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体验式学习(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5 12:03:38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谭筱英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要真正实现“三个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其方法是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而体验式学习则是支持这种学习的平台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验式学习的几个重要理念

1、促进人格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并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改善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从另一角度诠释了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心智模式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他认为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观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间透过自己的“过滤眼镜”去诠释和认定外在的世界,其实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设,然而却把它当成是真实的世界。体验式学习探询的就是改变的根本动因——根植于心中的观念,而且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这些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成果。根源改变了,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

3、激发潜能

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宗旨就是“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让每个学生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我们创造和发展的盲点、障碍,把那些平时总认为的“不行”、“不能”或“没希望”等负面的东西清理掉,从而把每个人身上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向外不断挑战自己,“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还能干什么?”、“我还能不能做得更好?”,从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道,使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发挥,从而为个人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1

1、基本结构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亲历: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感受: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现以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怎样对待不公平》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

上课了,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准备了蛋糕请学生分享。说着,取出了一个小小的蛋糕,切成二份,只分给了坐在前面的二位学生。(亲历)

结果,没吃到蛋糕的学生很有意见,吃到蛋糕的学生也不自在。(感受)

老师坦诚“交心”:看来老师带来的蛋糕是太小了,可现在蛋糕吃完了,你们看怎么办吧,是继续带着不满的情绪,还是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公平”的声讨逐渐转向了“让自己高兴”的思维和办法。学生的消极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了宣泄,并形成集体共识,即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肯定老师的情意而不在乎表面的形式。(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确实是老师不好,弄了那么个小蛋糕,使同学们不能公平分享。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怨天尤人,还是设法调整、改变,或主动适应现实环境?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比如今天的分蛋糕,你没吃到,又不说——只好自己受罪了;你说了,可能老师就分给你——满足了你的需求;蛋糕确实没有了,你怎么办——主动适应才能获得快乐。(总结)

于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正确地对待不公平问题。(应用)

2、基本技术 (1)启动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之初,需要让全体学生放松,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做轻柔体操,以促进身心放松、协调。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或谈论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降低自我防卫心理,之后,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

2

能作较深层的自我探索。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团队规范(或称游戏规则),团队规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坏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所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所以,教师要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技巧,建立积极的、有效的规范。

(2)过程技术

体验式学习主要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静心冥想、作业练习和行动指南等。其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以思想品德课《了解自己的情绪》为案例,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A、哑剧:用行为动作表达赞美别人或讨厌别人,促进非语言沟通。

B、角色互换法:一个人顺序扮演对立的两种角色,如欺侮人的人和被欺侮的人。

C、双重角色扮演法(也称“镜向扮演法”):由两个人表演,一个表演有问题的人,另一个完全模仿前一位的动作重复表演一遍,使前一位(有问题者)得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德性。

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而且,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个人的主观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第一印象、价值倾向和社会知觉等等。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或“翻译”信息,尤其是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发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既要提高自己知觉的敏锐性和客观性,觉察、理解学生沟通信息的真实涵义,又要运用澄清、面质、鼓励等多种技术介入与协助团队的有效沟通。

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激励和挑战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教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和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3)结束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将要结束时,可让学生作个具体化的自我评估,教师更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一是指向学习目标的各方面,二是兼顾团队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即表达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以“我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不再随便插嘴;在争吵时,我学会不动气„„”代替“我在人际关系上长进了许多”;以“你说话时面带微笑,令人很舒服”代替“你表现很好,有进步”之类的抽象语言,这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活动中比较被动、沉默的学生,可以说:“每次讨论,你总是最

3

后一个发言,而且说得很少。”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也有益于接收者采纳。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和教练者等等。具体来说,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既是教练,又是学员

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和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又要降低自己的高度,保持对每位学生的同情心,即能够设身处地对学生的一种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2、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

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自我探索。

3、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作者单位: 厦门外国语学校)

4

推荐第2篇: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体验式学习感悟 体验式学习感悟 秦皇岛财富 李宁 关键词:体验

本次从11月14日以来,参加了尹贺老师的体验式教学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手段及功效的认识更清晰。我为本次学习对我的学习帮助极大,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

简单地说就是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员生命力、促进学员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员的直接经验,鼓励学员对课程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员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总之,这几天学习对我很有帮助,以后我会更好地使用体验式教学,提高我的教练水平。篇二:最新体验式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

培训结束也已经一个多星期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也还是比较受用这一些理念,一些军训过程中养成的习惯,虽然培训加军训的日子比较枯燥,再夹杂几次考试,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压力。 枯燥训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似乎就是那么得简单,对于我们的教官,埋怨也多,但是怀念也同样少不了,学到的东西也很多。

一、活到老学到老

人,一出生前面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集中用来学习,这个已经是社会常识,但仅仅依靠学校、课堂的那些知识是显然不够的。因为社会不仅是知识的社会更是实践的社会。就像在培训的第一天对于老师的领袖理论一直不认同,但是通过这么两个星期来的接触,能够站上台勇敢的表现、相信自己的人确实相对比较优秀,这对自己的感触很大,有实力一定要表现出来。董事长开营仪式上也强调荣安的学习文化,像我们讲述了公司荣安大学堂的学习氛围。这么多年来,也没有经历过这种体验式培训的方式,也第一次体验到了此次培训后内心的那种震撼和感动,我明白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实践才能带来不断的进步。

二、沟通是一个团队中的桥梁,不沟通的行为是盲目的

在任何一个团队完成的任务中,沟通是使大家凝聚并协调行动的连线。如果你不沟通你不能获得信息,那样你会一无所知;如果你不善于沟通,不能从沟通中获得充分的信息或者通过沟通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意志,那么你的那个容易出问题而整个任务就不能完成。这点在七巧板任务中体现最为深刻,当所有小队都在研发自己的图形时,其不知很多小队所做的都成了无用功,各自未战得分率都会很低,也导致了我们没有完成任务,游戏结束之后回想起来沟通是那么的重要,可能一半的时间就够我们完成整个团队的任务。这些都是未能及早地意识到沟通所致。由此推而广之,可以推出个人之间的沟通、领导与下级的沟通、下级与上级的沟通以及经验的主动交流等是实现集体目标的关键,同时沟通可以让所有人变得主动和智慧。

三、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些道理大家都是很清楚,但当我们这些不完美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来以后却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事,形成一个完美的集体,这就是团队的魅力。尤其是“登峰造极”和“穿越电网”这两个活动对我触动很大,当一男一女手拉手跑着回到终点的时候,不自觉得为他们鼓掌,这让我理解了一个人的成功不算什么,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不能够帮助到团队,那也不算成功,团体完成了任务才算成功。在穿越电网过程中也很好的

证明了这一点。摒弃了一再埋怨同学的毛病,让我看到了他们种种的优点,这对增强团队、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至关重要。

四、细节决定成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几位受邀而来的老师给我们讲述的高效人士的七个好习惯,办公室礼仪等等,让我也深深明白学生时代的彻底结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你要学会面对未来,现在的我们面对未来能做的首先就是做好自己,就像一些好的习惯,一些办公室基本礼仪都是一些琐碎的细节,但真正做好的人并不多,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够酿成大错,细节决定成败。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增强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我想这次经历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帮助。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漫长的,一各短暂的15天不能解决所以的问题。但它给我们以启示,愿我们更团结、更坚强。

饮水思源,我的收获都是因为有他人的付出,感谢董事长、各位领导提供给我们的学习机会;感谢讲师们的谆谆教诲和辛勤辅导;感谢所有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和精诚合作,谢谢你们。 2011年9月28日篇三:体验式课堂学习心得 “体验式课堂”研讨会(数学)学习心得 扒头小学 关云凤

2014年5月10日参加了洛阳市实验小学第二届学术艺术节暨“体验式课堂”研讨会(数学),我受益匪浅,真的感觉不虚此行。

洛阳市实验小学是洛阳一所很特殊的学校。洛阳市实验小学的特殊不仅表现在地位上的与众不同——市直重点小学,更表现在它的教育理念上的特殊定位。正如校长所言:“小学教育不是禁锢和束缚,而是释放和体验。”一个小学,不应该只是一座封闭的象牙塔,也应该是一个小小的社会。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是市实验小学的核心办学理念。该校推行“体验式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引导其学会生活。 今天的课堂是由许海燕老是讲的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课堂开始,老师根据爱好、年龄、性别等因素和学生们一起对自己进行了分类,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好处与作用,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根据三角形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这些问题通过老师设置情景,学生产生质疑,师生探讨研究,分享结果。拓展结果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们在一次次操作中,切实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些知识和数学以及生活中“分类思想“的应用,同样更多的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深入的学习,我的心得如下: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第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推荐第3篇:体验式学习是什么

创造非凡www.daodoc.com

体验式学习是什么

体验式学习法是指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知知识或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传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正因为全身心的参与,从而使得学习效率、知识理解、知识记忆持久度都大幅度提升,体验式学习法是传统式学习方法效率的3~5倍。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 握语言。生活中任何有刺激性的体验如在蹦极跳中,被倒挂在空中飞速腾跃时所拥有的惊心动魄的体验都是终生难忘的。同理,体验式学习也会语言学习者带来新的感觉、新 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而我们就是通过充分的体验,让您的团队在虚实结合的情景中学习成长。让您的团队达到学以致用。大部分的团队有应用知识但是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脱离了实际的应用 ,知识就永远只是一堆僵化的字符,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从头脑里消失。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交流之中。

青春趣味运动会

能把小伙伴们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成员彻底抛弃工作中的压力,让快乐不再压抑,将信心从此增强,把力量悄悄凝聚。该活动兼顾了趣味性与团队性,即竞技、娱乐等于一体的全新趣味活动。不是容颜易老,而是出汗太少。

F1方程式赛车

《F1超级赛车》是一个新颖有趣的团队建设活动,该活动需要每个车队通过集体的智慧,

创造非凡www.daodoc.com

利用最基础的道具制作出一辆F1赛车。赚取钱币、采购物料,设计赛车、详细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最后在精彩的F1赛场上各车队将竭尽所能完美呈现一场F1的视觉盛宴。在该活动或是其他的赛场中,都需要依靠整个团队的协同合作,才能争夺最终的胜利。

团队巨画

《团队巨画》课程是一个侧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团队协同作战的课程,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一幅具有企业文化代表意义的图画,用视觉的感观直接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提升企业员工的企业归宿感,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需相互协作,增进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共绘企业蓝图。

广州拓展选人上人。广州人上人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培训与团队建设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成长与升华。服务模块包括体验式培训、趣味体育、室内培训、以及青少年品格教育。坚持用专业的技能与一流的服务来创造价值。真正解读客户的培训需求,充分结合团队的特点,基于特定的主题快速锁定客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心策划和设计每一场培训,用精细化的服务与规范化的流程,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追求超越客户期待的培训效果,享受与企业共赢成长的喜悦。

定位:大型团队建设专家!

使命:体验非凡,探索未知!

愿景:打造中国团队建设领航品牌

推荐第4篇:浅谈体验式学习科学

浅谈体验式学习

《养蚕》一单元的教学体会

《养蚕》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养蚕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主要是由于蚕丝具有优良的特性和很高的经济价值,它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具有纤长匀净、柔韧轻软、耐热绝缘、通气吸湿、弹力适中、光泽柔和、染色优良等特点,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可制作高级服装、装饰品和美术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蚕丝的新用途不断被开发,目前蚕丝已用于军工、交电、医药保健等方面。

蚕是孩子们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孩子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孩子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能观察到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获得知识、情感、态度、方法等各方面的收益。教材以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构建单元,重点让学生亲历饲养的全过程,了解怎样照顾蚕的一生的饮食起居并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总结归纳昆虫的特征。从蚕卵到蚁蚕,在学生们的精心喂养下,蚕一天天长大,经历了四眠五龄,终于吐丝结茧,羽化而出,又交配产卵,留下了后代。养蚕是个体力活,劳动强度大,风险性也特别大,加上蚕丝市场疲软,价格不太好。现在不光是城里的孩子,即使是农村的孩子,除了电视和书本上,也从来没有亲自养过蚕,有的甚至没有见过活生生的蚕。这样的情况给这一单元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是简单地将蚕的生命历程告诉孩子,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验证自己曾有的关于蚕的知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体验式学习就是一种有效方式。所谓“体验”,就是“体会和验证”,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感受,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这个过程,就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良好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一、以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就是教学的失败。这样因时间和空间的狭隘将答案迅速抛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研究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式学习打破教学任务的旧框,以学生的充分活动为中心。以《养蚕》这一单元为例,养蚕时间跨度一个多月,教学内容需要经常穿插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中显得比较散碎。若是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蚕的生长过程机械地告诉学生,学生就仅仅知道了这个过程,而他们对蚕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的探究精神得不到培养。老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养蚕,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有新发现。这样,学生实践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交流的时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室是学生的“研究所”,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二、在体验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精神。

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对学生来说,有着无穷的乐趣。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此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如《养蚕》这一教学活动,我到养蚕户家去分了三克蚕卵,让学生亲自喂养,亲身经历蚕一生的变化,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在喂养观察的过程中,学生所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与过去他们头脑里的关于蚕的一些知识相印证,在脑子里形成概念的同时,又不断引起他们的思考。例如在蚕吐丝结茧这个阶段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蚕蛾是怎样从蚕茧里出来的?”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有的认为是蚕蛾用嘴咬开了蚕茧,有的认为是时间到了蚕茧自然裂开……经过十几天的观察,学生们发现,蚕蛾在快出茧时,茧的一端会变得湿湿的,原来蚕蛾会吐出一种液体溶解粘着蚕丝的丝胶,使丝分离。然后用头和足把这部分丝拨开,形成一个大孔,从孔里钻出

来,进行交尾和产卵。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帮蚕蛾将蚕茧剖开,不就节省些时间吗?”“人工剖开蚕茧后出来的蚕蛾与自己钻出来的蚕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猜想,讨论,众说纷纭。于是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试验结果告诉学生们,自己从蚕茧里钻出的蚕蛾比人工剖开钻出的蚕蛾身体健康,交尾产卵有力,人工剖开钻出的蚕蛾瘦小无力,极易死亡。有疑问,才有猜想,有了猜想,再通过实践来证明。这样既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了明确的科学概念,又将对任何问题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探究思想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学生的意识里,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为了使学生自主地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学会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我们不断地、有意识地激励学生关注与养蚕有关的一切事,通过养蚕来了解生活和时代。体验活动中,学生们逐渐了解到养蚕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距今五千多年以前,我们先民就把桑树林中的野蚕拿到家里饲养,从传说中的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用蚕茧缫丝,织成美丽的丝绸,到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四大发明的传播;从有着悠久的植桑养蚕历史的江南水乡,到\"丝绸古城\"苏州。我还引导学生们详细了解丝绸之乡-江南水乡。这里的丝绸生产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用骆驼运往欧洲的大匹大匹的绸缎,主要是由江南水乡生产的。目前,\"丝绸古城\"苏州的丝绸已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还了解了国外的养蚕史,包括英国治疗蚕病的方法,了解了我们身边的丝绸制品。我还特意介绍了世界上有一百四十多万种动物,其中有一百多万种昆虫,蚕就是一种昆虫,我们了解蚕,举一反三,可以了解昆虫的世界。通过这些知识的了解,养蚕活动贴近了生活和时代。养蚕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体验活动中,学生们提出了大量的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我在教案上专门记录学生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也这样做。我十分认真地对待这些问题,和同学们认真讨论,引导学生借阅相关书籍,查找相关文章。这样学生们慢慢地开始通过

交谈和看书学习了。有的学生甚至看起了中学的生物课本,而且看得津津有味,问的问题远远超出了养蚕的范围。我鼓励学生将问题写入日记,并与语文老师保持联系,共同保持学生记日记的热情。这项活动做得很好,学生们据此写了小论文,后来还开了论文交流会。以上这些做法都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我觉得必须搞好各种活动,养蚕活动就是很好的一种。这些活动是一种媒介、一种载体,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介入,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同时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推荐第5篇:体验式学习的魅力

体验式学习的魅力

——昌乐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昌乐实验小学 丛建娇

2016年11月3日,我参加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会。 聆听了韩传工科长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韩科长在讲解完《语文课程标准》后让老师们学以致用,把老师们分成八个小组亲身体验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教学过程的制定。下面我就将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目标要明确。韩科长强调,集体讨论的四部分要重点备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轻备教学过程。因为韩科长指出课堂目标确定好了,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行练习和巩固,同时,轻备教学过程,因为不同地方的学情不一样,每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所以要轻备教学过程。讨论的目标很明确,既提高了讨论的效率,也提高了讨论的质量。这样的切身体验,使我体会到了以前备课的不足,注重了教学过程,反而轻备了课堂目标、课堂练习、作业布置,造成了本末倒置了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改正。

二、学会换位思考。集体讨论过程中,我们围绕组长紧张,焦急的备课,唯恐展示成果时会显示出我们组讨论的质量欠佳。集体讨论后,韩科长让小组分享讨论的成果,我们组积极展示了自己的讨论结果。但在站起来分享自己讨论成果的一刹那,有紧张、羞怯、焦急、胆怯的心理活动,既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又害怕说的不好,其他的小组在分享时,自己却在奋笔疾书的修改自己的稿子,没有认真地聆听。分享完自己的成果后,瞬间心情轻松,心理就变成了万事大吉的状态,这是我在集体讨论从开始到结束的心理状态。韩科长顺势指出,我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让学生讨论时要兼顾到学生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审视学生,这一点对我的感触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感受。

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颇多,我们每天都在上课,对教材的解读,我们真正做到了吗?对学生的感受,我们真的换位思考了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认真备好每一课,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向孩子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荐第6篇:体验式学习笔记(定稿)

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最早关于“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提出始于英国传统的“替代父母制”(in locoparenties)理论,替代父母制指的是学校工作人员代替父母行驶职责,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思想进行管教约束,又要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随着社会的发展,替代父母制从20世纪开始在欧美国家逐渐被“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理论所取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强调为学生的需要提供便利,以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Erik和Arthur等人(1960)指出高校的教育不是被动地应对学生需求,而应深入了解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他们从学生发展内容的角度,分析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主张通过环境氛围支持学生的发展。而强调关心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新人文主义和主张让学生对自我负责的存在主义哲学,都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学生发展理论的形成,使得学生发展理论成为近三十年来影响欧美高校的重要理论基础。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升的重视和投入,国内高校在学术科研领域的国际化步伐已经越来越快,许多高校已有望跻身国际名校之列。然而,国内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却始终停留在“替代父母制”阶段,只有少数大学已经开始向“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摸索,但总体来看,我们的学生事务管理传统思路亟需突破。香港因特殊历史原因,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华文化,又很好地融合了西方教育的优势,在新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全人发展”的学生发展理论。“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通过提供学业、生活、活动及就业各方面的服务和辅导,促进学生个人才能的发展、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自我人格的确立、成熟人际关系的培养及正确人生目标和道德观念的建立(),强调了学生走出校门就成长为“社会人”的培养观念。“全人发展”理念得到了海内外教育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不少国内学生工作者都提倡借鉴该学生工作理念对国内高校德育工作进行改革。

然而,如何使“全人理念”贯彻到繁琐复杂的学生事务中去,如何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首位,从分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结合学生工作实践来探索。近年,香港中文大学提出将教育学理论中的“体验式”学习与学生事务工作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学生事务管理的新范式。

体验式学习与非形式教育

体验式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自1984年美国教育学专家David Kolb提出这一概念后,涌现了大量关于体验式学习的研究。近年,体验式学习的概念不仅在传统正式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得到了大量与非形式教育结合的研究支持。例如在游客环境学习方面,有研究指出人们通过在博物馆、植物园、生态保护区的游览实践,通过体验、反思、总结、实践的过程加强对环境的了解和学习,这种非形式教育已经成为了政府对公民进行环保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体验式学习在学生事务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却比较少见,事实上,学生事务工作所开展的各种学生活动等非形式教育与体验式学习的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很好地把握了体验式学习和非形式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学生自我发展途径分为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由正规课程组成的形式教育,二是通过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实现的非形式教育,而这种体验式学习主要由学校有关部门举办的活动和学生团体组织的活动两部分组成(见图1)。

不管是学校举办的活动还是学生团体组织的活动,都从方方面面体现了其体验式学习的特点。在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上,香港高校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学生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香港高校的学生组织管理更是体现了其体验式学习的核心内涵,其学生会不仅具有独立法人身份,在财务上自负盈亏、不受干涉,在大部分的活动中几乎都拥有全部的策划、组织、协调的权力。在学生活动的实践中,提升管理能力和个人领导力。

体验式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亲自参与或置身某种情景或场合以任何可用感官作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 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环境、思想和情感等,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技 能、情感,或加深对原有知识、技能情感的认识,进而影响其态度、价值观。体验式学习要求参加者去“做”去“感受”,更注重向内学习,强调知行合一,学生有所感受, 并对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 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管理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处长强调,体验式学习是他们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理念。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体验(实践)-反思-概念化-应用-体验(实践)”,而香港中文大学就是希望学生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从而达到从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香港高校学生活动的管理方式以咨询为主

由于香港高校学生事务机构只设在学校一级,院系没有对应的学工组织。所以,其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也与粤地高校截然不同。在举办学生课外活动的时候,学校学生事务的工作人员更多地是引领和指导,而不是事必躬亲,活动的管理则主要依托于学生组织。香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认为大学生已是一个“成人”,他们自知自觉,热情主动,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有多样化的需求。学生事务工作的作用是为学生“联络,协调,服务”,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他们将自己的服务宗旨定位于“为学生提供周详的咨询服务,以帮助学生成 长,发挥其潜能及提高其学习能力”,“照顾学生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提供专业服务”,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1。

香港高校的学生活动经费相对充裕很多。一方面,香港高校每年每生收取100港元左右的学生会会费,有书院的高校还会收取书院费,这些费用或直接作为学生活动的专项基金,或由学生会经营、管理、投资,用以维系学生组织运作并支持学生活动;另一方面,由校友捐赠、社会捐赠、企业捐助而设立的学生活动基金也十分丰富。这些活动经费,供校内学生团体申请,资助的目的是资助学生团体举办更多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资助数额视活动意义、规模、性质、受惠人数、1 梁爽与王秀彦等.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香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及其对内地高校的启示.中国电力教育: 上2009 (11): 225-227

对团体健全发展的帮助程度等因素而定。

活动式体验:通过设计某种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担任主角或

配角或其中的一员,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活动。活动后,要求 学生反思自己的收获或感悟。

观赏式体验

观赏一部感人的电影,看一部生动的科教片或新闻录像,看一幅意义深刻的图片, 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们的情感以强大的冲击。观赏式教学,就是选择一些 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够给观看者强烈情感冲击的电影、录像、图片、实物,组织学生观 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并升华到教 学内容上。

参观访问式体验

中国古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研 究也证实:“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 10%;听到资讯,我们能学习到 15%;但所体 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到 80%。” 通过体验式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 学生的有意义、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 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推荐第7篇:体验式学习人气高

体验式学习人气高

中关村学院于2010年9月开始建设“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古色古香,富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整体建筑风貌,成为海淀区市民学习新的服务场所。

“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的学习项目以“体验”式项目为主,将中关村学院自身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加以整合,进行再设计,已经开设了书法、国画、插花艺术、厨艺、中西面点、茶艺、葡萄酒、摄影、陶艺、国乐等门类层次不同的课程,受到不同层次、年龄段学习者的热烈欢迎。从学前小童到中小学生、大学生、教师,从机关公务员到社区居民、农村居民,从企业高管到海归博士,从外国留学生到驻华使馆官员,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项目,甚至可以济济一堂,共同学习。母子、祖孙三代乃至整个家庭在一个课堂上共同学习的场景已不新奇。

“中心”采用新型运行模式,将学院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在教育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合作开展新的社区教育项目服务。如,厨艺课程和西点烘焙项目,就是与相关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合作,利用其在行业内的资源优势,与学院对教育服务的组织和实施能力相结合,设计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项目,或根据学习者要求,定制学习内容。

“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将学习需求和学习服务进行整合,将社会教育资源与学院教育服务进行整合,将教育服务项目与学习者组织建设和运行进行整合,将学习资源建设与区域发展支持进行整合,将区域教育、文化、文明、经济等诸多发展要素进行整合,开始成为“常青藤”社区终身学习系统的核心平台,并发挥了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龙头作用。定制化学习扩大教育服务范围

除开设一些富有特色的“体验”学习服务项目之外,“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还与相关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定制的学习服务,成为许多社会组织的伙伴,也有利于更多社会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中心还举办了多次大型文化活动,丰富了学习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在第二届海淀区市民学校艺术节期间,中心承办了“海淀区家庭厨艺风采大赛”,历时数月,参与者众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领导的好评。中心还承办了“中老年韵律操”比赛和市民摄影比赛。学院还与宋庆龄基金会虹基金联合在中心举办了“鉴宝”活动和艺术品拍卖活动,筹集了更多的公益资金,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与中关村高新科技企业协会联合组织的“中关村大讲堂”,为数万家高新科技企业搭建了一个新的教育服务平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社区教育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研讨会、北京市城区社区学院社区教育和科研发展论坛等专业学术性活动,提升了学院影响力,深化了社区教育研究工作。通过各种活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被吸引过来,为学院社区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础。中关村学院利用“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这一平台,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企业教育服务、乡村发展、学前教育、书法教育等项目提供研究支持,扩大了学院教育服务范围和内容。

中关村学院在社区教育方面的工作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教育部领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领导、日本文部科学省参访团、日本早稻田大学、神户大学终身学习专家、重庆市社区教育考察团,以及众多中外团体、专家到中心参观访问,都给予高度评价,无不为学院新颖的理念和中心充满趣味的学习项目和服务形式所吸引。

推荐第8篇:体验式

培训意义

2.拓展培训的意义

拓展培训揉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学员从中在个人和团队的层面,都可透过危机感、领导、沟通、面对逆境和辅导的培训而得到提升。拓展培训强调学员去「感受」学习,而不仅仅在课堂上听讲。研究资料表明,传统课堂式学习的吸收程度大约为25%,而要求学员参与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吸收程度高达75%,能更加有效地将资讯传授给学员。拓展培训正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拓展训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并不灌输你某种知识或训练某种技巧,而是设定一个特殊的环境,让你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去完成一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某些感悟。它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适应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与接受风格,将大部分课程放在户外,精心设置了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员主动地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心理受到挑战,思想得到启发,然后通过学员共同讨论总结,进行经验分享,感悟出种种具有丰富现代人文精神和管理内涵的道理。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去发现、去醒悟,对自己、对同事、对团队重新认识、重新定位。拓展培训这种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被学员接受。但拓展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将培训活动中的所得应用到工作中去。如果缺乏专业培训师的指导及意见,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拓展培训,整合团队,发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这就是拓展培训的真正意义!

3.拓展培训的特点

综合活动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 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

琢磨出这条儿微信的人太牛了!

如果26个英文字

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分别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那么

Knowledge(知识) K+N+O+W+L+E+D+G+E

= 11+14+15+23+12+5+4+7+5=96%

Workhard(努力工

作) W+O+R+K+H+A+R+D = 23+15+18+11+8+1+18+4 =98%

也就是说知识和努力工作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可以达到96%和98%

Luck(好运) L+U+C+K=12+21+3+11=47%

Love(爱情) L+O+V+E=12+15+22+5=54%

看来,这些我们通常认为重要的东西却并没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可以决定我们100%的人生呢?

是Money(金钱)吗? M+O+N+E+Y=13+15+14+5+25=72%

看来也不是

是Leadership(领导能力)

吗?L+E+A+D+E+R+S+H+I+P=12+5+1+4+5+18+19+9+16 =89%

还不是

金钱,权力也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那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圆满的东西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ATTITUDE(心态) A+T+T+I+T+U+D+E=1+20+20+9+20+21+4+5=100%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才能够100%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 100%的圆满!

这个确实太牛了!一定要转一下!

狼牙人小谈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

(Outward bound),从字眼上去解释为船要离港招集船员的旗语,在后来被人们 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未知的挑战。

目录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的目标

拓展训练的主要课程

拓展训练的显著特点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商务船只在大西洋里屡遭德国潜艇的袭

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

“阿伯德威海上学

”,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

锻炼。

二战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

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

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风魔全球半个世纪的拓展在

1995 年由原北京拓展训练学校负责人刘先生引入中国市

,中国第一批受训人员新华社全体员工.拓展的魅力征服了“她们”,从此开始了拓展训练在

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且中国第一个拓展训练基地也诞生在新华社房山绿化基地。 拓展训练的目标

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 “磨练意

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

”的培训目的。

拓展训练的主要课程

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陆、海

,空,三类课程组成。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

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

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

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

【训练通常有以下四个环节】:

1、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消

除紧张,建立团队,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每项活动对受训者的心

理承受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3、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

推荐第9篇:“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学反思

“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学反思

“体验式学习”模式教学反思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状况是,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不够,老师讲得太多,对课堂统的太死,学生动手少,缺乏应用能力,久而久之没有了学习兴趣,少数拔尖的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堂成了拔尖学生的“专场”,大部分学生成了“看客”。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学生的作业会做的不对,做对的又不全对。解题格式不规范,尤其是论证题,缺乏逻辑推理,思路混乱。

老师也很苦恼,经常抱怨讲了多少遍的知识学生还是出错,现在的学生懒得动手、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我们老师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反思,课堂上给了学生多少时间让他们动手,动脑,是否按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把让学生做的都留到了课外,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开始厌学,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作业,应付学习,应付老师,没有了学习的乐趣,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辛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尝试了新的模式,我把这种学习模式称为“体验式学习”模式。最大程度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当演员,尽情展示,老师退到幕后,充当导演,少讲最好不讲,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老师不讲,学生自学,并不是老师什么都不做,成了“大撒把”。而是老师的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讲解者转变成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从教学生学转变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从老师板演做示范转变成学生先体验再改进。从老师课堂上讲解转变成课外编写预习提纲,课上只是起到组织,管理课堂,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和拔高。老师的话少了,隐没在学生中,首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才能做到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己体验学习的过程,错误自己改,从错误中体验正确,从学习中体验归纳学习重点,从不完善中体验准确。

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把学生按能力和成绩进行小组划分和编号,组内强弱搭配优势互补,便于开展“兵教兵”,同号学生相同层次便于开展分层教学。采用小组长负责制,把学生化整为零,10个小组长相当于10个小老师,对本组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达到共同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体验式学习的两大法宝是老师的预习提纲,学生的双色笔记。

课堂教学的具体步骤是:

1 学生自己学

编制预习提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习提纲以问题为主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梯度设计,突出学习的重点,分解难点。学生在预习提纲的引领下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理解的程度去完成预习提纲所提问题,同时安排一个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在黑板上板演预习提纲所提问题,让学生充分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课堂生成问题,做到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学生的板演为下一步交流展示提供素材。

2学生自己教

“自己教”是对“自己学”的反馈,更是升华。结合学生的板演,学生按小组为单位提出看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中的不足,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先肯定学生的可取之处,再给予追问、指导,帮一把手,学生就能从讲解不到位到到位,讲解不完善到完善,达到学生自我提升。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中的错误在“自己教”中得到改正,及时得到改进,学生体会深刻,真实感受了收获和进步带来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己总结点评

在“自己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红笔将精彩的点评语注明在笔记本上,解题的关键点,切入点,易错点,或自己的反思用简明的语句标在旁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印象的作用。养成了随时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解题规范了,思路清晰了。

4老师来检测

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老师用一道题对全班同学进行检测,亲自批改,下节课反馈给学生。这样做,老师了解了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用学生的学来检验老师,及时反思在编写预习提纲和组织课堂中还有哪些不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实行了一段时间,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上课重点突出了,做题的思路清楚了,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学生成了学习和管理的主人。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的自律意识加强,师生的关系更和谐,同学之间合作与竞争氛围更浓厚。高效课堂使得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推荐第10篇: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学习

小学英语教学呼唤体验式教学 摘要: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社会。体验式学习(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是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真实感悟,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经历和体验式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行为,没有或缺少这样的主体行为,小学英语课程就是低效的。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验真实性任务型探究朗读游戏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成为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任务,感受成功。小学英语课程的重点应当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有效地经历和体验。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真实性体验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交际情景、教师课堂话语等各个层面都应当具有真实性。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场景、语境均应真实。在教学中设立真实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运用语言的体验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尤为重要。例如,有一课话题是“A P.E.leon”,鉴于这一主题,我在上课时穿了一双运动鞋,换了一套运动服,学习场地也来到了大操场。按照课堂上的正常程序,一边用英语进行体育课上的队列训练,一边用带去的教学卡片呈现新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充分感知、亲身体验、轻松理解掌握了新的语言知识。真实的语言活动和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接触了真实自然的语言,从而领会到所听所学的语言是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调动了学生积极体验语言学习的动力。

二、探究式体验式学习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自主感悟、构建和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主动获得知识和信

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使他们感受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和语言本身的价值。

1、朗读感悟。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呈现一组或者几

组含有相同音素的字母和单词,让学生分小组朗读,体验感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该字母或单词中所含有的共同音素。

2、观察比较。例如,学生通过观察all、ball、wall、

call、small后,发现它们都含有-all这个字母组合,探究和发现这些构词法的规律有助于学生记忆单词。

3、分类比较。比如,在教授英语可数名词的单复数时,教

师可以先介绍以下词组:a book、an apple、one pen、a box、two pears、three boys、many students、some boxes。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将它们归类,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归纳出以下结论。

三、任务型体验式学习

1、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语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角色

表演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所必须得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shopping”对话时,我将教室设置成一个超级市场,分为食品区、文具区、水果区、服务区和百货区。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这种带有情感、伴随动作的对话表演有助于把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真正做到知情合一。

2、在游戏中体验乐趣。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儿童是从

游戏开始学习的。游戏能使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

体验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小学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中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真实的体验学习情境,让他们体验、感悟、认知,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大胆实践、善于乐思,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李静纯 “重在经历和体验”,《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年第二期

3、谭伟“英语体验学习探析”,《课程教材教法》

2009年第九期

第11篇: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推荐)

“体验式学习”小学数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对书本知识的接受性、被动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与感悟,使教学活动演变成一种单纯的训练活动,缺乏学生对知识的合理构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不难看出这段话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经历学习体验,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理念。因此,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应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该课题的探索,是基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里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圆的认识》为媒介,阐述这一教学模式的流程。

二、实践案例

1.??设情境,引导感知

为激发学生对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其体验的愿望和需求,教师就要创设一种情景,并让他们很快进入这种情景,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要迎合学生的口味,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便于学生探索发现。操作策略有:

(1)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使之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3)创设操作情境。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思维活动能促进学生外部操作活动的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个活动、探索、思维的环境,通过摆弄学具,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课堂之初设计了“寻宝游戏”,隐含圆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突出讲解,旨在感受,初步体会圆的特点。学生“各有想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在课末回应该游戏,学生再次反思,加深了学生对于圆特征的理解。

2.问题引导,启发诱导

体验式学习的关键是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探究,问题在探究学习中是重要的载体,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问题贯穿始终,如,师: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圆呢?把孩子的思绪拉到生活中,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圆。在交流画圆的画法时,老师提问请边画边想:圆规画圆的步骤是什么?你觉得用圆规画圆时应注意什么?无形之中把思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实践体验,多向互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合作的基础。在该阶段,教师应营造探究的氛围,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地自主发现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并明确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归纳自己的意见,整理未解决的问题,以便小组内交流解决。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操作策略有:

(1)教师要提供便于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

(2)制定研究方案。

(3)合作探索。

活动方式一: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学生明确自主画圆的任务后,进入探究阶段。在开放性创造活动中,不拘泥方式,自我选择,多思考,多分享。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老师安排了两次自主探究活动。第一次是探究圆的画法,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体画圆,抑或是借助专门的工具圆规画圆。第二次是借助圆规画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也权力下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规律和结论。

活动方式二: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圆的认识”一节课中让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两者关系等圆的特征。

4.交流反馈,汇集资源

交流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变化的深层次学习活动。不仅对认知学习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探究所得和体会,同时抓住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操作的策略有:

(1)交流探究所得。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这些结论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2)仔细倾听,相互补充。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善于倾听别人或其他组的意见。如和自己的发现差不多的,应听一听哪些是不一样的,及时补充。如和自己的发现完全不一样的,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指导评价。适时,必要的教师评价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评价。问题的结果,一个算式,操作的过程,上课的表现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要引导学生作出合理公正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圆的认识”这节课在全班交流圆的特点环节时,学生验证的方法多样性,当一组表明自己的观点:我是利用量一量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的长度相等时,别的小组给予补充,还可以利用折一折或旋转等方法来验证。每个学生、每个小组都愿意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认真聆听、互相评价与赞赏,反思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接纳正确的观点。

学生在认识圆心,圆的半径和直径后,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激起冲突问题,尊重求异思维,深化圆的特点。全班汇报,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独特见解而思考,因为思维碰撞更内化,提高了学生自评和他评能力,收获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总结收获,体验升华

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在练习的设计上,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力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兴趣。大胆引进开放题,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操作的策略有:

(1)对知识进行及时小结。引导学生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小结收获与疑惑,并不断调整学法,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2)练习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课堂中的练习作为一种整理、强化、运用知识的方法,应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注意知识的迁移,不只局限多做几道习题等形式。

(3)练习要体现层次性。反馈练习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学习者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采取相应矫正措施的依据,本身就要有层次性。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第一次的习题出现在半径、直径的教学之后老师面对全体学生紧跟着安排了相应的习题,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第二次习题教学出现在谈收获之后,老师精心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对于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注意到对学优生的培养。

(4)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及课后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在“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在制作陀螺时,要把小棒穿过圆心。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后表明,这样才能保证陀螺的平衡。并拓展引申,提出了生活中比如不倒翁的原理、雨伞的制作、围成圆形进行套圈游戏等等现象都利用了圆的特征。这些开放性的练习、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操作,展开了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并在充分的交流、相互的补充中完善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原有的认识。

第12篇:体验式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㈠、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体会了什么”,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㈡、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观察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良惯性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教师。往往是学习的过程枯燥繁琐,缺乏生动活泼的个性体验;往往是学习的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机会;也往往是强调结果的“给予”,忽视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研究前的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只有35.2%的教师经常让学生们动手操作;8.8%的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过体验式的作业;39.4%的教师经常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2.8%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压抑着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导致了积极的“体验学习”的缺失。而在教师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时,有一半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安排参加到活动中,并不积极主动。有78%的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时,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而不能主动探求知识,寻找答案。只有4.7%的学生有合作的意识,想到要和同学们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而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交流合作,价值构建是体验学习的主要特征。可以这么认为,如何彰显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靓丽生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体验学习”。

㈢、对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

近年来,对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中让学生体验什么和怎样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不多。另一方面,国内在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中开展研究有效开展体验教学策略的较少。

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对象、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对象 小学各学段的学生

(二)、研究目标

在“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体验教学方法和学生探索体验的学习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与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

1.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2.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3.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技术研究。 4.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探索。 5.体验式作业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这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这里主要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灵活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起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所持有的观点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知识是不能传递的,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其次,儿童学习知识还不仅需要通过动手做,而且需要通过对他们所做的进行反思与讨论;最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儿童需要对他们所看到的与他们所认为的加以比较和对比,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2、主动参与教学理论

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应在实践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和动口交流等行为,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经验,在原有认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充分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使自己得到持续的发展。

3、合作教学理论

合作教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一种“静态集体背景”,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集体背景”,使学生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4、自主创新性学习理论

自主创新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参与性”和“预期性”。“参与性”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他人互助合作和对话联系,进行情感交流。“预期性”教育在于能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习,使他们对一些问题作出独立判断的决定,并能主动去选择自己应该学习的内容。

5、《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五、研究假设

1、通过教师重视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倡导体验式学习的数学课堂活动,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样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2、数学课堂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快掌握先进有效的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赢得教学成功。

3、通过进行有效的数学体验教学模式、策略的研究,引导学生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验,用整个心去感受、理解,使数学学习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快乐,为学生的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

六、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1.基本研究方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通过查阅文本资料及有关教育信息网,搜集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个案法

通过个别事例进行深入研究,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地分析个案中的各个变量要素,并从中归纳出一个或数个经验性的结论。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在积极参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科学经验总结,课题组进行经验筛选,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七、研究步骤

此项课题的研究分三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具体任务为:筹备课题组,进行前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2、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2011年6月~2014年7月,具体任务为:相关年级都要根据方案的研究目标、内容、结合本班实际,将教材中的每个研究性课题进行教学,并进行研讨、试验、收集材料、积累经验,掌握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写好阶段性小结,并上交有关的课堂教学模式案例,典型个案,有关测试统计、教改体会和相关论文等。

3、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具体任务为:深入研究,认真总结,根据实践经验,找出一条适合研究性课题教学的路子,其中包括课题执教的方法,多角度突破难点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规律、特点,注意问题的归纳,以及处理对策等进行总结提高,撰写论文,完成研究报告。

八、研究措施

1、通过课题组成员集体分析、讨论,力求吃透教材内容,研讨每一个研究性课题的执教方法,提出试教假设,进行模拟训练。

2、加强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加强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加强对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各方面的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放手让学生探索、思考和研究,根据课题特点和需要,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学以致用。

4、组织课题组成员写好每个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好论文,进行交流,并构建此课题实施的基本模式。

5、搞好教案、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做好问卷调查,掌握实验的第一手资料。

九、其他相关问题

及时发现研究中的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提高研究效率

第13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什么样的人群最喜欢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学”?是知青。为什么是知青?因为知青文学作品里记述的生活是知青们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他们对那个时代以及人生有最真切的感受。

同理,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融进自己的人生感受。有了与作品相关的真切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对应我们阅读的作品,就会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更真挚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住在江南水乡尤其是生活在浙江绍兴一带的同学一定会对鲁迅先生的《社戏》感受尤深,因为作品中的阿发、双喜、桂生的生活就是同学们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活,而六一公公或许就是同学们村庄或邻家的老爷爷。有这种人生体验的同学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就会更亲切,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认识当然会更深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几个纯洁勇敢的少年在鲁迅先生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不难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对那夜的罗汉豆的美味终生难以忘怀。住在城市里的同学尤其是住在北京城区某个胡同里的同学,在读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之后,一定会对胡同的消失有一种亦喜亦悲的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认识一定会比从没见过、感受过胡同的农村的同学要深刻。

因此,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将自己尽量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才更容易与作品中的人产生某种情感或认识上的共鸣。当然,绝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是我们年纪尚轻、涉世尚浅的青少年学生未曾经历甚或未曾听说过的生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寻找体验呢?笔者认为有三种解决办法。

其一,有条件的学生可进行实地踏访。比如,有机会去北京的同学,夏天,可到清华大学校园去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宁谧,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的幽雅;秋天,可到北京的乡间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浓郁;当然,要深入理解林语堂笔下《动人的北平》中的一个综合的、包涵着文化底蕴的北平的老成、厚重、包容的特点,则须要深入到北京的骨子里去。再如,有机会去湖南凤凰的同学,可亲身感受一下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想去南昌的同学,可登临一下滕王阁,感受一下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少年豪情。在实地踏访中,同学们可以还原或者遥想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情形,从而让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更直观,也更深刻。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与作品共鸣,与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共鸣。

其二,对于更多的没有条件实地踏访的同学来说,借助多媒体以及参考书籍了解文本所描述的世界,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不错的方法。比如,要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们一般的同学是不可能到莎翁的故乡英国去的,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课外书籍,介绍一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主题。

其三,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是帮助学生获取间接体验和认识的一个辅助手段。比如,阅读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年长的经历过*的教师可充分将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个陌生而又确实存在过的时代有一个间接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体味巴金先生对小狗包弟的悲悯、歉疚的感情以及敢于解剖自己的批判精神,进而认识他的散文集《随想录》的伟大与不朽。又如,读丰子恺先生的《云霓》,许多学生缺乏对干旱的体验与认识,当然也就缺乏对人们面对干旱的情感的认识,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传达给学生,从而体味丰子恺先生细腻的文笔中蕴涵着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现实的忧虑与希望的复杂感情。

当然,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学生的实地踏访,多媒体与课外书籍,教师传达的人生体验,这三个方面仅仅是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辅助手段。在对具体文本的理解上,我们还是应该以文本为理解的核心和基础,充分尊重原作,既不能解读不足,也不能过分解读。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正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刘清旭,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责任编校:覃少平

第14篇:如何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

如何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

体验式学习是人的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人在亲身经历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感受、实践等模式不断感悟与发现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活动是一种融操作性、探究性、变化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及兴趣,充分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欲望,通过自身的实践研究,体验学习活动带来的神奇与乐趣,充分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幼儿有意义、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纲要》指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仅要关心幼儿是否学到知识,而且 更应关注幼儿是否获得了体验,体验到了什么,应追求什么样的体验,如何来感觉表达自己的体验等。

本学期,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中班主题背景下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现就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体验式学习课程提出要赋予幼儿更多自主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因此,教师以“以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学习活动,充分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幼儿,使学习活动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孩子初探的机会。

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产生的现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去探究,喜欢问“为什么?”而我们教师要适时、及时地去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把它纳入主题活动中,把握时机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老师要善于找到他们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先结合生活现象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究,通过亲自去实验、去实践,这样幼儿动手操作效率大大提高。

如: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树枝上冒出花蕾,我们及时组织了体验式教学活动《找春天》,大自然使幼儿体验式学习的最佳场所,让他们徜徉在大自然中,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亲身感受春天的到来;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天上乌云多了,地上蚂蚁搬家等各种有趣的现象。类似这样的问题,孩子们是很感兴趣的,幼儿观察的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就丰富了。从而在进行交流,进而激发幼儿“发现”的兴趣。

二、提供生活化材料,提供孩子实践操作的机会。

孩子的教材“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其原形。

例如:生活中的鸡蛋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也是非常喜欢的食物。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食物,在《动物乐园》的主题背景下我设计了《蛋宝宝浮起来了》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听到活动的名称时就相当的感兴趣,都纷纷表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我将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全部投放在幼儿面前(盐、味精、糖、搅拌棒、一次性杯子,鹌鹑蛋:鸡蛋体积比较大,用鹌鹑蛋代替)我把所有的材料都投放给孩子们,第一次让孩子自主探索,孩子们将提供的材料都投放在水里进行搅拌,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有的蛋宝宝浮起来了,但是有些蛋宝宝还是原封不动的躺在杯底,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孩子们的好奇心已经到了顶峰,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欲望,因此,我进行了第二次操作,让幼儿放入盐再去试一试,但是,最后有的蛋宝宝还是没有浮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让他们互相合作、帮助,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盐放的不够多?”“哦,是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就这样,我们的实验成功了,而孩子们在蛋宝宝浮起来的一刹那体验了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并延伸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了水里加的盐越多浮力就越大,盐放的少水的浮力就小。

因此,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幼儿就会感到很亲切,会产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还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提供交流、记录展示平台,体验成功的快乐。

“记录”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体验式科学活动中。科学活动本身的学科特点是主要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例如:在每一次科学活动中, 孩子在操作实践之后,教师给孩子们提供孩子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并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与想法,找出真正的实验结果,并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让幼儿共同努力来验证实验的结果,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而促进幼儿相互促进学习的力量。

四、重视鼓励与激励,让幼儿在情感中接受体验。

幼儿在体验式学习中是全身心投入的,他们在学习中伴随着丰富的体验,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例如:在《动物乐园》的主题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搬过来搬过去》,它讲述了长颈鹿和鳄鱼生活在一起后,先后在各自的家里遇到种种问题,但是两人却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依然相亲相爱,努力建造了一个理想的家园,并甜蜜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在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在欣赏故事时,引导幼儿逐步观察,猜想故事的发展,把问题抛给幼儿,给幼儿极大地想象空间,从一开始长颈鹿与鳄鱼一个高大一个矮小,猜想会不会生活在一起?然后为了住在一起,在长颈鹿搬过来后,猜猜住在小房子里会发生什么事?然后想长颈鹿的去留,猜测鳄鱼搬到长颈鹿家会发生什么意外?它们的伟大计划会是什么?幼儿在边看图片边讲述的过程中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通过看看、猜猜、说说,通过交流分享,初步感知爱需要分享,感知故事中的“困难总比办法多,爱的维系需要勇气和创意”的深层内涵。

五、体验式学习活动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发展: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切入点,主动做出灵活的变通和调整,创造出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幼儿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获得学习的兴趣。

我园情境体验式课程的一大突破在于打破、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解放幼儿天性,在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幼儿有个性、大胆主动,让幼儿在开放的活动中体验乐趣、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

第15篇: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课堂后……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体验式学习通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新知,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那么,如何让体验式学习走进语文教学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在情境中体验

学生自己的发现远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深刻。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很快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思考进入课文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购物讲价》教学时,我将课堂布置成“商店”,让学生体验“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销售和购物演练,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这样,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角色意识得到了发展,参与学习的兴趣浓厚,与同学的交际更为活跃,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在想象中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教师就像是魔法师,利用想象的魔法棒带领学生进入一个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在教学课文《普罗米修斯》时,我引导学生利用文本插图想象,让学生观察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插图,想象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痛苦。于是有同学想到了他要忍受日晒雨淋,有同学想到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还要饿着肚子。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我又问:“他遭受到的痛苦只有这些吗?炎炎夏日、寒冬腊月、漫漫长夜里,他将承受怎样的痛苦?”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在炎炎夏日汗流满面,口干舌燥,痛苦难耐;有的说普罗米修斯在寒冬腊月里要忍受寒风刺骨的痛苦。由此可见,想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展现心中的图画,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对文章的理解不仅深刻而且多元。

三、在探究中体验

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充满好奇和求知的欲望,通过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可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成为自主的、“发现的”学习者。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提出的探究问题是:请大家来扮演猫,向人类介绍自己的特点。由于问题新颖,富有想象性,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探究的气氛异常热烈。学生要介绍好“猫”的特点,就得更细致地读课文和查阅关于猫的资料,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理解了猫的淘气可爱、性格古怪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实践中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所得,是任何说教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在《家乡的环境》教学中,我让学生组成环保考察团,举行了一次环保考察实践活动。学生参观本地环保部门的一些环境监测设备、仪器,观看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分组实地考察了水资源、垃圾污染等情况。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回到学校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写出的文章不再是千篇1律的抄袭模仿,而是有自己的真实体验。

体验式学习将教师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课文的题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选择最恰当的体验式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西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第16篇:青少年户外体验式学习实用手册

青少年户外体验式学习实用手册

户外体验式学习基本原理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美国,有不少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所谓的”经验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也称“体验学习”)的建议。这里的“经验”。是指在实际的工作。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历和体验。当然从广度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验的过程。但是,“经验学习”更强调通过具体的“做”来达到个体认识或行为的改变的目的。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教育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传授抽象的课本知识的单一教育方式。杜威(JohnDewey)提倡的“生活即教育”: “在做中学”(Learining by

doing)也有相似之处。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也同时看到了过分强调“生活实践”。从而忽视学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于是经验学习由开始的“热情高涨”的情形逐渐转变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完成人际的?情感的或者社会性价值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历史上看,若教育不重视生活实践,学生被过多限制在课堂上,则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会受抑制,在以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无怪乎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就会呼吁让学生更多的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一)体验学习的四个阶段

我们下面以历奇心理训练项目的开展说明体验学习的各阶段。历奇项目训练从一个高中课程发展为现在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组织和国际训练项目,与1972年相比,其目标和基本理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课程安排会因为学习参与人员学习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上,这些体验团体学习课程(如主题式冒险活动)的构成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融冰的阶段

“融冰”,又称“破冰”。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学员互相介绍认识;并且引发学习者的兴趣?注意,使学员进入主题。此阶段的课程安排通常会选择那些有趣好玩的?活动时间较短的?结构性的活动,往往只需很少的准备就可开始进行。破冰活动的本质是要驱除学员之间的冷淡和隔膜感。增加投入活动的积极气氛。因此,破冰活动并不限于在开始时使用。当小组气氛凝固或者出现冷场都可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员需要安排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全部的学员都顺利进入这个阶段。该阶段“融”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活动能否有预期收效,甚至是否能顺利开展。所以,这是组织者在准备的时候药充分重视的一个环节。一般而言,训练的组织者可以先尝试几个事先准备的有趣的小游戏活动,对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侦察”———观察参与者的反应和活动效果等等——进而判别这个参与者群体的心态开放程度?活动程度和对组织者与体验式训练方式的接纳程度。一个富有经验和能力的活动组织者。可以老练地通过这一阶段完成对受训团体的考察,调控参与者的情绪反映,改善参与者的学习心态,提升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并根据参与者的反应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沟通及信任建立阶段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它在人际关系?领导?小组合作上都非常重要。在这个阶段,通常运用大量的沟通活动及小组成员相互接触的活动来彼此观察,了解对方。队员们开始面对团体成员互相差异,相互进行了解和评估,试图去影响对方或者调整彼此的行为模式与价值标准。此阶段最易产生争吵或沉默,这个时候组织者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及修养,冷静去面对。恰当地应用沟通活动的技巧,了解并帮助参与者发现在沟通背后所蕴涵的自我形象?以往的经验?反应模式,客观地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帮助团队走向下一个阶段。比如组织者可以提示参与者主要自己的沟通模式,是不是会使用单向沟通,探索是否应该考虑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沟通模式——例如,在紧急任务时较适合采取单向沟通,在建立关系或情感分享时以双向沟通——从而帮助参与者尝试建立新的反应模式。

第三阶段:建立问题解决策略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而且精彩的阶段,可能只是几个游戏或活动就能引发团队成员激烈的参与?执行?讨论,小组开始明确小组的问题和目标。这本身就是创新的一个重要过程,不同的问题理解和目标预示着不同的看法和思路,从而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很大的影响。团体成员会逐渐找出共同决策?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个好的决定即表示小组同意了一些行动而这些行动能达成小组的目标。对问题的答案本身往往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参与者做出的解答会比预设答案还要高明。关键在于全体成员是否都能积极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而这个阶段中组织者的引导性分享是很重要的。组织者引导很好,将有助于参与者切中要害,获得启发。如果组织者缺乏良好的引导技巧,参与者就仅仅是为游戏而游戏,为活动而活动,悟性不好的参与者将无法从中充分获益。

第四阶段:团体合作与群体责任建立的阶段

所谓“团体”,就是一起工作以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群人。只有当队员中的每个人都了解他们有共同目的,并且每一名队员都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那么团体就形成了。这个阶段也是学习的关键阶段。纽顿和司科尔(Newton$Scannel,1998)认为有效团队的建立,需要有一个支援环境,组织者可以鼓励队员以团体的方式来思考,同时也要表示对团体的成功有足够的信心。这个阶段通常被看成是团体能够通过有效合作来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和挑战。组织者往往给大家提供一些需要大家充分合作才能完成的、高难度的任务,而这些任务的最终完成往往使得团体受到进一步的激励,成功的经验会让团体更团结更高效。

(二)体验学习的两大重要目标

由于训练对象的不同,在体验学习过程中会确定各种目标,掌握一些重要、基本的目标和理念,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其中“增强参与者自身信心”以及“增进组内的合作、尊重和支持”这两个目标贯穿在所有的体验学习过程中。

1. 增强参与者自身的信心

体验式团队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比自己估计的要更有能力,可以发挥比自己预想中更高水平的活动能力。因此,在活动中相互支持氛围,以及指导者的鼓舞,都会激励参与者尝试新事物,比以前更积极地融入活动中。这样,参与者获得了自信,提高了决策技能,学会了如何与别人更好地沟通。在活动结束时,他们会有一种“我能”“我行”的体验。这种增强的自信感在活动结束后能伴随参与者,甚至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2. 增进团体内的合作、尊重和支持

体验式团体学习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迈出了尝试的步子,那么就应该为他喝彩,在这些活动中,与游戏、参与、获得快乐相比,输赢已不那么重要。在很多活动中,团体所有成员是否全心参与,这是团体成败的关键。一个合作的、相互支持的团体,会令每个成员都参与到游戏中,这样的团体也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对一件新事物的尝试并非对每个队员都是顺利的,但如果积极鼓励参与,而且将参与、融入视为是比输赢更重要的收获,组织者便能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进行体验。

(三)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

体验学习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学习方法,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在其背后具有一整套独特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队员门才能从体验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1. 全方位价值契约(Full Value Contract, 缩写为FVC)

体验式团体学习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全方位价值契约(缩写为FVC)。简称为“全值契约”。“全方位价值契约”是由美国的主题式冒险项目(Project

Adventure)提出的,这也是PA活动的一大特色。FVC的价值观会被要求贯穿在整个活动中。

简单而言,所谓的“FVC”,是由团体中所有成员的每个成员签署的一个协议,比如说成员们承诺,他们会相互尊重、高度重视团体中的每个成员等第。这些协议条目听来简单,就像我们一直说的“别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但执行起来往往很困难。

一般来说,“全方位价值契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则:

(1) 团体成员必须致力于完成团体的共同目标,以及在成员中达成共识的个人目标。

(2)团体中的成员必须确保身心安全,包括身体上的和情绪上的。身体上的指在进行比较激烈游戏时,成员们不能相互有危险性的冲撞。情绪上的饿是指成员不能伤害任何人的感受。

(3)不能贬低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

(4)团体中的成员约定,在发现有人做出障碍团体或个人目标达成的行为是。众人应大胆指出。但必须谨记,要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礼貌地向他提出意见。

对于以上声明,如何措辞并不重要;但必须在保证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同意遵守这四个方面的准则后,才开始活动,为此,最佳方法是在课程开始时就让成员们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声明,比如“我同意遵守„全方位价值契约‟”;或者就让成员们说“我同意”;或是让他们直接点头表示同意;也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所有成员的接受与认同……若有成员不同意见的话,组织需要问清为什么,随后再问一下其他成员认为契约重要的理由。一般这种同伴群体的氛围中成员门最终都会遵守“全方位价值契约”的.

“全方位价值契约”在活动结束后的体验分享时很有用。通过对照协议中的要点,你能在体验分享时形成一个提问和讨论的框架,比如问“你听到有人埋怨什么了吗?每个人在活动中都安全吗……”

2.选择性挑战(Challenge by choice)

体验式团体训练项目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选择性挑战”。这表示参与者可以选取自己水平相符的挑战。既没有人会强迫参与者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但与此同时这并不意味成员有权随时选择退出课程。应该在活动的一开始就向全体成员说明这个理念:团体成员有权不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如果有成员不愿参加某个活动,组织者要尽量想法鼓励他有勇气尝试这一活动,或者至少让他以某种方式融入到这个活动中。比如他可以协助做一些裁判工作,进行记分什么的。或者让他在一旁鼓励其他队员完成任务。也许,那个起先不愿加入的成员看到大家在游戏中如此尽兴,就会慢慢地加入进来。

体验式团体训练项目组织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鼓励团体中的每个成员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参加游戏。

以上这些目标和理念是体验式团体学习和训练课程获得成功的关键。向参与者讲授并令他们牢记这些目标和理念,可以使整个体验式学习活动更顺利、更安全,同时队员们获得更多的快乐,并且最重要的是将学习的收获成果最大化。

三.注意事项

1.进行体验学习时,为了保证学习的高质量,在活动中要充分关注学员的各种行为,启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动机。

以下三个方面是学员融入活动的关键:

(1)自我导向

当学员感到学习过程和结果与他们参与训练的目的相关时,所得到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好。他们会依据自身的目标而积极能动地参与活动,取得进步。如何实现学员具有自我导向的目标呢?应鼓励学员订立和找寻自我成长的目标和方向,主动地做出计划并且进行实践学习活动,当然,这不代表学员要自己决定一切,导师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帮助学员明确个人需要以及学习兴趣,共同建立学习目标。

(2)自我信任

当学员相信自己能在体验中找到新的知识,并将外在知识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明显。传统课堂教育方式注重固定的程式,学员在经过十多年单向灌输式教育后,他们可能不习惯从经验中学习新价值及拓宽新视野。组织者需帮助参与者留意自己的经验,发展观察能力及反应,并重视从体验中学习。与此同时,组织者也需要鼓励参与者勇于接受挑战及寻求新体验。

(3)自我评估

学员的学习效果可以在自我评估及反馈机制中得到提升。方法是鼓励学员准确地了解所学的东西,然后在真实环境及已有知识体系中反复测试。这个过程就是自我评估和反省。组织者应鼓励参与者分享这些评估和反省的结果,以便能相互激发和学习。在分享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观点通过大家相互影响得到拓展或改变,观点将更全面成熟。与此同时,参与者需要得到组织者的反馈,以使参与者的自我评估和反省更客观全面,从而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挥更大的功效。

总之,作为组织者应尽量给与参与者更多领会、感悟的时间,鼓励他们从体验中确立个人目标,提升自我了解的能力,鼓励参与者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得到的经验,包容各种成长中的错误,接受不同的观点与答案。

当然,这些也是组织者本人的应有态度。

2.如何保障活动的安全?

体验式团体心理训练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给参与者带来突破性成长,即便在活动中遇到困境甚至危机经历,也可以在组织者的引导下转化为个体成长强有力的动力。但是如果组织者对活动中的困境和危机处理不当,也会给参与者带来身体损害,心灵创伤,甚至更严重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在体验式活动的主持和带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事项:

(1)参与者在活动中可能面对自己不能控制的感受以及不能承受的挫折和压力,如果组织者没能及时洞察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和处理,有可能对参与者造成进一步的心理伤害。

(2)如果没有适当的专业人员带领或选择不适当的活动,效果将难以显现,甚至出现问题及至危机。

(3)游戏可能由于时间不足、准备不充分或导师不熟悉所带领的游戏等原因而中断,影响整个训练计划。

(4)参与者过于看重活动或游戏的胜负,而忽略了活动或游戏本身所提供的感知和启迪。

(5)体验活动有时会因为各种无法预计的偶然因素而难以得出预先设想的结论。

体验式团体学习,尤其是户外拓展训练活动,由于存在实际的身体活动(甚至是高度风险性和身心挑战性的活动),所以多少会存在风险。除了活动本身程度不一的身心冒险性,活动的相关环节,诸如交通工具、伙食、场地等,这些在活动进行中也可能有潜在的危险。因此,组织者在活动之前应该对学员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使学员增强安全意识,降低活动的危险性。成功的安全教育也并非是一人一事就可以完备的,活动的各个组织者应共同确定安全政策、共同分担安全职责。在活动中,必须对安全教育有高度的重视。组织者应该在活动中重视以下环节:

(1)认识出现危机的情况并且适当加以处理;

(2)完善安全守则,以控制危机的发生;

(3)传达危机处理信息;

(4)评估安全教育的效果;

……

活动的组织者在设计体验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参与者的背景、学习目标、活动场所的可用资源等。全面考虑影响活动中的安全机制。组织者应该回答以下问题:

带队人数是否足够分配?

具有多少专业的培训人员?

部门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器材、场地和物资?

场所在安全设施和安全保障(比如急救箱和急救人员)足够吗?

活动时的天气状况将会怎样?

有其他应急备选方案吗?

……

在人手比例方面,带队者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足够的人手。对于一些要求专业技能的活动,必须有持有资格证书的专业教练与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在场。对于危险性较高的活动(尤其是户外的高危活动项目,如绳网阵),人员配备应该更加充足。同时,团队的大小也决定了活动的安全系数,最理想的团体人数是8-12人。

此外,还要在活动的各阶段有针对性地重视各安全保障环节:

在活动开始之前,带队者要了解队员的大致背景以及训练目标,还要准备好一切必需的活动装备,检查场所设施、器具的安全性。有条件的话工作人员可以统一着装,以便队员及时求助。

在训练过程中,带队者要详细介绍每项体验活动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涉及到配带安全装置的,要对每一名队员进行检查。活动进行中,组织者要在现场控制和组织活动。此外,还要关注天气变化,比如,光线不足或者阳光直射都可考虑终止活动。

在训练结束之后,要询问队员的身体状况,发现仪器或者活动装置有损耗,应立即通知场地人或者器材负责人更换、处理。

在处理意外事件时,迅速评估伤者伤情,及时分配人手做应急处理。同时控制现场,停止活动,让其余队员按指示进入安全地带。

总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体验学习将带给参与者无穷的乐趣与收获。而作为组织者,在活动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状态,因为一旦活动中有人受到较为严重的身心伤害,对团队都将是一次大的危机和冲击,即使前面的活动效果非常出色也会因此被抵消得一干二净。

第17篇:关于体验式教学学习的心得

关于体验式教学学习的心得

上南东校黄春香

本次从9月21日以来,参加了张曦老师的初中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手段及功效的认识更清晰。我为本次学习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极大,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将体验式教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

那么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呢?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教学活动中,要进行教学情景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构建的适合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取材往往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往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由此还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特别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十分有帮助。体验式教学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佳。

采用体验式教学,教师要注意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平等对话,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开展合理的探究,积极的鼓励,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既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所有这一切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提高自身素质。总之,体验式教学以培养自由独立、情知合

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为教学目标,应该有广泛的理论依据,合理的实施策略,充分的实现条件。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在探讨的过程中难免考虑不周,它的存在、发展、完善仍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总之,这几天学习对我很有帮助,以后我会更好地使用体验式教学,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2012年10月

第18篇:体验式学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文/崔冬梅

【摘 要】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文章从获得知识体验、创设体验学习情境、激发探究热情、增强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进程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体验式;教学

初中物理属于基础性学科。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获得物理素养。因此,在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才能领略物理蕴含的魅力,体会学习物理所带来的乐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体验式教学无法做到处处兼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验学习的需求。所以,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议题。

一、实施体验教学,感受物理知识本源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知识, 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 弄清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此外,还包括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获得应用知识的相关体验,加深对物理这门学科本质上的理解,体会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真正地学好物理,用好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将物理知识里的原理、规律等发现的过程直观地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并在脑海里加深印象。由于注重学生的亲历性,体验式教学可以起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进。所谓亲历性,就是不通过间接手段。如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而依靠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获取,主张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引导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体验式教学要注入良好的情感体验,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对物理留下良好的最初印象,而对物理学中如公式、概念等抽象内容,则更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去体会。

二、创设体验情境,提供体验知识机会

教学中选择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年龄层次,找准恰当的切入点再入手教学。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创建体验学习的条件,例如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所学物理知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感悟与总结来巩固学习效果,使学生领略到和课堂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并更新固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并能悟出生活中存在的的物理原理。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学生普遍会陷入这样的误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可以以自行车为例,两个人将自行车的后轮拉起架空,另一个人在坐垫上踩动脚蹬,带动后轮,然后两个人松开手,将后轮放到地上,会发生自行车往前前进了一小段距离的现象,学生看到后会恍然大悟:原来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起到了推动自行车前进的作用,由此可见,摩擦力并不仅仅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很多时候反而能够起到推动物体运动的作用。

三、激发探究热情,引领学生获得体验

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探究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不注重学生自身学习体验的课堂,就无法调动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热情。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体验式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份子,和学生一同探讨问题。例如:在教学“太阳与月球”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太阳黑子的周期性、造成影响等等相关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去记忆。可是问题是,太阳的活动还有耀斑、太阳风等,为何偏偏把太阳黑子当做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呢?教师此时不妨这样做:首先,在课件上放出太阳黑子的影像,让学生去探究“黑子不黑”的问题;随后,找到过去几十年的太阳黑子观测数据,隐藏其中十几年的数据,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与研究,认真地讨论了之后,将隐藏的数据补充了出来,并观察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规律,之后再与学生一道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做出合理假设,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组织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内心体验

物理学中任何一个发明与创造往往需要相互合作完成,无数的物理工作者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不断地往前加砖铺路开辟出来的。如牛顿也只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借助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物理学研究是一项集体活动,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讨进行的多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也就随之不断的提高了。例如:电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多时候只能解决一些如欧姆定律这样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去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如让他们充当一回电工,对自己家新买的房子进行电路设计与安装,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的都很激烈,有的甚至特地去调查了自己家的电路情况。如此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体验式教学的体现,也能够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助探究,增强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感受到了团结协作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就感。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知识。初中生处在情感体验的重要阶段,而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第19篇: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再认识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再认识

通过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话题。但要做好这一点,绝非易事。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感觉在体验式学习引导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值得探讨。

一是教师要有体验式学习的引导意识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就十分注重各个教学点的学习体验。教师要认真去研读教材,落实好各个体验的点。如低年级“两位数加减”教学中,教材一开始并未讲先算十位还是先算个位,而是在“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时候才引出这个问题,让学生体验先加十位还是先加个位好,通过比较,得到“先加个位”比较科学。在高年级学“可能性”时,教材引导学生一起来做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加深对概率与随机事件认识。这样安排在每个教学点都有,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读懂、去落实。

二是教师要有体验式学习的引导方法

要落实好体验学习,并非易事。除了教材提供的一些方法、素材,更多时候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思索更好的策略。教师要想办法,把教材想说的话,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来、让学生去体验到。

如“分数的产生”,我听到一位优秀教师,他同样是分苹果,但是,他把学生说的“半个”、“半个的半个”、“半个的半个的半个”等均纳入了板书,还接着问“如果再分一次呢?”学生明显感觉这样的表述实在是太麻烦了„„这里,教师高明地利用了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去体验“山重水复疑无路”,从而自然而然产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法。再如,我们在上“周长与面积”的比较时,经常要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等,这些都是加深学生体验的好办法。

最近,我在听一位低年级的老师上“搭配”时,在出示主题图后(大门经猴山往游乐场可有几种路况可以选择),学生在交流时,说:从这儿到这儿,再从这儿到那儿,于是就问学生: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些路都叫什么呀?引导学生去想办法——看来这些路得“编编号或是取个名称什么”,从而,把符号的思想引入其中,十分高明。

教师在善于设计一些情境、提问,把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能体验到,这是真正的教学境界。

三是教师要明确检验式学习的目的

体验式学习,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自我评估的标准。如在低年级学习长度单位过程中、在中高年级学习较大面积单位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些可以有不同结果的问题。旗杆20( )填什么单位合适?大部分学生往往会填“米”,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但我在教学时,就问学生,“填‘厘米’的小朋友,你们能给我一个说法,让‘厘米’也成为正确答案吗?”于是,学生就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旗杆大约会是20厘米呢?当他们想运动会上同学们挥舞的小旗时,我想,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学生在填写这些单位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了,脱离了“凭记忆”和“猜谜语”的状况,这比记住旗杆长度要一般用“米”好得多。

第20篇:浅析中学语文的体验式学习2

浅析中学语文的体验式学习

垫江县长龙中学 夏维伦 刘兴尧

《新课标》明确指出:“我们要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强调的是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的功能将从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转变。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在众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中,我认为采用“体验式学习”效果较好,尤其是中学语文。所谓“体验式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听、说、读、写、做、等)活动,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它是由学生运用体验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获得所学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性学习,它重视语文教师的参与作用,其特征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有同工异曲之处,也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整个教学过程“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先评后改”,简而言之,也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一般都能独立思维,感情丰富而且细腻,所以,“体验式学习”可算得上是中学语文一种基本的学习策略。有极强的

教学试验价值。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体验入手,从学练开始”,采用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如果要让学生明白语文的体验式学习非常重要,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很有帮助的话,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体验式学习”进行教学,让学生习惯成自然。

其具体策略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设置体验情景

这是体验式学习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这一教学环节,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体验氛围,另一方面在于为学习者设置进入体验的目标,也就是设置情景问题,一般情况下,情景问题由学生或教师根据教科书的要求提出来。比如:我们在教学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散文两篇》时,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设置相关的体验情景:(1)同学们!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春天,与课文中的哪一篇相似呢?(2)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有区别吗?(3)你最喜欢哪一篇呢?请找出你喜欢的理由?必要时我们还可以让多媒体走进课堂,出示背景画面,播放背景音乐,这样,师生由情景问题入手,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想体验文本、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后面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体验平台

这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情景问题设置好以后,

教师是不忙给出答案的,首先得让学生尝试一下体验问题的甘苦。当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只能是凭借以前的知识阅历,本着试试看的心里尝试性的完成前面提出来的情景问题,所以,这只是体验的“尝试”平台,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结目标,最好采用以下几个程序,搭建体验平台,有序的进行教学。

1、自学文本。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提前对课文的预习或者自学。但这里必须强调一点,预习也好自学也罢,它并非是学生盲目的学习行为,教师必须参与在里面,帮助学生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甚至积累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教学过程,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比如:我们在教学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土地情思》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自学文本,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强调-----我们自学的对象是现代诗,如何来欣赏现代诗呢?建议可采用下面几个步骤来学习这篇诗歌:(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2)展开想像,感受诗歌的图画美。(3)含英咀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4)了解背景,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同时还要能找出诗歌中出现的不同物像、不同意象,归纳出诗歌的主旨。这样以后,学生就可以依据老师提出的建议,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自学文本,实现学生个体对文本体验的价值,学生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2、相互讨论。这一教学环节,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共同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学法指导下自学课文以后,

也就完成了独立思维的过程。至于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那还是说不清楚的。在此,我们就要多多鼓励同学或小组、或同桌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共同感悟:互相帮助,合作创新,一来达到知识上的取长补短、插漏补缺;二来养成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良好习惯,使团队精神的培养得到具体的体现。实现学生对文本合作体验的价值。

3、动手操作。大家都知道,有些情景问题只靠讨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或者效果是不佳的,只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动手操作才能完成;有些教学目标只靠纸上谈兵那是没法实现的,只有让学生变书本知识为生活体验才能实现价值观教学的落实。对此,我们教师必须落实变文本为生活的体验教学:包括参观调查、阅读表达、作文撰写、即兴表演、试验操作等。比如,当我们教学第一册第一单元《猪蹄灯》、《抽陀螺》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在完成了文本自学、相互讨论的基础上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男生回家制作陀螺,女生回家制作猪蹄儿灯,看谁做得最好,然后在班上来一个作品比赛,并要求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谈一谈自己的感情倾向……这样一来,不但结合课文的内容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制作陀螺、猪蹄儿灯的时候,勾起了学生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热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形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使新课标理念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4、质疑请教。.对于难度较大的、一时半会弄不清楚的问题,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法解决,主要是学生向同学请教,学生向老师请教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勤动脑、勤动手,养成积极主动发言的习惯,培养学生对间接知识怀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品质。

5、知识拓展。现在,差不多的学校都安装了城域网,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他们如何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如何保存并利用资料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做到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有机连接。当然,没有条件的地方,到学校图书馆去查阅自己要找的内容,同样也能达到解决问题、拓展知识的目的。其实,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外延部分。

三、感受体验成果

学生通过以上的体验策略获得了体验结果,语文的情景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但体验式学习到此并没有完全结束,教师还应让学生对自己的体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谁对谁错?还存在什么问题?最后要由教师来指导、点拨、小结。千万不能因为语文知识具有开放性,就采取放羊式讨论、体验,最后对教学目标草草收场。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在小结时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教会他们能够把新的语文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更高一级的语文能力认知结构。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一个有序、可探、开放的学习策略,

体验式学习特征鲜明、操作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要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引导作用。学生在决定他的体验策略时,学科教师要加以针对性的指导,随时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自学、体验情况;当学生尝试、体验、解决问题以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还没有实现的教学目标,还应随时做好第二次体验学习的准备,直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归根到底,语文“生活化”、生活“体验化”,将是我们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妨可以去试一试。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