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抗战诗歌(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6 15:03:5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12.9抗战胜利诗歌

起航

甲:八十年前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 乙:中国在呼喊,百姓在逃亡。 甲:龙子龙孙忍受着寒风冰霜。 乙:那时的天穹不曾苏醒 甲:那时的土地布满伤痕 乙:那时的面孔只剩下麻木 甲:徘徊于亡国灭种的边缘

乙:终于,在十二月九日这一天,无数有志学子走出大街小巷 甲: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 乙:是他们向世人倾诉着中国青年的思想 甲:从年轻的心脏迸发出长夜不息的响雷 乙:洞穿了无数炽热的胸腔

合:中华民族的儿女 ,不会像猪羊任人宰割

我们要行动起来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音乐:黄河大合唱)

甲:抗战八年,无数中华好儿女抛洒热血,英雄事迹传遍神州大地 乙:八年抗战,为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合:四万万同胞终于迎来了解放

不再受制于西方 不再担心失去家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挺直了脊梁 甲:***为我们插上了梦的翅膀 乙:中国梦,我的梦 甲:我的梦,中国梦 合: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甲:我的梦想像爸爸一样

身穿绿色军装,守卫祖国边疆

乙:我的梦想像妈妈一样,认真守候病房,为病人带来希望 合:你的梦想,我的梦想

都是为了人民安康,祖国富强 甲:一九三五年,他们也是这样想 乙:十二月九日,他们想的和我们一样 合:为了人民安康,为了祖国富强 甲:让我们铭记历史的模样 乙:让我们牢记先烈的希望

合:为祖国,为人民,心怀希望,发奋图强 甲:让我们牢记,少年强则国强 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为人民劈风斩浪

,为祖国贡献力量 收拾行装, 起航!起航!

推荐第2篇:纪念抗战诗歌赞

勿忘国耻

作者:福州红色诗人

张祖仁

八年抗战

中华儿女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人民力量 英雄事迹传遍神州 为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展开了一幅惊天动地的反侵略战争 书写着中国共产党率领 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

在纪念9,18爆发的日子里 我们缅怀英烈的凛然正气 撼人心魄的抗战雪耻救亡运动 涌现在脑海里 仿佛又把人们带回 血与火的救亡时代 耳际仿佛又响起 《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 那高亢的旋律

我们的热血沸腾,催人奋进

日军铁蹄践踏的中国领土的伤痕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九·一八”等惨案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 卢沟桥“七·七”事变 历史车轮无情地碾过 我们愈合不久的伤痕 中国人民不忘屈辱 “台儿庄大战” “百团大战” “平型关大战”

粉碎了日军占领中国的阴谋

谱写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弹指一挥间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 八年抗战

向世人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哲理

人们回忆丧权辱国的悲痛 更加激励着人们的爱国热情

八年抗战

是一段光辉的历史缩影

是一曲军民团结,克敌制胜的凯歌 是一幅启迪后人,光耀千秋的画卷

抗日战歌,雄浑悲壮 全民抗战,全民一心唱着 “„„脚踏着祖国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军歌 又回到了抗日年代

仿佛向人们讲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过去的不应只成为历史 而应成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成为我们奋进的强大动力

令人欣慰的是

人们记住了这段历史 记住了先烈和他们的精神 为抗战而死的烈士们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魄 时刻激励着抗日英雄们

历史是墨写的 也是用血写的

抗战八年的爱国事迹 必将激励我们 用满怀的热情

去撰写共和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收藏家福州二中

张祖仁 邮编:350001

推荐第3篇: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

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大全

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大全

【一】

革命先驱孙中山,辛亥推翻清王殿。

创建民国十几年,竟然却被军阀骗。

学习西方好经验,长洲岛上军校建。

师生壮志凌云天,强国美梦要早圆。

东征炮轰陈炯明,南讨平定商团乱。

北伐统一旧河山,国共合作捷报传。

倭寇制造九一八,携手并肩赴国难。

全歼顽敌平型关,皇军神话被戳穿。

淞沪激烈保卫战,粉碎日军狂妄言。

浴血奋战台儿庄,神州处处尽笑颜。

百团枪炮喷怒火,猖獗强盗浑身颤。

白山黑水有抗联,贼寇闻风皆丧胆。

滇缅丛林勇鏖战,黄埔军人英雄显。

纵使含笑去九泉,视死如归守信念。

爱国英雄受敬重,惊天动地壮山川。

冒着炮火冲硝烟,建立人民新政权。

不朽功勋炳史册,男女老少常赞叹。

一国两制收港澳,改革硕果世人羡。

维护统一反分裂,海峡两岸同胞欢。

华夏巍峨屹东方,强国美梦会实现。

【二】

九十年前的六月十六日

一群满腔热忱的青年男女

为了不让祖**亲遭受列强们奴役

一个个带着豪情壮志

从四分五裂的九州各地

争先恐后到广州黄埔岛上汇聚

要让自己的中国梦

结出金光灿灿的鲜桃子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蛮荒隧道里

探索中华民族苦难的发展史

以民主、共和的主旨

锻造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基石

从国共合作的北伐战场上

寻找炎黄子孙的自强不息

在驱除倭寇的并肩战斗中

挺起的脊梁坚贞不屈

经过抗日和解放战争的炮火洗礼

前仆后继了寻梦追梦的黄埔将士

为国捐躯洒下的满腔热血

染红了华夏民族发展的典籍

保家卫国 打败美帝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都为几代圆梦的黄埔人

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风雨过后的阳春特别美丽

黄埔军人们的中国梦大部分变成了现实

眼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

耳听着走向复兴的豪迈乐曲

高亢激昂的振奋旋律

寄托着中华强盛的希翼

用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

铸造钢铁长城般的强国大堤

【三】

九曲黄河起浪波

两岸自古英雄多

捍卫主权九十年

黄埔师生爱家国

革命先驱孙中山

学习西方创共和

“天下为公”出发点

“人间大同”是执着

组建革命新军队,

辅助农工联苏俄

购买先进洋武器

黄埔岛上开军课

师生并肩打军阀

“铁军”美名天下播

“九一八”是国耻日

东北三省遭掠夺

爱国师生都请缨

赶出日寇驱恶魔

卢沟桥上炮声隆

鬼子侵占我山河

平型关前飞传说

台儿庄把鬼子捉

神兵奇袭阳明堡

远征缅甸谱凯歌

天皇签下投降书

日寇像狗把蜡嗦

解放战争三年后

人民过上好生活

抗美援朝打美帝

控固红色劳动果

社会主义真蓬勃

道路越走越宽阔

各条战线把奖夺

黄埔师生爱家国

【四】

假如我是一只雨燕

一定要展翅翱翔上九天

去拜见天下为公的孙中山

现在是否生活得健康平安

武昌起义的战火和硝烟

彻底烧毁了腐败无能的清王殿

自由 民主 共和的先进思想

把黑暗的旧中国照耀得又亮又暖

先生临终时留下的遗愿

经过无数黄埔师生们的勇往直前

在国共合作中大部分早已实现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人人喜欢

黄埔军校是将帅们的摇篮

北伐战争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师生们同仇敌忾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

把日本侵略者的铁骑全部斩断

当家做主的中国人

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三峡工程早已发电

不再让先生望着长江兴叹

神舟七号从太空凯旋

嫦娥一号将月宫游览

奥运圣火把九州照遍

精彩生动的上海世博会

赢得了五湖四海的夸赞

继往开来的领导人

带领我们站在世界的前沿

假如我是一只雨燕

我要展翅飞越到台湾

把宝岛的山山水水尽情游遍

欣赏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要测量滚滚东流的海水

可深过人民对先生的眷恋

同种同根 同族同源

相同的文化 相同的语言

相同的心理 相同的期盼

都在把先生深深地怀念

中山啊中山你可看见

改革开放 四化实现

香港和澳门早已恢复主权

台湾海峡正在不断地变窄变浅

一国两制把宏图绘展

国共两党不记前嫌

第三次在北京把团结的双手牵

我坚信总会有那么一天

一条宽广的通衢大道飞架在海峡两岸

到那时邀请先生遨游日月潭

幸福和欣慰地笑看

骨肉同胞们团圆时纵情地狂欢

推荐第4篇:小学生抗战70周年诗歌

1.一九三七年,我们永生难忘

那一年,祖**亲饱受屈辱

那一年,全国百姓热血沸腾

那一年,我们奋勇抗敌

那一年,中华不屈不挠

一九三七年,历史永远铭记

那一年,中华大地充斥着鲜红的血色

那一年,神州万物饱含着苦涩的泪水

那一年,多少革命英雄挺直脊梁倒在敌人的屠刀下

那一年,多少无辜百姓昂起头颅做了刺刀下的亡魂

但,他们无悔。因为,

就在那一年,中华民族在挫折中成长

就在那一年,中国人民在煎熬中站起

我们的革命,我们的胜利

就在那一年,发出耀眼的光芒

将敌人的双眼刺痛

就在那一年,涌出生命的绝唱

将敌人的灵魂震慑 那一年,中国在屈辱中成熟

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载入历史史册

这一年,中国圆了百年梦想

这一年,我们欢声雀跃

这一年,我们屹立世界

这一年,世界为之瞩目

二零一零年,世博记入历史画卷

这一年,世界各国纷纷参加上海世博

这一年,中国在世界之林傲然挺立

这一年,我们回忆起以前双肩所背负的种种屈辱

这一年,我们不忘记曾经炎黄子孙流下的滴滴鲜血

但,我们自豪。因为,

就在这一年,中华民族在艰辛中繁荣

就在这一年,中国人民在困难中昂首

我们的强大,我们的茁壮

就在这一年

就在这一年,奏出雄浑的乐章

将世人的双耳震撼

就在这一年,绘出壮丽的画境 将世人的心灵升华

这一年,中国在成熟中辉煌 2.重走长征路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歌吟有梦

我们从瑞金出发

从1934年的那个春天出发

隆隆的枪炮声,似乎还回荡在岁月的密林里

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们寻找着那支穿草鞋的队伍留下的足迹 浓烈的硝烟,一缕缕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弥漫

那面苏维埃的旗帜,在迎风招展中正把镰刀和铁锤碰撞的光辉 播洒进中国革命的历史

走在漫漫的长征路上 我们呼吸着70多年前的空气 我们感受着70多年前的风雨 我们聆听着70多年前的故事

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好像踩在英勇的红军战士留下的一串串脚印里 那些草地在我们的脚下不断地延伸 延伸着一种顽强和毅力

那些山峰在我们的仰望中巍峨地矗立 矗立着一个个红军战士的影子

抚摸着泸定桥的铁索,我们仿佛把7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紧握 在金沙江的岸边,是谁在深情地哼唱着《十送红军》的民歌? 站在遵义的天空下,我们追忆的翅膀舒展在那片蔚蓝的高空上 倾听着打响的小竹板,我们想起了井冈翠竹的坚韧与挺拔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的,是正在燎原的星星之火 五岭逶迤蜿蜒的,是壮烈的人生 金沙水拍激荡的,是挥洒的热血 皮带和野菜煮出的,是昂扬的斗志„„

我们重走长征路

就是重新阅读一部二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

我们知道,七百二十个日日夜夜的惊心动魄,隐藏在这部史诗里 几万双草鞋的艰难险阻,隐藏在这部史诗里

万水千山的运筹帷幄和力挽狂澜,也隐藏在这部史诗里 这部史诗,本身就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纪念长征70周年诗歌:走出草地 一位红二方面军战士的故事

告别“瓮、那”山皑皑白雪, 走出甘孜城石砌藏楼。 渺无际涯的荒原上,

红旗引领着北进的铁流。(注1)

横亘百里, 古苍原广袤浩瀚, 黑水泥沼, 大草滩 处处险阻艰难。

时而暑气蒸腾, 时而浓雾弥漫, 时而冰雹袭来, 时而暴雨扑面。

给养极度匮乏, 终日饥肠辘辘, 衣衫褴褛不堪, 难遮湿寒彻骨。

严酷的环境, 即使飞鸟也不愿停留, 不尽的困苦, 却挡不住,

具备钢铁意志的洪流。

没有粮食, 嚼草根啃树皮。 一块牛皮带, 也成为

挽留生命的期冀。 “走出草地, 就是胜利!” 朴实坚毅的言辞,

激励着每位红军战士。(注2)

„„„„

远去的队伍, 渐渐在视野中消失。 踉跄前行的小战士, 依旧不懈地努力。

还是出征的次日, 狂风裹着冰雹, 饥饿伴着疲惫, 病魔恣意舞蹈, 把这赣西的小战士击倒。

侧卧草毡, 小战士已筋疲力尽, 面向北方, 他喃喃低吟„„

“走出草地„„ 走出草地„„!” 竭尽仅存的气力, 他支起廋弱的身体。

朝着北方, 他仿佛看见了霞光, 霞光里,

一骑骏马弛近身旁。

“小兄弟, 莫慌张, 跨上战马扛起枪, 天大的困难吓不倒, 红军战士要坚强!”

还是那亲切和蔼的面容, 还是那浓重熟悉的湘音, 真是任弼时政委„„

又送来七色美丽祥云?(注3)

数月前, 普渡河畔遇顽敌, 鏖战中,

小战士负伤落残疾。(注4)

药品奇缺, 伤口化脓 连日高烧不退热, 无奈何掉队转战中。

巧遇政委任弼时, 询问安慰让坐骑。 一路关心细照料, 阶级情深胜兄弟。

正是困苦艰难, 锻造出红军意志如钢, 依靠官兵一致, 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

美好的憧憬,

焕发出小战士激情无限, 崇高的理想, 更坚定他必胜的信念,

重新站立, 小战士鼓足勇气, 蹒跚而行, 又将身躯缓缓前移。

铅幕低垂, 除却呼啸的北风, 空寂的荒野,

仅有小战士孤独的身影。

朔风卷起团团飞雪, 缠绕着倔强的战士, 就像乱舞的银蛇, 欲将万物吞噬。

狰狞的魔兽, 任你肆意暴虐。 英雄的红军, 绝不做半步退却。

咬紧牙关, 嘴角渗出了鲜血, 奋力拼搏, 没有丝毫的胆怯。

抗争,

绝不在恶魔面前颤栗, 抗争,

一定要活着走出草地!

又是一天过去, 倦怠使病痛愈加剧烈。 正当暮色降临, 眼前一黑, 小战士再度昏厥。

„„„„

恍惚中,

莫名的力量拉住双手, 飘飘渺渺,

他仿佛趟着浮云游走。

没有色彩, 除非黑与白, 没有声音, 静谧的如同死寂。

身旁,

不时闪过游鱼、飞鸟, 几只野兔追着狐狸嬉闹, 多么奇怪的世界, 一切全然颠倒。

浮云游动, 时疾时缓, 云层里,

隐约跳动着明亮的光环。

渐行渐近, 光环连成了一片, 光的中央,

闪烁着流光溢彩的星团。

猛然间, 他眼前一亮—— 那不是星团, 那是头戴八角军帽, 铁塑钢铸的指战员。

—— 普渡河

壮烈牺牲的好战友, 雪山顶

滑落悬崖的亲兄弟, 金沙江

流尽热血的党代表, 敌占区

英勇就义的乡苏维埃老主席。 还有„„ 还有„„(注5)

一个个似曾相识, 一个个犹又陌生, 一个个目光坚毅, 一个个铁骨铮铮。

大颗的泪珠, 从他的面颊滚落, 抑制不住的悲愤, 在胸中燃起熊熊烈火。

好同志呀好兄弟, 如今你们在哪里? 向前扑去,

小战士要与星光融为一体。

„„„„

“小同志!小同志!” 轻轻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 就像慈爱的母亲, 呼唤年幼的孩子。

睁开双眼, 又见五彩的世界, 打量身旁, 围绕三位红军大姐。

大姐笑了, 笑得那样真切, 捧上木碗,

木碗里盛着糌粑一些。

小战士哭了, 哭得那样动情, 推开木碗, 他神情极为平静。

“莫要费心, 将我放弃, 省出粮食,

就一定能走出草地!”

“走出草地! 我们是红军战士, 走出草地! 我们是阶级兄弟, 只要还有一口气, 就决不能把你丢弃。”

三位大姐,

逼着小战士咽下面糊, 挽起胳膊相互搀扶, 他们又踏上北进的征途。

几天过去, 四位坚强的战士, 终于赶上红军主力, 赤色的旗帜下, 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注1:红

二、六军团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一九三六年四月作为右路的红六军团翻越了瓮水、那坡两座大雪山,七月与左路的红二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甘孜,根据党中央的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之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形成前后两个梯队,由甘孜向北进入草地,朝着甘肃省岷县的哈达铺镇前进。

注2:“走出草地,就是胜利!”是红二方面军向全军将士提出的口号。 注3:任弼时同志时任红二军团政治委员,与贺龙同志一道统领红

二、六军团。

注4:普渡河在昆明以北百余里处,长征途中,红

二、六军团原拟在此西渡摆脱敌人追击,不料遇到滇军拼死堵截,西渡受阻,继而转向南进。

注5:66年笔者跟随父亲回江西故里,在南昌红军烈士纪念馆的空旷大厅里,目睹父亲边流泪边翻阅一本记录着家乡红军烈士的厚厚名册。那时,还是少年的笔者,虽没有战争年代切身的体会,心灵却深深地被这种场景所震撼。 3.七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疯狂三光恣睢连,

奸淫烧杀罪滔天。 保家御敌英雄志, 卫国捐躯壮士鞭。 血肉长城挡烽火, 军民利剑伴狼烟。 和平岂忘扶桑贼, 同写中华强盛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歌 严告复活军国主义者 赵焱森

无端战火起卢沟,践踏中华岂有由。 北国摧残痕尚在,南京杀戮恨难休。 强权复活居心险,钓岛癫狂诡计谋。 警告倭儿须省悟,吾邦不是旧神州。 树立国家安全观 赵焱森

固我中华万里疆,居安务必警豺狼。

关山戍守铁军勇,领海巡防赤帜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诗歌。

仰望星空悬北斗,驱驰禹甸立铜墙。 纵然作浪东南海,岂阻飞舟续远航。 纪念八年抗战 彭崇谷 八年喷血斗豺狼,万里关山舞棒枪。 今日天兵高亮剑,岂容倭寇再逞狂。 4.闻道倭寇中山狼,笑观东瀛舞猖狂。

购岛闹剧兴风浪,修宪败局怎安邦。

攀葛附藤美走卒,夤缘拉拢菲作伥。

德国总理跪谢罪,日本首相欲何往。

浩瀚东海渺如烟,千帆南洋打渔船。

菲贼日寇鬼作祟,东海南洋妖波澜。

中华儿女愤满怀,祖国疆土岂容占。

不屈不饶驱顽敌,誓死卫国何惧战。

一只鸽子在草地上觅食

我走过去看它时

它却飞走了

飞到一户人家的阳台上

那里开满五颜六色的的太阳花

还有一群鸽子

在空中自由飞翔

天蓝、云白、日头红

以及那鸽子的玄妙哨音

构成的是一幅迷人的图景

这让我产生了联想

联想到毕加索

联想到齐白石

这是些大师级

在他们的笔下

鸽子就是和平

又让我想起了过去

小时候

在上小学时

我曾写过一首诗

那诗的名字就叫

和平鸽

在同学面前

我还朗诵过

不用说

肯定挺幼稚

少年之事

老年回忆

该是一件多么甜美的事情

环视当今

又有何处能比这里宁静

知足者常乐

我爱这方热土

追逐这可亲可敬的小精灵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

拜读《山高水长桃花红》李伟民

老革命百年诞辰纪念册——有感诗

灯下泪读英雄谱,一身正气女豪侠;

唯有牺牲革命路,满腔忠诚热血洒。

桃花盛开赞妈妈,顶天立地舍身刮;

抗战救亡党事业,重整山河风云咤。

走南闯北狂飙扬,赴汤蹈火眼不眨;

拥军爱民是模范,烈火真金炼彩霞。

枪林弹雨结伉俪,出生入死未安家;

因写若飞在狱中,无辜飞来帽子大,

蒙冤受难牛棚住!支离破碎倾家塌;

青海陕西黑龙江,江西干校把根扎!

*颠倒黑白路,无可奈何倾囊查;

穷愁潦倒儿女泣,铁骨铮铮免错杀!

心想国家家万里,坚持原则不误差;

终于拨乱反正盼,阖家团圆你我他!

姐妹携手养子女,相依为命粗粮杂;

相濡以沫多少难?娘娘始终一肩搭。

饱念诗书李姥爷,廉洁奉公村为家;

耕读勤奋创基业,言传身教喜豁达!

共赴使命姐妹担,忍辱负重渡险峡;

白发满头愁壮志,忠孝两全皆苦瓜!

知书达理桃花红,宣传红军为天涯;

敬老爱幼人赞颂,养老送终好妈妈!

骨肉手足皆牺牲,腥风血雨沙场杀!

身先士卒育子女,德智体健旌旗插。

伟大母亲宽广怀,千难万险忧国家;

威武雄壮济民众,生死度外巾帼侠。

博大母爱暖人间,乐观向上慰全家;

内涵质朴存友谊,真诚善良似桃花。

山西洪洞英雄花,遍地绚丽绽彩华;

常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春秋洒。

神清气爽老人家,坚强刚毅似骏马;

热爱生活长福寿,九六璀璨乐天涯。

推荐第5篇:重拾抗战的记忆诗歌

大刀

不曾失去嗜血邪恶的个性

为了祖国,就得磨砺刀锋

目光穿越时空,那刀锋斩断

的屈辱,早已掩埋。当下中国

矗起了民族高大的背影

锈迹的大刀,内蕴逼人寒气

深藏锋芒。擦拭雪亮正义

和平中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

向着罪恶侵略,出征

烈士

七十年,不曾遗忘地下长眠的魂灵

时间的刻刀,把惨烈嵌入碑碣,而往事

总在岁月深处,醒目永恒

如今黄花遍地,野草青葱

烈士的忠骨,滋长成祥和柔美风景

流水的声音湮没了杀敌呐喊

松涛阵阵澎湃在胸,那可是压抑不住

对英雄的深情颂咏

远去的烈士,你们不是低垂野草

你们是高过人民头顶的星辰,永远

耀烁在历史的天空

抗战老兵

曾经杀过敌寇,双手攥紧珍稀的光荣

胜利过后的梦想,只为选择一方

没有硝烟的平静

抗战老兵,苍茫大地不曾衰老的青藤

拥抱阳光,呼吸着新时代幸福的春风

抗战老兵,所有繁华抵不过你的信仰

当初的恒念早已固化,你们这历史基石

至今依然厚重

推荐第6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赞

八年抗战

是一段光辉的历史缩影

作者:福州诗人

张祖仁

八年抗战胜利

中华儿女振奋民族精神 凝聚人民力量 英雄事迹传遍神州 为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展开了一幅惊天动地的反侵略战争 书写着中国共产党率领 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

在纪念抗战68周年的日子里 我们缅怀英烈的凛然正气 撼人心魄的抗战雪耻救亡运动 涌现在脑海里 仿佛又把人们带回 血与火的救亡时代 耳际仿佛又响起 《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 那高亢的旋律

我们的热血沸腾,催人奋进

日军铁蹄践踏的中国领土的伤痕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九·一八”等惨案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 七十甲子,人们不会忘记 卢沟桥“七·七”事变 历史车轮无情地碾过 我们愈合不久的伤痕 中国人民不忘屈辱 “台儿庄大战” “百团大战” “平型关大战”

粉碎了日军占领中国的阴谋

谱写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70胜利年弹指一挥间 历史是一本教科书 八年抗战

向世人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哲理 人们回忆丧权辱国的悲痛 更加激励着人们的爱国热情

八年抗战

是一段光辉的历史缩影

是一曲军民团结,克敌制胜的凯歌 是一幅启迪后人,光耀千秋的画卷

抗日战歌,雄浑悲壮 全民抗战,全民一心唱着 “„„脚踏着祖国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军歌 又回到了抗日年代

仿佛向人们讲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过去的不应只成为历史 而应成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成为我们奋进的强大动力

令人欣慰的是胜利 人们记住了这段历史 记住了先烈和他们的精神 为抗战而死的烈士们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魄 时刻激励着抗日英雄们

历史是墨写的 也是用血写的

抗战八年胜利的爱国事迹 必将激励我们 用满怀的热情

去撰写共和国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中国民革福州二中

张祖仁 邮编:350001

推荐第7篇:大后方抗战诗歌中的诗词

大后方抗战诗歌中的诗词

第一节

概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以文言取代白话,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字载体。自从1918年元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1期发表胡适等人9首白话诗开始,就宣布了新诗的诞生;从此,传统诗词作为文学革命的对立面被打入冷宫,成为文学的弃儿,被排斥在诗的主流之外,几近无家可归。1920年秋,由于校方的提倡,清华大学校园里又出现了学习古诗的一股小小的潮流,当时还是学生的闻一多立即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敬告落伍的诗家》予以猛烈抨击,非常肯定地宣称:“若要真做诗,只有新诗这条路走。”“若要知道旧诗怎样做不得,要做诗,定要做新诗。”旧诗的处境简直是到了“老鼠过街”的地步。

从1918-1937这20年间,在中国的诗歌舞台上,各种流派的新诗纷纷登台亮相,各领风骚,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不是就没有旧体诗的位置了呢?也不尽然。在这20年间,新诗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诗词。不但继续写作诗词的仍然大有人在,甚至若干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也借此抒发感情(例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王统照等都擅长此道),而且还有若干诗社组织及其活动的存在(如著名的南社),还有发表诗词的刊物(如《甲寅》、《学衡》)。可以说,虽然处于不利的环境,其研习、创作却不曾断绝。甚至南北各都会以至中小城鎮,文人经常組织雅集,诗酒風流,唱酬切磋,留下作品。诗词还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呢。

这是因为,历来诗歌形式的发展方式就不是取代、更替,而是不断丰富,多样化;人为地要“打倒”一种形式如同推翻一个朝代那样取而代之是没有先例,不符合规律的,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国传统诗词这一整套形式体系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其生命力之旺健使其能够适应新的时代内容表达之需要。

抗战时期,为什么已经被放逐了的这样一种古老的诗体,会突然间重新获得旺盛的生命力,繁荣起来了呢?这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必然原因与深厚根基的。

首先,这是时代赐予的机遇。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浩劫,同时也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大团结,大奋起,大抗争。江山不幸诗家幸。正是如杜甫所处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时代。家仇国恨,同仇敌忾,怎能不诉诸笔墨,讴歌吟唱?长歌可以当哭,这时候,诗歌自然成为形式的最佳选择。

中国历史上,以诗歌反映抵御外侮的战争,反映战乱中人民的疾苦,有着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早在《诗经》中就有《无衣》、《黍离》、《君子于役》、《扬之水》等名篇;后世的民歌中也有《木兰诗》、《十五从军征》这样的不朽篇章。至于中国诗歌的高峰盛唐时代,更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留下多少辉煌的绝唱!下至宋词的苏辛豪放派,陆游的爱国诗篇,又有多少无价之宝!如此丰富优良的传统,当然不能不对当时的诗坛产生巨大的影响。

诗自然要出自诗人的笔下。当时离辛亥革命不过二三十年,一些活跃在各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共产党人在内,大多正当壮年,其青少年时代都受过古典文学熏陶,有很好的诗词根底。所以一旦情积于怀,不吐不快,便很自然地选择了诗词形式来倾吐。于是,祝捷,感时,纪事,抒愤,悼亡,怀人,种种过去习用的题材通通在诗词中有所反映,而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一些文学界中人,更是本色当行,纷纷大显身手。吴组光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及此:“近来复古之风甚盛,许多埋没已久的古书古人古迹都得到机会在伟大的抗战年代里重新出头露面了。只以诗来说吧,甚至二十余年前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抱着凌厉无前以创造中国的新诗为职志的大师们,也兴高彩烈地大做起旧体诗来。事实甚多,不烦枚举。”这样的人物可以毫不费力地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郭沫若、沈尹默、田汉、张恨水、郁达夫、叶圣陶、老舍、罗家伦、阿英、王统照等等,至于本来就是著名诗词家或古典文学专家的,如柳亚子、赵熙、唐圭章、潘伯鹰、谬钺、胡小石、向楚、汪东、成善楷、易君左、霍松林等等,经常活跃诗坛,为抗战诗词多所奉献,就更加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从事抗战诗词创作的诗人队伍是相当庞大而精锐的。

这样,整个中国诗坛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新诗人们奋发踔厉,以诗为枪,投入这场殊死的搏斗的同时,传统诗词也焕发青春,重登大雅之堂,发出正义的怒吼,“兵气每于文字见”(卢前句)!一些原本不理解、不认同、不喜爱新诗,却受过传统诗词熏陶、懂得其格律规范的各行各业的人士,因为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就纷纷拿起笔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新文学中许多骁将早年都受过传统诗歌熏陶,这时也不禁技痒,重操吟事,佳作迭出。队伍之壮,作品之丰,使诗词创作走出低谷,形成高潮。于是一些优秀之作不胫而走,传诵一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五四”以后传统诗词的复兴。这些抗战期间的诗词创作,我们称之为“抗战诗词”。

第二节

不容忽视的民族文化遗产

实际上,局部抗战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已开始,相关诗词也因势而生。前文所称抗战诗词,则是指写于1937年7月-1945年9月的以抗战为题材或与抗战相关连的诗词作品;而囿于本书的研究范围,又主要涉及以战时陪都为主的大后方产生、发表、流传的诗词作品。

抗战诗词的内容主要是正面歌颂民族抗战图存,揭露日寇滔天罪行,以鼓舞士气,坚定信心;与此相呼应的则是反映中国百姓的苦难生活,艰苦历程,战争带来的深巨创伤: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抗战诗词的佳作精品,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足以传世的很多。只是囿于长期存在的偏见导致歧视甚至抹杀,这部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收集整理研究工作亟待加强。比起抗战时期新诗所享受的“待遇”,实在是差得太远,令人遗憾。

最新的例证是,2012年结题的,在国内10余位著名学者的共同参与下,经过近8年的精心撰写,通过同行专家鉴定,以优秀等级结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 仍然沿袭所谓“新文学”观念,无视中国诗词创作在1911年之后的客观存在,将其顽固地拒之于诗歌的门外!即便是跨越清代和民国的诗歌团体南社,该书只承认她在清代的历史,而蛮横地处以腰斩酷刑,强行扼杀了她1911年之后的鲜活生命!当然其中的抗战诗词也被蛮横地开除了诗籍! 既然如此,我们编写此书,就更应该对这部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给予充分的重视,以纠正那种显而易见的偏见,有意无意的误导,以期对当代诗词创作和新诗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节

恢宏翔实的抗战诗史

抗战诗词有一个方面是新诗无法比肩的。那就是从1931年“九一八”国难日开始,几乎每一场重要的战役、每一个重要事件都留下了相应的诗词作品。前方将士英勇杀敌,壮烈牺牲,后方百姓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字字血,声声泪,贯注浸淫于字里行间。当此“四海惊波围古国,域中烽火念苍生”(王统照《忆老舍与闻一多》)之际,诗人们“蓄将心力补危艰”(田汉句)。这些海量之作品,如果按照时间先后排序,就成为一部辉煌的抗战诗史。

全面抗战的第一枪1937年7月7日在卢沟桥打响,举世皆惊。敏感的诗人们纷纷发出愤怒的吼声,歌颂抗战的英雄。其中最可贵的是由50首七绝构成的大型组诗《卢沟桥抗战纪事诗》。作者王冷斋时任宛平县县长,是参与了整个事件的亲历者,这组诗从“七七”一直写到7月28日佟麟阁、赵登禹二位将军英勇殉国,还结合了当时全国大势,不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而且每首诗后皆附“本事”,堪称信史。王冷斋后来到大后方参加抗战,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王冷斋赴东京出庭作证。解放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1960年在北京逝世。这是后话。

7月8日深夜,我军大刀队冒雨突袭敌营,与寇肉搏,一度夺回卢沟桥,王蘧常用班超率三十六骑攻杀匈奴之典,以《大刀勇士》颂之,豪气干云。按王蘧常为著名书法家,其抗战诗文,编为《抗兵集》,诗如《八百孤军》、《闻平型关捷报歌》、《大刀勇士》、《胡烈士歌》,文如《论倭不足畏》、《胡阿毛烈士传》,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抒发了民族正气。抗战胜利后,王蘧常在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开始,在无锡中国文学院任副院长。1951年起,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后调哲学系为教授,直至1989年去世。

常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当年的“第三种人”杜衡也有《卢沟桥衅起》七律,抒写“关河百战终摧虏”的必胜信心呢。 郭沫若是新诗的开创者之一,同时又擅长诗词。1937年7月25日从日本回国投身抗战,写下一首步韵鲁迅的七律《归国杂吟(之二)》,其结句为“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唱出了时代最强音,立即不胫而走,广为传诵。紧接着,是年10月,上海闵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敌的事迹传遍中华,又掀起一个吟唱热潮。郭沫若的七绝《弹八百壮士大鼓书付潜修》:“枯肠搜索费沉吟,响遏行云弹雨音。词与健儿同壮烈,自拟身亦在枪林。”既歌颂了壮士抗敌的壮烈,又赞赏了表演的精彩,堪称酣畅淋漓。

此前的上海“八一三”战事,八路军平型关大捷(9月),以及稍后的南京陷落、日寇屠城,无不有诗词反映。

抗日战争虽然开始战局不利,但是也打了不少胜仗,所以祝捷之作很多。庆祝台儿庄大捷的诗作当时不知几多,不少是气壮山河,令人斗志倍增的大气之作,如胡厥文的《台儿庄大捷》、欧阳翥的

《闻台儿庄大捷喜赋》就是。为武汉空战胜利,涂康作七言长歌相庆,并且讴歌了飞将陈怀民的英雄事迹:“猛撞敌机愿同尽,足动天地泣鬼神!”

这还只是抗战前期的一些反映“战史”之作。随着战事的进展,几乎所有重大战役、事件,直至抗战胜利,全民狂欢,莫不留下诗之记录,可以彪炳史册。甚至那些易为时间淘洗而为后人所难知的史实也在诗词中得以存留。如1938年2月23日,中国空军出征台北,炸毁日机40架,全部安返。冯玉祥、杨沧白皆有诗咏飞将之奇功。另如1938年秋,空军烈士孙景灏于汉口驾机撞毁敌舰,陈禅心即集唐人诗句以歌之,将其誉为博浪沙锥击秦始皇之壮举。对于敌军暴行,大如重庆大轰炸自是得到充分反映(代表作有杨沧白《哀巴渝歌》),就连奉节这样的小城挨炸也有所记载(重庆诗人李重人《闻奉节被炸简问亲友》1938)。

抗战诗词所涉猎者,还及于境外战场。如李根源(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于北京)的《滇缅战场纪事诗》共九题十一首,起自1944年3月4日,迄于12月15日,历述中国赴缅远征军之战功,其小序曰:“贼胆已寒,国威远张。欣慨之余,随口吟唱。” 一些诗人的眼光还关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这方面的作品以姚伯麟、李竹侯二人为多,由一些诗的标题就可知其内容。如《日关东西遍遭轰炸》(姚伯麟)、《美军在菲律宾中部登录》(李竹侯)等等。沈祖棻《减字木兰花·闻巴黎光复》如下:

花都梦歇,枝上年年啼宇血。还我山河,故国重闻马赛歌。 秦淮旧月,十载空城流水咽。何日东归,父老中原望羽旗。 由巴黎念及南京,殷切盼望胜利之情感人肺腑。

抗日战争是空前惨烈的,许多将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所以也不乏悼亡之作。陶铸的《悼左权将军》写出了同仇敌忾的气势:“此日三军同痛哭,河山誓死逐强梁。”而“生前气已吞胡虏,死去魂犹作鬼雄。”(濮智诠悼念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和 “拼死留得真面目,图存不惜好头颅。”(汪巨伯悼念王铭章师长)皆为绝妙对句。

正面描写战争生活,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女诗人李蕙苏填有《减字木兰花.从军乐》三阕,其一为:

和衣卧雪,笑拔霜刀映冷月。一响冲锋,跃马声嘶战雾浓。

枕戈待旦,斩敌男儿终不倦。奏凯回军,手弄弦声欲上云。 金戈铁马,豪气干云,巾帼不让须眉。

战时生活的生动写照

日寇的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对此,许多作品有沉痛的描述,将作为罪证,作为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永远的控诉。像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无不铁证如山,记录在案。而山河破碎,兵荒马乱;流离失所,背乡离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血雨腥风卷落花”(丰子恺《七绝》,1939),“家仇国恨两悠悠”(柯尧放《送内之湄潭》),“抚时伤事心如焚”(何鲁《黑龙潭》,1937),“睇笑中原泪未收”(汪辟疆句),中国人民无穷的灾难尽都入木三分,有诗为证。这样的诗例太多了。著名词家唐圭璋的《雨霖铃·流亡图》如下:

风狂雨急。向前途去,不辨南北。乡关极目何处?但迷雾里,千山遥隔。负老怀婴,浑不管衣履都湿。只念念谁收?庐舍成灰火犹炽。

茫茫四野天如漆,问无村一饭何能觅?荒庐败苇深处,凝泪眼几星磷匿。忍死须臾,伫望三军,扫荡腥迹。会有日万众腾欢,相伴还京邑。

离乡背井,饥寒交迫,还念在期盼胜利之日。

1938年1月,叶圣陶举家入川避难,行至宜昌,有诗纪实:“下游到客日盈千,逆旅麇居待入川。种种方音如鼎沸,俱言上水苦无船。”

纯用白描手法,流民惨状如在目前。1942年,他在重庆思乡心切,夜不能寐:“终日驰车不见津,滔滔江水未归人。渝州万籁一时寂,夜雨啼鹃听到晨。”宛敏灏的《新春偶成》:“一从西走避胡沙,道路流离到处家。底事新春动乡思,他乡胡豆又开花。”柳诒徵的《霞坳》:“荷叶街头早稻肥,霞坳雨后翠成围。频年客路飘零惯,但听乡音即当归。”与此异曲同工,都是难以排遣的离人愁绪啊。

抗战期间,齐白石陷身北平。徐悲鸿时常念其安危:“烽烟满地动干戈,缥缈湘灵意若何?最是系情回首望,秋风袅袅洞庭波。”一往情深,却山遥路远,不通音讯,无可奈何。 田汉是新文化运动骁将,亦以诗词名世,被屠岸称为“巨擘”。1944年他到了贵阳,一首七绝道尽物价飞涨的艰难时世:“爷有新诗不济贫,贵阳珠米桂如薪。杀人无力求人懒,千古伤心文化人。”(《赠人》)。

诗人们的悲愤之情无时不有。成都诗人闵虚谷有两句诗: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形象写照:“惊心故国事全非,剩水残山夕照微。”“南天魂已断,故国恨难平!”(刘大杰《哭郁达夫》,1945)。则更加突出了悲愤之感。“戴花村女歌牛背,不似中原战六年。”(屈义林《渝蓉道中杂咏之六》,1943)就是面对美景,亦不忘国难。刘孟伉《答友》第三联云:“身边妻女从何托,眼底流亡大可哀。”不止于一己之苦,更瞩目同胞之哀。

老舍是文学全才,亦擅诗词,抗战期间寓居重庆。作于1941年的《述怀》是一首于沉痛中不失信心,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辛酸步步向西来,不到河清眉不开。身后声名留气节,眼前风物愧诗才。论人莫逊春秋笔,入世方知圣哲哀。四海飘零余一死,青天尚在敢心灰!”

再摘取一些精彩的片段:陈禅心听逃难者说日寇暴行后,集杜诗记之:“焚烧何太频,谈笑行杀戮。„„积尸草木深,天地日流血。”唐圭璋这样写成都遭受空袭的惨境:“悲恻。弹雨密。料血染游魂,楼化瓦砾。城堙火炬连天赤。”优秀女词人沈祖棻以《声声慢》一曲记述了“闻倭寇败降”的复杂心情,喜余还忧,十分沉痛:“肠断吴天东望,早珠灰罗烬,乔木荒寒。故鬼新茔,无家何用生还!”

毋庸讳言,抗战期间百姓所受灾难痛苦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日寇,当时社会也存在着种种腐败行径、丑恶现象。对此,诗人们满怀义愤,不吝笔墨,给予有力的揭露、鞭挞。试举诗词大家向楚《感时之三》以见其犀利:“铜臭摸金手,重重刮地层。人为窃食鼠,官似撞钟僧。民贱妻孥贵,天通鬼蜮能。终南开此径,捷足让先登。”卢前的《内江行》写了“乞儿满街走”,“一人哀号数人和”的惨状后,结尾直指当局:“邑有流亡责在谁?寄语内江贤父母。”

第五节

几位有特色的诗人

如前所述,抗战诗词数量之多难以统计,而诗人队伍亦及其庞大,名家辈出,众星争辉。本书已经选出号称“当代李清照”的女词人沈祖棻作为个例详说,为了更周到一点,这里再举出几位有特色的诗人予以介绍,仅可略见一斑耳。

卢前,是抗战期间名头很响的学者、诗人。他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1905年3月2日生,1951年4月17日因肾脏病逝于南京大学医院。卢前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曾先后受聘在金陵等多所大学讲授文学、戏剧。主编过《中央日报·泱泱》副刊。卢前自小聪颖,1921年16岁,投考南京东南大学,虽中文成绩优异,因数学0分,未被录取。一年之后再考东南大学,以“特别生”名义被录取入国文系。当时吴梅应东南大学聘,举家南归,成为卢前的老师,对卢前一生学术上的影响甚大。卢前后来成为元曲、戏曲专家。在抗战诗坛上,他以大量的曲作见重于时。兹举其《商调梧叶儿·募寒衣慰问信》为例:“单绵袄,一封书,寄到战场无?争执殳,作前驱。可忘了他们痛苦?”语言浅近,而情长意深。再如《仙侣游四门·劫后成都》:“停车夜宿锦官城,重向御街行。暗中空想楼台景,荒芜独心惊。腥!血债记分明。”记述成都遭到空袭后的一片惨象,声讨日寇罪行。

卢沟桥“七七”事变后,卢前立即写就《水调歌头》一词,加入了抗战诗词的“合唱团”,并成为其中的优秀歌者。此词写情势之危急有云:“火焰已燃眉睫,如箭在弦头!”而以“何以消吾恨,不共戴天仇”诉说对日寇的仇恨,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卢前除了自己创作,对抗战诗词的重大贡献还在于,他从1938年5月出到1945年12月,主编了《民族诗坛》,共出版五卷二十九册,为诗词提供了发表园地,对诗词创作的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禅心,1912年9月生,1936年9月加入中国抗日空军第四大队,参加保卫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的大小战斗。在其戎马生涯中著有爱国抗日诗篇《抗倭集》(全系集句)、《沧桑集》两卷,计2000多首,部分在《中国空军》、武汉《民族诗坛》等报刊发表,鼓舞同胞们抗日斗志,因而被郭沫若、柳亚子、于右任、董必武等称誉为"抗日空军诗人"、"爱国诗人”。他对中国古典诗词非常熟悉,名家名作烂熟于心,所以常常以集句方式叙事抒怀,得心应手地把本来毫不相干内的诗句集中起来,做到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因而又被时人成为“集句圣手”。

1937年冬,陈禅心在南京光华门送飞行员晓战,集唐诗得二绝曰:“重叠遥山隔雾看(李白),山川龙战血漫漫(胡曾)。更催飞将追骄虏(严武),千里追风也不难(曹唐)。”“越岫吴峰尽接连(李中),男儿酬志在当年(伍乔)。我军气雄贼心死(朱湾),来保江南一片天(沈彬)!”如果隐去原作者姓名,实在很难容易视为新创之诗;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除李白外,其他诗人都不算知名。

1944年,有一位抗日战士、诗人陈国柱将其手稿《沧州吟集》请陈禅心保管,陈禅心竟以陈国柱诗集成200首新作,再集李贺句得此:“帐前轻絮鹅毛起,七星贯断姮娥死。真是荆轲一片心,半卷红旗临易水。收取关山五十州,地无惊烟海千里。明星灿烂东方陲,人之得意且如此!”抗战胜利后,陈禅心分别集王建、常建、李贺句得诗三首:《日妇哭夫》、《哀战地日寇遗骸》和《吊中华抗日无名英雄》,简直是无所不能!其腹笥之丰,运用之巧,叫人叹为观止。 所幸陈禅心是一位长寿诗人,解放后是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出版诗词集、文史著作14本,各大图书馆广为收藏。1995年他已83岁,还曾来渝参加纪念抗战40周年学术研讨会呢。

前文提到,中国新文学营垒中人,亦不乏擅长诗词者。其中田汉毕生不弃诗词,量丰质高,且于抗战诗词着力最多,成就斐然。他的抗战诗词中有许多感时纪事之作,亦具有诗史之价值。

1937年“八一三”沪战爆发,田汉即自南京奔赴前线,沿途写有《京沪征尘》七绝一组,其中有“无数人家归不得,泪痕应比弹痕多”这样惨烈的诗句。其《过大世界》也是惨不忍睹:“宛如霹雳下晴空,舞断歌残一击中。凄绝铁门纤手落,指尖犹有蔻丹红。”

紧接着,田汉又在沪松前线写下组诗《访闸北前线》,直击战场烽烟,讴歌抗敌勇士,其中不乏佳作。

11月上海沦陷后,他踏上了流亡之路,所写组诗《从上海到长沙》,计有七绝30首,在历经战乱劫波之后,犹自发出了“长沙岂止三千户,众志犹堪御暴秦”的铮铮之声。其中《晤某将军》则表现了必胜的信念:“国事原来尚可为,无边英气郁浓眉。河山尽使成军垒,直到倭奴屈膝时!” 1938年11月,田汉率国民政府军委会三厅抗战演剧队由长沙赴衡阳,又写下《衡阳道中纪行》组诗,共七绝11首,记录了文化人在抗战中的艰苦生活和精神风貌。其一为:“猎猎秋风卷柳丝,将军慷慨誓雄狮。画囊在背琴悬肘,齐向山村出发时。”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历历在目。

除了这几组抗战早期的力作,田汉一直保留了以诗纪实的习惯,写下许多单篇,成为抗战期间方方面面的生活实录。他是著名的捷才,往往“援笔立就”,堪比“温八叉”。多产的快手,而能保证艺术质量,在抗战诗词中独树一帜,实在难能可贵。

他如郭沫若、茅盾、老舍、叶圣陶、张恨水等新文学作家抗战期间均在四川大后方坚持诗词创作,成就斐然,就不一一介绍了。

抗战诗词的生态环境

之所以抗战诗词能够兴旺发达,取得重大成就,成为值得珍惜的诗文化遗产,是与其走出了“被边缘化”的困境,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报刊:园地的提供

抗战期间,许多报刊都为诗词开绿灯,提供发表园地,促进了诗词创作的繁荣。重庆战时首都的地位使其冠盖云集,人文荟萃,成为当时的全国文化和舆论中心。其报业兴盛,《中央日报》、《大公报》、《新民报》、《扫荡报》、《时事新报》、《新华日报》、《益世报》等报在此出版,其中不少报纸办有文艺副刊,发表诗词新作。其中来自战区、沦陷区的作品,也就自然包含在“大后方”范围之中了。

这些作品由于年代较久,零星分散,收集整理难度很大。根据《新华日报旧体诗选注》编者谷莺所撰前言,《新华日报》之《新华》副刊从1938年1月11日在重庆创刊到1947年停刊,共刊载诗词300多首。而该书共编选截至抗战胜利的诗词150余首。在这里显山露水的,不妨称为“《新华日报》诗人群”。他们的作品,引人注目者有朱德的名作《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1940年7月24日见报)神采飞扬,气势不凡。沈钧儒的七律《经年》也出手不凡:“经年不放酒杯宽,雾压山城夜正寒。”忧国伤时,难以释怀。尾联“痛哭狂歌俱未足,河山杂沓试凭栏。”则远望家山,忧心如焚。当时虽然大局是国共合作,但是矛盾、摩擦不可避免。毫无疑义,作为国统区唯一的中共党报,就是发表文艺作品,也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这些诗词的政治倾向性十分明显是必然的。不过抗日大局绝对不会违背,就是抒写个人感兴,也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色彩。

有一家名曰《民族诗坛》的杂志,1938年5月创刊于武汉,10月起迁址重庆。主编卢冀野,发行人项学儒,独立出版社印行。总经销处是正中书局,1941年5月开始变成正中书局服务部和中国文化服务社。每月一册,到10月第六册为第一卷,此后仍然是六册为一卷,到1945年12月为止,共出版五卷二十九册停刊。这是一处专门发表诗词、传播诗词知识的阵地,对于抗战诗词的发展自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族诗坛》杂志的宗旨是“以韵体文字发扬民族精神激起抗战之情绪”。作品多以控诉日本侵略,表达国土遭受蹂躏的愤怒、憎恨、厌恶、悲哀之情为题目。每期都将有关诗词的论文或者随笔放在卷头,然后按诗(绝句,律诗等旧体诗)、词、散曲、新体诗(现代诗)的顺序刊登作品。

其作品略举二例,其倾向可知一斑:

村东蓝缕妇,云是战士妻。冰天雪地中,母哭儿饥啼。 夫婿少也壮,从军赴晋西。血肉当驳火,横飞山之径。 遗此小儿女,龙钟况母慈。饥寒胡足论,所望在此儿。 血债终须偿,九世犹非迟。

——贾景德《冬日杂咏》3卷1期

这首诗描写了丈夫战死,独自抚养幼儿和老母的痛苦的妻子,嘱托孩子要报仇雪恨。下面的诗刻画了日军空袭的惨状,表达对“倭奴”即日军的仇恨和诅咒。

再看: 笛悲鸣,断续时,空袭发警报、奔避不迟疑。

母唤儿,夫寻妻,东市尸枕籍,西市血成泥,不见所爱唯悲啼。

不用啼,不用哭,谁使人间成地狱, 齐心复大仇,杀尽倭奴恨雪足。

——许崇怡《空袭词》4卷2期

这是对日寇暴行的血泪控诉,和深仇大恨的表述。

《民族诗坛》的主要撰稿人有:曾琦、曾小鲁、陈家庆、贾景德、江絜生、李元鼎、李仙根、林庚白、卢前、钱少华、王陆

一、许崇灏、于右任、易君左、张庚由。从上稿频率看,于右任、卢冀野、易君左、王陆

一、江絜生、张庚由可视为核心成员。

于右任,陕西人,国民党元老。据于右任年谱作者刘延涛和刘凤翰记载,于右任1937年聚集学者、诗人成立“民族诗坛”。另外卢冀野的学生霍松林(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也在陈述中提到《民族诗坛》是在于右任的指导下出版的。1938年于右任已年近六十,又值担任监察院院长公务极其繁忙的时期,但他却与主编卢冀野同样成为最热心的撰稿人,除第三辑五卷外每期都有作品发表。

卢冀野即卢前,作为主编是支撑杂志的关键人物。1938年7月被选为国民参政会第一期参政员。国民参政会是为集结全国的力量参与抗战而设立的,卢冀野当选参政员据说是因为学术上的声望,他与于右任、陈立夫等国民党要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易君左,湖南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记者、学者和作家。抗战爆发后任湖南《国民日报》主笔。1938年秋开始任重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员等职。与于右任关系密切,跟卢冀野也十分亲近。

王陆一因为同乡关系颇受于右任信任。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书记长,1930年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从1935年开始任国民党中央委员。

张庚由,也是于右任的同乡,因为有才而深得王陆一喜爱,娶王陆一之妹为妻。1937年受于右任之聘,进入监察院担任于的秘书。

由以上情况可知,《民族诗坛》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这对其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这也是过去对此刊较少关注的缘由吧。今天,我们对其以诗词为武器参与抗战的历史事实,在抗战文学史中给予应有的位置,是完全必要的。

二、诗社:组织的保证

大后方各地都有一些规模不一的诗词组织。 “饮河诗社”是抗战期间在重庆研究和创作诗词的文学团体,1940年由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江庸等人发起,创办。社名取庄子“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之句。社员借此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抒写爱国情怀。即以当时的年轻诗人许伯建为例,从1937年“七七事变”起,就每年写一首同韵《满江红》,直到1944年的《卢沟国难七周年八叠韵》,始终表现了高昂的抗敌激情,必胜信念。

饮河诗社不但团结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和社会名流,包括俞平伯、朱自清、缪钺、叶圣陶、郭绍虞、陈铭枢、肖公权、吴宓、黄杰、谢稚柳、徐韬、黄稚荃(女)、黄苗子、蒋山青、钱问樵、王季思、沙孟海、程千帆、沈祖棻、萧涤非、成惕轩、施蛰存、曹聚仁、萧赞育、叶恭绰、屈义林、陈寅恪、王遽常、游国恩、谢无量、李思纯、夏承焘、浦江清、潘光旦、马一浮等。一时群贤齐聚、俊彦荟萃。

社址在重庆市中区大溪沟下罗家院张家花园三号,附近是中苏友谊文化交流会办公地。入社的重庆人士有田楚侨、柯尧放、许伯建、芶梦陶。柯、许二人还为诗社提供了一定的活动条件。社刊创办了《诗叶》、《饮河集》、《饮河》刊物,还在《中央日报》《扫荡报》《益世报》《时事新报》《世界日报》上开辟专栏,潘伯鹰任主编,共刊出一百余期。

诗社活动得到重庆诗人柯尧放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活动方式是传统文人那种“吟集”,彼此唱和,自印刊物,也在报刊发表诗作,颇有影响。先后参加《饮河集》、《诗叶》和《饮河》渝版的作者共一百余人。通讯的诗友遍及全国各地。许伯建在《怀宁潘伯鹰先生家传》一文中写道:(潘伯鹰)“为饮河之社,以恢宏大义相鼓吹,声气所洎,应者万里。居恒诗简络绎,尽其晦明慷慨之思焉。”可见“饮河”影响之广。

顺便提及,在抗战胜利之后,“饮河”东迁上海,还继续活动到1049年底;而重庆还保留了“饮河渝社”至迟坚持到1947年(许伯建《饮河渝社丁亥小重阳社集柬》可证)。

三、活动:创作的推动

有了诗词组织,有了发表园地,必然就会开展以一些诗词活动,而活动则必然会促进诗词创作的繁荣。

诗人之间唱和赠答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产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篇,而且往往不止于友情的表达,还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抗战期间同样如此,这样的交流也活跃了诗坛,促进了创作,产生了若干优秀作品。

即以“新华日报诗人群”为例,他们在副刊上发表了许多此类作品。其中有一些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意在配合某种形势的需要。1941年1月皖南事变之后,郭沫若的话剧4月《屈原》在重庆公演,诗人们便围绕此剧纷纷唱和,一共在《新华日报》副刊“《屈原》唱和”专栏先后发表66首诗作,蔚为壮观。

另一种活动方式是诗人们的雅集、诗会。饮河诗社就经常举办这种活动。当时重庆青年诗人柯尧放在南岸老君洞的住所下临长江,可以由此俯瞰山城,便成为“饮河”诗人们经常品茶饮酒,高谈阔论之处,往往兴味高昂,触发灵感,即席吟诗,收获多多。 1940年重阳节前,缙云寺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和尚,倡议举行“庚辰重九缙云登高诗会”。

这是一次激发抗日热情的聚会。应邀者28人,当天实际到会18人,聚集缙云寺,攀登狮子峰。与会者按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分韵,在狮子峰顶,每人拈得一字为韵作诗,当场朗诵。王维诗系28韵,缺席者由到会人员代拈,然后再函告本人,限期作好寄太虚汇集,共得诗31首,编辑成《庚辰重九缙云登高集》,发表于《海潮音》杂志上。

1945年8月15日夜,数十万重庆人民在街头彻夜狂欢,庆祝日寇投降,抗战胜利。柯尧放激情难抑,作长歌《快哉此夜行》,生动地描绘了空前盛况,巧遇诗友李春坪,“直欲买醉思新丰”。事后,此诗引起“饮河”诗友共鸣,纷纷跟进,辑成《陪都闻捷胜利唱和诗》,付梓印行,算是为永远彪炳史册的大后方抗战诗词留下一条刚劲有力的“豹尾”。 如此看来,抗战诗词从复兴到繁荣,是具备了充分的内在与外部条件的,这也是诗歌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结果。设想诗词真正被历史淘汰,整个的抗战诗歌只有自由诗,岂不少了半壁河山!

结语

抗战诗词的光辉成就,虽然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取得应有的地位,但是,真正的珍珠决不会长久被历史的尘土淹没。当我们回顾抗战诗词辉煌成就的时候,不能不结合当前诗歌创作的现实,思考一些问题,从而获取一些启示。

首先,让我们惊叹的是中华诗词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如前文所述,古典文学在新文化运动中曾经遭到一次横扫式的几乎致命的打击,但是在抗战期间进又奇迹般地复苏了。

其次,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诗词(曲)形式对于崭新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容受与适应能力。优秀的诗人运用这种古老的形式,完全可以得心应手,意到笔随。

这一事实,同样由新时期以来,20世纪传统诗词的第二次复兴所证明。抗战诗词创作高潮随着抗战的结束而消退。50年代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诗词创作再次遭遇厄运。如今,诗词创作的复兴已见端倪,其高潮经过20余年的酝酿,已经是呼之欲出了。也许就参与者的广泛而言,如今已经大大地超过了抗战时期。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形成的知识断层、认识误区,人们的古典文学修养与六七十年前相比,那就大为愧色了。就连大学的古典文学教授,不能做诗填词的,也是大有人在。但是无论怎么说,当今的诗词创作中之佼佼者,同样证明了诗词形式对于今天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证明了她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更令人鼓舞的事实是,2011年由国务院参事室和国家文史馆共同创建了中华诗词研究院,成为官方的研究机构,而诗词集也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的参评资格。这就为新世纪诗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让我们更加珍惜抗战诗词这笔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认真学习其精髓,汲取其精华,为有力地促进诗词创作在新世纪的繁荣兴旺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抗战诗史》,陈汉平编注,团结出版社,1995年。 《中国抗日战争诗词曲选》,重庆市文史馆编,重庆出版社,1997年.《21世纪诗词注评》,钱理群、袁本良注评,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

《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 李遇春著,华中师大出版社,2010年。

《新华日报旧体诗选注》,谷莺选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

《巴蜀近代诗词选》,薛新力、蒲健夫主编,重庆出版社,2003年。

《重庆文史资料》第44辑,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重庆师大出版社,1996年。

《民国旧体诗史稿》,胡迎建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推荐第8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 朗诵稿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诗歌

朗诵稿

那一年 这一年

一九三七年,我们永生难忘 那一年,祖**亲饱受屈辱 那一年,全国百姓热血沸腾 那一年,我们奋勇抗敌 那一年,中华不屈不挠

一九三七年,历史永远铭记 那一年,中华大地充斥着鲜红的血色 那一年,神州万物饱含着苦涩的泪水

那一年,多少革命英雄挺直脊梁倒在敌人的屠刀下 那一年,多少无辜百姓昂起头颅做了刺刀下的亡魂

但,他们无悔。因为,

就在那一年,中华民族在挫折中成长 就在那一年,中国人民在煎熬中站起 我们的革命,我们的胜利 就在那一年,发出耀眼的光芒 将敌人的双眼刺痛

就在那一年,涌出生命的绝唱 将敌人的灵魂震慑 那一年,中国在屈辱中成熟

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载入历史史册 这一年,中国圆了百年梦想 这一年,我们欢声雀跃 这一年,我们屹立世界 这一年,世界为之瞩目

二零一零年,世博记入历史画卷 这一年,世界各国纷纷参加上海世博 这一年,中国在世界之林傲然挺立

这一年,我们回忆起以前双肩所背负的种种屈辱 这一年,我们不忘记曾经炎黄子孙流下的滴滴鲜血

但,我们自豪。因为,

就在这一年,中华民族在艰辛中繁荣 就在这一年,中国人民在困难中昂首 我们的强大,我们的茁壮 就在这一年

就在这一年,奏出雄浑的乐章 将世人的双耳震撼

就在这一年,绘出壮丽的画境 将世人的心灵升华 这一年,中国在成熟中辉煌

8、民族魂

犹如天边的云彩 慢慢走来 你好像黎明的太阳 徐徐升起 你恰似燎原的星火 绵延千里 你 ——中国

曾记否 1937年的那天 卢沟桥的你备受摧残 战火从你的胸膛弥漫 我看见

泪水从你的脸庞滑落 你哭了

还记得 12月的那天 南京的你趴在路边 似河的鲜血从你的臂膀流出 如山的尸骸在你的眼中出现 我看见

血泪从你的眼眶溢出 我狂怒了

终于

“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看见 你

手握拳头慢慢站起 擦干泪水挺直脊梁 你

发出了雄狮般的怒吼 一切让你坚强

我看见

炎黄子孙在浴血奋战 八路军在保卫家园 我望见

人民群众在携手并进 团结的力量在不断蔓延 你

必将不可阻挡

我目睹

百团大战你将仇恨写在脸上 入缅救援你将热血刻在心间 我感受到

你的力量如滔滔江水 奔腾向前

你的壮志如巍峨高山 屹立巅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一呐喊 响彻寰宇 从此

华夏大地留下了你的身影 五湖四海画下了你的容颜 我知道

你的生命从此绚烂

就是那云彩夺目耀眼 你

就是那太阳光芒璀璨 你

就是那星火可以燎原延绵不断 你

就是一个灵魂 从此

屹立在东方之巅! 胜利欢呼

母亲,

在血泊中躺了八年, 她历经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那天,

她站了起来,遍体鳞伤, 却笑得很美。

她欣慰,高兴,激动…… 母亲说,

是儿女们用不屈的意志将她扶起。

“抗日战争胜利了!”, 听,

是母亲搂着孩子们在欢呼啊!

母亲总是很自豪, 因为她那坚强的儿女们。 听她讲述着那些往事: 我的孩子们, 浴血奋战,不屈不挠, 固守城垣,永不放弃, 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我的孩子们, 用结实的胸膛, 筑就一堵城墙, 将丧心病狂的日寇, 狠狠的压倒在地!

今天, 快看啊!

母亲早已脱掉那血红的战袍, 孩子们为她披上了华丽的衣装。 她笑得更美了, 微笑着说,

她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亲。

“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万岁!” 听,

这不正是孩子们围着母亲在欢呼吗?

推荐第9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诗歌朗诵会新闻稿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诗歌朗诵会新闻稿

“七十年的历程,见证着您奋斗的足迹。 七十年的沧桑,留下了您坚韧不屈的身影。 您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天地。

您以无穷的生命力,抗争,崛起,创造着中华民族璀璨的未来!……” 9月23日下午,我校六楼演艺厅台上台下激情汇流,掌声雷动。我校“不忘历史 礼赞先辈 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初一年级诗歌朗诵会在此隆重举行,整场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来自全校500多名初一新生相聚在一起,聆听历史经典,讴歌丰功伟绩,共祝祖国和平昌盛。朱正兴校长、学生处姜萍主任等校领导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这场酣畅淋漓的艺术盛宴。

一首首经典诗歌,一次次强化师生抗战记忆。朗诵者或激昂、或深沉,或热情洋溢、或质朴真诚。全场朗诵共分“我爱这土地”“不能忘记的历史”“黄河在咆哮”“英雄儿女”“正义的胜利”“幸福来之不易”六个篇章,完整再现了中国抗战历史的苦难与辉煌、悲壮与荣耀。同学们通过对每首诗歌的细腻解读和用心感悟,运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再现出一幅幅经典画卷,把观众一次次领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我们首次采用整个过程不设主持,没有舞台停顿的方式,会场节目进程十分流畅。开场以一首《我爱你,我的祖国》,学生意气风发、气势磅礴的朗诵,赢得师生掌声阵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又把师生带回革命的年代,感受顽强不屈的民族之魂;《黄河在咆哮》大气磅礴,使大家斗志昂扬。从深情款款的《可爱的中国》到慷慨激昂的《正义的胜利》;从热血沸腾的《英雄儿女颂歌》到豪情满怀的《梦想中国》,压轴出场的《走向复兴》将朗诵会推向了高潮。对历史的缅怀,对先辈的礼赞,对祖国的歌唱,对和平的呼唤,连成一段又一段的经典,被每一支参赛队伍深情诠释。

\"本场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同学们激情飞扬,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积极自信的一面,使我们再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心灵受到一次洗礼。\"\"这次活动将正式拉开我们9月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帷幕,希望通过此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爱国情怀,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休养,增强我们对今天来之不易生活的的热爱〃〃〃〃〃〃\"朱正兴校长在比赛结束时讲到。

据了解,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校还组织开展了爱国歌曲大合唱、爱国主题演讲等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激发了全校师生爱国热情,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本场朗诵会也是我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文|卢江)

推荐第10篇:抗战

【提要】本篇《观看9.3大阅兵有感500字作文》由66test小编特别为需要有感高中作文的朋友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66考网高中作文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观看9.3大阅兵有感500字作文 ,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 高中作文网频道。

今天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大喜日子,国家举行了国庆大阅兵和群众大游行的精彩节目。

10点正,周年庆典正式开始,国家领导人入席后,北京市委书记刘琪宣布:“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现在开始。”“嘣嘣”60响礼炮打响,一支护旗中队护着国旗威严地走向**广场,当国歌响起时,五星红旗慢慢升起,这时,我和爸爸、妈妈也站了起来,在家里大声地唱起了国歌。

xx检阅军队后,阅兵开始了,一队队不同兵种的解放军,以整齐划一的步伐、摆动刚劲有力的手臂、斗志昂扬的精神,在乐曲声中威武地走过,就好像方型立体平行地移动。解放军兵种有海军、陆军、空军、特种部队武警部队,还有海陆空三军女兵方队、女民兵方队,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当女民兵方队走过时,让人眼前一亮,使我非常敬服,她们中有大学生、老师、医生、公务员„,她们虽然不是军人,但她们的动作与军人一样标准,真让人惊叹!

阅兵过后是群众游行和花车巡游。一队队群众用他们的舞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才华。接着,各省、市的一辆辆精心设计的花车缓缓驶过,展现出不同的成就。广东的花车叫“领潮争先”,那五条飞龙勇往直前,表现出广东人民的领先理念和争创精神。

啊!经过多年的巨变,祖国变得更加强大,人民得到富足生活,美丽的祖国,你是我们的骄傲

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伟大的日子里在**广场举行阅兵仪式,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自豪.

这次阅兵规模空前宏大,展示的武器100%国产,给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

这次阅兵是10点开始的,但是人员在凌晨就准备好了.直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宣布: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现在开始.然后武警礼炮部队鸣响60响国庆庆典礼炮,升国旗,唱国歌.随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神采奕奕地站立在检阅车的中央,检阅部队,一句句为人民服务响彻在我们耳边.随后开始阅兵.

首先通过**广场的是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接着走来的是由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组成的陆军学员方队,身着07式荒漠迷彩、手持05式微声冲锋枪的特战兵方队首次在国庆首都阅兵中亮相.海军学员方队,飞行学员方队,空降兵方队,战略导弹部队徒步方队,378人的女兵方队,预备役方队等步行方队依次亮相.

随后是各类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方队,海军,导弹等进行阅兵,人民心情更加激动.这是我们的祖国自己的骄傲,用一句话说是“我骄傲”!

接下来是人民群众组成的一个一个的花车,方队.有“神舟飞天”方阵,“北京奥运”彩车,“众志成城”方阵,“同一个世界”方阵,“团结奋进”方阵,以及代表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彩车,一一走过**.最后历时2个多小时的阅兵在人们的激动喜庆的心情中结束了,但是那股激动却时刻伴随我们.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新一页.正如主持人说的那样60年前我们见证了新中国诞生今天我们见证新新中国的诞生.这是历史伟大的时刻,这是13亿人民的心声.这是祖国的强盛!

这次阅兵展现的是我们祖国的强盛,树立了我们的民族自信,这是我们的威严,我们的伟大.让我们身在祖国而自豪.看着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这代表着我们强盛的祖国会更强盛更富强.中华人们共和国万岁!

最近看了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心里不仅为现在国家的强盛自豪,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忘了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70年前。中华民族用热泪与热血的奔流。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8年的抗战,中华民族用钢铁与烈火的交迸,铸就坚强不屈的脊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北京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驻军发动进攻,从此,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战争总是邪不压正的,正义的力量总会取得胜利,然而胜利也是要代价,那便是鲜血。没有人清楚知道有多少生灵在那场人类的灾难中消逝,有多少文明在战争中湮灭……

我们回首战争,因为珍爱和平,在无数英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在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中,我们在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全国人民在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共同纪念这重要节日,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牢记历史:现在的我们不能切身体会先烈们的牺牲,不能明白如何放弃小我成全大家。我们应利用暑假多听抗战老兵给我们讲述那些烽火岁月。怎能想象丧尽天良的日寇在南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怎能想象灭绝人性的日寇对我东北同胞的活体实验;怎能想象关内关外,大江南北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这些血腥的历史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是每个中国人不该遗忘的耻辱。我们要牢记历史,痛定思痛,奋勇前进。

缅怀先烈: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对你们,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牢牢的刻在史书上!你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

纪念活动: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中央七常委参观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主题展,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介绍,广电总局于7月6日确定了一批纪念活动主题重点影视作品和出版物,在北京“两会”期间,公安部副局长,北京公安局局长傅XX透露,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阅兵式将于今年9月3日在北京**广场举行。这是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仪式,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规模阅兵,他对于展示我国的军事实力、维护战后秩、序凝聚国人信心震慑腐败分子等方面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通过一系列纪念活动,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弘扬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铭记烈士的鲜血,反思国家民族的未来,增强爱国之情和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不再受人受点欺负,同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矢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忧患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让我们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作文

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作文】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作文。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中国政府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观看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后感作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观后感

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

“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阅兵式纪念,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心,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崭新的未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日报网9月3日电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海外网友即发回阅兵仪式观后感,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溢于言表:

作为重要时间节点才有的阅兵仪式,我已经经历过几次。之前的几次阅兵都选在了新中国国庆的时候。不过这一次的阅兵实在太特殊了,它不仅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光荏苒,70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作为一名80后,我们身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日本军队当年对中国的残暴侵略,我们也只能从历史博物馆的记录和相关纪录片的回放里里看到。即便如此,我还是为曾经的不公感到愤慨,同时也会反思,如果当年我们的先辈们没有经历这些沧桑的话,今天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的很多朋友都说,他们现在能够意识到他们比自己想象中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也是我所感受到的。只有当你身处异国他乡的时候,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主权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阅兵带给我的震撼和它在我心底的回想从未比此刻更加清晰和真实。因为这场阅兵给我展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有能力保卫其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让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这意味着新一代中国青年不需要再四处漂泊,也不用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忍受过去那些艰辛与磨难。

对我来说,拥有一个像中国一样的祖**亲是我最珍贵的财富。看看在欧洲武力下分崩离析的非洲,看看那战火下蔓延的贫穷,看看依附在超级政权下的那些小国家和他们所谓的民主,社会动荡,流离失所,更谈不上人民生活得以保障了。

想想那些因为战火逃离家园的中东难民,他们的遭遇可能更为悲惨。每年都有数千人葬身在那片通往欧洲安全之地的海域。对他们我充满了同情之心。同时,我内心又充满了感恩之情,因为我的祖国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已经足够强大,对外可以确保不再被外敌所侮,对内可以为民谋求和平幸福。虽然我们前行的路上还有许多障碍,但这些困难和阻力难道不正是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机遇和动力吗?

让我们一起为之努力奋斗吧。

观看阅兵仪式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胸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我们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浴火重生。从共和国诞生起,几代人努力拼搏,奋斗不息。如今国家强盛,人民子弟兵威武雄壮,国家领导人举手投足间彰显大国风度,人民安居乐业日子越来越好,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向往和平共同发展是我们的心愿。但是,就像我们领导人说的那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希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任何有悖人类发展的行为终将遭到惩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最终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第11篇:抗战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关系

摘 要: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

的历史现象。尽管两个战场存在着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也贯穿在整个抗战期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的配合作战,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抗日战争

国民党

共产党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殊形式、条件以及两党不同的抗战方针,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这两个战场虽然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但“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互为协助”的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战场不仅从战略上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在战斗战役上也曾密切配合。本文试从抗日战争进程的三个阶段,对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做一简要探讨,以作进一步的了解。

1.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为主战场

“七七”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侵华战争,在占领平津后,于1937年8月13日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就直接触犯了英美帝国主义及四大家族的利益,迫于这种情况,再加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推动,使南京政府改变了“九一八”以来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人民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反对日本武装侵略的民族战争,从此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这个阶段中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此时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官兵出于民族义愤和爱国之心,对敌人的侵略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先后进行上海、析口、徐州、武汉等四次大会战,使其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的计谋终归破产。这一阶段,日军集中主力寻找国民党军队作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进行战略防御,牵制了侵华日军的兵力,在客观上起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不能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友军之配合,也得不到这样大的成绩”。

[1]

这时,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纵队则利用日军后方广大而相对空虚这一空前有利时机,迅速挺进敌后,开辟了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战场。八路军由三万多人发展到8万人,新四军也由出师时的万余人发展到两万多人,所以说,没有正面战场的抵杭,也就无所谓敌后战场。在这一阶段中,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政治上努力争取国民党由片面抗战转向全面抗战,军事上以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牵制敌人,来配合友军的正面防御, 1 也就是说,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的目的正是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作战。这个阶段中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伤亡也达到两万多人。1937年9月为挽救山西和华北的危亡,八路军出师后,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积极动员群众打击敌人,配合国民党军队保卫太原。当时,115师侦知日军板垣第五师团预备队和辎重队将由灵邱沿山沟公路向平型关开进时,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伏击日军,八路军115师出五台、灵邱、漪县一带,隐蔽集结于敌人前进线路的两侧,9月25日拂晓日军梢锐部队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进入我平型关至东河镇8余里长的伏击圈,我居高临下,向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吹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2]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继续配合国民党友军作战,120师所部1个团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歼灭了数百敌人。129 师在正太线附近发动群众,配合娘子关守军巩固后方,10月19日陈锡联团所部1个连夜袭日军在代县的阳明堡机场,将22 架日军军用飞机全部焚毁,使忻口正面战场上的友军免遭敌机轰炸,有利地支援了忻口会战,中国军队在这里坚守了近一个月时间使敌人付出了重大代价。

综上所述,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战略上实行了紧密配合,不仅如此,双方的军队在许多战斗战役中也进行过密切的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反过来,敌后战场的开辟也从战略上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2.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为主战场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时随着战场的扩大,战线的延长,日本的兵力、财力、物力先天不足的弱点更加暴落,特别是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的迅速开辟,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牵制了日本在华的大部分兵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其“速决战” 的侵华政策,对国民党由以军事打击为主,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千方百计诱使蒋介石投降,同时集中主力加强占领区的控制,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再加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促使日本进攻苏联,也准备牺牲中国,拉拢日本对国民党进行劝降活动。因此,国民党政策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片面抗战逐渐转到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了消极退守的局面。

1938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了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第二期”。第二期的特点是“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游击 2 战重于正规战”。这时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日益消极对日作战日益减少,抗击日寇的任务逐渐由敌后战场担负。在消极抗日的同时,国民党又开始积极反共。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设立了专门委员会。会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秘密文件,如《限制异党活动办法》、《沦陷区防范共产党活动办法草案》、《运用保甲组织防止异党活动办法》等,从各方面用各种手段防共、反共,仇视共产党的情绪逐步上升,从制造一系列惨案,到进攻根据地,最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但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决主张抗战到底,日本帝国主义也从未放弃灭亡中国的方针,因此,国民党虽然积极反共,但还未敢公开破裂统一战线,虽然抗战的态度较前一时期消极,对日军的抵抗呈现被动以至动摇,出现妥协倾向,但还是坚持抗战的,终究没敢放下抗日的旗帜。它在加紧反共的同时,仍对中国共产党采取一定的利用政策,当掀起的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国民党当局也被迫实行一定程度的缓和,这时国民党虽然不断挑起摩擦事件,但是却又把摩擦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扩大全面内战。这说明国民党当局被迫能够顾全大局,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与此同时,国民党为了保持最后的生存,对日军的战役进攻也不能不实行一些抵抗,从1943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大大小小十几次战役,牵制着侵华日军的36% 的兵力和伪军的5%,在这些战役中虽然国民党最高当局采取了并非积极主动的作战方针,各次会战也多以阵地被日军所占,付出重大伤亡而结束,但是在日军猖狂进攻面前,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兵还是以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和难能可贵的牺牲精神,同装备精良并有海空军配合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他们的抵抗不管胜负如何,客观上起到了牵制敌军的作用,减轻了敌后战场的压力,配合了广大敌后战场的作战。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一方面,对国民党动摇、妥协、反共的政策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又尽可能地争取他们留在抗日统一战线中,团结他们共同抗日,对正面战场的作战积极配合。

1940 年春夏之交,日军准备大举进攻抗战的大后方,妄图压迫国民党屈服,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妥协投降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发出了“全党必须紧张起来,把自己变成团结全国抗日力量核心”的号召,8月至12月华北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出动40万兵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消灭了大量的侵华日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遏制了国民党妥协投降的暗流,从战略上支持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

总之,这一阶段,国共双方的斗争日益尖锐。虽然正面战场仍然坚持作战,但战略作用却日益降低,而敌后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战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两个战场之间虽仍保持着互为需要的配合,但在战斗战役中的配合日益减少。

3.战略反攻阶段正面战场再成主战场

3 这期间苏德战场上,苏军已经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巨大胜利,太平洋战场上英美反攻力量也逐渐增强,日军为摆脱困境,一方面,对解放区加紧进行“扫荡”、分割封锁、蚕食,另一方面,对国民党战场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功。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调动五十万军队,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历时八个月的战役中,国民党丧失了河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的一部或大部分,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46座城市、30个飞机场和50万部队,最后日军打通了京汉路和湘桂路,随后又打通了粤汉路。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国民党战场是大溃败,但它毕竟还在抗日,有些国民党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战效死沙场,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在这一阶段,由于美援的大量增加,使国民党对敌后战场的需求减少,因此它更加日益加紧反共和进行内战,在华中和山东等地蒋介石命令李仙洲向冀鲁豫和山东根据地进逼,命令王仲廉、韩德勤从东西面进犯淮北根据地,只是由于当时国内国际各种条件的制约,国民党当局还不敢把这种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内战。同时,由于这一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侵华日军的数量比过去有了较大增加,因此,它在客观上对敌后战场还是起到了比前一阶段更大的战略配合作用。在这一阶段中,中共一方面放手发展人民武装,扩大根据地,另一方面,尽量争取国共关系的好转。当国民党在豫湘桂大溃败时,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联合统帅部的要求,同时,真诚地希望美国能以公正的态度协调国共双方在对日作战中的关系。共产党在自己的要求被国民党顽固派拒绝后,仍一再强调在各地对国民党军队采取防御态度。从1944年解放区战场展开了局部反攻,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并继续牵制着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这就减轻了正面战场的一些负担。总之,在这一阶段,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伪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时,敌后解放区展开了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是,战略上的互相配合仍维持到抗战结束。4.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抵抗日军是解放区战场得以开辟、坚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解放区战场坚持和发展的敌后战争又是国民党战场得以坚持下去的重要条件。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这两个战场即使后来缺少主观的配合,在客观上也仍然是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它所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争,使得日军在少兵临大国的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又以少兵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而不能自拔。因此,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最基本的条件。

[3]

4

索引:[1] 《毛泽东选集》

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3年7月版

[2]

任言《简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文史杂志

2002年

03期

[3]

王桧林

《中国抗日战争全书》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12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诗歌:忆古昔今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诗歌可怜四面皆蛮城,未晓何时起楚歌。看得峡湾不设舰,东迎美佬北牵倭。冤魂血迹今犹在,欲以深情洗冤仇。叶落花开今比昔,枯枝老藤不可朽。花艳何期枝作碍,为拈花蕊暂低头。珠散盘落前功弃,失算不改悔千秋。人心凝聚坚如玉,同甘共苦永不休。

第13篇:抗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70年前,无数民族的脊梁,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和关键时刻,怀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融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战争之中。有的冲杀在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战场;有的以电台、发报机、摄影机、照相机为武器,冒着生命危险,战胜艰难困苦,传递信息、记录历史;有的活跃在抗日战争宣传的文艺舞台;有的以笔做刀枪,他们在各自的部队、在各自的岗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的贡献。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夺取了最后的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我们要十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珍惜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想,我们既要牢记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经受的苦难,要牢记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还要牢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军民艰苦卓绝取得的伟大胜利,还要牢记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因此,我们既要牢记那段苦难的历史、屈辱的历史,更要牢记我们光荣的历史和伟大壮烈的历史,同时我们更要把抗日战争中军民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立足岗位、发奋图强、开拓进取、报效祖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部中国的抗战史,既是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的苦难史,也是中华民族抗争图强的奋斗史。历史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就要受欺,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今天我们纪念抗战,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更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自己的一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胸怀全局,心系祖国和人民,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新的力量。

7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过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伟大复兴,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但今后的路还很长。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我们国家的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今天的我们必须加倍努力,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者在抗日战争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百折不挠、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于夺取胜利的伟大精神。

第14篇:湖南抗战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抗战的前哨阵地,是战斗最多、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湖南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把华中、华南联成一片并进占西南的必争之地。中日两国军队在此进行的大规模的、空前惨烈的争夺战,对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也奠定了湖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抗战全面爆发前后,湖南是重要的抗战后方战略基地之一,湖南人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的艰苦卓绝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湖南人民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湖南人民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正面战场取胜的重要原因。湖南人民先后有百余万人参加了侦察队、救护队、交通队、宣传队和慰问队,疏散人口、粮食、牲畜,抢运军用物资,救护伤员,侦察敌情,担任向导,构筑工事等,有力地保障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其次,湖南人民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拖住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物力和财力。湖南人民组织了数百支游击队和近6万人的自卫队,在湘中、湘北、湘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与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抗日活动相配合,有力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再次,湖南人民承担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牺牲,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战争期间,全省共伤亡262万多人,其中死亡92万余人,重伤170余万人,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此外,湖南还每年供给壮丁26万多人(居全国第2),15个湘人就有一人参军(居全国第一)、军粮700 1000万担、军布300万匹、军棉70000担。8年中实征实募壮丁210多万人(转引自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此外,湖南人民还提供了大量的钨、铅、锌、锑等战略物资。湖南人民以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与全国人民一道换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由战略后方变为正面战场的前哨阵地。长沙、衡阳、常德是通往西南的门户和枢纽,被日军视为进入西南、直捣陪都重庆的必经之地;湖南又是湘鄂两省几十万部队军粮及湖南周边几个省区几千万人民口粮的重要来源地。同时,湖南还是日军发动的旨在打通平汉、粤汉及湘桂铁路线和保护此一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的重要战场。因此,中日双方均制定了以争夺湖南为中心的战略作战计划。日军在武汉、广东地区集结了10个师团、4个独立旅团的兵力,占侵华日军总兵力的35%,使湖南处于南北夹击之中。国民政府在以湖南为主要辖区的第九战区部署了53个步兵师,占国民党总兵力的四分之一。中日双方在湖南先后展开了四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等大规模的绞杀战,是相持阶段战斗最多的主战场之一。在湖南进行的6次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的1/4强,日军先后投入兵力60余万人次,伤亡20多万人。中国广大官兵浴血奋战,包括一批军、师、团长在内的10余万官兵为国英勇捐躯,牺牲在这片热土上。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迫使日军自“七七”事变以来第一次放弃攻占地区,退守战前原有阵地,从而粉碎了日军迅速结束中国战争的梦想。长沙会战的胜利也是在英法于欧洲战场节节败退、德意法西斯蹂躏欧洲大陆的形势下取得的,西方各国认识到中国战场的极端重要性,开始增加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盟国在中国设立了中国战区。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确保了华中战局数年之稳定,为湖南和西南各省赢得了发展生产、支撑全国抗战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战略上配合了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有利于敌后根据地军民渡过难关,转入反攻。常德会战,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以常德为基地威胁陪都重庆、迫使重庆政府求和的企图,支持了湖南其他战场,也配合了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的全面爆发,中国军队的作战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和华东一带,湖南是靠近战区的后方基地;由于中日两国两军力量对比悬殊,中国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消耗战略,需要建设湘、黔、滇、川、陕等能支持长久抗战并最终夺取抗战胜利的战略后方基地。因此,从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就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资源丰富的湖南作为抗战后方战略基地之一来建设。在诸多建设中,又以发展交通与开发资源最为突出。 1.大力加强交通建设。在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先是在全省修建了连接全省城乡的公路网络,加速修通了湘桂、湘黔、川湘等公路,使湘省公路与赣、鄂、粤、川、黔相连接。在铁路建设方面,经过三年努力,使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后,又修建了湘黔铁路、湘桂铁路,并使湘省铁路与浙赣铁路接轨,完成了三大铁路在湖南交轨。此外,湖南省还架设了湘鄂赣长途电话线,疏通了汉口至常德、长沙至衡阳、长沙至常德的水道。湘省公路与川、黔、桂、赣的联网以及三大铁路在湖南的接轨,使湖南成为进出大西南后方基地和连接抗战前线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对支持长期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湖南有丰富的铅、锌、锑、钨、煤、铁等矿产资源,这些都是军事工业和中国出口换汇急需的战略物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在长沙设立锑业管理局,加强对特种矿业的管制。先后兴建了湖南模范炼锑厂、湖南水口山铅锌矿、湘潭钢铁厂、湘潭电工器材厂、茶陵煤矿等厂矿,把湖南建设为抗战的战略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同时,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湖南先后设立了衡郴、宝永两个师管区和沅辰、长岳两个预备师管区,并确定了在全省征兵的办法,确保为持久抗战提供稳定的兵源。

抗战初期,长沙是著名的抗战“文化城”之一,湖南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卢沟桥事变后,特别是北平、天津、上海等城市相继失陷后,中国文化重心迅速发生了南迁和西移的变化。作为抗战战略后方基地的湖南也就成了抗战文化运动的重心,长沙成为除武汉之外的又一著名“文化城”。 1.文化名人荟萃。全面抗战爆发后,一批著名的外省籍文化人,如郭沫若、茅盾、沈钧儒、邹韬奋、闻一多、朱自清、曹禺等纷纷随文化教育机关内迁或因其他原因来到长沙。他们通过演讲、写文章等对长沙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湘籍文化名人吕振羽、翦伯赞、田汉、张天翼、廖沫沙等人也先后从外地回到了长沙;一批原来在大学里初露头角的湘籍大学生黎澍、李锐等也回到了长沙。他们因人熟地熟,或办报刊,或在抗日团体和学校任职,对长沙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所起作用更大。这些文化人士与原来在长沙的文教界人士李仲融、杨荣国等人相汇合,形成了以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为骨干,广泛团结爱国人士的文化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初期,先后来长沙的学生和文化界人士达1500多人,有一定影响的文化人士约700多人。此外,长沙的抗战文化运动还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关切和支持,史沫特莱、鹿地亘、世界学联代表团等先后访问长沙。大批文化人荟萃长沙,有力地促进了湖南抗日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抗日文化团体阵营强大。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推动下,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长沙分会等文化团体纷纷建立,它们成为团结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统一战线组织。特别是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是由中共党员、进步人士、爱国人士发起的联系文化界最广泛、最具影响的群众团体。它开展了捐钱捐物、慰问伤员、救济难民等项工作;举办了读书、讲演、歌咏、演戏等项活动;创办了会刊《抗战文化》;开办了各类战时培训班,先后培训了800多名学员,分别回到本县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这种既立足省会又辐射全省的文化团体,在当时大后方的省市中是少见的。另外,一些原有的文化和宗教团体如长沙市基督教青年会等在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慰问伤员、举办讲演会和音乐会等方面也作了很多实事。 3.宣传抗日主题鲜明。在进步文人和文化团体的推动下,文化界向群众进行以抗日救亡为核心的大宣传、大发动,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高潮。由共产党人、进步爱国人士创办的《前进》、《民族呼声》、《火线下》、《大众报》、《抗战日报》、《抗战文化》、《中苏》半月刊等,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原有的《大公报》、《国民日报》等也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戏剧、歌咏活动也盛况空前。70多个戏剧团体纷纷上演新编的救亡剧和整理改编的传统剧,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各种以抗日为主题的游行歌咏、街头歌咏、电台播唱、团体合唱等声势浩大,深入人心。抗日的街头诗、街头宣传画、漫画、街头壁画、街头展览等,更是遍及城乡。 除长沙外,湖南衡阳、湘潭、邵阳、岳阳、湘西等地都程度不同地开展了抗战文化运动,并与长沙的抗敌文化运动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共同为宣传、动员、组织湖南人民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为中国文化重心向大西南的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胜利阶段,湖南是中国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和国民政府的洽降地,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本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制定了所谓“本土决战”计划。为配合这一计划,日军从1945年4月初,调集了8万部队,发动了对湖南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以夺取中美空军重要基地芷江机场为目的的湘西战役。中国军队以雪峰山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侵占芷江的企图。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确定受降地点为芷江,后由于准备不足等原因,芷江由受降地变成了洽降地。从8月18日开始,中日两国军队举行了为期3天的芷江洽降,对受降范围、接收品、日俘与日侨的遣返、南京伪政权的处理等重大问题签署了备忘录。

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抗战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军民的抗战,不仅保卫了家乡,而且对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5篇:抗战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全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同时,抗日战争的胜利,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真正的苏醒。让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如此重大意义的战争,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通过会议讨论就能得到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一场“惨胜”;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380万战士喋血疆场;按照1937年比价,我国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中华民族纵然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仍然有大批的有志之士愿意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将整个中华大陆从日本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在国家危难之际,空前的民族团结被激发。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提到抗战,就不能不提到一位位抗战英雄,从杨靖宇、彭雪枫到佟麟阁、张自忠......以及千千万万叫不出名字的普通战士。他们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他们用他们的血肉,铸成了抵御外族侵略者的长城。艰苦的磨难,压不跨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在众多抗战力量和抗日英雄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中国从日军铁骑中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就是“东北抗联”。“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年陷。在这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迅速动员武装起来,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在农民中组织游击队”。东北抗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横空出世,像是一道血肉筑起的长城,屹立于白山黑水之。东北抗联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并领导的军队,在14年的绝境苦战中,经历了由初始的“抗日游击队”到后来的“人民革命军”到东北抗日联军的逐步发展过程,并经历了对“义勇军”等民间抗日武装的改造。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怀着对抗联战士的尊敬,和对在抗战期间中华民族的具体付出的求知渴望,我们来到了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来感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艰苦,以及中华人民在抗日战争的付出。

辽宁是东北抗联活动的重要区域,本溪则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率领的抗联一军一师抗击日寇的主要战区。本溪的抗联史实陈列馆是全国抗联史实陈列馆中,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共分为序厅、主展厅、英烈厅三个部分,展厅共有个展示。陈列布展以“林海雪原,抗联英雄”为主题,以东北抗联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战役为线索,通过大量的史料、照片、图表、文物、实物以及抗联浮雕、场景复原等陈列展示形式,全面、真实、准确、系统地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艰苦斗争历史,生动地再现了东北抗联与日本侵略者应用斗争的历史,反映了抗联将士顽强的斗争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我们依次观看了陈列馆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抗联概况,了解了抗联总体情况,历史背景,组织系统和重点活动区域;第二部分为抗联斗争史实,包括东北及辽宁抗日烽火,各地主要义勇军兴起,抗日统一战线形成、抗联主要战役等;第三部分为抗联英烈展馆,包括看脸在东北特别是辽宁的主要将领、知名人物画像、塑像、蜡像等;第四部分为纪念性展厅,主要是领袖题词题字、知名书画、抗联遗址纪念碑、东北抗联书籍、影视作品及纪念活动等。展厅内的抗联密营复原场景气势宏大,人物形象逼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抗战现场,仿佛在抗日英雄的身边与他们一起战斗。

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抗战的不易。抗战胜利的史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改革定能成功。中华民族也必将崛起,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有了长足的经济发展,并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劈波斩浪,全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人类最大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等等方面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在悲惨屈辱的命运中用生命换来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更没有理由不发奋图强,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16篇:抗战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1]

纪念大会主词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

阅兵见主词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文艺晚会见主词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

中文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外文名:Chinese people's Anti Japanese War and the world anti fascist war 70 anniversary of victory 举办国家:中国

举办时间:2015年9月3日

纪念事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举办地点:中国北京

纪念活动:纪念大会、阅兵式、文艺晚会 活动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主要领导:习近平等中共7常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英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英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由于全面战争时间约为8年(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亦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为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损失达约5万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球战争。 活动筹备

2014年2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索契举行会晤时表示,中俄双方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4]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5]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提出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6]

2015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5年7月10日,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表示,习近平主席已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出了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邀请。[7]

2015年7月下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2015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陆续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决定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8]

201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开始对外接待服务。新闻中心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宾馆。新闻中心将为前来采访纪念活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记者和外国记者办理采访证件,受理采访申请,安排记者采访纪念活动,并为记者的采访报道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技术保障。 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领队阅兵方阵

五十余将军领队阅兵方阵 一半有硕博学历

50多名将军领队受阅是9月3日抗战阅兵一大看点。这是阅兵式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他们的军旅生涯普遍在30年以上,有的曾有参战经历。他们不讲职务、不讲年龄,身先士卒,用严苛的标准参加训练。

据中国军方媒体披露,此次阅兵中的最高军衔是中将,中将受阅在新中国历次阅兵中从未有过。所有将军领队中,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53岁。博士将军领队4人,硕士将军领队29人。 参加人员中方

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部分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同志。

抗战老兵: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和老同志代表,以及抗战烈士家属代表。 其他参加者: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以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包括青年代表和少年儿童代表等)。 文艺晚会

2015年9月3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将举行主题鲜明、气势恢宏的文艺晚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真实再现中国抗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 颁发纪念章

这次纪念活动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习近平总书记将亲自为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抗战将领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 其他活动

1、2015年7月7日,结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

2、2015年9月3日前后,举行港澳台同胞、海外有关人士纪念抗战胜利座谈会,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些重大问题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3、2015年9月18日,以辽宁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4、10月25日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支持海外侨胞在当地组织相关纪念活动。

5、2015年12月13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6、各地将组织对国内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日将领或其遗属的慰问活动。国务院将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民政部将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7、创作推出一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舞台及影视文艺作品和出版物。

8、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18-19]

9、2015年9月1日起,荧屏将进入为期5天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集中宣传展播周。一大批娱乐类节目将暂停播出,诸多抗战剧将成为期间荧屏的绝对主流。 群众活动

各地还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结合当地抗战历史,同步联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主题教育。

开展抗战故事汇活动。围绕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百姓宣讲、抗战故事报告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活动,请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等用亲身经历讲述抗战历史,请党史和抗战史专家举办抗战历史系列专题讲座。向青少年推荐抗战历史、抗战故事书目和电影电视剧,开展读书征文、主题诵读、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

举办专题展览和群众性文艺演出。依托反映抗战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纪念设施,举办反映本地抗战历史的图片展、书画展、档案展、图书展、文物展、摄影展等。组织红色主题音乐会、爱国歌曲大合唱、抗战歌曲社区行等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

开展参观走访和缅怀先烈活动。组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青少年学生等到反映抗战主题的纪念馆、纪念地、纪念设施和部队军史馆等实地参观。在相关的抗战纪念馆、纪念广场等场所举行祭扫烈士墓、向烈士敬献花篮、主题升旗仪式、集体宣誓、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开展重走先辈抗日足迹、重寻红色记忆等活动。

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中小学生收看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开展专题班队会活动,组织学生诵读校训、传唱校歌,参观校史馆、校史展,组织开展寻访抗战校友等活动。

开展网上群众性纪念活动。开设专题网页和活动平台,开展网上缅怀先烈和网上系列访谈活动,编制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图片、图表、微视频等进行推广。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楹联诗词征集活动,组织群众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表达真情实感的楹联诗词作品,并通过报纸、网络进行展示和传播。 活动标识

标识主词条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该标识以数字“70”符号,时间“1945-2015”,和平鸽,组成“V”字的长城图案为设计元素。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的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飞翔的和平鸽也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 该标识将广泛用于各地各部门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环境布置和群众性主题教育用品的制作。 各方反应

2015年7月30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马克·托纳(Mark Toner)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还未收到中国将于9月3日举行的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广场阅兵的官方邀请。

托纳表示,目前还不能透露如果美方收到邀请后会作何安排。美方鼓励中国以此次阅兵为契机,维护与地区其他国家的建设性关系,举办一场“促进和解、弥合伤痛的前瞻性活动”。

2015年7月27日,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暨图片展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其中图片展共展出120张图片,分九个部分介绍了日军侵华的历史。本次大会由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办,中国驻里约总领馆、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以及巴西几大华人社团代表100余人与会。

2015年7月28日,由塞尔维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等联合举办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图片展在贝尔格莱德贝尔麦克中心拉开帷幕。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代表,在塞华人华侨代表,塞总统府、政府代表及塞各界友好人士约500人出席开幕式。

2015年9月3日是70周年纪念日。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图案有何寓意

据介绍,纪念章围绕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而设计,由抗日战士浮雕、延安宝塔山、黄河、橄榄枝、光芒5大元素构成。

抗日战士浮雕——体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战,寓意伟大的抗战精神;

延安宝塔山——体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黄河——奔流的母亲河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橄榄枝——象征和平,表达对抗战英雄、烈士和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各界人士的崇敬之情;

光芒——象征伟大胜利、崇高荣誉,寓意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纪念章设计庄重大气、简洁明快,既有浓厚的历史继承性又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和抗战将领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历史贡献。

第17篇:抗战诗词.

1. 满江红

作者:郁达夫 2. 沁园春

作者:佟麟阁

3. 晓闻炮声不能成寐

作者:沈钧儒 4. 满江红

作者:张自忠 5. 满江红

作者:戴安澜 6. 满江红

作者:高志航 7. 满江红

作者:王铭章 8. 水调歌头

作者:左权 9. 水调歌头

作者:彭雪枫 10.水调歌头

作者:赵尚志 11.沁园春

作者:杨靖宇 12.沁园春

作者:赵一曼 13.满江红

作者:张自忠 14.太行春感

作者:朱德 15.挽戴安澜将军

作者:毛泽东 16.“七七”五周年感赋

作者:陈毅

17.建军纪念日怀战烈刘伯坚同志

作者:叶剑英 18.大梁山打游击

作者:陶铸 19.江南战火

作者:田汉

20.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作者:何香凝 21.悼儿

作者:冯玉祥 22.日寇投降,喜赋一律

作者:陈叔通 23.无题

作者:吴玉章 24.就义诗

作者:吉鸿昌

25.[中吕]醉高歌闻日本乞降作

作者:于右任 26.春愁

作者:丘逢甲 27.勖报社诸同志

作者:邓拓

28.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为庆祝胜利日有作

作者:柳亚子 29.浪淘沙·留别

作者:沙文汉 30.车过嘉兴

作者:朱緼山 31.记南京大屠杀(选二)

作者:虞天石 32.伤时感怀

作者:毛翼虎 33.南京大屠杀

作者:王惟敏 34.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35.寄语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36.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 (录四首 37.秋兴

作者:郁达夫 38.七律一首

作者:郭沫若 39.江油水行居(1941年)

作者:谢无量 40.登祝融峰一九三八年

作者:叶剑英 41.羊城怀旧

42.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 .一九四0年

43.寄续范亭司令并呈怀安诸老(二首)一九四一年九月

44.满江红·悼左权同志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 45.和朱德同志诗

46.沁园春

作者:赵登禹 47.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48.长征

作者:毛泽东 49.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50.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毛泽东 51.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52.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

作者:杨靖宇 53.七律•纪念抗战女英雄

54.露营之歌

作者:李兆麟

满江红

作者:郁达夫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 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 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 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 楚三户,教秦灭。 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

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 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沁园春

作者:佟麟阁

晓月芦沟,怎忘当年,战火曳空!

惹英雄奋起,旗风所向,悲歌吼处,气贯长虹。 永定河边,南苑巷内,多少男儿浴血中。 一腔恨,俱凝刀枪上,怒向顽凶! 天公竟妒豪英,弹飞处,焦石溅血浓。

憾壮怀难已,山河未复;民崩倚恃,国损干城! 浩气长风。唤起大众,卫我中华一脉同。 西山上,有松涛夜吼,霜叶殷红。

沁园春

作者:赵登禹

滚滚狼烟,悲泣山河,恨聚怒潮。

听皇姑屯里,惊魂劈雳,喜峰口上,杀寇声高。 原野山川,长城内外,奋起男儿唱大刀! 宛平后,唤英雄叱咤,壮士骁骁。 南苑激战晨宵,弹雨泻,黄亭土炽焦!

痛荒郊碧血,故园凄泪;千秋肝胆,百战魂消。 弹指春秋,纵目寰宇,几处狂徒又叫噐。 雄碑下,教子孙长记,一代英豪!

满江红

作者:张自忠

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 回首处,家山还远,高堂难奉! 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 谁堪比,荣辱一肩担,国为重。 芦沟血,宛平痛。肥水烈,临沂勇! 凭军魂赤胆,阻敌狂纵。

身后几回燃战火,碑前数度梅花冷。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满江红

作者:戴安澜

风采英姿,永铭刻,昆仑关上! 犹记取,英雄儿女,壮歌高唱。 有我民族豪气在,教他瀛寇贼魂丧! 人争赞:抗日守边城,狄青将! 出生死,穿叠嶂。征异域,别霄壤。 望征程万里,雨林毒瘴。

马革裹尸人皆怆,悲歌慷慨谁能忘! 六十载,看我大中华,新歌唱。

满江红

作者:高志航

东北飞鹰,曾有梦,翱翔霄汉。 谁可料,铁蹄横踏,万民涂炭。 为复中华别挚爱,但将热血还心愿。 锋初试,军史铸辉煌,书经典。 转瞬逝,烟火淡。豪气在,魂犹战。 更青春无悔,此生无赧。

岁岁都说空战事,年年频把英名唤。 至今日,重洗澈蓝天,星光灿!

满江红

作者:王铭章

旧事休言,当共赴,民族危难! 看身后,川中儿女,怒如涛卷。 一路血痕风雨洗,几千新骨征尘掩。 拚一死,力战守孤城,烽烟乱。 忆往事,说滕县。逾甲子,山河换。 但贼心未死,恶魂难散。

钓岛狂鲨掀浪涌,鬼窟小丑吹磷闪。 君勿忘,昨日旧心伤,史为鉴。

水调歌头

作者:左权

血照渌江水,气壮太行山。 才华横溢谁属,更胆赤心丹。

九路围攻化解,敌寇诡谋又灭,捷报四方传。 名利置身外,论战有新篇。 战辽县,炮火烈,斗凶顽。 将星忽殒,飞雨如泪晋东南。

多少青春换取,华夏全新天地,青史记左权。 但愿蓝天下,春灿百花妍。

水调歌头

作者:彭雪枫

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 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 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 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

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 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

水调歌头

作者:赵尚志

林海雪原上,星月冷刀枪。 任凭几度风起,猎猎大旗扬。

不悔征程坎坷,无憾年华舛错,默默对松江。 忍辱淡生死,负重卫家邦。 百余战,仇未泯,恨犹长。 抛头洒血,浇我国土不彷徨。

江水悲歌未没 ,甲子匆匆已过,小丑又跳梁。 莫忘枕戈睡,休教鬼猖狂。

沁园春

作者: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沁园春

作者:赵一曼

卫我河山,浴血红颜,百炼成钢。

想珠河铁北,纵横驰骋;暴风骤雨,白马红枪。 剑阵横眉,刀丛冷对,烈烈英风正气扬! 尤难忘,将红旗高唱,生命华章! 难书母爱慈祥,怎忍见,行行是断肠。

幸故国已复,家园正旺,白山黑水,鸟唱花香。 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 春风里,看宁儿代代,正沐阳光。

满江红

作者:张自忠

我死国生,从容去,国殇民恸。

回首处,家山还远,高堂难奉!

一缕忠魂行去缓,十万百姓沿江送。

谁堪比,荣辱一肩担,国为重。

芦沟血,宛平痛。肥水烈,临沂勇!

凭军魂赤胆,阻敌狂纵。

身后几回燃战火,碑前数度梅花冷。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太行春感

作者: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挽戴安澜将军

作者: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七七”五周年感赋

作者:陈毅

即今抗战艰难日,累累新坟启我思。 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 国中忍见儿皇帝,朝内唯谋萁豆炊。 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

建军纪念日怀战烈刘伯坚同志

作者:叶剑英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雩都溅溅鸣。 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大梁山打游击

作者:陶铸

寇深日亟巳无家,策马洪山踏日斜。 风自寒人人自瘦,拼将赤血灌春花。

江南战火

作者:田汉 敌弹如雷江岸摇,枯枝断干委堤腰。 神州岂是无生气,又见春风舞嫩条。

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作者:何香凝

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 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行舟勇向前。

悼儿

作者:冯玉祥

儿在河北,父在河南。 抗日救国,责任一般。 谁先死了,谁先心安。 牺牲小我,求民族之大全。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才能对得起祖先。

日寇投降,喜赋一律

作者:陈叔通

围城偷活鬓加霜,八载何尝苦备尝。 未见整师下江汉,巳传降表出扶桑。 明知后事纷难说,纵带惭颜喜欲狂。 似此兴亡也儿戏,要需努力救疮伤。

无题

作者:吴玉章

三月亡华敌自骄,那知人力比天高。 兆民团结坚于铁,破尔鲸吞胜巨鳌。 全民抗战过三秋,老将雄心报国仇。 直捣黄龙君莫懈,福星高照古神州。

就义诗

作者: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沿如此,我何惜此头。

[中吕]醉高歌·闻日本乞降作

作者:于右任

(一)

万家灯火通宵,人类祥光乍晓。 百壶且试开怀抱,镜里髯翁不老。

(二) 自由成长如何,大战方收战果。中华民族争相贺,王道干城是我。

春愁

作者:丘逢甲

春愁难遣独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勖报社诸同志

作者:邓拓

笔阵开边塞,长年钩剪风。 启明星在望,抗敌气如虹。 发奋挥毛剑,奔腾起万雄。 文旗随战鼓。浩荡入关东。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为庆祝胜利日有作

作者:柳亚子

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 半生颠沛肠犹热,廿载艰虞志竟成。 团结和平群力瘁,富强康乐兆民荣。 嘤鸣求友真堪喜,抵掌雄谈意态京。

浪淘沙·留别

作者: 沙文汉

相聚兴方浓,谈己论公。乍面行色又匆匆。 如此国家多事日,难卜重逢。

大地正秋风,烽火弥空。

萧萧征马各西东。谁把倭奴歼灭尽,算是英雄。

车过嘉兴

作者:朱緼山

眼中血泪旧啼痕,海寇东来天地昏。 岂可瓦全宁玉碎,国亡家破我何存。

记南京大屠杀(选二)

作者:虞天石

活埋如草杀如麻,烧屋强奸千万家。 大辱奇耻今古绝,千年史笔复难加。 日本虽知原子弹,无人识得杀人滩。 南京内外千万个,血海风掀百尺澜。 伤时感怀

作者: 毛翼虎

痛哭河山寇祸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济民有意空劳碌,救国无方枉费神。 十载飘零为食苦,半生潦倒因书贫。 行装检点无余物,两袖清风洁白身。

南京大屠杀

作者: 王惟敏

岂只金陵王气收,刀光弹影遍神州。 兽行到处陈封豕,神社当年聚沐猴。 三十万人成厉鬼,百千余亩尽荒丘。 可怜湛湛长江水,难洗故园禾黍羞。

出太行

一九四Ο年五月

群峰壁立太行头,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寄语蜀中父老 一九三九年

伫马太行侧, 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 夜夜杀倭贼。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 (录四首)

敌后常撑亦壮图, 三师能解国家忧。 神州尚有英雄在, 堪笑法西意气浮。

黄河东岸太行陬, 封锁层层不自由。誓拚热血固神州。

朋辈志同意自投, 团成砥柱止中流。鹬蚌相争笑列侯。

四 抗战连年秋复秋, 今秋且喜稻如油。父老齐声话御仇

秋兴

作者:郁达夫

桐飞一叶海天秋,戎马江关客自愁。 五载干戈初定局,几人旗鼓又争侯。 须知国破家何在,岂有舟沉橹独浮。 旧事崖山殷鉴在,诸公努力救神州。

七律一首

作者:郭沫若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理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愿与人民同患难, 肃清日寇吾侪事, 迷漫烽火黄河岸,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江油水行居(1941年)

作者: 谢无量

群山赴郭一江明, 双塔当阶万竹迎。

惟恐平生奇气尽, 又来此地听滩声。

登祝融峰一九三八年

作者: 叶剑英

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

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

羊城怀旧

百战归来意气雄,念年人事各西东。

关心最是公园路,十丈红棉依样红。

看方志敏同志手书有感 .一九四0年

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

寄续范亭司令并呈怀安诸老(二首) 一九四一年九月

孙陵碧血长青苔,阿斗昏庸事可哀。 剩有残躯效李牧,雁门关外杀敌回。

投身革命将何事,老者安之少者怀。

君独伤时导工部,小戎离黍托诙谐。

满江红·悼左权同志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

敌后坚持,捍卫着自由中国。 试看那,枪满地,汉家旗帜。 剩水残山容我主,穿沟破垒标奇迹。 问伊谁、百万好男儿,投有北。 崦嵫日,垂垂没。先击败,希特勒。 会雄师,踏上长白山雪。

风起云飞怀战友,屋梁月落疑颜色。 最伤心河畔依清漳,里埋忠骨。

和朱德同志诗

将军莫唱大刀头,沦陷山河寸寸收。 勒马太行烟雾外,伊谁与我赋同仇

晓闻炮声不能成寐

作者: 沈钧儒

夜静炮声密,

声声打人心。 国魂随震荡,

民意许追寻。 九国盟犹在,

三边寇日深。 书生愿效死,

抚枕动枕吟。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长征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歌

作者:杨靖宇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 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 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 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 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 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 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 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 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 赶走日寇推翻“满洲国”. 这一次的民族革命战争,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七律•纪念抗战女英雄

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 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 豪情万里驱倭寇,功德千秋忆羽裳。 璧碎山河铭国耻,汗青巾帼字生香。

露营之歌

作者:李兆麟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万里息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呀!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第18篇:抗战观后感

《太行山上》观后感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今年暑假,我妈妈单位组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要学习两首抗日歌曲,其中一首就是这《太行山上》的主题曲。由于歌词难懂,唱出来也没有什么感情,于是我便去看了《太行山上》这部电影,使我感触颇深。

《太行山上》写了抗战时期八路军和国民党一起保卫山西的一段英勇事迹。当时战火频频,八路军和国民党同时抗日。朱德总司令命令林彪率领一个师在平型关拦住日军,打游击战,国民党的军队就在侧翼拦住日军的退路。不巧发动前天晚上下了暴雨,山上发生了泥石流,八路军的人死伤不少。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为国效力的热情。果然第二天成功歼灭日军1000多人,八路军打出了漂亮的第一仗,可国民党实力弱,没有拦住日军的退路,使得他们有了喘息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太原很快就失守了。几天后,朱德和旅长顺利在临汾会合。日军想乘机包围临汾将他们一网打尽,还在此时将共产党交流的电报密码破解了,随时窃听着他们的对话。八路军的几个师长在危难中依靠机智与勇敢通过明语(俄语)成功交流,使日军不能得知共产党传递的消息。

在这部电影中,我才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怎样的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啊!

天津五中

七年一班

冯骊安

第19篇:抗战诗歌朗诵

永远的丰碑

1这是一个民族 用滚烫的热泪 和悲壮的热血 汇聚成的奔流

七十年,七十年奔涌着、咆哮着!

2用健壮起来的巨手 拭去泪水仰望着

七十年,七十年来 用身躯和烈火铸就的钢铁丰碑!

1这是一个民族 站立在亚洲板块 抒发七十年的情感 反法西斯战争的刺刀 抗日战争的大刀

凝固在丰碑灵魂的深处

2这是一个民族 拂去战争的污垢

用血色的花环和洁白的挽联 祭奠民族英雄

1这是鲜血浇筑的石碑,

我仿佛听见来自七十年前的撕杀与呐喊

2这是身躯垒砌的石碑,我仿佛看见鲜血染红了大地和鲜花

1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2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合:保卫全中国!

1这是一个民族 昂起头颅 彰显光荣与梦想!

2在红色的背景之中,在五颗星星的光芒里

合:民族在崛起,中国在腾飞!

1这是中国的梦想啊~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这是中国的梦想啊~重塑起中华民族

合:永远的丰碑!

不朽

那个夜晚 我在台灯下 读着抗战英雄的故事

我为那些英雄的事迹而感动着、而震撼着

我仿佛看见了 记忆中的一片无边无际的鲜红

我看见了 那些倒下的战友 血染的军装、泥土、山岗

以及无名的野花 和弥漫着硝烟的晚霞

我还看见了另外一个人 他来自地图上方的那个国家

来自《红河谷》的故乡 他的名字叫 诺尔曼.白求恩

他离别得是这样匆忙 就像故乡枝头的一片红枫叶

他飘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那个夜晚 我更看见了一种精神 一种让侵略者胆寒的精神

看见了一面旗帜 一面被战火撕裂的红旗

依然牢牢握在他们的手中 他们正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那个夜晚 我难以入眠 我在想着他们

那些有名的 还有更多无名的英雄

他们之中 有的已经跨过了万水千山 却最终没能淌过死亡的河流

有的刚刚加入抗战的队伍 却被无情的战火 折断了生命的翅膀……

当密集的枪炮声远去 当胜利的消息传来

当中国在经历漫漫长夜之后 迎来了新的黎明

那是他们最光荣的时刻呵 可是,他们 却再也不能欢呼雀跃

只能用头颅绽放成鲜艳的花朵 在大地上 无声地歌唱

今天,当鸽子 在蓝天上快乐地飞翔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想象着他们的眼睛

在关闭之前的那一瞬格外明亮的憧憬

还有永远定格的他们嘴角的笑容

虽然我们已经说不出他们的名字了 但我们知道

他们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他们的躯体不朽 已长成了满山的翠竹青松

他们的灵魂不朽 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奔流

民族的丰碑

1:我仰起头 向着远去的战争凝望

有一座丰碑 树立在一个民族的心房 2:我垂下头 祭奠3500万军民的亡灵

八年抗战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书写精忠报国的诗行 1:我静静的聆听一个民族攥紧拳头的声响

这是一场让日本人胆寒的战争最后一颗子弹喷发着怒火射进敌人的胸膛 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英勇悲壮

2:我看见湍急的江水 宁死不屈的8位女战士 挽臂沉江......1:那是一面火红的旗帜 汇聚成一股抗日的洪流

四万万同胞 浩浩荡荡

2: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让日本鬼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1:我湿润的眼眸凝视着哭泣的鸭绿江悲痛的白山黑水

在侵略者的铁蹄下 凄婉的歌唱 2:这时 我听见振聋发聩的吼声

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 奏响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 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端起了长枪洋炮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合:保卫全中国!!

2:我无法忘记杨靖宇、彭雪枫、佟麟阁、张自忠 每一个故事 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1:哦,这是一个民族 誓死抗争的绝唱 每一个故事 都是一曲爱国之歌 荡气回肠

2:这是一个民族慷慨赴死的绝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合: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1:我翻阅史册

在白雪皑皑的北方 寻觅抗联将士的足迹 寻觅回民支队宿营的山岗

他们的威名 让日军闻风胆丧

2:点燃烈火集聚喷薄的力量 八年浴血奋战的历程 中华儿女浴血奋战

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 1:点燃烈火

集聚团结的力量 八年浴血奋战的历程 造锻了中华民族钢铁般坚强的脊梁 2 :他们的英名

筑起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与中华大地同在

合:他们的英名

就是一座民族的丰碑!

曾记否

曾记否山的怒吼,水的呼啸

曾记否硝烟弥漫,血色断桥

中国,我多灾多难的母亲即使是江山多娇

也难逃历史的厄运尤其是当年日寇屠戮的残暴

九一八,东三省沦陷

七七事变,鬼子再攻卢沟桥

诺大个中国烽烟骤起神州社稷,风雨飘摇

曾记否淞沪失守,南京屠城

曾记否奸淫烧杀,怎个惨无人道

中国,在屈辱中涅槃 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煎熬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起来,响应团结抗日的号召

听,抗敌的号角已经吹响

看,战旗迎着弹雨在飘

国共联合,气冲霄汉

抗日烽火,正在遍地燃烧

曾记否徐州会战,台儿庄捷报

曾记否上高之役,万家岭的欢笑

四十万远征军缅甸杀敌寇百团大战谁逞英豪

南有游击,北有抗联 正面和敌后战场怒卷狂飙

生为抗日生,死为抗日死 多少先烈为国折腰多少英雄身影在焦土上闪耀

中国没有亡,大厦绝不会倾倒

曾记否 八一五日本投降的昭告

曾记否九月二日签字仪式的密苏里号

一场世界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彪炳千秋的是民族热血还有那唤起民众 震天价吹响的正义号角

需要捍卫的是胜利果实不可更改的是波茨坦公告

只有认罪伏法,痛改前非 尤其是日本法西斯这个强盗

曾记否往事如风,渐行渐远

曾记否 国难可鉴,不容旧辙重蹈

如今,我们的中国早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旧貌

经济和国防齐发展在世界面前昂起头,挺直了腰

促改革,谋发展,奔复兴 和平比什么都重要

但是,如果胆敢有来犯之敌中国,还会扬眉,剑出鞘!

第20篇:抗战老兵

关于抗战老兵的调查及思考

——以援越抗美老兵为例

摘要:抗战老兵是历史的见证人,是活着的纪念碑。寻找抗战老兵是对历史的铭记,寻找抗战老兵也是对战争精神的一种继承与传播。他们一心立志报国,把国家战的胜利看得比自身的安危更重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每一个老兵的脑海里,印在每一位战士的心中。

关键字:誓死卫国;一视同仁;爱国情怀。

前言

实践时间:2015年2月16日

时间地点: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

实践人员: 编导1431班 文飞兰 余纯纯 李淑媛 申小洁 邓子翔

实践内容:寻找抗战老兵,寻找活着的纪念碑。

实践方式:采访

一、老兵叙述当年中越关系

(一) 采访援越抗美老兵,老兵热情接待

走访各家后找到了一位78岁高龄的老兵,当我谈及要同他做采访时,他一口答应了我的请求,随后便呵呵呵地大笑起来,十分的开心。他叫陈长根,出生于1937年1月20日,汉族,湖南常德人,家住农村,老伴刚去世不久,我们小聊了一会后便进入了正题。说起抗美援越的事迹,老兵便与我侃侃而谈了起来。

(二) 老兵谈及中越关系,神情严肃。

据老兵回忆,当时中越关系十分密切,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越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一诞生,就把支持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作为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1950年初,越南的抗法战争正处在困难之际,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

二、老兵讲述从军作战经历

(一) 战前学习,几次转移。

老兵说他1959年十月在安乡报名入伍,十一月步行至阳县,在常德县学习中央文件和党的精神指导,后来他换上了部队的军装,两月后便前往长沙军分区参加入伍培训,培训一星期后又转到福建新兵团培训,在新兵团接受二次体检,并且在那学习军事科目,有时候会集体参加生产劳动(比如种植橡胶)。入伍培训结束后,他又进入到福建师部广州军区63师接受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627团2营4连3班当炮手,一年后成为二炮手,再后来他又当上了侦察兵。 老兵一边点头一边慢慢地回忆着,一脸的认真,这更能说明老兵身为一名战士的自豪和骄傲。

(二) 炮轰金门,开启作战生涯。

我询问老兵说:那您是什么时候去越南帮助越军的呢?老兵连忙说道:“这个不急,等我一一讲给你听。”我点头回应,他便接着说道;“当时是1964年,我回家探亲,在那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5年我们团队便转到了台湾,当时是中共交战,上级下命令炮击金门,誓死保卫厦门。在年底我们又转战广西,在广西凭祥市待命。就在1966年,中央下命令11月去越南与美作战。当时情况很紧急,我们换上越南军服,秘密出国支援越南。

我又问道;越南人民都应该很激动吧? “那是当然,接待我们的越南百姓都热情似火,给我们送吃送喝,那可谓中越一家亲呀!”老兵回应道。

(三) 驻扎越南北江,敌方偷袭失败。

老兵说:“那是我是炮手,在北江团队改名为8255部队,我是54分队。我们是炮兵,为了更好地射击敌人,为了不殃及百姓住房,我们通常把部队驻扎在山上,山底便是越南后勤部(也就是求助伤员、处理尸体的部队)。当时我们整个部队都节约用水,早上洗脸的水留着晚上洗脚,当时在山顶上,山上用水都得去山下挑,生活十分艰苦,环境恶劣。我记得到了夏季,有一天轮到我值班,正午时整个部队都在休息,我一人在外站岗。当时气温达到40摄氏度,山上石烟滚滚,太阳光十分强烈,再加上气温又高,所以眼睛都不能贴近望远镜,一靠近便会有种被火灼烧的感觉。在山顶上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被分为叫做

1、

2、的、

4、号,平日里2号(东)和1号(北)是上级指定观测的重点,当时我想到这是上级的指示,并且责任重大,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就在这时,2号(东)的山区间出现了浓烟,于是我立即拿望远镜对准东面观察,果然不出我所料,浓烟有所移动,后来我仔细一看在远处的山区的河面上出现了一架飞机,随后我拉响了警报,我锁定了敌方进攻的方向,接着全团紧急就位。飞机从湖面上飞来,高炮和机枪都不能向他射击,因为飞机离地面太低,如果攻击它地上的居民都会跟着遭殃。我记得当时一个团的兵力驻扎在此,飞机没有直接向我们出击,而是冲向了我们身后的大海,在海面高空中旋转一圈后便快速向我们进攻。于是我们立即转过身去应战,飞机迎面而来,这时的飞机飞的很高是射击的最佳时机,当时我是一名侦察兵,负责测距离,我们把距离锁定在2.8公里处开炮,但是由于阵地上硝烟太重,而且太阳太大,让飞机侥幸逃脱了。我至今仍记得敌方的飞机型号是RF-5C侦察机,在这次事件中我荣获了三等功。”

我听到这里便问道:立下三等功您一定特别开心吧? 老兵笑了笑说到:“能有多开心?当时就是觉得大好时机飞机却没打下来,太遗憾了!”

(四) 敌方狡诈,我方顽强抗战。

“在我脑海里犹记得两件死伤惨重的事件,一件是在越南外素保卫越南铁路桥,当时我们部队组成了火力点,有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高射机枪,我是第二防线,使用的是37炮,第三道防线是58炮,第四道防线是100炮。)后来飞机往我方飞来,在第一防线处扔下了几颗炸弹后狡猾逃跑。高射机枪连死伤无数,后三道防线因为距离不到位无法射击,我们都束手无策。此事件过后,我方军队调整方案,在外素山顶成立了一个假阵地,我们在阵地四周斜插上许多竹竿,用铁片包裹住竹竿口点上蚊香成大炮,并且安排我连的副班长去假阵地上扔手榴弹虚张声势。而真阵地上却伪装严密,四处都铺满树枝杂草,并且个个士兵身上都披上树皮麻草。到了晚上我们便走到山下的后勤部队站岗,记得但是风特别的大,弄得人心惶惶的。第二件是607团一营第一次打了胜战,随后上级就命令他们立即转移,可是他们不听指挥执意认为那个地方很适合埋伏,因为一营的侦察兵一般都埋伏在那里的树上,后来敌方再次攻击,把那个地方的一营所有侦察兵都炸死,一个活口都没留。又因为侦察班离高炮班有一段距离,所以当侦察班全军覆没的时候,后方高炮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方炸弹威力强大,一颗炸下来三辆汽车都填不满那个坑。那个时候越南军队没有我国军队那样现代化,他们没有无线电而我国有,发现敌方都以砍树为准,敌人从哪个方向来,他们就砍哪个方向的树。”老兵一口气说了很多,最后拿出了他所有从军所获得的荣誉证书,从他脸上激动的神情可以看出当时战争情景都还历历在目,他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感到自豪!

(五) 班师回朝

我听了这么多就急着问到:那您是什么时候回来的?那些士兵的遗体都运回国了吗?老兵听了后就激动地说:“我们是1966年回的国,回国前我们都去了战场辞行,只见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血腥味非常的刺鼻。后来我国战士的遗体都被葬在了越南的烈士纪念塔下。回国后我们又参加了几年生产劳动,当时正值*,我直到1968年3月才正式退伍。”

三、结束语

(一) 老兵退伍的感言:

我当了九年的兵,退伍后国家给我每月350元的抚恤金,并且每年都会有一封慰问信。这点钱在现在这个社会根本不算什么,一分钱一分荣耀,我要的不是国家的钱,国家就是给我一分钱我也接受,但是我要的只是一个名分。同样的兵同样的从军历史得到的抚恤金却不一样,这对我来说不是钱的问题,是荣誉的问题,国家就应该一视同仁。当时誓死卫国的我现在也会永远一颗赤胆忠心向祖国,因为这是战争精神,是每个士兵的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

(二) 我的感受和建议:

经过这次的采访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我也只是听他说,只能想象到当时战争的情景,当时我看不到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兵的心思,那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感可以让人放弃自己的生命,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爱国情怀。我很自豪的是我的祖国是一个善良而又高尚的国家,无私地援助越南。但是,中国以巨大的牺牲帮助越共在一九七五年实现一统江山的野心,而讽刺的是四年后当年的生死战友却兵戎相见,不少当年援越的军人再次进军越南。这次不是打”美帝”,而是教训”忘恩负义”的越南小兄弟。当年风靡一时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对此就有过生动的描写:“敌人丢弃的阵地上,到处是成箱的弹药和横七竖八的枪枝,而且全是中国制造...大米倒不少,一麻袋一麻袋的,麻袋上全印着‘中国粮’的字样。”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中国的善良最后换来的却是越南的背叛,对此我也深表痛心!

现在中国的很多老兵都找寻不到了,有时候还要从外国人的口中听我们中国的历史,抗战老兵是活生生的纪念碑,我希望国家以及政府能够重视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他们不是历史的弃儿,而是国家的功臣。在此,我向所有的抗战老兵致敬。

抗战诗歌
《抗战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