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城市规划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8 09:00:2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注册城市规划师

一、相关信息

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2008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考试题型分布如下: 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考 P13 代表教材13页,

二、答题注意事项

(一)考前准备。首先是精神准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考试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次是物质准备,应该准备两只以上的2B铅笔和准许带入考场的计算器、橡皮等。铅笔要事先削好,铅笔头呈扁片状,以便于涂抹答题卡,计算器用于客观题中的计算题。

(二)答题原则。单项选择中,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指的是最正确最全面的选项,例如,若A、B两项都是正确的,但是B项的内容覆盖了A项的内容,则B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最正确答案。

(三)掌握速度。每科的考试时间是2.5个小时,应根据题量,事先有大体的答卷速度安排。如果遇到一时答不上来的题,可以暂时跳过,先答其他题目,等卷子基本上答完再回过头来重新考虑。切勿在个别题目上耽误过多的时间,影响整个考试。

(四)减免差错。一是每题都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二是注意填涂答题卡时不要错行,最好每隔五道题就核对一次题号;三是要注意在考卷发下来时首先填写姓名、考号等项,并且在交卷时再核对一次;四是在答题完毕后浏览全卷,检查是否有漏题未答。

(五)答题技巧。考试中合理运用排除法,首先去掉与题目无关或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分析作答。考题选项中有时存在两个矛盾选项,尤其在多选中,矛盾选项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另外合理的猜测也是答题的技巧,因为答总比不答强,所以每个考题都应该作答,一定不要漏答或不答。还要会用单选的唯一性。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与另一个属性不一样,那这一个就很可能是答案。

三、复习注意事项 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 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 第三步,查漏补缺。

2.复习技巧。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本章结构

内容精讲

一、城市与乡村

大纲要求

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

(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新)

1、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 (2)生产效率的差异 (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新)

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

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

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大纲要求

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P8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

(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全球化与新经济。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4)城市文化特质。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新)P8

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2、差异:

(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熟悉)(新)P9

1、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 (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土壤等自然条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发展,他们主要体现在城市选址、城市空间特色、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 (2)社会文化因素。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3)经济与技术因素。 (4)政策制度因素

推荐第2篇:城市规划师复习题

城市规划师复习题

考试类型

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总分100分,及格线基本在60分左右

 该套模拟题中,涉及较多建设部最近几年出台的文件等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4 月1 日起施行) 《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建规[2002]218 号)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建规[2002]218 号)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006 年3 月1 日起施行)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02 年11 月1 日起施行)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04 年2 月1 日起施行)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2006 年3 月1 日起施行)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建规[2006]183 号)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

)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答案:C 解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生活方式是一种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方式,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为了满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要而出现的。因此,经济学家把城市化看作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的过程。据此分析可知,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才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的重要原因。从近年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区域分布分析,60%的流动人口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4强流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仅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5%,足以证明上述结论。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弱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由于老年群体生活方式具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交往更多地依赖地缘关系,因而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答案:A 解析: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全球贸易和金融投资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也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而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可见,城市化并不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 .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 .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 .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 .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答案:D 解析: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据此分析,A、B、C答案是正确的。虽然目前做城镇体系规划是按照行政区域(如省、市、县等),但并不是说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城镇均构成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比如部分城镇可能与区域以外的城镇发生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因而,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是不正确的。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A.中轴线对称

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 )来实现的。 A.工人住宅的建设 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答案:B 解析:该题的答案在教材中比较明确。豪斯曼对巴黎进行的改建以道路系统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同时,结合整治街景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从而为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建设确立了典范,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方面的基础。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C 解析:《马丘比丘宪章》正是看到了《雅典宪章》功能主义对城市以及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割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8.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B .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

C .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

D .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全球化对中小城市影响很弱的说法是不妥的,有很多中小城市(如江苏昆山、东莞虎门)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9.城市规划以区域规划为依据的主要理由是(

) A .区域规划的空间范围比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大

B .区域规划的内容比城市规划的内容更广

C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D .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离不开生产力的布局和地域分工

答案:C 解析:应该说这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城市发展离不开区域或者说城市规划离不开区域规划的主要理由,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将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空间结构等众多方面。打个比方,离开了区域,城市则犹如“无水之鱼”。

10.对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对土地资源的安排与使用都是这两个规划的重要内容

B.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相同年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C.城市规划主要涉及城市范围土地的合理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涉及城市范围以外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D.两个规划都应以规划期内市域及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为依据

答案:C 解析:根据两个法律的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而“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答案C强调了城市范围内外的差别,表达不正确。

1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核心是(

) A.具体落实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

B.确定预期的环境目标,具体制定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 C.保护城市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免受城市建设的破坏 D.结合城市设计,布置廊道、节点等生态基础设施

答案:B 解析: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地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即在所确定的环境目标和策略指导下,具体制定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答案A、C、D是实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些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

12.根据国家标准,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总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控制在(

)。 A.50-65% B.55—70% C.60-75% D.65—80%

答案:C

解析: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4.3.5条,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其中居住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工业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25%、道路广场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

1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与潜水相比,承压水不易受地面污染,水质更稳定

B .在同等地震烈度区内,地基越软,造成的震害越严重

C .为了节约城市建设投资,城市中不同的地区不一定采用统一的防洪设防标准

D .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受雨水浸泡后,土壤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上部建筑的下沉

14.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 A.公共服务设施 B.人口密度 C.土地区位 D.用地结构

答案:C 解析: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近期内建设和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其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用地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社会、经济构成方面,其中第三个方面包含了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因此,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不包括土地区位。土地区位的评价应含在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中。

15.下列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

)

A .受日照辐射影响,空气从山坡吹向谷底,形成谷风

B .受地势影响,在山谷地带比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逆温层

C .在山地背风面,受涡流影响,大气污染要比迎风坡严重

D .盆地城市静风频率要远高于平原城市

答案:A 解析:如图是谷风的形成示意图。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焚风

京报网 www.daodoc.com 2007-03-28 

新华社讯台北消息:台湾台东地区昨天出现罕见的“三月焚风”现象,当地最高温度短时间内蹿升至37.4摄氏度,打破了台东百年来同时期的气温纪录。

根据岛内气象部门的资料,台东27日上午9时48分开始刮起“焚风”,直到13时43分才退去。突如其来的高温使原先穿着长袖衣服的当地民众赶紧换穿短袖衣物,原本尚未开放冷气的办公室也纷纷打开空调制冷,农民忙着浇水帮农作物降温。

“焚风”是指暖高压气流受到山脉阻隔,迅速挤压,产生瞬间高温、干燥的天气现象。台东气象站主任林寿赐表示,“三月焚风”相当罕见,主要是受到锋面前缘的西南气流影响。台东从1901年至今,3月份气温大部分都在20至25摄氏度左右,这次飙高至37.4摄氏度打破了百年纪录,此前的3月份高温纪录是1996年的37.2摄氏度。

飑(biao)线

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大风现象。 “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

沿飑线可以出现雷暴,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飑线是强对流系统中破坏性最强和最大的系统之一。

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此外,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

16.就某一具体地块而言,它的区位就是指( )。

A.它在城市内的地位

B.它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具体节点位置

C.以经纬度表示的地理位置

D.它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根据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土地区位应该包含派生因素层的“繁华度”和“交通通达度”,而这两个派生因素层又包含了众多的因子层,即商业服务中心等级、道路功能与宽度、公交便捷度等,可见答案D的表述更为准确。

17.在进行城市工业布局的时候,下列哪项并不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

)

A .用地要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B .职工住宅要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服务

C .相关企业要有较好的联系,便于开展相关协作

D .要选择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地区

答案:B 解析:城市工业布局更多的是考虑A、C、D的内容,虽然B也很重要,但不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18.根据所给的风玫瑰图,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 .城市机场的跑道方向应为西北一东南向

B .居住用地布置在西南向,工业用地布置在东北向

答案:C 解析:根据所给的风玫瑰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根据风向知识,机场布局应与风向基本一致,即其跑道方向应为东北-西南向;工业用地应该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即布局在西南方向;楔形绿地从东北方向引入,便于将新鲜的空气传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19.城市体育中心的布局要充分考虑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必须与下列哪个等级的道路相联接? (

) A .城市快速路 B .城市主干路

C .城市次干路

D .地区的步行路

答案:B 解析:该题如是多选题,那么正确答案就是A和B。作为单选题,其答案只能是B。由于体育中心需要快速的人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撑;而人流的集散更多的是在城市的生活性主干路上活动,故其答案应该是B。

20.我国居住用地分类中,下列哪项不是构成二类居住用地的条件? (

)

A.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B.布局完整,环境较好

C.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

D.有较好的绿地生态环境

21.下列哪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

)

A.危险品仓库的布置应与使用单位的位置方向一致

B.蔬菜交易市场应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干道入口

C.油库的布置应远离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D.供应仓库应尽量布置在城市郊区的独立地段

22.下列有关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 .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B .近期建设规划只需要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

C .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分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D.

近期建设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答案:B 解析:近期建设规划除了需要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以外,还要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等。

23.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

) A .工业区布局应考虑企业间的生产协作

B .危险品加工企业不宜布置在城市的上风向

C .加工业企业应尽量在市区内集中安排

D .城市水厂不宜安排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24.下列哪种规划可以作为城市当前开发建设及管理的直接依据? (

) A .详细规划

B .分区规划

C .总体规划

D .城镇体系规划

25.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规划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

) A.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应与中心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一致 B.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导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6.下列哪项属于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的内容? (

) A.城镇空间发展轴线 B.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C.城镇的职能分工

D.城镇等级和规模结构

27.下列哪项涉及城镇体系规划物质要素的规划内容? (

)

A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B .确定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C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

D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8.规划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时,通常将城镇划分为不同的职能类型,以下哪种具体划分是不妥的?(

)

A .工业型的城镇

B .商贸型的城镇

C .旅游型的城镇

D .生态型的城镇

29.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依据是(

)。

A .可以准确预测规划远期的人口数量

B .在某一时间段内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时间,是一组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

C .城市人口遵循直线增长的规律

D .已掌握了充足的城市人口历年变动的资料

30.某适度发展的城市在未来发展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平均综合增长率法(自然增长+机械增长)预测规划期的人口规模,下列哪项数据是适宜的?(

)。 A.自然增长率1%、机械增长率7%左右 B.自然增长率0.5%、机械增长率0.5%左右 C.自然增长率3%、机械增长率0.5%左右 D.自然增长率0.5%、机械增长率3%左右

31.与大城市相比,我国小城市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流动人口数量多 C.农业人口比重大

D.城区人口密度高

32.下列哪项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

A.确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论证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B.确定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论证城镇体系结构

C.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D.论证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原则问题

33.下列哪项关于近期建设规划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近期建设规划,一般是城市建设五年期实施性规划

B.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宏观目标下的分期实施具体要求

C.近期建设规划是在空间地域上落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中各专业规划近期建设的汇总

34.下列哪项是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

)

A .确定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界线,规定其适建或不适建要求

B .对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配置作进— 步安排

C .规定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要求

D .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

35.下列哪项关于分区规划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 .大城市、中等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B .城市分区规划的编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C .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分区范围进行规划

D .根据近期建设与开发要求编制分区规划

36.下列哪项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 (

) A.土地利用现状

B.产业结构现状 C.人口分布现状

D.土地经济分析资料

37.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 A.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B.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结合当前需要进行建设的项目和地区进行编制 C.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D.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房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38.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中要求有容积率奖励与补偿的规定,指出下列哪项符合容积率奖励的规定? (

)

A.规划地块增加了公共开放空间

B.规划地块增加了对土地的投入

C.规划地块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D.规划地块被相邻地段高大建筑物遮挡

39.下列哪部分内容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规定的内容? (

)

A.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原则等

B.建设条件分析

C.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D.奖励和惩罚

40.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需要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以下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

A .燃气设施( 煤气调压站)

B .电信设施( 电话局、邮政局)

C .环卫设施( 垃圾转运站)

D .小区服务设施( 居委会、派出所、商店)

41.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下列表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

)

A.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地形图判读

B.经济环境调查的核心是了解城市建设资金状况

C.生态环境调查要重点摸清环境容量

D.历史环境调查主要是了解历史文物的分布情况

答案:D 解析: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地形图判读;同样,城市建设资金状况也是经济环境调查内容的其中一项;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是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排放情况,而环境容量是根据现状与规划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了解历史文物的分布情况是历史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

42.确定旧城改造回迁率的首选方法是(

)。 A.类比法

B.问卷调查 C.房屋普查

D.德尔斐法

43.在城市规划调查研究时,下列哪项不需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

) A.城市环境质量

B.城市性质

C.城市的历史沿革

D.城市产业结构

44.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

)

A.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该立足于争取跨流域调水,同时做好本地的开源节流工作

B.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C.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城市,多年平均开采数量不应该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

D.在夏季出现供水紧张局面时,应首先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

45.小区规划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是(

A.生活居住用地

B.小区用地

C.居住区用地

D.新村用地

46.下列哪项是中高层住宅的层数? (

) A.7-9层

B.10-11层

C.11~12层

D.12-16层

47.居住区用地内,计算道路用地面积,下列哪项是不符合规定的? (

) A.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B.组团道路按路面宽度计算 C.宅间小路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

D.居民小汽车及单位通勤车停车面积,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答案:C 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中对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的计算做出下列规定:(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8.指出下列哪项是关于城市交通系统基本概念的正确选项(

A .城市交通系统支撑着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B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C .对外交通设施布局是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内容,不需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考虑

D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应该考虑城市交通组织管理问题

答案:A 解析:首先排除C和D。由于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三个系统组成,故答案B也是不准确的。而城市的用地布局、规模,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的支撑,可见A是正确的答案。

49.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可以按下列哪项指标规划?(

) A .市域机动车辆数的15--20% B .市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 %

C .规划城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 %

D .社会拥有客运车辆数的15-20 %

50.指出下列哪项是—般中、小城市干道网密度的建议值(

) A .1.5—2.5 公里/平方公里

B .2 -3 公里/平方公里

C .2.5—4 公里/平方公里

D .5 -6 公里/平方公里

51. 交通出行调查的目的是(

) A .了解现状城市交通的分布

B .分析现状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C .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

D .计算交通模型的参数

52.下列哪项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政策采纳的要点? (

)

A .不鼓励发展私人小汽车

B .优先发展自行车交通

C .在现代化程度高的发达城市或发达地段要充分考虑私人汽车的发展趋势

D .在城市市区内要建立货物联运中心

53.大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标准—般为(

) A .500-700 人/ 辆标准车

B .800-1000 人/ 辆标准车

C .1000-1200 人/ 辆标准车

D .1200-1500 人/ 辆标准车

54.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城市的高压送电线路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区和人口密集地区 B.高压架空线路的电压越高,高压走廊的宽度越宽 C.高压线路转弯次数越少越好

D.市区高低压配电线路不能同杆架设

55.城市热电厂的选址不需要考虑下列哪项条件?(

)

A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

B .接近热负荷中心,减少输热管网投资

C .交通便捷,便于燃料储运和灰渣排除

D .地基稳固,避免占用耕地

56.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中不包括的内容是(

)。

A .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

B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C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导致的污染效应

D .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57.从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垃圾容积的角度考虑,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的选择顺序是

(

)。 A.堆肥、焚烧、热解、填埋 B.焚烧、热解、堆肥、填埋 C.热解、焚烧、堆肥、填埋 D.焚烧、堆肥、热解、填埋

答案:B

焚烧、热解、堆肥、填埋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该方法占地少,处理量大,在保护环境、提供能源等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焚烧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容积——在四个答案中首先排除A和C。

在B、D中就要判断热解、堆肥两个方法对垃圾容积的影响程度。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500-1000C)加热,使之分解为气、液、固三类产物;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并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是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从理论上判断,热解与堆肥两个方法相比,热解对垃圾容积的影响程度可能更大一些。

58.城市居住用地,适宜规划的最大坡度不得大于(

A.5%

B.8%

C.10%

D.25%

5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包括下列哪几个层次? (

)

① 总体规划; ② 分区规划; ③ 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 修建性详细规划; ⑤ 城市设计; ⑥ 总平面设计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③④⑥

60.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一般不包括(

)。 A.防洪工程

B.抗震工程 C.人防工程

D.防疫工程

61.从抗震防灾角度,下列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疏散通道的选择应该保证两侧没有建筑物

B.疏散通道应该保证至少一侧为开敞的空间

C.疏散通道的宽度应该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后仍不至于阻断通行

D.疏散通道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应该不超过通道的宽度

6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下列哪项做法是正确的? (

)

A .规划各种工程管线可采用自定的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

B .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C .各种工程管线考虑在道路用地范围内对称布局。

D .各种工程管线在同一空间内应尽可能分散布局。

答案:B 解析: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原则包含:采用统一的坐标、标高系统;与总平面(不影响远期使用)、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规划;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等。

答案A自定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显然不对;各种工程管线的“对称布局”、“分散布局”也是没有依据的。

63.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下列哪项是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包括的指导性内容?

(

) A.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安排 B.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C.城市住宅建设的规模和实施时序 D.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

答案:B 解析: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包括:

(一)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二)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

(三)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四)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4.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首先应(

)。 A.向全社会公布并征询意见

B.征求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D.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同级人大批准

答案:C 解析: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程序。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城市人民政府;

城市人民政府批准近期建设规划前,必须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意见; 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其中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报建设部备案;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传媒和固定的展示方式,将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向社会公布。

65.下列哪组是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层次? (

) A.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B.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建历史文化遗产;维修历史文化遗产 C.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传统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D.调查历史文化遗产;报批历史文化遗产;公布历史文化遗产

66.下列哪种颜色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线? (

) A.红线 B.绿线 C.蓝线 D.紫线

答案:D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红线则指道路范围。

6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下列哪项说法符合规划编制的要求? (

)

A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规划

B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制定保护框架、确定建筑控制高度的规划

C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带有全局性、专业性较强的规划

D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的规划

答案:C 解析: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包括:保护城市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实事求是制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要注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扬与继承;突出保护重点,不提倡文物古迹重建等。 答案A、B、D均有所片面,不能涵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所有内容,只有C是较为准确的。

68.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下列表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

)

A .城市边缘的菜园、果园等生产性的园地属于其它用地

B .生产苗木、花卉的圃地属于城市绿地的范畴

C .宽度小于8 米的独立绿地不计入城市绿地

D .生长乔木或灌木的防护林带不计入城市绿地

69.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确定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和主要功能,其中一般不包括(

)。

A.生产绿地

B.公园绿地 C.防护绿地

D.专用绿地

70.城市污水排放系统规划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

)

A.划分排水区域

B.确定排水制度

C.污水处理厂布局

D.排放口选址

71.根据经济基础理论,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基础产业? (

)

A.钢铁企业

B.自来水厂

C.建筑装修公司

D.软件开发公司

E.大型水泥厂

72.下列有关《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描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雅典宪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根本依据 B.《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提出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有效的 C.《马丘比丘宪章》认为要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D.《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布局中要考虑经济效率 E.《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73.在预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时,下列哪些属于评价城市社会发展的指标?

( A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B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C .平均每万人口中小学生在校人数

D .旅游人数与收入

E .老龄人口的比重

74.下列对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表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B .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

C .大城市所辖范围必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D .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较密集的地区

E .城市与区域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75.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及其理论是 (

A .柯布西埃的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

B .戈涅的工业城市设想

C .索利亚· 玛塔的指状式规划

D .西谛的线性城市

E .格迪斯的城市—— 区域思想

76.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

A.盛行风向

B.下垫面

C.地质构造

D.工厂数量

E.建筑密度

77.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长途客运站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B.交通指挥中心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

) )。

C.城市快速路属于道路用地

D.规划区内的村镇与城市之间的公路用地属于水域或其他用地

E.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属于居住用地

78.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

)

A.组团式城市是小城市最佳的空间布局

B.组团式城市应当在每个组团内安排适宜的居住和就业岗位,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

C.组团式城市与集中式城市相比,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

D.组团式城市的每个组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E.组团式城市的每个组团应在各方向上都有一条以上的道路与其他组团相联系

79.下列哪些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

A.基本农田保护区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C.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E.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

80.下列哪些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

) A.城市步行商业街不宜在城市干道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B.居住区是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C.城市道路红线是指城市中各类道路的规划控制线 D.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E.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81.下列哪些选项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关于人口规模专题研究的工作? (

) A.调查市区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职业构成

B.根据城镇化战略,论证实现市区人口增长的途径

C.采用区域分配法,研究市域人口在各城镇之间的分布变化

D.基于市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预测市区人口的自然增长

E.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国有企业发展计划,确定基本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并据此预测市区人口规模

答案:A、B、C、D 解析:前四个答案均是在人口规模专题研究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答案E实际上探讨了劳动平衡法是否还适用的问题。

劳动平衡法依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镇人口划分为基本、非基本人口两个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项目分配,在此背景下,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是相对确定的。因此,采用劳动平衡法就能较好地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招商引资)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发展计划中基本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是难以预测全市人口的发展规模的。

82.根据各地城市规划实践经验,下列哪些选项是当前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应强化的内容? (

)

A .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 B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C .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D .完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防止重复建设

E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空间管制范围

83.下列哪些图纸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求提供的成果?(

) A .县域综合现状图

B .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C .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D .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规划图

E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84.在预测建制镇的用地规模时,下列哪些项的人均用地指标符合建制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单位:平方米/人) A .>40 一 ≤60

B .>60 一 ≤80 C .>100-≤120

D .>120 一 ≤150 E .>150-≤180

85.根据建设部颁布的《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以下哪些属于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

) A.近期建设重点 B.近期发展规模 C.近期发展区域 D.城市主干道走向

E.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布局

答案:A、B、C 解析: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三)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D和E不属于强制性内容。

86.在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影响地块容积率的主要因素有(

)。 A.现状人口密度

B.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 C.规划范围的基准地价 D.地面建筑的质量 E.城市景观的要求

87.容积率与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总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指标有密切关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些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容积率是地块建筑密度与建筑层数的乘积

B.当地块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地块总建筑面积成反比 C.当地块建筑总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成反比 D.在一定的容积率规定下,建筑层数与建筑密度成反比 E.当地块面积与建筑层数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基底面积成正比

答案:A、D、E 解析:容积率是地块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是地块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用地的比率,建筑层数是总建筑面积与基底总面积的比值,三个概念经过换算,可得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可见A是正确的;B、C应该是成正比;根据上述概念,可知D、E是正确的。

88.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绿地率的计算,不应包括() A.公共绿地

B.道路绿地

C.屋顶绿地

D.单位所属绿地 E.晒台绿地

8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居住区规模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规模,其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些因素?(

) A.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要求 B.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 C.可与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

D.考虑到水域、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 E.适应居民出行要求

答案:A、B、C 解析:主要依据包括:

(一)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即对基层服务设施的要求(组团级),如组团绿地、便民店、停(存)车场库等;对一套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小区级),如小学、社区服务等;对一整套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设施的要求(居住区级)如百货商场、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等;

(二)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即配套公建的设置,对自身规模和服务人口数均有一定的要求。本规范的分级规模基本与公建设置要求一致,如一所小学服务人口为一万人以上,正好与小区级人口规模对应等;

(三)能与现行的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即组团级居住人口规模与居(里)委会的管辖规模1000~3000人一致,居住区级居住人口规模与街道办事处一般的管辖规模30000~50000人一致,既便于居民生活组织管理,又利于管理设施的配套设置。

90.下列关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或不完善的? (

) A.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化

B.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C.由于面对市场,应对整个城区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在用地范围内,把所要建设的建筑,道路、绿地及有关设施,都做出具体布置、安排

E.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基础

答案:B、C、E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而“上一层次规划”即指控制性详细规划,故B是不准确的;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主要是针对当前或近期要进行建设的地区,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故不需要对整个城区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基础,故E也是不正确的。 9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

) A .建筑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总平面图布置

B .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

C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D .计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E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

答案:B、C、E 解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建筑空间布局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 B、C、E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92.下列哪些选项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 (

) A.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B.确定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

C.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D.提出恰当的城市交通政策

E.通过交通投资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答案:B、D、E 解析: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包括: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确定城市合理的交通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输潜力,使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设施;通过交通投资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满足各种交通方式合理的运行速度的前提下,把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挤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的财政补贴和科学的、多元化交通经营,并尽可能使价格水平接近经营成本。 A、C属于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93.指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城市交通政策是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观念和行为的准绳

B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交通技术和交通经济的政策

C .城市交通政策是制定交通法规的基本依据

D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

E .城市交通政策应随城市交通状况变化而适时修订

94.在选择排水体制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 .虽然合流制的总造价低于分流制,但是— 般而言排水体制的发展方向是分流制

B .干旱地区的旅游小城镇宜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

C .合流制管渠中的水量比较稳定,有利于泵站的稳定运行

D .分流制管渠中的水质变化不大,有利于污水处理

E .分流制将污水全部集中至污水处理厂,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

答案:A、D 解析:答案A正确,是因为分流制能够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答案B不对,“干旱地区”如采取分流制,还可以通过集水的办法解决部分用水问题;答案C中“合流制管渠中的水量比较稳定”不一定,因雨量大小并非人为可以掌控;答案D分流制管渠中要么是污水、要么是雨水,其水质变化不大,有利于污水处理;答案E分流制难以有效地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

95.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燃气工程规划时,须完成哪些工作?(

) A.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B.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C.燃气厂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D.确定燃气配送管网的压力等级 E.计算燃气管网管径

96.管线共同沟的敷设应该符合哪些规定? A.热力管道不能与通信电缆共沟敷设 B.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共沟敷设 C.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共沟敷设 D.煤气管道不能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E.排水管道应该在热力管道上部敷设

97.下列哪些工程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下面?

A.给水输水管线

B.燃气输气管线

C.雨污水排水

D.电力电缆

E.给水配水

98.在各类城市中,下列那些消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A.消防指挥调度中心

B.消防站

C.消火栓

D.消防水池

E.消防望塔

99.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定,下列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能够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和街道

B.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典型特色

C.街区视野所及的历史风貌基本一致

D.如果历史街区已破旧,不能带来旅游、商业价值,就不能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E.具有外国建筑风格或中西合璧混合地区,能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答案:C、D、E 解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有:风貌完整性——有一定规模,较为完整,在地区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真实性——有一定比例的真实(有形)遗存及无形文化资产(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生活延续性——仍然是具有活力的社区。 答案C“历史风貌基本一致”不一定,只要能够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即可; 答案D中,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设立,着重看其历史、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旅游、商业价值”; 答案E中,“具有外国建筑风格或中西合璧混合地区”还要根据以上基本特征中的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来予以综合判断。

100.在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时,常常需要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比如( )

A.城市背景 B.城市对景

C.重点视廊

D.城市门户

E.户外广告

后记

本套模拟题很难,本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答案与解析做完后,不禁长嘘一声,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100道题相当的不容易,稍稍能给我们以安慰的是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的及格线基本在60分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套题没有标准答案,本人给出的答案和解析仅供各位考生参考,如有不对之处请不吝赐教。

推荐第3篇: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办法

2016 年起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办法

导读

2016年9月27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委员会一次会议,会议研究并通过了《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办法》和《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对注册城市规划师依法进行注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注册”,系指经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发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向具有批准权的注册管理机构申请,经注册管理机构审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证书》(以下简称“注册证书”)的行为。

第三条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是经批准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管理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成立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注册管理工作,其办事机构注册城市规划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处。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指定的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注册相关工作。

第四条 在城乡规划编制、咨询等机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应申请注册,并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证书。

从事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但不在规划编制、咨询等单位中执业的人员,可以通过相关考试并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发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但无须申请注册。 第五条 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在其从事专业工作的单位办理注册申请。禁止以任何形式挂名注册。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严肃查处挂名注册,对挂名注册的注册城市规划师予以社会公告并暂停其注册执业资格。情况恶劣者,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撤销相关人员的注册证书。

第六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可以履行在法定规划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委托咨询项目中的签字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第七条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建立和管理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

注册城市规划师的注册相关业务均应通过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申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定期向社会公告注册情况。 第八条 根据需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可以会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注册管理机构对注册工作进行核查。 第二章初始注册

第九条 个人在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颁发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后,自批准日期起的三年内,经所在单位同意,均可申请初始注册。 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三年后申请初始注册的人员,和初始注册完成后的执业人员,应当达到继续教育的标准。

第十条 申请初始注册,应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上提交以下电子材料:

1.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申请表;2.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编码页和照片页;3.所在工作单位劳动合同(及工作证明);4.申请人身份证正反面;5.申请人的社会保险证明。 第十一条 申请初始注册,按以下程序办理:

1.申请人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上提出初始注册申请,填写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申请表,经其所在单位审核相关材料后上报;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每月5日受理上月内符合条件人员的初始注册申请;3.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予以公告,公告后核准注册,颁发注册证。对不予注册的人员,应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初始注册的有效期为五年,自批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续期注册

第十三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应当在注册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申请续期注册。过期未申请续期的人员将被暂停注册执业资格。 第十四条 申请续期注册应提交下列电子材料:

1.申请人填写的注册城市规划师续期注册申请表;2.申请人在注册期内接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认可的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证明;3.所在单位劳动合同(及工作证明);4.申请人的社会保险证明。 第十五条 申请续期注册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人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上提出续期注册申请并填写续期注册申请表,经其所在单位审核后上报;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审核同意,换发注册证书。

第十六条 续期注册的有效期限为五年,自准予续期注册之日起计算。 第四章变更注册

第十七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只能注册于一家工作单位;涉及变更工作单位时,注册城市规划师本人应提出申请变更注册。

第十八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在注册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申请变更注册:

1.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且应聘于另一家单位执业;2.所在单位发生重大变化,如破产、重组等;3.在注册有效期内退休且所在单位不再聘用。

第十九条 变更注册按下列程序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上办理:

1.申请人填写注册城市规划师变更注册申请表,并提交与调入单位签署的劳动合同、调出单位开具的离职证明的电子材料;在注册有效期内退休且所在单位不再聘用的申请人应提交与聘用单位签署的聘用协议和退休证的电子材料;2.调入单位审核并同意;3.申请人将本人注册证书原件寄送至中国城市规划协会;4.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审核后,换发注册证。 第五章暂停和撤销注册

第二十条 已注册但不执业的注册城市规划师,本人可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中申请暂停注册执业资格,无需审核。本人申请暂停注册执业资格之后,如需重启注册并执业时,注册城市规划师本人应在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中申请恢复个人业务,并至少补足不少于暂停期应修的学时且不多于一个注册周期的继续教育学时,方可按初始注册程序重新注册。

第二十一条 在有效的注册周期内,注册城市规划师未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信息系统将自动暂停相关人员的注册执业资格,至补足原注册周期和暂停期间的继续教育学时后,方可继续注册。重新生效的注册证书有效期限为五年,自重新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有效的注册周期内,过期超过三个月后仍未申请延续注册证书的人员,还应增补暂停期间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方可申请续期注册。重新生效的注册证书有效期限为五年,自重新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二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撤销其注册,并公告将注册证作废:

1.完全丧失民事行动能力的;2.死亡或者失踪的;3.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城市规划具体执业行为中有严重过失并造成严重后果的;4.按照有关规定,应当撤销注册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其它撤销注册,按下列程序办理:1.用人单位、行业组织或者有关单位及个人提出申请;2.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册管理机构或原批准注册的注册管理机构对报告的有关事实进行核实;3.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将处理结果告知本人并进行拟批准撤销注册的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告收回并撤销注册证。 第二十四条 拟被撤销注册的人员在公示期间可以向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进行申诉。

第二十五条 注册城市规划师自被暂停注册执业资格或被核准撤销注册之日起,即不得再承担注册城市规划师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城市规划师来华注册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二〇一六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推荐第4篇:为什么要做城市规划师

建设工程教育网www.daodoc.com

为什么要做城市规划师

一种年轻的职业

规划出现于19世纪晚期规划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职业,它同时还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职业。它产生于19世纪末的城市危机。

城市规划是一种为拥有各种不同才能与志向的人们提供广泛机会的职业。但是,与医生、建筑师、律师、工程师等职业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师的工作鲜为外行所了解。这个职业的名称--“城市规划”,直接且具象。城市规划是对未来的城市区域进行规划。不过,这种对规划师工作字面上的描述仅仅只是抓住了皮毛而已。

许多规划师为政府机构工作。为城市、村庄或城镇工作的规划师要与执政的官员打交道,承接规划委托书,帮助他们了解社区的规划需求与机遇,然后帮助其做出有利于社区未来发展的最佳决策。

规划行业的就业情况

具体说来,属于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其他就业途径,一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相关信息咨询及决策顾等,如房地产策划师、区域经济咨询顾问,这些职位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在经贸投资、市场运营等方面有所涉猎。

二是市政建设领域的,即在上文提到的具体设计规划外,从事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区域规划与划分等工作,需要就职者具备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乃至民俗学等在内的相关知识。

三是设计类的,这里主要指建筑设计师、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展览设计师等其他类别,需进行相关的实践。

四是更广泛领域内的研究。如地理学、社会学、考古学等视角下研究城市问题。城市规划设计师也可以在综合其他学科、日益丰富完善自我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向更高更深更广的科研领域进军。

建设工程教育网常年提供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考试辅导培训

推荐第5篇:城市规划师教案[优秀]

城市规划师:城市与城市发展教案

2007年08月28日 14:26 阅读次数:1742 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理想。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原序:本书开篇叙述了一座城市,这座城市,象征地看,就是一个世界;本书结尾则描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从许多实际内容来看,已变为一座城市,在追寻这一发展的全过程时,我力求述及城市的形式和功能,述及城市产生的各种目的。我深信我已经证明,城市一旦消除了它有史以来的固有缺陷,它将来发挥的作用将会远超过历史上所发挥过的作用。 第一节 城市的定义

一、什么是城市

什么是城市?或者说城市的定义如何?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理论上由于各学科对城市的着眼点不同,研究重点各异,因此,对城乡的定义各持己见。实际上,因受行政体制、历史传统及技术等因素影响,各国所采用的城市与乡村的定义亦差别极大。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各国共同遵循的城乡定义。

社会学家总是以居民的行为和社群关系作为城市定义的基础。古典社会学家认为,城市社会给人一种过量的神经刺激和增加人们大量的相互接触,以至必然改变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些改变正是城市人和乡村人的主要差别。

社会学家沃尔恩(l.wirth),把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heterogeneity)当作城市的三个主要标志,因此,他指出只以“人口多少”为标准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定义城市的指标。

人口学家马可耶(m·macura)通过在塞尔维亚的研究,认为“从人口学的观点,应该以聚居地人口的多少和人口的结构为标准划分城市与乡村,而人口密度因度量上的困难,不宜作为一个准则。”因此,他建议城乡分类可以最低的人口数和最低的非农业人口比例为准则,而史特华(c.t·stewart)则认为,可以居民中非农业就业比例进行“最简单、最粗略的城乡分类”。但是,如果要进行精确的分类,则应以市场和购物设施、服务和工业活动为准则,并辅以就业比例和很难反映的其它因素,如城市中的文化、社交、娱乐设施及组织形态等。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从城市形态人手,认为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

覆盖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前苏联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则从城市的作用及其形成的角度,认为“在经济地理上,国家或区域的主要轮廊是由道路和城市构成的”,“城市它如一个国家的指挥部,它在国家的一切方面——经济、政治、行政和文化方面担负着组织的职能”,因此,他指出,“城市是靠那些以农村经济中分化出来的非农业经济部门——工业、商业、运输业以及行政、文化部门而成长起来的”。 从城市文化角度,亚里士多德古老的城市定义,也是人类最后的城市定义: “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order to live,they stay there inorder to live well”(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他们定居在那里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二、各国采用的城乡定义评述

虽然各国采用的城乡定义千差万别,但其定义的基础离不开下列五个基本因素:

1、人口规模 以人口多少为标准,将凡是达到某特定最少人口限额的地方,视为城市。但各国所采用的最小人口限额是非常悬殊的。如乌干达和丹麦规定,凡超过100人的聚居地都可以称为城市,加拿大1000人,美国2500人,而日本则高达3万人。由于各国规定的城市最少人口限额不同,所公布的城市人口数和城市化水平的口径不一样,缺乏可比性,因此,我们在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对比各国城市化水平时,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2、人口密集 有时人口虽多,却分散在宽广的地域上,并且互不联系;有时人口虽少,但密集于狭小的区域。两者相比,后者城市色彩可能更加浓厚。日本提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4000人以上方可算为城市区域。澳大利亚规定,人口密度最少在每平方英里500人以上,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的人口聚居地方可设市。

3、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 这一因素主要是根据历史、政治或行政的观点,而不是基于统计与物资设施的考虑,具有比较静止的趋向。

4、职业构成 将职业构成比例作为城市标准之一,其目的是要反映人口聚居地的经济活动。城市是依靠那些从农业经济中分离出来的非农业部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口聚居地居民的主要职业是第

二、第三产业,而第

二、第三产业是必须集中较多的人口才能得到发展的。

5、城市设施 按此因素,凡具有某些城市特征的人口聚居地方都能设市。这些特征包括:完整的街道形态,连续成片的建筑,具有一定规模的下水道、自来水、供电、交通系统、医院、市场、教育机构、法院等。

在实际运用中,常常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作为城市划分的标准。由于人口密度、城市设施要素难以数量化,较少用作区别城乡的标准。人口规模、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职业构成是比较普遍采用的城乡定义中的三个要素。

三、我国的城乡定义

我国所称的“城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建国以来,我国设市和镇的标准经过多次变化,目前采用的是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和1986年9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的报告中确定的设镇和市的标准。 (一)设镇标准

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二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二千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镇。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二)设市标准

1、非农业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开办的第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人员)6万人,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以上,已成为该地经济中心的镇,可以设置市的建制。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城镇,重要工矿科研基地,著名风景名胜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虽然非农业人口不足6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市的建制。

2、总人口50万以下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10万以上,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不超过40%,年国民生产总值3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撤县设市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总人口50万以上的县,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的非农业人口一般在12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以上,可以撤县设市。

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所在镇,非农业人口虽不足10万,年国民生产总值不足3亿元,如确有必要,也可以撤县设市。

3、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以上,年国民生产总值10亿以上的中等城市(即设区的市),已成为该地区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中心,并对周围各县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可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一个市领导多少县,要从实际出发,主要应根据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状况,以及城市经济实力大小决定。

上述国务院的两个通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镇的发展。中国建设部消息,截止2002年末中国已有城市人口3.5亿,全国设市城市660个。(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6日 15:05 中国新闻网) §

1、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定义

1.1城市:现代城市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理的意义。1.2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方方面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做出科学的设计。在城市中哪些地方盖居民楼,哪些地方修马路,哪些地方建商业区,哪些地方建城市绿地,这些都不是凭空修建的,它们是经过成批成批的经济学家、建筑学家、系统工程学家、社会学家等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共同设计规划的结果。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意义很大,它将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城市的建设规模,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城市规划。那么城市的建设将会陷入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美国芝加哥的城市规划就比较成功、合理。它虽是一座工业城市,但是工业用地仅占城市用地面积的7%,商业贸易用地占4.6%。铁路、公路用地占7.5%,居住区用地占24.1%,公园及游乐场用地占4.8%,空地、绿地占24.1%,街道用地占24.6%,公用事业用地占3.3%。(主编:刘英健 编著:刘英健 《小学环境教育丛书-美化城市家园》) (2)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规划知识仓库

§

2、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管子。度地篇》有关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3)古城:唐长安 唐长安——里坊中正

前述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唐代虽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z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这是它的特点。 长安城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西市有许多外国“胡商”和各种行店,是国际贸易的集中点。东市则有120行商店和作坊。

长安城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里坊大小不一:小坊约1里见方,和传统尺度相似;大坊则成倍于小坊。坊的四周筑高厚的坊墙,有的坊设2门,有的设4门。坊内有宽约15米的东西横街或十字街,再以十字小巷将全坊分成16个地块,由此通向各户,坊里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右有祖庙及社稷,与《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城市布局上“宫殿与民居不相参”的意图十分明显,采用严格的里坊制,这些都与当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严格管制与防范有关。

唐长安历经几次大规模的修建,人口逐渐增加,总人口近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的规划也对其他都城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 2.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 2.2.1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garden city)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 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 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 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后,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2.2.2卫星城镇规划理论

2.2.3《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小区规划等 2.3外国现代城市建设概述

现代城市一般指二十世纪以来的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二次大战前、战后四十年代后期、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2.3.1 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城市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随着工业革命后,新阶级的迅速成长,促成当时社会秩序的变更,以及继十九世纪以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其二,新技术的问世造成的城市变革,其中诸如单轨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最为有力。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17~1923年,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受到强烈震撼的时期,这一时期内产生了新建筑运动思潮,各国为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作出了一些努力;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复苏,建设活动兴盛,城市中出现了许多高层摩天大楼;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和酝酿新的世界大战的时期,建设运动重新活跃了一个短时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各交战国的城市建设趋于停顿。 具体内容如下

1、1900~1918年的欧美城市: a、城市规划立法工作:当时,欧美一些国家认识到城市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物质环境的一项经常的和重要的职能。1909年,英国第一次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同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会议;德国、瑞典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规划行政机构并制定了相关法律。 b、田园城市与城郊居住区的建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被英国的一些忠实的追随者所发展:翁温和帕克设计了英国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始建于1903年,位于伦敦东北64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共1840公顷,规划人口35000人,但到1917年,仅达到18000人;1919年建造了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距伦敦27公里,城市和农业用地共970公顷,规划人口五万人。田园城市的设想未能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问题。翁温和帕克于1905~1909年在伦敦西北建设了汉普斯特德田园式城郊居住区,这是创造\"社会性综合社区\"的一个成功实验,是当时英国在规划设计方面的重要成就。 c、盖迪斯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学科的贡献: d、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e、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f、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

2、1918~1945年的欧美城市 a、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b、英国的卫星城市理论与田园城市的建设: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雷蒙.翁温于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即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聚集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翁温的助手帕克,于1930年在英国建设了第三个田园城市--威顿肖维,位于曼彻斯特的南面,人口10万人。它具有莱奇华斯和韦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特征:围绕着城市的绿化带,工业和居住区的有机组合和精心设计的独户住宅。帕克在威顿肖维实行了他从美国获得的把城市明确的划分成相互结合的邻里单位的思想。 c、社区运动、邻里单一位与划区理论: d、区域规划: e、雅典宪章:在1933年的雅典会议上,与会者研究了现代城市规划与与规划问题,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会议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著名的\"雅典宪章\"。大纲指出,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在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大纲列举了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存在的严重问题后指出居住为城市主要因素,应多从人的需求出发。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古建筑,强调城市规划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科学,应考虑立体空间,要以国家法律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 f、广亩城市: e、带形与指状发展城市: g、三十年代法西斯国家的城市建设: h、苏联社会主义城市: 2.3.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战后欧洲和日本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恢复生产,解决战后房荒,进行若干重点的恢复和改建;二是有步骤有计划的改建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建设新城,整治区域与城市环境,以及对旧城市规划结构进行改造。 具体内容如下:

1、英国的战后重建 a、大伦敦规划:1937年,英政府为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巴罗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指出:伦敦地区工业与人口不断聚集,是由于工业所引起的吸引作用,因而提出了疏散伦敦中心区工业和人口的建议。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于1944年完成轮廓性的大伦敦规划和报告。其后又陆续制定了伦敦市和伦敦郡的规划。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

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郡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大伦敦规划吸取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的精髓,虽然在其后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当时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时宜的对策与方案,对控制伦敦市区的自发性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了一定的作用,对

四、五十年代各国大城市的规划有着深远的影响。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 b、哈罗新城 c、考文垂和斯蒂文乃奇市中心商业步行区

2、法国的战后重建 a、勒.哈佛的重建 b、勒.柯布西埃的居住单位

3、东欧、苏联与日本的战后重建

a、波兰的战后重建

b、苏联的战后重建

c、日本的战后重建 2.3.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五十年代,二次大战各参战国不同程度的从战争的破坏中得到恢复,各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促进了大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大城市周围的新城建设以及各种具有新的职能的城市如科学城的建立。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对象伦敦那样的一元化结构体系,即大城市只有一个中心,然后在环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规划布局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促使六十年代以后,大城市多中心规划结构的采用和推广。这个时期各国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对市中心和重要商业街区的建设,对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塑造了新的格局形态、空间特征,提高了城市的环境面貌和文化特征,满足了时代要求。这时许多国家在大城市地区和重要工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工作,并有不少国家实现了有计划的国土整治。这个时期环境的兴起和ciam第十小组的建立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历史性变革,它为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具体内容如下:

1、五十年代的城市化与郊区化运动: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相应城市化速度也日益加快。世界人口向大城市涌流的势头十分猛烈,已达到失控的程度,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塞、环境恶化、失业人口增长。各国都试图通过颁布法律来控制人口向城市聚集,但均未奏效。而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通讯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即郊区化现象。这时的人口与经济活动的分布渐渐突破了城区界限,向周围的郊区发展,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连同其他毗邻的内地、腹地,形成统一的大城市地区,即人口集中在各个城市\"点\"的形式发展到城镇群体,即城市聚集区的形成,这是城市化发展新阶段的表现之一。

2、五十年代的新城建设

3、五十年代的步行商业街、郊区购物中心、室内商业街和地下商业街

4、五十年代的新建大城市--印度昌迪加尔和巴西新都巴西利亚

5、朝鲜平壤的重建

6、五十年代的科学城

7、五十年代的欧洲古城古建筑保护

8、五十年代新建的城市中心

9、五十年代的居住区

10、五十年代的区域规划与国土整治

11、五十年代环境科学的兴起和ciam第十小组的建立 2.3.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学科的交叉和横向的发展使城市规划成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出现了一大批理论著作,标志着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在城市规划编制上,各国政府对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从过去的物质建设规划发展到多学科的综合规划,把物质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规划、科技文化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发展规划互相结合,并采取综合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主总体平衡。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的城市化,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概念在大多数国家中仍受到重视。在大城市的布局形态上,封闭式的单一中心的城市布局渐为开敞式多中心所取代。规划的范围从国土、从区域、从大城市圈、从合理分布城镇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布局,使全国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与城市规划协调,使城乡融为一体,并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城市将进一步现代化,这包括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将产生愈益显著的影响。建设技术密集型的科学园区或科学城是各国为发展尖端技术与新兴产业的一种重要建设任务。城市群体布局也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模式之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着众多的城市,组成一个相互依赖、兴衰与共的经济组合体,称为大城市连绵区。 具体内容如下:

1、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化

2、六十年代以来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

3、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与莫斯科的城市总体规划

4、六十年代以来的新城建设

5、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大城市内部的更新与改造问题

6、六十年代以来的科学城与科学园地

7、六十年代以来的古城和古建筑保护

8、六十年代以来的城市中心、广场、步行商业街区、城市园林绿化、城市雕塑、街头壁画

9、六十年代以来的居住环境与居住区

10、六十年代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11、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2月,一些世界知名城市设计学者于秘鲁利马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又一文件。宪章分为11小节,对当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中主要问题作了论述。这十一小节分别为: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城市与建筑设计。宪章强调了\"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的基本动态的统一性\",\"规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它必须对人类的各种要求作出解释和反映\",\"规划、建筑和设计,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在建筑领域中,用户的参与更为重要,更为具体\"等观点。

12、新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方法论,以及电子计算、模型化方法、数学方法、遥感技术与城市环境生态学对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2.4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2.5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城市全球化 空间市场化 信息网络化 全球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城镇化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30% 中期阶段:60% 稳定阶段:

四、中国城市化道路和特色

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世界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态势,城市化道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其特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目前的37%,预计到2010年及21世纪中叶将分别达到45%和65%。中国城市发展必须适应当今世界的三大潮流;其一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其二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其三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但同时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 (一)中国的城市化道路

在过去的讨论中,关于城市化道路主要集中在重点发展什么样的城市,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或城市体系问题上。我们认为这确实是城市化道路问题,目前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即我们必须同时发展各类城市,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因为每一种规模和类型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弱点,都需要发展,不能以一种类型和规模的城市去代替另一类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城市化道路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城市化?实际存在两种主要的途径。一是政府主导型;二是市场导向型。

1、政府主导型。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新建企业,主要是工业企业,建立工业基地。同时投资建设职工属宿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使在短时期内随着企业的建设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并按城市运行的新兴城市,并由此来推动国家城市化的水平的提高。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主要是采取这一道路发展和建设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政府主导型发展建设城市,提高城市化率的主要特点是:1)计划性很强,政府完全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其他既定的条件和政策,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决定城市发展的个数的规模。包括在特殊情况下减少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完全通过自上而下来实施,甚至是一级一级来实施的,一般居民和下级单位没有主动权和积极性;第三,城市化过程受到严格的行政控制和政策限制,最明显和突出的是人口政策和户籍限制,辅之以经济政策和其他手段等。政府主导型虽然在一定期内使城市得到 一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城市发展速度和城市水平提高缓慢,造成城市水平的滞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下,不能不与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城市化自身的道路以政府主导型是分不的。

2、市场导向型。城市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所选择的唯一的空间形式。没有完整的城市体系,就不可能有成熟的市场体系。市场要发展和扩大,就必须发展城市。可以说先有市,而后才有城市。一般说,市场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市政设施的建设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是三位一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就是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结果。例如,浙江的义乌市、福建的石狮市、浙江温州市的龙港镇等等,无不如此。充分显示了市场与城市相互促进和成长的过程和规律。 这类城市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1)城市投资的多元化。主要是企业、居民和政府同时进行投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投资建设产业和相关联的设施;居民投资建设住宅,包括购买住宅;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2)发展和建设速度快,协调性强,城市各项事业和设施一般都可配套建设,同步行进;(3)城市建设和发展,讲究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 ,重复建设较少,更新换代快;(4)城市建设发展不仅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进而带动周围农村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改变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建设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道路的模式,而更多地走市场导向型的发展之路。

我们必须指出,在一些地方,并没有正确科学地认识城市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崇拜指标,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和首长命令,或制定规划,来规定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时限、速度和指标,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指标,而不是着眼于从基础上发展经济社会,特别是作为发展城市化基础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去着力去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不去大力培育市场经济。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出现一些副作用。这是值得我们严重关切和认真研究的。 (二)城市化的特色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和方针。特色的城市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不仅要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而且更要重视城市化的中国特色。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同样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中国城市化特色主要体现在:

1、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推进。中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仍然是城市的主要任务。同时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和高科技城市又处于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时期,处于信息化的启动和起步时代,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面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一些城市,特别是处于先进的大城市和科技城市,把发展信息产业放在重要的、突出的地位,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点,是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城市化和现代化不光依赖于传统工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同时取决于信息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

2、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经常表现为集中型的城市化,而信息化时期的城市却表现为分散型的城市化,或者说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同时发展,特别是一些先进的大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居民向郊区和附近小城镇迁移开始出现苗头。因为信息时代,由于通讯技术和交通事业的惊人发展,使居民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可以远距离的分离。

3、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时推进。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加速实现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城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城市生活方式,享受现代城市文明。这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广大地区,仍需要加速城市与农村在空间上明显分离的城市化进程,使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而进入城市。

4、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同时推进。在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城市现代化已经提到日程,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这些地区城市化的任务还没有实现,仍有继续加速和提高城市化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城市现代化与继续城市化的双重任务,形成相互推进的态势,现代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现代化。

5、大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同时推进。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而且农村人口比重大,一方面,城市化的总水平会相对低一些;另一方面,小城镇必须大力发展并容纳更多的人口。小城镇得到发展,建设好了,“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里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

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农村广阔的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体现了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特色。 §3城市化

3.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2城市化进程的表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

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3.3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和农村城镇化共同发展的方向。可供选择有以下几点。

确定城市带,划清都市圈 城市带即在城市化的战略中要坚持沿海、沿江和沿线的长远战略格局。目前能够首先获得共识的是北起珲春经大连包括环渤海,走烟台、青岛穿连云港到上海,再南下杭州湾经宁波、温州直达台湾海峡沿岸,从厦门绕至汕头连接大亚湾途经香港进入珠江口到达珠海、澳门,最后通过粤西沿岸和湛江到达北海、防城港。数千公里海岸线应该是未来最大的城市带。

其次,沿长江两岸沿线,和沿欧亚大陆桥的沿线(即东起连云港西至赫尔果孜口岸),要让内陆的城市向这两线集中,即今后 50年乃至100年内的城市发展的百分之七十要靠近这两条线。这一战略的要点是沿海和沿江铁路必须加速发展,才可能构建未来城市带的骨架。

都市圈即包括五大城市群,其整治战略是指辽东半岛的都市圈、环勃海京津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要有这五大都市圈的全面的城镇体系改造规划,改造期内可适当控制人口进入,然后逐步放开;与此同时,还可适时启动成渝都市圈的建设,拓展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圈,对福建省的厦漳泉都市圈建设也不要忽视。这是整个中国的多方位的增长点,必须认真培育。

在此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去设计此外地区的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方针和具体的规划方案。这应该是十个五年计划乃至未来15年城镇化发展方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条道路共同发展 无论中国的城市化如何走,是大城市为主,还是中小城市为主,小城镇发展都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中国多元城镇化道路选择中必然要走的三条道路。

据测算,农村未来20年仍将有1.2-1.8亿剩余劳动力,目前进入农村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将近2亿劳动力,总计就是3.8亿农村人口要在今后十几年内大部分逐步脱离土地进入城镇。这将是今后中国多元城镇化道路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引导安置得当既可为大城市发展提供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也可为中小城镇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缓解产业升级换代的就业压力。如果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能够达到 45%,加上现有的小城镇要上档次,提高质量和规模,未来小城镇发展可以容纳 28900万人口,超过目前大中城市的人口总和,将比目前小城镇人口增长70%,仍吸收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40-50%。到那时,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非农产业将基本集中在小城镇里;农村的第三产业将有长足发展,就业人数可能超过第三产业;小城镇所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7000万个,比目前的农村流动人口还要多。未来的小城镇将主要是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基地,特别将成为各种中介组织、金融组织以及营销组织的天地。因此,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内,小城镇发展是关键时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重点在小城镇的扩容 如果我们不尽早规划,引导发展,要么超大规模城市密集发展将激化矛盾;要么过于分散孤立形不成规模分工的小城镇遍地开发也会使经济缺乏活力。目前重要的不是追求小城镇的数量,可以说数量增长的高峰期已过。小城镇发展的数量将在未来15年内达到其上限,平均每年发展数量以不超过450个为宜。要把重点放在追求小城镇扩容上,有规模才有集聚效应。在15年内可以集中发展1万个中心镇,平均每县3至5个,可将未来新吸纳人口的50%,约6000万人集中在这里;另外,还可以由目前平均每个小城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1平方公里,按每平方公里投资1亿元计划,2万个小城镇中有70%扩容,则可能需要投资总额9800亿元。15年平均下来,每年就要有650亿元,如果计算带动效应,则每年有不少于2000亿元的投资,每年约可增加800万人的消费。因此,扩大农村消费与增加民农民收入,发展小城镇和促进农村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这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的方针。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2007年08月28日 14:27 阅读次数:1635 第一节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一、前期城市化时期

从西方古代社会来看,早在古希腊的城邦建设中便出现了希波达摩斯(hippodamus)的城市建设体系。建筑师从当时的哲学思想和实用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城镇的形态,从而发展了这一体系。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了方格网式的街道系统,并与城市的市场和公共建筑群结合起来。古罗马奥古斯都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vi~vius)在公元前1世纪博采众说,写成《建筑十书》,并在其中用一定的篇幅论述城市规划设计的经验与理论(尤其表现在从军事防御出发而设计的城市模式方面),在伴随文艺复兴运动到来的新的建设高潮中,又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艺术家和建筑师,诸如阿尔伯蒂(albeai,14n—1472年)、达·芬奇亿·d·vinci,1452—1519年)、帕拉第奥(a·p~adiv,1508—1580年)、斯卡摩锡等。他们在论及建筑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关城市的理论和城市模式。阿尔伯蒂在其《建筑论》中开宗明义地谈选址与环境,述及用地划分,郊区道路景观设计等广泛内容。斯卡摩锡在设计其“理想城”时,设想了各种不同功能的广场,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在西方古代和中古社会中,虽说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学科,但建筑学中包含着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当然,在其它有关学科中也已经有人注意到对城市的研究。

从中国封建社会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城市建设大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城市建设思想大繁荣的时期。《周礼·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古籍中都记载有当时人们对城市建设的看法。 在这些论述中,比较辩证地阐明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在一定地区,山川、陵谷、都邑、道路和农田的占地应有适当的比例;城池的大小要与耕地面积、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呈一定比例关系),关于城市的用地选择与规划布局(城市建设如何“因天材,就地利”,要讲求实效„„),关于城市建设如何符合军事要求(如城址的选择,城市的规模,土地的利用,筑城的原则„„)等等;都是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实际建设经验的总结或理论的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成就中最为重要的是都城建设,都城被认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历代的统治者对之特别重视,立定典章,指导建设。因此它典型地体现了各个时代的成就,我国古代文献中对都城规划的论述也甚多,其中以《周礼》所定的一些原则最为完整也最重要,影响后世达二千多年之久。《考工记》的价值主要有两点:第一,它反映了早期城市规划最完整的思想与体系;第二,它对后来的都城建设起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元大都及以后都城,有人称之为中国古都规划形制的“红线”。

我国长期封建社会都城建设一脉相承,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城还采用了大小城的制度,体现了“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的要求。演变到汉长安,都城中的宫殿、闾里、市肆、道路、园林等城市的各个要素的建设,已集中在一个城垣内,城市开始组合成整体汉长安城形制的形成,是我国都城前期规划形制的开端。其后,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进一步加强了全面规划,它的规划布局,对我国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影响。

唐长安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城址的选择,规划分区的形成,宫城坊里、市肆园林的划分,方格形街道系统的拟定,水系的开拓,中轴线的运用,街道绿化的建设,城廓的建造,宫廷、坊里、宗教、园林建筑群体的组合,个体建筑的构成及艺术形象与风格的创造,建筑绘画雕塑的结合等等,既吸取历史经验,又都有重要的创造。长安的城市建设成就是灿烂的盛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巨大的艺术晶”。

元大都、明清北京,继承和发展隋唐长安和宋东京的优秀传统,结合北京的历史地理条件,并有意识地参照《考工记》的模式,它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上的成就,可以说是集我国都城形制之大成,经过进一步的创造,达到了我国后期都城发展的新高峰,也是最后的结晶。北京至今仍然不失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遗产中规模最大,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实例。 都城的建设规划对地方城市的发展也饶有影响,如唐以后的州县城制,就多是从“里坊”之制影响演化而来。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集权统一,城市建设多有规划。总的说,城市布局用地分区,建筑布局和道路系统等等,比较严整,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地方城市布局受制度的约束相对要少些,更能结合具体条件,不拘一格,因而更富于变化。例如同为行政中心城市,居于江南的平江府(苏州),与成都、广州的布局形态就很不一致。

无论东西方城市,城市园林建设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造园活动历史悠久。早有战国时期人们便造园囿,筑台榭,以至修建离宫别馆。到明清时皇家禁苑和私家园林均达一时之盛。在两河流域,人们在乌尔城等观象台建筑群中种植树木,在巴比伦建设了“空中花园”,在古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453年建都后设黄金角(the goldenhom)建设园林。西欧中世纪的城镇内部虽很少有园林建筑,但它们的规模很小,故也能与大自然结合。欧洲城市中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兴造园林之风大盛,并一直持续到近代。可以说,在古代环境建设中,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乌托邦中有50座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乌托邦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有一定影响。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3)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

185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900名同志去实现。

二、田园城市理论

三、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出突出问题。

恩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最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

(1) 1912~1920年,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卧城”

(2) 1918年,分局建筑师沙里宁在赫尔辛基新区提出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称为半独立式卫星城。

(3) 1928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用在外为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

(4) 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人口由5~8万扩大到25~40万人。

四、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影响与《雅典宪章》

(一)柯布西埃的理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1)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2)交通矛盾;(3)绿地少; 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有限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

(二)赖特于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 以上两极端的规划理论,有共性:

1、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

2、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对城市产生影响。

(三)《雅典宪章》:

这个大纲集中地反映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1、《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改组、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

2、《大纲》认为居住的主要问题是:密度大绿化低;太近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少;

3、《大纲》认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地点无计划地布置,

4、《大纲》认为游憩的主要问题是:绿地太少。

5、《大纲》认为道路的主要问题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

6、《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

7、《大纲》最后指出,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

五、马丘比丘宪章

1、1978年12月,一批建筑是在秘鲁德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

2、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3、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无问题。

六、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1、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幼儿上学部穿越交通道路,内部设置一些居民服务设施。

2、二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应用,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

3、小区规划不限于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是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界线为界,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

4、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 ,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社区中弱者更多关怀。

七、有机疏散理论

1、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2、把贫民窟比喻称“瘤”,城市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一样,要动大手术,要从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3、他从生物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4、他认为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

5、19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提出尖锐的质疑。

八、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

1960~197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

1、1952年,刘易斯凯博1952年出版《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全面阐述了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方面。

2、1970年代初,在城市规划中导入系统工程和数理分析,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但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 理解。

3、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缺乏充分的认识,忙于细部的综合性总体规划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九、城市设计研究

1、1952年吉伯特《市镇设计》和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

2、《城市意向》认为,城市空间景观中界面、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有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的时候,应从这些要素的形态把握入手,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3、70年代吉伯特和林奇的有关物质形态的分析不仅被冷落,还受到众多攻击,城市规划为谁创造美成为规划师的根本立场

4、80年代中期,城市设计又一次在规划理论的论坛中被提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成果。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机理,再现城市生命力。1990年以后,城市设计在新的层面上被看作是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工具之一。

十、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1、《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简 .雅各布斯,

2、卡斯泰尔斯《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探索》,

3、《女权主义与规划理论:认识论的联系》

一、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1、20世纪70年代,保护环境从一般的社会呼吁逐步在城市规划界称为思想共识和一种操作模式。

2、80年代环境保护的规划思想又逐步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90年代,在国际城市规划界出现了大量反映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的文献。

二、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讨论。

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一、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一)、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否定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成果的作用。 封闭:否定该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复合: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 发散: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

(二)、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

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要求把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确定为动态过程,城市规划工作的成果是一种动态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动态过程。

(三)、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刚性的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造成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原因之一是机械的社会观,之二是把规划与设计混为一谈,以设计工作的思想方法代替规划工作的思想方法。

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

(四)、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规划决不是在实际城市发展中起指令性控制作用的中心枢纽。

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控制论思想,它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是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

二、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

(一)、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

分析的广泛性:数据收集、分析角度、分析对象的多样性 论证的严谨性:思想方法、论证手段

成果的弹性:不仅仅是一套规定的图纸,规划成果通过非图纸表达的方式会有新发展。

(二)、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1) 规划技术论证工作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工作,其内部的工作传递方式是横向的,复合的。 (2) 政府立法执行工作是确认规划的法律效果。 (3) 组织开发经营活动的传递关系是相互配合性的。

三、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一)、城市全球化

(二)、空间市场化

(三)、信息网络化

(四)、全球城市化

推荐第6篇:城市规划师重要经验[推荐]

城市规划师必读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中各有关专项规划设计;进行市区内风景区、旅游区和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筹划从城市总体规划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环节的相应项目,如城市总体规划、近远郊乡镇域规划、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旧区更新改造规划等;实施各项城市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防洪等八个专业)的总体规划及详细设计;统筹全市道路定线规划、市政工程规划方案整合和设计工程设计综合等与当前建设紧密相关的工程规划设计;协调建筑设计规划工程,形成规划前期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施工图绘制—现场施工指导的一条龙式的配套服务体系。

编辑本段职业要求:

教育培训: 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除城市规划外,还包括建筑或建筑科学、土木工程、景观学、建筑管理等专业。高级城市规划设计师则通常要求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此外,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证书也成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择才录取的硬指标。工作经验: 需具备较强的方案构思及专业技能,能够完成大型项目的方案规划和相关设计;有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经验,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等相关法律规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能熟练运用AutoCAD、Photoshop、Office等各类软件。高级城市规划设计师则通常要求十年以上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经验;具有较强的方案构思及专业技能,能作为骨干完成大型项目的方案规划;具备良好的统筹能力、汇报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及项目管理能力, 编辑本段薪资行情:

一般来说,普通城市规划设计师的年薪在15万—30万元之间浮动。高级城市规划师须具备更高素质的同时,也可获得更为可观的薪酬,年薪最高可达几十甚至上百万。而“海归”们在这一领域除了拥有更宽广的遨游的海域,也可相应获得更为丰厚的回馈。 编辑本段职业发展路径:

一方面,普通城市规划设计师在具备十年以上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经历,积累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方案设计),且考取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可考虑向更高层次的高级城市规划设计师方向发展,而这也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更强的统筹能力、汇报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及项目管理能力,并日益丰富自身在经济、社会、艺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师作为一个综合考察多种能力的职位,相关专业所学知识涉猎较广,在城市规划之外,还涉及生态环境、建筑交通、旅游文化等诸多领域,与建筑师、园林设计师等的工作目标也颇为一致,因而也具有较大的转行空间。具体说来,属于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其他就业途径,一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相关信息咨询及决策顾问等,如房地产策划师、区域经济咨询顾问,这些职位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在经贸投资、市场运营等方面有所涉猎。二是市政建设领域的,即在上文提到的具体设计规划外,从事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区域规划与划分等工作,需要就职者具备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乃至民俗学等在内的相关知识。三是设计类的,这里主要指建筑设计师、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展览设计师等其他类别,虽与城市规划设计都存在或亲或疏的“血缘”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转行之前还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进行相关的实践。四是更广泛领域内的研究。现如今,在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视角下研究城市问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有人提出构建城市学、人类聚居学等全新学科的主张。城市规划设计师也可以在综合其他学科、日益丰富完善自我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向更高更深更广的科研领域进军。

推荐第7篇:2000年城市规划师(相关知识)

2000年城市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题

1.按照层数的不同,可将住宅建筑划分为: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2.居室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住户的:

(A)团聚的要求

(B)娱乐的要求

(C)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的要求

(D)睡眠的要求

3.在我国炎热地区的建筑朝向多选择:

(A)东向

(B)北向

(C)南向

(D)西向

4.当无进车道时,建筑物一般室内外地坪高差为:

(A)15CM

(B)20CM

(C)30CM

(D)45CM

5.下列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中,正确的是:

(A)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设计文件-建筑准备-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B)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准备—设计文件-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C)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建筑准备-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D)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建筑准备—设计文件-建设实施与施工竣收

6.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

(A)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B)不应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C)应减半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D)可计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7.我国《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住宅至少有一个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

(A)1小时

(B)1.5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8.拱是一种曲线或折线形构件,主要承受:

(A)弯力

(B)扭矩

(C)弯距

(D)轴向压力

9.在按地震烈度设防的地区,一幢4000平米的4 层非星级旅馆,包含客房、餐厅、会议厅等,地基为浅埋稳定泥岩层,其合理结构形式的选择次序应是:

(A)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砖混及框架结构

(B)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砖混及框架结构

(C)砖混及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D)框架结构 砖混及框架结构 砖混结构

10.一座跨度为160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其合理的结构类型选择次序为:

(A)平板网架 混凝土薄壳 折板 悬索

(B)悬索 空间网架 薄壳平板网架

(C)空间网架 悬索 折板 薄壳

(D)折板 悬索 空间网架 薄壳

11.下面关于建筑材料物理性质的表述何者正确:

(A)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实体部分体积之比

(B)空隙率:材料中直径在¢5mm以上的空隙与材料总体积之比

(C)吸水率:材料由于干燥状态打到饱和吸水时增加的质量与干质量之比

(D)含水率:材料内部所含水分体积与材料总体积之比。 12.平屋顶和斜屋顶的坡度区分界限值是:

(A)2% (B)6% (C)10% (D)12%

13.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兴起于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宋代

14.我国从哪个朝代开始终止封建都城的夜禁和里坊制度:

(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5.有机建筑理论的创始人是:

(A)柯比西埃 (B)米斯。凡。德罗 (C)格罗比乌斯 (D)赖特

16.以下关于建筑空间的论述中,指出何者为谬:

(A)建筑空间是由组成其界面的人工和利用的自然物质元素所围合供人们生存活动的空间

(B)建筑空间提供从不同距离和角度观赏建筑实体形象条件,其本身并无独立的审美价值

(C)人工与自然的物质元素围合的空间形成单一的和组合的空间结构,构成了建筑环境

(D)空间的秩序、围合物的材料与肌理、光影与色彩以及空间中的各种物体都影响着建筑空间的质量

17.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

(A)周礼《考工记。匠人》

(B)宋代《木经》

(C)宋代《营造法式》

(D)清代《工程做法则例》

18.对以下关于建筑环境的观点,正确的是:

(A)建筑物的自然环境不一定完美,可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主题,对自然环境适当加以改造,达到积极的利用和提炼

(B)建筑的自然环境应当充分加以尊重,因此,建筑的造型艺术构思应当基于自然环境景观条件,一草一木都应保护

(C)中国传统的“风水”术是渗透了科学内涵的环境景观艺术遗产,在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应当充分遵循“风水”法则

(D)现代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特别在市中心土地珍贵条件下,高密度和高容积率限定了外部环境设计的次要地位,建筑的室内空间成了设计的主要关注点。

19.城市道路人行道宽度的确定,除满足步行交通的要求外,下列哪一种要求是人行道宽度确定的主要因素;

(A)工程管线埋设

(B)绿化种植

(C)地震避灾

(D)儿童游戏

20.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原则下,断面的组合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在一般条件下,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A)各部分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B)各部分均按中心线不对称布置

(C)车行道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D)人行道必须按中心线对称布置

21.城市道路横断面机动车车行道宽度计算中,通常选用以下哪一种规划机动车交通量?

(A)一条车道的高峰小时交通量

(B)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C)双向高峰小时交通量

(D)单向平均小时交通量

22.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下列哪一种设计是包括在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中的?

(A)行车安全视距验算

(B)街头绿地绿化设计

(C)雨水管干管平面布置

(D)人行道铺地图案设计

23.立体交*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口,可分为两大类,下列哪一种分类是正确的?

(A)简单立交和复杂立交

(B)定向立交和非定向立交

(C)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D)直道式立交和环形立交

24.平面环形交*口设计除了中心导的半径应满足设计车速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哪一种要求?

(A)相交道路的夹角不得小于60度

(B)机动车到必须与非机动车道隔离

(C)转角半径必须大于20米

(D)满足车辆进出交*口再换刀上的交织距离要求

25.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竖曲线:

(A)相邻坡段坡度差小于0.5% (B)外距小于6cm

(C)切线长小于20m (D)城市次干道

26.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下列哪一种数值:

(A)0.2% (B)0.3% (C)0.5% (D)1%

27.在编制城市规划时,下列哪一种不是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的分类?

(A)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

(B)路边停车带,路外停车场

(C)专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

(D)收费停车场,免费停车场

28.路边停车带是指设在车行道旁或路边的地面停车设施,指出下列哪一项是路边停车带的停车特点。

(A)短时停车

(B)全日停车

(C)停车时间有一定规律

(D)需设专用固定停车位

29.在城市次干道旁设置港湾式路边停车带时,是否需要设置分隔带?从下列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A)不需设分隔带

(B)可设可不设分隔带

(C)应设分隔带

(D)停车带长度短时要设分隔带 30.单位专用停车场常采用下列哪一种车辆停发方式?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D)后退停车,后退发车

31.露天地面停车场的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按当量小汽车估算,常采用下列哪一种值域?

(A) 16-20m2/停车位

(B)20-25m2/停车位

(C) 25-30m2/停车位

(D)30-35m2/停车位

32.螺旋坡道式停车库是常用的一种停车库类型,具有很多优点,指出下列哪一项是它的主要缺点:

(A)螺旋式坡道造价较高

(B)坡道进出口与停车楼板间交通不易衔接

(C)交通流线不易组织

(D)结构设计复杂

33.下列工作内容哪一项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

(C)酌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

(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34.根据用水的目的、对象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和进行水量预测时,一般采用下列哪一组城市用水分类?

①工业企业用水②生产用水③居民生活用水④生活用水⑤公共建筑用水⑥市政用水⑦消防用水⑧施工用水⑨绿化用水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⑨

(C)②④⑥⑦

(D)①④⑧⑨

35.城市电力负荷预测是城市供电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城市用电量预测方法中,哪一种方法不宜用于城市用电量的远期预测? (A)经济指标相关分析法

(B)年平均增长率法

(C)电力弹性系数法

(D)时间序列建模法

36.在城市燃气系统设施工程规划中,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最重要依据应是下列哪一项?

(A)根据预测年的城市燃气总用气量

(B)根据预测年的燃气日用气量和小时用气量

(C)根据预测年的民用和工业燃气负荷重量,并适当考虑未预见用气量(如管网漏损量等)

(D)根据预测年的燃气资源状况、城市规模、城市环境质量要求和层经济实力。 37.以下四种城市排水体制中,哪一种体制多用于旧城区改建?

(A)直排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不完全分流制

(D)完全分流制

38.下列城市电网典型结线方式中,哪一种不宜在城市高压配电网中采用?

(A)放射式

(B)多回线式

(C)环式

(D)格网式

39.下列城市工程管线,哪一种管线最宜采用环状管网布局形式?

(A)雨水管

(B)污水管

(C)热力管

(D)给水管

40.将城市工程管线按弯曲程度分类,下列哪一组管线属于可弯曲管线?

①自来水管道②污水管道③电信电缆④电力电缆⑤电信管道⑥热力管道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③④

41.设置城市燃气储配站主要有三个功能,并指出下列功能中哪项不属于燃气储配站的主要功能?

(A)调峰

(B)混合

(C)加压

(D)调压

42.综合布置城市地下工程管线产生矛盾时,提出的下列避让原则中,哪一项是不合理的?

(A)压力管让自流管

(B)小管让大管

(C)低压管让高压管

(D)易弯曲的管让不易弯曲的管

43.城市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深度是指下列哪一项?

(A)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B)地面到管道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

(C)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

(D)地面到管道底(外壁)的垂直距离

4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采用台阶式,当保护台地的挡土墙高度超过6.0米时,宜退台处理。试问退台的宽度不能小于多少?

(A)1.0米

(B)1.5米

(C)2.0米

(D)2.5米

45.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编制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与深度应为下列哪一组?

① 确定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②确定主、次道路交*点、转折点的控制标高③确定主、次、支三级道路范围全部地块的排水方向④确定主、次、支道路交*点、转折点的控制标高⑤补充与调整其他用地控制标高⑥落实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及控制标高⑦确定用地地块或街坊用地的规划控制标高⑧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⑦

(C)③④⑥⑧

(D)③④⑤⑦

46.下列各灾害如:①火灾②河(江)洪、海潮、泥石流③风灾④雪灾⑤冰雹灾害⑥地震⑦战争,其中哪一组是构成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A)①②③⑥

(B)①②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⑥⑦

47.某平原地区一座规划为4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该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年)应为下列何种幅度范围?

(A)20-50年

(B)50-100年

(C)100-200年

(D)≥200年

48.城市防灾系统工程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应为下列哪一些?

①确定城市消防、防洪、人防、抗震等设防标准②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③确定地下防空建筑的规模和数量等④布置城市消防、防洪、人防等设施⑤确定规划范围内的防洪堤标高、排涝泵站位置等⑥组织防灾生命线系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④⑥

49.下列城市消防设施中,哪两项是城市必不可少的消防设施?

①消防给水管道②消防站③消防水池④消火栓⑤消防瞭望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0.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防震标准(即抗震设防烈度)依据以下哪项确定?

(A)城市性质和功能

(B)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C)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的有关规定

推荐第8篇:城市规划师考试复习辅导资料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

2009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复习辅导资料 在应试时具体评休规划图应掌握的几点:

1) 首先应分析用地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全面。规划图上有没有风玫瑰、图例、比例尺。城镇体系规划是否在规划图上将各等级城镇、主要基础设施、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内容表示出来。

总体规划是否将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等用地表示出来。控制性详规是否将规划兹图内的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的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与控制点座标、标高等表示出来。修建性详规是否将各类建筑(包括建筑层数)、交通、绿地、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表示出来。

2) 按照各规划阶段的要求,对其规划功能布局结构分析是否科学合理。

3) 分析规划是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如绿地率指标是否合理(按国家规定,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应不低于25%)。

4)各规划用地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特别是用地布局是否贯彻了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要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及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分级指标;要掌握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等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比例(%)及其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m2/人)。 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与方案的主要内容多:

1)选择城市用地

2)确定规划区内城市用地发展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3)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

4)综合安排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特殊用地等用地。

规划审批

规划审批程序除要很好掌握《城市规划法》第21条规定的审批程序外,还应掌握国务院96年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务院96年18号文件)中有关规划审批的规定。国务院96年18号文件规定:在审批城市总体规划时,国务院指定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各地人民政府在审批其它城市总体规划时,设市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领先报经建设部商国家计委、国家土地局核定;建制镇和其它乡镇的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须先报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计划、土地部门核定。

城市规划方案编制的方法与工作重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包括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编制方法与工作要点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工作阶段划分。 均分为五个阶段;

2)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得考虑的基本因素;

3)每个工作阶段的基本要求;

4)编制规划的技术关键。

行政效能,就是行政投入与行致产出之间的比值。它是行政产出的能量、数量、质量与行政投入之间的综合比值关系,是行政能率、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的合称。提高行政效能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行改内部的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人员的素质上。把重点放在改善内部环境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

(1)改革组织体制。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划清楚各项行政职能的内涵和外延,简改放权,根据职能加效能的原则重新考虑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编制、规模。优化组织结构、健全决策机构,加强信息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能,控制并适当减少过于庞大的执行机构。

(2)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知识教育与专业培训。

再者,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行政人员的质量

(3)完善行政过程。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通过简化程序,减少中间层次和加强监控等方法消除执行和反馈中的“中间梗塞”和“信号衰减”现象。

再者如强协调与合作。最后,加强规划工作,科学运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

(4)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将新的科学理论广泛应用到行政管理实践中去,以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程度,采用电脑、图文传真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从物质技术方面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

城市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

(1)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住房消费,加快住房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各项政策;

二是抓好政策配套,优化市场环境,加速住房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是进一步拓宽住宅建设领域,扩大住房需求,要如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团是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改善住房供应。

(2)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搞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建设。

首先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第二,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以创建国林城市和评选中国人居奖为契机。抓好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

(4)进一步推进建设系统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

城市规划行业,就其主要工作讲,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两部分工作。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编制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1、综合性。

2、政策性。国家对建设的总体控制和宏观引导都直接合影响和反映到城市规划涉及的领域中,特别是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

3、超前性。是通过须先的分析预测对城市以后的发展做出合理部署和安排,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又是地方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决策的参谋,要求作为建设“龙头”的城市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有战略远见。

4、长期性。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城市的实际。

5、科学性。用地布局,开发选址、交通组织,工程规划等都要符合科学要求。

掌握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标准:

1、编制城市规划的职业道德规范。

(1)钻研业务,进取精神。规划人员必须更多地了解、学习其他专业的内容,自觉钻研这些相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关业务,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协调组织,综合解决各单项规划间的矛盾和问题。

(2)尊重科学,求实精神。 (3)团结协作,奉献精神。 (4)努力开拓,创新精神。 (5)克服困难,奋斗精神。

2、城市规划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

(1)有事业心,敬业精神。

(2)有责任感,原则性强。

(3)无私奉献,竭诚服务。

(4)民主决策、清政廉洁。

(5)科学态度、求实创新。规范化、制度化规划管理模式才有生命力。

(6)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一方面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克思困难,顶住压力,多作各方面的工作,争取理解。另方面要多作宜传,取得领导干部的支持。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推荐第9篇:福建省城市规划师:消防站考试题

2017年福建省城市规划师:消防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与控制 B:对各项物质要素进行统一的空间布局 C:开发建设项目的安排和直观表达

D: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E:综合治理

2、建设项目决策前,通过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阶段是阶段。A:项目建议书 B:建筑策划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项目评估报告 E:经济政策

3、1957年在研究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首先提出了大都市带的概念是。A:傅里叶 B:戈特曼

C:勒·柯布西埃 D:维特鲁威 E:综合治理

4、下列对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概括错误的是。A: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B:从经济综合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C: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D: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E:综合治理

5、最早采用大都市区概念的国家是。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E:综合治理

6、下列选项中,扮演经济发展主要基地的角色是。A:小城镇 B:大城市 C:中型城市 D:小城市 E:综合治理

7、限制一切车辆通行,可以通行专用游览车,通常设置于商业中心地段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时区域是。A:步行区

B:机动车辆禁行区 C:步行路

D:社会车辆禁行区 E:综合治理

8、众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是指。A:外部效应关系 B:内部效应关系 C:公共经济关系 D:市场经济关系 E:经济政策

9、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中,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A:凡尔赛宫总平面 B:卢浮宫东立面 C:水晶宫总平面 D:圣彼得大教堂 E:经济政策

10、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A: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B: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提出的 C: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E:综合治理

11、公共空间中的是体验城市的核心,也是产生生活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A:运动场所 B:土地用途 C:步行活动 D:市中心 E:综合治理

1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因素。A:自然环境 B:社会文化 C:社会环境 D:经济与技术 E:综合治理

13、与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宏观层次的规划相对应,详细规划主要针对。

A:用地的性质、建筑量及有关环境、交通、绿化、空间、建筑形体等的控制要求,通过立法实现对用地建设的规划控制,并为土地有偿使用提供了依据

B: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

C:城市中某一地区、街区等局部范围中的未来发展建设,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绿化与开敞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统一的安排

D: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及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使规划管理人员在规划实施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争、有法可依,以“法治”取代“人治” E:综合治理

14、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A:2000年的历史 B:3000年的历史 C:4000年的历史 D:5000年的历史 E:综合治理

15、中国的市制实行的是城区型与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建制模式,一般称为型市制。A:广域 B:局域 C:城域 D:地域 E:综合治理

16、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克莱伦斯。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安宁为出发点,他首先提出了理论。 A:“居住小区” B:“邻里单位” C:“田园城市” D:“工业城市” E:综合治理

17、一般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中,屋顶防水构造根据排水坡的坡度大小不同可分为平屋顶与斜屋顶两大类,一般公认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时称为斜屋顶。A:i1:5 C:i1:10 E:经济政策

18、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C:法国巴黎改建 D:公司城建设 E:综合治理

19、多层住宅设计要点中.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是。A:应具有组成不同户型的灵活性,满足居住者的实际需要

B:平面功能合理,能满足各户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隔热、防寒等要求 C:避免公共交通对住户的干扰,进户门的位置便于组织户內平面 D:单栋住宅的长度大于200 m时应设4 m宽、4 m高的消防车通道 E:经济政策 20、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中,在组合空间时,按进行功能分区,以便其既分割、互不干扰,又有适当的联系。 A:“主”与“次” B:“远”与“近” C:“闹”与“静” D:“内”与“外” E:经济政策

21、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镇总体规划

D: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E:综合治理

22、下列对土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承载功能 E:综合治理

23、下列选项中,不是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A:居住区一组团一小区 B:居住区一组团 C:小区一组团

D:独立式组团和街坊式 E:综合治理

24、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保护规划内容的是。

A: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B: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C: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D: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 E:综合治理

25、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是指。

A:围绕着城市规划工作和行为的开展过程所建立起来的结构体系,也可以理解为运行体系或运作体系

B:城市规划行政管理权限的分配、行政组织的架构以及行政过程的整体 C: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能分配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结构 D:可以在实践中执行的合法的城市规划体系 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B: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

C: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D: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E: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专项设施的规划

2、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管理活动,就其业务特点讲,它又是一门专门技术,负担的目的和任务有__。A.负责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B.保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施行和政令的畅通

C.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D.保障最有效地达到既定管理目标的决策

E.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中,区域主导功能指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具体的内容包括。A:城市的经济主导功能 B:城市的社会文化主导功能 C:城市的地域区别主导功能 D:城市的环境主导功能 E:城市的政治主导功能

4、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A: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B: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 C: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D: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

E: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5、城市发展理论包括。

A: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B:城市化理论

C:城市发展概括理论 D:城市体系理论

E: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

6、选择设计场地地面连接形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__。A.场地的市政基础设施状况 B.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C.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D.建筑物的外轮廓线 E.场地面积大小

7、定性分析方法常用于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主要有。A:因果分析法 B:比较法

C:定量分析法

D:集中量数分析法 E:多元回归分析法

8、以下乡村建设规划管理步骤中属于乡村建设申请的是。A:审核申请条件

B:提交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C:审定建设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方案 D:提交建设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 E:审核乡村建设项目申请

9、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的基本特征包括。

A: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B: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C: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D: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E: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0、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人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自然环境的构成有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其中物质包括。 A:动植物 B:引力 C:阳光 D:空气 E:大气流动

11、对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__。A.二者均是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宏观层面,城市总体规划在城乡规划区内,两者相互协调和衔接

C.有些地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替代城市总体规划

D.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总量应和土地利用规划协商一致

E.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城市有关研究内容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宏观依据

12、现在最常见的居住区规划空间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A:内向型 B:开放型 C:内环型 D:自由型 E:点群型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必须分析城市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和现状,体现名城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B: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确定名城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确定名城保护内容和保护重点

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合理调整历史城区的职能,控制人口容量,疏解城区交通,改善市政设施,以及提出规划的分期实施及管理的建议 D: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E: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扬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4、村庄规划的基本图纸包括。A:村庄位置图 B:分析现状图 C:用地规划图

D:市政设施系统规划图 E:论证规划意图

15、城市用地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下列属于二类用地特点的是__。A.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

B.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C.地形坡度较大 D.地基承载力极低 E.属洪水轻度淹没区

16、通过的变革尝试,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法律的严肃性方面取得进展。A:机构设置 B:规划编制 C:审批

D:政府决策 E:公众参与

17、划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界线应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的要求进行定位分为。

A:文物古迹或历史建筑的现状用地边界 B:核心保护范围的边界 C:控制建设范围边界

D: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景观边界

E:在街道、广场、河流等处视线所及范围內的建筑物用地边界或外观边界

18、互联网在城市规划中所体现出的典型作用有__。A.信息发布 B.数据共享

C.设备资源共享 D.经济资源共享 E.分散而协同地工作

19、我国城市消防站设置要求为__。

A.在接到警报5分钟后,消防队可达到责任区的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宜为4~7km2 B.2~5万人的小城镇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可设2~3处消防站 C.沿海、内河港城市不必设置水上消防站,因为水上不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D.一些地处城市边缘的大中型企业,消防队接警后难以在5分钟内赶到,应设专用消防站

E.1.5~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1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可设1~2处 20、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的基本区别为__。 A.生产效率的差异 B.文化观念差异 C.集聚规模的差异 D.职责差异 E.物质形式差异

21、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A:法律法规体系 B:行政体系

C:城市规划自身的工作(运行)体系 D:政策体系 E:行为规范体系

22、建筑外墙上采用高反射系数的色彩可以增加环境的亮度,对于建筑外墙涂色,下列颜色适宜选择的是。A:黄色 B:黑色 C:白色 D:紫色 E:红色

23、下列对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概括中,叙述正确的是。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B: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D: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E: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24、有关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包括等方面,主要反映现状中的城市环境质量水平。A:大气 B:水质

C:污染物排放 D:噪声 E:气候

25、《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一系列保证行政处罚公开、公正的制度,包括__。A.表明身份制定 B.告知制度

C.听取意见制度 D.听证制度

推荐第10篇: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申请表说明书

http://babake.com 注册城市规划师个人申报系统

操作说明

北京建设信源资讯有限公司

1.关于系统...........................................................................2

1.1系统支持 .......................................................................2 1.2 最低硬件配置 ...............................................................2 1.3系统安装 .......................................................................2 1.4系统的启动....................................................................3 1.5 系统的退出 ...................................................................3

2.注册申报数据录入...........................................................4

2.1初始注册申请 ................................................................4 2.2续期注册申请 ................................................................6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2.3变更注册申请 ................................................................7 2.4转换注册登记申请 .........................................................8

3.申报管理...........................................................................8

3.1申报 ..............................................................................8 3.2修改、删除..................................................................10 4.打印空表.........................................................................10 5.添加多人注册申报信息示例.........................................11 6.技术服务.........................................................................14 1.关于系统

“注册城市规划师个人申报系统”是在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登记管理工作规程》的要求,由北京建设信源资讯有限公司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本系统主要为注册城市规划师个人版,主要包括两部分功能:注册城市规划师各类申报信息的填写(初始注册登记、续期注册登记、变更注册登记、注册登记转换)以及申报数据上报。

为了方便注册城市规划师尽快掌握本系统的使用,如期完成数据录入与上报工作,一方面,系统尽量采用简洁、直观的操作界面,使得软件更加用户化;另一方面,提供了详尽的帮助模块和使用手册,当用户在使用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查询。相信您只需了解基本的Windows操作方法和电脑使用知识,便可以熟练地使用本系统了。 1.1系统支持

本系统需在Windows9

8、WinNT4.0或Win2000环境下运行。1.2 最低硬件配置

所有支持Windows的硬件配置(即IBM-PC,16M以上内存,486以上机型,鼠标或其它设备,Microsoft windows支持的VGA或更高分辨率显示器,建议分辨率不低于800*600,色彩不低于256色,使用小字体)。 1.3系统安装

双击“注册城市规划师个人申报系统.Exe”,选择对应的安装路径,点击“安装”完成系统安装。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1.4系统的启动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注册城市规划师个人申报系统”或安装目录下“Makereq.exe”,运行注册城市规划师个人申报系统,页面显示如下图1-1-1所示:

图1-1-1注册申请信息列表

页面左侧列示出申报的录入申报等功能,右侧列示出已经添加的个人申报情况记录及申报情况。 1.5 系统的退出

点击主操作页面右上角

,即可退出应用程序。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2.注册申报数据录入

2.1初始注册申请

进行初始注册申请的填写。选择“注册类型”为“注册”,在“数据录入”部分选择“初始注册申请”,点击后弹出初始注册申请填写页面,界面显示如2-1-1所示:

图2-1-1初始注册申请信息详细

初始注册申请录入界面包括“封皮”、“基本情况”及“从事规划工作主要业绩”几部分。界面显示采用报表式填充方式,与纸质报表一致,您只需要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需要录入的数据内容即可,初始登记申请信息与初始注册申请信息填写操作相同。

两个申请信息的填写重点具体介绍如下:

1、“证件号码”如果填写的是身份证号码,在保存的时候自动根据标准身份证规则进行校验,若保存时提示“身份证号码(输入有误)”,请进行检查。

2、若填写了身份证号,将自动提取出性别和出生日期。保存时进行性别、出生日期与身份证号码的校对,不正确会有对应提示信息。

3、“专业”字段可以从下拉框中选择也可以进行手工输入。

4、初始注册申请表的单位性质: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企业、事业、行政”,任选其一。

5、“获取其他注册执业资格”可以选择多个,如果列示的资格中没有,请在“其他”中进行填写。

6、“从事规划工作主要经历”可以通过“添加”和“删除”填写多条记录,记录条数没有限制。

7、“从事规划工作主要业绩”最多填写7条数据。

8、人员姓名与证件号码不能包含“/?\"|*”字符,否则将无法正确进行数据申报。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9、注册城市规划师获取资格方式: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特许、考核、考试”,任选其一。

10、“从事规划工作主要业绩”中“本人起何作用”: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参加人、主要审批人” ,任选其一。

11、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教授级高级规划师、高级规划师、规划师、助理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高级建筑师、助理建筑师、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人员、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相当于教授级高工、相当于高级工程师、相当于工程师、相当于助理工程师、相当于技术人员”,任选其一。

12、初始登记申请表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科 级,科级以下”,任选其一。

13、以下将对初始注册信息中每个字段长度的控制进行详细明: 姓名:10个汉字 ; 工作单位:30个汉字;

通讯地址: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共计为48个汉字 , 报表打印时,将会把“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显示在一起。

毕业院校: 30个汉字

专业:该字段内容可点击下拉框选择“城市规划”,也可手工修改。字段长度为30个汉字。

获取其他注册执业资格其他:可输入11个汉字

从事规划工作主要经历中的工作单位名称:可输入38个汉字 从事规划工作主要经历中的备注:可输入26个汉字

从事规划工作主要业绩中的项目名称:可输入80个汉字

初始登记申请表的从事规划工作主要业绩:可输入400个汉字。 从事规划工作主要业绩完成情况及效果:可输入50个汉字 录入完对应数据,通过右侧操作按钮进行保存等操作:

·保存:对当前修改的信息进行保存,保存时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如果有必填字段尚未填写完整,会弹出提示信息。用户可以选择保存本次信息,下次进行补充,或继续进行填写。

注:申报时会再进行必填字段的检查。

·打印预览:点击打印会将当前录入的信息进行报表预览及打印,打印格式及字段提取与填写页面一致。通过页面上方的工具栏进行打印预览的查看。点击“打印”进行报表输出打印。

注:

1、点击“打印”时将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初始注册申报表中除了E-MAIL地址与备注字段外都是必填字段,如果必填字段尚未填写完整,点击“打印”时将会给予提示,这时只能预览而不能够打印。

2、初始注册申请信息中的“申报机构”与“所属省份”始终保持一致。·清空数据:清空当前所有字段的信息。(请慎重操作)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上一页:切换到录入页面的上一个页面。 ·下一页:切换到录入页面的下一个页面。 ·退 出:退出该申请录入页面。

2.2续期注册申请

本模块主要对已经有注册资格的人员进行续期申请。选择“注册类型”为“注册”,在“数据录入”部分选择“续期注册申请”,点击后弹出续期注册申请填写页面,界面显示如图2-2-1所示:

图2-2-1续期注册申请详细窗口

如果用户已经使用本软件进行了初始注册申请,页面将自动提取出最近一次填写的部分申报信息。界面显示采用报表式填充方式,与纸质报表一致,您只需要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需要录入的数据内容即可,续期登记申请信息与续期注册申请信息填写操作相同。两个申请信息的填写重点具体介绍如下:

1、“证件号码”如果填写的是身份证号码,在保存的时候自动根据标准身份证规则进行校验,若保存时提示“身份证号码(输入有误)”,请进行检查。并且进行身份证号与性别的校验。

2、“继续教育情况”可以输入8条记录(必修选修各4条)。

3、单位性质: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企业、事业、行政”,任选其一。

4、以下将对续期注册信息中每个字段长度的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姓名:10个汉字 工作单位:30个汉字

通讯地址: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共计为48个汉字 。 注册证书号码;可输入30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必修课培训机构:可输入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必修改课培训内容:可输入2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选修课培训机构:可输入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选修改课培训内容:可输入28个汉字。 上一注册期内主要业绩:可输入400个汉字。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录入完对应数据,通过右侧操作按钮进行保存等操作:

·保存:对当前修改的信息进行保存,保存时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如果有必填字段未填完整,会弹出提示信息。用户可以选择保存本次信息,下次进行补充,或继续进行填写。

注:

1、申报时会再进行必填字段的检查。保存的记录会体现在“个人申报情况记录”页面。

2、续期注册申请表除了继续教育情况的选修课与E-MAIL地址以外,其它字段都是必填字段。

·打印预览:点击打印会将当前录入的信息进行报表打印,打印格式及字段提取与填写页面一致。通过页面上方的工具栏进行打印预览的查看。点击“打印”进行报表输出打印。

注:点击“打印”时将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如果有必填字段未填写完整,点击“打印”时将弹出提示,这时只能够进行预览而不能打印。 ·清空数据:清空当前所有字段的信息。(请慎重操作) ·退 出:退出该申请录入页面。

2.3变更注册申请

本模块主要对已经有注册资格的人员由于某种原因更换单位时而需要进行变更申请,并填写变更申请的原因。

本模块操作同2.2续期注册申请,在此不再重复复述。

变更登记申请信息与变更注册申请信息填写操作相同,两个申请信息的填写重点具体介绍如下:

姓名:10个汉字 新工作单位:30个汉字

新单位性质: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企业、事业、行政”,任选其一。

新单位通讯地址: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共计为48个汉字 。

原工作单位:30个汉字。

原通讯地址: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共计为48个汉字 。 注册证书号码;可输入30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必修课培训机构:可输入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必修改课培训内容:可输入2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选修课培训机构:可输入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选修改课培训内容:可输入28个汉字。

变更注册原因中的其它原因内容:可输入150个汉字。

注:变更注册申请表除了继续教育情况的选修课与E-MAIL地址以外,其它字段都是必填字段。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2.4转换注册登记申请

操作同2.2续期注册申请相同,在此不再重复复述。

只将转换注册登记申请信息的填写重点具体介绍如下: 姓名:10个汉字 新工作单位:30个汉字

新单位性质: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企业、事业、行政”任选其一。

新单位通讯地址: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共计为48个汉字 。

原工作单位:30个汉字。原通讯地址:所属省+所属地市+通讯地址共计为48个汉字 。

注册/登记证书号码;可输入30个汉字。

原登记注册类型:该字段内容从下拉框中选择,供选择项为“注册、登记”,任选其一。

继续教育中的必修课培训机构:可输入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必修改课培训内容:可输入2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选修课培训机构:可输入8个汉字。 继续教育中的选修改课培训内容:可输入28个汉字。

转换原因:可输入74个汉字。

3.申报管理

本功能是将上述录入的数据进行维护,并对应生成数据包且输出到指定目录。点击需要进行申报的数据记录进行申报管理的以下对应操作。 3.1申报

申报管理是将所要申报的注册信息打成包,以软盘等方式上报到上级管理部门。如果3-1-1所示:

图3-1-1申报管理界面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在“个人申报情况记录”部分选择进行申报的记录,点击“申报”,如果有信息没有填写完全,弹出提示信息页面,需要点击“修改”将信息补充完整才能进行申报。

若信息填写完整,点击“申报”弹出申报页面如图3-1-2所示:

图3-1-2申报窗口

“申报盘信息”中显示该申报文件中填写的部分信息。

选择申报文件存在位置,选择“软盘存放”将自动输出文件到A盘。选择“硬盘存放”将弹出如图3-1-3所示:

图3-1-3准备发送到硬盘窗口

点击“”按钮,将弹出如图3-1-4所示,选择存放路径:

图3-1-4存放路径选择窗口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路径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将弹出如图3-1-5所示:

图3-1-5准备生成上报文件

点击“生成”按钮,将完成文件存储操作。将生成到对应目录的文件“姓名(证件号码)_申报日期.DAT”。 3.2修改、删除

在“个人申报情况记录”选择要进行修改的记录,通过“修改”和“删除”进行信息的维护。

4.打印空表

用户有可能不能自行操作系统,完成报表的录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打印空表,手工完成信息的填写。下面将以“初始申请注册”表为例,具体介绍如何打印空表。

步骤一

未填写任何初始申请注册内容,如图4-1-1所示:

图4-1-1空表打印窗口

步骤二 点击“打印”按钮,将弹出如下图提示,打印预览界面。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步骤三

点击“打印”按钮,将进行空表打印。

注:

1、如果初始化申请注册表中已填写信息,只能够对已填写的信息进行打印预览,只有将初始化申请信息全部填写完整才能进行打印。

2、如果初始化申请注册表中已填写部分信息后,想打

印空表时,点击“清空数据”按钮,将已填写的信息清空后,再点击打印按钮即可打印空表。

5.添加多人注册申报信息示例

本软件为个人注册/登记申请信息上报使用,也可为单位所使用,进行本单位多个注册人员的统一录入上报。下面将具体描述进行多人申报信息填写、生成上报数据包的操作方法,并以“初始注册人员申报”为示例,一步步演示操作流程。 步骤一

选择“注册类型”为“注册”。

步骤二

在数据录入处双击“初始注册申请”,将弹出如图5-1-1所示初始注册申请详细编辑窗口。

图5-1-1初始注册详细编辑窗口

步骤三 在图5-1-1处填写该人员的初始注册信息。例:填写人员姓名为“张三”,并正确填写其他字段内容,填写完成后,点击“保存”按钮,将弹出“数据保存成功”提示。

步骤四 点击“退出”按钮,将完成“张三”信息填写工作。 步骤五 再次选择“注册类型”,将开始进行第二个人员申报信息填写操作。

步骤六 选择“数据录入”为“初始注册申请”将继续弹出初始注册申报信息填写界面。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如图5-1-2所示:

图5-1-2初始信息填写

步骤七 由于系统有自动继续功能,页面弹出的应是“张三”信息,点击“清空数据”按钮,弹出如图5-1-3所示:

图5-1-3“李四”初始申请信息填写

步骤八 数据清空完成后,再继续填写“李四”信息。

步骤九 “李四”初始申请信息填写完整保存成功后,点击“退出”按钮,将弹出如图5-1-4所示界面: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图5-1-4申报情况记录

步骤十 选择已生成的“张三”记录,点击“申报”按钮,将弹出如图5-1-5所示界面:

图5-1-5生成上报文件

步骤十一 选择存储方式,选择完成后,点击“生成”按钮,将弹出如图5-1-6所示:

图5-1-6上报文件发送完成

上报文件存储完成后,再将“李四”申请信息按照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存储,即可完成多人添加及上报操作。

注:续期、变更、转换的多人申请信息添加的操作方法与初始注册相同,请参见以上示例。

http://babake.com

http://babake.com 6.技术服务

如果您在使用本系统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请您先仔细查阅《操作说明》,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无法找到您所需要的信息,请与我们的技术支持取得联系,您可通过下列途径获得满意的答复。

电话:(010)-88018807 分机:801-813 传真:(010)-88018815 信箱:service@ccir.com.cn 网址:http://www.daodoc.com.cm

http://babake.com

第11篇: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大纲

2011年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修订版)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共6册) 本套书共分五册,分别是

一、《城市规划原理》(2011年版)

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011年版)

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2011年版)

四、《城市规划实务》(2011年版)

五、《城市规划法规文件汇编》(2011年版)

六、《考试大纲》

目 录

一、城市规划原理„„„„„„„„„„„„„„„„(1)

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7)

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12) 附: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一览表(2008年) „(16)

四、城市规划实务„„„„„„„„„„„„„„(19)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实务》。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在《城市规划实务》科目中,“掌握”是指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识,城乡规划实施的知识。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1

1.城市与城市发展

1.1城市与乡村

1.1.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1.1.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

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2.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1.2.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1.2.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1.3城镇化及其发展

1.3.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

1.3.2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3.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

1.4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

1.4.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4.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4.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2.1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

2.1.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1.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2.1.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

2.2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2.2.1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2.2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2.3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3当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2.3.1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

2.3.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2.3.3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3.城乡规划体系

3.1城乡规划的内涵

3.1.1掌握城乡规划的概念

3.1.2熟悉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

3.1.3熟悉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3.1.4熟悉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

3.2我国城乡规划体系

3.2.1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

3.2.2熟悉我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的构成

3.2.3熟悉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

3.3城乡规划的制定

3.3.1掌握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3.3.2熟悉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程序

3.3.3掌握城乡规划编制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3.4熟悉城乡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4.城镇体系规划

4.1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4.1.1掌握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

4.1.2掌握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4.2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4.2.1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4.2.2了解各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5.城市总体规划

5.1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5.1.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5.1.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5.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

5.2.1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程序

5.2.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工作方法

5.3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

5.3.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内容

5.3.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内容与方法

5.3.3熟悉城市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内容与方法

5.3.4熟悉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性质的内涵

5.3.5熟悉城市规模预测方法

5.3.6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其他专题研究

5.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5.4.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5.4.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要求

5.5城镇发展布局规划

5.5.1熟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5.5.2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5.5.3掌握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类型

5.5.4掌握城市空间布局选择的基本方法

5.6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5.6.1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标准

5.6.2掌握各项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相互关系及布局要求

5.6.3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分布的特征

5.6.4掌握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的关系

5.7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7.1熟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5.7.2了解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要求和方法

5.7.3掌握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5.7.4熟悉城市交通设施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5.7.5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5.8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5.8.1熟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5.8.2掌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

5.8.3掌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

5.9其他主要专项规划

5.9.1熟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5.9.2熟悉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主要内容

5.9.3熟悉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5.9.4熟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5.9.5熟悉城市竖向规划的主要内容

5.9.6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

5.10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5.10.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文本要求

5.10.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图纸要求

5.10.3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的附件要求

5.10.4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6.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6.1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与任务

6.1.1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

6.1.2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任务

6.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

6.2.1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

6.2.2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要求

7.城市详细规划

7.1控制性详细规划

7.1.1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7.1.2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7.1.3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7.1.4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7.2修建性详细规划

7.2.1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7.2.2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7.2.3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7.2.4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8.镇、乡和村庄规划

8.1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及任务

8.1.1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

8.1.2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的任务

8.2镇规划的编制

8.2.1熟悉镇规划的内容

8.2.2熟悉镇规划编制的方法

8.2.3熟悉镇规划的成果要求

8.3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

8.3.1熟悉乡和村庄规划的内容

8.3.2熟悉乡和村庄规划编制的方法

8.3.3熟悉乡和村庄规划的成果要求

8.4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

8.4.1熟悉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

8.4.2熟悉名镇和名村保护规划的成果要求

9.其他主要规划类型

9.1居住区规划

9.1.1掌握居住区规划的目的与作用

9.1.2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9.2风景名胜区规划

9.2.1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任务

9.2.2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本内容

9.3城市设计

9.3.1熟悉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9.3.2熟悉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0.城乡规划实施

10.1城乡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

10.1.1掌握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

10.1.2熟悉公共性设施建设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

10.1.3熟悉商业性开发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

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城乡规划工作涉及相关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性很强。《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考试科目涵盖了与城乡规划工作关系最为密切的八个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即:建筑学、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与环境。本科目考试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状况,即对各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熟悉与了解的程度,以及在城乡规划实践中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1.建筑学

1.1 中外建筑史的基本知识

1.1.1 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主要分类与特征 1.1.2了解外国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 1.2各类建筑的功能组合

1.2.1熟悉公共建筑的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1.2.2熟悉住宅建筑的类型及套型空间设计要点 1.2.3熟悉工业建筑的功能空间组织与场地要求 1.3建筑场地条件的分析及设计要求

1.3.1 掌握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与规划控制要点 1.3.2掌握场地空间布局与竖向设计要点 1.4建筑技术的基本知识 1.4.1 了解建筑结构的选型

1.4.2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与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1.4.3 了解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要点 1.5建筑美学的基本知识 1.5.1 了解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

7 1.5.2掌握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 1.6建筑项目策划与设计

1.6.1了解建筑项目策划的程序与内容 1.6.2熟悉我国建筑设计阶段 2.城市交通

2.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2.1.1熟悉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法 2.1.2熟悉道路平面及交叉口设计要求 2.1.3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要求

2.1.4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规划设计要求 2.2城市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2.2.1 了解停车场的分类及停车特点 2.2.2熟悉路边停车带的规划设计要求 2.2.3掌握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方法 2.3城市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2.3.1 了解城市交通枢纽设施的分类与特点 2.3.2熟悉城市交通广场规划设计要求与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

2.4.1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2.4.2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要求和基本方法 2.4.3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 3.城市市政公用设施

3.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设计

3.1.1 了解城市各项市政公用设施的系统构成 3.1.2熟悉城市各项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1.3 了解城市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容量预测的内容与方法3.1.4熟悉城市各项市政公用设施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 3.2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3.2.1熟悉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3.2.2了解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的方法 3.2.3了解城市竖向工程规划的技术要求

3.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3.3.1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的分类与特征 3.3.2熟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的技术要求 3.4城市防灾规划

3.4.1熟悉城市灾害的种类与防灾减灾系统的构成 3.4.2掌握城市防洪、抗震、消防、人防设施的设置要求 4.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4.1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4.1.1 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4.1.2 了解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4.2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 4.2.1 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 4.2.2 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4.3 地理信息系统(GIS) 4.3.1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构成

4.3.2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4.4遥感技术(RS) 4.4.1 了解遥感技术(RS)的要点

4.4.2 了解遥感技术(R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4.5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

4.5.1 了解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4.5.2 了解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5.城市经济学

5.1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5.1.1 了解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特征 5.1.2熟悉城市经济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5.2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 5.2.1熟悉城市规模的基本概念 5.2.2 了解城市规模的形成机制

5.2.3熟悉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5.2.4熟悉城市产业结构对城市职能和空间布局的影响

5.3城市土地市场与城市空间结构 5.3.1掌握城市土地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原理

5.3.2熟悉我国的土地制度、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供给体系 5.3.3熟悉运用经济杠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引导与调控手段 5.4城市交通经济与政策分析 5.4.1熟悉城市交通的供求特征 5.4.2熟悉城市交通的政策调控

5.5城市公共财政与城市规划的公共品配置 5.5.1 了解城市公共财政的性质与功能

5.5.2 了解城市公共品的概念与城市规划的公共品配置 5.5.3熟悉公共财政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控作用 6.城市地理学

6.1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6.1.1 了解城市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6.1.2 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6.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6.2.1 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6.2.2熟悉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地理条件 6.2.3熟悉城市发展条件的地理学评价方法 6.3城镇化的基本原理 6.3.1熟悉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6.3.2 了解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6.3.3 了解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与城镇化战略 6.3.4 了解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6.4城镇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6.4.1熟悉城镇地域的主要类型

6.4.2 了解城镇地域的城乡空间关系及演化规律 6.4.3 了解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6.5 区域城镇体系的特征和规律 6.5.1熟悉城镇体系的基本概念 6.5.2熟悉城镇体系的分工与协作关系

10 6.5.3熟悉城镇体系空间联系的基本理论 6.5.4熟悉城镇体系的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6.6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6.6.1 了解城市地理学的调查与分析方法

6.6.2熟悉城市地理学分析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7.城市社会学

7.1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知识

7.1.1 熟悉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理论 7.1.2 了解城市社会学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7.1.3掌握城乡规划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7.2城市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 7.2.1熟悉城市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7.2.2掌握城市社会学调查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7.3城市社会阶层与社会空间结构 7.3.1熟悉城市社会阶层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7.3.2掌握人口结构与问题

7.3.3熟悉当前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特征和存在问题 7.4城市社区

7.4.1掌握社区和邻里的基本构成要素

7.4.2熟悉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的内容 7.4.3 了解中国城市社区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7.5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

7.5.1掌握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要点

7.5.2熟悉西方国家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 7.5.3了解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原则、内容与形式 8.城市生态与环境

8.1 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8.1.1 了解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8.1.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8.1.3 熟悉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基本功能 8.2 城乡环境问题

11 8.2.1 熟悉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城乡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8.2.2 了解城乡主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与解决途径 8.3 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

8.3.1 了解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8.3.2 了解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知识与构建目标 8.4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8.4.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8.4.2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基本方法 8.4.3 了解城市承载力的要素与评价方法

8.4.4 熟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8.5城乡生态规划与建设

8.5.1 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领域 8.5.2熟悉生态恢复的概念与主要方法

8.5.3 了解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三、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城乡规划是一项重要政府职能,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依法行政。遵循依法行政原则,《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科目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城乡规划法规,含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城乡规划管理,含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城乡规划行业职业道德。本科目考试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对行政法学和公共行政管理基本知识,城乡规划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城乡规划方针政策,城乡规划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城乡规划行业职业道德等有关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一)城乡规划法规 1.城乡规划法学基础 1.1行政法学知识

1.1.1了解法律的本质、作用与法律渊源 1.1.2熟悉行政法学的概念与原则

1.1.3熟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行政行为的内涵

12 1.1.4了解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1.1.5熟悉行政法制监督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1.2行政立法知识

1.2.1 了解行政立法概念和我国的法律体系 1.2.2熟悉行政立法权限与程序 1.2.3熟悉行政立法的内涵和立法要求 1.3行政许可知识

1.3.1 了解行政许可的内涵和行政许可的设定 1.3.2熟悉行政许可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程序 2.城乡规划法制建设概况

2.1 了解我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的历史演进 2.2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2.3熟悉我国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立法背景 3.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3.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内容与说明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 4.1 熟悉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现行法规的适用条件 4.2掌握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现行法规的主要内容 4.3 熟悉城乡规划实施与监督检查现行法规的适用条件 4.4掌握城乡规划实施与监督检查现行法规的主要内容 5.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5.1 了解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知识 5.2熟悉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的主要内容 5.3掌握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 6.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6.1熟悉主要相关法律的内容 6.2 了解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 6.3熟悉主要相关行政法规的内容 6.4了解其他相关行政法规的内容

7.城乡规划方针政策

7.1熟悉国家有关城乡规划的方针政策 7.2了解部门有关城乡规划的政策

(二)城乡规划管理

8.城乡规划管理知识 8.1 公共行政管理知识 8.1.1 了解公共行政的概念 8.1.2 熟悉公共行政的主体与对象 8.1.3 掌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8.1.4 熟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8.1.5 掌握公共政策与公共问题 8.2城乡规划管理基本内容

8.2.1 熟悉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8.2.2掌握城乡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8.2.3掌握城乡规划管理的原则、依据与方法 8.2.4熟悉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内容 9.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 9.1城乡规划编制管理

9.1.1 掌握城乡规划体系与城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9.1.2掌握城乡规划组织编制的主体 9.1.3掌握城乡规划的编制与报批程序 9.2城乡规划审批管理

9.2.1熟悉城乡规划的审查规则 9.2.2掌握城乡规划审批主体

9.2.3掌握城乡规划的审批程序与方法 9.3城乡规划修改的管理

9.3.1掌握城乡规划修改的原则与条件 9.3.2掌握城乡规划修改的主体 9.3.3掌握城乡规划修改报批程序与方法 9.4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

14 9.4.1 了解各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等级及其条件 9.4.2 了解各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审批程序 9.4.3熟悉各级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项目的内容 10.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0.1城乡规划的实施 10.1.1熟悉城乡规划实施主体

10.1.2掌握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原则与要求

10.1.3掌握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依据、内容与方法 10.2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10.2.1熟悉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对象 10.2.2熟悉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10.2.3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程序 10.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10.3.1熟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 10.3.2熟悉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0.3.3 了解国有土地划拨与出让的规划管理程序 10.3.4掌握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许可程序 10.4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10.4.1熟悉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概念 10.4.2 掌握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0.4.3掌握建设工程规划管理行政许可程序 10.5 乡、村庄规划管理

10.5.1 熟悉乡、村庄规划管理的概念 10.5.2 了解乡、村庄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0.5.3 了解乡、村庄规划行政许可的程序 10.6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

10.6.1熟悉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概念 10.6.2掌握临时建设的规划管理程序与要求 10.6.3熟悉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10.7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

10.7.1 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意义

15 10.7.2熟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10.7.3掌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实施管理要求 10.8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

10.8.1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概念 10.8.2熟悉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10.8.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原则、方法与程序 11.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11.1 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11.1.1 熟悉城乡规划监督检查的原则与要求 11.1.2 掌握城乡规划监督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11.2 城乡规划法律责任

11.2.1 了解城乡规划法律责任内容 11.2.2 熟悉城乡规划行政处罚种类

11.2.3 掌握城乡规划行政处罚的原则及程序 12.城乡规划行业职业道德 12.1熟悉城乡规划行业准则

12.2掌握城乡规划行业职业道德标准

附:现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一览表(2008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配套的行政法规与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6.《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7.《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9.《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10.《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16 11.《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1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1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15.《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17.《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18.《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

19.《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20.《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21.《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22.《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2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24.《城建监察规定》

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25.《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26.《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27.《镇规划标准》 2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9.《防洪标准》

3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3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3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34.《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3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3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37.《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3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3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17 4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4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4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4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4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5.《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相关法律与行政法规

4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4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6.《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58.《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60.《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6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6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67.《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6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8 6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70.《风景名胜区条例》 71.《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7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7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74.《城市绿化条例》

7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76.《信访条例》

四、城市规划实务

城市规划实务是指城市规划师所从事的实际业务工作,包括规划制定、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三大方面。《城市规划实务》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的能力,理解、把握技术标准规范和国家政策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分析与协调的能力。

1.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 1.1城乡规划的组织

1.1.1熟悉城乡规划编制的组织要求 1.1.2熟悉城乡规划编制内容和原则要求 1.2城乡规划方案的评析

1.2.1掌握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镇发展布局方案的评析 1.2.2掌握城市、镇总体规划方案的评析 1.2.3掌握乡、村庄规划方案的评析

1.2.4掌握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 1.2.5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 1.2.6掌握建设项目用地规划选址方案的评析 1.2.7掌握建设项目总平面图的评析

1.2.8掌握城市、镇近期建设规划方案的评析 1.2.9熟悉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方案的评析 1.2.10熟悉其他类型规划方案的评析 1.3城乡规划的审批

1.3.1掌握城乡规划审批的程序要求

19 1.4城乡规划的修改

1.4.1熟悉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程序

2.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 2.1规划条件的拟定

2.1.1掌握建设项目规划条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2规划行政许可证件的核发

2.2.1 掌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程序和要求 2.2.2掌握城市(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程序和耍求 2.2.3掌握城市(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程序和要求 2.2.4熟悉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程序和要求 2.3规划行政许可的变更和延续 2.3.1 掌握规划条件变更的程序和要求

2.3.2掌握建设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变更的程序和要求2.3.3熟悉规划行政许可延续的程序和要求 2.4掌握规划条件核实

3.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3.1.1掌握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的相关工作内容 3.2违法用地和建设的查处

3.2.1掌握违法用地的界定及查处程序 3.2.2掌握违法建设的界定及查处程序 3.3法律责任

3.3.1掌握城乡规划法律责任的相关内容 20

第12篇: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1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3]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 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

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

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 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

3、下面对城镇群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城镇体系的群体性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

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

C.群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这是一个群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

D.群体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

4、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5、戈涅的工业城市的设想,它的最基本的思路是( )。

A.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方面的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最前提

B.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都互相分隔以便于日后各自的扩建

C.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D.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6、赖特提出的广亩城的设想,将城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下面对这一设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B.他的这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是建立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前提下的 C.是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D.这是需要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起来的

7、《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 )。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8、下列对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中长期战略目标的依据

B.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

C.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 D.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为城市各分区的开发控制提供直接依据

9、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①区域经济条件 ②交通运输条件 ③用水条件 ④供电条件 ⑤用地条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城市形态是指( )。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一个城市分为若干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或铁路站场森林所分隔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11、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是( )。

A.城市景观组织 B.城市轴线艺术 C.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D.城市布局

12、检验规划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性质

B.城市自然环境

C.城市总体布局能否集中紧凑 D.城市管理

13、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 )。

A.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分开调查 B.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 C.现在调查、踏勘性调查、专项性调查 D.现场调查、主题座谈会调查、专项性调查

14、城市分区规划的图纸不包括( )。

A.规划分区图 B.细部结构图 C.分区现状图

D.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15、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

A.图表法和方格网法 B.平均法和等值线法 C.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 D.排列法和矩阵法

16、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不能涉及到的一方面是(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位置环境 D.自然生态环境

17、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是( )。

。 ) A.工程地质 B.水文地质 C.地理环境 D.生物资源

18、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19、下列关于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

A.快速干道的标准为50~100m B.主干道的标准为40~60m C.次干道的标准为30~50m D.一般道路的标准为20~40m

20、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之一为( )。

A.城市交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交通建设问题

B.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全面地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交通设施提出任务和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手段

C.城市交通规划改变了城市规划现状

D.城市交通规划可以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

21、下列对公共交通的概念阐述不正确的是( )。

A.运送速度是车辆运送旅客从线路起点到终点中的最高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B.满载系数是为实际客运周转量和额定客运量周转的比,车辆全线平均满载系数通常小于1.0 C.运载能力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运载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小时计)沿线路一定的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它等于车辆的载客量与发车频率的乘积

D.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km/km2)是指在有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22、下列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的主要体现,看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利于增强城市行政建设 B.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作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矛盾和问题结症,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C.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

D.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有效指导实施

23、在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要因地因时制宜,不可固定。下列有关详细规划阶段作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A.道路红线的设计标高与居住小区内自然地形的标高相关较大,在红线内可以做一段斜坡,不必将居住小区内部的设计标高普遍压低,以免挖方太多

B.在布置建筑物时应尽量配合原地形,采用多种布置方式,在照顾朝向的条件下,争取与等高线平行,尽量不要过大的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或只改变建筑物基底周围的自然等高线

C.居住小区内用地坡度较大时,可以建一些挡土墙,形成一些台地,以便布置建筑物,但不必考虑底层房屋的室外用地

D.居住小区内的地面排水,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采用不同方式。坡度大时要用石砌以免冲刷,部分也用沟管,在低处设进水口

24、下列关于城市防灾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防灾措施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B.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建立在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有利于保障城市防灾工程的逐步进行和持续稳定

C.政策性城市防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D.城市的工程性防灾措施是在城市防灾政策指导下,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与机构的工作

25、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不恰当的阐述是( )。

A.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保存和收藏古董,通过对过去时代的器物的珍藏与欣赏,获得对历史的认识、纪念与追寻,这是最初意义的文物保护

B.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

C.北京大学于1922年设立了考古学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成为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D.1941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

26、下列有关城市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纲领

B.城市规划的实施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关系到公民和法人和社会团体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 C.实施城市规划是政府和城市规划师的事

D.城市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引,城市规划师全权设计,不需其他人合作

27、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表现之一为( )。

A.政府可以按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新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设施,特别是城市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和大型公共建设设施 B.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以加强城市建设 C.政府可自由调节税率,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

D.政府可以雇佣工作人员,直接投入资金,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

28、下列有关行政公开原则中应向社会统一公开的是( )。

A.行政立法程序、行政决策程序和行政诉讼公开

B.除地方政府外,一切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向社会公开,未经公布者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直到公开为止

C.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在进行行政处理时,必须公开一切处理过程,并接受监督,告知相对人不服处理的申请和起诉时限和方式

D.行政相对人向行政主体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时,行政主体不必提供解释权

29、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

A.农村的推力;城市的推力 B.农村的引力;城市的推力 C.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 D.农村的引力;城市的引力

30、城市化过程的几个阶段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完成阶段

31、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可表现以下特性,但( )不是。

A.其经济职能具有多级性

B.其形成和发展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制约 C.中心城市与区域其他城镇既相互干扰,也相互促进 D.每个中心城市均可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32、通常所说的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指( )的发展规模。 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行政管辖范围 D.城市影响区域范围

33、“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是古代书籍( )中记载的。

A.《周礼·考工记》 B.《孙子兵法》 C.《管子》 D.《墨子》

34、城市以( )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 B.广场 C.公共建筑 D.铜像

35、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以( )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36、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得以实现的。

A.对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操作 B.城市规划管理法规

C.对城市土地的分配和安排 D.政策引导和信息供应

37、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 )。

A.上层滞水、下层滞水 B.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C.潜水、承压水、下层滞水 D.上层滞水、潜水和下层滞水

38、居住用地中的住宅用地是指( )。

A.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的用地 B.住宅基底 C.住宅基底和四周敬水用地 D.住宅基底和四周4m以内的用地

39、“邻里单位”理论思想是由( )提出的。

A.佩里

B.克里斯泰勒 C.赖特 D.赫鲁晓夫

40、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是( )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 )规划。

A.战略性发展;微观规划 B.宏观规划;微观规划 C.宏观规划;实施性发展 D.战略性发展;实施性发展

41、开发控制可以分为( )两种形式,我国的城市开发控制属于( )。

A.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B.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微观控制 C.通则式和判例式;判例式 D.通则式和判例式;通则式

42、一般来讲,城市的特色与风貌主要体现两个方面,即( )。

A.政治和经济 B.经济和文化

C.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D.社会环境、物质环境

43、城市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

A.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B.宏观分析、微观分析

C.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D.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微观分析

44、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极差 D.标准差

45、一般来说,在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机械人口增长率呈现的状态是( )。

A.稳定 B.不稳定 C.很难说 D.不变

46、城市地形中,从宏观尺度来看,绝对高度为200m,相对高度为50m,属于( )用地。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盆地

47、城市分区规划中可以不包括以下( )项内容。

A.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B.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围

C.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 D.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48、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不属于用地控制的是( )。

A.用地兼容性 B.容积率

C.用地位置与边界 D.最小地块规模

49、城市住宅绿地率的控制,新区建设不应低于( );旧区改造不宜低于( )。

A.45%;35% B.35%;30% C.30%;25% D.28%;22%

5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

A.150 B.200 C.300 D.500

51、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

A.城市运输系统一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52、城市交通中,被称为“大交通”的是指下列( )项内容。

A.指全国范围内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B.指城市所在区域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C.指城市内交通,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D.指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理交通系统

53、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间隔时间在上下班高峰时为( )。

A.8~15min B.4~8min C.4min D.2min

54、在大城市中对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应按每( )人一辆标准车。

A.600~800 B.800~1000 C.1000~1200 D.1200~1500

55、大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为每千人( )辆出租车。

A.2 B.5 C.8 D.10

56、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 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 B.80% C.60% D.50%

57、市区港湾式停靠站长度,至少应有( )长。

A.两个停车位 B.三个停车位 C.四个停车位 D.五个停车位

58、燃气调压站供气半径以( )为宜。

A.0.1km B.0.5km C.1.0km D.2km

3

59、气化和混气站的液化石油贮罐总容量10m以下的,与站内办公用房防火间距为( )m。 A.15 B.20 C.30 D.35

60、直埋电缆埋置深度为( )m。

A.0.4 B.0.7 C.1.0 D.1.2

61、城市供热对象选择应遵循以下( )原则。

A.先大后小;先分散后集中 B.先大后小;先集中后分散 C.先小后大;先分散后集中 D.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

62、用户达到71万户的城市移动电话网,应采用( )移动电话网。

A.小区制 B.中区制 C.大区制 D.无量级

63、城市给水管网中,平行的干管间距为( )m,连通管间距为( )m。 A.500~600;800~1000 B.500~800;800~1000 C.500~800;500~1000 D.500~1000;500~1000

64、垃圾埋填场埋填完工后,至少( )年封场监测。

A.2 B.3 C.5 D.8

65、对现有的文物古迹根据其本身价值和环境的特点,一般设置( )三个等级。

A.文物保护区、文物控制区、文物影响区 B.环境保护区、环境控制区、环境影响区 C.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D.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

66、截至2000年12月底,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共( )项。

A.18 B.19 C.24 D.25

67、以下四组城市中,( )组城市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A.泉州、毫州、兰州 B.徐州、杭州、泰州 C.广州、潮洲、扬州 D.福州、漳州、沧州

68、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组成部分,其中( )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

A.规划法规、规划行政、规划运作;规划法规 B.规划编制、规划行政、规划运作;规划编制 C.规划编制、规划行政、规划法规;规划行政 D.规划编制、规划运作、规划法规;规划运作

69、设某城市在向阳坡地建造住宅,坡面为正南向,住宅拟平行等高线正南向布置,地面坡度角为150,前幢住宅高18m,后幢房屋底层窗台距标高点1.5m,前后两幢房屋进深均为9m,该城市冬至日中午前后的高度为28014’,冬至日中午前后2h所需日照间距为( )m。 A.17 B.18 C.19 D.20

70、居住区在不同地区噪声容许标准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郊区住宅、市区住宅、市中心、附近有工厂或主要道路、工业区 B.市区住宅、郊区住宅、市中心、工业区、附近有工厂或主要道路 C.郊区住宅、市区住宅、附近有工厂或主要道路、市中心、工业区 D.市中心、市区住宅、郊区住宅、工业区、附近有工厂或主要道路

二、多选题[共30题,每题1分,总计30分] 7

1、影响建筑物价值变化趋势的因素包括( )项。

A.经济和社会发展 B.区位条件变化 C.技术进步 D.可达性

7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可以归纳为以下( )的特点。

A.城市化增大势头猛烈而持续

B.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增加速度很不稳定,波动十分明显 D.城镇人口增长较多,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不快

73、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 )地区。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新兴工业化国家 D.欧美国家

74、城市公共设施指标确定的方法包含( )。

A.按照千人指标制定公共设施指标 B.按照人口增减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

C.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

D.按公共设施设置的目的、功能要求、分布特点来确定

7

5、了解城市人口年龄构成的意义有( )。

A.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B.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人口发展规模

C.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和被抚养人口比例,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 D.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字和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规划指标的依据

76、城市人口中的劳动构成分为( )类。

A.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

B.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C.基本人口、非基本人口、从属人口 D.固定人口。流动人口

77、作为远离江河城市的主要水源的是以下( )类用水。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热水

78、以下各项指标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性指标的是(A.用地性质

B.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C.人口容量

D.地块内主体建筑控制线

79、港口的组成有( )部分。

A.水域 B.陆域 C.航道 D.堆场

80、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

A.城市外部交通联系 B.城市自然地理条件 C.交通工具

D.城市骨架关系

8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以下( )部分组成。

)A.公共汽车/电车 B.轨道交通 C.出租汽车 D.轮渡

82、热力管一般不应与( )管道共沟。

A.雨水管 B.电力管线 C.通信电缆 D.污水排水管

83、以下各项区域中,不宜向公众开放的有( )。

A.森林公园 B.水源保护区 C.城市组团分割带 D.江心洲

84、按活动功能属性分,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由以下( )功能构成。

A.政治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心 B.城市商务活动中心

C.教育、科技信息活动中心 D.娱乐、游憩公共活动中心

85、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选择要考虑以下( )因素。

A.利用原来基础 B.遵循城市总体规划 C.带动老城区发展 D.兼顾城市景观艺术

86、福建泉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是( )。

A.城内有我国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早期著名的海边军事防御城市 C.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海上贸易中心 D.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源地

87、现公布的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拥有量多。

A.河南 B.湖北 C.山东 D.江苏

88、文物古迹点大体可分为( )。

A.古建筑物 B.遗址 C.非建筑物 D.古树名木

89、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包括( )。

A.地段生活的保护 B.建筑的保护

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 D.景观界面的保持

90、后工业城市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 )方面。

A.技术与城市化关系十分密切 B.劳工结构均匀分布

C.办公楼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D.国际劳动分工与跨国公司应运而生

91、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有( )。

A.政治斗争 B.经济发展 C.价值观念

D.生活方式变化

92、下面各项中,( )是城市规划编制应注意的原则。

A.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B.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C.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D.编制城市规划应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

93、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以下( )类分析。

A.地理位置条件 B.区域自然条件 C.区域自然资源储量与利用 D.区域发展宏观战略

E.区域运输系统及容量分析

94、《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具有( )四大功能区。

A.居住 B.工作 C.绿化 D.公共生活 E.游憩

95、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的内容包括( )。

A.不同地段土地质量综合评价 B.城市现状各类用地范围

C.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范围 D.主要地名和主要街道名称

E.周围居民点、乡镇企业各项用地范围

96、城市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以下( )部分。

A.车行道 B.步行道 C.绿化带

D.道路设施带 E.分隔带

97、考核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要从( )方面来衡量。

A.迅速 B.准点 C.安全 D.方便 E.卫生

98、集中式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包括以下( )类。

A.带状 B.星座状 C.放射状

D.多中心组团状 E.环状

F.单中心块聚状

99、城市道路网类型主要有以下( )类型。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状 C.带状 D.星状 E.环状 F.星座状

100、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 中的“七通”是指(A.给水管道 B.排水管道 C.电力线路 D.电话线路 E.热力管道 F.燃气管道

)的贯通。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导致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就成为了城市。所以综上所述,形成早期城市的主要动因是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因为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B项说得比较的模糊,而实际应为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聚集在一个地域内才能组合而成一个城镇体系。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3: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城镇体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

第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集中式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分为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等。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5: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主要包括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形态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分为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五种形态。

2.分散式形态

分组团状、星座状、城镇组群式的城市形态。

第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A项是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C项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的目的。D项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第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赖特认为广亩城市根本不需要人的帮助就能建成,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7: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

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广亩城:

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根据这一理论,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

第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中国21世纪议程》阐述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而A、C、D三个选项都不够全面,只是说到其中的三个部分。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13: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 2.《21世纪议程》:

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促进供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

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

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

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第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战略性发展规划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4: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使用判例式。

第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这些条件包括:城市是否靠近原材料、能源产地和产品销售地;对外交通联系是否畅通便捷;是否能经济地获得动力和用水供应;是否有足够合适的建设用地;城市与外界是否有良好的经济联系。

第10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A是集中式城市形态的概念。B是分散式城市形态的概念。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5: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主要包括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形态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分为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五种形态。

2.分散式形态

分组团状、星座状、城镇组群式的城市形态。

第11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轴线上组织布置主要建筑群的广场和干道,使之具有严谨的空间规律关系。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6: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要求

(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 (2)城市总体艺术布局与城市面貌的关系;

(3)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协调统一:艺术布局与适用、经济的统一;近期艺术面貌与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整体与局部、重点与非重点的统一;历史条件、时代精神、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处理手法的统一;艺术布局与施工技术条件的统一;

(4)城市艺术面貌与环境保护、公用设施、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关系。 2.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艺术布局的关系 (1)自然环境的利用; (2)历史条件的利用;

(3)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艺术面貌。

第12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集中紧凑不仅可以节约用地,缩短各类工程管线和道路的长度,节约城市建设投资,有利于城市运营、生产,方便城市管理,而且可以减少居民上下班的交通时间,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

第1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现场调查可分为两种:一是踏勘性的,二是专项性的。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1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分区规划的图纸主要包括规划分区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等。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55:分区规划文件及主要图纸;

1.分区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2.分区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分区位置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及建筑容量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第15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图表法、方格网法和等值线法均是空间模型分析常用的方法。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5: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1.定性分析 2.统计分析 3.一元回归 4.模型分析

第1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环境;自然生态环境。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1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诸多方面。D项是自然生态因素所包括的内容之一。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18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包括的四个方面中,D项的正确说法为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1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对于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和一般干道,红线宽度分别为60~100mm,40~70mm,30~50mm ,20~30m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1: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1.交叉口间距:取决于道路性质和等级及设计车速、隔离程度。 2.道路网密度:δ

干一般2.5~4.0km/km

2;δ

2路一般5~8km/km。

3.道路红线: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红线宽度一般分别是:60~100m、40~70m、30~50m、20~30m。

4.道路横断面类型:1块板(适于钟摆式交通)、2块板(车速≥50km/h)、3块板(交通适应性最好)、4块板(较少使用)。

第2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交通规划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使城市交通系统获得最佳效益的方法。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5: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1.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协调各种运输方式。 2.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3.使交通系统获得最佳效益。

第2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运送速度属于平均速度。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2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A项应改行政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

第2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需要考虑底层房屋前有一块室外用地的情况。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8: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

1.原则

(1)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3)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4)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

(5)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2.主要内容

(1)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2)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 (3)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

(4)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3.方法

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9: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一般有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和纵横断面法。

设计等高线法--确定、标注设计等高线(标高),尽量保护土方量基本就地平衡。

高程箭头法--确定、标注标高,以箭头表示排水方向;适用于地形变比较简单的情况;工作量较小、制作快,但比较粗略。

纵横断面法--绘出方格网,标注每一交点的原地面及设计标高;用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工作量较大。

第2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城市防灾措施首先必须满足国家的防灾政策系统。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0: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防灾措施

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两种,也可称为软、硬措施。 2.主要灾害防灾标准

(1)防洪标准:以洪水重现期大小体现。≥150万人口城市,重现期按≥200年设计标准;150~50万人口城市按200~100年设计标准;50~20万人口城市按100~50年设计标准;≤20万人口城市按50~20年设计标准。

②抗震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6度是强震,7度是损害震。

③消防标准:参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站建筑设计标准》。

④人防工程:战时留城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积标准建设人防工程.居住区则按总建筑面积的2%设置,或按地面建筑总投资的6%左右进行安排。

(3)城市生命线系统

①设施高标准设防;

②设施的地下化;

③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

④设施的备用率。

第25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古物保存法》于1930年6月颁布,共有14条,明确规定在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有价值的古物为保护对象。

第26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A选项中的城市规划应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城市规划不能作为行动纲领。实施城市规划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故选项C、D都不正确。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1: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实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是指政府的工作,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第2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财政是关于利益分配和资源配置的行政。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8:城市规划实施的财政机制;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与各个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是关于利益分配和资源分配的行政权利和行为。

政府可以按规划要求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投资兴建某些重要城市设施。通过资助方式促进公共工程建设。还可发行债券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强城市建设。通过税收杠杆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实现规划目标。

第28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行政裁决程序也必须公开,一切社会行政团体的法规文件都必须面向社会公开。行政主体有义务解释法律、政策等规范。

考点: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考点12: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

1.行政合法原则

核心是依法行政。 2.行政合理原则

首先行政行为应合法,行政机关享有一定程度自由裁量权,但需控制。 3.行政效率原则

为追求效率,行政机关采用首长负责制。 4.行政统一原则

分为行政权统

一、行政法制统

一、行政行为统一三项内容。 5.行政公开原则

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原则在行政法上的体现。

第2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工业技术使劳动生产力得到空间提高,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类基本需求,而且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工业的兴起为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工业的就业规模逐渐超过了农业。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30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初期阶段,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农业人口仍停留在农业生产上,转移到城市的人口数量少。要达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0%,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中期阶段只需短短几十年时间。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3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每个中心城市应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受到区域资源和其他条件的制约,对整个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呈现出不均匀状态。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第3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而变化,因此预测城市发展规模,主要预测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1: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区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层级;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些区域条件包括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第3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规划布局,首先得益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另外更重要的是出现了《管子》和《孙子兵法》等论著。其中《管子》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

(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第3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这种城市布局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文献

《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著。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规划理论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 3.典型城市

(1)古希腊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2)古罗马城市: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管道等城市设施齐备(罗马)。

(3)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佛罗伦萨)。

(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巴黎的城市改建----爱丽舍田园大道、凡尔赛宫、协和广场)。

第3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线形城市是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时期的产物,通过交通运输加强了城市内部与其腹地之间联系。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第36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以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操作而得以实现的。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1:城市规划的作用;

1.作为国家宏观调整手段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构架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第37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类。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8: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 (2)用地评定主要以自然条件为内容,同时也考虑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3)用地自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文化相互的作用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4)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 2.用地评定的内容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通常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程度,适应城市设施建设需要分成三类用地。

第38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住宅用地包括宅间小路与宅问绿化在内的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合理间距内的用地。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3: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第3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1933年《雅典宪章》将“邻里单位”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3:城市用地的构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按大、中、小类3级划分。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8中类、73小类。

城市总体规划达到中类为主,小类为辅深度,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深度。 10大类用地英文同(近)义词及代号:

居住用地:RESIDENTIAL----R.包括4个中类。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UBLIC FACILITIES----C,包括8个中类。

工业用地:INDUSTRIAL,MANUFACTURING----M,包括3个中类。

仓储用地:WAREHOUSE----W,包括3个中类。

对外交通用地:TRANSPORTATION----T,包括5个中类。

道路广场用地:ROAD,STREET AND SQUARE----S,包括3个中类。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V,包括9个中类。

绿地:GREEN SPACE----G,包括2个中类。

特殊用地:SPECIALLY DESIGNATED----D,包括3个中类。

水域或其他用地:WATER AREA AND OTHERS----E,包括8个中类。

第4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各国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体系不同,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分别是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或开发控制规划)。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4: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使用判例式。

第41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我国开发项目都必须申请规划许可,开发控制属于判例方式。

考点: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考点4: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1.规划动作体系

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开发控制规划)。实施性发展规划又称作法定规划。 (1)战略性规划:

主要涉及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应对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编制提供指导框架。但因其内容比较宏观,不足以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2)实施性规划:

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的空间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依据。 (3)非法定的补充性规划:

有多种形式,如各类规划研究报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开发区规划、各种专项规划、各类规划导则和开发要点等,通过政府的通告形式发布。 2.开发控制方式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我国使用判例式。

第4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各自的特色,社会环境与物质环境能体现其特色与风貌。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9: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1.调查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a.城市化水平: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耕地总量的历史变化;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城镇建设投资的数量及增加量。

b.城镇体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地位;资源状况;经济、社会结构状况;各城镇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产业;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利用率。 (2)历史环境调查:

体现在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地理、自然气象、自然生态。 (4)社会环境调查:

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5)经济环境调查:

整体经济状况、各产业部门、土地、建设资金。 (6)城市土地使用。 2.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分析。

第43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定性分析分为因果分析和比较法,常用于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矩阵分析、层次分析。空间模型分析包括实体模型与概念模型。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6:熟悉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空间模型分析

第4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众数一般可以用来概括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典型情况。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5: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1.定性分析 2.统计分析 3.一元回归 4.模型分析

第4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机械增长由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国家城市发展方针政策决定,当政治经济比较稳定时,其机械人口增长比较稳定。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7: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工作及常用方法;

1.城市性质的研究

城市类型、依据;方法(定性定量结合)。 2.城市规模的研究

(1)人口规模:综合平衡法、比例法、区域分配法、环境容量法、回归分析法。

(2)用地规模。

第46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地形一般分三类:山地,绝对高度为500m以上,相对高度为200m以下;平原,绝对高度为200m以上,相对高度为50m以下;丘陵,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8: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 (2)用地评定主要以自然条件为内容,同时也考虑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3)用地自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文化相互的作用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4)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 2.用地评定的内容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通常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程度,适应城市设施建设需要分成三类用地。

第47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分区规划内容还包括: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1:分区规划包括的内容;

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第4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容积率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环境容量控制指标。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49题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

提示: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第7.0.2.3条规定: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50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为保证出入停车场方便及停车场内部的安全,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9:城市交通枢纽布局;

城市交通枢纽包括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3类。

停车场包括城市中心停车场、城市主要出入口停车场、超级市场和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车场。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照城市人口每人0.8~1.0m2安排。

第5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交通行为的运作由城市运输系统完成,城市交通行为的通道是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行为的控制由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进行。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1.城市综合交通

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2.城市交通系统

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即交通行为的运作、交通行为的通道、交通行为的控制。

第52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交通可以分为“大交通”和“小交通”两个系统,“大”“小”交通在交通枢纽换乘、转运、相互衔接,实现乘客出行和货物转运的全过程。选项C是“小交通” 的内容。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1.城市综合交通

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2.城市交通系统

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即交通行为的运作、交通行为的通道、交通行为的控制。

第53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为了缩短乘客等待公交车的时间,城市公共交通的行车间隔时间正常为4~8min,上下班高峰时,可以缩短至2min左右或更短;反之在人流少时,可延长到8~15min或更长些。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5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55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0.5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56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公交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50%城市用地面积,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57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港湾式停靠站应考虑一辆车停驻,另一辆车能顺利通过。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58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燃气调压站供应能力可由数幢楼达数千户居民,供气半径宜为0.5km。当地形狭长或住户居住分散时,供气半径也可适当加大。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59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液化石油贮罐总容积为10m3以下的气站,与站外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为30m,与重要公共建筑防火间距为35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60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直埋电缆地点不应有腐蚀金属的物质,埋深(地面至电缆顶)为0.7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61题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

提示:供热应先满足居民家庭、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业用热,先选择布局较为集中的用户作为供热对象,以达到系统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6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提示:移动电话网根据其覆盖范围,采用大区、中区和小区制式,以及组网结构。大区系统一般几十至几百户,多到几千至一万户,服务半径30km左右;小区制容量为100万户,站区半径为1.5~15km;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中区制,容量为1000~10000户,服务半径15~30km。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6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给水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成环状,按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干管,其间用连通管连接。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有较大用水量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2.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3.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4.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5.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6.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7.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第6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提示:垃圾填埋场填埋完工后,至少经3年封场监测,不准使用。经鉴定达到安全期时方可使用,可作绿化用地、造地种田、人造景园、堆肥场、无机类物质堆放场等。

第13篇:注册城市规划师实务试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分析 某县城,西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风景名胜区,南部、东部均为平原。高速公路从西北穿越县城,顺着水源地(北江)直至东南方向仅靠县域的区域中心城市甲。县域共设置5个重点镇,10个一般镇,一般镇的人口、规模都均衡。重点镇A位于西部,山区中间,仅一条公路与外界连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镇B位于西北部,有高速公路环绕,重点发展商贸和旅游,周边有2个一般镇,距离较近,B镇上方还建设了个水库2,临靠水源地;重点镇C位于北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重点发展建材、旅游,风景名胜区旁边设置了个水库1;重点镇D位于南部,仅一条公路与县城联系,重点发展商贸;重点镇E在东部,紧靠高速公路和北江,临近区域中心城市甲,重点发展化工和物流。2009年,城镇化率42%,规划2020年,总规划人口80万,城镇人口30万,还有重点镇镇域人口2.6万一个,一般镇0.9万人口一个。 试分析问题。

1、根据该县的地理区位及地理特征 70%的城镇化率是不切实际的。

2、镇的规模都一样,太机械,应该结合实际区别对待。

3、各重点镇直接缺乏必要的交通联系。

4、部分道路翻越山体是没有必要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高速在甲市绕过了北江,增加基础投资,还没必要

6、一般镇分布过于均匀,应结合地形,在东部自然条件好的位置适当多一点,不但交通方便,而且有利用接受大城市的辐射。

7、A交通不便,不适合做重点镇。C位于风景名胜区内,也不适合做重点镇。

8、A不适合做弄产品加工,丘陵地区的农产品产量不高,原料需要从外地运输,成本高,离中心城市远,市场成问题。

9、C在风景区内,不适合做建材,有污染,对景观也有影响,对下游城镇用地也有影响。

10、E离甲太近,且位于甲的上游,距离远远小于取水点的防护距离,有污染,不适合做化工。适合做农产品加工,就地取材,离大城市近销售方便。

二、总体规划分析

某镇区,北侧为水源涵养地和景区,城区中部有条过境公路,城区南北仅一条主干道,城区(过境公路北侧)西部为工业,临靠景区,东部为居住和商业等,布置了一个卫生院。城区(过境公路南侧)多为居住用地,并沿过境公路布置了长途车站,在县城的南端,有一所小学。该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现在准备发展电解铝等产业。一个垃圾填埋场位于景区和水源涵养地中间。 试通过城镇规模、产业发展、布局、市政、道路分析问题。

1、城镇规模 ①该镇处于水源保护区,一直执行生态移民政策,且是传统农业镇,11年时间人口从2800多人增加到6000,明显不合理。②该镇处于西北地区难得的富水之地,土地资源异常珍贵,所以应该节约用地,人均149平方米的用地显然太过浪费,也不符合国家不超过140的规定。③过境交通不能布置过多商业、工业、居住。

2、产业发展 产业布局不合理,电解铝属化工产业,对城市污染太大,与旅游城市定位不符。

3、布局

①工业用地位于上风上水方向,污染严重。②工业与景区太近。③旅游接待用地侵占景区范围。 ④工业用地临近河岸布置不合理,占据岸线资源。⑤学校与对外交通太近,有干扰。⑥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没有隔离带。⑦公共设施不集中,应该集中设置公共设施中心。⑧汽车站应在城市边缘。⑨沿河没有绿化带。⑩小规模城镇宜紧凑布局,该镇为两翼发展,不妥。

4道路 ①路网结构混乱,级别划分不明,系统性太差②过境交通穿越城市,且对城市开口过多,对城市干扰较大,③过多丁字路口和斜交路口,④小学和医院可达性太差。 5市政设施

垃圾填埋场离建成区和水体都太近,且没有绿化隔离带和防护带,污染严重,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缺少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

三、小区总平面分析 某小区,北方寒冷地区,日照系数1.7,住宅层高2.7,小区北侧为快速路,东侧为主干路,南侧为次干路,西侧为支路。小区在快速路与主干路立体交叉口附件设置了东出入口,在西侧支路上设置了北出入口和南出入口。小区商业沿小区北边、西边布置,部分高层住宅东西向布置。楼宇之间布置了地下停车场,与小区中唯一一条道路连通?(或者说是小区内建筑间的联系仅有一条道路)。小区西南方向设置了一个小学,并在小学西侧布置一个停车场。

1、快速路边上不宜有商业,影响交通,也不安全。

2、东入口离立交桥太近,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3、不宜在主干道上设入口。

4、小区没有人行入口。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幼儿园的日照间距不够,且没有入口。幼儿园与水系直接相连,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6、小学位置太偏,没有田径场,且与西边的停车场出入有干扰,影响安全。

7、西侧沿支路超过150米的高层应设消防车道,超过80米的应设人形通道。

8、作为北方的小区,小区路不满足敷设供热管道的要求,不符合相关规定。

9、西北角的建筑日照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0、西南入口距交叉口距离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且因为正对折线,视线有遮挡,影响安全。

11、正对丁字路口,影响安全。

12、建筑整体布局凌乱,不美观,部分建筑通风采光不好。

四、分析方案可行性 某县城,由一条西南-东北的高速公路A将城区分割2块,北侧为旧区,南侧为新区。高速A在城区有2个接入点。新区南侧有一条与高速公路A平行的高速B,现在,政府想对高速A进行改造。 方案一,将高速A的2个接入点,分别背向往外移至城市边缘区域,原有的城区段,改为高架,并通过主干道,将旧区、新区连接。并沿路布置防护绿地。 方案二,将高速A城区段向高速B移动,与B共用一条公共走廊,不过因为线路移动,需要拆除城区外围一个镇区、一个村庄。 试分析方案可行性。 选方案一:

投资成本:方案一原址高架,比起地面铺设,成本较高,但是不需要拆迁,而方案二而涉及到城南城北的部分村镇,拆迁成本远远高于方案一。城市将来需要发展用地的时候,高速公路还得调整,增加了未来投资成本。

新城建设:方案一原址高架后,相当于城市按两个组团发展,相互比较独立,受高速的干扰较小。方案二可以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基本不受高速影响。

交通联系:方案一原址改为城市道路,因为方案走向与原有道路顺直,便于组织城市结构,且高速出入口向两侧偏移是合理的选择,符合高速出入口位于城市边缘的要求。方案二四个出入口相隔太近,不利于组织交通。

景观:方案一高速高架影响景观,方案二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方案一对景观影响大,城市形态还受高速影响,但是考虑到开发成本和城市未来的发展,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方案一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五、可行性分析。某城,面临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在城区北部开始建设一条专用铁路运输线,与城区南侧的现有车站连接;现有2个线路A、B。A线直接穿越城区中间,与南侧现有车站相连,城区中间两侧为住宅,B线则是从城区外围,绕着工业用地与现有铁路连接;二是城区北侧临靠码头、公路、铁路,拟实行公铁水联运,发展商贸物流园;三是新农村建设加速,准备建设个农产品交易中心。城区的东部为3个乡镇,西侧忘了。 分析线路A、B,推荐一条线路。 在城区布置的1-8号地块中,合理安排一个物流园一个农产品交易中心。 线路B较合理

农产品交易中心宜选4号地块 因为离高速出口近,离铁路近,又在火车站的侧方向,对火

车站的交通不干扰,该地块位于城市边缘,符合农产品交易市场宜布置在城市边缘的要求。 物流园区宜选8号地块,因为该靠近仓储,便于管理对仓储的管理,以及处理相关的商务事务,沿生活岸线,环境优美,适合办公。 六,改规划条件

某地,控规,1.5容积率,居住,出让给某公司。某公司依法取得用地许可和工程许可。在施工时,发现地块东北角有一文物。经市文化、规划等部门鉴定,对该处文物,划定了保护区范围,明确建筑控制线,同时县会议纪要决定,将该地块的东北角用地性质调整为G1。 某公司认为,建设用地范围减少,可建部分被减少,要求在重新划定的用地范围时,提高地块容积率,规划局同意了这一请示,将容积率调整为1.6。 问:1.规划条件可以改么?为什么? 2.规划条件如果可以改,那么在重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规划部门应做什么? 3.规划条件不可以改,那么是否需要重新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工程规划许可?

可以变更规划设计条件; 因为①根据相关规范,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②本建设项目在原规划用地中提供一处用地作为绿地,属为城市提供公共空间,可以给予容积率奖励,从1.5提高到1.6,只要不影响景观,经利害关系人同意,可以同意; 规划局应做如下工作:

1、先改规划条件①在剔除的新设立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留出足够的防护距离后,划定新的范围②把容积率定为1.6。

2、要求建设单位根据新的规划条件重新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举行论证会、听证会,组织专家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确定不影响城市原有山水眺望系统,经利害关系人同意,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

4、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5、规划局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

6、建设单位应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有关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备案。

7、重新签土地出让合同。

8、领取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组织控规修改论证

2、征求厉害关系人意见

3、提出修改控规报告,报原审批机关审核同意

4、修改控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

5、报土地主管部门变更的规划条件,进行公示)

七、案例分析 指出处罚决定书中的错误 建设单位:某公司 地址:某地 负责人:某某 经查实,某公司在某地建造了办公楼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该公司违法了行政许可法第四十条、六十四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按照造价的20%进行处罚,建造单价为770,建筑面积为7709平方米,共罚款107万。 如果不服,可以在60天内向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上诉,或者在30天像法院提起诉讼。 某规划局 某日

1、还因为没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数额太大 需要预先通知相对人是否听证。

3、写明交罚款地址

4、根据的是城乡规划法

5、罚款的比例不对,应为 5%-10%。

6、应该向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分提起行政复议,不是上诉。

7、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间不对,应为行政复议结束15日之内,或者是行政复议期满15日内。

8、及时消除影响

9、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0、逾期不履行本处罚决定,本机关将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14篇: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附件

12013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报考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级别为“考全科”):

(一)1980年底前,取得城市规划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15年。

(二)1982年底前,取得非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0年。

(三)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专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6年。

(四)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4年;或取得城市规划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5年。

(五)取得通过评估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3年。

(六)取得城市规划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3年。

(七)取得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2年。

(八)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1年。

二、免试部分科目(级别为“免二科”)的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考部分科目,只参加《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城市规划实务》两个科目的考试:

(一)在1999年4月7日前,已受聘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1987年以前(含1987年),取得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0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2年。

(二)在1999年4月7日前,已受聘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1984年以前(含1984年),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7年。

(三) 1970年底前,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15年;或非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0年。

(四)1970年底前,取得城市规划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0年;或非规划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5年。

三、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

部发„2005‟9号),香港、澳门居民申请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在报名时应向报名机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专业学历或学位证书,以及相应专业机构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年限的证明。

按照《关于2001年上半年各专业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人办发„2000‟100号)文规定,专业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2013年年底。

第15篇:江苏城市规划师报名时间

2014年江苏城市规划师报名时间:7月18日-24日 关于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主管部门,省各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函〔2013〕544号)、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及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 〔2014〕29号)精神,为做好我省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分工

(一)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负责。考务工作由省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

(二)各市人事考试中心负责本地区的报名组织工作。资格初审工作由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报名资格的终审。

二、工作计划与考区设置

考试时间定于10月18日、19日两天。

考点设置视报名情况确定,考试具体地点可从准考证上获知。

三、科目设置及管理模式

考试共设《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城市规划实务》4个科目。

考试成绩实行滚动管理,参加4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应试科目,方可取得资格证书;免试部分科目(免2科)的人员必须在1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方可取得资格证书。

四、试题题型及答题方式

《城市规划实务》科目试题为主观题,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其余3科试题均为客观题,在普通答题卡上作答。

报考人员应考时,可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等文具,其他物品应统一放置考场指定处。考场上应备有草稿纸供考生索取,考后收回。

五、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香港、澳门居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报名参加全部科目的考试。

1.1980年底前,取得城市规划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5年。

2.1982年底前,取得非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0年。

3.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专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6年。

4.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4年;或取得城市规划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5年。

5.取得通过评估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满3年。

6.取得城市规划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满3年。

7.取得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2年。

8.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1年。

(二)免试部分科目的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相关知识》两个科目,只参加《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实务》两个科目的考试。

1.1999年4月7日前,被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在1987年以前(含1987年)取得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0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2年。

2.1999年4月7日前,被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在1984年以前(含1984年)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17年。

3.1970年底前,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15年;或非规划专业大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0年。

4.1970年底前,取得城市规划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0年;或非规划专业中专学历,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5年。

(三)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学历前后从事规定业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

六、报名组织

(一)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报名网址:“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服务平台(zg.cpta.com.cn)”,请各地在当地报名网站做好全国统一报名服务平台的网址链接工作。

(二)我省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时间统一定于7月18日~24日,报考人员网上缴费截止时间为7月28日。本次考试报名采取先审核后缴费的组织方式,请各地合理安排现场资格审查时间,确保资格审核通过人员按时缴费。

(三)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使用统一报名平台开展资格考试网上报名试点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4〕6号)精 神,全国统一报名系统档案库仅包含成绩有效期内报考人员档案信息,凡在网报档案库中存在档案信息的为老考生,网报档案库中无档案信息的,一律按新报考人员 处理。201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网报系统档案库只包含20

12、2013年报考人员档案信息。

(四)凡新报考人员,应按规定将有关报考材料送指定地点接受资格审查。

驻宁中央、省各直属单位的新报考人员应将有关报名材料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接受资格审查,地点:南京市江东北路399号综合办公楼4楼

410、411室(江苏开放大学院内),具体时间要求详见江苏建设人才网()。

办理资格审查手续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网上下载打印的2014年度报名表;

2.相应的学历(或学位)证明及复印件,免试部分科目人员还须提供所需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书及复印件;

3.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军官证)及复印件;

4.有效的业务工作证明原件;

5.本人近期2寸同底(同上传电子照片)免冠证件照片1张(贴于报名表指定位置)。

报考人员应对照报考条件认真自查报考资格,如网上支付成功后,一旦在审查中被查出不具备报考条件而被取消报考资格者,所支付报名费用将不再退回。

(五)对于全国统一报名系统档案库中包含的报考人员,网上报名时应按要求填写相应报名信息,经网上支付成功后即完成报名,无需再进行现场资格审查。

(六)为便于准确掌握港澳人员报考情况,请各地在报名时认真审核“国籍地区”信息项,防止报考人员误填误报。

(七)10月13日起,报考人员可登陆报名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

七、教材征订及培训工作

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依据《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版)》实施。鉴于考前培训已社会化,请报考人员按照自愿原则选择具有培训资质、信誉良好、教学水平高的培训机构参加培训。考试教材请报考人员到当地建筑书店等正规书店自行购买。

八、收费事宜

根据江苏省物价局《转发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注册城市规划师等考试、注册收费标准的通知》(苏价服〔2001〕32号)精神,2014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收费标准为:客观题按每人每科60元、主观题按每人每科120元标准收取,报名费按每人每科10元收取。

九、其他事项

有关考务技术问题和报考资格条件的咨询,请登陆江苏省人事考试网站服务指南查询联系方式。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年5月29日

第16篇: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飞跃发展, 古老的城市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 城市建设投入巨资超常规的发展召唤了当代的城市规划师队伍。城市规划不仅要求规划师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要有职业道德素质的涵养。本文介绍了职业道德的定义,并就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其问题的基本途径等一些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道德标准,道德建设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社会力量的分化,规划师的社会角色分异成为发展的必然。由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规划体制存在“政府主导型”、“强势力量主导型”等特征,在行政和生计的压力下,这种角色的分异随之演变成角色的偏离,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规划事业要想健康地向前发展、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守则和法律规范共同约束城市规划的思想和行为。现就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作一探讨。

作为城市规划师,都应体现社会公平、公正,讲求工作效率;保证国家和整体利益,确保公众参与;尊重多元文化与不同意识形态的共存;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处理好与业主、公众之间的关系,恪守规划职业道德,等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城市规划事业的历史使命感更加重大,城市规划师要担当起政府、市场和公众三者之间的桥梁,更多时候面对的是政府服务(城市规划是政府行为,但又是不完全的政府行为,以政府型规划师为主、社会规划师为辅),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和更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同时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1 职业道德的含义

所谓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本行业执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撒,包括职业品德、执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所应达到的标准,它是社会职业道德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基本职责是,在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的活动中,忠实地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因此,与其他职业相比,城市规划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城市规划师的过失,则是公众的公共利益受到损失。所以说,为了使城市规划师更好的履行职责,保证执业质量,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赢得公共的尊重和信任,倡导社会规划师的职业道德,是十分重要的。

2 中国规划师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

(1)规划师在一般道德方面仍有很大欠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社会传统上不具备一些现代道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转型导致一些本来有的或引进的道德好像丧失了理性基础,使人们对为什么要遵守一些道德感到了茫然。 (2)对职业的荣誉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是提高职业忠诚度的重要一环。从表面上看,规划师似乎都了解了规划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规划师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清晰、深入,这可从“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这一现象得到印证。

(3)规划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性严重不足。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因为这从本质上动摇了捍卫职业技术原则的合理性,也就动摇了规划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比如,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我们根本都无法说清楚,又如何谈得上去维护?又如我们连“什么是科学的规划”都不明白,又如何做到“规划要科学”?所以,尽管有其他因素,主要的恐怕还是规划本身的不严密导致了规划日益成为官员的附庸。尽管不少学者关注到规划的科学性问题,但是对这个根本问题的研究却极为薄弱。最糟糕的是,规划的复杂性似乎已使很多规划师放弃了使之严密化的努力。

归根到底,我们现在的规划师职业道德并未具备充分的理性。

3 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标准的建立

当前, 规划师的职业道德确实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但究其原因是社会整体环境和体制缺陷造成的全面性倒退, 而不应简单地归因于规划师的个体行为和个体素质。实现规划师职业道德的再树, 实际上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 它从根本上有赖于社会总体转型的时间长短和成功与否。著书立说、开思想会议, 这种乌托邦式的一厢情愿的做法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已经难以实现了。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建立一个规范规划师行为的职业道德守则。国外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约束规划师行为的专业行为守则或者职业道德守则,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在美国, 若想成为执证规划师, 除了通过考试外, 还要签字声明遵从/ 美国执证规划师学会( AICP) 职业道德守则0 。我们国家已开始实行注册规划师制度, 同时也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行业组织, 现在欠缺的就是相关的规划师职业道德守则的确立。

一旦有了规划师职业道德守则, 规划师就可以参考这些守则, 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所处的位置。职业道德守则为规范规划师的行为提供了指引, 也为一切不道德行为提供惩罚机制, 此外, 建立职业道德守则后还要有一个监督守则实行的机制以维护其正常的运作, 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而缺乏真正的约束力。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结合传统的道德观教育, 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将逐步树立起来, 中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也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4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的交叉学科,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中涉及的决策问题在本质上往往是政治的,而非技术的,城市规划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向权力讲述真理,为决策者提供咨询,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弱势群体,作出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谋划。

因此,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有别于其他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服务,是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最高标准。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学识、强烈的事业心精神、过硬的综合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5 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1)深刻认识中国城市规划师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城市规划不同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承担的历史使命要远远大于西方城市规划承担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的国情变化日益凸显了这一点。规划对于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高度城市化与工业化,主要通过规划解决城市空间的合理配置问题;而对于中国来说,城市规划已经逐渐成为政府引导和调控发展的核心机制,未来城市如何发展、发展成什么样,从城市到乡村、到区域或更大范围,土地利用、产业战略、空间统筹、社会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城市规划已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中国城市规划师所面临的规划任务和难度,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历史使命,不仅将极大地提高城市规划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而且使得城市规划师以更大的热情、更认真地对待城市规划事业,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师的自豪感。诚然,这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给予了城市规划师更多的责任,当一个城市规划师真正意识到规划的使命感,才会愿意并且乐意为“规划事业”付出心血和长期努力,“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2)树立正确的规划科学观和价值观

2002年1月,武汉市耗资近1.6亿元的高档住宅“外滩花园”被起爆,虽然炸掉比较可惜,但由于它的规划选址、设计施工、审批程序违规,修建于长江防洪堤内,有碍长江行洪,违反了《城市防洪法》,损害了国家的防洪利益。近年来公布的重大贪污腐败案件中,有不少案件与土地、规划相关,逐渐由公路建设领域大案、窝案向规划建设工程领域方向转移;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突出、腐败案件频发,2010年监察部公布了全国8起典型案件。国内某规划院一位设计人员私自调整控规用地性质而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树立正确的规划科学观和价值观是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必须具备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规划科学观和价值观,才能为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和社会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城市规划师还应具有深厚的人本情怀

人本情怀的核心,就是认为人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并享有美好的愿望,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城市规划师是城市灵魂的工程师、城市环境的美容师,是描绘美好城市发展蓝图的总设计师,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思想、风格,关系着老百姓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的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师应真正理解并能建立起深厚的人本情怀,尽量做到客观、实际、公平、公正,避免主观臆断与盲目性。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城市规划师应给予真诚的关注,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公众利益,对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进行真正的综合平衡,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服务。

此外,人本情怀也是社会主流道德的验证,当我们带着人本意识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并通过规划方案的编制去构想一种美好的愿景,城市规划怎能没有质量、不富有激情?

结语

城市规划事业要想健康地向前发展、更好地指导城市建设,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守则和法律规范共同约束城市规划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城市规划一级科学建设为背景,培养城市职业规划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当代城市建设过程必不可少的,规划师职业道德教育已具有联系性和终身化特征。作为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师,努力学习扎实的专业学识、强烈的事业心精神、过硬的综合协调能力,更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第17篇:注册城市规划师阅卷有感

注册城市规划师阅卷有感

编者按: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被视为是对我国规划队伍素质和规划专业教育的一次检阅。本期邀请部分参评专家笔谈(主观题),希望能够对促进广大规划师的业务水平有所帮助。

陈友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通过阅卷工作可看到,不少同志通过对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学习,各方面知识都有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⑴文字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城市规划工作中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但有些考生解答问题有些词不达意;有些是\"创造\"了一些不易看懂的\"新名词\",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解题质量。城市规划经常要写说明、文本等,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

⑵规划方案剖析能力有待提高。主观试题主要是对提出的规划方案进行剖析,但从答卷中发现,能够完整解答的考生还不多,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也不够。试卷基本能客观反映出应试者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的深度。编制和审核城市规划,分析城市规划方案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学习有待提高。试卷解答不完整的原因是对基本要求掌握不完整,也就影响答案的完整性。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资格考试,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法规的学习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张文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2000年11月底至12月初,本人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考试的阅卷工作,颇有感想与收获。

我负责《城市规划实务》试卷第二题的审阅,题目要求评析一个市区人口规模70万的大城市的道路网及主要交通场。

站设施布局的不合理之处。从答题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言简意赅、准确精当。该类试卷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找出问题之所在,遗憾的是这类答卷微乎其微,千余份试卷中能得13分(满分为15分)以上的不超过20份。

第二类是面面俱到、密网捕鱼。这也不失为一种应对考试的办法。这类试卷得分情况有两种,一种能得8分~9分,对城市道路还有些基本认识,所以只要触到要点就能得点分;另一种能得3分~4分,可能对城市道路方面的问题有些模糊的认识,说了很多,但有用的不多,本想广种广收,结果却广种薄收,其差别还是在于对城市道路规划基础知识的掌握上。

第三类是审题不准、不得要领。从卷面可以看出,答卷者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基础知识,涉及了城市布局的很多方面,但与试题无关,费劲不少,得分不多。

第四类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这类答卷者或者审题不准、所答非所问,或者心中无数,不知所云。卷面洋洋洒洒,不着边际。

通过参加评分工作,使我更明白:一是要看准对象,了解意图。考试如此,搞城市规划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胡子眉毛一把抓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城市规划是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多,因此能否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三是工作中要加强沟通,相互协调。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能把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方立(海口市规划局总工):

实施注册规划师执业新体制,是提高规划队伍人员素质,使执业者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里就这次应试人员考卷中所反映和暴露出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谈一谈。

⑴规划执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但部分考生的文化素质不尽人意。反映出知识面较窄,语文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等情况,答卷中文字叙述混乱、条理不清、表达能力较差;对试题理解不透,答题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字迹书写不端正,马虎、潦草,令人难认。

⑵部分考生在掌握和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方面还不够全面,实际业务工作能力还欠成熟。答卷中存在用词不确切、专业用语不规范以及言不达意、答不到位等情况。

⑶考生在掌握、熟悉、了解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方面及知识构成上存在一定不足与缺陷。虽不乏有回答正确、全面,获取满分(15分)的考生,但相当部分考生顾此失彼,不能全面正确回答,反映出在掌握专业知识面及知识结构上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

⑷从答卷中较明显地反映出从事规划设计和从事规划管理人员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相互不够熟悉、片面、脱节的倾向。另外,试卷也反映出有少数考生未掌握规划专业基本知识,概念不清,不具有专业基本素质。

唐恢一(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规划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职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安排在较高的教育等级上进行培训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队伍存在总体素质较低的现象。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在许多高校设置城市规划专业,逐渐增加了城市规划本科生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情况有了一定改善。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加速,亟需迅速提高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实行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非常必要。

从参加《城市规划实务》科目考试阅卷的部分工作中,就居住小区规划方面的试题而言,感到许多应试者对小区规划的概念和要求是清楚的:有的能熟悉规范,并熟悉规划指标;能够分析掌握环境要素、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潜力;对于各级规划间的关系、居住区详细规划的程序和深度要求也有基本概念;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掌握规划原则方面,侧重点略有不同。不足方面,有的应试者长篇大论但抓不住要点,或不切题意;有的仅寥寥数语,显示对规划缺乏深刻理解;也有若干白卷或违纪卷。另一方面,就文化素质而言,字体端正俊秀、卷面整洁者不多;不少人字迹潦草,走形严重,错白字频频出现,卷面凌乱不堪。这在全国性正规考试中是不应出现的。

实行注册城市规划师制度并严格其考试认定制度是有效措施之一。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由此促进城市规划教育培训系统的改革与提高,将使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进入较正规发展的轨道。

魏超云(天津市规划院高级规划师):

通过参加注册规划师考试的阅卷,并征求了我市一起阅卷的若干专家和应考生的意见后,有以下共同感受:

体会:

⑴这次注册规划师考试是我国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的需要进行的一次考试,是对规划师水平的一次检验,有利于今后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工作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建设,是规划师获得社会承认的一个开端。面对21世纪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行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更好地发挥规划师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⑵考题的类型、分量都不错,统筹了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的知识。但考生对考题的回答反映出对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掌握的能力参差不齐,几乎有一半以上的考生在答题中出现了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的现象。有的考生对题的理解不透彻,从而答题就出现了文不对题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考生的精神紧张或不够细心,或题目还没有看清就开始答题,等等。

希望:

⑴希望下一次考试要有针对性,根据考生所从事的专业给予一定选择考题的可能,答案要增加理解分。

⑵积极提高规划师的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提高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水平,要开展对规划师的培训工作,应多进行学术交流。

张定一(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原院长书记):

大凡一次考试,实际上受考的不仅是考生,考生的师长也同时受到一次检测,这次注册规划师全国统考也是如此。它不仅全面地、最直接地考评了规划师的整体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考试者受教育的程度、学校的专业水准、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和训练程度。

城市规划工作者由多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他们在各自专业技术方面各有所长,要想在统一的考试中大家都获得满意的成绩,实非易事。我想这也是注册规划师考试可能要比其他执业资格考试的困难之处。但是,他们既然集合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既而工作,那就需要在工作中,在平时处理各类问题(包括设计与管理)时,培养和造就规划师所必须具备的城市规划意识。建筑师与规划师在专业技术方面有许多是相同的,他们最大的差别就是规划意识。其他如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给水排水专业从事单项工程设计与从事城市规划也是如此。实践证明,一个出色的规划师要有过硬的本专业的理论和业务技术,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规划意识。这一点似乎与足球很相似。中国足球队,不乏有出色的前锋、前卫、后卫和守门员,但就是冲不出亚洲,他们最缺少的,就是足球意识。

反映到这次考试,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家已作了剖析,但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规划师缺少规划意识,虽然个别人在某些方面表达得相当优秀(例如动手能力),但与规划全局有关的得分点却未意识到,充其量也只能得6分(满分15分),非常可惜。

圈内人士在评价城市政府领导人时,常常用是否具有规划意识来衡量。其实我们规划师自己的行为,又何尝不是\"规划意识\"的体现,即使是这次注册规划师考试亦如此。

陈皓峰(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这次有幸参加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评分工作,感受颇深,由于评分接触面的限制,现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通过这次评分,感受最深的是全国各地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前些年相比普遍有了提高。从《城市规划实务》这门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应试者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都能较熟练地掌握,这7个考题也基本能反映出应试者的实际水平。

我参加的是第1题的评分工作,这道题分量是比较重的,要求对一个中等规模滨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析,在考题不可能详尽介绍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应试者基本都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指出规划中的一些明显错误,提出修改意见,还有不少应试者答题超出了标准答案要求的深度:有的徒手绘出了修改以后的总体布局示意图,将各项城市用地清楚地表达在图上;有的还依据图示中的比例尺计算出规划区面积,指出该城市达不到中等城市规模;有的还从宏观角度分析,指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和对外交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的在城市道路系统、城市绿化系统等方面做了深刻和高水平的评析;有的还从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很有见解的建议……尽管这些超出了标准答案的要求,但也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当然,应试者水平也参差不齐,极少数人不具备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本题满分为15分,得0分~2分的也有人在。如有的看不清风向玫瑰图,分不清上风、下风方向;有的将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的污染程度颠倒;有的根本不了解疏港大道的含义,认为是一条城市道路的名称等等。

考好《城市规划实务》这门课,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能临阵磨枪,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动脑筋,将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素质。

杨远熙(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

通过参加这次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主观题的阅卷评分工作,我的感受是:

⑴尽管是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报考注册城市规划师之前,一定要按照执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的要求,对城市规划的原理、管理与法规、相关知识以及实际业务技能等方面进行一次较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⑵应试者在全面提高自身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应针对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扩大知识面,掌握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水平,弥补自己的专业缺陷和工作经历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执业城市规划师的注册资格要求。 ⑶这次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考试的阅卷评分,主要是针对《城市规划实务》的主观题试卷。其余3个科目的试卷是采用电脑计分的方式进行。主观题的考试,关键取决于考试者对试题的理解、判断、文字表述和临场发挥。按照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专家组对阅卷评分的要求,制定了统一的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每一道题的分值和得分点非常明确。从阅卷中可以看出,如果应试者能正确理解题意,熟练运用有关原理、法规和规定,文字表述清楚,再加上临场发挥得当,回答问题抓住了关键词语,就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

第18篇:城市规划师第一讲讲稿(材料)

第一章

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

第一节

行政法学基本知识

行政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研究对象为行政法,范围比较广。行政法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依法行政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是我国走上社会主义法制轨道的重要保证。依法行政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学习行政法学基本知识的目的是推进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

一、法律与法律规范

1、法律的概念

法律泛指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一般指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的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而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专指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社会关系的,法律与权利、义务的概念不可分。

(4)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规范。违反了它,就要受到国家的制裁。这是法律规范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的重大特点。

2、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整体的基本要素或单位。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逻辑上周全的,遇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形式上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作为其实施的保证。

法律规范不同于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规范的文字表现形式,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构成要素,但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3、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定由3个要素:假定、处理和制裁。 假定是适用规范的必要条件,即实施某种行为可以适用法律规范;

处理是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即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规定人们应当作什,不能做什么。 制裁是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接受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

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法律规范。 4、法律规范的效力

法律规范的效力,也成为法律效力,就是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效力包括:等级效力和效力范围。 等级效力:是指法律体系中不同渊源法律形式的法律在规范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一是,法律效力的等级首先决定于其制定机构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制定机关的地位越高,法律规范效力的等级越高。二是,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中,按照特定的、更为严格的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其效力等级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三是,同一制定机关按照相同的程序就同一领域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法律规范时,后来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先前制定的法律规范,四是,同一主体在某领域既有一般立法又有特殊立法时,特殊立法通常高于一般性立法。五是,某国家机关授权下级国家机关制定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法律、法规时该项法律、法规在效力上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制定的法律、规范。

效力范围:指法律规范的约束力所及的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

时间效力范围:即法律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是否溯及既往。我国法律一般不溯及既往,即对法律规范性文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实不适用该法律的规定。如有例外,必须说明。

空间效力范围:即地域效力范围,是指从地域范围上确定法律对人、对事的效力。

对人的效力:中国公民在国内一律适用我国法律,在国外,原则上仍然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在我国的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员以及他们举办的企业组织或社会团体,同样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如我国另有规定,则依该法律办理。

二、行政法学基础

1、行政法学的概念、作用和调整对象

概念: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利的手语、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利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居于各子法之首。

作用:行政法保障了行政政权的有效行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

调整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包括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是在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主体与其它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监督行政关系:是国家权利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关系。包括:国家权利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司法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行政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行政法的渊源

行政法的渊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在我国,行政法一般来源于成文法。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构成了我国的法律体系,成为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1)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在法律渊源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

(2)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适用全国范围,是制定行政法规范和其它法规、规章的依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次于《宪法》,但高于其它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最重要的渊源之一。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适用全国范围,是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及规章的依据。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数量大,是行政法的主要渊源。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其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法规只在民族自治机关的管辖区域内有效。在我国的法律渊源中同地方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6)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分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性政府规章作为法律渊源,其数量大大超过地方性法规。但其效率不及其它法律形式。在我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中,只具有参考价值。

(7)有权法律解释。有权法律解释是依法享有法律解释权的特定国家机关对有关法律文件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主要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8)国际条约与协定。由签约国制定,适用于条约和协定涉及国内规定的范围

(9)其他行政法渊源。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法律文件、行政机关与有关组织联合发布的文件等。

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使用的法律渊源有其特殊性,只适用于该特别行政区。 3、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将行政法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为法。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将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 (3)以行政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原则:

行政法应当遵循的原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它规定行政法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根本性质。另一类是一般的行政法原则,即基本原则。位于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所有的行政法律规范。在一类是行政法的特别原则,这类原则位于基本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局部行政规范。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名具有其它原则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 ②行政法治原则有助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及解释。③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法误差或执法偏差。④行政法治原则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必须服从法律的基本准则和法制、民主及人权原则在行政领域的运用和体现。即合法性原则是以法制、民主和人权原则为基础的。

行政合法性,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1)行政主体合法。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应具备相应资格。行政主体合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依法行政必不可少的条件。

2)行政权限合法。行政权限,指行政权力的边界。行政权限合法是指行政主体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对社会活动进行调整的行为应当有法律依据,应当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包括:时间、空间范围限制;手段、方法限制;权力运用程度限制;目的、动机限制等。超出授权范围的行政是越权行为,而越权行为是无效行为。 3)行政行为合法。即行政行为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手段、方式、程序进行。行政机关作出对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4)行政程序合法。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公正的保障。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力,同样是为法。程序的作用是有效防范行政权力的专断和滥用,保障行政机关作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公民接受行政决定的能力。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多的行政决定是无效的。

5)其他原则。例如: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等。 强调依法行政并非限制行政活动。现代行政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如明亮、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这类行政应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可以说“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称之为消极行政。第二类是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的,如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咨询、行政建议、行政政策等。这类行政则要求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权限内积极作为,称之为积极行政,或“服务行政”。 (2)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出现和运用是行政法的一个重大发展。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制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公平正义的法律理性)。合理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合法的前提下,在行政活动中,公正、客观、适度地处理行政事务。行政合理性原则应该包括:

1)行政的目的和动机合理。行政行为必须出自正当合法的目的;必须出于为人民服务、为公益服务;必须与法律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国家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相一致。

2)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范围合理。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被严格限定在法律的积极明示和消极默许的范围内,不能滥用和擅自扩大范围。

3)行政的行为和方式合理。行政权特别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符合人之常情。包括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日常生活常识、人民普遍遵守的准则和一般人的正常理智的判断。

4)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合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特别是作出对行政相对人的利益有直接关系的行政处罚,面临多种行政手段和措施时,应该按照必要性、适当性和比例性的要求作出合理选择,则其合理而从之。

合理性原则的产生是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行政机关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的条件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2)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对法律的合理解释,采取具体措施。

3)法律规定了具体明确的范围和方式,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承认和保护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应当对其行使加以控制。

合理性原则与合法性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理性原则只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通常,一个行政行为触犯了合法性原则,就不再追究其合理性原则;而一个自由裁量行为,即使没有违反合法性原则,也可能引起合理性问题。随着国家立法进程的推进,原先属于合理性的问题,可能被提升为合法性问题。

一般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对待。行政主体针对多个相对人实施行政决定时应遵循的规则。行政主体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时,必须一视同仁,不得歧视。行政主体先后面对多个相对人时,对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变更和消灭,应当与以往同类相对人保持基本一致,除非法律已经改变,对不同的情况要求区别对待。

2)比例原则。行政权虽然有法律上的依据,但是必须选择使相对人最小的损害方式来行使。比例原则和平等对待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行政决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正常判断。对于行政决定合理与否,难以用一个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只能用大多数人的判断为合理判断,即舍去高智商和低智商的判断,取两者中间值即为合理判断。

4)没有偏私。行政决定上的内容没有偏私的存在,而且要求在形式上也不能让人们有理由怀疑可能存在偏私。这就要求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决定时不受外部压力的干扰,对所处理之事没有成见,在作出决定之前,未私自与一方当事人接触过等。

行政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则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一方。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在行政中应该保持一致;合法性原则必须讲求“合理性”的度,与合法性原则相协调。

(3)行政应急性原则。也称行政应变性原则,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处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依据相抵触的措施。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应急性原则并不排斥任何的法律控制。一般而言,应急性原则应符合以下条件:

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

2)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事后由有权机关确认; 3)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监督; 4)应急权利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

5.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监督,都要依照法律进行。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

(2)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和社会以事务管理,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等内容组成的。在这些内容中,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重点。因为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依靠各级人民政府进行的。如果各级行政机关都能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进行管理,这样依法治国就有了基本保证。不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根本就谈不上依法行政;没有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就会落空。因此,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的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但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3)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组织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行政职责,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4)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发布的行政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理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对因此受到财产损失的行政相对人,应依法给予补偿。

6)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有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不正当行使职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第19篇:河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消防设施试题

河南省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消防设施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增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于1950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进一步发展。A:佩鲁 B:薪希曼

C:约翰·弗里德曼 D:纳克斯 E:经济政策

2、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A: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B:修建性详细规划 C:县城区规划 D:镇规划 E:综合治理

3、列昂·克里尔认为,组成城市空间的核心要素是。A:广场 B:街区 C:柱廊 D:拱廊 E:综合治理

4、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中,针对城市规划中涉及的某些特定议题进行的立法是。

A:主干法 B:专项法 C:从属法 D:相关法 E:综合治理

5、在城市气源规划的气源设施用地选择中,关于天然气门站站址选择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线位置确定 B:门站的控制用地一般为1 000~3 000 ㎡

C:门站站址宜靠近城镇用气负荷中心地区,与城市景观协调

D:门站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 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 m E:经济政策

6、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工作程序中的关键程序是。A: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B:总体规划纲要

C: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D:现状调研 E:综合治理

7、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的方法是。A:等值线法 B:几何图形法 C:方格网法 D:图表法 E:综合治理

8、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是条件。A:城市自然 B:城市现状 C:经济技术 D:历史文化 E:综合治理

9、采用直线电机作为车辆的驱动力,利用磁场的作用,驱动车辆运行,属于。A:磁浮系统 B:钢轮钢轨系统 C:非黏着驱动系统

D:黏着力(摩擦力)驱动车辆行驶 E:经济政策

10、在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中,政府的基本职责是。A: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B:城镇体系规划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D: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E:综合治理

1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为。A:权威性 B:地域性 C:灵活性 D:科学性 E:综合治理

12、特种仓库中,仓库要布置在城市远郊的独立地段的专门用地上,同时应与使用单位所在位置方向一致,避免运输时穿越城市。A:危险品 B:冷藏 C:易燃材料 D:木材 E:综合治理

13、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中,中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有时可做到基本上不依赖主城区,但与主城区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相连。A:独立的散射式交通网城市 B:独立的工业卫星城 C:工业区 D:工业地带 E:综合治理

1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是指。A: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

B:生活废弃物总量,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消纳场所的规模及布局;公共厕所布局原则;垃圾处理厂位置和规模

C: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 D: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功能分区;环境污染的防护、治理措施 E:综合治理

15、现代城市的发展主要的趋势为。A:单一发展和综合发展 B:分散发展和现代发展 C:集中发展和城乡发展 D: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E:综合治理

16、城镇体系的前工业化阶段的特征不包括。A:规模小 B:职能单一 C:集聚

D:低水平均衡分布 E:综合治理

17、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中,,不仅能够缓解水资源危机,而且能够改善面源污染状况,补充地下水,降低洪峰和延迟洪峰时间,从而大大降低洪水风险,帮助恢复因为水源原因退化的湿地。A: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

B: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大力倡导和加强废水回用 C:加强雨洪水利用与管理 D:强化水污染治理 E:经济政策

1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关键程序是。A: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 B:城市规划分析

C:成果编制与评审报批 D:总体规划纲要 E:综合治理

19、城市规划实施的首要作用是。

A:使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得到全面的实施,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城市社会、经济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

B:通过城市规划的实施体现城市规划的核心作用,城市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规划能够得到实施,也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作用

C:处理好城市物质性设施建设与保障城市安全、保护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等的关系,全面改善城市和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使经过多方协调并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保证城市中的各项建设和发展活动之间协同行动,提高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决策质量,推进城市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 E:综合治理

20、下列选项中,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A:农业剩余贡献 B:工业化的集聚 C:比较利益驱动 D:制度变迁 E:综合治理

21、编制近期建设规划中,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作用。A:总体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近期建设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E:综合治理

22、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不包括。A:城乡规划实施的经济规划 B: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 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D: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E:综合治理

23、总体上看,非随机抽样中的方法更为科学,也比较常用。A:判断抽样 B:部分抽样 C:随意抽样

D:分层配比抽样 E:经济政策

24、市场经济早期模式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A:国有企业 B:乡镇集体经济 C:分散家庭工业

D:外资及混合型经济 E:综合治理

25、布局的一些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现象。A:集中式 B:分散式

C:狭长带状式 D:扇形式 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对于用地条件受限制或地质不良地段,可采用挡土墙,的地区,不能采用草皮土质护坡,必须采用挡土墙。A:人口密度大 B:降雨量多

C:土壤工程地质条件差 D:建筑物密集 E:用地紧张

2、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有。A: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B:要贯彻我国城市建设中一直坚持的“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

C:协调的原则

D:节约资源、减少费用的原则 E:符合生态环境平衡的原则

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 中明确规定,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应按__的布置要求,统筹安排,合理预留城网中各级电压变电所、开关站、配电所、电力线路等供电设施的位置和用地。 A.城市规划规模控制 B.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 C.城市规划布局

D.城市道路综合管线的布置 E.城市建筑用电负荷

4、下列选项为乡和村庄规划任务的是。

A: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引导,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B:坚持以促进生产发展、服务农业为出发点,处理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C: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要求,保护耕地与自然资源,科学、有效、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广大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D: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先导和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E: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的引导与管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5、制定《城乡规划法》时,应具有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A: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 B:强调城乡规划管理

C:使各级政府能够对城乡发展建设更加有效地依法行使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

D: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 E:实现城乡合理布局

6、人类活动要素的等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A:信息上的组合 B:生产上的组合 C:数量上的组合 D:种类上的组合 E:空间上的组合

7、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市规划的制定包括了等。A:城市规划的文本体系 B:各类规划的编制过程 C:各类规划的认定过程 D:各类规划的执行过程 E:各类规划的审批过程

8、我国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按居民是否参加工作,分为__。A.基本人口 B.服务人口 C.劳动人口 D.非劳动人口 E.非基本人口

9、关于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可表现在以下__方面。A.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具有多极性 B.每个中心城市可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C.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 D.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受相关区域资源及其他条件的制约 E.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相互促进,相互干扰

10、在行政法律责任中,对其行政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描述正确的是。A: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 B: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 C: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D: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义务为前提 E:只要构成行政法律责任的部分要件,就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11、下列属于项目建议书阶段内容的是。A: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B: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

C: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 D: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E: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12、在《测绘法》的测绘系统中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A:大地坐标系统 B:平面坐标系统 C:深度测量系统 D:高程系统 E:重力测量系统

13、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情形包括。A:认为行政机关违反要求履行义务的 B: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D: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服的

E: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14、立足于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未来区域开发态势的判断,通常对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分别采取不周的空间管制策略,一般来说,可分为。A:优化调整区 B:鼓励开发区 C:控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E:适度发展区

15、影响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城市的选址、城市性质和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特色,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包括。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海洋资源 E:森林资源

16、以资源为核心的社会生态亚系统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以物资从分散向集中的高密度运转为特征 B:以高密度的人口和高强度的生活消费为特征

C:以生物与环境的共存,城市活动的支持、容纳、缓冲及净化为特征 D:以信息从低序向高序的连续积累为特征 E:以能量从低质向高质的高强度聚集为特征

17、镇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9大类,30小类。其中大类为等。 A:居住用地(R) B:生产设施用地(M) C:仓储用地(w) D:工程设施用地(U) E:绿地(C1)

1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D类水体标准用水适用于__范围用水。A.源头水

B.珍贵鱼类保护区 C.游泳区

D.鱼虾产卵场 E.饮用水

19、《城乡规划法》规定了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原则包括。

A: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B:先建设后规划的原则

C: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原则 D:环保节能,多占耕地的原则

E: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乡特色风貌的原则

20、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进一步确定再生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B:计算再生水需水量,提出对用水水压的要求

C: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合理布置再生水厂布局、规模和服务范围 D:布置再生水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

E:确定再生水利用对象、用水量标准、水质标准,预测城市再生水需水量

21、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的城镇化模式。A: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 B:商品短缺时期以私营企业为主导 C: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 D: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

E: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

22、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是。

A: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B: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C: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 D: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E: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23、城市规划体系是由子系统所组成的。A:法律法规体系

B: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 C: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 D:行政体系

E:工作(运行)体系

24、对于申请注册城市规划师的人员来说,其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主要包括。A:遵纪守法,恪守注册城市规划师职业道德 B: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 C:所在单位考核同意

D:身体健康,能坚持在注册城市规划师岗位上工作 E: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25、城市人口的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可分为__。A.基本人口 B.非基本人口 C.服务人口 D.被抚养人口 E.固定人口

第20篇:河北省上半年城市规划师:消防站考试题

河北省2016年上半年城市规划师:消防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是以对外交通的货运枢纽为中心。A:商业中心 B:服务中心 C:文化中心 D:物流中心 E:综合治理

2、应考虑雨水的自然排放和规划场地及周边景观环境要求的是设计。A:竖向 B:道路竖向 C:场地竖向

D:建筑立面及风格 E:综合治理

3、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为左右,以食品和日用品等生活资料的存储和配送为主。A:1~5 B:1~10 C:5 D:40 E:综合治理

4、城市燃气管网按不同的压力级制分类,分为不同级别的管网系统,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A:一级管网系统 B:二级管网系统 C:三级管网系统 D:四级管网系统 E:经济政策

5、城市中的等可以按照城市总用地规模的一定比例计算出来。A:道路、绿地 B:机场用地 C:港口用地

D:教育科研用地 E:综合治理

6、下列选项中,属于直坡道式停车库特点的是。A:布局简单整齐,交通线路明确 B:用地较经济

C:单位停车位占用面积较少 D:上下行坡道干扰少 E:经济政策

7、用地一般来说基地条件良好,现状已有一定开发基础,适宜城市优先发展。A:控制开发区 B:禁止开发区 C:鼓励开发区 D:优化调整区 E:综合治理

8、交通噪声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公害之一,其日益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约占城市噪声源的。A:30% B:40% C:50% D:60% E:经济政策

9、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A:具体 B:法定 C:程序 D:规范化 E:综合治理

10、对规划方案的土方填挖量、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绿化工程、建筑建造与安装费用等进行总量估算的是估算。A:土地成本 B:工程成本 C:总造价 D:相关税费 E:综合治理

11、生态系统的成分,不论是陆地还是水域,都可分为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基本成分,其中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A:生产者 B:非生物环境 C:消费者 D:分解者 E:经济政策

12、将固体废物填入确定的谷地、平地或废砂坑等,然后用机械压实后覆土,使其发生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分解有机物质,达到减容化和无害化的目的。这是固体废物处理中的方法。 A:焚烧 B:热解 C:堆肥化 D:土地填埋 E:经济政策

13、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查形式中,是要掌握一定范围内大众意愿时最常见的调查形式。

A:现场踏勘 B:问卷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观察调查 E:综合治理

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中,当管线与铁路或道路交叉时应为正交,但在困难情况下,其交叉角不宜小于。A:35° B:45° C:55° D:65° E:经济政策

15、对土地和空间使用的直接调配涉及的实质上是一种的关系。A:相互作用 B:协调 C:利益 D:协作 E:综合治理

16、生态工程的目的不包括。

A:通过维护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功能保护生态系统

B:通过利用生态系统具有自我维护的功能建立具有人类和生态价值的持久性生态系统

C:保护未被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

D:恢复已经被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的生态系统 E:经济政策

17、采暖热负荷等于采暖热指标和之积。A:采暖建筑高度 B:采暖建筑面积 C:采暖户数 D:采暖量 E:经济政策

18、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A:0.12% B:0.14% C:0.16% D:0.18% E:经济政策

19、在江河附近,设计地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 m以上,下列不是设计洪水位应该考虑的因素是。 A:建设项目的性质 B:建设项目的用途 C:建设项目的规模

D:建设项目的使用年限 E:经济政策

20、用地承载着城市的主要活动,构成了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A:商业 B:农业 C:工业 D:居住 E:综合治理

21、城市燃气管网按分,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系统。A:燃气性质 B:布局方式 C:输配设置 D:压力大小 E:经济政策

22、印度塔与中国传统楼阁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A:楼阁式塔 B:密檐式塔 C:单层塔

D:金刚宝座塔 E:经济政策

23、城市是以为基本特征的。A:人口密集 B:建筑密集 C:要素聚集 D:系统性 E:综合治理

24、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此时驾驶人员视点高度离路面。A:1.2 m B:1.0 m C:0.8 m D:0.6 m E:经济政策

25、在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下,材料在破坏过程中吸收能量的性质称为。A:弹性 B:韧性 C:塑性 D:脆性 E:经济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集中布局的空间形态模式可分为。A:集中组团式 B:分散式 C:双城式 D:块状式 E:带状式

2、城市道路横断面由等部分组成。A:车行道 B:绿地 C:人行道 D:路灯 E:分隔带

3、村庄规划的现状调研与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

A:现场调查:对村庄的基本情况如人口、经济、产业、用地布局、配套设施、历史文化等进行充分调查了解,调查的内容和深度与村庄规划的内容相结合 B: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人均年收入,村集体企业,出租土地厂房,村民福利

C:分析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找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村庄规划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问题注意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现实情况,分析问题的成因不仅有普遍意义,也要能反映当地的特点,并对后面的村庄规划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D:道路市政:现状道路情况,机动车、农用车普及情况,停车管理,饮用水达标,黑水(厕所冲水)、灰水(洗漱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处理,供电,电信,网络,有线电视,采暖方式,燃料来源,垃圾收集处理

E:村庄背景情况:周围关系,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历史沿革等

4、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包括__。A.公共绿地 B.风景林地 C.居住区绿化 D.行道树 E.城市苗圃

5、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和区域的演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发展分为哪两个方面 A.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B.不同层面的城市内部结构重组 C.区域的重构

D.城市布局的演变

6、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包括__。A.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 B.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C.既要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和城市用地的作用 D.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E.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7、建筑空间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包括__。A.平面形状 B.里面形状 C.剖面形状 D.立体形状 E.侧面形状

8、城市中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包括。A:防止废水污染要求 B:防止工业废渣污染要求 C:用地的形状和规模 D:能源要求 E:地形要求

9、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A: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及环境保护途径

B: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C: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D: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E:确定近期居住地安排和布局

10、城市总体规划图纸包括__。A.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 B.城市现状图 C.用地评定图

D.建筑容量规划图

E.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1、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历程包括。A:从产生到规范 B:不断的变革与探索

C: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D: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E: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12、城市规划的制定包括等。A:城市规划的文本体系 B:各类规划的编制过程 C:各类规划的决策过程 D:各类规划的审批过程 E:各类规划的执行过程

13、从运输性质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两大类型。A:城市对外交通 B:城市对内交通 C:客运交通 D:货运交通 E:路面交通

14、政府根据法律授权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其主要的手段包括。A:法律手段 B:规划手段 C:政策手段 D:财政手段 E:管理手段

15、镇规划编制的方法是。A:镇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B:镇区用地规划布局 C:镇规划的现状调研和分析 D:镇的性质的确定 E:镇的人口规模预测

16、人们通过视觉辨别色彩时,每一个色彩都可由三个属性组合而成。A:色料 B:明度 C:色相 D:彩度 E:色光

17、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进一步确定再生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B:计算再生水需水量,提出对用水水压的要求

C: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合理布置再生水厂布局、规模和服务范围 D:布置再生水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

E:确定再生水利用对象、用水量标准、水质标准,预测城市再生水需水量

18、根据《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定紫线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控制范围清晰,附有明确的地理坐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B: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 C: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

D:城市紫线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依据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E: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

19、平面交叉口可按相交道路连接的形式分为。A:三角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T字形交叉口 D:环形交叉口 E:多路交叉口

20、下列关于车流量、车流密度和车速三项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正确的是__。A.平均车速与车流密度成反比的直线关系

B.车速与车流量之间,开始车流量是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加的,直到临界车速,相应的车流量是最大值,车速超过临界车速之后,车流量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C.车流量与车流密度之间成反比直线关系

D.为了提高车速,增大交通量必须要拓宽城市道路 E.以上说法均正确

21、风景名胜区管理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下列关于其相互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科学规划”是实现“永续利用”的基础与前提 B:“统一管理”是实现“永续利用”的手段和保证 C:“严格保护”是实现“永续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D:“永续利用”是规划管理的终极目的与核心 E:“统一管理”是规划管理的强制要求

22、下列关于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私人部门的规划师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B:私人部门中的城市规划师对公共利益无所作为

C:私人部门的规划师具有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桥梁作用

D:私人部门的规划师通过对社会利益的代言而参与社会利益协调的过程中,并发挥相应作用

E: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的主要角色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

23、影响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的派生因素层包括等因素。A:土地区位 B:环境优劣度 C:繁华度

D:城市基础设施 E:环境质量

24、平行停车方式是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其特点是。A: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较小 B:车辆驶出方便迅速

C: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

D: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 E: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

25、交通活动的控制在于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保证交通组织的空间,主要内容包括。

A:车行交通组织 B:公共交通组织 C:配建停车位 D:步行交通组织 E: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城市规划师
《城市规划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