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叶圣陶童话(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5 09:05:59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叶圣陶童话读后感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

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

第一篇是《稻草人》。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

他特别负责任。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

《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点评:

祝遥的这篇读后感也是获得妙笔奖的。

叶圣陶先生的童话现在读的人不多了。但他是我国现代童话写作的开拓者,祝遥读的这本书里的童话,在我国现代童话创作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正如祝遥在读后感的第一段里写的那样,这些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

由于这本书并不是一个连续的故事,而是编入了很多篇各自独立的童话。所以写读后感就比其他的书要难一些。

《稻草人》是叶圣陶童话中最有名的一篇,是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一篇。祝遥就选择了这一篇来写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的第

二、

三、四自然段是介绍这则童话故事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祝遥的感想,说稻草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

由于这本书里不止《稻草人》这篇童话,所以在第六段又选取了《古代英雄的石像》,简单地写了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在最后一段里,对这尊英雄的石像和稻草人两个角色的价值进行了总结,那就是:“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不离不弃,永不言败”,则是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要用这种精神去对待自己今后的生活道路。

要记住: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包括自己。

————————————

《叶圣陶童话》这套书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童话,语言非常优美,还蕴含着许多道理。

有一篇叫《一粒种子》。讲的是一粒非常宝贵的种子,先后落到了国王、富翁和士兵那里。他们都把种子看得很娇贵,精心呵护,想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结果种子怎么也不发芽。后来,种子被一位农夫捡到了,便把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起埋到地里,对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一视同仁,一起浇水、一起施肥。不久,这粒种子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从这篇故事中我明白了对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它的生长规律,做事情要掌握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

只要是读过叶圣陶童话的人,我相信一定会深有感触。就正如鲁迅所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的确,圣陶爷爷的童话总是给予人无限感慨,更可以说是惊喜,直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憾。全书23篇短片篇童话,每一篇都引人深思,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小荷作文网

每一篇我都会细细品味。圣陶爷爷的童话就像是一张色彩滨纷的梦网,将我陶醉其中。我为童话中的主人时悲时乐,有时会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而高兴的手舞足蹈,同时也为了一个无言的结局而掉眼泪。由此可见叶圣陶的童话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呀! 小荷作文网

我是很欣赏叶圣陶的写作手法的,他能灵巧的运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从而妙笔生花。譬如《小白船》: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象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

这是何等怡人的美妙叙述呀!当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知不觉的被带进了这梦幻其中,成了这其中一员,和那红花、绿草、一起尽情舞动„„

当然精彩的还不只这些。再如《梧桐子》中对梧桐子的描写,多么逼真,他们的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那就是一群活泼蹦 乱跳的小生物。绿色的帷幕.深蓝的天空.幽静的庭院,衬托出自由活泼的梧桐子。显的一切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我不禁要赞叹起圣陶爷爷的返童之笔,他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然后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跃然纸上,这是多么美丽的叙述呀!

但是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永久的,叶圣陶也不自禁地融入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傻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在我们看来,好人会一生平安,坏人就会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叶圣陶的童话中,他不仅有力的证实了我们刚才说的一点,并且更深入一步的想到原来的那个黑暗的社会并转存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珍惜眼前的一切。正如童话中的傻子,虽然在别人眼里他就是傻.笨,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他代表的就是善良的那一类人们,他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真诚.勇敢„„他身上闪耀着那种炽热无比的光芒是每个人都无法承任的!

叶圣陶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他是江苏苏州人。同样是为了阅读考级题目的命题,我捧起了《名家经典童话——叶圣陶专集》。

这本专集选编了三十五篇童话,都已成为著名的童话经典,它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叶圣陶先生的童话写于二世纪,三四十年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脉搏和生活,有人民的饥苦、作家在过去那个时代的理想和追求、各种不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有过怎样的艰难,有过哪些斗争,今天的孩子对这些会很有新鲜感,从而更深切地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多么的幸福,才会倍加珍爱。

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童话,告诉我们更深刻的人生道理。这些童话反映的都是当时的现实生活,语言朴实生动,故事寓意深刻,极富教育意义,这些小故事都深受小读者的欢迎。读着读着,我渐渐喜欢上了他的童话,他的文章曲折而有趣,一颗童心跃然纸上,让我也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其中

一篇《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的是:雕刻家用一块石头很快就雕成了一位英雄的摸样,这个石像就立在广场中央,很高,很耀眼。人们都去瞻仰他,上面的石头很骄傲,最后被摔得粉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俗易懂地告我们“人不能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只有谦虚的面对一切,才能进步。”

世界上有人类开始,就有了孩子,也就有了语言。有孩子,有语言,就有了童话。一个孩子,离开母亲身体,来到这世界,他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童话的世界。童话是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好朋友。孩子是离不开童话的。孩子在,必有童话在。

我想当孩子长大后,再拿起伴他成长的这套书, 将更会深领它的价值和意义。

推荐第2篇:《叶圣陶童话选》读后感

《叶圣陶童话选》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叶圣陶童话选》这本书,其中《国王的新衣》和《一粒种子》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国王的新衣》讲的是一个国王被骗的故事。国王被骗穿上了空虚的衣裳,臣民们发现国王其实什么都没穿,觉得很好笑。国王知道后很生气,于是就命大臣和士兵去杀他们。接着最受国王喜爱的妃子也因为说错了话被国王送进了刑宫。还有个很有学问的大臣不想看到不穿衣服的国王,于是借口说要回侍奉年老的母亲,结果也被国王送进了监狱。即使这样,国王杀人的事件也没减少,而且还宣布了一条法律:凡是国王经过的时候,臣民们一律不许发出声音,只要一出声音,不管是什么,立刻捉住、杀!最后,因为臣民们不服,国王被臣民们打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生活中要注意不要被坏人所欺骗。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多听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不能自以为是,否则很容易就犯下错误。爸爸还告诉我,这个故事所要讲的道理可以用成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来形容。

《一粒种子》这个故事主要讲一粒珍贵的种子先后落到了国王、富翁、士兵和农民的手中,可是它在国王、富翁、士兵手里时却没有发芽,最后在农民那儿却开出了美丽的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培养植物不是像国王他们那样天天精心呵护着就会发芽开花,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我们应该按照它的规律来进行培养,顺其自然才能让它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推荐第3篇:叶圣陶童话的读后感

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

第一篇是《稻草人》。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

他特别负责任。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

《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

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推荐第4篇:叶圣陶童话读后感[优秀]

俗语有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叶圣陶童话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叶圣陶童话读后感(1)

《叶圣陶童话》这本书,里面有好多好词好句,里面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小白船”等等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古代英雄的石像”、和“最有意义的生活”。“古代英雄的石像”是写了以前有一个英雄,由于大家都想纪念他,就让雕刻家雕了下来,把它搬到了广场的正中央,而且很高,下面的底座就是零零散散的小石子粘在一起,把它支撑祝每个人只要一经过广场,就会给石像鞠一个躬。后来石像骄傲了,但是下面的小石头不高兴了,就趁晚上没人的时候把石像摔了下来,都变成了零散的石头,石像终于知道了骄傲是不好的。但是这个世界很公平,谁都没有后悔药吃。“最有意义的生活”是讲一颗小青石和一颗小黑石有了怎样的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还让小青石了解了一个道理:为大众服务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要为大家服务。

读了《叶圣陶童话》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的童话故事。期中在我脑中印象最深的是“稻草人”,他写出了稻草人的样子、稻草人是怎样造的,还讲了稻草人夜间做的事情。让我明白了稻草人都你呢个不管白天、黑夜、风中雨中为老百姓做事,不怕苦,不怕累,还有同情心,我们也要学习稻草人那种无私奉献,具有爱心、同情心……的好精神。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2)

我是一个小书虫,看过很多书。现在我给你们讲一讲我读过的一本书:《叶圣陶童话集》。这本书最有特色的就是,一个小故事却隐藏着一个大道理。现在,我就带着你们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吧!

我最喜欢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火车头的经历》。火车头是一个大人的名字,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让火车头把煤块当力量,火车头还被别人控制着,人家叫他跑,他就得跑,人家叫他停,他必须停。作者把送学生去什么地方当题材,使我很感兴趣,途中不太顺利,经过了重重难关,终于把学生送过去了。让我感受到火车头是那么善良,那么关心他人。

第二个故事是《稻草人》,讲的是稻草人一夜看见了许多事件。它的主人是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一夜之间,好好的稻穗被毁了,稻草人好心提醒老太太,可老太太并没理会,它很伤心。它又看到了病孩子,更伤心了。稻草人想救离开水的鲫鱼,可它不会动,反而被鲫鱼误会它不愿意帮忙。它看见有人寻死,自己先昏了过去。一夜间,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一塌糊涂!最后稻草人倒在了田地中间。我相信,稻草人的心是永远不会被摧毁的!

《叶圣陶童话集》给我留下了好印象,大家也去读一读吧。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3)

读了《叶圣陶的童话》这本书后我仿佛认识了这本书的作者叶圣陶爷爷。他有着超强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她的童话内容出人所料。籽和籽的功能可以对调,一个小小的蒲公英竟会说话、写信……

我记得叶圣陶爷爷曾经说过“一个孩子离开母亲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他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童话世界童话世界时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朋友。孩子是离不开童话的,孩子在,必有童话在”。

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拥有金钱不等于有了一切,虽然金钱是生活之需,但跟快乐相比,它只不过是阵享受的风,如果人的一生没有了快乐,那就没有必要生活下去!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4)

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

第一篇是《稻草人》。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他特别负责任。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

《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

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叶圣陶童话读后感(5)

《叶圣陶童话专集》我非常喜欢。童话里包含着许多道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比如《画眉》、《最有意义的生活》。

《画眉》讲述了一只画眉被公子爷养,整天为公子哥唱歌,但画眉始终不明白自己想唱歌的意义和趣味。有一次,它走进外面,发现不幸的人,便为他们歌唱,这时他才懂得歌唱的意义和趣味。这则童话使我懂得:一个人高兴时,可以把高兴分享给痛苦的人,这样会使他们忘了劳累、愁苦,觉得很快乐,而给予快乐的人,也会懂得生活的意义。

《最有意义的生活》讲述小青石和小黑石被冲到小溪旁,过许多年,他俩觉得太安静,想到城市里去,有一天一个人把小青石倒在车上,运到城市里做成路。小青石醒来,发现有许多人的脚踏过他,他觉得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这使我懂得:一个人在生活里无私奉献,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叶圣陶童话专集》的童话很感人,寓意深刻,建议大家读一读。

推荐第5篇:四(上)必读《叶圣陶经典童话》C

李宜、黄和、潘敏三个同学依据什么时候的所见所闻,选定将来的事业的方向? (A ) A.旅行中 B.参观

C.日常生活中 D.校内校外

《最有意义的生活》中,谁认为石头的天性就是呆着不动?(A) A.小黑石 B.小青石 C.玛瑙 D.玉石

鲤鱼在木桶中,后来觉得身上潮润了,那水是(A) A.眼泪 B.湖水 C.口水 D.雨水

梧桐子除了喜欢看美丽的东西,唱快乐的歌曲,还想出去(C) A.划船 B.跳舞 C.旅游 D.野炊

“当然很爱我们!”红面书高兴地说:“那家主人很有趣,凡是咱们的同伴他都爱都要收罗到他家里。他家里的藏书室比这里大多了,可是咱们的同伴挤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地方。书橱全是贵重的木料做的……”以上文字出自《书的夜话》,红面书的主人怎样对待自己的书?(C) A.经常阅读它们 B.偶尔翻阅 C.从不读它们

D.和家人一起阅读。

《将来做什么》一文中,“什么题目,老师?”这个问题是谁问的?(D) A.李宜 B.黄和 C.潘敏

D.以上三个孩子一起

所有的富翁最后都饿得不能动弹了,他们的喉咙里还在念着(D) A.我不想成为富翁。

B.做了富翁,还是要自己劳动。 C.以后我不想成为富翁。

D.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啦!

快乐的人看到养蚕人采桑喂蚕,他觉得这景象怎么样?(D)

A.心酸 B.痛苦 C.悲惨 D.幸福

游园的两个孩子撞了长儿后,好像没事儿,表情(B) A.凶狠 B.高傲 C.羞愧 D.难过

这两位客人的话语中,哪一项没有提到?(D) A.受到旱灾的同胞饿得只剩薄皮包着骨头 B.受到水灾的同胞全身黄肿,到处都渗出水来

C.受到病灾的同胞提着快要折断的手臂在哀哭,抱着快要死去的孩子在狂叫 D.受到地震的同胞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瞎子和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什么人总觉得自己最苦,人家都比他快活。可是到了人家的境地,仍然觉得世界上最苦的是他自己,你们何必对调呢?”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B) A.应该对调,这样就不会痛苦了

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处,即使对调了依然觉得自己最苦 C.别人都很快活

D.自己不如别人快活

《慈儿》中慈儿给了乞丐多少钱?(D) A.三块 B.一块 C.五块 D.两块

《将来做什么》中老人雕刻的“母子牙球”一共有多少层?(D)

A.二十 B.十二 C.十

D.二十四

文中有一句话说“每一片桑叶都染着钱的臭气”,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C)

A.这些桑叶和钱的味道一样 B.这些桑叶长得像钱

C.这些桑叶都是用“当棉衣、卖凳子”辛苦得来的钱买的,非常不容易

D.这些桑叶是用钱做的

《最有意义的生活》中,小青石最终领悟到的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什么?(D) A.成为姑娘的发簪 B.成为哥们的纽扣

C.被送到珠宝铺子里去

D.支持大众的脚,为大众服务

叶圣陶是著名作家,下列哪本书不是他写的?(C) A.《多收了三五斗》 B.《稻草人》 C.《 海燕 》

D.《古代英雄的石像》

梧桐子飞行中心里一慌,身子笔直往下掉,他第一次落在(B) A.窗边 B.田边 C.湖泊 D.深林

旅行家第二次来到地球,给大家带来的礼物是(A) A.机器的图样 B.面包 C.衣服 D.裙子

鲤鱼们看到摇橹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人,船舷上歇着(C)只鸬鹚

A.三 B.八 C.十几 D.二十几

在《画眉》故事中,盛水的罐子是(D)做的

A.石子儿 B.银子 C.玻璃 D.碧玉

在《画眉》故事中,食罐是(B)做的

A.碧玉 B.玛瑙 C.石头 D.玻璃

画眉飞出去以后,住在(B) A.草原 B.乱树林子 C.皇帝家 D.小女孩家

《鲤鱼的遇险》一文中,鲤鱼一开始生活得怎么样?(A) A.平静 B.苦闷 C.痛苦 D.欢乐

下列哪个不是长儿幻想的?(A) A.树林里传出美妙的音乐 B.各种各样的果子挂满枝头 C.有许多红脸的猴子

D.花儿都在笑,从笑着的花上淌下一滴一滴又香又甜的蜜

《聪明的野牛》一文中,野牛们收到了城里牛的信,它们决定派谁先去看看情形?(A)

A.一头野牛 B.两头野牛 C.三头野牛 D.全体野牛

古代英雄的石像是什么时候倒下的?(D) A.清晨 B.中午 C.黄昏 D.半夜

“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的,只要费一点儿力,就能对全群有贡献,给全群增福利。”以上文字出自《蚕和蚂蚁》。“我们”是指谁?(C) A.蝴蝶 B.蚕 C.蚂蚁 D.蝈蝈

“世界上哪会有白做的工作?”这句话是谁说的?(A)

A.蚂蚁 B.蚕 C.鲤鱼 D.稻草人

《慈儿》中,慈儿唱得那首赞美出春天的光明的歌是什么?(C) A.《春天在哪里》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轻云露笑涡,轻风漾碧波

D.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将来做什么》中,李宜、黄和、潘敏告别老师后,最先来到的是哪里?(C) A.郊外 B.大河边上 C.一座城市 D.纺织工厂

瞎子只有对聋子做手势才能使他更明白,下列哪种手势表示“耳朵聋无关紧要”(D)

A.他指指心头,把两手团紧,然后摇摇右手 B.他指指鼻尖,又指指耳朵,同时点点头

C.他用手指向四周指指点点,然后指指耳朵摇摇手

D.他指指耳朵,然后连连摇手

快乐的人来到一片田野,里面都是些桑树,蚕快要做茧了,养蚕人昼夜不停地采了桑叶去喂蚕,请问这是什么季节?(B) A.春 B.夏 C.秋 D.冬

读了《古代英雄的石像》后,你对下面哪个说法不赞同,请选出来。(A)

A.雕刻家所雕刻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是那么完美,受全体市民的崇拜,他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B.通过被雕成英雄像的大块石头和台基石子的对话,批评了大石块虚荣自傲的表现。告诉人们: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子,人的生命才有价值。 C.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 D.童话讽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为它设计了一个倒塌的结局。

“我想: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事。”这句话是谁说的?(D) A.稻草人 B.快乐的人 C.芳儿

D.三千岁的破书

推荐第6篇: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文学作品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

推荐第7篇:叶圣陶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

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

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

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

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

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

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地下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这种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在流经石灰岩岩层的时候,能够溶解少量的碳酸钙,使之变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这种水在加热或蒸发以后,碳酸氢钙又会变回来成为碳酸钙。

生成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都是石灰岩构成的。洞顶有很多的裂隙,每一处裂隙里都有水滴渗透出来。每当水分蒸发掉后,那里就会留下一些石灰质的沉淀,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洞顶上的石灰质愈积愈多,终于形成了乳头。以后,乳头外面又包起一层石灰质,以至越垂越长,就形成了姿态万千的钟乳石。

石笋其实就是钟乳石的孪生兄弟。当洞顶上的水滴落下来时,石灰质也在地面上沉积起来,就这样石笋对着钟乳石向上长起来,若是说钟乳石是“兄长”,那石笋就是“孪生弟弟”了。

而石笋底盘大,本身比较稳定不易折断,所以它比钟乳石的生长速度还要快,还要粗壮呢。

推荐第8篇: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作品列表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1918

春宴琐谭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与朱自清合著)1946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

3《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课文)

《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 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

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种子》

《玫瑰和金鱼》

《月亮姑娘的亲事》

《含羞草》

《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任职报纸、杂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2

推荐第9篇: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叶圣陶主要作品集目录

《叶圣陶文集》(1~8卷)

【短篇小说集】 《膜》《火灾》《线下》 《城中》 《未厌集》

【长篇小说】《倪焕之》,

【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叶圣陶散文》

【诗集】《存集》

【童话】 《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象》,

【理论】《叶圣陶论创作》

【教育论著】《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

推荐第10篇:读叶圣陶

文字里魅力

阅读叶圣陶的作品,会让你真正认识到:“爱,生趣和愉快”是“世界的精魂”。在他的文字里,你会发现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世界,以及对于人生的幻想、憧憬和动力。

畅游在叶老先生的童话中,你会同情有心无力的稻草人,会赞美大爱无疆的慈儿,会指责残暴成性的皇帝,会佩服大智若愚的“傻子”。你会发现,他们仿佛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里面所选散文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描写准确细致、文字朴实清丽,充分显示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 鲁迅赞赏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读他的童话是一种幸福。叶圣陶为小朋友们写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也充满童趣,是小朋友们乐于欣赏和领悟的“智慧的食粮”。

那么,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首先是因为他始终抱有一颗真挚的童心。朱自清先生就说过,叶圣陶先生“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所以他最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做法,也能理解孩子所要的东西。他做过好几年的小学老师。但他很讨厌老师或者家长喋喋不休甚至强迫性地要求孩子只读“圣贤书”。 叶圣陶给孩子上过课,为孩子写过书,也替孩子编过书;千千万万的孩子受过他的益。他一直说,写作就应该跟说话一样。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你读他的《义儿》、《祖母的心》这些故事,你就会发现叶圣

陶先生是多么地希望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能够照着他们自己的兴趣去读书去娱乐!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充满着想象和诗情画意的。不要说《小白船》或者《夏天的雨后》里面那诗情画意的场景,即便在《花园外》,长儿这孩子虽然因为家境贫困,无法进到花园玩耍。甚至还遭到门口“大汉”的欺侮,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使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美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都须抱有美好的幻想。

其次。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他始终将他的写作,建立在对社会的细致而深刻的观察之中。在他生活的年代,社会上有着许多的不平等,处于底层的人们生活困苦不堪。因此,与其他童话作家不同,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总包含着他对于现实的思考。他的每一个童话简直就是一篇小说,或者是一则寓言,喻指着生活和社会中的现实,也喻指着我们应当具有的一种态度。也许这会使你的阅读带上一种并不轻松的心情。

你瞧,在《地球》中,你会觉察到文字之中作者对于现实的讽刺和挖苦;在《稻草人》中,当稻草人最后倒下去的瞬间,我们心中也一定会像堵了石头一样难受。

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悲观的人。因为他是“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爱,也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在《鲤鱼的遇险》中,被困住的鲤鱼“靠自己的泪水来挽救自己,这就不能说在这个世界里已经没有快乐的幼芽了”。在他的许多描写儿童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他始终坚持一个观

点,那就是:“爱,生趣和愉快”是“世界的精魂”。你看,在《地动》中,明儿在听故事时的情感的自然流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天性;在《阿凤》中,相比阿凤的眼泪,她的笑声和歌声更令我们难以忘怀;在《阿菊》中,不幸的阿菊在琴声歌声的艺术美里忘掉了自己的不幸生活;至于《我的小弟弟》、《义儿》中孩子的好动乐玩,不是让他们周围的人(包括我们读者)生出无穷的乐趣吗?对生活的爱,也体现在叶圣陶先生的一些散文作品中。譬如他写的《藕与莼菜》、《看月》、《过节》中,那淡淡的叙述,包含了他对于故乡、对于家的眷恋。还有一篇叫《老黄》的小说,虽然写的是一头老牛的死,但是我们从文字中悟到的,却是孩子与长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这种文字中的清新与灵动,是否也是我们生活的写照呢?所以,阅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之后,你会更加了解叶圣陶先生,体会他对儿童、对教育、对社会的思考;也会在他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发现属于你的生活,更会发现能使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动力。

第11篇:叶圣陶作品

叶圣陶作品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人、朱自清等人合集,1922,商务《火灾》(短篇小说集)1923,商务

《稻草人》(童话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1924,霜枫社《线下》(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城中》(短篇小说集)1926,上海文学周报社

《风浪》(儿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小说集)1929,商务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开明

《恳亲会》(戏剧)1930,小说月报社

《当代英雄的石像》(童话集)1931,开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中国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生活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开明

《圣陶短篇小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小白船》(童话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时少年》(散文集)1938,大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小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小说集)1944,艺光出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叶绍钧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49,全球书店《怎样游戏》(儿童文学)1947,中华

《李太太的头发》(散文、短篇小说集)l947,博文书店《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叶圣陶文集》(1一3卷)1958,人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人文

《抗争》(短篇小说集)1959,人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人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人民

第12篇:叶圣陶散文集

叶圣陶散文集

时间:2009-08-02 14:20散文来源:本站整理 散文作者: 叶圣陶点击:20015次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

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

叶圣陶部分散文选集:

1、客语

>>>>>>[阅读全文]

2、藕与莼菜

>>>>>>[阅读全文]

3、没有秋虫的地方

>>>>>>[阅读全文]

4、牛

>>>>>>[阅读全文]

5、桡夫子

>>>>>>[阅读全文]

6、驾长

>>>>>>[阅读全文]

7、记游洞庭西山

>>>>>>[阅读全文]

8、三种船

>>>>>>[阅读全文]

9、从焚书到读书

>>>>>>[阅读全文]

10、《苏州园林》序

>>>>>>[阅读全文]

11、一个少年的笔记

>>>>>>[阅读全文]

12、说书

>>>>>>[阅读全文]

13、看月

>>>>>>[阅读全文]

14、牵牛花

>>>>>>[阅读全文]

15、两法师

>>>>>>[阅读全文]

16、“良辰入奇怀”

>>>>>>[阅读全文]

17、稻草人

>>>>>>[阅读全文]

18、我们与绅士

>>>>>>[阅读全文]

《叶圣陶教育文集》读后感

在2008年的寒假里,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从事和关注教育工作70余年,是我国现心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著作等身,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叶老毕生不懈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国外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源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生命力,学习、贯彻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切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切实有效的途径。他的理论:知识是不能灌输传递的,必须由学生领悟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叶圣陶主张平等地对待学生,“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快乐;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乐,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所以叶圣陶一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叶老的这种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着深刻的影响,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教学中我曾经碰到过这一样情况:一年级学生老是找不到位置,整不好队。如何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整好队伍哪?一次,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走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嫩嫩的、可爱的小脸。我按常规向学生介绍了体育课的穿着和一些基本知识,望着一年级学生认真听讲的样子,我想:看样子蛮聪明的,排队一定没问题吧?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同学们,你们记住自己的位置了吗?”“记住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可当我把队伍带到操场上,问题却发生了:“同学们,现在按老师要求分成四组,开始!”随着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找起自己的位置,有的站好后又叫嚷着:“喂,你在这里的!”有的把其他同学硬是挤开,还有的忘记了自己的位置,硬是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害得一些人没地方排又去占了其他人的地方,弄得场面乱哄哄地。望着这个场面,我只得亲自动手,两手开弓,一会儿把这个同学拉到这里,一会儿又把另一个人拉到那里,弄得我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刚把学生一个个拉好、队伍整好,优美的下课铃声已响起。课后,我细细的回忆、反思,绞尽脑汁,想了几个方法,决定下节课试试。当我再次走进教室,向学生宣布了几条纪律:“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求大家在排队时,每个人开动小脑袋,自己用脑去想拍在哪里?不能提醒别的同学,如果实在想不出或忘记了,就请你在队伍外继续想,待会儿由老师和同学来帮助你,但不能在队伍里推、拉。记住了吗?”“记住了!”同学们高兴地回答道。接着我又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有条不乱地找自己的位置,大部分的学生已找到了位置,还有

五、六个人没找到,站在边上想。这时,我指着空位置提醒道:“小李、小张你们旁边是谁呀?”“是小孙的!”小李、小张两个人叫嚷着,小孙恍然大悟似地跑进队伍,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其他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我安排了一个游戏:找位置。“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方法是请大家认清你前、后、左、右同学,等老师吹哨后,大家解散,再吹哨要快速找到自己位置,要求快、静、齐,好不好?”“好!”听说做游戏,大家兴奋地跳了起来。随着两声哨声的响起,同学们快速准确地找到了位置,经过几次游戏,每个人的位置牢牢地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从此在以后的课中再也没有出现找不到位置的现象了。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第13篇:叶圣陶文集

《叶圣陶文集》有感

从叶圣陶的文集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情怀,一种品德,一种气质。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叶圣陶对于教育深深的眷念,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式、教育与人生观、教育与生活、教育与艺术,他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这种探讨,坚持了60多年,也就是贯穿他的一身,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人们常说道德文章,从叶老的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们常常把“教育是农业”归功于叶老,可叶老却在他的文章里说,这样的提法来自于吕叔湘,可谓君子坦荡荡,另外,对于不同见解的人我们也很少看到叶老金刚怒目式的横加指责,而是用一种谦和的、商量的口吻进行阐述。另外,我看到了叶老身上特有的气质,那就是一种平民气质,他的文风冲淡自然,亲切舒坦,就像一个可亲可敬的朋友再和你促膝谈心。这种气质是非常难得的!

第14篇:叶圣陶文集

《叶圣陶文集》(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4~10月版。

【短篇小说集】

《膜》,商务印书馆1922年3月版。《火灾》,商务印书馆 1923年11月版。《线下》,商务印书馆 1925年10月版。《城中》,上海文学周报社1926年7月版。

《未厌集》,商务印书馆1929年6月版。

《四三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8月版。

【长篇小说】

《倪焕之》,上海开明书店1929年8月版。

【散文集】

《脚步集》,上海新中国书局1931年9月版。

《未厌居习作》,上海开明书局1935年12月版。

《西川集》,重庆文光书局1945年1月版。

《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

【诗集】

《存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年8月版。童话:

《稻草人》,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版。

《古代英雄的石象》,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6月版。

【理论】

《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月版。

【教育论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第15篇:叶圣陶《荷花》

《荷花》

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第16篇:叶圣陶作品

《叶圣陶作品精选》——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是童话中的傻子和富翁。傻子讲的是一个傻子干了很多傻事。让师兄睡觉,自己在那里锯木头。自己不吃饭,把钱给老太太,把糕点和馒头都分给了难民。替敌人去死……其实傻子并不傻,只是因为他善良的过度了,让人看起来他很傻,其实是因为他老想着别人,想要帮助别人。

而富翁却讲述了一个道理:如果地球上的人都是富翁的话,那这个还叫地球吗?是的,所有的人都想当富翁,地球上的人都变成了富翁,那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不过,我长大了想做一个富翁,让自己生活得幸福点。

当然,这些都是童话。我觉得非常好看,以后我还要多看看这本书。

第17篇:叶圣陶杯

“叶圣陶杯”全国小学语文教

学论文大赛

题目: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

研究

作 者:王玲玲

工作单位:荒地大后沟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5903348801

完成时间:2012年2月

摘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认识;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这种大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课程教学的惯性、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相关评价办法的滞后,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惑。从本校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存在着不少误区,或是草草走过场,或是活动大杂烩,或是上成知识传授课,或是改为阅读习作课。“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关键词: 综合性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目录

简介 ………………………………………………………………...…...1 第一章 注意语文综合型教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2第二章 避免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教学的融合课.................3

2.1在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4 第三章 运用综合性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5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6结论……………………………………………………………………...7注释……………………………………………………………………....8参考文献………………………………………………………………........9

简介

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这是一项很烦琐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单元教学时,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等综合性学习价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课堂读写之中,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就让学生多背几首古诗,变成古诗文教学课;通过《漫游汉字王国》,就让学生识记一些识字知识,变成识字教学课。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1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生活教育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坚持“教学做合一”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从2009学年开始,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总结经验,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指向“过程”,关注隐性目标,关注长远目标。写作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构件更需要关注过程。在这一点上,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有着共同的课程运行需要。我们要把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与学生写作中积蓄、孕意、倾吐、发表的过程同一起来。既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亲历体验,又要引领学生选择题材、发酵情思、个性表达;使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成为写作的过程,写作过程也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第一章 注意语文综合型教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1.草草走过场

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像阅读教学课,没有具体的课文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显性的评价要求,要组织完成两个星期的十多节课,确实有点困难。所以,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上好综合性学习单元,有些教师干脆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联系阅读材料进行一些问题讨论,压缩课时,蜻蜓点水,草草收兵。

2.活动大杂烩

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曲解这一宗旨,简单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为“语文课外活动”或,只重视成果的交流。有时整节课像是“文娱活动课”,活动的设计像是“节目单”,学生是“主持人”和“演员”,老师像是一个旁观者。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变成了活动大杂烩,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有“综合性学习”之“名”,却失去了“语文”这个“姓”。

3.阅读习作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安排了好几篇阅读材料,有些教师担心考试时会考到阅读内容,就实施保守教学,对这些阅读材料,不是当作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考、辅助资料,而是简单地把一则阅读材料当作以往阅读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来教,使语文综合性单元缺失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互相勾连,如六年级下册的《难忘的小学生活》,每一课阅读材料都是一篇很好的写作例文,有些教师干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了习作大练笔。

4.知识传授课

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这是一项很烦琐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单元教学时,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等综合性学习价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课堂读写之中,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就让学生多背几首古诗,变成古诗文教学课;通过《漫游汉字王国》,就让学生识记一些识字知识,变成识字教学课。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生活教育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坚持“教学做合一”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必须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总结经验,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3

一、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一)自主选择主题

三、四年级小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

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所以,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利。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版块“诗海拾贝”中,安排了6首诗歌阅读材料,从第一首的《诗经·采薇》写起,接着依次选取了唐诗《春夜喜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最后选取了中国艾青和外国叶赛宁的两首现代诗,这六首诗是诗歌历史的缩影。启动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六首诗进行初略品读,然后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多个学习主题,如:各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中国古诗的历史文化、中国各代的著名诗人等。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学习主题。

(二)自主选择伙伴

心理学表明:只有学生自己乐于探究,他才会用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去完成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4所以,当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后,就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活动主题、兴趣爱好、条件能力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培养合作意识。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王国》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汉字的演变”、“汉字的作用”、“汉字的文化”、“汉字的来历”等研究主题,打乱班级常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组成活动小组。

(三)自主策划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是决定“怎么干”。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学生就要着手制订活动方案。

五、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自主策划活动方案。如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中,确定“网络利弊的认识”这一活动主题后,可以让各活动小组研读教材提供的“活动建议”,讨论学习策略,自主制订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活动步骤、活动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活动交流汇报的形式等,然后形成比较周详的活动方案。

(四)自主探究问题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不仅在启动课要体现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也要体现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如五年级上册《邀游汉字王国》启动课后,就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对汉字进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积累活动材料,感受中国汉字的文化。每一次的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整理分析自主学习的成果。如在进行《邀游汉字王国》这一活动的第一版块时,我们在2课时启动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而后,利用2课时时间进行合作交流,并且打乱平常的座位,让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展示成果,互相启发探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成果形成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下阶段活动措施。之后,学生再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再利用2课时时间进行合作交流,使“自主——合作——探究”相得益彰。

孩子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个体,教师要彻底解开绳索,打破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束缚,设身处地地走进童心世界,充分相信孩子。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充分展示、发挥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支持者、引导者,要卸下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让教师帮着想,帮着做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5所以,只有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让教师帮着想,帮着做,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得心应手。

(一)阅读材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

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每个版块一般都安排四五篇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只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因此,我们应该明确阅读材料所承担的任务和不同功能,要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把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放在同一课时里阅读,但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如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的第一版块有5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把《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放在同一课时教学,通过略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信息传递方式;把《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在同一课时教学,了解电子信息的最优功能;最后学习《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明确网络的利与弊,为辩论赛奠定基础。

阅读材料虽是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央,学习选文只是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还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来源于课外。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把目光由教材转向生活,创造性地利用课外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这一内容时,可发动学生去搜集更多的信息传递方式、网络功能事例等,以更多的课外资料来充实教材内容,使课本与课外资料得到有效整合。总之,在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从教材资源中去寻找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结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为引子,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探索方法,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11篇阅读材料中,每一篇的后面都有一句提示语,教师就要抓住这些提示语用好阅读材料,让学生知道要叩开诗歌的大门,可以通过背五言、七言律诗,可以借助工具书读懂、赏析古诗词和曲,可以归类积累背诵诗歌,可以朗读体会诗歌的情和趣,可以模仿写写小诗歌等。

而实际上,这些只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更多、更深的学习还在课外生活中。所以,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引子,引导学生走入图书室、书店、网络、家庭等,去读,去背,去赏析,去积累,去体会,去写诗,把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诗文化的魅力。

(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应该起到一个统观全局的作用,要率先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指导学生活动方法。

1.帮着学生选择主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在选择研究主题时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因此,教师就要起好主导作用,要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要引导学生从小范围、浅内容去选题,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

2.帮着学生寻找伙伴

在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过程中,总有一小部分被同学遗忘的学生,他们可能找不到学习伙伴。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更关注那些弱势的学生,要及时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伴合作,帮助这些学生找到合作伙伴。

3.帮着学生策划活动

给学生自主,并不等于放羊。放手给学生自由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策划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要给学生提供活动计划样表,告诉其制订计划的方法。在学生制订完活动计划后,教师对所策划的活动计划要组织讨论和分析,要给予适当修正,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

4.帮着学生探究问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关注,直接或间接监控,要关注每个学生研究了些什么,活动效果如何,有什么困难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调查什么,记录什么,成果如何展示等。

三、让师生一起做,一起评

巢宗祺教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指出,6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从需要出发,以课题引领,拓宽语文运用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整合,提高实际的应对能力;指向基本目标,争取多方面的收获。从这些价值可见,多元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然结果,因此,评价就显示出了它的多元性。

(一)摒弃试卷看成果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评价就是一张试卷,因为它是最简便也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人人都知道分数第一。但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不可能用一张试卷检测出学生学得的成绩,因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它的成果也是多元的。所以,语文综合性单元评价要坚持摒弃试卷看成果,可以通过活动汇报课,展示学生精心策划的课本剧、日常记录的日记作文、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精致美观的课件作品等。

(二)削弱知识重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应用价值,以学生感兴趣的某一主题为学习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综合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从这个概念可以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只注重语文知识的汲取,而是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的意识、精神、能力。所以,在汇报课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可以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主意识、合作态度和探究精神等进行评价。

(三)轻视结果看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如何并非是一次成果汇报可以看出来的,而且不能凭一节汇报课来定论某位学生的成绩如何。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对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每次活动的态度等进行过程记录。通过过程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扎扎实实的进步。

(四)改变师评为生评

一直以来,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且是评价的权威,学生往往被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这样的评价已经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而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会有很多东西是老师看不到的,也是无法评判的。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设计学生互评环节,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互评,相互提出改进意见。

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体验到的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形成更优秀的语文素养。

第二章 避免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教学的融合课

2.1在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认知——综合性学习应该给学生些什么

1、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体现综合性。

2、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过程”,凸现活动性。

3、给学生一个“协作的平台”,彰显合作性。

4、给学生一方“展示的舞台”,激发创造性。

二、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我校的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还是与外校的语文教师之间,我们的协作教学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构成丰富的动态的网络状的资源,每个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示范。例如,孙玉丽老师特长朗诵,每当举行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她总是主动承担指导学生朗诵的任务,其效果不同凡响。再如开展手抄报、书法作品竞赛时,我们就聘请校内的美术老师李光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评审和点评。通过举办区教研活动,加强了十所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区的语文教师得到了动态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各类竞赛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探险的利大于弊与探险的弊大于利”辩论赛、“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读诗词名著演讲比赛、运河文化手抄报比赛,市中区“运河之声”作文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在图书室、微机室时常都能看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的情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根据不同的兴趣,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搜索查阅整理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合作评改作文,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交流各组学习资料等。这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带来了成功的喜悦!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说:“学习的成功感不再只是独自一人的笑脸,她是小组中每个成员汗水的结晶,变成了大家成功的喜悦,甜蜜的记忆。”

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充满了温情和乐趣,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音像资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如杨雁老师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时,就引导学生请求家长协助他们搜集整理李白在济宁故事。

2、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补充了“走进名著”、“走近唐诗宋词”、“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等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根据该单元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补充设计了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自编的精彩情节和自导滑稽表演令人折服。通过综合性学习,师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可见,“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我们还学习了十三中郭丽娜老师的《黄河颂》综合性学习案例,分享了马翠丽老师的《探索月球的奥秘》,反思了十四中刘飞老师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反思》。总之,通过对这些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丰厚了我们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而且对我们的探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师生利用学校开通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校园网等网络技术资源,查找下载整合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引导学生收看百家讲坛、同一首歌、电视散文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栏目,指导学生在收看影视节目时,注意搜集优秀广告,以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节目串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写作和成果展示课中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和节目主持能力,又丰富了收视课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如我们在进行“走近唐诗宋词”和“走进四大名著”两个综合性学习时,从百家讲坛下载了康震副教授关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文稿、视频资料,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相关文稿、视频资料,我们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题实验过程进行数码影像图片信息处理,让档案资料建设更科学更规范。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查找、筛选、摘抄、整理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摘抄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师生的语文素养。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面对同样的《走进自然》的综合性学习,孙静和刘宁老师是这样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组织学生到运河两岸“春游”,观察风景,讲述运河文化,诵读刘广新的散文《神奇的古运河》,听取《把熟悉的东西写得深刻点》写作辅导讲座,最后开展作文竞赛。这样,学生听了传说故事,读了散文,学习了写作体验,写了见闻感悟,拍摄了影像资料,留下了难忘的时光。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怎么会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而且让学生获得了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人生观、价值观。

5、对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文学社、图书室、校园文化环境等。这些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口头评讲作文、写字比赛、词语接力赛、警句收集等、手抄报、演课本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室、微机室、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出现,校内、校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6、社会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此为资源,让学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进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经验——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1、亲情感化式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温情和快乐,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亲情感化式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生活化,把家庭资源引进课堂。其模式程序为五个阶段:师生共同确定活动课题→明确研究任务、要求和活动步骤→学生融入家庭,完成活动任务→展示活动过程→总结、评价。 例如:《献给母亲的歌》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吟唱赞美母亲的诗词、歌曲,回顾家庭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确立活动主题——感谢母亲。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采用口头感谢、书信感谢、给母亲送礼物、帮母亲做件事等形式向母亲表达感谢之情。并把活动过程和心得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围绕本组承担的活动课题,各人融入家庭展开活动。 第四阶段,汇总各成员的活动情况,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第五阶段,采用多种形式赞扬母亲(唱歌、画画、办手抄报、写文章„„.),这些都是献给母亲的歌。

2、竞赛活动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你教我学”的线性关系,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单纯“学习者”,而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竞赛活动式的综合性学习模式最大优势正在于此。它的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集体研讨,确立活动目标→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自主合作,搜集整理资料→采用竟赛、辩论、讲演、办报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总结、评价。 例如:《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共同选出活动主题——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二阶段,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四组,利用教材提供的三个网址,上网搜索摘抄关于月球的“起源,月貌,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神话传说,诗词,对联,谜语,成语,音乐”等资料,再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资料,相互交流,并把这些题目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拟出9个竞赛题目(3个必答题,3个抢答题,3个风险题)。 第三阶段,围绕本组承担的课题任务,各人展开工作。

第四阶段,由学生主持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知识竞赛”。鼓励优胜小组。

第五阶段,以“值得回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话题进行写作,畅谈感受

3、角色扮演式

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表演天赋,形象热闹的完成活动任务。其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完成演出任 务→展示活动成果→畅谈感受评价总结。 例如:《我也追“星”》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偶像,引出活动主题——我也追“星”。

第二阶段,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每组由组长、撰稿人、表演者、后场服务人员等组成。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统筹全程(由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撰稿人负责编写剧本(由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表演者负责演绎剧本;后场服务人员负责与演出有关的一切后勤事务。各人承担自己的任务,但当需要帮助时,全组成员应予以支持共同编演出一场剧目表达自己对追“星”的看法。 第三阶段,分工合作开展工作。 第四阶段,展示演出剧目。

第三章 运用综合性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综合性学习需要一个相似匹配的文化伴侣

观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为: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使这一新型的学习范式能够活性地嵌入语文课程,就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依归平台,尤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平台、共生空间平台,嵌入语文课程体系的介质平台。作文课程与其具有最大的协和性和相似匹配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平台使用的内存配置和外展需求,推动综合性学习更好地融入语文新课程的整体网络体系,并聚焦关照其过程,物化成全其成果,使其得以有效地固着。

在新课程的平台上,习作可以从与综合性学习的相互卷入中获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中丰富的习作镜像资源和习作人文资源,从而优化习作学习环境,构建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习作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习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作文、用作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二、整合子课程创生课程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类作文

1、核心概念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再生课程资源。整合综合性学习和作文两个子课程,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活性作文资源,生成以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主要题材的新型作文范式。这种新型作文范式即综合性学习类作文。

2、类型梳理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分为:参观类作文、探究类作文、想象类作文、热点类作文、融渗类作文。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素可将综合性学习作文分为:问题学习作文、活动学习作文、观察学习作文、信息学习作文、研究学习作文、策划学习作文、展示学习作文、反思学习作文。

根据学习方式,还可将综合性学习作文分为:问题—解决类作文、观察—表达类作文、活动—探究类作文。

三、综合性学习类作文的课程生成策略

(一)作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整体设计

新课程提倡合作文化,我们的课程应该是合作课程。在合作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的作文和综合性学习必须彻底打破课程的封闭、孤立的设计,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教室设计、个人设计,与来自不同教室及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全面合作,将作文课程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门课程,从课程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从资源利用到教学评价,加以中观规划、整体设计。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程的视域更加宽广,在课程的柔性碰撞中,在资源的有效融渗中,扩充课程共振合力,实现呼应的设计,同步的安排。在这个方面初中的语文课程作了较成功的尝试,小学语文课程亦可借鉴。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6“追寻人类起源”就作了整体性设计: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关于人类起源的新说法;“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资料。第二阶段口语交际:讲述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讨论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交流人类起源之新说。第三阶段写作: (第一题 ——“人类起源概说”、“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神创论’可以休矣”;第二题——搜集资料之后,不应照抄照搬,应该在弄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表述;第三题——未来人的画像,画肖像,描写未来人的智慧和活动,描写未来人在那时的宇宙大环境里的生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要围绕核心资源设计得当,整合的自然亲和度是很高的。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文性课程资源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并不缺乏优质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的作文资源意识觉醒了,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独特优势资源,就能创生出作文课程的新的亮丽风景。

1、资源意识要“强”起来。综合学习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更大的亲和力。综合性学习的视域宽,课程触角多。我们要时时处处皆留意,把自己的眼睛当摄像机用盯住好资源不放;像最出色的记者追新闻那样追逐独特的优势资源。在学校要留意校园生活资源,在社区要留意人境资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资源。多想想综合性学习中的哪些资源可用于作文课程的开发。

2、开发领域要“宽”起来。无论是自然类资源,人文类资源,还是社会类资源,无论是火热的学校生活,还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凡综合性学习中适合作文课程的,都应该将其纳入作文课程资源库。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导入到作文课程之中去,加强作文课程和时代共振,和现实生活链接的力度,使作文课程的动态生成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总之,要充分而科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综合学习类课程资源,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作文课程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发综合性学习中的作文资源。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以下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如下目标要求。

总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和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援引资料的出处。

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第一,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以“花卉与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在观察花卉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第二,综合性。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第三,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的方式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从实践的手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在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之中的。

二、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明确学习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展开探究活动,这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

(一)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和一学段要“对周围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第二学段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第三学段要能“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在第四学段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呢?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其探究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生活诱发式。

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纷繁复杂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例如:

△煮熟的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人为什么能直立行走?

△在宇宙飞船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失重?

△为什么有的树(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叶?

△我们身边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2、课堂拓展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麻雀》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探究主题。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学生对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在茫茫宇宙中,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宇宙中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这一探究的主题。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3、学科联系式。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又如,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赵州桥》,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常识教材中的《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畅想桥”这个探究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历史与结构特点,明白拱桥、斜拉桥的力学道理,运用泥塑塑造想象中的大桥。通过对“桥”的多角度畅想,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

4、综合实践式。

综合实践式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的综合联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这里的“问题”,一般是指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失衡、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实践式的主题组织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横向统整式。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背景,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作为主题内容,统整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需要先将所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放在同一平台上,然一围绕探究主题将零碎的多学科的知识统整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对“漫话风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统整。

第二,纵向递进式。就是围绕主题,抓住主题中的核心内容,向纵深推进和展开,这种方式要求主题综合性强,主题的统整程度高。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例: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有关如何寻找主题的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主题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能否引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能否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方案要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接着,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订,根据各学段学习的认知特点,一般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这种学习方案,一般适用跨学科或联系社会生活的比较大的学习项目。制订学习方案,可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综合性的学习项目,一般一学期安排1-2次为宜,而且一般适用于第二学段以上的学生。

(三)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学习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主动性,通过观察调查、数学计算、查阅资料、协商交流,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合作性。综合性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第三,体验性。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后心里感受怎样等等。另外,在交流与分享时,可以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

结论

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八中张彦老师指导的《我爱我家》,十四中刘飞老师指导的《走进运河文化》,十七中周晓民老师指导的《探索月球奥秘》,十五中孙玉丽老师的《戏曲大舞台》、高雁老师的《感受体育》和曾云老师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在全区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会上得到了交流。全区教师的有关教研论文、通讯、教学案例、课件等在《济宁日报》《中学生学习报》《文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区教育网、济宁教育网等县级以上刊物或媒体上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达30余篇,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体语文教师奋力拼搏的身影。面对荣誉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责任,什么是任重道远。所以,我们走在路上,我们义无反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注释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5.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6.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参考文献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 8.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11.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12.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第18篇:叶圣陶名言

叶圣陶名言

1.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5.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

6.“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7.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9.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0.“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11.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1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13.„„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14.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16.“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的纯技术的准备,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

17.叶圣陶谈语文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无非是参考、分析、比较,演绎(一般个别),归纳(个别一般),涵泳,体味,整饬语言,获得表达技能这些项。”

第19篇:叶圣陶通话读后感

《叶圣陶童话》这套书是以散文的形式写童话,语言非常优美,还蕴含着许多道理。下面是叶圣陶通话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叶圣陶童话读后感

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

第一篇是《稻草人》。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

他特别负责任。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

《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

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

篇二:叶圣陶童话读后感

我是一个小书虫,看过很多书。现在我给你们讲一讲我读过的一本书:《叶圣陶童话集》。这本书最有特色的就是,一个小故事却隐藏着一个大道理。现在,我就带着你们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吧!

我最喜欢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火车头的经历》。火车头是一个大人的名字,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像力,让火车头把煤块当力量,火车头还被别人控制着,人家叫他跑,他就得跑,人家叫他停,他必须停。作者把送学生去什么地方当题材,使我很感兴趣,途中不太顺利,经过了重重难关,终于把学生送过去了。让我感受到火车头是那么善良,那么关心他人。

第二个故事是《稻草人》,讲的是稻草人一夜看见了许多事件。它的主人是一个可怜的老太太,一夜之间,好好的稻穗被毁了,稻草人好心提醒老太太,可老太太并没理会,它很伤心。它又看到了病孩子,更伤心了。稻草人想救离开水的鲫鱼,可它不会动,反而被鲫鱼误会它不愿意帮忙。它看见有人寻死,自己先昏了过去。一夜间,事情变得不可收拾,一塌糊涂!最后稻草人倒在了田地中间。我相信,稻草人的心是永远不会被摧毁的!

《叶圣陶童话集》给我留下了好印象,大家也去读一读吧。

篇三:叶圣陶童话读后感

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下叶圣陶爷爷的童话集。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写了很多短篇小说、童话。著名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都已成为永恒的经典。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这部著名童话——《稻草人》。

《稻草人》讲述的是一个帮老奶奶看守稻田的稻草人,在一个晚上亲眼目睹了几件悲惨事情:飞蛾的幼虫在一个晚上吃光了老奶奶的一大片浓绿的稻叶稻穗,使命苦的老奶奶颗粒无收;穷苦的孩子生病了也没法得到他妈妈的照顾,因为他妈妈为了生活,不得已硬着心肠暂时扔下孩子不管;一个被亲人抛弃绝望的女人,来到河边投河自尽。所有的这一切,稻草人感到很痛心无助。

这本书感动我的是,通过叶圣陶爷爷细腻朴实的文笔,生动地写出了稻草人的善良与无奈。写出了它在一个晚上眼睁睁看着发生在面前的几件惨事,自已却无能为力地去阻止,去帮助的强烈心酸与无助。其实,叶圣陶爷爷是想通过这些童话,告诉我们成一人的悲哀及一些失望的呼声。把这些显示给我们,是因为我们需要知道社会的真实现状是存在这些无奈的。

第20篇:叶圣陶谈“习惯”

叶圣陶谈“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素质教育跆拳道就是通过跆拳道素质教育培养起孩子的多种习惯,从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叶圣陶童话
《叶圣陶童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