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经济管理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7 06:06:57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经济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般背景和特定背景阐述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内在关系,分析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法律前提,提出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领域中的作为与不作为,最后论述政府违法或者不当的经济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及补救措施。文章力图说明,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与时俱进,这也就是经济法制度创新所谍求的目标。

[关 键 词]政府经济管理;经济法;规范化;政府经济管理规范化

一、政府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的关系

(一)经济法已成为规范政府经济管理之法和政府实施经济管理之法

1.改革开放与法律形态的创新

经济法是20世纪世界法制史上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在中国,经济法作为法律部门的名称,以及经济法学作为法学学科的名称,是在1978年下半年之后才开始形成的。改革开放逐步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要求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国家始终把经济立法放在整个立法工作的首位,并且加强了经济执法,于是经济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律形态应运而生。早在1979年6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提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有各种经济法。”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经济法”的专门术语。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把“经济法”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特别要指出的是,在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关于法律部门,法学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常委会根据立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初步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以最高立法机关的名义对国家的法律体系予以划分,表明中国立法的思路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了。

经济法问题基于三个出发点:第一是国家(政府)与经济的关系,第二是市场经济与法的关系,第三是管理与法的关系。而这些因素,都必须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这种第二次革命,就不可能兴起中国的经济法。改革开放使传统的法律形态得到创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制度创新。

2,经济法规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体现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经济法,或者说,经济法是做什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我国已经制定了一批有关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还制定了一批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行业管理、促进对外开放、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法律”。中国经济法的概念及范围,大致如此。

经济法的实质在于,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以法律的形式反映国家因素对市场经济关系的影响。换言之,经济法是国家(主要以政府名义出面)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之法,管理为手段,协调为目的。政府经济管理是经济法的现实基础,经济法是政府经济管理的基本法律准则和手段,两者之间相互依存,有着不解之缘。

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发展、公平、安全三位一体:首先是发展权。“发展才是硬道理。”[1]讲“发展”还应涵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是分配权。这里所用的“分配”一词是广义的,即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收人的分配。它包括:公平竞争、公平交易、公平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应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再次是安全权。经济安全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这是针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发展、公平、安全,既反映权力(权利),又反映利益,是权力(权利)和利益的统一。发展、公平、安全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经济法谋求的价值目标,这也就是政府经济管理期待的社会效果。

(二)当前政府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根本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因此,领导、管理和组织经济建设,就成为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

由于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原因,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存在某些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2)偷税、漏税、骗汇和走私活动屡禁不止;(3)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严重;(4)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较普遍;(5)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的问题相当突出;(6)文化市场混乱;(7)生产经营中的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8)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问题不少。

面对这种严峻的现状,政府应当怎么办?国务院于2001年4月作出《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认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央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而在头一年务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确实应当深入反思一下:我们的观念、体制和作风能否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行为本身存在哪些不规范的情况?对市场经济秩序,如何在规范中整顿、在整顿中规范?

经济法具有市场性(经济性)、社会性和管理性特征,其思路是从国家、市场与法的关系人手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既要克服“市场失灵”,又要克服“政府失灵”,使政府、企业、市场三者达到协调。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依法进行,其中主要指运用经济法,加强经济监督管理,处理经济违法问题,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当然还要运用刑法,通过审判程序处理经济犯罪问题。

2.适应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过1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现已正式加人最有影响的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一位大学教授讲得坦率:wTO规则“不仅理念是美国式的,连措词都是美国式的”。加入WTO将给中国事业许多宝贵机遇,但也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WTO协议确定了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三大基本原则,既赋予参加成员许多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参加成员的许多义务。《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每一成员应保证其法律、法规和行政程序与所附各协定对其规定的义务相一致。”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下,如何适应潮流,趋利避害,立于主动地位?关键是,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驾驭国际竞争的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将出现三个重要转变:由目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2]WTO本身是一个以带有强制性的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的国际经济组织。WTO一系列规则和机制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国际经济行政法典

”。因此,这种“法律框架下”的开放,对现行的政府经济管理的观念、体制和方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要求进行深刻的改革。我们无可回避地要迎接这种挑战。

(三)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运用经济法来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

1.与时俱进,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这是切中要害的意见。为什么某些地方、部门假冒伪劣、骗税、骗汇等老是整不下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作怪。为什么招标投标市场混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企不分,政府部门既是监管机构,又成了招标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某种意义上说,入世首先是政府人世。因为,加入WTD之后,政府的决策行为及决策执行行为要受WT0规则的规范和约束,贸易政策及与外国的经济争端也要受WT0关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的监督和约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政府下属部门的行为是不是规范、政府会不会成为被告,取决于:能不能严格遵守WT0规则,有没有认真履行中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假如地方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在处理对外经济事务方面出了问题(地方、部门的规章、规定、措施不符合WTO规则或者中国政府加入WTO所作出的承诺,损害了WTO其他成员的个人、企业的利益),外国人可能告到中国的中央政府,也可以通过它本国的政府提交给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此时中央政府成了被告)。因此,适应加入WTO之后的新情况,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观念、体制和方法都要创新。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新观念,改变凭权力、凭关系、凭感情办事的旧格局。

第二,要实行全国法制统一,特殊经济区(包括经济特区等)也不能例外。在特殊经济区实行的特殊政策要由中央规定。中国政府负有保证有关WTO的法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责任。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不能自定与WTO规则不一致、与中国政府作出的承诺不一致的文件或规定。

第三,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严格遵守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第四,法律、政策要公开、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内部文件以及领导人写条子、打电话不能作为处理对外经济事务的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加入WTO的国际背景下,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权力将会缩小,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更为有效。表面上是„退‟,实质上是„进‟。”[3]进是与时惧进,退也是合乎潮流。

特别要提出的是,政府机关应当做好当被告的思想准备,而且有可能败诉。例如,1995一1998年间,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一审、最高人民法院作二审的一起经济行政案件,两审法院都否认了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这是值得吸取教训的。我们要力求减少政府败诉的情况,特别是要力求防止出现中央政府被外国人起诉而最终败诉的情况。

2.经济法向国民经济管理领域长驱直入

经济法是国家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构成经济法体系的主体部分的,为一系列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以经济法律为例:

(1)在加强宏观调控方面,已制定了《预算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审计法》、《价格法》等等;

(2)在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已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拍卖法》、《烟草专卖法》、《药品管理法》、《招标投标法》、《证券法》、《保险法》等等; (3)在规范市场主体方面,已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乡镇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等;

(4)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已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等;

(5)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完善行业管理方面,已制定了《农业法》、《种子法》、《渔业法》、《电力法》、《煤炭法》、《民用航空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邮‟政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等;

(6)在加强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已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防洪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等;

(7)在奠定国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基础制度方面,已制定了《计量法》、《标准化法》、《统计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城市规划法》等等;

(8)在发展和推广运用科学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已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等。

至于今后的立法任务,国家立法部门提出,“在经济法方面,要重点制定反垄断法、反倾销法,完善财政税收方面的法律”。〔4〕

经济法规范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实行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发展等三大方面。而每一部经济法律,又包括主体、行为、责任等三大制度。这样,就基本形成为经济法的体系。

由此可见,经济法已进入国民经济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经济法的功能,经济法发挥作用的范围,首先是政府,政府运用经济法管理国民经济、协调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管理市场,必须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价格法》等等;管理企业,必须执行《公司法》、《会计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等。80%以上的经济法律、法规要靠政府执法,或者由政府实施执法监督。政府及下属有关部门,既是经济管理机关,又是经济执法机关。曾经有一种议论:经济法是管政府的,还是管企业的?我们认为,经济法首先是赋予政府经济管理的权力、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然后政府运用经济法来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规范企业的市场经济行为。

二、政府经济管理行为规范化的法律基础

(一)、政府法律角色的多重性

1.作为国家机关

政府是国家机关之一,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例如,企业、公司设立登记,审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和章程,发放许可证,征税,金融监督管理,审计监督,产品质量监督,劳动监督,环境监督。

2.作为所有者或者投资者

政府同时又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政府投资于企业、公司,即成为国家股东。按照资本决定(股东)权力、资本决定(股东)利益的市场经济规则,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股东和其他股东同处于投资者的地位,根据它们投入企业、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本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实行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应当通过行使资产所有者职能这样的法律形式体现出来。

3.作为一般法

政府也是法人之一,属于机关法人。例如,政府委托收购农产品,政府机关采购办公用品,在这类一般性商品交换关系中,同样应当实行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其中,政府采购,也应以平等主体身份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这就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法律身份多重性之一般认识。第一种法律地位与第三种法律地位是容易分清的;问题在于,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这双重角色往往发生混同。政、。资不分,管、办不分,导致政、企难分。要使政府行为规范化,必须首先摆正政府自己的位置。

推荐第2篇:经济管理论文

题 目 谈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系 别

年级专业 经济管理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一、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

二、中式快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

(二)直营的营销方式难存活

(三)服务水平低

(四)缺少推陈出新

(五)市场差异化小,定位难

(六)人力管理不善

三、中式快餐发展对策

(一)实行标准化、工业化、连锁化管理

(二)实行特色化管理

(三)注重品牌建立

(四)加大营销力度

(五)加强卫生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

(六)发展自身企业文化

(七)提高员工素质

(八)加强公共关系处理 参考文献 致 谢

谈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民以食为天,中华美食闻名天下,当下,越来越多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快餐行业跃然而生,受益于中国经济不断稳定健康的发展,中式快餐近几年来取得了让人赞叹的发展速度,然而相对于国际知名快餐和西餐,中式快餐行业在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面临着种种困境。通过对比,就中式快餐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式快餐 发展现状 对策

一、中式快餐发展现状

受益于中国经济不断稳定健康的发展,中式快餐近几年来取得了让人赞叹的发展速度,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5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从餐饮业年度百强企业统计调查情况看,快餐企业在百强企业中占据三分天下:2001年度的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入围12家,营业额占30.1%;2003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18家,营业额占33.29%;2004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20家,营业额占33%左右。2008年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销售额排在各业态榜首,达到324.6亿元,占百强企业销售额的31.85%等。快餐行业在网点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企业的发展实力和运营能力更趋看好,内在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发展质量日趋提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虽然中式快餐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中式快餐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形成标准化生产

大多消费者认可的中式快餐店均生意火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店内厨师技艺偏高,烹饪菜品的口味符合大众消费者,但是这种非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中国菜肴标准化程度较低。就烧饼而言,黄山烧饼和下塘烧饼在销售中虽然保持了各自的风味,但却不利于生产,一旦标准化生产就会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样道理,市场上的快餐品种很难适应快餐业对标准化生产的严格要求。在市场上表现为千店千味,难以形成品牌效应,难赢回头率。

(二)直营的营销方式难存活

营销方式直接影响快餐销售市场的局面。有的采用直营的营销方式,每开一家分店都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风险较大,最后结果还会由于资金紧张出现企业后劲不足,扩张速度慢,很难在市场立足良久。

(三)服务水平低

目前,我国很多中式快餐企业的服务标准仅停留在低价,热情待客等表面层次上,服务细节没有一个标准。肯德基有全球统一的经营方针“CHAMPS”。肯德基要求顾客从排队到拿到的点餐不得超过五分钟,顾客用餐完毕离开后,餐桌必须在两分钟内清理完毕。相比之下,中式快餐就太慢了,到中式快餐店去很容易看到桌上尽是客人吃剩的碎屑、汤汁,等找到相对干净的桌子坐下,服务员才慢悠悠地来收拾桌子。更有许多中式快餐的卫生条件不能让人满意。

(四)缺少推陈出新

虽然中式食品品种丰富,口味齐全,但是快餐店面的菜品还是相当单一,要么以面食为主,要么大众化菜品,即使是地方特色的中式快餐仍然是常年不变地守着祖传下来的菜谱。绝大多数的快餐店只是将现有的品种拼凑在一块,没有很好的创新能力,麦当劳、肯德基则以月平均推出两款新产品的速度遥遥领先。这都影响着中式快餐的发展。

(五)市场差异化小,定位难

对于中式餐饮业来讲,讲求差异化定位相当难。因为中国传统小吃中,都是大众化食品,特色产品少之又少,即使出现了老乡鸡、永和豆浆等新式连锁餐饮,也未能针对特定的人群(如女人、孩子、老人)开发新产品。定位策划、产品开发、营销手段创新、营销队伍建设等,这都不是普通快餐店能够做到的。

(六)人力管理不善

在这个信息发达、资源丰富的时代,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只有把全体员工的智慧和能力都发挥出来,并使其与企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才能真正构成其核心竞争能力。肯德基把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每年都花大量资金在员工培训上,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落到实处。可以说肯德基正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卓越表现,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相反本土企业很难有做到人性化管理、系统的培训、完善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对员工都是实行既聘上岗,没有什么培训,员工素质很难得到提升。

另外,中式快餐存在的问题还有企业对自己的企业文化认识不足、连锁经营发展缓慢、经营品牌意识差、物流中心不够完善等问题。

三、中式快餐发展对策

(一)实行标准化、工业化、连锁化管理

标准化程度低是制约中式快餐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中式快餐的手工加工程度较高,工业化水平较低,导致中式快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经营店面有着不同的质量。单凭经验、感觉进行现代快餐的经营,显然不合时宜的。工业化中餐生产方式是适应时代节奏必然的改变。连锁化有利于用较少的投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大的利润。特色化是中式快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以向西式快餐挑战的一个法宝。

(二)实行特色化管理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在全球得到了认可。特色产品在中式快餐行业发展相对很有优势,大多快餐都以大众口味对消费者开放,例如老乡鸡则推出以鸡为特色产品的一系列产品,结合时蔬营养搭配,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口味情况自行选择,再加上价格公道、取菜速度快,性价比高是大多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原因。并且西餐餐饮文化也非常注重这样的便捷性和营养性,所以创造出新的餐饮文化,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快餐在餐饮行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三)注重品牌建立

一个品牌涵盖了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就餐环境等诸多内容,没有金字招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类商品在质量技术上的差别日益缩小,能赢得顾客的就是“品牌”二字。安徽最大的连锁企业,“老乡鸡”,在名称上,切合了很多中国人的顾家情结,让人容易有家的归属感;在产品上,“老乡鸡”舍去了西式快餐的

数条、鸡翅等洋油炸食品,强化了中式的、蒸的、营养的品牌定位,使品牌属性更为单纯。此外,在店面形象、餐具、服务标准上也都做了全面的配套,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四)加大营销力度

在餐饮服务业的行销策略中,企业形象的建立与知名度的炒热相当重要。除了通过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感觉外,广告与促销活动更是经营者在争取消费者认知与印象的重要策略。因此,广告策略与促销战略的实战运用,是推广策略的主要课题。

广告策略的应用可分为三阶段实行:首先,建立企业知名度,告知消费者企业的性质及所提供的产品与提供的特色服务。其次,强化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认知、肯定、进而到指定购买。最后,针对单项商品或新产品开展广告与促销活动。

促销活动最常使用的方式是赠品,凡是赠送小礼物、体验券、抽奖券等都非常有效。此外,与其它企业合作实施联合广告也是很有效的方式,吸引大众传播媒体的注意与免费的宣传报道。肯德基与麦当劳的联合广告就很成功。当然,借助公益性活动、慈善活动等更有利于整体企业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五)加强卫生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

设备和卫生是搞好经营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充分体现快餐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式快餐大都脱胎于传统的餐饮业,从饭菜、服务、卫生、环境、娱乐质量、销售价格全方位的竞争。可见中式快餐对服务的标准化要求有所偏失。现代消费者追求的是“价廉物美”,人们到快餐厅里来消费最希望能在快捷、方便、卫生的服务之外还能给自己一份愉悦的心情,追求一种有品味的生活。

(六)发展自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在深刻挖掘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要提炼中式快餐企业自身的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组织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像西餐厅营造出一种西方文化吸引国内的消费者一样,考虑国人的饮食偏好和饮食特征,结合西餐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在餐饮地点的选择、餐饮广告的设计、厅堂的布局和环境的营造、服务、具体的管理规则上等各个方面要不断创新,突破西餐连锁企业具体经验的限制,发展出适合自身企业和自身文化环境的经营方式。

(七)提高员工素质

不断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以适应市场变化,才能保证中式快餐的发展。对于餐饮服务业来说,员工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文化、技术素质、连锁店的服务质量以及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搭建能力平台。在人力资源方面执行本土化战略,把员工培训作为自己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这也体现了公司双赢思维的企业文化,不仅企业要成长,个人也要成长。

(八)加强公共关系处理

由于竞争激烈,中式快餐企业还须注意“公关危机”,公关危机是指突如其来的,对企业形象有破坏性作用的恶性事件。例如2003年的禽流感对于老乡鸡和肯德基的影响颇大,现在2013年H7N9又席卷来袭,这无疑对于他们又有很大影响,肯德基目前已在电视中做出关于杜绝禽流感的广告声明,借此度过产品质量危机,由此看出公共关系也是影响中式快餐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中式快餐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企业应很好的结合自身产品的特性以及有利条件,规避不利销售的因素,企业才能做大做久。

参考文献:

周湘萍.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英译[J].北方从论丛,2003(2).文波.餐饮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商情 2008年第47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年第2期

致 谢

本论文能够顺利的完成多亏了我们的导师孟老师的精心指导。从前期的选题到构思都是孟老师一步步指导过来的,花费了孟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几位同学,平时和我一起探讨论文上问题,指出我出现的错误,使我能及时的顺利结稿,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学校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重新感受老师的辛勤,同学的热情,为我以后的工作及生活提供的动力,真心谢谢学校的一切。谢谢!

指导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论文成绩 2013年 月 日 答辩评语: 答辩组长签名: 答辩成绩 2013 年 月 日

推荐第3篇:经济管理论文

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专 业 班 级 : 村务管理0801 学 号 : 2008522200125 学 生 姓 名 : 许玉菲 指导教师姓名: 乔宏

二零一零 年 五 月 十 日 实习前期

2010年4月至5月两个月期间,我在一家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实习。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在学校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由于在学校的宿舍里住宿, 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事情,时间久了容易厌倦。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毕业,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我们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工作内容

在这一个多月中,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办公室人员做好行政部的各项人事及日常行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才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式办公室文员的具体业务:

1、接应聘者来电,给应聘者进行简单初始,通过者送往各部门经理处复试;

2、开试工单通知复试通过者试工,并做好登记;

3、协助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阶段性培训等培训工作

4、送文件至各级领导,签收文件;

5、整理及保管补卡条、请假条;整理员工档案,以备随时出档和归档;

6、复印、速印办公文件,发传真,领办公表格等;

7、协助办理新进人员入职手续,员工调职、离职手续;

8、计算管理人员月考勤,并将考勤明细送至各部门核对签字;

9、录入月罚款单与奖励单,录入员工养老保险资料;

10、制作2009年全厂管理人员年休表;

12、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同事相处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彼此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踏出校门的我很多时候无法适应。比如我们同一办公室的同事,为了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背地里总是向领导搬弄是非。正因为如此办公室的关系时常显得有点淡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显得有点紧张,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冷漠没有人情味的办公室,大家就会毫无眷恋之情,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毫不犹豫的跳槽。他们情绪低落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着下班,早点回去陪家人。而偶尔的为同事搞一个生日party,生病时的轻轻一句慰问,都有助于营造一个齐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在电视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职场的险恶,办公室里同事之间的是非,以我一个新人而言,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低头多工作,抬头少闲话”。且通过,,这次的实习是我更加认识到大学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珍贵。

实习概述

经过两年半的专业课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在山东庞大汽车销售服务限公司开始工作实习。沐浴着春天的和风,已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已经迎来了夏天,而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自己在山东庞大集团的工作实习也是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过程。工作实习的地方是一个汽车销售特别大的公司,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里锻炼充实自我,使自己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这些都是在学校和教材中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自己所工作的部门是办公室,日常的工作是办公室文员的性质,主要由经理给安排。庞大集团的大部分日常工作借助于网络办公,经理没有给自己也配置一台电脑,所以能做的工作也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帮助经理打印材料,填写产量表,接听电话。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是指正确体现政策,正确表达领导意图,正确地办文办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领导工作的准备性。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比如说办理公文,就要保证文件的质量,用词要准确,材料要真实,抄写要认真,校对要仔细,力求每一个环节都不发生差错。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不过,我每天很固定的一份工作就是,清晨自己在上班之前先是把办公室的卫生打扫干净,茶水备好,之后再将经理办公桌上的文件收拾整齐。有时,也会跟随经理出去跑跑业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所在的工作部门办公室在山东庞大集团也算是单位的二把手,因为它日常所处理的工作有些繁杂,不是一个专职部门那样只管理某一类或某方面的工作。办公室负责的管理涉及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很多内容。因此,自己所在的这个部门是一个综合的办公室,经理他担当的是一个上对总经理汇报工作并提出自己的好的发展举措,下对各个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和沟通。

对于我所工作实习的地方,可以作简单的叙述:庞大集团是全国汽车销售最好的一家公司,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发展空间。 实习心得 要知道,人都会无可避免得要犯错误,更何况作为新入职场的新人,没有工作经验,犯错误更是家常便饭的事,做错了,不要试图掩盖,那只会让你错得更彻底。公司的前辈们会容许我们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绝对不容许我们为了这 个错误作出更错误的决定。 一旦错误已经发生,不要惊慌,静下心来想想怎样 去弥补,损失尽量减少到最低,并且,要主动承担责任。

试着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分享工作成就,分享工作的快乐。 不要单独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在工作有余的时间内,不妨与周围的同事多多交流,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说出来听听,也许听的人还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 同时自己也可能在别人的言语中找到自己忽略的某些东西。一起工作的时候,不要计较着个人的利益得失,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团队,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个团队,所有为了工作收集的信息,我们都可以互相聊一聊,取长补短,我们要有分享的意识,更要有共同分担的自觉,这样,工作会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快乐。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别人能做的,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要勇敢,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行。这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一点信心,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我们又怎么能期望别人相信自己呢?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不能呢?只要我们够努力,别人能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得到,甚至可能会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并不比任何人差!

在工作中,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尽管我们的能力还很弱,但是,我们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所以,在争取一份工作机会的时候,要勇敢一点,给自己机会证明自 己做得到。当然,如果结果并不如人意,也不要灰心。要知道,一个坏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 也许,我们需要的,还是时间。因为,我们毕竟是刚走出学校的一个只有理论的学生。

还有就是凡事要忍耐,不要意气用事,要让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强。身在职场中,我们或许会遭遇到不公平的指责,会遭受排挤,会受委屈,会经历太多过去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候,我们更要冷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遭遇不公平现象的时候,只要不触及到原则问题,能忍则忍,不要冲动,更不要意气用事。如果这样的不公平是常久以来就存在的,就凭借我们的力量想要去改变,那是不太可能的。莽撞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职场自有职场的规矩,新人难免受委屈,受委屈不要紧,就当做是对自己的磨练,在这种磨练中,把自己培养成为坚强的人。

总结

在这段实习的时间里我不但扩展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而且收获得不仅仅是工作经验,还有许多的朋友和更多宝贵的人生财富。

推荐第4篇:经济管理论文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

手机行业的问题和对策

学生姓名 段汉定

专业 经济管理

层次年级

学号 11020918020053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学习中心 湖南郴州学习中心

成绩

2011年 10月 20日

摘 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原本已是热点的国产手机更为广大消费者所瞩目。人们在为能有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可供挑选而欣喜的同时,也不由得更关注国产手机的前景。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态势可谓此起彼伏,一方面是手机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产品新功能层出不穷,厂商降价促销不断、运营商资费下降和业务结构调整,可见中国手机市场在这些利好因素的作用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而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厂商中科健股份的转让,易美通信的解体,万明坚的下课,熊猫移动的不堪负重,有关中国手机企业的种种不利消息也接踵而来.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现状为扶持国内自主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改变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初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在产业规划、外商投资、产品进口、入网许可、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实施了移动通信国产化专项。在5号文件的支持下,几年来我国手机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随着牌照核准制的取消,在遵循新的国际游戏规则后,国产手机将采取何种措施谋求生存和发展?本文就手机牌照的发放问题,手机制造业现状,手机制造业的环境和手机制造业政策改进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WTO 手机 行业现状 牌照核准制 牌照审批制 策略

目 录

一、国内手机现状 ................................................1 (一)国内手机生产现状..........................................1 (二)国内手机技术现状..........................................1 (三)我国手机市场现状..........................................3

二、当前手机行业存在的问题........................................4 (一)出新与出好较有距离........................................5 (二)价廉物不美................................................6

3、在服务态度上做文章争取消费者信任来逃避责任.....................7

4、有法可依,但有法并没有必依.....................................7

三、结束语...............................................................8

四、致谢.................................................................9

五、参考文献.............................................................10

前言:

前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市场规模日益增大,已表露出赶超有线电话化成为通信主导的趋势而作为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手机已经为大众所认同和接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全球手机市场增长速率却从1999年开始持续下滑。至2002年预计仅为10%左右如果没有新的应用服务刺激市场随着普及率的提高这个数字仍将下降。因此导入新一代网络构架取代原有的2G网络并由传统的语音服务转化为语音及数据传输等多方位应用服务成为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此变革时期各地手机市场的增长速率拉动手机市场增长的因素以及手机产品的功能外观都悄然发生改变,我国手机市场自成立伊始国际手机巨头就一直是市场主角在今年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也亦步亦趋的跟随着世界潮流。因此了解国际市场趋势及变化对于判别我国手机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大有帮助

一、国内手机现状

加入WTO后,手机的生产在我国是开放竞争的,我国国产手机一开始就是在强敌环饲的环境中一点点发展起来的。从当初普遍不被人看好,到如今占领了国内手机市场超过10%的份额,已积累了一定得经验和实力。另一个方面,我国手机市场对外开发开放的程度本来就相当高,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强度不会有太大增加。而且入世后产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将更加规范化,良好的产业经营秩序将得以建立,同时还可以享受130多个成员国的优惠待遇,防止其他国家利用反倾销法的制裁。ITA协议自动生效,我国承诺将在2005年不再对电讯设备等IT产品征收关税,其关税将由目前的总平均13.3%,在2005年之前按时间表分阶段降至“零关税”,这将会降低我国手机制造业所需的进口零部件的成本,有利于我国加工组装工业的发展,进而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我国企业生产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国内手机生产现状

近年来,手机行业的高增长吸引了国内外的厂商涉足,当前国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手机生产基地,当前国内总体手机年产能力已经达到2.5亿台,约占全球手机产能规模的一半。2003年国内全年的手机生产量已经超过1.8亿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约为35%,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地。而2004年上半年的产量也已经超过1亿部。 国内手机不仅满足本身需求,而且大量出口,可以看出,国内手机出口量增长也较快,当前已经基本上达到手机产量的一半左右。随着近年来国内居民收入的增长,手机价格的降低,手机迅速普及,根据信息产业部2004年6月的的最新统计,国内手机拥有率已经达到23.7部/百人,而某些城市的手机拥有率如北京已经达到87.4%。国内手机客户增长空间有限。手机出口成为将来重要的增长空间。

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地区分布基本围绕着国内3个电子基地。根据2002年数据显示,国内已经形成三大手机生产基地,这三大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4.1%。以北京、天津9家企业为主体的北方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40.7%);以广东地区9家为主的南方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27.8%);以长江三角洲6家生产企业为主的华东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25.6%)。 2003年有5家企业产销规模达到1,000万部以上,其中2,000万部以上3家:摩托罗拉、东莞诺基亚和北京诺基亚;前5家共生产9,526万部,占总量的51.1%;2002年,前5家产量8,270万部,比2003年少1,200万部,反映了产业规模在向前5家集中。

根据定期披露财务数据的手机业上市公司的收益情况可以对国内手机行业的收益现状有所瞭解。从3家手机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来看,基本上在2002年达到一个高峰值,但在2003年,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手机行业毛利率普遍有下降的趋势。但总体看来,尽管手机价格下降速度以及机型推出速度都有所加快,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但现在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仍然较高,从3家拥有手机生产牌照的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来看,毛利率仍然在20%至30%间,在电子产业内仍属高利润行业。相对而言,手机代工厂家的利润率就比较低,据手机代工业有关人士表示,当前代工的每台手机只能赚2-5美元,手机代工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低到不超过2%。

2、国内手机技术现状

国产手机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研发能力亟待增强,与国内手机制造企业贴牌、代工情况

严重相呼应的是:国产手机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国内国产手机厂商研发费用少。据统计,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的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在1%-2%左右,根本就无法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洋品牌相提并论。研发投入的缺乏使得国内国产手机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始终无法突破。

申请专利少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在2004年1月7日前收录的已公开专利文献,只有21家国产手机生产厂商有已申请成功的专利。国内39家获国家发放的手机牌照的手机厂商只有十几家拥有1项以上的专利。拥有专利最多的中兴、海尔分别拥有手机专利109和61项,排名

且国内是世界手机制造基地,其纷纷加大在国内的研发力量。

3、我国手机市场现状

手机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手机市场的结构调整期已来临。在这样一个充满机会,同时也存在诸多变数的手机市场,任何一家手机生产商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竞争,手机市场新一轮洗牌在即。

2004年上半年我国手机市场的手机保有量已突破3亿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

出,就要占领市场,就要让更多的消费者来使用自己的手机。而这里面除了手机自身的质量问题外,价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价格高,许多消费者会以过些日子手机就会便宜的心态来等待。可是价格低,也势必会影响到商家利润的降低。所以生产商只能在手机的功用上做文章,以降低成本。这就出现了按一般消费心理手机应当具备的功能不具备,而在商品使用说明中粗略带过,或在说明书的

存在的质量问题而应承担的责任。

4、利用搞手机促销活动,在做出的宣传或进行的承诺中含有高于《消法》和手机三包规定的内容,但在手机出现问题时所作答复是活动已经结束,做出的承诺因为是在活动其中,所以承诺也随活动终止。

5、手机三包中明确规定“要采取措施,保证售出后的移动电话机质量”和“保证修理后的移动电话机正常使用30日以上”。但商家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根本不顾及手机的质量和修理后手机质量的达标。

6、利用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在销售商、修理者之间互相推诿扯皮,而让事情不了了之。

7、利用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在态度和做法上冷、横、硬,拒不执行手机三包规定。

8、利用消费者不懂法、法律法规不熟悉来编造法条,蒙混过关。

结束语:

以上种种情况,反映出的都是商家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做出的手段,在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的空档内做文章,利用这些“接口”、“理由”来逃避三包责任。

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肖老师的悉心指导。肖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肖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肖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肖老师、朱老师、李老师、张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雷院长、科学教育系马主任、蒋书记、肖老师、李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感谢我的同学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

推荐第5篇:经济管理论文

摘 要

税制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强化中央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税制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浅析,对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和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税制改革 成效 问题 影响 改革方向

目 录

一、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1

二、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6 (一)税制改革的成效 „„„„„„„„„„„„„„„„„„„„„„„„6 (二)税制改革的意义 „„„„„„„„„„„„„„„„„„„„„„„„7

三、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4

四、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展望 „„„„„„„„„„„„„„„„„„„„„13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一、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税制改革是政府对国民经济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因素。2008年3月,我国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研究制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等重大税制改革列入2008年改革日程,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蓄势待发。如何对税收结构中的税系、税种及税率进行调整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能否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关乎我国政府的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即平衡收入分配、均衡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必需的条件。但是必须看到,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现行税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抑制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我国实行增值税改革时,从当时控制投资规模膨胀的宏观环境和保持税负基本稳定的需要出发,采用了国际上很少使用的生产型增值税制。这种税制只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原材料所含进项税金,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因而存在对资本品重复征税的问题,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投资自主增长的机制不断得到增强,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弊端愈益显现。

2.实行内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资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积极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对外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对外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有违WTO关于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利于内资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难以为继的。

3.现行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力度不够。随着个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问题突出,广大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主体,而高收入者缴纳税收与其收入相比,很不相称。特别是现行的分项按次征税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很多弊端,许多高收入者只要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就

会轻易地使很多收入都达不到起征点,或是适用的税率比较低,从而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此外,与个人所得税配套的遗产税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弱化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4.以费代税问题不容忽视。例如:目前交通和车辆收费管理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收费负担不合理,养路费等交通和车辆收费,基本上是按车辆吨位大小或座位个数征收,用车与不用车负担不一样,多用车与少用车负担不一样,没有体现“多用路者多负担,少用路者少负担”的原则,造成社会负担不均衡。而机动车辆消耗燃油或燃气量的多少,与道路磨损程度基本成正比,对燃油或燃气征税,能够体现“多用路、多负担”的原则,比较公平、合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用燃油税取代交通和车辆收费,这种状况还加大了治理“三乱”现象的难度。又如:目前社会保险费主要由劳动部门征收,由于缺乏法律制约,无法解决强制性不够、征收力度小、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导致社会保障经费来源不稳固,这些都需要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来解决。

此外,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出口退税机制不健全,地方税制存在对同一征税对象设置两套税制、征收范围过窄、税种不尽合理等问题,消费税、营业税、农业税还不完善,等等,都需要在税制改革中进一步加以调整和完善。

二、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 税制改革的成效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一年多来,我国正酝酿财税、金融等宏观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其中税制改革是重要一环。因为当时的税制重复设置、纳税人负担不合理、税收调节作用差,更为严重的是,对税收实行“包税制”,使税制名存实亡,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税制已经刻不容缓。

1994年我国在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对税制进行了全面而重大的改革,在不增加企业和个人总体税负的前提下,实施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制,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改革了个人所得税,撤并和开征了一些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简并为23个,结构趋于合理,初步实现了“统一税

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改革目标。这次税制改革的最大成效,就是初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税制改革后,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此后,我们又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税制,特别是针对税收征管体制滞后于税制的状况,加快了税收征管改革步伐。一个健康有效的税制,必须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税收征管制度来保证实施。1998年以来,进一步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和以“金税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税收征管信息网络的建设运用,建立海关缉私警察制度,这对于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走私等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一批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税收征管力度加强,保证了税收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此为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已冲减了出口退税部分)比1993年增长了3.14倍,年均增长17.1%,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数基本同步,其中1994——1997年年均增收995亿元,1998——2002年年均增收1880亿元。税制的重大改革和不断完善,为持续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税制改革的意义

1994年税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

1.初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税制改革之前在国有企业盛行的“包税制”,通过政府与企业一对一的谈判,使分配关系极不稳固,效益好的企业,把上缴利润的一头包死了,国家财政收入不能随企业效益提高而增加,效益差的企业则“包盈不包亏”,严重扭曲了税制,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还包了流转税,动摇了财政收入的根基。税制改革则以法制为基础,规范了国家与企业的税收分配关系,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2.为实行分税制创造了体制条件,进一步增强了中央财政实力。税制是分税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建立健全税制,就不可能进行分税,因而不可能建立分税制。通过税制和分税制改革的联动推进,进一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为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奠定了

坚实基础。

3.使税制更加公平、合理、有效,适应了经济发展对组织税源的需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税源基础,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培植税源,对容易导致企业重复征收、重复建设的不合理的产品税、工商统一税实行重大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核心,辅之以消费税、营业税的新流转税体系。同时,针对我国个人收入不断增加、前景看好的情形,及时将个人收入调节税、适用于外籍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为充分挖掘个人收入税源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四、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展望

(一)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

按照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巩固已有税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税收的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的功能。从当前及长远考虑,税制改革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国际通行做法,就是在对企业征收增值税时,允许企业抵扣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可避免重复征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鼓励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扩大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增值税的转型,从根本上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税收的增加;但从近期看,在保持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较大规模的减税,进而减少一定数量的财政收入。这就需要把增值税的转型与财政的可承受程度,以及如何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型本身已不仅仅是完善增值税制问题,而是涉及重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问题。如果减税政策的力度大一点,那么国债投资建设的力度就要相应进行调整,以保持适当的财政政策合力。在实施步骤上,要统筹考虑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种类和范围,适度扩大征收范围,逐步过渡到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后,要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技术改造购买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减轻内资企业的税负,取消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促使实际税负

与名义税负趋于一致。参照国际惯例,规范税前扣除标准和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折旧水平。调整规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原则上取消多档优惠税率,取消区域性低税率,突出投资税收优惠。可考虑这项改革与增值税转型改革联动推进,以平衡企业的综合税负。

3.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经营收益等经常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项目,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简化税率和级距,提升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对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性所得,实行分项征收。建立法人支付单位和个人收入的双向申报制,强化公民纳税意识。同时,按照公平税负、合理负担、鼓励引导个人投资公益事业的原则,适当提高个人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标准,鼓励富裕阶层回报社会,促进社会捐助制度的建立。改革个人所得税可与开征遗产税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社会财富的分布,缓解贫富悬殊矛盾,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提倡劳动致富,限制不劳而获;有利于完善我国调节个人财产和收入的税制,符合国际惯例,贯彻国际间税收对等原则。

4.改革地方税制。健全地方税体系,对于完善分税制和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统一内外税制,合并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建立现代房地产税制,适度扩大征税范围;合并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建立新的车船税制,调整减免税项目;将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逐步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完善土地使用税制度。取消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土地增值税等不合时宜的税种。在不影响全局利益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地方税政的自主权。

5.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其他税制。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研究一揽子解决欠退税问题的办法,健全退税机制。完善消费税,适当调整部分产品税率和级距,将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将部分非最终消费品调出征税范围。配合增值税的转型,相应调整营业税征收范围。在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改革农业税制,降低农民总体负担水平。推进费改税,逐步将稳定的收费、基金改为税收,如将社会保障中的社会统筹部分的“费”改为社会保障税;通过开征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项收费;将现行针对一些排污项目而收

取的废水、废气、垃圾等收费改为开征环境保护税。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择机开征一些新税种。按照世贸组织原则清理、统一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等。

(二)对我国税制改革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改革完善税制,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借鉴、洋为中用,继续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尽快实现提高起征点、降低税率和以家庭为单位征税的举措;继续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调整现行的涉农税制,稳步构建城乡统一税制;继续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转型的同时把有条件实施增值税的营业税税目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继续按照统筹经济发展的原则,尽快开征物业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既注重效率又不失公平;继续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改革完善燃油税、开征环境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做到协调发展;继续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改革完善企业所得税,全面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

结 论

税制改革涉及各方面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是涉及制度变迁的庞大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所以一定要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部署,谨慎决策。在总体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我们应根据当前具备的条件和税制改革的轻重缓急程度,稳步地分步实施税收制度的改革,各项政策可以陆续推出,逐步到位。做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和社会不必要的震荡影响。

参考文献

[1]邓远军.面向21世纪的中国税制改革.北京市国家税务局,2003-02 [2]税制改革所面临的新问题.上海财税, 2005-08 [3]加入WTO与我国税收制度的调整和规范.摘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4]中国税制改革面临取向与时机的双重.2003-04-08

[5]关于进一步改革现行税制的思考.齐建波.河北省国家税务局

致 谢

本文要感谢......

推荐第6篇:经济管理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尽管早在十七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已高呼“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这句名言却一直没有真正地经过企业级应用,直到二十世纪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再倡“知识将取代资金、自然资源及人力,成为最根本的经济资源”,雷鸣之声才在企业家的心头荡起丝丝涟漪。

尽管知识管理的系统应用只有十年多的历史,但迄今全球500强的企业中已有多半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然而在中国,知识管理依旧在黑暗中行走,成功地导入知识管理的企业可以说还没有,有能力提供相关辅导服务的咨询公司也是凤毛麟角,时势如此,为之奈何!

企业如何执行知识管理现在已经成为很多KM管理者探讨的问题,在国内实施知识管理失败的例子也很多,很多企业为了做知识管理而做知识管理,这样会在其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战略性思维,最终而以失败告终,知识管理它是在工作中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是配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把知识管理独立出来去做,等同于给内部增加了新的任务。总而言之,知识管理的失败的信号灯在于企业观念狭隘、迷信技术、战略模糊、组织不良,操作偏差等因素。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无所不在,知识成为经济诸要素中的决定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知识管理也就相应的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知识永远是动态交互的,在组织中经历了发生、发展、消减和消亡的整个过程的知识流,问多少专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简单概括来说,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方法,是知识创造、储存/再利用、移转与应用知识的流程,知识管理强调的是对知识资产进行系统管理、有序配置、在合适的时间把需要的知识迅速传递给需要的人,缩减解决问题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用,以使他们能够最快的做出最好的决策。KM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技术上的一个落地,而是人、文化、整个过程的综合体系。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创造、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战略以及经济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分析称,知识管理不仅能作为战略武器不断支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能作为战术武器直接辅助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知识管理除了能在知识领域构建强势平台之外,还能渗透入各自职能与流程的运转中,一个有创造性的知识管理体系在任何实际商业运作中都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效率和生产率,以及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事实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来源于有组织地学习知识的能力,知识资源已经比其它一切有形的资源更具战略性,从某种意义而言,人力资源不过是知识资源的载体而已

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这是企业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管理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管理就是保持企业顺畅的运营程序优化资源的工具,管理就是简化手续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减少扯皮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提高效益这就是管理的本质。

1 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用人

企业不重视人才,不善用人才,损失最大的不是人才个人,而是企业。因为个人如果不受重用,无法施展才华,完全可以“退而独善其身”,利用贵企业的一切

便利条件,充实自己,积累学识、经验、关系、资历和资金,伺机而动,时刻准备另谋高就。而企业却象花高价买了一台多功能大彩电,却只会看几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浪费了电视机的其他许多功能一样,花费不少,却未能人尽其用。结果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却为别的企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

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与实用主义地笼络人才、利用人才,完全是两回事。在实用主义的人才政策的笼罩下,人才对企业没有向心力,人人离心离德。企业中常见的轻视管理人才,偏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的现象,也反映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人才观,这是一种短视、浅薄的人才观。技术要出成果,经营要出效益,整个公司各方面的潜能要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并产生最大的合力,还是要靠管理,靠管理人才。

2 管理制度要符合企业的现状助力企业的发展

管理制度的作用是硬而不僵活而不乱。环境宽松可以但可以随时监管任何角落,严而不束能任意抽查了解情况。目前多数大型企业采用西方的管理模式,采取严管重罚高薪严管的

制度,但是忽略了制度本身的意义是催人奋进的动力,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依据而非是束缚人的工具。管理的目的是上下顺畅前后贯通左右衔接,绝不是管住与条块分割及各自为政。但是国内的多数企业管理制度还 很不科学,导致企业的层级管理程序复杂、手续烦琐办事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出现制度压人权力治人争权损人夺利毁人的混乱局面,哪个企业敢说自己的企业不存在这些现象呢?管理制度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条例,不分资历深浅职务高低必须一视同仁。国内的企业总是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出发的宗旨是对事不对人,其实永远都是对人不对事同样的事情,张三可以轻松过关而李四就要严厉处罚。管理制度不应该搞一刀切可以有变通但绝不是因人而“量刑”。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治理国家都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分为中央统一管理制度下的直辖市模式、省级模式、自治区模式、一国两治模式还有计划单列市模式等等,国家如此企业更应该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例如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外部管理制度要分开各有差异,我本人认为管理制度要有三种选择,例如完全按照制度执行或者有条件遵循制度与不遵循管理制度,就是说管理制度有三个选择,你只要符合这三个选择都可以视为遵守制度,即为为人性化管理。3 加强企业节能降耗管理

首先从企业内部入手控制成本降低消耗,以前企业的各个车间及部门领取物资,只要部门领导签字就可以到仓库领取物资,没有了去领用完了再领多数物资的去向不明造成物资的极大浪费。首先是物资的领用不规范,只要有车间主任的签字每天都可以领用,很多物资使用的周期比较长不可能经常更换或者是经常损耗,这其中的奥秘是“损公肥私”。物资的使用情况没有登记管理制度,损耗与破损和使用周期均没有登记造册,根本无从知晓物资真实的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造成很多物资的极大浪费,公领私用现象非常普遍。企业的采购部门也是快用完了就去采购周而复始,从来没有人总结与质疑有的物资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在“公”字上。因为谁也不愿意为了企业的事去树敌得罪人,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让每个车间与部门上报年度费用预算计划,非但没有降低能耗反而大副度提升,纠其原因是物价上涨所致。企业的核心领导让所有的车间主任与部门领导,必须把报表细致到每一个品种的数量必须把费用降下来,否则视为不称职就地免职。这一招非常奏效每个车间与部门都做得非常认真,新管理制度采取谁使用谁申请、谁负责谁受益谁预算的原则,制定科学严谨的

预算节约奖超出罚的管理办法,费用管理数据化物资管理明确化品种数量数字化,细致到每一个品种的使用数量,精确到年用量每月用量周用量是多少,科学的预算帮助企业科学

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利润。预算管理落实到人谁负责谁申报,谁负责谁担责谁受益的管理方式,费用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了30%,因为细致到每月每周每天使用的物资数量,再细致到每个品种的使用数量,超出与节约关系到个人利益车间与部门非常清楚使用数量,自己严格把关杜绝公领私用的弊端,加强机器的保养与维护提高效率,维修破损的零件经过维修保养可继续使用降低成本,延长易损易坏的零部件的使用时间,减少换新的频次降低消耗节约成本,还有原来报废的零部件经过专业人士的维修又发挥了作用,同时优化岗位机构提高劳动效率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8%,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优化资源提高效益。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超出部分扣除部门的奖金,减少负责人的浮动工资收入,车间主任严格把关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预算计划执行非常成功,部门的奖金超额发放到员工到班组长及车间主任,员工的收入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强战斗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

管理的科学企业可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管理混乱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失去客户失去消费者,员工人心向背思想涣散企业失去凝聚力很快就会倒下。向管理要效益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所以说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推荐第7篇: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作业论文

论文总成绩: 分 其中:提出问题: (分)

分析问题: (分) 观点结论: (分) 论文规范: (分)

论文题目:从土豆滞销探讨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

1

目录

一、问题背景„„„„„„„„„„„„„„„„„„„„„„„„„„3

二、土豆滞销原因的经济学解释„„„„„„„„„„„„„„„„„„3

三、土豆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4

四、对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稳定的市场价格机制的相关探讨„„„4

参考文献„„„„„„„„„„„„„„„„„„„„„„„„„„„5

一、问题背景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在今年10月17日播出了一部《小土豆,大问题!》的节目,引起人们对北方土豆严重滞销的关注。

北方土豆的大丰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随着温度开始大幅下降,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很多地方的土豆滞销令农民和当地政府心急如焚。

由于去年土豆卖到八毛多一斤,今年很多农民都抢着种土豆。内蒙古达茂旗是全国重要的土豆产地。今年全旗土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6万亩,近70%的地都种的是土豆,再加上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今年达茂旗的土豆产量预计在12亿斤左右。据了解,今年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土豆种植面积都有所扩大。土豆产量激增带来的是价格不断走低。与2月份相比,10月份全国土豆价格下降35.3%。即使这样,很多经销商仍不敢收购土豆,农民空有土豆却卖不出去。这真是“谷贱伤农”的真实写照。

二、土豆滞销原因的经济学解释

土豆滞销的现象可能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土豆获得大丰收农民的收入却减少,甚至要赔本?

如果从供给法则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则很容易理解。图(1)大致为土豆的供应和需求曲线,其中横坐标表示土豆数量,纵坐标表示土豆价格,两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是土豆供给曲线,另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是土豆的需求曲线,两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价格和需求量。土豆属于农产品,其短期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即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比较小。换句话说,即使土豆价格下降很多,但市场对土豆的需求增加的并不多。所以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由于今年土豆种植面积扩大,加上土豆大丰收。土豆产量激增。导致土豆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均衡价格和需求量发生变化。又因为土豆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供给曲线的移动将更多地反映在价格的变动上,而不是数量的变化上。即土豆价格大幅下降,需求量却增加的不多。

图(2)反映了土豆过剩的原因。其中p1是现行价格,p*是均衡价格。在现行价格下农民愿意出售土豆,但他们不能卖出他们想出售的数量。市场存在土豆数量为Qd-Qs的过剩。这也就是为什么土豆滞销,农民卖不出土豆。

图(1)

图(2)

三、土豆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

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土豆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锋说,去年全国土豆总产量不足五千万吨,而今年全国总产量预计将超过七千万吨。土豆产量的剧增导致了土豆大量滞销。近年来,多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农产品价格过低会伤害农民,价格过高则会伤害消费者。那么这种价格的剧烈波动的原因何在?

1、市场信息不对称 造成价格大起大落

一些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关键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农民获得的信息不够全面,影响决策。如今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已与国际市场联动,情况复杂,基层干部和农民根本把握不住。实际上,农民是靠着“去年价格”指导今年生产,总跟不上趟。

2、政府大力推广土豆标准化种植 产销不平衡

近年来,内蒙古多地通过基地示范、农户劳动,在农户中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从而使马铃薯成为农民挣钱的主导产业。农民的产量是提高了,但是政府却未为农民找好销路。原有的销路无法消化掉多出来的产量。

3、游资炒作、农民盲目跟风种植 导致土豆产量巨增

土豆价格上涨之后,内蒙古的土豆种植面积急剧扩大。 在土豆产量巨增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因素就是游资作崇。2010年年初起,不少游资开始纷纷介入土豆种植,内蒙古等主要土豆产区出现了大量外来客商,土豆价格一度延续涨势。游资炒作之后,部分炒客在赚取高额利润后,马上撤离了土豆市场。而去年的观望者今年才在炒客撤离后盲目跟风种植土豆。目前耕种的基本是农民和大型种植户,并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4、农作物种植单一化,农民承担的风险过高

政府推广土豆规模化生产,很多农民只种土豆,忽视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过度依赖土豆。这样风险很高,一旦土豆价格走低,农民必然蒙受巨大损失,生产积极性受挫。不排除来年土豆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价格又回到高位。

5、政府决策失误,忽视市场规律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顾市场,错误引导农民。比如乌兰察布盟希望打造马铃薯之都,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多种土豆,给农民良种补贴。这种补贴可能会适得其反。农民们都跟着种土豆,必然引起土豆市场的大起大落。

6、物流等各项成本提高,土豆售价仍然不低

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物流成本、人员成本、摊位费、管理费、不合理的税收、违规收费等越来越高。卖到消费者手上的价格并没有因为土豆产量扩大而降低。影响了土豆的销售。

四、对如何稳定农产品价格,建立稳定的市场价格机制的相关探讨

那么如何破解土豆价格大起大落,稳定市场价格,让农民卖个好价钱呢?

1、国家需要对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必须让农业生产规模化,公司化。通过公司这种方式提升农产品对市场的敏感度,否则,靠农民单个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盲人摸象。

2、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完善储备调运制度。政府应该做好种植信息的调查,统计,分析,决策工作。现在农业统计是事后统计,如果能将一年内各地

想种多少亩等信息进行汇总,便能为农民的决策提供依据。

3、国家应该降低对农业物流等方面的歧视性税收,依法查处违规收费,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一些困难摊贩进行补贴。

4、支持相关食品行业企业,鼓励相关技术革新、食品深加工,提到附加值。帮助农户、食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5、政府应引导农民种植的多样化,加大对新品种的研制,培育,规模化种植力度。比如让农民种植一些有前景的新品种,开拓新市场。同时还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

6、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生产基地直接对接,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学校等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销直供,鼓励有序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早晚市等临时摊点

参考文献:

1、央视财经频道《新闻1+1》2011年10月17日版

《小土豆,大问题!》

2、斯蒂格利次

《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第98—102页

3、财经信息网 《国务院: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五项重点任务》

网址:http://www.daodoc.com/html/news/35/655845.htm

推荐第8篇:环境经济管理论文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0环本

冷旭盛

10112103115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与气候变化

冷旭盛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0环本

10112103115 温州,浙江,中国

摘 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又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在中国倡导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排放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匮乏日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赢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1.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的提出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在实质内含上与我国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指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发展模式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表述即低碳经济或低碳社会。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

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据预测可知,全球变暖的情况还会继续发展,并且

对人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上说,想把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其实耗费并不是很大。只要我们下定决心,采取适当的措施,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把它对人类的社会和自然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越早的采取措施,全球变暖就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减缓,损失就会越小。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决定了未来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以比较低的经济成本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1页

共3页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0环本

冷旭盛

10112103115

2.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 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2.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3.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发展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理念和战略目标,并制定国家战略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及中长期规划,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针下降纳入考核体系之中,并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低碳经济虽然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但是建设低碳中国是战略选择和长远目标。建设低碳中国 ,应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和政府应该反映敏捷,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行动适时,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低碳活动企业化,低碳技术创新化, 低碳模式制度化, 低碳参与公众化, 低碳体制社会化低碳合作国际化,低碳文明生态化。

3.1 制定可行规划

要制定规划,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生产率: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十二五期间,要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向低碳转型[1]。 3.2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从长远看,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我们存在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使我国一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甚至扮演领先者的角色,并尽早到达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拐点,这从近几年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实践中已初步证实;同时一些省份和城市也表现出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的积极性,并且已经开展了一些相关的试点工作。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走 2009年,在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的实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苏。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经济得益于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显现复苏迹象之时, 如何在重振增长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焦点。从当前看, 实体经济的调整已非纸上谈兵, 最可能的调整方向,是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有别于传统实体经济的经济形态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在21世纪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金融危机下世界经济突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金融危机催生了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 低碳复苏有望带动全球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动力。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 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

第2页

共3页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10环本

冷旭盛

10112103115

低碳发展道路需要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相关技术,这将有可能延缓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应该是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路径。中国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实质性贡献,我们需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下去,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采取更加稳健的策略。

中国特色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并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走低碳之路的重要载体,纳入可持续工业化和可持续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

第二,把“低碳化”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并把相关目标整合到各项规划和政策中去。近中期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CO2排放的增长率,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通过综合措施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碳汇,降低面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风险和损失。

第三,权衡经济发展与气候保护、近期和远期目标,处理好利用战略机遇期实现重化工业阶段的跨越与低碳转型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碳减排、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的协同效应,有效降低减排成本。一方面,充分利用目前国内外相对较好的资源能源条件加速完成重化工业化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利用低碳商机,提高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以低成本的清洁增长方式和现实的低碳技术实现阶段跨越,减少潜在的碳排放锁定效应的影响。

第四,加强部门、地区间的合作,吸引各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通过新的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共同促进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全球资产配置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2 .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 J].

经济学家, 2009 , 3 : 38~ 40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仅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5 中国低碳道路方向

第3页

共3页

推荐第9篇:经济管理论文(优秀)

MICROSOFT

[键入文档副标题]

User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论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成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这些都与管理者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管理者掌握着企业发展所需资源的配置权力,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说,企业管理者的水平高低、素质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成功,源于成功的管理者,而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拥有良好的素质。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而这些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配置的实质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管理的绩效。所以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管理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管理实践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具有强烈的群众观点,自觉维护和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切实关心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思想素质

是指管理者不仅会处事和处人,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善于提高观念性技能要求企业管理者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具备能够了解某一事物或事件的整体或全貌的能力。二是能够了解和掌握某一事物或事件对整个组织所起的作用。三是能够预见这一事物和事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个性修养

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

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

谦虚,管理者所面对的管理对象的性格千差万别,受教育的程度有高有低。管理者必须以谦虚为本,虚心向管理对象学习,加强思想沟通。那种不做调查研究,只凭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做法会使己脱离群众,难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为人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管理者应做到虚怀若谷,养成宽广的胸怀。

吃苦耐劳,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者必须做到服务认真、态度端正,礼貌待人,工作热情、周到。管理工作头绪多,事情繁杂,急事突如期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经常是休息日也是工作日。因此,吃苦耐劳精神也是管理者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四、知识和技术素质

专业知识是管理者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管理者。只有懂专业的管理者,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灵活机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官僚主义。

管理者应懂技术。作为一名现代的企业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仅仅定位在满足于一般的宏观性的企业经营管理上。管理者懂技术,并不是要求作为管理者本身必须对本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样样精通,这样做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但管理者至少要做的是应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的技术情况,要知道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技术装备、技术力量,与同行业技术力量相比,本单位技术力量处在何种地位,既要与国内的同行比,也要与国外的同行比。

五、公关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宏观而言,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微观而论,则意味着社会组织乃至每个公民的经济独立。接轨必然导致比较,而经济独立的本身必然是竞争的产物。因此,今后社会来自经济发展之比较的形象之争,必将日趋激烈。而这种形象的塑造与完善,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关工作来完成的。所以,公共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将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各组织发展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培养和树立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是公共关系实践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一种表层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实践为理论所概括且演化为公共

关系原理、原则、规律的一种深层的能动反映。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制约人们公共关系行为的一种力量。公关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职业意识,它包括塑造形象意识、服务公众意识、真诚互惠的意识、沟通交流的意识、创新审美的意识和立足长远的意识等。管理者实施成功管理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具有较强的与人相处能力。管理者要提高人性技能,必须做到要能够准确了解和把握自己对别人,包括对领导、对同事、对下级的情感、信念、态度等,要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这些人性方面的因素十分重要,从而保证自己能够对他人把握正确的感情度、信任度、和亲属度。

管理者应当努力培养并具备公关素质,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管理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接触和交流中,表现出良好的公关水平,增强企业形象的塑造,加深与外界的交往,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对内部,管理者具有很好的公关素质,可以加强与其他管理者的沟通和联系,促进管理者之间的协调一致和默契配合;可以加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心灵沟通,加深彼此的信任,便于管理者命令的执行。

六、创新能力

创新是管理的灵魂。有创新,整个管理工作才充满生机和活力。创新贯穿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职能中。

计划创新。计划的创新既要体现计划的严肃性,又要体现计划的灵活性,计划工作要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组织创新。组织的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机构精简,人员精干,部门间分工不分家,协作精神强。

领导创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民主决策,职权分明。讲究领导艺术,善于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培养下属的团队精神,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

七、心理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思想心理素质。

1、敏锐的信息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会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谁能快速、全面掌握经济和科技信息,谁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

2、强烈的竞争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企业发展的外部动力。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竞争可以消除“吃大锅饭”的传统心理,摆脱平均主义的桎梏,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竞争可以缓解群体矛盾,改善人际关系,竞争还可以迫使经营者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从而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尚。

3、创新精神

只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应付未来社会的实践。开拓创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创造性精神来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它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其内涵是:一切向前看,永远不满足,力争高成就。这就是管理者树立开拓创新精神的心理基础、产生创造精神动力的条件和目标条件。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在创造性实践中,都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解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4、有效的时间观念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来说,没有比树立科学的时间观念更为重要的了。那么,管理者如何实现时间的高效性呢?有效地管理时间。要善于运筹时间,紧张而有序地工作,这是科学运用时间的健康心理表现。有效地利用“整批时间”。要避免“时间陷井”,在一段时间内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地做一项重要工作。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心理学表明,每个人在一天中都有所谓的“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管理者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做到“高效时间”从事复杂劳动,“低效时间”从事一般性劳动。科学安排下属的时间。领导者时效观念要强,应尽力排除浪费下属时间的因素。

5、宽容大度的胸怀

一个人不管多么高明,缺点错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因而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谅解,从而获得一个宽松安定的心理环境。管理者爱才、惜才、用才是宽容大度的突出表现。既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又要能够宽容别人的短处,扬长避短。在这方面,管理者需要遵循四条原则:一是信任人、尊重人原则;二是反对嫉贤妒能原则;三是反对求全责备原则;四是严以律己原则。

6、执着的求知欲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者应该是“内行的杂家”,即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学科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更应该在科技方面有所专长。因此,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要学习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做内行的管理者,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实现预定目标。

7、坚韧不拔的意志

坚定的意志是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它会使认识活动更具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自觉地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困难,积极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效地发展人的智力才能。成功管理者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原则性、坚毅性、果断性、勇敢性和自制性。

8、稳定而乐观的情绪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在任何情况下,能具有一种稳定而又乐观的情绪是十分难得的。胜而不过喜,败而不过忧;顺利时看到困难,失败时看到光明;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临战不乱,这才是一个健康心理者应有的表现。

八、强健的体质和充沛的精力

现代管理工作繁重、节奏极快,不仅需要管理者具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还要求具有丰富的经验。一般来讲,年龄轻的身体好、精力充沛,但经验欠缺;年龄大的经验丰富,但精力欠缺。现代企业管理者最适合的年龄是30~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身体条件、经验条件俱佳的阶段,正所谓“如日当空”。现代生物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30岁以后有效领导特质为优,25~55岁为一般的领导工作年龄,45岁左右为最佳年龄峰值,50岁以后者,体力即行衰减,但经验丰富,其中少数体力很足又锐意改革者,最为难得。当然,这一切也不是绝对的,正如欧洲管理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企业家起决定作用的是他有没有本领去学习,任何人失去了学习的本领,就不再年轻,而应该退休,不管他到底是多大岁数。

综上所述,合格的管理者对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促进作用。作为管理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管理者,应在新世纪的大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养及素质,为本单位和本部门提供更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和服务,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推荐第10篇:经济管理论文(推荐)

2011.11.5.安全大检查情况汇报

时间: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地点:全矿井上下 主持人:王东山

参加检查人员:王东山、邓青平、孙平康、张强、王兴洪、何忠海。

1、风井电缆沟无排水设置;

2、风井下山原挡车栏未拆除;

3、1012回风巷、巷道爬坡严重,巷道净高1.9M,,电缆吊挂混乱,放炮母线明接头多,棚子梁头高低不平,文明生产差;

4、M13回风巷棚腿不一致,质量差。

5、北1287运输巷目前水大,要求停两个工作日观察水性。

6、北M8巷道净高超高2.25M;

7、1011工作面支柱未调整,造成切顶线不直,未严格按要求支护,上出口无安全出口,上隅角出煤后未支护,严禁再次出煤。

1011回风巷进尺(上山)未支护,10多米无支护(只有4根顶子)严重违章,本班已责令停产整改,支护不到位不得生产!

王东山

2011年11月5日

GG:你嚎!

MM:你嚎!你在哪里? GG:我在王八里上网。你呢?

MM:我也在王八里。 GG:你是哪里人? MM:我是鬼州人。你呢? GG:我是山洞人。 MM:你似男似女? GG:我当然是难生了。你肯定是女生吧? MM:是啊。 GG:你霉不霉? MM:还行吧,人家都说我是大霉女。你衰不衰? GG:还好啊,很多人都说我是大衰哥。

MM:真的呀?咱们多怜惜好不好?

GG:好鸭,你的瘦鸡号码多少? MM:咱别用瘦鸡,瘦鸡多

贵呀,你有球球(qq)吗? GG:有啊。

MM:你兽鸡号多少呀? GG:***********,你真可爱,我很想同你奸面。

MM:慢慢来啊,虽然隔得远,蛋也有鸡会.

1

抢匪:“快把保险箱密码说出来!不说就杀了你!”

女职员:“不说!杀了我也不说!你就是糟蹋了我我也不说!!” 抢匪上下打量了一番女职员后,骂道:“你想得美!”

2 一个记者去南极采访100只企鹅!问这些企鹅一天都干些什么! 第一只说:“吃饭、睡觉、打豆豆” 第二只说:“吃饭、睡觉、打豆豆”

一直问了99只都如此,问到第100只说:“吃饭、睡觉。” 记者问:“你怎么不打豆豆?” 企鹅说:“妈的,我就是豆豆了。” 3 赵本山骑驴进城巧遇范伟! 范伟问:“吃饭了吗?” 赵本山说:“吃了!”

范伟得意的说:“我问驴呢,你插什么话!”

赵本山转身抽了驴两耳光,骂道:“城里有亲戚也不说一声。”

4、

大街上走来了一个穿黄色T恤胖胖的中年女人! 胸前的T恤上写了几个字:“我是处女!”

路人都好奇的停下了脚步,胖女人微笑地从他们面前走过。 稍后,众人哄的一声散开了!

原来,胖女人的背上也有一行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5 一群萤火虫在空中飞,其中有一只不发光!

另一只很好奇地问他:“哥门,你怎么不发光啊?” 不发光的萤火虫回答道:“哎,哥们上月忘交电费了!”

6 有一人乘飞机晕机,忍不住要吐,赶紧让空姐拿一个塑料袋! 不料,晕得太严重了,很快塑料袋就要吐满了! 空姐说:“你忍一下我再去拿一个!” 空姐回来后,发现竟然满地都被吐上了! 空姐生气的问:“怎么回事?”

乘客说:“我一看马上要吐满了,就赶紧喝了一口,结果没想到其他所有人都吐了!

一美女下夜班,被一色男子尾随跟踪,美女很害怕,正路过一片坟地, 色男子正要下手, 美女走到一座坟墓前说:“爸爸,开门吧,我回来了”。吓的色男子

狂奔而去。 美女为自己的聪明得意地笑了起来,哪知笑声未落,从坟墓里传出一个阴森森的声音说:“闺女,你咋又忘记带钥匙了呢?”吓得美女尖叫著跑了。 这时,一个盗墓者从坟墓里爬了出来,说:“影响我工作,吓死你”。突然发现墓碑前有一老者,手拿凿子在刻墓碑,就奇地问:“你在干吗”?老者生气地说:“这些不肖子孙把我的墓碑都刻错了,只自己来改啦”。盗墓者一听,吓得撒腿就跑了。 看著盗墓者的背影,老者冷笑道:“跟老子抢生意,吓死你”。一不小心,凿子掉地上了,老者正要弯腰去拾,却看见从草丛中伸出一只手,

同时还有个冷冰冰声音:“ 啊,敢乱改我家的门牌号”。吓得老者连滚带爬地跑了。 一个拾荒者从草丛中爬出来,捡起地上的凿子,感叹道:“这年头,捡块烂铁还得费这么大神。”祝辛苦挣钱的朋友们天天快乐 ! 如果你笑了!! 让更多人分享这份快乐..........

库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我很荣幸加入公司团队。如今三月份已经过去,我到公司也有二十来天了,如今站在仓管的职位上,感到身上的担子和责任重大,作为一个仓管,在这我对仓管做了以下诠释:\"物料\"包罗万象,客观存在,但那只是其表现形式,其实物料就是钱,物化了的钱,而仓库就是放钱的口袋。当然,钱会丢失,也可能被盗,同样,物料可能被浪费、被损坏及被盗窃。所以严禁产生任何仓库内非生产浪费、破坏和盗窃物料的行为,仓管是仓库的管家,权力小但责任大,所以我们对物料就应该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我相信我们每个仓管都会做到的。这都是对公司利益的保障和对公司利益和形象的负责,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仓管应尽的责任,我将责无旁贷。根据公司规定,现向公司作述职报告与上月的工作总结:

作为仓管,先向公司讲述我的工作范围与职责,

物控部仓管的职能:三个字:进销存

1、进:供应商——进料数量验收——进料品质验收——是否合格(不合格退给供应商)——入库入帐——表单的保存与分发;

2、存:领料单、发料单——准备物料——发放物料——物料交接——帐目记录,(按进出仓记录做好账目记录)、做账,月底盘点(25号起初盘)、:

3、销:三一致:保证账物卡一致,四清:仓库物料要物清、帐清、质量清、用途清,同时做好六防

仓管员工作职责

1、准确地做好材料进出仓库的帐务工作。

2、严格按照材质的验收要求做好材料验收工作、不合订购要求的或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验收。(这条IQC做)

3、认真做好每日供应商来料报表。

4、认真做好仓库的区域规划,材料的分类摆放和保管工作。

5、认真做好仓库安全防范及仓库卫生工作。

6、认真做好仓库发料工作。

发料原则:凭单发料,如特殊情况需及用物料而无法打单的可写手工单,且要有物控员或物控主管签名方可发料,材料送至仓库门口交接(重物品除外);在发料时按先进先出原则,旧废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

7、认真做好退料工作。退料原则:不合要求材料及时通知采购员退回供货商;车间批完工的剩余材料及时回收仓库保管。

8、配合物控员做好物控工作,配合物控员认真做好车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间材料使用的监控工作。避免重复领料和材料浪费。

9、配合采购员认真做好物料采购计划工作,服从主上级管分工安排。

10、有责任提出仓库管理的合理建议。

11、认真做好各项材料管理和保护工作。

三月份工作报告:三月份因为我是和仓务员成玉熟悉公司材料,所以没有对帐务工作没有介入,在中旬,我和仓务员成玉对仓库区域进行了调整,将赠品区和底板区对换,同时对中箱区重新进行了整理,现已经美观整齐,以后就是要对这样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三月份下旬我们在初盘的同时对所有物料进行了挂卡工作。

现我已经对公司物料比较熟悉,从本月一号起,我也对包材仓进行全面管理工作,在本月以及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5S”手法来规范我们的仓库日常工作,将以一个随时物料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整洁,帐物卡一致的仓库。

当然,包材仓也有做的很不好的地方,就是外箱的管控,上个月,外箱完全在本仓库的掌控之外,任由包装入库人员自由拿,而仓管和物控又不知道他们到底用了多少,(没有去查)也没有去查库存有多少,导致多次断料的情况,本月二号起,经过主管的协调,外箱纳入本仓库管控,我想以后就会完全改变这一情况。

另一个是供应商雅真来料包装不好的情况,因为包装不好,导致小盒在仓库摆放容易倒塌,影响仓库安全和美观,雅真中箱的包装除了不容易拿以外,也容易致使纸箱破裂,上月已经通过供应部向供应商反映,希望供应商能继续改进。

步入社会已经有五年了多,但是现在的我,想问题不像当初那么简单,多想多做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的作风.所以我想挑战自我。 本人除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外,还有牢固的理论基矗在以前公司经过多次团队意识培训,ISO9001,ISO14000的培训也让我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得心应手。

在这五年的工作中,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学会了很多学校里没有的知识与管理技能。

本人做事认真负责,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在性格方面,本人积极向上,乐于与人沟通,拥有现代年轻人的自信和亲和力,同时却不失为一个坚强的男人,遇到困难不会轻易退缩,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地改进自己,希望在试用期中,能给公司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由百

地址: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11篇: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农产品加工的供应链管理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然而“农业的功夫在农外”,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端于山东,二十年来,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变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何去何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关键字]:农产品加工供应链三农物流

一、供应链管理(SCM)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最小的成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本达到最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现在是供应链的竞争,任何企业想单打独斗赢得竞争优势已绝无可能,只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其他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上之策。同样, 中国农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解决。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提高竞争力,例如,它可以增强企业识别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优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组合,强化响应市场的敏感度;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创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强调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供应链上企业的专长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农产品而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初级生产是分散的农户经营.每家都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 而加工企业也不以顾客为中心来进行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得农产品最终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缺乏竞争力,而且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较低。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供应链管理。可以克服以上缺点。降低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尽可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使农村劳动力参与并分享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有利于把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资装备.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

由于农副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特殊性, 以及中国农民的具体特点,使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核心加工企业实力弱小。供应链组织困难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在市场的影响力、产品类别、产品质量以及客户服务上远远处于不利地位。

即使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大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国内有限,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

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

2.中国市场主体分散严重。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使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 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如散兵游勇,进人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加工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

3.物流业发展滞后。与供应链配套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物流是供应链中的血液,是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物流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物流不畅就会导致供应链各个接点连接不畅。因此,要使农产品生产的供应链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自身特点,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在比较接近农村的地方,而中国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包装、运输、存储业的落后加剧了物流的不畅,物流的不畅又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难以有效地进行。

4.加工环节薄弱对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了解较少。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深加工的程度, 而中国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较低。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而且加工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与价格接受能力的信息了解不够,使得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产品积压、库存周转率低、库存占用资金量大和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最终破产。通过以上农产品供应链现状特点的分析为我们研究中国农产品加工的供应链提供了参考,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农产品及国情特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这样加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核心节点的位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加工企业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从事种子开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产品收购和仓储等复杂问题,这种物流职能的内部化, 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

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此外,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可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发展而来,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 的原则来进行合作。首先,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形式订立最低保护价格。保护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合理收益,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对未来的合作产生信心, 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较稳定的原料来源。其次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农户提交的农产品的数量.按适当比例把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这样可以使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轻易毁约。使加工企业能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能够建立一种长期相互信任的管理机制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供应链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经常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共同参与某些重大决策.是保障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手段。

2.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主攻某一市场,实施目标集中战略。企业与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链的重要连接点.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特别加强与供应链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组建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自己的优势业务认真清点。并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业务重点管理。

3.调动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对农业投入和补贴的增加减轻了农民负担。把农户纳入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民参与更多的增值环节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通过供应链管理使各家各户按统一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包装。农民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使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进行。

4.加大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物流在供应链中是否能合理流动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对承载这些物流功能的设施要求高。而中国农村的基础设

施条件较差,地方政府应加强供应链意识, 争取投入。解决好与供应链配套的交通、信息、交易集散地等基础设施问题。

参考资料: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 林坚 陈志钢 傅新红

2.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王厚俊

3.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王凯

4.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赵保佑,张成智

5.农产品营销理论与实务 李季圣 李志荣

唐山广播电视大学2009秋— 02班

迁安市农广校

学号

姓名林竹义

第12篇:农林经济管理论文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刘爽

13级生物技术植物

82130548 关键词:农村经济、教育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较差,对教育不重视,农民收入较低,农村人口多经济收入却少,是我国现在最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 农村集体化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巨大好处,并且符合我国国情。

我是从集体化经济的定义以及农村的现状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下面,先将集体化经济的定义具体说下, 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由村委会招聘专业的懂技术的人来做技术指导经济模式,将科学发展观和现在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挥它的资源优势,建立一条龙的农业经济,从农业原材料到农产品的加工,形成一条流水线,使农产品脱离原来单一的枯燥形式,开发更丰富多彩的农业经济,让新科技,新想法进驻农村。从而能够科学的发展农业,科学种田、科学发展,从而能够发展农业集体化经济。它能够尽量深的开发资源,也能让资源能够更好地被利用,而大力的支持兴办农村企业也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到以上提到的那些。农村企业的兴办不仅能够提供各种工作岗位给农民,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也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有巨大的作用。而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也是特别重要的。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充分的利用农村的土地等有优势的地方,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实现科技种田,规划管理。建立第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也会因工作的增加而又更好的发展。让农村的生活越变越好。

以下是我就农村集体化经济的发展的好处找的具体事例: 对于家乡盛产马铃薯收入却少的这一情况,一个来自马铃薯之乡的人分析道:(1)对马铃薯的种植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产量不高;(2)种子品种更换不勤,是同一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产生适应性,不适合生长。使得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3)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只从是对马铃薯的种植,价格不高。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商获得。这使得农民收入不高。如果农村实现集体化经济有以下好处:(1)种植模式可以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转化,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种植技能知识,实现科学种田;(2)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每年培育优良品种,让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同时建立对马铃薯进行加工、销售,以减少中间利润的流失。这样农民的收入将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销售多方面。且能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而我找的这一事例更是具体的解释了为什么我提到的发展农村的集体化经济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二.农村市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就我国现在的情况看来,有很多方面的经济都没有发展起来,所以,我就我国现在的经济市场做了一个小调查,我发现,在我国经济的总市场中,我国农村市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例,但是人口比例却和市场经济的比例完全相反,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而这个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我们一小部分的人却创造了一大部分的财富,也就是说我国的农村市场还没开发起来,我国那另一半的市场目前正在待挖掘状态中,可想而知,如果我国的农村的市场发展起来的话,我国的经济一定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由此可知,农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有巨大的影响。政府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呼吁大量的企业来开启农村市场,并且相对的出台一些在农村兴办企业的优惠政策等政治措施,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市场快速的发展起来。但对一些想趁着这一时期做些违法行为的人的时候,我们也绝对不能姑息,要相对的出台一些严厉的法规等进行约束,以防止违法分子的趁虚而入。农村也要积极配合,争取尽快提高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使更多的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的发展。而就我了解,我国现在是已经意识到了这点问题的,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给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农村的现状被人关注,我相信,只要利用好这一来之不易的机遇,我国农村的经济一定会有一个大跨度的发展的,我期待着农村市场的开发,以及农村经济的大崛起。

三.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教育的发展。

教育关乎我国未来的发展,如果教育发展的不好,那我国的未来也必是让人担忧的。而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证明了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兴亡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归结起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现在农村教育落后,农民并不能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而这也是农村经济现在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工作,让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就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一定会加快。

接下来,我还想谈下我对我国农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的想法,我认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的农业发展,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农业没有发展好的话,大家连最简单的温饱都满足不了,又何谈经济呢?还有,在中国,现在我国的人口总数是13.6亿,而农村人口的数量就占到了56.27%(这是2013年底的数据),而农业的发展也就相当于这将近中国一半的人的生活水平的问题,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细化的说的话就是每个人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乘以13亿,由此可见农业的的确确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不发展好农业的话,那也就是相当于我国一半的经济都瘫痪了,想想都觉得可怕;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相比而言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的实在是太小了,也就是说现在农业发展已成为了我国最首要的问题了,若不马上发展好农业经济,那么由于农业经济的拖后腿会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也难以正常发展的。所以,我认为,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应该从现在起重视农村经济,开发农村市场,要从农村的集体化经济,教育的发展等问题开始抓起,还有,农村集体化道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乎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我国整体的发展方向的问题,这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前途命运,我们应该重视起来,每个人都奉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应该用心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但还是希望大家为建造一个更好更完美国家来和我一起奋斗。

第13篇:农林经济管理论文

第七章 农业的产业结构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的一般原理

一、农业的产业化

在研究农业产业结构以前,应大体了解农业产业化的历史进程。 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但传统的农业,严格地说还不是一个产业部门。产业是近代、现代经济中的概念,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近代史上的产业革命,首先将工业转变为产业部门、继而逐步将农业演变为产业部门,同时使第三产业(服务业),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形成

一、

二、三产业有机组成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

传统的以自给性生产为基本特征的农业,是人类、特别是农民谋生的物质生产。它是如何转变成产业的?诚如在前一章分析那样,当农民从一个自给性生产者转变为商品性生产者时,它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配置它的资源?这就是一种产业选择,农业生产开始成为产业行为。换句话说,当农民的生产为了获得利润,从而以市场为向导进行资源配置时,农业就演变成产业。然后经过一系列发展和演化,日益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系统和产业化经营体制。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农业开始向现代产业转化,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可以称之为农业的产业化。它将在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成为普遍关注的重要环节,并将贯穿于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

关于农业产业系统和产业化经营问题,将在以下有关章节展开,本章主要研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这是从质态组合研究农业生产力系统的重要问题。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通常称之为农业生产结构,有时简称为农业结构。鉴于广义的农业结构也可包括技术结构等内涵,也由于农业各生产部门正在迅速转变为产业部门,本书采用农业产业结构的提法。

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农业生产力诸因素如何让结合的基本问题。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所包括的产业,通常是由一个国家的农业的概念决定的,但都具有多层次性。在我国,80年代以前,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现已修改为包括农、林、牧、渔。这是农业结构中一级结构。在各业内部又包括着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不同的各种产业类别,在林业中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在畜牧业中包括养猪业、养禽业等,在渔业中包括养殖业与捕捞业等。这些产业的比例关系与结合方式,构成了农业产业的二级结构。以此类推,二级产业内部还有更加具体的项目。随着产业分工的发展,产业有日益细化趋势,构成了农业产业的三级、四级结构。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量变与质变

农业产业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示。这种变化中的量变,可以借助于一系列指标来反映。主要有:

1.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结构。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或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的比重,如要分析二级结构,则计算各业内部二级产业的产值的比重。这是最常见的普遍采用的简易办法。

2.农业商品产值结构。即农业个产业的商品总值占农业商品总产值的比重 。这一指标除了反映各业的比例关系,还反映了各业产业化的程度,从而能更准确的反映产业结构。

3.土地利用结构。即耕地、林地、牧场草地、养殖水面等各占土地总面积或农业用地总面积的比重,在分析种植业结构时,可用各类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

4.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即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

5.农业资金利用结构。即各业占用的资金在农业资金总占用量的比重。 上述前两项指标是综合性指标,后三项指标分别从资源配置、生产力要素占用状况老分析农业产业结构。当然,这是基本的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它指标。

上述指标反映了农业产业结构在量的变化。而农业产业结构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是指在农业产业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下述不同发展阶段,或叫产业结构升级。

第一阶段,结构改革起步阶段,传统的结构开始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主要表现为以粮食为主的结构转向粮食和多种经营相结合的结构,粮食比重下降,农业中分化出多种产业,比重上升,专业化生产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农业商品量和商品率上升,农民逐渐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选择。

第二阶段是结构改革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以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各国、各地区、各企业的农业产业结构已大不相同;农业产业内部的分工分业日益强化,农业已经基本商品化,市场调节着资源在各产业的配置。

第三阶段是结构改革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结构的变化主要标志是农业市场化条件下高效益的农业结构已经形成,农业专业化生产已占主导地位,优质农产品的比重有大幅度上升,特别是高科技农业产业化的比重日益上升,现代农业的产业结构已确立。

以上变化是大体的趋势,反映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日益现代化。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对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农业产业结构基本上决定了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实质上就是农业生产的比例关系。这种结构能否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对农产品的需求,关系重大。这种比例关系如符合社会需要,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陷于困境。所以,农业产业结构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大局。

2.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供给结构是否合理,必然要通过市场有效需求来检验。换言之,如果农业产业结构符合市场需求,农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如果不相符合,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下跌,甚至使产业限于绝境。所以,农业产业结构关系到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涨跌,以致影响农民和农产品经营者的收入。正因如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首先会关心其产业结构并做出相应的抉择。

3.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着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所包括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动物、植物等都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把这些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加快农业的发展,增加农业的收入。但是,由于这些不同的资源所适应的农业产业部门和项目是大不相同的。农业产业结构同这些资源特点适应了,就能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的平衡,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反之,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4.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着农业产业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问题。农业内部各产业和项目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相互利用关系。农业产业结构如能适应和促进这种关系,就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生态平衡、增加农业收入;如果不能相适应,甚至妨碍或隔断这种关系,就会造成相反的结果。

5.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不同的农业产业部门和项目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质量,以及时间,都是大不相同的。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配置,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都会引起对农业劳动力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这对农业劳动力过剩的中国,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于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基本内容。

五、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因素

农业产业结构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处在经常变动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从现象看似乎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和选择,实际上它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具有客观性。只有人们的主观判断符合这种客观时,其抉择才能获得预期的较好的效果。

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包括的气候、土壤、水源、地形地貌等;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总量和城乡结构等的变动;粮食的供求状况,及其对农业布局的制约情况;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因素;农业经营的体制;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及其特点;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以上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要求。这些要求将综合的通过市场供求状况反映出来,通过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反馈,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这就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导向。

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来,农业产业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它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一定的农业产业结构一经形成,就会给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是,生产力处在变动之中,而已经形成的农业产业结构带有相对的稳定性。因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引起资源配置、市场渠道、技术装备、销售成本等乙烯利变化,不会轻易改变。从这点来说,传统的、粗放的农业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问题较少,而现代的、集约的农业结构的变动将遇到较多的问题。加上人们认识上经常出现的滞后性,农业产业结构一经形成,就会有一种惰性,因而常常会出现农业产业结构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要求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在农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生产力出现快速发展时,就特别要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这正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一项基本内容。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什么样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应该看到,这里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应的和一成不变的合理标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企业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都是根据其具体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特点而言的。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又主要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来判断。因此,在这一个国家、这一个地区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不一定是合理的。就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而言,这一时期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另一时期就不一定是合理的。另外,就全国、全省看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其中某些地区、某些县、乡就不一定合理。因此,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既不能到处搞“一刀切”也不能搞“一成不变”,必须因地、因时制宜。所以准确的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不断优化结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既然没有永久的合理标准,任务就在于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寻找调整的最优结构方案。在这里应遵循以下调整结构的原则:

1.农业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处在经常性变动中,所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根据在第五章中供给与需求的变动趋势,作出自己的抉择,使农产品数量、质量、比例,符合市场的变动。一方面,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使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并获得有利的价格。

2.农业产业结构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农业生产要能最好的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即尽可能的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合理的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所谓自然资源是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等。所谓社会经济资源,就是劳动力、资金、农业技术设备、交通运输等等社会所创造出来的生产条件。这些条件充分合理的利用了,就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反之,就会得出相反的结果。怎样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呢?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使农业产业结构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相适应,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做到人人充分就业、各展所长,资金、设备、交通运输条件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农业产业结构与资源状况不适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就难以提高。因此,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农业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的要求。 3.农业产业结构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提高生态效益和改善生态平衡是提高农业的长远经济利益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根本要求。提高生态效益才能是人们减少外部投入,主要靠发挥农业内部的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作用来提高农业的产出。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才能使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人们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而要做到这两点,都有必须靠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所以,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生态平衡也就成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

4.农业产业结构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眼前性的利益的正确结合。我国在农业产业结构上经常存在着国家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前者表现为,从整个国家来看是最有利益的农业产业结构,但有时对地区或企业,在经济上往往相对利用较少,因而使 地区或企业不容易接受。后一种矛盾表现为,从长远来看是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但对眼前来说却是经济效益很少的,因而也使人们不容易接受。因此,妥善的解决这些矛盾,是正确处理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在处理这些矛盾上,多是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眼前服从长远。现在看来,应当强调矛盾双方的正确结合。既要根据双方的利用和要求,都能得到适当满足的原则来安排,因为长期的经验证明,在经济问题上片面强调局部服从整体,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做法,不可避免的要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造成事与愿违,利少弊多的结果。

5.农业产业结构要因地制宜的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就是说要使各地区、各个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结构有“万物俱全”的自给自足型,向比较集中的生产某些当地最具有优势的生产部门或生产项目发展。这是促进农业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的好处是有利于发挥各地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能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物资供应;有利于农产品的收购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当然,提高专业化水平必须创造条件,还必须注意市场的容量,不可脱离实际盲目提高。

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调整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分析、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五个原则性的标准。但是,在分析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或在多大程度是合理的这个问题上,仅仅有这些原则性的标准还是不够的。为此,还应当对优化结构的调整结果进行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的分析,可以是对调整方案的预测分析,也可以是对调整方案进行实践后的实证分析。通常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调整后对农业总产量(农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量与相对量的变动;调整后农业主要农产品的实物量、商品量、商品率的变动;调整后农业专业化程度的变动;调整后农产品市场销售状况的变动;调整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调整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的变动;调整后生态、环境的变动;调整后农民收入的变动。

此外,在分析变动的效益时,还要分析调整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农业经济学(李秉龙主编)

13.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

13.1.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量的不同因子组成,由于这些组成因子的空间排列和组合层次不同,因而便导致了事物的质的差异。事物特有的组织层次和有序排列即为该事务的结构。换句话说,结构师事物特定因素之间较为稳定的结合方式,是事物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类事物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存在形式,由于结构不同,其性质也就不同。因此,结构的特征是事物本质属性的重要依据。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之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或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13.1.2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决定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研究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是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规律的重要方面。

(1)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它表现为形成农业产业结构的各部门、产业、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如种植业可为林业、畜牧业提供粮食(或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与林业提供肥料,林业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提供生态环境。当它们的结构合理时,就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否则就会相互制约,恶性循环。

(2)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层次性。农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一个重要部门,由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分为互相区别、互相联系的不同部门。因此,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无论从全国,还是从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考察,农业产业结构都具有多层次性。从部门来说,一般可以划分为农、林、牧、渔各业,称之为一级产业结构。在一级结构的每个产业部门内部,因产品性质和生产过程的不同,又可划分若干小的生产部门,称之为二级产业结构。如种植业内部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生产部门;畜牧业内部可分为养猪业、养牛业、养羊业、养禽业等。在二级生产结构内部,又可以根据产品种类和经济用途不同而划分为若干种类,称之为三级生产结构。如粮食作物可分为细粮、粗粮、薯类等;养牛业可分为黄牛、水牛、牦牛和奶牛等。以此类推,还可以分为四级结构、五级结构。总之,农业产业结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有划分的越来越细的趋势。

(3)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性。多种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受一点的时间、空间条件的影响,随着时间、空间条件的运动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存在的,研究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规律是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研究任务之一。

但是,农业产业结构总是具有一定得相对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各种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既要注意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多层次性、动态性,又要保持农业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这样,才能使农业产业结构经常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13.1.3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一定得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定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但是,一定的农业产业结构一经形成,又会反过来给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施以重要影响,或者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或者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影响着农业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利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不同的资源所使用的农业生产部门和项目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当农业产业结构同资源的特点相适应时,就会使农业自然资源到底合理利用,否则就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2)它影响着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关系能否充分发挥。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生产项目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相互转化、相互利用关系。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就可以促进这种关系。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它影响着农村中劳动力资源能否合理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能否合理充分利用同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农业生产项目能够经济合理的容纳劳动力的数量是大不相同的。

(4)它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是否能按比例得到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业按比例的提供各种农产品。农业生产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农业能否做到这一点,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这一点,都同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农业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2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

13.2.1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水平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可以说,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到不同程度的产物。人类历史证明,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农业时代,虽然出现了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进步,形成了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分离,但粮食生产依然是主要的产业部门,生产规模狭小、产量低、自给自足就是最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一些先进的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此外,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异,也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

(2)需求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种消费需求。一是生活资料消费需求,即人们为了生存、繁衍后代而产生的商品需求;二是生产资料消费需求,即工农业生产者为了保证在生产的不断进行而产生的商品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需求就是生产的导向,也就是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需求使各产业的产品最后完成,是生产顺利进行成为可能,为产业增长提供动力。产品只有适应需求进入消费,才能成为现实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又使生产经常不断的进行。

需求的多样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多样性。需求的发展是社会分工越来越像细,使生产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而导致生产部门和劳动产品日益多元化。需求的数量、水平、种类及结构制约着产业结构,但是,产业结构对需求也有反作用。 (3)地理环境是农业产业架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地理环境中一系列资源的组成特点、时空分布及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决定了各产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决定了产业结构模式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在商场条件下,人们要选择消耗劳动、资本最少,而产出最多的经济方向,必须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并由此形成产业结构中间的骨干产业选择。

(4)劳动力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产业结构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力因素起主导地位,没有人的参与,没有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产业层次的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对

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有重要意义。劳动力的合理比例、劳动力利用率的提高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生存和发展,也可以说是劳动力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及其发展。协作的规模越大,项目越多,形式越高级,则产业结构发展的类型越会多种多样,水平会越来越高。产业结构发展与否更取决于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如今,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

二、三产业的不断成长,即使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更为复杂结合的结果,为了实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现实也对劳动者提出了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的迫切要求。

(5)资金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产业结构的更新、完善和发展过程,实际上市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只有有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才能使各种生产要素增加活性,促进分工和专业化,形成新的生产力,改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分配规律和增长速度。

(6)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条件。科学技术史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首先,科学技术为提高各产业生产要素的功能和协作程度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能力与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成正比。劳动工具的不断更新,也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对象规模和效能的扩大,同样离不开科技进步。其次,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了旧产业部门的改造和新产业部门的建立。再次,科技进步促使产业新格局的实现。产业结构要经常保持优化,必须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现代条件下,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首先取决于应用科学进步成果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有了很大进展,科学技术正越来越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可以预见,科学技术作为独立的知识产业,对产业结构的介入程度越深越快,产业新格局实现的就越早。

除上述条件外,经济政策,诸如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劳动政策等,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3.2.2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

目前,世界各国农业产业结构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以种植业为主;多数又是以生产粮食为主,经济不发达国家多属此类;另一种则以畜牧业为主,或者是农牧兼营,经济发达国家多属此类;

畜牧业生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种植业,从而使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在,在这些国家中畜牧业生产一般要占到农牧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的高达60&-70%,个别的达到90%。畜牧业的比重的增长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食物构成变化引起的。但也有例外,尽管产业结构以牧为主,却属经济不发达国家。其以牧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在特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并非经济发展的结果。

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在畜牧业中,提供低脂肪、高蛋白畜产品的畜牧比重日益增加。如世界范围内的养兔业的发展以及肉用、乳用养马业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种植业中,一方面,随着牧业的发展,种植部门生产的粮食,越来越多的被用作饲料,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的趋势正日趋明显。目前在世界粮食总产量中。居民口粮只占60%。饲料粮达40%,经济发达国家饲料粮占70%-89%,但经济不发达国家只占10%左右;另一方面,经济作物、水果、蔬菜、饮料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观赏植物、花卉盆景等生产部门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农业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存在两个客观规律:一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结合在一起;二是专业化与多部门经营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食发展水平。 随着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农业生产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是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是通过各地区、各生产单位的各具特色的生产专业化,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中,通过主导部门与辅助部门的合理搭配,实现专业化和一定程度的多种经营相结合。其中,主导部门体现专业化方向,辅助部门则体现多种经营。

就全国范围而言,农业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地位是相等的。在所有的农业产业部门中,粮食生产部门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一是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人们只有满足了粮食的需要之后,还有多余的耕地、劳力和生产资料,才有可能用来发展粮食以外的其它生产部门;二是有的农业产业部门,如畜牧业、渔业和一些乡镇企业,是直接以粮食为原料的,更要直接依赖粮食生产加发展。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多部门经营已经多种经营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是由粮食部门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13.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13.3.1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相对和发展的概念,这要看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是否与客观的要求相适应。所谓“相对的”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即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当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而言的。所谓“发展的”是从时间上来说的,即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相对于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而言的。当生产力水平处于低水平阶段,就有自给性的农业产业结构与之相适应。当生产力水平进入高水平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就演变为商品性农业产业结构。

13.3.2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虽受到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但一般而言,判断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农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农业的自然、经济资源条件相适应。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能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在经济资源的利用上,做到人人充分就业,各展所长,使资金、设备、交通条件等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若应该和可能利用的资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浪费很大,则农业产业结构自然就不合理。

(2)能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该能保持和建立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环境,可以直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率,增加农业的产出。

要坚决反对和防止掠夺式经营,超极限开发。例如:因水产品紧俏而过度捕捞;因木材紧缺而过度采伐;因肉类短缺而超载过牧。上述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是农业生产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致农业各生产部门不但不能发展,反而会受到抑制。

(3)能最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和比例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

(4)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应是农业各部门获得协调发展的结构。只有遵循农业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发展。例如,林业能对其它各生产部门的正常生产提供保护,但这种保护只有当森林覆盖率达到一定比例时才能真正有效。因此,任何破坏农业各部门间有机联系的行为,均将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趋向不合理。

以上评价和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时,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观察。同时,评价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不能只进行微观的分析,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宏观的考察,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3.3.3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13.3.3.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与否,通常有四种方法:比重法、类比法、速度法和协调法。

(1)比重法。是根据各次产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的百分比确定其合理的程度。它是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的主要方法。但比重法并不能完全反应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比如黑龙江省粮食比重大,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渔业比重低,都不能说是不合理。

(2)类比法。我们常常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另一个地区相比,从而说明这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这种类比法在条件大体相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一些比较,是可行的。但是,形成一种产业结构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还有历史因素,因此,类比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3)速度法。一个部门的速度同另一个部门的速度比较,或者用一个部门现在速度同过去的速度比较,以此说明结构是否合理。速度法也有局限性,因为速度快慢只反映结构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并不能确切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因此,单一的用发展速度说明农业产业结构是不全面的。

(4)协调法。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的内在规律性,综合考察部门之间在一定时期的合理比例关系,是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的和谐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产业部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吸收比重法、类比法和速度发等方法的优点,综合进行研究。

13.3.3.2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

在分析评价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或在多大程度是合理的问题上,仅仅有上是原则性的标准是不够的。为了确定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还应建立一套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体系。 (1)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a.土地利用结构。即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各种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b.播种面积结构。即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c.农业总产值结构。即各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d.农业商品产值结构。即各种农产品的商品产值占商品总产值的百分比。 e.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即各业所占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f.资金利用结构。即各业所占用的资金占资金总量的百分比。

综合运用以上指标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考察分析,可以说明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与特点。如果把不同时期的这些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就可以说明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状况趋势。

(2)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的指标

a.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净产值);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商品产值。

b.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农产品商品量及其构成;农产品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

c.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主要有: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量。

通过运用以上指标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和说明农业产业结构、各个产业和生产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把这些计算结果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就可以对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做进一步判断。

第14篇: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2013 年12 月 1 日

浅谈企业领导管理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不小心都会落后于其他企业,正如联想的柳传志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华为任正非也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白今天辉煌不等于明天辉煌,今天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作为一个取得一定成就的企业经营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一个身处困境的企业经营者,也不必气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创新已经如此普遍的境况下,公司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一夜之间都有可能让一家公司从此销声匿迹。能够最快地意识到新的动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行事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所谓领导决策,即在领导工作中,为了实现某一组织目标,由提出的几种方法或几种行动方案中选取效益最大、损失最小的方法或方案,以期优化地达成目标。它既是静态的领导决定,又是动态的决策过程。

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责。作为一名领导,他每天面临的各项工作实际上都是不断地作出决策。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的提出与选择。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影响决策的因素,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这些经验、思维等特质在领导者的脑中产生并发生作用,这就是心理作用,在决策中产生特定效应即心理效应。我们研究领导决策势必研究这些不容忽视的心理效应对决策的影响与作用。

目前,我国企业虽然有很多新兴企业的出现,但大多数还是历经年久的企业,整体上看来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企业存在着不处之处。虽然很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发展久远点的企业,表面上看去那些企业都很光鲜亮丽的,其实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决策的失误,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不了解,这很大原因是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臃肿和管理者获得信息的不健全;

二、管理混乱。有些管理者为了自己短暂的利益,就会盯着芝麻丢了西瓜。有的还不按照公司层级管理,跨部门管理,不遵守公司正常的工作时间,使公司

的工作程序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情绪;

三、高层之间矛盾。公司两个合作者没有协调好互相职责权利的明确划分,使公司一些大的决策难以执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员工工作情绪,最终影响公司利益。

四、对员工缺乏信任度。由于企业高层领导者对企业中的员工抱有戒心,他们的“小心眼”使得员工的工作热情提不上去,对公司的事情也不抱太大的关心,就算公司出现问题,他们也是本着不屑一顾的态度。由此一来,公司问题就开始积累。

五、决策者带头不按照程序办事。决策者或者因为心急,或者因为自身的个人主义超过集体主义,以个人行为代替企业行为,给公司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六、员工对公司没有归属感等等。

面对以上的种种状况,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其置之不理,一味地沉醉在自己过去辉煌的历史中。其实,如果企业认为自己既有品牌又有实力,明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那么企业很可能会没有明天。等到当初的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并到了企业自身无法承载的限度的时候,企业的危机就爆发出来了。综观当前企业对此情况的反应-----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纷纷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危机管理模式,企图使企业渡过这一特殊时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却是“破产”或兼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实上,这些问题早在很久以前就在企业中潜伏着,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企业吞噬掉,使得企业逐渐丧失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机制。

以人才竞争为显著特征的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往往取决于其知识型员工的产出质量和数量。因此,激励知识型员工,使得人得其位,位适其人,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企业知识型员工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性是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资料,这就改变了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家之间的传统关系。从管理上讲,工业文明时代的管理模式对知识型员工已不再适合,需要重新搭建一个适应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平台,而这一平台的基石就是激励。以吸引、开发、稳定三个阶段的激励构成知识

型员工激励模式,或称激励三阶段模式。

1、吸引知识型员工

企业要想吸引知识型员工,必须设法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在招聘过程中,始终要努力设法使公司的目标与应招者的个人目标,公司的需要与应招者的个人需要统一起来。

一个企业能否吸引知识型员工,取决于许多因素。有公司的目标与发展前景、公司的形象与声誉、公司的工资福利待遇、公司中的培训和提拔机会,工作地点与条件,公司所属的行业的状况等。

2、开发知识型员工

合理选择人才,只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起点。完美的管理是一种艺术,他能发掘员工最大的工作潜能,人才的培养是否得法,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由于知识型员工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开发工作的好坏也越来越成为知识型员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吸引力的培训和开发工作可以使企业在吸纳优秀人才时更具竞争力,所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持续的培训和开发,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要求。

3、稳定知识型员工

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我外国公司对我国人才进行“蚕食”,国内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面对这种严峻的,甚至是致命的挑战,我国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稳定人才的对策。否则将在新一轮人才争夺大战中处于被动地位,最终丧失核心竞争力。

实践证明,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合理的报酬体系,可信赖的领导是稳定知识型员工的三个重要激励手段。

有人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活”,即通过对员工的内在控制来激发其工作热情。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人才的管理,把“控制”看作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下属只有听从安排,服从需要。对于知识型员工,单纯依靠严格的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即使你采取强制手段,限制了人的流动,但你无法控制其工作程度和工作行为,其产出质量和数量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应抛弃传统刻板的管理方式,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动作方式,使管理方式更为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以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

考核和评价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或前提,只有正确地考评人才,才能提供报酬管理、人事高速招聘和晋升等方面必要的资料与依据;考核和评价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使各级主管明确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消除主观片面性,也可以促进个人与群体之间的沟通;考核和评价是营造蓬勃进取风气的手段,有利于推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留住优秀人才;考核和评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提供方向。

二十一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企业的发展最终将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离开自身的努力,企业将难有长足的发展,也无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稍不留意都可能会走向下坡,企业要想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其管理一定要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管理是指通过有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而企业管理者是管理行为的执行者企业的生死权是掌握在企业管理者的手上,管理者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正所谓“管理就是决策”。

企业在选择管理模式下,一定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其他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使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环境中,使竞争的空间大大缩小,同时企业还必须树立经济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的观点,加快自我创新步伐,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领先于这个创新的时代。

第15篇: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项目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题目关于对太平川乡太安村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

姓名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点 汤原县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 填写日期 __________

关于对太平川乡太安村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

【摘要】通过对太平川乡太安村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对该村农业种植经营主体结构及现状、形成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规模化经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实现农村长远有序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土地零散经营,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是制约今后农村快速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真正进行规范和引导,才能早日打破瓶颈,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快速致富。

【关键词】规模化经营增收调查

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对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领悟,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开始不满足土地零散经营带来的微利,思考和谋划致富的好路子,随着中央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转变,一些有头脑、有能力的人开始着手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因此以农业种植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应运而生。可想而知:土地规模化经营势必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规模化流转,加快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方式、内容和过程

本人自3月20日至4月20日就太平川乡太安村农业种植经营主体结构及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主要以入户调查为主,走访了全村三屯的村干部和部分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并与百顺农业种植合作社成员沟通交流,又在村统计处查阅了相关材料,经过认真分析整理,写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二、农业种植经营主体结构、现状及成因

1、农业种植经营主体结构

太平川乡太安村位于汤原县东北部,共有农户547户,总人口2084人,耕地面积

13242亩。当下农村土地的经营主体大都是4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其他出路的人。他们有一些农业机械,大都马力较小;他们渴望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以前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大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决心大干一场——规模化经营土地,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2、农业种植主体现状

据调查,2014年太平川乡太安村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户152户,约占农业户的28%。连续两年种地不挣钱甚至亏损,严重损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究其原因,既有天气气候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又有市场经济下的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农民经营规模小、种植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等诸多原因。

3、当下种植主体结构的成因

自中央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返补政策实行以来,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一些劳动力开始将耕地转包外出务工;随着农村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不断增多,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只能将耕地转包经营;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子女,孩子初中毕业后几乎没有回村务农的,上学、打工进入城市成为主流。于是,不老不小有无法摆脱农村土地的40岁左右的人成为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必然。

三、打破瓶颈发展规模化经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后,一些有头脑有实力的年轻人看到了曙光,他们知道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时机到来了,汤原县百顺粮食种植合作社应运而生。这个合作社是我村乃至我乡第一个较大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1、四户联手,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现在很多合作社都是徒有其名,材料多为堆砌拼凑的;百顺合作社由张景华、孔令顺、孙伯龙、孙茹海四户农户自发组建成立,2014年2月份正式注册登记。

2、规模较大,真正实现土地集中流转经营

2014年,他们在将原有水田360亩的经营规模一步扩大到1000亩,其中仅集中连片旱改水面积就达550亩,上述耕地均为转包农户土地,涉及农户46户,解放劳动力36人,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转,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为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带了个好头。

3、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市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项目落户我乡为百顺合作社实施旱改水改造增添了动力,通过项目实施,可以节省土地7.5亩,且土地平整,上下水渠道配套,有利于长远发展;项目实施为百顺合作社新打抗旱机井1眼;合作社自筹资金扣水稻育苗大棚19栋,8000平方米,配置了喷灌设施;合作社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扣棚,统一催芽,统一育秧、统一插秧“五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通过以上多方支持与配合,百顺合作社平稳有序的发展壮大,初步预算,该合作社较小规模经营农户每亩增收150元不成问题,平均每户增收近4万元。同时,由于百顺将耕地转包,外出务工劳动力年可增加收入70-80万元,综合计算,仅百顺合作社即可促进农户年增收近百万元。

四、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具体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土地集中流转氛围

通过会议、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户更加了解中共中央对农村的土地政策,形成声势,营造土地集中流转氛围。

2、算好精细账,提高农户参与意识

积极支持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有实力的经营户经营,外出务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规范合作社管理模式,给农民算经济账,引导农户以地入股、年终分红,通过农资团购、连片经营、统一种植模式、集中统一销售等方式与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农户入社信心和参与意识。

3、树样板,作对比,让农户自愿流转或入社

年末组织农户通过将百顺合作社与普通种植户的效益对比,让农户自己算账,自愿接受土地流转或以地入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真正的农业增收、农民致富。

结语

要想实现农村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政府引导是关键,制度、政策是保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集中连片种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农村中心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更多的使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其他行业,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调 查 人:

调查地点:汤原县太平川乡太安村

2014年4月25日

第16篇:大学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Challenges for a manager in a new economy Introduction

There is more and more “new economy” and companies coming up, it brings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rs.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managers, general mangers, functional mangers, line managers, staff managers and project mangers, but, to make the economy or own company developing is the sam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for every manager.Managers are always playing the leader of an economy; they are all facing the same challenges, in most of it, learn how to build the internal capability to meet increasingly demanding customers and to balanc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quirements, are the two significant challenges.Managers are always ready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it.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thing more are challenging them.Diversity is on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a manager should organize, it is a reality in labor markets and customer markets today.Technolog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two other important 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To have high technology in an economy will speed up the production and easily make things organized.Any economy are relie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link to every part of the management.

A manager is not just should know wha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any is, but also should to know lots of social source, to make this new economy balanced in both short and long term to make money.“So a manager is someone who gets thins done with the aid of other people” said Rosemary Stewart (1967).

Diversity

Managers in many countries work in a context in which the workfor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e.(David Boddy, p15) Diversity, of course, it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source of the new economy for a manager.It gives every employers opportunity in an organization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to co-operative in a group work.

Gender and ethnic origin are two dimensions of diversity, it also including disability, age and sexual orientation.There are much argument about it, managing a1

diverse workforce proactively is likely to bring busine benefit, in that it may lead to:  Greater acce to a wider range of individual strengths,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group of potential and existing customers

represented within a workforce.

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this diverse group of potential and existing customers.

(Anderson and Metcalf, 2003, p.1x)

From the research, it shows that in UK 58% of women was employment in 1984, while it has risen over 70% in 2003.However, they do not have equal acce to all occupations.For instance, women are much more likely than men to work as nurses or librarians.But m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doctors, judges.Research shows that women provided 89% of nurses, but only 3% of driver.

When gender in management, Roseer (1997) found that male managers tended to adopt what he termed transactional style, (David Boddy, p27) they give rewards for things done well,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women.Women mostly, don’t like to make orders or command people; they generally try to make their staff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Because of this different ability between man and women, a manager should distribute a right place to every of them in the new economy, to make sure every work done in a most right way.

Technology

As the economy come into 21st century, to have high technology becomes a big part of a new company for a manager.It is clear that technology has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Today, in most or all of the economy, more than half of the job were be done b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mputer, for example, since the day it has been created, it is surely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chnology, for a manager, using the computer can even control staff, for instance, a network computer system, which

linking all of branches to the manager, many benefits are expectable and achievable (Boddy and Gunson, 1996).Telephone, it is not only use for speech communication, but also to pa data and picture between fixed computers and between them and vari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Cairncro, 2001).

Using technology contributes even more than that to a new economy and also to a manager, appears of the internet, brings more benefits.It is a web of thousands of computer networks linked together by telephone lines through which data can be carried.Managers should always organize a website for their economy to support busine procees,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actions.For example, selling product,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 such like internet banking, and using the internet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rket situation.

There are more other technology, such like television, intranets and extranets; they are all keep giving benefits to the entire managers in an economy.New technology, new economy, always be, because a manager should always know and to make sure what’s new.

External environment

All of the managing and organization are effecting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o.it include the general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The general environment includes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that generally affect all organizations;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the industry-specific environment comprising the organization’s customers, suppliers and competitors (David Boddy, p82,3).But both of them are important for a manager to organize the economy.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a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 (EHS) 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incorporated in Arizona serving clients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ince 1995.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rovides corporations with the programs and tools needed to make them more competitive and effective (

4.http://econ.lse.ac.uk/~dquah/p/0010mlynch-tex.pdf

5.http:///aement_tools/info.php?s=2

6.

7.

第17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是针对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竣工结算等全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审核、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建设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一.课程论文内容

本课程结业论文要求从专业范畴,针对某一方向或某一项目的招投标方案,制定或设计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

1) 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

2) 项目初步设计方案需要完成的内容

3) 项目施工图需要完成的设计内容

4) 工程施工的具体工序安排、技术管理与质量检测、工程造

价管理等内容和方案设计

5) 工程结算与竣工结算方案设计

6) 工程成本控制方案设计

工程项目选题可以采用课堂教学时老师提供的教学案例,也可以自己查找相关项目。

二.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要求以文字、图标、框图等形式,详细论述和说明所选项目的设计内容。格式上,以章节分部论述不同层次内容,全文总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上。

第18篇:0fnsxry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农产品加工的供应链管理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然而“农业的功夫在农外”,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端于山东,二十年来,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变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产业化经营何去何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

关键字:农产品加工 供应链 三农 物流

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供应链管理(SCM)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现在是供应链的竞争,任何企业想单打独斗赢得竞争优势已绝无可能,只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其他企

业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上之策。同样, 中国农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解决。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提高竞争力,例如,它可以增强企业识别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优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组合,强化响应市场的敏感度;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创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强调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供应链上企业的专长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农产品而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初级生产是分散的农户经营.每家都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 而加工企业也不以顾客为中心来进行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得农产品最终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缺乏竞争力,而且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较低。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供应链管理。可以克服以上缺点。降低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尽可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使农村劳动力参与并分享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

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有利于把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资装备.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

由于农副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特殊性, 以及中国农民的具体特点,使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核心加工企业实力弱小。供应链组织困难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在市场的影响力、产品类别、产品质量以及客户服务上远远处于不利地位。即使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大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国内有限,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

2.中国市场主体分散严重。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使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 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如散兵游勇,进人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加工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

3.物流业发展滞后。与供应链配套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物流是供应链中的血液,是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物流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

管理,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物流不畅就会导致供应链各个接点连接不畅。因此,要使农产品生产的供应链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自身特点,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在比较接近农村的地方,而中国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包装、运输、存储业的落后加剧了物流的不畅,物流的不畅又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难以有效地进行。

4.加工环节薄弱对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了解较少。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深加工的程度, 而中国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较低。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而且加工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与价格接受能力的信息了解不够,使得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产品积压、库存周转率低、库存占用资金量大和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最终破产。通过以上农产品供应链现状特点的分析为我们研究中国农产品加工的供应链提供了参考,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农产品及国情特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

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这样加工企业成为了供应链上核心节点的位置.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就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加工企业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要从事种子开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及农产品收购和仓储等复杂问题,这种物流职能的内部化, 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管理。很容易造成规模不经济。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此外,

有一些生鲜农产品可以通过构建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高效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与质量。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具有较大的规模与物流能力.一般可以同时为多个上游环节及下游环节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可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发展而来,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连接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 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 的原则来进行合作。首先,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以合同的形式订立最低保护价格。保护价格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合

理收益,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对未来的合作产生信心, 同时也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较稳定的原料来源。其次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农户提交的农产品的数量.按适当比例把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这样可以使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不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轻易毁约。使加工企业能获得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能够建立一种长期相互信任的管理机制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供应链成员之间彼此信任、经常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共同参与某些重大决策.是保障利益分配机制的有效手段。

2.大力发展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集中精力主攻某一市场,实施目标集中战略。企业与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关系是供应链的重要连接点.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特别加强与供应链上游农户之间的联系,组建战略联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和业务流程重组。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对自己的优势业务认真清点。并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的核心业务重点管理。

3.调动农户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对农业投入和补贴的增加减轻了农民负担。把农户纳入农产品供应链。使农民参与更多的增值环节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通过供应链

管理使各家各户按统一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包装。农民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参加的积极性,使供应链管理有效地进行。

4.加大与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农产品物流平台。物流在供应链中是否能合理流动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特别是农产品物流。农副产品流通量很大,对承载这些物流功能的设施要求高。而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地方政府应加强供应链意识, 争取投入。解决好与供应链配套的交通、信息、交易集散地等基础设施问题。

参考资料: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 林坚 陈志钢 傅新红

2.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 王厚俊 3.中国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凯 4.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 赵保佑,张成智 5.农产品营销理论与实务 李季圣 李志荣

第19篇:经济管理论文题目(554个)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

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

毕业

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1

经济管理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探究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对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我国护理经济管理的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市场经济呼唤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知识经济与医院管理

甘肃省D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应用研究 市场经济下政府对高校管理的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一汽技术中心知识型员工管理研究 论21世纪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质量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益探索 做好市场经济活动管理这篇大文章 我国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相关问题研究 干旱区绿洲综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管理技术评价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预算管理与资本结构优化 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

寻找另一只手—论摩根对美国经济的干预与管理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契合点——“企业经济增加值”方法应用研究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与创新 强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与分析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知识经济管理下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创新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 企业经济管理发展及创新思考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影响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经济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

浅谈经济管理在煤矿企业生产运作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策略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推行企业生态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之我见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经济信息的运用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 如何加强大学生经济管理素质的培养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探讨 浅析经济管理在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

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探讨 关于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探讨

论加强资金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对策 探讨企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

强化财务管理

促进地勘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论经济管理主体的经济法特色 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的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内蒙古的宏观经济管理 论军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初探 CJX经济适用房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开放经济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延边人力资源管理 新经济形式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实践及思考——基于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经验的探析

解析经济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应用 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基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信息实践应用 试论如何全面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与资助方向 论经济管理现代化与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探讨 新时期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 新时期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途径分析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思考

4

对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分析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训示范中心建设模式初探——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 浅谈乡镇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问题研究

发挥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加强经济管理实践创新 试论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实现有效经济管理 新时期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演进及其实践意义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对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思考 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工作初探

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强化班为例

建构军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低碳经济视域下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我国开发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关于提高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的人才管理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县级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新经济形式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关于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探究

5

新时期下信用社会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析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 浅谈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 浅析物业经济中的管理和解决对策 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概述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分析 基于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 浅析当前经济形势下党的十八大经济管理决策 加强县域经济管理的几点探讨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 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问题的思考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食品经济管理知识体系构建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初探——基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的探析

浅议国际经济信息管理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关系 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银行经营及风险管理中的借鉴 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基层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面临的障碍与对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试论经济信息管理与经济建设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

6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分析 基于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呼和浩特经济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协同办公平台权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血压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及疾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 应收账款的经济影响与微观管理研究 政府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软环境研究

常州市经济发展中行业组织的功能转换与管理模式研究 长春市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论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中地区县域经济管理模式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现实选择——管理贸易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研究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现状综述 浅谈房地产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创新 试论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初探 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现代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策略探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

探讨资金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基于价值工程理论进行研究 低碳经济时代的政府管理策略探析 浅析新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思路探讨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7

营销战略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分析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谈施工项目的经济管理

组织经济管理的内涵转变、发展趋势与模式选择 刍议企业的创新性经济管理

试论经济管理类专业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及其发展 医院经济管理的探讨与对策研究 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浅析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树立节能减排理念

创新经济航速管理模式 试析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土地管理 论经济法中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原则

地方政府市场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创新研究 水泥行业循环经济价值流管理研究

低碳经济下RX大厦房地产建设项目现场管理体系研究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经济型酒店安全管理 湘潭电化公司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优化的研究 国有企业的EVA革命

国有经济发展中的管理体制与财务动作问题研究 关于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

透视国家经济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例

论毛泽东经济改革和经济管理战略思想(上)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变革的思考 论毛泽东经济改革和经济管理战略思想(下)

8

刍议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如何做到自我提升

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关于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分析 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物资管理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究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经营及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周期、行业周期性与盈余管理程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论完善经济管理体系促经济实体发展

政府在微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探究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信息管理的探讨 试论中小型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 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贸易经济管理 论经济法中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优化原则 我院强化经济管理的几点做法

论政府管理制度创新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论技术经济及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学科关联性 市场经济管理下的体会 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经济管理探讨

9

亚洲新兴经济体国际资本流动管理研究 山东电力需求侧管理经济激励机制研究 东丽经济开发区党政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PO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与经济后果

知识经济体制下胜利油田物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问题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动态管理研究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客户关系管理

马克思产权理论在我国水权管理中的运用 经济责任制信息管理系统在承钢的应用 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分析 经济管理双重视角下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对策 商业地产经济管理的困境和出路初探 企业经济管理中“刚柔”并进的管理作用 经济管理行为的法学定位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在现代企业中的探讨 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浅析项目工程经济管理

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组织结构选择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模式的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管理会计视角下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升经济资本回报率的建议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分析

10

水利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及措施 创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小议如何规范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管理类专业优质实验课程内涵与标准构建 体育专业研究生经济管理类课程建设探析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分析 浅析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论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研究 关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中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建构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餐饮企业经济管理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设研究 经济管理的新时代解读与内在意义解析 经济管理的新时代解读与内在意义解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生产管理研究 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改革 新经济时代如何创新财务管理的探讨 浅谈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

创意经济下“工业化管理”向“艺术化管理”转变模式的论证 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探讨 浅析银行经济资本的管理

高等林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探讨——基于农林业的特点及其差异特征的视角

论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经济一体化及其管理创新的思考

11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基于事故分析的隧道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量化研究 抚顺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案研究 劳务派遣管理研究

宜宾市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演变与经济变迁(1949-1998)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 面向知识经济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加入WTO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研究 探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党校经济管理教学的思考

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价值、方法及其实现 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研究 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针对党校经济管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经济管理课设置若干问题分析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不足及优化策略浅析

探究当前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新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如何做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 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性分析 关于国有煤炭企业的经济管理探究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2

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思考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管理

提高电网安全经济效益 关于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创新的探讨 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 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对策探讨 洪水管理经济评价研究进展

论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管理与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 论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发展新趋势 农业经济的管理创新研究

资质管理在组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论财务经济管理中的问题与创新策略 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模式探析 政府机构如何发挥经济管理职能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误区探讨 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实践探索 经济资本、风险测度与保险公司的价值管理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浅析 保险公司经济资本管理机制的构建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为例

基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模拟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ERP实验教学为突破口的经济管理人才

13

培养方式之创新

经济增加值视角下的企业价值管理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培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地方税源管理

经济资本:保险公司管理新框架

医院信息系统中经济管理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经济评价成本-收益分析法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提升方法探析

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不断增加农村集体积累 新形势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讨 浅谈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的思考

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以某零售企业为例 网络经济管理中的制度建构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策 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和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探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途径探析 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研究 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企业管理现代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研究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及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对策探讨

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究

14

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创新策略研究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 节能减排经济评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分析 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创新 企业经济管理之浅谈

构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探析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滨海新区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管理变革

政治成本、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国家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人本管理 知识经济与卫生防疫系统的科研管理 深圳特区政府配置经济管理职能的探索 建立适应经济管理要求的产权制度 我国商业健康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天津市和平区楼宇经济战略管理问题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方法与对策探讨

浅析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探讨

15

市场经济下医院经济管理考核指标的探讨 简议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现代化经济管理及其发展论述 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浅析如何加强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探讨医院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论加强公共经济管理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谈经济管理的作用和管理方法创新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市场经济视域下经济管理的要义分析 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 基于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信息应用探究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分析

浅谈经济管理的作用和管理方法创新 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的思考 装备经济管理理论逻辑起点探究

加强经济管理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提高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市场竞争力策略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探讨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经济管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16

论新商业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 邓小平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及现实价值

商业银行风险与价值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 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的思考 商业银行二级分支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论美国国际危机管理中的经济因素 经济转型与公共管理的范式变迁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高等学校的管理创新 国民意志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大家都需学点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军事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法

经济法是国家用来管理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经济的重要法律

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生态园区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顾客价值的经济型饭店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战略成本管理在经济型酒店的运用研究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校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主要地下经济实证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知识型人才管理模型研究 试论经济管理中如何运用模糊数学 探析财务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探讨信息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思考

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济预测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关系

17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模式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 刍论农村经济管理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性分析

基于法商管理的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大变革 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和应对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探究 讨论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 古代循环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的启示

对目前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对策分析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油田经济管理创新理念的新思考

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探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浅析从当前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经济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价值评价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 试析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之路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之我见 经济功能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

18

试论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机电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一体化

浅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 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 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探讨 新经济形态下的企业管理

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思考 商业银行构建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策略选择 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道德 信息经济及其管理

关于军事经济管理与效益问题的若干思考 西方经济管理纵论

宁夏地方法人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 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论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政府管理 陕西省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略述积极经济管理与消极经济管理之间的关联 关于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分析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新目标探析

19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弹性管理的探讨 经济管理活动中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新时期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初探

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路径探索

20

第20篇:论文题目(经济管理、电子商务)

经济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1,浅论网络营销

2,浅论营销策略与营销技巧

3,浅论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

4,浅论领导艺术

5,浅论如何制定和调整企业经营战略

6,浅论人员素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7,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的关系

8,论企业的激励机制

9,论企业管理人才的选择

10, 企业如何处理好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及实施方法 11, 论管理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12, 企业的目标管理

13, 品牌战略浅析

14, 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

15, 中小企业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发 16,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初探 17, 民营企业的发展

18, 论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

19, 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

20, 品牌战略在国内企业运作的调查与分析 21, 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选择与实施 22, 企业技术创新的困难与对策

23, 论中国品牌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发展对策 24, 论企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25, 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探讨

26, 浅析企业的社会责任

27,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析

28, 企业经营成本与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29, 某企业营销组合的成本效益分析

30, 战略性品牌管理在XX企业中的实际作用 31, 客户关系管理在XX企业的应用研究

32, 制度和文化在某企业员工激励中的作用研究

33.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34.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35.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36.知识管理研究

37.跨国公司的文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38.试论化妆品营销:以欧莱雅在中国市场为例

39.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40.论体验营销在餐饮业中的实践

41.论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

42.本土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题目(杨滔老师) 论移动通信在电子商务的应用

论家庭保健与电子商务结合方式

论物流在电子商务的新趋势运用

浅谈实现网络用户信誉评价方式

谈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合作和战略联盟

谈电子商务在金融危机中的运作

谈大学生在校进行电子商务

论电子商务安全

浅谈网络营销的方式

谈网络营销与法律约束

论在现今实现P2C的难点

谈解决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问题

经济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