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什么是论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5-28 15:05:50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是猫论文

猫公谱写时代缩影 ——

从《我是猫》看日本社会

摘要:日本近代文坛巨匠夏目漱石连载发表于《杜鹃》杂志上的讽刺小说《我是猫》无疑为大和民族在明治时代的“冥思录”之一。作者构思奇特而独具匠心,对明治三十年载日本社会及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做了入木三分的讽刺。作品借助猫眼,随性的穿梭于世俗中,化悲愤于嘲笑,化嘲笑于利刃,深刻地批评明治初年的所谓 “文明开化” ,揭露明治时代黑暗的教育制度,把锋芒直指混合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血液的明治社会,作者用猫眼谱写了一段黑色幽默。

关键词:《我是猫》 ;文明开化 ;资本主义 ;时代缩影 ;黑色幽默

Mr.Cat describe the shadow of the age

—— watching the society of Japanese from “I’m a cat”

Abstract:It was undoubtedly that the satire “I‟m a cat ” , which serialize published in Dujuan magazine written by the modern Japanese literary giant named Natsume Sōseki , was one of the recorded meditations about Japanese nation in Meiji Age .The author used the strange and originality of ideas ,deeply ridiculed the Japanese society and Petty-bourgeois intellectuals of three decades of Meiji .Work use the cat , shuttled back and forth of the custom casually , which turned grief to ridicule , and turned ridicule to axe, deeply ridiculed the so-called \"civilized\" at Meiji Dynasty .The work exposed the darkn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directed at the mixture of feudal and capitalist society in the Meiji era simultaneous.Natsume Sōseki used a cat written a black humour.Key words:“I‟m a cat” .civilized .capitalism .the shadow of the age .black humour

《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史上的讽刺佳作,它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以连载的形式最早刊登在1905年1月到1906年8月的《杜鹃》杂志上。夏目漱石使用夹有“东京人”式诨语戏谈的诙谐,对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 1

恶,尽情加以讽刺和嘲弄。这种讽刺和嘲弄,是由日本古代文学传统的“俳谐”和18世纪英国文学传统的讽刺结合而成。因而它特别清新活泼,具有强大而柔韧的力量。夏目漱石在《我是猫》里,用一只能说善道,通晓古今的无名小猫作为故事的叙述者,猫公善于思考,乐于议论又富于正义感,随性的穿梭于自私的资本家,无奈的知识份子以及世态炎凉的近代工业社会中,居高临下,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笑意对日本所谓的“文明开化”尽情加以嘲弄、讽刺、谴责,谱写了一幕幕黑色幽默。作品的时代背景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 1867年生于东京。他的父亲夏目小兵直克是一个地方小吏。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父母并不希望这个儿子的降生,所以金之助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又被送给盐原昌之助做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因为这个缘故,夏目漱石在幼年和童年时代,未曾得到过父母的抚爱,也没有休验过真正的家庭的温暖。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夏目漱石被日本人称为“伟大的人生教师”,他是个执着于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经历和学识,给他的“经世济民”、“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积极思想,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促成了他清醒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批判和对人的内心私欲的深刻揭露是贯串夏目漱石文学的一条主线。

此时,正值明治时代三十年载,倒幕派提倡“文明开化” ,崇洋媚外的思潮风靡日本。这股风潮蕴育了夹杂着腐朽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发展:一方面实业家兴起,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横行于世。另一方面,资本家无情压榨劳动力,阶级分化严重。是这样一个如冰般亲情失去温度的时代,让先生感受到人性对爱的撕裂;是这样一个如花般枯萎凋零的世态,让先生感受到病态世俗对人类思想的蚕饰。此刻,唯独文学才能彰显世态的冷漠炎凉,唯独一部剖析人性的经典作品才能淋漓尽致的痛诉人类的丑恶嘴脸!作为时代的读者,夏目漱石先生见识了资本家的丑恶嘴脸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败,也觉察到了沉睡于畸形世俗中的精神呼唤。明治三十年载,自然主义如日中天,先生决定独树一帜,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踌躇着《我是猫》的创作历程。

1 “ 《我是猫》先生在《我是猫》的上卷(最初版本)序文中说过这样的话:○

像海参一样,不易分辨哪是它的头,哪是它的尾,因此随时随地中把它截断,进行结束。”先生本打算只发表一篇独立短章,可读者的欣赏和高评价督促他继续完成二,三章,作品刊登在《杜鹃》杂志后被认为是不同凡响的杰作。在这种鼓舞下,先生奋笔疾书,一直写到十一章猫公因醉酒而溺死为止而最终成型。讽刺的时代灵魂让小说起航,磨砺在迂腐病态中的读者的期盼让小说有了“圆满”结局。

《我是猫》 便是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它如一面明镜,映射出这个时代各类人群的生活缩影,它如一股清风吹进混合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血液的明治社会,冲击了视野狭小、题材仅限于小市民的恋爱和人情纠葛的日本文坛,从而打破了风

2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进步意靡明治天下以自我生活为主流的自然主义局面。○

义在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以讽刺的笔调把社会的黑暗面赤裸裸的暴露出来,以激发人们要求民主改革的斗志,客观性,批判性,” 讽刺性是其灵魂。

《我是猫》作为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旨在点醒沉睡于“文明开化”

中的市民,借助猫眼俯视自私自利的功利社会,痛切的揭露隐藏于市民中的黑暗与腐败,深入的挖掘潜藏在人心深处的病毒。在日本,一提到„讽刺‟,如果没有嘲弄的精神、游戏的心情、滑稽的姿态,就认为是没趣的。《我是猫》的讽刺明显带有这种重“嘲弄、游戏、滑稽”的日本传统讽刺文学的特色。夏目漱石充分吸取了日本传统的落语中的滑稽幽默要素、江户俳谐文学中的谐谑轻妙色彩。再结合以二十世纪的文学形式,最终形成了《我是猫》所独具的滑稽谐谑风格。

先生化悲愤于嘲笑,化嘲笑于利刃,倾吐了作家积郁已久的悲愤与不满,勇猛的向日本反动统治阶级开战。

猫公谱写时代缩影

一个时代所承载的命运和价值,源于社会各类阶层人群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更是社会血液的凝结者,他们的存在融汇成了社会的“家底”。 然而,每个时代都需要一个旁观者,他们默默的观察着世态,心里那把称似乎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可必要时候的致命抨击却是能直逼人类的灵魂。如何做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旁观者,让大众接受,吸引各阶层的目光,又能轻身而退呢?先生笔下的这个智慧者便是无故降生于世,无名无姓的猫公。通过猫眼,猫公不拘礼节的肆意串门,窥窃毫无虚像的生活隐私,勾勒出一幅幅妙趣横生的诙谐画面;通过猫心,无拘无束的的想其所想,无忌无惮的发表议论,时儿透辟深邃的进行说理,时而天真稚拙的发表妄言,揭露了隐而难显的客观实际,揭露了易被忽略的事实内容。

在明治三十年载体,社会萦绕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错综交织的氛围中,陷溺其中的人们,艰辛的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出路,他们饱受折磨,可又无能为力,故有人选择逃避,有人最终趋炎附势! 猫公窥探着资本主义下的知识分子和上层阶级这两类人群,描述着他们的种种劣行,读者在嘲笑中含着辛涩、揶揄中具有沉思、快感中央杂着痛感,喜中寓悲、悲喜交织!

以日俄战争爆发前后的明治三十年代为背景,此时的日本,统治阶级一面加紧对外侵略,一面加紧对内镇压。面对统治阶级的淫威,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却又无力抗争,于是便远离社会,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地打发时光。猫公通过对主人苦沙弥、美学家迷亭、独仙寒月以及抒情诗人东风几位知识分子的洞察,描述出以下文字:

主人穷教师苦沙弥,为人正直、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对现实不满,厌恶资本家,尤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但为人心胸狭窄,消极混世,精神十分空虚。苦沙弥的懦弱、无能正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他不满现状,但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是无所适从的弱者。

美学家迷亭,终日插科打诨,吹嘘卖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生于爱情岛的抒情诗人西摩尼得斯等等,凡源于西方,各个领域,各个国家的学者他都略知一二,名言警句朗朗上口。他轻浮于世,玩世不恭,依仗知名亲戚增显身份,病态社会下,附和权势且虚荣饱满,充斥着可笑,被无力触及的“社会公平”潜移默化的侵蚀着。

家里的常客还有不慕时尚的寒月,“大彻大悟”的独仙,抒情诗人东风,苦沙

弥的旧窟窿就是他们聚集起来高谈阔论,嘲弄世俗的小天地。猫公总是恭恭敬敬的倾听这帮穷困潦倒书生们的无聊论世,感受“文明开化”下小知识分子们的精神空虚,面对新思潮他们既顺应,又嘲笑;既反抗,又无奈的矛盾。他们时刻嘲笑和捉弄别人,却也时刻遭遇命运和时代的嘲弄。

面对畸形发展中的文学思潮,猫公曰:“那些俗人总喜欢不懂装懂来给自己贴金。相反,学者总把本来可以懂的东西,解释的是人听不懂。就拿大学教授来说,大家都知道,那些专讲别人听不懂的课的人,总是声望很高的;而讲别人都能听懂的人,声望却不高” 。精辟入里,不失为一位合格的旁观者!

郭宏安在解释阿尔贝.帝博代的批判著作《批判生理学》中提及的“大师的批评”

3“在这些大师的眼中,批判首先是一种理解和同情的行为,批评者首先是时说:○

一个读者,他要努力使自己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 。夏目漱石先生作为时代的读者,对社会中存在的类似苦沙弥这类小知识分子们的人生,讽刺中是带有同情、怜悯的心思,他真正的用意是借这几个尚算正直善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以及他的代言人——猫,对明治三十年代的日本社会、政治的阴暗现状进行尖锐深刻的抨击,这才是他的讽刺重点所在。

而对于资本主义势潮中兴起的“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实业家们,漱石先生则秉持着发自内心的恨之入骨:暴发户金田夫妻,趋炎附势的铃木君,门生多多良,无一不让猫公愤怒!

猫公对横行于世的暴发户金田夫妻的讽刺,侧重于对鼻子的描写:它毫不客气的讽刺了他们相差甚异的鼻子:金田老婆犹如“招魂社里的石灯笼移到十几平方米的小院子里来,硕大无比”,而金田本人却“是个鼻子扁平的家伙,不止鼻子扁平,整个面孔都是扁平的”, 两人鼻子反差虽大,但却有个共同点“始终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 。他们发财致富的秘诀就是“三缺”,即“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 。这三处比喻将夫妇二人的形象刻画的异常丑陋,其中的夸张、讽刺将对以金田夫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嘲弄,同时也暗示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本家,由于仗势金钱而养成的飞扬跋扈和傲慢无礼的性格,将夫妇二人奚落到了极点,给小说增添了无尽的幽默色彩。

苦沙弥曾经的好友——铃木君,在资本主义 “三缺”理念的侵染下,已变得趋炎附势,惟命是从。他附和着统治阶级资本主义,铭心刻骨的鞭笞着劳动人民的灵魂,他们践踏劳动力,压榨劳动心血!猫公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为了办事方便,人民才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摇身一变,认为那权力是自身固有的而不容人民置喙。”三毛曾这样感叹过:“人类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所有权。”也许这就是贫富悬殊的根源,资本家以钱生钱,劳动者以力卖力。

铃木君总可以平静的不得罪任何人,明哲保身,总之能达到目的就万事皆可。或许这般行尸走肉、惟命是从,是踏入实业家顶峰的必经之路。人性的不自由更是体现在此,自身如何风光招摇过市,总会隐藏着牵制其发展的力量:铃木受制于金田,金田受制于资本主义势潮,资本主义受制于贪欲。他们在寻求思想解放、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处处玲珑八面,唯恐招惹麻烦,永不知足造就人性卑劣,社会阶级差异越来越大,这种恶性循环正是漱石先生所深恶痛疾的冰点。

金田家的女儿终于准备嫁给苦沙弥曾经的门生多多良,当这位实业家的新新幼苗放下礼节寒暄,威武的支着腿斜坐着邀请先生参加婚礼时,我们仿佛看见了实业家和豪门婚姻的光环让他飘游于浮云中,如此得意,如此忘乎所以。然而先生断然拒绝了应邀,他拒绝的是金田带给他的精神衰弱,断然排斥的是资本主义实业家一

手遮天的霸道蛮横。他的诚实坦然,不谙世事在此处显得如此宝贵!

多多良君似乎已经享受在金田这个不可推翻的顽强后盾之中,所以一切出于对师长的尊重,一切平日里被视为实业家应有的素质寒暄皆可抛之脑后,他沉浸于资本主义的蜜糖中,他理所当然的把金田的横蛮当做自己的武器,把金田的财产视为自己将来的遗产。所以,人们无权过问他为何如此精神抖擞,为何如此不顾礼节,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应有的产物。

猫公在苦沙弥家呆了2个年载,见识了人类的种种恶习和社会的阴森险恶,它累了倦了,推测曰:“表面上看,这些人似乎都是对一切事物无所谓的人,但如果叩开他们的心扉,就会发出某种悲凉的声音。似乎一切都大彻大悟的独仙君,其实他的两条腿任然踩在地面上;迷亭君也许是无忧无虑吧,但是他的世界也不是画中那般优美的世界;寒月君不再磨玻璃球了,他从故乡把妻子接来,这倒是稳妥了,但这种生活长期继续下去,他会感到倦怠的;东风君再过上十年八年,总会省悟到一味作新体诗去献给女人的是非吧;多多良君是能成精呢还是能作怪,这就很难说,如果他能够做到一辈子都得意的请人吃香槟酒,那就再好不过啦;铃木家的阿腾还会不停的滚下去,滚,就要沾一身泥巴,即使粘得满身污泥,总要比不滚的人吃的开;我身为一只猫儿,住在这人世上,转瞬已过了两个年头。我常想:“像我这样卓越的有见识者恐怕是难得再有吧” 。纵观全局,猫公的预测我们不得不心服口服。

小说除对话以外的内容都由猫的叙述来完成,猫公谱写时代缩影的优势在于两点,一点为:猫在地位上,理所当然低人一等,人类在动物面前展现何种秘密都有理由不以为耻,故它可以肆无忌惮的窥视人类的隐私,洞察人类的阴暗面。另一点:作为动物,任何无情的嘲弄都可属于人类的忍耐范围内,作者可以吧讽刺、批判的责任全部归于猫身上,所以讽刺更加充分、侧地。假如故事叙述者不是猫而是人,则作品中所有的辛辣嘲讽,因为受到“人”的限制,势必牵制影响力度。但故事的叙述者不是人而是猫,就可以凭借猫眼猫心,肆无忌惮的发表议论,无拘无束的窥窃人心的阴暗虚化。让猫公作为故事叙述者。这种奇思想法,把人们引入文学新天地,对先生来说,是一次尝试,更是一种冒险:看似“和平时代”的黑色幽默早已深入骨髓,要想冲击这股黑暗势力,需要冲破世俗的勇气和精辟入里的文笔。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

林语堂先生曾说:“人类一旦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与渺小、愚蠢与矛盾,就会有幽默者产生” 。这股幽默力量在江户时代已经成熟,夏目漱石先生正是这股幽默势潮的实践者。《我是猫》不失滑稽笔调,语言独具匠心,精雕细琢,每一幕欢笑背后都藏匿着讽刺与批判。不难发现,作品中幽默所引发的冲突远胜于和谐,正如马修.温斯顿所指:期待从中提供令人发笑的黑暗。猫眼谱写的黑色幽默揭露了“文明开化”时代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贪欲与阴暗,解禁了明治三十年载广大人民深受天皇专制毒害的思想束缚,释放了埋藏在劳动人民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愤懑。用心灵去触摸幽默中的艺术精髓,才能感受字字珠玑中的深邃灵魂,字字都是个生命体。

猫眼谱写的时代缩影滑稽世俗,看似仅为叙述繁琐小事,但如不细细咀嚼,则难以理解情节中穿插的深刻情理,在欢笑中,作者灵活运用夸张,对比,讽刺,反语,客观描述与主观叙述相结合等手法,辛辣的讽刺了残留于封建社会的旧事物,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的恶习表现出深恶痛绝的反感。小说字句间深入骨髓,不堪为一

代讽刺佳作。

注释:

1出自夏目漱石(日)著;刘振赢译 .《我是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2007.8○

重印)

○2出自叶琳.《现代日本文学批判史》 【J】.日本史研究 ,2001,(3) 34-35

○3 出自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史论》【N】.人民日报,2011-12-11(06).

参考文献:

[1] 孙洁.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有何艺术特色 【J】.日本史研究,2000,(5)61-63

[2] 王霞.《论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化悲愤于嘲笑,化嘲笑于利刃》 【J】.日本史研究,2002 ,(3) 3-5

[3] 谢志宇.《20世纪日本文学史——以小说为中心》.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8: 78

[4] 夏目漱石(日)著;刘振赢译 .《我是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3(2007.8重印)

[5] 高兰兴.从讽刺艺术角度解析《我是猫》 【J】.日本史研究, 2003 ,(3)2-3

[6] 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史论》 【N】.人民日报,2011-12-11(06).

[7] 米兰.昆德拉;孟湄译.《被背叛的遗嘱》 【N】.人民日报,2011-12-25(10).

[8] 马修.温斯顿.《布莱顿的黑色幽默与黑色幽默》.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 : 132

推荐第2篇:表扬是一剂 (论文)

表扬是学习的一剂“兴奋剂”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中心小学玉旺叫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少批评,多鼓励。鼓励和表扬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和桥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情感。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鼓励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引言

表扬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表扬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进步,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而给以“荣誉”。当学生采取正确行动获得进步时,教师就应依据情况恰当地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就会因受到表扬而增强继续进步的动机。这样,表扬就成为鼓励进步的手段了。表扬还必须在孩子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并有成绩之后才实施。这样,学生才能结合亲身实践体验到表扬的深刻涵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通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受到鼓舞并继续进步对犯有差错的学生,目前状态不佳的学生,表扬应珍惜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变化,要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对基础好表现出色的孩子则应提出较高要求可实 1

施肯定性表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从而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谐振。

古人云:“教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表扬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育手段,而新课程改革也提倡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在真诚的肯定中享受快乐,同时也获得足够的自信,表扬之后学生能在原有良好表现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对犯有差错的学生,目前状态不佳的学生,表扬应珍惜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变化,要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对基础好表现出色的孩子则应提出较高要求可实施肯定性表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从而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谐振。

一.寻找点滴进步

小学生最关心地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的关心和喜爱。当你面对你的学生时,尤其是那种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尽量地发现他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学生心灵深处奏响,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奋发向上。

表扬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表扬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进步,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而给以“荣誉”。当学生采取正确行动获得进步时,教师就应依据情况恰当地给予表

2扬,这样学生就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就会因受到表扬而增强继续进步的动机。这样,表扬就成为鼓励进步的手段了。表扬还必须在孩子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并有成绩之后才实施。这样,学生才能结合亲身实践体验到表扬的深刻涵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通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受到鼓舞并继续进步。

我班有一位自制力弱,平时上课说话较多,影响同学学习的学生,令我头痛不已。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站在教室门口没进去,我向教室目视着,发现他今天不像平时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乖乖的趴在课桌上静息着,我一进教室就走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说:“哇!我们班的小帅今天真乖,静息得最好。”其他同学听到后也马上静息好。在课堂上,小帅没有像以前那样东翻西摸,而是很认真、很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小手不停的举着。我抓住时机,在全班面前又表扬了他,夸他上课积极,学得又快。经过这次表扬以后,在课堂上小帅真的不像以前那样顽皮了,当他偶尔分神时,我就悄悄的走到他身旁,轻轻的摸一下他的头,他又会乖乖的坐好,认真的学着。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进步也有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只有积聚了一定的量变才会发生质变。因此,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要不断鼓励、表扬,使孩子有成功、喜悦感,并且自信心逐步增强,不断挑战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二.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良好言行及时得到强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如果错过了表扬的时机,良好言行的影响已经淡漠或消失,表扬则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只有及时的表扬才能收到趁热打铁的效果。而且表扬要适度,“拔高”或“不及”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或闪光点,我们要趁热打铁,及时表扬、鼓励。不要等到孩子的进取心冷却了,上进心销食殆尽了,再表扬、鼓励,那就一点儿用处没有了。对于那些曾经犯过错误或是在迷茫和落后状态下徘徊的学生,在他们处在转化的关键时刻,或是某个可喜的苗头开始萌芽时,及时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好好做做文章。这样即能使这些学生感到温暖和有力的支持,又能鼓起他们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也许抓住了一个契机,就会使一个学生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在五年级(2)班有这么一个男生,上课时喜欢插我的话,喜欢跟旁边的同学讲话,喜欢做小动作,上课从不举手,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我对他进行了多次教育,多次批评都没有用。记得有一次课上,我在教”boy”这个单词后,抽查学会的请举手。我看到他的小手高举着,我就请他站起来读,没想到他读得很标准。我就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听到同学们给他的掌声,他甜甜的笑了。第二次我去上课时,发现他 在课堂上不插我的话了,小手也乖乖的摆在了桌子上,我抓住时机在全班同学面前又表扬了他。课后,在我批改作业的时候,看到了他的作业本,字写得很工整。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了一句话:“你真棒!老师为你骄傲。”此次以后,在课堂上我总能听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

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应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每个学生都应有天才的一面。我们要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着力引导、渲染,不应吝惜激励性的评价语,多给他们一点关爱。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师版英语周报山西师范大学英语周报社

(2)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个人资料

姓名: 玉旺叫

出生年月: 1974年6月

性别: 女

籍贯: 云南.西双版纳.景洪

民族: 傣族

工作单位: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中心小学

学历: 大专

职称: 小教一级

通讯地址: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栋中心小学

邮编: 666100

电话: 15087627550

6

推荐第3篇:关于什么是论文

一、定义:

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和“研究”,这是论文的本质属性。

二、分类:

一是科研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项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的理论高度写成的经验报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撰写者已进行的实践与研究过程。它们往往通过测量、统计数据、事例旁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那就是研究报告。

二是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个问题尚未进行实验或实践,但依赖与某种理论或查阅文献资料,在理论上进行构想、探索,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论文。或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思辩性思考的论文。

上述两类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三、形式:

目前教育界的论文大多数出自于一线老师,经验总结论文居多。也有课题研究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论文就是上述三种形式。其实,课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报告、甚至一篇说课稿均属于论文。如果把它们排斥在外是错误的。如果不是论文,难道是文艺作品或者是新闻报道?或者说是鲁迅的杂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都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排版。

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

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

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

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

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

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

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

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

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

版物信息。

刚才已经讲过,不管是用来发表的论文,还是在校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都需要按照上面的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或毕业论文就可能通不过审核。

推荐第4篇:”什么是设计“论文

学 号 10820218

设计欣赏结课论文

(题目)

什么是设计

成生姓名 级 绩 潘佳莹 10工业设计2班

2012年4月 28日

什么是设计

什么是设计?这是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都会思考的问题,当然,对于我们学设计的在校生来说更是一个经常让我们迷茫的问题。但是对于非设计专业的人们来说,他们是怎么看待设计的呢,他们对设计的认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为此,我采访了十位非设计人士。

同学A身份: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 时间:2012.04.20采访方式:通过互联网询问

当我问他这个问题时他很惊讶,他的回答中也带着一些不确定。他说:我感觉设计就是通过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去让一个事物或是一件事情的好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别人,添加美好和夸张的手法吧。

同学B身份: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 时间:2012.04.20采访方式:通过互联网询问

她说:设计就是把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想法,通过人们能感受到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说的同时也比较不确定。

朋友C身份:机械制造专业的在校生 时间:2012.04.22采访方式:通过电话询问

他说:设计就是用自己的想法加上一定的专业知识对某种事物的研发与创造。

朋友D身份:人力资源专业的在校生 时间:2012.04.22采访方式:通过互联网询问

在我刚问她问题的时候,她以为是设计的概念,在我说完事自己对设计的理解之后,她想了很久然后才进行了回答。她认为,设计就是用你的想象力构想出来然后做成实物。

朋友E身份:本校学生 时间:2012.04.22情境:本校术楼

他认为设计就是把自己所想的东西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从而成为把所想转变成现实的依据。

一位朋友的父亲F身份:一名医生 时间:2012.04.22采访方式:通过电话询问

这位叔叔说,设计就是寻找最好的表达方式,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外在

形式表达出来。

同学G身份:人力资源专业的在校生 时间:2012.04.22采访方式:通过互联网询问

他当时的表情比较惊讶,因为我本身是学设计的吧,在说明原因后他快速地给出了答案。他说,设计就是把自己的构思放在图纸上。

同学H身份:人力资源专业的在校生 时间:2012.04.22采访方式:通过互联网询问

在刚听完问题之后,她有些迷茫,可能是从来没听过这个问题,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给出如下理解:设计就是构造出不一样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东西。

朋友I身份:没有上大学,正在工作 时间:2012.04.23采访方式:通过电话询问

在和他寒暄了几句后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说明了问题的原因,他并没有像其他朋友那样不解,只是简单地思考了一下。他认为,设计就是把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表现出来 别人做他们需要的东西。

朋友J身份:机械制造专业在校生 时间:2012.04.23采访方式:通过电话询问

和之前的朋友类似,在刚听的问题的时候也有些惊讶。然后他说:我感觉就是把东西用你自己的想法表现给别人,让别人接受、使用。

到底什么是设计,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通过对以上的非设计专业认识的采访,让我自己重新地思考了什么是设计。在我看来,设计是对原有的以存在的事物进行改进及创新,使其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推荐第5篇:我是谁论文

生于群众 生为群众 生靠群众 陆集中心学校 叶敬国

毛泽东同志在1943年6月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当前,我们正深入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要把这个活动的精神贯彻领会到位,就首先要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认知问题。我个人通过学习人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一、用生于群众的观点回答“我是谁”的认知问题。党员领导干部来自于群众,手中的权力也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解难题,始终保持亲民为民的作风,应是立党之本。无数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的执政方针,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什么时候我们淡忘、丢弃了这个执政方针,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我们要是树立党员干部来源于群众,是群众一员的导向。首先,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种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白色恐怖、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并取得了执政地位;在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与围堵当中,巩固了政权;在改革开放以后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继续保持了执政地位。其次,保持和发展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三个群体:家长、学生、教师。他们都是群众。学校的党员干部就是老师、也是家长、还是曾经的学生。教育事业实际上就是“从群众中来、为群众服务”的循环往复。最后,我们还要与错误的观点彻底“分道扬镳”。 要避免只抓表象,做个假材料,没有实绩的“花拳绣腿”、对人民群众做不到言必行,行必果的“表里不一”、只想着升官发财的“追名逐利”、不把心思扑在教学上的“作风漂浮”等四种现象,认真听取广大师生、家长的意见建议,分析问题成因,及时解决问题。

二、用生为群众来解答“为了谁”的认知问题。“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我们学习、工作、办事的目标指向,也是“为了谁”的真正归属。这个目标指向和真正归属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是由人民群众历史和现实地位决定的。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鲜明的口号,铭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检验在群众。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无数的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我们都坚持干下去。只要是涉及到群众的利益,我们都坚持去维护。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管分工怎样,职务有何不同,其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教育事业。教育的力量源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智慧结晶。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师生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不断进取。

三、用生靠群众来解答依靠谁的认知问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开展工作是我党最根本的执政方法。这就是要铭记我们所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要从这个群体中去汲取智慧,就是要在这个群体中推动社会的进步。离开了这个“依靠”,党和国家的发展就成为无水之鱼,得不偿失。 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地方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工作的开展是如虎添翼。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的坚强的后盾,始终是我们奋进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离开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党就与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改革大业的顺利进行,同样,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真诚执行、真正支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也不会顺利进行。

正确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我们进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决心。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明白“为了谁”,才会知道我们教育方针、政策、路线的目标指向;明白“依靠谁”,才会知道我们教育方针、政策、路线的力量源泉;明白“我是谁”,才会视师生为亲人、把师生当主人,始终摆正同师生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法宝”,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利器。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让我们少点私心,多点爱心、公心、细心和关心,尽量让周围的人开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014年3月25日

推荐第6篇:什么是SCI论文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编辑本段SCI论文的影响因子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编辑本段SCI刊物指标

1.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 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综合SCI刊物的各个指标,可以看出一篇SCI论文的学术价值及影响力!

编辑本段SCI论文的重要性

1.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2.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3.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4.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5.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编辑本段SCI论文的基本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 熟悉SCI文章的思维方式及语言风格,勇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推荐第7篇:什么是一个经理人论文

什么是一个经理人? 在管理的早期历史中,“经理人”被定义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这种传统的定义已不合时宜了,因为大批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层级制度受到了挑战。

“经理人”已成为我们当今生活中一个高频率用词,随手拿来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都不难看到“经理人”这个词。“经理人”一词来自英文中的“manager”。

经理人就是老板?

什么是“经理人”?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经理人”就是“老板”。但是,当飞机场旁边擦皮鞋小摊上的招牌写着“经理:约翰·史密斯”时,每一个看到这招牌的人(至少在美国是这样)都知道,史密斯经理并不是“老板”,也不是所有者,史密斯经理只不过是擦鞋摊的雇工,其职权及薪水大概仅比擦鞋工略高出一点点而已。

德鲁克认为,在管理的早期历史中,“经理人”被定义为“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这个定义符合当时的需要。它使经理人的职能同“所有主”的职能相区别。它明确地表示出管理是一项可加以分析、研究并系统地改进的特殊工作。这个定义把重点放在基本上是当时新出现的、完成社会经济任务的大型永久性组织上。

然而,这个定义实难令人满意。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使人满意过。从一开始,企业中就有些常常是处于负责地位的人,显然属于管理班子之中,但并不为其他人的工作负责。例如,一个公司中的司库,负责公司中资金的供应和使用,他可能有一些下属,从这个意义上说来,他是一位经理人。但司库本人显然从事绝大部分的司库工作。他同向公司提供资金的人,同金融社会等打交道。他是一个“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人”,根据传统的定义,他不是一位经理人。但他却是高层管理团队的一位成员。

一位在公司中负责市场研究的人可能领导着许多人,因而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位经理人。但从其担任的职能和作出的贡献来讲,他所领导的人或多或少,或者完全没有,都不会有什么差别。一位完全不领导什么人的人在市场研究和市场分析方面完全可以作出同样的贡献。他如果不是被迫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他的下属和他们的工作上,他甚至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

按照传统的定义,即:一位经理是一位“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我们就应该说他是“市场研究人员的经理”,而不应该说“市场研究经理”;然而我们惯用的称谓却是“市场研究经理”。这毕竟是正确的称谓,因为这一称谓充分道出了管理职位的责任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衡量担任该管理职位的人的绩效。

这种传统的定义已不合时宜了,它已成为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组织和真正绩效的一种障碍。目前,企业中增长得最快的是各种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他们都对公司创造财富的能力、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其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通常并不是什么上司,也不为其他人的工作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显然又不是经理。

这种人虽然首先在技术研究工作领域中作为一个独特的集团涌现出来,但却不限于这个工作领域。实验室中的高级化验师负有重大的责任并作出重大的决策,其中有许多影响是无可挽回的。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那些深入思考和制定公司的组织并设计出各种管理职务的人,不论他们的头衔是组织规划师或管理发展部主任。此外还有高级成本会计师,他决定并分配各项成本。他为管理当局制定衡量企业绩效的标准,事实上他在很大程度决上决定着是保持或是放弃某项产品。属于同一范畴的人还有:负责制定和保持公司产品质量标准的人;负责建立公司销售系统的人;以及广告主任,他可能负责公司的基本推销政策、公司的广告信息及其应用的手段以及广告效果的衡量。

在目前的组织结构中,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成了一个问题,对他自己来说也成了一个问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传统的定义。这些专业人员的头衔、报酬、职能、职业机会都混乱不清,成为不满和摩擦的一种原因。有必要更灵活地把管理集团的人员安排到各种任务小组、工作小组和其他组织单位中去。这种组织单位不符合传统的“直线组织”的概念,即其中一个人是上司,其他人是下属的一种组织。

换言之,在实际情况下,传统定义中的“经理人”虽然是“上司”,但有时也得编排在某一个特定的团队之中。传统定义中并非经理人的专业人员成了团队的领导人,而传统定义中的“经理人”在团队中反而成了一名配角。因此,“经理人”和“非经理人”的传统划分已不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

经理人的新定义

因此,今天已到了迫切需要研究“经理人”的新定义的时候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次有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他们在经理人的定义中补充了一个新的定义:“一个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从而使专业人员有“平行的发展机会”。这就可能对一个从事“专业”工作的人付给恰当的报酬,而不一定要提升担任一种“经理人”的职务,即提升到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位置以后才能得到较高的报酬。

但是,这种办法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采用这种办法的公司说,专业人员的不满仍未能完全消除;充其量只不过是略为缓和而已。专业人员认为真正的“升迁”之路,仍以进入“管理圈子”为标准,仍以担任“上司”为标准。按照这个新定义,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虽然是跻身于管理世界之中了,可是管理世界却分成了两半。一半是“做自己的工作”的经理人,另一半是“管理他人工作”的经理人。这种划分的结果,强调的仍是权利和职权而不是责任和贡献。

在美国之外,这个问题可能更糟。在日本,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人完全没有提升的机会。年资条例迫使资格老的日本人都成为一个行政管理人员——其结果是,最能干的新闻记者被迫终止写作,最能干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停止研究而成为“研究经理”。

因此,在确定一个组织中负有管理责任的人时,较为恰当的是强调指出其首要标志不是对人员的指挥,而是对贡献的责任。明确的标志和组织的原则应该是职能而不是权力。

但是,这些人应该叫做什么呢?许多组织提出了一些新的定义或试图给一些老的术语以新的意义。最好的办法也许不是造出一种新的术语,而是沿用流行的叫法,叫做“管理集团”。在管理集团中,有的人的职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另有些人承担一些特殊的工作而并不承担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责任;第三种人有些模糊不清并处于两者之间,其职务或者是工作小组或任务小组的组长。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更谈不上是尽善尽美的解决办法。在每一个组织中总有些人是真正的专业人员,他们只不过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并不把自己看成是管理集团中的一部分。他们愿意继续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基本上不大关心他们所属的整体。他们所关注的是他们技术上或职业上的技能,而不是他们的组织。一个人事部门中的心理学家把自己看成是一种专业人员——即是其学术专业界中的一员——而不是某一公司的一位经理人员。

针对以上情况,德鲁克建议把管理集团中的所有成员都叫做管理者executive),而在整个组织中只有四个级别:初级管理者、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公司管理者;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包括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两者在内的级别制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描述一个人的地位了,例如“热处理高级工程师”、“成本控制管理者”,从而把级别和职能区别开来。这种制度可能比试图建立“平行阶梯”的制度更能取得成功。

职衔、职能和报酬

有关经理人的传统定义还意味着,一个经理人既然是“上司”,就一定要

比向他报告并被认为是他“下属”的人得到更多的钱。这在装配线工作和文书工作中是有道理的。它也适用于还没有达到专业人员水平而不能对自己的目标和贡献承担全部责任的初级知识工作者。但是,对于真正的专业人员,即在企业内他所处的领域中被认为是领先者而在其专业范围中是标准制定者的人来说,这就没有什么道理了。对于他来说,应该应用“表演艺术家”和“体育明星”的规则。

没有人会对一位棒球明星比他的教练甚至经理拿更多的钱感到奇怪。没有人会对一位歌剧女主角在一次演出中所拿到的钱比剧团经理一年的工资更高感到惊讶。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第一流的体育明星或出色的歌唱家都需要一个经理人——但他们的贡献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贡献正表现在不同的报酬上。因而,在组织上是“下属”的人却比他的“上司”即经理得到更多的钱。由各种作业人员或专家组成的一个单位的经理,其工资当然应当高于该单位中的绝大多数人员。但是,如果该单位中有一两个“明星”的工资高于经理,那也并不能认为是不平常的,当然更不能认为是不恰当的。这同样也适用于销售人员。一位明星销售员可以比地区销售经理拿更多的钱。这也适用于研究实验室,以及其他各种由个人的技术、努力和知识来决定其成就的领域。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经理人的定义中补充了一个新的定义:“一个以个人方式作出贡献的专业人员”,从而使专业人员有“平行的发展机会”。

德鲁克建议把管理集团中的所有成员都叫做管理者(executive),而在整个组织中只有四个级别:初级管理者、管理者、高级管理者、公司管理者;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包括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两者在内的级别制度。

推荐第8篇:假如我是校长论文

假如我是校长

双河中学 彭军 内容摘要: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以一种献身精神来做好校长。我会把学校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的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关键字:

特色 教学改革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正文:

面对当下的质量压力,现在的学校“千校一面”、“万人一语”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家都在应付检查、应付“分数”、追求“分数”。而真正办出了特色,走特色之路的学校还是很少的,特别是在我们贫困山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作为教育人的观念问题。试想:如果我们老师都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能够学好。我们还会急功近利吗?还会为了“分数”不择手段吗?如果校长树立了正确的质量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学校还会进入缺乏理性竞争的怪圈吗?还会为所谓的“分数”、考核发愁吗?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以一种献身精神来做好校长的职责。我会把学校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校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为学校的发展负责,把学校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现在我们面临着学校发展的很多问题,如方向、特色、延续……这方面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研究办学传统,创立特色,选定发展之路。

世界上众多的名校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校长可以变,但办学传统不能变。如:北大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美国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宜川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这些都指引着学校的发展。

面对我们这些学校,有多少学校知道自己学校的传统,又有多少学校有发展规划,有多少教师知道学校的发展目标,又有多少学生知道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了目标的指引,没有目的的教育又怎能有特色?怎能得到发展和创新?

作为校长,首先要研究学校的办学传统是什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将自己的理念变成全体师生共同的理念。让共同的理念指引学校的发展。让学校的发展又激励教师的发展。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不遗余力引领教学改革,促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改革关键在校长,核心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重点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根本是改变教师观念。

当下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成果,迫使我们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面对教学改革我想从两方面入手。

一从课堂入手。俗话说:“质量要上去,校长一定要下去”,校长要走进课堂,去听课。通过听课,可以知道老师的品行。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是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表现出来的。通过听课还可以评课、指导课,对教学改革才有发言权,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入手。从宜川学习后,很多领导、教师都认为值得学习。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坚持了多久,学到了什么。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那份坚守和观念。现在我们的教学很实用,就是考试,太呆板,不是教学生学习,而是死记知识。很多人不想动,不想变,是怕影响中考、高考。也还有部分教师有畏难情绪,还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个方法问题,而是个观念问题,观念变,一切变。

针对观念问题,一是可以通过各类培训、特别是学校组织针对性的校本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二是在学生中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根据学生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培训。三是树立标杆,试点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克服一切困难。由点到面,最后全面推进。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为教师的发展负责,把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个好的学校离不开一群敬业、奋进、协作的好老师。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好的校长,也不会有好学校,更不会有好的教育。既然这样怎不能为教师的发展负责呢?

1、明确目标,做教师成长的引路人。在长期的工作中,教师难免感到单调乏味,很容易让教师失去激情和前行的目标。在工作之余校长就要学会用目标激励教师。比如:有的教师希望成为教学骨干,校长给他提供展示的机会,用心打磨,不遗余力地培养,那么这位教师可能会在专业路上走得更远。有的教师能写,有的教师善于研究……学校给予他们机会,最后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的的景象。

2、敢于担当,做教师工作的掌门人。面对现在的升学压力,给教师机会的校长比比皆是,给教师机会又容许失误、犯错的校长却不多。我想有时教训比分数更重要,教训往往更能触动人的心灵,让人实现蜕变、成长。面对教师的失误、犯错,校长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多的教育教学骨干。年轻教师,在开始工作时,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在面对这些教师时,校长更应该像“当家人”一样为他们保驾护航。

3、细节关怀,做教师生活的贴心人。让教师在工作中能体会到“家”的温暖,提升幸福指数,能主动、积极的工作是我的追求。如:让老师有固定的时间锻炼时间;关心教师在校的伙食情况;解决教师在校的生活困难;大型活动,送给教师保护嗓子的含片;组织教师体检。再如:教师生病,前去探望;教师生日,送上一张贺卡、一束鲜花、一声问候。

假如我是校长。我会为学生的发展负责,我会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梁启超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国家的未来。然而,在以前的教育中,对教师的研究、重视、和发展远远超过了学生。

经过外出(宜川)和理论学习,大大改变了传统这一观念。现在各类改革理念中,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生是课堂主体。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重学生实践、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作为普通的教师。这里粗略的谈了一下自己是校长的想法。也是工作的愿景。具体的操作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探索、总结。

推荐第9篇:什么是论文摘要(0)

什么是论文摘要,论文摘要如何写

一、什么是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即“摘其要点而发”。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內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论文摘要就是论文内容提要,是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

内涵:短文

外延: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简明、确切的不加解释和评论的

论文摘要是简明、确切、不加解释和评论地陈述论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论文摘要起什么作用?

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

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

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三、论文摘要应包含那些内容?

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摘要的四要素:

①目的: 研究的目的、范围、重要性;

②方法: 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结果: 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数据和结果,;

④结论: 得出的重要结论及主要观点,论文的新见解。

(重点是后面两点)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四、论文摘要如何写?

1、应该怎么写文字:简明扼要: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需要充分概括;

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兴趣,使他们继续读;

2、不应该怎么写

不能冗长,少写无关的东西,语句不能含糊不清。

怎么给论文找关键词

论文关键词是信息社会对文献资料加工、储存和利用的基本要求,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在科学技术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的积累以几何数字的形式增长。因此,利用关键词可以有效的对个类文献进行分类处理和保存,可以使读者利用关键词来检索和运用文献资料。

论文关键词和论文摘要一样都是论文的重要概述,只不过论文摘要是以句子和段落的形式概述论文,而论文关键词是以词组的形式概述论文的。准确的关键词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的掌握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的关键问题,更使读者能够利用它准确的查找到该论文。一篇论文能否准确的为读者二次运用和参考,关键词是也是关键。作者发表的论文不标注关键词,文献数据库就不会收录该论文,读者就检索不到,该论文就不会被检索和被再利用。

论文关键词一般要求3—5个词或词组,学位论文5—7个词或词组。关键词的选取可以从论文的题目、内容摘要中来提炼,也可以在论文中来提炼。在关键词中,要反映出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应该全面反映论文的研究成果。论文关键词不能写成一句包含主语和谓语及宾语的短语。

论文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逐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然后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亦可

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

推荐第10篇:论文爱是一种等待

爱是一种等待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作为初为人师的我肤浅的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育者的循循善诱,耐心等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上-----德育时时处处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I’m sorry!”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董存瑞》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体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的与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行为上----- 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生语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三、情感上----责任教育

对于我的学生,我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刚在我们班级发生里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身在课堂心却不在,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有顶撞了几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个孩子在四年级还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可是上了五年级用“痛改前非”一次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班级的综合进步奖刚花落他家,他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生气,我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他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事后,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让我打心里开心。

如果我把对他行为的惩罚变成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他,对于他可能永远都是一个阴影,更失去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宽容同学们错误,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他们学会对自己过错承担起责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但也有些书中写道,我们要摈弃惩罚,惩罚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其实我觉得,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我们可不可以把惩罚升华成责任教育呢?还是让我们在实践中去得真知吧。

一个学生——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记得在“小手拉大手,革除陋习”的活动中我认识了这个关联图,我明白图的根本是学生,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我,面对如此大任,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耐心等待,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第11篇:爱是一种行动(论文)

爱是一种行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数学老师的我走进了英语课堂。对于英语老师的教学内容,我不能保证都能听懂,但我想了解一下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毕竟这是我新的教学岗位。这是一个城区学校,与我来时的农村中学是不同的。

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我始料未及的。由于我没有带凳子,有好几位同学都主动让座,同学们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开始上课了,英语老师用流利的口语讲述着每一个知识点。刚开始,学生们都还能“正襟危坐”,还不时回过头来看我。不久,当英语老师转身书写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趁机与前面的同学讲话,他的同桌拽了他一下,顺势向我的方向指了指。虽没有被上课老师发现,但也规矩了。半节课过去了,有的同学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做小动作的、打瞌睡的、看课外书的都有。通过这节课,我的感觉就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终于下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与课堂上判若两人。但同学们仍然规矩的站在位置上让我先走,当我快要走出教室时,有个学生叫:“老师,请等一下。”我很惊奇,回头问道:“是叫我吗?有什么事?”那个学生脸通红的怯怯地说道:“老师,让你失望了,由于我们班基础太差,刚才上课时表现不好,请您别介意,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我们英语老师很不错、很负责,只是我们„„”我连忙笑着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你说的是真的,都非常不错,尤其是你。”后来我和老师们交流,我才知道,这是一个算不得学习成绩好的集体,但却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级。我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事后,我不能不为学生的善良、纯真和对老师的尊重与热爱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老师的爱。回想我们老师的教学,总是报怨,这个学生基础差,那个学生调皮„„如果我们能处在学生的位置想想,他们确实有很多的优点。对于自己学习吃力的学科,还得日复一日的呆在课堂里,没有旷课。我们的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易了。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学生身边,生活在学生心里,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表露在学生眼里,而且还会从学生的心里折射出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学会爱学生。教师的爱是春风化雨,默默付出时,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回报,总觉得师爱就是一种责任,是我们教师的灵魂。巴特曾经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号码:13765689346

邮箱:bshzhxleimin@163.com)

(手机

第12篇:生活处处是教育论文

生活处处是教育论文

摘要:孩子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中或在幼儿园里都要给孩子组织参加各种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各类活动是给孩子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孩子;德育;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早期的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但是很多人都认为,早期的教育就是去开发孩子的智力,便很早的就让孩子们去学习很多的东西,如:画画、跳舞、写字、钢琴等等。因此忽略了孩子们早期的品德教育。由于每个孩子受到不同环境影响,来自不同的家庭来,所以行为习惯都各不相同,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所以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家长们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1、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可以从平时的常规抓起,让教育和生活相互结合,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日常的交流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学会说“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在玩玩具的时候学会分享,学会谦让,懂得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别人玩,不去抢别人的东西,在活动中学会帮助,帮助其他不会的孩子等等,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孩子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不同的方面上,时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孩子良好的品行做好基础。

2、在不同领域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领域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领域教学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如给幼儿讲《诚实的列宁》的故事,引导幼儿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讲《七色花》的故事,使幼儿了解自己有了快乐,有了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也会从中感到分享的快乐;《三只蝴蝶》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拔萝卜》的故事,说明了大家团结起来

力量大的道理.。听故事时,幼儿会全神贯注的,此时是最易于调动幼儿情感积极性的时候,他们时常会将自己引入童话故事的情节之中,从而通过故事引发了幼儿潜在的道德共鸣。音乐课《分果果》、《小娃娃跌倒了》等也是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帮助别人的好题材。又如上手工课《粘贴国旗》时,先让幼儿观察认识国旗,红色的国旗左上角有4颗黄色的小星星及1颗黄色的大星星,每颗星星又有5个角,幼儿从中既巩固了计算的有关知识,又在动手粘贴的过程中加深认识了国旗,让他们懂得了尊敬国旗,热爱国旗的道理。

3、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三八”节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奶奶、爱妈妈、爱阿姨教育,以及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节对幼儿进行尊师教育 , “五一”节爱劳动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老师、妈妈的好帮手;“十一”国庆节爱祖国活动,我给孩子们讲了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小故事,使幼儿懂得了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有生日,爱祖国就象爱妈妈一样。通过各个节日活动无一不在孩子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4、在参观游览中进行德育教育

带幼儿外出参观名胜古迹,组织幼儿观赏家乡的秀丽山河,丰富幼儿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从小爱家乡、爱劳动、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我们利用春秋游组织幼儿到凤凰山公园、荔枝公园、古谯楼名胜古迹等参观游览,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及乱大小便,爱护花草树木等;带幼儿到步行街参观摄影展,从照片中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这些活动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难以忘怀,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5、在家园共育中进行德育教育

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配合。现在的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幼儿都以“我”为中心。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从而变得任性、骄蛮、无礼、自私、冷漠。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是因为他们觉得分享就是使他们失去所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家园教

育的一致性。在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为幼儿代办,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动手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变得事事依赖他人。建议家长可以利用过生日等机会,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食物,让他体验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在家里,父母要教育孩子给家人分东西应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是孩子自己的,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好品质。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新世纪人才。

第13篇: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论文

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

摘要: 中国现在的教育错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我将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些社会关注的问题,让中国的孜孜学子不再抱怨,全方位的发展,最后成人成才。

关键字:教育问题,教育制度,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承担着塑造公民素质、培育各类人才的重大任务。

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知识贡献,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素质教育推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很严重,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各级各类教育不同程度地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高度上,教育体制亟待改革。

中国现在的教育面临着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的市场化现象

所谓教育的市场化,其实就是把教育事业、教育机构看作是谋取经济效益的机构,把教育看作是一种产业,一种可以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资源、一种具有经济收益的经济活动。产业化和市场化就是要把教育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

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选择。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在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教育活动已经

潜在或显在地演变成一种教育或学校经营教育经济的手段。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国家的教育责任削弱、教育价值的扭曲以及教育不公正现象的严重,这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严重阻碍。

二、学校教育的行政化现象

所谓学校教育的行政化,是指学校教育的进行以及组织建立在政府严格的行政掌管和控制中,一切以政府的行政意志为转移,而且为了应对外在的行政化,学校教育的内部组织结构也行政化,也以行政指令来决定教育和教学。外在的行政机构掌握着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从学校管理到教师的教学,从教学的评估到学校考试制度,等等,这是中国教育从大学到小学一种独特的体制。这种体制构成了学校唯行政意志为上,一切以服从行政意志为转移。

政府行政权力通过各种方式对学校教育进行控制。一是过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控制学校教育,决定学校教育的内容,决定或指导学校教育活动。二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行政通过经济方式控制学校教育,以各种“工程”“行动”通过经济资源的操作,把学校教育吸纳到政府强大的控制之中,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也迎合政府的意图和要求。结果,政府的行政意志主宰了教育,而教育自身的目的、价值和方式被抛在一边,行政意图僭越教育的价值,有时候政府的行政任务超越了教育本身应当实现的任务,行政利益压倒了教育使命。三是行政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新的控制方式,进一步强化行政控制权力,特别明显的是行政制定多种以行政为取向的学校评估,根本不顾学校教育内在的特殊性。对学校教育进行不合教育价值的强制性的规定、干预和约

束。其实,在中小学各种各样的不合理评估也存在,在这样的评估威权中,学校不得不就范,不得不按照行政规定好的固定套路办教育,不得不按照行政的意图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不管符合不符合教育的价值和目的。这样的评估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于教育的“领导权”和“控制权”,进一步使得中国的教育成为以政府的行政为中心的教育,行政对于教育的控制越来越牢固。这造成了学校以服从行政意志为首要任务的现状,教育的价值被扭曲在所难免。

行政化的学校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长期的瓶颈,如果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首当其冲的不是教育内容的改革,而是对行政化这样的不良制度的改革。

三、学校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中轻视、忽视乃至回避了教育公正的问题,采取了效率优先的指导原则。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些根本问题基本上都是在忽视教育公正之后造成的。城乡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投入的巨大差异、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受重视不够、城乡贫困人口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问题,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差异问题、择校问题以及学校对部分学生的教育歧视问题,学生的生存状态不良问题、学生的教育中的各种基本权利不受尊重问题,等等,都是由于缺失教育公正而造成的。

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我必须让社会重新认识教育产业化。有关当局不得甩包袱,将义务教育学校市场化、私有化,高等院校不得靠高收费来维持庞大的官僚行政队伍,应当尽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大学,取消在高考招生、政策扶持等方面对民办教育的歧视,还教育权于社会,还教育资源于社会。

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我会恢复政府举办的学校的公立性和

非赢利性,教育部的大学属于国立性质,应当面向全国平等招生,取消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歧视政策;大学应实行政校分开、教授治校的制度,鼓励自由和创新的学术研究,让大学成为“社会的良心”、理想主义的最后家园;遏制学术腐败,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革除教育资源扶优的政策,取消公立学校中的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大力发展私立高中、中专、大学;采取严厉的措施铲除教育腐败,瓦解教育既得利益集团,取消导致腐败的保送生、特长生、定向生、国防生、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政策,遏制高考招生中的贪腐行为,保证弱势群体的子女能够上大学、上更好的大学。

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我必须建立透明、法治的公共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应交代议机构、全民讨论;教育管理制度应当改革,改变行政化、官僚化的现状,减少后勤队伍;取消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垄断和控制,行政部门只能按照《宪法》和《教育法》对学校进行投入、宏观规范,不能以政策方式进行具体的干预和谋利;各学校自行决定发放毕业证书、学历和文凭,其价值和含金量由社会竞争和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各学校和教师自主设定课程、选择教材、编写教材。

中国教育制度的不足之处在于脱离现实,即脱离中国的经济现实,也脱离中国的政治现实.中国教育制度脱离中国的现实,这不仅是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其对中国的现实的这种理解的方式和方向,即其在实现的形式和结构上,也脱离中国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和需要.

在中国现不在的教育其实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在现实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中,如何建立政府与学校的正确关系;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如何建立、平衡中央与地方管理教

育的权限和关系,促进教育的地方化;改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促进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以保障学术研究的高水平和创造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资金的问题,现在中国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根据国际上的标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要占到国家GDP的4%,而现在的中国的投入却只有国家GDP的2%。

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首先加大教育的投入,将教育的投入提升到我国GDP的5%左右,将这些投入用于减轻学生的上学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中小学的教学的硬件及软件设施,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大在社会实践方面的投入。多搞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

如果我真的是教育部部长的话,我将会结合中国的现状实施这些措施,解决现在教育上面存在的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后将中国的教育制度健全,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如果我是教育部部长

班级:09级临床

(五)班 学号:2009144172

姓名:崔强

第14篇:什么是科技小论文

什么是科技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技小论文

一些同学把写科技小论文看得很平常,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技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内容要短一些,不要过于高深。 科技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那么,科技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三种要求 。

二、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小论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这个题目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广,或过于深奥,不然无从下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会失去论文原本的真实性。 本次的科技小论文选题可以参考丛书的有关课题,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手段。也可围绕自己劳技创意和制作过程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的注意事项

一、选好课题

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要注意以下原则:价值原则,即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要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指导和参考的意义;可行原则,指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个人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知识面、手头资料、实验条件、周围环境,不可贪大求深,应该量力而行;新颖原则,指课题应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过但未解决或完全解决,要注意“文贵创新”。

二、拟定题目

文题如目,好的题目能够叫人拍案叫绝,一眼难忘。它好似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对吸引读者起着关键作用。好的科技小论文题目要讲求三个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题目要用精练的文字将论文内容确切的揭示出来。如某位同学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浓度》,一看题目,http://.cn。就可以知道论文阐述的内容,一目了然。小,指的是题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写得集中、紧凑。题目过宽,往往由于我们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围窄,专业知识不深,而难以驾驭。如某位中学生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的题目是《静电除尘黑板擦的研究与制作》,题目小且具体,学生可以作深刻的阐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题目中透露出新鲜的立意。选题新鲜,才有阅读价值。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新的发现,即使表达再好,论证再有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你知道科技立项结题报告论文格式及相关要求。

三、写好开篇

文章开头处于定调的特殊位置,历来为写作者们重视。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开头部分虽短,却是全篇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绪和对众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笔之前必须对全篇有总体把握。 科技小论文的开头,不一而足,并无固定的格式,但却有章法可循,这就需要对各种开头的技法细加领悟,根据写作实际灵活运用。

1、例题引路法 写作科技小论文,开篇引题,显示了研究问题的实在性,激发读者顺藤摸瓜的愿望。如某同学撰写的《一道容易解错的力学题》一文,作者开头就摆出了一道同学们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错的力学题,并将错误的解答过程陈述给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兴趣,而急于读完全文,以知道这道题究竟错在何处。

2、揭示背景法 将研究的问题,放置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让读者在较高的层次体味其研究的意义乃至方向性。如《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些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日益突出。 这一开头就将研究的问题与命题的发展趋势,当今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紧扣一起,使人们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指出危害法 许多争鸣、纠错的小论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让人们骤然心惊,晓知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4、概述论点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将主要观点集中呈现给读者,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无异于交给读者一串钥匙,往下阅读便是尝试去打开一扇扇大门。

5、设置疑问法 设置疑问主要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让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关注研讨的问题。 以上是写好科技小论文开头的五种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开头的方法不胜枚举,且各种方法常常是有机结合,渗透并用。

四、分述要点

经验材料繁多复杂,怎样使它们井井有条地统一于中心论点呢?在小论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分条论述的方法,往往得心应手。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性强,层次清楚,给人全面深刻的立体感。当然,每个观点,都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概述性要强,客观性要强,创新性也要强。

五、用好材料

科技小论文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材料罗列成文,深透的说理,规律的导引是其本质特征。观点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论文的价值体现在论题的价值,论题的价值又通过材料的论证体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会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论文。

六、文稿写作常识

为了减少编辑发稿时的困难,也为了减少论文排版时的差错,作者在撰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写作常识。 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问题:文稿用标准稿纸书写清楚(或者用电脑打印)。每格一字,单独占一格。不需排印的说明文字一律用铅笔标注。书写时应使用规范的简化字,防止错别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语、古文和引用文献的数字外,一般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公元的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亿”、“万”作单位。四位以上的数字连写,不用分节点;外文字母、化学符号等要写得端正清楚。外文应用印刷体书写,大小写必须分明,并用铅笔标明玩儿文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此项内容请以中学教材中的写法为准,化学结构式中各个线条位置的排列必须准确;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应另行居中书写,并使用规范;使用规范的标点和其它的符号。书写时,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占两格、连接号占半格,其余符号占一格。并注意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引号的书写位置;文稿中涉及到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文字叙述中用法定汉语名称;文稿中的表格应由作者填写清楚。表号和表名一般在表前,说明在表后。同一表格另页再写时,前面应注明“续表”字样。表内文

字末尾不加标点符号,回行顶格;文字能叙述清楚的内容,一般不用插图。使用插图必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要注意文字与插图的衔接搭配,插图均应按序编号。 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

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 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

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 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

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 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

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和β射线的发现者,看见他的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代表就一定要我们教师成为教育专家,成为学者。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教学思路即可,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自己的风格。

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长度。在小课题研究

中,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要考虑问题抓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总结经验找规律。

那么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

案例:“站起来就说”

顾老师任教初三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经过一番思考,顾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顾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然而,顾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小课题研究就是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学研究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学研究。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的特征:

“属己”: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的“属己”特性。真实:小课题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用表演提高作文评讲课实效性”“如何解决学生抄作业的现象”,等等,也许这些问题似乎有些小家子气,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迫切的难题,是常常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育活动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方能真切感受.因此,它是真问题。

微观:小课题着眼于“小”,以“微型”彰显特色,它的切人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由于切口小,一个教师或一个课题组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小课题;由于切人口小,所以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更加适合一线教师。

即时:一方面,小课题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

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发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的。另一方面,微型课题在研究周期上很灵活,不受时间限制,一周、一个月,时间周期不等,方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机应变,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

渐进: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默会的、多元的生成行为,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丰富的渐进过程,其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隐性的成果)大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更难以凭借传统的标准进行量化考证。所以,更需要教师拥有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务实的品质、一种坚持的毅力。只有如此,才能将真问题做成真研究;从小问题闯出大天地。

第15篇:论文是教师成长的足迹

论文是教师成长的足迹

——兼谈怎样写好教研论文

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牟林

成都华西中学每年都要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今年,我们收到论文97篇。在评比的基础上,本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择优编辑了校本刊物《华西学人》。借此机会,有幸遍读了老师们的作品。既欣赏到不少亮点,也觉察到不少问题。很有必要在这里和大家聊聊,或可给同伴们一些帮助。

一、谈谈亮点

在阅读论文的过程中,不时地会觉得眼前一亮,有时还禁不住拍案叫绝。

1、闪耀着新理念的光辉

我们的新课改差不多推行二十来年了。“以人为本,学生中心”应该是新课改最核心的理念。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基本可以算是在新的教育理念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带有新课改思想的印记,我们的论文也普遍闪耀着新课改理念的光辉。

无论是唐华的《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兴趣的融合》,韩林凤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对高中生法治教育的思考》,还是刘琳琳的《从台前到幕后》,都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立论、思考、论证和探求,都谈的是“学生主体论”“人本主义学习论”这些高端的话题。她们的论述和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也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讨论和探索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某种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由这些文章,我想到,现在不是号召教师们“转变观念”的时候,而是营造环境、优化条件,帮助我们的老师去实践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把它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时候。

2、有触及课改前沿的勇气

近来,课改的热门话题就是课程建设,“教师课程领导力”便是这个话语体系中的核心主张。王舒琳和张立萍组合谈论的话题就是《在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实现教师课程领导力》。她们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更有实践。同时也是我校开展活动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经验的一个总结。这给学校有系统地开展课程建设注入了活力与希望。我校课程建设也推进多年,但举步维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备课组在课程建设上有所作为。

3、多种教学模式呼之欲出

有好多老师的文章谈到“课型”“模式”这些话题。例如谢东金的《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型模式探索及尝试》,罗倩雯的《游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罗炽荣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都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尝试。这是最为可喜可贵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比如《立体几何》的教学。也可以从教学任务的角度,比如《高三复习》。可以从很小的一个点出发,也可以是一个学科。在我们学校,能够拿得出去、叫得响亮和形成气候的教学模式真的还没有,我们希望这几位老师和更多的老师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4、活力四射的探索精神

李奇的《主位推进理论与高考阅读七选五新题型》,彭利华的《切块拼接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张沁的《初中生物课堂物理建模活动初探》,薛美林的《系统探究式教学反思的运用》,刘琳琳《中学语文“选择式”教学法》中,“主位推进”“切块拼接”“物理建模”“系统探究”“选择式”这几个词非常抢眼,给人以新鲜、充满活力的印象。他们的探究,有理论依据,有实践支持,个性化突出。真心希望这几位老师能带动更多的老师深入下去。长久坚持,必成大器。

5、看到小专题研究的进展

这次,特地收入了高

一、高二和初三物理备课组的三篇文章,这三篇是他们的小专题的研究成果。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毕竟开了头。包括杨欢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和高一的《创设物理情境与建立物理模型》谈的都是如何进行物理建模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系统、长期地研究下去,尤其是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更可喜的是,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如张云华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自主创新的升华》中倡导和肯定的那样。物理组带了头,其它教研组要尽快跟上。

6、植根于课堂

本次论文,是老师们教学经验的总结。例如曹勇的《从材料关系到处写作立论角度》,王小菊的《概念隐喻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邓娟的《英语作业布置的尝试与思考》,邓霖的《英语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思路与策略》,杨国东的《高三化学复习如何回归教材》,刘玲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措施》,张沁的《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教学对策》,唐玲的《扎染艺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讨》郑雷的《中学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与配置》,尹燕玲的《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和章云凯的《微课促进信息技术课堂革新》这些文章都是谈教学策略、对策、方法、措施的。他们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点,深入下去,形成他们自己的操作策略或方法体系。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问题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是真实的问题,在做真实的研究。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教学科研的精神。我们说课题来自问题,只要锲而不舍地研究下去,必然会凝结出我们自己的成就。

7、后生可畏

这次评优秀论文,获得一等奖的多是青年教师。他们的文章不仅格式相对规范,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活跃度。比如高婕的《以人物之灵魂塑造课堂之灵魂》,黄爱萍的《彝族阿都“朵洛荷”的曲调和唱腔分析》,张雅枝的《当木版画遇上景泰蓝》,郑箭敏的《中学生作文教学艺术浅析》等。她们谈到的都是灵魂、艺术、美学这些高端雅致的话题,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二、聊聊问题

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有惊喜也有遗憾,暴露的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

1、格式问题

这本来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论文评比《通知》中交代得非常明确。我们的老师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接受写文章的教育,大学毕业都要写“毕业论文”的。所以,我们是受过写文章的专门训练的。内容如何且不说,先把格式弄正确是不难的。

(1)标题和关键词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应该明确的告诉读者“我要说什么?”或者 “我的观点是什么?”。标题,要尽可能地简捷,一目了然。要准确,关键词一定要选择好。例如《从材料关系导出写作立论角度》很明白,关键词就是“材料关系”和“立论角度”,作者的观点就是“通过对材料关系的分析可以较好地把握立论的角度”。要说什么很明确,作者的观点也很明确。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标题中,而且是文章中的高频词,一般不超过三个。 (2)摘要

摘要,就是对文章的主旨、观点和内容的概述。目的是使读者很快就知道文章大意,再选择详细阅读还是浏览式阅读。这是作者尊重读者的表现。摘要一定要言简意赅,直截了当。

(3)正文

我们要求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保持通篇字体的一致性。正文中只要求“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要注意的是每段的开头的第一个字要缩进两个字符。正文中的小标题也要简捷。有的文章用一个长长的句子做小标题,还要提行,中间还有断句,这要不得。正文内部有时需要插入特殊内容,如学生的话等,可以换个字体以示区别。但是,所插入的内容的字体应该统一,我们要求的是小四号楷体。插图一定要清楚,大小适度,用“紧凑型”比较好。行距1.5。

(4)参考文献

我们要求【参考文献】部分用五号宋体。番号就用“1.”(用[1]也可),左边顶格。

2、内容问题

教育科研论文,表述的内容都是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的一些研究性成果。这就要求我们:

(1)要准确地表述问题

比如物理组的两篇文章都谈到“物理模型”,什么是“物理模型”,文章中应该给出准确地,当然可以带有作者个人理解的定义。杨欢老师就用专门的篇幅介绍了物理模型的概念的内涵(定义)和外延(分类)。

(2)要讲清楚问题背景

问题来源于哪里?课堂?学生?学科?文献?自己的教学实践?同伴的提示?上级的课题指南?目前该问题有没有人提出来?解决的如何?„„我们要交代清楚。杨欢老师的“引言”告诉我们,物理模型的问题来自于物理学科。对于小专题研究,则需要专门写《问题背景研究》《文献综述》之类的文章才行。

(3)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意义

曹勇老师说“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所以他要谈审题立意问题,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张沁老师说“模型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科学的认知观”所以她要研究模型建构。谈意义,反应的是作者对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即回答:该问题值不值得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作者要充分论述,这既是给自己信心也是试图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是小专题研究,需专文论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4)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策略、措施、对策等等)是体现我们的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也是表现作者个性的地方。给自己的方法命名,是体现个性的重要方式,如李奇老师的“主位推进”,王晓菊老师的“概念隐喻”,彭利华老师的“切块拼接”都比较有个性。高一物理备课组的“创设情境和物理建模”很清楚,就是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模型和建立物理模型,该文罗列了许多方法,都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就很有说服力,有成果感。有些方法还可以模式化,如刘琳琳老师的“选择式”教学法的程序,曹勇老师的“导图分析法”,谢东金老师的“复习课流程”等。

(5)要重视案例的价值

论文集中,大多数老师都列举了教学案例,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证明方法运用的效果。对于科研论文而言,这种实证研究的思想很有价值,是值得提倡的,对于教学论文甚至是必须的。要注意的是,案例选择要精练,表述要简捷,能够说明问题就可以了。不要搞成一个解题过程的展示,那就不是论文了。

(6)要注重关键词的提炼和解读

有些文章提炼了五六个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在文章中要么出现一两次,要么深藏不露,这不行的。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魂,关键词就是文章魂的魂。整个文章都要围绕着几个关键词打转转。要说从材料关系导出立论角度,那就“扭都说”材料关系是如何导出立论角度的。要说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模型,那就“扭都说”创设情境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模型的。总之。不能南辕北辙,离题万里。一般,对于关键词,文章中要有专门的文字予以解读。就像是下定义,要准确地界定关键词的含义。一旦界定了,全文就得谨守这个含义,不能飘忽不定。比如“物理模型”,什么意思?文章一定要说清楚。

(7)文章要有总结 科研文章,最有一定要有一段文字,概括自己的对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的观点,成功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问题?今后怎么办?这些是要交代的。有的文章忽然就结尾了,悬念不是这样留的。

3、逻辑问题

论文,自然是议论文。首先要通过标题或关键词的解读等方式亮出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再用理论和事实做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做法正确、新颖、有价值。因此,论文自然有一条内在的逻辑链条。如果行文不当,就会逻辑紊乱,链条断裂,不知所云,文章就缺乏说服力,甚至失去文章的价值。比如谈“文言文教学和学生兴趣的融合”这个话题,作者的观点很明确:这两者必须融合,才能有很好地教学效果。于是首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学生兴趣”与“融合”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内涵和外延)。而“融合”是最核心的。文章就要扭做“融合”谈什么是融合?为什么要融合?怎样融合?有没有实例证明融合后的效果?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原文章解读了“学生兴趣”一词,是放在“了解学生兴趣”一节中说的。没有专门解读“文言文教学”,仅在“寻找探究点”中提到。对核心的关键词“融合”没有任何解读,当成了“你懂的”。所以,文章没有说清楚“文言文教学”“学生兴趣”和“融合”的逻辑关系,整篇文章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受到削弱。好在“结论”部分点到“融合”一词,还给人一点“圆润”的感觉。这里说的圆润就是首尾照应,结尾时回到最初的论点上去,这也叫“不忘初心”。

4、可读性问题

一说到论文,说到逻辑,总给人一脸严肃、满面刻板的印象。论文格式固定,像“八股文”,似乎写不出有可读性的文章,其实不然。八股文曾经被人批得一无是处,那是那个时代反封建的需要。批是应该批的,但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属于方法层面的问题,并没有错误不错误的,关键是看作者如何运用。八股文中也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妙文,不然历朝历代的状元进士都成蠹虫了,哪里来的那么多文豪和名臣呢?

论文也可庄可谐,犹如朱时茂和陈佩斯,他们一出场你就想笑,就是这个效果。在论点的提出和论证,关键词的解读上一定要“庄”。在举例论证时就可以“谐”,在文章的铺陈上也可以“谐”如设置悬念、抖抖包袱什么的。当然,你一定要“庄”,那就庄到位,庄到极致。像黑格尔的《美学》砖头一样的大部头,严肃得也像砖头一样,但是读下来却有无尽的美感,这个美就是逻辑的力量——无可辩驳。

三、说说足迹

前两段文字,应该说完成了“兼谈怎样写论文”的任务了。这一段该不忘初心,回到正题上来说说“足迹”。我记得“年会”时我写过一篇《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进步的阶梯》发到qq群上的,也收在《华西学人》里。看起来,这像是姊妹篇。论文,就是我们攀登阶梯时的足迹。足迹,意味着实实在在记录我们攀登的高度。

前文谈的“亮点”和“问题”,其实谈的是希望。亮点,表示我们可以达到的灵性高点;问题,表示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合起来只有“希望”这个词比较贴切。那就是,我们华西中学的教师群体是一个有希望攀登高峰的群体!论文,就是我们攀登过程中给自己留下的足迹。每一个足迹,都包含着我们过去的成功;每一个足迹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新的起点。足迹的内部充满的是希望!

现在,部分年轻同志还在纠结,我为什么要写论文?书教好了不就得了。想通这个并不难,为什么读大学要写毕业论文?为什么评职称一定要有发表的论文?因为论文就是你的知识水平、思想高度、研究与实践能力的集中反映,是你取得社会认可的另外一张“名片”。所以,我们要印好这个足迹,这样我们才有希望。

那如何才能印好这个足迹呢?前面谈的东西还在技术层面,下面说说思想与方法层面的事。

1、有想法

有想法,是“有理想”这个词的现实化说法。就是在一个时间段的开头,比如一个学期或学年,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总体的“理想化”色彩的想法——把某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模式用到我的教学中去解决某些问题,形成我自己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有设想

想法付诸于实施才有意义,想法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设想——写一个真的计划,把实现这个想法的过程设计出来,形成一个可以操作也可以修改的方案。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交一个计划了事。

3、去落实

按照方案一步步去做,把设计好的教学措施投入进教学过程中去,观察效果,记录变化,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及时修正。

4、善反思

选择一个单位时间,日、周、月均可,进行反思,写反思日记、周记或月记。在本篇的姊妹篇中谈了许多反思的事,再此就不赘述了。

5、出成果

以上过程都做到位了,你的论文就出来了。何愁没有写的?何须在网上去复制呢?成熟教师的标志就是“有几手自己的绝活”,带有个性特征;要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学术界称为“中层理论”。

如果以上的过程,你真的去做了,一学期下来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长高了”。就像许久不见的某熟人的孩子“哟!几天不见,就这么高了!”,你会对自己发出这样的惊叹!

写到这里,文章已经很长了,似乎言忧未尽。

我们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搭建各种平台,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大家成长的,让大家在平台上印下精彩的足迹,写下绚烂的文字的。

有些事看起来没有教学任务“硬”,但这是一个不仅讲究“硬实力”的时代,也是一个讲究“软实力”的时代。教育科研,搞课题、写论文就是我们的软实力。一个人也同一个国家一样,“硬实力”不软,“软实力”要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16篇: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小论文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 ,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 。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今天,科学技术在人们眼中俨然成了“阿拉丁神灯”,它带给人类如此缤繁的奇迹,点缀着我方方面面的生活,似乎人类需要的所有,科技都可以满足我们。但是,矛盾分析法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这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因为对立和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于科学技术的作用我们要用矛盾的观点看待,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主次矛盾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虽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这不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完全依赖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由人类发现创造的,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劳动,就没有科学技术。因此,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程度还是掌握在我们人类的手中。对科学的崇拜使我们陷入误区。一方面,科技使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自由的王国,另一方面,科学的潜在威胁也在一点一点向人类逼近。正如英国科学家兼作家所说的:技术具有两面性,行善与威慑,在全部历史中它给我们带来福祸。由此看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是极其贴切的。

电脑就是最好的例证。电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人手一机的现象,普及率可以和手机相抗衡,且应用方向更为广泛。邮局的工作变得更轻松,因为人们已不再通过写信的方式与人联系,直接在电脑上发E-mail,聊QQ,或用MSN;图书馆也变得门可罗雀,想要查资料,学习,就直接在键盘上敲一下,然后按一下“Enter”键,就大功告成了;商场也慢慢被取代,网上购物已然变成一种趋势,足不出户,就什么都可以购买到,人们的生活达到了一种空前的便利。另一方面,电脑在给人创造便捷的同时,也慢慢使人们的生活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的虚性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条条框框,他们选择了消极地逃避,在虚幻的世界里,他们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地做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的事情。由此产生的色情、暴力,违法、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事业乃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样是由电脑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因为方便,所以很多企业、银行,以及国家机构将自己内部的资料存在电脑中,可是这给某些人窃取资料的机会,甚至从中谋取暴利。他们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电脑黑客,同样令人发指的就是电脑病毒,它们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电脑、网络的使用。最近上课时,经常听到老师对电脑病毒的抱怨,常常在上课时目睹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因中病毒而出现问题。

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事件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由于日本的8.9级大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导致的核泄漏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恐慌。一方面核能是人们公认的清洁能源,可以长久利用的能源,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担心核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导致核污染,被辐射,被危害。因此,如何驾驭好这一把双刃剑就是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更恶劣的是,不少国家积极进行核试验、发展和技术是为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以此可以在核战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无疑是人类在自掘坟墓,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了两颗原子弹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长久危害。我想,当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关系公式的时候一定想不到核能会被后人用在残酷的战争上吧。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农药,肥料使农作物大大增产,但与此同时农药,肥料又使粮食,菜,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某些毒素,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科技发展是使人类加剧了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掠夺,导致资源进一步枯竭,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大到“全球化”问题,小到新药品的出现,这些都是对我们人类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我们人类要驾驭好科技这把双刃剑,否则可能地震,火山频繁活动,酸雨逆流成河,核污染泛滥,瘟疫横行,人类可能真的会迎来电影“后天”的情形!

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工具,它本身无所谓善恶,即它是价值中立的。每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都要伴随大量弊端的出现。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装有各种灾难和祸患的“潘多拉魔盒”,像火一样,既具有照亮自我的功能,也具有毁坏自我的力量,它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恩赐,也给我们带来破坏的威胁。科技所带来的后果的好坏依赖于使用科技的人。好人可用它为善,坏人则可用它为恶。但是人仅仅靠道德约束是不可靠的,只有制度才能约束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多研究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通过专门机构立法并监督实施来规范科技成果的应用,消除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使科技发展更好的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这样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对任何问题的分析上,我们都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我们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就应该是这样,既要看到它积极地一面,也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揭示出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这样科学技术的最本质的特点才能最真实的得以反映。

第17篇: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有些同学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是科学工作者的事,对我们少年儿童是高不可攀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同学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

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那么,科学小论文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它必须具备\"三性\"。

1、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不失创造性。

3、实践性。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如写\"太阳花\",尽管你的观察细致入微,它的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它的品格剖析得完美无缺,但如果没有获得科学的、有意义的结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一篇好的散文或观察日记,而不是科学小论文。 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成功属于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青少年朋友!

二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科学小论文最常见的形式有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和科学说明小论文。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是在自然发光的条件下不加以人为控制发生的,所以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应是作者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详尽,数据准确,说明力强,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实验小论文。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愿胜天水库的水常绿》一文中,小作者们对水库的地理生态环境、库容等作了实地考察,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实测,找出水库存在的隐患,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议。文中除写明了考察时间、对象、内容及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外,还绘出了\"胜天水库集雨图\"、\"强烈侵蚀中山示意图\",加上一些实际数据,使读者对考察对象有比较概括清晰的认识。

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是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三等奖的小论文,该文作者的研究方法有其特别之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坚持记录整理贵阳与昆明两地的天气和温度;二是利用现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气候图集》找出有代表性的重庆、北京的气温情况来同贵阳、昆明相比较;三是从书上查证昆明与贵阳

1、

4、7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进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所以也承认它是科学小论文。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小论文的选题

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选题。有人说,选择好题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学说,大自然的事物我都已看惯了,没有发现什么新奇现象。再说,我想研究的东西别人已经研究过了,写了没多大意义。

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了选题的基本原则,掌握常见的几种选题方法,而且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技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发现值得探讨的题目。 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供同学们选题时参考。

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

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

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

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 ……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

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

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

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

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

\"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

\"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

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云南庄跃平同学利用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家鸽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发现,连小鸽子身上一粒黑点、眼皮上的皱纹都没放过,所以写出的小论文《家鸽孵化的观察》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昆虫的后腿有什么作用?湖北的张俊同学先后捉来了蝗虫、蜢蚱、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分别将它们的后腿切断,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如熊小佳同学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择了4个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等在蚯蚓面前晃动的现象;(2)蚯蚓面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蚯蚓放在\"屋\"门口的反应;(4)请叫爷爷得出关于蚯蚓是否有眼睛的材料。它通过前三个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是*嗅觉找到食物,*感光细胞找到阴暗的地方。第四个材料更加证实了她的推论,使得论点论证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确切\",就是小论文的标题必须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不能离题或扣题不紧,更不能用夸大的字眼。所谓\"简明\"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概括全面,又能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骇。

开头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说贵阳是祖国的第二春城》一文开头:\"我住在贵阳,常听人们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也弄不明白,我决心记录天气预报,看贵阳真是第二春城吗?\"由常言产生验证其科学性的欲望。

有些文章的问题是在偶然观察中产生、发现的,你也可以开头先根据时间顺序叙述其过程,再适时提出问题。

正文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

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

《蚯蚓的视力》一文结尾:\"噢,我明白了,蚯蚓是不折不扣的瞎子,它是*嗅觉来寻找爱吃的食物,用感光器来辨别光的强弱。\"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

第18篇:自然辩证法论文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2014级苏州研究院机械工程学院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摘要:无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对它的依赖越来越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所有领域都渗透着科技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进步。然而,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再好的药也会有副作用,每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承载体,科技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另一方面,某一科技本身从宏观上来说是造福人类的,但为谁掌握为谁所用的问题接踵而来,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挖掘出巨大的核能,但原子弹却使长崎至今草木无存,正所谓利剑掌握在好人手里就是宝刀,而被坏人使用就是妖刀。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关键词:科学,技术,矛盾

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的是依靠社会中的许许多多元素的自我突破而得到发展,而探索某一元素的突破就是科学的任务与指南针,技术就是这种思维的载体与实现的途径,即科学是某一种认识论,技术是方法论,二者互为线索,共同前进;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要消亡的,科技是人类加快旧事物消亡的一种手段,从而使人们尽快从中获利,享受新事物带来的“福音”。

无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对它的依赖越来越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所有领域都渗透着科技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进步。然而,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再好的药也会有副作用,每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承载体,科技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另一方面,某一科技本身从宏观上来说是造福人类的,但为谁掌握为谁所用的问题接踵而来,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挖掘出巨大的核能,但原子弹却使长崎至今草木无存,正所谓利剑掌握在好人手里就是宝刀,而被坏人使用就是妖刀。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尤其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每个新的科技都意味着该领域的前进,意味着人类对自然地认识更深了一层,势必推动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新旧生产关系的更替。正如书中所叙述: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在政治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使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生活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 1 2014级苏州研究院机械工程学院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

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带来的“科学精神”自成一派,在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素质、思维方式、人格状态构建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人格。然而,它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更受到了人们主观条件如观念和认识水平的限制。是的,通过科技,人们对自然地认识和改造更加方便了,但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科技带来的危害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剧增。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在加强。塑料袋的使用、化学污染、土地匮乏、能源危机、战争危机等时时刻刻的在惊醒着我们。塑料袋的频繁使用让我们进入到了白色污染的年代,但我们欲罢不能,这就是科技的魔力;化学产品的随处出现让我们无处可藏,我们只能坐以待毙?这就是科技的“魅力”;不稳定、难降解的高科技让地球感冒发烧,我们却欲盖弥彰,这就是科技的咒语;原子弹、核能武器让我们具有了自己毁灭自己的超能力,我们依然在制造着层出不穷的核事故,这就是科技!除此之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是频频上演。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一,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取长避短,充分发挥价值;第二,从整体上把握,充分认识科技的与其他元素的关系;第三,科技能够奉献社会,而社会也会反作用于科技,因此正确认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使科技与社会共同进步;第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也就是从根源处做起,提高自身。总之,谨遵可持续发展战略,勇当地球卫士!

参考文献: 【1】邹成效.科学“双刃剑”解读[J].南京师大学报.2:2005年3月。

【2】杨杰.风中劲草[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4:15-120。

第19篇:什么是SCI论文发表创新

什么是SCI论文发表创新?

什么是SCI论文发表创新?

曾经在科学家朋友圈子里作过一个小调查,我的问题是:现在“创新”这个词在国内火得不得了,那么,在你们看来,到底“创新”指的是什么?它对应的英语里面是哪个词汇?下面是科学家们的回答:

A:是 innovation。

B:谈创新要从熊彼特谈起。

C:是creativity?

D:是original contributions。

A的回答甚合我心,B的回答体现了他广博的知识面。C和D则纯粹是从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角度来理解创新的。这不奇怪,他俩本来就是科学家。

我敢说,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国内的院士们、教授们,他(她)们中90%以上内心里对于“创新”的理解,跟C和D的看法是一致的,尽管除了original contributions和creativity,他们还会写出别的词汇来。

这自然没有什么错儿,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在科学上,当然是科学新发现;在技术上,当然是技术发明了。再进一步,这个词儿不但很好理解,要度量要评价,也很容易嘛。对科学发现,看论文;再精确点,看SCI论文。如果觉得还不够,看SCI论文加引文情况,总够了吧。对技术发明,看专利呀,再精确点,看发明专利。如果觉得还不够,看在国际上申请专利的情况(比如,在美国或欧洲或日本申请专利的情况)。简单吧,连英文对应的词儿都连带解决了。科学上的新东西,叫发现,用discovery;技术上的新东西,叫发明,用invention。这些当然都是 original contributions,当然需要creativity。

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问题是,国内把另外一个词儿也翻译成了“创新”,并且搞了一个学科方向:技术创新经济学。这个词儿就是A和B说的innovation。

在经济学文献里面,innovation和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dustrial innovation等差不多是同义的(还有一支institutional innovation的学派,这里不表)。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技术创新”。而且,innovation是有特定含义的,这个含义跟invention不同,跟discovery就更不一样了。

多年来,关于创新的概念,在国内基本上就是一笔糊涂账。令人吃惊的是,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居然相安无事,从来没有就此好好理论一番。或许,他们各自打着“创新”的旗号,都从国家那里得到了各自想要的资源吧。

本文由【誉中科技】整理出品

第20篇:美是数的和谐论文

摘要:数的实质是信息,是客体的信号信息在人脑中转换的符号信息。毕达哥拉斯将数归结为万物本源,是对客观的非物质存在形式---- 信息的深刻认识。他的美是“数的和谐”理论,抓住了美作为一种信息有序显现的实质。

关键词: 毕达哥拉斯,数,符号信息,信号信息,和谐,美。

一美学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虽然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它的源头却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美已有许多论述.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美本身”。事物所以美,是由於它们沾有了“理式”(Idea),“美本身”是“理式”。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对美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最后承认未能最终解决美的问题,有“美是难的”之叹。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对西方美学思想有广泛的影响,好像是为两千多年的西方美学作了一篇开题报告。然而无论苏格拉底或是柏拉图,都还不能说是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是比他们更早一个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年—前500年)博学多才,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实际上他是第一个自称哲学家的人.他将希腊文Philo(爱)和Sophos(智慧)组合起来铸造了哲学(Philosophos ) ----爱智一词.哲学家是指热爱智慧,献身于沉思美好事物的爱智者。毕达哥拉斯也是数学家,早年他游学埃及,也曾滞留巴比伦,向祭司,神职人员学习几何学,天文学和算术.他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为欧几里德几何学奠基。至为重要的是,毕达哥拉斯将哲学和数学结合在一起,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形成了他所献身的哲学理念:数是万物的本源。他确信数是独立于物之外的实质,先于物存在,是万物的原则,源泉和根由 (注1) 。

数是什么?数的实质是信息。例如数字4,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一个实体是4。4是人头脑中的符号信息。如果说人像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中的囚犯,只能看到石壁上外部世界的影子,那么这些影子是来自外界实体的信号信息,而在囚犯脑中映现的又是信号信息转化的符号信息.数字便是脑中这些符号信息的再抽象,一种逻辑结论:4即是四个符号信息。例如4匹马,马是符号信息,4是符号信息的量, 是二级符号信息.所以数字是石壁上外部世界影子的影子的影子,或者说是表达信号信息转化的符号信息的数学规律的符号信息。毕达哥拉斯从埃及人那里学来的几何是什么呢? 几何是石壁上外部世界的影子,点,面,线的抽象,也是符号信息.毕达哥拉斯通过数字和几何图形,也就是通过符号信息追索洞穴的外部世界,发现”一切其它事物都表明,其整个的本性都是对数的模仿” (注2).他指出“数绝对不是事物本身,事物是流通变化的,而数的运算规则永远是一样的”(注3)。毕达哥拉斯对数的认识,实质上是对非物质的信息现象的认识。他指出“和谐最美”,“和谐是一种结构,数的结构” (注4),也就是说美是”数的和谐”。他用数与和谐来解释宇宙的构成,创立了宇宙和谐有序的美学理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学美学理论把数学,音乐和天文学结合起来,其主要内容是:数是宇宙的本源,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中。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的两倍,金星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的距离的三倍。每个个别的天体也都处在一定的比率中。天体的运行是和谐的。距离越大的天体运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的天体运动越慢,并发出浑厚的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的音调组成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宇宙谐音。可以听到,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宇宙,总之,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注5) 。

他将宇宙称作Kosmos, 希腊文的原意是“秩序”, 又有修饰之意.因此毕达哥拉斯给我们宇宙起的大名的意思是”瑰丽有序”.在我首次知道希腊文宇宙是指“秩序”之后,顿感古希腊文明的光辉射进心田.当我进一步再了解Kosmos(英文Cosmos)一词是毕达哥拉斯首先用来称呼宇宙的,使我对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加倍景仰和崇敬.

毕达哥拉斯宇宙和谐有序的美学理论对西方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从托勒密到哥白尼和开普勒,这些伟大的天文学家无不从毕达哥拉斯宇宙和谐有序的观念构筑自己的天文体系。宇宙和谐美丽的思想实际上已成为许多自然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建立科学体系时的一项潜规则。

毕达哥拉斯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美是”数的和谐”理论为美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他抓住了“数的和谐”,也就是抓住了信息和序,因此他将西方美学研究推上了正确的轨道。古希腊百多年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美学理论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他们站在毕达哥拉斯奠定的“数的和谐”的美学基石上分不开的。

二毕达哥拉斯对数,和谐与物理现象相互联系的感悟和研究是从音响开始的。

“按照传说,毕达哥拉斯最先是在路过一家铁匠铺,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认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并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其间的关系,随后,又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和谐音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毕达哥拉斯是千古第一人表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比任何人更早把一种看来好像是质的现象----声音的和谐----量化,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注6)

音响是什么?音响是声波,也是信息载体。音响传输的信息传达了发声物体的性状特徵。毕达哥拉斯用数学规律揭示了音响的信息特徵,将声波和发声物体都看作信息系统,从中找出了信息系统的序----和谐。

从毕达哥拉斯对音响的感悟,使我联想到二千四百年后朱光潜先生关于“花是红的”及“花是美的”之辩。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交美学之底”一文中说:“例如我认为‘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反映,而我的反对者认为这两种既同是反映现实,就没有什么不同;‘红’和‘美’同是花的属性,都不依鉴赏的人而存在。”(注7)

朱光潜先生认为‘花’的‘红’可以用物理学和生物学分析出来,而”‘花’的‘美’是怎么样的一种‘属性’呢?这却是物理学和生物学都分析不出来的。…….因此,我疑心‘美’不像‘红’那样同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与‘鉴赏的人’大有关系的” (注8)。

朱光潜先生认为花的‘美’和‘鉴赏的人’有关,显然完全正确,这也是朱光潜先生美学立论的基石。但是花的‘美’只由於物理学和生物学分析不出来,就得出不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的论断是不牢靠的,所以朱光潜先生也是用“疑心”两字。毕达哥拉斯听到和谐的音响之后,并没有深究人对音响的感受,相反他被好奇和疑心所驱动,去研究音响和乐器的关系,从而发现了音响同数与和谐的关系。他发现悦耳之音是和谐的,而且是与发声物体的物理性状相关,并可表达为数学规律.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或谐音是时间之数,几何是空间之数,天文是时空之数,数学是数之自身(注9)。毕达哥拉斯告诉我们的正是信息的时空组合之序,也就是美的奥秘。

同样花的‘红’是花发出的光波的物理属性,花的‘美’是花发出的光波传导的信息的一种性质。光波是波,是粒子,也是信息载体。对於花的信息性质,目前确实没有一种科学仪器和科学实验手段将它定性定量检测.但是对於一个系统,无论是物质的或是信息的系统,它的总体结构有序程度是一个客观存在。这一性质无法用科学仪器和科学手段检测是不足为奇的,奇怪的是人却普遍地具有评价这一性质的功能,而且看来是天生的.是谁为人生来就安装了如此高级精密的仪器设备,它使人能够品尝出可感信息的有序程度,并不需像毕达哥拉斯那样通过数学运算,就能品尝序的滋味,称之为悦耳悦目?我们对此习以为常, 但这显然是生命的奇迹,人的奇迹,人脑的奇迹。

三毕达哥拉斯将万物的本源归结为一堆触摸不到的数,当然被唯物主义斥为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谬论。

但是当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似乎早就深陷在这堆触摸不到却又密密麻麻的数字之中了。他们使用二进制算法的计算机,用数字计算和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上网拦截数字之流,从而浏览网页;还用数码相机,看数码电视.在信息社会, 数码时代,他们的“人化”环境早已成为数码世界了。毕达哥拉斯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指出”万物皆是数”,看来他是数码时代的老祖宗!

当然,毕达哥拉斯将万物的本源归结为数,并不很准确。因为数是人头脑中的符号信息,它是客观存在传输的原生信息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在二千多年前人们还不认识信息,毕达哥拉斯自然不可能明确地将万物的本源归于信息。但是毕达哥拉斯看出了数字的信息本质,并且指出“一切其它事物都表明,其整个的本性都是对数的模仿”,似乎也道出了隐藏在数字后面的本源信息。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精神做为符号信息是次生的,这不错.但是精神如何来源于物质呢?符号信息并不来源于物质,它是客观存在显示的原生信号信息在人头脑中的转换。所以物质和精神之间无所谓第一性和第二性。客观存在既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也以信息的形式存在。信息离不开载体,不存在无物质的信息,同样也没有无信息的物质。客观存在是物质和信息的统一体。世界的本源或万物的本源是物质和信息的统一体,物质和信息统一于存在。宇宙是物质和信息的统一体,社会是物质和信息的统一体,人是物质和信息,或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宇宙之美,美在物质和信息的和谐统一.

四美是”数的和谐”,一语切入了美的本质。

“数的和谐”实际上是“信息的和谐”。美是一种信息现象.美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和谐的信息,是信息的有序组合。不和谐的音响我们称之为噪音,和谐的音响称之为音乐。序生美,美是序的显示。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对西方文化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人对於思想界有过象他(指毕达哥拉斯)那么大的影响。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所谓柏拉图主义的东西,倘若加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在本质上不过是毕达哥拉斯主义罢了。”( 注9)

都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也许比毕达哥拉斯还要早几百年,我国古代的“周易”用象,数抽象宇宙万物,也就是说将宇宙万物归结为象,数和理.无论毕达哥拉斯的数还是“周易”的象,数都是来源于宇宙之序在人头脑中的转换和显示。可见东西方文化的渊源,人类初期的认识和思维模式,既有相异,却也出奇的相似,或许因为宇宙只有一个,人脑的构造又是一样的。

注释:

1.Kenneth S.Guthrie, The Pythagorean Sourcebook and Library, Phanes Pre,1987, 第21页.

2.汝信主编,西方美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第39页.

3.同上, 第39页.

4.同上, 第40页.

5.同上, 第41页.

6.刘兵,”和谐”概念的意义:从毕达哥拉斯到开普勒, 载《艺术与科学》(卷 一),李砚祖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 第10 卷,第297页,转引自”百年中国美学史略”, 章启群,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235页.

8.同上, 第235页.

9.同1, 第34页.

10.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上卷, 商务印书馆,1996, 第65页.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