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看看世界有多大(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4 15:06:11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实验三个月,看看意念的力量有多大?

实验三个月,看看意念的力量有多大?

发布:念佛人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分享到: 1

日期:2011-7-10 9:00:00 阅读:1940 收藏

第一部分 种子生长规律

首先我们从一个自然现象谈起,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逻辑反推一下,就是“种瓜得不了豆”或者“种豆得不了瓜”,这是农作物生长的普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对农作物有效之外,对人是否同样有效呢?

虽然这是一个有些匪夷所思的问题,但答案却是相当令人深思的,我们也许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看出端倪:

1、看看自己是不是经常都会处在一个非常友善的环境中?如果是的话,那是因为你以前不管在任何时候,对周围的一切人都十分的友善,也就是说,你曾经种下了大量的“友善”的种子,所以,当你有需要时,就会感受到“友善”的果实;反之,如果你经常都会遇到一些傲慢或猜疑心很重的人,那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以前经常对别人傲慢或猜疑,种下了的“傲慢”或“猜疑”的种子?

2、如果当你有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帮你,那也许是因为你以前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别人,种下了“帮助”的种子。反之,如果你身边总是缺少“贵人”相助,那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

3、自己手头紧时,想借些钱,或者自己的企业想贷些款,如果很顺利就能实现,那是因为以前别人找自己借钱时,自己相当的慷慨,反之,就是自己太吝啬。所以,如果自己借不到钱,要好好的看看过去,自己可曾经常借钱给别人。

4、先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多,比如关爱、某方面的知识,等等,也许你会发现,那正是你曾经付出得最多的,再看看自己,什么东西拥有得最少,通常那是你最想得到,但又付出得最少的。„„

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那不是普通意义的礼尚往来,而是种子成熟的结果,如果以上的这些事例在你的身上都没有发生过,我们还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事例,来主动地验证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

1、如果你在晚上开车时遇到对面有来车,那么无论对方是否开大灯,你都不要开大灯,不久后( 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你会发现开大灯射你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有人想从你的前面加塞,你总是乐意让别人,那么不久后,你有急事想超过前面时,也会有车让你;

2、自己坐电梯时,如果经常按住电梯等后面的人,不久后( 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你就会发现,

经常会有人按着电梯等你;

3、经常地帮你的同事打饭、没有任何目的地请他们小吃一顿、尽可能满足同事、朋友的合理要求和愿望„„等等,要不了多久( 一般不超过三个月),这些有可能都会回到你身上来的;

4、对一切人都非常尊重,尤其是社会地位较低的那些人,比如:保安、清洁工、送餐的、收送快递的„„,不久后( 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你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你在很多场合会比以前得到更多的尊重;

5、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再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愿意对你的父母极其孝顺和尊重,不出三个月,你就会看到你的孩子,对你态度会有非常明显的转变;

„„

当然,如果你把上述的一切,全部反过来做,同样的结果也都会回到你身上来!而且回来的时间,通常也不会超过三个月。

类似的例子还会有很多很多,它们都是种子成熟的结果,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这个“种子生长规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你帮助过的人,可能永远也帮不上你,而帮助过你的人,可能你也永远帮不上他;推而广之,你借过钱的人,通常不会借钱给你,如此等等。但是你对他人做出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行为,总是会从你意料不到的地方返回到自己身上,而且,通常是加倍的回来!

或许,当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可能想实践一下上述的方法,这当然是作者所希望的;或许,再进一步,你决定:等你实践了上述的方法,发现确实有效后,再接着将本文读下去,否则就将本文扔进垃圾桶!说实话,这更是作者所期盼的。

(实践了三个月之后„„)

假设你已经经过了实践,或者,至少对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不反感,那么我们就开始以问答的形式,对这个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既然是种子,那么它是种在哪里的?

答:种子当然是种在土里或者田里,对人而言,种子就是种在自己的心中。比如,你帮助了某个人,那种子不是种在那个被帮助者的身上,而是种在了你的心中。所以,当这个种子成熟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常常不一定是自己曾经帮助过的那个人,而往往是另一个出乎预料的人。

二、农作物的种子,是种在土里,然后有阳光、雨露,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得到果实,那么在这个所谓的“种子生长规律”里,阳光、雨露又是什么?

答:阳光、雨露是种子变成果实的必要条件,在“种子生长规律”里,同样也需要类似的必要条件,比如,你曾经种下了大量的帮助别人的种子,当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人伸出援手,在这里,你所遇到的困难跟向你伸出援手的那个人,就是这个必要条件,换句话说,你曾经种下的种子,需要通过某件事或某个人,来变成果实,而那件事或那个人,就是种子生长的阳光、雨露,换言之就是种子生长的必要条件。

三、种下了好的种子,就能得到好的结果,是不是种下坏的种子,就肯定会得到坏的结果?

答:土地是不会去分别什么是好种子,什么是坏种子的,种下了樱粟,肯定不会收获玉米吧?同样,在“种子生长规律”里,也不会去分别好坏善恶的,因为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原理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四、农作物的种子生长成果实,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这里的“种子生长规律”,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还有,当种下一粒麦子,能收获一大串麦穗,那种下一个帮人的种子,能收获多大的帮助?

答: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列出几条基本的;

1、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对象:供种子生长的土壤,越肥沃,出来的果实就越大。种种子也是一样的,以种下财富种子为例,什么样的田最肥沃?有三块田是最肥沃的。A、恩田:最值得我们感恩的人,比如:父母;B、敬田:最值得我们恭敬的人,比如:传播智慧的老师;C、悲田:那些遇到穷困,急难、危难,最值得我们同情,需要帮助的人,比如:四川地震人受难的同胞。

2、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行动力:简单来说,就是心动不如行动。如果想要种下正面的种子,现在,“现在”就是最佳的时候!

3、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动机,比如你帮助某个人时,如果怀着极其强烈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这个种子就相当的强大,被人帮助的果实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同样,当你伤害某个人时,如果是怀着极其强烈的憎恨之心,甚至是带着希望那个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心,那么,自己被人伤害的果实,同样也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倍的回来;

4、取决于你当时种下种子的次数,这点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你不停地帮助别人,那你通常都会不停地感受到别人的帮助,反之,如果你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来伤害任何人,那么,你也会不停地感受到某种伤害;

5、取决于事后,你对这件事的自我评估。比如你救人一命,当时你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欣慰,每当再次想起时,同样还是十分的欣慰,而且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还非常愿意再次出手相助,这时你种下的种子,就会被你不停的放大和加强,当你落难时,就会有更快更强大的力量来帮助你;反之,亦然! ......

十三、是不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所有的快乐或痛苦,都来源于我们以前所种下的种子,而现在所做的一切,又在种下新的种子?

答:是的。我们现在所感受到一切,都来源于我们以前的付出。如果时时都到感受到快乐,那是因为我们以前时时都在给予别人快乐,反过来,也一样。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要尽最大的可能种下快乐的种子,而不要做相反的事。 第二部分 意识的力量

在上一章节里,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在种下不同的种子,而这些种子,经过一定的时间成熟之后,就会令我们感受到相应的果实。这一章节里,我们将对“种子生长规律”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那就是,不同的思维,也是就是不同的意识,是否所能产生某种形式的能量?或者说,意识是否也能种下种子?

日本量子物理学家江本胜博士,以水为载体,作了一系列的实验,让水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和接受人的意识,并在零下5 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水在接受不同信息之后,水结晶的照片。得出的结论震惊世界:当水接受正面的信息的时候,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美丽,而当水接受负面的信息的时候,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丑陋,江本胜博士根据实验的结果,写出了一本全球畅销的科普读物--《水知道答案》,相信这些美丽或丑陋的水结晶的照片,会让你有所感悟。而我们人体60~70%是由水构成的,不难想像,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实验室里,用高速摄影机拍摄水结晶的照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下面提供一些大多数人都可以自己做的试验:

我以前开车的时候,特别讨厌出租车,因为他们会经常的突然刹车、变道、加塞、超车,等等,所以就经常的诅咒他们,巴不得他们倒霉,巴不得他们撞车,而一旦真的见到他们撞车时,就非常的兴高采烈,还幸灾乐祸的狂按喇叭,甚至还想伸出头去大叫:你们也有今天!也就在那段时间,我的车经常莫明其妙地被撞,而且还被撞得挺离谱,后备箱的锁都已经换了三把!我也是在那段时间,开始逐渐地意识到,拼命咒别人,可能最先倒霉的是自己!

于是,再看到那些出租车在行驶中做出不常规的动作时,就尽量的强迫自己对他们心生同情,人家起早贪黑的那么辛苦也不容易,交的租又高,还要被层层剥削,根本就挣不了几个钱,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糊口„„在真的见他们出了麻烦,就尽量真心地想,他不但好几天挣不了钱,每天的租金,要继续交不说,还得赔别人的钱;并尽量真心地希望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也就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再也没被人撞过,也没有撞别人,甚至连细微的擦碰,都没有了。

这让我开始意识到,希望别人落难、倒霉,可能最先倒霉的是自己,而真诚地希望别人平安,可能,最先得到平安的,是自己!

即使不开车,我们也可以进行下面尝试:

每天从醒来后,都怀着厌恶之心,诅咒周围的一切人,不管是谁,诅他们落难、倒霉、不得好死,等等,三个月后看看自己如何;

或者,每天从醒来后,都怀着感恩之心,祝福周围的一切人,不管是谁,愿他们平安、幸福、快乐,等等,三个月后又看看自己如何;

还有更神奇的试验:每天都看财经信息,不管是股市、汇市、还是楼市车市等等,一切你没有参与的项目,注意:一定是你没有参与的! 见到涨了,心生嫉妒,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狗屎运气!情绪越强烈越好;

见到跌了,幸灾乐祸,“你们也有今天,哈哈!”同样,情绪也是越强烈越好; 连续坚持三个月,然后看看自己的财运如何? 或者——

见到涨了,真心替他们高兴,如同自己也发了财,感情越强烈越好;

见到跌了,真心为他们感到难受,如同自己也倒了霉,同样,感情也是越强烈越好; 连续坚持三个月,再看看自己的财运如何?

那么,这所谓的“意识的力量”,和行行为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本文想说的是:或许在一定的层面上,当意识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产生的效果并不亚于真实的行为!也就是说,本文所提到的行行为,除了真实发生的行为外,还包括“意因”。也就是,在行为上没有出轨,而仅仅是在思想上出轨,同样也是在种下不忠诚、伤害等等负面的种子!这个种子的强弱、大小、成熟的速度,取决于思想出轨时,自己感情的强烈程度:如果仅仅只是一瞬间的轻轻漂过,这个种子就非常的弱,成熟的速度就会非常的遥远漫长。如果是时间较长、情绪也较强烈.......

网友、科学家与高僧对地狱的见证!

发布:闲月 [全部文章 空间 留言]

分享到: 0

日期:2011-1-9 22:04:00 阅读:4755 收藏

一、网友的见证

我昨晚看见地狱,真实而恐怖!

昨夜似睡非睡中走到一个地方,如同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人山人海,皆穿着体面,行色匆匆,急着上车赶路。车在对岸,中间有桥,修建甚好。我站在桥头朝下观察,见一水库般巨大的深

坑,状如漏斗,极深极黑,渊深难测,里面白骨如山,恐怖不堪。忽听空中有菩萨告知:此乃地狱,速回头!大惊,急走,醒后惊魂未定,历历在目。思维其状,符合佛经。地狱又名火车,其桥名奈何桥,众生五欲炽盛,自作自受,地狱无门,业力所牵,旋出旋入,不能自拔。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奉劝各位: 地狱熙熙,火宅炎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坚信佛教。

二、科学家的见证

科研钻探发现地狱,中国文化领先世界!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说,世间确实有地狱,地狱就在我们脚下—地壳的内部!

在最近一次研究地壳移动的钻探工程中,科学家在大约九哩的地底下,发现了一个恐怖地带,他们相信就是地狱所在。

据芬兰一家报纸报道,一位前苏联著名地质学家狄米尔·阿撒哥夫博士说,他们用机器钻开了九英哩深的地洞后,里面竟然飞出一头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稍后他们将一台拾音器送下洞去,收听到阵阵凄厉悲惨的惨叫声,仿佛有数不清的人正受到极大的痛苦。

‘作为一个无神论的共产党员,我过去不相信有天堂或地狱之说,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现在却不能不确信有地狱存在。’这位前苏联地质学家说。‘不用说,我们都对此种发现感到万分震惊。但我们都知道所见所听的,绝不是幻觉,而我们也绝对肯定,我们已打开了地狱之门。’ 这桩惊人怪事,发生在前苏联西伯利亚西部一处偏僻地区,当时阿撒哥夫博士正联同其他科学家,和工人一起在那里进行钻探工作。

‘钻探开始时,一切十分正常。’阿撒哥夫博士说,‘但到了大约九英哩深,那个钻探机器突然转得异常剧烈,显示出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根据温度感应器显示,那里的温度高达华氏二千度。而当我们将钻探针收上来时,更吓一大跳的是,随著那洞口喷出的高温气体,一头长有獠牙,眼神充满邪恶的巨大怪物,从里面飞出来,它就像一头发狂的猛兽,不停高声尖叫,转瞬间便飞走了。’

‘在场一些工人见了,吓得转身就跑,但我们却决定留下,希望找出一个究竟。我们将一台拾音器吊下洞里去,这种拾音器原本是设计用来收听地壳移动的声音。’

‘但奇怪的是,是从喇叭传来的不是地壳移动声,而是人类的惨叫声。最初,我们还以为是仪器本身出了毛病,但当我们调整过后,却证实那些声音的确是来自地底。它不单是一个人的叫声,而是千千万万人的哀号呼救声。’

‘幸好,我们当时已将这些哀叫声用录音机录下,证明我们并非无中生有。我们现已将那个洞口封好,留待有关方面调查。很明显,我们发现了某些超乎常理,但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 前苏联官方对于此事,并没有作出任何评论。

三、高僧的见证 脚下就是地狱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有六道轮回,行善者投生三善道,作恶者堕入三恶道,那么现在地球上有65亿人口,来世究竟有多少人要升天,又有多少人要下堕呢?

前不久我与佛学院的一位出家师父通了电话,向他和盘托出我的疑问。那位师父回答说:“以人类目前的情况看,100个人中起码有99个人来世要堕入恶道,而堕入恶道的人中,下地狱的至少占了八九成!”

我起初还不相信,那位师父便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位仁波切走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发现人很多,于是便以神通观察那些人的来世趋向,结果一条街从头走到尾,走了很久,发现大部分人来世要堕入地狱!

仁波切观察的结果,多么令人震惊啊!世间人来世能升善道的比例为1:10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大家知道,高考的录取率是1比2,考研的录取率是1比5,公务员招考的录取率是1比52,这些是大家关心且亲身体验过的,但有谁关注过我们来世不堕恶道的机率最多只有不到百分之一这样残酷的事实呢?!

我感到不可理喻,那位师父便对我说:这并没什么奇怪,你看看现在人们的心术、言行和造业,自私自利,怙恶不悛,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就会明白为什么有如此结局(下地狱)了。他又说:佛把地狱的众生比作夜晚的繁星,而把善道的众生比作白天的星星;得人身的机会就像往墙上撒一筐豆子,最终能粘在墙上的机率一样少。

总而言之,在这个五浊恶世,众生来世想得人生的机会几乎没有,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堕恶道,十有八九下地狱!这是事实。当然,这是对世界上所有众生的业力而言,并不是指学佛人和念佛人,因为净土法门可以让我们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直接往生净土,摆脱六道轮回。然而,佛弟子们也别高兴得太早,根据南怀瑾的说法,一般自力修行的人,来世能生为人身已是不错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三宝弟子通过闻思修而守五戒行十善,做事总会有所顾忌,因此行恶的人总不多,所以来世堕三涂的机会比一般人要少得多。至于净土行人,更应当珍惜自己的福报,死心塌地地念佛求生净土了!

咳!听罢师父的话,我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刚学佛时,我曾幼稚地以为:好人来世升天,坏人来世堕恶道,所以很多人来世还是可以上升天道的,至少一半一半吧。现在知道了,如今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开个无奈的玩笑:如果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做了无耻的事,被人骂作“畜生”,已算是褒扬他了,因为不要说是恶人,就是一般的人,来世若能投生畜生道,避免下地狱,想必也是一种侥幸,因为畜生道算是恶道中最好的,而依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来看,将来地球恐怕没有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余地了。 如此说来,我们周围的人,乃至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众生,来世大多数要下地狱了!

原来以为“你下地狱吧”是一句骂人或诅咒人的话,现在看来好象一句预言,大多数人都要被应验了,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啊。我一开始也想不通:如果一般人都要下地狱,那些作恶多端之人,比如地痞流氓,歹徒强盗等,他们该下堕到哪里去?还有心狠手毒的,比如绑架撕票、杀人越货的诈骗抢劫杀人犯等,他们又该堕到哪里?甚至还有罪大恶极的,比如恐怖分子、战争贩子、杀人狂魔,他们又该堕到哪里?现在我明白了,地狱也分为十八层啊,罪业轻点的堕得“上层”一些,罪业越重就越往下层堕,直至最底层的“阿鼻地狱”。

可是,生活中的坏蛋毕竟是少数啊,我又不解地问那位师父:“佛经不是说只有造了很大的恶业才会堕地狱吗?难道我们周围的人都造了杀人的恶业吗?”

师父反问我:“非得杀人才算坏吗?杀鸡杀鸭杀羊算不算杀业?吃生猛海鲜水煮活鱼算不算造业?你看家家户户的厨房,哪里不是屠宰场?你看饭店宾馆的食客,哪个不是生吞活剥?你大饱了口福后能体会那些牲畜和动物的痛楚吗?还有社会上的种种腐败恶劣现象,比如劳民伤财、诲淫诲盗、逞强争胜、勾心斗角、尔虞我乍„„这些你难道见怪不怪了吗?”是呀,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一般人习以为常的事,用佛法的眼光去观察衡量,却是在造五逆十恶业。 所以,我们几乎是在不知是非却又不以为然的情况下滑向了地狱。

所以,地狱之可畏,并不在于恐怖相,而是人们对欲望的忽视和放纵。

《佛说骂意经》记载:王有妇弟,死当入地狱中。妇白王言:\"莫令我弟入是狱中。\"王言:\"汝为我止之。\"其弟欲入,妇言:\"是狱门不可入!\"弟言:\"是中多所有。\"便走(跑步)入狱中。人为罪所牵如是!

你瞧,拦都拦不住,硬往地狱里冲刺啊,真是佛国有路人不去,地狱无门君自来! 过去我纳闷:地狱里都是刀山火海,油锅刑具,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读此经后我才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地狱众生的眼里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看到的是金银财宝、声色犬马啊!所以说“是中财宝多所有!不要拦我,谁拦我我跟谁急!”

忽然联想到国内很多歌舞厅、赌场、网吧、火锅城、洗头房等所谓的娱乐场所,经常发生莫名其妙的火灾、群死群伤,刹那间横尸无数,惨不忍睹。这其实就是欲望之火,地狱之相,人眼看不见,亡魂自受苦,难道不是自作自受吗? 享乐就是折福,贪欲就是地狱!

生命像蜡烛,越烧越短;生活像汤药,越熬越苦。 莫道幽冥君不见, 人间本是大地狱! 惊望未来,谁还敢不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伦理道德丧失,杀、盗、淫、妄、酒充斥着整个世界,人们因不明了宇宙生命的自然规律——轮回果报,迷于物欲,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不知不觉中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却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结果现世饱尝横死、多病、短命、诸事不顺、心灵痛苦等等凄惨的“花报”,而且死后还要自做自受、领受所犯罪业而显现的地狱“果报”。现摘取《地狱变相图》中一些场景,主要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常犯的罪业行为。以此警示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图一时快乐,而种下地狱种子,死后受千亿万年至无量劫的残酷折磨,惨不忍睹。 老实念佛,切记切记!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任然。 蜗牛角内争何事,火石光中寄此身。随遇而安常念佛,不生净土是痴人。 生命循环三世通,死神来去无影踪;事主不论贫与富,大限忽来戏即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一念回光常觉照,坐断十方妙虚空! 人生只是南柯一梦,娑婆即是人间地狱; 噩梦惊醒看破放下,一心念佛回归净土!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同离三界,万法无碍!

推荐第2篇:1亿有多大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再来看看以一些用“亿”作单位的数。(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生1: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2:要画1亿个点,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大约要画3年2个多月。

生3:正常人的心脏一年约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大约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以“万”、“亿”作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并描

1

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探究教案,经历过程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方案了解1亿有多大。首先选定你们小组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组想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生2:我们组想看看1亿个小朋友占多大地方。 生3:我们组想知道1亿粒米有多少。 生4:我们小组想知道1亿个字有多少。

师:难道我们想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就要真的拿来1亿张纸进行测量吗?真的要找来1亿个小朋友站一站吗?真的需要这样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进行试验、测量,然后就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推测,得出结果。

师:这个办法不错,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你们的实验测量吧,然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小组活动情况:

生:我们测量出100张纸约厚1厘米,那么1亿张纸的厚度就是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

师:1亿张纸折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

2

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生:我们实际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发现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占100000000÷4=25000000(平方米)。

师:1亿个小朋友要占25000000平方米,相当于站满1000多所我们这样的乡镇小学。

生:我们测量了1克米,数一数发现1克米约有53粒,这样1000克米就有53000粒,1亿粒米就是100000000÷53000≈1887(千克) 师: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师:如果以一年365天来计算,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1825000≈55(年)。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人听。简单地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最后,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亿”的数字。

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从广度(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面积)、深度(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1亿个字有多少)、多维度(1亿粒米的装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10000米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的面积、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实在的表象。

2.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周围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可站很大面积,1亿粒米要用多辆大车来运载,1亿个字要用毕生的时间来读。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推荐第3篇: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人教版新教材料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让学生猜想)

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

(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

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 (学生计算)

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2、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四、说一说

在小组里说一说,一亿有多大。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

(可能的情况: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质量、1亿秒有多长„„)

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

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蓝鲸3头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一亿是个不小的数字!

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必须年龄在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没有了家。

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正因为这样,鱼儿没有了家。

这些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正因为那些不懂文化,小时没有上过学的人。但这也不能怪他们,如果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知道保护环境,懂得更多的知识,就不会这样了!

将来,人类到底会是怎样的,这必须靠人类环保,改进了。

来吧!来吧!让我们环保,让我们改进吧!

推荐第4篇:一亿有多大

一亿有多大? 今天执教了活动课:一亿有多大?让生去感受一亿实在是太抽象了.教得也非常吃力,说教居多,扪心自问你对一亿又有多大的感知呢?新课程都说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请问做为教师的我们数感意识又有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学生问我:朱老师:\"一个人的头发大约多少根?\" 我茫然;当学生问我朱老师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几粒?一碗饭大约有几粒大米?\"我再次茫然;当学生问我:朱老师,一座三层楼房需要几块砖头?一亿块砖头能造三层楼的房子几间?\"我再度茫然.说句心理话我一个答案都不知.只好说:同学们,你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研究朱厅、朱旅新、姚启涛同学的问题呢?我将问题又踢回给了学生,这样就留给自己思考的时空。教的好被动,好被动……下课后,来到办公室与同事说起了课中之事,晕,在座的几位数学老师也是一片茫然,无法感知,还说学生也不懂的,太抽象了。研究一亿有多大实无多大意思。我确不是这么想的,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下阶段重点研究的一块内容了。中午吃完饭,上网查了些有关资料,先提供给四年级即将上此课的同行们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及思考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研室 黄升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感受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2、在探索中学习“猜想、实验、类推和对照”的方法,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纸张若干、一些生活小常识的数据资料、计算器。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出示材料

世界杯正在德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备受瞩目的本届世界杯决赛将在可容纳7万多人安联体育场进行。专家预测本届世界杯期间到德国观看比赛的约有320万人,观看电视转播的人数可达20亿人。

课件出示:体育场背景,逐段出现文字。 2.引出问题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一组世界杯的信息,就有万亿位单位的大数。你能想象、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 学生口答。

3.猜想举例

师:看来,这样抽象地说很难想象到底有多大,你能猜想一下1万纸摞起来有多高吗? 学生口答。

二、展开

(一)研究1万有多大(方法讨论) 1.确定实物

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究竟是不是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呢?我们需要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的纸片,如果我们来研究1万张纸片,你认为应该怎样来验证?需要1万或1亿张这样的纸。 2.讨论方法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方法反馈

师:要知道1万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有些小组想先测量出10张纸的高度,50张纸的高度……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小组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现实的最近的热门话题引入,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和经常使用。初步让学生感受描述大数的一般方法,经常要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来描述。通过1万张纸的研究这个载体,主要让学生感受一般方法即选用合适的小基数进行类推的方法,同时也是为研究1亿进行辅垫,起到桥梁的作用。

2.小组研究

师:请同学们选择方法,小组合作来研究一下,到底1万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3.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都有结论了吗?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是什么?是怎样研究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步骤 结论 课件演示。

(二)研究1亿有多大(方法应用、研究结论、感性认识) 1.推断1亿张纸摞起来多高

师:刚才我们先通过测量

10、100、1000张纸的高度,推算出1万张纸达约高1米?那么1亿张纸摞起来究竟有多高呢?

学生口答。 2.分组操作研究

师:如果我们要研究走1亿步路有多长?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1亿粒大米有多重?你准备怎样来研究?

方法反馈,讨论。提供材料: a.记录表

b.实物(米尺、钟表、短文)

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每个小组确定研究一个内容,试一试。 3.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情况。 (按问题的顺序反馈) a.走1亿步路有多长?

师:走1亿步有多长?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 如果每步长0.5米,

0.5×100000000=50000000=50000千米。师:50000千米有多长?

点击课件,绕地球一周40000千米。

走1亿步路长可以绕地球1圈还多10000千米。 师:如果一个人走的话要走多少天? b.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

师:有研究读1亿个字要多长时间? 学生汇报。点击课件: 每分钟大约可以读200个字。 每小时大约可以读12000个字。 100000000÷12000≈8333小时≈347天 4.小结。

师:我们是怎样来研究的?

确定合适的主题——小基数测量(直接选择身边的数据)——类推——得出结论。 重点是方法的落实。从1万到1亿,一是研究方法的应用,二是通过实际操作、推算,进一步感受1亿究竟有多大。反馈时采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学生建立1亿有多大的数感,同时渗透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数据来描述、理解大数的意识。

三、应

1.研究1亿粒大米的重量

呈现:有人说1亿粒大米的重量相当于200头大象的重量? 师:你认为对吗?如果你要证明,你准备怎样证明?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一些数据资料,推理计算验证。课件呈现:50克大米约有2000粒。 100000000÷2000×50=2500000克=2500千克=2.5吨 师:2.5吨大米有多少?

出示:如果一个人每天吃0.5千克大米,大约可以吃13年。 2.真真假假

师:请你运用今天的方法,查阅资料,来判断是真是假?

a.有人说,只要全国人民每人一天少浪费1粒米,可以供一家三口人吃一辈子。 b.有人说,如果每天花5000元钱,1亿元可以花20年。

c.一位职工要求老板这样付工资,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第三天4元……,30天后,老板因发不出工资而几乎破产。 ……

四、总

师:今天的活动,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真假假,如何判断?用事实说话。一要用合适的方法,二要查阅一些资料。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方法,拓宽视野。

总结反思回顾,进一步强化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

推荐第5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心是什么?是理想、追求、抱负、胸襟、视野和境界。有一等胸襟者,才能成就一等大业;有大境者。才能建立丰功伟绩。

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一件事,常常缺少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胸襟、视野和境界。

心像针眼一样小的人,做起事来,常常挑三拣

四、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们整日忙忙碌碌,最终却碌碌无为;心像大海一样宽广的人,尽管有时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从来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知识缺乏,可以去汲取、去丰富;能力低下,可以去训练、去强化。唯有扩大胸襟、拓宽视野、升华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不断地学习、自省、淬火、修炼和砥砺。做人、做事有了境界,就会成为仁者、智者。既仁有智,当天下无敌。

当心变大时,我们就多了一对眼睛、一双手、一副耳朵。眼看不到的景物,心可以感受到;手够不着的东西,心可以触摸到;耳听不到的声音,心可以聆听到。用心做事,哭明辨是非、洞察秋毫;用心做事,可以匠心独运、巧生于内;用心做事,可以八面来风、生定慧根。世上千事万事,唯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大做好、做精做妙。

我们很难成为伟人,但可以拥有伟人一样的胸襟。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可以用大境界的心态去做平凡的小事。

不要把心放在手掌上、眼皮下,要把心放在高山之颠、大海之上。置心于山巅,就会“山高我为峰”,“一览众山小”,饱览无数精彩迷人的风景;置心于大海,就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勇立潮头,尽显英雄本色。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推荐第6篇:一亿有多大教案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 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生活周围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培养主动、自觉 地运用和理解数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2、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纸、多媒体、计算器、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100000000\",提问:这个数是多少?应该怎样读?

教师指出:我们已经知道1亿是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有多大。(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操作验证。

第一步:确定方案

(1) 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1亿粒大米有多重?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

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1) 让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 (2) 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 --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学生如不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3、直观感受

(1)师: 1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500克,1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提示:100粒大米约重2克。学生自己解答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2)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需62天。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数学日记。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吨?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五、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100 --1厘米

------ 2克 1000 --10厘米

-----20克

10000 --100厘米--1米

-----200克

100000

------

10米

-----2000克--- 2千克 1000000 -------

100米

---------- 20千克 10000000 ------

1000米

---------- 200千克 100000000 ------ 10000米

---------- 2000千克 大胆猜想——反复验证——得出结论

推荐第7篇:1亿有多大教案

1亿有多大

授课时间:9月17日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感受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领悟“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

3、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领悟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教学关键:利用想像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硬币、记录表 。 教学过程:

一、交流、猜测,引出课题。

1、1亿与每个计数单位的关系。

2、猜一猜:

展示1亿的事例,让学生初步感悟。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 结合具体事物描述。

学生各抒己见,肯定学生的想象。

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有多大。(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二、探究活动

1、操作验证。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09张、1158张呢?

小结: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第二步:操作实验

1、通过分别量数学书、新华字典,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各自的方法,交流汇报。

师肯定利用计数单位进率或计算器或相除几种方法。 ① 测量高度:约1厘米。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3、推算结果,直观感受 一亿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也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上)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2、活动记录表,总结小数量推算大数量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实验1亿有多大。

1、师:你们还想实验关于1亿的什么事物?

给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强调活动要求(课件)

2、商量方案,需要工具的小组去前面拿。

3、学生活动,师指导。

4、重点交流,展示记录表。

同时,师提问谈话,延伸资料,学生感悟。

(1)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2)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问: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转几圈?(3圈)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四、身边的一亿。

由此说明数学的简洁、高度概括性。

五、寻找一亿的“身影” 课件出示。

师:看完后,你有何感受?

六、总结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还要用所学的方法去推算,验证。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 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教后反思:

《1亿有多大》一课是大数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我注重以下三点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的导入和1亿有多大的感悟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硬币的高度,如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交流活动的空间。密切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测量、概括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讲完从一粒米到一亿粒米的重量计算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他们惊叹一亿粒米够一个人吃223年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 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1.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不周,预设太少。如使用计算器的情况,分组,学生的思维特点,表达能力等,以致本节气氛不够活跃,调动没有十足的积极性。我对学生的启发能力欠缺,学生主体地位没体现。

2.自主探索环节仓促,急于完成任务,正因为前面的重点不透彻,这里出现困难,目标没有达到。

3.课件应该多审查,安排每个环节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当课堂出现与设想不一,要灵活调控安排。

推荐第8篇:活动内容.一亿有多大

教案

活动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活动重点、难点:

1、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2、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师准备:练习本,秒表五个,天平三台,电子称一台、卷尺一把。

一、活动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2、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3、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算一算一亿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实践活动) 1.宣布实践操作活动的要求。

我们的活动工具有:天平、电子称、秒表、卷尺、计算器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选好活动的材料并确定好主题。组长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在组内将组员自由组合,再细分工后活动,要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参与活动。

请及时的记录好活动中统计的数据,并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分析活动主题预设:

一亿张纸有多厚

1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多大地方 1亿粒米有多重

一亿个字是多少 数1亿个数字要多长时间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 1亿个硬币有多重

活动方案及步骤:

活动小组及活动方案

步骤及结果 第一组 一亿张纸有多厚 第二组

1亿个小朋友站多大地方 第三组 1亿粒米有多重 第四组 1亿个字是多少 步骤一:

基数的测定(小组合作完成) (师有选择性地)准备100张纸让学生测量厚度,学生测量出:

100张纸约厚1厘米 实地在1平方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确立1平方米内站4个小朋友 数1克米的粒数:

1克米约有53粒 通过查阅超过封底说明,知道五本一套的《十万个为什么》共227千字 步骤二: 推理计算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计算器完成)

100000000÷100 =1000000厘米 =100米

100000000÷4 =25000000平方米 =2500公顷 =25平方千米 1克米53粒 1000克米53000粒

100000000÷53000 ≈1887千克 1887千克≈2砘

100000000÷227000 ≈440(套)

结果:1亿张纸大约10000米高 每平方米站4个人,

1亿个小朋友要站25平方千米

2 1亿粒米大约重2吨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共227000字,要440套才够1亿字

三、交流推广

小组汇报,师根据汇报的情况帮学生建立实体模型,感知1亿有多大

1、引导学生把1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相比

1亿张纸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00多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引导学生把1亿个小朋友站的面积

1亿个小朋友要站25平方千米,某学校总面积为30平方千米,这样,1亿个小朋友还站不满;要站满全校,则要1亿个多个小朋友。 结合课本第21页图片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教育。

3、帮助学生建立13亿粒米的实物模型

1亿粒米大约2吨,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1天就要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药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4、引导学生探讨读完一亿个字,要多长时间

如果以一年365天为计,若每天读5000个字,则1年可以读完1825000个字,那么读1亿个字要100000000÷1825000≈55(年)。 这就是说,一个人每天看5000个字,要坚持55年才有可能读完1亿个字。

四、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一亿有多大?一亿有多大?把我们这节课知道的结果回去讲给家里人听。简单的说,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

3 个很小的数字乘以一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一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够一根烟长。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一亿:100000000

1、一亿张纸撂起来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2、一亿个小朋友可站25平方千米,相当于我们横沥镇面积的一半

3、一亿粒米大约重2吨,全中国每人一天节约一粒,可节约26吨, 如果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来运,要运7次

4、一亿个字要用人毕生来读,如果每天读5000个字

推荐第9篇:舞台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舞台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是我想说的是 舞台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每个人的心都很大,在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很多,想要成功,财富、权利、幸福……但是事实上有多少人都是在止步不前,安于现状,对于“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也只是羡慕一番,所以一辈子都只是呆在自己的那个小舞台上碌碌一生。作为老师,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想更多的是给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和品性,以便于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就应该给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首先我想告诉他们的是舞台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

那段时间我的嗓子哑的不能说话,最后就彻底失声了,但是学生的课一节也不能耽误啊,怎么办?于是我大胆了一回,把课堂交给学生,或者说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把这个给大家上课的任务安排给了班里的第一名。

那节课我至今难忘,因为是讲解基础知识,所以很多字词需要解释,他很细心,吧每一个词都查了字典,并告诉同学们如何区分他们,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讲的很细致,其他学生也在认真的做着笔记,他就像一名真正的老师一样在教室里来回的走动,在重点的地方,他还刻意的放慢语速、提高音量,会提问其他同学,会提醒没有做笔记的学生。。。。。。我看着这一幕,真的很欣慰。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他游刃有余,之前的担心都化为乌有了。

此刻看着眼前他,我放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我也是一个初中生,也很多次站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角色给大家讲题。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场景,同学们注视的眼神让我脸红,我的心一直跳个不停,来个深呼吸,开始讲解我早就准备好的内容。我喜欢站在讲台上那种被大家注视的感觉,喜欢老师这个称呼,虽然那时候我只是一个暂时的小老师,那种满足感足以让年幼的我骄傲。于是乎从那一刻开始我有了小小的梦想,当一名初中的语文老师,这个小小的梦想成为了我努力的方向,长大之后我真的成为了一名老师,虽然这之前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但是成功之后的喜悦足以让所有的困难都不值一提。我不知道我他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梦想,看着他在讲台上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个小老师。于是我想,舞台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我们应该给学生搭建一个舞台,让他们有足够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我们应该作为一个引导人,帮助孩子去树立梦想,不要扼杀他们任何的一点希望,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们要鼓励,告诉他们做的很好。因为我们的一些话可能就会抹灭一个孩子梦想的小火苗。这又让我想起了作家三毛的故事,因为老师的打击让一个天才作家最终走向了死亡,很可悲。于是深感老师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虽不能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但是我们在最重要的初中阶段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希望,我想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会是受益一生的。

足够大的舞台其实就是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所有的老师都对孩子很不放心,尤其是开例会的时候要上操,铃一响,老师的会议还没有结束,但是学生已经去上操了,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会坐直身子,眼睛一个劲的往窗户那瞄,似乎这样可以看到学生,总之就是一百个不放心,就害怕这段时间学生出点什么问题。领导也多次的说起这个问题,要相信学生。其实又有几个老师能够做到泰然处之呢?其实在有些时候学生是可以信任的,或者说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点空间,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自由的释放自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在,由同学组织这节课,他们感觉很新奇,而且要讲什么干什么大家都可以商量,不用在紧张兮兮的,虽然是上课,但是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状态,我想这样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最佳的,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渴望的理想状态吧。所以说请相信我们的学生,给他们足够大的舞台,足够释放的空间,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还有很多潜力可以干其他的事情,不过老师应该是起导向作用的,得让他们在我们的视力范围之内活动,因为一旦超出范围我们就无法控制了。我想这和我们学校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一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快乐的学习。他们的舞台由他们自己演绎。

推荐第10篇:亿有多大 教学设计

亿有多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实践,通过操作活动并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2、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100粒大米。

2.教师准备:练习本,秒表五个,天平三台,电子称一台、卷尺一把。教学过程:

一、(1)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2)同学们请观看以下信息,并说一说“一亿有多大”?

中新网2003年1月17日电,美国电脑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仅2002年第四季度的分红就将近1亿美元。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将超过1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中国移动2004年6月底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已经达到了平均每天净赚1亿元。 2005年中国的“网民”已超过1亿人。 在中国有1亿多听力受损人群。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一亿多公里。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学生阅读相关信息,体会“一亿有多大”,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描述“1亿”的大小。

(3)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算一算一亿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几项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受一下“一亿有多大”。

二、开展活动。

1.宣布实践操作活动的要求。

我们的活动工具有:天平、电子称、秒表、卷尺、计算器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选好活动的材料并确定好主题。组长根据活动主题和要求在组内将组员自由组合,再细分工后活动,要确保每一位组员都能参与活动。

请及时的记录好活动中统计的数据,并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分析(分析中引导学生将最终数据与生活中常见数据作对比,加深理解。)

活动主题预设: 数1亿本书要多少时间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1亿粒米有多重

1亿个硬币(数学书)叠在一起有多高 数1亿个数字要多长时间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 1亿个硬币有多重 1亿秒有多久 1亿毫米有多长 1亿步有多长 „„

补充提供相应的数据:

固城中心校大约有1000人,固城镇大约有40902人,高淳县大约有400121人,南京市大约有613万人,江苏省大约有7433万人。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约是8848米。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位于东经 86.9°,北纬27.9°。

长江自沱沱河开始,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一条名符其实的“长河”,为世界第三大河。

地球赤道全长约40000000米。 一个成人每天大约需要400克大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并作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出示以下信息,再次引导学生阅读并结合情境说一说一亿有多大。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相当于将1分米平均分成1亿份,取其中的1份。 2.完成全课小结: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说一说:一亿有多大,你有什么体会。

第11篇:《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12篇:一亿有多大教案 要

《一亿有多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 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活动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具准备:大米、作业本、计算器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100000000和1亿

称、数、排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师板书:100000000和1亿。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问: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1、师: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让学生猜想)

2、师: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地称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

3、师引导出设计方案: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然后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4、小组合作

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5、学生分组计算。

6、各组汇报结果。

7、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

师: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二)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三)排一排。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

1、实际测量长度。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

三、活动提升

1、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课件展示。

2、说一说:在小组里说说一亿有多大。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课下完成)

五、课堂延伸

一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成年的3头蓝鲸还多4倍;一亿粒大米,可让3.5万人填饱肚子;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绕地球赤道3圈半;一亿是个不小的数字!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一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第13篇:《一亿有多大》听课感想

精选研究素材 引领学生与生活深度“对话”——《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一亿有多大》一课是人版四年级下册内容,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 1 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认识多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与实践,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 1 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一定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

一、猜测,引发探究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意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且符合当前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让学生听完故事之后猜想 1 亿粒米有多重。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 1 亿粒米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有的猜 1 吨、有的猜 5 吨、也有的猜 200 千克„„这些猜想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然有些猜想离真相很遥远,但是我却能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需求。

二、比较,促进方法优化

真的要数 1 亿粒米称一称吗?学生经过小组探讨,得出“取一部分”,达到实现“窥一而知全豹”的效果。一粒或十粒米都太轻,学生结合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自我否定,从而决定要先“数出 100 粒大米”。第二个环节则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但是对于“ 1 亿滴水有多少”,又可以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 1 毫升水大约十几滴”,所以这里可以近似地看做“十滴水大约一毫升”;对于“ 1 亿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约长多少米?”,学生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得出只需要知道四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臂展就可以。这些“小数目”的选择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紧密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经过多次比较、反复揣摩,而不断完善、优化的。

三、想象,精进理解深度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并且一亿这个数又这么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所以我根据研究素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些参照物,引导学生利用更形象、直观的素材,展开更合理的想像,从而更精准地把握一亿这个数的相对大小,充分感受 1 亿这个数有多大。比如: 1 亿米的大约重 2 吨,我给学生准备了“规格 10 千克的米袋”进行参照; 1 亿枚 1 元硬币叠在一起的高度,我给学生提供了“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之门” 作为参考„„通过计算,再引导学生展开有指向、有目的的想象,精确、跟进了学生深刻理解一亿有多大。

四、反思,累积学习经验 数学教学以获得更高层次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最终目的。因此,我很重视数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累积“新经验”——怎样更好地研究一亿有多大。本节课共引导学生两次反思,第一次反思在研究完一亿粒大米的重量之后,学生感悟到:要研究大数目很困难,可以先研究小数目( 100 粒),再进行推算。第二次反思在小组共同研究、全班集体交流之后,学生感悟到:小数目的选取要根据研究事物的特点,进行巧妙选择,但都要方便于推算,有时 1 个、10 个都可以。第二次反思比第一次反思更全面、更深刻。因此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 “新经验”的累积、运用、拓展。

第14篇:学习易经有多大好处

学习易经有多大好处

学习《易经》是为了让它辅助你的人生,让你的人格更完善,让你的人生更顺畅,让你的家庭更和谐,让社会更安定,让经济更稳定发展。

对于商务人士,在生意之余,开拓视野,放松身心

对于公务人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充电,提升自我

对于学务人士,在学问之余,陶冶性情,寓学于乐

对于医务人士,在从医之余,专研医术,完善人格

对于家务人士,在家政之余,提高智慧,照顾家人

不学《易经》无以立身,不学《易经》无以处世,不学《易经》无以成功。

医具易之理,易得医为用,易医同源,医食同源,药食同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学习《易经》也是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个运动的规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批判和系统的吸收整理,沿波讨源,披沙炼金,去伪存真,剔除封建迷信的糟粕,吸取科学进步的精华,纵贯古今予以比较研究,广泛探讨宇宙之奥秘,深入推究自然之规律,洞释科学真理之大道,打开人体科学的大门,找出科学原理及其应用机制,挖掘华夏古文化的瑰宝,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为四化建设服务。

中国《易经》的科学性,祖先人就下了定义,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无可非议的了,而现在有些人,把《易经》说成是封建迷信书籍。可是,《易经》这部书并无封建迷信神鬼之类的产物,只是有些根本不懂《易经》的人,利用《易经》内的占筮部分的预测方法,讲神弄鬼,骗人钱财。这样给学习研易的人带来一个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导致中国的华夏文化不能发扬光大。

《易经》究竟是研究什么呢?有的人确不了解,要正本清源的给人们回答是:《易经》是一部历史学、天文学、地理学、数术学,哲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完整型学说理论的书籍。其内函极为丰富,以阴阳、五行、四时、方位、生、克、制、化之理,掌握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还有故物谓化,物极必反,阴阳互变,一分为二,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故阴阳之道的哲学观点。所以,中国《易经》它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就在于它的”一阳一阴之谓道“的宇宙原理,奇特的思维模式在实际中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国《易经》,我祖父、父亲都研究它,没有很深的造诣,不过给我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书。我1972年拜陈维辉先生为师,从他学”中国数术“之理论,(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哲学、生物等)文章。重点研究《宋易》、《大六壬》、《麻衣相法》、《太极生生数》《铁板神数》、《二十八宿考》、《河图》、《洛书》等阴阳八卦之类的书籍。

四十年来,我为个人,集体,单位预测数万余次,大部分都反映是准的和比较准的。这就证明《易经》的价值在其中了。例如:北京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总资产几千万,通过我每年调整风水,人员组合,资源整合,现在发展为几十个亿。上海某集团公司从2006年的几千万资产,通过我每年调整一次风水,由原来年收入不到两千万现年收入达到一个亿左右,今年股票上市。象这样事例很多很多,凡是调整过风水的,80%以上都有很好的效果。

有人问,人有没有命运?以人的命运来讲,人是有命运的。

万木都有枯荣,何况人乎!人的生与死,吉与凶,在世生平绝对不是一样的。宋朝宰相吕蒙正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及鸟;马有千里之程,非人不能至位;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飞;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直钩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非恶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肖何曾为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有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的先富而后贫,有的先贫后富,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洋被犬欺,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命运不通。但是,通过预测,得知吉凶,可避凶化吉,防患未来,改变命运。“黄河尚有澄清之日,岂可人无得运之时”。一个人的命运是有限的,同时也是可以改变的,天上有四,人间有六。天上给你四分,自己的主观努力可得六分。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修养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完全可以的,所以,不等于一个人没有命运。

《易经》有历史性、灵活性、知识性、智慧性、逻辑性、社会性、适用性、科学性。

1.历史性:

《易经》是有历史记载的,例如:从公元004年开始进入甲子年,公元003年十一月进入甲子月,公元003年十一月的初一日进入甲子日,公元003年十月三十日晚上11:01-01:00为甲子时。已有几千年的历法,至今运算宇宙的天体运动规律,月亮的圆缺,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换,准确无误。

2.灵活性:

八卦由阳变阴,由阴变阳。运算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大善的人命运是可以变好的,大恶的人命运是可以变坏的)。

3.知识性: 《易经》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知识。

4.智慧性:

学习易经使人开悟大智慧。例如:阴阳组合而成八卦,八卦组合而成六十四卦,利用六十四卦来判断吉、凶、好、坏、成、败,指导人生把握正确的方向。

5.逻辑性:

《易经》是有根据的,有文理、哲理、数理、象理、道理的,它的逻辑思维模式是非常深奥的。

6.社会性:

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以及个人与《易经》都有联系,每个人都离不开她。因为《易经》是掌握物质运动规律的一把钥匙,能使国家、企业、家庭、个人的发展壮大,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易经》的社会价值;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她,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人生的价值就是人生!)。

7.适用性:

《易经》是非常适用的,我们在做的每一件事情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智慧,从智慧到开悟,从开悟到大彻大悟,了解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生老病死,都是有定数和变数的。知道大难临头,便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8.科学性: 《易经》是有科学根据的,更谈不上是迷信的。运用易经的文理、哲理、数理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信而不迷,破迷开悟。例如:周朝周文王、周敬王、西周王运用易经管理国家,549年天下太平,国家平安;宋朝也是用易经管理国家,319年天下太平,国家平安;明朝也是用易经管理国家,276年天下太平,国家平安,并且利用易经的相生关系定皇帝的继承人。太祖朱元璋,成祖朱 棣(木),仁宗朱高炽 (火),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鎭(金),宪宗朱見深(水),孝宗朱佑樘(木),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载逅(土),神宗朱翊钧 (金),光宗朱常洛(水),熹宗朱由校(木),思宗朱由檢(木)两木相传,朝灭亡。

易经与现代科学的联系:

任何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阴阳二字,离不开易经。

如:计算机的二进制就是八卦。

例:000-坤卦 001-震卦 010-坎卦 011-兑卦 100-艮卦 101-离卦 110-巽卦 111-乾卦

又例:电视机,黑白就是阴阳;彩色电视机的八种颜色就是八卦;数字电视就是易经里面的各种数论。电脑也是如此。所以易经人人能学,不问什么行业、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能学,因为易经是开发人体大脑智慧之精华。

易经是研究什么?

易经是研究阴、阳的一对“矛盾”

如:阴阳是:宇宙、天地; 黑夜、白天;暗、明;女、男;老、少; 左、右;上、下;高、低;好、坏;成功、失败;迷信、科学;执迷不悟、破迷开悟等等,任何事物皆分阴阳,统由阴阳组成。

阴与阳又对立又统一;又分离又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长阳消,阴消阳长,阴盛阳衰,阳盛阴衰。宇宙一切万物皆含阴阳。阴阳含万物,万物含阴阳。阴阳成大道,道是万物的根本规律,根本规律就是阴阳。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

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系辞,老子悟道,黄帝所用,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端。八卦周易因其预测的价值未遭秦火之灾,而保存下来,四千年来被尊为群经之首、文化之始,经历汉、晋、宋、清的兴旺发展时代,逐步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的预测学。

中国《易经》: 是中国人在公元前2300年前发明创作的一本智慧之学的经书, 只有中国人才有的这种智慧, 这种智慧是其他国家并没有的。过去一直被皇帝用于治国之道。所以《易经》定为群经之首,文化之始,人人必读、代代相传之经书。作者: 徐 华 责编:许顺喜

第15篇:《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 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第16篇: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篇1:《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主要采用了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具体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组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showtopic-75230.aspx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

1 / 9 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showtopic-75230.aspx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

2 / 9 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相关知识。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有限,可能选择了非常感兴趣的素材,也有了研究的思路,却对所选择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进行量化和推理。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想探究“1亿粒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吗?”,这就需要有关“体积”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但不用讲深讲透。

4.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篇2:1亿有多大周教学反思

在本周的教学活动中,《一亿有多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亿有多大》这节课的教学,我们是从测量硬币的高度开始的。一枚薄薄的、小小的硬币捏在我手里,藏匿在我指缝间是那么的不起眼。让孩子们将一亿枚硬币的高度跟国际大酒店一比高低,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课刚开始,孩子们便热情高涨。

学生对1亿的猜想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多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 我并未扼制他们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1亿有多大》一课是大数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在本课中我非常关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关注学生在交流中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关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数学思考……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下三点: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的导入和1亿有多大的感悟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硬币的高度,如小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

3 / 9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交流活动的空间。密切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测量、概括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讲完从一粒米到一亿粒米的重量计算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他们惊叹一亿粒米够一个人吃223年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 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内在动机。当我们从1到一亿逐层推想,当我们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得出一串串惊人的数据,孩子们惊讶地叫了,我知道,此刻,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数学研究的快乐中了。

篇3:《1亿有多大》教学课例

《1亿有多大》教学课例

一、主题阐述

【设计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1亿有多大》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认真组织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讨论和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

【教材与学情分析】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呈现】

教材是从探究1亿张纸的厚度中让学生感知1亿有多大的,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量、时间、和长度)来感知和体验1亿有多大,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设了两个活动:称一称和数一数。并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引入,引导学生制定好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渗透选用小基数类推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获

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

4 / 9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大米、纸、天平、计算器、尺。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讲故事引入新课:

由古时的一个皇帝奖给他的大臣刘恩100000000粒大米的故事引出引入课题,并让学生说说1亿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猜一猜:1亿有多大?

3、揭示新课:

(二)、活动探究 体验感知

活动1称一称(借着重量体验一亿有多大)

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再通过学生猜想、讨论、拿方案、分组计算、汇报交流感受1亿粒米的重量是多少克?多少千克?多少吨?并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活动2数一数(借着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可先让学生数100本的时间,再计算出1亿本的时间是多少秒?多少天?多少年?这还是不吃不喝不睡的时间,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又要多少年。你今年9岁,要数到多少岁时才能数完。

活动3 量一量(借着高度体验一亿有多大)

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少厘米?多少米?(10000米 )相当于多少层楼房那么高? (3333层)和珠穆朗玛峰(8848米)比谁高?

(三)、提升认识 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1、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2、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

节省32500千克粮食,供一个人吃223年。

3、我们学校大约有1000个学生,学校每个学年给每个学生发10个数学本,1亿个数学本够发10000个学年。

4、1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120000千米,可以饶地球赤道3圈半

5、地球是一个年轻的星球,她的年龄大约是46亿岁。

6、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一亿多千米。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了解1亿有多大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以“1亿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介绍一亿的童话。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豆有多少吨?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六)、板书设计

1亿有多大

5 / 9

研究对象体验角度具体感知

1亿粒米 重量2500000克=2.5吨 数1亿下 时间1500000分≈3年

1亿张纸厚高度10000米>3333层楼房高

三、磨课过程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彰显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我对教学资源的重组,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上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精心的打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磨——情境的创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新课的激情引入非常重要.设计教学时我的最初设想是继续沿用教材情境教学的模式,情境导课,出示教材33页的信息图,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感觉这样出示问题比较平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创设故事情境,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

情境中100000000粒大米究竟有多重,而又无法具体感知,这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磨——探究的素材。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增加了两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探究素材:探究1亿粒大米的重量和数1亿个作业本的时间。从重量、时间、高度三个角度(教材仅从高度一个角度)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充分的感知,依托不同的情景去体验1亿有多大。

3、磨——活动的实施。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走入误区,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动”,要让学生的思维也真正的动起来,我对三个活动采用了先扶后放,对第1个活动我引导多一些,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方案和步骤,课件出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第

2、3个活动,我只用课件出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活动探究表。给了学生一定的探究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实录片段

片段1

师: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师: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生1:我想应该有一袋肥那么重。

生2:我认为有5袋大米那么重。

师: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

方案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方案

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师课件出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请写出计算

6 / 9 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学生活动探究

学生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师: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

【意图: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猜想1亿粒有多重,以此来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实践活动。】

片段2

出生作业本,师数作业本

师:1,2,3,4,5??

师: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本作业本,你们估计要多少时间?

生1:1星期。

生2:一星期数不完,我想1月应该可以。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样?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同学们借鉴活动1的方法求出数的时间。

学生活动,完成活动探究表。课件出示活动目的要求。

全班分小组交流

师:数1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用1个星期,有的同学估计要用1个月,推算出的时间要用三年多,这还是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数,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意图:通过列表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正确推算数1亿本作业本所用的时间。接着运用计算器把以“秒”为单位的时间逐步换算成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了计算结果的感受,学生从时间的漫长上来体会1亿的大小,进而发展数感。】

片段3

7 / 9

8 / 9

9 / 9

第17篇:《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主要采用了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具体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组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showtopic-75230.aspx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原文地址http://www.daodoc.com/showtopic-75230.aspx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相关知识。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有限,可能选择了非常感兴趣的素材,也有了研究的思路,却对所选择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进行量化和推理。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想探究“1亿粒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吗?”,这就需要有关“体积”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但不用讲深讲透。

4.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第18篇: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金河镇小学龚元丽

《一亿有多大》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创设宽松空间

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虽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制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二、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悟、体验,建立数感

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我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学生想到可选测量数10本的时间,再推算数1亿本本子的时间;这样就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这样一些具体、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材料,使学生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同时这些又是综合知识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教育的渗透。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19篇:1亿有多大终极教案

1亿有多大

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教材分析: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注重数感的培养。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所以,教材安排综合运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没有直观感受。所以,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理论和现实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方法与过程:通过探究1亿有多大活动,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难点:建立起1亿有多大的表象。

教法和学法: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确定方案,合作探究,推理对照,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课件出示:100000000 问: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一亿。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亿?(复习书为顺序表、数位、分级知识)

问:一亿到底有多大呢?(一亿是有一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玩组成的┅┅)

问:100个百万又是多大呢?看来从数倒数地说还不够具体,那我们来借助具体的事务表示1亿有多大好吗?(补充板书:1亿有多大)

二,探讨实验

(一)猜测

1,出示教具。这是一张纸,想象一下,一亿张纸摞起来到底有多高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猜想1亿有多大。)

2,同学们想想很丰富!我们猜得准不准呢?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可是,真要罗一亿张纸来量吗?大家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

(二)演示实验过程

1,请同学们量一量100张纸有多厚。

2,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算一算,1亿张纸大约有多厚呢? 一亿张纸约厚1000000厘米=10000米。 3,1亿张纸有1万米高,1万米有多高呢? 阅读参考资料:

珠獏朗玛峰是地球的第一高峰,高度是8848米。学校的教学楼,一层大约高3米,四层楼大约高12米。

4,阅读了这些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亿张纸摞起来比珠獏朗玛峰还高,大约有833栋教学楼那么高。 5,你有什么感受?与刚才同学们想的一样吗? 1亿太大啦,很难凭空想象。我们通过测量推算1亿张纸有多厚,有了真实具体的感受。 6,回顾刚才实验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A先确定研究内容,借助1亿张纸有多高研究1亿有多大。

B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法,先测量100张纸有多厚,在推算1亿张纸大约有多高。 C最后阅读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7,除了借助1亿张纸有多高来研究1亿有多大,你还可以借助什么来研究呢? 同学们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想亲自试验一下吗? 三,探究活动

(一)确定研究方案

1,小组讨论,准备研究什么?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小组在制定研究内容的时候,注意指定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操作的内容。如:

数一亿张只需要多少时间?

把一亿本书铺开,封面的面积有多大? 走一亿步有多长?

读一亿个字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一亿个硬币数出要多少时间。

2,小组交流,请两个小组说说他们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案,同学们提出建议。 测出数100张纸需要多少时间; 计算一本书的封面有多大; 量一量10步有多长;

测出读100个字需要多长时间,或1分钟读多少个字。 测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长; 先测出数100个硬币要多少时间; 小结:这两个小组都制定好了可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其他小组也都制定好了吗?

(二)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确任务:2人测量,2人计算,1人兼职记录。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到老师这里来领。

2,分组活动,教师监控。

(三)交流汇报。研究内容,猜测的结果,根据资料,分析研究结论。 提供资料:

A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时又60分,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

结论:数1亿张纸大约需要90000000秒,大约是3年的时间。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大约是9年的时间。

结论二:每分钟大约可读200个字,每小时可多12000个字。1亿个子大约需要8333小时,不吃不睡的读大约需要347天。如果每天按8小时计算,药1041天,大约3年的时间。

B天门广场是世界最大的广场,面积是44万平方米。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500平方米。

结论三:数学书的面积约是297平方厘米,10000本书面积约是297平方米。1亿本书封面面积约297万平方米,有850个操场那么大,有7个**广场那么大。

C万里长城全场约6700000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

结论四:2步大约一米,1亿步月5000万米。比地球赤道1圈还要长,比7个长城的长度还要长。

结论五: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约有1400000000米,约绕地球3圈半。大约是长城的21倍。

师:你有何感想? 四小结全课

1,你们的方法都有相同之处。有局部数量入手,推算整体数量,由简单的入手,研究复杂的问题。

2,1亿这个数太大了,不好想象。同学们通过对具体事物的验证和推测,对1亿到底有多大有了真实的感受。

3,你有什么收获?

第20篇:三个月的胎儿有多大

三个月的胎儿有多大

进入怀孕三个月的第一个星期(第9周),也就是怀孕第9周的时候,此时胎儿大小约为25mm,胎儿的许多部位发生了变化,头部、手臂和腿脚、生殖器官,等多个部位发生了变化。

第二个星期(第10周)时,胎儿的大小可达到40mm,形状像扁豆荚。本周胎儿的手腕和脚踝发育完成并清晰可见,宝宝的其它部位也有所增长。胎儿的眼皮黏合在一起,而且胎儿的胎血已经很成熟了。

第三个星期(第11周)时,胎儿大小可达到40―60mm,胎儿的体重可达到14克左右。宝宝的生长速度从本周起将会越来越明显,孕妈从这个时候起,也不必为流产而过多地担心了。现在宝宝的手指和脚趾也清楚可见。从本周起,宝宝会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动起来,当然现在孕妈仍然还是无法感觉到胎动。怀孕3个月是宝宝骨骼发育加快的时候,所以孕妈在怀孕三个月中要加强钙的补充。

第四个星期(怀孕第12周)胎儿的大小可达到65mm,本周宝宝的所有气管以开始工作,如肝脏开始分泌胆汁。肾脏分泌尿液到膀胱。那么在怀孕3个月中的最后一个周期里面胎儿大小会增长为75mm左右,胎儿体重比原来有所增加。这个月的时候,仍旧是B超能看到胎动,而孕妈妈确是无法感觉到的。

胎儿体重计算公式

怀孕3个月,第一次产检,孕妈可以根据B超单的数据来估算一下宝宝的体重。

一般来说,出生时的实际体重与预测体重会有正负10-15%的误差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一

胎儿体重(克)= -4973.72+260.69×HC(头围)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二

胎儿体重(克)= -2686.60+171.48×AC(腹围)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三

胎儿体重(克)= -2232.56+747.42×FL(股骨长)

预测胎儿体重公式四

胎儿体重(克)= -2513.51+1049.90×FTH(胎儿腿部皮下脂肪厚度) 三个月胎儿发育过程图http://ye.99.com.cn/gongju/tefygct/

看看世界有多大
《看看世界有多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