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品德教育(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0 21:02: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品德教育 2

品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围绕诚信这一主题,深入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发挥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要层层抓好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我校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及时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同时,要发挥少先队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主性的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活动。

(二)、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争做“学校文明好少年

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修订新发行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学初,要集中一段时间抓好学习,要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掀起新一轮学习高潮。学习的重点是抓好落实,抓好养成教育。要营造学习氛围,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及时表扬先进,树立典 型,一点带面。以此促进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同时,要结合 “学习雷锋”活动,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大做好人好事,积极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三)、实施“读名著、诵名诗、看名片”为内容的书香校园计划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完成“读名著、诵名诗、看名片”的任务,要及时写出读书笔记,观后感,并以校为单位组织好评选。通过书香校园计划,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以实际行动争做四有新人。

(四)、继续开展好远离营业性网吧,抵制不良信息活动

以广泛学习、宣传、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载体,引导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讲究网络文明,科学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良好教育,收集积极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学校要成立有关监督、检查组织,定期对有关网吧进行检查。教育学生互相监督,共同遵守学校纪律,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推荐第2篇:品德教育读后感

青少年品德教育的细节读后感飞雪

青少年们就像是七八点钟升起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应高度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 广泛深入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通过有效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道德要求。

1、利用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各类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2、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等),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重要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如建党、红军长征、辛亥革命、“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有不少当代青少年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学校应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创新心理教育手段,帮助青少年更好

地认识自己,了解周围的同学,建立自信,学会合作,珍惜友谊,调节情绪,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4、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文明生、优秀小公民、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等,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让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聚精会神、埋头苦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一份责,出一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第3篇:个人品德教育

个人品德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个人品德教育,完善道德约束机制,强化道德行为实践,提升道德修养水平,引导职工人人争做道德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个人品德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为建设繁荣、和谐、文明的新型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育内容

按照公司要求,突出抓好“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三方面教育。

“知荣辱”,就是教育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生活中严格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自觉遵纪守法;在岗位,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多做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

“懂感恩”,就是教育职工感恩父母养育、师长培养、同事支持、组织信任和他人帮助,引导人们从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事做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自身、他人、工作、社会,提升自我、多行善举、济危救困、助人为乐,建立健康融洽愉悦的人际关系。

“尽责任”,就是在职工中培养起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明确在家庭、岗位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履职尽责、回报社会的本领和能力,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积极进取,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方法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教育宣传,努力为扎实推进个人品德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1.抓好组织动员。引导企业上下充分认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切实做好各项组织工作,深入推进个人品德建设。各部门要根据公司统一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营造活动氛围。各部门要设立宣传栏,张贴相关宣传标语,对各部门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推广宣传,各部门除要在显著位置设立道德教育宣传刊板、悬挂道德教育宣传标语之外,还要结合各自特点开展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宣传,要通过组织开展承诺签名、宣誓、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自觉实践。

3.开展道德教育。职工要自觉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准确了解和把握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传统,争当继承传统美德和弘扬时代精神的实践者。各部门要把对职工的个人品德建设教育与加强和改进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针对员工年龄特点,选取古代先贤的经典论述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篇章编写教育资料,以讲故事等员工易于接受的形式组织学习,进一步开展道德文明教育,提升员工道德文明水平。

(二)广泛开展活动,强化行为实践,不断提高个人品德建设工作水平

1.职工个人品德建设。(1)创建“员工标兵示范岗”行动。以“政治坚定、工作出色、作风优良、廉洁自律”为基本评选条件,在优秀员工中,开展争创“员工道德标兵示范岗”活动,唱响“我是标兵、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掀起比学习、比服务、比奉献的员工道德热潮。(2)组建优秀员工典型库。加强各类优秀典型培育,深入挖掘和推选身边典型。加大教育系统典型宣传力度,增强典型的影响力和教育力。

2.在广大员工中开展四项文明活动。(1)“敬老孝老”活动。继续搞好赡养老人责任状的签订,抓好赡养承诺兑现。(2)“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为目标,积极倡导家庭成员之间重视亲情、互敬互爱,营造和美氛围;倡导左邻右舍之间重视友情、互助互爱,彼此和谐相处。

(3)“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以“讲礼仪、守秩序、促和谐”为重点,认真组织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组织举办文明礼仪讲座,教育引导职工强化公共意识,遵守公共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个人品德修养。

3.职工个人品德建设。以当前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富有特色、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高尚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目标,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实践者。

抓好广大员工道德素质提升活动。以创造清洁良好的文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激励员工勤奋读书、争先创优为重点。

(三)明确工作责任,严格绩效考核,确保个人品德建设扎实有效

1.明确责任。公司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个人品德建设的总体协调和指导。各部门要把深化“三德工程”,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相应工作班子,制定工作方案,研究长效机制,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要认真落实各部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面上整体工作,还要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切入点,深入挖掘特色活动,推出特色项目,确保主题活动尽快启动、扎实推进、富有成效。要特别注意活动开展过程中影像、图片、文字及其它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以备领导检查验收工作成果。

2.加强督导。公司将定期对各部门“个人品德”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调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推介工作亮点。各部门也要加强对职工个人品德建设的督导检查,强化组织领导,了解和把握职工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品德表现,及时对涌现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对出现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

3.严格考核。公司将把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员工队伍建设和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和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重要标准。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层层建立健全个人品德日常监督管理机制,搞好个人日常道德行为的量化积累,把职工的个人品德建设情况作为培训、任用和聘任的重要条件,与评先选优、考核奖惩直接挂钩。

推荐第4篇:品德教育案例

参考阅读: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看法 阅读:

“二分法”、“二分法”和“四分法”的品德结构

在心理学史上,提顿斯(Tetens)在沃尔夫(C.WoIf)的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始了认识、情感和意志的“三分法”。康德(I.Kant)是提顿斯的三分法的继承者,他以“知”、“情”、“意”为纲的《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等哲学著作,不仅构成了他的“批判哲学”的体系,而且也构成了他的心理学的体系。从此,“知”、“情”、“意”就被确定为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即所谓心理过程的“三要素”或三种心理过程,而对“知”、“情”、“意”三要素的揭示,也构成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分法的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就是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目前国际流行的心理学文献,也大都采用这种观点。正如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T.R.Rest)所指出的:“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是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美国传统的品德心理学持以这样的观点;前苏联的品德心理学基本上持以这样的观点;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以这样的观点。

心理学中的“二分法”,即把心理看作是由认识和意向(或认识和行为)两种成分所构成的整体。实际上,二分法仍是包含三种心理成分,提出二分法的心理学家并不否定情感成分的存在,只不过在情感的归属上与三分法有点差异。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往往将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前苏联的一些教科书,就是这么分析的。美国有些品德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而开展研究

的。

所谓“四分法”,只是将“意志”过程分为“意志”和“行为”两种成分,于是心理结构则成为“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种四分法,在普通心理学里并不常见,然而在品德心理学中却还是比较流行的。在这种四分法基础上所确定的品德结构,所包含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种提法,在我国较为多见。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家对“意志”、“行为”、“习惯”等心理现象的见解,而且也体现了我国心理学家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例如,韩进之教授等编著的《德育心理学概论》,就充分肯定“古代孔丘在他言论中所述的‘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正确性,强调“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里,作者既对品德结构的四种成分作了科学分析,又批判继承地分析了孔子的《论语》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知”、“情”、“意”、“行”的品德结构的心理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品德结构的“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只是对于界定不同的研究起了作用,按本质而言,这种成分的划分并不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其共同的一点,就是强调心理结构,强调的是心理过程,都认为品德是由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的道德成分所组成的,品德心理学分别从认识、情感、行为(包含意志训练、行为表现及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研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中国心理学家李伯黍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 阅读:

李伯黍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探讨了哪些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李伯黍教授同他的合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协作进

行了一系列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1]。他的研究主要分五大类:

第一,检验皮亚杰的模式,同时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发展。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每一课题,几乎都被世界各国的心理学

者重复验证过。验证的结果表明,皮亚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意义。由于皮亚

杰的研究对条件控制不太严格,大多数为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研究设计上也

不周密,实验环境的安排带有随意性;所得出的数据也未作统计检验,为此,

李伯黍等在研究设计上把实验的情境加以周密的组配,根据组配表编制对偶

的故事,用这些故事测验儿童;然后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把质化为

量,把抽象化为具体,把主观化为客观,这样说明性就增强了。这是对皮亚

杰研究方法的改进。

第二,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发展研究。

李伯黍等先后在儿童的公私观念、集体观念、友爱观念、分享观念、利

他观念以及儿童的责任观念、爱祖国观念、公益劳动观念、爱劳动观念和对

社会关系的方面研究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道德认知发展上的特点。

第三,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的研究。

他们在公正判断、惩罚判断、公私判断、行为责任判断等道德发展上进

行了民族差异的研究。

第四,影响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因素研究。

李伯黍认为影响道德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认知,当然,社会的、文化的、

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以及教育和训练等等因素都对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

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关于品德结构的研究。

品德结构实质上是一个统整的道德价值结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接受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此价值观念被有机地组织之后,就构成了一个统整

的道德价值结构。

道德价值结构的统整性就其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上,反映着道德结构

的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标志着道德思维、道德情感和道德决策

的形式上变化;而一旦反映着品德结构的形式发生阶段性质的变化时,整个

结构的内容就会具有相应的新的内容。

根据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他们认为,道德价值结构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

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决策的基础,它兼含知、情、意、行四方面的意义,所

以,学校道德教育应该着重促使儿童青少年发展一个既具有丰富而正确的道

德内容,又具有较高道德推理形式水平的道德价值结构,并使之得到有效的

应用。

阅读: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研究 阅读:

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研究

我国学者陈会昌对儿童爱国观念中报效国家方面的内容进行考察[1],指出儿童到了初中阶段才开始明确报效祖国的观念。研究采用情境故事对学生进行调查,材料如下:

刘加伟经过刻苦学习,考上了赴美国留学的研究生。经过三年努力,他终于获得了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的美国导师劝他留下来继续搞研究,告诫他,中国的落后的实验室条件会妨碍他发挥特长,继续取得成就。他很想回国,为国家效力,但又想,回国后会影响自己在学术上继续前进。再说,许多中国人留在美国,不是也能给祖国出力吗?他的思想很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请问,刘加伟该留在美国,还是该回到中国来工作?为什么?

经过对学生回答的编码和水平划分,发现初中生开始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了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本质的理解,表现出明确的报效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其典型的回答如“为了国家,应该舍得牺牲自己”、“刘加伟应该把所学的只是用到祖国的四化上来”、“祖国好比父母,她的养育之恩是不应该忘记的”。另外有31%的初三学生更是达到了明确的爱国主义水平,表现出对祖国的真诚、由衷的爱,表达出“不论祖国多穷,也是自己的母亲,应该忠实于她,对她有赤子之心”的信念。而在初中之前,小学生们的判断或者出于朴素的乡土观念和客观条件,如“刘加伟应该回国,因为他的家在中国”;或者只能初步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人必须为中国效力”、“留在美国把知识学好,可以为中国做更大的贡献”等。

阅读: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E.Staub)的社会行为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E.Staub)的社会行为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1]

斯陶布在进行过许多教育性实验后认为:

1.亲社会价值取向则是利他和不伤害别人的个人目的。人的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中助人目的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的助人行为就越多,而目的激活的程度与目的的重要性有关。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人,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为特征的动机源,目的在于坚持行为的规则或原则;三是移情。前两者统称为社会价值取向。具有利他取向的人目的更易于被特定情境所激活,因而更有可能产生助人行为。具有道德取向者,一般会在合乎规范或原则的情况下作出帮助,若认为对方罪有应得则不会去帮助,至少不会去伤害人。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助长助人行为。它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原始移情,即由他人的不安所引起的情绪反应;②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即认为对方是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人;③自我概念,即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确切的认识,才有可能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作出反应。自我概念影响移情,移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从自我到他人的延伸。缺乏精确的自我概念就难于以助人的方式扩展自我的界限。

4.亲社会行为从动机、目的转化为行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感到有达成目的的可能性,不仅不会采取行动,甚至连目的也不可能被激活。有三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①对能成功地达到目的的一般估计能力;②在特定条件下,制定行动计划产生行动指导的能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决策的能力;③以某种方式行动的特殊技能,比如游泳是抢救落水者的必要条件。此外,如果机会可能错过或者别人的需要不明显时,迅速决策的能力和知觉他人需要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些都是服务于动机的,没有动机源,只有它们是不能产生利他行为的。

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对助人行为的内部机制(如价值取向、目的冲突、移情、能力)作了较全面的揭示,提供了一个分析和预测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或思路。

阅读:如何看待道德情感的结构? 阅读:

如何看待道德情感的结构?

道德情感作为人的高级情感,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体。就道德情感的结构,可以从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能力维度加以分析。道德情感的第一个维度是它的内容维度,主要由自我认知感、对人同情感、对自然敬畏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四个部分组成。道德情感的第二个维度是它的形式维度,主要由自然感性道德感、幻化想象性道德感、社会理性道德感和悟性超越性道德感四组成部分。道德情感的第三个维度,是它的能力维度,主要由道德情感觉知感受力、道德情感理解体验能力、道德情感移情共鸣能力和道德情感反应调控能力几个部分组成。[1]

阅读: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阅读:

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国内外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过研究。海斯和托尼(He&Torney,1967)曾对美国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儿童忠于祖国的情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低年级儿童处于“国家象征期”,即儿童对国家的依恋或热爱表现在尊敬国家象征(如国旗、国歌及领袖)的言行之中;(2)中年级儿童处于“抽象国家观念期”,即儿童以有关国家的抽象观念,如言论自由、竞争选举等作为爱国的根据;(3)高年级儿童处于“国际组织系统期”,即儿童以国家成为国际成员之一,以国家所担任的角色为其忠诚或热爱的对象。

我国学者对小学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指出:(1)从小学末期起,儿童对祖国山河、领土的热爱逐渐加进了自豪感、依恋感等感情色彩。(2)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从朴素的乡土观念出发,体验到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工作,中、高年级儿童则能初步理解个人和国家的利害关系。(3)小学儿童的国家尊严感是在初步的国家自豪感的水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达到这种初步的国家自豪感的,一年级只占12%,二年级占25.9%,五年级占31%。在五年级有20.7%的被试明确地表现出国家尊严感。(4)小学儿童区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能力并不强,他们只是从一般人际交往道德原则出发来看待国际交往及国际矛盾冲突,而且达到这个水平的人数也并不多。(5)小学

一、三年级之间和

三、五年级之间是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快的转变年龄。

活动:《五星红旗我爱你》道德情感教育示例 活动

《五星红旗我爱你》道德情感教育示例

活动课程:《五星红旗我爱你》,

活动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五星红旗的理解和热爱。

教育流程:教学这一课时, 一开始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色彩红、黄构成的图案, 让学生感受五星红旗的美,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喜爱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学生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旗的左上角有 5个五角星, 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4颗小的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4颗小星围绕在大星周围,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建设我们的祖国。黄色象征光明。教师这样讲解,把五星红旗蕴含的意义点化出来了, 让学生对五星红旗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紧接着教师列举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英勇战斗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为五星红旗的升起,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的来之不易,从而加深了学生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以达到悟道明理,以理育情的教学效果。

阅读: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训练方式 阅读: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训练方式

1、价值目标的移入;

2、教师引导。教师自身的情感就是可以导入受体情感的宝贵资源,有着强烈的情感示范和感召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要创造一些进行实践分析和道德决策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运用道德价值,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社区服务的机会。

4、适合发展的策略。儿童喜欢探索、发现和模仿,可以在音乐、戏剧、讲故事和角色扮演中生成道德价值。

活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在感恩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谢,懂得回报。

活动目的:让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素材准备,学生准备,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序幕:

老师: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giving Day,对,是感恩节,大家知道,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但严峻的现实是,现在有不少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会感恩,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

由此我们举行这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下面请刘琳(甲)、王思懿(乙)和我一起主持这次班会,大家欢迎。

二、活动开展:故事准备

甲:大家好,我是刘琳。 乙:大家好,我是王思懿

合:今天,由我们主持今天的班队活动。

甲:2009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许多页了,在我们的脑海中,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依旧记忆犹新,他们带着2009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洋溢着一种对社会深深的感恩。

乙: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心存感恩,对大自然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

甲: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

乙:对老师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抛却愚昧。

甲: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和我们血脉相连;

乙: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可以倾诉和依赖。

甲: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个感人的故事:《苹果树和小男孩》有请钟校同学,大家欢迎。(略)

甲:大家和我一样都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都不会很平静,下面这首童谣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把《妈妈的爱》这首诗献给我们伟大的父母!(略)

乙:这首歌不禁使我们回忆起,在我们成长的这十几年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那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呢?请大家举手

(同学发言)

甲: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爸爸妈妈在时时刻刻挂念着我们,祝福着我们,当我们们落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我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

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

甲:下面进行现场调查

问题:

1、你母亲的生日?

2、你给父亲买过生日礼物吗?

3、你母亲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

4、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5、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属什么的?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

7、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

„„„

甲:通过刚刚的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乙:下面,我们请听感恩诗朗诵《游子吟》,表演者:陆莎,掌声有请

老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对父母拿出多一份的关怀和理解,她们一定会倍感欣慰,做一个:懂父母的人

甲:其实不止是父母,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是我们应该感谢的,比如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老师、朋友等对自己的无限深情,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

(同学发言)

三、结束语:

主持人齐朗诵: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 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主持人宣布:“感恩班队活动到此结束!”

活动反馈:通过这一次感恩节主题活动,家长反映,孩子们好像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样看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主题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阅读: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1]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我国学者寇彧根据对亲社会行为多年的研究,提出以下方法:

第一、要教会青少年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移情。

第二、我们要帮助青少年学会接纳自己、宽容他人。

第三、帮助青少年掌握解决冲突的技能。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能有效帮助青少年处理发生在群体中的冲突,促进群体成员的相互合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想法。

第二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感受。

第三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帮助青少年从冲突对方的角度重新考虑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个冲突事件。

第五步——帮助青少年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六步——帮助青少年想出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四、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我们要帮助青少年逐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准,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亲社会。

阅读: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是否保持稳定呢? 阅读:

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是否保持稳定呢?

研究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攻击性行为都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事实上攻击性与智力的稳定性是大致相同的,对于男女两性,时间跨度越短,则稳定性越高;随着两次施测时间距离增加,稳定性程度也下降了。甚至有22年跨度,攻击性也表现了中等程度的一致。有人对600人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在被试8岁时开始(Huesman等,1984),结果发现,8岁时攻击性行为较高的男孩到30岁时攻击性仍然高于同龄人。在童年期被同伴评定为攻击型的男孩到成年期仍倾向于有更多的犯罪记录,虐待配偶和其他暴力行为。

活动:言行一致活动设计 活动:

言行一致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言行不一致带来的坏处,从而养成言行一致的好行为。

活动准备:

1、搜索有关言行一致的格言。

2、找到相关言行不一或言行一致的视频。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能听到人们许诺会为别人或为自己做一些事,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能说到做到,能说到做到的,我们说他(言行一致),不能说到做到的,我们说他(言行不一),言行一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节课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做到言行一致。

二、看录像,明是非

1、播放言行不一的录像,看看录像中青少年的做法怎么样,你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2、学生观看录像后回答。

3、想一想,我们周围有没有说得到但做不到的行为呢?

4、学生举例讨论。

小结:这些行为,这些做法,你们喜欢吗?(不喜欢)言行不一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所以如果你的身上也存在这种行为,千万要改正,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对,下面我们要看看另一位朋友的做法。

5、播放言行一致的录像。

6、学生讨论自身具有哪些言出必行的好行为。

三、小组交流讨论

请每位同学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言行不一的表现,分析出言行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四、签契约书

1、每人制定一份“言行一致”契约书。

2、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宣读自己的契约书,并承诺遵守契约书的要求,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言出必行。

五、展示台

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有关言行一致的格言。如: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

阅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 阅读: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学生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鹜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学生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执行。

例如,尊敬长辈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尊敬”

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必须把它具体化:

1.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

2.长辈批评时不顶撞,可以解释;但不许撒野。

3.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礼貌,不高声大喊。

4.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5.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没答应,不许撒娇、耍横。

6.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

7.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活。

s.长辈累了要知道热心照顾,如倒杯茶水,送双拖鞋,递条毛巾等等。

9.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

10.长辈心情不快时,应主动去安慰。

这样要求的“尊敬”就不是抽象的概念了,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可有效地防止“成人化”倾

向,有利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它能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近、小、实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活动: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主题:让诚信伴我们同行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思想对诚信的重要性及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努力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活动内容:

一、揭示课题

学生主持:同学们,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听说过)。那个骗人的小孩因为撒谎最终把性命都丢了。从而让我们知道了诚信是做人之本,不管对人或对事,我们都要做到不说谎,不作假,不骗人,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老师主持:是啊,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见,有的人甚至还以不诚信、会欺骗而沾沾自喜。那么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诚信,作为现代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诚信、坚持诚信到底呢?今天我们全班同学特以“诚信”为题召开此次主题班会活动,请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看小品《考试》

思考:小明在考试时偷看同桌的卷子,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好成绩呢?为什么?

老师主持:小明的同学说得对,偷看别人的卷子得来的成绩还是别人的成绩,小明还是一点也不会,倒不如认真学习,课余多请教别人,把英语学好,学懂,才是真正学会英语,考出来的成绩才真实。

学生主持:借同学的东西很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过,但用完了东西以后你是怎样做的呢?

请看小品《借铅笔》

思考:请你告诉小青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得到同学的友谊? 请你说一说借同学东西后你是怎样做的?

老师主持:小青因为借了别人的东西不归还,失去了信用,别人都不再愿意借东西给她,希望同学们借东西及时归还,这样别人才会愿意继续借东西给你。

三、你说我言:心中的“诚信”

学生们的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的过程。

师小结:大家的自由讨论很热烈,都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至于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相信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都由一个衡量的标准。同学们,相信你们内心的感觉,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用你们纯真而善良的心去选择,你们就会明白真正的“诚信”是什么。

四、诚信故事大家讲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自己知道的诚信故事:

*美国总统华盛顿与樱桃树的诚实故事

*宋濂守信的故事

*宋庆龄遵守诺言的故事

*曾参杀猪的故事

*卓恕交友守信的故事

„„

五、我身边的诚信榜样

学生主持过渡:听了刚才的这些诚信故事,真的是让我们感受深刻,而且我也知道,就在我们班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他们诚实守信,深得大家的喜欢。同学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夸夸我们身边的这些诚信模范呢?

小组合作挖掘身边的事例,然后进行交流。

六、我的不诚信感言

老师多媒体出示多组学生不诚信的漫画;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今天你能在同学面前大胆说出来,这不也正是诚实的表现吗?

同学们自我反思,自由发言或是记在课前发给同学们的诚信反思卡上。

小结:诚信就是不骗自己和别人,并真心对待自己和别人,也许我们曾经犯过错,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我们依然是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七、我说我做诚信,让诚信伴我同行

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搜集和自制有关诚信的名言或格言,以督促自己时刻做好诚信之人。

学生交流搜集和自编格言,与大家分享

八、总结

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让诚信伴我们同行,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小品:《考试》

小明在英语考试中偷看同桌,考完试后取得了90多分的成绩,正得意洋洋的往家里走,刚巧碰上同桌。同桌问他问什么这么高兴,他说:“我英语考试得了90多分。”同桌不相信,平时读书不认真,考是怎么可能可以拿到90多分呢?小明得意地跟她说:“实不相瞒,我是偷看你的卷子才考出90多分的。”同桌说:“偷看别人的卷子是不诚实的行为,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学到知识吗?其实你还是什么都不懂。” 《借铅笔》

小青上课时借了同桌的铅笔写字,后来同桌找她还笔,她很喜欢同桌的铅笔就不想还给同桌,就找借口一天拖一天。又一次,她又忘了带笔回学校,又向同桌借,这一次同桌不愿意借给她了。她再问其他同学借,其他同学也不愿意借给她。 附故事:

小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他小时候的一天,华盛顿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爸爸新买来斧子。很快,他就成了这打斧子的“主人”。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得可开心啦!玩着玩着,突然他想到:“父亲能抡起斧子砍倒大枝,我能不能抡起斧子砍倒小树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远处有一棵小樱桃树,于是华盛顿跑上前,抡起斧子向小樱桃树砍下去,一下,两下„„刚砍了七下,小樱桃树就倒下了。当父亲发现花园被弄得乱七八糟,他十分喜爱的那棵小樱树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厉声问道:“谁把我的樱桃树砍倒了?” 华盛顿这时明白自己闯了祸。但他仅仅犹豫了片刻,然后突然抬起头看着爸爸,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把树砍坏了的确我愿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华盛顿的话音刚落,他父亲满脸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并称赞华盛顿“那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后来,小樱桃树的故事传开了,“我不能说谎也成了华盛顿为人者的写照。 宋庆龄奶奶的故事

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奶奶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有一次,宋奶奶要去看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了都很高兴,都等着宋奶奶的到来。突然,原来晴朗的天空刮起了大风,霎时间,飞沙走石,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大家议论纷纷,宋奶奶可能不回来了。正在这时,宋奶奶的车出现在幼儿园了,他满脸笑容的走下车,来到孩子们的中间,一位老师感动地说:“天气不好,您就该天再来吧!”宋奶奶说:“不,我不能失信,应当遵守诺言。”

诚信格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1

推荐第5篇: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第二学期四(2)班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担任四(2)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尽职尽责,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3、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推荐第6篇:思想品德教育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分析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找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我们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生政策的调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企业对中级技术工人的要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对高级技工、技师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给从事技工教育的各类技工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受生源质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有个别的技校培养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用人单位的需要距离甚大,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技校生思想品德现状,讨论研究教育方法,以适应社会对技校生的需求。

一、技校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

1.不良习惯多。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想的少,为自己想的多,集体观念淡薄,生活上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新生入学后,有的班级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吸过烟、泡过网吧,还有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2.对学习缺乏动力。许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对学习没一点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之所以选择技校,就以为上技校只是学技术,而不用学理论。

3.独立生活能力差。现在的技校生大多在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身上的“骄”、“娇”二气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在家从未洗过衣服,从未叠过被子,从未打扫过卫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学生正常学习带来极大不便。

4.个别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消除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技校生思想品德不良的原因

1.自身原因。这些学生在原毕业学校长期受歧视,思想上缺乏上进心,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报自弃言行随时都能表现,胸无大志,思无远虑,自己就没有把自己放在有用人才上看。

2.社会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显得相对滞后,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有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这些都给正处于青春期的技校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能与孩子正常沟通,导致学生性格孤僻,言行不一,存在较大的性格缺陷。

4.学校原因。现在许多技校生虽然办学时间较长,但实习场地、活动场所都比较狭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实习、活动的需要;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也显僵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知识层次的需求;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经验,也影响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技校生思想品德现教育管理对策

针对技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了以下管理对策:

1.实施“以人为本”,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争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应实施“以人为本”,即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无论是教学、管理和服务,都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爱在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部环境,促进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教学上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求学的需要,不断加大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在管理上注重调查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不同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使同学们感到校园是无限温暖的,老师是可敬可亲的。

2.加强入学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每年新生入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新生活、新起点”教育,“新生活”即要求学生入校后要适应学校的寄宿要求,学会生活自理,性格方面要自立、自强,重新树起对学习的信心;“新起点”即学校无差生,对所有的新生都一视同仁,所有的新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以重塑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

3.积极组织军训,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

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人的作风感染学生是技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以军队一日生活制度和内务整理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4.实行值周制度,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

每个班每学期都要值周1-2次,学生值周既要负责教学楼、公寓楼和整个校园的卫生,又要负责维持各班的自习纪律,检查“两操”的出勤人数,与学生会一起,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5.进行法制安全宣传,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学校定期召开法制安全教育大会,对学生中出现的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对各种安全隐患提醒学生注意。做到防微杜渐,常抓不懈,有效遏制了校园中违法乱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思想有障碍、行为有劣迹的学生则重点监控,定期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疏导。

6.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知识层次不一,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基础课的教学采取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讲一点掌握一点;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讲深讲透,鼓励他们报考高职院校。

7.对学生管理实行综合学分制,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就学生的学习和日常操行赋予一定的学分,以学分的高低来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遵章守纪情况,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分制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汇总,每月一总结,以此作为学生评先树优、推荐就业的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遵章守纪的积极性。

8.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长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共同教育。教育的基础就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并就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适当指导,避免出现“5+2=0”的现象。

9.加大推荐就业力度,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许多学生上技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将来毕业能有一份好工作。为此学校应加大学生推荐就业的工作力度,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单位,在学生中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由被动学生习

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应全面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这一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质量,使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全力打造技校教育的精品工程。

上述对策在技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会产生明显效果,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出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有用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的要求。

推荐第7篇:收银员品德教育

收银员品德教育

1、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及完善的工作作风。

2、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善解人意,与人为善,不搞小

动作。

3、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修养不是凭空与生俱来的,而是

经过不断学习修炼培养而来的。

4、顾客是上帝,员工代表企业。

5、团结上进,与同事和谐共处。

推荐第8篇:品德教育班会

遵守行为规范 完善自我形象

班级:初一(10)班

一、教育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规定,在热烈的气氛中,使学生意识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将日常行为表现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2、通过活动展示学生的创造力与表演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3、通过活动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和体会出发,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形成主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态度,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作用

2、主持人语言的感情投入及煽动性。

四、班会形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品表演、诗歌朗诵、集体宣誓、讨论、演唱等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准备工作

1、全班动员、明确目的,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编排小合唱、小品、诗朗诵。

3、准备个人成长档案袋、个人成长记录的相关材料。

4、布置主题班会的会场。

5、两位主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6、准备奖品、歌曲磁带。

7、分小组围坐。

8、准备投影胶片。

六、班会过程

1、小合唱《校园的早晨》„„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老师! [主持人乙]::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甲] [主持人乙]:(合说)大家好! [主持人甲]:箐箐校园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地方。

[主持人乙]:箐箐校园也是我们各方面健康成长的地方。 [主持人甲]:我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 [主持人乙]:也离不开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主持人甲] [主持人乙]:(合说)伴随着这欢快的歌声拉开了我们初一(10)班“遵守行为规范 完善自我形象”主题班会的序幕。

2、[主持人乙]:首先请欣赏小品《如此两个人》,看完后请同学们谈谈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小品内容见附录)

3、(出示投影胶片)学生表演小品„„

4、[主持人甲]:好,小品看完了,先请同学讨论一下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

[主持人乙]:哎,你知道吗,我们手上拿的是新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主持人甲]:哦,是吗? [主持人乙]:是的,这是教育部3月27日刚刚颁布的。[主持人甲]:哦,那我们可要仔细地看看哟。下面请同学讨论一下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 学生讨论„„(5分钟) [主持人甲]:好,请哪位同学谈谈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请同学们踊跃回答。 学生回答„„(完 9:12)

5、[主持人甲点拨]: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看似不大,但却会腐蚀我们的心灵,有损于我们中学生的形象。我们可不能学他们的样啊!

[主持人乙]:对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中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下面请欣赏我们学生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礼赞》。(诗歌内容见附录)

6、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放音乐)

7、[主持人乙点拨]: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对于完善我们自身形象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文明形象?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例如:我们在校园里、在家庭里、在宿舍里、在教室里、在学习上、在社会上我们外出购物时、旅游时等等。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完 9:20)

8、[主持人甲]: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文明形象?请同学们踊跃回答。学生回答„„(完 9:25)

9、[主持人甲点拨]: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当然我们更要把它化为我们自己自觉的行动。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去这样做的话,相信我们的校园会出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请同学们从成长档案袋中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

10、(学生从成长档案袋中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 [主持人甲]:请同学们互相交换一下,算出对方的总得分,然后再评出他的品德等级。(出示品德等级要求)

11、学生按要求活动„„(放音乐)

12、[主持人甲]:评好后请把成长记录还给对方:„„请所有被评为优的同学站起来!(鼓掌„„示意坐下)

13、[主持人甲]:我想面对自己的成长记录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体会,下面就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开学以来的行为,给自己作一个总结吧!

14、[主持人甲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写小结(出示要求)(放音乐)学生写个人小结„„(完 9:35)

15、[主持人甲]:(采访一位同学)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大家掌声鼓励!

16、学生上台谈自己的体会„„[主持人甲]:谢谢!

17、[主持人甲]:(采访一位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我知道虽然你的平时表现没有大多数的同学那样好,但我知道你比以前要好得多,面对自己的进步和差距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大家掌声鼓励!

18、学生上台谈自己的体会„„[主持人甲]:相信你会不断取得进步的,大家鼓励一下他!(完 9:42)

19、[主持人甲]: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重在行动,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宣誓的形式表明我们的心迹,争取在下一个阶段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全体起立

20、全体学生起立宣誓„„(出示投影胶片)(宣誓词见附录)„„主持人甲示意坐下。

21、[主持人甲]:下面请班主任为我们的活动作一个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22、班主任小结„„(班主任小结见附录)

23、[主持人甲]:感谢班主任寄予我们的厚望!(放音乐)[主持人甲] [主持人乙]:(合说)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化为我们自己自觉的行动,遵守行为规范 完善自我形象,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挥手告别)

在《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声中,主题班会结束

推荐第9篇:小学品德教育总结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概念与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品德、道德、德行的区别 品德:

一种是“大”的品德含义,即品德本身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等内容;另一种是专指道德品质。本书对品德的理解采用第二种界定:品德即道德品质。 道德:

(1)《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

(2)《新伦理学教程》: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 可见,现在人们更多地把道德看作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原则。

德行:(1)在我国道家思想中,德性与道、生命密切相关。德行就是“道”在生命体中的体现,是生命的根本属性。 (2)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一切事物的优越性。德性就是中道,其实质是一种适度。

2、儿童生活的主要存在方式:

(1)关系性生活:在小学阶段,关系性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种关系,分别是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关系性生活对儿童品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和核心。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与教师、同伴的关系对儿童品德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2)活动性生活:儿童主要有三种活动,分别是游戏活动、仪式活动和叙事活动。游戏活动体现出儿童的基础需要和自然渴求,儿童游戏本身就是一个矿藏丰富的“育人”宝藏。仪式活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活动是符合儿童兴趣、注入儿童心灵、开启儿童智慧、满足儿童童话生活与现实需要的活动。 (3)学习性生活:学习是人的天性,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生活。对学生而言,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课程学习是儿童在校学习的主要内容,课程学习是儿童学校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课余学习生活是一种非正式的、无计划的、无意识的学习性生活。课余学习生活一般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及儿童与他人的交往中。 (4)社会性生活:社会性生活是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生活影响儿童生活。儿童的社会性生活主要体现为儿童在公共场所的活动需要儿童有相应的公德。儿童的社会性生活还有助于其陶冶良好情感。儿童社会性生活有助于加快儿童社会化进程。

二、简答题

1、何谓生活:

字典里对生活的解释为生存、活着和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在现实中,人的活动领域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层面:最基础的是以个人的衣食住行、饮食男女、婚丧嫁娶、礼尚往来为主要内涵的日常生活领域;中间层面是政治、经济、技术操作、经营管理、公共事物、社会化大生产等非日常的社会活动领域,最高活动层面是由科学、艺术和哲学等构成的非日常的、自觉的人类精神和知识领域。

通读第三节:生活基础

第二章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一、名词解释(道德情感发展)

(1)弗洛伊德提出成熟的人格由三个成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它是与生具来的非理性欲望,寻求本能需要的即时满足。它遵循快乐原则,即一切以快乐为本。本我是人格中最早发展的成分,天生就有。

自我: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主要起到协调作用,检查本我欲望,接受超我的指导,选择符合超我和现实的行为。

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也是最晚发展的部分。它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行为准则,通常会对本能欲望进行约束和控制。

(2)移情:被他人情绪激发并能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别人情绪的能力,是引发内疚、同情等道德情绪的基础。移情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基础。 (3)内疚感:指个体做错了事情,并感到自责。内疚感的产生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产生需要满足四种心理条件:

①个体必须将准则内化并且在需要时及时识别,即意识到过错或过失。

②在违规时意识到并理解伤害行为的严重性,反过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即当前的错误是由自己造成的。 ③反省自己的动机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

④不仅要感到内疚,还要有违规犯错感,主动对所做的伤害负责任。

二、大题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p28)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从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道德推理阶段发展到以合作和互利为基础的公平系统阶段,经历了一个前道德阶段和两个道德阶段。

(1)前道德阶段。学龄前的儿童几乎不关注规则,也不理解规则的真正含义。他们的行为既不是不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行为受外部规则的约束。此阶段儿童思维比较刻板,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所制定的,不可更改,且必须要遵守的。在行为责任的判断上,儿童通常从行为的结果来进行判断。在惩罚方式上,儿童倾向于采用强制性的惩罚,即为了惩罚而惩罚,惩罚措施与行为之间没有关联。

(3)自律道德阶段:10或11岁以后。思维更加灵活,认为规则是可变的,人们可以主管地制定社会规则,也可以挑战现有的规则。同时,在大家都同意的前提下,还可以修改规则。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候可以违反规则。在行为责任的判定上,儿童会依据行为者的主观动机来判断对错。在惩罚措施方面,儿童能认识到惩罚的本质意义,会采用回敬型惩罚,即根据错误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犯错者认识到行为的后果,从而减少错误的行为。

2.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水平一前习俗道德水平:能认识到规则的存在,认为规则由权威人物制定,人们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个人利益而遵守。

①阶段一惩罚和服从的定向:缺乏是非观念,认为免受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都是坏的。他们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

②阶段二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为了获得奖赏或者实现个人目的而遵守规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别人的观点,但他人定向的行为最终也是为了获得汇报

(2)水平二习俗道德水平: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或维持社会秩序而遵守规则。道德动机是从具体的惩罚和报偿发展为获得社会赞赏和避免谴责。

③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符合道德的行为就是让人高兴,给人帮助或得到别人认可的行为。遵守道德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被别人看作“好人”。

④阶段四 遵守法规阶段:道德动机不是害怕惩罚,而是相信规则和法律能够维护社会秩序。正确的行为就是遵守法定权威所指定的规则行为。

(3)水平三后习俗道德水平: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阶段。

⑤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识到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不符合时,应该修改,个人必须遵守修改后的法规,不然就是不道德。

⑥阶段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根据自己的选择的符合良心的道德原则来判断对错。关注普遍公众的抽象到的方针或原则。

3、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捐助、谦让、安慰、同情等。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逐步增加。

4、小学生有哪些攻击行为及其特点(p47)

攻击行为是指任何形式的有意损害另一生命的行为,且另一生命是力图避免这种遭遇的。根据攻击的形式可划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关系攻击,其中关系攻击是指通过造谣等方式破坏对方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从工具性攻击到敌意性攻击,主动地攻击行为和报复行为呈下降趋势,但儿童攻击行为中的敌意性增加,且对报复性行为表现出了较高的容忍度。 遵循四种发展轨迹:

长期稳定轨迹,在童年期和成年期都具有较强的攻击性 高攻击—终止轨迹,成长过程中,攻击性逐渐降低直至正常水平中度攻击—终止轨迹,与前者类似 无问题轨迹,一直维持较低的攻击水平。

第四章小学生品德评价

(哪些方式,哪些是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本章小结

需要参照书本P78-97页掌握评价方法,并指导哪些是有效的

本章围绕小学生品德评价,介绍了小学生品德评价的相关概念和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方法。品德评价的类型和方法很多。从评价形式看,包括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从评价性质看,包括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从评价时间看,有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从评价程度看,可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肯定性评价和不同等级的否定评价。

品德评价具有多重功能,最为主要的是育人功能,除此之外还有评定功能、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小学生品德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其中总的原则是教育性,在此基础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遵循几个"结合"原则,如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多元评价相结合等。

本章对品德方法的介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品德结构要素的道德认知评价法、道德情感评价法、道德行为评价法。第二部分是有关道德价值取向评价法、道德一致性评价法以及小学生品德评价的综合方法运用。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分别对小学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儿童的品德评价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小学低年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小学中、高年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

第五章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1、名词解释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这里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关系状态,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家庭关系货家庭氛围状况。

2、论述

1、学校如何助力亲子教育?

答:家校合作实施亲职教育和亲情教育。

学校需要提供亲子教育的相关支持,采用适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家校合作方法。一方面通过亲职教育来提升父母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亲情教育,即人的亲和力教育,将亲情教育寓于课程和活动中,加强对小学生亲情亲情方面的教育,让小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学会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进而爱家乡,爱祖国。

第六章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品德养成

(重点:同伴交往第二节、P123)

1、同伴平等交往如何对自律道德产生促进作用? 答:

1、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过渡

皮亚杰认为,他律道德是儿童早起以权威为定向的发展阶段,而自律道德是内省的、合作的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儿童从他律道德(5-10岁)走向自律道德阶段(10-11岁)需要具备认知的成熟性与社会经验。在社会经验方面,主要是同伴之间平等交往的互动经验,使儿童懂得了规则是人们达成一致的结果,在所有人都同意的情况下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2、平等交往促进自律道德

同伴关系的平等性即儿童认为同伴在身份和权利方面都是伏地横的,这可能使得儿童在同伴群体中形成一种相互对称的关系。这种交往削弱了儿童对成人权威得盲从,有助于提高儿童得自尊和对同伴得尊重,从而把儿童引向更加富有灵活性、自律性得道德状态。 首先,儿童之间发展是相互的、亲密的关系使得合作和沟通成为可能,且更有可能形成意见一致的决定。通过与其他同伴得持续互动与合作,儿童对于规则的看法及相应的道德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儿童逐渐懂得社会规则的建立和运用可以基于彼此平等的合作,而不是某人的权力。

其次,在平等同伴关系中,儿童可以检验相互矛盾的观点与看法,通过协商并开展开讨论来决定是妥协还是拒绝。这样的同伴互动经验使得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积极的、适应的,比如儿童能从中发展理解他人想法、情绪和意图恶能力。同时,同伴之间冲突的解决使得儿童对成人权威的依赖性减弱,强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当同伴彼此都认同和赞成时,规则才有存在的价值。

2、同伴经验带来的增值学习(什么是同伴经验)

答:增值学习:在儿童原有的道德价值系统的基础上,增值地获取和建构道德。

(一)同伴经验构成道德增值学习的基础

儿童在每次同伴交往中的内容和过程都会受到儿童过去的交往经验及对未来交往期待的影响。同伴经验的参与为儿童道德的增值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经验对话——道德增值学习的路径

这是一种互帮互助的探讨方式,在对话中儿童之间是平等的,能够尊重彼此的经验与观点,通过将自己观点与行动与同伴协调,而非外部强迫的方式相互影响。(不同于成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3、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4、论述/材料师生交往中教师应采取的管理方式与教育措施?(思考) 读懂儿童表达

理解儿童情感表达的实质,懂得儿童语言表达的真意,了解儿童境遇,明白儿童行为的真意。 掌握儿童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放弃自己的“先见”

教师即使遇到儿童犯错,也应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倾听,多交流,延迟判断,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一些错误发生与不良后果产生。

尊重儿童的生命状态:创造性等待

顺应儿童生命特点,理解、宽容儿童的一些表现,要耐心等待儿童成长。 提供适切帮助:相信儿童

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注儿童生命需要,肯于贡献自己的生命经历与生命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艺术,相信儿童生命具有向上、向善性。 洋溢人性的光辉 仁爱之心 传递正能量 提升境界

5、结合中文专业如何建立德行课堂?

(一)提升小学教育生活品质

提升小学教育的生活品质,不仅需要教师有正向的德育编码,也需要让德育课堂与小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切实的幸福,减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隐性抵制。

(二)强化教师成长中的人文之维 强化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人文素养, “人性”对人的尊重 “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三)共建“表达式”德行课堂 用德育观引导、发展德行课堂

(四)德行课堂原则

1、关心学生是成长的学生,教师理解学生成长

2、榜样教师以身作则

3、艺术间接性艺术性的引导而非灌输

6、什么样的老师对学生道德成长起到引领作用?(结合成长经历)

(一)强化教师成长中的人文之维 强化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人文素养, “人性”对人的尊重 “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超越性”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二)德行课堂原则

关心学生是成长的学生,教师理解学生成长 榜样教师以身作则

我的看法:不是灌输说教而是德行引领,有榜样作用,关心学生成长,具有人文素养。

7、校园游戏与小学生品德养成(大情景题)(理解的方法,通读本章) 这一章的游戏观(通读本章)

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道德事件或道德冲突时,老师如何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做必要的介入和问题的解决? 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教师影响小学生游戏有三种策略: 筛选

教师应当积极地帮助儿童选择和规范游戏,引导他们玩有益的游戏,原离有害的游戏。 改造

教师可以针对游戏的问题,对游戏进行改造,抽取游戏中有价值的因素。改造是筛选的深化和发展。经由教育力量改造过的游戏,通常带有比较明显的教育要素,可以校园活动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推进。 再造

是对游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造。主张保持儿童自然游戏的风格和特点。为儿童创设能够激发儿童游戏欲望的游戏环境,减少对儿童游戏的直接干预。

第十章仪式活动与小学生品德养成(论述或简答)

1、聚焦学校里的一类常规仪式活动,分析它的道德价值的内容

(书上的例子: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联欢会、颁奖典礼、课间操、家长会、主题班队会)

仪式活动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熏陶学生,改变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仪式能够帮助儿童自我确认——个人存在 仪式能够让儿童认识集体——集体主义 仪式有助于儿童树立国家的形象——爱国主义 仪式带领儿童放眼世界——国际理解

仪式促进儿童形成与自然的亲近关系——天人合一

升旗仪式

首先在升旗仪式的庄严气氛中,为学生讲解祖国的昨天和今天,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其次,利用升旗仪式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再次,升旗仪式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校的团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归属管。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升国旗仪式所创造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容易升华学生之间的友谊感,增加凝聚力。最后,升旗手和学生主持人等角色所带来的荣誉及其选拔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学生带来师范和激励作用。因此,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的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发挥和拓展升国旗仪式的教育功能。

入学仪式 启蒙教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意味着儿童将适应一种新的学习生活。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挑战。跨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意味着要学会学习、喜爱学习、刻苦学习,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仪式的意义在于个人力量。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唤醒童心,启迪成长,让儿童获得积极前进的精神动力。

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教育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表扬的德育价值

学生获奖,实际上也是受到表扬的一种方式,表扬是学校德育的方法之一。可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明确努力方向,使受奖行为及正确动机得到强化而引起重复,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自信心、上进心等,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者不可能拿出很多物质性的东西来奖励学生,给予的奖励多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奖励远比物质奖励对人的激励作用为大。物质奖励只是对精神奖励的一种补充,要通过人的精神的刺激才能起作用。 榜样作用

对于为获奖学生来说,得奖的同学无疑会成为他们的榜样。榜样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资源,也是引领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力量。储培君认为,榜样法是以各种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作为范例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的方法。 榜样教育之于个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即培养受教育者的完善的人格、卓越的品质和真确的价值观。因此,榜样教育就是把体现在榜样身上的人格、品质、价值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使受教育者达到榜样的精神境界。所以说,颁奖仪式中,获奖同学的品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众多同学的模仿和学习,这正是颁奖仪式的积极力量。

扫墓仪式

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下课仪式

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蕴含着尊重和虔敬,也包含一种承诺,即行动者声明在将来的行动中,将以特定的方式对待对方。对学生而言,无论其家庭、社会背景如何,此时均要形成上课或下课的感觉,建立对课堂的虔敬之心,有倾听、接纳、参与之态;对教师而言,则应将课堂视为神圣之场域,不可怠慢松懈,认真组织教学和学习,聆听学生的心声。

推荐第10篇:个人品德教育故事

个人品德教育故事

中国小故事——《狼来了》

一个小牧童每天上山放羊。有一天,他百无聊赖,突发奇想,喊到:“狼来了!”山脚下种田的人们闻声赶来救援,小牧童却哈哈大笑。大家知道上当,悻悻而归。次日,牧童如法炮制,又骗得大家匆匆丢下手中的活赶上山来。第三日,狼真的来了,小牧童大声疾呼,却无人理睬,大家都说这孩子真可恶,我们再也不上他的当了。于是,小牧童惨死狼口。

西方小故事——《诚实比一百棵樱桃树更宝贵》

在一个植物园主的家里,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一天,孩子的父亲带回来一把小斧子,自己就出门了。孩子拿着小斧子很好奇,想试一试它锋不锋利,他对准一棵樱桃树轻轻一劈,那棵樱桃树就砍断了。父亲回到家里,发现自己最心爱的樱桃树被砍断了,查问是谁干的,没有人吭声。父亲生气了,孩子低着头走到父亲面前说:“爸爸,是我。我想试试斧头快不快。”父亲听了转怒为喜,把孩子搂在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孩子名叫乔治华盛顿,后来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二)人际关系教育故事

中国小故事——《孔融让梨》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给孩子们吃,一盘梨放在桌子上,兄弟几个都围了过来,哥哥们让孔融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发现有大有小,他拿了一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爸爸问孔融:“盘子里那么多梨,让你先拿,怎么不挑个大的呢?”孔融回答说“我是弟弟,应该拿小的,哥哥比我大,大的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吗?最小的应该留给弟弟呀!”孔融说“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把大的留给弟弟吃。”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今后一定有出息!” 西方小故事——《分苹果》

这是一位白宫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一天,妈妈带回几个苹果,大小不同。三个孩子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中,说:“这个苹果最红最大最好吃,你们都想得到它。很好!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负责修剪一块,谁干得最好,谁就有权利得到它。”于是,三个孩子展开了比赛,结果,这位白宫名人赢得了这个最大最红的苹果。长大成人以后,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面对媒体,他发表感言:非常感谢母亲,是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

(三)亲子教育故事

中国小故事——《孟母三迁》

小时候的孟子顽皮好动,不思学习,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小孩玩耍。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她后来一想: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的教育环境,孟母三次迁家。

第一次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可这里紧靠着铁匠铺,孟子还是没心思学习,整天模仿铁匠打铁。第二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以为儿子这下该好好读书了,可儿子却学着送葬的人埋坟祭扫,烧钱化纸。第三次孟母把家搬到了一所学堂旁边,这回孟子终于跟着老师读书了。

可是过一段时间,孟子又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啦”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孟子不知母亲为何如此生气。孟母厉声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这剪断了的布一样,四六不成材;你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读书,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震动了。他认真思考了良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书,终成大器。

第11篇:思想品德教育自我鉴定

思想品德自我鉴定

姓名:XX,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到大学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因为大一是学习

专业知识及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以后谋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阶

段,虽然到校后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战果,但在潜移默化中

仍取得了许多不可磨灭的成绩。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在思想品德上, 认真学习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勇于批评与自我批

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

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在校期间也无处分、记过等不

健康的信息。

二、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目标和知识的强

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在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

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三、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

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诚实守信,

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

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

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总的来讲,我觉得大一是一个开始之年。告别了高中的生活,迎来了充满希望,无比期待的大学生活。确有像白岩松所说的痛与快乐并存的味道,真的无比感谢大学生活。

第12篇: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丁沟中心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使孩子具有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认真学习、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思想品质。 从目前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把自己定格为道德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理念的捍卫者、道德权威的示范者。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道德教育中的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忽略了道德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价值,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往往采用要么强制灌输要么干巴巴的说教,其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呢?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道德情感教育的意识。

道德情感教育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能创造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切实肩负起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并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作为教师始终不渝的目标,做到以人格培养人格,以情感激发情感。例如,学生自私、狭隘、妒嫉、好斗、偏激等等的人格特征无不打上深深的情感烙印,这种人格的缺陷与其说是道德认知缺陷,不如说是道德情感的发育不健全所致。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认同上述人格,但却无力从人格缺陷的泥滩中自拔。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循善诱,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不要什么事都要上纲上线,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把他们列入不可救药的行列。

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挚的情感,才会爱学生,把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子女,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怀有执着的情感,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其次,打通课堂这一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小学品德课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

1、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审美欣赏来接受高尚的情感熏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唤起孩子们的情感。当然,好的教学情境还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并把它转化成高质量的教学情境,使孩子们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

2、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产生的心理规律告诉我们,愈是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事物,愈能激起我们的情感反应。在教学中,把故事情节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领会故事的情感内涵。这样通过联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故事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物性格、接受情感教育。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深化情感体会。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书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情感的产生和发展都有赖躬行的实践,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分角色表演、编排课本小品剧。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模仿自编小品剧表演,都能取得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4、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的教育培养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必须自己先具有这种情感;要学生激动,首先就要教师感动。因此,教师自己平常要加强高尚情感的自我培养,教学中要讲究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自己做到了情动于衷、言发乎情,才能使学生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育事业是引导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熟、逐步完善学生人格的事业,因而,教师必须十分重视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增强道德情感教育效果的新途径、新方法。

再次,通过知情结合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知就是要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 。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自觉地练习才能形成,这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

知情结合,是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述道德范例的时候,满腔热情地加以赞扬,会使学生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感;在批评一些违反道德要求的行为时,用严厉的态度,否定的词语进行批评,使学生对这些行为产生厌恶、愤慨或羞愧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用自己真切的感情感化学生。一种正确的适当的情感的表达,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以理服人,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常言道:“知之深,爱之切”。教育者不但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只有知情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又是学生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会引起学生高兴、感激等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这种积极的情感能为“晓之以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环境。此外,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教师必须自己具有这种情感,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

第五,开展节日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应创设良好道德环境,使学生不重复不良行为,在练习和实践中,发展品德,践行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节日及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节日活动开展是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探索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快乐的小组合作,不断变化的时间空间,以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探究学习内容的自主形式,都深深地牵动着学生的好奇心,促使着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带给他们课堂教育中所无法得到的乐趣。另外,节日文化中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先队,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学习道德的。因此,对少年儿童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总之,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小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每个教师满怀热情地给予引导和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还必须重视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有机协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功能,努力优化教育的大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使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012年9月

第13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经验交流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培养

王会芳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娇惯、纵容,成了家庭的小皇帝,骄横跋扈,面对这种现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性。幼儿园在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幼儿时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又时刻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更是说明了幼儿园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势在必行。以下是本人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要熟悉理解幼儿德育的精神实质,及幼儿德育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化幼儿

1、环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精神环境。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性是很强的,因此,我们教师自身首先加强师德修养,争做文明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做到外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和气规范,在带班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教态,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的精神环境,从而为幼儿树立模仿与学习的楷模,使幼儿在心理上具有温暖和安全感。

2、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民主氛围。尊重孩子,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养成优良的品质,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平时应把幼儿作为一个大人来看待,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注意态度温和,说话文明,即使批评幼儿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分寸,使他们受到尊重,这样,他们就会在和睦、平等的民主气氛中受到熏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如孩子在抢夺玩具中,互不相让、引起争夺时,我们解决的方法是,对一方讲:你是好哥哥,你是好孩子,你看他比你小,是你的小妹妹,小妹妹玩完了你在玩,这才是好孩子,一会老师要在全班表扬你互相谦让,并给你带上一朵小红花好吗?.....孩子听了,会高高兴兴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应为孩子都喜欢听别人说他是好孩子并且小红花的作用更大,孩子们都想得的红花最多,这样孩子从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就会很愿意把玩具让出来。再如,当许多许多孩子围住某一个玩具时,不能按数计算的排成队,按次序进行,如滑滑梯、荡秋千,幼儿相互数数,玩的次数够了按顺序换人,这样场面又热闹,又井然有序,孩子们兴致更高,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在欢快的玩中形成。

二、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全部教育活动实现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思想品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善于抓住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每一个契机,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1、从抓常规教育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小抓常规教育入手,容易做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我们建立合理、必要的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惯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渗透德育侧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观点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等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玩玩具时轻轻拿、轻轻放;午餐时要求做到盘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经过反复的历练。”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有的要求一开始做得挺好,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他人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等,各班老师还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幼儿园活动区,我们要求幼儿轮流做值日生,每天都摆水杯、挂毛巾、抹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喂小鱼,收拾各区等,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我们在普遍开展各项游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在小班开设了娃娃家、小医院等,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懂得爱护孩子,互相谦让,收拾家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小医院的小朋友懂得富有同情心,关心爱护病人,问寒问暖,,并利用文明礼貌用语接待客人,使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情,,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学叠被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神经系统中逐渐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成为定型,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习惯培养的过程,经常反复地进行练习,如:及时收拾好玩具、餐具、用具,午餐做到“三净”,饭前、便后洗手等,天天督促,常常检查,使习惯得到巩固。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效果,最终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教师将老城区的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新城区的照片布置上墙,教师还将原来七里海一片大苇塘的照片,与现在新开发的七里海湿地公园的照片对比,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小舞台”“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表现。

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与自然界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在自然角通过照顾小花小草及小动物,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老师对幼儿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在班级公开表扬、发小红花、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3、通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等三方面去考虑,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品德因素,进行有机渗透。可以用多种幼儿园活动有趣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幼儿的积极思考,如听故事,参于情境表演,儿歌、做游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小班故事《下雨的时候》小白兔看见其他小动物淋雨,都是怎么做的,让幼儿展开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对话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各种动态的活动区、活动角,在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做到:引导幼儿与人交往,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真实的品德行为表现,抓住苗头随机教育,自身言行示范。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勇于探索,正确对待输赢、诚实勇敢的教育。

在运动会比赛等集体大活动中,帮助幼儿掌握集体活动规则,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礼貌用语和不依恋亲人、爱上幼儿园的教育。在观察、散步、参观、春游、秋游等活动中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活动中教育幼儿是具体实在的、可见的,并且幼儿可从活动中获得行为练习、巩固、易于培养和养成。现在我班有定期更换的德育内容墙饰;有好孩子进步栏、有升旗仪式;张贴形象化、儿童化的中国地图及国旗、国徽和**;有品德行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图片,二周更换一次的“家长园地”;有每月与家长见面的“家园联系簿”等。基本形成“尊师爱幼、文明守纪、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班风。

为了使五大领域中都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我们在制定计划时每周都有德育重点,并加以落实,在幼儿园教学目标栏目中要加上德育目标内容,并有效果检查。

三、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如办家长学校、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幼儿园活动和每周教育内容都打在纸上供家长观看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和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贴在橱窗上,从而使得大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品德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总之,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组织好各项幼儿园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活动之中,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第14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若干意见》及各级领导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围绕“学习先进榜样,争做文明示范”这一主题开展新学期德育工作。

二、具体措施:

1、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贴近未成年人、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贴近时代。要把握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不能仅仅把未成年人当成教育和管理对象,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励他们的创造性,使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能够真正做到入未成年人之耳,入未成年人之脑,入未成年人之心。

2、要坚持实践育人。实践育人是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工作传统和基本经验,也是优势所在。要紧紧依托学校各级少先队组织来开展教育,扩大教育活动覆盖面,继续深化星星火炬代代传、民族精神代代传、爱祖国、爱家乡、敬老爱老传统教育等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

3、要积极推进青少年文化建设,为未成年人生产和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要在建设丰富的文化阵地、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为广大未成年人所

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品牌活动,努力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丰富校园“红领巾”广播的内容, 提升教育性和趣味性等。

4、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研工作。整合村小的力量和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争取尽快形成一批有分量的科研成果。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波动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如:针对离手儿童的教育难问题,把准脉搏,积极开拓,力争使教育成果获得丰收。

5、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工作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为辅导员老师的成长成才搭好平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民族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事关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让我们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把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不断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

三、每月活动规划

九月份:

1、“学习先进榜样争做文明示范”——始业教育活

2、各中队进行入学常规训练。

3、总结暑假生活,评比暑期社会实践中队、小队和学生实践活动作品。

4、各中队制订新学期中队计划,调整中队组织。

5、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师生诗歌朗诵活动

十月

1、庆祝国庆节,道德实践活动——师生书画展

2、大手拉小手活动:高年级队员对新生入队前教育。

3、“有理想、成大器、读好书”读书活动

4、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十一月份

1、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2、“法伴我成长”征文活动

3、学生诚信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检查,作业展评,少先队中队活动观摩

4、养成教育阶段评比活动

5、“敬老爱老”基地活动

十二月:

1、筹备元旦庆祝活动。

2、庆祝“元旦”活动:A、手抄报比赛。B、文娱活动

3、各中队开展迎接期末考试的中队会。

4、评选“优秀文明岗员员”“优秀广播员”。

4、工作总结,资料归档。

二〇〇九年九月九日

第15篇:小学品德教育工作计划

2013-2014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工作计划

陈学新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政府、教育局等文件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民族自信心、社会责任感、诚信感恩和文明礼仪。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增强教师生命意识,积极推进校本德育和班本特色,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主要工作

1、结合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把知识传授和人格教育有机结合。

(1)班主任老师要制定班级的推进计划,并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利用思品课、班(队)会课、晨会课向学生进行教育和宣讲。

(2) 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以“树新风、除陋习”为重点,结合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在校园内开展“宏扬文明礼仪、创建快乐校园”的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通过教育传承中华民族“讲文明、重礼仪”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礼仪知识知晓率。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做到“五个一”。

三、常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交流、参观、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2、重视基础行为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继续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强化教育训练,遵循“迈小步,不停步,严要求,经常抓”的原则,做到时时督促,周周小结,月月抽查,切实培养学生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节”的校园小主人。

(2)、大队部要切实加强反馈检查的力度,并能发挥“红领巾广播、”及黑板报的功能。

(3)、充分挖掘传统道德中文明礼仪教育的资源,赋予时代气息,结合课堂使广大学生知文明、懂礼仪,在学校以“校园礼仪”为主题创造纯净的校园环境。同时把养成教育

溶入到学生的活动中,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4)、以民族教育、生命教育为重点,培养发挥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努力使我们的中队在建设过程中张扬个性,凸现特色,真正成为快乐中队。

3、宏扬民族精神

充分发挥课堂等主渠道的作用,结合思品课、晨会课、升旗仪式、广播宣传等,以中国上下五前年历史为主线,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4、关注学生成长,加强人格教育

(1)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家校、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始终拥有自信、向上、进取、健康的精神状态。

四、课堂学习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教学评价等,切实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建设。

2.本学期开始,对十一册教材教案进行整理,按内容重点进行分类,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市实际情况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建议30条,并将优秀教学方案整理成册,建设品德学科教学资源库,在次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学科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的完整的、可行的课程体系。我教研组将积极参与,并组织优秀教师参加教案撰写,教学故事筛选。

3、加强网上教研活动。可结合本校开展的各类活动,及时上传优秀课例、理论学习资料、活动通讯稿等,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通过开展校级课堂教学评比,以评促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本学科的教学研究。研究课可结合一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生活实际,自定教学内容。

2013-2014品德与生活(社会)教育工作计划

南台实验小学

陈学新

第16篇:品德教育小结(中班)

品德教育小结

转眼间又要过了一个学期。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集着我们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总结和反思。本学期我们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并通过实施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半年的学习实践,我班幼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常规、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回顾本学年我班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熏陶幼儿的德育情感。

为了创设与幼儿德育相适应的环境,力求为幼儿营造有浓郁的德育氛围的环境,我们根据每月制定的德育目标,树立榜样教育;同时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其次,重视精神环境对幼儿品德及行为模式的重要作用。我们还注意随机榜样教育,及里对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幼儿说说“谁做了什么好事?”激发幼儿向好榜样学习的愿望,以点带面,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从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入手,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

有快乐的情绪,幼儿才能热情地参加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益,也为活泼开朗的性格打下基础,“学习哪些本领?最喜欢什么?最能干的是什么?”这些话题能促进老师与孩子进行亲切的交谈,抚摸孩子的小脑袋,让幼儿体验老师对他的爱,既在轻松的氛围中探讨,充分激起了幼儿的自信,又使幼儿了解了自我,有利于幼儿的自我评价。例如:原本较内向的胖胖、弯弯小朋友现在不仅愿意回答别人的提问,而且还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愿望等。另外,有目的地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我是值日生”,让孩子在值日工作中逐步学会自我管理,同时为集体服务。如:帮助分碗筷、擦桌、整理小椅子等、逐步形成成“我行”、“我能做到”、“我爱集体”的心理意识和自信。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幼儿之间有着密切的情感依恋,家长是幼儿模仿、认同的主要对象。通过与家长的直接交谈、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家教讲座、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家教经验和家长任务等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幼儿的品德培养教育工作,强化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效应,会

更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发展。我们还针对家长常常会忽略正确的言行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及时对家长进行提醒,帮助他认识自身的言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以上是一年来德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但仍存有不足:

1.有部分幼儿爱护玩具和公共财物方面还较差,有争抢玩具现象。

2.个别幼儿的攻击意识还较强,不能与同伴友好地相处,分享玩具和物品。

3.个别幼儿在收拾、整理玩具方面还比较薄弱。

总之,幼儿德育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反复教育、不断培养的过程,需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继续将德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第17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少年儿童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为重点,大胆改革,努力探索,锐意创新,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动,打开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狠抓常规管理,夯实学生做人的基础。

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做人,而如何教会学生做人这是德育的关键。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今年我们把《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校内一日常规》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抓好抓实。在抓常规教育上,不求轰轰烈烈,而是务求踏踏实实,稳打稳扎,持久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好。我们要求学生从每天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如课上与课下的行为,文明习惯的养成,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怎样对待长辈,料理个人生活等等。同时,我们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严格以章治校。开学初,德育办就制订了全期班会主题,各班按规定定期开好主题班会。进一步完善了卫生管理制度,强化了学生的卫生意识。建立了路队护送制度,加强了学生在上放学路上的安全。为了防止教育中的松懈和遗忘,特别注意了在常规教育上反复抓、抓反复,做到了常抓不懈。为止,对于制订的每日校内、校外和家庭的常规教育,学校做到了定期检查监督,量化评比。各班级之间的互相竞争,同学之间的互相勉力,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整体育人环境。整洁的校园环境,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学生文明守纪、礼貌待人、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已成为校内外人士的共识。

二、安全教育扎实有效,强化学生安全防护意识。

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校园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话题。本期,德育办开展了安全工作“六个一”活动,即:办好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召开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人人争得一枚安全章、全校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本学期,德育办三次以书信的形式,和每一位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了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血吸虫病的防治,

建立了安全排查制度和派出所片警建立定期联系,重点保护制度,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变能力。本期学生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也是对德育办安全工作合理的回报。

三、注重实效,特色活动异彩纷呈。

1、献爱心活动。多次进行为贫困地区和失学儿童献爱心的活动。学生踊跃地捐款捐物,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为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了“八荣八耻”巨幅宣传画,在文化长廊办了一个高标准的宣传专栏,全校举行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升国旗活动,各班办好了“八荣八耻”教育活动黑板报,分班开展了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发动全校师生编唱“八荣八耻”新儿歌、新童谣。一时,新儿歌、新童谣唱响校园,学生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

3、“珍爱生命、幸福成长”主题大队活动。为了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成功举办了“珍爱生命、幸福成长”主题大队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4、成功举办了“六·一”庆祝活动和教师节元旦庆祝活动。

第18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抓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密溪中心校

曾小平

内容摘要:当今天世界,科技发展,经济腾飞,人们在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初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小学教育者,要从把握小学生思想特点,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方法,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等几方面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育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也存在了很多的弊端,例如:当前社会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且很多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仍不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生活琐事仍要家长指点、安排,甚至代劳。这样就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尤其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上更为不利。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好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认真把握小学生思想的特点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要求,而且还在于深入和全面了解当前小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这才能实施切实有效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有过程中,既要看到小学生的普遍性,又要正视出现的问题;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应注意小学生的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多样化。过去,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家庭的教育观念比较淡薄,就是为了升级、升学。当今社会,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对人的要求不只限定在文化程度的高低上,更主要的是人的能力上和品德和修养上。这样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了推动作用。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可分为三种类型:自觉型、应付型和强迫型。自觉型的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渴求,他们不满足于书本知识,自己去探讨、去钻研。应付型的学生则只是为了服从普及教育的规定而学习,在学习上缺乏内在要求。强迫型的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下也不能学习。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指向遥远的未来,还必须与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出路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学习不仅与祖国的前途有关,也与自己的前途休戚相关,从而激发多种不同动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知识见闻增广,信息反馈迅速。开放性社会的信息频繁,流通迅速,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无疑起到了增广见闻,开拓思维的作用。但是社会信息本身是复杂多变的,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差,但却有很强的模仿性。为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筛选信息,用良好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的能力。

二、认真把握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更新

思想品德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摆正以下几个关系:

1、开放式和禁堵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社会影响是采取封闭还是开放的不同态度。其实,开放性社会有广阔多样的信息渠道,学生有更多的独立场所,已不可能采取封闭式教育。开放式教育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自由化,而是知道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分清是非,提高识别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封闭式教育并不排斥禁堵。对于反动的、非法的、不健康的东西,在学校里需要坚决地禁止。

2、培养心理品质和德育的社会性。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片面要求学生听话服从,并以此为衡量小学生道德水准的标志,而忽视了小学生心理特征,压抑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探索、独立、创新的精神和相应的心理品质,不仅是适应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要求,这是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

三、不断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取得预期效果,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同。品德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心灵深处,还要尽可能遵循心理学原则,还要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判断等心理活动高度关心。

1、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普遍采取的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比如说,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就不能过于坦率直言,应慎言开导;对性格暴躁者,可以进行冷处理,以柔克刚等。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我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期间曾多次运用这种方式,预期的教育效果都较理想。

2、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3、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运用榜样激励,要重视见之于行动,把榜样的激励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是我们运用此法的根本目的。因此,要防止“听听很感动,想想很激动,实际没行动”的现象。在品德教育中,我就常看到这种情况,每当学生听到伟人、英雄、模范、杰出人物的动人事迹时,有的激动得流泪,并立即表示出学习的决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激动和决心便烟消云散,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时机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把我国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4、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实践困难,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独立性,坚持性和受挫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磨练特别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意志知识的教育,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懂得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就能针对自己意志方面的缺点,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收到较好的增强意志力的效果。学生有了相关的意志知识后,还要训练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意志的考验。我曾接手过一个班,开始时班级迟到现象严重。我担任班主任之后,向他们提出了“按时起床不许迟到”的要求,并亲自把关。早读上课铃响,我就站到教室门口,对迟到的学生记名批评。一个星期之后,班级已全部消除迟到现象,后来在我经常提醒、督促、检查下,我们班再没有人迟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道德情境,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如今的学生,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又越来越好,相应地出现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独立性和意志力差是普遍现象。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经受艰苦和挫折磨练情境,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和作业难度,以逐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自制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把学科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思想品德课教学,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生活和需要出发,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把握思相品德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第19篇: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思想品德教育叙事

新课程的思品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它要避免的是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新课程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要求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有一天,我来到一年级教室对同学们说到:“这节课我们进行思品考试。由于天气太冷,首先请四个组的同学陆续到操场上去跑一圈再回到教室来。”我一边说着,一边故意将一把扫帚碰倒在教室门口的地上。第一组的同学先出去,其他组的同学自由复习(便于我更清楚地作记录)。当他们跨过扫帚跳的时候,有一名学生绊倒了扫帚,只见扫帚弹跳着换了一个位置。可那孩子只回头看了一下,接着往操场跑去。正当我有些失望时,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走到扫帚前,稍愣了一下(觉得奇怪),弯下腰,捡起了扫帚,轻轻地放到门后面,然后高高兴兴地往操场跑去!我又一次“不经意”地将扫帚带到地上,第二组的同学向操场跑去„„我紧张并装着漫不经心地关注着这一切,偷偷地记录着:有三位同学两次捡起扫帚(进出各一次);六位同学捡一次;两位同学差点被扫帚绊倒,但没有捡起扫帚;其余同学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等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我宣布:“同学们,思品考试已经结束了!”孩子们都惊叫起来:“考试?没看到试卷呀!”我笑着宣布了刚才几位有特殊举动的学生的成绩,几个机灵的小家伙马上明白了刚才考试的内容。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一个个感慨万千。有的说:“以后我一定把眼睛放亮一点,看见扫帚就捡起来。”有的说:“我以后不管看见什么东西在地上都要捡起来。”„„我说:“同学们,一个思想品德好的学生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想一想,还应该做到哪些呢?”我让他们经过讨论后再回答。孩子们回答得非常精彩。有的说,以后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有的说,以后要遵守纪律,值日不逃跑„„。我高兴地进行了总结,并说:“今天的考试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老师还要访问你们的班主任、其他的任课老师及家长,并结合我平时的观察,对每一位同学进行综合考评。”孩子们很兴奋,都说不做试卷的考试真好!并表示:以后一定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我认为,新课程的标准就是基于“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理念,要求品德教育回归生活。那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评价也应该“回归生活”,也应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表现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张简单的试卷所能评价得了的。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来奠定基础”。

第20篇:六年级品德教育教案

六年级品德教育教案:《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 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 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