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19 21:05:13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1、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延长,中班幼儿上课时间为20~25分钟.

2、开始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动能静,反应快,动作敏捷,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旺盛,在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身边奥秘的兴趣日渐浓厚。

3、活泼好动特点在中班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

4、嘴巴甜,语言能力增强。这一阶段的孩子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时刻要求孩子回答问题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 5、聪明中的麻烦。这个阶段的孩子处在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不仅爱玩游戏而且会玩游戏。会自己确定游戏主题,安排角色,独立游戏。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我们的孩子多聪明,可是麻烦哪儿来呢?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我们应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6、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家长们要与师统一思想: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都指导他们自己做。我们在教育中尽可能地放手,让孩子进行活动,让孩子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尝试、去思考,自己擦鼻涕,能自己穿脱叠放衣服,能自己整理游戏材料、学习用品,很多孩子都能帮助老师擦桌子、扫地拖地,整理区角,是老师的好帮手。

推荐第2篇: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推荐]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下面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中班期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至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推荐第3篇:中班观察记录: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如下:

一、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三、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在集体生活中,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四、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六、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七、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九、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十、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着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十一、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二、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推荐第4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不详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儿童年满三岁,可以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儿童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对其心理发展有很明显的影响。大部分儿童能很快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但也有少数儿童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紧张,出现诸如依恋亲人、哭吵不止、独自枯坐、态度淡漠等许多行为问题。

3—4岁幼儿脑重量约为1000克,是出生时的两倍多,神经细胞容量增大,神经纤维增长延伸,使神经细胞之间出现了新的传导道路,但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因而易兴奋、易疲劳,每天睡眠时间约为14个小时。

3—4岁幼儿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加坚硬,但骨化过程还为完成,容易变形,能掌握各种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能在成人指导下穿脱衣裤鞋袜,自己吃饭,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等,但幼儿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发育较晚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以随意控制。

3—4岁幼儿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已掌握一定口语,约有1000—1600个词汇,幼儿不仅掌握了许多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直接有关的词,也掌握了不少与日常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词,如关于人造卫星、古代历史等,但对词义的理解肤浅片面;自然的掌握了一些基本语法结构和一些句型,能用较恰当的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但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喜欢听故事、学儿歌,能安静地听别人讲述,初步体验到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能初步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4岁幼儿的感知觉逐渐完善,能初步辨认红、黄、蓝、绿等常见色;辨认上下前后方位,掌握圆形、方形、三角形;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幼儿的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观看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落,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容易容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的影响很大。父母指导幼儿观察时,要使幼儿明确观察目的,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促进幼儿观察的发展。

3—4岁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够满足幼儿个体需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很容易自然而然地记住,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多半实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记住的,有的甚至保留终身。试验证明,当记忆事物能够成为幼儿活动的对象或活动产生的结果,记忆也较容易,因此,凡要幼儿记住的东西,必须直观形象、鲜明生动,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3—4岁幼儿是在使用物体、摆弄玩具的动作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仍然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他们掌握实物概念只能按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虽然也用词表达一个概念,但知时的词所概括的内涵十分有限,基本只能概括事物的一个或某一些特征,不能把握事物的所有特征。对数概念的掌握处于动作感知阶段,即从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掌握到“5”左右。理解事物常常要依靠具体形象,往往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个人情绪来进行判断、推理。例如儿童认为“木块能浮是因为它宽大,钉子能沉是因为它小”。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所储存的表象日益增多,儿童的具体思维开始形成和发展。

3—4岁幼儿的想象几乎没有主题和预定的目的,想象经常与知觉过程相纠缠,想象的主题常以当前的感知对象为主,在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他们在听故事时,有趣的形象和情节在头脑引起生动的想象,感到极大的愉快。于是不管成人已经将故事讲完,还要求再讲,哪怕是重复地讲同样的内容也乐意听。他们想象的内容主要依赖成人的语言描述,或者基本上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常常会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混淆,例如3岁幼儿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和扮演的角色一样,身历其境,与剧中任务同兴奋、同忧愁,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3—4岁幼儿的注意中无意注意占主导优势,有意注意只初步形成。他们逐渐能够根据要求主动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应该注意的事物,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心理活动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与某个对象。在较好的条件下,一般也只有集中注意3—5分钟。此外,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成人还要具体指示幼儿应注意的对象,使幼儿明确任务,以延长幼儿注意的时间,并注意到更多的对象。

3—4岁幼儿的情感大都表露于外,常常处于激动状态,且容易变化,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明显,处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但他们开始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喜欢用语言、动作与人交往,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出同情和关心,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针对3—4岁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特点,父母应注意保护幼儿的身体,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父母应注意为幼儿提供色彩丰富的环境,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 佚名

您的位置:莲山课件>幼儿教育>家长园地>儿童心理>浏览文章 大家还在搜

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特表现在点小班幼儿特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小班幼儿学习年龄特点幼儿园小班的特点28个月小孩读小小班小班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分析 上一篇:孩子为什么喜欢模仿成人 下一篇:帮助孩子度过入园关 相关阅读

浅谈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班科学教案:漂亮的石头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 浅谈混班区域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米桶和老鼠 更多相关阅读 电脑版回顶部

神马首页转码声明用户反馈 大家都在搜

幼儿园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推荐第5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有所加强,骨骼更坚硬了些,但骨化过程还未完成,容易变形,神经细胞脆弱,易疲劳,大脑皮层在形态上继续分化。在功能上逐渐成熟,到了3岁大致定性,但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较弱。

3~4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由。喜欢用笔画画,进入涂鸦期。幼儿能根据物体特点和功能,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操作,摆弄和建构简单造型。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自豪感。他们对鲜明的色彩、线条、音乐、节奏、律动有浓厚的兴趣。能用动作表达其感受。伴有情感地愉悦性体验。这阶段幼儿是音乐感受力和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4岁幼儿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惊喜动作。喜欢接触外界环境。练习大肌肉运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学骑三轮车、玩球。

3~4岁幼儿能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并有初步的自我保护和规则意识。幼儿随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心理发展的各种变化,使其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迅速发展。

3~4岁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观察的目标。思维依靠行动,带有直觉行动性,先做后想,不会想好再做。不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初步掌握分类,喜欢自然界。喜欢操作活动。爱模仿别人,有一些独立性。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幼儿认识活动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其认识活动非常具体。他们能理解具体的事物,不会做复杂的分析,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各种心理活动仍以无意为主。

3~4岁幼儿已掌握一定口语,逐渐学会正确发音,对同意的理解肤浅具体。语言的形成发展使幼儿能用较恰当词句向别人表达自己思想和需求,喜欢听故事,学习儿歌,能安静听别人讲述并听懂语意。

3~4岁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所支配。自制力差,易冲动,自我中心化强。但对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恋情感。但他们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规范。喜欢用语言的动作与人交往。会出现一些交往障碍或行为问题。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同伴共同游戏,能对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开始有初步的自我评价。

针对3~岁幼儿年龄特点,成人应注意保护幼儿身体。走,坐姿势端正的时间不宜过长。成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伴相处交往的机会,进行探究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其主动性,目的性和友好交往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推荐第6篇:45岁幼儿年龄特点

4-5岁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如下:

一、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三、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四、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六、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等。

七、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九、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十、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十

一、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十二、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推荐第7篇:中班幼儿特点

(12) 谢辞:

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让我对幼儿园自制玩具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弥补了以前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通过了五年的学习,为我的专业基础打下了基础,非常感谢老师的指导。

     [4] [5] [6] [7]

目:浅谈中班幼儿区域游戏的探究 学生姓名:陈斐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指导教师: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这一过程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主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游戏在幼儿园里占有特殊地位,游戏是每位幼儿都喜爱的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更能锻炼幼儿的各方面发展的能力,但是 关键词:区域游戏 一区域游戏的定义

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方法。区域游戏作为一种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深受幼儿的喜爱。

中班幼儿是幼儿园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年龄特点。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集体生活中,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

四、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六、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不这样?

七、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九、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十、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十一、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有喜也逐步发展。

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

6、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特点表现最为典型的时期,即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最为突出。

7、幼儿操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需要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都建立在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活动基础之上。操作活动以及探索活动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活动、学习方式。

8、幼儿活动持久性的增加,需要在活动时间上给与合理的保证。

中班幼儿的心理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一项活动中的持久性、目的性和专注性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这种持久性是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活动中实现的。

9、幼儿心理发展的质变在于认识活动、概括性和行为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其生理上有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兴奋与抑制过程都有较大提高,对事物的反映比过去快,自制力也大大提高。

10、幼儿动作更灵活有条理,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地突出特点,他们能掌握多种动作技能,且比较协调,小肌肉不断发展,能掌握多种技能,会用筷子、剪刀、会系鞋带等,会用不同材料建构较复杂造型,能有良好的习惯知道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11、幼儿能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且有了解周围世界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进行分类比较,思维仍具体形象,往往依靠事物的形象作支柱,通过观察,与周围的人及实物相互作用,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12、幼儿理解能力增强,会判断是非,喜欢探究发现,爱提问题,有时要求成人对他们的成功加以肯定。特别喜欢玩游戏,不但爱玩,而且会玩,游戏内容情节丰富,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其好奇心,求知欲,并认识物体的性能,在与同伴一同游戏中,共同分享快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幼儿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理解文学作品内容,掌握词汇的数量种类迅速增加,语言较连贯,吐字清楚,能大声表达自己的愿望,喜欢参与并享受多种形式的表演、表现活动,对自身、他人及周围环境有一定理解。

14、幼儿能够运用社会行为规范并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还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形成、有初步的责任感、道德感。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关心同伴,幼儿人际关心也发生重大变化,向同龄人关系过渡,能友好合作,体验自己内在心理活动。 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两个特点:利他性和社交性,所以它应该包括更广泛的范畴,例如:从利他性来说,①某些调节性的行为(利用谦让、幽默、鼓励、赞美等方式调节他人情绪,使之改变不良状态的安慰性行为);②帮助性的行为(传统研究中常体力等的援助性的行为);③分享性的行为(将属为);④完全利他性的行为(只顾他人利益、不考虑行为代价、不图任何回报的无私性的行为);从社交性来说,⑤某些习俗性的行为(微笑、问好、和颜悦色等礼貌行为);⑥包容性的行为(团结他人、邀请他人参加群体活动等吸纳性的行为);⑦公正性的行为(主持正义、见义勇为、在朋友遇到麻烦时挺身而出等支持性行为);⑧某些控制性的行为(终止他人的打架、漫骂等不友好或攻击性的行为)等。当然,这还是不成熟的分类,不同行为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社交性为情境,观察儿童的表现”1。逐渐地,心理学家对引发亲社会行为的多种动机产生了兴趣,开始通动机,或者通过个体对亲社会行为的评价投射其内部的推理内容“.。另外,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特别是情感因素中的移情因素也受到注意,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用相关的方法探讨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客观因素,诸日益受到重视,具有代表性的是对攻击性儿童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关注起对不同亲社会行为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探讨。例如,用访谈法,通过设置假设的故事情境,让儿童在预期行行为,以了解儿童对不同种类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影响,从而探讨不同类型行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验的方法,在人为设置的情境中观察亲社会行为表现或者引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从而研究之。从亲社会行为的特点来看,这种研究方法必然影响研究效度。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的出现对于情境是显著的,所以当研究者试图观察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时,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儿童的行为,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假设情境了;另外,亲社会的举动常常是很微妙的,并且发生于活动中,活动之外的人(特别是成年观察者)很难识别或体会,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同伴和行为接受者在活动过程中才能依据于背景,意识或理解这些行为。所以,即使是通过设置情境,让被试事后回忆自己的感受或对自己、他人的行为做出预测,准确性都会受到影响;第三,由于亲社会行为的社会称许性较高,访谈或问卷都难以获得真实的行为,而忽视对青少年群体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亲有两方面:其一,该领域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对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行为本身进行研究,不重视对开展研究,所以,大多数早期的研究都是针对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模式展开的,而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类型也是由成人界定的,比如关于婴幼素等方面的探讨;其二,早期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一般采用直接观察法或访谈法,而亲社会行为本身的特点是具有社会称许性,所以,为了避免被试效应,研究者更愿意选择那些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的个体进入青少年阶段以后,开始与同辈群体有更密切的交往,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同伴友谊人的关系,朋友之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成了他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更多地与家庭之外的他人进行交往,形成同辈群体,通过各种各样的同辈群体中的社会交往,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生插的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技能“.。所以,研究青少年群体背景下的亲社会行为应该更有意义。实际t-.,已有研究结果显示,非常大的差异。在青少年心目中,发起和维持彼行为,比传统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更重要”“.;能绪的个体是更亲社会的;在群体中能够主持正义,勇敢地站出来,帮助他人发展某种技能,称赞、鼓励他人,包容以及幽默等行为是青少年群体所认亲社会行为是积极的社会行为,所以,研究者在探索它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试图干预它,探讨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途径。概括说来,在干预手段上,主要是帮助儿童学习亲社会行为方式,预防不良行为和不适当行为的出现或恶化。在干预途径上,通常采用家庭干预和学养方式实现,父母有意识地操纵自己的养育行为良好亲于关系的建立,实际上是给儿童提供亲社会环境的第一步,可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外界造成的压力和焦虑,形成愉快的心境。个体在愉快的情绪下,更乐于做出友好的行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理想的家庭亲密感,家庭亲密感主要表现在亲子助、接纳和信任方面,适度的家庭亲密感有助于青少年品德的发展,亲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所以,父母应该敏感地把握子女的感受和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适当的独立和自由,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保持友好、理解的态度,采取和平、说理的方式处理家庭事物,形成照好的亲子研究者让儿童参加一系列人为设计的活动,活动中引导儿童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并想象自己在类似情境中的感受””。,结果发现,通过每周三次(每次15分钟),共10周的训练,儿童普遍增加了亲社会行为减少了攻击性行为。因此,在面临他人困境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儿童识别他人的表情,设想他人的情感,考虑他人的感受,然后忆,以便产生与他人情绪相同的替代性情绪体验“”;家长也可以主动与儿童交流自己的感受、情绪体验,以及对他人困境的认识.。。移情训练可以提高儿童体察他人情感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从而促进亲社会行范也是行为训练的方法,儿童反复看到利他行为儿童直接模仿的榜样,又是选择模仿榜样的控制者,因此,父母必须时时注意在儿童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式,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儿童,帮助他们选择电视节目、图书,甚至伙伴,以便对儿童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常用于日常生括中行为规范的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攻击性行为星显著负相关“J。因此,父母有意识地与子女讨论具有社交意义和利他意义的帮助、合作等议题,并在望,对事件的评价,可以有效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此外,在日常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应注意培养儿童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责任感,提高现,课内外都可发生。主要的手段有:境主要指道德环境,社会舆论和评价体系。教师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对待学生的公正态度

推荐第8篇: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颈部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三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

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

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推荐第9篇: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小班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扣子,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小班幼儿已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是较之3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得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在幼儿园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程度,会说:“x老师喜欢我,x老师不喜欢我。”愿意和喜爱的教师接近,在喜爱的教师身边,往往情绪愉快,行动积极。

三、对他人的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小班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住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小班幼儿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发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老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对老师的亲近和与老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顽追逐、奔跑、喊叫,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小班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五、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小班幼儿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电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

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七、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小班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

八、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

小班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九、模仿性强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问伴的样。游戏时喜欢与问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

十一、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

现在的孩子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虽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十二、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十三、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唱自编的歌。

推荐第10篇: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定稿)

小班幼儿发展特点: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的特点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

我班幼儿特点:部分幼儿来自农村,外地,父母做生意,孩子由老家的老人带大,受年龄和文化程度影响,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幼儿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幼儿因为有口音或者刚刚来北京对周围生活的环境比较陌生,所以导致有的幼儿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有部分幼儿没有较好的生活习惯,倾听习惯。

儿歌的仿编是中班语言领域的目标,但是我这个活动的让幼儿仿编的的内容只是简单的水果名字部分,第一,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幼儿非常熟悉。第二,儿歌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幼儿只是在复述的过程中将水果的名称做以简单的改变。第三,就像我前面说的,小班的语言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的。儿歌中不仅仅只是水果名词的改变,目标中还包含健康领域的内容: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也是小班这一阶段生活常规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儿歌的方式是幼儿喜欢的,易于接受的。从而利用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11篇:小班下学期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下学期幼儿年龄特点

3-4岁幼儿主要年龄特征(小班)

一、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这阶段的幼儿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步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帮助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须的生活能力,比如会自己用勺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自己洗手。这表明3岁儿童已开始适应集体生活了。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这阶段的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但比较2岁儿童,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三、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敏感性增强。

这阶段的幼儿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感受情境,理解他人的感情。看见生病的同伴、摔跤的弟弟,会表示同情,在老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他们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感情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时受到成人的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表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幼儿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基础。

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教师。

这阶段的儿童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老师。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此期的幼儿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

五、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这阶段的幼儿喜欢跑、跳和滑梯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尚无法控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某一动作。这阶段地儿童小手肌肉发展相对较迟缓,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也会使用剪刀有控制地沿线剪直线,动作逐步精细化。

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阶段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

七、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这阶段的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幼儿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手口一致。

八、认识很大程度依赖于行动。

这阶段的幼儿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这阶段幼儿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一般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

九、模仿性强。

这阶段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时期的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学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成人的以身作则很重要,不要忽视不经意,都会影响到幼儿。

十、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这阶段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幼儿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叙述生活中的事,只是在独白时很不流畅,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这时的幼儿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一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

十一、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这阶段的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象征期。他们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象事物的大致特征。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面内容。这阶段的幼儿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十二、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这阶段的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这一时期的幼儿一般都能唱几首

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第12篇:小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七)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八)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健康与动作

1、小班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够完善,机体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

2、小班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易扩散,抑制过程较弱,神经细胞较脆弱、易疲劳,大脑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

3、小班幼儿肌肉的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4、小班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并存在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社会性发展

1、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2、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他们的情感

、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2岁-3岁的小班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作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对父母及家庭外主要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

3、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4、他们的情感

、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作,常发生纠纷,需依靠成人的指导以协调交往。

5、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既受年龄因素影响,又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

语言

1、3岁-4岁的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差,所以他们发出的语音有些不够准确和清晰。

2、小班幼儿虽然掌握一些常用词,但对词意的理解较肤浅和具体。

3、他们已能听懂简单的句子,并能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基本意思,但语言不够完整,有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

4、小班幼儿年龄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

艺术

1、幼儿对鲜明、突出的节奏、音响、律动具有浓厚兴趣。小班幼儿阶段是音乐感觉能力、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1、由于幼儿的发声器官稚嫩,听觉的分辨能力稍差,他们歌唱时不易唱准音调,且音域较窄。

2、3岁前的幼儿喜欢用笔随意涂划,处于涂鸦期。

3、3岁左右的幼儿进入象征期,这时他们开始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各种形状表现自己的经验,但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教师应精心保护这种尝试活动。

科学

1、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主要通过对物体的看、听、摸、闻、尝等操作活动进行,它与“玩儿”往往是同一过程,其活动的目的性、顺序性、细致性、有意性均较差。

2、3岁幼儿往往只能直接、简单、表面化地认识事物,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大量感知积累经验,这些经验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3、3岁左右的幼儿能笼统感知元素较少的集合,但多数幼儿还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

生理方面看,他的脑部结构已经基本成熟,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脑的机能也已经发展起来,小班幼儿属于身体发育迅速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主要标志。他们的手和身体的运动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幼儿特别好动。身体动作发展得也非常快,他的身高每年可增长8—10厘米,动作发展非常迅速,3—4岁的幼儿已掌握行走、跑、闪避、扔、停、拐弯、减速等大动作,而且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精细动作,比如能自己吃饭,会解扣子,会自己倒水等等许多事情,所以就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心理方面

1、小班年龄的幼儿的注意力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凡是生动、活泼形象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家长会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比如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玩自己喜爱的玩具或游戏时,周围一旦出现什么新异的刺激,他马上就会分散注意,他的有意注意水平仍然很低,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2、记忆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小班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所以不要以为他会背就是懂了。比如有的孩子能从1背到100,家长就以为他识数了,常常会夸他“真聪明”

!“来,数给XXX听!”孩子得意地数,客人廉价地夸,弄得孩子飘飘然,实际上连桌上有几碗菜都数不清。同样的道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会背多少多少首唐诗,一旦问到孩子“你念的是什么呀?”“这首唐诗是什么意思?”,又有几个孩子能够说得出来。所以大人要掌握孩子的记忆特点,让孩子记的东西要尽量形象,是他们感兴趣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孩子会背。

3、小班幼儿很喜欢想象,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

家长要特别注意分清

“想象”和“说谎”的界限,孩子会由于强烈的想象,而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比如说他会很兴高采烈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谈论爸爸妈妈带他到动物园或植物园去玩,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等等,其实他并没有去,这只是因为他想去而产生的一种想象而已,但这并不是有意在说谎。

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4、第一反抗期。当幼儿在2岁—3岁时,孩子会产生与大人不合作的行为,比如用沉默、退缩或身体的抗拒来拒绝成人的要求,并常用“我自己来”来拒绝成人的帮助,家长觉得“这孩子现在怎么变得有点不听话了”,这种抗拒常常在三、四岁时达到高峰,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第一反抗期”。针对这种情况,大人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适当地让他们学会自我服务的本领,比如让他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床睡觉,自己洗手绢,系鞋带等,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他们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浇花,喂小动物等。

5、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打人、抓人、咬人)。攻击性行为是这个年龄幼儿的普遍现象。一个班中95%的幼儿都会有这些攻击性行为(不论是男孩、女孩、平时很乖的或者是很调皮的),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年龄大小、力气大小)每个人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简单,也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系,由于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跟不上,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索性用手代替,也就是说用动作代替,甚至于用牙齿代替,这样来的效果反而更快一些,因为嘴巴讲不清楚。所以明白了这个原因,如果孩子之间产生了这种现象,我希望家长能够谅解,因为既然这种攻击性行为是处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所特有的特点,所以在小班存在这种幼儿之间的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老师也不是要推脱责任,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小朋友耐心地讲道理,尽量减少这种攻击性行为,把这种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6、爱模仿。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的和不好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7、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的幼儿已掌握了本民族语言中最基本的语音,词汇量迅速增多,对词义的理解日趋准确,掌握了许多交谈技能,能借助语言与别人有效地沟通。家长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说话时会用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用过的词汇,甚至会很惊讶,所以家长和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适合时机的教育,在平时生活当中多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语言,不要怕孩子一下接受不了,其实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孩子处于一个模仿期,分不清好坏,好听的话和不好的话(脏话)通通会吸收,如果家长不注意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话,就会对孩子的今后造成不好的影响。

8、前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是指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从识字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开始的。

小班幼儿,从言语方面讲,他们已经能够听懂别人的话或者与别人对话;从感知方面讲,他们的形状知觉和颜色知觉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从思维方面讲,他们已经开始能够理解直观画面的局部或整体的内容,并通过口头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幼儿在识字之前事实上已经能够阅读。但从阅读的材料上看,他们的读物不是文字材料而是图画材料;从阅读的方式看,他们除了自己看图画内容外,还可以借助成人的帮助来阅读。而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准备时期,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儿童进入小学后阅读能力的发展。我们将它称之为前阅读能力。

别让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近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接诊了一名两岁左右的小男孩阳阳。阳阳原本活泼好动,爱玩爱笑,性格很开朗,可是最近半个月来,阳阳的脾气逐渐变得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又哭又闹,食欲也越来越不好,白天时,阳阳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夜里常常半夜惊醒、做噩梦等。

经过多项检查,显示阳阳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任何问题,阎晓琴主任医师向阳阳的妈妈仔细询问孩子的最近生活习惯等,终于了解病因所在:从两个月之前,望子成龙的妈妈开始对阳阳实施早教:每天让阳阳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力开发游戏,这让生性好动的阳阳很不适应。阎晓琴主任医师诊断,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过多的强迫,太过突然的生活习惯转变,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过多地限制孩子活动自由,譬如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等,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

我有孩子一岁3个月了,性格很倔强,她也独立,要干什么就是满足她,不然就是大哭,我知道她现在还小不太懂,但我觉的她不能这样任性下去,请大家支支招招

还有一点可以在平时注意,孩子要什么东西时,不要马上满足他,有一个词叫“延迟满足”,就是孩子要什么东西提什么要求时,不要马上给他,可以跟他说“宝宝等一会,妈妈在****,你等一会。”过一会再去满足他,这样,孩子就不会养成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的性格,而会学会等待,也会很体贴妈妈,也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合理的要求延迟满足,不合理的,不可以开这个头,给了一次,他就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必须的,下次再去拒绝他,他就有理由认为你在跟他过不去,继而也会大哭大闹,比如刀啊剪子啊,这种原则性的,再哭也不会给他,下回他就知道了:刀刀割手手,自己就会说,慢慢的孩子,在与大人相处中,也会建立他的意识框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样可以要,那样不能要。所以家长,不要今天满足了明天又不行了,把孩子弄的不知道怎么理解大人的行为。

帮助小班幼儿掌握正确的翻阅方法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阅读活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成人的引导,帮助幼儿成功的进行阅读活动。我们在指导小班幼儿翻阅图书时,针对小班幼儿翻阅图书跳跃性强,随意性强的特点。遵循幼儿感受理解、体验表达的原则,逐渐引导幼儿了解掌握图书的结构,指导幼儿有序翻看图书。小班幼儿的阅读开始主要依赖耳朵来阅读,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由经常为幼儿讲故事,慢慢过渡到让幼儿独立看书。

为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如:把一本书比做是一座房子,封面是前门,封底是后门,页码是小房间。看书时要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小房间里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就要从后门走出来,最后把门关上。这样的方法幼儿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

同时,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幼儿树立一个正确看书、认真看书的榜样。如教师边讲故事边翻动大图书,为幼儿进行榜样示范。还在班上开展一些小图书阅读活动,让幼儿知道只有一页一页有序地翻看图书,才能看懂整个故事,懂得画面与画面间的联系。通过师幼共同阅读,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到有序翻看图书的益处,学习有序翻看图书的方法。同时,让幼儿知道看书时应看懂前一页再看后一页,边看边想,理解每幅画面的意思。逐渐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现在班上多数孩子慢慢能定下心来看书,真正投入到故事中去。

我们还通过让幼儿听录音看图书的方式,引导其直接感受图书故事与录音机之间的联系,运用幼儿读过的熟悉的故事,引导幼儿边听边翻,在教师的简单提示下,让幼儿体验录音跟画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巩固有序翻书的经验,最后放手让幼儿独立阅读图书。

幼儿园小班宝宝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什么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都是短暂的。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学习的兴趣成为老师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对事物的正面态度,是一种由事物引起的注意倾向。从情绪体验方面说,是指个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所体验到的愉快感受。

二、兴趣在幼儿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1、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兴趣能把幼儿的认识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将精力用于学习活动中,自觉的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幼儿学后学业的好坏。而兴趣又是幼儿注意力是否集中的关键,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

2、兴趣对幼儿的学习有督促的作用,为什么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不用任何人指导就产生很好的学习动力呢?这就是兴趣所产生的作用。由于幼儿的意识、信念等尚未形成,因此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培养好幼儿的兴趣,对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都会产生积极主动的作用。

3、兴趣能促使幼儿养成勤奋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幼儿学习不感兴趣,即使他在聪明,也不会在学习上有很好的发展。对于智力低下的幼儿,如果有很好的兴趣,也会在学习上产生一定的弥补。因此学习兴趣是弥补幼儿智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因

4、兴趣能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学习,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培养各方面的感观,使幼儿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别的小,对什么事物的兴趣都是短暂的。因此让小班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是教育幼儿的一个根本重点。

1、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选择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能理解你的教育活动,并能尽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学习认字,就要把数字形象化,儿童化,游戏化,使幼儿很快能接受。富有游戏的语言和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从此引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产生兴趣。

2、在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大的鲜艳的,活动教具,这些教具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为小班幼儿所喜欢。从此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活动中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去触摸,去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因为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注重的结果,而是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作为教育者来说,教育活动中要把目标作为过程,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

4、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主要的活动,幼儿喜爱游戏,在游戏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兴趣和学习的需要。在游戏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并及时了解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学习需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咨询者。由单纯的策划、准备大量的材料,变为孩子需要什么,教师就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机会应该留给孩子,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发展。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5、在家园合作中共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们与家长之间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和平时的交流,共同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他们不仅是各种资料、信息的提供着,孩子的咨询者,也是孩子兴趣的观察者、反馈者,更是孩子的合作者,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按意愿去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权利,不要限制幼儿。同时,教师要参加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研究幼儿,善于从幼儿好奇、求知的小小萌芽中发现具有教育内涵的兴趣与学习需要。还要与家长相互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总之,教师要尊重、保护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求知、探索的情感态度,促使幼儿主动地学和全面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时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呀。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了什么呢?长期以来我们片面地追求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纲要》,使我们领会到除了学习知识,帮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很长远的意义。

通过家长和老师双管齐下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

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孩子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种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例如:开学初邀请中大的哥哥、姐姐给弟弟妹妹表演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生活技能,然后鼓励幼儿“看谁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能干”,从而使幼儿产生“要学习”的心理。同时抓住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找一些有关的故事,通过故事感染幼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愿望。

2\\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生活自理的技巧

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

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1)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结合有趣的语言把一些枯燥的步骤形象化,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叠衣服三步曲A、立正:将衣服的两条门襟对直站好。B、抱臂看齐:将衣服的两只衣袖往中间折。C、弯腰:将衣服的上半部分往下折,和下半部分对齐,折衣完毕。以后每次午睡脱下衣服,孩子们都能自觉地边发口令,边把衣服叠好。现在对孩子们来说叠衣服再也不是一种劳动,而是一次有趣的玩耍。

(2)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如“娃娃家”游戏。给娃娃准备几套衣服、袜子、几根绸带,喜欢娃娃是孩子的天性,看到这些物品孩子们自然会想到给娃娃穿穿衣服、扎个小辫,系个漂亮的蝴蝶结,在给娃娃穿着打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4、结合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自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受手指肌肉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手指肌肉。如幼儿感兴趣的泥工活动,折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安排捡豆子活动等等,创造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得到提高。

5、通过鼓励、表扬、帮助,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因为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辅以鼓励性语言,对能力差的幼儿我们还多给予帮助,协助他们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6、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针对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就有意识地向家长介绍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的育儿经验,以及杂志上刊登的有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让家长认识到过分溺爱孩子和生活上包办代替的危害,从而使家长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在家里给幼儿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机会是学习的前提,有了机会,幼儿才有可能去动手实践。

6、教给家长正确的方法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家长虽然有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但因嫌孩子做事慢,或做得不合心意,导致最终又变成了代劳。对这种家长我们先给他们分析孩子的身心特点,因为孩子年龄小,这时的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做事的速度,再加上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有时反而会给大人增加麻烦,然后告诉家长对孩子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急于求成,从自己孩子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7、家园教育同步进行。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经过经常地巩固练习,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以防因家长的包办而使孩子在家出现能力的退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经常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大胆放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同时请家长在家多督促、鼓励,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四、研究效果

1、家长方面

现在我班的家长的育儿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能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的配合老师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

2、幼儿方面

通过家园共同配合,我们的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以前的“你来”

变成了现在的“我来”。学年结束我们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又进行了一次调查,28人学会了自己穿上衣,全班32位幼儿都学会了穿裤子,有10人会系鞋带,用餐时无人需老师帮助,午睡起床不但都能自己叠被子,而且有近一半的幼儿叠得非常平整。我们也与平行班进行了比较,发现我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年龄的幼儿。

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我们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13篇: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的幼儿一般在3岁左右,3岁以后幼儿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上幼儿园,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接触到更多的成年人和许多的同龄人在一起,3岁以后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是有一定基础的。

第一,生理发展,这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3岁以后的幼儿身体比以前结实了,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容易生病,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增强,另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精力比以前充沛了,神精系统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连续活动5-6小时,日间只需一次睡眠。

第二,三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展,大脑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技能和取得的经验,3岁幼儿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动作协调了,喜欢追跑,喜欢和老师一起参加简单的体育活动。

第三,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已经基本上能够向别人简单的表达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去猜测他的意愿。

第四,认知依靠行动,3岁左右的幼儿认知往往依靠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是先做后想,他不会想好了再做,比如,让小班幼儿玩雪花片拼图形,他们拿到雪花片后立马行动,如果让他想一想再拼,他做不到,往往是无意中拼出某个形状,他们才有所发现的说出:“老师,你看,我的火车”。

小班幼儿认知对行动的直接依赖性,说明他们的认识活动非常具体,小班的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直接的推理,比如:对小班的幼儿说反话,往往引起不良后果,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着要找妈妈“不”带你去找妈妈,如果直接告诉他:“你不哭,我就带你去找妈妈。”孩子听了就放心了,这时老师接着引导孩子就不哭了。

第五,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和行动更多是无意性的,在3岁左右,这种特点更为突出,比如这个时期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到的小事而哭起来,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倒是可以很快地使他忘记原来的不安,小班的幼儿容易激动,常常是越哭越兴奋,甚至是全身抖动,当他们哭的很厉害的时候,给他讲道理更是听不进去,这时只能用行动让他安静下来,用毛巾给他擦擦脸,用爱抚的声调和他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哭了,等他全安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

小班幼儿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等到亲近成人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肌肤相亲的爱抚动作。

小班幼儿各种认识过程的无意都占压优势,他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而不是受理智而支配,比如,在注意方面,小班幼儿容易被一些色彩鲜明和形象生动的物体所吸引,而不会去注意一些他所不感兴趣的事情,在记忆力方面也是如此,小班幼儿常常是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被迫去记忆时反而记不住。

第六、爱模仿,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的喜欢与别人担任同样的角色,如玩开火车的游戏,大家都要当司机,一列火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乘客,他们并不在乎,反而玩的很高兴,在这个年龄段,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3岁幼儿以具备了离开离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3岁的幼儿逐渐学会最初步的自理能力,在正确的培养下,能够自己进餐,自己控制大小便,以及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穿衣,逐渐习惯于自发地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使他们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人力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只有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解决问题。

以下是小班幼儿应要达到的目标。 语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3、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5、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运动目标:

1、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

2、愿意参与走、跑、跳、钻、爬、滚等基本的大肌肉运动技能,在游戏中不与他人碰撞。

3、运用手势和身体动作对节奏、音乐、故事作出反应。(如模仿操和简单的徒手操)

技能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手绢、手巾擦手、擦鼻涕,愿意培成人做剪指甲、洗手、洗脸等日常清洁。

2、学习整理自己使用后的玩具、材料、生活用品,知道将用过的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

3、学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自己吃饭、睡觉、做操等,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帮助。

4、听懂老师的指令,并能按指令做事。情感目标:

1、适应集体生活,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

2、幼儿通过自己做事获得信心,感受到集体的快乐。

3、幼儿与幼儿之间能友好相处,懂礼貌、懂谦让、共分享。

4、信任、接近老师,愿意和小朋友共同游戏。思维目标:

1、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有自发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有探索的愿望。

2、具有初步的时间,空间概念。

3、能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里外,前后和远近。

4、能认识并说出3至4种颜色,认识圆形、方形。

5、知道一和许多,能点数1~5件物品。认知目标:

小班的幼儿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一些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小班幼儿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例如: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幼儿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多少、简单的形状等。

第14篇:五大领域中班年龄特点

幼儿园五大领域目标及中班年龄段目标

健康领域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中班 健康:

(一)发展目标

1、知道五官的用处及简单的保护方法,有初步的健康意识。

2、愿意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

3、知道一些基本的求助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活动后能主动收拾整理小型体育运动器械。

5、认真完成动作要求,动作协调。

6、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

(二)具体措施

1、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引导幼儿能根据口令或信号切段分队走,较快地集中、分散,会做徒手操,动作基本到位。

3、指导幼儿走、跑时,上、下肢动作协调,有精神。

4、引导幼儿跳跃时,蹬地较有力,落地时要轻。

5、引导幼儿大胆地钻,爬障碍物,基本做到手脚协调。

6、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球的多种玩法,学会拍球。

7、引导幼儿学会用单手向前上方用力挥臂掷物。

8、引导幼儿平稳、轻松地在一定高度,宽度的平衡板上行走。语言领域: 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阅读有关的汉字;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中班语言

(一)发展目标

1、能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2、培养幼儿能口齿清楚地与老师、同伴交流;理解故事内容并较连贯说出主要情节;接触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获得聆听的乐趣;适当丰富幼儿的词汇,会仿编儿歌。

3、学习有顺序地看图书,乐意与同伴交流图书的主要内容,喜欢看电视、听录音机。

(二)、具体措施

1、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班内设立语言区,鼓励幼儿特别是胆子小的孩子主动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多鼓励个别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大胆与人交往。鼓励幼儿正确发音,口齿清楚地表达愿望,回答问题。

3、在温馨书屋提供多种体裁的图书,继续激发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并能将有趣的情节简单讲述出来。

4、会念十首儿歌,复述5个故事。

5、运用故事阅读、儿歌朗诵、自由谈话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6、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词汇说出 简单而完整的句子。 社会领域: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中班 社会

(一)发展目标

1、继续学习与同伴合作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尊重别人,学习懂得关心别人的方法,并适当表现,继续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

2、关爱长辈,接触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社会工作人员,了解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

3、初步辨别是非,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4、对自己能做的事有信心。

5、了解家乡著名的设施、景观,喜爱参与活动,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具体措施

1、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在班内创设娃娃家、理发店、医院、银行、饮食店等区域,鼓励幼儿喜欢和同伴游戏,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会分享、轮流、等待、合作。引导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讲礼貌的习惯。让幼儿明白安静倾听的作用,能学会尊重他人。加强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幼儿的教育,使他们在集体活动时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

2、结合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的劳动,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重劳动成果。

3、了解三

八、五

一、六

一、教师节、中秋、国庆、元旦、圣诞等、春节节日,并知道相应的风俗。

4、及时肯定和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学会肯定自己、欣赏自己。

5、通过全园大活动、平行班活动和班级活动,使幼儿乐意参与并体验快乐,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培养形成幼儿自信、活泼开朗、大方大胆的良好个性。 科学领域: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智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中班 科学

(一)发展目标

1、尝试探索动、植物和人的特征,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环境及现象。喜爱提问,愿意收集感兴趣的信息。

2、能初步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并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身体。

3、形成一定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4、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多样性,乐意操作,喜欢思考、提问,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

5、获得有关物体数量、形状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简单的感性经验,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具体措施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点数“7”以内的物体,正确说出总数。

2、帮助幼儿认识“7”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物体数量的差异,初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规律进行“5”以内物体的排序。

4、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感知其明显特征。5.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区别物体间5个量的差异(长短、高矮、厚薄、粗细等)

6、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

7、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并关注自己的活动成果,体验到活动过程的乐趣。

8、引导幼儿正确辨认内外方位。

9、丰富自然角,按季节变化种植花卉、饲养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其明显特征,学会保护小动物,培养爱心;

10、通过玩沙、玩水活动,对沙、水等自然现象感兴趣。

11、通过散步观察果园的变化,发现自然环境的明显变化,感知天气和季节的突出特征;

12、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艺术领域: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中班 艺术

(一)发展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大胆的有表情的唱歌(合唱和独唱),喜欢模仿创编歌曲和动作。喜欢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做模仿动作、跳舞和游戏。

2、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美,喜欢欣赏美并尝试自己创造美,学会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能大胆安排画面。学习集体艺术 活动的规则,体验集体艺术活动的乐趣。

(二)、具体措施

1、创设音乐表演区,摆放乐器和幼儿自制的沙球,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唱歌、跳舞来激发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

2、利用零星时间(晨间、饭前、进餐时、午睡起床时)给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初步能借助动作、表情、语言等,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3、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对画画和手工制作的兴趣。在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基础上,继续尝试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如印章、手掌、颜色、纸团、积木等,通过画、折、粘帖等方法来完成美术作品。

4、充分利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

5、创设美工区和创意区,让幼儿大胆想象、选择和创造。

6、创建建筑区,让幼儿利用积塑、积木等材料表现日常观察到的美。

中班 美术

(一)发展目标

1、关注、发现并喜爱自然环境和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

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能感受并初步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美。

3、在美术作品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能初步感知并理解美术作品的情感和意义,能初步运用色彩、线条、构图、造型,创造性地进行美术表现活动。

5、能使用较丰富的色彩作画,进行简单的布局,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塑造出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6、初步养成良好的美术活动习惯。

(二)、具体措施

1、引导幼儿寻找并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幼儿获得参与美术活动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使其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3、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欣赏形象鲜明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及四季景色中的美,并鼓励幼儿用绘画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4、鼓励幼儿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胆进行美术表现。

5、在小班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6、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8—10种颜色,并逐步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

7、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乐于参加各种手工活动,帮助幼儿养成独立取放、收拾整理的习惯。

8、引导幼儿学习用捏、插接等方法,塑造简单的综合体。

9、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地折、剪、贴出简单的物象。

第15篇: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主要年龄特点

小班(3岁—4岁)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因此,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十分突出。

(一)动作发展快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由于骨骼肌肉的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在小班这一年中孩子动作的进步非常快。

3岁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我们发现,这些差异与他们的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有关。

(二)认识靠行动

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三)情绪作用大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初次离开父母,会表现的极为不安。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

(四)爱模仿

爱模仿,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小班幼儿正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一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

(五)常把假想当真实

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是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成人不理解幼儿的这一特点,往往误认为他们在“说谎”。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

3、4岁的幼儿身上十分突出。

(六)常把动物或物体也当作人

幼儿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

3、4岁的幼儿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七)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

产生了美术表现的意愿,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所以一形多义是儿童作品的主要特征,相似的图形在儿童不同的作品中可能表现为许多物体。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画内容。

这—阶段的儿童在绘画、构造活动中,愿意尝试各种新材料,表达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如:一条直线旁边加上两根短线就是“一架飞机”。他们偏爱鲜艳、饱和的色彩。

(八)喜欢音乐表现,能唱简单歌曲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编的歌曲曲调带有很大的模仿性。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4—5岁)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一、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三、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四、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五、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六、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不这样?

七、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八、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九、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十、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十一、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幼儿园大班年龄特点

一、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二、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三、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四、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五、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六、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七、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八、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

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

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

九、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如把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归为家畜类。然而,由于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类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还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确含义,缺乏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儿童在概括归类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概念外延上的错误,例如,有的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

十、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 十

一、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儿童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十二、创造欲望比较强烈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5、6岁儿童还对创编儿歌感兴趣,他们会为自己的画、自己的手工制品配上儿歌。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十三、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

5、6岁儿童玩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幼儿之间对替代物的一致认同程度提高,游戏中发生争执的情况减少。游戏的主题除了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外,还来自于影视作品。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十

四、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还热衷于戏剧表演。

十五、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大班幼儿处于幼儿时期发展的最高阶段,又处于小学前准备阶段,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他们自己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适当放手,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孩子自己做。我们有时只是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 十

六、活动更有目的、有计划

同小班、中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大班幼儿以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这种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虽然计划显得很幼稚,但它毕竟说明孩子们知道用计划指导自己的行动了。 十

七、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大班幼儿的神经系统比中班的幼儿成熟许多,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在他们对动作的准确性的控制上,又表现在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有一定的自我的约束能力。

十八、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大班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的东西。他们的活跃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上。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开始指向有一定抽象性、概括性的事物。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问题的情境,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定困难后,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会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满足和快乐。

十九、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大班幼儿的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互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如果有共同的兴趣或目标,幼儿相互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

十、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比小中班的幼儿有提高,表现为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

第16篇:幼儿美术年龄特点与目标

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年龄特点:

(一)3---4岁的幼儿:这年龄段的幼儿美术创造能力基本处于“涂鸦期”,他们属于随意画画、撕纸、玩泥。3岁半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象征期”。他们尝试利用涂鸦时掌握的简单形状进行表现,但表现的动机和信心都十分脆弱。

(二)4---5岁的幼儿:4岁左右的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对表现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像明确的目的,能有简单的形状逐渐深入的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

(三)5---6岁的幼儿:5岁以后的幼儿美术创造能力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关系和联系,对于事件、情节的表现成为他们美术活动的突出特点。

幼儿在美术领域的总目标:

1、能够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愉快、丰富的情绪体验。

——3---4岁的幼儿:创设自由、积极的氛围,提供易于掌握、色彩鲜艳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4---5岁的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提供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支持、鼓励幼儿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

——5---6岁的幼儿:支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绘画、纸工、泥塑、废旧物制作等,不断丰富活动中得体验。

3、能够大胆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4岁的幼儿:通过画线、玩色、撕纸、玩泥等游戏活动,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喜欢操作这些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进行自我表现。 ——4---5岁的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不正确使用它们,进行大胆表现,如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5---6岁的幼儿:提供各种美术材料(包括专门材料、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感受它们的特性,尝试自主选择,并利用他们的形状与质地等特点大胆修改、添加、组合,设计和制作,如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和运用多种方法,如剪、贴、折、画等装饰生活用品和美化环境。支持、鼓励幼儿通过探索与尝试,用纸、绳、毛线等进行简单的编织。

4、具有艺术活动的良好习惯。

——3---4岁的幼儿:引导幼儿学习握笔方法,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

——4---5岁的幼儿: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能有序的收放。

——5---6岁的幼儿: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各种美工工具材料,养成分类、整理、存放的良好习惯。创造条件,使幼儿养成展示和收藏自己作品的习惯。

第17篇: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在活动中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一)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1.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

4——5岁儿童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也较以前延长,小班集体活动15分钟,中班为25分钟左右。他们能接受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幼儿园里,可以学当值日生,为班级的自然角浇水,帮助老师摆放桌椅等。在家里,能够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并能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表明此时幼儿已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

2.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4、5岁儿童的情绪较之3岁儿童更稳定,他们的行为受情绪支配的比例在逐渐下降,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商场,当他们看到喜爱的玩具,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自慰:“家里已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在幼儿园里,同伴间发生争执时,有时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他们并非对所有的事都能调节好,对特别感兴趣的事和物仍然受情绪支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失控”现象,遇到不顺心时仍会大发脾气。 3.规则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较模糊

在集体生活中,

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懂得要排队洗手、依次玩玩具等。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说“谢谢”、“对不起”等,此时儿童的是非观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扬的是好事,受指责的是坏事,懂得喜欢受表扬,听到批评会不高兴或感到很难为情。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

4、5岁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此时他们开始有了嫉妒心,能感受到强烈的愤怒与挫折。有时,他们还喜欢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然,在集体活动中他们也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 5.动作发展更加完善,体力明显增强

1

4、5岁儿童精力充沛,他们的身体开始结实,体力较佳,可以步行一定的路程。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不但可以自如地跑、跳、攀登,而且可以单足站立,会抛接球,能骑小车等,手指动作比较灵巧,可以熟练地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练、系鞋带,也会折纸、穿珠、拼插积木等完成精细动作。动作质量明显提高,既能灵活操作,又能坚持较长时间。 6.活泼好动、积极动用感官

随着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了新奇的东西,总爱身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如为什么鸟会飞、洗衣机为什么会转动等. 7.思维具体形象,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

4、5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时期的儿童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分类,但概括的水平还很低。其分类是根据具体事物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功能或情景等。如把苹果、桃、梨归为一类,认为这些水果可以吃,吃起来水分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圆形的;把玉米、香蕉归为一类,认为这些都是黄色的。

8.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4、5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在时间概念上,能分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在空间概念上,能区别前后、中间、最先、最后等位置;在数量上,能自如地数1—10。对物体类别的概念也有初步的认识,会区别轻重、厚薄]粗细等。部分儿童还能分清左右,能把物品从大到小摆成一排。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表面的、简单的因果关系,如能够明白种花若不浇水,花就会枯死的道理。 9.能独立表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4、5岁的儿童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已能清晰地谈话,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因为 2 儿童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他们还会根据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有时他们也能表述相当复杂的句子:“我还没来得及把蛋糕放在桌子上,小红就把它吃掉了。” 10.游戏中表征水平提高

4、5岁的儿童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有人说:“

4、5岁左右是儿童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儿童不仅游戏兴趣显著增强,且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行为,如他们会用积木代替电话机、用“雪花片”代替公园门票等,表征水平有了提高。

他们的游戏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情景,还经常反映电视、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大人有大人的方式交朋友,小孩有小孩的方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 11.具有丰富、生动的想象力

4至5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难以分清假想和现实,他们常常会把看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如当儿童站在阳台上往下看,成人提醒其要当心,他会说:“没关系,我会飞。”他们还喜欢假装做什么,常和想象中的伙伴一起玩,他们有时会“撒谎”,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撒谎只是用想象代替真实。 12.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

4岁的儿童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二)中班在活动中的表现 1.好提问题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 3 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因而总爱提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小狗有妈妈吗?”等等。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设计中,应针对具体教学情境多设计一些问题。

2.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中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争抢玩具”类的纠纷逐渐减少,“引起成人注意” “维护荣誉”类的纠纷与告状开始占主要地位。中班幼儿常常向老师告一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壮。比如:哪个小朋友抢别人的东西,哪个小朋友不遵守纪律,哪个小朋友扰乱别人的游戏等等。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设计要减少打人行为。对于同伴的不良行为,应及时向老师告状。 3.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在思维与想象力方面,幼儿已经开始摆脱3-4岁时期那种思维受到动作束缚的特点,其思维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但幼儿的思维仍离不开实物和实物的表象,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和大班相比,他们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如洗手时,他们会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里,然后看着肥皂滑落。同时他们会思索着:为什么肥皂这么滑?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到草地上去捉虫,问问虫子为什么是哪种颜色,蚯蚓靠什么走路等等。 作为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选择性的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果教师问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4与2相比谁多谁少?”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会说不知道。但是当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

4 4.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活动的自主性在活动区、游戏以及其他活动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比小班角色更加积极主动,对于教师的提议具有较高的热情回应,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 5.幼儿想象力开始丰富

想象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表现。这个时期,幼儿想象力开始丰富,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到了

四、五岁,幼儿的活动内容日益丰富,从语言故事到音乐、图画、手工等,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在他们的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设计中,可以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突发奇想。如捧起米来,米粒从指缝间落下来,想象并会叫:下雨啦。但对于教师给出限定主题的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因为想象还要借助于具体形象。这是可以适度给主讲教师出难题。 5.以无意注意占优势

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

根据以上特点,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应对教师呈现的有动感、色彩明艳的教具,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故事或游戏的教学形式表现出较好的注意力。

6、以无意识的记忆为主

中班幼儿的记忆特点是记忆快,但容易遗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 5 就会忘记了。

这个特点要求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不能象小学生一样能长时间的坐着跟老师学知识。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通常在一边听儿歌、英语、故事或古诗,一边玩。对于听过的儿歌、英语、故事或古诗如果没有多次的重复,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就会遗忘。 7.合作性游戏增长

中班阶段是幼儿游戏水平蓬勃发展的时期。小班幼儿已经有了游戏活动,但对复杂的游戏还不太会玩,需要成人领着玩。中班幼儿则大不一样,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能够自己选择和规定游戏的主题,寻找不同的玩法,游戏能力和游戏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幼儿与同伴活动比例在不断增长,同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游戏已从平衡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游伴关系也开始变成比较协调、有规则的结合;幼儿的游伴极不稳定,游戏中争吵是常见的现象。不过,游戏争吵的时间不长,也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在教学中应多进行合作性游戏活动,并适当设计一些小的争吵行为。

8.活动的目的性差,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

在中、大班幼儿活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变化趋势,那就是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了游戏的最终目的。在有头饰的情况下,中班幼儿能较顺利地完成角色分配任务。他们能平静地挑拿头饰,在戴好头饰后,先要经过一段无所事事或者嬉戏打闹的时间,然后才渐渐进入游戏的计划、协商阶段。他们有一定的角色更换意识,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中班幼儿以愉悦为游戏目的,是多样性探究的结果。中班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明显多于大班。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进行活动设计时,在游戏的开始阶段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些,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例如,出现与角色相关但与故事内容联系不甚紧密的行为---狼追打小猪、小猪吃狼肉、小动物们打逗狐狸等。或者,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 6 节,而对情节进行任意的发挥和改编,如狼一遍遍地撞房子,小动物们追打狐狸的时间增长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考察试讲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的能力。 9.幼儿间差异非常明显

幼儿的差异非常明显,有一部分幼儿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积极动脑,表现了较强的求知欲望,而还有一部分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上课东张西望或者做小动作、讲话,想心事等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存在。 在设计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方案时,可以将同学分组,让一部分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表演学习兴趣浓的幼儿,一部分在模拟课堂中的孩子表现时“小朋友”表演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真实再现中班幼儿的情况,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

第18篇: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5—6岁)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7、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 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语言的发展

1、词汇:

1) 3000—4000个,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理解加深,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

2) 能掌握一些更高级、抽象、概括的词,如:动物、植物、家禽、野兽等。

2、语音:能够做到发音正确,咬字清楚,而且能分出四声,能按语句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

3、语法结构:不仅能熟练运用简单句,而且还会使用各种复合句,突出表现在讲述活动中,能够用一些“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一类的连接词,连贯有条理地独立讲述。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4、内部言语产生:由出声的自言语逐渐过渡形成内部语言。

 内部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无声音,又无字形作为物质外壳,不具有实际功能,只为自己所有,与个人的思维活动直接的联系。

二、抽象思维能力萌发

1、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发。

2、能够掌握“左右”这样较抽象的概念,而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左右的标志,并且此时幼儿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3、在记忆一些具体事物时,也会自动地把事物进行分类,按类别记忆。在进行有意记忆时,幼儿也会用多种方法,如:在“跟读数字“的测验中,幼儿一边听任务,一边默默地跟着念;在实际图片时,暗暗地手势帮助活动;在识记字形或其它不熟悉的形状时,会自行作出各种联想,使无意义的形状带有一定意义以帮助记忆。

三、开始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正确的教育下大班幼儿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标准性、概括性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并且出现了有意地抑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

1、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如:在观察图片时,大班幼儿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

2、在注意活动中,大班幼儿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

如:自觉地把盯着需注意之物,把双手放在身旁或两手掩着耳朵防止杂音干扰等;

3、用思维解决问题,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

4、大班幼儿不仅在认知过程中能够采取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在意志行动中,也往往用各种方法控制自己。

四、情绪情感的发展

大班幼儿情绪体验日益丰富,表现为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多,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逐步加强。

1、高级道德情感明显发展;

大班时期,成人体验到的情感,也大多为他们所体验到。并且此时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的需要有较多的联系,并且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高级情感特别是道德感明显发展。幼儿已能把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规划相比较,产生强烈的道德体验,是非感、集体感、友谊感,爱周围人的情感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时期理智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突出得表现为好奇好问,对一些智力活动、智力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情绪、情感仍有外露性,但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变化,不愉快的情绪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3、思想情绪感已不那么外向,渐有了内隐性;

大班幼儿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虽已逐步加强,但是情绪仍有不稳定性和易冲动性,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五、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部活动,并形成了对自我的某种看法,能够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因此,逐渐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等性情特征。

2、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儿交往中,游戏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同伴交往中,幼儿的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发展。规则意识不断提高,并且比较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与维持同伴关系,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目的性也有明显变化。他们更喜欢集体活动,喜欢与周围人交往,并能按自己的兴趣独立地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

3、游戏的发展

1) 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发生争执,一般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问题,而且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

2) 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游戏中可以经常看到反映社会政治事物为主题的游戏。如:“公共食品”、“医院”、“超市”等;

3) 在时间上,幼儿往往能好几天内连续做一种有趣的游戏;

4) 在成员上,多半是集体性游戏,这种游戏能反映较为复杂的合作关系,并且分工明确、目标明确,幼儿都能按自己的角色完成任务,社会性程度明显提高。

第19篇: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7、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语言的发展

1、词汇:

(1)3000—4000个,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理解加深,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此时的幼儿能用清楚的、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和别人交谈时,用词较恰当,能够完整地复述较长的故事,能看图编故事,还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故事。

(2)能掌握一些更高级、抽象、概括的词,如:动物、植物、家禽、野兽等。

2、语音:能够做到发音正确,咬字清楚,而且能分出四声,能按语句内容调节自己的音调。

3、语法结构:不仅能熟练运用简单句,而且还会使用各种复合句,突出表现在讲述活动中,能够用一些“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这一类的连接词,连贯有条理地独立讲述。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4、内部言语产生:由出声的自言语逐渐过渡形成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既无声音,又无字形作为物质外壳,不具有实际功能,只为自己所有,与个人的思维活动直接的联系。

二、抽象思维能力萌发

1、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发。

2、能够掌握“左右”这样较抽象的概念,而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左右的标志,并且此时幼儿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3、在记忆一些具体事物时,也会自动地把事物进行分类,按类别记忆。在进行有意记忆时,幼儿也会用多种方法,如:在“跟读数字“的测验中,幼儿一边听任务,一边默默地跟着念;在实际图片时,暗暗地手势帮助活动;在识记字形或其它不熟悉的形状时,会自行作出各种联想,使无意义的形状带有一定意义以帮助记忆。

三、开始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正确的教育下大班幼儿观察事物的目的性、标准性、概括性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并且出现了有意地抑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

1、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如:在观察图片时,大班幼儿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

2、在注意活动中,大班幼儿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如:自觉地把盯着需注意之物,把双手放在身旁或两手掩着耳朵防止杂音干扰等;

3、用思维解决问题,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

4、大班幼儿不仅在认知过程中能够采取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在意志行动中,也往往用各种方法控制自己。

四、情绪情感的发展

大班幼儿情绪体验日益丰富,表现为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以及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多,幼儿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逐步加强。

1、高级道德情感明显发展;

大班时期,成人体验到的情感,也大多为他们所体验到。并且此时幼儿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的需要有较多的联系,并且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高级情感特别是道德感明显发展。幼儿已能把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规划相比较,产生强烈的道德体验,是非感、集体感、友谊感,爱周围人的情感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时期理智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突出得表现为好奇好问,对一些智力活动、智力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情绪、情感仍有外露性,但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变化,不愉快的情绪有时持续时间较长;

3、思想情绪感已不那么外向,渐有了内隐性;

大班幼儿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虽已逐步加强,但是情绪仍有不稳定性和易冲动性,也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五、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部活动,并形成了对自我的某种看法,能够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因此,逐渐形成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等性情特征。

2、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幼儿交往中,游戏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增强,同伴交往中,幼儿的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得到发展。规则意识不断提高,并且比较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与维持同伴关系,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目的性也有明显变化。他们更喜欢集体活动,喜欢与周围人交往,并能按自己的兴趣独立地选择玩伴和活动内容。

3、游戏的发展

(1)在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能事先计算自己的游戏,商量分配游戏的角色,而且也能更多地理解和坚持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如果发生争执,一般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问题,而且对参加游戏的成员提出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要求;

(2)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更加复杂,游戏中可以经常看到反映社会政治事物为主题的游戏。如:“公共食品”、“医院”、“超市”等;

(3)在时间上,幼儿往往能好几天内连续做一种有趣的游戏;

(4)在成员上,多半是集体性游戏,这种游戏能反映较为复杂的合作关系,并且分工明确、目标明确,幼儿都能按自己的角色完成任务,社会性程度明显提高。

第20篇:大班年龄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犬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自我中心。

·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已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运用手指活动,例如,灵活地使用剪刀,会用橡皮泥等材料捏出各种造型等,还能正确地使用画笔、铅笔进行简单的美工活动。

·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月亮会跟着我走?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有的儿童喜欢把玩具拆开探索其中的奥秘。儿童开始对自然现象的起源和机械运动的原理等产生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

·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

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例如,在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说明儿童已能从客体的形状与客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圆”与斜”的关系中寻找乒乓球滚落的原因。但由于周围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即使到了

5、6岁,儿童对不同现象中因果关系的理解水平也不可能一致,而且对日常生活中所不熟悉的复杂的因果关系也还很难理解。

·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5、6岁儿童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如把人们饲养的身上有皮毛、四条腿的猫、兔、猪归为家畜类。然而,由于受知识、语言、抽象概括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儿童对类概念的掌

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简单的,还不能掌握概念全部的精确含义,缺乏进行高一级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儿童在概括归类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概念外延上的错误,例如,有的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概括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

·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

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语言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个体差异。

·阅读兴趣显著提高

大班儿童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阔专心地看书,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强。而且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在书中或广告招牌中看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时会非常兴奋,还常常缠着成人教他们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懵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很大的乐趣。

.创造欲望比较强烈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如“杨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等。

5、6岁儿童还对创编儿歌感兴趣,他们会为自己的画、自己的手工制品配上儿歌。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

·象征性游戏趋于成熟

5、6岁儿童玩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出现了一个主要角色和几个有关的社会角色的关系。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幼儿之间对替代物的一致认同程度提高,游戏中发生争执的情况减少。游戏的主题除了来自于儿童

的生活外,还来自于影视作品。在角色游戏中能综合自己所经历过的各种生活内容,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一般的生活情景。

·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还热衷于戏剧表演。

教师组织策略

(1)建立师生间伙伴式的关系,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意见,允许儿童有不同的答案。

(2)支持儿童创设自己的环境,展现生活经验,交流信息,表达情感。 (3)为儿童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可操作的材料,鼓励儿童用多种方法发现问题,寻求答案。

(4)一日活动中适当增加智力活动和儿童自发组织的活动,逐步减少午睡的时间。 (5)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进行语言交流和阅读活动,重视对小组阅读的指导。 (6)多采用讨论的学习形式,引导儿童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

(7)提供机会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技能。如儿童间发生矛盾,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评判或替代解决,要提高儿童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与家长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围绕儿童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建立联系和适时反馈。

大班幼儿心理特点

1、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对较复杂的空间、时间的认识较差。

2、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

3、记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和直观形象的特点。

4、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正在发展,想象主题易变化,并常常有夸张性。

5、幼儿期是思维迅速发展时期,三岁右左幼儿的思维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以后逐渐向具体思维过渡,并成为幼儿期思维的主要形式。六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6、语言方面,

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

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7、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

8、在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9、语言方面,

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

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10、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

11、在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幼儿园大班幼儿手工活动:剪纸拉花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

2、通过反复练习训练儿童的耐心。

[活动准备]

方形彩色纸若干(红、黄、蓝)、剪刀、胶水、盘子、棉签、教师作品

[活动重点]

折、剪

[活动难点]

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和间隔距离。

[活动过程]

1、欣赏教师作品,念儿歌《拉花歌》,激发幼儿兴趣。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花手绢儿;

你拉三,我拉三,朋友分手说再见;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2、“老师的拉花都是用这样的彩纸做成的,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1)、折——对角折

a、认识正方形的边与角;

b、对角折一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边与角;

c、三角形再对角折两次,认识长边(∠1)、开口边(∠2)、不开口边(∠3)。

2)、剪——不剪断

a、正确的握剪手势:在我们没有开始之前,一定要将剪刀合起来;

b、左手捏着∠1,从长边向不开口边剪,不要剪断;

c、左手捏着∠3,从不开口边向长边剪,不要剪断;

d、反复以上动作。

e、上述方法做同样的6个剪纸。

3)、粘——粘四角

a、将6个剪纸轻轻打开,老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沾的技巧:

“红对红,蓝对蓝,黄对黄来别放反,

四个角,轻轻沾,胶水只用一点点。”

b、同样颜色的剪纸,边角对齐,用棉签粘上一点胶水将四个角粘上,放一旁,晾干。

c、将三种颜色的拉花,其中心点粘在一起,两头粘一个拉扣。

d、晾干,幼儿洗手。

3、胶水干后,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拉花,念儿歌。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