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5 06:05: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后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后感

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

回味无穷。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这句话。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没错,也只有把书读的好,好好复习,就可以当老师。这句话说的真对啊!

这则论语让我懂得了真多,论语博大精深的文

字,写的多好啊!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杭州市刀茅巷小学

四(2)班

舒元

推荐第2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小学六年级日记500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是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孔子说的,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

那天刚上课,孟老师就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说:“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凡平时做到这点的同学,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我心不在焉地看了看那行字,并没有放在心上。

话音未落,单元测试卷就发到了我的手上。没做多久,我就傻眼了,发现有两三道题不会做,老师上课时讲过,课后自己没有再复习,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几道题可是10分呀!我着急了,一会儿沉思,一会儿挠腮,恨不得马上回到课堂上,重新听听老师的讲解。我虽绞尽脑汁,苦想了半天,可还是徒劳无功,时间如流水,我只好带着遗憾交上了试卷……

第二天公布成绩,语文课上,我心跳加速。“子玉,85分!”瞬间,全班54双眼睛盯到我身上,真是无地自容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红得跟猴屁股似的。因为我平时的考试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可这一下子跌入深渊,我伤心极了。

课后我面壁思过,这行字在我脑海中回旋环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突然,我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把这句话写在课本的扉页上,作为警语,时刻提醒自己。

此后,我每天坚持复习功课,不明白的知识就查阅资料或者询问老师、同学,有感悟的地方就提起笔来勾勾画画或记录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单元测试中,我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都向我竖起大拇指。我会心地笑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推荐第3篇: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形式主义可以休矣

刘文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1日 01 版)

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出台后,政风为之一清,人们看到,不封路也能调研、不宴请也能开会,减少了繁文缛节、迎来送往,自然会有行政的效率和质量。未来,这些精神更应由中央示范落实到制度层面,以彻底杜绝形式主义以及与其相关的种种宿弊。

有哗众取宠,无实事求是;有投机取巧,无埋头苦干;有走马观花,无深入实际;有口吐莲花,无脚踏实地——这是人们为“形式主义”勾勒的画像。

岁尾年初,又是形式主义泛滥之时:年终总结代写业务火爆,无论事业企业、干部职工都可“量身定做”;地方政府网站出现“万能回复”,600封信全部以一句“尽快处理”搪塞。

形式主义背后必有懒政。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实际上取代了深入基层和调查研究的过程。调研,来往于楼堂馆所而不是田间地头;施政,满足于纸上谈兵而不是一线作战;检查,下级摆花架子和上级走过场如演双簧,在这样的怠惰政风之下,领导干部无从接地气,无处听民声。

形式主义亦可能隐藏失职渎职行为。广东揭阳福利院空壳17年,为迎接领导检查“借”孤儿,将形式主义演绎到极致。为应对检查做表面功夫,是浅层的形式主义;而在基层福利救助机构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让稀缺的公共资源浪费闲置,则是更深层的形式主义。这种危害要远大于走过场、摆花架子。

有形式主义的地方,必有官僚主义,必有官本位思维。一则,有官本位才有“唯上是从”,才有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工作思路,才有重政绩轻民意、重排场轻实效的工作作风。二则,有官本位才有“以官为大”的价值取向,才有骄矜傲慢的“在上位者”心态,才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工作倾向。多少年来的经验一再表明,凡是政风不正的地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会结伴出现。 形式主义与求实精神针锋相对,对它的批判、矫正已不是一年两年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除了在意识形态上的批评之外,更要着重从体制上清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和透明度,拓宽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渠道,严格审计和细致公开“三公”经费的支出,都是防止形式主义产生的治本方法。

推荐第4篇: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重温新课程标

准心得体会

延安镇中心学校 雷彩美

新课改已经实施近十年了,我对于新课标的学习已经不止一次。 然而,今年的暑期全员培训中,聆听了特级教师黄中南老师的对新课标的解读后,我才发觉,之前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温故而知新,黄老师以独特的角度,往更深的层面给我们解读了新课标,令我耳目一新。黄老师渊博的理论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讲解,一次次地把我引入山重水复、风光旖旎的课标新境地,在那里,我品味、思考、惊叹,留连忘返。我惊叹于黄老师精辟的见解和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之前模糊的一些领域随着黄老师的讲解逐渐清晰。感受最深的是黄老师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解读。

关于阅读教学,黄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去阅读教学的弊病——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分析课文——练习”的程序教学。

黄老师讲解到这一点时,会场里发出了会心的、自嘲的笑声。是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我们太熟悉了。黄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在我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前读小学时上语文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老师要求我们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现在我自己的课堂中也常常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等等。仔细想想,这样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多大的作用呢?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那么,新课程倡导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黄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黄老师还提供了阅读教学的常用模式:

1、以各种方式进入课文;

2、以各种方式扫清识字障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体验、揣摩、领悟、意会各部分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避免生硬讲解;

5、在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6、回归整体。黄老师提供的这个教学模式,简约、实用,正是应了崔峦先生“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思想。黄老师还指出,让学生多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兴趣的获得与否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新课标把“让学生喜欢读书、多读书”提到这样的高度,这是我之前所没有认识到的。

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程式化的现象很多很严重,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空洞无物的,空话、假话一大堆。“我们学会说谎是从小学写作文开始的”,黄老师借用韩寒的一句话,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感到心惊而惭愧。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常常把一些“优秀作文”之类的程式塞给学生去套,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的作文真的是“作”出来的文章”,甚至是抄出来的文章,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笔下的事情是编出来的事情。这样的作文教学,培养出了学生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却抹杀了学生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作文教学的弊病,黄老师指出,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生活。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孩子们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他们的习作才会绚烂多彩。

半天的学习培训,让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多年的课改教学行为。黄老师的讲解风趣生动,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偌大的会场里坐满了人,时值酷暑,虽然闷热难耐,但却无人中途离场,大家都沉浸在黄老师精彩的讲解中,时而注目倾听,时而笑语阵阵。能把枯燥的理论讲解得如此生动,这就是专家的风范吧。

推荐第5篇:“高分低能”教育可以休矣

一、“高分低能”教育可以休矣!

众所周知,我国留学生在国外表现一大特点是“高分低能”。究其原因,是多年来过分强调知识教育的结果。

近日读报,有文章介绍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很受启发,也很赞同他的观点。我已古稀之年,今天回过头来想想,这几十年接触过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确实都同时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就是说逻辑思维和现象思维都很发达。如华罗庚精通京剧,还在古诗词方面有很高的修养。计算机科学界著名专家洪家威和马希文都精通音乐。洪会谱曲,马喜爱收集地方民歌,他听当地歌手唱一遍就能准确地谱下曲来。

我建议幼儿园教育改为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为主,老师主要讲解国外著名童话、小说、寓言、诗歌、新编三字经等,教唱国外儿童歌曲、跳舞、弹琴、画画、剪纸、捏泥人……儿童学会了阅读,语言表达,能充分发挥想像力,即可以培养创造力。

二、加强公共道德,文明礼貌教育,抛弃一切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

有人说中国是吐痰大国。近年来这个顽疾通过旅游带到国外去,影响极为不好。前些年,有一天,我在紫竹院公园门口的阅报栏边,因劝说一位同时在阅报的女青年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招来一顿辱骂。她说:“你管得着吗?这里有地方吐痰吗?”说完还不解气,又补上一句:“我看你有病,你有精神病!”为此事我气得几乎病倒!在公共汽车老弱病残孕的专座上,也常常坐着年轻人,而旁边站着老年人,年轻人都装作看不见。至于青少年在街上乱扔纸屑、瓶子,更是常见。

这些绝不是小事。2008年快要到了,这些顽疾如何根治?太多讲理论没有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媒体常有报道,国外青少年如何爱护环境,如何尊老爱幼。比如俄罗斯前几年生活用品匮乏,但购物排队从来没有人“加塞”。韩国公共汽车老弱病残孕专座即使空着,年轻人也不敢坐上。我们也有许多年轻人做得很不错。建议把此类事例收编成册,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光荣感和羞耻感,还我中华民族文明大国的风貌和声誉。

推荐第6篇:“带病坚持工作”可以休矣

“带病坚持工作”可以休矣

2012年10月17日09: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带病坚持工作”,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一直就被视为一种优良品行,被舆论所推崇、嘉许甚至鼓励。这种思维的滥觞可能源自于战争年代的“轻伤不下火线”,因为那时候有着一种远比一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护卫和坚守——比如神圣的国土、民族的气节、国家的尊严„„战争年代遗传下来的某些“惯性思维”,是否仍应成为今人的思维模式?

譬如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就有反思的必要。时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正是为了从物质上保证每个国民的生存质量,而“健康至上、生命至尊”这一理念,也同样应成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固守于我们的价值体系之中。

随便翻开一本英雄、劳模的先进事迹汇编,为他们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会发现“十个英模八个病”。是因为他们以自我牺牲(健康或生命)换得了这份荣誉,还是舆论只将褒奖的眼光盯着那些为工作而奉献健康甚至生命的人?

笔者供职于教育系统,应该说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要比砖窑、煤矿、隧道高出许多,可我每年都能从媒体上看到同行们猝死于讲台前、办公桌旁,或是晕倒在下班路上的新闻。前不久,还看到过苏南一位刚刚年届不惑的女校长癌症手术后放弃休息,最终倒在校园里的消息。感佩于他们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也很“自私”地想,工作真的比一个人的生命还重要?家庭里失去一名重要成员、教育界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地球上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与少上几周课、丢下几个月工作相比,到底孰轻孰重?

带病坚持工作,有些是强烈事业心的驱使,但不可否认有些乃是制度所逼。比如,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就明文规定,除了因公出差或公派学习,凡事假、病假都要自己请人代班,并扣发奖金、津贴,超过一定时限还要扣发工资。所以,不少教师小病能扛就扛,扛不住也就是抽空打个点滴再继续上班。

当然,也有很人性化的单位。我的一位同学在美读完博士后找了家高科技企业就业。这家企业的员工都可以享受到天数不等的带薪病假。请假很简单,假期在三天之内的,只要打个电话给上司说你因病不能上班就行;假期在三天以上的,需要医生开的病假单。如果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恢复的,先用上你这一年的病假,如果病假不够用,还可以用上你下一年的病假,而这期间的工资津贴都是分文不扣的。

我国从去年开始启动了“带薪休假”制度,在“带薪休病假”这一点上,是否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这样的话,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带病坚持工作,甚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了。 (王淦生)

推荐第7篇:论语温故而知新

《论语》教案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 2.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

2. 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交流展示

(1) 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

(2) 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

(3) 学了《论语·学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建议]

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建议]

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

(4)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 2. 答疑解惑

(1) 《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

(2) 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

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

(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建议]

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

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

(3) 交流汇报

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读音)

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

[建议]

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画面:

师: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齐答):没有了。

师: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生1: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

师: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

生2: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

师: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

[建议]

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

(4) “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 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

[建议]

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

[链接]

“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

“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

①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

② 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完成习题,交流)

[建议]

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

(5) 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 3. 总结延伸

(1) 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

(2) 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

(3) 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

[建议]

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

六、教学随感

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 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著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推荐第8篇:杜文秀“卖国说”可以休矣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0586(2010)01-0068-0

3清季咸同年间(1856-1872年)爆发的以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回、汉、彝、白、纳西、傣、傈僳等兄弟民族共同参与的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与捻军起义、太平天国革命齐名的重大历史事件,云南史学界早已达成揭开云南近代史序幕标志的共识。但由于早年觊觎中国西南的英法殖民者居心叵测的捏造,旅缅滇籍商人刘道衡的欺世盗名行为,伪称杜文秀义子,自命哈桑亲王,冒充大理政权使臣,伪造《上英皇表》,私刻杜文秀帅印,并在英缅殖民当局操纵下辗转英属印度、土耳其赴英乞援的荒唐闹剧,曾一度在国内史学界造成杜文秀卖国之口实,以至于在20世纪60年代前,国内史学界复因范文澜、郭沫若两位史学前辈仅据某些西方讹传资料,不经正误辨伪,冒然奉命批判,一度将杜文秀这样一位热爱祖国、反对清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捍卫国家疆土、维护民族团结、胸襟恢宏、深明中华民族大义的回民革命领袖认定为卖国主义者,俾之蒙冤承垢,谬说流行,终成悬案。近读宁夏社会科学院出版发行的《回族研究》在2009年内连续四期开辟杜文秀研究杜文秀卖国说辩诬专栏,发表国际著名史学家田汝康教授,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教授,云南著名地方史学者吴乾就教授、林荃研究员、马颖生编审、王爱国先生关于杜文秀对外关系的13篇考证力作,当事人杜文秀以总统兵马大元帅名义颁布的3份大理政权的重要文告,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和著名回族史专家杨怀中先生撰写的墓志传略等共18篇论著文献,运用中外确凿的事证、物证和理证(梁启超语),对此悬案涉及的关键问题、人物、事件、文书等,进行了系统的纠误辨伪,正本清源,已然从学术上彻底澄清了杜文秀卖国说的历史悬案。当此举国学风浮躁、学术造假及商业化甚嚣尘上之际,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研究》季刊能够秉持社会道义,勇担此任,开辟专栏,刊发文章,编写公允的学术按语,交代问题原委,促成该问题的彻底解决,其卓尔胆识,实在难能可贵,值得学界称道,谨将本人读后感言,述诸笔端,以表崇高敬意。

通览这批论著,除了林荃、马颖生和王爱国3位先生的7篇论著是新作外,田汝康、罗尔纲、吴乾就、白寿彝、杨怀中等先生的11篇论著皆属于旧文新刊。其中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原主任吴乾就教授的《关于杜文秀的评价问题》(刊云南《学术研究》1961年创刊号)是国内史学界第一篇公开批评范文澜、郭沫若关于杜文秀卖国谬说的论著,发表时间最早,依据丰富地方文献和20世纪50年代全国人大民委和国家民委联合在云南进行的大量实地调查资料立论,结论公允,论据充分,彰显出一种大无畏的史家精神。

复旦大学教授田汝康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国际著名史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考证杜文秀对外关系的3篇姊妹论文是海内外该领域的扛鼎之作,因文章中使用了

英国外交部印度事务部涉及清末云南回民起义的几乎所有原始档案,文献丰赡,考证严密,证据确凿,立论掷地有声,犹如洪钟大吕,发表以来,早已得到国内外史学界人士的一致公认,毋庸赘述。

中国近代史及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教授的《杜文秀卖国说辟谬》《回民起义杰出领袖杜文秀》两文,是作者站在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革命史的独特角度,根据故宫文献和田汝康先生披露的英国档案,立足史家社会良知,质疑发问,据实立论的史学名篇,其立意着墨,俨然大家风范,结论令人折服。

云南省博物馆原副馆长、云南近代史资深专家林荃研究员,研究杜文秀起义历史已逾半个多世纪。林先生不仅亲睹过故宫收藏的清宫云南回民起义档案,整理研究过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杜文秀起义军所有文物,还实地考察过当年起义军活动的主要区域。他的4篇专论:《杜文秀大理政权与刘道衡出使英国兼对刘道衡(上英皇表)辨伪》《刘道衡上杜公书)剖析》《杜文秀派使赴英乞援考与高鸿志先生商榷》《杜文秀政权与斯拉登勾结了吗与高鸿志先生商榷》均为新著,前两文系在田汝康先生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对大理政权与刘道衡使英关系及刘氏伪造的《上英皇表》和《上杜公书》进行正误辨伪,后两文则针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高鸿志先生近著《英国与中国边疆危机(1637-1912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中再次诬称杜文秀卖国的两项依据,分别进行据理辩驳,是国内史学界对此谬说开展的最新争鸣,论述中展现出林先生作为国内一位资深文物学专家和史学专家的深厚功力。

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马颖生编审出身在文献名邦大理古城一户回族书香门第,其祖父曾经历过这场起义,其父马元先生早年曾抢救收集过大理地区回、白、彝各族当事老人回忆杜文秀革命的文献和口碑史料,他从事杜文秀起义研究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杜文秀历史疑案真相大白于天下我国史学界50余年讨论杜文秀对外关系问题评述》《杜文秀是否建立过平南国》两篇论著,系统梳理评述了中国史学界半个世纪中围绕杜文秀对外关系开展争论的学术脉络,考溯出清末民初人士何慧青历史演义小说《天南外史》及《云南杜文秀建国十八年始末》中,张冠李戴地把时任云南布政使的岑毓英在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义军将领马荣发动登霄之变袭占省垣昆明后,为保全性命,设计诱骗马荣一起求见全省回民宗教领袖马复初巴巴,恳请复初巴巴护理云贵总督并称平南王的事件演绎到杜文秀身上,被此后来滇的英法传教士和间谍广泛采用,并由之演绎出所谓平南国的经过,澄清了这个曾被西方殖民者所津津乐道的重要证据。笔者近年来曾阅览过许多描述杜文秀反清起义的西洋文献,曾在云南省内三迤回族聚居区及赴泰、缅两国进行过滇籍回族移民历史文化的田野考察,也曾翻译过多篇有关杜文秀起义研究的西方论著,对于近代旅滇西人谓杜文秀建立过所谓的平南国,并自称苏丹苏莱曼王号之说,结合国内正史文献及境内外实地调查资料,迄今毫无可资信赖的依据。自己深知其说纯属无稽之谈,常怀愤愤,如鲠在喉,却又一时觅不到确凿证据,今得此文,则批驳有据矣。 #p#分页标题#e#

王爱国同志毕业于云南大学,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是一位学者型的汉族领导干部,因长期在云南省宗教事务局负责伊斯兰教事务工作,接触到广大的回族穆斯林干部群众、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深知正确评价杜文秀领导的回民反清起义对于今天云南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重要现实意义。他的《谁为杜文秀平了反为田汝康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一文,在深切缅怀田汝康教授道德文章,集中评介田先生为杜文秀平反昭雪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根据田先生生前介绍的内幕,首次披露了此前鲜为人知的杜文秀卖国说的始作俑经过及范文澜、郭

沫若两位史学前辈在其论著中奉命将杜文秀定性为勾结英国侵略者,是祖国和起义军的叛卖者谬论的前因后果,读后令人恍然大悟。

第四期专栏里选刊的杜文秀手拟大理革命政权3份政治文告,用铁的事实证明杜文秀自始至终都未曾进位称王,既未建立什么平南国,更没有投靠英法帝国主义。专栏最后选刊的当代史学大师白寿彝教授1985年受托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给杜文秀修墓立碑时撰写的《杜大元帅墓碑》,著名回族史专家杨怀中研究员撰写并收入《中国通史》近代卷的《杜文秀传略》,两篇碑传,史论相间,评叙结合,文采斐然,字字根据历史,句句来源于事实,不仅总结和肯定了杜文秀的革命事迹,而且高度评价了他领导的云南回民反清大起义在推翻清封建统治中的伟烈丰功。

阅毕这组论著,本人不禁为中国数千年来坚守的优良史学传统在当代的恢复而倍感欣慰。众所周知,中国是史学大国和史学强国,我们的先人对史官应具备的史德、史识认知最早,要求甚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界定说:史,记事者也。又持中,中正也。他从篆书史字的会意构造出发,明确指出史官记事必须持中公允。对于史的功能及意义,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更有清晰交待: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对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章太炎曾谓:一人之史而可以与家史、国史、一代之史相取证者也。强调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必须结合其所处的家庭、国家、时代来客观进行,不可文过饰非,更不可随心臆断。至于如何对史料进行辨伪取真,曾开近代史中国史学一代风气的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曾有告诫: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其普通公认之史料,或误或伪,非经别裁审定,不堪引用。梁任公先生此处关于史料辨伪的基本原则,上承乾嘉学派考据遗风,下采泰西科学方法,不仅是中国史家历来恪守的圭臬,更成为中国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回顾前述范文澜、郭沫若两位史学前辈当年冒然误断的个案,恰恰犯了史家不辨史料真伪之大忌。史料真伪基础既失,论者纵有再高地位,纵有再多

宏论,亦于史无补矣。古人云:学术乃天下公器。所谓公器者,即真理、正义和公道之载体也。公理存,道义在,则学术真。因此,不论史学或其他任何学问,一旦丧失公器本位,则必将误导世人,诬人毁己,贻害无穷。

历史如大浪淘沙,滔滔向前,披沙沥金。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岁在壬申,时值寒冬,大理城破,清军屠城三日,人为刀俎,民为鱼肉,十万生灵涂炭,兵火逾旬,洱海红殷,苍山含悲。血雨腥风之中,帅府档案灰飞烟灭,史料阙失,杜公对外关系真相,遂成疑案。阅毕上述18篇论著,掩卷深思,不禁感慨万千:爱国反帝反封建压迫如杜文秀者,因帅府档案在兵燹中的湮灭,流传下来的史料鱼目混杂,无耻商人的欺世盗名,演义小说家的张冠李戴,西方殖民者的有意捏造,史学前辈的不辨真伪,反而遭受这般莫名诬蔑,蒙冤承垢达半个多世纪,后世治史之人,当引以为殷鉴。值得额首称庆的是,今天这组史学专论的集中刊出,困扰中国史学界半个世纪的这桩学术悬案,即所谓杜文秀卖国谬说,至此当可休矣!

最后我想说的是,值此中央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各民族大团结,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们的史学研究工作必须自觉服务于这个时代大局,自觉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根本利益。窃以为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研究》杂志此举,正是落实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以学术公器为己任,自觉服务于当前国家民族团结工作的急迫需要,服务于新时期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具体实践和有益尝试。

责任编辑:马晓琴

推荐第9篇:“反腐影响改革论”可以休矣

罗嘉铮:“反腐影响改革论”可以休矣

2014年08月04日来源:光明日报

从薄熙来、苏荣到徐才厚,再到*被立案审查,这是一场场正义的胜利。交出这样一张夺目的成绩单,中纪委工作人员忙到“篮球队主力突然下场去外地办案”,也算是忙得其所,忙得值。

不过总有些悲观论者和怀疑论者,认为当前的腐败是体制机制注定的,甚至认为这是民族性,与生俱来,没有尽头。更有些人提出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市场经济初期的必然;或者更进一步说,腐败促进了改革,成为改革的原动力,没有了腐败,改革也将动力不足。凡此种种,造成部分人在举国百姓欢呼“老虎”落马的时候,他们却在说悲观的话;当上下齐心推动反腐高歌猛进的时候,他们却害怕天要塌下来。

腐败和改革,本身并无任何逻辑上的关联。腐败在没有改革的时段中照样存在,而且还可能更加严重。而改革则可能因为不够完善而给了腐败一杯羹,但改革也能让腐败把“吃了的”全给吐回来。所以,腐败和改革,可能有“已然”的某种联系,但绝不能把这种“已然”混淆为“应然”。

事实上,这种“已然”的联系,已经到了尽头。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许多人带来了很大的红利,一方面良知、正义、民主、法治等健康因子在茁壮生长,而另一方面,部分阴暗势力也在潜滋暗长,包括腐败、涉黑、涉黄等等。然而,在改革进入到“深水区”的今天,让各方都受益的“帕累托最优”(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编者注)已经到来,作为良知、正义、民主、法治的需求,已经和那些阴暗的不合理的腐败、黑恶势力短兵相接,水火不容。

在由扩张型转质量型的改革2.0版中,不对腐败造成的既有利益集团进行清算和改造,改革将无从前进,良知、正义、民主和法治也将无从扩充。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的寻租腐败已经成为当前改革的最大问题,其意义也即在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腐就是改革,改革就必须反腐。所谓的“反腐影响改革论”,可以休矣。当前轰轰烈烈的“苍蝇、老虎一起打”是反腐,而有策略、有步骤、有序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反腐。反腐本应该包含标本兼治的两方面内容,轻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短视行为。

日前中央政治局决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朝着应有的方向,带领我们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推荐第10篇:“站队”的官场生态可以休矣

“站队”的官场生态可以休矣

“站队”的官场生态可以休矣

上周五,一条广州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下称“广州国土局”)局长李俊夫“被带走”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直至当天20时,广州市纪委通过官方微博证实了此事。让人们对此事高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李俊夫与6月27日被查的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关系密切。有媒体报道称,两人常在一起打球、游泳。(7月7日第一财经日报)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公务员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李俊夫是万庆良的人。”李俊夫被带走调查的同时,有传言称,目前广州巿和广东省内尚有数名官员因涉万庆良案也被带走调查。

照道理,我们党的干部都是党的人,理应成为人民的公仆。“公务员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李俊夫是万庆良的人”显然不上台面。不过,在官场上“站队”,李俊夫并非个案。

今年初被双开的吉林省舒兰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韩迎曾说过:“我不懂拆迁法,不按拆迁法办”、被称为“史上最美最狠拆迁女市长”。一位舒兰市城管局基层工作人员说,“韩市长太牛了,连局长这种级别的她都敢骂,骂人时还把对方爹娘给捎带上,张口就是‘你XXX的怎么整的?’”

韩迎新之所以如此嚣张,她自己说得非常直白:“我有尚方宝剑!

你们随便告,我不怕。”这就是韩迎新不可一世的底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韩迎新“上面有人”。

坊间流传这么一个段子:年龄是个宝,学历不可少,能力供参考,关系最重要。可见,“站队”几乎是官场上的公开秘密。正因为如此,某些官员坚信“背靠大树好乘凉”、“朝中无人莫做官”,他们信奉的是“想升迁要站队”的哲学,成天忙着找靠山,搞关系,心思根本不在工作上。

事实证明,“站队”也有风险。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十八大之后,习李新政重拳反腐,往往揪出一只“老虎”带出一批“苍蝇”。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后,四川官场多名领导干部相继被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李的昔日干将。

石油系窝案中的“站队”情形更为明晰。去年底开始,李华林、沈定成、冀文林、郭永祥、余刚分别从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油国际党委书记、海南省副省长、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上落马,媒体称为“秘书帮”沦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权势的巨大吸引力造就的“选边站”是一种扭曲的官场生态。这与我们党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背道而驰,可以休矣。

揪出“老虎”带出“苍蝇”的案例令人深思,也应当让一些习惯于站队的官员幡然悔悟。与其挖空心思选边站,不如忠诚于党和人民

的事业,老老实实当好人民公仆,安安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领导干部只要把老百姓当英雄来敬畏、当先生来请教、当主人来尊重、当亲人来对待,就不会因为站错队受到牵连。如果狗仗人势,拉帮结派,以权谋私,迟早要跟着一起摔跟头。

第11篇:初中生演讲稿:温故而知新

初中生演讲稿:温故而知新

初中生演讲稿:温故而知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温故而知新》。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半个学期就要过去,期中考试近在眼前。这次考试,是初一同学进入初中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是初二同学对于学科增多的第一次检验,是初三同学迈入备考复习的第一次总结落实。可见,这次的考试对于每一位同学都非常重要。那怎样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呢?有计划、有重点的复习是很关键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对临近期中考试的我们仍有指导意义。怎样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呢?

一、反思总结,查漏补缺

复习之前的自我反思是指“对自己的本阶段学习的理解程度、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收获的大致思考总结”。 从纷繁芜杂的知识中理出头绪,哪里还需改进,哪里较为薄弱,哪里有知识漏洞,我们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查漏补缺,复习才有针对性。

二、制定计划,高效执行

配合老师的教学节奏,要有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例如,每节自习课明确学习内容和预想达成效果,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高效执行自己的计划。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在短短的40分钟里巩固的旧知识、学到的新知识会越来越多,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显然,有计划有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复习策略。

三、整理错题、回归课本

想必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错题本,其实对积累的错题进行温故是很有必要的。导致错题的原因可能是粗心,可能是没有理解题意,也可能是没有思路。只要我们再去认真的翻阅、思考其细节,就会探索到新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于是开阔了思维,有了豁然开朗的顿悟,通过“温故”而体验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知新”惊喜。

很多家长同学都认为复习就是多做难题,越难越能检测到学习的质量。其实不然。往往很多同学太注重难题,太过于好高骛远,导致最基础、最典型的知识被忽略了。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回归课本。苏轼曾有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从课本开始,先巩固最基础的知识,终会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才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万丈高楼平地起!珠穆朗玛峰之所以成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它耸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如果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掌握不好,我们的学业怎么会变得更优秀呢?

四、端正态度,提升高度

考试在即,有序复习,总会有个别自动放弃的同学。给自己贴上 “学不会”的标签,觉得复习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想告诉你,不是你学不会,是你没有端正学习态度,从现在开始,请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每一次测验,不要对自己说“学不会”,请记住,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请记住:态度决定高度!

在复习阶段,请不要掉以轻心,不管你有多优秀,学无止境,只要开动脑筋思考,你总会在复习中发现新的规律,总会挖掘出你的潜力。相信勤奋好学的你,一定能在期中检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导学案、作业纸等复习材料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与厚望,我们怎能不珍惜!

同学们,请重视有效复习,只有 “温故”,才能“知新”!掌握正确方法,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复习能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前进吧!

第12篇:初中生演讲稿:温故而知新

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早上好!

今天,我们的演讲话题是温暖和新的。

时间总是苍蝇,眨眼,半个学期将在过去,中期考试在视线。考试中,是第一批进入初中第一次大规模考试的学生,是第二类课程数量的第一次增加,是第三类学生进入考试复习的第一次总结实施。可以看出,这个考试对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如何取得满意的结果?有计划重点审查是非常关键的。古人精炼语言,闪光的想法,在中期考试附近,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如何做到温暖,知道新的呢?

首先,反思总结,缺少填充缺口

回顾之前的自我反省是在自己的阶段学习的程度的理解,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的总体思考。从复杂的物质知识,哪里有需要改进,哪里更弱,哪里有知识的漏洞,我们只需要知道数量,泄漏,审查只有针对性。

二,规划发展,高效实施

用老师的教学节奏,来 有一套完整的适合自己的审查计划。例如,研究班的每个部分清楚地学习内容并且期望实现结果,使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有效地实现他们自己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在短短的40分钟内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会越来越多,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古云的一切都是预先立法,而不是预先浪费。显然,有计划瞄准一个非常重要的审查战略。

第三,完成错误的标题,返回教科书

大概许多学生都有自己错误的标题,事实上,积累错误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错误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粗心,可能不了解问题的意义,它可能没有想法。只要我们仔细阅读,思考细节,就会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通过类比学习,触摸类旁路。所以打开心灵,用突然的洞察,通过温暖和体验远景另一个惊喜惊喜。

很多家长认为,复习是要做得更困难,越难以检测学习的质量。实际上不是。经常有很多学生过于思考问题,过于雄心勃勃,导致最基本的,最典型的知识被忽视。在审查过程中必须返回教科书。苏诗 从课本的开始,首先巩固最基本的知识,最终将从量的变化中达到飞跃,这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高耸的珠穆朗玛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因为它高于喜马拉雅山。如果即使是最基本的知识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我们的研究怎么能变得更好?

第四,正确的态度,提高身高

考试立即,有序审查,总有个别学生自动放弃。给自己粘贴学习不贴标签,那检查不能改变任何东西。但是我想告诉你,不是你不学习,你没有正确的态度,从现在开始,请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每个班,每个工作,每个考试,不要说记住,只要努力必将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记住:态度决定身高!

在审查阶段,请不要轻视,不管你多好,学习无尽,只要大脑思考,你总是会在审查中找到一个新规则,总是挖掘你的潜力。我相信努力工作,你就能在测试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德国哲学家Dici 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

第13篇:党员干部“拜人民为师”可以学到什么?

今天是

11月30号 星期三

国考后时代第 3 天

成功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你现在努力以后总会有回报,不仅仅是这次国考。

你是真的生活了三百多天,还是只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三百多次?

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练字半小时,希望各位能坚持下来,不管是不是为了考试

群会一直往前走,一直会坚持下去,学无止境,上岸也要继续学习!

作业要求:

1.总结写完之后,就开始每天的作业,作业会穿插着关于面试的文章,不是说什么面试技巧,而是面试也需要一天一天的积累,不是出了成绩在下手,出了成绩2个结果,一是进入了面试,假如出成绩后你进入了面试,恭喜你,但是准备面试不是成绩出来再去准备,而是从今天开始,同样都是进入面试,现在下手准备和出成绩之后再准备,哪个更有优势?二是没有进入面试。一看没进入面试,算了,等下次机会,等到下次再出简章,在准备复习,和现在就准备复习,哪个更有优势?

和你对手的较量不仅仅是考场上,更多的是考完之后,你和对手的准备如何?从27号考完到出成绩,这段时间,我们充分利用,你的对手没在这个群,他估计就没有这种想法,压力和动力。即使在一个群,OK,每天的作业超过他,每天的质量超过他,他就被你甩开了。希望各位,能警醒,也怪我话多。

2.我邮箱还有88封作业没看,我会抓紧看完,最近单位忙,晚上单位灯坏了,但是普通群的作业和小班群的课程不会耽误。

3.坚持锻炼,坚持练字,希望你能做到,我也会做到。

4.有兴趣加入小班群的同志,可以再联系我,12月1号会调整标准。关键是有收获。小班群每天坚持练习一道国考真题。

5.今天的作业背诵默写,注意默写之后,准备镜子,对着镜子背诵。再默写。 党员干部“拜人民为师”可以学到什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机关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他强调,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最重要的是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9月6日京华时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拜人民为师,得先知道人民群众有哪些本领,哪些是可以“拿来”的,哪些是可以给人启迪的,哪些是必须摒弃的。从人民群众那里得到道、业、惑的真理,不怕群众态度不好,不怕他们说难听的话,俯下身子低下头,拿出“程门立雪”的精神,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言》中曾描述过自己“拜人民为师”时的感受:“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眼睛向下,态度恭敬了,才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具体而言,党员干部要从四个方面向人民群众学习:

学习人民群众的活跃思维。人民群众的思想是一座宝库,可以让党员干部学到很多东西。哪里的思想最活跃?答案是在群众中间。特别是基层的普通群众,虽无深厚的理论知识,却是最早变革的力量。30多年前,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郑重按下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经常下基层的人知道,有时群众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动作,往往令人茅塞顿开。人民群众的智慧,来自于实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素材库”。

学习人民群众的优秀品德。中华美德靠人民群众传承,走入群众中间,可以感受到勤俭、淡泊、奋斗、知足、孝顺、责任等优秀品德。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是对美德的弘扬,也是对美德的继承。生活在基层的道德楷模,应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李素丽,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奋斗;郭明义,一个坚守在一线的普通工人„„他们的优秀品德,是干部成长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人民群众的优秀品德,才能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学习人民群众的务实作风。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好不好、要不要、行不行,说到做到、说干就干,办事不会“打折扣”。人民群众的务实,体现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最烦说大话、不办事、不懂装懂、胡乱指挥的领导干部;体现为“以说多做少为耻”,大多数群众“不见兔子不撒鹰”,那些“语言巨人、行动矮子”在群众中是不会受欢迎的;体现为“以亲身实践为根本”,讲究实际行动,群众看不起“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学习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群众是最朴实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群众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他们不会讲繁琐的礼仪,不会说“嘘寒问暖”的话,不会讲大道理,却最能用行动感染人。党员干部在向人民群众学习时,不能玩“花架子”,要实实在在,“花架子”是胡弄不了群众的。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就把党员干部当亲人。党员干部要学习群众朴素的情感,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事业的进步

第14篇:郭施亮指定交易制度可以休矣

郭施亮指定交易制度可以休矣

近日,针对账户指定交易的问题,上交所称目前正与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讨论相关的解决方案。不过,因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家机构协调配合,且需要调整相关技术系统。因此,仍然需要一些时间。

所谓指定交易,即指投资者与某一证券经营机构签订协议后,指定该证券经营机构为自己证券买卖的唯一交易点。也就是说,投资者一旦执行了相应的指定交易模式,就只能够在指定的证券商处办理有关的委托交易,而不能在其他地方进行证券的买卖。实际上,该规则主要针对上交所。

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该制度能够防止投资者股票被盗卖,还能够实现自动领取红利等。不过,随着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明显压制了市场发展。正因为市场内部制度的不匹配,加上其他相关因素,最终导致了不同市场间的差异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以转户为例,因上交所特殊的交易制度,投资者基本很难从原有的券商中销户,更何况是转户了。然而,作为深市市场,因相应的限制不多,投资者不必受限于单一的券商。于是,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显得相对灵活。

最近几年,深强沪弱的局面相当明显。而在深市成交金额长期领先于沪市之际,上交所也必须进行全面性的改革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上交所逐步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板,并在不同的时期为市场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其实,此举也意在抢占市场的IPO资源,进而有效提升自身水平。当然,仅有战略新兴产业板尚不能有效助推沪市的竞争力。于是,作为长期压制市场潜在交易量的指定交易制度便成为了上交所亟待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果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取消沪市的指定交易制度实质上是利大于弊。且不论取消该制度会否引发更多的新增流动性进场,或者沪市市场的活力会否得到有效提升等。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取消该制度必然会引发券商行业的大转型。

可以预期,相关的券商无法再以任何理由拖延投资者的转户行为,也无法沿用过去落后消极的服务体系。同时,券商也必须进行激烈的佣金大战和高质量的服务手段以维护自身的客户资源。所以,在预期的券商争夺大战之中,客户的争抢必然激烈,而券商也会动用一切手段来提升自身水平。毫无疑问,投资者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笔者认为,在沪深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市场进行自我改革将会是必然趋势。虽然笔者并不认同上交所力推战略新兴产业板的举措,但是会对其拟取消指定交易的制度予以肯定。毕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下,谁能够消除投资者心中的疑虑,谁能够留更多的福利给投资者,谁能够提升市场的整体吸引力,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第15篇:郭施亮指定交易制度可以休矣

郭施亮指定交易制度可以休矣

近日,针对账户指定交易的问题,上交所称目前正与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讨论相关的解决方案。不过,因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家机构协调配合,且需要调整相关技术系统。因此,仍然需要一些时间。

所谓指定交易,即指投资者与某一证券经营机构签订协议后,指定该证券经营机构为自己证券买卖的唯一交易点。也就是说,投资者一旦执行了相应的指定交易模式,就只能够在指定的证券商处办理有关的委托交易,而不能在其他地方进行证券的买卖。实际上,该规则主要针对上交所。

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该制度能够防止投资者股票被盗卖,还能够实现自动领取红利等。不过,随着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明显压制了市场发展。正因为市场内部制度的不匹配,加上其他相关因素,最终导致了不同市场间的差异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的指定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以转户为例,因上交所特殊的交易制度,投资者基本很难从原有的券商中销户,更何况是转户了。然而,作为深市市场,因相应的限制不多,投资者不必受限于单一的券商。于是,市场的运作模式就显得相对灵活。

最近几年,深强沪弱的局面相当明显。而在深市成交金额长期领先于沪市之际,上交所也必须进行全面性的改革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上交所逐步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板,并在不同的时期为市场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其实,此举也意在抢占市场的IPO资源,进而有效提升自身水平。当然,仅有战略新兴产业板尚不能有效助推沪市的竞争力。于是,作为长期压制市场潜在交易量的指定交易制度便成为了上交所亟待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果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分析,取消沪市的指定交易制度实质上是利大于弊。且不论取消该制度会否引发更多的新增流动性进场,或者沪市市场的活力会否得到有效提升等。就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取消该制度必然会引发券商行业的大转型。

可以预期,相关的券商无法再以任何理由拖延投资者的转户行为,也无法沿用过去落后消极的服务体系。同时,券商也必须进行激烈的佣金大战和高质量的服务手段以维护自身的客户资源。所以,在预期的券商争夺大战之中,客户的争抢必然激烈,而券商也会动用一切手段来提升自身水平。毫无疑问,投资者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笔者认为,在沪深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市场进行自我改革将会是必然趋势。虽然笔者并不认同上交所力推战略新兴产业板的举措,但是会对其拟取消指定交易的制度予以肯定。毕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下,谁能够消除投资者心中的疑虑,谁能够留更多的福利给投资者,谁能够提升市场的整体吸引力,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第16篇:博学为师

“博学为师,德高为范”

所谓“博学为师,德高为范”,是指教师具备的 不仅仅是深厚的专业知识及渊博的学识,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为人师表,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言:“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一.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他们还是些等待每位“长者”塑造性格的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例如:一进教室,学生已把教室打扫的很干净,我就说:“谢谢值日生同学,是你们带给我们一个如此干净、明亮的学习环境,谢谢!”这声谢谢既是教师由衷的感谢更是发自内心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在用另一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尽全力帮助学生书写自己的人生,教师应以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学到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让学生学会自信。

课堂上在展示过程中,不是看黑板就是看课本,不能自然大方的表现自己,就是缺乏自信。从这点上可以教育引导学生做自信的人。当你抬起头和大家有眼神交流时更能提高自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争取每次展示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三.让学生学会做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每个人都应努力做到最好,那么在人生这条道路上,首先我们得做个好人,对学生每个细小的差错都会及时给予纠正,将人生这面旗帜摆正才会走得更顺利、坦荡.

人生道路是漫长的,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塑造他们永不丧失的斗志和高风亮节的品行。

第17篇: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贵在修身

为师之道学习心得体会郑海燕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能够时时自省,处处修身,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读了为师之道后对这一点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充分的概括了作为教师的职业职能。根据他的观点,结合今天社会发展的实际,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应当传爱国之道,奉献之道,文明之道,和谐之道,做人处世之道。授知识之业,技能之业,学会学习之业,生存和发展之业。教会孩子们具有团结意识,奉献意识。我们应当解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困惑,创新中的困惑。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职业职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就必须修身养性,尊道崇德,我们才能处处为人师表。这样,我们的言行才具有感召力,感染力,教育力,影响力。否则,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学生还会从老师的的不良言行中受到影响,对孩子们产生不好的教育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为师之道的重要性。

古之圣人追求的目标是:“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应该是一个教师的起码的人生追求。有条件,有能力,要为天下苍生造福谋利;如果没有这种可能,则自身追求尽善尽美。所以,今天的教师要把造福于人和追求自我完善作为人生不懈的追求,并予以实践,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自觉修身。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并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们 。为师之道一是有博爱之心,二是有坦荡之怀。所谓博爱,就是广博之爱。是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岗位的爱,对学生们的爱,对家庭的爱,对环境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天地万物的爱。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才会施人以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会以满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播撒希望的种子,开美好的心灵窗户,洒明媚的阳光。以自己渊博的学识,教人求真,教人向善,绘人生蓝图,创不朽之功绩。也只有胸怀坦荡之人,才会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容人容事,以豁达之怀处世;才会安于清贫,乐于教书育人,热爱这种薄利而崇高的事业。常常会让笔下生辉,总结教育教学之心得,并且能够以其深刻的教学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自己更加成熟,更臻完美。才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能自强不息;这样就会教学相长,以厚德载物。

为师之道就是要善于修身养性,这样我们就能勤奋地工作,广育桃李,像甘霖一样,滋润着大地万物,。就会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细心地呵护着每一棵嫩草,每一朵鲜花。正所谓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会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们所说道为业之本,业为惑之源。无道则业不正,无业则惑不生,故道正则业兴。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则道厚,道厚则业精,方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才能够自己明是非,别善恶,辨真伪,知荣辱,断曲直,晓美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焉!”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师厚德则人崇,人学丰则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养性,这就是为师之道也!

郑海燕

第18篇:意思意思

小王给他们局长送礼: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王:“没什么意思,就是意思意思”。

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请问,文中出现的这几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乔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3.意图,用意)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引申指代表心意的宴请或礼品乔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10.意见,想法)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8.情意,心意)

乔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1.思想,心思)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1.思想,心思) 乔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12.象征性的表示)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7.心情,情绪)

局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What do you mean by this?

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 Nothing, a little thing to smooth things over.局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That\'s not cool.

小王:“小意思,小意思。” It\'s not a big deal.

局长:“你这人真有意思。” You are a funny guy.

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In fact,nothing except this.

局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Kindly accepted.

小王:“是我不好意思。” If not, I am embarraed)

第19篇:学不可已矣

学不可已矣!

——但爱学习,只争朝夕!

我国千古圣人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惘,恩而不学则怠”,学习是一个人和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其实也是我们完成本职工作的一种需要,更是我们立足于一个社会生存的需要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必需要求,所以我们年轻人趁着自己还幸运地拥有青春的年华,就必须大量地读书、不断地学习、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和实现赶超自我;否则我们只能空落古训“书到用时方恨少,船行江心补漏迟”的终生遗憾。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不学习者就跟不上时代潮流和社会的进步,就会落后 “挨打”,就会被社会冷落。其实学习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生存需要,更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的能力,他就会落后,个体落后就会有生存危机;国家也会落后,国家落后了就要挨打。纵观中国近代百年沧桑的历史,西方列强肆意欺压我们中华民族,瓜分我国领土,掠夺资源财富,根本原因就是清朝政府闭关锁国,不能积极学习别国先进科学技术,乃至科技落后,国力衰微,导致落后挨打的落场。现在的中国之所以敢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说

“No”喊“不”,并在任何大大小小的国际事务中都会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我们新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善于学习世界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进行大胆创新,才有了今日中国雄厚的综合国力。而今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目前就业的压力也日益加大,竞争也越演越激烈,所以谁善于学习,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谁就会成为当今时代的宠儿;否则,就要被淘汰出局,就要为生存而挣扎,国家长久持续发展则也无从谈起。

毛主席也曾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我们就要实事求是,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知识在于积累,学习贵在坚持,人们的智商天赋存在天生的自然差异,其实并无太大的本质区别。哲学家歌德曾说过: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狼孩的发现,雄辩地证明了“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而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的道理。自古以来,我国有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并留下千古流传的佳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感人故事,至今听后仍令人怦然心动。我们年轻人作为新时代的共和国的接班人和深圳机场的建造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学习,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创新,更没有理由不去进步。因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自己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顺利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随着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科技

日新月异的进步,深圳机场的美好明天更是值得我们每位机场人期待:机场日益和国际接轨、各种顶端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必然需要各种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来保驾护航。面临这种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无刻不在要求着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和提升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适合这种需求的科技人才,在自己本职岗位上为机场注入不断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最后, 我想借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句古训以求共勉,我们要坚持自觉地去学习,自主地思考,敢于大胆创新,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提升自身的素质,为我们深圳机场的繁荣昌盛谱写更美妙的篇章!

亲爱的朋友们,广大的年轻人们:“学不可已矣哦!”请谨记:“但爱学习,只争朝夕!”

第20篇:知人固不易矣

知人固不易矣

出自:颜回偷食。这个典故卷五“困厄”第二十卷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语》

我们平常读的是上面版本的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吕氏春秋》里记载的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以上两个版本,具体的出处还有待考证。 但是,文字的大意是明瞭的了。

即便,我们亲眼看到或者最相信的人告诉我们,如果不经过亲身的实践或者认证,也无法知道事物或者事实的真相。

踏踏实实,做事吧。2014-12-11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