肆意高歌

似乎嘈杂喧闹

也充满了柔情

一滴水匆忙停滞在沙漠

很快就会消失无影

人生找好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3、失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旅途会马失前蹄

不必为此痛断肝肠

斤斤计较会换来一身的疲惫

学会遗忘未必不是解脱

输掉什么不可以输掉信心

舍弃什么不可以舍弃坚强

当眼泪在眼圈打转时

背后或许在讽刺嘲笑

向前走吧会找到属于你的风景

4、镜子

清晨睁开眼睛不知所措时

你照照镜子

你笑它也笑你愁它也愁

镜子反映了岁月刻下的痕迹

不要刻意回避它

背对昨日的风景莫再转身

只要有充分的自信

都会和美丽相伴

镜子拨开了浑浊的情绪 心鞠了一份低调的欲望

今天属于你

4、回音

静了失落的心思放空悲观的心绪

去听听大山的回音

那透着悠远宁静的心音缭绕

仿佛在云上徜徉

你绽放了自我心曲

会隔着尘世的喧闹

卸下忧愁爱在当下

此时才知道人生需要的是

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浑不浊

5、门

一合门关闭了

缘愁悲寂寥

情绪滑落到乍暖还寒

人生的景致不再美丽生动

情愫愈加忧郁悲观

即使你跨过这道门槛

发现并不合适

你或许不知道

另一合门正悄悄打开

此时要懂得取舍

或许另一道门槛里面

会有阑珊灯火

6、谎言

谎言往往有一副真诚的面孔

可怜巴巴流下的泪透着晶莹

犹如白云蒙住了光明

犹如月辉隐匿的黑影

谎言是迷人的花蛇

是诱人的鬼灵

让善良颠三倒四

让真诚言不由衷

但谎言终会剥下那层皮

让人从虚幻中醒悟

不再玷污眼波中婉转柔情

7、命运

你不屈不挠披肝沥胆奋斗过

你荡气回肠感天动地呐喊过

可是命运总是和现实拉开距离

岁月风干了你痛苦的泪

时光揉皱了你倔强的心

你满含悲愁退缩了 命运没有可怜你的沉寂

其实你离成功只差一步

别让命运的樊篱禁锢了你

别让沧桑的命运催毁了你

想一想

或许你改变命运的利剑还没出手

把委屈的泪汇入沸腾的河水

奔腾不息最后一搏

去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枯萎的花朵会重获生机

独木甚至能成林

8、足迹

你的足迹带着泥土的芬芳

世事的苍凉无法刻意伪装

无论你披着星月皎洁

还是戴着骄阳飒爽

无论你趟过混浊泥水

还是顶着寒风雪霜

你的足迹就是你的心路

阻隔不了世人的目光

所以你要走好每一步

莫让荆棘刺破你的善良

9、抉择

一念之间是善是恶

是真是假是美是丑

是爱是恨是错是对

覆水难收

心动是你的权力但不是你的专利

水和火是柔美的

悠着点水多了成患

火多了成灾

你让真诚和善良哭泣

或许是你悲剧的开始

10、它是何物

它的贪婪让人堕落

它的卑劣设下馅井

弱者会为它苦风愁雨

强者会为它鬼迷心窍

它会把人的善良、温柔

甚至爱情、亲情

统统赶跑

人类的残酷和肮脏

都是它导演出来的

谁能回答它是何物

推荐第8篇: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版]

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

7.白居易诗四首

课文剖析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一路上飞扬跋扈任骄横,雕鞍肥马返照空中飞尘。请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人们都称呼他们是内臣。佩红绳大印的都是大夫,佩紫带印绶的全是将军。带夸耀神气去军中赴宴,一帮人骑着马涌动如云。意气:神态。内臣:这里指宦官。按唐代的官制,宦官属内侍省,因在宫廷之内伺候皇帝,故称内臣。但实际上,他们的权力远远超出他们本职之外,也有正式被任命为外廷职务的,有的还被授予高级武职。朱绂、紫绶:绂、绶都是官僚系佩玉或印的丝带。唐代官员所佩绂、绶的颜色是因官阶不同而有所区别的。朱绂、紫绶是高级官员的标志。大夫、将军:指高级的文官和武官。夸:夸耀。军中宴:指禁军中的宴会。唐代中期,禁军分为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六军,其统帅权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因此他们去赴“军中宴”便自以为很得意。]

开头八句为第一层,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从而引出“是内臣”的回答。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这些宦官居然都佩带着朱绂和紫绶。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拳握了神策军的军权,盛气凌人;“夸赴”,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而宦官不是一个两个,“满”“照”“皆”“夸”“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这里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杯里壶中溢出各种美酒,盘盛碗装罗列海味山珍。水果吃的是洞庭的名橘,鲜切的鱼片带天池鱼鳞。吃饱了心满意足闲中坐,喝醉了精神亢奋发噪音。樽、罍:古代盛酒的器具。九酝:《西京杂记》:“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日九酝,一名醇酎。”这里泛指醇酒。水陆:指水产、陆产的各种食品。八珍:指珍贵的食物。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洞庭橘:江苏太湖洞庭山上出产的橘子,是远道运来的新鲜水果。脍:细切的鱼、肉食品。天池:指大海。鳞:泛指鱼类。心自若:心里很自在,很舒服的样子。]

接下来的这六句为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宴会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以上二层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下文表现主题作了充分准备。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今年江南可是遭了旱灾,衢州的饥民已经人吃人!是岁:这一年。衢州:今浙江衢县一带。据历史记载:元和三年冬至四年三月,江南大旱。当时白居易和翰林学士李绛,曾上疏请求减免租税。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最后两句为第三层,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记载,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俭”。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名家赏评他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

《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是花吧,可也不是花;是雾吧,可也不是雾。]

首二句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非花”“非雾”虽系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从后二句的补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喻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夜半来,天明去。[半夜里,它从黑暗中悄悄来临,天刚明,又在晨曦中飘然离去。]

这二句颇使人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看,明显的又不是说梦,“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再生发出两个新鲜的比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来的时候,仿佛如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几多时,去了以后,却像那早晨飘飞的云雾,全无从找寻它的去处。几多时:时间短促。一作“不多时”。觅:找寻。]

尾二句实在又是比喻。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发出疑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又发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名家赏评这首诗,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入“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一为《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另一首是《简简吟》,其中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

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贫瘠的田地一顷多。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多枯黄而死。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薄田,贫瘠的土地。不秀:没有扬花。青干:未成熟就已干枯。]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长吏:指县令等地方官。申破:奏明(皇帝)。考课:按一定标准分别等级、考核官吏,以定升、降,唐代由吏部考功司掌管。典桑:典当桑园。何如:怎么办。]

接下来四句,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钩、牙齿像锯一样地吃人肉!虐人:侵害百姓。]

再四句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张贴在乡村中。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恻隐:同情、不忍。白麻纸:用白麻纸写了恩诏。唐代诏书,凡重要的都用白麻纸写,一般性的用黄麻纸写。德音:诏书的一种,多半是免租、赦罪等有关施“恩”的事,犹如后代的“恩诏”。京畿:靠近京城的地方。唐代设京畿采访使,管长安周围四十多县。放:免。里胥:里正。唐代一百户为里,设里正。方:才。敕牒:皇帝下的命令,此处指免租的命令。榜:作动词用,张贴、张挂。蠲(juān):免除。]

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官员们的“求考课”,还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课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

名家赏评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我有刚酿成还没有过滤的绿蚁酒,正暖在红泥抹成的小火炉上。绿蚁:酒名。指浮在新酿米酒上面的酒渣,因细小如蚁,微现绿色,故称“绿蚁”。醅(péi):酿造。]

一、二句写酒香袭人。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快黑了,一场雪马上就要飘洒下来,此时你能来和我共饮一杯酒吗?天欲雪:天要下雪了。雪,名词用做动词,下雪。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么”或“吗”。]

三、四句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结句虽为问句,但给人盛情难却之感。

名家赏评岂非天下第一快活人。

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结构巧解

《轻肥》

全诗共分三层。

第一层,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

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

第三层,与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花非花》

首二句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

三、四句颇使人疑心是在说梦。尾二句以“来”“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夜半来”者如春梦,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发出疑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又发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捉摸不定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杜陵叟》

全诗共分四层。

第一层,写出灾情之严重。

第二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

第三层,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

第四层,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问刘十九》

一、二句写酒香袭人。

三、四句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

写作特色

《轻肥》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惊心动魄,确是十分精彩的一笔!

《花非花》

博喻手法的使用

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这种手法为博喻,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诗词中用“博喻”的例子很多,但一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之间用作比喻之物,不只被比喻之物,好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正因为如此,诗意也就“朦胧”了。

《杜陵叟》

直陈现实的讽刺手法

诗人运用直陈现实的讽刺手法,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见一斑。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愤激的情感。如对“长吏”的控诉时,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变成直抒胸臆:“剥我身上帛„„”而诗中这一“我”的形象,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社会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问刘十九》

语浅而情深

此诗语浅而情深。酒逢知己千杯少,杜甫《对雪》有句“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这是有酒无朋之憾。诗人此诗本为在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诗中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室外虽然天寒地冻,室内却温暖宜人,生活在一刹那时泛出令人沉醉的温馨,引人浮想联翩。

主旨探究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轻肥》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2.《轻肥》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出两种根本对立的阶级生活。揭露和控诉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处境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同时,在揭露和控诉中也表现了作者要求改革封建弊政的革新思想。

3.《轻肥》着重暴露那些为皇帝所宠信的宦官,他们不管人民的死活,整天过着穷奢极欲、豪华糜烂的生活,诗中还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

《花非花》

.这首诗,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入“感伤”部分。

2.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3.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

《杜陵叟》

.这首诗写农夫之苦,并对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的恶行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

2.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的暴行进行了深刻揭露,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厚同情。

《问刘十九》

.这首小诗写一个冬日的傍晚邀人饮酒的情趣。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闲适快意生活的心境。

对这几首诗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推荐第9篇:论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论白居易“感伤诗”特色

摘要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白居易在有生之年, 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整理,他将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纵观白居易的诗作,最感人心扉,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当属其感伤诗。 感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故不少学者都对白居易感伤诗独特的时代意义及形象作了分析,从艺术成就的角度分析,感伤诗达到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峰

关键词:白居易 感伤诗 艺术价值 情感价值 高峰

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目 录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

(一)少年时代多感慨颠沛流离之作 (二入仕期间多哀伤宦海沉浮之作

(三)晚年时期多悲叹物是人非之作;

三、白居易感伤诗主要特色

(一)景物抒情

(二)现实主义

(三)平实语言

(四)超越抒情模式

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又一位杰出诗人,他用毕生精力创作了3000多首诗歌,也是唐代诗人中诗歌创作最多的一位,虽然在他本人认为自己作品中价值最高最认可的是讽喻诗,但是后人在千年之后对他诗歌的评价中,感伤诗脱颖而出,这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缘故,也有审美情趣变化因素,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创作感伤诗的时代背景,年代特色以及人生轨迹,来探寻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在感伤诗这类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一、白居易感伤诗的溯源

白居易作为家喻户晓的大诗人,他的感伤诗在其诗文创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提出感伤诗这一概念的诗人,感伤诗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要研究感伤诗就不得不从感伤诗的渊源说起,探寻诗人因何而感,因何而伤,只有了解了诗人创作感伤诗的一些时代和人文背景,才能更好的解读其感伤诗。

(一)自古以来的感伤渊源

感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情愫,也可以说是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弥漫着感伤的情绪,屈原的《离骚》,东汉的《古诗19首》,曹丕的《悼夭赋》都是感伤情怀宣泄的佳作。通过对当时人们普遍心理的细腻描写,,把人类内在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白居易的感伤诗也恰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这种固有的感伤情调,所以说,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感伤文风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说是白居易把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感伤情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中唐忧患的时代背景;

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白居易出生于中唐大历年间,一个动荡不安,腐朽昏庸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政权已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藩镇割据和藩镇叛乱此起彼伏,,朋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形同虚设,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状况一蹶不振。(1)面对满目疮痍,风雨飘摇的景象,这一时期的文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出现了深刻的转变,他们一方面失去了原先那种浪漫,进取的激情,另一方面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感知,这时候的文人们清醒认识到这种江河日下的社会状态,纷纷把目光从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转向日常的心境情感和精神思绪,多情和感伤成了中唐文人的思想主流,而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压迫则加速了这种风气的滋长和蔓延,此时整个中唐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感伤和忧愁,生活于这个败落时代的白居易自然逃不过这种情愫,受当时腐朽社会状况的影响,和苦闷文风的熏陶,一种感时伤逝,悲天悯人的情感深深根植于白居易的心底,这也成为他日后大量进行感伤诗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白居易感伤诗的创作年代特征

据统计,白居易的感伤诗大概超过了200首,这些诗歌创作的时间跨度超过了30年,也就是说,白居易的感伤诗贯穿了白居易人生诗歌创作的各个年代,由此可见,白居易的感伤诗既有当时社会背景影响,也有自身文人感伤的情怀,历数白居易感伤诗作品,各个年龄时代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自身人生经历的影子,外在事物的牵绊,内在情感的触动,随着所遇所感都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年代的作品又各有特色。

(一)少年时代感慨颠沛流离

白居易出生于安史之乱之后,正是*之年,在少年时代,由于北方战乱频繁,白居易不得不被送往南方避难,诗人十一岁就与家人分隔,背井离乡,四处漂流,接触了社会上各个方面,尝遍了世事之苦,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经历,让白居易在少年时代就显现了感时伤世的端倪,在这期间,白居易创作了《题赠定光上人》《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秋暮西归途中书情》等感伤诗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作。久历这样居无定所的日子,让年少的白居易比同龄人更多了几分感慨和凄楚。他在早年的诗作中,更多书写的是自己四处避乱,颠沛流离的苦楚。

(二)入仕期间哀伤宦海沉浮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9个皇帝的更迭和变迁,主要活动在贞元和元和年间,他的感伤诗的创作情况和仕途的起伏紧紧相连,贞元十六年,白居易进士及第,元和十年,白居易遭人陷害被贬江州,这是诗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人生中苦痛悲及的时刻,白居易许多的感伤诗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在贬为江州司马期间,“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江人授衣晚 十月始闻贴 一夕高楼月 万里故园心”,诗人由入到出,由庙堂到乡野,宦海沉浮多变,这样一种地位的悬殊与落差,对他来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内心无比悲凉。由于心境的变化,诗人感伤诗的数量也陡然增多,有感而发《夜闻歌者》,《初入峡有感》《郡中》等感伤诗。应该说,仕途的不得志让白居易的感伤诗在这个时期有了更多的创作源泉。

(三)晚年时期悲叹物是人非

到了晚年的白居易,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无奈,这在他的诗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到了晚年,历经世间沧桑 宦海沉浮的诗人,已经失去了年少的轻狂和宏图远志,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仕途的荣辱兴衰,成败得失已经看得很清楚,也看得很淡了,不再像年轻时候那样的在乎,其实这也是一种人到了晚年的常见现象,白居易再燃不能脱俗,只不过作为一个大诗人,他跟常人不同的是,他可以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怀,白居易在晚年的作品中,也一改以往对仕途功名的幽怨和失落,转向了对物是人非,生老病死的悲苦和叹息,其实,这也是诗人到了晚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人生和社会的无奈。

在晚年,白居易写了很多首诗来感叹自己的颓暮。《初见白发》《叹老三首》《渐老》等都是诗人当时心境的代表作。白居易在晚年对于叹老类的感伤诗数量之多超乎寻常,可见诗人对逝去年华的留恋和感伤,青丝变白发,苍老的白发映照的是白居易孤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独失落的心灵,生命颓唐零落之感在历经动荡的日子中日积月累,引发诗人的对盛年怀才不遇,老之将至的无奈伤感。晚年期间,亲人的相继离去,厄运不断缠身,诗人心中承受着巨大的丧亲之痛和压抑之情,无处释放的上伤,无处发泄的痛只能融进在幽幽的 感伤诗中,在这一类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脆弱,美好的生命总是那么早就凋零,离去的事物和生命带走了生者的惦念和回忆,而留下的却是绵绵无尽的伤和痛。

三、白居易感伤诗主要特色

纵观白居易200多首感伤诗,除了本身具有的感伤特色外,白居易个人色彩也显而易见,在诗人众多感伤诗中,还拥有景物抒情,现实主义,平实语言以及超越抒情模式的个性特色,应该说,这些特色既是白居易个人的标签,也是作为研究感伤诗流传至今,让世人津津乐道的主要原因。

(一)以景物抒情

景物抒情应该是白居易感伤诗中最常见,也是最有特色的标志之一.在常见的唐诗宋词中,其实以景物抒情的诗歌并不少见,但是像白居易那样经常性把景物作为主要引用特征,有感而发的感伤,在那么多的诗人中,白居易应该占据数量的首位。

1 以秋为景 白居易笔下的审美主体往往是秋天萧瑟的景象,审美主体是孤独愁苦的自我,主客体交融使感伤诗呈现阴柔清碗,落寞感伤的凄美风格,与偏于表现主观感受的中唐大历诗歌和充满唏嘘之叹,酸楚之味的晚唐诗歌风格相近。(2)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往往给人展现的是一种肃杀和凄凉的感觉,秋叶飘落,秋风悲凉,秋日低沉,这一切秋景给人的心里平添了几分忧愁和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烦恼,白居易的感伤诗抓住了秋这个特定的景色,在他创新的感伤诗中,有大量以秋为景的作品,《秋夕》《早秋曲江感怀》《秋日》等。另外,白居易还有很多诗作虽然在题目中未提及秋,但是在诗的字里行间中,都弥漫着秋的落寞和冷清,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白居易当时作诗时的心境和情感。

2 以月为景 白居易的感伤诗中,除了秋就是月,诗人似乎对月有着特别的钟爱和敏感,月亮与诗人有着不解之缘。古时的 诗人往往怀着感时伤世,郁结无处可发的心理状态,所以就难免借助风月来感时怀旧,一发心中苦闷,在白居易的作品中,具体可感的月亮,无论是新月还是圆月,总能唤起诗人的无限情思,如《禁中月》《城上对月 期友人不至》等。

3 以发为景 白居易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白发也层出不穷,老病现象日益加剧,原本就展不起笑颜的两颊,往往因偶然看见了自己的一根白发,而顿生哀叹,唏嘘不已,面对衰老,诗人不仅发出了对人生无常,转瞬即逝的感慨,这种感慨往往不分时间和地点,因此白居易写了很多诗来感叹自己的颓暮。如《早梳头》《西原晚望》《自觉二首》等。

(二)现实主义

白居易的感伤诗多为一诗写一事,主题集中,线索明晰,叙事周详,叙事抒情过渡自然,合乎生活逻辑,感伤诗抒写的情,多为个人感慨悲伤,但白居易写愁,既不似李白那样瞬息万变,不拘常法,也不像李贺那样设想奇诡,思绪跨度难以把捉。(3)白居易写愁,细致入微,合乎情理,同是写愁的解脱,白居易往往借助安贫乐道,委顺任化以及归隐田园等自我排遣,情绪是消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极的,与世无争的。总的来说,白居易的感伤诗注重写实,现实主义成为白居易主要特征之一

(三)平实语言

白居易感伤诗的语言风格,一如其讽喻作品,同样是通俗平易,质朴无华的,大多数的感伤诗不事藻绘,绝少用典使事,因而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读这类诗,如听诗人娓娓诉说种种的遭遇,苦恼和感伤。虽然总有后人批评肤浅,但总体上白居易的诗应该说还是通俗易懂,含义深刻之作。

(四)超越抒情模式

在白居易200多首感伤诗中,感伤情绪可谓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颇具时代特色和创作个性的 感伤——超越抒情模式。(4)在白居易的 感伤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诗篇先写感伤情怀,酝酿感伤情调,然后笔锋一转或自我劝慰或阐述道理来消解诗中的伤感情绪,这就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感伤超越模式,例如在《送春归》诗中,白居易这样写:

去年杏园花飞御沟绿,何处送春曲江曲,今年杜鹃花落子规啼,送春何处西江西。帝城送春犹怏怏,天涯送春能不加惆怅?莫惆怅,送春人。亢员无替五年罢,应须准拟再送浔阳春。五年炎凉凡十变,,又知此身健不健?好去今年江上春,明年未死还相见。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当时远在江州被贬,去年春归之时,诗人在帝城的曲江送春,身处顺境尚且惆怅,诗人此时身处被贬之地,儒家倡导的功业无法实现,而时光一去不复返,兼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济天下之志的实现也渐去渐远,真是去年送春,今年再送春,年年岁岁:“春”,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忠而被贬,大好时光虚掷在天涯,这是难以消解的悲伤,可见诗人在悲伤之中的坚强个性的自然爆发,既是自己对人生自信的宣言,也是对诬陷自己的强权之反抗,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心不死,就有希望在,就能迎来人生的春天。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痛苦显而易见,但是他解脱痛苦的能力也是无容置疑的。析原因,白居易之所以能感伤怀得以超越,主要是因为受当时禅宗客观影响和自身濡染之经历所致。

结语:感伤诗是白居易的心血之作,也是内心之声,白居易在感伤诗中毫无顾忌抒发自己的真实心态,体现诗人的内心和本性,赋予了感伤诗真切动人,感人心扉的特质。通过对感伤诗特色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的作品和人品。

注释(1)张艳萍 阎续瑞:《白居易感伤诗创作情况综述》 中国矿业大学 2011年1月下半月 时代文学 203 (2)肖观德:《论白居易感伤诗的审美特征》 华南师范大学 安徽文学2009年第十期 141 (3)张金亮:《白居易感伤诗论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3年第一期 62 (4)张晶芬:《论白居易感伤情怀类型 超越模式及其原因》;陕西理工学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29 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参考文献

1、张艳萍 阎续瑞:《白居易感伤诗中的写景诗探析》;中国矿业大学 安徽文学2011年第8期

2、唐筱岚:《浅析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成就》 四川大学图书馆

3、吕孝龙 李丽芳《从琵琶行看白居易感伤诗的审美价值》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8年

4、文艳蓉:《白居易感伤诗的原生态新论》 浙江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年

5、贺利婧:《长恨歌主题思想及艺术魅力探讨》北京工业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

6、

10、张爱芳《长恨歌主题再探》洛阳大学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 2004年

7、杨丽宏:《浅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评论 2012年

宜顺论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10篇: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

读《白居易诗选译》有感

冯振

白居易诗很多都在小学及中学课本中学过,很多耳熟能详,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花费时间不多,看过之后感觉有四。

一、浅显易懂。传说他写的诗都是能让不识字的老太太听懂的。感觉很有道理,以我不高的古文水平,能不看译文和注释就能轻松读懂,验证了这一传说的正确性。白居易的诗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很多有如白话。感觉邓小平文选具有类似的特点,文章短小精悍,思想鞭辟入里,“短、实、新”。

二、思想性强。白居易出身小官僚家庭,27岁考中第4名进士。但他对社会弊病和民生疾苦都有自己的深刻认识。在《观刈麦》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深刻的体现了一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的仁爱情怀,有此情怀,就不大可能成为一个庸官、一个贪官。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趣。不是常说,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尚能有如此的觉悟,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但是实际上就有人做不到。

三、艺术性高。并非用典及高深文字才能体现作者水平。简简单单几个字,经大师排列之后,效果绝然不同。如“枯藤老树昏鸦、秋风古道瘦马”。作者17岁,相当于高二学生时写出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即成千古名句。其求教于的诗人顾况,因此事反而留名。此外作者笔落惊风雨,如《轻肥》,前面极力渲染内臣的奢靡生活,末句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有一落千丈之势,读来颇为震撼。

四、纪实性真。如初中时学的《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忠实记录了“宫市”的无赖行径。《新丰折臂翁》通过折臂翁年轻时为逃避服兵役自残的事迹,反映了唐玄宗征讨南诏的历史及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上写帝王将相,下至贩夫娼妓,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现实。“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者把诗歌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使其具有社会职能,发挥了政治作用。

1200年后,白居易的诗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第11篇:十首不朽母亲美诗

十首不朽美诗,诉不尽母亲待我情

youme

首推于 05月08日 05:39浏览(11)|回应(0)

『诗风雅韵』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典君: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古典君:别老母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

《思母》 【宋代】舆恭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古典君:舆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岁末到家》 【清代】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古典君:《岁末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步虚》 【唐代】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古典君:这首诗赞美母亲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学习礼仪。妈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诗经·凯风》 【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古典君:\"凯风自南\",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煦之风,把酸枣\"嫩枝条\"吹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

《游子》 【唐代】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古典君:萱草长满台阶,出游的儿子行走天涯,母亲靠在门前,却不见儿子回来。把一位苦盼儿归的慈母刻画得淋漓尽致。

《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古典君: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南风吹着萱草(即母亲的心),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十五》 【宋代】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古典君:月圆之夜听到杜鹃的声音,就想起离乡在外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吧!

《西上辞母坟》 【唐代】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古典君:在母亲节读这首诗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母亲,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已然深眠山头黄土中,黄昏时分禽鸟稀少,夕阳西垂,诗人独自在母亲坟前垂泪饮酒,却再也没有人叮咛早点回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第12篇:李商隐最美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美的十首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第13篇:思阳“兵”诗十首

思阳“兵”诗十首

一、航空兵

神鹰起飞急钻云,钻云追月逐星星。 逐月追云星星闪,夜航归来航空兵。

二、汽车兵

挂档起步轰油门,卫国有我汽车兵。 不惧山路盘旋窄,一路喇叭伴歌声。

三、特种兵

擒拿格斗武功精,驾驶射击样样行。 惩恶扬善平安保,卫华有我特种兵。

四、炊事兵

当兵本想当将军,意外当上炊事兵。 酸甜苦辣我先尝,战友吃得乐津津。

五、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壮军威,战略战术导弹飞。 指到哪里打哪里,保卫和平长城巍。

六、坦克兵

铁甲骑兵壮军威,寒暑练得热汗飞。 练得战时少流血,流血流汗心不亏。

七、舰艇兵

枕着海浪梦星星,保卫海疆舰艇兵。 航母飞机驱逐舰,士兵心中有明灯。

八、陆航兵

直升飞机装陆军,如虎添翼陆航兵。 居高临下扫顽敌,机动灵活飞将军。

九、空降兵

从天而降空降兵,朵朵伞花朵朵星。 心心相印卫国家,奇兵一支捣敌心。

十、步兵

冲锋陷阵急行军,抢险救灾慰民心。 摸爬滚打天天练,流血流汗为人民。

第14篇:著名送别诗二十首

最有名的古代送别诗20首 1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8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9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5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8 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0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第15篇:十首最美咏莲诗

 十首最美咏莲诗

点击题目下方诗词天地,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词君: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词君:此为汉代民歌,汉乐府作品。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赠荷花》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诗词君:这首诗明里句句都是写花。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写人。借荷花表明自己的心曲。既说明自己与女方可堪匹配。是天生的一对儿;又表明了两人相配之美满;又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忧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众多的咏物诗中实属上乘之作。《曲池荷》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诗词君:这首诗托物言志 ,为中国咏物诗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其略可称道者大致有两点:一是咏花诗最易落入精雕细刻、镂金错彩的细微描写套路,这首诗写曲池荷,虽略带六朝余韵,然能于大处落墨,气象较为阔大。二是切物抒情,较为真切自然,婉转写来,并无造作,笔未离题而深沉之意尽蕴其中。《采莲曲》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诗词君:《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白莲》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词君:《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是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诗人借吟咏白莲,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全诗托物寄兴,把花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既超凡脱俗又极平实具体的画面。

《采莲曲二首》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词君: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女子的美貌,从“争弄莲舟水湿衣”可以想象出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在船中拨动船桨的娇美动作。诗中的花、月、舟、水都是来衬托她的容貌。 《采莲曲》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诗词君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词君: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诗词君: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

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回复\'早安\'每天早晨送你一份优雅心情

第16篇:《诗经》里最美十首诗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

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诗的作者已无考,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诗经》共计311首诗,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诗经最美的十首诗歌吧。 野有蔓草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一美人,清扬婉如。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 ráng]。有一美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首恋歌,写在一个零露未干的清晨,男子在田野草蔓间与女子不期而遇,一见倾心。邂逅总是美好的,而邂逅美人的地点在带露的蔓草间,正合我意,让此诗浪漫而唯美。

《唐风 · 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傍晚到入夜的过程,再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全诗采用赋的手法,叙述了战争过程中士兵不得回家和对心上人的思念。诗的第四章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作战期间不时想起曾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不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传诵极广。成语“投桃报李”便出自这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止友人,恋人之间也是如此。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末尾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可谓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而不厌之佳作。整首诗笔调含蓄委婉,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诗中所述的秋水伊人,亦给人以可望不可即之感,然而却始终使人存有希望。正因为这一份朦胧与期盼,诗人对“伊人”的那种向往、思恋和追求才更为显得强烈和执着,若说穿了,也就没有了韵味。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其心理描写手法开创先河,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像小桃树那样年轻,像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冠于诗三百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关雎》描写的是一位青年对女子一见倾心,而后朝思暮想,辗转反侧,渴望得到女子芳心的心理感受。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且刻画出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堪称为千古传诵名篇。

供稿老师:李波

2018年5月22日

第17篇:丁酉冬日诗十首(版)

立春日作 2018.2.4

年逾花甲鬓染霜, 无冕布衣意仓皇。 身如峻岭松上雾, 心如钱塘潮头浪。 春草春花春意动, 寒风寒水寒绪伤。 日月更替催我老, 胸藏春日志昂扬。

当我老了

——写给自己的儿女 2017.1.22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 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 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

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你早已听腻的话语,

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 你小时候,我不得不重复 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 直到你入梦。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 请不要责备我。

还记得小时侯我千方百计 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

2 请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 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 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 就象你小时侯学习走路时, 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 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

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 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 理解我,支持我,

就象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 像我对你那样。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

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 给我你的爱和耐心, 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

3 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当我老了

——写给一生挚爱的妻子

2017.1.22 当我老了,步履蹒跚 连回忆都走的很慢很慢 它缓缓挪着步子, 艰难的翻过岁月,

认真的抚摸我脸上疲倦的皱纹, 小心翼翼地走向你

就像那一年那一日我靠近

你当我老了,口齿不清

才发觉我欠了你那麼多情话 我忘了赞美你美丽的容颜 温柔的眼神,

忘了告诉你我爱你, 是一次不归的朝圣

是我赋予每一首诗的灵魂

4 当我老了,思维迟钝, 才发现自己太蠢太笨,

我竟不记得你和我不该忘的往事 我竟忽视了你对我真诚的情感 我该拥着你表达对你的爱意 我该告诉你我多么爱你 你是我的灵魂我的依恋

当我老了,容颜憔悴, 才发现自己青春已经逝去 我开始感慨时光多么短暂

我后悔没能把你青春的容颜留住 尽管它是那么不客观

我后悔没有和你留下很多的照片 永远锁住我们青春美丽的容颜 好在你的美丽已融入我的血液 我的帅气也种在你的心田

当我老了,你也老了 我在阳光下守着你打盹 你在我身旁读这首小诗 我拉着你的手呼吸均匀

5 你读着这首诗宛若少女

当我老了,幸好是你陪我到老 我的心里好甜好甜

当我老了

——写给亲爱的祖国

2017.1.22 我想要永远站在山巅, 俯看你壮美大地;

我想要永远立于江岸, 遥望你奔腾不息;

我想要永远高歌自由, 歌唱你的自由幸福;

我想要永远为你祝福, 歌唱你的辽阔神奇。 有一天,当我会老,

我希望我可以享受你的昌盛, 我希望我可以漫步在你的田野 田野的名字叫幸福的花园,

我希望你可以接受那苍老的我。

6 当我老了,

你是否会用双手抚平我的皱纹? 让我永远漂亮年轻。 当我老了,

你是否会用脊梁依托我的躯干? 让我仍然健壮有力。

当我老了,

你是否还会记得,

记得我曾为你奋斗的青春年华? 当我老了,请别为我哭泣,

让我的血液注入你的血液和心脏, 和你一样年轻美丽

当我老了,

我会像个小孩子遥望你深邃星空, 请你答应我,不要拒绝; 当我老了,

我想徜徉在你的果园里品尝甘甜, 请你允许我,不要唾弃。

当我老了,

7 别嫌弃我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 , 我会用我那混浊的目光

抚摸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当我老了,

请让我用余生牵着你一辈子!

这时光的火炬将我的热血做燃油, 却把我的青春点燃,

我却用他为了你而奋斗,而努力 既然我把我的一切交给了你, 那么就请你别让我这个, 孤独的时间老人垂死挣扎, 让我平静安详的离去。

这大好山河啊,

我会用我的时光点缀你的美丽; 这壮美大地啊,

请让我用那苍劲的手紧紧拥抱你。 亲爱的祖国,

我的挚爱,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我虽然老了,但我永远爱你!

8 立春已过寒意更浓有感

2018.2.6 六九时节天犹寒, 辽南大地春来慢。 寒意浓浓已浸襟, 冷风凄凄要刮脸。 窗上冰花似仙境, 院里童声如蜜甜。 翘首盼君君不至, 戊戌青帝脚步缓。

立春美诗十首 2018.2.4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代】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 【唐代】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立春日》

【宋代】陆游

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 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 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

《立春》 【宋代】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立春偶成》 【宋代】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立春有感》 【当代】臧耀

青帝已至日迟迟,白雪残存犹寒时。 山前仍旧枯木色,风中仿佛花柳丝。 梧桐枝挺寒瑟瑟,松柏葱茏冷凄凄。 盼君迎君君不见,心语聊付一首诗。

《立春日作》 【当代】臧耀

年逾花甲鬓染霜,无冕布衣意仓皇。 身如峻岭松上雾,心似钱塘潮头浪。 春草春花春萌动,寒风皓月绪感伤。 日月更替催我老,人间春日当昂扬。

老妈住院纪实 2018.1.31

(一)

腊月十五天转暖,老妈心梗好危险。 心口疼痛神志紊,脸色发白口流涎。 电话呼来车急救,C T 验血忙住院。 期盼老妈早康复,快快乐乐过新年。

(二)

今晚出现月全食,网友关注尽可知。 举家欢乐赏天禄,珠联璧合余梦熙。 老妈忽然发心梗,电话传来心焦急。 万事皆是巧中巧,月圆人圆母安怡。

(三)

老妈心梗已卧床,血液异常多险相。 医生嘱咐需警惕,不可大意多思量。 古言八十不保日,今有耄耋得贵恙。 但愿心梗得舒缓,长命百岁幸福长。

(四)

老妈突然得心梗,猝不及防都发懵。 儿子儿媳好着急,孙儿辈们亦有型。 好在病况很稳定,且喜子孙有真情。 但愿天下儿女好,孝敬父母好品行。

(五)

五九天气忽严寒,老妈四 天住医院。 情况稳定渐转好,只是几天不大便。 听力视力都衰退,不分黑夜与白天。 二弟守夜真辛苦,心存感谢何须言。

(六)

腊月十八天气寒,老妈住院已五天。 病况平稳无大碍,饮食如常趋平安。 血压心率都正常,看护陪同能得闲。 期盼心梗早舒缓,全家快乐幸福年。

14 孝

2018.2.1 世间老妈最痴心,无私无欲为儿孙。 养儿方知妈辛劳,妈为儿女操碎心。 自己花钱真算计,为儿不差半分文。 呕心沥血为后代,妈盼子女早成人。辛辛苦苦攒钱财,盼儿娶妻抱孙孙。有了孙儿更辛苦,洗衣做饭难闲身。从早到晚不得空,简直就是一佣人。一生积蓄都花尽,不为自己想半分。只要儿女有需要,花起钱来笑声闻。等到自己年老后,想花一分也难心。年过花甲日见老,身体疲惫少精神。行动迟缓脑子笨,时时刻刻都用人。此时儿女若不孝,恰如禽兽无区分。一妈能养十儿女,十儿难养妈一人。奉劝天下儿和女,怀抱娇儿想自身。不是父母呵护你,你又怎能长成人。即使你尽十分孝,难报老妈养育恩。住着楼房乐翻天,可想老妈怎安身吃着山珍与海味,可想老妈口味真。穿着绫罗与绸缎,可想老妈怎暖身。

15 开着奔驰与宝马,可想老妈腿脚勤。 看看幼子孝双亲,你也会有儿和孙。 你若不孝儿不孝,一辈一辈往下跟。 百善就以孝为先,儿孙不孝不是人。 贵人不嫌老妈丑,好狗不嫌自家贫。 老妈就是家中宝,好吃好喝敬娘亲。老妈就是天和地,恭敬和顺感情深。只要老妈添福寿,儿孙吃苦做贵人。二十四孝传千代,中华文化万古存。民族传统要继承,孝敬长辈中国魂。

16 丁酉年腊月五九有感

2018.1.28 严寒过去又一春, 辞旧迎新喜煞人。 路边残雪仍寒色, 挺拔松柏不染尘。 事业发达凭才智, 中华复兴赖习君。 花甲之年多福寿, 洒脱恬淡美如神。

17 书信两封:

某某校长:

退休后又在学校工作半年了,半年来学校各位领导和诸位同事都没有把我当成外人(实际已是编外之人),我在学校的这段工作非常愉快,为此,我感谢校领导,感谢诸位同事,感谢大家。

退休后,我在组内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服务(打扫卫生、处理垃圾、烧水等),其他工作基本都是交代给他人,他们非常愉快地接受工作,干得很好。不是我不负责任,实是底气不足,因为本人已不在职,名不正言不顺。从工作考虑必须尽快安排组长,想你早已胸中有数,不再赘言!

下学期如有语文老师来上课,我立即回家养老,不再叨扰;如需要我继续上课,当仁不让、没有二话。请老弟事先告知,我好早做安排。希望能有人来上课,本人进入退休模式。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四十年了,可谓功德圆满。退休之人,心态还是有变化,啰哩啰嗦,望老弟理解。

对了,还得问一问,令郎是不是已经工作了,何时娶妻?如果令郎结婚,我和你孟姐必须参加,这你应该知道! 由衷的感谢老弟延长老兄教学生涯,使我在杏坛继续享受为人师表的幸福与快乐!

相处多年,交情甚厚,感情笃深,情义满满!顺便祝福

18 你和家人寒假愉快,提前祝福你和家人春节快乐,生活幸福,事业发达,万事胜意!

你工作忙,工作期间不便叨扰,谨借此表达情义,见谅!

瑞刚字

丁酉年腊月初十

某某老弟:

相处多年,搭档多次。你的聪明才智、学养学识、能力水平、仁义厚道,早已铭记于心,我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班级、办公室等)讲过,不是抬举奉承,实是发自肺腑。

在你的班级上课,我就是觉得舒服,学生配合也不错。在你的班级批评学生底气十足,表扬学生激情满怀。令人遗憾的是这次考试成绩不如人意,和平行班最高分相差6分,百思不得其解,一直耿耿于怀。

如果你们班学生有学习语文的意愿,我非常愿意为之。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学生如有此愿望,请老弟引导并推荐之。不胜感激,拜托!

兄瑞刚字

丁酉腊月初十

追求晚年幸福 2018.28

日月梭,乾坤转, 转眼白发头上现; 言语少,口味淡, 走路要比以往慢; 心不盛,气直喘, 身体大不如以前; 体发胖,脸发圆, 人生就要近晚年; 天尚好,云已散, 夕阳正把黄昏恋; 退了休,上了岸, 人生旅途又一站 ; 图心宽,求康健, 是是非非全看淡; 钱多少,莫细算, 多活几年就是赚。 柳树旁,小河畔, 手把鱼竿放长线;

没有鱼,也无憾, 开心健体是关键。 练歌房,把歌练, 好歌不怕唱千遍; 心情好,唱不厌, 所有烦恼都驱散。 保健康,驱病患, 早晚户外走两遍; 老姐妹,炫一炫, 广场跳舞比曲线; 扭秧歌,舞长扇, 练就一副好身段; 保健品,不保健, 不如每天都锻炼。 静与动,常变换, 电视闲书适当看; 取笔墨,拿纸砚, 文房四宝摆上案; 先抬肘,再悬腕, 飞笔行墨似舞剑; 人难免,有恩怨, 就此一笔全了断。

21

学诗词,阅万卷, 写得春天百花艳; 写内心,写表面, 写好人生各阶段; 写春鸟,写秋雁, 春花净尽秋花绽; 说一千,道一万, 夕阳红时最风范。 玩潇洒,寻浪漫, 不如围着老婆转; 切个葱,剥个蒜, 帮着家里做做饭; 巧使劲,不怕慢, 时间一长就熟练; 家务活,都会干, 全听老婆一声唤; 出点力,流点汗, 争取当个男模范; 心态好,是关键, 老来幸福金不换! 带老婆,四处转, 游遍山水拜寺院;

22

假和尚,真能骗, 破点小财求心安; 抽了签,笑满面, 给点阳光就灿烂; 老贤妻,心慈善, 花点闲钱为还愿; 为孙子,要还愿, 因为过了分数线。 对儿女,别埋怨, 遇事多把自己劝; 儿女钱,也有限, 给他火盆添点炭; 虽有理,也不辩, 姑爷媳妇不讨厌; 对生活,不厌倦, 要为家庭做贡献。 老朋友,想见面, 不能见面也无憾; 感情深,未必见, 只要心里常挂念; 玩微信,点个赞, 不是相见似相见;

23

山不转,人还转, 总有机会能见面。 出远门,要防范, 小心上当别受骗; 花一百,得一万, 这事纯属是扯淡; 不乱走,不乱窜, 不该看的咱别看; 各种骗,都出现, 把住思想一闪念; 小便宜,不能占, 别想天上掉金蛋。 不传谣,不杜撰, 不给社会来添乱; 早中晚,三顿饭, 多菜少肉常吃淡; 宁可缺,不可滥, 养成饮食好习惯; 学饮食,长经验, 吃好这碗长寿面; 坏毛病,快改变, 要给身体道个歉。

24

进豪宅,住宝殿, 不如安居两间半; 杂物多,理还乱, 但凡老伴愿意看; 孙子乖,绕膝转, 天天都把爷爷伴; 想观景,家里看, 这是一道风景线; 走好路,往前看, 回头未必就是岸; 没有愁,没有怨, 幸福晚年才实现!

25

第18篇:思阳“兵”诗十首

思阳“兵”诗十首

一、航空兵

神鹰起飞急钻云,钻云追月逐星星。 逐月追云星星闪,夜航归来航空兵。

二、汽车兵

挂档起步轰油门,卫国有我汽车兵。 不惧山路盘旋窄,一路喇叭伴歌声。

三、特种兵

擒拿格斗武功精,驾驶射击样样行。 惩恶扬善平安保,卫华有我特种兵。

四、炊事兵

当兵本想当将军,意外当上炊事兵。 酸甜苦辣我先尝,战友吃得乐津津。

五、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壮军威,战略战术导弹飞。 指到哪里打哪里,保卫和平长城巍。

六、坦克兵

铁甲骑兵壮军威,寒暑练得热汗飞。 练得战时少流血,流血流汗心不亏。

七、舰艇兵

枕着海浪梦星星,保卫海疆舰艇兵。 航母飞机驱逐舰,士兵心中有明灯。

八、陆航兵

直升飞机装陆军,如虎添翼陆航兵。 居高临下扫顽敌,机动灵活飞将军。

九、空降兵

从天而降空降兵,朵朵伞花朵朵星。 心心相印卫国家,奇兵一支捣敌心。

十、步兵

冲锋陷阵急行军,抢险救灾慰民心。 摸爬滚打天天练,流血流汗为人民。

第19篇:论白居易的讽谕诗

2011年全国本科自考

题:论白居易的讽谕诗指导老师:冯冠军学

生:聂绪梅

二0一一年六月

主题思想: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主张“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事而作”,反对一味“嘲风雪,弄花草”的脱离现实生活和斗争的创作倾向。他的讽喻诗在思想上追求“救病治人,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內外胥悦”的政治目的,在艺术上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伤民病痛,指斥时弊,主题专一明确,对比鲜明强烈。

关键词:颠沛流离、现实主义、针砭时弊、

切齿痛恨、爱国、鞭挞、通俗易懂

论白居易的讽谕诗

白居易(99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因曾官太子少傅,故后也自称香山或太白傅,祖居太原,至曾祖白温迁居下(今陕西省渭南县),祖父白又移居新郑县(今河南省),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东郭宅,祖父和父亲白季庚都是明经出身,做过县令,州别贺一类小官,很有政绩,母亲陈夫人来自书香之家,略通诗文,白居易就是这样一个以仕官著称的,充满儒家思想文公化的小官僚家庭里渡过了童年。

白居易的童年正是唐王室由盛趋衰的年代,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战争频繁。此时的白居易十一岁便随父离家避居越中(今浙江一带)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饿并至”,年纪稍长,又流转四方,“常常米丐衣”。正是这种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使得诗人广泛接触到民间疾苦,“离乱失故乡,骨肉多分散”,“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可怜少壮日适车贫贱时”,“马瘦衣裳破,别家来二年。忆归复愁归,归无一囊钱”。离乱的世事,民众的苦难和诗人的痛苦遭遇交织在一起,给诗人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并由此而奠定了遭遇交织在一起,给诗人内心留下了深深的

印迹,并由此而奠定了他在政治上始终关怀人民,在诗歌创作上坚持现实主诳道路的思想基础。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与他仕宦生活的坎坷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贬谪江州是他生活和思想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诗歌创作也从而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白居易的一生,大体上即可依此分为前后两期,而从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界线。

(一)前期——即从入仕到贬为江州司马以前。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由于诗人青少年时期的一段困苦经历,更使他发愤,功夫不负有心人,诗从在二十七岁以后连着“三登科举”,当官后的诗人利用自己便利的职位,经常针对时弊提出一些改革性的意见,并积极主张用诗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动机本意给封建统治者看的,借此进行“讽谕”,即规劝。希望他们看到这些诗,能幡然悔改,可是在客观效果上,“讽谕”或规劝却变成了揭露和讽刺,由于客观的现实社会太黑暗了,作者情不自禁地把他的讽刺的火焰,他的尖锐的笔锋,指向了大大小小的封建统治者,在客观上他成了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的代言人,他憎恨和诅咒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极端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他揭露了那些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

他同情人民的不幸,为他们的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灾难的生活而忧伤,为了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诗人写下了大量针砭时弊,关注民生的诗,这就是诗人自己归类中的讽谕诗,讽谕诗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

(二)后期,贬为江州司马至死。这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诗歌创作表现的一种深沉醇厚、伤感、而略带消极的思想情绪,在内容上讽谕诗减少而闲适,感伤诗大量增加。在闲适、感伤文坛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绪以及面对残破现实的那种内疚和自愧的心情,后期代表作为《长恨歌》、《琵琶行》等。

概而言之,白居易前期创作主要是讽谕诗,而后期主要是闲适、感伤诗等,在这些诗中,价值最高的是讽谕诗,这讽谕是和诗人的兼善天下的统治抱负一致的,是他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讽谕诗组《新乐府》、《秦中吟》,“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这篇论文只分析白居易的讽谕诗,而不分析闲适、感伤诗等。

下面试从思想上和艺术上来论述白居易的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讽谕诗从思想上来分析,有以下特点

(一)反映农民生活的困苦

如在诗《观刈麦》中,他描写了“足蒸署土气,背灼炎

天光”辛勤劳动的农民,由于“家田输税尽”,不得不拾穗充饥肠,揭露了封建社会“重赋”的罪恶,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想到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他感到愧疚:“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的同情,有种“兼济”的思想。

如《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之易为候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米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这首诗更反映了农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冬天采地黄“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由此可见当时农民生活贫困到了极限,要不怎么会是“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呢!白居易的诗就是利用这种形式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

在《杜陵叟》中,他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统治者虽然仍抱有幻想,但诗人已忍不住满腔怒火,真接代农民发出怒吼: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既是农民的反抗又是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

以上分析的这些诗都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贫困,而且是贫困到了极限,几乎是无法生活下去的地步,揭露了封建社会“重赋”的罪恶,表现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同情。

(二)反映妇女生活的悲惨

在封建社会,不仅农民的生活困苦,广大妇女的生活更为悲惨,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反映下层妇女婚姻的不幸

在《井度引银瓶》中,诗从直接触及到唐代社会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即就是青年男女的真诚相爱,在封建礼教压制下被拆散的痛苦遭遇,以至于在诗的末尾女主人公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从而暴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自由婚恋的摧残,在《母别子》诗中,通过母子被迫分离的悲惨遭遇,真实地反映了唐朝高级将官喜新厌旧,遗弃结发妻子的丑行。诗人的笔锋并未直接针对大官僚们三妻四妾,玩弄女性的行径予以斥责,却把讽刺的矛头对准“新人”,认为母子生死别离是“新间旧”的结果,但事实上“新人”也是受害者,诗人对母子活生生却被迫分离,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第二类:反映宫女的悲惨命运

在《上阳白发人》中,诗选取上阳宫女这一典型,通过

这一形象反映了所谓“后宫佳丽三千人”的真实命运,揭露了封建帝王摧残无辜女性的罪行,表现出诗人对宫女的同情,诗中通过“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 天不明”,真实地写出了宫女的悲惨命运。

如《后宫词》: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这首诗托宫女之怨,寄寓人臣的仕途坎坷,以讽刺皇帝的刻薄寡恩,许多唐代著名诗人从各个角度多种不同的形式去写,但绝大多数的诗是暗讽,白居易这首诗则是明讽,这首诗第一句开门见山揭穿所谓“雨露之恩”的实质,后面三句由这一句派生出来,刻画“一人笑,千人哭”的后宫生活,此诗的社会意义已超出了本身的意义,推广到社会,试看各个时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朝是有功之臣,夕为刀下之鬼”,几个春来无泪痕。

总之,在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生活比广大农民的生活更为悲惨,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任何自由可言,不是被拆散,就是被遗弃,不是“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 天不明”,就是“几个春来无泪痕”。这悲惨的地步是可想而知啦!

(三)反映社会问题——中唐时政弊端

中唐的弊政之—:“两税法”。“两税法”只收现钱不收实物,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赠友”中直接质问,“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为了换取铜钱,农民只有“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结果是“岁著衣食尽,憔悴畎亩间”。比如诗《重赋》中,诗人一针见血地揭露出两税的真相“敛索无冬春”整首诗是以一个被剥削者的口吻来写的,让农民自己出面倾吐了自己的遭遇,控诉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抨击了他们的贪赃枉法,腐化风,从而使读者了解重赋的残酷与农民生活的悲惨,并且斥责了他们“夺我身上暖,买我眼前恩”的强盗行径。“夺”“买”两字何等有力,它深刻地表达了农民的愤怒和对统治者的痛恨心情,有力地揭露统治者凶残狠毒的面目。使读者感受到农民的情绪,仿佛亲自听到农民的沉痛控告一样,诗人通过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无情的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罪恶,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遭受苦难的人民深切的同情。

中唐弊政之二:“宫市”。“宫市”即由朝廷派宦官去市上购物,是名为购物“而实夺之”。“宫市”遭殃的虽只限于“辇毂之下”的长安地区人民,问题似乎不大,但因为直接关系到皇帝和宦官的利益,很少有人过问,而白居易却写了

关于“宫市”方面的诗。关于这方面思想内容的诗有《卖炭翁》、《宿紫阁山北》等。

如《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炭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车人饥日已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从诗中不难看出,写的是卖炭翁,千斤木炭,只换得三丈纱绫,这实质就是一车炭在光天化日下被掠夺了,卖炭翁的“惜不得”含着多么深的悲愤,他心如刀割却无可奈何,宫使抢走了他衣食的希望,今后怎样活下去产呢?从而也就揭示了“宫市”掠夺的残忍。在诗《宿紫阁山北村》中,作者通过亲自见闻的事,描绘出一幅抢劫图。此诗情景真节,讽刺深刻,难怪作者自己说:“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与元九书》由此可见这首诗所写的都是事实,要不握军要们为什么那么紧张呢?

中唐弊政之三:“进奉”。“进奉”就是地方官把额外榨取的财物美名曰:“羡余”拿出讨好皇帝,谋求高官。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有:《红线毯》,虽在诗中自方是“忧农桑之费”,

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诗中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之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惜民力和物力,挖空心思讨好皇帝的宣州地方官们,暴露了最高统治者荒淫的享受生活,诗中最后“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对统治者提出严厉责问,义正严词。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丝织之艺术的高度发达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以上这些诗,都是反映中唐时期弊政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从上到下都腐化堕落,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广大老百姓无衣无食,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根本原因。

(四)抨击统治者,腐朽堕落的生活

在《卖花》中,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官僚贵族们豪奢游荡的生活。诗结尾“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道出牡丹价值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之额的人间不平事,尖税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而这种奢侈浪费完全是建筑在残酷剥削基础之上的。

如《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紫缓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来如云,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苦,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诗人写了“内臣”“将军输送”“樽溢九酝,水陆罗八珍”的吃美食,喝美酒荒淫无度的行乐图。而广大百姓的遭遇却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你看!广大老百姓的活命粮,却被统治阶级,如此挥霍,而广大饥饿无食人的人,竟以人肉为食,揭露为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

又如《歌舞》中写官吏们“日中为乐饮,夜中不能休”。“醉暖脱重裘”而广大老百姓的命运都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由此可见,当时老百姓身受屈枉迫害,而刑狱官僚们歌舞荒宴。

诗人通过《卖花》、《轻肥》、《歌舞》等诗,深刻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而深度其害的是广大老百姓。诗人之所以用讽谕形式把这些事实写出来,希望统治者能引以为鉴,不再欺压百姓,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察时政”的目的,但在当时社会诗人的愿望只能成为泡影。

(五)反对侵略战争,宣扬爱国精神

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有《西凉伎》诗中描写了封疆大臣们坐视少数民族的判乱、侵占大片国土而不图收复,反而整天沉溺于花天酒地,观赏狮子舞的奢靡生活中,诗人满怀愤怒心情,讽刺了边关军事重臣的渎职误国的可耻行径。而沦陷区的人民却是“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表

达了诗人对广大人民 无限同情,还有《缚戎人》,诗人以一位冒死逃回祖国的老边民,竟被守国的边将当作寇,解上朝廷去冒死求赏的典型事例和悲惨故事,真实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也抨击了边将们邀功请赏给人民造成的不幸,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人对边将拥兵不战,却虚奏邀功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恨,还有《新丰折臂翁》是诗人反对穷兵黩武的非正义战争的诗篇,诗反映了天宝时期由于唐王朝统治集团中少数人压迫西南少数民族中的白族,引起不义战争,前后驱使二三十万人民走向死亡,诗中从新丰县一个老翁的口中,以本人的亲身经历,说出了唐王朝统治集团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反对不义战争的情绪,在诗中诗人成苏地塑造了折臂翁这个典型形象,表达了反战的主题,他在二十四岁时,此人为了逃避“天宝大征兵”“驱将”“云南行”“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槌折臂”,自己砸断右臂,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其后果不堪设想,自己不仅终生残废,会由肉体疼痛还会影响到日后的生活劳动,那么为什么这些他都不考虑呢?这是因为征战“千万人行无一回,”只有这样,他才能“免征云南”,此时此刻,人物的内心是多么复杂而又矛盾呀!正如诗中写道:“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栋退归乡土,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

身全”。这六十年来,他“病不眠,终生不悔,且老身今独在”痛苦仍“不悔”,而且“喜”,这不正是“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样的心情吗?肉体虽残,但可得一条命,不致变作“云南望乡鬼”“身死魂孤骨不收”“万人家上哭呦呦”断臂比死强,这还是不幸中之大幸喽!那么反常的现象,多么悲惨的现实!这表面上是“喜”实际上是血和泪的控诉,这般自叙是沉痛的申诉,不只诉说了自身的遭遇,也控诉了封建统治孝穷兵黩武的罪行。

通过《西凉传》、《缚戒人》、《新丰折臂翁》等,这些读的分析,不难看到出封疆大臣位,边将及唐王朝统治集团都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以至造成“遗民肠断有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的局面,从这些诗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老百姓的同情,而对统治阶级拥兵不战和不义战争的谴责。

以上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白居易讽谕诗在思想上的特点,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白居易,真正用诗表达到了“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目的,用讽谕诗的形式来伤民病痛,指斥时弊。

二、白居易讽谕诗从艺术上分析,有以下特点

(一)缘事而发,一吟悲事

如在《卖炭翁》中,题在原有小序云:“苦宫市也”,这

“宫市”实际是一种不给分文的勒索掠夺的弊政。这首诗缘事而发,对统治者掠夺民财的罪行予以无情鞭挞,就诗的取材而方,诗人所吟之事决非随意拈来,无所选择,而是从车马喧器的街市中,将一位卖炭翁捕捉入诗,通过个别反映一般,足见诗人目光之犀利,选材之精心。全诗扣住卖炭翁的生活遭遇展开描写,笔墨集中不涉他事,这样便主题的专一。还有《新丰折臂翁》也是一样,诗下小序为:“戎边功也”,边功,开拓疆土的功劳,实际上是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穷兵黩武。这首诗缘“戎边功也”之事,以新丰县老翁“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槌折壁”的悲惨遭遇,形象地反映了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只写折臂翁的遭遇,而不写其它事,这样就有助于主题的专一。

通过以上诗的分析,我们可知道白居易的《新乐府》每首只集中写一件事,即“一吟悲一事”这样就便于诗的主题专一明确。

(二)刻画人物用外貌和心理描写

比如在《卖炭翁》中,诗人刻画了一位卖炭翁的形象,诗人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既有肖像描写,又有心进描写,诗中写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就活画出

了老翁的外貌特征,一位长年受着烟熏火燎,从事烧炭劳作的衰迈老人呼之欲出。还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是卖炭翁心理矛盾的刻画。是呀!天寒地冻,衣衫单薄,按常理,本应希望天气暖和,而卖炭翁却希望天气寒冷,把炭卖贵一些,通过这样的刻车就把卖炭翁的生活陷入绝境描写的惟妙惟肖,那就是卖炭翁一切的一切都寄希望于这车炭,这车炭是他生活的希望,通过卖炭翁的心理矛盾刻车,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悲惨处境,这样就唤起读者对不幸的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与其同类的作品还有《缚戎人》、《上阳白发人》都是通过刻画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主人公的悲剧,来说明统治阶段的残酷迫。

(三)在对比中见爱憎

在《重赋》中,诗人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在诗中《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贪官为了买得“眼前恩”就夺人“身上暖”肆无忌惮地压榨农民,造成社会贫富不均,苦乐悬殊,通过这样的对比,突出地写出贪官对待老百姓与对待他们主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劳动人民“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这样无比幸酸,而封建统治者皇帝和官库却是“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

屯”,而且是“岁久化为尘”。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矛盾尖锐,这是诗人深刻地揭示封建统治者剥削的结果,从而激起人们强烈的憎恨。

又如在《卖炭翁》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展示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诗中用“伐薪”、“烧炭”、“丙鬓苍苍十指黑”来说明烧炭的艰辛,接着写卖炭翁经过“一尺雪”、“辗冰辙”,反映出老翁生活的无依无靠,困苦到极限,希望就在于这车炭,就在这时“使者”到,结果是“一车炭,千余斤”换得“半匹红纱一丈绫”,这种对比,突出阶级的对立,暴露了“宫布”掠夺的残忍,全诗对比鲜明,诗的前半部分觉得老翁有希望之火,就是为了后来的希望化为泡影作铺垫。

还有同类作品《轻肥》,这首诗共十六句,前十四局分别写赴宴、席间、宴后,描写内臣们跋扈骄奢,诗尾笔锋一转,推出“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不作说明,不发议论,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揭示出社会的不合理,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另外,《卖花》、《歌舞》等作品都是用对比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爱与憎的。

(四)叙事真切,议论点实质

入在《重赋》中,那些贪官污吏从农民身上榨取财物却

堆得“如山积,似云屯”的缯帛丝絮号为“羡余物”“随日献至尊”,那至尊却把“羡余”放入“琼林库”,让它日久化为灰尘,白白糟蹋,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面对这种不平现象,作者通过叙述,在篇末用“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两句议论点题,真是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又如《新丰折臂翁》,在诗中通过对老翁的叙述,以他的经历说出自己惨痛遭遇,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诗末点明:“边功未立生人怨”。这是白居易惯用的艺术手法,在篇末“卒章显其志”。

除了《重赋》、《新丰折臂翁》在篇末点主题之外,还有《井底引银瓶》、《红线毯》也属这类作品。

从以上这些诗的分析不难看出,白居易在讽喻诗中惯用的手法是篇末点题即“卒章显其志”。

另外,在《新乐府》中有一个特别,那就是《卖碳翁》在这首诗的开头写了老翁伐薪,烧炭及劳动场所,烧炭的艰辛及老翁的外貌,家庭都做了介绍,在字里行间,给予了作者同情,在卖炭翁上市卖炭经过的叙述中,用“一尺雪”,“辗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说明卖炭的不易,诗人如实叙述好像亲临其境,接着对卖炭翁矛盾的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最后,作者写了“千斤炭”只换得“三丈红绫”这一细节,在故事高潮时结束全篇,

结尾含蓄,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而对宫市掠夺的切齿痛恨,这些感情都注于真切的叙述之中,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及富现实的批判力量,本篇不发议论,也没有露骨的讽刺,但是非爱憎全见之叙事之中,可见诗人写作技艺的精湛。这也是白居易诗较为独特的地方。

(五)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白居易的讽谕诗历来从以通俗易懂而著称,诗人采用明间歌谣中常见的三三七句法,所以读来琅琅上口,便于歌唱,诗中语言不粉饰,随口而出,如说家常,但是平白如话中也是通过作者的艺术提炼出来的,例如\"老躯解诗\"的传说就说明了这一点。

又如:在《卖炭翁》中,用“苍苍”“翩翩”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特别形象,在诗的结尾“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用数字来作比较,语言平易,具有巨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还有像诗《轻肥》、《歌舞》、《重赋》等《新乐府》、《秦中吟》中的作品,都体现出自诗确实是\"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烽不得清人袁枚说白居易的诗\"意深词浅,思苦言甘\",这不是不无道理的。

通过以上对自居易讽渝诗的分析,不难看出自居易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讽谕诗,根源于他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

生活。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深切地体会到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民生疾苦。在\"三登科举\"后,做官时却看到统治阶级从上到下醉生梦死的生活。这样不公平的社会,这样不公平的事,这种鲜明的对比,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最终写出了这些著名的诗篇,这些讽谕诗,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因为这样,自诗为后人所传诵。总之,自居易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本篇论文引用资料出处:

1、《自居易诗选注》邓魁英主编

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超、萧涤非、季镇淮、费振风主编

3、《自居易诗选》顾学旗、周汝昌远注

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远》徐中玉、金启华主编

5、《中文自修》 1995年第七期、1995年第二期、1995年第十一期

第20篇:微诗十首的抒情诗歌

1、底谷

人从高峰坠入低谷

孤独地在夜色深处流浪

锁着苦涩和无奈

泪水写满忧伤

其实人处在底谷最清醒

此时目光深邃得

像一潭幽幽碧水

严峻而又冷静

能看清人情世态炎凉

一句温暖的话

也能挽救他徘徊在危崖前的断肠

2、高峰

人从底谷爬到高峰

被人情的蓄伪和腌臜包围

其实人处在高峰最糊涂

巫士和小丑在他面前

手舞足蹈 顶礼膜拜

而他目光像涂上一层厚厚的乌云

感觉四周洒满了灿烂的阳光

洋洋得意 至高无上

岂不知危机正一步步接近他

只有朋友在冷峻地旁观

不动声色地提醒和规劝

3、爱的解释

多情的尘世里

处处是爱恨痴缠

最美的爱

应该似雪 洁白无暇

揉不得半点沙

走过每个日暮晨曦

爱藏在你心里

没有海誓山盟的誓言

而是携手在跌跌撞撞的冬日里

看落雪翩翩 寒风凛冽

爱是挂念 是宽容 是理解

更是一种心疼

4、火苗与燃烧

微弱之光闪动着美丽

跳动的灵魂在轻吟 陈诉 赞美

燃烧在眼前蛰伏

此时要分辨控制到什么程度

适当时产生光明与辉煌

给你带来成绩与荣耀

但急促时火似乎在悲鸣与呐喊

暴发出刚烈的汹涌

吞噬掉一切

既烧尽大地唯美的光澜

也焚烧腐土中泛滥的害虫

一切不复存在

5、新生

时光在慢慢变老

人人都经历着沧桑

荣誉和屈辱并存

胜利和失败并存

前进和倒退并存

面对生命突如其来的起落

都是成熟饱满而后的二次新生

胜利是炫耀的新生

失败像蛇蜕皮

又何尝不是痛苦的新生

6、珍惜

人的一生应该珍惜的很多

或许是初恋 或许是成败

或许是满壁狼藉 刮痕若疤

令人痛苦不堪

不要认为过期的曾经不必在乎

要知清纯灵动的美好 绽放于刹那

却是潺潺的风霜年华的闪烁

是漂白后的伤痕

无论岁月是否有情

都应该珍惜流年的痕迹

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

才能实现未来铿锵的信仰

7、情与恨

悠悠泪水 搏谁深情

漫漫纯真 唤谁之心

何时方结情痂

何日无恨芥蒂

多少山盟海誓洒落高山

多少情深义重逝没大海

爱恨情丝空余枉然

莫以情喜 莫以恨悲

淡然处之 独守一份清欢

或许人生就是一段行走的旅途

一路阳光 一路风霜

会遇到树茂花开

只是情缘未到

8、童心

有了孩子般的童心

才会去触摸善良

有了孩子般的眼睛

才能发现美好

因为童心没有杂念

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虽然缺乏太阳的灿烂

但却勇敢地冲破了阴影

显得那么纯净透明

9、心窗

老态龙钟的人

眼睛或许混浊模糊

如果储满了智慧与经验

心是透明的

年轻力壮的人

眼睛或许炯炯有光

如果储满了愚蠢与贪婪

心是浑浊的

10、缘

相守的人不一定相知

相知的人不一定相守

相守而不相知是心无缘

相知而不相守是身无缘

相守相知相惜才是真有缘

难得一知心 白首莫相弃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
《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