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2 21:01:4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北冶一中教学二部王哲

教了>两则之后 ,想再补充点有关庄子的事情,首先戏说一下庄子的穷,庄子在诸子百家中是最穷的,生活在那个时代,一个真正的士人,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实在悲哀。可庄子却能挺直腰杆,语言上从来没吃过亏。且听几个有关他的故事。全都是有出处的,信不信由你。

一、缺衣庄子去见魏王穿着破衣烂衫露着脚趾头,魏王笑话他说:“庄子你咋混到这份上,如此潦倒。狼狈不堪。”庄子说:“不是这样的.我只是缺衣物,并不缺精神食粮,我的精神并不潦倒.应该是穷而不惫.穷且益坚。”

二、少食庄子家揭不开锅了他想去找魏文侯借几升黍子.魏文侯推托说:“别急,我要去南方讨债,回来后给你弄三百两金子。”庄子说:“我来的路上,看见车辙里有一条鱼向我求救,他说他是东海的鱼官落难了,求我取三升水救他。我说我急着到吴国越国去旅游。等我回来去引西江水来救你。”那鱼说:“非人哉,我只要你三升水就可救我,等你回来我早死了,你还是去干鱼肆里找我吧。”

三、受嘲笑有个姓曹的商人,口才不错,宋国国君派他出使秦国,并送他几辆车子。他到秦国后,见到秦王使尽巴结之能事,颇得秦王好感,秦王又赏他了几辆车子。他非常高兴,想找个穷人炫耀炫耀,他首先想到庄子。那一天,他从穷闾破巷中找到庄子,庄子正在编草鞋。曹某就说:“庄子呀!你咋住在这穷地方害得我好找,你

真是个穷醋蛋,整天光知道编草鞋,穷死你哩!你看看我出一趟远门,秦王赏我百辆车子。”庄子说:“了得了得,我听说秦王得了什么毒疮,他的奖赏标准是吸他一个毒疮奖一辆车子,舔净他一个痔疮赏五辆车子,你一 定舔了他更多的痔疮,得了这么多车子。不过太恶心,你快开着你的车子滚蛋吧!”

四、缺尊严有一天,庄子看见一只好看的鸟,黄羽毛,大眼睛,长尾巴。庄子感到好奇就跟着去看看这黄雀要干什么,跟到一棵栗子树下,看见黄雀盯着树枝上的一只螳螂,再仔细一看螳螂正要捕树叶上的一只蝉。哎呀太可怕了,该赶紧回去取个弹弓打黄雀。还没来得及撤离,看栗树的老人就追着庄子骂,老人以为庄子偷栗子。庄子很没尊严吧。做为一个士人因为穷,连看果园的人都敢追着骂真是太没面子了。不过通过这件事庄子可算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庄子生于乱世,时运不济,上有昏官当道,下有黑恶势力,左等右等也无社会保障,忍饥挨饿,饱受熬煎,倍受欺凌。庄子的学生想在庄子死后厚葬他,庄子临死时交代“他死后就扔在荒山野岭,让天地做他的棺木,让日月做他的双壁,让星辰做他的饰品”。学生们说:“如果把你的尸体扔到荒山野岭,被鹰叨了怎么办?”庄子说:“你们要是把我埋在土里,被蝼蚁瀵了怎么办?还不如让鹰叨走,还可以随着上青天看看白云长得怎么样哪。”这才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呢。

推荐第2篇:残且益坚 不坠青云志

残且益坚 不坠青云志——采访市自强不息残疾人

2007年12月14日 作者:本报记者段裕祥 王少飞

采访之前,我们首先接触了一组数据:根据 2006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全国残疾人人口比例为 6.34%,也就是说,在 13亿多人口中,残疾人的总数超过了 8000万。在广西,就在你我的身边,平均每 100个人中就有 7.23个残疾人。在我市,各类残疾人总数为 36.1万,其中,肢体残疾人 8.9万、听力残疾人 9.1万、视力残疾人 5.7万、精神残疾人 2.0万、智力残疾人 2.1万、多重残疾人 8.3万。按城乡范畴划分,城镇残疾人 7.2万、农村残疾人 28.9万。

庞大的残疾人总数,让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多一份关注、多一份关怀。

几天的采访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长期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庆幸的是,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我市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正在不断改善。在我市,已有 3.12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0.92万城镇残疾人就业在岗; 0.43万残疾人参加了社会保险, 5.1万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0.77万农村贫困残疾人通过扶助解决了温饱问题; 1450户农村贫困无房残疾人住房得到了解决;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市广大的残疾人仍然不同程度地面临康复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脱贫难等现实问题;残疾人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们这次走访的几名对象,无疑都是残疾人群体中比较幸运的。他们或有一技之长,或凭着辛勤的努力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回报。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有两个共同的因素:一是他们身上都具有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二是他们都非常幸运地拥有一群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的亲人和朋友。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深深体会到: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并不是社会给予他们多大的物质资助,而是一个真正能接受他们、认可他们、给他们以平等机会的社会环境。对于更多的残疾人来说,他们的贫穷并不是因为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而是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平等就业的机遇。关心残疾人、爱护残疾人,有时并不一定要我们捐献什么。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或许仅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小小的善意,也许就会成为他们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

王发旺:养猪书写别样人生

王发旺,名字充满了财气,事业也充满了财气。 12月 10日下午,记者匆匆赶到灵川县城见到王发旺时,他正在一个文印店里准备材料,原来他准备申报与发展养猪业有关的一个项目。然而,这个在灵川乃至桂北小有名气的养猪手,却是一名残疾人,去年获得“全区自强模范”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带头人”。他说,敢拼敢做、善于经营是他这位残疾人企业家的成功之道。

王发旺出生在灵川县灵川镇王家村委王家村, 1986年,他开的拖拉机被一辆大卡车撞成两截,自己被抛出 10米开外,当场昏迷不醒。由于抢救及时,虽保住了生命,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尽管腿是残了,但生活还得过,精明的他看到王家村委勃岭山下有一片荒地,土质肥沃,山上有泉水,很适合大面积开垦,发展种养。于是他找到村委干部,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得到村委干部的大力支持,并与村委签订了开垦 70年的合同。在种下速生白果林的同时,他还建造猪舍,开始了母猪的养殖。王发旺的养猪业发展很快,在别人养猪赚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却能赚到钱,是因为王发旺善于开拓,致力于养二元杂交猪、三元杂交猪和纯种猪等好品种,取得很好的效益。

为扩大生产和保证饲料的质量, 1999年,王发旺办起了自己的饲料厂。饲料通过国家质检,冠以“发旺”牌的饲料正式创牌上市,事实证明,用发旺牌饲料饲养的发旺良种种猪场的猪花,生长速度快、体型好、健康。一家集良种种猪饲养、饲料加工、白果种植一条龙的综合立体养殖场已初步形成。

这时的王发旺,已经充分认识到科学指导对养猪的重要作用,为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他积极与广西大学等大专院校和全国机械养猪协会、广西养猪协会进行科研和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在县残联、县畜牧水产局和水果特产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种猪场大规模从全国各地优秀原种猪场引进新品种,同时猪场还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扩建和改造。 2002年,原王家庄种猪场、王家白果场、发旺饲料厂正式统称灵川县发旺良种种猪场、灵川县残疾人养殖示范基地。今年 11月 29日,更是发展成为灵川县发旺养殖有限公司,总场 1个,分场 10个,年出栏 2万多头猪,被评为桂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王发旺本人也被选为桂林市养猪协会副会长。

经过多年的精心经营,现在他的瘦肉型猪和生产模式,已经辐射到整个桂林市各县区,发旺良种猪场“公司 +农户 +基地”联结农户 326户,安置本市县农民工 53人,为做强瘦肉猪种猪业,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途径。 2004年春,桂林市残联领导带领叠彩区残联组织的 6个残疾人到王发旺的良种种猪场参观,其中有 3人开始养起了王发旺的良种母猪,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王发旺事业发展起来了,立即想到要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他用自己的“公司 +农户 +基地”经营模式,扶持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发展瘦肉型猪生产,帮他们请北京养殖专家授课,让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蒋连友是灵川镇民治村委的一名残疾人,一直靠到各村帮人理发为生,由于行动不便,走村串寨很困难,一天下来理不了几个头,生活十分清苦。 2002年,通过县残联的介绍,蒋连友找到了王发旺,王发旺二话没说,就将两头种母猪赊给蒋连友饲养。 2003年,蒋连友养猪获纯利 5000元,蒋连友说,他一辈子也没有得到这么多的钱。王家村的王初喜夫妇都是残疾人,有两个小孩,靠开小卖铺为生,生活过得吃了上餐没下餐。王发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4年动员他饲养瘦肉型母猪,并赊了两头种母猪给王初喜养,让他更快地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王发旺作为县肢残协会主席,经常对周围村屯的残疾人进行调查,对那些积极向上又能吃苦耐劳的残疾人,他都去动员他们养猪致富。王发旺为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王佶:一条腿撑起冠军梦

这对夫妻,男的叫姜文俊,女的叫王佶。因为患过小儿麻痹症,他们现在一个只能拄着拐杖依靠一条健康的右腿生活,一个只能常年与轮椅相伴。你也许会觉得上天对他们不公平,也许会默默地同情他们的遭遇。若是你认识了他们,与他们交谈过,你会发现:他们因为有了彼此的扶持,过着虽不富裕但很幸福的生活。

2000年的 6月, 29岁的王佶一个人摇着轮椅在街上散心,忽然间轮椅不知怎地坏掉了。王佶心里着急却使不上力,轮椅坏掉的地点离家还有一大段距离,如果等到家人来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王佶自己也没有想到,那天帮她摆脱困境的,竟然就是她现在的丈夫姜文俊。原来姜文俊的修车摊就在附近,他看到王佶遇到了麻烦束手无策,又是个残疾人,不免同病相怜。王佶的轮椅很快就被姜文俊修好了,但姜文俊不放心,又坚持送王佶回家。聊天的过程中,王佶得知姜文俊是东北人,而她自己小时候也在东北住过十几年,两个人还算是半个老乡。两个人的话题一下子多了起来。后来大家都说,他们两个是真正的有缘人。

当时王佶是市里的举重运动员,而姜文俊也是篮球等体育活动的爱好者。借着对体育的共同爱好,两个人的交往多了起来,终于在 2001年喜结连理。结婚后的两人更是相敬如宾,为了照顾王佶,姜文俊放弃了收入还算不错的修车摊。虽然收入少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两个人谁都没有怨言,特别是当健康可爱的女儿出世后,小家庭里的欢声笑语更多了。

2002年,在社区的帮助下,两个人搬到了现在的住处,房子是市政府为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的,这对两人来说,生活的负担又减轻了不少。

日子悠闲了,两个人反而闲不住了,听说市里面要组织残疾人参加比赛,在姜文俊的全力支持下,王佶重新回到了举重队,姜文俊也如愿参加了市里的篮球队。训练虽然辛苦,但通过两人的不断努力,在 2003年全国第六届残运会上,两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佶更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取得了铜牌的好成绩。在 2006年广西第六届残运会上,夫妻俩更是双双捧回举重冠军。今年的全国第七届残运会,王佶又得了一块银牌。现在,教练又帮王佶定好了新的奋斗目标,要在 2010年广东举办的亚运会上冲击前三名的成绩。一说到未来的奋斗目标,姜文俊忍不住开玩笑地对王佶说:“我一直这么默默地支持要有我 2/3的功劳哦!”王佶也幸福地笑了起来,大声说“没问题!”

说起两人的生活,他们最感动的就是亲人、朋友,以及邻居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照顾,使他们能够乐观地融入到与大家同步的社会生活当中,特别是教练的支持,不断地帮王佶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实际上等于帮助他们两个描绘了新的梦想,让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听说他们的女儿就快上小学了,残联的同志说,会尽快帮姜文俊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好贴补些家用。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生活,记者真替他们高兴。

刘建桂:修车铺办成“聋哑人俱乐部”

在东江菜市口旁边,有一家很不起眼的修车铺,店铺是老房子,而且门上也没个招牌。不过,附近的居民却都知道———要修车就到这里来。店铺主人叫刘建桂,是一名普通的聋哑人,今年 53岁。

刘建桂原来是桂林市二阀门厂的一名职工, 10年前下岗后,闲不住的他便办起了这个修车铺。凭着精湛的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修车铺的生意红火了起来,衣食无忧的老刘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如果有残疾人上门修车,他分文不收;尽可能帮助周边的残疾人兄弟。为此,他默默地做了很多“不起眼”的好事。

10年间,老刘先后收了 7名聋哑人徒弟,手把手地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赠。他的徒弟中,有的已经开起了自己的修车铺,有的“赖”在老刘的店里舍不得走。同是聋哑人的龙二生、龙桂生兄弟,原来都是种地的菜农,生活比较贫困,跟了老刘学修车以后,现在每人每月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看到他们俩憨厚的笑容,你就知道他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老刘的善良渐渐地在聋哑人当中传开了,老刘的修车铺也渐渐成了聋哑人的俱乐部。在修车铺的里间,老刘特意支起了一张四方桌,周围还摆放着 10来把小板凳,别看地方小、条件简陋,这里一天最多的时候要迎来三四十个客人,一般都是住在周围的聋哑人,大家用手语告诉记者,到了老刘这里,就好像到了聋哑人自己的家园,大家平时在这里打打牌,聊聊天,讲讲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每天还都要来这里看报纸呢!说到这里,一个小伙子马上捧过来一摞的《桂林日报》和《桂林晚报》,还说这些都是老刘花钱订的。

老刘的修车铺不仅是聋哑人的娱乐室,而且还成了聋哑人的教育课堂。通过大家的监督和正面引导,几年里,先后有五六名年轻聋哑人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几年前,有个小伙子没有正式工作,偶尔做些小偷小摸的事,通过大家的不断开导,小伙子再也不做违法的事了。

徒弟小曾曾经喜欢打架,老惹是生非,现在成了店里有名的好伙计,大家都夸他又肯学又勤快,看到大家用手语表扬,正在修车的小曾不好意思地笑了。

修车师傅刘建桂在聋哑朋友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年 9月 9日,老刘提议原来市聋哑学校毕业的同学组织一次谢师会,本来是桂林范围内的小聚会,没想到消息越传越远,等到聚会那天,不仅桂林市的聋哑人来了,连河池的、柳州的、南宁的、梧州的,最远的一个远嫁到南昌的女同学也特意赶了回来。

其实残疾人更需要认同感和相互之间的关怀,刘建桂师傅的修车铺,为残疾朋友擎起了一方互助友爱的天空。

李玉息:一片丹心报社会

儿时,因护士的不小心将一截针头留在他的肌肉里让他终身致残;穷则思变的商海闯荡岁月让他勇立事业的巅峰;乐于助人的心肠令多名失学儿童的命运发生了根本转变。他,就是临桂县会仙镇残疾人李玉息。记者于 12月 10日晚,在李玉息的制衣车间采访了这位好心肠的残疾人。 李玉息干过农活、做过水果生意、贩卖过竹片、开过小饭店,丰富的阅历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本领,聪明的头脑又令他捕捉到了多次的商机。他在边境城市东兴经营过的摩托车、啤酒、日用品等打入越南市场,成为了小有名气的老板。最终,思乡心切的他还是回到桂林办企业。

万事开头难,李玉息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回到桂林后,他和两个朋友闯进了服装行业,开办了丽华服装厂。但由于 3个人都是服装行业的门外汉,没技术,没规模,没管理经验,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李玉息的两个朋友提出退股另谋发展,李玉息毅然决然地将面临倒闭的工厂接了下来,他四处求援、筹款还钱给股东。他反思过去,意识到技术、人才、市场是工厂的基本要素,是工厂兴旺的关键,于是聘请了两个来自广东的服装技术员。同时,他又把目光瞄向市场,千方百计寻找新客户。为了寻找销售渠道,他在酒店门口对一服装老板守株待兔,苦等 8个小时,最后该老板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考察他的工厂并同意帮助销售丽华服装厂生产出来的羽绒服产品,工厂由此起死回生。

丽华服装厂走出困境后,李玉息并未因此松懈下来,他狠抓服装质量,以优质产品供应市场,以诚信经营赢得客户的信誉。产量不断翻番,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也向日本、韩国和欧美市场进军。

李玉息自己发展起来后,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工厂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只要他们来求职,李玉息都给予安排,并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工资待遇与生活待遇和其他员工一样。工厂先后安置了 16名残疾人就业,为当地提供了 200多个就业岗位。

李玉息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人活着,不应只为自己,还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李玉息富起来后,对自己和家人都很“抠门”,但对社会却是慷慨解囊,他赞助社区成立联防队,赞助残联组织的“漓江之声”演出活动,赞助农村修路,资助困难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赞助 30余名贫困学生上学的义举,更是令人感动。他说:“过去家里穷自己上不了学,千万不能让穷人的孩子重走我的路啊!”

象山区初三学生麻程,自己有心脏病,父亲残疾,母亲失业,李玉息了解到这个消息后,不仅捐钱帮麻程治好心脏病,而且掏钱资助他继续上学,为这个贫困之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象山区二塘乡的伍玉秋,从小失去双亲,只能与两个姐姐相依为命,李玉息知道后,一边资助伍玉秋上学,一边安排她姐姐到厂里工作。灵川中学的莫荣凤,由于家境贫寒,面临失学危机,当她看到《桂林日报》报道李玉息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后,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李玉息电话求助,李玉息二话没说,不仅资助现金和文具,让她读完中学,还准备资助她上大学。莫荣凤说:“李叔叔亲如父母,我要好好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李叔叔的恩情!”

廖仿斌:盲人摸出致富路

廖仿斌原本不是盲人,但 10年前的一场病,让他眼睛老是胀痛,视力逐年减退, 7年前,终于因眼球严重萎缩导致双目失明。致残后的廖仿斌,并没能因此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毅力,摸出了一条科技致富的道路。

虽然眼睛不再光亮,但生命可以重放光芒。 4年前,他以种果树为突破口,把家里的水田全部种上夏橙,感觉不够,还租用别人的土地增加了种植面积,县残联更是资助他部分肥料等,把他定为科技致富带头人。

但一个盲人要像正常人一样干农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廖仿斌毅力惊人,他逐渐用心去熟悉环境,用心记,用耳听,一遍又一遍训练,一次又一次摔跤,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熟悉了村子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一桥一路,走在田野上,他像正常人一样,健步如飞,双脚生风。学习种果技术更是如此,他主动向有经验的人请教,通过用手触摸,刻苦探索,很快就掌握了一手好技术,从栽种到剪枝,从除草到喷药,他都得心应手。辛勤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他种的夏橙,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销售十分走俏。

廖仿斌自己富了以后,还将种果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别人,特别是对残疾人的支持,他更是尽心尽力,同村的廖仿文、廖仿清也是残疾人,当看到廖仿斌种果成功后,也激发起创业的热情,但却遇到许多困难。廖仿斌知道后,给了他们每户 100株果苗,帮他们赊农药、化肥,还在技术上手把手地指导他们,终于使他们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同村的吴洁兰种了 5亩多的夏橙,但家里的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自己又不懂管理,感觉非常无奈。廖仿斌知道后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她,吴洁兰感动地说:“我家果子种得好,全靠廖仿斌一手教出来的,真的感谢他的好心肠。”廖仿斌自己更是主动找到县残联,要向更多的残疾人免费提供果苗及栽种技术,以让他们早日脱贫。

在廖仿斌的带动下,全村人看到了种夏橙致富的希望,全村 900亩水田,已种下果树 600多亩,其中大部分为夏橙,成了远近闻名的夏橙村。县农业局经调查踩点,准备将连片种植夏橙的西隆村作为全县水果套袋样板点,建立无公害水果基地。廖仿斌又带头实验,把自己种的 3.5亩夏橙全部套袋,成了全村敢吃螃蟹的第一人。全村人看到廖仿斌这样做,也纷纷效仿,廖仿斌成了全村人的风向标。

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盲人,却敢于向生活要光明,成为村子里带头致富的大能人,但凡认识他的人,对这一点都感到佩服。

推荐第3篇: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覃加哲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湖南省长沙理工大学应用化学1102班覃加哲

当秋天的叶子随风一片片飘零落地,思乡之情顿然而生。回想起山村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那么的亲切,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这一路走来,我满心感恩之情,当然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辛勤养育了我二十多年。

我是村里唯一一位到外省读书的大学生,因为长沙和家乡很远,我也只能每个学期回家一次,记得准备上大一的时候,我在家门口等着班车,家里的邻居都来送我,我心里十分感激。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不得不每年都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以每年6000元的费用缓解经济压力,在贫困的山区里,我就像是飞出大山的凤凰,载着不只是我的梦想,更是整个村的希冀,于是我踏上了求学的道路,义无反顾。然“天有不预测风云”,2012年10月,就在我刚度完暑假回到学校的一个月,家里传来噩耗,我的外婆不幸病逝了!外婆的去世使得母亲旧病复发,精神恍惚,卧病在床,并且突发阑尾炎。面对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打击,我迅速擦干泪水,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扛起了摇摇欲坠的家庭。直奔回到家里照看母亲和料理外婆的后事,一边悉心照料母亲的病情,贴心并安慰母亲,在母亲阑尾炎开刀后,精神一天天变好,生活逐渐能够自理。之后,我便重返课堂。回校后,为了不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我便忙里偷闲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发传单、搞促销、上家教、举广告牌等等,还参加学校勤工俭学工作,自己解决了生活费问题。自打那个月起,卡上剩下的的1000元和兼职挣得到的费用,便够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我那个学期也就没买过衣服。妈妈出院后知道我的情况,就给我寄了生活费,打电话和我说“孩子,别苦了自己,虽然我们家穷,但是我们还是要你在大学里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而母亲不知道,那时在电话一头的我,早已热泪盈眶。

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在外婆突然病逝的后事料理,和母亲住院期间高额的医疗费面前无能为力,种种的经济问题让我欲睡难眠。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国家助学金给我带来了希望,当拿到受助的一千元助学金时,我突然感到手里的一千元钱的重量似乎沉了许多,也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又重了不少。圣贤有言“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此我脑海里便刻下“思源”二字,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不忘感恩,热心公益的我,乐于服务他人。每年寒暑假,我都去村里的敬老院看望孤残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帮他们做饭,打扫卫生,洗衣物等,获得村干部的一致好评。在服务别人的时候,我不怕苦、不怕累,竭诚服务。2012年10月,参加了微益中国志愿活动,成为该网站的志愿者;2013年2月20日,我自愿参加了广西河池市百马乡坡楼村的敬老院义工活动;2013年7月,我担任了为期三天的湖南省大中学生游泳比赛志愿者;大二的暑假,我加入了暑期寻访校友的夏令营,成为学校寻访校友的志愿者;2013年9月15日,长沙市开展了关爱助残志愿活动,我参加了此项活动,有幸被评为优秀志愿者;2013年11月2日,我积极参加了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我为爱行走”志愿者活动。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加入了湖南志愿服务网,参与了“保护江豚,保护长江”、“2013学雷锋社区陪伴”、家教义工辅导等志愿活动,2013年10月27日我还加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湖南区的志愿者,参与了绿色环保的活动。除此之外,我还把一些旧的衣物捐给“爱心中转站”,在长沙市血液中心进校园采血时,我也会积极献血,为血库注入自己的微薄力量。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就像是雪中送炭,心存感恩,尽我所能去帮助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

殊不知,每次参加公益志愿活动回来后,我都会有深刻的感受,因为每一次经历都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每当看到被我帮助的人回迎的充满感激的灿烂一笑,我心里很踏实,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哪怕是简单的一声谢谢,都手有余香。在做投身公益志愿活动时,我时刻怀揣着感恩之心,积极履行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几度作为青年志愿者走进孤寡老人的社区,深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关爱,带给他们的是内心无比的温暖。

高中就背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至今记忆犹新,最励志的话当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虽出身贫寒,却想用拼搏之心点燃青春的火焰,用平凡之举诠释男儿责任,用朴实之音弹奏出一曲清新感人、温暖动人的青春乐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推荐第4篇:穷且益坚,志在青云

穷且益坚,志在青云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十分荣幸参加这个以“自强自立,励志成才,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穷且益坚,志在青云。

青云之志相信同学们都有。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上进心。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同样是带着这份志向走进了大学,今日,又走向了这个舞台。但是我认为,有这样的一些同学,他们的这份志向,更加值得我去尊重。就是那些生活贫困,但自强自立的同学!虽然,他们的家庭有许多的不如意,但他们同样有高远的志向,坚定的意志。至今在我不到一年的大学生活中我认识了许多这样的同学,同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的家庭并不算贫困,从小在父母的宠溺下长大,身上没有他们那种坚定的意志,更少了一分自强自立的精神。同他们比,我甚至认为,我没有资格站在这个舞台上!我常常想,当他们在用行动来践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时候,我又在干着什么?

因此,当我站在这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身边这样的同学。他们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位。一位是益中,一个质朴、实在的男生。他来自黄土高原的山村,是全村唯一的一个大学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下有正读中学的弟、妹,上有年迈的祖父。和他打篮球时,看到他那双粗糙的手,我明白了他早已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力。闲聊时,我问过他,周围的同龄人都放弃了学业,是什么让你坚持了下来?益中很平静的说,因为家庭的贫困,周围的人家都看不起,所以自己一定要做出个样,实现大学的理想。后来大学期间得到了国家与学校助学金,更要回报国家的资助。最后,他斩钉截铁的说:“我人穷,但志不短”。这句活我听过很多次,但这一次却深深震撼了我。穷且益坚,志在青云!就这样在国家助学金的支持以及个人不懈的努力下,益中正在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回报父母,回报国家!还有一位是小慧,一个活泼的女孩。她来自皖南的一个小村子。父亲已经劳累成疾,而母亲体弱多病。家庭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但还有更大的打击。以至于她给我说时我都难以置信。就是因为家庭的贫困。周围的亲戚竟争相同她家断绝关系,包括她父亲的亲哥哥。但就是这样的困难,也没有动摇求知上进的心。她同样在自己的努力和国家的资助下走进了大学。我问过她以后的打算,她说要在回报父母的同时去山区支教。就是这样一个质朴的想法,见证了一颗“自立自强,回报祖国”的心。平时他常问我一些文学知识,因此开玩笑的说我是她的“师父”。但今天我要说,他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无论是小慧还是益中,还有我身边其他身处贫困,志在青云的同学。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是他们真正让我明白“自立自强”的精神,“励志成才”的意义。对于这些,我除了去学习,去立志,去磨砺自己,还能怎么样。

对于我的这些同学。我除了敬佩与学习之外,还有为他们高兴,因为他们青云之志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助学政策的支持与帮助!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样的“阳光政策”下,我们还不该励志成才吗?不管你在生活上的好坏,只要你有努力、奋斗的心。一切困难又何足惧哉!最后,请允许我向每一位这样的同学鞠躬致敬。是你们让我看到洪战辉、徐本禹就在身边;是你们让我真正明白,穷且益坚,志在青云!

推荐第5篇: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全诗赏析

古诗文网 http:///cj6编辑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全诗赏析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ã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ã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â)。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â)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ã zhã)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â)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â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出自唐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zhěn),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ōu)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fān)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huáng)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遙臨;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ãi)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裡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傢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lǎo)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yǎn)驂騑(cān fēi)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ē);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tīng)鳧(fú )渚(zhǔ),窮島嶼之縈(yíng)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tà),俯雕甍(mãng ),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yū)其駭矚。閭(lǘ)閻(yán) 撲地,鐘鳴鼎食之傢;舸(gě)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zhú)。雲銷雨霽(jì),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l ǐ)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chuá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â)。睢(suī)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zūn);鄴(yâ)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dì miǎn)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kuài)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hūn)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時運不齊,命途多舛(chuǎn)。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hã zhã)以猶歡。北海雖賒(shē),扶搖可接;東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quâ)之長風。舍簪(zān)笏(hù)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裡。非謝傢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tāo)陪鯉對;今茲捧袂(mâi),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zǐ) 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賞析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瞭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於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序》《宴滕王閣序》,寫於何時,有兩種說法。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從這篇序文內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於寫作時間,課文的註釋解說采用後一種說法。《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誇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可見當時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推荐第6篇:常怀感恩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教师节体会

常怀感恩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教师节体会

教师节将到,盘点我这如梭般飞快的两年从教生活,感慨颇多,我只想用“感恩”二字来形容。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追梦的道路上有过动摇,也曾为灯红酒绿的喧嚣所吸引,喑哑了心中的声响。爸爸一直鼓励我坚定理想,踏实做事。每每我站在抉择的路口犹豫不决时,他的声音总在耳边回响:“知道你自己要干什么,坚持你的选择!”妈妈总在我脆弱抱怨无理取闹时敞开她最温暖的怀抱,不计较我的任何过失。

感谢我的同事老师们。大家慈祥的微笑,父亲般的关怀让我感觉到温暖,对我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有更多前进的动力。相比县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我更珍重的是今年校级考核的优秀,我真的没想到大家会将宝贵的票投给那么微不足道的我。

感谢我的学生们。2011年我担任六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老师,创建xx文学社,2012年我担任七年级的班主任、语文老师,2013年我担任合并后的八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校通讯员,所有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广大同学的支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我感受到教学带给我的快乐,这快乐来自学生。因为学生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善良、天真、热情、单纯、执着感染了我,让我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又是如此大度和宽容,尽管前一秒我可能刚冲动的发过脾气,下一秒安排他们的任务他们还会不折不扣的完成,只有在孩子这里,他们没有怀恨报复阴奉阳违左右逢源,他们时时让我感受到一种由尊重和信任带来的满足。

感谢我自己。路的味道,唯有脚最清楚。原来那句话我一直没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感谢所有教会我真、善、美的一切的一切。

推荐第7篇:山东高考作文(下水):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下水范文):接受改变不

负青云之志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注:以下作文均摘自《齐鲁晚报》(2013年6月8日)

【作文点评】

今年山东卷的材料作文,比较有意思,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是《咬文嚼字》杂志专栏给莫言等很多作家的作品挑错别字的内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撰写800字以内的作文。

记者采访了部分考生,让他们谈谈对这则材料作文的感觉,多数考生表示,今年的作文“有话说,很喜欢”。问及写作的主要内容,记者采访的10位考生,其中有8位考生选择“拿莫言说事”。

“材料作文的张力大,给人的思路更开阔吧,想写的出彩就要推陈出新,但要把握好主题,理解错了会很惨的,所以我写的也很小心。”一位陈姓考试告诉记者说。

因为平时模拟考试中很多都是这类作文,所以还是比较自信的,但也有少量考生觉得有点难度。考生陈峰告诉记者说:“给的材料很少,表达的也很清楚,但是材料背后会不会蕴藏深意,我很担心我理解的浅了。要是没写到点子上,就拿不到高分了。”网友称山东卷作文鼓励怀疑精神

山东高考题目一出,立即在网上如旋风般传播,吐槽的、调侃的、叫好的应有尽有。“山东高考作文这么无聊。“网友“木头LINMU”表示,在历届山东高考作文题目里面,自己最喜欢的是”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觉得文艺极了。

当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对今年的山东卷作文表示支持。网友“庭前花非花”就说:“山东的作文题目取的应景又有意义,莫言老家山东潍坊,去年刚获诺奖。这个题目鼓励大家的怀疑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

此外,微博开始流传网友杜撰的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某网站邀请莫言谈今年山东语文作文,莫言指出今年作文题目可能和青春有关,颇显自信,此时语文考试如火如荼。语文考试结束后,当主持人拿到山东高考试题,对着镜头讪笑:莫言老师,你中枪了。莫老师沉默。

【范文抢读】

1.来斗雅量

文/张维肖

雅量者,旷气宏度也。

古有魏晋名士,襟怀旷达,狂草一笔指文瑕;今有名家文豪,文甲天下,细纠别字尽笑纳。

这些大家不仅有佳作流芳百世,更有其气度蕴于字里行间。字句的锤炼需要借于他人的评价,而接受他人的批评来完善自己,更需要一样珍贵的东西——雅量。

富兰克林言:“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莫言、铁凝等作家对《咬文嚼字》杂志指出的错别字虚心更正并表示感谢,这不单是他们对自己文章细节的完善,向大处想,这亦是对整个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作家本人秉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重视文字的正确性,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才会带动这个社会认真对待文学的风气,还感染了更多尊敬他们的读者有此“雅量”,寓于人际交往和人生行路中,更是一种无形的功德。

雅量的核心,是闻过则喜。人非圣贤,天生热爱被赞美的人性,使得闻过则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像高高在上的帝王和已经名扬天下的作家这样举足轻重的人。没有雅量的人屡见不鲜,不肯听从批评而带来的恶果自古有之。

初入文坛的莫泊桑,文采绝艳,年少轻狂,视批评为空物,凭着塞纳河左岸混出来的小有名气而自命不凡,结果一直没有写出真正的文章上品。直到遇到了良师益友福楼拜,一语批评点醒他行文目的要单纯、做事要专注,才有了后来的《项链》、《羊脂球》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大唐有良臣魏征,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我们在回望他的成就时,更该庆幸唐太宗的宽广襟怀和海斗雅量!如果唐太宗在魏征言辞无忌上书时没有足够的雅量,真的“会须杀此田舍翁”,将会是怎样的千古憾事!赞美与恭维是铺满鲜花的深渊,批评才是被荆棘掩盖的花园。来斗雅量,在那花园里采撷力量,完善人格,完善人际,完善人事,完善人生。来壶虚心酒,来斗高雅量,不醉反醒,醒而自清!杜甫诗云:“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有雅量的人,自会广开言路,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才能更早地弥补自己的缺陷,更迅速地成长,更全面地发展,更从容不迫地应对人生波澜,更胸有成竹地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

兄台,来斗雅量佐人生,可好?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文心雕龙全国作文大赛才艺之星)

2.在批评中进步

文/丁肖瀚

一个人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却把它拉到亮处。

批评作为一盏明灯,往往引领的不单单是作品。批评之于社会,则可能是对人的观念与行为的提升,联想到日本战国时期,有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织田氏与松平氏之间,双方战事

持续了七天之久却不见胜负,其实以织田氏的兵力早可拿下这场战事,只因织田存有歼灭所有敌人的这般野心,造成了战事的延搁。织田氏手下一士兵得知此况,勇敢向君主进言:“战事持久,必将劳民伤财,丧失民心。”君主听罢,觉之有理,遂改变了作战的方针,一天时间便大败松平氏。

接受正确批评后,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其实,在各种事情日臻完美的同时,批评的艺术也在以同样的速度发展着,只有接受,只有在批评的筛子里寻找奥秘才能有质的飞跃与境界的升华。

破除对于批评存在隔阂的桎梏是人成功的关键。接受正确批评,在批评中寻找迷路的灵魂,并努力搜寻出口,是给心灵一个解脱,给进步存留机会。

真正的成功背后都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放眼国内,有些人只因个人意愿与固执情绪,致使自己在成功的高地上跌落。

大跃进时期,人们更加习惯用一个大脑代替众多大脑去思考,面对迷失与错误,人们宁愿缄闭其口,也不愿建议与思索。人们在权威之中迷失了自己,思想沉没于黑暗之中。庐山会议时,彭德怀积极提出建议,但由于国家领导人对于彭德怀不接纳,使错误延续,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人如果面对批评而无所体会,那么自大终成进步的桎梏。不仅仅是社会中,在自然界,生物的长久存在也是在进化中有所平衡,就似人的成长有时会偏离,终究要寻找迷失的地点,将他人的批评与自身的理解完美化合,才可点染出新的光辉。

真正的文明以理解和接纳为生,而不是以憎厌和轻蔑为生。现代的文学大师,在众人面前放低了姿态,接受读者的建议,这便是一种接纳,一种理解。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健康活泼地生长。社会生态亦然!

成功无他路,唯有打开接纳的窗口,吸纳正确的批评,理智地解析个人。在批评中唤醒深处的自己,在接受合理批评下理性地进步,成就自己。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叶圣陶杯2012年作文大赛特等奖)

3.论质疑的力量

文/范子豪

年轻的亚里士多德静立于已经被尊为“哲人”的老师柏拉图身旁,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平淡却坚定地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已经作为一种社会概念被人们更广泛地理解,其含义更像是“权威”,而我们作为民众,则类似是“弟子”的存在。由此看,亚里士多德无疑具有超前的眼光,他心中所执念所追求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师”的教义,而是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真理,这也就是当下人们所说的“科学精神”。

“弟子”敢于去质疑“师”的言论,这无疑是让人欣喜的。权威不可能永远保持自身的正确性,而权威犯下的错误经过大众的追捧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这时便凸显出对权威表达质疑的价值所在。就像当年面对柏拉图都据理力争的亚里士多德在老年同样犯下了错误,也会有后起之秀站在比萨斜塔上,用明明白白的实验结果告诉所有人:两个铁球是同时落地的。

时代在发展,当下越来越多的民众与媒体敢于向权威表达质疑,而想要成为一名权威无疑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让人信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处在这样良性竞争下的社会个体无疑能够提高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质疑确实是万分可贵的。莫言曾对向他提出质疑的媒体表示“向一名作家提出意见也是对作者本人的帮助”,的确如此。忠言逆耳,人们大都好大喜功,而权威的耳中听到更多的是赞扬,所以权威需要听到质疑的声音才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成果,总结疏

漏与教训,促成自身的进步。同时对于普通人而言,表达质疑无疑是一个追赶权威的绝佳机会。权威有更高的学术水平与素养,民众想要追赶,也要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学习。综合来看,敢于质疑不仅能够推动理论知识的进步,也能促进民众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权威还是普通民众,随时保持质疑精神会激发人们对于生活中每个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习与实践,最终能使生活变得更为美好。

我从不曾期盼每个人都会成为亚里士多德式的集大成者,因为即便是博学如斯,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错误。我更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保持属于自己的那份质疑精神,让每粒星点般的质疑引领修正和探索,汇聚成河,推动进步的力量不息向前。(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2013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4.纠误的力量

文/董树婷

错误,像隐藏在生命中的污垢,让原本清澈的人生显得肮脏。改正错误,就像一个一个清道夫,将一个个生命河中的污点清扫干净;改正错误,像灵魂的清洁剂,教会我们如何树立优秀丰满的形象;改正错误,像一个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更宽阔的人生境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高祖取张良之谏,大破霸王,赢楚汉,登高位,纳贤士,这是何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生命宽度;而项羽却屡屡漠视亚父的冒死直谏,只落得与姬决绝、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这样一个污点让生命厚度显得微薄了许多。

改正错误,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没有污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更优秀丰满的形象。博茨瓦纳,这个很有名气的非洲南部国家,以其怡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中国人入住,而中国人也以我们的友好、热情被欢迎。可近几年来,少数几个侨民在博茨瓦纳这个安详的地方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从事建筑业的中国侨民在此占垄断地位,于是在工程建设时便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致使中国人的口碑和形象直线下滑。当中国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便一心致力于改正错误,改变中国人形象下滑的现象。《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创办英文报纸,让当地人全面了解中国人;多做慈善活动,改变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面对所犯下的道德错误,我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直面和积极改正。改正错误的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彰显出来——华人又以一个崭新的诚信的形象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错误让我们丰满自身形象的同时,对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当数年前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严重道德滑坡时,群众以犀利的手笔指出了国家质监局和不法商贩的错误。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些错误正逐个得到回应,并在积极努力地改正着。尽管食品安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改正错误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对食品安全重建信心,对社会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美好的希冀。

每个人、每个社会阶段都不是完美无瑕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错误潜藏着。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直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之时,我们将感受到改正错误为我们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2013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5.正视错误

文/董树婷

错误,像隐藏在生命中的污垢,让原本清澈的人生显得肮脏。改正错误,就像一个一个清道夫,将一个个生命河中的污点清扫干净;改正错误,像灵魂的清洁剂,教会我们如何树立优秀丰满的形象;改正错误,像一个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更宽阔的人生境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高祖取张良之谏,大破霸王,赢楚汉,登高位,纳贤士,这是何等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生命宽度;而项羽却屡屡漠视亚父的冒死直谏,只落得与姬决绝、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这样一个污点让生命厚度显得微薄了许多。

改正错误,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没有污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更优秀丰满的形象。博茨瓦纳,这个很有名气的非洲南部国家,以其怡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中国人入住,而中国人也以我们的友好、热情被欢迎。可近几年来,少数几个侨民在博茨瓦纳这个安详的地方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从事建筑业的中国侨民在此占垄断地位,于是在工程建设时便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致使中国人的口碑和形象直线下滑。当中国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便一心致力于改正错误,改变中国人形象下滑的现象。《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创办英文报纸,让当地人全面了解中国人;多做慈善活动,改变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面对所犯下的道德错误,我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直面和积极改正。改正错误的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彰显出来——华人又以一个崭新的诚信的形象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错误让我们丰满自身形象的同时,对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当数年前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严重道德滑坡时,群众以犀利的手笔指出了国家质监局和不法商贩的错误。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些错误正逐个得到回应,并在积极努力地改正着。尽管食品安全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但改正错误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对食品安全重建信心,对社会道德建设有了更多美好的希冀。

每个人、每个社会阶段都不是完美无瑕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错误潜藏着。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直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之时,我们将感受到改正错误为我们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

(作者为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级学生,曾获2013年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山东卷范文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

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推荐第8篇:【认准原版】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冲刺攻略(编辑整理者:穷而益坚)

文言文阅读

一.史传文

史传文一般篇幅不短,作为考场选文又不得不考虑选文的字数,因此命题者往往要删改,这就使得其跳跃性大,其事例更为集中。考生要留意这一点。

下面说一下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人物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初,如:乾元初;②.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③.年号+中,如:天监中;④.年号+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即为担任襄阳太守。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

其实,好好想想,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那么,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写法,就会寻踪觅迹,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9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0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应试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三点:

1.转变阅读观念

一般同学读古文,往往死抠字词,背诵多义实词的义项,死抠文中虚词的用法,一个劲儿地挖通假、活用,反复辨识文言句式,走的是学习古汉语的路了。也就是说,把古文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这样做,就平时的学习而言,也许有某些作用,就高考而言,显然是不上路子的。这里谈的“转变阅读观念”,首先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如果我们把《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的要求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作一对照就会发现,其主要要求是一致的,这也表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再从高试题本身来看,强调根据语境答题,不直接考查文言句式,自然也说明要把古文当作文章来阅读,而不能只把它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对待。

2.注重复习课本

有人误认为高考语文试卷不考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把课本扔在一边。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近三年所考文言实词“拔”、“附”、“乘”、“北”、“反间”、“南面”、“鼓噪”、“扰乱”、“竟死”、“将兵”、“曲折”、“结发”、“讽”、“哂”、“遇”、“务”等几乎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近三年所考文言虚词“以”、“于”、“既”、“无”、“为”、“焉”、“因”等,全是课本上学过的;试题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也都是课本上学过的。更何况有的试题还直接引课本中的文句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句配对成题呢?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

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认真阅读过去列入课本,现在移至读本的古文,如《荆轲刺秦王》等;认真阅读过去置于读本现在移入课本的古文,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们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

二.散文(古代散文包括议论文)

重点为写人叙事类散文

一.思想内容:

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

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五).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二.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1.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虚实。

3.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题材是写景状物的,就应该考虑它是否是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是抒情议论的,就应该是直抒胸臆。

4.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构成虚实。非现实性材料可以是过去的.未来的,也可以是远方的,如《前赤壁赋》三段中写到曹孟德.周郎,就是联想,是虚写,而一.二.四.五段则写的是眼前的景物人事,是实写。

5.与材料结构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移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虚实(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喻己.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阅读文章时,大家要确立一种观念,即从材料入手去解读文章,不要从语言入手去解读文章。语言是为了叙述或表达材料,一个个材料组成了文章。材料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要为表现同一个主题服务,这就需要从不同角度将它们组合起来,才会构成一篇有机的文章。文章的这种组合关系就构成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如两个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这一点,将会在“现代散文阅读”中作透彻的阐述。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表现方法).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层次(层层深入.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除以上内容外,以下两点也值得注意:

一.艺术风格。指在选材.表达.语言等方面长期形成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对某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出评价。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二.意境。指由情.景.意.言和谐统一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如刘禹锡《陋室铭》俊逸.旷达。 从上面内容看,古代散文阅读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之所以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在于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现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方法(因为分析表现方法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好地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三.翻译

评分时一般要求考生采分点翻译正确。而采分点的设置往往选取那些考生容易误译、漏译、错译的语法点。文言文句式和语法一般放在文言翻译中考查。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四.文章理解

和现代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一样,文言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要求考生读懂文意。不过文言文不要求逐字逐句的弄懂,读懂大意即可。对信息源进行严格比对才能选出来。

文言文的分析与概括主要是对内容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比现代文该考点的要求略低。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什么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编辑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